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變種病毒株
共找到
93
筆 文章
-
-
2022-08-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後留意心血管症候群 醫教你認識9大新冠後遺症、長新冠
資訊來源: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陳玠宇 長新冠症狀五花八門,認識9大新冠後遺症!台灣逐步走向後疫情開放時代,防疫政策亦逐步鬆綁,當前新冠肺炎流行變種病毒株Omicron之重症死亡率較低,根據目前統計資料,整體死亡率約為萬分之二至十左右,絕大多數感染多為輕症,即便未進入中重症,仍有部分感染者可能會有殘存後遺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新冠確診者在染疫後3個月內,發生持續性症狀或後遺症長達2個月以上為「長新冠症候群」,目前統計全球約有1至2成感染者,在病毒急性感染康復後會有此現象,涵蓋症狀五花八門,包含各器官、系統或感官病症,常見的有: (1)呼吸系統性:持續呼吸困難、喘、肺部纖維化、呼吸道痰液增多、慢性咳嗽。 (2)心血管系統:心悸、胸悶、胸痛、心肌炎、心律不整、血栓。 (3)腦神經系統:焦慮、憂鬱、情緒失常、失眠、疲倦、腦霧、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障礙。 (4)骨關節系統:肌肉關節痠痛、骨質代謝異常。 (5)內分泌系統:甲狀腺功能異常、月經週期改變。 (6)腎臟泌尿系統:腎功能惡化、急性腎損傷、排尿改變。 (7)腸胃消化系統:腹脹、腹痛、腹瀉、噁心、反胃、食慾不振、胃食道逆流。 (8)皮膚系統:皮膚紅疹、潰瘍、掉髮。 (9)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包含兒童MIS-C及成人MIS-A。 染疫後留意「心血管症候群」,不尋常胸悶、胸痛提高警覺!針對心血管系統方面,近期美國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之試驗者,在12個月後與對照組相比,增加併發症發生率。心血管併發症約有4.5%,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包含心肌梗塞、中風、總死亡率約為2.3%。心律不整約為2.0%,其中超過半數為心房顫動。其他心血管失常病症,包含心臟衰竭及非缺血性心肌病變約為1.3%。血栓栓塞病症約為1.0%,缺血性心臟病約為0.7%,當中7成3為急性冠心症,而4成為心肌梗塞。腦血管病症約為0.5%,當中7成為中風,0.1%為心臟或心包膜發炎病症,包含心包膜炎與心肌炎。 男出現長新冠症狀劇烈,檢查發現嚴重心律不整!32歲黃先生,無已知之過去病史,今年5月中旬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除了有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外,也併發胸悶、心悸、喘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幾近暈厥,由於症狀加劇,遂至心臟內科門診求診,經檢查發現併發嚴重心律不整,心室頻脈發作持續時間長達將近20秒,經醫療處置及藥物調控後,已漸趨穩定,心肺症狀也逐漸改善。 高風險群慎防染疫後重症,作好防疫勿信謠言保健康!近期亦有研究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分析演變成重症之危險因子,包含未接種疫苗之個體,尤其是40-64歲男性合併兩種以上之共病症,或是65歲以上多重共病症患者。然而,有接種疫苗之65歲以下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演變成重症風險則較低。 在現今全球逐步解封開放的後疫情時期,新冠肺炎類流感化是必然的趨勢,因此做好個人防疫,增強自身免疫力,以及提早給予高風險病人口服抗病毒藥物,針對病症嚴重患者給予必要之針劑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藥物、支持性治療與呼吸輔助是當今最重要的課題,切勿聽信網路或坊間謠言,隨意接受未經科學實證之治療或偏方,以免傷身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腦中風警訊!醫教「微笑、舉手、說你好」檢視。 .慎防心肌梗塞,不明胸痛別大意,醫教3分鐘觀察!
-
2022-08-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癌患確診隔離,中山附醫執行長周英香:若非重症,可當療程休息期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從預防、治療到後續追蹤都不能輕忽,但在新冠疫情影響下,許多民眾對醫院卻步,可能錯失早期發現的時機,甚至延誤治療。醫師表示,台灣的醫療環境有安全的防疫保護網,就算癌症患者染疫也不必焦慮,只要配合醫囑,必要時調整治療流程,一樣能守護健康。癌症篩檢 人數大幅下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執行長周英香表示,疫情發生兩年多來,民眾對染疫充滿焦慮,主動到醫院進行癌症預防篩檢的人數大幅下降,即使是醫院前進社區等地推動篩檢或衛教活動,參與人數也明顯減少。至於正在治療中的癌症患者,因為深知治療要盡早,比較不會因疫情而缺席,但也有少數患者中斷治療。身為一名放射腫瘤科專科醫師,周英香提到有一位50多歲的乳癌病人在完成局部切除手術出院後,原本應在一個月後做放射線治療,病人卻因擔心疫情而不肯回院放療,之後院方積極聯繫提醒這位婦人不能再拖,但她依然沒有現身。最後個案管理師只能請她在疫情結束後回院由醫師重新評估,調整治療流程,也告訴她中斷療程會造成疾病控制率下降,醫療團隊更同步設法因應,請病人配合服用抗癌藥物。周英香表示,根據每位癌症患者的病情,醫護團隊會提供不同的治療流程,其中包含手術、化療、放療等,一旦患者任意中斷流程,癌細胞轉移的風險勢必提高。結束治療 後續追蹤消極疫情帶來的另一個棘手問題是,不少已結束治療的患者對後續追蹤很消極。周英香指出,部分應該每三個月或六個月回院追蹤的病人都未如期出現在診間,理由一樣是「擔心染疫而不敢到醫院」。周英香強調,疫情雖讓人緊張,但民眾對治療環境的安全性要先有正確理解,以平常心就醫。在醫院裡,新冠確診者的收治流程和一般患者絕對分開,民眾不論門診、篩檢或做其他治療,都不會與確診者接觸,而且醫療人員接受過高度訓練,預防感染的所有程序極度嚴謹,嚴格防止病患之間的交叉感染。當然,在疫情籠罩下,癌症患者依舊可能在日常生活或其他場域感染新冠病毒。周英香說,癌症患者萬一染疫確診也不要「想得太可怕」,因為目前盛行的Omicron變種病毒株已類似流感病毒,而且死亡率並不高。居家隔離 儲備能量體力周英香指出,癌症治療是一段較長的過程,包含手術、化療、放療等,在這些療程之間,病人原本就可能因為疲累或感冒而需暫時休息幾天,因此萬一癌症患者染疫確診需居家隔離和自主管理時,只要不是重症,不妨就把這幾天當成癌症療程中的休假期,好好在家休息,補充營養,為後續的癌症療程儲備能量與體力,等新冠肺炎痊癒後再恢復癌症療程。癌症患者一旦染疫,原本的癌症治療流程也不一定要大幅調整。周英香說,以放療來說,患者每天要到醫院進行10至20分鐘的治療,萬一療程期間染疫,只需先中斷放療幾天即可,不會對癌症治療有太大影響。化療之間 原就有間隔期化療療程的調整也很類似放療,周英香表示,每次化療之間原本就有間隔期,讓患者休息幾天調整體力,或當療程中造成不適時也可能暫停化療,因此患者萬一染疫,只要不是重症,都一樣可視同間隔期,中斷治療休息一下。即使癌症患者染疫後變成重症,導致療程被迫延後太久,周英香表示,醫護團隊也會重新評估癌症治療流程是否需要調整。新冠疫情變化多端,抗疫、防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患者最重要的還是多與醫療團隊合作溝通,不要因為過度焦慮就自作主張,反而不利健康。
-
2022-07-13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又有新變種「Centaurus」?BA.2.75激增已在10國現蹤、仍需時間觀察
病毒學家對另一種快速傳播的Omicron變種的出現表示擔憂,這種變種正在印度迅速普及,並已傳播至英國。衛報報導,這種被稱作「BA.2.75」的新冠變種病毒株綽號「Centaurus」,於5月初在印度首次被發現,此後確診例急劇上升,而且明顯快於極易傳播的BA.5變種,此後在英國、美國、澳洲、德國和加拿大等大約10個國家也檢測到了BA.2.75。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ECDC)於7月7日將BA.2.75認定為「正在監測的變種」,意味著有跡象表明它可能更具傳染性或與更嚴重的疾病有關,但目前的證據仍薄弱或尚未評估。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在密切監測BA.2.75,但也表示目前還沒有足夠樣本來評估其嚴重程度。除了明顯快速增長和廣泛地理分佈之外,病毒學家還注意到BA.2.75相對於BA.2包含的額外突變數量更多,意味著它有機會比已經成功傳播的病毒譜系發展出更多「優勢」。專家也將BA.2.75視為病毒刺突蛋白變化能力的新例子,並表示「去年這個時候,許多人相信Delta變種代表該病毒的進化頂峰,但Omicron的出現以及變異性和抗體規避性的大幅增加表明:我們作為一個群體不能遵循類似流感的計劃來保持與病毒進化同步」。除疫苗外,長期計劃應包括與變異無關的措施以預防感染和二度感染,通過包括改善室內通風、過濾和消毒、合理重新提供側向流動測試以及適當隔離來創造抗感染的環境,上述措施皆將減少傳播持續。
-
2022-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死亡數仍在高峰 醫師:台灣情況不會比香港惡劣
國內確診人數逐漸下降,中重症及死亡人數卻仍在高峰,有醫師比較台灣與香港、南韓確診及死亡人數,雖憂心台灣老年人口接種率偏低,但認為台灣情況不會比香港惡劣。北市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指出,台灣防疫走到一半,現在的成效,介於災難的香港及大意的南韓之間。根據數據顯示,台灣、香港、南韓在確診人數於35天時,3個地區是交會的,說明病毒擴散速度差不多,但南韓確診數持續的時間較久,推測與南韓較早開放邊境的政策有關。潘建志表示,南韓邊境提早解封,境外移入變種病毒株比較多元、傳播鏈較多,要達成後天免疫,需比較久的時間。儘管南韓接種率較高,但太過急著要共存開放邊境,最後人口感染及死亡率比新加玻、紐西蘭多出一倍,造成醫療緊繃,而台灣最後的確診人口比率,可能介於兩者之間。在死亡人數上,南韓與香港有很大的差距原因,原因出在「老年人口接種2劑比率」,南韓6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高達94%,但香港7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僅38%,死亡人口集中在長者,造成死亡人數比率上升。而台灣老人接種覆蓋率則介於兩者之間,死亡人數曲線上升速度接近南韓,現在則比南韓高一點。對於台灣疫情波段時間是否比南韓久,潘建志認為,目前看起來並不會,因為雙北確診人數已明顯下降,只是台灣長者接種率不如南韓,這點比較讓人擔心;台灣的優勢是爆發時間較晚,有各國考古題可參考,還有抗病毒口服藥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大量供應,情況沒有香港那麼惡劣,希望最後結果也能比南韓好。
-
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傳染病專家:新冠病毒感冒化 可能還要5年
舊金山紀事報報導,新冠病毒不斷演化產生新變種病毒株,造成每四到六個月就出現一波新疫情,衛生專家表示,如果這個情況持續下去,新冠病毒的傳染力很快就會超越目前已知最具傳染性的病毒麻疹。專家也指出,病毒毒性若要變異到不比普通感冒嚴重的話,可能需要幾年時間。衛生專家認為,目前主要傳播的新冠病毒株,其傳染性可能是2019年底導致中國大陸爆發疫情的原始病毒株的5到10倍。近來,每一個新出現的變種病毒株的傳染性,都比其母病毒株強。例如,Omicron的傳染性是Delta的三倍,Omicron亞型BA.2和BA.2.12.1又比Omicron分別高出20%和30%。這些亞型病毒株的基本再生數可能已接近15,和麻疹不相上下。史丹福大學傳染病學家席格(Robert Siegel)說:「理論上,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沒有上限。在大家的認知中,麻疹是病毒中的麥可喬登(Michael Jordan),但新冠病毒有奪取寶座的可能,因為我們提供絕佳的機會讓它實現這個目標。」許多科學家仍然相信,雖然新冠病毒傳播速度變得愈來愈快,但也變得愈來愈不致命,病人的病情也變得較不嚴重。但是,無法保證病毒會循著這個路線變異,而且病毒毒性若要變異到不比普通感冒嚴重的話,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舊金山加州大學傳染病學家李維(Jay Levy)說:「我的看法是,新冠病毒的毒性會愈來愈弱,會一直減少到只會導致出現普通感冒症狀,但可能需要五年的時間,我們在這段時間內不能只是坐視。」衛生專家表示,在科學家研究出新冠病毒是如何變異,以及如何減緩其進化過程的辦法之前,最有效避免病例激增、重症和死亡的方法,仍是採取防疫措施,例如接種疫苗和戴口罩。
-
2022-05-11 新聞.元氣新聞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台灣本土確診數昨日飆破五萬例,輕症患者及居隔者要如何增強抵抗力對抗新冠肺炎?高雄醫學大學熱帶醫學碩士學位學程客座特聘教授劉校生團隊經實證研究證實,傳統中藥「金銀花」能增強抵抗力,除了對抗新冠病毒,對登革熱及腸病毒的防治也有功效。目前台灣的中醫與生技團隊陸續推出多種中藥方劑,如清冠一號、清冠二號、淨斯本草飲、淨冠方等,當中的藥物成分多有重疊,但具抗疫功效的藥材「金銀花」卻被忽略。高醫大特聘教授劉校生、副教授李英瑞、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黃奇英、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醫師葉沅杰和成功大學,共同合作經由人體試驗,結合細胞和小鼠研究,證實飲用金銀花茶可以誘導人體內某些「微小RNA」的大量產生,經預測有3種「微小RNA」(包括let-7a),能夠識別登革熱病毒、腸病毒(EV71)和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序列。飲用金銀花萃取液,能誘發let-7a上升,抑制登革熱病毒和腸病毒的複製,被感染小鼠的病毒量和疾病癥狀均得到緩解,存活時間也延長。實驗也證實,中藥金銀花與黃耆,均可誘導宿主細胞產生關鍵「微小RNA」對抗新冠病毒的吸附(ACE2受體)與複製(Mpro蛋白酶)、抑制細胞激素風暴,甚至可對抗變種病毒株。值得注意的是,金銀花也可以降低被登革熱病毒感染的風險。高醫大表示,這些創新的發現為傳統中藥經由調節「微小RNA」增加免疫力,來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登革熱病毒和腸病毒的感染,開啟了嶄新的觀念與選擇。以上研究共產出3篇論文刊登於國際期刊上。團隊也研究探討黃耆防止肺部纖維化發生的可能性,實驗結果顯示黃耆誘導let-7,可以抑制促發炎的細胞因子,推論有助於避免細胞激素風暴或肺纖維化,並緩解具有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病患的病情。劉校生表示,系列研究證實中藥不一定要像西藥一樣,衝進戰場殺光所有壞人,反而可以溫和地誘發人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微小RNA群來抵禦病毒。研究團隊指出,感染初期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者,可以參考使用金銀花與黃耆;感染後期或重症患者,在中醫師辨證論治後,也可以斟酌加上這個藥物組合,來抑制病毒複製,或改善肺部纖維化。但也提醒民眾,金銀花性寒涼,孕婦及經期中的婦女不宜飲用,使用前應先諮詢醫師。
-
2022-05-10 新聞.元氣新聞
高醫大團隊研究 傳統中藥「金銀花」有助抗新冠病毒
台灣本土確診數急速攀升,輕症患者及居隔者要如何增強抵抗力對抗新冠肺炎?高雄醫學大學熱帶醫學碩士學位學程客座特聘教授劉校生團隊經實證研究證實,傳統中藥「金銀花」能增強抵抗力,取得也方便,除了對抗新冠病毒,對登革熱及腸病毒也有功效。高醫大表示,台灣的中醫與生技團隊陸續推出多種中藥方劑,如清冠一號、清冠二號、淨斯本草飲、淨冠方等,當中的藥物成分多有重疊,但有一種具抗疫功效的重要藥材「金銀花」卻被忽略。金銀花在中醫典籍以及坊間茶飲等應用已有很長歷史,臨床上也無顯著對人體危害的案例。高醫大特聘教授劉校生、副教授李英瑞、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黃奇英、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醫師葉沅杰和成功大學,共同合作經由人體試驗,結合細胞和小鼠研究,證實飲用金銀花茶可以誘導人體內某些「微小RNA」的大量產生,經預測有3種「微小RNA」(包括let-7a),能夠識別登革病毒、腸病毒(EV71)和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序列。飲用金銀花萃取液,能誘發let-7a上升,抑制登革和腸病毒的複製,被感染小鼠的病毒量和疾病癥狀均得到緩解,存活時間也延長。實驗也證實,金銀花與另一傳統中藥「黃耆」,均可誘導宿主細胞產生關鍵「微小RNA」對抗新冠病毒的吸附(ACE2受體)與複製(Mpro蛋白酶)、抑制細胞激素風暴,甚至可對抗變種病毒株。值得注意的是,金銀花也可以降低被登革熱病毒感染的風險。高醫大表示,這些創新發現為傳統中藥經由調節「微小RNA」增加免疫力,來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登革病毒和腸病毒的感染,開啟了嶄新的觀念與選擇。以上研究共產出3篇論文刊登於國際期刊上。團隊也研究探討黃耆防止肺部纖維化發生的可能性,過去文獻報導let-7a可以抑制肝纖維化,且嚴重肺纖維化的患者體內let-7a偏低,實驗結果顯示黃耆誘導的let-7,可以抑制促發炎的細胞因子,推論有助於避免細胞激素風暴或肺纖維化,並緩解具有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病患的病情。劉校生表示,系列研究證實中藥不一定要像西藥一樣,衝進戰場殺光所有壞人,反而可以溫和地誘發人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微小RNA群來抵禦病毒。研究團隊指出,感染初期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者,可以參考使用金銀花與黃耆;感染後期或重症患者,在中醫師辨證論治後,也可以斟酌加上這個藥物組合,來抑制病毒複製,或改善肺部纖維化。但也提醒民眾金銀花性寒涼,孕婦及經期中之婦女不宜飲用,民眾使用前還是要先諮詢醫師。
-
2022-05-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疫苗打不打 家長兩難 感染名醫:有打有保庇
中央開放6至11歲兒童施打疫苗,到底要不打疫苗,家長陷入兩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黃高彬今天獲邀在台中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記者會上為家長解惑。黃高彬說,「有打有保庇!」國外經驗顯示,6至11歲兒童不論施打莫德納或BNT疫苗,副作用相較成人輕微,安全性沒有問題,呼籲家長不用太擔心,盡早施打有助提前獲得保護力。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在台中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記者會上說,昨天邀請兒科醫師曾崇芳到場說明兒童施打疫苗相關議題,頗獲家長好評,為進一步讓家長了解注意事項,今天邀請黃指揮官來到記者會。黃高彬表示,美國去年12月開始流行Omicron變種病毒株,兒童與青少年感染比例倍數成長,雖然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狀輕微,常出現喉嚨癢、疼痛、流鼻水等,臨床上類似普通感冒,透過篩檢才發現確診,但家有一歲以下嬰幼兒仍應特別注意。「有打有保庇!」黃高彬說,打疫苗是對的,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已在很多國家進行,像歐盟、澳洲、加拿大、英國等,BNT疫苗主要在美國、日本、韓國及以色列等國施打,目前皆無嚴重不良反應,請家長盡快讓小朋友施打建立保護力。黃高彬指出,有關副作用方面,每個人體質與感受不同,但以發燒反應來說,小孩感受不像大人強烈。根據世界文獻報告顯示,6至11歲施打莫德納疫苗相較12至18歲來講,罹患心肌炎的機率還要低,疫苗注射後會產生基礎蛋白,3到6天會被身體酵素代謝,孩童新陳代謝更快速,也不會影響基因結構,安全性可接受。即使以12至18歲青少年打疫苗罹患心肌炎的發生比例來說,每10萬人口也僅有個位數,市民不用過於擔心。
-
2022-04-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小琉球最擔心的發生了 遊客成破口確診連環爆
屏東縣小琉球在清明4天連假湧入來自各地的遊客,連假結束後傳出多名外縣市確診者登島住宿足跡,縣府6日起緊急在小琉球設社區篩檢站並在衛生所免費發放快篩試劑,縣府7日公布1名潛水背包客棧民宿女老闆,因確診遊客入住而染疫,在三隆宮開設的社區篩檢站持續至今天,連日篩檢千餘人,8日又有1人篩出陽性,已送醫收治,列為今天的個案。「最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但從目前遍地開花的疫情來看,也知道遲早會發生!」小琉球吳姓民宿老闆說,離島居民最擔心的是遊客成為防疫破口,去年5月業者即主動自主歇業,也成功守住快2年,卻在今年清明連假「破功」;一對北部情侶連假來玩,5日自行快篩陽性,隔天PCR確診,入住的民宿老闆在旅客退房告知確診後,自行快篩呈陽性,至醫院篩檢後確診,昨天又傳出1人篩出陽性,因變種病毒株傳染力強,島民莫不憂心會延燒,還好多有打第3劑疫苗,較不怕會出現重症。縣府衛生局說,目前全縣屏東市國仁醫院、潮州鎮茂隆骨科、恆春南門醫院北中南3家醫院,包括小琉球設在三隆宮的社區篩檢站將持續至今天,琉球衛生所持續提供免費快篩試劑,請足跡重疊者盡快前往篩檢,並請曾至相關場域民眾自接觸日起14天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如有上呼吸道、腹瀉、嗅覺異常等症狀請盡速就醫,持續落實防疫。
-
2022-03-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嚴防Omicron 黃高彬:強烈建議基礎至少3劑以上
鄰近的日本、南韓、新加坡及香港都傳出Omicron變種病毒株疫情肆虐,疾管署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應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今天說,針對Omicron變異株,目前強烈建議,基礎至少要三劑以上,保護力才會夠。黃高彬說,針對Omicron變異株,疫苗施打至少要3劑才會有效果,且國內施打的疫苗大部份為mRNA類疫苗,其半衰期較短,甚至二、三個月就降低一半的作用,因此建議至少要施打三劑,也就是把三劑當做基礎劑,保護力效果會比較好。黃高彬指出,施打的方式針對某些特殊族群,建議甚至要打到第四劑,特別是有免疫有缺陷者,或者潛在疾病者,強烈建議,第三劑為基礎加強劑,追加劑就等於是第四劑,目前強烈建議,基礎至少要三劑以上,保護力才會夠。
-
2022-01-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後遺症最易留在40歲以上成人身上!醫揭常見7大症狀
截至110年11月底,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已突破2.5億人,即便是在疫情較輕微的臺灣,迄今也累計超過一萬六千名病例,並造成八百多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感染者約有80%至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三至四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四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現象。新冠病毒後遺症 感染病毒四周後仍有症狀Long COVID最初來自一位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在自己推特上創造的主題標籤(hashtag),用來描述自己染病復原後持續的症狀,透過社群軟體傳播而廣為人知,隨著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類似的病例報告發佈,國外的醫學專家也正式將感染病毒四周後仍然持續有症狀的現象,命名為Long COVID,可以理解為新冠病毒後遺症。(推薦閱讀:新冠居家快篩試劑有症狀才用就太晚了! 食藥署揭「最佳使用時機」)持續性症狀比例至少有十分之一 常見症狀有這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書綸表示,國外的調查報告發現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比例至少有十分之一以上,在某些住院患者的統計甚至高達八成,最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人,兒童患者很少見,症狀可謂五花八門,涵蓋身體各器官系統,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為倦怠、頭痛、咳嗽、呼吸喘、認知功能惡化(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味覺異常;不過,新冠病毒後遺症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變種病毒株與長期症狀的關係也有待釐清。(推薦閱讀:發燒、咳嗽、嗅覺改變...是新冠肺炎or流感? 美國CDC盤點「10個共同症狀」)支持性療法+復健為主 高危險族群應注意目前新冠病毒後遺症的治療仍然以支持性療法和復健為主,新冠肺炎患者在染病四周後若有持續性的症狀,應就醫進一步檢查,了解身體不適的原因、並評估是否有其他症狀類似的可治療疾病。(推薦閱讀:電梯、床頭櫃、廁所...小心新冠病毒非飛沫傳染途徑! 醫曝「11個恐怖死角」:超容易被忽略)張書綸指出,初步資料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長者、介於五、六十歲的中年婦女、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和染病初期出現多重(五個以上)症狀的患者。近來國內疫情趨緩及媒體廣泛報導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導致部分民眾施打疫苗意願下降,雖然突破性感染案例頻傳,現行疫苗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仍然令人放心。延伸閱讀: ·COVID-19新冠肺炎致「肺纖維化」能恢復嗎? 陽明交大實驗解答 ·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
-
2021-09-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組織添監控名單 新變種病毒株Mu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正在監控新變種病毒株Mu。世衛目前辨識出4種COVID-19高關注變異株,包括Alpha與Delta,認為可能使疫情惡化,另有5個變種需要監控。新監控的Mu變異株是所謂「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nterest),今年初首度在哥倫比亞發現,在南美與歐洲也有零星疫情通報。不過,專家表示,Mu變異株不像具高度傳染力的Delta變異株。儘管Mu變異株僅占全球病例的一小部分,科學家仍在研究它是否具有「免疫逃脫特性」。● 什麼是Mu變異株?Mu變異株又被稱為B.1.621,1月間首度在哥倫比亞發現,是世衛列出5種「需留意變異株」之一。這代表雖然世衛認為它值得特別監控,但不至於像Alpha和Delta變異株造成這麼多麻煩。後兩者因為傳染性增強,被列為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Mu變異株的加入,是6月Lambda變異株被添入名單以來,「需留意變異株」再次增加成員。根據世衛最新的流行病學報告,Mu變異株被列為需留意變異株,是因為「Mu變種有一系列的變異,顯示可能具有免疫逃脫特性」,需要進一步研究。昆士蘭大學馬特衛生中心的傳染性疾病防治專家葛里芬(Paul Griffin)表示,衛生專家一直在留意「逃脫變異株」。這些變異株可能透過病毒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S蛋白)突變,更容易感染已經接種疫苗者。他表示:「如果棘狀蛋白發生重大變化,疫苗很可能會效果不佳。」世衛強調,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Mu變異株的影響,但葛里芬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Mu符合逃逸變異株的特性。根據世衛組織,自從首次發現後,Mu變異株在全球的盛行率事實上已經下降,然而「在哥倫比亞(39%)和厄瓜多(13%)的盛行率持續上升」。Mu變異株占全球所有COVID-19感染案例的不到0.1%,但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也傳出案例。● Mu變異株會對疫苗帶來什麼影響?世衛的流行病學報告指出,初步數據顯示Mu變異株似乎對抗體更有抵抗力。不過葛里芬表示,實驗數據不能完全呈現人體免疫力在現實世界的運作情況。● 世衛組織目前共監控哪些變種病毒?世衛組織目前辨識出4種「高關注變異株」,包括目前在193個國家現蹤的Alpha,以及在170國出現的Delta。另有包括Mu在內的5個「需留意變異株」。5個需留意變異株:Eta變異株,2020年12月首次在多國發現。Iota變異株,2020年11月首次在美國發現。Kappa變異株,2020年10月首次在印度發現。Lambda變異株,2020年12月首次在祕魯發現。Mu變異株,2021年1月首次在哥倫比亞發現。4個高關注變異株,被認為有可能使疫情惡化:Alpha變異株,2020年9月首次在英國發現。Beta變異株,2020年5月首次在南非發現。Gamma變異株,2020年11月首次在巴西發現。Delta變異株,2020年10月首次在印度發現。SARS-CoV-2是造成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隨著時間推移,SARS-CoV-2變種病毒數量預期會增加,因為病毒傳播越廣,變異的機會就越多。
-
2021-08-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加強疫苗前景?莫德納創辦人:未來可能每年打
隨著世界各國政府就是否批准新冠加強疫苗進行辯論,莫德納(Moderna Inc.)的聯合創始人阿費揚(Noubar Afeyan)近日則表示未來某個時間點「加強注射可能會成為常態」。彭博資訊報導,阿費揚18日受訪時表示「公共衛生官員將不得不決定每個人是否都應該接種加強疫苗」,並指出「我的猜測是,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我們很可能最終會陷入這樣的境地:『我們每年都需要接種疫苗,就像流感一樣』」。阿費揚還表示,該公司希望在未來幾個月內獲得美國對其新冠加強疫苗的全面批准,該疫苗目前已獲准緊急使用,他還透露該公司正在測試一種「似乎非常有效」的半劑量加強疫苗。阿費揚旗下的生科公司「Flagship Pioneering」目前也正在投資幾項技術,而這些技術可以幫助世界為下一次疫情做好準備。阿費揚指出「我們使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系統等方法,這些方法實際上是根據病毒已經達到的規模來進行未來發展的建模,並預測我們會看到哪些變種病毒株」。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開打倒數7天 學者金傳春:請先公開4項資料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聯亞的新冠肺炎疫苗EUA審查未通過,確定國產疫苗只有高端,8月23日就要開打。台大流病與預醫所兼任教授金傳春提醒,高端EUA審查結果至少還留下許多疑點,包括是否確認受試者皆未曾感染、受試者的年齡性別組成、不劣性試驗的血清樣本如何選取,以及對Delta病毒的中和能力。金傳春指出,台灣過去麻疹、日本腦炎、B型肝炎及流感疫苗的評量研究顯示,接種者的年齡、性別、接種劑數及在接種「前」是否曾感染過此病毒,為四項最重要影響抗體效價高低的因素。首先高端應詳細公布的,就是兩組受試者的年齡及性別組成。金傳春表示,高端給臨床試驗受試者的費用算多,有可能吸引到更多年輕人參與,年輕人的抗體反應會比較強,抗體濃度可能很高,也很可能曾經發生過不為人知的無症狀或輕症感染,導致接種後的血清抗體濃度更高得驚人。「高端有沒有公布過受試者試驗前的血清抗體濃度?」金傳春說,若過去曾感染,在接種疫苗後,因免疫記憶會馬上提升抗體量,抗體濃度也會很高,因此唯有完整公開接種前、後的「成對血清」檢體,才能讓人信服。「高端送到中研院實驗室進行不劣性比較的樣本,是高端自選的,還是食藥署隨機挑選的?」金傳春表示,這兩者差別很大,若是廠商自選,「被精選出」與AZ疫苗互比的高端疫苗接種者血清,濃度高也不意外。最後是有關變異株的反應。金傳春擔心,Delta變異株橫行,高端卻遲未公布Delta變種病毒株的中和能力與T細胞免疫反應數據。「連這種數據都沒有,就開打,以後國人甚至總統感染Delta的話,難道可以申請國賠嗎?是高端跟食藥署一起賠嗎?」眼看總統等政要以及許多民眾即將接種,金傳春很失望沒有民意代表在監督上述重要議題,她呼籲高端,應完整如實向國人釋疑。
-
2021-08-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mRNA疫苗 專家:可防止病毒變異株
Delta變異株肆虐各國,現有AZ、莫德納或BNT疫苗,碰上變異株防護力皆下降。國內目前疫苗短缺,指揮中心昨表示,將開放一至三類對象混打疫苗,以醫護為優先族群。專家認為,目前Beta變異株最容易使疫苗保護力下降,而國外研究可見,混打AZ與mRNA疫苗,可增加抗體效價,的確是對付變種病毒株的一項策略。台北榮民總醫院今舉辦「協力穩固COVID-19現下、儲備未來」研討會,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等專家出席,就疫苗發展的困境與契機做發表。施信如表示,病毒產生突變,會在細胞中複製RNA時發生,進到細胞後病毒會基因重組,因此產生變異,可能變得更容易傳播,或讓疫苗效力打折。目前疫情全球大流行,越多感染越多變異,必須阻斷感染,才可能降低病毒再變異。目前全球變異株,Alpha最早於英國發現,也是造成台灣本土疫情的變異株;Beta最早於南非出現,是目前使疫苗效力下降最多的變異株;Gamma最早於巴西發現,後來傳到日本,傳播力增強、也會讓疫苗效力降低;Delta最早於印度發現,也是全球最擔心,傳播力更強,讓疫苗效力打折,但毒性並沒有更強。施信如表示,以國外研究來看,AZ+mRNA疫苗比起AZ+AZ,可增加抗體效價,且可對抗beta病毒株,混打的確是對付變種病毒的一種策略。雖然混打可解決部分問題,但現有莫德納、BNT疫苗,對於Beta、Gamma保護力下降,也有可能感染,因此須考量次世代疫苗,來應變變種病毒。有學者認為,mRNA疫苗會引發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有副作用產生?施信如表示,mRNA施打到人體,頂多在細胞質,不至於影響基因,但臨床上有看到副作用,像是年輕人出現心肌炎等,需要長期追蹤。未來若要打第三劑疫苗,無法確定mRNA疫苗第三劑、第四劑是否有其他副作用,她傾向打較安全的次單位疫苗。
-
2021-08-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已完整接種新冠疫苗還會傳播Delta變異株嗎?一次看懂Delta最新資訊
你知道,我們「身邊有共同的敵人叫Delta」嗎?你們了解這位敵人至今橫行90幾個國家,你住的地方,你身邊的人,搞不好就是帶著這個Delta橫行也不自知啊!什麼是Delta變種病毒所有病毒都會隨時間變種,而COVID-19病毒已經歷了數千次變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始COVID-19病毒就一直在發生變異,從一個人類宿主跳到另一個人類宿主,這些突變導致了比原始COVID-19更具有一些新特徵,例如更大的傳播力。Delta變種病毒以前被稱為B.1.617.2,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傳播性最強的變種,比最初的毒株和在英國首次發現的Alpha變種更易傳播。Delta變種病毒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具傳染性的病毒。例如在6月19日,Delta變種病毒在美國佔比例僅為30%,而至7月17日,在美國的新COVID-19病例超過80%已是Delta變種病毒引起。Delta變種病毒的傳染力?1.和原始COVID-19病毒比較根據統計發現,自COVID 19 爆發的原始病毒來比較,1個確診者,原本只可以傳染2.6人,變種之後:美國變種病毒=1傳3英國變種病毒=1傳5印度變種病毒=1傳8(Delta病毒)2.和常見的病毒比較美國CDC表示,這種變種病毒株比普通感冒、流感、Ebola、天花和水痘,更具有傳染性。3.和COVID-19變種病毒比較Delta病毒株傳播能力高,比起最初在英國首次發現的Alpha病毒株更易傳播。Delta比起Alpha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出40至60%。相對於一年前,現在Delta變異株也比原來COVID-19病毒的傳染性要強2.5倍以上。Delta病毒,傳染力為什麼會更強了?1.複製能力更高?一個Delta病毒感染者,其呼吸道內病毒載量是原始COVID-19病毒株的1260倍,也就Delta病毒變得更具有快速的複製能力,也只有維持高複製能力(+1000以上複製能力),才能夠使Delta病毒適合在宿主內快速傳播。2.病毒量,更濃了80.65%的Delta病毒,其病毒量都是維持在>6x105 copies/mL,高濃縮的量。反之,只有19.05%的原始病毒,會維持如此高濃縮的量而已。3.傳播期,更提早 研究指出,早期原始毒株在人體內可被檢測出來的時間為7天,而Delta毒株高複製、高濃縮量,使其僅需3.7天就能被測出,更提早傳播出去。Delta變種病毒特別之處是,短時間內可以大量繁殖,令病人可以將病毒傳播出去。這時間病人可能自己也並不知道已感染病毒,幾日後才發病時才去看醫生,但等到檢測結果發現時就太遲了。4.氨基酸點,突變成功了Delta病毒變異株內的氨基酸,和原來的COVID-19病毒的氨基酸突變到有點不同了,使Delta病毒更加容易跟人體細胞的ACE2接受器結合,人更容易感染,傳播力因此更大。同時也可以,逃避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功能辨識。因此接種疫苗後,體內抗體有時候會更難認清Delta病毒變異株,從而降低了疫苗保護力。感染Delta病毒,會有什麼症狀?英國Zoe Covid Symptom研究發現,自5月起感染肺炎的患者,最多出現頭痛、其次是喉嚨痛、流鼻涕及發燒。「咳嗽也變成少見,甚至嗅覺喪失幾乎已消失了。」早前COVID-19病毒確診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嗅覺味覺消失和腹瀉。所以,Delta病毒症狀更像一般感冒,有些患者連發燒都沒有,只有輕微的喉嚨痛、頭痛、流鼻涕等病徵。甚至有專家指出,很多Delta病毒患者僅是「重感冒症狀」為主,這得小心以免耽誤治療及增加傳播他人機會。Delta變種病毒,有高住院率?Delta病毒確實會導致致病率和住院率會上升。那是因為Delta病毒已經變種到一旦進入身體之後,理應想繁殖下一代,不會即時害死宿主。蘇格蘭最近的研究發現,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人,其住院率可能性大約是感染Alpha變種病毒的兩倍以上。Delta病毒,死亡率更高?從感染後28天數據來看,原始COVID-19病毒毒株的死亡率為1.9%;而到目前為止,其Delta變異毒株的死亡率為0.3%。到目前為止從死亡率來看,Delta變種病毒會死人,但並非更加致命,也非死亡率更高。但是「小心高住院率,仍然會消耗醫療資源的」。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是否有效?蘇格蘭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刺絡針》(Lancet) 上的統計數字,在第2劑COVID-19疫苗接種至少兩週後,輝瑞BNT疫苗對Alpha變異的保護率是92%,對Delta的保護率則下降到79%。而牛津阿斯利康AZ疫苗對Alpha的保護率則從73%,下降到對Delta保護率的60%。疫苗保護率雖然有降低,但並沒有降低太多,尤其對於重症的保護力還是有九成以上。不要以為現在的疫苗,對抗變種病毒效力不好,至少「不會輕易讓你變成重症和死亡」!你知道在美國Delta毒株感染,在這其中得到感染的新病例,有近97%的重症患者,其實都是未接種過任何疫苗的人。也許你有聽說,以色列衛生部最新報告顯示,受Delta變種病毒影響,輝瑞(PFE-US)與BioNTech(BNTX-US)的新冠疫苗效力降至39%。這不是完全沒有保障了嗎?其實這些都是小族群的研究。該份報告由於尚未公開參與實驗的人數,且針對已接種與未接種的人群進行的測試方法不同,因此統計數據可能存在偏差。儘管對變種病毒有效率降低,統計數據也同時顯示保護力下降中,輝瑞疫苗預防重症的效力估計為91%,預防住院的效力估計為88%。又根據7月21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面對變種病毒,疫苗保護力可能會少一些。我們原本的疫苗從來沒有說是100%有效的,到目前為止它們似乎對所有已知的變種都仍然有效。即使有Alpha、Delta、Gamma、Kappa、Lambda等,但「疫苗仍然沒有完全失去作用」,至少有打疫苗,你可以活著健康安心一點。已接種疫苗的人,還會傳播Delta病毒嗎?新的研究顯示,已接種過疫苗的人在感染了Delta變種之後,其鼻腔和喉嚨裡都攜帶了大量病毒。那些所謂的「突破性感染」影響的人,即便沒有症狀,也可能與未接種疫苗者一樣具有傳染性。這意味在高傳播的地區,接種過疫苗的人仍可能需要戴上口罩,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身邊每個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6月23日的研究報告發現:1.如果打了AZ疫苗或BNT 疫苗後,就可以減少40至50%的家庭傳播。(Overall, the likelihood of household transmission was approximately 40 to 50% lower in households of index patients )2.如果自己是確診者,也因有AZ疫苗或BNT疫苗後,症狀也比較輕微,也較少傳播給家人(those who had been vaccinated were likely to be less severely symptomatic、and might have been less infectious than those who were unvaccinated.)(原文:Effect of Vaccination on 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England)可見得打疫苗,不管是面對變種或不變種的病毒,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沒有注射疫苗,怎樣減低變種病毒感染風險?對於那些沒有資格或無法獲得疫苗接種的人來說,「戴口罩」仍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防疫。出門要注意個人衞生、保持「社交安全距離」。要「勤洗手」,不要隨意觸碰眼、鼻和口。這是最基本的防疫措施。希望一般民眾能看懂,我們不要擔心Delta變種病毒,我只擔心:1.你沒有完整接種疫苗。2.你沒有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安距離。3.而一直怪疫苗不好,忘了「自己個人防疫行為不好,才是各種變異病毒🦠最易侵機而侵入的弱點」。※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莫德納最年輕死亡案例 指揮中心:本身有免疫疾病
我國疫苗昨天接種20萬2449人次,累計接種 589萬4500 人次,AZ疫苗接種 306萬8120 人 次,莫德納疫苗接種 282萬6380 人次。而7月21日新增8例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包括五例AZ疫苗、三例莫德納,另有四例原本AZ不良通報住院後死亡。莫德納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中,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其中一名為36歲男性,本身有心臟衰竭、乾癬等免疫疾病,接種疫苗後兩天後身體發熱、13天後於家中發現死亡,死亡原因還需要研判,應為最年輕接種莫德疫苗納後死亡個案。莊人祥表示,3 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發生死亡個案,為1女2男,年齡為 36 歲至 84 歲間,為接種疫苗後 4日至 13日間發生。五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個案為3 女 2男,年齡則介於67至91歲,接種3至33天後發生。目前已有478 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其中 340 人為 75 歲以上長者。針對死亡個案已累計解剖108例,其中76例與慢性病相關,6例嗆噎窒息,2例頸椎骨折,1例呼吸道阻塞,6例疑似肺炎,3例泌尿道感染,1例氣管內有管灌倒流液體,1例咽喉炎(2個月大孩童),1例胃穿孔併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肋膜炎,1例疑膽道化膿性感染,1例腦室和腦幹出血,1例吸入性肺炎及心肺衰竭,1例腦實質舊出血併外傷性腦挫傷,1例化膿性肺炎,4例待釐清。另外,屏東Delta病毒感染事件,今天傳出不幸死亡的第一起確診個案,為案14816,也就是陪確診果農到枋寮醫院開刀的太太。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該名70多歲女性個案為國內首例Delta死亡個案,本身有慢性糖尿病、高血壓病史,6月27日開始有腹瀉症狀,因家中有其他確診者而安排採檢,採檢陽性,後續併發肺炎、呼吸衰竭住院。最後因嚴重肺炎而於昨天過世。不過羅一鈞表示,非變種病毒株的肺炎和Delta病毒,病程、死亡率沒有不一樣。
-
2021-07-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莫德納副作用很強嗎?只打一劑保護力有多少?新冠疫苗關鍵十問專家解惑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工作如火如荼,但隨著疫苗覆蓋率愈來愈高,施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事件、對疫苗品質有疑慮的相關報導,也引發民眾的焦慮,不少人明明想「靠近」疫苗,卻又擔心。臺大醫院在6月22日舉行記者會,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新冠肺炎是新興傳染病,相關資訊多且龐雜,也因混亂而導致民眾恐慌焦慮。台大醫院成立科學防疫小組,針對新冠肺炎進行研究與知識建立,並設立肺炎知識專區,為民眾解答關於疫苗的眾多問題。查小喵出任務,彙整民眾面對新冠疫苗最焦慮緊張的十大問題,運用6月22日台大醫院記者會內容、台大醫院「知識就是力量」共筆資料、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6月29日記者會資料、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記者會7月1日舉辦的記者會資料及疾管署新冠疫苗Q&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的回應,幫大家解惑,期盼大家認識疫苗不緊張。【疫苗的接種時程】Q.1 如果僅接種1劑新冠疫苗,保護力可以達到多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輝瑞第一針效果有 52%、莫德納為 69.5%。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有7%受試者忘了打第二針,這些人持續追蹤下去,發現他打完第一針14天之內,保護效果就達到50%,過了14天達到92%。嬌生疫苗只要打一針,保護力為 66%,AZ 一針的效果則是76 %。如果只打一針,mRNA疫苗不見得比AZ優。 國際實際使用經驗,黃立民說,在以色列觀察發現, 只打一針輝瑞的防護力是54%, 跟臨床試驗差不多。在蘇格蘭,只打一針輝瑞防護力為91%、AZ為88%。在南韓,只打一針輝瑞是 89% ,只打一劑AZ是86%。黃立民說,只打一針的效果好壞,決定於當時的環境。如果大環境才剛開始施打疫苗,大家都不打,防疫不好,疫苗效果就不是那麼好。但如果打一針時,疫苗都已經普遍打了,被感染機會本來就降低了。但mRNA疫苗的第二針一定要打,這是非常重要的。Q.2 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要間隔多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免疫學原理,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若免疫系統記得這一針,那之後不管隔多久補第二針,保護效果都可以持續。但如果免疫系統忘記第一針,那就必須重新來過。目前政府規定,AZ疫苗第一和第二劑間隔至少8週以上,莫德納兩劑接種間隔至少28天。黃立民說,根據AZ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兩劑間隔小於6週、間隔6到8週、間隔9到11週跟間隔大於12週,其保護效果分別是55%、59%、63%和81%,亦即間隔12週保護力最高,間隔到16週效果仍非常好。Q.3 新冠疫苗是否可以混打?混打是不是有方向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並不建議疫苗混打,除非接種第一劑時發生症狀並通報不良反應,且經醫師評估不適合再接種同樣或類似成分疫苗,可接種另一廠牌疫苗。建議依原第一劑接種廠牌的建議間隔,按時完成第二劑接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6月22日疫情記者會表示,確實從國際資料可知,先打AZ後再打輝瑞BNT疫苗,防護效果更好、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副作用比例比較高。但指揮中心專家仍不建議混打的原因是,目前的國際資料,都是AZ打完打輝瑞,並不是台灣現在有的莫德納疫苗。張上淳說,雖然輝瑞跟莫德納都是mRNA平台疫苗,但精確來說,是兩家不同公司的產品,是不是能這樣推論?嚴謹的科學會希望有其他的資料來佐證。黃立民說,目前很多歐洲國家已建議混打。根據最近一個西班牙做的研究,追蹤 663人, 第一針打AZ的人,第二針中1/3的人不打、 2/3 打輝瑞BNT疫苗,觀察抗體變化。 結果第二針 打輝瑞疫苗者,抗體的幾何平均值從71跳到7700,增加100倍, S蛋白的抗體從98跳到3600, 中和抗體的陽性率從34%跳到100%。因此,第一針打AZ、第二針打BNT,混打效果非常好。但當然副作用增加,發燒會增加一點 。目前已經有些國家建議可以混打,但需注意方向性,第一針打AZ、第二針可以打mRNA,但如果第一針打mRNA,那第二劑也建議打mRNA。Q. 4 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有足夠防護力?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簡稱為SMC)6月28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針對目前台灣有社區群聚的英國變種病毒株(Alpha)和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輝瑞/BNT疫苗應對Alpha株,若完整接種2劑保護力為92%,在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就有8成保護力、接種兩劑達到95%;在死亡的保護效果,70歲以上接種單劑就有85%。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的保護力是79%,對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也有94%。牛津/AZ疫苗應對Alpha株的保護效果,完整接種兩劑為73%;住院保護效果,接種單劑為76%、兩劑為86%。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為60%,住院保護效果則是單劑有71%、兩劑則有92%。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在SMC6月29日舉辦的記者會表示,如果去看疫苗保護力,在病毒學上中和抗體的效價越高,可能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越強。不過必須認知到,事實上無法比較出哪個疫苗比較好,因為除了中和抗體效價外,還有其他免疫系統的強化因素需要考慮。雖然從AZ疫苗的效價來看,對變種病毒保護力會下降一些。不過在變種病毒中,大家擔心的印度變種株Delta,其實對疫苗保護力影響較小,反而是研究顯示,巴西與南非變種保護力較為明顯下降。黃立民說,南非株的1484K是很早的突變點,已經知道突變對疫苗中和抗體效果變差,可是很多病毒並沒有逃脫疫苗的掌握,如果疫苗可以打到很高的抗體,還是可以對抗病毒。因此英國的接種策略是盡快讓大家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接種疫苗也可以讓重症降低。因此目前遇到變種病毒的策略,就是讓抗體提高,另一個就是做新的疫苗,但後者需要時間。Q.5 台灣的疫苗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解封?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在7月1日媒體工作坊中表示,疫苗覆蓋和解封問題沒這麼簡單,因為打疫苗並非百分之百防護效果,可能10%~30%的人還是會感染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風險,但沒辦法絕對阻絕呼吸道黏膜帶有病毒的狀況,意即所謂的無症狀感染。 英國研究發現,接種AZ疫苗對有症狀感染保護效果有72%,但對無症狀保護效果幾乎沒有。打疫苗後若接觸病毒,可能不會發病確診,但可能短時間身體會帶病毒,還是可以傳播給其他人,因此在疫情還沒結束之前,還是要持續戴口罩。黃立民指出,根據國外經驗,當社區疫苗覆蓋率到三、四成,就會有感,會開始覺得病毒傳播變慢、個案出來速度變慢。可以合理、審慎樂觀估計,打到三到四成,台灣疫情會比較好控制。【疫苗的不良事件】Q.6 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很強嗎?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莫德納疫苗的第二劑副作用比例高,且比AZ疫苗高。台灣目前的狀況,莫德納還沒開始接種第二劑,因此臨床上是不是副作用比較高,目前還沒有資料。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大於38度(15.5%)。另在接種後不良反應方面,常見為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不常見為接種部位搔癢及罕見不良反應為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根據SMC在6月29日發佈的「施打mRNA新冠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病例研究」專家意見指出,有研究找出2017年至2021年的二到四月間有的急性心肌炎的病患,再找出過去二十年內所有可能與疫苗相關的心肌炎病患。研究發現其中四位在接種疫苗後,五天內有急性心肌炎,三位是23到36歲的男性,一位是70歲女性。四位都有施打兩劑的mRNA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兩人打莫德納疫苗,兩人打輝瑞疫苗),都有嚴重的胸痛症狀和心肌受傷的現象,但住院接受治療後均在二到四天內出院。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加護病房副主任巫龍昇解讀上述研究指出,以這麼少的樣本其實只有關聯性,很難推估出疫苗和心肌炎之間的病理機轉與危險因子。臨床上不論是否與疫苗有關,心肌炎本來就有可能發生,此研究中提到目前無法證實心肌炎與疫苗的相關性,此結論也與美國CDC相同。巫龍昇指出,這不是第一篇有關疫苗施打後出現心肌炎的案例報告,美國CDC目前確認的案例是393位,但美國施打mRNA新冠疫苗的人約有一億七千萬人,換算之下與心肌炎事件有關的僅約百萬分之23,實屬少見,希望民眾不要太過恐慌。Q.7 年長者打AZ是不是比較安全? 張皓翔:AZ疫苗可能造成極罕見的血栓風險,而此風險發生在60歲以下族群比較明顯,因此歐洲國家可能因為人種發生血栓比例較高,有某些國家限定60歲以上打AZ。至於說,施打疫苗後死亡率比較,各種不同疫苗其實都有人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的死亡通報,AZ在打完之後,死亡率並沒有比其他疫苗高,甚至是比較低的情況。如果擔心施打疫苗後死亡的問題,其實AZ相對反而安全。Q.8 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傳出許多猝死案,與疫苗有因果關係嗎?李秉穎表示,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之後發生死亡的死亡率,是不是有高於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必須要以科學研究來釐清。比對健保資料庫,各年齡、性別,接種疫苗後死亡與沒接種疫苗後死亡,兩者相比並沒有超過背景值,表示死亡是與疫苗沒有因果關係,沒打疫苗的人也因為年長者有各種疾病會發生死亡。此外,專家也以不同疾病別進行監測,發現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觀察值也都沒有超過期望值,因此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打了AZ疫苗對年長者會有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李秉穎也說,跟國際比較,不分年齡接種疫苗後死亡率在英國是百萬分之20.9,台灣是百萬分之19.6,並沒有高於其他國家;如果只看75歲以上死亡率, 台灣是百萬分之87,韓國是百萬分之146,台灣的死亡率也沒高於其他國家。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一些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的死亡個案,類似的狀況在其他國家剛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時也有出現,如美國、韓國。張皓翔說,這些通報個案會透過科學方法,釐清死亡是否與疫苗有關,包括檢視特定族群接種疫苗後死亡率有沒有超出背景值,如果有接種疫苗者死亡率與沒接種者並無明顯超出,那死亡應該與疫苗沒有關連。相關的個案會以解剖來釐清死因。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6月29日記者會說明,目前累計240例疫苗接種後通報不良事件的死亡個案,年齡為41至101歲間,其中186人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已完成解剖44人,其中33例與慢性病相關,其他死因分別為1人為吸入食物窒息,2人死於頸椎骨折,1例嗆噎窒息、1例顱內出血死亡,2例疑因肺炎病逝及2例泌尿感染死亡。Q.9 新冠疫苗中,重組蛋白疫苗是否比mRNA疫苗及腺病毒載體疫苗差?李秉穎說,只看安全性的話,美國重組蛋白的Novavax疫苗公布的資料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台灣的高端、聯亞的重組蛋白疫苗本身的不良反應,初步資料看來,發燒的發生率不高。mRNA疫苗立即型過敏發生率比較高 ,可能有罕見心肌炎、心胞膜炎問題; 腺病毒載體疫苗立即過敏反應也比較高,可能會發生罕見血栓。因此以安全性來看,重組蛋白疫苗不亞於其他疫苗,有效性方面,還不是很清楚。但Novavax根據最新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保護力達89.7%跟mRNA蠻類似。 Q.10 血栓副作用如何監測?張皓翔說,接種AZ疫苗後可能發生極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問題,會發生在腦部、腹腔、下肢,在皮膚表現則會紅點、紅疹。因此建議施打AZ疫苗的民眾要注意血栓相關症狀,若有疑慮,隨時跟醫師聯繫、討論。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AZ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要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小喵出任務】新冠疫苗關鍵十問 專家共筆來解惑,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還在猶豫要不要打疫苗?專家告訴你「不打」影響有多大
台灣三級警戒延長,雖然鬆綁部分規定,但仍是屬於三級警戒範圍。看似確診數持續下降,但雙北地區仍有群聚事件及家戶感染傳出,除了持續落實個人防護之外,施打疫苗也是另一重點。英國首相強生宣布要與病毒共存,預計7月19日解除封城及口罩禁令,雖然讓專家嘩然,但在八成國人均有施打第一劑疫苗的情況下,希望盡快恢復正常生活。然而台灣目前覆蓋率約一成,各地也傳出緩打潮、拒打潮,新冠疫苗真的有這麼可怕?要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施打疫苗達到群體免疫為關鍵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呂俊毅表示,若要盡快恢復生活,盡快施打疫苗達到群體免疫為關鍵。對於疫苗對變種病毒株的防護疑慮,他說:「目前台灣流行的主要是alpha(英國)株,AZ疫苗與莫德納疫苗都對alpha(英國)株保有正常的保護效果,兩種疫苗對於重症的預防效果都很好,相信新冠疫苗的保護力能有效控制國內新冠疫情。」孕婦、哺乳媽媽都可打疫苗 未含有活性新冠病毒對於懷孕或哺乳婦女是否可以打新冠肺炎疫苗,呂俊毅醫師說,孕婦是重症的高風險群,一旦重症對母體胎兒都是嚴重的威脅。依目前的資料研判,新冠疫苗對孕婦及胎兒看起來沒有不良影響。而哺乳媽媽施打疫苗是沒有問題的,疫苗都沒有含有活性新冠病毒,疫苗成分也不會跑到母奶中,對媽媽及孩子都不會有不良影響。打完疫苗可能確診但為輕症 仍有傳播病毒疑慮應戴口罩但不代表打了疫苗就不會確診。呂俊毅醫師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結果AZ疫苗的保護力大約是7到8成,莫德納疫苗大約是9成,也就是說,兩種疫苗都不能百分之百避免新冠病毒的感染。但是國外的研究也顯示,兩種疫苗對於重症的預防效果都很好,也就是說只要打了疫苗,即使得到新冠病毒感染,也極少會變成重症。雖然有研究顯示可以降低新冠病毒的散播,但仍有傳染給別人的疑慮,接種完疫苗仍要進行個人防疫措施。血栓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一 AZ疫苗被視為安全有效在今年3月左右,部分國家發現打完AZ疫苗,有人會出現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副作用,曾經停用或限制AZ疫苗的使用者年齡。後來研究發現,血栓及血小板低下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會有1位,相對於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非常的低,打疫苗利大於弊,所以大部分國家都再度開放使用AZ疫苗,仍被視為安全有效的疫苗。慢性病患更需疫苗保護 若感染恐為重症除了對新冠疫苗嚴重過敏者不適合施打以外,患有各種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肺臟疾病、腎臟病含洗腎等對象,不但可以打新冠疫苗,更需要疫苗來保護,呂俊毅醫師強調,這些族群萬一感染,症狀通常都比較嚴重。目前的疫苗對beta(南非)株與delta(印度)株的保護力較差一點,但是仍有一定的保護力。全球有很多專家在監測病毒的演化,一旦發現有現有的疫苗無法保護的變異株,可能需要考慮研發新一代的新冠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提醒,新冠病毒疫情是全球性的,各國都需要打疫苗,新冠疫苗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台灣獲得的疫苗數量有限,民眾無需特別挑廠牌施打,全民落實接種疫苗才能提高群體免疫、跟上全球解封腳步。(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食品、包裝會附著新冠病毒嗎? 美國CDC揭「COVID-19感染途徑」 ·新冠疫苗副作用愈強,免疫效果愈高? 台大醫揭「接種前後必做1事」
-
2021-07-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疫苗後還會帶病毒嗎?為何有人打完2劑仍感染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疫苗接種成終結病毒的關鍵,如今國人已陸續接種牛津/AZ(AstraZeneca)疫苗、莫德納(Moderna)疫苗,但專家指出,接種疫苗後仍不能鬆懈,未來生活仍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Q:接種完新冠疫苗後,多久可以得到保護力?疫苗注射後,身體需要時間產生保護性抗體,一般約兩周後開始產生保護力。完成新冠疫苗所有劑次接種,才能確保疫苗保護力持續較久。取得緊急使用授權之臨床試驗資料顯示,需接種兩劑之新冠疫苗,第二劑接種後7至14天開始產生保護力。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後,推行疫苗政策國家如以色列的實證顯示,接種一劑Pfizer/BioNTech疫苗後14~20天保護效力近六成,但疫苗保護力持續多久未知,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所需劑次,才能具足夠保護力。Q:打了完整兩劑新冠疫苗,就可以不戴口罩嗎?7月起,台灣開始新冠肺炎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截至7月6日,已有4萬9474人完成2劑疫苗接種。不過,即使已打完整2劑疫苗,並不代表能鬆懈、不配戴口罩。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施打完整2劑疫苗後,抵抗力確實變強,但不代表100%不會染疫。打疫苗後若不幸染疫,一樣有傳播力,意謂著會傳染給其他人,只是因有疫苗保護力,大多是無症狀、症狀輕微的感染者,且患病後重症機會低。邱南昌指出,新冠肺炎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即使打過疫苗仍要戴口罩,除保護自己不染疫,也避免傳染給他人。截至7月6日,我國疫苗接種人次累計274萬540人,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約11.45%,仍有很多民眾沒有接種疫苗,「社區仍是人人危險」。Q:打完新冠疫苗之後,還會攜帶病毒嗎?打完疫苗後,即使本身不會感染,若環境清潔消毒不完全,仍可能觸碰到病毒,而把病毒帶給還未注射的家人、親友。邱南昌強調,已打疫苗者仍要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等,才不會成為「防疫破口」。Q:疫苗的免疫力可以持續多久?每年都需要施打嗎?新冠肺炎疫苗推出時間不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指出,目前保守估計效力能維持半年,是否可以持續更久,仍有待觀察。邱南昌認為,疫苗效力持久度要看世界各國的疫情,需時間綜合觀察「發病率是否下降」,以及新變種病毒株的傳播力、重症率。觀察新冠肺炎變種病毒變異速度,陸續出現秘魯株,且變種病毒數量愈來愈多,名字從Alpha、Beta、Gamma、Delta相繼往後排列。黃立民認為,新冠病毒雖然是冠狀病毒,但變種速度相當快,未來每年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機率超過五成,「像流感的機會比較大」。Q:為什麼國外有人打完兩劑疫苗之後,還是感染了病毒?每個人產生抗體的能力不盡相同,當遇到大量病毒時,仍有可能染疫;若病毒量低,可能就不會染疫,但仍需視不同情況而定。國外有些國家解封後,染疫人數都有微幅上升,但重症率沒有提升,是接種疫苗的成效。不過,要注意Delta變種病毒,邱南昌強調,現有疫苗對新變種病毒株的抵抗力較弱,可能導致再次感染、大流行。可以確定的是,目前疫苗涵蓋率高的國家,如以色列、美國,自變種病毒入侵後,染疫人數均增加,但死亡率、重症率沒有明顯上升,顯示疫苗接種的重要。Q:目前疫苗未開放12歲以下兒童施打,能放心帶孩子出外旅遊嗎?需要注意什麼呢?邱南昌強調,12歲以下兒童如果染疫,通常症狀輕微,不會太嚴重,危險度較低。不過,「要當心小朋友變成感染源」,最怕間接傳染給家中還未注射疫苗的長者。因此還是要落實防疫新生活,若要達到群體免疫,疫苗涵蓋率約要七至八成,長者風險高,更要打到七、八成。就算長者已完成疫苗接種,因身體健康狀況,效力可能比一般民眾差,保護力的持續時間也較短。黃立民強調,「小朋友很可能帶著病毒趴趴走」,不小心就將病毒傳染給家中長輩,呼籲小朋友外出時,務必「做好呼吸道防護」,戴好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避免停留在人潮擁擠處過久。黃立民補充,目前國外已開始進行12歲以下兒童的疫苗臨床試驗,未來小朋友也有機會施打疫苗,屆時出外旅遊會更安心。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
2021-07-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老翁打疫苗後死亡 高醫院長:慢性病患病情穩定再接種
高雄7月2日出現首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猝死案,小港區74歲吳姓男子有中風及糖尿病史,他2日下午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約15分鐘,在接種站即陷入休克緊急送醫,醫師研判需氣切,家屬不忍折磨老人家,忍痛放棄急救,老翁當天不幸過世。高雄市已將此案列入不良反應事件,提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審定。高雄防疫專家小組召集人、高醫院長鍾飲文今表示,這名老翁有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要提醒慢性病者,待病情穩定再接種疫苗。吳姓老翁家屬一度質疑,疫苗接種至今已發生很多猝死案,政府沒一件承認,「接種疫苗不到半小時就出事,根本沒回家,怎可能跟疫苗沒關係?」當地里長轉述,死者妻兒非常自責,難過地說「都是我們害死他的」。高雄專家小組召集人、高醫院長鍾飲文表示,這名長輩的不幸事件,讓人難過,已通報中央,會再釐清因果關係,也提醒患慢性疾病者,待病情穩定再接種疫苗。高雄市鳳山肉品市場旗山分場爆出浮濫造冊「打黑針」,市府副祕書長郭添貴、農業局長張清榮今到鳳山肉品市場了解原委,農業局說,將清查高雄市肉品批發市場造冊情形,若查有不實會依法查辦,毋枉毋縱。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初步調查暫無特權接種問題,市場工作型態與一般機構不同,相關工作人員工作型態較特殊,與台北市「好心肝診所」情況不一樣,好心肝案是特定機構幫不符合資格的特定對象接種,衍生特權濫權爭議。鳳山農會總幹事潘建仲今天上午解釋,被爆料的蔥油餅業者是任職旗山肉品市場分切場的剝骨師傅,豬肉攤業者是進出肉品市場電宰線批發豬肉,他家屬擔任電宰線臨時工,應是外界不了解肉品市場生態,才有所誤解。農業局指出,農產批發市場從業人員與出入民眾多,農業局針對轄內15處農產批發市場從業人員分3梯次,在6月底施打疫苗,共施打5504人,施打率76.1%。「全國疫情是連動的生命共同體!」高雄市長陳其邁說,無論是微解封或防疫降級,應建立在連6天確診數降至百例,及雙北感染者都能找到源頭兩大條件下,否則無法放心調降,也要關注Delta變種病毒株是否已獲控制,屏東目前最後一起病例是6月30日,往後兩周都是觀察期。
-
2021-07-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柯文哲:將請示被匡列者是否強制篩檢 不配合者依法開罰
環南市場爆出41人確診,後續送加強版防疫旅館,今天上午有5人出現發燒、喉嚨痛症狀送醫。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經過48小時只有5人出現症狀,代表無症狀感染者黑數相當多,他認為若被匡列判定必須篩檢,國民就要配合,會和中央請示是否可以強制篩檢,不配合者開罰3千到1萬5千元。柯文哲表示,環南市場造冊2800人,篩檢了2783人,有41例陽性,包括承銷商、員工、家屬和施工廠商,今天早上有5人出現症狀送醫治療。柯文哲說,現在大部分病例都是英國變種病毒株,若出現在年輕力壯的人身上,無症狀黑數就會很多,一旦匡列後,應該要出來篩檢。柯文哲舉例,之前診所醫生確診,匡列了200人,只有60多人願意出來,他認為應該要有強制力可以要求國民篩檢,還說北市府可以出計程車費、醫療費用,但配合篩檢是國民義務,「我們會跟中央請示,凡是被疾管科判定要做篩檢,你就有義務篩檢,不然要用《傳染病防治法》處以3千到1萬5千元的強硬手段。」
-
2021-06-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接觸Delta確診司機後印尼移工發燒 接觸14人明篩檢
Delta變種病毒株群聚事件爆發,一名印尼籍漁工與確診白牌車司機接觸,卻在27日搭車到南投仁愛鄉打工,被警方帶至集中檢疫所安置,PCR採檢陰性,但今天傍晚卻傳出發燒,送到南投醫院治療。南投縣衛生局長黃昭郎說,還未接獲通報,但明天會到仁愛鄉華崗為14人篩檢,避免疫情擴散。黃昭郎說,這名印尼移工昨天PCR採檢為陰性,送到南投集中檢疫所收治。因為他在仁愛鄉華崗山區和14人接觸,原本14人要全部載到埔里榮民醫院篩檢,但連日山區大雨,力行產業道路嚴重坍方,暫時無法通行,已經讓14人固定在同一住所避免移動,明天上午由埔里基基督教醫院上山為14人篩檢,確保防疫安全。今天傍晚傳出,這名印尼籍移工疑似發燒,送往南投醫院治療。黃昭郎說,尚未接獲通報,到檢疫所會依照SOP進行處理,將由醫院進一步採檢,確認是否陽性反應或是發燒。南投醫院表示, 只說個案相關情況,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為主,醫院無法透露病患個資。這名移工在屏東擔任漁工,他搭乘的白牌車司機確診感染Delta病毒,他需要隔離14天,沒想到他27日私下從屏東搭車到南投仁愛鄉華崗地區,南投縣民和防疫人員都擔心Delta病毒在南投擴散,希望移工篩檢不是陽性反應,但結果仍須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
-
2021-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已先打莫德納 聯亞疫苗試驗主持人黃高彬:第2劑打聯亞
國產疫苗還在研發中,有沒有效引發關注,但聯亞新冠疫苗二期試驗計畫主持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副院長黃高彬今坦言,他雖很想接種親自監督研發的疫苗,但因工作得在第一線面對病毒的威脅,他已先接種莫德納疫苗,不過若聯亞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後,他願意再施打。黃高彬除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感染科醫師,也是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幾乎每天都得進出醫院,面對疫情的威脅。他說,因此無奈下才選擇先接種莫德納疫苗。對於外傳聯亞新冠疫苗中和效價偏低,黃高彬澄清絕無此事,並指數據所呈現出來的數字「非常漂亮」由聯亞疫苗受試者的抗體濃度,比自然感染者體內的抗體濃度高出兩倍,可見得聯亞疫苗的中和效價符合預期,甚至可以說非常良好。黃高彬也說,血清陽轉率是指當疫苗施打進人體內陽轉產生抗體,聯亞疫苗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高劑量組之中和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14天及28天之血清陽轉率高達100%,且對Alpha、Delta變種病毒株保護力可達90%以上,請民眾不要擔心。他說,即使打過莫德納疫苗,他表示接著打聯亞疫苗也可以,而且這樣就足以有保護力對抗Delta變種病毒株, 不必再打第3劑。
-
2021-06-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高端哪個好? 李秉穎:都是小孩不要比
聯亞生技昨公布新冠肺炎疫苗二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在安全性與耐受性部份顯示良好,並無嚴重不良反應,但有專家指出,聯亞疫苗的抗體效價較高端疫苗低,「有些遺憾」。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李秉穎今天則表示,保護力不是只有看抗體,還有T細胞,很難比較。他更說,既然高端、聯亞之間很難比較,「就不要再比了,都是自己的小孩」。聯亞昨天公布二期臨床的其中數據,外界關心其與之前公布數據的高端疫苗間的比較。其中,高端疫苗的抗體效價為六百多,聯亞則為一百多。李秉穎今上名嘴周玉蔻的節目被問到此事時表示,雖然高端和聯亞的抗體效價都是同一個實驗室分析出來的,但因為保護力不是只有看抗體,且抗體數據是對數的概念,不能說高端的抗體就是聯亞的六倍。例如AZ和BNT、莫德納等mRNA疫苗的抗體效價數據也呈現差異,但在英國的報告中,這些疫苗在真實世界施打,都有九成的保護效果。周玉蔻也詢問李秉穎,由於EUA審查在即,現在國產疫苗紛爭不斷,身為委員是否感受到壓力?李秉穎則表示,外界現在對國產疫苗的意見,很多都是情緒上的反應,而非純學術的討論。但身為委員不會感到壓力,「不然就不要去開會」。他說,審查也沒有所謂的攻防,既然已經訂出標準,就是看數據,對照兩個疫苗和AZ疫苗的抗體效價,只要符合條件即可通過。對於外界批評國產疫苗未做臨床三期事件就審查EUA,李秉穎也強調,EUA就是在「緊急時候」、是在大流行時使用的疫苗。面臨生死威脅,就是要評估是否「利大於弊」,如果還要多要求各項檢測,就無法控制疫情;一旦疫情結束,EUA就失效,這些疫苗還是要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才能拿到後續的許可證。而對於目前屏東出現Delta病毒群聚,引發外界擔憂。李秉穎則表示,由於指標個案很快就被匡列,應該不會像萬華一樣爆開,觀察7天至14天若沒又出現新病例,應該就可安心。李秉穎也對7月12日解封表達樂觀看法。他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病毒是RNA病毒,會一直變異,現在到處都是變種病毒株;且不論對哪一種變異株,該做的防疫措施,如洗手、戴口罩,都一樣,因此不需要對Delta病毒株特別恐慌。他說,只是因為新冠肺炎病毒的潛伏期約七天,因此疫情下降比較慢,但現在病例數持續下降,代表病例再生數(Rt值)已小於一,未來一定會持續再降。
-
2021-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比英國變異株傳染力更強! 專家:防堵印度變異株威脅台灣,需逾八成的疫苗覆蓋率
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已進入社區,屏東群聚案中,12名染疫者有6人感染Delta變異株,國內出現Delta本土病例。台中榮總今天舉行新冠肺炎照護研討會,針對Delta變異株,台中榮總感染科主任劉伯瑜說,由於突變幾乎都在棘蛋白,容易跟人類細胞結合,因此傳染力上升,比Alpha變種高出六成的家戶傳播力,疫苗覆蓋率需超過八成,才能防堵。劉伯瑜首先對冠狀病毒做解釋,他表示,冠狀病毒棘蛋白是侵入人體最主要的蛋白,每一個病毒顆粒有一百個棘蛋白,突變速度極快,一次複製會發生一百萬個突變,只要花10分鐘就以侵入人體細胞、10小時就可以做出完整的病毒顆粒,突變久了,總會變出一些病毒成功適應人類的環境跟社會。劉伯瑜指出,現行不論英國變異株、南非變異株、巴西變異株,甚至Delta,都可觀察到,第一個發現變種病毒的國家,都曾發生大規模感染,造成大規模病毒突變。疫情自Alpha病毒出現後,迅速變成全球主要病毒。全球現今關注Delta變種病毒株,劉伯瑜說,Delta主要的突變幾乎都在棘蛋白上面,能夠與人類細胞做更好的結合,該病毒株自去年底發現後迅速傳播,像是印度、澳洲(雪梨昨天封城)感染就很嚴重,也可以發現Alpha、Delta兩者傳播走向很近。以英國確診狀況為例,劉伯瑜指出,五月時,英國發現Alpha病毒愈來愈少,當時很多人樂觀估計,七月可以很快解封,但六月時Delta卻像火箭一樣地衝上去,Alpha被Delta取代,就演化上來講,目前九成以上都是Delta病毒株。英國公衛部門研究,Delta變種病毒比Alpha變種提高六成家戶傳播,現在更發現Delta株自身又出現變種。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表示,這種名為K417N的新變種已在英、美、日等至少11國出現;劉伯瑜說,傳染力有無上升,還需要更多資料佐證,最初是在南非的Delta變種病毒株發現到K417N。至於疫苗對Delta的效力?劉伯瑜表示,個人接種完兩劑,對於預防住院有九成保護力。群體到底要有多大的疫苗覆蓋率才能對Delta達到群體免疫?劉伯瑜舉例,從武漢發現的病毒而言,假設感染率是3,疫苗覆蓋率需達到六成七;Alpha假設感染率是4,疫苗覆蓋率需達到七成五;Delta假設感染率是6,疫苗覆蓋率需達到八成三,即便以色列有五六成覆蓋率,也無法防範Delta。劉伯瑜建議,中央應該在最短的時間,針對最重要的族群去施打疫苗,必須要有新的科技對這些病毒做追蹤。
-
2021-06-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Delta侵襲屏東小農漁村 200村民上午忐忑排隊篩檢
台中市一對祖孫從秘魯返台回屏東縣娘家隔離時確診,基因定序證實感染Delta變種病毒(原稱印度變種病毒),住地相關傳播鏈共7人確診,中央今天下午公布是否為同種病毒株,縣府也針對確診者熱區的枋山鄉楓港、善餘兩村實施停業3天全面消毒、居民篩檢、優先打疫苗等強化防疫;面對傳染力更強的病毒入侵,當地居民心驚驚,上午2處採檢站因人數過多,警方協助發放號碼牌,請領到200號以後號碼牌的民眾下午再來。屏東縣這起本土社區群聚確診,縣府是於22日在住枋山鄉的自營計程車司機就醫確診後,匡列居家隔離對象篩檢,發現曾搭乘的73歲男子、73歲男子同住71歲女性友人與友人孫子3人均確診,進一步查出3人隔壁住的是6日從秘魯返台搭防疫計程車回娘家居家隔離的台中市祖孫,縣府電話關懷時發現身體不適,請救護車送醫檢測於14日確診;縣府擴大匡列及採檢,相關傳播鏈共7人確診。Delta變異株是目前最具傳染力的變種病毒,過去半年已經蔓延到60多個國家,我國之前有5例境外移入確診者感染印度變種病毒株,加上秘魯返台祖孫2例達7例;縣府對7名確診者熱區的枋山鄉楓港、善餘兩村實施停業3天全面消毒、居民全面篩檢、優先打疫苗等強化防疫措施,全力防堵疫情。「淳樸的小農漁村,聽到被傳染力強大的Delta變異株入侵,鄉親真的怕了!」枋山鄉楓港村長林吉助說,因明天起開始打疫苗要陰性證明,鄉親今天一早7時就有人來排隊,200號的號碼牌很快發完,只能下午再來,2村人口約千餘人,以目前的篩檢能量,相信都可以做完,打了疫苗才會安心,之前沒打疫苗的長者,這幾天還吵著要打。
-
2021-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針提高抗體?高醫院長:缺乏科學證據不建議交替使用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外界關注疫苗能否混打、更有保護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混打仍缺乏科學證據,不建議交替使用,除非第一劑廠牌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第二劑可合理更換廠牌。媒體報導,德國政總理梅克爾先前接種AZ疫苗,第二劑打莫德納。指有研究顯示,混針可提升保護力,抗體甚至是兩劑都打AZ疫苗的10倍。此說法引起民眾熱烈討論,直問真的嗎?鍾飲文表示,國內以英國變種病毒株為主,但現在還有祕魯及印度病毒株,印度變種病毒株已侵92國,也讓解封延遲。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複製過程中容易發生突變而形成變異株。整個RNA序列都可能變異,但以棘蛋白基因上的突變最受關注。由於棘蛋白是病毒與人類細胞接合的部位,也是目前所使用的疫苗抗原。棘蛋白突變可能改變受體接合能力,影響疾病傳播力及致病力,以及疫苗和藥物效果。鍾飲文說,世界衛生組織將變種病毒依危險性及傳播能力分為三級;需留意變種株,可能影響抗體的中和能力;高關注變種株,證實會降低抗體的中和能力;高衝擊變種株,明顯降低疫苗保護力與增加疾病嚴重度。祕魯變種株被歸為需留意,不似印度變種株厲害,WHO的分類與美國的分類不太一樣,美國最關心的印度變種株因尚未對美國造成重大影響,所以仍放在需注意變種株。鍾欽文表示,不同病毒的變種株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及試劑的正確性,要看RO值。大家糾結哪種疫苗好,其實兩種都好,有疫苗就打好打滿。至於疫苗混打是否可行?鍾飲文說,混打缺乏科學證據,不建議交替使用,除非第一劑廠牌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第二劑可合理更換廠牌。國際間有少數第一劑接種AZ疫苗、第二劑混打BNT疫苗論文,但個案數非常少,目前沒有資料顯示可能會造成哪些影響。莫德納疫苗與BNT疫苗雖然都是mRNA疫苗,但由不同廠家製造,不可直接作為參考依據,專家仍然認為缺乏AZ疫苗混打莫德納疫苗證據。陳其邁表示,病毒變異速度快,未來這病毒會社區化、流感化,衛福部研議二代疫苗中,由於變化快,輪到接種要尊重專家建議去打,如有第二劑,仍要續打,所有疫苗輝瑞及AZ都差不多,沒有打就差很多。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Delta變種病毒 專家籲打3劑疫苗
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為全球主要流行病毒株之一,台灣疫苗接種率低,是最易遭Delta變種病毒攻擊的地區之一。台灣祭出嚴守邊境、解隔離前篩檢政策,台大公衛學者指出,英國近期疫情再現高峰,新增個案百分之九十九都感染印度株,住院死亡風險倍增,若只打一劑AZ或BNT疫苗,對印度株保護力較弱。對兒童與老年人 影響較嚴重已遭變種病毒侵襲的國家,紛紛祭出打第三劑疫苗防範。馬偕醫院感染科主任紀鑫分析,Delta變異株對免疫力較差的兒童與老年人影響較嚴重,AZ施打二劑後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剩百分之六十四,莫德納疫苗保護力則從九成降至八成左右。台灣應讓老年人施打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較高的莫德納疫苗,免疫力較佳的青壯年施打AZ疫苗,才能保護高齡者。至於各藥廠也為了研發可增加對新冠變異株保護力的「次世代疫苗」,紀鑫認為台灣當然要有動作,考量增購新疫苗。當疫苗仍奇貨可居時,現在就要研究購買可打第三劑的疫苗量,或採買次世代疫苗。歐美疫苗覆蓋率高 也受衝擊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去年十月在印度被發現的Delta變異株,傳染力比Alpha變異株高六成,且至少在九十二國現蹤,更衝擊疫苗覆蓋率已高的歐美國家。英國疫苗施打率已達百分之五十五點九,但近日每日確診數破萬,百分之九十九個案都是感染Delta病毒,甚至有染疫死亡者為接種二劑疫苗者,因此英國原定六月廿一日解封延至七月十九日。美國新確診數中也有一成為Delta變異株,疫情原已趨緩的新加坡也緊縮管制;中國大陸廣州自五月起也因Delta病毒造成一五三人確診,深圳和東莞也因入境航班旅客染疫,引發新一波疫情。據新京報報導,廣州在疫調過程中發現,Delta病毒在無接觸下,十四秒就能完成傳播。廣州警方公布的監視器畫面顯示,兩名確診者是在用餐時,先後進入洗手間。雙方在無肢體接觸的情況下,十四秒就完成病毒傳播,是本輪疫情接觸時間中最短的一例。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示警,「若這支病毒一旦侵襲,所有症狀篩檢與檢測政策,恐怕得全面調整。」因為除了傳染力較高,Delta變異株對台灣防疫最大的考驗,是第一關的症狀篩檢。根據歐美研究,以往的新冠病毒的典型症狀,是疲勞、咳嗽、喪失嗅味覺,但英國監測到的Delta變異株主要症狀為頭痛、流鼻水、咳嗽,因為確診者不舒服的情況就像重感冒,第一線醫療人員要透過TOCC(旅遊史)的風險評估研判通報,非常困難。因此應該針對特定地區或國家,多增一道「入境篩檢」。陳秀熙解釋,亞洲新確診案例中四成為Delta變異株,大洋洲的澳洲與紐西蘭為五成,應對這些地區及現在較嚴重的英國抵台航班,在機場就做入境篩檢,只要PCR陽性就做基因定序,確認是否為Delta病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