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8 橘世代.好學橘
搜尋
職場
共找到
1338
筆 文章
-
-
2019-12-28 科別.泌尿腎臟
她懷孕出現妊娠毒血症 洗腎22年致力替腎友謀福
我國洗腎人口逾9萬人,雖半數以上是糖尿病所致的腎病變,但有一群婦女是因妊娠毒血症所致的腎衰竭,洗腎同時還要拉拔孩子長大,是人生一大挑戰。腎友李明蘭即是如此,但她洗腎22年不曾離開職場,還協助腎友找工作、辦旅遊、家訪關心等,幫助更多人走出來、重拾新生。桃園市腎友協會總幹事李明蘭接受專訪當天,剛從洗腎診所回到辦公室不久,洗腎後的低血壓使她走路較緩慢、說話也較小聲,但她手緊握寫滿筆記的A4紙,認真向記者闡述腎友的生活甘苦,期盼未來腎友的照護品質愈來愈好。55歲的李明蘭在懷第二胎之前,身體算是相當健康,卻沒想到懷孕4個月併發妊娠毒血症,腎功能就每況愈下,治療苦撐7年後不得不洗腎。「當時兩個孩子年紀小,為了能照常上班養家,我起初和先生討論使用腹膜透析。」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相異處在於,前者每天自行洗腎2到5次、每次約20分鐘;後者是一周三天到醫療院所洗腎,一次花3至4小時。只是,李明蘭接受腹膜透析後,愈來愈無法「洗乾淨」,3年後因體力太差,只好改換血液透析至今。不過李明蘭說,她喜歡游泳,過去腹膜透析有腹部植管,不方便下水,改換血液透析後她就每天去晨泳,而且少了腹部管路,穿衣服不怕肚子鼓或管子掉出。事實上,李明蘭因腎功能亮紅燈後,就開始關注腎友生活品質,落入洗腎前即是桃園市腎友協會的一員,替腎友謀福。以求職為例,腎友平均體力較差,若無特別專長能促使公司通融,否則容易因體力差而不被聘用。李明蘭說,協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家訪,除了關懷腎友,以及邀請參加活動之外,也會了解是否需連結就業和社福資源。她即曾協助多名腎友求職,例如學校工友、醫院總機接線員等,至今穩定就業,日子過得更有成就感。另一方面,腎友因洗腎與飲食限制,不喜歡外出或麻煩他人,卻也難圓旅遊夢。協會20多年來,每年委託旅行社辦理「旅遊洗腎」,選定會員最想去的國內外地區,再聯絡當地洗腎室及餐廳,且全程有護理師隨團,「每年開團都秒殺!」但考量安全,一團最多只收15名腎友,行前也需評估體力。李明蘭說,她至今去過日本、韓國、中國、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只要做好準備就不必擔心。只是,腹膜透析者要小心,曾有會員將透析藥水裝在高級皮箱內,旅途中竟被偷走,「還好旅行社立即派員搭機送藥水,成功救援!」隨時代進步,洗腎藥水更穩定,場域更乾淨,若人工透析血管塞住還能馬上急診處理,整體照護品質提升不少。但李明蘭說,可能是洗腎的健保點值降低、壓縮薪酬,導致專業人力流動快,「當面對不太會上針的護理師,我們都會怕怕的。」而且,隨透析年資增加,許多併發症會慢慢浮現。李明蘭說,她近年因心血管鈣化裝了3個支架,晚上睡覺會心絞痛,若不吃安眠藥睡不著,也不太敢再冒險出國。雖她經常助人,但偶爾也會出現負面情緒,「覺得生活怎麼這麼艱苦啊!」「但唯有自己能戰勝自己。」李明蘭不忘對自己以及腎友們信心喊話。她強調,多走出來參與活動,才不會關在家裡自怨自哀,建議腎友可尋求居住地區的腎友協會或病友團體,多多參加各種活動,找回好心情也贏回腎利人生。
-
2019-12-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護理的未來,已經不只是專業發展的問題
【編者按】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我們有機會聽到三位護理人員的心聲,除了一位資深護理同仁呼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對護理人員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兩位中生代的護理人員都表達了他們對目前臨床護理工作的「護病比」引起的隱憂,也喚醒了我們必須對當前醫療大環境有所改進。很高興這星期我們邀請到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與我們分享衛福部最近在這方面的努力,希望可以讓台灣的護理同仁感到「因為護理,我一生精彩」。第二篇由資深護理同仁與我們分享自己曾經因為母親罹癌而感受到護理人員的溫馨,而後分享她在國內與國外學習護理的心得。第三篇是由長年從事於護理教育的現任立委寫出她對護理人才培育與工作環境的關心。相信這三篇文章可以使醫界與社會更了解護理人員的辛勞與重要,而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同時我們也殷切地盼望政府機構所做的努力可以扭轉護理界的困境。「護理專業」是科學與人文的結合,而「護理教育」則重視實務的經驗,所以護理學校的學生在完成基礎學科教育後必須進入實務現場學習,了解如何在臨床實際情境中融入護理專業知識。隨著時代的變遷,醫療環境生態的改變,現今學生接受的教學模式與過去大相逕庭,護理教師們不斷的自我學習,思考並善用實務經驗,承先啟後的誘發護生的學習興趣,不斷且持續在教學的路上帶領一批又一批的護理新鮮人朝專業邁進。學生在護理教育環境下耳濡目染對護理使命的熱情,帶著祝福寄望離開校園、踏入職場;然而在職場與校園間卻發現畢業生對於護理職業有著高自我期許、低士氣的矛盾現況。每每聽到當初在校園躍躍欲試的學生們,初到職場不到三年就離開護理領域,總是感到痛心疾首!護理專業養成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其中不論是教師或學生投入的資源、精力、時間都是無法計量,想當然爾要放棄護理的專業訓練、完全離開護理職場其中的掙扎是不言而喻,到底是什麼原因扼殺了護理的幼苗、澆滅了護理的熱忱?護理的未來已經不是專業發展的問題,而是護理人習得的無望感愛情在婚姻墳墓裡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給消磨殆盡,從醫病平台一系列的文章發表中我們不難發現,讓護理人員熱情衰退的原因是什麼。臨床上像陀螺般打轉一整天的生活不提,自假進階課程、不在上班時間內的品質報表、超時申覆只能寫個人因素、意外事件登錄/預防、PTCA品質圈、ISO文件更新這些平行上班時空下的工作,還有顛倒世界裡分不清的急救鈴、服務鈴,更是十八般武藝都要會的服務禮儀、專業換尿布、修理電燈電視馬桶水龍頭、餐點不好吃要換麵要換五穀飯……相信讓護理人員來說,大大小小的事情說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不過從大環境的面向看來,我們的護理正向職場確實出現了四大改變,耗損護理人的熱情。病人太多,護理人力太少:WHO在2006年就確認健康照護人力為重大之全球危機,其中護理人力嚴重短缺更被列為優先解決項目。前幾年嚷嚷上口的醫界五大皆空,護理喊不出來,因為每個護理領域都有缺口!台灣護理人員平均執業七年現況導致護理人員年資斷層,護理人員流動率高,原是承先啟後的中堅份子消失,剩下在第一線的的護理人員除了臨床業務外,還要背負訓練新人的重擔。而護理人力缺口在戴上護病比的透視鏡後被赤裸裸地呈現出來,2016年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首度公開全台各醫院護病比數據,全台最血汗醫院護病比連續9月飆破1:21,一度高達1:24.9,等同一名護理人員就得照顧二十五名患者。從志業變成飯碗:護理本是一份崇高道德的職業,進入職場前的護師服授服,秉持著我們的護理專業精神,許下的《南丁格爾誓言》宣示:「余謹以至誠,……宣誓……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專業標準……」對於護理的認同是一項志業。但如今,不管護理本身還是外界人眼中,護理工作內容複雜、繁瑣、強度高,生活作息不規律,醫護與護病關係緊繃、報酬福利待遇差、缺乏職業成就感、對於生涯規劃的無望感,還有無法滿足的自我實現感,導致護理工作從志業變成飯碗。恐龍家屬的出現:護理人員不是病患的家人,但我們願意視病如親,不過這可不代表可以被家屬差遣、為所欲為。遙控器掉了,按緊急鈴叫護理師撿;為了不叫醒睡覺的家屬,按鈴叫護理師關燈;天邊孝子質疑的一句話打翻顧疾病顧睡眠顧飲食顧情緒的護理師的噓寒問暖;正規教育下的專業知識比不過網路上無所不知搜尋大神的鄉民網頁;對醫師與護理師態度迥異、三人成虎的思維凌駕專業、出爾反爾讓護理師無所適從,這總總要如何使護理人員繼續視病猶親?護理人員職業尊嚴低落:護理是一份救死扶傷的神聖職業,但壓死護理人員對護理熱情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我覺得就是醫療團隊、社會大眾對護理專業、護理職業的不重視、不尊重。在醫療體系中,護理人員所佔人數最多、提供最大量的醫療業務,但是低專業地位、無法執行專業角色,再再打壓著護理人員的健康與熱情。從很多護病關係中的實例分享中發現,病友或病友家屬說護理人員是陪伴病友時間最長、最了解他們需求的人,護理人員的照護陪伴、衛教說明、心靈撫慰都是支撐病友堅強度過的重要後盾;然而在未接觸疾病照護前,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護理只不過是打針抽血、發藥換藥、量完體溫血壓之後就坐在電腦前面之類的簡單工作,風不吹、日不曬、雨不淋,標準冷氣房的工作,哪裡辛苦?在白色巨塔裡,護理人員從養成教育開始就在最底層,當醫療團隊成員都是大學畢業、師級證照,他人看我何需專業?何來尊嚴?營造護理善的循環當全世界都正視護理人力不足的危機,世界衛生組織更宣告2020年為護理之年,難道我們要放任台灣護理專業發展直至發生無可挽回的情事嗎?護理人力短缺的程度因地區性、科別分類及業務領域不同有不同程度的缺口,但顯而易見的是照護需求不停地增加,護理人員不論在任何國家都是提供民眾健康照護的主力,護理與社會有著密切關係,護理人員於社會領域存在價值,立基於醫護與護病關係,但亦端視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如何看待護理專業的本質與意義。若護理與團隊間能有一個正向、合理的互助互補關係,社會大眾亦能溫馨地感受到與護理間的美好與感動,除了給予廣大護理人支持與勇氣外,亦能帶給社會於維持、預防、促進健康福祉,相信多給予護理人員各種面向的支持會是解決護理人力缺乏的關鍵所在,也希望不論身在何處心中抱有使命的護理人,請別退出、也別猶豫,最壞的時機也可能是改變的契機,讓我們相互鼓勵、全力投入、互相扶持,共同來為改善護理環境而努力!
-
2019-12-25 新聞.生命智慧
經歷中年失業、女兒燒傷…68歲任爸:人上了年紀要有「五老」
今年68歲的任爸,在54歲以星爸身分「出道」。他妙語如珠、談吐間不忘幽默,也總是展現和家人之間的深厚感情。採訪前一週,任爸才跟任媽去歐洲玩了一趟萊茵河遊輪,「趁著還有體力的時候,和太太一起到處走走看看,心情好了、精神也就好了。」過去經常在螢光幕前侃侃而談的任爸,現在上通告的時間少了,選擇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有如自帶陽光的任爸,實則經歷過中年失業、女兒Selina燒傷等種種人生波折,但他仍然時時刻刻把「感恩」掛在嘴邊作口頭禪。他說:「沒有人的人生是沒有痛苦的,唯有不斷調適、克服,心態決定一切。」不甘40歲被認老,起床第一件事先運動說話宏亮,總是「人未到聲先到」的任爸,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這歸功於他多年勤於運動保養,今年還和Selina合體代言營養飲品。任爸回憶自己「動起來」的契機,其實是因為路人的一句話。「有次我在街上跟路人因為停車問題吵了起來,對方氣呼呼烙了句:『要不是看你年紀大,我早就喔……』,那時候我才40出頭而已!我心裡一驚:在別人眼中我是看起來多老?」「我後來還有公開在節目上感謝那個人,是他那句話刺激了我,不然我可能會繼續當一個老態臃腫的中年阿北。」任爸笑說。現在任爸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出門運動。除了爬山、上健身房之外,還練合氣道,連出國旅行都會帶著伏地挺身器隨時運動。「運動的好處除了讓身體健康,它還會讓大腦釋放腦內啡,讓你感覺快樂。」 離開安逸公務員人生,卻遭遇中年失業總是笑容可掬的任爸,其實出身在嚴格的軍人家庭,「從小家裡管得非常嚴,而他們對我的期望就是去考公務員,過安穩日子。」他大二就考取公務員資格,畢業退伍後進入國營事業上班,「每天只要工作6個小時,後面打3個小時的乒乓球,薪水還比一般上班族多。」「後來是我岳父看不下去,跟我說:『你這樣是在糟蹋你的人生。你還年輕,應該要去外面闖盪一下。』本來心裡就已經有感覺,這樣的生活太安逸了,老丈人的話,可以說是推了我一把。」但私人公司與公家機關環境截然不同,「薪水只有一半,但工作時間是2倍」。他也曾經因為工廠交不出客戶要的樣品,被對方直接怒丟東西在臉上,「對我來說是折磨、但也是磨練。」曾歷經外商貿易公司、傳產,做了上班族20幾年的任爸,沒想到自己竟會在50歲時被公司資遣,「我想說以自己的工作經歷,失業再找就好,沒想到半年都找不到工作。」難過時就去爬山,把低潮交給大自然其間他自覺體格不錯,還曾豁出去應徵大賣場的搬運工,都決定錄取了,不料登記身分資料時,對方一臉抱歉地說:「任先生不好意思,這個職缺我們只能錄用40歲以下的人。」那段難熬的日子,任爸排遣的方式是:走出戶外,在大自然裡釋放情緒。「我家住天母,我就去爬水管路,1千700多階,早前有些路段沒有圍欄,不騙人,有些時候真的想跳下去。」登上山頂後,他就對著山下大喊:「我行!我行!我一定行!我任明廷一定會成功!」但回到家裡,他盯著客廳的白色牆壁,那鬱悶的感覺又來了。「有時我一天還去爬2次,讓自己累到什麼都想不了。」直到半年後,任爸才因為昔日人脈的介紹重回職場。「俗語都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其實後半段還有: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我是中年才體悟到,朋友對人一生的影響真的非常大。」他也保持著閱讀跟留意時下流行、新知識的習慣,講話時信手捻來就是各種名言金句,「腦袋裡一直有新的資訊、新的觀念進來,思考就不會僵化。」不做爸媽,要當兒女的朋友工作事業遭遇挫折的日子,老婆和2個寶貝女兒,無疑是任爸最大的心靈支柱。但他自承過去對大女兒Selina求好心切,經常用打罵方式管教,「我就是把我爸的那一套軍事化管理,又複製在孩子的身上。」任爸回想起Selina還在念高中時,某回大發脾氣之下用皮尺痛打了她一頓。任媽進房間安慰女兒之後,出來告訴任爸:「你女兒說『爸爸很久沒有抱我了。』」任爸一聽到這句話就後悔了,馬上跑進房間3人抱在一起痛哭,從此他再也沒打過女兒一次。若覺得有些話在孩子面前說不出口,任爸也建議不妨用「留字條」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有時候面對面講話容易有情緒、失去重點變成單純發洩,文字可以冷靜表達、不被情緒牽著走,說愛時也不尷尬。」現在他時不時在家族群組故意和任媽放閃,女兒們會好氣又好笑地說:「拜託這裡是公共空間好嗎?」大家笑笑鬧鬧,愈虧愈有好感情。 任爸也說到,和兒女相處時要「開心」而非「關心」:「關心會讓你變成一個囉嗦的家長,抽離父母的身分,用朋友的立場去和他相處,跟你在一起沒有壓力,孩子才會願意跟你分享自己的事情。」 選擇原諒,是讓自己更好過我們正猶豫該如何提起當年Selina遭受火傷的意外,任爸倒是自然不避諱地提起這段往事:「其實當時這事發生,我雖然在大眾前都是樂觀、不怨天尤人的態度,但我骨子裡其實是個悲觀的人。所謂悲觀,是說我遇到事情,都會先作最壞的打算。」在意外當下,他第一時間不是哭或崩潰,而是冷靜地詢問傷勢嚴重到什麼程度、會如何做處理。「為什麼我一直說感恩、選擇原諒?因為意外已經發生了,責怪對事情沒有幫助,後來一個朋友告訴我:『上帝選擇讓你承受磨難,是因為你有能力面對。』」「那時候我跟我太太說:不管怎樣心痛,要哭回家再盡情哭,在女兒面前難過,會讓她有罪惡感,那比自己身體的痛苦更難熬。」「感恩」的另一層意義,是因為社會關注之下,任爸感受到許多來自陌生人的善意:「那時候我走到哪裡,都有路人來跟我說:『任爸加油!希望你女兒早日康復。』我是真的很感謝那時候大家給我們的鼓勵。」任爸說,從意外發生到2年多的漫長復健過程中,他沒掉過眼淚。「我第一次哭,是看她在節目中把壓力衣脫掉、不遮掩地露出那些疤痕。那哭是高興的哭,因為那代表她終於可以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現在她已經進步到可以去泡溫泉、游泳,不那麼在意別人眼光了,這是最讓我高興的事。」平淡生活,健康快樂就是福即使已是公眾人物,任爸仍然維持著平實的生活習慣,平時吃飯幾十塊的便當、鍋貼就解決,他除了幾套「工作用」的衣服,平時仍然穿著樸素的T恤吊嘎,到哪都背著母校「雄中」的紀念小書包。「我在年輕的時候,絕對不可能想得到下半輩子這麼充實、有這麼多收穫,所以我真的是很感恩。」熟悉的口頭禪再度出現。最後任爸說,人上了年紀要有「五老」:老妻、老友、老本、老嗜好和老運動。「現在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健康、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太早讓小孩幫我們推輪椅。」原文:永遠感恩的68歲任爸:不求人生順遂,重要的是有毅力面對
-
2019-12-23 性愛.性愛後遺症
為什麼都不想親熱? 可能是這個在影響你
疼痛纏身無法享受魚水之歡!一名46歲女性主管,工作繁忙,有情緒困擾,行房不適,頭痛,頻尿,失眠等症狀求診,檢查發現長期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失眠及疼痛等問題,惡性循環下造成房事不順,經治療後改善症狀。不少女性患者常以頭痛或身體不舒服為由拒絕另一半,久而久之雙方都沒興趣,對房事的問題很困擾卻又不知如何是好。書田、榮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楊翠蟬表示,女人的幸福問題建築在生理基礎上,除了受內分泌荷爾蒙的影響外,也與自律神經的調節有關,自律神經失調也會造成全身性的疼痛,性生活需要好的身體狀態,體力不好或是有其他病痛都會對性事產生排斥。楊翠蟬提到,現代女性壓力大、職場、人際、家庭生活等多重角色無法真正放鬆休息,導致交感神經太過活絡,自律神經無法維持平衡,一旦失調,身體各種疼痛、失眠、胸悶、心悸、心跳快、免疫等問題接踵而來,無法放鬆分泌不足,性事就有阻礙,因此長期處於交感神經強、副交感神經弱的女性,即使補充賀爾蒙或是使用潤滑劑也可能無法解決。楊翠蟬進一步說明,性行為的初期由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來主導,身體放鬆陰道腺體分泌,因此女性需要約會或前戲的培養,接著加強交感神經的作用讓骨盆充血腫脹有性需求而能興奮,最後進入交感神經的竭盡狀態產生高潮,如果交感神經反應沒有消耗殆盡,骨盆會持續腫脹,沒有放鬆的交感張力會轉化為煩躁而不能性滿足。此外,使用抗焦慮或抗壓力的藥物也可能造成性功能障礙,如鎮靜劑、抗憂鬱藥、高血壓用藥、 抗乙醯膽鹼類的藥物。楊翠蟬說明,女性性功能的治療上除了荷爾蒙的補充外,紓壓解痛為第一要務,以乾針或水針進行治療。治療的原理是刺激末梢自律神經,以中斷腦部自律神經的不良反射或緩解受刺激的末稍疼痛神經改善疼痛。其次是陰道骨盆底肌與其他核心肌群的個別訓練,同時配合心肺強化訓練,就具備美好性生活的基礎。性與痛對女性的影響是全身性的,楊翠蟬提醒,不要羞於就醫,當長期有疼痛的問題,也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應找尋醫師諮商治療,當有良好的生理基礎,從性行為中得到滿足就不難了。延伸閱讀: 撐不到3分鐘就算早洩! 原因竟跟大腦有關? 有心臟病性愛止步?
-
2019-12-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因為護理,我一生精彩」
【編者按】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我們有機會聽到三位護理人員的心聲,除了一位資深護理同仁呼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對護理人員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兩位中生代的護理人員都表達了他們對目前臨床護理工作的「護病比」引起的隱憂,也喚醒了我們必須對當前醫療大環境有所改進。很高興這星期我們邀請到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與我們分享衛福部最近在這方面的努力,希望可以讓台灣的護理同仁感到「因為護理,我一生精彩」。第二篇由資深護理同仁與我們分享自己曾經因為母親罹癌而感受到護理人員的溫馨,而後分享她在國內與國外學習護理的心得。第三篇是由長年從事於護理教育的現任立委寫出她對護理人才培育與工作環境的關心。相信這三篇文章可以使醫界與社會更了解護理人員的辛勞與重要,而給予他們應得的尊重,同時我們也殷切地盼望政府機構所做的努力可以扭轉護理界的困境。護理師說護理是「美麗又傷感」,美麗是因為護理讓人在面對疾病的過程,不只是被看病而已,還有護理陪伴一起走過生命中「生、老、病、死」的磨難處(護理的台語「給您」,愛的最高點也是給予,Giving)。曾有位醫師眼眶泛淚分享,她在照顧父親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因為護理師的安寧遺體照顧,讓她很震撼,護理師還分享很多她不知道的父親心聲。為什麼護理師覺得傷感?傷感是因為護理價值很容易被低估與視而不見,醫院大大小小事都有護理的責任,但職場的友善度卻相對不對等。護理師也是人,如果沒有受到良好照顧,他們會從拯救生命的醫院戰場,因失望而棄守。護理人力短缺是全球共同面臨的議題,護理價值如果缺乏重視與支持,要留任護理人員,很困難。護理是什麼(What is nursing)?有人說:「護理人員的日常,是為了人們的非常、失常與無常。」 「當我不再是一個記憶,只是一個名字,我希望我的聲音可以使我一生偉大的工作永存。上帝保佑我親愛的夥伴,並帶領他們安全到達彼岸。」這是南丁格爾的語錄之一!因緣際會,今(2019)年5月在比利時巧訪曾經在台灣留任醫院護理五十三年的Hilda Van Hoolst(何華珍)護士修女。她二十六歲來台灣從事護理工作,2013年返回比利時天主教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Zusters Missionarissen De Jacht, Cultes)。比利時與台灣距離有多遠?答案是9,585公里。該修女會目前約有一百五十位修女,都是年輕時到各國奉獻,年老返家安養。一百五十位修女年齡介於七十九至九十九歲,以自我照顧為主,其中約30%需要被照顧,由教會派人支援照顧,但修女們也互相照顧。何修女已八十多歲,負責四十二位失能、失智比較嚴重的修女。她說:「我每天幫忙巡視修女們的健康狀況,了解她們的需求,協助協調問題處理。」修女院的照顧情境比家更像家,比社區更像社區,是平靜、自然又安心的住所!何修女說她很思念台灣,台灣很美麗,希望帶給台灣護理姐妹的話語是「一定要快樂做護理工作!」。護理人員有樂在護理工作嗎?2018年台灣「百大好缺」社會需求分析中:護理師排名為第四十七名,而專科護理師為第十一名。台灣護理職場改善的里程碑包括:「護病比」連動健保支付並每月公開資訊、納入醫院評鑑、入法,及2018年首創護理匿名職場爭議吹哨通報平台等,近年確實也發現護理執業人數明顯增加,空缺率及離職率下降。然而,衛福部2014年委託國衛院研究回顧2004-2014及展望2015-2025的護理人力報告指出:台灣護理人力的執業分布高達80%在醫院服務,但醫院每5年約有10%護理人力流失,流失的護理人力主要分佈在三十至四十歲之間(換言之,他們是具備十至二十年臨床經驗的護理師),且離開醫院後就不再從事護理工作。為了接近第一線護理人員對於友善職涯發展的想法,今(2019)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與各護理團體一起辦理「前瞻2030 Let’s talk護理好政行動座談」,透過鼓勵公共政策參與,邀請任何有興趣的護理人員參與,各場次除了有引言式的報告,更以傾聽意見為主,應用Slido、Kahoo線上問答工具鼓勵護理人員參與互動,並同步開放直播。十三場次約有2,089位出席、48,884位線上觀看、近3,000人次分享。從Let’s talk的對話中,我深刻體驗護理的美麗與傷感,這次對話目的是提供護理人員可以彼此看見、聽見希望,找到可實踐夢想的行動,一起學習解決「現實」與「理想」、「現在」與「未來」、「抱怨」與「改變」的困境。任何改變需要從參與開始,參與需要了解與掌握資訊,為了讓忙碌的護理人員能更有效率地參與和自己專業有關的公共事務,我們開設以護理人員查詢為目的的「護動e起來」平台,讓護理參與改變零距離;而衛福部於2018年新建置的護理匿名吹哨職場爭議通報平台,是為提供第一線護理執業困境有解決管道,目前累積案件已約四百五十件,其中75%涉及勞基法,裁罰率約有15%。在健康照護體系中,從出生到死亡,只要有健康照護需求,就需要護理人員,在台灣十五類醫事人力中護理人力就占了50%以上,台灣目前有十七萬執業護理人員,除了醫院護理,還有社區護理,南丁格爾說護理也是科學,護理研究、教學、實證也是關鍵。國際對護理價值的重視與支持正在ing,世界衛生組織將2020年訂為「護理、助產年」,向為全世界人類健康作出卓越貢獻的護理師致敬!認同護理及助產人員是落實「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的關鍵角色。護理各項議題的重要性,包含需要更多受過良好教育的護理師、投入更多經費與資源於人員招募與留任策略、移除精進護理角色發展的障礙,這些都是經過證實對擴大健康照護覆蓋率非常有效的措施。護理師位於健康照護團隊的核心,藉由提升及強化全世界護理師的角色,將可促進全球民眾的健康照護成效。從健康照護社區化的趨勢,未來的健康照護體系除了現行的醫院護理,我們還需要更多在鄰里厝邊的家庭護理師,不只是疾病照護,更重要的是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我們相信健康照護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品質。衛福部自2017年啟動了護理三大投資:(1)投資居家護理;(2)投資有效護理;(3)投資智慧護理;發展以「人」為本、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導向的「走動式護理」,讓護理更接近社區與民眾,降低不必要的門急診及住院利用,同時減輕家屬陪同就醫的奔波。透過分享式經濟的社區微型居家護理社會企業模式,讓護理在社區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提升健康照護覆蓋率,也可提高護理人員執業率,更可增加社區照護資源的可近性!居家護理就是您家護理師,提供厝邊照護,讓每年從醫院流失的2%護理人員職涯可以銜接社區,讓40%領照但未執業的護理師有更多元彈性自主的執業模式選擇。作為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是榮譽也是責任。批判壓力雖然無時不在,但在民眾的照護需要上所看見的護理價值,讓我經常滿心喜樂!南丁格爾說「好的護理人員」特質是具備冷靜的觀察思辨、熟練的臨床照護技能,還有「我願意,I will」的心。我真心盼望未來台灣護理人員當他們退休回顧人生歷程時,會驕傲的說:「因為護理,我一生精彩!」因為愛,所以護理在!
-
2019-12-20 養生.家庭婚姻
醫生女兒vs.主夫女婿 這種組合卻讓丈人愈來愈憂慮
問:我的小女兒,從小長得好看,脾氣又好。她是家中老么,上面有兩個兄姊,都比她大十歲以上。從小她就喜歡和我出門,當時我娘家就在同一個社區,周末時,小女兒會陪我回娘家,有時還會陪著姥姥,和她老人家的朋友打麻將,可說「老少咸宜」,是個容易相處的孩子。學習方面,也相當不錯,文理平均發展,成績更是優秀,升到大學時,拿到長春藤盟校四年獎學金,畢業後考上一流醫學院,又拿到皮膚科專科醫師執照。工作了幾年,如今加入其他科醫師合作的診所工作,待遇很好,工作環境理想,又和我們家不遠。她的學業、事業一直都順風順水,不論多麼忙碌,從没聽她埋怨過。她自進大學後,就和一個同宿舍男同學B結識。讀醫學院一年後,B就搬去她住處同居。我們夫妻很怕對方影響女兒的學業,女兒還笑著安慰我們,說B平日打些零工,很會燒菜、打掃,也算幫忙。B是來自白人中產家庭,禮貌、勤勞,工作時有時無。他們兩人等女兒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就結婚了。★醫師女兒 主夫當伴侶婚後幾年,我們一再告訴小女兒,B根本配不上她,女兒可以找到更能幹,更優秀的夫婿。她說自己非常喜歡醫師工作,喜歡忙碌、又可助人,也喜歡各種外來的挑戰,更非常希望家中有孩子,所以需要一個會持家帶孩子的伴侶。B善長家務、安靜內向、喜歡寫作,也一直在創作,和他共同生活幾年,兩人一外一內很搭配。組織家庭後,B可以擔任很好的主夫(house husband)角色。 女兒結婚十年,生育兩男一女,年齡分別為九、七、五歲,最近女兒意外懷孕,驗出是男孩,夫婦倆都很興奮,準備迎接第四個小孩。我們知道之後,卻為女兒擔心,又心痛不已……。因為女兒婚後,剛有了一男一女時,B還恪盡職守,我們偶然去幫忙,讓他們小夫妻出去約會一次,看到他們家總是井然有序,B看到我們,也是笑咪咪的說謝謝。直到生了五歲的那個老三,是個過動兒,小時就常常闖禍,得花特別多心思。我們常常要幫忙B,有一次老三騎車跌倒,頭破血流送去醫院急診,縫了十多針。那次,B從醫院回家的路上邊開車,邊想著兒子剛跌傷,就心痛的掉眼淚。我先生是中國傳統北方人,根本不能體會,一個大男人怎麼會為小男孩摔一跤就哭泣?更何況,這剛縫完傷口的小男孩都没哭,又活蹦亂跳了。我先生就拍拍B說,別哭了,給自己兒女看了當作笑話。看見一家大小没事,然後我們就自行開車回家了。當時是暑假,女兒白天只打了一個電話,忙於工作没有回家。晚上,我先生氣嘟嘟說,B寫了一封電子長信來抱怨。我後來去看了他的電子信箱,B只是感覺岳父在出事當時表現冷漠而已,B認為岳父忽視了他做為父親的感受。我先生經不起外人的批評,何況又是晚輩,暗中更不喜歡這個女婿。由於兩邊男人都跟女兒抱怨過,我先生從此對女婿產生怨懟。那次之後,多半都是我一人去女兒家幫忙,女兒要養一大家人,有時回來看到她明明已非常累,還要聽大小瑣事,然後不厭其煩的替大家解決和抉擇。我暗自心痛,回了家也不敢說太多,免得先生又跑去和女婿爭吵。★主夫女婿 爸媽難接受後來,女兒肚子愈來愈大,就快要分娩了。有天傍晚,我開車送兩個菜去她家,本來準備把菜放在廚房桌子上就走,没想到剛好聽見他們夫妻吵架,女兒看到我,趕快轉成笑臉來迎接,我心痛女兒,一時憋不住,就哭了出來。女婿自覺理虧,不再言語,女兒於是好言安慰我。 她一直維護丈夫,說B真的很好,很幫忙,我一氣就說「你用一個能幹的管家,還不是這樣?」。女兒說「媽媽,我們是相愛才會結婚的。你可不能勸我離婚啊!」我回家之後,向先生訴苦,我們倆都覺得,女兒的確嫁了一個不夠能幹,也無法協助她的另一半;但是孫子們可愛又無辜,我們以後就只幫忙他們一家人,少出意見了。但是事情永遠不會完的,老四出生之後,他們的家務就更繁忙,B的缺點也更是明顯增多。他非常敏感,又神經質,緊張易擔心,非常依賴他的妻子和我這個岳母,所以常常把最小的老四放在我們家,他總說「你們年邁,給你們帶最小的」。我們到底是傳統的中國人,不大能接受家中男女角色對調的新式家庭。親友有時問起,女婿是做什麼的?我們都覺得說女婿在家中帶孩子、煮飯洗衣,像是吃軟飯似的,很丟臉。若這樣下去,等他們的兒女大了,一輩子的夫妻,永遠女主外,男主內,那該如何是好?----------------------------------------------------------------------------------答:「男主外,女主內」在華人世界如此深植人心,是因為過去的傳統社會形態和家庭結構導致的。在上一代家庭,包括妳,大多數的女人都不是主要賺錢者,但即使在外面勤奮工作,仍要負責主要管家和養育子女;經濟來源主要是來自家中的男人。 正因為這樣,女人安於待在家中,負起自己的職責。你看到女兒不再像過去主內的我們,而是全心負責主外,還要生育兒女,深感她太辛苦,難怪會心痛。不管什麼文化,其實家務分配才是影響夫妻感情的一件大事。在我接觸過臨床的婚姻案例中,很多夫妻就是長期因為家務問題產生矛盾而爭執,而且一吵架,就會翻舊帳。妻子往往會埋怨先生不肯幫幫忙,不知自己的辛勞,或是先生總做的不好,犯同樣錯誤;先生往往會覺得妻子多方挑剔,老是拿他們和別人的先生比較,不會讚美和肯定自己。其實,現在的社會改變了,男女更趨平等,兩性天平的兩端,可以角色對調,因而發生巨大的不同。因為越來越多女性在各個領域之中,和男性一樣出色,甚至更加優秀。男性如果依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婚姻中不增加一份勞累,就不可能有和諧的結合。男性必須要學會適應和分擔,調整不同的角色狀態。主動參與,更努力擔起家中重責,這是男性對於自己的身分認知的轉變。相信很多年輕人的婚姻,家中男性都比上一代的父輩擔負更多的家務,這些,我們多少已經在自己身邊見證了年輕家庭的改變。★家庭主夫 亞洲不普及在西方社會,這種改變已經很平常,更有專職的名詞稱呼,男主內的稱為家庭主夫(Househusband )或是待在家裡的父親(stay-at-home dad)。在2014年,美國已經有超過200萬個全職家庭主夫;在加拿大、英國等,家庭主夫也都年年增加,但是在日本、南韓、印度等依舊以男性為中心的亞洲社會,男主內並不普及。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華人對於理想男性的普遍期待是要有錢、有事業,我們內心總覺得依靠妻子賺錢的男人是没有出息的。當我們看到男人有大事業,名片上有一大堆頭銜,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想讚美說「真是一個成功的男人」。當我們看到一個男人在廚房忙著做飯,或是抱著嬰兒換尿布,或陪著孩子去公園玩,我們會不會想到「這真是一個肯幫忙家裡的好男人」呢?西方社會的家庭會如此,主要是為了一家的長遠利益考量。譬如一家之中的女性賺錢較多,或是男性的工作未提供健康保險,這樣男主內的實惠安排,可以兩全其美。還有就是一旦男性決定留在家裡專門帶子女,他們都會更為參與妻子的懷孕生育過程,以及婚姻中的照顧和教養責任。這些工作其實並不輕鬆,更何況你們的女婿B還寫小說,更是一位有才,又長進的男主夫。這幾年有很多研究報告指出,父親在家花費更多心力陪伴兒女成長,是極為有利的。首先,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若有專職父親積極參與,嬰兒從小就很喜歡躺在爸爸懷中,並且有益於孩子的各種發育,包括身體(physical)、認知(cognitive)、情感(emotional)和行為(behavioral),一直到孩子長大成人都為助益。有幾個特別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幼兒受挫時,母親會立刻撫慰,告訴孩子没事;父親會教他們如何管理情緒,並且鼓勵孩子面對;甚至在長期追蹤研究下發現,父親長期照顧的孩子,更能培養成為有愛心、有同情心的大人。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家中有了家庭主夫時,並不影響孩子對於在外工作母親的愛,但使孩子愛父親也愛母親,培養出會替他人設想的成熟品格。★專職在家 更關心子女想想一個工作常常逾時的職業女性,有時又要為生活日夜顛倒,想要找個既會持家,又有愛心的可靠保母,何其困難?家中若有一個凡事都能為孩子利益設想的人,既愛老婆,又愛這個家,還能配合母親工作的人,就是那父親了。這是多麼難得呀,這樣子的夫婦全日安排,更證明這個家庭對於兒女的愛護和重視,大家的目標一致,也使主外的母親可以專心又無憂工作,全力以赴,她可將省下的心力和daycare的費用,存起來為作為兒女未來的教育花費。 再說對於這專職在家的父親,他們一般都是一切以家中愛護兒女為重,以身作則的認為兒女的教育,安全最重要,喜歡親自帶他們,教導和鼓勵,不是那麼在乎得到金錢利益。所以,當研究追蹤十多年之後,這些自己帶孩子的無私父親依然關心長大兒女的成長,更可以融入他們的成人生活。甚至他們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兒子,這些男性會成為更是情感成熟,善於溝通,又能同情的大人。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你女兒和女婿的婚姻,婚後已過了十年,他們婚姻尚稱幸福。為了愛女兒,愛著孫兒女,你和先生也一直說要幫助他們,繼續使他們婚姻幸福下去。那麼首先就要學著愛女婿和接受他吧。因為男人要娶到優秀的女性,兩人還能長期彼此欣賞,不只是他自己也要優秀,還須要有著他的很大的氣度,才能有福氣消受。他能夠真正和妻子分工合作,表示他可以過了男女角色尊嚴的保守坎。懂得誰能賺錢就去賺,誰能管家就去管,應該是由能力和個性去決定,不是由性別去決定,而且兩夫婦彼此信任,誠心對待、截長補短、互相配合,的確是相當難能可貴。至於夫妻吵架,哪一家夫妻不吵架呀?你們還有兩個大的兒女,如果常去他們家接觸的話,也會看到他們夫妻拌嘴的時刻。若和任何一個兒女相處久了,都會發現他們家庭有些地方不全,生活的不足,父母難免會擔憂。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何必多事?在你女兒未婚之前,她一定想得很清楚,她的人生目標,需要什麼樣的終生伴侶,來組建自己的家庭。這就難怪,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貝克(Gerard Baker)在今年10月間寫了一篇醒目的短文《好男人越來越難找了》(A Good Man Is Getting Even Harder to Find)。他用很多統計數字證明,越是先進的科技國家,幾乎在每一個科目和行業,女性越來越優秀,也一年比一年比男性更加傑出。以至於在需要先進技術的職業市場中,女性人數年年增加。因為如此,男女的愛情、關係都在慢慢地改變。現在美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拿到學士文憑的男女比例是3:4,女性大學畢業生開始比男性多。換句話說,隨著時間進展,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將找不到和她同樣教育程度的男性作為配偶,也將會印證男性的社會地位、金錢收入、職場頭銜…,更難與同齡女性匹配。這也說明,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將來會更難找到同樣般配的男性。所以你這女兒能夠如此滿意她的婚姻,你們更應該替她珍惜才對。★兒女婚姻 勿過度干預時代在改變,也許不久的將來,「女主外,男主內」可能變成為很平常的婚姻現象。年輕人的婚姻中,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夫妻需要共同討論,並且決定自家婚姻的事,對於假期、錢財的使用、家中的職責、孩子撫養方式等問題,夫妻一定要自行作決定,做父母的不論有多豐富的經驗,提供多寶貴的意見,他們夫妻若能聽取這些經驗,是十分明智的,但是父母應該鼓勵女兒和女婿,小倆口自己先商量,共同採納才好。 我們父母總覺得自己是在幫兒女的忙,不免經常做建議,導致你女兒多少感覺被干預,若是一向順從的女兒在兩邊和兩代中間難做人,甚至偶爾對自己配偶產生憎嫌,那就更不好了。因為「女主外,男主內」和任何婚姻一樣,一定要把配偶放在第一位,她一定要在父母面前,支持她的配偶,夫妻必須築起一道聯合陣線,才能日久天長。過分的參與,可能適得其反。父母再怎麼強大,也無法陪伴兒女走完他們的人生路。總之,兒子、女兒,年紀越大,我們身為父母的要做最少的干預。提醒自己,要適時的放手,是對於我們的孩子,和我們擔任父母的最大的成就。祝福你們一家人!
-
2019-12-18 科別.腦部.神經
女行房會痛 自律神經失調作怪
一名46歲女性主管工作繁忙,壓力沉重,以致出現情緒困擾、行房不適、頭痛、頻尿、失眠等症狀,就醫檢查,確診為長期自律神經失調所致。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楊翠蟬提醒,交感神經紊亂的女性常有性欲低落,性交疼痛等困擾,建議適時紓壓,配合運動及藥物治療,才能重拾魚水之歡。楊翠蟬說,現代女性壓力大,在職場、人際、家庭中,扮演多重角色,無法放鬆休息,導致交感神經太過活絡,自律神經無法維持平衡。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失眠、胸悶、心悸、心跳快、免疫低落等各種問題接踵而來,其中也包括性愛失和,即使補充荷爾蒙,或使用潤滑劑,也難以解決性交疼痛問題。楊翠蟬指出,這類患者以輕熟女為主,常以頭痛或身體不舒服為由,拒絕另一半求歡,久而久之雙方都沒興趣,影響婚姻生活。楊翠蟬解釋,女性在性行為一開始時,由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來主導,此時身體放鬆,陰道腺體分泌,需要一段時間熱機,也就是前戲,才能加強交感神經作用,讓骨盆充血腫脹興奮;性行為時,進入交感神經竭盡狀態而產生高潮。如果交感神經反應沒有消耗殆盡,骨盆持續腫脹,未能放鬆的交感張力轉化為煩躁,讓女性無法感受到性滿足。楊翠蟬說,女性性功能的治療上除了荷爾蒙的補充外,紓壓解痛為第一要務,可透過乾針或水針刺激末梢自律神經緩解。至於想擁有美好的性生活,需要好的身體狀態,建議女性透過爬樓梯、打球、跳舞等跳躍動作,讓屁股緊縮,骨盆肌肉變得緊實,有助性事。
-
2019-12-18 橘世代.健康橘
拒當「濫好人」 善良12金句總整理!
提到善良,很多人會想起網路名言:「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或是「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韓片-寄生上流)」,看到這裡突然想嘆「人生好難」,其實「善良」是人性中優點,不該讓它變成你的弱點,如果善良溫暖是一個正確選擇,那就要做一個略帶鋒芒且有原則的「好人」。善良更要堅持原則歲月讓橘世代成熟,善良的人會因年齡漸長理解世故,但不會因此變得世故,最難能可貴的溫柔本質,就是永保善良的一顆心。人過中年有許多事情需要選擇與放棄,善良的你總想要幫助別人,但更應該要學著先照顧好自己的一切。謹記堅持溫柔作風的人,更必須重視個人原則,過度想要無限滿足他人期待,會忽略了自己身心都累,甚至影響到實際生活。除了堅持原則,也要對那些嘴上老是掛著「我是為你好!」,卻總是沒考慮到你立場的人,學會說「No!」。善良不等於「濫好人」這次,我想當好人!但每個人都不可能討好所有人。橘世代正是壓力最沉重的三明治世代,無論是職場、家庭、婚姻愛情,很多人都希望盡量以和為貴,才能過得順風順水,但如果在生活各類場景中,總習慣當「濫好人」卻不去溝通,其實對方也會漸漸把你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自身重要還是虛幻的面子重要?從小事情開始,學會「適度接受、即時溝通、合理回絕」,選擇願意與你互相理解的朋友,以公平的對待互相回應,別讓自己太委屈。善良的內心要更強大自我療傷是很重要的成長過程。一次次妥協卻換來無視,被誤會或不被理解?這是日常經常會碰到的事情,或許讓人難免會感到灰心。無論是好人或爛人,總會在某個時間點遇上,要做到事事善解人意是很艱難的要求,況且別人也沒有義務主動體諒理解你的心情,能扶起自己的往往只有「自己」,擁有善良的內心也要學習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熱門暢銷書《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整理了12個過得善良且有力的法則,如果「善良」過下去是你自己的選擇,從現在開始就別和自己「過不去」。●《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書摘金句1.「可以替人著想,但要為自己而活。」2.「越是善良,待人底限要越高。」3.「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4.「深諳世故卻不世故,才是成熟的善良。」5.「醜話先講在前頭,一點也不醜。」6.「照顧別人之前,先把自己顧好。」7.「做人要學著適度零容忍。」8.「你的善良,只留給善待你的人。」9.「吃虧就是吃虧,被占了便宜哪來的福。」10.「別人對你好是因為別人喜歡,你對別人好是因為自己甘願。」11.「一昩胸懷天下,只會讓自己不爽。」12.「有時候,你沒有逼自己,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本文摘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采實文化 2017/04/27 出版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17 科別.精神.身心
思覺失調症秋冬較易復發 醫:規律服藥重要
秋冬後日照時間縮短、氣溫變化大,精神疾病似乎更容易復發。一名40歲的女性患有思覺失調症,在家人陪伴下每月規律回診拿藥,病情控制還算穩定。不過最近她多次忘記服藥,且出現關係妄想,妄想工作職場男同事對她有好感,甚至幻聽他告白想結婚,嚴重影響工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朱柏全表示,這不是單一個案,每年10月、11月臨床上觀察到不少精神疾病患者症狀復發,原因不明。一說是日照縮短,因為光線刺激會影響褪黑激素與血清素分泌,進而影響睡眠與情緒;另種說法是秋冬氣溫變化大,體質敏感者可能因此出現症狀。思覺失調症症狀可概分為三大類,一是妄想、幻覺等正性症狀,二是情感冷漠、社交退縮、缺乏動機等負性症狀,三是難專注、理解力降低等認知障礙。臨床上較常見患者在秋冬季出現負性症狀。朱柏全表示,規律服藥是控制疾病的重要關鍵。臨床上使用的長效針劑與口服藥成分相同,差別在於前者將藥品注射於肌肉、緩慢釋放,使藥物的血中濃度與療效較穩定,有兩周、每月、每三個月注射一次等三種劑型。上述個案近日經常忘記用藥,在注射長效針劑後,病情便漸漸獲得控制。在思覺失調症患者中,約三分之一的患者經治療能順利回歸社會,行為與一般人幾乎無異;約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在穩定治療中保持60分的行為功能水準;另三分之一的療效較差一些。朱柏全表示,治療成效除了與穩定用藥有關,患者積極樂觀、家庭支持、善用社會資源等都是關鍵。病友與家屬可嘗試參加相關社團活動,如台中市歐啦身心健康關懷協會就提供病友與家屬不同課程,透過活動能獲得對疾病知識、營養照顧、社會資源等訊息,病友間與家屬間也能在康復路上為彼此打氣。
-
2019-12-17 性愛.性福教戰
女性行房疼痛 醫:壓力大致自律神經失調
女性小心疼痛纏身而無法享受魚水之歡。一名46歲女性主管,平時工作繁忙,有情緒困擾、行房不適、頭痛、頻尿、失眠等症狀而求診,經醫師檢查發現長期自律神經失調,惡性循環下造成房事不順,經治療後改善症狀。收治該患者的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楊翠蟬表示,現代女性壓力大,如職場、人際、家庭生活等多重角色而無法真正放鬆休息,導致交感神經太過活絡,自律神經無法維持平衡。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失眠、胸悶、心悸、心跳快、免疫等身體各種疼痛問題接踵而來,無法放鬆分泌不足,性事就有阻礙。因此長期處於交感神經強、副交感神經弱的女性,即使補充賀爾蒙或是使用潤滑劑也可能無法解決。楊翠蟬說,她的門診中偏年輕女性患者多,常以頭痛或身體不舒服為由拒絕另一半,久而久之雙方都沒興趣。甚至有女性患者一來就說先生有小三,懷疑自己是否陰道口太鬆,想透過手術緊一點來幫助。但其實現在醫療技術發達,女性生產後陰部若有撕裂傷,醫師都會修復。重點在於陰道內的陰道肌肉與骨盆底肌收縮的關係,若因年長、少運動、家庭或工作壓力等,會使骨盆鬆弛或退化,魚水之歡時無感。楊翠蟬說,女性在性行為初期時,由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來主導,身體放鬆陰道腺體分泌,因此女性需要約會或前戲的培養,加強交感神經作用讓骨盆充血腫脹興奮,最後性行為時進入交感神經竭盡狀態而產生高潮。如果交感神經反應沒有消耗殆盡,骨盆會持續腫脹,沒有放鬆的交感張力會轉化為煩躁,而使女性不能性滿足。她並將女性性行為過程,以興奮類型與程度曲線A到E來比喻。A與B都有高潮,A為交感神經竭盡、副交感神經也達到身體放鬆的情況下,女性獲得多次高潮;而C雖滿意但未高潮、後續得透過另一半的擁抱、口語、撫摸等輔助下讓交感張力緩解,達到滿意。楊翠蟬說,女性性功能的治療上除了荷爾蒙的補充外,紓壓解痛為第一要務,可透過乾針或水針刺激末梢自律神經緩解。而性生活需要好的身體狀態,她建議女性可透過爬樓梯、打球、跳舞等跳躍動作,屁股緊縮過程就同時會用到骨盆力量,讓骨盆肌肉變得緊實,有助性事。
-
2019-12-17 科別.精神.身心
選戰火熱,你們關係卻凍到極點? 專家提9點建議
秀珠和立揚這對夫妻都很關心國內外政治,對於同一件政治事件,兩人的政治立場明顯不同。因為夫妻倆都對於政治議題感興趣,經常一起觀看電視政論節目、政治新聞、各候選人選舉造勢的畫面、選前與選後的專家分析專訪等,都是夫妻倆感興趣的電視內容,秀珠認為,她和先生對於政治的偏好,已經凌駕所謂的藍綠政黨之上。原以為憑藉著倆人對於政治議題的熱忱,可以化解倆人的政治歧異,立揚也聲明,他的政治立場是比較中立的;然而,倆人討論到關鍵的意識形態問題時,還是經常會一言不合、鬧得不愉快。事後秀珠想,「立揚的言論明顯就是偏向另一邊的政黨,還說想要參加比較激進的政治活動,以後,也許跟立揚不要談政治,就沒事了。」更何況,立揚原生家庭成員因為歷史因素,幾乎所有家庭成員都具有相似的政治傾向,每當家庭聚會時,講到政治議題,秀珠總是要小心翼翼地避免碰觸到敏感話題,以免言論稍有不慎,就會在家中引爆一場政黨色彩風暴。當然,絕大多數的人可能沒有這樣深刻的「政治衝撞」經驗,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際相處,不論是關係深淺的職場、親友間,總是會碰觸到和自己的政治思想有著遙遠距離的人們,當人們被愛情沖昏了頭,成為男女朋友,或是更親密的夫妻關係之前,是否應考慮彼此間政治立場的差異性?「政治和宗教立場的問題一樣,都是很容易引起紛爭的地雷話題。」一位網友斬釘截鐵的斷言。不過,因為政治立場差異而爭吵,採取激烈手段離婚者,在現實生活中,除了政治人物,並不多見。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單家祁認為,不需要為夫妻間的政治立場不同而演變成離婚收場,日常的生活相處中,應有更彈性、委婉、貼心的相處模式,可以包容夫妻兩人對於政治、宗教的差異性。對於政治立場不同的夫妻的解決之道,單家祁建議:1、最好不要兩人一起看同一個政論節目,避免因為各自的政治想法不同而吵起來。如果家裡有2~3台電視,就分開看電視;或是一個看電視,一個看網路,各自擁有個別的空間。2、有的夫妻一開始就知道彼此的立場不同,也知道儘量不要想去說服對方。3、如果雙方互動都比較理性,可以交換彼此對於政治的心得,有的夫妻即使政治理念不同,藉由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尊重對方不同的立場。4、針對單一政治議題進行討論,如果討論會產生不愉快,當然就應該避開討論,或是感覺到快要吵起來時,就可以暫停討論這個政治議題,沒有必要因為政治話題造成夫妻感情溝通互動上的傷害。5、電視、網路上的政論節目固然有其偏好的政治立場,但對於擁護者或是持有同一政治立場的民眾來說,有情緒慰藉、相互取暖的同溫層效果,如果強制夫妻一方不要觀看,反而是件很不愉快的事,應尊重對方的偏好。6、當夫妻雙方因為政治理念的不同,因而快吵起來或吵架了,首先要暫停話題,雙方先將高亢的情緒冷卻一下,不要一味地否定對方的政治理念,在政治的議題上,往往不是只有是與非兩種答案,通常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7、如果參加有長輩的家庭聚會,夫妻其中一方碰到和自己政治立場相左的長輩或家庭,在這樣的聚餐、聚會場所,晚輩就自身的政治立場,直接和長輩或家族、家庭成員進行政治上的爭辯,難免予人不禮貌、公開質疑長輩的誤解。為避免尷尬,就由先生或太太親自向自己的父母勸說,再由長輩出面提醒家族或家庭成員,吃飯或聚會時,避免討論到政治議題。8、家族或家庭聚餐時,通常大家對於彼此的政治立場有一定的了解,有的人難免個性就比較容易激動,在聚會或聚餐時,因為政治立場不同發生爭執。也許,家庭或家族成員可以先約定好,講到什麼程度要適可而止,萬一快吵起來或吵到比較激動時,要暫停這個政治話題,甚至有人出面打圓場。9、不論是夫妻討論,還是家族、家庭聚餐、聚會,談到政治話題,應避免太刺激性的話語,平靜抒發自己的政治想法即可,切忌進行人身攻擊,其實,有時候講到最後,彼此言詞都會帶有點攻擊性,最好就此打住。 總之,一個人的政治理念,和其生長環境各方面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能去了解其生長環境、碰到的人事物,從他的角度出發,秉持同理心,也許不見得要認同對方的政治立場,但可以去試著了解對方為何和你有著不同的政治想法。單家祁指出,就如同每個人身邊總會碰到不同政治理念的人,開始交朋友時,不會因為這個先決條件而拒絕交朋友,即使在政治界,不同的政黨派系的政治人物彼此間還是可以成為好友,這個前提,就是彼此間的相互尊重。 延伸閱讀: 相愛容易相處難? 學會4件事感情更細水長流 夫妻沒「性」趣,怎麼辦 
-
2019-12-16 橘世代.好學橘
放下完美主義 梁秀琴存入健康「共老」本錢
彰化縣清水岩生態文創產業協會專案經理梁秀琴多才多藝,原本40幾歲就想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結果卻事與願違,工作、念研究所弄的連健康都出狀況,邁入50她,終於想通,開始為自己未來退休打基礎。她表示,孩子長大會離開父母,自己得和老伴、還有朋友們「共老」,但共老也要自己有本事、有活力,人家才願意和你共老生活,所以她現在努力學習,才能累積更多共老的本錢。有著完美主義個性的梁秀琴,職場上像個拚命三郎,曾在彰化縣埔鹽圖書館擔任藝文活動推廣承辦人,讓這個鄉下小圖書館入選全國十大圖書館。後來再轉換跑道,到清水岩生態園區推廣生態小旅行,也曾拿下全國環教獎團體組優等,現在已是講師級的她,是彰化縣環教審查委員。梁秀琴也曾是救國團烘焙老師,不論是做蛋糕甜點、中西式餐點都是高手,變出一道道健康精緻美食,這也是她假日紓壓方式,她把廚藝運用在推廣生態小旅行中,笑說,她常想的理想生活就是每周工作3天,做做蛋糕點心開放訂購,然後自由自在地到處玩。可是實際她根本是閒不下來的人, 工作賣力、一直保持學習狀態,曾把自已壓得喘不過氣,45歲到彰師大念研究所,當時正在推廣清水岩生態園區生態旅遊,忙到健康出狀況,曾暈眩到沒法開車,還有胃食道逆流「火燒心」,晚上甚至得坐著睡,折磨近3年,當時一度沮喪到想休學和辭職。為健康和紓壓,她開始爬山,安排親近大自然遊程,連玩都很「拚命三郎」,不只每周去爬山,也去玩刺激的溯溪。「我剛爬山時因爬到在山上大哭,真是笑死人了」,梁秀琴說, 4年前剛開始爬山時,因為太累喘不過氣,一個山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但她走不動就是走不動,眼看太陽快下山,她放聲大哭,突然間吸得到氣,才繼續走下去,也從此愛上爬山。梁秀琴說,年輕時不愛運動,400公尺的操場跑一圈就覺得快昏倒,爬個小坡就 「黑暗冥」(眼球發白),但現在真的得存共老的「老本」。「不能再完美主義」梁秀琴也常提醒自己,有時要學會放過自己,不用凡事都要自己做、都想做到一百分,也要學習放手給夥伴們做,因為「一個人雖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19-12-12 養生.樂活旅遊
銀髮族模特兒韻味十足 老盟推高齡人才再運用
「銀」領風潮,高齡者也能當老師、模特兒。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長期關注65歲以上(65+)高齡人才再運用議題。為展現銀髮族結合生活經驗、培養第二專長及工作技能之具體成果,老盟與國立陽明大學、台南YMCA及永和天主堂樂齡健康活力中心合作辦理「資深公民講師」、「健康餐食服務」及「玩美樂齡模特兒」等社會參與、友善職場、圓夢等模組課程,並於今天分享成果。更有長者們圓夢,成為模特兒現場走秀。成果開場由藝人郎祖筠、資深公民講師郭芬芬主持。郎祖筠表示,她長期擔任老盟志工已21年,未來也會是終身志工,語畢獲得全場掌聲。老盟理事長吳清同則表示,「我是65加10再加2」,今年已77歲,但年長者仍有很多事可做、即使年過65歲也能為自己加值。老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台灣雖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逐漸邁向高齡的年長者仍有其專長。老盟今天與陽明大學社會責任等單位成果發表,就是想翻轉民眾對「老人」較為負面的標籤,強化正向觀點,想讓全民與老人知道說,長者不是退休後只會看電視聊天跟旅遊,也能開啟65歲後的職涯與價值。參與陽明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在心智研究所等單位擔任資深公民講師的張燕復,分享自己是國中退休教師,原本在家含飴弄孫,後來因旁聽陽明大學課程而接觸該計畫,邀請成為公民講師。她說台上講課過程包括分享職場人生故事、戲劇並透過角色扮演與學生互動,把經驗傳承給學生外,同時也覺得自己退休後的人生更有意義了。
-
2019-12-11 橘世代.健康橘
不想再讓家人、朋友「已讀不回」了嗎? 3招讓你不再碎了一地的心
邁入高齡化的社會,台灣中高齡族群對於智慧型手機依賴度增加,尤其長輩族群使用通訊軟體溝通比例相當高,對銀髮族來說,透過LINE、臉書社團的交流,已成為重要人際溝通管道。但不少愛用通訊軟體或社群平台的長者抱怨,朋友家人對自己熱心分享的訊息,總是「已讀不回」,覺得遭到忽視、冷落,到底科技是把人際關係越拉越近、還是越推越遠?人生下半場是與時間賽跑的階段,邁入橘世代後的你,時時刻刻都相當寶貴,不希望每天都要花時間撿拾碎了一地的玻璃心,以下3招使用通訊軟體的好習慣,讓「已讀不回」再也傷不了你的心!好習慣1:避免養成罐頭式訊息問安習慣每天都會收到「早晨問聲好,祝你一切都美好!」的照片嗎?照三餐固定大量轉發網路圖片,老被「已讀不回」,較積極的還會再接再厲詢問:「哈囉?」「在嗎?」「沒回?」,這個情況可能發生在朋友或親子間的溝通,但往往造成反效果。千萬別讓「制式罐頭式訊息問安」變成日常,自然談話才能感受真心交流,也不會整日狂遭「已讀不回」。好習慣2:傳訊簡單扼要 才容易被看到重點根據DailyView網路溫度計調查,可能造成反感的傳訊方式包括:「圖片分開傳」、「狂傳語音」、「照三餐問安」、「一直問在幹嘛」.....等等。無論是在職場或家庭,便利的通訊軟體都是讓大家又愛又恨的工具,但每個人習慣跟作息時間不同,務必要從平日培養簡單扼要挑重點說的「好習慣」,避免過度傳無意義資訊,可減少當遇到真正重要事情卻被忽視,或早就被關閉提醒或封鎖了。好習慣3:人生下半場時間寶貴 只給重視的親友跟自己退休後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可能會因為共同興趣加入不少聊天群,或是用組成社團與人生上半場的朋友保持聯繫,但可能因為更多溝通不當,導致不歡而散,造成心情上的衝擊。戶外運動、培養興趣、學著不過度期待....都是人生下半場新課題,朋友的選擇也是一樣,貴精不貴多。不要腦補想著為何某些人「已讀不回」,而是把時間留給身邊重要的人與自己。人生下半場,心靈上尋求支持情感更重要,面對生活壓力時,透過與人溝通是很好的紓解方式,從今日開始,把心思和時間留給在乎的朋友,其他的就let it go,有放棄才有釋懷。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09 養生.營養食譜
自製下酒菜 在家請客不難
對許多上班族來說,下班小酌一下,職場上的煩悶就有了紓解。在家喝上一杯紅酒或是白酒,甚至去超商買罐啤酒回家喝,只要有了下酒菜一切都對味。Catmint Cafe & Bar 貓草餐酒館老闆露娜不只對調酒在行,對喝酒時的下酒菜也有一翻研究。露娜分享在家也能自己製作的下酒菜,包含鹽煎舒肥里肌牛排、義大利香料拌炒的櫻桃鴨胸義大利麵,及用楓糖烘烤的孢子甘藍,淋上巴薩米克醋,香氣撲鼻,整個開胃起來。只要花點時間下廚,不僅能滿足喝酒時饞饞的胃,有客人來家裡作客的時候,這些料理也非常上的了檯面,讓人彷彿置身西餐廳用餐。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校園營養講師簡鈺樺說,要多留意食材的搭配和調味。像是楓糖培根烤孢子甘藍這道料理,培根屬於加工肉品,偶爾攝取可以,建議一次不要超過50公克。在家可以利用雞肉或像是鮭魚來做烘烤整體營養價值會更加提升。此外,簡鈺樺說,由於WHO及各式研究一直在呼籲減糖,料理中的楓糖也屬於精製糖的部分,建議酌量使用,若可以捨去會更佳。至於居家進行牛排煎烤,簡鈺樺說,調味部分可以捨去奶油,善用各式鹽類,如玫瑰鹽來提味。主要是因為奶油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不利心血管保健。若想要提升蔬菜量,可以增加像是排餐經常性搭配的花椰菜或是胡蘿蔔,增加纖維量。簡鈺樺說,櫻桃鴨胸義大利麵,屬於六大類均衡的料理,所使用的食材也都非常合適,很適合做為居家體驗西式料理的選擇。【Choice 舒肥里肌牛排】材料:牛里肌原塊、時蔬作法:1.清修牛肉上的筋膜、脂肪,切成240g(8unce),約1.5公分厚度,以63.5度舒肥8小時。2.完成後,將牛排表面以紙巾拭乾,以迷迭香、奶油、鹽煎至表面焦香即可,最後灑上義大利香料。3.時蔬配菜可將南瓜、迷你馬鈴薯、番茄、麵包等,鋪上奶油、鹽、馬鞭草烤至表面焦香。【楓糖培根烤孢子甘藍】材料:孢子甘藍、培根、迷你馬鈴薯、番茄作法:1.將孢子甘藍與馬鈴薯川燙一分鐘去除土味,與所有材料一同切丁放入烤盤。2.淋上橄欖油、白蘭地、楓糖、鹽,烤至表面成金黃色。3.出爐後趁熱淋上一匙巴薩米克醋增添微酸的迷人香氣即可完成。【櫻桃鴨胸義大利麵】材料:櫻桃鴨胸、大蒜、番茄、鴻禧菇、白酒、白蘭地櫻桃作法:1.以橄欖油熱鍋,放入大蒜煎成金黃色煉成香蒜油。2.加入番茄、鴻禧菇、櫻桃鴨胸炒香後,加入義大利麵以及鹽、義大利香草拌炒。3.最後加入白酒即白蘭地櫻桃增加酒香。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19-12-07 橘世代.好野橘
捨去主播光環及高薪 蘇逸洪兩年12趟郵輪行成達人
52歲正值壯年,電視台倚重他、觀眾信賴他,蘇逸洪卻選擇急流勇退,放下名利瀟灑去過人生下半場,2年來安排了12趟郵輪行程,「為什麼要在這個年紀,還花大把時間工作?一輩子最美的日升、日落都在海上看到,這才是我要的生活方式」。帶狀皰疹 讓忙碌主播停下來蘇逸洪選擇離開前,還是華視當家主播,重點時段、重要場合,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不知情的人對他為何在職場高峰卻優雅退場,百思不解。其實蘇逸洪在走下主播台的前1年,生了場病,「帶狀皰疹,從額頭蔓延到眼睛,整個人痛不欲生,眼球像毛巾不斷被擰,吃止痛藥吃到出現幻覺」。這場病折騰了1個多月才好,讓蘇逸洪在忙碌的步調中,停下來思索人生。這期間,他請假搭了一趟郵輪,從羅馬航向希臘各小島,年輕時曾參與過2次郵輪行程,當時無感,沒想到這次換個地方,在躺椅上看書,陽光灑落,聽著海浪睡著。此時此刻,郵輪旅程變得如此迷人,「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還要賺多少才夠?那些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動產加不動產 生活綽綽有餘蘇逸洪盤算離開職場,並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能否好好退休,錢是關鍵,我在年輕時播新聞的空檔,就是去看房子,累積到後來自住1間,2間出租,租金讓我有穩定收入,加上手上有些存款,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大概能活到70至75歲,如果在這之前現金用完了,我就賣房,理財專家曾說過,人生要有2000萬就能過上好的退休生活,我現在自住的大直房子當年1坪30萬買的,現在漲到90萬,動產加不動產,對我綽綽有餘,我就不再眷戀了」。意識到新聞圈變了 決定下台另一個原因,是新聞圈走到了另一個時代。蘇逸洪說,新聞至今分成3個時代,在他之前是老3台,他在有線電視春秋戰國時期入行,然後百家爭鳴,他的努力讓他擁有一席之地。生病前,華視已經找網紅「視網膜」進來當正式主播,「我意識到,新聞已走入下個階段,進入網路時代,我決定交棒,下台一鞠躬把機會讓給年輕人」。郵輪不只是旅行 是生活方式蘇逸洪對郵輪著迷,2年來安排了12趟旅程,誇張得令人咋舌,「郵輪對我來說,不只是旅行,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拎著行李箱入房,掛好衣服後,它就是你未來十多天的家,你不必換旅館,生活、吃飯、運動、看秀,都在船上解決,每天醒來,就在另一個國家或小島,船上遇見的外國人都和藹親切,笑臉迎人」。對於新聞工作,他無所眷戀,「我離開至今,從來不看新聞。人生,沒那麼複雜,而新聞,是個複雜的人生,那些熙熙攘攘對我來說,就成了『關我什麼事』了,說真的,當你走向世界,看到每個地方不同的生活、文化,視野變廣後,回頭再來看這些新聞內容,就覺得無聊了,我現在最愛看的是動物頻道」。捨高薪回頭看 得到比失去多人生,有捨才有得,沒離開職場前,蘇逸洪陷在每天播報總統大選噴口水又毫無意義的事,「人到中年,事業到了某個點,我捨去主播光環,捨去高薪,回頭看自己,得到比失去更多,40多歲的我,從不預期會喜歡50幾歲的自由,但現在,確實如此」。蘇逸洪/人生領悟●「離開主播台後我不再看新聞,人生沒那麼複雜,新聞才是個複雜的人生。」●「病後重生,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還要賺多少才夠?那些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人生有捨才有得,捨去主播光環及高薪,我回頭看自己,得到比失去更多。」【專訪系列1】捨去主播光環及高薪 蘇逸洪兩年12趟郵輪行成達人【專訪系列2】從背卡債到最高擁5、6間房 蘇逸洪掌握買房6心法
-
2019-11-28 科別.百病漫談
心臟衰竭要運動? 別懷疑!想養心真的該動
現年69歲張先生,身體狀況一向很好,退休後仍天天下田照顧果園,沒想到日前開始覺得活動時越來越容易喘,雙腳也越來越腫,檢查確診為心臟衰竭;住院後接受心導管治療隔天,復健部主治醫師就到床邊評估,建議開始進行心肺復健運動,但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認為一活動就會喘,是要怎麼做運動?都心臟衰竭了,不是應該好好休息?運動會不會有危險?目前醫學上並無「治癒」心臟衰竭的特效藥,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心臟衰竭病人也需長期接受藥物及飲食控制,除了定期回心臟科追蹤吃藥控制之外,進行心肺復健也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經研究顯示:進行規律運動後能提升氧氣在體內的利用率,進而減少日常活動對心臟的負擔,讓病人「很有感」。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心肺運動能降低死亡率與住院率、提升心肺功能與生活品質,且一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一併控制。那麼該如何進行有效且安全的運動?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龔聖淳指出,完整的心臟衰竭治療計畫須包含心臟科醫師的藥方及復健科醫師的運動處方,兩者缺一不可;開立運動處方就如同開藥方,會依每個人狀況不同做調整。何時適合開始心肺復健?其實在住院期間,甚至在加護病房內,只要經復健科醫師評估後,就可以開始。心肺復健共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急性住院期由物理治療師教導緩和、漸進式運動,從床上運動開始,逐步進展為坐、站、以至行走甚至爬樓梯;避免病人因臥床太久而肌力萎縮或併發肺炎。同時衛教病人及家屬運動的好處,以及回家後如何安全進行運動。第二階段:亞急性門診復健+居家活動期延續第一階段運動,依個人狀況從低強度運動漸增為中強度,由於此時身體狀況尚未很穩定,至門診復健可依心肺運動測試評估運動風險、並在運動時同步監測心臟狀況;治療師也會繼續衛教安全居家運動方式、並給予心理支持。此階段目標是順利讓病人回歸職場、勝任多數日常生活活動、甚至休閒娛樂,同時培養運動習慣。第三階段:居家維持期目標為繼續維持體能,並養成每周運動至少三次之良好習慣。龔聖淳再次強調,心肺復健已被證實為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的治療,不僅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更能降低心衰病人的憂鬱、焦慮,可說是同時提升生理及心理狀態的特效藥。延伸閱讀: 胸痛是心臟出問題? 先看看是不是這7種原因引起的 心臟最怕溫差大! 養成5習慣防心血管遭偷襲
共
4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