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9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過敏
共找到
2318
筆 文章
-
-
2021-07-29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打完疫苗後更應該調理身體 中醫師鄒瑋倫分享舒緩副作用妙方
即便本土疫情趨緩,疫苗施打仍是很重要的事,但許多人打完疫苗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等副作用,該怎麼緩解?元氣網粉絲團本月直播請到中醫師鄒瑋倫以過來人的經驗,公開她的舒緩副作用妙方,並教大家簡單提升免疫力撇步。鄒瑋倫表示自己是醫事人員,屬於公費疫苗施打的第一類,因此在本土疫情爆發前夕,就已經打了AZ疫苗。她原本預期身體不會有太大反應,結果打完疫苗後第十三個小時出現不適,幾乎是以爬的方式回家,而她的診所護士甚至有血尿、下半身無法動彈的狀況。如果施打疫苗後症狀劇烈該怎麼辦?鄒瑋倫認為施打疫苗應該順勢而為,打完疫苗該休息就休息,而非硬撐著去上班,若第二天有不適甚至可以考慮請假,這樣通常都能很快恢復。她建議打疫苗前需要評估自身狀況,像是前一晚失眠沒睡好,施打當天身體有不舒服的狀況,就先暫緩別硬碰硬逞強。施打疫苗後除了疲倦,疫苗手臂是最常見的症狀,有沒有簡單方式能緩解?鄒瑋倫建議,當症狀都已解除,只剩手臂腫脹不適時就別再吃止痛藥,可以從推天河水下手,把腎經的水推回身體裡,這也是氣功常見解熱的方式。此外還可以按摩曲池穴,讓代謝循環變快。打完疫苗後應該多喝水外,鄒瑋倫還建議可以多吃水果補充維他命C,也可以透過茶飲幫助身體代謝,例如青草茶、綠茶、烏龍茶都有解毒消炎的作用。不過她建議茶飲要在早上喝,而且茶飲也別泡太濃,避免影響身體生理時鐘。對抗新冠病毒打疫苗固然重要,鄒瑋倫指出維繫自身免疫功能也不能輕忽。除了吃飽睡好睡足,她認為穴位按摩促進經絡,也是很好保養免疫功能的方式。她建議一方面可藉由深呼吸,在吐氣之際敲打壇中穴化解鬱悶之氣,另一方面可以推章門穴疏肝理氣,有解鬱、養肝經及肝血的作用。由於台灣三級警戒持續兩個多月,許多人都變胖不少,該如何因應降級解封後恢復身材?鄒瑋倫表示很多上門的病人,在居家辦公期間胖了三到七公斤,並有脂肪肝和下肢水腫的情況,她建議可以按壓帶脈穴(肚臍旁)、風市穴(大腿外側)、四白穴(臉上)等穴位提高代謝循環。另外現在正值夏天最熱節氣,該怎麼吃可以讓身體更健康?鄒瑋倫表示,大暑到處暑這段期間是一年之中最悶熱的時候,有心血管問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或有皮膚濕疹過敏,經常中斷睡眠、做噩夢的病人,最常在這時候上門求診。因此,她推薦三款茶飲可以助改善兼顧免疫力。鄒瑋倫推薦的第一款居家防疫茶飲是清冠一號稀釋、改良版本,有助肺部代謝、降暑熱、解毒、抗病毒的效果。她特別提醒,沒有得新冠肺炎的人是不能喝清冠一號濃縮液,改喝稀釋或加減方的版本會安全很多。針對夏日養心消暑的部分,鄒瑋倫則推薦酸梅湯與青草茶兩款茶飲。酸梅湯對降肝指數、脂肪肝效果很好,並有助提振精神、防暑熱,比手搖飲更健康。而青草茶有固胃、開脾、除水、利尿的功效,對於解暑、解毒、消炎也很有幫助。三款茶飲之外,鄒瑋倫推薦三苦(苦瓜、蕎麥、A菜),三瓜(西瓜、哈密瓜、香瓜)和三湯(冬瓜湯、綠豆湯、雞湯),分別能鎮靜利尿、解毒消炎及緩解倦怠無力。由於台灣夏日濕度高,為了讓脾胃正常運作,避免脾胃、心臟因暑而傷,她也推薦麥門冬、五味子、雞湯,以便提氣、補氣及解熱。她也提醒刮痧容易耗氣,應該兩星期一次,若是經常刮痧容易導致氣虛,反而容易更加倦怠。
-
2021-07-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圖表/無症狀感染者真的無症狀?一表了解新冠肺炎無症狀、輕症、重症
根據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文章顯示,每5位染疫者,就有1人屬於無症狀患者。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疫情進入社區,台灣部分確診者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在在顯示無症狀者造成的病毒傳播不容忽視。很多人擔心自己會不會是無症狀患者?該如何避免被無症狀患者感染?「症狀前」患者易遭誤判為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篩檢呈現陽性,二是整個病程中都未出現任何症狀。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所紀錄的「無症狀(Asymptomatic)」確診個案少之又少,因為多數被認定為無症狀的患者,屬於「前症狀者(Pre-symptomatic)」,也就是在確診的當下,患者沒有發現任何症狀,而是在確診後,症狀才逐漸浮現。世界衛生組織派往中國武漢的團隊就發現,原先被歸類為無症狀患者,有75%在後續就開始出現症狀。除了確診後才發病的患者之外,大多數被認定是無症狀患者,其實並未察覺自己有新冠肺炎症狀,或是無法分辨新冠肺炎症狀和其他病症的差別,例如輕微發燒、疼痛,容易被忽略,咳嗽也可能被當作過敏性咳嗽或因抽菸等因素導致。傳染力較有症狀者低,監測困難成潛在危機《自然》期刊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無症狀確診者,比起有症狀者的傳染力低了42%。雖然傳染力低,但無症狀者造成的傳染,多半無法以一般的作法監測,且許多國家的篩檢以有症狀者為優先,因此大多數無症狀者在不知情下,並未自我隔離,依舊上街購物、走動,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風險。學者對於無症狀者到底是不是社區感染的主因,影響社區感染的程度又有多少,仍未有定論。有學者就認為,無症狀患者並不是導致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原因,因為他們較少咳嗽、打噴嚏,比起其他人造成的病毒汙染較少。其他傳染病學家則提醒,無症狀者透過講話、唱歌、吼叫,甚至在寒冷地區呼出的霧氣等,都有可能因此噴出微小飛沫散播病毒。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該你打疫苗了嗎? 接種前後注意事項別忘記 打得更順利
新冠疫苗預約系統開放第四輪民眾預約,預約施打疫苗的人數將越來越多,《聯合新聞網》整理幾項民眾施打疫苗前注意事項,包括可先行下載評估及意願書,省下現場等待時間,以及備妥普拿疼等藥品,出現副作用可服用減緩不適。新冠疫苗預約系統開放第四輪民眾預約,自今上午10時起至7月29日中午12時截止,預計有144萬民眾可上網預約,本輪接種AZ疫苗,對象包含1983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之民眾、宜蘭縣/基隆市因受颱風影響取消預約者、以及第三輪已收過簡訊但尚未完成預約者。民眾出發打疫苗前,除了攜帶身分證、健保卡雙證件外,記得帶疫苗通知單或預約成功畫面截圖,作為證明施打資格。打疫苗前可喝250cc溫開水,不建議劇烈運動,若有感冒症狀者,建議暫緩施打。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應錯開服藥與打疫苗時間;若正在服用避孕藥、賀爾蒙治療的民眾,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而長者或身體狀況不佳者,建議有人陪同施打。打完疫苗後,不能揉或拍打施針處,需在接種處所停留觀察30分鐘,若出現嚴重過敏休克、劇烈頭痛、嚴重胸痛、呼吸困難、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等症狀,請盡速就醫。普拿疼服用時機,建議在施打疫苗後出現發燒、頭痛等再服用,勿在施打疫苗前吃普拿疼、退燒藥或抗組織胺藥物,以免掩蓋過敏症狀,延誤就醫。疫苗施打後,常見副作用包括發燒、手臂注射處疼痛、肌肉疼痛等,若出現嚴重副作用,包括大面積的過敏搔癢、頭暈、喘不過氣、超過2天持續發燒等明顯症狀,建議就醫諮詢。施打疫苗後不熬夜,一天需睡滿7至9小時。疫苗須施打兩劑才有完整保護力,建議打完第一劑的民眾,仍需遵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守則。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死亡事件新增96例 解剖後死因出爐
國內接種不良反應死亡事件新增96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96例中有65例屬於非嚴重事件,其中3例死亡,其中有1例為疑似嚴重過敏,27例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病例,另新增兩件解剖案例為心血管疾病,「今日起,會把針對不良事件詳細分析的資料,呈現在網站上。」指揮中心公布,累計已解剖110例,其中78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嗆噎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呼吸道阻塞,6例疑似肺炎,3例泌尿道感染,1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1例咽喉炎(2個月大孩童),1例胃穿孔併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肋膜炎,1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1例腦室和腦幹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1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1例化膿性肺炎,4例待釐清。另外死亡部分接種AZ疫苗出現1死,為87歲民眾於接種17日發生,莫德納疫苗有2例死亡,年齡介於69歲至86歲民眾,於接種2天至12天發生,其中2例AZ原通報非死亡不良事件通報後轉死亡。針對國內確診案例中,今日新增1例確診者死亡案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該案為居住在雙北地區的70多歲男性,曾於5月28日呼吸困難,本身有糖尿病、心血管、腎臟病、高血壓史,於發病隔日去急診,隔日確診陽性,後來肺炎呼吸衰竭,氧氣濃度無改善併發心律不整,最後因狀況惡化,不幸往生。國內對於確診者的治療用量是否短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瑞德西韋量很大,單株抗體也訂了一定的量。羅一鈞指出,目前國內住院人數剩下420位,另外單株抗體儲備了5000人份只用了數百劑左右。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呂秀蓮搭橋國際組織助購疫苗 陳時中已讀不回
我國新冠疫苗不足,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兩個國際組織致函給蔡英文總統,表達願意協助洽購三千萬至五千萬劑疫苗,她為此致電衛福部長陳時中,卻遭「已讀不回」。陳時中昨天表示,確實收到訊息,當下也留下對方電話,「但一忙起來就忘了」。至於國際組織表達協助洽購疫苗,陳時中說,以他對疫苗採購的了解,可能「還需要一些努力」。至於許多要留學的人抱怨,打不到第一劑疫苗,無法順利出國念書,陳時中表示,若前往的國家有疫苗,建議可到國外再打,他還說,「沒有什麼特別理由,一定要讓出國的人比台灣的要先打疫苗。」陳時中表示,因為出國留學、工作,和在台灣工作、就學,個人權益是一樣的,不見得出國者就要先打。「從未保證一定打得到第一劑」,如果去的國家沒疫苗可打,且風險較高,基於保護國人立場,「我們願意犧牲一點讓他們打」。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將於今天上午發布第四輪簡訊通知,陳時中說,將有一百四十四萬人符合資格,可於七月廿九日中午十二時前預約接種,於卅日至八月六日之間施打疫苗。不過,該平台於七月十九日關閉後,迄今未再重啟,許多民眾無法上線更改疫苗廠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等到更多疫苗到貨,就會重啟預約系統。陳時中強調,疫苗分配原則以提高至少接種一劑的覆蓋率為目標,根據國際經驗,延長第二劑接種間隔時間,整體保護效果不會減弱,反而更好。至於何時開放混打?陳時中說,專家會議初步建議對象有二,首先是接觸風險較高的第一到第三類公費對象,再者是對於腺病毒疫苗(AZ)和mRNA疫苗都過敏者,但執行時機未定,必須等整體疫苗到貨時間更穩定時,才會公布。呂秀蓮日前於臉書貼文,「世界和平獎評審委員會」及「世界和諧基金會」聯名致函蔡總統,表達欲協助我洽購疫苗,以解決抗疫燃眉之急。她昨指出,多次致電陳時中辦公室,雖得到會回電的答覆,但遲未接到陳時中回電,「橋都搭好了,衛福部卻拒絕」。陳時中證實,確實有收到訊息,同仁抄下對方電話號碼,「本想馬上回電,但一忙就有點遺漏。」
-
2021-07-27 該看哪科.婦產科
新手媽媽小甜甜有感而發,餵不餵母奶VS.對小孩負不負責根本兩碼子事,心疼被情緒勒索的媽媽們!
生過小孩的媽咪都知道,產後沒多久便會嘗試著讓寶寶吸允母乳,刺激母乳順利分泌,也增加寶寶和母親之間的親密感,於此同時,媽媽因賀爾蒙的影響也變得更多愁善感。餵母奶再自然不過,卻不該成為壓力月初才剛產下女寶、成為新手媽媽的藝人小甜甜,時常在臉書粉專上分享喜悅及心得。日前,她在某媽媽社團看到因餵母奶或配方奶而被情緒勒索的媽媽文章,感到非常心疼。「到底為什麼媽媽餵不餵母奶,要跟媽媽對小孩負不負責任拿來做牽拖?」小甜甜表示,可能很多家人會覺得反正就是要餵啊,母奶健康!小孩能有抵抗力!營養又長得快!重點省錢啊…,但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媽媽的壓力!無形中的情緒勒索,令媽媽崩潰不已儘管目前小甜甜並未遇到棘手的母乳問題,但是一旦身為媽媽非常理解那種心情。小甜甜認為,每位媽媽都一定希望給自己小孩最健康的,無奈很多人似乎忽略了媽媽本身?尤其每個人狀況不同,這無關胸部本身大小,或是有沒有吃、是否少吃了什麼,在準備到著手的育兒過程,媽媽絕對比任何人用心認真!「就是有媽媽真的產後沒有母奶,這當中存在著各種可能,無論怎麼樣努力就只能擠出一兩滴,媽媽也很挫敗也很失落難過~」小甜甜喊話:「沒有人能情緒壓力勒索『媽媽本人!』」小編當初剛生完也是奶水不足,儘管已經很努力讓寶寶吸允,但寶寶仍哇哇大哭、餓著,於是護理師建議可混著餵配方奶,先讓寶寶喝飽。幾天下來,自己都怪自己到底怎麼了?脆弱得流眼淚(賀爾蒙惹禍!)還被老公笑竟然這樣就哭了,當下白眼翻到頭頂。母奶or配方奶,寶寶都能健康長大「所以,不要再同時給媽媽壓力、讓她更難受了,不是當事者說的都麻很輕鬆,有些長輩或許沒有惡意,但脫口說出怎麼會沒奶餵?有那麼難嗎?是不是吃的不夠補?這些話都會讓媽媽心情更加失落不堪好嗎!!!」小甜甜對配方奶也有話要說:「還有~配方奶怎麼了嗎?現在配方奶真的都很棒好嗎?甚至除了有延續母奶配方,有的抗過敏、有的適合乳糖不耐症...,還有很多選擇能夠符合寶寶需求,更讓縱使不是喝母乳的寶寶也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小編暗自慚愧,當時還因為讓寶寶混喝配方奶而難過自責(哭)。媽媽想退奶,就是不愛小孩?小甜甜表示,有些職場媽媽或是有特殊狀況,想要退奶,卻被說是不愛小孩、不負責任...。「哈囉!每個人狀況不一樣,更不是每個地方都方便媽媽時間一到就能擠奶,種種這些壓力壓抑下,媽媽太可憐了吧?更無法好好做好每件事!而這根本無關愛不愛小孩,是媽媽自己的權利。」小甜甜感謝自己身邊一路上都遇到專業正向的人,給她很多正面想法,也看到很多例子讓她能以同理心看待,「媽媽開心真的太重要了!所有被這些問題困擾的媽媽們~真的無須在乎在意,妳並不需要滿足任何人,也不需要跟任何人交代,你才是媽媽耶!」媽媽開心最重要,一起當個健康媽媽!其實,產後媽媽要面對的事情真的很多,照顧寶寶、學習和寶寶相處、餵奶擠奶、換尿布洗屁屁、傷口處理及復原,加上賀爾蒙波動,真的壓力山大。小甜甜指出:「媽媽心情好、放輕鬆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面對小孩跟當下每個問題都會很不一樣,更會迎刃而解的!」至於媽媽本身,小甜甜也建議:「有問題就問、有需要就找人協助,耳朵聽有意義幫助的事情,其他有礙媽媽身心靈直接跳過略過下一頁吧?一起加油,當快樂無憂的 #健康媽媽 吧。❤」※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疑接種AZ後死亡最年輕案例 26歲罕病男死因呼吸衰竭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23至25日疑接種疫苗後死亡通報一共23例,其中1例疑接種AZ疫苗後死亡個案是年僅26歲的男性,成為目前國內最年輕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該案本身患有罕病,在接種5天後,在家中被家人發現無生命跡象,當地衛生所相驗死因為呼吸衰竭。指揮中心公布,死亡通報一共23例,其中AZ有15例,分別為6男9女,年齡為26歲至95歲間,為接種疫苗後1日至45日間發生;疑接種莫德納死亡部分,同期間新增8例,分別為4女4男,年齡為 64 歲至 89 歲,為接種疫苗後3日至21日間發生。另新增1例疑似嚴重過敏性反應通報,已通報為死亡不良事件。另我國疫苗打氣漸增,指揮中心表示,24、25日兩日疫苗接種共約有28萬人次,其中AZ接種 27萬人次,包含第1劑接種26萬4306 人次、第2劑接種5808人次,另莫德納接種1萬2991人次,其中第1劑接種9827人次,第2劑接種3164人次。截至目前為止,累計接種667萬4129人次,AZ接種 378萬5人次,莫德納接種289萬4124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27.39%,劑次人口比 28.42(劑/每百人)。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上路時程 陳時中:須先確保疫苗到貨量更穩定
國內專家同意COVID-19疫苗混打,新制上路時程受關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開放混打須視疫苗到貨狀況衡量衡平性,確保疫苗到貨量更穩定才會開啟混打規劃。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同意國內開放COVID-19疫苗混打,擬優先將第1至3類第1針打AZ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者,可混打mRNA疫苗。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解釋,專家僅提到AZ疫苗混打mRNA疫苗,但沒提及mRNA廠牌。陳時中今天下午在指揮記者會中強調,雖然現階段專家認可開放混打,但需要以有限度開放為原則,究竟是AZ疫苗混打莫德納疫苗或BNT疫苗,須綜合考量未來疫苗到貨量,才能知道如何安排。陳時中解釋,專家建議1至3類對象可優先混打,主要考量該族群接觸病毒風險較高,未來將視疫苗分配量,盡可能讓所有人都有基本的保護力。另外,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5日上午會議中,同意將高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納入國內公費疫苗接種作業計畫,擬開放mRNA、腺病毒疫苗過敏者使用。至於高端疫苗何時加入混打計畫,陳時中說,現階段沒有高端疫苗混打資料,還需要專家判斷,且安排施打對象須符合社會期待,開放時程還沒確定下來。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對AZ和莫德納過敏可混打高端? 陳時中:現無混打資料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召開會議,同意開放AZ疫苗混打mRNA疫苗。但外界關心,如果對AZ或mRNA疫苗都發生不良反應者是否可打高端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高端目前沒有可混打的資料,如果對AZ或mRNA疫苗都過敏,要打第三個不同製程的高端是可以,但仍要尊重醫師臨床判斷。而有肺腺癌癌末患者投訴表示,因為血栓指數較高不能打AZ疫苗只能打莫德納疫苗,但因為數量有限一直等不到。陳時中表示,會再了解相關個案問題,而混打的順序基本是是「AZ+mRNA」。另有教師反應,教育部之前頒布暑假期間老師到學校,若無打疫苗須每七天快篩,但中小學老師對於打AZ有疑慮,品牌上想要選擇,但又擔心如果現在不願意打AZ疫苗,未來開學是否無法回到學校上課?陳時中則表示,規定上還是要尊重教育部,「我是勸說除非有生理問題,選擇疫苗對於自己健康保護不見得更好」,有些人不想接種,用檢驗代替疫苗也是不得已的方式。
-
2021-07-26 養生.聰明飲食
芒果營養成分新發現!研究:含抗神經系統發炎的植化素,有治療阿茲海默症潛力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現在正值芒果產季,可以說是大家心目中最喜愛的夏日水果選擇之一,但芒果除了鮮甜好吃以外,國際科學期刊研究《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指出,科學家研究發現其中所含的植化素具有對抗人體神經系統發炎的效果,進而可望用以治療阿茲海默症。時序進入6月之後,就進入了台灣的芒果產季,前期因為疫情關係影響買氣,但在各界為芒果平反之下,不管是新鮮現吃,或是各大通路紛紛推出季節新品楊枝甘露、芒果冰品、甜點等,都讓大眾得以一嚐這鮮甜的季節鮮味。而芒果除了受到大眾的歡迎以外,可別小看了芒果的營養價值,即將發表於2021年9月的國際科學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有最新的研究發現,科學家發現可能有望緩和阿茲海默症病徵的植物化學成分(簡稱植化素)存在於芒果之中。芒果在醫學貢獻上歷史悠久芒果是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地區,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除了美味以外,芒果在醫學上的貢獻也頗多。在過去的文獻記載上可以看出,芒果(Mangifera indica L.)在中醫中被作為草藥使用,常被用於用於緩解嘔吐、治療暈船、哮喘、痢疾、瀉藥、壯陽藥和滋補品等,而芒果汁則被用作治療鼻竇疾病的滴鼻劑,目前研究發現除了這些功用以外,還有可能分離出治療神經發炎的植化素。芒果可分離出抗神經炎植化素,期望能進一步緩和阿茲海默症病徵芒果可以分離出抗神經炎的植化素,對於我們常聽到神經性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的病徵可能將有幫助效果。國際科學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的研究報告中提及,神經炎疾病就是人體的神經系統產生了發炎反應,這樣的發炎對於大腦中的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與有害巨噬細胞等的刺激性反應有關,長期下來就有可能會導致神經性退化疾病的產生。而芒果中的植化素,科學家發現可以緩和這一系列的發炎反應,主要作用能消除或是中和這些有害物質,甚至是幫助重建受損的組織,在研究上被認為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天然植化素成新寵,若能穩定開發將有發展潛力芒果除了有抗神經炎的植化素以外,其實在過去的研究中,整個芒果的果實,包含果核、果皮、果肉,每一個部分都含有功效良好的植化素,如:酚酸、氧雜蒽酮、黃酮類化合物、二苯甲酮和萜類化合物等。這些琳琅滿目的植化素在醫學上的貢獻領域也相當廣,目前醫學研究界正在積極開發的可能運用面向包含:抗腫瘤、抗菌、鎮痛、解熱、抗炎等,而芒果中的植化素會成為發展重點,主要是因為芒果是天然來源,具有安全性、來源穩定等特性,因此不只是芒果,近幾年科學家在天然植物來源所含的植化素研究上可說是投注了不少心力。不過,雖然天然植化素有眾多優點而受到研究學界矚目,但也因為成分天然,活性成分不好控制,若是要真的開發成為能取代化學合成藥物,還有諸多需要克服的困難,才可能進入量產階段,而芒果植化素的研究雖然還在初期階段,但也開啟了天然植化素進一步開發的新契機。延伸閱讀▶自然又優質的抗氧化劑!有益免疫系統與身心健康的維生素:植化素▶吃芒果易過敏!?可能是這個因素導致▶單單吃鳳梨補充酵素,真能對抗發炎、治關節疼痛?參考資料▶Potential in vitro anti-neuroinflammatory sterols from mango fruits (Mangifera indica L.)(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一到第三類優先 衛福部同意開放AZ+mRNA混打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召開會議,同意開放AZ疫苗混打mRNA疫苗,也就是AZ可混打莫德納及BNT。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專家認為混打是可行的,不過混打平台需要時間規畫,尚未確定實施期程,一旦上路將優先開放給第一至第三類對象、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八周以上的目標族群。另外,衛福部食藥署日前通過國產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可專案製造、核准使用於廿歲以上成人,昨天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通過決議,將高端疫苗納入公費疫苗施打計畫,對於mRNA、腺病毒疫苗過敏者將成為優先施打對象,但需與廠商確定供貨時程,才能確定何時施打。目前疫苗預約平台處於封閉狀態,何時可以重啟,讓民眾登記修改疫苗選項?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還在消化第三輪預約的民眾,還不知道什麼時候重新打開平台,不過,周二上午將針對第三輪年紀較輕族群,以及預約成功、卻臨時未到現場接種者發送簡訊。陳時中表示,昨天專家會議中重新檢視國際資料,經過多次討論達成可混打的共識,但如何實施還在研擬,目前建議第一類至第三類接種對象如施打AZ疫苗,間隔八周以上,第二劑就可接種mRNA疫苗,其餘對象規畫在第十到第十二周接種第二劑。陳時中透露,專家討論重點有三,一為國際初步共識同意混打,但相關資料並非一面倒認同,指揮中心必須持續觀察相關臨床研究;二為即使國外已有混打臨床數據,但部分專家仍認為,要有本土研究;第三則是國外混打的安全和效果上,均達到一定程度,最後達成開放混打的共識。混打政策何時實施?陳時中表示,開放混打對疫苗計算上將是一大考驗,且現有預約登記平台也無此選項,設計上相對複雜,因此還需討論和盤點,才能做出決議。在平台上,部分縣市政府建議使用原來的催打平台或戶政平台,但有些縣市則認為目前的單軌制比較好,經考量城鄉資訊差距之後,指揮中心傾向單一平台作業。
-
2021-07-26 該看哪科.皮膚
出門前用止汗劑根本無效 皮膚科醫師揭正確用法
止汗劑可以控制腋下汗水分泌,當然也可以擦在臉上,用來作妝前控油?這話看似有道理,但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警告,止汗劑含有鋁鹽成分,且濃度偏高,如果塗抹臉頰,很容易引發過敏、接觸性皮膚炎。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原理是在汗腺的出口附近擋住部分汗水分泌,透過阻塞汗腺,讓腋下不容易出汗,通常鋁鹽濃度高達30%至35%,如果當成妝前控油,效果有限。如果想要減少臉部肌膚油脂,應該使用吸油面紙,或是具有吸附性的粉體,減少肌膚油光,並注意臉部清潔,維持正常作息,最重要的是搭配防曬,才能避免出油。出門前用止汗劑? 皮膚科醫師揭密正確用法趙昭明說,有些人早上出門前才在腋下塗抹使用止汗劑,這幾乎沒有效果,應該睡前的時候使用,洗澡後將皮膚擦乾,如果仍有水氣,鋁鹽變成鹽酸,導致皮膚刺激、乾癢。睡前將止汗劑均勻塗抹在腋下,經過6至8小時水和作用,才能有效地阻塞汗腺。此外,早上起床,應以溼毛巾擦掉多餘的止汗劑,減少皮膚過敏的機會。趙昭明解釋,睡覺時,汗腺分泌會減少,保持乾燥,所以睡前是最佳的使用時機。每晚重複使用,持續1周,效果就會很明顯,此時可以減少使用頻率,不用每晚都塗抹,長期使用的話,1周1次就有不錯的止汗效果,但停用後一段時間,腋下又會開始冒汗。止汗劑分多種劑型 使用前一定要詳閱說明衛福部核可4種具有止汗功效的止汗劑,均含有鋁鹽(Aluminium salts)成分,讓鋁鹽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狀物質」,堵住汗管,讓流汗減少。趙昭明表示,止汗劑分為乳液、噴霧等多種劑型,用法不一樣,使用之前務必詳閱說明。他最後提醒,如果體質過敏,皮膚過敏,或腋下有毛囊炎或傷口者均不宜使用止汗劑,當然也不可將止汗劑當成妝前控油,直接塗抹在臉上,以免發生刺激性皮膚炎。(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止汗劑要睡前擦才有效! 4種情況硬用恐會得刺激性皮膚炎 ·一流汗狐臭、體味加重怎辦? 皮膚科醫授「超強除臭法」:汗本身沒有異味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一張圖看懂!打完莫德納出現這些皮膚症狀別擔憂
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進行中,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靠疫苗來終結,臺灣當然也不例外。請民眾在輪到你的施打順位時,且在醫師評估身體狀況沒有異常後,即可進行施打疫苗,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2劑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達94%相較於前一批多半是AZ疫苗,即將進行大規模施打的是美國的莫德納疫苗,據統計,打完2劑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達94%,高於AZ疫苗的81%,但不良反應的頻率也比較高;2劑接種須間隔28天,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應等病情穩定後再接種,而且不得與其他廠牌疫苗交替使用。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雖然比AZ疫苗來得高,但根據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接種莫德納疫苗之後出現不良反應事件的頻率也比AZ疫苗高一些。根據統計。有92%的人接種後出現注射部位疼痛、70%會有疲倦感、64.7%頭痛、61.5%肌肉痛、46.4%關節痛、45.4%發生畏寒、15.5%的人會發燒。注意!皮膚方面出現的新冠手臂除此之外,接種莫德納疫苗之後,皮膚方面也會出現某些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另有少部分可能出現接種部位搔癢等症狀。皮膚專科醫師鄭惠文指出,施打莫德納疫苗後可能會出現新冠手臂,不良反應分為立即性和延遲性兩種,立即性反應可能在第一針的1-5天內發生紅疹,第二針則可能在1-4天內發生;延遲性反應則可能在第一針施打後的7-11天發生,第二針則是2-5天內。此外,第一針的3-8天內、第二針2-5天,有些人會出現蕁麻疹;麻疹樣皮疹則出現在第一針3-8天,第二針2-5天;另外,手掌心上也會在第一針7-12天,第二針1-4天內出現掌紅斑等狀況。別因皮膚反應而擔憂疫苗注射鄭惠文表示,打疫苗後發生皮膚反應的機率,接種第一劑的發生率大約是21﹪,第二劑則比較高為63﹪,兩劑都發生皮膚反應的機率則為16﹪;對於第一劑疫苗發生皮膚反應後,第二劑的再發生率則小於5成,而且症狀會比較輕微,發生時間較快。更重要的是這些施打疫苗後的皮膚反應,都不會合併嚴重的過敏反應,請民眾不用擔心。施打心冠疫苗的好處,絕對是利大於弊,因此,輪到你打的時候,請進速施打。特別提醒,當不良反應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且時間超過48小時以上,請馬上就醫。(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
2021-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納公費何時接種? 陳時中:要和廠商確認供貨
國產高端疫苗今早經由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討論,決議納入公費疫苗施打計劃。但何時開始提供民眾施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計畫才在記者會前剛出爐一個小時左右,還要和高端公司確定供貨計畫,精確精算供貨時程才能盤點如何施打。但高端疫苗納入公費施打計畫後,外界也關心疫苗定位,是否針對特定族群做為追加劑?陳時中表示,高端疫苗完成EUA審查後的要求是由食藥署監管,而ACIP對於施打對象有些討論,主要討論隊mRMA或腺病毒等疫苗過敏族群或不適合接種者,是否可以優先施打,但還是要由指揮中心針對整體疫苗施打計畫規劃。另外,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已經批准莫德納疫苗可供12歲到17歲青少年接種,我國是否跟進?陳時中說,有國際資料認可,我國批准的可能性就會大增,但本土資料還需要專家進行檢視和建議。而外界也關心下一批莫德納疫苗和會再進貨,9月是否真的可以開學?陳時中表示,「仍是老話一句,到貨會再和大家說明」,開學日到現都沒有重新訂定,但整體疫情來看,目前沒有改變開學日的規劃。他說,至於防疫警戒降至二級繼續戴口罩,將會是常態,除非疫苗和藥物有大幅度進步,或是對變異株有很大變化情況,否則依目前態勢,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將會是生活常態。
-
2021-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免疫力低更需疫苗護體 癌友掌握6大原則安全打疫苗
「醫師,我現在正在化療,可以打COVID-19疫苗嗎?」「我想打疫苗,但哪一個廠牌適合呢?」這是臨床醫師最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由於有些癌患正處在治療階段,擔心病情又怕染疫,非常焦慮。治療癌症的醫師皆認為,癌症病人只要與主治醫師討論評估後,都能打疫苗護體。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指出,COVID-19疫苗18歲以上都可以接種,癌症患者也不例外。雖然患者免疫力較差,接種疫苗後得到的保護力沒有一般人高,但相較於感染COVID-19導致重症的機會,接種疫苗還是利大於弊。日前全癌症病友連線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還共同呼籲,希望指揮中心將第九類的罕病及重大傷病施打順序提前,不能讓取得重大傷病的癌友在頻繁進出醫院、冒著染疫的風險下接受治療。積極鼓勵癌症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的原因,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解釋,以大腸直腸癌患者為例,在治療期間及開刀後6個月內,仍屬於生病期,需積極接受後續治療,這段期間患者免疫力低,若不幸染疫很容易導致重症,因此更需要打疫苗護體。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絡(NCCN)在2021年6月9日所發佈的「癌症與COVID-19接種」(Cancer and COVID-19 Vaccination)明確建議,治療中的癌症病人,在主治醫師評估且建議施打新冠疫苗後,要施打疫苗給予保護力。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還特地針對肺癌患者發出疫苗接種建議。醫學會指出,肺癌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發展成肺炎重症,因此,只要患者治療穩定,都適合接種COVID-19疫苗。我是癌末患者醫師建議:身體虛弱恐無法承擔疫苗副作用,建議不打。什麼情形得緩打或不能打疫苗,梁金銅認為,曾發生任何疫苗過敏者就不適合接種。王正旭則建議,若癌症患者身體太過虛弱,又有心臟及肺臟積水,已到了支持療法的癌末患者,疫苗產生的副作用對患者的身體是很大負擔,也建議不要接種COVID-19疫苗。我正接受化學、標靶治療醫師建議:只要白血球未下降太多,化療後一到兩周可施打。接受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時,梁金銅認為,只要患者的白血球沒有降低很多,都可正常施打。若民眾擔心,王正旭則建議打完化療一到兩周後,再接種疫苗比較適當,若發生白血球下降等狀況則暫緩施打。我準備接受手術醫師建議:非急症者可先打疫苗再手術;急診刀待手術完穩定,再進行評估。手術的患者怎麼辦?肺癌相關醫學會建議,避免手術前後一周內接種。不過,目前醫療降載,很多醫院規定急診刀才能立即開刀,因此,梁金銅建議,屬於第一、二期的,仍等待手術安排者,可以先打疫苗,兩周後即可開刀手術;若是三期以上的急診刀患者,就先手術切除癌症病灶,但因手術後是身體最虛弱的時候,會希望患者在病情穩定出院後,再接受疫苗接種。我正進行骨髓移植、免疫療法醫師建議:骨髓移植三個月後再打疫苗;細胞免疫療法無嚴重反應者隨時可施打。王正旭提醒,血液性癌症若正進行骨髓移植期間,必需等治療三個月後再施打疫苗。至於正在接受細胞免疫療法的病友,治療期間除非有嚴重免疫反應,例如嚴重腹瀉需暫緩施打,不然,任何時間接種都沒問題;接受CAR-T免疫治療的患者,則需在完成治療後3個月再打疫苗。我該選哪一種疫苗?醫師建議:有肥胖、心血管疾病、血液問題,建議以mRNA疫苗為優先,但仍需與醫生討論評估。疫苗的選擇,基本上已核准使用的疫苗都適合癌患。不過梁金銅建議,大腸直腸癌患者多較年長,若又有肥胖及心臟血管問題,建議優先選擇mRNA疫苗。另外,有血液問題血小板低下或血栓史,也可以以mRNA疫苗為主。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創辦人、曾是乳癌患者的林葳婕指出,癌友對於疫苗的訊息過於片段,在面對眾多訊息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主治醫師討論,不要自己嚇自己。癌友接種COVID-19疫苗的6大原則1. 身體虛弱的癌末患者建議不打。2. 預計開始接受化療或正等待手術者,建議先接種疫苗。3. 手術後建議待身體恢復(如出院)再接種疫苗。4. 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期間,若白血球下降太多,需暫時緩打。5. 目前獲准的COVID-19疫苗都不含活性病毒,都適合癌友。6. 接種疫苗前與主治醫師討論評估。
-
2021-07-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畏風雨!台中唐鳳平台第3輪今快打站開打 接種破9成
台中市因應第三輪行政院政委唐鳳設計的公費疫苗預約平台打AZ疫苗,今天和26日、27日等三天加開快打站。台中今天受烟花颱風外圍環流雨帶影響下雨,各快打站一早湧現人潮,不乏年輕人身影,不受風雨影響,接種踴躍。南屯區長林秋萬說,惠文國小快打站今天提早15分鐘開打,開二條打線,2小時打280劑,預估接種率破九成。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上午視察龍井區龍峰國小快打站,她說,烟花颱風逐漸北移,但因爲外圍環流天氣較不穩定,擔心會對快打站造成影響,今天視察龍峰國小快打站,現場進行順利,民眾報到率也很高,也感謝所有防疫人員努力,不畏風雨提供市民優質服務。也提醒民眾外出接種疫苗時留意自身安全,記得攜帶雨具。民政局長吳世瑋說,統計第三輪唐鳳預約系統,台中市共15萬9591人預約接種,除全市醫療院所能吸收的施打量能約8萬人,市府開設3天快打站為7萬9591名預約民眾接種疫苗。提醒已預約完成民眾可先到公費疫苗預約平台下載「疫苗接種須知」,列印填寫疫苗接種評估及意願書,節省等候時間。民政局說明,為確保疫苗接種安全,建議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接種後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以利即時處置該類急性過敏反應,且在1、2天內持續觀察有無嚴重過敏反應。台中市衛生局提醒,已接種AZ疫苗的民眾,在第一劑接種的10至12周後,應再完成第2劑接種,及早產生完整保護力。接種疫苗後14天內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或腹痛、四肢腫脹或冰冷、嚴重頭痛或疼痛加劇、視力模糊、持續性出血、皮膚出現自發性紫斑、瘀青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
2021-07-24 該看哪科.皮膚
防曬護唇膏塗心安? 醫師:做到這點才有效,沒做好當心影響美觀且有罹癌疑慮!
炎炎夏日是紫外線高峰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做好全身防曬的同時,唇部皮膚也別忽略!對此,食藥署特別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李宗儒醫師分享說明:唇部皮膚的含水量與屏障功能較低,若沒有做好防曬措施,不僅水分易流失,還可能導致乾裂、黯沈與老化,甚至有皮膚病變及癌化的可能。唇部防曬沒做好,影響美觀且有罹癌疑慮李醫師提醒:唇部防曬,除了預防曬黑、曬傷與老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預防皮膚癌。尤其下嘴唇面積較大也較突出,容易長期曝露於紫外線的傷害,如未做防曬,會提高日光性唇炎(癌前病變)的機率,並增加皮膚罹癌的風險。這種皮膚病變常見於日曬部位,且膚色較白、有家族史、抽菸、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以及不注重防曬的人都是高危險群。當唇部有不易癒合的傷口,反覆破皮及脫屑等症狀出現時,應提高警覺,並儘速至皮膚科進一步檢查,確認有無罹患皮膚癌(尤其是鱗狀細胞癌)的可能。SPF與PA越高越好?塗抹頻率與塗抹量更重要食藥署指出:防曬產品經常以SPF及PA來標示產品的防曬效果,這是為了防止來自紫外線中的短波UVB和長波UVA所設計。SPF是針對UVB的防曬指標,SPF15表示能延長15倍皮膚曬傷、曬紅的時間;SPF50則是延長50倍。PA是阻隔UVA的防護指標,代表能延緩皮膚曬黑的能力,其數值以「+」表示,最高可至4個+號,也是延後曬黑的倍數概念。原則上SPF與PA的防曬係數越高,阻隔紫外線的功效越強。但若是經常舐唇、易流汗或塗抹不足,即使使用防曬係數高的產品,仍要頻繁補擦,且厚厚塗抹至足夠量,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曬效果。防曬護唇膏怎麼挑?防曬劑的成分作用原理分為物理性與化學性。物理性作用較不易引起過敏,但缺點是容易有泛白厚重現象;化學性作用使用後較清爽不油膩,但要注意敏感或刺激問題。民眾若想要安全性高的防曬護唇膏,可從天然有機、成分單純與物理性成分三點著手。李醫師也表示防曬護唇膏裡常見的一些化學成分,只要在安全劑量內,無需過度擔心。食藥署提醒:選購時應挑選標示完整的產品,並留意注意事項與使用方式,在有效期內儘速用完。若使用含潤色效果及香味的防曬護唇膏,應確實清潔乾淨,避免成分停留唇部太久而造成皮膚傷害。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疫苗後新增4死 打莫德納出現腦中風
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共新增5例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包括AZ疫苗3件、莫德納疫苗1件。AZ疫苗3件通報死亡事件,年齡介於81-92歲之間,接種疫苗25-35天間發生;莫德納疫苗1件死亡個案為67歲,接種次日後發生。7月22日新冠疫苗接種14萬7725人次,其中AZ接種12萬202人次(第1劑接種10萬7561人次,第2劑接種1萬2641人次),莫德納接種2萬7523人次(第1劑接種1萬7026人次,第2劑接種1萬497人次)。目前累計接種605萬9596人次,AZ接種320萬3146人次,莫德納接種285萬6450人次,新冠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24.94%,劑次人口比25.80%(劑/每百人)。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2例(21女、11男)疑似AZ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發病年齡22歲至87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42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肺栓塞、下肢深部靜脈栓塞、血小板低下、敗血症、心律不整、肺炎、泌尿道感染、因眼瞼下垂就醫診斷惡性腫瘤、蜂窩性組織炎與皮疹、過敏反應(蕁麻疹、紅疹、紫斑、眼皮腫、呼吸喘)、接種後常見之全身不適,及診斷未明之意識改變與低血鈉、頭痛、呼吸困難及胸痛、視力模糊、突發性聽力喪失、腹部不適與胸口麻木、手腕腫脹與手指無力痠痛、手臂瘀青與膝蓋疼痛等。同期間新增24例(11女、13男)疑似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其他嚴重不良事件,發病年齡25至81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4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腦中風、血小板低下、心肌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併急性發作、臂神經炎、死產、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帶狀皰疹、接觸性皮膚炎及濕疹、過敏反應(雙腳紅疹併紅腫癢),及診斷未明之血栓、高血糖、臉部及腳部麻、手指紅腫等。
-
2021-07-2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你的「濕氣」重不重?一張表自我檢測!口水多、舌苔厚...中醫師:有超過6項,你就是重度濕氣!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你的身體濕氣重?哪一些症狀代表你濕氣很重?身體濕氣檢測表1.全身無力常有人覺得自己全身提不起勁,頭整天昏昏沉沉的,腰好像背了一個大包袱,很沉重的感覺,兩條腿也好像綁了鉛條,上下樓梯都很困難。這些症狀和濕的關連很大,因為「濕性重著」,濕的特性會讓人覺得很有沉重的感覺,如果身體濕氣重,那可能是脾被濕給困住了,脾原本可以升發人體的清陽,一旦被濕困住了,清陽不升,人體就會產生全身乏力而且有沉重的感覺。有的人覺得自己明明睡很多,但是卻總是睡不飽,甚至愈睡愈累,這也是身體濕氣太重的緣故,濕容易讓人覺得困倦,睡更久反而會更累,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中醫講「濕重如裹」,這種被緊緊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下雨天被淋了個渾身濕透似的那麼難受。2.肥胖,易胖體質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肚子也變大了,平時飲食都有在注意,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的增加並不是脂肪的增加,而是水分的代謝出了問題,一旦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中醫文獻有「肥人多痰」的論點,不是我們所認識的感冒咳嗽有痰的「痰」,這裡所指的「痰濕」更廣泛,包括痰、水、組織液,還包括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等。所以肥人多痰導致高血脂的基本原因,就是「痰濕中阻」,使血液運行速度減慢而造成,所以這種體質就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病。中醫認為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這三個臟腑最有關係,其中脾的運化水濕出了問題,就會造成肥胖。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因此,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3.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常常有人會覺得自已的兩條腿好像灌了鉛一樣,沉重無比,但是按下去又沒有水腫的現象。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把毛巾弄濕掛起來,過了幾個小時,毛巾的上半部已經乾了,但是下半部卻還是濕的,這就是水往低處流的現象,在中醫來講就是「濕性趨下」的意思,人體也像毛巾一樣,當身體濕氣偏重時,白天站久了,水濕會往下,就會覺得兩條腿很累、很重。那如果是晚上,我們躺平睡覺,一到早上起床時,如果覺得腰背很酸重,那也有可能是濕在作怪,因為我們躺平的時候身體最下端的部位是腰,而不是兩條腿,所以濕氣重的人,才會一早睡醒就腰痠。若心臟、腎臟及其他檢查都正常,卻常常在下午過後水腫是什麼原因?一種可能是特發性(體質性)水腫,多發生在比較容易緊張的女性,下肢水腫早上不明顯,下午或晚上嚴重,上下午體重可相差一公斤以上,這時需限制鹽分及水分的攝取,穿彈性襪、常運動、抬高下肢,則可改善水腫情況。另一種是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長時間坐辦公桌,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造成水腫。中醫怎麼看水腫?水腫與中醫的肺、脾、腎三個臟腑最有關係。脾不僅可以運化水穀精微,也可以運化水液,把水液運輸到身體各處,供人體使用,也可以轉輸到肺和腎,再進一步排出體外。肺主通調水道,通調是輸通、調節的意思,水道是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宣發和肅降的功能,對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輸通和調節的作用。腎氣的蒸騰和氣化作用可主導水液的代謝運輸,人體多餘的水,可藉由腎化為尿液排除體外,腎這方面的功能與西醫泌尿系統的功能相似。所以水腫在中醫看來有可能是肺脾或腎的臟腑功能失常,需進一步辨證治療。4.口水多,不口渴人有五液,五液指的是五種液體,這包括淚液、汗液、口水、鼻涕、唾液(較黏稠的口水),這五液分別由肝、心、脾、肺、腎五臟來控管。五臟中的「脾」是在管理口水的,如果脾虛,濕邪過盛,就容易出現口水過多的現象,這時只要調理好脾的功能,讓脾可以好好運化水濕,就可以改善口水過多的問題了。口水多的人有的也會有不喜歡喝水的現象,這類濕氣重的人喝的水往往比較少,比較不容易覺得口渴。5.痰多有些人長期咳嗽有痰,被西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實痰多是和本身的體質有關係的,所以有時單純使用止咳化痰藥效果不佳,如果單純使用化痰藥無法解決慢性咳痰,就必須調理身體的痰濕狀況,才能獲得根本解決,這時就必須調理脾胃功能了。為什麼痰濕和脾有關係呢?因為在中醫的認知裡,認為「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所以急性期的咳嗽有痰,可以從肺來著手,慢性的咳嗽有痰,就必須從脾來下手了。唯有調理脾胃,健脾祛濕,才有辦法搞定棘手的咳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簡稱為COPD,COPD的人主要的表現是咳嗽,他們的咳嗽是慢性咳嗽,很難痊癒。追溯起來,大都有抽菸的病史,年輕的時候喜歡抽菸,一抽就是20年、30年、40年,抽煙時不覺得會怎樣,只是時間一久,幾年後才知道,抽菸其實對氣管及肺部的傷害很大。COPD的病人長期咳喘,嚴重者一走動就喘,有的人必須依賴氧氣來輔助呼吸。為避免呼吸道的傷害,吸菸者及早戒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6.大便粘馬桶每個人一天可以排便1∼2次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三天以上才排一次便,那就是便秘了。但是有的人的大便就是比較軟、不成形,甚至會很粘,容易粘馬桶。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廁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濕了。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疾病也就離你不遠了。中醫的脾與消化功能有關,脾虛造成運化水穀的功能下降,這時水濕容易形成,一旦消化道較濕,排便就會較軟,較不成形,甚至會粘馬桶。另外,由於脾的運化水穀功能下降,造成消化能力變差,就算吃很少東西肚子也容易脹。7.濕疹濕疹發生的原因還不十分明確,它與皮膚過敏和遺傳有關。有少部分的人對奶類製品會過敏,也有人對羽毛、灰塵等物質敏感而引發濕疹。濕疹初起容易侵犯頭頸部及肘關節皮膚皺摺處,以群集的小水泡、丘疹皰為主,針尖到粟米大小。濕疹搔抓破皮,形成點狀的糜爛,滲出液體,乾燥後皮膚變成黃色的結痂斑片,若不治療容易反覆發作,範圍亦會逐漸擴大。濕疹在中醫與「脾」這個臟腑最有關係,由於脾主運化,脾可運化水穀亦可運化水液,一旦脾的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在皮膚上就可能有濕疹的產生。夏季氣候炎熱、暑氣重,容易形成濕熱環境,當體內的濕氣過多,無法排出體外,濕熱蒸於皮膚之間,就形成了濕疹,所以夏季是好發的季節。8.婦女白帶多由於陰道需要一些津液的滋潤,所以有白帶的產生。一般正常的生理性白帶量不多,質清無色無味,唯獨在排卵期或月經來潮前量會稍多。而不正常的白帶,其質、量、顏色及氣味會有所變化,多數患者會感到底褲濕濕,且有分泌物以及不乾爽之感,白帶的顏色或白或黃,呈水或黏稠狀,或有腥臭味,有時也會伴隨著外陰部搔癢的症狀。民間有一句俗話:「十女九帶。」這說明了白帶常見於婦女,也頗受其困擾。根據白帶的顏色或品質可推測疾病的成因,大部分是感染所引起。如泡沫狀白帶有可能感染滴蟲性陰道炎,豆腐渣樣白帶通常是黴菌陰道炎,而成黃白色黏稠乳酪狀可能是念珠菌感染,黃色白帶有帶膿則有可能是細菌感染,白帶帶紅色在排除月經即將來潮的可能性之後,則必須懷疑是否為惡性腫瘤。因此若有白帶不正常的現象,最好還是至婦產科尋求診治。白帶與中醫的「濕」是最有關係的,中醫的理論認為濕流下焦,影響帶脈(中醫的經脈,通常與婦女疾病有關),而致帶下。中醫的「濕」有纏綿不易去除的特質,導致白帶在治療上無法快速根治,而且容易反覆發作,所以病患必須有恆心,並且設法改善體質因素,才可獲得療效。9.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一般而言,大部分的高脂血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大多數的人是接受抽血檢驗後,才知道自己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高於正常標準。研究發現,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絕對的關係,還會引起繼發性的其他全身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等。而血脂肪主要指的是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其中膽固醇正常值為130∼200mg/dl,三酸甘油脂正常值為男性50∼200mg/dl、女性35∼165mg/dl,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家醫院或檢驗所的數值會有些微的差異,這是因為每家醫院用的試劑不同,如果數值在該家醫院的標準值內,就沒問題了。其實,人體血脂的增高,主要原因是攝取過多的含脂肪或含高膽固醇食物,或營養不均衡,都會讓血脂無法正常的代謝或排出。此外,高血壓、肥胖、嗜煙酒、糖尿病及有家族遺傳的人都是高脂血症的危險群。脂肪肝也是不正常的脂肪囤積在肝臟,造成肝臟無法正常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人就會容易疲勞倦怠。古代中醫並沒有「高脂血症」的名稱,中醫對高脂血症的看法屬於「痰濕」的範圍,認為是不正常的代謝產物沒有正常排出,囤積在身體,造成身體的負擔。10.舌苔厚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中醫會藉由舌診的判讀來觀察身體的狀態,舌苔指的是覆蓋在舌面上的一層薄垢,一般來說會是一層薄薄白色的舌苔,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如果舌苔變厚了,可能代表的是身體的濕氣很重。除濕穴道介紹:豐隆穴•穴位找法: 位於膝蓋外側與腳外踝連線正中間點處。•治療功效:健脾化濕、促進代謝,紓解腸胃脹氣、打嗝。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7-23 該看哪科.眼部
雨水噴到眼睛別用手揉 小心結膜炎
烟花颱風逼近台灣,可能帶來致災性豪大雨,醫師提醒民眾,除了做好防颱準備,也須注意個人衛生及防護措施,像是雨水噴到眼睛,千萬別用手揉眼睛,以免導致急性過敏性結膜炎;而雨水中多半含有細菌,若不小心飲用被汙染的水,或吃到停電而解凍過久的食物,也可能出現腹瀉,必須慎防,避免影響健康。書田診所眼科主任王司宏表示,在豪雨中出門,若被雨水噴到眼睛又揉眼睛,會使髒汙的雨水或細菌進入眼睛,容易引發急性過敏性結膜炎,出現眼睛癢又紅症狀。就醫後使用眼藥水,約3天左右就會恢復。王司宏說,若眼睛被雨水噴到,可用生理食鹽水沖洗眼睛,戴隱形眼鏡可到目的地後再戴上,降低感染風險。機車族在風雨中騎車,建議要帶護目鏡保護眼睛,戴全罩式安全帽可阻擋雨水直接噴到眼睛,但要保持空氣流通。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提醒,颱風來襲要預防急性腸胃炎發生,注意飲水、食物是否受到汙染,飲用水需先煮沸或使用瓶裝水,食物食用前確認有煮熟,有泡過水或解凍過久食物不要食用,並注意個人衛生,隨時洗手,若出現腹痛、腹瀉、惡心感,部分伴有血便、發燒等症狀,應盡早就醫診斷治療。
-
2021-07-23 養生.聰明飲食
芒果熱量高嗎?「三類人」要注意 營養師一招健康吃不過量
炎炎夏日,深受民眾喜愛的「芒果」的時令也來臨,許多飲料、甜品也紛紛推出季節限定的芒果品項,創造許多話題。近日營養師余朱青便發文分享芒果相關知識,更提醒民眾享用芒果時,要特別注意分量攝取,貼文引起熱議。營養師余朱青經常在個人FB粉專「余朱青 Julie 營養師」分享生活趣事與健康飲食的資訊,近日也發文說明芒果的相關知識,她透露前陣子老家寄來一大箱的芒果,讓她靈機一動想要跟讀者分享芒果的營養好處,「無論是拿來入菜,或是做成冰沙、芒果牛奶都非常適合!」余朱青指出芒果的熱量其實沒有想像中高,且營養價值豐富,「有維生素A、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營養素」,適量攝取能夠「增加防護力,且幫助血壓穩定,維持細胞膜及呼吸道黏膜組織完整」。她進一步說明芒果的建議食用份量,「吃芒果時可放到一般碗裡,大約8分滿碗,等於一份的水果量,熱量約60大卡左右。」文末她也提醒「糖尿病患者、腎臟病患者及過敏者」,在享用芒果時需要特別注意份量攝取,消暑之餘也要吃得健康。
-
2021-07-22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淋雨濕身加這動作恐「又癢又腫」 醫:千萬別做
烟花颱風逼近台灣,可能帶來致災性豪大雨,醫師提醒民眾,除了做好防颱準備,也須注意個人衛生及防護措施,像是雨水噴到眼睛,千萬別用手揉眼睛,以免導致急性過敏性結膜炎;而雨水中多半含有細菌,若不小心飲用被汙染的水、或停電而解凍過久的食物,也可能出現腹瀉,民眾應提高警覺,避免影響自身健康。書田診所眼科主任王司宏表示,門診曾遇過患者在豪雨中出門,雨水噴到眼睛後揉眼睛,導致急性過敏性結膜炎,眼睛又癢又紅腫。他指出,空氣中多少髒汙的懸浮顆粒,揉眼睛會使髒汙的雨水或細菌進入眼睛,容易過敏或是有配戴隱形眼鏡者,應洗臉或是以乾淨的毛巾、衛生紙將雨水拭去。王司宏指出,下雨時盡量別淋雨,若眼睛不小心被雨水噴到,可用生理食鹽水沖洗眼睛,戴隱形眼鏡可到目的地後再戴上,降低感染風險。引發急性過敏性結膜炎,就醫後依照醫師指示用藥,約3天可恢復。此外,機車族在風雨中騎車,若戴半罩式安全帽,雨水直接打在臉上,灰塵、髒汙的雨水容易進入眼睛,建議要帶護目鏡保護眼睛,戴全罩式安全帽可阻擋雨水直接噴到眼睛,但容易產生霧氣,可將面罩留醫點空隙,保持空氣流通。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提醒,颱風來襲可能出現淹水或停電等災情,若民眾誤喝被汙染的水,或吃到冰箱停電而解凍過久的食物、或泡過汙水的食物,可能出現腹痛、腹瀉、噁心感,部分伴有血便、發燒等症狀,若發生在孩童、老年人或慢性病患,症狀可能較嚴重,多數成年人在3到5天內可改善,建議注意水分、電解質補充,以免脫水。王志堂說,預防急性腸胃炎,要注意飲水、食物是否受到汙染,飲用水需先煮沸或是使用瓶裝水,食物食用前確認有煮熟,有泡過水或解凍過久請勿食用,並注意個人衛生,隨時洗手,倘有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診斷治療。
-
2021-07-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莫德納副作用很強嗎?只打一劑保護力有多少?新冠疫苗關鍵十問專家解惑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工作如火如荼,但隨著疫苗覆蓋率愈來愈高,施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事件、對疫苗品質有疑慮的相關報導,也引發民眾的焦慮,不少人明明想「靠近」疫苗,卻又擔心。臺大醫院在6月22日舉行記者會,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新冠肺炎是新興傳染病,相關資訊多且龐雜,也因混亂而導致民眾恐慌焦慮。台大醫院成立科學防疫小組,針對新冠肺炎進行研究與知識建立,並設立肺炎知識專區,為民眾解答關於疫苗的眾多問題。查小喵出任務,彙整民眾面對新冠疫苗最焦慮緊張的十大問題,運用6月22日台大醫院記者會內容、台大醫院「知識就是力量」共筆資料、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6月29日記者會資料、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記者會7月1日舉辦的記者會資料及疾管署新冠疫苗Q&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的回應,幫大家解惑,期盼大家認識疫苗不緊張。【疫苗的接種時程】Q.1 如果僅接種1劑新冠疫苗,保護力可以達到多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輝瑞第一針效果有 52%、莫德納為 69.5%。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有7%受試者忘了打第二針,這些人持續追蹤下去,發現他打完第一針14天之內,保護效果就達到50%,過了14天達到92%。嬌生疫苗只要打一針,保護力為 66%,AZ 一針的效果則是76 %。如果只打一針,mRNA疫苗不見得比AZ優。 國際實際使用經驗,黃立民說,在以色列觀察發現, 只打一針輝瑞的防護力是54%, 跟臨床試驗差不多。在蘇格蘭,只打一針輝瑞防護力為91%、AZ為88%。在南韓,只打一針輝瑞是 89% ,只打一劑AZ是86%。黃立民說,只打一針的效果好壞,決定於當時的環境。如果大環境才剛開始施打疫苗,大家都不打,防疫不好,疫苗效果就不是那麼好。但如果打一針時,疫苗都已經普遍打了,被感染機會本來就降低了。但mRNA疫苗的第二針一定要打,這是非常重要的。Q.2 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要間隔多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免疫學原理,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若免疫系統記得這一針,那之後不管隔多久補第二針,保護效果都可以持續。但如果免疫系統忘記第一針,那就必須重新來過。目前政府規定,AZ疫苗第一和第二劑間隔至少8週以上,莫德納兩劑接種間隔至少28天。黃立民說,根據AZ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兩劑間隔小於6週、間隔6到8週、間隔9到11週跟間隔大於12週,其保護效果分別是55%、59%、63%和81%,亦即間隔12週保護力最高,間隔到16週效果仍非常好。Q.3 新冠疫苗是否可以混打?混打是不是有方向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並不建議疫苗混打,除非接種第一劑時發生症狀並通報不良反應,且經醫師評估不適合再接種同樣或類似成分疫苗,可接種另一廠牌疫苗。建議依原第一劑接種廠牌的建議間隔,按時完成第二劑接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6月22日疫情記者會表示,確實從國際資料可知,先打AZ後再打輝瑞BNT疫苗,防護效果更好、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副作用比例比較高。但指揮中心專家仍不建議混打的原因是,目前的國際資料,都是AZ打完打輝瑞,並不是台灣現在有的莫德納疫苗。張上淳說,雖然輝瑞跟莫德納都是mRNA平台疫苗,但精確來說,是兩家不同公司的產品,是不是能這樣推論?嚴謹的科學會希望有其他的資料來佐證。黃立民說,目前很多歐洲國家已建議混打。根據最近一個西班牙做的研究,追蹤 663人, 第一針打AZ的人,第二針中1/3的人不打、 2/3 打輝瑞BNT疫苗,觀察抗體變化。 結果第二針 打輝瑞疫苗者,抗體的幾何平均值從71跳到7700,增加100倍, S蛋白的抗體從98跳到3600, 中和抗體的陽性率從34%跳到100%。因此,第一針打AZ、第二針打BNT,混打效果非常好。但當然副作用增加,發燒會增加一點 。目前已經有些國家建議可以混打,但需注意方向性,第一針打AZ、第二針可以打mRNA,但如果第一針打mRNA,那第二劑也建議打mRNA。Q. 4 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有足夠防護力?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簡稱為SMC)6月28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針對目前台灣有社區群聚的英國變種病毒株(Alpha)和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輝瑞/BNT疫苗應對Alpha株,若完整接種2劑保護力為92%,在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就有8成保護力、接種兩劑達到95%;在死亡的保護效果,70歲以上接種單劑就有85%。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的保護力是79%,對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也有94%。牛津/AZ疫苗應對Alpha株的保護效果,完整接種兩劑為73%;住院保護效果,接種單劑為76%、兩劑為86%。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為60%,住院保護效果則是單劑有71%、兩劑則有92%。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在SMC6月29日舉辦的記者會表示,如果去看疫苗保護力,在病毒學上中和抗體的效價越高,可能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越強。不過必須認知到,事實上無法比較出哪個疫苗比較好,因為除了中和抗體效價外,還有其他免疫系統的強化因素需要考慮。雖然從AZ疫苗的效價來看,對變種病毒保護力會下降一些。不過在變種病毒中,大家擔心的印度變種株Delta,其實對疫苗保護力影響較小,反而是研究顯示,巴西與南非變種保護力較為明顯下降。黃立民說,南非株的1484K是很早的突變點,已經知道突變對疫苗中和抗體效果變差,可是很多病毒並沒有逃脫疫苗的掌握,如果疫苗可以打到很高的抗體,還是可以對抗病毒。因此英國的接種策略是盡快讓大家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接種疫苗也可以讓重症降低。因此目前遇到變種病毒的策略,就是讓抗體提高,另一個就是做新的疫苗,但後者需要時間。Q.5 台灣的疫苗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解封?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在7月1日媒體工作坊中表示,疫苗覆蓋和解封問題沒這麼簡單,因為打疫苗並非百分之百防護效果,可能10%~30%的人還是會感染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風險,但沒辦法絕對阻絕呼吸道黏膜帶有病毒的狀況,意即所謂的無症狀感染。 英國研究發現,接種AZ疫苗對有症狀感染保護效果有72%,但對無症狀保護效果幾乎沒有。打疫苗後若接觸病毒,可能不會發病確診,但可能短時間身體會帶病毒,還是可以傳播給其他人,因此在疫情還沒結束之前,還是要持續戴口罩。黃立民指出,根據國外經驗,當社區疫苗覆蓋率到三、四成,就會有感,會開始覺得病毒傳播變慢、個案出來速度變慢。可以合理、審慎樂觀估計,打到三到四成,台灣疫情會比較好控制。【疫苗的不良事件】Q.6 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很強嗎?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莫德納疫苗的第二劑副作用比例高,且比AZ疫苗高。台灣目前的狀況,莫德納還沒開始接種第二劑,因此臨床上是不是副作用比較高,目前還沒有資料。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大於38度(15.5%)。另在接種後不良反應方面,常見為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不常見為接種部位搔癢及罕見不良反應為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根據SMC在6月29日發佈的「施打mRNA新冠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病例研究」專家意見指出,有研究找出2017年至2021年的二到四月間有的急性心肌炎的病患,再找出過去二十年內所有可能與疫苗相關的心肌炎病患。研究發現其中四位在接種疫苗後,五天內有急性心肌炎,三位是23到36歲的男性,一位是70歲女性。四位都有施打兩劑的mRNA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兩人打莫德納疫苗,兩人打輝瑞疫苗),都有嚴重的胸痛症狀和心肌受傷的現象,但住院接受治療後均在二到四天內出院。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加護病房副主任巫龍昇解讀上述研究指出,以這麼少的樣本其實只有關聯性,很難推估出疫苗和心肌炎之間的病理機轉與危險因子。臨床上不論是否與疫苗有關,心肌炎本來就有可能發生,此研究中提到目前無法證實心肌炎與疫苗的相關性,此結論也與美國CDC相同。巫龍昇指出,這不是第一篇有關疫苗施打後出現心肌炎的案例報告,美國CDC目前確認的案例是393位,但美國施打mRNA新冠疫苗的人約有一億七千萬人,換算之下與心肌炎事件有關的僅約百萬分之23,實屬少見,希望民眾不要太過恐慌。Q.7 年長者打AZ是不是比較安全? 張皓翔:AZ疫苗可能造成極罕見的血栓風險,而此風險發生在60歲以下族群比較明顯,因此歐洲國家可能因為人種發生血栓比例較高,有某些國家限定60歲以上打AZ。至於說,施打疫苗後死亡率比較,各種不同疫苗其實都有人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的死亡通報,AZ在打完之後,死亡率並沒有比其他疫苗高,甚至是比較低的情況。如果擔心施打疫苗後死亡的問題,其實AZ相對反而安全。Q.8 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傳出許多猝死案,與疫苗有因果關係嗎?李秉穎表示,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之後發生死亡的死亡率,是不是有高於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必須要以科學研究來釐清。比對健保資料庫,各年齡、性別,接種疫苗後死亡與沒接種疫苗後死亡,兩者相比並沒有超過背景值,表示死亡是與疫苗沒有因果關係,沒打疫苗的人也因為年長者有各種疾病會發生死亡。此外,專家也以不同疾病別進行監測,發現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觀察值也都沒有超過期望值,因此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打了AZ疫苗對年長者會有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李秉穎也說,跟國際比較,不分年齡接種疫苗後死亡率在英國是百萬分之20.9,台灣是百萬分之19.6,並沒有高於其他國家;如果只看75歲以上死亡率, 台灣是百萬分之87,韓國是百萬分之146,台灣的死亡率也沒高於其他國家。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一些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的死亡個案,類似的狀況在其他國家剛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時也有出現,如美國、韓國。張皓翔說,這些通報個案會透過科學方法,釐清死亡是否與疫苗有關,包括檢視特定族群接種疫苗後死亡率有沒有超出背景值,如果有接種疫苗者死亡率與沒接種者並無明顯超出,那死亡應該與疫苗沒有關連。相關的個案會以解剖來釐清死因。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6月29日記者會說明,目前累計240例疫苗接種後通報不良事件的死亡個案,年齡為41至101歲間,其中186人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已完成解剖44人,其中33例與慢性病相關,其他死因分別為1人為吸入食物窒息,2人死於頸椎骨折,1例嗆噎窒息、1例顱內出血死亡,2例疑因肺炎病逝及2例泌尿感染死亡。Q.9 新冠疫苗中,重組蛋白疫苗是否比mRNA疫苗及腺病毒載體疫苗差?李秉穎說,只看安全性的話,美國重組蛋白的Novavax疫苗公布的資料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台灣的高端、聯亞的重組蛋白疫苗本身的不良反應,初步資料看來,發燒的發生率不高。mRNA疫苗立即型過敏發生率比較高 ,可能有罕見心肌炎、心胞膜炎問題; 腺病毒載體疫苗立即過敏反應也比較高,可能會發生罕見血栓。因此以安全性來看,重組蛋白疫苗不亞於其他疫苗,有效性方面,還不是很清楚。但Novavax根據最新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保護力達89.7%跟mRNA蠻類似。 Q.10 血栓副作用如何監測?張皓翔說,接種AZ疫苗後可能發生極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問題,會發生在腦部、腹腔、下肢,在皮膚表現則會紅點、紅疹。因此建議施打AZ疫苗的民眾要注意血栓相關症狀,若有疑慮,隨時跟醫師聯繫、討論。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AZ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要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小喵出任務】新冠疫苗關鍵十問 專家共筆來解惑,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1-07-2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最熱節氣!中醫:大暑可多吃2水果降火氣、防中暑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大暑。中醫師表示,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若是在外要提防中暑,也可以依照體質吃對水果降火,若屬燥熱體質,吃西瓜清熱效果最佳,若為氣虛過敏體質,可選擇木瓜等平性水果。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大暑是夏季六個節氣中的最後一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雖因颱風時節而帶來雨水,但因為天氣仍酷熱,民眾出門在外若來不及降溫,使體溫超過40度,可能會出現中暑、頭暈等;而夏季人體皮膚毛孔擴張、排汗量大,應多補充水分,建議每日最低應喝至少1200毫升以上開水。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陳俊良指出,若是燥熱體質,夏季容易出現便秘、口乾舌燥、失眠、嘴破、冒痘等症狀,此時不妨吃些涼性水果,如西瓜、鳳梨、芒果、椰子等,其中西瓜堪稱「天然白虎湯」,清暑熱將火效果最好。容易腹瀉者則選擇木瓜、芭樂與蘋果等平性水果。另外,若已有輕微中暑的人,也因脾胃較為虛弱,不宜大量吃寒涼食物,反而會使寒濕內滯,脾胃運作無力,嚴重者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須當慎食。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莫德納疫苗有哪些副作用? 專家建議打完後勿做兩件事
下圖是大部分人打完疫苗後會有的反應,如果你的反應異於常人也沒關係,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合理範圍內有不同的反應也是正常。打完疫苗後發燒需要看醫生嗎?一、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服用普拿疼退燒,若溫度持續超過40度,且服用藥物後未緩解,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請盡快尋求醫師的幫忙。二、2天後持續發燒,出現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打完疫苗後的副作用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盡相同,發生副作用是不是我的身體怎麼了?打完疫苗產生副作用,代表的是身體中的免疫細胞正活躍起來,產生對抗新冠肺炎的抗體。沒有產生強烈副作用的族群,身體產生的反應讓你的感覺比較沒有那麼明顯,只要身體有產生抗體,即有一定的保護力,不用太擔心。何謂「新冠手臂」這是一種延遲性的過敏反應,大約在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5-9天後才會出現在施打的那隻手臂,出現一點一點的紅色疹子,有些人甚至會佈及到軀幹,幾天會疹子逐漸消失,就沒事了,目前沒有相關案例嚴重到危及生命。(打mRNA疫苗,比較會有此種副作用)
-
2021-07-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超實用整理包/接種疫苗前後哪些禁忌飲食 副作用該如何緩解?
收到簡訊了嗎?動身前往疫苗接種站前,關於出門前要帶什麼?施打前後有哪些禁忌?若是發燒如何處理?《聯合新聞網》關心您的健康,歸納整理出在施打疫苗前後,你該知道的事。Q:打疫苗該準備的證件?1.通知單或預約成功畫面:新冠疫苗接種目前以持有接種通知單或有預約成功畫面截圖,作為國民的施打資格證明。2.身分證、健保卡雙證件:必須證明通知單上的身分是本人,雙證件務必帶齊。3.口罩:必須戴口罩。也請勤洗手,與現場其他人保持社交距離。Q:打疫苗前的注意事項?1.施打前喝溫開水250cc。2.不建議劇烈運動。3.若有感冒症狀,建議暫緩施打。4.上班族可預先請2天左右的疫苗假,讓身體好好休息。5.若長者或身體狀況不佳者,建議有人陪同。6.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要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7.正在服用避孕藥或賀爾蒙治療的民眾,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Q:打疫苗前不能吃的食物?1.請勿預先服用普拿疼或任何退燒藥。2.不建議預先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以免掩蓋過敏症狀,延誤就醫。3.不鼓勵飲酒。但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喝多少酒會干擾免疫功能。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該怎麼辦?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請盡量放鬆手臂並保持活動,以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也務必記得,打完疫苗後不能揉打施針處,揉打施針處可能會讓它反應更劇烈、紅腫的機會更大。Q:打完疫苗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接種後2天內發燒、肌肉疼痛等不適,可吃解熱鎮痛的藥物來緩解。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Q:接種疫苗後該注意什麼?1.打完疫苗後需在接種處所停留觀察30分鐘,若出現嚴重過敏休克、劇烈頭痛、嚴重胸痛、呼吸困難、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等症狀,請盡速就醫。2.若身體出現嚴重副作用,例如大面積的過敏搔癢、頭暈喘不過氣等明顯症狀時請盡速就醫。3.不熬夜,一日需睡滿7-9小時。Q:打完疫苗後的飲食注意事項:1.5樣食物可多吃,讓身體強健並減少發炎情形:a.溫開水,一天建議喝2千cc。b.雞湯、魚湯:內含豐富胺基酸、精胺酸,能強健人體細胞和腸胃道。c.鮭魚、綠茶、薑黃、莓果:為Omegs-3、多酚類,有助降低發炎情形。d.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白蘿蔔、油菜):抑制自由基,保護細胞。e.新鮮水果(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蘋果等):內含植化素及維生素,可幫助抗氧化。2.不飲酒。過量酒精會削弱免疫系統。3.不抽菸。抽菸會使呼吸道更容易受病毒侵襲。4.避免易發炎、高糖及刺激性食物,忌油炸重鹹、及垃圾食物。Q:施打疫苗若出現副作用,會傳染給家人嗎?若身體出現副作用,代表身體正在產生抗體,相關症狀並不會傳染,請不必擔心。Q:打完疫苗後,身體多久會有免疫力?打完第二劑的疫苗在兩周後才會有較完整的保護力,建議打第一劑疫苗後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Q:女性生理期來,仍可照常依約施打疫苗嗎?目前並無證據顯示打疫苗與生理期衝突,可放心施打。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Q:Moderna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何美鄉:通過EUA之後 政府與高端疫苗應該做四件事
高端疫苗通過衛福部食藥署緊急授權許可(EUA)後,各方意見仍然持續。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20日在公共電視「有話好說」談話性節目中建議,包括政府及民間廠商,在EUA之後最重要工作才要開始,她建議應該要做四件事:首先是要進行Effectiveness(效力)資料的收集。雖然高端已決定到國外做三期臨床試驗,但是在國內的Effectiveness資料的蒐集並不能少。這涉及到國家體系,一半是國家責任,另一半是廠商的責任,當然她也歡迎學術單位一起來做。其次是收集可能是不良反應資料;第三是要測試中和變種病毒的校價,也可以嘗試三劑初始疫苗。她以古巴的蛋白質次單位疫苗為例,施打三劑,針對Gamma株,保護性可以達到92%。第四是要做多重比較的第三期,就像日本第一三共藥廠最近的設計,針對國產、AZ、莫德納三種疫苗在有疫情的情形下進行。另外,何美鄉也表示,她經常會被人問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台灣有四種人會要施打國產疫苗:第一種是因個人體質/病史、過敏、血栓等,醫師避免莫德納或AZ疫苗,這種人會選擇蛋白質疫苗。第二種是因個人擁有科學及科技背景,對mRNA及病毒載體(如AZ疫苗)等新技術平台還想再觀察,相對的對傳統蛋白質疫苗較有信心。第三種是因個人對本土的支持,就是要施打國產疫苗。第四種是因年齡較輕的關係,疫苗優先順序太低,若是國產疫苗有的供應,認為可以接受,只要可以早施打。以上四種人,基本上都對食藥署體系有整體的信任感,現在EUA已過了,8月就可上疫苗登記平台上讓民眾選擇。何美鄉強調,對於國產疫苗有人很反對,要尊重反對的原因;另外也要考量別人的需求,在緊急狀況下就要EUA,就該在緊急狀況下讓支持的人有選擇。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涵蓋率破22% 新冠疫苗接種後死亡新增9件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全台累計逾541萬人次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涵蓋率破22%。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共88件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死亡九件,疑似嚴重過敏反應一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45件。莊人祥表示,昨新增五例接種AZ疫苗後發生死亡的不良事件,為一女四男,年齡為51歲至87歲,為接種疫苗後8日至18日間發生。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則新增四例,為一女三男,年齡為71歲至82歲,為接種疫苗後6日至12日間發生。目前累計454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其中325人為75歲以上長者,超過七成。莊人祥表示,死亡個案目前已解剖104例,其中74例與慢性病相關,五例嗆噎窒息,兩例頸椎骨折,一例呼吸道阻塞,六例疑似肺炎,三例泌尿道感染,一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一例2個月大孩童為咽喉炎,一例胃穿孔併腹膜炎,一例上消化道出血,一例肋膜炎,一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一例腦室和腦幹出血,一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一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一例化膿性肺炎,三例待釐清。而有第一線婦產科醫師表示,有婦女打第一劑疫苗後發現懷孕,若第二劑要求莫德納疫苗,是否可混打?陳時中表示,第一劑有嚴重副作用時,經過醫師商量,第二劑可改打其他品牌疫苗,若說懷孕前打AZ,之後要換疫苗,則要讓專家討論。另有民眾抱怨,自己是第十類接種對象,卻沒有收到簡訊,反而看到20到30歲的年輕人收到預約簡訊。莊人祥表示,可能該年輕人是第九類對象。陳時中則承諾會再了解一下系統,基本上若沒用第九類登錄,就不會在系統內。他說自己看了相關資料,有檢查出18歲以下預約者,但發簡訊時會剔除。而針對人在台灣有居留證,但沒健保身份的外籍人士,如何預約疫苗。副指揮官陳宗彥則說,會再研議一套方法協助。至於之前自費接種的民眾時間到要打第二劑,1922防疫專線卻回覆該民眾資料為全國預防接種系統,沒資料無法預約。對此,莊人祥表示,資料都有在系統裡,自費或公費對象第一劑和第二劑若間隔10周,都可到醫療院所預約,旅遊醫學門診都可預約。而原來的預約系統會和現在的預約系統,逐步努力架接起來,現行還有些漏掉,就先用人工方式進行。
-
2021-07-20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毛孩對什麼食物過敏?獸醫:驗血完全不準!診斷法只有一個
您家寶貝是不是食物過敏呢?不好意思喔,診斷方法只有一個:為期八週的嚴格的食物排除試驗,這麼土法煉鋼的方法,因為動物的食物過敏原檢測是完全不準確的喔。犬貓搔癢的問題,是不是常常困擾著毛小孩的把拔馬麻?你知道為什麼做出異位性皮膚炎vs食物過敏的診斷,有這麼困難嗎?因為需要花很多的時間搜集足夠的資訊、排除外寄生蟲的可能性、合併過去治療反應、惡化因子等等,綜合評估,才有可能找出來兇手是誰。我們來看看2016年發表關於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準則,要做出診斷之前,要先排除掉其他造成搔癢問題的可能性。第一步驟:考慮跳蚤過敏的可能性。第二步驟:考慮其他外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性。第三步驟:考慮細菌性膿皮症,酵母菌過度增生的可能性。第四步驟:考慮皮膚型食物不良反應(食物過敏)所扮演的角色。有沒有愈來愈聽不懂的感覺?文章中的圖八如下,顯示異位性皮膚炎、食物過敏所影響的皮膚病灶區域,一模模一樣樣,全世界沒有哪個獸醫皮膚專科醫師可以不做食物排除試驗就告訴你,你家的貓貓狗狗到底是異位性皮膚炎還是食物過敏。靠的就是食物排除試驗。有沒有能力確定或是排除食物過敏的可能性,是最花時間最困難的一點,因為實際執行面是在居家環境中,相當考驗把拔馬麻的功力。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食物排除試驗到底怎麼做。食物過敏之食物排除試驗(Elimination trial in cutaneous adverse food reaction)讓我們來看看現在的證據怎麼樣,目前有的證據有哪些,支持什麼樣的說法呢?關於食物過敏的過敏原檢測,如果你家裡有這樣的一份報告,請大家把食物過敏原的這份結果,撕掉丟掉燒掉整個塗黑,怎麼做都可以,就是不要相信這個食物過敏的檢測結果。目前的研究顯示,犬貓的食物IgE檢測是完全不準的,『完~全~不~準~』,所有的文獻都顯示不準,所以請千萬不要再抽血檢測食物過敏原了,拜託拜託~~ Elimination trial食物排除試驗要怎麼做呢?原則上,建議使用1. 水解蛋白/超級水解蛋白飼料(Hill's ultra z/d, Royal Canin AN18, DR21),2. 全新蛋白質來源來做測試,為期八週以上時間。在做食物排除試驗的這段時間,只能吃允許的食物/飼料和水,其他所有東西都不能吃喔!全新蛋白質的定義,是指你家貓貓、狗狗這一輩子都沒有吃過的蛋白質來源,對他而言才會是全新蛋白質,所以考驗家長的是,你是否對毛小孩曾經吃過的東西都清楚掌握呢?曾經吃過的東西都有可能是造成食物過敏的元兇啊~所以要想清楚家裡是否有嬰兒/小朋友會掉東西到地上被狗/貓吃掉,是否有老人家每天便當一人一半跟狗狗/貓貓分享,或是狗狗/貓貓自己會找垃圾桶的食物殘渣,或是走出大門逛街,去便利超商或是便當店等東西吃……。嚴格的飲食控管八週以上的時間,看貓貓狗狗是否有改善的跡象。 若是食物排除試驗有讓動物的搔癢改善,此為食物過敏的證據之一,接下去建議1. 改回原本的食物/飼料,看看搔癢是否在一兩天之內(或是更短/更長的時間)內出現,這樣就可以確定診斷食物過敏。2. 在食物排除試驗的飲食上,一次加上一種食材,慢慢觀察貓/狗是對什麼食材過敏,完全要靠主人的功力才能診斷出對什麼食物品項有食物過敏的問題! 下面兩張圖是七歲男生馬爾濟斯何寶貝,主人回診時帶來的記錄,侯醫師超級無敵大大誇獎主人,在食物排除試驗的這段期間做得相當相當好,不只是全家大小連爸爸媽媽都一起溝通好嚴格遵守飲食規定,連寶貝最愛吃的橘子真的都忍住沒有給他吃!何寶貝幾次眼睜睜看著主人吃橘子,沒有他的份,在主人吃完後,何寶貝就大大的歎一口氣… 默默的離開~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侯佳君獸醫師部落格,原文出處:犬貓食物過敏之食物排除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