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醫療.精神.身心
搜尋
酒精
共找到
1819
筆 文章
-
-
2024-12-1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用親密感滋潤軟化失智者的「不適切性行為」
編者按:本週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實習醫學生從一位酒精成癮病人的追蹤訪談引起反思,寫出非常令人驚豔的學習心得,透過深度的聆聽才悟出自己在沒有同理他人的情況下就先下了批評,在自己腦中替對方描繪出人格特質,忽略了聆聽與瞭解的問題。透過這樣的自省,學生悟出醫療人員以優越者心理導致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無法鼓起勇氣向周遭的人求助。另一篇是諮商心理師寫出她如何耐心幫忙因為失智症老人的不雅行為而引起困擾的家庭。她強調增加「親密感」的互動,可以減少失智症病人的「不適切性行為」、重視高齡與失智者身份的情感需求,並強調長期與失智照顧場域裡性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一家老小一前一後陪同失智症爺爺來找諮商心理師,主要照顧者是面容憔悴的奶奶,女兒牽著小小女孩。奶奶與女兒看著心理師,面露尷尬紛紛推託著:「妳先講」、「你說啦」。爺爺坐在一旁門外椅子上,神情冷淡盯著前方。靜默一陣子後,女兒聲音微弱略帶沙啞的說:「奶奶最近說爺爺在家裡會一直摸下面(下體),奶奶看到爺爺在摸下面,奶奶覺得會很髒……奶奶覺得爺爺是變態、老色鬼,很生氣時還忍不住打了爺爺手背,希望讓爺爺不要再摸了!」奶奶聽完臉色沈重。心理師察覺氣氛複雜後,請奶奶在外先等待,單獨與女兒討論。女兒在奶奶踏出門後,泛淚的描述著爺爺撫摸下體這事,讓全家人非常尷尬與不知所措,女兒更擔心年幼的孫女返家看到爺爺在摸下體,不雅觀的行為,會不會影響到孫女的幼小心靈,甚至爺爺會不會去摸孫女或鄰居,性騷擾其他人……一連串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讓女兒感到非常不安。女兒煩躁的是忙著工作與養兒育女之外,失智又有性騷擾行為的爺爺跟家庭暴力的奶奶兩人的長期照顧安排也無法確定,各種情緒積累下女兒在壓力崩潰的邊緣……聽完女兒的顧慮擔心後,心理師轉而請女兒在外等候,單獨與奶奶聊聊。心理師:「奶奶,爺爺生病這件事您怎麼想啊?」奶奶:「爺爺是有失智症,但他不是壞人啦!」心理師:「那奶奶您照顧爺爺這麼多年,累不累啊?」奶奶:「他是我先生,我照顧他應該的啊!想當年結婚時,我就說要照顧他一輩子,現在他生病了,當然要我照顧啊!」奶奶細數著照顧爺爺的日常生活起居,也提到失智症照護一路以來,爺爺變了個人似的,整天疑神疑鬼、覺得有人要害他、覺得奶奶在外有男人等等,奶奶照顧起來更累了!奶奶:「最近啊,爺爺黃昏時會特別『歡』,會一直亂摸,有時亂摸自己、還想摸我,真的是不色鬼齁!」心理師:「您說的爺爺是亂摸,是摸什麼啊?」奶奶:「摸下面啊,有時爺爺的手就一直放在褲子裡面摸著!真的很髒,我就去抓他的手,讓他不要一直亂摸,我沒有打啦,那是我女兒亂講的!」關心整件事情來龍去脈後,心理師向家人說明爺爺會覺得有人要害他、奶奶在外有別人等,是很典型的失智症的精神行為問題(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而爺爺會忍不住一直摸著性器官,這在失智症症狀裡屬於「不適切性行為(Inappropriate Sexual Behavior)」,主因是爺爺大腦些部位受傷,在判斷環境與控制行為的能力也變差,因此爺爺可能沒有意識到在別人面前摸性器官與未經他人同意就觸碰別人身體等,這些都是「不適切的性行為」。若爺爺這類混亂行為的頻率比較高,藥物治療上可以請醫師開立協助情緒穩定的藥物給爺爺,甚至太過嚴重時可以請醫師安排住院治療。同時也向奶奶說明爺爺是失智症症狀,不是「變態」,並非是典型的「性騷擾」行為,建議家人先向醫師說明現在照顧困擾,請醫師以藥物治療協助。而非藥物治療層面上鼓勵家人增加日常生活裡與爺爺的身體接觸,透過肢體上的互動讓爺爺感受更多親密感,例如幫爺爺洗澡後,慢慢幫爺爺全身都擦上乳液,也可以考慮幫爺爺按摩頭部與剪頭髮。當爺爺不自主去摸性器官時,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請爺爺幫忙拿乳液或者做些家事,讓爺爺忘記要去摸性器官。女兒與奶奶聽完心理師說的,兩人面色放鬆了些,略帶笑鬧著說:「那等等我們就先去買乳液,今天回家就來試試看,來試試看互相擦乳液的這個小遊戲!」看著一家人離去的背影,希望這場「乳液小遊戲」讓親密關係軟化些,多點滋潤感。諮商心理師小呢喃:*增加「親密感」的互動,減少失智症病人「不適切性行為」:透過身體肢體的接觸,可以具體感受到家人傳遞來的體溫與關愛,如修剪指甲、擦指甲油、敷臉、梳頭髮、刮鬍子、擦全身乳液、全身按摩等這類身體接觸,若進一步調整身體接觸時頻率與力道,試著放慢速度、放鬆心情,讓彼此感覺到體溫的連結,增加親密感與安全感,也能減少失智者的問題行為。*重視高齡與失智者身份的情感需求:每個人不論年齡或身心理狀態都會有親密感、性需求或性慾望等情感需求,當年齡與身心障礙身份雙重身份時,「性權」是被忽略的權益,當高齡者或失智、失能者被視為無欲無求的狀態,有情感需求時卻飽受批評與質疑,實質上即便性能力受損,每個人都會有安撫、關心、溫暖的親密關係需求,正視高齡與失智者的情感需求是很重要的事。*長期與失智照顧場域裡性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失智者隨著認知功能衰退,表達親密需求能力減退,衝動控制能力也降低,病人可能會過度直白表達出個人性欲望或性需求,而照顧者或工作人員會是最直接感到不舒服與性騷擾,因此處遇與預防策略是當前長照性別教育需要更詳盡規劃的事啊!
-
2024-12-16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學人文反思寫作
編者按:本週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實習醫學生從一位酒精成癮病人的追蹤訪談引起反思,寫出非常令人驚豔的學習心得,透過深度的聆聽才悟出自己在沒有同理他人的情況下就先下了批評,在自己腦中替對方描繪出人格特質,忽略了聆聽與瞭解的問題。透過這樣的自省,學生悟出醫療人員以優越者心理導致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無法鼓起勇氣向周遭的人求助。另一篇是諮商心理師寫出她如何耐心幫忙因為失智症老人的不雅行為而引起困擾的家庭。她強調增加「親密感」的互動,可以減少失智症病人的「不適切性行為」、重視高齡與失智者身份的情感需求,並強調長期與失智照顧場域裡性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我想每個人對於某件事物都會依照個人經驗為事物下專屬於他們獨特的註解。關於酒精,如果是一個常參加聚會的人,他會說酒是熱鬧、是快樂;如果是一個在有美酒的餐廳被告白的人,他會說酒是愛情、是浪漫;如果是一個不勝酒力的人,他會說酒是暈眩、是不適,那如果是一個習慣性酗酒、把酒精當成麻痺自己的藥物的人呢?他會說酒是什麼呢?A先生,一位中年男性,身上的灰色短袖上衣看起來已經有些年代感,荷葉邊的領口與袖口,脫線的線頭隨著A先生的動作時而顯露時而被覆蓋,搭配著與衣服一樣同為深色系的短褲與台灣街頭經典的藍白拖,老舊的上衣下可以看出A先生肥厚的身軀,頭髮看起來應該距離上次修剪有一段時日了,這是我們小組去訪問A先生時,第一眼看到他的樣子。10年前,A先生來到醫院精神科門診,當時的他因為酗酒的關係,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受到很大的打擊,經過幾次門診的相處與了解,慢慢地建立起信任關係後,A先生開始講出他背後本來想要隱藏的故事。一開始在年輕的時候因為身邊同儕的影響,開始習慣用每天一瓶米酒當作自己睡前的儀式,因為覺得喝酒可以緩解他的疲倦也可以讓自己心情比較愉悅,漸漸漸漸的,一瓶變兩瓶、兩瓶變三瓶,時間點也從睡前變成了只要饞酒了,就是喝酒的時機,這些習慣到他成家、有了孩子之後也是一樣,初期並沒有造成什麼問題,但他習慣性飲酒的狀況就像暴風雨前的大海一般,平平穩穩地但卻給人一種不安的感覺。直到有一天突然傳來A先生的姊姊因為憂鬱症離世的消息,這個消息有如天空厚重的雷雲一樣壓迫、佔據了A先生的大腦……A先生只能每天用酒精麻痺自己、麻痺掉悲傷,每天把自己泡在酒精裡面,這不只讓他自己失去家人的信任,也失去了工作與健康,經濟狀況因為失業加上喝酒的支出也越來越不堪負荷,種種的打擊加上女兒與妻子的疏離成為他想要改變的契機,正是這個契機讓他來到醫院,也讓我們有機會去聆聽他的故事。時間回到我們第一次訪問A先生的午後,我們遇見他的時候他已經滴酒不沾三年了,這對一個曾經重度依賴酒精的人來說,三年是多麼的長啊!正當我們震驚的時候,A先生卻緩緩地說:「不需要去算究竟已經戒了多久,因為戒酒是一輩子的事。」這句話「轟」的一聲在我心中迴盪了好久好久,我們常常會說:「我已經持續運動一週了!」或是:「我已經一個月沒吃甜點蛋糕了!」一週、一個月相對於三年來說有多麼不值得一談,我們對於短時間的堅持就沾沾自喜的心理在A先生這句話面前又顯得多麼的渺小,我不禁想著究竟要有多大的毅力與謙卑才有辦法堅持下去、忍住慾望呢?訪談結束之後,我進入了很深的反思,其實我在過去聽到「酗酒」這個詞語的時候我就會替那個人加上一個負面的標籤,總會覺得對酒精成癮的人是一個很沒自制力,也不會為自己與身邊的人著想,但是這次經過這樣子深度的聆聽我對於之前我會有那樣的想法感到非常的抱歉,在沒有同理他人的情況下就先下了批評,也自己在腦中替對方描繪出人格特質,忽略了聆聽與暸解。當我們聽到咖啡因成癮、糖份成癮的時候在我們心中對於這些名詞的第一想法,以及當我們聽到酒精成癮的時候我們心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他們兩者有什麼不一樣呢?還有造成他們不一樣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其實不管是酒精、咖啡因或是糖份,只要上癮就代表我們的意志力無法控制我們的行動,癮這個字本身並沒有褒意或是貶意,這是一個現象的描述,是社會大眾用普遍的價值觀替物質上癮冠上了好或壞的意義。當我們說一個人咖啡因成癮時,我們腦中浮現的是一個認真努力,犧牲睡眠的上班族或學生;而糖份成癮的人我們想到的會是一個胖胖的人,每天拿著一杯全糖加料的手搖飲,甜點、餅乾永遠都吃不膩;那酒精成癮的人呢?是滿臉鬍渣、邋遢不修邊幅、酒氣薰天的失敗者,但在這樣想的時候我們並不會去思考導致酒精成癮的原因,甚至也不願意嘗試去瞭解,因為覺得自己才是正常的、自己是站在對的那一方,所以不願給予跟自己不同的人機會,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優越者心理,我想這是最殘酷卻也最不可否認的事實,這樣的優越者心理導致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無法鼓起勇氣向周遭的人求助,因為害怕被貼上標籤,或是害怕自己軟弱的一面被揭開,因此狀況就一直不會改變,只會一直不停的惡性循環下去。A先生願意面對自己的不完美且下定決心改變的勇氣在眾多病人中實在是屈指可數的,在醫療道路上最難治癒的其實都不是各種常見或罕見的疾病,而是病人心中的那道坎,能把坎打平的方法大抵就是病人需要敞開自己的內心讓醫生走進去,一起針對根本問題找出解決方法,如果一開始A先生就單純為了戒酒而來,並沒有說出替代故事,醫師就無法針對其心理層面給出陪伴與支持,故事的結局也許就會改變。醫與病之間有一扇上鎖的門,在一段醫病關係中透過醫生的真誠與病人的信任一同攜手找到門的鑰匙把門打開,門的屏障消除後,病人與醫生才是真正的面對面溝通,這樣的醫病關係才是真正能給病人希望的關係,期許之後的我在行醫路上能一直記得A先生帶給我這樣一堂寶貴的課。
-
2024-12-15 名人.黃斌洋
有助發揮最佳清潔效果 牙醫師傳授使用漱口水的8大注意事項
〈漱口水百百問 PART II 〉藥用漱口水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有一篇追蹤176位個體的研究發現,如果透過含「氯己定」漱口水來抑制後天型糖尿病患者口腔與牙周病相關細菌,結果顯示年輕糖尿病族群可以得到更佳血糖控制效果。但問題是「降低牙周病細菌」是不是一定要靠藥用漱口水?值得繼續探究。此外,在長期選擇高濃度藥用漱口水同時,也需要了解一下來自醫學期刊的提醒。口腔中本來就有微生物菌種平衡關係,有研究指出,過度使用抗菌漱口水反而會破壞口腔正常菌叢的平衡。美國牙醫學會(ADA)指出,過度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可能導致牙齒、舌頭、口腔黏膜或修復體染色。 其他研究則指出,長期過度使用可能會產生包含味蕾味覺改變、口腔黏膜刺激,影響唾液分泌而口乾等風險。酒精漱口水天然的殺菌成分如薄荷醇、水楊酸甲酯等脂溶性「抗菌精油」,需要酒精做為介質才能溶於漱口水。但這個「酒精」成分,在醫界又引起廣泛討論。在已知副作用上,有些漱口水若酒精濃度偏高,有可能導致口腔乾燥並引起灼熱感。在待確認副作用上,《澳洲牙科醫學期刊》有一篇墨爾本大學的報告指出,長期使用高濃度酒精漱口水可能會讓口腔黏膜造成傷害並產生病變,包含癌症。但根據國健署癌症防治組2017年的說明,傳統漱口水內含的酒精量,目前並無實證顯示會增加口腔癌機率。關於這點,台大名譽教授韓良俊提醒,酗酒者得到口腔癌的風險,是不抽菸、不喝酒、不吃檳榔者的十倍,可看出酗酒是很明確的口腔癌危險因子。而引致口腔癌主要是口腔黏膜直接受到這些危險因子的「局部作用」。漱口時酒精停留在口腔的時間,有時還比一口乾杯喝酒更長。所以含有酒精漱口水對口腔的長期影響仍值得關注。另類漱口水既然藥用漱口水有藥物疑慮,精油漱口水有口腔黏膜酒精刺激疑慮,那開發像草本類或益生菌類等另類漱口水,甚至加入所謂「油漱法」,會不會是解方?遺憾的是,以目前實證醫學仍未對這些類產品具有足夠支持力。我將漱口水的使用總結如下:1.依據濃度區分「成藥級」與「一般型」漱口水。成藥型的漱口水不建議當作保養品長期使用。2.依據滅菌成分分為:藥品成分、精油成分、其他成分。使用前建議詳閱各自的優缺點。3.依據使用目的分為:手術後護理、預防蛀牙、抑制牙周病、降低口氣、牙齒美白等。上述療效的醫學證據力各有不同,請自行評估。4.牙周或口腔手術與植牙患者等傷口癒合期不太能正常清潔時,可透過濃度足夠的漱口水含3分鐘左右,再吐掉來幫助抗菌。5.有些人可能因為唾液分泌等問題,無法光靠刷牙保持口腔衛生,或是嚴重蛀牙、嚴重牙周病,還是得仰賴一些漱口水。6.如果身體健康,口腔沒有特殊狀況,漱口水就是個輔助工具。7.漱口水是在經過正確牙刷牙線與牙間刷後,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8.依據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建議,未滿六歲兒童不建議使用漱口水, 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下兒童需在大人指導下使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15 養生.聰明飲食
有利腸道又能控制血糖 專家教你從簡單碳水化合物改吃這種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大量需求的營養素,提供能量、促進消化和控制血糖。許多食物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包括水果、穀物、豆類和蔬菜。碳水化合物有不同類型,其中複合碳水化合物優於簡單碳水化合物,兩者的差異為何?紐約註冊營養師Jillian Kubala解說碳水化合物的組成,並建議民眾把多種複合碳水化合物加入日常飲食。簡單碳水化合物:單糖與雙糖所有碳水化合物均由醣類組成,依複雜程度又分為僅由一種或兩種醣組成的簡單碳水化合物,和由多種醣類組成的複合碳水化合物。單醣(monosaccharides)是最簡單、最小的醣類,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三種;雙醣(disaccharides)由兩個單糖組合而成,主要有三種:蔗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葡萄糖+葡萄糖)和乳糖(葡萄糖+半乳糖)。許多健康的食物都含有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等單糖;而許多不健康的加工食品,則含大量單糖,如高果糖玉米糖漿和蔗糖。單糖容易被身體消化,導致血糖迅速升高,這類簡單碳水化合物如糖果、汽水、含糖烘焙食品,除了熱量高,纖維、蛋白質及維生素等含量極低。因此食用過多簡單碳水化合物,會增加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健康問題。複雜碳水化合物:多醣複雜碳水化合物由三種以上醣類組成,使得身體更難以分解,需要更長的時間消化,血糖上升較緩慢。多醣(polysaccharides)主要有三種:澱粉、肝醣和纖維。澱粉和纖維是存在食物中的多醣,而肝醣只存在體內,是人類和動物將碳水化合物儲存在體內的形式,我們會利用儲存在肌肉和肝臟中的肝醣來獲取能量。澱粉集中在水果、蔬菜、豆類和穀物等食物中,與澱粉不同,纖維不會被人體消化,但它們是腸道益菌的最佳食物,更能幫助排便順暢。與食用大量簡單碳水化合物的人相比,常食用富含纖維的複雜碳水化合物的人,罹患心臟病和結直腸癌的機率較低。而纖維也能讓人有飽足感,因此攝取高纖飲食的人,體內脂肪往往比低纖飲食的人低。以下是營養師推薦的複合式碳水化合物。.全穀物:藜麥、燕麥、糙米、藜麥、蕎麥、小米等。全穀物是含有胚乳、胚芽和麩皮之完整穀粒,這些部位含有重要的營養物質,如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一旦去除就變成精製穀物,大大降低營養價值。.豆類:黑豆、黃豆、扁豆、鷹嘴豆、豌豆、花豆等。研究證實富含豆類的飲食,可以預防某些癌症、第二型糖尿病和消化系統疾病等。.澱粉類蔬菜(根莖類):番薯、馬鈴薯、南瓜、玉米、甜菜等。所有蔬菜都含有碳水化合物,但有些蔬菜的澱粉含量高於其他蔬菜,這些在台灣歸類為根莖類。.水果:藍莓、蘋果、橘子、香蕉、桃子、芒果、草莓等。水果不僅甜,而且富含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合物。但營養師提醒,過量的水果也會對血糖產生影響。減少或避免食用 簡單碳水化合物檢視自己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是否多為簡單碳水化合物?例如,白麵包和添加糖的食品,過度攝取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含有大量添加糖的食品,如各種飲料、汽水、糖果和含糖穀物,危害尤其嚴重。高添加糖攝取量與血糖控制不佳、三酸甘油酯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都有關聯。三餐避免吃過多精製穀物,雖然偶爾吃簡單碳水化合物不會對健康產生嚴重影響,但飲食中的大部分碳水化合物應該來自複合碳水化合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2-13 醫療.消化系統
為何一直脹氣?5個可能原因所致!5招有助預防腹部脹氣
你曾有過腹部脹氣的經驗嗎?腹脹是一種腹部緊繃、壓迫或飽脹的感覺。它可能伴隨或不伴隨明顯的腹部脹大。這種感覺可能輕微不適,也可能劇烈疼痛。通常過一段時間後會消失,但對某些人來說,它可能是一個反覆出現的問題。不過,這對健康有害嗎?為什麼會脹氣?最常見的腹痛和腹脹原因是腸胃內氣體過多。如果你在吃完飯後感到腹脹,可能是消化問題。這可能只是因為吃得太多或太快,或者你可能有食物不耐症或其他導致氣體和消化內容物積聚的狀況。1.改變飲食習慣將新食物加入你的日常飲食中,例如益生菌、發酵食品或堅果奶等,可能需要一些時間讓你的腸道適應。此外,富含纖維或蛋白質的食物也需要與水結合才能消化,因此在它們通過你的消化系統時,可能會引起腹脹。2.一次喝太多水水在人體中佔據了大量空間,因此一次性喝下大量水或增加運動量(這可能導致水分滯留)也可能引起腹脹。除非你因腹脹感到明顯不適,否則這些情況不需要特別擔憂。3.吃得太多儘管像運動和保持水分這些原因可能會導致腹脹,但你也可能在吃得比平時多之後感到腹脹。然而,導致腹脹的一餐不會影響你的健康,嘗試在下一餐選擇較清淡的食物,幫助你恢復最佳狀態。4.荷爾蒙波動多數女性在月經前和月經期間會經歷腹脹,腹脹也是在圍絕經期間荷爾蒙波動時常見的抱怨。女性荷爾蒙在腹脹方面值得特別提及,因為它們可以從多個方式影響腹脹,還有你對這些現象的敏感度。5.其他原因間歇性腹脹通常是由消化問題、荷爾蒙波動或兩者兼而有之引起的,這些原因也可能讓你感到普遍的不適和疲倦。只要你的症狀最終消失,通常不會很嚴重。然而,如果你的腹脹持續不退或變得更糟,或者你有其他嚴重疾病的症狀,例如發燒或嘔吐,則應尋求醫療協助,以排除其他的可能原因。如何預防脹氣?若你的腹脹是由於你吃或喝了某些東西,或是荷爾蒙波動引起的,它應該會在幾小時到幾天內開始緩解。如果你便秘,腹脹則不會自行消退,直到你開始排便為止。你可以透過改變一些生活方式來幫助預防:1.吃足夠的纖維如果你平常飲食中纖維攝取量不多,應該逐漸增加,這樣可以避免讓你的消化系統感到過度負擔。2.喝充足的水喝水有助促進整個消化道的蠕動,並防止消化中的食物變得過於堅硬和緊實,而無法順利通過。3.規律運動運動有助於防止水分滯留,並保持腸道蠕動。4.避免加工食品加工食品纖維含量低,鹽分和脂肪含量高。鹽會導致水分滯留,而脂肪會使消化過程變慢,因為脂肪需要更長時間來消化,這些都可能導致便秘和腹脹。5.留意敏感成分無論是酒精還是特定的食物,留意自己對哪些成分最為敏感。【資料來源】.Why Bloating Can Be Normal and Healthy, According to a Dietitian.Cleveland Clinic: Bloated Stomach
-
2024-12-12 醫療.皮膚
乾癬一直變嚴重…吃B群、塗藥膏沒好轉?症狀、成因、新治療迷思一次看
「工作壓力讓我的乾癬又爆發,好怕未來合併關節炎或心血管出問題…」、「為什麼病灶上突然長出小膿疱,消不下去還愈來愈嚴重…」這些嚴峻的挑戰都是來自來自俗稱「牛皮癬」的乾癬病友,根據健保資料庫推估,臺灣每年約有8萬人因其就診。病人身體和頭皮上會遍佈紅斑或皮屑,嚴重時,不僅可能出現關節炎、指甲變形甚至心血管疾病等眾多共病問題,還可能合併乾癬紅皮症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等嚴重型乾癬,不注意就會帶來感染致命風險。高雄長庚醫院皮膚部副主任林尚宏提醒,病友與乾癬共處的路上,除了須注意伴隨而來的共病,也要留意不同類型乾癬帶來的風險,更提醒切勿輕信仿間根治的方法。乾癬目前雖無法完全痊癒,但是及早治療大部分病人都能獲得良好控制,擁有正常的工作與生活。【本篇您將了解乾癬病有最想知道的問題,解方與建議一次看】:📍全家只有我有乾癬,為什麼?📍乾癬好像變嚴重,還多了其他症狀,擦藥吃藥都無法改善怎麼辦?📍很害怕發生關節炎、虹膜炎這些共病,能預防嗎?📍擦檸檬、吃黃蓮、進補增加免疫力,聽說可以根治是真的嗎?Q1:「全家只有我有乾癬,為什麼?」「疾病機轉最主要取決的仍是體質及家族史。」林尚宏表示,乾癬是一種皮膚發炎的慢性疾病,目前尚無法根治,需要長期追蹤、治療。面對許多乾癬病友詢問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罹病,林尚宏說明,有乾癬體質的人因惡化因子刺激,如外傷、感染、藥物或是壓力產生免疫失調等,都可能使得細胞激素過度活化,出現發炎反應進而發展為乾癬。乾癬通常分為四種類別:● 斑塊型乾癬:約80%的成人病友為此型表現,病灶類似板塊,會在皮膚上出現一塊一塊的紅斑,伴隨有銀白色鱗屑。● 滴狀乾癬:病灶以小於一點五公分的小點狀呈現,多因鏈球菌感染誘發。● 紅皮型乾癬:全身皮膚泛紅,大量脫屑,易有下肢浮腫、發燒或全身不適症狀及心臟、肝腎功能異常。●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多處皮膚會出現大片膿疱,造成全身性免疫系統如發燒、疲憊、甚至病灶感染導致致命風險等,屬治療時效性相當重要的皮膚重症,雖病人比率少,但推估仍有2~3%,且會與斑塊型乾癬合併出現。林尚宏也提醒,有家庭病史的民眾可多加留意,若出現症狀及早就醫,透過治療及時控制。Q2:「乾癬好像變嚴重,還多了其他症狀,擦藥膏吃藥都無法改善怎麼辦?」林尚宏表示,有7、8成的乾癬病人會出現頭皮屑變多,身上、手肘、膝蓋等處都出現紅疹,而腋下、鼠蹊部、股溝等容易摩擦的區域也會出現病灶,有些患者的指甲還會有甲床分離、指甲變形狀況。當症狀嚴重時,要當心發展成紅皮症乾癬,可能出現脫水或感染的併發症;若出現膿疱症狀時,則要留意有致命重症風險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找上門。📌【延伸閱讀】:沒有人認識的皮膚重症GPP詳細資訊大公開他也分享,上述四種乾癬類別當中,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屬較少見的嚴重型乾癬,與較常見的斑塊型乾癬的不同,GPP會造成多處皮膚出現大片膿疱,引起劇痛,也會出現體溫飆升、疲倦無後續後力等全身性症狀。若未及時緩解症狀還可能併發敗血症、呼吸衰竭等問題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治療時效性相當重要。值得留意的是,針對GPP近年醫學界大有進展。過去多數GPP患者都是口服A酸治療,但除療效有限之外,也不適合懷孕的女性使用。但現今已發現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機轉與細胞激素「介白素IL-36」有關,目前也已研發出針對此細胞激素專一性的生物製劑,更能有效截斷路徑,達到更好療效,只要符合條件,在台灣健保也能使用。林尚宏補充,由於健保用藥規範需要檢測出相關的基因突變才得以用藥,呼籲乾癬病友有發現疑似全身性免疫系統、發燒等問題,就到皮膚專科來就診加以確認診斷,後續也可主動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受基因檢測,「若有GPP基因要在零感染或沒有壓力環境的環境避免誘發,確實有點困難,但是在有效的藥物出現後,趁早治療還是能有效控制。」【資訊補充站BOX】:為幫助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病人能及早回歸身活正軌,有更好的疾病控制。今年(2024) 7/1起,健保署已核准GPP新型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期盼能有更好的疾病控制。完整健保給付規範全文,請見健保署網站Q3:「很害怕發生關節炎、虹膜炎這些共病,能預防嗎?」及早治療的重要性也是在於乾癬患者常會帶有不同的共病。林尚宏說,除了致命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外,乾癬最常見的共病還有:● 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患者約有2到3成出現關節炎,其狀況會使得關節、軟骨等受到破壞,原本結構不可逆。以關節神經僵硬、手腳趾腫脹、足底筋膜炎等症狀表現。● 代謝症候群:乾癬易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長期下來相關血管性疾病風險會較同年齡的民眾多出1到2倍風險。● 虹彩炎:乾癬也會引起眼睛病變,很多患者會先去看眼科,但建議要和皮膚科主治醫生討論,否則反覆發炎之下,也存有失明風險。林尚宏分享,回溯性的研究發現,透過穩定治療降低發炎反應,與減少乾癬病友發生上述共病有相關,不過尚缺乏前瞻性的研究。但他呼籲,目前健保體制下既有藥物已能協助好好控制乾癬,配合醫師治療、定期回診追蹤,仍是病友將低惡化及共病發生非常重要的關鍵。至於回診的頻率需要看嚴重程度,林尚宏說,若是輕微的乾癬可以擦藥緩解,大約一、二個月甚至半年回診;若較為嚴重的乾癬,依據不同的治療方式,如光照治療、口服用藥或生物製劑,則每週到三個月回診都有可能。無論何種治療方式,都建議與醫師討論規律的回診時間,以便追蹤控制。Q4:「擦檸檬、吃黃蓮、進補增加免疫力,聽說可以根治是真的嗎?」「坊間常出現有效根治等錯誤資訊,使得病患燃起希望。」林尚宏再三呼籲,切勿聽信未有醫學根據的草藥、偏方等,一定要尋求正規的治療,雖醫學臨床上乾癬還沒有辦法根治,但既有治療下仍能達到良好控制,林尚宏補充,乾癬病友均衡飲食相當重要,也不宜過度進補,並且遠離酒精和抽菸,如果接受中醫治療也應要尋求正統醫學,如此才能依照嚴重程度,轉介到適當的科別進一步治療。此外,他呼籲,病友的情緒問題也需要獲得重視,約有三到五成的病友會出現情緒低落、憂鬱等狀況,此時更要透過及時治療穩定病況,降低壓力使惡化疾病的可能,將疾病對工作、生活的影響都降到最低。【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
-
2024-12-12 養生.聰明飲食
喝冰水能無痛甩掉脂肪?研究打臉曝冷水更佳用法:有效調節血糖
先前TikTok上出現一個健康相關的流行話題標籤#icehack,有人指出喝冰水有助於減掉體內脂肪,而且無須改變任何飲食和運動習慣,簡單的作法聽起來很誘人。後來這段病毒影片被證實是由某食品補充劑營銷活動的一環,這個美國的業者宣稱該產品能幫助燃燒卡路里。撇開這個補充劑的廣告目的不談,喝冰水真的能幫助燃燒脂肪嗎?喝冰水效果不彰 不如身體泡冷水根據一項2003年的研究,喝500毫升的常溫水每小時能增加卡路里消耗30%,原因是身體會消耗能量將水溫提升到攝氏37度。但這個說法遭到挑戰,認為測量熱量消耗的方法有問題。2006年另一項更嚴謹的研究發現,喝冰水(3°C)僅能增加5%的能量消耗,等於每杯只會燃燒4大卡,換句話說,即使每天喝八杯冰水,也無法明顯減掉脂肪。後來愈來愈多研究證明,泡在冷水中比喝冰水還有效,像是洗冷水澡以及冬天游泳。浸泡在冷水中的好處可釋放快樂荷爾蒙提振情緒,還會將脂肪轉化為能夠產熱的棕色脂肪,對代謝健康有正面影響。還有一些研究指出,經常接觸冷水可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有助調整血糖水平。雖然喝冰水無法顯著促進代謝,但適當的補水對身體的正常新陳代謝至關重要,每天最好喝到2000毫升的水,所有非酒精類飲料都算,但最好還是直接喝無糖的白開水,建議以常溫飲用,運動後若喝冷水能有效為身體降溫。其他促進代謝的三種方法一、多吃蛋白質為了保持飽腹感並增加肌肉量,應選擇富含蛋白質的早餐。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早餐往往是蛋白質最缺乏的一餐。 所以應該多加關注早餐的內容。二、增加全食物(WHOLE FOOD)攝取量研究指出,每天吃三份全穀物的人患代謝疾病的風險較低,若是晚餐有剩餘的穀物,可加到第二天午餐的沙拉中。三、調整飲食節奏進食會向身體的生理時鐘發出信號並調節新陳代謝,小心不要在不規律的時間或深夜進食,因為會擾亂生理時鐘並對消化產生不良影響。資料來源/Women's Health
-
2024-12-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你也會對著桌面椅子噴酒精消毒?醫曝真正關鍵「這1處」卻很多人忽略
你是否也常常看見,在餐廳或咖啡廳/高鐵裡面,有很多人直接用「酒精噴灑了桌面」,甚至椅子。噴射一堆的酒精,以為這樣子酒精消毒就是安全的? 你的雙手、你的飛沬 病毒帶著在身上的工具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其實這是非常大的的陷阱錯誤,因為病毒會感染給我們,是因為我們用手指頭,去摸口鼻,這些病毒就從我們的鼻孔、呼吸道、嘴巴等,進入我們的身體;而桌面上、塑膠袋的病毒,並不會飛起來,跑到你的鼻孔。病毒進入你的呼吸孔,是你自己的手在桌上、在櫃檯、在上廁所、在門把等,你的雙手碰觸完了,手指頭沾滿了病毒,又去不知覺的摸鼻子、揉揉鼻子,這些病毒肯定才會進入你的身體。酒精消毒桌面固然是好,但是如果沒有消毒你自己的手,你的手指接觸到任何病毒沾污的物面,回家再借觸到你的孩子,這些病毒就會使你感染,還有家人逃不過!所以,如果只進行桌面酒精消毒,而忽略手部酒精消毒,防護效果可能不完整,因為手是傳播病原體的主要途徑。 1、桌面消毒的作用與局限性.作用:酒精能有效殺滅桌面上的細菌和病毒,減少環境中的病原體負荷。但是對防止間接接觸傳播(如用手觸碰,被污染的桌面,你再接觸口鼻),效果不佳!.局限性:你桌面消毒後,仍可能,馬上再次受污染,例如:和你同桌的人,他的手未消毒,馬上觸碰乾淨的桌面,馬上又將病原體重新帶回;你近距離交談,飛沫橫飛的感染。桌面消毒只能減少環境中病毒,無法直接保護個人,因為病毒可能通過其他途徑(如手、食物)進入人體。 2、缺乏手部消毒的風險.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手是傳播病原體的主要媒介。即使桌面被徹底消毒,如果手未清潔,仍有可能在觸摸眼、口、鼻時將病原體帶入體內,或在觸碰其他物品表面時,又重新污染。.潛在後果:即使桌面乾淨,病毒仍可能通過未消毒的手傳播給自己或他人。因為大家反而御下防護措施,還大聲的近距離,口沫橫飛呢!無法切斷「手接觸—口鼻」的直接傳播路徑。 用肥皂洗手 切斷傳染途徑的關鍵措施 黃軒表示,為了有效預病毒和其他傳染病,應該將桌面消毒與手部消毒結合: 1、桌面消毒:減少環境中的病原體負荷,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或有病毒感染者的空間。2、手部酒精消毒:隨時清潔手部,特別是在觸摸公共設施、如廁後或進食前。3、搭配洗手:很重要!如果手部有明顯污垢,需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潔,再用酒精消毒。只有桌面酒精消毒而忽略手部消毒,雖能部分減少環境污染,但無法有效阻止病原體的傳播。4、酒精消毒:只對部分病毒的殺菌效果,常見的腺病毒、鼻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病毒則無效果! 黃軒強調,腸病毒、諾羅病毒、A 型肝炎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是對酒精無效的,還是乖乖用肥皂餐前洗手、餐後洗手,好過於你噴了一大堆酒精消毒在桌上了!延伸閱讀: ·手扶梯藏「3大病菌」!小心誘呼吸道感染 醫教「6招自保」:邊飲食也容易中鏢 ·清潔劑、消毒水噴到眼睛怎辦? 醫授「自救1動作」:至少持續15分鐘
-
2024-12-10 養生.聰明飲食
天氣變冷用檸檬增強免疫力!日本兩款「熱檸檬」喝法看這裡
天氣突然變涼了,檸檬富含維生素C、類黃酮以及特殊的橙皮素,對免疫力與呼吸道的保養特別好。廣島是日本的檸檬大產區,當地有兩種很推薦的熱檸檬喝法,很適合冬天喝。蜂蜜檸檬取500克檸檬(大約5顆)和經過煮沸消毒或酒精消毒的寬口瓶。檸檬用水沖洗後,連皮切成約3公厘厚的圓片。另外取500克的蜂蜜,將蜂蜜倒入鋪滿檸檬的瓶子中,輕輕搖勻。放在陰涼處靜置一天即可完成。蜂蜜檸檬除了含有檸檬的維他命C和檸檬酸,還能攝取到蜂蜜中的礦物質、胺基酸和酵素等。參考前文《麥盧卡蜂蜜是什麼?有什麼功效呢?》冰糖檸檬將切片檸檬(大約5顆)和冰糖(500克)交替放入瓶中。果汁會在1到2天內滲出,這時候再輕輕搖勻。大約一周後,冰糖完全溶解時,即可飲用。熱檸檬怎麼喝?熱檸檬可使用蜂蜜檸檬或冰糖檸檬糖漿30毫升(2湯匙)。用200毫升熱水溶解,並放入浸泡過的檸檬切片。5個檸檬可製作15到16杯熱檸檬,建議在一個月內用完。原文出處:熱檸檬怎麼喝?
-
2024-12-10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搭乘護心巴士(8式)開啟健康之旅!
守護心血管健康,更好地享受生活心血管健康對個人至關重要,能降低中風和心臟病風險,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延長壽命,同時減少醫療支出,讓人能更好地享受生活。那如何做好照顧護心健康呢?國民健康署邀請您一同搭上護心巴士,落實健康的生活習慣共8式,預防心血管疾病。搭護心巴士(8式) 遠離心血管疾病第一式「飲食均衡」: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以及健康油脂類。特別要注意控制油、糖和鹽的攝取,以高纖維為主。第二式「規律運動」:建議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運動,減少久坐。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且在寒冷的清晨應選擇室內運動,以免受寒。第三式「充足睡眠」:成人每日需保持7到9小時的睡眠,養成早睡晚起的好習慣。第四式「拒菸節酒」:吸菸會使血壓和血脂上升,對心血管造成危害。建議選擇水或茶來代替酒精飲品,減輕身體負擔。第五式「適當腰圍」:肥胖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男性的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則應小於80公分。第六式「預防高血壓」:可記住「722」口訣,即連續7天測量、早晚各量1回(共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建議的血壓值小於140/90 mmHg。第七式「預防高血糖」:定期檢測血糖,空腹血糖應小於126 mg/dl,以掌握自身健康狀況。第八式「預防高血脂」:定期檢測血脂,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小於160 mg/dl,這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對於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定期服藥和回診是必須的。如果有心臟病史的民眾,應隨身攜帶病歷卡和緊急用藥。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勞或頭暈等症狀,必須立即就醫。讓我們一起從心開始,實踐這8式健康習慣,守護身心健康。【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署以提升健康識能,力行健康生活型態;普及預防保健服務,推廣有效預防及篩檢;提升健康照護品質,改善慢性病控制及預後;營造友善支持環境,增進健康選擇及公平等4大方向,規劃及推動生育健康、婦幼健康、兒童及青少年健康、中老年健康、菸品及檳榔等健康危害防制、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主要非傳染病防治、國民健康監測與研究發展及特殊健康議題等健康促進業務,協同地方政府衛生局所、各級醫療院所,並結合民間團體力量,共同實踐健康政策,為全民打造健康優質的生活環境。官方網站|粉絲專頁|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2-10 醫療.心臟血管
從貌似消化不良到小腿疼痛 5個恐被你忽視的心臟虛弱危險訊號
每天我們的心臟將大約九品脫(一品脫約為473毫升)的血液輸送到全身,為器官和肌肉提供氧氣和營養,以確保它們能正常運作。儘管心臟在我們健康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我們有時候卻容易忽視了對它的照顧。心臟虛弱容易被忽視的5個訊號事實上,從消化不到小腿疼痛良的跡像,這些很有可能跟心臟病有關的一些症狀很難被發現。以下為專家提供需要注意的症狀,幫助你區分無害的情況與那些可能為更嚴重的問題。1.握力減弱專家表示,當你抓住某物,不論是門把、網球拍或購物袋,健康的心臟會將額外的血液和氧氣供應到需要用來抓握的肌肉。然而,如果你有心臟病或心臟衰竭,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流動會變得效率低下,這使得心臟無法增加活動來供應那些肌肉。因此,你的肌肉會變弱,抓握力量也會減弱。若你抓握力量弱,並不意味著你可能需要立即就醫。不過,如果你還有其他讓人擔憂的症狀,例如呼吸急促和胸痛,則建議就醫檢查。2.胸部灼熱感一般認為,胸口的燒灼感可能是消化不良的徵兆。然而,這也可能是心臟問題的警訊。專家指出,有時候人們會覺得胸痛是消化不良,實際上卻是來自心臟的痛,這兩者很難區分。分辨方式之一是,由心臟問題引起的胸痛通常在運動時發生,並在休息時消失,而消化不良通常只在飯後出現。如果你在運動後感到類似消化不良的疼痛感,專家建議應尋求醫事人員協助。3.窒息感專家表示,心絞痛是由於動脈變窄,導致血液流向心臟的量減少而引起的胸痛,這是心臟病的症狀,也可能引發喉嚨的窒息感、緊繃感或痛楚。這個症狀是由於心臟無法將足夠的血液泵送到肌肉,導致乳酸在器官中積聚所引起的,這通常會被感覺為喉嚨的窒息感,這個症狀應該由醫師檢查。專家提醒,有些人會更快出現心絞痛的症狀,並且他們在症狀發作之前能進行的體力活動量會迅速減少,這是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徵兆,可能預示著心臟病發作。4.小腿疼痛專家指出,供應腿部血液的動脈變窄會導致乳酸在肌肉中積聚,從而引起疼痛。這是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徵兆,通常出現在吸菸、高血壓或高膽固醇的患者中。有些患者可以走了一段距離後才開始感到疼痛,而另一些人則會很快感到疼痛,並且疼痛加劇,以至於他們什麼也做不了。如果疼痛持續存在,即使在休息時也不緩解,這是個嚴重問題,需要緊急就醫檢查並轉介給心臟專科醫師。5.肩膀、手臂或下巴疼痛專家表示,心臟的疼痛可以通過供應肩膀、手臂和下巴的神經傳遞,這意味著心臟問題可能會表現為較不令人擔憂的疼痛。這些疼痛可能是由於心臟在運動時無法有效泵血所引起的。其中像是乳酸積聚,會刺激神經纖維,從而引發胸部、肩膀和通常是左臂的不適感。如果你正在遭受這類疼痛,專家建議你去看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然而,如果疼痛發生在休息時,那就是緊急情況,應前往當地醫院的急診部就醫。如何保護心臟健康?你可以做很多事來預防或延緩心臟病,像是從改變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開始。又或者,避免使用菸草製品並限制酒精攝取也有幫助。對日常生活做出一些小改變,累積起來會讓你的心臟更健康。1.避免吸菸即使每天吸一到兩根菸,也會大大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二手菸也會增加你的風險。2.限制飲酒飲酒過多會導致心臟和血管問題,包括心房震顫、心臟衰竭、高血壓及中風。3.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對心臟有益的食物提供了支持心臟的營養,健康的飲食計畫會限制或去除那些可能提高血壓或堵塞動脈的食材,例如地中海飲食。4.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濃度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認為是「壞」膽固醇,因為它會促進動脈中的斑塊積聚(動脈硬化)。此外,科學家已經將高總膽固醇和高三酸甘油脂與更高的心臟病風險聯繫在一起。5.控制高血壓血壓是每次心臟跳動時,動脈內部的壓力測量,高血壓會讓你的心臟和腎臟更加勞累,這會提高你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腎臟病和中風的風險。6.管理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人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較高。這是因為糖尿病會使你更容易出現高血壓、高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高三酸甘油酯與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狀況。7.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重(尤其是腰部周圍)會對你的心臟和血管造成負擔。8.多走動運動對預防心臟病非常重要,因為它能改善心臟將血液泵送到全身的效率,還有助預防或管理許多心臟病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肥胖。【資料來源】.Six red flags that your heart is weak – and what to do about it.Cleveland Clinic: Heart Disease Prevention
-
2024-12-08 醫療.心臟血管
花七年從97瘦到64公斤 心臟科醫師曾梓維從吃藥到停藥當病人表率
心臟科醫師為病患的心臟把關,自己又是如何維持心臟健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曾梓維說,面對生死,心臟科醫師的壓力不小,他直言「醫師也是人」,也曾因三高問題而吃藥。工作忙碌、生活混亂不忌口,曾胖到不敢量血壓。曾梓維說,他擔任主治醫師後,因為工作忙碌、生活作息混亂,加上參加不少餐會,還仗著年輕體壯,高興吃什麼就吃什麼。過了5年,體重從25歲當兵時的64公斤,一路飆升到80公斤,人生最高峰還破90公斤。雖然身為心臟科醫師,曾梓維坦言:「那一段時間,我其實不太量血壓。」心理壓力大、體重太重、心臟負荷大,血壓總是居高不下,有時還高達160mmHg,每年員工健檢也有許多紅字,例如總膽固醇260mg/dL,低密度膽固醇也超過標準值130mg/dL,持續兩年之久。遇到年紀相仿的心梗病患,才正視自己健康問題。曾梓維回憶,當時是胖到連體重都不敢量的程度,又覺得身體沒症狀而未加理會。直到七年前發現身體不太對勁,爬兩層樓就喘到上氣不接下氣,心想「我還沒40歲,怎麼會這樣?」有次從自家徒步到捷運站,短短1.2公里、10幾分鐘路程,喘到不行;妻子也注意到他打呼聲大,懷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某次值班時,曾梓維遇到一位僅大他3歲的心肌梗塞病人,才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為了老婆、小孩,我必須做點努力。」開藥給自己,加上飲食運動管控,現在已不須吃藥。起初,曾梓維開藥給自己,吃了兩、三年,高血壓、高血脂確實有改善;同時開始跑步運動,卻因太躁進跑太快,一周就弄傷腳,花了兩個月休養。之後,他學乖了,循序漸進從快走到慢跑,體重有感下降。加上飲食調整,每天只吃兩餐含澱粉類食物,早餐喝咖啡或奶茶,午餐會選擇蔬菜、不含油脂的白肉類。有時受不了會嘴饞,時間久了慢慢能忍受,也減少偷吃次數。 「檢查不要一直出現紅字,心情當然比較好。」曾梓維說,現在他已暫停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物,數值都能維持在正常範圍。體重也從人生巔峰97公斤,降到目前的64公斤,已維持三年,這段路整整花了他七年光陰。花七年減重,不再是病人印象中「胖胖的曾醫師」。最明顯的就是病患態度不同以往,曾梓維之前提醒患者別吃太油、要減糖時,自己肥胖的身材總是沒有說服力,還有人直接反問「你叫我不要吃,那你自己咧?」如今瘦身有成,這類詰問不再有,還能激勵患者持之以恆,甚至有老病人多年後來看診,一度認不出他,因為大家都停留在「你不是胖胖的嗎?」的記憶。曾梓維推薦CP值最高的「養心法」,就是營養均衡、好好運動,有營養價值的食物都能吃,不會要求哪種絕對不能吃,適量就好。口腹之欲若難克服,至少要乖乖吃藥。他特別提醒,肝腎功能正常者,要是嘴饞想吃炸物,不是完全不能碰,但要盡量避免;高血壓者別吃重油、重鹹;高血脂者須少吃油炸、肥肉類,盡量選擇白肉、油脂含量低的鵝肉或魚肉;糖尿病患者要降低手搖飲的含糖量、減少飲用次數。曾梓維說,要是無法克服口腹之欲,也沒時間運動,當身體出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症狀時,一定要按時服用藥物,逃避不面對、放任惡化,未來只會走向不好的人生道路。跑步成痴,運動讓自己累自然會好睡。有人會服用情緒穩定劑或喝含酒精類飲品來助眠,曾梓維仍建議透過運動讓自己疲累、達到助眠效果,會是比較好的方式。他跑步跑出興趣,從室內健身房到公園、河堤等戶外空間,現在幾乎每天維持40分鐘至1小時運動習慣,參加台北馬、田中馬、萬金石、烏來馬等各大馬拉松賽事,累積已有十幾馬。他建議民眾每周運動五天、休二天,每日至少30分鐘有氧運動,舉凡快走、慢跑、跑步、游泳、騎腳踏車、踩飛輪、高強度核心運動,都有助身體健康、體態維持。曾梓維醫師小檔案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經歷:中華民國介入性心臟血管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重症醫學專科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生活規律多運動,得保身體健康。
-
2024-12-0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血糖高,吃排糖藥,怎麼會螞蟻上樹?
門診病人,大胖子,血糖高,肝指數也高,超音波檢查,肝油膩膩的、閃閃發亮,是中重度脂肪肝。我開了降血糖的排糖藥給他,並告訴他:「要多喝水,一天至少2000㏄,不要憋尿,尿尿處局部要清洗乾淨,否則容易『螞蟻上樹』,泌尿道感染!」想不到,一個月後,他回診。「X醫師,你說會螞蟻上樹,我怎麼沒有看見呢?半隻螞蟻都沒有!?」我看了他一眼,看了檢查資料:「目前是螞蟻『上櫃』,還沒『上市』!」吃了排糖藥,會降血糖及降低肝臟的脂肪,肝指數也會逐漸恢復正常,但因為這種排糖藥的原理,是將葡萄糖由腎臟中排出去,而葡萄糖要由腎臟中排出會需要水分帶出,因此要喝水才有效。如果水喝得少,自然排糖藥效果不好,此外,由於尿尿中會有大量糖分,很容易吸引螞蟻,造成螞蟻上「市」或螞蟻上「櫃」,尿尿會痛苦不堪,從此不敢再服用此藥。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是近年新興的國民病,脂肪在肝臟內就如同酒精在肝臟內一樣,會造成肝細胞發炎,肝細胞壞死,引起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進而產生肝癌,不可不慎。總之,飲食清淡,多加運動是老生常談的養生哲學,隨著醫療的進步,後天不努力,退而靠藥物改善是不得已的下策,但不管是上策或下策,有對策總比順其自然放著讓身體敗壞再求醫診治來得好。●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12-04 醫療.消化系統
「1飲食習慣」恐害你得脂肪肝!類黃酮食物助消脂肪肝 蘋果與茶效果最顯著
大家應該都知道,肝肪肝跟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這不但包括你吃了什麼內容,甚至也跟你吃東西的方式有關。醫師指出,吃飯太快,也是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的因素之一。而多攝取類黃酮食物例如蘋果與茶,則有助消除脂肪肝。吃飯吃太快 也會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無論胖瘦,許多人健檢都被檢查出有脂肪肝。重症醫療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中心副主任黃軒也在其臉書發文分享指出,門診常被問「為什麼自己不胖卻會有明顯的脂肪肝?」他要給大家一個重要的觀念:吃飯吃太快,也是導致脂肪肝風險增加的因素之一!黃軒說明,根據研究,進食速度過快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發生風險密切相關,每周有兩次以上快速進食(每餐時間少於5分鐘),得脂肪肝的風險提高81%。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快速進食會減少飽腹感的信號傳遞,大腦未能及時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導致攝入過多熱量。吃太快也可能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引發胰島素水平的頻繁波動,長期下來會增加胰島素抵抗的風險;以及脂質代謝紊亂、腸道菌群失調等問題,都會影響肝臟健康。黃軒也建議5招降低快速進食對健康的危害:1. 延長用餐時間每頓飯至少用15-20分鐘完成,細嚼慢嚥,有助於提高飽腹感,減少過量攝入。2. 專注進食進餐時避免看電視、玩手機或工作,提高對食物的專注度,幫助養成健康的進食習慣。3. 調整食物分量與質地選擇高纖維食物(如蔬菜、全穀物)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幫助控制食量。4. 避免進食太匆忙儘量安排固定的進餐時間,減少因時間緊迫而快速進食的機會。5. 養成細嚼慢嚥習慣研究發現,細嚼慢嚥的男性脂肪肝風險可降低22%,女性則可降低36%。如何消除脂肪肝?什麼東西不能吃?你可能以為脂肪肝大部份人難免都有,不需太緊張?事實上,脂肪肝若放任不管,很可能釀成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分為酒精性、非酒精性兩大類。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曾受訪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特性是從未飲酒卻出現脂肪肝,臨床主要表現是肥胖,多為營養過剩導致。若以BMI區分風險等級,超過27以上罹患脂肪肝比率增加,超過35則罹病機率超過9成。想消除脂肪肝,就要落實減肥目標,確實執行「少吃、多運動」原則。有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吃?重點是在「少吃」,但不是什麼都忌口,而是限制過油、過鹹食物的攝取量,蛋白質則可以適度食用,比照地中海飲食,限制紅肉攝取量,但雞肉及魚肉等白肉、青菜可以多吃。脂肪肝喝什麼茶?吃什麼最好?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則在臉書指出,根據一篇來自英國的大型前瞻性研究指出,多吃富含類黃酮的食物(flavonoid-rich food)可能與預防脂肪肝疾病有關,類黃酮有助於抗炎、改善胰島素抵抗與調節脂質代謝的機制作用,可降低19%罹患脂肪肝的風險。該研究定義的類黃酮食物包括以下,特別是蘋果與茶的攝取顯著降低罹脂肪肝風險。.茶(紅茶與綠茶).蘋果.莓果.紅酒.葡萄.甜椒.洋蔥.黑巧克力.橘類水果(例如柳橙與葡萄柚)【參考資料】.《王介立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3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脂肪肝、酒精肝、BC肝、黑心肝 你是哪一種?
老同學聚會,大家互虧。甲:「你頭髮都白了,怎麼心肝還是黑的?」乙:「你長期酗酒,小心酒精肝!」丙:「你一百多公斤,脂肪肝一定很厲害!」丁:「你有B肝,小心肝硬化、肝癌!」自古以來,心肝兩個字,就是國人最常用的形容詞,例如「肝火旺」、「捶心肝」、「爆肝」等字眼,這是因為自古以來國人因肝病死亡者眾。以目前台灣為例,每年有7000多人死於肝癌,5000多人死於肝硬化,而B、C肝病友更是比比皆是,也是台灣肝苦人特多之因。近年來,年輕一輩肝苦人大為減少,這是因為民國73年政府開始對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因此40歲以下的新台灣人因B肝而引發肝病者就大幅降低。然而,因飲食過當引起的脂肪肝以及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病卻逐漸增多,變成國人健康的新威脅。酒精在肝細胞內會破壞肝細胞引起肝發炎,纖維化增加,因此除了會引起脂肪肝外,也會引起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很多酒友都是等到肚子大、皮膚黃、腳腫才來就醫,那時再戒酒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酒精肝通常都是到了肝硬化末期才會有以上症狀,此時通常只能靠換肝才能恢復彩色人生。此外,近年來國人生活型態改變、飲食習慣改變,攝取過多熱量又少運動,多餘的熱量以脂肪方式存在肝內形成脂肪肝。脂肪在肝臟內也會引起肝發炎、肝指數升高,形成肝炎甚至肝硬化,最嚴重者甚至長出肝癌。因此,人人好心肝這個口號,除了鼓勵國人每人有好心腸之外,也是告訴國人肝的重要,因為它沒有神經,等到嚴重的脂肪肝或酒精肝而引起黑心肝—肝臟變硬、變黃、變黑時,再想回到好心肝就很困難,除非你及時換肝了!●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11-30 養生.營養食譜
天冷喝酒暖身只是短暫錯覺!8食材助祛寒 黑芝麻、香蕉都適合
受大陸冷氣團影響,這幾天真的感覺變冷了。而在天氣冷時,總想吃或喝點什麼暖身。《元氣網》整理可幫助祛寒暖身的食材,例如山藥、黑芝麻、香蕉等。熱飲也是冬季必備,絕對不能因為天冷少喝水。醫師還提醒,喝酒暖身只是暫時的,喝完只會覺得更冷。冬季祛寒暖身8食材1.薑一杯單純的熱薑茶,最能讓人在寒冷的日子裡感到溫暖。薑加熱會產生薑烯酚,有助促進新陳代謝,可為料理調味增香,也可磨泥後拌麵線或搭配奶茶。2.辣椒嗜吃辣的人,天氣冷時更可以明正言順吃點辣椒,因為辛辣可使末梢毛細血管擴張,使流向體表的血液增加,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以抵禦寒冷。3.堅果天氣冷時就算已經吃飽了,仍特別想吃零食,這時不妨吃點堅果、核桃、杏仁果等堅果類零食,堅果類熱量高,但也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一小把就能讓你快速補充能量。4.黑豆 富含蛋白質、鐵質、花青素、異黃酮素等營養,搭配排骨燉滷,可品嚐豆香與綿密口感。5.黑芝麻 芝麻除能做成麻油,製成各式食補料理;還能打成黑芝麻飲,品味濃郁香氣。6.桂圓 桂圓是龍眼經日曬或烘焙後製成,適合搭配主食、煮湯、作甜點等甜鹹料理。7.山藥 山藥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及鉀等營養,適合直接香煎或做煎餅。8.香蕉香蕉富含維生素B群和鎂,有助於身體的甲狀腺和腎上腺在寒冷的天氣中調節體溫。天冷還要多喝水 喝酒暖身是錯覺!除了上述食物,冬天幫助身體保持溫暖的方法還要多喝水!千萬不要因為天冷不流汗就減少喝水,可喝溫熱水,水有助於調節體內溫度。偶爾喝點熱茶及熱咖啡,也是暖身的好方法。此外,有些人在天冷時喜歡喝點酒,事實上,天冷喝酒可暖身是錯覺!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宗道曾受訪指出,酒精會讓心跳加速、血管擴張,熱量被血流帶到身體表面,人會暫時覺得溫暖,但要注意的是,血管擴張也會加速散熱,接下來身體會感覺更冷。【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Eating Well》.《Hy-Vee Pharmacy Solutions》.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11-29 養生.生活智慧王
酒精不是萬用消毒劑!8種不能用酒精擦的生活用品 沒變乾淨反而先壞了
從新冠疫情之後,酒精已成為人們常備用來清潔消毒的物品,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用酒精來擦拭,以下為8種不建議直接接觸酒精的物品,當心清潔不成反釀無法修復的損害。一、眼鏡很多人眼鏡髒了都會習慣性用手邊有的東西擦,有些人會用酒精棉片,認為效果比清水更好,但這種方法不可取,一般眼鏡片上會有增透膜、硬膜、防紫外線膜等,酒精作為有機溶劑會溶解甚至破壞這些膜,導致鏡片損壞。另外,眼鏡鏡架也不建議用酒精擦,特別是金屬鏡框,一旦與酒精接觸會發生反應,導致鏡框表面被腐蝕,出現斑駁或變色等,影響美觀和耐用性。.建議:清潔眼鏡用清水就可以,如果覺得清水洗不乾凈,用洗潔精來洗眼鏡也行,當然也可以買專門的眼鏡清潔劑。2、壓克力壓克力的優點是高度透明、加工性能和耐候性好,缺點是容易髒,手摸後留手印、抹布擦完還留水漬、棉絮等等。但用酒精擦可能會損傷壓克力表面,因為酒精有腐蝕性,輕微的會出現光澤度降低,嚴重時還可能留下小裂紋的劃痕,毀了壓克力本身的高度透明特性。然後會發生應力腐蝕開裂,當下擦完可能沒反應,但酒精在某些情況下會加速壓克力內部的應力釋放,清潔後的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開裂。.建議:清潔壓克力時,除了酒精,硬的清潔工具(如刷子或粗糙的布料)也不能用,建議用軟光滑的魚鱗布去擦,如果表面污漬嚴重,用魚鱗布沾肥皂水擦就行。三、真皮沙發真皮沙發保養要特別留心,一旦受損恐是不可逆。用酒精擦真皮沙發會使沙發皮質損害,留下斑駁。.建議: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半乾抹布直接擦,然後塗皮質養護油或護手霜進行保養,講究點可用專門的皮質皮革清潔劑,或者找專人保養清潔。四、包包、鞋子等人造皮革這種帶花紋的包包上面有一層PVC覆膜,在酒精的腐蝕下,覆膜印花會脫層、模糊、甚至完全消失。除了包包,其它人造革類的物品,接觸酒精也會不同程度溶解皮革表面的塗層和油脂,出現不同程度的褪色、皺裂、硬化、顏色不均等問題。除了酒精,也要格外注意那種酒精消毒噴霧劑,不小心噴到皮革物品上,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腐蝕。五、防盜門防盜門看似堅固但接觸酒精清潔劑可能會被腐蝕油漆層,除了油漆門,含覆膜的門和把手,也同樣不建議用酒精或含有酒精的消毒清潔劑擦拭。六、汽車內裝如果汽車內裝表面有覆膜、塗層,接觸酒精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溶解表面塗層、保護層,原有質感就會遭到破壞,看起來更加老舊;如果沒有保護層,酒精還會跟塑膠內的染料或顏料發生反應,導致顏色變淡、惡化出現斑駁。.建議:為了避免這些情況,清水擦拭是最穩妥的方法,如果擔心車內病毒殘留,可以增加清潔頻率。七、實木家具和地板一般的實木家具不單純是原木,表面會塗油漆、清漆或蠟增加色澤、提升質感,這些都會被酒精這類有機溶劑溶解。而且酒精滲透性強,揮發性又快,它會滲透到木材內部,迅速帶走木材的水分,導致木材收縮、變形,甚至開裂;而且酒精會與色素發生反應,都響實木家具本身的美觀性和價值。如果實木家具或地板不慎接觸酒精留下斑駁,可以嘗試用風油精恢覆,因為風油精裡面的薄荷腦、樟腦等成分具有溶解性,能溶解酒精留下的痕跡,恢復木材表面的光滑度。八、筆記型電腦筆電螢幕上有一層炫光層,酒精作為有機溶劑會溶解或破壞這層塗層,導致螢幕顯示效果下降,出現模糊反光等問題。筆電外殼通常是用塑膠、金屬的覆合材料做成,鍍了一塗層或膚感膜,以上都會跟酒精發生反應,輕微少量可能不明顯,多了會導致外殼表面變色或變得粗糙。另外酒精若從鍵盤空隙滲入筆電內部極可能會腐蝕內部零件或造成短路、按鍵失靈、觸控板延遲等問題。資料來源/21世紀生存指南
-
2024-11-27 養生.抗老養生
「14種人」別用麻油驅寒保暖!感冒、月經來入列 中醫師授解上火撇步
天氣轉冷後,許多人會在家中煮麻油雞暖暖身子,不過雖然在冬天吃麻油有驅寒保暖的功效,但也要注意不宜攝取過多,尤其是特殊族群如感冒、孕婦等也不適合食用麻油料理,不過還是許多人對此抱持著疑問,並經常在網上搜尋。因此,中醫師林湘宛針對冬天吃麻油的功效以及麻油禁忌、禁忌族群做說明,並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進補食材。Q1、冬天吃麻油有哪些功效?麻油是利用芝麻籽所榨成的油,又有黑芝麻與白芝麻的不同,中醫常用於入藥的為黑芝麻,《神農本草經》描述其「氣味甘平無毒,...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用於許多「虛性」的落髮、失眠、暈眩、便秘等症狀相當有效,在現代藥理學的研究中,麻油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降血脂的作用,同時富含維生素B與維生素E,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油類。然而,以上所述的特性都在於「加熱」之前,加熱過後的麻油其性味會趨於「燥熱」,且坊間常見的麻油料理多半會加入薑、酒共煮,比較適合體質虛寒怕冷、容易四肢冰涼、臉色蒼白的人服用。 Q2、吃麻油的禁忌有哪些?哪些人不適合?由於麻油料理多半偏於燥熱,因此本身具有「熱底」的人就不建議再溫補,例如觀察到經常會冒膿痘、流鼻血、口乾口臭、嘴破、發炎感染的現象,又或是適逢生理期、懷孕、產後的女生朋友們,因為耗損了大量陰血也容易變的燥熱。此外,腸胃虛弱者也不建議食用麻油類料理,例如本身容易拉肚子、脹氣以及正在感冒或感冒復原期的人們,會因為對消化系統太有負擔而更加重症狀。另外,又由於坊間麻油料理常隱藏著高鹽、高油、高澱粉(加工食品)的風險,對於慢性疾病的族群如三高、腎臟病患者則需特別注意,盡量選擇成分單純、少油少鹽、不含酒精的料理。 Q3、冬天適合大家的麻油料理?為了讓麻油成為大家都能服用的平性料理,原則上可盡量減少薑、酒精的比例,並加入大量的蔬菜與菇類平衡溫熱性質,肉類的選擇則可以平性的雞肉與豬肉為主。 .麻油肉片湯材料:里肌/梅花豬肉片 300g、高麗菜250g、薑片25g、麻油2茶匙、枸杞25g、水600c.c、適量鹽與胡椒 .麻油猴頭菇雞湯材料:猴頭菇/一般菇類250g、雞肉300g、適量青菜、薑片25g、麻油2茶匙、枸杞25g、紅棗4顆、水700c.c、適量鹽與胡椒 .麻油煎蛋材料:蛋3顆、薑片10g、枸杞適量、醬油與麻油適量 Q4、吃完麻油出現上火、喉嚨痛、頭暈等情形怎麼辦?出現明顯的上火症狀如口乾嘴破、冒痘痘、失眠(心火)、口臭、便秘(胃腸火),甚至是喉嚨痛、頭暈(肝火),最首要的就是要停止「火上加油」,避免再攝取燥熱、辛辣、油炸、燒烤的食物,看似無害的甜食與冰品也要盡量忌口。再者可以適量增加攝取性味偏涼的食材,例如苦瓜、芹菜、蘆筍、白蘿蔔、蓮藕、小黃瓜等幫助清熱瀉火,同時建議多補充水分(但仍不建議飲冷吃冰),亦可選擇不含糖分的飲料如薏仁漿、木耳露、綠豆湯、椰子水、菊花茶。 Q5、除了麻油,還有那些常見進補食材需要特別注意? 冬天也常見進補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其中的食材包含當歸、生薑、羊肉、酒性味都偏溫,與麻油料理一樣都不適合燥熱體質或腸胃虛弱的人服用;藥燉排骨又依不同店家的藥帖不同可能包含川芎、熟地、肉桂、黃耆等,其中川芎「活血行氣」的作用可能會因為增加血液循環而升高血壓,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也會增加出血風險,其他藥材也或多或少與西藥有交互作用,因此在冬天進補這些藥膳之前,還是建議可先諮詢醫師的意見!延伸閱讀: ·「黑麻油、胡麻清油」差在哪?專家解答 教你1烹調秘訣防苦味 ·「純米、米酒水、米酒頭、料理米酒」差在哪?營養師揭個別用途 這1瓶經濟又實惠
-
2024-11-26 養生.生活智慧王
用磁鐵吸不住的就是「304」不鏽鋼鍋?認識常見3種鍋具使用方法
近年來,食安問題頻傳,許多人認為,買一個好鍋回來就能食得安心,所以了解鍋具的各種材質與特性,依照個人烹調習慣選擇適合的鍋具,才能安全的烹調並減少有毒物質。 不鏽鋼鍋˙選擇304型號或18∕8的不鏽鋼鍋。包裝上若僅標示「高級」不鏽鋼,不一定就代表是300系列。˙網路上傳聞,用磁鐵吸不住的不鏽鋼鍋就表示是「304」不鏽鋼,這個概念並不正確。˙不鏽鋼還是會生鏽,只是300系列的不鏽鋼,比其他型號的不鏽鋼具有較高強度的抗酸性、耐鹼性、耐高溫,適合作為餐廚鍋具之用。一旦出現鏽斑,即表示鍋具可能已受到腐蝕,應直接汰舊換新。˙不鏽鋼鍋也不適合煮中藥。˙不鏽鋼鍋可採熱鍋冷油方式烹調,但是不鏽鋼鍋較易有黏鍋問題。˙食材下鍋前最好先將水分稍微瀝乾,再放入不鏽鋼炒鍋中。若是水分太多容易導致大量油煙冒起。˙若是食物沾鍋,可加入水煮沸後,再用木鏟輕輕刮除較容易清洗,不要直接拿鋼刷大力刷洗,以免傷害鍋子表面塗層。˙不鏽鋼鍋開鍋,可以在鍋中倒些麵粉加水揉麵糰,然後再用水煮開倒掉,並以清潔劑洗一次。不沾鍋˙選擇包裝完整的不沾鍋,盡量不要挑選展示品。一般消費者選購時,習慣拿起放在櫥櫃上的展示品,這邊看一看,那邊摳一摳,這樣的行為容易造成不沾鍋受損刮傷。˙不沾鍋不宜加入奶油、酒精、醋。˙不沾鍋使用冷鍋冷油。˙使用不沾鍋前,先開抽油煙機再開火。˙2005年美國環保署發現,不沾鍋的鐵氟龍塗層在高溫烹調時,可能導致全氟辛酸(PFOA)溶出,影響肝臟功能。因此,使用不沾鍋時不要使用鋼鏟,避免刮傷表層;烹調時以中小火(爐火小於鍋面,約2公分左右火勢)為主。不能長時間烹調、爆香或加入調味料,以免有毒物質釋出,更不要烹調帶殼海鮮以免刮傷鍋子。˙不沾鍋清洗一定要用軟性布刷清潔,以防刮傷。鐵鍋˙使用鐵鍋時不要有附加價值的想法,例如想靠使用鐵鍋來補鐵。˙要挑選成分精純的鐵鍋,不要任意在路邊購買,以免成分不純。每次使用完後要烤乾鍋子,並抹上一層食用油。延伸閱讀: ·省電燈泡用久會汞中毒? 毒物專家揭真相...「1動作」超危險 ·2020年高達230萬名女性確診乳癌! 醫曝「致癌環境賀爾蒙」:塑膠餐具、香水少用
-
2024-11-25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發炎反應並提升免疫力?教授解析酥油到底有無健康益處
臉書朋友Sherry在2024-11-7傳來簡訊:林教授早安,剛剛我男友發了一個新聞,裡面說的是酥油對腸道的修復效果,因為我看了覺得非常的詭異,想了解是否正確,也因搜尋教授網站上面沒有提及到酥油,所以想詢問教授,感謝您!(註:Sherry在下一個簡訊裡說她購買了我整套的《餐桌上的偽科學》系列書籍,雖然還沒看完,但很開心已經戒掉了所有的維他命,改以原型食物為營養來源)Sherry所說的新聞是一篇2024-11-7發表在《三立新聞網》的文章不是橄欖油!「1種油」能修復腸道細胞、抗發炎:堪稱天然仙丹。它的第一段是:一般會認為飽和脂肪酸較不利健康,但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酥油(英文稱為 Ghee,也稱無水奶油),含有較高濃度的丁酸,有助於腸道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對於腸漏症患者而言,是一種天然的「仙丹」,可以降低全身發炎反應,並提升免疫力。這篇文章還有這兩句話:1.李思賢表示,酥油幾乎只含脂肪,因此對乳糖或牛奶蛋白過敏的人來說,是一個更為安全的選擇。2.他表示,酥油和奶油都含有少量天然的反式脂肪(不同於人工反式脂肪),及共軛亞油酸(CLA),這些成分有助於體重控制,並可能提供一些健康益處。其實,有關酥油對健康的好處已經在網路上流傳20多年了,只不過吹的牛是一年比一年大隻。例如冒牌醫生柏格在2024-10-14發表的Ghee: Benefits, Nutrition, and How to Use(酥油:好處,營養,以及如何用)。它的第一段是:幾個世紀以來,酥油一直是傳統印度美食和阿育吠陀醫學的基石。這種金色的澄清奶油不僅是一種豐富可口的烹飪脂肪,也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以增強您的健康和福祉。了解酥油的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好處,並了解如何將這種多功能脂肪融入您的健康習慣中。上面這段話裡說「酥油一直是傳統印度美食和阿育吠陀醫學的基石」,但其實酥油的境界是遠高於「美食」、「醫學」。「醍醐灌頂」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而它其實是一個極其崇高的印度宗教儀式,其中所使用的「醍醐」就是「酥油」,請看維基百科,百度百科,漢典,教育部成語典。用Ghee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做標題搜索,會出現133篇論文,而絕大多數是出自印度,足見這些酥油論文是沾了印度之光。這133篇論文裡,沒有任何一篇是跟「腸道細胞的修復與再生」,「腸漏症」,「全身發炎反應」,「提升免疫力」,「乳糖或牛奶蛋白過敏」,或「體重控制」有關聯。至於酥油所含的丁酸和共軛亞油酸跟這些身體情況的關聯性,頂多也只是擦邊球。(請看下文)英國營養學期刊在2022-11-14發表Effects of diets rich in ghee or olive oil on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healthy adults: a two-period, crossover, randomised trial(富含酥油或橄欖油的飲食對健康成年人心臟代謝危險因子的影響:一項兩期交叉隨機試驗),結論是:與橄欖油相比,以飽和脂肪為主的酥油對血漿載脂蛋白B 和非HDL 膽固醇的影響較大,為現有建議用富含不飽和脂肪的膳食脂肪取代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膳食脂肪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英國營養學期刊又在2024-6-18發表The effects of replacing ghee with rapeseed oil on liver steatosis and enzymes, lipid profil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以菜籽油取代酥油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臟脂肪變性和酵素、血脂、胰島素抗性和人體測量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結論是:使用菜籽油代替酥油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臟脂肪變性和酵素、血糖變數和人體測量結果。克里夫蘭診所在2021-5-12發表Better Than Butter? Separating Ghee Fact From Fiction(比奶油好嗎?將酥油事實與虛構分開),其結尾是:註冊營養師Candace O’Neill澄清了有關酥油的三種常見健康聲稱:1.奶油和酥油的乳糖和酪蛋白含量都很低,所以沒有所謂的「對乳糖或牛奶蛋白過敏的人來說,酥油是一個更為安全的選擇」。2.酥油含有約 1% 的丁酸,這與結腸產生的丁酸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您也可以透過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全穀物和豆類)來獲得大量的丁酸。這些食物是改善結腸健康的更好方法。3.酥油和奶油含有一種稱為共軛亞麻油酸 (CLA) 的化合物,可能有助於減少脂肪量,但不管是酥油還是奶油,CLA的含量都是微乎其微。(註:請看我發表的共軛亞麻油酸,減肥,無副作用?)這篇文章的結論是:選擇酥油應該是個人喜好的問題,而不是基於任何感知到的健康益處。 酥油中含有的潛在化合物並不足以改善您的健康。原文:酥油是仙丹,李醫師醍醐灌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24 養生.營養食譜
亞洲調味醬料 讓料理鮮活起來
調味是料理的靈魂,一道菜的美味,99%取決於調醬。從簡單的麻婆肉醬、蒜蓉醬,到複雜的松露蕈菇醬、沙嗲醬,以天然製醬方式,從零自製常用醬料,可延伸變化超過一百道經典料理。肉骨茶醬汁肉骨茶(Bak Kut Teh)作為2024年最新的馬來西亞國家美食遺產之一,起源於巴生,流傳民間的故事五花八門,唯一不變的是中藥材的運用及靈魂沾醬——使用蒜碎、辣椒碎、老抽、醬油一起調味。材料:當歸15克、川芎3.5克、玉竹12克、當參10克、熟地20克、桂皮6克、甘草4克、八角1顆調味料:醬油40克、蠔油20克、糖20克、原味豬高湯120克作法:將所有材料入調理機打成粉末狀,與醬油、蠔油、糖、原味豬高湯混合拌勻,即可裝罐冷藏、冷凍保存。● 如家裡沒有細粉末調理機,可請中藥行協助。乾肉骨茶材料:五花肉500克、秋葵40克、乾魷魚20克、香菜20克、薑10克、蒜20克、乾辣椒5克調味料:肉骨茶醬50克、原味豬高湯400克、老抽適量作法:1. 五花肉切塊,秋葵切片,乾魷魚切細絲,香菜切粗末,辣椒剪小段,薑切片,蒜切米粒狀。2. 熱鍋將五花肉煎上色後取出備用,原鍋爆香乾魷魚絲、乾辣椒、薑片、蒜粒,放入秋葵、五花肉,下肉骨茶醬炒勻。3. 入原味豬高湯蓋過食材,中小火煮至收汁,加香菜點綴。蒸鱻魚醬油以醬油和廣生魚露為主調味料,加入冰糖、甘草、月桂葉調和而成的醬汁,鮮味十足。非常適合用於海鮮料理調味使用,只要學會這款醬汁,就能做出五星級飯店等級的清蒸鮮魚。材料:廣生魚露20克、醬油55克、水225克、冰糖20克、甘草2克、月桂葉1片作法: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中小火煮開後,轉小火煮5分鐘即可。● 冷卻後裝罐放於冷藏冰箱保存。鱻汁蝦仁滑蛋材料:雞蛋2粒、蔥20克、蝦仁6隻調味料:蒸鱻魚醬油30克作法:1. 蔥切蔥花,蝦仁去腸泥後汆燙備用,將雞蛋打散。2. 鍋中放油加熱倒入蛋液,見底部蛋液凝固,鍋鏟畫圓前推。3. 加入蝦仁,重複做法2至蛋液全凝固。最後倒入蒸鱻魚醬油、放入蔥花即可。香橙醬汁中式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菜餚之一,就是橙汁排骨。將新鮮柳橙榨出果汁,加入其他調味料製作的香橙醬汁,味型以酸甜為主,色澤金黃相當開胃,是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歡的菜餚。材料:柳橙果汁125克、新鮮檸檬汁20克調味料:糖65克、白醋35克、君度酒3克作法:1. 檸檬洗淨,對切擠出果汁,濾出籽備用。2. 依序將所有的材料放入碗中,再用打蛋器調勻即可。● 柳橙也可選用香吉士來代替。● 君度酒是一款來自法國的高酒精濃度利口酒,是100%由橙皮提煉出來的橙香甜酒。橙汁香料熱紅酒材料:紅酒600c.c.、肉桂棒1支、八角1顆、丁香2顆、薑片2片、肉桂粉適量、糖40克調味料:香橙醬汁330克作法:1. 乾鍋小火將香料炒出香味後,再加入糖。待糖化成焦糖色時加入香橙醬汁。2. 加入紅酒滾沸後轉小火續煮5分鐘,熄火浸泡3分鐘後瀝出香料即可。● 不宜使用單價太高的紅酒製作。● 熬煮過的紅酒,酒精濃度會降低,但建議未成年者勿飲用。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11-24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逆行人生〉定時排尿提醒 減少尿失禁的尷尬
他曾是科技公司的中堅幹部,帶領團隊日以繼夜地努力拚搏。然而經濟環境惡化,某一天,他突然接到解聘通知——工作沒了,僅領到微薄的遣散費,但沉重的房貸仍需償還,女兒就讀國際學校的昂貴學費也得支付,生活開支壓得他喘不過氣。中年的他投出上千份履歷,卻如石沉大海。為了生計,他不得不轉行,成為一名外送員——一份他曾經認為毫無專業性的工作。隔行如隔山,騎著摩托車穿梭於大街小巷、運送食物、鮮花甚至各類包裹,對他來說是巨大的挑戰。貨品無法準時送達被扣點,客戶投訴還得被罰款;風吹、日曬、雨淋是家常便飯,更別提一些客戶不禮貌的態度給他帶來的心理折磨。以上劇情出現在2024年上映的中國電影《逆行人生》,由徐崢自導自演。電影反映出近年大陸經濟環境惡化,小人物在不景氣洪流中如何力求生存。男主角父親得知兒子失去工作,憂心不已,積勞成疾而中風。連小便都無法控制,在慶祝生日的聚會中,尿液竟然漏出來,順著椅子滴到地板上。老人尷尬無比,還要無地自容的說抱歉。在艱難的生活中,男主角逐漸找到成為成功外送員的竅門,業績漸入佳境,收入穩定,也交到真誠的朋友。另一方面,他的父親積極復健,慢慢地能夠自主行走。他更大聲地告訴兒子:他買了一支有鬧鈴的手錶,每兩個小時提醒自己定時解尿,尿失禁改善了。體弱的老年人經常有尿失禁,造成心理壓力和社會孤立。在長期照護機構的老年居民中,盛行率估計在39%到50%之間。《逆行人生》劇中男主角的父親中風後發生的狀況,極可能是「急迫性尿失禁」。以鬧鈴每兩個小時提醒「定時排尿」(timed voiding),確實是尿失禁有效的行為治療。以下是「定時排尿」的具體建議:1.建立排尿時間表:根據膀胱日記,確定「感到尿急」的頻率。然後,設定一個比這頻率稍短的時間間隔,即使不覺得需要排尿,也定時去廁所,例如,如果通常每1小時15分鐘感到尿急,用鬧鈴設定,每小時去一次廁所。2.逐步延長間隔時間:如果在設定的時間間隔內不會發生尿失禁,逐漸延長兩次排尿的時間,每次增加15到30分鐘。3.配合骨盆底肌肉鍛鍊:在感到尿急時,嘗試進行骨盆底肌肉收縮(即凱格爾運動),這有助於控制排尿衝動。4.飲食調整:減少攝入可能刺激膀胱的食物和飲料,如咖啡因(咖啡、茶)和酒精。此外,避免便祕,因為這也會影響膀胱功能。5.藥物治療:行為治療搭配藥物,對於控制尿急可能有更好的效果。徐崢是中國大陸優秀的演員、導演。之前的作品如《人在囧途》《我不是藥神》叫好又叫座。《逆行人生》延續之前的風格,貼近時事,態度真誠又不失幽默詼諧。雖然網路上有不同的看法,認為男主角從悶坐在辦公室的白領上班族一躍成為外送員冠軍不太實際。但《逆行人生》 誠懇地刻劃了在不景氣的環境中,面對困境,換個角度、轉個方向繼續向前的勇氣,下次在街上看到為我們奔波送餐的外送員,不妨禮讓一下,給他們一個溫暖鼓勵的微笑。
-
2024-11-24 醫療.耳鼻喉
聽神經損傷無法靠手術、藥物恢復 只能藉助聽器或電子耳矯正
「我跟阿公講話,阿公都不理我。」七旬男子因聽力退化導致反應慢半拍,逐漸被朋友冷落,就連孫子也不和他交流,讓他非常失落。同樣是七旬的女子,發現女兒對她講話愈來愈大聲、幾乎失去耐心,不解對方「為何態度這麼壞」,經耳鼻喉科醫院轉介後,由專業人士建議配戴助聽器,才逐漸改善母女倆的相處方式。90%以上成人屬感音神經性聽損,無法靠手術、藥物恢復。「臨床上建議聽力損失超過25分貝者配戴助聽器。」科林儀器主任聽力師蔡鋕鑫表示,除了部分傳導性聽力障礙可靠手術恢復,約90%以上的成人聽損都是感音神經性聽損,聽神經損傷無法靠手術、藥物恢復,若聽力損失過大,則可透過手術植入電子耳。至於助聽器種類,蔡鋕鑫觀察,傳統的口袋型助聽器體積大,市面上已越來越少;目前聽損者配戴耳掛型、微型耳掛助聽器居多,由於掛在耳背上,體積雖然小,外觀卻較明顯。耳掛式、耳道型助聽器,依聽損程度與需求而選配。耳內型助聽器包括體積更小的耳道型助聽器、深耳道型助聽器,需要依靠聽損者的耳膜形狀客製化,配戴在耳殼及耳道外側,體積較微型耳掛助聽器更小,外觀較不明顯。蔡鋕鑫說,學齡前的嬰幼兒、學齡後的兒童,由於尚在發育階段,通常建議配戴耳掛型助聽器,隨著身體成長,只須更換助聽器與耳朵的連接端,又稱耳模。至於還在工作的青壯年、退休的老年,會以方便性為出發點,多以微型耳掛式,或依靠耳膜形狀客製化、體積較小的耳內型助聽器為主要選項。聽損已久不習慣聲音,可從一天戴2小時開始適應。由於每個人聽損持續的時間不同,有的老年族群可能長達數年處在寂靜的環境中,聽不到翻報紙、拖鞋磨地、開水龍頭的聲音,一旦配戴助聽器後,反而可能會覺得是噪音而無法接受。為了讓聽損者逐漸適應助聽器,習慣充滿不同聲音的環境,蔡鋕鑫建議,採循序漸進配戴方式,在第一個月的第一周單天戴2小時;第二周單天戴3至4小時;第三周單天戴4至6小時;第四周單天戴8至10小時或更長。聽損者重拾社交生活,能避免失智、減少孤獨感。愈來愈多文獻調查發現,聽損會導致孤獨感、憂鬱感,也和失智症有關。以往的助聽器功能較差、體積也大,難免讓人有「顯老」的感受;不過現在助聽器體積小,功能、舒適度上也不斷精進。蔡鋕鑫說,聽損很像近視,因為度數不同而有差異,老年族群難免覺得聽損是正常老化現象,不當一回事,直到不自覺地將電視聲音開得很大、交流都不回應,家人發現後才就醫並說服配戴助聽器。但隨著國人健康意識高漲、檢查的意願升高,不論是聽損者主動察覺,還是經家人發現,都有增加趨勢。配戴助聽器改善生活品質,也減少家人溝通衝突。上述案例中的男子,原本社交活動多采多姿,因中度聽損加劇孤獨感,所幸經朋友提醒,到耳鼻喉科醫院檢查後,戴上微型耳掛式助聽器,重拾朋友、祖孫情誼。在配戴助聽器一年後,他詢問蔡鋕鑫,「我的助聽器是不是進水了?」蔡鋕鑫才發現,原來他已習慣助聽器在耳朵上的感覺,連洗澡時都忘記取下。另一個案例的七旬女性,因為聽力退化不太敢去菜市場買菜,女兒發現媽媽「怎麼聊天都沒有回應」,導致母女關係緊張。還好心思敏銳的女兒懷疑媽媽可能是因為聽力退化導致反應慢半拍,在戴助聽器後,她才發現對生活幫助很大,也解開與女兒相處上的誤會。助聽器不是愈貴愈好 雙耳戴能平衡音感助聽器價格通常以功能多寡為主要差異,蔡鋕鑫坦言,並非越貴越好,會以聽損者的需求、體驗感受當作挑選指標。除了聽不聽得到,聽不聽得懂也很重要,若聽損問題太嚴重,助聽器雖然能幫助聽到聲音,但對聽懂意思的幫助有限。有些人預算有限,只想配戴單邊助聽器,但蔡鋕鑫指出,雙耳佩戴助聽器,除了幫助身體平衡音感、精準定位聲源,進而幫助識別危險,成為過馬路時對車流、喇叭的來向判斷依據,及遭遇危險時的防禦機制。選配過程中,會讓聽損者知道單耳、雙耳助聽器的優缺點,若只想配戴單邊助聽器,也會尊重對方意願。助聽器常見類型耳掛型助聽器.好操作、不受耳型限制.外觀較明顯.適合所有聽損者耳內型助聽器.外觀較隱匿,需配合耳型客製化訂製.聲音易反饋產生嗶嗶聲.適合輕、中、中重度聽損者耳道型助聽器.在耳道深部幾乎看不見.聲較不適合濕耳患者,選配及維修都比較麻煩.適合輕、中、中重度聽損者聽損不只發生在老年族群,年輕人也容易因為工作、興趣、習慣而導致聽力退化。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聽力受損的程度分為四個等級,聽力損失小於25分貝者為正常,若在26至40分貝為輕度、41至60分貝為中度、61至80分貝為重度,大於80分貝為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損患者最多,屬大腦聽覺中樞神經問題。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聽損分為感音神經性聽損、傳導性聽損、混合性聽損,其中感音神經性聽損是內耳或大腦聽覺中樞神經問題;傳導性聽損源於外耳或中耳的構造異常或損害;混合性聽損則為感音神經性聽損、傳導性聽損的結合。若依照發生時間區分,聽損分為先天性、後天性。力博宏說,遺傳的聽力障礙是基因突變導致,有些病毒、疾病也可能導致先天性聽損,包括巨細胞病毒感染、梅毒螺旋菌感染,或胎兒在母體生產時缺氧與窒息、新生兒高黃疸、聽小骨硬化症、先天性耳道閉鎖(小耳症)。力博宏說,人類大腦必須在五歲前接收到聲音的刺激,否則無法發展語言,因此患有嚴重聽損的幼兒須在五歲前植入人工電子耳,並搭配語言治療,往後才能說話。研究:聽力受損每惡化10分貝,失智症風險就會增加。後天性聽損則為胎兒出生後,因種種原因導致的聽障,包括腦膜炎、中耳炎、肺炎、麻疹等病毒感染,或因為外力受傷、噪音刺激、精神壓力、食品藥物作用,包括酒精中毒、化療藥物、抗生素等,及最常見的老化。力博宏表示,一般來說,男性45歲、女性55歲開始,聽力會開始明顯退化,這樣的年齡差距,是因為男女的荷爾蒙差異,女性的荷爾蒙較有保護聽神經的作用。英國的《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指出,失智症的12大危險因子包括:頭部受傷、聽力受損、年幼失學、吸菸、飲酒過量、憂鬱、社交疏離、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空氣汙染、缺乏運動。其中聽力受損每惡化10分貝,失智症風險就會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指南包括,體能活動介入、戒菸介入措施、營養介入措施、酒精使用疾患介入、認知介入措施、社交活動、體重管理、高血壓管理、糖尿病管理、血脂異常管理、憂鬱症管理、聽力損失管理。勿過度沉溺聲樂場所等噪音環境中,避免聽力損傷。新生兒通常可由篩檢發現聽損,但有些後天因素造成的聽損則不易被發現。力博宏說,長期處在噪音環境,是近年導致年輕人聽損的主要因素之一,像是在工地、聲樂場所工作的職業傷害,就會使聽力提早退化;另外,常去演唱會、KTV、電影院,與戴耳機聽音樂、看影片的習慣也是危險因子。他建議,不要過度沉溺這類噪音環境中,也別輕忽平時的微小病灶,像感冒、發燒,都有可能造成聽力損失。依聽損程度不同,使用助聽器或電子耳。部分的傳導性聽損,如耳垢阻塞、耳膜穿孔、中耳炎、腫瘤,若症狀較輕,有可能透過手術、藥物等醫療途徑改善或恢復聽力。若為身體機能老化,導致不可逆的聽損,只能透過矯正盡可能恢復聽力,關鍵就是配戴助聽器或手術植入電子耳。力博宏說,聽損患者若可聽到70分貝以下的聲音,可配戴助聽器。助聽器是類似麥克風的輔具,可透過擴大聲音幫助配戴者聽見細微的聲音。不過,他強調,不會強硬建議患者聽損到達何種程度就要配戴助聽器,病患本身的主觀意識和動機,才是最重要的關鍵,若聽損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此時助聽器就成為不得不的生活必需品。人工電子耳為微創手術,術後可於24小時內開機。至於人工電子耳手術方式,是於耳後腦殼經微創手術打開約2.5公分傷口,將電極順著耳蝸的形狀植入耳蝸,並利用耳朵外的聲音處理器接收聲音,再以電訊號方式經聽神經傳至腦幹,重新建立傳導途徑。因手術傷口小,可讓人工電子耳於24小時內開機,加快聽損幼兒語言復健的時間。除了幼兒,成人也可能因耳蝸絨毛細胞受噪音傷害造成聽損;服用抗生素、癌症化療藥物及治療肺結核等耳毒性藥物,或是暴露於有害重金屬等,都可能造成雙耳全聾,必須植入人工電子耳。衛福部近年修訂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第八條附表二,放寬輕度聽力損失的標準,6歲以上民眾雙耳整體障礙比率45%至70%,或一耳聽力閾值超過90分貝及以上,且另一耳聽力閾值超過48分貝及以上等條件,就能被鑑定為輕度身心障礙。
-
2024-11-21 醫療.消化系統
良好的腸道有助健康老化 專家授5個應優先考慮的日常生活習慣
腸道有人體「第二大腦」的稱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關乎消化系統正常運作,與老化也密切相關。為了打造健康的腸道,專家建議有5項生活習慣可以優先考慮,這也是他每天正在做的事。1.戶外運動專家指出,曬太陽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也是他每天早上都會散步的原因之一,並且還會進行一些額外的運動。戶外活動除了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還能幫助減輕壓力並提升心情。整體來說,散步對消化健康非常有益。2.吃高纖食物纖維有助於讓我們保持飽足感、充滿活力,並且維持規律的消化。專家建議攝取大量的水果、蔬菜以及其他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豆類和種子,將幫助你獲得這種營養素的好處,包括長壽。有研究發現,定期攝取足夠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纖維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其他常見死因的風險較低。3.限制酒精攝取經常性喝酒,例如每天晚上習慣性地用一杯酒來放鬆,可能會增加患心臟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不過在控制的情況下,例如特別的場合或與朋友外出時,一兩杯酒是可以享受的,並不需要感到內疚。適量非常重要,尤其是酒精。4.限制3C產品使用時間限制螢幕時間可能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關鍵。專家建議,優先考慮更多真實的人際互動,減少讓自己受到媒體的刺激。有研究顯示,孤獨感會使你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增加,這也是為什麼與家人和朋友面對面聯繫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過度滑手機對健康有不良影響,因為它可能會擾亂你的睡眠,並引起憂鬱、壓力等情緒問題。5.充足的睡眠專家建議,優先考慮睡眠,早早上床並確保自己在一個非常黑暗、涼爽的房間裡得到八小時的睡眠。當你獲得足夠的睡眠時,你是在支持免疫健康、心臟健康、皮膚健康和精力狀況。但如果你不優先考慮睡眠,它可能會對你的記憶、工作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當我們想到腸道健康不佳時,脹氣、不規則的排便和腹痛等常見症狀可能會浮現在腦海中,但還有哪些較少被注意到的腸道不健康的症狀?專家就透露了一些你可能忽視的4個腸道不健康的徵兆。1.經常頭痛如果你不確定是什麼原因引發你的頭痛,那可能與腸道健康有關。有研究指出,偏頭痛與腸胃疾病和腸道發炎有關,若藉由「對腸道微生物群有益的飲食方式」,例如攝取足夠的纖維,頭痛或偏頭痛有可能得到改善。2.總是感到疲倦你是否有足夠的睡眠,但仍然感到整天昏昏欲睡?身體和心理的疲勞是腸道健康不佳的另一個症狀。有研究提出了疲勞與腸道微生物群狀態之間的聯繫。疲勞也可能與一些特定的消化問題有關,例如便秘。3.濕疹發作雖然濕疹可以是遺傳性疾病,但你的皮膚刺激可能會根據腸道健康的狀況而加劇。有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可能與濕疹的症狀相關。包括濕疹在內,偶爾為某些皮膚狀況開立的抗生素會加劇腸道微生物群惡化。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能會導致菌群失調的症狀,如慢性疲勞、發炎和消化問題。4.壓力或焦慮增加事實上,人體95%的血清素是在腸道中產生的,這也代表壓力程度與腸道健康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有研究探討了腸道發炎與焦慮和憂鬱風險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腸道微生物群在壓力反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資料來源】.5 Habits a Gastroenterologist Does Every Day for Healthy Aging.4 Sneaky Signs You May Have an Unhealthy Gut, According to a Gastroenterologist
-
2024-11-21 焦點.健康知識+
咖哩是抗發炎好物、辣椒可緩喉嚨痛?感冒適合及不適合吃的食物整理
最近身邊感冒、流感的人愈來愈多。多數人偶爾都會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扁桃腺炎、鼻咽炎等,如果症狀輕微,有的人甚至不看醫生,靠自身免疫力自行痊癒。但流感則最好還是要就醫治療,以免引發重症。而不管有沒有看醫生吃藥,如能輔以食物補充營養、舒緩症狀,一定可以好得更快。當你快感冒了、或感冒了,請注意以下這些適合及不適合吃的食物,如秋冬盛產的柑橘類水果就是感冒時的好食物,辣椒竟能緩解喉嚨痛!而咖啡因及油炸物等,請暫時不要吃,以免病情加重。感冒適合吃的10項食物1.雞湯具有抗發炎作用,湯汁也提供必要的水分補充,以及電解質、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營養素。2.柑橘類水果如柳丁和葡萄柚,其含的維生素 C 可以增強免疫系統,從一開始就降低患感冒的風險。3.優酪乳優酪乳含有活的有益細菌,例如乳酸菌和雙歧桿菌,這些益生菌有助於維持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組,對整體免疫健康有幫助。4.辣椒辣椒無法治癒感冒,辣椒當中的辣椒素可以稀釋粘液以清理鼻塞並緩解充血、但幫助清理呼吸道,還可以作為溫和的鎮痛劑,緩解喉嚨痛。5.蜂蜜蜂蜜的抗氧化劑可以減少炎症並促進組織修復,舒緩喉嚨,減少刺激和感染,使其更容易吞咽並抑制咳嗽。6.大蒜與柑橘類一樣,大蒜可以從一開始就降低感冒的風險、增強免疫力。感冒了也可更快地恢復並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7.香蕉香蕉富含碳水化合物,提供快速、易消化的能量。香蕉還富含鉀,對體液平衡、神經功能和肌肉收縮都很重要。8.生薑生薑含有薑辣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有助抵抗感冒和流感,減緩喉嚨痛和發炎情況。可將新鮮生薑片浸泡在熱水中 10 分鐘,當水喝。9.咖哩咖哩包含了所有治療感冒的最佳成分,如大蒜、生薑和辣椒,提供抗發炎、抗菌等好處。10.新鮮蔬果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水分。它們也是纖維的主要來源,多吃能創造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環境,進而強化免疫系統。感冒不適合吃的5項食物感冒、流感生病時,也應暫緩吃一些平時你可能愛吃的食物,它可能本來就不是很健康,在你生病時更會讓你症狀惡化。包括酒精、咖啡因、糖分、高鹽、油炸食物。感冒一定要吃藥嗎?也有不少人疑惑,感冒一定要看醫生吃藥嗎?一般是建議,輕微的感冒是可以靠自身抵抗力逐漸痊癒,但若因自體免疫不足,病毒感染到其他器官引起喉嚨發炎、鼻竇發炎、嚴重可能會引起肺炎等併發症,一定要盡速就醫治療。及症狀較嚴重流感,也最好就醫治療。事實上,對抗感冒沒有什麼特效藥,就是多休息、多喝水、平時多運動,吃藥的目的只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但並不能縮短病程。食藥署也指出,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入侵所致,市售綜合感冒藥主要的作用亦是緩解症狀,不能預防感冒,且要依症狀挑選感冒藥,才能對症下藥。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發布的數據,本流感季從十月至今,已累積219例流感重症,以A型H1N1居多,並已有34人死亡,創下十年同期新高。下周又迎來一波冷空氣,疾管署預估12月流感流行期將提早報到,提醒慢性病及長者、幼兒等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接種疫苗,減少重症和併發症的發生。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20 養生.保健食品瘋
每天吃B群對身體好?醫揭6類人易缺乏 但多吃反造成一副作用
上班族精神不濟,常會吃B群提振精力,醫師提醒,雖然身體感到疲憊時,攝取B群確實能迅速增強精力,但B群吃太多可能會讓身體真正需要休息的訊號被忽略,若過度依賴B群來延長身體的工作時間,長期可能導致過勞警訊,呼籲保健食品還是要適量均衡攝取,並進一步了解身體疲憊的真正原因。聯青診所副院長、功能醫學專科醫師蘇聖傑表示,維生素B群是人體必備的營養素,可有效參與粒線體的運作,確保將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運輸及燃燒,並順利轉化為能量的關鍵要素之一,有助維持人體能量代謝、神經功能的正常。葉酸、菸鹼酸都屬於維生素B群蘇聖傑說明,維生素B群種類繁多,常見的有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和B12,每種功能各有不同,是人體必備的營養素。若體內缺乏維生素B群,會導致粒線體無法高效將食物轉化為能量,可能導致身體無法獲得充足的能量而有疲累情況。蘇聖傑指出,過度依賴B群來提振精神並非理想狀況,但維生素B群在維持能量和整體健康方面的角色仍相當重要。若想透過補充B群達到最佳效果,必須與其他營養素搭配。單靠B群補充並不能取代均衡飲食,人體需要多種營養共同運作,就如同一個團隊一樣。6大族群易缺乏維生素B群蘇聖傑提醒,以下族群較容易出現B群缺乏的情形,包含:長期挑食或素食者:可能因缺乏動物性食物中的特定B群(如維生素B12)高齡者孕婦酒精依賴者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或高壓環境中的人睡眠障礙者如果發現即使補充了B群,身體的疲憊感仍未改善,透過代謝評估可以進一步釐清攝取量是否不足,或是否需要更合適的B群補充。此外,搭配男性、女性荷爾蒙分析及腎上腺壓力皮質醇檢測,還能進一步了解其他潛在的疲勞因素。這些評估能夠提供可靠依據,指導精準的營養補充方案,以改善健康狀況。蘇聖傑補充,身體的疲勞感是一種警告信號,如果僅僅依賴補充品來掩蓋疲勞,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過勞及其他健康問題。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的基礎,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以及避免依賴單一的保健食品,才能真正改善精力。【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934.html】
-
2024-11-20 醫療.心臟血管
一起身眼前發黑、眩暈 姿勢性低血壓作怪!5招預防
如果常出現眼前發黑,甚至感到眩暈,尤其是每天早上起床時最常發生這些症狀,小心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在作怪。自主神經失衡 年長者好發姿勢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姿勢性低血壓是一種自主神經系統失衡,常發生在坐下或躺下後,再起立時感到一陣天旋地轉。通常症狀一下子就會改善,容易被忽略,好發在年長者身上。據統計,65歲以上年長者,姿勢性低血壓盛行率高達20%。姿勢性低血壓高危險群,包括65歲以上、有心房顫動者、服用降血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或是有頸動脈阻塞、糖尿病、長期臥床、喝酒過量等情形者。蘇彥伯指出,發生姿勢性低血壓,主要與循環血液量不足、神經系統功能受損、服用特定藥物有關,這些情況可能會讓身體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進而發生頭昏、頭暈、眼前發黑或暫時性視覺消失等症狀。心血管疾病徵兆 潛藏危險不過,有些人出現姿勢性低血壓時並無自覺症狀,所以不容易診斷。蘇彥伯說,有些嚴重的患者會因眩暈、昏厥被送醫急診但找不出原因,檢查過程中患者醒來且無後續不適,就直接出院回家了,建議患者應該再經由心臟科、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做更詳細的檢查。姿勢性低血壓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血壓過低則潛藏休克的危險。姿勢性低血壓3大類型蘇彥伯表示,姿勢性低血壓的成因,可分為藥物型、神經疾病型、心血管疾病型三大類型。1.藥物型姿勢性低血壓有些中高齡長者控制慢性病常服藥的藥物,例如血管擴張劑、利尿劑、降血壓藥物、鎮靜安眠藥等,可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建議患者要定期請醫師檢視使用劑量、有沒有重複用藥,如果用法不恰當,血壓忽高忽低,就容易傷害心血管。2.神經疾病型姿勢性低血壓糖尿病引發的神經病變、神經退化引起的巴金森病,常會導致神經疾病型的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機轉為自主神經功能失調。3.心血管疾病型的姿勢性低血壓急性脫水、出血及慢性的貧血、血液循環差等因素,則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型姿勢性低血壓。常見夏日高溫水分攝取不足,導致血液體積變少,更容易發生低血壓。另外,酒精會讓體內脫水,咖啡及濃茶有利尿作用,都會加劇低血壓。物理方式緩解症狀姿勢性低血壓該如何預防及治療?蘇彥伯說,如果排除藥物、神經受損、心血管疾病等因素,只能靠物理方式緩解,例如放慢動作、調整沐浴水溫、攝取足夠水分、穿著彈性襪等。飲食是否該多攝取鹽分改善?蘇彥伯指出,要評估是否有其他慢性病問題,請營養師規畫菜單,但飲食不需要刻意太清淡,且少量多餐較佳,避免吃太飽讓血液都往消化系統集中,飯後容易頭昏。如何判定姿勢性低血壓一般低血壓的判定標準是收縮壓低於9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若在姿勢變換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則可判斷是「姿勢性低血壓」。5招防姿勢性低血壓1.放慢動作:變換姿勢時放慢速度,尤其是剛起床時,不要突然起身。2.注意水溫:不宜泡溫泉、洗熱水澡,容易讓血管擴張,引起相對性的血量降低。3.足夠水分:水喝不夠會身體脫水而致血液體積變少,易發生低血壓。4.穿彈性襪:讓血液由腳踝有效壓迫至大腿,增加靜脈血液回流。5.規律運動:訓練核心肌群,可增加血管彈性、降低動脈壓力。
-
2024-11-19 醫療.腦部.神經
睡眠中拳打腳踢、大吼大叫是怎麼了?教授揭該如何應對與處置
讀者張小姐在2024-11-5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最近與家人一同去韓國旅遊時,意外的發現家父有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RBD)。當晚跟家父同睡一房的姊姊跟媽媽都被吵到睡不著,因為爸爸會大聲的說夢話、拳打腳踢,隔天還跟我說有背部拉傷,我想應該也是快速動眼期時,無法控制身體躁動而造成的肌肉拉傷。我在網路上查詢,這個病症無法治療,只能吃藥控制以免晚上因動作過大而受傷,後續也可能發展成帕金森氏症或路意士體失智症,我查克里夫蘭診所的網站,上面也說機率非常高,幾乎是八成以上會有這樣的發展。……想知道您有什麼建議。我會分成兩部分來回答張小姐的提問。第一部分是梅約診所提供的資訊,第二部分是最新的研究論文。為了簡單明瞭,我會用RBD來代表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用PD來代表帕金森氏症。梅約診所的資訊RBD的危險因子:1.年齡超過50 歲的男性— 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被診斷出患有這種疾病,尤其是50 歲以下的女性,年輕人和兒童也可能患上這種疾病,通常與發作性睡病、抗憂鬱藥物的使用或腦瘤有關。2.患有某種類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PD、多系統萎縮症、中風或路易體氏失智症、帕金森氏病或多系統萎縮。3.患有發作性睡病,一種慢性睡眠障礙,其特徵是白天極度嗜睡。4.服用某些藥物,尤其是新型抗憂鬱藥,或使用或戒斷藥物或酒精。5.最近的證據表明,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也可能存在一些特定的環境或個人風險因素,包括職業農藥接觸、務農、吸菸或先前的頭部受傷。RBD的治療:身體保護措施:1.床邊地板加上墊子。2.床邊加裝護欄。3.清除臥室中的危險物品,例如尖銳物品和武器。4.移開床邊的家具和雜物。5.保護臥室窗戶。6.與床伴睡在單獨的床或房間裡,直到症狀控制。藥物:褪黑激素:可能有助於減輕或消除您的症狀。褪黑激素可能與氯硝西泮一樣有效,通常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很少。氯硝西泮(Klonopin):這種處方藥物通常用於治療焦慮症,也是治療RBD的傳統選擇,似乎可以有效減輕症狀。氯硝西泮可能會引起副作用,例如白天嗜睡、平衡能力下降和睡眠呼吸中止惡化。最新論文:2024-3-1: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Management and Prognostic Counseling(RBD:管理與預後諮詢)。患者應考慮使用能減輕 RBD 症狀的藥物,如褪黑激素、氯硝西泮(clonazepam)、普拉克索(pramipexole)和卡巴拉汀(rivastigmine)。2024-5-1:Treatment of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with trazodone: report of 3 cases(曲唑酮治療RBD的3例報告)。睡前服用 50-100 毫克曲唑酮 (trazodone)4-6 個月可帶來顯著的臨床改善。這些病例強調,曲唑酮可以作為RBD的治療方法。2024-7-1:Minimal effect of long-term clonazepam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solated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長期服用氯硝西泮對孤立性RBD患者認知功能影響很小)。沒有證據顯示長期使用氯硝西泮與 RBD 患者認知能力下降有關。2024-9-9:Caus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ea Consumption and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飲茶與RBD之間的因果關係:孟德爾隨機研究)。飲茶與 RBD 之間存在強烈的因果關係,表明飲茶可能是預防 RBD 發展的保護因素。2024-9-14: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kinson’s Disease and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帕金森氏症與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關係的研究進展)。先前的研究顯示PD和RBD之間存在密切關係。 RBD除了是PD的前驅症狀外,對PD患者的預後也有重大的負面影響。這種內在聯繫顯示PD和RBD之間存在雙向關係。從梅約診所的資訊和上面5篇論文(以及其他資訊和未列出的論文)可以看出,clonazepam是一個最常被用來控制RBD的藥物,效果也非常好。但是,clonazepam在美國是管制藥物,因為它有成癮性,會被濫用。Trazodone是另一個廣泛被用來治療失眠的藥,好處是沒有成癮性,所以張小姐可以考慮勸父親試試看(需要醫師處方)。原文:睡眠拳打腳踢大吼大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5 焦點.元氣新聞
每日腹瀉多次卻不以為意?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找上門
李小姐是一位22歲的年輕女性,因嚴重虛弱感、頭暈、容易喘氣及下肢水腫等症狀就醫。初步檢查發現血紅素只有3.8,遠低於一般女性標準值11-13。因為嚴重貧血,李小姐被轉至血液科門診且診斷為缺鐵性貧血;然而,針對缺鐵性貧血補充鐵劑、輸血治療之後,仍不見起色。後來糞便潛血檢查,發現為陽性,所以再轉診至消化內科門診評估。進一步詢問之下得知李小姐常常每天多次腹瀉,糞便中偶爾可見少量血絲,且伴有腹痛情形。後來醫師透過大腸鏡檢查、還有綜合臨床症狀及病理切片檢查結果,終於診斷為克隆氏症。起初她使用口服類固醇與抗發炎藥物,症狀即獲改善,但數月後開始出現臉部變圓(月亮臉)及體重增加的副作用。經醫病溝通,改用生物製劑治療,除副作用改善外,也在安全用藥之下良好控制病情。至今兩年期間,不論是臨床症狀或是大腸鏡追蹤的結果,都顯示病情受良好控制,達到緩解狀態。IBD分兩類 潰瘍性結腸炎與克隆氏症臨床表現有差異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是一種慢性持續性的腸道發炎情況,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兩大類,成因面向多,涉及遺傳因素、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腸道微生物失衡、環境因素等複雜的相互作用。(1)如何區分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綜合內科部陳彥年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發炎僅侷限於大腸,且以直腸段最常被影響,發炎主要在黏膜層,且為連續性的發炎現象,症狀上以腹瀉及血便最常見。而克隆氏症的發炎範圍包括了整個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都可能是受影響部位,病灶呈不連續之跳躍狀分佈,發炎會影響全層的消化道組織,常有腹痛、腹瀉、也可能出現程度不一之血便;除此之外,克隆氏症患者的腸道組織在長期嚴重發炎後可能會產生廔管;且在組織修復結疤時也可能造成腸道狹窄,甚至會有腸道阻塞之症狀。IBD不只腸道出問題 其他系統症狀其實有跡可循陳彥年醫師提出,若腹痛、腹瀉持續超過三個月,合併有血便、貧血、體重減輕及下肢水腫等情形,就建議跟醫院的專科醫師討論是否要做進一步檢查。20到45歲的青壯年如果出現類似症狀(2),發炎性腸道疾病必須列入可能的鑑別診斷,建議儘早就醫檢查較有保障。「由於IBD是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出問題時,不單單只會攻擊腸胃道,其他腸道外的表現也會讓我們去思考患者是否也會合併有IBD的情況。」陳彥年醫師補充,關節炎、眼睛的葡萄膜炎,特殊的皮膚發炎如結節性紅斑及壞疽性膿皮症,還有某些肝膽系統異常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都可能與發炎性腸道疾病有關。藥物治療可控制病情 注意生活型態才是根本之道如何治療IBD?陳彥年醫師強調,隨著近年來的醫療進步,多數患者都能透過各種藥物的治療讓發炎情況有所改善甚至達到完全緩解。倘若傳統的氨基水楊酸類藥物、類固醇或是免疫調節藥物對疾病的控制不理想,現在也有生物製劑及小分子藥物能用來治療。妥善控制病情,可以減少腸道狹窄與阻塞、廔管及相關感染症的發生,也有助於降低日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然而除此之外,一旦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如毒性巨結腸症、明顯腸阻塞、腸穿孔或大腸癌,也是要祭出最後手段,請外科醫師協助將受影響的腸道進行手術切除。此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也需要注意平時日常生活的壓力與飲食習慣,因為這些生活型態和疾病的活動性息息相關。陳彥年醫師指出,病友應儘可能避免酒精、咖啡、茶、大蒜、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飲食,容易造成脹氣的食物如地瓜、豆類、洋蔥和韭菜等也要視個人情況避開。再來是生活壓力管理,作息不正常也容易導致免疫系統的活性異常,甚至引發難以控制的發炎情形。但如果遭遇相關症狀也請不用擔心,只要儘早就醫、跟專科醫師討論,好好配合治療,病情通常可以再次獲得良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