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醫療人員
共找到
873
筆 文章
-
-
2020-04-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ICU醫生陳志金:保護家人 居家隔離從食衣住行做起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ICU醫生陳志金」決定正面看待,他很早就呼籲,「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並在臉書撰文細數「那些我們從疫情學到的事」,包括讓大家知道防疫人員和醫療人員很辛苦,還有洗手步驟是「內外夾弓大立腕」,而不是「沖脫泡蓋送」等等,請大家正向思考。居家隔離 保護家人為優先被暱稱為「阿金醫師」的陳志金,是奇美醫院加護病房主治醫師,他一手搶救在冥界入口徘徊的重症患者,一手在臉書寫出溫暖文字療癒人心。正向看待疫情的阿金醫師,如果自己本人需要居家隔離或檢疫,打算如何度過禁足時光?他其實已經想過,阿金醫師認為,居家隔離或檢疫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家人,絕不妥協」。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病例資料,部分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是與居家隔離中的家人接觸而感染。阿金醫師認為,居家隔離或檢疫的重要性無法從字面上表達,居家檢疫╱隔離者應被視為「準感染狀態」,要有可能造成他人感染的警覺,必須有所覺悟,居家隔離期間不只不能出門,還要盡量避免和家人接觸,才能保護家人。具體應該怎麼做?阿金醫師認為可先從食衣住行等面向來考慮。住選擇在家隔離 金太座當後援雖然「食」排在前面,但居家隔離得先找到適當的住居場所。阿金醫師選擇在家隔離,一方面是有合適的房間,裡頭有獨立衛浴,陽光可以照顧進來的陽台,還有「金太座」,也就是阿金醫師的太太,可負責後援。食別用免洗餐具 製造更多垃圾食物是一定要的,為將傳染風險降到最低,送進房間裡的食物「只進不出」,更不需要家人幫忙倒垃圾或洗碗筷。食物以適量為原則,最好全部吃完不浪費,也準備乾糧和泡麵,肚子餓時當點心。避免產生垃圾,水果去皮,選擇去骨的肉,泡麵一般包裝就好。所有垃圾分類收好,放在有蓋垃圾桶裡,十四天隔離期滿後再一次拿出去清理;準備洗潔精, 吃完飯菜後,碗筷自己洗,千萬別用免洗餐具,不要製造更多垃圾。衣減少換洗 貼身衣物自己洗至於「衣」,因為不出門,嚴格來說不需打扮,換洗衣物可減至最低。阿金醫師可能會應粉絲要求直播,但他說「那也只要上半身注意一下就好了」,下半身鏡頭帶不到。貼身衣物,當然自己洗。行房間當健身房 別把自己養胖「行」,不能出門,若不想要居家隔離十四天變成居家養胖十四天,運動不可少。阿金醫師建議,空間有限,但可以假想自己在健身房,舉舉啞鈴,做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只要有心,準備一個小張小椅子也可以做上下階梯運動,就看自己要不要做。育樂當然,人生不只有食衣住行,「育」、「樂」的重要性完全不在食衣住行之下。有人居家檢疫被開罰是因為跑出買遊戲點數,由此可見,居家隔離要成功,一定要有足夠的育樂讓大家好好待在家裡。阿金醫師建議,隔離盤點,WIFI有沒有吃到飽,遊戲點數夠不夠,追劇有沒有阻礙。阿金醫師自己準備看書,還有定時收看指揮中心記者會,晚上再看談話節目,雖然居家隔離,也要了解最新疫情進展。其實最最重要的,阿金醫師認為是,每個人都要有所準備,不論居家隔離,還是大規模封城,我們都有可能碰到。如果真的避疫在家,應該先想好自己要做什麼。心靈人生假期難得 問候老朋友除了上面提到的食衣住行育樂的每天日常,阿金醫師最想做的事是翻翻通訊錄,問候老朋友。平常大家都忙,難得有機會,現在白天有空,剛好可和在國外的朋友聯絡,不論通話或視訊都很好,關心也敘舊。人生難得有機會和自己獨處兩周或更久,阿金醫師建議,把這段時間當作人生的假期,正向看待。如果他真的需要居家隔離或碰到封城禁足,他也打算把過程寫下來,依他的寫作速度,隔離結束,「阿金醫師我的隔離日記」也差不多可以付印出書了。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臉韓國瑜? 指揮中心採檢2613醫護全部採檢陰性
高雄市長韓國瑜有意替轄內4000名醫護進行採檢,不過指揮中心認為意義不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分析我國確診個案,其中也強調至今已經採檢2613名醫護,都已經採檢陰性,這已算是大量篩檢,但仍沒有採檢到任何陽性,也沒有看見任何社區傳播現象。張上淳表示,我國從4月1日到4月22日擴大監測通報,總計有2萬7000多名個案中,8成8沒有旅遊史、1成2具旅遊史,針對沒有旅遊史的通報進一步做一分析症狀,最多是有40%反應有呼吸道症狀、31%有發燒、其他症狀占20%、肺炎8%、嗅覺失調1%。另外,指揮中心也針對醫護做一擴大採檢,從3月30日到4月24日,採檢301位醫師、1089位護理師、其他醫事人員314人、其他非醫事人員342人、養護機構工作人員567人,總計為2613人。張上淳表示,採檢2613人相關醫療人員中,統統沒有抓到確診個案。這就是有關於過去這段時間努力篩檢,對於這樣的大量篩檢還是沒有抓到醫護或社區傳播個案。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法國研究:尼古丁可能有助降低新冠病毒感染風險 還需進一步臨床實驗
法國研究人員指出,尼古丁可能可以保護人們避免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打算進一步執行臨床實驗來研究這種物質是否能用來預防或治療這種致命疾病。法新社報導,研究人員在巴黎一座頂尖醫院檢視343名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以及139名染疫的輕症患者。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法國總人口吸菸率約35%,這些患者中吸菸的人數很少。研究共同作者、內科專家阿穆拉(Zahir Amoura)說:「這些人中僅5%為吸菸者。」這項研究呼應了上個月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類似研究,內容指出中國1000名感染者中12.6%為吸菸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這個數字遠低於中國總人口約占26%的經常吸菸人口。根據研究共同作者、法國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Institut)著名神經生物學家尚居(Jean-PierreChangeux),這項研究的理論在於,尼古丁能附著在細胞受體上,進而阻擋病毒進入細胞或擴散全身。研究人員正在等待法國衛生當局核准,以執行進一步臨床實驗。他們打算在一開始執行研究的巴黎硝石庫慈善醫院(Pitie-Salpetriere)醫療人員身上黏貼尼古丁貼片,來看看尼古丁貼片是否能幫助他們避免染病。阿穆拉表示,他們也已申請要在住院患者和加護病房重症患者身上使用這些尼古丁貼片,看看能否減輕患者症狀。研究人員正在深入研究尼古丁是否有助預防體內發生「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s),也就是身體免疫系統出現快速過度反應,科學家認為這種現象是造成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過由於還須執行進一步研究,專家不建議民眾學習吸菸,或使用尼古丁貼片作為防疫措施。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捐5萬片口罩助抗疫 美國懷俄明州長致謝
台灣捐贈5萬片醫用口罩抵達美國懷俄明州,州長高登(Mark Gordon)今天在臉書及推特發文感謝台灣挺身而出援助。駐西雅圖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表示,高登曾多次表達懷俄明州醫療裝備及檢測試劑短缺,為醫護人員帶來龐大壓力,台灣因堅信防疫無國界,藉此次捐贈貢獻心力,這批口罩已送達懷州國土安全辦公室(WyomingOffice of HomelandSecurity),後續將由州政府分送第一線醫療人員使用。高登提到,在懷州對抗疫情、拯救生命及復甦經濟的非常時期,對台灣的口罩捐贈表達謝意。為加速運送捐贈流程,這5萬片醫用口罩全由台灣生產製造完成後,直接運抵懷俄明州。這也是懷州政府在疫情爆發後,首次接獲外國政府的防疫物資援贈。總統蔡英文4月初宣布捐贈全球1000萬片口罩,協助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台灣與懷州雙邊關係密切,並保持多項合作,在彼此珍視夥伴關係的基礎上,將繼續共同合作度過疫情難關。駐西雅圖辦事處表示,台灣可以幫忙,也正在幫忙,期盼懷俄明州與各界持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
-
2020-04-2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遇醫療兩難時,回到「以病人為中心」的初衷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是以「病人與醫師的由衷之言」為主題。一位文字工作者由本身罹患癌症的經驗,說出病人的心願:「如果藥師、醫檢師、醫護人員能多一點點同理,多幾句的問候或安慰、說明,也許病人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煎熬。」另一位癲癇病人則坦然向醫師道出她內心的矛盾,一方面自己仍然無法跨越這疾病所帶來的心理障礙,但另一方面卻希望:「有人主動與我分享周遭病友的經驗,會讓我覺得溫暖而不孤單。」精神科醫師分享自己習醫的心路歷程,透過不斷自我省思與同儕間互相的分享提醒,希望回到「怎麼做對病人最好」的習醫初衷。從事精神醫療近三十年,雖不斷自省、也教導年輕醫師要「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 center)去思考、作醫療決定。但這看似簡單的事,其實並不容易。那天上午護理師報告,某病人在病室廁所吸菸,要求他把剩餘的香菸和打火機交出,病人不僅否認,態度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於是請住院醫師跟病人會談,說明病房不能抽菸,一方面是基於菸害防制法規定,一方面是因為打火機的存在與抽菸的行為,如果造成火災,對封閉式的精神科病房風險很高。病人表示瞭解,但否認還有香菸與打火機。下午該病人病室又有菸味,在護理師安檢、堅持下,病人才交出香菸和打火機。住院醫師來報告說,病人似乎不在意被查出香菸、打火機,護理人員很擔心病房火災風險,是不是該讓他出院?這是一個困難的決定。該病人是一個42歲、憂鬱症合併酒癮的患者,因長期酒癮、憂鬱交纏且未曾接受治療,造成失業、離婚、肝病、多次酒駕,與父母的關係也日趨緊張、瀕臨破裂。本次是因為無用、無望、無助感,企圖自殺被警消送來住院。經治療,憂鬱症狀雖稍改善且已無酒精戒斷症狀,但其無用、無望、無助感仍在,出院雖不至於馬上自殺,但再度飲酒機率很高,而這又會讓他的憂鬱與社會、家庭、心理壓力更難處理。「可是,不讓他出院,萬一他又犯,造成火災,而且護理師方面的壓力很大。」住院醫師說。我先跟住院醫師說了一個往事:那是我在台大精神科病房照顧的一個國三女生,人很聰明,但情緒困擾、無法控制自己行為,情緒行為問題導致父母筋疲力竭,無力相處,關係惡劣,而來住院。她沒有自傷傷人病史,所以我們會給她一些治療性、適應性外出,也訂定行為契約去約束她。但,她每次外出前承諾回來的時間,常常做不到。護理師很困擾、也很生氣,認為她一再打破契約,住院有什麼用,應該給她出院!身為資淺的第二年住院醫師,實在很難擋得住資深護理師的要求與壓力。不過,初生之犢的我,在團隊討論時提出了我的看法:「這個病人無法控制情緒、行為,就是她的疾病,如果我們因為她目前這樣,就要她出院,等同放棄她,那我們就跟她那非精神醫療專業的父母不是一樣。而且台大醫院精神科病房無法接受、治療她,她出院要去哪裡治療?」讓我印象很深刻,那時督導醫師宋維村教授給了我一個終身受用的勉勵:「做醫療決定時,你能夠以『怎麼做對病人最好』作為考慮,很好。」那個病人後來治療出院後,順利完成高中學業,還進入一所不錯的大學。回到現在這個病人。我跟住院醫師說,其實,決定讓病人出院很簡單。反正是他自己違反病房規定,而且是牽涉到公共安全的規定,又不願意說實話;他不是精神病患者,有意思行為能力,且無立即自殺風險,出院似乎沒關係。但是,這次是病人第一次接受精神科醫療,本次住院對原本人生充滿無用、無望、無助、挫折感的病人而言,是一個有正面意義的希望——病人開始有想治療的動機、其父母親對病人有新的期待與關心、病人也知道有一群醫療團隊人員誠意地要幫助他。如果在這種情況(犯規、被抓、處罰)下,被出院了,不僅原本住院的正面意義完全消失,反而這次會變成一個負面的經驗,加深病人的挫折感與無用感。所以,要他出院對病人好嗎?住院醫師對於病人態度與火災風險仍有疑慮。後來我們約母親、病人一起會談。媽媽很擔心病人這樣出院後情況更糟,病人則坦承菸癮比酒癮還難忍耐,也表示歉意,承諾願意配合治療。當然我們把他留了下來。後來跟住院醫師討論這個案例,為什麼會想要讓病人出院?是怕吸菸造成火災多?還是對病人無所謂的嘻皮態度不舒服多?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在精神醫療裡,我們常常喜歡說同理心(Empathy),亦即要設身處地站在病人的立場去想事情,但卻往往會被自己的立場影響,尤其是醫療人員在面對病人挑撥的言行態度,而失去自己的專業、中立(Neutral)態度時。以此個案為例,一天抽兩包菸的人突然不能吸菸,其菸癮確實很難忍耐;一個42歲的人偷吸菸被發現,馬上要承認錯誤,對某一些人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我們無法同理病人的這種情形,以警察抓小偷心態「抓到了」,「義正辭嚴」地抬出「法規」,「依法行事」,便容易發生類似「五歲小孩騎腳踏車撞到特斯拉汽車,被警察施行酒測」的離譜情事。當然,菸癮大不代表可以在病房吸菸,同理心也不代表病人可以在病房吸菸又不承認是合理的,而是要思考,我們是否給予足夠可以減少菸癮的協助?我們的會談討論場景,是否讓病人有足夠的空間去承認、接受自己的錯誤?病人的言行舉止,常常會影響我們應該具備的中立態度。所謂的中立態度,指不是用親戚朋友對待病人的態度,而是用精神醫療專業,從生理、心理、社會(Bio-psycho-social)層面,去關心幫助病人。所以我們比較不會被病人的言行態度所影響,也不會像親友一樣被病人的某些言語行為「激怒」而生氣。這有時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尤其遇到邊緣性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的個案時,醫療團隊成員間容易不自覺被病人分裂(Spliting)而產生不同的意見,這需要不斷自我省思與同儕間互相的分享提醒,而最終做醫療決定時,還是要回到「怎麼做對病人最好」的初衷。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揭開台灣醫護床人口比 原來我們禁不起社區大流行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達到426例,其中343例是境外移入,本土案例只有55例,其中10例找不到感染源的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全部宣布結案,因為掌握相關接觸者後,確定疫情未往外擴散。這確實令人暫時鬆口氣,因為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報告顯示,以台灣的醫護人員人口比和佔床率來說,一旦爆發社區大流行,後果不堪設想。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早於四月初就曾公開提醒,台灣應注意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月底公布的報告。該報告分析OECD會員國醫療體系對新冠肺炎疫情之反應,報告中特別提到,擁有較高醫師人口比、護理人員人口比的國家,有較好能力可因應大流行。報告也指出,在一些長期醫護人力不足、高佔床率的國家,平常醫療人力和業務都已緊繃,當疫情來臨時醫療需求爆發,能用於因應這種突發需求的能量是比較受限的。對照以台灣醫療常態的緊繃程度,台灣沒有新冠疫情大流行是萬幸。根據行政院、衛福部、健保署資料,台灣2018年每千人口的醫師數是2人,護理人員是6人,與OECD國家相比,是屬於醫護雙雙偏低的類別,只比土耳其、墨西哥、智利、波蘭好一點點。至於佔床率,台灣2018年醫院一般病床占床率是72%,包括加護、隔離等醫院特殊病床佔床率為66%,與OECD國家相比算是中等密度,但細看健保資料可發現,區域及以上醫院就有超過10間佔床率超過80%到90%以上。台灣全日平均護病比也很高,醫院每個護理人員要照顧7到10個病人,地區醫院護病比甚至高達15,而且這是所有班別平均的結果,在病人較多或人力較不足的科別,單班護病比很可能更高。林煜軒表示,過去針對醫護人力的討論多著重於供需,但更重要的其實是「不均」,包括醫院與診所之間不均、科別之間不均、區域之間不均。當疫情來襲,除了凸顯出既有的裝備或人力不足,人力的不均也會更加明顯,因此要討論到防疫的需求,也應該要去細膩的去看人力在相關科別、不同層級醫療院所的分佈。另外,因為疫情變化瞬息萬變,需求可能瞬間就迫在眉睫,但醫療體系緊繃的改善在短期內沒有好辦法,所以這時候只能更仰賴社區公共衛生體系做好前端預防,才能避免後端的醫療崩潰。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裝備不足和人力缺乏的問題已久,這次疫情放著不解決,以後還是會遇到。如果醫院是靠著壓榨醫療人員達到防疫目的,還有臉去請領獎勵金嗎?他呼籲衛福部不能只給胡蘿蔔(獎勵),也要有棍子(罰則)才行。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護理師簡鈺珈表示,希望能強制要求醫院將盈餘用於改善護理人力,如果違反者應該以評鑑降級作為懲處,嚴重者不能請領防疫獎勵金。
-
2020-04-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模範生?護理師含淚控防護衣薄如紙、危險跨科照顧
在新冠肺炎防疫表現,台灣堪稱是模範生,但亮眼成績其實是由原本就過勞且人力不足的第一線醫護人員承擔起來,種種不為人知的壓力和恐懼,談者哽咽,聽者鼻酸。除了超時加班、護病比過高是疫情前後一樣慘,禁假禁特休、危險跨科支援、非自願性待命或彈放無薪假等狀況甚至在疫情後加重。護理師談到在不完全裝備下接觸疑似病人,猶豫自己能不能回家的心情,以及為了清出專責病房所需的區域,被迫照顧不熟悉的病人而造成傷害,一度哽咽到無法言語。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今聯合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台灣護理產業工會會員代表、護理師張子珩表示,疫情前後超時加班和護病比過高的情況都超過七成,禁假禁休、危險跨科支援、非自願待命或彈性放無薪假等狀況,在疫情發生後,發生情況比疫情前還要普遍。另外,三成醫護面臨防水隔離衣、護目鏡嚴重不足的問題,二成五是N95口罩嚴重不足。調查時間為3月16日至20日,包括全國424名護理人員,其中8成是醫院護理人員,2成是門診、診所、長照等,平均年資8年。張子珩表示,防水隔離衣的缺乏最嚴重,即便是專門照顧疑似或確診病患的單位,使用的防水隔離衣仍然品質不一,有一般正常厚度的可完整包覆背部的(藍色),也有薄的如紙而且背後空一大塊包不住的(黃色),一不小心就勾破了,而且背部包不住,護理師不敢背對病人。連專責單位都沒有一致穩定的防護裝備可用,非常令人不安。張子珩表示,口罩都有國家隊完整支持供應,懇切希望也有「防護衣國家隊」,讓第一線醫療人員能夠安心工作。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護理師吳政廷表示,有間醫院感染科病房和鄰近的腫瘤科病房因為疫情改為專責病房,病人被統一收治到另一個內科病房,但內科護理師沒有受過照顧腫瘤病人的訓練,即便遵照醫囑,還是有很多病人安全和職場安全隱憂,後來發生了化療藥逸灑,導致病人受傷的憾事。另一方面,內科原本收治的病人又沒有地方可以去,結果外科病房又不得不接收了許多不熟悉的複雜內科病人,「如果連護理師都沒有信心可以照顧好病人,病人該怎麼相信這間醫院呢?」吳政廷表示,現在每個病房、急診等各單位都限制陪病家屬數目,門口由駐警或行政人員管控,但病房現場還是靠護理師,如果護理師給藥時,忽然看到一個沒看過的人跑進來,就要中斷工作去詢問。「如果每個病人都換一次陪病家屬,我今天所有事情都不用做了。」另外,也有護理人員在只有外科口罩的情況下,接觸過一些沒有誠實告知接觸史的病人,接觸過數不清的疑似個案後,「我可以回家嗎?可以去找另一半嗎?可以好好跟家人吃頓飯嗎?」他忍不住哽咽語塞。針對醫護人員的懇切呼求,衛生福利部卻只針對相對較無缺乏的口罩作出回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口罩是非常重要的防疫物資,第一線使用上供應絕對沒問題,問題是醫院過去有各自固定合作的業者,但口罩徵用後只能靠政府配給,因此焦慮而省吃儉用。現在指揮中心已重新調整安全庫存量,希望第一線人員了解,醫用口罩供應量絕對充足,不用擔心斷貨,該用就用。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醫附醫推官方帳號 治療師陪你宅在家運動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看不見終點,民眾被迫宅在家中,但外出時間大減,恐增加疾病風險,且心理狀態也可能受到影響,特別是缺血性心臟病的患者,皆有共同的特色為「活動不足」,為避免防疫期間反而罹病的風險,北醫附醫推出「全民防疫居家運動GO!GO!GO!」LINE官方帳號,可在線上跟著復健科治療師一起在家運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身體活動不足為死亡前十大危險因子,約有21%到25%乳癌及結腸癌、27%糖尿病及30%缺血性心臟病,都是因身體活動不足所造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康峻宏表示,疫情期間,民眾外出時間大減,甚至有些民眾因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無法外出,身體活動量與人際互動減少,延伸出身心問題。康峻宏解釋,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肉與骨頭讓身體維持健康體態,還能舒緩民眾在疫情期間所累積的不安與壓力;不同強度的運動有不同助益,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及抵抗力,而和緩的靜態伸展及腹式呼吸則可穩定情緒、增進睡眠。除了運動,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鐘國軒表示,最近門診病人提及,疫情看似沒有終點,心情不免惴惴不安,出現焦慮、憂慮、失眠等情形;建議透過「安、靜、能、繫、望」五個創傷心理復原的原則,藉由深呼吸、多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等等,緩解自身情緒。鐘國軒解釋:「安」是促進安全,不論是居家、醫院隔離者或一般民眾,切記戴口罩、勤洗手、維持適當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靜」是促進平靜鎮定,好好深呼吸、放鬆、休息、睡覺,調適情緒與正面思考。「能」是提升效能感,即使是行動受限,仍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看書、滑手機、做運動、寫日記與心得,安排作息適當轉移,找回自我控制感。「繫」是促進聯繫,防疫期間人際互動減少,但仍可透過視訊、電話,保持與外界溝通。「望」是指灌注希望,不要只注意負面資訊,相信自己與醫療人員。鍾國軒提醒,防疫期間別輕忽自身心理健康,若出現焦慮憂鬱、負面思考、胃口改變、失眠、胸悶、心悸、肌肉緊繃、腸胃不適等,且已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全民防疫居家運動GO!GO!GO!」針對不同族群設計系列活動,民眾進入LINE輸入ID 「@850uspre」即可加入,透過選單進入「北醫附醫復健科防疫指南」,依照自身需求選擇居家簡易運動、抗疫訣竅、防疫指南等單元,打開影片後即可看到專業復健治療師示範簡單且安全的動作,民眾只要善用隨手可得的物品,就能輕鬆在家中鍛鍊身體,提升防疫力。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深圳台商回饋鄉里 千片口罩贈新北泰山奇蹟之家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各地忙著籌措防疫物資,在深圳打拼20年的台商游淑燕,透過立法委員洪孟楷捐贈1000個口罩和50個環保側背袋,幫助新北市泰山區天主教主顧修女會「泰山奇蹟之家」抗疫。游淑燕表示,泰山是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希望能拋磚引玉,回饋鄉里。游淑燕指出,自己長時間在大陸深圳工作,目前身兼深圳台商會副會長,適逢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台商協會2月時已捐贈了2.6萬套醫用防護服及33.5萬雙醫用手套,支援武漢、深圳等地的醫療人員。除了幫助大陸外,游淑燕也掛念著家鄉同胞;她表示,特別透過台商協會自國外購買了1000片口罩,希望捐贈給泰山的弱勢團體,在立委洪孟楷介紹下,今上午一同將物資送到「泰山奇蹟之家」。洪孟楷指出,游淑燕1997年創立游城集團,是專供全球嬰兒車、玩具知名品牌的布料大廠,近年更致力於功能性布料研發,這次接到游董事長請託,希望能將手邊1000個口罩,捐贈給家鄉泰山的弱勢團體,能一同做公益備感榮幸。洪孟楷表示,泰山奇蹟之家是服務社區長輩的關懷據點,平均每月服務350個家庭,提供居家服務、喘息服務、日間照顧、送餐服務,其中受照顧長者、工作人及志工,都需要口罩供應,雖然1000個口罩看似不多,但對捐贈者是份心意,對受贈者更是儲備必需品。奇蹟之家副主任歐陽怡安表示,奇蹟之家個案管理者近400人、日照中心56人、居家服務250人、送餐服務50人,主要服務範圍在泰山、五股,以口罩部分,照服員及居服員替換頻率較高,一天至少需要2片。歐陽怡安說,疫情開始以來,中央及地方政府皆有供應長照單位口罩,照服員及居服員一周可拿到14片,目前數量尚充足,但其他非長照、醫療單位的公益團體,因無法直接獲得政府資源,較缺乏抗疫物資,因此這次奇蹟之家獲贈的1000片口罩,也會捐助給泰山、五股地區的華山基金會及其他團體。
-
2020-04-19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面對新冠肺炎重症,誰能做出「蘇菲的選擇」?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先是中國大陸,接著是歐洲、美國……造成慘痛傷亡。大量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急需呼吸器,究竟要給哪些人呢?有人得到續命的機會,等不到的患者則可能掙扎著呼吸,直到最後一口氣……這是怎樣可怕的情景!決定誰能活,誰必須死,何等沉重?多少醫護人員在鏡頭前哭泣,面對病毒與死亡,人類原來這麼無力。一位美國記者在採訪義大利醫院時提到:「這是蘇菲的選擇。」什麼是「蘇菲的選擇」?這不是一部電影嗎?《蘇菲的選擇》(台灣上映時片名:「蘇菲亞的選擇」,英語:Sophie's Choice)是1982年由梅莉.史翠普主演的電影,並獲得金球獎影后和奧斯卡影后。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來自南方年輕的作家北上紐約寫作並尋找靈感,在租屋處認識一對情侶:納森與蘇菲,三人結成好友。納森和蘇菲行徑怪異又情感強烈,有時風和日麗,有時卻是殘酷毀滅,生死威脅的衝突,年輕作家夾在中間,無疑是經歷龍捲風般情感的風暴。蘇菲似乎有一段無法觸及的痛苦往事,讓她無法像正常人享受親密的愛情。劇情抽絲剝繭地揭露蘇菲的過去:她在二戰時被送進猶太人集中營,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正面臨著無可避免的毁滅。一個軍官看上蘇菲的美貌,要她以身體換取生命,不過同時開出條件:兩個孩子只能選擇一個活命。在極短的時間,蘇菲必須做出選擇──她讓兒子留在身邊,眼睜睜看著年僅四、五歲的女兒抱著布娃娃,在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被納粹軍人帶往焚化爐……那一刻,蘇菲崩潰了。蘇菲沒有辦法原諒自己,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蘇菲的選擇」是她內心最沉痛的記憶,巨變之下,兩個孩子都面臨死亡,如果只能救一個,該如何選擇?在醫療資源不足的狀況下,醫療人員不得已也要做出選擇,例如在戰爭時、在天災巨變大量傷患出現時,檢傷人員分類的原則是:先救治狀況嚴重,但有可能存活的病患。最常用的檢傷分類法為「START」(Simple Triage Rapid Treatment),在極短時間內評估其呼吸、循環、意識將傷患分類,掛上不同顏色的牌子 。紅色牌:需立即治療(第一優先)黃色牌:延後治療,狀況雖嚴重,但可以稍微等待。綠色牌:可行走,輕傷患者。黑色牌:死亡,或預期即將死亡。我們一生當中,面對無數的選擇。電影中「蘇菲的選擇」不僅是在集中營面對孩子的生死,也在於愛情:是溫柔細膩的年輕作家?或是具有毁滅性格的恐怖情人納森?她選擇了恐怖情人,步向可預知的死亡。或許這正是她要的──作為第一個選擇所付出的代價。上帝賜予人選擇的自由意志,聖經哥林多前書說:「什麼事都可以做,但不都有益處。」面對生活,我們已經有太多命定的無奈。在能選擇的時候,還是需要靜下心,憑著信心與禱告,做出最好的決定。在筆者寫稿之時,全球已有超過12萬人因新冠肺炎失去生命。疫情如戰爭殘酷慘烈,許多人失去至親摯愛。台灣在政府與人民攜手同心抗疫下相對穩定。我們要向所有在第一線防疫的人們致敬,但願疫情早日平息,醫療人員永遠不需要面對「蘇菲的選擇」。(本文關於「大量傷患檢傷分類法」部分,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余紹華主治醫師閱稿,謹此致謝)
-
2020-04-19 科別.精神.身心
要吃安眠藥才能睡好? 用藥前必知的8個觀念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在2017年調查發現,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1.3%,但與10年前比較,總失眠人口並未下降,尤其是高年長者和女性兩大群族,失眠比例都比以前高,但你知道該如何正確使用安眠藥,尤其是特殊族群該注意什麼嗎?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陳品君藥師說明,可參考美國著名的梅約診所對使用安眠藥物的建議,對於懷孕、準備懷孕或哺乳中的女性,務必事前告知醫師,避免安眠藥物傷害胎兒或可能分泌進乳汁;安眠藥可能會增加老年人夜間跌倒和受傷的風險,若是高齡者或出現相關不良反應,可與醫師討論開立較低劑量的藥物。另外,一些特殊健康狀況,如:腎功能不好、低血壓、心律不整或有癲癇病史也需要事前告知醫師,因為某些藥物可能不適合,或會影響本來控制自身慢性疾病的藥物。 服用安眠藥原則 ① 須經醫師評估後才可使用安眠藥如果有失眠問題,請先去看診讓醫師進行全面檢查,像是神經內科、身心醫學科或家庭醫學科,服用藥物幾週後,再和醫師討論適當的後續治療計劃。 ② 閱讀用藥說明書詢問醫療院所,有無提供用藥說明書並詳細閱讀,如有其他疑問,也可詢問藥物諮詢的藥師。 ③ 在睡前才可服用安眠藥吃了安眠藥之後,可能會讓人不太了解自己在做什麼,增加各種情況的風險,需在所有活動都結束後再服用。 ④ 確認有完整睡眠前才可服用安眠藥長效安眠藥須避免在午睡或小歇前使用,若是夜間醒來須再入睡者,可先諮詢醫師,開立較短效的安眠藥,避免藥效太長,影響醒來後的活動。 ⑤ 注意副作用如果在白天感到困倦或頭暈、遇到其他重大不適或意識障礙,應與醫生討論改變劑量/藥物或是否有藥物戒斷的問題。 ⑥ 避免飲酒酒精會增加藥丸的鎮靜作用。 ⑦ 嚴格按照醫師的指示一些處方安眠藥僅供短期使用。最重要的是不要服用比規定劑量更高的量,若藥袋上的劑量還無法讓你入睡,也不要在未與醫療人員諮詢前服用更多藥物。 ⑧ 停藥時小心當準備停止服用安眠藥時,須按照醫生或藥師的說明或藥袋上的標示進行,因為有些藥物必須減量再停藥;此外,在停止服用安眠藥後,可能會在幾天內出現短暫的反彈性失眠症狀,一般會逐漸消失,如果過幾天後情況還是嚴重無法入睡,應聯繫醫師。延伸閱讀: 睡不著別數羊了! 睡前吃這7種食物對助眠超管用 熬夜的累好難補回來? 5種營養素幫你恢復元氣
-
2020-04-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冠肺炎期間 醫院做了些什麼?
【編者按】 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今年一月二日的時候,疾病管制署就已公告請醫院提高警覺,要留意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是否有去過武漢,若是有嚴重肺炎加上發病前十日曾有武漢地區的旅遊史,就需要通報並採集咽喉擦拭液、痰液與血清,送疾管署檢驗。兩週後,醫院要求所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看診時必須佩戴口罩,也不斷宣導,希望病人能主動告知十四日內是否有前往中國武漢地區。一月底時更從武漢擴展到湖北。二月開始實施門禁管制,關閉所有進醫院的通道,只開放正門一個進出口,所有非一線的行政人員都要輪流到大門口支援,確認所有進醫院的人員都有用酒精消毒雙手並佩戴口罩,然後量測耳溫,最後貼上貼紙才可進入醫院。SARS的時候我正在念大學,記得當時上課也是要量完額溫貼了貼紙才可進入系館上課,當天只要貼紙沒掉都可以重覆進出不用再量一次。沒想到多年後在醫院也是一樣。只不過病人的數量遠比上課學生多,加上醫院為求準確是量測耳溫,每來一個病人就要更換耳套並等待耳溫槍嗶嗶,使得進醫院的病人得排隊等待。同時,從中港澳回台的病人,除非有緊急醫療的需求(緊急與否由醫療人員判斷),否則請病人返台後隔離滿十四日後再來看診。醫院也增加了院內環境消毒的次數。幸好在幾週後,醫院採購的熱感應儀來了!由於感應會有誤差,所以偶爾還是需要幫民眾量體溫,但量已減少了非常多,大部分進醫院的人都可以直接走進來,除非買了熱咖啡或便當,感應儀會偵測到過高的溫度,就需要請民眾放下手中的熱食,再讓儀器感應一次。病房除了固定一人陪同照顧,一天只有兩次各一小時開放兩名訪客探病,並且所有進入病房的親友都要至櫃檯登記個人資料,並需要攜帶醫院發的通行證。可惜最近國際疫情升溫,不只要提防日韓中港澳回台的旅客,連歐美也爆發嚴重疫情,全球都陷入危機。所以醫院又更新了作法,外送、快遞都不能進入醫院,得在醫院大門外交貨,所有進入醫院的病人與家屬,都要攜帶健保卡調查旅遊史,如果沒有必須進入醫院的理由就請他們離開。由於需要讀卡,進醫院就更花時間了。雖然對病人造成不便,但這種時候,只能請大家盡可能不要上醫院,更不要探病。病人住院就是需要多休息,現在科技進步,如果真的想要看看病人、跟病人講講話,手機視訊就可以做到了,人不用到醫院來。到大門輪班後,本以為病人會對於醫院增加步驟使得排隊等待的時間變長感到不耐煩,有時為了確認住院病人家屬的身分,就算他們手上提著大包小包,還是要請他們出示通行證……但所有的病人與家屬都沒有不高興,頂多怕門診遲到醫師不等他,幾乎所有人都很感激醫院做了這麼多保護他們安全的措施,讓穿隔離衣戴防護面罩輪班的我十分感動。台灣確診人數不可能不上升,只希望全民與政府合作,感染人數不要上升得太快,讓我們能有充足的醫療資源來度過這次疫情。
-
2020-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援日200萬片口罩 泉裕泰:台灣無私愛心感動全球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台灣今天宣布援贈日本200萬片口罩。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的無私愛心感動全世界;台灣幫助世界,「我們都是證人」。日本的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目前已累計超過8800個確診病例超過180人死亡。日本多家媒體今天更報導,首相安倍晉三有意將「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對象從原本的7都府縣,擴大到全日本47都道府縣,期間同樣到5月6日止。外交部下午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今天代表台灣政府捐贈日本200萬片口罩,並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接受相關目錄。口罩將於近日啟運,並透過「日華議員懇談會」轉交日方、供日本國內一線醫療人員使用。泉裕泰下午在臉書貼文指出,台灣朋友們自己艱苦忍耐,看到世界上有更多人面臨更大危機的時候,溫暖的台灣人民心痛、發揮善心,開始捐贈防疫物資,拯救國際友人。泉裕泰寫道:「台灣的無私愛心打動全世界的人心,本人不禁想起311(東日本大地震)當年讓我們撐住的台灣的力量。」泉裕泰說,當前所未有的疫情突襲全球,只能靠自己的台灣卻表現傑出,不只保護台灣,也幫助全世界,「世界正目睹台灣的貢獻,我們都是證人」。泉裕泰進一步說:「台灣渺小嗎?不會,#TaiwanisHelping the World(台灣正在幫助世界)!」他並引用台灣諺語「吃果子拜樹頭」,指出「朋友的溫情,我們刻骨銘心。魯力,感謝,台灣」。貼文並附上照片,照片中有台灣所援贈台製醫療級口罩,以及外交部所設計推動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台灣聽診器」主視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下午針對台灣援贈日本200萬片口罩一事發布新聞稿並重申,為防止防疫地理空白,各國合作對應非常重要;從這個觀點出發,日方將繼續大力支持台灣參與WHO等國際組織。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篇貼文發現疫情警訊 羅一鈞分享來龍去脈
去年12月31日凌晨,一名防疫醫師因睡不著,意外發現中國武漢的疫情訊息,讓台灣得以提早部署、守住疫情。扮演關鍵角色、時任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今天也說明來龍去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2019年12月31日寄給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信,提醒中國武漢市可能有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這一切起源正是因一則社群網站訊息,讓台灣提早發現疫情、超前部署。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受訪時坦言,去年12月31日凌晨,有疾管署防疫醫師在逛網路論壇批踢踢實業坊(PTT),發現網友熱烈討論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緊急通知公文,趕忙將訊息放在疾管署討論群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分享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他表示,去年12月31日凌晨,他正好睡不著,約凌晨3時看到同樣沒睡著的防疫醫師在群組中分享PTT文章,提醒中國武漢可能出現類似SARS的疫情。羅一鈞說,從專業面來看,這篇貼文中確實有些重要的內容,文中吹哨人醫師李文亮表明武漢出現7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的SARS病例,並貼出檢驗報告、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畫面。羅一鈞指出,他因睡不著,索性進一步搜尋相關原文,發現這項電腦斷層檢查來自民間檢驗公司,該檢驗報告除了顯示患者狀況類似SARS,也像綠膿桿菌病原體。他立即搜尋發現該檢查屬於較大規模的撒網捕魚式的篩檢,可能同時驗出多種病原體,不見得是致命的,但因出現SARS字眼,因此讓檢查的醫師特別提高景覺。他表示,由於檢驗報告中沒有官方單位戳章或印記,他以此研判醫師應是拿到檢查報告後,立即用手機拍照傳出,從社群媒體內容中也能看出訊息是由醫療人員的內部群組流出的內容,有一定可信度。羅一鈞指出,除了PTT,他也找到其餘外流出來的訊息,透過其他醫師、醫護人員說法,認為武漢可能真的出現醫院群聚,正因擔心感染更將病人隔離起來,避免院內感染。看到這裡,「根本無法繼續回去睡。」羅一鈞說,他立即將相關資料提供到疾管署防疫群組,也感謝中國大陸吹哨人李文亮以及PTT的發文者,讓台灣得以立即掌握疫情。
-
2020-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患難見真情」 外交部宣布捐贈日本200萬片口罩
外交部今天表示,今天下午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代表我國政府捐贈日本200萬片口罩,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代表接受捐贈清單,捐贈物資將另於近日內啟運赴日。外交部發布新聞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日本各地更出現醫療院所內部感染的情況,包含日本國會友台組織「日華議員懇談會」以及不少民間團體,皆向我國政府表達希望援助日本醫療物資。外交部表示,綜合考量台日雙方疫情發展、以及我國國內口罩產能提升等因素,我國決定向日本提供200萬片口罩,協助日方抗疫,強化雙方防疫合作,貫徹「台灣能幫忙,而且台灣正在幫忙」(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的決心,這批口罩將透過「日華議員懇談會」轉致日方,提供日本國內一線醫療人員。外交部表示,「患難見真情、風雨生信心」,台日雙方每逢天然災害發生時,均能相互伸出援手,發展深厚穩固的友誼,建立互相扶持的典範,這次疫情肆虐全球,台日雙方均有國民受困海外情形,不論鑽石公主號遊輪包機案,或者協助國人自秘魯、印度、斐濟返國等案例,在台日攜手合作下均能順利完成任務,再次見證台日友誼的緊密與強韌。外交部表示,台日之間共享價值,在各層面互為密切合作夥伴及重要友人,今日面臨人類重大威脅的新冠肺炎,雙方特別應在公衛防疫方面加強合作,我國期盼強化與日本就疫情資訊分享、疫苗與藥品研究開發、醫療專家交流等各項議題的合作,共同維護人類健康安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也在網站上發布捐贈消息,交流協會表示,新冠肺炎持續在世界急速蔓延,台灣在控制疫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國際社會做出了各種貢獻,受到世界極大關注,這次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向日本捐贈口罩,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表示由衷地感謝。交流協會表示,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不造成地理上的鴻溝,各國的合作與對應非常重要,從這個觀點出發,日本將繼續大力支持包括台灣參與在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日本和台灣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交流協會今後也將繼續努力,強化與深化日台關係。在捐贈儀式上,邱義仁和泉裕泰都戴著口罩,兩人還拿著大型的粉紅色口罩道具合照。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美染病死亡率為何如此高?重症醫療專家點出這因素
北榮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分析,美國加護病床數數一數二,但疫情發展太快,不足容納所有病人,加上美國人均一般病床數偏低,許多輕症患者只能在家治療,待病情太重才送至加護病房,不容易搶救。新冠肺炎延燒,歐美醫療先進,然而一些國家死亡率高過中國,歐美重症醫療有何問題?北榮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12日分析,美國加護病床數數一數二,但疫情發展太快,不足容納所有病人,加上美國人均一般病床數偏低,許多輕症患者只能在家治療,待病情太重才送至加護病房,不容易搶救。他提醒,台灣應設法擴充加護病房能量,且有設備不夠,還要有足夠的重症醫學人才。重症患者死亡率高 從加護病房見端倪陽光耀提到,中國武漢金銀潭醫院統計,65歲以上約一半會送至加護病房;義大利報告也指出,年紀大越容易進入加護病房,平均死亡率26%,且隨年紀升高。英國健保屬統計,住進加護病房24小時內插管比達率80%,這類患者死亡率約70%,沒插管只有30%,英國首相幸運屬於後者。上述顯示,年紀是很大的警訊。不過,進一步分析義大利重災區倫巴底發現,加護病房各年齡層死亡率也偏高。陽光耀指出,包含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重災區國家,加護病房床數都偏低,影響著病人容納量、醫療照護能力。美國加護病床數世界第一 為何hold不住?陽光耀先舉義大利說明,其倫巴底加護病房有600百床,3月初卻早有1400人要住院,很多人住在擴張的加護病房,卻缺少足夠的醫護人員,「義大利病情發展太快了,醫療系統無法負荷,只能接受各國醫療人員支援。」同樣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統計,紐約有1萬6千名確診,短期內有4千名需加護病房,醫療資源還是無法負荷。醫師更指出,在紐約,有13%確診病人住院,實際上重症應有20%,剩下7%病人去哪?「原因之一是美國人均一般病床數偏低,每千人僅2-3床。」陽光耀解釋,美國醫療昂貴,普通病床不足,輕症都鼓勵在家治療,待病情太重才送至加護病房插管,死亡率高達7成,以致死亡率偏高。統計發現,人均病床數高的國家,如日本、韓國、德國死亡率都很低,顯示病床數占了很大的因素。方艙醫院可彌補病床數? 醫:只能安置,不能治療各國為因應病床不足,啟動方艙醫院,陽光耀強調,方艙醫院沒有氧氣、監視器設備,「只是一個大型的收容所,不是醫院,只能觀察,無法適當治療。」包含德國、南韓,確診數都不低,但病床數夠,不用啟用方艙醫院,病人在普通病房即可,是與西班牙、法國的差別。疫情嚴重衝擊醫療 台灣如何因應?美國專家根據流感,預估新冠肺炎死亡率3%,5%人口被感染,需要病床數是流感6倍,加護病房床數是流感24倍,遠超流感的衝擊。陽光耀建議,從歐美經驗學習,在大流行區,若有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時,加護病房內所有肺炎都要當新冠肺炎處理,優先收進負壓隔離加護病房;如果沒有負壓病房,就收進單人隔間加護病房,仍沒有就將兩名新冠肺炎病人集中一間,並拉開床間距離;如果都做不到,就要院內另尋場地收治這類病人,還是做不到就要轉院了。紐澳醫學會指引則指出,若加護病房20%新冠肺炎病人使用呼吸器,要儘快人工訓練、制定照護計畫;一但超過20%,就要引入更多醫療人員,不必要患者勿住加護病房;如果超過50%,要調整策略,很多非新冠肺炎病人要移置其他病房,改成新冠肺炎專責病房。對此,台灣重症等各醫學會近期將出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症照護暫行共識」,陽光耀說,台灣床位、人力都夠,萬一床位不夠,要降低加護病房需求,暫緩其他手術,並運用呼吸照護中心、手術恢復室等空間,設法增加加護病房空間;至於呼吸器尚足(1萬台),還有庫存備用;人力則要緊急訓練。陽光耀說,疾管署已制定台灣醫療應變規劃,會協助各醫院資源管控,指定專責醫院、調度退休醫護等,呼籲各醫院遵從疾管署大原則。更重要的是,設備足還不夠,還要緊急訓練重症人才,保護好醫療人員,人才才會充足八仙塵爆時,加護病房需求有221人,當時全台僅145床,但全台51間醫院加共同參與,把普通病房改成燒傷加護病房,造就台灣奇蹟。「新冠肺炎不能這樣做,醫護人員太辛苦,病患死亡恐升高,醫護一定要保護好,才能照顧更多人。」陽光耀如此呼籲。
-
2020-04-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忘了是否吃過藥 好心鄰提醒你
「到底吃藥了沒?」許多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常會遇到相同困擾,看著藥袋,數著藥丸,就是想不起來吃過藥了嗎?醫界首度黑客松作品「好心鄰」LINE上線亮相,人性化設計,除了通知吃藥,吃完藥,再按一次,留下用藥紀錄,輕鬆解決用藥問題。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表示,美國醫學會雜誌一項研究顯示,在感染新冠肺炎138名住院患者中,以慢性病患者為主,近一半至少一種合併症,前三名分別為高血壓(31%)、心血管疾病 (14.5%)和糖尿病 (10%)。罹患新冠肺炎致死率較高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一項研究顯示,早期新冠肺炎患者中,高達50%住院患者罹患慢性疾病,其中40%罹患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換言之,在罹患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中,兩成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謝宜璋說,美國心臟學院今年3月針對新冠肺炎發出緊急通報,其中提及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較高,且預後較差。務必按回診時程就醫領藥以中國研究為例,整體新型冠狀肺炎死亡率為2.3%,但如果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病毒,致死率升至10.5%,高出近五倍,其次為糖尿病7.3%、慢性呼吸系統疾病6.3%、高血壓6.0%以及癌症5.6%。不過,最近不少慢性病患者不敢回診,擔心到了醫院,增加感染風險。對此,黃瑞仁指出,國內各醫院超前部署,嚴格限制入院條件,人員管控,院內感控成效良好,慢性病患者不用擔心,務必依照原先回診時程,持續就醫領藥。謝宜璋指出,最近確實有不少老年患者不敢至醫院,但藥物又快吃完了,因此,請家人至醫院代領藥物。不過,相較於復健等其他科別,心臟內科門診病人回診情況還算正常,有些人擔心藥物是否被斷貨,「如果沒藥可吃,該怎辦?」宅在家未規律運動及飲食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時間,許多慢性疾病及冠心症患者都宅在家裡,不敢外出,無法規律運動及飲食,只能睡覺、看電視。因生活作息不正常,以致常忘吃藥,黃瑞仁提醒,可以下載手機App「好心鄰」,協助做好自我健康管理。AI人工智慧「好心鄰LINE」係由陽明大學醫學系、台灣大學電機系學生合組「陽臺看星星」團隊攜手研發,將AI人工智慧和LINE的「聊天機器人」程式相容,透過動態關心,與慢性病患者互動,主動提醒按時服藥,藉以提升急性冠心症患者的用藥順從性。透過平台未來可緊急通報謝宜璋表示,這個版本的功能及人性化介面,令人驚豔,不只提醒用藥,檢測各項指數紀錄,醫療人員還可透過此平台向患者進行衛教。未來可以增設緊急通報機制,發生緊急狀況時,在第一時間尋求醫院協助。謝宜璋提醒,不少心臟疾病患者術後自覺心臟功能恢復正常,不按時服藥,甚至自行停藥,最近網路謠言眾多,也有病人因此中斷用藥。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致死率相當高,提醒患者,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仍須規律用藥,才能抵禦新冠肺炎威脅。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民眾搶購奎寧 醫師批:幹嘛搶當白老鼠害人害己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大流行,各國加緊研發特效藥,治療瘧疾藥奎寧及羥氯奎寧因據傳有療效,引起各界熱議。台灣也有民眾設法購買奎寧「搶來備用」,讓婦產科醫師、前民進黨立委林靜儀痛批,「備什麼備啦!亂搞!」。新冠肺炎爆發後,美國有醫師使用奎寧與羥氯奎寧等多種藥物治療新冠肺炎案例,一度讓各界振奮,卻也傳出有病患死於奎寧強烈副作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指出,採用奎寧、羥氯奎寧及多種抗生素藥物併用的雞尾酒式療法,雖具有療效,但可能對心臟造成更嚴重的副作用。前立委林靜儀,最近接獲反映,有民眾向醫療人員表示自行到藥局買奎寧:「很多人都去搶來備用。」讓她痛批,民眾亂買奎寧不應該。林靜儀說,第一,對於新冠肺炎的治療, 各種藥品都還在研究階段。第二,美國已有老夫妻自行使用奎寧想「治療」自己的新冠肺炎,結果一死一重病。第三,奎寧是處方藥物,必須持有醫師處方才能取得使用。她強調,民眾「囤」奎寧,最後一定是莫名浪費錢;而且還會讓本來就有長期需要奎寧治療的病人有斷藥危機,非常不可取!更何況有研究發現使用奎寧治療新冠肺炎的病人出現嚴重副作用。科學研究都必須在嚴格條件下進行,幹嘛自己當白老鼠,況且又沒有病!她也提醒,沒有醫師處方自己跑去買奎寧,違反藥事法第50條,無處方箋不得調劑供應處方藥。民眾如果有遇到這樣的違法現象請向衛福部檢舉。
-
2020-04-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快篩研發成功!工研院「疫開罐」準確率9成 1小時驗出
新冠肺炎疫情境外移入個案激增,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曾接觸過確診個案,甚至是已感染的旅客,入境時可能還在潛伏期,或是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如何從一進國門就快速篩檢,成為防疫關鍵。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在潛伏期就能檢測病毒,1小時內完成快篩,準確度高達9成,可用於機場、診所等,有效阻斷傳播鏈。工研院手持式快篩 一小時就搞定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因技術優化,從桌上型變成掌上型,除了外觀與飲料罐一樣而稱為「疫開罐」,重量只有600公克。快篩研發成功來自兩大關鍵,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說明,新冠肺炎屬冠狀病毒,團隊透過國際基因定序資料庫,多重比對病毒的基因序列,區分SARS和MERS差異,從中找出相同表現,但也得與流感區隔,以排除干擾,而設計檢測的試劑「核酸探針」成份控制成為關鍵,在多組核酸的交叉比對之下,準確度高達9成。目前國際使用的檢測儀器以中央實驗室為主,傳統使用的聚合酶鏈鎖反應(PCR)熱循環儀,篩檢時間約4到8小時,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以恆溫擴增放大病毒檢測法,在感染初期於1小時內即可檢驗,並針對機場入出境檢測,最快40分鐘內可得結果,速度至少快6倍。手持式檢測儀器體積小,民眾無須再奔波往返醫院,有效減低醫療人員負擔。潛伏期就可驗出 儘早做防疫措施相較於SARS、MERS病毒在潛伏高峰期時就出現症狀,新冠肺炎最讓人頭痛是「潛伏期症狀不明顯」,捉摸不定。工研院採核酸檢測技術,針對病毒本體做檢測,在感染初期,從鼻咽喉取得樣本後,再以滴管取出滴在試管中,運用專屬光學即時偵測模組進行檢測,在未發燒或其他症狀前能檢驗出,儘早防疫。為加速量產,目前工研院已與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包括與國防部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4家廠商共同合作外,也將與醫療院所合作,預計於6月底運用工研院GMP的場域,完成1萬套恆溫核酸擴增探針試劑套組,希望未來在廠商加入後,7月底完成技轉、達到量產疫開罐的準備,提供第一線防疫人員更精準快速的檢測與防護。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沒紓困!台中開業醫:賠錢賣命提頭上戰場
全國基層診所受疫情衝擊大,台中市東勢長頸鹿聯合診所院長、小兒科醫師陳俊宏說,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診所病患人數從平均每天近400人人數少一半,就診人數少一半,防疫等營運成本增加二成,風險高、時間又拉長,政府至今沒有針對診所紓困,更令醫護擔心是「高風險」,他平均一天看診約5名發燒患者,感覺賠錢賣命、「提著頭上戰場」。陳俊宏說明,診所醫護人員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要新增一名護理人力,政府配發拋棄式隔離衣數量有限,診所購買可重複使用的隔離衣,其他如N95口罩、手套、面罩、護目鏡、霧化器、額溫槍、環境消毒以及新增護理人力,還有病患與陪病者洗手乳、乾洗手等,光每天供應洗手乳就用掉一到二瓶,這些都屬於額外付出,不涉健保總額。陳俊宏指出,醫護看診風險高,很擔心「中獎」,時間也拉長,新增護理人力戶外詢問旅遊史、量體溫,乾洗手等,尤其遇到發燒病患,要跑到戶外發燒篩檢區看診,看完後,手套脫掉丟棄,面罩重新消毒,環境還要再消毒一遍;下診後,醫護的隔離衣要脫下,立即清毒,還要清洗、晾曬,都很花時間。陳俊宏認為,診所為醫療體系第一線的守護者,維護在地民眾的健康,曝露在高感染風險中,診所為防疫增加營運成本,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減少到醫療院所,也讓診所陷入營運困境,但基層診所至今沒有列入政府紓困基金的名單中,也沒有防疫實質的補貼,盼政府能針對診所紓困,支持診所所有醫療人員繼續堅守崗位,專心對抗疫情,守護在地民眾的健康。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灣女兒」西班牙搶救患者染疫 康復推出病房獲一片掌聲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多國肆虐,目前以歐美疫情最為嚴峻,醫療人員面對龐大的確診病患疲於奔命,他們對防疫的幫助功不可沒。對此,立法委員溫玉霞昨日在臉書專頁分享西班牙媒體報導,表示行政院僑務委員劉金枝的一對女兒目前在西班牙擔任醫護和麻醉師,但在救治病患過程中染疫,近期兩人逐漸康復,大女兒被推出病房外時,西班牙醫護列隊為她鼓掌加油,畫面相當感人,而溫玉霞也直呼她們是台灣女兒,全家都是台灣之光。溫玉霞在貼文中以「為在西班牙的台灣女兒喝采」為題,寫到行政院僑務委員劉金枝的大女兒Diana在西班牙醫院擔任麻醉師,而小女兒也同樣為醫護人員,兩人為救治新冠肺炎病患不眠不休,但上個月卻不幸染疫,Diana在醫院救治戴上呼吸器15天,而小女兒則是在家隔離治療。根據「EL CORREO」報導,Diana在畢爾巴鄂(Bilbao)醫院工作將近5年,染疫後住進了重症加護病房,經過治療後終於逐漸康復,已經可以轉離原本的病房,當她被推出病房時,一群西班牙醫護人員列隊為她鼓掌加油,感謝她在醫療前線的付出,而Diana也舉起手向他們示意。溫玉霞表示她看到這幕時相當感動,她說「台灣的女兒在異國發光發熱,為了救治病人勇敢和病毒奮戰,劉金枝的先生也是醫師,父母都全力支持女兒在僑居地犧牲奉獻,這一家人都是台灣之光。」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侯明鋒:抗疫持久戰 不能鬆懈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台灣現階段防疫成績優異,被譽為模範生,但清明假期四天連假各大景點湧現人潮,令人擔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侯明鋒說,「這會是一場持久戰」,台灣在這場防疫作戰,上半場打了好球,國人一旦鬆懈,形成防疫破口,恐掀起大規模社區感染。強化感控 醫院是最後一道防線侯明鋒指出,這場世紀防疫之戰最後一道防線在醫院,關鍵是第一線醫師及護理人員,為此,四月五日晚間,高雄附醫內部調查上千名員工旅遊史,十幾名員工需自主健康管理,多名有症狀的護理人員接受採檢。侯明鋒說,為了做好院內感控,急診必須嚴格把關,最近一、兩天急診就醫人數明顯增加,除了一九二二專線送來的疑似個案、出現不適症狀居家檢疫者,也有不少人因逛了景點、夜市出現呼吸道症狀而赴急診接受篩檢。侯明鋒指出,未來一、兩周各大醫院急診患者人數應會暴增,各大醫院應謹慎面對,國內負壓隔離病房、專責病房等醫療容量有其上限,一旦發生大規模院內感染、社區感染,醫療體系就可能被壓垮。抗煞專家助陣 打造緊密防護網十七年前台灣發生SARS疫情時,侯明鋒為高醫開刀房主任,他表示,那時醫療院所並未重視院內感染,以致醫界付出慘痛代價,不少醫護人員因此喪命。這次面臨新冠肺炎,許多當年在第一線抗煞的醫師、醫療人員居各醫療院所領導階層,有抗煞經驗也知道院內感控重要性,早就提前部署,擬定防疫策略,嚴格分艙分流。此外,指揮中心擬定作戰方針,曾參與抗煞的防疫專家如何美鄉、葉金川、蘇益仁等人貢獻心力,加上運用電腦科技資訊、健保資料庫串聯勾稽及民眾超高配合度,打造出緊密防護網,穩住陣腳。減害措施 能降低社區感染風險侯明鋒說,醫院採實名制管控人員進出,民眾必須保持社交距離、量體溫、戴口罩,儘管有些擾民,但種種減害措施才能降低社區感染風險,民眾應多忍耐,「前端多花精神,從嚴防杜,從公衛及經濟等角度來看,絕對是划算的」。侯明鋒認為,民眾仍可在細節處多加留心,例如,小吃攤販、餐廳店家多鼓勵消費者外帶,減少內用,不要坐下來用餐就可減少接觸傳染。硬幣、紙鈔也可能是傳染途徑之一,建議民眾防疫期間多以信用卡付費,商家則可針對硬幣紙鈔消毒殺菌,讓民眾安心。
-
2020-04-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4天居家檢疫心情好煎熬 「再一次絕不會出國」
3月上旬,吳先生與友人趁著轉職期空檔,飛往紐西蘭旅遊20天,未料碰上歐美國家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一度以為會被困在紐西蘭。歷經四次訂機票,終於回到台灣,不過他沒想到,14天的居家檢疫才是煎熬的開始。吳先生今天凌晨零時解禁,回顧14天的居家檢疫,他說,難熬的點不在於不能出門,而是害怕成為防疫破口,尤其他在花蓮,如果由自己打破花蓮零確診神話,確實會相當自責。吳先生說,3月下旬回到台灣後,就從桃園機場搭乘防疫計程車直奔花蓮。當初因為紐西蘭疫情只有零星確診,決定照計畫出國時,就已經做好最壞打算,不過回到台灣心情又不同,友人的擔心、親情的呼喚,加上外界質疑眼光,都讓他心裡壓力越來越重。回到花蓮後,吳先生開始進行居家檢疫。他說,平常沒事就是看書、看影片,然後進修。配合政府政策不能出門,呼吸不到新鮮空氣,連家人、朋友送飯時都只能在屋內目送, 「忽然感受到自由真的好可貴」。解禁出關的時候,決定走去戶外做些運動,舒展一下筋骨。不過吳先生說,他有考慮多居家檢疫一周,保護別人也保護家人。看到台灣醫療人員這麼辛苦,如果回到當時,絕對不會再冒險出國,也會阻止身旁友人前往,自己今年也不敢再出國了。萬一真的感染,除了道德感的譴責,還浪費國家資源,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他也呼籲五一連假甚至是周末要出遊的民眾,要出去可以,但要做好防疫措施,不能掉以輕心,千萬別成為台灣防疫上老鼠屎。若這一兩周發現因清明連假人潮聚集,確診人數飆高,民眾自然而然會有定奪,要不要在這個敏感的時候出去旅遊。吳先生說,去了一趟國外,會發現台灣防疫真的做得很好,近日確診數從十位數,開始降到個位數,但他希望國人面對境外移入者,可以多一分同理心,不要有過度謾罵甚至製造上會上的對立。「沒有人希望生病和出事。」吳先生說,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出去與否,或是選擇要不要回來台灣,倘若今天去國外讀書的國人,因為疫情嚴重返台而增加國內確診數,卻遭受到無止盡的批評,當事人一定非常不好受。他說,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設想,非常時期要做的是凝聚向心力,才有助於事情發展,最後一同打贏這場防疫戰役。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周行一/我們如何一起抗疫?
今年二月全世界關注中國大陸新冠病毒疫情,當時很少國家預想會跟武漢一樣必須封城,短短的一個三月裡,歐美與新興國家相繼採取各種不同層次的「保持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ing)封城手段,希望能遏止疫情失控,減少人命損失。電視與網路上瀰漫感染者與死神掙扎的驚心畫面,歐美與中國大陸一樣,把抗疫比喻為戰爭,美國媒體預測全美死亡人數會超過越戰,甚至二次世界大戰,天天報導感染與死亡人數創新高、醫療資源不足,且經濟會因「保持社會距離」受到重創;對比下,台灣的狀況相對好許多,僅有三百多位感染,死亡數在個位數。以台灣與大陸的緊密地緣關係,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大家應當感謝政府與各級醫療人員所做努力,否則我們可能與歐美一樣陷入進退艱難泥沼中,因此更要珍惜並且努力維持這個狀況。當國際媒體不停稱讚台灣抗疫成就,同時我們感覺周遭沒有嚴重感染情況時,社會的警覺性自然會降低,已經表現在清明連假墾丁幾萬人聚集歡樂,及媒體報導有許多景點訂房爆滿情景,也凸顯抗疫的基本矛盾:一方面必須「保持社會距離」,另一方面卻需要維持經濟活動。這個矛盾很難相互妥協,大陸在疫情緩和後急切復工,冒了疫情死灰復燃的風險,川普總統不願意宣布全美進入緊急狀態,可能會讓疫情控制太慢。我國政府同樣面對這個矛盾,台灣是一個外向型經濟,新冠病毒產生的世界問題必定會成台灣的問題。當國家面對這種危機時不可能只靠政府,必須依靠某種形式的私部門與政府共同努力的夥伴關係(公私合夥,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一起度過難關,同時為復原做準備。私部門包括企業與個人,企業界應迅速反應工作場所的狀況,幫助政府控制疫情;向政府建議紓困政策的方向與重點,並且配合政府,擬定減少衝擊員工的策略與做法;台灣各行業都有公會,同行之間應討論如何一起與政府努力解決問題。不過我們每一個人才是解決這個矛盾的主體,只有老百姓才有能力「保持社會距離」,同時幫助維持經濟活動的進行。「保持社會距離」是避免傳播病毒的有效方法,必須避免非絕對必要活動,勤洗手與配戴口罩,在公共場所時與別人維持有效距離;盡可能維持原來的生活水準,網際網路已方便到可以做各種消費與虛擬集會,我們可以「保持社會距離」,也可以「將就地」愉快生活,但是不要過度囤積食物與用品,恐慌是比新冠病毒更嚴重的傳染病;儘量避免減少每年規畫的慈善捐助,現在有更多人需要幫助。台灣在抗疫方面的績效受世界矚目,經濟上我們是全球資訊與醫療產業的重要供應鏈成員,只要公私部門一起努力,繼續有效防堵疫情,在世界需要台灣時,我們可以提供關鍵助力,同時在經濟上獲益。(作者為政大財管系教授)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醫師發明防疫箱全球爆紅 遭仿冒牟利 潘孟安來協助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第一線醫護人員時刻受到病毒威脅;花蓮門諾醫院賴賢勇、恆春旅遊醫院邱豑慶等3名醫師,月前在網路分享有效的防飛沬「插管防疫箱」設計圖,收到各國醫護熱情回響,卻被人仿冒來營利;邱再研發普及化的低成本、拋棄式的防疫箱,卻苦無廠商資源,縣長潘孟安被邱的無私分享和熱情感動,主動協助媒合廠商,取名「台灣BOX」的防疫箱下周即可量產。花蓮門諾醫院麻醉科醫師賴賢勇今年2月時在臉書分享自己設計的簡易型「防疫箱」,用透明壓克力製成防護板,連接手套、攝影鏡頭,直接罩在患者頭部治療,以降低遭患者飛沫噴到的風險,成本約2000元,在無負壓隔離設備環境中可做氣管插管急救,可隔離95%以上病毒,已有20多國採用,並發文感謝「無私的分享」;恆旅麻醉科主任邱豑慶和在台中執業的黃致遠受學長啟發跟進設計改良版,也在臉書分享設計圖。邱豑慶說,簡單又有效的「插管防疫箱」設計圖分享後,有天接到推銷訊息,赫見他們設計的產品被人仿冒販售營利,開價3、4000元;又因為國外疫情嚴重,這個設計還被國外拿來做研究,登上新英格蘭雜誌,後來的發展不出所料,英美等國都出現想要註冊專利或牟利的人,甚至有英國人命名為「倫敦box」,還好有網友強調是正港的「MIT」。他說,這是要讓第一線醫療人員都平安,本來就不是營利的,「現在賭一口氣也要撐下去,要把它降低成本,變成平價、可拋棄,幫助更多人,但為了防專利蟑瑯,特別在美國申請註冊」;最近除了跑工廠也寫信給政治人物闡明理念,試圖尋求協助,都石沉大海,直到周一接到潘孟安來電,起初以為是推銷貸款電話掛斷,幸好第二通接通,促成這椿美事。「救人如救火、防疫要和時間賽跑!」潘孟安說,醫師自掏腰包開發防護箱免費送醫療體系,還幫國家做醫療外交,令人感動,縣府團隊動員分工合作尋找合適廠商,上市公司恩德科技公司受到感動願意投入模組化生產,每套成本可降至千元內,最快下周就能量產,單日生產1200套,產能最高可達1萬套。潘孟安說,先拼出「台灣BOX」首批產量出來,優先供應屏東及全台各地醫療院所,衛生局將透過麻醉醫師公會、急診醫師公會等系統調查了解需求數量,縣府也將協助拍攝教學影片並翻譯成多國語言,未來提供給各國醫護人員使用。
-
2020-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採檢暴增確診低 陳時中:小心是對的但無須恐慌
清明連假後,新冠肺炎通報採檢量大增。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民眾不用恐慌,但小心是對的,目前採檢量能還能負荷。境外移入疫情在可控範圍內,本土疫情持續觀察。清明連假後,擔心社區感染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擴大風險族群採檢,若連假曾出遊且出現符合通報定義症狀,醫師就可依判斷採檢。連假後幾日,採檢量都比往常倍增,每日約1600至1800例。採檢量大增,第一線醫護人員負擔重,但從近日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數來看,都僅新增個位數,9日也僅新增1例可查到感染源的本土個案。媒體下午在記者會提問,近日採檢量大,但確診數很低,是否民眾過於恐慌、湧入採檢所;採檢量能是否受影響。陳時中表示,民眾真的不用這麼恐慌,但小心是對的,目前採檢量高,但採檢量還能負荷,在可負荷情況下也可好好過濾,看是不是可以給大家一個解答。陳時中說,整體而言,隨境外管制措施,相信境外移入疫情在可控範圍內,沒什麼大問題,但本土疫情要持續觀察。此外,有媒體關心基層醫療人員做侵入性治療的防護措施。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每個醫師每週都有3個N95口罩和防護衣。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交部長吳釗燮推特回應蓬佩奧 台灣為援助美醫護自豪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台灣迄今已啟動兩波防疫援外行動,受惠對象包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8日親自推文感謝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回推,表示台灣對能支援美國第一線醫護人員感到自豪。美國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目前已有43萬個確診病例、超過1萬4000人死亡。台灣1日宣布啟動第一波防疫援外行動,其中包括援贈美國200萬片醫療級口罩,今天更宣布啟動第二波防疫援外,美國疫情較嚴峻的州也是受惠對象。此外,台美3月簽署防疫合作聯合聲明,根據聲明,美國將提供台灣30萬件防護衣原料,而台灣將每週供應美國10萬片口罩。外交部今天說,已將相關口罩轉交美方,包括第一波援外行動的200萬片口罩,以及台美防疫合作架構下,台灣4月供應美國4週的40萬片口罩。蓬佩奧8日推文讚許台灣是真朋友,表示台灣資訊透明度及慷慨大方,為世界抗疫楷模。蓬佩奧(Mike Pompeo)指出,在困難時刻,真正的朋友會互相支持,美方感謝台灣捐贈200萬片口罩,支持美國前線醫療人員。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親自回推表示,台灣對能支援美國第一線醫護人員感到自豪;台灣是美國的好朋友、好夥伴、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雙方將一同對抗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外交部今天也透過新聞稿指出,台美將持續在「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及既有的合作機制上攜手抗疫,同時與全球各理念相近國家就疫情資訊分享、疫苗與藥品研發、醫療設備交流等各項議題並肩努力,共同維護台美雙方人民及全人類的健康安全。#Taiwan is proud to support front-line medical workers across the #US. We stand together as friends, partners & fellow democracies in the global fight against #Coronavirus. JW https://t.co/kPuLejkrev—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 (Taiwan) 🇹🇼 (@MOFA_Taiwan) April 9, 2020
-
2020-04-09 科別.心臟血管
慢性病患新冠肺炎致命風險高 做好3C自我管理
慢性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的致命風險高!研究發現,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國健署因此提醒,高血壓患者及長者,疫情期間盡量待在家,做好3C自我管理,落實勤洗手,出門戴口罩,不去人口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以減少病毒感染風險。目前正值季節交替之際,也是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高血壓患者及長者的血壓,務必要做好自我管理。面對疫情,要保持警覺,但不必過度緊張,掌握下列注意事項,就能輕鬆做好血壓3C自我管理。●每日記得量血壓(Check):民眾平時可利用醫療院所或生活周邊的血壓站來量測血壓,但在疫情期間,建議改在家測量血壓,並利用紙本或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記錄血壓數值,除了可自己監控血壓變化,也可在就診時提供醫療人員了解血壓控制情形,做為治療參考依據。●健康生活型態不可少(Change):在日常生活上,更要落實良好生活型態,例如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拒菸酒,適度居家身體活動,例如做健康操、散步、做家事等,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有助於血壓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風險。●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應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因應疫情,可憑醫院或診所開立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優先至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減少出入醫院次數,降低感染風險。若民眾必須至醫院領藥,部分醫院有增設慢性處方箋院外領藥服務窗口,建議先上醫院網站查詢,或打電話洽詢了解該醫院是否有相關服務後再前往,以確保個人健康安全,減少感染機率。由於全球疫情持續嚴峻,國健署呼籲,民眾對疫情勿過度恐慌,緩解焦慮情緒,可減少血壓波動,另外,慢性病患者務必規律用藥,早晚量測血壓,依照時程回診。
-
2020-04-09 癌症.抗癌新知
醫病天地/人工血管照護 應防撞、避提重
林先生在病房內不停地來回踱步,神情透露擔憂某些事,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王麗凱跟他聊一會兒,明白他煩惱出院回家後,人工血管留置照護的問題。王麗凱表示,化學治療藥物大多採用靜脈注射,選擇裝置人工血管可免除找尋周邊血管的煩惱,減少血管刺激衍生硬化及壞死等不良反應,還有可重複注射,安全性比周邊血管注射來的好,化療結束,導管仍可繼續留置2至3年,甚至10年。「我不是專業,覺得術後傷口的照護很困難…」、「放置管路的位子一直讓我覺得有異物,睡覺常要調整姿勢」,王麗凱表示,罹癌本身就是一個壓力源,身上置入導管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要避免人工血管直接受到撞擊,植入裝置的手臂勿過度運動如360°旋轉、外展及提重物不超過3公斤。若長時間未使用人工血管,每個月需回門診以抗凝劑沖洗以預防管路栓塞。以目前的醫療技術,只要接受醫療人員指示,生活起居其實跟一般人並無不同,保持心情的愉悅,還是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王麗凱說,人工血管裝置部位以胸部鎖骨下靜脈最常見,為減少感染風險必須在開刀房進行,手術當天可進食,另外會安排照胸部 X光片,以確保人工血管位置。傷口未癒合前需每天換藥並注意傷口是否有紅、腫、熱、痛、分泌物或發燒,如果發現注射處有壓痛且伴隨發燒,應立即移除敷料檢查注射部位是否異常,有異常需盡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