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長高
共找到
156
筆 文章
-
-
2024-10-1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療奉獻獎/侯明鋒南台灣乳癌第一刀 打破「醫不叩門」 主動出擊
有「南台灣乳癌第一刀」之稱的高雄醫學大學教授侯明鋒,打破「醫不叩門」的傳統,主動出擊找病人,開疆闢土。從切病灶做研究、寫論文,到帶領乳癌團隊參與新藥臨床試驗,讓乳癌防治成為一門專科,病患得以早就醫、早治療,提高存活率。近50年行醫生涯,相當於台灣乳癌專科發展史的縮影。侯明鋒在嘉義朴子農村長大,從小父母親教導助人救人,促使他選擇行醫這條路幫助更多人。高雄醫學院畢業後,經一般外科住院醫師訓練,隨即赴美進修乳房外科。完整乳癌治療 赴美學習第1人當年的台灣,一年沒多少乳癌病人,美國乳癌的病例數一直攀升。侯明鋒看出乳房外科大有發展,從診斷、影像、手術甚至化療放療、病理學,整套都學會了帶回台灣,是台灣首位赴美學習完整乳癌治療的外科醫師。返台後,侯明鋒在高醫附設醫院建置乳癌防治模式。為了推廣乳癌防治觀念,他帶著一台超音波上山下海,挨鄉挨戶做乳房篩檢,把不敢看病的婦女找出來。原本高醫一年20個乳癌病人,他走出醫院,可能一天就篩檢了兩百多人,每個鄉鎮都出現3、4例病情嚴重患者。因為觸診、超音波訓練扎實,加上細心探查,侯明鋒常能找到機器查不出來的腫瘤,尤其超音波助攻能力特強。侯明鋒為此寫了一篇論文,指出東方女性、特別台灣女性乳房較小,用超音波好好篩檢,並不輸給乳房攝影。因為這篇論文,本來畏懼乳房攝影疼痛的婦女放下心來,政府也願意負擔超音波檢查,上門求診的人漸漸「絡繹不絕」。台灣家族乳癌遺傳 首位發表學者「BRCA1和BRCA2兩個遺傳基因,是造成台灣家族性乳癌遺傳的元凶」,第一個發表此學術成果的學者即是侯明鋒。讓「部分乳癌的確具有家族性遺傳基因」的理論有了實證,並且發現當BRCA1和BRCA2發生遺傳上的突變時,就算女性年紀還輕,罹患乳癌的風險大增。過去台灣基礎醫學難在蒐集檢體。熱衷蒐集資料的侯明鋒說:「以前醫師沒做研究的觀念,覺得開刀時剪檢體太麻煩,可是我堅持要剪,一定要把檢體蒐集起來。我已經蒐集上萬個檢體,到現在還在蒐集。」連中研院都要跟他調資料做研究。說他擁有「南台灣最大乳癌檢體資料庫」並不為過。串聯高屏地區醫護 每月開讀書會即使當上高醫附設醫院院長,侯明鋒仍持續寫論文。大學醫院還是要做研究,「我習慣隨身帶著一本筆記本,每個資料都寫下來,隨時醫學會要發表論文,一拿就有資料。」如今發表在SCI論文已有406篇。以乳癌論文升到教授,侯明鋒是全台灣第一人。「台灣小,大家要合作」,侯明鋒格外注重分享、合作和醫病共同成長。他發起串聯高屏地區醫護成立高雄市乳癌防治衛教學會,每個月開讀書會,希望藥師、小兒科醫師都變成乳房專家。臨床試驗開啟侯明鋒另一個乳癌研究境界。50歲那年,他考取兩張臨床試驗的國際證照,數月後,國外臨床試驗就找上門來,在侯明鋒領軍下,高醫乳癌臨床研究團隊近年參與新藥臨床試驗的成果豐碩,被遴選為新藥臨床試驗中心,「四期乳癌存活率因為試用新藥而提高了。」催生俱樂部 數百座談幫助病友為了鼓勵病友,侯明鋒一手催生「木棉花關懷俱樂部」。這個由乳癌病友組成的團體,會員突破1500人,成立28年來辦過數百場座談,病友互相打氣重新展開生活。侯明鋒採走動式管理、言傳身教的帶人哲學。他任院長時,高醫進駐台東大武衛生所建立醫學中心級的專科門診,目前已卸下院長職務的他,仍每月定期到大武衛生所看診。有了台東大武成功經驗,侯明鋒把這套模式復刻到澎湖離島。澎湖每年有300人次到高醫求診,搭飛機或渡船都辛苦。「不如醫師動、病人不動」,包括侯明鋒也到澎湖看診。偏鄉醫療支援,就像一場接力賽,他期待一棒接一棒傳承下去。「有心就能做得到」 日睡6小時侯明鋒一天只睡6小時,早上5點就起床。每天騎著腳踏車去醫院,中午不休息。當天的刀開完,晚上8點必到病房巡房。數十年都是如此,「以身作則」也成為高醫最美的風景。從醫近50載,問他怎麼保持對醫學的熱情和堅定,侯明鋒吐了兩個字「有心」,只要有心,什麼都做得到。侯明鋒小檔案年齡:70歲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現職: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乳房外科名譽教授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第三屆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癌症醫學會理事美國水牛城婦女醫院乳房科醫師中華民國臨床腫瘤學會理事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監事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監事主要事蹟:●高醫建置乳癌防治模式●高醫團隊前進台東、蘭嶼、澎湖,甚至索羅門群島●成立高醫木棉花關懷俱樂部●成立台東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
-
2024-09-29 醫療.兒科
小胖子、性早熟增加 讓台灣學童長不高
飲食西化之後,台灣孩童體態出現明顯變化,不僅肥胖率增高,連帶也讓「性早熟」人數大增,孩童的身高發展大受影響,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成長新陳代謝內分泌科/愛群兒童成長診所院長楊晨表示,營養、運動、睡眠與壓力是影響孩童身高成長的四大要素,家長應特別關注孩童飲食習慣,若能攝取足夠且對的營養,能大幅改善孩童健康問題。缺乏運動、喝含糖飲料,肥胖讓成長發育期提前結束。楊晨表示,缺乏運動及不良的飲食,加上台灣超商與手搖飲店密集分布,孩童難以擺脫高糖、高熱量的飲食,讓體重快速增加,男童多因為體重過重影響身高發展,女童則是初經提前。楊晨說,肥胖兒童在成長期雖然可能表現出快速成長,但這種成長往往與女性荷爾蒙的過量儲存有關,促使青春發育期提前結束,肥胖若持續至成年,比起常人更容易有心臟、心血管疾病等問題。四大成長要素:營養、運動、睡眠和壓力管理。「營養、運動、睡眠和壓力管理」是影響孩童成長的四大要素,楊晨表示,睡眠除了睡足夠外,更重要的是睡對時間,晚睡會嚴重影響生長激素分泌。運動不足則無法刺激生長板,會影響骨骼發育;營養不足影響骨骼肌肉發展;過大的學業、生活壓力,則會影響體內荷爾蒙,導致生長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家長在孩童成長的過程,扮演關鍵的角色,一定要格外注意這四大影響孩童的成長因素。楊晨說,每天至少要睡8小時,且建議9-10點前即須上床睡覺,運動至少要每天30分鐘,而該階段的孩子特別適合「跳繩」,既簡單又方便,每天如果可以跳10分鐘、500下的跳繩,已有研究顯示,能有效促進骨骼發育。另外,飲食也得均衡,青少年每天應該要攝取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微量元素,特別是「鈣質」尤其重要。壓力會削弱腸胃道功能,影響鈣質等營養吸收。根據建議,青少年每天應攝取1000毫克到1200毫克的鈣質,牛奶、優酪乳,綠葉蔬菜及魚類等食物;同時,適當的日光照射也是促進鈣質吸收的關鍵,因為陽光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從而增強鈣質的吸收。青少年每天應該進行至少10分鐘的戶外活動,尤其是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之間的陽光照射時間。不過,有些孩子即使照建議補鈣,也不一定補得進去,因為鈣質吸收與日常壓力管理密不可分。過去有研究顯示,壓力會削弱腸道功能,影響鈣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楊晨說,現在的孩子課業壓力都比以往還大,不只要有學業表現,課餘的才藝表現也得兼顧,激烈的競爭下,壓力值都比以往高,協助孩子適當地放鬆,學習解壓的方式,也是家長需要協助孩子健康成長的一環。選擇優質鈣、輔以維生素D,成長的重要關鍵。楊晨表示,由於鈣質的攝取在孩子青春期時格外重要,如果攝取量不足,或因為壓力等因素,攝取狀況不佳,必要時家長可替孩子選擇「鈣質補充劑」,從食物以外攝取鈣質。楊晨表示,近來坊間有新型的鈣質補充劑「非晶鈣」,因其分子結構極小,吸收率更高。據研究,非晶鈣能有效促進骨質合成,亦有取得加速骨骼生長的專利,相比傳統鈣劑,非晶鈣能更快地被人體吸收利用;在北醫的營養系執行相關研究中,發現對青春期的骨密度形成有特別積極的作用,能幫助孩童在快速生長的時期獲得足夠鈣質。此外,適當的維生素D攝取也對鈣質吸收至關重要,家長應確保孩子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提升鈣質的吸收率。對於日照不足的孩子,則可考慮額外補充維生素D。遺傳因素:父母不高,小孩長得高嗎?除了外在因素,遺傳也對孩子的最終身高產生影響,根據父母的身高,醫師可協助估算孩子的預期身高範圍,但楊晨強調,青春期的營養和運動,決定孩子是否能達到遺傳決定的身高上限。家長應在此期間特別關注孩子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幫助其最大化生長潛力。楊晨建議,家長應學習閱讀孩子的成長曲線圖,這是評估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科學依據。成長曲線圖顯示孩子的頭圍、身高、體重與年齡對應關係,能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生長狀況是否處於正常範圍內。
-
2024-09-06 醫聲.Podcast
🎧|瘋狂、大量激情接吻,竟讓美國短跑運動員驗出禁藥反應
2024年巴黎奧運、帕運接連登場,在巴黎奧運舉辦期間,中國泳游隊在短短十天內,就遭藥檢近200次而造成話題。事實上,運動禁藥議題非常複雜。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榮譽理事長許美智舉例,在2017年3月,曾有一名美國短跑運動員在賽外藥檢遭驗出體內有禁藥反應,沒想到這名運動員的體內禁藥來源,竟然超乎所有人想像。🎧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這名運動員叫吉爾‧羅伯特斯(Gil Roberts),他在書面說明中解釋,在藥檢、採樣前,他與女友曾大量、激情接吻,不過,他女友在接吻前曾因病服藥,但這種藥含「運動禁用物質」,雖然此藥一般是錠劑或膠囊,但由於他女友不會吞藥,特地打開膠囊吃其中藥粉,這導致他女友口中的藥粉進入他體內,也因為這樣,他也遭驗出有運動禁用物質反應。發生這種事,不同國際仲裁單位見解不同美國仲裁協會(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 - AAA)認為,運動員不可能知道接吻能將自己暴露於違規風險當中,因此認定此案為「無錯誤或過失」。而世界反運動禁藥機構(World Anti-Doping Agency-WADA)持不同意見,因此上訴至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CAS)。國際體育仲裁法庭考量諸多證據後認為,運動員即使謹慎行事,永遠也無法想像透過親吻交往多年的女友,竟會吃進他一點都不熟悉的微量違禁物質,更造成不利的分析結果,因為這樣的判決,羅伯特斯也就安然過關。運動員對運動禁藥認知不足,常引起很大麻煩「很多的禁用成分,對運動員來說,是運動禁藥,但就醫學來說,那些是治療用的藥品。」許美智舉例說明,像感冒用藥中的常見成分麻黃鹼,或像健胃散、強胃散常出現的丁香(去甲基烏藥鹼,Higenamine),都是運動禁藥。此外,中藥材麻黃、半夏,也是運動禁藥,所以只要含麻黃的複方製劑,像葛根湯、小青龍湯等,自然也列入運動禁藥名單。談到「為什麼上述藥物成分,會被當成運動禁藥?」許美智解釋,這些藥物成分很可能幫助提升運動成績、表現,或者有危害健康的風險、違反運動精神,所以才被視為運動禁藥。雖然在過去,的確發生過有運動員靠運動禁藥提升運動表現而被抓包,但在國內,多數運動員是因為「對運動禁藥的認知不足」導致,當運動員誤用含禁用物質藥品,又沒申請治療用途豁免證明,便無法通過藥檢。若運動員遭驗出體內有禁藥成分,除了成績可能遭取消,或獎牌、積分、獎品、獎金遭沒收,也會遭禁賽處分,對於運動員的運動生涯、名聲,也會造成負面影響。運動禁藥App,讓運動員更了解運動禁藥成分對於「運動員如何避免誤食運動禁藥?」這問題,許美智表示,她與團隊已開發在手機上可查詢的App,專門用來查詢運動禁藥,運動員可以依照需求查詢「禁用物質」、「西藥藥品」與「中藥藥品」等品項,透過App中的關鍵字搜尋欄,直接輸入藥物成分的名稱,或中、西藥品名稱進行查詢;或比對名稱,若顯示標示「紅字」,代表這類藥品含運動禁藥成分,運動員就要避免使用、小心為上。許美智小檔案現職: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榮譽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經歷: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理事長國立體育大學榮譽教授衛生福利部「濫用藥物尿液檢驗機構認可審議委員會」委員學歷: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藥學博士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學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閻廣聖音訊剪輯:閻廣聖腳本撰寫:蘇湘雲、閻廣聖音訊錄製:閻廣聖特別感謝: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
-
2024-08-23 醫聲.Podcast
🎧|比「台灣女兒」林郁婷還衰!性別檢測錯誤,她冠軍遭取消
在2024年巴黎奧運,台灣女兒林郁婷因性別議題而備受委屈、名人霸凌,從《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到美國共和黨總統侯選人川普都藉機暗諷、炒作,而運動場上的性別檢測議題,近來也引起許多討論。🎧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榮譽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許美智表示,談到運動場上的性別議題,主要癥結點在於「生物學、遺傳學上的性別是多元的,但運動場上卻只分男子組、女子組!」而受質疑族群,多數以女性運動員為主,不僅有失公允,且非常不公平!運動場上,性別議題隱含不公平、不合理舉例來說,1946年10月1日出生的波蘭短跑運動員埃娃‧雅尼娜‧克沃布科夫斯卡(Ewa Janina Kłobukowska),曾被公認是世界上跑最快的女性。但在 1967 年,由於一次性別鑑定、檢測的失誤,讓她遭誤會為「非女性」,從此,她的記錄就被世界田徑總會 (IAAF) 廢除,諷刺的是,在1968年,她懷孕,並生下了一個兒子。在運動場上,某些女性運動員有雙性條件,即被認為會帶來不公平優勢。但多數性別檢測、驗證,並不會針對男子組運動員。許美智直言,以許多人常討論的「睪固酮濃度高低」為例,即使是測量睪固酮濃度,也不能作為判定男性、女性的標準,「有的女性天生睪固酮濃度就是高。」而睪固酮濃度高低標準,通常取決於年齡、性別與健康狀態等因素,且實驗室不同、測試方法不同,也會影響檢測結果,事實上,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也各有差異。運動性別平員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許美智質疑,若規定女性體內睪固酮濃度要下降到某一標準,才能參與女子組競賽,那男性選手天生睪固酮濃度較低,是否就能參加女子組比賽?或者可否補充藥物到「ㄧ般男性睪固酮範圍」參賽男子組才公平?不過每當談到這樣的議題,多半是針對參與女子組選手,男子組選手則不列入討論,可見運動場上的性別平權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許美智認為,進行性別檢測,並不能簡單檢查一個人的性染色體是XX或XY,也不能用固定的框架,而將運動選手的關鍵性激素濃度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由於生物學、遺傳學上性別很多元、多樣化,因此目前運動場上有許多的標準、規定,必須要有更多的討論、研究,未來才會比較有共識,對選手來說,也會比較合理、公平。許美智小檔案現職: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榮譽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經歷: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理事長國立體育大學榮譽教授衛生福利部「濫用藥物尿液檢驗機構認可審議委員會」委員學歷: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藥學博士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學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閻廣聖音訊剪輯:閻廣聖腳本撰寫:蘇湘雲、閻廣聖音訊錄製:閻廣聖特別感謝: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禁藥管制學會
-
2024-07-17 醫療.新陳代謝
「月亮的臉偷偷在改變」 比對照片揪元兇 新陳代謝醫謝明家:腦下垂體瘤生長激素過高,外觀改變,還會短命
「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這是80年代孟庭葦火紅一首歌《你看你看月亮的臉》內歌詞,意味著月亮「月相」盈虧圓缺之變化。而現實生活中,罹患腦下垂體腫瘤也會造成「臉偷偷的在改變」。台中優康家診所院長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謝明家指出,腦下垂體腫分泌很多荷爾蒙,其中一種荷爾蒙叫生長激素,這生長激素在青春期過後,幾乎不會分泌或是只分泌很低的基礎量;若成年人後,當腦下垂體長腫瘤,又分泌生長激素時,成人生長板已關閉不會再長高,就往的軟組織生長。這類病患臨床症狀表徵,手腳支端開始變粗,而身體的軟組織不只有手腳,其他外觀也開始像「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如臉部嘴唇變厚、鼻樑會變寬、額頭也突出,整個看起來就會慢慢變形,跟以前有所不同,在醫學上稱之為「支端肥大症」。謝明家提醒,生長激素過高,病人除了外觀改變,會造成血糖血壓升高,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相對增加,因軟組織增生,連帶軟骨增長身體變形,隨之手腳骨頭支端會痠痛。要如何知道外觀偷偷在改變?「拿出照片比對就知道了。」謝明家說,腦下垂體腫的病患外觀變化是偷偷地在改變,連每天照鏡子,都看不出細微變化。所以,「照片比對法」最好的方法,3年前照片與現在的自己比對,就可揭曉,值得一提的是,腦下垂體腫瘤導致內分泌紊亂產生的疾病,是一天一天累積的,真的不容易發現,臨床上若「不明原因越來越大」,如鞋子越穿越大,手套尺寸越戴越大,就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罹患了支端肥大症。當所有檢查與診斷都朝向,腦下垂體長了腫瘤,造成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治療方向「手術」是首選。他說,除非身體狀況真的很差,無法接受手術,要不然手術是最根本解決之道。一旦腦下垂體腫瘤大到壓迫到其他應正常分泌的男女性荷爾蒙、甲狀腺荷爾蒙、腎上腺荷爾蒙,只剩分泌生長激素,就會導致體內荷爾蒙大亂。荷爾蒙「失衡」嚴重程度有哪些?謝明家舉缺男女性荷爾蒙,以女性來說,會造成女性月經該來不來,而男性肌肉量慢慢減少,也可能伴隨、疲倦、情緒焦躁、性功能勃起障礙;若是甲狀腺荷爾蒙低下,造成代謝速率變慢,會產生怕冷、掉髮、疲倦無體力、身材浮腫變胖、聲音變粗等症狀;若腎上腺荷爾蒙開始不足時,就會沒胃口、覺得很疲倦,慢慢地沒有精神。「腦下垂體腫瘤的大小跟手術的癒後有關」,謝明家說,腫瘤小屬輕症,比較容易摘乾淨。腫瘤越大,相對不易清除,術後還有可能有殘存的腫瘤。術後腦下垂體腫瘤還殘留,導致正常分泌的賀爾蒙「失衡」,就沒有救了嗎?「缺什麼就補什麼。」謝明家進一步指出,萬一腫瘤過大壓迫到原本該正常分泌的男女性賀爾蒙、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無法正常分泌,就應補充缺乏的賀爾蒙即可。因為當沒有這些荷爾蒙的話,人體無法長時間健康的存活下去,長期補充成為這類患者生活必需品,才會有好的生活品質。 總之,治療分為兩方面,其一是肢端肥大症,開刀後殘存腫瘤的治療;其二是將腦下垂體應正常分泌的荷爾蒙補充回來。如何追蹤腦下垂體腫瘤?1.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判讀腦下垂體腫瘤有無增長。2.抽血檢驗:檢驗生長激素荷爾蒙有無增加;同時監測其他腦下垂體荷爾蒙補充是否充足。謝明家再次提醒,一發現腦下垂體長腫瘤,確認是生長激素腫瘤且合併明顯的症狀,就應立即進行手術清除,術後回到新陳代謝科繼續治療,包括藥物及定期抽血追蹤。
-
2024-06-29 焦點.記者真心話
「磁磚雨」與「空中血滴子」在台灣城市街頭接連出現!民眾與政府該如何面對與解決此困境?
任何時候走在台灣街道上,映入眼簾的鐵窗、冷氣、招牌,絕對排得上「城市異象」的前幾名,這些雜亂無章的外牆附掛物,歷任政府都曾提過要改變,多年來卻始終無解,日復一日,直到近年「磁磚雨」多了,斑駁的牆面補了又補,加入異象行列。隨著房子老了,不再是城市美不美的問題,已威脅到行人生命安全,403大地震後更加快轉。2023年7月新北市板橋區發生冷氣墜落砸死女大生事件,全台震驚,地方政府疾呼中央對建築附掛物訂定辦法;今年403大地震,全台磁磚剝落有如下「磁磚雨」,外牆修繕補助、獎勵呼聲再起。為何面對攸關人命,修法卻牛步?聯合報帶讀者從現場直擊,檢視法規不足之處與執行困境,並提出修法建議,盼政府與全民共同補起漏洞。規範公基金 修法總是卡關在台灣,每逢造成死傷悲劇,立法嚴管就會浮上檯面。老舊建物定期修繕外牆、管理冷氣等附掛物,牽涉到管委會與公基金,每逢遇到「誰來管、誰出錢」成為深水區,就會卡關。於是街道磁磚雨砸傷行人層出不窮,數百公斤冷氣掉落更成「空中血滴子」。空調室外機 如雜草般生長2024年3月28日,鄰近基隆夜市的一條小巷弄內,冷氣機在凌晨兩點多墜落,遮雨棚破了一個大洞,差點砸中一名睡夢中的街友,街友倖存;兩個月後,記者回到現場,街友仍在睡夢中,上方仍有多台室外機。外掛冷氣與鐵窗是台灣獨有的建築文化,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楊詩弘說,裝修師傅將螺栓打入牆面,將可能隨冷氣長期微小震動而慢慢鬆脫,成為「看不見的危機」,「沒掉落只能說是運氣好」。相較「看不見的危機」,本報則直擊「看得見的危機」。在車水馬龍的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旁,空調室外機如雜草般恣意生長,路口早餐店人來人往,沒人發現五層樓上方,歪斜的冷氣室外機已搖搖欲墜,僅被嚴重鏽蝕的鐵窗脆弱地支撐,里長、民代、市府竟束手無策,里長邱顯松感嘆「路人只能自求多福」。悲劇止不住 只求不出人命近十年,外牆剝落事故也曾釀多起死傷悲劇,但「不出人命」彷彿成為一項不能說破的隱形指標,檢視多起事件,若「僅」砸中汽機車,大多仍未補強,持續剝落。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報告指出,公寓大廈屋齡超過16年,就有20%出現劣化,超過30年,就有高達8%有「重度剝落」現象。台灣房屋稅籍住宅類的平均屋齡,已高達卅二年,隨著潮濕、酸雨、颱風、地震將逐漸惡化,成為威脅城市安全的不定時炸彈。內湖案例的省思:難以管理的「空中血滴子」內湖上灣仔公車站旁,抬頭就能見到一旁住宅大樓,五樓外牆窗型冷氣搖搖欲墜,這條巷弄是通往台北市內湖成功路的重要通道,機車、行人不曾間斷,幾乎沒人發現,一旁小花圃貼了紙條,寫著「危險、危險、危險」,同棟住戶四處陳情卻碰壁的無奈,正是「空中血滴子」無法可管的縮影。紙條寫著,管委會輪值主委三年前就告知住戶冷氣年久失修、鐵架鏽蝕,但通知住戶多次、也向里長陳情,更打了一九九九市民專線,仍遭置之不理,「若日後發生事故,概於住戶無關」,只能「恭請佛祖、上帝保佑」。「施工架明顯鏽蝕,僅靠一邊撐住沒掉下來。」台灣冷凍空調展望關懷協會理事長周貞浩搖頭,協會長期主張「外牆附掛物檢測法制化」。他說,台灣潮濕,颱風與地震多,外牆附掛物缺乏檢測機制,「哪天掉下來都是不定時炸彈」。當地里長:檢測需公權力介入記者循線找到該戶鄰居指出,過去半年他向當地派出所、寶湖里里長、內湖區長、選區市議員陳情,都說「無法可管」。寶湖里里長邱顯松說,冷氣半傾斜懸掛在窗外一、兩年了,他曾一度聯絡上屋主張小姐,稱「舊冷氣在外並無危險」,從此再也聯絡不上。派出所雖拉封鎖線,但範圍之小,等於拉心酸的。他無奈說,這需要公權力介入,否則「要自求多福」。全台類似的不定時炸彈存在街頭巷尾,公權力難以介入關鍵在於,於冷氣、欄杆等外牆附掛物,非屬建築法規範項目。台北市政府建管處專委鄭大川說,冷氣屬家電、是私有財產市府僅能發指導函,難以強制介入。官員建議:應回到社區自治精神2023年板橋女大生遭冷氣砸死,地方政府呼籲內政部訂定附掛物管理辦法。國土管理署建築管理組組長高文婷坦言,每個案子原始條件不同,難以立法一以貫之,管委會本應在規約明定,否則依照建築法,若附掛物掉落致人死傷,檢調單位仍是處分所有權人,因此仍應回到社區自治精神。但現實中,台灣大多數的公寓連管委會都難成立。1995年,金龍三溫暖大火催生「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三讀通過,明定公寓大廈應成立管理委員會,負責大廈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過了30年卻仍舊「做半套」。學者提醒:現行法規無強制力2021年高雄城中城大火釀46死,這才發現,行之有年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沒有溯及既往,只能透過地方輔導成立管委會,公共基金更少用於修繕維護;當年三讀通過「城中城條款」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部分條文,地方認定危險公寓大廈須限期成立管委會,違者每戶最高罰20萬元;隔年內政部公告要件加上「11樓以上」。換言之,11樓以下公寓大廈或舊大樓、老公寓,受限於地方政府還有非常多轄內建築物使用執照沒有回溯建檔,連有多少棟都缺乏官方統計,成為三不管地帶。「缺乏強制力是主因。」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說,管委會、維護方式、提撥金額非法規都缺乏強制力,成為一種「集體不行動」,倒霉的仍是被砸中的行人。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3 焦點.元氣新聞
18歲男性平均身高縮水可能是「這原因」!增高需多攝取4種營養素,3種治療方式不建議!
18歲男性身高平均降低,肥胖恐是引起的原因之一衛福部國健署統計:2013~2016年,國內18歲男性身高平均值為173.3公分,2017~2020年則為172.1公分,變矮1.2公分。國健署發現,國中、小學童的肥胖盛行率,男性皆大於女性,專家認為,肥胖恐是影響男性生長表現的原因之一。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說,近年醫界討論:兒童如果長期攝取高熱量飲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加上熬夜等生活作息改變,並常使用3C產品、不運動,造成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進而影響身體生長激素分泌。開業皮膚科醫師周宛儀也表示,近年兒童早熟發生率明顯上升,多受到環境荷爾蒙、營養過剩、肥胖、生活壓力等因素影響,其中性早熟為最明確成因。曾有名6歲胖男孩,因兒童痤瘡(青春痘)就醫,經骨齡檢驗,結果竟已是11歲,如此性早熟狀況,生長板恐已提早密合,導致生長發育受影響。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陳麗娟說,教育部統計,每三位兒童就有一位體重過重或肥胖,今年一月公布「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將依法訂出校園營養基準、監測標準進行研究,以利後續營養推動。暑假將至,提醒家長應讓學童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多攝取天然原形食物,減少含糖飲料、規律運動、減少久坐。18歲女性平均身高持續成長,醫師推測與運動與營養有關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2013~2016年,台灣18歲女性的身高平均值為160.7公分,2017~2020年平均身高為161.2公分,增加0.5公分,與18歲男性情況大相逕庭。台灣兒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李宏昌說,過往女孩子被教導要文靜,家長多鼓勵從事室內活動而非戶外運動,隨著性別刻板印象逐漸減少,許多家長鼓勵女兒多運動,當女性開始運動、營養均衡後,身高便愈來愈高。男、女童增高小秘訣李宏昌說,女孩8~10歲、男孩10~11歲,正是荷爾蒙分泌生長激素的預備期,家長應開始注意,除為孩子補充鈣質,還要增加維生素D、維生素K2,以幫助生長。彭純芝說,兒童長高需有充足睡眠,並攝取足夠維生素C,減少高熱量油炸食物,透過運動促進維生素D與鈣質轉換,才能夠順利生長。增高需透過專業醫師調理,3種治療方式不推薦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說,根據國內中醫的相關研究,經過個別化中藥調理,孩童平均身高會明顯增長,前提須經中醫師調理,而非聽信廣告或親友推薦偏方的轉骨藥材達成效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治醫師羅福松說,許多期望長高的孩子只要經諮詢評估、定期追蹤即可,不需要打針、吃藥,提醒家長多注意孩子的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運動三大原則。如果孩子明顯比同儕矮一個頭,一定要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謹慎評估,如果有需要再進行生長激素治療,否則在不清楚的情形下採取治療,只是「白花錢」。羅福松指出,部分家長有「女生身高可以長高到16、17歲,男生到18歲還有機會」等迷思,事實是女生8~13歲開始發育,男生約9~14歲時進入成長關鍵期,建議家長應多留意身高變化,把握骨骼生長板癒合前的治療時機。甚至有人為了長高,選擇採取治療先天性畸形、外傷造成長短腳的「骨骼延長術」斷骨增高手術。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葉文凌說,這項技術雖然純熟,但因併發症多、容易引起更多醫療糾紛,國內大多數的醫師對於藉此手術讓孩童長高,持保留態度。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16 醫聲.醫聲要聞
永續健康論壇1/超高齡社會來襲!醫療、科技待整合 法規應與時俱進
五二○新政府上台後,面對超高齡社會、少子化、醫護缺工的夾擊,智慧醫療輔助醫護工作,成為提升病人安全的重要發展,透過遠距醫療也可消弭偏鄉醫療差距,達到健康平權。然而法規未全、健保補助、軟體產業缺乏、醫科文化不相容,成為智慧醫院落地的四大挑戰,急需整合。今年適逢高醫大70周年,高醫大邀集優秀校友們共同舉辦「2024永續健康未來醫療趨勢論壇」,由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天晟醫院主辦;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台灣醫事法律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協辦,齊討論智慧醫療科技、大病人小醫院、友善醫療環境等議題。準衛福部長邱泰源指出,在科技持續努力下,也永遠守護以人為本。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董事會董事長陳建志、前立委暨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也指出,疫後加速了醫療科技的整合,數位醫療成為重要發展,也可促進醫療平權改善就醫環境,但目前礙於法規限制、各醫院系統各行其是,待持續整合。明年台灣就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提及,老年人口的增加及照護人力的不足,將成為現代社會重大挑戰,新冠疫情使得台灣在科技與照顧領域的結合成為顯學,智慧醫療將更有效率地照顧民眾健康。清華大學與高醫大即將共同打造智慧醫院,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指出,以智慧醫院與轉譯醫學為主的跨域合作,聯手打造達九百床規模的醫院,平時可為急性一般病床使用,疫情時可轉為防疫專責病房。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利用數位科技推動的大家醫整合照護計畫已啟動,透過疾病風險模型,將病患分流到各級醫療院所就醫,提升照護品質。高醫大持續於偏鄉服務,消除C肝的經歷也獲醫療奉獻獎。陳建志表示,醫界應思考如何提升醫療資源有效應用、運用數位科技完成醫療轉型,並透過遠距技術消弭偏鄉醫療差距。事實上,智慧醫療科技不只可協助醫師手術,還能對疾病預警、照護及追蹤,在管理上也省力不少。台中榮總曾是國際認證台灣第一家的智慧醫院,院長陳適安指出,推行智慧醫療,是要將風險降到最低,中榮與陽明交大攜手研發的「Healthcare GPT」,其中一個是Call center AI,預計六、七月開始可提供民眾即時線上文字回答,讓弱勢、超高齡族群也能感受到智慧醫療的效率。台灣醫療及科技產業聞名全球,智慧醫院卻屈指可數。張育美指出,醫療端提出問題,科技要幫忙解決問題,兩者相容才能對人民產生最好的幫助,但美國跟台灣都沒有成功,原因在於臨床路徑與科技尚無法結合,仍需努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王照元指出,AI無論如何應用,都要先收集資料整合再發展,才能落地應用,且系統要相容才能讓AI更有效益,目前AI已能生成病歷,但並不合法,法規如何與時俱進也是重要課題。美國的癌症中心曾試圖引進AI系統,卻因與現有的SOP有落差而失敗,十年前,美國FDA規定,軟體應用在醫學上都必須設監測機制,未來如何在保障病患隱私的同時,有效利用數據進行管理和研究,都需要遵守國際法規。「健康台灣推動聯盟」成員、醫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陳相國表示,目前面臨「受限法規,醫療數據取得困難」、「健保補助有限,醫院缺乏推廣誘因」、「台灣缺乏軟體產業」與「醫界與科技業文化大不同」四大挑戰,期待透過基礎建設、遠距長照、居家在宅醫療的施行,讓「高齡照護不是夢」。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謝尚廷、榮譽理事長藍傳盛、輔導理事長梁明聖都說,高醫大優秀校友在醫療場域各有所長,共同維護民眾健康。
-
2024-05-0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原來是這樣!在臨床實習中體會醫學與藝術的結合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各校分享「醫學人文的教與學」。這次分享三篇文章的醫學院,包括一位還沒進入臨床階段的醫學生,介紹他如何由課堂老師的啟發使他學到醫學與人文的課程可以當作一個橋樑,橫跨醫學與各種領域,思索兩者碰撞出的火花。同時也分享課程提供許多參訪活動,是一種記憶的傳承,讓學生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而領悟「醫學與人文可以說是一門貫穿人生的重要課程」。→想看本文一位在臨床實習的醫學生描述在他所參與照顧的一位病童的整個治療過程中,見證了小男孩透過藝術治療,展現了驚人的勇氣和力量,而在告別式上,音樂治療師用小男孩生前最愛的歌曲改編成樂曲,溫暖的陪小男孩完成生命的最後一哩路。更難得的是,這學校的醫學人文課程的主要負責教授,雖然目前借調台北市衛生局長要職,看到了兩位醫學生的報告後,居然在夜深人靜時,寫出作家吳晟面對自己孩子們時所說:「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是各醫學院校負責醫學系人文課程的老師的最佳心情寫照。謹在此對這些老師致上最大的謝意與敬意。從大一進入醫學系以來,師長們就強調醫學本身是一門「以人為本」的學問,豐富的醫學人文課程包含了哲學、文史、藝術、心理等面向,尤其課程中常常接觸到藝術與醫療的介紹。然而那時是懵懵懂懂,內心總是有個疑惑:「到底為什麼醫學要和音樂、繪畫等藝術連結,是否一定要學習這些技能才算是有醫學人文素養?」後來,也從醫學演進史了解到,最早的醫學便是先賢們觀察病人的臨床症狀及表現,歸納整理出疾病的特徵和治療方式,進而有系統性地對疾病展開實驗與研究。與其說醫學是科學,它更像是一門藝術。醫學與人文是習習相關,唇齒相依。「阿伯你好,我是這個病房的實習醫學生,這兩週都會在病房看您喔!」在大五進入臨床實習後,每當我來到一個新病房時,總是要重複著自我介紹給病人聽,也重新去認識他們。醫學生就像一只不斷轉動的陀螺,如同觀賞電影般從一位病人的故事躍遷到另一位。儘管電影扣人心弦,但當片尾曲響起,感謝名單浮現,電影院的燈光逐漸明亮時,我僅能是輕輕擦拭眼淚,整理自己的服裝,沉著地走出影廳。然而,電影的故事並未結束,我是否真正深入體驗劇中角色的情感?是否真的能夠感受其痛苦?或者只是暫時的情緒激動?在醫院裡,醫師與病人之間的連結是那麼脆弱。儘管雙方曾如此緊密相連,感受過深厚的親密,但我仍然只是他或她生命中的短暫過客。我常覺得,我與病人之間存在著一層朦朧的隔膜,距離雖近但不清晰,觸碰雖近但無法真切。病人的困頓在我面前毫無保留地呈現,然而內心的脆弱卻不易展露,我也小心的讓自己保持專業,不流露太大的情緒。我常覺得,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維持在一種微妙的平衡。當醫師傳遞不樂觀的消息時,雙方需要承擔多大的勇氣?如何面對病人與家屬絕望的眼神?當醫學超越純粹的理性時,一切變得複雜。然而,這些波瀾的情感,不過是別人的敘事嗎?就如同那些讓我流淚的小說、電影和戲劇,我能允許我的情感涉入多深?每次照顧一個病人,就如同打開一本豐富曲折的故事,當診察及病歷紀載完成,已然完成能交班的工作,但我依然如一只陀螺,在各個故事之間旋轉不止,好似留下眾多未完結局,而內心的疑惑,也須待日後實習方能繼續探索。在小兒科實習時,我遇到了一位罹患橫紋肌肉瘤的小男孩,在勇敢地接受化療所帶來一系列的痛苦後,仍不敵病魔離世。這位小男孩住院的期間,接受來自藝術治療師們的治療與幫助。治療師以繪畫、音樂及舞蹈為祂帶來了安寧和愉悅,使小男孩在最艱難的時刻,也能找到一絲安慰。儘管無法用言語表達,舞蹈和繪畫讓祂有了與最愛他的家人及治療師們的溝通方式,得以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小男孩的媽媽在照顧他的期間,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但藝術的媒介讓母親和小男孩有了情感的連結,陪伴她走過哀悼的歷程。在男孩的告別式上,音樂治療師用小男孩生前最愛的歌曲改編成樂曲,溫暖的陪伴小男孩完成生命的最後一哩路。整個治療過程中,小男孩展現了驚人的勇氣和力量:儘管面對生命的挑戰,依然保持著開心和笑容。透過藝術治療,小男孩展現了自己獨特的生命價值和意義。陪伴兒童面臨生死的心痛場景,這樣真實地在眼前,是對我很大的衝擊,醫療團隊所提供病人的支持與實際互動也令我了解,原來藝術也可以和這樣和臨床醫療結合。在生命最黑暗的時刻,在現代醫學的所不能及之處,病童和家屬們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陪伴與關懷。透過藝術治療,不僅是身體病痛的緩解,更是建立起人與人間心靈上的支持和連結。進入臨床實習後,很大的挑戰是除了要能靈活運用學到的各種醫學知識外,也要開始學習如何與病人應對,了解病人的需求。所謂的全人醫療,不僅僅只是治好身體上的疼痛,更是給予病人心靈上的支持。在即將卸下實習醫學生的身份時,我重新審視大一時醫學與人文的課程內容,讓我對這些課有了不同的體認。在臨床嚴肅且專業的老師們,講起音樂藝術信手捻來,每天穿梭的醫院背後是藝術空間的理念,真正支撐起現代醫療與醫學教育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細膩的人文情懷。在醫療越來越商業化的現今,更能體現出醫學人文的重要性,敦促我們重新思考醫療與醫學教育的本質。醫學校老校長高木友枝的那句「做醫生之前,先懂得做人」,在進入了臨床後,讓我有了更深的體悟。延伸閱讀5/6 醫學生不只是醫學生:醫學視野下的人文之旅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24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守護洄瀾山海間青少年的醫師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偏鄉醫療服務與醫者的愛心」。一位在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回顧自己在初入醫學院時,在同學的互相鼓勵與人文老師的啟發下,發起「與病人為友」的學生寒假活動,成功地激發醫學生的愛心,並繼續傳承成為該校具有特色的醫學生服務活動。→想看本文一位小兒科醫師分享自己如何以「平衡大學附設醫院的教育責任與利用專業知識來幫助需要的偏鄉兒童」為心願,將青少年照護觀念導入健保架構下,並能貼近在地青少年族群的需求而努力,形成「社區-學校-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一位醫學中心小兒外科醫師分享他同時也在兩所偏鄉醫院為理想奮鬥,他的一句「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道出了他們期待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同行,從而確保照護的完整性與持續性。「醫病平台」衷心希望這些故事可以感動更多的醫學生、醫師、社會大眾,多多關懷偏鄉醫療。花東縱谷的美景是令人嚮往的旅遊勝地,也因為地廣人稀、南北狹長的特性,讓醫療的可近性成為在地醫療提供者的重大挑戰與使命從2008年開始在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受訓及服務,對我來說最重要的轉折點,莫過於在2013年時有機會接待從美國威斯康辛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Wisconsin)來訪的青少年醫學科教授Professor Susan Jay。在跟她互動的幾天中,深刻了解到青少年醫學的核心服務架構,需要有多專業的團隊:青少年醫學醫師、婦產科醫師、兒心醫師、心理師及社工師,互相補位一起撐住有需要的青少年朋友,這正是台灣在青少年醫療照顧中不足的一塊拼圖;而協助青少年族群的臨床工作,也再次喚醒自己在學生時期對於人際互動、心理與精神健康的興趣。然而當時台灣並未有此次專科訓練,於是大膽地向Dr. Jay提出到威斯康辛兒童醫院,接受青少年醫學次專科臨床與研究訓練的請求,也受到她的支持與歡迎。在那一年半的訓練過程中,深深體會到雖然東西方有著不同社會價值觀與文化差異,然而青少年朋友眾多的醫療照護議題,都是跟他們所處的家庭、學校、社區、社會文化與大環境的變動習習相關。當2017年初回到台灣,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在台灣推動屬於我們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將青少年照護觀念導入健保架構下,並能很貼近在地青少年族群的需求,這是我們在建構「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時,首先要回應的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位處於東台灣,以往我們在醫院兒科門診所接觸到的青少年,大多數就醫的原因是急性身體不適,如感染性疾病、頭痛、胸悶/胸痛、腹痛、睡眠問題、外傷等,這些生理上的病痛,是家長及青少年本身認為需要就醫的主要因素。然而,一般青少年在成長中會經歷的議題,包括:青少年生理發展、生殖健康、心理健康、人際互動和同儕關係,高健康風險的行為如菸、酒、藥物濫用與不安全性行為所衍伸的健康危害,都不是家長優先帶青少年到醫療院所就醫的重要因素。期待身為兒科醫師的我們,在醫療上能提供青少年需要的協助並回答他們的疑問,協助評估與轉介適當的醫療資源。這樣的觀察就此埋下了走出醫院、進入社區的動機:青少年來不了醫院,醫療就走向他們。在因緣際會下,接續老師林俊松醫師的棒子,到秀林衛生所提供偏鄉巡迴醫療,每週二的嬰幼兒預防保健及疫苗接種服務,以兒科醫師的角度來分享兒童常見疾病的處理、兒童生長發育、親職教養、兒童青少年體位改善等議題。在門診中能遇到許多年輕媽媽帶著嬰幼兒來打疫苗,藉著這樣的機會提供他們育兒觀念的指導、了解家庭中照顧孩子的支持系統、年輕媽媽的避孕指導、協助連結社會資源,希望讓她們的育兒道路走的更穩健。除了提供必要的藥物與檢查外,更重要的是給與照顧者適當的疾病衛教,讓家長可以在家安心處理孩子們的身體不適:如何退燒?如何補充水份和食物?如何判斷危險徵狀而必須提早帶回就醫,這些服務模式,明顯的降低家長的焦慮與困擾,也降低了不必要的就醫奔波。這樣的服務據點除了提高就醫可近性外,也更進一步連結醫學中心的資源進入社區,讓秀林衛生所成為鄉內兒童青少年健康評估與轉介的樞紐,讓鄰近的秀林國小、秀林國中與原住民兒童少年之家的學童們及家長們,得到更便利的整合性醫療服務。在此想分享這幾年社區服務中印象深刻的個案,來呈現花蓮慈濟醫院與秀林衛生所,大家串在一起動起來後,對孩子們及家庭的改變!因為有一群人正努力的讓偏鄉不再是偏鄉。從2022年七月開始,藉由花蓮慈濟醫院承辦的衛福部中央健保署「山地離島地區全人整合照護計畫」,開始在秀林鄉崇德村和佳民村衛生室開設「兒童生長巡迴特別門診」,由筆者帶著兒童腸胃科及青少年醫學科的專業知能,走進社區、走進部落;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在參與花蓮縣學童健檢這十幾年來,包括崇德村在內的偏遠地區中,有一定比例學童呈現的體位異常是兩極化:過輕體位約有7-9%;在小學四年級以後,體位過重或肥胖加起來約為25-30%。這些學童的生長發育是需要花時間評估,也需要讓照顧者意識到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的必要,尤其飲食習慣可造成營養不良或肥胖問題,更是需要從小重視的。因此,藉由衛生室的地段護理師或校護,將這些孩子從學校轉介到衛生室的門診,透過照顧者協助改變家中飲食、運動、睡眠等習慣,在幫助孩子的同時也讓家長受益。印象很深的是一名十歲本應進入青春期的女童,經由校護和地段護理師的多次訪視和評估,被轉介到「兒童生長巡迴特別門診」,在崇德衛生室初次與小女生及母親聊天時,發現孩子其實從小就略嫌瘦小,家長雖然在意也找不到好的策略。評估起來主要是每日營養熱量不足、再加上活動量大及晚睡,漸漸的就比同年齡的玩伴瘦小,當時四年級的她身高僅有118公分、體重14.5公斤,看起來就像六、七歲的瘦小女孩;在衛生室跟母親及女孩詳細說明,並衛教每日的飲食攝取策略及營養品補充,並建議轉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做生長賀爾蒙及骨齡等相關檢查以確認狀況,於是當場與院內小兒內分泌周威志醫師通電話,並開立檢查單及回慈濟醫院就醫的轉診單,而崇德衛生室的護理師也隨即跟家長約定空腹抽血的日期,讓孩子下次到醫院回診時,已有需要的檢驗結果,減少就醫的奔波。回診時周醫師評估發現這位十歲女童的骨齡只有7.5歲,身體評估也尚未進入青春期的乳房發育,所幸相關內分泌及營養指標都在正常範圍的低標內,只要好好的追蹤營養攝取、睡眠與活動,應該就能慢慢追上應有的生長狀況。接下來一年多的追蹤過程,看到了媽媽的積極配合與孩子為了長高而主動參與,在六個月內體重增加了3.3公斤、身高增加4.5公分,至少已與該年紀正常生長曲線的下限相當;在12個月內身高已達正常值的下限、體重亦接近正常值、性徵也開始發育,伴隨而來的是更有自信的孩子、笑容也變得更燦爛。雖然這個「兒童生長巡迴特別門診」,看似只派出醫師到衛生室的單兵作戰模式,但要把小兒專科門診從醫院搬到社區,其實背後是需要多個團隊的跨領域合作,其中特別感謝花蓮慈院醫事室團隊居中協調聯繫把每個環節串好、秀林鄉衛生所田惠文主任站在孩子與家庭的需求上全力支持、崇德衛生室筱君護理師的積極協助,透過這樣的方式一起找出適合的服務及轉介模式,讓我們能為守護偏遠地區孩童與家庭的健康更往前邁進一步。在筆者築夢踏實的過程中,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當一個能幫兒童與青少年「轉譯及代言的實務工作者」,讓他們及身邊的重要他人能看見彼此,增進關係融洽,讓他們在生活中找到「自我與歸屬感」。在回到台灣七年後的現在,腦海中已有清晰屬於我們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期待自己持續站在青少年健康照護的崗位上,走出花蓮並連結有志於成為青少年重要他人的專業人士,共同投入這個領域,將持續推動「進校諮詢醫師」服務:提供青少年健康評估與諮詢,並與學輔資源分工提供互補性的醫療服務,啟動必要的轉介來銜接後續醫療服務,提高醫療可近性並滿足青少年族群的需求,形成在「社區-學校-家庭」的青少年健康照護模式。延伸閱讀:4/22 人生注定的一段邂逅——「與病人為友活動」的前世今生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3-19 養生.抗老養生
24節氣春分到!宜拜土地公補財庫、迎好運,養生重袪濕養肝
二十四節氣來到了春分,《春秋繁露》記載:「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這一天,晝夜均分一樣長,又稱為「日中」。民俗專家謝宗榮表示,古代對應農耕生活的變化,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拜土地公補財庫、迎好運從古代的春、秋兩大祭典演變而成的「春祈秋報」謝平安,於農曆二月二日春耕之日、八月十五日土地公得道升天日,祭祀土地神求平安。祭祀供品可以準備土地公喜愛的花生酥、湯圓、麻糬等甜食;發糕、年糕對業務人員來說,有業績高升的意思。這些重要時令除了是祭祀社稷土地神的日子,演變迄今,有許多習俗與開運養生撇步,例如利用「卯時水」招好人緣。2024年的春分落於陽曆三月二十日,在上午五時至七時取水飲用或洗臉,象徵開春大吉,喝春分水可以旺一整年。諺語:「春分落雨落到清明」指雨天型態會一直下到清明節,謝宗榮說,春天氣候不穩定,氣溫一下子冷、一下子熱,要注意日夜溫差,適時增減衣物避免生病。專家分享身體「排濕」秘方春分代表萬物復甦,在季節轉換之際,中醫理論主張調養人體陰陽平衡,養生重點為「補氣養肝」。緻宸中醫診所院長高羿宸說,春天建議排除濕氣、養肝降火,可以選用廣藿香搭配魚腥草、紫蘇、菊花(任一),每種約5公克,使用500cc水沖泡,有清熱解毒、健胃除濕功效;腸胃疲弱的人可以再加少許薑片。春雨滋養大地,菠菜、莧菜、茼蒿、高麗菜、羽衣甘藍都進入產季,當令蔬菜鮮嫩營養,也對健康最有益。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分享春天養肝飲食原則,多吃綠色食物可增進肝氣循環,其膳食纖維有益於肝臟代謝。少吃油炸、燒烤、高糖等燥熱食物,春天飲食宜清淡,另要保持心情愉悅,避免「肝氣鬱結」。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1 醫療.骨科.復健
脊椎側彎一定要開刀嗎?要做什麼運動治療?復健科醫師告訴你如何改善
一位媽媽帶著四年級的女兒來到復健科門診,女兒則低頭不語,媽媽則非常焦急,一進門就說「醫師,我女兒看起來駝背越來越嚴重,他一定是脊椎側彎所以才一直背痛,是不是床上滑手機才會這樣!? 我也叫他不要把所有東西都放進書包太重了, 還跟她講要多去吊單槓。」我回答媽媽說「先不要太緊張,背痛和脊椎側彎不一定有關係,至於是不是真的有脊椎側彎,我們先檢查看看,即使真的有脊椎側彎,早期治療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結果。』相信多數家長也與這位媽媽一樣,對於脊椎側彎有相當的憂慮和迷思,對於如何治療也有各種想像。什麼是脊椎側彎,如何治療?脊椎側彎是指脊柱的側向彎曲大於10度並伴有脊椎旋轉。在所有人當中,脊椎側彎比例不低,大約有2%至4%的10到16歲兒童青少年有脊椎側彎,女生又比男生多,除了部分「遺傳性脊椎側彎」(因為先天遺傳引起)和「神經肌肉性脊椎側彎」(因為神經肌肉問題如腦性麻痺引起),大多是不明原因(idiopathic)產生的「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並不是因為家長教養不當或是小孩有不好的生活習慣直接引起。由於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是脊椎發育過程的疾病,一條線拉得越長,也越容易彎曲,因此發生的時間越早,惡化的機會就越高,快速長高期間會比較容易惡化,尤其女生8-12, 男生12-16歲期間。因為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的特性是側彎變形幾乎都是在青春快速成長期開始時才發病,也請家長務必於此期間提高警覺。如果隨著小孩成長覺得姿勢怪怪的,甚至肩膀或骨盆不等高,可以就醫進一步評估判斷。輕度的脊椎側彎不一定會引起任何問題,但兒童青少年若脊椎側彎角度過大、進展過快,就需要進一步治療。醫師觀察重點如下~1.以角度來而言,任何側彎超過20度就需要進一步追蹤;2.以增加的速度來說,若半年內增加5度或是一年內增加10度就代表明顯惡化。如果介於20度到40度之間,通常使用背架支撐及復健治療、運動訓練;若脊椎側彎小於二十度則不需穿戴背架,運動訓練仍有幫忙。待成年不再長高之後,脊椎側彎就基本上定型了,除非有其他疾病,通常並不需要擔心更嚴重變化。這也意味著,若超過20度,在還沒發育完全之前應該積極處理!脊椎側彎惡化風險不明原因的脊椎側彎,其惡化風險主要根據「還有多大的機會長高」,如果年齡比較大、骨盆影像上骨頭已經越來越成熟硬化,曲度惡化的風險就比較低。相對的,如果一開始檢查的時候就發現脊椎側彎角度很大,骨頭又還沒有成熟,惡化風險就很高,需要比較密集追蹤。可以參考以下對照表格:*Risser grade 是一種用「骨頭有多成熟」來推斷「再長高的機率」的分期指標,根據骨盆的骨化程度來判斷,醫師會照X光影像判讀骨盆上緣骨質增加的程度來進行分期。骨盆上緣的骨質增加可以分成0-5期:成長過程中骨質增加會從最外面向最裡面進行,由外往內慢慢生成,骨質增加的位置也會有更白更粗的情形。第零期通常在10歲以前,骨盆上的線條很淡,第五期就會是很明顯的白色線條,而第一期到第四期則由骨盆外往內漸漸越來越大範圍的邊緣線條變粗變明顯且逐步密合。而診斷時若角度超過40度、或進展速度過快,則通常比較需要積極考慮評估開刀。不同種類的脊椎側彎,惡化風險也不同,如果是S形曲線(脊椎側彎為雙曲線),比C形(單曲線)容易惡化、診斷時曲線角度大者也更容易惡化,因此還是需要醫師透過影像檢查完整確認評估再安排後續治療。如果家長發現小孩脊椎側彎同時容易有劇烈疼痛、胸椎向左彎曲歪向心臟這一邊、脊椎側彎同時有神經相關症狀(如感覺異常或是無力),則一定要在就診時和醫師說明,以便進一步判斷。是否同時合併神經肌肉疾病、而並非「單純的脊椎側彎」。脊椎側彎會背痛嗎?不痛就沒有關係嗎?絕大部分研究顯示小於四十度的脊椎側彎與下背痛並不直接相關。但脊椎側彎並不能只視為一個生理上的問題,因為脊椎側彎可能影響青少年的自信及產生憂鬱。 而40度以上者因為較容易引發疼痛、容易惡化,隨著年紀增長更容易因為影響運動能力及壓迫胸腔加速心肺功能的退化,因此尚未定型前需要評估開刀處置與否,且一定要盡可能綜合所有治療積極處理。脊椎側彎如何進行訓練關於脊椎側彎的治療性訓練存在許多不同流派,大方向上都是將脊椎擺放在中立位置降低旋轉與彎曲,進行伸展、增加對稱性,如同固定繩索一端再拉伸繩索般將繩子拉直,同時強化肌肉增加核心的穩定性,有時也會搭配呼吸技巧的練習。因為多數脊椎側彎是3D立體的,包含了前後左右彎曲和旋轉,而每種脊椎側彎狀況角度又都不同,很少有一兩個簡單伸展或強化訓練動作,可以完全用來治療脊椎側彎,家長經常提到的吊單槓、做瑜珈、游泳對真正治療都沒有實證效果。建議先就診再由醫療人員安排,才能比較針對問題處理,恢復身體的對稱、減少結構與功能問題。延伸閱讀 :《盤點脊椎側彎治療迷思》穿背架問題多,運動就會好?推拿、瑜伽、吊單槓可改善?脊椎側彎常常有肩膀不等高、腰線不對稱、一側背部明顯隆起等症狀。大多數脊椎側彎是一種不明原因引發的疾病,有可能隨著身高快速長高而越變越嚴重,大多數與下背痛雖然無關,卻可能影響到外型,進而影響到成長中的自信。有相關問題,應該及早就醫檢查釐清是否伴隨其他疾病,並客製化根據脊椎彎曲的3D立體角度、惡化風險安排追蹤與治療計畫,才能及早改善問題, 讓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長。(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跳水意外造成的脊髓損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8 養生.運動健身
過年走春,簡文仁推薦北中南東6條健走步道!難度不高老少咸宜 順遊景點吃美食
龍年到,大年初一有走春的習俗!知名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推薦全台6條適合走春的步道,分別是北部陽明山「擎天崗環形步道」、金山「獅頭山公園步道」、中部南投「日月潭環湖步道」、屏東潮州「泗林健走步道」、花蓮「太魯閣砂卡礑步道」及台東「大坡池步道」。祝福大家龍年平安健康、吉祥如意。春節假期是親友團聚時刻,除了團圓聚餐外,不妨相邀「走春」。簡文仁表示,「步道健走」是走春最好的方式,台灣的健走步道非常多,走春時不必選太具挑戰性的步道,希望基金會「精采一條路」書中有挑選出100條好的步道,因此推薦台灣6條適合闔家走春的步道,不僅能增進親友互動,又能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簡文仁指出,挑選這6條走春步道,均是交通方便、路程難度不高、平緩的步道,很適合腳力較差的年長者前往走春,並且可以順遊探訪附近其他景點及吃吃美食。健走裝備1.服裝輕便,採洋蔥式穿法,注意保暖。2.鞋子舒適一點。3.帶水補充水分,可以潤喉。4.太陽大要戴太陽眼鏡。5.準備毛巾擦汗用。6.準備小點心,走累了、血糖低了可以補充。7.不常走路者可拿手杖、健走杖輔助。資料提供/簡文仁1、擎天崗環形步道 大草原樂逍遙擎天崗是一大片遼闊的大草原,以前是養牛的牧場,目前規畫了一條「環形步道」,是台北市近郊適合走春的步道。知名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這個環形步道就在草原上,步道很平緩,沒有很高、上階下階爬坡的問題,可以慢慢的走路,有時雲霧裊裊,身處其中感覺滿不錯的。無處遮陽 適合晨昏慢走擎天崗環形步道位於台北市陽明山,簡文仁說,到此地的交通很方便,路程難度不高,要走遠走近可以自己決定,它是一個很空曠的地方,一大缺點就是太空曠而沒有遮陽,建議可在傍晚或早上或天氣不錯的時候去走一走。附近還有冷水坑等陽明山系景點,整個view很好,也可以順遊走春。陽明山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公開資料指出,擎天崗環形步道以擎天崗嶺頭喦的土地公廟為起點,行經擎天崗草原中央步道、陽明山牧場教育解說中心、往竹篙山碉堡之叉路口、金包里大路城門,最後再回到起點的擎天崗嶺頭喦,全線形成一條環狀步道,長約2.4 公里,路程約1小時。視野開闊 眺望鄰近山岳此步道沿線視野開闊,以眺望鄰近的七星山、七股山、磺嘴山、竹篙山等山岳景觀為其主要特色,偶爾可見擎天崗的放牧牛隻漫步於草原上;擎天崗草原的地勢平坦開闊,夏季時艷陽高照,幾乎無避蔭之地,亦有「太陽谷」之稱。石砌小廟 約200年歷史值得一提的是,嶺頭嵒的土地公,是擎天崗頗負盛名的土地公廟,其實在廟的後方,還有一座年代久遠的石砌小土地公廟,為清朝末期建的,是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沿途歷史最悠久的土地公廟,約有200年歷史,要參拜土地公得彎腰呢。INFO.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菁山路101巷246號擎天崗遊客服務站:02-2861-5404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02-2861-36012、獅頭山公園步道 賞盡金山三景「獅頭山公園」位於海拔約70公尺的北海岸金山岬上,知名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獅頭山望東可見野柳岬、基隆嶼、水尾漁港,西邊則是磺港漁港與中角的山海景,過年到此步道走春,可以一次飽覽「金山海岸三大奇景」:燭臺雙嶼、磺港漁火及水尾泛月。全長4.5公里 路面平緩新北市觀光旅遊網指出,獅頭山的生態資源完整豐富,林相十分多元,不同季節時,可在步道上偶遇台灣百合或金花石蒜怒放美景。獅頭山公園步道全長約4.5公里,是一條三面臨海且視野極佳的森林步道。環狀步道兩旁樹木成蔭,走來涼爽且路面平緩,適合全家一起出遊。簡文仁指出,獅頭山是交通方便、停車方便適合走春的地方,停好車即可沿著有樹蔭的步道走一走,鋪柏油的步道走起來很輕鬆,路滿平緩的,來到步道盡頭,「燭臺雙嶼」矗立眼前,如果腳力及體力好一點的人,還可以繼續走難度高一點的地方,往下走到神祕海岸,在海蝕平台區欣賞豆腐岩、看砂岩遺跡。極富盛名的「燭臺雙嶼」又名「夫妻石」,高約60公尺,屹立於金山岬東側約450公尺的海面上。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指出,燭臺雙嶼形成是因地盤上升,由隆起的礁岩岩柱經過長時間的海浪侵蝕,獨留下堅硬的部分孤立海中,形成海蝕柱,岩基相連,出水後分歧為雙嶼,外型宛如一對燭臺,所以被稱為「燭臺雙嶼」,清朝淡水廳誌亦將此勝景列為「淡水八景」之一。走春泡湯 順道逛老街走春旅遊不是只有走路,還有其他附加的價值,簡文仁說,獅頭山附近是陽明山系,建議可以去泡湯、吃金山鴨肉、逛金山老街,走一趟獅頭山公園步道,可以看山、看海、泡湯、吃美食、逛老街,是還不錯的走春。INFO.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金山遊客中心地址:新北市金山區磺港路171-2號電話:02-2498-89803、日月潭4步道 盡覽湖光山色日月潭擁有寧靜絕美的湖光山色,是春節年假走春的好地方。健走達人、希望基金會執行長黃純湘及知名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走在「日月潭環湖步道」上,沿著平坦的路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日月潭。在日月潭走春,可以在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上騎乘自行車,感受凌水而行的快意;也可以搭乘遊艇享受微風吹拂;還可以搭乘纜車,從鳥的視角俯瞰湖區景致。近年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持續優化周邊步道,特別推薦其中4條步道,邀您漫步飽覽日月潭千變萬化的美景。涵碧文學步道:環繞涵碧半島一圈,全長1.5公里,步行約40分鐘。步道沿途坡面平緩,是老少咸宜的大眾化路線。在步道邊、涵碧樓下方,有一個專為蔣介石建造的碼頭,現在已成為歷史景點。步道沿線結合文學家創作詩或短文,共設置12件文學作品。文武廟年梯步道:年梯步道全長約150公尺,有「通天梯」的稱呼,這段相當陡峭的坡道上建有366階,象徵一年有366天(閨年),每一階梯上都刻有日期和當天出生的中、外名人,並有廿四節氣資料,階梯兩旁吊掛「祈福風鈴」。水蛙頭步道:位於大竹湖及伊達邵之間,步道長約500公尺,落差約60公尺,為高架棧道鋪設而成,步道終點為日月潭新八景之一的「九蛙疊像」及水蛙頭觀景平台,是近年遊客到日月潭旅遊打卡景點。伊達邵水上自行車步道:水社至向山的水上自行車步道,是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之一,2023年日月潭全新打造出600公尺長的伊達邵水上自行車步道,可從伊達邵碼頭廣場串連至日月潭纜車站,因自行車步道貼近湖面架設,彷彿在水上行走,是前往日月潭全新必訪景點。INFO.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地址:南投縣魚池鄉中山路599號電話:049-28556684、泗林綠色隧道 滿滿芬多精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冬天的屏東平原涼意舒爽,暖陽高照,春節假期走看潮州美景正當時。潮州鎮公所特別推薦您闔家蒞臨「泗林綠色隧道」又稱「泗林健走步道」來場健康步行旅程。500棵小葉欖仁 綠意盎然健走達人、希望基金會執行長黃純湘及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位於潮州鎮泗林里的泗林健走步道,有一段約1.2公里的小葉欖仁綠色隧道,道路兩側種植近500棵的小葉欖仁,走進泗林綠意盎然的綠色隧道,不僅可感受周邊的田園風光,享受戶外芬多精,還會有滿滿的幸福感。潮州鎮公所表示,「泗林綠色隧道」是屏東縣最具人氣的景點之一,長達1.2公里的路段間種植近500棵小葉欖仁,濃密枝葉生長成綠隧美景,阻隔南台灣的驕陽,不但有在地民眾在林蔭下健走散步,也帶來一群群慕名而來的遊客,成為屏鵝公路上的特色景點。直達森林園區 滿滿芬多精泗林綠色隧道東南側有「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占地1005公頃,種植樹木面積達800公頃,樹種包括台灣欒樹、桃花心木、楝樹、光臘樹等。潮州鎮公所指出,近年為推廣綠色環保遊程,打通了泗林綠色隧道末端,闢建二處景點間的聯絡道,遊客可沿著綠色隧道一路步行或騎乘鐵馬到達平地森林園區,欣賞美麗的樹林風景,享受芬多精的濃郁氛圍,聆聽森林裡蟲鳴鳥叫聲演奏的大自然交響樂。鄰近順遊景點,還有百年古蹟「朝林宮」,潮州鎮公所說,位於泗林明倫路2號的朝林宮,供奉三太子李哪吒,具有傳統閩南式建築特色,是地方信仰的「庄頭廟」(泗林、四春、崙東三村落),在2006年由屏東縣政府通過為第一個縣定古蹟。INFO.泗林綠色隧道地址:屏東縣潮州鎮泗林里潮州路台一線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地址:屏東縣四春里潮州鎮潮義路221-1號電話:08-78135295、太魯閣砂卡礑步道 平緩易走位於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砂卡礑步道」,是花東縱谷知名的健走步道。健走達人、希望基金會執行長黃純湘及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此條步道是沿著清澈見底、碧藍如茵的砂卡礑溪而行,沿路有著巧奪天工的大理石峭壁,路面平緩易於行走,是一條原住民的自然步道,很適合過年期間到此走春。步行往返 4至6小時根據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步行時間往返約4至6小時。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砂卡礑溪的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植物生態 乾濕兩型砂卡礑步道海拔約60公尺,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但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坡度較緩的地方,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坡度較陡的地方,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動植物生態豐富,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大同部落」,部落舊名為「砂卡礑」(Skadang)。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三間屋」,曾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太魯閣族人稱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這裡陰濕的環境適合姑婆芋的生長,過去應是長滿姑婆芋而得名。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除了可沿途作自然觀察之外,步道全線亦設置觀景平台,供小憩賞景。INFO.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富世291號電話:03-862-1100~66、台東大坡池步道 體驗生態美台東縣池上鄉的「大坡池」,曾以「池上垂綸」列為台東十景之一。健走達人、希望基金會執行長黃純湘及知名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大坡池的生態非常豐富,是台東縱谷唯一的池沼濕地,過年期間可以到「大坡池」沿著環池步道走春,健身休閒外,還能體驗生態之美。台東十景之一 生態豐富大坡池原名「大陂」,又稱「大埤」,是內陸淡水草澤地。池上鄉公所表示,由於大坡池天然環境良好,因此動植物等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景色優美宜人,周邊更設有2.7公里環池步道與自行車道,適合放鬆休閒,是來台東旅遊不可錯過騎鐵馬、放空的好地方。大坡池為池上斷層活動而形成的斷層池,水源來自新武呂溪沖積扇末端的伏流,也是秀姑巒溪的源頭之一。在日治時期,大坡池的湖面比現今還要廣闊,孕育出豐富的淡水魚蝦,在波光粼粼、雲煙繚繞的湖面上,時常可見一葉扁舟漁夫撒網如詩般的畫面,不僅被列為台東十景之一,早期的池上便當裡的魚蝦佳餚,更是來自大坡池。穿梭稻田 順遊伯朗大道池上鄉公所指出,環繞著大坡池沿岸散步,也可以邊騎邊觀賞沿路池畔景色,感受山倒映在湖面的美麗景致。沿途步道可串聯大坡池落羽松步道,並欣賞漂鳥197大地藝術季作品。走完大坡池一圈後,還可依指示路標騎自行車,穿梭於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中,沿途景觀優美,可騎到知名的「伯朗大道」、「翠綠的天堂之路」走一走,看看「金城武樹」(奉茶樹)。INFO.大坡池步道●地址:台東縣池上鄉(台9線322K東側轉入)●電話:089-862041
-
2024-01-31 癌症.肺癌
投資界名人李明山罹肺癌病逝,肺部有哪些癌症?預防肺癌該怎麼做?
幾天前,上市公司緯創(3231)、友通(2397)和億豐窗簾(8464)同步公告其獨立董事或董事異動,內容都是關於同一人,即歷任花旗環球董事總經理、元大金控(2885)旗下元大證券執行副總經理的李明山逝世。熟悉他的友人表示,過去李明山其實是個運動健將,除了擅長高爾夫球,跑步甚至三鐵都行,沒想到最終因罹患肺部方面的癌症而如此壯年就離世,令人唏噓。相關報導:聯合新聞網:不滿60歲英年早逝 投資銀行私募基金圈名人李明山癌逝肺癌跟你想的不一樣,不一樣的肺癌,不一樣的結果2023年底,國健署今公布2021年的十大癌症排序,肺癌從2020年的第二位躍升從首位;而大腸癌則從2020年首位降到2021年的第二位,脫離蟬聯15年癌王。肺癌已經是台灣的新國病,所以更要好好認識肺癌的相關訊息。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約佔所有肺癌的15%。是一種神經內分泌瘤,所以分期跟一般肺癌不同,只分為局限期和擴散期。局限期時的存活率相對高,但不管是哪一種期數,惡性程度都很高,所以一旦發現是小細胞肺癌時,一定要儘快治療。小細胞肺癌一般跟吸菸有關,所以戒菸與避免吸入二手菸,是避免小細胞肺癌的預防方法之一。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又可以分為鱗狀上皮細胞肺癌、肺腺癌、大細胞肺癌,其中最常見的是鱗狀上皮細胞肺癌與肺腺癌。肺腺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很高,約佔非小細胞肺癌的50%;肺腺癌的好發族群以女性居多,大部分沒有吸菸習慣的的人,大多是肺腺癌。這類型腫瘤通常長在肺部邊緣,屬於周邊型病變,所以患者通常沒有症狀,發現時通常已經是第三期。鱗狀上皮細胞肺癌的好發族群為男性,是男性常見肺癌類型,鱗狀上皮細胞肺癌跟吸菸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想要預防相關肺癌,最好從戒菸開始。如何預防肺癌?要從生活習慣與定期檢查做起肺癌的預防首先從戒菸開始●不吸菸與戒菸:菸為致癌物,吸菸尤其會引起肺癌。●杜絕二手菸:將二手菸吸入肺部,因其分子微小,容易積在肺部周邊的小氣道內,會危害肺部健康,二手菸也較容易危害女性的肺部健康。除吸菸外,空氣污染也是致癌因素●為避免空氣污染,危害呼吸道的健康,應做好自我呼吸道的保護,例如:外出戴口罩。●避免過度暴露於致癌環境:礦業、合成塑膠業、石綿接觸者、油漆製造業、金屬業及過度曝露於有放射線的環境,將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如因工作需要難以避免,也需加強工作時的自我保護(衣著、口罩等)以避免身體接觸過多的致癌物質。飲食上,建議多吃各種綠葉蔬菜和蕃茄對預防肺癌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在定期檢查中,除了X光外,還可以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進行檢查。111年起,國健署對特定族群提供「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補助,免費篩檢對象包括:1.具有肺癌家族史:50歲到74歲的男性或45歲到74歲的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2.有重度吸菸史者:50歲到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不符合LDCT篩檢的民眾,有健檢計畫時,有需求可自費加做LDCT,頻率二年一次即可,費用約為5千元。一旦自費民眾檢出異常,後續治療費用則會由健保接手,民眾不必擔心。參考資料: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治療、流行病學與病因肺癌可分成那幾類型?疾病百科:肺癌肺癌成為台灣最新癌王!9大篩檢步驟教你預防肺癌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08 失智.大腦健康
針灸或按摩可紓壓助眠防失智!一圖看改善健忘、健腦穴位對照
● 穴位對應大腦各功能區,對症下藥● 針灸或按摩可以紓壓助眠每個人都會經歷老化過程,身體各器官也會出現變化,其中,心血管系統所產生的影響最大,而當腦部血液循環不良,易造成認知減退、失智症。緻宸中醫診所院長高羿宸表示,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失智是指痰濕阻遏氣血運行,改善血管阻塞是治療重點,傳統上可採穴位針灸療法,具有延緩大腦退化的效果。按摩促進血液流動 預防大腦退化高羿宸說,大腦皮層有四個主要區域,涵括控制語言、認知、運動、視覺等功能,頭皮扎針或穴位按摩可以針對各部位調節氣血,讓血液流動速度變快、清掉大腦毒素。當血液循環變好,身體的代謝能力、免疫能力也會跟著提升,同時增加血管的彈性,避免硬化、阻塞,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能預防大腦退化、延緩失智惡化。古代文獻並無「失智」記載,而以「痰」、「瘀」、「虛」描述表現在腦部功能衰退的病理,因此失智指的是大腦有廢棄物堆積,高羿宸指出,經由針灸及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認知與記憶。針灸改善睡眠障礙、語言不協調根據研究,針灸治療確實能改善認知能力及記憶力,不僅可以預防失智,對於輕度失智症階段可增強腦細胞活力、中度失智症治療可緩和情緒波動、重度失智症則降低併發症機率。高羿宸分享,目前診間患者最能立即見效的,主要是語言不協調、睡眠障礙、吞嚥困難等病患,針灸能讓下巴肌肉更有力、紓壓解鬱、好入睡。治療失智症最常用的穴位,包括頭部的百會穴、四神聰穴、率谷穴、風池穴、安眠穴;四肢部位則是「四關穴」,也就是上肢末端雙手手掌虎口的合谷穴、下肢末端雙腳腳背大拇趾與第二趾間的太沖穴,共四穴。穴位按摩注意事項1.以不受傷為前提,每個穴位按摩3至5分鐘,力道柔和有節奏,並不是愈痛愈有效,有痠脹感即可2.要特別注意的是,老人家皮膚薄,力道過大、按摩太久,可能會不慎磨破皮外傷,小心適得其反(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6 焦點.元氣新聞
才捐畢生積蓄8500萬給清大!物理學家李怡嚴安詳離世 享壽87歲
國立清華大學前教務長、物理系退休教授李怡嚴去年底將畢生積蓄及收藏捐給清華大學,包括價值8千5百萬元的動產、不動產及唱片與書籍收藏,傳為佳話。校方今天透過臉書發布訊息表示,李怡嚴老師今天上午在家中安詳離世,享壽87歲,其求知若渴、盡心立命的精神是清華人的典範,之後將舉辦追思紀念活動。李怡嚴捐贈8500萬元給清大李怡嚴是台灣理論高能物理學的先驅之一,其博學多聞、著作豐富,他擔任創刊人之一的「科學月刊」引領風潮,對台灣科學教育與發展貢獻良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也與李怡嚴交好,李曾是丁肇中結婚時的伴郎,兩人都是台灣重要的物理大師。清大去年底曾在名人堂舉行捐贈儀式,說明李怡嚴捐款中的8500萬元將成立「李怡嚴教授薪火相傳基金」,協助設立實驗室、延攬具潛力的教授,剩餘捐款撥給李怡嚴執教的物理系,以及清華出版社成立「李怡嚴教授出版基金」等,為學術發展盡心力。物理學家李怡嚴安詳離世 享壽87歲李怡嚴年事已高,去年因健康因素住進馬偕醫院,據了解,李一直希望能夠返家休養,因此近期已經回家居住,清大校內很多師生都到家中探望李怡嚴,包括校長高為元等人都曾去探訪,李怡嚴精神狀態都相當好,未料今天早上傳出過世消息,讓不少師生都相當驚訝與惋惜。清大今天在臉書分享李怡嚴往生消息,表示「我們敬愛的李怡嚴老師今天上午在家中安詳離世,他求知若渴、盡心立命的精神,是清華人終生學習的典範,我們永遠懷念他。」校方指出,物理系李怡嚴教授執教清華半世紀,上月將畢生身家,包含價值8千5百萬元的動產、不動產及書籍、唱片收藏捐給清華大學,無私大愛令人敬佩。據了解,李怡嚴未婚沒有子女,清大有數名教授與李怡嚴相當親近,將協助李家親友操辦後事與布置靈堂。清華大學將擇期辦追思紀念活動,緬懷令人敬重的李怡嚴老師。編輯推薦清大退休教授李怡嚴捐8500萬再捐6萬冊書 吸引校友來尋寶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9 焦點.元氣新聞
8歲就來月經!兒童性早熟擔心長不高 性荷爾蒙抑制劑治療補救黃金成長期
8歲女童小安(化名),小小年紀就來月經,初見大量經血的她趕緊向媽媽求助,媽媽警覺月事來潮過早有異常,迅速至小兒科尋求醫療協助,才確診為性早熟,後來經性荷爾蒙抑制劑治療後,才暫緩第二性徵發育。亞東醫院小兒部/琢月診所高銓宏醫師指出,孩童的青春期發育時間有一些差異,要界定兒童性早熟的年紀,醫學上已有清楚的定義。若家中孩童太早開始出現第二性徵,如女孩胸部變大、出現月經,男孩睪丸變大、長出陰毛、變聲等,太早開始發育,身高成長時間縮短,未來就很可能長不高。一次看懂性早熟定義、原因與治療高銓宏醫師說,性早熟的判定方式為男童九歲以前、女童八歲以前開始第二性徵發育,分為中樞性與周邊性兩種。「中樞性性早熟」為腦下垂體過早活化所致,可能原因為腦部腫瘤或是原因不明。「周邊性性早熟」則為卵巢、睪丸不正長分泌性荷爾蒙,可能為腫瘤或囊腫所致。性早熟除了第二性徵發育節奏過快,身高更會因為骨齡超前提早癒合,導致未來長高幅度受到影響。針對周邊性性早熟,治療是處理性腺相關因素導致的腫瘤或囊腫;若是中樞性性早熟,則依照病因處理,例如切除腦部腫瘤,或是原因不明者,以施打性荷爾蒙抑制劑為主,透過抑制腦下垂體的分泌,治療性早熟問題。台灣目前第一線藥物為針劑型的性釋素類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女童在七歲前、男童在八歲前判定為性早熟者,可以申請健保給付。怕針怎麼辦?理解孩子的恐懼 一同建立治療信心高銓宏醫師建議,性荷爾蒙抑制劑治療需要施打2年左右,孩童可能因為怕痛而排斥治療。家長和孩子可以與醫師討論合適的針劑劑型,綜合考量以降低打針的恐懼,讓孩子得以穩定接受治療。性荷爾蒙抑制劑的選擇,有兩種注射方式:肌肉注射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只能施打於臀部,針頭較粗,疼痛度較明顯;皮下注射可注射部位較多且針頭相對較細,可輪替施打於上手臂、腹部等地方,施打深度較淺,因此疼痛感也較低。依頻率而言,性荷爾蒙抑制劑有每月一針、每3個月一針(為目前接受度最高的治療頻率),以及每6個月一針(僅能肌肉注射)三種頻率。預防性早熟關鍵!觀察身高與發育特徵預防性早熟是家長們關心的議題,雖說環境問題較難改變,但可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少吃零食、含糖飲料、高油脂食物、過度加工食品等,多吃新鮮蔬果,增加纖維攝取量。要避免兒童性早熟造成身體的影響,關鍵在於多加觀察孩子的身體變化,如身高一年成長超過六公分或是身高百分位超過97%以上,或是第二性徵明顯發育過早,即應積極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介入治療,以確保孩子健康成長。
-
2023-08-23 醫聲.醫聲要聞
浪漫七夕成性侵夢魘?國健署5招教你保身
七夕情人節將至,人人都想與伴侶一同度過浪漫的夜晚,而情竇初開的青少年更是容易被感性沖昏頭。衛福部國健署表示,111年12至18歲青少年性侵案共有3998件通報,以「男女朋友」關係的佔大宗。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高松景表示,犯案多為「性欲型」,提醒要慎選約會、清楚拒絕,可降低性衝動。國健署也提醒,約會的5大注意事項,共度浪漫約會也確保自身安全。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11年12至18歲青少年性侵案共有3998件通報,最大宗為「男女朋友」關係,共1422案,佔35.6%;第二則為「前男女友」關係,為728案,約佔18.2%;第三則為「網友關係」,有436案,約佔10.9%。高松景指出,性侵案件分三大類型:1.性欲型:青少年性器官正好在萌芽期,易因為性衝動而強迫對方發生性關係2.憤怒型:因為痛恨異性,只要感到憤怒就透過強暴等行為發洩情緒3.權力型:喜歡強暴後的權力感,覺得自己很優越,便透過強暴獲得控制感。高松景說,憤怒型與權力型性侵的加害者,通常會尋找不熟識的對象;青少年則多會因為情人節,便期待與約會對象發生性行為,因此約會地點就相當重要。高松景指出,明亮、空曠、人多的地方,都是很好的約會地點,但若是約會對象欲發生性關係,絕大部分性欲型犯案者只要在「拒絕」後,性衝動感就會下降,因此要明確且迅速的拒絕對方。不過,憤怒型與權力型則要注意,拒絕反而會引發對方更強烈情緒,導致後續施暴情形發生。國健署呼籲青少年們謹記約會5大注意事項,並避免在約會中喝下來路不明的飲料及酒類等,以提高警覺,保護自身安全。1.注意約會地點:若對方相約在人少、陰暗的地點,或是不良場所,應避免前往。可選擇熟悉、人潮多的場所,如:動物園、遊樂場、速食店等,並且,若「臨時更改約會地點」,請務必告知家人或朋友。2.注意情緒管理:若對方經常出現暴怒言語或侵略行為,無論是言語威脅、情緒不穩、恐嚇或破壞財物,任何形式的暴力都可能傷害雙方的身心健康。一旦對方在約會中出現失控行為,請立即保護自己,儘早離開危險的環境,並於事後尋求專業協助。3.不探視隱私:初次約會時,對方過度探問私人問題、敏感話題,都應加強警覺,約會應該以互相分享感到舒適、安心的事為主,在尊重彼此前提下交換想法與價值觀,在彼此不熟悉的情況下,避免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隱私透露給對方。4.不越界相處:約會過程中,身體接觸應是自然和諧的交流,若對方不尊重,以花言巧語的方式,超過身體的那道界線,請勇敢說不,立即制止對方的行為,並迅速離開。越界顯示出對方「缺乏尊重和自我控制」,真正好的關係應以尊重與關懷為前提。5.不違背原則:約會時,應尊重雙方的想法,不應試圖強迫他人做違心之事。若感到不舒服時,並堅守自己的原則,及時結束這次約會。國健署提醒,漫約會固然幸福,但也可能潛藏危險,應保持清醒與警覺,千萬別被愛情沖昏了頭;當約會過程中對方有任何行為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時,都要勇敢拒絕對方,或尋求家人、朋友及專業人員的幫助。(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8-21 名人.好食課
別想光靠喝豆漿補鈣!一圖看懂補鈣食物有哪些及該吃多少份量
青少年想長高、長者想避免跌倒骨折風險,不論是哪一個,補鈣都很重要!但除了常聽的牛奶補鈣外,還有什麼東西能補鈣,就讓好食課Christina楊婷貽營養師解析給你聽,一天到底要吃多少鈣,以及哪些食物富含鈣質!一天要吃多少鈣質?根據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的建議:.國小1-3年級(7-9歲):每日建議吃足800毫克鈣質.國小4-6年級(10-12歲):每日建議吃足1000毫克鈣質.國/高中生(13-18歲):每日建議吃足1200毫克鈣質.成年人/長者(19歲以上):每日建議吃足1000毫克鈣質市售紙盒鮮奶(290毫升)含有約300毫克的鈣,除了可喝牛奶補鈣外,以下也列出與牛奶同樣含鈣量的食材!幫助你成功補鈣:.傳統豆腐(板豆腐):1/2盒(190克).小方豆乾:1又1/2片(45克).紅莧菜:1碗(200克,相當於兩份蔬菜).地瓜葉:1又1/2碗(300克,相當於三份蔬菜).芝麻:1又2/3湯匙(20克).起司:2又1/2片(50克).小魚乾:3湯匙(15克).蝦米:3湯匙(30克).豆漿:25杯,相當於8人份的電鍋容量(2.5L),十分不補鈣,所以別再想以純豆漿補鈣了!【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有鈣有保庇!補鈣食物大全報你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1 醫療.骨科.復健
為什麼會小腿抽筋?可以吃什麼?一次搞懂5種小腿抽筋警訊,12招緩解及預防
許多人都有過小腿抽筋的經驗。據統計,臺灣50歲以上的長者,有一半以上都曾發生過小腿抽筋。很多人可能都有過小腿抽筋的經驗,尤其在半夜睡覺突然間感覺小腿肌肉緊縮、痙攣且疼痛,雖然抽筋只持續幾分鐘但是抽筋過後的肌肉不適和觸痛感,可能持續數小時甚至影響睡眠。但你知道嗎?小腿抽筋可能是疾病引起的,究竟小腿抽筋代表著什麼身體警訊?小腿抽筋可以看哪一科?小腿抽筋如何緩解及預防?本篇一次搞懂。小腿抽筋8種常見原因小腿抽筋是什麼原因?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嚴可瀚醫師和吳彬源醫師指出,腿部抽筋是指小腿運動神經單位過度活動,而造成肌肉能量(ATP)消耗,使細胞累積過多鈣離子,導致肌肉無法放鬆而不自主收縮且疼痛,較常發生在小腿後側最外層的腓腸肌以及小腿後側第二層的比目魚肌。據統計,台灣50歲以上的民眾,超過一半的人曾有夜間小腿抽筋的經驗,且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可能與服用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的藥物有關。此外,女性發生小腿抽筋的機率為男性的1.5倍,約有五成以上的孕婦在懷孕後期三個月,都曾經發生過小腿抽筋。嚴可瀚醫師和吳彬源醫師表示,小腿抽筋常見原因有以下8種:1.夜間性循常性抽筋為最常發生的抽筋種類,目前確切機轉仍不明。一般認為睡覺時,因小腿長時間放在床上,造成足部不對等地持續做屈曲動作,引起疼痛性抽筋。2.姿勢不正確或腿部肌肉的結構問題,例如:久坐時腿姿不當或扁平足等。3.身體代謝性問題,包括體液流失、電解質不平衡。如:過度流汗,但未適當補充水份和鹽份、利尿劑使用不當、洗腎時過度脫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4.腿部肌肉運動量過大或用力過度,造成腿部肌肉過度疲勞。由於夜間休息時,肌肉沒有放鬆完全,加上乳酸等代謝產物沒有及時排除,也可能引起小腿抽筋。5.血液循環不良。如:環境溫度偏低,使血管收縮,影響血流循環而導致抽筋。6.藥物引起。如:鈣離子阻斷劑和Beta 乙型致效劑等藥物。7.下運動神經元疾病,例如:周邊神經損傷、神經根壓迫、巴金森氏症、恢復期小兒麻痺症等疾病。8.低血鈣、低血鉀、低血鎂,呼吸鹼中毒等造成肌肉強直,經常伴隨感覺異常,且好發於臉部、足部與腕部。運動後,造成腿部肌肉過度疲勞加上乳酸堆積,若沒有適當放鬆緊繃的肌肉,可能引起小腿抽筋。小腿抽筋警訊可能與5種疾病有關根據2017年美國哈佛醫學院、亞利桑那大學共同研究指出,發現夜間腿抽筋與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關節炎、呼吸系統問題有高度相關,且抽筋次數越多,得到這5種疾病的機率就越高,若一個月夜間腿抽筋次數超過3次以上就要提高警覺。1.心臟病等相關疾病:當心臟的冠狀動脈出現剝離、堵塞,有可能造成下肢的動脈栓塞。高血壓、靜脈曲張、水腫、心臟衰竭和心絞痛都有可能造成下肢頻繁抽筋。2.糖尿病:由於高血糖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導致神經不正常放電、收縮,繼而引起小腿抽筋疼痛。服藥控制後,若藥物用量不當,也可能產生低血糖,造成因缺乏營養而產生的肌肉收縮。3.憂鬱症半夜腿抽筋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對於憂鬱疾病患者,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憂鬱症也可能因自律神經失調,使腿更容易抽筋。4.關節炎由於發生抽筋時,腳會往上縮,可能造成腳踝和膝蓋等關節磨損;然而,關節損壞也可能傷及神經,引起抽筋和疼痛。5.呼吸系統問題研究中也提到,頻繁抽筋的人可能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題。由於呼吸中止,身體的自然反應以抽蓄來打斷睡眠。小腿抽筋緩解6方法小腿抽筋緩解方式依成因而有所不同,一般常見的小腿抽筋可用以下6種方法舒緩:1.電解質不平衡:可經由飲食補充足夠水分及礦物質,讓體內電解質恢復平衡。2.肌肉使用過度:做靜態伸展拉筋運動舒緩頻繁使用的肌肉,多休息或以按摩、熱敷放鬆肌肉。3.血液循環不良:睡前以溫熱水泡腳、小腿按摩,睡覺注意足部保暖。4.藥物影響:使用藥物而導致抽筋,可與醫師討論來調整藥物。5.穴道按壓:發生抽筋時,可按壓位於小腿後側正中、用力伸直小腿或上提足跟時呈現人字紋處的「承山」穴位。6.自律神經失調:若是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小腿抽筋,日本醫師筒井重行建議可做「嘴巴開合操」來改善。預防小腿抽筋6方法想要預防小腿抽筋,則可採用以下6種方式:1.被子不要蓋太重,以免加重腳掌向下的姿勢。2.喜歡趴睡者,建議將腳伸出床墊外,或用墊子、枕頭放在腳底位置,使腳揚向腳背方向。3.睡前預防性的體操:面向牆壁距離約一米,腳不離地且身體貼向牆壁, 維持十秒鐘,回復站立的姿勢,休息五秒鐘後,再重覆上述動作數次。4.使用藥物:經醫師診斷評估開立,使用肌肉鬆弛劑、quinidine sulfate等。5.穴道按壓:按壓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的「陽陵泉」,為筋會穴,主治筋病。6.熱敷泡腳:熱敷經常抽筋部位,或以約40度溫熱水泡腳。溫熱水泡腳有助於血液循環,可降低半夜抽筋機率,也能幫助睡眠。晚上睡前以溫熱水泡腳有助於血液循環,可降低半夜抽筋機率,也能幫助睡眠。小腿抽筋看哪一科若經上述方式緩解及預防,還是沒有改善小腿抽筋情況,可至家醫科或神經科就醫,找出病因。若為疾病引起的小腿抽筋,應盡速治療。小腿抽筋吃什麼預防或改善小腿抽筋,主要還是依成因而用不同方式處理。若是缺鈣、缺鎂、缺鉀或缺鈉而引起抽筋,可透過日常飲食來補充。.鈣:黑芝麻、小魚乾、乳酪、髮菜、杏仁果、紫菜、黑豆、牡蠣、牛奶、地瓜葉、海帶等。.鉀:雞肉、豬肉、牛奶、空心菜、菠菜、莧菜、木瓜、香瓜、芭樂等。.鎂:腰果、南瓜籽、黑豆、黑巧克力、鯖魚、菠菜、豆腐、糙米、酪梨、香蕉等。 缺鈉情況常見於運動員,因大量運動後造成體液流失,若只補充水分會稀釋體內的鈉含量,造成低血鈉。可適量補充運動飲料或電解質補充液。參考資料Nocturnal leg cramps: 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s with demographics, sleep disturbance symptoms, medical conditions,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淺談腿部抽筋時常半夜腳抽筋,小心背後大問題晚上腿抽筋延伸閱讀:.不只運動員會斷腳筋!醫:尤其運動時易抽筋的人.避免運動到一半小腿抽筋 醫師教你事前熱身外的小撇步.腳抽筋是在長高?其實身體5反應才是真正主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1 醫聲.醫聲要聞
台北榮總宣布新任副院長 頭痛守護者的「他」實至名歸
台北榮總19日宣布,原副院長高壽延任期屆滿,由神經內科名醫、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正式接任。對此,院長陳威明也予以勉勵。王署君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1996年至美國賓州費城天普大學附設頭痛中心進修,醫學專長為頭痛、失智症、疼痛、不寧腿、三叉神經痛,目前同時擔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署君於本周一上午佈達上任。陳威明說,期盼王署君在臨床服務、教學、研究方面,繼續協助醫院成長,特別是教學、研究方面,加深與陽交大等學術或產業的相互合作,且王署君專長為頭痛,他是「頭痛的守護者」,在國內頭痛領域及獲得的殊榮可說是無人能及,「我一定全力支持」。任重道遠-來自院長對新任主管的勉勵:正直、清廉、能幹、圓融及和諧是威明用人的原則,主管只是科部的園丁和工頭,我們是來奉獻的,既然有了職位,就要全力投入,放大同仁、縮小自己,把同仁放在最優先的考量來幫助他們,當成寶貝來照顧,給同仁最好的環境,給同仁最大的資源,台北榮總只要團結一心,醫院一定會更好,成為名符其實全民的就醫首選醫院,期勉主管要展現團結、圓融,且大量的培育新人,臺北榮總的下一代一定會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比我們更強、更有能力。同時要鼓勵你們繼續創新研發,只有不斷的創新研發,才可以繼續居領導地位。威明循往例親自種了小植物要送給你們,期勉你們在心中永遠保有一顆良善的小樹,這些仙人掌植物上面都有很多的小刺,就如同你們未來即將面對的環境和人員管理,請用圓融和諧的態度、尊重不同意見的同仁、察納雅言、化解阻力成為助力,帶動部科的發展!
-
2023-07-07 醫聲.Podcast
🎧|老漁工慢病多 遠洋船靠岸一次燒百萬!這醫院開發儀器助判斷回港與否【慢病放大鏡Podcast-心腎糖系列2】
偏鄉醫療難解,除了山區、離島等交通困難之地,遠洋船工也身處醫療資源稀缺的「水上偏鄉」。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表示,遠洋漁業船工每次出海時間數月至一年不等,且位處廣袤海洋,醫療資源取得更困難,船工高齡化,不只罹患慢性病比例高,急性病症也須重視,曾有船工到院已失去生命跡象(OHCA);小港醫院周邊地區人口高齡化,多重慢病患者多,已落實整合醫療、與社區之間也進行垂直整合。🎧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郭昭宏表示,小港醫院鄰近有小港漁港、前鎮漁港、旗津漁港,服務相當多遠洋船工,執行的健康檢查中,很高比例是遠洋漁業公司船員健檢,過去照顧遠洋船工的經驗,發現船工普遍年齡偏高,容易出現慢性病問題。原因是船上糧食儲存不易,長期食用高糖、高鹽的食物下來,船工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及腎臟病的比例偏高,船工也常因疾病控制不佳,輕微糖尿病變成嚴重糖尿病;早期腎臟疾病演變成可能需要洗腎。郭昭宏指出,過去罹患慢性病的遠洋漁業船工,因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限制,每次回港時只能領取一個月用藥份量,無法支應在海面上作業動輒半年以上的時間,家屬領了藥寄到漁船靠岸補給的國家,船工用藥才不致斷炊;後來中央健康保險署放寬遠洋漁業船工的慢箋領藥時間,才讓船工能夠穩定用藥控制慢性疾病。此外,郭昭宏說,除了慢性病的問題,職業傷害和急性發作的疾病,亦是遠洋船工面臨的另一大醫療痛點。職業傷害如長期拉漁網等粗重工作,造成的骨關節退化;漁船輪機室噪音極大而影響聽力;作息日夜顛倒,更讓船員長期承受心理壓力,返港時容易與家人起爭執。郭昭宏說,過去疫情期間,曾有2、3位遠洋漁業船工因為腹痛,送到小港醫院時已失去生命跡象,「我們很遺憾,也好奇為什麼船工只是腹痛,就會因闌尾炎、腹膜炎而過世。」後經了解才知道,遠洋漁船若在航行期間靠岸,每次花費需要一百萬,在無法確認船工腹痛是因為便秘還是真有緊急狀況的情況下,多數船東會選擇先繼續觀察。郭昭宏分享,為解決船工在慢性和急性疾病的問題,小港醫院與民間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掌上型質譜儀」,透過扎指尖將血滴在試紙上,再放入儀器,從急性的發炎、心肌梗塞,到慢性的糖尿病、腎臟病的控制情況,都能藉由判讀數值精準掌握。他表示,目前因法規限制,雖無法作為診斷依據,但能夠協助船東更精準的判斷回港與否,盡力避免延後就醫造成的憾事再度發生。慢性病整合擴及院內、養護機構、診所 延長高齡長者健康餘命銀髮族越來越多,台灣估計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郭昭宏說,除了服務遠洋船工,小港醫院對於周邊社區民眾醫療責無旁貸,他觀察到人口老化情況明顯,老年人口佔比超過16.7%。「高齡化社會來臨,平均餘命越來越長,多重慢性病將是未來重要議題。」郭昭宏說,民眾壽命延長,慢性病自然變多,面對高齡且罹患慢性病的個案,醫院應該從流程改變做起。過去不同慢性病疾病別有各自的個管系統,但要打破科別藩籬,強化科別之間整合與管理,就須要朝向整合式門診推動。郭昭宏表示,針對整合門診的模式,許多醫院透過家醫科、高齡科醫師協助長者進行多重慢病管理,小港醫院也是如此,但考量患者就診習慣,也鼓勵長者最常看的科別如腎臟科、神經科醫師,投入慢性病的整合照護。「醫院內做了整合,醫院與社區之間,也要進行『醫養整合』。」郭昭宏說,小港醫院成立「醫養整合中心」,高齡長者到醫院就診後回歸社區,或進入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醫院會協助安排適合的機構,並與機構合作,由個管師持續追蹤長者健康狀況,若身體良好才會除案、停止追蹤;小港醫院也與附近80多家診所結成聯盟,進行垂直整合,長者小病到診所就診,大病可再到醫院。從醫院內部整合、醫養整合到醫院與診所間的垂直整合,郭昭宏說,一切的目的是為了落實「延緩老化、活躍老化」的目標,希望在國人平均餘命延長的同時,透過多重慢性病的整合照護,讓高齡長者活得更好、更健康,創造更好的健康餘命。郭昭宏小檔案現職: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 副院長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博士經歷:高雄巿立旗津醫院院長高雄市健康城市推動中心執行長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王柏云主持人:林琮恩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林琮恩音訊錄製:馮樹妍特別感謝: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
2023-06-03 醫聲.Podcast
🎧|侯友宜二哥侯明鋒守護南迴 不組醫療後援會
台灣不大,但縱身長、偏鄉多,以大武鄉為例,走在一條隨時可能出狀況的南迴路上,往前往後都要開車一小時,才能抵達市區。當汽車還在山路上奔馳,急需救命的病人已經往生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前院長侯明鋒認為,「在醫療的世界裡,不能讓病人沒有醫師看,也不是把醫師一個人丟在偏鄉,讓他孤立無援地苦撐著....。」🎧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總統候選人醫師多 侯明鋒表明默默支持弟弟國內乳癌權威教授、也是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有一位知名的弟弟,正是國民黨總統侯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侯明鋒日前接受元氣醫聲Podcast專訪,他指出,對於弟弟侯友宜的參選,給予關心及支持,但從以前至今,兩人的公務就彼此尊重而不干涉,未來也將是如此。這一次的總統大選,可能會創下最多醫師參選的紀錄。訪談中,侯明鋒也對於另外兩位具醫師背景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及柯文哲美言甚多,認為都是很優秀的醫師。護弟心切的侯明鋒,不願讓外界有太多的聯想,澄清自己不會是弟弟侯友宜醫療政策白皮書的起草人。並低調地指出,最近紛紛有醫療人員及民眾,欲透過他給予侯友宜政策意見。他都如實轉達給侯友宜的團隊處理,而自己不會組醫療後援會或動員醫界,就跟平常一樣,雙手合十誠懇的跟大家說一聲:「拜託支持」。低廉健保保費犧牲第一線醫護人員對於醫療改革,侯明鋒認為,大家普遍認為健保做得好,但有個很大的迷思是沒有看到,健保虧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專業執行獲得健保的給付偏低,犧牲了醫護人員。侯明鋒話峰一轉,「我遇到很多優秀的年輕醫師願意走外科系,但醫療技術想要有開創性,健保給付就應給予合理的報酬,需要給年輕醫師一個未來。」曾擔任醫學中心院長,現今又是外科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希望從政策面著手,讓第一線的醫事人員可以獲得更多尊嚴,帶動醫療進步。健保議題勢必會成為每一位總統候選人的重要政見,侯明鋒指出,不管誰當選,「當家的」要處理都有難度,健保沒錢是事實,是否要增加保費,這需要大家共同討論。至於日前病友團體提出「癌症新藥基金」,作為乳癌醫師,他覺得是有必要的,而且應該不只是癌症,其他疾病應該也需要新藥新科技的基金。但基金的成立,政府的預算如何編列、企業界是否捐贈挹注、藥界如何支持,這些都需要取得平衡。高醫是最多醫療奉獻獎得主的誕生地侯明鋒語帶期許說,醫療不分顏色、老幼及地區,或像是他一直推動的偏鄉醫療,就是考慮醫方便性的權利。偏鄉病人以前到衛生所看病,都要先問「醫師在嗎?」,更不可能還能挑選醫師。現在,高醫在大武鄉成立類地區醫院的概念,讓原住民朋友有選擇看不同醫師的權利。高雄醫學大學早年曾成立原住民專班,服務偏鄉一直是他們的重要任務,高醫因之成為最多醫療奉獻獎得主的誕生地。近五、六年侯明鋒親自領軍前進台東大武鄉,成立了「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這個感人故事要從另一個感人故事說起。「當時大武鄉衛生所主任盧克凡獲頒醫療奉獻獎,他得獎後提及需要高醫支援一位急診醫師。當時我覺得應該走一趟大武鄉看看當地的需求,再來評估醫療人力,結果我們訪查後發現,大武鄉衛生所不是只缺一個醫師,是缺一群好醫師。」侯明鋒熱切地說。因此,他號召醫院的主任、教授一起前去服務,努力成立了全台偏鄉醫療可能最佳的模式聚點,至今高醫已有15位專科醫師前往支援過,其中還有5位是教授級。當初盧克凡醫師只是呼求希望有一名急診醫師去大武鄉衛生所,在高醫的支持下,如今不只有一般的內外科可以看,連病人數較少的五官科,如眼科、耳鼻喉科等,都能透過5G直接與高醫的診間連線。長年投入偏鄉醫療 南台灣乳癌第一刀領軍前往大武更難能可貴的是,「大武衛生鄉衛生所暨南迴緊急醫療照護中心」有了24小時的急診,由高醫培訓出來的急診醫師及護理人員駐點,這就像在無人深處的森林裡點亮一盞燈,照亮南迴公路,讓急需醫療的民眾有尋醫求治之處。問侯明鋒,身為乳癌名醫,還曾深耕高齡長照,為何心繫偏鄉醫療猶如心中的軟肋,且如此執著?他笑笑地說,「服務偏鄉本就是高醫的傳統,加上高醫董事長陳建志、校長楊俊毓都非常支持。生命本無價,何況偏鄉民眾也同樣繳稅,患上一樣的病本應享一樣的醫療,從事醫療行業,就應該努力縮短就診的距離!」侯明鋒小檔案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現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台灣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教授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林琮恩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蔡怡真、林琮恩音訊錄製:周佩怡特別感謝: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
2023-05-17 養生.聰明飲食
掉髮、傷口難癒? 5種食物幫你補鋅
肌肉的生成與修復、免疫系統好壞、性功能、骨骼健康、長高、皮膚癒合,乃至肝臟的排毒等生化反應,都需要鋅來推動。不過,研究指出,全世界高達三分之一的人都缺鋅,因此常見容易疲倦、免疫力差、肌力流失、傷口難癒合、掉髮等症狀。平時應適量補充5類高鋅食物,有助整體健康。1.甲殼類海鮮甲殼類鋅含量相當豐富,100克去殼牡蠣(約半碗)約含有7毫克的鋅;體積較大的生蠔,每100克約10毫克鋅。牡蠣跟生蠔的熱量低,又是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材,還富含維生素B12,對神經系統及新陳代謝相當重要,特別適合怕胖、牙口不好的族群。不過,生蠔和牡蠣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務必留意。2.紅肉紅肉是鋅重要來源之一,每100克牛肉約含5.7毫克鋅,100克豬肉有5毫克鋅,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的高鋅食物;紅肉也含豐富的鐵質及蛋白質,可預防缺鐵性貧血。不過,研究證實,過量的紅肉攝取,與腸道癌症、心血管疾病呈正相關,建議每日攝取不超過70克,大約一個掌心(不含手指)的份量。3.南瓜籽對於吃素族群,南瓜籽是很好的高鋅食物來源,每100公克南瓜籽約含有8毫克鋅,還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健康的脂肪(特別是omega-3脂肪酸)、鎂等礦物質,有助降低癌症及慢性病風險。挑選原則是無調味、低溫烘焙的南瓜籽尤佳。4.燕麥片燕麥是高鋅食物,每100公克約含3.8毫克鋅。燕麥片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吸附腸道中的膽酸、糖分及有毒物質,有助降低血膽固醇、血脂及血糖等好處。但要注意燕麥片屬於主食澱粉類,過量食用有變胖及血糖升高問題。5.小麥胚芽小麥胚芽是小麥的營養精華,體積僅占小麥的3%,每100公克小麥胚芽含14.9毫克鋅,能提供小麥高達97%營養。小麥胚芽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組合趨於完美,幾乎含有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可說是一款全方位的食物,因此被譽為十大超級健康食物之一。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拚2030消除肝炎 醫界提2優先
為了提升政府對肝炎防治的重視,厚生會及醫界五月二日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除了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並列出兩大優先推動項目,一是將肝炎辦公室提升為國家層級,成立國家肝炎辦公室,跨部會合作,滅除肝炎;一是擴大篩檢、加強追蹤回診追蹤與連結治療機制,找到潛在肝炎病患後,提供治療,預防肝癌發生。在「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國內肝炎權威學者,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陽明交大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義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部長許耀峻、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等人出席,獲聘為首任委員。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全面性盤點國家肝炎政策,以期於二○三○年完成WHO消滅病毒性肝炎目標。建言書四大重點訴求,分別為「從國家政策高度出發,逐年編列計畫、訂定計畫目標」、「訂定消除B、C型肝炎逐年目標,以達成WHO二○三○年減除病毒性肝炎目標」、「擴大肝炎篩檢至一九八六年前出生國民,落實肝炎防治教推廣」、「比照四癌篩檢,確診連結至治療(Linkaget Care),建立肝炎追蹤照護機制」。為有效消除B、C肝,厚生基金會提出「C肝辦公室應擴大提升為國家肝炎辦公室」、「放寬公費肝炎篩檢年齡」、「鼓勵各級醫事機構積極B、C型肝炎篩檢、衛教」,以及「肝炎篩檢國健署批次檔資料流程比照四癌篩檢,並確定連結至治療」等四大短期政策執行建議。台灣 超過一八○萬人染B肝「台灣是肝病大國」厚生會會長、立委吳玉琴說,目前仍有六點五萬名C肝患者需要治療,而B肝感染者超過一百八十萬人,而接受治療的比率偏低,呼籲衛福部恢復C肝辦公室位階,且擴大為「國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針對C肝辦遭降級,中研院士陳培哲表示,在肝炎防治中,常觸及藥物成癮、長照系統,均需跨部會協調,有必要拉高至國家辦公室層級,投入更多資源,才能畢其功於一役。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今年二月C肝辦公室移至國健署,改名為「肝炎防治辦公室」,並未被消滅,他已向衛福部長薛瑞元申請經費與人力,「不管辦公室在哪個位置、在哪個位階,能夠有效率做事,才是最重要的。」為讓二○三○年B肝防治計畫能順利達標,國健署一定全力以赴。公費肝炎篩檢 應降年齡限制立委溫玉霞表示,全台每年五千多人死於肝病、七千多人死於肝癌,主要與B、C肝炎有關,卅七歲以下民眾均施打過B肝疫苗,但國健署一生一次公費肝炎篩檢卻限年滿四十五歲,政府應彌補卅七歲至四十五歲這段防治缺口。吳俊穎也建議,國健署應該下修成人肝炎篩檢年齡,流行病學大數據顯示,如果從現行公費篩檢年齡四十五歲,下降至四十歲,甚至卅五歲,約可降低十三倍肝癌罹患人數。高嘉宏教授則以「B肝四點○」形容「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希望即日起,政府擴大B、C肝炎篩檢對象,達到疾病控制,治療給付條件能夠與時俱進。陳秀熙也認為,成人肝炎篩檢年齡應從四十五歲降至卅七歲,如此一來,便能涵蓋所有未打過B肝疫苗的民眾,等於全面普篩。此外,最近幾年,C肝抗口服藥物經費均未能全數使用,建議將部分款項轉做B肝治療之用。【延伸閱讀】.B肝無法提早用藥 惡化成肝癌.肝癌危險因子 脂肪肝恐取代B、C肝.C肝用藥、幼兒疫苗 台灣成全球防治模範生
-
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B肝無法提早用藥 惡化成肝癌
據統計,台灣每年約一萬二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而近兩百萬名B肝患者均為高風險族群,應妥善治療。但義大醫院最新研究顯示,肝炎惡化為肝癌的個案中,僅兩成五曾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比率偏低。專家呼籲,應適度放寬健保給付,提高藥物治療率,有助大幅降低肝癌人數。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在「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表示,在B肝治療上,二○二○年爭取經費三億元,擴大給付對象。消化系醫學會近期再次建議放寬,開放中度肝纖維化病患,或有肝癌家族史者使用,預計三萬三千人受惠,但經費需增加十四億元,對健保衝擊不小,目前正與藥廠商議,希望再降低藥費。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肝癌成因眾多,包括B肝、C肝、脂肪肝等,如要畢其功於一役,應將肝癌防治作為終極目標。如果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上投資已經差不多,建議將剩餘經費轉至B肝治療,嘉惠眾多B肝患者。義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部長許耀峻表示,許多肝癌患者直到晚期、出現症狀,才被確診,另有不少B肝患者受限於現行治療給付規定,無法提早或持續用藥,以致惡化為肝硬化、肝癌,令人遺憾。許耀峻指出,常有人戲稱,「如不想多花錢,台灣到了二○五○年也能做到世衛組織肝炎防治目標,因為屆時B肝感染者都已走了。」台灣在肝炎研究領域獨步全球,但治療上卻落後許多國家,「很多該做的,迄今還沒做」,相當可惜。消化系醫學會希望擴大治療範圍,每年約需十四億元,金額看似龐大,但治療是預防的重要手段,許耀峻說,「這筆錢可謂是最佳健康投資」,可大幅減少日後肝癌衍生醫療費用,更能提高整體社會生產力。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在肝炎治療上,C肝患者持續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就可根除,立竿見影。相較之下,B肝患者用藥後仍須長期追蹤,以致讓衛生單位裹足不前,迄今無法放手一搏。陳秀熙以成本效益數據作為肝炎防治必要性的強大佐證,例如,台灣於卅七年前全面讓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流行病學模式推估國人平均餘命延長四歲。C肝口服藥物可治癒C肝,阻絕日後肝臟纖維化、肝癌等風險,「投資一元,成本效益超過五元」。如果健保依據消化系醫學會提出指引,放寬治療標準,粗估一年藥費約十四億元,相信未來成本效益可觀,可減少日後龐大醫療支出,「這筆投資是相當划算的」。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全台近兩百萬名B肝帶原者中,約五十萬人需持續治療,但現行治療給付嚴格,依照消化系醫學會建議,放寬給付條件,「ALT模型的檢驗超標的次數減為一次、肝纖維化從F3降到F2、或是肝指數異常從兩倍改到一倍」,預估擴大給付十五年後,每年可以減少二千至七千例代償不全肝硬化、三千三百到一萬四千五百例肝癌個案,符合經濟效益。「B肝是清除病毒性肝癌的最後一塊拼圖。」蔡麗娟強調,只要健保放寬給付標準,就能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等風險,保障眾多肝炎患者的健康權,降低未來健保的醫療負擔。
-
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肝癌危險因子 脂肪肝恐取代B、C肝
長久以來,肝癌防治均鎖定B、C肝炎患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表示,脂肪肝為我國下階段關注重點,最新研究顯示,脂肪肝已成國人肝癌的重要危險因子,建議年逾五十五歲者、合併脂肪肝,且肝功能異常者,務必定期接受肝炎篩檢及腹部超音波檢查。臨床顯示,每年新增肝癌患者中,約有四成多於確診前從未接受過肝炎篩檢,進一步分析,這群人以肝炎病毒帶原者居多,第二大危險因子即為脂肪肝,其次為年齡,如超過五十五歲,就應提高警覺。吳俊穎指出,從歐美各國臨床變化及數據看來,隨著飲食西化,肥胖率高居不下,台灣未來代謝性肝炎(脂肪肝)患者勢必愈來愈多,屆時將取代B、C肝炎,成為最主要的肝癌危險因子。「小時候胖,長大後可能還是胖。」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國人應該重視肥胖對於健康上的危害,除了提高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風險外,脂肪肝還可能引發肝硬化、肝癌。除了肥胖,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提出刺青感染肝炎疑慮,他表示,年輕人刺青文化盛行,街頭刺青店林立,但缺乏制度性管理,如果未能確實消毒針具或使用拋棄式針具,可能提高肝炎感染風險,衛生單位務必正視。吳俊穎認為,妥善運用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精準找出從未接受肝炎篩檢民眾的特徵,再針對這群高風險族群,發送手機簡訊,提醒篩檢的重要性;確診後,提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即可降低死亡率。吳俊穎指出,不管公費肝炎篩檢或民間團體發起社區篩檢,似乎都集中在某一族群,如能有效運用AI,相信可以用最節省的資源,讓更多高風險族群接受篩檢。
-
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C肝用藥、幼兒疫苗 台灣成全球防治模範生
台灣肝炎防治成效卓著,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如果諾貝爾生醫學獎得主以國家為單位,在肝炎防治上,台灣一定能獲獎。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則認為,在臨床治療上,若可給予更好藥物照護,才能達到已故中研院士陳定信「消除肝炎、超越世衛」的目標。陳秀熙指出,四十年前他剛學成歸國,當時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李國鼎將肝炎防治列入國家政策,之後逐步實施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擴大肝炎篩檢、成人預防保健,提供公費C肝抗病毒藥物,讓台灣成為全球肝炎防治模範生。陳秀熙讚許健保逐步放寬用藥限制,提高用藥可近性,目前大部分基層診所醫師均能開立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在清除C肝一役,扮演關鍵角色。高嘉宏表示,我國在肝炎防治上已有兩大具體成果,一為幼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一為全面使用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可說是領先全球,很有機會在二○二五年達到「八成以上肝炎患者接受治療」目標。不管在台灣及全球,病毒性肝炎均為重要疾病,卅年前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 廿年前健保啟動B、C肝治療試辦計畫,這是台灣兩大前瞻性肝炎防治政策。高嘉宏感謝衛福部長期以來對國人健康的努力,透過公費疫苗及篩檢,從源頭做起,減少帶原率,並提供肝炎患者多種藥物治療。「預防、篩檢、治療為肝炎防治的三大支柱」,高嘉宏提到台灣B肝防治的四大階段,台灣正邁向世衛組織二○三○年「肝炎感染率小於百分之一、死亡率降低百分之六十」目標,相信在政府、醫界及全民努力下,有機會提前達標。
-
2023-05-02 醫聲.肝病清除
衛福部降級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 立法院厚生會呼籲恢復
國家喊出「2025年超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清除C肝」,但原屬衛福部的「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簡稱C肝辦)」卻於今年2月降級併入國健署癌症防治組,令外界不解。立法院厚生會今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並發表肝炎政策建言書。厚生會長、立委吳玉琴表示,「台灣是肝病大國」,目前仍有6.5萬名C肝患者需要治療,B肝帶原者更高達180萬人,呼籲衛福部應「恢復C肝辦公室,並擴大為國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以達到2030年WHO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國家訂定2025年消除C肝目標、2030年為WHO消除肝炎目標,為此,厚生會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說,對於消除B、C肝,短期政策執行建議,「C肝辦公室應擴大提升為國家肝炎辦公室」、「放寬公費肝炎篩檢年齡」、「鼓勵各級醫事機構積極B、C型肝炎篩檢、衛教」,以及「肝炎篩檢國健署批次檔資料流程比照四癌篩檢,並確定連結至治療」。另建言書提出4項重點訴求,包括「訂定消除B、C型肝炎逐年目標,以達成WHO2030年減除病毒性肝炎目標」、「擴大肝炎篩檢至1986年前出生國民,落實肝炎防治教推廣」、「比照四癌篩檢,確診連結至治療(Linkaget Care,建立肝炎追蹤照護機制」。陳柏同表示,希望透過建言書,讓政府更加擴大篩檢,尋找更多未接受治療的帶原者,達到2030年WHO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包括減少90%疾病新增、90%帶原者被檢出、80%需治療的B、C型肝炎帶原者接受治療、減少65%死亡及5歲以下兒童的B肝帶原率降至0.1%。吳玉琴說,為消除C肝,106年健保署通過健保給付C肝口服藥物,從原先一個療程藥價需數百萬元,現在已降至10多萬元,讓患者可以獲得治療;除C肝外,國內仍約有150萬至200萬人的B肝帶原者,未來希望可以透過再生醫療等治療,讓患者可以痊癒。吳玉琴指出,「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目標為加速清除肝炎進度,減少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患者,降低肝癌發生率,厚生會作為政策推動平台,將持續追蹤、推動肝炎相關政策,希望「台灣是肝病大國」這名稱往後可以消失。「肝好,人生是彩色的;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立委溫玉霞說,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國內已有一流的醫學專家及學者,透過好的建言,一定可洗掉「肝病大國」不好的標籤,但目前沒有放鬆的本錢,一定要加強篩劑、追蹤。厚生會今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邀請國內肝炎權威學者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陽明交大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及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共同參與。並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期望全面性盤點國家肝炎政策,以達到2030年WHO消诚病毒性肝炎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