2024-11-23 名人.許金川
搜尋
食道癌
共找到
294
筆 文章
-
-
2024-11-22 養生.聰明飲食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茶是世界上僅次於水之外,最多人喝的飲料。而喝茶對健康也有很多好處,茶中的兒茶素可以幫助身體抗氧化以及促進代謝,推薦6種抗發炎茶飲幫助身體建立疾病防禦能力。喝茶所能獲得的健康益處茶葉含兒茶素、多酚類、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抗氧化物質有抑制血脂肪代謝合成作用,可降低血壓、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和血糖,進一步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還可降低身體發炎,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降低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肝癌等癌症的風險。不過並非所有的茶飲都能喝到兒茶素。茶葉被發酵得愈久、兒茶素含量愈低。所有茶種中,抹茶是兒茶素含量最高的茶種。而台灣人較常喝的茶種,以綠茶屬於未發酵兒茶素最多,其次為半發酵的烏龍茶,其兒茶素是綠茶的三分之一,紅茶發酵程度達九成五,兒茶素含量僅剩綠茶的四分之一,普洱茶則是採全發酵,兒茶素幾乎所剩無幾。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以下整理6種抗發炎茶飲,常常喝有助身體建立疾病防禦的能力。1.綠茶綠茶咖啡因含量低,屬於未發酵茶,兒茶素最多,多喝有助於降低多種慢性病風險,包括:.燃燒脂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注意力和思維清晰度.消除口臭、維持口腔健康.降血壓、膽固醇.調控血糖,降糖尿病罹患風險.降中風、心血管疾病罹患風險.降阿茲海默症罹患風險.預防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肺癌、膀胱癌、攝護腺癌等多種癌症上午喝綠茶最適當,可幫助脾胃運化,讓五臟的功能表現得更好,有利代謝。但未發酵茶單寧酸含量較高,單寧酸會阻礙鐵質吸收能力,所以飯後一小時內不建議喝綠茶,以免影響鐵質吸收。2.烏龍茶烏龍茶的兒茶素含量僅次於綠茶,屬半發酵茶,茶中的單寧酸因受到酵素性氧化,茶湯呈棕紅色,顏色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烏龍茶適合中午飯後喝,有降低血脂、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幫助增加胃腸排空的能力。3.紅茶紅茶屬於發酵茶,兒茶素的量最少,所含的多酚類多為茶紅素。過去關於茶飲有益健康的研究多指向綠茶,不過一項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發現,紅茶的健康益處與綠茶相當,每天喝兩杯紅茶能降低死亡風險。紅茶適合下午喝,中醫認為,紅茶經過發酵氧化已去除茶葉微寒的特性,可以去濕暖胃,使氣血暢通,尤其適合在冬末春初時節飲用,可以預防寒邪入侵,又具有保護脾胃的功效。4.薄荷茶薄荷是一種提神醒腦的植物,根據《Nutrients》在2024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它也可以消除可能與癌症有關的發炎。當然不是說薄荷茶可以治療癌症,但將薄荷茶納入整體健康飲食中有好無壞。另也有研究發現,薄荷茶能相當程度改善健康成人的記憶問題。5. 薑茶薑茶是抗寒的好選擇,生薑抗氧化效力高,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足冰冷,預防感冒,及改善女性生理期下腹悶脹不適。若不喜歡單喝薑茶,可以搭配紅糖、大棗增加風味,也可將黃耆、當歸沖泡熱水飲用,能夠補血、補氣,加些枸杞則可保養眼睛。不過薑味較刺激,因此患有胃疾者,胃部有傷口者不適合飲用。6.洋甘菊洋甘菊是最常被建議睡前喝以鎮定心神的飲料。根據之前賓州大學的研究顯示,患有焦慮症的57人食用洋甘菊補充劑8周後,焦慮症狀大減。馬里蘭大學醫療中心則發現,除了鎮定心神以外,洋甘菊也幫助睡眠。洋甘菊茶還有抗發炎特性,能緩解腹瀉、胃潰瘍、噁心和脹氣。喝茶禁忌 空腹別喝綠茶茶飲熱量低,經常喝茶能對健康產生好處,不過一定要喝不加糖的茶。更要提醒,茶仍含有咖啡因,茶類中以紅茶的咖啡因比例稍高,可能對某些人造成刺激,睡眠容易受到喝茶影響者不可喝太多。茶也是一種利尿劑,喝過多可能導致脫水。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空腹喝茶,尤其是未發酵的綠茶,單寧酸釋出比較高,會破壞胃黏膜,讓胃更不舒服。若是正在胃痛、有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的人,此時更不適合喝茶。【參考資料】.《Eating Well》.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19 醫聲.癌症防治
多發性骨髓瘤/癌症治病成本 生產勞力減損應納評估
近年來,癌症治療大幅進步,個人化精準治療卻伴隨相當的財務負擔,如何給付具有療效且符合成本效益的治療,成為重要方向,社團法人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理事長、台大臨床藥學研究所教授蕭斐元指出,十大癌症中,因病無法就業,以及預期壽命減損的間接成本,以食道癌、口腔癌及白血病最高。為提供國內健保體制對癌症整體疾病負擔的實證資料,蕭斐元曾就國內十大高花費的癌症進行整體疾病負擔的分析。研究針對肺癌、女性乳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口腔癌、白血病、攝護腺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胃癌和食道癌等,納入二○○七年至二○一四年新診斷病人,計算病人自診斷癌症起三年內與癌症相關直接醫療成本,以及因罹患該疾病無法工作或提早死亡所造成之生產力損失的間接成本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癌症花費成本因癌症疾病特性與治療型態有很大差異。蕭斐元指出,如果單就健保的直接醫療支出,白血病、肺癌與女性乳癌的支出最高,但加上因病無法就業及預期壽命減損的間接成本,則以食道癌、口腔癌及白血病居高。另外,除了攝護腺癌及女性乳癌外,間接成本占大部分癌症總經濟負擔的半數以上,這顯示衛生主管機關在進行疾病負擔成本評估時,除了考量直接醫療成本,也應考量疾病造成的生產力損失,這會使健保給付在疾病經濟負擔的考量更加全面,有助於決策者進行資源分配時評估優先順序。因精準醫療帶來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評估及財務衝擊,全世界皆然,加拿大早在一九九八年就有暫時性核准「Notice of Compliance with Conditions (NOC/c) policy」,與台灣因應病人創新治療需求推動的暫時性支付政策類似。蕭斐元表示,日前一篇研究指出,一九九八年至二○二一年間,加拿大衛生主管機關將一百四十一種藥物列為暫時性核准,其中,癌症藥物就有八十六個為最大宗,但被暫時核准的廠商仍需後續遞交更新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資料,以進行再次評估。專家也建議廠商,應將該項藥物的價值呈現出來,例如是否可以降低後續治療成本,如減少住院、減輕照護負擔、使病人重返職場,或整體社會生產力的影響等,以全面性地評估這些新穎治療,這些經驗都可以提供國內制定相關政策參考。如何有效分配健保資源,並給付具有臨床療效,且符合成本效益的治療,需各界共同努力。
-
2024-11-13 焦點.健康知識+
打嗝怎麼辦,怎麼讓打嗝停止?偏方效果因人而異 醫指點1招非常有效
打嗝打不停怎麼辦?許多人都有短促小「ㄜ」的打嗝經驗,但如果持續打個不停,既尷尬又困擾。日前有益智節目分享「手指戳肛門」能治打嗝的作法,引發網友熱議及實測,並分享「真的有效」心得。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有一些治打嗝的偏方,在無害情況下試試無妨,但如果打嗝已經造成身體不適,應該就醫找出根本原因。打嗝原因多 通常是短暫性生理現象朱光恩說,打嗝有許多原因,包含胃食道逆流、吃太飽、吃了容易脹氣的食物、食道潰瘍,以及進食時說話導致過度換氣等。打嗝的機制是橫膈膜收縮異常,上述原因都會讓橫膈膜不自主地短暫抽動,進而肌肉收縮、聲帶關閉,發出「ㄜ」的聲音。打嗝通常都是短暫性的生理現象,不過,有些狀況會造成連續性打嗝,例如中風、肌肉或神經過度刺激、情緒壓力等。朱光恩提醒,若是止不了打嗝,可能要靠肌肉鬆弛劑、鎮靜劑、止痛劑,甚至是抗精神病藥物來治療,讓橫膈膜不要一直持續收縮,保持在放鬆狀態。治打嗝偏方 效果因人而異打嗝通常很短暫,一下子就會消失,經常打嗝有可能是身體的嚴重警訊,朱光恩說,打嗝超過3天以上,一定要就醫治療。以肝癌來說,肝臟靠近橫膈膜的位置,腫瘤壓迫到橫膈膜時,會出現嗝不停的症狀;胃腫瘤也會引起胃擴張,肋膜癌、食道癌、胰臟癌的腫瘤大小也可能影響橫膈膜的收縮。坊間流傳許多治打嗝的偏方,朱光恩表示,效果因人而異,關於「手指戳肛門」的方法,並沒有文獻資料證實。至於網友實測後大讚有效,他認為跟按摩的原理一樣,刺激神經起到反射作用,減緩了打嗝頻率。朱光恩分享,「深呼吸」治打嗝非常有效,放慢速度吐納,使橫膈膜收縮得更深,並帶進更多的氧氣,保持均勻規律,其作用為抑制橫膈膜的收縮。日常要避免打嗝,應注意吃東西細嚼慢嚥、進食時少說話、少喝碳酸飲料及少吃產氣食物,多補充好菌緩解胃部不適。
-
2024-11-08 醫療.精神.身心
失眠要看醫生嗎?睡眠門診在看什麼?睡眠醫學專家告訴你:這9大族群可進行5個檢查
睡眠障礙一直是困擾不少人的健康問題,但卻不知道要掛哪一科...其實專家建議,可以前往睡眠門診諮詢!什麼是睡眠門診?思維睡眠醫學中心總院長江秉穎醫師為您解析睡眠門診是什麼。什麼是睡眠門診?只要有急、慢性失眠(持續時間少於一個月者為急性失眠,超過一個月以上就稱慢性失眠)、睡眠呼吸中止、週期性肢動症、夢遊、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異睡症、猝睡症、時差、輪班工作等問題者,若影響平日生活作息者,都可以前往睡眠門診諮詢。 在門診中,醫師除了會依據睡眠障礙的症狀做診斷,還會安排各種檢測,以確定睡眠問題的具體原因。透過確定的診斷,醫師可以針對疾病進行治療。 根據思維診所衛教資訊顯示,睡眠門診會進行以下檢查: 1. 整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於醫療院所逕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腦 波圖、眼動圖、下顎肌電圖、心電圖、口鼻呼吸氣流、胸腹呼吸動作、血中含氧濃度、睡覺姿勢等。 2. 連續正壓呼吸器測定 連續正壓呼吸器測定包含整夜睡眠多項生理檢查與配戴正壓呼吸器進行壓力檢定。在整晚的檢查期間,睡眠技師根據儀器顯示的訊號調整受檢者最適當壓力以消除各種影響睡眠之呼吸事件。 3. 白天多次入眠檢查檢查前請填寫愛普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接著進行5次短暫睡眠測試。每次的檢查時間約為20至35分鐘,每次檢查時間相隔2小時。檢查項目包含腦波圖、眼動圖、下顎肌電圖、心電圖。 4. 24小時血氧監測使用24小時血氧監測器進行居家檢測。先記錄2小時正常非睡眠狀態、無劇烈運動時的血氧濃度,再全程記錄睡覺時血中氧氣濃度。 5. 腕錶式睡眠記錄器配戴腕錶型活動記錄器,進行6-7天居家檢測生理睡眠週期。睡眠障礙的風險?睡眠障礙不僅影響失眠,長期下來還可能導致慢性病的發生,如心臟病、高血壓、中風、三高、失智等。若沒有解決睡眠障礙的根本原因,僅使用藥物壓抑症狀,慢性病還是會持續發生。 另外,「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種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導致睡眠中缺氧,白天精神無法保持良好,重要的是,由於呼吸無法放鬆,睡眠結構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出現呼吸中止,不僅會導致缺氧和睡眠結構不完整,還會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 除了造成心血管問題和認知功能不佳外,睡眠障礙還可能導致肥胖問題。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差時,人們更傾向於通過進食來補充能量。此外,睡眠障礙還可能影響身體的內分泌和神經系統,造成飢餓激素上升、飽滿感素下降,以及腎上腺皮質醇水平升高,這些因素都會促使脂肪堆積和胰島素抗性的形成,進而導致中央性肥胖和代謝異常,使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風險增加。失眠就吃安眠藥?小心潛藏的風險在面對入睡困難時,許多人可能想到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服用安眠藥」,根據統計,2022年健保給付安眠藥為11.2億顆,但安眠藥也可能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的數據,連續使用安眠藥3到6個月以上,可能增加失智風險高達三成;而超過六個月以上到一年,失智的風險甚至可能增加到兩倍。此外,安眠藥的長期使用也可能使惡性腫瘤(如腦癌、食道癌、胰臟癌等)的風險增加近2倍。 江秉穎說「睡眠障礙其實比心臟病還要複雜!」也因安眠藥屬於管制藥物,包括抗憂鬱、抗焦慮和鎮靜劑等,開藥只是治標而非治本。對於睡眠問題,正確的診斷非常重要,而非直接服用安眠藥。 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40歲後,三成女人會漏尿!3個「下半身運動」:預防漏尿、內臟下垂,從此不虛冷
-
2024-10-24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喉癌常見致癌3因素 聲音異常持續2週以上要警惕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七:喉癌【建議就診科別】耳鼻喉科五十歲的陳先生,平常沒有什麼慢性病,上班常需要喝酒應酬,平常也有吸菸的習慣,最近因為喉嚨不太舒服,常常覺得有異物感,需要清喉嚨,同時聲音沙啞和咳嗽,症狀已經超過兩個禮拜。一開始陳先生還以為是感冒,可能是工作太累,每天要講很多話造成,加上抽菸的人不免有些咳嗽,覺得應該休息一陣子就好了,所以並沒有就醫。然而,休息一陣子後,症狀還是沒有改善。陳先生自己服用了一些感冒藥物,也沒什效果,因此來到耳鼻喉科門診就醫。尹醫師詢問病史後,理學檢查看鼻腔口腔沒有異樣,頸部也沒有摸到腫塊。但陳先生聲音沙啞已超過兩個禮拜,因此進行了鼻咽喉內視鏡進一步檢查。內視鏡發現兩側聲帶紅腫及邊緣不規則,高度懷疑是惡性病灶。陳先生在醫師建議下,全身麻醉進行喉直達鏡檢查及切片手術,切片結果是喉部鱗狀上皮癌。喉癌男女發病比例約17:1 常見致癌3因素喉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根據癌症登記公開資料,民國110年,喉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0.65%,男女發病比例約17:1。九成以上的喉癌是鱗狀上皮細胞癌。喉癌常見的致癌因素有三個,即抽菸、飲酒和慢性刺激。其中抽菸被認為是主要的危險因子。香菸本身的刺激以及其所含的焦油與致癌物質,都會引起喉部細胞的變化,逐漸發展成癌症,尤其鱗狀上皮細胞癌跟香菸更是相關,不只可能發生在喉癌,其他諸如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膀胱癌、子宮頸癌等等,都可以見到它的蹤跡。飲酒也會增加喉癌風險,但傷害不如抽菸那麼大。然而,同時飲酒和抽菸的個案,會加重對喉部的影響,因此菸酒成癮過量的人,喉癌的風險也會增加。在慢性刺激方面,諸如會刺激咽喉的事件,如都市空氣污染,長期需要講大聲講話造成聲帶過度使用,都有可能增加喉癌的風險。其他增加喉癌的風險因素包含:暴露於化學物質:如環芳香碳氫化合物、甲醛、殺蟲劑、紡織及皮革纖維、鎳、鉻、石綿;疱疹病毒感染;乳突病毒感染;放射線治療後;胃食道逆流等。諸如此類可能會刺激喉部的因子,都有可能增加喉癌的風險。喉癌好發在中高齡男性,在小孩或青少年極為罕見,一旦發生於小孩或青少年,則需另外考慮遺傳因素。聲音沙啞持續兩週以上要警惕聲音沙啞是喉癌最常見的症狀。沙啞在個案還在疾病初期,黏膜化生,還沒進展成癌症前可能就存在。病人亦可能同時具有喉異物感、咳嗽、痰帶血絲、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咽喉疼痛和耳朵疼痛等症狀。臨床上,許多良性疾病也會有聲音沙啞的症狀,使得大家容易忽略聲音沙啞的危險性。對於持續兩週以上的聲音異常,就要考慮到耳鼻喉科進行詳細的喉部檢查。尤其是年齡介於50至70歲,合併抽菸喝酒的男性,更不可輕忽喉癌的危險性,應盡早至耳鼻喉科檢查。喉癌檢查除原發部位 鄰近呼吸道和食道也要注意耳鼻喉科醫師可利用喉反射鏡檢查喉部及下咽部,若需要進一步檢查,會使用內視鏡協助。內視鏡若於喉部發現有懷疑病變之時,則可安排全身麻醉下進行直接喉頭內視鏡,在直接喉頭內視鏡下配合手術可進行病變處切片檢查以確立診斷。此外,除檢查喉癌的原發部位、大小以及周圍組織侵犯的範圍外,耳鼻喉科在評估喉癌個案時,會考慮有無鄰近的呼吸道和食道侵犯,因此會同時建議支氣管鏡、硬式食道鏡評估有無腫瘤侵犯。搭配如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掃描等,幫助評估腫瘤大小及、頸部淋巴轉移狀可能、其侵犯範圍的判讀。喉癌的治療以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手術與放射線合併治療為主流。早期喉癌的個案,放射線治療也會有不錯的療效。相較於手術治療需要大範圍的切除,放射線治療有時候可以給個案保留吞嚥等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而對於需要大範圍切除的個案,手術也有使用其他部位皮瓣進行重建咽喉的可能,此部分就需要整形外科的協助。化學治療也是一個選擇,但通常都會搭配手術或放射治療一起執行,或是使用在無法手術的個案。另外,近幾年十分熱門的免疫治療,在無法完全切除腫瘤的個案,也有一定的角色,有待未來更多研究提供更多的證據支持。參考文獻:1.中華民國 110 年 癌症登記報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屬2.喉癌,張燕良主任、陳明勗醫師、劉致顯醫師、劉致和主任,國泰綜合醫院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category.asp?category_id=9283.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Head and Neck Cancers, Version 4.2024 — May 1, 2024(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10-24 養生.聰明飲食
助眠、防暈車、避免腎結石?柑橘類水果神奇功效的真相為何
許多人或許已聽聞柑橘類水果的諸多功效,例如是省錢的護髮方式、嗅聞檸檬可預防暈車,或是在早上喝檸檬汁與橄欖油調配的飲料有益健康。最近,在抖音(TikTok)上一位母親琳恩(Jess Lynne)分享的「萊姆(lime,又譯青檸)助眠秘訣」爆紅;她將萊姆切半裝在碗裡,放在孩子床邊,讓他們一覺到天明。雅虎生活(Yahoo Life)網站報導,儘管檸檬、萊姆、柳橙與葡萄柚等柑橘類水果對健康有許多好處,但並非所有都能當真,以下是它們的真實功效與作用。萊姆可以幫助睡眠嗎?自稱能通靈的琳恩表示,她的靈感來自於歷史上各種文化使用這種水果來「驅除周遭環境中負面、恐懼的能量與黑暗,以及促進睡眠。不過,約翰霍普金斯睡眠醫學專家歐提茲(Luis Ortiz)則稱,目前僅有限的臨床證據支持萊姆的氣味可助眠的說法,且多數是未經嚴謹檢驗的初步研究。歐提茲表示,柑橘的香氣可能有助人們在睡前平靜、放鬆心情,有少數臨床證據支持芳香療法對睡眠的益處。他說,但也有稱柑橘精油會提高警覺、減少昏昏欲睡的論文,這並不利於睡眠。雖然聞著切開的萊姆並不會傷害到孩子或想要好好休息的人,但歐提茲提醒父母要小心使用精油。他說,過度接觸精油會刺激肺部,影響黏液的清除。聞檸檬可以預防暈車嗎?營養師納娜瓦蒂(Krutika Nanavati)表示,檸檬中的主要化合物檸檬酸,可以對胃部產生鎮靜作用,並有分散注意力的效果,可將人的注意力從噁心的感覺移開;然而這些好處並不是柑橘類的專利,薄荷與薑也可減輕噁心、暈車的感覺。柑橘有助預防癌症嗎?范德比(Vanderbilt)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希爾佛(Heidi Silver)表示,研究顯示食用柑橘類水果可降低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尤其是口腔癌、咽癌、食道癌、肺癌以及腎臟和膀胱癌。不過,研究人員也發現柳橙和柳橙汁與黑色素瘤風險增加有關。希爾佛說,飲用柑橘汁會增加罹患某些類型皮膚癌的風險,是因為其中的成分與紫外線產生的作用。柑橘可預防腎結石嗎?是的,尤其是檸檬和萊姆。正如希爾佛所稱,攝取更多柑橘可以增加尿液中的檸檬酸鹽,而檸檬酸鹽會與過量的鈣結合,鈣是腎結石最常見的成因之一,因此攝取柑橘有助於預防腎結石。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09 養生.聰明飲食
番茄「生吃vs.熟食」哪個好?營養師說「這樣吃」美膚又護心!番茄6大功效一次看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義大利的俗諺,顯示了番茄的高營養價值。尤其富含抗氧化能力最強的「茄紅素」(Lycopene),使番茄成為抗癌聖品。番茄在現代醫學的研究中發現有抗氧化、 防癌、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多重功效。詹惠婷營養師以下詳細介紹番茄的6大功效:番茄6大功效 1.消除自由基番茄所含的番茄紅素是一種胡蘿蔔素,也是一種抗氧化的營養素,是最近相當受矚目的抗氧化物質,它是所有類胡蘿蔔素中抗氧化能力最強的,掃除自由基的效力爲其他種類胡蘿蔔素的2倍,其抗氧化力也比維生素C和維生素E 來的高,掃除自由基的效力爲維他命E的百倍, 因此有很好的抗癌效果。 2.預防癌症研究發現,番茄對於癌症的預防,以攝護腺癌、肺癌、乳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等防治效果最好。 3.降血壓番茄含鉀量豐富,因此有助於降低血壓。不過,建議以新鮮番茄較佳,因爲市售的番茄汁或番茄醬等產品,可能添加鉛鹽,反而失去降血壓的意義。 4.預防心血管疾病番茄及其製品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心肌梗塞、動脈粥狀硬化等。 5.降低膽固醇因番茄紅素可抑制細胞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的濃度。 6.養顏美容在營養學的觀點,番茄富含維生素C、A, 兩者都是美化肌膚的營養素,也是很好的抗氧化劑,愛美的女性應該常吃。怎麼吃最營養?番茄生吃或熟食都深受眾人喜愛,不過許多人好奇,到底生吃還是煮熟吃最營養?曾依田營養師在臉書粉專「營養食事Ms.E10-營養師依田」發文指出,番茄含有茄紅素,當熟食番茄時,加熱可使番茄的細胞壁及纖維軟化,幫助茄紅素釋放,但維生素C、植化素等不耐熱的營養素會因高温而流失;若是生吃番茄,可保留維生素C、植化素等不耐熱的營養素,但未經加熱的茄紅素不易吸收。曾依田營養師建議兩者一起吃,不僅營養素都能攝取,茄紅素還能抗癌、護心又美膚。 曾依田營養師說,屬於水果的小番茄,別再想就直接生吃,若是屬於蔬菜的大番茄儘量熟食並搭配油脂。而且建議將番茄切碎,破壞細胞壁幫助營養物質釋放,當然也可直接使用番茄罐頭(低鈉更好),並且搭配油脂烹調,像是番茄莎莎醬、羅宋湯等,都是很好的吃法。 詹惠婷營養師說明,如果想生吃番茄,飯後吃會比空腹吃更好,因爲用餐時會食用肉類或油脂,飯後吃番茄,對番茄紅素的吸收力,比空腹時更佳。或是在生吃番茄時淋上少許橄欖油及醋。什麼人不能吃番茄?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高繪雯說明,大、小番茄都含有豐富的鉀離子,因此需要限鉀的腎臟病友,尤其是正在接受洗腎治療的患者,務必減少食用,或是將番茄汆燙去除鉀離子後再食用。 此外,番茄富含蘋果酸和檸檬酸,可能導致胃酸過多,引胃食道逆流;患有腸躁症候群者,也勿多食。 資料來源:.高敏敏營養師.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食事Ms.E10-營養師依田.農業知識入口網詹惠婷營養師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高繪雯 延伸閱讀: 胃食道逆流7症狀:胸痛、喉嚨卡卡...原因、飲食宜忌、5招快速舒緩一次看
-
2024-10-06 養生.聰明飲食
一個月不吃水果會怎樣?各類營養素大盤點「蔬菜能不能完全取代水果」
先前網路上興起一個話題「一個月不吃水果會怎樣?」,有些人為了減肥會不吃主食改吃水果,但也有人指出糖分太高反而更胖。撇除瘦身就健康角度而言,然而水果中的營養是可以被其他食物替代的嗎?一名腫瘤科的楊姓醫師表示,一個月不吃水果可能會影響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攝取,導致營養不均衡。水果是維生素C、鉀、膳食纖維以及抗氧化物質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如果飲食中其他食物能夠提供足夠營養素,那麽不吃水果對身體影響不大。但如果飲食失衡可能會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易引起皮膚問題、便秘、免疫力下降等症狀。此外水果是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水果攝入不足可能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便秘。盤點水果中的營養,是否可被蔬菜取代1.維生素C在某些蔬菜中也含有大量維生素C,像是甜椒、彩椒、小白菜、花椰菜、莧菜、大白菜、菠菜等,尤其像甜椒、彩椒可以生吃更可以完整補充,因此在維生素C這方面蔬菜完全可以取代水果。2.膳食纖維蔬菜裡也含有大量膳食纖維,每100公克裡含有3公克以上的纖維就屬於高纖蔬菜,像是牛蒡擁有高達5.1克纖維居冠,另外像香菇、黃秋葵、苦瓜、地瓜葉、花椰菜、紅莧菜、甜椒也都是高纖蔬菜一族。3.礦物質蔬菜中的海帶、金針菜、莧菜、油菜、小白菜、香菜、秋葵鈣含量每100公克含有100毫克以上,是鈣很重要的一個膳食來源,但是水果的鈣含量大都很低,因此就鈣而言,蔬菜完全可以替代水果。4.鉀許多蔬菜的鉀含量很豐富,每100公克含250毫克以上鉀的常見蔬菜包括海帶、毛豆、菱角、蠶豆、竹筍、紅蘿蔔、芥藍、莧菜、蘑菇、萵苣、空心菜、芥菜、娃娃菜、彩椒等,其種類遠多於水果,所以蔬菜提供的鉀可以替代水果。5.鎂100公克含250毫克以上鎂的常見蔬菜包括海帶、綠莧菜、金針菜、毛豆、木耳、菠菜、芹菜葉、木耳等,符合條件的水果只有椰子,因此蔬菜提供的鎂可以替代水果。6.生物活性成分花青素可吃紫甘藍補充、β-胡蘿蔔素可吃胡蘿蔔、南瓜補充、茄紅素可吃番茄補充、葉黃素可吃菠菜、羽衣甘藍、花椰菜補充。水果確實可被取代,但仍有其獨特性由此來看在營養上蔬菜確實可以替代水果,就算一個月不吃水果也不會怎樣。然而水果當然還是有它的益處,研究顯示多吃水果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並降低罹患食道癌、胃癌、直腸癌等消化道癌症風險。另外水果富含檸檬酸和蘋果酸,讓其產生特有的酸味,加上本身含的糖以及芳香類化合物,讓水果酸甜可口,成為某些人難以抗拒的美食。
-
2024-09-26 癌症.食道癌
方文琳證實罹食道癌!為何會得9成男性患者的癌症,方文琳自曝2致命習慣
59歲女星方文琳今(26日)凌晨在社群發文吐露自己罹食道癌零期,自曝罹癌可能原因是愛喝濃烈的高粱及熱湯。方文琳在動完手術後兩個月,確定自己沒事才發文分享這段期間的心路歷程,同時提及謝謝江蕙牽線認識榮總醫療團隊,也謝謝江蕙來探病。方文琳得食道癌 自曝愛喝濃烈高粱及熱湯方文琳表示自己是在今年6月底於健檢中心做全身健檢發現食道癌,當時切片報告是癌前病變,之後轉榮總接受切除腫瘤手術。方文琳提到,術後幾天喝水、流質食物,都有吞嚥困難和疼痛感,「有說忍不住可以吃止痛,但我不願意,因為必須記取教訓,我無法忘記女兒滿是淚水無助的雙眼,看得我心都要碎了…」說到生病原因,方文琳提及女兒哭著對她說:「不該妳會有啊,這癌幾乎是以男性為主,都是妳!都是妳愛喝高粱!」方文琳坦承,這幾年來都在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原本不喝酒以及討厭喝酒人的她,因緣際會認識了高粱,尤其在更年期煩躁身心症狀時當作睡前的放鬆解藥,沒啥酒量的她喝上幾口就可熟睡七八小時。此外,她還指出自己平常也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因此她認為可能就是因為愛喝濃烈的高粱及熱湯,傷害了食道吧!食道癌9成以上患者為男性 初期多發現吞嚥困難根據衛福部112年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食道癌排名第九,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是因食道癌驟逝。日前因電視武俠劇「天蠶變」走紅的港星徐少強,也是因為食道癌病逝。食道癌好發於50至70歲男性,發生原因與抽菸、喝酒、常吃含亞硝胺的食物、過熱飲食、食道曾受腐蝕傷害有關。由於食道癌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多數病人都是因出現吞嚥困難、吃不下、體重減輕、胸部或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解黑便或慢性咳嗽等症狀時才發現。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食道癌」介紹,真正引起食道癌原因仍不清楚,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食道癌可能5成因年齡:大部分的病人都超過60歲,且以男性居多。個人因素:長期有吸菸、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以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皆會增加罹患食道癌之風險。飲食習慣:長期食用高溫或太燙的食物、醃燻燒烤的食物及醃漬食物,也會增加罹患食道癌之風險。發霉的食物也可能會導致食道癌的發生。其他食道本身的疾病,例如:食道被化學灼傷、逆流性食道炎、巴瑞特氏食道症、食道憩室、食道失弛張症、食道灼傷狹窄以及放射線照射食道,皆可能會誘發食道癌。環境因素:飲水及食物中含有過量的「亞硝基胺」是高度導致食道癌的物質。》看完整疾病百科食道癌酒精與7種癌症密切相關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酒精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和乳腺癌等7種癌症密切相關。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方俊凱曾受訪指出,酒精、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明訂為一級致癌物,不論有沒有基因缺陷導致的酒精不耐症,民眾都不應該喝酒過量,若有酒癮,建議尋求專業管道戒酒。日常3件事預防食道癌在食道癌的預防上,國健署提醒民眾日常生活中應注意3件事,避免對食道造成負擔。多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多運動,都是防癌的老生常談。1.避免過燙的食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請民眾將食物送進口中時,務必注意溫度是否過燙,或是儘量待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2.減少含亞硝胺食物,及時戒除菸、酒、檳榔: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食物,有助「離」癌遠一點。3.有異狀速就醫:食道癌的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而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平時就需留意自身的不適感,切勿輕忽,如出現上述症狀時,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參考資料】.《方文琳》臉書粉絲專頁 .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09-21 焦點.健康知識+
人看起來明明好好的,怎麼就倒下?重症醫籲「5種人」注意生活,最好定期檢查
許多人平常看起來好好的,但往往門診掛號後就接著住院,甚至住入加護病房。甚至有些人還會認為「沒看醫生沒事,一看就出事。」 重症專科黃軒醫師在社群分享,自己就常被問、也最擔心病人或家屬問「人明明看起來好好的,怎麼會這樣?」。醫師指出盲點,呼籲5種人更要注意生活,最好定期檢查。 人看起來明明好好的?醫:沒症狀不代表就健康。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黃軒醫師表示,人看起來好好的,代表沒有症狀,但沒有症狀並不代表健康。很多人會認為沒有症狀就代表健康,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許多潛藏的健康問題,往往都是在定期檢查、體檢當中被發現。 常見:硬朗而忽略健檢。很多中老年人常會因為覺得自己身體硬朗,就忽略了定期體檢的重要性。等到真的感覺道不適、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三高、糖尿病、心腦血管問題早已悄悄早上門。 若真的好好的,也不會來門診:醫師也表示,近日也才又被問「人明明看起來好好的,住院後,在你加護病房做治療之後,就愈來愈差了⋯⋯」。其實如果人真的是「明明很好」,病人也不會跑來門診掛號/急診;如果人真的是「明明很好」,醫生也不會輕易要病人住院,何況是加護病房。 為什麼「人看起來明明好好的」檢查卻出事,還跑出一堆毛病? 黃軒醫師以「多發性骨髓瘤」舉例,這是一個好發在年長者的疾病,民眾自然一開始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疾病,只是可能感覺好像有哪裡不大對勁。 初步的常規檢查中,大多只會進行X光攝影和骨密度檢查,這項檢查往往只能看出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進行補鈣治療後就少有更進一步的檢查。等過了幾個月,感覺到治療效果不佳,醫生高度懷疑有多發性骨髓瘤,建議做骨髓穿刺,這時就得住院了。 住院時會需要進行的檢查,也會包括X光、CT掃描、MRI等。而隨病情的進展,也會需要進行相關治療,例如多發性骨髓瘤出現高鈣血症,得馬上進行降鈣治療,以免病情加重影響。降鈣後可能又會出現低鈣血症,這又是需要被關注的新問題。而這些是為了健康需走的過程,不能不治療。 也因此對於民眾而言,常會有「明明看起來好好的,怎麼看個醫生就出事了,還跑出一堆新的疾病?」。但從這樣的例子就可以看的出來,其實健康早就亮紅燈了。對於各種疾病來說,重點就在於平時是不是真的有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良好習慣。 人看起來明明好好的?醫籲5種人最好定期檢查。 黃軒醫師也指出「看似健康,卻不健康」的高風險族群。根據研究許多特定族群確實會較容易罹患慢性病、癌症,包括癌症家族史、肥胖、抽菸和喝酒、年齡、情緒壓力等。建議若符合其中一項,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利早期發現、預防相關問題。 癌症家族史:如果家人中有人曾經罹患過乳癌、大腸癌等各項癌症,自身的罹癌風險可能會增加。建議定期做相關檢查,例如乳房攝影檢查、大腸鏡檢查等。 肥胖:肥胖本來就是與多種癌症、慢性病有關,可包括民眾較熟知的糖尿病、心臟病,也可包括肺癌等癌症。控制體重、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有助降低罹癌風險。 抽菸和喝酒:兩項都是各種癌症常見的風險因素,長期抽菸、過量飲酒,光是相關的癌症就包括肺癌、口腔癌、食道癌等。戒菸、限制酒量是重要的健康習慣。 50歲以上:老化是人人必經之路,是正常的現象。但隨年齡增長,罹患癌症、慢性病的風險也確實會增加。建議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甲狀腺檢查、大腸癌篩檢等,幫助早期發現。 情緒壓力:這項常容易讓人忽略,人人都有壓力,但不代表對健康而言是正常的,這也和抗壓性無關。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態,也是罹患各種癌症、慢性病的風險族群,建議更要維持心理健康、適當的壓力管理,也別忘記定期健康檢查。 健康是一生的財富,健檢是健康的第一步。 除了健康檢查之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減少壓力等,這些都是保持健康的關鍵。 黃軒醫師表示,健康是一生的財富,定期健康檢查、體檢是守護健康、對抗慢性病的第一步。呼籲做個負責的健康管理者,別等到疾病敲門才後悔莫及,現在就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 《延伸閱讀》 .家人不看醫生、不檢查怎麼辦?醫教掌握4原則:「用對方的語言」! .親友就是不看醫生怎麼辦?心理師指關鍵,4步驟解套!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21 養生.聰明飲食
喝綠茶8大好處,消脂及預防多種慢性病!別用沸騰的水,泡綠茶最適水溫揭曉
你喜歡喝茶嗎?你愛喝的是哪種茶?喝綠茶可以預防多種慢性病,是很好的茶飲選擇。泡綠茶以70~80度之間的水溫最適合,而最適當的喝茶時間是上午。喝茶有益健康,前提是純粹的茶,不是加糖加料的手搖茶飲。研究顯示,茶葉含兒茶素、多酚類、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曾受訪指出,這些抗氧化物質有抑制血脂肪代謝合成作用,可以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中以兒茶素的研究最多,對抑制脂肪肝形成、降低體重等都有所助益。而不同的茶所含的抗氧化物質不同,茶葉被發酵得愈久、兒茶素含量愈低。未發酵茶綠茶,保留的兒茶素最多。而多酚類包括茶黃素、茶紅素,多存在於紅茶等發酵茶或烏龍茶等半發酵茶中。普洱茶則屬於全發酵的茶種,幾乎沒有兒茶素。各種茶都有一些不太一樣的好處,綠茶的好處更是多,多喝有助於降低多種慢性病風險。以下整理喝綠茶的諸多益處。喝綠茶8大好處1.燃燒脂肪,促進新陳代謝2.提高注意力和思維清晰度3.消除口臭、維持口腔健康4.降血壓、膽固醇5.調控血糖,降糖尿病罹患風險6.降中風、心血管疾病罹患風險7.降阿茲海默症罹患風險8.預防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肺癌、膀胱癌、攝護腺癌等多種癌症綠茶正確泡法 70~80度水溫最佳《Prevention》網站建議,綠茶不宜在沸騰的溫度下沖泡,否則會燒焦葉子並使其味道苦澀。大約70~80度之間是最理想的水溫。如果沒有溫度計可測,可注意水煮沸用冷水冷卻一下即可。綠茶一天能喝多少?何時喝最好?喝茶是有利健康的選擇,多數研究指出,每天喝3到5杯沒問題。但有些人把無糖茶當水喝,則不建議,營養師提醒不可用茶仍取代水,因茶中仍具有刺激性的咖啡因,空腹喝茶對於腸胃道是一種刺激,也要避免在睡前喝茶。那何時喝最好?開業中醫師陳潮宗建議,上午喝綠茶最適當,可幫助脾胃運化,讓五臟的功能表現得更好,有利代謝。什麼人不適合喝綠茶?此外,綠茶屬未發酵茶,單寧酸含量較高,容易在胃中和蛋白質結合,造成胃不舒服,因此有胃炎等腸胃疾病者較不宜飲用。另外,單寧酸也會阻礙鐵質吸收能力,所以飯後一小時內也不建議喝綠茶,以免影響鐵質吸收。【參考資料】.《Prevention》Exercise may help you store fat better, new research suggests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9-16 癌症.食道癌
港星徐少強食道癌逝!醫曝「1危險因子」易癌前病變,沒在減重卻變輕也要留意
因電視武俠劇「天蠶變」走紅的徐少強,月初傳出罹患食道癌病逝消息,今日他的女兒徐頴堃證實父親死訊,表示:「多謝關心,希望大家給點空間讓家人處理後事。」一代武打巨星於北京病逝,享壽73歲。食道癌初期無症狀 發現多為中晚期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食道癌初期沒有症狀,等到腫瘤持續變大時,因管腔阻塞而出現吞嚥困難、喉嚨卡卡、心窩灼熱感等,包括沒有特意減重卻出現體重變輕,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大多已是中晚期,必須進行接受食道切除手術,治療相對棘手。【疾病百科】食道癌徐少強出身邵氏訓練班,在電影圈苦熬多年,經常以大俠形象出現,當年還有狄龍、爾冬陞等才貌雙全的男主角,所以難在大銀幕登上一線。後來因「天蠶變」一劇飾演「雲飛揚」而聲名大噪,劇中練成了舉世無敵的「天蠶神功」,開出亮眼收視,戲約不斷。徐少強除了最代表他的「雲飛揚」,也曾在周星馳電影「武狀元蘇乞兒」飾演大反派「趙無極」,深受觀眾好評,累積影視作品逾百部。近年多在中國大陸拍劇,並定居北京;今日驚傳9月1日於北京因食道癌離世,令影迷不勝唏噓。食道癌是「吃」出來的癌 胃食道逆流也容易致癌前病變根據衛福部112年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食道癌排名第九,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也是因食道癌驟逝。朱光恩說,食道癌是「吃」出來的,包括,抽菸、喝酒、嚼檳榔、過熱飲食等,食道黏膜反覆受傷、修復,過程中可能細胞變異,提高食道癌風險。另外,胃食道逆流也是一大危險因子,當胃酸往上逆流至食道,易導致胸口灼熱、火燒心、溢酸水等,甚至形成食道黏膜糜爛、潰瘍等,產生「巴瑞特氏食道」,屬於食道腺癌前病變。朱光恩提醒,如有肥胖問題、飲食控制不佳、睡前吃消夜,均容易反覆胃酸逆流,引發巴瑞特氏食道症。早期發現食道癌,可進行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65至90%五年存活率。但食道癌第二期已經無法單靠內視鏡手術,必須進行食道切除手術;而當腫瘤侵犯到食道的肌肉層,就可能轉移到周邊的器官,增加治療困難度。定期檢查是食道癌預防關鍵朱光恩強調,「定期檢查」是預防關鍵,尤其是有抽菸、飲酒、嚼檳榔的習慣,以及家族史、長期胃食道逆流者,都要提高警覺。食道癌的不適症狀與上消化道疾病相似,吞嚥異常、咽喉緊縮、聲音沙啞、久咳等,務必就醫檢查。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12 養生.聰明飲食
萬物皆可烤但建議以這類食物為主 譚敦慈教你聰明烤肉3撇步
中秋節必吃烤肉,不過富含油脂的肉類經過高溫燒烤,容易產生致癌物質、烤出健康危害。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烤肉已成節慶活動,應景淺嘗無妨,但要掌握通風環境、食材衛生、營養均衡等三大原則,預防無形的毒害。油脂碰到燙木炭 產生致癌煙霧譚敦慈說,炭火烤肉多了煙燻香味,但也增加致癌毒素,因為肉類的油脂滴在高溫的木炭上,會產生帶有多環芳香烴(PAHs)的煙霧,這類化合物已被列為一級致癌物,可能會導致食道癌、胃癌、直腸癌、肺癌等風險。尤其在室內要減少食材接觸到燃燒煙霧,可改用電烤盤、電磁爐、瓦斯爐等器具,免升火又不用擔心烤焦,健康又環保。難熟食材先煮過 縮短燒烤時間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少吃煙燻或燒烤食物,但中秋節免不了親友團聚烤肉,使用電磁爐、瓦斯爐可省去不少麻煩,而市售電烤盤大多為不沾塗層,是安全又方便的烹飪工具。譚敦慈提醒,如果在家使用這些器具烤肉,一定要注意保持通風,即使開了空調,也要把窗戶打開約5公分,幫助通風,維持空氣品質。食材方面,譚敦慈強調,萬物皆可烤,但以肉片、海鮮、蔬菜等「原型食物」為主,少吃香腸、熱狗、火腿、丸子、甜不辣等加工食品,不僅高油脂又不易烤熟,且隱藏高鈉含量。譚敦慈建議,難熟的雞腿、雞腿、玉米,可以先蒸熟或熱水煮過,肉片切薄、切小,可縮短燒烤時間;至於蛤蜊、鮮蚵,別可看到開殼就趕緊吃掉,應多烤一下讓肉質接近奶油色,否則易染上諾羅病毒、A型肝炎病毒,引起腹瀉送醫就大掃興了。避免發生食物中毒,譚敦慈強調,食材一定要清洗乾淨,更要烤熟後再吃,尤其生食、熟食務必要分開處理,器具準備兩套使用,以免交叉汙染。要學會聰明挑選食材、健康吃烤肉,譚敦慈建議,可以將肉類配上菇類、甜椒、番茄配成「蔬菜烤肉串」。最後,以芭樂清口,其富含維他命C、多酚類、類黃酮等營養素,可幫助身體排毒,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譚敦慈的健康烤肉法1.通風環境選擇通風良好的場所,千萬不要在樓梯間。在家使用電烤盤、電磁爐、瓦斯爐,即使開空調也要打開窗戶,保持通風。2.食材衛生以原型食物為主,處理生、熟食要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互汙染。食材要徹底加熱烤熟,避免引發食物中毒。3.營養均衡烤「肉」雖然是主角,可搭配低脂的海鮮,運用生菜包肉或烤菇類、彩椒等蔬菜,減少攝取過多飽和脂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30 養生.聰明飲食
南瓜v.s南瓜子其實功效大不同!南瓜子能舒緩經痛、保護血管、抗發炎...男生每天吃oo顆還能保養攝護腺
南瓜籽具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Omega-6、亞麻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功效、增加血管彈性、紓解高血壓。 小小的南瓜子常被人低估了其健康益處,南瓜子實際上是一種充滿營養的超級食物,值得被列入飲食清單中。以下為您介紹南瓜子營養功效,以食用禁忌。南瓜子舒緩生理痛、保養攝護腺 有6大好處南瓜子功效好處超多,對男女性都有極大好處,堪稱超級食物。仲夏醫美診所總院長黃仲立就曾分享以下5大南瓜子好處: 促進血管健康南瓜籽具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Omega-6、亞麻油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控制血液中膽固醇的功效、增加血管彈性、紓解高血壓。 舒壓、助眠南瓜子還有維持身體機能必須的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及調節生理放鬆機能的血清素。且豐富的色胺酸,其在血清素的合成扮演重要角色,血清素可以讓大腦感到放鬆,透過轉化成褪黑激素還能幫助紓壓與提升睡眠品質。 增強免疫力、抗發炎另外,南瓜籽還含有豐富礦物質,包含磷、鈣、鉀、鐵、硒、鎂、鋅等。礦物質為人體必需營養素,能維持並增強生理機能、增強免疫力、促發身體機能,幫助身體抗氧化與抗發炎。 舒緩女性生理痛豐富的礦物質當中的「鎂」有諸多功能,可以抑制收縮神經傳導物質生成,讓身體水分平衡,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水腫外,在女性生理期間的不適,可以幫助安定情緒、子宮內膜放鬆與舒緩疼痛。 降低體內自由基黃仲立指出,南瓜籽中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硒等抗氧化營養素,可降低體內自由基,達到延緩老化、降低老化引發的疾病。鈣質則可預防骨質疏鬆。最後,膳食纖維則可改善便秘、降低食慾。 攝護腺保養南瓜子對於男性的攝護腺保養相當有益處。中國附醫衛教資訊指出,南瓜籽為營養素鋅的天然來源,有抗氧化的功效,並含有維生素E及許多有益人體的物質,可以抗發炎與促進膽固醇的代謝,能改善攝護腺肥大的症狀。 研究發現,每天吃50公克左右的南瓜子(相當於20-25個),可消除攝護腺的初期腫脹,以及強化泌尿系統與預防攝護腺增生。 此外,衛生福利部建議男性對鋅的攝取量為每天15mg,上限攝取量為35mg,如果沒有食用海鮮或堅果等鋅含量豐富的食物,一天大約只能攝取到10mg的鋅,因此男性平時不妨多吃些南瓜子、牡蠣、鮮蚵、生蠔或蛤蠣等。南瓜子、南瓜功效大不同國健署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發文提到,天冷的時候,南瓜濃湯是一道美味的料理;而窩在家裡看電視,手上的南瓜籽也是很容易一口接著一口的零食。單獨品嚐兩者有時候很難想像都是出自於南瓜,因為他們的味道、口感完全不一樣。南瓜與南瓜籽有什麼區別呢? 南瓜 南瓜子 營養成分 屬全穀雜糧類,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南瓜的果肉跟米飯一樣,都是以醣類為主要的營養。 南瓜籽就跟葵瓜子、瓜子一樣,都是屬於堅果種子類,富含鎂、鋅、維生素E。它主要的營養素是油脂。 功效好處 具抗氧化力,且可抑制癌細胞生長。 南瓜含有的黃體素具有抗氧化力,還能預防肺癌、子宮癌、乳癌、皮膚癌、大腸癌、食道癌等癌症。 南瓜含有的甘露醇可降低腸病變。 促進血管健康 舒壓、助眠 增強免疫力、抗發炎 舒緩女性生理痛 降低體內自由基 攝護腺保養 攝取注意 如果煮了南瓜濃湯,別忘了當天的飯量要少一點點。每餐建議份量:飯比拳頭多一點。 吃多了熱量很容易爆表。建議先用湯匙挖一匙出來,差不多就是1天的建議份量。 吃南瓜子要注意仲夏醫美診所總院長黃仲立提醒,南瓜籽的營養成分雖可控制血液中膽固醇,但其為高熱量食品,攝取過多也有可能會讓膽固醇上升、體重增加,因此食用量也需要控制,並不是吃越多就越好。有慢性疾病的病患,可向醫師告知慢性病史,透過完整了解身體狀況,補充適量營養素,才能達到強健體魄的功效。 延伸閱讀 南瓜抗癌又營養...他照三餐吃,血糖卻飆高!營養師:南瓜不是蔬菜,吃多反傷身 容易脹氣、胃痛?中醫師教你吃南瓜和●●●讓腸胃變強壯! 你一定不知道...原來南瓜有這麼多種!到底那些適合煮湯或涼拌?一次告訴你 資料來源:國健署食在好健康、仲夏醫美診所、中國附醫、台灣癌症基金會、食藥署 責任編輯:曾耀儀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別再汙名化「喝冰水」,好處其實超多!緩解胃食道逆流、調節自律神經...台大醫師告訴你:15個喝冰水的好處 黃金果怎麼吃?不能和什麼一起吃?黃金果營養5功效與3禁忌、價格一次整理
-
2024-08-1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請幫我把褲子脫下來!」到底怎麼回事?
「請幫我把褲子脫下來!」只聽到年輕女子的嬌滴滴的聲音,原來是隔壁診間新來的護理人員,講話很客氣,有口頭禪,說話常在請字後加了「幫我」兩個字,好像日本女性說話,總加個敬語。是泌尿科門診。病人愣在那邊,「是誰的褲子要脫掉?」有些話語,前面或後面或中間多加了幾個字,就容易讓人誤解。這種訊息傳遞讓人產生誤解的狀況,在人體上也是很常見的。例如人的正常基因,如果前面或中間或尾巴多加了一些基因密碼,這些基因事實上都是由ACTG四個不同核苷酸組成的,少或多了一個核苷酸,或突變變成另一個核苷酸,其所製造的蛋白質就不一樣。基因變異所造成的蛋白質不一樣,也許不會對生命有影響,但也可能形成基因缺陷,造成先天性遺傳疾病、甚至癌症。例如喝酒會不會臉紅,酒量好不好取決於二種酵素,即乙醛去氫酶(ALDH2)及乙醇去氫酶,尤其是前者影響最大。西方人酒量較好,喝酒不易臉紅,因為他們的解酒酵素大都是屬於好的那一種,反之,台灣約有45%的人喝酒容易臉紅,因為酒精不易代謝,乙醛貯留在血液中,容易造成臉紅,而乙醛是一種致癌物質,解酒能力不好的人容易有食道癌及咽喉癌,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說話很重要,如何說好話,說對話,讓別人高興,自己也高興,尤其不要讓別人誤解更為重要。解酒酵素的好壞是天生的,但有些疾病的發生是後天的,例如感染B型肝炎,病毒會嵌入到人體染色體中的DNA內,如果嵌入的地方剛好是與細胞生長發育有關的基因,就可能會引起癌症。當然,基因密碼改變對身體的影響還有很多目前還未了解的祕密。總之,話語的改變,人腦會感覺,但基因的改變,我們通常不知不覺,等到病發了才知道,常造成遺憾,就好像「請幫我」用錯地方,也會引起誤會一樣。●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8-17 醫療.心臟血管
喝一口酒要多久才能開車?至少x小時!一喝酒臉紅要當心,易罹3種癌症
一到下班或周末,三五好友總是要小酌一下放鬆心情。不過,酒過三巡,到底要過多久之後才能開車,以免觸法?身體代謝掉酒精的時間是多久?基本上至少要6個小時,不過仍會因個人體質等因素而讓代謝速度有所不同。此外,喝酒臉紅,其實也跟酒精代謝功能有關,以下為您說明。酒精代謝時間是多久?喝完酒多久才能開車?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醫師蘇柏文曾於新北市藥師公會指出,酒精至少要六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甚至要更久。而每個人代謝酒精速度不同,當酒精濃度降到一定程度,雖然沒有酒醉 的感覺,看起來也相當清醒,但神經反應上,可能尚未恢復到正常狀態,所以民眾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另外,酒精代謝速度因酒類、個人體質而不同,原則上喝一口酒,至少隔六個小時才能代謝完畢。美國也有研究報告指出,喝酒後再喝提神飲料,神經反應速度欠佳,肇事率仍然相當高。因此喝酒的民眾,不要以為休息一下, 或是喝提神飲料,就不會有酒駕問題,如果遇到警方攔檢,酒測值還是可能達到開罰或是移送的標準。喝多少酒就達到酒駕標準?一表看酒精濃度與行為表現喝多少酒就達到酒駕標準?根據法務部全球資訊網資料顯示,依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第2款規定,駕駛人「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15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0.03以上。」 者,不得駕車;另外,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0.05以上」亦明確規定構成犯罪的標準。酒精濃度與肇事率的關係根據交通部道路安全督導委員會發行之衛教刊物,其中中央警察大學蔡中志教授提供的數據顯示,不同的酒精濃度影響駕駛的行為、肇事率也不同,詳如下表:呼氣酒精濃度0.25毫克/公升.血液酒精濃度:0.05%.駕駛行為表現:複雜技巧障礙駕駛技能變壞.肇事率:2倍呼氣酒精濃度0.40毫克/公升.血液酒精濃度:0.08%.駕駛行為表現:多話感覺障礙.肇事率:6倍呼氣酒精濃度0.55毫克/公升.血液酒精濃度:0.11%.駕駛行為表現:平衡感與判斷力障礙度提高.肇事率:10倍呼氣酒精濃度0.75毫克/公升.血液酒精濃度:0.15%.駕駛行為表現:明顯酒醉步履蹣跚.肇事率:25倍呼氣酒精濃度0.85毫克/公升.血液酒精濃度:0.17%.駕駛行為表現:噁心步履蹣跚.肇事率:50倍呼氣酒精濃度1.5毫克/公升.血液酒精濃度:0.3%.駕駛行為表現:呆滯木僵可能昏迷.肇事率:迷醉酒精代謝的過程是什麼? 乙醛難代謝引發6大病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出,酒精在肝臟代謝需要透過以下兩個步驟:1.首先酒精經過乙醇去氫酶(以下簡稱ADH)代謝成有毒的乙醛。2.再由乙醛去氫酶(以下簡稱ALDH2)代謝成無毒的乙酸。當身體缺乏ALDH2,會導致清除「乙醛」速度緩慢,造成血液中乙醛濃度升高。而乙醛經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不可不慎!乙醛還容易引發以下六大病症:.頭痛.心悸.嘔吐.宿醉.心血管疾病.失智症風險提高喝酒會臉紅是因為「身體缺ALDH2」!更易罹3大癌症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喝酒會臉紅的原因,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出,喝酒臉紅的人,代表身體中缺乏ALDH2,無法清除酒精代謝後的毒性乙醛,而比一般喝酒的人,更容易罹患食道癌、口腔癌、心臟病,而台灣高達近一半的人有ALDH2缺陷,通通必須加強警戒!喝多少酒會中毒?酒精中毒症狀有哪些?飲酒有害健康,一旦短時間內大量飲酒,可能會引發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是什麼?高雄市政府衛教資訊指出,酒精中毒定義為「血中酒精濃度達100-200mg%」即稱為酒精中毒。酒精中毒症狀有哪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說明,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大致可分為急性及慢性。所謂的急性酒精中毒,指的即是短時間內飲酒過量立即產生的效應。初期症狀包括:.異常欣快.雙頰發紅.心跳加速.步態不穩.情緒搖擺不定.說話含糊不清.自我克制能力喪失等隨著血中濃度升高,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的症狀如:.神經反射降低.呼吸抑制.血壓下降而導致昏迷至於會造成酒精中毒的血中濃度則因人而異,通常少喝酒的人耐受性較低,比較容易在低濃度時就出現中毒症狀。資料來源:新北市藥師公會、法務部全球資訊網、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交通部、高雄市政府、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9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是「養」出來的?常見10大生活習慣竟潛藏致癌危機
近年來,癌症在國人死因中佔據首位,而醫學研究已明確指出,多數癌症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除少數遺傳因素外,生活環境、飲食與其他不良習慣可能導致潛在的癌症風險逐漸升高。有位六旬婦人因吞嚥困難,連稀飯也難以下嚥,半年內體重掉了8公斤,經檢查後確診為食道癌末期且已經轉移到肺部、肝臟,經詢後問才發現婦人由於獨居,會邊看電視邊喝米酒、配醃製醬菜,並喝重複烹煮的鹹菜肉湯及燙口的熱湯;腫瘤科醫師聽聞後都搖頭表示,這麼多致癌習慣難怪她會罹癌。 對此,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fb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揭曉,容易被忽略但有罹癌風險的「10大養癌習慣」,呼籲民眾提高警覺並能儘快戒除這些壞毛病。 癌症潛伏期與生活方式的影響 洪永祥提到,癌症的形成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細胞,潛伏期可能長達10至20年,這段時間內,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健康飲食、定期運動以及遠離致癌因素,能有效降低罹癌的機率。反之,不良習慣如抽菸、喝酒及飲食不均衡,則有增加罹癌風險的可能性。 看似無害,卻潛在增加罹癌風險的十大致癌習慣有: 第10名:愛喝會燙口的熱湯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C的熱飲,定義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度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建議在飲用熱湯、熱飲前先稍稍放涼,以避免黏膜受損。 第9名:高溫下使用有疑慮的塑料容器 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許多泡麵碗是由6號塑膠製成,如果用熱開水沖泡麵、又在鋁箔蓋上壓本厚書,在高溫的悶燒下,很可能會超過 6 號塑膠的耐熱範圍,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建議泡泡麵還是用陶瓷碗最安全。 第8名:喜歡食用烤焦食物 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但過度烤焦的肉類脂肪和蛋白質會產生危險的一級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而澱粉食物經過高溫烹煮,也會出現不宜過量的丙烯醯胺;因此建議避免食用過度焦黑的食物,並攝取富含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以降低致癌風險。 第7名:睡覺時不關燈 據《Cancer》癌症期刊上一項研究顯示,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下,可能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建議入睡時環境應保持黑暗。另外《美國醫學會雜誌》有研究發現,睡眠時長期暴露在人工光線下,會增加變胖的機會,而肥胖又是導致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因此建議入睡時把燈光都關閉。 第6名:頻繁接受電腦斷層檢查 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相當於照100次的胸部X光,而照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增加罹癌風險險,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建議每人1年內照胸部X光不要超過50次,除非必要才做電腦斷層檢查。 第5名:口腔清潔不足 最近研究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會增加患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風險。其中最明顯的例子也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大的是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會引發胃癌或胃淋巴瘤;因此建議每天固定刷牙、漱口是重要的預防步驟。 第4名:長期接觸甲醛 甲醛是一種已被證實致癌的化學物質,據統計,裝潢5年後有4成仍能偵測出甲醛超標,卻只有不到三成消費者知道建材或家具中的甲醛氣味,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長時間曝露在甲醛環境中,除了致癌外還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學齡前兒童更容易造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 第3名:過量攝取加工紅肉 加工肉品與紅肉的高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密切相關;應適度減少豬、羊、牛等紅肉的攝取,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同時多吃天然蔬果。 第2名:久坐不動 除睡覺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以上的長時間久坐行為與多種癌症的增加風險有關,據《歐洲流行病雜誌》研究發現,久坐行為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等風險;建議每坐30分鐘起來伸展活動並避免長時間久坐。 第1名:攝取過多的甜食及鹽分 每周喝3杯以上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而攝取高鹽食物則容易罹患胃癌;建議多吃天然食物,建議飲食均衡並適度限制高GI精緻糖及鹽分的攝取。 【延伸閱讀】比你想得更危險! 醫:臺灣人「1基因」喝酒致癌風險高達數百倍洗衣精「香害」暗藏危機恐致癌?【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2327】
-
2024-07-08 醫療.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近5年增加近9萬病人:一次了解成因、症狀、日常保健與飲食禁忌
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在民國108年診斷出約48.7萬人、109年約49.1萬人、110年約50.9萬人、111年約56.5萬人、112年約57.3萬人。患者的年齡分布,108至109年都是以50至59歲為大宗,到了110年起被60至69歲族群超車,不過40歲至69歲間的「3個十年」,均為病人數的前三名。為什麼會引起胃食道逆流?與喝咖啡、吃甜食有關嗎?「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嗎?」這是民眾相當熟悉的廣告台詞,胃食道逆流與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振興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林信吉指出,如三餐不正常、暴飲暴食、沒有細嚼慢嚥、喜歡刺激性、過甜、過酸、過辣等重口味食物,或長期抽菸、喝酒,喝茶、咖啡等,也都會造成胃酸分泌較多,最終引起胃食道逆流。部分高齡的病人是因為下食道擴約肌退化、鬆弛,容易導致裂孔疝氣,病人一部分的下食道括約肌會「關不緊」,造成胃食道逆流。自110年起,60至69歲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的病人者,位居所有年齡層之冠。胃食道逆流其實「各個年齡層、職業都有遇到過」,甚至有病人是高中階段就出現,此時多半是學業壓力大所致。年輕族群的生活壓力與工作壓力,也都是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因素之一。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有哪些?如何進行治療?臨床上觀察,因為胃食道逆流求診的患者,的確有變多。病人的症狀往往時好時壞,許多病人在診所就醫仍未改善,後續才轉介到胃腸肝膽科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有二:1.俗稱「溢刺酸」的胃酸逆流。2.胸口灼熱的「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的非典型症狀,病人會因為這些症狀前往胸腔科或心臟科就診:●胸口不舒服●喉嚨「卡卡的」有異物感●容易覺得有痰、時常要清喉嚨。胃食道逆流有時也會導致逆流性咽喉炎,患者一開始前往耳鼻喉科就醫。常見的症狀:●聲音沙啞●慢性咳嗽胃食道逆流如何治療?胃食道逆流治療上,最常見的還是用降胃酸的制酸劑,或透過胃乳或胃乳片輔助治療。65歲以上中老年人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和中壯年可能些不同,林信吉解釋,有些高齡病人是因為下食道擴約肌退化、鬆弛,容易造成裂孔疝氣,病人一部分的下食道括約肌會「關不緊」,造成胃食道逆流,但在正常狀況下,沒有進食時的下食道括約肌會關上,避免胃酸和食物逆流至食道。林信吉提醒針對下食道擴約肌退化的胃食道逆流,治療方面就不是使用制酸劑或胃乳等,一般手術要先評估症狀,術前進行24小時酸鹼度測試,確認病人的症狀是否和胃食道逆流是否相關。長期胃食道逆流會導致什麼問題?會引起癌症嗎?林信吉表示,胃食道逆流的時間一長,胃酸就會跑到氣管,引起類似氣喘的症狀;胃酸逆流到食道下端跟胃的交界處,食道就會反覆發炎,有機會演變成「巴瑞氏食道」,此為癌前病變,會增加食道癌的發生率;也有些個案,病人會合併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慢性胃炎。胃食道逆流的病人該如何進行日常保健?營養室建議要根據分期選擇適當的方式書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說,胃酸不是吃東西才有,到了該吃東西時卻沒有進食,胃酸就會影響到脆弱的胃壁黏膜,有些人會因為吃太多會不舒服,可依個人生活型態跟狀況調整,不要暴飲暴食,定時定量最重要,少少的保久乳、茶葉蛋、地瓜等都可以,但不能不吃。李婉萍提醒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寡糖是好的物質,但在胃酸很多或容易脹氣的時候,反而可能容易脹氣不舒服;山藥、地瓜等澱粉來源,也都容易刺激胃酸分泌;鮭魚、秋刀魚等油脂相對高的蛋白質來源,同樣會比較刺激,「不是護胃的東西都是吃到底」。胃食道逆流分為疼痛期、恢復期和預防期來看,李婉萍建議:●「疼痛期」的民眾,可選擇白飯、白麵條,軟爛的小白菜、絲瓜、冬瓜等蔬菜,蛋白質可選擇「瘦一點」的魚類,如鱸魚、黃魚等。●「恢復期」可以開始選擇軟飯、乾飯、稀飯等,並可先吃蒸蛋等蛋白質,並避免炒飯、燴飯等較油膩的飯類,蔬菜基本上沒有限制,不過還是建議少量進食,確認身體可適應再加量。●「預防期」的原則是健康飲食,紅藜麥、糙米、五穀米等高纖維的澱粉,或者被認為是養胃聖品的「山藥」等,有助降低後續胃食道逆流的發生,青菜則建議多攝取,同時也要謹記蛋白質、蔬菜、全穀雜糧類的進食順序,如果要喝湯,建議喝完10分鐘再吃正餐,避免邊喝水或湯邊吃飯,容易影響消化。營養師林恩如提醒胃食道逆流病人要注意的飲食禁忌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病人,避免再復發的,以下飲食禁忌須留心:1.用餐順序為蛋白質、蔬菜、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可增加下食道括約肌壓力、預防胃食道逆流;增加蔬菜可增加消化速度,讓胃裡的食物排空,避免堆積在胃裡進一步導致逆流;最後攝取全穀雜糧,如地瓜、糙米等高纖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2.便利商店購買餐點的話,雞胸肉、茶葉蛋等,都是可選擇的蛋白質;全穀雜糧類可以考慮地瓜、馬鈴薯、玉米等;三角飯糰屬於精緻白米飯,要再另外搭配蛋白質。3.胃食道逆流患者不建議攝取甜食,這會導致括約肌壓力下降、引起胃食道逆流。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也建議避免,如果還是希望白開水中有點味道,則可以選擇不含咖啡因的茶、水果茶、麥茶等,避免刺激性的飲料。4.不少民眾有吃宵夜的習慣,胃消化食物需要時間,平躺就容易讓胃裡面的東西逆流,建議吃完後2至3小時再躺下。以一般上班族約晚間7至8時吃晚餐、11點就寢來看,要再消化掉宵夜,其實有點困難,正餐也建議定時定量,吃7分飽為宜,不然對胃的壓力很大。中醫師如何看待胃食道逆流?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說,「胃食道逆流」在中醫觀點屬於「功能性問題」,舉凡噎嗝、嗝氣、噯氣、吞酸、火燒心,都有類似胃食道逆流狀態,情緒緊張、壓力、睡眠品質不佳等,都是可能的影響因子,在處理腸胃不只是關注在器官本身,而是全身性的循環、免疫都有看到,依據體質狀態區分,可能是《傷寒論》六病分類或是《金匱要略》雜病分群,選用適合的處方,會再搭配針刺與灸療。陳麒方表示,中醫使用的「瀉心湯」處方系列,包含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半夏瀉心湯,都是和胃食道逆流可能有相關的品項。臨床上會依據發病當下的體質狀態選用,體質較熱的患者,對應的是半夏瀉心湯、黃芩湯;體質較寒的則對應到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或柴胡桂枝乾薑湯等。值得注意的是,食療用錯不止沒效果,反而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因為胃食道逆流不像水腫或火氣大,可以直接對應紅豆水和綠豆湯等產生的效果,建議還是要尋求專業中醫師的診治,評估採取適合病人體質的方劑和療法。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6 焦點.焦點
醫病平台/遭遇不信任的醫病關係的心路歷程
【編者按】:本週有不同主題的三篇文章。一位長年關懷病人,對醫療工作熟悉的牧師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弼醫生在1995年彰化基督教醫院創辦110週年時,告誡台灣醫師的一句話「醫生,請多看我一眼!」來抒發他對醫師的建議:醫師的關懷眼神對不安的病人是無可取代的。→想看本文一位中生代內科醫師以自己與病人、家屬的互動遭遇到挫折的兩個案例,體驗到隨著疾病的進展,臨床症狀的多樣性,對病人、家屬、醫師及其團隊的耐性都是一大考驗,而深深領會到醫病關係需要多一點時間、耐心來經營,醫療行為才能在醫病互信下順利進行。一位長年關心社會大眾心理健康的精神科大師分享他以多年的臨床經驗,幫忙病人應對人生大小考驗,及時善用定靜的腦—精神功夫,穩住陣腳,發揮頭腦思考、判斷能力,逐步構建人生的轉折方向,並進而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療瘉的保養頭腦功夫、創造維持「腦明」的一種自我療瘉的方法。近來,在臨床照顧病人上,遇到了兩例有點挫折的案例,反思醫病關係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真的需要多一點時間來經營。隨著疾病的進展,臨床症狀的多樣性,相當考驗病人及其家屬對醫師及其團隊的耐性,醫療行為在醫病互相信任下進行才會比較順遂。第一位是一位八十多歲的阿婆,因為嚴重的心灼熱以及上腹痛來急診就醫,在急診作完胃鏡後就收住院醫治,隔天早上查房我看胃鏡的影像看起來算是輕度的胃食道逆流以及胃部有表淺性潰瘍而已,值班時也有開立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一種效果良好的胃酸抑制劑),但是症狀並無緩解的情況而且這種症狀讓她很困擾以致無法入睡,從心口到全身都很灼熱,整個人都感覺很不舒服,但無法很清楚地說是哪邊不舒服。我內心一直覺得很奇怪,胃鏡的影像無法完全符合臨床表現,當下加入制酸劑來中和胃酸,然後再思考到底還有什麼問題還沒有釐清的。然而,看到她的心跳都偏快,再檢視她所服用的自備藥物後,發現到她曾經因為甲狀腺癌做過甲狀腺全切除,有在服用甲狀腺素。於是我預計於隔天抽血檢驗甲狀腺素來證實是否甲狀腺素服用過量。當晚,病人還是因為症狀沒有改善,而坐立難安以致半夜睡不著覺,陪病的孫女其實看病人這樣不舒服也很焦慮,向護理師以及值班醫師反應,症狀也無明顯改善,於是當下脾氣也上來了,連打掃的清潔人員也受遷怒波及。早上到護理站準備要去查房訪視這位病人時,護理師就有先跟我提及清晨時所發生的事。一進去病房時,除了陪病的孫女外,又多了一位女兒,一開始口氣也有點不是很友善,我就跟她解釋,目前的症狀偏向是甲狀腺素過量,因為這些症狀幾乎是甲狀腺亢進時所常見的不適感,今早也有抽血送驗了,只是檢驗結果出來還需要等幾天的時間,目前就先把自備藥的甲狀腺素減量。病人女兒說,可是這個劑量前些日子才從某醫學中心的醫師因為抽血甲狀腺素不足所調整過了,減量會不會造成甲狀腺不足?我回答,先減個幾天也不至於造成多大的危害,而且目前的情況我認為是甲狀腺素過高造成的,密切觀察症狀的變化再做調整。經過溝通之後,他女兒就接受當下的解釋,病人經過這樣的處置之後,症狀也逐漸改善,甲狀腺素檢驗結果也顯示甲狀腺素是升高的,因為病情好轉,家屬對我們就逐漸有信任感了,也覺得我們真的有幫病人找原因解決問題。經過治療後,病人也穩定出院休養了。第二個例子是六十多歲的大哥,前次因為肺炎住院,在住院期間提及吞嚥困難又體重下降而做了胸部電腦斷層,發現食道中段處有增厚的情形,因為肺炎呼吸急促,幾近呼吸衰竭,所以沒有安排胃鏡檢查,出院後回診才由胸腔科轉來我的門診,希望能安排胃鏡確定是否有食道癌的可能性。在出院後,因持續吞嚥困難、進食量極少,家屬希望能住院打個營養針,而且做胃鏡時要以無痛麻醉的方式進行。檢視電腦斷層影像時,發現食道中段有明顯增厚及造成管腔狹窄,考慮到以一般管徑的胃鏡可能無法通過,而且怕口水分泌物會造成吸入性肺炎,於是將病人收住院治療。住院後,基本的抽血檢查發現病人有急性腎衰竭的情形,將點滴加量補充體液,家屬也希望所有的醫療行為能夠在最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我向他們提及在做胃鏡時有關呼吸道方面的風險,希望可以由麻醉科醫師協助,萬一呼吸道方面發生呼吸窘迫或是吸入性肺炎,麻醉科醫師可以立即處理呼吸道的問題以讓病人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情況之下,家屬也欣然接受。做胃鏡時,果然像預期的那樣,食道中段確實有個腫瘤造成狹窄,口水及分泌物累積在狹窄處之上。切片之後,也是盡量將分泌物抽吸掉,過程中還曾發生因分泌物嗆咳造成低血氧的狀況,還好有麻醉科醫師協助,血氧在麻醉甦醒時慢慢回升。做完胃鏡後向家屬解釋,這個食道病灶看起來九成是惡性的,如果切片病理報告確定是食道癌,將會再安排正子攝影來進行分期,之後再根據期別再進行治療計畫。傍晚查房時,家屬反應病人有吐一點血及有血尿的情況,我解釋切片會有一點流血,大出血的可能性不大。至於血尿,肉眼看起來稍微有粉紅色,不是很像血尿的樣子,我再驗個尿沉渣看看裡面有沒有紅血球來確定是不是血尿,結果顯微鏡下檢視是沒有紅血球的存在,故沒有血尿的情況。接下來幾天,也沒有吐血的情形,腎功能也明顯改善了,於是我將檢驗結果印出來給家屬,家屬也相當開心。然而,在有天清晨,病人又吐出一些血,家屬對值班同仁處置不是很滿意,在我到護理站準備查房時,護理師就先跟我告知家屬希望轉院而且已經在收拾東西了。到了病房之後,家屬說又吐血以及血尿,我看尿壺裡的尿液顏色也沒有很明顯血尿便說:「看起來還好,沒有明顯血尿。」有位家屬就立即不是很客氣地說:「哪裡還好?」另一位家屬又問:「目前是第幾期?為什麼胃鏡做完不能知道到底是第幾期?」我回答:「上次有跟你們說過,會幫你們做正子攝影,就能比較精確地看是否有轉移,但就電腦斷層的影像,可以說至少是第三期,胃鏡只能看到病灶進行切片,無法知道是否有轉移到其他地方。」之後把病理切片的初步報告印給他們看,週五早上的切片,週一下午就出爐了,其實都有一步一步地在幫病人擬定診斷的計畫。當下是個不信任的局面,我也不強求病人一定要在我這邊治療。考慮到罹癌的病人及家屬本身也很辛苦,也能體諒他們的心境,就就照他們的要求進行,準備好轉院所需的資料以及影像讓他們帶走。後來想一想,病人凌晨時,是咳嗽後才有吐出血來,倒是比較像咳血而非吐血,這樣就高度懷疑是不是食道腫瘤侵犯到氣管造成廔管,如果是這樣的話,自己醫院的團隊及設備也比較無法處理這類的情況,及時讓病人轉到有足夠設備及人力的醫院接受治療也是件美事。直到近幾年,我逐漸能體會台語所說的:先生緣,主人福。每位與病人相遇及信任是種緣分,病人能信任我在我這邊得到解決當然最好,如果超出我的能力外,只要能夠讓他病情獲得改善,我也很樂見他們能夠尋求到更好的醫療環境。延伸閱讀2024/6/24 醫生,請多看看我
-
2024-06-20 醫療.消化系統
一直打嗝怎麼辦?打嗝超過「X小時」當心是胃部疾病!止嗝方法一次看
相信大家都有過打嗝經驗 ,大部分時候打嗝會自行消失,坊間也流傳很多快速抑制打嗝的訣竅,雖然大多數時候打嗝是無害的,但若打嗝打到停不下來,很可能就是胃部疾病的徵兆!為什麼會打嗝?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說明,打嗝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通常是由於膈神經受到刺激,導致橫膈膜肌肉收縮,使得氣管閉合,產生一種短促的聲音。引發打嗝的常見原因包含進食速度過快、吃得太飽(胃脹)、喝碳酸飲料或是邊吃飯邊說話,吞下太多空氣等,甚至情緒激動、壓力過大也可能會刺激到膈神經,引發打嗝。 打嗝時間超過48小時 當心是胃部疾病鄭泓志指出,大多數的打嗝都是無害的,只要適當地調整呼吸、喝水、按摩或改變姿勢等方式,就能夠停止打嗝。但如果打嗝現象持續48小時以上,並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等症狀,甚至演變成長達1個月的頑固性打嗝,那麼就需要盡快就醫,因為這有可能是胃部疾病的徵兆。 可能引發打嗝的胃病?如果懷疑打嗝是因為腸胃疾病引起,鄭泓志說,通常醫師會安排腸胃鏡或抽血檢查,以確定造成打嗝的真正原因,並針對病症治療。1、胃食道逆流:食道和胃之間的閉鎖機制受損,使胃酸進入食道,刺激神經,導致打嗝。2、食道裂孔疝氣:胃的一部分通過食道裂孔進入胸腔。這可能導致逆流和打嗝。3、腸胃炎:胃黏膜的發炎可能導致食物和液體逆流到食道,刺激神經,引起打嗝。4、胃潰瘍:胃或十二指腸的潰瘍代表胃酸分泌過多,可能導致逆流和打嗝。5、食道癌:食道癌或其他胃腸道相關的腫瘤可能壓迫神經,導致打嗝。如何治療持續性打嗝?有許多藥物可治療打嗝,比如肌肉鬆弛劑、鎮靜劑、止痛劑、抗癲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等,常用藥物如Gabapentin、Baclofen、Chlorpromazine等,藥物一般使用5-10天內可明顯緩解症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可能會評估動膈神經手術,植入可充電的呼吸調節器,以電流刺激膈神經以改善橫膈肌的功能。一般打嗝調整飲食習慣可改善 出現異狀快就醫鄭泓志提醒,打嗝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無法專注,嚴重的還會影響睡眠、進食困難,甚至增加憂鬱症風險,所幸一般打嗝可以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來避免:吃飯細嚼慢嚥不說話、不喝碳酸飲料或酒精、不暴飲暴食導致胃脹,以及飯後多走動,都可以避免打嗝。而若打嗝一直持續,就很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這時就要趕緊就醫,找出真正的病因才能根除!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7 焦點.元氣新聞
十大死因癌症連42居冠!看十年癌症威脅演變 這個癌死亡率增逾五成
衛福部昨天公布112 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四十二年成為國人死因首位,依死亡率來看,112年十大癌症死因與前一年相同,但把時間拉遠,比較102年與112年癌症發生率,順位上升的癌症包括前列腺癌、胰臟癌與卵巢癌,順位下降者有口腔癌與胃癌。 【延伸閱讀】112十大死因公布!專家分析5趨勢 高齡者跌倒須慎防 統計顯示,112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3126人,其中男性3萬1,885人,女性2萬1241人,占總死亡人數25.8%,較111年上升2.3%(增加1199人)。112 年癌症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227.6人,較111年上升2.2%,近10年平均年增率為1.6%;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15.4人,與上年下降0.5%,近10年標準化死亡率平均年降1.3%。112年十大癌症依死亡率排序,112年十大癌症死因依序(單位:人/每10萬人口):(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死亡44.3人(2)肝和肝內膽管癌33.1人(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29.1人(4) 女性乳癌25.2人(5)前列腺(攝護腺)癌15.7人(6)口腔癌15.5人(7)胰臟癌 12.3 人(8)胃癌10.0人(9)食道癌8.8人(10)卵巢癌6.4人近10年上升3種癌:前列腺癌、胰臟癌與卵巢癌就近10年順位上升之癌症死因觀察,與102年比較,順位上升者有前列腺癌、胰臟癌與卵巢癌,順位下降者有口腔癌與胃癌。前列腺癌於112年死亡人數1,815人,較111年下降0.8%,死亡率每十萬人口15.7人,亦較111年下降0.7%;若與102年比較, 前列腺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42.5%及44.3%,順位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胰臟癌於112年死亡人數2879 人,較111年上升4%,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12.3 人,亦較111年上升3.9%;若與102年比較,胰臟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57.4% 及57.5%,順位由第8位上升至第7位。卵巢癌於112 年死亡人數751人,較111年下降1.8%,死亡率每十萬人口6.4人,較111年下降2.1%;若與102年比較,卵巢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30.4% 及28.7%,順位由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
-
2024-06-17 焦點.元氣新聞
112十大死因公布!專家分析5趨勢 高齡者跌倒須慎防
衛福部今天公布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惡性腫瘤)仍占據首位,並已是連續42年高居第一名,其中以肺癌為持續20年排名第一。至於,2022年受到前一年新冠疫情高峰影響,新冠肺炎從第19名竄升到第3名,造成1萬4667人死亡,疫情趨緩後,去年新冠肺炎已降至第6名。112年國人十大死因 癌症仍居冠、新冠肺炎降至第6名依疾病死亡率排序,去年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7.高血壓性疾病8.事故傷害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其中新冠肺炎從前一年的第3名,降至第6名,111年十大死因的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均上升一名,其餘不變。衛福部統計,2023年死亡人數總計20萬5575人,較前一年減少2863人,降幅為1.4%,主要受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減少;死亡率(死亡人數除以年中人口數)為每十萬人口880.7人,減少1.5%;以世界衛生組織(WHO)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29.6.9人,下降3.2%。依衛福部統計,112年新冠肺炎死亡人數8962人,較111年減少5705人,各年齡層死亡人數均較111年減少,其中65歲以上減少最多。衛福部統計處處長李秋嬿表示,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5萬4181人,占總死亡人數75%,與前一年相較,死亡人數均呈上升趨勢,其中以肺炎最為顯著,增加16.6%,標準化死亡率每十萬人口29.9人,與疫情前30人相近,而新冠肺炎減少38.9%最多。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呂淑君指出,去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3813人,較前一年減少294人(-7.2%)、孕產婦死亡12人,較前一年減少6人,為105年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實施以來最低。112年十大死因趨勢1、112年死亡人數較111年減少,主要原因為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2、十大死因中癌症及心臟疾病續居前2名,COVID-19由第3名降至第6名,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恢復至疫情前排名。3. 癌症自71年起已連續42年居十大死因首位。4.45-64歲、65以上高者事故傷害死亡均以跌倒排名第二,須提防高齡者跌倒風險。5 、65歲以上自死亡率較111年下降,其餘年齡層有回升至疫情前水平趨勢,須持續關注。十大癌症 肺癌為持續20年排名第一而癌症的部份,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我國癌症死亡發生時鐘較111年快轉14秒,其中以肺癌為持續20年排名第一。與前一年的十大癌症死因順位相同,沒有變化。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衛福部統計處處長李秋嬿表示,去年平均每9分5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較111年的10分7秒快了14秒鐘;112年我國5萬3126人死於癌症,111年是5萬1927人,增加了1199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227.6人,上升2.2%。肝和肝內膽管癌死亡發生時鐘連續2年變慢李秋嬿說,整體癌症時鐘雖然快轉,但肝和肝內膽管癌死亡發生時鐘,連續2年變慢,112年死亡人數為7724人,平均1小時8分2秒有1人死亡,較111年1小時7分32秒,變慢了30秒,而111年又比110年1小時5分56秒,慢了1分36秒。此影響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因排名,從107至110年的第10名,去年再降至第12名。至於十大癌症中,標準化死亡率上升成長較多的有女性乳癌、食道癌,其他大腸癌、卵巢癌、肝癌、前列腺癌則有下降。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呂淑君說,癌症死亡人數多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占比為8成7,並於65至74歲增加較為明顯,以就年齡層觀察,女性乳癌、口腔癌隨年齡增長,排名順位往後,但前列腺癌、胃癌則排名順位往前,威脅性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必須多加留意。
-
2024-06-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硒8大功效:保護心血管、延緩老化...10大硒食物排行一次看!過量恐致6副作用
硒(Selenium,se)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從食物中攝取。硒(Selenium,se)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構成人體內第21個胺基酸—硒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硒與生殖、甲狀腺功能、DNA生成及抗氧化等有關,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硒何時吃?一文看懂硒功效、副作用、每日攝取量及硒食物一覽表。硒的8大功效硒具有多種功效,可以說是超級元素,體內的硒大多從食物攝取,貯存在骨骼、肌肉中。以下整理硒的功效:.維持甲狀腺機能:根據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預防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蘇珊.布魯醫師於《免疫系統全方位復原計畫》提及,硒是製造甲狀腺荷爾蒙和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必需元素,穀胱甘肽過氧化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甲狀腺濾泡損傷。如果沒有硒,甲狀腺無法製造荷爾蒙,細胞就會被自由基破壞。一般認為,自體免疫形成的過程之一是甲狀腺細胞受損且看似異常,當免疫系統發現後對其發動攻擊便會造成更多傷害和發炎。.保護心血管:硒參與人體免疫系統中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抗氧化反應,有助於預防心肌梗塞、高血壓,減緩發炎反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硒也是生產前列腺素必須的礦物質,而前列腺素為控制血壓的荷爾蒙之一,可使血管擴張進而預防動脈硬化。.延緩老化、維持皮膚彈性:硒具有的抗氧化特性,對於延緩皮膚老化有幫助,與維生素E共同作用可發揮更強大的抗氧化效果。.排毒、解毒:硒可與有害金屬離子結合,形成金屬─硒─蛋白質的複合物,把誘發病變或毒害的金屬離子排出體外,達到緩毒、解毒、排毒的作用。.預防癌症:PrimePlus健康設計家的品牌營養師Sean表示,硒有延緩細胞癌化進程並促進癌細胞凋亡的效果。研究發現充足的硒與大腸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都有著負相關的結果。.提升免疫力:硒具有的抗氧化功能,可降低體內的氧化壓力並減輕發炎反應、增強免疫力。.改善不孕:家醫科醫師李思賢發文指出,硒是男性精子形成的必要成份,可幫助分泌性荷爾蒙以增加受孕機率,但硒會隨著精液排出體外,因此男性更需要補充;對女性而言,有助降低更年期不適症狀。.保護肝臟:硒是構成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重要成分,有清除自由基、促進肝臟代謝的作用,有助於保護肝細胞、減少發炎反應。硒何時吃?硒的每日攝取量硒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硒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如下,成人每日上限攝取量應以不超過400微克為原則: 0~6個月:AI=15 μg(微克) 7個月~3歲:AI=20 μg(微克) 4歲~6歲:25 μg(微克) 7歲~9歲:30 μg(微克) 10歲~12歲:40 μg(微克) 13歲~15歲:50 μg(微克) 16歲以上:55 μg(微克)國健署建議,懷孕女性的攝取量應增加5微克,哺乳期女性應增加15微克的攝取量。缺硒6症狀!過量攝取恐致6副作用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檢驗宣傳單顯示,缺硒會造成以下6症狀: 心肌病 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免疫力下降 生長緩慢 甲狀腺功能失調 男性生育能力受損攝取過多的硒也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指出,攝取過量會造成以下副作用: 噁心、嘔吐或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皮疹 易怒 嘴裡有金屬味、呼吸有大蒜味 頭髮或指甲脆弱、脫落 牙齒變色神經系統問題攝取極高的硒則有呼吸困難、顫抖、腎衰竭、心臟病和心臟衰竭等嚴重風險。硒食物有哪些?10大硒食物含量排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硒,需仰賴食物攝取。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衛教,以下整理10大含硒食物一覽表: 硒食物 硒含量 6~8顆 巴西堅果 約544微克 3盎司 鮪魚 約92微克 3盎司 比目魚 約47微克 3盎司 沙丁魚 約45微克 3盎司 烤火腿 約42微克 3盎司 蝦 約40微克 1杯 通心粉 約37微克 3盎司 牛排 約33微克 3盎司 火雞 約31微克 3盎司 牛肝 約28微克 其他硒食物包含雞蛋、糙米、全麥麵包等等,1顆熟雞蛋約15微克的硒含量,1杯糙米約19微克,1片全麥麵包約13微克。【延伸閱讀】10種「鎂食物」含量排行榜大公開!含鎂食物有哪些?缺鎂7症狀一次看鋅什麼時候吃?缺鋅症狀有哪些?鋅6大營養功效及10種「含鋅食物」排行榜大公開怕冷、疲倦...你可能缺碘了!缺碘可以吃什麼?10種「含碘食物」及含碘量排行一次公開參考資料: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農業知識入口網新知專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責任編輯:林勻熙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別以為馬上逃到戶外是對的!半夜發生地震,你一定要知道這4件事 5月星座運勢排行》巨蟹偏財運旺、摩羯迎來正財!12星座「財運、職場、戀愛運勢」前3名是...
-
2024-05-29 焦點.用藥停看聽
咖啡、甜食易胃食道逆流?吃醃漬物易罹患胃癌?吃胃藥、胃乳、胃散有用嗎?副作用要小心
胃食道逆流(也稱火燒心,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縮寫為GERD)是台灣人常見疾病,根據統計,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極高,約為25%,每四人就有一人飽受困擾。到底我們胃不舒服時能怎麼改善疼痛?喝咖啡、吃甜食真容易胃食道逆流?胃藥吃太多的副作用?關於胃的大小事,就由臺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鄭以勤醫師解析。喝咖啡、吃甜食真容易胃食道逆流?「喝咖啡會造成胃發炎或胃潰瘍」,很多民眾會有這誤解,在醫學的統計上,咖啡本身不會造成胃發炎或胃潰瘍。那為何喝咖啡總有胃不舒服的感覺?其實是因為: 1.咖啡會增加胃酸的分泌,刺激黏膜,如本身為胃發炎、潰瘍者,會更不舒服。2.由於胃酸的分泌,讓平滑肌產生收縮放鬆的效果,因此誘發痙攣3.咖啡因使賁門放鬆,進而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率 因此若想喝咖啡又怕胃食道逆流,可以透過牛奶、胃乳等成分,使之黏附在胃黏膜上,咖啡因對胃部的刺激可能就會小上許多。雖然可在咖啡中直接添加牛奶、混合引用,但鄭以勤醫師比較建議先喝牛奶後喝咖啡的「分開喝」方法。 *咖啡中含有一種活性物質「NMP」,它可以減少胃酸,降低胃的不適感。不過若要讓咖啡產生「NMP」這種物質,就必須要透過「烘焙程序」才能產生,烘得愈深含量愈多。 除咖啡因外,甜食、高糖分、高蛋白質的飲食也會使賁門放鬆,若此時腹壓高,導致胃酸、胃內容物往上跑,造成胃食道逆流。吃醃漬物真容易罹患胃癌嗎?除了胃食道逆流外,胃癌(stomach cancer、gastric cancer)也是胃部可怕的病變之一。根據衛福部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胃癌在所有癌症中發生率為第8名,癌症死亡率排名第8名,好發年齡大部分在50歲到70歲之間。 其實我們都知道「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癌的原因之一,但是常吃高鹽、醃製或燻烤食物,且酗酒、抽菸者,也被視為可能的高危險群。 原因是,醃漬食物會產生亞硝酸鹽,進入胃後和消化液混合,會轉變為亞硝酸氨,而這致癌物質已知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皆有關連。雖有一說是,吃泡菜等醃漬物可以幫助增加益生菌,可以保腸健胃,但若過度食用、累積,就可能增加癌症的風險,因此還是要小心食用、勿過量。年吃20億顆胃藥!副作用要小心!根據健保局統計,國人一年吃掉的胃藥超過20億顆,平均每位民眾一年就吞下超過100顆的胃藥,而自行前往藥局購買的胃藥市場,每年更高達4億元之多。 現在買胃藥太方便,只要前往藥局、藥妝店都可以取得,一旦吃過多還可能造成副作用,如使不會致癌的胃瘜肉增加;另,如是長期使用制酸劑胃藥,恐出現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 胃藥當中,抑制胃酸藥品或胃乳、胃散等胃黏膜保護劑產品多,它們的成分、功能通常是:.制酸成分,幫助中和胃酸。通常含有鋁、鈣等重金屬成分,身體健康者能將多餘的重金屬排除,但若是腎功能不佳者,就有可能造成重金屬累積在體內,長期可能造成危害。.藻膠類,能保護胃黏膜,對於避免疼痛有幫助。但也不可長期食用。另外,也有民眾反應吃藥會胃痛,通常造成胃痛的藥物為阿斯匹林、消炎止痛藥。這兩種藥物都和胃潰瘍有密切關聯,若要服用,醫師會評估狀況後給予。若移除造成胃痛的藥物,狀況還是沒有改善,就有可能是生活習慣導致。胃可做哪些檢查項目?.侵入性檢查:內視鏡胃鏡:將管子從嘴巴放入,觀察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有無病變,過程可能引發嘔吐反應。線控的膠囊內視鏡:將附上攝影機的藥丸吞入體內後,從體外用磁力來變換鏡頭的位置。和傳統胃鏡相比,診斷率相同,但缺點為無法進一步切片、採樣。 .非侵入性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超音波。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7 焦點.健康知識+
早餐常喝冰飲料易罹癌、更年期提早到?醫師指出真正問題
你可以先知道: (1)不受影響:專家表示女性不孕原因眾多,無法歸因於冰水、「沒有這回事」,傳傳聞為錯誤說法。 (2)特定期間加強注意:冰水可能導致月經量變少,有此現象的人在經期避免吃冰、喝冰水即可,沒有這種問題的其他人不受影響。傳言冰水害月經不來、18歲就更年期為錯誤說法。 (3)避免吃冰:氣喘、產婦避免吃冰,以免誘發氣喘,或不利產後發奶、排出血塊。 網傳「癌症真的很可怕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的圖卡及貼文,內容提到癌症是因為飲食改變,例如一大早就喝冰咖啡、冰飲料,一早就喝冰的會導致 18 歲就更年期、小女生骨癌、老翁癱瘓、女性不孕等說法。但專家表示,骨癌、癱瘓為無稽之談;而 18 歲更年期應是 18 歲的病患月經「像」更年期那樣不規律、而不是真的更年期。 至於女性不孕原因眾多,無法一概歸因於喝冰水,冰水在胃裡的時候溫度已經上升,且未懷孕、位於骨盆腔的子宮其實離胃還有一段距離。 同樣地,喝冰水導致血液跑到胃部幫忙升溫、消化,使得正在月經期間的子宮血液循環變差、月經量減少,有這種狀況的人應該在經期避免喝冰水。 產婦因為懷孕時子宮脹大往上頂而靠近胃部,中醫認為產婦剛生產完、坐月子的子宮復原期間,都應避免喝冰水,以免影響發奶,或是使局部血液循環變差而影響排出血塊。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的貼文? 原始謠傳版本:癌症很可怕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 衛生署日前公佈了去年國人的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又第二十度蟬聯冠軍,而且是每四名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人「因癌而死」,顯示這二十年來,癌症和國人真的是如影隨形。 十大癌症死因中,又以肺癌居首,其次是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攝護腺癌、淋巴癌與食道癌。除了眾人聞之色變的肺癌、肝癌外,值得注意的是結腸直腸癌、胃癌、食道癌的排名居高不下,而且往前沖。 個中原因在飲食內容之外,應該也和國人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習慣最顯而易見的如暴飲暴食、重宵夜、三餐不定時、忽冷忽熱、倉促進食、早餐不吃,或者一大早就喝冰咖啡、冰飲料等,如果仔細探究,都稱得上是標準的致癌兇手。 早餐不吃絕對會影響一天的精力來源,最直接的受害當然是胃部機能。可是都不及一早就喝冰飲料的傷害來得大,在整個胃部特別是胃壁在經歷一個晚上的空窗期後,正需要有個溫暖的安慰時,卻給予冰冷冷的飲料,其所造成的胃黏膜、胃壁組織之僵化、硬化結果,縱使是不懂得基本醫學常識的人,經此一說,應該也可瞭解到十之八九,因為任何一個人如果一大早就將他往冷凍庫裡一推(更不要說關個幾分鐘),打哆嗦,恐怕很難,嚴重的還可能因此受寒感冒。如再加上咖啡對神經系統、腸胃道的傷害,就更加不言可喻了。 眾所皆知,喝了太燙的飲料會傷到食道,相對的喝了太冰的飲料也會對食道有害,這個道理非常淺顯。 至於統計數字中,去年得胃癌的男性足足比女性多了一倍多,也不足為奇。因為綜觀各個應酬場合、夜市攤上,酒酣耳熱、大吃大喝(吃宵夜)的,十之八九都是男性。男人為此付出比女性多一倍以上的代價,也一點都怪不了別人!倒是得胃癌的女性中,有多少人是日常喜歡喝咖啡而且是早上喝冰咖啡的,就相當值得探討了。 無論如何,早上請不要再喝冰咖啡,要喝咖啡,請喝熱的! 早餐別再喝冰的飲料 體內環保最近流行生機飲食,很多人一早就喝蔬果汁,雖說可以提供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但大家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 所以吃早餐時,千萬不要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奶等等,短時間內也許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麽不舒服,事實上會讓你的身體日漸衰弱的,這是為什麽呢? 吃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中醫學說的胃氣,其實是廣義的,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因為早晨的時候,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也許剛開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時候,你不覺得胃腸有什麽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怎麽吸收不到食物精華,好像老是吃不結實,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膚越來越差,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因此早上第一個食物,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羊乳、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或廙東粥等等,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在這裡我不建議喝牛奶,因為牛奶容易生痰、產生過敏,較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以後不敢吃冰了 提醒你一件可怕之事: 據老中醫的臨床所見:現在很多小女生從小以冰品、可樂、泡沫紅茶.等冰冷之物維生,終日冰不離手,結果很多導致月經不來、子宮急速老化、18歲更年期就到了,這不是嚇人而是事實! 另外還有人因吃冰而致癌,我的老師手下就有一位骨癌的小女生,喜吃冰品而全身虛寒,經中醫治療且嚴格禁冰冷之物,癌症痊癒,西醫都不敢相信;還有因吃冰而癱瘓在床20幾年的老翁,西醫完全查不出病因,後來經我們老師診治,老翁才回憶起當年:那天天氣很熱,他在田裡工作,有一賣冰的經過,他吃了隔日之後,從此沒下過床了。總之,我要告訴你冰實在害人無數,現今這一代孩子整天吃冰,覺得很過癮,卻不知吃冰帶來的嚴重後果,你可以說冰就是一種毒品,所以現今的怪病、癌症才會這麽多。 我相信未來受害者會愈來愈多,這些都是臨床真實桉例,老師親口所訴,殷切盼望周遭之人都知道這個事實,而不為冰品所害,我願足矣。 常吃冰的人,容易有小腹 常吃冰的人,容易有小腹,因為女生的子宮等皆須要保持溫度,所以才會和男生的不同(男生的在體外,因為精蟲生存溫度要比體溫降低2度),因為我們女生的子宮須保溫,所以當我們在吃冰的同時,子宮溫度會降低,這時我們的大腦會命令脂肪去保護子宮,所以常吃冰,脂肪會一直集中在小腹哦! 另外因為常吃冰,使子宮受寒,如此會不容易受孕,甚至是不孕唷!各位親愛的朋友,根據醫師的建議:不要因為口渴才去喝水,要為了喝水而喝水,而且每次喝水的量至少要300~500cc才能幫助體內新陳代謝,小酌一兩口根本無法解身體的渴,各位,把您的水杯換大一點的吧!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冰飲 ≠ 冰水 冰飲另有含糖、咖啡因等問題 傳言提到「一早就喝冰飲料」、「經歷一個晚上的空窗期」、「再加上咖啡對神經系统、腸胃道的傷害」、「現在很多小女生以冰品、可樂、泡沫紅茶等冰冷之物維生」。MyGoPen 致電諮詢中醫師張家蓓,她表示咖啡有咖啡的壞處,可樂、紅茶也有含糖以及同樣也含有咖啡因等問題,本來就不建議一早空腹喝這些刺激性的飲料,傳言將「冰飲」與「冰水」混雜敘述、易造成誤導。 張家蓓指出,中醫將西瓜稱為「天生白虎湯」,白虎湯是張仲景《傷寒論》裡用來退燒降溫的配方,而西瓜能解熱、所以被稱為天生的白虎湯,可見中醫並不是一昧的排斥冰涼之物,有是「證」就用是藥,與見「症」而用藥是不同的,只要病情有需要、辯證論治就沒問題,在需要的時候使用、病好了就停用,如果治病的期間因為用藥導致身體比較寒,事後也能夠再補回來即可。中醫:健康的人可以喝冰水 與骨癌、癱瘓無關 張家蓓表示,若以正常健康的狀態來說,如果天氣非常熱、喝一些冰涼的水也不是壞事,只要有補充水分都是好事;傳言提到一大早就吃冰冷食物會傷「胃氣」,廣義的胃氣包括消化能力,張家蓓指出,胃氣弱的人不要吃即可,不必因為這樣就限制不受影響的人也不能喝冰水。傳言提到「骨癌小女生」、「癱瘓老翁」都是因為吃了冰品,骨癌小女生甚至停吃冰的食物之後就痊癒。張家蓓直言「骨癌不可能、癱瘓也不可能」,不吃冰骨癌就好了更不可能。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國泰醫院官網上的骨癌衛教資料就提到:原發性骨癌發生的真正原因現在仍不很清楚,骨癌的病理種類眾多,包括多發性骨髓瘤等。而根據中醫附醫官網的脊髓損傷衛教資料,頸髓受傷會造成四肢癱瘓,若傷及胸髓、腰髓或薦髓,則會造成下半身癱瘓,通常是因為車禍、墜落、重物壓傷、運動傷害等,造成脊柱移位或骨折,傷及脊髓與神經。由此可知,骨癌、造成癱瘓的脊髓損傷都與冰水無關,傳言並未提供確切的病歷資料及學理依據,傳言冰水害骨癌、冰水害癱瘓等說法為錯誤訊息。 傳言提到吃冰會「月經不來、18歲更年期」。張家蓓強調,年輕女性本來就比較容易因為月經剛開始沒幾年,還處於較不規律的階段,再加上現代人課業、生活壓力大,經期混亂導致月經變成「季經」、「半年經」,傳言說的 18 歲更年期,應是病人的月經時有時無、很像更年期而已,也就是上述的經期混亂現象,真正更年期的婦女除了月經周期變長、月經天數變少以外,體內的女性荷爾蒙數值也明顯降低,搭配西醫的抽血一驗便知,更年期有臨床上的標準定義,不是像傳言這樣、單看月經的情況就隨便說出這麼驚人的一句話。冰水不會造成不孕 但氣喘病患不宜 傳言還提到「常吃冰會使子宮受寒、容易不孕」。長期投入女性不孕症中醫治療的張家蓓表示,而有關不孕的部分,女性不孕的原因非常多,不會因為吃冰、喝冰水就不孕,「沒有這回事」。張家蓓強調,如果喝冰水導致局部溫度下降,首當其衝的一定是食道、胃本身,食物到了胃的階段、溫度就差不多了,子宮距離胃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中間至少還隔著一大坨小腸、大腸,傳言不講附近的器官,卻一定要指向子宮,缺乏人體構造的基本學理,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張家蓓也提醒,冰水會影響食道、胃之外,食道附近的氣管也可能受到刺激而收縮,導致氣喘病患發作,但前提是本身已患有氣喘,沒有病史的一般人就不用特別擔心這個問題。此外,大量吃冰、喝冰水可能會因為血液跑到消化道,而使經期中的子宮血循環減少,而導致月經量變少,如果發現有這樣情況的人,在經期期間不要喝冰水就好了。中醫:產婦不宜 西醫:沒有禁忌 除了冰水害不孕以外,坊間有關女性喝冰水的傳言,最常見的還包括坐月子不能吃冰、喝冰水,東方的坐月子文化要吃比較溫補的東西,但是西方人一生完小孩立刻來一杯冰水,幫助膨大往上方頂的子宮縮小、傷口凝血,張家蓓指出,以乳汁為例比較容易理解,分泌乳汁的乳葉腺體是大汗腺的一種,產後發奶就像發汗一樣的道理,要吃比較熱性的東西才能流汗,就像運動完直接喝冰水可能就不流汗了,不流汗就沒有奶水,所以雖然西醫的觀點認為不受影響,想喝的人就喝、不想喝的就不要喝,但以中醫得觀點還是建議最好避免,而且喝冰水身體需要消耗額外的能量拉升溫度、也不利虛弱的產婦復原。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站「月子期間不能吃性寒生冷的蔬果、冷飲嗎?」,文中提到:對西醫來說,月子吃冰品、喝冷飲是沒關係的,但就中醫看法,冰品屬於「寒邪」、「濕邪」,若吃多則會使體質變太寒、濕氣太重,也影響循環代謝的能力並抑制子宮收縮,所以產後水腫、惡露、血塊、悶痛等狀況更不易排除。國健署將中西醫兩種論點並陳、並未結論,只提供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結論 總的來說,冰水與不孕、更年期,甚至骨癌、癱瘓無關,傳言說法缺乏學理根據、為錯誤訊息。 但冰水可能使本身胃氣就不好的人消化更差,或是讓月經經血量變少,有這些症狀的人就應該注意、或是在經期時不吃即可。 而氣喘、產婦則是要避免冰水的族群,冰水經過食道時恐造成氣管收縮而誘發氣喘;以中醫觀點,喝冰水不利產婦發奶、排惡露血塊。衛教資料國健署 - 月子期間不能吃性寒生冷的蔬果、冷飲嗎? 諮詢專家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 張家蓓(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5/ice-coffee.html)
-
2024-05-16 醫聲.癌症防治
國衛院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促NGS納保 每年估2萬癌友受惠
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宣布,透過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建立台灣首個本土臨床基因組數據庫(CGDB),至今已收錄近2千筆資料,加上健保5月1日起給付19種癌症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透過檢測生物標記尋找基因突變,進而精準投藥,不僅預計每年約2萬名癌患受惠,也能加速未來藥物開發和法規核准流程。國衛院長司徒惠康表示,示範計畫是由衛福部、國衛院、5家國際藥廠及17家醫院合作進行,成功建立的CGDB收案近2千例,包含食道癌291例、胰臟癌445例、胃癌349例、膽管癌204例、膽囊癌41例,以及肺癌604例;而自2019年成立的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目前整合了31個醫院、3個研究機構及台南市政府、台大醫學院台灣腦庫,並累計96萬筆資料,學術界、產業界也已透過單一窗口,分別申請148、32件。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此為首次公私部門協力(PPP)成功的模式;初步診斷患者癌別,檢測癌症基因後,癌症精準醫療臨床小組(MTB)將據此提供個人化治療建議,必要時也將媒合藥廠贈藥或臨床試驗;檢測結果與治療藥物的療效等真實世界資料,也可作為品質檢測、未來給付項目評估、新藥研發或檢測方式開發的重要參考。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長楊志新表示,單一癌別通常有多組關鍵突變基因,像是肺腺癌就有十幾種,若一個一個藥物嘗試,加上檢體稀少,每試一個基因型將耗時一星期;但NGS藉由電腦快速大量定序後,便能依據腫瘤變異位置分類基因型,全程僅需三星期。健保本月起給付的NGS將涵蓋14種實體腫瘤和5種血液腫瘤,給付區分為BRCA、小套組、大套組等3種,依檢測基因數支付不同點數,最高支付定額3萬點;另依專家建議各癌別之檢測時機不同,每人每癌別可終生給付一次,預估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合作藥廠之一的台灣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總經理池田秀子(Hideko Ikeda)表示,全球皆關注台灣精準醫療的發展,因此樂見試辦計畫推行成功,進一步促成NGS納保,少去醫師猜測癌患變異基因的時間,節省不必要的醫療浪費,藥廠也有機會贈藥給患者,收集的檢測與療效成果更有助後續藥品研發,幫助更多潛在癌患,實現健康台灣的願景。
-
2024-05-07 癌症.飲食與癌症
喝酒臉紅是「基因缺陷」易致癌 近5成台灣人都不宜飲酒
你喝酒臉會紅嗎?可能帶有遺傳基因缺陷。衛福部心健司表示,台灣人因基因特性,4成9民眾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導致無法有效代謝酒精,容易致癌。為倡導民眾遠離酒精危害,衛福部響應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發起5月9日「台灣無酒日」活動。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理事長陳哲宏說,基因缺乏乙醛去氫酶會讓酒精中的一級致癌物「乙醛」無法順利代謝,增罹癌風險。「喝酒會臉紅代表不適合飲酒。」陳哲宏指出,民眾對喝酒有迷思,甚至認為喝酒臉紅表示酒精被代謝掉、肝功能好,可多喝酒沒關係,但喝酒臉紅是缺乏代謝基因乙醛去氫酶,導致肝臟無法正常將乙醛代謝成無毒的乙酸,因此微血管擴張。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酒精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和乳腺癌等7種癌症密切相關。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方俊凱說,酒精、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明訂為一級致癌物,不論有沒有基因缺陷導致的酒精不耐症,民眾都不應該喝酒過量,若有酒癮,建議尋求專業管道戒酒。方俊凱說,酗酒的原因很多元,多數酗酒者不知道該如何不喝,很多人睡不好喝、心情不好喝,但開心也想喝,只要想喝就喝,因此酒癮中心會先幫助求助者了解狀況,並依照個案轉介到醫療院所,後續的治療衛福部有補助,涵括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藥物治療,甚至醫師評估後,若長期治療復健需求,亦有相關補助經費。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指出,有飲酒困擾甚至有酒精成癮現象的民眾,皆可透過免付費戒酒專線0800-255959(愛我無酒無酒),或至全台灣138家指定酒癮治療機構,尋求專業協助。此外,衛福部推動「酒癮治療費用補助」,對於自願到酒癮治療機構接受成癮治療者,每人每年最高可申請酒癮治療費用補助4萬元。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04-18 焦點.健康知識+
「山豬」38歲英年早逝令人唏噓!醫列5大短命因素,久坐、熬夜追劇都是危險生活習慣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111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民國111年國人一般平均壽命為79.84歲。因此《瘋神無雙》節目班底、藝人「山豬」,在40歲不到的年紀就猝逝,令許多觀眾唏噓,更讓家人朋友們感到格外遺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壽命的長短與基因、運氣、習慣等都有關係,但前二者我們無法掌控,唯有習慣得以改變。他列舉壽命減短的五大排行榜,讓大家可以避開這5大短命因素。壽命減短的5大因素排行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壽命長短跟基因、習慣、運氣都有關係,其中基因與運氣都不是我們能夠掌握的,他根據歷年各國不同的研究文獻歸納與排出壽命減短的五大因素排行榜,若你能盡量避開這五大短命因素,也較可能獲得更健康長壽的生命。短命因素第五名:失眠台灣失眠人口眾多,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有10分之一人口飽受慢性失眠症所苦。國內外許多研究都指出,失眠和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癌症、老年失智症、憂鬱症等都有關係,也讓死亡率增加。但也不是睡越久越長壽。洪永祥說,隨著年紀增長睡眠時間會減短,睡眠時間6-8小時是最長壽的睡眠時間。【洪永祥建議】盡量不要追劇與熬夜,不要把手機與3C產品帶進臥室,平時泡澡運動與靜坐冥想讓大腦學會真正放鬆。飲食方面可以多吃含有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因為色胺酸在體內能合成褪黑激素,能有效幫助睡眠。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全麥製品、大豆、香蕉、優酪乳等;其他有助於幫助睡眠的食物還有蛋黃、牛奶、糙米、小麥胚芽、蘿蔔、南瓜、馬鈴薯、香蕉、豆類、堅果類、全麥麵包、綠色蔬菜、芝麻、燕麥等。短命因素第四名:孤單國外研究發現,孤單、寂寞將使人身心健康衰退加速,減短壽命。孤獨的人罹患中風、心臟病及憂鬱的風險都較一般人來的高。【洪永祥建議】走出網路社交世界或加入一些興趣團體或志願服務,以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並與有共同愛好或價值觀的人建立聯繫;維持與家人、朋友或鄰居的親密關係,定期與他們聯絡或見面,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並傾聽他們的故事和需求。另外銀髮族若小孩離家老伴過世還是可以追求自己的愛情,若還是深深覺得孤單難耐,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了解自己的孤獨感的根源,並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思維和情緒; 除此之外,日常培養一些個人的興趣或愛好,如閱讀、寫作、繪畫、運動等,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和自我效能,並享受獨處的時光;或是養一些寵物,像是狗、貓、鳥等,以獲得陪伴和情感的滿足,並增加自己的責任感和活力。短命因素第三名:久坐大家都知道久坐對健康傷害很大,但現今許多工作者很難避免就是得一直坐著。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過12小時死亡風險增加38%。【洪永祥建議】想要長壽不論是辦公打電腦或是在家看電視,能站就盡量站,直到腳痠再稍微坐下來,若現實因素不能站,每隔30分鐘左右起身,並且至少稍微走動,或者甚至進行簡短的伸展運動,這也迫使你停止盯著電腦,可以避免眼睛疲勞和乾眼症風險。短命因素第二名:抽菸抽菸較容易早死是毋庸置疑的。吸菸會導致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症,包括乳癌、結腸和直腸癌、肺癌、口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腎臟和輸尿管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也會因為吸菸而增加。吸菸還會造成皮膚老化、牙齒變黃外,也可能影響睡眠品質。【洪永祥建議】沒有什麼其他的建議,為了自己跟家人的健康請馬上戒菸,電子煙一樣毒,一樣要戒掉。短命因素第一名:肥胖為何「山豬」一感冒就休克英年早逝?洪永祥指出,除了患有致命的紅斑性狼瘡外,他判斷應該也跟肥胖息息相關。有研究指出,肥胖5年會讓死亡風險加倍;肥胖長達15年的人,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洪永祥說,很多民眾沒有認知到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但事實上,長期以來國人十大死因中,高達8項都和肥胖有關,包括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洪永祥建議】減重的方式不外乎生活習慣、藥物和外科手術,通常以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等生活習慣為主。努力過半年之後還是減不下來,病態性肥胖就務必尋求醫師的用藥物和手術方式。8種好習慣,平均壽命較長洪永祥最後指出,根據美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擁有8種良好習慣的人,平均壽命較長。1.積極鍛鍊身體2.沒有鴉片類藥物成癮3.不吸菸4.控制壓力5.良好飲食6.不酗酒7.保持良好的睡眠8.擁有積極社交關係【資料來源】.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16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每4分19秒一人罹癌 國健署推癌篩、疫苗、主動追陽防治
癌症連續4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約有12.1萬人罹癌,5.2萬人死亡,依110年統計,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國人更是「聞癌色變」。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2024癌症論壇」,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聯合報連續6年舉辦「癌症論壇」對癌症健康議題十分關心,目前國人十大死因中,肺癌已躍升我國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吳昭軍以「善用國家癌症篩檢資源-早期癌症篩檢計畫」表示,依國健署最新統計,國人各類癌症發生率現況為肝癌、胃癌及子宮頸癌呈現下降趨勢,但乳癌、肺癌、攝護腺癌、子宮體癌、甲狀腺癌卻是上升,至於大腸癌、口腔癌、皮膚癌、食道癌為持平,另需要注意的是,乳癌、攝護腺癌、胰臟癌的死亡率有上升趨勢。爲及早發現癌症,吳昭軍說,國健署提供五大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及肺癌,據統計,112年癌症篩檢481萬人次,確定罹癌者達1.3萬人、癌前病變更高達5萬人;其中111年7月1日起對於高風險族群提供2年一次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依國健署統計,LDCT篩檢於截至去年12月,為針對50至74歲吸菸史達一年30包的重度吸菸者,以及50至74歲男性、45至74歲女性且具肺癌家族史者,共篩檢7.8萬人,共發現九956名肺癌個案,其中813人為早期個案,占比為85%。至於,C肝防治方面,吳昭軍說,國健署補助45至79歲,原住民為40至79歲,終身一次B、C型肝炎篩檢,希望明年達到C肝根治目標。吳昭軍指出,癌症需及早發現、治療,提高五年存活率,據統計,〇至一期五年相對存活率為第四期2至7倍;除篩檢外,公費疫苗接種也十分重要,如國健署自107年12月起全面提供國中女生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但HPV疫苗對男性也可預防頭頸癌、口咽癌等,希望多爭取預算,也為國中男生全面施打HPV疫苗,並盼明年上路。為降低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吳昭軍說,國健署已與健保署攜手自去年6月起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針對五項癌症篩檢疑似異常個案,開啟「主動追陽」模式,主動向民眾進行健康指導及說明後續檢查注意事項,協助民眾就醫意願及妥適安排,讓民眾獲得最好的治療。吳昭軍說,國人罹患癌症除受基因、遺傳等影響外,包括吸菸、酗酒、不健康飲食、不運動四大因素也扮演關鍵角色,為避免罹患癌症,國健署也積極推廣戒菸,重視青少年吸菸問題,降低成癮性,並促進肥胖防治及培養健康飲食型態著手,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遠離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