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醫療.腦部.神經
搜尋
醫療
共找到
11232
筆 文章
-
-
2021-05-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界無菸日/薛光傑:吸菸者很容易感染COVID病毒,感染了也易重症
戒菸永不嫌晚,只要肯行動,一定有效果。高雄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家醫科主治醫師薛光傑表示,癮君子只需停止吸菸兩三天,肺部的一氧化碳濃度即可下降,而戒菸時間愈長,各種慢性病和癌症的發病機率也愈會下降。高雄榮總自2002年起開辦戒菸門診,身為家醫科主治醫師的薛光傑,從那時便站上第一線投入菸害防治,一手規畫了一系列的戒菸療程與衛教,在家醫科門診協助民眾戒菸,2006年起更擔任董氏基金會顧問,協助訓練菸害防治志工。他說,推動戒菸20年來,常發現許多癮君子對戒菸缺乏恆心,他們更會因為看不到馬上的效果便輕易放棄,「但其實只要肯戒菸,一定可以看到各項生理指標的進步。」薛光傑表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讓人體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縮和心跳加快,但只要停止吸菸20分鐘,血壓與心跳可恢復正常,如果兩三天不吸菸,肺部的一氧化碳濃度會跟著,如果戒菸能再維持兩三個月,肺功更會明顯好轉。老菸槍若持以恆戒菸半年以上,心臟病發病機率會減少一半,如果再進步到五至十年不抽菸,罹癌機率也會降低一半。薛光傑也說,香菸的尼古丁等同毒品,再加上香菸取得容易,因此吸菸比大麻、安非他命更容易成癮;而戒菸者也會出現戒斷症狀,包括情緒起伏、暴躁、憂鬱、失眠等,因此吸菸的人很難靠著意志力戒菸成功,一定要尋求專業協助,從用藥治療與衛教指導雙管齊下。現在全台灣有兩千多家醫療院所開設戒門診,還有三千多家戒菸藥局,都可以提供戒菸資源。 除了醫界和癮君子本身的努力,薛光傑建議國家政策也應介入,當務之急是調高菸品價格,以價制量,降低民眾買菸吸菸的意願。他說,相較於美國一包香菸十多元美金、紐澳一包香菸相當於台幣六七百元,台灣香菸平均一包百元左右,實在太便宜。在新冠疫情嚴峻之際,薛光傑特別提醒,COVID-19本就是一種攻擊肺部的病毒,而吸菸者肺部的ACE-2含量較高,ACE-2正是COVID-進入肺部的主要受體, 也因此吸菸者很容易感染COVID病毒,感染之後形成重症和死亡的風險都遠高於非非吸菸者,例如日本喜劇明星志村健長年吸菸,一感染新冠肺炎不久,就快速惡化為重症去世。尤其全台正進入防疫三級警戒, 民眾在戶外必須戴上口罩,但常有癮君子為了吸菸拿下口罩。薛 光傑表示,這是「雙重風險」的行為, 一來是因拿下口罩很容易感染病毒,二來吸菸者原就是感染病毒的高危險群,拿下口罩後更容易散播病毒,增加別人染疫的風險,因此在這段三級警戒的非常時期,吸菸者此時千萬不要拿下口罩吸菸,更是戒菸的好時機 。
-
2021-05-31 癌症.肺癌
世界無菸日/傅彬貴:肺阻塞、肺癌、肺氣腫病變都與吸菸有關
很多老菸槍在戒菸門診總是滿口答應戒菸,但往往一出了診間就反悔,台中榮總評估發現,參與過戒菸門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仍有50%斷斷續續在抽菸,因此戒菸應與專業科別結合,在患者的疾病治療流程加入戒菸,才能事半功倍。中榮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傅彬貴投入戒菸防治多年,他說,傳統的戒菸模式是由醫院開設戒菸門診,只能被動的等候病人上門,或是由胸腔科轉介有需要的患者到戒菸門診,但他在胸腔內科收治患者的經驗發現,戒菸門診功的成功率不高。「因為戒菸門診的患者不會回診,不然就是半途而廢,」傅彬貴感慨地說。多年前他已在思考,何不讓胸腔內科直接來參與患者的戒菸照護工程?他也認為推動戒菸是每個醫療人員的責任,並非只是家醫科或戒菸門診的事,尤其菸害對肺部造成的傷害太大,包括肺阻塞、肺癌、肺氣腫等病變都與吸菸有關,胸腔內科更應該主動出擊105年起,傅彬貴先從胸腔科出發,把患者的疾病治療流程與戒菸結合,在胸腔科的診間裡,協助有菸癮的肺部疾病患者戒菸。109年,中榮擴大成立戒菸治療管理中心,推動「渥太華模式」,以疾病別為主的五大部科(心臟科、新陳代謝科、腎臟科、胸腔科、精神科等)實行就地戒菸模式。如此一來,醫院不再只是在戒菸門診中被動的等待患者上門,而是主動出擊。傅彬貴說,第一步先由各專科醫師取得戒菸證照,接著直接在各自的門診提供戒菸服務,把戒菸併入疾病照護的常規流程內。他分析說,相較於傳統戒菸門診的患者不太願意回診,專業科別的患者回診率高,醫病關係穩固,例如胸腔或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必須定期回診追蹤拿藥,尤其民眾生病時最有意願戒菸,因此這時最適合由專業科別從疾病端介入戒菸醫療,在每一次回診中進行衛教、開立戒菸藥物,再配合患者戒菸動機強、回診率高,戒菸成功的機率就能大幅提高。此外,吸菸者戒菸困難的關鍵來自尼古丁成癮,戒菸必須經由專業的醫療照護流程,傅彬貴表示,靠意志力戒菸的成功率只有3%,渥太華模式的另一重點,正是以科學和醫學的理論基礎協助民眾戒菸,因此在中榮接受戒菸治療的成功率高達六成,是靠意志力的20倍。5月31日是世界戒菸日,今年以Commit to Quit為主題,正值新冠疫情在台灣爆發;傅彬貴特別提醒,新冠病毒主要攻擊人的肺部,而尼古丁會在吸菸者肺部形成Covid-19病毒的受體ACE-2,因此大大增加了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更成為重症的高風險族群。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顯示,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中,45% 是吸菸者,國際研究更證實,吸菸者感染新冠肺炎引發重症的風險是非吸菸者的2倍,死亡風險也有1.98倍。
-
2021-05-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雙北喊話:「卡緊」進口疫苗救命
雙北市長對中央處理疫苗的態度很有意見,昨天紛紛開砲。侯友宜說,越來越多慢性病長者原本輕症卻瞬間轉重症「送加護病房一下就走了」,有民間企業、宗教團體要買疫苗,盼中央不要再刁難,「卡緊欸」趕快進口疫苗救苦救命;柯文哲也說,全世界已打了十八億劑疫苗,呼籲中央「把人民生命當做重要事情思考,不要用奇奇怪怪理由搪塞」。新北市確診個案累計三三○九例,醫療量能吃緊,市長侯友宜昨主持防疫應變會議後記者會,語帶哽咽地說,不管怎麼拚醫療量能,「開病床的速度趕不上送進來的速度」,除了病床,也要拚疫苗,不然會有更多民眾眼睜睜看家人離去。針對中央對進口疫苗要統籌簽約和分配,侯友宜說,現在是搶救關鍵時刻,民眾用性命拚時間,很多愛心團體甚至宗教朋友都要幫我們,我們政府真的要幫忙,不要刁難。講到激動處,侯友宜多次鼻酸。他表示,很難過看見有輕症患者變重症,當中有些人甚至直接走了,這現象只要疫苗不進來就不會解決。侯友宜數度重複要求中央買疫苗「卡緊欸」,大家都在等,並重申他對疫苗的三個要求,速度快、數量夠與品質好,只要全國同心合作,趕快把好的疫苗買進來最重要。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表示,全世界講得出名字的疫苗包括BNT、AZ、嬌生、莫德納等六支,扣除中、俄疫苗也還有四支,現在全世界已打了十八億劑疫苗,老百姓不是傻瓜,政府做什麼應該想清楚,應該要將人民的事情,當一件重要的事情處理。柯文哲說,既然疫苗要有預算,中央也編了,世界也已有好幾億劑疫苗,中央就應該趕快去做完。他不曉得原廠疫苗的定義,但老百姓也不是傻瓜,「很多理由就只是個藉口」。
-
2021-05-31 醫療.心臟血管
世界無菸日/老菸槍戒半年 心臟病發機率減半
癮君子想靠意志力戒菸總是失敗,或因為感受不到戒菸效益而放棄。醫師提醒,香菸中的尼古丁會讓人成癮,靠意志力戒菸的成功率只有三%,因此一定要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戒菸的效益立即可見,只要停止吸菸廿分鐘,血壓和心跳即可恢復正常。高雄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表示,香菸的尼古丁等同毒品,雖會為人帶來短期的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但比起大麻、安非他命更容易成癮;而且戒菸者也會出現戒斷症狀,包括情緒起伏、暴躁、憂鬱、失眠等,因此很難靠著意志力戒菸成功,必須透過專業協助。台中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傅彬貴也說,民眾若只靠個人意志力戒菸,成功率僅三%,但醫護團隊從用藥治療與衛教指導雙管齊下,成功率一定會比較高。薛光傑說,只要停止吸菸廿分鐘,血壓與心跳可恢復正常,如果兩三天不吸菸,肺部的一氧化碳濃度會跟著下降,如果戒菸能再維持兩三個月,肺功更會明顯好轉,老菸槍若持以恆戒菸半年以上,心臟病發病機率會減少一半,如果再進步到五至十年不抽菸,罹癌機率也會降低一半。高雄榮總新陳代謝科主任朱志勳則建議,戒菸一定要尋求專業協助,國健署已啟動二代戒菸,可提供藥物和衛教團隊等輔助,各大醫院都願助民眾戒菸。
-
2021-05-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例數下降?專家建議熱區主動篩查 找出隱形感染者
目前每天都有大量校正回歸個案,雖是因為檢驗量大和通報程序導致的時間差,但也影響我們判斷疫情。從五月十七日起,每天病例都飆破三百例,昨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證實,疫情有向萬華等熱區以外擴散的趨勢。專家建議,目前的被動篩檢無法及時找到病患,阻斷傳播鏈,建議針對熱區主動篩查,積極防疫。指揮中心剛公布國內新增266例本土確定病例,校正回歸本土個案89例,總計355例,新增11例死亡。陳時中認為,校正回歸數件數降低,意味檢測申報速度改善。但專家憂心,目前的案例數仍無法反應現況。感染科專家指出,我們目前面臨的病毒己和去年不同,傳播力更強,如今想要快速扼止疫情,可能有幾個作法,一是大規模的行動管制,例如提升警戒至第四級,但如此對民生經濟的衝擊太大;接種疫苗也能控制疫情,但目前無法取得足夠的疫苗;唯今之際,針對熱區主動篩檢找出患者,是最可行的辦法。在疫情熱區進行篩檢有找出感染者,在本土疫情爆發之初,前疾管署長蘇益仁就曾經呼籲,可依地理資訊系統找出高風險地區進行小型或大區塊的主動篩檢篩,了解社區感染現況,找出隱性感染源。但雙北雖設有篩檢站,但現在呼籲有症狀、有接觸史的人來才來篩檢,這屬於被動篩檢,專家認為,無法積極找出感染者。建議選定疫情熱區,針對地區內所有人進行主動篩查。以香港、韓國和新加坡為例,他們遭逢本土疫情時,也是先主動篩查,香港去年原本預計要對七百多萬人篩檢,但篩檢到一百萬人時,發現疫情己經有效控制。當然大量主動篩查要克服的困難很多,檢驗量能、人力等都是問題。專家建議,可以請診所開業醫師協助。台灣與美國等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許多診所在社區組成綿密的醫療網,此時應透過診所協助,如同每年流感季時,診所利用快篩找到流感病人,此時可協助社區篩檢。檢驗量能也是問題,但最近包括台灣大學、中研院等學術單位已表明願意支援檢驗,若經過調整與整合,應該可以後援,不占用目前各醫院處理確診病患的量能。 專家指出,愈早發現感染者,就愈快阻斷傳染,根據這一段時間校正回歸的數字來看,目前每天只有找到六成的感染者,還有四成因時間差未能及時掌握,如此不但讓患者無法及時獲得治療,若患者不知自己感染而到處行動,更可能成為感染源,使疫情擴散。針對社區主動篩查,實為是目前當務之急。
-
2021-05-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安全? 陳時中:知名廠牌都沒做完3期就授權
國產疫苗二期、三期臨床實驗通過與否,以及政府是否過度押寶國產疫苗的話題持續延燒。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則表示,大部分知名廠牌都是二期完才做三期,但都沒有做完三期臨床試驗才緊急授權。陳時中表示,國產分為安全性、有效性,三千多名受試者是讓安全性得到認可。現在效果質疑比較多,三期都是有無打疫苗染疫人員的比例分配來證明是否有效,但是國產疫苗的有效性,準備用有打過疫苗的人和得過病的人中和抗體來比較,或是有打過疫苗之後中和抗體的比較,都需要專家認可。陳時中說,當然比不上三期臨床試驗完整,但科學上如果被認同,安全是沒有問題的。陳時中表示,目前已和國產疫苗廠簽訂了預採購合約。他說,指揮中心去年中就訂出疫苗佈局基本方向,爭取國內代工授權製造,再者是國外採購,第三個是發展國內疫苗。其中,訂購是最快捷徑,但如果沒有其他路線輔助,會受制於國外,因此國內製造很重要。國內製造一是自有品牌一是代工,兩條路都努力過。本來代工談判到一定程度,也組織了製造廠,仍功敗垂成。自有品牌則給予經費支持,「沒有說二期一定會成功,但希望會成功」。總之布局上,國外兩千劑加上國內的疫苗,應該可以達到充足的量。另外,行政院長蘇貞昌說6月是疫苗施打高峰,是否已初步規劃基層接種站設置指引?陳時中表示,各院積極準備中,已要求在一定時間內一定要空出來;高峰要看供應量,隨時做好準備,這兩天會公布詳細計畫。他說,基本方向分為特殊冷鏈和基本冷鏈,如果是特殊冷鏈的疫苗要在醫療機構施打,一般冷鏈就在醫療機構、診所或設置大、小型接種站,或是公司人多可以坐外展服務,會以多條線進行。但所有接種都要避免人距離接近,做好人流管制。
-
2021-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重症等不到床 醫師曝:將會是我們最不願面對的慘況
過去4天國內因疫情而死亡人數天天創新高,昨日一口氣新增21死,且不少人出現症狀急速惡化,又因等不到床有些人被宣告確診後來不及送醫即死亡更有人死亡後才被採檢確診。面對如此狀況有醫師預約,從重症患者等不到床狀況出現,後果不敢想像。以疫情最嚴重的新北市來說,原定24日要完成第2階段病床清空計畫,至今還未完成,雖然又另擴增專責加護病房117間,總體量能仍是不夠。亞東醫院內科部主任彭渝森表示,原先病房或加護病房本來就有病人,若是要1名重症患者從病房轉移,會遇到很多家屬反對,且確診者不能和一般患者同住,要嘛一次全部清空,否則若只清出1床就要給確診者使用,只會增加風險。彭渝森透露,現在看來,英國變異株最麻煩是變化太快,他看過很多案例確診後上午還能講話,中午開始變嚴重,需要氧氣流量會越來越高,到晚上可能就需急救,突然間的惡化,真的不能怪病人或家屬緊張抱怨等不到床,因為真的有這個需要。另外,也有醫師指出,若是一開始出現重症就送到專責加護病房的患者,可能還能因加護病房設備好而受到妥善安置,但送往集中檢疫所的輕症患者如果惡化,來不及送醫或等不到床反而會比加護病房的重症患者有更高機率死亡,這也是為何當今雙北醫療量能不足,一旦重症者等不到床,將會是醫護人員最不願面對的慘況。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確診了怎麼辦?專家教你5個方式解除感染恐慌
「當我發現自己感染COVID-19時,儘管醫師說我年輕且健康,不用擔心,但並沒有因此減輕我的焦慮。」住在紐約、39歲的老師莫琳·納利說,當她5歲的孩子和丈夫接連確診後,她覺得自己快崩潰了,「所有的邏輯都消失,只剩恐懼。」頭痛、全身痠痛、腸胃不適,這些都是確診後帶來的心理壓力造成。國內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每日攀升,篩檢後,收到「陽性確診通知」成為恐懼的代名詞。如何面對同住的家人?鄰居朋友知道了怎麼辦?我會不會成為重症患者?會留下長遠的後遺症嗎?美國梅約診所臨床心理學家Craig Sawchuk博士說,一年多來這場全球大流行的疫病,除了帶來醫療崩潰、人類孤立,染疫者更被汙名化。被質疑是否到過什麼特定場所?是否沒做好個人衛生管理?這些壓力可能讓病情雪上加霜。以下是專家提供確診者對抗壓力和焦慮的方法。1.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找個人說說。佛羅里達心理治療師Haley Neidich說,不必假裝自己很堅強、不害怕,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讓神經系統處於高度戒備狀態。打電話給親友說出自己的感受,請他們聆聽你的恐懼,問問自己,該做些什麼來擺脫這些負面情緒。2.專注當下,別用各種「假設」嚇自己。很多人在確診之後,會開始冒出許多假想,病症會不會變嚴重?沒有醫院收治怎麼辦?事實上每個人對病毒的反應不同,不需想東想西嚇自己,也不必懊悔自責「早知道不要去那裡就不會感染」、「未來我會不會需要呼吸器?」跳脫這些只會讓人更焦慮的思想,專注當下你可以做的事情。3.營造生活的日常感,可以穩定心情。當身體症狀逐漸好轉之後,讓自己恢復生活常態。早晨起床洗個澡、穿戴整齊,做一些讓自己感覺有生產力的事,例如整理衣櫃、雜誌,搜尋一些想做的食譜,清理電子郵件信箱等。這些事情不只可以讓我們度過一天,也可以讓大腦專注於疾病以外的其他事情。4.花點時間閱讀,限制觀看社群媒體的時間。你可能想要知道此刻朋友們都在做些甚麼,但要小心,研究已證實,在這些社群媒體上花的時間愈多,愈容易感到焦慮和沮喪。「大腦是老派的。」加州心理學家Michelle M. Carcel說,例如閱讀這類活動,會讓大腦放鬆。而瀏覽社交媒體時,大腦會被激活,神經系統也可能處於戰鬥或逃避狀態。5.尋求幫助,別拒絕他人好意。沉默、忍耐是此刻最糟糕的事,別羞於開口,適時尋求幫助很重要。想像如果今天確診的是你的朋友,你也會希望盡可能給予對方協助。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1-05-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繞台北一圈卻屢遭醫院拒收 消防員爆氣、醫院緊急回應
國內本土疫情嚴峻、大量確診病患,讓雙北醫療量能緊繃,一名消防員表示,台北市的醫院幾乎無法收治,負責載送病患的消防人員,兩度試圖要將病患送往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卻遭拒收,繞了台北整整一圈,期間消防人員全程均須著裝無法吃飯、上廁所,「指揮調度好像都OK,但送到那裡後,才發現事情不是帳面上講得那樣,『所以現在到底是要我們怎樣?』」該消防員昨日在臉書上發文指出,看到某分隊救護車載送確診病患,在台北市繞了一整圈,「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無法收 → 國泰醫院無法收 → 長庚可收但無負壓病床 → 長庚須扣救護車至少12小時 → 回報EOC協調 → 北醫、國泰、馬偕、臺安皆無法收 → 送往仁愛 → 仁愛表示拒收 → 送往長庚 → 抵達長庚 → 患者於車上由長庚提供氧氣 → EOC協調 → 新光醫院表示可收治 → 離開長庚 → 送往新光醫院」。他解釋,若需扣床,在扣床的12小時期間,消防人員需全程著裝、無法吃飯、上廁所,而經過這麼一大圈的119逛大街後,「也只是今天記者會上台北市的『1個確診數字』而已」。儘管上述情況早在過去就時常發前,但仍希望外界能多關心警消醫護的工作權益與環境,否則平時一直在過載的狀況下,非常時期很快就會崩潰。該消防員說,當事人對於仁愛醫院拒收病患一事相當不開心,而他自己則認為,醫院因爆量而拒收病患並非疫情期間才有的情況,沒什麼好對醫院不爽,但他話鋒一轉,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喊話,「不爽的是明明資源、病床數、調度指揮上好像都ok,但事實就是你送到了這裡那裡之後,才發現事情都不是帳面上講的那樣,『所以到底是要我們怎樣?』」北市聯醫指出,北市醫療量能確實吃緊,北市聯醫因應疫情啟動的較早、動員最快,因此收治的病人較多;目前透過北市衛生局支援跨區域整合,成立衛生局、醫學中心以及北市聯醫通訊群組,針對北市醫學中心及聯合醫院的重要核心主管做病人分流的平台,已陸續把病人轉出去,讓病患能上轉分流至醫學中心治療。北市聯醫表示,這場仗很硬,醫護人員承受內外的壓力,能夠理解醫護人員有時可能也會有點情緒,將持續與醫護溝通,同時將加派醫師人力輪班照護,訂出收治上限,讓醫護人員有足夠人手幫忙及休息;另外,也提醒民眾,盡量在家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把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給予第一線防疫人員支持,共同抗疫。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積極運動能更快從新冠康復?出現以下症狀應暫停
台灣的新冠肺炎確診者愈來愈多,其中多屬輕症。未來將有更多從新冠肺炎中康復的人,急於恢復正常生活,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運動。運動對心理和身體的復原都有極大幫助,但在身體逐漸康復時,選擇合適的運動很重要,否則可能帶來反效果。以下是專家分享感染新冠肺炎後的運動指南。Q 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恢復運動鍛鍊?新冠肺炎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同,何時可以恢復正常運動,完全取決於個人症狀。如果此刻你還有相關症狀,應該等到症狀緩解之後,才開始進行輕度至中度的鍛鍊。美國密西根州Briarwood家庭與運動醫學部的醫學主任Keri Denay說,感染後通常需要10-14天的康復期,在此之前進行鍛鍊可能會加劇或延長症狀時間。至於沒有症狀的人,根據《國際臨床與實驗醫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運動可以改善免疫系統,包括COVID-19等呼吸道感染。和有症狀的人相比,無症狀的人對病毒的免疫和發炎反應較低,但醫師建議還是要謹慎行事,因為有些人可能對病毒的反應延遲,較晚出現症狀。所有感染新冠肺炎的人,不論有無症狀都必須至少休息十天。Q我的感染症狀已經解除,如何安全地開始運動?最好從低強度運動開始,例如散步、瑜伽、輕鬆騎單車或游泳。如果你偏好重量訓練,請謹慎從較輕的重量開始,慢慢增加,千萬不要用生病前的重量作為訓練標準。避免進行HIIT這類鍛鍊多次重複動作的高強度間歇訓練。上述研究建議,在四個星期內遵循50/30/20/10的緩和規則會很有幫助。第一周應至少降低過往運動能力的50%,接下來的三周內分別降低30%、20%和10%。不過實際情況還是要依自己感染的嚴重程度調整,有些人可能需要數月後才會完全恢復。出現以下症狀 暫停運動在進行高強度運動時,要監控身體的感覺,如果遇到以下任一症狀,請暫停運動並諮詢醫療人員。忽略以下症狀並從事高強度運動,可能導致患有心肌炎的人出現心律不整,而某些情況下的心肌炎可能是由COVID-19引起,甚至沒有被檢查出來。● 胸痛或心悸● 心率太高、上氣不接下氣● 心跳回復慢● 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極度疲勞● 四肢腫脹或肌肉痠痛● 發燒● 視野縮減或視力喪失資料來源/赫芬頓郵報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睡眠充足有助預防感染新冠嗎?專家這麼說
因為憂心疫情導致的失眠問題愈來愈嚴重,但睡好覺卻是避免染疫的最好方式之一。一項新研究指出,晚上充足的睡眠,可以減少感染新冠肺炎並降低其演變為重症的機率。該研究針對六個國家、2800多名的第一線醫療人員進行研究,他們從去年春天到秋天都暴露在新冠肺炎病毒的風險中。研究發現,只要在夜間多一小時的睡眠,罹患新冠肺炎的風險就會降低12%。其中自述精疲力竭的人,比未過勞者感染病毒的風險更高,且病程更長。「缺乏睡眠、有睡眠問題和過勞可能是醫護人員感染病毒的因素之一。」但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睡眠醫學專家Steven Holfinger認為,這研究需要更多數據佐證,因為自述過勞的醫護,也可能是因為照顧了更多的病人而增加感染風險。不過,這研究並非第一個主張睡眠與新冠肺炎之間存在關聯的研究。在中國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也發現,在感染肺炎之前一周未獲得良好睡眠者,似乎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研究人員也在探索褪黑激素阻絕病毒的可能性。睡眠是提升身體免疫的重要因素。當身體抵抗感染時,會釋放出促進睡眠的細胞因子,因此人在生病期間睡眠時間會增加,這對免疫系統的修復是有利的。可惜在全球疾病大流行期間,人們的睡眠更少,品質更差,如何在巨大的慢性壓力下獲得充足的睡眠,是抵抗疫病的重要課題。資料來源/美國赫芬頓郵報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買外食回家會帶病毒給家人嗎?食衣住行如何防疫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防疫警戒第三級延長至6月14日,民眾在家上班上課,減少外出,食、衣、住、行,乃至返家,都要嚴加防範。疾管局長、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感染科醫師的張峰義表示,除了戴好口罩,「手部消毒」是圍堵疫情的關鍵,應從生活中落實。張峰義說,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務必要有防護措施,戴好口罩。但吃飯時必須拿下口罩,增加染疫可能性,故不論居家或是在外,都不要與他人一起用餐,減少飛沫傳染的風險。進出各式場所、觸摸任何物品,都要「消毒手部」,並避免觸摸眼、口、鼻。消毒需要注意什麼?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指出,如今社區感染人數多,公共區域如果有病毒,很難避免觸摸到,因此需要勤洗手,但出外時為方便隨時消毒,可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返家時再採濕洗手。環境清消部分,她提醒,酒精在小面積區域消毒效果佳,但要避開火源,小心居家安全。如果酒精不夠用,大面積區域可使用漂白水,但切記使用時要保護呼吸道,並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施信如呼籲,目前疫情嚴峻,但民眾切莫緊張,平常避開疫情熱區、不要去人潮擁擠處,盡量少出門,做好自身防疫措施,就能降低染疫風險。食/買外食回家,會不會帶病毒給家人?目前仍有許多企業採分流上班,外出上班時,可以自備餐盒,兼顧健康與安全。用餐時間避開人潮尖峰時間,吃飯時不要分心說話、分享食物,牢記飯前飯後都要洗手。若是買外食回家,會不會不小心帶病毒給家人?施信如指出,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1至2分鐘,可藉高溫破壞病毒結構,瓦解病毒的蛋白質、殺死病毒,也就不再具有感染力,降低用餐染疫的風險,吃得更安心。● 外出自備餐盒● 用餐不分食不說話● 飯前飯後都要洗手● 食物加熱消滅病毒衣/回家後衣服沒馬上洗,病毒會傳播嗎?在外奔波一整天,衣物是防止身體受病毒侵襲的功臣之一,返家後,務必馬上換掉外出衣物,避免病毒殘留。施信如指出,洗衣服經過洗、烘、曬等過程,完成後,衣物病毒量低。理想上,建議每日清潔外出衣物,但她也補充,如果沒有時間洗衣服,衣物靜置一至二日,「病毒其實也差不多死光了。」● 返家立刻換衣服● 每日清洗最佳● 沒空洗可靜置一至二日住/住宅密集處開窗通風,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嗎?返家後摘掉口罩、更衣,先洗手消毒,完成後才可接觸家庭成員。家中要做好定時清潔消毒,可以使用酒精消毒外出常用的物品,如手機、鑰匙,定時消毒家中桌椅、扶手、開關等,吃飯記得要「公筷母匙」,環境保持通風。至於病毒是否可能因開窗而飄入?施信如表示,病毒藉由空氣飄入的機率太小,但容易殘存物體表面,建議注意電梯、按鈕等處。新冠病毒可透過懸浮微粒氣溶膠在密閉室內傳播,但只有小比例會逸散在戶外空氣中,暴露量必須視風向、風量、戶外溫濕度,以及陽光等狀況而定。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對於住家開窗通風是否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醫學界並沒有相關研究,目前只有針對密閉空間病毒傳播的研究。周百謙指出,在密閉空間裡近距離咳嗽,就容易讓病毒在空氣中飄散傳播開來,但如果每戶住宅距離遠就沒有問題。而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的空調有否病毒傳播的風險,目前很難有定論。雖然病毒飄入附近住宅的機率不大,但仍建議相關單位應加強檢疫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的病毒排氣過濾設備。● 回家先洗手、定時清潔消毒● 環境保持通風行/自行開車就可以放心不被感染嗎?若需要外出,盡量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騎車走路或私家車代替。若必須搭乘,要全程配戴醫療口罩、盡量與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避免接觸車上任何設備,接觸後務必洗手。「社區感染人數多,病毒其實就在周圍,很容易接觸到。」施信如表示,自行開車可降低與人接觸的機會,平時養成習慣,可將酒精噴在毛巾上,擦拭車門開關、方向盤、把手、排檔頭、手煞車拉柄、音響與冷氣出風口柵欄、按鈕等處。她並補充,車子停在外面時,車內溫度可達60度,將口罩靜置在車內擋風玻璃下方3小時,也有消毒作用,若不是長期配戴,可以每2日替換1次口罩。●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務必時時消毒● 開車者準備毛巾隨時消毒● 車停外面曬太陽有消毒作用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師教你改善!防疫期間宅在家 最常見8大健康問題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減少出門、避免不必要的接觸,是遠離病毒最好的方法。但另一方面,身體疾病和心理狀態卻可能因為壓力、隔離和各種生活習慣的改變而加劇。以下是過去一年美國病毒大流行期間,醫療人員觀察到常出現的健康問題,並提供民眾相關建議。長時間看電腦,眼睛疲勞、視力模糊。「當全國進入停班課狀態,各級學校改採線上教學,上班族透過遠端工作,成年人和孩子在電腦前的時間愈來愈長,導致眼睛的各種問題浮現,包括乾燥、疲倦、疼痛、視力模糊和頭痛。」加州佛森市的眼科醫師Jennifer Wademan說。醫師建議:遵循20-20-20原則,每20分鐘提醒自己將視線離開螢幕,並觀察至少20英尺(約6公尺)遠的物體20秒。並且調低螢幕亮度或使用夜間模式,以減少藍光照射,尤其在晚上。在家辦公姿勢不良,導致頸部和背部疼痛。「過去一年來,人們在家中工作一段時間後,出現許多頸部和背部的疼痛問題。」紐約醫師Michael Richardson說,在家中不必像在公司端坐在辦公桌前,柔軟的沙發甚至床或地板,成為許多人的工作場所,不良姿勢造成的重複性壓力,在長時間累積下開始反撲。醫師建議:遇到這種情況,醫師建議經常進行身體伸展,做聳肩的動作,也可在一天的工作後進行熱敷。如果短時間無法回到工作崗位,不如趁機在家備好適合人體工學的桌椅,甚至站立式的辦公桌,以減輕肩頸的壓力。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我們發現COVID-19引起的焦慮、憂鬱和強迫症大量增加。」加州橘郡社區衛生中心家庭行為健康臨床主任Yvette Visconte說,由於孤立感,更多孩子和老人出現焦慮和憂鬱症狀,父母也備感壓力,必須同時協助孩子完成課業和處理好自己的工作。另外,因害怕感染病毒而不斷強制作清潔和消毒工作,也讓人時刻處於緊繃狀態。人們也一直在經歷與疾病大流行相關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專家將其稱為「COVID PTSD」。醫師建議:如果發現自己一直處於精神不佳的狀態,請聯繫有執照的治療師做線上諮詢。子宮肌瘤等婦科問題未獲得解決。紐約GYN創新護理中心的聯合創始人Natalya E. Danilyants表示,數百萬患有複雜婦科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肌瘤)的婦女,過去一年來沒有得到應有的治療。這些被視為「可有可無」的非緊急手術可能被取消,但隨著時間推移,有些人的病症可能惡化,導致嚴重的後果。醫師建議:在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後,女性仍應積極處理相關婦科問題。牙裂、蛀牙與其他牙齒問題。牙醫Jeffrey Sulitzer說,這一年來牙裂、需要填補的蛀牙與下顎疼痛患者明顯增加。這是由於沒做好口腔衛生、吸菸飲酒過度以及壓力所引起。醫師建議:情況許可下,仍應維持固定至牙科的診察,並確實做好口腔衛生。壓力、焦慮、飲食不良,讓血壓飆升。紐約醫師Richardson說,高血壓患者未定期回診,甚至未規律服藥,有些人則因為待在家中缺乏運動,且飲食習慣差而陷入高血壓風險。壓力也是罪魁禍首,嚴厲的工作要求和社會隔離會嚴重傷害身心,對血壓產生很大的影響。醫師建議:不能上大醫院回診,建議與家庭醫師(診所)聯繫,檢查身體狀況並制定如何維持的計畫。長時間戴口罩,出現痤瘡、酒糟性皮膚。因為長時間戴口罩,華盛頓特區的皮膚科醫師Geeta Shah表示,痤瘡問題開始大量出現。臉部發紅和酒糟性皮膚炎也常見,「口罩在臉頰、下巴和鼻子上造成壓力,導致發紅和血管破裂。」醫師建議:確保皮膚清潔和水分充足非常重要,鼓勵患者每天用溫和的清潔劑洗臉兩次,然後塗上保濕霜。即使戴著口罩,也要做好防曬,否則會讓臉部潮紅更嚴重。錯過定期篩檢,晚期癌症增加。「自2020年3月以來,晚期結腸癌的發病率增加。」科羅拉多州胃腸病學協會醫師Austin Garza說。由於COVID-19問題,患者不願尋求醫療,導致無法即時發現病症,不只結腸癌,其他所有癌症的情況都一樣。醫師建議:維持預防性篩檢(例如大腸鏡檢查和乳房X光攝影)是關鍵。資料來源/美國赫芬頓郵報
-
2021-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通報還3萬多件 學者:校正回歸近期難歸零
由於檢驗報告上傳塞車,大量確診患者未能進入系統,指揮中心廿二日提出「校正回歸」,自此天天回歸大量病例數。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整體通報效率提高,校正回歸案件數會愈來愈少。但學者表示,目前通報待確診案例有三萬多件,這其中一定還有需要校正回歸的數字,近期校正無法歸零。從廿二日起至昨天,校正回歸案例已達二一○六例,校正回歸最高峰分別為廿二日的四百例、廿六日的三三一例,昨天校正回歸數字最低,為一六六例。陳時中表示,校正回歸案件數已經開始減少,主要是通報流程簡化,幫助案件數順利上傳。台大公衛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校正回歸是篩檢量大時會存在的產物。從疫情發展的趨勢來看,昨天校正回歸的數字下降與雙北疫情控制有關,不過疾管署目前通報待確診仍有三萬多件,這其中一定還有需要校正回歸的數字,相信會漸少,只是絕對不會在近期歸零。陳秀熙表示,隨著疫情升溫,多少一定還是會有校正回歸存在,校正回歸後的曲線可重建「疫情流行曲線」,協助判斷政府施行的措施是否有效;至於每天發布的本土確診人數,則是判別「疾病負擔」,可提供作為醫療量是否足夠的評估依據。陳時中表示,校正回歸後,個案數仍舊持平,但也沒有出現急遽的惡化,因此沒辦法看到近期的措施是否有效果,需要再觀察一到兩天。現階段呼籲國人一定要落實「三級警戒」相關措施,特別是菜市場仍舊有非常多人,家庭的聚會一定要減少,一旦接觸時間增加,風險就會增高,一定要避免傳播鏈的增加,降低聚會。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樂缺氧」難防 醫:猝死恐增
國內進入社區感染後,至昨天累計已有八十七人染疫死亡,不乏來不及就醫,猝死家中或集中檢疫所、旅館的案例。專家分析,可能與患者者沒有自覺症狀,加上病程發展快速有關,後續醫療量能若崩塌,死亡率恐還會上升,除了雙北疫情要盡力控制,周邊縣市疫情若漸漸升溫,將是一大警訊。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新冠肺炎患者雖大多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但病程還是可能快速發展至「快樂缺氧」階段,讓人猝不及防。李岡遠表示,所有新冠肺炎患者都可能經歷快樂缺氧,不限年齡,雖然死亡以高齡者居多,但也已出現無慢性病的年輕人猝死事件。為避免愈來愈多確診者在居檢所、防疫旅館,甚至家中死亡,有醫師建議以血氧濃度或肺部X光判定,盡快安排具風險者就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上周四專家會議已討論,初步認為六十歲以上或六十歲以下有慢性病者,優先考慮到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六十歲以下沒有慢性病可居家隔離持續監測。至於血氧濃度和呼吸次數,羅一鈞指出,「血氧數值低於九十五、胸悶呼吸急促」等徵象,居家檢疫時要主動回報,在集中檢疫所則密切觀察。他強調,目前指揮中心已採購血氧機一萬五千台,將以雙北為優先對象,透過包含採檢站、醫院和衛生局等管道,提供給居家檢疫民眾使用 。李岡遠表示,雙北醫療量能逐漸擴充,未來就醫狀況會逐漸舒緩,但憂心雙北熱區周邊及中南部疫情,建議盡可能加強篩檢,其他縣市一定要守下來。而民眾無論是否篩檢確診,一旦出現頭暈、頭痛、皮膚顏色變化,活動時力不從心、容易疲累等,都一定要提高警覺。羅一鈞指出,目前醫福會、加強版集檢所與防疫旅館都有提供入住快篩陽性或確診民眾「金手指」,即血氧機監測,未來希望盡快擴及居家隔離者。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兵推明登場 市府:包山包海、四大重點
北市明進行疫情四級警戒兵棋推演,市府指出,內容包山包海,有四大重點,分別是交通管制範圍、方法、程度,以及隨著交通管制,相對民生物資如何供給,還有隨著疫情擴大,醫療量能如何擴充、配套支援。還有就是弱勢民眾關懷和心理建設。其他項目還有消防、停課配套,也會精準深入討論。柯文哲下午在防疫記者會中指出,外界認為北市防疫有控制住,進行四級兵推的目的是什麼?柯文哲說,台北市疫情目前維持平盤,控制好可以壓下去,但現在在台灣每個地方,有潛藏感染源,所以要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現在戰線被突破、戰火燒進來,過去累積一年經驗,所以把四級兵推拿出來檢討做精進。柯文哲強調,不是台灣疫情變差了 ,而是這次危險迫在眼前,還是做好準備比較好。另外,新加坡防疫醫生林韋地提出兩點建議,包括台灣要盡快封城,以及需要盡速協調公共空間,像是體育場規畫出輕症的防疫中心。對此,柯文哲表示,若在一年前沒有疫苗的時代,可能就要慎重考慮這個方式,要徹底解決的話,這是一個方法,這像是集權權國家的做法, 一年前沒疫苗,他會慎重考慮,但目前全球施打18億支疫苗,與其用這個方式,不如打疫苗解決掉。柯文哲說,按照集權國家的做法,先停止工作3個禮拜、大家都不准動,就停市停班停課,除了送食物到你家,有發燒就拉出來,熱區普篩、陽性抓起來。以類似方艙醫院的集中營方式,管理防止傳染其他人,時間到死了就死、沒死掉就全部康復,疫情就會結束了,一年前沒有疫苗的時代,遇到很難纏、要封城解封好幾次,徹底解決疫情這是個方法。柯文哲說,林醫師的策略在一年前是合理,因為當時沒疫苗,但現在全世界18億疫苗,是實際存在的,與其用這個方式,不如打疫苗解決掉。
-
2021-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越南發現新變種病毒!傳染力強得多 在空氣中傳染特別快
越南衛生部長阮清龍29日宣布,境內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株,是印度和英國變異株的混合種,傳染力比先前已知變異病毒都強得多,在空氣中傳染特別快,是該國新一波疫情主因。路透根據新聞網站「越南快訊」(VnExpress)報導,阮清龍表示:「我們對新患者進行基因定序後,發現一種結合印度和英國變異病毒的新變異株。」他進一步解釋:「更具體地說,這是印度變異株的突變種,而這種突變最初在英國變異株發現。」根據報導,阮清龍說,這種新病毒株的傳染力比先前已知種類都強得多,在空氣中傳染特別快,而實驗室培養結果顯示,這種病毒自我複製的速度非常快,說明了短時間內不同地點何以出現這麼多新增病例。報導提到,阮清龍說,新變種病毒株尚未命名,越南衞生部將在世界基因組地圖上公布相關資料。越南去年多數時間成功控制住新冠疫情,如今遭逢一波擴散更快的疫情。自4月下旬以來,越南境內63省市之中的31省市有近3600人染疫,占全國病例總數一半以上。此前,越南曾通報境內出現七種變異病毒,分別是B.1.222、B.1.619、D614G、B.1.1.7(即英國變種病毒)、B.1.351、A.23.1和B.1.617.2(即印度變種病毒)。越南目前累計約6400起確診、超過40人病故。專家指出,英國變異株比原本的病毒株更具傳染力,印度變異株不但更具傳染力,而且不易受免疫系統中和抗體影響。華盛頓郵報報導,越南原本是全球抗疫成功國家之一,藉著運作良好的公共醫療體系、軍方隔離營和區域性嚴格防疫封鎖,使新增確診數維持在低檔,直到4月底新一波疫情爆發。最近新增病例多半來自越南北部兩個工業省,當地工廠職員工作時往往彼此靠得很近。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提出「四級管制準備計畫」侯友宜:有六大執行措施
新北市今天舉行應變會議,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已經做完8熱區實戰演練,之後全市29區都會做實戰演練,另外新北市提出「新北市四級管制準備計畫」,總計有六大執行措施,包含全面停班停課、停止所有聚會活動、非民生及維生行業停止營業、大眾交通低度運輸、管制民眾活動範圍及時間、維持醫療救災救護的運作。侯友宜提醒,「要做最壞打算、最好準備」,新北市去年在3月14日跟4月20日舉行了社區感染超前部屬演習,以及擴大管制的兵棋推演,也是現在所說的4級的兵棋推演。侯友宜表示,不過在今年5月3日,中央公布一個四級管制準備,新北市在5月19日就完成兵棋推演桌上演練,對相關規定事項做準備,以小規模熱區防疫中心作為升級的實戰演練,是有經過足跡跟個案分析,把高風險熱區找出來,先行實戰演練,搭配中央未來如果下達四級,實戰的時候就能搭配上場。侯友宜表示,昨天有宣布三樣措施,包含室內室外不要聚會、回來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就戴上口罩、減少採買次數,都在四級的規劃中,目前已經做到8區包括板橋、中和、新莊、三重、永和、新店、土城、蘆洲實戰演練,等熱區做完後,全市29區都會做實戰演練。侯友宜強調,四級一定是中央統籌指揮,不是地方的權責,一定要由中央統籌下命令,才可以全面啟動,最重要的,不是只有新北市單一做,需要區域聯防,一定是中央下令要雙北或是北北基宜桃,甚至全國升級四級,都是中央統籌指揮權。侯友宜認為,區域聯防要做好準備,不管跟北市、桃園、宜蘭、基隆都要合作,去年就有拜訪其他縣市首長,希望在橋樑、道路管制上要有一致性做好,都已在5月19日做完準備。依據傳染病防治法,防止疫情擴散,新北市提出「新北市四級管制準備計畫」,包含六大執行措施:全面停班停課、停止所有聚會活動、非民生及維生行業停止營業、大眾交通低度運輸、管制民眾活動範圍及時間、維持醫療救災救護的運作。侯友宜表示,停課部分中央已統一下達命令,停班部分中央會有相關措施跟思考,靜待中央下令;管制市民活動的範圍跟時間,地方會在中央指導下貫徹落實。
-
2021-05-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搶打!單日接種4.2萬劑疫苗 下周二再配第二波疫苗
自COVAX採購的第二批AZ疫苗,27日配送15萬劑至各縣市,28日開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單日接種高達4萬2920劑,雙北配送得高、高雄也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如果以每天4萬多劑接種,15萬劑大概很快就打得差不多了,預計下周二會把第二波疫苗發下去,希望醫護可以盡速接種。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日單日接種4萬2920劑,其中高雄市接種數量最多,高達7768劑,其次為雙北。陳時中表示,現在看起來一天打了4萬多劑,表示施打速度滿快的,預計下周二配送。陳時中表示,現在要看目標族群施打的百分比,希望能打到滿,尤其希望第一線醫護盡速打,現在全台的醫護都能打得到。另外因應未來疫苗供應量會比較多,現在開始做相關的準備,照著原來計畫啟動,預計在6月份會找500家基層診所加入協助施打,8月增加到1000家,未來更多會有外展服務,增加醫療機構注射量能,希望有疫苗能夠快速接種。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央採購1.5萬台血氧機 指揮中心:雙北優先
新冠肺炎確診,恐產生「快樂缺氧」問題以致窒息死亡,專家指出能購買「血氧機」監測濃度自保,產生搶購潮。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央現採購1萬5000台血氧機,雙北優先使用。快篩陽性或確診個案如何分流?羅一鈞說,周四專家會議已經針對標準討論在做最後確認,60歲以下無慢性病為前提,適合居家隔離持續監測症狀,如果60歲上下有慢性病,優先考慮住院或到集中檢疫所密切觀察,血氧濃度和呼吸次數等。至於其他病症,羅一鈞說,例如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及意識改變都是警示徵象,需要在居家或檢疫所密切觀察並且回報,但血氧濃度是需要額外監測的重要項目,已經進行1萬5000台採購,會交給衛生局尤其雙北,提供給居家隔離觀察者使用,透過採檢站、醫院和衛生局衛生關懷管道去提供。羅一鈞說,現階段醫福會、加強集檢所與防疫旅館,都有提供入住快篩陽性或確診民眾進行手指監測,每天有護理人員關心紀錄,量到比較低也可以主動回報,未來希望盡快擴及居家隔離。他提醒,相對年輕且沒有慢性病者,是希望多層保護,但不要多恐慌,現在就搶購或囤積反而影響到確診病患的需要,特別請居家隔離民眾注意自己的症狀,如果有警示症狀很快會公布參考。
-
2021-05-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月500家基層診所加入疫苗接種 8月達千家
國內疫情嚴峻,全台醫護及各縣市急需疫苗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昨日疫苗施打數量比以前踴躍,總共打了4萬2920劑,並表示「雙北高雄都打得較多,呼籲疫苗快速施打。」指揮官陳時中說,預計疫苗下一批貨,等到打得差不多的速度來看,會於下周二分發下一批疫苗,並根據目標族群裡面打的百分比,將更多疫苗施打的進量補滿,尤其是第一線醫療人員要儘速施打。他指出,未來因應疫苗供應會比較多,預計在6月份會找500家基層診所加入,八月增加到1000家,未來更多會有外展服務,增加醫療機構注射量能,希望有疫苗能夠快速接種。
-
2021-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部醫療崩壞若中南部再爆發 急診醫:全台醫療將毀滅
雙北病床吃緊,北病南送,台中市「同島一命」,已陸續收治雙北重症病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今天在臉書粉專「Dr.E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指,「不要再沈醉於防疫成功的過去」。北部疫情嚴峻的程度和醫療崩壞的真實慘況,遠比每天所公布的「數字」嚴重。北部醫師提醒他,南部民眾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持續堅守宅在家、不群聚的原則,口罩要戴好、戴滿,手部清潔要徹底。謝宗學在臉書po文表示,從許多北部醫師朋友的訊息得知,雙北市的醫療體系已經不堪負荷、崩潰在即,他們坦言說不知道還能再撐多久,過去一年發生在其他國家醫療崩壞的殘酷故事,正在雙北市真實上演。在全台醫療資源最豐富的雙北市遇到社區疫情大規模爆發尚且無法承受,若類似規模的疫情爆發在其他地區,後果不堪設想。謝宗學在臉書po文中說明,北部醫師朋友提醒他,中、南部地區雖然疫情相對平穩,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不可以有任何鬆懈,一定要持續堅守宅在家、不群聚的原則,口罩要戴好、戴滿,手部清潔要徹底。現在中南部的醫療體系還有餘力支援北部,萬一在北部疫情緩和前,中南部同時爆發大規模社區疫情,結局就是全台醫療毀滅。謝宗學表示,不要再沈醉於防疫成功的過去。根據各方面湧來的資訊,北部疫情嚴峻的程度和醫療崩壞的真實慘況,遠比每天所公布的「數字」嚴重,現在事實上已經到了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不能再有存有任何僥倖心態。
-
2021-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自覺症狀+未及時就醫 在家猝死患者恐陸續增加
5月15日宣布正式進入到社區感染後,累計有66人因染疫死亡,其中以60歲到79歲為最大宗有46人,預計於今天新增的死亡案例,年紀僅36歲為最年輕個案。另外,這一波死亡案例中,至少有10例來不及就醫,猝死家中或集中檢疫所、旅館。雙和副院長、胸腔科主治醫師李岡遠分析,患者並未自覺症狀加上病程發展快來不及送醫有關,現階段病例數呈現平盤,死亡率同樣也會維持在平盤,後續醫療量能若崩塌,死亡率會更加嚴重,現在雙北的疫情看似已經漸漸控制住,但周邊縣市的疫情反而漸漸升溫,將是一大警訊。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新冠肺炎患者雖大多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但這些患者體內免疫力抵禦不住時,就可能讓病程快速發展。近期最被廣為討論的「快樂缺氧」,就是讓這次患者未能提高警覺的殺手鐧之一。李岡遠表示,所有新冠肺炎的患者都可能經歷快樂缺氧的階段,不限年齡層,在死亡率上,高齡者大於年輕人,仍在於免疫力的差別。不過近期有不少沒有慢性疾病的年輕人,也出現在家猝死的案例。他說,年輕人雖然免疫力比長者佳,但還是有可能因為病毒量大,引發免疫發炎反應,特別是年輕人對於輕微症狀的反應沒這麼快,即使到了胸悶、喘的時刻,還可能未驚覺有異進一步就醫。不過,就算及時就醫,目前醫療量能仍相對緊繃,未能馬上安排就醫,所以極可能出現來不及就醫,就在家猝死的情況。而兩大因素都讓在家猝死的人數增加。李岡遠表示,現在雙北的醫療量能逐漸擴充,相信未來能及時就醫的狀況會逐漸舒緩,加上雙北的熱區能篩的都已經篩出,也看到雙北熱區疫情已開始趨緩,但憂心的是雙北熱區周邊的疫情,慢慢有成為熱區的趨勢,中南部也愈來愈多,接下來的兩周,其他縣市一定要守下來,能篩盡可能多篩。李岡遠提醒,無論是否篩檢確診,每一位民眾千萬別輕忽小症狀,民眾對於新冠肺炎的症狀千萬別停留在發燒、喉嚨痛,現在如果出現容易頭暈、頭痛、皮膚顏色變化,活動時開始有力不從心、容易疲累等都症狀,都一定要提高警覺。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專責病房空床數比北市多?侯友宜:非常緊繃、吃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爭心昨指出,新北目前專責病房空床數比台北還多,且高達1183張空病床,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指出中央「阿搭馬孔固力」。新北市長侯友宜今表示,新北的醫療量能真的非常的吃緊。侯友宜說,新北市的醫療量能確實、確實非常的緊繃跟吃緊,新北的醫療量能很難在一個短時間裡面擴大很大的量量,尤其現在湧入這麼多的這個病患。柯文哲昨指出,不要坐在辦公室看數字,公布什麼空床數,「阿搭馬孔固力」 怎麼可能有空床幾百床,到第一線去問,去急診室門口站一下就知道現況了。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昨也說,中央還說北市空床數,比新北少,但這是不可能的事,不只病房,還有病床數,北市絕對比新北市多。但昨中午北市空床只剩20床,很快就會用完,消防局在轉送時,最痛苦的是到處問,沒有病床。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擬提供台灣疫苗 游錫堃:病毒無情友情暖心
立法院台日交流聯誼會會長的立法院長游錫堃今天對於日本研擬將多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提供台灣一事表示,病毒無情,友情暖心,台日共感互助,危難見真情,誠摯感謝日本內閣這份情誼。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昨天證實,正在研擬將多出來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提供給其他國家與地區,也包括考慮提供給台灣。游錫堃上午在臉書以「病毒無情,友情暖心,感謝日本釋善意」為題表示,武漢病毒肆虐全球,台灣過去一年多來向國際採購疫苗屢受中共阻撓。今年5月台灣本土疫情陡然升高,感謝日本外相茂木敏充(Toshimitsu Motegi)表達襄助之善意。他說,茂木外相提及311東日本大地震時,台灣迅速捐款,以及兩國長久以來相互馳援救災的歷史。參議員佐藤正久(Masahisa Sato)更提及台灣去年贈送日本200萬個醫療用口罩;並說,「這是對台灣的報恩」。同遭疫情侵擾的日本政府,在此時向台送暖,國人點滴在心頭。游錫堃表示,病毒無情,友情暖心。台日共感互助,危難見真情。他身為台灣國會「台日交流聯誼會」會長,誠摯感謝日本內閣這份情誼。立法院將繼續與「日本國會日華議員懇談會」延續台日間的友好羈絆,共同以溫暖戰勝無情的新冠肺炎病毒。
-
2021-05-2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換肝保命 為健康放棄口腹之欲
好友心臟手術。當日手術順利,回到病房很高興,可是第二天醒過來發現左半身不能動了,尤其左手動彈不得,很難過。把小孩叫來,說:「我要坐輪椅了,安排照顧的外勞,並申請殘障手冊。」過了幾天,癱了的左手慢慢恢復,能動了。過了一個星期後,回復到98%以上。他家人高興,他也高興。想不到,不久又哭了!眾人不解,都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為什麼還要哭?是喜極而泣太高興了嗎?他慢條斯里的說:「不是,我的殘障手冊飛了!」「以後停車多不方便啊!」原來拿了殘障手冊有專屬的停車位,但平常人有時停車就不那麼方便了。俗語說:「有一好,就沒二好。」以殘障與停車不方便而言,當然一般人會寧可擁有健全的四肢,停車事小,健康事大。有一病人肝硬化、腹水,經常大腹便便,常常吐血,動輒肝昏迷,家屬照顧得辛苦。有一天,小孩捐了肝給他,從此判若兩人,回復正常。有一天,好友幫他慶生,到了日本料理店,點了許多好吃的生魚片,想不到,他竟然難過得哭了。好友不解:「平常你不是愛吃生魚片?大家好意為你點,怎麼哭了?是太感動了嗎?」他徐徐的說:「不是,我移植後,每天要吃抗排斥藥,身體抵抗力弱,醫師交代生魚片絕對不能吃!」原來是可口的生魚片在前,他只能望肉興嘆,不難過也難。凡事有兩面,兩害相權取其輕,醫療之事,活命健康最要緊,其他自然是其他的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4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東基醫院收治輕症確診產兒 院長發文感謝醫護勇敢!
國內新冠病毒疫情嚴峻,全國第三級警戒,台東縣政府為做好防疫,以「區域聯防,分艙分流」概念,指定台東馬偕紀念醫院為Covid-19重症個案收治醫院,輕中度為衛福部台東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將接收產兒科個案。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陳志成今天在個人臉書貼文表示,「我雖然是院長,也不敢強求婦產科同仁一定要接手。當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詢問婦產科主任郭成興醫師時,他立刻說『我們可以,我們來生』,我聽到後,眼淚差點奪眶而出。他說,「這是怎麼樣的勇氣與愛心,不計較自身危險,願意挺身而出!我非常感恩上帝,東基有這麼棒的醫師和護理同仁,活出耶穌捨己的愛。我為台東的產婦感到安慰」。今天下午,產兒科和急診醫護團隊仔細規劃動線,沙盤演練各種狀況,務必做到產婦順利生產和醫療人員安全。陳志成貼文吸引超過2千網友按讚,還有超過上百網友留言,「台東有您們守護真好!」、「謝謝院長,辛苦了!」、「感謝醫護人員,上帝保佑你們」、「防疫有你們,台灣一定會變好」、「醫護實在很偉大!真的用生命保護台東,謝謝你們」。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手語翻譯怎麼比?手譯員:就比出病毒外觀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延燒,為讓民眾第一時間掌握嘉義市疫情資訊,市長黃敏惠21日起,透過臉書直播說明最新疫情及防疫部署,邀請手譯員李信賢提供即時翻譯服務,協助聽障朋友獲得正確防疫訊息,李也說明「新冠肺炎」翻譯是比出病毒外觀,有趣又淺顯易懂。「新冠肺炎怎麼翻譯?」,李信賢說明,起初多半逐字直接翻譯,分別比出新、冠、肺、炎四個字,翻譯速度較慢,但聽障者若不清楚事件來龍去脈,光看手譯也會產生疑惑。後因疫情擴散至許多國家,引發許多討論,國際社會多以該病毒在顯微鏡底下,呈現圓球表面有許多突起,發展出一手握拳、另一手五指則在後方展開,表示病毒外觀,淺顯易懂,也縮短翻譯時間。嘉義市手語翻譯服務中心的手譯員李信賢,自民國98年起投入手語翻譯工作,至今邁入第12年,已取得勞動部「手語翻譯」乙級、丙級技術士,及擁有語言學博士的他,平時除教授專業手語課程、擔任法院和醫院通譯外,也曾任市長、立委候選人政見發表會即時手譯員,手語翻譯經驗豐富。李信賢指出,手語翻譯疫情首重傳達「數字」必須精準無誤,包含當日新增個案數、確診案例案號、匡列人數,及疫調足跡的日期時間等資訊,提醒聽障朋友須提高警覺、多加留意。為確保直播手譯「不卡卡」,身經百戰的他,仍習慣提早半小時到現場準備。李信賢也以第一線手譯員角度分享,自去年疫情爆發以來,無論醫院、法院、洽公等處皆須佩戴口罩,使用手語的聽障者並未因此而無法溝通,因為手語詞彙主要組成元素為手部的手形、動作、位置等,基本上這三個正確,便足以準確判讀手語詞彙的語意。若仍有疑慮,建議可使用「透明口罩」,方便需要倚賴讀唇語的聽障者即時讀取訊息。社會處表示,嘉義市手語翻譯服務中心位於再耕園,提供手語翻譯服務、手語推廣教學及手語服務宣導等服務項目,對象主要以設籍本市的聽語障者為優先,以及公務機關、學校、醫療院所、社福團體、警政及司法單位等,一律採事前預約制,歡迎有需要的市民多加利用。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將第四級警戒兵推演練 鄭文燦:桃園也會盡早規畫
疫情嚴峻本土確診暴增,死亡人數也超過SARS,台北市長柯文哲預計30日實施第四級警戒兵推演練,桃園市長鄭文燦今主持防疫會議後也表示,第四級警戒有居家令民眾不得擅自外出,還有交通封鎖等,他說「桃園也會盡早規畫」,之後作成一個範本沒有問題。鄭文燦表示,桃園去年有針對有幾個部分做演練,包括社區防疫、長照機構的防疫演練、及針對疫苗接種的普及化做預先規畫,他說未來假如有可能提升到第四級,第四級是包括居家令,所有人不得上班上課,這個部份會規畫,也會有兵推演練。鄭文燦說,像是居家令如何執行,居家令不是只有交通封鎖,還包括哪些是必要的維生系統,像醫院、藥局,民生必需品的超市等,居家令期間能夠出外的時間及次數要限制,桃園也會盡早規畫,完成後作為一個範本沒有問題。另有關桃園配發1.8萬劑AZ疫苗,目前施打狀況,鄭文燦指出,昨天醫院、衛生所都施打,包括警察局、消防局各1002人、消防局300人都已完成施打,其中消防局在上一輪也有200人接種,且桃園施打有先造冊,因此目前施打有順序。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指出,全市有34所醫院,由11家責任醫院分開4區支援,其中1萬劑量給第一線醫護人員,希望施打率提高至7成,第2批來有信心全部打完;另外8000劑放在基層醫療醫護、藥理人員還有警消等,昨開始施打超過4000劑,周六、日不間斷,基層人員希望施打率到8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