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醫療.耳鼻喉
搜尋
耳垢
共找到
48
筆 文章
-
-
2024-09-07 養生.聰明飲食
「狐臭」女竟比男多!茶、咖啡恐是造成原因,刮毛、少吃這些食物...6大改善方法一次看
狐臭是由於汗腺分泌的汗液與皮膚表面的細菌作用而產生,狐臭通常出現在腋窩、陰部等多汗部位。夏季將至,許多人開始擔心「狐臭」這個腋下異味影響生活品質和自信心。到底狐臭的原因有哪些、該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狐臭、狐臭要如何改善?一文解析。狐臭原因有哪些?狐臭是由於汗腺分泌的汗液與皮膚表面的細菌作用而產生,狐臭通常出現在腋窩、陰部等多汗部位。全身汗腺約可分成大、小汗腺兩種,小汗腺遍佈全身,分泌物呈水狀並無特殊異味,但與皮膚上細菌作用,加上表皮角質分解,會發出「汗臭味」;大汗腺又稱頂漿汗腺,主要分布腋下及泌尿生殖區,分泌物豐富蛋白質與表皮上細菌作用,進而分解排泄出強烈異味的合成物質,即是造成「狐臭」主因。 什麼狀況容易有狐臭?狐臭以遺傳居多,且女生較男生多一些,進入青春期時,由於荷爾蒙分泌,促使汗腺成熟,漸漸冒出狐臭味,隨著年齡增長,狐臭的程度可能會逐漸減輕。.遺傳:若父母親都有狐臭,子女患狐臭的機率高達60~80%。若父母中僅有一位有狐臭,子女患狐臭的機率大約為50%。.耳垢:頂漿腺也分布於外耳道,因此有濕潤耳垢的人通常狐臭較明顯。.生活習慣:飲食、精神狀態和腋下毛量等生活習慣都可能影響狐臭的嚴重程度。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的理事廖怡華醫師指出,年輕人早期出現腋下問題可能與荷爾蒙的提前激發汗腺有關,而女性受荷爾蒙的影響比男性更明顯,因此女性的就診率也較高。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狐臭?現在,高達七成的青少年曾察覺自身或身邊的同學有腋下問題,卻不知如何適當表達,甚至用開玩笑的方式來讓對方知道,就有可能造成孩子潛在社交障礙及心裡焦慮憂鬱。另,皮膚科腋下清新門診中,未成年的青少年就診人數大幅增加,這都顯示Z世代青少年對於氣味、外在及認同需求越來越重視。 孩子或自身想了解是否有狐臭、又或是是否要就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副部長黃耀立醫師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記的口訣,可以幫助提前察覺腋下問題。這個口訣是「聞、望、問、切」,如果出現類似情況,就應該及早就診,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和治療。.聞:嗅聞腋下是否有特殊異味。.望:觀察腋下衣物上是否有濕黃汗漬。.問:詢問家族中是否有狐臭遺傳史。.切(Check):檢查是否有濕耳垢。狐臭如何改善?1.做好清潔:清潔是減輕狐臭問題的關鍵。衛生福利部恆春旅遊醫院外科醫師周則中指出,使用殺菌或抑菌沐浴產品時請注意,建議「不要長期使用」,原因是我們應該想辦法改善菌叢而不是殺光他們,另有些人會使用浴鹽,浴鹽本身有調理皮膚菌叢的功能,可稍微停留在身上5分鐘再沖掉效果更佳,沒有浴鹽用食鹽也可以。2.除毛:修剪、刮除腋毛,減少附著在毛髮上面的異味油脂。3.使用止汗劑、除臭劑:止汗劑是鋁鹽化合物,可幫助暫時阻塞汗腺管的開口,而體香劑和止汗劑的成分類似,有些體香劑含酒精成分殺菌或含硫酸銨鋁抑制細菌生長,膏狀和液狀的止汗劑和體香劑都可使身體盡量不排汗,以避免汗水和微生物作用產生體臭。使用上建議可於出汗前先擦,效果比出汗後使用好。4.選擇透氣衣物:穿著透氣性好的衣物可以幫助汗液迅速蒸發,降低細菌生長的機會。另,也可選擇抗菌織品,包括毛巾、貼身衣物及襪子,並且勤於更換。5.避免食用刺激食物:整形外科醫師李秉勳醫師曾在粉專分享,容易造成狐臭的五種食物有辛辣食物(如辣椒、薑、蒜)、酒精、海鮮類(蝦、蟹、貝類等海鮮)、紅肉、咖啡和茶(咖啡因、茶鹼等成分可能會刺激汗腺分泌汗液,增加體味的問題)。6.就醫治療:對於嚴重的狐臭問題,可以考慮尋求專業醫療治療。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外用藥「氯化鋁」來幫助止汗,或者進行手術切除汗腺。參考來源:汐止國泰醫院、衛福部台中醫院、新光醫院 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1 醫療.耳鼻喉
耳朵進水怎麼辦?用棉花棒清理當心3風險!3招有助積水排出
你曾有過泳池游泳或洗澡後耳朵進水的經歷嗎?那感覺就像是你的耳朵被堵住了,通常積水很快就能排出或自行消失,但若情況持續則非常惱人。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可以透過傾斜頭部並輕輕拉扯耳朵來將水從耳朵中排出,但也有可能出現游泳耳,或稱為外耳炎(External otitis)的耳部感染。耳朵進水怎麼辦?專家指出,游泳耳是外耳道的感染,外耳道由皮膚覆蓋的骨骼和軟骨組成,從鼓膜延伸到頭部外側。耳朵進水時可能會導致細菌或真菌感染,這些感染通常是由耳道內殘留的水引起的,因為潮濕的環境有益細菌或真菌繁殖。所幸,大多數時自己將耳朵裡的水排出通常並不困難。當耳朵進水時,可採取以下方法:1.傾斜頭部將水從耳朵中排出最快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頭偏向一邊幫助水流出。2.拉動耳朵將水從耳朵中排出的另一種簡單方法是輕輕向後或向下拉動耳垂,此時你可以輕輕左右搖頭,這通常可以移動耳道軟骨使其更直,從而促使積水流出。3.使用吹風機用吹風機吹乾耳道,只需確保使用低風量,並與皮膚保持安全距離。排除耳朵進水不該做什麼?當你試圖排除耳朵進水時,使用錯誤的方法可能會刮傷耳道或影響耳道內的耳垢。專家提醒,別將任何東西插入耳中,包括棉花棒和手指,否則恐增加以下風險:1.耳朵感染嘗試用棉花棒或手指去除耳朵積水,可能會將引起感染的細菌帶入你的耳朵。2.耳垢堵塞如果將耳垢推入耳朵深處堵塞耳道,你可能會出現耳痛和部分聽力損失。3.刺破鼓膜鼓膜將外耳和中耳分開,將物體插入耳朵可能會刺穿耳膜。症狀可能包括耳朵流膿、耳痛和聽力喪失。通常如果你嘗試了幾種方法但仍然無法排除積水,建議就醫以便進行進一步評估。【資料來源】.How To Get Water Out of Your Ear.How To Steer Clear of Swimmer’s Ear.How to Get Water Out of Your Ears
-
2024-05-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半夜打不到惱人的蚊子,又怒又睏怎麼辦?不是電蚊拍,害蟲防治公司建議用「1家電」最快驅蚊
你可能也有這樣的經驗。睡到一半,聽到蚊子在耳邊嗡嗡叫,身體到處癢,開燈找蚊子,蚊子又不見蹤跡。害蟲防治公司建議,此時打開電風扇並開強風速,是最快驅蚊的方法之一。為何睡覺時蚊子總愛在耳邊飛?根據全球連鎖害蟲防治公司《Rentokil》解釋蚊子特性,一般而言,會叮人的是雌性蚊子,而蚊子是利用視覺、熱和嗅覺的一些感官訊息組合來追蹤叮咬目標,因為以下這些特定因素讓某些人特別容易被蚊子叮咬:蚊子靠5方法找到你.二氧化碳.體溫.體味.水分.視覺提示蚊蟲除了有趨光性,也具趨熱性,容易在體溫偏高的人身上駐足,像是燥熱體質或濕熱體質的族群。這群人常見多汗、口臭、便秘或腹瀉、糞便黏稠、皮膚搔癢等。還有,人在劇烈運動後也較容易被蚊子叮咬,因為此時呼吸更重,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成為吸引蚊子靠近的信號。現在多數人應該也都知道,到野外戶外盡量不要擦香水或有香味的乳液,身上散發出的強烈味道容易吸引蚊子。人在劇烈運動後也較容易被蚊子叮咬,因為此時呼吸更重,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成為吸引蚊子靠近的信號。穿深色衣服的人比起穿淺色衣服的人,也較容易引蚊子。晚上睡覺時也是同理。蚊子之所以總在我們頭部臉部附近飛來飛去,正因為呼吸釋出二氧化碳,還有耳朵裡的耳垢,都是吸引他們的原因。一開燈蚊子就消失?往這裡找找而為何開燈就找不到蚊子?這是因為光線會讓蚊子暫停動作,通常會先停在附近牆壁上;如果還是找不到蚊子,試著往比較暗的地方或物品上找,蚊子習慣躲在陰影或深色物體的表面。消滅蚊子最快的方法:開電風扇而如果還是不幸找不到,無法消滅它,那麼《Rentokil》建議,此時最快及有效驅趕蚊子的的方法之一,就是打開電風扇,並且風速開強一點,強風使得蚊子很難降落在人的身體上。此外吹電風扇也有利於減少身體散熱和排汗,讓蚊子無法透過體溫及汗液找到你。也很多人會使用電蚊拍,但要注意電蚊拍電量若太小 或網子上有汙垢灰塵、生銹,產生電量不足就可能電不死蚊子,蚊子仍會醒來。但治本之法,還是要清潔居家環境。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曾受訪指出,蚊子最愛的環境多是陰暗、濕度高,想捕蚊就到這些地方看看,也要特別注意這些地方的清潔。蚊子最愛躲4地方1.有遮陰、濕度高的角落,家中蚊子最多角落前三名是浴室、廚房及客廳。2.家具下方或背面。3.窗簾或布幔的後方。4.地下室。【參考資料】.《Rentokil》5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Mosquito Bites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5-06 醫療.耳鼻喉
比用棉花棒更佳的方式 專家教你如何清耳屎又能安全不傷耳朵
清耳屎或耳垢,該不該用棉花棒?根據紐約上州大學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庫因比(Alexandra Quimby)的說法,問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耳垢是不是該消滅的敵人?她說,不是。黏黏酥酥的耳屎是油性的皮膚分泌物、汗水和死掉的皮膚細胞所構成,可以圈住灰塵、骯髒物、細菌和黴菌,同時還可調節濕度,發揮保護內耳的功效。耳屎還能把內耳掉落的皮膚死亡細胞擠到外耳,最後將它排出耳朵,達到「清汙」作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內耳症專家金海玉( Hae-Ok Ana Kim,譯音)說,用棉花棒清耳垢,可能傷及敏感細膩的內耳皮膚,因為棉花纖維雖然看似「很好,毛茸茸的」,實際上卻具有磨蝕力,「會使你的耳朵製造更多耳屎,以便保護被磨傷的耳皮。」此外,她說,棉花棒可能把耳屎推到耳溝更深入的地帶,裡面堆積多了,會讓你感到發癢、疼痛、充塞或暈眩。嚴重時,會影響聽力,彷彿一切聲音都很低沉。因此,專家認為,讓耳朵乾淨又健康的最佳方法就是:不要挖耳朵,聽其自然。可是,有幾個人抗拒得了挖它幾下的衝動?何況,耳朵充滿神經末梢,刺激它一下,還蠻有快感的。如果實在到了耳屎非挖不可的地步,聽聽專家建議安全又能奏效的方法。庫因比建議用濕布清洗耳殼(pinna)即可,就像清洗身體其他部分,「清到布面能到的地方就停,不要更深入。」西雅圖Virginia Mason Franciscan醫療網絡的耳鼻喉醫師史瓦茲( Seth Schwartz)推薦藥房買得到的「耳藥水」,加速耳垢自然清理的過程。他說,耳藥水對乾性耳屎的人幫助較大,滴幾滴進去,可以軟化耳垢,讓它更容易「自然掉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5 醫療.皮膚
有無狐臭與濕耳垢高度關聯 「聞、望、問、切」也能提早覺察
高達七成青少年曾察覺自己或身邊的同學有狐臭,卻不知道如何處理,恐怕會產生潛在的社交障礙跟心理焦慮、憂慮。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廖怡華表示,僅少數家長會帶孩子求診,甚至擔心手術會有汗水代償、也不希望孩子承受手術恢復期,或是可能留下永久疤痕。廖怡華說,皮膚有兩種汗腺,一種是小汗腺為水狀分泌物,雖無異味,但與皮膚上細菌作用會產生汗臭味,由乙醯膽鹼支配;另一種是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下及泌尿生殖區,為蛋白質分泌物,乳黃色、油狀較為黏稠,由腎上腺素支配。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副部長黃耀立說,提早覺察腋下問題可透過「聞、望、問、切(check)」口訣,除了聞是否有異味、看是否有汗漬外,也要詢問是否有家族史,以及有無濕耳垢。廖怡華表示,狐臭問題會遺傳,家長可以透過耳垢來觀察,濕耳垢與狐臭有高度關聯性。黃耀立表示,解決腋下問題的暫時性方法,包含香水、止汗劑或是施打肉毒桿菌素;永久性的有交感神經切除術、旋轉刀手術及清新微波治療,然而手術會有汗水代償的副作用,或是有血腫感染等風險,恢復期也比較長。微波熱能會透過能量在真皮與皮下脂肪交界處,一次性的破壞大小汗腺,就可達到除汗、除臭以及附帶除毛三合一的效果。黃耀立說,微波為自費手術,費用約7至7萬5千元,但是傷口小、手術時間短,通常若是12歲以上,有長腋毛、味道等問題出現就可以執行手術。
-
2024-03-18 失智.大腦健康
耳悶、耳鳴是聽力下降前兆 輕忽聽損恐致大腦退化失智
「電視怎麼開那麼大聲,講話噪音愈來愈大,開始重聽、耳背了嗎?」過了50歲之後,人的聽力會逐漸衰退,常不自覺把音響開得比較大聲,與人交談可能會有些吃力。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表示,聽力障礙是一種複雜的多因素疾病,如果不及早預防延緩,除了影響人際關係,還增加失智風險。中度聽損就會增加3至5倍失智症風險胡皓淳指出,聽力是非常重要的刺激來源,保持學習、社交,並促進認知功能。一旦聽力受損,減少了與外界的接觸,恐致大腦退化。研究顯示,若是中度聽損,會增加3至5倍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胡皓淳說,聽力退化難以自我察覺,通常是身邊親友發現溝通上有問題,才會帶去就醫進一步檢查。民眾可以留意耳悶、耳鳴症狀,若出現彷彿隔著水或紗的悶聲感,以及像鈴聲、嗡鳴的惱人聲響,小心是聽力下降的前兆。除了年齡因素,家族遺傳、基因變異、神經退化等,都是漸進性聽損的原因,胡皓淳指出,耳朵發炎也會對聽力造成影響,例如中耳炎,但可以配合醫師用藥,恢復正常生理功能。聽力受損是經年累月的漸進過程,當檢查測驗的分貝數在25至40左右,屬於輕度聽損,若是超過40分貝的中度聽損程度,建議戴助聽器改善生活品質。戴助聽器可延緩聽力退化長輩常礙於「自尊心」,不願意配戴助聽器,甚至拒絕社交活動,胡皓淳強調,及早配戴助聽器能延緩聽力退化,降低憂鬱壓抑的感覺。除了機器輔助,補充維生素B12可促進末梢神經代謝,攝取優質蛋白質多吃魚肉蛋奶及內臟,幫助組織修復、聽力調節。挖耳朵易感染、影響聽力如何避免耳朵發炎機率?胡皓淳提醒,「挖耳朵」容易引起外耳道皮膚受傷,尤其許多人洗完澡或耳朵碰水後,習慣拿棉花棒掏耳垢,但外耳道的耳垢含有酵素、油脂,具有保護作用,免於灰塵、細菌、異物進入耳膜,並不需要過度清潔,棉花棒反而會將耳垢推到更裡面,引發感染導致聽力喪失。若有耳垢堆積問題,建議找耳鼻喉專科門診協助,不要隨便亂挖。聽力下降警訊1 聽不清楚旁人說話內容,講話不自覺愈來愈大聲2 在較吵雜的環境中,辨識聲音的能力下降3 聽不到氣音、倒車雷達、燒水汽笛聲等高頻聲音保護聽力方法1 盡量少用耳機,如果需要使用,控制時間及音量2 不要去太吵的地方,參加廟會時要避開鞭炮施放3 不必刻意清理耳垢,有阻塞問題應看耳鼻喉科4 定期檢查聽力,遵醫囑配戴助聽器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04 醫療.耳鼻喉
耳朵癢千萬別用棉花棒亂挖 醫教「4招」避免耳垢栓塞
在保護耳朵免受灰塵、細菌和其他外來物質的侵害很重要。然而,過多的耳垢可能導致聽力不良或不適,最常見的是出現搔癢感。 預防耳垢栓塞 日常4招很重要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醫師分享四招預防耳垢栓塞形成:1、適度清潔耳道:輕輕清潔外耳道最外側是預防耳垢栓塞形成的重要步驟。使用溫和的溫水和軟布或棉球,輕輕擦拭外耳道最外側,但務必不要像電視劇或是動畫裡那樣,用棉花棒插入耳朵內部,以防損傷耳朵。 2、避免過度清潔:過度清潔耳朵可能導致耳朵自然的潤滑和防護機制被破壞。除非醫生建議,否則不要輕易使用所謂的耳道清潔劑或耳垢清除劑。 3、遠離汙水及其他污染:長期暴露於外來水分刺激或空氣污染可能會刺激耳道產生更多的耳垢。必要時穿戴耳塞或耳罩可以幫助減少外部物質進入耳朵,進而減少耳垢形成的風險。 4、定期耳朵檢查:定期接受耳朵檢查,尤其是如果你有家族史或過去曾有耳垢問題。醫師可以幫助你清除耳朵內的過多耳垢,並提供建議,以確保耳朵的健康。 耳垢勿自行處理 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為上策 如果你的耳垢真的多到受不了,胡皓淳提醒,請不要自行用掏耳棒或是棉花棒之類的東西,自己掏耳朵,因為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把耳朵弄受傷。就算真的耳垢影響到聽力或是造成不適,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忙,不要自行處理!延伸閱讀: ·耳朵癢用棉花棒挖錯了!醫教「3招」防外耳炎 這1款式耳機也要少用 ·鼻孔要每天清?鼻毛要拔嗎?醫破解萬年迷思 1習慣恐常流鼻血、細菌感染 (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3-06-18 醫療.耳鼻喉
為什麼最好不要自己挖耳朵?醫師籲7種人應定期就醫清理耳屎
一名阿伯3個月以來時常覺得耳鳴、耳悶,右耳聽力也有下降的情況。常常聽不到老伴叫他去洗碗、倒垃圾,因此產生誤會鬧得不愉快,傷了和氣與夫妻感情。前往耳鼻喉科診所檢查發現,耳內竟有一條長達2公分的耳垢。張益豪醫師在臉書上分享這段「神奇的案例故事」,並提醒民眾想清理耳垢,建議還是到診所找專業醫師處理,尤其7種人應定期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清除治療。2公分耳屎影響聽力 醫師5秒拖出解決問題一般所謂的「耳屎」,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耳垢」。張益豪醫師指出,耳垢是耳道皮膚的分泌物、脫落體及外界髒汙的共同混合物,主要功能是保護耳朵,防止灰塵、細菌和其他微生物進入耳朵深處,同時也有助於保持耳道適當的潤濕狀態。不過,對某些人來說,過多過滿的耳垢可能會導致耳朵悶塞、聽力較差等現象。張益豪醫師表示,自己最近在診間就遇到一個神奇的案例,一名阿伯時常覺得耳鳴、耳悶與右耳聽力下降,3個月以來沒有理會,直到某天雷雨交加的夜晚,左耳與右耳聽到的雷聲差異極大,剛好路過診所於是前來求診。經過醫師檢查發現,耳內竟有一條長達2公分的耳垢。張益豪醫師提到,自己花了5秒鐘,把這條驚人的耳垢整條拖出,解決了阿伯長達3個月的聽力問題,也幫助阿伯修復了夫妻關係。耳屎要常常清理? 自己挖還是找醫師處理好?人的耳道有可能會像這名阿伯一樣,因為耳屎塞住整個耳道而影響聽力。不過,張益豪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耳垢不需要特別去清潔,因為在日常咀嚼、顳頜關節活動的過程中,會有肌肉牽拉的動作,這些動作會使耳垢自動掉出,故不需要頻繁清理,它會自行脫落再被耳道排出。此外,張益豪醫師也提醒,耳屎最好不要自己清理,自行挖耳朵容易使外耳道受傷,傷口有組織液滲出,患者就會覺得更癢、更想去挖,造成惡性循環,而潮濕的環境也會讓真菌更容易滋生。7種人應定期耳屎清除治療 保持耳道清潔與健康張益豪醫師建議,以下7種人可以定期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清除治療,包含:外耳道天生較狹窄或彎曲者 天生耳屎較多、較油又常堵塞者 曾經接受過耳朵手術而引起結構異常者 洗澡或游泳時,水經常流入耳道內,以致耳垢容易潮溼沾黏在外耳道上,進而造成阻塞者 長時間需要使用耳塞或耳機的人。長期使用容易導致耳屎堆積 因工作與生活環境容易接觸灰塵、污染物的人 已經出現耳朵不適者,例如耳悶、聽力差、耳鳴、耳朵痛等等此外,張益豪醫師提到,還有一種人很常見,就是「很享受於清耳朵,但想交給專業的人清時」也可定期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清除治療,定期清理耳垢、檢查耳朵,以便及早發現和處理耳道問題,保持耳朵的清潔和健康,也有助於預防耳道感染和聽力受損。資料來源:張益豪醫師臉書-想清理耳垢,自己挖還是到診所找專業的醫師處理呢? 【延伸閱讀】自行挖「耳屎」會受傷、易越推越深!醫:不必特別清理耳朵痛癢掛急診 驚見滿滿「蛆」蠕動 醫:蒼蠅產卵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107
-
2023-06-17 醫療.耳鼻喉
耳朵癢是耳屎太多?6大原因、4招緩解 專家1次告訴你
不管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曾有耳朵癢的情形發生,一旦耳朵搔癢,不少人就會忍不住伸手抓個幾下,有些人還會認為是自己耳屎過多,直接拿起掏耳棒開始挖耳屎,結果愈挖愈癢。本文將為您整理耳朵癢的6大原因,並提供你舒緩耳朵不適的方法。耳朵很癢但沒有耳屎? 公開耳朵癢6大常見原因多數人以為耳朵癢是因為耳屎太多,但其實會造成耳朵癢的原因很多,若搞錯原因,過度用手指或掏耳棒挖耳朵,反而會適得其反。以下為耳朵癢常見的6種原因:耳朵癢原因1:耳屎太少或太多很多人都有定期用掏耳棒等硬物掏耳朵的習慣,但這麼做不只會損壞外耳道皮膚,如果一下子把耳屎挖得太乾淨,外耳道的皮膚還容易變得太乾燥,而引起耳朵癢的症狀。 一般來說,耳屎不需要特別清潔就會從耳內自行排出,但如果耳屎累積太多未排出,或者在挖耳屎的時候不小心將其往內送,也會因此造成外耳道阻塞,並刺激外耳道神經,而出現搔癢的症狀。耳朵癢原因2:耳朵發黴耳朵發黴又稱作「耳黴菌病」或「黴菌性外耳炎」,意指耳道遭到黑麴菌與白色念珠菌等黴菌感染,通常好發於頻繁掏耳朵、處於氣候高溫潮濕、免疫功能低下、慢性中耳炎、因外耳炎常局部使用類固醇或抗生素等類型的病患。一旦耳朵發黴,耳朵除了會搔癢難耐,還可能會流出濃稠物、疼痛、悶帳不適等,而且耳黴菌病容易復發,易造成患者長時間耳朵不適,應盡快至耳鼻喉科就醫治療。耳朵癢原因3: 外耳炎炎炎夏日,許多人為了消暑都會跑去游泳或參與水上活動,但如果耳朵接觸到不乾淨的水域環境,且沒有在戲水過後清潔且擦拭乾淨,就容易因致病菌感染,而罹患外耳炎。此外,如果經常挖耳朵或配戴長期未清理的耳機,也可能會降低外耳道對致病菌的防禦能力,進而引發外耳炎。此類病患不僅會感到外耳搔癢、疼痛,耳內的分泌物也會因此增加,最嚴重還可能導致耳殼周圍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或發燒等症狀。耳朵癢原因4:神經性耳癢症耳朵由迷走神經與三叉神經分佈在內,若患者長期處於壓力過大、焦慮或憂鬱的情緒,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就可能患有神經性耳癢症。雖然其耳朵外表看起來正常,但可能會因此造成此類病患的耳朵不時產生搔癢感,且感受異常強烈,不過不會有聽力障礙或耳朵疼痛的症狀。耳朵癢原因5:皮膚過敏如果患有異位性或脂漏性皮膚炎等皮膚病患者,也會因皮膚過敏,而有耳朵、鼻子、眼睛等部位搔癢的症狀,建議有此類問題的病患應及早就醫檢查、對症下藥,即可早點擺脫惱人的不適症狀。耳朵癢原因6: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主要是因吸入花粉、塵蟎等過敏原或攝取特定食物所致,典型症狀除了包括鼻子癢、流鼻涕、鼻塞、喉嚨發癢或眼睛紅腫,耳朵也可能出現異常的搔癢感。耳朵癢怎麼辦? 正確舒緩耳朵癢的方式看這裡若想要避免耳朵癢,建議平時洗澡或游泳後,應保持耳朵內部乾燥,以防黴菌滋生,也不要經常隨意地用手指或髮夾、原子筆套等物品挖耳朵,這麼做不僅會使耳道皮膚傷痕累累,表皮層不斷增厚,形成濕疹。若耳道再遭到葡萄球菌感染,長出耳疔,還會讓你痛到不行。因此,為了防止出現上述的狀況,下次耳朵覺得搔癢的時候,不妨考慮用手掌輕揉耳朵外部或冷敷,但若試了幾次後仍未改善,則應及早就醫、對症下藥,以免耳朵出現更嚴重的症狀。此外,平時配戴的耳機也應定期清潔,才不會使耳道遭致病菌感染,而罹患外耳炎;若覺得耳內的耳屎過多時,建議不要隨意地使用掏耳棒或小工具挖耳朵,不妨可至耳鼻喉科請醫師協助清理耳垢,以防耳道損傷,造成耳朵搔癢的症狀,甚至引發聽力受損的嚴重後果。延伸閱讀:.耳垢到底需不需要清?耳鼻喉科醫教你安全的清理方式.掏耳朵其實是把耳垢往內推 醫師:反而不利排出體外.掏耳朵掏到細菌侵腦! 醫:別再天天挖耳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2 寵物.寵物疾病
季節交替皮膚癢癢癢 做好4件事讓毛小孩遠離皮膚病
【本文重點】梅雨季節交替,毛小孩常有皮膚搔癢、掉毛、皮屑等問題。飼主求診的主因是犬貓皮膚病,其中包括跳蚤引發的搔癢和異位性皮膚炎。良好衛生習慣和環境清潔可以減少過敏原,定期洗澡和梳毛除寄生蟲也有幫助。飼主要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掉毛,並使用藥物和補充食品治療皮膚病。--by ChatGPT季節交替之際,家中的毛小孩又開始出現皮膚搔癢、重複舔抓行為,接著就是不規則的掉毛、大量皮屑飄飛,連帶影響居家生活品質。台灣氣候潮濕,許多人飽受濕疹、皮膚炎所苦,貓狗也有一樣的問題。快來看狗爸媽經驗分享,以及獸醫師的專業治療建議。春雨綿綿,接下來又將迎接梅雨季,濕氣讓人感覺悶熱,黴菌、塵蟎也大量孳生,容易引起毛小孩皮膚過敏。根據統計,飼主求診的第一名病症為「犬貓皮膚病」,包括寄生蟲造成的搔癢狀況,還有環境引起的異位性皮膚炎。獸醫師殷碩韓說,跳蚤是常見元凶,當毛小孩有搔癢情形,第一時間先檢查跳蚤過敏的可能性。若是後背部、大腿後側起紅疹、搔癢脫毛,很大機率是遭跳蚤纏身,應口服投藥並搭配外用藥治療,日常也要做除蚤的預防。異位性皮膚炎則是自體免疫性疾病,環境、食物及寄生蟲都會引發發紅、腫脹、丘疹等症狀,過度搔癢使皮膚反覆化膿、結痂、脫毛,一旦發病就難以痊癒,飼主要耐心透過藥物或非藥物的治療來改善。獸醫師蔡曼琳說,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並加強環境的清潔才有辦法減少過敏原,寵物掉毛是正常的新陳代謝,但飼主要分清生理性掉毛和病理性掉毛的差異,找到問題來源對症下藥,使用藥物之餘,也可以補充降低發炎反應的食品。預防皮膚病首要加強衛生:1.改善居家環境與清潔,尤其是通風問題。2.控制濕度,減少環境中可能誘發的過敏原。3.定期洗澡或美容,使用洗劑沖洗毛髮上的過敏原。4.經常梳毛除去打結的廢毛,同時檢查躲藏的寄生蟲。狗爸媽經驗談◎毛寶貝「脆丸」是從收容所帶回來的,剛開始有皮膚過敏的問題,甚至是掉毛,後來諮詢獸醫,挑選無麩質飼料並補充益生菌,皮膚問題漸漸改善,毛髮也比之前濃密、發亮。◎薯條4-5歲期間,耳朵經常發炎搔癢,有耳垢及異味,嚴重時甚至抓傷外耳脫毛流血。診斷為酵母菌感染,需使用耳藥治療,二年期間仍四度反覆發炎,醫師評估,狗狗可能已產生抗藥性,改換他種藥品使用才得以完全恢復。長耳型毛小孩耳道本就容易悶住不透氣,連續雨天期間,搭配除濕機更能有效降低毛小孩耳炎的機率。【延伸閱讀】.狗狗5個常見疾病大調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1-23 醫療.耳鼻喉
乾濕2種耳垢有不同清潔方式 醫籲用棉花棒掏耳朵千萬不可用推的
許多人洗完澡後習慣使用棉花棒進行耳朵內的清潔,將耳垢清出,但耳垢有分乾濕兩種類型,應有不同的清潔方式,若過度清潔,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耳朵受傷。耳垢分乾濕兩種 有不同清潔方式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表示,大部分東方人的耳垢是乾的,外觀看起來灰灰白白的;西方人則多為濕耳垢,呈現褐色,質地較黏。這樣的差異主要是東西方人種分泌物不同所致,但主成分仍為角質層的脫屑。大多數的耳垢會自然排出人體,少數情況才會堵住,王文弘指出,堵塞位置常處於耳道內軟骨與硬骨的交界處,該處最為狹窄,若要自行清理,容易傷到耳膜,通常會透過軟化劑,讓耳垢軟化後自行排出。民眾若沒有藥劑,也可用橄欖油等油品滴入耳道,待十分鐘左右即可排出。用棉花棒清潔時 千萬不可用推的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主任蕭安穗說,耳垢具有保護耳朵的功用,會分泌油脂並且殺菌,除非影響聽力,否則不建議將耳垢清除;若耳垢因浸水而濕黏則可將其吹乾就好,若真的要清潔,用棉花棒沾點水稍事清理即可,不要太過用力或完全清除耳垢。王文弘強調,用棉花棒清潔耳道時,千萬不可用推的,在外耳道繞一圈擦拭即可,也不建議將耳垢刮出。不過,曾有個案耳道一浸水,堆積的耳垢便膨脹,造成刺痛,甚至堆積成「傳導型聽力障礙」,影響聽覺功能,因此建議每三個月至半年應到耳鼻喉科診所,請醫師進行耳垢清理,若置之不理,可能衍生為外耳炎。清理耳垢非必要 半年一次即可目前流行清潔耳垢服務,甚至衍伸耳燭等項目,標榜可紓壓。不過,蕭安穗提醒,耳內的表皮其實非常脆弱,沒有什麼軟組織,若溫度過高容易受傷,結痂後恐造成更多傷害。王文弘說,不論乾耳垢、濕耳垢,都可能造成耳道的堵塞,清理耳垢雖非必要,若民眾耳垢容易堆積,建議半年清理一次即可。
-
2022-10-19 醫療.耳鼻喉
別再用棉花棒掏耳朵,恐影響聽力!專家教你4步驟正確清除耳垢
耳垢就是俗稱的耳屎,耳道內有耳垢是正常現象,耳垢係為蠟狀物質,具有保護、潤滑和抗菌特性的作用,相反的,如果耳朵中沒有耳垢可能會導致耳朵乾燥、發癢!耳垢和死皮細胞會慢慢移動到耳道開口處,大部分情況下,耳垢變乾後會自然脫落。很多人出現耳膜有耳垢堵塞,絕大多數是因為使用錯誤方式,像是用棉花棒、耳扒子來取出耳垢,由於使用方式不恰當,只會將耳垢推到耳道更深處。耳垢堵塞會出現的症狀,包括:耳朵痛、感覺耳朵悶悶的、聽力受影響、耳鳴、搔癢、異味或有分泌物、咳嗽、感染如何清除耳垢?1.可以用材質較為柔軟的毛巾來清潔耳廓與耳道開口就好。2.使用清潔滴劑:可試著在耳朵中滴幾滴礦物油、嬰兒油、甘油或商業滴劑、洗滌劑滴劑(像是過氧化氫或過氧化脲),有助於去耳垢。3.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可以由醫生或在家中使用市售的沖洗套件進行。使用水、生理食鹽水沖洗,記得沖洗液加熱到體溫的溫度可以防止頭暈。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耳膜穿孔、耳膜、皮膚問題(如耳道濕疹或免疫力較低),這時候不建議沖洗耳朵。4.手動清除:手動清除耳垢也很有效,耳鼻喉科醫師常用吸引器做為耳道清潔器具,透過機器負壓的吸力,連結使用細長的吸管深入耳道內將耳垢鬆脫吸出。如果耳道狹窄、鼓膜穿孔、耳道的皮膚問題、糖尿病或免疫系統低下,建議首選手動清除方式。使用棉花棒去除耳垢很危險?耳垢堵塞是聽力損失的最常見原因之一。通常是由因為試著用棉花棒去清潔耳朵所造成。使用棉花棒只是將耳垢推入更深處,導致耳道狹窄部分堵塞。另外,如果棉花棒推太深觸,也可能會對耳鼓或耳骨造成傷害。耳朵是一個精密而複雜的部位,包括耳道的皮膚和鼓膜。所以改掉使用棉花棒或其他物品插入耳道的習慣。如何正確用藥一次報你知!https://bit.ly/3SC0laL
-
2022-08-02 醫療.耳鼻喉
耳垢到底需不需要清?耳鼻喉科醫教你安全的清理方式
許多民眾都會使用棉花棒、掏耳棒來清潔耳朵;洗完澡後,也會因為耳朵進水,拿棉花棒挖耳朵,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雙和醫院耳鼻喉科巫承融主任建議,若民眾擔心自己的耳垢很多,可以前往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會用專門器械幫助民眾清理耳垢,避免自己使用棉花棒、鑷子、衛生紙挖耳朵。耳垢分為:濕型、乾型巫承融指出,人體的耳垢分為兩種,濕的耳垢與乾的耳垢。皮膚每天都會有新陳代謝,耳垢也是,乾耳垢的組成就是一些表皮的皮屑、肉屑;至於濕耳垢的生成原因,主要是外耳道上腺體的分泌物所形成,通常會比較黃一點、黏稠一些。大部份的耳垢不用清理 用棉花棒反而造成耳朵傷害大部份的耳垢不用清理比較好,巫承融解釋,許多民眾會使用棉花棒、鑷子、衛生紙等器具挖耳朵,但這些都可能會造成耳朵的傷害。以棉花棒為例,雖然會挖出一些耳垢,但大部分的耳垢都會被推到更裡面,讓耳垢更不容易自然掉落;假使是使用鑷子的話,由於器具較硬,若夾不對位置、夾太深恐怕會造成耳膜破洞、外耳道的皮膚脫皮或流血。巫承融強調,耳道裡的皮膚不像手、腳上的表皮一樣,挖一挖、摳一摳都不會受傷,耳道皮膚很脆弱,只要稍微一挖就很容易流血,不建議放東西進去耳道,若外耳道有一些液體流出來的話,可以用衛生紙擦乾淨,耳垢不清不會造成什麼症狀、疾病,大部分的耳垢都會隨著時間掉出來,不需要特別清理。「清理耳垢」為耳鼻喉科診所醫療服務之一若民眾擔心自己的耳垢很多或是家人幫忙清理時有一些流血的狀況,巫承融建議,要選擇耳鼻喉科的診所,那邊才有清耳垢的專門器械會比較安全,一般內科診所診所的器械不是那麼完全,只能幫忙夾出小部分的耳垢。對於大多民眾到診所掛號時,要說出「挖耳屎」會感到不好意思,巫承融坦言,耳鼻喉科珍所本來就有這項醫療服務,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都有做這套訓練,也都清楚許多病人會來清理耳垢,民眾不需要感到害羞。若到其他診所,像是內科、小兒科等他們可能就不知道該怎麼幫忙清理,畢竟他們的醫療訓練沒有這一塊。最後,巫承融補充,若遇到比較硬的耳垢,第一次可能會清不乾淨,醫師會幫患者滴一些耳垢軟化劑,讓一些耳垢自然流出來,若有較硬的耳垢則要滴個2至3天後再去回診,醫師會再用設備幫民眾清理乾淨。(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耳屎愈挖愈多? 原因出在你「太常清了」 ·耳朵有異物怎麼辦? 醫授「緊急自救原則」:2件事勿做
-
2022-07-02 醫療.耳鼻喉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耳朵癢許多人會開玩笑說「是有人在想念」或是「有人在說壞話」,大多癢一下就沒事,不過也很常有的情況是,耳朵一癢就停不下來,癢得很嚴重、很不舒服,卻也搔不到、拿它沒轍。對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劉承信醫師指出原因,並提供改善方式參考,遇到時不妨可以試試。 耳朵癢常見4大原因,清潔不當、耳屎太少也有可能! 劉承信醫師表示,耳道的耳朵癢原因常見如因老化皮脂腺分泌下降、或受到天氣乾冷等外界刺激、過度清潔使得「天然屏障減少」,就像一般的皮膚乾癢一般,耳道也是,而在耳道中形成的屏障一般稱為「耳垢」。耳垢這天然屏障雖然重要,但放任不管、或是不當清潔使得不斷被往內推、堆積嚴重,就會是另一個常見引起耳朵癢的原因。 除此之外,較少見但也並不罕見的也包括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此問題視情況可能較為嚴重些,原因也可能出自於前述兩者,使得感染更加嚴重,例如因為乾冷使得耳垢變少覺得癢,又不斷的想辦法搔抓,結果沒成功止癢反而形成傷口,而擋下外界刺激物的耳垢使得此傷口發炎更癢。而因感染而起的耳朵癢,除了發癢外也容易有流膿、腫痛的情況出現。 而在台灣較少見,但還是看得到案例的耳癢原因,也包括了因過敏所引起。台灣有不少的過敏族群,其中有些少部分的患者會是碰到過敏原連耳朵都會紅腫發癢,畢竟耳道中也有皮膚。過敏原常見如貓毛、堅果、海鮮、塵螨、灰塵等,因人而異。而更少見但也有可能發生的,則如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疾病患者癢到耳道裡面。 耳朵癢到不行怎麼辦?醫教4招有助改善! 劉承信醫師表示,耳道發癢情況若較為嚴重確實可能癢到煩人又止不了,但此時就像平時呼籲皮膚癢避免搔抓,耳道發癢也應避免不斷的摳挖,除了位置難以止癢,也如前述容易造成傷口、引起感染、使問題更加嚴重、使發癢更加厲害。 耳癢的原因繁多,醫師建議若是真的癢得厲害,當下可試著酌量使用耳用藥膏、或成份單純、無刺激性的凡士林,用棉花棒溫和的塗抹,有助改善較為常見因乾燥等引起天然屏障減少的發癢。另外也可以用針筒滴進生理食鹽水、沖洗耳道,讓可能堆積較多形成發癢的耳垢流出。而清潔耳道使用棉花棒、掏耳棒,一般不是將耳垢推的更深、就是形成更嚴重的傷口,因此也不建議。 上述為較為常見的原因及對應簡單可執行的方式,若都沒辦法改善,就建議就醫為佳,除了檢查確切的原因給予適當的協助及治療,也避免問題擴大。例如若是耳垢真的堆得太多又被推得太深,醫師可安全且更有效的清潔,若是因感染形成,也可以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而若是因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等發炎性疾病所引起,自然就是協助止癢改善症狀,並以該疾病治療方式改善。也提醒,若是耳朵真的癢得太厲害,甚至出現疼痛、發燒、流膿、影響聽力等情況,就應盡速就醫。 日常防範耳朵癢、感染,耳機、耳塞記得定期清潔! 日常防範耳朵發癢,劉承信醫師建議,平時清潔耳朵以毛巾清潔外耳為主,耳道還是建議尋求醫師協助為佳,盡量避免自己用棉花棒、掏耳棒挖耳朵,若真的要挖也避免挖得太深太用力。除了避免過度清潔外,也應留意身旁的刺激物,例如觀察在耳朵癢之前,是否有碰到某些如化妝品、洗髮精等刺激物。另外與耳部相關的用品也應注意清潔,例如耳機、助聽器、耳塞等,若沒清潔自然容易帶進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進入耳道。日常保持良好的習慣,耳朵癢到不行的機會也會大幅下降。 《延伸閱讀》 .耳機不清潔小心「香港耳」!醫:常耳癢注意,問題恐怕不在耳垢。 .常暈眩、耳鳴竟是耳屎太多?醫指8種人易堆積,4步安全清潔!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6-11 焦點.科普好健康
兒童也會耳鳴?4情況出現須當心 醫師教如何治療防範
在耳鳴門診中,兒童患者相當少見,每年頂多會遇上一、兩名。曾經有一位女性耳鳴患者,帶著正在牙牙學語的三歲兒子看診,說他常常用手拉右耳、用力甩頭,注視右方,無來由地哭鬧,到了晚上焦躁不安,難以哄入眠,她擔心這狀況會不會是兒童耳鳴?兒童當然也會耳鳴,但因言語能力還在發展,通常要等到五歲以後,才會說出「耳朵嗡嗡嗡」、「頭頂嘰嘰嘰」、「蚊子飛飛飛」等話語,嘗試表達「耳鳴」,並且配合指示接受聽力檢查,否則只能靠家長觀察及醫師推測。兒童耳鳴,絕大多數跟下列狀況有關:●中耳負壓兒童鼻咽部位有一顆淋巴樣組織,宛如天公豆,稱之為「腺樣體」,一直要到十歲以後,才會逐漸消失,在於攔截吸入鼻腔的汙染或感染,避免直接進入下呼吸道。但是,幼童耳咽空間很小,一旦受到感染,腺樣體腫大,直接擋住耳咽管下方開口,阻礙中耳腔對外的通氣,當裡面空氣被黏膜吸收後,裡面壓力小於外面大氣壓,耳膜內凹,會引起傳導性聽力障礙,產生「代償性耳鳴」。●中耳炎由於兒童中耳腔較小,顳骨中的氣房也尚未完成發育,一旦黏膜因感染發炎或過敏而腫脹,裡面空間大幅縮減,干擾到耳膜及聽小骨傳遞聲波的功能,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即產生代償性耳鳴;但當發炎物質或細菌毒素經由圓窗擴散進入內耳,傷害耳蝸,會產生「發炎性耳鳴」。●耳垢栓塞現在少子化,兒童變成家族之寶,許多長輩會替孩子清耳道,頻繁掏耳後,會破壞外耳道上耳垢向外移出的螺旋線,不僅使新分泌出的耳垢難以排出,棉棒還會把耳垢向內推,並壓實,阻礙聲波傳到耳膜,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產生「代償性耳鳴」。●噪音傷害現在3C產品盛行,不少兒童沉迷於電動玩具或影音設備中,音量控制不好,或是長時間戴耳機,噪音直接進入內耳,造成耳蝸聽毛細胞過勞,先是發生「聽閾上升」,聽聲音會鈍鈍的,彷彿輕度聽障,接著未受傷的聽毛細胞加強擺動,出現「耳蝸性耳鳴」,聽神經細胞又加強傳導,會出現「神經性耳鳴」。若持續,會提早出現永久性的聽障。另外,外耳道炎、耳道異物(塑膠珠、石頭或昆蟲)、先天性膽脂瘤或鼔室硬化等疾病,也會引起兒童耳鳴,宜及早就醫。如何治療及防範1.若是中耳負壓問題,可在耳膜上放通氣管,或是手術切除鼻咽腺樣體改善。2.若是感染性中耳炎,可口服副腎皮質素及抗生素;若是過敏性中耳炎,建議長期服用抗組織胺治療。3.若是耳垢栓塞,先局部使用耳藥水,逐漸溶解耳垢,建議家長不要再替兒童掏耳。4.若是噪音傷害,孩童應遠離3C產品及影音娛樂設備,多接觸大自然,鼓勵戶外活動。
-
2022-04-04 該看哪科.皮膚
被濫用的費洛蒙:標榜含有人類費洛蒙的香水 其實只能吸引到母豬
▍愛的異味人類性費洛蒙具有強烈氣味的化學物質會催化交配。昆蟲有,兩棲類動物有,哺乳類動物也有,那怎麼可能我們沒有?人類的費洛蒙不斷在暗示空氣中正瀰漫著浪漫氣息,但幾十年來潛心研究的科學家們始終未能找出確切的答案。儘管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有許多誘人的間接證據,雖然科學家尚未能從人體中成千上萬個分子中提取出費洛蒙。這並不代表費洛蒙不存在,只是意味著,還沒人能發現確切的化學物質,就像他們在豬、飛蛾等各類動物身上已找到的一樣。典型的例子就是雌蠶蛾性費洛蒙,於1959年在蠶蛾身上發現的第一個費洛蒙。雌蠶蛾性費洛蒙是當下滿足性需求的絕佳例子。當一隻雌蛾渴望交配時,她只需要朝著她心儀的羅密歐釋放性費洛蒙,他就會飛過來與她交配。這正是約炮的表現。絕大多數時間裡,這適用於絕大多數的男性。另一種費洛蒙是由公野豬生成的;但有趣的是,那存在牠的唾液中。這些毛茸茸的豬只需要走到發情的母豬面前,朝她的方向大口吐氣,當母豬聞到費洛蒙的氣息時,她會轉過身,抬高臀部,呈現在公豬面前,以便牠能騎上。用野豬的語言來說,或許更普遍代表的是:「我們來傳宗接代吧。」想到科學家如果真的在人類身上找到有如此效力的化學物質,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我就不寒而慄。你很容易就能想像得到,人類會運用這樣的能力做出什麼樣的壞事。即使人類在過去的演化過程中產生了這樣的性費洛蒙,如今它的效力肯定已經被各種互相競爭的衝動所削弱。我們已經發展成高度視覺化的生物:對於是否會與對方發生性關係,很大一部分取決於長相。而且在性決策上,我們也逐漸發展出理智與自我意識。儘管這有時候是個挑戰,但多虧了禮儀、社會輿論壓力和對法律後果的顧忌等各種考量,人類在性這個問題上,還能做到自我控制。但即便有這些考量,碰上了真正的費洛蒙,還是很難壓制其效力。舉例來說,農夫普遍會利用豬的費洛蒙來促進人工授精,即使周圍沒有公豬也沒關係。當發情母豬聞到這個味道,她就會主動抬起臀部接受授精(有些授精者還會學公豬摩擦母豬後腿那般,讓母豬能有更多的體驗)。這個氣味–行為模式的關聯已經編寫進母豬生理反應的常規操作,就像呼吸和大便一樣,她們只是遵循神經指令罷了。這就是費洛蒙的嚴格定義。針對費洛蒙是由何組合成,科學家們曾進行過一番語義學上的爭論,相當引人入勝(但頗為深奧);不過大多數人都同意,它是一種化學物質,或者是化學物質混合物,可以在同一物種的其他成員身上,持續引起相同反應。費洛蒙引發的情慾吸引力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它對每個人的作用都是一樣的。因此,即便人類擁有性費洛蒙,它不會也不能只針對特定對象,讓對方覺得你是獨一無二的。這與流行文化中對「費洛蒙」一詞的運用,形成鮮明對比。在流行語中你可能會看到:「我情不自禁愛上他/她/他們,都是因為他/她/他們的費洛蒙。」而在嚴格的科學定義下,真正的性費洛蒙確實會讓某人無法抗拒那股吸引力……但基本上是對所有異性成員都產生效力。綜合以上觀察,性費洛蒙是會激發一個物種的成員、使其行為舉止像個性愛機器的分子,那麼那些支持人類會用體味來了解對方,甚至發展出偏好的微妙證據,便與這個嚴格概念有所歧異。許多在該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們,在談論其研究成果時,從未使用過「性費洛蒙」一詞。潛心研究人類化學物質傳導數十年的科學家也都會避免用這個詞來指涉,而是用「人類的化學物質線索」或「化學信號」或「社交化學信號」等來取代。因為無論何種訊息從我們身體逸散進入空氣中,傳遞到我們的鼻子裡,或許可能影響我們的決策,但並不能一言以蔽之。「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都同意人類身上有某種東西,但我們不曉得該如何指稱它。」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約翰.朗德斯壯(Johan Lundström)表示,「費洛蒙這名詞的好處就是,人們會知道你在說什麼。你在路上隨意攔下一個人,他都聽過費洛蒙。但它在商業上已被徹底濫用了。而一般大眾聽到這個詞,普遍會聯想到性交。事實上在其他動物身上,費洛蒙跟交配沒什麼太大關係;它們會對交配有所幫助,或是提供一些訊息、暗示,但它們並不會引發性興奮。費洛蒙一詞已經被性玷汙了。」當你知道費洛蒙實際上有什麼作用時,很難用它來解釋我們所看到、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情況。這裡還有另一個化學問題,科學家還無法找出參與人類社交的重要分子。在蠶蛾的例子裡,科學家清楚知道是雌蠶蛾性費洛蒙這個分子;在豬身上,已知有兩種分子──雄固烯酮和雄醇。這些被認定是正統的費洛蒙,因為科學家的確在這些動物身上測量到,並且確實找到它們對動物性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力。然而在人體的諸多實驗中,很明顯有某樣東西或某些東西(也就是化學物質)漂浮在人身上,並且能被其他人嗅出,但是還無法找出這些化學物質到底是什麼。我們的汗液、以及其他體液如淚液和耳垢中存在上百種分子,它們都可能在預示某些訊息。縱然許多研究人員不斷嘗試,依然沒有人從這些體液中找出一種分子能說服大家:「毫無疑問,這就是人類的費洛蒙」。這並不是說其中沒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比方說,豬的費洛蒙雄固烯酮和雄醇就經常存在人類汗液中,因此科學家們試圖探究它們是否能同樣改變其他人類的情緒或神經。但透過腦部掃描和問卷調查,僅發現極小的變化,而且只有在人類受試者聞到非常高劑量濃縮分子時,即比正常汗液中的濃度高出幾個數量級的劑量,才能看到效果。當然,網路上兜售人類費洛蒙古龍水的賣家,所講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含有費洛蒙雄固烯酮的產品都會宣稱,它們能幫男人引誘一個毫無戒心的女人。問題是,這些產品多半只能吸引性慾高漲的母豬,而不是性慾高漲的女人。過去數十年間關於人類費洛蒙的探究大多徒勞無功,不然就是試圖打此名號販售功效未經證實的產品。不過還是有很多該領域的研究人員抱持樂觀態度,認為終有一天能發現人類費洛蒙。對費洛蒙進行廣泛研究的牛津大學演化生物學家特里斯特拉姆.懷亞特(Tristram Wyatt)表示,人類體味最強烈的時期,還是只有在青春期;這或多或少指出,人類肯定得以某種方式運用氣味來達成性交的目的。朗德斯壯表示:「不管是先天的、或後天習得的,我相信我們確實通過體味進行某些人際交流,並傳遞某些訊息。不管是不是費洛蒙,那都只是名稱,實際的內涵是一樣的。我認為體味是許多化合物的複雜組成,可以傳達許多訊息,包括你是否生病、你的年齡及性別。」由於這些體味主要是由腋窩散發出來,許多研究者便持續關注那個部位。普萊提曾經提到:「你上次被男人聞屁股是什麼時候?我們身為站立的生物,腋窩跟鼻子的距離很近。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探詢人類費洛蒙的研究者,會關注腋窩。」※ 本文摘自《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作者:莎拉.艾佛茲 譯者:楊心怡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12/29
-
2022-02-17 該看哪科.耳鼻喉
常暈眩、耳鳴竟是耳屎太多?醫指8種人易堆積,4步安全清潔
為什麼會有耳屎,真的需要挖嗎? 耳屎或耳垢其實是正常每個人的耳朵內都會產生的東西,主要發生於耳道較外段,由代謝的皮屑、毛髮、加上腺體的分泌物混合而成的。這些或多或少、或乾或濕的耳屎有著濕潤與抗菌、吸附皮屑與灰塵等功能,其實是保護我們耳道的重要因子。 正常來說,透過咀嚼活動與先天耳朵表皮的作用,耳屎、耳垢是會自然慢慢排出體外的,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不需特別挖耳清潔。但少部份的人因為特殊狀況,或是自己使用工具不當清潔將耳屎耳垢更深的推入,則可能會有耳屎耳垢堆積甚至阻塞的情形,造成耳朵的進一步傷害。 耳屎乾溼、顏色有何不同?2種情況盡早就醫! 台灣一般人常說的濕耳、油耳的耳屎比較容易是淡黃色、蜂蜜蠟黃色或橘褐色,通常會比較黏稠聚集成團;而乾耳的耳屎比較淡,有點灰白色,通常比較是片狀的。通常顏色較深的耳屎是比較陳舊的耳垢,接觸較久的空氣也含有較多灰塵。 多數的亞洲人基因還是偏向乾耳為主,不過門診仍有不少人有濕耳的困擾。若是耳屎耳垢的顏色呈現黃綠色,或是有濃稠液體的流出,乾涸在枕頭上,這可能有感染的現象需要就醫;而若呈現黑色、深紅色,代表耳朵可能有受傷,也應該要尋求醫療協助檢查。 耳屎太多易阻塞,當心暈眩、耳痛、聽力下降! 多數人的耳屎耳垢可以正常排除,當耳屎堆積阻塞時,可能會有疼痛感、悶脹感、聽力下降損失、耳鳴聽到嗡鳴聲、耳內有分泌物或臭味,也有可能合併暈眩。包括使用助聽器、戴耳塞或耳機、耳朵毛髮旺盛、皮膚容易脫屑、不當使用掏耳棒、老人家或是先天耳道狹窄的病人,都有更高的機會因為耳垢、耳屎堆積栓塞堵塞造成耳朵的症狀。當感覺有以上耳朵相關症狀時,或是無法表達症狀的幼童、老人或身體障礙的病人,應該請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診視,透過一般耳鏡或是配有專業耳朵內視鏡的設備,即可確診耳屎耳垢堆積的狀況,更能透過專業的介入,清除堆積堵塞的耳垢與耳屎。 耳屎堆積阻塞易暈眩、耳鳴,安全有效清耳屎這樣做! 1.清潔耳朵耳廓而非伸進耳朵耳道:當耳屎已經堆積時,不當的清潔可能會將耳屎、耳垢更往耳朵深處推,因此用柔軟的毛巾輕柔清潔耳廓與耳道開口即可。 2.使用耳屎清潔溶解液:除了專業醫師開立的處方以外,使用乾淨的礦物油、嬰兒油、甘油、生理食鹽水甚至過氧化氫溶液3-5天,都可以有效地分解或軟化耳屎耳垢,以利後續的治療。但對於中耳外耳炎、耳膜穿孔、感染耳痛或是流膿,則不適合使用這些耳屎清潔溶解的液體。 3.生理食鹽水或稀釋過氧化氫灌洗:在耳屎耳垢軟化分解後,利用乾淨的水或生理食鹽水,以及20ml沖洗針筒輕輕放置在耳道外上方,用等體溫的液體溫柔灌洗,可以將軟化的耳屎耳垢輕柔地洗出,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4.專業人員配上專業器械的取出:上述的方法雖然可以在家操作,然而若是擔心耳內可能的感染,或是對於比較困難取出的耳屎耳垢,可以在訓練有素的專業醫療人員的診視下,透過特別耳用的器械可以將耳屎耳垢夾出、吸出,並且觀察耳膜是否有感染或破損的跡象。 注意保養、小心清潔,才能用健康乾淨的耳朵 耳垢耳屎其實是能抗菌保溼的耳朵守門員,一般狀況下並不需要特別清潔,若非有特殊症狀發生,過度的清潔反而會將耳垢推入更易造成阻塞,甚至會造成耳道壁與耳膜的傷害,得不償失。自行清潔盡量在外耳即可,在安全環境下輕柔緩慢為原則,避免過度用力或深入。 至於如坊間很多吸耳屎的小工具,在很多人身上都沒有效果,頂多只能吸些皮屑;傳統耳燭雖能去濕,但無法吸出耳屎耳垢。若真的時常有耳屎耳垢堆積的問題,建議每3-6個月或甚至12個月,尋找專業耳鼻喉科醫師或是有認證的治療師,做審慎的檢視與治療,才是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延伸閱讀》 .頭暈4類型一張圖了解!醫:成因各不同,3情況盡早就醫! .抬頭、翻身突然暈眩 耳石脫落症相關症狀盡早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26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你腦霧了嗎?元氣網一日課程免費教你預防大腦當機
健忘、失神、注意力不集中,你「腦霧」了嗎?腦霧現象(Brain Fog)意指大腦思路不清晰,彷彿處在一片濃霧之中,整個人恍神放空、反應力遲鈍,有人用「斷片」來形容。什麼情況會造成腦霧呢?該如何預防大腦當機呢?元氣網會員專屬一日課程推出健腦課程,教你7招「養出健康好腦」的好習慣,從飲食、運動、健腦活動下手,跟著營養師、健身教練、職能治療師這樣做,一起活化並常保年輕的大腦。養成健康好習慣 這樣吃、這樣做讓大腦變年輕當睡眠不足、生活壓力大,甚至是身體發炎引起疾病時,都會對大腦造成傷害,某些生活方式可能正無形威脅著大腦健康,如果不想提早衰老,最好趕快改掉這些壞習慣。健康生活不只要延長生命長度,還要提升生活品質。「元氣一日課」規畫大腦再升級系列課程,首先解決大家最困擾的失眠與睡眠不足問題,根據研究,多吃魚可一夜好眠,尤其是富含油脂的魚類,淡水魚和海水魚哪個對健康有益?來聽營養師怎麼說。除了食療,睡不好就來試試耳穴貼壓吧!簡單又方便的保健療法最適合上班族和家庭照顧者,有助於改善失眠與高血壓。➤降低焦慮、舒緩情緒的健腦運動:https://pse.is/3ydgck健康慢老 增強免疫力遠離身體不適●飲食:吃魚會變聰明嗎?答案是肯定的。魚類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其DHA和EPA營養素對腦部功能有益,有助於改善或延緩記憶。適度補充Omega-3除了保護心血管,對大腦健康亦有加分作用,國健署也建議,「多吃魚、多蔬果」均衡飲食,配合規律運動增強抵抗力。魚類熱量大不同,每日攝取可輪流更換深海魚、淡海魚,快來看你最愛的那一尾有幾大卡;營養師建議食用前先去除內臟,預防重金屬下肚。●沐浴:選對沐浴時間和調控水溫,能幫助有個良好睡眠。不過民眾常有個錯誤的習慣,每次洗完澡後就順勢掏耳朵,耳屎其實是耳部的守門員,具有保護耳道作用及自清機制,次數太過頻繁反而容易讓細菌入侵。醫師表示,耳道搔癢感、異物感常見於棉花棒末端的棉花或衛生紙屑引起,主要是挖耳垢造成。如何正確清潔耳朵?來聽醫師怎麼說,留意安全重點避免急性外耳炎,或是造成聽力受損。●睡眠:會出現腦霧,還有一大關鍵:失眠與睡眠不足!「醫師,我已經連續好幾個星期沒有一覺到天亮了,該怎麼辦?」夜夜失眠好困擾,經常做夢、睡不好,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的人,不妨試試中醫的耳穴貼壓療法,只要將耳穴貼壓膠布貼在特定耳穴上,再加上適當的耳穴按摩,即可發揮安定神經的助眠療效。具體耳穴貼壓可視病情而定,有些人不宜施行,快來了解自己的體質和療效評估。元氣網會員專屬一日課程服務,幫助民眾訂定目標Get執行健康監測計畫,每周推出2個自主運動、1個生活技巧、2個健腦活動、3篇健康知識,開啟個人化的學習。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元氣網:https://pse.is/3srtsc●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https://pse.is/3sp7y5●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https://pse.is/3tswel
-
2021-12-11 該看哪科.耳鼻喉
老了一定重聽? 聽損徵兆別大意
別以為老了聽不到、聽不清楚只是小事,或只開心「耳根終於清淨多了」;聽損後可能出現的社交障礙、溝通斷線,以致產生憂鬱、畏縮,甚至失能失智等問題,更需要被關注。初期症狀不明顯 電話電鈴聽不清一般來說,當聽力損失超過25分貝時就稱為聽力障礙,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與旁人的溝通,最容易出現的徵兆是,例如反覆詢問「你說什麼」、「再說一次」;或者電話電鈴聲音聽不清楚、打招呼視而不見等等。絕大多數的聽力受損都是漸進式的,初期症狀都不明顯,自己也不太能發現;通常都是透過旁人的反應、抱怨才會察覺;但確實有些長輩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聽力有問題,「很多人認為聽不到無關緊要,或嫌就醫麻煩,反正人老了就會如此,不必在意等等。」其實這是錯誤觀念,有些會造成聽力受損的疾病,經過治療是有機會恢復聽力的。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陳錦國醫師表示,耳朵的構造複雜,包括外耳、中耳、內耳,甚至連接聽神經到大腦,只要有一個出問題都可能影響聽力;當然也可能是後天疾病造成,如耳屎、進水、耳膜破洞或穿孔、中耳積水,甚至是聽骨硬化、聽神經衰退或長腦瘤,以及少部分的人會出現突發性耳聾、梅尼爾氏症等等。老年反應慢半拍 部分耳疾可治療很多人會問,老了聽不清楚不是很自然的事嗎?應該不用治療吧!陳錦國說,臨床上確實經常遇到年長者過去聽力都很正常,是近半年來才覺得怪怪的。總以為是老了就直接配戴助聽器;後來仔細檢查才發現是中耳積水造成,「對於可以治療的耳疾,不處理或只配戴助聽器,反而會錯失治療機會。」他提醒,如果是突然發生的聽不到、聽不清楚,通常與疾病有關,只要盡早尋求專業協助,醫師會先排除上述會影響聽力的疾病,通常是有機會挽回失去的聽力。「只是老年人多半反應慢或者很認命,這就需要家人溝通並從旁觀察。」畢竟,如今已有研究發現,聽力受損造成日後的失智失能機率高,必須提高警覺。聽不到 會眩暈… 照顧長輩該留意當患者出現聽力困擾時,臨床需要接受詳細的聽力評估,包括病史與理學檢查,醫師會需要知道聽力喪失是何時開始的?是有噪音聽不清楚或是安靜場所也聽不到?耳朵有沒有分泌物或會不會痛?曾經有感染過嗎?有沒有耳鳴、眩暈等現象?家人也有這種狀況嗎?最近有無服用什麼藥物等等。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陳錦國醫師說,就診時醫師會把能夠去除的耳垢、耳屎等先處理,之後再做聽力檢查,分析是否有中耳腔的問題,若只是單純的神經問題,再進一步區分聽力受損的嚴重程度。「大部分的聽力受損是可以被治療的,若無法治療,會建議先配戴助聽器試試;或者進一步選擇人工電子耳。」他提醒,聽力受損問題可大可小,尤其是年長者很需要家人關心,晚輩或身旁的親友可多加觀察留意;或者坊間也有許多可透過裝置使用的聽力篩檢APP,雖然準確度不一,但可居家嘗試。一旦發現有異樣,也應及早求診進一步評估診斷較好。
-
2021-12-04 新聞.長期照護
高齡聽力障礙會增加跌倒與失智風險! 醫:聽力40分貝須戴助聽器
從50、60歲開始,聽力就會慢慢從高頻往下掉,一開始可能只分不清子音如ㄐ、ㄑ、ㄒ的字詞;聽損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若不及時處理,最終會完全聽不懂或聽不到旁人說些什麼。會造成聽力受損的原因很多,包括有先天性結構異常或因疾病、細菌或病毒感染、藥物、老化或噪音環境影響等等;如果根據耳朵受影響的部位區分,聽損還可以分成3大類型:傳導性聽力損失、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與混合性聽力損失。3類型聽損 漸進式退化對於長者來說,常見的聽損類型以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為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兼任主任楊宗翰指出,隨著年齡愈大,內耳會慢慢退化,感覺細胞或神經纖維也會漸漸凋零、萎縮甚至壞死。這時聲音雖然還能從外耳進入,卻沒辦法順利轉換成訊號,傳達給大腦,就會造成聽力受損。傳導性聽力損失多是因為外耳或中耳損傷,像是受到感染、耳垢堵塞、鼓膜穿孔,以及中耳積水、聽小骨硬化等,讓聲音傳導路徑受到阻斷,但內耳的毛細胞和聽神經還是正常的。一般來說,這類聽損多半屬輕症,可以透過治療獲得改善。混合性聽力損失簡單來說是結合上述兩者特質,楊宗翰說,如果曾在年輕時罹患中耳炎或聽小骨本身有海綿狀的組織卡住而形成耳硬化症,加上年齡增長沒有處理好時,也可能會導致混合性聽力損失。聽損變嚴重 失去溝通力感音神經性聽損會隨著年齡愈大、聽力愈差。楊宗翰表示,一旦內耳毛細胞受損就無法再生,所以失去的聽力也無法復原,「這過程是漸進式的,等到狀況愈來愈嚴重時,不只聽力及語音辨識能力都會下降,也會失去與旁人正常溝通」。這時就可能影響失智與失能,「有7%的失智與聽力受損有關」,他進一步指出,聽力不好的人比較容易足不出戶,少了社交、活力也不好時,慢慢就不想動腦,閉鎖在自己的世界裡。而除了失智外,失去聽力也可能增加跌倒、意外發生的機率。聽力40分貝 須戴助聽器因為老年退化而出現的聽力受損,通常會從高頻的聲音開始受影響,好比說高頻的子音如英文的d、k、t等子音,以及注音的ㄕ、ㄒ、ㄑ等都聽不清楚。所以當有人說「秋」就會聽成「優」,若說「蝦」會聽成「壓」。楊宗翰表示,年齡到了50、60歲左右,就會從原本可聽到的8千赫茲開始往下掉,並漸漸地掉到500到1000赫茲;當降到2000赫茲時,就會開始聽不清楚,因為子音就在這個位置,「這時,會只聽到聲音,卻不知道旁人在說什麼」。此外,一般正常的聽力是在25分貝左右,若超過25分貝,數值愈高,就表示聽損的程度愈嚴重;而當只能聽到40分貝的聲音時,通常就會建議該配戴助聽器了。楊宗翰提醒,對於有配戴助聽器需求的長者,現在已可以透過慈善基金會所提供的免費試戴方案,讓長者及早學習掌控助聽器;但更重要的是,若有聽力問題,務必及早求診以進一步診治。
-
2021-11-28 該看哪科.耳鼻喉
聽損治療方式/及時選配助聽器 降低失智風險
聽不到旁人對話、馬路車輛聲,即便未達中重度聽損,也可能需要助聽器。尤其不少老年人聽力退化,卻不自覺有聽損問題,常常聽錯、難與外界溝通,甚至因此自我封閉,已有研究證實,聽力退化未及時解決,可能會增加失智風險。專家表示,配戴助聽器不能完全恢復聽力,但可改善溝通,建議有需求的民眾應盡量配戴。雙耳只聽得到55分貝以上,建議配戴助聽器。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徐英碩表示,正常人可聽到30分貝以下聲音;若單邊耳只能聽30至55分貝,可用另一邊耳聽,生活不會受影響;若雙側聽損嚴重,只能聽超過55分貝以上,語音頻率介於20赫茲到2000赫茲都聽不到,就可能需要使用助聽器。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及臨床教授劉殿楨表示,聽損主要可分為感音神經性聽損與傳導性聽損。感音神經性聽損是內耳問題,逾八、九成患者屬此類型聽損,發生原因包括先天、噪音、老化或藥物等引起,目前多以助聽器改善,無法治療。傳導性聽損則是中耳問題,僅佔所有聽損一成,可透過手術、藥物治療,或配戴助聽器改善。耳內型雖較隱密,但重度聽損只能使用耳掛型。至於助聽器的選配,資深聽力師黃銘緯表示,助聽器以外型來分,主要有耳掛型和耳內型,可依照使用者需求挑選。注重外觀者可以選耳內型或迷你耳掛型,較不易被發現。有嚴重聽損的兒童或中重度以上聽損者,則需配戴傳統耳掛式助聽器,功率較大聽得更清楚,孩童成長過程耳朵形狀會改變,只要訂做不同耳模更換,不需花大錢換全新助聽器。徐英碩指出,傳統的耳內型助聽器,因為像戴耳機,久戴會有悶塞感、有回音;新一代開放型助聽器,體積較小可放在外耳道,周圍仍有空間,可接收到部分環境音,這類助聽器較無悶塞感,也較能久戴。另外,有些人耳朵容易流汗、潮濕、敏感、耳屎容易塞住,使用開放型助聽器能減少不適感。助聽器也有等級區別,黃銘緯指出,單邊助聽器價格從數千元至16萬元都有。現在助聽器多半是數位式,若以新型迷你耳掛型來說,北部地區配一副助聽器約10萬元左右,即可具備充電、藍芽等功能,若定期每3個月回廠保養,除濕、清除耳垢等,一副助聽器使用3至5年沒問題。聽力障礙造成生活困擾,也容易自我封閉。聽力障礙者未即時處理,可能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曾有一名阿公長期重聽,某天阿嬤帶孫要到汐止找朋友,阿公誤聽「要去游泳」,結果傍晚阿嬤和孫子沒回家,阿公急忙跑去游泳池,驚慌之下到處找不到人,後來才知搞了大烏龍。阿公歷經此事後,乖乖到醫院做聽力評估並配戴助聽器。此外,也有長輩電視開很大聲,影響家人生活,吵到鄰居,甚至聽不到門鈴、在外面也聽不到車子喇叭聲,就怕出意外,被家人「壓著」到門診配助聽器。黃銘緯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只要發現聽損,就應該配戴助聽器。有研究顯示,若老年人缺乏聽覺刺激,少了與外界溝通橋樑,聽力受損者出現失智症機率是一般人的8倍。配戴助聽器常見迷思迷思1:聽說戴助聽器很吵、讓人很不舒服。專家解析:不舒服、不想戴多因沒接受專業檢測。助聽器能幫助溝通,減少聽力損失的速度,但民眾對助聽器接受度卻不高,先進國家中甚至只有一成的聽損者配戴。黃銘緯說,過去很多人沒有透過專業檢查,配了陽春型助聽器覺得不舒服、不好用,從此不願使用。劉殿楨指出,陽春型助聽器在吵雜環境下,環境音同時被放大,辨音仍差,對聽力改善有限,也讓使用者覺得不適。他建議,患者須接受專業助聽器選配,才能找到配戴舒適、效果也好的助聽配備。迷思2:等領到身心障礙證明,享有補助資格,再配助聽器就好。專家解析:及早配戴可減少聽力損失,保有生活品質。有人認為要等到領身心障礙證明,享有補助資格後,才需要配戴助聽器。黃銘緯表示,這是錯誤觀念,在患者聽力還未達重度損害時,配戴助聽器可減少聽力損失,也可有較佳生活品質,避免孤老、封閉或失智。劉殿楨表示,雖然助聽器無法完全恢復聽力,但可以輔助、改善溝通,建議無法透過其他治療方式改善的患者,盡量配戴。
-
2021-11-28 該看哪科.耳鼻喉
環境太吵千萬別戴耳機 耳科醫:耳機不要連續使用超過1小時
「你說什麼?我聽不清楚!」聽損的原因很多,有先天也有後天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耳道閉鎖等,較難預防;但後天成人聽損則可依照聽損類型和原因加以預防。傳導性聽損台北榮總耳科主任黃啟原表示,耳朵的構造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傳導性聽損通常發生在外耳、中耳,例如聽小骨沾黏、耳膜破損、中耳積水等。成因:慢性中耳炎佔半數以上。馬偕醫學院聽力暨語言治療系系主任林鴻清表示,慢性中耳炎是常見導致後天聽損的原因,尤其傳導性聽損病例中,中耳炎就佔一半以上。若未改善不良衛生習慣,且未好好治療,可能導致耳膜感染、破洞,而長期反覆感染流膿,也可能進一步使得聽小骨沾黏,造成聽力下降。黃啟原解釋,小朋友因為耳鼻喉的距離較短,容易因為感冒而引發急性中耳炎,但現在醫療發達,急性中耳炎90%不會造成聽損後遺症,然而若因為耳咽管結構、體質因素,造成容易反覆發炎,就會成為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除了造成傳導性聽損外,細菌跑進內耳也會造成感音神經細胞受損,成為混合型聽損。預防:減少感冒、有耳朵悶塞感即刻就醫。要預防慢性中耳炎造成的聽損,除了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減少感冒外,若有鼻竇炎或鼻炎等容易造成慢性中耳炎的疾病,應特別注意,鼻子過敏一周以上、耳朵有悶塞的感覺時,一定要到耳鼻喉科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感音性神經聽損成因:多因老化或長期暴露噪音環境,藥物也會影響。感音性神經聽損主要是內耳的感音神經受損,例如因老化神經細胞減少,或是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下而造成神經損傷等。由於感音性聽損常見因噪音、老化和藥物對神經細胞傷害造成。林鴻清表示,有些癌症用藥如Cisplatin,或是抗生素如鏈黴素具有內耳毒性,因此治療過程中應監控聽力。預防1:避免長時間或在嘈雜環境使用耳機。關於職場的噪音傷害,黃啟原表示,現在工廠等工作場域已訂有規範,包括工作場域的噪音監測、噪音時間暴露和配戴合適的降噪裝備如耳罩等。但最令人擔心的,是民眾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玩遊戲,音量過大不自覺而造成聽力逐漸下降。他提醒,耳機不要連續使用超過一小時,且不要在嘈雜的環境使用,避免將音量調太大聲;若是環境較嘈雜,可選用降噪耳機。預防2:老化聽損難預防,但可及早介入延緩退化速度。老化是自然現象,較難預防聽損的發生。但老年聽損若未能及早介入,神經刺激愈少,罹患失智症風險愈大,若能及早配戴助聽器,有助於延緩聽覺神經細胞凋零,延緩失智的發生。黃啟源表示,聽力老化是緩慢的過程,並非「一夕之間」忽然聽不見。通常聽力老化會先從高音頻、小分貝聲音開始,因此50歲以上成人最好一年做一次聽力檢查;若發現長輩聽不到燒開水的「嗶嗶聲」,也要注意可能有聽力退化的現象。林鴻清表示,若發現家中長輩在溝通上需要重複說明兩、三次,可能或多或少已有聽損,造成溝通障礙,應至醫療院所檢查聽力,並選配合適的助聽器。但林鴻清也認為,目前聽力檢查多集中在醫學中心,診所無法做精密的檢查,政府應透過補助或是支付標準的改變,讓聽力檢查更為普及,以減少聽損的發生。混合型聽損混合型聽損可能中耳構造和內耳神經皆造成傷害,而造成聽損。例如中耳炎導致傳導性聽力損失,同時又因長期處於噪音環境中、或細菌入侵內耳,而引起感音神經細胞受損。不要亂挖耳朵耳垢塞住聽不清 找醫師幫你清臨床上也常見因為耳垢塞住造成聽不清楚的個案,通常只要將耳垢挖除即可。黃啟原提醒,耳垢通常會隨著新陳代謝自行排出,有些人習於挖耳朵,反而又將耳垢往回塞,造成堵塞。如果因耳垢造成聽力下降,最好到耳鼻喉科由醫師以專業器具清除。
-
2021-11-28 該看哪科.耳鼻喉
健保大數據/感音性神經聽損最多 集中於60到69歲
聽不到別人說話,總把「蛤?」當作口頭禪,當心是聽力已經受損。根據健保署統計,109年因聽損就醫的患者多達11萬3,530人,集中在60到69歲,共2萬5,175人,男女發生率相當。耳鼻喉科醫師分析,被診斷為聽損的患者,已經接受手術或是助聽器協助,僅需定期回診,不需要每隔幾個月就醫,但健保數據顯示,台灣聽損患者的盛行率恐怕相當高,加上近年年輕族群長時間使用耳機,聽力損失不自覺,也都讓聽損不只是長者的專利。感音性神經聽損高齡患者最多,傳導性聽損集中於幼童與老年。109年被診斷為傳導性聽損人數為6,756人、感音性神經聽損7萬9,015人、混合型聽損4,805人、突發性聽損3萬1,112人。傳導性聽損年齡分布以0歲到19歲以及60歲到69歲為大宗;感音性神經聽損則是60到69歲人數最多;混合型聽損也是60歲到69歲最多;突發性聽損發生年齡較平均,不過從40歲以後人數開始微微增加,同樣在60到69歲達人數高峰。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張智惠表示,傳導性聽損患者在臨床上確實多集中在上述兩大年齡層,她分析與發生原因有關。導致傳導性聽損的原因有中耳炎、中耳積水、耳膜破洞、耳垢阻塞、聽小骨斷裂等,依照聽損嚴重度以及發生原因,藉由藥物或是手術改善聽力。突發性聽損與年齡無關,壓力、睡眠會影響發生率。張智惠分析,傳導性聽損患者隨著年紀增長,發生機率愈高,因為年長者免疫力較差,容易引發感染,而60歲到69歲的族群,還能自行就醫,也讓這年齡層的就醫人數相對多。而19歲以下孩子,較多屬於聽小骨受傷所引起的傳導性聽損。感音性神經聽損則是因為年紀漸長,導致神經退化機率增加;混合型聽損是指同時有感音性神經聽損與傳導性聽損,發生原因則是兩者的總和。至於突發性聽損,張智惠表示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與年齡沒有絕對關係,數據顯示40歲以上人數開始增加,可能與免疫力、壓力有關。她解釋,睡眠、壓力、荷爾蒙及耳朵健康程度,都是影響突發性聽損的原因,不是因為年邁才發生。突發性聽損多發生單側,其餘聽損多是雙側同時有。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傳導性聽損、感音性神經聽損、混合型聽損患者,多是「雙側聽損」,但突發性聽損多為「單側聽損」,不過「未明示側性」(指無法辨別哪一耳聽損)人數遠高於雙側或是單側的人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哲玄表示,臨床上傳導性聽損、感音性神經聽損、混合型聽損患者確實是「雙側」同時發生較多,突發性聽損多為「單側」,未明示側性並不是真的沒辦法辨別哪一邊的耳朵聽損,而是大多數醫師初次問診懷疑是聽損後,必須先填診斷碼,再由聽力檢查確定聽損情況,等到檢查出爐再回診,醫師大多不會改診斷碼,導致未明示側性的人數最多。張智惠表示,傳導性聽損、感音性神經聽損、混合型聽損都與「發炎」、「退化」有關,通常都是雙側一起來。突發性聽損有一半以上原因不明,其他找得到原因的,通常是病毒感染,或自體免疫疾病所致,有時候是因為鼻咽部單側有病灶引起,因此通常是從「單側」開始發生。106年納入給付 107年執行者多人工電子耳 需求並未遞減根據健保署統計107年到109年的聽損相關手術執行人數、件數,神經性聽損以人工電子耳手術為主。依照現行健保給付規定,人工電子耳手術給付符合特定適應症之兒童、成人,而電子耳特材依現行給付規定限未滿18歲患者使用。107年人數為365人、108年為198人、109年為172人。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特材支付科科長張淑雅分析,過去人工電子耳是由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補助單耳,從106年7月人工電子耳納入健保給付開始,原本已植入單耳的兒童,會再接受第二耳植入,因此106-107年執行人數較高,108年以後因原先個案多已植入第二耳,所以後續以新發個案為主,故執行人數趨於穩定,並不是沒有裝設人工電子耳需求。
-
2021-10-21 該看哪科.耳鼻喉
最常見的異物是棉花 醫師:常是清潔耳道過後造成
50歲女性,因左側耳朵有耳鳴的聲音,時有時無,同時有明顯耳道搔癢感,但無劇烈耳痛,進一步就醫,經鏡檢查發現,一隻活蹦亂跳的小蟲子,醫師初步以昆蟲趨光性的特性,以內視鏡光源吸引昆蟲自然爬出耳道,但大概此昆蟲太喜愛陰暗潮濕的耳道環境,並沒有成功讓其爬出耳道,故以耳吸引器才移除此蟲。外耳道異物 成人常見掉落棉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欣健表示,外耳道異物經常發生於兒童,常見的異物為圓珠類小玩具,而成人最常見的外耳道異物,則為棉花棒末端掉落的棉花,常是清潔耳道過後造成。(推薦閱讀:耳屎愈挖愈多? 原因出在你「太常清了」)外耳道異物可簡單分為非動物性跟動物性,非動物異物常見還有小橡皮擦、衛生紙屑、BB彈、紗條、鈕扣型電池、小石塊、木屑及植物種子等;動物性異物最常見的則是體型較小的昆蟲類,像是蚊子、蟑螂、飛蛾、螞蟻等。急性外耳炎 耳悶脹感、耳鳴、咳嗽為常見症狀外耳道異物的臨床表現差異大,體積小無刺激性的異物,可能無任何症狀,經常於看診時醫師無意間發現,像是棉花棒末端掉落的棉花或衛生紙屑。體積較大的異物會擠壓耳道,則可能造成急性外耳炎,會有耳悶脹感、耳鳴、反射性咳嗽及耳痛;而活體異物如昆蟲,則可能感受到耳內間接性的耳鳴,或昆蟲在耳內走動的摩擦聲及翅膀拍動的轟鳴聲,同時可引起劇烈耳道疼痛,更甚者造成鼓膜及中耳受損。(推薦閱讀:感冒耳朵抽痛是中耳炎? 符合3點就中鏢!太晚發現恐害聽力受損)移除異物 傾斜、光源照射解除危機徐欣健指出,外耳道異物的治療,首要在於移除異物,患者初步可自行將頭朝向有異物的一側傾斜,利用重力讓異物掉落,若異物是昆蟲類,則可在昏暗的空間,使用手電筒的光源照射外耳道異物的那一側,利用趨光性引導昆蟲離開耳道,若仍無法解決則須就醫,由耳鼻喉頭經外科醫師使用專業合適器具處理,通常在門診即可完成異物移除;若遇兒童外耳道異物且不能配合的患者,則宜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推薦閱讀:螞蟻跑進耳朵怎麼辦? 別拿棉花棒壓!耳鼻喉科醫師教1緊急處置方式)對於動物性異物如昆蟲類,在確定耳膜無破損的情形下,可將生理食鹽水、沙拉油或甘油倒入耳道內,浸泡約10分鐘將其溺斃,再由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取出異物,避免直接夾取造成昆蟲更往內鑽,造成耳道及耳膜受損。患者若有耳道不適感,徐欣健提醒,不宜貿然自行清潔或掏取,應就近前往耳鼻喉頭頸外科門診,由專業的醫師診治。 延伸閱讀: ·用棉花棒挖耳垢超母湯? 耳燭也NG!醫師提供2妙招 ·暈眩、常耳鳴小心是耳聾前兆? 秋冬是發病高峰!把握「黃金治療期」就有救
-
2021-09-08 該看哪科.耳鼻喉
棉花棒挖耳垢不小心戳破耳膜 耳膜穿孔需要修補嗎?
造成耳膜穿孔的原因很多,在急性方面有可能是家暴、潛水或不當使用耳用棉棒,抑或是中耳通氣管術後自然排出後遺留之穿孔,在慢性方面則多半是慢性中耳炎所造成。單純耳膜穿孔多半合併有輕度的傳導性聽力障礙,但慢性中耳炎拖久了,也可能合併有膽脂瘤以及中重度傳導性或混合性的聽力障礙。在急性耳膜穿孔這一部份,通常不需立刻手術,可至少觀察一個月。若穿孔面積小於 50%,多數耳膜會自行痊癒,亦可在耳膜上貼一小紙片加速耳膜的癒合。若耳膜穿孔過大或一個月後耳膜未自行癒合,則需施行耳膜修補手術。至於慢性中耳炎的穿孔則較複雜些,小於約 25% 的穿孔,宜先評估其耳咽管功能,若耳咽管功能不佳,貿然將穿孔補起來,病人可能反而會有悶塞感。此時可用一小紙片將病人的耳膜穿孔貼住(paper test)先測試其感受,若反應良好,則可考慮進行耳膜修補。慢性中耳炎的起因,包括:重覆急性中耳炎的後遺症、耳咽管通氣不良、顱顏異常(例如:唇顎裂等)、鼻咽癌放射線治療後、抑或是慢性耳膜發炎,例如:長期黴菌感染等。耳膜穿孔又有二種狀況,一為流膿耳,一為非流膿耳。流膿耳表示中耳腔有持續發炎的狀況,應先給予抗生素,包括口服及耳滴劑。根據統計,慢性中耳炎最常見的為綠膿桿菌,抗生素應以涵蓋此菌為主。分泌物之實驗室細菌培養也很重要,在給予抗生素一週後若症狀沒有改善,則應做高解析度顳骨斷層檢查,看看中耳或乳突是否有肉芽、膽脂瘤或慢性中耳炎的狀況。頑固性耳漏可能的原因很多,包括(1)多重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2)非結核分枝桿菌 (NTM)感染、(3)嗜伊紅性中耳炎 (Eosinophilic otitis media)、(4)IgG4 免疫球蛋白缺少症、(5)壞死性外耳道炎併中耳及乳突侵犯。若為非流膿耳,且純音聽力檢查氣骨導差在 30 分貝以內,不必做電腦斷層檢查;若氣骨導差大於 30 分貝或病史超過五年,還是建議做電腦斷層,評估一下中耳聽小骨鏈之結構及乳突發炎的狀況。耳膜穿孔修補的目的,最重要是改善慢性發炎的狀況,第二才是改善聽力,特別是慢性發炎病史過久,聽小骨鏈發生硬化現象,此時聽力改善就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當然重建聽小骨鏈改善聽力也是耳科醫師追求的目標,耳膜本身有放大音聲及緩和噪音的功能,一旦耳膜穿孔,常年受噪音影響,聽覺會較正常人退化地快,特別是高頻的部份,耳鳴也常常伴隨而生。因此耳膜的修補有其必要性;除改善聽力,減少耳漏的困擾,在生活上不必擔心洗頭耳朵進水,游泳或潛水也不再有煩惱。耳膜修補的方法如下:一、若耳膜穿孔小於 50%,且耳道沒有狹窄的問題,可在局部麻醉下取耳後軟組織,經耳道進行耳膜修補。可利用顯微鏡或內視鏡來進行手術,其成效類似。二、若耳膜穿孔較大且耳道狹窄,聽力檢查氣骨導差大於 30 分貝,或再次性手術,最好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除了修補耳膜外,同時做耳道拓寬及中耳探查,檢視聽小骨鏈是否需要重建。手術進行的方式可從耳前或耳後切入,耳前切入傷口較小,在切口下取一片顳骨肌膜做為修補耳膜之用。麻醉部分,若為局部麻醉經耳道手術,一般術後不用做繃帶包紥;全身麻醉手術則要做頭部繃帶包紥二天。通常外耳道內會放置止血棉及抗生素藥棉,三週才取出,以確保耳膜及耳道皮層完整復原。在有經驗的手術醫師執行下,通常可有超過九成之成功率,術後三個月聽力才會達到一個穏定的狀態。術後可能的併發症包括:術後感染、眩暈、味覺障礙;偶見面神經麻痺、或者聽力更差等等。耳膜穿孔有時就像蛀牙一樣,不及早處理會引起更大的麻煩,盡可能及早修補才能解除慢性耳漏困擾,提升生活品質,恢復良好聽力,以避免未來無法挽救之神經性聽力損傷。
-
2021-07-23 失智.大腦健康
失智警訊/年輕人容易重聽?聽力受損未矯正,小心大腦退化快!保護聽力避免3種NG行為
👉別讓這些疾病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您需要知道的都在這▶「啥、什麼?」聊天互動常發出聽不清楚的問號,不斷需要對方重複,小心聽力正不知不覺中退化中!研究顯示,聽力損失與罹患失智症有因果關係,避開 3 個危險因子,再加上聽力師助攻,有很大的機會預防或延緩失智症。不少人都有長時間戴耳機的習慣,總是插著耳機聽音樂、通電話,音量過大、持續時間過長,這些都會對聽力造成傷害,有些人甚至出現耳鳴及聽力下降,嚴重的話還會出現耳聾,造成不可逆轉的聽力受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首份《世界聽力報告》,估測到 2050 年,全球近 25 億人,即四分之一人口將經歷某種程度的聽力受損。聽力退化跟老花眼一樣,是每個人都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聽力師黃詠耀表示,失智症常發生在 65 歲以後,但其實 15 至 20 年前就開始累積失智風險。若中年出現聽力退化障礙,即使是很輕微的程度,適時運用聽力輔具可大幅減少失智機率。「聽覺是溝通的主要感官媒介,影響接收情緒、活化大腦記憶。」黃詠耀解說聽覺對大腦的關聯性,若少了聲音刺激,大腦其他部位的活躍程度也會跟著降低。(推薦課程:你也常常聽不清楚嗎?聽力退化不治療,當心罹患失智症! 聽力師教你靠「這個」,讓聽力不再困擾)聽力受損導致認知功能衰減,危害比你想的嚴重聽力受損會造成哪些生活不便呢?黃詠耀指出,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泛,主要包含人際社交、身心疲累、容易跌倒。這些狀況累積成情緒問題,提高失智的風險,智能衰退速度也會加快。●人際社交:因為聽不清楚親友說話的內容,慢慢減少人際活動,接著出現缺乏自信、憂鬱,進而封閉自己。●身心疲累:聲音傳送到大腦的過程因為聽覺神經損傷而受阻,自動強化其它感官知覺來代償,容易產生疲勞。●容易跌倒:聽力受損減低了對環境的感知,影響平衡感及步態平穩,衍生跌倒的意外。黃詠耀另提到,失智症的常見症狀跟聽力受損很相像,長輩因為聽不到、聽不清楚而脾氣變得暴躁,談話時內容對不上,以及溝通方式產生變化,照顧者須多加留心是否為聽力問題。別逃避戴助聽器,透過復健重拾聽力跟聽力不好的人說話時,務必放慢速度、音量適中,配合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千萬別放大音量像吵架般。對於聽力受損要有預防意識和及早因應,助聽器的介入越早越好,刺激大腦內的聽覺區域。配戴聽覺輔具前,可協請聽力師評估,並定期追蹤後續狀況調整需求。一般需要 2 至 3 個月配戴適應期,戴上助聽器之後,再進行聽能復健能讓效果更加乘!聽力退化除了年齡因素,也會因糖尿病、高血壓、中耳炎而誘發。建議平時應做好保健、提早發現病灶、定期前往醫院檢查,黃詠耀表示,保持正常作息,少菸、少酒、少糖,還要注意以下 3 種NG行為,才能有效避免聽力受損。1、過大音量:避免3C和家電產品的音量過大,尤其是使用耳機,適時讓耳朵休息。2、掏耳垢:耳垢能抑制細菌增長,過度清潔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出力不當會造成耳部受傷。3、意外:廟會爆竹聲或車禍事故等,導致聽力受損。💡更多udn會員專屬健康影音課程,點此立即了解▶
-
2021-07-17 新聞.科普好健康
惱人耳鳴,戴助聽器可有效緩解! 醫師詳解耳鳴的種類
在耳鳴門診中,屢屢聽見我對患者說:「您聽力不好,應該要配戴耳機」、「要治好您的耳鳴,藥物效果頂多三分之一,剩下的得靠耳機」、「如果您不戴耳機,耳鳴會愈來愈重」等等。所謂「耳機」指的是助聽器,為何配戴助聽器可以治療耳鳴?所有耳鳴都適合配戴助聽器嗎?耳鳴種類1.代償性耳鳴又稱「聽障性耳鳴」。聽覺接收系統發生狀況,例如耳垢阻塞、中耳積液、耳蝸功能不良或聽神經老化,大腦(聽覺感應系統)接收不到基礎音量,腦幹(聽覺傳遞過濾系統)會啟動代償機制,減少抑制效應,加強聽毛細胞擺動、聽神經傳導及神經核放電,設法去強化已減弱的聽覺訊息,猶如聽廣播時,電台主持人講話太小聲時,聽者把音量轉大,收音機內雜七雜八的背景噪音也跟著呈現出來。2.發炎性耳鳴因為聽覺器官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或是受到毒素、過敏或發炎激素的侵犯而易引起發炎性耳鳴,例如過敏性耳蝸炎、化膿性中耳炎或聽神經炎等發生,耳蝸或聽神經會自動發出「求救」訊號,產生聽覺;若因此產生聽力障礙,會續發代償性耳鳴。3.轉化性耳鳴患者不停地把現實生活中的壓力、挫折、孤單及無奈轉嫁給耳鳴,藉此暫時逃避原本現實中的困境,結果使聽覺訊號在海馬迴內形成迴路,不斷地鑽牛角尖,使這迴路愈來愈強大,超越大腦伏隔核的控制,不僅耳鳴變大,整個大腦皮質也跟著活躍起來,形成「腦鳴」,衍生焦慮、恐慌及失眠。配戴助聽器的好處1.減輕代償性耳鳴,預防轉化性耳鳴助聽器可以對於聽力減弱的音頻,進行彌補及放大,使大腦接收到足夠的聽覺訊號,腦幹就不會啟動代償機制,更沒有機會在海馬迴內形成迴路。2.避免耳膜及聽小骨沾黏及硬化由於外耳、中耳及內耳血液循環均來自於外頸動脈,耳部發炎性疾病通常都會涉及耳膜及聽小骨關節,造成發炎性軟組織增生及附著。配戴助聽器可以加強耳膜或聽小骨關節的震動,進而避免沾黏及硬化,以免聽障加重。但須注意的是,突發性耳鳴大多是發炎性疾病,需先請醫師診治,以免配戴助聽器後音量愈調愈大。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會同時出現發炎性及代償性耳鳴,在治療時,若能同時配戴「暫時性」助聽器,可預防轉化性耳鳴。配戴助聽器初期,若出現「魔音傳腦」現象時,有可能是聽覺過敏,須諮詢選配師或請醫師治療。助聽器通常需要終生配戴,每日最好能連續戴超過10小時,只有在游泳、洗澡或睡覺時拿下。耳鳴大約會在兩、三個月內逐漸變小;在耳鳴消失後,患者通常會嘗試解下助聽器,但耳鳴可能會在數日或數周內復發,只好再戴回助聽器。
-
2021-05-18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眼淚是珍珠!一滴眼淚竟可篩檢血糖、驗乳癌和失智症?
健康檢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但每項檢查都有其長處,也有其短處。這中間牽扯到的因素很多,像是價格高低、輻射線多寡、靈敏度大小、侵入性深淺和耗時長短等等。因此,科學家們從未停下腳步,每天持續努力地,想要開發更方便、更便宜、更迅速且無任何傷害的篩檢方法,來守護大眾的健康。2021年4月26日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奈許先生(John Naish)專題報導了利用眼淚、耳垢、汗水和鼻粘液,來當作健康檢查的項目?你能想像得到嗎,一滴眼淚中,不僅僅是含有鹽分而已,其實還含有人體內眾多循環化學物質的痕跡,如果能善加利用,潛力無窮。專門致力於眼淚成分分析的劍橋大學生物系研究生巴馬達同學(Anis Barmada)就告訴記者說,眼淚在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會有更多的診斷應用,因為眼淚中存在有許多生物標記物,雖然這些標記物通常是在血液中被科學家先發現,但其實更容易從眼淚中獲得。以下先針對利用眼淚來篩檢血糖、乳癌、乾燥症和老人失智症的方面,來為大家介紹。首先,為了防止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至關重要的是要保持嚴格的血糖控制,而血糖控制又需要經常抽血測血糖,目前所有監測血糖的方法都是侵入性的,就算只是在家用細針刺一下手指,也會產生傷口。日本東京大學的相原正一(Masakazu Aihara)博士在2020年9月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的年會上表示,眼淚中糖蛋白(glycoalbumin)的水平可以反映前2週的平均血糖水平。他們招募了100名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並同步收集了眼淚和血液樣本進行分析,證明了眼淚中糖蛋白含量和血糖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相原博士說,他們將持續優化測量條件並開發商業用的簡易測量設備,並擴大驗證利用眼淚來當作糖尿病監測方法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接下來是利用眼淚篩檢乳癌,這項技術是由日本神戶大學(Kobe University) 工程學研究院竹內教授(Toshifumi Takeuchi)團隊所開發出來的,只要使用特製的螢光芯片來收集100µL的淚水(大約2~3滴),然後將其放在搭配的掃描儀中,就可以分析眼淚中所有《外來體組》(exomes)的基因序列,如果發現是和乳癌細胞有關的話,就可以盡早予以治療。目前,像是乳房X光攝影是普遍被用來篩檢乳癌的方法之一,由於它需要的檢查設備體積較大,所以必須去醫院或出動X光攝影車,加上有些婦女同胞在檢查時,會被擠壓得有些不舒服,另外,解讀圖像也需要特別的放射科專家才能勝任,整個檢查也需要一定長度的時間,造成許多日本婦女因為繁忙的生活或因為檢查時的小小痛苦而沒有去做篩檢,造成日本因為乳癌而死亡的人數持續增加。如果只要在家收集眼淚,就可以完成檢查,根本不需要去醫院,不僅對於工作忙碌的人們來說很具吸引力,同時在此新冠肺炎的特別時期也可以避免感染。日本竹內教授所發明的TearExo®檢測系統,是利用螢光芯片和一台自動分析儀所互相搭配而成的,利用這套檢測系統,一般的操作人員就可以快速,超靈敏的進行檢測(比當前的免疫測定靈敏度高出約1000倍),只需10分鐘就能完成,沒有冗長的樣品前處理程序,一次要價約為台幣1,300元整。另外,科學家在乳房切除術前後分析同一位病人淚水內的《外來體組》基因序列時發現,手術後的基因序列與健康人相同,已經沒有來自乳癌細胞的基因,這更進一步表明TearExo®還可以用於監視患者治療後的恢復情況,相關研究已經發表在2020年美國化學學會的官方期刊上(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根據《日經新聞》報導,神戶大學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臨床研究,期望在明年(2022年)申請將該項檢測技術合法上市。第三項利用眼淚來篩檢的疾病是修格蘭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這是一種以侵犯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造成多器官損傷。當損害淚腺,導致腺泡萎縮淚液分泌明顯減少就會出現嚴重的角膜、結膜乾燥,當侵犯到唾液腺、呼吸道、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時,也會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發病率約1%~2%,好發於停經期或停經後女性,男女比為1∶9,發病年齡45~60歲。科學研究發現,眼淚中含有一種叫做ATG5的蛋白質,可以比現行的標準診斷測試更準確地查明那些人已經罹患修格蘭氏症候群。 這項研究已於2021年2月發表在《診斷》(Diagnostics)雜誌上,是由韓國天主教大學漢城聖瑪麗醫院的鍾秀香教授(So-Hyang Chung)所領導完成的。他們發現,在患有修格蘭氏症候群的患者眼淚中ATG5的水平會飆高,但如果只是一般乾眼症患者的眼淚中就不會有ATG5升高的現象,因此可以做出鑑別診斷。研究人員也使用了其他現行的眼部檢查方法,像是測量眼睛上的淚液蒸發速率(TBUT)、Schirmer I測試(確定眼睛是否自己能產生足夠的淚液以保持濕潤)和眼部染色評分(OSS;用於衡量眼睛已經有多少的傷害),結果顯示眼淚中的ATG5篩檢修格蘭氏症候群的能力,比起其他測試方法毫不遜色,甚至更好。韓國這次的研究,共有86名參與者入選,其中包括55名患有修格蘭氏症候群患者(平均50.7歲)和31名一般的乾眼患者(平均55.7歲),互相比較之下,有修格蘭氏症候群的患者比較年輕,而且有更為嚴重的乾眼症狀。經統計後發現,利用眼淚中的ATG5來區分修格蘭氏症候群的準確性為98.4%,比其他現行三種眼部檢查的準確性來得高(落在81.7%至50.8%之間),另外,此方法的靈敏度經計算後為94.6%。第四項是利用眼淚測試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這是由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學(University of Debrecen)醫學系生化學科的切斯教授(Éva Csősz)所提出的,同時也已經發表在《PLOS One》的國際期刊上。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科學界目前猜測,患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負責記憶的神經細胞之所以死亡,有多種假說,第一種假說則是因為有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β)在大腦中形成斑塊(plaques)所造成的, 第二種假說是因為許多蛋白質打結(protein tangles)在一起所造成的,而蛋白質打結的起因是tau蛋白質聚集。這兩個現象在病患腦中均有被科學家發現,互為影響,尚未完全明瞭。當病患出現症狀後,醫學界才會使用昂貴的腦部掃描儀器,以及抽取龍骨水來偵測這兩個蛋白質,以便確定診斷。另外,醫生也可以利用「記憶力測試」來檢查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是否與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典型分數相符合。但是利用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取得腦脊髓液或使用正子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一個是太侵入性,另一個又太昂貴,所以如果有其他更簡便的測試方法,當然會大受歡迎,目前科學界已經開發出使用血液來篩檢,或是利用本文所介紹的---眼淚來篩檢。切斯教授利用定量蛋白質組學的方法,比較有阿茲海默症和沒有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淚水內所有蛋白質譜的變化情形,認為同時使用四種蛋白質來當作生物標記物時(淚脂質運載蛋白lipocalin-1,皮離蛋白dermcidin,溶菌酶-C和乳淚糖蛋白lacritin),可以用來當作篩檢工具,而且經過研究,達到的篩檢敏感度為81%,準確性為77%。另外,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維斯教授(Andres Herane-Vives)利用耳垢分析皮質醇水平來篩檢憂鬱症以及壓力大小(已發表在國際期刊《Heliyon》上),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系高偉教授(Wei Gao),利用汗水來偵測尿酸濃度,進而預測痛風發作時間(已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或是美國華盛頓特區味覺與氣味診所負責人亨金醫生(Robert Henkin)所發展的利用鼻粘液中的D-二聚體蛋白(D-dimer)來當作心臟病患的血栓警訊等等,都是非常有趣且先進的健檢方式,不久的將來,如果市面上出現了這些健檢項目時,讀者也不會太驚訝了!
-
2021-04-19 該看哪科.皮膚
刺鼻汗臭伴隨濕耳垢 醫:恐是狐臭作怪
夏天將近,一流汗全身臭烘烘令許多人深感困擾。醫師表示,流汗後若出現刺鼻臭味且有濕耳垢,當心是狐臭作怪,恐影響人際互動,可透過刮腋毛、避免辛辣飲食來改善。26歲劉先生是工程師,因汗腺發達,天氣一熱經常全身爆汗並散發出刺鼻臭味,他原本以為自己只是汗臭,不以為意,直到2年前發現味道愈來愈臭,女友反映味道實在太嗆鼻,用了止汗劑效果有限,就醫才發現困擾他的不是汗臭,而是狐臭。收治個案的開業整型外科診所醫師洪章桂表示,一般來說,汗水是沒有味道的,但當汗水的蛋白質被皮膚分解,就會產生異味,類似運動後的臭酸味,但若發現味道特別刺鼻,就應當心是狐臭作祟。洪章桂解釋,狐臭患者因大汗腺(頂漿腺)會分泌含蛋白質的汗液,經細菌分解後加上體溫,會形成特殊刺鼻的味道,尤其青春期荷爾蒙改變後,頂漿腺分泌會更旺盛,導致體味更明顯,隨大量流汗或情緒緊張,異味也會更明顯,恐面臨社交問題。他表示,狐臭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當中只要一人有狐臭,子女發生率為50%,若父母雙方都有狐臭,子女發生率則提高至80%,其中又以女性比男性發生率高;多數狐臭患者除了常見的腋下狐臭,也常伴隨濕耳垢的情形,另像是乳暈、私密處等也可能發生狐臭。改善狐臭方法有許多種,洪章桂說,狐臭患者可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包括保持腋下清潔衛生、使用止汗劑、刮除腋毛減少細菌滋生,飲食方面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等,但若要根治,仍得靠手術去除頂漿腺才能完全擺脫狐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