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肺炎
共找到
11250
筆 文章
-
-
2020-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也要找工作 就業博覽會線上起跑
企業職缺全都露 中南區25日展開畢業季來臨,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干擾,許多大專校院為避免群聚感染,延期或取消辦理校園徵才活動。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首次聯合全國大專校院及在地企業,分北中南區辦理「台灣就業通暨全國大專校院聯合線上就業博覽會」,北部地區近日率先開跑,有近2萬個職缺,活動持續一個月,供青年不斷電線上求職。中南區則在25日開跑。發展署表示,今年將原本由各大學舉行的實體就業徵才活動,全部整合為線上就業博覽會,等於各大學原本找到的廠商職缺全部一次上線,好處是學生可以一次看到所有職缺,且中南部大學畢業生都可以上線找工作,不必北上一個一個參加個別學校徵才活動。北部近2萬個職缺 徵才到6月17日昨天率先開跑的北部地區線上就業博覽會活動,是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華科技大學及臺北海洋科技大學等26所學校聯合參與。參與企業包括大立光、台灣高鐵、板信銀行、英業達以及廣達等500多家企業,共釋出近2萬個職缺,活動進行到6月17日,將近一個月。活動期間還將持續上架新職缺,讓青年能有更多元的職缺及產業可供選擇。發展署表示,本次線上就業博覽會各校都有專屬的職缺頁面,呈現與各校合作的徵才企業職缺,以方便青年線上瀏覽應徵。發展署提醒,目前受疫情影響,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視訊面試,建議求職者在面試前可先確認網路速度與穩定性、提前模擬以確認鏡頭觀看方向及對焦狀況,移除面試環境中生活雜物,避免面試背景雜亂等,影響面試表現。線上就業博覽會相關資訊可上台灣就業通網站-找工作查詢,或撥打24小時免付費客服專線0800-777-888。
-
2020-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落實防疫旅遊 阿中部長周六帶隊遊墾丁
為使社會大眾都能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也呼籲業者依循防疫新生活運動指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將於周六搭乘高鐵、實際走訪墾丁大街等景點,呼籲做好防疫就可恢復正常生活。除了陳時中,防疫五月天,包括副指揮官陳宗彥、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發言人莊人祥,加上備受指揮官盛讚「最年輕最帥」的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皆會一起逗陣逛夜市。莊人祥表示,本周末(5月23、24日)記者會走出疾管署移往屏東墾丁,除走訪墾丁大街,也會到全國最南邊的長照中心視察。希望業者依循防疫新生活運動指引,呼籲只要做好防疫就可恢復正常生活,民眾無須過度擔心,且只要個人及業者都能依循防疫新生活指引並確實執行,落實防疫之餘,也能放鬆享受生活
-
2020-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際疫情嚴峻 觀光局宣布:出團禁令延長至6月底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隨著國內疫情趨緩,交通部預計本月底啟動振興國旅三部曲,不過國際疫情依舊不容樂觀。為此,交通部觀光局今宣布,為配合防疫措施,將持續暫停旅行業組團赴國外旅遊及接待來台觀光團體入境至6月30日。觀光局表示,目前全球累計4百多萬例確診,分布於187個國家、地區,考量目前國際疫情仍屬嚴峻,為有效防疫及衡酌疫情發展,將持續暫停旅行業組團赴國外旅遊及接待來台觀光團體入境,從原本的5月底,延長至6月30日。這也是觀光局第二度延長禁止海外團出團、接待海外團入境的禁令。觀光局說,相關旅客參團赴國外旅遊解約退費原則,依據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14點(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第14條)規定辦理。後續將視疫情發展,適時調整公告事宜。觀光局提醒,旅客與旅行社間如因疫情影響取消國外旅遊行程,衍生退費爭議,得檢具相關資料先向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地址:台北市民權東路2段9號5樓,電話:02-25995088)申訴調處,倘調處不成,後續得再向觀光局申訴處理。
-
2020-05-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之下 專家提醒:長輩沒有染病不等於健康
自五月起,家屬可有條件探視長照機構的長輩,疫情之下,長輩的心理健康的危害,更勝於生理,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主任陳永銘表示,心理衝擊不會在一時半刻顯露,輕則睡眠障礙,重則焦慮、憂鬱,國內未有詳細的研究,但政府必須正視。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與中華亞健康協會,今舉辦「從疫情談老年人健康的維護」座談會。陳永銘表示,長輩是染疫後致死的高風險群,但台灣疫情發展受到控制,相對於生理健康,應該要更關注在心理健康,尤其是相對弱勢的長者,如獨居、經濟弱勢、入住安養院等,受到的衝擊將比一般社區內長者大。陳永銘說,國外疫情嚴峻,不少養護中心已成疫情重災區,子女完全沒辦法訪視,最多僅能隔著一道玻璃,暫時一解相思之苦,沒有子女的長輩,在減少社交刺激以及疫情的心理壓力下,陸續出現憂鬱與焦慮的症狀。對於沒有子女的長輩,機構及政府協助格外重要,陳永銘建議,機構應該要增設更多課程,讓住在機構的長輩度過這段期間,而獨居在家的長輩,政府也應該加派社工多做關懷,避免漣漪效應。台北經營管理學院院長陳明璋表示,除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也應開始養成,台灣長者營養狀況差,牙口不佳導致鮮少吃肉,蛋白質補充不足,蛋類、牛奶也攝取不足,無論是因應新興傳染病或是其他各種的疾病,都建議均衡飲食、保持運動、多曬太陽、多喝水才能維持健康。
-
2020-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成大製作口罩減壓墊 連新加坡醫護都來索取
防疫期間醫護人員辛苦,特別是長時間配戴口罩,不僅臉上都是壓痕,耳朵也會疼痛,成大Maker Factory創客工廠蒐集國外「口罩減壓墊」的設計加以改良,以3D列印方式生產,提供給醫護人員使用,效果相當不錯,甚至還有新加坡的醫院來索取。目前成大Maker Factory創客工廠免費開放3D列印原始碼在官方網站上,供各地創客工廠下載,號召大家一同加入3D印製行列,協助辛苦的醫療人員度過艱辛時刻。新冠肺炎在台灣的疫情趨緩,但口罩減壓墊對於需要長期配戴口罩的醫護人員來說依然是一件非常有用的物品。為了克服產量和成本的問題,成大Maker Factory創客工廠執行長林天柱正規畫未來要開模製作。林天柱指出,口罩減壓墊在3D列印技術沒有問題,但如何增進速度有待克服。一台機台一次可列印3個口罩減壓墊,但需2個半小時的時間。然而從3月份網路表單開放填寫申請開始,短短4天全台就有100多家醫療單位登記,總需求量超過2000片,甚至還有收到從新加坡填寫來的表單。每一版的口罩減壓墊製作出來後都會先給醫護人員試用,再從醫護人員給的回饋中做改良,目前口罩減壓墊已修改過4、5個版本。最初的設計,掛勾是尖形突起,醫護人員試用之後反應使用起來有點危險,有時候還會割斷口罩綁線,而修改為圓弧形狀。寬度上也有再做調整,雖然寬度越寬越好固定,但列印製作時間就會拉長。如何減少製作時間,又能達到舒適設計,是最費心處。目前口罩減壓墊片需求仍搶手,歡迎全台創客一起加入製作行列。
-
2020-05-20 新聞.用藥停看聽
高山旅遊安全嗎? 4個行前小撇步預防高山症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許多民眾紛紛取消出國旅遊行程,而轉往戶外活動。這時,想進行自然旅遊或是有意挑戰高海拔地區旅遊的民眾,千萬要注意高海拔疾病可能帶來的危險。初次挑戰登山的葉小姐因為登山前沒有先服用預防性藥物,登山過程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導致頭痛、頭暈、嘔吐等症狀逐漸加劇,因此敗興而歸。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為計畫至高山旅遊的民眾,整理預防高海拔疾病發生及用藥小撇步,提醒民眾在出發前依個人健康狀況,做好行前醫療諮詢,及服用高海拔疾病預防藥物,留意早期症狀,減少發病的可能性及嚴重性,安心玩平安歸。撇步1:行前就醫諮詢登山可強化心、肺、血液功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但隨著高度增加,大氣壓力逐漸下降,吸入的氧氣也隨之變少,當身體無法適應低氧、低壓的環境時,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等高海拔疾病。尤其是本身有慢性疾病、氣喘、懷孕或心臟疾病等情形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於行前4至6週,由醫師依其健康狀況,做專業風險評估或身體檢查,做好事前預防與開立備用藥品。撇步2:特殊族群需告知相關病史及過敏史高海拔疾病的預防或治療因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用藥包含:acetazolamide、nifedipine、tadalafil、sildenafil、dexamethasone等。本身有藥物過敏史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族群,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病史及過敏史,遵醫囑指示用藥,相關用藥建議注意事項如下:1.Acetazolamide:為一種利尿劑,因化學結構類似磺胺類藥品,所以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以及蠶豆症者皆不能使用。此藥物通常登山前一日就開始服用,可預防急性高山症,並且加速身體適應高地環境。服藥後可能發生會出現多尿、噁心、嘔吐、倦怠、周邊感覺異常(如臉頰、嘴唇、手腳異樣感)等不良反應。2.Nifedipine:有心因性休克病史的病人不能使用此種藥物。臨床上,此藥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狹心症,亦能預防曾有高海拔肺水腫病史的病人,再次發生高海拔肺水腫的機率。但需留意服用後可能有血壓下降、頭痛、心悸、熱潮紅及下肢水腫等不良反應。3.Tadalafil、Sildenafil:這兩種藥物是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也常用於預防高海拔肺水腫,但不可與預防及緩解心絞痛的硝酸鹽類藥品,或降血壓的甲型阻斷劑併用,以免出現嚴重的低血壓。此外,服用此藥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暈眩、臉潮紅等。4.Dexamethasone:屬於類固醇類藥物,可用於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但使用後無助於身體適應高地的環境。服用後可能有高血糖、高血壓和免疫抑制等不良反應。除非醫師指示,一般不建議連續服用超過7天,也不宜驟然停藥,避免症狀反彈發作。撇步3:上山後時時警覺,最好緩慢爬升除了用藥預防外,建議登山民眾飲食盡量以低脂為主,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及吸菸、飲酒等行為;慢慢提高上升的高度,讓身體適應高地環境,放慢速度,注意保暖,隨時注意自身及同行隊友的身體狀況,以降低高海拔疾病的發生風險。撇步4:留意高海拔疾病早期症狀若登山時發生:頭痛伴隨頭暈、噁心、嘔吐或虛弱等一個以上症狀時,可能已患急性高山症;一旦發生步態不穩、意識變化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或許已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此時若沒有妥善治療及處理,則有致死的風險,登山民眾若有以上症狀宜及早下山。喜歡登山健行的民眾一定要知道,高海拔地區的風景雖然引人入勝,但也要考量自身體能,量力而為,並做好事前風險評估與預防性用藥。出發前建議進行醫療諮詢,若有預防用藥之需求,應聽從醫囑指示,切勿自行購買服用,尤其是本身有藥物過敏史或患有高海拔疾病病史、呼吸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等高風險族群要特別謹慎。如果於登山期間,出現任何疑似頭痛、頭暈、嘔吐等症狀,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即為立即下山,必要時就醫治療。本文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 原文請點此
-
2020-05-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症狀新變化 免疫發炎恐引中風
新冠肺炎病徵多變,由血液疾病引發的中風、肺栓塞等,頻繁在重症病患身上發現。臨床發現,至少有30%的新冠肺炎重症病患有血栓現象,進而導致中風、心肌梗塞等死因,專家認為,這是由於免疫防禦機制所引發的發炎反應,使得許多病患即使沒有明顯呼吸道症狀,也苦於中風、血栓等。免疫機制引發血栓《科學人》報導,科學家們試圖從千奇百怪的病症中,找出主要的病症,目前有兩個比較可能的關鍵病症。第一個是因免疫系統對外來病毒的入侵所導致的發炎反應,而這樣的防禦機制導致了第二個症狀肇因:血栓的形成,這可以解釋為何許多新冠肺炎患者即使沒有呼吸道症狀,卻有血管阻塞的現象,而血管阻塞會引發如肺栓塞、中風等症狀。有些患者沒有明顯呼吸道症狀,卻受其他病症所苦,如腳趾有病變或疼痛的腫塊,再來是近期歐美國家大量出現在兒童病患身上、疑似川崎氏症的高燒、起疹子、紅眼、腫脹疼痛等。「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一個呼吸道疾病病毒,在臨床上竟然會衍生出這麼多種複雜的病症。」美國貝勒醫學院的國家熱帶醫學院院長霍泰茲表示。中風、肺栓塞根據全世界的統計,包括中國、法國、義大利和美國,雖然尚不知道出現血管症狀的頻率,但有些評估數據認為至少有30%的重症患者都是因為血管症狀所致,甚至在部分病例中,30歲到40歲的患者出現中風的機率大增。然而,血管相關的症狀並不是新冠肺炎獨有的現象,史丹佛大學的小兒傳染病教授馬爾多納多表示,過去患有敗血症的患者,整個血管中都會有異常凝血,「不尋常的是,血液阻塞的現象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出現得頻率非常高。」蘇黎世大學醫學院的心臟病專家魯斯基茨卡說,「肺是主要戰場,但這可以說是一個血管疾病。」【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團體演奏染疫可能性 維也納愛樂:保持距離不怕
有關管弦樂演奏者在團體表演時,呼吸換氣之間所散發的飛沫可傳到多遠的問題,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今天說,研究顯示,他們在團體演奏時,並無傳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額外風險。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Philharmonic Orchestra)團員們參加了一項實驗,將測量儀器放入鼻腔中,讓他們呼吸時產生的細微霧氣可供觀測。樂團今天寄給法新社的聲明指出,實驗結論顯示,「演奏者呼出的氣息,不會飄到80公分以外的距離」。這是管笛演奏者噴出的飛沫最遠可達距離;而弦樂器演奏者的氣息微沫在演奏中及休息時分別可以相傳多遠,則未觀察到明顯差異。研究結論指出,只要演奏者彼此間保持至少1公尺的距離,則他們在團體演奏時,風險不會比較高。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放緩之際,奧地利自4月中旬已放鬆舞台的防疫管制;自5月底起,劇院與音樂廳也准許容納最多100名觀眾。自7月1日起,則開放多達250人;另外,電影院也將恢復營業。8月1日起,各種活動的參加人數可達至500人;如籌辦單位的安全措施符合政府核准的規定,則活動規模可多達1000人。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只要嘗試邊境開放 都可能有第二波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許多國家邊境紛紛關閉,但隨著疫情逐漸趨緩,關島方面表示,由於台灣的確診個案很少,有可能會先對台灣實施免簽證計畫。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將台灣視為放寬邊境的國家「應該有很多」。除了關島,陳時中表示,將台灣視為放寬邊境的國家應該有很多,因為台灣相對安全。但儘管對方對我方放鬆,若當地有疫情,對於自當地回國者的邊境管制仍然不變,尤其在旅遊方面。另外,4月初才結束封城的中國大陸武漢市,再度傳出新增本土感染病例,因此將對民眾進行普篩,以防爆發第二波疫情。對此,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1月23日武漢封城時,大約五、六萬人感染,實際上是否只有這些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由於武漢人口約1000多萬人,若只有五、六萬人感染,以新冠肺炎通常一個人可以傳染2.2人,平均群體必須55%有免疫力才不會再傳出去。目前感染人數,不論是不是只有檯面上五、六萬,或更多,都難達到55%,還是有機會發生個案傳染。但這不會只在武漢發生,在任何嘗試解封或開放邊境國家都有可能發生。陳時中進一步表示,相信中國疫情比宣稱的要大很多,連中國學者都說一開始下情不能上達。但經過中國強烈封城與小區封閉,相信會有效果。陳時中說,如果真的只有一些小區出現狀況,不用太擔憂,但就怕有第二波隱匿,為了要復工順利,為了在WHA期間狀況看起來平穩。以中國現在的情況不用太擔憂,但以該國習慣性隱匿,提高警覺也是應該的。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人把病毒傳猴硐貓村 新北動保處呼籲拍照代替逗貓
瑞芳猴硐貓村是新北市知名景點之一,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新北市動保處加強貓村及貓咪衛教資訊站消毒,採QRcode實名登記,管控入館人數,呼籲到貓村遊玩的訪客,除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拍照代替逗弄貓咪,以維護貓咪健康。猴硐過去曾盛產煤礦,因礦業沒落而沉寂,當地風景優美,如今已轉型貓村並發展觀光,成為國際知名景點,現在貓村猴硐車站附近街貓約125隻,店貓22隻,目前健康狀況都良好。動保處表示,5月初市府宣布漸進式開放公有封閉場所設施,動保處在貓咪資訊站設有駐點人員,每日巡視貓咪健康情形,遇有突發狀況、需協助之貓咪會緊急安置,同時向遊客宣導動保法規及貓咪衛教相關知識。遊客如要進入貓咪資訊站,需掃描QRcode實名登記、採單一出入口管制進入場館人數,並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另外,餵食志工在進入貓村前,會在火車站內先測量過額溫,餵食貓咪前先進行手部消毒,密切注意觀察貓咪健康情形,如有異常狀況會通報動保處協助醫療照護。農業局長李玟表示,有鑒於國外有貓被人傳染新冠肺炎的零星個案,目前並無動物傳染給人的案例,為防範疫情,呼籲民眾不要碰觸貓咪,動保處也派員在出入口幫民眾酒精消毒手部,宣導拍照代替逗弄貓咪,提醒民眾勿將家中寵物帶往貓村。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3招運動在家就可做 舒緩規律運動KO肩頸痠痛
新冠肺炎期間,部分民眾待在家上班,一位30歲的女性上班族即遇上宅在家的遠距工作,但過度使用電腦的結果,卻引起肩頸痠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指出,若未治療或適度運動,有可能出現頸因性的問題,輕則頭痛,重則引起頸椎退化,專業物理治療師張藝薰並示範在家就可做三招的舒緩規律運動,改善肩頸痠痛並兼顧防疫。「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指出,不要小看肩頸痠痛,這症狀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若是覺得休息就會好而忽略,長此以往,反覆出現的結果,輕則易出現頸因性頭痛,重則還會引起頸椎提早退化、頸椎椎間盤突出及頸椎骨刺增生。「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張藝薰物理治療師指出,這起病例幸好經過楊院長建議她接受物理治療,包括,熱敷、電療及牽引等,漸漸獲得改善。因考量防疫,民眾選擇減少外出或少去健身房運動,宅在家的機會增加,張藝薰物理治療師特別示範在家就可做三招的舒緩規律運動,幫助改善肩頸痠痛,對於3C產品的高度依賴者、上班族及考生等,亦都很適用。第一招【收下巴運動】,坐椅子上,將雙手放在大腿上,兩眼平視前方,然後將整個頭往後平移,可以用手指輕微扶下巴做輔助,記住千萬不要抬頭或低頭,這樣的姿勢維持10秒後放鬆,休息20秒後再進行下一次,總共進行15次。此運動可以將椎間盤歸位,還能伸展頸部緊繃的小肌肉。第二招【聳肩運動】,坐椅子上,雙肩向上聳起靠近耳朵,維持10秒後放鬆,共做10次。此運動可改善肩頸痠痛。第三招【體側伸展運動】,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十指交叉,雙手伸直向上,掌心向左,身體彎曲向左側,維持姿勢20秒後換邊,每邊各做20次。此運動可促進肩頸周圍的血液循環。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周六「坐爆」北車站 陳時中:不能避免群聚要戴口罩
台鐵台北車站內黑白相間的棋盤格大廳,是北車特色之一,常見民眾席地而坐聊天。為防範新冠肺炎,台鐵2月29日起禁止民眾在此群聚。本報昨天台鐵擬對北車大廳實施永久禁坐令,引發各界關注,就有網友在網路上發起活動,要在本周六「坐爆北車」。台鐵表示疫情期間如果故意群聚,按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規範,是可以依法開罰的,會再掌握狀況。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相信開放時,對於每個開放步驟與方向都有不同見解,但這個時候非必要群聚也是要避免,若不能避免要戴口罩。昨天下午交通部長林佳龍也表態,理念上支持在疫情結束之後,評估適度開放北車大廳給包括移工在內的民眾,特別定節日或假日使用,但必須管理得宜,此案已交由台鐵研議規劃。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因現在仍處疫情期間,可其他經各級政府機關公告之防疫措施。各機關、團體、事業及人員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違者可裁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
-
2020-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夏季高溫能否遏止疫情 美研究:可能性微乎其微
北半球夏天腳步近了,氣溫節節攀升,然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今天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報告說,夏季高溫不大可能顯著遏止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法新社報導,過去幾個月來的多項統計研究顯示,氣候與新型冠狀病毒之間的關聯微乎其微,在較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病毒較不可能擴散的情況幾乎不存在。不過,這些研究仍在初步階段,氣候與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之間的確切關係大多還不明朗。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並未徹底排除兩者之間的關聯,但得出的結論是,氣候對病毒傳播的影響「微不足道」。報告指出:「我們的研究顯示,如果沒有有效的控制措施,氣候較潮濕的地區可能爆發嚴重疫情,而夏季天氣不會大幅遏止疾病大流行。」普林斯頓大學環境研究所(PEI)博士後研究員貝克(Rachel Baker)說:「我們推斷,在疫情大流行初期,較溫暖或潮濕的氣候不會減緩病毒的傳播速度。」儘管氣候、特別是濕度在其他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研究顯示,更重要的因子是,人們普遍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缺乏免疫力。貝克說:「我們的確看見氣候對大流行病的規模和時間存在若干影響力,但一般而言,由於大眾非常容易感染,因此無論氣候條件如何,疫情都會迅速傳播。」貝克說,疫情在巴西、厄瓜多和澳洲等國家擴散,顯示較溫暖的氣候條件對遏止這種大流行病幾乎沒有發揮作用。研究人員說,若沒有強有力的防控措施或疫苗,這種冠狀病毒恐持續感染全球眾多人口,「在未受感染的宿主數量減少後」,將演變成季節性疾病。
-
2020-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普吃奎寧「預防」新冠肺炎 張上淳:效果待臨床驗證
美國總統川普昨日在白宮答覆記者提問時主動透露,他正在服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用量為一天一片,以避免感染新冠肺炎,且已服藥約十天左右。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奎寧作為預防用藥仍要等臨床試驗結果,才知道是否有效果。張上淳表示,有關預防用藥的部分,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有幾個設想的方式,針對接觸者去研究藥物的預防效果,還是要等臨床試驗結果出爐,才知道是否確實有效。疫苗部分,張上淳說,先前跟大家說明,全世界有百種以上開發中的疫苗,也有十種以上進到臨床試驗,最近美國公布的民間藥廠公布第一期臨床試驗看來效果不錯,比較低或中等劑量,注射十五位受試者,副作用小、且產生抗體反應相當不錯,讓大家覺得短期內有機會有好結果。
-
2020-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肺部嚴重感染 恐致免疫系統暫時停擺
澳洲及法國研究員今天表示,患有嚴重肺部感染後康復的患者會出現抑制身體免疫反應、提高肺炎感染風險的「免疫疤痕」。許多罹患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患者正是因為肺炎而殞命。這項針對人體及老鼠進行的研究顯示,身體免疫反應會在一些嚴重感染後暫時停擺,使得患者更容易被新的細菌或病毒疾病侵襲。澳洲墨爾本大學的彼得多哈堤傳染及免疫研究所(Peter Doherty Institute for Infection andImmunity)及法國南特大學醫院(UniversityHospital of Nantes)組成研究團隊,發現構成免疫系統第一道防線的細胞,又稱巨噬細胞,在嚴重感染後會「陷入癱瘓」。巨噬細胞能消滅細菌、發出警報,讓體內派遣免疫細胞前往感染患部。消除威脅後,巨噬細胞就會收工,身體恢復正常運作。但研究員分析有多次嚴重感染的患者血液樣本後發現,患者的巨噬細胞已停止作用,這讓患者在院內罹患肺炎等其他致命感染的風險更高。光是在歐洲,每年就有約50萬名住院患者感染肺炎,其中約10%喪命。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統計,自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於去年12月出現以來,已在全球造成約480萬人感染、31萬8000人病故。研究員還發現重新喚醒巨噬細胞的觸發器或開關,是一種名為SIRP-alpha的受體,可將巨噬細胞復原到「全盛狀態」。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發現可左右未來處理院內感染的方式,包括省思使用抗生素的慣例,畢竟超級細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愈來愈強。這項研究報告刊登在期刊「自然免疫學」(NatureImmunology)中。主要撰稿人、多哈堤傳染及免疫研究所的維亞當戈斯(Jose Villadangos)說:「我們相信另一種方法是重新讓免疫系統充滿能量,讓免疫系統脫離癱瘓狀態,也就是先一步預防陷入癱瘓,這樣患者就可以不靠抗生素也能保護自己不受其他感染。」
-
2020-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川普吃奎寧防疫 感染科醫師:一般民眾不建議
連川普都吃奎寧類藥物預防新冠肺炎。美國總統川普昨日在白宮答覆記者提問時主動透露,他正在服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用量為一天一片,以避免感染新冠肺炎,且已服藥約十天左右。讓外界不禁好奇,吃奎寧類藥物是否有助益、是否任何人都適合吃?感染科醫師表示,奎寧類藥物用在治療新冠肺炎上,以目前國外臨床研究來說並無顯著效果,但若以「預防」來說的確有些助益,不過因長期服用奎寧類藥物會有心律不整等副作用,若要使用,可能要以新冠肺炎確診者的相關接觸者來作為預防,且應需醫師專業評估,一般民眾則並不建議。川普早前曾推薦羥氯奎寧,聲稱可用來治療新冠肺炎。不過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今年三月在白宮例行的疫情簡報上,則強調在沒有對照臨床試驗前,不能下定論;美國目前也正在進行雙盲隨機分組有安慰劑的萬人試驗,研究奎寧對於「預防」新冠肺炎的效果,該研究仍在進行中。對此,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奎寧類用藥用在新冠肺炎上,應分為預防與治療兩層面來談,預防方面,除美國上述研究仍在進行中外,也已有其他實驗室以體外細胞進行實驗,顯示的確有部分預防效果。而在治療上,包含中、法等國家,日前也曾有臨床治療研究,如法國曾有對約30名確診個案治療的臨床研究,初期雖看似有效,但最後證實並無明顯效果;另外,巴西更有提早終止相關研究的情形。黃玉成說,因日前新聞也有報導,川普身邊幕僚曾傳出確診消息,故川普以相關接觸者身份來預防性服用,他認為是合理的。不過黃玉成也強調,奎寧原本是瘧疾用藥,服用後可能出現心律不整的副作用,臨床醫生必須知道患者有沒有慢性疾病史,如心血管、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基本上都會避免使用奎寧類藥物,以免嚴重副作用發生。
-
2020-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紐約新冠肺炎分析:亞裔美國人染病率低於其他族裔
南華早報報導,儘管美國境內的亞裔族群在疫情中被懷疑會傳播新冠肺炎而遭鄙視和攻擊,但數據顯示,他們最不可能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也比較低。居住華府地區的宋辛蒂(譯音)是退休公務員,3月初之前就取消所有出遊計畫和醫生約診、不上館子、不約朋友聚會、不進超市,偶爾出門必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她說:「我們知道這個病很致命。不過每次我們出門,大家都覺得我們反應過度。」紐約市新冠肺炎確診和致死案例分析數據顯示,亞裔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是包括白人在內所有族裔裡最低的,而且通常差距很大。截至5月14日,在紐約市,亞裔死亡率為每10萬人有122人,遠少於非洲裔的265人、拉美裔的259人和白人的130人。洛杉磯的類似數據也發現,亞裔感染率最低,死亡人數則略高於白人。凱瑟家族基金會的研究發現,少數族裔不成比例地受疫情重擊,這與收入較低、工作性質導致更多曝險,以及原本就罹患較多其他病症有關。但在包括白人在內的所有族裔裡,亞裔患重症的風險最低。儘管這些都是初步數據,病毒還有許多未為人知的部分,但專家認為,有幾個因素可能有助解釋亞裔感染率和死亡率較低。其中之一似乎是「微信因素」。華埠居民很早就從社群平台得到相關警告。加上2002-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爆發的經驗,亞裔很早開始囤積食物、避免外出,而許多亞洲食品雜貨店和其他企業早在地方當局頒布規定之前就開始保持社交距離。亞洲人也早早就戴起口罩。而隨著歧視、言語和肢體攻擊加劇,許多亞裔避開人群,感染率因此降低。流行病學家還說,居住在紐約市的中國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新移民,因為較少吃油炸食品、紅肉和糖,比一般美國人健康。專家說,社會經濟因素也有關係。總的來說,亞裔的經濟狀況和教育程度高於其他族裔,這意味更多醫療保險、更多儲蓄可以熬過居家避疫限制,以及更大的居住空間以保持社交距離。
-
2020-05-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美新冠疫苗人體試驗 報捷
美國首個新冠肺炎人體接種試驗第一階段出現「正面」結果,製藥業者Moderna的報告顯示,研發疫苗能提升免疫系統,受試者的抗體數目等同或超過已痊癒的患者。Moderna預計7月展開最終階段臨床試驗。Moderna在18日宣布,疫苗mRNA-1273試驗結果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僅有些微副作用。Moderna為美國首家投入人體臨床試驗的生技公司,從解讀基因序列到研發疫苗僅用了42天。介於18到55歲的受試者前後注射兩次疫苗,間隔為兩周時間。注射較低劑量疫苗的受試者,出現的抗體數與痊癒者相同,劑量較高者則出現更多抗體。Moderna執行長班賽勒表示,mRNA技術產生的抗體數超越自然感染者,應當提供更長的免疫力。消息一出激勵Moderna股價在18日早盤勁漲逾30%,也對美股大盤產生激勵作用。班賽勒說:「我們創造出能阻止病毒複製的抗體,這是非常好的跡象。這份數據再好不過了。」他表示,疫苗的安全性總則(safety profile)看似良好且接種後出現正常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紅腫,以及出現短暫發燒和發冷。預期不久後將進行第二階段試驗,預估最終臨床試驗將於7月展開,屆時將有上千名健康受試者參與。對於解除社交距離措施和安全重啟經濟而言,疫苗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疫情迄今已感染全球逾470萬人,並奪走超過30萬條人命,促使製藥廠、學術機構及政府紛紛投入疫苗研發的全球競賽。而歐洲藥品管理局主管萊希同日則表示,歐盟可能在未來幾天初步批准新冠肺炎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上市,「我們可能在未來幾日頒布有條件的藥物上市許可」,盼藉此加速讓該藥物流通到市面上。
-
2020-05-19 醫聲.數位健康
病患需求.困境/台大公衛學院:未來防疫 恐臨8隱憂4不足
台灣防疫有成,一個多月沒有本土病例,不過,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可別高興地太早,新冠病毒耐高溫,預計「持續傳播」,台灣仍面臨八大隱憂、四大不足之處,須做好準備,才能面對秋冬季節的另一次挑戰。台大公衛學院昨舉行說明會,金傳春以「下一波流行的防疫整體戰」為題,發表專題演說,認為同為冠狀病毒家族成員的MERS,可以存活在沙漠五十度高溫環境中,新冠病毒恐「持續傳播」,特別是高人口密度的國家與地區。台灣雖是防疫模範生,金傳春認為,仍有些環節較弱,包括長照機構感染控制,以及負責採檢和通報及核查作業的專責人員仍未全部到位;另在,慢性病領藥方式、遠距醫療等部分,均可再加強注意。金傳春指出,台灣防疫仍有八大隱憂,分別為,未感染的易感染者人數眾多、中國大陸疫情變數大,至今檢測量能仍然不足,以及台灣尚無敏感度高、特異性強、正預測值高的快篩法;因確診者人數較少,以致臨床與診療經驗有限,再者,秋冬可能仍無國產疫苗,進入冬季後,恐面臨人、禽流感與新冠病毒三挑戰、台灣科技研發起步晚、與未由「全球傳染病」整體觀協助他國齊心防疫。對未來防疫,金傳春建議,境外移入者採兩採檢且用不同法檢測。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感控評鑑須加強、各縣市宜有防疫諮委會且須以「區」單位社區防疫力,並盡速擬定未來施打疫苗優先順序,才能打贏這場全球疫仗。立法院厚生會昨也舉行「新冠肺炎政策對談」討論會,學者除呼籲盡快擴大檢驗能量,掌握疫情情況,以有效決定國家解封時機點,也強調國家防疫政策未來要有一致性。另外,外媒報導,我國將與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共同合作一項國外旅客檢疫和檢測計畫,提供重啟國際旅遊新規章。疫情指揮中心證實有這計畫。
-
2020-05-19 科別.心臟血管
憂疫情怕就醫 心臟病患未按時拿藥導致心肌梗塞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不少人視醫院為畏途,衛福部苗栗醫院今天指出,臨床上遇到數名心臟病患因未按時回診拿藥,反導致心肌梗塞,險些喪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台灣連續11天零確診、連36天無本土病例。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急診室主任蔡昌宏表示,過去疫情嚴峻時,希望民眾小病別跑大醫院,但現在更要呼籲「若身體不適千萬別硬撐,尤其是年長、心血管病史等高風險者,身體有異狀應立刻就醫」。蔡昌宏指出,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年初時來勢洶洶,醫院被視為病毒多的高風險區,許多民眾因為疫情不敢到醫院就診,臨床經驗中有幾個心臟病案例,因為藥物吃完,不敢回診拿藥未按時服藥,導致心肌梗塞送醫,緊急做心導管手術搶救,情況一度危急。他表示,醫院急診、門診出入動線嚴格分流管制,落實各項防疫措施,每天定時環境消毒,其實很安全,可以安心就醫,如果因過度擔憂疫情而不敢就醫,恐導致病情延遲而惡化,反而增加風險。醫師提醒,若有出現意識變差、呼吸急促、胸悶盜汗、發燒不退、厲害咳嗽、嚴重腹痛、劇烈嘔吐、口齒不清、突然肢體無力、頭胸腹部挫傷等危急症狀者,一定要立刻就醫,以免延誤而危害性命。
-
2020-05-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與他國共享隔離圈或旅遊泡泡?陳時中:還不放心
隨著各國疫情逐漸趨緩,跨國邊境解封成為熱議話題,包括紐澳等國提出「亞太隔離圈」、「旅遊泡泡」等概念,基於國與國之間對於檢疫措施之互信,減少入境後需要隔離檢疫的時間。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不會主動與外國接洽此事,預計還是先考慮開放短期商務需求,至於旅遊或擴大開放,則需要更多科學證據再進行研議。陳時中表示,有意與台灣共築防疫泡泡的國家,必須要提出完整的相關計畫,台灣沒有主動去接洽,但確實已有很多國家向台灣招手。外交部和外館都有在談,但就目前所蒐集到的資料,還是認為相關國家的疫情還是稍微嚴重了一些,比較不放心。陳時中說,目前在考慮的是容許短期商務的入境,但針對旅遊或是擴大開放時,還需要能有一個更有效率的制度,以及科學證據的支持。或許得等到台灣正與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將共同合作的檢疫和檢測計畫結束,才能釐清未來入境後隔離檢疫天數從現行14天縮短的可能性。
-
2020-05-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指揮中心嗆新北? 陳時中秀資料指紓困效能第一是竹市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擴大紓困方案議題持續在地方延燒。新北市政府自行製作手冊提供行政人員參考,各縣市搶著來要,市長侯友宜還說「不曉得中央是不能還是不會」。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拿出資料表示,受理件數與核定件數最多都是新北市,「因為人口本來就最多」,但以核定案件與受理案件的比例來看,受理效能第一名是新竹市。陳時中說,紓困核定比例與效度,從資料中裡面可看到,受理件數與核定件數都是新北市為最多,但因人口本來就最多。不過若以已核定案件數與受理案件數來看,效能第一名是新竹市(47.4%),桃園市(42.4%)、新北(28.6%),金門縣(27.9%),台南市(26.8%)。「中央會做、能做,也做了!」陳時中表示,很高興地方盡量精進相關作為。中央是已經做了相當的解釋,希望大家互相激勵努力,可以及早幫助民眾得到紓困。受理案件數占縣市人口百份比,以是台東縣(1.296%)、台南市(1.266%)、高雄市(1.161%)、屏東縣(1.155%)、南投縣(1.136%),這五個縣市居民紓困需求最高。紓困受理件數前五名為新北市(39695件)、高雄市(32183件)、台中市(27724件)、台南市(23820件)、桃園市(23063件)。核定案件數前五名為新北市(11373件)、桃園市(9780件)、台中市(6466件)、台南市(6391件)、高雄市(5235件)。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出口不用等到六月底! 陳時中:現在就可接單
經濟部政務次長王美花今上午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指出,國內口罩單日產能已達到2000萬片,未來上看每天2500萬片,經濟部已著手規畫口罩出口解禁事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首度鬆口透露,「現在就可以接訂單了!」而口罩開放出口的時間點,將原先預定的六月底早很多。隨著口罩產能日漸提升,之前曾傳出六月底才能夠出口,廠商因不確定開放外銷的時間,因此不敢先接訂單,有些廠商擔心,要是等疫情都快結束才能接單,會影響利潤。今天陳時中首度鬆口說,不用等到六月底就能出口,而且廠商「現在就能接訂單」。台灣對於聲援世界各國防疫物資不遺餘力,過去都是援贈。截至目前為止,臺灣總共援贈80多個國家2750萬片口罩,131臺熱像儀、3萬5000支額溫槍以及250組體溫自動量測系統。接下來繼續規劃第四波援外物資,總共會有約2350萬片外科口罩、116萬片N95口罩、17萬件防護衣、60萬件隔離衣、80臺呼吸器、34臺PCR快篩檢測儀,以及50萬片奎寧等,協助全球共同防疫。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國內疫情趨緩 全中運擬七月恢復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不但中華職棒率先開放民眾進場開球,各縣市運動場館也逐漸開放,因此許多民眾關心其他各類比賽是否開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近日會決定,可能七月中下旬恢復舉辦。陳宗彥表示,比較大型的運動如全中運、全大運,近日全中運籌委會將做初決定,是否七月下旬恢復,全中運若能舉辦,全大運等應也會陸續恢復。但儘管全中運恢復,各種運動保持社交距離的程度不同,是否會有開放的先後順序?陳宗彥則表示,運動選手和觀眾應該分開,就像一開始HBL和HVL是封館比賽,選手皆是固定球員、教練也會掌握其健康情形,賽事的舉辦主要分為是否開放給觀眾的差別。陳時中則補充表示,運動賽事的開放考量一個是運動選手本身,一個是觀眾;選手是特定對象,平時會做健康管理、評估,觀眾則是不特定對象。至於一般民眾,是否也應避免和不特定人士一起運動、打球?陳時中則笑稱,贊同這個想法,或是「打球距離三步遠」。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美合作研究跨國檢疫天數 可能成為各國邊境解封指引
外媒報導,台灣政府與美國史丹佛醫學院將共同合作一項國外旅客檢疫和檢測計畫,提供重啟國際旅遊新規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證實確有此事,這項計畫將研究互信的兩國之間,若旅客出境前實施檢疫措施,入境後隔離檢疫時間能否從現行14天縮短。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美這次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在於,有可能成為未來各國邊境解封的操作指引,也將是「台灣模式」成就的一環。張上淳表示,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公衛專家確實有提出這樣的雙邊計畫,希望6月開始進行。目前初步的計畫是出發前就要採檢,旅客需要在機場附近的旅館檢疫一兩天時間,這部分的經費,美方的教授已經找到願意贊助的經費來源。確定陰性者才共同搭乘班機,進到台灣以後一樣進行居家檢疫14天,這群人檢疫期間會定期做篩檢。張上淳表示,除了上述的前端檢疫組,還要對照另外一組沒有前端檢疫,僅入境後接受居家檢疫14天的旅客。兩組比較之下,想要了解有接受前端檢疫措施的人,能否減少居家檢疫時間,不需要待到14天。張上淳說,這個研究室希望討論清楚,「萬一病毒將長久持續存在世界各國,檢疫的天數是否有變通和修正的可能性?或許不用每個國家都檢疫14天,因為這對國際間的交流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此雙邊研究計畫,陳時中有正面的評價和期待。目前台灣也只允許符合特殊情況的外籍人士入境,入境後也要求居家檢疫14天。不過,台灣未來勢必要有某種程度的開放,「當然希望時間可以縮短來」,但還需要有科學證據支持的方式。「我很高興,因為對方的機構是可信任的,台灣也是可信任的」,未來這樣的研究發表出來,對於世界各國未來邊境解封互相交流會有幫助,「如果能夠成為一個guideline(操作指引),也是台灣模式成就的一環。」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跳舞戴口罩不切實際?陳時中:可以跳遠一點
國內新冠疫情趨緩,已連續11日零確診。而隨著疫情降溫,球場激情也升溫,中華職棒讓觀眾進場人數增至2000人,但有觀眾會離開自己座位,並未保持良好社交距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四球團與聯盟應一起落實防疫措施。陳宗彥表示,職棒現開放2000人,也開放可購買盒裝食品,但希望能按照申請的計畫,觀眾應該坐在原來的座位。即使去購買食物,買完也必須要回到原座位,親子也應坐在指定位置。希望希望職棒四個球團以及聯盟能按照規定一起落實。針對酒店實名制管理,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酒店客人可做各種方式的登記,不一定要實名制登記,主要目的為確保疫調能快速掌握,只要實際能聯絡到消費者便沒有問題。若地方政府要用更嚴格的方式管力,指揮中心也不會反對。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KTV很難保持社交距離,且酒店戴口罩接客不切實際。陳時中則回覆,「這思考沒有那麼複雜」,更反問「到底防疫重要還是跳舞重要?」陳時中說,想要跳舞就要跟著防疫基本架構,而非想要跳舞而不顧防疫,否則可能會造成其他災情;「或是跳舞也可以跳遠一點」。另外,在兩岸貨運航點上,目前只開放五個機場,有業界希望可放寬。陳時中則說,若在防疫上沒有妨害的話,可請航空公司提出來做討論,若有適當規畫、不妨害疫情,沒有反對理由。
-
2020-05-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WHO:兒童發炎怪病 疑新冠病毒引起
世界衛生組織(WHO)15日呼籲全球近一步了解一種罕見的發炎併發症,這種兒童和青少年罹患的疾病可能與新冠肺炎有關。南華早報報導,WHO於15日說,「迫切需要」從世界各地收集更多數據,以更深入了解這種併發症,其中有些症狀與中毒休克和川崎症類似,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其他症狀包括發燒、起疹子、嘴巴或腳發炎、低血壓或休克、胃腸道或心臟問題等。之前的報導顯示該併發症可能與新冠肺炎有關,但尚未得到證實。截至目前,雖然患有嚴重發炎併發症的病例數不多,但WHO呼籲全球衛生服務機構共享有關發炎併發症的潛在病例數據。疫情嚴重的美國紐約州迄今已通報102例這樣的病例,其中三人死亡,全美有220例疑似病例。在2月18日到4月20日期間,義大利北部貝加莫省的一家醫院收治10名出現這種併發症的兒童,其中八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澳洲國立大學醫學副教授、傳染病專家塞納納耶克表示,「這似乎是罕見情況,如果與新冠肺炎有關,美國和歐洲出現此類病例是因為有太多人感染新冠肺炎」。他說,沒人期望在孩童身上看到這種狀況,這是一個意外的發現,但疫情爆發至今才過五個月,我們仍在了解新冠病毒。並指出這種併發症可能也與其他病毒有關。美國14歲青少年麥克默羅4月中旬開始出現起紅疹、眼睛發紅、胃痛等症狀,身體甚至長出一顆網球大小的淋巴結,伴隨著高燒、心跳加速和低血壓,最後導致心臟衰竭住院治療,目前已逐漸康復。而麥克默羅和其他躲過死亡的孩童經歷都能供醫生、衛生官員和急於了解這種神秘病症的父母參考。麥克默羅的主治醫師加尼亞表示,他本來很可能會死的,發生心臟衰竭後,其他器官可能會跟著衰竭,所以相當難存活。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灣無緣WHA!陳時中坦言沒有機會 要向WHO提抗議函
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今天下午6時以視訊方式舉行。衛福部長陳時中坦言,目前都沒有收到邀請函,「我們已經努力到最後一刻,但目前看似沒有機會了。」他表示,將表達遺憾和不滿,已向WHO提出抗議函。陳時中強調,希望WHO可以堅守中立立場,不受政治干擾,全球健康權應該是平等的,台灣很願意提出協助,願意關注全球人的健康,這次沒辦法參與大會,和大家分享新冠肺炎防疫,相當遺憾。外交部長吳釗燮也表示,非常遺憾,沒有收到邀情函,WHO因為中國大陸政府的壓力,漠視台灣人權,也將等待今天線上會議上,將會如何處理友邦的提案。吳釗燮接著提到,目前有29個國家的行政部門,以多元方式向WHO表達支持台灣參與,其中日本首相、加拿大總理和紐西蘭副總理都已經公開表態,更有43個國家政要一起支持台灣,這麼多國力挺台灣,是史上第一次。
-
2020-05-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大陸研究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抗體
中和抗體可能是對抗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抗病毒藥。中國大陸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複製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據報,中國科研團隊從一名新冠康復患者身上分離出4種人源單複製抗體,其中B38和H4這兩種抗體尤其具有潛力。實驗顯示,這4種抗體對新型冠狀病毒均有中和能力。其中,分別被稱為B38和H4的兩種抗體能夠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與其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一項在小鼠模型中的治療研究證實,這些抗體可以降低受感染肺部的病毒量。RBD-B38的複雜結構表明,表位上的大部分殘基與RBD-ACE2結合界面重疊,說明了阻斷作用和中和能力。這一研究結果顯示出以抗體為基礎的治療前景,並為合理的疫苗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