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9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雙胞胎
共找到
116
筆 文章
-
-
2021-11-0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罕見案例 換腎後成功生下雙胞胎
39歲的高小姐,21年前因為雙側腎衰竭,導致內分泌失調,被醫師宣告僅有2.4%機會可以懷上孩子。11年前,終於等到換腎的機會,只是術後肚皮還是沒消息,多次嘗試試管嬰兒,去年終於成功懷孕,且一舉懷上雙胞胎,懷孕對高小姐的腎臟負擔仍舊龐大,在林口長庚生殖中心醫療團隊的照顧下,雖然提早生產,仍生下健康的寶寶。而洗腎患者順利產下雙胞胎的案例,全球僅有18例。高小姐從小常因血尿就醫,18歲時,因為長期腎臟發炎引發雙側腎臟衰竭,必須終身洗腎。林口長庚腎臟科主任田亞中表示,高小姐是長庚的「老患者」,當她結婚後,就提出想要懷孕生子的願望,醫療團隊非常鼓勵她完成夢想。林口長庚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憲銘表示,無論是洗腎或是腎移植的患者懷孕的風險都非常高,以高小姐為例,長期服用抗排斥藥,加上本身內分泌失調,都會導致排卵功能降低,懷孕機率大幅降低。團隊協助她做試管嬰兒,多次嘗試後成功懷孕,而且是雙胞胎。但懷孕後,考驗才要開始。高小姐必須要先停用抗排斥藥物,以及小孩非常可能早產,腎臟負擔增加,一旦腎臟功能又再次亮紅燈,就必須馬上終止懷孕。吳憲銘表示,每一位媽媽在懷孕的過程中,器官的負擔都會大幅提升,腎臟負荷將增加75%以上,洗腎患者或是腎移植的孕婦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及貧血。這些都會危害到胎兒的健康。高小姐懷孕23周時,發生早期破水和宮縮,住進高危險妊娠病房安胎長達6周,29周時她宮縮愈來愈頻繁,即使給予高濃度的安胎藥也沒有效果,最後決定安排剖腹生產,順利產下兩名女嬰,但因早產體重都偏輕,只有855克和945克,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照護。經過新生兒醫療團隊三個月照顧,女嬰體重增加到2870克和3690克,終於順利出院。高小姐說,「真的很謝謝林口長庚團隊給我這個機會當媽媽」,希望其他想懷孕的換腎鬥士不要氣餒。根據文獻調查,洗腎或腎移植患者成功懷上單胞胎,台灣一年大約有10到20例,但雙胞胎極為罕見,全球能夠查到的案例也僅有18例。
-
2021-11-0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洗腎患者懷孕率僅2.4% 她順利產雙胞胎 全球罕見案例
39歲的高小姐,21年前因為雙側腎衰竭,導致內分泌失調,渴求懷孕的她,被醫師宣告僅有2.4%機會可以懷上孩子。11年前,終於等到換腎的機會,只是術後肚皮還是沒消息,透過林口長庚生殖中心團隊多次嘗試試管嬰兒,去年終於成功懷孕,且一舉懷上雙胞胎,懷孕對高小姐的腎臟負擔仍舊龐大,在醫療團隊的照顧下,雖然提早生產,但仍生下健康的寶寶。而洗腎患者順利產下雙胞胎的案例,全球也僅有18例。高小姐從小時常因為血尿就醫,她18歲時,因為長期腎臟發炎引發雙側腎臟衰竭必須終身洗腎。林口長庚腎臟科主任田亞中表示,高小姐是長庚的「老患者」,當她結婚後,就提出想要懷孕生子的願望,醫療團隊當然非常鼓勵她完成夢想。林口長庚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憲銘表示,無論是洗腎或是腎移植的患者懷孕的風險都非常高,以高小姐為例,長期服用抗排斥藥,加上本身內分泌失調,都會導致排卵功能降低,懷孕機率會大幅降低。團隊協助她做試管嬰兒,多次嘗試後成功懷孕,而且是雙胞胎。但懷孕後,考驗才要開始。高小姐必須要先停用抗排斥藥物,以及小孩非常可能早產,腎臟負擔增加,一旦腎臟功能又再次亮紅燈就必須要馬上終止懷孕。吳憲銘表示,每一位媽媽在懷孕的過程中,器官的負擔都會大幅提升,腎臟負荷也將增加75%以上,洗腎患者或是腎移植的孕婦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以及貧血。這些都會危害到胎兒的健康。高小姐懷孕23周時,發生早期破水和宮縮,住進高危險妊娠病房安胎,安胎長達6個禮拜,到了29周時,高小姐宮縮愈來愈頻繁,即使給予高濃度的安胎藥也沒有效果,最後決定安排剖腹生產,術後,順利產下兩名女嬰,但因早產加上體重都偏輕,只有855克和945克,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照護。經過新生兒醫療團隊三個月的努力下,女嬰終於順利出院,出院時體重增加到2870克和3690克。高小姐跟先生今出席林口長庚記者會,她說「真的很謝謝林口長庚團隊給我這個機會當媽媽」,希望其他想懷孕的換腎鬥士不要氣餒。根據文獻調查,洗腎或腎移植患者成功懷上單胞胎,台灣一年大約有10到20例,但雙胞胎極為罕見,全球能夠查到的案例也僅有18例。
-
2021-10-28 新聞.元氣新聞
馬偕雙胞胎早產 相隔12天出生
雙胞胎相隔12天出生!一名懷雙胞胎的鄭太太有早產徵兆,需即刻生產,但為增加另一胎兒的周數及成熟度,醫療團隊採取雙胞胎間隔生產,分別於23周和25周生出雙胞胎姊妹。在醫療團隊細心照顧下,姊妹花於九月初已順利出院。馬偕醫院高危險妊娠學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宜雍說,30多歲的鄭太太因上一胎有早產經驗,這次懷雙胞胎更謹慎,在14周便為其進行子宮頸環紮術。但懷孕23周時因腹痛出血住院安胎,3天後子宮頸仍持續擴張且胎膜鼓出,必須即刻生產。由於胎兒每多待在子宮一天,成熟度及存活率就能多提升一些,因此和產婦及家屬討論後,陳宜雍選擇為鄭太太施行雙胞胎間隔生產。先自然產出23周6天、570公克的姊姊,同時間迅速修短臍帶再塞回子宮,投以抗生素及安胎藥物密切觀察,並再次施以子宮頸環紮後安胎治療。12天後因胎盤剝離合併大量陰道出血,830公克的妹妹在25周4天剖腹產出。但早產新生兒發育仍不完全,23周出生的姊姊一路驚險,不但面對肺水腫、肺出血、低血壓、腦室出血等難關,還陸續接受動脈導管結紮手術、腎上腺皮質素治療等,之後還出現視網膜病變,插管一個多月才順利拔除氣管內管;25周出生的妹妹則是肺部發育仍不夠成熟,好在呼吸較有力且活潑好動,使用呼吸器與住院天數較短。姊妹分別在住院120天、92天後,陸續「畢業」出院返家團圓,現在體型也已接近同齡孩子。
-
2021-10-27 新聞.元氣新聞
雙胞胎竟差12天出生 馬偕醫院救回巴掌仙子
雙胞胎相隔12天出生!一名懷雙胞胎的鄭太太,懷孕23周時因腹痛出血而至台北馬偕醫院住院安胎。但因子宮頸持續擴張且胎膜鼓出,必須即刻生產,與產婦及家屬討論後,希望增加另一個胎兒的周數及成熟度,醫療團隊採取雙胞胎間隔生產,分別於23周和25周產出雙胞胎姊妹。姐妹花在團隊細心照顧下,9月初已順利出院。馬偕醫院高危險妊娠學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宜雍表示,30多歲的鄭太太體質不易受孕,上一胎就有早產經驗,因此這次懷上雙胞胎更加謹慎,並在14周為其進行子宮頸環紮術。但在懷孕23周時仍因腹痛出血而住院安胎,三天後子宮頸仍持續擴張且胎膜鼓出,必須即刻生產。陳宜雍表示,通常37周以前生產就算早產,而周數越小,存活率越低;雖然現在新生兒照護技術越趨良善,早產兒存活率大為提升,但仍以24周當作一個界線,以避免發育不全造成的併發症。由於胎兒每多待在子宮一天,成熟度及存活率就能多提升一些。因此和產婦及家屬討論後,陳宜雍選擇為鄭太太施行雙胞胎間隔生產,先自然產出23周6天、570公克的姊姊,同時間迅速修短大寶的臍帶再塞回子宮,投以抗生素及安胎藥物密切觀察,並再次施以子宮頸環紮後安胎治療。經過12天的住院安胎,可惜因胎盤剝離合併大量陰道出血,830公克的妹妹在25周4天剖腹產出。陳宜雍表示,原本也想讓妹妹採自然產方式產出,但因鄭太太陰道大出血,因此只好剖腹。陳宜雍也表示,胞胎間隔生產的個案不多,以馬偕為例,一年約一至二個,過去曾有相差八周的案例。不過因為會將胎盤留在子宮內,可能有感染疑慮,因此會給予抗生素等藥物;若持續有子宮收縮或出血情形,則需住院安胎。但早產新生兒發育仍不完全,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張瑞幸表示,23周出生的姐姐一路驚險,不但面對肺水腫、肺出血、低血壓、腦室出血等難關,還陸續接受動脈導管結紮手術、腎上腺皮質素治療、持續插管使用呼吸器等,之後還出現視網膜病變,插管一個多月才順利拔除氣管內管;25周出生的妹妹則是肺部發育仍不夠成熟,好在呼吸較有力且活潑好動,使用呼吸器與住院天數較短。姐妹花分別在住院120天、92天後,陸續「畢業」出院返家團圓,現在體型也已接近同齡孩子。陳宜雍也提醒,產婦若有流產史或高危險妊娠條件,如:高齡、疾病史、妊娠糖尿等,須及早與主治醫師溝通醫療計畫並了解每個孕程可能的風險,即時轉診到設備齊全的醫療院所,以保障高危險孕產婦及胎兒的安全與健康。
-
2021-10-26 該看哪科.兒科
嬰兒拍照常歪著頭 醫:及早就醫復健避免影響成長
一名6個月大男嬰拍照時,頭卻經常向左稍微傾斜,起初家長以為只是慣性動作,直到狀況越來越明顯且臉型左右不對稱,就醫查出是「先天肌肉性斜頸」,所幸積極透過復健運動治療,一個半月後頸部就恢復到正常角度,讓家長放下心中大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醫師吳欣頤表示,排除腦部損傷導致的斜頸外,大多數先天性斜頸是良性的胸鎖乳突肌肉緊張造成,成因包括生產過程中寶寶頸部軟組織遭壓迫,肌肉靜脈回流受阻,導致肌肉的變化或纖維化,造成患側緊縮,或是胎兒在母親肚子中的姿勢,以及雙胞胎長期子宮內擁擠環境,都可能造成原發性的肌肉緊張變短。她說,流行病學分布男性比例高一點,其中右側斜頸比例較高,診察時會以超音波檢查胸鎖乳突肌鎖骨端、胸骨端下端肌肉是否增厚或纖維化等病變,若確診會安排小兒復健療程或教導居家復健,如未改善,則可用護頸矯正。若復健一年後,肌肉仍明顯緊繃、兩側角度明顯差異(患側頭部轉動小於30度)、臉部明顯不對稱、明顯摸到硬塊等,則會轉介外科進行手術治療。吳欣頤說,根據文獻,先天性斜頸嬰兒在一個月大內,建議開始接受復健治療,約98%在1個月半即可恢復正常角度;一個月後開始復健,則需要接受至少6個月復健時間;6個月後才開始復健,則需要長達9到10個月的復健,故及早發現就醫,並接受治療,就能盡快讓寶寶的成長回到正軌。她建議,若家中有斜頸嬰兒,可利用寶寶吃飯前空檔,進行牽拉居家復健作法。以右斜頸為例:一、仰姿:寶寶仰躺,家長一手固定寶寶右肩,一手放置頭後,讓右邊的耳朵離開右邊肩膀,或是讓寶寶仰躺於床上,頭轉向右側、右耳貼床,用聲音或色彩鮮艷的玩具在右側誘導寶寶,維持10秒再放鬆休息,重複10次。二、趴姿:當寶寶可用手肘微微撐床的時候,家長在右側放置玩具或聲音,主動誘導寶寶視線朝右側看;寶寶趴睡時往左側趴睡,讓右耳朵朝上,側轉90度拉長右邊肌肉。三、抱姿:將寶寶抱起時可讓患側朝下,順勢牽拉縮短的肌肉。吳欣頤提醒家長,先天性斜頸可能合併神經、肌肉骨骼等相關問題,若發現新生兒頭部有點歪斜,或常常朝向同一方向看時,建議帶至小兒復健科進行評估,至於在家時,可用溫熱毛巾放鬆患部肌肉,降低不適感,若觸摸到小硬塊,則可垂直肌肉的走向按摩深層肌肉,並持續回診追蹤病情變化。
-
2021-10-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迎國慶寶寶 醫院鼓勵夫妻利用政府補助多生小孩
今天國慶日,台中市茂盛醫院一大早喜迎3名國慶寶寶的誕生,其中1名男嬰特別選在10時10分剖腹生下,這是產婦的第2胎,嬰兒父母都覺得格外有意義;另外2名男嬰是1對試管雙胞胎男嬰,先生因為覺得國慶日是很有意義的日子,也選擇今天生產。醫院嬰兒室今特別掛上國旗,並在國慶寶寶身上蓋上羽球雙打麟洋配「Taiwan in」毛巾,慶賀他們的誕生。產婦蘇姓婦人在生產後感動地親吻了兒子,她先生說,全家族成員沒有人是國慶寶寶,孩子挑這個時間出世,真的感到很意外,也很驚喜。負責接生的醫師陳彥宇說,蘇婦原來預產期是15日,因為胎位不正,剛好昨晚她開始有感宮縮,只好在今天剖腹生產,寶寶重達3700公克,是個頭好壯壯的男丁。至於稍早在8時30分生下的試管雙胞胎的誕生,這是楊姓產婦的第2胎,因她的先生覺得國慶日是很有意義的日子,所以選擇讓她今天生產。而負責接生的醫師廖敬慈說,雖然楊婦年近40歲,屬高齡產婦,但身體狀況還不錯,所以生產過程很順利,雙胞胎兄弟檔分別重達2580、2680公克,都相當健康。醫院副院長陳忠義說,台灣去年出生數比死亡人數還少7909人,政府在今年7月1日推出「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方案」,但申請的34歲以下婦女只佔34.5%,高齡婦女占比高達3分之2,希望年輕夫婦要善加利用這項政策,不但可減輕生育負擔,也讓台灣有機會翻轉人口數的「死亡交叉」。
-
2021-09-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皙福先生與夫人結縭60年,確因癌末比她先一步離世 悟出「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Tell me, 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Mary Oliver【編者按】這星期我們難得的收到了三篇來自不同背景的醫師寫出他們「跨越醫病之間的高牆」的經驗。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家寫出與一位老年癌末病人溫馨的互動,悟出「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另一位醫師因為遇到相當有主見、不容易與醫護人員溝通的病人,使他想到「為什麼不考慮誠心接納,順著病人的主張來進行,再加上持續耐心和關懷,設法探索他的內心世界?」。最後一位醫師生病後,自己注意到身體變化,提醒醫療團隊考慮其他可能性,同時也要避免妄作推斷,誤導主治醫師或醫療團隊,才能做一個稱職的病人。皙福先生皙福先生有嚴重的貧血,白血球數也低,去年初夏骨髓檢查發現是「骨髓增生不良」(myelodysplasia)而且骨髓裡的芽細胞(blasts)數量已經瀕臨血癌的程度。皙福先生剛過81歲生日,過去得過攝護腺癌及黑色素瘤,都是開刀痊癒。骨髓增生不良卻是一個很難纏的病。一年多前,我跟皙福先生第一次討論化療建議與治療計畫時,剛好我的同事有個病人跟先生年紀相仿、氣質相近(耳聰目明又手不離卷),也住在同一個鎮;貝克先生患有血癌已經接受化療半年左右。取得雙方的同意後,我介紹他們認識,可以交流經驗。皙福先生每週至少來我們的診所一次做抽血檢驗,化療一個月打五天。一開始,一個月要輸血一兩次,病情也保持穩定了一年左右。皙福先生的夫人因為失智,已經在離他家隔街的一個療養院住了幾年了。他們有三個子女,都住在離他們驅車可至的城鎮。皙福先生非常的獨立,也非常能幹。有一回,因為腹谷溝疝氣卡住,疼痛不堪,在急診室過了一晚,所幸,那段腸子又慢慢縮回腹腔,也迴避了緊急開刀的需求。因為他的血液疾病,開刀的風險很高,外科醫生建議他買一種專門設計給腹谷溝疝氣穿戴的護帶,防止腸子再掉出來。皙福先生從網路訂購護帶,發現不好用,把貨品退還,換了另一個護帶,又不合用,返返複複至少四次才找到一個有效又好用的護帶;之後,疝氣的問題再也沒有發作。這樣的耐心與堅持,讓我非常的欽佩。皙福先生來門診時,總是帶著他的iPad 以及從圖書館借的書。他使用iPad記錄他的病史資料進程,也經常搜尋閱讀相關醫療資訊。他也很會適當的使用他的iPhone 或iPad與他的醫師聯絡。記得一年前,他的小腿上有個傷口,皮膚有點發紅;因為事情發生在週末,在電話上問了他的症狀後,我建議他照個照片,把影像傳給我看,再決定需不需要用抗生素。透過這種方式,在過去一年,我們迴避跑急症室的一般做法,處理了舉凡小傷口,尿道感染及輕微便血的狀況。我的iPhone有好幾張他傳給我的大便上有小量凝固鮮血的照片!我特別欣喜的是皙福先生的好奇心及好學的態度。每次我跟他解釋病情,包括骨髓的正常功能、為什麼他的血球數很低,正常的血球壽命,以及輸注的紅血球能維持多久等等。他總是聽得很專注,也提問很好的問題。我們也常常交換我們正在閱讀的非醫療書籍的心得,以及點到為止的嘲弄川普政府的種種荒誕事蹟。今年的四月初,他向我請了兩個禮拜的假,搭飛機去亞利桑那州去處理(賣掉)他在那裡的一個房子。他跟他的夫人過去每年到那裡過冬,他要去把一些家庭照片及紀念品,裝上他的舊車子開回新罕布夏州;那是將近4300公里的距離!「阿隆(皙福先生的名字),你確定要自己一個人開車嗎?為什麼不坐飛機回來呢?」「沒問題的。我想把我的舊車開回來送給要去上大學的孫子。我跟我太太過去都是開車往還,聽有聲書也容意打發時間,累了就找旅店休息。」我們安排在他出發前輸血,回來後回診驗血,也都平安無事。今年的五月及六月,皙福先生兩度在化療一週後因發高燒住院。特別是六月那一次,他有大腸桿菌的尿道炎及菌血症;剛住院時因為意識不清,生命徵象不穩定而住入加護病房。幸好他對抗生素的反應很好,一兩天後就度過危機,但是體力也耗損了不少。有一天,我去醫院看他,皙福先生完全不知道我前幾天也天天訪視他。當我跟他説明發生了什麼事,他看著我眼淚盈眶地説:「I don’t know what I do without you.」(我不知道沒有你要怎麼辦!)之後,皙福先生的骨髓切片檢查跟以前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我判斷他的骨髓疾病已經惡化,輸血需求增加、感染症變嚴重,血小板數也下滑。皙福先生在波士頓的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腫瘤諮詢醫師跟我討論後,建議換一個新上市的口服藥。一週前,我跟皙福先生説明換藥的理由(病情已經惡化)、治療的目標(穩定血球數,減少輸血需求)。我也很坦誠地告訴他,如果我們很幸運的話,他也許還可以有一年左右的存活期。通常醫生在告訴病人他們有限的生命時,接下來常常用的一句話是“Get your affairs in order.”(把身後的事都交代好)。我説不出口。停了一陣子後。皙福先生凝視著我,平靜地説他昨天已經去找他的律師安排一些事情。我們又討論了這個疾病惡化時常見的併發症,及致死因素;許多病人是因為嚴重感染而過世。面對著這位我很尊敬喜歡的病人講這些很傷感,但不得不説的事,雖然表面上卻必需很平靜、專業,像在給學生上課一樣,心裡其實很難過。我給他一份這個新藥的資訊,並且説明藥價可能會非常昂貴,我們的社工師會幫他找財務協助,大約會花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拿到這個藥(Ivosidenib, an IDH1 inhibitor)。昨天,皙福先生回來他每週定期的驗血。我們發現Ivosidenib的自費價格每個月超過3000美元,社工師還在努力尋找財務支援。這樣天價的治療,任何有點思考能力的人都會問「值得嗎?」。皙福先生自己讀了一些資訊,也思索了許多問題。他的第一個質疑是 Ivosidenib用在血癌的臨床實驗,病人的中存活期(median survival,50%病人的存活)是13個月。我上週告訴他如果我們很幸運的話,他的存活期還可能有一年左右,用不用藥似乎沒有什麼差別。我告訴他,這個藥可能會減少他的輸血需求(65%病人用藥後不再依賴輸血),存活期也有可能遠超過13個月。他也可以選擇支持療法,也就是不用藥物,只接受輸血。當血小板數很低,輸血的需求到了一週兩三次的情況,有的病人可能選擇安寧治療。「記得貝克先生嗎?他在藥物治療失效後,選擇放棄輸血,只做居家安寧。」我説。「是嗎?」雖然他們只見過一次面,皙福先生記得這位儒雅的病友。「因為嚴重貧血,體力會很虛弱,沒有行動能力,甚至會呼吸困難。安寧護士會用嗎啡讓病人保持舒適,慢慢地睡著離去。」我們談了居家安寧需要有家人全天候陪伴,住院安寧可能有病房費的負擔。皙福先生早已想好這個問題。他太太的療養院也有安寧病房,經濟上也沒有問題。之後,我們沉默了一陣子。「 Are you sad or emotional? 」(你很難過嗎?)我問。其實,我是在説我自己,因為我捨不得這位像知己般的病人離開。我們都眼淚盈眶。他沒回答,只是伸出手跟我碰拳(fist bump,因為疫情期間,人們迴避握手或擁抱)。不朽人生前兩天開車時,在公共電台聽到一則感人的故事。一位第一次懷孕的媽媽莎霞,在生產前就知道她的同卵雙胞胎,一個是健康的,另一個患有無腦症。醫生告訴她,無腦症的孩子可能會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後就死去。她悲傷的心情可以想見;到底自己做錯了什麼,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或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才導致胎兒的異常發展嗎?她的無腦症兒子出生後六天過世。她跟她先生同意將孩子的一些器官組織捐給學術基構做研究。捐贈的同意書説明家屬將來沒有權利尋求研究結果或任何賠償。兩年半後,她的兒子有一天問她,弟弟是不是在天堂裡?他在那裡快樂嗎?這樣的童言讓她有個衝動,想知道她去逝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剛好過了幾天之後,她到波士頓出差。她知道兒子的眼角膜是捐給哈佛大學的研究機構,就打了電話過去,説明了自己的身分,請求一個造訪研究室的機會。接線生愣了一會兒,因為她從來沒有接到過類似的請求,但是她很熱心的幫忙,莎霞造訪了哈佛;帶她參觀的人也引她見到眼角膜研究室主任。他跟她解釋,新生兒的眼角膜細胞比成人的細胞有再生能力,但是器官的來源很稀罕、珍貴。「妳兒子的眼角膜細胞在我們研究室裡生長著。將來會造福很多人。」那一刻,莎霞覺得她的心幾乎要跳出她的胸口!「我的兒子在人間!」 「他在哈佛,他進了長春藤大學!」之後,莎霞全家人又陸續造訪了其他研究機構,去了解兒子的臍帶血細胞、視網膜及肝臟都用於哪些研究。誰知這個只「活著」六天的生命,變成永恆不朽呢!人生好走當我們告別人間,房子、車子甚至傳家珠寶可以留給子孫後代;但是詩人Mary Oliver問我們 What have we done with 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皙福先生留給他的家人和我的至寶,將是他的智慧、精神與思想價值。後記當我告知皙福先生我以中文寫了他的故事,他問我能不能給他一個英文版。看了我特別為他寫的英文翻譯後,他寫了很長的電訊給我。他和他的夫人結縭60年,她很依賴他,也很需要他的陪伴(companionship)。皙福先生覺得自己很有福氣,生在很好的家庭;他跟他的夫人旅遍世界;他們有很好的兒女子孫,一生結識了許多好友;真是沒有什麼遺憾了。他卻從沒料到他會先他的夫人一步離世。他並不懼怕死亡,而是捨不得她孤單。我告訴他我完全了解他的心情。我在網路找到林覺民與妻訣別書的中英對照,傳給皙福先生。他傳給我 Sullivan Ballou letter ,一封美國內戰陣亡軍官寫給他即將喪夫的妻子的告別信。那幾天,我的心滿溢著感動,為人間的真情摯愛哽咽無語。適逢美國紀念911恐攻二十週年,許多電視節目回顧那轉眼間灰飛煙滅的無數生命,令人感念生死的無常。不管年輕健壯或老病潺弱,我們在塵世的日子總是有限的,因此,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live 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as well as it can be.
-
2021-09-26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如慢性病 加入病友團體治療長路不孤單
皮膚癢及脫屑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症狀,有患者因為全身脫屑被稱為「麵包人」,求學、就業路上特別辛苦。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並不是一般的皮膚病,嚴重時它是一個可以拿慢性處方箋的法定的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追蹤。從兩歲到二十幾歲,學會和疾病和平相處。很少人會把異位性皮膚炎當成慢性病,但實際上,它就跟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慢性病,朱家瑜指出,「很多患者看完病半年後就消失,之後出現時就說藥物沒效,這是多數患者沒有認清疾病的本身,我自己的女兒二歲時就有異位性皮膚炎,至今20歲了,雖然不會痊癒,但她控制得很好。」一個好好壞壞的疾病更需要長期追蹤,朱家瑜舉自己的小孩為例,女兒多數時間都是輕症的狀況,但在面臨壓力時,例如考試、熬夜時就會發作,發作時就是擦類固醇藥膏,好了改非類固醇藥膏及乳液保養就行。求學到求職,照顧兒子三十多年,走了不少冤枉路。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也有同樣的血淚史,她照顧患病的兒子30多年了。早在兒子10個月大下巴就開始出現濕疹,且隨著兒子長大,症狀並沒有改善,手肘和膝蓋常抓得流血。求學階段更是辛苦,曾因抓得皮膚脫屑,被同學戲稱是「麵粉人」。丁淑敏打掃兒子房間,每天幾乎都可以掃出一湯匙的皮屑,連眼睛都過敏,「可說體無完膚!」由於照顧兒子資訊不足,丁淑敏讓兒子走了不少冤枉路;現今則靠生物製劑讓兒子可以一覺好眠。看著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困境,皮膚上的疤痕像是抹不掉的印記,求職、求學都不順遂。因此,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成立後,她幫忙經營官網及臉書社團,就是希望讓病友充實衛教資訊,另一方面也能分享彼此的酸甜苦辣,讓病友覺得並不孤單。成立病友協會,分享經驗與治療新知。社團裡也常有專業醫師分享正確治療及保養的觀念。朱家瑜認為,患者也必需認清異位性皮膚炎就是一個不會痊癒但可以控制得很好的慢性病,有患者吃了20年的口服免疫抑制劑,也因有長期治療,抽血追蹤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讓疾病控制得宜。而從2018年生物製劑上市後,在病情的控制上已經比以往更好,2019年底健保也有條件給付,不過,申請條件嚴格,朱家瑜說,自己的病人中約有300、400名的中重度患者,大約有2成的患者可申請健保,但通過給付的機率只剩一半。這幾年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大步向前,較精準的治療方式讓醫師手上的治病工具愈來愈多,包括在年底前還會有口服小分子藥物上市。朱家瑜說,很多新藥都在研發中,未來5年內新藥會很多,治療效果也會跟著提高。環境影響加劇異位性皮膚炎 已成文明病異位性皮膚炎一直被認為與遺傳基因有重要關連,朱家瑜指出,遺傳基因只是其中一個因素,環境因素恐怕才是現今這個疾病成為文明病的重要關鍵。以台灣為例,30年前盛行率約4%、20年前增加到8%、10年前已到10%,這短短的30年隨著工業化、都市化讓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是倍增。朱家瑜說,曾有學者調查香港人移民澳洲的數據,第一代阿公罹患率異性性皮膚炎約1%,第二代兒女8%,到了第三代孫子輩已經達到和澳洲白人一樣的18%-20%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也是如此,非洲盛行率不到1%,但愈都市化的地方則病人愈多,為何如此呢?一般認為因為都市化後環境中的過敏物質愈來愈多,當它們跑到皮膚上時就容易發作,而壓力倍增產生的情緒變化,也會讓病情惡化,這些隱形原因都讓病人有增無減。至於遺傳基因扮演的角色,朱家瑜解釋,父母若都有異位性皮膚炎,兄弟姐妹約有三成機會,同卵雙胞胎有八成的機會,在基因不強大時,若治療保養得宜,你可能一直都是輕症;但若基因強大加上後天保養失調,那就有可能成為中重度患者。因此,認清疾病,好好治療保養,降低後天因素,就能讓發病機率大幅下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是非營利社會團體。希望提升病友、家屬及大眾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認識,期望透過病友協會力量提供正確醫療及就醫資訊,讓病友走出孤立無援的困境,增加積極治療的動力。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否認「混打高端」為二劑解套 李秉穎:可望降低心肌炎風險
國內醫學中心針對高端疫苗進行混打實驗收案,其中臺大醫院將混打「莫德納、高端」,長庚醫院則混打「AZ+高端」等實驗,被外界質疑是為第二劑疫苗缺貨解套。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澄清,「不是因為現在打不到二劑疫苗,才要做高端混打。」他強調,好比當初國內進行「AZ混打莫德納」實驗,也未必是等不到AZ或莫德納。而是只要是作為授權疫苗,本來就會進行不同組合的混打研究。李秉穎今日上午接受周玉蔻《新聞放鞭炮》訪問指出,目前國外研究有「AZ+BNT」、「AZ+莫德納」及BNT混打研究,但是高端疫苗僅在台灣才有,後續也要透過免疫橋接方式與打二劑AZ或二劑高端者相比效果如何,如果各組至少收案一百人,包含抽血、抗體檢測,至少要三個月。他直指,不管BNT、莫德納或高端疫苗,都是讓S蛋白活性穩定,混打在理論上可行,後續也要進行實際驗證,甚至莫德納和高端更是同樣身為同一實驗室技轉,來自「同一個爸爸」的雙胞胎兄弟,可行性高。用安全性作為考量,若「莫德納+高端」、「莫德納+BNT」這兩項混打數據其抗體效果差不多,會傾向選擇「莫德納+高端」,避免在mRNA疫苗施打上有心肌炎疑慮,也能減少不必要的不良反應。而外界指稱「混打高端」是為了因應找不到二劑而解套,他認為,並非是因當前找不到第二劑疫苗,才下此決定進行混打,好比當初國內進行AZ混打莫德納實驗,也並非等不到疫苗抵台,而是只要作為研究單位,針對國內各項已授權疫苗進行混打實驗,往後一旦疫苗缺貨,才能彼此補缺口。「世界疫苗物資就是缺貨,未來貨源不足,當然會希望國產疫苗能銜接,否則仰賴國外疫苗就只能受制國外。」至於未來高端獲WHO組織支援,要在哥倫比亞接受為期15個月的臨床試驗。 他表示,「國內很少贊助疫苗廠進行實驗,但WHO的贊助,對台灣而言是很好的事情。」新冠疫苗是全世界的事情,所以不會排除於台灣以外的疫苗。不只如此,因同一時間其他DNA疫苗也會在哥倫比亞進行三期,等同於是在跟國外疫苗競賽,應該要幫高端加油。
-
2021-08-27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嘴巴說不要,但身體很誠實?研究證實身體有反應不代表「我願意」
有許多不同方法可以讓腦部產生性興奮,而種種引發性興奮的方式,最後都會集中到腦中的性興奮中樞下視丘,特別是其中的旁室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性腺會產生多種激素,釋放到血液中再流到全身,也包括了腦部。在有性刺激的狀況下,性腺因而產生的性激素,在女性由卵巢釋放;男性則經由睪丸釋放。腦中的性迴路—也就是剛才提到的性反應網絡—會因為各式各樣的感官刺激而產生反應:可能來自性器官、乳頭與乳房的觸覺刺激、視覺刺激(例如看到誘人的身體輪廓)、嗅覺刺激(某人散發出來的芬芳味道)、聽覺刺激(某人發出來的特定聲音),甚至單純的心理活動(也就是光靠想像就足夠了)。文獻記載有位女性光是刷牙就能達到性高潮。說到性高潮,人們一直認為男性的性高潮是因為成功的把精子釋放在陰道中而產生的,這對生殖而言很有必要。而女性性高潮的生物功能則一直是個科學之謎,直到最近才解開:女性的性高潮有助於連接子宮與卵巢的輸卵管內壁上纖毛產生規律的顫動,這樣可以把精子推送到卵子所在的那一根輸卵管中。因此,女性性高潮的生物功能可能是增加受孕的機會,其中陰道的收縮也有助於精子先進入子宮中,然後再經由纖毛的規律擺動,使精子進入應抵達的輸卵管中。不論男性或是女性,在性高潮之前的性興奮狀態中,性器官會出現血管充血(vasoconges-tion)的現象,經由陰莖或是陰道的血管擴張,讓血液進入,並且限制血液的流出,這樣可以增加血壓,實際上就是讓流入性器官的血液少於流出的量。血壓增加能夠令男性的性器官勃起,因為陰莖內部特殊的海綿體組織充滿了血液,使得陰莖的長度、寬度和硬度都增加了。女性性器官的血壓增加,則會使陰道的長度與寬度增加,並且讓陰道內側分泌潤滑的液體。陰蒂充血而腫脹也會使得表面積增加。這些過程全都用到相同的生物機制,讓男性與女性的性器官準備好進行性交。許多不同的感覺訊號都能夠刺激這個過程發生,而且不論其他人是怎麼告訴你的,這種變化都屬於不受意識控制的反射作用,完全是自動自發的。許多狀況都能引起性興奮,但是對於不同個體來說,有些有用,有些沒用—沒有兩個人會完全一模一樣。一如人類絕大部分的特色,這也是先天本性與後天環境影響的產物。在生物學上,除非是同卵雙胞胎,否則每個人的遺傳組成和其他人都有些許差異。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也都大相逕庭,這點就算是同卵雙胞胎也不能例外。依據每個人獨特的天性(遺傳基因組合方式)與後天影響(生活經驗)的不同,能確實讓某人興奮的事物,對另一個人可能無效。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些女性覺得刺激陰蒂是最能引發高潮的方法,有些女性則要藉由陰道刺激才能確保達到性滿足。有些女性在身體各部位中,可能必須是子宮頸受到刺激才能夠高潮;而有些女性要這三個部位都受到刺激才行。就男性而言,有些用手部刺激便可達到高潮,有些需要用口部,絕大部分則偏好陰道。有些男性則喜好肛交,這和他們是異性戀或同性戀無關。要怎樣才能確實刺激兩腿之間部位的血管充血,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非常大。在後文會提到,科學家研究各種不同性取向的人,哪些性刺激會造成興奮,他們發現結果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單純。有一類特別有趣的研究是觀察各種性取向的人對於各式各樣色情影片所產生的反應。研究人員讓異性戀者和同性戀者看三種不同的色情片,受試者包括了四個不同的群體:異性戀男性、異性戀女性、同性戀男性、同性戀女性。性興奮的程度以體積描記法(plethysmography)測量。它的英文原文單詞可能是最拗口的科學專有名詞了。男性的陰莖體積描記法是把能夠伸縮的環扣套到陰莖底部,以測量陰莖周長的變化。在女性身上使用的是光體積描記法(photoplethysmography),則是把衛生棉條大小的探針伸入陰道中,探針會發光,然後測量從陰道內壁反射回來的光量。這種改變會受到血管膨脹的影響:血液愈多,反射回來的光線就愈多。在這兩個體積描記法中,都以性器官中血液流量的改變代表性興奮的反應。結果出人意料也讓人大惑不解。男性的性興奮主要受到其性取向偏好的對象所決定,也就是說異性戀男的對象是女性,同性戀男的對象是男性。異性戀男看到做愛的女性會興奮,和女性實際上進行的事情並沒有實質關係,她們和男性做愛、女性做愛,或是其他形式的做愛,只要影片中的女性是裸體的,就能確實讓男性興奮,這是用客觀方法測量到的。到這裡還沒有讓人驚訝的事。同性戀男看到男男性愛會興奮,但是看到男女性愛不會。不論在色情影片中的女性是和男性做愛,或是和女性做愛,體積描記法所記錄到的陰莖周長都沒有變化。這個結果也是研究人員預期會發現的。而驚奇始於他們看到女性受試者的試驗結果之後。不論色情片的內容是否符合女性受試者自己所表示的性取向,所有女性受試者觀看各種不同的色情影片,都能測得某種程度的性興奮反應。同性戀女性和異性戀女性觀看異性戀性交、女同性戀性交,以及男同性戀性交的影片時,生理上都會興奮。這可以解釋成性器官血管充血和性興奮沒有關聯,但不太可能如此。另一個解釋是,只要當前的環境中出現了性愛,不論其內容是否符合該女性的喜好或是性取向,都會使得陰道潤滑,這是血管充血造成的現象之一。有另一個證據支持後者的說法。在這一系列研究中,科學家還放了第四種影片:猴子交配。不論同性戀或是異性戀,沒有哪個男性看到這種影片會有性興奮反應。但是相反的,女性在看了之後,由研究人員測量到的客觀性興奮程度都增加了,依舊與女性的性取向沒有關聯。這個對照組實驗確定了一個概念:對性刺激產生生理反應,和想要做愛的心理欲望,是不同的兩回事。認為所有的女性都想和猴子做愛,顯然很荒謬。異種戀當然存在,但是極為罕見,不能用來解釋上述實驗結果。這些實驗結果指出,女性性興奮反應中的生理部分,可能只是反射性的表現,好保護陰道不受損傷。這些自動產生的反應並不代表願意做愛,而只是可能為了保護陰道壁免於裂傷,好減少致命感染的發生機會。每個為強暴受害者提供諮詢的治療師都很清楚,在強暴過程中女性陰道濕潤甚至出現高潮的現象,並非不尋常。而這也經常造成受害者深重的罪惡感和心理上的混亂,因為那讓人誤以為受害者或多或少也樂在其中,或是更糟糕的—成了某種默許的表示。完全從演化角度來看的話,這種現象更像是維持健康的反射動作,用以保護陰道不受傷害,屬於保護身體特別容易受損部位的不隨意反應。※ 本文摘自《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墮落的人腦:從神經科學解讀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與暴怒,探究我們難免使壞,犯下小奸小惡背後的科學》作者:傑克.路易斯譯者:鄧子衿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1/06/05
-
2021-08-11 該看哪科.牙科
顱顏兒牙齒易歪斜 植骨正齒 少蛀牙
51歲的王爸爸在嘉義務農,3年多前一場車禍奪走妻子的生命,留下一對9歲雙胞胎兒子,其中一位是顱顏孩子。疫情期間家庭照顧、經濟重擔一夕之間落在身上。王爸爸很擔心孩子的口腔保健,又因遠距教學必須購買兩部電腦,除買電腦經濟負擔外,最讓人頭痛的是不會使用,還好獲得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幫助,紓解他龐大的壓力。王爸爸說,疫情間兩個好動的小男生在家,擔心無人看顧,務農工作多少受影響。事實上,他的兒子在上個月才剛做完植骨手術,父代母職的他壓力不在話下,但遇到事情總是得面對,孩子現已手術過3次,他也駕輕就熟。疫情間顱顏兒的口腔保健不能中斷,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雲嘉分會社工督導張艷秋表示,疫情間不適合家訪,視訊衛教口腔保健,最怕孩子不能專注,因為顱顏孩子的牙齒,容易有歪斜、前後重疊的狀況,容易蛀牙。張艷秋補充,光是仰賴牙刷清潔度不夠,還需牙線輔助,9到11歲顱顏兒面臨植骨,手術前若有蛀牙,不僅降低手術成功率,也面臨蛀牙的感染;而植骨手術後牙齒保健、傷口清潔,睡前跟飯後的刷牙更為重要。顱顏兒的牙齒治療不能等,需定期回牙科追蹤,張艷秋說,為避免孩子害怕看牙醫,基金會替看診前的孩子做心理建設,告訴他們檢查牙齒並不可怕,社工則協助陪診至孩子完成治療。除了顱顏兒衛教議題,王爸爸也分享,疫情間實施遠距教學,兩個孩子都在家自主學習的困擾,愛子心切的他說:「我只會用手機撥打電話,家中也沒有除了手機以外的3C產品,還是硬著頭皮,替小孩選購兩台筆電,老實說,務農身分下一次買兩台,經濟負擔滿大的。」考驗還不只一件,王爸爸在使用上頻頻卡關,還好有基金會社工,跟學校導師幫忙,雙胞胎的學習才不會間斷,「現在小孩學會操作了,自己也加減學。」
-
2021-08-09 養生.抗老養生
丹麥老年研究中心:臉看起來年輕,真的較長壽!怎麼做才能逆轉老化?
編譯:長壽與否,看臉就知道!一項由丹麥老年研究中心發起的研究顯示,雙胞胎中看起來年紀較長的那人,7年後死亡率較高。視覺年齡的確是預測剩餘壽命的指標之一。原因在於,人體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長短,影響了人老化的速度、罹患特定疾病的機率,也決定了一個人的外貌看起來年輕與否。怎麼做,才能逆轉老化?醫師之間流傳著一種說法:經驗豐富的醫師,一看患者的臉,就知道他大概還能活多久!人的外貌,是否真的和壽命長短相關?為了驗證這項經驗法則的可信度,一項由丹麥老年研究中心和美國、荷蘭等跨國學術團隊所進行的研究〈視覺年齡作為臨床有效之老化生物標記:世代研究〉(Perceived age as clinically useful biomarker of ageing: cohort study),請41位受試者看913對70歲以上的丹麥雙胞胎照片,判斷他們的年紀。研究的追蹤時間長達7年,結果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經過長時間的追蹤,研究團隊的結論是:人的視覺年齡,確實可以預測其剩餘壽命。健康好壞寫在臉上!視覺年齡較高,認知、體能狀況較差在這項研究中,除了請受試者根據照片判斷影中人的年齡以外,研究團隊也為這1826位雙胞胎做了體能測試、握力測試、認知測試,並且透過抽血做了端粒(telomere)檢測。什麼是端粒?由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雷克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科學系教授伊麗莎.艾波的共同著作《端粒效應》中提到,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就像是染色體的保護套。它的作用在於保持染色體完整、讓細胞複製、生長。然而,老化會使端粒愈來愈短,最終失去保護染色體的作用,細胞也就停止生長、開始凋亡。可以說,端粒的長短,決定了人類的壽命。理論上,雙胞胎有著高度相似的基因以及成長環境。但研究團隊發現,排除了性別、生理年齡、社經地位等因素後,在受試者眼中視覺年齡較老的組別,其體能測試、握力測試、認知測試的分數都較低,甚至平均端粒長度更短。在經過了7年的追蹤後,這些人的死亡率也更高。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對70歲以上的人而言,視覺年齡的確是預測剩餘壽命的有效指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可能的原因在於端粒長短不只影響了人老化的速度、罹患特定疾病的機率,也決定了一個人的外貌看起來年輕與否。視覺年齡老不老,並非只是受試者主觀的判斷。一個人是否抽菸、曝曬在紫外線下的時間、BMI高低、憂鬱與否,甚至是生活環境的好壞,都會影響我們的長相。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加速端粒縮短、細胞凋亡。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Kaare Christensen指出,生活較為艱困的人,較有可能先一步離開人世。一個人的臉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了他的生活與健康狀態。端粒可以延長!怎麼吃與動,才能逆轉老化?所幸,我們無需悲觀。布雷克與艾波的研究團隊發現,端粒可以延長,老化是可以逆轉的。一篇刊登於《營養學》期刊的文章〈運動和營養:兩項保護端粒的有效措施?〉(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 Two Promising Strategies for Telomere Maintenance?),回顧了多篇近年和端粒相關的研究。文中對於保護端粒的建議可分為兩大方向:1. 飲食:高纖低糖,油類選擇不飽和脂肪酸飲食中攝取高纖維食物、脂肪選擇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抗氧化、抗發炎,進而保護端粒。研究發現,豆類、堅果、海藻、水果、100%純鮮果汁、奶類、咖啡等食物的攝取量,都和端粒長度正相關。相反的,高糖分、高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型態,則可能加速端粒耗損。酒精、紅肉、精緻肉品,皆會導致端粒縮短。此外,多份研究都建議人們減少飲用含糖飲料,才能保護端粒。2. 運動:中度、規律運動能降低氧化壓力不少研究都指出,中強度的規律運動習慣,可降低人體的氧化壓力,進而達到保護端粒的效果。但要說哪種運動最有利於延長端粒,學界則尚未有定論。例如,有研究顯示跑步等有氧運動和白血球端粒長度呈正相關,也有研究指出肌耐力訓練對延長骨骼肌細胞端粒有正面影響。《端粒效應》一書則提到身心技巧如冥想、氣功、太極和瑜珈等身心技巧的練習,可增加免疫細胞的端粒酶或使端粒增長。大方向來看,攝取均衡營養以及規律運動等老生常談,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認真照顧自己,外表與身體都會凍齡!資料來源/Nutrients、The bmj、BBC原文:丹麥老年研究中心:臉看起來年輕,真的較長壽!怎麼做才能逆轉老化?
-
2021-08-06 養生.運動天地
全職媽媽靠運動擺脫產後憂鬱 開展職涯第二春 黃玉慈:我們都值得更好!
黃玉慈跟許多媽媽一樣,懷孕前擁有自己亮麗的事業,產後為了專心照顧孩子,決定離職當全職媽媽。然而,當媽媽後生活帶來的許多變化,包含照顧孩子的挫折、身材走樣,讓她陷入了情緒低潮。五年前,黃玉慈開始接觸運動,不僅帶給她健康,也為她帶來事業的第二春!充滿辛酸淚的全職媽媽黃玉慈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的採訪,分享她從完全不運動的人,到現在成為體態管理教練,不僅改變自己,也影響到更多人開始運動的故事。懷孕前,任職於速食業龍頭的餐廳襄理,黃玉慈每天的生活過得充滿朝氣又有成就感。25歲那年,她發現自己懷孕後,決定卸下工作的,當個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的全職媽媽。她說:一直以為懷孕、生產是最痛苦的,沒想到生完之後帶小孩才是真正痛苦的開始⋯⋯產後憂鬱陷情緒谷底黃玉慈從小是個沒自信的女生,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總是隱藏自己的想法,也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想要被喜歡的心情,因此努力迎合別人,想要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最終失去自我,甚至曾經出現自殘的傾向。長大後,這種委曲求全的個性仍扎根在骨子裡,因此面對產後育兒的挫敗,她不好意思向辛苦工作的另一半傾訴,全部概括承受。黃玉慈回想那段日子,經常是孩子哭她也跟著哭,無力感讓她每一天都提不起勁。初遇健身連一分鐘都做不了同時間讓黃玉慈煩惱的,還有產後回不去的身材,連鏡子都沒有勇氣去照,體重到來到了人生巔峰。此時,作為亞洲核心訓練師的另一半,鼓勵黃玉慈開始運動,每天十分鐘都好。在先生的幫助下,黃玉慈決定從簡單的徒手核心訓練開始,一開始設定每天只要運動十分鐘就好,然而沒在運動的她,連一分鐘都撐不了,運動一天要休息七天。但是她還是決定堅持下去,慢慢地也看到了成效,她笑著說,如今一天不運動,全身都會覺得不對勁!影響別人一起動起來愛上運動的黃玉慈,和原本在學校任教的先生,決定一同創業,開設體態管理工作室,幫助更多的人學會正確的運動和飲食觀念。黃玉慈說,運動讓她最有成就感的,不是看到數字的改變,而是因為她的故事,去激勵到更多人想要去嘗試改變。她提到有一個學員,剛生完雙胞胎後找上他們,自述減重經驗已經有十年,加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遲遲無法達到理想體重。最後在他們的幫助下,這位學員不僅變回少女身材,婦產科醫師檢查後也宣告她的婦科有明顯改善,這一切都讓黃玉慈感到無比有成就感。人生最重要是為自己精彩的活透過「有肌勵」,黃玉慈想鼓勵更多人:真正感動人心的,除了看到自己的改變,還看到人們因為你的改變,而開始變得很不一樣。以前覺得女人漂亮很重要,後來覺得品味和氣質很重要,再來覺得有個男人疼很重要,直到最後才明白:一個女人,擁有獨立的思想、人格和經濟,精彩的活著最重要。女孩們,我們都值得更好、更精彩的生命!「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85萬人等第2劑…莫德納剩70萬劑怎麼分?網:僅一招可解
施打莫德納疫苗第1劑的民眾,28日起可上疫苗預約平台為第2劑登記意願。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國內莫德納僅剩下70萬劑,僅是等待人數的四分之一,讓不少人憂心「真的打得到嗎?」。PTT一名網友在「Gossiping」板發文寫道,一堆人非莫德納不打,但從官方的數據來看,「根本機會渺茫吧?」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公布的統計數字,莫德納目前到貨365萬劑,截自7月28日共有295萬人接種,其中僅10萬人已打完2劑,也代表尚有285萬人在等第2劑。由於第1劑打莫德納的人都集中在7月初,加上指揮中心規定兩劑至少要間隔10周,發文網友指出,這表示等待第2劑莫德納的人數在9月中達到高峰,然而國內卻只剩下70萬劑,因此他好奇是否有人能解出這道莫德納的難題?網友們紛紛在推文中提供解決辦法,「應該會有新的到貨」、「出國打疫苗」、「去美國打,不然等到明年」、「拿預購的3500萬部分跟美國換現貨?」、「就修改規則10到12周變14到16周啊」、「政府敢開給人民填就想辦法去生出來啊」。另有部分網友提出「混打」是唯一解答,「高端準備好了」、「一定混打BNT,都是mRNA疫苗,兩種幾乎是雙胞胎」,也有人認為打第2劑的人數會減少,「賭mRNA第2劑副作用高,很多人棄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29)日的疫情記者會上表示,莫德納到貨進度非我們能控制,進貨都會延遲,疫苗施打會根據供應量「滾動檢討」,目前規劃到貨會估出一半的量給等待第2劑的人。由於僧多粥少,他也坦言第1劑非「莫」不可的人,「打到的機會相對小」。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孕婦到底能不能打疫苗?醫師建議:懷孕早期最好不要
懷孕媽媽到底可不可以打新冠肺炎疫苗?雲林傳出有媽媽在注射AZ疫苗後以母乳餵哺2個月大女嬰,發生猝死,引發恐慌,雖然目前國外資料認為孕婦如果要打疫苗,應以莫德納的安全性較高,但有婦產科醫師仍不健議孕婦打疫苗,也有醫師認為如果一定要打,懷孕早期並不合適,最好等到11-12周以後再打,不急於一時。針對餵哺母乳的母親注射疫苗後,是否可能影響孩子、造成猝死,台南市多位婦產科醫師都表示,目前尚未有看過國外相關的案例報告,郭綜合醫院婦產部部長林大欽表示,新生兒原本就有一定的猝死風險,或是嗆奶等狀況,媽媽在打疫苗後餵母乳給孩子,孩子死亡,不一定能歸責於打疫苗。懷孕婦女到底能不能打疫苗?因為新生兒猝死個案發生,引發不少孕婦的恐慌,擔心會影響孩子,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婦產部主任蔡永隆,有三十多年的行醫經驗,他表示,孕婦不管是打疫苗或是用藥都要非常小心,特別是胎兒在胚胎發育期、大約三個月前,對於外界的刺激相當敏感,很容易產生異變。他表示,新冠肺炎目前全球大多都是緊急授權使用,並不是長期發展的成熟疫苗,像是子宮頸疫苗已發展成熟,但目前對於孕婦仍不建議注射,但哺乳期可以;而像是麻疹疫苗目前的建議是連還沒有懷孕、在準備懷孕的前3個月都不能注射,相關研究認為會影響胎兒心臟發育。雖然目前國外是認為可以打莫德納,但欠缺長期的臨床研究,「萬一生出畸型兒、孕婦要怪誰?」他表示,國外相關研究證實胚胎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像是準備懷孕前5個月都不能照射X光,國外有案例,雙胞胎媽媽在懷孕前3個月照射X光,結果弟弟一個眼睛就張不開,影響到動眼神經,也有媽媽在懷孕時服用四環素抗生素,造成孩子骨頭發育異常,過去還認為孕婦喝一點紅酒沒關係,但新的研究認為酒精刺激即使量不大也可能造成過動兒。林大欽也認為,新冠肺炎疫苗是新的東西,擔心會對胎兒產生影響,建議最好懷孕11-12周之後再打。
-
2021-05-16 養生.聰明飲食
朱慧芳/水牛、番鴨、鹹鴨蛋
認識畫家李春信已好多年,當時他才剛到新埔的四合院落戶沒多久,土泥紅磚的老房子裡,有他收集的各種牛耕時代的用具,絕大多數是我從沒見到過的。年輕的他解說起各項工具的作用,就像是從小摸到大,熟悉不過的事似的,但他其實是在都市裡長大的乖孩子,一路跟著主流念到大學資訊系,在資訊業工作了幾年之後,才下定決心跟隨內心的鼓聲,拾起畫筆遠赴英國倫敦,滿足從小埋下的繪畫夢想。●人生與牛分不開,畫家帶著兩頭小牛下田續。浸淫在倫敦藝術的氛圍多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彼此學習、競爭、激盪,學院的教授告訴他們,「透過繪畫技術去探索個人的文化根源」。回到台灣,李春信從台北移居到新竹,開始他反璞歸真的追尋。仔細看「人生」兩個字,是人與牛站在土上,如果沒有牛,又離開土地,只剩下孤單的人。他嘗試找回人牛共處,一起在土地上活動的單純關係,正好也找到了雙胞胎小牛,米米和拉拉。儘管收集了一屋子的牛耕工具,沒有經驗的李春信不知道怎麼駕馭牛耕田,兩頭才幾個月大的犢牛就更不知道了。好在,附近老農手把手教導這位愛作夢的憨畫家,李春信才開始領著米米和拉拉下田耕作。幾年下來,耕牛的數量,從二頭擴大到七頭牛的編制,農地面積也越耕越大。透過牛耕,每年可以收穫不少牛耕米和牛耕地瓜。李春信原本就帶著學生習畫,農閒之餘,更設計了各種體驗營供大人和孩子一起參與。●組成母番鴨隊,不求產蛋率,三天下一顆蛋。鄉下生活地大天闊,除了人與牛之外,還有一百來隻紅面番鴨,和絕不會缺席的寵物貓犬。大牛生小牛,番鴨也會下鴨蛋、孵小鴨。不過,李春信的番鴨隊是以母鴨為主力,大部分的鴨蛋是沒有受精的純鴨蛋,只能食用,孵不出小鴨。鴨蛋數量多時,李春信會在臉書上公告,開放給臉友訂購。番鴨的強項在肉質,不在產蛋率,一般來說,三天才會下一顆蛋。比起一天多就可以下一顆蛋的菜鴨略為遜色。跟雞蛋比起來,鴨蛋的重量要多一些,雞蛋平均重量大約65克,番鴨蛋則有80克。若是論起營養,鴨蛋的B群和鐵、鈣等微量礦物質,含量要比雞蛋豐富些。畢竟現在的蛋雞大多是在密閉空間飼養,吃的是調配好的飼料。而鴨子,尤其是天然放養的番鴨,還是依著天性傍水生活,享有覓食的自由。但也因為吃了水裡的藻類和小生物,鴨蛋帶有比雞蛋稍濃的腥味。●鹽水加米酒頭封罐,自製鹹鴨蛋不難。自己做鹹鴨蛋其實很簡單。前陣子,朋友送我36顆剛撿的新鮮番鴨蛋。我將鴨蛋洗淨擦乾,堆疊放進玻璃罐子裡,另外煮了一鍋加鹽開水,濃度25%左右,待開水變涼倒入玻璃罐,封蓋前淋上大約50 cc的米酒頭。靜置一個半月後,把鴨蛋取出,蒸熟就是自製的鹹鴨蛋。如果數量夠多,留幾顆暫時不要蒸熟,可以做鹹鴨蛋蒸肉或其他料理。鹽水的濃度,可以自行調整,不想太鹹可以少放點鹽,但請記得把做好的鹹鴨蛋放入冰箱冷藏,以免變質。朋友問我雞蛋可不可以做成鹹蛋,答案是肯定的,雖然我沒有做過,但已有不少朋友跟我交流經驗了。
-
2021-05-0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膽結石多在檢查才發現!醫指16個風險族群多留意
文/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 錢政弘醫師 很多人是做檢查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膽結石,為什麼會有膽結石出現?通常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先將可能的原因整理出來,讓大家回憶看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這些NG行為,以免石頭越長越大。 除了年紀大和女性這兩個危險因子之外,以下族群要特別留意,得到膽結石的機率比較高,常常腹痛的話,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高油脂飲食有近80%的膽結石是膽固醇結石,石頭是黃色的,主要的成分是「膽固醇」,飲食中攝取過多的油和脂肪,會造成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形成結石。所以結石是油脂食物吃太多,不是水喝太少,水喝太少是得腎結石。 缺乏運動、日常活動量少的人我最常遇的職業是會計,他們必須長時間做著辦公,整天下來缺乏活動會使得腸胃蠕動變差,膽囊也跟著不收縮。另外運動會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是膽酸的前驅物,膽酸合成增加可以減少膽固醇結石形成。運動還會誘發身體釋放神經賀爾蒙,促使膽囊收縮排空膽汁。有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5小時,就會增加結石發生的機率,所以坐太久的朋友,要找時間站起來動一動! 三餐不定時的人長時間禁食(沒吃東西,兩餐隔太久),沒有食物進入胃和十二指腸就無法啟動「膽囊收縮素」分泌,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酸會促使小腸分泌膽囊收縮素,通知膽囊排出膽汁,這樣才能消化食物!如果太久沒有吃東西,膽汁淤積在膽囊內,結石會容易形成。所以工作太忙碌,三餐不定時的人,例如銷售員,警消,媒體從業人員,醫護⋯等,自己要找時間吃東西喔! 懷孕、使用避孕藥或荷爾蒙補充劑最近我才遇到一位37歲的媽媽,沒有三高,身材也標準,但是膽結石已經有三公分,他是生完雙胞胎之後才發現自己有膽結石。統計起來,懷孕會增加膽結石的機率,因為雌激素會減少膽鹽的分泌,會增加膽固醇分泌到膽囊中;黃體素則會造成膽囊收縮蠕動減少,使膽汁淤積。懷孕的時候,大約有30 %的孕婦有膽沙,2%有膽結石。在生產完之後,60%-70%的膽沙會消失,20%-30%的膽結石會消失。懷孕時或生產完後,常常上腹痛要小心是膽結石出現了! 體重迅速下降特別在減重手術後會發生,這是因為卡路里攝取減少促使膽汁淤積,脂肪的溶解也會增加膽固醇分泌到膽囊中。所以瘦太快的時候,也要小心膽結石出現。 肥胖肥胖的人膽固醇合成的量較多,分泌至膽汁中的量也多。特別肥胖的女性,得到膽結石的機率可以高達七倍,而且比較容易出現併發症,男性的話機率就小一點。 糖尿病和有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前期)血中胰島素上升會促使肝臟接收膽固醇,進一步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另外會減少膽酸的分泌。 血脂肪異常多數的研究發現血脂肪異常跟膽結石有關,例如三酸甘油酯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非高密度膽固醇過高。不過還是會看到有些人血脂肪都正常,但仍然有膽結石。 肝硬化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色素結石(石頭是黑色的),有15%有膽固醇結石。因為肝臟代謝異常的關係,膽汁中的膽色素增加,膽酸分泌減少,膽囊的蠕動變差造成。 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紅血球溶血會導致膽色素增加,膽色素增加會形成色素結石。 膽道發炎在膽道中有細菌感染容易造成色素結石形成(顏色是棕色的)。十二指腸有憩室也容易有色素結石產生。 發炎性腸炎克隆氏症患者,常合併小腸末端病灶,影響膽酸的吸收,得到膽結石會高兩到三倍。 脊椎損傷機率高兩倍,原因不明,可能跟膽囊收縮調控有關。 脂肪肝有脂肪肝的人同時有膽結石的比率較高,有多1.5倍。兩者也許沒有直接因果關係,我想應該是跟少活動和飲食有關。 使用特定藥物特定的降血脂藥、抗生素、全靜脈營養注等會增加膽結石發生率。 膽結石家族史有些家族不只一位成員有膽結石,可能跟家族的飲食習慣有關,或是遺傳性肝臟酵素缺損,使膽酸合成不足所致。 《延伸閱讀》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防範胰臟發炎,別吃太油、喝太多酒,醫:3大族群要小心。
-
2021-04-26 養生.家庭婚姻
養3孩月噴7萬元! 律師大嘆:養小孩就是燒錢
台灣是全球生育率倒數第一,社會已轉為少子高齡化型態。投資達人「銀行家尼莫」日前曬出家中女兒的註冊費明細,光是每學期註冊費就高達1.8萬元。律師林智群則表示,家中3個小孩還要學英文、游泳、音樂,加上幼稚園學費,一個月就噴掉7萬元,直呼「養小孩就是燒錢」。銀行家尼莫日前發文表示,目前就讀幼稚園大班的女兒帶著小學ESL(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外語)入學辦法回家,其中老師要求家中須看清楚收費明細,包括每學期註冊費1.8萬、月費7000元、作業簿本費一學年4500元、午餐每餐50元、交通每月1200元、安親課輔每月3000元。高額花費讓不少網友直呼「養小孩跟養老人都是個負擔了」、「真的燒錢 …越來越貴」、「到底幾本作業簿可以寫到4500元?」,也有網友認為,「和台北對照,這費用算便宜了」。律師林智群也在臉書轉發該文,直呼「這個價格還算便宜」,他表示,「我們家三個小孩英文課、游泳課、音樂課,一個月就噴掉3萬元,加上兩個小的幼兒園一個人一個月2萬,總共4萬,三個小孩一個月至少7萬元,還沒算帶他們出去玩的錢」。林智群直言,「這不是台北居大不易,而是養小孩就是燒錢,住哪裡都一樣,燒多燒少而已。我小時候什麼都沒補還不是順利成長」。有網友留言「雙胞胎的也是把幼稚園當大學唸,才小班就噴了45萬」、「再怎麼補都是被動式學習,不如培養閱讀習慣」、「孩子就是碎鈔機」、「我2個小孩一個月的學費加起來差不多25萬」、「以後還要負擔長輩的費用,不只小朋友」。
-
2021-04-25 新聞.元氣新聞
兒虐案件暴增 家扶籲請民眾協助通報避免悲劇發生
衛福部統計去年兒少保護通報數為史上新高,5年內增加51.5%,以身心虐待為最高達53.82%,南投家扶中心今天在中興新村舉辦辦理428兒保遊季,親子漫遊尋寶趣,邀請家扶受扶助家庭參與,希望民眾主動關心周遭兒童,讓他們遠離暴力威脅,健康平安成長。南投家扶中心主任魏季李表示,近期重大兒虐致死案件,包括南投3歲雙胞胎弟弟因大小便不能自理,遭父母蒙眼關廁所、毆打傷重死亡。新北市4個月大男嬰與酗酒家暴父親生活,脫水發黑疑餓死。兒少遭身心虐待也有徵兆,若能有人留意到異狀並作出反應,悲劇可能不會發生。家扶基金會推動「4月28日兒童保護日」,請民眾主動關懷身邊兒少及時協助,不要等遺憾發生後只能抱歉與遺憾。南投家扶中心今天在中興新村九二一感恩紀念公園舉辦,428兒保遊季親子漫遊尋寶趣,邀請家扶受扶助家庭參與,讓扶助的家庭更加了解兒少保護,不只是有足夠的正確觀念保護自己的家庭,更有知能去阻止身旁的兒虐事件發生。家扶基金會也將在4月28日至5月31在臉書發起「No More Sorry」社群濾鏡串聯活動,邀請民眾參與,於網路發聲並點名好友接力響應,民眾也可以捐款支持南投家扶中心投入兒少保護親職教育、追蹤輔導、心理創傷復原等服務,呼籲每個人把保護兒童當成重要的事,不要忽視自己的行動,就有可能阻止受虐事件、拯救生命。
-
2021-04-09 癌症.血癌
以為扁桃腺發炎,「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45歲國民黨文傳會前副主委、安定力量副執行長毛嘉慶驚爆罹患血癌,他3/31深夜在臉書上寫下自己得了血癌,正在接受第一階段化療。他寫道:「這個病有個特點,沒人知道怎來的,我是以為扁桃腺發炎從急診得知。首先向我得罪過的每個人道歉,誠心向你們道歉,我錯了,對不起,謝謝你大人有大量。再來,沒真的得罪但看我不爽的,我們握手和解吧,其實,事情都過這麼久,不要不爽了!」毛嘉慶說,自己一定會頑強地活著,要大家不必特別來看他,並開玩笑出院就要來辦趴踢,樂觀面對病情。 有不少名人都因罹患白血病,俗稱「血癌」而逝世,而電視上的主角也常因為罹患此疾病而過世,導致大家聽到「血癌」就非常害怕! 臨床上有些病患聽到醫生診斷出「血癌」後,就消失不見、不再回診,四處求偏方醫治,導致延誤病情,病患說:當下聽到的那一刻,感覺距離死亡非常接近,腦海一片空白…聽人家說化療很可怕,所以才不敢再回診。 其實,知名插畫家—幾米先生也曾經罹患白血病,他接受了治療,病情得到控制,才能繼續創作出更好的作品給大家。 國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苓萍說,不少白血病病友經過積極的化學治療,可以控制病情,進而接受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後,也能恢復良好,所以並不是罹患白血病就一定沒救了。 什麼是白血病呢? 人體的造血器官—骨髓,會製造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當骨髓出現癌細胞抑制了造血功能,製造出不正常的血球,癌細胞會隨著血液流到全身各處,導致身體無法抵擋外來的細菌和病毒,若沒有立即治療,癌細胞增加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越晚治療就越容易危及到生命。 白血病的分類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較嚴重,死亡率較高,疾病的表現也比較複雜,不易處理。 1.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好發成年人,依照分化再細分為M0到M7型。 2.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好發兒童,成年人占少部份,細分L1到L3型。急性白血病治療以注射化學治療為主,可分為2階段,第1階段是「引導治療」,癌細胞接受化學治療後,暫時從血液中消失,疾病達到緩解之後,就進入第2階段「鞏固治療」,主要是預防疾病的復發,若有合適的骨髓幹細胞,可考慮骨髓幹細胞移植。 3.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好發20至45歲,病程進展較慢,主因是人體的第9對與第22對染色體之間的遺傳物質,發生了轉位(費城染色體),目前治療有口服化學治療及口服標靶藥物(Glivec,基立克),標靶藥物發只抑制癌細胞,而不破壞正常細胞的功能,讓癌細胞不會再增生,是目前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第一線用藥。 4.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好發老年人,多為B細胞型,病人如果沒有症狀通常會先觀察,定期回診追蹤血液檢查,等症狀出現再考慮治療,目前治療有口服化療藥物控制,也有標靶藥物可注射。 為何會得到白血病? 發病原因不明,常見可能原因有5點: 1.放射線:正常人罹患機率在1 / 25000左右,但曾身處在原子彈爆炸圈1公里以內的居民,數年之後罹患白血病的機率高達1 / 60左右,懷孕的婦女接受腹部 X光照射,新生兒罹患率也較高。 2.化學藥劑:長期接觸有機苯的工人,或曾接受過含烴化劑(Alkylating agents)化學治療的病人,其罹患機率也比正常人高。 3.遺傳或基因突變:先天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症( Down's syndrome)、布倫氏症候群(Bloom's syndrome)、再生不性貧血、或家族中有兄弟姐妹罹患白血病的,其機率較高。 4.自體免疫性疾病:自體免疫的缺陷可能與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有關。 5.病毒咸染:目前已知第一型人類T淋巴球細胞性病毒(HTLV-I)病毒感染與成年型T細胞白血病有關。 白血病5大症狀 大部分白血病都沒有症狀,急性白血病初期都以發燒、容易疲倦、臉色蒼白、有出血傾向(牙齦出血、皮膚瘀青)、骨頭痛等來表現,然而一旦發病就來勢洶洶,慢性白血病大部分都是因為健康檢查,發現血液異常或脾臟腫大才被診斷出來。 如何確診白血病? 1.血液檢查:監測血球變化。 2.周邊血液抹片:血液檢體在顯微鏡下,會出現許多芽細胞,芽細胞就是不成熟的白血球,主要看血球分化的情形。 3.染色體分析:分析血液或骨髓細胞的染色體是否有病變。 4.骨髓穿刺切片檢查:許多人對於骨髓檢查非常害怕,以為是抽脊髓液(腰椎穿刺),但其實不是,骨髓穿刺主要抽取部位是骨盆處的腸骨脊,首先會請受檢者側躺,醫師會先皮膚消毒,注射局部麻醉後,再以特殊的針穿刺腸骨脊,抽出少許骨髓組織和血液,之後紗布加壓穿刺部位,平躺30分鐘,無出血可下床走動,這是確定白血病的診斷及分類最好的方式。 什麼是移植治療?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把正常的骨髓細胞、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或臍帶血液幹細胞,像輸血一樣輸給病人,在接受移植前,會先經過超高劑量的化學藥物治療及全身放射線照射,盡量將體內的癌細胞消滅,並同時抑制身體的免疫系統,防止外來的骨髓細胞在移植之後受到排斥,重新建立病人的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 移植治療也有條件的限制,必須先經過醫師的評估,而接受移植後,最需要注意的是預防合併症,如感染、排斥反應等,目前有免疫抑制劑的藥物可降低併發症的發生及嚴重度。 3種移植方式 1.骨髓移植:有自體及異體,「自體」就是病人本身骨髓未受侵犯,或經化學藥物治療,達到完全緩解時,抽取自己的骨髓。「異體」指他人的骨髓,來源有親屬(雙胞胎、兄弟姊妹、父母),非親屬(經由慈濟骨髓庫或其他骨髓庫配對而來)。 2.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病人接受高劑量化療後,骨髓中的幹細胞會被釋放到周邊血液中,此時合併使用白血球生長素(GCSF)促進幹細胞增加,就能抽取到足夠的幹細胞,經過收集、分離、冷凍保存的過程,輸至病人的體內,不用全身麻醉。 3.臍帶血移植:臍帶血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在胎兒出生時,剪斷臍帶後,自胎盤留取臍帶血冷凍保存,待日後自己或他人需要時使用。 目前臍帶血幹細胞移植的發展,可提昇血液幹細胞移植的範圍,使更多的病人能從血液幹細胞移植中獲得痊癒,但臍帶血也有一些限制,需要與醫師再討論。臨床上還是以骨髓移植和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較常見。 白血病通常都來的又快又急,許多病人對於罹癌一時間無法接受,心理上還沒做好準備,就必須面對接踵而來的治療,治療過程中,常需要住在隔離病房中避免感染,對病人來說是非常孤單的,也因為高劑量的化學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會讓病人很辛苦。 在身心承受極大的壓力下,親友的支持、關懷和鼓勵是相當重要的,必要時可藉助宗教信仰或專業心理諮商,陪伴患者一起度過抗癌旅程,同時諮詢醫護人員的協助。●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種蔬菜,不如學會摘野菜!退休以後,我的「陶淵明實驗」.變胖、怕冷又掉頭髮,可能是甲狀腺低下?醫師:恐引多種慢性病,10症狀自我檢視.中年後開始回看一生,不留遺憾!還想去哪裡玩、哪些事還沒做,趁來得及一一補足
-
2021-04-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雙胞胎早產機率高 產婦羊水破裂龍鳳胎提前報到
南投34歲陳姓產婦預產期在5月初,因為懷龍鳳胎,安排4月底剖腹產,連假期間4日上午,拜完祖先後,產婦在家破水,到南投醫院急診,在專業醫療團隊緊急剖腹產後,姐弟平安誕生,因為早產為了預防感染,隨即交由兒科醫師接手照護,健康狀況良好。陳姓產婦表示,羊水破裂的時候不會痛,一開始還以為是尿失禁,跟丈夫討論後,才意識到即將生產,兩人騎機車到南投醫院急診,醫師檢查後說要緊急剖腹,產婦直呼好巧,沒想到孩子迫不及待選擇在兒童節出生。婦產科醫師黃子菲說,基本上雙胞胎的早產機率較高,剖腹產對母子相對較安全,且因為懷孕35周,胎兒肺泡成熟了,胎心音檢查也正常,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比較下面的寶寶羊水幾乎流光,因此團隊評估後安排緊急剖腹產。接生的時候,婦產科主任陳麗琴趕來支援,兒科醫師也在旁待命,確保小孩出生後就能接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因為早產的關係,為了預防感染,嬰兒出生後隨即交由兒科醫師接手照護,目前收治病嬰室照護。黃子菲還提及連假期間還有一案在凌晨時肚子痛合併出血,經超音波檢查顯示她子宮底部分胎盤剝離,隨著胎盤剝離擴大會影響血流供應,會影響胎兒健康,故緊急安排剖腹產,母子均安。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說,南投醫院為產婦與寶寶設想,克服醫療成本、人力調配等難題,提供24小時小兒急診醫療照護及婦產科接生服務,在婦產科與兒科合作下可應付任何突發狀況,讓南投縣孕婦與孩子隨時都能得到專業醫療服務。
-
2021-03-30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睡不好是失眠還是睡眠不足?專家:2者不是同件事
失眠問題普遍到令人難以置信「我變得暴躁不安,情緒非常低落。我真的很不想承認,但我有時會把我先生叫醒,近乎歇斯底里地大哭。他很貼心,會努力安撫我,他說的話總能讓我平靜下來,真的。折騰到凌晨,我可能會小睡一下,像做夢那樣淺淺地睡,每次醒來都有種心力交瘁的感覺。」克萊兒的狀況就這樣急轉直下,變得愈來愈糟。睡眠不足讓她更難在工作上達成目標,滿足自我期望,導致焦慮爆表,入眠難上加難。「然後我就崩潰了。」她說。失眠患者的寂寞感無可比擬。他們半夜獨自醒來,整個世界都在酣眠。克萊兒用日記記錄自己的睡眠情況,她寫道:「家裡其他人都睡著了。我真的很絕望。試過這麼多方法,每天晚上卻還是會下樓回到客廳,一個人坐在這裡。感覺好孤單,好像看不到盡頭,永遠不會結束。」事實上,她並不孤單。差得遠了。失眠問題普遍到令人難以置信。若你和克萊兒一樣發現自己無法入睡、難以入睡,或醒來時覺得沒睡好,只能說歡迎你加入會員眾多的失眠俱樂部。失眠是最主要也最常見的睡眠障礙,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成人都睡不好,十分之一左右的成人患有慢性失眠,以致長期睡眠品質不佳,白天還會出現疲勞、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動力等情況。然而,失眠不只是一種身體病況,也是一種症狀,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特定藥物治療都會引發失眠。此外,失眠也可能是精神疾病的特徵,比方說焦慮症、憂鬱症或躁鬱症等。事實上,百分之五十的失眠患者都患有精神疾病(但也表示有百分之五十沒有)。失眠是一種正式的醫學疾病,但在沒有其他潛在問題的情況下,這兩個字頂多算是概括的術語。失眠有很多種,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不是每個失眠患者都有睡眠不足的困擾。有些人的「睡不好」屬於主觀認知,沒有客觀證據支持。我很少請失眠患者到睡眠實驗室進行研究,畢竟一個在家都睡不好的人要是全身覆滿電極貼片躺在陌生的床上,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記錄下來仔細分析,肯定更難入眠。不過,若要進一步探究失眠的原因,檢測是否有其他睡眠障礙,我就會請病人到實驗室住一晚。睡眠研究結束後,我會問病人睡得怎麼樣,很多病人都會說「我睡得很不好」,可是一看到睡眠研究結果,才發現眼前這些堅稱自己只睡了一、兩個小時的人其實睡得很好,不僅睡了七個多小時, 深度睡眠也很足。這種類型的失眠稱為「 睡眠狀態錯覺」(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或「矛盾性失眠」(paradoxical insomnia),而這種現象或可用來解釋為什麼不少失眠患者的睡眠研究結果都很正常,與病患本身的認知有落差。這類患者感受睡眠的方式不一樣,也許他們把重點放在睡眠品質,但睡眠品質無法用「睡眠多項生理檢查」這種標準測量技術來判定;又或者他們的大腦於短暫覺醒(此為正常睡眠的特徵之一)間活動,以致他們將之感知為清醒狀態,而非睡眠研究顯示的深度睡眠。其他失眠患者可能會有睡眠中斷的問題,每晚發作幾次,但總睡眠量正常。有些人就算總睡眠時間減少,深度睡眠量依舊處於正常範圍,這個階段的睡眠非常重要,是修復身體與養足精神的關鍵。失眠和睡眠不足經常被混為一談至於像克萊兒這樣的重度失眠患者,客觀證據在在顯示他們的睡眠時間很短,有時每晚只睡幾個小時。這類病患身上會出現攸關壓力的生物學特徵,即所謂的「過度醒覺」狀態(hyperarousal,或稱過度激發狀態),舉凡神經緊繃、心跳加速、高度警覺、興奮或警戒感等都是過度醒覺的徵狀。一旦遇上壓力,許多激素和神經傳導物質都會發揮作用,緊張或焦慮狀態也會刺激人體中多個系統,導致皮質醇、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上升,尿液中這些激素的分解產物含量也會變多。「過度醒覺狀態」的特徵還包含夜間心率加速、耗氧量增加(表示代謝率更高)和瞳孔放大,反映出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增強,而交感神經系統正是負責調節「驚嚇、戰鬥、逃跑」反應的主要機制。重點是,實際上睡眠量充足的失眠患者並不會出現這些反應。失眠和睡眠不足經常被混為一談。目前已有很多資料詳述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危害,以及不好好睡覺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例如死亡率較高、體重增加、高血壓、糖尿病……不及備載。因此,失眠患者擔心這些問題是很自然的事。幾十年來都睡不好一定會打亂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對吧?事實上,失眠與睡眠不足完全是兩回事。根據睡眠實驗室的研究經驗,睡眠不足的人很快就會開始打瞌睡,清醒時的警覺性測驗表現也不佳;相反地,睡眠時間短的失眠患者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入睡,清醒時也會更加警戒,形成強烈對比。睡眠時間短與睡眠時間正常這兩類失眠患者的大腦都比一般人還要活躍,因此區分失眠類型非常重要。透過造影技術和腦波監測,會發現兩組失眠患者的大腦活動在睡眠期間都有增加的現象,這個結果或可用來解釋為什麼睡眠狀態錯覺患者或睡眠時間還算正常的病人會將睡眠感知為清醒狀態,或一覺醒來依舊精神不濟。不過,只有睡眠時間短的患者才會出現全身活動增強的情況,並伴隨相應的化學和生理特徵(如心率變化等)。雖然從睡眠的主觀體驗來看,大腦活動所受的影響非常重要,但許多攸關失眠的健康問題似乎只有那些睡眠時間短、生理過度醒覺而影響全身(不只是大腦)的患者才會有。認知表現研究結果指出,那些宣稱自己失眠的人與睡眠正常的人在認知能力上並無顯著的差異,但若比較睡眠量正常、甚至睡眠品質差的人與睡眠時間短的人,會發現睡眠時間短的失眠患者有明顯的認知問題。睡眠不足但沒有失眠的人不會出現激素與神經傳導物質活化的現象,也沒有過度醒覺狀態所造成的心血管特徵和相同程度的認知問題。同樣地,分析失眠患者的高血壓與糖尿病風險時,會發現睡眠時間短的患者罹患這些疾病的機率較高,睡眠時間六小時以上的患者則否。此外,睡眠時間短的失眠患者死亡率也略高,但背後的原因似乎不同於睡眠不足的患者。我們知道,睡眠不足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那睡眠時間短的失眠患者只是因為變胖所以才容易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及其他相關疾病嗎?事實上,睡眠時間短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增加的體重和睡眠正常的人差不多。若要說的話,這些病人反而比一般人更不容易發胖,這可能與過度醒覺所造成的化學和生理影響有直接關聯。皮質醇是一種天然類固醇,長期濃度過高可能會誘發高血壓或糖尿病,服用類固醇以抑制免疫系統的自體免疫神經系統患者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增強與腎上腺素等相關化學物質活化會直接影響心臟和血管,導致血壓無法於夜間正常下降。總體來說,睡眠時間短的失眠會對身體造成影響,讓激素與心血管狀態出現物理變化,威脅個體的健康。睡眠時間合理的失眠患者雖然大腦活動異常,身體徵象卻比較接近睡眠正常的人。遺傳因素在失眠症狀扮演著重要角色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睡眠量少的嚴重失眠患者出現過度醒覺狀態?是因為睡眠時間短造成過度醒覺,還是過度醒覺引發失眠症狀?目前答案尚未明朗。不過,睡眠狀態錯覺患者(即主觀認為自己睡不好但總睡眠時間正常的人)以及沒有失眠但睡眠不足的人體內化學物質濃度上升或神經系統活化的現象相對較弱,表示過度醒覺狀態就是嚴重失眠的肇因。其中遺傳因素扮演著重要角色。很多失眠患者家中同樣有人失眠,雙胞胎研究也顯示有百分之五十七的失眠是遺傳所致,而最近一項研究更找出七個導致失眠的基因,因此,這種過度醒覺狀態可能具有遺傳傾向。新工作、感情問題、家人過世等壓力會讓人出現短暫失眠和過度醒覺狀態,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若有相關的基因,這種充滿壓力源的環境會讓人更容易處於興奮狀態,無論生物上或精神上都是,就算壓力源解除,這種高警戒或高醒覺狀態仍會持續下去,讓失眠成為一種長期的慢性病。除此之外,心理因素也有一定的影響。正如先前所述,大約一半的慢性失眠患者有潛在的精神疾病,其中又以焦慮症為多,而過度醒覺正是焦慮症的特徵。因此,焦慮本身可能會導致失眠。可是那些沒有焦慮症的人呢?另外百分之五十的患者不是沒有精神疾病嗎?以我的看診經驗來說,大多數失眠患者都沒有恐慌症,白天也不會憂心忡忡,但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受,說自己白天沒事,晚上睡覺時卻開始擔憂,特別是入睡的過程。他們焦慮不安,擔心自己睡不著,整個晚上翻來覆去,掙扎不已,對漫長的夜深懷畏懼。只要一沾上枕頭,臥室在他們眼中就變成酷刑的刑具,是個充滿折磨的地方,完全無法把舒服的床和進入幸福睡眠的快樂聯想在一起。我常聽到病人說:「我一上床就筋疲力盡,可是燈一關,我的腦子就會飛快奔馳,覺得非常清醒。」他們就是在那一刻進入過度醒覺狀態,大腦開始神經緊張,睡眠瞬間變得遙不可及,就像薛西弗斯快要把石頭滾到山頂上,結果石頭從手中滑落,又一路滾下去一樣,他們好不容易快要睡著,機會卻猛然消逝。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愈長,他們與睡眠之間的關係就愈糟。不僅如此,這種心理和生理壓力反應增強的狀態還會讓人覺得很難受。除了睡不好之外,失眠患者也會有種瀕死的感覺,除非立刻意識到自己陷入焦慮、著手面對,否則失眠的情況只會更惡化,因為你會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嚴重的問題。克萊兒就說:「我以前常上網搜尋失眠問題,因為我覺得自己一定得了什麼病。」我問她有沒有特別擔心什麼症候群?她的回答完全在意料之中,因為很多病人都這麼說。「致死性家族失眠症。我相信自己會在六個月內死掉。」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是一種普里昂病(prion disorder),與庫賈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或俗稱的「狂牛症」有關,是由基因缺陷所引起的漸進性神經系統疾病,而且代代相傳,平均發病十八個月後就會死亡。患者會出現失眠問題,病情逐漸惡化,自主神經系統也會有所變異,除了血壓忽高忽低,無法維持正常波動外,還會有出汗和便祕的症狀,並出現譫妄伴隨幻覺和行為改變,到了後期,患者會經常在清醒與睡眠之間徘徊。不過這種病極為罕見,目前已知全世界只有四十個家庭患有此症。這種深信自己患有致命疾病的情況或許反映出失眠患者的焦慮程度及其內心的痛苦,所以有些人才會迅速跳到結論、自我診斷,說服自己得了這種病。※ 本文摘自《夜行大腦》。《夜行大腦》作者:蓋伊・萊施茨納譯者:郭庭瑄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1/03/04圖/《夜行大腦》書封臉譜提供
-
2021-03-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坊間流傳不孕症偏方 護理師:有需求直接去婦產科就診
現代人拚事業容易晚婚,又加上許多夫妻深受不孕所擾,遲遲懷不上孩子,日前有對結婚超過4年的夫妻,婚後積極備孕但一直沒有好消息,到部桃婦產科不孕症門診就診後就懷上龍鳳胎。護理師提醒,關於不孕症,坊間雖然有許多謠傳偏方,不過建議民眾直接到婦產科檢查,切勿病急亂投醫。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4A病房羅玉琴表示,有一名在北市擔任教職的37歲陳姓女老師,和在竹科工作的老公德先生結婚超過4年,肚皮始終都沒有好消息,陳老師也曾到醫學中心及診所的生殖中心進行評估及試管療程,都沒有成功,經由住桃園的長輩建議,才到部桃婦產科不孕症門診試試。門診就醫經婦產科劉政賢醫師檢查後,診斷為不明原因的不孕,劉政賢指出,不明原因的難孕症,是指排除已知的不孕原因,如女性輸卵管阻塞、排卵困難、男性無精、寡精症等,考量陳老師年紀已大,決定直接進行試管療程。劉政賢說,試管療程使用長效及短效針劑刺激卵巢排卵並搭配口服黃體素,定期返診追蹤卵泡,經人工生殖技術的取卵及植入胚胎,讓陳老師一次便成功懷上雙胞胎,並在部桃醫護團隊細心照料下,於懷孕滿38周因有產兆入院剖婦產,平安順利產下一對健康漂亮又健康的龍鳳胎。陳老師家裡一次增添2個新成員,全家忙得不亦樂乎。羅玉琴也提醒,造成婦女不明原因的不孕原因,可能來自年紀、自體免疫、不明的微小精卵異常、精卵受精困難、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心理、工作壓力等等因素,訪間很多謠傳偏方,常讓人不孕婦女急病亂投醫,不僅傷身又傷心,在現今醫學及科技發達的世代,建議受不孕症困擾及煩惱的夫妻,應先找婦產科醫師檢查,更要調整心情、適度運動及均衡飲食才能使成功率提升。
-
2021-01-31 該看哪科.婦產科
長庚、馬偕、禾馨...全台接生特色醫療院所
台南安安婦幼診所 剖腹產率25%剖腹費用南北差異大 選擇自然產省很多健保大數據顯示,基層診所剖腹產率明顯高於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但位於台南市的安安婦幼診所卻剛好相反,108年剖腹產率僅25%,甚至低於同在台南的成大醫學中心48%。該院院長潘咸安說,「台灣少子化嚴重,只要想生,不管用哪種方式生產,相信婦產科醫師都願意配合。」「自費剖腹產費用南北大不同。」潘咸安說,台北號稱貴族尊榮婦科診所,平均剖腹產費用五萬起跳,有些高達七萬元。相較下南部診所平價得多,以安安婦幼診所為例,不到一萬五。儘管北部費用高,但剖腹產比率卻比南部高。潘咸安分析,北部民眾多半較捨得花,自費剖腹產費用連同坐月子,差不多得花二十幾萬,南部則比較「踏實」,如果沒有必要,「能省就省」。潘咸安指出,安安婦幼診所遵守健保給付規定,一切照標準行事。另外,在孕婦回診接受產檢時,也會提供正確衛教訊息,讓孕婦瞭解自然產的優點。如果孕婦採取自然產,生產順利,且選擇健保房,住院兩天,出院結帳可能只需自付幾百元。潘咸安說,年輕孕婦多會上網瞭解自然產、剖腹產的優缺點,不太聽老一輩的建議,挑時辰生產的比率愈來愈低。台北馬偕醫院 剖腹產率28%降低剖腹產率 鎖定新手媽媽溝通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馬偕醫院剖腹率28%,遠低於其他醫學中心。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主任王有利表示,醫院長期以來就以低於30%的剖腹率為目標,更以新手準媽媽為率先溝通對象,透過精準管控達成此一目標。王有利說,各大醫學中心婦產科多有每月一次的「周產期罹病及死亡討論會」,馬偕這個會議至少已經運作27年,主要透過統計報表,由主治醫師指導住院醫師,針對每月剖腹產病例的原因進行檢討及討論。王有利表示,婦產科每個月也有全院剖腹產適應症排行,並公布自願、非自願剖腹的當月人次,在不影響醫學指引下,若這個月剖腹產比率高出三成,就會依照適應症排行,檢視醫師對孕婦的處置原因。結果發現,多年來,非自願剖腹產的適應症第一名為「前一胎剖腹」,還占一半,王有利說,這個現象讓科內醫師達成共識,花更多時間讓第一胎產婦了解剖腹產是否必要。「最重要的就是溝通,有些執意要剖腹,我們會尊重,但也會讓病患了解兩種生產方式的好處及問題。」王有利說,大部分第一胎自願剖腹的原因是「怕痛」,醫師多會透過產檢建立互信醫病關係,本來要求剖腹的媽媽,多會改變心意。林口長庚醫院 剖腹產率38%避免倡議剖腹 接手高危險產婦健保署統計,108年度全台剖腹產人數5萬8669人,林口長庚居全台之冠,剖腹產數1885人,剖腹產率為38%。林口長庚醫院產房主任詹耀龍指出,林口長庚有全台最多的產科醫師,接生人數也最多,因此接受剖腹產的產婦也多,但主動要求且沒有剖腹產適應症者,估計僅3%到4%。詹耀龍表示,林口長庚每月接生人數約300到330名,但並非所有來院生產的產婦,都在林口長庚產檢。林口長庚是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當周邊診所遇上高危險懷孕或胎兒異常,多會轉來。他估計,林口長庚每接生一百名新生兒,有33名是高危險狀況,需要進到新生兒加護病房。詹耀龍表示,除了情況特殊的產婦,林口長庚不提倡剖腹產。許多孕婦主動詢問,「可不可以協助剖腹產?」甚至要求擇吉時剖腹,通常會被勸退。主要是剖腹產多了麻醉風險,如腹腔沾黏,可能會有產婦臟器及新生兒受傷風險,若產婦有潛在心臟疾病,麻醉也可能出現意外。詹耀龍表示,院內也避免讓醫師向孕婦倡議剖腹產,剖腹自費約二萬元,直接納入醫院營收,不會進到醫師口袋,也讓醫師較能秉持客觀的立場,協助孕婦分析,哪一種產程較合適。台中茂盛醫院 剖腹產率44%專精不孕症治療 雙胞胎多 剖腹率高在這次健保大數據調查中,茂盛醫院剖腹產率為44%,在地區醫院位居第一。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表示,該院專精於不孕治療,許多不孕患者接受人工生殖,胚胎順利著床,約一半比率屬於雙胞胎,生產風險較高,為此,許多孕婦選擇剖腹產。不孕症治療權威李茂盛表示,與一、二十年前相較,現在剖腹產率明顯較低,以前自願剖腹產主要原因是希望寶寶「好命」,但最近幾年則是因為孕婦怕痛。李茂盛說,許多孕婦怕痛,有些人是痛了好久生不出來而選擇剖腹產。其實現在無痛分娩技術進步,大幅降低自然產疼痛感,如果只因怕痛,倒可不必多挨一刀,在醫師評估下選擇無痛分娩。另一個讓孕婦選擇剖腹產的原因是高齡懷孕。李茂盛表示,晚婚晚孕已成趨勢,許多孕婦年齡都超過四十歲,身體狀況相對較差,為了安全會選擇剖腹產。茂盛醫院剖腹產率為何偏高?李茂盛解釋,醫院收治眾多不孕症患者,接受人工受孕時,雙胞胎比率高達一半,依現行健保給付條件,適用於剖腹產給付。再者,不孕症患者在接受不孕治療後,後續產檢及生產多在同一家醫療院所,只要收治較多不孕症,剖腹產率也一定跟著提高。禾馨新生婦幼診所 剖腹產率44% 腹膜外剖腹產 需有團隊技術配合健保數據顯示,108年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剖腹產以981人次居基層診所第一名,剖腹產率則是44%。禾馨醫療執行長蘇怡寧強調,禾馨診所不是「剖腹產」特色醫院,而是「生產」特色醫院,給予媽媽全人照護。蘇怡寧說,多數產婦以自然產為主,但因生產有風險,剖腹產提供一個「救贖」。他解釋,自然產風險最常見胎位不正,另外還有胎盤位置不對的「前置胎盤」、胎兒相對媽媽骨盆還大的「胎頭骨盆不對稱」,或是媽媽身體狀況不佳。剖腹產的方式,除了需打開腹膜的傳統剖腹產外,現在也有許多媽媽選擇「腹膜外剖腹產」,避開腹膜腔再切開子宮,將胎兒娩出。蘇怡寧表示,腹膜外剖腹產並不是新手術,在過去抗生素不發達時就有,因為不用進到腹腔,較不易引起感染。但因手術方式複雜,且隨著抗生素發展,許多醫師改採傳統剖腹產。但近幾年發現,腹膜外剖腹產仍有其優點,包括減少感染、術後恢復快等,因此又開始興起。不過仍需有團隊和技術的配合,才能應付如此複雜的手術,也非人人適合。蘇怡寧說,禾馨採雙主治醫師開刀,並配合產科麻醉專科醫師,以經驗值和技術來說,面對腹膜外剖腹更有把握。木生婦產科診所 剖腹產率80%剖腹原因多元 院內產婦多高齡根據健保署統計,108年度各層級院所剖腹產人次,基層診所排名中,木生婦產科診所以907人次位居第二,但以剖腹產率80%來看,則為整體最高。木生婦產科診所院長李木生表示,應該沒有80%這麼多,不過來院要求要剖腹產的產婦與過去相比確實大幅增加。產婦要求剖腹產原因大概有幾種,擔心難產最後導致「吃全餐」、擔心胎兒受傷、怕痛、有時辰的迷思、擔心產後陰道鬆弛影響性功能、網路資訊影響產婦決定等。李木生表示,不僅上述原因,曾有對夫妻,因先生準備外派,搶在出國前,太太滿足月的時間剖腹生產,讓先生能看見孩子。近年則因高齡產婦增加,顧慮的原因更多,院內近年協助的產婦約落在35歲,皆具高齡生產風險,臨床已少見20幾歲孕產婦。院內多採腹膜外剖腹,減少感染。當孕婦主動要求剖腹時,一定會給予衛教,由孕婦選擇,日前也有39歲的孕婦選擇自然產。院內的麻醉方式,使用多模式自控式硬脊膜外止痛法,以超前部署的概念進行先前止痛,產婦亦可依自己需求加強給藥。目前可達到術後不痛、可動、宮縮無感的良好狀態,產婦可盡早下床活動、哺餵母乳、加快恢復。※完整專題》健保大數據/自然產或剖腹產 準媽媽準備好了嗎?※剖腹產人次10大醫療院所排行,請點此
-
2021-01-28 科別.皮膚
避開了嗎?一天之中害你加速皮膚老化、產生皺紋的關鍵時刻
在探討如何處理年紀增長在臉上形成的裂紋之前,先瞭解皺紋的命名法有些幫助。深紋(或皺紋)通常一開始是「動態」的,久而久之就變成「靜態」的:青少年微笑時,「動態」的線條會短暫出現在眼睛的外圍,然後迅速消失。但久而久之,那些動態的線條會變成靜態的魚尾紋。與此同時,細紋通常與皮膚的不規則增厚及水分的流失有關—這些與所謂的「外在」因素有關。所有的器官都會經歷無可避免的自然老化,但皮膚受到雙重的打擊:它包覆在體外,暴露在環境中。若要避免外層產生皺紋,我們需要瞭解加速老化的環境因子。為了探索皮膚在白天遭到的多種物理傷害,接下來我們以文字來描述皺紋經歷的一天。你一早起床,梳洗,更衣,然後吃早餐。你離家時,就會遇到導致皮膚老化的最大原因:太陽。我清楚記得,我還是菜鳥醫科生時,在診所裡看到一對母女。會診開始幾分鐘後,我問那位滿臉皺紋、皮膚粗糙、充滿斑點的女士:「所以,史蒂芬妮是妳的獨生女嗎?」當下她們困惑地沉默了幾秒,但困惑很快就轉為尷尬。我突然意識到,那個四十出頭的女兒,看起來比她六十歲的母親老了許多。後來我得知,那個女兒使用日光浴床近三十年,一有機會就去西班牙海岸度假。她的母親並未積極防曬,但至少她不會主動去曬太陽。我看過那些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的病人,通常都在陽光下待了很長的時間,例如園丁、工人、士兵。他們要不是經常曬太陽,就是經常使用日光浴床,或是度假時盡量待在沙灘上。一九七○年代與八○年代使用助曬油的日光浴愛好者,現在的皮膚紋路通常最深。UVB是導致曬傷及皮膚癌的主因。不過,說到皮膚老化,我們需要注意UVB那個遭到低估的夥伴UVA。UVA比較弱,但它可以更深入皮膚,抵達真皮的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中最重要的支援結構。UVA會引發發炎途徑,導致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的釋放,從而損害真皮。那不僅會破壞皮膚膠原蛋白的供應,還會減緩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速度。此外,UVA也會擴張及分解真皮層的血管,導致鼻子與臉頰上出現可見的小「蛛網紋」。其他重要的破壞包括維生素A酸受體(retinoic acid receptor)的破壞,導致皮膚缺乏維生素A。UVA之所以在這個光老化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是因為即使我們沒有曬傷,甚至沒有明顯曬黑,UVA也會對皮膚造成老化損害。UVA可以穿透玻璃,但UVB無法穿透,所以你不太可能隔著窗戶曬傷,但你只要暴露在陽光下,皮膚就會持續老化。開車橫越美國中西部的老卡車司機往往一面臉頰布滿皺紋,另一面臉頰看起來年輕了二十歲。日曬損傷與內在老化不同,它會使皮膚不均勻地增厚,導致皮膚細胞過度增生與變異,最後變成各種常見的癌前皮膚病變(稱為光化性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或稱日光性角化症〔solar keratosis〕)與皮膚癌(許多皮膚癌與日曬直接相關)。陽光損傷所造成的粗皮、皺紋、厚皮是纖維化的結果,「光老化」本質上是一種極其緩慢的癒合反應,皺紋其實是加速老化的疤痕。此外,老斑或肝斑是皮膚老化的先兆。這些深棕色的斑點往往是手部暴露年齡的原因。不過,「老斑」這個名稱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因為斑點與日曬直接相關,與年齡無關。經常暴露在紫外線下的皮膚區域(亦即臉部與手部),裡面的黑色素細胞會產生過多的黑色素,導致皮膚上的色斑永久存在。陽光無疑是導致皮膚老化的最大因素,它可能比其他因素(包括時間)加起來所造成的老化還多。所以,保持年輕皮膚的關鍵是防曬,而最有效的抗老霜就是防曬霜。你出門上班,曬了太陽後,抵達上班地點,打開電腦。接著,你一整天都離那個人造光源三十公分。現在有些人認為,陽光及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LED螢幕所發出的HEV(高能量可見)藍光會加速皺紋的形成。如今我們已經無法擺脫這些裝置了,它們會讓臉部老化嗎?目前的防曬霜只能阻擋紫外線,無法阻擋那些使皮膚鬆弛的螢幕光。皮膚科醫生仍在爭論要不要做HEV的防護,但目前尚無定論。有一點證據顯示,HEV會增加吞噬膠原蛋白的基質金屬蛋白酶,但這不表示電腦會使皮膚長出明顯的魚尾紋,更不可能導致癌症。到了午休時間,你下樓去餐廳用餐。那裡幾乎沒有自然光,你一定可以避免產生皺紋了吧?別講得那麼肯定。膳食中的糖會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簡稱AGE),AGE會附在膠原蛋白上,使它變得脆弱。有證據顯示,AGE沉積會導致皮膚僵硬、失去彈性、色素沉澱增多。在某些與血糖有關的疾病中(例如糖尿病),AGE的沉積特別嚴重。我們不知道糖對皮膚的老化有多大的影響,但有許多其他的理由值得我們限制膳食中的糖分攝取。西方人對低脂食物相當癡迷,卻對精製的碳水化合物視而不見,這種膳食習慣其實與皮膚的需求相反。我們需要均衡的飲食,搭配充足的蛋白質攝取,以幫助皮膚與頭髮的生長。蔬果,尤其是五顏六色的蔬果,一再證明對皮膚的健康有益,無論是直接對抗「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即累積名叫自由基〔free radical〕的破壞組織分子)或改變那些間接影響皮膚健康的迂迴路線(例如增強免疫系統)。你即使用最貴的抗老霜,而且每週看一次皮膚科醫生,但你只要飲食糟糕,那就一定會顯現在皮膚上。午休用餐結束後,你回到辦公桌。精神壓力也會影響皮膚的外觀,或許你正考慮待會兒去抽根菸,休息一下。抽菸跟陽光傷害一樣,也是加速皮膚老化的強大驅力。只要抽菸幾年,皮膚就會提早出現皺紋,膚色也會轉趨暗沉與蠟黃。當雙胞胎的生活方式相似,但其中一人抽菸,另一人不抽菸時,兩人的照片即可明顯看出抽菸造成的傷害。香菸的煙霧中有四千種化學物質,其中有一些物質會增加基質金屬蛋白酶,那會破壞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尼古丁會導致皮膚的血管變窄,減少血管內的氧氣與養分供應。即使戒菸的其他健康效益不明顯,或對你來說無關緊要,但戒菸無疑會讓你看起來更健康、更年輕,而且戒菸永不嫌遲。至於抽菸時反覆地撅嘴是怎麼回事?小時候,每當我生氣或鬧脾氣時(而且我還滿常耍脾氣的),祖母總是說:「別擺一張苦瓜臉,要是風向變了,你會永遠變成苦瓜臉!」我做了一些初步的實驗,發現事實不然,但幾十年下來,我們的臉部動作確實會逐漸固定。那麼,為了美容效果,我們應該減少或停止那些臉部動作嗎?時尚雜誌上有很多文章建議一些方法,幫我們減少喜怒哀樂時的臉部表情。但是,為了減緩皺紋出現而壓抑情緒,以及壓抑皮膚表達情緒的複雜方式,真的值得嗎?這帶出了皮膚老化的根本問題:你活著的時候,不活在當下,那你維持外觀的年輕有什麼意義呢?想要保持皮膚的青春美麗,這種動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你為此積極地壓抑情緒,你可能有點做過頭了。如果我們都能像歌手吉米.巴菲特(Jimmy Buffet)那樣詩意地看待皺紋就好了,他曾經唱道:「有微笑的地方,才有皺紋。」你辛苦工作了一天,終於下班了。你衝出辦公室,來到大街上。現在正好是交通的尖峰時段,汽車排放的廢氣飄浮在空中,像半透明的薄霧。我們的皮膚就像肺臟一樣,尚未適應煙霧與毒素的環境。如今還沒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城市皮膚」(city skin)確實存在,但一些科學資料顯示,空氣汙染中的一些化合物(比如二氧化氮〔NO2〕)確實會導致皺紋。現在我們知道,這些毒素會進入皮膚,產生自由基,引起發炎的連鎖反應。這種汙染物無處不在,例如,二○一七年的第一週,倫敦牛津街的二氧化氮濃度已突破全年的上限。你到家了,吃完飯,洗完澡,準備就寢。這時應該不會有東西讓你長皺紋了吧?錯了!身體的壓力會在皮膚上留下痕跡,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會更加明顯。皮膚科醫生黛博拉.潔里曼(Debra Jaliman)認為,反覆把臉部靠在枕頭上會睡出「睡痕」。我問過一些美容師與皮膚科醫生,他們也聲稱他們可以分辨客戶睡覺時,是以哪一邊臉頰靠在枕頭上。那些痕跡是暫時的,但如果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能看到那些紋路(別人能看到),那可能就是永久的。如果你真的擔心睡痕,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平躺在U形枕頭上,或使用專門用來減少睡痕的枕頭。許多人認為使用絲綢枕巾最好。「美容覺」這個概念的背後也有科學根據。二○一○年,瑞典有一項研究證明,充分休息的人看起來比睡眠不足的人健康,而且更有吸引力。這個團隊後來發現,睡眠不足的人在他人眼中,皮膚有明顯的變化:他們的「眼圈變黑了,皮膚比較蒼白,皺紋/細紋比較多。」二○一五年,一項研究分析長期睡眠不足者的皮膚,結果發現他們的皮膚屏障功能減弱,內在老化的跡象增加。睡眠不足會損害免疫系統、新陳代謝與心理健康,那些受損都會加速皮膚的老化。※ 本文摘自《皮膚大解密》。《皮膚大解密》作者:蒙蒂・萊曼譯者:洪慧芳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1/01/07
-
2021-01-14 新聞.健康知識+
基因註定得不得病?DNA是一種遺傳配方而非藍圖
▌不是一張藍圖我們真的會遭遇如同《千鈞一髮》裡所發生的未來情節,像遺傳學上的「傷殘者」在電影中被貶抑為社會中的次級地位?我們會不會長期生活在擔心自己的DNA有被擷取和審查的恐懼中呢?我們需不需要在面試時戴上乳膠手套和口罩,以避免留下生物痕跡?我們確實需要留意自己的遺傳訊息,但是現實可能不會那麼令人悲觀。《千鈞一髮》之類的故事讓人聯想到遺傳決定論的恐懼,即我們的命運已經烙印在我們基因中的想法。但是DNA並不是一個藍圖,它是一種遺傳配方。兩者之間的差別很重要:汽車或建築物的藍圖是產品外觀的精確副本,而配方並不是固定的方案。有人可能會說巧克力餅乾的配方無法做出起司蛋糕,大象的DNA不會生出貓,但是你無法僅從配方就能準確預測一塊餅乾會長成什麼樣子,或單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因為你無法控制所有影響結果的變數。如果打開一包餅乾,你會發現每塊餅乾都用相同成分製成,並且在相同的條件下烘烤,只是不會有兩片餅乾長得一模一樣。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幾百個細微的差別:這裡烤焦了,那裡有巧克力碎片,由於隨機冒出來的氣泡,溫度的細微變化,不同成分之間獨特的相互作用以及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物質,造成在不同的地方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同卵雙胞胎在遺傳上等同於工廠製造的餅乾:他們具有相同的DNA,胚胎在相同的子宮中發育。他們看起來非常相似,在許多方面卻截然不同。他們有不同的品味、性格和態度,在生活中做出不同的選擇。他們所發出的聲音聽起來是一樣的,但是敏銳的耳朵可以發現音調的細微差別。如果你讀取了雙胞胎的DNA,則會發現他們是同一處方的重複副本,卻是不同的兩個人。即使人類是由具有相同DNA的相同克隆構成的,但是由於還有與基因體相互作用的非遺傳因子在作用影響外觀,人們的長相看起來也會有所不同。在我們每個人體內的重要組成中,每種成分都是一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由我們2萬個基因的其中一個編碼。蛋白質和基因積極且連續地相互作用,這些作用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就像巧克力餅乾的成分一樣,只是進行的方式更複雜。我們不像一個有藍圖的產品,更像是一座宜家家居的衣櫃,無須遵循精確的說明即可組裝。《千鈞一髮》是一部很棒的電影,但是它是基於反烏托邦的錯誤前提:我們的DNA是天生註定的。呃,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讀到這裡,你應該會知道僅靠遺傳學並無法解釋我們的性格、行為和智力,或者我們對常見疾病的易感性。我們大多數的性狀都是多因子控制的,並且取決於許多遺傳和非遺傳因子的共同影響,因此很難從DNA的角度去預測。雇主和保險公司很快就會意識到,至少對於大多數人而言,DNA並非命運註定,而是常常相互抵消的「好」和「壞」變異的結合,例如保護我們免於巴金森氏症的同一DNA會使你容易中風,而有助於數學天才或藝術家誕生的相同基因配方可能會增加自閉症、躁鬱症或反社會行為的風險。但是,仍然會有一些家庭和個人擁有罕見的變異,對這些人而言,DNA和命運有著密切的關聯,例如那些具有杭丁頓氏症基因突變的人,不管其DNA中是否有其他因子,都會發展為杭丁頓氏症。正如我們所見,所有其他單基因疾病均可從遺傳學的角度完全解釋,這也是事實。這些情況並不能改變DNA是一種配方的事實:它們只是意味著某些突變具有極大的危害性,以至於它們以可預見的方式影響生物體,好比在餅乾混合材料中添加鹽而不是糖。但是這些突變近乎確定性的特質讓這些家庭有了被攻擊的目標,因為DNA檢測能可靠地預測新生兒是否會患上杭丁頓氏症、囊性纖維化、肌肉萎縮症或其他罕見的單基因疾病。如果必須去想像一個遺傳歧視很普遍的非理想化未來,那麼患有罕見疾病的家庭可能是最先被剝奪健康保險或長期工作的受害者。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很少有基因歧視案例涉及帶有這些罕見突變的人。諷刺的是,帶有罕見遺傳條件的個人和家庭也是從共享DNA訊息中受益更多的人。我已經和這些家庭一起度過了部分職業生涯,並且目睹了他們在尋求診斷上的困難。有超過5,000種已知的單基因疾病,其中有些是極為少見的,全世界只有少數患者,甚至有一個家族裡獨有的突變。診斷這些疾病曾經是一個反複嘗試錯誤法的漫長過程,並且涵蓋許多年的研究。現在已經有一個軟體可以將一個患有無法診斷的致病突變的孩子的整個DNA檔案,與親戚和數百個來自公共遺傳資料庫檔案的DNA序列比對。如果運氣好的話,可以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得到答案。這是命運的一種奇怪的轉折點,DNA共享既是這些人最棒的朋友,同時也是最大的危險:儘管它可以協助找到正確的治療或診斷方法,但始終存在訊息落入錯誤之手的風險。歧視的風險並不只會發生在受拗口名稱遺傳性疾病影響的家庭。在充滿人潮的劇院裡,其實就很可能會發現有帶有罕見但不稀有的變異,這會大大增加患上共同疾病的風險。100人中有兩個人的變異會使他們終生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增加15倍,變異會使罹患巴金森氏症、乳腺癌和大腸癌的風險增加高達70∼80%。此外,我們都有無數與負面特徵無甚關聯的變異,它們除了可以作為歧視的藉口之外,對我們的意義不大。我們可能不需要像弗里曼在《千鈞一髮》中下班時所做的那樣,在離開工作場所之前,用真空吸塵清理鍵盤和辦公桌,以確保沒有留下基因痕跡,但是我們必須避免DNA訊息落入壞人手中,而又不會變得太過多疑。※ 本文摘自《DNA國度:基因檢測和基因網際網路如何改變你的生活》。《DNA國度:基因檢測和基因網際網路如何改變你的生活》作者:塞爾吉奧.皮斯托伊譯者:曹順成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0/12/05
-
2021-01-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堵疫情、顧食安、漲健保 陳時中面對不可能的任務直球對決
每天打開電視,比明星曝光率還高的「防疫戰將」一字排開。站在防疫的第一線,他們如何在壓力鍋中保持恆定?2021年開年,元氣周報請到6位防疫戰將,分享各自紓壓的小祕密。2020年的最後一天,下午2時40分,衛福部長陳時中步履穩健地走向平時發布疫情訊息的講台,宣布健保費率從4.69%調升至5.17%,今年一月一日生效。本報去年五月專訪陳時中,他便首次透露,抗疫之外,他要挑戰另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就是調漲健保費率。2020年最後一天,陳時中完成了這項挑戰。下決策快狠準,不疾不徐擋萬箭。過去一年,站在同樣的講台,陳時中大部分是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有時卻是必須回答進口萊豬管理的衛福部長,還曾經解釋自費醫材差額管理,如今又宣布健保費率調漲,重大民生政策幾乎一肩扛。雖然角色轉換自如,但他也說過自己身上箭靶很多,射向他的至少有疫情、食安、健保三支箭,非常巧,2020年最後一天三箭齊發。全世界都亂套的這一年,陳時中看來總是不急不徐,「脾氣很差的雙胞胎弟弟」也很少在記者會露面,但貼身幕僚觀察,陳時中並非不緊張,只是他面對問題,直球對決,決策速度很快。例如國內第二例被驗出英國變種病毒的案791,因是擴大篩檢被召回,陳時中一度有些擔憂他和家人同住,後來得知患者單獨檢疫,他明顯鬆了一口氣。對於元旦後要求檢疫以集中檢疫或防疫旅宿為原則,選擇居家檢疫須一人一戶且切結,主要是考量春節將至,如果全家圍爐,把隔離在房間的家人叫出來吃個飯是人之常情。但防疫時期必須避免所有破口,最好不要挑戰人性,乾脆要求居家檢疫一人一戶,相關決策提出後,三半小時拍版定案。武漢包機記者會落淚,成歷史鏡頭。去年武漢包機載國人回來,陳時中在隔天記者會落淚的一幕,將會是新冠抗疫的歷史鏡頭。他曾說,是因為他太累了,沒有能控制情緒。的確,迎接武漢滯台國人,為了找到合適成為集中檢疫所的場所就花了好一番功夫。班機回來當天,陳時中半夜二點半就在檢疫所等待,三點半抵達時非常混亂,狀況很多,例如分配房間後還有人要求換房間,「我的家人在三樓,可不可以換到和我一樣在一樓?」當時民眾不清楚隔離檢疫不能出房門,家人是否同一層樓並沒有差別。陳時中想,大家應很想知道狀況,於是他決定早上就開記者會,晚上檢疫結果出爐,又開一次記者會,奔波多時的他忍不住流下眼淚,是擔心國人健康,也是壓力過大的真情流露。2020一整年,後來射向陳時中的箭更犀利,他受訪時曾說:「箭箭要害!」在沒有疫情的去年年初,傳說高層有意讓陳時中缷下衛福部長,當時承受喪母之痛的他,應該沒有想到,迎接他的是如此驚濤駭浪的一年。雖然有萊豬拖累,陳時中的知名度在內各閣首長中依然名列前茅,但他寵辱不驚,僅淡淡的說:「有機會為國家做事很高興。」2020最後一天三箭齊發,他說:「最近真的是很累,能安然度過就阿彌陀佛。」許多事情都要花點時間想,為未來做準備。部長愛說笑 等小三粉絲長大 選總統才有希望自己從當了衛福部長,就沒有時間運動了。之前他固定打高爾夫球,自謙沒有打得很好,但會和朋友相約一起運動。掌管衛福部後,時間就不是自己的,朋友為了和他打球,曾苦心安排行程,第一次本來就要出發了, 總統來電說要開會。他總在最後一刻無法成行,如此兩次之後, 覺得對朋友不好意思,便婉拒邀約了。如今成為全民的阿中部長,經常有人邀約陳時中參加餐敘活動,但他發現去了通常就是「阿中很忙」,先是致詞,接下來可能有頒獎,還會被安排上台高歌,也要負責喝酒,最後大家會要求和他拍照,然後會熱情的跟他說:「我岳母是您的粉絲。」或是「我兒子很喜歡您!」阿中部長請大家不要害羞,下次可以直接告白。陳時中也說,其實他的粉絲最主要的年齡層是小三和小四的小學生,收到的卡片中最多都來自他們,小朋友還會在卡片上寫「絕對會聽指揮中心的話。」陳時中認為,如果他想選總統,最好的時機應是八年之後,那時這些小三和小四的支持者應該十八歲了,有投票權,他應該非常有希望當選。
-
2021-01-01 新聞.元氣新聞
新冠肺炎減少外出 2021國泰元旦寶寶數增加
2021年第一天全新開始,元旦寶寶迎來好活力。截至中午為止,國泰醫院(含總院丶汐止國泰、新竹國泰醫院)目前生了6名元旦寶寶,2男4女,3名寶寶為自然產,3名寶寶為剖腹產,其中1對是雙胞胎,比起去年上午只有一名元旦寶寶生出,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蔡亞倫觀察,新冠肺炎無法出國、外出活動減少,可能是生產意願提升的原因。蔡亞倫表示,今年光上午就接生六個,數字明顯變多,臨床上也感覺來院產檢預計今年生產的準媽媽變多,應該是新冠肺炎無法出國,有些新婚夫妻原本打算先念一、兩年的書再生寶寶,疫情重新思考計畫。也有人刻意選元旦生產,生日好記又能休假,上午在國泰總院出生的一對女雙胞胎,就是夫妻計畫生產下的結晶。國泰2020年元旦出生的寶寶共8名,2021年上午生了6名,目前還有5名待產的元旦寶寶。
-
2020-12-04 養生.家庭婚姻
容易外遇的三種男人!癌末妻悲痛控訴:15年婚姻,老公外遇豆漿千金拋家棄子
近日一名網友黃小玲在爆料公社發文(https://www.bc3ts.net/post/33917),控訴前夫拋棄罹患癌症的她和一對雙胞胎女兒,跟豆漿店游姓千金外遇。 黃小玲說前夫背著她,每天與游姓千金私傳訊息,甚至還為了去台北找她,硬要她推遲換新藥的機會,害她延誤了治療時機,還在事後迅速向她提起分房。黃小玲要求看前夫手機訊息,前夫因而生氣地承認外遇。而雙胞胎女兒也因兩人離婚性情大變,時常情緒崩潰、大吵大鬧。此文一發佈,讓很多網友大罵前夫是渣男。沒想到過了兩天,事情有如八點檔般有了大轉折。張姓前夫也在爆料公社發文(https://www.bc3ts.com/post/33952),指前妻根本是要不到他,就想毀了他!張男說,很多人指責他好吃懶做,只會靠妻子賺錢,他一一列舉事蹟反駁,包括妻子懷孕後他一個人打理飲料店工作,還有聽前妻意見考月子餐證照,以及幫忙前岳母顧檳榔攤等等,澄清他真的沒有好吃懶做。張男也控訴前妻情緒管理不佳,讓他總是被當作發洩情緒的出口。前妻還曾為了挺與他不合的閨蜜,將他趕出家門。也曾在吵架時打他巴掌,卻對警方說要申請保護令,種種行徑讓他感到傻眼。離婚後他為了讓前妻專心養病,也特地回去店內幫忙,但前妻卻只一心求復合,只要被他拒絕就開始鬧脾氣。張男最後說希望不了解內情,只聽單方面說法就開罵的網友們聰明一點。這篇文也讓網友覺得雙方都說對自己有利的說法,而女方友人也在文章下方留言質疑張男明明就有外遇,卻把責任都推給女方。撲朔迷離的劇情也讓網友直呼根本是八點檔。不僅一般人,大明星也會陷入外遇風波!鄭秀文與許志安相識相戀至今30年,還被視為香港演藝圈的「最後一個童話」!但近日驚傳許志安出軌,被拍到與女星外遇,也讓許志安召開記者會致歉,痛哭認錯並坦承出軌,許志安表示,自己是一個「沒有了靈魂,一個壞了的人,對不起鄭秀文及愛他的所有人。」鄭秀文與許志安的愛情並非是一帆風順,交往中經歷了分手、復合,今年更是兩人結婚5周年。兩人在1989年認識,後來因為合唱歌曲而傳出兩人交往的消息。但在2004年傳出分手的訊息,這段時間鄭秀文傳出患上憂鬱症,許志安也交往了許多女友,被外界認為是花心男。但後來兩人低調復合,2013年在峇里島舉行婚禮。沒想到在結婚5年後,傳出許志安出軌的消息。許志安被拍到偷吃的消息,他也開記者會公開懺悔、道歉7分鐘。許志安表示:這是一件不可能被原諒的錯事,我不敢奢求原諒,因為我也沒有辦法可以原諒我自己。我只可以深切反省,並以最誠懇的態度,去為所有因爲這次事件而受影響的人,去說一聲,我真的做錯了,難辭其咎,對不起!我沒有任何籍口,犯下了如此嚴重的行為,令到我的家人、朋友及所有愛我的人徹底失望,我感到非常遺憾和歉咎。我亦願意承擔由這次事件所引起的一切後果和責任。最後作為一個丈夫,我要向Sammi說對不起,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錯誤,我感到慚愧及痛心。請大家給予時間和空間我去學習怎樣去改過及重新去做一個人。他二度90度鞠躬道歉,並爆哭說:「我對我做錯的事情,針對我的家人、Sammi的家人、朋友道歉,為這個錯深深反省自己。」他也自認很噁心,將無限期暫停演藝工作。而巧合的是,鄭秀文其實才在幾天前於微博上分享愛情觀:「一直認為婚姻本身並不提供愛,是彼此之間的愛滋養著婚姻,是彼此的努力,是彼此之間的不分彼此,才能使婚姻有血有肉有生命。」而近期兩人才出席親友的婚禮,鄭秀文也表示,「婚姻是無形但相處是有形,婚姻中每個階段也是一場埸終身學習。我估計沒有捷徑,只能一步一步經歷,才能真正體現『一步一生』的幸福。」對比如今許志安的出軌,令人為鄭秀文感到心疼。日本夫妻關係專家表示,容易陷入其他女性誘惑的男性可能有以下三種特徵:1、對每個女性都相當好、相當溫柔。2、雖然能認真傾聽女性的煩惱,並擺出和你一起面對的態度,但仔細想想,他所做的都對現實面沒有任何幫助。3、花言巧語、措辭浮誇,經常使用一般人羞於啟齒的用詞來稱讚你,或是許下「若有來世,我們…」等虛無飄渺的誓言。專家並強調特別是第三項,不少女性對這樣的方式毫無招架之力,更擴大了丈夫出軌的可能,務必多加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