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7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補脾
共找到
66
筆 文章
-
-
2021-11-04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立冬溫補 腸胃弱可吃四神湯
11月7日是「立冬」,天氣漸漸轉冷,又是進補好時節,許多人開始食用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羊肉爐等進補。但中醫師強調,立冬宜「溫補」,採循序漸進、對症進補方式,才有利於營養吸收,否則只是加重胃腸負擔,淪為「愈補愈虛」窘境。台南永康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說,民眾常誤以為天氣冷就應大量溫補以禦寒,但現代人多是營養過剩、忙碌、少運動的生活飲食型態,體內常有鬱熱,且經過炎熱夏季及乾燥秋季後,陰液受損,加上天冷活動量減少,就會產生「外寒內熱」,若大肆助陽,容易發生失眠、口腔潰瘍、便祕、痔瘡、皮膚紅疹等上火症狀。梁祐爾指出,低溫會刺激胃酸分泌,但胃部蠕動反而減緩,食物容易積滯,對平常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者來說,冬天進補的重點,則是恢復胃腸功能。建議可食用由茯苓、淮山藥、蓮子、芡實等藥材組成的「四神湯」,有利於具補脾陰、厚實腸胃。但有兩類體質的人進補時尤需謹慎:體瘦、長期晚睡、大便偏乾、易皮膚過敏或長痘痘、身體燥熱、舌頭細瘦且舌色紅、舌面有裂紋,屬於中醫「陰虛有熱」體質者;或肥胖、飲食油膩、臉易出油、身體困重或痠重、大便軟黏、舌頭形狀胖而舌苔厚,屬於「痰濕內盛」體質者。梁祐爾建議,可用清補、通補方式,選擇甘潤生津又好消化食材,如百合、杏仁、蓮藕、山藥、木耳、大白菜、白蘿蔔等食補,痰濕重者則加砂仁、白豆蔻、薏苡仁等進補。立冬後,氣溫變化大,也是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梁祐爾表示,此時養生應著重「養陰藏陽」原則,天寒時可適度補充桂圓、肉桂、羊肉、丁香等溫中散寒的食材,但也不要過度燥熱。此外,適當運動鍛鍊和腦力活動,注意調整好飲食消化,才有益於養生。
-
2021-11-0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影/立冬進補好時節 醫師:循序漸進、對症進補
11月7日是今年農曆「立冬」,也是傳統進補好時節,醫師建議民眾,立冬溫補時,循序漸進和對症進補才能有效,避免淪為「越補越虛」窘況。台南永康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說,「立冬」,除天氣漸漸轉冷,民眾也會開始食用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羊肉爐等進補。她表示,民眾常誤以為天氣冷就應大量溫補以禦寒,殊不知,現代人營養過剩、忙碌、少運動的生活飲食型態,體內常有鬱熱;經過炎熱夏季及乾燥秋季後,陰液受損;加上天冷活動量減少,產生「外寒內熱」,若大肆助陽,便會發生失眠、口腔潰瘍、便秘、痔瘡、皮膚紅疹等上火症狀。梁祐爾強調,立冬溫補時,循序漸進和對症進補才能有效,消化好,才有利於營養吸收,否則只是加重胃腸系統負擔。她指出,低溫會刺激胃酸,但胃部蠕動反而減緩,食物容易積滯,對平常消化不良或食慾不振者,恢復胃腸功能是冬天進補的重點。四神湯是一帖常見而好用藥材,組成的茯苓、淮山藥、蓮子、芡實,都有利於具補脾陰、厚實腸胃。而體瘦、長期晚睡、大便偏乾、容易皮膚過敏或長痘痘、身體常覺燥熱,舌頭細瘦加上舌色紅、舌面有裂紋,屬於中醫「陰虛有熱」或肥胖、飲食油膩、臉易出油、身體困重或痠重、大便軟黏,舌頭形狀胖而舌苔厚,屬於「痰濕內盛」的體質。上述這兩類人可用清補、通補方式,選擇甘潤生津又好消化食材,如百合、杏仁、蓮藕、山藥、木耳、大白菜、白蘿蔔等,痰濕重則加上砂仁、白豆蔻、薏苡仁等。立冬後,氣溫變化大,也是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梁祐爾表示,此時養生應著重「養陰藏陽」原則,天寒時可適度補充桂圓、肉桂、羊肉、丁香等溫中散寒之品,但也不要過度燥熱,宜搭配滋陰、助消化、補腎,以助養藏。此外,適當運動鍛鍊和腦力活動,注意調整好飲食消化,才有益於養生。
-
2021-10-23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老一輩常說「一嘆窮三年」,常嘆氣不好嗎? 醫:當你嘆氣時,身體這些地方可能出現毛病!
俗話說:「一嘆窮三年」,家中有的老人也常會說,嘆氣是最不好的習慣,經常嘆氣的人,會趕走自己的好運,招來不順與倒霉。一嘆難道真的會窮三年?難道嘆氣真得有那麼衰?心理醫師:每一次無意識嘆氣都是情緒的呼救!你好好想想,當我們把因生理疾病導致嘆氣的因素排除後,生活中我們的每一次不自主嘆氣,是不是基本都源於情緒的低落?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副教授黃雪花2021年10月在華西醫生微信公號刊文介紹,當我們遭遇壓力、悲傷、沮喪、疲倦等等不良情緒時,身體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嘆氣聲。這其實是身體在通過自己的方式,發送信號給你和身邊的人:此時此刻,你的情緒正處在低谷!很多人在不良情緒來臨時,並不能夠第一時間察覺,但是通過身體的不自主嘆氣而引起周圍人關心,就可以變相提醒他關注自身情緒,找到嘆氣的原因,並促使他想辦法緩解不良情緒。換句話說:嘆氣就是不良情緒的一次向外呼救!黃雪花教授介紹,嘆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覺察不良情緒,每一次有意識的自主嘆氣,還能幫助我們放鬆身體肌肉,消除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其實這時你肩部和胸廓肌肉就正在拉伸,同時,嘆氣時肺部也會完成一次深呼吸,而每一次深呼吸都可以增加我們身體裡氧氣的含量。再說得更直白一點,你緊張時有沒有試過深呼吸放鬆?跑步時,有沒有使用深呼吸調節身體狀態?所以,有意識嘆氣是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身體肌肉,放鬆情緒的!中醫專家:經常嘆氣不是肝鬱就是氣虛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佘世鋒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經常嘆氣的確是反映身體有問題,主要表現在肝鬱、氣虛兩種情況。由於情誌所傷型嘆息常由所慾不遂,或強烈精神刺激,肝氣鬱滯,胸中氣機不利所致。簡單講就是,想要什麼得不到,或者受了強烈的精神刺激,心理壓抑不舒服所致。氣虛嘆息常由勞傷過度,或久病失養,宗氣不展所致。這樣的人還會有氣短自汗,倦怠乏力,胃口差等伴隨症狀。平時可以通過按摩百會、氣海、關元、足三里等補氣提氣。如果你也是一個經常嘆氣的人,可以手掌放在腹部,圍繞肚臍順時針揉50下,再逆時針揉50下,有疏肝健脾的作用。此外,也可以通過參芪益氣湯調理,取豬肚250克,黨參10克,黃芪20克,薤白5克燉湯即可。中醫認為豬肚能補氣。黨參有補脾益肺,養血生津之效。黃芪,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薤白,辛、苦、溫,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作用。(小知識:參芪益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一。具有益氣昇陽,健脾益胃,斂陰生津,行氣止汗之功效。主治氣虛陽厥,脈伏,手足厥冷。)
-
2021-10-08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換季皮膚癢、口乾舌燥? 中醫授「秋季護理守則」
秋分剛過,你是否感受到天氣漸漸轉涼、日夜溫差變大,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呢?秋天主「肺」,也因此許多和肺部相關的疾病都容易因為天氣乾燥而產生,像是皮膚乾燥龜裂、口乾舌燥、過敏、咳嗽等呼吸道問題,都是此季節好發疾病。中醫師辛重毅表示,「肺主皮毛」,通常肺氣不足的人因為皮膚腠理比較鬆散、抵抗力差,對外在環境的溫濕度等氣候的改變調節能力較差,因此當溫濕度環境變化大時,就容易引發皮膚搔癢、起疹、痘瘡、皮脂腺阻塞發炎等皮膚問題。再者,肺與大腸相表裡,如果大腸排遺功能不好,腸內宿便毒素累積,也可能影響皮膚健康狀況,唯有肺和大腸的功能正常,皮膚、汗腺和皮脂腺才能正常運作。辛重毅表示,要改善這些秋季好發的皮膚問題,可從內在潤肺補氣整腸除宿便、外在保溼抗敏一起做起。飲食調養 多吃白色和酸性食物潤肺生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肺對應於五色中的「白色」,因此適量食用滋肺潤燥的白色食物可以強化肺臟對於秋燥的適應力,像是百合、白果、杏仁、蓮藕、香蕉等食物都不錯;而肺與「腸」又為表裡,所以也可多吃山藥、銀耳、蘿蔔、白菜、蜂蜜等食物幫助潤腸。除了白色食物,也可吃點酸的食物生津,像是蘋果、山楂、水梨等,都很適合。至於哪些食物該在秋天時忌口呢?辣的食物容易傷肺氣,讓體內津液流失;蔥、薑、蒜等辛香料在秋天過度食用容易燥熱上火,也避免多食。山藥:含豐富的澱粉酶、多酚氧化酶,可健脾養肺,促進消化。水梨:當季食材,能生津解渴、潤肺止咳,適合燥咳者,燉煮後效果更佳。蜂蜜:滋養潤肺,早上喝一杯溫蜂蜜水幫助排便。蓮子:秋燥時補脾降虛火,能安神養心。外在護理 乳液擦澡穴位按摩改善過敏乾癢辛重毅進一步指出,除了飲食調理,對於季節氣候引起的過敏或乾癢問題,建議由改善居家環境做起。室內溼度維持55度左右最不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太過乾燥可藉由加溼機或精油噴霧來調整室內溼度;同時也要加強環境清潔避免過敏原誘發皮膚癢,像是沙發、絨毛玩偶、地毯等容易藏匿塵蟎或蟑螂排泄物等過敏原的地方,建議以強力吸塵器配合拍打式吸頭加強清潔,床單、衣物等則應增加清洗頻率或以加熱方式清除塵蟎。至於皮膚容易乾癢脫屑的人,可採乳液擦澡的方式,在洗澡後身體用毛巾略為擦拭,立刻抹上過敏體質專用的乳液,注意洗澡溫度不宜過高,也避免過度使用肥皂清潔皮膚。辛重毅提醒,異位性皮膚炎等角質受損嚴重、太過乾燥的人,建議用油質乳膏取代乳液,例如中醫的紫雲膏,可潤膚、收斂、抑菌、促進傷口癒合,對皮膚乾癢或抓傷的傷口,具有良好的保護和修復效果。另外在食物中適量添加一些胡麻油,也可有效改善皮膚乾癢狀況。除了皮膚問題,秋天常見的過敏性鼻炎、便祕、鼻塞等問題,則可透過簡單的穴位按摩獲得舒緩。辛重毅示範,鼻病保養一般常用穴位為位於鼻翼外緣、眼球中心直下法令紋處的迎香穴,每天早上起床後雙手搓熱用手指上下搓揉鼻翼旁迎香穴,能舒緩鼻塞、流鼻水的不適;拇指和食指相交虎口處接近食指掌骨邊緣的合谷穴,則能舒緩喉嚨痛、頭痛及改善便秘等不適。透過簡單的穴位按摩,就能有效改善呼吸道問題,不妨試試。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換季過敏「3要3不要」! 常打噴嚏、流鼻水、皮膚癢一定要學會 ·換季過敏性鼻炎發作,一直打噴嚏? 鼻噴劑減緩症狀,6動作別做錯...第一點是關鍵
-
2021-08-0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整天提不起精神,是「濕氣重」還是「氣虛」?中醫師提醒7大關鍵:排除體內濕氣,這樣流汗才有用
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編按: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除了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外,你也該知道濕氣常見7大問題:Q1.濕氣重的人都比較胖?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是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身體痰濕重會使水液運行速度減慢,所以較容易形成易胖體質。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脾虛的人因此容易浮腫,顯得肥胖。但是也有例外的,有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所以營養吸收不良,反而造成手腳瘦瘦的,只有肚子脹脹的。Q2.身體濕氣重的人不能喝太多水?有的人認為身體濕氣重是因為喝太多水造成的,其實不然,如果喝太多冰飲是會造成身體代謝變慢,但如果喝溫飲就不一樣了。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溫水,讓水分稀釋並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的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殘留。「喝溫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Q3.冬天因為天氣乾燥,所以濕氣會自動改善?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這是所謂的「外濕」,在夏天濕氣重的症狀的確較容易發生,如濕疹或香港腳。但是還有一種濕氣是「內濕」,可能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較弱,有可能是脾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代謝水液的能力也較差,所以會形成濕性體質,這種人就不侷限在夏天才表現出症狀,冬天天氣乾燥,濕氣重的人在冬天症狀有可能會比較不明顯,但是濕氣還是存在體內,所以很容易又會被誘發出來。Q4.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到底是「濕氣重」還是「氣虛」?氣虛體質的人是「虛證」,症狀有呼吸氣短,神疲乏力,懶得講話,講話的聲音比較小聲,臉色白沒有光澤,東西吃得少且消化差,容易流汗。痰濕體質的人是「實證」,症狀有全身無力,肥胖,易胖體質,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口水多,不口渴,痰多,大便粘馬桶,皮膚濕疹,婦女白帶多,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舌苔很厚。所以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也有些人他是「本虛標實」,那是因為脾氣虛而導致濕氣產生,這時就兩者兼具了。由於體質的判定有時很複雜,必須尋求專業的中醫師來判斷,有時必須結合舌診與脈診才可以判斷準確。Q5.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排濕?● 紅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濕。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大蒜:大蒜能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 金針花: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黃瓜:1. 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轉化為脂肪,因而可以減肥。2. 所含的纖維能促進腸道對有害物質的排泄,抑制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因此有降低血液中脂質和膽固醇的作用,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綠豆芽:對膽固醇過高有幫助。● 茄子:1. 含有皂草甙、葫蘆巴鹼、水蘇鹼、茄素及紫色的多酚,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2. 熱量低、不含澱粉、含有大量水分,能有飽腹感,適合欲瘦身者食用。● 香菇:含核酸類物質、豐富的胺基酸及礦物質,可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 蘑菇:對降低血脂有幫助。● 杏鮑菇:改善高血脂、高膽固醇。● 金針菇:對降低膽固醇及預防高血壓有幫助。● 黑木耳:為膠質菇類,能吸附油脂,刺激腸道蠕動,對於降低膽固醇及肥胖症極有幫助。● 海帶:海帶的褐藻酸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紫菜:對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有幫助。● 竹笙:1.常食竹笙對消除腹壁多餘的油脂有幫助。2.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幫助。● 蘆筍:1.可利尿。糖尿病、肥胖症者可食用。2.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適合吃。● 油菜:適合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及肥胖症者食用。● 洋蔥:可降脂、降血糖,能減輕糖尿病人的不適症狀,如口渴、尿多等症。●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及豐富的纖維等特性,能降低體內對油脂的吸收,因此成為想要瘦身的人最好的選擇。● 地瓜:可抑制高膽固醇,保持血管的彈性。● 白蘿蔔:可促進脂肪代謝,避免肥胖,防止膽結石形成。● 冬瓜:1.可利水消腫,對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肥胖有幫助。2.冬瓜不含脂肪,且含有丙醇二酸成分,可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能防止人體的脂肪堆積。● 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降壓降糖、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之功效。由於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此外,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多吃無妨。●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Q6.有「除濕機」身體就不會濕氣重了?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乾,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除濕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除濕機可以改善外來的濕氣讓體表乾爽,的確對身體有幫助,但濕氣有「外濕」和「內濕」,單單處理了外濕,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內濕也要一併處理才可獲得改善。身體的內濕和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坐鬱過久,運動量不足,及睡眠不正常有關。唯有外濕和內濕都解決了,才能改善身體濕氣重的問題。Q7.流汗可以排濕?流汗的確可以幫助排濕,不過流汗是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不要以為排愈多汗就對身體愈好。像是夏季烈日酷暑,毛細孔開洩,汗液外洩,而「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而且「心主神志」,從而會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症狀,如心煩、譫語、神昏等等。毛細孔開而多汗,汗出過多,此為傷津,傷津會見到口渴、唇乾口燥、大便乾硬、尿黃、心煩、躁亂等症。流汗太過,則傷津進一步發展,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會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的症狀。另外要注意的是,流汗後不可以喝冰飲,只能喝溫水,否則冰飲入體內,又會讓身體排濕的功能下降了。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8-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秋之後如何健康吃?營養科專家教你3道有藥膳功效的美味食譜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的立秋在8月7日。身為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立秋時節暑氣仍難消,但天氣總的趨勢是逐漸轉涼。飲食上建議多食粥品,少吃蔥、薑、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及油炸食品。從立秋開始,空氣逐漸變得乾燥,宜多吃滋陰潤燥、祛除濕熱、健脾胃的食物,忌食生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主任提供3道美味食譜,讓你在立秋時節也能吃的健康又養生。【黃豆小米粥】材料:小米、黃豆、白糖做法:1.小米、黃豆洗淨。2.鍋子放置火上,先倒適量清水用大火煮至沸騰。3.將黃豆倒入鍋中,用大火煮沸。4.再下小米,用小火慢煮。5.米煮熟後,用白糖調味即可。藥膳功效:黃豆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化解人體暑濕之氣。小米性微溫,味甘、咸,有健脾益胃、溫補五臟的功效。黃豆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鉀、膳食纖維、植物甾醇、大豆異黃酮等營養物質;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及維生素B1,其中維生素B1含量居所有糧食之首,兩者合用成為一道營養豐富的主食。【白灼秋葵】材料:秋葵、大蒜、生抽、糖、精鹽和植物油做法:1.秋葵洗淨根部切除,蒜瓣製成蒜蓉備用。2.熱鍋燒水,水沸後倒入秋葵,汆燙1分鐘後撈出瀝乾。3.把生抽(淡醬油)、糖、精鹽、油放入碗中調勻。4.干鍋燒熱,下入調好的醬料和蒜蓉一起翻炒。5.出鍋後淋在秋葵表面即可。藥膳功效:秋葵口感爽滑,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稱,富含膳食纖維、多醣、咖啡因等物質,具有促排便、降血糖、降脂、抗疲勞的功效,是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秋葵好處多,但其性味偏寒,胃腸虛寒、常腹瀉者不可多食。秋葵烹飪方便,可炒食、煮食、涼拌、做湯,唯一要提醒的是,製作秋葵如需焯水,不要把秋葵先切片,這樣會損失很多營養成分,最好把秋葵洗淨後整棵焯水,撈出後再切片。【蓮藕排骨湯】材料:排骨、蓮藕、大蔥、生薑、料酒、鹽、胡椒粉、鮮香菜做法:1.豬肋排洗淨,剁成小段;蓮藕洗淨,切成滾刀塊。2.將排骨段放入沸水中汆燙,反覆撇幾次直到沒有血沫冒出,撈出瀝乾。3.將排骨段放入湯鍋,加蔥段、薑片和料酒,注入3/4鍋的溫水,蓋上鍋蓋,大火燒開,煮15分鐘。4.打開鍋蓋,放入藕塊,大火煮開後調成小火,保持微沸狀態燉煮,燉1小時。5.燉好的蓮藕排骨湯中調入鹽、胡椒粉,準備食用前放鮮香菜調味。藥膳功效:蓮藕味甘、性寒,有清熱、生津、涼血、散瘀、補脾、開胃、止瀉功效;配以具有補腎生津、解熱毒功效的豬肉,使得此道菜餚滋陰潤燥、清熱消痰、補血養顏功效明顯,尤其適宜立秋時節食用。從營養學角度看,此菜葷素搭配,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鐵及膳食纖維。要注意的是,豬小排脂肪含量較高,肥胖、高血脂者適量攝食。(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7-2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你的「濕氣」重不重?一張表自我檢測!口水多、舌苔厚...中醫師:有超過6項,你就是重度濕氣!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你的身體濕氣重?哪一些症狀代表你濕氣很重?身體濕氣檢測表1.全身無力常有人覺得自己全身提不起勁,頭整天昏昏沉沉的,腰好像背了一個大包袱,很沉重的感覺,兩條腿也好像綁了鉛條,上下樓梯都很困難。這些症狀和濕的關連很大,因為「濕性重著」,濕的特性會讓人覺得很有沉重的感覺,如果身體濕氣重,那可能是脾被濕給困住了,脾原本可以升發人體的清陽,一旦被濕困住了,清陽不升,人體就會產生全身乏力而且有沉重的感覺。有的人覺得自己明明睡很多,但是卻總是睡不飽,甚至愈睡愈累,這也是身體濕氣太重的緣故,濕容易讓人覺得困倦,睡更久反而會更累,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中醫講「濕重如裹」,這種被緊緊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下雨天被淋了個渾身濕透似的那麼難受。2.肥胖,易胖體質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肚子也變大了,平時飲食都有在注意,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的增加並不是脂肪的增加,而是水分的代謝出了問題,一旦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中醫文獻有「肥人多痰」的論點,不是我們所認識的感冒咳嗽有痰的「痰」,這裡所指的「痰濕」更廣泛,包括痰、水、組織液,還包括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等。所以肥人多痰導致高血脂的基本原因,就是「痰濕中阻」,使血液運行速度減慢而造成,所以這種體質就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病。中醫認為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這三個臟腑最有關係,其中脾的運化水濕出了問題,就會造成肥胖。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因此,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3.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常常有人會覺得自已的兩條腿好像灌了鉛一樣,沉重無比,但是按下去又沒有水腫的現象。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把毛巾弄濕掛起來,過了幾個小時,毛巾的上半部已經乾了,但是下半部卻還是濕的,這就是水往低處流的現象,在中醫來講就是「濕性趨下」的意思,人體也像毛巾一樣,當身體濕氣偏重時,白天站久了,水濕會往下,就會覺得兩條腿很累、很重。那如果是晚上,我們躺平睡覺,一到早上起床時,如果覺得腰背很酸重,那也有可能是濕在作怪,因為我們躺平的時候身體最下端的部位是腰,而不是兩條腿,所以濕氣重的人,才會一早睡醒就腰痠。若心臟、腎臟及其他檢查都正常,卻常常在下午過後水腫是什麼原因?一種可能是特發性(體質性)水腫,多發生在比較容易緊張的女性,下肢水腫早上不明顯,下午或晚上嚴重,上下午體重可相差一公斤以上,這時需限制鹽分及水分的攝取,穿彈性襪、常運動、抬高下肢,則可改善水腫情況。另一種是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長時間坐辦公桌,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造成水腫。中醫怎麼看水腫?水腫與中醫的肺、脾、腎三個臟腑最有關係。脾不僅可以運化水穀精微,也可以運化水液,把水液運輸到身體各處,供人體使用,也可以轉輸到肺和腎,再進一步排出體外。肺主通調水道,通調是輸通、調節的意思,水道是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宣發和肅降的功能,對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輸通和調節的作用。腎氣的蒸騰和氣化作用可主導水液的代謝運輸,人體多餘的水,可藉由腎化為尿液排除體外,腎這方面的功能與西醫泌尿系統的功能相似。所以水腫在中醫看來有可能是肺脾或腎的臟腑功能失常,需進一步辨證治療。4.口水多,不口渴人有五液,五液指的是五種液體,這包括淚液、汗液、口水、鼻涕、唾液(較黏稠的口水),這五液分別由肝、心、脾、肺、腎五臟來控管。五臟中的「脾」是在管理口水的,如果脾虛,濕邪過盛,就容易出現口水過多的現象,這時只要調理好脾的功能,讓脾可以好好運化水濕,就可以改善口水過多的問題了。口水多的人有的也會有不喜歡喝水的現象,這類濕氣重的人喝的水往往比較少,比較不容易覺得口渴。5.痰多有些人長期咳嗽有痰,被西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實痰多是和本身的體質有關係的,所以有時單純使用止咳化痰藥效果不佳,如果單純使用化痰藥無法解決慢性咳痰,就必須調理身體的痰濕狀況,才能獲得根本解決,這時就必須調理脾胃功能了。為什麼痰濕和脾有關係呢?因為在中醫的認知裡,認為「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所以急性期的咳嗽有痰,可以從肺來著手,慢性的咳嗽有痰,就必須從脾來下手了。唯有調理脾胃,健脾祛濕,才有辦法搞定棘手的咳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簡稱為COPD,COPD的人主要的表現是咳嗽,他們的咳嗽是慢性咳嗽,很難痊癒。追溯起來,大都有抽菸的病史,年輕的時候喜歡抽菸,一抽就是20年、30年、40年,抽煙時不覺得會怎樣,只是時間一久,幾年後才知道,抽菸其實對氣管及肺部的傷害很大。COPD的病人長期咳喘,嚴重者一走動就喘,有的人必須依賴氧氣來輔助呼吸。為避免呼吸道的傷害,吸菸者及早戒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6.大便粘馬桶每個人一天可以排便1∼2次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三天以上才排一次便,那就是便秘了。但是有的人的大便就是比較軟、不成形,甚至會很粘,容易粘馬桶。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廁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濕了。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疾病也就離你不遠了。中醫的脾與消化功能有關,脾虛造成運化水穀的功能下降,這時水濕容易形成,一旦消化道較濕,排便就會較軟,較不成形,甚至會粘馬桶。另外,由於脾的運化水穀功能下降,造成消化能力變差,就算吃很少東西肚子也容易脹。7.濕疹濕疹發生的原因還不十分明確,它與皮膚過敏和遺傳有關。有少部分的人對奶類製品會過敏,也有人對羽毛、灰塵等物質敏感而引發濕疹。濕疹初起容易侵犯頭頸部及肘關節皮膚皺摺處,以群集的小水泡、丘疹皰為主,針尖到粟米大小。濕疹搔抓破皮,形成點狀的糜爛,滲出液體,乾燥後皮膚變成黃色的結痂斑片,若不治療容易反覆發作,範圍亦會逐漸擴大。濕疹在中醫與「脾」這個臟腑最有關係,由於脾主運化,脾可運化水穀亦可運化水液,一旦脾的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在皮膚上就可能有濕疹的產生。夏季氣候炎熱、暑氣重,容易形成濕熱環境,當體內的濕氣過多,無法排出體外,濕熱蒸於皮膚之間,就形成了濕疹,所以夏季是好發的季節。8.婦女白帶多由於陰道需要一些津液的滋潤,所以有白帶的產生。一般正常的生理性白帶量不多,質清無色無味,唯獨在排卵期或月經來潮前量會稍多。而不正常的白帶,其質、量、顏色及氣味會有所變化,多數患者會感到底褲濕濕,且有分泌物以及不乾爽之感,白帶的顏色或白或黃,呈水或黏稠狀,或有腥臭味,有時也會伴隨著外陰部搔癢的症狀。民間有一句俗話:「十女九帶。」這說明了白帶常見於婦女,也頗受其困擾。根據白帶的顏色或品質可推測疾病的成因,大部分是感染所引起。如泡沫狀白帶有可能感染滴蟲性陰道炎,豆腐渣樣白帶通常是黴菌陰道炎,而成黃白色黏稠乳酪狀可能是念珠菌感染,黃色白帶有帶膿則有可能是細菌感染,白帶帶紅色在排除月經即將來潮的可能性之後,則必須懷疑是否為惡性腫瘤。因此若有白帶不正常的現象,最好還是至婦產科尋求診治。白帶與中醫的「濕」是最有關係的,中醫的理論認為濕流下焦,影響帶脈(中醫的經脈,通常與婦女疾病有關),而致帶下。中醫的「濕」有纏綿不易去除的特質,導致白帶在治療上無法快速根治,而且容易反覆發作,所以病患必須有恆心,並且設法改善體質因素,才可獲得療效。9.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一般而言,大部分的高脂血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大多數的人是接受抽血檢驗後,才知道自己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高於正常標準。研究發現,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絕對的關係,還會引起繼發性的其他全身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等。而血脂肪主要指的是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其中膽固醇正常值為130∼200mg/dl,三酸甘油脂正常值為男性50∼200mg/dl、女性35∼165mg/dl,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家醫院或檢驗所的數值會有些微的差異,這是因為每家醫院用的試劑不同,如果數值在該家醫院的標準值內,就沒問題了。其實,人體血脂的增高,主要原因是攝取過多的含脂肪或含高膽固醇食物,或營養不均衡,都會讓血脂無法正常的代謝或排出。此外,高血壓、肥胖、嗜煙酒、糖尿病及有家族遺傳的人都是高脂血症的危險群。脂肪肝也是不正常的脂肪囤積在肝臟,造成肝臟無法正常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人就會容易疲勞倦怠。古代中醫並沒有「高脂血症」的名稱,中醫對高脂血症的看法屬於「痰濕」的範圍,認為是不正常的代謝產物沒有正常排出,囤積在身體,造成身體的負擔。10.舌苔厚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中醫會藉由舌診的判讀來觀察身體的狀態,舌苔指的是覆蓋在舌面上的一層薄垢,一般來說會是一層薄薄白色的舌苔,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如果舌苔變厚了,可能代表的是身體的濕氣很重。除濕穴道介紹:豐隆穴•穴位找法: 位於膝蓋外側與腳外踝連線正中間點處。•治療功效:健脾化濕、促進代謝,紓解腸胃脹氣、打嗝。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7-07 養生.抗老養生
冷氣吹多產生濕氣,讓你病多難痊癒!中醫師教「去濕2招」:夏吃酸性水果、喝排濕茶飲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什麼是外來的濕氣?風、寒、暑、濕、燥、火在正常的情況下,稱「六氣」,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六氣」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於人體是無害的。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過劇的暴熱、暴冷等,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才能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發生疾病。如果外來的濕邪侵犯人體,會造成身體濕氣過重,進而影響正常身體生理功能。台灣氣候多濕夏末秋初還有一個時期稱為長夏,濕為長夏之主氣,在台灣地區,夏季多有颱風,既炎熱又多雨,這時濕氣就很重。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很潮濕,或居住的地區常下雨,又或者是住在海邊,那我們就很容易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濕氣,這就是所謂的「外濕」,而造成身體的濕氣很重。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濕邪又容易傷脾陽,而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形成了「內濕」,這是所謂的脾虛濕盛,可見到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狀。濕邪只有夏季才會有嗎?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夏天是濕邪好發的季節,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進而寄居在體內,或者原本體內就有濕氣,外濕會引發內濕,造成了濕性體質。可能夏天濕氣重的症狀會嚴重一點,如濕疹或香港腳容易在夏天發作,但是四季都可能會有濕性表現,不侷限在夏天。濕度是什麼?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含水量,物體潮濕的程度。空氣的濕度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對人體有直接的影響。對人體適宜的濕度是40%∼60%,當氣溫高於25℃時,適宜的相關濕度為30%。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易發生胃腸炎、痢疾等。外在的濕度(外濕)會間接影響身體的濕氣(內濕),所以濕度高時也要注意排濕。中醫濕邪的特性1. 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易阻遏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脾為運化水濕的主要之臟,性喜乾燥而惡潮濕,濕邪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不正常,進而水濕停聚。2. 濕性重濁:濕邪外襲肌表,則清陽不升,頭昏而沈;濕邪留滯經絡關節,陽氣布達受礙,關節有疼痛沉重感。3. 濕性粘滯:濕邪粘膩停滯,症狀多粘滯而不爽,病多纏綿難癒,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4. 濕性趨下,易襲陰位(陰位即身體下半身或腹面):濕邪為病多見身體下部的症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小便白濁、婦女白帶、腹瀉等病證,多由濕邪下注所致。對症除濕湯品及茶飲.消食潤喉茶飲中藥材:❶山楂、❷炒麥芽、❸大棗、❹生甘草、❺荷葉功效:1. 幫助腸胃消化,可生津止渴助消化。2. 滋潤喉嚨,治療聲音沙啞,保護聲帶,改善咽乾、慢性咽喉炎。說明:1. 山楂可幫助消化,改善食積。2. 炒麥芽可改善食積、消化不良。3. 荷葉性升散,可改善夏日暑濕腹瀉,心煩口渴。材料:山楂10克(3錢),炒麥芽6克(2錢),大棗3枚,生甘草3克(1錢),烏梅3枚,荷葉6克(2錢)。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利濕消脂茶中藥材:❶鬱金、❷山楂、❸陳皮功效:去濕消脂。說明:1. 鬱金是薑黃的一個品種,有降血脂的作用。2. 山楂則可以減少膽固醇生成,不過胃不好的人要減去這項材料也無妨。3. 陳皮可理氣健脾,亦有燥濕化痰的效果。材料:鬱金10克(3錢),山楂10克(3錢),陳皮6克(2錢)。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6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檸檬梅子綠茶中藥材:❶烏梅、❷山楂、❸陳皮提醒:胃酸過多,胃痛不適的人不適合大量飲用。功效:1. 改善夏天消化不良,食慾不振。2. 去油膩,降油脂,生津止渴。說明:1. 山楂可消食化積,改善脘腹滿悶。2.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3.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所以適當吃些酸味食物, 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鳳梨、芒果、奇異果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材料:檸檬3片,烏梅3枚,山楂10克(3錢),陳皮6克(2錢),綠茶3克,冰糖適量。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6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輕身去濕茶中藥材:❶薏苡仁、❷荷葉、❸陳皮、❹山楂、❺厚朴、❻決明子功效:消食去濕,減脂去油。說明:1. 荷葉可改善暑濕腹瀉,心煩口渴。2. 陳皮可改善腸胃氣滯。3. 厚朴為除脹氣、燥濕、治腹瀉和消痰平喘的重要中藥。4. 決明子可清肝益腎,明目,通便。材料:薏苡仁15克(5錢),荷葉6克(2錢),陳皮6克(2錢),山楂6克(2錢),厚朴6克(2錢),決明子10克(3錢)。作法: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書籍介紹書名: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著作:人體神奇食補術(柿子文化出版、食療大全(時報出版)、食在好粥(快樂文化)、水果看人吃(時報出版)、蔬菜看人吃(時報出版)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著作:人體神奇食補術(柿子文化出版)、食療大全(時報出版)、食在好粥(快樂文化)、水果看人吃(時報出版)、蔬菜看人吃(時報出版)延伸閱讀: 電梯病毒群魔亂舞,最恐怖的不是「按鈕」而是「它」!重症醫師黃軒:4關鍵避開病毒
-
2021-06-18 養生.聰明飲食
豌豆除腰痛、綠豆解暑熱...夏天必吃這5豆!補腎健胃又解身體的濕
豆類,補益脾胃的大咖夏天的天氣往往比較潮濕,容易誘發脾胃病,這個時候可以多吃一些豆類食物,因為豆類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這些豆類食物包括黃豆、綠豆、白扁豆、四季豆、紅豆、蠶豆、荷蘭豆、豌豆、綠豆、黑豆等,這些豆與白米一起熬粥有非常好的健脾作用。從中醫角度來看,豆類食物具有化濕補脾的共性,非常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但是,根據不同種類,食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差異。.黃豆豆類食物中,黃豆可以說是一個主角。中醫認為,黃豆性味甘平,歸脾經和胃經,具有清熱利尿和解毒的功效,對於胃中積熱、厭惡油膩都有非常好的療效。與此同時,黃豆是素食主義者的蛋白質主要來源。平時可以多喝一些豆漿、吃點豆類食物,這樣不僅可以滋養脾胃,對女性朋友尤其具有美容養顏的作用。黃豆製成豆漿之後更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和運輸,能夠有效排解脾胃當中的脹氣、解熱潤肺。除此之外,用適量的黃豆與牛肉一起燉煮至熟爛後食用,能夠補脾壯骨,是兒童「轉骨」的好食物,更是全家日常保健的優質菜肴。.扁豆扁豆性味甘平,歸脾經和胃經,具有健脾、和中、益氣、化濕、消暑的功效。對於因為脾胃虛弱而導致的食欲不振、腹瀉、嘔吐、女性白帶多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糖尿病患者由於脾胃虛弱,經常會感覺到口乾舌燥,平時最好多吃一些扁豆。可以將白扁豆十五克,白米三十克,山藥三十克一起煮粥,等粥快熟的時候加入適量的紅糖攪勻即可食用。具有補益脾胃、調中固腸的功效,非常適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便溏,以及消瘦的人食用。女性朋友可以將扁豆炒熟研成末,每次六到十二克,用糯米酒或溫水送服,能夠緩解白帶多的症狀。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扁豆一定要燒熟煮透,否則會食物中毒,在日常生活中最好經常吃燜、燉扁豆。.豇豆豇豆,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豆角。中醫認為,豇豆性平,味甘、鹹,歸脾經和胃經,具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養顏調身的功效,能夠治嘔吐、痢疾、尿頻等症。《滇南本草》中記載:豇豆「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李時珍也曾稱讚它有「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的功效。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大便乾結的人最好慎食豇豆。.綠豆綠豆性味甘寒,歸心經和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止渴解煩、明目降壓、利咽潤膚、消脂保肝的功效,能夠用於防治暑熱煩渴、瘡瘍腫毒、腸胃炎、咽喉炎、腎炎水腫等病。當然,不是什麼體質的人都可以吃綠豆,綠豆吃多了,有的時候反而會造成脾胃損傷,因此要適可而止。每當天氣太熱,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沒胃口、噁心欲嘔,這個時候喝一些綠豆湯會有所改善。但是需要注意,綠豆湯不宜喝太涼的,因為綠豆本身性寒涼,若再飲冰的綠豆湯,會更加影響脾胃功能,容易造成脾胃失衡、腹瀉。所以脾胃虛寒者千萬不宜多吃。.豌豆豌豆性味甘平,歸脾胃二經,經常食用能夠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利小便,非常適用於氣滯、打嗝、胸悶不適、腰痛等症狀。用豌豆熬成粥,適於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少、腹脹等症狀。書籍介紹書名:養好脾胃不生病:從運動、飲食、穴道入手,直接又簡單的健運脾胃養命法作者:王淼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9/30作者簡介/王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專業。曾先後跟原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佘繼林主任醫師,及老中醫王煥祿主任醫師學習,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著有《防癌怎麼吃,抗癌怎麼養》《很簡單實用的經絡調理方法》《五行無色潤五臟》《中華傳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醫生不外傳的養腎秘籍》《祛除濕熱,一身輕鬆》《脊椎好,病就少:正脊知識、自我檢測、改善NG姿勢,終結腰酸背痛自救書》(世茂出版)《養肝就是養壽》等作品。延伸閱讀: 陷人生低潮、至親過世...曾寶儀花了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
2021-06-14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咳嗽病人絕大多數都是體虛! 醫師教你十二經絡的觀念保養
十二經絡的觀念保養人類擁有絕佳的適應能力,這是我們優勢存在於地球的主要原因,但我們不可自恃而驕,應隨時讓自己保持在彈性的良好狀態。十二經絡越平衡,適應天候、生理變化就越強大,承受任何急性感染症的能力必然越好。我們千萬不要測試自己人體健康的底線,將身、心、靈繃到極限或放得太鬆都不好,大家都下決心去實踐,做自己最好的家庭醫師,才能達到長壽、健康、快活的目標。我們可以從十二經絡檢測報告中的缺失,單項一一局部處理,再利用整合醫學全面調理,身體無病無痛當然十二經絡暢行無阻,什麼感染來了都不怕,自然常保健康。一五一頁的圖是典型咳嗽病人報告,其實也是大多數中老年人的檢測報告,這都是台灣的大環境和生活飲食習慣造成的。在局部經絡調理方面,我們可以從飲食作藥食同源,以及改善生活作息同時著手。接下來,就針對①肺虛、②脾虛、③心火旺、④腎虛、⑤心包經壓迫、⑥肝火旺等六大方向逐一說明。肺虛:有氣無力、面色白、容易感冒經絡調理這麼做!手太陰肺經:寅時(早上三點至五點)肺經旺,寅時睡得熟,臉色紅潤精氣神足,肺朝百脈,調理全身氣血輸送與臟腑機能,氧氣輸送充足,自然精力充沛,五點後天亮了,開始一天的健康生活,所以一定建議大家每天早睡早起有精神。絕大多數人是肺虛問題,首要任務就是補肺氣,在食補的部分,我最喜歡的就是燉一鍋四神湯,是我的首選,是「佐君之謂臣」的中藥,雖無治主病之力,但能溫脾健胃,有扶正體弱勞累者之功效,一星期燉一鍋,這是食補第一輪,先開脾胃再說。如果是吃素的讀者可以加新鮮山藥、紅蘿蔔、酪梨或豆干丁取代葷料,還可多加入一點蓮子、蓮藕,能養心安神、潤肺養胃、補脾益腎,而白木耳可以滋潤肺部,放入杏仁能止咳平喘、潤肺清火加通便潤腸,尤其百合也能潤肺止咳,山藥則有助於改善肺虛咳嗽。我們可以隨意增減這一類食材增加食慾和新鮮感,葷素皆宜,吃得營養且容易消化,腸胃健康又能補到肺氣,這才是重點。生活起居這樣改!一定要保持胸廓開展的健康姿勢,不要縮胸、低頭、鵝頸、背駝駝的,隨時提腰、挺胸、雙肩往後廓胸,這樣子可以輕鬆自在呼吸,即便咳嗽也能輕易咳痰。常常做伸展、深呼吸、雙手畫大畫圓,養成戶外運動的習慣,走路、跑步、騎腳踏車都好。打開至少能夠清除PM2.5 等級的空氣清淨機,可以過濾九十九%病毒細菌、黴菌與塵蟎、灰塵,窗戶微開確保空氣流通換氣。夏天開冷氣時要注意濾網清洗和黴菌的問題,而關機時要確實送風十五分鐘以上。建議買冷暖氣機,每隔兩個星期就做一次開暖氣的動作;尤其,夏天一關機就開暖氣十分鐘做清洗動作,讓冷氣機內的加熱管將冷凝管上面的水分完全蒸發,避免黴菌滋生。下雨潮濕天,濕氣太高常超過八十%,甚至達到九十五%,此時則須打開除濕機,尤其更衣室等密閉空間更需要,既降低濕氣也避免房間長黴菌,而維持在五十至七十%是人體最好最舒適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脾虛:宿便黏膩、身體易肥胖、氣血循環不好經絡調理這麼做!足太陰脾經:巳時(九點至十一點)脾經旺,造血身體壯;脾主運化,脾統血,乃後天之本,生化之源,早上吃得營養、吃得好,消化自然好,體力就一定好。大部分病人的胃經都還算保持正常,也就是說多數病人還是可以正常吃喝,並沒有明顯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問題,可是報告卻有脾虛的問題。這是什麼意思呢?脾虛就是指氣血津液收藏不足或是散布不足,雖然仍能好好進食和消化食物,只是食物的精氣無法收藏在脾,也無法好好輸送全身利用,就是吸收不好,那該怎麼辦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真正的問題就是吃錯了食物比例。中醫書上都有講,脾虛的人濕氣重,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濕氣重,自然氣血不順,脾氣堵塞難以統合運化。濕病與肺、脾、腎三臟關係最大,身體的水分代謝必須透過肺的通調水道、脾的運化轉輸,以及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共同協調完成。一般而言,一個人在脾虛以後,肺氣也會不足,肺主氣,當然開始氣虛且氣血不足,自然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又難治癒;而脾虛的原因在我臨床觀察中,都是長期在傳統米食文化傳承下,吃了太多澱粉類食物,比例可能會高達六十至七十%以上造成的最終結果。生活起居這樣改!很多病人都告訴我,他很少吃飯,事實上早餐經常都是一杯燕麥片(加牛奶)或是一個饅頭、一個三明治,很簡單吃得很少;午餐就吃一碗麵或是一個便當;晚上在家裡吃飯(白米、黑米、糙米、五穀米)煮三菜一湯,可是配菜卻經常會用到南瓜、芋頭、地瓜、蓮子、蓮藕、玉米、馬鈴薯等做一兩道菜。大家發現了嗎?一天三餐都在吃澱粉,比例可能還不只七十%呢!這個還算比較健康的,起碼吃不多不會太嚴重,卻是大多數人的飲食問題。我是不建議這種以澱粉為主成分的飲食,既便挑選優質五穀雜糧,澱粉;攝取仍超過三分之二以上,實在太多了。這樣吃的人,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不好,氣色一般般,只是小腹微凸,體力也可以,但就好像有些不足之處。如果是大魚大肉、大口吃飯、大碗喝酒來者不拒,那可就不得了,不僅僅是澱粉吃太多而已,葷素蛋白質與油脂都太多,這種生活方式一定是最嚴重。可以這麼說,這樣的人一定容易發炎或體重過重,也容易消化系統出問題,就是脾虛了。我們吃的油,就是要供應全身生理需求和燃燒產生熱量,油脂萬一吃太多,肝膽胰負荷不良,一般就是以排泄掉居多。但是蛋白質呢?吃多了用不掉就會經由糖質新生作用轉變成葡萄糖,燃燒不完就是存起來變成脂肪,跟澱粉一樣,那是因為都吃太多了。千萬記得,現代人幾乎都吃太多了,也就是攝取太多熱量了。其實我們吃的每一口飯都有可能是多吃的,這麼多的熱量用不完,最後就會變成我們的身體脂肪。運動量又不夠,體重多半過重,淋巴循環當然不好,氣血當然不順,濕氣堆積難以排除,當然脾虛濕氣重。最後!千萬別忘了,這種過食的飲食方式,可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實際生活,不僅僅是咳嗽病人而已,是大多數報告皆是如此,尤其中老年人更是明顯脾虛濕熱,這就是真正原因。我始終推廣的是三大營養素(蛋白質、澱粉、油脂)三分天下的觀念,這才是最佳的飲食比例羅醫師的醫方小講堂做對三件事,改善脾虛體質!1.減少所有的澱粉食物我都跟病人這麼說,請減少三分之二澱粉攝取量,所有三白食物種類一律忘記它的存在,攝取三倍的青菜,用好油、健康的鹽,再加各種葷素蛋白質,做個好吃的料理。蔬菜纖維質很高可以加好油料理,美味且不會餓到肚子的,養成七八分飽,反而會幫助消化。通常執行一個月後,我的病人都會告訴我,羅醫師我減了二公斤了,精神、體力、臉色變好,身體舒服多了。我就會相對回饋告訴他們的血糖、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等數值也都降低了。這樣的結果,自然是濕氣降低,腸胃健康免疫力又好,當然什麼感染來了都不怕。2.補充各種益生菌利用益生菌和酵素再強化腸胃消化系統,脾經前是大腸經和胃經、脾經後是心經和小腸經,這明白的解釋著腸胃健康了,居中的脾當然容易健康,道理很簡單,但需要持續不懈。※本文摘新自然主義《治咳寶典:臨床38年名醫:預防與照護感冒、流感、黴漿菌感染、新冠肺炎和各種肺炎必讀》
-
2021-06-09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疫情警戒延長 中醫師:按壓這些穴道提升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延至6月底,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不必要的與人接觸,居家時間延長,外出運動機會也大幅減少,南投醫院中醫科推薦在家可多按摩3穴位,居家保養提升自我免疫力。南投醫院中醫師賴卉蓮說,適合養氣穴位包含氣海、關元,氣海為先天之氣聚集之地,關元則貯存先天元氣,以大拇指指腹按摩可以達到調補元氣的作用,體質偏寒者也可搭配溫敷,有調中補氣之效。氣海穴位在肚臍下1.5寸,約食指中指併攏的寬度:關元,肚臍下3寸,約食指到小指併攏的寬度。補腎穴位,太谿、復溜。賴卉蓮說,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太谿為足少陰腎經的原穴,腎經的氣血都由此向外轉輸,按壓太谿可以補腎陽益腎陰;復溜為腎經的經穴,也是治療身體水液失調的要穴,按壓復溜有補腎滋陰、利水消腫的功效。太谿:足內側,內踝尖後方與阿基里斯腱之間的凹陷處。復溜,位在小腿內側,太谿上2寸,約食指到無名指的寬度。補脾胃穴位,合谷、足三里。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賴卉蓮說,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具有疏散風邪、和胃通腸的功效;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合胃補益氣血的功效。按壓合谷足三里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及代謝,提升免疫力。合谷,拇指與食指併攏,肌肉隆起最高點。足三里,膝下三寸,約四指幅,脛骨旁開一寸,約拇指的寬度。賴卉蓮醫師提醒,在按壓穴位時,同一穴位可按壓約1至2分鐘,有酸、麻、脹的感覺即可達到效果,不需用力揉壓,以免過度刺激反而受傷。疫情當下,避免外出的同時,除了藉由規律作息、飲食均衡保持抵抗力,在家時不妨按壓穴位來提升免疫力。
-
2021-05-31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施昀廷:喝茶可控制血糖?中醫師建議3種適合糖尿病患的茶飲
糖尿病人口已超過200萬人,堪稱新一代國病,其分成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其他疾病引起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且超過九成的患者多屬於第二型。(延伸閱讀/營養師帶你逛市場:https://reurl.cc/Q7qKbo)簡單來說,糖尿病就是因為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引起,其常見的症狀有:多吃、多喝、多尿(簡稱三多)、不明原因疲倦、明顯的飢餓感、體重莫名減輕、皮膚癢、視力越來越模糊、傷口不易癒合、足底有針刺感等。當身體出現上述這些症狀就要小心了,很可能糖尿病上身,須多加注意!罹患糖尿病會有哪些併發症呢?由於糖尿病會影響末稍血液循環,使得血管品質變差,造成所謂的大血管病變(中風、心臟病、手腳無力麻痺等)及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甚至腎衰竭、組織壞死等),若照護不周,嚴重者易導致洗腎或截肢。那麼,從中醫角度如何看待糖尿病呢? 糖尿病臨床症狀與中醫「消渴病」相似,一般常將消渴病與糖尿病互相連結。發病原因有:• 1. 情志失調:長期精神刺激,導致氣機鬱結,進而化火,消爍肺胃陰津而發為消渴。• 2. 飲食不節: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導致脾胃運化失職,機熱內蘊,化燥耗津,發為消渴。• 3. 勞慾過度:素體陰虛,復因房事不節,勞慾過度,耗損陰精,導致陰虛火旺,上蒸肺、胃,而發為消渴。主要分成三種證型:1.上消:肺熱傷津2.中消:胃熱熾盛3.下消:腎陰虧虛 陰陽兩虛 然而,糖尿病患者在茶飲的選擇上,則可根據身體及病程需求,選擇合適的茶飲,調解血糖。說明如下: 1.蘋果綠茶:蘋果味甘性涼,能生津潤肺,富含楊梅素、綠原酸、阿魏酸等,都是調整血糖的植化素,蘋果的果膠能延後飯後血糖的上升,因此,輕度高血糖的人或糖尿病患,可以在飯後吃一點蘋果,延緩飯後血糖波動。綠茶性寒味苦,綠色屬肝能清肝火,內含的兒茶素能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幫助降血糖,而茶中的茶多酚則有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2.苦瓜人參露:苦瓜性寒味苦,含有苦瓜苷能刺激分泌胰島素,苦瓜有一種特殊多胜肽類,構造類似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功能,苦瓜中的粗纖維、果膠不僅可以解決便祕,刺激腸道蠕動,還能幫助控制血糖。人參性微溫味甘微苦,歸心、肺、脾經,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對肺熱傷津的消渴有良效。3. 決明子玉米鬚茶:決明子性微寒味甘、苦、鹹,歸肝、腎、大腸經,能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補腎,改善胃熱或腎陰虛引起的消渴。玉米鬚性平味甘,能利尿消腫,清肝利膽,調節血壓血糖。適當的茶飲可以幫助身體及血糖的調節,也為枯燥乏味的飲食控制中帶來一些樂趣。但記得還是要定期回診,觀察血糖數據的控制狀況喔!【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4-15 養生.營養食譜
春天養肝就喝綠拿鐵 陳月卿教加這二樣東西還有助身體抗疫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加上高油高脂、膳食纖維不足等精緻飲食影響,脂肪肝情況普遍。元氣網粉絲團今(14日)邀請到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養生達人陳月卿,以「全食物飲食法」教大家春季養肝飲食。養肝,就讓「綠色」入肝,陳月卿首先要推薦「綠拿鐵」,它對降B肝病毒、減少脂肪肝有莫大助益,也有很多人靠它成功減肥、也有利養顏、降血糖。綠拿鐵養肝 抗疫加強版加香料陳月卿丈夫、前陸委員會主委蘇起在30年前健檢檢出肝腫瘤,也因夫妻二人本身都有B肝病毒帶原,因此在丈夫切除腫瘤後,全家也一起養肝,開啟他們喝綠拿鐵的契機。陳月卿指出,其實綠拿鐵的製作很簡單,食材就是當季綠色蔬菜,不一定用哪種菜、常常替換更好。先將蔬菜燙熟去除質酸,水果大概2~3種,再加上一些綜合堅果、大豆胜肽,如此蔬菜、水果、油脂、蛋白質都有了,這就是基本款的綠拿鐵。而目前全世界還在新冠肺炎疫情當下,陳月卿教「抗疫加強版」的綠拿鐵只要加入一些香料:薑黃及黑胡椒粒,抗氧化、抗發炎、抗老化的能力馬上提高20倍。有網友問到許多蔬菜不愛吃怎麼辦?陳月卿指出,可以用一般大眾接受度較高的十字花科蔬菜或高麗菜;或加入你愛吃的水果,用水果的香味蓋掉不愛的蔬菜,也能達到均衡攝取蔬果的目的。但也有網友擔心,加水果會不會讓血糖飆升?陳月卿回答,她所喝的「全果汁」都是採用天然完整不經加工的全食物,也不需濾渣,所有膳食纖維養份都完整攝取。只要注意不要用太甜的水果,蘋果、芭樂、奇異果、桑葚等就是很建議的水果。唯一要注意的是,洗腎患者的忌食範圍較廣,應與營養師討論再食用。溫優格減肥 幫助腸道長好菌果汁打完後再加優格吃更好,陳月卿指出,常吃優格可以增加IGA免疫球蛋白,讓身體免疫力更強大。優格也適合有乳糖不耐症而不喝牛奶的人。而大家平常習慣吃冰的,其實溫優格還有減肥功能,非常適合夏天食用。如果你不放心買外面的優格,陳月卿教大家自己在家做,到有機店買優格菌粉也沒有一定要買哪種,建議常換店家或品牌,這樣可以有機會吃到更多好的食物,若不小心買到不好的也可分散風險不會長期吃。紅橙黃綠紫黑白 高鈣黑芝麻豆奶保肝兼補脾癌症已是現代人的常見文明病,陳月卿也在癌症關懷基金會長期推廣「抗癌二杯」,除了有豐富植化素及膳食纖維的綠拿鐵(偶爾你也可以換桃紅色)可以保肝、抗癌,但如果春季補肝補過頭,反而肝火太旺,另一杯她就要推薦豆穀類「高鈣黑芝麻豆奶」,也有異曲同功之效,順便還可補脾臟,及增加植物性蛋白質,很適合年過六十想養肌的族群。選用黃豆、黑豆事先泡過後煮或蒸熟,及加四分之一碗的糙米,豆類加米,可以大大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還有黑芝麻及一點點冰糖、熱水,喝了更溫暖。抗癌二杯 腫瘤消失了陳月卿分享癌症關懷基金會一位癌友,在2015年中檢查出腦部長了淋巴癌,經歷化療四次腫瘤還沒變小,放療打了32次才小了0.3公分,後來到癌症關懷基金會尋求幫忙,靠著癌友飲食密碼及喝「抗癌二杯」,2016年9月後再檢查又小了0.4公分,從此加入當志工服務更多癌友,之後再追蹤腫瘤竟消失了。陳月卿指出,除了飲食改變,也要改變生活方式,再加上當志工後心境更開朗,最終是身體的自癒力幫助了他。她建議一般人可以綠拿鐵及高鈣黑芝麻豆漿每天輪替,一天喝一種;至於癌友則建議一天喝二杯,綠拿鐵及高鈣黑芝麻豆漿各一杯(300c.c.)。優格+黑芝麻醬+香蕉 紓壓好物最後談到現代人普遍壓力大,壓力一大就想吃高糖、高油的東西,惡性循環卻讓腸躁症、憂鬱症上身。陳月卿建議吃優格+黑芝麻醬+香蕉。香蕉是天然的抗憂鬱藥物,再加一點好的油脂黑芝麻醬,就是一道健康版的紓壓食物。那為何不用白芝麻?陳月卿說其實黑白都很好,黑芝麻的鈣和鐵較多、白芝麻的油脂多。她的習慣是夏天多吃白芝麻、利於入脾,秋冬則吃黑芝麻入腎。
-
2021-03-28 養生.營養食譜
補脾胃、固元氣…4月鳳梨正對時 藥師教你養生鳳梨餐怎麼煮
為協助銷售鳳梨,台南市在地藥師與楠西「芒果農創玫瑰綠柏園」果宴餐廳合作,研發「鳳梨藥膳養生雞湯」及一系列的鳳梨饗宴來挺在地果農,同時推廣給民眾,讓民眾不只把鳳梨當水果吃,也能將鳳梨入菜來提高食物的風味。不止當水果 鳳梨入菜促食欲台南市藥師公會常務監事史宗良表示,鳳梨含有豐富的鳳梨酵素,可提煉作為西藥的消炎藥,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鳳梨補脾胃、固元氣、制伏亢陽,尤其4月後的天氣越來越熱,現在吃鳳梨不僅甜度夠、水分足,多吃鳳梨更可幫助台灣的鳳梨農度過難關。共同開發鳳梨養生餐的綠柏園果宴餐廳主廚沈啟聰也說,現代人注重養生,希望吃的豐富多元、吃完對身體又沒負擔,因此,在與藥師共同開發的過程中,不僅將雞、鴨、魚、蝦、貝這些常吃的食材拿來當做菜色的主軸,就連民眾最容易上手學得的炒飯也拿來當作題材,目的就是要讓民眾愛上鳳梨做的菜。台南市藥師公會和「芒果農創玫瑰綠柏園」共同開發出的鳳梨養生餐共有十道菜色,分別為:鳳梨燒烤雞、金鑽虱目魚羹、鳳片象拔蚌、青芒果鳳心魚、金桔鳳梨蝦、櫻桃鴨鳳梨炒飯、沙拉鳳梨帆立貝、蔭醬鳳梨炒時蔬、鳳梨藥膳養生雞湯、鳳梨山藥捲。同時印製有部分菜色食譜可供民眾索取,近來爆紅的景點「台版吳哥窟」楠西萬佛寺就在綠柏園果宴餐廳一公里處,市政府提供的假日免費接駁車也從綠柏園停車場發車到萬佛寺,每30分鐘一班車,民眾春假出遊,不妨可考慮前往台3線的旅遊景點,品嚐鳳梨美食,同時欣賞大片鳳梨田的美景。鳳梨食譜藥師公會並提供兩道鳳梨餐點可以在家自行製作,材料與做法如下:【鳳梨藥膳養生雞湯】約10人份材料:1.全雞一隻2.可供食用中藥材:淮山5錢、芡實5錢、蓮子4錢、人參鬚3錢、麥門冬3錢、茯苓3錢、玉竹2錢、枸杞1錢、肉桂5分、黑棗2顆、紅棗2顆3.鳳梨1/4顆.4.清水2000c.c.5.米酒少許6.鹽少許作法:1.將全雞洗淨或切塊洗淨備用。2.鳳梨削皮,取1/4顆鳳梨肉切片備用。3.將雞肉、可供食用中藥材、鳳梨切片、清水、米酒一起置入燉鍋中熬燉2小時,起鍋前稍做調味即可。【櫻桃鴨鳳梨炒飯】約10人份材料:1.白飯4碗2.櫻桃鴨胸肉切丁 (約5兩)3.鳳梨切丁 (約4兩),可視個人喜好加減4.雞蛋2個5.蔥花少許6.沙拉油少許7.鹽少許作法:1.先將切丁的櫻桃鴨胸肉下鍋炒熟。2.再將雞蛋打散下鍋炒鬆。3.加入白飯同炒。4.最後加入蔥花同炒調味,起鍋即可食用。
-
2021-03-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醫病天地/手腳冰冷虛寒 溫熱養生提陽氣
很多人有手腳冰冷等虛冷體質,穿再多都覺得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指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體內暖流運行不順,若要改善此情況,通常會從脾腎著手增強陽氣,除使用藥材與針灸外,也建議冬天可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虛寒體質者對影響陽氣的事物較為敏感,且不易調整,像夏天開冷氣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冷、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趙品諭表示,「冷底」嚴格定義是指重病、長年痼疾、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若僅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就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算是冷底。趙品諭指出,中醫調理通常會先從脾腎著手增強陽氣,例如用辛熱乾薑補脾、強心成分的附子補腎,肉桂性熱,也具有溫補腎陽效果。另外,也會使用艾灸來溫熱穴味增強陽氣,每次針灸20至30分鐘,2、3天一次,冷底的人可每天灸;趙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如羊肉等辛溫大補食材。料理時可使用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辛香料酌量入菜,產生熱度;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陽氣過度耗散,建議冬天早睡晚起,待白天較溫暖後再出門,維持運動習慣,但天冷時可改在室內,不要到戶外吹冷風。
-
2021-03-03 養生.抗老養生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常聽許多女性朋友說自己體質「冷底」,除了手腳冰冷、常感寒冷、容易生病,還難以受孕,感到沮喪。所謂「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就減少30%。面對「冷底」體質,不可不慎! 百病起於寒,小心冷底體質耗損免疫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中醫師趙品諭表示,中醫看「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 體內暖流若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總會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例如,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 真冷底、假冷底,傻傻分不清 趙品諭指出,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氣喘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僵硬、肌肉痠痛、憂鬱懶散、女性生理期不順等。不過,「冷底」體質的嚴格定義,是指罹患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 她進一步說明,如果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而中醫調理「冷底」體質,會從兩方向著手,趙品諭提醒,中藥材藥性強,須由中醫師調配服用為宜。 中醫調理冷底體質,分成兩方向進行 真的是冷底體質!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具強心成分的附子,用來補腎可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 如果不是真冷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常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她特別提供一道簡易茶飲,以容易取得的土肉桂葉為主,它和肉桂同樣具驅寒溫陽之效,劑量較為溫和;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 肉桂暖身茶飲 藥材:土肉桂葉、魚腥草或金銀花 煮法:1人份取3、4片土肉桂葉,添加魚腥草或金銀花約0.5錢,放入500cc的水,煎煮至水滾即可。 TIPS:白天飲用適量為佳,不宜晚上喝,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 中醫艾灸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 趙品諭提到,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穴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一次,而真正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 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不適合,甚至會過敏,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此外,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三九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之效。 趙品諭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也可多使用辛香料,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 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是,天寒時更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她呼籲,也應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風大時最好在室內運動,別到戶外吹風。
-
2021-02-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天手腳冰冷陽氣不足! 土肉桂葉配魚腥草泡茶驅寒氣
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認為,體溫每降低1度,免疫力就減少30%,中醫觀點認為冷底的虛寒體質,身體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夏天吹冷氣就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都覺得手腳冰冷。建議可以補足腎與脾的陽氣,熬夜會造成陽氣過消耗,最好早睡晚起,白天日出在外出活動,比較不容易受涼。中醫看「冷底」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內暖流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趙品諭補充,例如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另外,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肌肉僵硬痠痛、憂鬱不好動、女性生理期不順等。但趙品諭也說,「冷底」的嚴格定義是指罹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但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趙品諭表示,中醫調理「冷底」的方式,分為2大方向,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具強心成分的附子,用來補腎可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然上述中藥材藥性強,須由中醫師調配為宜。趙品諭強調,醫講究「藥食同源」,如果不是真冷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有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趙品諭提供簡易茶飲,以土肉桂葉為主角,和肉桂同樣具有驅寒溫陽之效,但容易取得,劑量較為溫和,可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白天飲用適量為佳,不宜晚上喝,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趙品諭也說,中醫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1次,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並不適合,甚至會過敏。趙品諭建議,可以利用「三九貼」,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效果。趙品諭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的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不妨使用辛香料。趙品諭補充,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可產生熱度,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是冬天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運動習慣仍要維持,天冷時最好在室內做,不要到戶外吹風運動。★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2-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天氣多變引發氣喘 藉中醫改善體質
天氣變化大、接觸過敏原、感冒、空氣汙染、刺激性氣味或特殊飲食,容易誘發氣喘發作,除了西醫治療外,透過中醫的治療也可以改善肺部氣血循環,進而減少氣喘發作。氣喘指的是有呼吸困難、咳嗽、胸悶、喘鳴聲等兩種以上症狀,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氣喘的成因是慢性呼吸道發炎,氣管對於一些無害的物質的過度反應,因而造成氣管支氣管狹窄、氣道黏液分泌增加、氣道壁增厚,會有咳、痰、喘、胸痛的表現。中醫觀點來看,氣喘因為外邪(誘發因子),引起體內發炎反應而導致「痰濕阻肺」,日久造成氣管有「氣滯血瘀」的病變。氣喘發作急性期,痰多黃或白、咳喘嚴重者,可使用黃芩、桑白皮、半夏、款冬花等化痰平喘的藥物治療。慢性期則著重調養肺脾腎,若有胃食道逆流或大便不成形,給予補脾;若喝冰冷飲料容易發作者,給予溫肺益氣藥物;若年紀大或反覆使用類固醇者,則給予補腎。中醫治療氣喘,在於體質的調整,藉以改善肺功能、降低發作次數,並減少急性發作藥物的使用。甚至可以治療其他併發的疾病,例如胃食道逆流、慢性上呼吸道症候群、過敏性鼻炎等,常在治療氣喘的過程中,一併獲得改善。除使用中藥治療,氣喘患者平常可以多按摩天突、大椎、肺俞等穴位,可以補氣並緩解發炎現象。也可以使用溫熱的藥物來進行穴位敷貼,例如三伏貼或三九貼,透過有溫補、祛寒、化痰的藥物來改善肺部氣血循環,進而減少氣喘發作。建議氣喘患者平常應早睡早起、多運動、注意保暖,忌食冰品,多吃蔬果和魚,也可適當攝取生薑等較溫性食物,肥胖者應減重。
-
2021-01-12 養生.抗老養生
祛寒保暖 中醫師推薦喝2茶飲、吹風機吹5穴
● 小寒過了,大寒將至,體內陽氣開始生長● 祛寒保暖,為來年健康打底● 冬天脾胃虛寒,要補脾氣腎氣寒流接連報到,明明穿了好多層衣服,還是冷到不想動,這樣你可能沒抓到冬天祛寒保暖的重點。開業中醫師彭溫雅提醒,現在做好驅寒保暖,可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好底子。她並傳授祛寒妙方,兩款暖身茶飲、五個保暖關鍵穴位,加上早上出被窩靠一支吹風機,就能就讓全身暖起來。1月5日是小寒,20日是大寒,彭溫雅表示,這是冬天最後兩個節氣,人體內陽氣開始生長,以備進入萬物生長的春天。此時陽氣不像夏天外顯,反而潛伏於體內像個小火爐,所以人們會感到消化功能變好、食欲旺盛。冬天吃太油膩 脾胃負擔重雖然吃東西可以讓身體溫暖,但並非祛寒保暖的正道。彭溫雅說,冬天食欲旺盛,短時間內若暴飲暴食,吃下太多油膩、重口味食物,反而會讓脾胃負擔太重、脾氣虛,加上天候濕冷,結果痰濕堆積於身,身體浮腫無力,精神不濟。要從內達到祛寒保暖,建議避免吃太多冰冷或油膩辛辣的食物。婦幼補脾氣 男性長者補腎彭溫雅提醒,保暖、避免室內溫差過大,是冬季保藏陽氣的重點,因為寒冷和溫差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容易使心血管疾病發作,也會導致循環不良,手腳冰冷、關節疼痛,其中以膝關節不適最常見。脾胃腎在冬天容易虛寒,建議女性和兒童把重點放在補脾氣,男性長者則要補腎氣。推薦五味子茶、杜仲茶兩款暖身養生茶飲,分別可用於補脾氣、補腎氣。起床先熱穴位 由下往上吹早起離開被窩時,冷熱差異大。彭溫雅建議,可在床邊擺一支吹風機,還有早上起來要穿的衣褲、襪子,先用吹風機把五個重要保暖穴位吹一遍,再穿衣服,保證全身暖烘烘。吹風機保暖的技巧是從下往上吹,依序是腳底的湧泉穴、肚臍的神闕穴、後腰的命門穴、頸後的大椎穴、頭頂的百會穴。寒氣從腳底上來 穿襪保暖彭溫雅說,不需要吹太久,只要開始有溫暖的感覺,就可以穿上該部位的衣物,從襪子、上衣、圍巾、帽子依序穿上。寒氣都是從腳底上來,所以穿襪是保暖關鍵,即便在家也要穿上襪子或拖鞋,不要赤足踩地,否則就算穿很多,還是會感到寒冷。
-
2021-01-0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惱人富貴手只能擦藥?中醫師提,喝中藥方也能改善
46歲的李小姐,因為工作關係,需要時常接觸水及清潔液,導致雙手皮膚出現紅腫、搔癢、脫皮又粗糙,左手的中指及食指皮膚更是嚴重龜裂,即使用了類固醇藥膏仍無法控制,到了天冷時,傷口更是裂到出血。收治個案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該患者右手掌心起紅疹,伴隨細小水泡,因此,給予換膚方3.0,早晚服用2次,並使用科學中藥當歸拈痛湯治療,加一天1次外洗方。1周後,搔癢感減少,不需外洗方;1個月後,雙手已無龜裂;治療4個月後,只需擦護手霜保養即可。謝旭東指出,富貴手屬於手部濕疹的一種,好發於手部需經常接觸清潔劑的人,舉凡家庭主婦、醫療人員、飲料、餐廳、美髮業者等,手部因反覆受到刺激,使得皮膚脫皮、角質增厚,紅腫搔癢部位常流湯流水,伴隨有水泡,反覆發作,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中醫認為,富貴手與外在環境習習相關,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病,所以,仍是受到本身體質影響。謝旭東說,四肢若缺少氣血濡潤,就容易出現手腳冰冷、肌膚乾裂的症狀。而「脾主四肢」,脾是後天氣血生化的來源,將脾胃功能調理好,使氣血生化無虞、運行通暢,使手部末梢能夠獲得濡養,手部肌膚就不會乾裂;而「腎主水液」,腎能主持全身津液代謝,調節水液平衡。謝旭東進一步說明,富貴手的治療上,需脾、腎並調,補脾除濕能夠消腫抗炎、調腎補虛能夠養陰潤燥。從內在的體質調理,再配合外用藥效果加倍,才有根治的機會。有別於西醫的外用藥膏,中醫喝的「換膚方3.0」,能針對於富貴手的病因著手,富貴手龜裂得越厲害,表示內在發炎越嚴重,控制得了發炎,脫皮狀況才能減輕。謝旭東提到,「換膚方3.0」中,加入蒼朮、茯苓除濕止癢;知母、石膏抗炎消腫;生地養陰潤燥調節免疫,增強肌膚的抵抗力,能幫助富貴手痊癒,又能降低復發機率。他建議,除了用藥,生活也應減少手部接觸刺激物質及過敏原的機會,若免不了得碰到,則需使用手套。手在脫皮、龜裂、腫痛、搔癢厲害時,先使用外用藥膏治療,等發炎搔癢降低後,才使用護手霜保養。此外,洗手時水溫宜溫不宜熱,因過熱的水溫會使手部乾裂更厲害;適時的使用護手霜,為肌膚鎖住水份;應少吃會誘發肌膚搔癢食物,如油炸燒烤、麻油雞、羊肉爐等,也不宜喝冷飲,使腸胃代謝水濕的功能下降。推薦茶飲:地膚子美手方材料:地膚子5錢、金銀花3錢、生甘草2錢。煮法:將1000cc水加入藥材後煮至500cc即可飲用。使用方法:如果手搔癢厲害,可以連續喝三天,一天一杯,只屬於救急治標的止癢方法。注意事項:藥性偏涼,如果體質偏冷,需諮詢醫師是否適合才能飲用。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謝旭東
-
2020-11-30 科別.消化系統
醫病天地/胃食道逆流 易誤為心臟疾病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發作時常有心悸、胸悶症狀,許多人誤以為是感冒或心臟疾病;南投30歲張小姐因感覺頭暈、心悸,醫師檢查心臟無異常,轉介到肝膽腸胃科以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確認是胃食道逆流引起;台中林太太也因喉嚨卡卡不舒服,以為是感冒,後來確診是腸胃問題。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說,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加上飲食精緻化、吃消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問題,典型除了胸口灼熱、胃酸逆流症狀,有時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作祟。胃食道逆流除了藥物治療,更需要調整飲食習慣;南投醫院中醫師賴卉蓮說,患者可能與脾胃虛弱、情志影響、飲食不節有關,或許是體質不好、過勞導致脾胃受損,有些因心情鬱悶、易怒傷肝導致氣機阻滯,最多見是飲食不節,偏愛煎炸、黏膩食物,或過飢過飽損傷脾胃。中醫治療多使用制酸藥物,或以健脾、養胃中藥修復胃黏膜,最重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如鬱悶加疏肝理氣藥材;飲食過飽或食積者加消食;過食生冷者以溫補脾胃改善,也可按摩內關穴與足三里穴預防保健。賴卉蓮提醒,生活習慣調整很重要,應保持三餐定時定量、少吃易生痰或促進胃酸分泌食物如柑橘類、番茄、辛香料、碳酸汽水及甜點等、糯米等難消化食物也避免,規律運動外,避免熬夜、抽菸、喝酒、吃消夜等。
-
2020-11-2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35歲後小心缺鈣!要顧骨本中醫師這樣建議
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常見慢性病之一,隨著飲食改變,有日趨年輕化趨勢,醫師提醒,35歲後若常有腰背疼痛等症狀,就要特別注意,也可透過儀器檢測,及時治療改善。柳營奇美醫院中醫師許益彰說,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定義,骨質疏鬆症為因骨骼強度減弱致使個人增加骨折危險性疾病,骨骼強度包含骨密度及骨品質,其中骨密度可藉由中軸型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來測定,當骨密度T值(T-score)介於-1.0到-2.5間,稱為低骨量或低骨密;當T值等於或小於-2.5時,則診斷為骨質疏鬆症。許益彰表示,骨質疏鬆症常見症狀為腰背疼痛、身高縮短、駝背、骨折,往往非由單一因素造成,老化、停經、缺乏運動、營養不良或不均、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不足、藥物副作用(如化療、類固醇)、抽菸、過量飲酒等都是危險因子。他提醒,若發現身高比年輕時減少4公分、靠牆站立時頭離牆壁大於3公分、或肋骨下緣離骨盆上緣小於2公分,建議盡速至骨科檢查,並接受治療。許益彰表示,中醫在治療骨鬆,以補腎、補脾為主,輔以活血化瘀,部分補腎藥可有提高骨礦含量及骨密度,如「獨活寄生湯」有抑制蝕骨細胞、「淫羊藿」含有植物性雌激素、「杜仲」有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和分化成熟作用。補脾藥可促進消化系統、增加鈣及維生素D吸收,如「活血藥」可改善微循環、促進骨質修復與新生。另外,中醫還可使用針灸、拔罐、中藥薰蒸、推拿,刺激膀胱經、腎經上穴位,可緩解疼痛,還有助於疏通腰背經絡、改善氣血循環,有一定程度補腎作用,達到防治骨鬆。他建議,養成規律運動,也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如健走、慢跑、太極拳、八段錦、重訓等對骨密度提升尤佳,但須注意運動強度適中即可。飲食上可多攝取富含鈣質、維生素D3及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及乳製品、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小魚乾及深綠色蔬菜等;日常生活要養成每日曬15分鐘太陽習慣,幫助體內維生素D生成。
-
2020-11-28 科別.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易誤為心臟疾病 醫師建議這樣做可改善
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且發作時容易感覺心悸、胸悶,南投縣30歲張小姐便因為感覺頭暈、心悸,擔心是心臟疾病就醫,但醫師檢查發現心臟並無異常,轉介到肝膽腸胃科透過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確認心悸、胸悶其實是胃食道逆流作祟。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是肝膽腸胃科專家,他說,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加上飲食精緻化、吃宵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越來越多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熱、胃酸逆流之外,胸痛、吞嚥困難、咽喉有異物感、咳嗽、清喉嚨等症狀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症狀。胃食道逆流除了藥物治療,更需要調整飲食習慣。南投醫院中醫師賴卉蓮說,胃食道逆流可能與脾胃虛弱、情志影響、飲食不節等有關。脾胃虛弱的人因體質不好或是過勞導致脾胃受損。患者心情鬱悶或易怒傷肝而導致氣機阻滯,影響脾胃消化。或者患者飲食不節,偏食肥甘厚味、煎炸、黏膩等食物,或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賴卉蓮說,胃食道逆流治療除使用制酸藥物,常加以健脾及養胃中藥修復胃黏膜,再針對胃酸逆流原因治療,如情志鬱悶加以疏肝理氣;飲食過飽或食積者加消食;過食生冷者加以溫補脾胃來改善,也可經由按摩內關穴及足三里穴預防保健。內關穴位於手臂內側中間的兩筋之間,腕橫紋旁開三指寬度的位置,有寧心和胃的功效;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膝眼下四指寬,脛骨外一個拇指寬的位置,有調理脾胃的功效。生活習慣調整也很重要,應保持三餐定時定量、少吃易生痰或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柑橘類、番茄、辛香料、碳酸汽水、及甜點蛋糕巧克力等、少吃糯米等難消化的食物,規律運動,避免熬夜、抽菸、喝酒、吃宵夜等,都是預防胃食道逆流的好習慣。
-
2020-11-1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太苦了,中藥裡能加糖嗎? 正確做法應是這樣吃!
對於很多病症,中藥湯劑有著很好的效果,但是當中藥那種苦味在口腔裡瀰漫開來浸潤咽喉的時候,常有人不習慣服用,開始思考中藥裡能加糖嗎?對於在中藥裡加糖的做法,是不提倡的。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和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性味的中藥具有不同的藥效。其中,辛能散、能行;甘能緩、能補、能和;酸能收、能澀;苦能洩、能燥、能堅;咸能下、能軟。一般來講,甘味藥多用於治療正氣虛弱、身體諸痛、調和藥性及解毒等。如甘草調和藥性並解藥食之毒、飴糖緩急止痛等。中藥的「味」改變,功效也可能隨之改變,因此不能隨便在中藥裡面加糖。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甘草的主要成分有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甙、甘草類黃酮等,甜味來源於此,跟蔗糖(白糖的主要成分)有著本質的區別。《本草綱目》記載:“蜂蜜,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則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因此,一般認為通過蜂蜜炙藥,能增加補脾益氣、潤肺止咳及減低毒性的作用。蜜炙中藥一般以炮製過的煉蜜為主,未經炮製的蜂蜜裡面含有的活性酶容易與中藥裡面的其它成分發生反應。所以如果需要添加蜂蜜改善中藥口味的話應該添加熬製過的煉蜜。紅糖具有益氣養血、健脾暖胃、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從養生的角度講,紅糖溫補的效果比白糖好。但是紅糖裡面成分相對複雜,含有一定量的鐵、鈣等元素,容易與中藥裡的蛋白質和鞣質起化學反應,從而影響藥效。冰糖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白糖和冰糖相對於紅糖而言,純度較高,性質較穩定,而冰糖的養生功效強於白糖,故一般推薦添加冰糖。添加優先順序為:冰糖>白糖>紅糖。可見,在煎藥的時候是絕對不可以加糖的。煎藥除了把有效成分煎出來之外,本身過程中也有很多的成分在互相發生化學反應,我們無法保證加進去的糖是促進了療效,還是降低了療效。所以煎藥過程中是絕對不可以放任何與療效無關的輔料。從原則上來講,不改變藥性的情況下可以加點糖,以冰糖為首選。同時要結合自身身體狀況來考慮。糖尿病、血糖高的患者本身是要控製糖分攝入的,這種情況下是不能加糖的。患者無法確定是否影響療效的情況下也是不可以加糖的。正確的做法是,將中藥湯汁在合適的溫度下飲用完後,可以嘴裡含塊糖或者陳皮蜜餞之類的,用來改善嘴裡苦澀之感。(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1-11 養生.抗老養生
冬季進補千萬別瞎補!當心成為心腦血管病癌症的推手 不同年齡不同體質進補方法看這邊
冬季陽氣內斂,冬補順應自然;冬季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更容易使進補的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能讓人擁有相對健康的體魄。說到進補,大多數人會選擇肉類——今天羊湯、明天燉雞、後天再吃魚。可這補了又補,身體沒見強壯,腰圍卻粗了一圈,過多的脂肪堆積又往往成為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的推手。因此,冬季進補,千萬別瞎補!冬季進補有「四忌」除了忌凡補必肉,以下四大忌也要避免:1.忌不分地域地域不同,氣候差異大,進補也各有側重點。天氣寒冷地區,進補宜用溫熱之味,像羊肉、羊排等,補品如參茸等,禦寒助陽的功效好。氣溫相對較暖和地區,宜清補,吃些雞、鴨、魚類是不錯的選擇;而雨量少氣候偏乾燥地區,宜潤補,如燉銀耳百合、冰糖雪梨等。2.忌不辨體質案例:三十歲的小王,前幾天因為加班較多,感覺身體特別疲憊,就喝起了父親的大補湯,但喝了三四次後,不但疲乏沒解,反而開始出現便秘、咽乾、牙齦腫痛的症狀。就診後,醫生表示,進補因人而異。虛者補之,像老年人生理機能減退,體質較弱,適合適量進補;而像青壯年,生理機能旺盛,並不需要特別大的進補,或者可以小補。不僅如此,“體虛”也分不同類型,補法不同:①陰虛生內熱,常口乾舌燥、心煩氣悶。可以選擇偏涼性的藥,如石斛、玉竹、麥冬等;食物可以適當多吃白蘿蔔、蓮子、冬瓜等。②陽虛生內寒,有四肢不溫、畏寒怕冷、大便溏薄等症狀。可以選擇健脾補氣血的藥,如山參、蟲草等,平時可適當吃桂圓、羊肉,用桂枝泡水飲用等;③氣虛患者,多有乏力氣短、自汗、食慾不振的現象,可以選擇補中益氣的藥材,如黃芪、人參;食物可以多吃些山藥、蓮子、茯苓等。④血虛患者,多面色蒼白、指甲易斷、失眠多夢,適合選擇補血的藥材,如阿膠、當歸、白芍。3.忌以藥代食不少人認為進補就是需要用一些中藥材,效果更好;更有甚者用補品代替一日三餐,這種做法也是不科學的。一來,藥食同源,其實很多食物的補益效果並不一定比一些昂貴的藥材差,像鐵棍山藥、板栗可健脾胃;紅棗、桂圓可養血安神……而且食補更溫和,對於身體太虛,難受補的人是比較好的選擇。二來,如果體質較差或是比較特殊,也可以將一些食材科學搭配,再加工處理,輔助提高效果,比如:腎虛者可將黑米、黑豆、黑芝麻等打成粉沖泡飲用;體虛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購買膏方服用。再者,人體對營養的攝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等飲食,而不能僅靠營養補劑。《皇帝內經》明確指出:補品更適用於調養虛弱的體質。4.忌多多益善有些人認為,多吃點補藥總是好的,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殊不知,過量的進補,也可能會加重脾胃、肝臟等負擔,使得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反而傷身體。立冬進補,推薦五個「三」一、「三」種蔬菜1.山藥:健脾開胃山藥是典型的藥食兩用的保健食品,健脾開胃,還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清蒸山藥、煲山藥粥和蜜汁山藥是三種值得推薦的山藥吃法。2. 白蘿蔔:清理內火冬季氣候很燥,每個人的火氣都很大、情緒也容易激動。尤其是老人家血管很脆弱,在這種氣候下,著點急血壓更容易升高,若是適當喝點白蘿蔔汁也可以清理內火,不讓情緒產生太多波動。3.白菜:可以控糖一到冬天,市場上的大白菜最吃香,既便宜又好吃。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幫吃起來口感比較“硬”,很多人喜歡燉著吃。我燉白菜有時會放些海帶。比單獨吃軟菜控糖效果更好。二、「三」碗湯水1.黨參黃芪燉雞湯:補益氣血雞1只,黨參50克,黃芪50克,紅棗10克,薑片數片,調料:料酒,精鹽,味精。將材料洗淨加清水煲1~2小時。有補益氣血的功效。2.蟲草花燉老鴨:補虛益精蟲草花10克、老鴨1只、枸杞、大棗、黃酒、生薑、蔥白、食鹽各適量。將材料洗淨加清水煲1~2小時。有補虛益精,滋陰助陽的功效。3. 栗子羊肉湯:補肝明目枸杞20克,羊肉250克,栗子50克,鹽適量,胡椒粉適量。羊肉性熱,味甘,中醫多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腰膝酸軟、虛勞不足、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等症。枸杞能夠滋腎潤肺、補肝明目。栗子可用於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羊肉性熱、板栗性溫,夏秋季節氣候燥熱,不宜多食,但冬天進補喝此湯就再合適不過了。三、「三」種水果梨、荸薺、蘋果、奇異果等不僅有滋陰清熱的作用,而且水分充足,富含維生素。1.梨:潤肺止咳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營養科魏幗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在營養專家眼中,梨素有“天然礦泉水”之稱。中醫認為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潤肺止咳。不過要注意,梨為性涼之品,多吃容易損傷人體脾胃,食之適量。2.甘蔗:清熱生津甘蔗是「補冬」的好食物。甘蔗甘可滋補養血,寒可清熱生津,尤其是吃了煎炒烹炸燒烤類的食物之後,喝點甘蔗汁正好能去去火。甘蔗含有的纖維多,常吃還可以提高牙齒的自潔和抗齲能力,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除了生嚼外,還可以做食療。3.蘋果:提供膳食纖維蘋果正是秋冬季上市的當季水果,相對好儲存。而且很多人天氣冷不敢吃水果,就可以煮蘋果或蒸蘋果吃。因為蘋果中怕熱的營養素極少,還能為我們提供膳食纖維。四、「三」杯茶飲天乾物燥的秋冬季節,常有咳不出、咽不下、嗓子乾癢痛的情況。當潤喉糖救不了你、抗生素又不能亂吃時,不妨對症泡上一杯藥茶,將呼吸道的種種問題拒之門外。1.羅漢果茶:清肺止咳使用時取羅漢果5~8克,去殼掰碎,用沸水泡後放涼飲用即可。可緩解慢性咽痛、乾咳,具有清肺止咳、清熱解毒、護嗓止痛的作用。2.石斛茶:生津利咽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每天取10克斛單品泡茶即可,有條件者建議再加甘草、玄參、桔梗,煎煮後取水服用。腸胃功能差、脾胃虛弱者慎用。3.金銀花桔梗茶:生津利咽取金銀花5克,麥門冬5克,桔梗3克,生甘草2~3克,胖大海、藏青果各2~3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具有生津利咽、緩解口鼻乾燥、咽癢咽痛的作用。五、「三」種零食1.枸杞:補腎益精冬季寒冷,補腎正當時。枸杞子歸肝、腎經,立冬後吃點能補腎氣、平補陽氣,益精明目,養血,延緩衰老。2.栗子:補脾健胃中醫認為,栗子性平、味甘,具有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又被奉為“腎之果”。而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緩解脾虛。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3.松子:潤膚止咳冬季皮膚乾燥,老人易皮膚瘙癢,進食松子仁,能養液息風,滋潤肌膚,預防和輔助治療皮膚乾燥症。同時,松子仁每百克含熱量681千卡,常食之能給機體提供較高的熱量,尤其在寒冷冬季,對老年體衰、體虛者補充機體的能量,更是頗有裨益。(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0-1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手腳冰冷怎麼辦?中醫教你吃對溫補食物
季節離冬天越來越近,氣溫也是逐漸地變冷,有些人已經武裝齊全的準備過冬了,暖暖包 、羽絨外套 、手套等等的禦寒聖物一一祭出,但還是手腳冰冷怎麼辦?何昱樺醫師說過:體質虛寒是造成手腳冰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是先天體質,有些人則是生活習慣造成的後天體質。體質虛寒遇上季節帶來的氣溫變化,有不少人會遇到皮膚乾燥、手腳冰冷的問題,還有一些女性會遇上月經不順的困擾。來看看你有哪些生活習慣,會造成天氣一冷就手腳冰冷呢?(1)缺乏運動(2)不喜歡喝水(3)睡眠時間不足(4)常吃生冷食物(5)著衣不夠保暖(6)常喝冰涼手搖飲建議多食溫補食物,有助於暖身,促進血液循環。◆溫辛食材:如薑、蔥、蒜,促進血液循環◆根莖類:如芋頭、馬鈴薯等等,膳食纖維多且含維生素C◆鰹魚:含豐富蛋白質、B群、維生素E等等豐富的營養◆紅肉:如牛肉、羊肉等,補脾胃、益氣血◆紅糖:補血、活血化瘀,適用於調理體質虛寒◆烏骨雞:益肝補腎,促進新陳代謝 來源出處:扶原中醫診所 延伸閱讀:葡萄含鐵量其實並不高! 改善臉色蒼白、手腳冰冷,這1類食物也是補鐵好物 長期吃素會導致身體虛寒? 多吃5類隨手可得的食物改善手腳冰冷  
-
2020-08-11 養生.健康瘦身
168斷食法瘦身 中醫提醒:這種人別嘗試
近期風行的「168間歇性斷食法」,每天進食集中在6到8小時內,其餘時間不得進食,標榜既能吃得飽也能瘦身,但中醫師提出警訊,並非人人合適。腸胃功能不佳的人不適合168斷食法,以免空腹期間脹氣,未進食又減少腸胃蠕動刺激,連帶使排便品質變差。集中飲食 降低腸胃蠕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楊佩鈺表示,好的減肥方法必須建立在「可以吸收、可以排出」前提上,否則對於身體都是一種傷害。減肥方式不該一體適用,應針對不同體質做規畫。楊佩鈺認為,減肥需要計算基礎代謝率,但腸胃功能弱的人即使正常飲食,腸胃都不見得可以妥善吸收,更何況是集中性飲食,減肥除了需要有效吸收,還得加上正常排便,如果腸胃道中沒有食物消化,會降低腸胃蠕動,使得辛苦斷食卻無效果。楊佩鈺表示,三餐不定時已是現代人生活常態,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腸胃功能不佳,像一早起床完全不餓,熬夜後隔天幾乎吃不下飯,都是腸胃不佳的警訊。此時,只要三餐定時定量,維持至少一個月,腸胃道功能就會慢慢恢復。吃得太少 反而不容易瘦楊佩鈺強調,「減肥最佳之道,應是飲食控制與運動兼具。」但近年國人常見的減肥方式並不適當,一是不吃,二是不控制飲食而靠運動減重,三則是吃酵素幫助排便。曾有一位護理人員找上楊佩鈺,希望減重,但她長期三餐不定時,又有胃食道逆流,減重初期,護理人員為了加速擺脫脂肪,吃得很少,第一個月體重下降速度非常快,但第二個月就停滯。楊佩鈺強烈要求,她才吃到建議的飲食量,進食足量後,隔天體重就下降。減肥時,人體要有一定的能量,腸胃不佳的人反而需要補充能量,增加刺激排便,人體吸收足夠能量才能減肥。楊佩鈺表示,中醫協助減肥,會使用一些補脾胃的藥,站在中醫角度,人體代謝與脾胃有關,加強脾胃能力,有助於代謝力增加。楊佩鈺提醒,想要減肥的人,可先諮詢醫師,瞭解自身體質後,再決定使用哪一種減肥方式,避免增加身體負擔,事半功倍。
-
2020-06-02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茭白筍適合三高患者吃 但切記要這樣煮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茭白筍水分多、熱量低,還含有維生素A跟C,每100公克的鉀含量約有180毫克,頗為豐富,除了高血壓跟心血管疾病患者吃茭白筍,有助於控制血壓外,糖尿病這類慢性病患,也很適合食用,但切記烹煮時要清淡。【記者陳惠惠、周小仙╱報導,出處/2008-07-07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美人腿 其實是病態莖茭白筍來自中國,是大陸特有水生蔬菜,個頭小,外觀猶如小腿,加上肉質白嫩,又有「美人腿」的封號。在台灣,5月到10月都是茭白筍產季。茭白筍吃起來鮮嫩爽口,但從植物學的觀點來看,茭白筍卻是染病植株的「病態莖」。「正常」的茭白植株毫無經濟價值可言,要靠黑穗菌的寄生跟刺激,茭白植株的莖部才會膨大,形成白皙脆嫩的筍狀嫩莖,是自然界裡非常有趣的一種現象。100公克裡 九成都是水振興醫院營養師周育如:茭白筍的水分很多,100公克裡93.5公克都是水分,纖維含量也很豐富,由於每100公克熱量只有22大卡,熱量相當低,對於想減肥的人,是很不錯的食材,吃了也會有飽足感。除了熱量低,茭白筍還含有維生素A跟C,每100公克的鉀含量約有180毫克,頗為豐富,除了高血壓跟心血管疾病患者吃茭白筍,有助於控制血壓外,糖尿病這類慢性病患,也很適合食用,但切記烹煮時要清淡,千萬不要煮得又油又膩。腎病患者 先燙過再吃唯一要留意的是,慢性腎衰竭患者食用前最好先燙過,降低茭白筍的鉀含量。不單是茭白筍,基本上,蔬菜的鉀含量都較高,都要先燙過。台灣茭白筍的產季為5到10月,5月是南投埔里的茭白筍,8到10月則輪到宜蘭礁溪登場,最後則是台北縣三芝的美人腿季。水煮冰鎮 口感更清脆茭白筍的口感跟竹筍有些許相似,價格卻來得便宜,怕胖的人,可以水煮後蘸素蠔油食用,不擔心體重的人可以酌量使用沙拉醬。水煮後冰鎮一下,可以讓口感更脆,有些人偏好茭白筍清甜口感,甚至什麼醬料都不加。雞肉、豆腐、茭白筍湯也是不錯的組合,除了清淡,還可以同時吃到蔬菜跟蛋白質,排骨、茭白筍湯也不錯。清熱利濕 夏季最適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廖麗蘭:茭白筍屬性甘、寒,有清熱利濕、利尿的效果,很適合炎炎夏日食用。尤其是體質較為燥熱的人,容易覺得心煩、口乾舌燥,以及小便較黃、味重,這時候吃一些茭白筍會有幫助。但要留意的是,體質虛寒容易腹瀉、肚子脹、頭暈,還會覺得手腳冰冷的人,最好減少吃茭白筍的頻率。有人建議濕疹患者吃茭白筍可以清熱利濕,這要看患者體質究竟是屬於濕熱或是脾胃虛寒型而定,前者適合食用,但很多濕疹患者都屬於脾胃虛寒型,吃太多可能症狀更嚴重,最好先搞清楚自己的體質。飲食調配 體寒者可食體質虛寒的人不是不能碰茭白筍,只要經過飲食上的調配即可。像是烹煮時加入乾薑,吃起來雖然不見得美味,卻有緩和胃寒的效果。另外,脾胃虛寒型濕疹患者也可以四神或四君子湯煮茭白筍。先將四神或四君子湯跟排骨燉煮40分鐘,再放進茭白筍,可以補脾胃兼利濕,不想吃排骨的人也可以只放茭白筍。氣血虛弱的人則可用當歸、黃耆跟紅棗,緩解茭白筍的寒性,先把藥汁煮30分鐘,熬出味來,再加入茭白筍後勾芡即可。
-
2020-05-0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睡醒仍想賴床,總是精神缺缺?醫師告訴你怎麼了
Q:春天回暖總是昏昏欲睡,該怎麼調整?A:睡醒仍想賴床,總是精神缺缺,春季出現這種現象的人並不少見。中醫師表示,時序進到春季,氣溫回暖,人體體表血液循環開始旺盛,此時供給大曩的血液與氧氣可能相對減少,因此使人容易昏昏欲睡,這個現象又稱為「春困」。中醫所謂的「肝」包含肝臟及內分泌系統,肝主疏泄、疏通調暢全身氣機;肝亦藏血,調節全身血量分配。因此,肝氣好壞影響人的精神、情緒、睡眠、月經等健康狀況,肝氣疏泄調節功能不佳的人往往也易出現春困。春季養生,在生活作息上應依循《黃帝內經》指引,「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晚上11點至凌晨1點肝經循行時間必須有好的睡眠,規律早起,多至戶外散步,並保持心情輕鬆,以避免氣機鬱滯。當春困發生時,可適度按摩太衝穴與足三里穴,前者可以疏肝解鬱、活絡氣血,後者可以調理脾胃、疏風化濕。腸胃健康與營養攝取同樣重要,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有腸胃消化功能正常且有均衡多元養分,包括肝臟在內的全身臟器都將得到滋養。另可適量補充山藥、芡實、薏苡仁、生薑等,有助除溼與補脾氣,適量補充韭菜則有健脾去濁與益肝補陽之效。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