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自煮
共找到
59
筆 文章
-
-
2024-03-17 養生.聰明飲食
印度咖哩、泰式咖哩與日式咖哩哪種較健康?2招避開熱量陷阱
起源於南亞的咖哩,因應各國文化發展出各自特色咖哩,有印度咖哩、日式咖哩、東南亞咖哩、綠咖哩、紅咖哩等。想要吃得健康,營養師建議,可選擇印度咖哩,通常沒有過多添加物;而許多咖哩美食的背後,是熱量的陷阱,例如國人喜愛的日式咖哩,若加上炸物,一餐熱量逼近900大卡,十分驚人。印度咖哩質地較稀,泰式加椰漿,日式有奶油。門諾醫院營養師陳可敏指出,印度咖哩是各種香料組成,包括薑黃、荳蔻、丁香、肉桂等,通常醬汁看起來比較「稀」;泰式咖哩則添加「椰漿」、「魚露」等減少辛辣感並提升香味,另外運用多種香料如羅望子、月桂葉,讓口味清香充滿南洋風味。日式咖哩口味偏甜,會使用奶油加麵粉,炒成奶油麵糊,再加上薑、蒜、咖哩粉,以及蘋果泥、洋蔥及胡蘿蔔,帶有濃厚的甘甜,中和香料刺激的味道,口味偏甜,醬料比較濃稠。至於綠咖哩就是加綠辣椒,看起來顏色呈現綠色,口感比較辛辣;紅咖哩就是加紅辣椒,可能用新鮮辣椒熬煮或用辣椒粉增添風味。而台灣常見的黃咖哩就是薑黃加比較多。提醒腸胃不好的人,吃咖哩要注意辣度,避免腹瀉。日式咖哩偏甜,油脂與碳水化合物最高。陳可敏表示,在眾多咖哩口味當中,日式咖哩因為有奶油、麵粉與高湯,油脂與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咖哩種類高,若再加上常搭配的白飯加炸物,熱量高達8、900大卡。偶爾吃日式咖哩沒關係,不過切記少選擇炸物,如炸豬排、炸蝦等,可選擇雞肉、牛肉非油炸的主菜,避免吃進過多的熱量。在眾多咖哩口味中,熱量較低的是正宗印度咖哩,醬料由不同香料組成,不會加上椰奶與奶油等,有些餐廳會提供甩餅沾著吃,熱量比白飯還低。陳可敏說,雖然香料較難計算熱量,不過肯定的是,印度咖哩的熱量一定比日式咖哩低,甚至低於東南亞咖哩。降低熱量攝取,主食不要選炸物、醬汁不要全吃完。外食族想吃咖哩,卻不想陷入高油、高鈉陷阱,陳可敏表示,首先主菜盡量不要選擇油炸物,若這次吃炸豬排,下次可以選擇牛肉或雞肉「中和一下」,也可選擇海鮮咖哩。至於超商的牛肉咖哩飯,熱量將近800大卡,能少吃就少吃。再者醬汁不要全部吃完,更不要因為醬料還剩很多,而請老闆加飯,熱量跟著增加,「這可說是咖哩的陷阱」,應該要依自己所需的熱量攝取。不過若能把吃不完的咖哩外帶回家,可燙個青菜加進咖哩一起吃,不但增加飽足感,也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飯量。自煮可用少量咖哩塊加咖哩粉,多搭配青菜。若是自己煮咖哩,也要注意小撇步,陳可敏說,超市販賣的佛蒙特咖哩,一盒有12塊,咖哩塊熱量共有1188大卡,含鹽量27公克,相當於1塊咖哩塊就含有約100大卡、2.7公克的鹽。一個人的份量通常是2塊咖哩塊,熱量快200大卡,鹽分多達5.4公克,而1人1天建議攝取鹽分不超過6公克,等於吃一頓咖哩飯,鹽分就快超標。陳可敏建議,自己煮咖哩可使用1塊咖哩塊,再加上咖哩粉增添風味,市售約30公克的咖哩粉煮4人份醬汁,熱量約100大卡,可避免使用過多咖哩塊而熱量超標。記得多加蔬菜,如洋蔥、洋菇、胡蘿蔔、馬鈴薯、大番茄與花椰菜等,也可燙青菜搭配,主菜不要炸物,白肉或紅肉都可入菜,營養均衡。為何台式咖哩為「螢光黃色」?台式自助餐的咖哩呈現鮮豔「螢光黃色」,有些人擔心食安問題。陳可敏說,薑黃的顏色就是這麼黃,咖哩因為不同成分比例,會有不同的顏色呈現,顏色特別鮮豔的,可能是薑黃比例比較高。她分享,過去醫院辦活動做過咖哩餐,只要薑黃加得比較多,顏色就會呈現螢光黃。市售的咖哩粉通常有食安檢驗,但若民眾較謹慎覺得有疑慮,可以選擇不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火鍋注意正確進食順序 湯底、醬料、配料這樣選減少身體負擔
入冬首波寒流來襲,除了吃湯圓外,吃火鍋也是熱門之選。火鍋湯底種類多元,加上火鍋料、沾醬等,容易攝取過多熱量或加工物質,不利身體健康。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民眾,大啖火鍋食,進食前對食材多一些認識、掌握正確的進食順序,可減少身體的負擔。火鍋選擇清淡湯底,少油少鈉更健康「吃火鍋並非不健康,也可以吃出健康。」李婉萍表示,一般外食族,多半會蔬菜攝取不夠,吃火鍋是補充膳食纖維的好時機,可避免攝取過多澱粉,搭配多食用蔬菜和肉類,還具有減肥功效。不論是在家自煮或在外聚餐吃火鍋,選擇適合的「湯底」最重要。李婉萍說,湯底宜選擇清淡口味,例如柴魚昆布、雞湯、藥膳等,會比重口味的麻辣、沙茶湯底更好,因為口味愈重,油脂、鈉含量也會愈多,對身體負擔也愈大。「在外用餐不建議喝湯」,李婉萍指出,很多外面火鍋店家會用大骨粉、雞湯粉等提升湯底鮮度,但對人體具有興奮作用,如果食用過多湯粉做成的高湯,可能會影響注意力、學習穩定性、情緒,甚至睡眠。湯底對人體負擔皆不小,最多以1碗為限不管是昆布鍋、牛奶鍋、麻辣鍋等各種湯底,對身體的負擔都不小,有的熱量超高,有的鈉含量高。李婉萍貼心提醒:不論湯底種類,盡量少喝湯,最多就喝一碗湯的量。攝取過量可能影響睡眠或造成水腫,呼吸中止症狀也會加劇;特別是肝、腎功能不好者,更要嚴加控制。愛喝湯或是追求更健康湯底的民眾,建議民眾可用肉類搭配海鮮煮高湯,例如香菇搭蛤蜊,或豬肉搭海鮮等;也可挑選番茄、鳳梨切塊,加上白菜、高麗菜、蘿蔔等煮成鮮甜蔬菜高湯。如果口味較重者,可以使用酸白菜搭配少量排骨燉煮,也是較為健康的湯底做法。火鍋配料選擇蔬菜應是肉品2倍,料理順序也有訣竅火鍋的配料選擇及料理順序也有玄機,李婉萍表示,蔬菜的比例應該為肉品的2倍;料理順序上先煮青菜,可增加湯頭甜度,也會帶來飽足感。必須注意瓜類、菇類較易吸收湯汁,不宜在鍋中煮太久。其餘順序則是豆乾、豆腐因容易吸收湯汁先下,再來是蝦子等海鮮、雞肉,紅肉(牛肉、豬肉)則是最後。不一定需要澱粉主食,如果在熱量考量上,可以取捨。澱粉挑選上,白飯添加物少,並且較有飽足感;冬粉雖然熱量低,比較容易吸鈉,吃多容易水腫。火鍋料常見3大類熱量.高熱量(50至100大卡/個):百頁豆腐(50公克)、貢丸、米血糕(35公克)、燕餃等.中熱量(30至50大卡/個):魚餃、麻吉燒、水晶餃、鑫鑫腸、甜不辣等.低熱量(約20大卡/個):竹輪、魚卵捲、炸三角豆腐、蟹味棒等火鍋常見醬料熱量(100公克)韭花醬:29大卡醬油:37大卡烏醋:37大卡辣椒醬:83大卡羊肉爐醬:130大卡XO醬:558大卡沙茶醬:729大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嗨奶奶,很高興認識妳
【編者按】:這星期是由一個醫學院提供三位醫學生在醫院實習後寫出的學習心得。一位醫學生說:「老年醫學科的這段時間裡,我正在練習實踐全人醫療,謝謝老師與奶奶,希望在未來實習與執業的日子裡,我能夠持續實踐著全人醫療,並且用真心對待每一位病人。夠持續實踐著全人醫療,並且用真心對待每一位病人。」另一位醫學生在精神科病房照顧一位病人,領悟到:「醫病關係理應是雙向的,病人需要被關心,醫療人員也需要被肯定與信任,身為小小的醫學生,能被記得名字是很令人感動的事,那種受重視與信任的感覺是如此地珍貴,雖然在醫療決策上,我們醫學生能貢獻的有限,但我最能做的是每天用心地、真誠地關心他們的狀況。」最後這位醫學生在剛進入醫院實習時的感受是:「醫學生令人悲傷的是,我們也不難看見總是為病人盡心盡力的醫師,在耐心且詳細的解說後仍無法獲得病人與家屬的認同,甚至因為溝通落差而陷入曠日廢時的訴訟中,層出不窮的案例也成為新一代年輕醫師們行醫時心中的顧忌。」而同一位醫學生在醫院盡心照顧一位病人之後,分享如此珍貴的心得,「在社會價值變動及病人權益快速提升的現代醫療體系中,醫師們與病人關係的拿捏的確需要如履薄冰的細膩,然而過度防衛與自我保護卻可能造成與病人間的疏離。」希望醫學教育的老師與社會大眾一起努力呵護台灣的醫病關係,我們的子孫才會有關懷病人的好醫師。每個剛進醫院的五年級小實習生,在實習時,都會被分配到一個自己主要照顧的病人,學長姊總會讓我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病人,而我時常下意識地選擇比較年輕的病人來照顧,或許是因為我沒有與阿公阿嬤住在一起,又或許是明白我不是他們的偏愛,內心總有些隔閡。在內科快實習結束時我到了老年醫學科,老師直接分配了一位已經住了一段時間的88歲奶奶給我,要我試著練習陪伴長輩,並鼓勵我多主動與奶奶互動,當時我心裡其實很害怕,總覺得自己不擅長與長輩相處,更擔心不知道能不能跟奶奶好好的互動。這位奶奶入院的主要原因是全身虛弱無力,再加上腳上的蜂窩性組織炎,不過在我接觸到她的時候,腳已經快痊癒了,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不太能自己走路,雙腳無力。第一天早上去看奶奶時,例行公事地問了病程記錄上面一定要記錄的事項後,我不知不覺地就跟病人大眼瞪小眼,每次都很想要努力地克服,卻總還是覺得很尷尬。第一眼看到奶奶時覺得她情緒很低落,不太想說話,很孤單的感覺,我猜測是因爲看護來自四川,聽不太懂台語,所以第二天我試著用自己破破的台語簡單地關心奶奶,比如說吃飽了沒?睡得好不好?接下來的時間我也只能做做理學檢查,或者和看護尬聊。直到老師請我們幫奶奶進行周全性評估時,我好像才開始與奶奶有了真正的互動。之後的兩個禮拜,我每天早上都會主動去找奶奶,她也願意讓我陪她吃早餐,甚至是午餐,我發現奶奶最喜歡吃的是控肉。吃飽飯後,我都會拖著奶奶來到陽光室曬太陽,我一直覺得當我們走出去曬曬太陽時,不僅可以讓身心放鬆,也可以達到輕微運動的效果。漸漸地我發現,在陽光室裡,奶奶開始習慣了我在身邊,會主動跟我說話,我也進一步地了解奶奶的家庭狀況。從奶奶口中得知她有三個兒子,二兒子很久以前就中風臥床在家,最小的兒子則是比她還要早就走了。奶奶總愛抱怨他的大兒子,說他不孝順,不要她了!想把她自己一個人丟在醫院。其實奶奶的大兒子沒有結婚又忙於工作,雖然很忙,但每天都會親自煮奶奶喜歡的食物來給她吃。陪伴中我試著體會她的心情與行為,藉由說話互動,從奶奶的語氣、神情去觀察她的身心狀況。後來他大兒子來後,我決定跟他說奶奶的想法,請他多留一點時間陪伴她。把病人的情況真實地回報給家屬,我一直覺得這一點很重要。之後的日子裡,奶奶的大兒子每天中午都會準時地來送飯與陪她聊天,奶奶看起來就比以前還要開心跟期待中午的吃飯時間。在老人醫學實習的時間裡,我看到很多年紀大的長輩們住院住久了,就容易情緒低落。某一天吃完午餐,我感覺奶奶不怎麼理我,所以我就帶著她到陽光室聽音樂,奶奶突然跟我說她覺得自己快不行了,其實我當時是有點不知所措,好像沒有什麼合適的話可以安慰她。我就在想,想要解決奶奶的問題,是不是應該要恢復她日常生活的能力,讓她可以快點好起來出院回家,實際點來說那就是要去做復健!之後兩個禮拜的日子裡,我一有空就會去陪她散步聊天做復健,同時也會跟奶奶的家屬聊天,但每天拖奶奶去散步跟復健運動就是大工程,要不是賴床說好累,就是耍脾氣不想去,或是要我說會陪她一起去才同意。我發現就如老師說的,奶奶真的是囝仔性,老人和小朋友一樣可愛又傲嬌,總是口是心非,稍微動一下就說很累,需要哄一下,鼓勵一下。我會大聲地跟她說:「奶奶,妳好厲害喔!奶奶,妳好棒喔!奶奶再十下就好!」大力為她鼓掌,她都會很開心,不知不覺越做越多,還收穫了她親自頒發給我的一大袋香蕉。剛開始實習的時候,總是很羨慕學長姐能夠對病人的病情與治療計畫熟練於心,在老年醫學科這兩週實習的時間,我慢慢發現自己好像也可以像學長姐一樣,跟老師報病人的狀況、跟家屬、看護解釋目前的治療計畫。我想只要我們多用點心,多花一點時間在病人身上,認真地紀錄病人每天的變化,就可以慢慢進步。另外,在老年醫學科的這段時間裡,我看到了老師對待每一位病人的方式,老師總會蹲在病床旁邊,握著爺爺奶奶的手,耐心地聽他們說話,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主治醫師那麼地貼近病人。老師跟我說,有時候反思我們對老年人的照顧,雖然他們年歲很大體力衰弱,但只要有心,我們總能做點事來幫助他們,經過巧手與熱心,也能為他們與家屬創造愉悅的經驗與幸福感。這段話真的讓我很有感觸,在照顧奶奶的這段期間,我更了解到了現在在提倡所謂的全人醫療,陪伴病人,不是只是治療疾病本身,生理心理層面同時也都要顧及,所以醫師的作用遠遠不是治療疾病本身,而是提供病人身心靈的全面照顧,以病人及家屬為中心的照顧,甚至全隊、全程、全社區,除了全人醫療外與病人建立情感連結與信任,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老年醫學科的這段時間裡,我正在練習實踐全人醫療,謝謝老師與奶奶,希望在未來實習與執業的日子裡,我能夠持續實踐著全人醫療,並且用真心對待每一位病人。夠持續實踐著全人醫療,並且用真心對待每一位病人。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1-05 養生.營養食譜
說食依舊/豬頭肉 肥與瘦的天作之合
豬頭肉,是一道上不了大場面的小菜,卻是庶民美味,飽含人間煙火氣,尤其在這乍寒還暖時節,信步找間小麵攤,點份滷豬頭肉,小酌一下,光用想的就讓人心曠神怡。豬頭肉是個通稱,除了俗稱的豬頭皮、豬耳朵、豬舌、嘴邊(臉頰)肉,骨仔肉也是豬頭骨剝切來的細肉,可見豬頭有大用,別再罵人「豬頭」了。中國人吃豬頭肉由來以久,但很少被納入宮廷料理,也鮮被文人雅士吟詠,大概只有率真的北宋饕客蘇東坡以〈豬肉頌〉歌詠:「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還曾在寫給堂兄蘇不疑的信裡說「常親自煮豬頭……宛有太安風味」,太安位於四川重慶,以麻辣風味的「太安魚」聞名,看來蘇大學士是麻辣豬頭肉的愛好者。江蘇揚州名菜「三頭宴」則是拜鹽商敢吃愛吃之賜,讓豬頭揚眉吐氣,三頭宴是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蟹粉獅子頭,作家周芬娜曾專程到揚州品嘗,她形容「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又甜鹹適中」,讓人心嚮往之。川菜也有道豆渣豬頭,食家陳茂君說最初應是窮人的食品,但有錢人添加干貝、火腿等,卻讓豬頭翻身。唐魯孫提過一道冰糖煨豬頭,也是功夫菜,把豬頭整治後反覆水煮6、7次到熟爛,再以干貝、淡菜、冬筍等鋪底,加入醬油、黃酒和香料等小火煨4、5個小時,撒上冰糖再煨1個小時,「豬皮明如殷紅琥珀,筷子一撥已嫩如豆腐」,甚至曾入鮑魚同煮,名為「小吃大會鈔」。清朝應是最講究豬頭肉烹調的時代,乾隆時期李化楠父子的飲食專著「醒園錄」,就有兩種蒸豬頭之法。袁枚在《隨園食單》也載了「豬頭二法」,一煨一蒸,鹽商童岳荐所撰《調鼎集》,更記載了15種豬頭肉作法。不管哪種做法,要讓豬頭華麗變身,重點在「火候」,小說《金瓶梅》裡,西門慶家僕媳婦宋蕙蓮善燒豬頭,說她「只用一根長柴……把個豬頭燒得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讓人口水直流。《金瓶梅》,不少人愛看卻不喜談;豬頭肉,不少人愛吃也不喜說。難怪兩者在蘭陵笑笑生的手中融為一體。還有一種特色豬頭肉是雲南大薄片,我最早在南投清境農場見晴山莊吃到。後來在友人帶領下赴屏東里港定遠社區的逸采居品嘗,老闆是當年滇緬異域孤軍後裔,她說豬頭先用火烤過,再用刀刮除焦面、漂洗後,冷凍一夜,再以刀切成薄片,過去考驗廚師刀工,如今則以機器代勞。豬頭肉薄片再淋上以醬油、醋、薑末、蒜末、蔥末、洋蔥等調製的醬汁,佐以香菜、芝麻等,焦桐曾形容「透露淡淡的煙熏焦味,口感彈勁飽滿,有肉感又不是肉;脂白的色澤,卻非肥油」。回家查了孤軍資料,原來1961年國民政府撤回滇緬孤軍與眷屬後,分別安置到桃園、南投清境、高雄美濃及屏東里港。里港,正是他們來台的第一站,從此,他鄉變故鄉,一盤大薄片,訴說著顛沛流離的酸辣鹹甜。大陸詩人兼美食家二毛曾整治過一桌「豬頭宴」,他形容豬頭肉是肥肉和瘦肉的天作之合,妙在肥瘦相間,「是一端上桌就有喊酒保拿酒來的衝動」。作家胡竹峰則說,古人以《漢書》下酒,他借《水滸》吃豬頭,並說施耐庵沒有安排魯智深吃豬頭肉,讓他深以為憾。想要不遺憾,備盤豬頭肉,再拿本《水滸》或《笑傲江湖》,就著魯智深或令狐沖的任俠之氣下酒。台灣傳統禮俗中,父母去世要準備豬頭做祭拜的大牲禮,衍生出諺語「在生一粒豆,較贏死了拜豬頭」,勸人孝順父母要及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生短短幾個秋,貴適意爾,莫留遺憾在人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21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洪弘昌每日喝養生蔬食汁均衡飲食!教你自煮「羅漢果菊杞養生茶」養生保健
南投縣是全國面積第二大的縣市,人口卻不到50萬人,讓南投縣醫療先天不良。衛福部南投醫院是公立醫院,院長洪弘昌是南投子弟,秉持「守護縣民健康.投醫一直都在」的理念,以行動默默守護南投鄉親的健康,歷經9年努力,讓南投醫院從地區醫院轉型為區域醫院。受父親影響 關心偏鄉醫療洪弘昌是國內肝膽腸胃科權威,土生土長的南投人。他的父親洪紹勳在草屯地區行醫,從小耳濡目染,當醫師也成了他一生職志,回到南投服務,更明白南投醫療資源不足的嚴重程度。他與南投醫院的淵源很早,87年任職內科主治醫師,在台北榮總接受專科訓練,先後出任部立朴子、台中醫院副院長,103年升任南投醫院院長迄今,創下南投醫院院長任期最久紀錄。因為父親的影響,洪弘昌相當關心偏鄉、弱勢族群的醫療,尤其南投縣人口高齡化嚴重,許多長輩有慢性病和重大疾病,但因缺少專科醫師,他經常得輾轉搭車到台中、彰化看診,對長者和家屬都是沉重的負擔,他決心讓南投醫院成為鄉親的「依靠」。找醫院價值 擴充設備科別南投醫院是南投公醫龍頭,但醫療資源不足,「以前南投醫院老舊、醫師又少,遇到複雜的病症就束手無策。」洪弘昌說,他曾提出優越條件想召募專科醫師到南投醫院,但願意到南投這種「鄉下」的醫師少之又少。南投醫院像超過60年的老店,想要重新獲得鄉親的信賴,不可能一蹴可幾。洪弘昌積極為南投醫院找出價值,靠著改革成為縣內唯一24小時提供接生、小兒科急診的醫院;透過與台大、台中榮總、三總、中山醫大、彰基等醫學中心合作,讓更多專科醫師進駐南投醫院;更擴充醫療設備及科別,成立放射腫瘤中心、高壓氧中心、核子醫學科、心導管中心等,讓南投醫院也有醫學中心的設備和人員,鄉親就近便能就醫,重拾對南投醫院信心。首創3+4計畫 育長照人才醫療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洪弘昌鼓勵醫護不只為工作「負責」更應「當責」,將「專業、品質、當責、創新」核心價值銘記在心。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南投醫院的進步看得見,榮獲多項國家品質標章(SNQ),南投醫院更在三年前升格區域教學醫院,提供南投縣重症及癌症全程醫療的醫療院所。洪弘昌也為醫院的照顧人力不足憂心。107年投醫與五育高中照顧服務科合作提供實習,學生畢業後即可投入醫院照服員。更推出全國首創的「3+4」計畫,安排學生每周二天至中台科大長照系上課,用四年在職進修取得大學學歷,培育在地長照人才,可補足臨床與長照缺口。自煮養生茶 也提供給員工儘管公務繁忙,洪弘昌仍維持固定門診服務病患,常會延誤吃飯時間,但他也不忘均衡飲食的重要性,每天都會準備一杯「養生蔬食汁」,裡頭食材包括菇類、蔬菜、大蒜等,以滿足膳食纖維、類黃酮、菇類多醣、蒜元素等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與吸收,確保身體健康。「員工是醫院最寶貴的資產」,洪弘昌不只自己喝養生茶飲,也熬煮「羅漢果菊杞養生茶」提供給員工飲用保健。▋羅漢果菊杞養生茶材料:羅漢果1個、菊花4朵、甘草3片、枸杞1大匙、炒決明子1大匙、開水適量。作法:羅漢果敲破掰成小塊,與其他材料一起放入鍋中,再加適量開水,大火煮開,轉小火再煮10分鐘,濾出湯汁即可飲用。從主治醫師到部立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始終選擇在公醫體系服務,因為部立醫院肩負著推動國家政策的公醫使命。20多年來扎根於南投縣的醫療服務,洪弘昌說,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但「守護縣民健康,投醫一直都在」。洪弘昌小檔案年齡:57歲專長:肝膽結石、慢性肝炎、肝硬化、腸胃道出血、消化性潰瘍、各種腸胃道不適(胃癌、肝癌、大腸癌)現職: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院長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中山醫學大學臨床研究所碩士、中山醫學大學臨床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衛福部台中醫院副院長、衛生署朴子醫院副院長、衛生署南投醫院內科部主任、台北榮總內科部醫師及消化系內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中華民國公立醫院協會理事給病人的一句話:不是生病才開始養身,養身也在養心,這是一輩子的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7 寵物.照顧指南
毛孩是家人 從這2點建立寵物友善環境
許多人把毛孩當家人,但社會制度卻不是!你知道在法律上,毛孩只是一個「物件」,死後會被當成「廢棄物」嗎?寵物友善不應只是一個口號,但應該要怎麼落實呢?要建立寵物友善城市,應該從相互尊重彼此的權益並遵守規則開始以台灣為例,儘管少子化、老齡、單身帶動了寵物的數量與市場規模,但目前仍存在極端的差異對待。從法律制度面上,活體寵物被定義為我們的「物權」財產,寵物過世仍屬於「廢棄物」;公寓大廈管委會可規定住戶不得飼養寵物;公園自治條例可禁止寵物進入公園。近年零安樂政策實施,各縣市雖陸續推出寵物友善公園等設施,但仍不時傳出有民眾遛狗被驅趕,或惡意追打的傷害事件發生。除了飼主應該出門使用牽繩、隨手做清理的觀念,需要社會共同來宣導教育之外,民眾對於動物愛護、尊重彼此生活權益的認同,也應該透過長期的計畫與活動持續推廣和建立。反觀全球十大寵物友善國家,第一名的荷蘭在動保法律核心價值中,明定寵物是擁有自己價值的個體,而非被主人擁有的物件。強調牠們與人相對地位平等,各地有緊急動物救護中心、有動物救護車、公園裡安排狗兒散步專用通道,以及其他可以攜帶狗隻進出的大眾運輸工具和商店等。第五名的德國,立法養寵物須得到多次審核,除了對個人資格條件的確認外,還需要對你和你的寵物同時進行飼養教育。在德國有很多寵物學校,不是教寵物如何玩雜耍,將寵物培養成「玩物」,而是要將寵物培養成「家人」,如何更好地成為家庭的一份子。社會結構與消費趨勢的改變,讓寵物產業正潛移默化成為顧客導向的買方市場2021年內政部統計,人口連2年負成長,結婚率也是歷史新低。而犬貓則以每2.4分鐘的速度成為台灣家庭新成員,超過新生兒每3.4分鐘一位。根據財政部統計,2018、2019年寵物飼料與用品零售,明顯開始出現衰退與停滯,寵物照顧等個人化服務,則大幅成長17.8%。過去飼主習慣的寵物消費方式,多以在店家零售採購與美容服務為主,隨著毛孩在家庭中的地位提昇和擬人化,漸漸帶動不少到府服務及電商消費,加上疫情影響,更重視保健養生與在家自煮、休閒旅遊,選購行為也從過去品牌導向改為更重視CP值,希望店家能提供更多照顧建議。因此無論對於飼主而言還是賣家,唯有透過正確的教育學習,才能幫助毛孩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教養,朝幸福快樂健康的方向邁進。每個孩子都需要教養,毛孩也不例外飼主是寵物生命的主宰者,決定著毛孩一生的吃穿用度與生活方式。而錯誤的觀念與照顧方式,只會造就毛孩的身體健康與行為上偏差。寵物教養涵蓋寵物照護十大面向,包括從犬貓天性的中西醫基礎照護;常見疾病與緊急照護;老齡失智與失能長照;犬貓體質需求基礎食療調養;問題皮毛美容保養;基本行為問題教養訓練;自然療法與按摩;特殊行為觀察與溝通;最後一哩路的陪伴與心理調適;飼主責任與開業法規等。幫助所有毛家長能更瞭解毛孩個別差異與需求,可以給予更妥善合適的照顧。
-
2023-06-07 養生.健康瘦身
台灣肥胖率比日本高10倍,醫揭真正5原因!忽視「這問題」,不但胖還累積一堆慢性病
肥胖醫學專科醫師王姿允日前在其臉書指出,台灣的肥胖率是日本的十倍,不是因為運動不夠,她指出5個問題,包括外食比例高、攤販文化、西化飲食、沒有天天吃早餐及從小開始的肥胖問題,才是真正造成台灣人肥胖的原因。台灣人比日本人愛運動,卻比日本人胖日前有媒體報導指台灣肥胖率超過日本10倍,不愛運動是主因。肥胖醫學專科醫師王姿允日前則在其臉書駁斥。她援引醫學期刊《The Lancet》之前做過的「全球最不愛運動的國家」調查,發現日本有超過60%的人不愛運動,排名全球第11名。美國則是40%不愛運動,排名第46名,那麼愛運動的美國肥胖率42%也是遠高於日本,因此「不愛運動非肥胖原因」。教育部體育署公布111年運動現況調查成果,國人在疫情後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達81.8%,規律運動人口比例自103年以來,首度達到「34%」。而疫後日本的調查,不運動的比例則又增加了3.9個百分點。因此台灣有達到規律運動比例的人口其實遠高於日本,要將台灣人的肥胖歸咎於不運動是完全錯誤的。王姿允認為,所以他們之所以瘦,「還是跟飲食內容有很大的關係。」她歸納出幾個台灣人肥胖的原因:台灣人肥胖的5原因1.外食比例高,不似日本自煮早餐和自備便當的多,而且日本餐廳都是以「定食」為主,份量易控制。2.臺灣的攤販文化:臺灣的路邊攤美味又便宜,可以快速輕鬆的吃飯,更容易有過量還有肥胖風險,而路邊攤的食物大部分高油高糖高鹽份,而且食品添加物居多(成本便宜)。3.日本人就算融合了歐美飲食,都是以在大量蔬菜、大豆類食品、海藻類跟高脂肪魚類偏多,肉類跟鹽分攝取還是比歐美少,但是有更多的優格、乳製品跟咖啡。但台灣人的西化飲食,卻是以高油脂肉類跟高鹽份輾壓。(資料from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和國立癌症研究中心15年8萬日本人飲食研究)4.台灣人不良的早餐習慣:根據一份針對亞太11地區健康早餐的最新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一台灣受訪者沒有天天吃早餐習慣,即便有吃早餐,其中也高達7成早餐沒攝取含蛋白質食物、8成沒吃蔬果,然而脂肪攝取比例卻是亞太之最!例如:燒餅油條水煎包。5.從兒童開始的肥胖問題,造就成年人居高不下甚至竄升的高肥胖率。台灣5-19歲男女童肥胖率比日本多了3倍以上,是亞洲四小龍之最!美國退休將領認為兒童肥胖是國安問題。資料來源/臉書粉絲專頁《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從小胖長大還是胖,還累積一堆慢性病王姿允所提到的5個問題,有4項都是飲食因素,個人如果願意改變習慣,肥胖問題還有機會扭轉。其中第5項的從小肥胖的問題,更值得大家關注。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7至2020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已經達50.3%;在109、110學年度,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5.4%及27.1%,國中學生分別為29.9%及31.2%。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長羅素英曾受訪表示,研究發現小學時的肥胖兒童有6至7成長大後仍然肥胖,而肥胖的國中生更有7至8成將來是肥胖成人,顯示「小時候胖長大後往往還是胖」,兒童期肥胖往往會延續到成人期。小兒科醫師陳錦江曾受訪指出,兒童肥胖容易引發的併發症,在內分泌系統方面,易有糖尿病前期、代謝症候群。在生長發育方面,女生容易有多囊性卵巢症、男性素過多症、月經過早的症狀,男生則容易有性徵較晚發育、假性陰莖短小(隱藏性陰莖)、雄激素減低的症狀。另外還容易引發甲狀腺功能異常、心臟血管相關疾病、肺臟系統疾病、神經相關疾病等,且易有社會心理相關問題。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也曾引《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童年時期肥胖即可導致心臟結構和功能改變。與正常兒童相比,肥胖兒童左心室增厚、左心室重量增加和收縮功能損傷。兒童肥胖容易產生7大類疾病1.內分泌系統疾病:糖尿病前期、代謝症候群2.生長發育疾病:.女生:多囊性卵巢症、男性素過多症、月經過早症狀。.男生:性徵較晚發育、假性陰莖短小(隱藏性陰莖)、雄激素減低症狀。3.心臟血管相關疾病4.甲狀腺功能異常5.肺臟系統疾病6.神經相關疾病7.易有社會心理相關問題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提醒,從小防治肥胖可從3個重點著手,第一,多喝水、均衡飲食、拒絕零食;第二,培養運動習慣,每日至少60分鐘中重度活動、避免久坐和晚睡及熬夜;第三,若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大於24,應至兒科檢查與治療,及早解決肥胖問題,才能恢復正常的身體發育。【參考資料】.近半成人肥胖 長者應維持BMI24最長壽.小時候胖不是胖? 醫師說:假的.「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 醫教3招遠離肥胖慢性病.臉書粉絲專頁《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
2023-04-29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會失敗,跟做了這3件事有關!吃飯時集中注意力、速度放慢
臨床觀察,很多人減重會失敗,多因蔬菜攝取不足;其次,外食吃太多高油重鹹的食物,或鹽酥雞、雞排等炸物吃太多;而吃飯速度太快、一次吃太多,也都是減重失敗的原因。 上班族青菜嚴重缺乏,主食類也偏多營養師倪曼婷表示,很多上班族講求快速,會選擇西式速食,如漢堡、油炸薯條,又喝含糖可樂,青菜嚴重缺乏,主食類也偏多,應盡量減少,偶爾真的想吃,建議請店員將薯條去鹽,搭配喝無糖茶飲或低卡可樂會稍為好些,漢堡夾的肉,盡量以烤的取代炸的,雞肉部分可去皮再吃。肉皮不要吃太多,有些人誤以為吃豬腳、肥肉或動物皮能補充膠原蛋白,這是錯誤迷思,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吃飯時需要集中注意力、速度放慢自己煮相較於外食,較有助於減重,包括用的油及鹽都可自我管控,選擇食材也能避免加工、高油製品,只要觀念正確,自煮一定比外食健康,且較能達到體重控制的目的。 倪曼婷提醒,吃飯時需要集中注意力、速度放慢;攝取足夠蔬菜,提供飽足感;食材方面,避免油炸食物、加工製品;戒除拌湯汁或喝含糖飲料的習慣;均衡飲食,每餐有主食搭配青菜以及豆魚蛋肉等蛋白質食物,飯後點心由水果取代,才能有效達到減重目的。【延伸閱讀】。上班族用餐只有1小時,該怎麼做?減重才容易成功,且要先吃菜,再吃這2樣食物 。亞洲人「1吃飯習慣」易致癌! 口臭、打嗝脹氣恐是中鏢了
-
2023-02-08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佳節後拒成「大腹翁」 中醫師教您健康動
新春佳節親友團聚吃好料,不論自煮或外食都易攝取過量,一旦睡多動少,很快變成「大腹翁」。為此,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林舜穀中醫師,一同製作「中醫師教你健康動」線上課程影片,讓您擺脫時間及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跟著影片一起動,達到運動、訓練肌力及健康促進的目的。另為犒賞認真運動的您,自即日起至112年3月6日止,將與影片同框運動的照片上傳至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LINE帳號,就有機會獲得健康小錦囊。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春節期間體重控制電話訪問調查」顯示,約39%民眾年後體重增加,且平均增加1.7公斤,另約48%的民眾運動量比平常少,46%與平常一樣,僅6%比平常多。因此,為鼓勵民眾年後能恢復健康快樂動,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與中醫師合作拍攝「中醫師教你健康動」線上課程影片並上傳至官方YouTube頻道,讓民眾不受時間及場地限制,輕鬆學習八段錦並靈活運用。八段錦是一套歷史悠久的簡單訓練功法,也是臺灣民眾最常練習的中醫養生運動,具多年練習經驗的林醫師,深感八段錦對緩解久坐久站造成的肌肉僵硬及高壓力工作的緊繃感頗有助益,並有許多研究證實持續練習對改善大腦的認知功能與身體活動能力具有相當成效。練習八段錦所需的空間很小,適合各年齡層,即使是輕度行動不便的長者或認知障礙的失智症患者,也可嘗試坐式八段錦或簡化招式,改善全身循環。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余燦華表示,為養成民眾良好運動習慣,歡迎您跟著「中醫師教你健康動」影片一起健康動起來,另為鼓勵民眾健康快樂動,自即日起至112年3月6日止,將與影片同框運動照片上傳至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LINE帳號的前100名民眾,即可獲得健康小錦囊一份喔!如欲觀賞影片請搜尋「中醫師教你健康動」或掃描活動圖卡QRcode。活動訊息詳見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官網或請電洽02-23215158轉6518李小姐。 歡迎至元氣網健康聚樂部觀看 👉【免費線上課程】中醫師教你健康動 八段錦及穴道按摩
-
2022-09-16 養生.聰明飲食
超毒「超加工食品」,吃多恐致失智!營養師教飲食替代這樣吃
比加工食品還毒的「超加工食品」,其實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無所不在!舉凡包裝餅乾、零食、超商隨手買的飲料、甚至是不知不覺就吃下肚的調味料,都在一點一滴侵蝕我們的身體健康,研究證實甚至會造成失智、癡呆風險增加!而什麼是NOVA食物分類法?取代超加工食品又該怎麼吃?以下營養師為您解答。2022年7月《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期刊》(Neurology)的最新研究提到,超加工食品對人的大腦有影響,且恐與認知功能下降或失智症、癡呆症等風險有關。另一篇刊登在《醫景》(Medscape)的文章更指出,若成人飲食攝取中增加10%超加工食品,會增加約25%的癡呆症風險;若飲食中增加20%超加工食品,則會增加約28%的認知功能障礙風險。 加工食物4大分類標準 營養師簡鈺樺也在臉書粉絲頁發文說明,民眾常會覺得食物除了天然來源外,其它應該都屬於加工食品,但其實加工也有分程度,可透過瞭解「NOVA食物分類法」的4種類別,就會發現,最不該選擇的就是第4類的「超加工食物」。 什麼是NOVA食物分類法?這是國際上依照食物製作過程及目的,從未經加工或少量加工,到過度加工的食物分類方法。簡鈺樺解釋,4種類別可分為: 1. 未加工和微加工食品組:食物製作過程包括新鮮、擠壓、冷藏、冷凍等,常見食品如:全榖雜糧、滅菌後鮮奶、奶粉、雞蛋、蔬菜、肉類等。 2. 加工烹飪原料:如堅果或橄欖等壓碎的植物油、豬肉中提取的豬油、玉米中提取的澱粉、糖、鹽等。 3. 加工食品:罐裝或瓶裝蔬菜、水果和豆類,如:加鹽或加糖的堅果和種子、魚罐頭、水果罐頭等。 4. 超加工食品:碳酸飲料、甜味或鹹味包裝零食、冰淇淋、糖果、糕點、餅乾、能量飲品、含糖牛奶飲料、肉類提取物及「速溶」醬汁等。 飲食該如何吃才能取代超加工食品? 簡鈺樺提醒,想在飲食攝取中取得平衡,有許多方法可以取代「超加工食品」,此外,掌握食物的頻率與份量也是關鍵。她舉例,想購買以下這些超加工食品前,替代方案可這樣選擇: 預計要買:八寶粥、花生湯罐頭 替代方案:自煮花生湯、綠豆湯、薏仁湯等 預計要買:鳳梨罐頭 替代方案:選擇各式水果 預計要買:火腿 替代方案:豆、魚、蛋、肉交替吃 預計要買:含糖汽水 替代方案:氣泡水、開水【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8985.html】
-
2022-08-06 焦點.元氣新聞
台積電好威!近45%壯世代爸爸最想收到這個父親節禮物
父親節你準備送什麼禮物呢?根據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日前針對50歲以上壯世代爸爸,發起「壯世代父親節禮物網路調查」,直接詢問廣大爸爸們今年父親節最想收到的禮物,有高達55.2%的爸爸認為「不需收到禮物」,其次為現金(46.4%)、台積電股票(44.8%),國內旅遊行程(13.6%)、國外旅遊行程(12.8%)。調查還發現,超過35%認為「收過最爛或最不喜歡」的父親節禮物是蛋糕及食品,其次為領帶、鋼筆、皮帶等。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今年最想收到禮物,有超過51%「不需特別收到禮物」,也有近半數偏好現金、股票等。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指出,本次調查發現,壯世代爸爸收過最不喜歡的父親節禮物依序為:蛋糕或食品(35.2%),領帶(26.4%)、鋼筆(19.2%)、皮帶(15.2%)、西裝(13.6%)、運動/健身器材(11.2%)、智慧型手機(9.6%)、平板電腦(9.6%)等。許多爸爸在問卷中的簡答欄提到,不愛吃或不適合甜食、使用機會太少、不夠實用、重複性高,還有人提到「不會操作」等問題。壯世代教科文協會表示,事實上,今年初發起的「壯世代感心服務網路調查」也發現,壯世代在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服務需求強調「務實、舒適及彈性」,可以說與本次調查結果不謀而合,顯示出壯世代對於收禮可能更重視實用性。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指出,壯世代爸爸們多認為「生活無虞無須子女破費」且心意到了就好;而現金實用度最高,且能自由運用;股票則是可以增值、投資等等;另外,不少人提到,因為疫情很久沒出國玩,希望能和家人去旅遊等等。再一次顯示壯世代爸爸對禮物的偏好更重視務實層面,同時也重視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依2020年聯卡中心信用卡大數據平台資料發現,50歲以上壯世代,在2020年平均每卡年消費金額均達76,000元以上,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兆豐銀行今年分析旗下網購信用卡「e秒刷」客群消費行為,在「單筆網購」的項目上,最高的是60~69歲壯世代卡友,今年1至4月平均消費1,300元。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表示,壯世代的消費力超乎大家想像,物質上可甚麼都不缺,若要送實質的禮物,可能需要更細心的觀察與準備,同時也建議旅遊業者針對壯世代的需求開發適合的行程,滿足他們對旅遊的期待。最後,對於今年父親節大餐希望怎麼吃,35.2%的爸爸想在家自煮料理;30.4%想外帶料理回家吃;17.6%偏好外送;2.4%為購買冷凍調理食品在家使用。算一算有超過八成爸爸偏好「在家吃」,僅有13.6%選擇外出到餐廳。
-
2022-07-29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飲食控制自煮好單調?一週減肥菜單,簡單快速又美味!
你也常常覺得外食總是又貴又不健康,想要自己煮卻又沒有想法,總是吃一樣的東西嗎?今天「美姚Mirandayao」要和大家分享一週減肥菜單,一週七天都安排好,每天換著吃不重複!這次分享的一週減肥菜單中主餐不會只有單調的雞胸肉,而是包含了虱目魚、牛排、鮭魚等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配菜也有別於常見的健身餐盒中總是只有水煮青菜,而是有各種變化的配菜,而且做法都相當簡單,適合料理新手。這麼多道料理中,其中花椰菜蝦仁豆腐蒸蛋更是適合懶人,只須備好料一起下鍋蒸就能完成的料理,不僅健康美味還很方便有飽足感,甚至連配色都兼顧了,快點開影片了解怎麼做吧!想了解更多關於減肥自煮菜單?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週七天不重複,減肥菜單不單調!原始影片美姚 MirandaYao YT美姚 MirandaYao FB美姚 MirandaYao Instagram:yao______6.8延伸閱讀想吃得健康又不知道怎麼煮嗎?七道冰箱常備菜每天換著吃不重複!用燕麥代替飯!兩道低GI高蛋白燕麥粥「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6-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防疫該如何自「煮」健康管理?營養師教你3招挑選食物,控血糖助減重食材大公開
晚餐時間到,大家是否也已經開始習慣打開手機點外送了呢?疫情之下習慣變化,缺乏運動和常叫外送,讓慢性病的風險伺機而動,鄭惠娟營養師提醒每週可以抽空一兩天動手做,常保自「煮」健康。食材怎麼挑‧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三餐中的主食澱粉、水果都盡量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有助於穩定血糖,鄭惠娟營養師分享,大部分只要看得出食物原型者,大多都是低GI食物,例如玉米、糙米等。‧挑選富含鉻和鎂的食材現代人普遍熱量攝取過多,微量營養攝取不足,尤其是餐餐外食缺乏蔬果的上班族,可以多挑選富含鉻和鎂的食材,為自己自煮健康!‧控制醣類攝取想要趁這段時間,減重穩血糖,就要控制醣類的攝取,降低飯、麵精緻澱粉的比例,運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豆腐、花椰菜米等,取代碳水化合物,吃得健康才能瘦得健康~營養師都這樣煮‧少用飽和油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會使膽固醇飆高,增加心血管疾病找上身的機會,因此挑選油脂時,建議可以選擇以「植物油脂」為主,並且避免「油炸」類的料理。‧糖鹽適量加盡量不要攝取精製糖,也避免過度調味,多搭配「原型食物」,或使用天然的辛香料,如辣椒、胡椒粉、蔥薑蒜等,增加風味層次。‧蔬菜高比例因為蔬菜既低熱量,又能夠帶來高飽足感,不管是叫外送還是自煮,多吃點蔬菜絕對有利無弊!除了掌握以上重點,為自己煮一頓健康料理之外,也可以透過逆糖減脂的方式,藉由專業共照團隊的輔助,積極了解身體需要的營養,從根源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
-
2022-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冠一號當茶水 中醫師:輕症者無療效、沒病者喝了更傷
COVID-19疫情擴散全台,民眾狂買清冠一號中藥材造成缺貨;中醫師指出,清冠一號不會增強免疫力,沒病的人喝了容易腸胃道不舒服,染疫無症狀和輕症者喝了沒療效,因為藥量不足,喝了也是白喝。本土疫情直線上升,確診人數每天創新紀錄,不少上班族團購清冠一號中藥材,在家自煮自喝,有的在辦公室煮來代替茶水,認為每天喝可預防染疫,萬一感染是無症狀或輕症,喝了能減緩甚至治癒。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天祥表示,清冠一號藥性較涼,沒染疫者服用可能會有腹瀉、消化不良、胃部不適等症狀,已染疫的無症狀和輕症患者喝了,因藥量不足只當開水飲用,毫無醫療效果,民眾應該請醫師診斷有需要再服用,不要自行買藥亂喝。馮天祥提供替代清冠一號的茶飲,可先請中醫師診斷體質,再飲用適量的花旗蔘煮杭菊花茶,蔘類屬性比較溫甘平,當茶水飲用無妨,至於杭菊的黃菊與白菊二者功效相似,可請教中醫師比較適合服用哪一種。「健康的人每天吃抗生素預防染病,會有什麼結果呢?」員榮醫院員生院區中醫部部主任林親怡說,清冠一號不會增強免疫力,沒病的人每天喝清冠一號可能脾胃過度寒涼造成消化道不舒服,有人會消化變差,體質寒性民眾經會讓上呼吸道不適。林親怡建議,每個人體質不同,適合的藥材和藥量也不一樣,容易畏冷的體質偏寒者更不適合長時間把清冠一號當茶水喝,如果與確診者密切接觸被居隔,在3+4天內飲用即可,無症狀者不要喝,以免長期飲用影響自體免疫系統,反而沒病喝出毛病。衛福部在官網也闢謠,指稱網路流傳的清冠一號13味中藥有誤,其中「生石灰」具強烈腐蝕性,不屬於中藥,「金」瓜蔞是「全」瓜蔞的錯字,「生附子」有毒性,未經中醫師診療自行購買藥材煎煮,將嚴重影響健康。
-
2022-04-2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在家自己煮,零失誤健康料理營養師教你做:蛋香鮭魚炒飯、薑黃菇雞飯、蒜香鮮蝦粉絲煲
輕症確診者愈來愈多,許多縣市已啟動居家照護,確診者及同住家人在符合條件下,即可在家進行隔離。在這特殊時期除了餐餐叫外送,也可以試試看自己在家下廚!在家自己煮的料理除了泡麵、罐頭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簡單又新鮮的料理可以嘗試;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教大家三道簡單零失誤的健康料理,再同場加映一道大家夏天最喜歡的甜點吧!【健康菜單1:蛋香鮭魚炒飯】▶ 主要食材:白飯、鮭魚片、洋蔥末、蛋、油、蔥末、辣椒末、其他調味料▶簡易做法:1. 鮭魚片洗淨後先用米酒及鹽巴醃10~15分鐘2. 熱油鍋完畢後用中小火香煎鮭魚,煎至兩面金黃後起鍋3. 將鮭魚去皮去刺後,用叉子拌成碎粒狀備用4. 再將蛋炒至7~8分熟後起鍋備用5. 用鍋中剩餘的油依序將洋蔥末、白飯、蔥末、蛋、鮭魚加入拌炒6. 調味過後即可起鍋▶ 營養師碎碎念:鮭魚跟蛋一樣都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且富含ω-3脂肪酸,屬於好的油脂,能夠抗發炎、保護心血管;而洋蔥能增強我們的免疫力,也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一般外面的炒飯為了做到粒粒分明常常會加入過多的油脂,而自己在家裡炒就可以控制用油量,兼顧好吃又健康喔! 【健康菜單2:薑黃菇菇雞飯(簡單電鍋料理)】▶ 主要食材:米、雞肉(去骨)、洋蔥絲、紅蘿蔔絲、香菇丁、鴻禧菇、薑黃粉、其他調味料▶ 簡易做法:1. 將去骨雞肉切成適口大小後,用醬油膏、味醂、胡椒、鹽醃半小時2. 在電鍋內倒一杯米後,放入洋蔥絲、紅蘿蔔絲、香菇丁、鴻禧菇,再加入醃好的雞肉(連同醃料喔!)最後撒上薑黃粉3. 加入一杯水後蓋上鍋蓋煮大約30分鐘,煮好後可再悶10分鐘4. 將飯及配料拌勻後就可以盛裝起來吃囉!▶ 營養師碎碎念:這是一道非常簡單零失誤的健康電鍋料理,就算是廚房新手也不用怕失敗唷!它的精隨在於「薑黃」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也能提升自身的免疫力,還有預防失智及抗癌的功效,印度咖哩就是因為裡面含有薑黃所以成為了疫情期間的熱門料理喔!再加上優質蛋白質雞肉、富含膳食纖維的菇類、富含β胡蘿蔔素的紅蘿蔔、具極高抗氧化能力的洋蔥,整道料理都是滿滿的健康喔! 【健康菜單3:蒜香鮮蝦粉絲煲】▶主要食材:白蝦、粉絲、蒜末、薑片、蔥末、水、其他調味料▶簡易做法:1. 事先將粉絲用溫水浸泡30分鐘2. 將白蝦去腸泥並剪去觸鬚尖頭,洗淨後放入鍋中小火慢煎,待蝦油被逼出、蝦體煎至變色後即起鍋備用3. 用留有蝦油的鍋加入蒜末爆香,陸續加入薑片、蔥末、調味醬汁及水,稍微煮滾後加入粉絲,再加入開水,量要淹過粉絲4. 煮至小滾時可放上剛才的蝦一起煮熟,煮至入味後撒上蔥末就可以起鍋享用囉!▶營養師碎碎念:粉絲是綠豆粉製成的,本身熱量就比米飯還要低,又因為烹調過程中吸了很多水膨脹,因此在達到同樣的飽足感下粉絲的用量會比米飯、麵條都來的少,吃進去的熱量相對也會比較低喔!而蝦子屬於低脂肉,本身蛋白質豐富,又是低GI的食材,還富有很強抗氧化力的蝦紅素。整道料理非常好吃又不太會有罪惡感,還能營養加分喔! 【同場加映:自製低卡巧克力冰淇淋】炎炎夏日根本無法抵擋冰淇淋的誘惑啊!但是冰淇淋熱量都超高的耶怎麼辦?誰說這些甜點一定就罪大惡極呢!Evelyn就來教你們自製低卡冰淇淋,用現成的新鮮水果就可以做成,也不需要搭配冰淇淋機喔~一起來動手做做看吧!▶主要食材:香蕉、可可粉、裝飾配料(水果、堅果或燕麥)▶ 簡易做法:1. 將香蕉切塊並放入密封袋中冷凍一天2. 取出冷凍好的香蕉塊,放入食物調理機或可以打冰塊的果汁機,並加入適量可可粉,打至成泥狀3. 將打好的可可香蕉泥倒入模具中,放入冷凍庫至少4小時4. 成形後就可以挖出來裝杯,加上裝飾的配料後就可以享用囉!▶營養師碎碎念:自己在家吃冰淇淋也可以很健康!這是用香蕉為基底,口感雖然不像一般冰淇淋一樣滑順,但因為是天然的水果,保留許多營養成分,也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加工及添加物,因此非常健康美味喔!另外,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改變口味,例如將可可粉改成抹茶粉或咖啡粉,或是喜歡更綿密的口感也可以加入一點牛奶或杏仁奶唷!不過還是要注意牛奶及杏仁奶會提高熱量,所以適量就好囉!看完今天的文章,有沒有讓你肚子很餓了呢?下一餐就來展現一下你的廚藝吧!拋開泡麵與罐頭,防疫期間你也可以當自煮小達人,除了省錢、美味,還能兼顧健康喔!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1-14 養生.營養食譜
疫情升溫「居家自煮」最安全! 營養師教你DIY多纖維、低GI的司雙色地瓜可樂餅
台灣新冠肺炎社區感染疫情升溫,讓許多人考慮重拾「居家自煮」的生活。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曹長安、沈芝瑩與廚師吳家瑋分享「起司雙色地瓜可樂餅」食譜,用多纖維、低升糖指數(低GI)的地瓜,加上起司及咖哩蛋沙拉等,輕鬆製作好吃的可樂餅,大家不妨動手做做看!這道料理,採用黃地瓜和紫地瓜做為主要食材。沈芝瑩表示,地瓜屬於低GI的食物,富含膳食纖維。黃地瓜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可維持正常的視覺、成長發育,有助於增強免疫力;紫地瓜富含花青素,具抗氧化、抗衰老、護心肝作用,是很健康的食材。曹長安說,此份食譜特別加入防疫與健康的概念,使用烘烤的烹調方式,不但可有外酥內軟的口感,也避免在享用美食的同時吃入過多的油脂。另外,將薑黃粉加入製作可樂餅的外衣食材,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增強免疫力的功效。●起司雙色地瓜可樂餅(10人份)食材︰黃地瓜300克、紫地瓜100克、太白粉10克、起司片3片、玉米粒100克、低筋麵粉100克、雞蛋3顆、麵包粉100克、薑黃粉適量、沙拉油適量調味料:砂糖、鹽咖哩蛋沙拉醬:沙拉醬1包、水煮蛋3顆、咖哩粉、巴西里葉適量作法︰1.地瓜切塊,放入蒸鍋蒸到熟軟取出,壓成泥。2.加入砂糖、鹽及太白粉,攪拌均勻並成糰。3.烤箱預熱至200℃。4.取出適量地瓜糰,包入起司片、玉米粒,塑形成圓餅型。5.麵包粉加入薑黃粉、沙拉油攪拌均勻,塑型的地瓜餅分別沾上低筋麵粉、蛋液與混勻的麵包粉。6.烤盤鋪上烘焙紙,將可樂餅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烤7至10分鐘至表面金黃色。7.沙拉醬加入切碎水煮蛋、咖哩粉與巴西里葉攪拌均勻,作為可樂餅的淋醬或沾醬食用。
-
2021-12-24 養生.聰明飲食
打包火鍋湯底復熱=吃毒? 專家曝恐怖禁忌:細菌會暴增
天氣愈來愈冷,熱麻香辣的麻辣鍋持續引誘著食慾!近年來,宅經濟盛行,各大品牌也紛紛推出在家自煮的麻辣鍋湯底,讓吃麻辣鍋變得更方便快速!但是,小小一包麻辣鍋湯底,有哪些學問要注意? 常溫湯包 注意包裝有無膨脹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陳泰源副教授說明,市售麻辣鍋湯底主要分為「常溫湯底包」及「冷凍湯底包」。常溫湯底包是經過商業殺菌步驟,所以能在常溫下長期保存,購買時需注意包裝正常無膨脹,買回後避免儲存於光照或者過熱的環境,以免造成變質。(推薦閱讀:常吃火鍋小心誘發痛風! 醫揭「代謝異常關鍵」 :愛喝湯先踩雷) 冷凍湯底包 不宜退冰後反覆冷凍冷凍湯底包是指湯底經加熱殺菌、快速冷卻後直接冷凍,因此,風味與原本湯底較接近。但在購買時,需確認是否保存於冷凍庫(櫃)中,沒有退冰痕跡、包裝完整無破損,買回後也要依照包裝上指示的方法儲存,不宜退冰後又再反覆冷凍、冷藏,以免徒增微生物生長的風險。(推薦閱讀:火鍋湯底能喝嗎? 醫告誡「10種人」小心隨時痛風) 解凍湯底 這樣做避免腐敗解凍湯底包時,陳泰源建議,在冷藏庫解凍,或以流水解凍、微波解凍等方式,避免在室溫下緩慢解凍,才不會讓微生物生長,導致湯底腐敗;此外,解凍後要立即復熱烹調,且徹底煮沸,才能杜絕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推薦閱讀:吃火鍋配飲料恐致眼中風! 家醫科醫師曝「冷熱飲交叉飲用」下場) 打包湯底 盡速食用完畢避免傷身不少人喜歡到麻辣鍋名店打包鍋底外帶,或是聚餐完後將剩餘的鍋底打包回家,陳泰源提醒,打包回來的鍋底,應儘速食用完畢,避免再循環食用。如需先保存再食用,建議先煮沸過放涼,並將料與湯分別包裝,存放於冷藏、冷凍環境,減少微生物滋長。 (推薦閱讀:隔夜菜怕吃出食物中毒? 專家授「保存撇步」:不等涼就放冰箱) 而食藥署叮嚀,火鍋鍋底含有油脂,加熱沸騰後的溫度可能比沸水溫度更高,所以熱麻辣鍋湯底稍微放涼再打包。 延伸閱讀: ·隔夜菜加熱「1閃失」小心急性腸胃炎! 專科醫授拉肚子「能吃&不能吃」食物 ·「剩菜剩飯」加熱吃小心細菌暴增! 專家急勸「這2種」最好別放過夜 
-
2021-12-23 養生.營養食譜
低脂、低熱量、高蛋白 營養師教做什錦墨西哥捲餅
蔬食自煮正流行!營養師建議,可以選擇低脂、低熱量、高蛋白且富含膳食纖維的杏鮑菇,搭配多彩的紅椒、黃椒、青椒、蘑菇等食材,製作異國風的什錦墨西哥捲餅,不但方便食用,更是營養滿點。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李文馨指出,墨西哥捲餅的餅皮可選擇全麥餅皮,並自由搭配喜好的蔬菜,以增加蔬菜攝取量,例如搭配彩椒、青椒、蘑菇、杏鮑菇等,其中杏鮑菇屬於低脂肪、低熱量、高蛋白,且富含膳食纖維、鉀和磷等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具有降低膽固醇、血壓,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至於醬料部分,李文馨建議,可使用天然醬汁,以牛番茄、檸檬汁、蘋果汁等調味,既營養又能避免攝取過多的鈉。█什錦墨西哥捲餅(10人份)食材︰馬鈴薯2-3個、蘑菇5-6朵、杏鮑菇4條、紅椒1顆、黃椒1顆、青椒1顆、墨西哥餅皮調味料:奶油、鹽、黑胡椒粉、羅勒葉粉、起司片醬料:番茄、昆布醬油、蘋果汁、香菜末、白芝麻、檸檬汁作法︰1.馬鈴薯、蘑菇、杏鮑菇切條;紅黃青椒切絲備用。2.熱鍋將奶油炒融,放入菇類炒香,加入適量鹽、香菇粉、黑胡椒粉、羅勒葉粉調味,待湯汁收乾後,加入紅黃青椒絲續炒後撈起備用。3.另起鍋將餅皮加熱,在半面鋪上起司片,放上炒熟的菇類等食材,再鋪一層起司絲後邊壓邊捲起來,用小火烘至起司融化即可。4.醬汁製作︰番茄先煮滾去皮,起鍋後放涼切小丁,加入適量水、昆布醬油、蘋果汁,最後加上檸檬汁,再撒上香菜末即可。
-
2021-11-16 新聞.元氣新聞
陳吉仲說「菜價親民」煮婦感受不同 網:貴到我想自己種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吉仲今(16)日說,受8月豪雨影響的蔬菜已復耕上市,「尤其短期葉菜,價格都親民,豬價也在合理範圍」。但有網友在ptt女孩板以「最近菜真的好貴…」為題發文,她說假日去逛市場,被價錢嚇到,「算一算我們一家三口的菜錢,好像去外面吃都比較划算」。原po表示,她好一陣子沒有自煮,假日難得去市場逛一圈,一問之下發現菜、肉都變好貴。「大家也有明顯感覺到菜漲價嗎?連滿漢大餐都快60塊一碗了」。她仔細盤算,覺得最近自煮不划算,可能外食還比較便宜。網友大嘆蔥超貴,「蔥價1斤不知道啥時才會回到50以下」、「全聯蔥上週有掉到45元,不過裡面才三株」、「菜價貴很久了,全聯一把蔥75~85,已大約2個月了」、「最近的蔥有!夠!貴!貴到我想自己種」。網友對菜價頗有感,「現在高麗菜有比較便宜了,不過肉還是貴貴的,星期六買了一塊胛心跟排骨就500不見了」、「菜價感覺回不去了」、「只吃得起小白菜和高麗菜,但也變貴」、「今天去市場買萵苣一斤要110,嚇到放回去」、「物價漲有感,這個月口袋又見底了」、「政府說不是通膨只是物價暫時上漲?大家可以回家了」、「超級貴,三把50已經很少看到了」。到底為何菜價居高不下,網友眾說紛紜,「夏天颱風雨水連發,還沒長回來」、「疫情需求降低,所以減產;現在解封了但種菜增產要時間」、「跟疫情沒關係啊,之前疫情也有一包25塊的?」、「種菜的朋友說今年10月太熱,菜長不出來。11月變冷後才長出來。再過幾個禮拜應該菜價就會跌了」。也有人覺得盛產時機未到,「冬天高麗菜跟波菜都不貴,其他的應該過陣子就便宜了,還沒大出」、「高麗菜還不到盛產季節,再等等」、「以前冬天都有30元以內的高麗菜啊」。有人分享省錢撇步,「絲瓜已經回到正常價位,依大小3條50或4條50都有」、「最近吃絲瓜、白蘿蔔、空心菜、高麗菜」、「吃豆芽菜、地瓜葉」、「今天買到40元一顆的高麗菜,其他買地瓜葉和大陸妹和菇」、「蛋價還是平穩啦,古早蛋60、70一斤、仿土雞蛋一斤65」、「蔥可以趁便宜時多買一些,全切碎冰冷可以保存2個月」、「去傳統市場買菜,不要去全聯」。
-
2021-11-08 養生.運動天地
每天運動打卡+自主健康餐 3個月吃飽飽瘦20公斤
你常常覺得為什麼別人可以簡單瘦身,自己卻總是失敗嗎?8年來,鄒小麗跟你一樣,用盡所有方法都失敗,去年因疫情居家辦公,開啟每天運動打卡、自煮健康餐,3個月內瘦下20 公斤!「方法你我都知道,你願不願意去做而已!」鄒小麗接受全台最大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採訪,分享她3個月內如何用自律改變人生的歷程。自己騙自己鄒小麗是馬來西亞人,從不覺得自己是個胖子,過去她總是安慰自己,是因為胸部比較大,所以看起來比較豐腴。長久騙自己的結果,就是從18歲那一年起,體重逐年增加,一路來到72公斤。她曾經試過很多方法,也總想靠着减肥藥來减肥,即便有一次吃了减肥藥不斷冒冷汗,心臟痛到受不了,她仍然想倚靠外力瘦身,繼續找更厲害的減肥藥、不斷嘗試節食瘦身,公斤數一直起起伏伏,但也都不上不下的維持在70多公斤。在减肥的道路上,她奮戰了8年多,但也總是找了一堆的藉口,拖了又拖,2020年體重來到最高峰的78公斤。有時候翻着以前的照片,看着自己以前的身材,真的很難受。許久不見的朋友會開玩笑問她「怎麼又胖了?」讓她更沮喪痛苦。不能出門就開始運動吧去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馬來西亞實施行動管制令,關閉學校、不能外出。鄒小麗是幼兒園老師,行動管制令實施一個半月後,她醒悟了,不想再繼續騙自己,不想再半途而废,每一次减肥只會說說而已,每一次卻都以失敗告终,決定找回她的健康和苗條的身材。她開始了第一天的運動打卡,找網路Tabata和HIIT影片跟著做。因為平常不怎麼運動的關係,體力真的很差,只堅持了15分鐘,就上氣不接下氣。但是隨著一天天接着下去,運動時間慢慢的增加,至今已经可以做到1個小時以上了。如果遇到生理期,第1天和第2天她會先休息,第3天開始找經期運動來做。她也開始了健康餐飲食,去小红書看了很多很多的减脂餐跟著做,讓减肥餐有越來越多變化。她一樣會吃澱粉、麵食來維持一天的飽足感,也採取清蒸或者減糖減油方式來料理。繼續堅持不放棄為了讓自己减肥不孤單,她邀請老公和她一起减肥大作戰。短短3個月内,靠着規律的生活飲食和健身運動,她整整的瘦了20公斤,體脂肪35.1%减到了28.3%,内臟脂肪從10级掉到了5级,肥胖度從47.4掉到了16.2。如今,馬來西亞已經解除行動管制令,很多朋友以為她的减脂餐是在外面購買的。但因為幼兒園老師每天必須早起,她索性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做健康餐。雖然有時候很想放弃,但想到「都堅持那麼久了,為什麼要放棄呢?」每天的運動打卡,她也依然每天持續不放棄。她告訴自己,為了自己的人生瘦一回吧!努力過後,你會發現這世界真的很不一樣!你的努力不會辜負你回首一年多來堅持「運動打卡+健康飲食」,鄒小麗認為,减肥時流的汗水,没有人會看見,但只要夠努力,將來一定有人會發現蛻變後亮眼奪目的你。這一路走來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心,减肥這件事没有你想像中的困難。透過「有肌勵」,她想鼓勵更多人,美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自律真的可以改變人生!如果在减肥中的你,想放棄時,想想當初為了什麼努力,相信自己可以的!你的努力,是不會辜負你的!延伸閱讀8分鐘Tabata有氧消脂操腹肌速成班!3分鐘虐腹訓練 一天兩次超有感!「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1-07 養生.聰明飲食
防血管硬化、解手腳冰冷 營養師教吃得暖又不怕胖
天氣冷颼颼,三五好友開始相約吃鍋、同事團訂熱飲下午茶,吃暖但也怕吃胖。營養師建議,鍋物湯底盡量清淡,並多吃蔬菜增加飽足感,也可搭配辣椒、蔥、薑等辛香料提味暖身。冬季喝熱飲、吃水果需注意糖分攝取,亦可多攝取含鐵食材,增加體內血液循環,讓手腳不冰冷,吃得飽暖也不怕胖。女生易手腳冰冷,薑黃、胡椒、肉桂入菜可改善。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冬季食材包括蘿蔔、芥菜、萵苣、山藥、大白菜等,其中芥菜富含維生素K,可避免鈣離子附著血管導致硬化,有助於保護心血管。體質較寒者可攝取羊肉、薑、蔥、山蘇、南瓜、肉桂等溫和食材,並選用老薑入菜提味;體質較熱者可選用較辛辣的嫩薑。營養師宋明樺指出,冬天想要吃得暖,添加辛香料可提升體內新陳代謝,包括生薑、辣椒、大蒜等,其中辣椒素可讓身體發汗,包括紅辣椒、墨西哥綠辣椒皆有相同功效。她建議,腸胃道較敏感的民眾,可將辣椒、生薑入菜煮熟降低刺激性。不適合吃辣的民眾,可改用大蒜,不僅具有殺菌功能,亦能促進血液循環。宋明樺表示,咖哩中常加入的薑黃、胡椒等,有助於體內燃燒能量,提升體溫,而肉桂內含有肉桂醛,也可以協助產生熱能,女生容易手腳冰冷問題,肉桂入菜或加入咖啡皆有暖身功用。動物性含鐵食物,搭維生素C促進吸收,增進血液循環。許為捷指出,補鐵可增進血液循環,鐵質來源分動物性及植物性,又以動物性較佳,包括牛肉、羊肉、豬肝、蛋黃等含鐵量高;植物性包括豆腐、黑木耳、香菇、芹菜、菠菜、韭菜等含鐵量也高。她提醒,攝取含鐵食物時,也要搭配補充維生素C,如奇異果等,才能增加鐵質吸收,也應避免喝茶、咖啡,阻礙鐵質吸收。吃較寒食材,可與蛋白質一起烹煮,中和寒性。有些民眾體質寒,不適合大量「進補」,許為捷建議,四神湯適合剛入秋冬食用,裡頭含有山藥、茯苓、蓮子、薏仁,在營養學上屬於平性,不會太過燥性,可適度進補。若要選用竹筍、白蘿蔔等較寒的當令食材,可以與蛋白質一起烹煮中和寒性,像是白蘿蔔排骨湯、山藥排骨湯等。除了蔬菜,水果攝取一樣重要。宋明樺表示,冬季水果包括草莓、葡萄,以及膳食纖維含量高的橘子、柳丁,而蓮霧、棗子、小番茄等咀嚼感佳,且糖分較葡萄、草莓低,民眾想減重也有助控制食欲,而一年四季皆有的芭樂、蘋果也是不錯選擇。吃鍋不胖法則先煮菜、後煮肉 地瓜、芋頭取代飯麵天氣一涼,民眾愛吃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麻辣火鍋,這四種鍋堪稱熱量排行榜「四大天王」。宋明樺表示,這幾類鍋物雖美味但偏油膩,不建議常吃,建議應選擇清淡湯底的蔬菜鍋、昆布鍋等。另外,醬料選擇也很重要,豆乳醬、沙茶醬、胡麻醬等熱量高,建議可改沾醋、蘿蔔泥等。至於火鍋料,像培根牛、貢丸、油豆腐、凍豆腐、百頁豆腐等熱量也很高,建議少吃。宋明樺表示,若晚餐想吃火鍋,盡量少吃飯、麵或冬粉,可用菜盤內的地瓜、芋頭等澱粉取代。小資族想自煮,可多吃芥蘭菜、茼蒿、空心菜、菠菜等。若無法天天開伙煮三菜一湯,亦可煮鍋湯當晚餐,像是玉米蘿蔔排骨湯,湯裡頭用料要豐富,即可維持熱量又有飽足感。民眾吃鍋時,常會多吃肉和青菜,許為捷表示,西醫常說「能量守恆」,即便羊肉爐、當歸鴨等都是優良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但吃過量就會胖,仍應適量攝取。煮鍋除了挑選清淡湯頭,烹煮順序也很重要,建議先煮菜、後煮肉,避免煮肉後湯底含過多油脂,用餐也盡量搭配無糖飲料,飯後可喝普洱茶、山楂茶解膩暖胃。
-
2021-11-05 養生.聰明飲食
沒節食瘦22公斤三高都沒了 全靠這招瘦身又健康
民眾減重常開玩笑說「明天開始減,今天先吃了再講。」可見美食當前,減重非易事,彰化縣54歲周姓男子改變飲食習慣,過去3個月光靠「吃飯配菜」變成「吃菜配飯」,都沒節食也能減重22公斤,好消息脂肪肝炎和高血壓都回歸正常,降血壓藥也停了。周男身高174公分、原來體重97.6公斤,長期慢跑健身,就是無法減重,3個月前參加衛福部彰化醫院的健康生活養成班,從課程中學到健康飲食方式,例如每周至少1天蔬食,每餐進食依序是蛋白質、蔬菜、優質澱粉類,從「吃飯配菜」變成「吃菜配飯」,以營養健康取代吃飽。周男說,過去3個月他沒有「節食」,每餐都有蔬菜和雞胸肉、水煮蛋等6種食材,但每天三餐的份量遞減,早餐吃得最豐富,午餐在外不方便煮,於是選擇清淡便當,並以青色蔬菜為主,地瓜等根莖類取代米飯,晚餐盡量早吃,份量比中餐再少一點,如果自煮就吃多少煮多少,而不是煮多少吃多少。周男表示,本來抱著嘗試心態做飲食控制,1個月4次課程,照著飲食原則進食,第一個月減了10公斤,維持不變,3個月共減22公斤,他回醫院體檢,脂肪肝炎和高血壓都回到正常,醫師說他可以停止服用降血壓藥。彰化醫院個管師洪雅琳說,學員3餐吃的東西都要LINE到群組,相互監督、約束、鼓勵,醫師、心理師、個管師即時回饋,以「減重有伴不孤單」方式支持減重者建立正確生活習慣,周姓學員第一個月減重10公斤,接下來兩個月減重12公斤,體脂從30.4降到20.9,再搭配運動,使身體肌肉更結實,不至於因減重而肌肉皮膚鬆垮;彰化醫院下期健康生活養成班11月17日晚上開課,可洽(04)8297430諮詢。
-
2021-10-17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8款抗菌砧板抽測 5款未達標
新北法制局抽驗8款市售砧板,發現其中3件中文標示不符、5款抗菌率未達標,目前已要求業者下架,並行文業者所在地之主管機關依法處理。長庚毒物實驗室護理師譚敦慈也分享,民眾使用砧板要落實生熟分離原則,且記得每次用完一定要清洗,材質選擇上則沒有絕對,民眾可依照不同使用習慣來選購。疫情影響下「自煮」蔚為風潮,新北市消費者保護官依照ISO 22196抗菌性標準抽測市售8款抗菌砧板,發現其中3件中文標示不符、5款抗菌率未達標。法制局指出,其中「PINYAN美國原裝雙面抗菌木纖維砧板」、「ECOWOOD美國松木不發霉砧板」、「KYOCERA日本京瓷抗菌砧板附直立架」等3件都不符合食安法第26條規定,也就是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明顯標示法定項目。另外5件包含「GOLD LIFE美國原木不吸水抗菌砧板」、「彩藝密痕砧板 x 染井吉野櫻」、「妙潔抗菌料理砧板」、「ECOWOOD美國松木不發霉砧板」、「KYOCERA日本京瓷抗菌砧板附直立架」在實驗菌種中R值皆小於2、即抗菌效率都未達99%;甚至其中有1件實驗菌種中R值小於0;以上5件產品都以涉及食安法第28條或商品標示法第6條誇大不實部分。消保官鍾佳儒表示,目前已要求業者將商品網頁下架,並行文業者所在地之主管機關依法處理,也勸說業者應該要誠實自主標示,呼籲民眾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1950全國消費者服務專線詢問。
-
2021-10-16 新聞.健康知識+
新北抽測抗菌砧板多款未達標 俠醫遺孀譚敦慈分享3建議
新北法制局抽驗8款市售砧板,發現其中3件中文標示不符、5款抗菌率未達標,目前已要求業者下架,並行文業者所在地之主管機關依法處理。毒物專家譚敦慈也分享,民眾使用砧板要落實生熟分離原則,且記得每次用完一定要清洗,至於材質選擇上則沒有絕對,民眾可依照不同使用習慣來選購。疫情影響下「自煮」蔚為風潮,新北市消費者保護官依照ISO 22196抗菌性標準抽測市售8款抗菌砧板,發現其中3件中文標示不符、5款抗菌率未達標。法制局指出,其中「PINYAN美國原裝雙面抗菌木纖維砧板」、「ECOWOOD 美國松木不發霉砧板」、「KYOCERA日本京瓷抗菌砧板附直立架」等3件都不符合食安法第26條規定,也就是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明顯標示法定項目。另外5件包含「GOLD LIFE美國原木不吸水抗菌砧板」、「彩藝密痕砧板 x 染井吉野櫻」、「妙潔 抗菌料理砧板」、「ECOWOOD 美國松木不發霉砧板」、「KYOCERA日本京瓷抗菌砧板附直立架」在實驗菌種中R值皆小於2、即抗菌效率都未達99%;甚至其中有1件實驗菌種中R值小於0;以上5件產品都以涉及食安法第28條或商品標示法第6條誇大不實部分。消保官鍾佳儒表示,目前已要求業者將商品網頁下架,並行文業者所在地之主管機關依法處理,也勸說業者應該要誠實自主標示,呼籲民眾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1950全國消費者服務專線詢問。俠醫林杰樑遺孀、同為毒物專家的譚敦慈也到場分享。她建議,民眾在使用砧板時應該要多準備幾個砧板,將生肉、生菜及水果的處理分開,以落實生熟分離原則,而若是肉品切完也不要用熱水沖,否則蛋白質會附著在上面。她強調,砧板每次用完一定要清潔消毒,且不要往牆上掛,否則容易造成另一面發霉,所以最好是放在兩面都通風的地方,這樣正確使用才能讓料理的安心。譚敦慈指出,就材質選擇上,其實也沒有一定要選擇木頭或塑料,還是看消費者習慣最重要,但民眾若習慣高溫清洗,則建議選擇塑料砧板,但同時在選購時要注意材質溫度;木頭砧板則是在清洗後一定要趕快擦乾,若要消毒也能用酒精、次氯酸水或稀釋漂白水清潔,之後再用清水沖乾淨也可以,而最重要的是木頭砧板有裂縫就一定要更換,否則可能會藏有細菌。
-
2021-08-24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分享爺奶健康生活點滴拿好禮 總獎金高達6萬元!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今(110)年7月,臺北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高達19.50%,老化速度為六都最快,109年北市長者兩性平壽命為84.12歲,女性為86.79歲,男性則是81.43歲,也是全國平均壽命最高的縣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指出,因應高齡人口快速成長,北市100年起整合跨局處資源於12行政區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積極打造符合長者需求且友善安全之宜居環境,衛生局特別結合8月第4個星期日的祖父母節辦理「青銀時光作繪拍-創意徵選活動」,自即日起至10月22日(五)開放徵件,鼓勵年輕世代多與祖父母互動,透過繪畫(國小組)、拍照(國高中(職)組),邀請大小朋友與祖父母互動秀創意、展現代間溫馨時刻!高齡友善環境 您我攜手從小扎根臺北市為打造高齡友善城市,自100年起依循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高齡友善城市指南」(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八大面向: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大眾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社區及健康服務,整合跨局處及跨領域(產、官、學、民)共同提出有感的高齡友善服務,包含無障礙人行道更新比率高達90.4%、推出「臺北敬老卡」每月480點(元)乘車及場館優惠補助、舉辦多元社區健康促進活動、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每年免費提供1次健康檢查等。為讓學生族群了解高齡議題,掌握社會脈動,北市衛生局今年製作「跟著爺爺奶奶過一天」電子書,介紹臺北市各項高齡友善服務,讓學生族群從小紮根,對於高齡友善社區有更多的想像,邀請家長、祖父母帶領孩子一起「繪」出心中的高齡友善社區。居家防疫 拍照紀錄祖孫健康生活點滴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自109年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在家學習、辦公的比例升高,因居家防疫與家人相處時間增加,鼓勵祖孫防疫新生活透過共同參與、共學,拍照紀錄溫馨互動點滴,凝聚家庭情感也進一步關心長輩健康。北市衛生局提供促進世代共融「增健康」3招:居家運動顧健康:WHO指出身體活動不足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防疫期間,孫子女可運用家中隨手可得的物品(如:椅子、寶特瓶),與長輩一起進行居家運動增加活動量。共創料理足營養:防疫長時間在家,自煮機會變多了,衛生福利部調查發現,65歲以上長輩缺牙盛行率為98.6%,缺牙顆數為13.39顆,可以選擇質地較軟的食物,祖孫一起共創料理,製作過程也能刺激祖父母的多元感官、延緩退化。視訊關心零距離:防疫新生活,孫子女若沒有和祖父母住在一起,可透過視訊、通訊軟體關心其健康狀況,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也顯示,「多互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青銀時光作繪拍」創意徵選活動開跑!北市衛生局因應祖父母節自即日起至10月22日(五)舉辦「青銀時光作繪拍-創意徵選活動」,邀請國小、國高中(職)等大小朋友與祖父母互動秀創意、展現代間溫馨時刻!參加對象分為2組,國小組學童透過閱讀「跟著爺爺奶奶過一天」電子書,了解高齡友善議題後,「繪」出心中的友善社區;國高中(職)學生組,邀請爺爺奶奶入鏡,透過鏡頭「拍」出溫馨互動的照片,分享健康生活點滴。徵選活動總獎金達6萬元(等值禮券),除每組前20位報名者可獲得早鳥禮1份,也將評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各1名,合計佳作4名及人氣獎2名,歡迎大朋友小朋友相揪祖父母一起共襄盛舉、踴躍投件!詳細徵選辦法與報名請至「https://event.udn.com/activeaging」活動網站查詢或電洽活動小組(02)8692-5588分機5528、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99諮詢。活動網頁:https://event.udn.com/activeaging/photo/衛生局官網/活動訊息:https://reurl.cc/rgm5krHUMANS OF TAIPEI我是台北人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umansoftaipei/
-
2021-08-2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自豪年輕到老體重沒變 復健科醫:「那不是好事」
過去三個月,疫情警戒下的民眾,行動力大大減弱。突然發現爬個樓梯不只氣喘吁吁,腿還發抖無力;以前操場可以走好幾圈,現在走兩圈就覺得該休息,這都是行動力退化的警訊。尤其對年長的人來說,肌力隨著年齡增長快速流失,如何在疫情之下KEEP住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課題。防疫減少外出、避免病毒傳播,吹起「躺在家就能拯救世界」的風潮,但活動量減少,肌肉量可能也留不住。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復健科醫師劉燦宏提醒,上班族活動量減少,但攝取熱量沒減少,體重恐直線上升。居家辦公應避免久坐,要隨時起身活動關節,並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維持肌力。定期復健患者,疫情期間肌力恐嚴重流失。劉燦宏指出,防疫期間餐廳不開放內用,民眾多外帶或自煮,但備餐依舊很豐盛,相較日常活動量減少,不需通勤搭或騎車,也減少公園打球、慢跑等戶外休閒,動得少但熱量沒少,脂肪自然堆積。尤其年輕上班族更明顯,倒是年紀大的長者作息固定,雖無法串門子,但活動量沒太大影響。部立桃園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李偉強表示,若以醫療角度來觀察,失能或定期復健的患者,本來活動量已不大,原本都由專業人員操作器材協助復健,但疫情期間無法復健,可能狀況變得更差,肌力減少更多,行動力降低更容易跌倒,必須花更多時間復健。久坐影響關節活動度,坐1小時應起身活動5分鐘。居家辦公比在辦公室更容易久坐、久躺。劉燦宏指出,「久坐」定義是一天坐超過6小時,一般人工作8小時,常常一坐就超時,若關節曾受傷,或年紀大漸退化,久坐後關節越難活動,關節潤滑度降低。建議以「1比5」方式,久坐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避免關節「卡卡」。李偉強表示,許多人喜歡躺在沙發,雖舒服但姿勢不良,若久坐加上姿勢不正確,恐引發坐骨神經痛。此外,肌肉沒發揮力量,而是靠骨頭支撐,骨頭老化可能產生骨刺,若在神經周圍,骨刺刺激神經恐產生劇烈疼痛。建議坐姿應端正,讓核心肌群協助支撐身體。嚴格控管飲食卻不運動,「虛瘦」的人最危險。劉燦宏表示,根據統計,人在25歲肌肉量達顛峰,之後開始下滑,40歲後每10年流失8%,70歲後每10年流失15%,肌肉量低於70%者死亡風險高。肌力快速流失原因,包括沒有運動習慣、怕胖吃太少、以及「虛瘦」等三大特徵。尤其「虛瘦」的人,嚴格控管飲食卻不運動,自豪年輕到老體重都沒變,「那不是好事」,因隨年齡增加,體脂肪也會增加,若體重沒變,代表脂肪增加、肌肉流失,更是肌少症高風險族群。此外因骨折或生病休養臥床一段時間,也會導致肌肉快速流失。劉燦宏表示,現在只要手術結束,大多會讓復健「早期介入」,像有患者其中一腿骨折,但另外一腿及兩隻手都正常,會協助訓練肌肉,避免肌力流失。也有病患置換關節手術,出院後兩隻腳粗細不同,因此,手術是否成功,肌肉維持也是重點。肌肉不夠容易跌倒,關節不穩定容易軟腳。李偉強表示,人可以完成一項動作,除了肌耐力外,也包括柔軟度、關節靈活度。肌肉量可以明顯看出,但柔軟度不一定能察覺,但彼此相連動,若又缺少持續運動,恐無法維持平衡。此外,平時沒有讓關節維持大範圍活動,突然做出大動作,很有可能受傷卻不自知,久而久之關節萎縮、纖維化,恐讓活動範圍更小,建議平時可適度拉筋、伸展。劉燦宏指出,肌肉量、關節穩定度及本身平衡感,三者息息相關,若肌肉不夠容易跌倒,關節不穩定容易軟腳,平衡感、反應能力差也容易跌倒。劉燦宏指出,臨床上常用肌少症評估量表(SARC-F),例如提起5公斤重物,如1顆大西瓜或2把炒菜鍋,看手的力量夠不夠,或是坐姿到起身有無困難、爬上10個台階等,評估是否患有肌少症。
-
2021-07-25 養生.抗老養生
只要1分鐘就有巨大改變 專家曝22個簡單健康習慣
我想好好吃飯,但沒時間;我也想好好運動,但沒時間。關於照顧自己的健康,我們總覺得是一件耗時的事,不管是自煮三餐還是到健身房運動。但專家告訴你,有些在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事,都可以維護你的健康,有些只需要一分鐘,甚至更短,就能為健康帶來巨大的改變。早晨起床喝一大杯水有人為了提神,早晨起來立刻沖一杯黑咖啡,但腸胃病學家Will Bulsiewicz博士說,人體會因為整夜睡眠和起床尿尿而造成極度脫水,在喝咖啡之前,請先喝一大杯水,你會發現,比起用咖啡刺激大腦和腎臟,補充水分可以讓你更快清醒。睡前用漱口水漱口30秒含住漱口水至少30秒,讓所有牙齒有足夠時間接觸漱口水的抗菌特性。「雖然什麼時間都可以進行,但建議睡前做效果會更好。」洛杉磯牙科醫師Sargon Lazarof說,睡眠期間嘴巴比較乾燥,口腔細菌會更活躍而造成傷害,漱口水可以減少這種情形發生。你健康嗎?試試這動作坐在堅固無扶手的椅子上,背部挺直,雙腳著地,站起來、坐下,盡可能快速重複此動作十次。一項研究指出,中年人做這個動作的時間若超過26秒,或者無法完成,會增加早死風險。如果發現自己無法達到標準,是時候該好好運動了。嘗試深呼吸找一個小小的空檔,深呼吸兩到三次,在專注呼吸的同時,想想三件對你來說進展順利的事,或者在不久的將來你期待的事情,然後把它們寫下來。洛杉磯南加州大學Glenn R. Fox博士說,這樣的練習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壓,並改善情緒。吃碳水化合物前 灑一點橄欖油或醋「吃麵包、義大利麵或馬鈴薯等碳水化合物之前,在上面淋一些橄欖油或醋。」非營利性食品和營養教育組織Oldways的營養總監Kelly Toups說,優質脂肪和酸可以大大減少碳水化合物對血糖的影響,有助血糖平穩,這也是保持精力充沛的關鍵。每天做一分鐘深蹲對沒時間運動的你,這絕對很容易,且隨時隨地可進行。醫學博士、也是私人教練的Alex Robles說,「深蹲強化雙腿的肌力,改善臀部、腳踝和脊椎的靈活度,並增加全身血流量,也能鍛鍊到核心肌群。」如果是初學者,一分鐘內最多做25個深蹲,如果一開始有點困難,可以準備一把穩固的椅子,扶住椅背再進行。自備蔬菜棒或水果攝取足夠蔬果對健康的重要性一再被提及,但每天至少三蔬二果的建議,很多人都做不到,原因是覺得太麻煩,外食族更難攝取足量。其實只要每天早上花幾分鐘切碎或燙熟蔬菜,例如喜愛生菜的人,準備一盒胡蘿蔔、西洋芹和小黃瓜棒,取代零食,或者切一盒水果帶到辦公室,並不會花費你太多時間。「這是一種增加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植化素攝取的簡單方法。」《多吃植物( Eat More Plants)》的作者 Desiree Nielsen博士說。足量的蔬果可以改善消化、保持皮膚健康、幫助保持血糖穩定,植化素還能抗發炎,讓身體更能抵禦日常傷害。研究也顯示,足量蔬果攝取可以改善情緒並增加動能。餐後使用牙線牙齒兩側是食物殘渣和細菌聚集的地方,即使用餐後沒時間好好刷牙,練習使用牙線,只要一分鐘就能做好齒縫清潔,降低蛀牙與牙周病的機率。牙線的使用技巧● 使用牙線時,盡量不要卡在牙肉上,避免用力過猛造成牙肉傷害。● 牙線貼著牙齒,呈現C字型,刮走牙齒表面的牙菌斑,一個牙縫要清潔兩次,分別貼著左右的牙齒各刮一次。整排牙齒的最後一顆側邊也要記得清潔。每個月花一分鐘檢查乳房「固定在每個月經期結束後一星期進行,此時荷爾蒙對乳房組織的影響已消退,乳房會變得比較軟且小,最適合做自我檢查。」醫學博士Sherry Ross說。● 雙手叉腰站在鏡子前● 將手臂舉過頭頂,觀察鏡子中乳房的變化。● 輕輕擠壓乳頭,看是否有任何分泌物流出。● 仰臥,將一隻手伸過頭頂,另一隻手在乳房組織上以畫圓周的方式,順時鐘方向輕輕的、緩慢的觸壓乳房。檢查部位必需包括整個乳房及乳頭,注意乳房構造和觸感。● 若有任何可疑的腫塊或分泌物應馬上就醫診察。簡單方式舒緩背部疼痛姿勢不良常造成背部疼痛,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舒緩。坐在椅子上,脊椎挺直,雙手放在大腿上,肩膀放鬆。將肩膀往後拉,感覺後背遭受擠壓,並維持五秒鐘。「每天重複三到四次,可增強背部肌肉,並減輕背部疼痛。」洛杉磯脊柱中心骨科外科教授Neel Anand醫學博士說。他提醒,懶散地癱坐在椅子上,會使背部的肌肉和韌帶拉傷。花一分鐘好好塗防曬乳皮膚癌基金會副總裁 Maritza I. Perez醫學博士說,這一個不花太多時間的動作,可以保護你的皮膚遠離皮膚癌與老化的威脅。除了在臉部塗抹足量的防曬乳,也別忘了眼瞼和鼻子周圍區域,再多花幾秒塗抹手背、脖子和耳朵,這些是皮膚癌的常見部位,千萬別忽略。為自己泡一杯綠茶綠茶的好處已被多項研究證實,只需要一分鐘的沖泡時間,就能做出對健康有益的飲料。根據心臟病防治歐洲期刊的一項研究,每周至少喝三次綠茶,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約可降低25%。每天爬一段樓梯一項研究顯示,每天三次、每周三天、持續六周,在20秒內攀爬60個階梯,可提高心臟健康約5%。研究報告的作者Martin Gibala博士說,5%看起來或許不是巨大改變,但心肺功能小幅的增長,就能改善整體健康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站起來動一下「久坐會使毒素滯留,促進血管損傷,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哈佛醫學院臨床講師Monique Tello醫學博士建議,至少每一小時站起來一次,減少久坐對血管的破壞。用餐前把餐點分成一半當你坐下來用餐時,花點時間把餐點分成一半,把這兩份食物之間當成你吃飯的「減速帶(speed bump)」。醫學博士Michelle May說,當你吃完其中一半,它會提醒你暫停並放慢速度,以重新評估你目前的飢餓感,並在你吃飽之前停下來。這個方式可以避免過度進食,非常有幫助。隨時讚美別人不管是當面說還是傳送簡訊,不要吝於讚美身邊的人。「這是一種隨時可以做的善行,可以快速提升接受者的情緒,而你自己也同樣受惠。」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Laurie Santos說,研究顯示,這類隨機的善舉,可以提高生活滿意度。晚上把燈光調暗太陽下山後,別把家裡開得燈火通明,人類入出而作、日入而息,過多的光線暴露會影響睡眠。「這個簡單的動作,能促進有鎮靜作用的褪黑激素分泌。」你可以因此更容易入睡並保有睡眠品質。從事正念練習澳洲雪梨的臨床心理學家Clinton Moore博士建議,找一個有秒針的時鐘,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移動的秒針上,持續一分鐘。練習的次數愈多,就越能增強注意力與正念,有助情緒健康。洗手完擦乾雙手你知道洗手至少20秒, 但這樣還沒有正確完成,需要再花20秒來正確擦乾雙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教授effrey D. Klausner說,「潮濕的手更容易沾染細菌。」等紅綠燈時訓練骨盆底肌「每次遇到紅燈時,做五次凱格爾運動(訓練骨盆底肌),每次約5到10秒。」德州婦產科醫師Heather Bartos說,定期做凱格爾運動,可以強化骨盆底肌,從而預防失禁等問題。想像尿尿到一半暫停,用到阻止尿液流動的肌肉,而不要使用腹肌、大腿或臀部肌肉。每天至少跑步一分鐘根據《國際流行病學雜誌》上的研究,每天至少跑步一分鐘,骨骼健康狀態會提高4%(與不跑步的人相比)。「這很重要,特別是更年期後骨質流失速度每年約1%。」參與研究的Victoria Stiles博士說,每天慢跑60秒基本上可以扭轉大約四年的骨質下降趨勢。對自己好一點當你想要責備自己,對自己說一些苛刻或貶低自己的話時,先停頓一下然後問自己:我會對最好的朋友說這些話嗎?洛杉磯專門研究女性健康的心理學家Jessica Zucker博士說,「這個簡單的問題,讓你有空間思考,我們經常對別人表現出同情心,卻不輕易饒恕自己。」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1-07-01 養生.聰明飲食
每餐最好多吃點!營養師推「抗疫3寶」提升免疫力
國內(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但防疫刻不容緩!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這波疫情確診者以中高齡族群占比高,且幾乎都有慢性潛伏疾病;除了減少外出、戴口罩及勤洗手,若要提升內在防護;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林怡妏表示,吃進去的營養素絕對是關鍵,提供抗疫3寶「CDP」,有助於提升自生抵抗力,避免受到病毒侵襲,「C」是維生素C,「D」是指維生素D,而「P」則是植化素(phytochemicals),3種營養素都可從食物中或營養品取得免疫力。維生素C烹調後大量流失 建議選擇沙拉水果保留營養維生素C對組織修復與免疫系統的運作扮演重要角色,主要對抗自由基、加強抗氧化能力,幫助合成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調節體內壓力賀爾蒙。維他命C容易從蔬果中獲得,林怡妏營養師表示,食物中的維生素C在烹調過程中遇到高溫會大量流失,特別是油炸、熱炒,建議可選擇無須加熱的沙拉或水果,保留較多的維生素C;高「C」水果排行榜包含有紅心芭樂、白肉芭樂、釋迦、龍眼、金黃奇異果、香吉士及奇異果,如果很少吃水果,加上3餐大多是外食族群,蔬果攝取量不足,營養師建議,必須從飲食內容中檢視維生素C是否不足,可詢問專業人士是否需額外補充營養品。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外 還有助於提升免疫力調節免疫系統、降低發炎反應,維生素D功不可沒。一般而言,維生素D主要功用是幫助鈣質吸收,強化骨骼;但其營養素還有抵抗感染,強化抗菌及自體吞噬的作用,保護呼吸系統增加免疫防禦的作用。攝取維生素D的方式為日曬、飲食,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林怡妏說,理想照射時間為時間為上午10到下午3點之間,將臉部、手臂及手掌曝曬,每次日曬10至15分鐘。不過,因疫情期間戶外活動減少,營養師林怡妏表示,從飲食中亦能補充維生素D,植物來源(維生素D2)像是乾香菇、黑木耳及洋菇,而動物來源(維生素D3)包括鮭魚、扁鱈、鯖魚、牡蠣以及蛋黃等;而維生素D3在人體的轉換使用效率比維生素 D2好,營養師林怡妏提醒純素食者,需特別注意維生素D是否足夠。繽紛彩虹飲食法補充植化素 好看又健康蔬果中色彩與香氣,含有數千種不同的天然化合物,亦就是植化素(phytochemicals)帶給人體則能發揮抑制細菌、抗發炎及過敏另外也能降低病毒感染,各種不同的植化素對人體有不同的功能。▸白藜蘆醇:具有多酚類抗氧化素及抗病毒功能,常見的食物有葡萄籽、紅葡萄皮、紫葡萄汁、桑椹、紅酒。▸薑黃素:有優良的抗氧化劑, 有效提升免疫力,常見的食物有薑黃粉、咖哩粉。▸檞皮素:類黃酮抗氧化素,超強清除自由基及抗過敏,常見食物有香椿、蔓越莓、帶皮蘋果、地瓜葉、大蒜。▸甘草根:可抗菌、抗發炎、改善細胞受損、加速細胞修復,常見食物有甘草。▸β-葡聚醣:活化免疫系統、保護呼吸道黏膜,常見食物有菇類、大麥、燕麥、海帶、海藻等。▸兒茶素:超強抗氧化類黃酮素、抑菌抗病毒,綠茶與90%黑巧克力含有此成分。▸接骨木:可改善上呼吸道症狀、增強免疫系統,常見食物有接骨木莓果。「在家自煮防疫」興起,林怡妏營養師建議大家不妨準備多樣化食材,搭配營養均衡的餐點,可增加體內防護力;若外食族食材取得不易的民眾,補充營養保健食品也是方式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何種營養素都需要「適量攝取」,過猶不及都可能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建議使用營養保健食品前可先諮詢專業人員醫生及營養師,依照個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攝取建議量。(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北農爆發群聚!蔬果會沾染病毒嗎? 專家曝「自保關鍵」 ·提升自身抵抗力,怎麼吃? 專家認證「5種顏色食物」營養價值超乎意料
-
2021-06-22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為何肥胖者容易染疫且重症機率高?權威期刊揭密
國內新冠肺炎漸有趨緩,但仍陷膠著,特別在6月8日有位三十多歲年青女性,體重90多公斤,於確診發病12天後死亡,而後於6月18日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特別提醒,除了年老長者及慢性病外,肥胖也是新冠肺炎易感染、易成重症的高風險因子,根據國外的報告,世界衛生組織及全球衛生觀察站的統計,發現肥胖者接受新冠疫苗注射後產生的中和性抗體祇有正常人的一半,而且比較容易受到感染,一旦感染後症狀較重,根據英、美二國研究報告指出BMI超過30以上肥胖患者,住院風險增加二倍,需要重症治療比率高出70%,而且死亡風險升高50%。另外,根據世界肥胖聯盟的最新報告指出,全球九成染疫死亡病人,都來自肥胖國家。為什麼肥胖者的容易受到病毒感染、造成重症及死亡率偏高,其作用機轉如何?如何防範居宅在家,不想變胖,以下簡單介紹與讀者分享。(1)由於肥胖者,體內有較多肥厚的脂肪細胞,分佈在內臟及皮下,而且這些脂肪細胞其功能均不正常,有過度ACE2(第二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受體表現,可與新冠病毒結合,變成新冠病毒容易寄宿與貯存的溫床,必要時隨著血流分佈全身其他有ACE2受體的細胞,如肺臟表皮細胞等進一步造成肺部傷害。(2)肥胖者之脂肪細胞因病毒入侵可以引進諸多巨噬細胞及單核球環繞於脂肪細胞的周圍,並激發不好之促炎性細胞激素大量釋放,如α-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質1ß (IL1ß)及介白質6(IL6),這些有害的細胞激素,可能引發全身性之過度發炎反應,在免疫方面造成失調,導致肺泡之表皮細胞受到細胞激素的大量引入,肺部受到浸潤、水腫、換氣不良、攝氧不足,嚴重時造成急性呼吸衰竭,即所謂細胞激素風暴,此時需進入加護病房藉助插管及呼吸器治療,如情況惡化,可能不幸往生,有些病人積極的介入治療後,也許可以復原,但可能引起永久性肺部纖維化的後遺症。(3)由於疫情爆發以來,大家減少出門,久坐不動,加上多吃零食,難免增加體重,根據國際知名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報告,在今年2月1日至6月1日封城期間,美國人民平均每10天體重增加0.27公斤,每月增0.68公斤,另外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研究亦指出,由於疫情關係,缺少運動,肌肉量減少,有益的細胞激素,如介白素15減少,導致免疫力下降,這種脂多肌少的現象,在疫情期間,普遍增加,根據國內外統計,大約有20-40%的人體重增加,被稱為「疫情性增肥」(pandemic weight),此等增肥發生在年輕人較多,男性比女性嚴重。值此疫情非常時期,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馬庫斯博士特別提出五大建議,提供參考:1.不要買讓你掙扎的食物,不在環境中放誘人的食物造成誘惑 (如甜點等)、2.自煮備餐,不叫外食、3.多喝水、4.攝食較高蛋白質飲食、5.強迫每天要有室內運動:有氧及耐力運動均要兼顧、線上APP或YouTube等運動課程值得採行,當然室內跑步機、瑜珈、跳舞、體操、舉啞鈴、太極拳等均是建議可行的運動。結語根據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發現BMI比正常值,每多一單位,新冠肺炎患者就多5%的機率住院,多10%進入加護病房,多4%的機率死亡,一般認為其原因可能是肥胖患者體內肥厚的脂肪細胞引發不正常發炎因子的分泌,使正常免疫細胞受到干擾,造成免疫力下降,導致病情嚴重,甚或死亡,所以在疫情期間更要注意飲食的節制,盡量避免零食、餐食外送、糖飲等「肥胖三害」,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避免體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