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2 名人.葉北辰
搜尋
親戚
共找到
284
筆 文章
-
-
2020-01-12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2019是台劇豐收的一年,下半年就數嚴藝文編、導,改編自江鵝同名作品的《俗女養成記》最是亮眼,8月首播以來多次重播,引起廣泛的迴響。顯而易見,這部設定為「六年級女生成長史」的喜劇作品,絕不只觸動像女主角陳嘉玲那樣的北漂大齡未婚女子,其他年齡層及性別的觀眾,想必也從劇組悉心鋪陳的時代氛圍與集體記憶中,照見了自己,才能掀起這波熱潮。例如,比編劇設定的陳嘉玲年長11歲的我,從首播後半段開始追劇,一看便欲罷不能。唯一詫異的是,或許是城鄉差距,在台北念書的我不曾親身經歷的中小學校園禁說台語運動,竟持續到80年代中期解嚴前夕。陳嘉玲的故事讓我想起2003年日本作家酒井順子,在《敗犬的遠吠》一書中率先定義「年過30歲,尚未結婚,而且沒有子女的女性」為敗犬,以及該書出版後引發長達數年的「敗犬論戰」。1966年出生的作者從切身經驗出發,犀利指出日本社會公然以結婚生子與否評價女性的言論雖相對減少,無形的評斷仍根深柢固牢不可破。只要是單身女性,不論如何樂在工作,甚至表現傑出,總有人會以憐憫的口吻評論,「以女人的標準來說是不幸福的……」由此觀之,39歲的陳嘉玲,前腳好不容易跨進結婚禮堂,卻在最後一刻抽腿,連外表光鮮的董事長特助工作也不要了,正是隻夾著尾巴逃回台南老家的敗犬,怎能不掀波瀾?奇妙的是,要不是以「成為優秀又好命的女人」為目標的人生一塌糊塗,陳嘉玲大概很難從「要聰明伶俐卻聽爸媽老師說的話;照顧好自己的功課並且主動幫忙家務;待人溫文可親自己卻堅毅果敢;從事一份穩當的工作並且經營一個齊備的婚姻」的框架中釋放,去挺「既優秀又普通的自己一把」,理直氣壯邁向40歲以後的人生。相較之下,比陳嘉玲更年輕、《82年生的金智英》明明是有老公有小孩的「勝犬」,34歲那年卻因時不時變成另一個人且不自覺,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必須密集接受心理治療。成長於同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東亞社會,相較於陳嘉玲,背負著「媽蟲」(吸乾丈夫血的全職媽媽)標籤的南韓妹妹金智英,可真是「勝犬」?真心覺得,金智英如果可以像陳嘉玲,對嘴碎「沒捧好哪塊飯碗」的親戚不假辭色,「普通得理直氣壯」,病情保證好一半。不過,無論是年紀較長的酒井順子,或是江鵝/陳嘉玲,還是得頂住日、台社會因少子化為不婚女性扣上的帽子。曾應日本厚生省(相當於台灣衛福部)邀請參加少子化座談會的酒井順子,發現自己是與會唯一的「單身」代表,明快反擊為何雄性敗犬(如御宅族)沒有入列?至於江鵝,雖然找不到相關回應,但從她告訴老愛哼唱「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的阿嬤,「錢終究是自己有比較好」,我相信俗女沒在怕。【延伸閱讀】1.《俗女養成記》江鵝╱大塊文化(2016)2.《敗犬的遠吠》酒井順子╱麥田出版(2006)3.《82年生的金智英》趙南柱著、尹嘉玄譯╱漫遊者文化(2018)
-
2020-01-10 癌症.抗癌新知
別以為家裡沒人罹癌「自己很安全」!其實體內每天都會產生癌細胞
做好「可能」罹癌的萬全準備!我們都是癌症候選人愈是平日健康狀況良好的人,就愈容易把「我不會得癌症」、「我的父母或兄弟姊妹沒有人罹患癌症,也沒有帶癌症基因,所以我不會得癌症」掛在嘴上。但是,愈是這種自認為健康的人,就愈少接受健康檢查,因此,當發現腫瘤時,通常都已經非常嚴重了,而且預後也不會太樂觀(根據病人當下的狀況,推估未來治療後可能出現的結果)。仔細一想,這也是理所當然。不管父母兄弟和親戚是否罹癌,如果攝取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就一定會罹患癌症。若親戚中沒有人罹癌,那麼自己罹癌的機率,或許會比家中有人罹癌的人來得低,但是,如果因為這樣就認為「自己很安全」,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天之內,體內會形成許多癌細胞,然後被免疫細胞消滅。某些前列腺癌是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慢慢變大,有時只是檢查時剛好沒被發現,或是尚未長大到能被檢查出來的大小,所以大家就認為那不是癌症。在我們即將步入人生百歲的時代,由於壽命延長,自然會罹患各式各樣的疾病。如果人類的壽命長達一百五十年,應該所有的人都會罹患癌症吧。一如上述,癌症是一種隨時可能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疾病。每天我們的體內都會產生癌細胞,若沒有被免疫細胞消滅,則會成為癌症,因此癌症是一種隨時都可能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疾病。癌症這種病癌症是正常細胞的基因出現異常,不斷重複分裂而逐漸變大的疾病。癌細胞本身不會釋放致命毒素,傷害附近的細胞或器官,癌細胞也不會附著在旁邊的細胞上進行攻擊,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從這樣的機制來看,癌細胞並不像白血球之一的嗜中性球一樣會造成發炎,或是像淋巴球一樣傷害細胞,造成身體的損傷。然而,有別於分裂次數有限的正常細胞,癌細胞會無止盡地不斷分裂、增加,並進入淋巴液或血液中到處移動,而且還會像火苗一樣,到處擴散,且變得更多、更大,壓迫到正常器官的細胞,最後置換成癌細胞。當癌細胞變成大型塊狀時,周邊的血管、淋巴管、膽管和胰管等,當然會受到壓迫、造成阻塞。此外,癌細胞附近也會長出許多新的血管,在吸收營養之後不斷變大。以肝癌來說,因為在肝臟上的癌細胞不斷增加,而讓肝內膽管受到壓迫,使得膽汁無法正常分泌。由於膽汁會製造出膽紅素,當膽管被阻塞,膽汁便流往血管中,全身就會出現黃疸症狀。此外,當癌細胞變大、變多,正常的肝細胞變少時,肝臟就無法合成對人類生存來說非常重要的各種蛋白質,甚至還會造成出血,危及生命。如果癌細胞維持在不會對器官運作造成阻礙的大小,也不再繼續長大,就不會威脅到生命。因此,治療方針除了殺死癌細胞之外,也可以採取將癌細胞控制在一定大小的方法。癌細胞會自己製造出生存所需的物質,並且變大、轉移,但並不會釋放毒素。如果是藥物或毒素的話,則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讓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比方說,若喝了氰酸鉀等有毒物質,或是吃了有毒的河豚肝,會造成中樞神經中毒、麻痺,使得相關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最後還會因為無法呼吸而導致死亡。然而,癌症這種疾病的機制和這些毒物截然不同,因此,有人認為「只要不讓癌細胞變大就沒問題」,換句話說,人類是可以與癌細胞和平共存的。如果癌細胞維持在不會對器官運作造成阻礙的大小,也不再繼續長大,就不會威脅到生命。因此,除了殺死癌細胞的治療,也可以採取將癌細胞控制在一定大小的治療方法。本文摘自《日本醫學博士打造的全面抗癌計畫:癌症能治癒!預防與逆轉癌細胞的86種正確觀念》/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者: 吉川敏一
-
2020-01-06 橘世代.健康橘
每逢過年婆媳關係開始緊張 你有「好媳婦病」嗎?
每逢過年,網路討論區總會出現不少女性煩惱的貼文,年輕或中年的她們有著「媳婦」身分,對於身兼多職的現代女性來說,「回家過年」比達成工作業績目標,顯得還要困難許多。而不少也很善用社群的「婆婆」,也會透過網路抒發,不知道今年又該如何與媳婦好好相處,畢竟以前自己是這樣走過來的,只是照著家庭傳統規矩「教媳婦」,為什麼被抱怨連連?一個輕鬆的過年,卻年年循環著兩代、甚至三代女性的煩惱。「媳婦的每個節日,都是勞動節」、「女婿是客人,媳婦是工人」,筆名為「逆媳」的韓國作家,在《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一書中,寫出了許多現代媳婦的心聲與煩惱。本書作者分享學習以自我為優先,不再萬事討好婆家,做家事也與老公一起,點出「家事是生活在共同空間的人都應該一起分擔」,她分享凡事要先不感覺委屈,才更有力量挺身照顧好家庭的個人經驗。自從改變自己的做法與想法後,不因婆家和老公吵架,夫妻生活也因此更甜蜜。當自己的「掌上明珠」,放過自己(跟別人),有時候只是一念之間。作者也鼓勵所有感同身受的女性讀者,「逆媳」不是在慫恿大家都要變得一樣,而是提醒當妳想鼓起勇氣改變時,能夠想到作者用力為自己生活的勇氣。「所有婆婆的起點也是媳婦」,走入跨越橘世代的年齡,兒子終於娶妻生子,從少女、人妻、母親一路努力走過來,很可能當婆婆的妳還有上班族的身分,甚至自己也還有婆婆,但一輩子辛苦當個「好媳婦」,到頭來卻發現,怎麼做都被家人視為理所當然,沒人感激還被嫌煩,與新世代兒媳婦間也相處不佳,是許多熟齡女性的內心困擾。從現在起,打破婆媳關係惡性循環就從自己開始,過年要完全放假,可安排與另一半外出旅遊、走春、放空休閒,不勉強全家族共同團體行動,都很累了還要打起精神招待親戚跟晚輩。並充分理解「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當媽媽與當婆婆是完全兩種不同角色,「婆婆」們根本不用強迫自己要當她的母親,而是充分給予小倆口更大空間,放手讓他們好好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許多家庭在過年前,就有許多掃除整理工作要忙碌,維持環境清潔絕對不單是女性的責任,身為家庭內的公公、老公、兄弟身份的你,可以起身動手一起幫忙,2020開始,讓老婆跟媽媽的「好媳婦病」都共同痊癒吧。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非洲人眼中的台灣怪醫
【編者按】這一星期收集的三篇文章都是針對在國外的醫療經驗。一位年輕醫師從西非布吉納法索的台灣醫療團回到馬偕醫院,三年來在台灣急診處看到各種各類的病人所呈現的對待醫療人員的態度,發出令人擔心的感想:「國內怎麼會變成這樣緊張的醫病關係?」另外兩篇是在美國的觀察,一篇是醫師在其工作中對制度與團隊合作的甘苦談,而另一篇是在美國家屬照顧病人所引起的各種省思。希望這三篇文章帶給國人更深入的思考,我們不只要能關心我們的病人,但也要合理的對待我們的醫療團隊以及珍惜我們的健保制度。「你當醫生怎麼可以態度不好!」小病人的舅舅高分貝大喊,並作勢往前衝向我。起因就在於我的一句話:「把小朋友固定好,看喉嚨才不會受傷。」前面沒有加一個「請」字,口氣也不夠「溫柔」。在這個充滿發燒與嘔吐的週日急診,眼前的小病人正奮力抗拒作檢查,死命咬著壓舌板。媽媽在一旁跟著啜泣起來,舅舅不爽地說:「你怎麼可以沒有同理心?我從剛剛進來到現在已經忍很久了,我要客訴你!」病人的舅舅劈頭開罵了五分鐘。病人舅媽不斷跟舅舅說:「你不要這麼兇。」我只能等舅舅罵完,並無奈地看著虛弱的病人。從西非布吉納法索的台灣醫療團回到馬偕醫院,這三年來在急診看盡各式的病人,幸運的是,目前還沒被打,只接到公關室說:「OOO的家屬投訴你沒有開他指定的藥」。我想每位醫者跟家屬一樣,都希望患者健康快樂,所以每次我看到醫護人員被告、被打,或是被投訴態度差勁,我都深深覺得難過。這也讓我想起西非那遙遠又悶熱的急診室裡發生的故事。某天,在友誼醫院(台灣醫療團所在地)急診室來了一位年輕女性,不斷在病床上翻來覆去、滿臉痛苦,正用盡全力地在呼吸著空氣。「氣喘發作吧……」我猜想。在台灣遇到這樣的患者,我們會快速提供氧氣,以及連續性吸入型的支氣管擴張劑,注射類固醇針劑快速抑制發炎反應。但在布國的急診室,我左看右望才盼到當地護士慢吞吞地翻查著病人,十幾分鐘過去了,卻只完成一個動作──量體溫。接著,當地醫生便放任病人繼續躺在床上扭動掙扎。所幸十幾分鐘後,一位家屬急忙跑來,將一小瓶「支氣管擴張噴劑」塞到病患口中。接下來的二十分鐘,病人靠著僅有的一小瓶噴劑努力「活著」。布國的急診室如此「不急」是有原因的,當地實行徹底的醫藥分業,醫師診查完只會開立處方箋。接下來,端看家屬能用多快的時間、有多少錢買到藥物回來,就決定什麼時候開始治療。更誇張的是常聽聞開刀的時候,傷口的縫線不夠,醫師只能開到一半再趕緊請病人家屬買線回來繼續縫。台灣與非洲,不只是醫療模式不同,連醫病關係也是迥異。某天,十一歲的娜娜(Nana)和媽媽來到我的門診。兩人一坐下,我就問門診助理:「她們是來看癲癇的嗎?」一語中的,嚇得助理以為我是專治癲癇的神醫,直問我怎麼看出來的。「看小女孩的眼神啊,有點不一樣。」因為娜娜的癲癇從來沒治療過,我詢問媽媽:「我們先吃藥控制看看好嗎?」 「當然,你是醫生。我相信你啊!」 「好吧,那我來決定怎麼治療。」我替娜娜開了基本的抗癲癇藥物,並請她過一陣子回診。其實無論在台灣或是布吉納法索,病人都期待生病的時候遇見未卜先知的「神醫」,最好用看、或用聽的就知道病人出了什麼問題;如果什麼檢查都不必做,甚至什麼藥都不用吃、病就會好,那就是神醫中的神醫了。可惜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在台灣,當病人認知現代醫學沒有那麼厲害,各式檢查與藥物都有其極限,期待出現了落差,醫病關係也因此惡化。我們常在醫院裡聽到:「醫生都不知道我生什麼病」、「都檢查不出個所以然」、「吃什麼藥都不會好」、「住院住很久也沒有治好」……之類的抱怨。不同的是,我在布吉納法索大部分的患者,對於醫生都是畢恭畢敬的,醫病關係充滿「包容」與「信任」。他們會放手讓我決定所有醫療行為,更是完全信任醫護人員、坦然接受目前醫療的極限。在台灣,醫師說什麼病患就信什麼的「父權模式」的醫病關係已經過時,轉為提倡「以病人為中心」的新醫療模式,醫師和病人對疾病衍生出的身心靈問題綜合討論,再決定治療的方式。帶著「台式醫療想法」的我,反倒像個格格不入的「外人」。我常以尊重患者的角度詢問:「你希望我怎麼幫你?」 「你希望什麼時候回來門診追蹤?」 「我建議做這個檢查,你同意嗎?」這些都是我在台灣絕對不能省略的話,但用在布國病人的身上,他們反而覺得我是奇怪的醫生、為什麼總問那麼多問題。娜娜首次回診當天,母女倆汗流浹背地出現了。原來,她們住在離醫院四十公里外的村子,前一天下午就開始騎腳踏車,晚上借住途中親戚家,門診當天早上繼續賣命騎來醫院。看著那一大一小的身影騎在紅土路上,我的眼眶不知不覺溼了起來。雖然處在50度C的豔陽高照下,但那母愛彷彿陣陣微風吹散了赤土上的炙熱,並為娜娜辛苦的人生帶來希望。我想,上帝讓我來非洲當醫生,就是為了幫助這些住在沒水沒電的西非荒漠中,忍受著病苦交迫的生命吧。行醫五十載的黃富源醫師曾說:「從事兒科診療,傷心的時候真的很多,碰過的困難當然也不少,也會有失望和膽怯。這個時候,我只告訴自己,不是每個病人都那麼無理、多數的病人對醫師仍是充滿感謝的,我們只要多去想那些正面的回應,不要受少數案例的影響。」在台灣,我們擁有很多:便利的醫療、優質的健保,然而這些原為美意的事物,不知什麼時候變成隨手的服務,甚至漸漸地被視為理所當然,也慢慢地流逝掉原本的尊重與關懷。我想唯有找回像非洲那種人跟人之間最真誠的情感,或許才能找回醫師與病人之間最基礎的信任,才能修補現在緊張又破裂的醫病關係,並讓診間再次充滿溫暖與希望。(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7/5/16)
-
2020-01-03 養生.家庭婚姻
過年前先治癒「好媳婦病」! 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
每逢過年,網路討論區總會出現不少女性煩惱的貼文,年輕或中年的她們有著「媳婦」的身分,對於身兼多職的現代女性來說,「回家過年」比達成工作業績目標,顯得還要困難許多。而不少也很善用社群的「婆婆」,也會透過網路抒發,不知道今年又該如何與媳婦好好相處,畢竟以前自己是這樣走過來的,只是照著家庭傳統規矩「教媳婦」,為什麼被抱怨連連?一個輕鬆的過年,卻年年循環著兩代、甚至三代女性的煩惱。「媳婦的每個節日,都是勞動節」、「女婿是客人,媳婦是工人」,筆名為「逆媳」的韓國作家,在《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一書中,寫出了許多現代媳婦的心聲與煩惱。本書作者分享,學習以自我為優先,不再萬事討好婆家,做家事也與老公一起,點出「家事是生活在共同空間的人都應該一起分擔」,她分享凡事要先不感覺委屈,才更有力量挺身照顧好家庭的個人經驗。而自從改變自己的做法與想法之後,不因婆家和老公吵架,夫妻生活也因此更甜蜜。當自己的「掌上明珠」,放過自己(跟別人),有時候只是一念之間。作者也鼓勵所有感同身受的女性讀者,「逆媳」不是在慫恿大家都要變得一樣,而是提醒當妳想鼓起勇氣改變時,能夠想到作者用力為自己生活的勇氣。「所有婆婆的起點也是媳婦」,走入跨越橘世代的年齡,兒子終於娶妻生子,從少女、人妻、母親一路努力走過來,很可能當婆婆的妳還有上班族的身份,甚至自己也還有婆婆,但一輩子辛苦當個「好媳婦」,到頭來卻發現,怎麼做都被家人視為理所當然,沒人感激還被嫌煩,與新世代兒媳婦間也相處不佳,是許多熟齡女性的內心困擾。從現在起,打破婆媳關係惡性循環就從自己開始,過年要完全放假,可安排與另一半外出旅遊、走春、放空休閒,不勉強全家族共同團體行動,都很累了還要打起精神招待親戚跟晚輩。並充分理解「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當媽媽與當婆婆是完全兩種不同角色,「婆婆」們根本不用強迫自己要當她的母親,而是充分給予小倆口更大空間,放手讓他們好好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許多家庭在過年前,就有許多掃除整理工作要忙碌,維持環境清潔絕對不單是女性的責任,身為家庭內的公公、老公、兄弟身份的你,可以起身動手一起幫忙,2020開始,讓老婆跟媽媽的「好媳婦病」都共同痊癒吧。
-
2019-12-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準備 面對 調適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親人的死亡」。不管是老年的家人久病過世或是年輕的愛子遽然辭世,都是那樣的難以接受。第一篇是一位職能治療師描述祖母過世的前後,而委婉道出當身份轉變成病人家屬時,她有機會向工作時所接觸的病人或家屬道出心中的感傷時:「這次,換他們來治療我的悲傷、治療我的心。直到我不再為了這件事情一秒淚崩,那才是真正的放下了,放下,對我來說,不代表著不記得,或是不想念了,其實是放在內心最深處的懷念。」這道盡了喪親的「準備 面對 調適」,並由此進入醫病之間發揮同理心的美好意境。第二篇是一位母親對她唯一的男兒突然一睡不醒,無法接受這命運的嘲弄,十三年來日日不忘追思,終於走出哀傷的深淵,願以自己的經驗分享如何克服這人生最大的考驗。第三篇是一位多年致力於幫忙喪親者的身心科資深醫師分享許多珍貴的經驗與建議,並說出這句頗富哲理的話:「失去所愛,確實是我們的摯愛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上的一堂沉重的人生必修課,卻也是讓我們生命豐富、深刻、透徹的重要一門課。」 「醫病平台」非常感激這三位作者無私地與我們分享這沈重的人生必修課,也誠懇地希望他們的文章可以幫忙我們周遭正為此所苦的朋友。2019年4月29日的晚上,是我這輩子過得最漫長的夜晚,因為4月30日的凌晨,奶奶離開了……現在的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遠在高雄的我們,卻是和奶奶最親的孫子女。模糊的記憶裡,在我幼稚園、國小的時候,住在台北松山機場附近的奶奶,北高航線像是她的計程車,只要孫子孫女有什麼不舒服,包包一背,飛機一搭,立刻下來高雄看我們!除了這個記憶,大概就只剩下每天一通電話的約會,還有過年到奶奶家玩的記憶了!小時候,已經不記得從幾歲開始、幾歲結束,每天晚上,跟奶奶講一通電話就是我的工作,從童言童語到跟奶奶學講台語,或許這就是我們培養感情的開始吧!記憶裡最清楚的就是跟奶奶去動物園、擎天岡,還有她堅持要用手擦地板的潔癖。每次過年去台北,因為大人們忙著去親戚家拜年,年紀還太小的我們,總是賴著阿嬤,這時候就是我們祖孫約會的時間了,跟著台北公車通-奶奶,出去玩就是靠著大眾運輸工具,至於玩得盡不盡興已經都不記得了,只記得那一定要搭的捷運第一節車廂,坐在第一節車廂,感覺就像是自己在開捷運一樣,好興奮好刺激!一直到我上大學,到了長庚大學,遠在冬天冷冷的林口,沒回高雄的假日,奶奶家成了我另一個溫暖的窩。在這四年裡,奶奶的變化好大,從能夠推著老人推車出門,後來只敢在家裡拿著助行器走路,再後來出外都依靠輪椅,最後臥床;從能夠到處吃吃喝喝,後來吃軟食,再後來吃流質,最後依靠鼻胃管進食;從可以跟我吵來吵去的鬥嘴,後來講話越來越吃力,再後來只剩少少的字句,再後來剩下氣音,最後我跟她用握手來溝通。很慶幸在這四年裡,我跟奶奶建立了許多只屬於我們的回憶,像是一起吃鼎泰豐、一起吃勝博殿、一起吃蚵仔麵線、一起去永樂市場、一起去陽明山、一起去復健、一起睡午覺……好多好多,還好有這些,讓我在最後沒有留下遺憾。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我的堅持,拖著坐輪椅的奶奶出門搭了兩站的捷運,一如往常的捷運第一節車廂,不同的是,這次換我帶她搭,看到她臉上滿足的笑容並說著「好久沒搭捷運了」,我含著淚露出了微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刻的喜悅,也謝謝我當時候的堅持。2019年3月10日,奶奶因為喘而去掛急診,殊不知就這樣待在醫院到最後。為什麼選在我轉換人生跑道的時候?2019年3月25日,我開始了我的職業生涯。在我要去上班前,因為媽媽的一句「不要留下遺憾」,我到台北長庚醫院陪了奶奶一整天,即使她睡覺的時間比醒著的時間多,我還是在她床邊待了一整天,在我離開病房前,奶奶突然醒過來,並且用最大的力氣說了四個字「工作加油」,誰知道這就是她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了。就在3月26日,爸爸把奶奶轉院到高雄長庚,因為他在高雄長庚服務,這樣可以就近照顧。轉院到高雄後,我每個週末固定到醫院跟她聊天,幫她運動,雖然她大部份都在睡覺。時間久了,其實我已經開始做心理準備,準備了好久好久,但沒想到,當那一天來臨時,我還是沒準備好。4月29日下午,爸爸在我們家的line群組裡發了這句話「奶奶的狀況變壞了」,但他沒有說清楚的是:「奶奶的血壓今天一直掉,打了升壓劑也都沒有效」,所以家人們一如往常的過著我們的生活,上班、下班、運動、回家。晚上十一點半,就在我準備要睡覺的時候,媽媽的手機響了,是醫院打來的電話,掛掉電話後,我們趕緊開車到醫院。在車上,不知道為什麼,我有一個感覺「就是今天」,我的淚水忍不住潰堤了。到了醫院,我不想讓奶奶看到我擔心的表情,我忍住淚水,握著她的手,摸摸她的耳朵,我知道她一定會感受到,因為這是只屬於我們兩個的暗號。我和爸爸都是醫療工作者,他是一名醫師,而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我們都知道時間到了,為了讓奶奶最後這一哩路不要再受苦,我們遵照奶奶的意思,不急救,因為她早在某一次住院時就已經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了。晚上十二點半,爸爸以醫師的身份將升壓劑的醫囑拿掉,而後我們都是以家屬的身份陪在奶奶身邊,直到她嚥下最後一口氣。這個過程好煎熬,雖然時間不長,但我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好慢……正當奶奶的心跳下降到低於50下時,爸爸告訴我:「手機拿出來,我們來對時。」我用手擦擦眼淚,拿起放在口袋裡的手機,將螢幕保護程式關掉,放在床上,隨時準備好看時間,最後,爸爸以醫師的身份宣告奶奶的死亡時間。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這樣的感覺?這是一個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感覺!我只能說,真的很煎熬!一方面得堅守崗位,一方面是自己的親人!心理的感受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這時候,我已經二十個小時沒有睡了……從早上出門上班到隔天凌晨。等到醫院的手續都辦理好,回家休息,進家門看看牆上的時鐘,已經是凌晨四點了!就這樣,我們開始著手辦理後事。因為是初到職場的新鮮人,只有勞基法的喪假可以請,所以除了法會之外的時間,我仍舊一如往常的上班……頭一兩週真的好難受,在復健科工作,看到一台和奶奶一樣的輪椅,就足以讓我流下眼淚,當有人問起「那天怎麼請假」,也能讓我一秒淚水潰堤,但這些我都忍下來了,為什麼呢?不是我真的沒事、真的不難過,而是一個工作態度、一份堅持,我不希望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個案們,也不希望自己一直陷在傷心難過的氣氛中,於是,我選擇用說故事的方式來療傷。當每位個案問起,我就說給他們聽,慢慢的說,而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有點年紀的爺爺奶奶們,這次,換他們來治療我的悲傷、治療我的心。直到我不再為了這件事情一秒淚崩,那才是真正的放下了,放下,對我來說,不代表著不記得,或是不想念了,其實是放在內心最深處的懷念。
-
2019-12-26 科別.兒科
吃素父母只餵水果和母乳 1歲半男嬰脫水、四肢浮腫慘餓死
美國佛羅里達一對夫妻因為平常吃全素,便拿未加工的少許水果和蔬菜餵食一歲半的兒子,導致他嚴重營養不良並活活被餓死,男嬰過世時只有7.7公斤,為一個7個月嬰兒的正常體重。經法院開庭後,該夫妻被指控一級謀殺罪、虐待兒童、過失殺人等罪刑遭到起訴。根據「每日郵報」報導,30歲的奧利里(Ryan Patrick O'Leary)與35歲妻子希拉(Sheila O'Leary)今年九月時發現兒子在喝完母奶後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但兩人卻不以為意在家中睡著,事後發現男嬰沒有呼吸並全身冰冷才報警,但在醫護人員抵達時男嬰已經死亡。男嬰在過世時全身僅重7.7公斤,是一般7個月大嬰兒的正常體重,屍體經由解剖後得知男嬰為飢餓致死,身體呈現脫水、四肢腫脹、肝臟功能失調等問題。事後男嬰母親聲稱,孩子在去世的那一周沒有喝過母乳,但她認為是因為男嬰正在長牙所以才會沒有食慾。此外夫妻倆另外還有分別為3歲、5歲及11歲三名孩子,但這三名孩子同樣有嚴重營養不良的問題,他們平時都只被餵食芒果、香蕉、酪梨和紅毛丹等水果,加上長期在家自學,孩子們飲食健康問題受到忽視。經過法院開庭後夫妻倆涉嫌一級謀殺罪,並被依虐待兒童、過失致死和兩項忽視兒童的罪刑遭到起訴,兩人也會於當地時間23日再次出庭受審。目前他們3歲和5歲的孩子已被安置在兒童社福機構,而11歲的孩子也被送到維吉尼亞州的親戚家中。
-
2019-12-21 養生.家庭婚姻
小姑未婚生子丟包後離家 婆婆竟召集親戚逼媳收養
「我只要屬於我的東西,我只承擔我該承擔的責任,我只盡我應該盡的義務,任何人都別想將不屬於我的責任強加於我,否則,我寧願跟你魚死網破,寧願毀了眼前的一切!」上面這段話,是一個離婚女人發的朋友圈,從這段話中不難看出,婚姻是她主動放棄的,她在那段婚姻中被強加了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觸犯了她的底線和原則。昨天有個讀者留言說的情況,雖然也是被婆家強加義務和責任,但是她的遭遇比上面那個女人的遭遇要慘得多,因為涉及到了孩子,這不是簡單的錢的事。To東林老師:我離婚了,因為我受夠了我的婆家人,受夠了我的前夫。在說我的婆家人之前,先說說我婆家的小姑。小姑雖然二十多歲了,已經工作了,但依舊是個很叛逆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她的年紀永遠停留在青春期。她雖然跟我吵過架,但是我們的關係很一般,像陌生人一樣,幾乎沒怎麼說過話,頂多就只是打打招呼。如果她是個很不起眼的人,我自然不會對她有過多關注。可惜,她的叛逆太過於張揚,總是跟婆婆吵架,總是跟我前夫吵架,以至於我想不關注她都難。婆婆催她結婚,她一直都是反對,一直都是唱反調,說要一輩子單身,說即便成了大齡剩女,即便成了老姑娘也無所謂。如果她真能說到做到,也不會有後來的悲劇。如果她能一直對自己負責,或者說叛逆是建立在自愛的基礎上,也不會有後來的悲劇。可悲的是,她的所作所為完全跟上面兩點不沾邊。她嘴上說不結婚,結果沒過多久就變卦了,不僅跟別人戀愛了,還懷孕了。這還不算,更過分的是她一直隱瞞,搞得好像懷孕的人不是她一樣。結果到最後肚子越來越大,實在瞞不住了才跟家裡坦白。婆婆要求她把她男朋友帶到家裡商量結婚的事,說這種事拖不得,必須立馬結婚,男人必須負責。可是,這時候小姑卻找不到那個男人了。之所以說小姑很蠢很可悲,是因為他連對方的底細都不知道,連對方的家在哪都不知道,隨隨便便就懷上了孩子,真的對自己太不負責任。婆婆怕丟人,要求小姑放棄孩子,結果小姑又開始玩叛逆了,說她必須把孩子生下來,說不需要任何人管,說她自己能養活孩子。可結果卻是:孩子出生是出生了,小姑卻撒手不管了,直接丟給婆婆,她自己離開了家,也不知道她心裡是怎麼想的。我知道這是一個生命,不是一樣東西。可是,這是小姑的孩子,她丟給婆婆了,理應是婆婆負責撫養。可是,婆婆竟然推卸責任,命令我收養這個孩子。她覺得自己一個人向我施壓無法成功,就召集了婆家所有親戚一起向我施壓,要求我必須收養小姑的孩子,還命令我寫下保證書不能反悔,連我的前夫也加入了這個陣營。婆婆帶頭跟我說,“兒媳,你必須替小姑養孩子,這是命令!正好孩子是個男孩,你跟我兒子一起撫養這個孩子就好,你們自己可以不用生孩子了!”我的回答簡潔明了:“滾,我不吃啞巴虧!”這種事,就算他們好聲好氣求我,我也不會答應,因為這是不屬於我的責任和義務,我沒必要去承擔。而他們還大張旗鼓命令我,呵呵,我更是不可能承擔,我才不會吃這種啞巴虧,我寧願離婚。(From小兔)To小兔: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沒有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願意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願意被人強加責任和義務,這樣做沒有錯,認為你這樣做是錯的人,是他們自己有問題。既然已經離開了錯的婚姻,希望在你說出來之後能夠跟過去劃清界限,不要被這段糟糕的經歷所影響,以後再面對婚姻的時候,提前把這種有可能出現的道德綁架講清楚,不要怕。(From東林夕亭)東林夕亭情感建議:很多人活著,不是沒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而是不敢牢牢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總是會在面對別人的說法時,面對別人的道德綁架時而動搖,無形中會生出類似“我如果不接受別人的要求,會不會釀成大錯”的想法。其實沒必要,你自己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沒有錯,別人要求你做你分外之事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別人求你幫忙,你可以考慮幫或者不幫,但是別人命令你,那就去他的吧!不然,你委屈自己接受別人的無理要求,事後會一直感到委屈。尤其是處在婚姻中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有些事可以妥協,可以讓步,可以湊合,可以將就,但不是所有事都應該這樣做,不然的話,你被逼到了死角或絕路,連屬於自己的空間和生活都沒有了,那就太沒有意思了。本文轉載自東林夕亭公眾號
-
2019-12-12 橘世代.健康橘
日本掀起「卒婚」潮:各行各路夫妻感情更加升溫?
「卒婚」這個詞源自日文表達畢業的「卒業」二字,不過它的意思並不是要夫妻離婚或分居,而是說兩人可以各自擁有自己的生活圈,但晚上還是要睡在一起。換句話說,就是彼此保持一種「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狀況。我和太太目前的生活就是這種模式,彼此都不必勉強陪伴對方,但也非常珍惜可以共同參與的活動。我太太近幾年非常熱衷參加各種舞蹈班,有跳韻律舞的,也有跳民族舞蹈的,藉此認識了非常多的同好。她除了定期去上課之外,也經常不定期受邀到各種社區慶祝聯歡的場合去表演,讓她的生活非常充實,也很有成就感。她和這些同學們不只跳舞,也常相邀去喝咖啡、逛街,甚至還一起去國內外旅遊。有一回,她邀了這些閨密到家裡喝茶,我還很識趣地出門看電影去,免得她們聊得不盡興,我在家可能也會不自在。我們這些閨密的先生,後來也彼此認識,因此她們的聚餐和旅遊,偶爾也會邀我們參加。這種有時候獨自活動,有時候又可以一起出席,就是一種最典型的「卒婚」的狀態。我認為最不該勉強另一半參加自己的親戚或同學聚會。如果只是少數幾個人,倒還可以一起參加,但如果是動輒一、二十人的場合,除非另一半本來就跟這些人很熟,否則我通常不會邀太太一起參加。這種大型的親友聚會,很多人或許很久不見,敘舊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有空去招呼自己的另一半呢? 但看著另一半無人搭理,自己當然過意不去,結果就很難盡興了。在此,我舉一個自己的親身實例與大家分享。我雖是家中獨子,但同輩的表(堂)親卻有十幾個。某年,我主動邀請他們來聚餐。因為長輩陸續過世後,大家難免漸行漸遠,有些人甚至彼此已經超過十年未曾謀面,因此我還特別拜託大家不要帶另一半及下一代來聚餐,才能讓大家盡情敘舊。我太太當時還怪我怎麼這麼不通情理,但我想我們這些略有血緣關係的人都快不認識了,另一半若一起來參加,肯定會很無聊、很尷尬。千萬不要跟別人打賭,自己和另一半之間絕無任何祕密,因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所以應該讓各自保有一定的隱私空間。原本我一直堅持不和太太與子女在臉書上成為臉友,但最近不得不開放了,原因是太太是一個非常體貼的人。臉書經常提醒我和太太之間有超過六十位的共同朋友,所以她擔心如果我和她分別都在臉書上貼出我們出國旅遊的照片,會讓這麼多共同的朋友不斷被我們「洗版」,所以她堅持我們要成為臉友,然後從此之後都交給我貼文,再標註她,這樣就不會再給大家製造困擾了。既然加了太太,當然也要加子女了。我和太太近幾年會一起參加的活動,多半是一開始就認識對方的另一半,大家就可以很自然的互動。二○一八年,我們和兩對夫婦朋友一起參加一個蘭嶼徒步環島旅行團。在健行的過程中,我有時會和其中一位太太邊走邊聊,我太太則正巧和她先生走在一起,後來居然讓剛認識我們的團員造成很尷尬的誤會。《遠見》雜誌就曾做過一個調查,有十三•八%的受訪者表示,「夫妻相處時間太長」是困擾家人朋友間互動的原因之一。夫妻如果沒有各自的生活圈和不同的寄託,硬要兩人同進同出,或是成天在家大眼瞪小眼,保證愈老會愈相敬如「冰」。因此,鼓勵大家試試看「卒婚」的狀態吧,各自培養生活圈,但心緊密相依,如此才能在第三人生中的夫妻關係,找到兩人愈來愈自在的平衡。本文摘自《第三人生任逍遙:50之後,比理財更重要的事!》,有鹿文化 2019/08/02 出版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08 新聞.健康知識+
長蝨子是因為身體不乾淨?專家:即使乾淨一樣爬上身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當我們住在一起:64種居家常見的超級生物!》,作者久留飛克明】已經用腳爪牢牢抓住髮絲囉!原本我們頭蝨一度淪落到瀕臨滅絕的程度,可是現在又復活了。一切都要感謝小孩子的頭太好居住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小孩在上小學以前的階段不是經常嚷嚷著「我要自己來!」嗎?這句話不只讓家長聽了感激,對於我們頭蝨來說也是呢!孩子還小,怎麼可能仔細地洗頭呢?他們一定會漏洗耳背或其他比較難洗的地方,於是就把我們留下來囉!小孩子玩遊戲時,肢體難免會互相碰觸,正巧讓我們有機會換個地方住──順勢擴大族群領域囉。不過,頭部以外的地方實在難住。一旦離開頭部,我們頂多只能活兩天。唉,這就是我們的弱點啊!所以,我們會用腳爪牢牢地抓住頭髮,避免隨便就被撥掉的。 順帶告訴你們吧,我們在頭髮中移動的速度可是快得叫你們意外喔。你們想徒手抓到我們,難呦!其他絕招頭蝨有一不同亞種的近親體蝨(Pediculus humanus humanus),但較不如頭蝨常見。據說兩者能雜交,而且經過三代以後就無法區分。頭蝨 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嚙蟲目 蝨科 【體長】2 ∼ 4 公釐 【分布】日本列島。世界各國 【喜好】人頭。尤其是小孩子的頭 【害怕】人以外的環境。離開人就會死亡在體毛之間移動,尤其喜愛陰毛!人類身上的蝨子可不只一種喔!不過,不同種類的蝨子對於居住環境分得可清楚了。頭蝨住在頭部。我們陰蝨主要住在陰毛,不過也會住在腋毛。 我們陰蝨以吸血維生,無論幼蟲或成蟲都是。據說我們與寄生在金剛的蝨子是親戚呢。所以說,我們的祖先或許是從金剛的體毛過來的喔!至於我們是怎麼移動到人類身上的呢?那應該可以寫成一部長長的冒險故事吧。 基本上,我們移動的方式是從體毛到體毛,而且只要一攀住體毛就不愛離開。不過,遇到你們洗熱水澡的時候,我們也只能放手,讓自己漂浮在水面上,然後設法往其他的毛移動。這心情好比溺水的人希望找到一根浮木一般。畢竟,一旦離開人體,我們就必死無疑!其他絕招除了陰毛以外,也會寄居在腋毛或鬍鬚。陰蝨 Pthirus pubis嚙蟲目 蝨科【體長】 1.2 ∼ 2 公釐 【分布】日本列島。世界各國 【喜好】人類的陰毛 【害怕】移動。動作遲緩,乾脆不太移動親愛的陰蝨,請教教我們吧!Q身上長蝨子是因為身體不乾淨的緣故嗎?即使身體清潔乾淨,蝨子一樣會爬上身的。我們陰蝨或頭蝨爬到誰的身上,其實和對方的身體乾不乾淨並沒有關係。我們只是發現哪裡有毛就往哪裡爬,一旦爬上去就不輕言離開而已。倒是體蝨,牠們可是會因為衣服不清潔而孳生喔。因為體蝨是將卵產在衣服上,所以衣服不拿去洗,體蝨就會大量繁殖。Q讓蝨子爬上身會怎麼樣呢?情況因蝨子的種類而定。被陰蝨爬上身可是會超癢的喔。頭蝨造成的癢就比較輕微,輕到許多人沒察覺自己的頭上有頭蝨的程度。不過要事先聲明一點,我們陰蝨或頭蝨都不會傳染疾病。倒是體蝨會傳染「流行性斑疹傷寒」。目前那種疾病已經在日本絕跡了。據說那可是會發高燒致死的恐怖疾病呢!Q怎麼做才能讓蝨子離開身體呢?洗頭就能對付頭蝨!這問題也太為難我們了吧!畢竟我們一找到你們哪想再離開呢?而且也很期盼你們出來讓我們找到啊!話說,我們蝨子是選定寄生對象以後一路演化過來的,到現在已經演化成完全沒辦法依附其他種動物繁殖了。 說到對付頭蝨的方法,早期的人用梳子梳掉頭蝨;現代人只需要用洗髮精洗頭,就能把頭蝨沖掉。可是沒有用,因為頭蝨的卵還是緊緊地黏在頭髮上,不是洗頭就能了事。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出被寄生的蟲卵在哪裡,然後把那些頭髮全剪掉!不過我們的若蟲也很好應付,洗個頭就會被沖走,超簡單的,簡直是我們的弱點呀!至於陰蝨,牠們可難纏囉,除非使用殺蟲劑,不然是拿牠們沒轍的。Q幼稚園驚爆頭蝨大發生!難道沒有方法可以預防嗎?沒辦法,頭蝨就是會在髮絲和髮絲之間移動呀!小朋友之間互相傳染頭蝨,造成頭蝨大發生的情況經常傳出。其實,孩子們只要好好地洗頭就沒事了。但是難就難在這裡吧,小朋友很難自己徹底把頭洗乾淨,沒辦法囉!就算一個孩子每天都把頭洗乾淨了,頭蝨還是可能從其他小朋友那裡爬過來。倒是頭蝨的卵大約需要10天才能孵化,所以只要每天都用洗髮精洗頭,連續洗10天左右,通常就能把頭蝨清除光光了。所以我覺得,你們根本不需要那麼神經質地看待長頭蝨這件事的。 話說,要是人類的體毛消失,我們也就消失啦。
-
2019-12-07 橘世代.好學橘
古道實拍熱絡 學到2大關鍵技巧
這是第二堂手機攝影課,報名的聯合報會員早就躍躍欲試,有人迫不及待走進古道拍個夠,笑說:「走完古道若手機還有電力,就是不用功喔!」這次戶外攝影,還有會員意外在課堂上撞見親戚!也許是戶外攝影,激起不少會員的玩心,在鏡頭前擺出各式POSE。玩樂之餘,資深山友、攝影名師「祥哥」邱德祥問:「攝影最重要的技巧是什麼?」會員秒答「構圖」和「光線」,還意外套出「祥哥」另個綽號「北極熊」,互動有如老友。會員邱素芬(桃園市,53歲)我和好姊妹喝下午茶時會彼此拍照,可能是我不太會拍,她們看到我用手機拍的照片後,總說「重拍一張!」所以看到聯合報的手機攝影課就馬上報名,每堂課我都沒錯過。第一堂靜物攝影拍攝盆栽,我回家還特別買了盆小花練習,還帶先生去三坑老街試拍,先生稱讚我有進步,不過應該是天氣好,所以很加分。第二堂課古道實拍攝影,能更快學到攝影角度、構圖及拍出來的感覺,戶外學習真的很棒。這個月第三堂的美食攝影課,讓我相當期待,以後和姊妹們吃飯拍照就不怕了。會員顧淑惠(桃園市,63歲)日前和女兒赴中歐旅遊,看到一對母女在拍照,這名女兒竟大聲嫌媽媽拍得不好。雖然我女兒不曾嫌我,但我覺得有機會一定要學拍照,若旅遊能拍到一張好照片,這趟旅遊就值得了!恰巧翻閱聯合報看見手機攝影課就報名了,上午9點30分集合,我擔心遲到,早上7點就出發,騎機車、轉火車、轉捷運、再轉公車。沒想到遇到大嫂也來學攝影,實在很巧,我們可沒約好喔!很開心這堂課不只是在教室教學,而是能走出戶外由祥哥引導,讓我能學得更細微也更快。以後看到報章雜誌的照片,也會深入思考是怎麼拍出來的。會員黃華嶽、黃吳芳蘭(新北市,夫72歲,妻70歲)我們錯過第一堂課,第二堂才幸運候補進來。年輕時我們曾買相機和鏡頭拍照,起初不認為手機也能拍出好照片,但這堂課翻轉我們的想像,因老師指點得很好,從角度、光線到構圖來引導我們實作。我們認為,吃乾淨的食物能帶來快樂,看美麗的事物能夠長壽。我們倆過去長期住在美國,退休後回淡水定居,覺得淡水的夕陽是全世界最美的風景。現在學會攝影技巧,就能把淡水夕陽之美拍下來慢慢欣賞。額外賺到 3撇步正確使用登山杖攝影師祥哥也是登山專家,這堂戶外攝影課,不僅教攝影,也教會員怎麼正確使用登山杖,同時還能兼顧手機拍照。1. 登山杖長度,上下坡不同。登山杖的長度一般調整在從地面到腰部的位置,上緩坡適用;遇到下坡,建議調整到胸口長度。2. 手穿入腕帶,杖子不會掉。很多人不願帶登山杖的原因,是覺得拿上拿下很麻煩。但如果手穿過杖子腕帶,隨手放開也不會掉,還能空出手來拍美麗的風景。3. 杖子先往前,雙腳跟在後。登山杖的用途是減輕膝蓋承重,因著力點增加也提高穩定性。所以登山時杖應先往前,雙腳再跟上;若是相反,膝蓋仍會吃到力量,達不到效果。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19-11-29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醫師罹僵直性脊椎炎痛到無法走路 家醫科改學免疫風濕科
我專長治僵直性脊椎炎,同時也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但我從不避諱告訴病人我也是病友,反而可利用我與病共處的經驗來幫患者和家屬克服恐懼,甚至「因禍得福」,保持規律作息和運動習慣,得到更健康的人生。我22歲發病,那是醫學系大四課業最重的時候。加上住校,發病時雙側大腿與髖關節痠痛,難以從宿舍上鋪下床,幾乎無法上課。另因學校位於山坡,上體育課得騎車下山,我卻連跨上機車都做不到,嚴重影響生活。嚴重時甚至無法走路我不知道症狀來自疾病,因愛打球,把它當運動傷害。只是走路一拐一拐,常被同學虧是不是「生芒果(台語)」。忍痛幾個月,當兵的哥哥來學校找我,我才知道他在軍中被醫師診斷僵直性脊椎炎,被驗退不用再服役。心中警鈴大作,教科書說僵直性脊椎炎是遺傳性很高的疾病,若哥哥有,我是否也有?於是去台北榮總掛風濕免疫科門診,沒錯,正是僵直性脊椎炎,我趕緊通知家人檢查,最後家族親戚將近一半確定有陽性基因。幸好家族屬於輕型,多數人只會腰痠背痛、或彎腰彎不下去,外觀看不太出來。但嚴重型若未好好治療,可能造成脊椎與韌帶關節沾黏和變形,甚至無法走路。脊椎沾黏變「竹竿腰」因此,起初沒認真治療,僅疼痛發作才吃藥。直到進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當實習醫師兩年,親眼見到患者因脊椎沾黏變「竹竿腰」,駝背或脖子無法動,或是雙腳無法行走得換髖關節,我才覺悟疾病嚴重性,決定面對。那時找藍忠亮主任看病,他是台灣最早出國學風濕免疫疾病的醫生。我遵照醫囑,認真吃了2年的傳統免疫調節劑和消炎止痛藥。因疾病與免疫系統有關,也調整作息不再熬夜,避吃動物性食物,多吃蔬果及益生菌。積極治療、調整生活、認真學免疫風濕疾病,病況控制就逐步減藥。健康生活30年來不間斷,每天打球、伸展拉筋、做柔軟操,近年還學氣功和太極拳,也跑步、做地板運動練核心肌群,每周游泳一次。家醫科改學免疫風濕科我一開始走家醫科,夢想進偏鄉照顧社區民眾。疾病引導我投入免疫風濕專科。民國82年到嘉義榮民醫院,發現院內無風濕免疫科,卻有許多患者,身為家醫科主任的我也兼看風濕免疫科,逐日增強轉科動力。下鄉服務結束,我去高雄榮總轉科補受訓,真正投入免疫風濕科。我完成專科訓練後,再回嘉榮服務,共約11年,協助創立「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因能體會病友憂慮,容易把疾病怪罪家人,或不敢結婚生育,所以特別需要身心關懷,而非只用藥治療。十多年前民眾不了解僵直性脊椎炎,診間常見病人帶著全家大小及男女朋友前來,希望提供能不能結婚、能不能生小孩等建議,變成家庭會談。我常舉自己為例,太太懷孕前我倆也憂慮過遺傳問題,但統計上,即使有陽性基因,若生女兒有二成、男孩則是六成機率發病,並非百分百。且有陽性基因,預防可避免症狀;若有病就好好治療、控制。對病恐懼多來自「無知」如今我已婚也有三個兒子。由此可見,患者對疾病的恐懼通常來自「無知」,所以最好提供充分衛教,才能克服恐懼。這也是我為何努力培養衛教團隊,也常寫部落格文章,致力病人衛教與關懷。此外,我認為讓病人走出心靈幽谷的好方法是「自助助人」,等病人調適好後,鼓勵病人加入協會當志工。雖然我被僵直性脊椎炎纏上,但我知道,好好追蹤控制、和平共存,它就不是敵人,反而是引導我維持健康生活的好朋友,即便忙於看診、教學、研究或出國開會,一樣活蹦亂跳、趴趴走,人生更健康。醫學辭典/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簡稱AS,是基因遺傳造成的慢性發炎性疾病,常見症狀為脊椎及關節發炎,進而引發下背僵硬疼痛,其疼痛特異性為:「愈動愈不痛、愈不動愈痛。」所以多數患者睡久了會半夜或晨間痛醒,但起床活動後就會好一些。另有少數人合併有周邊關節腫痛、虹彩炎、皮膚乾癬、或泌尿道症狀。僵直性脊椎炎發病於45歲以下的年輕人,男女比例3:1,診斷上要經過抽血與影像學檢查才能確定診斷。治療方面,生物製劑的療效不錯,健保也有給付,另外還有傳統藥物、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等可使用。若沒及早就醫好好治療,後遺症是脊椎沾黏和關節受損,或引發心血管等合併症。除了藥物治療,重要的是調整生活型態,不熬夜、維持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保持腸胃道好菌、戒菸避免發炎物質增加等,基本上都能維持得不錯。需注意的是,劇烈運動恐有撞擊,外傷發炎會惡化疾病,建議選非劇烈的運動為佳。魏正宗小檔案現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年齡:55歲(53年次)出生地:高雄市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科研究員專長:●僵直性脊椎炎●自體免疫相關疾病興趣:旅遊、運動經歷:●台中榮總家庭醫學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口述/魏正宗醫師
-
2019-11-24 新聞.長期照護
一進醫院命就沒了?醫師破解為什麼爸媽不想看病原因
老爸是…愛逛醫院型反正健保都繳了,多看醫師多拿藥才划得來。每天都覺得不舒服,看完A醫師還是不安心,再找B醫師、C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王志仁表示,老人家不舒服找出病因很重要,所以這一科檢查沒問題,再去另一科檢查,看了很多科要找出病因其實無可厚非。但他曾遇過老人家手上已有30種藥,看太多科,最後都混亂了,不知要吃哪種藥,只好來求助。藥物交互作用 形成惡性循環王志仁說,有些老人家是合併症狀,所以不只看一科,但當確認病症後,可以找老人醫學科整併用藥,否則可能會產生「藥物副作用瀑布」的惡性循環。他舉例,老人家常見的腳水腫,有些人會很緊張認為「可能是敗腎」,但到腎臟科檢查,沒發現什麼大問題,醫師可能只針對症狀作治療,給了利尿劑,因此造成老人頻尿,夜間影響睡眠。而失眠問題又讓讓原本輕微失智情形加重,又去看精神科,醫師調整失智相關藥,又可能造成嗜睡、無力,走路不穩增加跌倒機率,形成惡性循環。有時老人家的問題,不是只能靠吃藥解決。王志仁說,腳水腫也可用腳抬高、促進血液循環等方式治療,甚至也有可能是因三高問題而影響心血管,要配合控制飲食、養成運動習慣。有些老人家是因高齡衰弱,或是因營養不好、缺乏運動,肌少症造成衰弱,並不是有大病,若能增加營養或運動,也會獲得改善。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家醫科醫師李育慶說,的確有些長者看醫師拿藥就像買菜一樣,領一大包藥回去,也不一定會吃;或只是小感冒,吃了藥沒有立即改善,一天就看了數家醫院診所。家人多些關心 減少患者焦慮李育慶說,有一名女病患,因長期因失眠及頭暈問題四處求診。失眠問題長期在身心科拿安眠藥及抗焦慮藥物,但是眩暈問題一直沒有改善,所以她又去看耳鼻喉科及神經內科,甚至掛急診。但檢查結果大都正常,到後來她也不知道該掛哪一科了。後來到家醫科求診,問診後發現,她至少服用兩種安眠藥及兩種抗焦慮藥物,甚至請她先生當人頭,幫忙拿安眠藥供她服用,而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容易導致眩暈,難怪一直治不好。在詳細解釋藥物的交互作用及副作用後,說服病人將藥物慢慢減量,後續的追蹤,病人眩暈的情況緩解,原來都是藥物使用過量造成。王志仁說,部份老人家愛逛醫院,檢查半天卻沒找到相關疾病,也可能是心因性問題,甚至是憂鬱症,有時甚至是希望引起家人注意。建議家人對長者多些關心,也能減少看病的次數。老媽是…逃避看病型鄰居某某某本來很健康,一進醫院命就沒了,我還是不要去看醫師比較保險……王志仁說,不想看病的老人心態有很多種。有的長輩會說,某親戚本來沒事,看了醫師就發現腎不好,後來洗腎,沒多久就走了。有的可能是因行動不便,不想出門;有的則認為「就是老了」,不想打擾麻煩家人,所以不想看病,情願自己亂買藥、亂吃中藥草,結果延誤病情。了解不想看病的原因李育慶建議,先想辦法了解長輩為什麼不想看病,是不想花醫藥費?害怕面對生病的現實?或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可以動之以情,用正向話語告知長輩,給醫師看看比較放心,免得讓晚輩一直擔心,同時要讓長輩自己決定何時去看病、看哪位醫師。如果長輩還是不願意,可以請對長輩有影響力的重要人士幫忙勸說。李育慶說,有些人是對自己的健康過度自信,大多數不去醫院、不吃藥的人,都覺得小病痛無所謂,這時可以委婉告知,預防勝於治療,以免小病放到變大病。有些長輩會認為「老了就會衰弱,不想去檢查受罪。」王志仁說,小病拖成大病的後果,要分析給長輩知道,有些人的虛弱與食欲不好,也可能是癌症作祟,卻因不肯就醫延誤,一發現已是末期。分析逃避的嚴重後果王志仁說,曾有糖尿病老病患,就是不想去醫院追蹤病情,最後只能跟他分析,如果不好好治療,可能會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截肢,最後臥床造成家人負擔,病人才提高就醫的配合度。長輩如果不知要看哪一科,可以先看家醫科,李育慶說,若是單純的小毛病家醫科就能處理,如果身體有狀況需要進一步檢查,家醫科醫師也可以幫忙轉診。王志仁說,若已看太多科,不知該怎麼吃藥,可以看老人醫學科整合用藥,最好家屬能陪同,參與討論,才能知道如何照顧老人,或約束老人家不亂用藥。
共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