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腦中風
共找到
1000
筆 文章
-
-
2020-04-01 科別.腦部.神經
腦動脈瘤半數搶救前死亡!揭4個身體不定時炸彈因子
62歲蔡先生有缺血性腦中風及高血壓病史,時常頭暈,症狀長達3年,至醫學中心檢查出1.8公分的「腦前交通動脈瘤」,輾轉至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神經外科徐賢達醫師考量動脈瘤隨時有破裂造成死亡的風險,與其溝通後進行「開顱夾閉手術」;術後狀況良好且無任何併發症,回歸正常生活。腦動脈瘤是因腦動脈管壁長期受到不平均的血流壓力,導致血管壁形成向外突起的囊泡所導致,常見於前交通動脈和後交通動脈等血管交會處,在台灣盛行率約5%,好發於40至70歲年齡間,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1.5倍;先天缺陷、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栓等皆為致病因子。徐賢達說明,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時,病人會出現爆炸性頭痛,感覺有生以來從未過有的頭痛。而出血病患中,超過一半在就診前或搶救過程中便回天乏術,另一部分患者則在術後24-48小時內因再破裂出血,導致死亡;少部分患者在手術後,因出現水腦症或腦血管痙攣等併發症,導致終身臥床、失語症、意識障礙等重度失能或神經缺損的後遺症;僅少數患者能幸運醫治,癒後能自理生活。目前腦動脈瘤主要治療方式為「開顱夾閉手術」及「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兩種。徐賢達表示,開顱夾閉手術須移除頭蓋骨,以鈦合金動脈瘤夾夾住動脈瘤根部,防堵血流進入動脈瘤,避免再次破裂,屬於精密手術,手術成功後復發率幾近於零,適用於前交通動脈瘤、中大腦動脈瘤及後交通動脈瘤等。而栓塞手術則是從鼠蹊部穿刺動脈,置入導管至動脈瘤處,以白金線圈填塞動脈瘤腔的方式治療,手術困難度相對低,但存在與動脈瘤大小成正比的復發率,適用於基底動脈瘤及高齡患者。徐賢達提醒,三高患者是動脈瘤的危險族群,因此患有慢性疾病者,須遵循醫師指示用藥,維持規律化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日夜顛倒,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另外,腦動脈瘤生長過程無明顯症狀,建議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做腦血管健檢,及早揪出潛在腦動脈瘤;若日常中出現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視力突然改變等,務必前往就醫。延伸閱讀: 從前胸痛到後背別大意! 當心是體內這顆不定時炸彈爆了 中風都是「養」出來的! 4件要命習慣快戒掉
-
2020-03-26 科別.腦部.神經
遇疑似腦中風怎麼辦 醫:4字訣判斷症狀後速送醫
新竹一名65歲的陳姓男子,日前準備吃午餐時,突然感覺頭暈、說話口齒不清,且右手、腳無力,他意識到很可能是腦中風,立刻請家人送醫,到院後急診室啟動急性腦中風檢查與處置流程,在發作3小時內的黃金時間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症狀在24小時內便逐漸恢復,目前已經痊癒。根據衛福部近10年來統計,腦血管疾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第2到第4位,且即使存活後通常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沉重的負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榮總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尹居浩表示,急性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腦中風類型,約占7至8成,血栓溶解劑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增加約3成的復元率、減少失能的後遺症,但施用時有3到4.5小時「黃金時間」的限制,一旦患者發生腦中風,必須分秒必爭緊急就醫。尹居浩指出,陳男因自身警覺性高,因此把握搶救時間,在腦中風發作3小時內就送急診接受治療,經醫護團隊合作下,順利完成檢查並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當遇到疑似急性中風症狀時,請民眾牢記口訣「臨微不亂」,「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爭取黃金治療3小時。尹居浩也提醒民眾,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避免三高,飲食少油、少鹽、不酗酒,每周規律運動及每年定期健檢,才是預防腦中風最好的健康策略。
-
2020-03-25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醫藥費高達500萬?心臟外科醫師一筆一筆來分析
國標舞女王劉真周日晚間病逝,傳出醫療費用高達五百多萬元,醫師表示,如果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置放葉克膜、右冠狀動脈支架、心室輔助器、開顱減壓手術等治療項目符合適應症條件,都有健保給付;但若是選用特殊牛心瓣膜、特殊塗藥心臟支架,或是不符合使用條件而置放葉克膜、心室輔助器等則必須自費,醫療費用的確會很高。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袁明琦指出,由於劉真是年輕患者,不適合採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因此選擇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目前此傳統手術健保有給付,所使用的瓣膜則是金屬瓣膜或豬心瓣膜,但如果家屬決定選擇使用特殊的瓣膜如牛心瓣膜,就必須自費,費用約為8萬元至10萬元。倘若心臟手術過程發生意外時,必須置放「葉克膜」急救搶救時,也會有健保給付,但不能使用太久,葉克膜只是讓心臟、肺臟暫時休息一下,一般只能使用一至二周左右,但若是沒機會救命、不符合急救搶救條件而使用時,則必須自費,費用約為12萬元至20萬元。此外,劉真置放了右冠狀動脈支架,也是有健保給付的,但若是選用塗藥心臟支架的話,就必須自費,一支支架約為7、8萬元至10多萬元不等。袁明琦進一步解釋,裝了葉克膜後,如果暫時無法等到換心,可以做一個橋梁手術,也就是裝置「心室輔助器」具有幫浦功能,幫助心臟運作,但是必須在患者清醒或單一器官無法恢復等條件下,才會有健保給付,否則必須自費,費用在150萬元至500萬元不等。不過,裝了「心室輔助器」並非萬能,袁明琦強調,發生血栓、腦中風的風險大,一旦發生了腦栓塞出血,必須進行開顱減壓手術,而此項手術也是有健保給付的,但腦部引流管選擇很多,有健保或自費的,須由患者家屬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使用材質。
-
2020-03-21 科別.腦部.神經
腦中風患者要降血壓? 醫師點出普遍3大迷思
58歲的張先生是一位公務員,先前因有高血壓及糖尿病,但都因為公務繁忙而疏於照顧自己的身體,二個月前有一天清晨起床,他突然覺得右側肢體無力、講話不清楚,被送至本院的急診室,經神經醫學部醫師診斷確定有左側大腦中風,隨而住至本院的神經醫學部病房治療及觀察。漢銘基督教醫院副院長暨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志明表示,張先生於住院期間手腳及講話功能逐漸恢復,但是血壓卻一直很高,經過一個星期治療,血壓收縮壓仍一直在160~170mmHg之間,家屬一直很緊張,詢問主治醫師是否有好好降血壓來治療病人;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回覆說有會診心臟血管內科,並且綜合其建議增加了2~3種降血壓藥物。以上情況常見於腦中風患者,尤其家屬又看見血壓居高不下,常膽心是否會「爆血管」有腦出血的情形發生,針對此個案有幾個臨床議題。1. 腦中風初期是否要「很」積極降血壓呢?在腦中風初期有所謂的「反應性高血壓」,也就是說因腦部血管栓塞的關係,血壓會較高以利血流「灌流」主腦部,這種情況是好的且有利於腦部的復原,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5~7天左右,所以若血壓有偏高,可以不用太緊張而急著降血壓,除非已經非常高(收縮壓>180mmHg)且病人臨床出現有頭痛、嗜睡、神經學症狀加重等,才需緊急降血壓。2. 頑固型高血壓如何處理? 「慢慢」降別心急 有些病人之前有高血壓,但都沒有好好控制,在腦中風時兩者同時加乘,這時不管用什麼血壓藥於病人身上,血壓都居高不下,這時處理的原則仍然類似上述(一)的情況,不用心急血壓「慢慢」降,只是頑固型高血壓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來降血壓,大約1~2個月的時間,這告訴我們不管是什麼疾病,平時都要好好保養控制,不要等到它失控才一發不可收拾。3. 腦中風位置於腦幹、小腦 不建議血壓降太低 在腦中風的位置一般可分為前腦循環及後腦循環中風,若腦中風的位置是發生在後腦循環,例如腦幹、小腦,不建議血壓降太低,這是因為根據統計,後腦循環的中風比較容易會再次腦中風,尤其中風後前三個月內,比前腦循環的機率高,所以會採用比較「保守」性治療方法,且不建議病人做激烈性的活動。總之,腦中風患者的血壓控制是一門學問,也需要病人與醫師在治療及控制上作良性溝通,這樣病情才容易控制,也避免再次中風的機會。(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 你一定要知道的6項腦中風檢查 中風不只會嘴歪眼斜 6情況也是常見後遺症 
-
2020-03-12 科別.耳鼻喉
春天早晚溫差大 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是這病發作高峰期
季節邁入春天,早晚溫差極大且病毒盛行,讓不少民眾鼻水直流、咳嗽不停,掛上了病號。資深耳鼻喉專科醫師李宏信提醒,除了一般的感冒外,季節交替時更是眩暈症發作的高峰期,有眩暈病史的民眾一定得特別留意與保重,以避免經常發作。根據患者主訴的輕重程度以及症狀,眩暈一般可分為良性姿態性眩暈、急性內耳炎、嚴重的中耳炎、脊椎基底動脈暫時性缺血或中風、梅尼爾氏症等。而季節交替時好發的眩暈多半屬於病毒感染的內耳炎,或是內耳微血管過度收縮或阻塞而發生暫時性缺血所引起的。李宏信表示,眩暈雖沒有直接性的致命危機,但發作起來仍會造成生活上極大的不便。所謂的眩暈,指的是患者即使處於靜止的狀態下,卻仍感到周遭景物天旋地轉,或是身體搖晃的感覺,且常伴隨有噁心、冒汗、臉色蒼白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反應,嚴重者雙眼無法睜開及正常行走,和一般的頭暈,昏昏沉沉的感受大不相同。目前已知眩暈患者若不接受適當治療,未來發生腦中風的機率較常人來得高,因此切勿輕忽,一旦發病需立即就醫。在治療上,李宏信指出,一般病毒感染或動脈暫時性缺血所導致的眩暈,多半會給予口服抗眩暈藥物,搭配維生素B群和鎮定劑讓患者服用,來穩定減緩眩暈症,且必須長期服藥,以改善內耳神經之生理功能,預防經常性的不定時復發。其他如良性姿態性眩暈,則會施行所謂的耳石復位術;梅尼爾氏症則會建議以神經機能賦活劑、血管循環促進劑和輕微鎮定劑來進行組合治療,幫助內耳平衡系統恢復作用。但當內耳淋巴積水情況較嚴重時,會配合使用利尿劑,幫助排除體內多餘鹽分、水分,降低淋巴液積水的壓力問題,症狀就會減輕。根據臨床觀察,普遍持續用藥並輔以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多能獲得良好的改善甚至痊癒,若服藥控制後依然反覆發作,雖然可考慮手術提升治療成效,即透過手術鑿開內耳,減少內耳淋巴液腫脹壓力,但因為手術部位接近腦部,必須謹慎以待,且有復發可能,除非是藥物已無法抑制情況下,不建議作為首要選擇,術前謹慎評估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眩暈本身雖沒有立即性的致命危機,卻可能是其他身體部位所發出的警訊,最常見的便屬中風。因此,一旦發現自己或家人有眩暈症狀,同時伴隨說話不清、吞嚥困難、視力模糊、肢體無力等現象,便需立即就醫治療,以免導致憾事發生。由於老年人是眩暈發作的第一大族群,主要與血管老化循環不良與三高疾病導致血管狹窄有關。家中若有年紀較大的長輩,在季節變化時需多給予關心,留心是否有眩暈的症狀出現,並陪同就醫治療,以預防最嚴重可能是中風之發生。家醫科李政道醫師則提醒,眩暈在診斷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詢問患者的病史作為依據。一旦發現自己或家人有眩暈的情形,建議詳細記錄發作的時間、發作的時長、頭部眩暈位置是否有改變,是否有合併其他症狀等資訊,都能協助醫師更準確進行判斷。★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3-10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生死拔河 醫嘆:4種心疾 求孕得用命來拚
國標舞女王劉真與死神搏鬥近月,病情惡化到出血性腦中風,必須開顱搶救,讓外界納悶:何苦要到鬼門關前走一回?外傳她想再為老公生個孩子,才冒險動手術;只是,有心臟疾患的女性這麼多,她們都能養兒育女,劉真為何要冒死一搏?劉真因主動脈瓣膜狹窄開刀昏迷,拔除葉克膜後,暫以心室輔助器撐住生命機能,等待換心。未料再遇腦中風,須優先動開顱手術取出血塊才能保命,親友、網友都不斷集氣祈禱,希望劉真能克服難關。主動脈瓣膜狹窄 為再生一個冒險?劉真已有個4歲女兒,演藝圈傳出她是為了再生一個,才冒這次險。心臟科醫師推測,劉真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毛病,生第一胎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後來可能有喘的感覺,才積極治療。影響生育最嚴重的心臟疾患,包括重度二尖瓣阻塞、主動脈瓣阻塞、肺動脈高壓、嚴重心衰竭等重度患者,懷孕會危及母子性命。輕中度患者可由婦產科及心臟科醫師合作調整用藥,仍可一圓生子夢。至於年輕患者,應及早決定是否生育,才能規畫適當治療方式,減少懷孕風險。「患者想求子 要用命來拚!」「這種患者想求子,就是要用命來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詹德富表示,包括主動脈狹窄、心室或心房中膈缺損等心臟血管結構性變化的孕婦患者不多,一年頂多1、2人,婦產科團隊須全程嚴陣以待,直到母子均安才能鬆口氣。常見孕婦的心血管疾患是高血壓,其次是心律不整,這些都在可控範圍內。主動脈瓣膜狹窄 懷孕猝死高風險女性生育很辛苦,懷孕期間為供應胎兒營養,心血管功能會有大變化,不但血流量增加40%到50%,心臟做工率也會提高30%到40%,所以孕婦容易疲倦、呼吸急促、頭暈。若主動脈瓣膜狹窄,為讓左心室送出更多血流,原本功能不佳的心臟負荷會過於沉重,日積月累造成心肥大,甚至血壓飆高造成主動脈剝離,有猝死的高風險。心房中膈缺損 懷孕恐肺動脈高壓至於心室或心房中膈缺損,這就像心臟會漏水,血流一直打不出去,造成心臟負荷變大,長期心臟會出現肥大而有心衰竭,甚至造成肺動脈高壓,血流進不到肺部而危及性命。生育風險高 懷孕前要仔細評估詹德富說,有這些心臟疾患的婦女,生育風險高,懷孕前一定要仔細評估,臨床上會建議先做手術修補,否則就別懷孕。高雄市阮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林伯彥也持相同看法,如果不修補,要直接手術換成人工瓣膜,可選耐用15年以上的機械式人工瓣膜,是當今主流,但須長期吃抗凝血劑,避免發生血栓,長期服藥也有胎兒畸形的風險;若用豬心等製作的生物性瓣膜,機能退化是缺點,可能5年內就要再開刀換新。換言之,劉真應該是在面臨置換人工瓣膜與修補手術的抉擇時,選擇了後者,卻在手術中出了其他狀況而昏迷。其實就算裝了人工瓣膜必須吃藥,也能設法避開胎兒畸形的問題。林伯彥收治一名30多歲女性,因故換了機械式瓣膜。最近她懷孕想留下孩子,醫師先減少她的抗凝血藥劑量,目前正密切觀察到36周後,改注射低分子類抗凝血劑,產前即停藥避免出血,生產後再伺機恢復施打防止血栓。劉真昏迷至今的醫療費用,醫界估計恐達上千萬元,若有足夠保險支應,實屬萬幸,否則這趟求子大冒險,代價不小。先天性心臟疾病者 保險業界怕怕其實,一旦出生就被確診先天性心臟疾病者,保險業界都拒絕往來,就是怕未來這筆龐大的醫療理賠。保險經紀業者吳玉山說,新生兒若有瓣膜缺損等問題,就算長大後瓣膜長好了,醫師也願意開證明,基於風險考量,願承保的業者仍少之又少。【你也可以看】劉真等待心臟移植 醫生點出手術成功關鍵
-
2020-03-08 科別.婦科
30至40歲女性常見健康問題有哪些?醫提醒小心相關病症
今天是婦女節,對忙碌的現代女性來說,該忙的還是要忙,該煩惱的事不會消失。但是,不管你正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都不能不照顧自己的健康。30歲以後,人生會經歷幾個分水嶺,身心靈的風暴,也會在不同階段出現。如何在各個階段安步當車,飲食、運動和心靈調適,不可或缺。30到40歲這個階段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有哪些?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婦幼醫學中心主任徐明洸說,輕熟女常見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缺鐵性貧血等症狀。育齡常見 子宮肌瘤、內膜異位徐明洸說,現代女性多晚婚,較晚生小孩,因而容易有上述的病症出現。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裏面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外面,隨著每個月經血來潮,在其他地方引起慢性發炎。他表示,這些組織除散落在腹腔或腹膜表面,也有可能長在卵巢或子宮肌層,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子宮肌腺症。其症狀有經痛、骨盆疼痛、性交疼痛、不孕,也因經血量多,長久下來就延伸出缺鐵性貧血等病徵。徐明洸提到,子宮內膜異位症不是惡性疾病,但很常見、也是慢性疾病,目前可透過手術、口服藥物治療,建議尋找嫻熟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科醫師診斷治療。熬夜、不當節食 帶來健康問題處於輕熟女階段的女性,看似活力旺盛,但雌激素分泌開始下降,工作或玩樂熬夜、不當節食等,可能帶來各種健康問題。徐明洸說,現代人習慣熬夜,飲食也不健康,經常暴飲暴食,吃下過多脂肪、高油和高鹽的食物,首先就得面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問題,這些都是誘發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以輕熟女來說,若生活型態不正常,更容易有心血管疾病,乳、胃癌致癌率也提高。因此建議不分年紀、性別,想要身體健康,最好還是保持作息規律、定時定量飲食。兼顧養兒育女與工作,職業婦女兩頭燒的困境,如何平衡?徐明洸表示,現在的家庭多半是雙薪家庭,也早已沒有所謂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建議先多跟丈夫溝通,共同分擔家務、照顧孩子。以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小孩距離先生公司較近,可請先生協助接送,洗衣、曬衣或打掃等簡單家務事,兩人共同承擔,還能促進彼此感情。如果雙方都得加班工作,家中長輩若許可,也可請祖父母幫忙帶孫,最重要的是兩夫妻的和諧與溝通,才不會讓其中一方累垮。選低GI澱粉類 快走慢跑都好至於輕熟女的飲食方式和運動,徐洸明表示,現在許多上班族、小資女多半是外食族,建議多菜少肉,挑選各類蔬果,台灣葉菜類、水果種類多,例如芭樂、番茄、地瓜葉等都是好的食材。他說,現代人飲食精緻又吃太多,體內用不完的多餘醣分轉換成脂肪,若怕吃澱粉類會變胖,則可挑選低GI澱粉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平時則除蔬菜,也可多攝取魚類、瓜果、豆類、瘦肉類,均衡攝取營養,就能保持青春活力。至於運動部分,他建議可以快走、散步或慢跑,只要一雙好的運動鞋就能開始,不僅達到增加心肺功能,也提升柔軟度,且到公園、運動場也能邊運動邊欣賞風景舒緩壓力,孕婦則建議嘗試游泳。常見尿道、膀胱炎 多喝水別憋尿建議這階段該做的健檢項目?他說,女性相關的健檢有子宮頸抹片、骨質密度分析、婦科超音波、人類乳突病毒檢查和乳房攝影跟超音波等。建議輕熟女定期婦科檢查,有性行為、30歲以上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35歲以上每年做乳房超音波檢查,預防子宮頸癌或乳癌病變。最後,徐洸明提到,女性尿道較短,加上離肛門近,容易造成如大腸桿菌之類的細菌感染,經常罹患尿道炎、膀胱炎。有些職業例如百貨公司櫃姐、銀行行員、老師,經常長時間工作,一忙就憋尿,更是容易患病。他提醒,女性同胞不論年紀,最好都不要憋尿、多補充水分,排尿及排便後要擦拭時,由陰道口擦至肛門,即由前往後擦拭,避免肛門周圍細菌的傳播。輕熟女健康表單怕發胖菜單● 可選低GI澱粉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燕麥粥、糙米飯。● 外食族建議多菜少肉,挑選各類蔬果。並攝取魚類、豆類、瘦肉類等蛋白質,維持營養均衡。小心相關病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缺鐵性貧血、尿道炎、膀胱炎建議健檢項目● 有性行為、30歲以上者,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預防子宮頸癌。● 建議35歲起,每年應定期做理學檢查與乳房超音波檢查。有乳癌家族史者更應定期追蹤。● 骨質密度檢查
-
2020-03-06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骨折、五十肩… 復健科醫師自己也走上復健路
我是復健科醫師,六年前的一次追跑跌倒意外,我的左肩鎖骨骨折了,後來還出現了五十肩的症頭,萬萬沒想到,我也會走上復健之路,真實的體驗了病人飽受疼痛折磨與復健的艱辛。鎖骨斷了術後手舉不起來事發當時,我是去追在操場裡跑的女兒,不慎跌倒撞到磚頭,左肩鎖骨立即鼓了起來,很痛。我還以為是脫臼了,一照X光才發現,鎖骨竟然骨折斷了,必須開刀,並以三角巾包著左肩左手固定。術後一個半月,拆除了三角巾,左手稍微能動了,卻發現手舉不起來、不能動,有了五十肩的症狀,造成生活起居上相當大的痛苦與困擾。直到現在,我仍然忘不了當時骨折的疼痛、手抬不起來的傷痛。穿衣、洗澡都很辛苦,左手無法勾到身體的後方;睡覺更痛苦,一平躺就會痛,必須半斜躺方式才能入睡。我的睡眠、體力因此都變得很差。拆掉骨釘每逢變天還是痛在骨折手術時左肩鎖骨有打上骨釘,開刀後一個半月能動時,我的左肩老是「卡卡的」、牽扯的痛,很多事都沒辦法做,懷疑是骨釘卡住了,希望能早日將骨釘取出,骨科醫師說至少半年後才能取出,但因為我的堅持,四個月後就將骨釘取出了。拆掉骨釘後,為避免肩關節肌肉沾黏會限制活動,我積極的復健一個月,即便復健過程難免疼痛,但仍持續的密集復健,每天雙手必做「往上、往後、外展、內收、外旋、內旋」六個復健動作,「關關難過關關過」,很快地,受傷部位恢復了活動度及功能。目前唯有在做左手平衡動作時仍會感到些許疼痛;當天氣變化下雨時,左肩就像氣象台般會隱隱作痛。將心比心鼓勵病人早復健走過骨折復健之路,在門診中,若看到有膝關節、肩關節骨折的病人,我都會建議開刀半年後就應該將骨板、骨釘拿掉,以免關節活動受限,肌肉會沾黏,並且應早點開始做復健治療,才不會骨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症問題。我更常以自身骨折、五十肩的復健經歷,鼓勵看診的病人要有信心,積極做復健治療,也示範標準的復健動作,讓病人學會回家跟著做。最近三年我愛上打羽毛球的運動,每周打二次羽毛球,讓我更有體力與活力,保持著年輕狀態,身材也維持得不錯,但卻有網球肘、足底肌膜炎的運動傷害發生,還好我是復健科醫師,懂得如何保養與復健治療。除了是復健科醫師外,我也是減重門診的醫師,對復健治療的病人來說,「吃對食物很重要」,必須好好控制體重、不能變胖,因此,「練肉」很重要,務必要吃足夠的蛋白質食物,同時也要做肌力運動。我現在的飲食是「吃菜配飯」,只吃少量的白米飯,並以吃清淡的菜色為主,肉類更要吃得夠;我每天早晚還會各做五十下「深蹲」肌力運動。此外,建議復健治療病人可多從事戶外運動,多曬太陽,可以增強肌力,並且預防骨質疏鬆。醫學辭典/五十肩五十肩又稱「冰凍肩」,是肩關節沾黏,以致活動範圍受到限制,患者會有疼痛感,但並不是非常疼痛。五十肩發生時,視肩關節沾粘的程度,肩膀活動範圍也因此受到限制。由於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患者身上,所以稱為五十肩。當肩頸肌腱發炎、受傷後,如果處理不當,或未加注意治療,未來就很可能會嚴重到變成五十肩。劉燦宏小檔案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兼醫學系主任、復健學科教授●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年齡:54歲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專長:●腦中風、頭部外傷●脊髓損傷運動傷害復健治療●肥胖症診斷預防及治療經歷:●台北醫學大學代謝與肥胖科學研究所教授●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復健醫學部主任
-
2020-03-03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等待心臟移植 醫生點出手術成功關鍵
國標舞女王劉真因動心臟手術陷入昏迷,裝上葉克膜搶救,目前改裝心室輔助器等待換心。振興醫院院長、心臟科權威魏崢今在「百歲人瑞置換主動瓣膜」的記者會被問及劉真狀況時表示,劉真不是他的患者不便評論,但依照專業判斷,心室輔助器裝久了會有血栓問題,且意識是否清醒是等待心臟移植的關鍵。魏崢表示,等待換心的過渡期,會先裝心室輔助器或人工心臟,兩者的差別在於心室輔助器是心臟外再放一個輔助,因此心臟還在;人工心臟則是整顆心臟被取代。但是心室輔助器分短期與長期兩種,短期的心室輔助器以振興醫院為例,最長裝到三個月、長期則有人裝到一至二年。但是魏崢說,由於心室輔助器容易造成血栓或感染問題,因此許多病人的問題並不在於心室輔助器可裝多久,而是等不到器官捐贈,便因血栓跑到其他器官,造成其他器官衰竭而去世,因此必須嚴密監控病患的狀況,包括是否有肝腎功能異常等。另外,在等待器捐通常由意識清楚的人優先排進等待名單,因此如果患者沒有清醒,就算了排到了也不能做。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李永在則表示,劉真屬高風險移植病例,曾接受多次手術,包括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裝葉克膜等兩次重大手術,再加上器官移植等於要開第三次;但若能等到器官,不要腦中風的話都還算好克服,因此前提是劉真要先清醒,且四肢保有一定神經功能,才有成功的希望。
共
3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