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醫療.呼吸胸腔
搜尋
間質性肺病
共找到
54
筆 文章
-
-
2025-02-11 醫療.呼吸胸腔
【慢病最愛問】肺纖維化的併發症、共病還有哪些?要如何診斷、治療?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間質性肺病及罕見肺疾病委員會副召集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胸腔暨重症系主治醫師 杭良文據統計,肺纖維化患者中,有四成同時患有肺動脈高壓、七成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二成五患有憂鬱症,因此一旦患者確診肺纖維化,醫師就會確認患者是否有胃食道逆流等病史,並安排肺功能檢查、電腦斷層、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一系列檢查,盼在確診初期就掌握整體疾病狀況。當肺纖維化、硬化,減緩血液流經肺部的速度,肺臟難以交換氣體,長期缺氧將升高肺循環壓力,形成肺動脈高壓,也加重心臟負荷,長期下來導致右心室肥大,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嚴重恐因心臟衰竭而死亡。這類患者須接受藥物治療,必要時開刀,裝設血管支架。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肺纖維化一樣,好發於中高齡男性,前者病患在睡眠期間,出現間歇性、多次呼吸暫停,後者病患則是有持續性的呼吸困難。若睡眠呼吸中止症遲遲未被處理,將加重肺纖維化急性惡化的風險,患者可能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故此類患者睡覺時,需配戴呼吸器,確保氧氣供應無虞。纖維化也會提高罹患肺癌的機率,2015年一份研究指出,肺纖維化患者確診第一年裡,40%人演變成肺癌,第三年則攀升至82%,十分驚人。即使去除空氣汙染等外在環境影響,罹患肺纖維化越久的患者,罹癌風險也增加,所以患者需特別自身健康狀況,以便及早診斷、治療。除了肺臟、心血管等直接受肺纖維化器質性影響外,部分肺纖維化患者易因乾咳不斷,睡眠品質差,走幾步路便喘、咳、累而不願出門,導致罹患憂鬱症,此時就需身心科醫師的介入,減緩肺纖維化症狀之餘,也協助抒發壓力與情緒。【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關心肺部疾病醫療照護最新資訊,並持續關注全球新興疫情,結合國內外胸腔病科醫師,致力提高胸腔疾病暨重症醫療之診療、教學與研究水準。官方網站|Facebook|更多文章【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5-02-06 醫療.呼吸胸腔
【慢病最愛問】菜瓜布肺(肺纖維化)除了吃藥,還有其他的治療或日常照護方式嗎?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間質性肺病及罕見肺疾病委員會副召集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胸腔暨重症系主治醫師 杭良文肺纖維化的治療仍以用藥、吸氧為主,其餘輔助方式還包括飲食均衡、復健運動及接種疫苗。由於肺纖維化患者呼吸困難,常有喘、咳等症狀,不易進食,長期下來患者恐會營養不良,出現肌少症等病,因此建議患者應多攝取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以保有足夠的能量和熱量,並避免食用會引發過敏的食物,或吃太飽,食物擠壓到橫隔膜,導致呼吸急促。患者肺纖維化後,肺功能也下降,患者從事活動時,容易出現肺活量不足的情況,影響日常生活,進而造成肌肉力量減退,活動力變差。患者可接受呼吸治療,或一週兩到三次,一次2、30分鐘,從事走路、上下樓梯等中低強度的運動,增強血液循環,提升氧氣運輸能力,減輕肺部負擔。感染症也會加重肺纖維化病情,因此也應接種呼吸道相關感染症的疫苗,例如肺炎鏈球菌、新冠肺炎、流感病毒、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以降低急性惡化發生風險。【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關心肺部疾病醫療照護最新資訊,並持續關注全球新興疫情,結合國內外胸腔病科醫師,致力提高胸腔疾病暨重症醫療之診療、教學與研究水準。官方網站|Facebook|更多文章【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5-02-06 醫療.呼吸胸腔
【慢病最愛問】 肺阻塞(COPD)患者是否都是菜瓜布肺,如不是那比例有多少?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間質性肺病及罕見肺疾病委員會召集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系主任 林鴻銓肺阻塞(COPD)和菜瓜布肺,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肺阻塞的正式名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多發生於呼吸道;菜瓜布肺是特發性肺纖維化的俗稱,主要發生於肺部。兩種疾病發生的部位不一樣,並沒有明確因果關係。但由於上述兩種疾病的風險、惡化因子很相似,像抽菸、空氣汙染、燒香、病毒感染等,都容易引發肺纖維化、肺阻塞,或增加疾病惡化風險,因此病患也可能同時得到兩種疾病,共病比例依不同研究、統計,從8%到67%不等。【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關心肺部疾病醫療照護最新資訊,並持續關注全球新興疫情,結合國內外胸腔病科醫師,致力提高胸腔疾病暨重症醫療之診療、教學與研究水準。官方網站|Facebook|更多文章【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5-01-22 醫療.呼吸胸腔
【慢病最愛問】胃食道逆流與肺纖維化是什麼關係?吃完藥腸胃很不舒服,請問要回胸腔科看診還是到胃腸肝膽科?又要如何顧肺又顧胃?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間質性肺病及罕見肺疾病委員會副召集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胸腔暨重症系主治醫師 杭良文過去大家覺得胃食道逆流是肺纖維化的併發症,當胃酸上溢到肺部,導致肺部反覆發炎,產生肺纖維化,但目前尚未有實驗證明兩者具有直接因果關係,從臨床統計來看,約有六、七成肺纖維化患者,同時患有胃食道逆流,故視為共病關係較為恰當。若有其他共病(例如:肺高壓、肺癌、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等)的肺纖維化患者,病情較為複雜,建議患者先於胸腔科看診。如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醫師將安排胃鏡檢查,並照會胃腸肝膽科醫師,找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可能原因,對症下藥。基本上,治療方面將減少會增加胃酸的藥物,且開立制酸劑,協助中和胃酸。日常生活方面,患者也應避免接觸刺激性食物、菸、酒等刺激物,才能有效控制胃食道逆流。【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關心肺部疾病醫療照護最新資訊,並持續關注全球新興疫情,結合國內外胸腔病科醫師,致力提高胸腔疾病暨重症醫療之診療、教學與研究水準。官方網站|Facebook|更多文章【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5-01-22 醫療.呼吸胸腔
【慢病最愛問】檢查肺部除了照胸腔X光/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否需要聽診?為什麼需要聽診?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間質性肺病及罕見肺疾病委員會召集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系主任 林鴻銓在診斷上,若懷疑是肺纖維化(菜瓜布肺),傳統確診方式為開刀取肺部切片檢體、進行化驗,但病患須承受手術風險,所以現在醫師較傾向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做檢查。至於肺阻塞(COPD),主要檢查方式為「肺功能檢查」,檢查重點在肺活量、呼吸流速等。如果是聽診做診斷,對於肺纖維化病患,醫師聽診時很常聽到「囉音」(crackles),有人說,這像水泡破掉的聲音,也有人形容像魔鬼氈被撕開的聲音。如果是肺阻塞,聽診聲音分兩種,若呼吸道狹窄、阻塞,便容易產生「喘鳴聲」(wheezes),有點像氣喘發作的聲音,當肺泡出了問題,呼吸聲就會比較小聲。因為肺纖維化、肺阻塞的發生部位、病灶不同,治療策略當然也就不一樣。醫師看診時,一定要記得拿起聽診器來聽一下病患呼吸狀況。民眾如果咳嗽超過三星期,到基層診所看診、用藥兩、三次都沒有改善,建議一定要到大醫院接受詳細檢查,才能找到真正原因、及早用藥。【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關心肺部疾病醫療照護最新資訊,並持續關注全球新興疫情,結合國內外胸腔病科醫師,致力提高胸腔疾病暨重症醫療之診療、教學與研究水準。官方網站|Facebook|更多文章【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5-01-16 醫療.肺纖維化
墜入深淵 39歲年輕人剛迎接新生命 卻因皮肌炎導致肺纖維化困住人生
「生病前我很愛運動身材...很瘦很有型,現在連快走都有問題,還不斷乾咳、呼吸喘,治療後整個身材走樣、生活變調,讓人很沮喪...」坐在記者前面,是位39歲年輕的爸爸。張先生紅著眼眶微喘著,談話的過程還伴隨著乾咳,他努力抑制波動的情緒,談及兩年多來戛然而止的生活,還好有家人陪伴才有撐下去的力量。可以想像以前是型男的電腦工程師,現在是在家照顧兩歲兒的父親,為了能繼續進行肺部復健,張先生努力的每週兩次回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復健室,期盼著有一天他回到過往的日子。兩年前張先生不斷乾咳到鄰近醫院檢查,照了X光後發現疑似下肺葉纖維化,被告知要多注意不然後期會很嚴重,這句話深深印在腦海裡,他在幾個月內趕快到其他醫院檢查,被診斷是自體免疫疾病皮肌炎導致肺纖維化,屬於皮肌炎中的一種亞型: 抗PL-7抗體又稱抗合成酶症候群,容易併發間質性肺病進而惡化成肺纖維化。原以為會針對肺纖維化進行治療,「沒想到醫師就治療皮肌炎,肺的問題就只說持續觀察。」張先生回想求診的過程有點曲折。直到因乾咳到斷氣,完全無法自由行動,張先生衝到急診,但肺纖維化仍被列為「觀察」的項目,未積極治療。張先生覺得不對勁就自己找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疾病權威教授藍忠亮,「藍醫師說我太晚來就醫了,肺功能不佳…」由於張先生的肺功能太差,導致藥物治療無法獲得健保給付,得每個月自費十萬元醫療費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張詩欣指出,嚴重肺纖維化的患者有些人還可以在家帶著氧氣勉強工作,多數人是工作無法持續,而張先生就屬於後者,更不幸的是,張先生的治療費用,無論是治療肺纖維化或皮肌炎等較有效的藥物都沒有獲得健保給付。張詩欣指出,肺纖維化的藥物健保已給付不明原因引起的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患者,至於漸進式肺纖維化(PPF),健保署也逐步開放,但目前申請條件規定其肺功能要維持一定區間,才能獲得健保給付,而張先生就落在肺功能差到無法獲得給付的那群人,但也還無法排上肺移植的等候清單;更慘的是,治療皮肌炎效果比較好的數種免疫抑制劑,只給付在接受器官移植者或其他免疫疾病,張先生也不在給付條件內。為了幫張先生爭取更多的醫療資源,醫療團隊想方設法希望可以幫到病人,包括以特殊個案的方式送健保署審查,無奈仍被退件,目前也幫他規畫細胞療法的計畫,就是希望這名年輕的爸爸可以重獲新生。除了醫療團隊四處找尋資源外,張詩欣幾年前開始推動肺復原復健計畫,希望可以藉由非藥物治療提升生活品質,張先生也積極參與,「每週到醫院進行兩次心肺有氧復健,在跑步機上快走,每次半小時,復健治療師會在旁邊監測及指導。」加上居家復健計畫涵蓋阻耐力訓練.呼吸肌訓練.橫膈呼吸等,復健前後帶來的改變,增加了張先生信心,醫療團隊也希望在提升心肺功能後,能讓他有獲得藥物健保給付的機會。實際上,自體免疫性疾病中的皮肌炎及硬皮症都是間質性肺病及肺纖維化的高危險群,張詩欣提醒,患者若出現持續性乾咳.活動喘促或異常疲累可以先進行X光及肺功能檢查,但有些患者以為是咳嗽感冒,而忽略是免疫疾病的攻擊而延誤治療或未主動告知醫師,臨床上常遇到的病人有一半以上都是肺部已出現不可逆轉的纖維化病灶才來就醫。因此,患者本身或第一線的醫師要特別留意,持續乾咳、喘及累等情形,至於皮肌炎及硬皮症等高風險患者,則建議於初診斷時、或有新的呼吸道症狀出現時以及確認有間質性肺病後可以依醫師評估安排每三個月至六個月進行肺功能檢查,早期找出間質性肺病或肺纖維化患者,張詩欣指出,有患者在發病一個月內確診,於間質性肺病發炎的非常早期就接受治療,肺功能幾乎恢復正常,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4-12-24 醫療.呼吸胸腔
喘到受不了才就醫,差點洗腎!自體免疫病友千萬別輕忽「肺纖維化」嚴重性
「曾有一名皮肌炎患者,沒有規律回診,直到喘得很明顯才回診,情況已經很差,幾乎要做腎臟移植的程度,其實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高雄長庚風濕免疫科主任許鐘元說,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併發肺纖維化風險高,硬皮病高達七至八成,皮肌炎及多發性肌炎也有近五成可能合併間質性肺病,但多數患者對肺纖維化症狀沒有自覺,忽略及時就診及定期檢查的重要性。許鐘元說,從未做過肺功能檢查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管有無症狀,都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安排進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檢查,高雄長庚醫院也會特別提醒病友每半年進行一次檢查,包括聽診後背下肺葉、肺部X光檢查與肺功能檢查,發現有異狀,可及早轉介至胸腔科,在病情惡化前掌握治療時機。彭小姐就是最佳案例。「每次咳嗽都咳很久,咳到滿臉通紅、喘不過氣,就像快暈倒一樣。」彭小姐罹患多發性肌炎20餘年,長期服用類固醇控制病情,剛開始出現症狀時,以為是自體免疫疾病惡化,所幸回診風濕免疫科檢查時,醫師發現肺部的白點,立刻轉至胸腔內科做詳細檢查,確定是自體免疫疾病併發肺纖維化(PPF),長期治療後明顯好轉,受訪時談話輕鬆、應對自如,定期回診追蹤至今,狀況良好。「喘、咳、累」難界定 判斷2撇步:乾咳、跟自己比多數病友常因為喘、咳、累難以界定嚴重性,所以錯失及早開始治療的時機。許鐘元提供兩個簡單的方法讓患者可以更明確的判斷。一是若咳嗽以「乾咳」為主,超過兩周就要留意,二是喘和累,因每個人感受不同,但可以「自己跟自己比」來做為一個判斷的方式,如果兩個月前一口氣爬樓梯到三樓都沒症狀,這個月突然走一兩層樓就使不上力,到診所找不出原因,就應該要立即回診風濕免疫科或到胸腔內科就診檢查。肺纖維化雖不可逆 配合用藥可好好控制 恢復正常生活彭小姐的主治醫師高雄長庚胸腔內科副主任黃國棟進一步說明,當病患由風濕免疫科轉介到胸腔科,會再做肺功能檢查以及高解析電腦斷層等檢查,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再安排適合的治療。目前所有的肺纖維化病患都會經過多專科會議討論,包括胸腔科、風溼免疫科以及放射科等合作診治。「肺纖維化不會痊癒,但提早治療可以防止惡化。」黃國棟強調,一旦肺纖維化急性惡化,三個月內的死亡率為五成,不可輕忽。彭小姐也鼓勵與她一樣的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定期回診檢查,若有症狀趕快就醫,拖延對病況沒有幫助,患者聽到不會痊癒也不用太過鬱悶,好好跟醫生配合用藥治療,放鬆心情面對,病情一定能控制下來並好轉。【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4-12-22 醫療.呼吸胸腔
年輕幼教師,抬手就喘大氣、開口咳到要吐!乾燥症引發肺纖維化 拖延就醫恐致命
「只是簡單的鋪床,我一抬手就喘大氣,開口講話咳嗽不止,幾度深咳到快吐出來,也因此工作上常請假影響人際關係,當時的我生活簡直一團糟,求醫後才確診是因乾燥症引起的肺纖維化。」土城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秉翰說,像上述蔡小姐一樣由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LD)不在少數, 因此自體免疫患者無論有沒有症狀,都可以做一次肺功能檢查,了解自身肺部情況;若長期胸悶、喘、咳、累等症狀,更須就醫告知醫師,加做胸部X光、電腦斷層或肺功能檢查等進一步找出原因。 自體免疫病患注意!長期不明原因喘、咳、累,可做一次肺功能檢查蔡秉翰進一步解釋,肺功能檢查是一種無侵入性、過程簡單的檢查方式,採用肺量計,透過呼出的氣流來監測肺功能,只需於診間中吹好吹滿,就快速了解肺功能狀況。他說,像蔡小姐這類患者來胸腔科就診時,若沒有主動告知,醫師也沒有相關疾病意識,這類患者將長時間往返於胸腔科、免疫風濕科間,卻仍找不出病因。蔡秉翰表示,肺纖維化是指原先像是海綿般充滿彈性的肺部,因為反覆發炎破壞肺泡交換氣體之處,導致肺部像菜瓜布般,硬化並充滿孔洞。多數患者剛出現肺纖維化時,沒有感覺,直到有喘、咳、累,就醫才確診,此時肺功能持續下降,嚴重者需要仰賴氧氣機,甚至可能併發急性呼吸困難危及生命。良好醫病溝通助了解病況 跨科合作保肺「蔡醫師真的很認真,會仔細安排我接受檢查與治療,了解藥物產生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會跟我討論疾病現況。」蔡小姐很認同蔡秉翰的醫病溝通的方式。蔡秉翰也提醒,由於肺纖維化不可逆,須要跨科團隊一起合作,以保留殘餘的肺功能為治療目標。目前針對肺纖維化的治療,除了使用抗纖維化的藥物協助抑制疾病進程,若病因為自體免疫疾病,也會合併使用免疫抑制劑控制發炎。現在蔡小姐積極接受治療兩年後,症狀明顯改善,不再深咳、疲倦,也能一次爬梯到二樓,不用走幾步路就休息。切勿迷信亂服藥 避免偏方傷身此外,蔡秉翰也分享,曾有位70多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阿嬤原先用藥穩定,某天卻肝功能異常,即使停藥也不減疾病惡化速度,嚴重到需要住院,後來因為她的兒子也是如此,細問才知兩人皆使用從地下電台購買的藥物。無獨有偶,蔡小姐也承認,曾在病因無法確診的期間,聽信親友推薦每月花費3、4000元買某保健食品長達一年,最終因病情無起色而暫停不吃。蔡秉翰呼籲,患者切勿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藥物,尤其自體免疫疾病患更應避免聲稱加強免疫系統的食品,他表示,患者平時採地中海飲食、適量運動、生活作息正常、睡眠充足、心情放鬆才是最好的良藥。【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4-10-03 焦點.健康知識+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走一走會喘,肺纖維化主要3症狀!嚴重後期恐需肺移植
「醫生驚治嗽!做土水驚抓漏。」門診常常會遇到很多慢性咳嗽的病患,動輒咳上一兩個月以上,原因五花八門,細細數起來就可能有20種以上,本系列文章,將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和疾病簡單的做一些介紹,讓久咳不癒的患者可以掛對科,看對人!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之十四:肺纖維化【建議就診科別】胸腔內科疑肺纖維化 有效換氣空間僅兩成八十歲的老先生,瘦瘦小小的,手指關節都已經變形。類風溼性關節炎長期治療多年,近幾年來,咳嗽和喘症狀越來越嚴重,大部分乾咳。但最近喘到走路都有問題,免疫風濕科醫師轉介到胸腔科門診檢查。老先生呼吸喘合併胸痛,呼吸音是像撕開魔鬼氈一般的細濕囉音。因為生命徵象不穩,直接安排轉急診安排住院檢查。老先生的胸部X光懷疑肺纖維化,住院期間的電腦斷層顯示蜂窩狀(honeycombing)變化的肺部纖維化病灶,看起來像菜瓜布一般。肺功能是嚴重限制性肺病變,剩餘肺容量高達八成,表示個案的有效換氣空間只有兩成,所以是阻塞性合併限制性肺病變。給予個案支氣管擴張劑後,喘和胸痛症狀有所改善,幾天後老先生順利出院,後續在門診追蹤治療。肺纖維化主要症狀:喘、咳、疲勞這樣的肺纖維化個案,是結締組織病相關間質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TD-ILD),在肺纖維化個案裡面,相對是預後較好,對治療較有反應的一群。然而,在結締組織疾病也就是自體免疫疾病中,合併肺部病灶,則是預後較差的一群。因此,若是自體免疫患者,若有慢性咳嗽或喘的症狀時,需盡早評估是否有肺部侵犯,造成肺纖維化的風險。肺纖維化通常指間質性肺病變進展到較後期的表現。間質性肺病變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肺間質間的發炎、纖維化、不正常增生和破壞的疾病。發炎增生或受破壞的肺泡壁組織,會影響換氣功能,導致個案喘、咳嗽、缺氧和疲勞等症狀。治療肺纖維化先找病因 找不到病因的特發性肺纖維化預後差目前仍未有有效的方式可以逆轉纖維化,主要的治療著重於隔開導致纖維化的病因:如石綿、矽、抽菸、煤礦、感染及輻射等;隔開導致過敏性纖維化的成因:鳥糞、黴菌等等;治療導致纖維化的前驅疾病:硬皮症、皮肌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修格蘭症候群等;控制原發性的病因:類肉瘤性纖維化、蘭格罕組織細胞增生症、血管炎及肺癌等。當以上原因都無法歸類,也找不到肺纖維化的成因時,就會歸類為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 IIP),其中又以影像表現為尋常性間質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 UIP)的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預後最差。比起其他可以隔離病因、過敏原或治療原本疾病得到改善肺纖維化,特發性肺纖維化以前真的沒有什麼藥物可以使用,比起結締組織病相關間質性肺病對類固醇有較佳的反應,特發性纖維化對類固醇的反應很差。因此,特發性肺纖維化過去在胸腔科被視為不亞於肺癌的嚴重診斷。特發性肺纖維襪的成因不明,但發現在年長男性和重度吸菸者相關,其他諸如胃食道逆流患者、以及職業暴露粉塵者(木工、金屬粉層、養鳥人、美髮業者)、人類皰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及C型肝炎病毒感染,都有被提到可能有相關風險。藥物治療搭配肺復原訓練 嚴重後期恐需肺移植自2015年開始,歐美的特發性肺纖維化指引將Pirfenidone (比樂舒活)和Nintedanib (抑肺纖)納入治療建議。這兩個抗纖維化藥物,雖然無法逆轉肺纖維化,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延緩病程。Pirfenidone是第一個在日本研發的抗纖維化藥物,高劑量長期使用則可顯著減少肺功能的惡化,增加六分鐘行走測距離,可能可以減少死亡率與急性發作率。而Nintedanib據說本來是希望發展作為抗癌用藥,後來發現抗肺纖維化的表現比抗癌表現好,目前長期使用可顯著減少肺功能的惡化,可能可以減少死亡率與急性發作率及嚴重性。台灣健保對於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個案,在肺功能還沒有相當差時,符合特定條件可以申請使用。而結締組織相關間質性肺炎,抗纖維化的藥物一樣有幫助,研究指出有效減少肺功能下降,但目前健保只給付全身性硬化症相關的間質性肺炎可在特殊條件肺功能下申請,若是其他結締組織相關間質性肺炎,需考慮自費使用。然而,不管是哪種間質性肺炎,只要個案在一年內肺功能有明顯惡化,符合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的診斷,健保也提供有條件的給付,因此,對於結締組織相關間質性肺炎的個案,若肺功能和臨床進展快速,可考慮評估是否適用此條件。肺纖維化的照顧和治療,在新藥發展搭配肺復原的訓練,已大幅改善個案的肺功能下降幅度和生活品質。未來,還有很多新藥和幹細胞的臨床試驗在進行,期待可以逆轉肺纖維化。在當前還無法逆轉的狀況而言,真的走到嚴重後期的個案,需考慮的是肺移植的治療,國內肺移植手術這幾年也進步很多,從九日還在醫學院念書那時候師長說術後大多活半年,到近年全國醫院統計一年存活率超過四分之三,五年存活率超過一半,有大幅的進步。對於後期的患者,也是一個治療選擇。走一走會喘 留意肺部疾病可能9月19日,是台灣菜瓜布肺日取名為919走一走會喘的意思,若身邊的朋友家人有明顯慢性喘、咳、疲勞等症狀,務必請他到胸腔科進一步檢查,評估肺部疾病的可能。參考文獻:1.實證診斷及處置指引----特發性肺纖維化 2023更新版2.2023台灣PPF診治共識 ProgressivePulmonary Fibrosis漸進性肺纖維化3.2009-2022年醫院別器官移植術後存活率資訊公開(113.6.12新增) https://www.nhi.gov.tw/ch/cp-13152-ec21e-3502-1.html(本文經作者授權,原文部落格連結、作者臉書專頁)責任編輯:葉姿岑【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4-09-29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菜瓜布肺持續惡化 經濟負擔壓力山大
「有些菜瓜布肺患者反覆急診、住院,身心飽受折磨,一旦需要住院,每個月的部分負擔也要上萬元。」菜瓜布肺的正式醫學名稱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任周昆達沉重地指出,菜瓜布肺病患若沒接受治療,很快會走向呼吸衰竭,在此過程中,往往頻繁急診、住院,花費持續累積,若列為健保「重大傷病」,病患經濟壓力方能大幅減輕。估計有二、三千位潛在病患未確診、用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間質性肺病及罕見肺疾病委員會召集委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系主任林鴻銓與多位胸重醫學會專家呼籲,根據健保資料,台灣的特發性肺纖維化病患約一千多人,但據全球盛行率推估,應有二、三千位潛在病患沒有確診、用藥,病患常隨著病情惡化而醫療花費增多,加上不少為高齡族群,生活更是辛苦,因此除了病患需要及早治療、延緩惡化,若能列為重大傷病,病患較不會因經濟壓力而逃避就醫。對於菜瓜布肺的治療,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抗肺纖維化藥物可供使用,而藥物主要在幫助延緩惡化,若有肺氣腫、肺動脈高壓等共病現象,病患的呼吸喘、乾咳、胸悶等症狀容易加重,用藥控制菜瓜布肺,也能讓共病治療更有效率。及早接受治療,仍可過有品質的生活。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主辦、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協辦的「肺心為你,健康纖維持」肺纖維化衛教講座上,有一位80歲簡女士分享道,她在接受治療後,每天穩定用藥,且進行肺部復健治療,前兩年,她與先生在台灣北海岸騎腳踏車騎了20公里,現在常帶兩歲孫女活動,生活充滿活力。與會專家認為,不少菜瓜布肺的病患一運動、一爬樓梯就喘,飽受體力不濟、慢性咳嗽之苦,像簡女士這樣的例子,十分難能可貴,這也代表及早接受治療的重要性。【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8-07 焦點.元氣新聞
拚加快肺纖維化新藥研發 中榮、百靈佳殷格翰簽臨床試驗MOU
「肺纖維化」急性惡化死亡率逾50%,既有治療僅延緩惡化,新藥研發進程亟待臨床合作推動。台中榮民總醫院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昨日簽訂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MOU),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表示,中榮以病人為中心,除了引進高科技醫療設備與技術,更著眼於「急、重、罕、難」等醫學領域,發展新興治療與研究,期能幫助患者解決問題,與百靈佳殷格翰的發展不謀而合。2021年,台中榮總成立尖端醫療、智慧醫療、細胞治療暨再生醫學等委員會,並獲得全球最佳智慧醫院認證。2024年起,更積極投入臨床試驗,不僅建置臨床試驗病房、優化合約審查與試驗媒合機制,也將資訊化導入臨床試驗,發展分散式臨床試驗,並通過衛福部2024年至2027年卓越臨床試驗中心計畫。百靈佳殷格翰總經理邱建誌指出,與中榮的臨床試驗合作中,涵蓋早期臨床試驗,疾病領域跨及肺纖維化、癌症與自體免疫等疾病,透過整合雙方的優勢與資源,加速投入國際早期臨床試驗,提升台灣在新藥開發的影響力。未來將聚焦六大專科領域:胸腔科─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糖心腎共病、腫瘤、思覺失調症、免疫、眼科等。中榮於2021年成立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照護病人數為全國之冠,台中榮總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主任傅彬貴指出,肺纖維化是非常棘手的疾病,但目前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藥物只有兩種,漸進性肺纖維化全球僅有一種藥物可使用,亟須開發新的治療藥物。近年百靈佳殷格翰在肺纖維化新機轉藥物第二期臨床試驗成效優異,具抗纖維化、抗發炎作用,有助延緩肺功能持續退化。中榮更與基層醫療發展早期肺纖維化篩檢與轉介服務,提供病友早期診療,並獲得參加新藥臨床試驗的機會。而在肺纖維化新機轉治療第三期臨床試驗收案,中榮收案數更高居全球試驗中心排名前3%。此次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發展智慧臨床試驗,包括受試者篩選、簽署同意書、居家訪視、遠端生理參數採集、優化臨床試驗流程等,將創新研發的能量最大化,造福更多病患。
-
2024-06-16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菜瓜布肺病友易跑錯科 專家:留意喘咳累3症狀
郭小姐長期忍受全身關節疼痛和肌無力,原以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使用類固醇無效,一度痛到只能臥床,後來在臺中榮民總醫院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下稱中心)詳細檢查,確診為肺纖維化(菜瓜布肺),在跨專科全方位照護下,現病情穩定,定期回診追蹤,日前出席中心舉辦的病友會,與現場近80位病友分享經驗。常被誤診為感冒、氣喘,延誤就醫。中心主任傅彬貴指出,肺纖維化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病患多輾轉就醫,未第一時間警覺是肺部問題,他提醒病友若出現「喘、咳、累」達8周以上,應盡快到胸腔內科檢查。傅彬貴解釋,肺纖維化病因包括自體免疫疾病、抽菸、環境暴露等,導致肺部反覆發炎和結疤,最終喪失氣體交換功能,呈現類似菜瓜布的病理表現。患者常出現杵狀指、肺囉音或喘、咳、累等不具特異性的症狀,易被誤診為感冒、氣喘等而延誤治療黃金時間。疾病雖不可逆,但早期治療可有效控制。傅彬貴強調:「雖然疾病不可逆,但及早診斷、治療,可有效控制纖維化範圍擴大、降低急性惡化風險,改善生活品質。」2021年臺中榮民總醫院整合多科室,成立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是全國首創以病人為中心的肺纖維化疾病特色醫療照護中心。郭小姐說,以前會喘以為是體力不好,直到某次出遊喘到不行才就醫,當時較明顯的症狀只有關節痛,難聯想到是肺部;後來痛到臥床,導致肌肉沾黏、手舉不起來而要開刀,且檢查出肺部有問題,於是被轉介到剛成立的中心,經X光、高解析度電腦斷層(HRCT)和肺功能檢查,確認三分之一肺呈現菜瓜布狀。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更需提高警覺。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彥如於病友會中提及,自體免疫疾病是肺纖維化的高風險因子,應提高警覺,出現乾咳、呼吸急促等症狀應立即與醫師反映,並建議規律回診、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查,早期檢測是掌握疾病進展的重要關鍵。治療方法除了使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藥物來控制肺部發炎外,現有抗纖維化藥物可以有效延緩肺功能惡化。為降低心肺負擔,找回躺床所流失的肌力,郭小姐接受中心運動復健,也與先生一同打有氧拳擊,目前病情穩定。郭小姐分享,依照醫療團隊的計畫,定期接受肺功能、X光、HRCT及血液檢查,追蹤與疾病管理,是重拾健康的最佳方法。傅彬貴表示,與肺纖維化病友並肩作戰,提供最好的醫療照護與個案追蹤管理,讓病友能重新找回自在呼吸的健康。【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6-02 醫療.呼吸胸腔
中榮間質性肺病整合中心舉辦病友會 9科室共照助病友抗肺纖維化
肺纖維化(菜瓜布肺)病因眾多,包含自體免疫疾病、抽菸、環境暴露等,常見症狀則有喘、咳、累等,患者易被誤診為感冒、氣喘等疾病,因而延誤治療,也易合併肺動脈高壓,根據統計,從診斷到死亡僅2年半。今臺中榮民總醫院舉辦間質性肺病(ILD)整合照護中心(下稱中心)病友會,吸引近80位病友參與,甚至有桃園病友一早搭高鐵南下出席,感謝團隊的細心照護,副院長傅雲慶表示,中心不僅是全台首間整合9個科室共同照護肺纖維化的醫療機構,收案量也居全台之冠,可為患者爭取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在內的最先進治療。當肺部反覆發炎、癒合形成疤痕,將漸趨僵硬,影響氣體交換,形成間質性肺病,患者將出現喘、咳、累、杵狀指、肺囉音等症狀,若病情持續惡化,可能導致肺纖維化,也就是俗稱的菜瓜布肺。中心主任傅彬貴指出,國家近年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肺癌,其中,約有7%的篩檢結果可能有肺纖維化風險,因此除了電腦斷層,也需透過肺功能檢查、X光才能診斷。因該疾病成因眾多,如自體免疫疾病、抽菸、家族史等,又會影響其他器官,傅彬貴表示,患者需要胸腔內科、心臟內科、免疫風濕科、復健科、放射科、醫學研究部、胸腔外科、病理檢驗部、護理部等9個科室的整合照護。「雖然疾病不可逆,但及早診斷、治療,仍能有效控制病況。」傅彬貴表示,中心已與基層診所合作,若患者有相關症狀,醫師將啟動轉診流程,讓患者及時接受診治。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廖文鎮說,去年底健保擴大給付抗纖維化藥物,有效幫助患者控制疾病,若再加上基層診所及時轉介,有望縮短診治時程。今天遠從桃園來參加病友會的曾先生也分享,他在台北確診後、某次出國前,突然出現嚴重咳、喘,醫師建議不宜搭飛機,且須購買氧氣機使用,「當時我感到沮喪,難道人生要開始用氧氣機嗎?真的很不甘心。」於是上網找資料發現中心,進而就醫。當時傅彬貴表示,他肺纖維化尚不嚴重,只需接受類固醇治療,仍能上飛機,「有醫療團隊在背後支持,至今身體狀況穩定,即使下週再出國也不擔心。」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表示,肺纖維化成因之一是自體免疫疾病,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彥如說,自體免疫疾病裡,高達五成全身性硬化症患者合併間質性肺病,皮肌炎五成六,類風濕性關節炎三成三;治療方法除了抗纖維化藥物,也可使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藥物來控制肺部發炎。肺纖維化也會導致肺動脈出現不正常收縮、阻塞或狹窄,進一步提高血壓,迫使右心室因更費力打血進去肺部而負荷過量,增加心衰竭猝死風險。心臟血管中心主任林維文說,一般會透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導管檢查診斷肺動脈高壓,一旦確診,患者不僅要控制體重、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以降低心肺負擔,也須避免服用偏方,並依照醫囑接種疫苗;傅彬貴則建議,肺病患者最需接種肺炎鏈球菌、流感、百日咳、新冠XBB、帶狀疱疹、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疫苗,避免出現重症,惡化肺部功能。雖然肺病易使患者感到喘、累,但復健醫學部主任程遠揚表示,運動與藥物一樣重要,維持肌耐力等身體所需能力,才能減少依賴他人。心肺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卓俐吟則分享,當患者感到喘時,可以站姿找椅子或桌子,身體向前傾,放鬆脖子、橫膈肌肉,或以坐姿抱著枕頭向前傾,慢慢呼氣、吐氣,無抱枕則把手肘放在膝上;平時也應習慣腹式呼吸法,幫助放鬆身體。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4-05-26 焦點.元氣新聞
111年國人健康餘命72.43歲「少活10.4個月」 醫揭原因籲做好3件事
衛福部最新公布,111年國人「健康平均餘命」為72.43歲,較110年73.30歲,國人少活約10.4個月,此創下自90年統計至今,減少最多歲數的年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111年正值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流行,並爆發社區疫情,造成許多罹患慢性病等共病患者合併染疫死亡,為避免流行病來襲時的生命流失,應做好到早期發現、盡速治療、接種疫苗三件事。健康平均餘命 男少活11.8個月、女少活8.64個月衛福部「健康平均餘命」定義,為身體健康不需依賴他人的平均期望存活年數,由疾病、功能障礙及死亡的存活曲線,分別計算各年齡別健康生命的存活率,與未罹患慢性疾病狀況下的平均餘命。衛福部最新統計,111年國人「健康平均餘命」為72.43歲,相較前一年、110年少活約10.4個月,其中男性健康平均餘命為69.92歲,較前一年70.90歲,少活約11.8個月;女性為75.07歲,較前一年75.79歲,少活約8.64個月。疾病來臨前做好3件事黃高彬說,111年正值變異株Omicron流行,造成許多罹患共病患者染疫死亡,若要避免流行病來襲時,減少生命的流失,必須做好三件事。首先,應隨時監控慢性疾病共病者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染疫應盡速送醫治療;其次,治療時,應盡速使用抗病毒藥物,降低患者體內病毒量;第三,高風險族群應接種新冠疫苗,降低感染後引發重症及死亡風險。國內新冠疫情平緩 僅15%需使用抗病毒藥物至於國內目前新冠疫情情況?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國內感染新冠病毒確診者,每周約新增1至2萬名個案,疫情平緩,確診者未出現明顯增加趨勢,而其中約15%、3000多人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但目前抗病毒藥物庫存約還有一年,民眾不需擔心。曾淑慧指出,依「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定義,染疫重症風險因子包括年齡≧65歲、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慢性肺疾(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結核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或是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失智症、吸菸(或已戒菸者)、BMI≧30(或12-17歲兒童青少年 BMI 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懷孕(或產後6周內)、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吸菸(或已戒菸者)若同時具有任一其他風險因子,當民眾染疫後,就符合使用抗病毒藥物的條件,醫師應開立藥物救治病患。
-
2024-02-19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女星19歲病逝 醫提醒這病未及早治療恐侵犯全身器官
印度媒體報導,曾在2016年的印度賣座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飾演二女兒「芭碧塔」的印度知名女星蘇哈尼.巴特納加(Suhani Bhatnagar)已病逝,得年19歲。根據相關內容指出,她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皮肌炎」(dermatomyositis),但在接受類固醇治療後,她的免疫力急遽下降,又在醫院感染病毒,導致肺部功能減弱,於2月16日晚間宣告不治。什麼是皮肌炎?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黃光永曾受訪表示,皮肌炎是自體免疫疾病,發病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五,病因不明,女性發生機率又比男性多一倍,常在20至40歲出現,症狀從輕微四肢肌肉無力到嚴重四肢癱瘓、吞嚥困難、肺纖維化等,常因吸入性肺炎或呼吸衰竭而致死。皮肌炎可能的致病因素.遺傳因素:一些研究顯示皮肌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自體免疫問題:皮肌炎與許多自體免疫疾病類似,這些疾病會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組織。.病毒感染:有一些證據表明,病毒感染可能會引發某些人的皮肌炎,即使感染本身已被治癒。.環境因素:研究發現,生活在汙染較高或空氣品質較低的地區可能會更容易罹患皮肌炎。皮膚科醫師陳志斌曾受訪指出,皮肌炎主要侵犯皮膚和肌肉;若侵犯到皮膚,會造成上眼皮、臉頰兩側、頸部、前胸範圍及手背指關節出現紅紫色皮疹的情形。若侵犯到肌肉,較典型的症狀為近端肢體無力,易導致手抬不起來、無法爬樓梯等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侵犯肺臟、心臟、食道等器官。陳志斌說,皮肌炎無法根治,需終身服藥。急性期發作時必須使用全身性類固醇予以治療,當症狀和緩後,則以免疫調節劑來控制病情。另外,皮肌炎具光敏感性,患者需注意防曬,防止患部惡化,且因有合併癌症的可能性,建議確診病患定期健檢,防患未然。皮肌炎患者可能罹患的癌症.卵巢癌。.肺癌。.淋巴瘤。.乳癌。.結腸癌。黃光永提醒,很多人會以為自體免疫疾病是免疫力不夠,自作主張多吃提升免疫力的食物,結果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延伸了解】:自體免疫疾病與肺纖維化的關係.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硬皮症等要留意急性肺纖維化.「既難、又重、且罕」1疾病9科室共同診治 中榮首揭肺纖維化台灣本土研究數據如何預防皮肌炎?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指出,皮肌炎初始症狀不明顯,最好的辨識方式是雷諾氏現象。一般人天冷時因血管收縮,手部皮膚變白,接著因血管缺氧而變成青藍,最後血管恢復正常又轉紅。但如果是短時間內白、青、紅輪流出現,就要提高警覺,盡快至風濕免疫科就診,醫師會透過病理檢測,查出背後的自體免疫統問題。其他警訊還有莫名的關節痛、肌肉無力以及皮疹,患者常會先於神經科和皮膚科就診,但有經驗的醫師會找出背後可能隱藏著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Dermatomyositis.47歲女眼皮長紅紫斑還擴到脖胸 罹皮肌炎常誤為濕疹.小學生皮肌炎肌肉無力卻誤認過敏 溜滑梯一直撞到頭.元氣網疾病百科:皮肌炎【延伸閱讀】肺纖維化的相關內容.沉默的重症 自體免疫病人更要留意肺部健康.健保擴增給付於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了解更多肺纖維化,疾病百科:肺纖維化
-
2024-01-23 癌症.抗癌新知
簽署MOU聚焦六大領域 長庚攜手百靈佳殷格翰推臨床試驗
廣泛性小細胞肺癌對化療反應佳,但可能在6至15個月內復發,且可能產生抗藥性,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昨天共同簽署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MOU),合力推動臨床試驗,除了癌症,也將聚焦糖心腎共病、思覺失調症等六大領域,共同加速藥物研發進程,造福更多病患。這也是長庚體系首次簽訂醫療全體系的臨床試驗,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表示,如何讓民眾得到最好的醫療,對民眾及台灣醫療未來發展非常重要,期待強強結合的雙贏策略,讓台灣民眾在臨床治療診斷,及藥物應用可以和國際接軌。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總經理邱建誌指出,過去十年與長庚醫療體系緊密合作,已開展上百個臨床檢測點、近70件臨床試驗,近4成皆為早期臨床試驗,以免疫、腫瘤專科為大宗,近來聚焦六大專科領域,包括糖心腎共病(CRM)、思覺失調症、胸腔科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ILD)、免疫、腫瘤、眼科等,希望持續創新,改變疾病發展樣態。據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統計,肺癌連續43年排名前2名。台灣每年約新增1.3萬名肺癌病人,小細胞肺癌約占六分之一,其中逾七成為廣泛性小細胞肺癌。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主任郭志熙指出,少數癌症基因雖被發現,卻沒有適合治療的藥物,希望藉由相關領域合作,展開臨床試驗,更明確知道適用於哪些病人、出現什麼副作用等。秉持「Life Forward──生命總是不停前進,我們可以推動它往更好的方向」的核心精神,百靈佳殷格翰藥廠與長庚醫療體系簽署合作備忘錄,目標是2030年之前,在多數尚無治療方案的領域提供協助,推出15個人類全新藥品與適應症。邱建誌表示,期許以雙方的優勢與資源,改變某些特定癌症或疾病治療選擇有限等困境,造福更多病人。
-
2023-12-29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喘到無法說話竟是自體免疫疾病 醫:需終身用藥
一位病友出現喘咳症狀,嚴重至無法從事社交活動,先至醫院胸腔內科就醫,經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HRCT)後,發現患者肺纖維化面積達2成,轉介至風濕免疫科就診後,發現是硬皮症導致。病患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蔡昀蓁表示,由免疫疾病導致的肺纖維化患者常延誤就醫,且患者必須終身用藥,健保本月給付新藥後,有助病人穩定用藥。健保原先給付含nintedanib成分藥品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及硬化症有關之間質性肺病(ILD)使用,然而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LD)會影響肺功能,導致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指出,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品,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同意於今年12月1日起,擴增含nintedanib成分藥品至該類病人使用,能顯著降低肺功能惡化,人年藥費約64萬元,預估約1300名病人受惠。蔡昀蓁表示,該名患者於門診檢查時,血氧不及90,在門診時一度喘到連一句話都說不完,肺部功能嚴重喪失,必須配戴氧氣罩維生。使用健保給付的抗肺纖維化藥物至今,病情控制良好,已能跳舞、做瑜伽,僅需每半年電腦斷層檢查、每半年進行肺功能測試觀察即可。「大部分自體免疫患者,罹患肺纖維化時沒有明顯症狀。」蔡昀蓁表示,自體免疫患者發現肺纖維化時多已晚期,因肺纖維化面積須至2、3成才會有症狀,若病人有運動習慣、肺活量較佳,則發病時間會再延後。門診不少患者是40至60歲才發病,惟狀況因人而異,也有患者20多歲就發病。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臨床上常安排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定期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蔡昀蓁解釋,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等病人,若為「全身性」類型,除關節、皮膚症狀外,因疾病慢性發炎的特性,肺部、腸胃道都會出現症狀,出現肺纖維化的比率達5成,除呼吸道症狀以外,因疾病影響病人生活,心理也會出現狀況。另,過去病人長期使用免疫調解藥物,萬一合併感染恐一發不可收拾。「過去常有病人說,免疫疾病是『死不了的癌症』。」蔡昀蓁表示,抗肺纖維化新藥每顆要價千元以上,病人每天需吃一顆,且必須終身使用,對無法獲得健保給付的病人而言是很大的經濟負擔。蔡昀蓁指出,健保12月起放寬給付條件,從過去特定疾病患者才能使用,改為若符合健保用藥條件,不分疾病別均可用藥,包住病人提升治療信心。因病人必須終身用藥,新藥降低副作用亦能幫助病人穩定、長期用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也說,肺纖維化由於疾病進展因人而異且變化多端,若未及早發現並適當治療,5年存活時間比許多癌症還低。過去抗肺纖維化藥物健保給付對象僅包含特發性肺纖維化及全身性硬化症有關之間質性肺病,健保署擴大給付對象至所有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的病友,期盼能降低肺纖維化的高死亡率。什麼是肺纖維化? 點擊知道更多健保署修訂後給付規定(自112年12月1日生效)Nintedanib用於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PF-ILD):(112/12/1)需符合下列所有條件: (1)需檢附肺部HR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及檢查報告,證實具有肺部纖維化且侵犯至少10%肺野(lung field),並符合間質性肺病之診斷。(2)經胸腔或風濕免疫專科醫師確認符合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Chronic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with a progressive phenotype,PF-ILD)之疾病進展定義(請檢附過去一年內可證明疾病進展之病歷及相關檢查報告)。須符合肺功能惡化,且伴隨呼吸症狀惡化或HRCT肺部影響檢查有纖維化增加的證據。肺功能惡化可以為以下任一條件(a)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預測值之絕對值降低≥5%或 (b) DLCO(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預測值之絕對值降低≥10%。(3)起始治療條件:病人的FVC為預測值之45~80%且DLCO為預估值之30~80%,病歷須清楚記載病人之相關臨床症狀(如呼吸困難、喘或咳嗽等)。(4)停止治療條件:在持續使用nintedanib 52週後,若病人的用力肺活量FVC預測值持續年下降10%絕對值或以上,則進入12週的緩衝期 (grace period),這段期間可先給予續用,緩衝期後,再測之 FVC預測值(%)與緩衝期前相比仍降低時,則認定為未改善,應停止用藥。(5)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26 週需檢送評估資料再次申請。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1-20 癌症.肺癌
肺癌成為台灣最新癌王!9大篩檢步驟教你預防肺癌
11月是肺癌篩檢月,衛福部國健署上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新發個案人數超過大腸癌,成為台灣新癌王。去年起,國健署針對肺癌高危險群,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免費篩檢(LDCT)計畫,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針對不抽菸肺癌進行篩檢的國家。誰是肺癌高危險群?誰符合免費篩檢條件?以下帶您了解LDCT檢查怎麼做,以及發現早期肺癌的重要性。第1站 高危險群Q:我是肺癌高危險群嗎?若不是高危險群,也需要做篩檢嗎?111年起,國健署對特定族群提供「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補助,免費篩檢對象包括:1.具有肺癌家族史:50歲到74歲的男性或45歲到74歲的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2.有重度吸菸史者:50歲到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不符合LDCT篩檢的民眾,若有健檢計畫,建議自費加做LDCT,頻率二年一次即可,費用約為5千元。一旦自費民眾檢出異常,後續治療費用則會由健保接手,民眾不必擔心。第2站 早期發現Q:國內的LDCT篩檢,為什麼特別針對有肺癌家族史者?目前篩檢成效如何?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提供重度菸癮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及有肺癌家族病史的民眾LDCT篩檢至今超過一年。截至今年6月30日,已完成篩檢4萬9千餘人,找出531位肺癌病人,其中85%都是第0期、第1期患者,這些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就能恢復正常,因為篩檢,得以治癒疾病。台灣肺癌特性與國際不同,只有三分之一患者有抽菸。台灣在1990年代就開始施行菸害防制法,成人吸菸比率顯著下降,但肺癌發生情況卻不減反升,尤其肺腺癌更是直線上升,與抽菸關聯性較高的肺鱗癌,罹癌人數則有下降,所以國健署肺癌篩檢策略,一定要針對不抽菸高危險族群進行篩檢,其中最明確的危險因子就是家族史。根據研究,若家族中有直系血親罹患肺癌,其後代累積10年內罹患肺癌的比率是4.5%。LDCT篩檢推動是奠基於肺癌家族史研究,除上述追蹤研究以外,亦根據「台灣肺癌篩檢計畫(TALENT)」,2015年起針對不抽菸,但有家族史、環境暴露、廚房油煙者進行篩檢,結果發現家族史是導致肺癌的重要原因,故將重度吸菸、肺癌家族史列為兩大篩檢對象。肺癌已知的環境致癌因子,包括空氣汙染、石棉等裝潢材料、二手菸、廚房油煙等,但就國內而言,環境因素導致肺癌的機會,仍不如家族史高。目前已知20至30個基因與不抽菸肺癌有關,然而,因為肺癌是多基因影響,個別基因貢獻度並不高,只是累積起來很高,足見肺癌是多基因影響的癌症,具有基因變異的患者,比較容易受到環境致癌因子影響,導致癌症發生。觀察一年後,確實發現LDCT列入癌症篩檢後,找出的家族史肺癌病人,遠比吸菸者高。LDCT篩檢篩出肺癌患者的比率是1.1%,但具家族史的病人比率為1.5%,重度吸菸者比率僅為0.6%,同時具有重度菸癮、肺癌家族史雙重危險因子者,檢出肺癌比率為0.9%,可見家族史仍是肺癌最重要的風險因子。由於罹癌者逐年上升,國家透過健保預算編列,支應肺癌治療的費用占比也逐漸提升,用掉國家最多資源。細究原因,是因為半數以上肺癌患者,診斷確立時,期別已是第四期,晚期肺癌存活率更是剩下12.6%。若能翻轉肺癌罹癌期別分布曲線,讓多數比人在第一期就被診斷出來,因早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治療效果較佳。新藥新科技引進雖能改善晚期病人存活率,但早期診斷是翻轉肺癌死亡曲線的重要方式,能夠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病人也不必活得痛苦。備註:包-年: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吸30年,則為30包-年)第3站 認識LDCTQ: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跟肺功能檢查一樣嗎?肺癌篩檢方式,早年靠X光,但人體胸腔不只有肺臟,尚有肌肉、肋骨、心臟、大血管、氣管等組織,在重疊投影下,病灶易被遮蔽;LDCT可偵測小到0.3公分的肺部病變,據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LDCT對早期肺癌篩檢是有效的,X光只能在有明顯病兆的病人或晚期才看得到,無法取代LDCT。以肺癌第四期病患一年一百萬元的醫療費計算,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療經濟效益是划算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能用於肺部檢查,由於肺部內都是肺泡,空氣較多、穿透性佳,低劑量的放射線就能取得足夠清晰的影像,找出肺部結節或其他異常病變。另外,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吸菸、氣候潮濕及空汙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阻塞)、氣喘、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等肺部疾病也逐漸受國人重視,若民眾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鼓勵進行肺功能檢查,以利及早發現肺阻塞、氣喘、肺纖維化及肺炎等肺病。第4站 到哪篩檢Q:我要去哪裡做肺癌篩檢?政府有補助嗎?什麼層級的醫療院所可以做肺癌篩檢?國健署未限定篩檢醫院層級,民眾符合受檢資格,可至網站查詢「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排檢。自去年7月至今年9月底,已補助約6.4萬人受檢。若有家族史者,應攜帶肺癌家屬診斷證明及親屬關係證明文件,若無證明可備罹患肺癌家屬之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填列聲明書。如受檢者目前有吸菸,則檢查前須接受戒菸治療或衛教。符合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補助資格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如受檢者使用戒菸服務或篩檢結果疑似異常須回診,須支付掛號費等費用,自費篩檢費用依各醫院規範收取。第5站 篩檢風險Q:肺癌篩檢會有輻射或其他風險嗎?有沒有可能發生過度診斷的情形?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有其好處,同時也有風險。就吸菸高風險族群來說,肺癌篩檢的好處和風險如下:肺癌篩檢好處1.降低死亡率:美國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可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歐洲試驗結果顯示,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4%,女性降低更多。2.早期發現肺癌:肺癌篩檢能減少晚期肺癌的比例,連帶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3.早期診斷其他疾病:可同時發現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冠狀動脈鈣化等。4.輻射量暴露較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暴露低於常規的斷層掃描。肺癌篩檢風險1.過度診斷:少數惡化緩慢的肺癌,就算不接受篩檢,可能終其一生不會出現症狀或提早死亡,因此會有少數的比例屬於多診斷、多治療。2.產生焦慮:若篩檢出陽性,於確認後續檢查結果前,會帶來等待的焦慮。3.陽性率結果:約95%篩檢出的肺部結節是良性,陽性率問題會造成心理壓力,衍生後續追蹤、侵入性診斷,與相關併發症。4.偽陰性結果:並非所有肺癌都可以藉由肺癌篩檢而及早診斷。5.仍有低輻射量暴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平均一次的輻射線暴露約為1.5毫西弗,約為在台灣一年的天然背景輻射量。第6站 報告異常Q:篩檢後多久可看到報告?顯示異常怎麼做?怎麼避免偽陽性問題?推動肺癌普篩,陽性率問題曾引發專家擔憂。LDCT看到結節,未必是惡性腫瘤,要視結節是否會成長。若LDCT檢測出肺部結節,放射科訂有判讀條件,會依照結節大小判斷,加上醫師雙重確認,就能降低偽陽性率。篩檢後約一周後可以收到檢查報告,重點是拿到報告後,若顯示異常,建議回到受檢醫院找胸腔內外科醫師依病兆態樣專業判讀、診斷、期別判定等。若檢查無異常,建議多久追蹤一次?國內研究發現,具肺癌家族史罹肺癌機率約為一般人的3倍,多發性(一次長很多地方)高達17%,女性遺傳機率更高。因此建議,具肺癌家族史可依衛福部建議,每兩年做一次LDCT篩檢。第7站 結節追蹤Q:什麼是結節?結節怎麼分辨好壞?需要多久追蹤一次?根據「台灣肺結節處置共識」指引,小於0.6公分的結節不需要馬上手術,建議可6至12個月追蹤1次,而0.6至0.8公分建議3至6個月要追蹤1次,0.8公分視為惡性處置。常聽到「小結節定期追蹤就好」,但有的受檢者想開刀一勞永逸,又擔心挨了不必要的刀,怎麼辦?目前臨床上會以AI輔助檢視毛玻璃樣病灶的腫瘤密度、亂度,對於非常焦慮的受檢者3個月回診追蹤,清楚判斷結節有無形態變化,若無變化可拉長到半年追蹤一次,再來就可拉長到一年一次。第8站 公費篩檢追蹤Q:符合國健署補助肺癌篩檢對象,檢查結果有小結節後續要如何追蹤?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而健保署依「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醫院執行LDCT篩檢後,後續檢查追蹤或確診程序,相關費用由健保給付。今年度醫院總額也新增「因應肺癌篩檢疑似陽性個案後續健保費用擴增」專款項目10億元,用於支應肺癌篩檢後,疑似陽性個案後續確診費用。依健保署統計,罹患肺癌人數自107年6.6萬人,上升至111年8.7萬人,醫療費用也從107年149.81億點,上升至111年223.73億點。依國健署資料顯示,肺癌個案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期別有關,109年肺癌確診個案,高達51.1%被診斷為4期,若延誤治療到第四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健保署與國健署共同合作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並於今年6月1日開啟主動追陽模式。自6月至7月止,參與醫療院所數及服務人數分別為137家、3194人。至於自費進行LDCT篩檢的民眾,雖然健保署鼓勵各醫院即時上傳醫療影像包括電腦斷層攝影(CT)、核磁共振造影(MRI)、胃鏡等,提供其他院所調閱,但目前並未強制規定醫院一定要上傳,若醫院主動將自費檢查結果上傳,或是民眾主動請醫事機構上傳自費健檢資料,有需要時就可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第9站 自費篩檢追蹤Q:我是自費篩檢陽性,沒有政府協助追蹤,後續該怎麼辦?符合國健署免費LDCT篩檢對象,若篩檢出腫瘤,個管師將介入;自費篩檢若檢查出腫瘤,醫師就是患者的個管師,會協助治療並給予方針。一般而言,自費做LDCT可以分兩種,一是到門診,自訴有高風險病史,可自費做LDCT,等待檢查報告出爐後,回診看報告;另一種是自費做健康檢查,其中包含LDCT的項目,同樣會在一定時間內提供檢查報告,如果自費篩檢醫院沒有給予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也會有建議治療的報告,可主動向醫院詢問。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該檢測分為0到4級,其中第4級又分為4A、4B、4X,如果報告結果在3級以上,顯示需要緊急追蹤與介入治療,民眾可持健康檢查報告到任一醫院就醫,醫療費用則是依健保規定支付。【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3-11-11 醫聲.健保改革
9項新藥擴增給付!健保未來5年花費23億 罕病、癌友受惠
9項新藥納入及擴增健保給付。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10月19日召開「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經過醫藥界、付費者代表及病友團體努力,為提升癌藥可近性,同意通過擴增5項癌藥給付規定及收載1項新癌藥,包括治療頭頸癌及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乳癌等藥物,並擴增給付於兒童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以及治療β型海洋性貧血的罕藥、擴增給付於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等。蔡淑鈴說,今年12月起陸續擴增給付,預估未來5年,將增加藥費支出約22億到23億元。這次納入及擴增健保給付的藥物,最大宗的就是癌藥,占了滿大的一部分。擴增項目:(1)含pembrolizuma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頭頸癌及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部分,療效優於現行標準治療,可延長整體存活期約4.1個月,反應持續時間延長約19.2個月,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相較於化療,延長整體存活期約5.6個月。(2)含atezolizuma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為一高侵襲性且預後差,現行治療方式僅有化療,本品可延長整體存活期約2個約,降低死亡風險30%,為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優先使用藥品。(3)含palbociclib成分藥品及含ribocicli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停經前/正在停經婦女之轉移性乳癌,相較於現行標準治療,可延長整體存活期;另為讓病人有更多用藥選擇。(4)含larotrectini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有NTRK基因融合之實體腫瘤。(5)含blinatumoma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急性淋巴芽細胞白血病,以及新收載治療被套細胞淋巴瘤及華氏巨球蛋白血症之含zanubrutinib成分新藥,預估約2090名病人受惠,挹注藥費約20.5億元,財務影響約12.75億元。另考量兒童在氣喘治療上的醫療迫切需求,及顧及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的日常生活品質,健保署同意擴增含dupilumab成分藥品,用於治療12歲以上氣喘及6歲至12歲異位性皮膚炎病人,人年藥費約30萬元至42萬元,預估約1280名病人受惠。蔡淑玲指出,除了照顧癌友,為照顧罕病病友,這次也通過含luspatercept成分新藥,用於治療β型重型海洋性貧血,該疾病現有治療為終生輸血合併排鐵劑,無其他替代治療選擇,此藥品能顯著降低輸血負擔,人年藥費約109萬元,預估約299名病人受惠。至於,慢性漸進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會影響肺功能,導致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蔡淑玲說,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品,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同意擴增含nintedanib成分藥品至該類病人使用,能顯著降低肺功能惡化,人年藥費約64萬元,預估約1300名病人受惠。蔡淑玲表示,本次共擬會議通過多項用藥,受益族群包含兒童、癌症病患、罕病病患等,而在有限的資源下,做最大效益分配,未來將持續與藥物共擬會議代表一起努力,讓更多病患受益。
-
2023-07-12 醫療.呼吸胸腔
「既難、又重、且罕」1疾病9科室共同診治 中榮首揭肺纖維化台灣本土研究數據
一位固定於風濕免疫科追蹤的皮肌炎患者,今年3月開始出現容易喘的症狀前往胸腔科就醫,經追蹤發現,患者右下肺部已發生纖維化病變,需要持續使用氧氣治療。隨即將患者納入台中榮總在2021年設立、全台首家「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有了跨專科團隊的治療照護,加上個管師即時關心患者病況、提醒回診及復健情形等,該名患者現已不必配戴氧氣管,且肺功能進步超過一成。台中榮總醫院間質肺病整合照護中心主任傅彬貴表示,間質性肺病是一高死亡率、須由多專科共同治療照護的疾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許多患者只會出現乾咳、呼吸急促等症狀。而間質性肺病成因眾多,目前已知:1.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皮肌炎、硬皮病等由於自體抗體的全身性攻擊,導致肺部受損。2.特發性肺纖維化:原因不明且沒有明確致病原因。3.其他原因:尚有環境暴露、藥物副作用、淋巴與肺實質產生纖維化病變等上百種原因。傅彬貴說,部分種類的間質性肺病更可能發展成「漸進性肺纖維化」,患者若未妥善治療與追蹤,一旦出現「菜瓜布肺」,不僅不可逆,恐出現呼吸衰竭甚至死亡。間質性肺病棘手 成立中心照護病患遠離致死風險台中榮總在院長陳適安上任後推動急、重、難、罕疾病的照護優化,院方表示間質性肺病「既難、又重、且罕」。治療相對困難、疾病嚴重度高、雖然看似發生率低,但很多都是未能早期診斷所致。故2021年十月正式成立全台首創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至今累計收案360餘人。傅彬貴分享,2016年曾赴德國慕尼黑大學進修,考察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的模式,歸國後在院內與其他在該領域有興趣的醫師組成跨專科「同好會」,為正式成立照護中心奠定基礎,發展照護模式:📍建立團隊及基層醫療間緊密的合作關係,接受基層醫師與其他中小型醫院的轉介。📍患者在中榮團隊能接受多專科醫師的共同照護。📍有專任的個案管理師及研究助理進行追蹤。📍藥物申請與新藥治療的評估。📍患者若出現急性發作狀況也能即時透過個管師得到專業的醫療建議,並協助安排到院就醫,大幅降低病人與家屬的恐懼與不安。及早治療與追蹤為關鍵 整合照護已成國際趨勢「間質性肺病對台灣醫界來說是全新領域,且過去並無有效治療方式,直到2016年抗肺纖維化藥物研發成功,間質性肺病治療才出現曙光。」傅彬貴表示,隨著臨床試驗的進展,目前健保給付特發性肺纖維化、硬皮病所致的間質性肺病。未來漸進性肺纖維化,也有機會獲得健保給付藥物使用,但要得到比較好的治療,關鍵是「早期診斷」及「持續性個案管理追蹤」,才能早期治療,並依照疾病發展的趨勢,給予病人新藥臨床試驗、細胞治療臨床試驗以及肺臟移植的建議與安排,而這樣的照護模式,只靠一人一科是無法達成的,在國際上,多專科團隊照護已是主流趨勢。傅彬貴表示,國際上大型醫療院所針對間質性肺病皆採取整合照護模式,澳洲的墨爾本大學的間質性肺病多專科團隊模式,更納入醫療院所間的連結,地區醫院可將疑似間質性肺病患者轉送到墨爾本大學,由專業團隊進行診斷與評估。他指出,據澳洲經驗,在多專科團隊專業評估後,診斷的正確率大幅提升,並讓病人更早使用抗肺纖維化藥物治療,提高存活率。發展醫療學術與臨床試驗 肺纖維化治療曙光除提供臨床照護外,中心也積極進行本土研究。傅彬貴受訪時首次揭露一項本土研究結果:台灣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合併肺氣腫的比率高達46%,若患者合併肺動脈高壓死亡率上升2.24倍。研究結果也指出,間質性肺病患者肺部電腦斷層(CT)若觀察到網狀病變,或肺部病變面積大於一成者,追蹤3年發現,即使患者已接受治療,死亡率仍高達25%;體重太低的病人也會增加死亡風險。傅彬貴指出,此研究係與七家醫學中心合作進行,整理全台300多筆間質性肺病個案資料,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間質性肺病本土研究數據資料庫。他表示,團隊也積極加入國際肺纖維化新藥臨床試驗,目前有兩項第三期新藥臨床試驗進行中,並預計於112年底引進肺纖維化細胞治療臨床試驗,為罹患棘手的漸進性肺纖維化病友,帶來一線曙光。整合全院共9科室 個人化追蹤診治「從病人、疾病的角度出發,中心共整合了9個相關科室。」傅彬貴說,中榮醫院成立病人照護中心,旨在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集結了胸腔內科、免疫風濕科、心臟科、復健科、營養師、放射科和病理科等專業人才,為患者提供全面照護。復健科:考慮到患者運動能力下降,易發生肌少症的情況,復健科的參與尤為必要。該科室將為患者提供持續的肺復健。營養師:制定適合患者的飲食建議,以提升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放射科:由於患者合併肺氣腫的比率較高,且間質性肺病的診斷需要影像學的正確判讀,因此團隊中包含三位專任放射科醫師,以提供最及時的協助和影像判讀。病理科:在面對間質性肺病中需要病理診斷的困難情況下,病理科的專業知識成為最終的依據,因此該科室也被納入中心的範疇。胸腔外科:中心致力於積極發展肺移植任務,因此胸腔外科醫師的加入顯得尤為重要,不僅提供肺臟切片的協助,還在中榮肺移植的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個管師:患者一進到照護系統中,個管師就會透過通訊軟體建立溝通管道,回診的時間、復健安排及數值追蹤,都由個管師一手包辦,並安排醫療團隊的跨科會議,商討患者最新病況及療程安排。整合照護教育訓練 吸引全台醫師參加傅彬貴表示,台中榮總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模式,受到全台醫院的重視,由台中榮總每月舉辦的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教育訓練,透過線上會議模式,除了院內以及中部地區外,也邀請金門、澎湖等離島地區的醫師同好參加。目前的課程包含國際治療新知、影像判讀、病理判讀以及治療指引分享等,2年內舉辦近20場的教育訓練以及一場國際研討會,許多來自北部、中南部、花東等地區的醫師,都給予課程非常高度的肯定與回饋。發展醫療學術與臨床試驗 與肺纖維化的病友同在傅彬貴表示,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以病人為中心發展多專科服務為使命,包括:●早期診斷篩檢●照護流程客製化●心肺共病評估標準化●血清生物標記開發●國際臨床試驗導入發展幹細胞●再生醫療及肺移植照護治療「始終與肺纖維化病友並肩作戰、提供最好的醫療照護與個案追蹤管理,讓肺纖維化病友能重新找回自在呼吸的健康。」傅彬貴分享來自臺中榮總陳適安院長的勉勵,他也說,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團隊將持續在這個領域耕耘,為病友提供更好的醫療照護服務、提升台灣在這個領域的國際能見度。【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3-04-16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關注肺老化 只做胸部X光不夠 你有做過肺功能檢查嗎?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指出,廿五歲後肺功能開始下降,建議提高民眾肺部健康識能,早期檢測並建立「健康履歷」,避免變成慢性肺疾,增加醫療負擔。王鶴健說,肺是沉默的器官,幾乎沒有神經的分布,早期肺疾很難發現,主要是民眾常常會自以為是感冒或體力不佳,加上「過兩天就沒事」的心態,結果導致肺部疾病確診時,多半已是晚期且不可逆轉,全民的肺部健康識能相當不足。延伸閱讀:三周以上「咳、喘、痰」 快看這邊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林慶雄表示,肺疾病程進展緩慢,以COPD為例,病患就醫時,往往已是中後期,且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共病。據全國性電話民調顯示,台灣有高達六.一%的人口可能罹患COPD,其中接受肺活量測定者不到二%,無法提早診斷與治療,後續導致社會和個人沉重的醫療負擔。【Q1:什麼是肺功能檢測?】A:肺功能檢測是一種使用肺量計評估肺功能的方法,原理是請患者吸飽氣,再測量肺部呼出的氣體量和速度。透過肺量計可協助測量肺部呼出的氣體量以及速度。臨床上可以協助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或是患者開刀前後的肺功能狀況評估。王鶴健說,每個人的肺功能資本不一樣,有人天生肺功能異常得好,有人先天不佳,建議二十到三十歲的民眾,先確認自身肺功能是否屬於先天異常,建立肺部健康履歷,了解自己的資本有多少,若肺功能異常,就會有警覺,減少後天傷害,再加上定期追蹤就診,即可常保肺部健康。一般人常以為只有透過X光、抽血或電腦斷層,才能揪出肺部病灶。王鶴健表示,其實只要做肺功能檢測,採用肺量計,透過呼出的氣流量來監測肺功能,就是診斷COPD最準確可靠的方法,也有助於評估肺部疾病的嚴重度、進展及預後。王鶴健提醒,肺功能檢測無侵入性,而且過程簡單,但負責檢測的醫事人員教育訓練很重要,一定要指導受測者「吹好吹滿」,才能確保檢測品質。【Q2:肺功能檢測怎麼做?】A:民眾用力吸飽氣後,用力吐氣,就可以測量總肺量、肺活量、吸氣量等八項結果。最常運用的肺功能檢測數據:📍用力呼氣肺活量( FVC)📍用力呼氣一秒量( FEV1)透過這兩種數據評估呼氣氣流受阻的程度,可以提供醫師客觀判斷包含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特發性肺纖維化、間質性肺病、肺積水的肺部疾病。Q3:哪些人需要做肺功能檢測?A:20歲到25歲健康民眾可檢查一次肺功能,建立健康履歷。若結果健康,40歲到50歲可以再做一次,一般民眾自費健康檢查時,可增加肺功能檢查項目。【Q4:在家能夠檢視自己的肺部健康狀況嗎?】A: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建議民眾可從最簡單的一分鐘登階測試做起,若一分鐘內無法爬樓梯三十階,即屬高風險,要盡快就醫,若只能登階三十至五十階,則屬中度風險,須持續注意肺部健康。【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延伸閱讀: 醫:一分鐘爬不到30階樓梯 快到胸腔內科檢查聽聽專家怎麼說>>>【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專家:25歲應測肺功能 建立健康履歷【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關注肺老化 避免呼吸器相伴餘生 【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吹好吹滿」才有效 肺功能檢測重品質【空汙世代】肺功能檢測論壇/提升存活率 專家促建跨部會單位【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4-09 醫療.呼吸胸腔
指甲末端呈圓鈍狀是肺癌、慢性肺阻塞症狀?出現杵狀指代表肺部有狀況嗎?
【本文重點】杵狀指是臨床診斷的症狀,代表身體長期處於「慢性低血氧」狀態。杵狀指可能是因慢性肺阻塞、間質性肺病、心衰竭等疾病所致。若出現杵狀指已是疾病晚期,因此需遠離風險因子、定期做肺部掃描,及早發現、切除病灶可預後良好。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若出現呼吸道阻塞、肋膜積水、肺塌陷以及身體其他症狀時才就醫多已晚期。若是有相關症狀的人可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追蹤。--by ChatGPT「杵狀指」是一種臨床診斷的症狀,患者指甲末端呈圓鈍狀,通常代表著身體心肺功能出狀況。不過,醫師提醒,杵狀指背後可能的疾病多元,一旦發生時,代表著疾病已影響身體「很長一段時間」,疾病走入晚期。因此,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及早遠離風險因子,別等到杵狀指出現才就醫。杵狀指代表身體長期處在「慢性低血氧」狀態。「杵狀指」是從指甲端出現異常弧度,由於手指形狀腫脹看起來像杵,因此被稱做杵狀指。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徐培菘表示,杵狀指是因為身體長期處在「慢性低血氧」的狀態下,不只在肺癌患者身上出現,嚴重慢性肺阻塞(COPD)、間質性肺病、嚴重心衰竭都可能會導致,在COPD的患者身上最常見。徐培菘指出,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相當難診斷,當出現呼吸道阻塞、肋膜積水、肺塌陷,甚至咳嗽、喘、運動困難時才就醫,此時多已是中晚期;有時是癌細胞開始轉移到骨頭上,或出現腦神經學症狀,例如,突然講不出話,類似中風的症狀出現,患者才被確診。杵狀指不等於肺癌,可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追蹤。發現自己出現杵狀指怎麼辦?徐培菘說,民眾不太需要擔心,一方面臨床判斷有其專業性,若自行判斷手指腫大就是肺癌,很容易自己嚇自己。以臨床來看,也並非所有肺癌病友都會出現杵狀指。況且如果出現杵狀指,都已是肺疾中晚期了,在此之前,可能早就有其他更明顯的症狀出現。有相關症狀的人,如果很擔心自己是否有肺部疾患,徐培菘建議,可以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追蹤肺部健康狀況。尤其近來的肺癌臨床診斷上,愈來愈沒有共病可循,不少患者日常生活不菸不酒,照樣罹患肺腺癌,「但若有抽菸習慣,則絕對是罹患肺癌、COPD的重大危險因子。」肺癌惡化進程快,杵狀指多「來不及」出現。「三親等內有家族病史者也要注意。」徐培菘指出,雖說肺癌不一定都是基因遺傳,但三等親內有病史,若在相同的生長環境下長大,「環境」確實可能成為一項風險因子。另外,罹患過肺結核的病友,也可能因為肺部纖維化的病灶,留下的疤痕造成癌變,但整體機率並不高。徐培菘強調,人體要出現「杵狀指」,需有兩項前提,身體得「慢性」、「長期」處於低血氧狀態才會導致,因此在COPD患者身上較為常見。反觀肺癌患者,等相關症狀出現、且可輕易觀察到時,多已晚期,惡化速度也相當快,杵狀指可能在整個病程中「來不及」出現。高風險族群定期監測,及早發現切除病灶,預後良好。要防治肺癌、COPD等肺疾其實相當困難,愈來愈多不處於風險環境中的患者確診。徐培菘表示,民眾只要呼吸道症狀持續出現,慢性咳嗽、喘超過三周就要趕緊就醫,千萬不要諱疾忌醫。若診斷出慢性肺病,則要遵從醫囑,藥品要規律服用,吸入型藥劑也需規律使用,而非等到身體不舒服才用,對病情的控制相當不好。若民眾能早期監測早期發現,初期肺癌多在兩公分以內,只要切除後定期追蹤即可,預後狀況多半良好,能夠重拾正常生活。
-
2022-11-27 醫療.呼吸胸腔
健保大數據/肺功能檢測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No.1林口長庚醫院/醫師判定有疑慮 當天即安排肺功能檢查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10年各級醫院申報肺功能檢測的人數,醫學中心總申報人數為14萬7,803人,林口長庚申報人數位居全台第一,為2萬1,967人。林口長庚胸腔內科系呼吸道疾病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博瑞表示,肺功能檢查是氣喘、肺阻塞患者的重要檢查。林口長庚胸腔科門診每個月患者超過一萬人,其中氣喘患者居多,即使疫情期間整體就醫人數減少,每月仍有600到700名氣喘患者求診。肺功能檢查在胸腔科是僅次於胸腔X光檢查的項目。除了氣喘、肺阻塞患者外,主訴呼吸困難、慢性咳嗽者也會透過肺功能檢查協助診斷,其餘如執行心臟或肺臟手術,或手術需要全麻插管,事前都會進行肺功能檢查,確保手術後肺功能不受影響。肺功能檢查患者口含一根管子用力吹氣,約6秒鐘,技師會協助確認吹氣動作是否到位,決定檢查是否成功,有些患者僅需檢查一次即可判別,如果懷疑是氣喘或肺阻塞患者,需使用反向支氣管擴張劑15分鐘再吹一次,檢查時間會超過20分鐘。在林口長庚,只要當下醫師判定有疑慮,立即安排肺功能檢查,不須另約時間。林口長庚也是全台首家推動肺部復健醫院,診斷後立即協助衛教,與治療並行。區域醫院No.1雙和醫院/推動區域檢測計畫 主動出擊找出慢性肺病據健保署統計,110年雙和醫院肺功能檢測人數7,211人,是區域醫院第一。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冠元表示,院內主攻肺阻塞、氣喘等,也獨家推動區域檢測計畫,助民眾早期發現肺阻塞、早期治療。一般來說,出現兩大狀況會建議民眾做肺功能檢查,一是有慢性咳嗽三周以上;另外則是運動會喘,可能有間質性肺病。陳冠元說,肺功能檢測相當重要,能協助早期診斷疾病、早期治療,監測及追蹤病程與治療情況。有相關危險因子的民眾,如處於空氣汙染環境或有抽菸習慣,盡量定期篩檢。陳冠元表示,雙和醫院針對肺阻塞、過敏性氣喘等疾病有不同照護模式,區域照護計畫全面協助民眾做檢查及照護,避免肺功能急劇下降。他舉例,考量土城因工業區因素,區域內民眾恐有危險因子,因此在當地實施照護計畫,只要區內民眾或有抽菸習慣者,都能免費做肺功能等相關檢查。統計2020年至今,當地有356位民眾接受檢測,其中有8%民眾符合肺阻塞情形,顯示確實有篩檢必要。這樣的推廣檢測是雙和醫院獨有,醫院盼在慢性肺病風險上主動出擊,以早期發現及治療。地區醫院No.1輔大醫院/呼吸重症團隊協助 肺功能檢測排程迅速氣喘、肺阻塞等患者如至某些醫學中心就診,光是肺功能檢測可能得排上一兩個星期,但在輔大醫院卻只需一兩天。因為該院「呼吸重症團隊」陣容堅強,包括醫師、呼吸治療師、技術員、個管師等成員近40人,連周六也提供醫療服務,110年協助6,661名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測,人數位居地區醫院之冠。 輔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內科)主任劉偉倫表示,肺功能檢測耗時、費力,且健保給付點值偏低,如從醫院營運角度來看,可說是吃力不討好。但對於氣喘、肺阻塞、肺纖維化等患者來說,肺功能檢測有必要,除了藉此確診,還可用來評估藥物反應。以肺纖維化為例,醫師需依據肺功能檢測報告,申請特殊用藥。為何輔大醫院特別重視胸腔重症醫療?劉偉倫表示,輔大醫院位於新莊,鄰近泰山、五股,小型工廠林立,加上汽機車廢氣汙染,呼吸道疾病患者明顯較多。為此院方成立「呼吸重症團隊」,設立胸腔檢查室,造福居民。 透過肺功能檢測及胸部X光檢驗,始可正確用藥,追蹤治療成效。劉偉倫指出,呼吸重症團隊持續推動「肺復原」運動,也就是肺功能復健,藉由訓練,讓病友早日恢復呼吸功能,重返職場,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基層診所No.1台中梧棲啟恩診所/夜咳氣喘以為心臟病 肺功能檢查助對症下藥健保署資料統計,台中梧棲啟恩診所110年肺功能檢測申報人數2,659人,是全國基層診所第一名。啟恩診所醫師蔡松恩說,許多上年紀的人容易夜咳或喘,以為心臟出問題,經肺功能檢查,才知有肺部問題。該診所多年來幫患者檢查肺功能,及早找出相關問題,接受檢查者多數是50歲以上。啟恩診所有心臟專科醫師、內科專科醫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資深糖尿病衛教師、資深營養衛教師,秉持專業和全方位的照護原則,在梧棲地區為民眾服務,提供一站式的慢性病藥物治療、檢查和照護,四年前還增加肺功能檢查項目,這項檢查並非所有診所都有。心臟專科醫師蔡松恩表示,很多60歲到80歲的三高患者,以前很少檢查肺部功能,有人爬樓梯容易喘或胸悶,以為是老化現象或心臟問題。他為患者檢查心電圖,結果正常,再幫患者檢查肺部功能,結果有慢性肺阻塞或是氣喘等問題,開吸入劑,有健保給付,多數患者吸入二周後,氣喘和胸悶等症狀明顯改善。蔡松恩指出,肺部跟其他器官一樣會退化,如果患者有喘、痰、夜咳情形,會再增加肺功能的檢查,如果檢查報告為異常,可對症下藥。
-
2022-11-27 醫療.呼吸胸腔
肺功能25歲達巔峰 醫籲定期肺功能檢測:預防勝於治療
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針對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進行腸胃鏡、高階影像等檢查。相較之下,國人對於保護肺功能警覺性不足,例如並未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測」,若職業環境中粉塵暴露、有肺部疾病、擔心空汙對健康的影響,更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測。完整勞檢、健檢,可望成職業災害佐證資料。重視肺部保健,除了戒菸,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建議,政府公權力應介入勞工健檢、兵役體檢等義務性健檢,增加肺功能為檢查項目;至於警察、消防人員以及醫務人員,應該在入職前接受包括肺功能的完整健檢,定期追蹤,若未來出現肺疾等職業災害,健檢紀錄就能成為佐證資料。王鶴健表示,肺部相關疾病通常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等到出現不適症狀,往往已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許多肺部疾病就像「溫水煮青蛙」,例如,近年來發生率愈來愈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阻塞),因屬慢性浸潤,累積到臨界點才會發病。肺功能25歲達巔峰,預防勝於治療應自我掌握肺健康。在正常狀況下,人類肺部功能在25歲達到巔峰,足以使用到100歲,但王鶴健說,部分民眾因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或久處於粉塵汙染環境,肺功能持續受損,雖能維持日常生活,一旦肺疾發病,肺功能恐已經耗損兩成五至四成,且可能無法逆轉。「25歲時每個人都可以進行一次肺檢測。」王鶴健提醒,一般人在25歲進行檢測後,先確認自身肺功能是否達到正常值,若低於正常值,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定期追蹤。氣喘患者通常定期一年須做一次肺檢測,已檢查出肺功能異常者,也須遵照醫囑,一年至半年左右回診追蹤一次,才能夠精準掌握自身肺功能的變化。先天不足、環境因素都可能造成肺功能受損。引發肺部疾病的成因眾多,王鶴健指出,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先天不足,先天肺部功能就已低於平均值,雖然發生肺病的可能較高,但如果遠離風險因子,還是能夠正常生活,只是肺功能較差;另一類是肺功能良好,但後天失調,長期抽菸等等,以致肺功能提前透支。王鶴健表示,基因遺傳、環境暴露、吸菸均為風險因子,木匠、交通警察、消防員等職業所需,常需暴露於粉塵、汽機車廢氣中,吸入大量PM2.5等微小懸浮微粒,長期下來,肺功能嚴重受損。出現咳、痰、喘症狀,應及早就醫,避免病況加劇。王鶴健說,早期慢性肺病症狀為咳、痰、喘,開始慢慢惡化,大部分抽菸者合理化身體發出的警訊,漠視自身狀況,病況緩緩加劇。而身體韌性愈來愈能適應呼吸功能變差的狀態,待到發病,已難以痊癒。具氣喘病史的63歲林姓男子,肺功能原本就不好,又是老菸槍,菸齡超過40年,每天抽一包菸,儘管經常喘咳,卻從來未接受檢測肺功能。三年前喘到無法呼吸,緊急就醫,肺功能檢測結果為嚴重型肺阻塞,因病情嚴重,短時間內經歷了二次緊急插管,目前病況雖獲得控制,但肺功能早已失去大半。肺功能檢測過程需精確,判讀結果仰賴專業經驗。「肺功能檢測需仰賴醫檢師把關。」王鶴健指出,完整的肺部功能檢查可以篩檢是否為阻塞性肺病、侷限性肺病、氣道阻塞、氣喘、支氣管擴張症、肺纖維化、間質性肺病等。但檢測過程中,必須由專業人員觀察病患是否確實吹氣,在判讀結果時,也需要相當的專業經驗,若受測者沒有全力吹氣,數據就會失真,失去檢查意義。預防勝於治療,王鶴健指出,要改善肺部相關疾病,首要戒菸,就算藥物進步,透過類固醇、擴張劑等吸入性藥物能維持肺功能,不至急遽下降;但仍有嚴重肺阻塞患者歷經兩次插管急救,從鬼門關前被救回來,仍無法戒除菸癮,偷偷抽菸。【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2-11-27 醫療.呼吸胸腔
肺功能檢測到底在測什麼?醫: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就該測
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吸菸、氣候潮濕及空汙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阻塞)、氣喘、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等肺部疾病漸受國人重視,但要正確診斷,肺功能檢測是必要項目,民眾對此卻不太熟悉。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說,若民眾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都鼓勵進行肺功能檢測,以利及早發現肺阻塞、氣喘、肺纖維化及肺炎等肺病。了解患者肺活量及肺泡換氣功能,是重要診斷依據。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鄭景元說,喘、咳嗽、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狹窄症狀,可能與長新冠、肺阻塞、肺纖維化等呼吸道疾病有關,進行肺功能檢測可了解患者肺活量及肺泡換氣功能,提供醫師很多線索加以確診及評估病情嚴重程度,甚至關乎後續治療用藥、藥物調整等。依據健保署106至110年統計,肺阻塞、氣喘、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及肺積水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測,其中,肺阻塞患者檢測年齡多為60歲以上,男多於女,人數於106至108年逐年增加,108年檢測人數達6萬7,408人,包括男性5萬5,864人,女性1萬1,544人,但109至11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檢測人數大幅降低,110年檢測總人數降至4萬7,843人,降幅達四成一。氣喘患者肺功能檢測方面,108年統計檢測人數達15萬8,590人,包括男性6萬8,372人,女性9萬218人,檢測患者年齡則以5至9歲孩童居多,男女相差不多,但相較於男性,女性55至74歲是另一檢測人數高峰。不過,109至110年受疫情影響,檢測人數也降低,110年總人數為11萬3,017人,降幅達四成。年逾55歲氣喘女性檢測增多,可能與失去荷爾蒙保護相關。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柯信國說,肺阻塞致病原因是長期吸菸,男性屬高風險族群,當咳、痰、喘症狀持續三周以上,多半會就醫檢驗;女性患者則多受二手菸影響。至於氣喘檢測患者以孩童人數居多並不意外,因病童多受病毒、細菌感染或過敏性問題影響,男女相差不大。至於年逾55歲氣喘女性肺功能檢測人數增加,柯信國說,這可能與女性肥胖或病情時好時壞、多年後才就醫有關。鄭景元則說,可能是女性更年期後失去荷爾蒙保護,對外界過敏原更為敏感所致。柯信國說,間質性肺病致病原因很多,須經由肺功能及電腦斷層詳細檢查,但目前藥物僅能減緩病程及降低肺纖維化機會,此類患者更需肺功能檢測監測病情。若病患服藥半年後,肺功能持續惡化,恐是對藥物反應不佳,必須採用更新藥物治療,或請病人參與新藥臨床試驗。基層診所多無儀器,肺功能檢測縣市以六都最多。健保署統計,氣喘及肺阻塞分列肺功能檢測人數前兩名,其餘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及肺積水患者人數不多,檢測人數也不多。近年疫情影響,是否導致肺功能檢測人數降低?健保署長李伯璋說,疫情期間人人戴口罩,避免了其他呼吸道疾病,可能是病情嚴重度降低而未就醫,檢測人數下降應是多元因素所致。健保署統計,進行肺功能檢測縣市以六都為主,目前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疾病委員會委員的柯信國說,國內肺功能多在醫學中心、區域及地區醫院檢測,一般診所多無肺功能檢測儀器。往後將朝向實務合作模式,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測後,相關數據提供給基層診所,由診所醫師為病人解說,若需治療才回到大醫院,以節省民眾往返大醫院時間,同時加強宣導,讓民眾多了解肺功能檢測的重要性。確診後14-28天 可進行肺功能檢測新冠疫情期間,許多民眾染疫後出現呼吸不順症狀就醫,柯信國說,目前只要確診患者於感染後14天或28天,就可以進行肺功能檢測,如果檢測後懷疑有肺纖維化,即可再以電腦斷層檢查。此外,鄭景元於臨床觀察,許多染疫患者於長新冠門診就醫,並進行肺功能檢測後,意外發現已患有肺阻塞或氣喘而不自知。他提醒民眾,當出現呼吸不適症狀,應就醫進行肺功能檢測,確診疾病後,再依醫囑規律用藥,並接種新冠、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防肺臟遭病毒或細菌侵犯,讓肺功能持續惡化。【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2-11-27 醫療.呼吸胸腔
染疫康復後需要做肺功能檢測嗎?健保大數據揭全國門診現況
新冠疫情肆虐近三年來,台灣本土確診者已達800多萬人,即使康復者也可能持續有喘、咳嗽等長新冠情形,此類患者肺功能可能受損,需要進一步檢測,以利後續治療。除了新冠肺炎,其他像是氣喘、肺阻塞、肺纖維化等疾病,也需要肺功能檢測協助確診病情。另外,因特定職業造成的傷害,肺功能檢測也有其必要性。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內肺功能檢測概況。肺功能檢查是相當重要的檢驗,得知檢查數據後,可以了解相關治療有無急迫性,也可以預估治療的效果。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目前健保肺功能檢測給付偏低,將研議提高給付點數。染疫康復者門診做肺功能檢測共687人,多為青中壯年。為照顧曾經確診或有長新冠症狀患者,衛福部去年12月13日公告辦理「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針對確診解除隔離後6個月內出現COVID-19急性感染症候群相關症狀者,提供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經臨床觀察,許多來到門診的民眾,都是感染後出現喘、咳嗽等疑似長新冠症狀,擔心肺功能受病毒影響,而出現纖維化問題,希望進一步就醫釐清。依健保署今年一月至八月統計,全國該門診收治患者並進行肺功能檢測人次,總計共有687人次,年齡分布多介於25到55歲,集中在青壯及中年族群。另經統計分析,曾確診新冠肺炎的就醫人數為364人,患者年齡為40至44歲人數最多,共有54人,其次是30至34歲有52人,以及35至39歲有42人。而就診為長新冠患者有323人,患者年齡35至39歲人數最多有47人,其次是30至34歲有44人,第三是40至44歲有41人。檢測可了解病情及肺部受損程度,進一步妥善治療。健保署分析,整合門診收案對象中,不論是首次或曾經確診,或出現長新冠個案,在肺功能檢測方面都是女性多於男性,研判原因可能是女性比男性更重視健康,較願意到門診就醫或住院治療。而醫師會針對患者症狀,若有必要即進行肺功能檢測,以了解病情及肺部受損程度。李伯璋說,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長新冠病人,或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阻塞)、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等肺疾患者的呼吸治療及照顧十分重要,如果沒有好好照顧,後續需要花費更多的健保資源,凸顯肺功能檢測的重要性,必須對患者病情精準診斷,再選擇合適治療藥物及照顧方式。另就健保署資料顯示,整合醫療計畫中,全國各縣市收案人數統計,患者居住縣市以台北市最多為425人,其次是新北市150人、高雄市53人、桃園市23人,此數據符合雙北地區為新冠疫情較為嚴峻的縣市,加上醫學中心較為集中,因此確診患者多,而到整合醫療計畫就醫的人也多。至於其餘縣市就診人數多為個位數,包括基隆市、宜蘭縣、苗栗縣、台南市等九個縣市就醫人數掛零,若就各縣市就醫進行肺功能檢測個案性別分析,也都是女多於男。術前肺功能檢測,評估術中給氧、術後復健及訓練。李伯璋分享兩年多前進行腎臟腫瘤切除手術,於術前曾進行肺功能檢測。他說,這是讓醫師了解肺功能情形,判斷在手術時應給予多少氧氣,如果沒有進行肺功能檢測,不了解肺功能情形,即無法在手術時給與適當的氧氣。另外,醫師應於術後依照肺功能檢測數值,提醒患者必須好好進行肺功能的復健及訓練。若患者肺功能不佳,有可能一口痰吐不出來,就會引發支氣管擴張、肺炎等併發症,此時因肺部已有一定程度的受損,再以其他藥物治療,效果有限,花費許多力氣,肺功能也無法恢復到正常狀態。李伯璋說,肺功能檢查需要呼吸治療師親自操作,目前健保給付點數其實偏低,依不同肺功能檢測項目,健保點數介於85至900點,對於某些檢測給付確實不夠。不只是肺功能檢查,其餘檢驗檢查也可能有給付偏低問題,因此健保常被醫事人員抱怨「專業不值錢」。對此,健保署會加以評估,給予肺功能檢查應有的合理給付,如新冠疫情期間,為避免確診者肺功能衰退,經與醫界討論而給予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健保給付。【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2-09-09 焦點.元氣新聞
清冠一號9月15日起不再全面公費 用藥對象一次看
自九月十五日起,染疫後使用清冠一號不再全面公費,衛福部中醫藥司日前發函至各醫療院所,九月十五日之後,清冠一號公費對象僅限「高風險族群」,非高風險族群民眾用藥得自掏腰包。過去清冠一號自費每天約300元,五日為1500元,但今年五月染疫人數暴增,費用一度飆高到3000到8000元。「台灣清冠一號」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兩年多前最初研發階段是水煎藥,臨床使用治療效果不錯,因此研發技術轉移授權八家藥廠產製,劑型為濃縮粉劑,經衛福部核准公告,必須由中醫師開立。清冠一號主要成分有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共十種中藥材。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五月至七月有56萬4870名國人領取清冠一號,一度讓衛福部編列預算超支,七月即傳出要限縮公費對象。衛福部中醫藥司長黃怡超表示,經多月討論,清冠一號自九月十五日起,不再全面作為確診者公費使用藥物,僅針對高風險族群使用。根據衛福部公告,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象(不含孕產婦、兒童及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者)應具有下列任一項條件:(一)確診新冠肺炎症狀輕微,且具下列任一「重症險因子」之病人‧大於等於65歲‧BMI大於等於30‧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吸菸(或已戒菸者)‧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慢性肺疾(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結核病‧癌症‧慢性肝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腦中風及其後遺症)‧失智症‧具過敏史、過敏性及免疫風濕疾病‧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中醫師公會全聯會今早針對公費清冠一號適用範圍,衛福部稍早緊急召開會議,修正條文增加三條件,確診新冠肺炎呈現任一中醫急迫病勢:1.高熱不退(體溫39度c以上持續2日)2.咳嗽明顯,兼具喘症3.咽痛嚴重,飲食困難而實施2周後再根據情況調整,是否考慮孕產婦及兒童,還有其它適用中醫病勢範圍。(二)確診新冠肺炎呈現發燒、咳嗽症狀明顯,需使用氧氣之病人。治療療程天數與使用劑量(一)公費清冠一號1次療程至多為5天,中醫師得依個案情況評估調整服藥天數;居家照護確診個案於每一隔離期間限提供一次公費療程。(二)成人標準劑量:順天堂藥廠產品劑量為20克/日,其他藥廠產品劑量為30克/日。衛福部中醫藥司中醫科科長賴芳林表示,訂定使用清冠一號的高風險族群,是希望與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對象一致,確診者若堅持使用清冠一號,經醫師處方仍可自費使用,但新冠肺炎不一定要使用清冠一號才能緩解,其餘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也具緩解效果。如何查詢公費清冠一號?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與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建置公費清冠一號醫療資訊平台,供中醫視訊診療需求之COVID-19確診病患、家屬透過「公費清冠一號動態查詢表」,查詢提供公費清冠ㄧ號之中醫醫療院所名單及當日公費清冠ㄧ號庫存量,以利民眾獲得所需醫療資訊。
-
2022-06-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還是口服抗病毒藥?醫師詳解新冠確診者該用哪種藥緩解症狀
新冠疫情威脅全民檢康,愈來愈多確診者有服藥需求,疫情期間常用藥物分為三類,包括口服抗病毒藥物、台灣清冠一號及緩解症狀藥物。依衛福部公告,口服抗病毒藥物為治療輕度至中度感染且有重症危險因子的高風險患者,用藥主要是降低患者重症需住院的風險。中醫師則說,台灣清冠一號副作用及禁忌症少,適合患有多種慢性病、肝腎功能不佳者等不適合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患者使用。目前口服抗病毒藥物有輝瑞倍拉維(Paxlovid)、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依衛福部公告,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患者為發病5天內,輝瑞倍拉維(Paxlovid)適用≧12歲以上且體重≧40公斤以上者,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為18歲以上且無法使用其他建議藥物者。青年公園居家醫療團隊負責人、萬華衛康內科診所院長鄭維理說,重症危險因子有懷孕、生產後6周內、年齡≧65歲、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不含高血壓),或是慢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另有結核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以及失能(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精神疾病(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失智症、BMI≧30(或12至17歲兒童青少年BMI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肥胖)。最後是影響免疫功能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等)。鄭維理表示,口服抗病毒藥物藥效方面,輝瑞倍拉維(Paxlovid)約可減少8成死亡及住院風險,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減少3成,因此臨床上不只是輕症患者,即使無症狀患者也會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患者住院死亡率。但倍拉維與1千多種藥物有交互作用,開藥時須充份了解患者現有用藥情形,而吞嚥困難、腎功能不好的管灌、洗腎患者則使用莫納皮拉韋較為適合。鄭維理說,當患者沒有引發重症的相關危險因子,多會選擇開立治喉嚨痛、咳嗽、發燒、過敏等緩解症狀藥物,雖然有些患者就是想要口服抗病毒藥物,但抗病毒藥物為國家防疫戰備物資,均須符合相關適應症才能給藥,不能隨便開立。至於台灣清冠一號,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中醫師陳潮宗說,民眾選擇到中醫視訊診療,同樣是針對輕症、無症狀患者開立清冠一號,因中藥材副作用及禁忌症少,適合患有多種慢性病、肝腎功能不佳者等不適合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患者,經中醫師診療、評估後使用。但部分腸胃較敏感的人服用清冠一號後,可能有腹瀉現象,因此會再搭配緩解腹瀉藥材一併使用。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表示,確診民眾領取藥物最好經醫師診斷,再開立合適藥物。
-
2022-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醫師盤點重症患者領藥11道關卡 兩重要關卡待解決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冠確診患者達8萬0656人,中重症患者為190人,如何及時給予藥物救治重症患者為當務之急,但指揮中心雖陸續公布給藥相關措施,但看在基層醫師眼裡,仍有許多關卡待解決。青年公園居家醫療團隊負責人、萬華衛康內科診所院長鄭維理列舉重症患者領藥11道關卡,其中又以改善視訊診療及盡速下放藥物至關重要。重症高風險者,想及時取得口服抗病毒藥,必須通過11層關卡:其中第1、第10點應盡速解決。1.確診:PCR陽性,或全民快篩陽性,經過醫師視訊或門診判讀確診。鄭維理說,現在視訊診療多使用LINE,但許多老人家有存在數位落差,如果沒有子女等旁人協助,長者可能不會照相上傳 Line 官方帳號,或是要請非隔離家人帶健保卡與陽性試劑掛號門診。隨著確診者視訊診療愈來愈多,不少診所、醫院擔心病人可能沒有保險或不繳掛號費,所以都用欠卡自費方式處理,要求病人須派人持健保卡到院所批價、付清,才能拿處方箋與藥品。遇到這種情形,病人是否能派人,甚至可以授權快遞人員代理並付現,或網路轉帳、行動支付等,決定是否能夠掛號、批價成功。這方面或許可以請居服員代理,如外出服務費用每30分鐘為195元,可以考慮用時薪400元請人到診所代理,因為她要拿著健保卡與錢,承受接觸確診者的風險。目前有基層診醫師發現,部分視訊患者可能想拿口服抗病毒藥物,但經醫師評估後沒有給藥,患者隨即退出LINE群組,無法收取費用,這部分要如何收費仍待解決。2.有重症風險因子:懷孕、生產後6周內、年齡大於65歲、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或是慢性肺疾,包括間質性肺病、肺栓塞、肺高壓、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另有結核病,慢性肝病肝硬化則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與免疫性肝炎,以及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腦性麻痺、先天性缺陷、發展或學習障礙、脊髓損傷等失能情形。以及,情緒障礙、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大於30,或12至17歲兒童青少年 BMI超過同齡第95百分位=肥胖)。最後是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等影響免疫功能疾病 。鄭維理說,如果找不到任何風險因子,恭喜病人不是高危險群,診所幫忙確診通報,開始居家隔離7天,並且收案提供確診者關懷。3.不需使用氧氣如果本來就有使用氧氣,至少要維持穩定,不能用量調升或血氧濃度小於95%。4.發病或確診後不超過5天鄭維理說,若發病或確診超過5天,此時已不適合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雖然有點可惜,但若病人已安然度過,值得恭喜。確診後三個月,如果再度快篩陽性,應盡速就醫治療。5.年滿18歲或12至17歲且體重大於40公斤,患者年齡小於12歲是高危險群,輝瑞倍拉維(Paxlovid)、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兩種口服抗病毒藥物都不能用,請家長多注意。6.能吞藥丸患者可以使用輝瑞倍拉維(Paxlovid),不能吞或管灌只能考慮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鄭維理表示,機構或使用鼻胃管的居家個案,他願意盡量協助,可是不能保障成功調到藥。7.肝腎功能不能太差,若患者腎功能太差只能考慮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腎功能稍差者(eGFR 30-59),輝瑞倍拉維(Paxlovid)劑量要減少。腎功能太差者(eGFR < 30),禁用輝瑞倍拉維(Paxlovid)。8.沒有嚴重的藥品交互作用,如果有,只能考慮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鄭維理指出,使用藥物要靠藥師協助向民眾說明,如何安全用藥。9.醫師會上述評估而且評估符合者會開處方,如果醫師不會,請趕快找會、有空而且願意的醫師協助。資源有限,時間有限,醫師更有限,美好的人事物值得等待。10.取得處方後,須找到有藥可領取且願意受理外來處方箋的衛星藥局/核心藥局/重點診所/備藥醫院鄭維理說,希望口服抗病毒藥品早日下放,可以直接處方給藥。目前台北市衛生局已將輝瑞倍拉維(Paxlovid)下放到基層診所,如該診所昨天才開始領到10份輝瑞倍維拉,每天需通報衛生局使用份數,如果用完了,才能再到指定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領取10份,但目前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尚未下放。鄭維理說,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尚未下放到基層診所,導致部分長照、安養機構住民確診後,可能受限管灌、洗腎須用莫納皮拉韋,而需要要拿著醫師診斷書、家屬切結書打電話到大醫院一家一家詢問有無藥物,若遇到周末藥局和衛生所關門,病人就要拖兩天才能領到藥,這讓病人及診所醫師都很心急焦慮。若讓基層診所備有充足藥物,鄰近長照機構即可快速取藥,及時救治患者。11.取得藥品後,必須盡快在發病或確診後5天內服用,並完成5天份治療,才能降低發生重症住院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