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長照
共找到
1658
筆 文章
-
-
2020-04-10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亞太高齡線上論壇開講 新北防疫經驗受國際肯定
新北市衛生局昨〈8〉日受新加坡社會企業Ageing Asia邀請,參與亞太地區首次舉辦的線上論壇,會議主題為Covid-19對亞太地區高齡長照部門之影響。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擔任第一場論壇主講人,以台灣社區照顧防疫策略進行線上專題報告,與來自亞太地區50位政府代表、銀髮產業、學者專家一同分享新北的防疫經驗,成功完成防疫外交,獲得與會專家肯定。陳潤秋以新北防疫6P新策略為主軸,從超前佈署(Proact)、策略規劃(Plan)、防疫整備(Prepare)、保護市民(Protect)、整合創新(Package)到防疫演練(Pratice),有策略、有系統、有節奏的防疫新思維,引起與會專家熱烈討論,特別對於侯友宜市長以長者健康安全優先、超前部署的行動力、第一時間提供高齡長照設施防疫物資、臨場感十足的大規模社區防疫演習與各項創新作為印象深刻。陳潤秋分享新北市對高齡長輩在防疫上的核心價值「保護,而非隔離」,盡可能讓長者保持在社區自主生活,透過多元形式的社會參與,如戶外動健康、透過有線電視提供教育方案等,針對弱視獨居的長輩,更是主動出擊,從送餐、電話問安、代購物品等,讓長者也能保有生活品質、不被孤立。這些措施也呼應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支持社區生活的長輩。會議中,許多國家皆提及失智者在社區隔離情境下所面臨的照顧困境,同時也正在思考該如何提供更妥適的協助,疫情嚴峻帶給高齡長者的衝擊,多數專家指向遠距服務與科技應用的挑戰、高齡者社會孤立的問題。當高齡長照服務無法進入案家或在社區舉行時,年長者要轉換使用遠距服務,但最大障礙就是資訊能力。新北市嘗試以有線電視提供長者運動等課程,因為長者十分熟悉使用電視遙控器而非智慧型手機。此外,會議也討論,當服務無法進入案家時,長者容易有孤獨感,因此相關單位也開始提供電話關懷,在特定情況下,讓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團隊提供緊急協助。本次線上會議主辦單位、多次造訪台灣的新加坡社會企業Ageing Asia創辦人Janice Chia表示,連續兩年邀請新北市於亞太高齡長照創新高峰會分享新北高齡長照政策,新北經驗已經和高齡創新劃上等號,許多國家紛紛表示希望能向新北市取經。昨日專題演講後參與線上討論的專家,包括香港老年醫學專家許鷗思醫師、新加坡衛理公會福利服務社區長者關懷部門總監Jamie Phang博士、澳大利Rayman Health Care區域經理Eileen Kielty等人,還有來自澳洲、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超過50位進行線上國際交流。
-
2020-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出遊潮恐成防疫破口 台大公衛:應極大化社交距離
詹長權:北市很多咖啡廳太擠清明連假出遊人潮大爆發,密集群聚恐成防疫破口,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今天呼籲,應該要極大化社交距離,像是長照機構、據點應該設定2公尺間距,交通工具、戶外聚會設定1公尺間距,台北市很多中型咖啡廳非常擁擠,應該及早介入宣導。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透過雲端視訊會議舉辦新冠肺炎疫情。詹長權說,今早疫情最大發展是英國首相強森染病十天依然高燒不退、持續咳嗽,凸顯一個國家社區感染若到達一個程度將是跨階級、跨人種。很多人無法想像強森會被感染,也不像很多人認為有權有勢的人會受到較好照顧,顯現人類對這個新型病毒所知有限,症狀、傳播力都不斷演變。至於鎮壓新冠肺炎的公共衛生非藥物介入防疫措施,詹長權認為,應以全國動員方式檢疫,且要保護醫院長照機構、醫護人員,例如實施通訊診療、遠距醫療,慢性處方籤自動延長一次,提供慢籤快速、跨區取藥,主動檢測醫護、照護人員。詹長權說,主動檢測感染還包括醫院重症病人、長照機構長者,司機、送貨員、超商等維生需要的服務人員,尤其當不明本土感染發生時,更要對確定個案的所有接觸者、所在社區的抽樣居民檢測。
-
2020-04-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感染跨階級英相也住院 詹長權: 籲極大化社交距離
清明連假出遊人潮大爆發,密集群聚恐成防疫破口,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呼籲未來兩周要極大化社交距離,且一定要落實才有效,尤其許多中型咖啡廳非常擁擠,卻沒調整餐桌、座位距離,地方政府應主動介入宣導。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透過雲端視訊會議舉辦第七周的「抗covid-19說明會」,詹長權說,今天早上疫情最大發展是英國首相強森染病十天後依然高燒不退、持續咳嗽,凸顯一個國家的社區感染若到達一個程度將會跨階級、跨人種。很多人無法想像強森會被感染,也不像很多人以為有權有勢的人會受到較好照顧,人類對此新型病毒所知有限,其症狀、傳播力都不斷演變。詹長權說,目前最重要是系統性理解及處理疫情,透過邊境管制、早期發現個案、檢疫等措施避免傳染。部分地區都在做局部或全面移動限制,像是英國、美國都有stay home指令,歐洲某些城市更實施大規模封城。至於鎮壓新冠肺炎的公共衛生非藥物介入防疫措施,詹長權認為,應保護醫院、長照機構的醫護人員,應實施通訊診療、遠距醫療,慢性處方籤自動延長一次,提供慢籤快速、跨區取藥服務,並主動檢測醫護及照護人員。詹長權說,醫院重症病人、長照機構長者,司機、送貨員、超商等維生需要的服務人員也應主動檢測,還包括當發生本土不明感染個案時,確定個案的所有接觸者跟所在社區的抽樣居民。由於清明連假不可預期的人潮聚集,詹長權呼籲未來兩周社會要「極大化社交距離」,且特別是連鎖擁擠咖啡廳,現在很多有規模的餐廳已開始調整餐桌、座位,但台北都會區等地還有很多中型咖啡廳,市政府應該特別關心這塊。現在若要拉大社交距離,應以至少2公尺間距規定長照機構、據點長者起居,以及室內空間活動總人數;另以至少一公尺間距規定交通工具、戶外聚會的活動總人數。詹長權也指出,應該重新檢討戶外、戶內聚會總人數,目前恐怕有點太寬鬆,假如本土傳染數量偏離預估值,應有強烈手段調整上學、上班、通勤、開會、活動的時間與空間,以符合總人數上限,想辦法在同個時間內減少人數,減少傳染機會,另要提前規畫個別縣市及全國全面停班、停課的配套措施。
-
2020-04-04 橘世代.健康橘
善用長照2.0 寒溪部落同村共養共老
未來,你想要在什麼樣的地方老去?宜蘭大同鄉泰雅族的寒溪部落,和所有偏鄉有著相同的處境:青壯人口外流、少子、獨居老人多。這幾年,他們在部落建構照顧系統,讓面對現代化衝擊的部落找回過去「互助照顧」的精神,孩子「同村共養」,老人家「同村共老」。鄰居女孩 祭典員兼照服員2月初的周五, 好幾天的陰雨結束,陽光照亮了蘭陽平原沃野,也曬乾了山腳下的泥土。看見太陽,寒溪村裡的人都露出了笑容,這一天是1年1次的「小米播種祭」。寒溪村距離宜蘭縣羅東約13公里,由4個泰雅族部落組成。這天早上10點多,已有約30多位年邁村民聚集在「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旁草地,協會人員趁祭典開始前,幫老人家量血壓、體溫。儀式由80多歲的部落耆老主持:殺雞祈福,祈求一整年健康、豐收,接著播撒小米種子,最後大家會享用醃肉,一起午餐作為祭典的結束。「殺雞獻神,代表獻出自己」協會總督導方喜恩解釋,「小米播種祭」是泰雅族傳統重要祭典,但從日治時代起,因怕聚眾生事被禁止,一直到4年前又開始。下午,協會回歸日常工作,早上是祭典工作人員的陳思旋、林璇君,下午成為部落照服員,騎著機車進部落訪視。首站是部落雜貨店,雜貨店的阿嬤本來就有糖尿病、高血壓,燒開水不小心燙傷腿部,罹患蜂窩性組織炎。陳思旋就住在阿嬤家對面,一進門就用族語跟阿嬤打招呼,抹藥、量血壓、記錄阿嬤這幾天的健康狀況,提醒吃藥和抹藥的注意事項。離開阿嬤家,陳思旋和林璇君騎車轉往第2站,探訪1位獨居奶奶;剛睡醒的奶奶迷迷糊糊地跟思旋說好久不見,她笑著回答:「奶奶,我們中午有交通車接妳到據點吃午餐,我剛剛才夾菜給妳呢!」奶奶呵呵呵不好意思笑了。這是寒溪部落的日常,原本是看著長大的鄰居小孩,祭典時化身部落工作人員,需要照顧時,又以照服員身分出現。政府長照2.0政策推出後,寒溪部落成為少數靈活運用政府資源,發展出獨特部落照顧系統的原鄉。老幼共照 推部落互助傳統過往的寒溪部落有幾位老人家,因無人照顧送到養護機構,身體功能急速下降,有段時間連續好幾位老人撒手人寰。協會思考,能否在既有環境與人力下,發展符合在地需求的部落化照顧模式。其實在悠遠的、還沒有長照2.0的年代,部落就是這樣互助照顧的。方喜恩小時候,會在部落看見一些不認識的臥床老人,他問媽媽:「那是誰?」媽媽說:「那是誰的爸爸,本來在其他部落,現在接來照顧。」那時候,族人家中長輩失能或失智,仍然能在大家眼下生活,部落會彼此幫忙,照顧重擔不會只落在單一家庭。媽媽常跟方喜恩分享年輕時照顧老人家的光景,「雖然辛苦,但心裡很踏實。」方喜恩也記得,每次阿嬤要出門砍柴或去田裡工作,就會交代鄰居:「我孫子妳可以幫我看一下嗎?」他從小就知道,無論老小,在部落總有人看著、總有一口飯吃,不會餓死。那時部落務農維生,大家不用到外地工作,部落凝聚力也很強。現在不同,農作價格不穩,多數青壯人口在外從事板模工或農業季節工,一去數個月,部落體系瓦解,也讓老人的照顧問題浮上檯面。長照政策 催生照顧者考照2007年,協會成立,一開始是做例行性健康檢測、發送物資、資源轉介等,後來發現許多老人家白天家裡沒人,中午沒飯吃,便開始送餐服務。協會讓部落婦女成為志工,照顧部落的老人家。政府推行長照政策後,原本以為有更多資源可用,沒想到這個源於主流文化思考的政策,放在原鄉卻有許多窒礙難行。例如長照法規定要有照服員證照才能做照護工作,使原本熟悉部落的志工無法照顧老人家,而拿到證照的照服員因不了解文化、不會說族語,無法和老人家溝通。協會討論後,決定正面面對體制,於是所有做照顧的人員都去考證照。意外的為本來無業或打零工的部落婦女,創造了工作機會。照服關懷 遍及全部落區域又如,政策鼓勵老人家的活動場域以「社區關懷據點」為主,但在部落長大的方喜恩知道,能夠自主活動的老人家更喜歡在自己的田裡活動,因為那讓他自在、有價值感。「照顧場域不應限於據點,而是整個部落。」於是寒溪村的照服員,服務區域遍及全部落。他們在阿公種米時去訪視,請教種小米的訣竅,那時的阿公不是在據點等著吩咐的老人,是充滿智慧的米農。他們陪阿公阿嬤聊天,走進老人家的生活場域,了解他們真正的需要。方喜恩也試圖把「被現代化切割得很碎」的部落做整合。他說,現在幼兒只待幼兒園、學童就在國中小、老人屬於老人中心,什麼機構照顧什麼年齡層,一清二楚,但過去不會這樣細碎分工,而是「我需要,有人就在我身邊」,大家會彼此看顧。在地安老 原鄉老幼共傳承他們讓老人照顧更老的人,是照顧也做技藝傳承;他們讓小孩跟著老人編織、種田,說是老幼共學,讓孩子從教育開始,重建部落照顧系統。今年初,有個不到40歲的獨居年輕人在家中猝死,過世那天,部落馬上接手他的後事,為他守靈直到出殯。「就像有家人送他最後一程。」方喜恩說,現在部落的互助系統即便大不如前,但仍是存在的。寒溪部落現在努力的,不只是給老人家舒適自在的老後生活,更是恢復部落原有的、以「人」為主體的照顧系統;這一天或許遙遠,但慢慢走,總會到的。看更多報導:《橘世代》【延伸/你所不知道的長照↘↘↘】。突破長照困境 石頭湯模式啟動新未來!。照顧不離職 善用長照資源有3招。面對長期照護的壓力 試著降低門檻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 填問卷抽好禮 吳若權曾說:「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張曼娟在專訪中分享:「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邀請您花5分鐘的安靜時光進行填寫。《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
-
2020-04-04 橘世代.好野橘
失智也有保險養護費?搞清長照險、失能險、特定傷病險差別大
小民的母親最近常忘東忘西,有次說要出門買菜卻遲遲未歸,他出門尋找,發現母親在路邊徘徊,原來是想不起來為什麼要出門,憂心母親失智,帶母親就醫,診斷是憂鬱造成的假性失智,只要治療就可改善。小民暫時鬆口氣,但他也意識到,未來母親甚至是自己都可能失智,有必要及早作風險規畫,但五花八門的保險產品,讓以往不曾留意失智保險的他,陷入不知該如何選擇的難題。小民是典型上班族,月入近6萬元,平日省吃儉用有點小積蓄,擔心如果直接找保險員詢問,對方很可能為作成這筆「 生意」,刻意誇大產品的好處,為此他曾上網做功課蒐集一些相關資訊,但還是一頭霧水。富邦人壽曾做 「失智症病識感與準備度全台大調查」,結果顯示,50至59歲受訪者中,65.7%的人家中有失智症患者,等於每3位50世代中,就有2人正在承受失智照護壓力,而失智平均病程約在8到10年。失智養護費用 每月4萬起跳還有調查顯示,一旦失智,不管是請外籍看護或送養護中心,每月的費用至少22000元;若加上紙尿褲、營養補品、醫療耗材等,平均每月至少4萬元,對一般家庭是長期、沉重的負擔,這些數據讓小民更加焦慮。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表示,坊間針對各種不同需求的保險確實很多,一般人平日沒接觸,一時間難以抉擇是常態。如果僅是針對失智投保避險,有「長期照顧險」、「失能扶助險」 以及「特定傷病險」3種可選擇。他以小民為例說明,不管選擇哪家公司投保,先要弄清楚什麼是長照險、失能險及特定傷病險,3者對失智的給付有什麼差別?了解差異後,再去比較各家公司同質產品的優缺點。專家指出,特定傷病險給付,保障內容包含失智症、嚴重巴金森氏症等22項傷病。長照險理賠則是依據巴氏量表或其他臨床專業評量表診斷,門檻較高;失能險理賠無關巴氏量表,只要符合保單條款上所條列失能及特定傷病項目就可獲得理賠。長照險須定期重新認定若選擇投保長照險,能否因失智獲得理賠?最重要的關鍵在是否符合「長期照顧狀態」,若符合就能獲得長照保險給付。但什麼是「長期照顧狀態」?「長期照顧狀態」的衡量標準有2項,一是「生理功能障礙」、一是「 認知功能障礙」,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即可,但較麻煩的是,被保險人如小民或小民母親,每6個月或1年須再回醫院重新認定。永達保經儲備處經理陳宗玉表示,依據巴氏量表「生理功能障礙」評量項目包括: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及更衣等,至少要喪失3項生活自理能力。「 認知功能障礙」評量包括:時間、場所、人物,有2項以上分辨上的障礙方可。為什麼每半年或1年要重新認定?陳宗玉說明,主要是這些功能障礙有可能因為照顧而改善,由於長照險除一次給付的理賠外,還有定期給付的照護金,因此每年都要重新認定,如有改善則停止定期給付的照護金。民眾也許會有疑問,暫停給付照護金後,萬一狀況又惡化會再恢復給付嗎?答案是會。失能險失能狀態僅需認定1次不過,長照險通常僅針對失智,涵蓋範圍較廣,保費比較貴。失能險保障範圍定義清楚,保費相對便宜,申請理賠時,失能狀態僅需認定1次,不必再回院重新認定,但失能狀態的判定有分11個等級。特定傷病險是依罹患特定傷病判定,如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同樣也無需每年回院重新認定。依需求投保 不是買愈多愈好失智是個漫長的老化過程,可能只是因退化而非因意外或疾病所引起。有可能符合長照險理賠標準的失智,未必符合失能險或特定傷病險的理賠標準;而特定傷病險也有可能無法涵蓋失智後續的長期照護需求。正因為如此,「只考慮失智其實太狹隘」,陳宗玉表示,要以自己需求為導向,才能選出最適合的商品。她分享幾年前一個理賠案例的故事,一名30多歲年輕女博士,在知名企業擔任高階經理人,有天突然覺得眼睛不舒服,查不出病因,沒多久兩眼因視神經萎縮失明。還好她投保的是失能險而非長照險,因為失明雖殘廢了,但還可以自理生活,認知能力也沒問題,不符合長照險的理賠標準。陳宗玉指出,保險不是買愈多愈好,多花錢又買不到保障就冤枉了。多數人買保險都是零碎式的,建議先做全面性的思考規畫,才能以最少的錢享有最大的保障。何謂「長期照顧狀態」?一旦符合「長期照顧狀態」,就能獲得長照險的保險金給付,而長期照顧狀態需符合「生理功能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二項情形之一為條件。1.生理功能障礙:須經診斷判定持續存有3項以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s)障礙(如表一)。2.認知功能障礙:除經診斷判定持續失智狀態並有2項以上分辨障礙(如表二)外,並須依臨床失智量表或簡易智能測驗達中度(含)以上。看更多報導:《橘世代》【保險理財大公開↘↘↘】。年紀大保險到底怎麼買?專家提醒:3種保單絕不能少。買了好多保險卻賠不到?熟齡族這樣買最到位!。保險業務不願說的秘密 長照險、失能險怎麼買?。人人都適合買「儲蓄險」?這三種人先別買!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負壓病房數夠?薛瑞元:最重要的是「隔離」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每天持續增加,至昨日也已累積298例確診個案,且昨日晚間也增加一名死亡病例。有立委今天在立法院問到,全台負壓隔離病房數是否能負荷?許多民眾都在關心。衛福部常務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組長薛瑞元,今早在立法院衛環會時表示,確診者不一定都要住負壓隔離病房,「最重要的是隔離」,他並表示目前全台病房資源仍充足。 薛瑞元今早出席立院社福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因「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基層診所和長照機構面對下一階段挑戰將如何兼顧防疫與醫療照護」,並就「台灣未來整體的防治策略」,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立委蘇巧慧質詢中問薛瑞元,全台目前約有1024間負壓隔離病房,據媒體報導已用七成,而隨著每天約有3000國人返台,一周的確診人數約7、80人往上升,若確診個案持續增加,全台負壓隔離病房是否夠用?蘇巧慧說,指揮官陳時中3月18日時曾表示,台灣疫情未來兩周是關鍵,就是4月1日,也就是若守住這波春假,就可降低感染。如何應因這幾天的確診與治療,病床數真的夠用?對此,薛瑞元表示,縱然是確診,但不一定要住負壓病房。他進一步說明,負壓隔離病房主要是處理空氣傳染,由於新冠肺炎是經由飛沫傳染,所以最重要的是「隔離」,目前確診個案主要是以一人一室的隔離病房為主,所以除了負壓病房外,已增加約1700床隔離病房,故病房資源目前仍舊充足。
-
2020-03-28 癌症.抗癌新知
五年蒐集萬名癌友基因 國衛院建構癌症基因資料庫
癌症嚴重威脅國人健康,AI大數據跨入醫學領域,精準醫療成為顯學,精準用藥,提高治療成效。國衛院院長梁賡義上午出席「2020精準防癌高峰數位論壇」,以「建構精準健康照護體系」為主題,發表專題,在產官學研等合作下,未來台灣在癌症照護治療與預防水準上,將不遜於歐美等先進國家。梁賡義指出,國衛院啟動「國家級精準健康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第一階段目標就是癌症預防與治療,與七大醫學中心及生技業者合作,預計五年內蒐集1萬名癌友基因,建構數據資料庫。梁賡義進一步說,在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規畫及支持下,「國家級精準健康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終於成形,國衛院尋求羅氏、阿斯特捷利康、默克、諾華等國際藥廠,以及本土生技公司或藥廠合作,預計五年時間內,由七大醫學中心蒐集1萬名特別癌症病患的基因資料。梁賡義表示,在這項先導計畫中,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產學醫研等合作,現已收集31家人體生物資料庫,包括46萬病友、450萬件基因檢體。另結合健保、社福、醫學影像、電子病歷等珍貴資料,打造前所未有的國人健康大數據資料庫,提供「真實世界證據(RWE)」,加速癌症新藥通過及給付速度,嘉惠廣大癌友。梁賡義強調,世界各國陸續啟動國家級全基因體定序計畫,並與國際藥廠合作,例如,國衛院日前與羅氏藥廠攜手建置全方位癌症基因資料庫,將「真實世界證據」實際應用在臨床治療。至於,「國家級精準健康照護體系先導計畫」將蒐集哪些癌別的基因?梁賡義說,將以具本土特色癌症為主,例如,肺癌、胰臟癌、口腔癌、乳癌等。要優先研發哪些抗癌藥物,則仍能討論中。在擁有大型資料庫後,即可用本土「真實世界數據」,也就是利用醫療大數據得到比臨床試驗設計更貼近真實情況的數據,只要做臨床研究追蹤,當證實對國人癌症治療有效,還能針對不同基因突變對症下藥,有助加速藥物通過核准。除了癌症治療外,「國家級精準健康照護體系先導計畫」也將運用在兒童虐待、青少年毒癮、規畫長照人力、提升藥效評估效率、醫療給付機制等重要領域。●防疫待在家、抗癌新知線上看: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2020cancer
-
2020-03-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產業外勞得報檢疫計畫書 延後雇用最高一萬三獎助
為了加強國內防疫,對於新引進產業外勞,勞動部宣布從今天下午四點起,要求所有雇主在申請產業外勞時,必須要填具移工申請入境辦理居家檢疫計畫書,勞動部政務次長劉士豪表示,居家檢疫的地點,業者可以請地方政府事前勘查,必須要符合檢疫場所的規定。指揮中心在17日只是,自從17日4點之後登機入境的移工,應該辦理居家檢疫14天,截至昨天為止,一共有2758名移工,執行居家檢疫。勞動部今參與指揮中心記者會時表示,為了「加強國內防疫」,自今起修正入境移工居家檢疫辦理方式,社福類的居家檢疫,統一入住政府安排的集中檢疫所。至於產業類的居家檢疫場所,仍維持由雇主或仲介公司辦理,但須事先經權責機關實地查核確認後,才可以始得引進移工,而產業類的移工總計有1732人,社福類有1026人,其中9成4是由仲介公司代辦,僅5%由雇主自行辦理。劉士豪表示,居家檢疫實施以來,外界建議包含居家檢疫場所尋覓困難,如何有效落實移工居家檢疫管理等。因此基於國內防疫及人道考量,自今起入境移工。包含社福類(含機構看護工、家庭看護工及家庭幫傭)的居家檢疫,將統一入住政府安排的集中檢疫場所,包含衛生福利部提供400床檢疫場所及勞動部刻正洽仲介公會委託辦理230床,費用應由雇主負擔。不過,集中檢疫場所的床位數有限,明天起社福類雇主引進移工前,應先取得入住集中檢疫場所的證明文件後,始得引進移工。產業類的檢疫場所,仍維持由雇主或仲介公司辦理,並應於申請許可、入國簽證及移工入境辦理接機登錄時,提供「移工入境辦理居家檢疫計畫書」,且經由權責機關實地查核,確認符合一人一室或其他相關規範,以及如何落實門禁管制等機制後,始得引進移工。另為保障返鄉休假移工就業權益,產業類返鄉休假移工將比照社福類移工辦理,統一入住政府安排的集中檢疫場所。因應上述的措施推動,致雇主引進移工時程可能延後,雇主可採取下列配套措施,解決人力需求部分,一為鼓勵雇主以國內承接方式聘僱移工。 二為鼓勵雇主僱用失業勞工,勞動部將提供僱用獎助每人每月九千元至一萬三千元,最長十二個月。家庭有照顧需要者,可撥打長照 1966專線洽詢提供照顧資源。 第三,鼓勵減班休息或暫無移工需求的製造業雇主釋出移工,供所需雇主國內承接,於防疫期間釋出移工名額,未來申請時將同意不予管控名額。
-
2020-03-27 橘世代.好心橘
峨眉「物換物免費店」 老闆再推「工換工時間銀行」
一個在城市長大的孩子,沒有體會過眷村生活,也沒有在鄉下生活過,卻在青春年華的25歲就決定在新竹縣的峨眉山中,開一家不用顧店的免費商店、推行共享廚房與搭便車服務,他是徐健智,與妹妹徐棋容嚮往物資共享的理想生活,還與好友開發時間銀行「Timelinker」APP,透過交換技能長才的理念,在幫助別人過程中,也換得下一次獲得別人協助的機會。在峨眉十二寮景區附近,有一間堆滿物資的商店,從布偶到小家電,堪用的二手物品都可以在這邊交換,家裡的雞蛋也能換得一隻泰迪熊,吸引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參觀,放置於門口的冰箱也在他們的巧手下,成為寫著「共食冰箱」的黑板冰箱,鼓勵自行拿取、幫助需要的人。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徐健智,因爸爸在十二寮置產開設露營區,就選在小小的商店街上開設他和妹妹的實驗基地「免費商店」,2016年夏天開始營業至今,他們收過千奇百怪的物品,像是有人定期會捐贈好用的大型塑膠桶卻滯銷,還有人將家中的紙筆筒捐贈到店裡卻很快就被交換。小店當然也會收到壞掉、無法再使用的「垃圾」,徐健智說,最辛苦是整理物資的時候,最怕物品滯銷生灰塵,因此他們會定期將滯銷的小家電或生活用品,代為捐贈給需要的社福機構。商店街的轉角還有「木刻夢想王」是與十二寮共同企劃出的深度旅遊計劃,店內牆上貼滿人文、地貌、產業、景色等照片,徐健智介紹挑選想去的地方、想體驗的活動,他們就為你客製一場深度的體驗之旅,可能是和小農一起耕作、欣賞湖面飛翔的老鷹等;店內還提供落葉、樹枝、乾燥花的相框製作,用環保方式打包回憶。目前不管是免費商店、共享廚房、搭便車服務,都已在十二寮被居民慢慢接受,也讓居民與遊客搭起交流橋梁,提升社區凝結力,物品交換率也大幅提升,徐健智表示,在媒體曝光後,有來自各地的大學生,擔任服務老人、拔草等志工、寫報導宣傳等方式來「以工換食」,也獲得地方肯定。「免費商店只是起點」,徐健智說,他想要推行的時間銀行,與台灣過去推行的長照版時間銀行很不同,他與團隊的理念是讓有時間的人可以為沒時間的人做點事,並得到回報,他舉例今天他幫別人修水電、修馬桶,可獲得一個小時的時間幣,哪天他需要有人幫忙遛狗、顧店時,就會獲得夥伴的即時協助,現在他們開發的「Timelinker」APP在全台各地已有數千人在使用並默默推行著,他們的夢想是擴展至食衣住行育樂層面,打造自給自足、不用錢,也能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世界。位置地址 : 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十二寮12鄰6之5號旁(桐花谷露營區旁)官方網址 : https://www.facebook.com/12kingcraft 【更多「熟齡」精選閱讀↘↘↘】。回收美麗再利用!婚禮鮮花轉送療養院,幸福不凋零。寄情書海不畏苦!賣房借款只為「生活再忙也要讀書」。鐵工轉行烤鰻魚 存好心備好料,端出好滋味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26 橘世代.健康橘
一輩子都要戀愛!62歲遇真命天子,浪漫披白紗
「女人一輩子都要戀愛、享受被愛!」67歲美魔女施瑞琴渾身散發女強人自信風采,內心卻有小女人一面,5年前終於遇到真命天子,情定大她4歲的海軍退役艦長張卓賢,62歲終結單身,婚後繼續談戀愛,是她永保年輕的青春露。施瑞琴是軍人子弟,家中6個孩子她排行老三,20歲從文藻西班牙語科畢業後赴北部發展,進入外商公司服務,24歲創業開貿易公司,之後結束事業,發揮外語優勢,轉戰外商公司當行銷企畫主管,即使站在事業的浪頭,工作再忙碌,仍不忘享受愛情的甜蜜。把戀愛當作生活一部分,卻不被愛情沖昏頭,施瑞琴保持經濟獨立,堅持「互不信」原則,一旦感覺對方不夠真誠,她會選擇斷捨離,絕不貪戀。10年前,施瑞琴回到高雄定居,自認已作好老後生活理財的她,享受半退休生活。5年前,大她4歲的張卓賢走入她生命中,交往不到1年就決定相守一生。施瑞琴說,緣分就是那麼奇妙,當年父親苦口婆心勸誡她「別嫁軍人」,但她尋尋覓覓一輩子,最後就是嫁給軍人。施瑞琴說,有一回她發燒在沙發上沉沉睡去,當時還是男友的張卓賢用毛毯包裹她的雙腳,讓她感動不已,認定對方就是心靈伴侶。兩人都是天主教徒,在教堂舉行婚禮,丈夫著海軍軍服,施瑞琴穿夢幻白紗,當時已是62歲「老新娘」,卻不減浪漫情懷。老倆口為生活瑣事難免拌嘴,施瑞琴曾氣得回應對方「我不是你的勤務兵」,後來也學會以柔克剛,多想想對方的好,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先轉念,或躺在床上握著對方的手說出心底感受,減少直球對決摩擦。施瑞琴每周至少3天上健身房作重訓,讓身心靈保持最佳狀態,也和丈夫一起到高美館、長照據點當志工。施說得坦然「人就求個好死」,運動是一種意志力的鍛鍊,把健康顧好,讓老後失能時間愈短愈好。「67歲年紀,40歲身體,30歲的心境!」施瑞琴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活得精采,她說,女人就是要愛自己,才能由內而外都美麗。【熟齡愛情精選延伸↘↘↘】。理工男vs.文藝女 退休後夫妻關係考驗的開始。因為愛所以「休婚」 婚姻關係真的可以休假嗎?。老了要更浪漫!他們每天重新為對方戴戒指說「我願意」/a>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走過死蔭幽谷活下來 他揭SARS結束後台灣做了哪些事
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說,在新冠肺炎防疫上,台灣能夠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有SARS的經驗,「黑雲總是鑲金邊」,台灣曾走過死蔭的幽谷,曾被黑雲籠罩著,但是台灣知道怎麼走過來,也願意幫助大家。台灣對抗新冠肺炎的經驗,受到多個國家肯定。身為流行病學專家的陳副總統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台灣防疫工作是從慘痛經驗學習,特別是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當時台灣沒有準備好因應新興傳染病疫情,包括政府與民間的努力都相當缺乏。2003年發生SARS,台灣受創嚴重,陳建仁臨危受命擔任衛生署長(衛生福利部前身),帶領台灣抗疫。他說,SARS之後,政府發現台灣防疫工作需要全面改變,所以,這次新冠肺炎防疫工作能夠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有SARS的經驗。陳副總統說,SARS結束後,台灣做了幾件重要工作,包括加強防疫組織架構,修改當時的衛生署組織法,增加長照處,對老年人照護機關有比較好的管理,並設置國際合作組,強化收集相關國際疫情,公開透明交換。他說,其次是加強疾病管制局(現在的疾病管制署)組織再造,讓人員任用更有彈性,除了公務人員,包括技術人員、醫事人員、教育人員都可任用,並設立感染症醫師制度;此外,成立國家健康指揮中心也就是現在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架構,向民眾說明疫情。陳副總統表示,台灣建立傳染病的醫療體系,有應變醫院,而且知道什麼樣的疾病應該怎麼做;除了組織架構面,另外很重要的是法制面,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對於民眾不遵守防疫規定、散布假消息、防疫物資徵收等等都有規定。他提到,人員的訓練更重要,包括建立醫院院內感染管控系統、傳染病的通報體系;這些系統建立起來,台灣在SARS之後碰到禽流感、H1N1新型流感,包括這次的新冠肺炎都不斷地在訓練、精進、改進傳染病防疫體系;物資方面,包括需要有足夠口罩儲備、防護衣等。陳副總統說,台灣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防治任何新興傳染病,很重要的部分是國際疫情收集,但台灣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在國際疫情收集上有捉襟見肘的情況,雖然台灣和理念相同國家有很多公開合作,可以從那邊得到相關資料,但還是要再積極加強。他指出,這也是為何台灣需要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員,除了能夠促進全球的健康衛生、對傳染病防治有所貢獻以外,台灣也可得到第一手病毒資料,讓防疫做得更好。陳副總統強調,防疫無國界,需要大家心連心、手牽手,台灣一直希望扮演好世界公民角色,與各國一起把防疫工作做到最好;台灣從嚴峻挑戰、痛苦教訓中學習到很多經驗,最近不少國家一直在講為什麼台灣有些東西值得學習效法,「黑雲總是鑲金邊,我們曾經走過死蔭的幽谷、曾被黑雲籠罩著,但是,我們知道怎麼走過來,我們也願意幫助大家。」
-
2020-03-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指揮中心研議 加強醫護採檢
台灣目前新冠肺炎已有195例個案,而前日確診的案156,是一名在北部長照機構工作的護理師,沒出國卻出現發燒、全身無力等疑似症狀,第一次就醫後使用流感抗病毒藥物,二度就醫才確診,但也引發醫護人員是否應放寬採檢討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已研議放寬醫護人員部分,只要有疑似症狀就可採檢,目前醫事司已向指揮中心醫療整備組提出方案,近兩天將提專家會議討論。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副組長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目前對社區擴大採檢採較寬鬆方式,據3月14日公布「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14天內有旅遊史或接觸史且為醫師高度懷疑的個案,或是發燒呼吸道症狀群聚者,可通報送驗。若個案有肺炎;就要進入法定傳染病通報流程。而在醫護人員方面,莊人祥說,目前採為疑似肺炎症狀者才需通報送驗,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整備組已在討論擴大對象,放寬醫護人員只要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就可以採檢,目前醫事司已向指揮中心醫療整備組提出方案,相關配套研議中,將在專家會議進行討論。而在長照等養護機構之前有防疫指引,內容包含工作人員管理與調度、住民安置與健康管理、防疫相關物資管理等六項整備建議,陳時中昨說,考慮升格成強制規範,是否升格?莊人祥說,還在討論中。
-
2020-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護理師發燒仍上班 養護機構防疫擬強制規範
國內昨天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包括一名養護機構護理師,出現發燒症狀之初,機構仍讓其赴工作崗位數天,所幸機構住民與所有工作者後續檢驗均呈陰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頒布住宿型機構的防疫建議,其中包括為有疑似症狀者排休或限制工作內容,目前不清楚當事機構是否比照辦理;指揮中心今將進一步討論,是否將建議指引改列為強制性規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月12日頒布住宿型機構因應新冠肺炎之應變整備作戰計畫建議,其中在工作人員管理與人力調度方面,建議機構掌握院內具有感染風險的工作者,像是每日為其量測體溫、監測健康,另針對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者,應安排休假或者限制從事照護或準備飲食服務,直到他未使用退燒藥且不再發燒24小時後才恢復工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長、衛福部政務次長薛瑞元今天表示,目前指揮中心並不清楚這間養護機構先前在防疫方面的規畫,不清楚機構究竟為何會讓有發燒症狀的護理師回到崗位上班,詳細情形還須透過疫調了解。面對國際新冠肺炎行程第二波攻擊反撲回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官方頒布的各項機構、企業、集會防疫建議指引,有可能於視疫情變化情形「由軟性建議轉為剛性限制」。養護機構住民屬易感族群,薛瑞元表示,指揮中心今天將進一步開會討論,評估是否有必要將住宿型機構的防疫建議指引改列為強制性規範。鄭文燦:長照機構 4月底前禁探視【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針對桃園市一家長照機構出現護理人員確診,53名長照住民、28名工作人員轉移安置處所居家隔離,市長鄭文燦今天上午主持防疫專案會議表示,該長照機構住民、工作人員81人採檢都是陰性,後續進行14天隔離,住民安置到一家醫院及兩家護理之家,動員24名照顧員換手照顧,另為讓住宿型長照機構防疫期間更安全,嚴格要求護理之家、養護中心、住宿型長照機構4月底前禁止探視,改用視訊或電話方式探視。鄭文燦說,很感謝各單位配合,這一次消防局人員很辛苦,尤其徵調龜山以外各區消防人員支援後送勤務,其中一名消防員一連支援三次累倒,他要特別謝謝。消防局長謝呂泉說,該同仁是華勛分隊成員,穿著隔離衣連續出勤三次,可能中暑累倒。
-
2020-03-22 癌症.乳癌
各層級醫院乳癌手術人數 乳癌手術治療5大醫院
數據解讀從中西醫整合計畫的乳癌患者收案人數,可發現中小型醫院嶄露優勢。只有「特定癌症中醫門診加強照護計畫」集中於醫學中心,「西醫住院中醫輔助醫療計畫」及「癌症患者中醫門診延長照護計畫」的主力在區域醫院。
-
2020-03-22 癌症.乳癌
健保大數據/乳癌手術集中大型醫院 中西醫整合多在中小型醫院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乳癌權威黃俊升表示,乳癌好發年齡在五十幾歲,比其他常見癌症年輕許多。而因為基因和生活環境等因素差異,台灣乳癌盛行率還是低於歐美,不過因為近年篩檢普及、整體壽命延長,台灣乳癌患者的年齡和人數增加,趨勢已與歐美無異。手術方式 局部略多於全切根據健保署統計,108年有1萬4245名乳癌患者接受乳房部分切除或全切除手術。乳癌患者幾乎都去區域級以上醫院動手術,其中半數在醫學中心,另外四成三在區域醫院,只有不到一成在地區醫院。手術方式以部分切除佔五成六,另外四成四是全切除。乳癌手術人數最多的醫學中心前五名依序為林口長庚、台大醫院、中國附醫、台北榮總、高雄附醫。區域醫院的部分,手術人數前五名的醫院依序是和信治癌、台北附醫、北市聯醫、澄清中港、新竹台大。地區醫院手術人數最多的是義大癌治療醫院、輔大附醫、亞大附醫、鹿港彰基、長安醫院、斗六成大、新竹國泰。根據健保大數據發現,目前乳癌患者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的比率略高於乳房全部切除。對於女性來說,保留乳房可能讓罹癌的傷痛稍微降低,但國防醫學院外科教授、三總乳房外科主治醫師俞志誠指出,不論是全部切除還是部分切除而保留乳房,最主要的考慮包括避免復發、是否適合接受放療等因素。俞志誠說明,過去美國乳癌患者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和全部切除手術的比例約七比三,但近年有拉平的趨勢,主要是部分患者接受磁振造影檢查後,發現乳房有多發性腫瘤,因此不建議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對於應接受乳房保留還是全部切除手術,建議患者依個人狀況,詳細諮詢主治醫師後決定。藥物治療 去年高達10萬人在放射治療方面,108年有1萬1684名乳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各占一半。醫學中心以台大醫院最多;區域醫院人數最多的是和信治癌醫院;地區醫院則是郭綜合及義大癌治療醫院。乳癌患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108年接受藥物治療人數高達10萬1803人,其中52%在醫學中心、47%在區域醫院、1%在地區醫院、0.5%在基層診所。黃俊升表示,七成乳癌病人是荷爾蒙受體陽性,要接受五到十年不等的荷爾蒙治療,荷爾蒙治療藥物相對便宜,不過這些人可用的標靶藥,給付範圍就受侷限。黃俊升指出,歐美日韓中等國都全面給付第一代標靶藥,台灣早期乳癌患者卻只有淋巴轉移才給付,不符條件的病人一年得自費80、90萬。第二代和第三代標靶藥也是類似情況。實證建議早期服藥,預後較好。術前化療 有增加趨勢分析108年乳癌患者領藥人次發現,化療藥占最多,其次是荷爾蒙治療藥物,再者是標靶藥、免疫治療藥物較少。俞志誠分析,過去乳癌患者診斷後,若能接受手術,通常就希望盡快拿掉癌細胞。但近年術前化療的比率增加,主要是先打化療,可以觀察腫瘤對於藥物的反應,而腫瘤治療後縮小,也讓患者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的機會增加。俞志誠指出,過去乳房腫瘤大於五分公才會建議做術前化療,現在對於三陰性乳癌患者、腫瘤大於二公分,或HER2陽性、腫瘤大於二公分患者,即建議接受術前化療。除了可觀察腫瘤對藥物的反應,也可減少不必要治療,他舉例,若三陰性乳癌患者先接受紫杉醇治療,效果不錯,也許就不用再打小紅莓。中醫輔助 改善治療副作用西醫治療過程常伴隨腸胃不適、眩暈、落髮、口腔潰瘍或癌性疼痛等副作用,健保署為此推動中西醫整合方案,去年度有兩千七百多名乳癌患者參與中醫門診加強照護計畫,另有近千名因癌症住院治療的患者接受中醫輔助醫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能針對患者體質辨證論治,以中藥與針灸緩解不適且固本培元。李伯璋表示,中西醫整合方案近年來在病人端廣受好評,每年預算執行率超過百分百。今年健保會加碼通過經費,並且放寬領藥天數達56天。目前中西醫整合概念是「西醫為主,中醫為輔」,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同時不會延誤治療時間。縱觀中西醫整合計畫的乳癌患者收案人數,可發現中小型醫院嶄露專長優勢。只有「特定癌症中醫門診加強照護計畫」還集中於醫學中心,「西醫住院中醫輔助醫療計畫」及「癌症患者中醫門診延長照護計畫」的主力在區域醫院。
-
2020-03-19 橘世代.好心橘
跟世界好好道別,Home Hospice陪走人生最後1哩路
害怕未知、畏懼死亡,讓生死議題成了討論禁忌,但人從出生便往死亡走去,是自然定律,也是生活的過程。台灣安寧照護推展至今有20年了,安寧服務品質更是位居國際前段班,但面對多老、多死的未來社會,安寧照護除了醫院、居家,是否有不一樣的選擇?日本創新的社區性家庭臨終關懷Home Hospice,為臨終關懷展現出了不一樣的溫度。一位90多歲的男性因為多次中風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一直都被約束著,沒有尊嚴。出院時,院方說這位先生的生命只剩下1個星期,他91歲的太太希望他可以走得有尊嚴,於是將他送到社區的Home Hospice照護。結果入住Home Hospice 3天後,他開始有能力自己看報紙,2個月之後開始練習走路。另一位患有重度憂鬱、無法進食的女性,出院時院方告知只剩1個月可活,家屬希望她可以活得像個人,於是安排入住Home Hospice。結果3年過去了,這位女性仍然過得很好。或許有人認為這些案例都是奇蹟,但對提供這種社區性家庭臨終關懷的Home Hospice照護人員來說,他們認為當先進醫療已經判定疾病無法治癒時,回歸到生活照顧是最好的方式。台灣即將在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意味著我們的社會將進入多老、多死的社會。當照護人力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回歸社區、善用社區資源,應該是最好的照護方法。日本早已進入超高齡社會,明顯感到照護壓力,雖然政府放寬規定引進外籍照服人力,期望稍稍彌補人力的空缺,但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口,遲早會壓垮老人年金與照護保險資源,於是日本積極建構社區整體照護系統,發展以社區為主體的長照體系。長照2.0雖然積極鼓勵社區型照護機構的設立,讓社區長輩可以在地安老,不過現階段社區型機構還是無法提供長輩臨終照護。即使目前已有居家安寧照護,可以協助希望在家臨終者獲得妥善的臨終照護;但這前提是有人可以在家照護,對於那些無法回家、不想入住機構的長輩來說,回家仍是一條漫長的路。比家更像家 Home Hospice做了什麼?為了提供在急性醫療後無法返家、沒有家人可協助照顧,或是獨居、狀況不佳的長輩臨終照護,日本在2004年出現了提供無法返家的病人可以共同居住、生活的社區性家庭臨終關懷「Home Hospice」。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形態的照護模式呢?日前在立法院尤美女、吳玉琴、邱泰源、陳靜敏、陳曼麗等多位立委及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了一場座談會,邀請日本多年前創辦「共生之家」的創辦人市原美穗與認同此一理念後加入推廣的松本京子,分享Home Hospice這種介於社區與家庭間的新型態臨終關懷模式,提供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參考。市原美穗目前擔任日本一般社團法人全國Home Hospice協會理事長,在宮崎市經營「卡桑之家(かあさんの家)」。松本京子目前則擔任協會副理事長,同時經營位在神戶市的「和諧之家(なごみの家)」。現加入Home Hospice協會的法人會員約有43家,遍布全日本。市原美穗表示,雖然日本有長照保險、在宅醫療等照護,但這些照護無法提供24小時的照護,服務有限。因為有許多長輩的狀況可能無法返家或是沒有機構可以收容,於是這種可以提供24小時照護的「家」應運而生。這種結合了體制內的照護資源,以及體制外更人性的生活照護,照顧長者至臨終的創新照護模式,稱之為Home Hospice。市原美穗進一步指出,以她居住的宮崎市來說,有許多提供在宅醫療的醫師、日照中心及居家護理所等,提供完善的照護服務,但即使有了居家醫療服務,還是有人無法順利返家接受照護,於是她想到可以找一棟房子,讓無法回家照護的人住到這個「家」,然後把醫療服務引進到這裡,提供24小時照護的第一家Home Hospice——卡桑之家就這樣誕生了。市原美穗認為「Home」不應是空殼,「Hospice」更不是傳統認知中只是個等死的地方,因此,成立一家Home Hospice,居住場所的選定很重要。這棟房子不是機構,只是社區裡的一般住宅,對社區居民來說,就像是「啊!那是某某人的家」。因此,他們承租的不只是房屋,還包括社區居民對原屋主的信任,而且他們也不單只是租屋,同時包括屋內的家具,甚至屋主使用的各種器皿等,也一併租下。所以這棟有庭院、採光、通風良好的Home Hospice,看起來就只是個普通的家。醫療+24小時靈性照護 住民「共生」過自己的生活在Home Hospice裡沒有呼叫鈴,因為一起生活在這裡的住民大家彼此關心,只要有一點點變化,每個人都會及時伸出援手,幫忙解決。由於照服員每天陪伴、支援住民的生活,因此對每位住民的狀況也非常清楚,可以提供醫療人員明確的報告。因為認同Home Hospice理念而加入的松本京子,原本在公立醫院擔任護理師,在1995年阪神地震後,她第一次走入社區,驚訝地發現許多醫院的工作或成果沒有落實到社區,因此,她選擇離開醫院轉入居家護理,也取得緩和照顧護理師資格。但是安寧病房的照護經驗,讓她感到那樣的環境不像「家」,也讓她察覺面臨死亡時不是光靠醫療,還要有靈性的照護。松本京子認為照顧不是管理病人,因此,她投入Home Hospice經營,主張當醫療無法治癒時,就應該回歸生活,而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協助住民思考,找出他們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給予支援。所以,在和諧之家住民用口進食,補充足夠水分,住民也不包尿布,照服人員會協助更換衣物。所以在這裡可看到,住民餵另一個住民吃飯,就像家人彼此照顧一樣。什麼是共生?居民彼此生活、幫忙就是共生。松本京子表示,比起一個人生活,大家一起生活比較快樂;看到共生之家,彼此不認識的人,一起生活之後產生的關係,真是超乎大家的想像。而照服人員扮演的只是這群住民人生的夥伴,陪他們一起走,所以,生活中不需要幫他們做太多事,不干擾他們,讓他們安詳地走完人生。帶著微笑離開 人生更圓滿臨終照護是Home Hospice重要的任務,市原美穗指出,有超過80%的住民是在Home Hospice臨終的。如果在醫院臨終,醫院關注的只是儀器上顯示的數據;在家臨終則可以讓家人有機會陪伴、說話。因此,臨終陪伴支援對即將臨終者的家人很重要。市原美穗指出,近來許多日本人沒有陪伴臨終的經驗,遇到時往往不知所措,所以,Home Hospice很重要的任務就是陪伴住民與其家屬一起思考,什麼是對往生者最重要的,大家一起幫忙、一起等待臨終,一起向往生者告別。在Home Hospice臨終時,因為就像在家裡,所以其他住民也會一起關心、告別,看著往生者臉上帶著微笑離世。市原美穗表示,臨終照護就像把生命的棒子交給下一輩,大家要好好接住,生命是不會消失的;對家屬來說整個過程的一切,都是臨終,一個人的臨終不是離世的那瞬間,而是整個過程。臨終照顧不是醫療,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希望可以在社區將這樣的理念推廣、落實。由於Home Hospice目前屬體制外的照顧模式,除了醫療、照護保險的補助,24小時的生活支援與陪伴服務等非正式服務,則需要另行付費,費用包括房租、餐費、水電等費用。由於是以家為出發,雖沒有條件篩選,但因收容住民人數有限,會以個案迫切程度來決定,如狀況佳有機構可收容者,會建議先入住機構,餘命短者可優先入住。日本目前約已設立55家的Home Hospice,對於這種同時兼顧體制內外創新的照顧模式,提供彈性與人性的臨終照護,更重要的是照顧品質的提升,或許可為台灣長照發展借鏡。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11月號(NO.92)》【人生最後一哩路↘↘↘】。翻轉臨終醫療—日本打造「共生之家」與病人建立類家人關係。照顧病母20多年 吳若權:我的字典沒有孝順而是愛。迎接死亡的生命教育 如何讓孩子學會道別?。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5 新聞.長期照護
為長輩保留食物養分 先切碎再煮熟還是煮熟再切碎?
Q:長輩牙口不好,食物應先切碎再煮熟、還是煮熟再切碎?A:許多長輩牙口不好,需要吃質地較軟、較細碎的食物。不過烹煮過程可能使營養流失,因此建議先將原型食物整塊煮熟,之後再切碎。倘若先切碎,食物接觸到水跟空氣的面積將會增加,理論上會流失較多養分。如果長輩還有辦法使用牙齒,提供給長輩的食物宜盡量保持原型,善用悶燒鍋等工具反覆煮軟即可,以免餐餐都吃打碎成泥的食物,使食欲打折扣。長輩胃口小,衛福部國健署2013年至2014年度執行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顯示,65歲以上長者當中,高達四成二飲食熱量攝取不足。有鑑於此,家屬在食材選擇上除要注意每天都吃到六大類食物,還可挑選營養密度較高的品項。舉例來說,蔬菜類中的冬瓜與南瓜相比,南瓜的營養密度高出許多;葉菜類的不同部位當中,嫩葉處的營養價值相對高。也可在食物中添加多元營養素,像是蒸蛋中加進肉末、紅蘿蔔末或堅果粉。長輩的那盤青菜使用多點好油烹製,藉此增加每一口的營養價值。國家衛生研究院曾研究發現,長輩吃得食物種類越多元,死亡風險越低。日本京都大學與國民長壽科學研究所分別研究發現,銀髮族飲食越多樣,其憂鬱風險與失智風險越低。因此,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民眾,每天要吃15種以上的食物,不含餅乾、糖果、飲料。長輩食量再小,也不宜低過每日生理的基本需求。粗略來說,一個活動量不足的長輩每日至少要攝取一千大卡,換算起來,每餐至少要吃半碗主食、一樣蔬菜與一樣肉品(素食者則為植物性蛋白質),能吃就多吃。長輩如能正常吃,並不需要額外購買營養補充品,但若生病毫無食慾、每天吃不足基本熱量需求,就可考慮購買救急。諮詢專家/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
-
2020-03-14 橘世代.健康橘
翻轉台灣長照模式 「非典型教授」蓋個自己也想住的家
好好聚落的推手紀金山,是個「非典型」的大學教授,花了15年時間催生了台灣第一個青銀共居聚落。2005年,紀金山因研究計畫訪談了186間養護機構,他問機構負責人,「老了以後想不想住在自己的機構?」答案都是否定的,他看見台灣的長照困境:缺乏選擇且品質不佳。2010年,在大學教授「非營利組織與管理」的他,成立「台灣福氣社區關懷協會」,希望以創新服務來改變台灣的長照模式,實踐「在地老化」的照顧理念。看見長輩需求 想學國語、搭公車雖然對長照領域不陌生,但紀金山真正認識老後生活需求,卻是因為媽媽。大約10年前,紀金山的父親過世,為了讓傷心的媽媽有更多社會互動,他在老家龍井辦了「長青學苑」。上課長輩多數學歷不高、不識字,行動只能仰賴兒孫接送。「第一次上課,最多長輩說他們想學『國語』,學公車路線的字。」紀金山當初很訝異,上完課後,長輩開心來道謝:「我終於敢自己搭公車出去了!」這個經驗讓他知道:「他們有很強的學習動力,給他們資源,他們就會長出需要的能力。」2014年,紀金山創立了台灣第一家照顧咖啡館「有本生活坊」。咖啡館內的年輕店員都擁有照服員資格,舉凡照顧者需要的服務,在此都可一站取得。藍圖化為實踐 做出一套模組今年5月,好好聚落終於有人要入住了,他形容整個過程是在做社會運動,「這件事若寫成論文,大家一定當我瘋子。若成為社會實踐,做出來擺在眼前,它就是一個選擇,我們老後何去何從有了不同選擇。」這十幾年來,紀金山看見台灣社會長照觀念改變了。例如過去長輩希望與子女同住,老後由子女照顧,但這幾年愈來愈多長輩認為,各有居住空間或許更好。也愈來愈多人同意,專業人員可能比家人更適合照顧工作。紀金山說,照顧的新觀念已經打開,只是多數人不相信它真的存在,「因此我必須要做出一個model。」而且未來,這個模組將推到全台灣,「每個縣市都會需要這樣的住宅,我們要去研究不同的需求,成為顧問,建商只能蓋房子,我們卻能看見需求,提供內部的服務系統。」55歲的紀金山有兩個兒子,但他想像中的老後生活沒有要和兒子同住。他現在的努力,不僅在為台灣建構一個可以探索人生下半場的新居所,也在為自己建造一個「我老後想要住這裡」的夢想國。看更多報導:《橘世代》【延伸/你所不知道的長照↘↘↘】。突破長照困境 石頭湯模式啟動新未來!。照顧不離職 善用長照資源有3招。面對長期照護的壓力 試著降低門檻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4 橘世代.健康橘
首個青銀共居生活圈!67戶全齡宅「0到百歲都宜居」
這是一個滄海化為桑田、荒野變成聚落的故事。6年前,這裡是台中北勢溪畔荒地,方圓幾里渺無人煙;3年前,它以馬卡龍色貨櫃屋成為網美拍照熱點,日湧1700名遊客;今年5月將成全台第一個青銀共居聚落─「好好」聚落,一個「老後宜居」的多功能生活圈。67戶全齡宅 鼓勵走出屋外「有人問我,你是在蓋養老院嗎?當然不是,它不是養老院,也不是老人宅,我們稱它『通用住宅』。」催生好好聚落的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紀金山說,「通用住宅」試圖打造從0到100歲都可以自主活動的空間、適合跨世代生活的場域。住宅6層樓共67戶只租不售,只有5間是2房1廳的大房間,其餘都是11坪的小房。「不要有太多私人空間」,紀金山笑說,透過設計,讓彼此有更多機會在公共空間交流。所以,這棟6樓的建築,有10個交誼廳和很多公共設施,每層樓都有1個年輕人房。「乖孫」要服務 長輩能貢獻紀金山希望在此發展無血緣的「新家人關係」,想入住的年輕人必須提出1周至少30小時服務的「乖孫計畫」,說明要提供長者什麼服務。希望透過流動的年輕人為住宅帶來活力。硬體上,「好好」方便長者在老後仍有舒適的居住空間,但很多詢問者看重的是它的「軟體」,包括課程、活動、工作機會、長照申請以及各類日常生活服務等等。住宅1樓是「有本生活坊」旗艦店,它是紀金山創立的社會企業,為年長者整合並提供長照服務。例如林爺爺輕度中風出院後,左腳微癱還插著導尿管,正煩惱要不要請外勞,去有本生活坊諮詢後,生活坊有居服員或照服員資格的員工,幫他申請助行器,並建議可先用長照2.0資源申請照服員,以及物理治療的復健服務。紀金山希望,當一個人老化時能夠有更多的選擇,透過整合服務系統,依然可以留在喜歡的熟悉場域中生活,而非只能在「住安養院」或「外勞照顧」中二選一。聚落裡有各種手作工坊、農場,定期推出課程,長者可以上課,或者貢獻專長成為講師,不僅有收入,還能發展新職涯。聚落也和鄰近的光田醫院和靜宜大學合作。光田提供住戶醫療服務;靜宜則提供工作與學習,未來還要推國際換宿,讓住戶不僅可世代交流,也可接觸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打造熟齡生活圈 共享還要共榮好好聚落總共只有50個長者住戶名額,「住滿不是問題,誰來住才是問題」。紀金山強調,「共享」是核心價值,他期待住戶帶著對未來的想像、可共享的資源入住。他和每個想入住的人聊:「為什麼想來住?有什麼要和大家共享?」讓這群人可以共同寫下「好好聚落」的未來。雖然紀金山對外都說「入住無年齡限制」,但他心中未來住戶模樣是這樣:大約75歲、獨居、有點錢,身邊沒有家人或家人無照顧能力,只要賣掉房子,就可移居於此。整地6年養綠意 等待寫故事的人「我設計的是假的,人家用生命故事寫的,才是真的」,對紀金山來說,把此當成社會價值的實驗場,落實青銀共居生活圈,只是開始,終極目標是打造獨一無二的老後宜居場域,這個願景,得靠住戶來實現。2014年,好好聚落整地植草種樹前,官網有這樣一段文字描繪聚落的未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 桃花源記6年過去,綠草大樹活了、阡陌交通建立了,這裡有良田有美池、四季會有不同的植物開花,桃花源建好了,只差那些願意在此生活、寫故事的人了。「好好」入住費用分為「入會費」、「生活費」與「會員服務年費」3種,入會費愈高,每個月須繳的生活費愈低。「入會費」及「生活費」收費如下,另收「會員費」約50萬元。【精選延伸↘↘↘】。熟齡「宅男宅女」想住哪?想像一下未來的家。「橘之鄉」創辦人洪美芳 現代大宅院裡築夢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面對疫情 何美鄉:美國人視同流感、歐洲人輕忽、台灣人謹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義大利疫情瀕臨失控,與中國大陸前後搭上「封城列車」,歐美疫情如此脫軌延燒,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分析,美國防疫政策將新冠肺炎視為流感,歐洲則是人民輕忽防疫,即使疫情爆發,人與人近距離互動依舊頻繁,戴口罩比率仍偏低。何美鄉說,新冠肺炎疫情風險持續,至今未見削弱,未來只怕「有增無減」,台灣現在還守得住,在於提早因應,無論政府或是人民,均謹慎面對,沒有一方輕忽,才得以守下來。因此,防疫的功勞不能只讚揚政府,更要稱許民眾配合度高,兩者攜手合作,才是守住疫情的關鍵。進到冬天 當心疫情爆炸發生何美鄉說,疫情現在還沒能看得見終點,但北半球疫情應該到七、八月時,可望因氣候炎熱而逐漸趨緩,不過,正值寒冷的南半球疫情恐大爆發。何美鄉再三強調,「到七、八月疫情趨緩時,防疫團隊及台灣人千萬別鬆了一口氣」,忘了近距離接觸要戴口罩,平時要勤洗手,只要忘了這些,當台灣進到冬天,將會爆炸性地發生疫情,一旦輕忽疫情,仍舊會瓦解台灣。高風險族群 要做好防範機制她說,新冠肺炎患者有幾個特性,一旦生病就會病很久,病毒主要攻擊長者、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不佳等民眾;許多專家皆已提出這項觀察,但未見台灣防疫團隊針對高風險族群做出防範機制。如何讓這群高風險民眾在這一場漫長疫情戰役中趨吉避凶?她建議,可透過健保資料庫篩出高風險族群,透過遠端或是其他的機制,穩定原本病情;針對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直接配送藥物到府,降低外出或到醫院機率;過去台灣持續發展藥局藥師送藥到府的機制,政府可以趁此波疫情,健全配送藥物的機制。醫療、安養、長照機構 要守住另外,台灣一定要守住醫療機構、守住安養機構、長照機構等,特別是長輩聚集的機構,防疫措施一定要做得徹底。何美鄉說,台灣現在有著漂亮的防疫數字,但數字卻建立在非常不穩定的狀態,只要任何小地方鬆懈,防疫網就會被攻破,一家醫院垮了,很快整個醫療體系就會崩壞。何美鄉呼籲政府以及台灣人民「千萬別沉醉在台灣是防疫優等生」等讚美說詞裡,政府現階段要與人民保持互信狀態,台灣防疫能在第一波守住,政府要好好感謝人民攜手合作,感謝人民的信任,從上到下一心團結,維持警覺,面對後續防疫才有希望。
-
2020-03-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治癒美首例醫師:武漢肺炎輕症可在家康復
成功治癒美國第一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的醫師狄亞士(Dr. GeorgeDiaz)表示,「多數感染武漢肺炎的人會是輕症,不需要到大醫院,也無需住院」。「對於低風險的人,沒有必要在這個時間點做什麼事,而是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待在家。」狄亞士8日在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美國新聞總部」(America’s News HQ)節目上作上述表示。狄亞士治療過美國首例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一名住在西雅圖35歲單身男子,於去年11月旅行武漢,今年1月15日返美,正好是美國3大機場實施對武漢直航班機旅客篩檢的前兩天;1月19日男子住進當地普羅維登斯醫療中心(Providence Regional MedicalCenter),成為美國第一例感染武漢肺炎病患。他的病情好轉後出院,在家隔離休養。狄亞士是普羅維登斯醫療中心感染科的部門負責人(Section Chief)。醫療團隊把美國首例確診的治療過程發表於1月31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狄亞士解釋,他的團隊致力於「區分」低風險、可居家康復的人,和那些高危險、也就是原本身體有疾病、健康狀況不佳者和60歲以上的族群。狄亞士的做法是,依照病症做風險評估將病人分流,由醫護人員追蹤狀況。他說:「把病人導入電話問診的遠距離醫療計畫,因此我們能夠監督他們在家的呼吸狀況和生命跡象,確保他們的病情不會惡化,尤其是針對60歲以上有健康問題的高風險群。」狄亞士在訪問中提到,醫學人員尚無法指出原因,為何銀髮族和免疫系統不佳的人,在面對武漢肺炎的風險高過於對抗一般季節性流感,「嚴重很多」。狄亞士表示,可以確定的是,當高風險的族群被感染時,幾乎都進到醫院的加護病房、死亡率也最高。截至今天,華盛頓州至少通報了22起武漢肺炎病故,風暴圈來自該州柯克蘭(Kirkland)當地的生命護理中心(Life Care Center of Kirkland),有19人確診死亡,這是美國第一家院內感染的長照機構,住戶屬於年長、原有疾病的高風險族群。狄亞士同意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不用戴手術型口罩的建議,「CDC說得很清楚,一般人走在路上感染的風險很低,不建議購買和戴口罩」。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者籲:長照機構 應比照醫院配置物資
高齡者為感染新冠肺炎及發病死亡的高風險族群,美國、澳洲也接連傳出長照機構發生院內感染案例。台大公衛學院今天呼籲,政府應強化國內長照機構防疫,比照醫院配置物資,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的口罩也不應仰賴家人配送。台大公衛學院今天上午第五度開說明會,對社會提出防疫建言。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表示,香港研究指出,70歲以上長者的新冠肺炎感染率、發病死亡率,是整體確診者的三倍;80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更高達15%。美國華盛頓州的一間長照機構Life Care Center 發生院內感染,6位確診長者中,有3位已逝世;澳洲雪黎一間老年照顧中心BaptistCare也爆發感染,3位確診長者中已有2位死亡。陳雅美表示,各國已開始強化長照機構的防疫措施,高齡化的台灣必須嚴正以待。陳雅美呼籲,台灣長照體系應即刻比照醫院的防疫物資配置,提供更高規格的防疫用具。現在不少長者仍依賴家人領取口罩、再配送至長照機構,「這方面應有彈性領取機制」,降低任何感染風險。政府的紓困條例也應針對長照機構,進行空間及資源的盤點。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秀熙,各國已開始重視新冠肺炎相關致死率,「國家的經濟與人民的健康互為一體」,以美國為例,目前確診人數已突破400例,包含19起死亡病例,以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美國已損失約2億美元。
-
2020-03-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老人發病死亡率高 學者籲長照機構防疫物資應比照醫院
高齡者為感染新冠肺炎及發病死亡的高風險族群,美國、澳洲也接連傳出長照機構發生院內感染案例。台大公衛學院今天呼籲,政府應強化國內長照機構防疫,比照醫院配置物資,住在長照機構的長者的口罩也不應仰賴家人配送。台大公衛學院今天上午第五度開說明會,對社會提出防疫建言。與會者有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秀熙、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陳雅美表示,香港研究指出,70歲以上長者的新冠肺炎感染率、發病死亡率,是整體確診者的三倍;80歲以上長者的死亡率更高達15%。其中,美國華盛頓州的一間長照機構Life Care Center 發生院內感染,6位確診長者中,有3位已逝世;澳洲雪黎一間老年照顧中心BaptistCare也爆發感染,3位確診長者中已有2位死亡。陳雅美表示,各國已開始強化長照機構的防疫措施,高齡化的台灣必須嚴正以待。例如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美國CDC)已發布長照機構預防新冠肺炎指引,例如禁止呼吸道症狀者進入長照設施,且居民房間外要提供個人防護裝備,如口罩、護目鏡、工作服、手套,且要有清晰使用說明供長者閱讀。也建議長者的照顧者及親友透過視訊互動,若見面要保持1.8至2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陳雅美呼籲,台灣長照體系應即刻比照醫院的防疫物資配置,提供更高規格的防疫用具。現在不少長者仍依賴家人領取口罩、再配送至長照機構,「這方面應有彈性領取機制」,降低任何感染風險。政府的紓困條例也應針對長照機構,進行空間及資源的盤點。陳秀熙則表示,各國已開始重視新冠肺炎相關致死率,「國家的經濟與人民的健康互為一體」,以美國為例,目前確診人數已突破400例,包含19起死亡病例,以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美國已損失約2億美元。
-
2020-03-08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老人」是答案,不是問題
最近「生不如死」這個成語很夯,不過新的解釋是指在今(2020)年台灣的出生人數將會小於死亡人數,亦即在今年台灣的人口要正式邁入負成長。也因為這樣,高齡化議題便經常被拿出來討論,不過,大家在討論這個議題時,通常都是以負面的角度切入,例如:勞動力不足、消費減少所引起的經濟衰退或老人照護需求升高,扶養老人的支出及人力不足將拖垮家庭與社會等。看起來,高齡社會的問題真大,不過,我想講的是「高齡化」不是問題,「少子化」才是問題。聽起來高齡化與少子化像一體的兩面,事實上,「高齡化」是果,真正的因是「少子化」。所謂高齡社會指的是,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總人口數14%的社會。但是,分子的數目在65年前便已決定,現在唯一能做的是讓分母增大,這個比例才會下降。所以政府應該做的是盡一切努力鼓勵生育,降低養育小孩的負擔,未來才有足夠的勞動力去養活這個社會。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善用高齡人力,給予適當的保母訓練,以年長者對於小朋友的愛心與耐心,應該可以降低育兒成本及減少虐兒案件,讓年輕的夫妻比較願意生兒育女。事實上,放學時去國小校門口看一下,會發現許多小朋友是阿公阿嬤來接。北歐一些國家讓年長者在幼兒園裡照顧陪伴小朋友,不僅節省了照護人力,同時也讓老人家覺得有所貢獻,而生活得更有尊嚴。在陪伴小朋友的過程中,老人家更因此而感受到生命活力,反而激起其注重健康的意識。老人,對於少子化,是答案,不是問題!針對高齡者退出職場而產生的勞動力不足問題,解鈴還需繫鈴人,如何引導中高齡人力重回職場應該是一個要努力推動的選項。台灣勞工平均退休年齡為61.3歲,無論在經驗或體力上應該都還可勝任工作,讓這些退休人士在正值顛峰時離開職場,真的太可惜。我一直認為老人家是「資產」,只是長久以來社會缺乏比較好的管道來「活化」這些資產,我們的思維都是老有所「養」而非老有所「為」,我們將資產閒置而不好好利用。相對於日韓等鄰近國家,台灣高齡者的勞參率偏低。不過,現在「中高齡就業法」已通過,希望能讓中高齡者順利重返職場,以填補因少子化產生的人力缺口。老人,對於勞動力不足,是答案,不是問題。日本在過去幾十年因為高齡化的消費緊縮造成經濟停滯現象,有可能會在台灣複製。事實上,相對於年輕族群,高齡者掌握了許多資產,只是擔心坐吃山空因此節儉度日。政府應思考如何鼓勵高齡者消費來活絡經濟。而要讓高齡者安心消費,有些配套措施要綜合考量規畫。如前段所提,高齡者如能順利重回職場有固定收入,比較不會擔心現金快速流失的問題。另外,針對有房產的高齡者,積極推動「以房養老」也能活化資產,讓老人家有錢可以消費。高齡者若擔心未來長照支出準備不足,因此不敢消費,則可以推動民間長照保險來化解。如何讓老人家安心花錢,是應該思索的課題,若能找到解方,則對於經濟發展,老人是答案,不是問題。不過,在發展銀光經濟時,現在的主流論述常將老人當成問題,設計出來的產品常設定在老人失能問題的解決上,如:可以感應臥床者心跳或偵測離床的「智慧床墊」、可以讓失智者被找到的「GPS定位器」,或者讓牙口不好的長者可以輕易進食的泥狀食品……這些商品不是不好,但是市場的回應有限,尤其對於未來20年的銀光經濟主體––嬰兒潮世代而言,這些可能都是他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產品。若要打動他們,請開始思考把他們當成答案,而不是問題,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更有想像力的創意老齡生活,而不是悲慘的臥床失能生活。
-
2020-03-06 橘世代.好野橘
保險理賠僅值「一台國產車」壽險保障必知5大攻略
台灣人最愛買保險,但平均身故理賠卻只有「一台國產車」的價值,這樣真的夠嗎?保險業者透露,台灣人愛買保險,尤其是儲蓄險,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壽險保障,一旦發生意外恐怕成為拖垮家庭的稻草。現在壽險的運用靈活度優於以往,5個必買壽險的理由不可不知。 部分國人沒有壽險 拉低平均死亡理賠金壽險公司2019年調查顯示,國人每人平均持有3.3張保單,位居全球之冠;壽險公會資料顯示,2019年台灣人平均死亡給付金額為56.8萬元,對於家庭的支持度明顯不足。保險的功用在於風險轉嫁,但依現況而言,平均死亡給付僅56.8萬,對於一家三口而言,身故理賠金恐怕不到1年就會用光,無法保障將來生活。磊山保經業務總監汪柏堯表示,部分國人的壽險保障不足,或是根本沒有買壽險,才會導致平均死亡理賠金額低,無法提供家庭充足保障。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壽險除了身故理賠,能直接提供家庭保障之外,現在壽險的功能也更加靈活。壽險保障 家庭企業兼顧汪柏堯指出,買壽險可從5個方向去考慮。第一,壽險額度根據年收入至少要規劃8到10年的生活支出。假設年收入100萬,就要準備至少800到1000萬元 ;第二,可根據家庭責任的不同來規劃壽險保額,若是有小孩、父母要養的人,要提高理賠額度,每個人至少要有500到1000萬的保障較充足;第三,是否有債務,為了不要債留子孫,用壽險的理賠可填補留下的債務缺口;第四,資產配置和稅務的規劃;第五,傳承的功能,不同於遺產的特留分規定,保險可指定繼承人,使用上更加靈活。 壽險是對家庭的基本保障,汪柏堯分析,買壽險時最常考慮的受益人對象有5種,分別是父母、配偶、子女、企業和團體,最常見的是前3種。部分資產規模大、有合資或自營公司的人,考量身故後的企業經營資金以及經營權的穩定度,也會將壽險納入規劃;部分單身無眷屬的人,身故後的資產會考慮捐給公益團體,因此,受益人的選擇也相當多元。【保險理財大公開↘↘↘】。年紀大保險到底怎麼買?專家提醒:3種保單絕不能少。買了好多保險卻賠不到?熟齡族這樣買最到位!。保險業務不願說的秘密 長照險、失能險怎麼買?。人人都適合買「儲蓄險」?這三種人先別買!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3-06 橘世代.好學橘
不因「熟齡」斷求學 53歲重返學校變「新鮮雙碩士」
此起彼落的笑聲,從南投市漳和社區活動中心傳出,穿梭在長輩間的62歲莊淑香,熱情的扭腰擺臀,笑容滿滿的帶領老人家跟隨音樂舞動四肢,在場的人像被她感染似的止不笑,「有她在的地方,就有歡樂。」不過莊淑香也是下過很大一番功夫的。3年前南開科技大學畢業典禮,莊淑香風光上台領證書,因年屆六十,在年輕學子中,格外顯眼;當時的她為圓求學夢,用6年時間完成學士、雙碩士學位;她計劃再攻讀博士班,不斷地進修,是產投班講師、樂齡規劃師,也是社區指導員兼培訓講師。●為扛家計斷求學 退休追夢攻讀雙碩士莊淑香8歲時喪父,靠母親幫人家做衣服,獨撐家計8年,身為長女的她愛讀書,又不捨媽媽辛苦,高中時就半工半讀幫忙養家,畢業後放棄升學,20歲去當女工,擔起家中經濟重擔,只為讓弟、妹3人安穩就學。她提到,那時候薪水1天才98元,1個月不到3千,但因求知慾強,公司有各種進修機會都派她受訓,一路做到月薪近3萬元、因從事電腦作業管理的廠務助理、工會理事,邊工作邊念空專完成二專,撐過弟、妹考取公教職,撐到兒子考上台中一中,前後共為家人努力了25年,。45歲那年決然退休,她一心想就學,卻為照料年邁的母親無法圓夢,直到母逝,53歲那年在親友支持下重拾課本,到南開科大休閒管理系進修部讀二技,再花4年取得南開福祉所和休管所「雙碩士」。●又老又菜沒關係 接受挑戰才是重點「快樂學習,忘記年齡」,對莊淑香而言,年齡從來就不是阻礙,大概是因為過去在求學上抱憾,現在有機會學習,她更加珍惜,樂在其中,就算曾因「太老」被歧視「汝甘讀ㄟ畢業」、「論文汝甘會曉」被碩士班拒收,她也笑著帶過。不再被家庭經濟束縛的她,心無旁鶩的將所學理論運用在實務上,莊說,剛畢業時「又老又菜」,市區長照據點太熱門,根本輪不到她,所以她去別人不去的信義鄉久美、明德等原鄉部落,就算車程來回要5個多小時,她不分晴雨,甘之如飴。授課過程中,莊淑香又發現自身不足,她說,帶老人家做活動或上課,不能總是那一千零一招,這又激發她的求學慾望,「願意挑戰新東西,才有進步的空間」,只要是有助活躍老化、促進長輩學習認知的課程和研習,時間允許就去上。●退休不代表被淘汰 肯學就不分年紀莊淑香在1年半內取得10多張技能證書,涵蓋帶領技巧、肌力運動、課程規劃,就連時下流行的桌遊、疊杯,甚至是芳香療癒都廣泛涉獵,也通過教育部、勞動部、衛福部等培訓成為社區指導員兼培訓講師、產業人才投資講師、樂齡規劃師。她說,「退休不代表被淘汰」,不管年紀多少都有學習的權力,而且更有條件挑自己感興趣的,精進再精進,所以她現在仍持續備戰,之後要再攻讀亞洲大學博士班,除了擴充學習更多理論,也要跟同學分享她的實務經驗和人生歷練。【為自己而活 熟齡好學特輯↘↘↘】。人生沒有來不及!「50+為自己而學」的好學精神!。退休生活更好玩! 58歲黃芝蘭:我沒想過這輩子可以被叫老師。熟齡履歷指南:再就業、重定位,找出高年級優勢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防疫 台大公衛籲4類人加強管理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召開「抗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說明會」,院長詹長權表示,應就4類人群採行個人化的非藥物介入方式管理。詹長權表示,所謂「非藥物介入」主軸是增加人和人之間的接觸距離,具體行為包含若不到一公尺間距要求的空間和活動,所有人要全程戴口罩;在醫療院所和長照機構內的所有人也須戴口罩,進出交通工具、公共場所都先洗手等。詹長權解釋,另外針對4類人群須擬加強措施,第一類是經醫師評估後,已感染新冠肺炎但僅需在家治療者;第二類是還在評估中,需居家隔離者;第三類是感染者的家人及照顧者;第四類為與感染者有密切接觸者。詹長權指出,第一類和第二類人群除了就醫需求之外都必須待在家裡不可外出,並盡量與家人分隔,且不與家人共同碗盤、毛巾等,應戴口罩、勤洗手,若病情惡化時就要通報就醫。第三類要確定自己有辦法根據醫師的指令照護病人,且能提供居家生活基本需求的支持,像是購買日用品、拿藥及一些個人的日常需求;要確認跟病人共用的空間有好的通風,若穿可拋棄式的防護裝備使用後就要丟掉,脫卸防護設施之後要馬上洗手。第四類從接觸病人起14天內應嚴格監控健康狀態,每天要量兩次體溫,若有發燒等相關症狀應通報醫護人員進行治療;若14天後沒有任何症狀,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
2020-03-01 新聞.長期照護
注意長輩用藥!9成初次拿精神藥物非醫師處方
許多長輩就醫看慢性病時,順道告訴醫師自己焦慮或難眠,同時拿精神藥物,從此長期吃下去。年過六旬的秋月(化名)就這樣持續用藥數年,日前才在家人建議下赴精神科接受評估。三軍總醫院精神部兼任醫師楊聰財詢問發現,秋月有高血壓與退化性關節炎,腳跟體力都不好,平日長時間在家帶孫。但其實,她並不很想帶孫不敢說,經常看著鄰居退休後四處遊玩,自己卻走不出去,感到沮喪。秋月並非單一個案,國內一項針對近4萬人的研究發現,超過九成的高齡患者首次拿精神藥物並非由精神專科醫師處方,換言之,他們未經評估心理疾病、失智症或睡眠失調問題就開始用藥。上述研究去年12月刊登於美國臨床老年醫學領域期刊(JAMDA),由台灣大學、長庚大學與陽明大學等學者合作完成。研究團隊利用健保資料庫進行回溯性世代追蹤,找出2004年間初次被處方精神藥物的高齡長者,檢視他們五年內每月的精神藥物用量,以及用藥後一年與三年內的住院率與全因死亡率。結果發現,有7.7%的人持續高量用藥,12.1%的人逐漸適度增加藥量。這群人的住院風險顯著高出不常用藥者三至四成,死亡風險高出兩成五到三成二。持續高量用藥者平均年齡較大、有多重慢性病,其中高達八成六的人使用兩種以上的精神藥物、近四成五使用三種,當中多為苯二氮平類與Z類安眠藥。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亮恭解釋,這類精神藥物可能增加暈眩、走不穩與跌倒,以及嗆咳與吸入性肺炎等風險,因此用藥越多越久,住院率與死亡率均越高。「許多高齡患者的焦慮與失眠源於孤單,部分人則源於憂鬱症或早期失智症」。陳亮恭表示,針對前者,家屬除了陪伴,還可盤點長照2.0或社區活動資源,問問看長輩是否有興趣嘗試結交朋友。如發現長輩情緒低落致影響生活、嚴重失眠且安眠藥越吃越多等,要考慮可能罹患憂鬱症。如長輩健忘頻率變高、判斷力漸漸降低、講話越趨不靈光等,則應考慮可能失智。楊聰財建議,若在其他科別拿精神藥物逾一個月卻不見症狀改善,應至精神科接受專業評估。秋月後來在心理諮商協助下開啟與子女的溝通,減少帶孫時間且重新安排生活,情緒症狀便獲得改善。
-
2020-02-28 橘世代.好心橘
不捨家鄉荒地多 他從「1人1掃把」出發,荒地變寶地
彰化縣二林鎮華崙社區總幹事陳錫慶曾是國小老師、訓導主任,退休後全心投入社區營造,帶領居民重視生活環境,還從荒廢地找到社區秘境,為擴大影響力,他參加選舉當里長,現在又是鎮民代表,全在他意料之外,但參政並非目標,他靠著人生的意外轉折,一步步讓老化的村落走向移居宜遊的寶地。彰化西南角人口老化嚴重,華崙里位在二林鎮的邊陲,居民大多務農,以華崙里為中心方圓10公里種了大量韭菜花,陳錫慶說,種韭菜花相當辛苦,可見居民的保守與刻苦耐勞,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民國66年師專畢業後即使成績可選填到市區學校,但考量家人選擇回到家鄉母校中興國小服務,一待就是30年。陳錫慶的學歷在村落中突出,又是公教人員,生活相對安定,民國87年他參訪同樣面臨老化的雲林廍仔社區,廍仔社區卻能透過在地鄉親力量改造為理想生活環境,回過頭看自己的家鄉越來越多空屋、荒廢角落、髒亂點,影響生活品質。隔年他找來慈善會夥伴成立華崙社區發展協會,開始申請計畫以「一人一掃把 掃出社區希望」號召舉辦打掃兼炕窯摸彩的活動,居民踴躍參加,他也在學校組成小小班隊,鼓勵學生為家鄉付出。陳錫慶說,地方上許多荒廢的祭祀公業土地,有的農田因沒有排水溝灌溉棄耕,社區志工投入改造最多的是口袋角落的綠美化,因過去基礎建設不佳,他申請經費修水溝、造路,讓農民能夠復耕,耕耘機進出不再受限。二林鎮華崙濕地公園是當地人都知道的秘境,當初也是居民清除建築廢棄物,意外發現的低窪濕地,10多年前與地主溝通同意社區規劃也改造為濕地公園。在志願服務法還未通過前,陳錫慶的熱心曾被人質疑別有居心,「自己家不掃,掃到別人家」,也有人嘲笑他「不去考校長,只在社區晃」,陳錫慶說,臉皮若是薄一點可能就一事無成,做了10多年社區服務,用心終於被鄉親肯定,被拱去選里長,也克服困難當選。陳錫慶說,有社區志工一起打拚,但難以擴及其他里民,與他同年紀的國中小同學大多離開家鄉,他仍有使命感,社區不再只是成立環保志工隊、巡守隊,配合國家長照政策,現在成為照顧在地鄉親的據點,但鎮內許多鄉鎮仍未有社區組織,他選擇進一步參選鎮民代表再次成為黑馬,「大概是社區長久累積的光環,以及學生對我的支持才選上。」去年是華崙社區的豐收年,獲得全國低碳社區銀質獎,社區治安、自主防災等也都凝聚在地居民投入獲得肯定,陳錫慶說,教職人員因薪資穩定,時常對於外界變動無感,但當初退休時就向校長吐露心聲,「當老師是本分,但社區的成果是我人生另一份成就感。」接下來的10多年對在地付出不中斷。在代表會監督下,二林鎮公所今年起將原本針對社區社團的補助從每年20萬提高到60萬元,陳錫慶近期也完成旗艦計畫的申請,將鄰近西庄里、萬興里、永興里、梅芳里等納進規劃裡,下一步要帶著更多村落鄉親從服務中改變家鄉。【延伸閱讀↘↘↘】。副警長退休變「志工副班長」 重出江湖教人寫訴狀。退休守護慢飛孩子 高年級志工花時間慢磨出成長。從副總到全職志工/徐金春:找出自己的價值,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