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雲林
共找到
776
筆 文章
-
-
2024-11-20 養生.聰明飲食
柳丁挑皮嫩心硬、沈重紮實感的才好!買回家後勿做一事才能延長保存期限
台灣柳丁的特別之處,在於柳丁產區集中在台南、嘉義、雲林、南投等中南部地區,柑桔類在較寒涼產地完全成熟時,果皮外層的葉綠素會逐漸分解而呈現橙黃色,就像台灣產的檸檬多為綠色,而外國檸檬(萊姆)會呈現黃色。台灣南部在冬季柳丁成熟期間天氣還是很熱,葉綠素無法順利分解,所以初期會以「青皮柳丁」供應,等到天氣真正轉涼,柳丁才會變黃。所以,產季初期的成熟柳丁外觀上有點青黃青黃的樣子,是正常的。 市場最近流行將「綠皮柳丁」跟優酪乳打汁或醃漬發酵成酵素來吃,要注意的是,綠皮柳丁是未熟透的柳丁,與青皮柳丁兩者是不同的,綠皮柳丁雖然較酸澀,但是含有各種植化素,如檸檬酸(Citricacid)、辛弗林(Synephrine)、橙皮苷(Hesperidine)、柚皮苷等。辛弗林可促進新陳代謝,使脂肪不容易累積,橙皮苷可抗發炎、健胃、鎮咳、利尿,是很強的抗氧化劑,柚皮苷有降膽固醇、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挑選柳丁時,最好選擇皮嫩心硬、果皮油胞細緻光滑,手握可感覺沈重紮實,香氣越濃郁越甜,形狀呈橢圓蛋型,顏色均勻,9月為青皮、12月為微黃,1月則呈金黃色。 柳丁保存時間雖然比一般水果久,但是買回家先不要用水洗,否則會縮短保存期限,食用前徹底清洗後再削切即可,若要連皮入菜,最好先用流動水連續沖5分鐘,把農藥洗掉。 存放時,在通風處可放5~7天,放冰箱保存可多延長1~2週,如果要更長時間保存,可做成柳橙果醬、柳丁醋等。延伸閱讀: ·橘子表面白白的是發霉?還能吃嗎?專家解答 1圖看保存訣竅:保鮮膜包放更久 ·水果買太多吃不完「放冷藏or常溫」?專家解答 紙+塑膠袋包裹不易壞
-
2024-11-03 養生.營養食譜
說食依舊/老菜脯的世代共融
午後,取出半根老菜脯,洗淨切片,用茶油小火煸香後加雞肉略炒,入水,沸後加薑片、紹酒、冰糖,轉小火慢熬,漸漸地,空氣輕溢一股鹹香,暖暖地,柔和了秋燥。我一邊在餐桌上看書,一邊顧著爐火,隱約察覺,等待有時是幸福的,沒有可等之人,生有何戀,沒有可待之事,生有何歡?閩南語稱蘿蔔為「菜頭」,「脯」是乾製或醃製的脫水食物,因此蘿蔔乾就稱為「菜脯」。菜脯價賤,詩人向陽「阿爹的飯包」描寫小朋友好奇爸爸每天出門上工時帶的便當內容,心想「阿爹的飯包起碼也有一粒蛋,若無安怎替人搬沙石」,結果「有一日早起時,天猶烏烏,阮偷偷走入去灶腳內,掀開阿爹的飯包:無半粒蛋,三條菜脯,蕃薯籤參飯」,讀來讓人心酸。菜脯重鹹,台灣在1935年發生規模7.1級的「關刀山地震」,當時霧峰林家籌措賑災物資,林獻堂在《灌園先生日記》記錄「買米4500斤、小鐤百口、魚脯百斤、菜脯10斤」,少量菜脯就可以讓人吃上一大碗飯或粥,正是俗諺「時機仔,菜脯罔咬鹹」的寫照。鞭神老師李廼澔曾爬梳台灣菜脯類別,北部桃竹苗與南部屏東地區多屬於客家菜脯,北部使用梅花種蘿蔔製作,條狀的「蘿蔔乾」經過搓鹽、日曬等工序,薄片狀的「蘿蔔錢」和細條狀「蘿蔔絲」則不加鹽巴直接日曬,屏東美濃則以白玉蘿蔔當原料,並分成甜、鹹兩種。中部以彰化、南投、雲林、嘉義的閩南菜脯為主,都經過鹽醃日曬,概分為整條蘿蔔製作的「條仔脯」,較小的 「人參脯」,蘿蔔對剖切塊的「大脯」、「小脯」,以及碎丁狀的「碎脯」、「珍珠」。菜脯最常見的料理是菜脯蛋,是早年上學帶便當常見菜餚,不過這道媽媽家常菜卻在1940年代登上宴席料理,中日戰爭導致外來糧食不足,1941年全台實施物資管制,讓酒樓原本以福州、廣東或四川大廚主勺的「大陸料理」,轉化引入臺灣本地原料的菜脯蛋、虱目魚等家常菜,例如當時有「台北文化沙龍」美譽的大稻埕「山水亭」,老闆王井泉就透過黑市和北投農家等在地管道,供應各式新鮮的「台灣菜」,從此宴席菜有了「台灣味」。菜脯蛋第二次華麗登場則與1960年代開始起飛的台灣經濟有關,青葉、欣葉等台菜餐廳崛起,為了讓菜脯蛋邁向職業級,演變出正圓形、立體的厚片烘蛋,一份價格如今賣到250元上下。菜脯雞是另一道「曖曖內含光」的菜色,外表樸拙卻韻味十足,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今年的520就職國宴第四道菜就是竹筍菜脯雞湯,用意或許如黃越綏詩作,「一甕一甕兮菜脯,無同款兮甕仔醃出同款兮台灣情,一路呣驚風吹日曬」。我在30多年前就喝過媽媽煮的老菜脯雞湯,這道料理卻在近20年來廣受歡迎,甚至在商業化大量需求下,老菜脯意外成為「黑金」,921大地震後陸續傳出民眾整理老屋時翻出發黑老菜脯的故事;台東縣關山鎮農會2012年成立蘿蔔銀行,收集老菜脯,其中一甕40年老菜脯還被識貨客人以20萬元高價買走。很巧,電影《總鋪師》裡,「憨人師」吳念真就送給小婉師一甕40年老菜脯,做為辦桌比賽的祕密武器,小婉問怎麼用?憨人師回說:「心如果歡喜,菜就好吃。」數年前與太太文娟赴高雄六龜山區參加她的大學同學會,主人秀芬用自養的珍珠雞煮了一大鍋菜脯雞湯,同時動用了老菜脯、剛製成的青年菜脯和新鮮菜頭,堪稱「三代同堂」,讓湯頭滋味更豐富。晚間,眾人把酒憶苦思甜,山林中高歌,菜脯雞湯冷了再熱,「三代菜頭」不斷交融,重新加溫友情,只是箇中鹹甜,唯有自己體會。
-
2024-10-25 醫聲.Podcast
🎧|哪些人適合在家接受治療?健保署署長告訴你什麼是在宅急症照護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今年7月1日推出「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讓因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而需要住院治療的居家個案、照護機構住民或失能不便外出就醫患者,可以選擇在家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治療。試辦計畫已滿3個月了,到底成效如何?病人及醫療團隊都滿意嗎?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在宅急症照護可減少患者因感染頻繁往返醫院及住家,還能跟長照資源結合,減少住院看護費用的負擔,目前看來初步成果很好,明年預計會擴大試辦計畫。🎧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超高齡社會來臨,失能者眾,根據健保署統計,居家照護個案中,約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人每年住院一次以上,八成原因是肺炎、泌尿道、軟組織等感染症,舟車勞頓、寸步不離、工作請假是患者及照顧者的真實寫照。計畫減少就醫不便及費用 商保理賠條件討論中為減緩此現象,繼105年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後,健保署今年再推出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由加入計畫的醫療團隊,針對罹患上述三類感染症的居家醫療病人、照護機構住民、急診個案,評估收案並在家給予抗生素治療、衛教等,意即將住院場景搬進家中或照護機構,省去患者移動、重新適應環境的不便,也舒緩醫院壓力,讓「重症留院、輕症在家」治療。對於民眾擔心家中設備、照護知識不若醫院齊全,石崇良表示,試辦計畫除了有醫師、護理師、藥師、呼吸治療師組成的照護團隊,也可透過遠端生命徵象相關監控設備,即時監測患者生命徵象,若發生緊急狀況時有24小時諮詢服務,必要時由醫護人員緊急訪視或安排後送就醫,試辦計畫也連結長照資源,協助患者生活起居。「急性住院部分負擔10%以上,但居家照護僅5%。」石崇良說,加上可節省住院的看護費用,能減輕民眾的經濟負擔,且在宅急症照護結束後,長照服務仍可依需求延續;至於民眾擔心在宅急症照護是否不符商業保險理賠條件?目前健保署正與金管會、保險公司溝通中,有望比照白內障門診手術,給予理賠。試辦計畫九成個案可在宅完成治療 也減護理壓力試辦計畫上路至今三個多月,肺炎平均照護天數6.9天、尿路感染5天、軟組織感染5天,且近九成個案在家就能完成治療,僅少數病情嚴重者需透過綠色通道後送到醫院,顯見在宅急症照護的安全性。此外,石崇良說,疫情後疲勞、就業選擇多,造成護理人力吃緊,但試辦計畫提供彈性工時,讓護理師可以在照護空檔接送小孩、照顧長輩、處理家務等,兼顧工作、家庭與生活,是種多元職場發展;現在參與試辦計畫的醫事人員就有37%來自基層診所、居護所等,等於也減少醫院醫護壓力。未來安寧也適用 醫護夜間、假日給付將研議加成試辦計畫回饋佳,石崇良表示,明年預計將擴大收案範圍至安寧個案,如給予癌末病患感染、惡性體質、疼痛、營養等照顧,「他們不見得失能程度高,但免疫力差,到院反而容易感染、加重病情。」據統計,住院安寧與居家安寧共計3.3萬人,是未來在宅急症照護主要新增納入收案對象。為鼓勵更多醫護加入,石崇良說,將研議針對較辛苦的夜間、假日緊急訪視,給予給付加成;持續與產業界合作,發展商業模式,最大化遠距設備協作範圍;參考雲林加值方案,研擬設備租賃模式,由醫院或地方政府提供X光、超音波、心電圖等檢查設備給基層團隊,降低團隊加入計畫的資金門檻。目前已有161個團隊加入試辦計畫中,多數情形為團隊主動找尋適合的個案納入計畫,不過,民眾若覺得自己的家人也很適合,欲進一步了解該計畫照護小組與參與院所名單,可至健保署全球資訊網「全民健康保險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專區查詢。健保署將持續收集各界意見,優化民眾端的照護服務及醫護端的給付制度,期望實踐在地安養。石崇良小檔案現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經歷: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周佩怡音訊剪輯:風華錄音室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風華錄音室特別感謝: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
2024-10-14 焦點.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章殷超堅守貢寮偏鄉30年 打造健康「烏托邦」
新北市貢寮區樂文診所負責人章殷超,台大醫學系畢業、台大醫院住院醫師訓練完成後,主動申請出任貢寮衛生所醫師兼主任。後來開設診所,仍然選擇無醫區域。堅守偏鄉30年,人們讚美他犧牲奉獻,他倒說自己心裡有一個烏托邦,如果稱為「奉獻」,過程中有太多「享受」,吸引他樂此不疲。章殷超常走在制度的前方,過去在偏鄉實踐深度居家關懷與醫療服務時如此,現在著手催生他最新的願景「貢生.寮」家屋–做為社會處方的共生小屋,亦復如此。1992年章殷超從醫學院畢業,服役後進入台大醫院家醫科受訓,連續兩年到貢寮衛生所學習及支援一個月。他感受到衛生所家醫科學長高昂的使命感及基層工作人員的熱情,醫療隊經驗在心中播下的服務偏鄉種子,已然萌芽。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章殷超1997年再回貢寮,接任衛生所主任,想要做出「偏鄉執業與社區健康照護」的一個模式,給有志基層服務的夥伴參考。義診短暫 偏鄉社區獲益有限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常有公益社團來義診,然而點狀或短暫的資源挹注,社區獲益有限。章殷超與公益社團洽談,說服對方運用義診經費,支持固定的醫療團隊進駐偏鄉,定期定點,持續服務。雙方合作至今。貢寮是偏鄉,卯澳、馬崗、吉林和龍崗是偏鄉中的偏鄉。考量衛生所員額無法擴編,章殷超選擇離開公務體系,讓公費生學弟接任衛生所正職職缺,他再以特約醫師身分在衛生所開門診、巡迴醫療及居家服務,章殷超的觸角也伸得更長,透過深度居家關懷,開啟新視野。章殷超當初到偏鄉行醫,收入不及在都會區發展的同學。外界曾用「犧牲奉獻」形容他,但章殷超覺得「享受奉獻」比較貼切與接近實況,「過程中有太多的享受,若是犧牲,恐怕難撐這麼久。」在老街開診所 候診區像客廳投身居家醫療多年後,章殷超覺得若能有個「據點」,將有新的局面,於是2004年在僅有400位常住居民的貢寮老街開設樂文診所,以診所為基地與社區互動,實現他嚮往的健康園地。樂文診所呈現居家風情,候診區像開闊的客廳,章殷超在診間看診外,還會在客廳對病患解說藥品、指導復健動作。從1999年執行居家醫療開始,章殷超在病患家中接觸大量家庭照護者與外籍看護,發現照顧照護者與降低照護者壓力,比提供完整的醫護專業服務與指導更重要。新台客小舖 解外籍看護鄉愁樂文診所於是與地方創生團隊合作,由診所替外籍看護代購生活用品。外籍看護陪長者來診所就醫時,就能順便取得所需,甚至可以在居家服務時代為配送。這家服務外籍看護與新住民的「新台客小舖」,專賣一解鄉愁的營多麵、天貝、春捲皮、蝦餅、辣椒醬,也經營互助、關懷、尊重與感謝。在偏鄉行醫,章殷超與獨居的簡阿嬤有長達27年的難捨情緣。住在老街的簡阿嬤20多年前因脊椎神經壓迫,雙腳逐漸沒力,卻堅持每天上樓拜拜,下樓時採坐姿滑下樓,6年前薦部出現傷口,發現時已是第四期褥瘡,經過數個月就醫治療,才將傷口治好。但許多自我照顧細節難以確實,褥瘡癒合後仍傷痛不斷,並因脊椎神經壓迫併發排尿不順。章殷超考量簡阿嬤大小傷痛常發生在私密部位,因此常在看診結束才約她到診所治療,也多談一些照護與生活上的事。閒談中,章殷超聊起想成立一個像「家屋」的空間,取名「貢生.寮」,由診所專業人員定期協助住民提升能力,照護自己的生活細節。那麼長輩既不麻煩家人,又可避免諸多併發症風險,簡阿嬤也樂見這樣的家屋設立。建置家屋 打造「社區的家」可惜簡阿嬤沒有趕上。2年前她感染新冠肺炎,併發急性腎衰竭去世。簡阿嬤的兒子知道母親的心願,決定把媽媽晚年獨居的兩層樓建物,交給章殷超使用,建置「貢生.寮」家屋。簡阿嬤生前的處所改造後的格局,已讓章殷超無障礙空間「社區的家」呈現雛形。他希望未來能具備急性期後端照顧的功能,同時是生活媒合平台。這個家還會有「社區客廳」,讓不便使用一般長照據點的長者,能在這裡做一些客製化的活動,扮演類長照據點的角色,減緩老化,豐富生命。章殷超的父親是他台大醫學系的學長,為改善家庭經濟,回雲林家鄉開業。小時候父親騎著機車載他出診,父子在田間小路上馳騁,是他內心的甜美回憶。「手腳深入土地人間,眼光懷抱烏托邦」,章殷超因對家庭醫學與社區醫學新興的概念懷抱如此的憧憬,決定留守偏鄉,兒時埋藏的父子生命悸動更不時湧現腦海。章殷超小檔案年齡:58歲學歷:台大醫學系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現職:樂文診所負責人經歷:台大醫院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台北縣貢寮鄉(新北市貢寮區前身)衛生所主任新北市五所偏鄉衛生所居家在宅醫療服務特約醫師主要事蹟:新北市104年度醫療公益獎及醫療貢獻獎2020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
-
2024-10-1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放棄台大醫頭銜高薪!謝仲思治腦傷、天災救援 建構台灣尾醫療網
屏東那條「戰備跑道」,指引了謝仲思實踐「救世」理想的人生方向,在1996年36歲時他攜家帶眷,從台北移居到屏東縣偏鄉枋寮展開新生活。他放棄了「台大醫師」的頭銜與高薪,成為枋寮醫院醫師,也成為東港以南、台東以西唯一的神經外科醫師,把自己奉獻給醫療資源不足的屏南地區。行醫救世 台北囝仔南遷謝仲思是台北囝仔,年幼時則在雲林莿桐由大伯照顧,大伯家中有簡易醫藥箱,常免費幫人換藥,他耳濡目染,幼小心靈埋下立志行醫的種子,「想做可以救世的事。」報考成大後醫系時,他發現赴偏遠地區行醫,可以救世。終於在將自己的條件準備充分後,從台灣頭南遷至台灣尾,落地屏東枋寮醫院。屏東縣台一線的戰備跑道長4.28公里,又直又寬,成為當時許多飆車族最愛的賽道,那時未立法強制騎機車戴安全帽,因車禍造成腦部重創的患者非常多,離戰備跑道最近的就是枋寮醫院,在院長蘇宜輝盛情邀約下,謝仲思決定至枋寮醫院任職。初到枋寮時,謝仲思每個月平均要執行15件腦部外科手術,其中13件發生在深夜,「深夜正是飆車族聚集的時刻,很多人送到醫院時已彌留,甚至在車禍現場就去世了」,「那時深夜的戰備跑道上最多的就是飆車的機車,另外還有三種車多,救護車、接大體的車、辦法事的法師專車,來來去去。」搶救生命 常常全天待命除了飆車族,也有許多被車輛撞傷的行人或老農腦部受到重創,一定要搶在第一時間開刀才可能救回。但是東港以南只有謝仲思一位腦神經外科醫師,他常大半個月每日全天候待命,一有狀況即刻出動,不斷從死神手中搶救寶貴生命。謝仲思還替枋寮醫院帶來北部先進的設備與觀念,讓醫院立刻升級。他引進與台大醫院同款的呼吸器,以及加護病房、開刀房多種儀器、設備,創立台灣最南端的乙級加護病房,又複製台大醫院同型病房,為屏南地區急重症病患提供最佳醫療,病患死亡率降低,疾病預後也大幅改善。2010年,當時衛生署規畫枋寮醫院為屏東縣急診救護中心,在謝仲思帶領下進行枋寮醫院五年期醫療品質提升計畫,增購高階診斷儀器,招聘急診醫學科醫師,提高醫療診斷的準確性與及時性;成立腦中風醫療團隊,統籌緊急傷病患、大量傷患事故時的調度工作等,使枋寮醫院於2013年通過醫院緊急醫療能力中度級認證。搶進災區 設醫療救護站在屏南地區行醫近30年,有兩大事件最讓謝仲思難忘。一是南迴鐵路火車脫軌案,二是八八風災。台鐵南迴線2004至2006年間密集發生鐵路遭破壞導致列車翻覆和人員傷亡事件,幾次事故謝仲思都在場,動員相關醫療人員合力搶救,是執業生涯中最驚心動魄的經歷。2009年八月莫拉克颱風帶來八八風災,林邊、佳冬兩鄉成為重災區,謝仲思率領醫護團隊搶進第一線災區。他記得洪水淹到一層樓高,要等水退去,將廟宇清洗乾淨,才有空間成立醫療救護站,也成為災民生存下去的燈塔。2021年COVID-19疫情延燒,也是難忘的大事。疫情期間謝仲思每天穿著防護衣為病患看診、開刀,一次不巧接觸到帶有Delta病毒的枋山果農,住進防疫旅館隔離,雖然暫時無法直接醫治病人,他還是每天跟同仁視訊打氣。動腦專家 心專注手精細謝仲思是「動腦專家」。他形容大腦手術就是「抽絲剝繭」,必須在一堆混雜的腦血管與腦神經中理出頭緒,仔細分辨哪些是要剪的、哪些是不能剪的,「心要專注、手要精細」,更要配上極佳的體力,有時開到手軟,他只能在內心深處呼求宗教的力量,幫助他更加沉穩,提高手術成功率。謝仲思剛到枋寮醫院時,全院只有49床,現已擴展到228床;醫師一開始只有4位,現在增加到40多位。他與醫院同仁們一步一腳印,逐步健全枋寮醫院的照護網。回顧當年告別台北來到枋寮,有如驟然把絢爛化為平淡。今年64歲的謝仲思很慶幸年輕時的正確決定,將繼續初衷,在偏鄉奉獻,直到做不動為止。謝仲思小檔案年齡:64歲學歷:●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台北市立建國中學現職:●枋寮醫院醫療副院長●枋寮醫院腦神經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經歷:●台大醫院腦神經暨脊椎外科總醫師●屏東縣醫師公會理事●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神經脊椎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專科醫師主要事蹟:● 飆車盛行年代,救援無數車禍腦部重創患者●創立台灣最南端乙級加護病房,為屏南地區急重症病患提供最佳醫療● 支援南迴鐵路火車脫軌案,莫拉克颱風八八風災成立醫療救護站
-
2024-10-04 焦點.元氣新聞
達德能源參展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 永續材質布置展場
當綠能結合地方旅遊,轉動永續發展新節奏。達德能源於10月4日至6日參加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以「跟著風機去旅行 探索永續新未來」為今年參展主題,運用永續材質與巧妙設計,把風能及生態教育的概念搬到展場,並設計互動式小遊戲來解說風機建造過程以及推薦個人適合的風機旅行路線,以數位化體驗取代一般展場常見的大型輸出裝置,打造更具環境友善的展場氛圍,貫徹永續發展的精神。達德能源攤位上的許多素材都可以重複使用!本次攤位設計遵循3R原則(Reduce; Reuse; Recycle),摒棄傳統商展的木作佈置,使用甘蔗板為主的永續裝潢材質,搭配數位化的營運業務資訊展示,並將去年參展的陳列素材打散後重組,呈現出全新的視覺概念,讓參觀者輕鬆了解達德能源從開發、建置、到營運的業務和ESG實績。此外,攤位設有一面互動資訊牆和多個互動式觸控螢幕,代替大型圖片的印刷輸出。其中,達德能源以風機搭建互動遊戲展現趣味,參觀者可現場透過觸控螢幕自己建造一座風力發電機,從「選址」開始,每一個步驟都深入淺出說明風機建造的原理及過程,例如風機所在地的評估是以常年風速及風力平均密度為主,還能自行組裝風機及電纜配線,寓教於樂。玩互動遊戲找出適合自己的風機小旅行!今年達德能源以新穎角度提出「跟著風機去旅行」,挑出不同特色的風機所在地,設計四條自行車低碳旅行路線,包含竹南海風漁港之旅、通霄白沙屯古蹟之旅、台中大安風機探索之旅、雲林崙背綠色隧道樂活之旅,現場可透過進行一款測驗小遊戲,找出適合自己的旅遊路線,也讓民眾發現,其實風機跟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是如此接近。達德能源不只是再生能源開發商,還肩負環境教育責任,位於台中大安的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是通過環境部認證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長期推廣風能教育並與社區連結,發展出以風能為主題的一系列環教課程,此次參展也將平常使用的教具例如智高積木風機、太陽能發電車等帶到現場,推廣環境教育和永續的觀念。今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在南港展覽館2館舉辦,共有五個展區,達德能源參展攤位設在風力能源展區,因發揮巧思在攤位規劃上導入永續發展的概念,推廣風能教育及落實環境永續,更獲得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的永續獎榮耀,是達德能源致力以綠能發展永續的一大肯定。達德能源目前在台灣累積建置207座的陸域風機,並完成在台發電裝置容量500MW里程碑,可供應全台近29萬6千多戶家庭一年的民生用電量。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達德能源攤位號碼:Q1002日期:2024/10/4~10/6地點:南港展覽館2館
-
2024-10-03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協會業務一手包 練就一身本領
服役軍旅20年後,懷抱回饋社會之心,擔任醫院急診室及弱勢團體的志工,增廣人生閱歷外,也種下了出任協會總幹事的因緣。某次身障團體舉辦園遊會,我主動載送人員、飲品和器材,對方感受到我的熱心,爾後都邀我參加活動。當年我開書局直到結束營業,總幹事因行動不便、年歲漸大,希望我能接替。我在部隊負責經理補給,但並非社工出身,因此婉拒好意,然而總幹事三顧茅廬,見他坐在輪椅的身軀,委實不忍,就答應了他,也成為退伍後的另一個實習生涯。當時協會常設兩個編制,復康巴士駕駛和行政文書處理(多由身障朋友擔任)。我到任後分飾兩角,擔任司機並不困難,舉凡到縣內做家庭訪視,載會員參加會議、訓練手工藝和身障運動大會,都由我開車接送,當時從宜蘭、新竹、雲林到台南、屏東,幾乎跑遍全省。比較棘手的是行政業務,我對電腦操作不熟稔,因此從辦理會員入會,到申請輪椅、座墊、氣墊床、電動床等輔具,報名模範母親選拔、製作文宣、承辦卡拉OK比賽、紙黏土技藝班,向政府申請補助及勸募禮品,都在摸索中逐漸上手。爾後因報考研究所而離職,回顧這幾年經驗,讓我體會到在身障團體工作,必須練就文武雙全的本領,具有愛心、耐心和同理心,才能勝任這項職務。
-
2024-10-03 養生.運動健身
跟著風機去旅行!達德能源美女董事長推薦四條自行車低碳路線
達德能源董事長曾葳葳在今年的Energy Taiwan 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展,以新穎角度提出「跟著風機去旅行」的概念,一改過去大多數人對於再生能源設施的冷硬印象,希望民眾在旅行中感受到風力發電與自然環境人文的和諧共存,並且認識風能對永續發展的貢獻。「在龜殼公園的風機附近,可以看到台灣特有的植物大安水蓑衣,每年夏末到初秋期間會開出紫色小花,附近還有一條留給螃蟹的風機秘境,有中華沙蟹、無齒螳臂蟹…」細數幾座風機周遭的生態景點,曾葳葳說,達德能源目前在台灣西部海岸線已建置207座陸域風機,北從林口,南至雲林,風機不僅滿足綠電需求,風能形象也逐漸融入在地,例如台中大安風機附近的超商門口就佇立著微型風機模型,風機圖像也成為當地農會產品的包裝設計。因此,達德能源推薦以下四條結合風機與自行車道的低碳路線,邀請民眾體驗不一樣的旅遊方式。竹南海風漁港之旅:崎頂車站→龍鳳漁港→竹南濱海自然公園,騎自行車全程約三十分鐘,走走逛逛約一、兩個小時。騎著自行車從崎頂車站出發,沿著台61線風機群往南,御風而行,首先來到龍鳳漁港。緊鄰台61線的龍鳳漁港是一座天然漁港,鄰近海域大多為礁石質地,底棲魚類相當豐富,漁獲量也相對的穩定,是苗栗縣第一個假日魚市,造訪此處可享用海鮮美食,餐後,不妨在漁港沙灘上欣賞夕陽餘暉,感受竹南的漁港風情。曾葳葳提到,附近還有一個達德能源認養的龍鳳海洋驛站,結合海巡署的鯨豚救援專業,帶領民眾認識海洋文化,共同推廣海洋和綠能的永續意識。離開驛站,騎自行車沿「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前行,途中可見竹南永能風場,看著運轉中的風機一路往南,路線尾聲來到竹南濱海自然公園,此處有一整片歷史悠久的木麻黃防風林,最南邊就是長青之森、親子之森以及假日之森,是當地人閒暇時的健行場所,還可在此觀察昆蟲生態。通霄白沙屯古蹟文化之旅:白沙屯拱天宮→白沙屯車站→通霄日落大道→通霄神社,騎自行車全程約四十分鐘,適合對歷史人文和攝影有興趣的人。以白沙屯拱天宮作為起始點,這條路線將循著宗教與歷史的軌跡前進,體驗當地古蹟文化之旅。每年「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吸引無數香燈腳徒步跟隨,值得一提的是,達德能源已連續多年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還出動太陽能手機充電站,服務追隨媽祖的香燈腳們,「太陽能手機充電站是以環境教育中心志工大哥的螃蟹車改裝,螃蟹車本來就使用太陽能發電,為此還加裝充電設備。」曾葳葳說,媽祖信仰是早期海區居民的心靈寄託,台灣西海岸的風力資源讓達德能源的好幾座風機正好坐落在各地媽祖廟附近。這條路線途經達德通霄風場,民眾可仔細觀察這裡的風機群,為融入當地地景,底部都做了綠色漸層塗裝。路線結尾就停在通霄最著名的歷史古蹟通霄神社,日治時期台灣各地興建的神社多達200座,後來大多被拆毀,只有少數保存較為完整,通霄神社是其中之一,來此可感受到日本神明建築的氛圍。台中大安風機探索之旅:大安濱海樂園→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南埔海堤,騎自行車約二十分鐘,推薦親子共遊,也適合想了解風能以及生態愛好者。這條就是可以見到大安水蓑衣的路線,結合潮間帶生態觀察與風機探索,也是與達德能源建立深厚連結的地區。從大安濱海樂園騎自行車出發,不到十分鐘便到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是經環境部認證的台灣第一座以風能為主題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這條路線很適合爸媽遛小孩。」曾葳葳說,龜殼公園的第15號風機是獨一無二的教學風機,全台只有這一座風機可以打開讓民眾進去參觀,近距離觀察及了解風電運作的原理,「孩子們沿著樓梯走上去時都很興奮,覺得超酷的,還會抱著塔筒聽風機運轉的聲音。」在大安濱海樂園往南的路上可以看到台灣特有的植物大安水蓑衣,大安水蓑衣是日本人早田文藏於1920年發表,是國寶級瀕臨絕種植物,每年約莫在夏末或秋季開花,紫色花瓣,花期從九月到翌年二月。此外,這裡還有一條留給螃蟹的風機秘境,過去這一帶並不是螃蟹棲息地,但因為鋪路設置風機,路邊產生沙堆,螃蟹就聚集過來,有中華沙蟹、無齒螳臂蟹等,其中無齒螳臂蟹多達三百多隻,是很美好的意外收穫。最後來到南埔,南埔鷺鷥林時常有愛鳥人士在清晨或是黃昏來賞鳥亭,可見鷺鷥群聚飛舞的盛況。這條路線途經十座以上風機,周遭可見當地居民散步遊憩,綠能早已與生活融為一體。雲林崙背綠色隧道樂活之旅:雲156縣道→雲11鄉道→豐榮綠色隧道(雲154縣道),騎自行車全程約四十分鐘,適合喜歡慢活氣氛以及喜歡大自然的人。這條路線由雲林156縣道往西出發,再沿著雲11鄉道往北騎,來到豐榮綠色隧道,隧道全長1.6公里,樹叢間望出去可以看到六座風機正在運轉,是達德能源在去年五月正式啟動的新源風場,也是目前台灣最大的陸域風機。雲林縣崙背鄉是台灣四大酪農專區之一,鄉內有千巧谷牛樂園牧場、吉利兒農牧場,不只有鮮乳,更是盛產洋香瓜之地。豐榮綠色隧道不但可以騎自行車,也適合健走,達德能源前不久就曾在此舉辦500MW綠能里程碑活動,邀請當地長者及師生在綠色隧道一起進行北歐式健走,特別的是,活動當天大家拿的健走杖還是達德能源特別與在地合作,以雲林在地經濟竹製成。走吧,跟著風機去旅行達德能源董事長曾葳葳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住在台北的她,假日會開車帶著孩子到觀音風場,一家人在沙灘上休憩玩耍,與不遠處的風機相連成一幅美好畫面,綠能,自然而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她透露,平時沒有刻意灌輸再生能源的觀念,但有一次孩子們參加繪畫活動,當時才五歲的孩子,自己發揮創意把太陽能板畫在海面上,讓她驚訝又感動,就像每一處風機所在地的民眾,往往不經意就帶來回饋,甚至主動問她可否在自己家鄉架設風機,都是她持續前進的動力。這次提出「跟著風機去旅行」,曾葳葳認為一趟美好的旅行要包含自然、文化、教育和體驗等四個核心的元素。風機運用「自然」的力量發電,無論是風機與海岸線的融合,還是風機與生態的共存,都能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親近風機;其次,風機所在地與當地歷史人文緊密聯繫,期待大家旅遊同時了解當地「文化」;旅程中認識風力發電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寓「教」於樂;最後,「體驗」是旅行的靈魂,無論是沿著風機旁的自行車道騎踏,還是參與當地的活動,這些互動性的體驗都能讓旅行更加生動有趣。以風機的概念來規畫旅行,一共四條結合綠能與地方特色的路線,趁著初秋涼爽的好時節,何不說走就走!
-
2024-09-27 焦點.元氣新聞
北歐式健走結合雲林竹杖 達德能源把國際帶到地方
達德能源在台二十餘年,於台灣各地設置多處風場,將ESG落實在風機所在的每個地方。日前於雲林縣崙背鄉舉辦500MW綠能里程碑活動,特別使用雲林縣經濟竹製成健走杖推廣北歐式健走運動,期能帶動當地長者促進健康,達德能源董事長曾葳葳表示,北歐式健走結合台灣在地原料,賦予這項運動全新意義,同時對於總公司位在德國的達德能源來說,能夠將起源於歐洲的健走運動帶到地方,更是台德的一次美好連結。北歐式健走動作要點北歐式健走風行全球,近年來從國際紅到台灣,適合年齡層廣。對於雲林沿海地區的長者來說,勞動的時間很長但運動時間卻很短,身體年齡比實際年齡大上許多,因此在雲林沿海建置陸域風機的達德能源提倡以北歐健走的方式,結合地方經濟竹,期望對地方長者提供健康上的實質幫助,又能發展地方經濟。對年長者來說,手持雙杖可以讓行走從兩隻腳,變成等同四隻腳前行,減少對關節的負擔,延長行走時間,是一項簡單安全的運動。北歐式健走最早源自於滑雪運動的夏季訓練項目,適合在較平坦的地面行走時使用,與一般健走不同,一般健走的動作集中在腿部,著重的是下肢訓練,而北歐式健走因為雙手各持一支健走杖,在行走時必須給予全身額外的推進力,同時訓練到上肢,把原本的半身運動變成全身運動,運動效果更佳。根據國健署的北歐式健走動作要點,有以下五點:Step1.身體要挺直,兩肩放鬆,邁開步伐向前。Step2.手輕握健走杖,置於腹部前方。Step3.跨步前進,健走杖交替移至兩腳之間。Step4.握杖由腹部前方,推至臀部後方。Step5.從臀部後方,輕鬆將杖拉回腹部前方。賦予雲林縣經濟竹全新意義達德能源致力於陸域風電與太陽光電的開發、建置和營運,已建置超過500MW陸域風電及太陽光電,同時以聯合國SDGs 17項指標中的第11項「永續城鄉」及第17項「多元夥伴關係」為己任,用能源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建構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與在地夥伴促進永續願景。去年在崙背鄉建置6座全台最大陸域風機,達德能源完成500MW豎立綠能里程碑,可提供29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活動當天邀請崙背鄉長輩及中和國小師生,在專業健走隊的指導帶領下,一行約兩百多人展開健走行程,途經1.6公里的豐榮綠色隧道,透過樹與樹的縫隙可見不遠處正在運轉的6座風機,象徵綠色能源穩健前行。活動當天使用的健走杖,是達德能源特別與在地合作,使用雲林縣在地經濟竹製成,環保、堅固、有彈性,在設計上富有巧思,不但竹杖上端可寫名字,底部還有夜光設計,讓更多人尤其是長輩可安心使用。曾葳葳表示,達德能源在台灣各地建置風場是受到許多夥伴幫助,風機的運轉不僅帶來綠色能源,更帶動地方發展,達德能源珍惜每一座風機發電的機會,未來將更努力用綠色能源發電點亮在地。
-
2024-09-26 焦點.元氣新聞
小陽光不孤單也不特別 「響應臉部平權!」彰基邀您藝起做公益
嚴重的燒燙傷須歷經清創、植皮等手術,不僅當下治療過程辛苦,日後的復原之路也很漫長,常令傷者帶來極大的痛楚,除了得面對生理外觀上的變化,情緒與心理上也容易出現波動,極需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肯定。彰化基督教醫院作為彰化、雲林、南投專責燙傷中心,長期致力於重症燒傷照護及顱顏重建,今年更首度攜手陽光基金會和輝瑞大藥廠,舉辦「神彩輝陽,藝起有魔法」公益巡迴畫展,帶領更多民眾響應臉部平權,營造更多元友善的社會。從創傷治療到骨損重建      24小時全人照護團隊彰化基督教醫院燙傷病房張立人主任表示,彰基燒燙傷中心除了有最先進的傷口治療設備及敷料,可以讓傷口癒合更快速以外,還有相當完整的整形外科醫師陣容和創傷救護團隊,提供燒燙傷患二十四小時最專業完整的照護服務。對於顏面骨損需重建的傷患,院內也有專責醫師可施行顱顏正顎手術,從創傷急救到後續復健,提供完整的一站式治療照護。顏面損傷、燒傷者復健路漫長      實際行動給予關懷與尊重彰基燙傷病房平時積極宣導燒燙傷的治療預防及正確觀念,長期以來也和陽光基金會合作,提供燒燙傷病人心靈上的關懷,以及重返社會的協助。張立人主任補充,燒燙傷病人就像蝸牛一樣,治療後往往得拖著沈重的包袱負重前行,光是復健就要經過五年以上的時間,非常需要社會支持及心理關懷。今年「神彩輝陽,藝起有魔法」公益巡迴畫展主題為「如果我有魔法」,張立人主任提到,其實最大的魔法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儘管在面對顱顏缺損或面部畸形的人時,難免會有恐懼、害怕,少數人甚至會產生排斥心理,但只要我們願意用平常心看待,試著感同身受地了解每張臉背後的故事,就能用實際行動給予顏面損傷者及燒傷者關懷與尊重。小陽光巡迴畫展      找到信心、迎向希望陽光基金會中區中心翁禎穗社工督導指出,在醫院巡迴展出畫作,讓小陽光畫家感受到自己的創作被重視跟欣賞,不只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也激發他們在藝術創作上產生更大的興趣與熱情,這樣的社會連結不僅為小陽光帶來鼓勵,也增加他們社會參與的機會。感謝彰基無償提供場地,希望這場巡迴畫展,不僅只是一個展示平台,更是心靈鼓勵跟成長的機會,可以讓小陽光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找到自信與希望,繼續勇敢的面對生活中各項挑戰。尊重多元、包容不同      打造臉部平權的友善社會輝瑞藥廠劉鎧維營運長說明,輝瑞和陽光基金會合作十一年,不間斷贊助小陽光桌曆印製,並大力推廣燒傷顏損兒服務,除了引起社會關注,也讓更多人看見小陽光的畫作,了解並尊重這群臉部顏面外觀不一樣的孩子,提供小陽光心理成長的支持與鼓勵,也期望透過畫作展出,可以讓社會大眾瞭解到,每張臉都是與眾不同卻獨一無二的,不管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獲得平等的尊重跟公平的對待。
-
2024-09-24 焦點.元氣新聞
完成發電500MW里程碑 達德以竹杖健走與在地同樂
達德能源完成在台發電裝置容量500MW,9月24日聯袂德國經濟辦事處在雲林縣崙背鄉舉辦「500MW綠能里程碑:竹杖健走 迎風GO!」活動,現場有包含崙背長者、小學生、德商等200餘人組成健行隊,從崙背鄉中和國小出發,一起走過總長1.6公里的豐榮綠色隧道,沿途樹林間清晰可見的6座風機,即為去年5月正式商轉的達德新源風場,也是目前台灣最大型的陸域風機。根據雲林縣政府資料顯示,沿海長者因缺乏運動讓其身體年齡比實際年齡偏長,該活動意在鼓勵長者養成運動習慣,現場長者、孩童、達德員工在專業健走隊帶領下一起開心運動,讓綠能ESG活動更具意義。供應全台29萬6千戶用電 綠能開發帶動地方經濟達德能源董事長曾葳葳表示,選在崙背鄉分享達成500MW陸域風電裝置容量、207座風機的里程碑,主要是因為助力我們達成500MW的六座風機就落腳在崙背鄉,更感謝崙背鄉對於引進綠能的支持,有過去20餘年來各地鄉親對風機的支持與幫助,才讓達德有機會跟台灣在綠電領域一起成長。 500MW的陸域風電相當於可提供近30萬家戶的用電,因此風機不只是綠能,更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達德能源珍惜每一座風機發電的機會,未來將更努力用能源發電點亮在地。 曾葳葳說,很高興這場活動有許多長者與小朋友參與。這次達德特別運用雲林當地的經濟竹做成的竹杖,希望將這項安全且能用到全身的運動帶給雲林長者鄉親,一起做ESG。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蘭依樺博士(Dr. Eva Langerbeck)表示:「我非常榮幸能夠參加今天在雲林縣崙背鄉舉辦的500MW綠能里程碑活動。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課題,雲林憑藉其優越的風場環境,為風機建設提供了理想場地。達德能源作為台灣陸域風機占比最大的廠商之一,憑藉其多年來深耕在地的豐富經驗,必將持續為我們帶來穩定、可靠的潔淨能源,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北歐式健走結合雲林縣經濟竹 注入ESG概念關心長輩健康當天活動結合近年來在台灣風行的北歐式健走,最重要的健走杖更是使用雲林縣在地經濟竹製成。達德能源的總部位於德國,將歐洲的運動方式帶來雲林縣,並使用在地資源,兩相結合的竹杖運動別具意義。雲林縣縣府代表計畫處長李明岳表示,歡迎企業投入ESG資源來促進縣內長輩更加健康,共同推動竹杖健走這類具減碳及健康福祉雙重效益的特色活動。 活動當天在崙背鄉中和國小進行點亮儀式,以水晶球亮燈象徵能源發電點亮在地。崙背鄉鄉長李泓儀表示,綠能是全球趨勢,崙背鄉是台灣重要的酪農專區,主要農特產洋香瓜更外銷日本、新加坡,如今鮮乳農產之鄉結合風機綠能,歡迎民眾來此一探風機周遭的美味特產及美麗風景。這場活動由達德能源與德國經濟辦事處合辦,雲林縣政府、崙背鄉公所、崙背鄉中和國小協辦。在500MW綠能里程碑點亮儀式之後,由一組專業健走隊示範北歐式健走及健走杖正確用法,帶著當地長輩一起做暖身運動。崙背鄉公所邀請的豐榮村、草湖村、水尾村當地長輩,以及中和國小師生和達德能源夥伴,總共約兩百人,每人雙手各持一支客製化健走竹杖,展開綠能結合綠色隧道健走的行程,讓潔淨能源點亮在地永續,一同穩健前行。
-
2024-09-22 醫聲.健保改革
信賴關係、充足人力、齊全設備 在宅急症照護的鐵三角
「病患突然在家裡尿不出來,怎麼辦?」自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以下簡稱試辦計畫)今年7月上路後,試辦場域中,陸續發現人員不夠、設備不足等現況。在健保署所舉辦的「在宅急症照護政策與實務對話論壇」中,台灣居家醫療醫學會理事長王維昌提到,當病患接受在宅急症照護的時候,患者可能半夜、周末需要緊急治療,例如尿不出來需要插尿管,或突然抽搐、癲癇發作須要處理,而這時候就得仰賴基層診所、居家護理所通力合作,才可能馬上解決問題。半夜、周末急症處理,仰賴團隊的相互合作。王維昌回憶,某天半夜,有位接受在宅急症照護的病患突然尿路不通,如果不及時處理,就必須半夜送醫院急診。診所醫師評估,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詳細檢查、插尿管,無法一個人完成,便尋求社區居家護理所支援,居家護理所趕緊提供攜帶式腹部超音波,到了病患家中,醫療團隊找出原因、協助治療,終於化險為夷。醫療團隊互相合作是解決患者問題的必要方法,宜蘭維揚診所醫師陳英詔從2020年展開居家醫療服務至今,目前他的診所有12名個案納入試辦計畫中。陳英詔分析,試辦計畫要執行成功,主要有三項關鍵:1. 案家對於醫療團隊、居家護理師要有信賴關係。2. 必須要有足夠人力,包含居家護理所護理師團隊的加入,執行才會順利、到位。3. 設備必須齊全,像可攜式超音波機、X光機等,都是重要設備。當這三項關鍵都面面俱到,執行團隊就會更有能力處理各項狀況,民眾也會更安心、更放心。雲林縣推在宅急症支援中心,整合醫藥護三方。雲林好所宅診所醫師黃子華以雲林縣衛生局所推廣的「113年雲林縣在宅急症照護加值方案」為例表示,雲林縣成立「在宅急症支援中心」,透過當地醫院、診所、居家護理所與藥局等各單位聯絡窗口進行溝通、交流,而在宅急症支援中心除了連結醫院、診所、居家護理所與藥局,進而組織雲林照護網絡,也進行教育訓練、培訓種子院所,並提供在宅急症設備支援、規劃值班與各項加值服務。舉例來說,支援在宅急症設備方面,便包含行動支援車、攜帶式X光機、心電圖、床側即時檢驗設備與遠距生理監測儀等,「在宅急症支援中心」提供這些設備,也讓基層診所、居家護理所等執行服務時有足夠資源,且無後顧之憂。彰化員郭醫院醫師郭亭亞指出,員郭醫院進行試辦計畫,並執行遠距監測(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RPM)服務時,會請醫護人員排班訪視、評估病患居家環境,並做好準備,如房間是否收訊良好、抽痰機、製氧機、噴霧機等,都是重要環節。當病況惡化,運用綠色通道直轉後送醫院。此外,護理師也會每日至病患家中訪視、施打抗生素,醫師則視病患狀況評估是要實地或視訊看診,也會進行遠端生命徵象監測,並設有24小時諮詢專線。若病患病況惡化,臨時需要轉診,員郭醫院也與秀傳醫療體系、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員林基督教醫院、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等相互支援,此時,可運用「綠色通道」,也就是用轉診單搭配現場或視訊交班,讓病患盡快轉入適合醫療院所,接受救治。高雄祥全診所醫師張倡榮認為,進行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必須整合居家、安寧、居家護理、長照團隊等資源,不過提供最多的資源並不代表是給予最好的照護,重點在於必須做好家屬衛教工作,當家屬可自行操作儀器,知道自己可以做哪些努力、進行哪些工作,自然就會比較穩定、踏實。
-
2024-09-22 醫聲.健保改革
在宅急症照護政策上路 人力、設備、長照銜接3大挑戰
「當時雲林崙背放颱風假,有些地方,淹水淹到小腿,我們的居家護理師還是得冒著風雨前往……」今年七月,凱米颱風來襲,過去很少放颱風假的雲林,竟一連放三天颱風假。當時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剛上路不久,在淹水區有正在接受「在宅急症照護」服務的病患,而當地居家護理所護理師還是鼓起勇氣,前往病患家中探視。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於今年7月上路,在健保署所主辦的「在宅急症照護政策與實務對話論壇」中,雲林好所宅診所醫師黃子華分享,進行在宅急症照護服務時,居家護理師人力的充足與否,與相關給付、合理報酬息息相關,遇到上述情況,誘因又不足,此時就會擔心護理師會不會很快就辭職。留住優質人才,必須有足夠誘因。在論壇中,不少與會專家指出,在宅急症照護執行的過程,常出現「人力」、「設備」與「健保系統與長照系統銜接」等三大挑戰,像上述與會者談到專業人力的留任,便引起許多迴響、討論。高雄祥全診所醫師張倡榮也認為,在周末、假日時段,進行在宅急症照護服務時,更需要專責醫師、護理師,才能確保服務不中斷,雖然現在運用科技,可以讓檢查、治療更有效率,但「護理人員到宅訪視、治療,還是不能少的環節」,必須要有足夠誘因,才能留住優質人才,確保服務品質穩定、符合所需。儀器、設備要齊全,更能提升服務品質。台南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則分析,「居家訪視」、「遠距醫療」與「遠距檢測」為在宅住院、居家照護的「鐵三角」,以奇美醫院為例,該院團隊過去進行居家醫療、居家檢測時,便花費許多心思「將醫院科技帶到病患家裡」,像率先引進可攜式X光機,或連續血糖監測儀、AI判讀、相關APP等科技的運用,都是為了打造「沒有圍牆的醫院」,讓長輩有機會透過居家訪視「幸福到終老」。對於在宅急症照護所需要的設備,根據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理事長曾勤媛的觀察,當居家護理所團隊進入病患家中,常需使用腹部超音波、CRP檢測(C反應蛋白檢測,CRP為重要急性發炎指標)等儀器,一旦經費不足,多數社區居家護理所就買不起設備,服務自然受限。她建議,若政府可針對居家護理添購設備、儀器上補助一些費用,相信對於服務品質、設備的提升,將帶來助益。健保、長照要銜接,服務才能更順暢。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收案的對象包括「居家醫療病人」與「照護機構住民」。在實際執行時,健保與長照系統的銜接,也受到許多關注與討論。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表示,居家醫療、安寧、居家護理與長照體系是合作團隊,不過如果銜接不足,便必須花更多的時間溝通、討論。黃子華以長照A級單位的團隊為例,他說,曾有年長病患感染肺炎,病患與家人不願去醫院,而外籍看護來不到三天,連拍痰都不會,必須靠居服員幫忙,一旦誘因不夠,團隊應變彈性就會大為減少。提供詳盡的宣導說明,政策執行更接地氣。在論壇現場,也有來自屏東的長照機構人員指出,當長照體系下的A級單位個管師、居服員聽到要推行在宅急症照護政策,不少平常工作量繁重的A級單位個管師、居服員擔心工作量超出負荷。他建議必須有更詳細的說明、宣導,也要有更細緻的銜接計畫。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在長照體系下,居家服務多以居家場域為主,若病患是居家住院,在給付申請項目上,必須釐清哪些是治療項目,哪些是身體、生活上的照護,期待未來長照3.0與醫療端的銜接可以更為緊密。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廣告
-
2024-09-22 醫聲.健保改革
費率該漲嗎?會不會破產?健保如何脫胎換骨
2016年我請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總統推薦,有機會進入健保體系,但當時,二位當醫師的兒子都覺得不妥,理由是「醫師們都在罵健保」。為此,我哥哥(台大外科教授李伯皇)還分別致電給這對兄弟,告知「你父親有機會到健保署去幫國家做事,這是人生難得很有意義的事情,應該積極支持!」絕大部分年輕醫師很難體會健保的優點,在全民健保尚未實施之前,病人如需要洗腎或接受重大手術,可能得傾家蕩產,賣掉房子,健保現在能照顧到所有人民的基本健康,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即將步入30年的台灣全民健保,在醫療體系同儕付出心血呵護下,已走出我們自己的路,傲視全世界。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唯有務實面對人性做健保改革,才能讓台灣健保脫胎換骨,永續經營。之前,健保署對於非弱勢欠費者均採取法定追償機制,一旦欠費、在一定期限內未還款,就會被鎖卡。為了落實前總統蔡英文保障全體國人就醫權利,我在就任未滿一個月時,就宣布全面解卡,同時加強欠費追償,更是讓全民健保邁向全新的里程碑。民眾多只在乎健保費率會否調漲、會否破產。我故鄉為雲林縣虎尾鎮,爸爸為縣政府公務員,媽媽是家庭主婦,雙親栽培四個孩子念書,竭盡所能、不遺餘力。高中北上,就讀師大附中,爸媽每月給了固定生活費,這就是人生中首次領略到「總額」概念,除了特殊理由,不會隨便開口跟爸媽要錢,增加家裡財務壓力。在成功大學醫學院執教時,曾問同學「你爸爸一個月給你多少錢當生活費?」記得學生笑笑回答「爸媽給了一張金融卡,只要缺錢,就可至ATM領取現金。」,不同世代成長背景不一樣,想法就會不一樣。大部分國人根本「不認識」健保的運作,看到健保危機的新聞,只在乎健保費率會不會調漲?只在乎健保會不會破產?破產通常指一個人、公司或其他實體無法自付其所欠的債務狀態,依目前健保法的運作,健保當然不會有破產的情況。每年度健保總額是固定金額,醫療服務總點數若大於總額,點值就會低於1元,若健保總額沒隨著醫療服務而增加,等於吃醫療人員的豆腐,做愈多,卻不見得會拿到愈多錢。為此,部分醫院管理專家提出「打破總額、保障點值1點1元」等訴求。台灣健保採取自給自足的社會保險制度,若健保費收入沒有辦法滿足支出的總額時,依法就要調高費率來增加收入,對執政者而言,這就是一個政治風險。健保費用支出偏移嚴重,造就血汗醫院。由於健保費用的支出偏移嚴重,門診服務醫療點數占總申報總點數70.3%,而住院服務醫療點數占申報總點數的29.7%;再者藥品費用在總額的占率已到32.58%、防禦性醫療的生態讓檢驗檢查的費用不斷地上升。長期以來,手術及一些侵入性治療的處置行為支付點數被壓抑,遲遲未能務實調整,這對醫療團隊來說是相當不公平且殘酷的事情,也造成了所謂的血汗醫院。護理人員流失、病房關病床等問題迫在眉睫,如何讓救人救命的住院醫療行為,得到合理支付點數,將是諸多健保改革項目中最務實的關鍵重點。在尊重醫療專業與自主性前提下,醫師們若能秉持醫學倫理,門診開立藥物、檢驗檢查時,主動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行為,自然而然,就能減少健保點數,進而提高點值。如果可以減少門診量,工作沒那麼累,也能改善生活品質。減少不必要醫療行為,這不能只靠醫院或醫師,人民也需負起自身責任,個人在健保署服務期間,持續推動「分級醫療、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等政策,就是希望人民在「增加一些醫療費用,不痛但有感」的情況下,逐漸調整自己的就醫觀念及行為。檢查不是愈多愈好,健康存摺HOLD住你的輻射量。人體只要接受到輻射,不管劑量是多少,都有引發癌症和不良遺傳的機率存在,劑量越高,罹患癌症的機率也越大。為減少民眾多次接受放射線之幅射劑量及減少醫療工作人員輻射曝露的機會,民眾跨院就醫時,可請醫師利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查詢過去所做的檢驗檢查。健康存摺顯示病人曾接受過的醫療檢查輻射劑量,依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報告,曝露於1,000毫西弗的輻射,致命的風險率為5%,每人每年總輻射曝露劑量超過100毫西弗,易成為癌症的高危險群。所以我們在健康存摺有顯示民眾檢查曝露輻射的劑量,雖然放射線科醫師強調這個劑量很低,對健康沒有影響。除了呼吸的空汙問題,多做不必要的輻射檢查,也許也是台灣癌症持續上升的原因之一。我們非常在意日本福島核食的輸入,但是,台灣的病人接受X光的照射或電腦斷層的照射,某些人的次數真非常的多。
-
2024-09-14 失智.長期照護
65歲以上失智人口已破35萬人!失智者常對時序混亂,國內卻長期缺乏夜間照護服務
台灣今年六十五歲以上失智人口已破卅五萬人,衛福部預估二○三一年六十五歲以上失智人口將超過四十七萬人;國內積極布建長照資源,卻以日間照護為主,失智症患者時常對時序混亂,有時夜間的活動力比白天還要活躍,但國內長期缺乏夜間照護服務,照顧者早上上班,雖然可將長輩送到日照,但晚上還是得自行照顧,有時想要喘息,卻找不到資源協助。病患深夜不寧 家屬疲於奔命「媽媽從日照中心回家後,又吵又鬧,某次深夜自己走到廚房開火,差一點釀成火災,自此後家人晚上都沒辦法好好休息,這條路不曉得還要走多久?」不少照顧者面對失智照護,最深的困擾,即是失智長者日間若沒有消耗足夠的體力,夜間活動力,恐比白天還要旺盛,目前有提供夜間照顧的單位多為機構式,如住宿機構、團體家屋,可臨時收托的小規模多機能中心,並非每一家皆提供夜間臨托服務,且不像日照中心普及。中華民國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副執行長李梅英說,失智症患者的夜間照護需求一直很高,但在大缺工時代,不只是失智症夜間照顧出現「有床沒人顧」,連一般機構照顧失能長輩也都開不出照顧人力,失智照顧的要求也比一般失能照顧高,設置在住宿機構的「失智專區」為例,收三位失智長者,就需配置一名照服員,且依照要求機構至少要聘雇一名專任護理師、社工等專業人力。機構找照服員 薪資相對弱勢李梅英說,醫療院所現在都找不到護理師,更何況是機構,機構找照服員也在薪資上相對弱勢,政府在長照二點○的政策下,大幅提高居服員的薪資,月薪三點二萬元起跳,認真做五到六萬元跑不掉,且工時彈性,不用被綁在機構,大多數的照服員,會選擇投入居家,不願投入機構。不少雙北的機構在疫後掀起一波倒閉潮,現在不管是失智還是失能者,想要入住住宿機構難度都很高。團體家屋模式 類似24小時機構雲林縣老人長期照護協會月亮團體家屋副主任葉雅倫說,團家是廿四小時的機構,但強調社區式的生活照顧,僅收失智患者,以月亮團家為例,僅收七人,照顧比例也是三比一,三位失智長者需要配置一名照服員,且照服員必須是本國籍,因應廿四小時照顧加上人員輪班需求,至少要聘雇六點五人,每位入住長者收費最高四點八萬元,該價格只能讓團家收支平衡,如果人力成本再提高,恐怕很難撐下去。葉雅倫說,失智照顧家庭對於夜間照護的需求高,無論是住宿機構,或是團體家屋,長期都會有等待名單,月亮團家目前就有七人在等待,但通常團家的流動率不高,通常都會陪伴長者走到人生的最後一段路。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補足住宿機構人力缺口,已啟動新南向計畫產學合作,召募越南、菲律賓等國的學生來台就讀兩年制長照系所的副學士學位,今年九月開始招生,預計二年後可以上線,同時也會修訂法源,打破僅能進用本國籍照服員規定。填問券抽好禮 預防養出啃老兒高齡父母擔心養兒啃老,生活無以為繼;仍在教養子女的父母也焦慮,難以判斷相信支持與放縱寵溺的界線,害怕養出啃老兒。啃老是可以預防的、被兒孫啃食的人生也有機會按下停損鍵,歡迎您分享自身啃老困境,以及教養路上的焦慮,將有機會抽好禮。數位版看這裡 如何察覺失智症你我都可能成失智照顧者 該如何提早發現長輩是否罹病家人總是忘東忘西、重複詢問問題,起初以為是家人老了,卻沒想到家人開始懷疑自己的東西被藏起來、被偷走,帶家人到醫院診斷才發現罹患失智症。未來失智症患者會愈來愈多,你我都可能成為失智照顧者,如何察覺失智症,如何及早發現家人罹病,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聯合報一次整理相關資訊教您如何準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10 養生.生活智慧王
蒜頭殺菌又抗癌!變綠色、藍色...發芽還能吃嗎?教你4方法剝蒜不沾滿手蒜味
蒜頭(garlic)含有大蒜素及鋅、硒、銅、鎂和鍺等諸多營養成份,具有提升免疫力與養生保健的雙重作用,被美國癌症醫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列為抗癌蔬果之一,更有人稱蒜頭是「抗癌之王」。蒜頭(大蒜)的10種功效蒜頭為蔥科蔬菜,和蔥、韭菜、洋蔥是近親,台灣產季多集中在3至4月,以雲林、彰化、臺南為主要產地,而雲林部分地區及宜蘭的產季為11-2月,經乾燥處理後可持續延長供應至11月。依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資料顯示,每100公克的蒜頭含有熱量122卡、水分65.6克、膳食纖維4.2克、鉀423毫克、鎂20毫克、葉酸44.8微克等等營養成分。以下整理說明蒜頭功效與好處:抗菌:蒜頭含有無色、無味的蒜氨酸,經擠壓將其組織破壞或切碎接觸空氣後會產生大蒜素,是蒜頭臭味的來源,具有潔淨血液、殺菌及保健作用,被視為天然的抗生素。另外,營養師Emma說明,大蒜素具有優異的殺菌能力,對胃幽門螺旋桿菌有很好的清除效果,可幫助循環、預防血栓,不過煮熟後會減少大蒜素,抗發炎能力也會下降。增強免疫系統:2016年一項研究表明,蒜頭萃取物 (AGE) 可增強免疫系統,對於預防感冒、流感有幫助,因大蒜中的化合物可能具有抗病毒特性,除了增強免疫系統之外,還可能有助於防止病毒進入體內細胞或在細胞內複製。抗腫瘤、抗癌:台北榮總營養部營養師舒宜芳指出,蒜頭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強化身體解毒酵素的作用,並加強細胞的修補功能與免疫力,藉以抵抗癌症的侵犯,有助預防胃癌、大腸癌與喉癌等癌症,而其萃取物可降低癌細胞的增生能力,並調節免疫功能與發炎反應,甚至引發癌細胞的程式化死亡,可抑制攝護腺癌細胞與乳癌細胞株的增生。調節心血管功能:蒜頭含有的大蒜素為一種抗氧化劑,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能有助於預防血栓形成,而紅血球可將大蒜中的硫化物轉化為硫化氫,有助於擴張血管,進而達到調節血壓的作用,不過對於降血脂的功效尚需更多研究證實。降低化學性肝毒性:大蒜可保護肝細胞免於受到某些有毒物質的侵害,可以防止對乙醯氨基酚引起的肝毒性,而大蒜萃取物可減少脂質過度氧化並增強抗氧化防禦系統。維持血糖穩定:大蒜含有楊梅素 (myketin),對於降血糖相當重要的一種植化素,而大蒜素可促進胰島素分泌,使細胞有效吸收並運用葡萄糖,以達到降血糖、穩定血糖濃度之作用。不過,國健署指出,目前動物性試驗方面已證實,黑蒜頭具有較佳的抗氧化能力,可減輕高血糖引起胰島素抗阻性,對預防糖尿病和其併發症有助益,但人體試驗尚無實證具有治療糖尿病的功效。可能有助預防失智:大蒜含有抗氧化劑,可支持身體保護機制以防止氧化傷害,進而降低失智症等相關疾病的風險。目前動物研究表明,大蒜中的大蒜素也可能有助於防止認知能力下降,不過尚需更多研究證實對人體有效。 改善骨骼健康:大蒜可能有助於減少導致骨質疏鬆症的氧化壓力,尤其是停經後女性。另外2018一項研究發現,連續12 週每天補充1克的大蒜,有助於減輕患有膝骨關節炎和肥胖/超重女性的疼痛。 清潔皮膚: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指出,大蒜的抗菌特性和抗氧化劑可殺死引起痤瘡的細菌進而達到清潔皮膚之作用。不過,大蒜可能會導致皮膚灼燒感,建議諮詢醫師專業建議後再嘗試。 消滅香港腳黴菌:大蒜具有抗菌之作用,對於消滅黴菌也有影響,患有香港腳者可將腳浸泡於大蒜水中或將生大蒜塗抹在腳上,可能可以消滅引起香港腳患者搔癢的黴菌。4種快速剝蒜小撇步!輕鬆剝蒜皮不沾滿手蒜味相較於進口蒜頭,台灣國產蒜之蒜梗直挺、實心,蒜仁尖細,蒜球外觀類似蓮霧,且辛辣風味優於進口蒜。蒜頭可謂各式料理最佳辛香料,不過每次備料時剝蒜總是讓手上沾滿蒜味怎麼辦?農糧署公開4種快速剝蒜小撇步,讓你輕鬆剝蒜皮也不會沾了滿手蒜味。.搖晃剝皮法:把乾燥的蒜頭裝進保鮮盒搖晃約20秒,利用摩擦力與撞擊力去皮。.刀背拍扁法:以刀背將蒜頭拍扁後,蒜衣與蒜頭就會自動分離,不過蒜頭無法保持原粒完整。.微波剝皮法:放入微波爐設定7~10秒,以熱力使蒜頭皮肉分離,要留意微波過久會使蒜頭變熟。.溫水剝皮法:浸泡在70~80度溫水10~15分鐘後,就能輕鬆將蒜皮撕下,但蒜頭泡水會使蒜味變淡。參考資料:農業兒童網、台灣癌症防治網、鮮享農YA - 農糧署、台灣癌症基金會、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Healthline、Cleveland Clinic 延伸閱讀:防癌聖品》這樣吃大蒜,能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但這種人吃了反傷身曾是台積電工程師、管理上千名員工...40歲就「肝硬化前期」!他靠「全身拍毒法」養出自癒力
-
2024-08-11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 一站式服務把複雜疾病變簡單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成立已有18年,2006年9月1日成立的「過敏免疫風濕中心」(簡稱風免中心),患者遍及海內外,每月看診高達5000人次。醫療陣容與量能更不容小覷,院長賴寧生領銜專科及住院醫師共10人,中心內打造30坪專屬風濕免疫關節患者的復健中心、個案管理中心及衛教中心,是雲嘉地區軟硬體最齊全的過敏免疫風濕病中心。影響多重器官,需透過個管師整合各科治療。賴寧生表示,大林慈濟求診患者年齡層普遍較高,常有慢性病併發問題,需透過個案管理師協助整合醫療資訊,如免疫疾病患者骨折需要住院開刀,風濕科醫師會與骨科醫師討論,讓主治醫師了解患者需要哪些特別的處置。賴寧生說,風濕免疫疾病是免疫細胞造成的病變,免疫細胞隨著血液循環到處跑,影響很多器官、造成全身性病變,每個人表現出的症狀不同。它對某個器官的影響持續一陣子可能就消失了,但不久後又影響另一器官,表現出其他症狀,相當複雜,需要長期持續追蹤、治療。他強調,與風濕免疫疾病共處是場長期抗戰,病患和周遭親友都需要了解這項疾病。因此大林慈濟成立病友會,至今24年,「要用家庭的力量來支持、照護病患。」推動基層醫師繼續教育,及時轉診風免病患。「不僅病患與家屬需要衛教,非風免科醫師也需要。」賴寧生說,醫學分科很細,醫師各有專長,對其他領域的了解有限,需要彼此交流、學習,最終受益的還是病患。如年輕人下背痛、眼睛的虹彩炎都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導致,但這些病患一開始可能不是看風濕免疫科,但若主治醫師了解這些都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相關症狀,就知道要轉診給風濕免疫科,讓病患得到適當的治療。賴寧生說,醫病關係不是只有在醫院的診間或病房,更需要延伸到他們回家後的日常生活,因此基層診所的醫師格外重要。他舉例,病人發燒了,第一個想到的是到居家附近診所或衛生所就診,如果基層醫師不了解風濕免疫疾病及用藥,貿然建議停掉類固醇或免疫制劑,「如果疾病正在活動期就停藥,恐怕讓病情加劇。」我們有義務幫助基層醫師更了解風濕免疫疾病。因此,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與嘉義縣市、雲林縣的醫師公會合辦基層醫師繼續教育,使病患照護動線可以由醫院延續到基層診所。重視器官侷限型免疫症,跨科合作療效更佳。有些免疫細胞造成全身性的病變,但有些免疫細胞有「歸屬感」,只影響單一器官,稱為「器官侷限型免疫症」。比如它只攻擊皮膚、破壞黑色素細胞,造成一塊塊白斑,病患通常去看皮膚科;免疫細胞若只攻擊血小板,臨床上只看得到血小板過低,沒有其他症狀,病患在血液科就診,卻不知根源在免疫系統;免疫細胞若攻擊腦部血管,臨床表現是腦中風,病人會去掛急診、神經科,「但若沒有用藥物調節免疫功能,很可能會第二次中風」。賴寧生指出,大林慈濟醫院特別重視這類器官侷限型免疫症,由原主治醫師與風濕免疫科的醫師一起看病患,用藥物調節免疫系統,幫助他們得到更好的預後。他舉例,一位在台北醫學中心看診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原看神經科,但因緣際會在大林慈濟醫院檢查出免疫系統異常,同時接受風濕免疫科的治療後,多發性硬化症引起的神經症狀慢慢減輕,用藥也愈來愈少。「以前認為多發性硬化症會造成不斷的中風、無法避免,但加入免疫系統的治療後,中風的機率愈來愈低。」整合醫院、社區資訊,提高病人生活品質。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大林慈濟過敏免疫風濕中心,為在地特色臨床醫療中心,開設風濕專科門診、過敏免疫科門診、免疫病特別診以及小兒過敏門診,結合門診復健治療、超音波檢查、中醫風免疼痛,更整合醫院內部資訊、外部社區,提供完整有效的全人醫療,協助患者早期發現疾病,以提高過敏免疫風濕病患生活品質及生命的延續。病人不再為病所苦、生活品質改善,是醫院成立特色中心最主要的宗旨。醫療亮點● 10名專科與住院醫師服務病患。● 30坪專屬風免患者復健中心、個案管理中心及衛教中心。● 成立病友會,凝聚照護力量。● 推動基層醫師繼續教育,發現病症及時轉診。● 治療器官侷限型免疫症,跨科合作用藥更精準。● 一站式服務,提供完整有效的全人醫療。
-
2024-08-07 養生.聰明飲食
香菜菜價持續飆升破千,為何在颱風天後變高價?何時香菜價可平穩?
香菜價格漲幅743%已破千元 北農估:3到4周回穩中南部接連受到凱米颱風及西南氣流影響下,蔬菜產地受到嚴重衝擊,菜價不斷攀升,部分民眾更發現俗稱香菜的芫荽上漲到千元。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表示,短期預估3~4周回穩,台北市政府也推動葉菜平價作業。根據北農網站顯示,8月6日北市蔬菜到貨量約1247噸,每公斤價格為55.4元,較休市前每公斤57.7元,下跌4%。不過,葉菜類也有翻漲超過一倍,其中香菜漲幅最大,今日交易量只有453公斤,比過往平均2608公斤,減少83%,價格自然漲到1007元,與去年同期的119.4元,漲幅高達743%。北農預估葉菜類菜價要3到4周才能回穩,北市府平穩物價、安定供給,持續推出購貯蔬菜調節供應緩和價格波動計畫,預計從8月5日-9日供應大台北地區超過200家全聯超市,展開第二波平價蔬菜供應。香菜災後天價,全台最大產地批發價也要800元 平價最快9月上市香菜產量銳減,價格飛漲,全台香菜最大產地彰化縣每日出貨量不到100公斤,無法與正常出貨量每日兩千公斤相比,價格更是相差懸殊,平常批發價約每公斤100元至200元,今產地批發價約800元,運銷到北部果菜批發市場,賣相好的賣到一市,上價每公斤高達1416,下價957元,均價1185元,二市的上價也破千,每公斤1100元,但下價224元,均價623元。香菜昂貴已從主打平價的超市絕跡,市場菜販少量販售,消費都都以一株、二株購買。北斗鎮香菜農顏佑任說,凱米來之前連日高溫,農田正午氣溫最高可達攝氏40度,那時已影響香菜生長,產量開始減少,凱米風雨豪雨再給香菜重重一擊,產量銳減到每日零星出貨,災後農民開始整地復耕,預計八月底採收,但香菜產量正常要等到九月底,屆時台灣小吃才有切碎新鮮香菜當佐料。香菜產地知多少?彰化和雲林冠台灣香菜(芫荽)主要栽培地區以彰化縣(159.1公頃)佔首席,其生產鄉鎮為埤頭鄉(37.68公頃)、竹塘鄉(30.53公頃)、埔鹽鄉(27.54公頃)、溪州鄉(24.36公頃) 及北斗鎮(11.93公頃)等地區,其次為雲林縣莿桐鄉(50.3公頃)。為什麼颱風天後,香菜菜價會飆升快?臺灣地區7~10月常有颱風、豪雨侵襲,大量的雨水容易導致香菜(芫荽)葉片及根部腐爛,本身容易受到栽培環境影響且供貨不穩定。目前台灣所栽培的香菜(芫荽),並無耐熱適合夏季栽培的品種,正常香菜(芫荽)採收期為40~50天。香菜(芫荽)產量以春、秋、冬季產量較高,每分地約可採收700公斤,雖然夏季產量較低,因此時芫荽市場價格高,很多農民仍願意種植,每分地約僅有500公斤以下的收穫量,因為受到夏天高溫多雨或颱風的影響,剩餘具有市場商品價值的產量僅剩1/2左右。臺灣香菜(芫荽)產地過於集中於彰化、雲林地區,如主要產地出現災損,即導致價格劇烈波動,其中彰化縣芫荽全年產量1065公噸,佔臺灣總產量58.6%,當彰化縣主產地受災損時,市場價格容易大幅波動。香菜營養價值,一族群食用須留意新鮮香菜富含維生素A、C、β-胡蘿蔔素、多酚類、天然黃銅類物質以及鉀、磷、鎂等礦物質。每100克香菜高72毫克的維生素C,比常見水果:蘋果、桃子都更多。豐富的鉀可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有降血壓的功效。但腎臟病病人不宜過量食用,恐會加重腎臟負擔。參考資料:農業知識入口網 臺灣芫荽產銷問題之探討聯合新聞網 漲幅580%...香菜破千元 北農估:3到4周回穩聯合新聞網 香菜災後天價...全台最大產地批發也要800元 平價最快9月上市元氣網 「老闆,不要香菜」為何大眾對香菜接受度兩極化?香菜5好處你該吃吃看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7-06 退休力.社會連結
改善「成為照顧者就是一種犧牲」情況!男性照顧者新型態,自信暖男懂得善用長照資源
長泰老學堂執行長林金立在第一線服務中,對於男性照顧者的增加非常有感,這五、六年來,詢問或是申請照顧資源而留下聯繫資料的,有愈來愈多是男性照顧者。他認為,男性照顧者增加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可能是,這些男性比傳統的照顧者更有自信,也更願意承認「我是男性照顧者」。男性照顧者新型態,自信暖男懂得善用長照資源過去鄉村也有男性照顧者,他們多半是沒有遠走他鄉發展的兒子,擔負照顧老父母的責任,鄰里間常會形容,「這孩子較憨慢(無才能),但是跟老爸老媽比較親,緣分比較深。」但這幾年,林金立遇到的新進男性照顧者,樣貌和傳統的有些不同。他們年約五、六十歲,學歷與知識水平不低,對資訊的接收程度也很高,會第一時間知道政府在長照推出的新福利與措施,社交能力也不錯。他們很大比率認為,照顧父母是孝道、是自己的責任,太太不願意照顧,他也不可能要已婚的姊妹回家照顧,就很自然接下照顧責任。林金立有不少男性朋友,採都會、家鄉二地居的模式,運用長照資源照顧父母,平日在南部照顧,假日回到北部家裡與妻小相聚。這些男性都很會善用長照資源,讓照顧更省力。新款男性照顧者也比傳統照顧者更願意轉化照顧知識,告訴別人可以怎麼做,以發揮正向影響力。林金立舉例社區內的江先生為例。江先生是水電師傅,前幾年幾乎停掉工作照顧中風的媽媽,媽媽離世那年,江太太車禍導致無法自主行動,他接著擔起照顧太太的任務。後來太太好了,他卻不好了,他發現自己晚上失眠睡不著,出現身心狀況,情況愈來愈糟,只好去看醫生,經過一段時間服藥治療後痊癒。後來江先生成為親友間的「照顧達人」,常分享自身經驗告訴別人怎麼做,熱心引薦長照資源給親友。每個家庭的照顧故事裡都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男性又格外會「隱惡揚善」,獨自面對照顧裡的孤單與困境,林金立提醒,即便是看起來自信、游刃有餘的男性照顧者,需要時也要記得求助。照顧公共化…國家資源挹注 推動長照安排假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指出,要改善「成為照顧者就是一種犧牲」的情況,最根本的方式是,照顧責任的公共化,透過政策,讓國家的角色進來,減輕照顧者負擔,而且這種國家資源的介入絕對不只是發錢,而是更多長照資源的布建。在整體環境上,如果住宅、交通的無障礙設施可以做得更好,讓老人家能夠生活自理、可以安全的出門移動,即便有點動作緩慢或是行動不便也能出門採買、看展、旅行,不擔心跌倒,不需要完全依賴照顧者,社會就不太需要這麼多照顧者。這幾年,婦女新知、家總及多個民間團體共同推動「長期照顧安排假」的修法,覃玉蓉說明,職場上的中年勞工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得擔負兒女及父母的照顧責任,在缺工的趨勢下,若要支持勞工能承擔長期照顧責任,又保有工作,就要有不同的思維,把勞工也同時視為照顧者,透過「長期照顧安排假」的制度設計,當家中長輩需要照顧時不需要離職,可以有時間盤點照顧資源、安排照顧計畫。民間團體提出的版本是,前三十天連續且完整的有薪假,讓照顧者集中心力做好照顧安排,以及後續一百五十天無薪的彈性運用假。延伸閱讀/為什麼別人不用照顧?60歲艾先生照顧失智母多年,大哥身障、二哥在美國,身為老么卻只能自己顧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8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陪失智母唱歌聊天 曹汶龍用正向的心接受母親返老還童過程
神經內科權威曹汶龍從台北三總退休後,先後移居花蓮、嘉義,母親范玉蘭一路跟著他生活。然而,母親85歲時被診斷失智,他深諳陪伴失智患者要懂得互動,陪媽媽唱歌、聊天是他的日常,3年前母親平靜地在他懷裡斷氣。母子互動過程留下許多珍貴檔案,也成為他分享失智照顧的素材,感染力、說服力十足,印證「親情陪伴是最佳良藥」。「紅紅的太陽下山啦,伊呀嘿呀嘿…」曹汶龍常陪媽媽唱童謠或老歌,媽媽住院時,他在床邊說著大野狼故事,母子間也常有一些輕鬆的對話,他問母親「我是誰?」母親回「那你是誰啊?」母子常說說笑笑,曹汶龍用正向的心,接受母親返老還童的過程。陪伴要訣 順其心避爭執曹汶龍回顧,母親在失智症初期記憶力減退,會把錢包在衛生紙裡,也懷疑別人取走她的錢,他於是為母親準備一個專屬五斗櫃,給一把鑰匙,讓母親心愛的物品、現金不再亂放,想查看就隨時拉開抽屜。「陪伴失智者就是適度順著病人的心,避免爭執,也給對方安定感,照顧者可用豁達的心與失智和平共處,把心態降到和失智者同樣程度,就能發現雙方笑容都變多了。」曹汶龍是主要照顧者,曾看過有失智症長輩在3個兒子家輪流住,每個孩子家各住1個月,老人家有被丟來丟去的感覺,讓人見了有些不忍。他說,長輩要的其實不多,「看到我們笑他就笑,看到我們憂愁他也跟著憂愁」,正能量會影響家中氣氛。用同理心 對待診間病患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疾病,曹汶龍說,在歐美國家,失智不是家庭問題,很多長輩很自然地被送到機構,但台灣長輩習慣在家中安老,兒孫照顧責任加重,失智照顧消磨最大的是心力,他用同理心對待走進診間的長輩和家屬,看診時常起身關懷、親和力十足,也常在診間用手機播出長輩熟悉的歌曲,鼓舞家屬的心,解開照顧者內心深處的結。曹汶龍在嘉義民雄打造2層樓日式建築,1樓是母親和看護的大空間,從1樓上2樓沒有樓梯,只有斜坡道,可在室內牽著母親走坡道運動,若天氣好就請看護推母親到戶外曬太陽。他固定陪母親吃早餐、晚餐,午餐時段會給看護工餐費,建議她推母親到附近超商吃便當,增加人際互動機會。77歲的曹汶龍,病友暱稱「曹爸」,2011年接近屆齡退休時,從花蓮慈濟醫院到大林慈濟醫院接任神經科主任,發現雲嘉地區老年人口比率高,失智患者及家屬資源不足。他便為失智症病友及家屬成立病友會、家屬支持團體,攜手醫師、護理師、營養師、社工、志工提供多元服務,讓家屬能交流照護經驗、相互扶持,在照顧路上不孤單。醫師下鄉 成立關懷據點2012年大林慈濟醫院成立失智症中心,曹汶龍出任主任,將失智照護理念帶入社區,為讓失智照護模式與理念在各地遍地開花,近年陸續在嘉義、台南、雲林、彰化、台北等地成立14個記憶保養班(失智關懷據點),醫師下鄉的外送服務,民眾更願意把長輩帶出家門,認識、友善失智症風氣愈來愈盛。母親罹患失智症,讓曹汶龍在行醫路上更能發揮同理心,即使已屆遲暮之年,他仍充滿再前進動力,並將他與母親生前互動影片放上社群,分享照顧心得,故事被拍成大愛電視台戲劇「你好,我是誰」,療癒許多失智家庭的心。在曹汶龍悉心照料下,父母都很長壽,父親曹劍輝在85歲時得肺炎,一度病危,經搶救後回穩,在他細心照顧下又活了10年,之後經歷急性腎衰竭昏迷考驗,又搶救回來,再活6年才往生。曹汶龍說,父親的不健康餘命長達16年,在85歲前,仍可獨立自主生活。能做利他的事 活出價值曹汶龍分析,台灣人健康餘命與平均餘命差距近8年,仰賴家人或照顧者照料8年,代表陷入長期失能狀態。陪伴父母從健康到衰老,曹汶龍有許多感觸,「活多久不重要,能做利他的事,活得才有意義、才有價值。」曹汶龍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年齡:77歲●照顧對象:母親●罹患疾病:失智症●發病時間:2014年、85歲罹患失智症,3年前92歲辭世●症狀:初期出現記憶力減退、把錢用衛生紙包起來,懷疑錢被別人偷走等●治療:家屬悉心陪伴、看護工照料、失智症藥物●陪病心得:長期照顧是難以承受之重,透過服務外送到社區,在全台各地催生「記憶保養班」,給家屬更多能量去轉移壓力,也讓失智長輩能活得喜悅、有尊嚴。
-
2024-06-26 醫聲.高齡社會
骨鬆未爆彈3/骨折前治療效果佳 醫盼放寬骨鬆健保給付
骨鬆篩檢、治療不嫌晚!台大雲林分院與國衛院的調查結果顯示,社區長輩經過兩年的多專科介入照護後,可減少三成的跌倒率、而以骨鬆治療合併維他命D及鈣質補充可以下降骨折率達六成。專家表示,目前骨鬆治療藥物給付只能在骨折後才給予,希望未來能放寬。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與國衛院合作「Healthy Longevity and Aging in Place」(The HOPE study)計畫,針對偏鄉社區的高齡者,進行骨質疏鬆和肌少症的篩檢與治療,同時也配合營養篩檢、運動,慢性病多重用藥控制。調查發現近六百名偏鄉長者中,男性骨鬆盛行率為二成二,女性則高達六成三,其中女性有四成為嚴重骨鬆者;肌少症盛行率也有三成,近二成七女性同時患有肌少症和骨鬆。台大雲林分院骨科部助理教授傅紹懷表示,將長者分為導入整合骨鬆、肌少、多重用藥、運動、營養之多專科照顧組、骨鬆篩檢治療組、延後介入組,結果顯示,在多專科團隊介入的長者中,跌倒的發生率經過兩年追蹤比起延後介入組降低了33%;骨鬆治療組其骨折發生率也降低了66%,顯示長輩非常積極的配合後續骨鬆治療。目前健保規定,骨密度需達骨質缺乏或骨質疏鬆程度,且合併有骨折才能獲得藥物給付。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表示,希望爭取讓尚未骨折的骨鬆高風險族群也可健保用藥,長期而言,將是對健保支出有正向的影響。
-
2024-06-26 醫聲.高齡社會
骨鬆未爆彈1/台灣髖部骨折亞洲第一 地方推骨鬆早篩
骨質疏鬆症(簡稱骨鬆)是全球第二大的慢性病,且隨著年紀愈大發生機會愈高,據調查,台灣50歲以上女性,每三人就有一人。經濟學人報告台灣骨鬆性髖部骨折發生率全亞洲第一,由於骨折後多數無法獨自生活,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教授認為,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政府宜針對女性65歲以上,男性70歲以上,建立早篩早治,減少巨額的醫療及社會成本。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共同舉辦「愛的骨力一起來」專家論壇,邀請幅員遼闊、偏鄉老人多的中部縣市台中市、彰化縣及雲林縣衛生官員與專家們,共同討論骨鬆預防對策。陳崇桓指出,依健保署資料顯示,每年四成五的骨鬆病人當年度發生骨折,且60歲以上就醫明顯增加,國人髖部骨折一年死亡率為一成四,五年死亡率高達四成二,且一旦骨折更容易再次骨折,國內外研究指出,骨折一年後八成無法獨居。台大雲林分院骨科部助理教授傅紹懷指出,偏鄉骨鬆的盛行率相當高,65歲以上女性發生率達六成三,其中四成為嚴重骨鬆,高齡者如有骨鬆及相關共病,骨折風險會增加三倍以上。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四年前利用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巡迴車篩檢一萬多名65歲以上長者骨質密度,是國內最早進行骨篩的縣市,結果顯示男性骨鬆率為兩成五,女性為六成二,其中有骨折史的女性多於男性,未來將規畫陽性者再追蹤的年限。找出高危者及早治療也相對重要,傅紹懷指出,一名70歲以上髖部骨折的患者若能預先治療骨質疏鬆,平均每人追蹤三年可以節省健保花費2萬元,若所有70歲以上的髖部骨折患者都能接受治療,健保可年省一億元。台北市政府今年將骨鬆篩檢納入老人健檢項目之一,雲林縣衛生局副局長張翌君表示,雲林預計明年也會納入老人健檢,執行細節仍在討論中,由於縣內偏鄉多,交通及就醫不便,縣府執行篩檢政策能更全方位追蹤。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指出,依中央政策實証無全面骨篩政策,台中市衛生局依中央的政策以預防保健健康促進、提升識能、支持環境建置為骨鬆防治策略,還有提出篩檢後追蹤及治療的問題。與會專家及縣市分享的施行與研究成果,建議可提供中央政策參考。陳崇桓也建議地方政府,可利用AI協助骨鬆判讀,當找出高危險族群後再進行精密的DXA進行確診,可大幅減少篩檢成本;而女性更年期後且具有骨鬆危險因子或65歲以上,男性70歲以上,一生至少做一次骨鬆篩檢。
-
2024-06-15 醫聲.疫苗世代
擴大青少年公費疫苗接種政策!男HPV13歲或13-18歲待研議
許多研究顯示,一旦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易引發「6癌1病」傷害,傷害範圍遍及男女,若施打HPV疫苗,可提供保護力,特別是在青少年、青少女階段施打,更能達到超前保護效果,不過中央政府目前只將重點放於女性,對於鼓勵男性施打HPV疫苗則是牛步化,導致國民黨立法委員楊瓊瓔於14日在立法院總質詢時提出質疑,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則承諾,相關政策正在研擬中,會朝「亞洲第一個執行兩性施打HPV疫苗」先進國家的目標前進。除多位立委質詢關心,另八大醫學會、病友團體,藍綠白跨黨派皆已有共識,HPV感染很容易引起「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與口腔癌」與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等「6癌1病」風險,現在已有130多國有HPV疫苗施打相關政策、建議,超過 4 成國家積極鼓勵男女都要施打HPV疫苗。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宣布,自 113 年 9 月 1 日起,除了國中女生可公費接種HPV 疫苗,同時也將擴大提供112年度入學,且設籍或就學於台北市的國中男生免費接種 HPV 疫苗,預估將有一萬多名國中男生受惠,除了台北市,嘉義市、雲林縣、澎湖縣皆有補助國中男性公費施打HPV疫苗。至於中央政府,目前政策還是以女性為施打、鼓勵重點,尚未將男性納入。楊瓊瓔在質詢時表示,在蔡英文總統,也就是前任政府時期,無論是藍、綠、白,或全國家長團體,以及行政院、立法院皆有共識,就是「男女應共同接種HPV疫苗」,且邱泰源部長在擔任衛福部部長前,也就是過去擔任立法委員之時,也曾示支持,期待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相關政策,推動兩性共同施打HPV疫苗政策的國家,希望推展腳步可以加速進行。對此,衛福部部長邱泰源指出,施打HPV疫苗,的確對男性癌病預防很重要,而現在正在編擬預算當中。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指出,往後會照前行政院院長陳建仁指示研議。楊瓊瓔直言,前行政院長陳建仁於今(2024)年3月備詢時,已針對男生公費施打HPV政策進行指示,並持肯定態度,若要研擬相關政策,方向應該是界定HPV男生公費施打年齡,無論是只針對13歲或讓13-18男生都能施打,都需要盡快有所定案,期待盡速編列預算,今年若有預算,則應趕快執行,讓台灣在世界醫療的舞台上發光發熱,也讓更多孩童受益。
-
2024-06-14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拾荒、喝罐頭塔飲料…吳佳璇退休教授父失智 家人10多年陪病刻骨銘心
雙親罹癌、失智、腦中風,另一半罹患乳癌、心肌梗塞,或是孩子發育遲緩,得了先天遺傳疾病,當最愛的家人罹患重症,總是治病扶傷的醫師也只能接受,平時是病人的靠山,此時更是家人的支柱。聯合報健康版與元氣網共同推出「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系列報導,「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人醫和你我一樣,因疾病帶來傷痛,從陪伴得到力量,感謝十多位醫師分享自身刻骨銘心的陪病經驗,詳述過程中觀察到的醫療現場,以及如何成為更有溫度的醫師。吳佳璇退休教授父 行為異常數年後確診失智症「母親2010年過世後,曾是台大教授的父親開始出現怪異行為,常騎著腳踏車出門撿資源回收物回家,直到2015年才確診『失智症』,目前已是臥床的重度失智症者。」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吳佳璇娓娓道出,10多年來漫長照顧陪伴失智父親的心路歷程。吳佳璇說,母親癌逝後,父親就常常呆坐著,後來他覺得應該要多動一動,於是住在台大宿舍的他開始在校園裡騎腳踏車運動,沒想到一陣子後,他每天白天一睜開眼竟到處撿寶特瓶等資源回收物回家,並做垃圾分類,這很怪、很不對勁,應是初期認知功能退化,他還能自己報稅、騎車等,但「押著他去就醫一定不理」。父親常出包,吳佳璇甚至和他說:「你再這樣下去,拿別人的東西遲早會上報,標題是『退休教授拾荒維生,名醫女兒不聞不問』的新聞,這樣很難看,不要再撿了。」但父親仍然講不聽,持續回收垃圾。其實,2014年吳佳璇就覺得父親的行為愈來愈怪,非得處理了。直到2015年,父親75歲時因為蜂窩性組織炎到台大醫院急診就醫,吳佳璇藉機安排他會診神經科,簡短智能測驗(MMSE)26分,確診輕度失智,才正式進入醫療體系接受治療及照護。罐頭塔飲料 撿回家喝父親短期記憶退化,空間概念還不錯,在安全前提下,吳佳璇為獨居的他請了外籍看護照顧,戴上防走失的GPS手表、在家門口裝了感應式門鈴,安排他去日照中心上畫畫課等,也就讓他繼續騎腳踏車了。自從父親失智、開始回收垃圾後,發生不少奇怪狀況,常令吳佳璇傻眼。最經典一次是,某日他騎腳踏車回家,卻不知從哪裡拿了一大袋回收的罐裝飲料回來,他還喝了一罐,第二天她開車拿去附近派出所返還,警察看了一下飲料罐說:「上面有黏膠」,推測是二殯辦理出殯葬儀社的罐頭塔。其他怪異行為層出不窮,例如:在他輕微失智時,外籍看護要返回菲律賓換約,父親竟拿了一個被丟棄回收的大行李箱要送她;有一天小舅來訪,他則拿了一個黑色包包要送他,但這是女用包包;有一次弟弟從國外回來,他拿餅乾給弟弟吃,看護經過說:「有問哪裡來的嗎?」父親回說:「撿的。」時空錯置 判斷力退化一直到2019年初,吳佳璇沒收了父親的腳踏車。那天他出門說要去研究室,但看護卻發現GPS顯示騎到一個地圖上不認識的地方,結果竟是騎上了水源快速道路,被用路人舉報警察攔下送他下來。「父親說他要騎往台三線雲林古坑老家,人在斗南火車站…。」這次的迷路、時空錯置,吳佳璇決定不再讓父親騎車。面對父親失智的照護,吳家姊弟三人分工,吳佳璇是醫師,又和父親住得近,是主要照顧者、也負責醫療決策;妹妹是律師,負責日常食物用品等採買;弟弟目前在新加坡工作,定期返國探親。必要時,三人會舉行家庭會議共商解決問題對策。吳佳璇說,弟弟留學澳洲時,父親有閒錢會買澳幣,但他失智後,有一天銀行寄來基金、壽險保單的對帳單,她詢問銀行理專才發現,他把退休俸幾百萬元都換了澳幣,買了澳幣計價的基金,可見判斷力早已有問題。直到2018年,看護說「阿公沒給薪水」,顯然又退化了,於是開家庭會議檢視父親財產後,「他的財務由我接手管理」。失智與家族遺傳有關「現在父親已重度失智,2022年初開始臥床至今。」吳佳璇說,他原本還有去日照中心畫畫、唱歌,一直到2021年初疫情嚴峻停課,下半年他躺在床上爬起來都很吃力,因為智能及體力大退化,也就沒再去日照中心了。「2021年底,某周日發現他坐在餐桌前睡著了,失去意識又失禁,打119送台大醫院急診,但檢查沒發現問題,帶回家後再也不肯下床了,也不認識人,2022年起開始臥床。」吳佳璇認為,可能失智久了忘了怎麼走路,還好家裡已改好無障礙空間,也買了輪椅、電動床,現在他起身都要看護扶,吃的都是打成泥狀,也請了復能物理治療師協助復健,避免肌肉流失。「失智與遺傳有關係」,吳佳璇透露,她的阿嬤有失智,不只她的父親失智了,她的二伯父、大姑姑、小姑姑也都是失智患者,真的令照顧的家人心力交瘁,甚至必須辭職照顧,吳佳璇深有體會。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年齡:55歲●照顧對象:父親●罹患疾病:失智症●發病時間:2015年75歲時,現在86歲●症狀:記憶力衰退、迷路、認不得人、臥床●治療:輕症期吃愛憶欣,重度服用memantine、排便藥、綜合維他命●陪病心得:理解父親失智事實,「順著父親的意願」照顧,根據失智狀況,也安排日照中心上課,減緩退化,居家環境改為無障礙空間,適時增添輪椅、電動床等輔具。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25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彰基兒童醫院院長陳家玉拯救無數早產兒生命,71歲恬淡養生遵守「2重點」
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2014年9月成立,主要照顧彰化、南投、雲林孩童,尤其是急、重症的兒童病患,院長陳家玉擔任小兒科醫師、新生兒科醫師40多年,拯救無數早產兒及新生兒生命,6年前從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退休到彰基兒童醫院出任院長。目前彰基兒醫救起最小存活的早產兒出生體重只有339公克,懷孕周期22周又2天。透過病友會組織 支持罕病童家庭陳家玉說,許多高危險性妊娠都集中到彰基生產,40年前醫院要是看到體重小於1千公克的新生兒,大都覺得沒希望,但現在95%以上都可存活。彰基照顧許多早產兒,若地區醫院或診所遇到生產高危險個案,也有醫師、護理師跟隨救護車將重症小孩接回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陳家玉說,罕病病童占兒童病童3到6%,罕病病童要特殊照護以及藥品、營養配方,現階段透過代謝性篩檢和基因檢查,很多可查出原因,彰基也有病友會組織能夠支持家庭。面對兒科困境 盼公費生添新血新冠疫情期間,彰基兒童醫院提供專責病房與專責加護病房,照顧中部地區病童,疫情過程累積共有1200多人住院。陳家玉表示,新冠肺炎起初主要侵犯大人、老人,直到Omicron變異株出現,造成小孩傳染快速,帶來大流行,幸好疫苗注射提供適當保護力。國內小兒科正面臨困境,陳家玉指出,他剛當主治醫師一年有40萬名新生兒,去年全台只有13萬名,少子化嚴重,讓小兒科住院醫師招聘困難,近年新冠病毒對小兒科的衝擊大,許多小兒科診所門口羅雀,加上小兒科醫師的健保給付也相對弱勢,影響年輕醫師選擇的意願。「孩子是希望,能挽救脆弱生命等於救起一個家庭。」陳家玉說,當兒科醫師讓他心靈有很大的慰勞,有時看到照顧的早產兒已結婚生子,他持續守護下一代的生命與健康,覺得很有意義。陳家玉認為,政府提供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每月1萬元補助以及健保給付提升,有助減緩兒科醫師荒。目前台灣公費醫師受訓後須下鄉服務,建議若醫學生願意選擇醫院兒科可抵免下鄉服務年限,每年招收公費醫學生若承諾切結選擇當小兒科醫師就有保障名額等方式,會對兒科留才有正面幫助。院長日常養生之道:游泳30年 早睡早起愛喝茶陳家玉的生活非常規律、簡單平淡,30多年來維持每周一次的游泳運動,是他保持體力的祕訣。每天晚上9點半睡覺,5點半起床出門,6點半就到醫院,平時喜看醫學書、傳記文學,每天會泡一壺茶怡情養性;飲食上很少大魚大肉,每天中午則在員工餐廳用餐,吃煎蛋、豆腐等簡單家常菜就很足夠。陳家玉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內兒科醫師,恬淡的生活模式是父親給他的啟發。陳家玉說,父親從日本長崎醫學大學畢業,是小鎮開業醫師,活到103歲,生活簡單,很少吃大餐,從小家裡給的也都是基本營養;祖父寫得詩詞都得獎,父親喜歡做詩詞、寫對聯,台灣寺廟對聯多出自他手。執業40多年的陳家玉,很早拿到醫學博士學位,42歲時就是小兒科學的教授,培養出許多優秀醫療人才,教學工作讓他樂在其中。陳家玉對於工作並不會感受到太大壓力,事情多時就是一件一件解決,即便工作繁忙,他每周仍會抽空游泳,一次游2小時,約游1千公尺,再沖水柱放鬆。他說,游泳是很好的全身運動,不用呼朋引伴,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因此讓他能夠保持體力。陳家玉小檔案年齡:71歲專長:新生學、小兒感染學、小兒內分泌學、兒童胸腔醫學現職: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院長學歷:日本大學醫學博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士經歷:中山醫學大學校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山醫學大學小兒部教授、中山醫學大學小兒部主任、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兒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規律簡單平靜過生活。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22 焦點.健康你我他
老夫老妻還需性愛?/運動增性致 感情也升溫
「二更更、三夜夜、四三、五七、六作牙、七挲、八想、九搖頭。」這是譬喻每個年齡層性生活的頻率。年輕時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進入中老年後,變成只要我可以,有什麼不喜歡。據調查,因工作及家庭壓力,或感情與健康問題,很多中老年夫妻過著無性生活。近耳順之年的我,下班後身心俱疲,飲食無度,缺少運動,對於老婆的熱情,常性趣缺缺。後來跟著老婆游泳、爬山、上健身房運動後,身體愈來愈健康,性致愈來愈高昂,夫妻感情愈來愈好。印證了某位兩性專家理論:「性行為愈多的人愈快樂,精神好,臉上的笑容多。」他進行現場調查:「請每天一次的人舉手。」果然,舉手的人很明顯比會場上其他人看來更快樂。「一周一次的請舉手。」舉手的人多了些,這些人看起來還不錯。「一個月一次的人請舉手。」這時舉手的人看起來都沒什麼笑容。最後專家又問:「請問有沒有一年一次的請舉手。」真的有一名聽眾舉手了,這個人看起來很興奮,笑容滿面,似乎是會場內最快樂的一個人。專家不解「這個人怎麼不合他的理論?」於是請教他這麼快樂的原因,他帶著興奮的語氣說:「因為…就是今晚!就是今晚!」我想中老年人只要注重飲食並保持健康,也能性福到老。
-
2024-05-11 醫療.感染科
地球升溫會改變登革熱傳播?聽聽專家解釋升溫影響與不同蚊子族群競爭情況!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散的可能,一旦氣溫持續升高,最令人擔心的埃及斑蚊恐跨越北回歸線「北漂」到台中、南投、苗栗、花蓮等縣市;專家指出,除應持續監測,要做好環境管理,不能讓埃及斑蚊有北上立足的機會。埃及斑蚊 台中、新北零星捕獲國衛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接受環境部委託,在全台監測、記錄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的分布情形。該中心技術助研究員黃旌集指出,埃及斑蚊目前以嘉義縣布袋鎮或台南市新營區為北界,始終無法跨越北回歸線,但2022年在雲林北港、新北板橋車站各捕獲一隻埃及斑蚊,去年也在嘉義縣中埔鄉與台中新烏日車站內各捕獲一隻埃及斑蚊,當時有點擔心,所幸持續監測後均未再發現。黃旌集說,這顯示埃及斑蚊可能藉由火車、高鐵等人為活動遷移,但應該還無法在這些發現點存活及繁衍。白線斑蚊 逾1500公尺抓到不過,黃旌集帶領的研究團隊每季以誘卵桶與誘殺桶進行斑蚊調查,發現過去白線斑蚊全台都有分布,且大致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近兩年已有數十個捕獲點都超過1500公尺;推估埃及斑蚊可能適合在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與嘉義市存活,過去發現的海拔低於1000公尺,但依據未來升溫走勢推估,可能往北擴散。黃旌集說,團隊依照升溫不同情境推估,未來氣溫升高攝氏1.5度,埃及斑蚊最北界可能會到台中市太平區與花蓮縣瑞穗鄉;如果升溫2度,北界可能擴及台中市北屯區與花蓮縣花蓮市,可能分布區面積約占台灣總面積25.5%;升溫2.5度時,北界可能再擴及台中市潭子區與花蓮縣花蓮市,分布面積增至28.4%;萬一升溫至4.4度最極端的情況,埃及斑蚊分布北界可能會到苗栗縣竹南鎮及花蓮縣秀林鄉,分布區面積將增至43.3%。棲地移轉 埃及斑蚊叮咬更多人黃旌集表示,會特別留意埃及斑蚊的棲地移轉動向,是因牠雖與白線斑蚊都能帶有登革熱病毒,但牠的警覺性較高,通常白線斑蚊會一次吸飽血才飛走,埃及斑蚊對周遭動靜較敏感,常吸數次血才會吸飽、產卵,相較之下,埃及斑蚊會叮咬更多人,傳播疫病的機率與風險比白線斑蚊高出數倍。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這項科學性的調查及推估,有助於因應氣候變遷提高疫病風險的調適作為,目前埃及斑蚊尚無法傳宗接代、建立族群,監測應持續進行。環境部表示,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作為,這項監測會持續執行。專家解疑 爭輸地盤 埃及斑蚊難北擴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中心首席防疫顧問、長榮大學名譽教授陳錦生指出,追蹤研究顯示,過去也曾在北部發現埃及斑蚊蹤跡,但目前在中北部都無法長時間生存,更別說落地生根、繁衍出穩定族群。陳錦生表示,病媒蚊其實跟人類一樣,要有適合環境才能生存繁衍,埃及斑蚊雖出現中北部,但多年來都無法長期生存繁衍、造成疫情,推測埃及斑蚊屬於境外移入,大多從南部高雄等港區進入。雖然地球暖化、北台灣也常高溫多雨,埃及斑蚊可能可以適應,卻沒辦法成功往北擴展族群,除溫度問題,一定還有其他環境因素使然。他說,目前研究找到可能原因之一,是埃及斑蚊必須與本土白線斑蚊相互競爭,證據是兩者體內各有共生的「簇蟲」,研究發現這兩種蚊子如果同時產卵在同範圍的水中,白線斑紋共生的簇蟲會殺死埃及斑紋共生的簇蟲,間接造成埃及斑蚊沒有辦法存活,但埃及斑蚊共生簇蟲無法對抗,造成埃及斑蚊在台灣相對弱勢,但埃及斑蚊無法往北擴散,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雖還沒有發現,因為散播能力沒有特別突出,中北部民眾毋需擔心。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30 醫療.新陳代謝
喉嚨痛、脖子腫是感冒嗎?竟是「甲狀腺炎」惹禍!女比男風險高的甲狀腺炎QA一次看
一位30歲新手媽媽,在生產後約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心悸、手抖與體重減輕等症狀,本以為只是因為照顧小孩太累,因而不以為意;但在分娩後約6個月,這位媽媽開始感覺到體力越來越差且很容易怕冷,體重也漸漸增加,甚至出現2周胖快6公斤的狀況。驚覺不對之下,急至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求診,才發現自己原來有甲狀腺賀爾蒙不足(甲狀腺低下)的問題,醫師診斷她為「產後甲狀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在接受甲狀腺賀爾蒙的初步補充與治療1個月後,她的疲憊感已大幅解除,體重也開始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舜禾說,「產後甲狀腺炎」屬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家族,又稱「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發病原因常常是因為病人以前本來就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生產後因免疫反彈被誘發並且加重。不過除了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甲狀腺炎」還可以分成哪些?症狀都一樣嗎?甲狀腺炎會自癒嗎?飲食上是否有什麼禁忌?甲狀腺炎是什麼?甲狀腺位在頸部喉結下方,正好在男生打領結的位置,大小、形狀也類似,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掌管體內新陳代謝、生長以及發育的功能,較常見的甲狀腺炎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以及「橋本氏甲狀腺炎」,兩者都好發於中年女性。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大部分是在感冒後發生,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患者的症狀包括心悸、盜汗、喉嚨痛、手抖等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症狀。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與遺傳以及部分環境因子(碘攝取過多或是吸菸),患者體內會產生抗甲狀腺抗體,會破壞自己的甲狀腺組織,如果沒有調整飲食妥善治療,有可能會發展成甲狀腺癌。甲狀腺炎症狀有哪些?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雲林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亞急性甲狀腺炎最常見的症狀是在頸部甲狀腺的部位感覺疼痛,且可能併有發燒,頸部疼痛可延伸至耳朵、下巴或喉嚨,其他症狀包括聲音沙啞、吞嚥疼痛、倦怠、肌肉或關節酸痛。在發炎初期,因甲狀腺組織受破壞,可能釋放出甲狀腺荷爾蒙,而產生短期的甲狀腺亢進。病患因此出現心悸、怕熱、緊張等甲狀腺亢進的症狀。然而,之後卻又可能演變成暫時性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絕大部份病人的甲狀腺機能最後會回復到正常。橋本氏甲狀腺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林安琪表示,橋本氏甲狀腺炎多見於40~60歲的女性,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5~10倍。發病初期常無特殊症狀,常見症狀為硬且有多發性結節的甲狀腺腫。此外,亦可能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症狀。病人可能一開始只有甲狀腺腫,後來慢慢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症狀 (疲累、無力、怕冷、便祕、浮腫、皮膚及頭髮變乾變粗等) 。少數會出現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如手抖、體重減輕、緊張、心悸、大便次數稱加,甚至凸眼等。甲狀腺炎的飲食禁忌?飲食禁忌主要針對橋本氏甲狀腺炎。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婉禎指出,橋本氏甲狀腺炎的治療以吃「低碘飲食」最重要,即避免多吃海中植物及海鮮,如海苔、海藻、海帶、紫菜、昆布等,包括昆布湯或昆布熬煮的火鍋湯底和拉麵湯;也可以考慮買無碘鹽,並減少外食機會;服用保健品時也要留意其含碘量。吳婉禎表示,透過飲食可降低病人甲狀腺腫、防止病程進展造成機能低下。若發生「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則需給予甲狀腺素補充治療,大部份人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每天約100~200微克,建議飯前服用,服用劑量的調整需請教醫師,切勿自行調藥。甲狀腺炎如何診斷?王舜禾醫師表示,橋本氏甲狀腺炎(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可以藉由抽血與超音波診斷。依過去的研究顯示,此類患者有9成以上有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Anti-TPO Ab),因此可透過抽血來判斷是否有相關體質。因為甲狀腺可能曾經經歷反覆發炎,所以超音波下可見甲狀腺呈現不均勻回音(heterogeneous echogenicity),可以此來診斷。甲狀腺炎如何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雲林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多數病人需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若症狀較嚴重,也可能需服用皮質類固醇。一般而言,服用類固醇1天之內,就可大大改善症狀。1週後便可逐漸減少類固醇劑量,但少數較嚴重的病人可能需使用類固醇長達3個月或更久。除消炎藥物外,若病患進入甲狀腺機能低下期,也必須暫時服用甲狀腺素補充。若有甲狀腺亢進通常不需要治療,因為症狀常是短暫且輕微的。橋本氏甲狀腺炎治療方式同上述,飲食上改採低碘飲食,如果有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則需補充甲狀腺素。為什麼產後會發生甲狀腺炎?王舜禾醫師表示,在正常生理中,因為胎兒有一半基因來自於父親,為了防止母親的免疫細胞認為胎兒是外來物而導致攻擊胎兒,母體會在懷孕期間下調自體免疫力,形成免疫「容忍期」,但在分娩後母體免疫力會「大幅反彈」,因此有許多自體免疫疾病都容易在產後2~6個月內發生,而「產後甲狀腺炎」就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其中一種。「產後甲狀腺炎」屬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家族,發病原因常常是因為病人以前本來就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生產後因免疫反彈被誘發並且加重。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4-04-26 醫聲.高齡社會
自爆是骨鬆患者 張麗善除了打保骨針外還做了這件事
「女人都太拼命又過度自信,叫她們要『健康檢查』,每次都是一句忙、兩句忙,就忘了。」曾是護理師的雲林縣長張麗善送給自己的母親節禮物,就是維持健康,她在二、三年前做骨質疏鬆篩檢才發現自己成了骨質疏鬆患者,現在定期接受保骨針治療,也考慮在縣內推廣整篩,以維持長輩的好骨力。「健康不是第一,是唯一!」張麗善在母親節前夕以這10個字送給女性縣民。尤其在更年期後,女性沒有荷爾蒙的保護,心血管疾病及骨質疏鬆都開始出現,「我自己也是在更年期後,覺得很容易腰酸背痛,久坐非常不舒服,幾年前就安排做骨質疏鬆檢查,沒想骨質密度是-2.7,確定有骨質疏鬆,目前固定接受治療外,還吃保健食品養身。」為了維持好骨力,雲林縣還在草嶺石壁打造森林療癒基地,步行萬步不是問題,森林步道每立方公分有18,440個負離子,走一趟步道不只吸滿芬多精,身心靈都獲得療癒,也與台大教授合作,希望獲得科學性證明;目前這些活動都能在雲林健康活動參與平台找到,參與者也能累積雲林幣,換取雲林良品或合作店家的商品,目的就是鼓勵大家「走」出家門運動。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代表未來65歲以上的人口將佔20%,而雲林縣是全台老年人口最多的縣市之一,這代表因老化產生的疾病更加棘手,而骨質疏鬆就是一個已浮現的問題。張麗善指出,骨質疏鬆在偏鄉很嚴重,雲林縣是農業縣,或許因早期營養不夠,年老骨本不夠,未來可透過整合篩檢模式提早預防,目前縣府、國衛院、台大雲林分院、雲科大簽署高齡健康智慧整合合作協議書,以長輩常見問題,包括慢性病、行動功能、骨鬆、多重用藥、社會疏離等層面為研究重點,希望為老後的台灣找出一條安好的路。除了銀髮女性的健康須要關懷,正處家庭事業兩頭忙的30至50歲的女性朋友,張麗善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我看過很多優秀的女性忙著事業,連政府提供的癌症篩檢都不想做,一名女性掌中戲藝師,乳房都已化膿,又不好意思看診,自己敷中草藥,等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手舉不起來才就醫;一名女性主管也是在得知罹患子宮頸癌後改用偏方療法,等回頭看診時已第四期了,她們都錯過黃金治療期,這些都是多麼可惜的事啊!」同為女性,張麗善認為,女人必須多愛自己一點,健康是唯一的,一人倒下全家倒,而這些優秀的女性不乏高知識水平者,但對健康醫學的識能是不足的,政府提供的癌症篩檢有時候還得連拐帶騙才要去檢查,很多人可能怕痛,一輩子也沒做過胃鏡、大腸鏡,覺得胃沒不舒服就沒事。為了讓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可以安好的過著退休生活,張麗善建議女性朋友,國健署提供的癌症篩檢都是免費的資源,須要按時檢查,最好還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目前雲林縣政府也結合營養中心,一起推動十全老人,全方位關懷銀髮族的健康。張麗善會這麼強調預防醫學的重要性,來自於自己的父親曾經脊椎受傷,了解病人及照顧者的辛苦,貼身之痛化為「嘮叨」的縣長媽媽,無非就是希望,所有疾病都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少對家庭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