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搜尋
茶飲
共找到
369
筆 文章
-
-
2021-06-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處方藥別亂吃 中醫籲預防用香包防疫茶
新冠疫情延燒,衛福部核准藥廠專案製造「清冠一號」中藥濃縮製劑;不過網路流傳清冠一號配方,有民眾依樣畫葫蘆去藥房買藥吃「防疫」。衛福部嘉南療養院表示,這藥須由中醫師處方使用、不能拿來預防保健,需中醫師診斷治療患者,千萬不要自行購買,以免未受其利先受其害。近來屢傳民眾在網路或向友人購買「清冠一號」或拿藥方到中藥房要求配藥。嘉南療養院表示,除了戴好口罩跟勤洗手,「維持正常睡眠、均衡的飲食、適量運動及配合中藥防疫茶飲輔助,提升抵抗力才是王道!」嘉南療養院中醫師戴步雲表示,新冠肺炎症狀傳統中醫歸列為「瘟疫」,在古代即有於端午節使用薰香法,即利用此等藥材內部所含精油來殺滅病原體,在實務上轉為佩戴「香包」來預防瘟疫民俗,或是單純點燃艾葉來避瘟。方法是在香包裝入適量薄荷、冰片、樟腦、丁香、藿香、香薷、荊芥穗、紫蘇、蒼朮、肉桂、辛夷、細辛、白豆寇、艾草、佩蘭、陳皮、石菖蒲等藥材。戴步雲指出,中醫對一般輕症治療方藥主要以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就是「蓮花清瘟飲」主成分,含有清熱解毒,宣肺泄熱藥物,也可治療流行性感冒,即熱毒襲肺證,由於藥性大多寒涼,並不適合作為保健用途。中醫對重症治療則可使用「清瘟敗毒飲」對症治療,減少血氧降至94%以下,使人在無意識下慢慢缺氧死亡。他說,預防勝於治療,多數民眾更需要可以居家飲用的「中藥防疫茶」, 藉以增加防護力。可取適量荊芥、大青葉、淡竹葉、豬苓、澤瀉、茯苓、生梔子、黃芩、知母、玄參、連翹、桔梗、甘草、牡丹皮、赤芍、生薑、浙貝母、栝蔞仁、桑白皮、杏仁、百合等藥材煮茶飲用。可諮詢中醫師協助調配中藥防疫茶,達到益氣固表的防疫功效。
-
2021-06-14 養生.抗老養生
農曆五月疫病多 中醫教居家5茶飲避疫去瘟
● 古代的農曆五月是「惡月」,瘟疫等傳染病多● 端午節是「惡日」,易身心不適,須防毒避疫● 製作香草植物精油香包,可防蚊今天是端午節,一年中陽氣最盛之日。正式入夏,天氣漸炎熱,蚊蟲孳生,古代稱農曆五月是「惡月」或「百毒月」。為避疫去瘟,不論古代或現代,自端午節這天起,民眾要展開防毒、除疫大作戰。夏天濕熱 傳染病流行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古人視為「惡日」,很多人從這天開始常感身心不適,直至農曆六、七月才會緩解。京華中醫診所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台灣夏天氣候濕熱,瘴氣盛行,端午節時陽光最熾熱,百毒齊發,許多傳染病(古稱瘟疫)伺機而起,今年更爆發新冠疫情,登革熱、腸病毒等傳染病也將進入流行高峰期。古代端午節流傳一些驅邪除疫的習俗,也適用於現代。鄒瑋倫指出,掛菖蒲、艾草、榕枝、石榴、蒜頭、香包、五色豆、喝雄黃酒、取午時水等,都是可驅除瘴氣、避瘟疫的方法。每年腸病毒、登革熱此時流行,鄒瑋倫指出,今年因新冠疫情嚴峻,許多人居家防疫、勤洗手,腸病毒病例應會減少,但仍應慎防登革熱,尤其颱風或大雨過後,蚊蟲易孳生,必須維持環境衛生,也建議可以丁香、香茅、薄荷、迷迭香、九層塔等香草植物製作「香包」,掛於室內,利用植物釋放的精油氣味,防蚊驅蚊。台灣夏天常見腸胃炎、脹氣、脖子痠痛、濕疹等問題,今年多數人防疫在家,還可能出現肥胖、焦慮、憂鬰等身心不適症狀。鄒瑋倫建議,此時節可喝清草茶、藿香液、五苓散等,緩解腸胃不適,還可以食用仙草、愛玉、冬瓜湯、應菜水、竹筍湯等來解暑熱。喝茶飲消暑 調理腸胃居家防疫,鄒瑋倫推薦,不妨飲用小清冠解毒茶、整胃理腸健脾茶、清暑熱除痧湯、安定心神解憂茶、消脂甜蜜盅等5種茶飲,可以預防病毒上身、調理腸胃、消暑熱、安神解憂、消脂,緩解身心不適。居家防疫5茶飲小清冠解毒茶材料:北板藍根10g、南杏仁20g、薄荷5g、魚腥草5g作法:1000cc水加熱滾開,轉小火20分鐘即可。整胃理腸健脾茶材料:白术5g、茯苓5g、藿香5g、桂枝5g、白芍藥5g作法:1000cc水加熱滾開,轉小火20分鐘即可。安定心神解憂茶材料:蓮子芯10根、蓮子20顆、綠豆半杯、浮小麥5g、紅糖少許作法:將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電鍋加1000cc水,外鍋一杯半水蒸煮。消脂甜蜜盅材料:烏梅3枚、檸檬連皮切片10片、小番茄切半、甜菊葉3片泡熱水50cc作法:1000cc水加熱滾開,轉小火20分鐘,最後加入甜菊葉水即可。清暑熱除痧湯材料:咸豐草5g、香薷5g、薄荷 5g、仙草10g、紅糖少許作法:1000cc水加熱滾開,轉小火20分鐘即可。
-
2021-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疫中藥「台灣清冠一號」中醫師:專病專藥勿自行服用
本土疫情爆增,日前衞福部緊急授權抗疫中藥「台灣清冠一號」的使用,不少民眾爭相詢問;有中醫西醫雙執照的醫師蔡宗璟指出,「台灣清冠一號」為中醫師處方藥,屬於「專病專藥」的治療性用藥,非保健類茶飲,無確診者是不需要服用的。蔡宗璟表示,西醫治療流感使用「克流感」也是「專病專藥」的治療模式,「台灣清冠一號」是對應新冠肺炎的用藥,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與三軍總醫院共同研發的濃縮顆粒中藥,內含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魚腥草、板藍根、黃芩、厚朴、瓜簍實、甘草共十味中藥。5月18日衞福部緊急授權清冠一號的使用,近日在門診就有許多民眾詢問可否用於防疫的預防保健。蔡宗璟說,許多民眾都認為中醫適合於保健,事實上,中醫的寶貴之處是在治療疾病,目前需要治療的輕症患者約佔80%。但中醫師處方藥須由中醫師開立處方才能取得,「台灣清冠一號」不屬於保健養生茶品,民眾切勿私自服用。蔡宗璟說,施打疫苗是目前預防新冠肺炎最好的方法,中醫預防感染症有賴平時體質的調理,體質好自然免疫力好,而不易感染、縱使有感染也容易恢復,在調理體質的處方中,有經驗的中醫師也常加入一些性質平和、預防感染的藥物,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風險。「台灣清冠一號」的處方在中醫界也被熱烈討論,掀起不同意見,有許多中醫師認為中醫的精神在於辨證論治,不同的患者應該依不同的體質來用藥,而非服用同一處方。事實上,中醫治療也有辨病的治療,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一本宋代官方編修的臨床方劑書籍,臨床常用於治療頭痛的「川芎茶調散」、治療腸胃型感冒的「藿香正氣散」,都是由此書籍所收載的傳統處方,目前的疫情病患數量龐大,一個人一個處方的治療方式緩不濟急。蔡宗璟說,未經個別辨證診治使用「專病專藥」雖能發揮效用,也可能出現一些副作用,「台灣清冠一號」對於體質虛寒者,可能造成胃悶、腹瀉與倦怠,這便有賴於中醫師依經驗和患者個別情形,再做整體處方調整。
-
2021-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桃園強制美容美髮停業 新北:防疫優先下維持民生
桃園今日開出第一槍,強制停止美容等行業營業,新北市府強調,有關民生及生計問題一定會審慎評估,一定以做好防疫工作為前提下,盡量滿足民眾的需求。桃園市長鄭文燦今日宣布,美容、美髮、美甲及美睫業者將從4日開始強制停業至14日,會以最近3日為勸導期,希望業者能明確實施,以降低群聚感染發生機率;另外,基隆也在今日宣佈2確診足跡,其中一位為美髮店女員工。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各行各業都要落實防疫規定,如果沒辦法落實,市府會祭出更嚴格的管理手段。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說明,5月26日就公告相關重要原則,包含預約制、服務人員全程戴口罩,以及健康管理等都必須落實,不過美容美髮的顧客必須脫下口罩,所以也規定最好是能盡快帶上,且不得超過15分鐘,否則就會有染疫風險。何怡明強調,相關工作的剪刀及剃刀在使用前後都要消毒,同時店內也不得供應餐點或茶飲,還是希望能在落實防疫管制下維持營業,來解決民生服務的需求。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認為,很多規定都會隨著疫情強度發展及調整,不過有些牽扯到民生跟營業生計問題的決定,還是必須更加審慎,唯一不變的是做好防疫工作。
-
2021-05-31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施昀廷:喝茶可控制血糖?中醫師建議3種適合糖尿病患的茶飲
糖尿病人口已超過200萬人,堪稱新一代國病,其分成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其他疾病引起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且超過九成的患者多屬於第二型。(延伸閱讀/營養師帶你逛市場:https://reurl.cc/Q7qKbo)簡單來說,糖尿病就是因為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引起,其常見的症狀有:多吃、多喝、多尿(簡稱三多)、不明原因疲倦、明顯的飢餓感、體重莫名減輕、皮膚癢、視力越來越模糊、傷口不易癒合、足底有針刺感等。當身體出現上述這些症狀就要小心了,很可能糖尿病上身,須多加注意!罹患糖尿病會有哪些併發症呢?由於糖尿病會影響末稍血液循環,使得血管品質變差,造成所謂的大血管病變(中風、心臟病、手腳無力麻痺等)及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甚至腎衰竭、組織壞死等),若照護不周,嚴重者易導致洗腎或截肢。那麼,從中醫角度如何看待糖尿病呢? 糖尿病臨床症狀與中醫「消渴病」相似,一般常將消渴病與糖尿病互相連結。發病原因有:• 1. 情志失調:長期精神刺激,導致氣機鬱結,進而化火,消爍肺胃陰津而發為消渴。• 2. 飲食不節: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導致脾胃運化失職,機熱內蘊,化燥耗津,發為消渴。• 3. 勞慾過度:素體陰虛,復因房事不節,勞慾過度,耗損陰精,導致陰虛火旺,上蒸肺、胃,而發為消渴。主要分成三種證型:1.上消:肺熱傷津2.中消:胃熱熾盛3.下消:腎陰虧虛 陰陽兩虛 然而,糖尿病患者在茶飲的選擇上,則可根據身體及病程需求,選擇合適的茶飲,調解血糖。說明如下: 1.蘋果綠茶:蘋果味甘性涼,能生津潤肺,富含楊梅素、綠原酸、阿魏酸等,都是調整血糖的植化素,蘋果的果膠能延後飯後血糖的上升,因此,輕度高血糖的人或糖尿病患,可以在飯後吃一點蘋果,延緩飯後血糖波動。綠茶性寒味苦,綠色屬肝能清肝火,內含的兒茶素能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幫助降血糖,而茶中的茶多酚則有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2.苦瓜人參露:苦瓜性寒味苦,含有苦瓜苷能刺激分泌胰島素,苦瓜有一種特殊多胜肽類,構造類似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功能,苦瓜中的粗纖維、果膠不僅可以解決便祕,刺激腸道蠕動,還能幫助控制血糖。人參性微溫味甘微苦,歸心、肺、脾經,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對肺熱傷津的消渴有良效。3. 決明子玉米鬚茶:決明子性微寒味甘、苦、鹹,歸肝、腎、大腸經,能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補腎,改善胃熱或腎陰虛引起的消渴。玉米鬚性平味甘,能利尿消腫,清肝利膽,調節血壓血糖。適當的茶飲可以幫助身體及血糖的調節,也為枯燥乏味的飲食控制中帶來一些樂趣。但記得還是要定期回診,觀察血糖數據的控制狀況喔!【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南投女大生疑染疫曾買茶飲逛寶雅 業者急關店消毒
繼彰化、台中接連爆發疫情後,南投縣今也傳出2例可能確診的陽性個案,為降低群聚感染風險,縣府公布相關足跡,其中一名22歲草屯女大生曾去碧山路上的寶雅生活館、康青龍,店家因此閉店休業,當地公所則針對周邊環境進行消毒。南投縣政府今下午臨時召開防疫記者會,並於會中說明,近期接獲2例醫院檢驗通報陽性個案,分別為名間鄉60歲女性及草屯鎮22歲女性,是否列為確診雖待中央統一認定,但縣府獲報後就針對個案足跡調查,並於今公布,從嚴預先示警。據了解,草屯22歲女性為一名大學生,傳染源疑與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確診案例有關,因家住南投草屯,因此有相關足跡,而她曾在15日下午2時至3時到碧山路的「康青龍」、「寶雅生活館」消費,而相關足跡一公布也引發縣民關注。「寶雅生活館」今因此貼出公告宣布「全館消毒中 暫停營業」,「康青龍」則拉下鐵門也閉店休息,草屯鎮公所也在今下午針對兩店家周邊區域進行消毒作業;南投衛生局表示,為維護社區民眾安全,環保局已啟動該兩鄉鎮全區清潔消毒。南投縣防疫指揮官陳正昇則說,通報陽性個案是否列為確診,仍待中央統一認定公布,但縣府積極實行防疫作為,公布可能的染疫者足跡從嚴示警,就是希望民眾落實防疫,若與相關足跡有時間重疊狀況,應自主健康管理,並留意自身狀況。陳也強調,草屯女性患者已收治醫院隔離治療中,其父母、姊弟4人一採均為陰性,目前都居家隔離中;而縣內雖驗出陽性個案,但不必恐慌,只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等措施,疫情期間,沒事不要亂跑,就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
2021-05-11 養生.抗老養生
春養肝,夏養心!夏季養生就靠「一覺、二瓜、三湯、四穴」
中醫常講:「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心通于夏氣」。一年之中,心與夏的關係最大。夏季溫度高,濕度大,熱擾心神,使人心煩易怒,坐臥不安。而此時,人體代謝加快,血液迴圈加快,相應心臟的負擔也會加重。心腦血管病患者很容易誘發心肌缺血,導致心肌梗死、心絞痛等冠心病的復發和加重。那麼,夏季如何養生呢?推薦養心秘笈:一覺、二瓜、三湯、四穴。中午睡個「養心覺」午時是指11時~13時,這個時候心經當令,是養心的關鍵時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中醫認為,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於補足睡眠,而且能夠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研究顯示,午睡還可大大減少冠心病、心絞痛及心肌梗死的發病機會。即使睡不著,閉目養神對身心也是很有好處的。不過,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0.5~1小時為佳。多吃兩種「養心瓜」冬瓜:冬瓜含水量高達96%;鉀元素含量也相當高,每100克含鉀量為130毫克,屬典型的高鉀低鈉型蔬菜。冬瓜不僅能補水,也能補鉀,補充鉀元素可以將體內多餘的鈉排出,可以保護心臟的功能。苦瓜:夏季適當吃一些苦瓜,能祛暑熱、增加食欲。每100克苦瓜中維生素C的含量為56毫克,是絲瓜和南瓜的10倍,而且也是高鉀蔬菜。會喝三種「養心湯」夏季炎熱,人體的鉀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隨汗液流失,所以很多人常借助喝茶消暑、補鉀。除了茶水,還可調配一些簡單的中藥茶,既能清熱解暑,還可養心安神。菊麥養生茶方法:10朵雪菊,10粒麥冬,20克炒麥芽,每天用開水沖沏這三味中藥,代茶飲用即可。該茶藥性平和,適宜夏天心火旺者。三葉茶方法:取荷葉、竹葉、薄荷葉各3克~5克,或者任選其中一種(荷葉、竹葉用5克~10克,薄荷葉5克)泡茶喝。該茶味微苦,有清心火、養心和消暑的作用,特別適合夏天養心清暑。藕粉羹方法:藕粉加適量清水調成糊,用沸水沖成糊粥狀後,加入少許白糖調味。藕粉有清熱涼血、健脾開胃的作用。喝點藕粉羹可消暑、祛心火,特別適合夏季睡眠不佳者。常按四種「養心穴」內關穴取穴:伸開上臂,在前臂前區,從腕橫紋同上量3橫指,兩條索狀筋之間,即是內關穴。操作:用手指指腹垂直按壓、拿捏內關穴,有寧心安神、和胃降逆、理氣鎮痛的功效。按摩時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壓右內關穴,按揉10分鐘~15分鐘,每日2次~3次;再用右手以相同的方法按壓左側的內關穴,反復按揉即可。少府穴取穴:少府穴是心臟排毒要穴。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操作:按壓此穴可稍用些力,左右手交替,可有效為心臟排毒。伏兔穴取穴:正坐屈膝成90°,醫者以手腕掌第一橫紋抵患者膝髕上緣中點,手指併攏壓在大腿上,當中指到達處是穴。操作:用手指指腹垂直按壓、拿捏穴位。天泉穴取穴:位於掌心向上,握拳,屈臂時在大臂上會有凸起的肌肉,肌肉上兩寸的位置即是穴。操作:經常感覺胸悶氣短,診斷心臟供血不足的人可在晚上7點~9點,在天泉穴按摩或刮痧,能緩解症狀。
-
2021-05-0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別渴了才喝水!醫:小心血栓,2NG喝水習慣快改
喝水對身體運作非常重要,身體缺水不單單只是口渴,還容易引起其它疾病,例如民眾擔心新冠疫苗帶來的副作用:血栓,在身體缺水時就容易出現,恐提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風險。 血栓3大成因,缺水就佔其二!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血栓的形成原因主要分成3大類,包括了凝血狀態、血流異常、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如使用避孕藥者、罹患腫瘤、抽菸、肥胖等族群易有凝血異常。搭飛機、久臥在床、久坐不動、行動不便、靜脈曲張則容易出現血流異常。日常生活受傷導致血管破裂、感染等,則可能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損。3者也可能同時存在,情況越多越容易引起血栓,3者皆有則血栓機率更高。其中身體缺水就與凝血狀態、血流異常有關。 缺水各器官都受影響,包括中風、心肌梗塞! 洪暐傑醫師解釋,人體約有7成是水份所組成,身體各處都需要水,也包括了心、腦、肺、肝、腎等各大重要器官,身體缺水將不僅容易讓血液呈現濃稠的狀態形成凝血,也將導致身體各處血流下降容易阻塞,兩項血栓風險提升,各器官的不良影響機率也會升高,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肝衰竭、肺栓塞等。喝水2大NG習慣,別拿咖啡、茶當水! 衛福部建議成人應每日飲水達1500CC,不過許多民眾也常見有不良喝水方式,例如口渴了再喝水就好,或以可樂、手搖飲、含糖飲料、咖啡、茶飲當作水份來源。洪暐傑醫師表示,錯誤飲水習慣可能出現其它問題,適時適量補充水份才能幫助維持健康。 洪暐傑醫師說明,當身體出現口渴訊號時,代表身體已經呈現缺水狀態,這時才補充些許水份是解除當下口渴,未必真正解決體內的缺水問題,恐怕讓身體長期處於缺水狀態而不自知。當發現尿量減少、顏色變深時,往往已是身體嚴重缺水的警訊,應盡快補充水分。 只喝茶飲或飲料,也許能補充到水份,但飲料中含有其他對健康不利的成份,例如咖啡、茶飲含有咖啡因,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腸胃刺激、胃食道逆流、甚至咖啡因成癮。再加上茶葉跟咖啡有利尿作用,更容易將水份排出體外。至於可樂、手搖飲、含糖飲料「當水喝」更危險,糖份是最甜蜜的毒物,長期過量食用不但易造成肥胖,也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 避免缺水釀血栓,風險族群留意補充水份! 洪暐傑醫師提醒,正常的喝水對人體而言非常重要,部分不易補水或水分容易流失的族群更是要注意,如外送員、廚師、工人需長時間在高溫環境工作容易流失水分;上班族常常需要在冷氣房內工作,身體水分易在無形中蒸發;運輸業司機、無塵室工作者,則因為工作型態無法經常如廁,飲水量自然得控制,因此更容易缺乏水份補充,不僅易讓身體缺水,也有較高的泌尿道感染風險。建議工時期間仍要多喝水,避免健康亮紅燈。 《延伸閱讀》 .依時段喝水更有利健康!排毒又防癌,全天喝水攻略大公開! .乾旱限水也不能讓身體缺水!醫:喝太少恐增腎衰竭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06 養生.聰明飲食
缺鐵易疲倦、掉髮、生病!紫菜蛋花湯等5湯品,多喝有助補鐵
缺鐵是相當常見的營養不良問題,其中又以女性較為常見。當身體出現缺鐵的情況,不僅容易掉髮,身體也容易生病。想要補鐵,可從日常生活中的食材補充,搭配對的食材煮成湯,也更有助於吸收! 缺鐵不僅易掉髮,免疫下降易生病! 嫚嫚營養師指出,一般成年男性一天至少需補充10毫克的鐵,女性則為15毫克。當身體出現缺鐵的情況時,容易影響氣色,身體也容易疲倦,且也會出現掉髮的情況,甚至也會使得免疫力下降變差,容易遭受病菌感染或出現感冒的情況。提醒民眾平時就應均衡補充營養,若有自覺缺鐵,更應適度補充,特別是停經前、懷孕、哺乳期的女性,以及吃素的朋友更要多加留意。 喝湯補鐵去疲勞,食材搭配吸收好! 日常生活中其實有不少食材都有助於補鐵,嫚嫚營養師也分享幾道常見容易入手或製作的湯品,有助補鐵同時去除疲勞,搭配對的食材更有助吸收。 豬血湯常見補鐵的湯品如豬血湯,一碗就可吃到約50g的豬血,其含有14mg的血基質鐵,熱量卻僅有約15大卡左右,是個有助補鐵又少負擔的選擇。 蛤蜊湯魚貝類也是個血基質鐵相當好的攝取來源,其和豬肉、牛肉等紅肉相比,飽和脂肪酸含量更低,以魚貝類攝取,有助在補鐵的同時兼顧防範慢性病發生的風險,像是蛤蜊湯就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紫菜蛋花湯想要補鐵,日常常見的雞蛋也是個很好的選擇,其也能提供血基質鐵,和含有非血基質鐵的紫菜搭配在一起,不僅有助補鐵,雞蛋的所含有的半胱胺酸,更可幫助促進紫菜的非血基質鐵吸收,因此也相當推薦可以將兩食材做成紫菜蛋花湯。 紅豆地瓜湯紅豆也有非血基質鐵,嫚嫚營養師推薦可和地瓜一起煮成紅豆地瓜湯,因為地瓜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在有澱粉包覆的情況下,煮後保留度更高,更有助紅豆的非血基鐵吸收。 紅莧菜番茄豆腐湯紅莧菜和豆腐也都是有助提供非血基質鐵的食材,嫚嫚營養師建議,可將兩者與番茄一起煮成湯,番茄也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在起鍋前加入番茄更有助促進鐵質吸收。 避免干擾鐵吸收,相關飲品先別喝! 適當的從天然食材中攝取營養,並搭配對的食物幫助吸收,有助補充鐵質,不過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食物會干擾鐵質吸收。嫚嫚營養師指出,像是咖啡、茶飲、牛奶等都是容易干擾鐵吸收的食物,因此不論前後,都建議最好間隔兩小時為佳。 《延伸閱讀》 .貧血要怎麼補鐵?專家:缺鐵性貧血這樣補更有利! .落髮、掉髮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教3招有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04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長期便秘易痔瘡!6種健康飲食可避免
飲食不當會引起便秘、長期便秘會引起痔瘡,足量的纖維質,是腸道保健的根本。 攝取纖維的最佳比例是非水溶性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2:1。 沒有便意,而且持續好幾天沒排便時,可以多攝取容易帶動便意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藉由纖維增加糞便體積來刺激腸壁,有效幫助排便。 非水溶性纖維又細分為纖維素與半纖維素 纖維素不溶於水,在腸胃裡像吸水的海綿,增加糞便蓬鬆度,代表食物有:全穀、糙米、豆類、根莖類、綠色蔬菜類、菇類。 半纖維素是黏稠的多醣類,代表食物有海藻昆布、全穀類、麩類、芥菜。 有便意,但糞便硬、無法排出時,則要改為多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增加糞便內含水的膠狀成份,也供給腸道好菌足夠的養分來全力運作,有效軟便。 水溶性纖維又細分為植物膠和果膠 植物膠溶水之後會像果凍水水的,潤滑糞便。代表食物有:燕麥、車前子、愛玉子。 果膠能在糞便內形成滑潤的水溶性膠狀質地。代表食物有:橘子、蘋果、柿子、梨子、香蕉、草莓、蘿蔔、高麗菜、南瓜、馬鈴薯、秋葵。 腸道中的纖維質除了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水,讓糞便濕潤柔軟,更可以成為腸道內好菌的食物來源:益菌質。 這概念有點像是,將腸道當作牧場,腸內好菌就是牧場上的好乳牛,要養好牛,一定要有豐沛鮮美的牧草、乾淨的水源,所以,攝取足量的水份和纖維質,就算不特意攝取益生菌,腸道自然會篩選出適合生存的好菌。 腸道好菌帶來優質的腸道環境、濕潤柔軟的好糞便,所以光是好好吃青菜水果,就有保養腸道的效果! 但反過來說,到底什麼樣的飲食習慣會引起便祕、痔瘡,或者使痔瘡症狀加重呢? • 太過精緻的食物白吐司、白米飯,含糖與脂肪量高的甜點、麵包架上填滿餡料的美味軟麵包,都不含任何纖維,無法提供腸胃正常蠕動時需要的纖維質,容易引起便秘,惡化痔瘡。 • 愛吃肉,不吃蔬果肉類雖然是蛋白質的來源,但只吃肉而忽略了蔬果的重要性,也是造成便秘與痔瘡的主因。 • 不常喝水,喜歡喝對腸胃有刺激性的飲品每天2000cc的水分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基本需求,補充水分不但可以潤滑腸胃道,還可以潤濕糞便、防止便秘。 但盡量不要以咖啡、茶飲、酒當做水來源。咖啡和茶含有咖啡因,容易使腸胃蠕動失調;手搖杯飲料糖分太高,反而會造成腸胃和身體的負擔;酒精類飲品使血液循環增快,但同時也促使血管擴張,加速痔瘡的產生。 • 燒烤與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對於腫脹的黏膜組織更具刺激性,會使已形成的痔瘡急速惡化。 • 含鈉、含鹽份高的加工食品含鹽份高的加工食品會使水分累積在人體組織間,水份不能有效回到腸道就無法協助糞便變濕、變軟,反覆刺激也會讓痔瘡組織惡化。 • 服用鐵劑會引起便秘貧血需服用鐵劑,但服鐵劑引起便秘嚴重的時候,請和醫師討論,改由大量含鐵質豐富的蔬菜及肉類為攝取來源。 含鐵的蔬菜:菠菜、甘藍菜、西紅柿、青豆、花椰菜、紅薯、綠豆、甜菜 含鐵的豆類:扁豆、腰果、開心果、南瓜、全麥麵包、烤番薯、燕麥、黑巧克力 含鐵的水果:草莓、葡萄、葡萄乾、西瓜、梅干、無花果、杏桃、杏桃乾 含鐵的肉類海鮮:牛肉、牡蠣、蛤蜊、蝦、雞、火腿、豬肉、羊肉、蛋 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不但可以預防便秘,也能避免痔瘡找上您。 預防痔瘡的飲食習慣: • 以糙米、全麥土司、麥片,含纖維量高的穀類代替白米飯。• 多攝食根莖類植物,如: 蕃薯、馬鈴薯、蘿蔔。• 多吃生菜或炒青菜,如: 萵苣、蕃茄、橄欖、小黃瓜。• 以果乾或新鮮水果代替精緻甜食,如:藍莓、野莓、各類莓果、杏桃、李子、棗子、柳丁、橘子、椪柑。• 除了纖維類食物,配合食用優格或喝優酪乳,適量補充益生菌,也可以避免便秘,預防痔瘡產生。• 多喝水,喝水加上規律運動是預防痔瘡的基本方法。以一般茶杯大小來估算,我們建議成人一天至少喝6-8杯水(2000-2500cc)。 理想的膳食纖維攝取量每日大約20-35克,國健局統計,現代人攝取纖維量每日大約只有5-20克,所以多攝取粗纖維是預防便秘和痔瘡的根本方法。下面附上膳食纖維含量參考表,大家可以藉此算算今天一整天攝取的纖維量夠不夠。 攝取足量纖維質是個數學題,看這個表格時也提醒大家注意,如果單就纖維質攝取量而言,吃同樣份量的菠菜,纖維質量是高麗菜的兩倍;而水溶性膳食纖維方面,鳳梨的纖維質遠不及香蕉! 所以,稍微檢視一下這個表格,可以幫助大家挑選更有效率的高纖蔬果。 力行高纖飲食其實沒有那麼難!就算是外食族,適當撿選富含纖維的好食物也能為健康把關!通常認真吃青菜吃個一週,就能藉由高纖飲食方式改變腸道菌種。 糙米的膳食纖維比白米更高,可以混雜糧米、大麥、五穀一起煮,纖維含量更高;吃火鍋可以多下些大把蔬菜、菇類以及海菜海藻,對於改善便秘、腸道大掃除很有幫助。想吃零食,可以準備胡桃、杏仁果、夏威夷豆之類的堅果。當然,如果以上幾點都認真做到了,還是常有便祕或排便出血的問題,那可能是另外一項大腸腸道內的健康警訊,請即時找專業醫師做診治,才不會延誤病情。 養成喝水的習慣: 水,是大腸最好的朋友。如果你的糞便常常是羊屎便狀,多半是水份攝取不足的警訊。肛門位於大腸最末端,如果攝取水分不足,很容易造成糞便乾硬、大腸循環狀態不佳;一旦排便不順,久而久之,痔瘡就開始悄悄醞釀。 肛門內皮和黏膜相當細緻,在每天受到糞便衝擊時,若含水量不足,很容易有痔瘡破皮或肛裂的情況;所以,維持良好的飲水習慣,便能有濕軟的糞便質地,才可以好好保護肛門,維持它的健康。 從秋末冬初,天氣漸漸變涼、變乾燥開始,許多病人紛紛詢問起排便時出血或帶著血絲的問題。在連肌膚都感受到乾燥的時節,我們更需要攝取大量水份。 每天攝取2500-3000cc的水,是維持腸道循環的好基礎,如果你覺得一直喝水卻一直從尿液排出,那代表大部分的水份還是被泌尿系統搶走了!!可憐的大腸還是乾巴巴,大腸裡的糞便缺乏水份,表面還是粗得像牛皮紙一樣,排出這樣的糞便,不刮破肛門內皮、不造成出血才奇怪咧!! 人體能自我調節,習慣多喝水、持之以恆之後,在一週內就能見到效果。不但排尿狀況不會像剛建立習慣那麼頻繁,糞便也會開始越來越受浸潤、越來越柔軟,排便出血的問題自然而然會迎刃而解!! 通常我們建議成人一天攝取總水量為2500-3000cc,這些水量不一定只來自於狂灌水,吃蔬菜水果、喝湯、喝飲品都算在總量內。但不建議以茶、咖啡、酒,當主要水源,因爲它們的共通點是利尿,利尿了、水份流失了,糞便最終還是乾的。 《延伸閱讀》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沉思者排便法助改善便秘,醫教簡單6招順暢通行!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0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腸躁症藥物治療未見改善? 專家:不妨試試低腹敏飲食
腹痛、腹脹、腹瀉、便秘,這些都是常見的腸胃疾病,但如果持續疼痛,每天拉好幾次,或是好幾天無法排便,可能是腸躁症的表現,研究發現,如果未能妥善治療,採用低腹敏飲食,恐提高睡眠障礙機率,或需要經常請假,影響工作表現。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理事長盧俊良表示,國內腸躁症患者多達數百萬人,不少病友飽受腹痛、腹瀉之苦,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盧俊良說,腸躁症原因不明,通常與壓力、飲食、腸道敏感異常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如果在半年之前出現腹部腸胃問題,在最近3個月內每周至少1天復發性腹痛,嚴重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就屬於腸躁症。許多腸躁症病友苦不堪言,但受限於台灣現有藥物只能症狀治療,盧俊良指出,國際上已有10餘種腸躁症新藥上市進入臨床,但台灣卻遲遲未引進,而患者服用一般腸胃用藥幫助不大,這也形成了醫療資源浪費。除了藥物之外,腸躁症病友不清楚低腹敏飲食的重要性,即使罹病,仍偏好高脂肪、高糖、高熱量、高鹽等飲食,以致病情加重,國外研究發現,力行低腹敏飲食,就能有效緩解腸胃症狀。研究證實,蛋糕、餅乾、糕點、甜味飲料、炸雞、薯片,以及過量咖啡因、甜食,均為腸躁症重要風險因子,提高罹病的風險,營養師吳柏姍提醒,經常腹脹、腹痛的民眾應該少吃上述食物。澳洲蒙納許大學1項低腹敏飲食研究顯示,86%腸躁症患者採行低腹敏飲食後,整體症狀獲得改善;2017年英國研究證實,50至80%的腸躁症患者在實施低腹敏飲食後,腹脹、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均獲得改善。吳柏姍建議,腸躁症患者應盡量食用低腹敏食物,而奇異果、草莓、鳳梨均屬於低腹敏水果,建議多多食用。平常多吃新鮮蔬果,少喝咖啡、茶飲,以及少吃高油、高熱量食物,才能降低腸胃不適症狀。★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5-01 新聞.健康知識+
外出用山泉水洗手,竟吃下寄生蟲!專家提醒使用山泉水這動作沒做小心染病
全台鬧水荒,甘霖遲未至,讓中南部面臨缺水危機。讓人開始思考,除了節約用水,是否能開發新的水源,也因此,使得鑿井業近日爆紅,訂單甚至排到6個月之後。而也有人想到,是否可運用山區豐沛的山泉水,緩解限水困境。全台水荒,喝山泉水就好?專家分享,過去就有不少人習慣到山區汲取山泉水返家燒開泡茶飲用,但有人直接飲用後,隔天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赴醫檢查,才發現為阿米巴性痢疾併肝膿瘍所致,經由抗生素治療約2個月才痊癒。收治個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政國提醒,山泉水因富含礦物質,喝起來甘甜,許多人至山區享受芬多精之餘,口渴時,也不禁掬一把山泉水來解渴。但山泉水務必煮沸後才能飲用,以免發生嚴重併發症。他說明,由於山泉水微生物偏多,且可能遭受動物排泄物汙染,常見為志賀氏菌、大腸桿菌、鉤端螺旋體菌、阿米巴原蟲等菌種,會使患者出現腹瀉、嘔吐、發燒、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嚴重時更可能造成血便、肝膿瘍、腎衰竭、敗血症等,不可不慎。陳政國指出,腸道寄生蟲感染途徑主要為「經口食入」,如生吃、生飲、飯前便後不洗手等行為,都可能接觸到蟲卵而經口食入。過去他也曾經遇過患者在山區剝橘子前,用山泉水洗手,卻不慎吃下鉤狀螺旋體菌。返家後出現發燒、手腳無力、眼結膜充血、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血尿等症狀,最後演變為肝腎衰竭,經緊急洗腎、輸血治療才搶回一命。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如糖尿病友、癌症患者、年長者、小孩等,更不能輕忽生飲山泉水的嚴重性;雖然免疫力正常的成人,感染腸道寄生蟲大多症狀輕微,但寄生蟲具傳染力,若出現疑似寄生蟲感染症狀,應立即赴醫檢查及治療。 諮詢專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陳政國 未煮沸飲用,恐引發疾病山泉水連洗手都需注意!
-
2021-04-29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婦能喝咖啡嗎?不過量即可
多數上班族習慣以咖啡來展開一天的行程,喝咖啡已是潮流。對於剛得知懷孕的媽咪們而言,「孕婦能喝咖啡嗎?」應該是心中很大疑問,答案其實是可以的,只要不過量即可。咖啡因具有中樞神經興奮的效果,因此喝完咖啡或茶飲,會有精神變好、心跳加速、氣管擴張等狀況。懷孕後,人體代謝咖啡因的速度變慢,因此咖啡因在體內作用時間會拉長,並且透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中。研究顯示,過高的咖啡因攝取量,會提高早期流產率,且減輕胎兒出生體重。因此,歐美婦產科醫學會建議,懷孕期間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應小於200至300毫克。根據行政院消保會建議,正常每人每天的咖啡因含量應為300毫克以下。200至300毫克咖啡因約為中杯拿鐵(約300ml)2至3杯,或大杯珍珠奶茶(約500ml)1至2杯。如果換算成罐裝可樂(350ml)則是5至7罐,或是罐裝紅牛提神飲料2至3罐。政府宣導咖啡店家採用「紅、黃、綠」三色燈號,來區別咖啡因含量,孕媽咪下次買咖啡或茶飲前,別忘了參考一下。
-
2021-04-27 新聞.活動快訊
台灣頭痛學會繪畫比賽/偏頭痛患者 少喝含咖啡因飲料
偏頭痛患者最忌諱接觸哪一種食物?答案是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表示,偏頭痛患者應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止痛藥及安眠藥,少喝咖啡及茶飲,以免大腦敏感度持續失衡,頭痛症狀更惡化。 據統計,全國偏頭痛患者達150萬人,陳韋達指出,偏頭痛發作時,除了頭痛頭痛欲裂,還伴隨著惡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不少病友無法上班上課,必須請假臥床。 飲食上,陳韋達建議,偏頭痛患者避免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並少吃香腸、臘肉、味精,少喝紅酒。平常可以多吃富含微量元素鎂的深綠色蔬菜、堅果、蛋黃。 許多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深具藝術天分,歷史上許多知名畫家如莫內、梵谷、畢卡索等都有偏頭痛。為提升國人對偏頭痛的正確認知,台灣頭痛學會舉辦繪畫比賽。 此比賽分為國小、國中、高中、大專/社會等四組。首獎獎金大專/社會組1萬元、學生組8000元。自5月10日起受理收件,6月20日截止。
-
2021-04-1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一夜多次郎是許多男人的夢想,但如果一夜多次起床尿尿,影響睡眠,則可能欲哭無淚。醫師提醒,夜尿不只影響睡眠品質,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警訊,夜尿男性應提高警覺,下午4點後少喝可樂、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飲料,並積極就醫。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說,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夜尿為「尿意強烈中斷原來的睡眠而醒過來,而這樣的情形1個晚上至少兩次以上」。夜尿的4大原因廖俊厚指出,台灣40歲以上成人的夜尿盛行率高達38.1%,盛行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夜尿早被列為泌尿道症狀,但民眾常認為這只是老年退化表現,就醫率偏低。廖俊厚提出夜尿的4大原因:1.睡眠期間身體製造的尿量過多:年老後,荷爾蒙分泌的能力逐漸退化,導致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以致夜間多尿。2.膀胱能儲存尿液的能力低下:多半與膀胱過動症、神經性膀胱等膀胱疾病,以及男性攝護腺肥大等因素有關。3.內科疾病: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等患者,排尿次數均會高於常人。4.睡眠障礙: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半夜腦部處於缺氧狀態,無法有效分泌抗利尿激素,尿液從腎臟流向膀胱,以致出現夜尿。「夜尿為身體健康亮紅燈的一大警訊。」廖俊厚說,三高患者夜尿比率明顯高於一般民眾,且晚上多次如廁,勢必影響睡眠品質,白天精神狀況也會變差,影響工作表現。在治療上,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王弘仁說,「治療夜尿與夜間多尿需多管齊下」,症狀輕微者應先調整生活習慣,首先養成睡覺前先上廁所、排空尿液排空的習慣。其次,睡前4小時內少喝開水,以及含有咖啡因的茶飲,也不要喝酒,或吃過甜的水果。夜尿嚴重者於下午4點後,即應避免飲用咖啡、茶、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至於藥物上,王弘仁指出,口服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可減少夜間尿液的產量,有效改善夜間多尿症狀,平均增加兩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及白天精神狀態。「夜間多尿是疾病,應及早至泌尿科治療。」王弘仁提醒,夜尿患者如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治療時應雙管齊下,長期穩定控制慢性疾病,且需接受夜尿治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4-07 名人.黃軒
為什麼會得癌?醫揭健康靜默殺手:喝越多越早死
現在人人手一杯含糖飲料,這使很多疾病控制不是很好啊!我的社會進步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沒有因此進步。你看看癌症愈來愈多,疾病愈來愈複雜,大部分都是和個人生活飲食文化有關,你們會相信嗎?我最近閱讀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刊登在國際期刊《循環,Circulation》刊登的"Long-Term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 US Adults"的文章: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分析了1986年至2014年共37,716名男生和80,647名女生,其飲用含糖飲料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SSBs) 或是人工代糖飲料(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 ASBs),他們想找出,這兩種含糖飲料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含糖飲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SSBs)是指:那些添加了高熱量甜味劑的飲料。人工代糖(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 ASBs)是指:低熱量的甜味劑,常會添加到要減少熱量的飲料中。在這30年當中,這些人共有36,436名人士死亡,這些當中有7,896的人是由於心血管疾病致死,而有12,380的人是由於癌症致死。在這近30年中,研究人員都只問他們喝飲料的習慣和數目,經過排除飲食和生活習慣後,發現飲用含糖飲料(SSBs)會導致更高的死亡風險,且:飲用越多含糖飲料,越早死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早期的研究,也收集了187個國家多種不同類型的含糖飲料,從含糖的氣泡蘇打飲料到補充能量的含糖飲料,也包括了含糖果汁以及運動的含糖飲料。發現含糖飲料:1.造成133,000人死於糖尿病2.造成45,000人死於心血管疾病;3.也因各種癌症,導致了6,000人死亡。喝多少杯飲料,比較容易早死?每月每月飲用【1至4杯】,含糖飲料的人,相比每月飲用含糖飲料少於1次的人,其死亡風險會上升1%。每周每星期飲用【2至6杯】含糖飲料的人,其死亡風險則會增加6%。每天每天飲用【1至2杯】含糖飲料的人,其死亡風險則會增加14%而如果每天飲用【2杯或以上】含糖飲料的人,其死亡風險會上升21%。性別而含糖飲料對女性死亡風險影響,則比對男性更大。且女性受到的影響更甚,同樣一天2杯,男性死亡風險增加29%,女性死亡風險卻增加了6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含糖的飲料,不管有沒有加入人工代糖或只是加入原本的蔗糖,研究人員發現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日飲用【2杯或以上】含糖飲料,比不飲用或較少飲用含糖飲料的人,其因心血管疾病而提早死亡的風險增加了31%,而如果每天飲用最多【只有1杯】含糖飲料,其因心血管疾病而提早死亡的風險,也增加了10%。人工代糖,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安全人工代糖是低熱量的甜味劑,常會添加到要減少熱量的飲料中。市面上的人工甜味劑以糖精(Saccharin)、甜精(Cyclamate)及阿斯巴甜(Aspartame)為主。在我們接觸到含有人工代糖的飲料裡面,絕大多數是使用阿斯巴甜 ( 甜度為一般糖的【150-250倍 】) 來取代蔗糖或高果糖糖漿。《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9年發表研究了英國在內的10個歐洲國家,共有451,743名參與者。研究持續追蹤長達16.4年,期間共有41,693人死亡,那些每天喝【兩杯250毫升】或更多說是“零卡飲料(diet drink)”,其實就是人工代糖(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 ASBs )飲料,這些人在16年內死亡風險增加26%,在單獨針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方面,這些人則是上升了52%。所以,只要你【每天2杯】人工代糖(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 ASBs)飲料,死亡風險增加26%,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上升了52%。含糖飲料,是健康靜默殺手人類進步了、物資愈來愈豐富,我們的生活也愈來愈享受,而且毫無察覺的含糖飲料,是健康靜默殺手。在臨床上常遇到被問:「為什麼會得癌?」其實答案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吃吃喝喝⋯⋯多年以後,得癌得病的人愈來愈多,我們的醫療科技愈來愈先進,也無法減少十大死因,癌症,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幾乎佔據了各國的前三名其實落實健康,就是拒絕或减少喝含糖飲料⋯⋯然而現實世界各地的人民,從小就是一直喝這些飲料呀,儘管科學告知我們:【喝越多,越早死,而你還在喝⋯⋯】人類,是不是很矛盾的動物呢?然後多年後,又問醫生:「為什麼會這樣?」答案也許如下:1.【每天2杯】人工代糖(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 ASBs)飲料,死亡風險增加26%,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上升了52%。2.每天飲用【2杯或以上】,含糖飲料的人,其死亡風險會上升21%。每日飲用【2杯或以上】含糖飲料,比不飲用或較少飲用含糖飲料的人,其因心血管疾病提早死亡的風險,也增加了31%3.同樣一天2杯,男性死亡風險增加29%,【女性】死亡風險卻增加了63%!後記:1杯飲料,有多少cc容量?飲食文化不同,喜好的cc容量也是有不同的在美國🇺🇸,俗稱 一杯飲料 約 237ml = 237 cc如果你看的是日本食譜或是日文翻譯的食譜,一杯飲料 約為 200cc 喔星巴克 Short ( 小杯 ) = 240 cc 左右星巴克 Tall ( 中杯 ) = 360 cc 左右星巴克 Grande ( 大杯 ) = 480 cc 左右星巴克 Venti ( 特大杯 ) = 600 cc 左右台灣1杯飲料,則很少會賣 < 250 cc 的台灣50嵐專用的硬體膠杯 約750cc台灣清心茶飲的保麗龍杯 750cc台灣一般 飲料店用的軟膠杯 700cc小杯約為350 - 360cc中杯約為450 - 500cc大杯約為600 - 700cc 以上這些都是台灣大致共同規格,各店家稍有不同但是相同的卻是:在台灣,隨便【1中杯】以上的飲料,都超過了研究文章中外國學者所稱的2杯飲料!(在歐美,大都會以 250 cc 算為1杯飲料容量)https://nutri.jtf.org.tw/doc/drink.pdf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196817參考文獻:Long-Term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 US AdultsConsumption of diet dri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2010Beverage habits and mortality in Chinese adultsAdded sugar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4-0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最近氣溫升高,中午陽光曝曬,有如夏日,不少人覺得特別累,上班上課總想打瞌睡,必須飲用咖啡提神。中醫師羅珮琳表示,清明節前後,受到節氣影響,確實容易出現「春睏」,昏昏欲睡,建議多喝七葉膽茶飲,或以白高麗蔘、西洋蔘來補氣。春睏 可能與「肝臟氣血差」、「脾胃虛弱」有關羅珮琳指出,在寒冬時,身體處於營養缺乏、體力跟免疫力降低等症狀,此時,氣血走內,皮膚血管收縮,降低熱量散失。到了春日回暖,氣血走表,皮膚血管、汗腺、毛孔均處於舒張狀態,血液流向周邊,大腦供血量下降,就容易引發缺氧現象,讓人頭昏欲睡。從中醫觀點來看,如果「春睏」症狀明顯,可能與「肝臟氣血差」、「脾胃虛弱」有關。與春天相應的臟腑為肝臟,建議最近養肝,可以多吃豆芽菜、深綠色蔬菜,以對應節氣。如果「春睏」嚴重,可能為肝氣不順、肝火不足、肝血不足,經醫師評估後,服用適合的中藥,就能改善疲勞。春天適合補氣 七葉膽茶飲效果佳至於脾胃,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虛或脾溼均會導致陽氣無法上升到頭部,引發頭昏欲睡等春睏現象,且合併食慾不佳,容易腹瀉等症狀。羅珮琳強調,春天適合補氣,建議多喝七葉膽茶飲,如果覺得味道較苦,可以放一些甘草、枸杞。再者,可以透過高麗蔘、西洋蔘來補氣,或以人蔘鬚泡茶,均有不錯效果。(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春睏害你睡不飽? 試試這幾招提神醒腦趕走睏神 ·立春後舊疾易復發! 專家曝「養生秘方」:多吃甜、少吃酸
-
2021-04-04 養生.聰明飲食
世界最佳餐廳大力推廣!康普茶席捲歐美、擄獲名廚的魅力是什麼?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2020年6月起,台灣米其林餐廳開始出現一種叫「康普茶」的佐餐飲品。只不過,它既不是茶,也非酒,而是一種公元前220年就在中國出現的發酵飲。康普茶能一躍成為高級餐廳的神秘客,與近年歐美迷戀發酵食品、注重保健機能,以及「世界50最佳餐廳」榜首的丹麥餐廳NOMA器重它的料理可塑性有關。「康普茶」這名字聽起來像街頭阿伯會賣的古早味飲料,米其林餐廳竟喝得到?康普茶、冬菇茶、紅茶菌茶、茶菇茶,其實指都是同一種東西:以糖、紅茶菌(scoby)釀造而成的活菌飲品。而從2020年6月開始,康普茶開始現身於台灣最精緻的米其林餐桌上。名字中有茶,卻不是茶;喝起來令人微醺,卻非酒:聽起來名字有夠本土,卻是這幾年先在歐美「飲」起潮流,才又傳入台灣,甚至躍上國內的米其林餐桌。康普茶它到底是什麼呢?源自中國的古老飲品,康普茶不是茶、不是酒,是功能性飲品!康普茶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20年中國滿州。後來,韓國醫生康普博士把這個具有醫療功效的發酵飲品帶到日本、獻給天皇。在20世紀初,康普茶經貿易的發展往西抵達俄羅斯、德國。康普茶又叫冬菇茶、紅茶菌,在加糖的茶中混合細菌和酵母發酵而成。含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的它,其實不是茶,而是一種活菌飲品!康普茶的發酵基底多元,雖然大多採用紅茶、綠茶葉,但從咖啡、蔬果到中藥材都可發酵成康普茶,也讓它大多時候都被歸類為機能性飲料。康普茶經過菌種發酵,有氣泡也微酸,彷彿結合了果醋的味道與氣泡飲的口感,也含有微量酒精,因此有餐廳拿康普茶取代配餐酒,或用它調酒。經常讓人誤會是酒的它,嚴格來說並不是酒。但是,已經擁有2千多年歷史的康普茶,為何突然翻紅?這必須先從歐美近年的食品趨勢說起。康普茶近年於歐美開始「發酵」!丹麥NOMA更將它推上高級料理之列從2016年開始,歐美吹起發酵食品風潮,更癡迷擁有東方色彩的康普茶;相較於年均銷售成長0.5%的優酪乳、康普茶在2016年成長7%。此外,近年年輕人也開始瘋無酒精飲料。Global Market Insights數據顯示,2018年底,無酒精飲料全球市場規模為200億美元。康普茶正是非酒精的發酵飲品,順勢搭上這股潮流。康普茶搭上發酵食品與無酒精雙重趨勢流入大眾市場後,還更進一步高端化。2018年,17年來拿下4次「全球最佳餐廳」、將北歐料理發揚光大的NOMA餐廳,於2018年發行的食譜「NOMA餐廳發酵實驗」中大讚康普茶做成飲料可消暑、做成醬料可解膩等料理可塑性。此外,2020年受新冠肺炎重創的歐美急尋抗疫、減壓食品,又掀起一波「康普茶」風;據飲食趨勢預測平台Tastewise報告,2020年2~3月康普茶聲量較2019年同期成長55%。進入台灣米其林餐廳的康普茶,佐餐、調酒,還入菜歷史久遠的康普茶,雖然源自中國、卻在歐美玩出新意,在台灣,也開始有許多餐廳跟進NOMA的典範,紛紛自釀康普茶,玩轉搭餐、入菜新可能。台北米其林指南餐盤推薦的「蘭 Orchid by Nobu Lee 」用它佐餐,獲得同殊榮的「ULV Restaurant And Bar」 時尚歐陸餐酒館也以自釀康普茶混酒,開創了台灣唯一的康普茶調酒吧。就連4年入選亞洲50最佳餐廳、並在2020年摘下一顆米其林星的MUME,也酷愛以康普茶為基底做調酒。除了飲用,康普茶的菌種也可拿來發酵做醬汁,蘭餐廳就以咖啡渣為基底、加菌發酵而製成「咖啡康普茶油醋」。位於高雄的法式餐廳樂穀也用康普茶發酵醬汁,佐台灣雞心,更為精緻餐飲添新意。國內業者也紛紛攻入平價飲料市場,魔咕飲國際生技和愛之味第一生技於2020年5月上市台灣第一瓶活酵康普茶「咕嚕茶」,榮獲《食力》所主辦的2020食創獎10大年度新品獎。麗多國際生技公司也在2020年12月推出即沖即飲的「KB康普茶」。康普茶在美國越來越普及,未來法規可望調整康普茶夯到冒泡,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預估,2025年康普茶全球市場將達到 54.5 億美元。不容忽視的康普茶,在法規上也必須更嚴謹。在美國跟台灣一樣,若任何飲品酒精濃度超過0.5%,則必須標示為酒類。只不過,在美國的康普茶規範可能會改變。2021年2月,美國國會立法會議中,再一次審視2019年初次受到議論的「康普茶法案(Kombucha Act)」,該法案提議,只要飲品是由糖、麥芽或麥芽替代品、茶或咖啡,以及最高不超過總量20%的其他原料釀造而成的康普茶,應該特許可含1.25%酒精。若該法案通過,未來康普茶跟酒的界線,恐怕只會越來越模糊。市場調查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2021~2026年,康普茶全球市場每年將以17.50%速度成長,而且注重養生的亞太地區將成長最快。康普茶的保健效果、料理潛力,都讓它的的未來無可限量,之後康普茶還能在台灣「飲」出哪些新味道,令人期待。延伸閱讀▶全球發酵食品發燒中 克弗爾與茶菇茶飲品正夯▶時時擔心中標、讓心好累!新冠肺炎讓這些食材成為熱門關鍵字▶低酒精飲料亞太市場預估每年增長8.5%以上!年輕人瘋迷的原因是什麼?參考資料▶Proposed Legislation Seeks to Clarify that Kombucha Beverages are Not Alcohol▶Kombucha 101: Demystifying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Fermented Tea Drink.▶Kombucha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Report Kombucha Market Size, Share & Trends Analysis Report▶康普茶新食尚》純飲X佐餐X調酒 康普茶的101種迷人風貌(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4-04 該看哪科.眼部
眼痠、脹是高眼壓還是青光眼?日常6招教你防範
眼睛痠、脹是高眼壓?醫:通常為眼睛疲勞。 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醫師表示,許多人常常有眼睛痠、脹、痛等症狀,認為自己有高眼壓,不過其實這些並不代表就是高眼壓,高眼壓需經過儀器測量才有辦法確認,也有不少高眼壓患者從未感受過症狀,但經測量才確診。 王孟祺醫師表示,眼睛痠、脹、痛一般而言通常為用眼過度的眼部肌肉疲勞問題,常見原因如作息不正常、熬夜、用眼過度、躺著看手機等。不過這些症狀若是合併出現了頭痛、頭暈、噁心、想吐、視力模糊等症狀,則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因為即便一般而言高眼壓並非能感覺得出來,但眼壓過高時確實也可能出現這些症狀,甚至可能為合併急性青光眼。 高眼壓、青光眼息息相關,近視500度要注意! 王孟祺醫師表示,高眼壓和青光眼息息相關,青光眼是高眼壓的最主要風險因子,而高眼壓也可能走至青光眼。青光眼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近視500度的高度近視、青光眼的家族史、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等,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容易併發青光眼,而老化也是其中一個風險因素,年紀越大越容易出現青光眼,70歲以上約佔10%比例。 哪些情況應檢查是否眼壓過高? 王孟祺醫師建議,若有眼睛痠、脹、痛等問題,雖未必為高眼壓,不過也建議民眾可以先進行檢查確認,若確認無礙可從生活習慣改善,年滿40歲也建議每年定期做一次例行性眼壓檢查。而若經檢查發現有高眼壓,則進一步檢查確認自己是否有青光眼。若有青光眼的問題,一般常見會先透過眼藥水藥物或雷射進行治療或預防,患者也需控制好引起青光眼的根源,如糖尿病,如此才有利將眼壓控制下來。 強化視神經,6招防高眼壓、青光眼! 預防勝於治療,防範高眼壓、青光眼,除了定期做檢查、身有慢性性病等風險因子,應妥善控制病情改善根源之外,王孟祺醫師也建議平常應保持充足的睡眠,飲食均衡多攝取有助抗氧化的蔬菜水果,適當攝取B群。平時也應培養運動習慣,以利改善視神經循環,運動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避免重訓,特別是高眼壓、青光眼族群。日常生活也應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以防高度近視成青光眼的風險。 按摩、熱敷有助養眼,按摩勿直接按壓眼球。 平常熱敷、按摩眼睛,雖對控制眼壓無所幫助,但也有助於保養眼睛,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眼部疲勞。不過王孟祺醫師也提醒,按摩眼睛時主要應以按摩眼眶為主,避免直接按壓眼睛,以避免造成眼壓上升,或是視網膜剝離等眼部問題。 《延伸閱讀》 .眼壓高引發急性青光眼 偏頭痛眼紅噁心要注意。 .眼睛好累好痠痛?醫教按摩、飲食、茶飲、熱敷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04 養生.抗老養生
「清明」宜補陽養肝! 2種養生茶飲助降火解燥
曰清明風,掃墓祭祖「清明」二字,最早是用來形容氣象的「日清明風」,也收在《淮南子》的八風之說。《淮南子.天文訓》記載:「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風至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清明風至四十五日,景風至;景風至四十五日,涼風至;涼風至四十五日,閶闔風至;閶闔風至四十五日,不周風至;不周風至四十五日,廣莫風至。」依時間進展下,區分為八風。就在「清明風至」的時節,白桐花開始滿山遍野地盛放,田鼠因為烈焰的太陽躲入陰涼的洞穴之中,喜愛陽光的鵪鶉小鳥躍上枝頭,吱吱喳喳地歡鳴,剛剛下過雨的天空,在遠方掛上一道美麗的彩虹,一下子就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畫面勾勒出來了。《歲時百問》提及:「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在整個二十四節氣當中,同時身為節氣,又屬於民俗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其中,過年、清明、端午、中秋同列為傳統四大節,顯見文化的重要意涵。當杜牧這首︿清明﹀再度在腦海響起時,也是家庭成員們再次團聚的日子,共同踏上紛紛細雨的祭祖路。從古至今,清明流傳下來許多的節俗,多懷抱一份慎終追遠的心態,包括:掃墓祭祖、禁火冷食、春遊踏青、插柳戴柳、盪鞦韆、拔河、放風箏等,在在彰顯對於故人的思念、平安豐足的企盼。寒食蛋雕,斷鷂放災「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寒食節,又稱為禁火節、禁煙節、冷節。古時對於寒食節較為重視,根據描寫北宋都市景觀百科的《東京夢華錄》記載,直到宋代,人們開始在這幾日出城掃墓,加上清明(節氣)緊隨著寒食(習俗),歷史層疊相沿之下,清明節就和掃墓更加密不可分了,節氣也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意涵。《台灣府志》記載:「清明日,人家展謁墳墓;輿步壺漿,絡繹郊原。祭畢,藉草啣杯,遞為酬勸;薄暮乃歸。」並於一九三五年明訂此日為民族掃墓節。話說,隱遁山林、堅不出仕的介之推,被一把狂火給燒盡,後人為紀念才有「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的推崇活動。然而根據後人考證,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源自古代的鑽木、求新火的俗制,在新火未到的時候,就禁止人們生火,才有寒食的由來,草仔粿、潤餅、棗糕應運而生。此外,祭祖準備的供品,在祭祀完畢就會由家人們一起團聚共食,當中的雞蛋還會被雕畫出不同的花樣,成了一種別出心裁的民俗技藝。《荊楚歲時記》寫道:「古之豪家,食稱畫卵,今代猶染藍茜雜色,仍加雕鏤,遞相餉遺,或置盤俎。」描繪出此景。清明也是個踏青的好日子,俗稱「踏青節」,古人會穿上新鞋子踩踏青草,感受風光明媚的輕鬆氣氛,既然來到了戶外,自然就適合舉行放風箏活動,古稱「紙鳶」的風箏,相傳戰爭時以鷂鷹製成紙鳶,風起順風並且迎風飛舞,便可藉此送達給友軍求援,後來的人將災病寫在紙鳶上面,放飛風箏後,再把引線剪掉,象徵所有不愉快的事也會隨風飛散。春餅自助餐,清肝明目俗話說:「女子傷春,男子悲秋。」或是少女懷春的說法,指的就是春天容易使敏感纖細的人多愁善感,這一種情緒上的不安或異狀,需要透過情志上的調整,避免避居在封閉的空間之中,透過春遊踏青,或是放風箏的活動,使心境遼闊舒展。除此之外,《雜病源流犀燭.諸鬱源流》提及:「諸鬱,藏氣病也。其原本於思慮過深,更兼藏氣弱,故六鬱之病生焉。」也可能是因為氣鬱內虛、肝血不足導致的情緒失常,因此春分時節更要注重養肝調血。春天也是筍子盛產的季節,筍鮮味美,清炒或煲湯都是人間美味,然而竹筍性味甘涼,吃多容易滑利耗氣。《本草從新》記載:「虛人食筍,多致疾也。」身體陰虛或有隱疾的人,不宜再吃筍或「發」物,建議改為吃柔肝養肺的清淡食材,藉由麵粉做成的薄潤餅皮,夾上炒熟放涼的各色蔬菜(豆菜、韭菜、煎蛋絲、肉絲),最後撒上花生粉或白糖粉,再捲成圓筒狀,就像是頓豐盛美味的自助餐。若能另外搭配花草茶,舉凡枸杞、菊花、玫瑰等一起入茶湯飲用,有助清肝明目,舒肝理氣。春日養肝,降火解燥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是花粉過敏症候群的好發時間,五官病(眼耳鼻喉口齒唇舌)容易併生相關症狀,像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鼻竇炎、結膜炎、喉炎、氣喘、皮疹等,此時節需要留意呼吸道的防護,外出可佩戴口罩,減少前往擁擠的公共場所。《黃帝內經》記載:「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春天養肝就從飲食著手,「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食材的選擇上,就以草木萌芽復甦的青綠色為主,舉凡此時節的節令菜:高麗菜、花椰菜、綠豆芽、菠菜、萵苣、皇帝豆等,有助降肝火、解燥熱,更有助益於青春的滋養。循令食.家の味♦ 絲瓜香蜜花露飲食材:絲瓜花十五克、蜂蜜八克作法: 1.絲瓜花洗淨,備用。 2.取茶杯,放入絲瓜花,沖入開水。 3.靜置數分鐘,倒入蜂蜜拌勻。 4.濾掉花瓣,溫熱飲用。♦ 冰糖銀耳茶食材:銀耳十五克、茶葉三克、冰糖適量作法: 1.銀耳泡軟,備用。 2.茶葉經熱水沖泡,留茶湯。 3.取鍋加適量水,放入銀耳燉熟後,再倒入茶湯,續煮兩分鐘。 4.拌勻後,加入冰糖調味,即成。※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循令食 家の味:24節氣歲時紀》 作者:陳品洋出版社:博思智庫出版日期:2021/02/04
-
2021-03-24 該看哪科.皮膚
常常莫名過敏、皮膚癢?2招找出原因別單靠類固醇
(影片來源:唐豪悅醫師) 常常莫名過敏、皮膚癢?2招找出原因別單靠類固醇 過敏在台灣是相當常見的健康問題,根據衛福部資料分析,106年國人因過敏性疾病就醫者就高達341萬人。過敏反應常見引起皮膚、眼、鼻過敏,且往往是一連串的出現。而因為氣候潮濕的關係,塵螨是台灣人最常見的過敏原,不少人過敏也都歸咎於此,卻也常在未接觸塵螨的情況下莫名出現過敏不適,許多人甚至長期使用類固醇卻不見好轉。想要改善過敏,了解自己的過敏原就顯得格外重要。 常常莫名出現過敏?留意過敏原不只有塵螨!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皮膚科唐豪悅醫師指出,日常生活當中有相當多的過敏原都有可能引起過敏,常見如灰塵、狗毛、貓毛等吸入性過敏原以及植物、花粉等環境中的過敏原等,又或是堅果、蛋白、牛奶、海鮮等食入性過敏原。 若民眾時不時出現莫名的過敏情況,其也有可能是自己誤解或不了解自己的過敏原,以至長期接觸而不自知。建議可從日常生活觀察或做過敏原測試,釐清自己真正的過敏原為何,避免不明的過敏情況一再發生,這主情況也常見出現在許多有皮膚問題的患者身上。 過敏別單靠類固醇,2招有助揪出過敏原! 不少有皮膚過敏問題的患者,過敏症狀往往一發生就持續了好幾個月,唐豪悅醫師指出,皮膚過敏若持續長達六個月或以上,即可視為慢性皮膚疾病,例如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常常莫名皮膚癢等,這些患者往往需長期使用類固醇,但情況卻也控制不下來。遇到這樣的情況,唐豪悅醫師建議別單靠類固醇,可透過過敏原檢測的方式進行檢查了解。過敏原檢測可檢測出上述吸入性過敏原、食入性過敏原、環境中的過敏原等。 唐豪悅醫師也表示,過敏原檢測年滿2歲就可以開始,並在檢測後3年複檢進行比對,了解狀況是否有所改善。而若小朋友本身就是中度、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常出現全身發炎反應、常常鼻子不好、打噴嚏等,更是鼓勵盡早檢查為佳。 至於成人過敏原檢測時也可先進行回溯,想想自己接觸到了什麼、處於何種環境當中等,並與醫師做討論,如此更有助釐清找出真正的過敏原因。目前過敏原檢測上處自費項目,建議民眾可在進行檢查前,先與日常較常接觸、看診的醫師進行詢問、討論。 避免過敏一再發生,找出、避免根源是關鍵 透過檢測了解過敏原,有助於降低皮膚炎誘發的風險以及嚴重性,並提供日常飲食建議避免食物過敏發生的可能。唐豪悅醫師也提醒,改善皮膚過敏狀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遠離過敏原,包括了先了解自己的過敏原,以及生活環境的清潔。例如塵螨、灰塵是最為常見的過敏原,對此容易出現過敏的民眾,日常生活就應保持整潔,避免堆積灰塵,並且調控濕度,以免滋生塵螨。徹底根除過敏原,有利避免莫名的過敏狀況一再發生。 《延伸閱讀》 .防範塵螨引過敏、氣喘 毒物專家6招:枕頭要用熱水洗 .眼、鼻、皮膚過敏怎麼辦?中醫穴位、茶飲、熱敷等3招有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11 科別.耳鼻喉
嘴巴呼吸易生病、口臭、牙亂!醫指背後成因,4招助改善
用嘴巴呼吸,看起來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其實長期用嘴巴呼吸可能引起身體各種問題,不僅容易生病,也影響會外觀,而其背後原因往往不只是因為「習慣」而已。 嘴巴呼吸容易生病、影響外觀。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長期使用嘴巴呼吸,第一個影響到的就是口腔健康,包括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等。口腔唾液主要協助吞嚥,經常開口呼吸口腔便容易乾燥、吞嚥不易,久了就如同未擦拭乾淨的桌面一樣,口腔中各種食物殘渣包括調味料等就容易滯留、發酵、發臭、滋生細菌,也就容易形成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等問題。 除了口腔問題,用嘴巴呼吸也容易引起過敏等健康問題。洪暐傑醫師表示,鼻腔內的鼻毛、黏膜如同過濾網一般,可初步阻擋外界的細菌、塵螨、花粉、灰塵等空氣中顆粒較大的有害物質,口腔則無。用嘴巴呼吸如同放棄過濾網,讓身體直接吸進空氣中的過敏物質、有害物質,也就容易讓身體過敏甚至加劇,也容易惹病上身。 另外,張口呼吸除了健康問題,也容易影響觀感。嘴巴長時間、長期張開,除了下巴容易後縮形成雙下巴,舌頭也常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頂著牙齒,也就容易形成暴牙。牙齒排列彼此互相影響,也可能形成一口亂牙,造成咬合不正,進而形成口腔變形甚至臉部變形。而張口呼吸,肌肉也會不自覺地出力,臉部肌肉線條也會較為明顯。除此之外,習慣使用嘴巴呼吸,吃東西時自然也是,也就容易有難以閉口咀嚼的情況,便容易發出令人側目的咀嚼聲。 嘴巴呼吸的背後原因 醫:問題可能從小就有。 洪暐傑醫師指出,會用嘴巴呼吸往往就是因為嘴巴呼吸比較方便,其背後很可能是鼻腔問題所致,這樣的問題可能從小就有,也就從小就養成了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常見如鼻過敏、鼻瘜肉、鼻腔構造異常等,這些原因常會使呼吸道狹窄、呼吸無法順暢,相較之下嘴巴張開所吸入空氣量又比較大,相較輕鬆,久而久之便習慣使用嘴巴呼吸。 4招改善嘴巴呼吸 養成鼻子呼吸好習慣 洪暐傑醫師建議,若發覺自己有用嘴巴呼吸的情況欲加改善者,可先至家醫科檢查找出原因,改善相關問題。日常生活也注意環境清潔、濕度調控在40~60之間,以減少鼻過敏發生的機會。另外,養成有氧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改善呼吸的問題,雖然運動時難免會用嘴巴呼吸,但長期下來肺活量增強,鼻子所能吸入的空氣也會較多,便有助避免因空氣量感覺不足而開口呼吸。最後,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可以請身邊的人在自己有開口呼吸的情況時加以提醒,當下就改善習慣,使習慣成自然。 《延伸閱讀》 .防範塵螨引過敏、氣喘 毒物專家6招:枕頭要用熱水洗 .眼、鼻、皮膚過敏?中醫穴位、茶飲、熱敷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11 養生.抗老養生
春季適合調肝理氣 基隆醫院中醫科推2款養生茶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中醫科提供兩種養生茶飲,供民眾選購飲用。中醫科醫師簡士傑說,依中醫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論,一年四季與五臟相對應,木氣與春季、肝藏相應,春季特別適合調肝理氣,建議民眾趁春季做好身心調理,為一整年的健康打好基礎。簡士傑說,俗諺「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勉勵人們把握時機,事情及早安排,用在人體保健也十分貼切。農曆節氣從立春到雨水期間,因逢過年,民眾飲食容易肥甘厚膩,作息不正常,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風邪,節制飲食保健脾胃,調整生活作息紓解情緒壓力,並依個人狀況適度運動。基隆醫院中醫科年初提供養生茶、消脂茶飲供民眾參考,慢性病人、孕婦等特殊體質者,建議應諮詢專業中醫師再飲用。飲用需適量,飲用期間或飲用後感覺不適立即停止,並儘速就醫。養生茶藥材為黃耆、枸杞、紅棗、炙甘草。臨床使用可提升免疫力,藥性稍溫補,適用於肺脾氣虛,出現少氣懶言、喘累疲倦、自汗、食慾不振。基隆醫院中藥局備有即飲包,加2至3倍熱水溫服。消脂茶藥材為茯苓、陳皮、石斛、山楂、炒麥芽、生決明子、枸杞、車前子、桑葉、生甘草、玫瑰花、荷葉。用於健運脾胃、調理肝氣、消食導滯並祛除體內濕氣。基隆醫院中藥局即飲包,加1至2倍熱水溫服。
-
2021-03-05 養生.抗老養生
驚蟄後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春養肝多吃青色蔬菜,這些上火食物先避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二十四節氣介紹,驚蟄後氣溫升高,不論害蟲益蟲全部復甦。而有句諺語「未驚蟄打(音ㄉㄢˊ)雷」,會四十九日烏」,即驚蟄之前就打雷,會連續下四十九天雨。此時天氣多變化,中醫師建議,多吃青色蔬菜、魚湯等養肝,上火的蒜、辣椒、及涼性水果則要少吃。氣候:驚蟄過後氣溫轉暖,細菌與病毒蠢動,因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變多;腸病毒、水痘患者也不少。此時節氣候仍忽冷忽熱,有過敏性鼻炎、氣喘者容易出現感冒、打噴嚏、流鼻水情形,應加強口鼻保暖,防範溫差刺激使病情惡化。食物:多吃:1.春季養肝,飲食宜清淡。多吃青色蔬菜像是芥藍、韭菜、綠花椰菜等。2.茶飲多喝綠、青茶;湯粥類則可喝鯽魚湯加蔥花、黑綠紅豆等豆類煮粥方式來燉補。3.可吃點健脾補氣的山藥。4.可喝冬瓜生薑湯、紅豆薏仁湯等作為補身,但勿加太多糖,以免過甜失滋補。少吃1.驚蟄時濕氣較重,應少吃寒冷食物,但因台灣水果量多,夏季水果常在春季就有,如蓮霧、小番茄等水果就相對涼性,建議民眾少吃;2.不適合吃太多蒜、辣椒等辛香料,易上火。3.避免油膩食物或飲酒。養生:人體氣血不通暢,容易疲倦、無精打采,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春困現象。建議模仿草木生長的姿態,適度拉筋、伸展;天氣好時,可踏青、曬太陽,增加春天活力。(資料來源/中醫師陳潮宗、卓雨青、顏宏融)
-
2021-03-04 養生.聰明飲食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春天後母面,天氣總是乍暖還寒、乍雨乍晴,令人捉摸不定。這時,就應注意保暖,也可多喝熱飲祛寒暖身,減少手腳冰冷、身體寒冷的機會。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提醒,喝對成分很關鍵!善用蛋白質、薑素、黃酮類 提升「攝食產熱效應」許惠玉說,想靠食物攝取讓身體熱起來,可善用「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意思是人體消化吸收食物時會消耗體內熱量,使體溫升高。而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最高,約佔攝取熱量的20~30%,醣類為5~10%,脂肪為3%以下。因此,想讓身體暖起來,不妨喝熱豆漿、熱牛奶,還可攝取到優質蛋白、鈣質或大豆異黃酮等,特別適合怕冷又需要蛋白質的銀髮族。而2012年《Metabolism》期刊發表的美國研究發現,喝熱薑茶有助於提升攝食產熱效應,還能增加飽足感。但許惠玉特別提醒,市售薑母糖塊或即飲包,要注意高糖問題,最好是買老薑回家烹煮,並減少砂糖添加量。另外,2016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期刊發表的中國研究發現,飲食中含有木犀草素,可增強棕色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產熱基因表現,進而提升產熱作用。許惠玉指出,木犀草素為黃酮類化合物,多存在菊花、薄荷、百里香、迷迭香等,可調製成花草茶飲用。花草茶不含咖啡因,適合各年齡層飲用,但要注意農藥殘留問題。而芹菜、洋蔥、花椰菜等,也富含木犀草素。喝咖啡、喝酒來暖身 恐導致手腳冰冷、失溫許多人愛喝熱咖啡、熱茶或熱可可暖身,但要注意咖啡因。許惠玉說,2014年《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期刊發表美國研究發現,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血管收縮、血流變少,故離心臟最遠的四肢溫度會降低,容易感覺手腳冰冷。她建議,喝含咖啡因飲品時,可搭配薑粉、肉桂粉等溫熱食材,改善血液循環。此外,許多人以為喝酒能暖身,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寒冷時應避免飲用酒精飲料,恐讓體溫更快速散失;美國心臟協會(AHA)也提醒,酒精造成的溫暖感,可能讓人低估寒冷對身體造成的額外壓力。許惠玉提醒,酒精會抑制神經傳導物質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的分泌,造成血管擴張流向四肢,使手腳、皮膚表面的血流增加,讓人誤會身體在發熱,事實上,是透過皮膚在散熱,身體會越喝越冷。另外,酒精也會抑制糖質新生作用,不僅有低血糖的危險,還會破壞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造成身體中心溫度降低,許惠玉說,所以在冷天過量飲酒還可能會導致失溫。用飲品暖身只是短暫性效果,應透過活動、運動來提高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才是讓身體暖呼呼根本作法。如上班族常久坐不動、手腳易冰冷,記得工作間歇時伸展一下,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如快走、跑步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nbsp;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nbsp;黃慧玫、諮詢專家/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 許惠玉)延伸閱讀: ·氣溫暴跌!手腳冰冷泡湯取暖 「6種NG行為」做了會出事 ·送巧克力傳情? 小心吃進一堆負擔!專家曝「1種人」下場超慘
-
2021-03-03 養生.抗老養生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常聽許多女性朋友說自己體質「冷底」,除了手腳冰冷、常感寒冷、容易生病,還難以受孕,感到沮喪。所謂「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就減少30%。面對「冷底」體質,不可不慎! 百病起於寒,小心冷底體質耗損免疫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中醫師趙品諭表示,中醫看「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 體內暖流若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總會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例如,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 真冷底、假冷底,傻傻分不清 趙品諭指出,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氣喘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僵硬、肌肉痠痛、憂鬱懶散、女性生理期不順等。不過,「冷底」體質的嚴格定義,是指罹患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 她進一步說明,如果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而中醫調理「冷底」體質,會從兩方向著手,趙品諭提醒,中藥材藥性強,須由中醫師調配服用為宜。 中醫調理冷底體質,分成兩方向進行 真的是冷底體質!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具強心成分的附子,用來補腎可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 如果不是真冷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常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她特別提供一道簡易茶飲,以容易取得的土肉桂葉為主,它和肉桂同樣具驅寒溫陽之效,劑量較為溫和;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 肉桂暖身茶飲 藥材:土肉桂葉、魚腥草或金銀花 煮法:1人份取3、4片土肉桂葉,添加魚腥草或金銀花約0.5錢,放入500cc的水,煎煮至水滾即可。 TIPS:白天飲用適量為佳,不宜晚上喝,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 中醫艾灸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 趙品諭提到,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穴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一次,而真正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 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不適合,甚至會過敏,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此外,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三九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之效。 趙品諭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也可多使用辛香料,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 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是,天寒時更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她呼籲,也應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風大時最好在室內運動,別到戶外吹風。
-
2021-02-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年後體重直直升很難瘦 中醫茶飲搭穴位按摩減重又消脂
年節期間享受美食之餘,常見吃多、太油膩而胃脹難受;或因疫情不便出門,待在家中缺乏運動使體重直線上升。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何怡慧醫師提供民眾消食、降脂的中醫茶飲,再搭配穴道按摩,可幫助代謝,維持健康體態。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人於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結果發現,有6成3的民眾過年期間不會特別注意自己體重;有近4成1的民眾過年期間體重平均增加1.7公斤。何怡慧表示,中藥降脂的原理為抑制脂肪在腸道內吸收、加速脂肪氧化、減少脂肪在體內的儲存。可取荷葉、陳皮、山楂、決明子、茯苓、蒼朮、紫蘇各3錢,用1,000毫升的水煮開,再加入藥材煮20至30分鐘,共同煎煮當茶喝或是做成湯汁,做料理,有消食、化積、健胃、除脹滿、除油膩、分解脂肪及幫助代謝的功效。她指出,再搭配穴位按摩,強化脾胃、幫助脂肪代謝、改善水腫、便秘。第1個穴位是「豐隆」穴,位於足部小腿中點,膝蓋骨外側陷下處,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是調理脾胃的常用穴位,多按摩,可以刺激氣血循環、強健腸胃,還能緩解便秘、消除水腫及肥胖。根據《四總穴歌》口訣「肚腹三里留」,是用來治療肚腹、脾胃方面的問題,因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營養要靠脾胃來吸收。何怡慧表示,俗語「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號稱人體保健第1要穴的「足三里」,位於膝蓋外側下方3吋,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的位置,以按壓或艾灸「足三里」穴治療,強壯脾胃及改善體能。「陽陵泉」穴為筋之會,何怡慧建議可按壓「陽陵泉」穴,對抽筋、筋骨僵硬、酸痛、便秘等有特效,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何怡慧提醒,儘管有中藥與穴位能幫助減脂,但最重要的是平常要控制飲食,減少油膩和甜的食品,並多天然、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少用加工品,以蔬食代替葷食。均衡飲食和適度運動才能保持健康,如有問題可請教中醫師針對體質調理身體。★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2-23 養生.聰明飲食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開工後不少上班族都有「收假症候群」,總覺得疲倦、無力,甚至注意力和專注力不足,陷入昏昏沉沉的狀態。對此,嫚嫚營養師建議,透過攝取幫助提神的天然食物,有助於促進代謝減少、減少情緒低落。 喝夠水促進代謝 吃堅果幫助大腦血流 嫚嫚營養師受訪指出,成人建議飲水量是體重乘以30至40倍的CC數。研究發現人體缺水超過體重0.22%時,就會出現活動力降低、容易感到焦慮、疲勞等現象。喝水時建議分次補充,每次建議喝300CC,最多不要超過500CC,有試驗發現一次補充超過500CC水份時,會出現輕微腎臟水腫。 有些人會以口渴來判斷自己需不需要喝水,其實口渴時身體往往已處在可能缺水的輕度脫水狀態。除了用體重乘以30倍的飲水量來計算,也可從上廁所次數來評估,成人每天至少排尿5-7次,低於這個次數表示可能水喝不夠。或注意尿液顏色是否過深,正常尿液會以呈現淡黃色為主。如果天氣炎熱、大量流汗,會建議攝取體重40倍的飲水量。 吃堅果種子也能達到提神效果,嫚嫚營養師解釋,咀嚼堅果會增加腦部血流量。此外,監果也能提供必須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維生素E是維持細胞膜健康的重要成份,且能幫助血球健康,而血球中的紅血球負責提供氧氣與營養成份,紅血球健康會讓精神氣色較佳。堅果類也含有礦物質鎂跟鋅,與身體能量代謝有關,缺乏時較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無力。 嫚嫚營養師指出,攝取堅果類可以多樣化,不過堅果屬於油脂類,一天不建議超過一個大姆指份量,約莫是10顆堅果左右。牙口不好、吞嚥能力差的長輩與小孩則要注意吃堅果的安全。另外,有些食物在分類上非屬於堅果種子,民眾容易混淆,例如栗子是澱粉類、黑豆為豆類、枸杞則是果實,營養成份與堅果不同。 黑巧克力幫助判斷與記憶 香蕉快速補充能量 嫚嫚營養師表示,可可濃度在70%-99%之間都屬於黑巧克力,會建議選擇85%的黑巧克力,一來濃度較高、苦味較重,具有提神效果,二者可可含量高,可攝取較多黃酮類植物化學物質類。各項研究發現,黑巧克力能幫助工作記憶和專注力,並且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 黑巧克力一天攝取量,建議在30-50克左右,約等於3-5片黑巧克力。此外,黑巧克力也能幫助運動表現、抑制食慾,不過濃度愈高的巧克力除了口感偏苦,也有一定的咖啡因成份,太晚攝取可能造成影響睡眠或心悸。黑巧克力也含有可可脂,腸胃功能較弱的人要注意,過量可能出現嘔吐不適。8歲以下孩童對咖啡因代謝較慢,咖啡、可樂、黑巧克力等食物應盡量避免。 專注力下降或感覺疲勞,往往與身體能量不足有關,嫚嫚營養師說明,香蕉含有葡萄糖、果糖,可快速補充能量,也含有豐富鉀離子,能維持肌肉、神經正常功能,並幫助調節血壓。不少人以為香蕉含有大量色胺酸,多吃香蕉能幫助睡眠,嫚嫚營養師表示不盡正確。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香蕉的色胺酸量其實不高。但確實含有維生素B6,能幫助血清素分泌。 香蕉也適合在運動前後,作為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來源,補充流失的熱量。不過太生的香蕉因抗性澱粉含量較多,空腹吃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建議選擇皮帶有黑點的香蕉,多酚含量較高。嫚嫚營養師提醒,每餐水果份量以一份拳頭大小為準,一餐可以吃一根中小型香蕉,就能攝取香蕉所含的營養成份。 喝薄荷茶舒緩提神 咖啡勿過量B群有缺再吃 昏昏沉沉想喝茶飲時,嫚嫚營養師建議可選擇薄荷茶,由於薄荷醇會散發清涼感,舒緩緊繃肌肉、幫助提神醒腦,下午時段可選擇飲用一杯薄荷茶。至於許多人會以咖啡作為提神飲料,嫚嫚營養師提醒,咖啡因確實對記憶力、專注力增強、身體機能提高有正向幫助,但很容易攝取過量,增加心臟負擔,引起手抖、心悸等不適。有些咖啡飲料更添加糖、奶精,喝多反而衍生更多健康問題。 維生素B群經常與提神畫上等號,不過維生素B群要發揮提神作用,前提是身體確實處在缺乏B群的狀態中。嫚嫚營養師解釋,B群會參與人體的神經系統的運動,和記憶力、專注力有關係,但如果身體沒有缺乏B群,補充維生素B群並不會有明顯感受,這是為什麼不同人吃B群會有明顯感受差異的原因。 嫚嫚營養師說明,維生素B群缺乏可能有口角炎、嘴破、疲勞等狀況,也可從尿液來判斷身體是否有吸收B群。如果補充B群後,尿液沒有明顯B群的味道,或尿液顏色沒有變深變黃,表示可能B群有被身體吸收。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維生素,攝取過量大多會直接從尿液排出,如果真的有補充需求,建議輪替選擇不同的B群營養品,分散食品安全風險。 《延伸閱讀》 .喝咖啡配B群更提神?專家:加速B群代謝 .喝咖啡好處多!營養師:喝對時間更有益身體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21 失智.名人專家
黃頌儼/改善記憶、情緒與睡眠 中醫針灸治失智證實有效
多數人會尋求西醫治療失智症,其實中醫也很有一套。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黃頌儼說,已有實證顯示針灸治療可改善失智者的記憶力、情緒與睡眠障礙,因效果相當好,愈來愈多醫療院所開始提供中西醫合併治療失智症。不只記憶變差,憂鬱、妄想、性格改變。西醫角度認為失智症的主因是受年齡、老化和後天腦傷影響,中醫的觀點其實也差不多。黃頌儼說,中醫古籍記載,人隨年齡增長,五臟功能開始退化,氣血精也開始虧虛,若加上工作勞累、作息不正常或是傷及腦部,更會使生理與認知功能明顯退化,進而出現失智症狀。失智症狀不只是記憶力變差,也可能出現情緒憂鬱、過亢、妄想或性格改變,除非細膩觀察,否則病患出現這些症狀時幾乎已失智一陣子。黃頌儼說,失智症目前尚未有任何藥物可根治,但確診後需介入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才能有效延緩病程,改善生活品質。家屬可幫忙按壓穴位,有助延緩病情。他舉例,已有中醫治療失智症的實證研究,證實針灸治療能改善失智者的記憶力、情緒與睡眠障礙。此外,中醫臨床常開立可補益氣血、補腎填精和活血化瘀的中藥材,對改善大腦功能與血液循環有一定作用。華人習慣以食療進補,黃頌儼建議利用中藥材調配成藥膳或茶飲,讓病患日常服用。但他叮嚀,尋求中醫治療都應找合格中醫師執行。中醫也強調運動和按摩。黃頌儼說,穴位按摩是針灸的延伸,家屬可用按摩工具或手指頭按壓,刺激失智者的百會穴、四神聰穴、神庭穴、本神穴、風池穴等穴位,有助改善記憶力。另有中醫研究太極拳,證實打拳運動對病患有幫助。高科技設備、遊戲App,刺激長輩感官。失智症隨高齡社會的到來逐漸被重視,市面出現許多高科技輔助設備,例如電動、手眼協調遊戲等,號稱可預防或延緩失智症。黃頌儼說,這些輔助工具多是設計給年長者及輕度失智者使用。經過專家設計良好的聲光遊戲,加上需用手腳點按拍打等肢體動作,能刺激失智者的感官,訓練專注力、反應力、記憶力及肌肉功能,又可和親友同樂,增加人際互動。中醫重視充足睡眠,就是對大腦最好的保護。彰基中醫部正在設計及開發遊戲App,加入中醫藥的記憶及養生運動遊戲,例如辨識和記憶中藥材及穴位的名稱與功效,以及八段錦、太極拳等養生功法,期待促進病人的記憶力和增加日常活動之餘,也能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如何保健大腦?黃頌儼分享護腦心法九字訣:「不熬夜、多運動、多按摩。」他強調,中醫累積千年的養生知識,最重視的是充足的睡眠,現代醫學也強調睡眠對保護大腦的重要性。「只要沒急迫的工作需求就別熬夜,讓大腦好好休息吧。」更多資訊請至樂齡智造https://www.ltpasolution.com/home-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