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1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腳踝
共找到
318
筆 文章
-
-
2024-04-30 醫療.心臟血管
有助改善心臟健康又延長壽命 為何爬樓梯對健康有很多好處?
有什麼簡單方法可以同時改善心臟健康並延長壽命?一項在歐洲心臟學會的科學大會上發表的新研究建議,那就是不要搭乘電梯或手扶梯,而是改走樓梯。該研究作者Sophie Paddock博士在新聞稿指出,「如果你可以選擇爬樓梯或搭電梯,那就爬樓梯,因為這對你的心臟有幫助。」除此之外,「即使是短暫的身體活動也會對健康產生有益的影響,短暫的爬樓梯應該成為融入日常生活的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爬樓梯可將死亡風險降低近40%Paddock表示,儘管有證據表明運動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但全世界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成年人並未達到建議的身體活動量。為了找出像爬樓梯這樣實用且容易進行的身體活動,是否可降低心臟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研究人員對近50萬名參與者的九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這些參與者包括了健康人和有心臟病或週邊動脈疾病史的參與者,年齡從35歲到84歲不等。研究人員還發現,與不爬樓梯相比,爬樓梯可使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降低24%,因心臟病死亡的可能性降低39%。爬樓梯還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包括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和中風。Paddock補充,研究結果鼓勵人們將爬樓梯納入日常生活中。爬的樓梯越多,好處就越大,但這需要未來更多研究來證實。因此,無論是在工作場所、家裡還是其他地方,都要選擇走樓梯。爬樓梯還有哪些其他好處?爬樓梯對大多數健康人來說通常是安全的,儘管它可能對某些人造成健康風險。例如你的平衡有困難,容易跌倒,或下肢虛弱、僵硬或疼痛,那麼任何類型的爬樓梯可能都不適合你。或者,如果你患有關節炎、滑囊炎或退化性關節病變,還是你有嚴重的瓣膜疾病、心臟衰竭、潛在的肺部疾病等情況,也是如此。如果有人不確定自身爬樓梯的安全性,那麼他們可能需要諮詢醫師。以下是爬樓梯對健康的三項好處:1.訓練不同肌肉比起在平地上走路、慢跑或跑步,爬樓梯可以鍛鍊到腿部以外的肌肉,像是你的臀部和股四頭肌。2.改善平衡能力無論你是在爬真正的樓梯還是在類似爬樓梯設備上鍛煉,你都必須使用足部和腳踝的穩定肌群以及腓骨肌腱來保持平衡。3.高效率、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與在平地上相比,爬樓梯必須運用更多的肌肉群並發揮更多的力量,因此爬樓梯是一種有效且省時的有氧運動。爬樓梯困難可改做「登階運動」事實上,爬樓梯需要很多的抬膝動作,正確的抬膝動作,應該是由臀部、大腿前側發力,抬高髖部、帶動小腿。不過,若腿抬不起來,可能是沒力、平衡感不佳,這些狀況可以藉由「登階運動」,增加全身的協調性、提升心肺耐力,簡單、易學、多變化,有助於強化下肢肌力。所謂的登階有氧運動,為利用階梯踏板進行下肢踩踏動作,依個人體能狀況調整節奏速度、踏板高度,或是配合音樂加上弓箭步、側向登階等花式動作。以下為具體的登階訓練步驟:登階運動訓練1.全腳掌踩上階梯踏板,身體微前傾、上半身勿駝背。2.將力量放在大腿上,用大腿發力抬腳,像一般走樓梯。3.注意膝蓋勿內夾,膝蓋、腳尖要朝同一方向。4.前腳尖先踩下,勿用腳跟,注意骨盆要穩定。5.上下踩踏10分鐘,休息5分鐘再繼續踩踏10分鐘。6.上半身保持平衡,雙手要跟著擺動;可透過槓鈴、槓片訓練上肢與核心肌群。7.進階版的登階運動,可運用沙袋加強肌耐力訓練。【資料來源】.Taking the Stairs Could Help You Live Longer.Climb stairs to live longer.The Benefits of Stair Climbing Exercise.爬樓梯傷膝蓋嗎? 運動專家:登階有氧鍛鍊下肢肌力,有助肌少症
-
2024-04-09 養生.運動健身
倒退走可幫助你保持關節健康 3大益處及如何安全練習一次看
走路是最簡單及常見的運動方式,每天適當的走路可以改善身心健康,例如2023年一項薈萃分析表明,每天步行2337步可以降低一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每天步行4000步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的機率。不過,向前走並非唯一有益的步行方法,倒退走則是不那麼常見的選項。當你向前行走時腳跟會先著地,向前的動力來自腳踝。當你倒退行走時,力量則來自大腿和臀部,由腳趾先接觸地面。這種變化可以以新的方式挑戰你的身體,並且改善你的日常步行習慣。倒退走對健康有什麼好處?一般來說,向前行走本身就有增強力量、有助心肺健康及改善心情等益處。倒退走則是朝相反方向移動,這會比平常調動不同的肌肉群,並減輕膝蓋的壓力。1.肌力提升向前走會用到大腿前側肌肉,也稱為股四頭肌,這些肌肉在倒退走時更加活躍。股四頭肌活動度越佳,膝蓋就能伸展更多,這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並減少肌肉緊張。重要的是,倒退行走可以減輕膝蓋內側的壓力,那是許多年長者關節炎的好發部位。2.緩解背部疼痛倒退走也能鍛鍊你的臀部,迫使你的臀肌反覆收縮,從而增強它們的力量。鍛鍊臀肌也會對髖屈肌產生額外的拉伸,髖屈肌是參與姿勢、平衡和穩定下背的肌肉群,伸展這組肌肉可以幫助緩解背部疼痛。3.改善本體感覺本體感覺為感知身體運動和空間位置的能力。在協調運動時,人腦優先考慮視覺而不是其他感官訊息,例如聽覺和嗅覺。然而,反應和視力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使得年長者更容易失去平衡和跌倒。倒退走會使你積極思考要去哪裡,並迫使大腦從其他感官收集比平常更多的資訊。如何安全地開始倒退走練習?倒退走通常是安全的,但視野受限增加撞到障礙物的風險。專家建議,可以從跑步機開始,它排除需不斷回頭看的動作,並且可以抓住扶手以適應這項運動。如果你決定在外面倒退走,專家建議你和一個步行夥伴一起走。這個人可以充當你的眼睛,防止你撞到物體或其他人,或進入到交通要道。此外,人們也應該選擇一條熟悉的、幾乎沒有潛在障礙的路線。例如,在運動場跑道上倒退走可能比在樹林裡的小路上更安全。專家也建議慢慢開始,讓大腦習慣倒退走。當你越來越習慣倒退走時,你可以延長步行時間或以不同的速度和坡度挑戰自己。【資料來源】.Walking Backward Helps You Move Ahead with Joint Health.Can TikTok’s Walking Backward Trend Really Help You Improve Fitness and Lose Weight?.Backward walking – Fitness fad or balance hack?
-
2024-03-27 養生.運動健身
即便有在運動也一樣 5個意想不到的跡象指出你可能運動量不足
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你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煉,其實會影響我們每天的身體感覺。即便你正在努力變得更加活躍,身體也可能會向你發出需要更多運動的訊號。專家指出五個意想不到的跡象,這些跡象可能都表明你需要更多的運動。1.便秘當你運動得更多時,你的結腸也更容易蠕動,並且更容易按時排便。腹肌和橫膈膜保持健康的肌肉張力對於推動食物殘渣通過你的消化道也是關鍵,持續運動可以幫助你保持規律,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2.肌肉緊繃肌肉就像橡皮筋一樣,越是伸展和收縮就會越靈活。當你停止使用它們時,肌肉會變得緊繃,並且變得更短。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可能會發現日常的正常動作變得更加不舒服和具有挑戰性。3.關節僵硬膝蓋、肩膀和腳踝都含有一種稱為滑液(synovial fluid)的潤滑劑,可以幫助你的關節順利移動,而不會感到疼痛。當你發現自己不活動且不經常運動時,滑液產生速度會開始減緩。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一些步行將有助於讓滑液再次流動。4.容易上氣不接下氣如果你開始注意到爬樓梯或在超市走動讓你喘不過氣來,這是一個跡象表明你會從日常生活中增加一些有氧運動中受益。這是因為你的肺和心臟不再習慣於在超過久坐範圍的速率下工作。保持身體活躍和調節是讓心臟和肺部重新活躍的最佳方法。5.情緒喜怒無常情緒惡化的原因有很多,缺乏運動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定期的體力活動會讓你的身體產生更多的快樂荷爾蒙,也稱為腦內啡(Endorphins,或稱內啡肽)。腦內啡會在體內引發一種非常積極的感覺,通常會讓你感到更快樂、更輕鬆。不活躍有哪些健康風險?不鍛煉、久坐或不活躍,或稱之為沙發馬鈴薯,泛指一種經常坐著和躺著、很少甚至沒有運動的生活方式。不活躍的生活方式可能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如果不定期鍛煉,你可能會增加以下風險:.肥胖。.心臟病,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臟病發作。.高血壓。.高膽固醇。.中風。.代謝症候群。.2型糖尿病。.某些癌症,包括結腸癌、乳癌和子宮癌。.骨質疏鬆症與跌倒。.憂鬱和焦慮感增加。久坐的生活方式也會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而且久坐的次數越多、時間越久,健康風險就越高。該如何開始運動?如果你一直不活躍,則可能需要慢慢開始。你可以逐漸增加更多的運動量,但盡力而為即可。最終,你的目標可能是獲得適合你年齡和健康狀況的建議運動量。鍛鍊身體的方式有很多種,找到最適合您的類型很重要。你也可以嘗試以較小的方式為你的生活添加活動,例如在家中和工作中。【資料來源】.5 Surprising Signs You're Not Moving Enough During the Day.Surprising Signs You're Not Moving Enough.MedlinePlus: Health Risks of an Inactive Lifestyle
-
2024-03-27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半夜關節腫大痛醒當心是痛風 營養師曝痛風重要飲食原則
一名55歲男性,在半夜時痛醒,發現自己的腳踝和腳掌關節處腫起來,又紅又熱,幾乎難以下床走動,送醫發現是痛風。健保署統計,每年近100萬人因痛風就醫,且人數逐年增加,可見飲食習慣受到精緻化影響,攝取過多含普林的食物。營養師王姝穎說,痛風發生的原因為普林(purine)代謝異常,體內長期尿酸過高,引起「高尿酸血症」,久了之後,尿酸鹽在關節處沉積形成結晶,引起發炎疼痛。許多患者形容:「痛起來要人命,甚至腫到沒有辦法穿鞋、走路。」病發時間常在晚上與清晨,所以患者無法入睡或被痛醒。依照不同的臨床症狀,痛風可分為四個階段:一、無症狀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值偏高,但無明顯的關節炎症狀,屬於潛在期。二、急性發作期在下肢的腳拇趾、踝部、膝部會有劇烈的關節疼痛,患部甚至脹痛到無法走路。三、間歇期痛風期因發作進入治療階段,若未控制好可能在短時間內復發,同時侵犯多處關節。四、慢性痛風石血中尿酸濃度超出飽和,結晶逐漸沈積於四肢關節的軟組織處,引起關節變形、影響活動度。王姝穎表示,痛風的主因為「高尿酸血症」,若未及時治療及控制飲食、生活作息,會引發急性或慢性的痛風關節炎,而痛風一但發作,終身都會受到影響。想要減少復發的機會,可以從藥物、均衡飲食、生活作息、改善肥胖下手,幫助降低尿酸。藥物治療可在急性期發作時,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秋水仙素及類固醇;長期控制痛風則是使用降尿酸藥品,抑制人體內的普林轉換成尿酸。王姝穎強調,喝酒會阻礙尿酸排泄,而甲殼類、貝類的普林含量很高;含有果糖的飲料也會增加尿酸濃度。所以若是放了大量海鮮的火鍋,加上飲酒、含糖碳酸飲料,這一餐就會讓普林爆表,特別是煮火鍋的湯,大量肉類與海鮮會增加痛風危險。「忌口」是痛風患者的飲食原則,王姝穎建議,掌握「三不一多」口訣:不要喝湯、不要喝酒、不喝含糖飲料、多喝白開水。每天至少喝2000cc的水,有助於排出尿酸,另要多攝取全穀雜糧類、蔬菜水果;牛肉、豬肉、羊肉屬於高普林食物,不妨多食用豆類、豆腐、豆漿,改為植物性蛋白質。普林食物參考.高普林食物:動物內臟、蚌類、海扇貝、螃蟹、花枝、白鯧魚、白帶魚、肉汁、濃肉湯等.中普林食物:鴨肉、大豆、紅豆、毛豆、瘦肉、堅果等.低普林食物:奶製品、糙米、胚芽米、蛋、蔬菜、水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5 醫療.中醫
一直咳嗽怎麼解決?常見止咳偏方有效嗎?中醫依咳嗽4類型分析
春天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許多人因此反覆感冒,尤其「咳嗽」是最惱人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果「酷酷嗽」太頻繁,常會「夜不成眠」,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因此,許多患者轉而尋求中醫治療改善。咳嗽4類型 出現症狀依體質而異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建輝說,咳嗽的表現視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差異,咳嗽成因可分為風寒、風熱、燥咳與痰濕等4類型,不同體質會有不同症狀。感冒以「風寒」與「風熱」證型較常見,有些人風寒一天就會轉風熱,有些人則是一感冒就走向風熱,關鍵在於每人體質的不同,就會呈現不同的證型及症狀。1.風寒型:會怕冷、畏寒,咳嗽時的痰不濃稠,有全身痠痛、頭痛、鼻塞、流清嚏等症狀,脈象為「浮緊脈」,舌苔不會太厚。2.風熱型:帶有「熱症」,咳嗽時的痰偏黃黏稠,有時痰會轉綠,出現喉嚨痛、流鼻涕等症狀,流行性感冒等多屬這類型,新冠肺炎也屬熱症證型,多會伴隨嚴重的咽喉痛、痰黃濃稠及鼻涕黏稠等風熱證型。3.燥咳型:可能沒有痰,或咳出的痰量很少,喉嚨、鼻子、嘴巴會比較乾,有些患者甚至會咳到出現血絲,如百日咳或抽菸的民眾,咳嗽症狀比較偏這一類型。4.痰濕型:痰濕型咳嗽的痰量異常多,痰又多又黏稠,多和消化系統出問題有關,患者多半會覺得身體沉重,有濕氣感、胸悶、倦怠感、胃口不好、腸胃脹氣等症狀,且常糞便黏馬桶,舌苔偏厚,喜愛吃油炸、燒烤類或冰涼飲食的人可能屬於這類型。咳嗽吃什麼可改善?一般感冒不一定只有呈現單一證型,臨床上要看患者症狀及脈象,透過「辨證論治」開立屬於患者的藥物。陳建輝表示,如果感冒初期症狀輕微時,可藉由食療改善,例如風寒型感冒,可以煮薑湯飲用,因為薑具有去風寒的效果,透過「發汗」將風寒外邪祛除,洋蔥湯、大蒜、香菜水等辛溫食材也都有類似效果。如果是偏喉嚨痛的風熱型感冒,可選擇食用冬瓜生薑湯、白蘿蔔湯等,喝菊花茶、綠豆水、綠茶也可達到解熱效果;燥咳型患者如果喉嚨很乾,建議可食用水梨燉貝母,可化痰又去燥,或白木耳燉冰糖等食療方式。陳建輝強調,不管熱性或寒性食物,過度偏好對身體都不好,如果是日常保養,平時可以選擇黃耆、紅棗等食材泡茶,粉光蔘泡茶的效果也不錯,但考慮體質適不適合仍是重點,所以有些人在吃火鍋時會加蘿蔔白菜等中和,提醒民眾留意,只要吃得太油、太鹹、太重口味,在中醫觀點就特別會助濕生痰,所以飲食還是要特別留意避免過量。常見止咳偏方有效嗎?●枇杷膏:大多較甜,消化系統有狀況時,吃了更容易生痰,如胃酸逆流患者常燥咳,吃了胃酸會增加而提高咳嗽頻率,必須視體質服用。●喉糖:要看成分,很多人吃完就口乾舌燥,同理如薄荷糖等,熱症患者吃了,一開始咽喉涼爽,但後續可能會生痰,建議可以多飲溫水即可改善。●八仙果、羅漢果:不建議在感冒時吃,易多生痰,比較適合平常需要常講話或容易喉嚨乾的民眾用來潤喉保養。按摩7穴位緩解咳嗽按摩穴位也可改善咳嗽症狀及保養喉嚨,提升免疫力比較不容易感冒。陳建輝說,可順時鐘揉壓「合谷穴」、「尺澤穴」、「大椎穴」、「風池穴」、「孔最穴」等穴位,具緩解咳嗽作用;按壓「足三里穴」和「豐隆穴」則適合改善腸胃差痰濕型咳嗽。●合谷穴:位於手部虎口,大拇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尺澤穴: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大椎穴:在後背正中線上,位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風池穴:在後腦勺,後枕部兩側入髮際一寸的凹陷處。●孔最穴:位於前臂外側,腕掌側橫紋上7寸。●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 外膝眼下三寸(約四指幅寬)處。●豐隆穴:膝蓋骨外側陷下處,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處。
-
2024-02-26 養生.運動健身
上班久坐久站雙腿水腫? 三個動作快速消水腫,輕鬆擺脫浮腫困擾!
長時間久坐、久站工作往往導致腿部水腫的問題好困擾,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3招,幫助你快速消除水腫,讓雙腿重獲輕盈的腳步和舒適的感覺。編輯推薦30年青龍女神寫下傳奇!南韓超人氣大滿貫影后金憓秀8大金句,「笑吧!一邊笑一邊咬緊牙關再去做點什麼就行!」林依晨《不夠善良的我們》、《同棲散策》激烈床戲成焦點!2024年5部情慾台劇盤點,柯震東《愛愛內含光》先性後愛引爆話題!三個動作快速消水腫開合跳:雙腳並攏,然後輕輕跳躍,同時將雙腳向兩側開展,再回到原位,重複這個動作10-15次,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腳踝部位的水腫感。分腿蹲:雙腳打開與肩同寬,慢慢蹲下,保持姿勢,感受大腿和腿部肌肉的拉伸,回到起始姿勢,重複這個動作10-15次,可以有效舒緩腿部不適感。波比操:雙腳並攏,將手臂向上舉起,再迅速地將手臂往下,同時蹲下身體,重複這個動作10-15次,可以感受全身的血液在活動,減輕水腫的不適感。練出翹臀瘦腿消除假跨寬兩腳寬距與髖同寬,腳後跟位子約莫在膝蓋下方。臀橋動作技巧:(1)想像有一條TRX你要往下拉。(2)腳往地板踩,臀部收緊。(3)力量往頭的方向走,記得腰不要過度往上頂。大家都學會了嗎?! 無需任何器材,適合在辦公室或是家中進行,每天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就能快速消除水腫,重拾雙腿舒適輕盈的感覺;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心理測驗】測試一下你是一個難追的人嗎?王鶴棣私下零偶包!陸媒票選「最具好感度」明星排行榜Top5,白鹿本人親切到就像閨蜜!
-
2024-02-08 醫療.腦部.神經
年節喝酒小心樂極生悲!喝酒不只是傷心、傷荷包,而且也會「傷神經」
年節到了,各種聚會更多,提醒民眾要注意!一位年輕人進診間告訴我,前天開始右腳踝及腳板外側開始麻木,測起來比較像周邊神經的問題。 他接著提到,之前開車可以直接腳踝左右轉動踩煞車跟油門,現在得要把整隻腳連同腳板抬起,左右平移才能夠踩踏。我試著在右膝蓋外緣腓骨頭後側輕敲,刺激腓神經處,果然引起右腳踝的外側刺麻。年節喝酒小心樂極生悲我問他:「你最近有沒有喝酒?」他嚇了一跳,一副被窺見秘密的模樣,不好意思的問:「喝酒會這樣啊?」我說:「你喝酒喝太茫了!側睡壓太久,把腳的腓神經給壓傷了!」接著我要他腳跟著地走路,右腳做不到! 顯然腓神經的感覺跟運動功能都受損了!他的情況還不算是最嚴重的,預計這樣的急性神經炎,6個星期內有機會完全復原。然而另外一個病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經常酒醉,兩個月前他喝完酒之後,更連續一動也不動睡了兩天48小時。起來之後左手完全癱瘓,左腳也沒辦法正常走路,看起來像是中風的模樣!他來復健科門診,詳盡的神經學檢查起來,才知道原來他是左側臂神經叢損傷影響手部功能,左側下肢腓神經損傷造成垂足,只能拖著腳板走路。因為爛醉如泥,兩天一直保持固定姿勢,造成長時間的神經壓迫,現在還在持續復健當中。喝酒不只是傷心、傷荷包,而且也會「傷神經」慢性酒精中毒造成腦部酒精性腦炎,提早失智退化,行走和自理功能受損~ 這樣不可逆性的中樞神經病變,是患者家庭最深切的痛。然而除此之外,三五好友遇到假期開趴,酒酣耳熱不知節制,爛醉如泥,睡醒之後發現突然手動不了、腳動不了!表淺的神經壓迫損傷,造成的急性神經炎,更常常讓人嚇壞了。這種週邊的神經損傷,大部分還是屬於可逆性的神經失用(Neurapraxia):神經傳導功能障礙為暫時性的生理性阻斷,一般神經傳導功能於數日至數周內自行恢復。把握急性期,正確合宜的使用類固醇用藥,可以降低急性發炎的神經損傷,也不用擔心類固醇使用,引起所謂月亮臉及腎臟功能障礙等問題。可逆性的神經失用最有名的例子,是所謂的蜜月麻痺(Honeymoon Palsy),蜜月夜先生擁著妻子,妻子頭就枕著先生張開的上臂甜蜜沈睡,一覺醒來發現先生的手腕翹不起來,手指伸不直了~「垂手」可得,卻是一點都不開心!進一步的神經學檢查可以發現,掌管手腕手指伸展的橈神經在上臂處被長時間壓迫,導致暫時性的神經損傷,一般應該6週內有機會完全復原。然而更嚴重的,就是軸突斷裂(Axonotmesis),軸突在髓鞘內斷裂,神經鞘膜完整,遠端神經發生退行性改變,一般在3到6個月內神經可以恢復, 然而過程就更辛苦了。上述那位沈睡兩天,左側上下肢都不能動的患者,就是這樣的情況。等待神經復原的過程中,我們持續以電刺激協助沒有神經支配功能的肌肉,使其持續收縮,防止萎縮!但無法避免的,他的肩關節跟手還是出現明顯的腫脹疼痛,甚至關節僵硬,活動度受限~就是的所謂的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舊稱交感神經失養症(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復健之路因此辛苦許多!要分辨神經損傷的程度,是比較輕度的神經失用,或者是比較重度的軸突斷裂,電生理檢測~包括神經傳導、肌電圖檢查是一個好的診斷工具。同時也可以看出是否有進行性神經損傷或是神經已經在逐步修復當中!因為這一類病變大多是屬於週邊神經損傷,如果神經學檢查有出現神經恢復的跡象,通常都有機會可以完全恢復,只是時間長短不一。然而臨床上,極少數的神經斷裂(Neurotmesis)仍可發生,導致個案必須接受之後的神經縫合修補,甚至肌腱轉位(Tendon Transfer)手術。在等待修復的過程當中,肌肉缺乏神經的供養,容易導致廢用性萎縮,甚至也會引起關節僵硬、自律神經障礙……等問題。患者一定要配合積極復健治療,包括電刺激及關節活動訓練,讓肌肉持續性被動收縮,並且防止關節的攣縮。復健科副木輔具的處方使用,如AFO(Ankle Foot Orthosis, 俗稱垂足板)可以協助患者維持較正常的步態,而不致於拖曳著腳,增加跌倒的風險。慢慢又靠近年底了,越來越多的酒席、聚會、開趴…… 真的要提醒大家,喝酒要適量, 切莫樂極生悲!👉 更多復健小知識-🔎主頁連結🔗台灣復健醫學會網站網站IGFB本文為台灣復健醫學會官網原創文章授權元氣網刊登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8 養生.運動健身
圖解/過年大魚大肉又想控制體重?每天5分鐘跟著專家動一動
過年聚餐大魚大肉不斷,肚子一不小心也越變越大,如果想要把體重控制住,甚至還可以比之前要瘦該怎麼做?元氣網推出「元氣動起來系列第二彈」居家運動新模式,由運動專家葛厚函教練教大家用隨手就能取得的毛巾、水瓶搭配正確運動姿勢,教大家每天5分鐘全身燃脂,脂肪不囤積。想要瘦得健康,除了飲食控制、培養運動習慣,透過肌力鍛鍊,提升基礎代謝、肌耐力,更能有效消耗熱量。以下為圖解動作,歡迎大家一起動一動。影音課程看這裡:元氣動起來|運動菜單推薦| .運動新手-運動菜單1+1(動態暖身+心肺訓練),循環3次。 .宅在家練肌力-運動菜單1+2(動態暖身+上肢訓練/核心訓練/下肢訓練),循環3次。 .全身燃脂、完美身形-運動菜單1+4(動態暖身+上肢訓練/核心訓練/下肢訓練/心肺訓練),循環5次。 .局部強化訓練-運動菜單1+1(動態暖身+上肢訓練/核心訓練/下肢訓練),循環5次。Part 1:「動態暖身」運動 還在用拉伸來暖身嗎?跟著小葛老師一起動態暖身,幫你提高心率、產生熱量,為喚醒全身肌肉做好準備! 動作一:轉體抬膝穩定站姿,雙腳打開與肩平行,雙手置於腰間兩側準備,右膝抬起,輕觸對側掌心,上半身同時向左旋轉,左右交替。 動作二:後跨抬膝穩定站姿,右腳向後跨,重心置於前腳,雙膝關節呈90度(盡力而為即可),保持身體穩定,膝蓋不超過腳尖,右腳收回抬膝,約5次後左右交替。 動作三:跨步轉體雙手手掌支撐於地面,雙手雙腳與肩同寬,腹部收緊準備,右腳跨步踩向右側手掌位置,保持穩定不要晃動,右手向上打開,手臂自然伸直垂直于地面,轉回後手肘靠近腳踝,左右交替。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5分鐘動態暖身 全面啟動喚醒肌肉Part 2:「心肺訓練」運動 爬個樓梯就氣喘吁吁?快跟著小葛老師一起動次動!每個動作老師都會詳細解說,讓初學者也能簡單上手,有氧訓練更EASY。動作一:跳繩剪刀跳前後腳站,想像拿著跳繩,起跳後雙腳交換,手腳同時動作。 動作二:登山式使用穩固的椅子,手搭在椅子兩邊,手腕在肩膀正下方,雙腳往後踩,身體呈平板姿勢,腳跟抬起,膝蓋往胸口靠近,左右交替。 動作三:跳兩下接蹲站姿,雙腳與肩同寬,跳兩下後,屁股向後推,做深蹲姿勢,手自然向下延伸,左右交替。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5分鐘終極挑戰 爆汗有氧強心肺Part 3:「上肢訓練」運動 隨手可得的寶特瓶+簡單易學的動作,喚醒手臂肌力,消滅頑固贅肉,讓你宅在家就能輕鬆練手臂!動作一:水瓶肩推端正坐姿,手持水瓶握於肩膀旁邊,將水瓶上舉直到手臂打直,關節不鎖死。 動作二:水瓶側平舉端正坐姿,手持水瓶手臂自然放下,將水瓶左右平舉。 動作三:水瓶手臂繞圈端正坐姿,手持水瓶手臂自然放下,將水瓶維持左右平舉,做繞圈運動。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5分鐘水瓶操 緊實線條瘦手臂Part 4:「腹部核心」運動 坐下去就起不來?是你的核心力量不夠!1條毛巾3個動作,不分年齡皆可進行的毛巾健身操,幫你穩定平衡感! 動作一:毛巾單腳平衡抓住毛巾兩端,微微拉緊,右腳尖點地,眼睛平視前方,雙手向上,再慢慢向下,活動肩關節,換邊重複同樣動作。 動作二:毛巾抬膝砍樹抓住毛巾兩端,微微拉緊,手往斜上方,對側腳點地,雙手向下,腿抬起,毛巾輕觸大腿,換邊重複同樣動作。 動作三:毛巾過頂側捲腹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抓住毛巾兩端,微微拉緊,手往上抬,雙手往同側膝蓋靠近,同側腳側抬膝,靠近手肘位置,讓側腹有拉伸感,換邊重複同樣動作。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5分鐘1條毛巾練核心 穩定平衡感Part 5:「下肢訓練」運動隨時隨地都能做的下半身訓練,注意蹲好蹲對,讓你增肌減脂事半功倍! 動作一:深蹲抬膝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前,臀部向後推,起身時右腳抬腿,接著回到起始姿勢後,再一次深蹲並換成左腳抬腿,持續20秒。 動作二:分腿蹲抬手雙腿取好間距,左腳向後跨,腳跟不落地,身體重心向下時吐氣手放下,回到原位時吸氣抬手,10秒後左右交替。 動作三:螃蟹走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上半身微微前傾,膝蓋微屈朝腳尖,腳尖自然朝前,右腳向右踏一步,左腳接著向右一步,右腳繼續向右一步,左腳也接著向右一步,換邊進行,過程中,身體盡可能保持穩定不晃動。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5分鐘腿力回春 做這一動作CP值最高※動作注意: .運動前的暖身很重要,至少要有5-10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後也要做好拉伸運動,所以建議所有的課程都要搭配動態暖身一起做哦! .運動的強度及時間建議依照個人體能慢慢增加,注意一定要「由慢到快」循序漸進,每週運動至少3 - 5次,每次20 - 30分鐘。
-
2024-02-08 醫療.骨科.復健
追劇、打麻將…久坐不動肩頸腰痛、下肢浮腫 圖解按這些穴位緩解
現代人3C不離手,滑手機、追劇、打麻將,維持久坐不動的姿勢,肩頸容易出問題,也常造成腰肌勞損發炎,可說是文明病了;而逢年過節返鄉造成的交通堵塞,也常令民眾腰痠背痛,甚至臀部疼痛、膝痛、下肢浮腫。預防痠痛,最重要的就是多休息、變換姿勢,可以設置鬧鐘,每三十分鐘起身活動,並且盡可能讓自己維持良好的姿勢,例如適當的桌椅高度較能維持好姿勢。若需長途開車、搭車,則盡量避免穿著緊身衣物,可減少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此外,也可以適度做足部運動,將腳背上勾、下踩,或腳趾抓地再放鬆,這些動作可讓小腿肌肉收縮伸展,促進末梢循環。久坐後,可適度抬腿,使血液回流。中醫可以如何緩解這些久坐造成的筋骨痠痛呢?以下提供幾個穴位,適度按摩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痠痛疲勞。肩頸痠痛風池穴:沿耳後乳突邊緣向後滑動,可在枕骨下、斜方肌外側摸到一凹陷處,可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有效紓解肩頸的各種酸痛。肩井穴:位於肩外側緣和大椎穴之中間點,主治頭項強痛,肩背疼痛,可舒緩肩頸肌肉,改善落枕、肩頸僵硬。天宗穴:位於肩胛骨的正中間,可舒緩胸內氣滯、緩解肩關節發炎、肩頸痠痛、落枕、手臂痠痛無力。腰痠背痛環跳穴:環跳就是站立時夾緊屁股,屁股會出現的凹陷處,可利腰腿,腰臀痛、髖關節痛及衍生的下肢痠痛皆可應用。風市穴:在站立時手掌貼於大腿,中指指尖所擺放的位置,可治膝痛、腰痛、腿腳乏力等委中穴:在膝後中間位置,功效為舒筋、利腰腿,能應用於急性腰痛、腰脊僵硬、膝痛。後谿穴:在手握拳後小指旁最突出掌紋肉上,後谿清熱舒筋、通督脈,能緩解脊椎相關的疼痛症狀。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改善腿部疼痛血海穴:血海穴的位置在膝部內側上方約3指位置,主治血證,可調血清血,宣通下焦,與其他穴位配合可緩解膝痛。梁丘穴:在膝部外側上方約3指位置,可治膝痛、膝不得屈伸、腰腳痛等。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上緣外側,可摸到突出的腓骨,稍往前些的凹陷處即是,可舒筋健膝,膝關節痛、踝關節扭傷、落枕皆可應用。三陰交穴:位於內腳踝尖,向上約4指幅的凹陷處,可調血病、通氣滯、疏通下焦經絡。除上述穴道以外,當然亦可按摩或熱敷局部痛點。揉按穴位時也要注意,不可過度用力或按摩過久,有時過度揉按反而會造成局部發炎,會更加疼痛。若有休息及按摩無法改善的疼痛,建議諮詢中醫師,尋求適當的醫療方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6 醫療.骨科.復健
坐骨神經痛會自然好嗎?10招在家就能做的復健運動助緩解疼痛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Sciatica)是由於坐骨神經受傷或刺激而引起的神經疼痛。除了疼痛之外,背部或臀部還會出現刺痛或麻木感,這種刺痛感或麻木感也可能會蔓延到腿部。也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坐骨神經是體內最長、最粗的神經,寬度可達2公分。實際上,坐骨神經不僅僅是一根神經,它是由從脊髓分支出的五個神經根組成的一束神經。基本上你有兩條坐骨神經,身體兩側各一條。每條坐骨神經各在一側穿過臀部和臀部,分別沿著身體兩側的腿向下延伸,直到你的膝蓋附近的位置。一旦到達那裡,它們就會分裂成其他神經,連接到更遠的部位,包括你的小腿、腳掌和腳趾。患有坐骨神經痛意味著連接坐骨神經的任何地方都會出現輕微至重度疼痛,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你的下背部、臀部或腿部,有些症狀可能會延伸到腳掌和腳趾,這取決於受影響的特定神經。坐骨神經痛會不會自然好?較輕微的坐骨神經痛通常會隨著時間和自我治療而自行消失,大多數坐骨神經痛患者會在幾週內得到改善,無需手術即可康復。坐骨神經痛通常不會持續超過六週,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醫師可能會建議更多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一般而言,雖然手術可以加快康復速度,但有資料顯示,經過6到12個月的修復期後,接受手術的人通常會和那些決定給身體更多時間自行癒合的人一樣好。國內有醫師建議,若坐骨神經痛症狀輕微,可進行保守治療,包含服用止痛藥、調整生活習慣,或從事腰椎牽引、熱敷、核心肌群訓練等復健治療。6項復健運動有助舒緩坐骨神經痛如果坐骨神經痛發作,保持積極的生活習慣實際上可以幫助緩解,針對受影響區域做一些溫和的運動也可以。你可以在家裡的地板上完成以下六個動作:橋式1.仰臥,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與臀部同寬。讓你的手臂伸直放在身體兩側,掌心向下。2.收緊你的核心肌肉,將肚臍收向脊椎。3.將手臂壓在地板上提供支撐,透過腳跟向下發力,將臀部向天花板抬起並緊縮臀部肌肉。目標是讓身體形成從頭到膝蓋的直線,下背部幾乎沒有凹曲。4.保持5至30秒後,將身體慢慢放下。抱膝1.仰躺,雙腿伸直。試著不要凸起背部。2.慢慢將一隻膝蓋朝胸部靠近,並用雙手抓住膝蓋後方或上方。3.輕輕拉動膝蓋,直到感覺到下脊椎和髖部有輕微的伸展感。4.保持5到30秒後,慢慢放回原位。蚌殼式1.側躺並彎曲雙膝,用下方那隻手支撐頭部。 2.啟動核心肌群,將肚臍收向脊椎。 3.保持雙腳緊貼在一起,慢慢抬起頂部的膝蓋,像蛤蜊打開一樣張開雙腿。將上方那隻手放在腰際幫助穩定身體,防止你向後倒下。 4.保持5至30秒後,將腿部慢慢放下。鳥狗式1.雙手和膝蓋著地。2.當你壓平下背部時收縮腹部肌肉。3.將一隻手臂舉到身前,同時將另一條腿伸到身後。4.保持這個姿勢5秒鐘,然後用另一隻手臂和腿重複練習。伏臥撐(眼鏡蛇式拉伸)1.俯臥,雙手放在肩膀下方,手肘靠近身體。2.吸氣時用手掌按壓,慢慢伸展雙臂,同時抬起頭、胸部和肩膀。始終保持手肘稍微彎曲並抬起下巴。3.收緊核心(腹肌和背部)和大腿的肌肉。4.保持30秒,將身體慢慢放下。嬰兒式伸展1.從四肢著地開始,就像鳥狗式。2.當你身體向後下沉時,將膝蓋併攏,使臀部靠近腳跟。讓你的手臂伸展,或將它們放在你身體旁邊的舒適位置,並且讓你的額頭靠在地上。3.進行深度伸展,讓上半身完全放鬆,並將重心轉移到臀部和大腿,不用擔心你的臀部是否能觸到腳跟。4.動作暫停,深呼吸。想像身體的緊繃感已消失,尤其是臀部後方。5.保持5分鐘或你喜歡的時間。6招髖部伸展運動緩解坐骨神經痛外旋髖部的伸展運動也有助於緩解坐骨神經痛,你可以在家裡完成以下六個動作:坐姿臀肌伸展1.坐在地板或椅子上,雙腿放在身體前方。2.彎曲右腿,將右腳踝放在左膝蓋上方。3.向前傾斜,讓上半身伸向大腿。4.保持15-30秒。這可以伸展臀部和下背部。5.在另一側重複。坐姿脊椎伸展1.坐在地上,雙腿伸直,腳向上彎曲。2.彎曲右膝,將腳平放在對側膝蓋外側的地板上。3.將左手肘放在右膝外側,幫助您輕輕地將身體轉向右側。4.維持30秒並重複3次,然後換邊。基本坐姿伸展1.坐在椅子上,將疼痛的一條腿交叉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2.胸部向前彎曲,盡量保持脊椎挺直。只要不痛,就盡量彎腰。如果感到任何疼痛,就請停止。3.保持這個姿勢30秒,然後換另一側練習。4字形伸展1.平躺並彎曲雙膝。2.將右腳交叉在左大腿上,雙腿向上移向軀幹。3.保持該姿勢片刻,然後在另一側重複。站立腿後伸展1.將右腳放在一個高於或與臀部平齊的平台上,然後立起腳跟。2.將身體向前彎身靠近你的腳。你彎得越深,伸展就越深。不要太用力以至於感到疼痛。3.將你抬起那隻腿的臀部向下放鬆,而不是抬起。4.保持至少30秒,然後在另一側重複。站立梨狀肌伸展1.站立時,將疼痛的腿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彎曲站立的腿,並試著以45度角將髖部下降形成數字4的形狀。2.將雙手擺在腰際並彎曲腰部,同時保持背部挺直。保持該姿勢30至60秒。3.換腿並重複。【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Sciatica.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Taming the pain of sciatica: For most people, time heals and less is more.Sciatica: Exercises for Pain Relief.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ttps://www.hss.edu/article_sciatica-stretches.asp.9 Stretches for Sciatica Pain Relief
-
2024-01-25 醫療.骨科.復健
天冷不動小心身體變僵硬 物理治療師圖解3招教你如何緩解不適
一名林姓婦人因慢性病在衛福部台中醫院門診追蹤約5年,近日因關節僵硬、雙腳痠軟無力就醫。醫師蔡明妙仔細詢問後,林女才想起,近日天氣冷很少出門走動,以往常去公園和大家一起做操也都缺席。所幸經醫師詳細衛教,物理治療師教導在家運動的方法,做了一周後,明顯改善。台中醫院復健科主任蔡明妙說,冬天因天氣冷,久坐不動及長期臥床的族群易出現體耐力變差及關節僵硬的問題,若不注意很快就會肌肉流失且肌力下降,進而增加跌倒與骨折的風險,家中長輩若有罹患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因不動而關節僵硬及肌肉無力發生率會更高。物理治療師謝亞婷建議,民眾可在家適度暖身運動、肌力訓練,與伸展運動,有效改善肌肉關節痠痛。高齡者天冷不想出門活動,不妨在家中嘗試這三項運動,緩解關節疼痛問題,若疼痛加劇,請盡速就醫。一、暖身運動早起時,可以先在床上做暖身運動。每個動作重複10次、做三回合、每回間休息一分鐘。1.抬手:雙手手心朝向身體方向,抬高至枕頭旁再放回身體旁。2.抬腳:雙腳稍屈膝,一次一隻腳抬離床面,兩腳交替做。3.抬屁股:雙手放身體兩側、雙腳屈膝、腳底踩穩,將屁股抬離床面再放下。二、肌力訓練可使用裝水的寶特瓶、彈力帶或彈力繩輔助,並坐在有靠背椅子上執行活動。建議每個動作重複10次、做三回合,每回間休息一分鐘。1.拉繩子:①雙手拿著寶特瓶或彈力繩平舉往外拉開再放鬆,手放胸前。②將繩子固定於椅腳或雙手拿著寶特瓶,雙手往旁邊平舉 ,手放身體兩側。2.強化大腿肌力:①將彈力繩固定於腳踝位置並將另一頭固定於椅腳,做膝蓋伸直動作。②將彈力繩固定於雙腳大腿(膝蓋上方),並做雙腿開合動作。三、伸展運動可使用毛巾、彈力帶或彈力繩輔助。建議每個動作停留20至30秒、重複5次、做三回合,每回間休息一分鐘。1.伸展手臂及前胸肌群:坐姿下將彈力繩或毛巾放於身體後方,一手在上一手在下。2.伸展大腿後方肌群:平躺姿勢下,雙手抱著膝蓋碰胸後停留,一次一隻腳。3.伸展小腿後方肌群:坐姿下,將毛巾或彈力繩放於腳底位置,膝蓋伸直並將腳板往身體方向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8 養生.運動健身
百歲人瑞長壽獨門功夫!中醫師:「光腳走路」對1器官尤其好,但3族群別輕易嘗試
長壽養生的方法大家都好奇,過去有新聞表示在屏東內埔有位百歲人瑞,她的身體相當硬朗,不但不用人攙扶著走路,甚至還可以走40、50度的階梯600~700階,臉不紅、氣不喘的讓鄰居嘖嘖稱奇。當被問到她的養生秘訣時,她說除了每天凌晨5點起來運動之外,最特別的就是她喜歡不穿鞋子走路,而光著腳丫子行走,也就成了她長壽的獨門功夫。 就像上述例子當中的人瑞阿嬤的養生法,「赤足」簡單說,就是不穿襪子或是鞋子,而是光著腳丫子,這個概念是在這幾年開始風行的。中醫師林君玉指出,其實在原始社會中的人本來就是打赤腳,後來是因為發明了保護腳掌的鞋子,人類才慢慢變得不喜歡赤腳行走。不過在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國家,近來又興起認為赤腳是健康的行為,甚至演變成赤腳是一種休閒時尚,而且認為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法,這樣的概念和中醫養生的觀念不謀而合。 「其實赤腳的好處還真不少!」林君玉說,不只在山林間常常可以看到長輩赤腳運動,這幾年赤腳運動在台灣也慢慢風行,更當紅的是「被動」運動的腳底按摩,不只大陸觀光客來台紛紛搶著嚐鮮體驗,就連韓國明星來台灣,也搶著要感受一下台灣盛行的腳底SPA,可說是體驗過的都說好。 其實腳底按摩是一種民俗療法,強調的就是被動的運動方式,不管是主動的赤腳運動或是被動的透過腳底按摩運動,醫師就中醫觀點提出赤足運動的3大好處: 按摩腳底穴位,有助氣血通暢人的腳部是由骨骼、肌肉、肌腱、血管、神經等組織組成的運動器官,根據統計,成年人總共有206塊骨骼,其中52塊是在雙腳上,由此可知,腳部的構造有多精細。而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足部在人體的最末端,很多的身體廢物透過循環,很可能沉積在腳底,不利於健康,通過腳底按摩,可分解累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以使這些身體的廢物,經由汗液、尿液排出體外。另外,就中醫的反射原理來說,腳是人體臟腑器官的縮影,腳底有相當多的穴位,這些神經末梢穴位和大腦緊密相連,也各自有相對應的體內器官,是人體所有身體器官的反射區,所以,腳才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 人們在走路、跑步、跳躍時,足部神經末梢對地面微小的凹凸不平都能及時感知,腳底按摩也就是根據這樣的原理,認為常常刺激按摩穴位,對活血化瘀、疏通經絡、通利關節有一定輔助作用。將有助於人體小宇宙運行通暢,所以,經常會聽到中醫師建議患者,有意識地做赤腳運動,趁機按摩刺激調整身體各種器官,對身體健康有所幫助。 赤腳接地氣,有助頭好壯壯地氣就是自然界中的能量,中國新聞媒體曾報導,一群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脫下鞋子有秩序的在操場沿着走廊慢跑或是快走運動,老師也說這群孩子在接受一段時間的赤足運動訓練之後,大多數人的身體都感覺變強壯了,不但身高、體重增加,就連感冒的機率都大大降低,對岸大大讚揚赤腳接觸地面接收地氣的好處。 就像登山客在登山途中,有時候也會脫掉鞋襪在草地上走走,感覺雙腳解放接觸地面的舒暢,林醫師同時提及,看看以前的農夫幾乎天天都是赤腳在果園農田耕作,人的身體就是—個導體,赤腳踩踏在土地上,有一種放電的功能,釋放身體中無益之靜電及多餘的生物電,吸取地氣有益身體健康,後來鞋子隔絕了土地,以致人體內的靜電無法釋放,也破壞了人體電能的平衡,古人說「人得天氣而生,禀地氣而長」,脫掉鞋子光著脚丫子直接接觸地面,既能按摩脚底穴位,還能接地氣,就中醫觀點來說,脫掉鞋子直接踩土地,遵從自然規律,借助自然界的能量來平衡健康,是最方便的養生方法。 赤腳活動,有助腦、足健康腳底的反射區相當密集,尤其是腳趾對應腦部及自律神經的部分更是密集,因此,只要對特定區域進行拍打或是按摩等刺激,通過中樞神經的反饋作用,就能增加對應部位的血液循環,腦部的血流量提升,促進新的神經細胞生成靈活腦袋,在國外還有推行嬰兒的腳底按摩,透過清輕柔的按摩刺激,提升小寶貝的腦部發育。3族群別輕易嘗試「赤足運動」 在享受赤足運動之前,家庭醫學科醫師葉姿辰特別叮嚀,赤足運動應該循序漸進,畢竟腳已經習慣被鞋子保護,突然直接接觸地面還是必須一段適應期,而且小孩子和糖尿病患者以及皮膚病患者並不建議赤腳運動。 1.糖尿病的患者長期糖尿病的患者,大小微血管、神經、肌腱等部位都容易神經病變,使得對腳的保護性感覺減退,對於冷、熱、壓力的感覺都不明顯,所以就算有外傷患者常常也不太容易察覺,假若貿然嘗試赤腳運動的話,初期腳上皮膚難免受傷產生紅、腫、熱、痛的炎症反應,患者假若沒有加以注意,傷口就可能合併嚴重感染、壞死,形成癒合不良或潰瘍,甚至出現蜂窩性組織炎及截肢悲劇,再加上糖尿病患者通常合併有下肢血管狹窄或阻塞,因此血流供應至足部顯著減少,更容易讓腳上傷口受傷程度更加嚴重。 2.腳部皮膚病患者至於腳上有皮膚病的患者也不適合赤腳運動,因為這類患者平常角質層就受損,很容易因為細菌感染引發足部的潰爛損傷,赤腳運動的時候更容易使得受傷情況加重,或者導致新長出的嬌嫩皮膚受損,容易出現外傷,這些都不利於新生皮膚的恢復,葉醫師指出,診間有些民眾會詢問坊間一些治療偏方,當中最常聽到的包括浸海水、浸醋或是赤腳運動走沙灘等,其實這些偏方,通常未經科學研究證實,並不建議使用,尤其是沙灘常有尖銳物,不小心受傷更是得不償失。 3.未成年的小孩有不少資料顯示赤足運動對小孩的正常足踝部發育有很多好處,所以掀起讓小孩也赤足運動的風潮,其實太早讓孩子赤足運動,有可能適得其反因為急性扭傷,傷害到孩子的腳部健康,另外,小孩子當然比較不會注意地面安全,除了需要防止外部扎傷等傷害之外,醫師特別提醒,小孩大約在三歲的時候,腳部肌肉力量才會慢慢成熟,應該至少三歲過後,再嘗試赤腳運動才不會腳踝扭傷或受傷。延伸閱讀:.運動一定要穿運動鞋?除了保護足部,也能保護1部位,挑選運動鞋8撇步 .走路腳拖地小心是「垂足症」! 醫揪「危險姿勢」:5職業易發生
-
2024-01-18 醫療.骨科.復健
椎間盤突出怎麼辦?會不會自然好?13項有助舒緩的復健運動
什麼是椎間盤突出?形成背部脊椎的骨頭(椎骨)由椎間盤緩衝。這些椎間盤是圓形的枕頭狀結構,有一個堅韌的外層(纖維環)圍繞著核。椎間盤位於脊椎的每塊椎骨之間,可作為脊椎的避震器。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disc)也稱為椎間盤滑脫、破裂或膨出,是盤椎間盤之一的凝膠狀中心(稱為髓核)的碎片,透過纖維環的撕裂或破裂被推出椎間盤,進入椎管。椎間盤突出通常處於退化的早期階段。椎管空間有限,不足以容納脊椎神經和移位的突出椎間盤碎片。由於這種移位,椎間盤壓迫脊椎神經,經常產生可能很嚴重的疼痛。椎間盤突出可以發生在脊椎的任何部位。椎間盤突出多見於下背部(腰椎),但也發生在頸部(頸椎)。感到疼痛的部位取決於受影響的脊椎部位。椎間盤突出會不會自然好?在大多數情況下,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疼痛會在治療的四到六週內逐漸改善,或是在六個月內自行消失。為了在椎間盤癒合期間緩解疼痛,你可以:1.如果疼痛嚴重,請休息一到三天,但重要的是要避免長時間臥床以防止僵硬。2.服用非處方止痛藥,例如布洛芬或乙醯氨酚。3.對受影響的區域進行熱敷或冰敷。除了等待椎間盤突出自行恢復,運動是一種相對有效且保守的治療椎間盤突出方式之一,在受傷後立即進行特定的運動可能可緩解你的急性症狀。隨著急性症狀的改善,強化運動可能會降低復發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椎間盤突出的康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在進行每個動作時,你需要仔細調整姿勢,避免任何可能惡化的動作,試圖過快移動也可能會引起額外的疼痛。此外,你還應該避免舉起任何東西,直到知道自己能夠承受多少重量,即便是輕如購物袋也可能對急性期的你而言太重。5項有助椎間盤突出的復健舒緩運動為了幫助椎間盤癒合,你需要適時放鬆並避免過度勞累。然而,過度臥床休息可能會使肌肉變得僵硬,導致你再次起床時疼痛加劇。因此,溫和的運動是緩解椎間盤突出疼痛的建議方法,可以幫助你的脊椎癒合並恢復健康狀態,同時保持身體活動。以下是椎間盤突出發生後幾天內可以進行的一些常見復健運動。面朝下休息1.俯臥,頭轉向一側,雙臂靠近身體。2.專注於你的下背部肌肉,讓它們放鬆。3.保持這個姿勢2分鐘為一次。伏臥撐1.俯臥,手掌放在胸部外側的地板上。2.將上身壓離地面,同時保持下背部和臀部的肌肉放鬆。3.維持這個姿勢5秒,做10次伏臥撐。後彎1.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放在腰上。2.不要鎖住膝蓋,身體慢慢向後彎曲,直到感覺舒服為止。3.保持這個姿勢幾秒鐘,然後再次站直。嘗試重複2到4次。頸部後縮1.坐在椅子上,雙臂放在身體兩側,眼睛看著前方。2.不要點頭或聳肩,將下巴稍微向後收,就像要擠出雙下巴一樣。3.保持這個姿勢1到2秒,然後放鬆頸部。完成10次的後縮。頸部側彎1.直視前方,慢慢將耳朵朝著受影響的頸部那側傾斜。在這個動作中,不要聳肩。2.在不增加疼痛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移動,並將頸部保持在這個位置一秒鐘,然後回到起始位置。3.完成2至3組,每組重複10次。5項有助椎間盤突出的復健強化運動當急性症狀開始消退,將強化運動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就很重要,這些練習不僅為你的頸部和背部增加支撐和穩定性,還可以防止將來椎間盤突出症狀的復發。以下是椎間盤突出急性症狀過後可以進行增強整體力量的復健運動。側棒式(平板)1.側躺在地板上,膝蓋伸直,前臂放在肩膀下方。2.將臀部和膝蓋抬起到空中,不要讓身體向後傾斜。3.保持這個姿勢15到30秒,然後下降到地板上。4.在身體的左右兩側重複2到3個側棒式支撐。鳥狗式1.雙手和膝蓋著地。2.當你壓平下背部時收縮腹部肌肉。3.將一隻手臂舉到身前,同時將另一條腿伸到身後。4.保持這個姿勢5秒鐘,然後用另一隻手臂和腿重複練習。5.每邊重複10次。死蟲式1.仰臥,膝蓋彎曲,雙腳放在地板上。2.收縮腹部肌肉,使下背部緊貼地面。3.將雙臂舉向天花板。4.慢慢地將一隻腳抬離地面。執行此操作時,將同側的手臂移至頭頂上方。5.將手臂和腳降低至初始位置,然後在另一側重複動作。6.左右交替動作,直到每隻手臂和腿完成15次。肩膀划船1.將彈力帶固定在門上,並用雙手握住彈力帶的一端。2.當你將肩胛骨擠壓在一起時,用雙臂向後拉。執行此操作時,務必不要聳肩。3.完成2至3組,每組重複10次。橋式1.仰臥,膝蓋彎曲,雙腳放在地板上。2.收縮腹部肌肉,在不感到疼痛的情況下盡可能將臀部抬離地面。3.保持此姿勢10秒鐘,然後下降到地板上。4.嘗試1到2組,每組重複10次。3項有助椎間盤突出的伸展運動除了加強運動外,伸展運動也可能有助於減輕椎間盤突出症狀。與任何練習一樣,緩慢開始並避免導致疼痛的強迫動作很重要。以下是有助於減緩椎間盤突出的伸展運動。梨狀肌伸展1.仰臥,膝蓋彎曲,雙腳放在地板上。2.將受影響腿的腳踝放在未受影響大腿的膝蓋上。3.將未受影響的大腿拉向腹部,直到你感覺到受影響的臀部有輕微的拉伸感。4.保持這個姿勢15到30秒,完成3次伸展運動。胸肌伸展1.站在門前,將前臂放在門框的兩側。2.慢慢地將身體向前傾斜,直到感覺到肩膀和胸部前面有輕微的拉力。3.保持這個姿勢15到30秒,嘗試重複3次。貓駝式1.雙手和膝蓋著地。2.首先讓你的胸部和腹部向地面下垂。3.當你已經盡可能向地面靠近,並且沒有感到疼痛時,反向動作將背部彎起遠離地面。4.繼續在兩個動作之間緩慢交替,重複10到15次。【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Herniated Disk (Slipped, Ruptured or Bulging Disk).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Will my herniated disc heal on its ow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Herniated disc.16 Exercises for Herniated Disc (Back or Neck) Pain.WebMD: Slipped Disc: Exercises for Pain Relief
-
2024-01-14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芭比該不該脫下高跟鞋?
許多女孩都擁有一個芭比娃娃:大波浪捲髮閃耀著金色光芒;小小的瓜子臉,肌膚白淨無瑕;濃纖合度的身材,搭配時尚的服裝──芭比,這從小抱在懷裡的娃娃,何嘗不是許多女孩心目中希望長大後成為的模樣?有一天,當芭比在絢爛燈光下與一群好友在舞池裡跳舞,突然有個問題閃進她的腦海:「你們是否曾經想過死亡?」什麼?死亡?在只有年輕時尚、完美的芭比女孩身上,怎麼可以想到讓人沮喪的事呢?接下來,芭比出現狀況了,起床後聞到自己的口臭,打開水龍頭淋浴竟然出現冷水……最後讓芭比美好世界徹底崩潰的是:永遠穿著高跟鞋的纖纖玉足,踏上地面,竟然變成又大又扁的扁平足?這畫面讓芭比的朋友作嘔,也讓她完全無法忍受。以上故事情節,出現在去年2023年的電影《Barbie芭比》。這是以美泰兒玩具產品「芭比娃娃」為原型,由瑪格·羅比主演的真人電影。推出之後獲得熱烈回響,電影上映17天後,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元大關。不但叫座,2024金球獎《Barbie芭比》更獲得了九項提名。有那麼嚴重嗎?失去了高跟鞋的芭比,彷彿從雲端摔落地面,也讓她失去信心。許多人以為高跟鞋是女性的專利,其實高跟鞋最初是男性的穿著,據說是騎馬的時候方便用於勾掛馬蹬所使用。到了十七世紀,高跟鞋成為男女貴族時尚的表現。到了20世紀初,高跟鞋以女人專屬的姿態再度流行。為什麼女孩子喜歡穿高跟鞋呢?很顯然的,穿高跟鞋能立即增高好幾公分,身材變得高挑,視覺上小腿看起來更修長,步行的姿態優美。義大利研究指出:穿上高跟鞋使得女性的骨盆底肌肉處於收縮和強化的位置,可以改善骨盆底肌肉功能。不過穿高跟鞋也有許多缺點:1.足部疼痛:高跟鞋造成不自然的姿勢導致疼痛。2.增加腳踝扭傷的風險:因高跟鞋導致重心不穩和不平衡。3.姿勢不良:高跟鞋會讓身體向前傾斜,可能導致背部問題。4.可能導致拇指外翻或是小指內翻。5.加速膝關節損傷:因為高跟鞋導致膝蓋承受額外的重量。此外還要提醒,如果穿高跟鞋開車會增加誤踩油門或是油門被高跟鞋卡死的機會。建議不要穿高跟鞋開車。「如果你喜歡芭比,這部電影為你量身訂製;如果你討厭芭比,這部電影為你量身訂製。」這是《Barbie芭比》宣傳台詞。確實,我這個和芭比看似「絕緣」的中年大叔,觀影時也被吸引。瑪格·羅比的演出讓櫥窗裡的的芭比娃娃活出生命。那夢幻中的青春、美麗、時尚都成為具象,然而這一切隨著粉紅世界崩壞,意識到真實世界的不完美,才是追尋自我的開始。說真的,看《Barbie芭比》的過程不如想像中那樣輕鬆,五光十色的歌舞,看似無厘頭的男生女生爭風吃醋,漸漸的穿插著女權主義,男性覺醒等沉重議題。同時也想到,在21世紀的今天,男性與女性的界線似乎越來越模糊,許多年輕人都是中性打扮。或許,每個人都會有「生物的性別」、「內心渴望的性別」,與「希望表現出的性別」。芭比娃娃,未來一定會有更多跨性別裝扮。
-
2024-01-05 醫療.一般外科
小腿捲進螺旋槳內當場截斷!基隆長庚馬拉松式手術縫合,潛水教練接回斷肢3個月恢復行走
41歲吳姓潛水教練,去年8月一對一帶著學員至基隆潮境海域體驗潛水,暗流將他們帶到非潛水區,一艘漁船將吳教練左小腿「捲進」螺旋槳內,左小腿下半段當場斷裂,他冷靜記錄斷肢位置,用餘力把學員拉回岸邊,當他回過神,已躺在基隆長庚醫院。長庚團隊花費12小時馬拉松式手術,成功接回斷肢,經3個月復健,吳教練已可自行行走。潛水管線止血 30分鐘內找回斷肢基隆長庚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藍靖宇說,此次斷肢能順利接回,是所有人在每個步驟上,都極力爭取到「時間」。吳姓教練腳遭截斷後,當下將潛水呼吸用的備用二級管線,緊緊纏繞在他的左腳,順利幫助止血,並且快速上岸等待就醫,而友人依照事故地點,重新找尋斷肢,且在吳教練送抵長庚後的30分鐘就送達,避免斷肢因缺血時間過長導致組織壞死。藍靖宇說,吳教練止血的方式非常正確,且他的友人用最快速度將斷肢尋回,也是一大幫助,有人會認為海水與食鹽水相同,可以幫助保存斷肢,但海水中細菌多,泡太久反而會有感染風險。把握黃金時間 花12小時血管重建當組織失去血液循環,組織會逐步變得僵硬,以吳教練被截斷的左腳踝為例,錯過時間腳踝恐無法再做旋轉、彎曲等動作,組織離開身體最長只能撐4到6小時。好在前端作業都快速進行,友人30分鐘內將斷肢送往醫院。長庚醫療團隊也在等待斷肢時間,就先協助評估麻醉,準備要先取出吳教練右邊小腿的靜脈,協助左小腿的血管重建。血管重建手術,約耗費近6小時,前後重建了5套血管,多達8到10個接點,後續由神經外科接手,將神經組織重新接上,修復肌肉組織以及肌腱,手術開始到結束,約花費12小時。吳教練說,被暗流帶到非潛水區時「幾乎是一瞬間的事」,當反應過來時,已經是漁船在他與學員正上方的時刻,左腳被絞入螺旋槳中時,就像車禍被撞一下的感覺,內心沒有太多的恐懼,只是直覺反應要先記錄事故位置,並確保學員安全,狂噴的血則下意識用現有的工具止血,唯一開始思考的時候,是拉學員返回岸際時,那時想「之後還能潛水嗎?」後續到了岸上就昏迷,醒來已經在醫院。持續積極復健 感謝醫院拯救人生藍靖宇表示,接回的斷肢,需要重新讓神經系統恢復,得積極做復健,吳教練恢復後,持續積極復健,短短3個月,已經可以正常行走。吳教練說,基隆長庚醫院不但拯救了他的性命,也拯救了他的人生。藍靖宇說,若民眾面對斷肢處理,一定要盡速找回斷肢,如果斷肢上有肉眼可見的髒汙,如碎石、樹枝等,可以簡單地清除,但不要用清水沖洗,擔心會有細菌感染等,簡單處理後,快速放到乾淨的塑膠袋中,同時放置冰塊,讓斷肢可以在低溫下保存,最後一步就是「快速送到醫院」,爭取手術縫合時間。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05 醫療.骨科.復健
腳跟痛就是足底筋膜炎嗎?如何透過復健運動及穿什麼鞋子改善?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導致足底疼痛的疾病,尤其是足跟和足弓區域。足底筋膜為腳底足弓最主要的支撐,主要功能是吸收足部著地所產生之反作用力,扮演著維持足弓、穩定足踝、協助吸震的角色。多數足底筋膜炎患者發炎部位在腳跟復健科醫師謝霖芬曾表示,足底筋膜一共五條,從腳跟跟部往五個腳趾頭輻射。若足底筋膜不正常受力、緊繃,足底筋膜被過度牽拉或受壓,例如運動過度、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就可能引發足底筋膜炎。復健科醫師蕭名彥曾指出,足底筋膜炎不是真正的發炎,而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常變成反覆的慢性疼痛,最典型的症狀是起床下地走第一步就痛,或按壓腳掌內側偏中的地方會痛,除了年紀,肥胖、扁平足、高足弓等都是危險因子。足底筋膜炎兩腳都有機會發生,好發在需要經常步行、站立、負重的那隻腳。復健科醫師潘筱萍曾指出,超過九成患者,足底筋膜發炎疼痛部位在腳跟,一成患者則在足掌。由於足底筋膜炎主要是因為筋膜拉力過大,因此患者只要站立或走跑一段時間,患部就會隱隱作痛,避免長時間久站就可以紓緩症狀。此外,可在家多練習回復足底筋膜及促進肌腱肌肉強化的運動,有助改善症狀。以下為有助足底筋膜炎的復健運動練習:改善足底筋膜炎居家復健運動運動一/腳底滾球動作:坐下時,抓起一個網球、長棍、水瓶或其他圓柱形物體,將其放在腳下,輕輕地將物體滾到足弓下方。次數:每次練習三到五分鐘,每天重複兩次。運動二/毛巾拉伸動作:抓起一條毛巾,將其放在腳上。坐著時,將腿伸到身體前方,輕輕地將毛巾拉向自己,同時保持腿部穩定,可感覺到小腿肌肉伸展。次數:維持這個姿勢約45秒,休息一下,再重複兩次。每天重複練習四到六次。運動三/腳趾伸展動作:坐在坐姿上,將腿伸出,使腳跟接觸地板。彎下腰,抓住大腳趾,向後彎曲。執行此操作時,向上彎曲腳踝,使其遠離地板。次數:保持這個姿勢大約30秒,休息一下,再重複兩到四次。每天重複練習多次。運動四/腳趾捲曲動作:坐下來,將毛巾平放在腳下。目標是僅用腳趾將毛巾揉成一團。將毛巾捲起後,以另一種方式捲曲腳趾,將其拉直。次數:執行此練習10次。每天重複練習一到兩次。運動五/小腿伸展動作:面向牆壁站立,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後腳應該是患有足底筋膜炎的腳)。保持後腿伸直,將體重向前傾斜,彎曲到前膝蓋。確保後腳跟保持在地面上,拉伸小腿肌肉。次數:維持這個姿勢約45秒,休息一下,再重複兩到三次。每天重複練習四到六次。運動六/撿起彈珠動作:嘗試將彈珠放在咖啡杯旁邊的地面上。僅用腳趾抓住彈珠,將其提離地面,然後放入杯中。次數:目標是收集完所有彈珠。每天重複練習一到兩次。鞋子怎麼挑減少足底筋膜負擔?除了復健運動之外,挑選適合的鞋子也有助足底筋膜炎的改善。謝霖芬指出,東方人腳板較寬,若是鞋子太緊、鞋底太薄或鞋的楦頭太窄,都可能擠壓到腳部結構,發生足底筋膜炎、壓迫足底神經血管,進而造成腳痛或發麻的狀況,尤其是不少愛美女性穿高跟鞋,對於腳趾的擠壓更明顯,嚴重可能形成神經瘤。謝霖芬提醒,一雙好的鞋子應有好的吸震效果。由於走路時,後腳跟最先撞擊地面,最後是前腳掌的大腳趾在用力踩地向前推進,若鞋底沒有吸震功能,長時間下來易使足底筋膜發炎或大腳趾關節受損,甚至阿基里斯肌腱發炎。謝霖芬建議,鞋底內襯應挑選手指用力按壓不會輕易下陷、有彈性的泡棉鞋墊,鞋墊最好有足弓支撐,鞋底有氣墊也可吸震。復健科醫師教你如何選好鞋1. 以舒服為最大原則,務必要試穿,勿以腳就鞋。2. 試穿時腳趾不能完全頂住前緣,後跟也不能留太多以免鞋子晃動。3. 依照運動形態選擇適合的鞋子。4. 長時間走路可挑選鞋墊或鞋底較厚、稍有彈性的鞋。5.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選擇平底或1到2公分的低跟鞋。6. 穿著高跟鞋可加鞋墊減輕前足負擔。7. 選擇有支撐的鞋子,或搭配訂製足弓墊給予足部適當支撐。足底筋膜炎可以跑步嗎?物理治療師Sean Joyce告訴《healthline》,如果你從跑步開始到結束時持續感到疼痛,請停止跑步。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開始造成組織損傷,形成異常的運動模式,增加嚴重受傷的風險。Joyce提醒,無論你的足底筋膜炎有多嚴重,重要的是要明白在不解決症狀根源的情況下繼續跑步,可能會導致未來的併發症。如果你的足底筋膜炎病情較輕且打算繼續訓練,請在出門前考慮以下建議:1.穿著有足弓支撐的鞋子。2.勤於伸展腳踝、小腿和足底筋膜。3.跑步前進行動態伸展和暖身。4.和其他運動交叉訓練。5.跑步後冰敷。骨科醫師Rachel Triche告訴《healthline》,理想的情況是,停止跑步一段時間,甚至是步行運動,將有助於改善足底筋膜炎的症狀。當疼痛改善到可以步行而不會感到不適時,就可以重新開始跑步。Joyce提醒從長遠來看,休息幾週以解決身體問題遠比冒著受傷的風險堅持下去要好得多,後者可能會讓你從跑步活動缺席幾個月或更長時間。【資料來源】.Loyola Medicine: Best Exercises for Plantar Fasciitis.Should You Continue to Run with Plantar Fasciitis?.下床踩地就痛 足底筋膜炎怎緩解?.四步驟 改善足底筋膜炎.換鞋治腳麻!復健醫師教你6招選好鞋.母親節如何幫媽媽挑雙好鞋?復健科醫師教你這樣選
-
2023-12-29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截肢死亡率高!醫發表「一條龍足部護理」降病變 5運動助復建
2023年醫界最新研究指出,糖尿病人發生足部潰瘍後,5年死亡率高達30%;足踝以上截肢後,5年死亡率高達70%,足部病變預防特別重要。奇美醫院今天發表病變案例處置與「一條龍足部護理」, 提供詳細降低病變方法。積極控制血糖 預防糖尿病足部病變第一步足部病變是糖尿病常見併發症,主因長期控制不良、病患足部循環較差,且因汗液含葡萄糖是細菌良好生存環境較易感染,若神經退化感覺遲鈍或疏忽,沒注意小傷口產生潰瘍、感染及壞疽,將不易痊癒甚至造成敗血症,可能截肢甚至危害生命。案例74歲林姓病友不在意血糖控制追蹤,直到左腳足背出現10×7公分大泡腫,疼痛發燒才就醫。診斷蜂窩性組織炎、神經退化,會診外科清創補皮治療。因血糖控制差糖化血色素9.5%(糖尿病患應控制7%以下),但補皮成效不佳,傷口護理師以新型敷料處理,衛教配合控制血糖、正確飲食、按時服藥、培養運動習慣及足部照護,8個月後傷口癒合。糖尿病衛教護理師陳明惠表示,積極控制血糖為預防足部病變第一步,按時服藥、正確飲食養成運動習慣,搭配監測血糖作為調整藥物劑量或生活習慣依據,按時回診定期做神經及循環檢查,平時注意檢視足部皮膚、清潔保養及選擇正確鞋襪保護,降低足部受傷。【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糖尿病糖尿病患每周至少3次有氧運動健康促進護理師蔡雨宸表示,一般建議每周至少3次有氧運動,強度要達到略微呼吸喘,但還可以講話程度。且達每周150分鐘以上。再加上周週2至3次阻力訓練與伸展運動。護理部督導李穎俐表示,奇美結合專任護理師專長,發展包含血糖控制、神經檢查、足部運動、足部護理等「一條龍糖尿病足部護理」,希望幫助糖尿病患積極參與自我管理,守護足部健康。復健護理師葉玲表示,病患要經常運動,促進足部循環,她介紹幾項足部按摩法,有助促進末梢血液循環、緩解足部疲勞,簡單有效,可隨時在家中練習:糖尿病足5運動1. 足底滾球:用網球在足底滾動約20秒,雙腳重複3至5次。可刺激腳底淋巴往上回流,調整肌肉及筋膜的彈性提升下盤血液循環。2. 足部伸展:伸展腳趾及腳踝關節減少下肢腫脹、增加血液回流。再平躺後將腿部墊高,膝蓋放鬆腳底板往上翹,維持3至5秒再下壓,重複做10次。可維持肌肉彈性、增加感覺刺激,提升平衡反應。3. 腳趾按摩:用手指與對側的腳趾交叉相握,輪流夾住對方3至5秒,做5次就換邊。有助促進末梢血液循環。4. 小腿按摩:用罐頭放在小腿肚後面,滾動罐頭以放鬆小腿肌肉。5. 伯氏運動:先平躺將兩腿用枕頭墊高45至60度,靜躺3分鐘。再坐床邊兩腳前後或左右擺動3分鐘。再平躺蓋被保溫休息3分鐘。每日3回,每回重複3次,可加強腳足血液循環。糖尿病足護理10建議傷口護理師魏秀慧建議:1.每日用溫水和中性清潔產品清潔足部,足部皮膚乾燥可塗抹乳液,但趾縫間不宜塗抹要保持乾燥。2.足部厚繭可泡溫水或洗澡後用浮石輕磨除。3.每日清潔足部應檢查皮膚,尤其趾縫間有傷口、雞眼、胼胝、紅腫等須及時就醫。4.患者視力不佳或無法自己檢查,家人應協助。5.不要赤腳走路,不走健康步道。6.鞋子要合腳、透氣、低跟鞋,勿穿高跟鞋;至少兩雙交換替穿;買鞋下午或傍晚腳部較大時購買。7.選擇淺色棉質吸汗襪子,有傷口易察覺。8.穿鞋前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外出應穿可包覆足部鞋子,避免受傷。9.指甲水平修剪,前方白色部分留下1至2毫米。10.每年至少一次就醫足部檢查。足部有傷口,更要遵從指示換藥。勿亂用藥膏或藥草塗抹傷口。每日換藥觀察傷口變化,傷口擴大、周圍紅腫熱痛、發燒立即就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7 醫療.骨科.復健
喝酒傷心、傷荷包也「傷神經」!中樞神經病變可能讓你提早失智退化
四天連假剛結束,一位年輕人進診間告訴我,前天開始右腳踝及腳板外側開始麻木,測起來比較像周邊神經的問題。 他接著提到,之前開車可以直接腳踝左右轉動踩煞車跟油門,現在得要把整隻腳連同腳板抬起,左右平移才能夠踩踏。我試著在右膝蓋外緣腓骨頭後側輕敲,刺激腓神經處,果然引起右腳踝的外側刺麻。醉酒側睡壓神經 急性神經炎我問他:「你最近有沒有喝酒?」他嚇了一跳,一副被窺見秘密的模樣,不好意思的問:「喝酒會這樣啊?」我說:「你喝酒喝太茫了!側睡壓太久,把腳的腓神經給壓傷了!」接著我要他腳跟著地走路,右腳做不到! 顯然腓神經的感覺跟運動功能都受損了!他的情況還不算是最嚴重的,預計這樣的急性神經炎,6個星期內有機會完全復原。然而另外一個病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經常酒醉,兩個月前他喝完酒之後,更連續一動也不動睡了兩天48小時。起來之後左手完全癱瘓,左腳也沒辦法正常走路,看起來像是中風的模樣!他來復健科門診,詳盡的神經學檢查起來,才知道原來他是左側臂神經叢損傷影響手部功能,左側下肢腓神經損傷造成垂足,只能拖著腳板走路。因為爛醉如泥,兩天一直保持固定姿勢,造成長時間的神經壓迫,現在還在持續復健當中。喝酒「傷神經」!中樞神經病變不可逆喝酒不只是傷心、傷荷包,而且也會「傷神經」!慢性酒精中毒造成腦部酒精性腦炎,提早失智退化,行走和自理功能受損。這樣不可逆性的中樞神經病變,是患者家庭最深切的痛。然而除此之外,三五好友遇到假期開趴,酒酣耳熱不知節制,爛醉如泥,睡醒之後發現突然手動不了、腳動不了!表淺的神經壓迫損傷,造成的急性神經炎,更常常讓人嚇壞了。這種週邊的神經損傷,大部分還是屬於可逆性的神經失用(Neurapraxia):神經傳導功能障礙為暫時性的生理性阻斷,一般神經傳導功能於數日至數周內自行恢復。把握急性期,正確合宜的使用類固醇用藥,可以降低急性發炎的神經損傷,也不用擔心類固醇使用,引起所謂月亮臉及腎臟功能障礙等問題。蜜月麻痺屬可逆性神經損傷可逆性的神經失用最有名的例子,是所謂的蜜月麻痺(Honeymoon Palsy),蜜月夜先生擁著妻子,妻子頭就枕著先生張開的上臂甜蜜沈睡,一覺醒來發現先生的手腕翹不起來,手指伸不直了~「垂手」可得,卻是一點都不開心!進一步的神經學檢查可以發現,掌管手腕手指伸展的橈神經在上臂處被長時間壓迫,導致暫時性的神經損傷,一般應該6週內有機會完全復原。然而更嚴重的,就是軸突斷裂(Axonotmesis),軸突在髓鞘內斷裂,神經鞘膜完整,遠端神經發生退行性改變,一般在3到6個月內神經可以恢復, 然而過程就更辛苦了。上述那位沈睡兩天,左側上下肢都不能動的患者,就是這樣的情況。等待神經復原的過程中,我們持續以電刺激協助沒有神經支配功能的肌肉,使其持續收縮,防止萎縮!但無法避免的,他的肩關節跟手還是出現明顯的腫脹疼痛,甚至關節僵硬,活動度受限~就是的所謂的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舊稱交感神經失養症(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復健之路因此辛苦許多!電生理檢測分辨神經損傷程度要分辨神經損傷的程度,是比較輕度的神經失用,或者是比較重度的軸突斷裂,電生理檢測~包括神經傳導、肌電圖檢查是一個好的診斷工具。同時也可以看出是否有進行性神經損傷或是神經已經在逐步修復當中!因為這一類病變大多是屬於週邊神經損傷,如果神經學檢查有出現神經恢復的跡象,通常都有機會可以完全恢復,只是時間長短不一。然而臨床上,極少數的神經斷裂(Neurotmesis)仍可發生,導致個案必須接受之後的神經縫合修補,甚至肌腱轉位(Tendon Transfer)手術。在等待修復的過程當中,肌肉缺乏神經的供養,容易導致廢用性萎縮,甚至也會引起關節僵硬、自律神經障礙……等問題。患者一定要配合積極復健治療,包括電刺激及關節活動訓練,讓肌肉持續性被動收縮,並且防止關節的攣縮。復健科副木輔具的處方使用,如AFO(Ankle Foot Orthosis, 俗稱垂足板)可以協助患者維持較正常的步態,而不致於拖曳著腳,增加跌倒的風險。慢慢又靠近年底了,越來越多的酒席、聚會、開趴…… 真的要提醒大家,喝酒要適量, 切莫樂極生悲!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3-12-27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痛是坐骨神經痛引起?骨科醫師教用「疼痛感」判斷,出現「這症狀」治療效果恐不佳!
台灣為高齡社會,隨著國人年齡增長,身體逐漸退化、老化,當站起來、坐下來時,出現腰痛、腿部痠麻痛,不但坐立難安,甚至寸步難行,可能是因「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與椎間盤突出的關係是什麼?常見症狀有哪些?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哲瑋表示,坐骨神經痛是位在腰椎神經前方的椎間盤,出現退化、脫水等情形,造成椎間盤高度下降,進而壓迫神經,或是在神經後方的脊椎黃韌帶退化,也可能壓迫神經,如此前後夾擊,造成神經根受到嚴重壓迫時,就會引發疼痛。坐骨神經痛好發族群為50、60歲以上民眾,隨著年齡愈大,病人更為常見,目前每周門診約收治10多名病患,其常見症狀為下背部或腰部出現疼痛、痠麻感,且疼痛感一路向下蔓延至臀部、大腿,甚至延伸到小腿,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腳踝無力」,如果延誤治療,恐不容易恢復,必須格外注意。而依每個人壓迫神經的不同,不舒服的症狀也會不同,且不論久站、久坐都可能發生。「神經壓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劉哲瑋指出,許多坐骨神經痛患者滿能忍痛的,常等到肌肉萎縮,或痛到不能走路時,才就醫治療。坐骨神經痛,為何會引起肌肉萎縮?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神經被壓迫太久,造成神經變質,已無法放電刺激肌肉,導致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無力、萎縮。第二、坐骨神經痛的罹病時間太久,患者又長期不願意活動,造成下肢肌肉萎縮。骨科醫師如何診斷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病人就醫時,醫師須先了解發病確切原因,包括髖關節退化、受損或脊椎滑脫等,都可能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症狀,須進一步以X光、神經學等檢查,確認症狀是否為椎間盤退化、狹窄所致,若病情嚴重,還須安排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檢查,了解神經被壓迫的嚴重程度,再選擇復健、手術等合適的治療方式。坐骨神經痛治療依照病人需求和活動程度,採合適的治療方式.症狀輕微:進行保守治療,包含服用止痛藥、調整生活習慣,或從事腰椎牽引、熱敷、核心肌群訓練等復健治療。.症狀嚴重:進行減壓手術,有別於傳統手術治療傷口約10公分,現在可採內視鏡手術,傷口僅為1公分,就可拿掉腰椎骨刺或退化黃韌帶等,讓被壓迫的神經舒展開,緩解疼痛症狀,同時也可以降低術後併發症機會,加速復原。如何緩解改善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屬於長期、退化疾病,劉哲瑋說,民眾平時應保持均衡飲食、維持運動習慣,並多訓練核心肌群。●動一動!腰背部核心肌群訓練:仰臥起坐1.身體躺在瑜伽墊上,再把雙腳弓起,腳底踩在瑜珈墊。2.利用腹部力量,讓上半身往大腿方向弓起,並與地板呈約20度,撐住10秒,增強腹肌、背肌力量。3.次數多寡依患者不同情形,從5次、10次慢慢增加,避免腰椎椎間盤進一步退化。●生活調整及保養1.不要過度搬重物,避免腰椎椎間盤退化速度太快。2.坐的時候,腰背應貼著椅背,或是腰背與椅背間有所支撐,分散力量,不要讓腰背懸空,避免脊椎、腰椎椎間盤提早退化。3.站的時候,要站直不要彎腰駝背,同時可訓練核心肌群,遠離坐骨神經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8 養生.運動健身
3分鐘虐腹訓練!只要五招 練出結實核心 打造川字腹肌
想要擁有結實腹肌,但總是因訓練時間冗長難以堅持?又或是上班好忙總是沒時間運動? 今天亞里沙 Alisa和大家分享,在家中僅需3分鐘,就能練出比馬甲線多一條的「川字腹肌」!收緊核心,身材練起來,快跟著一起訓練吧!編輯推薦秋冬穿搭怎能少風衣外套?不可錯過的 3 種搭配技巧,展現滿分高級時髦度!坦承當年閃婚都因戀愛腦太衝動!「時尚媽咪」Melody離婚7大金句,「20年前很勇敢,20年後也很勇敢」plank一分鐘採取俯臥撐姿勢,手肘與肩膀成90度角,保持身體成一直線,用力收緊腹部,維持一分鐘。平躺捲腹仰臥於地,雙腿彎曲,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用腹肌的力量將上半身向前捲,再緩慢回到地板。交替觸腳踝仰臥於地,雙腿伸直,將上半身微微抬起,並嘗試用手碰觸到交替的腳踝,保持核心穩定。平躺自行車仰臥於地,雙腿伸直懸空,模擬踏自行車的動作,同時將上半身稍微抬起,讓腹肌緊實。平躺腿折疊仰臥於地,雙腿抬起成90度角,然後緩慢降低,再慢慢抬高,腹肌需保持緊繃。大家都學會了嗎?此訓練能有效刺激腹部肌肉,即使在忙碌生活中也能鍛鍊出川字腹肌;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狂抖辣跳電臀舞風行!女大生跳電臀舞走出憂鬱:不用害怕別人眼光,勇敢做自己!金世正、孝淵擔任導師!女團選秀節目《Universe Ticket》混血美少女Gabi引爆話題 被譽為SOMI接班人「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3-12-17 醫療.骨科.復健
為何容易半夜腳抽筋?盤點抽筋5大原因、緩解方式及如何預防
為什麼常常抽筋?是不少民眾的困擾與疑惑。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說,抽筋發生是因為體內細胞的細胞膜在交換電解質時,發生不平衡所致。造成電解質失衡的因素很多,每個人抽筋的原因都不相同,包括年齡、疾病、藥物、姿勢、運動等,必須依不同的原因,給予不同的緩解方式。抽筋好發原因多,上班族最常受久坐影響。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亭安說,抽筋好發原因共有5大類:抽筋好發五大類原因1. 長期久坐、久站、姿勢不良:造成肌肉細胞興奮性上升、肌肉過度緊繃,好發族群為上班族,時常久坐,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2. 疾病影響:下肢血液循環不佳,也容易引發抽筋,如患有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疾病等慢性病者,甚至是器官衰竭患者。3. 體內鎂、鈣等電解質不平衡:包括孕婦常伴隨孕吐,容易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或洗腎、服用利尿劑等患者,容易引起抽筋。4. 溫度變化大:如天冷、深夜時,氣溫降低,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佳,容易造成布滿血管的肌肉更緊繃,增加抽筋機會,應多注意保暖。5. 神經傳導受損:包括中風、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患者也容易抽筋。年輕人多因運動過度,年長者因疾病或身體退化影響。塗雅雯說,抽筋發生的原因,也因為年齡層而不同。年輕人抽筋多因運動過度,導致肌肉損傷、疲勞,或運動時未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增加抽筋風險。抽筋好發部位在小腿、大腿、肩膀、上背部、胸肌等處肌肉群,症狀多為肌肉突然緊繃,不能活動,有時還會伴隨疼痛。年長者抽筋則有三大原因1. 肌肉流失、品質不佳:長者常見肌少症,也會增加抽筋機會。2. 受慢性疾病影響:包括肺阻塞(COPD)、心臟病、腎臟病、肝臟疾病等,影響周邊血液循環,電解質無法平衡,此類抽筋多發在晚上睡覺時。3. 受身體退化影響:可能因腰椎狹窄壓迫神經,導致神經傳導異常,也會增加腿部抽筋的機會,患者多抱怨,晚上睡覺睡到一半抽筋痛醒。陳亭安說,年長者抽筋的原因,常為多種原因交互影響,包括慢性病、肌少症、靜脈曲張、甚至吞嚥功能不佳,一喝水就嗆到而不敢喝水,出現長期脫水問題等,均會增加抽筋機率。利尿劑、抗憂鬱劑、抗生素等,也可能引起抽筋。另外,抽筋問題也受到藥物影響,陳亭安說,如利尿劑、抗憂鬱劑、抗生素,或治療骨鬆等多種藥物,都可能引發抽筋。若服用某種藥物後,反覆出現抽筋問題,應回診詢問醫師,若發現真的是藥物所引起,可以更換藥物,或搭配其他方式緩解抽筋問題。現代人長期姿勢不良、缺乏運動,全身肌肉緊繃,常出現抽筋問題,抽筋往往來得又快又猛,十分疼痛。大家最想知道,抽筋時要如何做,才能快速紓解疼痛,恢復活動力?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亭安說,抽筋好發部位在小腿、大腿、肩膀、上背部等處肌肉,症狀多為肌肉突然緊繃、疼痛,不能活動。一旦發生抽筋,可以進行不同的伸展、緩解動作,解除肌肉緊繃、疼痛。以下是常抽筋的五個部位,及其緩解方式:1.小腿後側抽筋先按摩緩解疼痛,坐在地板上,雙腳伸直,將發生抽筋那隻腳的腳板,朝身體的方向彎曲,以利伸展小腿後側肌肉。每次伸展停留20秒,再回到原先位置休息20秒,如此進行3至4個循環。2.大腿前側抽筋如右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等肌肉抽筋,可以用左腳單腳站立,並將右小腿往身體後方伸展,用右手抓住右腳腳踝,讓右腳膝蓋彎曲,盡量讓右腳跟碰到右側臀部,達到伸展大腿前側肌肉的效果。每次伸展同樣停留20秒,再回到原先位置休息20秒,如此共3至4個循環。3.大腿後側抽筋先按摩緩解疼痛,坐在地板上,雙腳伸直,將發生抽筋那隻腳的腳板,朝身體的方向進行彎曲,再配合身體往前彎,用手去扳腳板,以利伸展大腿後側肌肉。每次伸展停留20秒,再回到原先位置休息20秒,如此進行3至4個循環。4.肩膀抽筋如右側肩膀抽筋,先將右手臂往前伸直,並往左側肩膀移動,這時左手上手臂,在右手手肘外側施加壓力,讓右手手臂更靠近左胸口,做出類似「大象鼻」的動作。每次伸展停留20秒,再回到原先位置休息20秒,如此共3至4個循環,緩解右側肩膀抽筋。反之亦然。5.上背部抽筋可以做出類似在古代跪拜皇帝的姿勢,首先是雙膝跪地,臀部坐在雙腳的腳跟上,這時上半身往前伸展,將雙手手掌放在地板上,並盡量往前延伸,肩膀往下壓,讓背部肌肉感覺到伸展、紓解壓力。每次伸展停留20秒,再回到原先位置休息20秒,如此共3至4個循環。六大預防抽筋方法1.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塗雅雯說,每種姿勢固定20分鐘,應變換姿勢,搭配四肢活動、伸展。2.控制慢性病:若有心、肝、腎等慢性病患者,或是有中風、腰椎神經壓迫等,務必按時服藥、復健,控制病情。3.運動前充分熱身:促進血液循環,讓肌肉放鬆,熱身時間至少10分鐘4.運動時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5.運動後伸展、注意保暖:運動過程中,休息時也要做好保暖,運動結束應做好10分鐘的收操動作。一旦運動過程有抽筋現象,應立即暫停不要勉強,避免症狀持續惡化。6.睡前做緩和伸展運動:陳亭安說,若要避免最擾人的半夜抽筋,睡前可以進行緩和運動及伸展運動,動作可參考上述抽筋後緩解不適的運動。建議每天做,或至少每周2至3次,注意不要運動過量。也可將容易抽筋的腳墊高,促進血液循環。Q:抽筋頻率過高時,是否需要就醫?塗雅雯說,抽筋頻率因人而異,目前並沒有一個衡量的基準及明確的定義,但以臨床經驗觀察,若一周抽筋一次以上,就應特別注意,應檢查是否患有慢性疾病。陳亭安表示,如果抽筋情形已影響日常生活、睡眠,比如走路時常抽筋,或睡眠中頻繁抽筋,就應就醫治療,找出抽筋的真正原因。一般來說,有可能是末稍血液循環不好、神經壓迫或其他疾病,必須加以治療。Q:服用特定營養素,是否可以避免抽筋?塗雅雯指出,抽筋與電解質不平衡有關,因此應補充鎂、鉀、鈉、鈣等。運動時應補充電解質,平時可服用維生素B群,達到穩定神經傳導、降低抽筋的效果。陳亭安說,目前無研究證實多吃哪一類食物有助減少抽筋,但平時可多補充富含鈣、鎂、鉀等微量元素的深綠色蔬菜、堅果、豆類、小魚乾、香蕉等。他也提醒,香蕉為高鉀、高糖分水果,抽筋時食用有助幫助體內電解質平衡,但對於糖尿病、腎臟病的抽筋患者來說,就要多加留意。Q:重量訓練時,胸肌抽筋怎麼辦?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表示,除小腿、上背部等處肌肉容易抽筋外,許多人會從事胸肌重量訓練,如果運動過度、訓練過重,也容易增加胸肌抽筋的機會,而胸肌的抽筋,常與肩膀的旋轉肌有關,一旦合併有錯誤姿勢時,就容易發生。胸肌抽筋時,應立即進行按摩,並藉由反方向的伸展,拉長肌肉緩解抽筋,尤其伸展動作一定要輕柔,不可以過度用力,以防肌纖維拉扯受到二次傷害。Q:游泳時發生抽筋應如何處理?陳亭安說,游泳抽筋常見部位是小腿或腳趾,這時一定要保持鎮定,緊急呼叫救生員或一旁陪游的朋友,立即上岸,避免發生危險;若身旁沒人,一時無法上岸,應馬上在水中做水母漂的動作,以利旁人早一些發現異常狀態。陳亭安指出,保持水母漂姿勢,會做出彎曲腳趾的動作,可以緩解腳趾抽筋,同時也可順勢用手按摩抽筋的小腿,加速緩解肌肉緊繃。如果抽筋症狀緩解後,可以慢慢向岸邊移動,但切記在水中換氣,應採快呼、快吸的方式,降低抽筋所致的溺斃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16 焦點.健康知識+
穿錯鞋恐腰酸背痛長雞眼!專家傳授球鞋、高跟鞋...6種鞋挑選方法
每天上下班走路、運動都要靠雙腿、雙腳,尤其一雙好的鞋子,走起路來舒服,走久了也不傷腳,但很多人挑錯鞋、穿錯鞋,不但對腳部沒有保護作用,還可能對雙腳產生傷害。不可不知挑鞋6撇步不管走路或運動,雙腳承受了身體重量,為了減輕雙腳負擔,挑雙適合的鞋子很重要。各種鞋款的選鞋方法大不同,不可不知挑鞋6撇步:1.高跟鞋:鞋跟不要太細,且後跟高度最好不要超過2吋。否則容易導致足底筋膜炎、蹠骨關節炎,也易扭傷,甚至走久了有蘿蔔腿,且還會腰酸背痛。楔形鞋:因鞋底的厚度差不多,且厚度較厚,吸震力會比高跟鞋好,但如果高度過高,仍很可能扭傷腳,挑選時盡可能挑厚度不要過厚、走起來較穩的鞋款。魚口鞋:魚口鞋前端開洞,穿起來比高跟鞋舒服,不過,盡量不要挑選楦頭太窄或尖頭,以免穿久了導致拇趾外翻。高跟涼鞋:高跟涼鞋的高度不宜過高,最好選擇後面有綁帶的鞋款,小腿肌肉力量可節省很多力量,相對對腳的健康較有益。球鞋與氣墊鞋:打籃球最好穿高筒籃球鞋保護腳踝,如果要長時間走路,可以挑選慢跑鞋,而氣墊鞋則可以分散腳掌承受的力量。一般鞋或氣墊鞋挑選,試鞋時先將腳往前伸,後端需有一根中指或食指可放的空間、此大小最適合。人字拖夾腳鞋:不建議長時間走路,人字拖會讓小腿肌肉更用力,走久了易累。此外,人字拖走路時重心往前,比較容易導致雞眼形成。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2 醫療.骨科.復健
不同坐姿對頸椎及脊椎健康影響大 醫師圖解哪些姿勢最不妥當
在家時,你是在上班、追劇、還是滑手機兼放空或社交呢?在宅活動時,你又是怎麼「坐」的呢?其實「坐」姿是可以預測未來的唷!誠實地選擇以下在家的「坐」姿,然後看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吧!1.日式霸氣盤腿坐時代劇中日本武將霸氣地席地而坐感覺相當威武。但其實膝蓋過度彎曲,會導致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的肌肉)過分繃緊,進而造成髕骨-股骨的壓力增加,容易造成髕骨-股骨症候群。要是站起來的瞬間,膝蓋一陣疼痛,動彈不得,丟了武將的臉,那真是尷尬極了。此外這種坐姿,也容易壓迫走在腓骨頭旁邊的腓神經,造成腳麻甚至垂足(腳板無法往上勾起來)的情形。另外武將大名坐的時候,常常是在對下屬訓話,所以身體重心會稍微往前,比較不會壓到尾椎。但是慵懶的我們在家盤腿坐,大多是在看電視殺時間。由於腰椎無力,通常會微靠後側的沙發,導致重心有些往後,以至於體重加壓在尾骨處,時間久了,甚至會造成尾椎附近的疼痛。2.韓式追劇抱膝坐追劇的時候,入迷地看著潤娥和李俊昊談戀愛,整個人抱著膝蓋,上身彎成C型,真是恨不得進到電視或手機裡了!然而這個姿勢除了上述1說的膝蓋過度彎曲之外,還有腰椎過度彎曲往前導致腰部椎間盤壓力急增及可能的頸椎壓力過大的問題。當腰部和髖關節呈現80度夾角時,就會多增加腰椎壓力90%(和站姿相比)。長時間的壓力增加會導致椎間盤突出或骨刺的產生,進而造成腰痠背痛的問題。要是突出的椎間盤或是骨刺壓到神經還會造成坐骨神經痛、腳麻無力的情形。另外由於胸腰椎往前彎曲成為C型,此時為了要能夠看到電視或手機,頸部可能會往上抬起,而突然轉折的角度,會造成頸椎變成另一個壓力點。因此除了腰痠背痛的缺點之外還有肩頸痠痛的缺點。這種坐姿,除了追劇之外,習慣坐在客廳地板上搭著查茶几吃飯看電視的人也很容易發生這些不舒服。3.中式貴妃斜坐臥那麼像貴妃一樣的坐法,整個胸腰椎都有支撐總沒有問題了吧?的確如果腰椎往後斜躺,和髖關節夾角大約110度的話,跟站姿相比,腰椎的壓力大概只增加5%,和前面兩種坐姿相比,的確是壓力小多了。不過貴妃坐著只有吃荔枝和聊天而已,但現代人在家裡這樣坐的時候多半都是配著手機或電視。由於整個人後躺又想要往前看電視,會造成頸部前側肌肉過度出力,使斜角肌、胸鎖乳突肌過度緊繃,除了肌肉痠痛之外,還可能壓迫肌肉下方的神經,導致上肢痠麻的情形。那麼貴妃躺110度配上用手拿手機呢?如果手機拿得比較低,那麼前側的頸部肌肉一樣要出力往下彎曲,會和配上看電視一樣的問題,而且頸椎可能會彎更多,導致頸椎壓力比看電視還大。如果手機真有辦法拿到和眼睛同高呢?那麼脊椎也許壓力就比較小。但是時間久的話,一直拿著手機的上肢會容易發生肩膀棘上肌腱炎(肩膀痛)、網球肘(手肘痛)或是腕隧道症候群(手麻脹)的狀況。4.端正坐姿保健康恭喜!辛苦工作的腰椎以及膝蓋都有獲得良好的保護,可以延長他們的使用壽命!但是當然久坐還是不行喔!40分鐘到一個小時就起來活動一下筋骨吧!坐的時候,如果是看手機平板或是電視的話,腳踝、膝蓋都彎曲成90度,腳板要能夠平放在地板上。如果個子比較嬌小,沒有辦法平放地上,就要墊一個低一點的小腳凳。腰部輕鬆的靠在椅背上,至於腰部和髖關節的角度,可以考慮維持在90到100左右。雖然這樣坐的話腰椎壓力跟站姿相比,大概會增加15%到40%,但由於還要兼顧頸椎的壓力,大概是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平均值。另外要注意千萬不要放一個很澎的靠墊,以至於變成超級斜躺然後薦髂關節又沒有支撐的姿勢唷!這樣反而又造成薦髂關節或尾椎骨的壓力。而看手機平板的位置,也盡量是坐在餐桌或書桌前,用手機架架到和眼睛同高,這樣雙手可以休息,頸椎也不會壓力過大。畢竟頭部前傾的彎曲角度每增加 15度,頸椎壓力就增加 7 公斤,這樣會導致肩頸痠痛及頸椎退化。至於在客廳坐的時候,如果是呈現110度夾角這個坐姿,然後家人彼此互相輕鬆的聊天當然就是最好的選擇了!另外如果家人間,身材差距太大,其實也可以把家裡的沙發撤掉,每人使用一張適合自己的椅子。就如同每個人腳的大小都不一樣,因此也不會去共用鞋子是一樣的道理。臨床上常常有女生,因為個子比較嬌小,在家裡怎麼坐都不舒服。因為家裡的椅子桌子都是配合身材比較高大的男性家人購置,所以一直委屈自己,用前面三種不健康的方式坐著,長久下來,膝蓋跟腰都提早出問題。所以愛惜自己也尊重家人,大家可以考慮在家裡面配合自己的身材,各自購買喜歡的椅子,這樣才能坐得安穩,坐得健康。看完不同坐姿導致的未來命運,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坐出健康來!(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你在家裡怎麼「坐」?)
-
2023-11-28 醫療.骨科.復健
穿錯鞋子竟會使骨盆脊椎變形!復健醫師教你如何挑好鞋
鞋子對於足部健康相當重要,千萬別隨便亂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不合適的鞋會影響站立和走路的姿勢,進而改變整個身體的結構, 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骨盆和脊椎變形,進而引發脊椎側彎等問題。脊椎側彎與長短腳有關 穿著適合鞋子有助矯正長短腳的人穿著對稱的鞋,會因不適合導致步行困難,尤其許多脊椎側彎的患者根源都是在長短腳,武俊傑指出,台灣人脊椎側側彎的比例約20比1,在國小、國中學校的健檢,通常會檢查是否有脊椎側彎問題,發現的機率相對高,但越早矯正,回復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脊椎變化太大,對身體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武俊傑強調,利用適合的鞋子正是矯正脊椎側彎的方法之一,長短腳落差在1公分以內,可使用鞋墊來調整,超過1.5公分以上,就需要特殊的加高調整。針對天生有O型腿或S型腿(較外八)的人,隨著年紀增加恐會有膝關節問題,導致膝蓋磨損,對此,武俊傑坦言,可以選擇特殊的鞋墊或鞋子,來幫助調整腳的形狀,減輕不適。買鞋不是喜歡就好 挑選撇步1次看武俊傑說明,民眾在挑選鞋子時要適當地調整、考慮足弓形狀,舉例來說扁平足的人可能需要有足弓支撐的鞋子矯正,高足弓的人可以選稍微高一點的鞋子,支撐感、舒適感都要充足。另外,不同運動和活動需要不同機能的鞋子,例如打籃球需要跳躍,適合有保護腳踝功能的籃球鞋、網球鞋要抓地力夠強、而慢跑鞋及久穿的休閒鞋,則需要有彈性,以減少對腳底的壓力。女性為了打扮會穿高跟鞋,武俊傑建議,可放入使用柔軟且有彈性的鞋墊,並選擇稍大一點的尺寸,減少足部不適,並在空暇時間換穿其他舒適的鞋子,減輕腳部負擔。至於大眾最愛穿的夾腳拖,其實並不太符合人體工學,建議不要長時間穿著,應讓雙腳適當休息。針對長時間站立的工作者,武俊傑宣導,可考慮選擇一些具備特殊設計的鞋子,購買時要選擇前方稍微寬一點的楦頭,避免大拇指外翻,鞋底要足夠軟,但後跟稍微硬一點,避免腳後跟受壓變形,同時選擇適合足弓的鞋墊,才能保護足部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8 養生.運動健身
不用再糾結「日行萬步」!外科名醫破迷思 走路只要「2技巧」就能達到運動效果
每天走路,到底需走多少步才算有運動到?名醫江坤俊指出,不需要再糾結「日行萬步」,走路只要注意2個原則:速度要快、步伐要大,用快走的方式,每天走3次,每次走約10分鐘,就對身心健康有幫助。不必糾結「日行萬步」 走路重點在速度與大步伐許多人把走路當運動,但到底要怎麼走、走多少才算運動,還真是有學問!尤其到底是該日行萬步,還是走7、8千步,甚至更少步數,一直以來,學界及醫界都有不同說法,也因此讓人困惑。根據桃園敏盛醫院副院長、外科名醫江坤俊在節目《健康2.0》分享指出,如果你要靠走路鍛鋉身體,一定要「正確」走路才有用。而所謂的正確走路,不是糾結在「日行萬步」這個過時的觀念,而要掌握2個原則:速度要快、步伐要大要寬。速度大約是每分鐘120-140步,也不用很難精確去算步數,反正就是走到心跳加速、會微微的喘就是了。步伐則是不要小碎步走,要大步邁開約65-85公分,也就是大概二個斑馬線的距離。掌握這二個重點快走,就能達到運動功效。走路姿勢不良 恐讓膝關節磨損而除了上述二個關鍵,走路的姿勢其實也很重要。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主任何春生曾受訪指出,走路姿勢不良,身體的特定部位長期承受過多的壓力,腳踝、膝蓋、骨盆、腰椎等都可能出現問題。膝蓋在行走時承受的重量約為體重1至2倍,走路姿勢不正確,容易加速膝關節的磨損與退化。正確走路應以身體核心肌肉群(背腹臀肌)為軸心,想像從頭到腳有一條線輕輕提起身體,雙腳以腳跟觸地前進,想像腳步在地面行進類似滾動方式由腳跟至腳趾前進,走路除了腿部外、腳趾也會施力,跨出步伐時腳後跟先著地,並使用大腿的力量帶動另一隻腳前進,千萬不能拖著地走。走路十大健康益處走路的好處很多,包括助減重、促進心臟健康、預防憂鬱症、提高免疫力、增加專注力、預防失智症、預防糖尿病、遠離靜脈曲張、睡得更好、延長壽命等十大健康益處。學會正確快走,絕對是環保又省錢的運動方式!【資料來源】.《健康2.0》YouTube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1-23 醫療.骨科.復健
中年打籃球,膝蓋與腳踝最易受傷!醫授3常見症狀復健動作及打球4建議
門診來了一位40多歲的大哥,走路的姿勢就像老公公一樣,我問他說:「大哥你那邊不舒服?」大哥:「我每個禮拜都會去打球,這禮拜應該是墊步切入的時候扭到右邊膝蓋,剛回去只是痠痠的。但今天早上起來就整個腫痛到不行了」我詳細評估發現大哥的內側副韌帶扭傷合併滑液囊積水,趕緊幫他安排超音波導引抽出積水後,注射修復藥物。治療後大哥感覺好多了:「醫生請教你,我們這種大叔打球有沒有要注意什麼?」大哥的問題我想也是許多籃球愛好者的問題。就讓我這個也很愛打籃球的復健科醫師為大家說明囉:籃球是國人十分喜愛的運動,今年我國亞運男籃三對三更是榮獲金牌,但是隨著年齡漸長,往往伴隨肌力、柔軟度的退化,以及體重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受傷的機率。中年大叔打球最易受傷部位:膝蓋與腳踝過往的研究顯示,40歲以上中年球友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膝蓋與腳踝,常見的診斷有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腳踝扭傷與阿基里斯肌腱炎等。以下為各位簡單介紹:1.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腿部在彎曲時,因為肌力不足而導致軟組織的摩擦與發炎,特色就是在膝蓋前面,髕骨周圍有明顯疼痛發炎,嚴重一點還會膝蓋積水與髕骨外翻。一般需要使用消炎藥物,安排物理治療,較嚴重的個案甚至需要抽吸注射治療。而預防方面可以減重、穿戴護膝,運動後伸展(如圖1-圖4)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如深蹲、向後弓箭步(如圖5)),並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調整腿部的動作平衡與協調,像是增加踝關節與髖關節的活動度、以及核心肌群的肌力,可以避免爾後再度發生。圖1、伸展股四頭肌圖2、伸展後腿肌圖3、伸展髂脛束圖4、伸展小腿肌肉圖5、向後弓箭步:可空手或拿啞鈴/槓鈴(置於肩上),一腳向後踏(如平衡感較差可稍向外踏),另一腳順勢下蹲,再站起,重複12次,共做3組。2.腳踝扭傷這個問題只要有打籃球,不論什麼年紀都很常見,一般來說扭傷是以外翻居多(足踝外側疼痛),可能會合併前距腓韌帶、跟腓韌帶或前下脛腓韌帶的撕裂傷,如果有撕裂傷恢復期甚至長達六到八週之久,一般剛扭到時的前48小時建議冰敷,做幫浦運動(圖6)與坐姿阿基里斯腱伸展(圖7),後續可以安排物理治療、運動貼紮、徒手治療,如果有撕裂傷可以考慮使用震波或局部注射血小板濃縮液(PRP)加速復原。圖6、足踝幫浦運動:腳背與腳趾用力向上翹到極限停住2-5秒,再用力下向下(蹠屈)到極限停住2-5秒,重複20次。圖7、坐姿阿基里斯腱伸展:坐姿下,將毛巾或彈力帶固定在足底,向身體方向拉到小腿有緊繃感停住15-30秒,重複3-5次。預防的部分可以穿著合腳的籃球鞋,目前高筒鞋與低筒鞋哪個更能預防扭傷並無定論。依照過去研究,我會建議籃球鞋要有避震但鞋墊不要太厚,偏高的球鞋重心反而容易造成扭傷。另外,球鞋外側的防側翻結構,與中間的扛扭片也稍有幫忙。如果常發生扭傷,可尋求專業醫療人員進行「腳踝穩定度訓練」。3.阿基里斯腱肌腱炎就是在小腿靠近足跟處發生紅腫熱痛的情形,常見的原因包括筋膜緊繃或是拉傷,一般需要使用消炎藥物與安排物理治療,如果反覆發作會建議安排震波或是增生注射治療,另外也要加強小腿筋膜的放鬆(如圖7)與臀肌的鍛鍊,才能避免反覆發作。給中年大叔打球4建議除了上面幾個常見的問題,以下提供一些中年大叔打籃球的建議:1.熱身與收操要做足打球前做好暖身:可以小跑步(繞球場跑2~3圈)、關節活動、動態伸展一下,打完球切記要收操,伸展緊繃的肌群(伸展運動如),也可以搭配按摩球、筋膜槍、滾筒讓運動後的肌群得到舒緩。隨著年齡增長與軟組織的磨耗,建議打球前後要確實熱身與收操各十分鐘,才不會「場上一條龍,隔天一條蟲」!2.選用適當的護具與鞋具籃球征戰多年下來,不少球友身上都會累積大大小小的舊傷,可以依照個人情形選用適當的護膝、護踝等護具,最重要的是,選用可避震、止滑、防扭傷功能的籃球鞋是很重要的,鞋子也要隨著磨耗定期汰換,不然因此受傷就得不償失了!3.注意自己身體的警訊年過40,已經不復當年勇,可能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或是體重過重,平常要注意慢性病的保健,如果打球後身體不適,也要盡快就醫。另一方面,如果平常就有肌肉骨頭關節痠痛的問題,也可以先就醫評估診斷,接受衛教與治療,處理好才能放心在球場大展身手。4.依據自身狀況調整打法許多球友年輕時,可以毫不費力在禁區飛天拉桿,但隨著年齡增長,可能起跳也只剩一塊豆腐高。即使是NBA頂級球星,在邁入職業生涯後期時,也會依據自身體能下滑而去調整打法。因此隨著年紀改變打法,是非常合理的,也能夠延長球齡與避免受傷。舉例來講:搶籃板可以從靠體能的「摘芭樂」(跳高高從別人頭上搶球)變成靠紮實卡位鞏固籃板,或是使用小拋投、後撤步等減少碰撞與利用時間差的技巧,增加在球場上的影響力,除此之外,隊友的默契和戰術不但可以彌補體能的退化,更可以增加打球的樂趣呢! 綜合以上,希望大家不管幾歲,都能夠好好享受籃球的樂趣,當然,打球偶爾也會遭遇比較嚴重的受傷,像是半月板、前後十字韌帶的受傷,這時就需要盡快就醫,好好配合治療,加上積極的復健與訓練,才能繼續馳騁球場了。(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40+的灌籃高手~籃球場上永遠的男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1 養生.抗老養生
冬季第二個節氣「小雪」!曬冬陽補陽氣 這個時間最適合
2023年的「小雪」在11月22日,小雪屬於冬季第二個節氣。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已經進入寒冬,天氣轉冷開始降雪,因此時雪量不多,故仍稱為小雪。台灣北部地區的二期稻作正值收割的時節,南部地區因氣候暖和,仍會進行農產的育種或栽培,僅有高山地區才會降雪。小雪養生8法時節來到「小雪」,此時氣溫逐漸下降,身體因應較低的氣溫,會把大部分的能量用於保持身體溫度,而導致體內防禦力變弱,所以人體較容易被寒氣入侵,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防寒」。整理小雪的養生建議:1.保暖防寒需要特別注意保暖,隨身應該準備較厚的衣物,包含:保暖的長袖衣服、外套、帽子、手套和圍巾,防止天氣寒冷對身體造成的影響。並且足部也要做好保溫,室內記得穿上襪子或拖鞋,避免雙腳直接接觸冰涼的地板。2.飲食調理冬季是保養脾胃的好時機,飲食最好採「溫補」。多食用溫熱的食物,如:湯品、燉菜、熱飲,避免生冷食物的攝入。中醫認為所謂的腎臟的代表色是黑色,可挑選黑色的食材來保養腎臟,如黑米、黑棗、黑豆、黑木耳、香菇、烏骨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或可以適量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可增強免疫力對抗病原。3.適度運動冬季在中醫屬腎,腎主封蟄,因此要減少過度消耗精神與體力,避免進行高強度運動,選擇適合冬季運動的方式,如室內瑜伽、太極拳、靜坐等,不僅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氣血運行,維持身體健康。4.充足睡眠早睡晚起,調整冬日作息,冬天不適合太早起床。中醫認為早睡:不要在晚上9點之前,也不能太晚,避免在11點後;太早起床是不要早於5點,但不超過7點為原則。小雪後過早起床,因為冬天早晨溫度較低,接觸戶外的寒冷空氣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5.曬冬陽補陽氣冬日曬太陽挑選早上6-10點來進行,此時的紅外線可讓人體溫熱起來,有助於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這時的陽光也沒中午那麼炎熱,不會那麼容易灼傷皮膚。6.補充水分冬季時反而讓人容易忘記喝水,要記得多提醒自己喝水,仍需要足夠的水分攝取。適當飲水有助於維持新陳代謝和皮膚健康。7.足浴保健足浴並非用熱水泡腳就好,有一些細節提醒讀者注意,水溫以42度為宜,泡到的範圍約到腳踝上約10~15公分處,可向合格的中醫師購買足浴的專屬藥包,泡腳的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佳,當流汗過多或感覺虛弱的狀況則要立刻停止,避免發生暈眩的情況。足部有傷口與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採用足浴。8.按摩穴位對一些特定的穴位進行按摩,可以養腎,並且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緩解身體不適。●湧泉穴:位於腳板,在第二、三趾趾縫與腳跟連線的前1/3凹陷處。用大拇指或食指關節在湧泉穴位置順時針畫圈按壓9次,然後逆時針畫圈按壓9次,休息10秒後再重複上述動作,總共3次。●命門穴:在脊椎上,肚臍的正後方。可交替用揉壓或敲擊的方式來刺激,每日約5分鐘。小雪在台灣農村過去常常有製作醬菜的習慣從前台灣農業種植和育種技術較不發達,農村為確保在隆冬時仍有「蔬菜」食用,此時家家戶戶會開始醃製醬菜準備過冬。現在農耕技術較為發達,醃製醬菜的習慣漸趨沒落。台灣過去常見的醬菜:•醃瓜:將越瓜縱向對切後,除籽鹽漬而成,不經太陽照射,瓜皮呈現淺綠色,顏色較冬瓜為深,口感像是未熟、較硬的美濃瓜。•蔭瓜:蔭瓜相當於是口感較爛的醬瓜,即是取較大塊的醬瓜蒸過,再浸泡入蔭油、醬油等較高級的醬汁,經過1~2週的時間發酵熟成,顏色較醬瓜深褐,風味較為回甘,常被用來做苦瓜雞湯。•醬瓜:醬瓜是鄉村常見並常曬於屋簷瓦楞上、廣場的醬菜,其做法是將醃瓜加以日曬,呈現金黃色,並經過水洗步驟,最後再用含有豆醬、醬油、味噌等成分的特調醬汁醃漬。擁有經典的古早風味,常被用來燉瓜仔肉、燉肉或蒸虱目魚、做甕仔雞。•結頭菜:俗稱大頭菜,將底部圓圓大大的球莖削皮後,會呈現白色,接著切成薄片,再經過鹽、醬油醃漬,且通常會再調味成辣味,吃起來的口感像是梨子。•菜心:使用嫩莖萵苣,台語稱為萵菜心(A菜心),切成長條狀後,再經過鹽、醬油醃漬,口感爽脆、類似小黃瓜。•菜脯:蘿蔔在冬天盛產,吃不完就會做成「菜脯」保存,蘿蔔洗淨不削皮,去頭去尾,加鹽施以重壓脫水,經過陽光照射1~2天後呈現金黃色,就加工完成。●貼心提醒:醬菜的鈉含量往往容易偏高,在攝取的時候需要多加留意,尤其是慢性腎臟病與高血壓的患者。參考資料:. 二十四節氣:小雪 . 小雪後氣溫明顯下降 宜早睡晚起、挑選黑色食物保養腎臟.部分內容參考整理自ChatGPT
-
2023-11-08 養生.抗老養生
已經立冬為什麼台灣還有「10月小陽春」之稱?為什麼立冬要進補?立冬養身3要訣報你知!
進入2023年11月8日的「立冬」,即將步入農曆10月,為什麼台灣天氣會有「十月小陽春」之稱?過去台灣農村多半在此時製做菜乾,以備冬用。進入立冬了解養身3要訣,才能在冬季增強體質,減少小毛病的發生|立冬的意義冬季是一年最後的季節,在中國北方的大地,這時候天氣會顯著變冷,動物準備過冬藏匿,而農村的工作也越來越少,進入「冬藏」的狀態。立冬正是代表從此開始進入冬季之始,因為台灣位在亞熱帶地區,農曆10月仍有炎熱的陽光,有「十月小陽春」之稱。過去沒有冰箱的時代,台灣農村會利用此時的陽光與溫度,將今年收成的青菜製做成「菜乾」,來度過冬季。立冬養身3要訣:1.身體隨節氣變化,立冬後建議每天至少睡八小時立冬過後,氣溫較冷,白天的時間變得比較短、黑夜較長,人類睡眠的時間也跟著拉長,過去一天平均睡眠時間約七小時,冬季一天平均睡眠時間會拉長到八小時,所以冬季熬夜對身體的影響更勝其他季節,如:情緒浮躁、內分泌失調、經期紊亂、容易失眠等,建議冬季要相對於其他季節早睡,建議最好睡到八小時。冬季時氣血循環也會受到影響,精神容易變差,特別是長者更為明顯,夜尿多、手腳冰冷。長者可透過白天曬太陽或熱敷,晚上泡腳來改善,加強末梢循環,但不要在上半身過度熱敷,晚間腦部氣血循環太好,反而容易失眠。2.立冬以溫補為主,手腳冰冷才「溫補」吃薑母鴨、燒酒雞立冬進補,許多人首選薑母鴨、燒酒雞。立冬時常聽到溫補,溫補適合虛寒體質的民眾,女性大多屬虛寒體質,特徵如手腳冰冷、精神差,女性白帶呈水狀,進補時可多吃「薑」,比較熱性的食物,一周一次或二周一次為宜,過補反傷身。3.立冬按摩穴位 加速體質調整速度年長者調整體質速度較慢,立冬後可以強化腎經及任脈。按摩腎經的穴位包含太谿穴、湧泉穴,太谿穴位於腳踝的位置、湧泉穴則是位於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任脈穴位可加強關元穴、氣海穴,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的三寸位置、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按摩穴位的時機,避免飯後或疲憊睡不好之際,應在精神好的時候,如一早起床,或中午休息時間,每次按摩大約3到5分鐘,使用指腹輕輕按壓,不要用力按到瘀青,輕壓就會有效果。節氣與諺語:•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農村收成期間,放養的雞群與野生鳥類此時都有穀物可吃,很容易聽到禽鳥欣喜的啼聲。•補冬補嘴空:農村認為進入立冬日要開始進補,一年的辛勞,到冬季已經體力衰弱,進補來恢復元氣,應付下一年的挑戰。傳統食補藥療的餐點有:麻油雞、燉米糕、薑母鴨、羊肉爐、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十月小陽春,菜乾曝歸屯:台灣農曆10月天氣仍熱,所以農村會利用這段時機製作菜乾等農產加工品。參考資料: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台台灣大百科資料元氣網:立冬後陽氣收陰氣盛!冬季熬夜更傷身 建議每天睡滿*小時
-
2023-11-07 醫療.泌尿腎臟
常頻尿、尿急、夜尿的「膀胱過動症」病患有福了,新治療方式「脛神經刺激術」將可大幅協助改善症狀!
常頻尿、尿急、夜尿等排尿症狀的人,恐罹患「膀胱過動症」。根據盛行率推估,台灣膀胱過動症的人口約428萬人,以老年人居多,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工作效率,嚴重會尿失禁,更增加失智的風險,應及早治療改善。脛神經刺激術治療膀胱過動症可大幅改善男女病友症狀來自高雄的56歲職業駕駛楊先生,有髙血壓病史,近年出現嚴重頻尿、尿急,常突然尿急而無法專心開車,每小時會發生3次尿急,晚上夜尿至少2次,無法好好休息,影響健康。經口服藥物、肉毒桿菌素膀胱注射等治療,效果不理想,後經4次「脛神經刺激術」治療,頻尿及尿急症狀降低2/3。62歲李女士飽受頻尿困擾多,每30至40分鐘就想上廁所解尿,更因擔心解尿問題而無法出門旅遊,常為了找不到廁所憋尿,導致下腹部及尿道難受,以為是泌尿道感染進行抗生素治療但未改善,後確診為膀胱過動症,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症狀改善有限,且出現口乾、便祕等藥物副作用,於是改採「脛神經刺激術」6次療程、每次30分鐘的經皮電針刺激「足部脛神經」治療,排尿症狀明顯改善。什麼是膀胱過動症?脛神經刺激術如何治療膀胱過動症?中國附醫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台北分院泌尿科醫師鄒頡龍指出,一般成人膀胱的尿液容量約400cc,正常的膀胱運作是等尿液累積至某程度,再透過神經傳遞使大腦產生尿意,接著經由膀胱肌肉的收縮將尿液排出。如果膀胱僅儲存了少量尿液就開始傳遞排尿訊號,產生尿意和不正常地收縮,就稱為「膀胱過動症」。鄒頡龍說,膀胱過動症的治療,一般是採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近二年國內引進膀胱過動症新治療方法─「脛神經刺激術」。此方法是以超細微電針(直徑約0.23 毫米)刺激腳踝內側的脛神經,從而對膀胱進行調節,每次治療30分鐘,每周一次,6至12次治療後,會有明顯改善效果。此治療須自費,每次治療費用7500至8000元。膀胱過動症高危險族群●40歲以上的女性●肥胖●曾經反覆泌尿道感染●攝護腺疾病●有飲酒習慣的人等。鄒頡龍說,男性膀胱過動症治療方向與女性差不多,但治療更複雜,因為男性有攝護腺,但治療膀胱過動症的藥物可能會讓膀胱收縮力降低,讓男性解尿更困難。而脛神經刺激術不會影響膀胱收縮,也不會影響排尿的速度,對男性膀胱過動症患者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脛神經刺激術也可應用於間質性膀胱炎鄒頡龍也將「脛神經刺激術」用於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間質性膀胱炎典型症狀,包括頻尿、夜尿、尿急、膀胱疼痛等,排尿症狀與膀胱過動症相當類似,「慢性膀胱疼痛」是其主要不同之處,目前沒有單一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可將脛神經刺激術納入間質性膀胱炎治療組套中的一環,配合生活型態調整,口服藥物及膀胱水擴張等,效果不錯。鄒頡龍提醒,當持續頻尿伴隨下腹部不舒服時,千萬勿拖延,盡快就醫診斷是否罹患膀胱過動症或者間質性膀胱炎,再對症治療。膀胱過動症3治療方式:責任編輯:吳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