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肥胖
的結果:共找到 6010 筆 約 0秒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想要做好防疫對抗疫情,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之外,建立起自身的免疫力更是重要!今天就讓林凱信醫師,和大家介紹排毒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腸胃道,讓我們一起顧好腸胃道、提升免疫力。腸道的免疫系統佔人體...
疫情肆虐如何增強免疫力?國際認證「10種營養素」降感染、死亡率 蛋黃、地瓜都入選
台灣單日確診屢破萬,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建議,6種維生素、4種礦物質增強免疫力,降低COVID-19 被傳染率、發病率、死亡率!營養師程涵宇說明,6種維生素(D、A、C、葉酸、B 6、B 12...
【元氣一日課】年輕就會有肌少症?養成運動習慣、正確補充蛋白質才能有效預防
人上了年紀之後,隨便跌倒一下,就可能造成骨折等嚴重後果,久久無法痊癒,而這都是由於肌少症的緣故。不只年長者,如果年輕時經常久坐不動、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用錯誤方式瘦身…,也會出現肌肉流失的情況。...
兒童要莫德納或BNT疫苗?副作用差異、不適合族群?家長十大問答一次看
北市兒童莫德納疫苗今天開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有77萬BNT疫苗12日將從德國抵台,力拚5月20日前施打。指揮中心啟動「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監測兒童施打疫...
兒童打BNT或莫德納哪個副作用比較高?Q&A一次看懂兒童新冠疫苗常見疑問
隨著國內疫情不斷升溫,兒童的感染人數也逐漸增多,指揮中心已於2日開放12歲以下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然而許多家長對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仍抱持疑慮。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顏廷聿及教授張鑾英針對家長常見問...
起床就要來一杯 學會喝水才能水啦
炎炎夏日即將來臨,很多人都喜歡來上一杯冰冰的手搖飲,但大家都知道手搖飲的熱量不只會導致肥胖,對糖尿病患而言更是殺手級的破壞者。其實,任何飲料都比不上「水」的解渴,但要怎麼喝水也是有大學問。地球70%...
陪媽媽享受行動自如的人生 營養師:「充足營養」是關鍵
從中年步入熟齡的媽媽們,眼看孩子逐漸長大,家庭經濟壓力減輕許多,開始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每天一張開眼,想著要去學什麼?去哪裡走走?這是以前沒時間思考的事,現在想隨時走出家門,不想當宅老,偏偏在念頭和...
香蕉皮能助減肥?最新研究:此品種內含果膠可有效降低膽固醇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薩巴香蕉在菲律賓是相當受到歡迎的水果,廣泛被做成各種紅遍各地的東南亞香蕉產品,例如香蕉果乾片。科學家發現薩巴香蕉果皮中的果膠成分可能成為解救臨床肥胖的救星。香蕉在全球是相當常見的水...
母親節送不只要送禮給媽媽 先懂她的健康關鍵數字
在準備送媽媽禮物之前,你了解媽媽的健康狀態嗎?媽媽幾公斤?腰圍多少?血糖血壓正常嗎?三餐內容都吃些什麼?是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關心媽媽的健康,不是買個禮物送給她就算達成任務,在回家吃飯的時候、在一起...
白天午睡時間別太久!醫:超過一小時 睡醒會更累
女性在更年期前因女性荷爾蒙保護,較少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更年期後因男女內分泌狀況類似,偶爾會有睡覺常做惡夢、隔天起床覺得肩頸痠痛、口乾舌燥等狀況,如果有以上狀況,也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到醫院檢查是...
有片|脂肪肝並不是肥胖才會有!營養師教你認識脂肪肝
脂肪肝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在外食的高油高鹽、大魚大肉還有聚餐喝酒的情況下,不論身材胖或瘦都有可能會得到脂肪肝。若沒有特別去檢查,患者很難察覺自己已經得到脂肪肝,因此認識脂肪肝非常重要,今天李婉萍營養師...
存腦本許一個沒有失智的未來 調整12個生活形態,維護大腦功能!
想像你年輕時買了一棟房子,地段很好、樓層很好、生活機能很好、建材也很好。你家隔壁的老王也是,你們都有一棟屋齡30多年的老房子。差別是,你住進去之後,每周都打掃、定期更換燈泡、清洗門窗牆面、維護管線、...
NG減肥「生酮飲食、水果減肥」上榜!專家教2種飲食法,溫和減不傷身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許多人開始煩惱經過冬季肥了一圈的肚子、大腿肉肉,再也藏不住了,但營養師提醒,一昧追求短時間快速減重而用錯方法,不但瘦不下來,反而傷身、傷心、傷荷包,更可能造成健康的損害。常見3大N...
Omicron只有輕症是迷思 醫點名2類民眾要警覺
別再認為Omicron只會引起輕症,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今天聯手打破迷思,強調沒打過疫苗、具高風險因子的民眾仍有重症死亡風險,呼籲落實「三防三擊」自保。國內COVID-19(2019冠...
吃很少卻沒瘦?「8個害你莫名變胖習慣」曝:別放縱吃空熱量食物
摸摸肚子的肉「唉!該少吃一點了…」可是好像沒吃什麼了,怎麼還是胖?有個想減肥的女大學生,常常一陣子就會克制自己不要吃太多,結果撐不到幾天,就突然很想大吃一頓,或無法控制的去吃高熱量小點心裹腹,長期下...
別再說「小時候胖不是胖」醫曝台灣已是肥胖國度
不少人都聽過「小時候胖,不是胖」,誤以為只要長大後就會改善。醫師提醒,台灣已正式進入「肥胖國度」,肥胖是許多疾病前兆,適度減重維持體態,維持運動習慣,才能有健康生活。麻豆新樓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莊立奇...
陳秀熙:居隔3天搭快篩 確診遺漏數可降低一半
居家隔離「3+4」方案自26日上路,公衛學者陳秀熙今天表示,以3天居隔搭配快篩,相較於無任何措施,遺漏確診或重症個案數可下降一半。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舉行COVID-19(2019冠狀...
血便以為是痔瘡!直到內褲一片血漬…才診斷發現是直腸癌四期
吳先生最近發現大便不順且帶有血便的情形,原以為是長期坐辦公室,加上運動量不足才造成的便秘,在太太脅迫下,半推半就前來看診。經大腸鏡檢查和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第4期的低位直腸癌…過去,低位直腸癌,是大...
糖尿病飲食三大迷思 醫曝:多數的患者都吃錯了!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自2019年開始,台灣糖尿病盛行率已經超過11%,平均每10人之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問題;20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近10年來更增加超過40%,可見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
為何多數減重飲食最終都會失敗?教授揭真正影響減肥的關鍵
讀者馬博士昨天(2022-4-22)在臉書寄來簡訊:“Prof Lin, you’ll like this…”。他所說的this,是一篇關於限時飲食減肥法的的文章。那,為什麼馬博士會認為我會喜歡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