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0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致癌
共找到
971
筆 文章
-
-
2020-01-19 癌症.大腸直腸癌
「吃出來」的大腸癌能靠吃素降大腸癌風險?專家解惑
Q:吃素是否能降低大腸癌發生風險?A:大腸癌經常被認為是「吃」出來的,其實大腸癌的發生並非由單一原因造成。大腸癌的致癌因子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不規律運動、體重過重等,單就吃素並無證實可有效預防疾病,如果同時攝取過多素料、烹調時使用過多食用油,均可能增加罹病風險。想要遠離大腸癌,重要關鍵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第一大原則是多運動、維持健康體位,讓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24。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兩成一至兩成五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因此多運動有助降低罹病風險。第二大原則是飲食清淡、少紅肉且多蔬果。國際癌症總署指,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因此反其道而行有助降低風險。另外,茹素者應注意減少用油與組合式素料。第三大原則是定期篩檢。我國八成八的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的民眾,因此50歲至74歲民眾,可多利用衛福部國健署補助的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宜盡速接受大腸鏡確診,以期早點發現、早點治療。諮詢專家/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
-
2020-01-18 橘世代.愛吃橘
「青菜別用燙的」美女醫教年菜 色香味俱全又營養
熱愛做菜的牙醫師林芝蕙是個美魔女,為照顧牙口不好的媽媽、要做飯給正值生長期的姪女吃,加上太多患者問她:「我要吃什麼?」林芝蕙研究出一套色香味俱全又營養的食譜。「我不會鼓勵患者青菜用燙的,原因是不夠美味,吃不長久;會建議改用小火烹調,把菜做得美味才有可能持續地健康吃」。林芝蕙因工作忙,有空就會把菜做好真空冰存,「這次年菜我也打算這樣,像台式炒米粉我已做好冰凍,到時家人只要微波就可以了」。會不會走味?林芝蕙微波給記者品嘗,味道沒跑掉,還因真空讓米粉更入味。林芝蕙推薦的年菜,設計的概念是中西合併多蔬食,她說,每個患者都跟她說,年菜除了肉還是肉,最缺的就是蔬菜,因此醉雞冷盤她就搭配燉煮的彩蔬,老少都適合。另一道西式的巧達濃湯,含有大量蔬菜,但她把蔬菜切小丁,連不愛蔬菜的人不知不覺就吃下肚,而海鮮分量多,也無需再加鹽調味,健康美味。食譜1 中西融合慶團圓紹興醉雞+茄汁燉彩蔬(6至10人份)●食材:去骨雞腿4支、鹽4茶匙、當歸1片、枸杞1小碗、紹興酒約350c.c.、糖適量。作法:1.雞腿洗淨加1茶匙鹽、淋上紹興酒50c.c.,加入當歸並按摩,放入冰箱冷藏30分鐘入味。2.將醃好的雞腿,皮朝下放置於鋁箔紙上,捲成壽司般圓形兩邊收緊,放入電鍋中,外鍋加2杯水蒸熟。3.蒸好的雞腿連同鋁箔紙放入冰水冰鎮。4.製作紹興酒醬汁:準備可浸泡4隻雞腿深度的容器,放入枸杞,加開水300c.c.、紹興酒300c.c.、鹽3茶匙,並放適量的糖(亦可不用)。5.拆開鋁箔紙,將雞腿放入紹興酒醬汁中浸泡冰存一天。6.從冰箱取出後切成圓形,並放上枸杞擺盤。●食材:蒜頭6瓣(切片) 、洋蔥1個250克(切小塊) 、 紅甜椒1個180克(切小塊) 、黃甜椒1個200克(切小塊)、茄子2條(切小段) 、牛番茄3顆(汆燙去皮切小塊) 、小番茄10顆(剖半) 、蘆筍10根80克(切小段)、四季豆10根60克(切小段) 、香菜4支(切碎) 、 鹽及黑胡椒適量。作法:1.切好的茄子放入微波盒內,並調整微波爐功率至700w(若切大塊,甚至可調整至900w),加蓋微波1.5~2分鐘。2.鍋內放入橄欖油,開小火放入洋蔥炒至透明。3.加入四季豆及蘆筍,稍微翻炒。再入紅黃甜椒及煮熟的茄子,最後入牛番茄稍微翻炒,熄火。4.放入小番茄及香菜,並以鹽及黑胡椒調味。5.將已完成的茄汁彩蔬置於盤中,再將紹興醉雞擺盤環繞於四周。注意事項:1.防止烹煮茄子變色,利用微波,可保原色且入味。2.茄汁彩蔬做成醬汁後,適合真空或夾鏈袋分裝冰凍,待日後食用。食譜2 十全十美滿富貴干貝海鮮巧達濃湯(6至10人份)●食材:洋蔥1粒270克、馬鈴薯1顆200克、胡蘿蔔1條180克、芹菜4支280克、蘑菇5粒150克、乾干貝20粒120克、透抽1隻220克、鮭魚1片210克、蝦子16隻、蛤蜊20粒、麵粉2大匙、鮮奶(低脂)300c.c.、水600c.c.、蒜頭6瓣、白酒3大匙、月桂葉兩片、百里香6支、無鹽奶油半匙、橄欖油1大匙 。作法:1.馬鈴薯、西洋芹、胡蘿蔔、洋蔥及鮭魚都切小塊狀,蒜頭、蘑菇切片;透抽切圈狀或切花,蝦子剝殼去泥腸。2.鍋中放入蛤蜊,將白酒加至一半(約2大匙),煮至開口後撈出,湯汁留存。3.乾干貝用熱水浸泡半小時,除了泡軟也同時去掉二氧化硫。再以電鍋蒸至8分熟(外鍋一杯水)。4.胡蘿蔔及西洋芹先汆燙。5.鍋中加入奶油及橄欖油各半,以小火爆香蒜頭,依序加入洋蔥、芹菜、胡蘿蔔及百里香炒至香氣四溢。接著撒上黑胡椒及一大匙白酒,再加入麵粉拌炒。6.倒入清水及蛤蜊高湯並加入月桂葉、蘑菇及馬鈴薯,以中火煮開後轉小火攪拌,約20分鐘。7.加入干貝,再煮約10分鐘,再放入鮭魚、透抽及蛤蜊煮熟後熄火,加鮮奶。注意事項:1.干貝及海鮮食材皆含有鹽分,不需再加鹽調味。2.干貝是含胺類食物,而胡蘿蔔及芹菜硝酸鹽含量較多,一起烹調容易形成亞硝胺(強致癌物),胡蘿蔔及芹菜先汆燙去除硝酸鹽。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17 癌症.飲食與癌症
35%癌症是飲食引起 營養師推15種物美價廉抗癌食材
在台灣,每4人就有1人患有癌症,每6分2秒就增加1人罹癌。癌症除了起因於先天基因問題,也與後天環境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特別是飲食與癌症的高相關性為醫界所證實,因此,如何挑對食物以趨吉避凶,便顯得格外重要。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指出,至少35%的癌症是因飲食引起,如肺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乳癌、胃癌等,都與飲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不妨多花點心思,從改變錯誤飲食習慣以及慎選安全食材著手,來避免癌細胞的產生。國泰醫院內湖分院營養師張斯蘭指出,市場上唾手可得的各色新鮮蔬果之中富含各種「植化素」,就是物美價廉的抗癌食材。以存在於黃色、紅色及紫色蔬果中常見的「類黃酮素」來說,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發現,這類植化素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不僅有助防癌,還能抗菌、抗過敏等;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包括花青素、兒茶素、異黃酮素(可降低乳癌、子宮內膜癌及攝護腺癌的罹患風險)、檞皮素(有助降低肺癌發生風險)、白藜蘆醇(動物實驗發現可抑制腫瘤生長)、楊梅素(能降低攝護腺癌發生率)等。台灣傳統醫學會副祕書長彭溫雅表示,在綠色、黃色及紅色蔬果中含量豐富的類胡蘿蔔素,除了能夠提供維生素A,幫助維護視力,本身也是抗氧化劑,具有防癌及保護心血管等功能,常見的如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及茄紅素(有助預防攝護腺癌、乳癌、肺癌、口腔癌、胃癌、結腸癌等)。此外,蔬果中常具有一些特有的氣味,主要是含「有機硫化物」這類植化素,像花椰菜、芥蘭、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蘿蔔硫素,都有助於預防乳癌及攝護腺癌。1、花椰菜:證實能有效防癌白色、綠色花椰菜,有「十字花科植物之王」的美譽,其中所含的蘿蔔硫素,是其他綠色蔬菜的數10倍。過去的研究顯示,常吃花椰菜的人,罹患胃癌、肺癌及大腸癌的機率,都相對比較低,但是綠色花椰菜的抗氧化效果更強。2、深綠色蔬菜:幫助體內做環保深綠色葉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具有相當好的抗癌作用,同時豐富的纖維質也可以幫助體內環保,因此建議每天都要多吃深綠色蔬菜,例如菠菜、A菜。3、菇類:提升人體免疫力據醫學報告指出,香菇、金針菇、杏鮑菇、白美菇等所有的菇類,含有豐富的多醣體,可以提升人體免疫力,達到預防癌細胞生成的功效,還能夠促進免疫細胞的活性,除去已經生成的惡性細胞,所以不妨多運用香菇來入菜。新鮮菇類的保存期限普遍較短,最好在3、5天內吃完,而經日曬處理的乾燥香菇,則含有較多的維生素D前驅物質,對抑制乳腺癌及攝護腺癌有幫助。4、甜椒:抵擋自由基入侵市面上常見的紅椒、黃椒,都屬於甜椒,富含豐富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C、檞皮素及楊梅素等。其中,β-胡蘿蔔素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也能抵擋自由基對人體的破壞,而甜椒的β-胡蘿蔔素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對於預防癌症,可說是強而有力的幫手。5、大蒜:阻止硝酸鹽變質大蒜中的類黃酮素如檞皮素、楊梅素、芹菜素,以及有機硫化物如蒜素等,都是身手不凡的防癌戰士。據研究顯示,常吃大蒜的人,罹患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要低得多;另外,受不了嘴饞,想吃烤香腸或臘肉時,千萬不要忘記配顆大蒜,因為大蒜中的某些植化素,有助於阻止硝酸鹽轉變為有致癌性的亞硝酸胺。6、南瓜:改善攝護腺增生南瓜含豐富的纖維質、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β-隱黃素、玉米黃素,對於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皮膚癌等,都有抑制作用;南瓜子則可以改善攝護腺增生問題,以及提高精蟲品質。7、黃豆:抑制癌細胞增長黃豆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其中的金雀異黃素及異黃酮素,不僅是抗氧化劑,同時也有很好的抗癌效果。金雀異黃素能夠抑制癌細胞增長,異黃酮素則能降低女性罹患子宮頸癌及乳癌的機率。包括黃豆以及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豆干、豆包和豆皮,都有一樣的功效。8、蘋果:幫助排便順暢蘋果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水果,而且不削皮的蘋果,比一般水果有更多的纖維質,當中還有檞皮素、楊梅素、花青素等多種植化素,可以抵擋自由基所導致的癌症;同時,豐富的膳食纖維及果膠也能幫助排便順暢,有益體內排毒及瘦身效果。9、番茄:修補受傷細胞番茄當中的茄紅素,是非常好的抗氧化劑。據醫學研究顯示,茄紅素對於攝護腺癌、乳癌、胰腺癌、肺癌、子宮癌等,都有很好的抑制功效,可以保護細胞不受傷害,也能修補已經受傷的細胞。不論是拿來做菜的大番茄,還是當成水果的小番茄,都有一樣的功效。10、莓果類:抑制癌細胞惡化屬於莓果類的草莓、藍莓和小紅莓,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但其實莓果類的抗癌效果也不錯。這是因為莓果類含有的鞣花酸成分,能夠緩和入侵細胞的致癌物質,也能夠抑制癌細胞的惡化。11、柑橘類水果:保護DNA遠離癌細胞柑橘類的水果,例如柳丁、橘子、檸檬,富含維生素C以及β-隱黃素、葉黃素、檸檬黃素等優秀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DNA遠離癌細胞的迫害,對於食道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若需要服藥的人,記得要和柑橘類水果隔2個小時後再吃。12、柚類水果:強力抗氧化劑葡萄柚含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及茄紅素,而這兩樣都是最優秀的抗氧化劑,另外,還有多種植化素,也被證實能夠抑制大腸癌、乳腺腫瘤等。在挑選葡萄柚時,以紅葡萄柚較白葡萄柚為佳。13、芒果:抑制腫瘤生長芒果含有許多抗氧化的成分,例如茄紅素、β胡蘿蔔素、檞皮素及沒食子酸等,對男性來說,有助於抑制攝護腺腫瘤的生長;而對女性而言,則可以降低乳腺癌的發生機率。14、橄欖油:阻止癌細胞侵入橄欖油是目前公認最健康的油,當中含有多種植化素,能抵擋自由基對心臟的傷害,另外,也能保護人體不會輕易地讓癌細胞侵入。據調查顯示,每天食用橄欖油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比起不使用橄欖油的女性要低得多。15、綠茶:避免細胞膜氧化綠茶中的兒茶素,是使綠茶喝起來帶有些微苦澀口感的主要成分,可以保護細胞膜,避免受到氧化傷害,進而降低罹癌機率。所以,綠茶不只是飲料,更是有助防癌的保健飲品,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每天喝一杯綠茶,來取代市售的含糖飲料,才是明智的抉擇。延伸閱讀: 癌症指數高就是罹癌了? 先別嚇自己!醫師解釋給你聽 21世紀的維他命! 「植化素」預防疾病、抗細胞癌化 
-
2020-01-13 養生.聰明飲食
蒸地瓜和烤地瓜哪個好?這個方式可能破壞較多營養素
台灣街頭經常傳來濃郁香氣,烤熟的地瓜相當引起食慾,超商也看準商機,在店內擺放烤地瓜機,當消費者肚子餓時,可以有健康的零食可以果腹,可是最近有另外1個趨勢,超商也開始賣蒸地瓜,雖然聞起來沒有那麼香,但烹調方式不一樣,營養保留也就不相同,營養專家建議,蒸地瓜的營養素保留比較完整。新光醫院營養師李雨珊表示,地瓜屬全穀雜糧類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且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提供熱量及讓人有一定飽足感,同時也有維生素B6、葉酸、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及天然的植化素等營養,也因地瓜升糖指數(GI)相對白米飯較低,需要控制血糖民眾,偶爾可以適量將白米飯更換成地瓜當作一餐主食。然而是烤地瓜比較好,還是蒸地瓜比較好?李雨珊解釋,蒸地瓜由於最高溫度就是100度,營養素比較不容易因高溫而破壞,身體能吸收的營養就比較多;反觀烤地瓜,由於碳火或烤爐作用,營養素有可能受到較多破壞,並且在高溫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醯胺,這項物質在動物實驗被證實具有致癌性,人類則是可能有致癌風險。雖然地瓜營養非常好,但李雨珊提醒,最好不要吃太多,以免攝取過多熱量及醣份,特別是要控制醣分攝取的糖尿病友,如果將地瓜當成白米飯,1碗白米飯熱量約280大卡,相當於2條小地瓜(約220g),如果同樣以100公克換算,白米飯熱量183大卡,黃肉地瓜121大卡,紅肉地瓜114大卡,雖然看起來比較低,但也要保持適量就好,才不會為了攝取營養素,反而造成肥胖得不償失。★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1-13 養生.聰明飲食
早上空腹喝豆漿營養大打折扣?跟著中醫師喝豆漿養生
【文、圖/摘自幸福文化《豆漿、豆花、豆腐食療大全》,作者王作生】常喝豆漿益處多《本草綱目》記載,豆漿「利水下氣,制諸風熱,解諸毒」。《延年秘錄》上也記載豆漿「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中醫理論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滋陰潤燥,「秋冬一碗熱豆漿,驅寒暖胃保健康」,常喝豆漿,對身體大有裨益。豆漿的功效鮮豆漿被中國營養學家推薦為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的健康飲品。飲用鮮豆漿可防治缺鐵性貧血。豆漿對於貧血病人的調養,比牛奶作用要強。以喝熟豆漿的方式補充植物蛋白,可以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強,從而達到抗癌和保健作用。長期堅持飲用豆漿能防治氣喘病。功效1 保護心腦血管作為日常飲品, 豆漿中含有大豆皂糖苷、異黃酮、大豆低聚糖等具有顯著保健功能的保健因子。多喝鮮豆漿可預防老年癡呆症的發生,可維持正常的營養平衡,全面調節內分泌系統,降低血壓、血脂,減輕心血管負擔,增加心臟活力,優化血液循環,保護心血管,並有平補肝腎、抗癌、增強免疫力等功效,所以有科學家稱豆漿為「心血管保健液」。功效2 降低血糖糖尿病大多是由於不科學的飲食長期積累造成的,不當的飲食往往會影響鎂、磷、銅、鋅、鉻、鈷、鍺等元素的吸收,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最近國外有學者研究證實,豆類飲品具有降血糖作用,豆漿是糖尿病患者極其寶貴的食物,因為糖尿病患者攝取豆漿中的水溶性纖維,有助於控制血糖。功效3 防治高血壓豆漿中所含的豆固醇和鉀、鎂,是有力的抗鹽鈉物質。如果體內能適當控制鈉的數量,便能防治高血壓。功效4 防治癌症豆漿中所含的蛋白質和硒、鉬等都有很強的抑癌和治癌能力,尤其對胃癌、腸癌、乳腺癌有特效。功效5 養顏美膚科學研究認為,女性青春的流逝與雌激素的減少密切相關。鮮豆漿除了含有植物雌激素以外,還含有大豆蛋白、異黃酮、卵磷脂等物質,對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子宮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是一味天然的雌激素補充劑。同時,豆漿還含有一種牛奶所沒有的植物雌激素黃豆苷原,該物質可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每天喝300~500毫升鮮豆漿,可明顯改善女性心態和身體素質,延緩皮膚衰老,達到養顏美容之目的。功效6 強身健體每百克豆漿含蛋白質4.5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1.5克、磷4.5克、鐵2.5克、鈣2.5克,此外,豆漿中還含有維生素、核黃素等,對增強體質大有好處。豆漿飲食指南豆漿的適用量正常成年人每天飲1 ~ 2 次, 每次250~350毫升即可;兒童每天飲200~250毫升為宜。不適宜喝豆漿的人群豆漿雖然很有營養,也不是人人都能飲用或多飲用的,比如: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均不宜食用豆製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過多,加重病情,或者引起胃腸脹氣。豆漿中含有一定的低聚糖,能引起嗝氣、腸鳴、腹脹等症狀,所以胃潰瘍的朋友儘量少喝豆漿。胃炎、腎功能衰竭等病人需要低蛋白攝取,不宜飲用豆漿。因為豆類及其製品富含蛋白質,其代謝產物會增加腎臟負擔。豆類中的草酸鹽與腎中的鈣結合,會形成結石,加重腎結石的症狀,所以腎結石的患者也不宜飲用豆漿。痛風是由嘌呤代謝障礙所導致的疾病。黃豆中含有嘌呤,黃豆磨成豆漿後,嘌呤幾乎沒有損失,所以,痛風病者不宜飲用豆漿,或者適量飲用豆漿後需減少肉類的攝入量。豆漿 VS 牛奶豆漿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日常營養飲品,其營養價值完全可以和牛奶相媲美,而養生保健價值更勝一籌,大豆皂苷、異黃酮、卵磷脂等特殊的保健因子營養價值很高,可以說,豆漿是「心腦血管保健液」。豆漿與牛奶相比,有五大優勢:1. 豆漿中含植物性保健成分,包括大豆異黃酮、大豆皂苷、大豆多糖、大豆低聚糖,以及其他多酚類物質等。這些成分對於預防多種慢性疾病均有幫助。而牛奶中沒有這些成分。2. 豆漿中含維生素E和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含量低,不含有膽固醇。3. 豆漿含有膳食纖維。豆漿中以可溶性纖維為主,豆渣中有大量不可溶纖維。牛奶中沒有膳食纖維。4. 豆漿熱量偏低,豆漿蛋白質和脂肪含量的比例是2:1,而牛奶中二者比例是1:1。5. 豆漿作為植物性食品,大豆的污染危險相對於動物性食品要小得多。自己打豆漿更避免了加工中的可能污染和摻假。鮮豆漿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及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素有「綠色牛乳」之稱,其營養價值與牛奶相近,蛋白質含量高達2.56%,比牛奶蛋白質含量2%還要高,並且豆漿中的蛋白為優質植物蛋白;豆漿還富含鈣、磷、鐵等礦物質,鐵的含量是牛奶的25倍;豆漿中不含膽固醇與乳糖,牛奶中含有乳糖,乳糖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才能分解,進而被人體吸收,但中國多數人體內缺乏乳糖酶,這也是很多人喝牛奶會腹瀉的主要原因。另外,豆漿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大豆皂苷、異黃酮、卵磷脂等幾十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具有降低人體膽固醇,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功效。牛奶裡不含抗癌物質,而豆漿含有五種抗癌物質,特別是其中的異黃酮,是預防及治療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的重要物質。喝豆漿的誤區誤區1 早晨空腹喝豆漿建議 如果空腹喝豆漿,豆漿裡的蛋白質大都會在人體內轉化為熱量而被消耗掉,營養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喝豆漿時最好吃些麵包、饅頭等澱粉類食品。另外,喝完豆漿後還應吃些水果,因為豆漿中含鐵量高,配以水果可以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誤區2 往豆漿裡加個雞蛋更有營養建議 因為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抑制蛋白質的消化,降低營養價值。最宜往豆漿中加白糖,加冰糖則更勝一籌。誤區3 豆漿營養豐富,人人都適宜建議 豆漿性平偏寒,因此飲後常有反胃、呃逆、腹瀉、腹脹等反應的人,以及夜間尿頻、遺精的人,均不宜飲用豆漿。另外,豆漿中的嘌呤含量高,痛風病人也不宜飲用。誤區4 豆漿只要加熱就可以飲用建議 飲用未煮熟的豆漿會中毒,因為生豆漿中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質,未煮熟就飲用不僅會難以消化,而且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瀉等中毒症狀。誤區5 豆漿可以用保溫瓶儲存建議 不要用保溫瓶儲存豆漿。豆漿裝在保溫瓶內,會使瓶裡的細菌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將豆漿作為養分而大量繁殖,經過3~4個小時就會讓豆漿酸敗變質。Tips泡豆安全嗎?有人擔心泡豆的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黃麴黴毒素,危害健康。事實上,黃麴黴是在種子類食品受潮時滋生的,它在有一定水分(而不是已經充分吸水的狀態)、同時氧氣充足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如果把食品泡在水裡,氧氣不足,黃麴黴就很難繁殖起來。所以泡豆不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如果擔心豆子在儲藏中被黃麴黴污染,應該先用清水浸泡,然後把泡豆水倒掉,再用清水沖洗幾遍,用清水打豆漿,會更為安全。
-
2020-01-12 新聞.用藥停看聽
管灌病人用藥有限制 需注意劑型
最近總會看到對於醫療上病人是否用鼻胃管一事不同觀點的討論,或許有人會好奇裝了這些管後該如何飲食、服藥?如何飲食交由營養專家處理,今天和大家聊聊管餵藥品。當病人無法一般進食,使用管灌方式攝取適當營養,稱之為管灌飲食(Enteral nutrition)。鼻胃管為管子連接鼻子和胃部,鼻腸管為管子連接鼻子和小腸,另外也有胃造口管和腸造口管。管灌病人藥品須經由磨粉或溶解的步驟給予,然而並非所有藥品都可以磨粉,某些特殊劑型若磨粉將改變藥效,部分藥品與管灌飲食有交互作用。管灌病人在使用藥品時,需格外注意,先諮詢藥師或醫師,以下這些皆為不能磨粉的藥品。緩釋劑型:緩釋劑型藥品為了讓藥品達到長效,多有特殊劑型設計,一顆錠劑或膠囊等同多次劑量。若貿然磨粉將使藥品一次大量釋放,增加藥物毒性,同時藥品因失去原本的緩釋設計而無法持續到原先設計的給藥間隔時間。例如降血壓藥物Nifedipine (Adalat OROS)屬於特殊劑型,若磨粉將導致藥品大量釋放,進而導致病人低血壓。緩釋劑型藥品英文結尾多有CR、ER、LA、SR、XL、XR、OROS等字樣,管灌病人使用長效藥品,建議以同成分速效劑型藥品替代。舌下錠:含於舌下,經由口腔黏膜吸收作用較快,例如耐絞寧錠。若藥品磨粉後,管灌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導致治療失敗。腸溶劑型的藥品:腸溶衣錠必須到達小腸才能發揮作用,藥品設計有保護層避免被胃酸分解。例如胃藥Rabeprazole (Pariet®),藥品被磨粉後由鼻胃管投予在胃部即被分解而藥效不足。鼻胃管病人不建議服用此類藥物,鼻腸管與腸道造口病人可以使用。含致癌毒性的藥品:含致癌性的藥物例如化療藥品、標靶藥品不建議磨粉,以避免傷害給藥的照護者。部分藥品在安全的環境下可泡水崩散後立即給予管灌病人使用。易造成管路阻塞之藥物:分散型膠囊藥粒會塞住管子,例如抗癲癇藥Topiramate (Topamax®)。緩解便祕藥Sterculia/ frangula (Normacol®)與Psyllium hydrophilic mucilloid (Konsyl®)吸水後會膨脹凝固阻塞餵食管,以上藥物不建議管灌病人使用。內容物為液體的軟膠囊:內容物為液體的藥物不建議磨粉,包括cyclosporine (Sandimmun Neoral®), progesterone (Utrogestan®)。管灌病人需注意服用藥品的劑型適當性與交互作用,請諮詢醫師與藥師以利藥品的選擇。管灌病人選擇適當藥品不但可以達到療效,也可減少副作用發生。
-
2020-01-11 名人.醫院也瘋狂
醫院也瘋狂/吸菸致癌 為了健康不要再想想啦!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1-10 癌症.抗癌新知
別以為家裡沒人罹癌「自己很安全」!其實體內每天都會產生癌細胞
做好「可能」罹癌的萬全準備!我們都是癌症候選人愈是平日健康狀況良好的人,就愈容易把「我不會得癌症」、「我的父母或兄弟姊妹沒有人罹患癌症,也沒有帶癌症基因,所以我不會得癌症」掛在嘴上。但是,愈是這種自認為健康的人,就愈少接受健康檢查,因此,當發現腫瘤時,通常都已經非常嚴重了,而且預後也不會太樂觀(根據病人當下的狀況,推估未來治療後可能出現的結果)。仔細一想,這也是理所當然。不管父母兄弟和親戚是否罹癌,如果攝取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就一定會罹患癌症。若親戚中沒有人罹癌,那麼自己罹癌的機率,或許會比家中有人罹癌的人來得低,但是,如果因為這樣就認為「自己很安全」,那就大錯特錯了。一天之內,體內會形成許多癌細胞,然後被免疫細胞消滅。某些前列腺癌是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慢慢變大,有時只是檢查時剛好沒被發現,或是尚未長大到能被檢查出來的大小,所以大家就認為那不是癌症。在我們即將步入人生百歲的時代,由於壽命延長,自然會罹患各式各樣的疾病。如果人類的壽命長達一百五十年,應該所有的人都會罹患癌症吧。一如上述,癌症是一種隨時可能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疾病。每天我們的體內都會產生癌細胞,若沒有被免疫細胞消滅,則會成為癌症,因此癌症是一種隨時都可能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疾病。癌症這種病癌症是正常細胞的基因出現異常,不斷重複分裂而逐漸變大的疾病。癌細胞本身不會釋放致命毒素,傷害附近的細胞或器官,癌細胞也不會附著在旁邊的細胞上進行攻擊,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從這樣的機制來看,癌細胞並不像白血球之一的嗜中性球一樣會造成發炎,或是像淋巴球一樣傷害細胞,造成身體的損傷。然而,有別於分裂次數有限的正常細胞,癌細胞會無止盡地不斷分裂、增加,並進入淋巴液或血液中到處移動,而且還會像火苗一樣,到處擴散,且變得更多、更大,壓迫到正常器官的細胞,最後置換成癌細胞。當癌細胞變成大型塊狀時,周邊的血管、淋巴管、膽管和胰管等,當然會受到壓迫、造成阻塞。此外,癌細胞附近也會長出許多新的血管,在吸收營養之後不斷變大。以肝癌來說,因為在肝臟上的癌細胞不斷增加,而讓肝內膽管受到壓迫,使得膽汁無法正常分泌。由於膽汁會製造出膽紅素,當膽管被阻塞,膽汁便流往血管中,全身就會出現黃疸症狀。此外,當癌細胞變大、變多,正常的肝細胞變少時,肝臟就無法合成對人類生存來說非常重要的各種蛋白質,甚至還會造成出血,危及生命。如果癌細胞維持在不會對器官運作造成阻礙的大小,也不再繼續長大,就不會威脅到生命。因此,治療方針除了殺死癌細胞之外,也可以採取將癌細胞控制在一定大小的方法。癌細胞會自己製造出生存所需的物質,並且變大、轉移,但並不會釋放毒素。如果是藥物或毒素的話,則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讓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比方說,若喝了氰酸鉀等有毒物質,或是吃了有毒的河豚肝,會造成中樞神經中毒、麻痺,使得相關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最後還會因為無法呼吸而導致死亡。然而,癌症這種疾病的機制和這些毒物截然不同,因此,有人認為「只要不讓癌細胞變大就沒問題」,換句話說,人類是可以與癌細胞和平共存的。如果癌細胞維持在不會對器官運作造成阻礙的大小,也不再繼續長大,就不會威脅到生命。因此,除了殺死癌細胞的治療,也可以採取將癌細胞控制在一定大小的治療方法。本文摘自《日本醫學博士打造的全面抗癌計畫:癌症能治癒!預防與逆轉癌細胞的86種正確觀念》/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者: 吉川敏一
-
2020-01-08 養生.聰明飲食
哈佛研究實證有9大功效 醫師:健康長壽的關鍵是這個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哈佛醫師的常備抗癌湯》,作者高橋弘】病從口入,但植化素具有「抗病」功效植化素在近幾年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它是植物為了保護自己免受紫外線和蟲害侵擾,自行生成的天然成分。只有植物才能生成植化素,因此動物唯有吃植物,才能攝取到植化素。過去我們學習的都是以五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醣類)、蛋白質、脂質、維他命、礦物質)為主的營養學,繼食物纖維被稱為第六營養素之後,也有人將植化素稱為第七營養素。不過,這種稱呼方式是錯誤的。因為植化素與五大營養素不同,它既不是構成身體的成分,也無法創造熱量。儘管如此,植化素仍具有可媲美五大營養素的重要功能。人類攝取食物主要是為了發揮以下機能及作用:❶帶來營養:五大營養素負責構成身體各部位,創造維持生命的熱量。❷個人喜好:個人喜好指的是美味、香味等,讓人享受飲食的機能。五大營養素與植化素都能發揮這項機能,食物的顏色、香氣、苦味與澀味來自於植化素。❸預防生活習慣病: 因飲食導致的疾病,也能透過飲食預防與治療。這是唯有植化素才能發揮的重要功效。五大營養素是人體必需營養素,同時也是罹病原因。舉例來說,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肥胖與糖尿病;攝取過量脂質會引發高血脂症;攝取過量鹽分會形成高血壓。另一方面,植化素有助於預防疾病,其功能廣泛多樣,有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力,有些則能提升免疫力、預防血管老化、預防癌症、抑制過敏症狀、養顏美容、促進眼睛健康等。想要預防現代人常見的生活習慣病,度過健康且長壽的人生,關鍵就在「植化素」。哈佛大學研究實證,「蔬菜湯」可達到九大功效!我長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研究癌症與免疫功能,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許多論文。綜合長期以來的研究結果,誕生出「常備抗癌蔬菜湯」。來我醫院求診的病患,我也鼓勵他們喝「常備抗癌蔬菜湯」治療疾病。簡單來說,「常備抗癌蔬菜湯」有如下的作用:❶抗氧化:消除活性氧高麗菜與南瓜的維他命C、南瓜的維他命E、洋蔥的異蒜氨酸與槲皮素、胡蘿蔔與南瓜的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都具有可消除活性氧的抗氧化作用。❷解毒:去除體內毒素高麗菜的芐基異硫氰酸酯可增加肝臟的解毒酵素,去除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毒素。此外,高麗菜、洋蔥與胡蘿蔔內含的食物纖維可調整腸內細菌,促進排便,發揮解毒作用,消除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威脅。❸增強免疫力舉例來說,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可活化NK細胞、T細胞與巨噬細胞,提升免疫力。此外,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成維他命A,強化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高麗菜、南瓜富含維他命C,可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增強免疫力。❹抑制過敏與發炎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和南瓜含有的α–生育醇可發揮共同作用,抑制IgE 抗體(IgE 是過敏反應的起因),預防過敏體質。此外,洋蔥內的槲皮素亦可抑制生成IgE 抗體,減緩過敏反應;抑制細胞激素與前列腺素之生成,消除發炎症狀。❺淨化血液與預防動脈硬化高麗菜的芐基異硫氰酸酯與洋蔥的槲皮素,具有淨化血液作用,可預防心肌梗塞和腦梗塞。胡蘿蔔與南瓜的β–胡蘿蔔素可避免壞膽固醇氧化,預防動脈硬化。❻有效降血壓「常備抗癌蔬菜湯」富含鉀,鉀可將鹽分從腎臟中排出。此外,湯品含有大量食物纖維,可避免鹽分吸收,改善血壓,再加上蔬菜湯並未加鹽,也能達成減鹽目標。❼改善肥胖、高血糖及高血脂症蔬菜湯富含食物纖維,飯前喝可阻礙糖分和膽固醇吸收,改善三高。❽改善腸胃狀態蔬菜湯富含食物纖維,可促進排便,保護胃部黏膜。❾防癌作用富含植化素的湯品可發揮以下四大功效,預防癌症:1.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消除傷害基因的活性氧維他命C(高麗菜、南瓜):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異蒜氨酸、槲皮素(洋蔥):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α– 胡蘿蔔素(胡蘿蔔):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β– 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基因。2.去除並排出致癌物質芐基異硫氰酸酯(高麗菜):促進解毒酵素生成,去除致癌物質毒性。食物纖維(高麗菜、洋蔥、胡蘿蔔):促進排出有害物質。3.增強免疫力與抑制炎症β– 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活化NK 細胞及T 細胞。槲皮素(洋蔥):抑制發炎,消除罹癌病因。4.抑制癌症芐基異硫氰酸酯(高麗菜):誘導癌細胞自然死亡(細胞凋亡)。槲皮素(洋蔥):直接抑制癌細胞增生。「常備抗癌蔬菜湯」最棒的優點在於取得方便,並使用隨處可見的蔬菜,就能攝取具有驚人作用的機能性成分「植化素」。各位不妨立刻在家烹煮,體驗植化素的神奇力量吧!
-
2020-01-07 新聞.食安拉警報
一個月來第二次 白木屋進口葡萄農藥超標6倍
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白木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美國進口的葡萄,其農藥賽扶寧的殘留量是我國標準的六倍,近1.3萬公斤產品均依規定退運或銷毀,未流入市面。這是白木屋近一個月來第二次進口葡萄農藥殘留超標,食藥署表示,將加強該公司進口產品查驗。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一般邊境查驗採抽批查驗,抽驗比率約2%至10%;若業者有一次不合格,將針對該業者與該項進口產品抽驗比率提升至20%至50%。若兩次不合格如同白木屋公司,食藥署會逐批查驗,連續查驗五次均符合規定,才會回復到一般的抽驗比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賽扶寧是除蟲菊精類殺蟲劑,其毒性屬於中等毒性,但不會致癌。每日容許攝取量(ADI)為0.04 毫克/公斤,以60公斤成人為例,每日吃進超過2.4毫克才會超標;上述殘留量不合格的葡萄,每公斤的賽扶寧殘留為0.06毫克,不容易吃過量。食藥署公布的不合格名單還包括菓蓮有限公司、梅村水菓有限公司分別自紐西蘭與日本進口的草莓,前者檢出殘留農藥Fenhexamid 0.09 pm、大克爛0.03 ppm,後者檢出殘留農藥滅派林1.3 ppm、Pyribencarb 0.36 ppm,均不符我國規定。不合格商品均已依規定退運或銷毀。陳慶裕表示,大多數的農藥都屬水溶性,民眾購買蔬果回家後,應以流動清水沖洗乾淨,再進行後續處理、食用。
-
2020-01-07 新聞.食安拉警報
享用草莓先別急 醫籲流動清水沖15分鐘清洗農藥
草莓季到來,酸甜草莓是許多人最愛,但不論本土或進口草莓,總是高居農藥殘留前3名。醫師建議,食用草莓前務必以流動清水沖洗10到15分鐘或以軟毛刷輕輕刷洗,降低農藥殘留。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11項食品因農藥、動物用藥、防腐劑等違規遭邊境攔下,違規產品均依規定被退運銷毀。檢驗結果顯示,知名蛋糕業者白木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從美國進口1萬2930公斤的鮮葡萄,驗出不得檢出的農藥賽扶寧0.06ppm。另有2批草莓也驗出農藥違規,包括梅村水菓有限公司從日本熊本進口的「MEIKO鮮草莓」,檢出殘留農藥滅派林超標,並驗出不得使用的農藥(Pyribencarb);菓蓮有限公司從紐西蘭進口的草莓則是被檢出不得使用的農藥(Fenhexamid)以及農藥大克爛超標。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草莓驗出的農藥滅派林雖是低毒性殺菌劑,但動物實驗發現會增加肝癌風險,目前在人體上暫無證據;大克爛同樣也是低毒性,但動物實驗顯示會增加睪丸腫瘤風險;另外2種農藥則是低毒性且不會致癌的殺菌劑,但國內法規並不允許使用。草莓季到來,酸甜草莓是許多民眾的最愛,但根據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2017年蔬果農藥殘留監測報告,草莓高居農藥殘留違規排行榜前3名,不合格率都超過1成以上;進口草莓農藥問題同樣嚴重,食藥署統計近3年水果農藥殘留違規前3名名單,草莓也總在榜上。顏宗海建議,不論是草莓或其他水果,食用前最好以流動清水清洗10到15分鐘,洗完後能削皮、剝皮的最好就去皮再吃,草莓因表面凹凸不平,可以軟毛刷輕輕刷洗,大幅降低農藥殘留。
-
2020-01-07 新聞.食安拉警報
白木屋進口葡萄農藥超標六倍 一個月內2次不合格
衛福部食藥署今日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其中包括白木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美國進口的葡萄,其農藥賽扶寧的殘留量是我國標準的六倍,近1.3萬公斤產品均依規定退運或銷毀,未流入我國市面。這是白木屋近一個月來第二次進口葡萄農藥殘留超標,食藥署表示將加強對該公司的查驗。白木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月自美國進口1萬2930公斤的「AMERICAN鮮葡萄」檢出殘留農藥賽扶寧0.06 ppm,是我國定量極限為0.01 ppm的六倍。該公司11月20日報驗同品牌、同等重量的葡萄,檢出賽扶寧殘留量是我國標準的兩倍。衛福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一般邊境查驗採抽批查驗,抽驗比率約2-10%;若業者有一次不合格紀錄,將針對該家業者與該項進口產品加強抽批,抽驗比率提升至20-50%。若有兩次不合格紀錄,如同白木屋公司,食藥署後續就會針對曾違規的產品品項進行逐批查驗,連續查驗五次均符合規定,才會回復到一般的抽驗比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賽扶寧是除蟲菊精類殺蟲劑,其毒性屬於中等毒性,但不會致癌。每日容許攝取量(ADI)為0.04 毫克/公斤,以60公斤成人為例,每日吃進超過2.4毫克才會超標;上述殘留量不合格的葡萄,每公斤的賽扶寧殘留為0.06毫克,因此不容易吃過量。食藥署公布的不合格名單還包括菓蓮有限公司與梅村水菓有限公司分別自紐西蘭與日本進口的草莓,前者檢出殘留農藥Fenhexamid 0.09 ppm、大克爛0.03 ppm,後者檢出殘留農藥滅派林1.3 ppm、Pyribencarb 0.36 ppm,均不符我國規定。上述不符合商品均已依規定退運或銷毀。根據農委會藥毒所資料,草莓、百香果、柑桔等水果的農藥殘留量容易超標。陳慶裕表示,大多數的農藥都屬水溶性,因此民眾購買蔬果回家後,應以流動清水沖洗乾淨,再進行後續處理與食用。
-
2020-01-06 癌症.飲食與癌症
氣炸鍋用錯恐致癌?專家解析聰明吃就不用太擔心
前幾天文章在網路媒體上盛傳,《氣炸鍋用錯溫度恐致癌!專家:2類食物別放》讓很多朋友緊張兮兮地跑來問我,氣炸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恐怖。韋恩身為能吃就是福的教主,給他們的回答一律是,~不吃飯不就不會致癌了~(誤),聰明吃就不用太過擔心。韋恩自己很早就買了一台氣炸鍋,覺得它相當好用,尤其是每次看到炸後下面的接盤滴下了深深一層油,感覺就很有成就感,然後同時心理的罪惡感也會大大的下降,深深感動於氣炸鍋真是個好發明。氣炸鍋的原理其實是利用熱空氣加熱食材,所以我自己覺得其實跟烤箱的效果相當像,只是它又加強了熱空氣在內部的循環,讓表面水分快速蒸發,所以又接近了炸的感覺。我自己覺得,如果食物本身的含油量越高,氣炸出來的感覺會越近油炸的感覺,相當美味。 那麼,媒體說氣炸鍋用錯溫度恐致癌,以及2類食物 (加工食物及蔬菜) 別放,到底有沒有那麼恐怖呢? 其實上,所有的食物都一樣,是沒有絕對的安全的,一切健康風險都是相對的。 這些問題不是只有氣炸鍋所獨有,只要是加熱烹調,就會有受熱產生致癌物的風險,也會有營養價值的問題,所以把問題只指向氣炸鍋是一種見樹不見林的誤會。所以如果誤會說不要使用氣炸鍋就沒事,而改用其他也許風險更高的烹調方式 (比如說油炸),那就大大的搞錯了。所以懂得這個原理,底下這些論點大家應該就會心裡有數了:氣炸鍋高溫產生致癌物?只要是烹調,就會利用溫度(生菜與沙西米除外),只是因為烹調手法與加熱介質有別,所以食物達到的溫度也有所不同。熟食我之前就介紹過,可能是人類演化的關鍵【吃肉這項原罪 】,連受過訓練的黑猩猩都愛吃熟的,熟食的優點是一方面可以殺死病菌,一方面讓食材變得比較好消化。但是一方面食材過度加熱,確實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化學反應,產生影響健康的風險因子:=肉類(蛋白質)的過度加熱,會產生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 HCAs)、多環芳香烴(PAH),都是可能的致癌物。澱粉類食材(碳水化合物)的過度加熱,在120度開始,而在160度以上更劇烈的產出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也是一種可能致癌物,所以薯條、洋芋片、咖啡、黑糖等等之前受到嚴重的關切。=胺基酸與單醣加熱後也會進行其他梅納反應,梅納反應會產生很複雜的分子產物是很多烹調的香氣與顏色的來源,但是其中一部份產物也被懷疑有致癌的可能。廣義上來說, 丙烯醯胺也是梅納反應產物之一員。=油脂的過度加熱,使其在高溫下也會裂變產生過氧化物與自由基,也都是可能的致癌物。而最近還有些新的油脂反應產物受到關注,那就是縮水甘油 (Glycidol) 與3-單氯丙二醇 (3-MCPD) ,當食物中含有脂肪及鹽加熱後 (200℃以上) 會產生縮水甘油與3-MCPD及其酯化物,尤其是棕櫚油或含植物油食品如巧克力抹醬等加工食品特別受矚目。氣炸鍋的維生素破壞?大部分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等等,都會受到高溫的破壞,所以過度加熱會讓食物的營養流失。過度加熱其實不僅限於氣炸鍋,其他烹調方式也有可能,而且某些烹調方式時間過長,對營養的保存也是很不利的。氣炸鍋不適合加工食物?加工食物大致上來說,可能是指許多半成品,比如說冷凍薯條或雞塊。的確食物一再重複加熱,對營養保留是不好的,也有可能產生很多不良的副產物,但這也不僅限於氣炸鍋而已 ,像很多食物標榜先炸再烤 ,或是先烤再滷等等,都會產生很多化學反應,我常常都覺得是過度加工了。所以綜合以上原理分析,其實大家應該可以了解,食物過度加熱的確是不好,但是這道理不僅僅是只有應用在氣炸鍋身上而已,對所有的烹調方法都適用。以目前普遍使用的烹調方式來說,烹調溫度的高低我認為應該是:水煮(70 ℃ ~100 ℃ )
-
2020-01-06 養生.聰明飲食
優酪乳何時喝最好?哪些人、情況或藥物不能喝優酪乳?
優酪乳不僅能補充每日所需的乳製品攝取量,也能幫助腸道有好菌相,不過,專家提醒,喝優酪乳有「眉角」,最好飯後30分鐘喝,效果最好。民眾於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中的「疑問醫答」提問,盼能了解幼兒是否適合喝優酪乳,怎麼喝才正確。對此,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瑞杉提醒,一般而言,一歲以內的寶寶並不建議喝優酪乳。一歲以內寶寶不宜喝馬瑞杉說,優酪乳是由鮮乳發酵而成,蛋白質分子較大,不利於一歲以內的寶寶消化吸收。因為一歲的寶寶胃腸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胃黏膜屏障並不健全,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較低,加上優酪乳經過酸化加工,酸鹼值(pH)較低,進入胃腸道後,可能破壞嬰幼兒的胃腸黏膜,影響消化及吸收。嬰幼兒胃腸道的微生物菌群處於不穩定階段,甚至可能因飲用優酪乳引起嗜酸乳桿菌群攝入過多,導致腸道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生態平衡失調,從而引發腸道疾病。空腹喝也會減弱效果針對可以喝優酪乳的大朋友、小朋友,馬瑞杉建議,盡量避免空腹時飲用,否則優酪乳所含的乳酸菌易被胃酸殺死,因為空腹時胃內的酸度大,pH值大約是2,不適合乳酸菌生長,即使喝了,保健作用也會大大減弱。馬瑞杉認為,喝優酪乳最好時機,一般會是喝飯後30分鐘到二個小時胃液被稀釋,胃內的酸鹼度較適合乳酸菌生長,因此效果較佳。但切記喝完優酪乳後得及時刷牙,優酪乳中的某些菌種及酸性物質對牙齒有一定的損害。不宜和氯黴素等藥併用優酪乳雖可和很多食物搭配食用,但馬瑞杉提醒,應避免和香腸、臘肉、熱狗等加工肉品一起食用,因為加工肉品中的亞硝酸鹽,可能會與優酪乳中的「胺」形成致癌物「亞硝胺」,也不宜和氯黴素、紅黴素藥物等併用,因為這些藥物會殺死或破壞優酪乳中的乳酸菌而影響其效用。
-
2020-01-04 新聞.健康知識+
喝優酪乳眉角多! 喝完要刷牙 喝錯時機好菌被滅門
健康潮流當道,越來越多民眾希望透過喝優酪乳,補充每日所需要的奶製品攝取量,更讓腸胃道有好菌相,但多數民眾並不知道喝優酪乳必須注意很多「眉角」,才能真的喝出健康,專家認為,飯後30分鐘喝效果較好。想讓家中寶貝也能藉由喝優酪乳頭好壯壯的張小姐,在國健署健康九九網站中的「疑問醫答」專區中提問,希望了解幼兒是否適合喝優酪乳,怎麼喝才正確。對此,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瑞杉提醒,一般而言,1歲以內的寶寶並不建議讓他們喝優酪乳。馬瑞杉說,優酪乳是由鮮乳發酵而成,其中的蛋白質分子較大,不利於1歲以內寶寶消化吸收,因其胃腸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胃黏膜屏障並不健全,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較低,而優酪乳的加工經過酸化過程,PH值較低,進入胃腸道後,可能破壞嬰幼兒的胃腸黏膜,影響消化吸收。嬰幼兒胃腸道的微生物菌群處於不穩定階段,甚至可能因飲用優酪乳引起嗜酸乳桿菌群攝入過多,導致腸道中原有的微生物菌群生態平衡失調,從而引發腸道疾病。針對可以喝優酪乳的大朋友、小朋友,馬瑞杉建議,盡量避免空腹時飲用,否則優酪乳所含的乳酸菌易被胃酸殺死,因為空腹時胃內的酸度大PH值大約是2,不適合乳酸菌生長,即使喝了保健作用會也大大減弱。馬瑞杉認為,最好的優酪乳時機,一般會是喝飯後30分鐘到2個小時胃液被稀釋,胃內的酸鹼度較適合乳酸菌生長,因此效果較佳。但記得喝完優酪乳後,要及時刷牙,因為優酪乳中的某些菌種及酸性物質對牙齒有一定的損害。優酪乳雖可以和很多食物搭配食用,但馬瑞杉提醒,應該避免優酪乳和香腸、臘肉、熱狗等加工肉品一起食用,因為加工肉品中的亞硝酸鹽,會和優酪乳中的胺形成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質。優酪乳也不宜和氯黴素、紅黴素藥物等,因為這些藥物會殺死或破壞優酪乳中的乳酸菌而影響其效用。
-
2020-01-01 新聞.食安拉警報
一級致癌物!日本百合、旗魚片驚見鎘超標已銷毀退運
食藥署公布邊境查驗結果,共計23件產品不合格,其中日本北海道進口的百合和正旗魚片皆被驗出重金屬鎘超標,1萬170公斤的百合和2.5公斤的旗魚片皆已全數退運或銷毀。依據我國「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重金屬鎘的限量標準為0.05 mg/kg,但在日本北海道地區進口的百合和正旗魚片分別檢出0.09mg/kg和鎘0.24 mg/kg,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鎘是第一級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長期暴露會增加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由於鎘是提煉鋅的副產品,常被用來用作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或是製造塑膠的穩定劑,因此常發生在工人因吸入鎘引起急性鎘中毒。顏宗海表示,鎘經由食物進入人體約有6%會被吸收,但因為會在體內累積,長期食用可能造成慢性中毒,主要對腎臟和骨骼造成傷害,引起腎小管傷害、軟骨症和痛痛病。過去常會看到海鮮會驗出鎘,另外若是農地遭受鎘污染,農作物也可能鎘含量超標。兩項進口產品皆來自北海道,是否代表該地區遭受鎘污染?食藥署科長陳慶裕表示,由於兩項產品分別來自海洋和陸地,因此無法斷定北海道地區的農田遭受鎘污染。但將會持續監測該地區的進口產品,若繼續有鎘含量超標的情況,將會與日方進行了解。另外,從日本進口的抹茶、金柑和鮮奇異果、馬來西亞出口的肉骨茶藥膳湯料,以及瓜地馬拉進口的綠豆蔻等食品,也因驗出殘留農藥含量不符規定與防腐劑含量不符規定等原因而全數遭退運或銷毀。
-
2019-12-31 新聞.健康知識+
減緩經痛、治百病…喝熱水的「神奇功效」是否為真?
在民間,熱水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包治百病,無所不能,無處不在,但……又彷佛只是個笑話。相信姑娘們碰到「喝熱水」這個問題,也可能會疑惑喝熱水到底有什麼神奇功效。下面,我來談談一個醫務工作者的看法。1、關於熱水的傳說講真,密探兄雖然喜歡歷史,但沒有歷史學家的考證精神,真心不知道為啥會流傳出這麼多關於熱水的神話。思前想後,也就找到這麼一種解釋:在舊時代,大家衛生狀況比較差,從河裡、井裡、陰溝裡舀起水就喝,比較容易感染一些病毒、細菌、寄生蟲之類的微生物,從而影響身體健康。那麼,把水燒一燒再喝,這些微生物絕大多數都被殺死了,就不容易出現胃腸道的感染。但是,換個角度再想想,人類說到底不還是動物的一種麼,為啥別的動物不喝開水也沒見總上吐下瀉、胃腸道感染呢?反倒是乾淨慣了的我們,如今接觸些不潔食物就很容易得病。只能說,燒水這種行為,減少了少數致命的感染,同時有可能使我們變得「嬌氣」,從而免疫力沒那麼強,一旦不注意反而更容易生病。2、喝熱水究竟有啥用?對於處於經期的姑娘來說,熱水的確可以促進盆腹腔的血液循環,進而帶走更多的前列腺素、血管加壓素等,從而緩解痛經的情況……但是,對,最重要的部分都是在但是之後的,但是,熱水對痛經的作用僅限於此了,它並不能減少這些物質的產生,療效並不好,痛經嚴重時根本不好使。所以,除了安慰和水本身的作用,密探兄還真是想不出熱水有啥其他特殊功效。當然,好像也沒見哪位學者去做個隨機對照研究,嚴肅地證明這個問題。問題是,貌似在這個星球上,除了華人,基本就沒有哪國人喝熱水。在默認我們不是特殊體質民族的大前提下,這相當於在做一個隊列研究了:華人喝熱水,外國人喝涼水,看看結局有啥差別。顯然,一來人家也沒多得什麼病,二來平均壽命還比我們長呢。3、喝錯熱水會致癌?中國食道癌是發病率排行第三、死亡率排行第四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胃癌和肝癌。還真很難想像,這麼一個可怕的惡魔竟然與我們和藹可親、包治百病的「熱水」大兄弟扯上了關係。沒錯,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65℃以上的熱飲列為2A類致癌物,意味著其很可能增加食管癌的發病風險。為啥呢?首先,腫瘤的發生機制非常複雜,至今也沒有完全搞明白。一般將致癌原因分為「先天」和「後天」兩大塊,也就是指先天的遺傳基因和後天的環境、飲食等因素。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一個基因強大的人,他可能後天再怎麼抽煙也不會得肺癌,然而一個先天易患肺癌的人(基因不好的人)也跟著抽煙,那多半逃不掉肺癌的魔爪。那麼,對於食道癌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基因這玩意兒是先天注定的,誰也改變不了,變數就在於後天因素,包括:煙、酒、醃製品、高溫食物等。4、為啥不能喝超過65℃的水?許多腫瘤的發生與機體損傷再修復過程中的基因突變有關。有些人覺得喝熱水連胃裡都熱乎乎的。然而,過燙的食物經過食道,與嬌嫩的食管黏膜接觸時,會燙傷食管黏膜上皮細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機體會非常負責、主動地去修復這些損傷。因此,對於愛吃燙食的人而言,其食管黏膜幾乎每天都處於損傷、修復、損傷、修復……的輪迴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說我們機體修復能力很強,精確度也很高,但是難免偶爾出錯。有時候這種「錯」就是——突變成癌細胞,再經過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發展至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癌,進展期惡性腫瘤。5、如何預防食道癌?首先,盡量避免高危因素,包括:食用真菌污染的、醃製的、高溫的食物,吸煙,飲酒,口腔衛生條件差等。其次,一定要定期體檢。這裡所說的體檢,主要指在常規體檢的基礎上進行防癌體檢。比如,大家知道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腫瘤,那麼對於40歲以上的人而言,可以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胸部CT平掃;對於發病率第二、第三的腫瘤——胃癌和食管癌,則可以在45歲後每一兩年做一次無痛胃鏡,一旦有問題,爭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讓喝慣熱水的我們再去喝涼水,常常出現各種症狀,這又進一步鞏固了熱水的神奇地位。為什麼出生在國外的亞裔的血統,從小喝著國外的涼水,也並沒有任何不適,更不會產生所謂的「寒氣」?說到底,還是習慣問題。況且,無論是喝涼水還是喝熱水,我個人的看法是:只要喝了沒有不舒服,愛喝啥就喝啥,前提是別太熱,別超過65℃。本文摘自「第十一診室」公眾號
-
2019-12-31 癌症.飲食與癌症
燒烤、加工肉增罹癌風險?專家解析無須為此放棄美食
燒烤和碳酸飲料,真會增加患癌風險嗎?如果有人告訴你,燒烤、加工肉製品、甚至碳酸飲料中的一些添加劑和化學物質,會提高患癌風險,你能忍心放棄這些受歡迎的美食嗎?這些所謂的風險到底有多少可以相信?癌症專科醫院希望之城臨床營養師Beatriz Campos,分析了有關食物的五個癌症傳聞。1.吃燒烤會增加你的癌症風險嗎?Campos表示,如果你烹飪的時候溫度過高,一些肉類可能會被燒焦,在肉中發現幾種化學物質,可能增加患癌風險。但是這種風險非常小,小到你沒有必要捨棄美味的燒烤。在燒烤的同時,可以嘗試降低火量,不要讓食物烤焦,這樣可以讓你攝入到更多健康的蛋白質而不是焦肉,更有助於身體健康。2.使用不粘鍋會增加患癌風險嗎?市面上常見的不粘鍋塗層是聚四氟乙烯,而製造聚四氟乙烯需要使用全氟辛酸。根據某些研究,全氟辛酸會增加某些患癌風險。話雖如此,但聚四氟乙烯本身和患癌風險並沒有什麽關系。Campos表示,使用聚四氟乙烯塗層的不粘鍋進行烹飪時,食物實際上是不會吸附其中的化學物質的。但要強調的是,如果不粘鍋塗層損壞了,那你需要換一口新鍋。更重要的是,聚四氟乙烯不粘鍋塗層很有用處,可以在烹飪時少放點油,實際上不應僅僅要關註烹飪的工具,最應該關注的其實是,過量脂肪攝入和肥胖本身。3.硝酸鹽會帶來更高的患癌風險嗎?硝酸鹽是一種添加到熏肉、熟製肉類或醃製加工肉類產品中的食品防腐劑。除了在加工過程中可使肉類有更長的保質期之外,在醃製肉類時還能讓肉製品有一種特別誘人的顏色。Campos說,已有研究表明,由於硝酸鹽,一些加工肉類可能增加患癌風險。但是這樣的結論並非一種直接的關係,並非你喜歡吃培根肉,你就一定會患上癌症,但相關風險的確會有所增加。所以要盡量避免硝酸鹽的攝入,尋找一些快捷、健康的蛋白質和替代品,比如雞蛋沙拉、金槍魚、新鮮烤雞等,要選擇更新鮮的食物而不是硝酸鹽。4.碳酸飲料是否真如傳說中那麽有害健康?碳酸飲料是否會升高潛在的患癌風險?一直備受爭議,問題的關鍵在於肥胖,這和飲料的甜度沒有太大關係。糖和癌症之間確實是和肥胖有關,所以說,如果喜歡甜飲料,可以選擇無糖飲料或代糖飲料,而不要選擇普通的添加了白砂糖的飲料。無糖是一種更健康的選擇。Campos表示,水、不加糖的冰茶和富含果汁的飲料,才是最好的選擇。癌症的風險和人體的體重關聯更大,人造甜味劑或糖並不會直接導致癌症。5.食用有機食品可以降低患癌風險嗎?Campos說,沒有證據表明有機食品可以減少癌症風險。只是希望人們可以多食用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無論它們是不是有機食品。降低癌症風險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體重,也要選擇健康的食物和烹飪方式。所以,你可以繼續享用美味的燒烤,使用不粘鍋來減少用油量、烹飪食物。最後,請關注自己的整體健康,這才是應該重視的。
-
2019-12-29 養生.聰明飲食
亞硝酸鹽其實不可怕?專家破解亞硝酸鹽危害健康迷思
網路有關亞硝酸鹽的迷思不少,像是「香腸不能跟魷魚一起吃?」、「隔夜菜跟泡菜不能吃?」、「香腸培根不能油炸?」但是,這些網路傳言到底是真的還假的?我們來追追追!亞硝酸鹽的真相第一,亞硝酸鹽並不可怕,它不但對人體無害,還是體內殺菌的小幫手,就身體健康而言,是助力而不是阻力。第二,人體的胃是一個強酸環境,同時有幾十種化學反應在進行,因此亞硝酸鹽沒有機會在胃裡跟二級胺反應形成致癌物亞硝胺。第三,加工肉品原料不新鮮或放置時間過久的情況下,才會產生二級胺,再進而與亞硝酸鹽反應出現亞硝胺。網路迷思一:隔夜菜跟泡菜不能吃?網路流傳:蔬菜會因為放置的時間較久,亞硝酸鹽的含量會逐步增加,吃進人體後,會胃裡與二級胺反應產生亞硝胺,所以不能吃。蔬菜的確會因為醃漬或久放(隔夜菜)的關係,內含的硝酸鹽受微生物及酸性環境下轉化成亞硝酸鹽,導致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快速增加,但是亞硝酸鹽並不會在人體內轉化成亞硝胺。所以,泡菜跟隔夜菜只要注意保存問題,不要受到病原菌污染,大可以正常的吃。網路迷思二:香腸不能跟魷魚一起吃?這個問題是1+1=2的迷思,網路流傳:因為香腸或熱狗等加工肉品含有亞硝酸鹽,而乾燥海產類的肉品,如魷魚、干貝、魚乾等,含有二級胺,所以不能一起吃。這一篇文章的謬誤點跟「隔夜菜跟泡菜不能吃?」所說相同,亞硝酸鹽和二級胺並不會在胃的環境裡生成亞硝胺,所以「不能一起吃」的論點是錯誤的。網路迷思三:香腸培根不能油炸?據說:香腸或培根用超過130度高溫的烹調方式,會加速亞硝酸鹽跟二級胺的反應,讓加工肉品中亞硝胺含量提高,所以加工肉品最好不要高溫油炸?這個說法原則上是對的,不過前提是:加工肉品己經因為原料放置過久或處理不當,導致肉質不新鮮而產生了二級胺,如果加工肉品的製作過程沒有問題,肉質本身也夠新鮮,沒有產生二級胺,那也就不會有亞硝胺的問題。其實,油炸或燒烤這種高溫的烹調方式是有很高風險的,但問題是在「雜環胺」而不是「二級胺」。所有肉類會因為高溫烹調的關係而產生致癌物「雜環胺」,許多專家都會建議燒肉或油炸物要儘量少吃,便是這個原因。因此,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孫璐西教授也建議,香腸改用水煮的方式會比較健康,孫教授以自己料理香腸的方式為例:先將香腸用開水煮熟,再用烤箱稍微烤一下,逼出香味即可。水煮方式有三個好處,第一,水煮可以逼出些許油脂,降低香腸油脂含量;第二,烹調溫度不會超過一百度,不會產生雜環胺;第三,如果香腸含有亞硝胺的話,透過水煮的過程也可以降低亞硝胺的含量。(本篇審稿顧問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孫璐西教授)
-
2019-12-26 科別.心臟血管
癮君子洗腎猝倒見異象 醫護救回一命決定戒菸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今天為一位在醫院洗腎的病友「慶生」,主治醫師吳靜如和醫護人員送上向日葵,祝他離開黑暗,迎向重生及美好的未來,更能如同向日葵般開心地有著微笑人生。男子洗腎時猝倒無心跳呼吸,經急救並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及冠狀動脈支架置放,術後恢復良好。他透露急救和手術過程中失去意識和意識不清的時候,一度看見「異象」,包括過去洗腎時熟識的醫護人員,當時這些人不在他身邊,從鬼門關前掉頭命被救回來,他決定徹底戒菸。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心臟內科吳靜如醫師表示,這位男性病患53歲,長期吸菸,有洗腎、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疾病,曾因冠狀動脈疾病合併急性心肌梗塞接受支架置放手術。患者洗腎時突然失去意識無心跳呼吸,醫師研判為急性心肌梗塞復發,經心肺復甦術急救後,心電圖顯示有惡性心室顫動,合併嚴重心因性休克。心臟內外科團隊立即搶救,緊急置放經皮心肺功能維生輔助系統(小葉克膜)後,接從桃園分院轉至台北榮民總醫院進行緊急冠狀動脈支架置放等心導管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也順利脫離呼吸器及心肺維生輔助系統,目前仍在桃園分院常規洗腎中。吳靜如指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最近10多年心臟疾病持續盤踞國人10大死因之第2位,107年死亡人數高達2萬1569人,較106年上升4.5%。國人普遍瞭解吸菸可能導致癌症,但不可輕忽的是,吸菸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吳靜如說,香菸含有許多可能危害心血管疾病的物質,包括尼古丁、一氧化碳以及自由基等,會使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受損,導致發炎反應,增加氧化壓力,造成動脈粥狀硬化,提高血管栓塞的機率。根據統計,吸菸的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比吸菸的人增加50%,吸菸者在第一次急性心肌梗塞後,若仍持續吸菸,未來再次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戒菸者的近三。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若戒菸,也可減少36%死亡的風險。國民健康署統計,罹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男性病患中,74.5%曾經吸菸,在發病後仍持續吸菸者更高達38.5%。若病患能在第一次急性心肌梗塞後立刻戒菸,再次梗塞的風險能降低到與非吸菸者相同。戒菸對於降低心肌梗塞之復發非常重要,卻容易被一般民眾忽略。吳靜如醫師建議心血管病患戒菸,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友,可至各醫療院所之戒菸門診就診,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之二代戒菸服務,或政府設立之免費戒菸服務專線0800636363關懷諮詢,提高戒菸成功率。吳靜如醫師呼籲,為了您的健康,再次叮嚀有菸癮的民眾,吸菸傷肺又傷心,戒菸,要從「心開始」。
-
2019-12-26 新聞.健康知識+
你以為的暖身食物反而需忌口?禦寒高手的「冬季養生法」
酒越喝越暖、吃火鍋禦寒……殊不知,有些方法不光取不了暖,還可能損了健康。《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提醒你冬季飲食需要“忌口”哪些食物,並送你一份高階“禦寒法”。天冷飲食,有4個忌口1.烈酒不少人認為,冷天喝烈酒驅寒,冬季酒桌上也常以此作為勸酒的“藉口”。其實,喝酒暖身是暫時的假象,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熱量有限,身體無法從中吸收需要的能量。酒精中的乙醚有擴張血管的作用,酒下肚後,血管擴張會讓血液循環與呼吸加快,促使內臟、肌肉等體內的熱量從血液散發到體表,從而讓人感到身體在發熱。但同時,體內已經在變冷了。酒精及代謝產物在一定程度上會麻醉中樞神經系統,讓皮膚對外界溫度的敏感度下降,也“欺騙”了身體的感覺。喝酒不僅不能暖身,還容易著涼。過量酒精會增加肝損傷、痛風、結直腸癌、乳腺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烈酒”的酒精含量較高,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有害飲酒行為”是指30天內有1次或以上飲酒超過60克,相當於60度白酒喝2兩。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2.過於辛辣的食物冬天一到,麻辣火鍋再次受到人們追捧,成為“暖身佳品”。辛辣食物能刺激味蕾,但它也會刺激胃腸道,產生痛感、熱感,因而讓人感覺由內而外的“暖意”。這種刺激對消化道是一種挑戰,尤其是消化道敏感、容易發炎的人,更容易造成胃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等問題。吃辣後血管擴張、面紅耳赤、毛孔打開、大汗淋漓,體內積蓄的熱量隨著汗液散發到空氣中,如果突然從室內到室外,毛孔來不及閉合,容易受涼感冒。3.燒烤、油炸食品從食材來說,肉類很適合在冬季攝入,不但可以滿足人體蛋白質需求,還能維持免疫力以及肌肉的活力。同時,高蛋白食物的“食物熱效應”比較高,也是“暖身”食材的首選。但燒烤會在肉的表面塗抹大量植物油傳熱,油炸更是在高溫下讓油和肉、澱粉接觸,不僅產生過多脂肪,還會產生苯並芘、雜環胺、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質。喜歡吃肉的朋友,不妨用煮、燉、蒸的方式來烹調。4.寒涼食物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在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冬天適宜吃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有助於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涼性食物最好忌口,如西瓜、黃瓜。吃涼拌菜時,最好放點蔥、薑、醋等熱性食物來中和。 禦寒高手的「冬季養生法」除了飲食上注意“忌口”,睡眠、運動、心態等都是冬季養生的硬指標,每一項都有講究。睡宜早 養精蓄銳冬天草木凋零,動植物多處於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年的生長做準備。為了順應“冬藏”,人們在起居上也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正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點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動宜慢 微汗即可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適當減少活動。此時的鍛煉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所謂“小寒慢跑跳踢毽,暢達樂觀防腎寒”,建議大家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此外,運動盡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並應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頭宜暖 胸背足忌涼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年老陽氣弱者更應注意。建議出門時戴好帽子,避免濕髮出門,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選擇舒適保暖性能好的鞋子,並經常用熱水泡腳。心宜平 節制喜怒曬太陽冬季白天短而夜間長,寒冷的天氣、呼嘯的北風、頻發的霧霾,常會讓人們的心情受到影響,引發失落、沮喪等情緒,甚至患上抑鬱症。因此,要注意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態,節制喜怒,多聽音樂,參加娛樂活動,積極樂觀地面對寒冷的天氣變化。還要多曬太陽,接受“光合作用”,靜心等待寒冷過後的春色。4個壞習慣,其實是保暖誤區冬天雖然要時刻注意防寒,但也要避免這些“保暖”誤區。關嚴門窗不透氣關閉門窗後,由於不通風,室內氧氣逐漸下降,而二氧化碳急劇增加,尤其房間小、人多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根據研究,入睡3小時後,臥室內的二氧化碳會急劇增加數倍,同時細菌、塵埃容易積聚,被吸入體內。所以,晚上睡覺最好不要將所有門窗關緊,可以在客廳留一扇換氣窗,打開臥室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通常來說,開窗半小時,室內空氣就會更新一次。在沒有暖氣的南方,開空調時將溫度調到適宜的範圍,最好再給窗戶留一條縫。蒙頭睡覺易缺氧很多人覺得頭部冷,或尋求“安全感”,習慣將頭埋進被窩。時間長了,很容易導致大腦缺氧,夜裡易做夢,早上醒來頭暈乏力、精神萎靡。尤其是老人、小孩以及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更要注意。整晚不關電熱毯在沒有暖氣的地方,很多人習慣整晚開著電熱毯取暖,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這樣會使人體皮膚血管擴張,水分蒸發快,引起皮膚乾燥瘙癢、喉嚨乾渴等症狀。糖尿病患者以及對溫度感知差的老人,容易低溫燙傷。質量差的電熱毯長時間開啟,還可能引起火災。所以,如果用電熱毯取暖,最好睡前通電加熱,入睡時關掉電源。衣著過厚更疲勞人在睡覺時,身體會處於放鬆狀態,此時穿寬鬆的睡衣有助消除疲勞,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倘若衣著過多過厚,不僅肌肉得不到應有的放鬆,次日醒來還會腰酸背痛,且妨礙皮膚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發,更容易出現感冒。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25 養生.聰明飲食
購買中藥材會在7天內吃完嗎?專家:未妥善保存易出問題
大家的成長經驗裡,應該都曾經有過一杯溫熱的枸杞茶,用來明目養肝度過求學時期,比較講究的還有黃耆加紅棗熬製成的補氣湯。民眾大多習慣買一大包中藥材及乾貨,長時間存放在家中慢慢食用,但是若不當貯存,是否容易會有變質的疑慮呢?四神湯、藥燉排骨、薑母鴨等美味且藥性溫和的藥膳,不少人會買回家自己煮。但,買回來的中藥材及乾貨,你會在七天內吃完嗎?或是認為它們不易腐壞而久放於家中?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文章表示,中藥材、乾貨若未妥善保存,很容易出問題。乾燥、低溫、通風是貯存要件中藥材及乾貨容易因存放環境不良而變質,尤其臺灣氣候潮濕且高溫,不利貯藏。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發霉,不僅會導致中藥材及乾貨失去藥效及風味,更會產生黃麴毒素及赭麴毒素等致癌物危害人體健康。易發霉的藥材包括黨參、當歸、黃耆、桔梗、陳皮及冬蟲夏草等。因此在貯存上最主要必須防止黴菌污染,務必要保持乾貨及藥材本身的乾燥,環境則要陰涼通風,相對濕度不能超過 70%,藥材水分含量則要保持在 15%以下。太陽曝曬或低溫冷凍可防蟲害中藥材及乾貨保存不良還會出現蟲蛀、泛油、變色、散氣或失潤等問題。蟲蛀會造成藥材損傷,如人參、黃耆、當歸等,一般害蟲在48℃以上或 -4℃以下可致死,可利用太陽曝曬、烘焙及低溫冷凍來殺蟲。泛油是指糖質、黏液質在表面呈油狀泛出,如杏仁、枸杞、麥門冬等,多半是因高溫多濕、不當擠壓或存放過久而造成。變色是指受到酵素作用、光線照射、氧化作用及濕度影響,造成中藥材及乾貨顏色改變,如紅花、菊花、枸杞等。散氣是指揮發性成分揮散走氣,如麝香、丁香、小茴香等。失潤則是指過度乾燥,導致失去質地潤澤變得乾硬,如五味子、桂皮、橘皮等。以上問題的根源幾乎都在溫度與濕度,江文章認為,一定要注意防潮,避免高溫多濕,因此務必要密封,最好還可以冷凍(除了有些藥材受凍後,蛋白質或其他膠體會發生不可逆的凝固作用,解凍後無法復原,購買前可先詢問),或至少要冷藏保存。而且記住千萬不要買多,並盡快趁新鮮食用才是良策。(本篇審稿專家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江文章)
-
2019-12-24 癌症.肺癌
55歲婦沒抽煙也無家族病史 左右肺竟有「2個肺癌」
「我沒抽煙,也沒有家族病史,為什麼會這樣?」53歲張姓女子日前到台北慈濟醫院健康檢查,卻發現左、右肺部出現毛玻璃狀病變,前往胸腔外科門診,胸腔外科醫師鍾政錦懷疑為「多發性肺癌」,透過胸腔內視鏡手術,切片確診為第一期肺腺癌,張女康復後,持續門診追蹤。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因之首,台灣每年有超過9千人死於肺癌,每年新診斷罹患肺癌者約有1萬3千人。隨著生活形態與空氣品質改變,肺癌好發族群也不再僅是菸癮者及具肺癌家族史者。鍾政錦說明,民眾健檢意識提升,加上篩檢工具普遍,近一兩年診斷出罹患多發性肺癌的患者日益增加。鍾政錦表示,過往若在病人肺部發現2處以上的病灶,多視其為轉移性末期癌症,僅能透過化療、放療等內科保守療法治療,5年存活率小於10%,但醫學觀念日益進步,近年發現在同樣的致癌因子和基因下,左、右肺有極大可能同時出現病變。鍾政錦指出,常見肺癌細胞的組織型態有腺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胸腔科醫師評估電腦斷層與正子攝影等影像,若無擴散,便會透過胸腔鏡切除病灶進行化驗,許多病患在病理化驗後,若發現2處病灶為不同癌症型態或同為癌前病變、第一期肺癌等原位癌時,便可確定為多發性肺癌,此時如能將腫瘤徹底切除,將可有效提升5成以上存活率。現今肺癌手術以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為主,醫師會考量術後肺功能的保留,視多患者的腫瘤大小、位置及期別,選擇楔狀切除、肺節切除、肺葉切除或肺段切除。鐘政錦表示,有別於傳統胸腔鏡手術至少需要2至3個小傷口才能完成手術,此技術需經由肋骨間隙或劍突下進入胸腔,一個傷口便可在一次手術中,同時切除左肺與右肺的病灶,雖然難度較高,但傷口小、組織傷害少、疼痛度低且復原時間快,讓病人可獲得更好的預後與生活品質。鍾政錦提醒,即使為多發性肺癌,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切除並定期追蹤,都能享有好的預後,因此無須過度擔心,至於55歲以上的肺癌高危險群患者可多加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早期肺部病變,早期診斷與治療。
-
2019-12-20 橘世代.健康橘
如何染髮不傷身? 醫師教你染髮小撇步
年紀漸長,頭髮也日益花白,尤其髮際間灰白交雜,讓人更顯老氣,因此許多人會選擇染髮來遮掩一下。為避免對身體造成危害,醫師提醒注意染髮頻率1年最好不超過3次,以及慎選染髮劑。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診間常收治因染髮而造成皮膚炎甚至掉髮的病人,平均每周2至3位。他表示,染髮劑主要分為永久性以及半永久性染劑。通常半永久性的染劑,化學成分較少、褪色較快,染劑只會附著在頭髮表面不會進入髮幹,較不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而永久性染髮劑為了能夠持久,通常含有較高濃度的化學成分「對苯二胺」(PPD),除了引發過敏,也可能會導致生殖系統的危害。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則表示,PPD是染髮劑中幫助上色的化學物質,不管是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染髮劑都可能含有此化學成分,只是永久性染劑含量更高;另外,顏色較深的的染髮劑PPD含量也會比淺色的染劑高。顏宗海表示,雖然PPD的致癌性在分類上僅被分為第3級,沒有足夠證據對人類會致癌,但過去在動物實驗中發現,PPD會增加罹癌風險,如白血病、膀胱癌等,因此降低染髮頻率較安全,1年染髮最好不超過3次。趙昭明也建議,每次染髮最好間隔3個月以上,並且在染髮前先使用保護液,避免染到髮幹、頭皮,導致頭皮出現紅、腫、痛、熱,甚至皮膚潰爛或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染髮小撇步:1.染前:*選購有含藥化粧品許可證字號及完整標示的染髮產品。*先在手臂等皮膚上先做過敏測試,48小時後無任何異常現象發生,再染髮比較安全。2.染中:*先使用染髮保護液,避免染髮劑直接刺激頭皮。*以塗抹方式,而不可用洗髮搓揉方式進行染髮。*有傷口時不可染髮。3.染後:*染後留意皮膚狀況。*1年染髮不超過3次,每次染髮必須間隔3個月以上。。延伸/熟齡掉髮原因與預防對策總整理。延伸/美的觀念在改變!日本網紅夫妻 乾淨有型玩穿搭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19 養生.聰明飲食
高血脂不適合吃什麼魚?什麼部位不能吃?專家解析
作為有20多年臨床膳食營養管理經驗的營養師,可以明確告訴高血脂的患者,當然可以吃魚,但並不是所有的魚都適合吃,也不是魚身的所有部位都可以吃,吃錯了反而會有大麻煩。什麼魚不能吃?對於高血脂患者來說尤其不適合吃的魚就是鹹魚、臘魚、燻魚。這類魚首先不是新鮮的魚,在醃漬、燻臘的過程中不僅添加了大量的食鹽,而且會產生較多的亞硝基化合物,比如致癌的亞硝胺;而過多的鈉攝入也會影響體內鉀鈉平衡和血管彈性,容易誘發高血壓、動脈硬化等併發症。而且在醃漬、燻臘過程中,也會導致魚中多不飽和脂肪酸氧化,使具有保健作用的DHA、EPA明顯損失。魚的什麼部位不能吃?即使是鮮魚,也不是所有的部位都適合高血脂患者吃的,尤其是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的患者,不宜吃魚腦、魚籽、魚肝等膽固醇過高的內臟,以免加重高血脂。哪些魚可以多吃?高血脂、腦卒中患者應常吃魚,首選的魚是新鮮魚,最好常吃海魚。魚肉除了富含優質蛋白,還是磷、鉀、鋅、硒等營養物質富集的食物。魚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 魚怎麼吃最好?在2018年,有研究機構對中國20個一二線城市、32萬人、300多萬條調查數據進行了統計,發現水產品攝入量達到推薦要求的人只佔17%,是所有類別食物中攝入比例最低的。其實,即使是只有17%的人水產品攝入量達標,也不見得都是正確的吃法。常見的海魚如大黃花魚、小黃花魚、帶魚、鯧魚,最多見的做法就是紅燒,乾炸、乾燒。這些做法多需要高溫油炸,或油炸後再繼續烹製成菜。這些高溫烹調的方式,不僅會讓蛋白質產生雜環胺而對健康有害,並且會導致DHA 、EPA氧化損失。魚類最適合的吃法是以水或蒸汽作為傳熱介質的蒸、煮、燜、燉、涮、汆或者做餡等方式,比如清蒸魚、燜鮁魚、鰩魚燉豆腐、涮魚片、汆魚丸等等。對於喜歡重口味的人,可以偶爾將魚低溫煎製一下,然後放調料和湯來燒製,而應可能的避免高溫油炸。高血脂的人不僅需要關注魚的攝入量,也更加需要注重蔬菜、菌藻類、水果、薯類雜糧等食物的攝入量,這樣才會更好的預防腦卒中、急性胰腺炎、下肢靜脈栓塞等容易出現的併發症。本文摘自營養老爸聊配餐
-
2019-12-18 養生.聰明飲食
蔥、薑、蒜,吃哪個對身體最好?營養師揭各自功效
生薑、大蒜、大蔥,都是廚房中常見的調味品。有的人對其中某一樣或者是多樣情有獨鍾,每天都會食用。可這3種調味品,吃哪個對身體健康最好呢?大蔥有哪些營養?在民間有對大蔥的描述,其中說到“一根大蔥三味藥”。在《傷寒雜病論》中還有大蔥相關的配方,蔥白加上甘草等成分,有助於手腳冰涼、寒氣入侵的人群。除了蔥白以外,蔥須、蔥葉也都可以食用。從大蔥的營養成分上來看,每百克大蔥裡面,有2.4g的蛋白質、1.3g的膳食纖維、53mg的磷、329mg的鉀成分等等。冬天適量吃點,還有祛風散寒、提昇陽氣等好處。大家在做湯、炒菜、燉肉、吃火鍋等美食時都可以放上一點,有利於冬天的養生。大蒜有哪些營養?很多人可能認為大蒜要比大蔥營養價值高,從營養成分上比較來看,每百克新鮮的大蒜中,有4.5g的蛋白質、1.1g的膳食纖維、117mg的磷、302mg的鉀成分。由此看出,它們各有各的優勢,並非大蔥全佔優勢。大家在日常食用的時候,大蔥跟大蒜可以一起放。另外,關於大蒜可以致癌的說法,很多人也聽說大蒜被傳言為“保健品”,甚至可以達到治百病的目。也有的研究上發現,吃大蒜可以預防胃癌,降低胃癌的死亡危險。但這些都是沒有得到驗證的實驗,而它本身就是一種調味品而已。除了起到補充營養的目的, 剩下比較大的作用,則是其中的含硫化合物、揮發性成分,有去腥調味的好處。在食用的量上,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天食用2g~5g的大蒜為宜,不適合過量食用。生薑有哪些營養?生薑跟大蒜、大蔥都有去腥的作用,日常燉肉、燉魚少不了它。跟他們相比,生薑有一個好處,在之前的一項人體研究上發現,在吃完生薑提取物之後,有部分女性痛經的情況改善了。如果你有這種情況,就不妨試試吃生薑。但如果你用生薑泡腳的話,要想起到預防腳氣、感冒、呼吸系統疾病等等,那麼要想生薑中的成分發揮有效的作用, 生薑是不管用的。所以,對於以上的食物,大家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至於特殊的功效,如抗癌、降血脂、降血壓等等,都沒有這樣的作用。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19-12-15 新聞.健康知識+
「餓死你的疾病,餵養你的健康!」抗癌名醫教你降低患病風險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逆轉疾病的科學食療聖經》,作者李維麟】餓死你的疾病,餵養你的健康每個人都希望不要被診斷出癌症、心臟病和其他致命的疾病。規律運動、減少紅肉和糖分攝取,還有不要抽煙都是預防疾病的具體辦法,但是它們只是解答的一部分。利用飲食去支持和強化你身體的血管新生防禦系統可以降低你得到所有可怕疾病的風險。大豆(黃豆) 是第一個被發現可以影響血管新生的食物。一九九三年, 西奧多. 福特西斯(Theodore Fotsis),是一位希臘科學家,在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工作,發表了一篇開創性的論文。他發現攝取大豆食物的健康日本男性和女性的尿液中含有一種天然物質,稱為金雀異黃素(genistein),這種物質具有效的抗癌效果。在實驗室中,福特西斯發現金雀異黃素會抑制被腫瘤引發的血管。之後,金雀異黃素更顯示可以直接停止四種不同類型的癌細胞生長(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伊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與視網膜母細胞瘤(retinoblastoma))。我們的身體無法製造金雀異黃素,所以它只能來自於飲食。尿液是從鄉村居民蒐集得來,大部分的居民都是種植茶葉和稻米的農民。他們都是素食者,而且吃的是以大豆為基礎的飲食,這在亞洲很常見。這些農民尿液中的金雀異黃素相較於攝取西方飲食的人們多了三十倍。福特西斯的研究是關於食物中包含的膳食因子清楚被身體吸收且經由尿液排出,而且可以抑制血管新生的第一份報告。研究人員暗示這種大豆特性可能可以解釋人們攝取亞洲植物性的飲食,相較於以西方飲食為主的人在罹患致命癌症的比率上較低的原因。另一位卓越的研究者,亞卓安娜.阿爾比尼(Adriana Albini),在二○○二年時於義大利熱那亞(Genova) 的國家癌症研究機構(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工作, 提出血管預防(angioprevention)一詞。阿爾比尼推想血管預防可以達到疾病預防的功效,特別是癌症,透過使用對健康人體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複合物去妨礙異常的血管新生。雖然有些藥物的確符合要求,但是食物是最安全的方法。今天,血管預防意味廣泛的健康途徑,包括利用食物、藥物和膳食補充品。阿爾比尼和我與其他科學界的同事合著了一篇關於血管預防的現代文獻回顧,其中包括刊登於著名期刊《自然綜述:臨床腫瘤學》(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內的飲食。血管新生和疾病預防的架構仍由血管新生基金會和國際間的科學家及臨床醫生組織持續發展之中。血管預防飲食的目標是希望維持身體的血管新生防禦系統處在一個平衡的健康狀態。有時候這一點會讓西醫出生的醫生們感到困惑,因為平衡通常不是他們用於疾病治療的語彙。平衡是阿育吠陀(Ayurvedic)和傳統中醫裡面較熟悉的概念,這兩者的重點皆擺在預防性健康的平衡。在這些醫學系統中,健康被視為身心平衡系統的存在。平衡是一種你希望隨時保持的狀態。適居帶(Goldilocks zone)是太空生物學家使用的術語,他們使用強大的望遠鏡去搜索與太陽之間存在完美距離以維護生命的星球:不能太近否則會燒焦;不能太遠否則會結凍。血管新生的適居帶是有足夠的血管以確保我們體內的每個細胞都獲得充分的營養,但又不會滋養疾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只能剛剛好。當涉及健康的人體預防疾病時,沒有什麼比起飲食更安全。雖然有些藥物可以預防特殊疾病,像是結腸息肉(colon polyps),但是藥物總是會伴隨著潛在的副作用,因為藥物從來就不是關於平衡。藥物被製造用來執行黑白分明的工作,通常是打敗或加強某件事情。例如:癌症藥物癌思停對治療很有效,但不能用來預防,因為注射後的幾天內,它就會使身體血管新生的訊號減少到幾乎消失。消除這個訊號雖然有利於癌症治療,但是癌思停可以干擾血管新生的正常平衡,因為維持健康器官的功能也需要少量的相同訊號。這種平衡的干擾也會導致副作用,傷口癒合變慢,這是一個需要正常血管新生的過程。相反地,飲食因素並非如此全能且缺乏破壞力,飲食中的抗血管新生因子只能將過多的血管修剪回基線的水準,這就表示一個使癌症挨餓的食物不會餓到心臟,不會令心臟無法獲得需要的血液供應,因為所有一切都是為了讓身體維持在健康的基線水準。方程式的另一端,促進血管新生的食物也不會造成血管過度生長,超越其在循環系統中的正常界線。促血管新生的食物(Proangiogenic foods)和飲料不會過度驅使整個系統導致癌症。與體內恆定的原則一致,血管新生飲食可以幫助維持身體處於協調和平衡的狀態。
-
2019-12-15 癌症.大腸直腸癌
預防大腸癌上身 醫師:這個季節糞便潛血檢查最準確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6年癌症登記,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十大癌症之首,每年約1萬5千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天約41人罹患大腸癌,全年死亡人數約5700多人。篩檢發現患者 占三分之一其實,大腸癌可以預防,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暨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若出現大便帶血或體重減輕等,多數已非早期。不過,大腸癌與年齡、人口老化、生活環境、飲食西化、家族史、缺少運動、吸菸等因素有關,可藉由定期篩檢早期發現。邱瀚模說,台灣每年新發生1萬5千名大腸癌患者中,透過篩檢發現占三分之一,呼籲50歲至75歲民眾把握機會,每兩年接受定期篩檢。定期篩檢率若年提升到五成甚至七成,大腸癌死亡率可望降到更低。若檢出疑似大腸癌,至醫院做進一步確診、治療並定期追蹤,存活率相當高。50-85歲好發 有家族史傾向邱瀚模說,大腸癌成因很多,男女發生率差不多,雖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好發50至85歲,年齡愈大,瘜肉愈容易在大腸各處生長,增加癌變風險。若以完全沒做過篩檢的年長者來說,每15人就有1人可能有大腸癌。民眾若有家族史,如一、二親等中的父母、兄弟姊妹中有人罹患大腸癌,罹癌機率會增加;長期吸菸者,罹患大腸癌機率也比非吸菸者高。若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也增加大腸癌風險。高危險群 肥胖不運動、愛吃紅肉邱瀚模說,肥胖與缺乏運動是大腸癌危險因子。過去研究發現,肥胖、慢性發炎與大腸癌形成有密切關係。國人飲食西化又愛吃夜市食物,外食、速食吃進過多紅肉,夜市中熱狗、雞排多為高脂及高溫油炸物,加上蔬菜水果攝取少,又久坐、缺乏運動、晚睡等,腸道蠕動慢、排便不順,增加致癌物與腸道接觸機會。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研究顯示,紅肉如豬、牛、羊攝取過多,容易罹患大腸癌,建議紅肉一天攝取量不宜超過16克,若吃牛排餐,則一周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加工品多 吃素未必能防腸癌那麼吃素是否可預防大腸癌?糠榮誠表示,多吃蔬菜有助腸道健康,降低罹癌的可能性,但不代表「吃素」可以預防大腸癌。他表示,素食多使用植物油,這類油品不耐高溫,反而可能因烹調方式有致癌風險。另外,許多素食是豆製加工品,建議以原形食物為宜。糠榮誠和邱瀚模皆表示,預防大腸癌,應保持規律作息、飲食均衡,少吃油炸物、紅肉或煙燻、鹽漬加工肉品,並養成定期運動習慣,注意體重控制。最重要的便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目前成人健檢提供50至74歲民眾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兩大檢查 揪出腸癌1.糞便潛血檢查夏季高溫 檢體陽性率下降時序已入冬,研究顯示,冬天是做糞便潛血檢查最合適的季節。邱瀚模表示,韓國今年七月分析三萬五千多名民眾的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當環境溫度高於24度、濕度高於80%,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率及敏感度顯著下降,這表示發現癌前病變機會降低,導致民眾下次篩檢前發生大腸癌機率上升。邱瀚模說明,並不是夏天不能做糞便潛血檢查,只是高溫高濕讓檢體容易變質,破壞血紅素,降低陽性率。建議民眾一定要把檢體盒放冰箱,冷藏可以保存一周都沒問題。但很多民眾很難接受冰箱有糞便檢體,都放在室溫環境,如果夏天放一個晚上就立刻送驗,可能影響不大,如果幾天後才送驗,檢體品質就會打折扣。2.大腸鏡檢查完整檢查一定要做「全大腸鏡」現行糞便潛血檢查相當精準,若檢查結果是陽性,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邱瀚模表示,陽性個案未作大腸鏡,未來死於大腸癌風險增加64%。不過,大腸鏡的執行效果,受到盲腸到達率、腺瘤偵測率、清腸程度影響。邱瀚模建議,如果大腸鏡沒有完整檢查到盲腸,下次篩檢前發生大腸癌風險增加76%,所以建議偵測大腸癌一定要做完整全程的大腸鏡,不宜只做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如果在腺瘤偵測率小於15%的院所做大腸鏡,下次篩檢前發生癌症的風險增為2.4倍。至於清腸程度,建議確實執行低渣飲食,並在檢查前五到八小時喝清腸藥,太晚或太早喝都會影響清腸率。
-
2019-12-13 癌症.卵巢.子宮
清除子宮頸癌為目標 專家:男女皆打HPV疫苗是國際趨勢
由於性行為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主要途徑,專家建議,小男生也應列入HPV疫苗施打對象,覆蓋率更高,台灣才有機會達成世衛組織「2030年清除子宮頸癌」政策目標。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目前全球已有31個國家全面施打HPV疫苗,不分男女,我國礙於經費,去年底僅針對國一女生接種,國一男生未能列入施打對象。蔡麗娟指出,許多人以為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只會引發子宮頸癌,其實不然,HPV還可能引發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陰莖癌、口咽癌、尖形濕疣(菜花)等六癌一病。蔡麗娟說,HPV病毒不僅是對女性造成威脅,男性也逃不過它的危害。此外,單從子宮頸癌防治政策來看,國一男生接種HPV疫苗,可以增加群體保護力。目前台灣公費HPV疫苗屬於兩價劑型,但臨床流行病學顯示,除了16、18兩型致癌病毒之外,33、52、58等型別的病毒也嚴重威脅台灣女性健康,如能換成保護範圍更廣的疫苗,相信成效會更好。除了疫苗之外,抹片是防治子宮頸癌的另一個關鍵。蔡麗娟指出,台灣於1995年開始推動抹片篩檢,30歲以上女性一年一次,但迄今仍有四成女性從未做過抹片,顯示面臨瓶頸。由於國內初次性行為的年齡越來越低,蔡麗娟建議,抹片篩檢年齡應該下修至25歲,另將抹片列入孕前檢查、成人健診,就能提高篩檢率,找出更多的子宮頸癌癌前病變。美國預防醫學委員會2018年起將抹片篩檢年齡降至20歲,每三年做一次,而各大醫學團體也擬定男女施打HPV疫苗的防治策略。蔡麗娟表示,疫苗加上抹片篩檢,雙管齊下,相信就能如期完成「2030年清除子宮頸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