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腦炎
共找到
365
筆 文章
-
-
2022-06-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85 無兒童、青少年 二位40歲男解隔後死亡
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285例、死亡個案123例,個案數依然顯著下降,但好消息是沒有任何兒童及青少年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至90多歲。其中40多歲有兩位無慢性病史的個案,皆於確診解隔後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123例死亡個案中119人具慢性病史、79人未接種滿三劑、64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727例,死亡3550例死亡。死亡個案年齡分布自40多歲到90多歲。其中40多歲個案共六位,其中四位有慢性病,包括白血病、慢性肺病、中風、肥胖併痛風等,有兩位沒有打疫苗。羅一鈞表示,另兩位個案沒有慢性病史,都是解隔後死亡。其中,一名為40多歲男性,沒有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 ,5月22日發病、23日確診,於31日、解隔後隔天死亡,經法醫相驗死因為心肺衰竭。另一位40多歲男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5月22日PCR陽性通報。6月4日自主管理期間因發燒、呼吸喘再次就醫,建議住院,但在轉院中死亡,死亡日期判定為6月5日。羅一鈞表示,兩位死因都是經過司法和行政相驗後判為新冠肺炎相關死亡,但確實的死因還需要進一步研判。另外,新增中重症中172例為中症、113例死亡,所幸沒有兒童也沒有青少年個案。目前累計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50例,其中包括腦炎十八例、肺炎九例、敗血症三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五例、MIS-C八例、共病二例;其中十七例死亡。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378 增二歲童哮吼重症
國內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378例、109例死亡個案。其中再增一例兒童重症個案,為哮吼併呼吸窘迫,所幸恢復順利,預計於今日可出院。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個案包括262例中症、116例重症。其中兒童重症為2歲男童,無慢性病史,6月2日出現發燒、咳嗽症狀,到診所快篩陽性確診。返家居家照護,但6月3日開始出現喘鳴聲、咳嗽、呼吸有雜音、聲音沙啞等症狀。6月4日因呼吸喘到急診就醫,因呼吸窘迫,插管住加護病房並使用呼吸器。住院期間使用類固醇、腎上腺素、瑞德西韋的藥物治療,6月11日拔管移除呼吸器,預計今日可出院。目前累計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50例,其中包括腦炎十八例、肺炎九例、敗血症三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五例、MIS-C八例、共病二例;其中十七例死亡。另外,死亡個案最年輕為40多歲男性個案,曾接種三劑疫苗,本身有酒精性疾患。5月20日陽性確診、5月26日因呼吸衰竭和心血管病變過世。今天新增死亡個案中,105人有慢性病史、66人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60人超過80歲。103位有掌握比較明確發病日到死亡間距,30%為發病內3天死亡,比例降低,中位數7天也比之前6天有延長趨勢。
-
2022-06-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6歲童確診後急性猛爆肝炎指數飆125倍 靠洗肝撿回一命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婦幼醫學中心最近報告一個6歲男童病例,在發病後不僅出現肺炎、腦水腫,同時還發生死亡率高達8成的猛爆性肝炎,肝炎指數超過正常值的125倍,經過緊急的「洗肝」,在加護病房搶救一周後,終於在第8天睜開眼睛,過程讓同樣確診的媽媽倍受煎熬。隨著國內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增加,腦炎與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重症病例數也跟著上升,讓家長相當擔心。台大雲林分院婦幼中心副主任蔡政憲最近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舉辦的兒童感染心冠肺炎重症研討會中,分享了這名個案,6歲男童是在5月21日開始發燒,而前一天媽媽、8歲的姐姐及3歲的妹妹都快篩陽性,但症狀並不嚴重。男童從晚間6點開始發燒,約39度,之後出現畏寒、嘔吐、眼睛上吊、用力咬舌及兩手、身體僵硬的情況,家長在晚間11時送醫,孩子已休克,相當危急,再轉送台大雲林分院,當時收縮壓為65、舒張壓30,血壓非常低,心跳則達180下,高燒到42.7度。蔡政憲表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發生重症的前驅症狀包括高燒超過41度,意識不清、昏睡、持續頭痛、嘔吐、抽搐、步態不穩等,在這名患者身上都可以看到,由於確診新冠肺炎,Ct值14相當低,住院後馬上給予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及介白素等藥物,而這名患者過去健康良好,只有過敏性鼻炎及氣喘,並沒有長期使用藥物,當時也沒有注射疫苗。經過各項檢查,發現男童除了左下肺發炎外,還有急性腦水腫,顱內壓持續升高,同時必須仰賴呼吸器,住院第一天肝發炎指數ALT、AST就分別上升到1200、2000(正常為40以下),發生急性猛爆性肝炎,第二天兩項指數更是上升到各5000,情況非常不好,醫師緊急為他進行「洗肝」,包括血液透析及血漿置換。當時家人除了爸爸之外,都在居家照護中,媽媽雖然對孩子的狀況很著急,但卻無法到醫院探視,住院第三天父親在加護病房外以視訊方式看孩子,孩子卻突然出現癱軟、眼睛偏斜,讓爸爸被嚇到。由於肝發炎指數太高,產生高血氨的情況,醫師擔心會出現肝性腦病變,又緊急開腦置放顱內壓監測器,還好經過相關的治療,一周之後狀況逐漸穩定,第八天終於睜開眼睛,到第十天爸爸媽媽在病房外視訊探視,孩子雖然仍然插管,但已會哭著想找家人。蔡振憲表示,患者前後經過五次的血漿置換,在加護病房住了兩周後,順利轉到一般病房,後續仍需要復健。
-
2022-06-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MIS-C發生率10萬分之8 羅一鈞:未來數字會再上修
國內新冠疫情尚未趨緩,20歲以下染疫者已達52萬人,兒童染疫後除併發腦炎外,還有可能併發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指揮中心今上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染疫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依美國研究推估,國內近期會再出現167例兒童MIS-C個案,1年累計個案數將高達650例,病例數並不算少。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呂醫師在會議中強調,這是以美國一項針對21歲以下染疫個案發生MIS-C機率為百萬分之316推估,這項研究中,美國亞裔發生率低於其他族裔,目前國內專家也有共識,國內發生率會低於美國發生率。羅一鈞說,MIS-C要觀察6周左右,以今年5月初資料統計,20歲以下染疫人數以10萬人推算,目前總計有8例MIS-C個案,發生率為10萬分之8,也就是百萬分之80,但這可能低估,主因是統計個案時,沒有每一病例都觀察滿6周,但採用這數字比對,國內沒有達到美國百萬分之316的發生率,羅一鈞指出,此數字可能涉及個案還沒有發生,或發生後還沒接獲通報等,因此數字可能還會上修,但從國外發生狀況來說,亞裔發生率應低於白人,且國內估計也還未達百萬分之316。另外,最重要的是,兒童發生MIS-C後,現在醫療院所都有警覺心,可以診斷出來,同時一年前已訂好指引建立治療SOP,同時透過研討會案例分享,全國醫療團隊互相交流分享,對後續診斷、治療有很大幫助。
-
2022-06-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估1年至少650例兒童MIS-C 疫情高峰後「可能再高」
台灣約有52萬名20歲以下民眾確診新冠病毒,除出現兒童腦炎還有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醫師以美國兒童確診發生MIS-C機率估算,台灣近期會出現167例兒童MIS-C個案,1年將累計650例MIS-C個案,數據並不算少。疾管署今上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去年很多國家出現MIS-C,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好,滿幸運比別人多1年時間,我們的優勢可以參考國外經驗。呂俊毅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截至今年5月31日通報個案統計,從2020年5月中旬起至將,美國MIS-C通報個案隨著疫情起伏而規律增加,只要新冠疫情高峰後,沒多久MIS-C通報個案也隨之而來。美國CDC統計,2020年5月至今共8525例兒童MIS-C通報個案,其中69例死亡,呂俊毅表示,美國人口是台灣13倍,若台灣發生率與美國類似,粗略換算台灣1年將有650例兒童MIS-C個案,並不算少。另外一項美國紐約研究,21歲以下新冠確診個案發生MIS-C機率為100萬分之316,尤以黑人、西班牙人及亞洲人較多。台灣今年1月至今約有52萬名20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確診,預期近日將會看到167例MIS-C個案,但此推算並不準確,現在疫情高峰尚未結束,數據還有可能更高。根據美國CDC對於MIS-C定義,為年齡小於21歲,發燒24小時以上,抽血多項指數發炎,2個器官(心臟、腎臟、肺臟、造血系統、皮膚、神經學等)以上遭侵犯,嚴重程度需住院,過去4周曾確診新冠肺炎證據等。我國定義MIS-C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相似,包括年齡介於0至19歲,以6至12歲居多,有新冠病毒感染證據,發燒3天以上、發炎指數上升,且2項以上臨床特徵(出疹、低血壓或休克、心肌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急性腸胃道症狀),需排除其他感染等。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表示,近期北部疫情趨緩,中南部仍是高原期,兒童重症腦炎減少,目前該注意兒童MIS-C,大多在確診新冠病毒後2至6周發生,包括發高燒、發炎指數升高,臨床表現類似川崎症,但川崎症以5歲以下幼兒居多,MIS-C則是6至12歲的大小孩較常見。林奏延表示,川崎症過去以日本、南韓、台灣較常發生,而MIS-C以白人居多,且MIS-C臨床表現常見休克,血壓低、臉色蒼白,其他症狀則類似川崎症,近日國內病例增加。前2天討論一名MIS-C個案,發燒5至7天、眼睛發紅、紅疹等,疑似腺病毒感染,仍要注意。指揮中心昨宣布,縮短5至11歲兒童新冠疫苗施打2劑間隔到4至8周,林奏延表示,縮短施打間隔有助於預防兒童MIS-C發生,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施打第一劑及第二劑疫苗。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5月初確診兒童近日出關,門診時常看到解除隔離症狀,包括多系統問題,有8、9成以上以腸胃系統表現,包括肚子痛、腹瀉,家長憂心小孩不知是「長新冠」還是MIS-C,他表示,感染Omicron後,病毒仍會存留腸胃道1個多月時間。
-
2022-06-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8歲童MIS-C合併闌尾炎 解隔4周發燒肚痛眼紅急送醫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除發生腦炎,近期也出現多例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國立陽明交大附設醫院小兒科主任阮建彰分享先前收治一名8歲男童個案,起初為輕症,但隔4周後再度發燒,出現胸痛、右下腹痛,經診斷為MIS-C合併闌尾炎,經過治療已出院。疾管署今上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小兒科醫師阮建彰分享臨床個案。一名8歲男童無任何疾病、沒施打疫苗,4月20日出現發燒、咳嗽,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17.2,X光檢查沒有出現肺炎,收治住院僅第1天發燒,屬於輕症個案,4月27日解除隔離返家。不過5月20日距離發病4周後,持續兩天高燒38、39度,家屬反映孩子三不五時說胸痛,但精神、活動力尚可,便至診所拿藥,返家觀察。5月22日已發燒第三天仍未退燒,家長發現孩子「紅眼睛」且腹痛、噁心,當天下午惡化,疼痛移轉到右下腹,且食慾差,晚上7點前往急診。在急診時男童明顯發高燒、心跳偏快、血壓偏低,兩側眼睛偏紅,右邊頸部淋巴結些微腫大,右下腹明顯疼痛等,醫師高度懷疑是闌尾炎,經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確認,轉送加護病房。後續住院期間,小朋友抱怨腹脹、吃不下,四肢出現浮腫。阮建彰表示,原先考慮以腹腔鏡手術切除闌尾炎,不過男童4周前確診新冠病毒,後續出現發燒、腹痛,也懷疑是MIS-C,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MIS-C定義,包括發燒3天以上,出現低血壓、腹痛等,該名男童皆符合,後續給予免疫球蛋白、抗生素治療MIS-C,阮建彰說,新冠病毒確診個案發生MIS-C合併闌尾炎並非罕見、也非偶然,國外已有不少個案報告,通常新冠確診兒童染疫2-6周,出現右下腹疼痛,都要考慮相關情形。
-
2022-06-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553例 6歲女童確診25天後變MIS-C重症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553例中重症個案,其中包括344例中症、209例重症。今天再增一例孩童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為6歲女童,5月初曾經確診陽性,當時只有輕微咳嗽,5月底再度發燒,經醫師研判為MIS-C,目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為南部報告過的個案,為6歲女童,無慢性病史,5月5日檢驗PCR確診,當時輕微咳嗽,輕症解隔後,精神活力正常,5月30日發燒38.5度,距離確診後25天(約4周),6月2日因為持續3天發燒,嘔吐3次,活力、食慾減退,至醫院急診,當時收住院治療。羅一鈞表示,經檢查發現女童發炎指數上升,住院後持續發燒,且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到6月6日時已發7天,女童出現腹痛、腹瀉、頭暈、嘔吐、噁心、結膜紅、草莓舌、四肢末端浮腫,脖子出現紅疹,血壓偏低,醫師懷疑MIS-C,轉兒科加護病房治療。羅一鈞表示,醫院給予女童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藥物,當晚即退燒,血壓也穩定,超音波顯示有冠狀動脈輕微擴大,目前病況恢復良好,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國內目前兒童重症44例,MIS-C包括有3例,腦炎18例,肺炎9例,敗血症3例,哮吼4例,家中死亡5例,共病2例。其中兒童死亡17例,腦炎5例,肺炎4例,敗血症2例,家中死亡5例,共病1例。目前青少年重症4例,心肌炎1例,肺炎3例。青少年死亡2例,心肌炎1例,肺炎1例。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中重症553例,中症344例、重症209例。另外213例死亡個案,當中有197人有慢性病,135人沒打滿三劑,112人超過80歲,年齡介於40-90多歲之間,輕症無症狀比例99.655%。
-
2022-06-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11歲男童患MIS-C高燒休克 「看到招財貓跟我招手」
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增加,醫界近日呼籲注意兒童染疫後可能罹患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今天收治1名11歲男童,高燒期間出現視覺異常幻象,「看到招財貓跟我招手」或看到異常人影。經全力搶救後才逐漸穩定。院方指出,該名11歲男童1個月前確診新冠病毒後,雖已痊癒,但近日持續發燒4天,伴有眼睛紅、草莓舌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入院後合併有心臟衰竭與休克現象,立即收治於兒童加護病房治療,小兒心臟科醫師傅俊閔在病童入院當日就立即診斷其患有MIS-C重症。醫師發現男童不僅休克,還合併有心包膜積水與肺水腫現象,經給予免疫球蛋白、靜脈類固醇與強心劑等藥物治療,並整合包含小兒心臟科、小兒感染科、兒童重症專科與小兒神經科醫師等兒科重症團隊,齊心診斷治療救治,如今病童的症狀逐步穩定。參與治療團隊的小兒部醫師陳麒年說,男童在高燒期間伴隨有視覺異常幻象等症狀,男童在住院時表示,會在閉眼後數分鐘還持續看到招財貓跟他招手,或看到異常的人影。有鑒於新冠病毒會合併腦炎等問題,兒科重症團隊會診小兒神經科許家睿醫師評估腦部併發症的可能,安排了腦電圖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攝影檢查後,初步排除嚴重腦部併發症之危險,所幸病童在高燒與休克症狀改善之後,視覺異常現象也陸續消失。小兒感染科醫師陳文發說,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通常在新冠病毒染疫孩童疾病痊癒2至6週的期間發生,詳細的致病機轉尚不明確,推測可能跟病毒感染後體內的免疫風暴有關,會導致全身多系統的發炎症狀,約有三分之一個案合併有休克症狀,需要入住加護病房治療。院方指出,近2年在國外已陸續報導MIS-C重症個案,在10萬名確診孩童約有3.8人的MIS-C發病率,台灣目前染疫孩童個案數量已突破50萬人,相關個案近期應會持續發生,小兒部提醒,倘若孩子在感染後又再次持續發燒,伴隨著皮膚疹、眼睛發紅、草莓舌、腹痛或休克等症狀,須盡速就醫評估是否罹患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
2022-06-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數翻倍全球第2快 46%確診死者3天內亡
致死率破陳時中防線本土昨天新增七萬二九二一例,確診率約百分之十一點四,近七天平均新增七萬例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分析國內疫情正往下走。但昨新增中重症案例五七五例及死亡二一一例雙創下新高。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提出數據,指出國內染疫死亡數十三天內翻倍,居全球第二,籲政府加強分析本土數據找原因,降低死亡是現階段防疫關鍵。今年截至昨天為止,已有二七三一人染疫亡。據指揮中心統計,發病到死亡在三天內,多達一二六○人,占整體四成六。死者年齡在六十歲以上占九成,未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死者占四成三。台灣致死率前天已達「陳時中防線」萬分之十,昨致死率已破防線,來到萬分之十點五。603例不計入新冠死亡去年新冠肺炎死亡採「全死因統計」,只要有確診就會算進去,但今年則修改定義,僅計算經審查認定死因與新冠有關的人數。指揮中心公布今年新冠死亡通報總數是三一二三例,截至六月八日,二五二○例列入公告,六○三例排除。排除因素包含自殺、意外,或是被醫師懷疑「可能」非染疫亡等六大因素。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則認為,指揮中心應該要公布「全死因死亡數」,並建議將排除死亡個案的數字,加上時間軸的資訊,會得到更多有意義的資訊,否則六大排除的原因中,有部分過於武斷,也導致死亡數可能失去意義。青少年死亡增第二例昨新增二一一例死亡案例中,其中一例為十七歲青少年,是今年疫情以來第二位因染疫死亡的青少年。該案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五月卅日發病送至急診,檢測PCR陽性,診斷肺炎併呼吸衰竭,使用藥物治療短短二天內過世。目前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重症共四位,包括肺炎三例、心肌炎一例;其中二例死亡。另增一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重症兒童個案。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四十三例,包含十八例腦炎、九例肺炎、三例敗血症、四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二例共病、二例MIS─C;其中十七人死亡。九月有可能出團旅遊莫德納公布已研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台灣目前仍有一千多萬劑莫德納疫苗還未到貨,並保有選擇次世代疫苗的選擇權。至於外界關心九月是否可以出團旅遊,陳時中表示,可能性應該是有。
-
2022-06-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575、增1青少年死 1兒童MIS-C燒7天送醫
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中重症575例,另有211例死亡。其中再增一例青少年死亡個案,因肺炎死亡。另增一例MIS-C重症兒童個案,為5歲男童,疫後發燒七天送醫,所幸已出院。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211例死亡個案中,197人具慢性病、137人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126人超過80歲以上。其中新增一例青少年死亡個案。羅一鈞表示,個案為17歲男性,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5月30日出現咳嗽、痰多、呼吸困難、嗜睡、意識不清的情形,送至急診血氧、血壓偏低,檢測PCR陽性,插管使用呼吸器於收治加護病房。診斷有肺炎併呼吸衰竭,使用免疫球蛋白、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但因併發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損傷,不幸於6月1日過世。目前13至18歲青少年重症共4位,包括肺炎3例、心肌炎1例;其中2例死亡。中重症包括中症384例、重症191例,其中新增一例兒童個案。羅一鈞表示,個案為5歲男童,無慢性病史。4月30日確診,當時出現發燒、腹痛、嘔吐症狀,後康復解隔離。5月26日再度發燒,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紅等症狀,因到診所就醫,服用退燒藥後仍持續七天高燒至40度。6月2日再赴醫學中心就醫,發現結膜充血、發炎指數升高,超音波顯示心臟冠狀動脈擴大,住院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6月7日出院。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43例,包含18腦炎、9例肺炎、3例敗血症、4例哮吼、5例家中死亡,2例共病、2例MIS-C;其中17人死亡。
-
2022-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家長聞兒童腦炎色變 醫師:多數能康復但要注意這件事
新冠肺炎病毒引發兒童腦炎,國內目前已有數個死亡病例,也讓家長聞之色變,但臨床醫師指出,除非是很嚴重的猛爆性腦炎,造成腦幹嚴重損傷,致死率較高外,其他多數的腦炎患者都能痊癒,即使有出現認知障礙、感官異常等後遺症,也多數能在半年的追蹤期內恢復正常。成大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吳博銘表示,國內大流行期出現兒童腦炎個案的情況與歐美不一樣,早期歐美流行時認為兒童很少有重症個案,但目前在亞洲的情況不同,香港與台灣都出現不少兒童腦炎重症病例,也因此相關的臨床經驗不夠,一旦新冠肺炎病毒造成腦炎,到底影響有多久、會不會有長期後遺症,可能都需要更多的觀察。但是以過去台灣曾有腸病毒71型大流行的經驗,平常在臨床上也會有零星的兒童病毒感染造成的腦炎來看,吳博銘表示,除非是急性猛爆性腦炎,其他腦炎多數可以在發生後1到2個月內恢復正常,在這個期間,兒童可能會出現認知障礙、感官異常,甚至有出現幻覺等狀況,臨床上會要求家長在出院後1、3及6個月時,到醫院進行後續追蹤,在半年的追蹤期內,如果症狀能完全痊癒,通常不會留下長期生長發展的不良影響。他表示,後遺症的輕重,要視腦炎的情況而定,特別是腦幹腦炎,因為影響到自律神經、生命中樞,發生低血壓、休克等情況,如果腦細胞因為缺氧而死亡的部位重要或範圍大,有可能帶來長期後遺症,包括認知功能受損、行為退化及癲癎。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也是小兒免疫學專家謝奇璋醫師則表示,目前了解腸病毒與新冠肺炎病毒造成兒童腦災的機轉不太一樣,腸病毒71型主要是直接侵犯腦幹細胞,造成嚴重的腦幹腦炎,新冠肺炎病毒則是造成自然免疫細胞過度反應,腦部會有廣泛性的發炎,過度發炎造成的腦部腫脹也可能壓迫腦幹造成嚴重後果。吳博銘表示,新冠腦炎雖然可怕,但占所有新冠病毒感染個案的少數,若病童退燒後精神活力不佳或是發燒合併抽搐都應該送往醫院做進一步的評估。
-
2022-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兒童重症、腦炎多?研究啟動
昨增三例兒童重症個案,包括國內首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國內已累計四十二例兒童重症,腦炎有十八例,比率偏高,為此,衛福部通過「台灣兒童新型冠狀病毒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之基因易感性研究」,共有十六家醫學中心參與收案,將對病童及家長抽血,以便全基因定序,比對出腦炎的易感基因。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首例MIS─C個案為十歲男童,無慢性病史,四月廿六日確診,當時僅發燒兩天,採居家照護至解隔離。五月廿八日再次發燒,且合併頸部淋巴結腫、皮膚紅疹,因持續發燒、嘔吐、腹瀉,就醫住院檢查,發現雙下肢腫脹,懷疑是MIS─C,轉送至台大醫院。羅一鈞表示,男童後續出現結膜紅、皮膚紅疹、發炎指數增高、血壓下降等,六月一日收治到加護病房,診斷為是MIS─C併休克,經過升壓劑、免疫球蛋白和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病況改善,六月五日轉出至一般病房,目前仍在觀察中。MIS─C好發年齡介於六至十二歲,常見發燒三天以上、結膜炎、急性腸胃道症狀等,羅一鈞提醒,若兒童染疫六周內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或頭暈等六大症狀,務必盡快送醫。另兩例兒童重症,四歲女童曾有癲癇慢性病史,十二歲男童有先天性神經系統疾病,目前均仍在加護病房。前衛福部長林奏延表示,兒童感染Omicron引發腦炎,主因應不是病毒侵襲腦幹,是病毒增強自主神經反應,引發壓迫腦幹,讓病童呼吸跟心臟等中樞受影響而死亡;目前十八例腦炎病童有不同臨床表現,致病機轉有一點複雜,希望透過這次基因比對,了解致病原因。
-
2022-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基因研究找致兒童腦炎機轉 羅一鈞:16醫學中心進行
新冠肺炎染疫兒童罹患兒童腦炎,已奪走多名幼童生命,衛福部通過「台灣兒童新型冠狀病毒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之基因易感性研究」,以找出國人是否有特殊基因表現,導致兒童染疫後併發腦炎,研究由林口長庚醫院及國衛院負責。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證實,將由前衛福部長林奏延帶領16個醫學中心共同收案,等研發組可分享成果時會再請該組報告。羅一鈞表示,衛福部昨晚通過相關研究計畫,因兒童併發腦炎不一定集中某縣市或區域,因此和北、中、南、東醫院,透過抽血檢測等全基因體定序方法,研究腦炎相關個案。這項研究由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負責,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等人共同主持,目前已與衛福部桃園醫院及台大兒童醫院等醫學中心,總共16家醫院合作,目前已預計開始收案,因研究對象為50名腦炎病童,人數多、收案困難,因此會尋找更多醫院參與。另外,他說,兒童染疫後引發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的病童有增加趨勢,常以休克表現,往往是確診後2至6周又開始發燒,合併皮膚、心臟、胃腸、腎臟等變化,家長一定要注意。林奏延也表示,將與指揮中心研發組討論,希望MIS-C可以納入這次研究,希望有更好的結果。至於兒童疫苗間隔縮短時間,陳時中則表示,下一步疫苗施打計畫將請ACIP委員討論,目前還在安排時間,但一定會在本月進行。
-
2022-06-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344 再增3兒童 含首例MIS-C個案
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344例中重症,另有159例死亡個案,再創新高,死亡個案中雖無兒童個案,但再增三例兒童重症,分別為4歲女童以及10歲和12歲男童,其中包含國內首例MIS-C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新增344例,包括中症198例、重症146例。重症包括三例兒童個案,其中一位為日前台大報告的MIS-C個案。羅一鈞表示,個案為10歲男童,無慢性病史。4月26日採檢陽性確診,當時症狀僅發燒兩天,居家照護至解隔離。5月28日再次發燒,出現頸部淋巴結腫、皮膚紅疹,因有持續發燒、嘔吐、腹瀉,就醫雙下肢腫脹、持續發燒三天,送至醫學中心。後出現結膜紅、皮膚紅疹、發炎指數增高、血壓下降等,6月1日收治到加護病房,診斷為是MIS-C併休克 ,經過升壓劑、免疫球蛋白和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病況改善,6月5日轉出至一般病房。重症個案還包括一名4歲女童,有癲癇慢性病史,6月3日出現全身抽搐送醫,血壓及氧氣濃度偏低,體溫達40.7度,退燒後抽搐停止。但因呼吸窘迫,插管使用呼吸器,且經頭部電腦斷層診斷為疑似腦炎,住加護病房使用類固醇、免疫調節劑、降腦壓藥、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目前仍住加護病房治療中。另有一名12歲歲男童,有先天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臥床。5月24日發燒到38.4度,5月27日痰阻塞缺氧發紫,送醫出現低血壓、血氧降低,PCR檢驗陽性確診,插管使用呼吸器以及升壓劑並轉送至醫學中心,診斷為吸入性肺炎合併新冠感染,收治於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及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收治中,病況穩定。12歲以下兒童重症目前累計42例,包含18腦炎、9例肺炎、3例敗血症、4例哮吼、5例家中死亡,2例共病、1MIS-C;其中17人死亡。重症個案也包含一位青少年,為16歲男性,本身有血管炎、癲癇慢性病。5月30日出現發燒、呼吸急促、咳嗽、流鼻水和活力下降情形,快篩陽性,31日至急診出現血氧下降和呼吸窘迫,X光顯示雙側肺炎,收治加護病房使用氧氣、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6月2日已轉至負壓病房,目前病況穩定,診斷為肺炎併呼吸窘迫。目前13至18歲青少年重症個案累計3例,包括兩例肺炎、一例心肌炎。除了兒童及青少年個案外,重症個案也出現一年輕20多歲男性個案。本身有慢性腎病等病史,5月25日採檢陽性、26日外傷,發生肺挫傷併氣胸及血胸,轉送到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6月1日已出院回家。159例死亡個案,157人有慢性病,101人未接種慢三劑,100人超過80歲以上。
-
2022-06-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比前天暴增近三萬例 高雄、台中單日確診雙雙破萬
昨新增八萬二九七三例本土個案,比前天暴增近三萬例,且中南部染疫病例數明顯增加,高雄市、台中市分居一二名,染疫人數分別為一萬二五七二例、一萬二四九八例,其次染疫較多縣市為新北市一萬一五○四例、台南市七四八七例、桃園市六六三○例、台北市五八二四例、彰化縣五七八四例。此外,新增的一二四例死亡個案中,其中一例為九個月大女嬰於家中死亡,兒童死亡人數累積至十七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觀察連假期間四天單日確診平均值約六萬左右,預估高峰期約維持一個月,將再觀察這幾天變化,但疫情趨勢應該是往下走。是否七月有望脫下口罩、八月開放邊境,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上午說,「現在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會適度應變地來調整各種情況。」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指,現在國內確診八萬人、每天入境確診四十人,邊境管制已經沒有意義,但口罩什麼時候拿下來先不用講那麼大聲。陳時中表示,七月仍暫時不會放鬆口罩防疫措施,因為口罩對其他呼吸道疾病有防治效果。邊境檢疫天數會在一定範圍內鬆綁,商務客入境,會縮短天數,而非採取逐案審查免隔離措施。昨增一九三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八十七例、重症一○六例,其中兩例兒童重症個案,皆一歲女童,一名本身有慢性癲癇疾病,因發燒、多次抽搐住院治療,診斷為感染新冠肺炎共病癲癇重積狀態,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降腦壓藥等藥物治療,六月六日出院。另一女童則無慢性病,因發燒至四十度且出現咳嗽、嘔吐症狀,採檢陽性確診。返家照護又出現呼吸喘、活力及食欲減退情況,緊急至急診就醫;診斷為哮吼、呼吸窘迫。經插管使用呼吸器,以類固醇、抗生素治療後,五月卅日出院。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積卅九例,分別為十七例腦炎、八例肺炎、三例敗血症、四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二例腦腫瘤,共十七人死亡。
-
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193 兩童重症已出院 九個月大女嬰家中死亡
國內今天新增193例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124例死亡個案。其中,重症再增兩例兒童個案,皆為一歲女童,幸皆已出院。另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家中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新增193例,包括中症87例、重症106例。重症包括兩例兒童個案,其中一歲女童,本身有慢性癲癇疾病,服癲癇藥控制中。5月26日發燒至攝氏39.1度,送醫時檢驗陽性。住院使用抗癲癇藥,住院期間仍多次發生抽搐,5月30日轉加護病房,電腦斷層沒有發現腦部異常,診斷為感染新冠肺炎共病癲癇重積狀態,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降腦壓藥等藥物治療,6月6日出院。另一名一歲女童則無慢性病,5月16日發燒至40度,出現咳嗽、嘔吐症狀,快篩陽性。5月17日就醫,PCR採檢陽性確診,給予藥物返家照護。但夜間出現呼吸喘、活力及食慾減退情況,5月18日至急診,發現胸凹、呼吸費力,X光顯示肺炎及上呼吸道狹窄,診斷為哮吼、呼吸窘迫。個案插管使用呼吸器住加護病房,使用類固醇、抗生素治療,5月23日拔管及移除呼吸器,5月24日轉出加護病房至一般病房,30日出院。死亡124例中,個案年齡介於0歲至90多歲,81例未打滿三劑疫苗、54人80歲以上、116人具有慢性病史。死亡出現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九個月大女嬰無慢性病史,5月27日和母親同睡,清晨被媽媽同住友人發現被子蓋住女嬰沒有呼吸。至醫院PCR陽性、Ct值33.7,經司法相驗為呼吸衰竭及感染新冠肺炎。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積39例,分別為17例腦炎、8例肺炎、3例敗血症、4例哮吼、5例家中死亡,2例共病腦腫瘤;其中17人死亡。
-
2022-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新冠中藥別亂吃 中醫建議千萬不要病急亂投藥
疫情嚴峻、許多染疫民眾怕吃西藥、造成清冠1號大缺貨,網路出現清冠一號團購、類清冠處方水煎藥、防疫茶等搶購熱潮,有人花大錢買到吃了反而病情惡化。大台南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郭世芳呼籲確診民眾,清冠一號好用,但不一定非用不可,專業中醫視訊診療、有些人不太有信心的「科學中藥」一樣有效。他說,體質偏冷或有腹瀉症狀都不太適合,中醫師把關才能安全使用。郭世芳指出,所謂清冠一號藥方主要採用10味藥:黃芩、魚腥草、板藍根、荊芥、栝蔞實、桑葉、厚朴、薄荷、炙甘草及防風,政府授權8家中藥廠製造時疫情不嚴重,主供外銷,現在疫情指揮中心通過專案給付;不過這套藥材非所有新冠症狀都合用。郭世芳說,新冠確診症狀常因人而異,從鼻咽不適、喉嚨痛、發燒、咳嗽、酸痛、肺炎甚至最近讓家長聞之色變的腦炎,但清冠一號並不是完全適合處理以上症狀。就像西醫除使用抗病毒藥物,更多是症狀處理,清冠一號有研究報告支持療效,但中醫師能透過問診和望診舌黏膜,依個別病況差異調配中藥可能更有療效,民眾應遵照醫師建議,選擇最適合的藥方,科學中藥也能迅速痊癒。中醫郭傳揚表示,已治好兩百多確診案例,因清冠一號缺貨他只優先提供三類患者:65歲以上、高風險包括共病或未完成兩劑疫苗施打者,或12歲以下幼童,事實上這200多例9成都以辨證論治的科學中藥處理,常見的喉痛、咳嗽和發燒都有療效,迅速緩解症狀、快篩轉陰。民眾確診可先上「國立中醫藥研究所」的清冠一號方動態查詢連結https://bit.ly/3G5vChg,查詢自家附近有看視訊的中醫診所,打電話預約門診,或加入台南市官方「快疫通」、「台南共照雲」,也可詢問台南防疫專線06-2880180,能更有效率而不慌亂面對疫情。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重症怎判斷? 黃瑽寧:可觀察呼吸頻率
新冠肺炎死亡個案今天再增一例兒童案例,重症個案累計達36例,其中16人死亡。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如果看到孩子呼吸急促可透過時鐘計算每分鐘呼吸次數,11個月以下嬰兒每分鐘呼吸超過50次,特別是退燒後仍呼吸急促,就是緊急送醫的時機。黃瑽寧表示,新冠肺炎在兒童表現上,台灣的數據來看無症狀約32%,有症狀的68%中,發燒和咳嗽是是兒童染疫的主要症狀,其中發燒佔一半以上;因此發燒就去快篩通常不會漏掉。居家照護時孩童若出現發燒症狀,可先使用退燒藥。使用退燒藥後發現孩子可以「討拍、討抱、討東西吃」就表示精神、體力恢復,較無大礙;但用了退燒藥還不退燒,就是大腦體溫調節出問題,可能是腦炎前兆,「不是發燒而腦袋壞掉,而是腦受傷才導致溫度退不下來」,要立刻就醫。另外,在家也要預防脫水,可加鹽、加蜂蜜都可以,喝奶也可補充水分,避免因為脫水需住院。黃瑽寧也表示,呼吸部分也是觀察重點,如果看到孩子呼吸急促可看時鐘算每分鐘呼吸次數,特別是退燒後還很喘就是緊急送醫的時機。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43 現首例青少年死亡 再增8個月大童死亡
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243例中重症個案,151例死亡個案,其中包括首例青少年死亡,為15歲男性,因心肌炎死亡;另有再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八個月大女嬰,因細菌及新冠病毒感染併敗血症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重症新增243例,包括中症124例、重症119例。死亡151例中,個案年齡介於0歲至90多歲,110例未打滿三劑疫苗、87人80歲以上、146人具有慢性病史。死亡個案再增一例兒童個案,為八個月大女嬰,有先天泌尿系統疾病。5月31日發燒,疑似因手術造口滲透造成感染 ,當天入院採檢陽性,但仍於6月1日手術,入住加護病房。住院期間出現心跳、血壓、氧氣濃度下降情形,後因細菌及新冠病毒感染併敗血症,6月2日死亡。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積36例,分別為17例腦炎、8例肺炎、3例敗血症、3例哮吼、4例家中死亡,1例共病腦腫瘤;其中16人死亡。死亡個案另有一例15歲男性,無慢性病,曾接種一劑疫苗。5月20日發燒、5月22日採檢陽性,到29日都採居家照護。個案解隔後5月30日在學校突然昏倒,送醫已無呼吸心跳,急救無效過世。經司法相驗,死因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肺水腫及心因性休克併新冠病毒感染。羅一鈞表示,目前13至18歲青少年重症共兩例,此為首例死亡個案。另一例重症個案為4月27日公布的15歲女性,出現肺炎症狀,已於5月5日拔管,5月中旬解隔。
-
2022-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康復者注意!滿足3條件要懷疑「多系統發炎」 未來2周可能20幾例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2日未滿20歲新冠肺炎確診者達43萬人,多數為輕症。不過兒科急診醫師提醒,「21歲以下」確診後一個月內若「高燒超過24小時」合併「兩個以上器官系統之症狀」,可能是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致死率2%,多需住加護病房。以國外10萬分之8.3的發病率加上台灣10歲以下約25萬人確診推估,未來1到2周可能陸續出現20幾例,台大醫院近期已收治首例。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林銘泰昨晚間於臉書揭露,一名10歲男童4月底輕症確診,兩天就痊癒,但5月28日至31日在外院有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紅疹、手腳腫等症狀,確診MIS-C。6月1日轉至台大兒醫時,男童血壓不穩合併休克,加護病房與感染科團隊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強心劑等藥物,病況終於趨穩,昨順利轉出加護病房。林銘泰寫道,一直苦口婆心勸家長快帶小孩打疫苗,因為疫苗不只能預防新冠肺炎重症,也能預防確診一個月後發生MIS-C。這名男童是為台大收治的第一個MIS-C案例,真的不希望再出現第二個,他也於留言回覆友人說「是要打仗的時候了!」兒童急診醫學會日前曾發布聲明提醒, 5至11歲孩童發生MIS-C風險較高。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兒科醫學會兒科急診次專科委員會主委吳昌騰今上午受訪指出,目前醫界還不清楚為何MIS-C會延遲發生,可能是身體出現過度免疫反應所致,歐美資料顯示21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有較高風險。吳昌騰表示,MIS-C常發生在確診後第3到4周,併發冠狀動脈異常比率可高達10至50%,有超過三分之一病童會併發休克,需要在加護病房治療。MIS-C發病率雖從Alpha流行期的10萬分之54.5、Delta流行期10萬分之49.2,降低到Omicron是10萬分之3.8人,但以台灣10歲以下約25萬人確診換算,此年齡層未來1到2周可能陸續出現20幾例,家長和臨床醫師應提高警覺。吳昌騰指出,MIS-C的診斷包括臨床症狀與實驗室血液檢查,家長可觀察的臨床症狀重點有二,第一是高燒超過24小時,再者是2個以上的器官系統出現症狀。美國對高燒的定義是攝氏38度以上,他自己的臨床經驗大約是抓38.8度到39.5之間。臨床症狀會出現在兩個以上的器官系統。例如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痛、腹瀉)、皮膚粘膜症狀(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手足肢端腫脹)、心血管系統(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異常),另也可能出現神經學症狀、凝血功能異常、呼吸症狀等。臨床症狀之外也要搭配血液檢查結果,才能確診。吳昌騰表示,MIS-C的死亡率約為1到2%,若能早點讓生命徵象穩定下來,不會有這麼大的危害,但就怕跟腦炎一樣來得又快又急又猛。他觀察,指揮中心宣導兒童重症和腦炎警示徵兆之後,後來接手的兒童重症案例有明顯比之前更早送醫,或許現在也是可宣導MIS-C的觀察重點的時機。也要特別提醒家長,若孩子確診後一個月出現疑似症狀,就醫時一定要告訴醫師孩子確診的日期。
-
2022-06-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兒童染疫後會出現新冠後遺症嗎?感染後要注意哪些事情避免重症?
當全球逐步接受與COVID-19共存的事實,相關的疫苗與藥物也證實可以降低中重症,但目前兒童還是無法順利接種疫苗、抗病毒藥物也不見得適用,成為許多家長擔心的問題,到底兒童容易感染嗎?感染後容易重症嗎?與病毒共存該注意哪些事情?兒童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嗎?感染後會出現哪些症狀?在今年初Nature的一篇文章中指出,omicron病毒株在兒童中造成中重症的機率較小,但是因為omicron的傳染力強,兒童感染數相對高,所以造成中重症的數量也較多。一篇發表在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DMCN)的文章則指出,雖然兒童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以輕症或無症狀居多,但也有少部分的兒童會出現中樞神經相關併發症,對正在發育中的中樞神經造成短期或長期的影響。因此需要進行長期觀察。(相關資訊:兒童腦炎死亡達5人 李秉穎曝恐與新冠病毒1特點有關)同時,兒童也有可能發展出長新冠(long COVID),因此家長在照顧時需要特別注意。(延伸閱讀:後疫情與病毒共存/長新冠就是新冠後遺症嗎?哪些人容易會有後遺症?染疫後會再次感染嗎? )兒童該如何避免感染?兒童避免感染的方式其實跟成人一樣,但有些方式會有差異。●接種疫苗:目前接種疫苗還是被公認為有效降低感染機率,以及降低中重症風險的方法,但受限於研發進度關係,目前相關疫苗接種年齡為6~18歲,也就是說未滿6歲的兒童還是無法接種相關疫苗。(延伸閱讀:該不該讓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專家分享自家小孩打莫德納經驗)●配戴口罩:配戴口罩可以降低感染機率。●有相關症狀請自行篩檢。●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家長應該要教育小孩相關衛生習慣,從外面回到家中需要先洗手,吃東西前也要做好手部清潔,接觸欄杆、扶手之後避免觸碰口鼻等。●隨時注意小孩的狀況:兒童不像大人一樣可以清楚地描述症狀,因此家長需要注意小孩的狀況,有咳嗽、發燒或相關肺部感染症狀發生時,一定要緊急就一。感染後,父母應該要注意哪些事情?跟成人一樣,如果兒童患有相關先天性疾病時,感染後中重症的機率較高,特別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有遺傳疾病的兒童與代謝相關等疾病的兒童,都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因此要多注意。華盛頓特區美國國家兒童醫院兒科傳染病科負責人羅伯塔‧德比亞西(Roberta DeBiasi)醫師指出,小孩的鼻腔較狹窄,容易造成堵塞,因此感染之後容易出現哮吼的症狀。(延伸閱讀:影/咳嗽如小狗叫 可能是病毒性哮吼作怪)此外,也有少數兒童會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其症狀包括:●發燒不退。●腸胃道疾病(包括肚子痛、腹瀉、嘔吐等)。●皮膚粘膜症狀(包括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肢端腫脹)。●心血管系統(包括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瘤)。●頭痛、頭暈等。●嚴重時會出現休克。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提醒家長:兒科醫學會提醒家長,若孩子確診發燒很久、活力差或疲倦等,退燒後活力、精神仍然很差,建議就醫,其他像是嘔吐、脫水等也要注意。但兒童確診新冠重症比例很低,家長不用過度恐慌,一點小事就送急診也不是好事,建議應避免孩子染疫、盡快施打疫苗,若孩子有慢性病,病況穩定仍可打疫苗。(延伸閱讀:孩童確診發燒憂傷腦 兒科醫:燒過「這溫度」調節中樞恐失靈)參考資料:Does Omicron hit kids harder?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find outNeurological effects of COVID-19 in infants and children新冠病毒在兒童族群的特有表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確診兒童出現多起神經學重症 兒醫:國外經驗較少見
疫情嚴峻,昨新增二五二名中重症病例、一二四名死亡案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死亡個案包括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並長期使用呼吸器的九歲男童,確診後血氧濃度變差、肺炎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而過世;兒童重症個案累計卅五例,其中十七例為腦炎,八例為肺炎、兩例敗血症、三例哮吼症、四例家中死亡,一例共病腦腫瘤,十五人已死亡。為交流重症兒童救治經驗,疾管署昨天再次舉辦案例研討會,五家醫院分享七名重症兒童案例,年齡介於八個月到十歲,成大醫院小兒胸腔暨重症科主任王玠能表示,國內確診兒童出現多起神經學重症,特別是嚴重腦病變、急性腦炎、猛爆性腦水腫,這是國外經驗較為少見的,醫界需探討背後原因。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重症加護科主治醫師李恩沛表示,最近收治一名七歲三個月男童,五月廿三日發燒,初次急診PCR陽性確診,Ct值十三,出現惡心、嘔吐、活力下降等情況。領藥後回家休息,睡覺睡到一半,手臂高舉,姿勢奇怪,並大聲尖叫「我們都要死掉了!」男童送至急診時病情惡化,意識改變,無法辨識自己身在何處,指著媽媽卻認不出來,體溫超過四十度、眼睛上吊、心跳血壓下降,狀況危急;影像檢查顯示右腦腫脹、肺部無常。入住加護病房後情況改善,預計本周出加護病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只小孩,大人如果出現致病性腦炎,也可能語無倫次、看到幻覺,而說出聳動的言語,這是大腦皮質受到影響的臨床表現,神經系統病變都可能發生,並不專屬於新冠病毒引起的腦炎。
-
2022-06-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7歲確診童囈語「要死掉」 羅一鈞:不是說出某種話才是腦炎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已導致34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其中14人死亡。疾管署今上午再次舉辦兒童新冠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其中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重症加護科李恩沛分享一名7歲兒童腦炎出現囈語,影發外界關注。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呼籲,這是神經系統病變意識混亂講出的話語,外界無須針對語無倫次講的話進行探究。林口長庚醫院兒於研討會中分享一名7歲3個月大男童5月23日發燒當天就到急診,當時Ct值13,有噁心、嘔吐、活力下降的情況。在急診拿藥後回家休息。男童睡覺睡到一半,忽然手出現很奇怪的姿勢,大聲尖叫「我們都要死掉了!」因此家人連忙送他回急診。羅一鈞表示,出現腦炎可能在就醫前或就醫當下出現一些語無倫次或幻覺的情況,而講出聽起來較為聳動的言語,但與病症本身沒有直接關聯,不是說出某種話才是腦炎,媒體應避免使用類似標題,避免病家看到再次影響情緒。他說,不只小孩,大人如果出現致病性腦炎,也會類似情況,主要是因大腦皮質受到影響的臨床表現,只要是神經系統病變都可能發生,並不專屬於新冠病毒引起的腦炎。
-
2022-06-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52人 9歲童先天心臟病併新冠亡
國內今天新增中重症個案252例、死亡個案124例。死亡個案中包含一例九歲男童,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因先天性心臟病併新冠肺炎、多重器官衰竭過世。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9歲至90多歲,81例未打滿三劑疫苗、70人80歲以上、116人具有慢性病史,其中一名九歲男童,因有先天性心臟病長期使用呼吸器,住院期間檢驗出新冠肺炎感染,之後出現血氧變差、肺炎惡化等情況,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而過世。中重症新增252例,包括中症143例、重症109例。其中一名20多歲男性,未接種疫苗,有癌症轉移病史,因新冠肺炎併呼吸窘迫,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羅一鈞表示,目前兒童重症累積34例,分別為17例腦炎、8例肺炎、2例敗血症、3例哮吼、4例家中死亡,1例共病腦腫瘤;其中15人死亡。
-
2022-06-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我們都要死了!」7歲確診男孩囈語 人還在加護病房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已導致34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其中14人死亡。疾管署今上午再次舉辦兒童新冠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共有5家醫院分享7名個案救治經驗。由林口長庚醫院收治的一名7歲男童發燒當天就到急診,拿藥回家休息後,半夜大聲尖叫「我們都要死掉了!」男童母親連忙再次送醫,目前還在加護病房,預計下周可以拿掉強心劑,出加護病房。今天報告的兒童重症個案年齡最大10歲,年紀最小僅8個月,其中4人已出院,3人還在住院中。包括一名8個月大女嬰(住院中)、5歲發展遲緩女童(已出院)、2歲3個月女童(已出院)、7歲3個月男童(仍在加護病房)、10歲9個月男童(已出院)、1歲6個月男童(已出院)、6歲男童(昨天轉出加護病房)。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重症加護科李恩沛表示,7歲3個月大男童5月23日發燒當天就到急診,當時Ct值13,有噁心、嘔吐、活力下降的情況。在急診拿藥後回家休息。男童睡覺睡到一半,忽然手出現很奇怪的姿勢,大聲尖叫「我們都要死掉了!」媽媽說「你傻啦!」然後連忙送他回急診。李恩沛表示,男童到院時心跳高達每分鐘160下,眼睛上吊,外院腦部影像顯示右腦有局部腫脹。男童在急診血壓下降,而且無法辨識自己人在何處,指著媽媽卻認不出來,但肺部影像卻無異常。男童入住加護病房,因為心律不整、心跳低到每分鐘40、50,得使用強心劑。預計下周可拿掉強心劑、出加護病房,如果病毒量低到可滿足解除隔離,也會再次安排腦影像追蹤。成大醫院小兒胸腔暨重症科主任王玠能表示,國內確診兒童出現多起神經學重症,特別是嚴重腦病變、急性腦炎、猛爆性腦水腫,這是國外報告經驗較為少見的。究竟這是不同人種之間的差異?還是台灣疫苗覆蓋率的問題?醫界需探討背後原因,並思考國外的經驗是否能完全複製在台灣,這些都需要去探討。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34例,17案例是腦炎、7名肺炎、2名敗血症、3例哮吼,1例共病(腦腫瘤)及4例家中死亡,經法醫認定與COVID-19有關;上述個案已有14人死亡,5名合併腦炎、3人肺炎、1例敗血症、1例共病(腦腫瘤)及4例家中死亡。
-
2022-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開放兒童施打? 林奏延:希望朝此方向努力
衛福部疾管署今日舉辦線上「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討論兒童重症及相關治療預防措施,有民眾詢問,「是否盡速往下延伸高端疫苗兒童施打年齡?」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表示,目前兒童疫苗都是RNA疫苗,許多民眾擔心對年紀愈小的兒童,副作用愈大,蛋白疫苗較為安全,例如高端,會比較適合兒童施打,希望政府朝這方向來努力。林奏延表示,所有的疫苗使用都需要經過臨床試驗,而大家也都知道花費甚鉅,因此建議政府可以往PPP(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方向操作,透過民間企業與政府共同方式,若有成果政府民間共享,同時也一同分擔RISK(風險)。林奏延也為研討會做總結,認為從今日的報告來看,兒童腦炎重症的應對上,目前台灣仍有緩衝期,臨床上的應對也相當得心應手,成效看起來都不錯,但未來仍要朝「零神經後遺症」努力。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則說,目前新冠肺炎的藥物治療上,只要是列入指引的項目,都能夠透過健保的公務預算給付,請醫事人員毋須考量原先的健保給付規定。石崇良說,因應此波疫情兒童重症,同樣有運用到「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健保一樣有給付,設備部分也在6月2日時配發了65台的兒童專用HFNC系統到35家醫院做使用,若有需要的醫院也可以向衛福部醫事司反映,會持續來做購置、配發。此外,民眾詢問「清冠一號是否納入兒童用藥指引?」石崇良說,目前台灣的指引,多依據國際上或是WHO的指引來擬定的,雖然目前有公務預算給付,但臨床試驗中,沒有包含兒童個案,因此目前不會把清冠一號列入兒童用藥指引中。
-
2022-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打疫苗間隔 有機會從十二周縮短為八周
國內五至十一歲兒童疫苗於五月初開打,指揮中心規定第二劑疫苗需間隔十二周,但多位專家建議,疫情處於高原期,第二劑間隔應改為四周以提升保護力,避免兒童染疫引發重症及腦炎。指揮中心表示,兩劑間隔有機會從十二周縮短為八周,但將交由專家會議決定,最晚於六月底會有結果。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兒童疫苗第二劑間隔時間,就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建議為三至八周,澳洲為八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認為,指揮中心建議間隔八周,還是太久,應改為間隔四周,BNT兒童疫苗甚至間隔三周就可施打。邱政洵說,兒童接種疫苗最讓人擔心安全性,但許多醫學期刊發表,兒童接種疫苗後心肌炎與心包膜炎風險並未增加。另外,美國正準備為五至十一歲一般兒童施打第三劑疫苗,台灣是否跟進?邱政洵和黃高彬皆認為,看疫情發展決定,若疫情緩和,未必需要。至於六個月到五歲幼童疫苗接種,邱政洵指出,美國已審查相關疫苗,台灣也須超前部署。黃高彬則說,現在討論六個月至五歲兒童接種疫苗,還是太慢了,反問「中央開始買疫苗了嗎?」建議及早去買,因為即使廠商有現貨,還是需要訂契約、運送來台。
-
2022-06-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歲男童確診到死亡僅4天 增2重症童疑腦炎
今新增6萬8118例本土個案,其中中重症個案496例,死亡個案增加152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最小死亡個案,為一名1歲男童,本身有先天心臟疾病,長期臥床,確診後出現呼吸困難、低血氧,經搶救不治,從確診到發病不到4天。莊人祥表示,今天死亡個案152例中,年齡從未滿10歲到90歲以上,有144人有癌症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疾病,有97人沒有施打三劑疫苗,有87人年齡超過80歲,其中死亡個案年齡最小,為一名1歲男童。莊人祥指出,1歲男童有先天心臟疾病,長期臥床住院,5月28日出現呼吸困難、低血氧,X光檢查右側肺部浸潤嚴重,經醫院採檢陽性確診,診斷為呼吸窘迫併右側肺炎,並轉到該院的負壓加護病房隔離,期間投藥瑞德西韋、類固醇、抗生素等,但男童病況不佳,5月31日病逝。另新增2名重症疑似腦炎兒童,包括5歲及6歲。莊人祥表示,5歲兒童是5月27日發高燒,期間有服藥但仍斷斷續續發燒,2天後5月29日才到醫院急診,收治加護病房,有用類固醇、瑞德西韋治療。莊人祥指出,6歲兒童則是6月1日出現發燒、意識改變,體溫升高到39.7度,到醫院採檢確診,經檢查為腦水腫,醫院投以降腦壓藥物及瑞德西韋,目前仍在治療中。目前國內兒童中重症累計34例,重症個案分別有17例腦炎、7例肺炎、2例敗血症、3例哮吼、4例家中死亡,1例腦腫瘤共病。其中14人死亡,包括5例腦炎、4例家中死亡、3例肺炎、1例敗血症、1例腦腫瘤共病。
-
2022-06-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21天新生兒確診「周遭人都陰性」 護理師曝1症狀家長易慮病
本土疫情延燒,5歲以下兒童目前未能施打疫苗,家長憂心孩子確診恐引發重症,只要一發燒就想衝急診。一線護理師表示,各界關注兒童確診議題很好,但時常會過度慮病,帶來急診反而增加感染風險,不過臨床也觀察到,有出生未滿月的孩子,周遭人都陰性卻感染的怪事發生。亞東醫院小兒專責病房一名護理師表示,亞東有46床小兒專責病床,小朋友確診住院一定要有陪病家屬,家屬也需知有感染風險,護理師同時間等於要顧92人。若家屬不小心確診,除看視訊門診外,護理師要幫忙送藥到病房,家屬若突然胸悶、喘,也要幫忙急救送加護病房。近期常出現,感染源不明孩童卻染疫,護理師表示,有位剛出生21天的嬰兒確診,但他一直待在月子中心,爸媽、護理師、整棟月子中心醫護快篩都陰性,讓醫師相當困惑,為此整個刀房還大清消;甚至還有媽媽家管、爸爸居家上班,小朋友也莫名其妙確診。兒童確診可能引發腦炎,指揮中心日前提醒,兒童腦炎重症前驅8大症狀,包括體溫大於41度、持續昏睡、持續嘔吐、抽搐、意識不佳、持續頭痛、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提醒家長若有相關症狀,需立刻就醫評估。護理師表示,兒童確診若併發急性腦病病、熱經孿等,要是缺氧,不到3分鐘即可能失去意識,加上兒童腦部發育不完整,經過病毒攻擊後腦部恐受傷,即便救回都還要觀察2至3年,也可能留下後遺症,他認為開設小兒專責、小兒加護病房仍相當重要。家長看到孩子發燒、睡覺抽動以為是熱痙攣,就急忙衝急診。護理師提醒,孩子體溫大於38度,建議先吃退燒藥,退不下來時再考慮送醫;而小孩或大人睡覺時,都可能有正常肌抽躍,並非熱痙攣,呼籲家長先看視訊門診,不要過度慮病,跑急診恐會增加感染風險。護理師提醒,臨床上多以3大指標來觀察小朋友是否有異狀,像精神活動力、食慾及1天尿尿3次,若三項指標都正常無須過度擔心。也建議家長在孩子出現輕微症狀,不要輕忽當作小感冒,可先掛視訊門診看診,通常確診1、2天後症狀可能加劇,及早觀察都來得及在惡化前作處置。護理師感嘆,自己原先是外科,因疫情被派來支援兒科,前後已跑過5個專科,雖跨別專科很有壓力,但在專責病房學習到許多新知,護理長也鼓勵他,疫情後希望將經驗傳授學妹,他感謝醫院今年過年後不斷演練,才沒有兵荒馬亂,且防疫資源充足,護病比維持1:7,比起其他醫院「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