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 醫聲.領袖開講
搜尋
老鼠
共找到
285
筆 文章
-
-
2024-10-24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飲食策略 提升神經生長因子的關鍵方法
神經滋養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包括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經滋養素3(Neurotrophin3)、神經滋養素4/5(Neurotrophin4/5),以及刺激TrK型蛋白催化酶受體蛋白等。1991年,Crutcher及Weingartner等人發現神經生長因子蛋白(NGF protein)及神經生長因子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年老的老鼠腦內減少。1991年Fisher等人使用神經生長因子餵食年老的動物,刺激其海馬迴中隔路徑的膽鹼激素遺傳表現型(cholinergic phenotype)改善執行功能。1994年Hefti認為使用神經滋養因子治療是對神經的一種保護,並進行臨床實驗來治療周邊感覺神經病變、側索硬化性肌萎縮症、阿茲海默症。前瞻性的研究神經滋養因子將反轉神經細胞體合成機轉的萎縮,以及神經突觸節狀物的萎縮,重新建立失去的神經突觸的互相接觸。神經生長因子藉著各種身心活動的刺激,從神經樹狀突纖維往神經細胞體傳送化學訊號給基因組,再刺激神經軸突的增長及變大,來代償凋零而不能再生的其他神經細胞功能,並且活化海馬迴神經幹細胞,恢復海馬迴調節壓力、學習及儲存記憶力的功能,進而降低認知功能的頹退。《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13章12節中寫到:「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就是「用進廢退」的道理。頭腦越用越靈光,神經突觸變大,不用則越來越萎縮。趁早養成生活好習慣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而罹患失智症後才改善生活習慣,有如逆水行舟,雖然辛苦些,但延緩失智症惡化的復健措施,永遠不嫌太遲。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良好習慣1.提升內因性神經生長因子:例如學習訓練、頭腦體操、身體運動、充足睡眠、心理治療(包括藝術治療、音樂治療、舞蹈治療、園藝治療、娛樂治療、懷舊治療、人際互動、教會的團契活動等)。2.提升外因性神經生長因子:例如環境的刺激、陽光、精油按摩、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薑黃素、戒菸、戒安眠藥等。3.抗氧化食物:包括綠色蔬菜、地中海飲食、植物油、深海魚油Omega3、DHA及EPA、兒茶素、紅酒、咖啡、維他命E、維他命C等,降低b類澱粉蛋白的凝聚,減少神經類澱粉斑塊的數量,延緩阿茲海默症的嚴重程度。抗氧化食物
-
2024-10-10 焦點.健康知識+
睡眠充足也可能免疫力下降常生病!美專家曝真正關鍵不在於長短
大家都以為只有睡眠不足會傷身,但最新研究發現,如果睡眠時間混亂不固定,傷害跟睡眠不足一樣糟,將使得免疫機能下降。睡眠時間混亂,影響免疫功能刊登在《大腦、行為與免疫期刊》,由美國華盛頓大學進行的動物研究顯示,當把老鼠的睡眠時間弄得混亂,即使睡眠時間很充足,老鼠的睡眠品質會比較差,免疫系統也會受影響,導致容易生病。研究人員以光線明暗調控老鼠的生理週期,時間長達4週後,為老鼠注射一種會讓動物生病的細菌分子「脂多醣」。研究結果顯示,當老鼠的睡眠時間混亂、造成生理時鐘受到干擾時,即使睡眠時間足夠,但老鼠常睡到一半就醒過來,睡眠品質變差,免疫反應力也同時減弱,較無法對抗疾病而容易生病。睡眠少於6小時容易感冒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領導研究團隊最新發表在《睡眠醫學期刊》的研究則提醒,晚間睡眠少於6小時的人容易感冒,感冒的機率是晚上睡超過7小時者的4.2倍,如果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感冒機率更是睡眠7小時以上者的4.5倍。延伸閱讀: ·睡前肚子餓,「吃宵夜再睡or餓著睡」好?醫解答 1情況安心吃不用怕變胖 ·不開冷氣睡不著!醫公開「解熱降暑4秘訣」必做 這1碗甜湯解渴還能降燥熱
-
2024-09-20 焦點.元氣新聞
台東3死中毒案,奪命「阿粨」檢出劇毒農藥托福松!有機磷農藥中毒症狀有這些
台東縣賓茂部落曾姓老婦做的原住民傳統美食「阿粨」,造成疑似集體食物中毒案,除曾婦等三人死亡,仍有六人在加護病房治療,衛福部昨驗出阿粨含有機磷農藥托福松,台東地檢署今將剖驗死者遺體釐清死因。曾婦家人堅稱未用有機磷農藥,也未發現近日有部落農民購買托福松。台東中毒案 「阿粨」驗出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八十三歲曾姓婦人,十七日以蝸牛等食材包十條阿粨後,食用後身體不適,送醫途中死亡,親友趕來弔唁治喪,食用阿粨後,十八日也有十一名親友不適送醫,其中兩人不治,六人住進加護病房,另三人治療後已返家休養。台東馬偕醫院加護病房仍有四名患者,除一名女性患者仍昏迷,其餘三人都已恢復意識,男童今天可望移到一般病房;部立台東醫院收治一名女患者雖仍昏迷,但眼睛會眨動,對聲音有反應;台東基督教醫院有一名女患者,前晚開始使用解毒劑治療,昨已無抽搐現象。馬偕急診室醫護曾在病患身上聞到疑似農藥味,懷疑與神經性毒物有關。衛福部昨公布檢驗報告,在同批未食用的粽子等食餘檢體中,檢出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以每顆小米粽約三百公克計算,推估有機磷濃度卅毫克,農藥來源,則待檢調進一步釐清。至於「蝸牛」及「克蘭樹葉」等檢體則未檢出農藥成分。「托福松」吃到一點點就可能致死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老鼠試驗發現,「托福松」口服半致死劑量為每公斤一點六五毫克,以此換算,六十公斤成人半致死劑量為九十六毫克,但人體反應要比老鼠更為敏感,無須到九十六毫克,就可能致死。台東馬偕醫院醫務副院長蔡耀中說,有些除草劑是有機磷,神經性毒物會影響呼吸心跳,造成呼吸衰竭,此次收治的病人多少都出現喘、呼吸困難等症狀,使用有機磷解毒劑後情況有改善。食藥署人員及毒物專家昨再度前往賓茂村查訪及採樣,隨後轉往太麻里一家農藥行訪查托福松買賣及使用情形。警方說,昨天二度訪查仍未發現可疑農藥,太麻里小間農藥行未販售此農藥,一家較大的農藥行近日也沒有賓茂部落的農民購買。發生集體中毒案後,賓茂部落瀰漫哀傷氣氛,昨天證實與農藥托福松有關,曾婦家人十分驚訝,堅稱包裹阿粨的克蘭樹葉是在樹上採集,蝸牛也是來自田間撿拾,不解為何阿粨食餘會驗出托福松。警方與衛生局仍持續追查農藥來源。蘇一峰:有機磷農藥中毒 立刻送醫能救回【聯合報/ 記者楊德宜/台北即時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表示,看到報導小米粽中毒者,在急診的症狀是痰和口水非常多,還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讓人猜想會不會是有機磷農藥。典型的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症狀,包含瞳孔成針狀、昏迷、口水多、痰多、呼吸或嘔吐物中有濃烈農藥味。他說,這種有機磷農藥中毒,如果到醫院時,趕快插管去維持呼吸道的通暢,大部分是可以救回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如何正確清洗魚肉?生鮮專家提醒新鮮魚肉受污染6地雷
在超市或生鮮賣場販售的魚肉,都經過層層管控且有完整封包,因此不需清洗,盡快烹食才是保鮮王道!如果還是想清洗一下比較習慣,生鮮專家章承中表示,建議:「購回的生鮮魚肉只要快速清洗即可,洗後若不立即烹煮,則要先包妥再低溫保存。」 用乾淨水快洗別浸泡由於水中存有菌落,所以最好別浸泡魚肉,只需用細小水流快速沖洗表面即可。若能以生飲等級的過濾水或飲用水來沖洗更佳,「海鮮可用淡鹽水來清洗。」此外,要避免用大水量來沖洗,因為水花噴濺易造成食材與環境的交叉污染。 洗過就烹調、須擦乾超市或賣場販售的魚肉經過拆封、清洗,再放入冰箱可繼續保存多久?專家給出的答案是:24小時!而且,別忘了放入冰箱之前要擦乾、分裝並妥善密封。 注意!生鮮魚肉受污染6地雷❶不潔的工作檯面。❷受污染的水源與冰塊。❸掉落或放置在地面。❹帶原的宿主污染(例如:蟑螂、老鼠、野狗貓)。❺受污染的器械與包裝(例如:刀具、砧板、不潔的塑膠袋)。❻不當的保存溫層、錯誤的退冰方式(這項最嚴重)。 延伸閱讀: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活跳跳的蝦一定新鮮?牠們只是在死裡求生,選1種蝦子比較安心
-
2024-08-26 失智.大腦健康
提高大腦清除廢物速度!清潔「髒腦」藥有望成失智症患者救星
根據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阿茲海默症可能因為「髒腦」(dirty brain)引起,因此只要服用分娩常用的前列素藥物,就可提高大腦清潔速度,可望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等「髒腦疾病」(dirty brain diseases)的救星。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紐約州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機械工程教授凱利(Douglas Kelley)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人類清除大腦廢物的「腦部類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進行研究,以小鼠為實驗對象記錄大腦運作情況。結果發現小鼠大腦清除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緩,年輕健康的小鼠大腦運作功能敏捷,可以源源不斷從大腦將廢物排出,但是年長小鼠清除速度減緩約63%,導致更多「髒物」(dirt)堆積在大腦組織。凱利說:「這項研究表明,恢復頸部淋巴功能可以有效清除老化引起的大腦廢物,提升清除速度減緩的情況。」發表在「自然老化」(Nature Aging)的報告顯示,人類也和小鼠一樣,年輕健康的大腦清除系統運作良好,但隨著年齡增長,清除速度跟著減緩。醫界認為人腦清除系統作用減緩,容易導致「β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這種蛋白質積聚大腦,破壞腦細胞而罹患阿茲海默症;至於帕金森氏症則是因為「α-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累積造成神經病變。研究團隊也發現,臨床治療常用的前列腺素藥物,有助於提高人腦清除功能,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是人體自然產生,可以刺激肌肉收縮,因此2020年全美約31%、超過上百萬名新生兒都是靠前列腺藥物順利誕生。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藥物除了有助於分娩,還可用於治療青光眼等醫療需要,無論藥丸、靜脈注射或外用,每劑費用約561元。因此研究人員在老鼠脖子塗抹前列腺素外用藥物,讓負責輸送大腦液體的肌肉重新恢復動力,加速老年小鼠血液流動,進而提高大腦清除廢物的效果。凱利強調:「我們發現這種方法或者結合其他干預療法,將成為未來治療髒腦疾病的重要基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5 焦點.健康你我他
防詐騙怎麼做?/詐騙集團花招多 我與母姊都上當
詐騙層出不窮,新聞常報導有人遭到詐騙匯出畢生積蓄或養老金,詐騙集團花招百出、推陳出新,讓人防不勝防。我們家即遇到過不同種類的騙術。我大三下學期,有位同學介紹打工機會給我,但對於工作性質及內容卻三緘其口,我想看看也無妨,欣然一同前往。聽完公司介紹後,才發現是個直銷商,也就是老鼠會。對於高達兩萬元的入會費雖然有所遲疑,但在同學及其上線不斷灌迷湯下,讓腦波弱的我做起春秋大夢、描繪變成富婆的美景,拿出積蓄買了個鑽戒入了會。我以為很快可以找到下線,事實是一個都沒有騙到,且知情的朋友都開始避著我,我過得愈來愈不快樂,最終我決定脫離這個老鼠會、回歸單純的學生生活。母親則是65歲生日過後,有天到市場買菜時,被金光黨盯上,對方不知用了什麼迷魂藥,加上慣用的瘋子戲碼,將母親騙回家將家中10幾萬現金、金飾品搜刮一空,這對一向節儉的母親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為此她一直自怨自艾、耿耿於懷。我跟母親被騙一次就心生警愓,但我的大姊卻是從年輕被騙到現在,包含被好友借錢不還、倒會、被老鼠會騙、投資有去無回,前陣子她甚至還相信「網路男友」會借30萬美金給她還債。因為曾被詐騙,多少能理解被詐騙者的心理,除非自己能覺醒,否則旁人是愛莫能助的。
-
2024-08-13 醫療.精神.身心
「壓力失眠」讓你胖!必做3件事改善壓力體質
生活壓力大,明明沒吃什麼卻一直發胖,這種情況被稱為「壓力肥」。家庭、工作重擔亦容易使睡眠品質不佳,「壓力失眠」提高心血管、免疫系統或消化系統等慢性病風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表示,平衡壓力所造成的身體負擔,是現代人要正視的健康課題。長期壓力讓身體無法放鬆 睡眠品質下降當遇到壓力情況時,交感神經系統會加速作用,促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速。長期的壓力會讓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身體無法放鬆,大腦處在警覺狀態,導致睡眠品質下降。睡不好,會反過來增加壓力,降低人體對壓力的處理能力,形成惡性循環,尤其是腦部老化。蘇聖傑說,透過壓力荷爾蒙節律分析檢查,可評估皮質醇24小時晝夜分泌的變化,了解身體的睡眠或情緒狀態是否跟壓力有關。另外,甲基化代謝評估可以進一步得知甲基化是否失衡、是否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合成,引起失眠狀況。2方法檢視監測壓力狀態蘇聖傑提到,除了定期健康檢查以外,另可以用兩個方法檢視與監測壓力狀態,包括觀察睡眠品質了解壓力情形、穿戴能監測心率變異性的裝置。睡眠品質不佳,代表身體處於壓力較大的狀態,醫學實驗顯示,若老鼠一整晚沒有進入睡眠狀態,隔日壓力荷爾蒙即明顯升高,因為大腦處在警覺的狀態。壓力會導致心率變異性降低,可利用運動手錶監測心率變異性,觀察心跳間隔的時間差異。正常來說,吸氣時心率會加快,吐氣時則會減慢;當處於壓力狀態時,呼吸變得急促,有助於抑制副交感神經的調節作用。蘇聖傑建議,不妨練習禪修、靜坐冥想、太極瑜珈等方式,延長吐氣時間,有助於平衡自律神經系統。3件事改善壓力體質想改善壓力體質,蘇聖傑強調,睡眠充足和規律作息可減輕身心壓力、維持身體的生理節律。尤其,節律的穩定性有助於調節荷爾蒙和神經系統,使身體更能應對壓力。運動也很重要,主要作用為消耗壓力荷爾蒙,讓自律神經有機會重獲平衡,身體重回良性循環運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08 醫療.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如何避免快速退化?新治療、藥物、症狀延緩一次看
罹患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數年,已持續吃藥這麼久,行動卻不見起色,除了綁垃圾袋、繫鞋帶穿襪等日常生活愈來愈困難,還常因腿軟等症狀站不穩跌倒,家人嘮叨「要活就要動」,其實對罹病多年的病友來說,他們並非不想走動,而是動不了,既擔心病情惡化,又氣自己,好沮喪……巴金森病最新治療建議有哪些?擔心副作用怎麼辦?有哪些招式可以幫助症狀延緩,改善腳無力?病友三大困境一次看。在這篇文章你可以看到📍巴金森病吃什麼能有效改善症狀?有什麼最新治療建議?📍巴金森病吃藥擔心副作用,不能停藥嗎?📍巴金森病腳無力、走路不穩,可以改善嗎?📍回想罹病前,自身有哪些症狀,其實是巴金森病的前兆(前驅症狀)?聯合報慢病好日子社群與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姐妹社團合作,發起全台第一份巴金森病友生活經驗大調查,並邀請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等病友團體推廣。本次調查以線上填答的方式進行,總計回收1057份有效樣本,其中約七成五為巴金森病友、家屬或主要照顧者。受個資法保護與尊重病友隱私,或因巴金森病友行動不便等因素影響,調查以自願填答之巴金森病友與家屬為對象,且回覆對象偏向活躍於數位行為之病友及家屬。此外,本次調查結果,病友罹病期別多以早、中期為主,協助指導該調查的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吳瑞美推測,可能與中晚期病友對於線上調查的數位應用落差有關。吳瑞美表示,不同病程及罹病年份的巴金森病友,會出現的症狀及所需的治療都有所差異。每位病友對於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反應也不同,因此,在治療上需要配合病人的年紀、罹病期別與症狀表現、以及是否有其他共病等狀況全方位考量,量身打造治療方針。根據調查結果,吳瑞美期待以巴金森病友及照顧者常面對的疑問與困擾,提供大方向、原則性的參考指引,然而,不同期別的病友困擾各異,並非每個病友都會遇到一樣的狀況,透過規律回診,與醫師一同找出最適合的治療與照護方式,是延緩疾病退化最重要的觀念。本次調查反映巴金森病友常有外出行走障礙、藥物副作用、藥效減退等三大困擾,聯合報慢病好日子綜合整理元氣網過去之相關報導,將巴金森病各專家分享重點一次看:【困擾一】巴金森病吃什麼能有效改善症狀?有什麼最新治療建議?有三成五的病友出現藥效時好時壞的情形,且僅有兩成病友做過「藥效減退自評表」巴金森病友可能曾在症狀相當輕微時,使用B型單胺氧化酵素抑制劑(MAO-B Inhibitors);隨著病情進展,腦內自體分泌的多巴胺會減少,藥效需求也就增加,多數病友使用的藥物,大致可分為兩類:以直接補充多巴胺的左旋多巴(Levodopa, L-dopa)及刺激多巴胺接收體的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s, DA)。根據2023最新發表的《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巴金森病治療建議》,早期巴金森病患者的用藥,在大於60歲至70歲以上病患因對副作用的耐受程度較低,建議優先使用左旋多巴;而在60歲(含)至70歲以下病患,則建議使用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台北神經醫學中心教學副院長葉篤學表示,雖然因應患者體質不一,部分患者使用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可能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異常衝動等副作用,但也能避免過早出現如異動症等會為病友生活品質帶來影響的運動併發症。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神經內科首席主任巫錫霖表示,若藥效減退、波動或藥物副作用太強烈,影響病人行動能力或生活品質,就須考慮手術治療。目前巴金森病的手術治療包含:深腦刺激術(DBS)及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又稱神波刀、醫薩刀,目前只核准本態性震顫以及以震顫為主的巴金森症)目前手術以深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為主,透過植入細長的電極導線,產生電流調控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藉以改善動作障礙症狀,降低巴金森病用藥量,減少高劑量藥物使用下容易產生的副作用。但他補充,並不是所有巴金森病人都適合接受手術,需要接受醫師深入的評估,如非典型巴金森病、巴金森病合併失智或憂鬱症病人就不適合進行這類手術。「如何讓帕金森氏症患者腦中多巴胺濃度維持在穩定狀態,是重要治療目標。」陸教授神經科診所院長陸清松以「巴金森病管理策略」圖示說明,多巴胺如能在血中維持穩定濃度,病友就能正常生活,甚至重返職場。如國內引進新劑型左多巴合併速效和緩釋效果,短效、長效成分進入體內,有助於穩定血中濃度,減少藥效波動,讓電力不中斷,找回身體主控權。 【早期巴友點這裡了解更多】>>>確診了巴金森病 我會失能嗎!早期巴友注意「這些事」停下退化的腳步 【中期巴友點這裡了解更多】>>>副作用、合併症通通來!巴金森病中期病況複雜,與醫師並肩作戰更關鍵【困擾二】巴金森病吃藥擔心副作用,不能停藥嗎?三成病友曾自行停藥或加減藥,這些病友中,超過六成自行調藥的原因是出現副作用導致身體不適。葉篤學表示,病友用藥幾年、經過蜜月期後,可能出現運動方面的併發症,如藥效減退或因多巴胺不足而「斷電」無法控制肢體,行動固僵。他也補充,若年輕發病的病友使用藥效較強劑量較高的左旋多巴,約五成患者在五年內會出現異動症,即服藥後的半小時到一小時間,身體會因瞬間獲得大量「電力」而突然不自主地全身扭動。陸清松指出,傳統藥物一天需服用三至四次,每次藥效維持三至四小時,許多病友在接受傳統藥物治療五、六年後,若沒了藥效,會陷入「木頭人」窘境,就像是中了迪士尼艾莎公主的魔法,頓時僵住,動彈不得。不少中期巴金森病人受藥物副作用或是藥物反應的不穩定性所苦,甚至因此出現放棄用藥的念頭,巫錫霖說,面對以上類似狀況的病人,可透過記錄吃藥時間、藥效時長、用藥反應等,回診時可以提供醫師當作參考,更利於調整用藥,尋找最適合的用藥策略。葉篤學補充,醫師也會視病患作息、職業與生活作息需求調整用藥,「治療過程若有特殊的用藥需求,都可以提出與醫師討論」他有位在職場中擔任主管的病患,回診時反應開會時被同事或客戶看見症狀,十分尷尬,於是他透過調整藥物協助病友在工作期間能更好地控制症狀表現。他鼓勵病友,多與醫師討論、依照醫囑用藥,配合規律運動,延長蜜月期超過十年並非不可能。高雄長庚醫院神經肌肉疾病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林祖功也形容,「一百位巴金森氏症病友,治療藥物搭配就有一百零一種方式。」當患者需長期用藥,有時藥物劑量不足或太強,而出現藥效波動,此時就要重新調整用藥。「部分巴金森病病友常因服藥後,感覺治療效果不佳而到處就醫,如此一來成了藥物白老鼠。」林祖功曾收治一名70多歲巴金森病女患者,始終感覺藥物治療沒有效果而到處就醫,每位醫師都在嘗試最佳用藥,而病人就是一直使用不同的藥物,不斷受苦。他建議轉換醫師時,應要有前一位醫師的轉診資料,並找尋神經內科醫師追蹤,避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困擾三】巴金森病腳無力、走路不穩,可以改善嗎?病友及家屬最困擾的情境:第一名為出門怕跌倒有近五成、第二名為身體失去平衡後,漸漸哪兒也不想去則占四成。巴金森病雖無法治癒,但可以靠運動延緩疾病惡化,並避免身體肌肉過於僵硬導致跌倒受傷,物理治療師池悅表示,曾有巴友反應,身體僵硬動不了,沒有信心,或長期沒運動,一動就會累,因此建議先從居家運動開始,以安全、不痛為首要,躺姿、坐姿、站姿各分享3招簡易居家運動: 許多巴金森病友反映腳無力的現象,肌力體能教練鄧浩翔表示,病友可透過訓練提升肌肉量、骨質、運動協調與反應能力,有助於預防跌倒、提升生活品質。他提醒,巴友的訓練動作要能讓自己大力呼吸,甚至有點短促,才能算是訓練,但「先求有,再求好」,不須一步到位。【醫起運動巴!更多內容點這裡】>>>巴友如何運動?專家推薦8招減緩僵硬、提升神經功能此外,巴金森病牽涉到神經、肌肉控制等,為延緩病程進入中晚期,病人應配合醫囑服藥及規律運動,並從罹病初期就要開始訓練吞嚥功能。林祖功說,巴金森氏症患者用餐時,有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家人須多給予時間、耐心,尤其病友吞嚥功能不佳,喝水、吃流質食物容易嗆咳,建議在流質食物中適時添加增稠劑。且病友進食時一定要專心,原因是大腦退化後,無法一心多用,此時家人不要和病友說話,避免嗆咳感染肺炎。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語言治療師黃瑄湄分享,巴友若出現吞嚥困難狀況,還可能減少病患喝水、進食意願,長久下來也會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甚至罹患肌少症。後期,病友們可能會因為反覆的嗆咳,而將液體、食物以及口咽部的致病菌帶入肺部,抵抗力降低而造成吸入性肺炎,嚴重便會造成死亡。因此除了身體四肢等運動,日常也可透過吞嚥練習,避免吞嚥困難的狀況發生。 另口腔肌肉也與控制說話的發聲系統有關,也會同步影響呼吸系統的肺活量與喉嚨聲帶震動。一旦退化,病患就會出現說話小聲、難調整語速、感覺話堵在嘴裡或字擠在一起等狀況。也可透過發聲練習提早鍛鍊。【醫起運動巴!更多內容點這裡】>>>說話小聲 吃飯卡卡 巴金森病吞嚥障礙藏致命危機 專家建議2練習防肌肉退化【想解惑】回想罹病前,自身有哪些症狀,其實是巴金森病的前兆(前驅症狀)?近五成病友在確診前都曾看錯科:其中,第一名為骨科約佔四成五、第二名為復健科占三成五。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吳瑞美表示,巴金森病典型的症狀是動作障礙,部分民眾想到手抖就會與巴金森病連結,事實上,仍有三成巴金森病人不會產生顫抖的症狀,尤其是較年輕的病人。有時他們出現的症狀可能是酸痛,僵硬,動作略為遲緩會被誤以為因壓力大、作息不正常才出現的問題。這些看似要掛骨科、復健科、精神科等的症狀,其實都可能是巴金森病的症狀表現。根據台灣臨床統計,巴金森病人常發生的非動作障礙症狀中,逾50%會出現頻尿等泌尿系統障礙;30%的病人有睡眠障礙、記憶障礙、憂鬱焦慮等;約25%會出現消化系統、性功能障礙或心血管疾病;甚至有10%的病人,會出現幻覺或妄想。然而以上的非動作障礙並不一定在確診巴金森病後才會出現,許多巴金森病友回想罹病前幾年,就曾有上述情形,吳瑞美解釋,快速動眼期是睡眠中的做夢階段,此時四肢應該呈現無力狀態,而部分有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RBD)症狀的病人,會真實表現在夢中的狀況,常拳打腳踢或大聲吼叫,一旦出現此症狀,有20%-30%會在5年內轉變為巴金森病,她補充,若出現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也要同時留意非典型巴金森病及阿茲海默症等可能。這些前兆回想起來,當時並不容易發現,吳瑞美表示,由於巴金森病是神經退化引起的疾病,反映出的前兆也常因人而異,患者通常是發現關節僵硬、動作比以前緩慢、散步時的步伐總是落後同伴,才自覺異常,最後於神經內科確診。【原來這些都是巴金森病惹的禍】>>>半夜拳打腳踢 夢話講不停 當心5年內巴金森病找上門!除了大調查的主要困境,聯合報慢病好日子亦邀請巴金森病友留言分享自身困擾,並由全台各縣市11位神經內科醫師為巴友及家庭解惑:【巴金森病友疑難雜症大補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4-08-07 癌症.飲食與癌症
用於食品加工讓肉質軟嫩多汁的「柑橘纖維」誘發肝癌?教授解答
讀者凃小姐在2024-7-26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 您好,我在2019.11.12的”早安健康”網站讀到一篇標題為「顛覆!膳食纖維誘發肝癌?教授:危險的不是蔬果而是它!」,原文出自您的著作「科學的養生保健」。 我想請教教授的是,我最近購買幾次市面上一款超嫩雞胸肉,的確是我吃過市面上最嫩的肌肉了,它的內容物有一項叫做”柑橘纖維”,我查了資料,他和您說的菊粉纖維一樣具有保水肉類的作用,因我本身有B肝帶原,我很擔心所謂的”柑橘纖維”是否同您所說的菊粉纖維也是經過化學純化的產品,所以特此提請勇氣請教您。如獲回覆,不勝感激! 祝您 健康、平安、愉快~讀者凃小姐所說的文章是我在2019-10-29發表的膳食纖維誘發肝癌?,而它是在討論一篇《元氣網》的文章「膳食纖維別亂吃!最新研究:可能誘發肝癌」。這個標題裡的「最新研究」指的是2018年發表的Dysregulated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Soluble Fiber Induces Cholestatic Liver Cancer(可溶性纖維的微生物發酵失調誘導引發膽汁淤積性肝癌)。這項研究原本是要檢測可溶性纖維(soluble fibers)是否能預防代謝症候群,而實驗結果也的確顯示「菊粉」(Inulin,一種可溶性纖維)能預防代謝症候群。但是,研究人員卻意外發現,有4成接受測試的老鼠出現膽汁淤積性肝癌。然後,接下來的一系列實驗發現,可溶性纖維在大腸裡促使梭狀芽胞桿菌和變形桿菌的增生,而這些細菌會將初級膽汁酸轉化成次級膽汁酸。這種次級膽汁酸會在肝臟淤積,引發一系列肝細胞病變,最終導致肝癌。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Vijay-Kumar教授對媒體說:「我們知道水果和蔬菜中存在的纖維是有益健康。所以,在加工食品中添加純化的纖維聽起來是很合邏輯。但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實際上可能是很危險」。Vijay-Kumar教授的團隊在2020年又發表了兩篇後續的論文,再次指出純化纖維誘發肝癌的風險:Fermentable fiber-indu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mice recapitulates gene signatures found in human liver cancer(可發酵纖維誘導的小鼠肝細胞癌重現了人類肝癌中發現的基因特徵)Enterohepatic Shunt-Driven Cholemia Predisposes to Liver Cancer(腸肝分流驅動的膽血症易罹患肝癌)讀者凃小姐所說的「柑橘纖維」(citrus fiber)是從柑橘類水果提取的纖維,主要是用於食品加工來讓肉質軟嫩多汁。請看今年發表的論文Evaluation of citrus fiber as a natural alternative to sodium tripolyphosphate in marinated boneless broiler chicken breast and inside beef skirt (transversus abdominis)【柑橘纖維作為醃製無骨肉雞胸肉和牛裙內(腹橫肌)中三聚磷酸鈉天然替代品的評價】。儘管「柑橘纖維」是類似「菊粉纖維」,但目前並沒有針對「柑橘纖維」是否會誘發肝癌的研究。我個人的意見是:1.Vijay-Kumar教授的「菊粉纖維」研究是用老鼠做的,所以不見得能套用於人。2.Vijay-Kumar教授的研究是讓老鼠直接吃大劑量的「菊粉纖維」,而這是否相當於我們人類吃食品加工所添加的纖維劑量,實在很難說。3.飲食指南幾乎都是建議要盡量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物」。所以,在這個原則下,當然也就要盡量少吃添加「柑橘纖維」的食物了。4.我在這個網站一再強調「風險」是統計數字,例如增加10%,而通常不會是100%。所以,只要您願意承擔某種程度的風險(也許根本就不會發生),那享受軟嫩多汁的雞胸肉,又何罪之有。原文:柑橘纖維→軟嫩雞胸肉,但有害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04 養生.聰明飲食
噁心、嘔吐、腹瀉……食物中毒最大宗是它!詳解5大常見病菌
高溫的夏季,食物腐敗速度特別快,沒有低溫保存的涼麵、沙拉、放隔餐才吃的便當;還有些人習慣一次煮一大鍋飯,放在冷藏一吃好幾天。「寶林茶室案」提醒我們,傳統以為安全的食物其實不安全。食物中毒可大可小,輕者嘔吐拉肚子,重者丟了小命,從外食、採買到料理食物,有哪些是可以預防的環節?今年3月下旬,台灣爆發罕見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寶林茶室案」,致命毒素「邦克列酸」(原譯:米酵菌酸),造成35人身體不適,其中6人死亡。據調查,國人外食比率達七成,避免食物中毒,食藥署籲購買外食應立即食用,且食用前須做好手部及餐具清潔,也建議買商譽佳的店家食物。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近年受到暖化的影響,四季氣候更加溫暖潮濕,更適合各種微生物繁殖及增生。食藥署公布食品中毒統計資料,108年到111年導致食物中毒的前五大病菌,以諾羅病毒為最大宗,其次依序為「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沙門氏桿菌及腸炎弧菌。如果以月份分析,最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的月份,為每年的2月,皆以諾羅病毒為主。1.諾羅病毒食物中毒最大宗,極少量就能傳播。林金富表示,諾羅病毒是一種最常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患者通常是生食海鮮,或是吃到受到諾羅病毒汙染的食物而感染。諾羅病毒的特性是只要「極少」的量就足以傳播,有些患者僅是接觸到受汙染的食物或物體表面,再碰觸到自己的嘴巴、鼻子或眼睛粘膜等就被感染。遭到感染的患者,如果後續接觸到的物品或食品沒有徹底消毒,也會讓諾羅病毒繼續傳播。加上發病潛伏期長達24到48小時,如果是餐飲服務業者中,有人感染諾羅病毒,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大規模感染。林金富表示,每年2月正值農曆春節前後,國人聚餐機會增加,餐廳業者需要準備大量餐食,如果準備過程保存不當,生熟食交叉汙染、器具未徹底消毒,或是使用到受諾羅病毒汙染的水源,都會增加諾羅病毒食物中毒的機率,這也是2月食物中毒人數最多的原因。2.金黃色葡萄球菌保存溫度不足易滋生,煮沸2小時才能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常發生在受汙染的肉品、乳製品、蛋製品、魚貝類、乳製品、盒餐、生菜沙拉及麵包店產品,只要保存溫度不足,就可能讓金黃色葡萄球菌滋生,須持續煮沸2小時才能破壞細菌,且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腸道內酵素也具抵抗力。感染者潛伏期短,平均2到4小時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通常輕症患者都能靠休息而自癒。3.仙人掌桿菌分嘔吐型、腹瀉型,室溫下貯存過久易滋生。仙人掌桿菌普遍存在環境中,且易透過灰塵或病媒汙染食品,菌體不耐熱,但可能形成耐熱性芽胞,因此餐點若在製備後又在室溫下貯存過久,就有可能使該菌的芽孢萌芽增生,並產生毒素,造成食品中毒。仙人掌桿菌中毒者可分為嘔吐型、腹瀉型,嘔吐型大多是吃到擺放在室溫太久的米飯或是澱粉製品引起,感染者約半小時左右就會開始嘔吐;腹瀉型的患者,多是吃到香腸、肉汁等肉類產品,其餘像是濃湯、醬汁、果醬、沙拉、布丁甜點及乳製品也常被汙染,這類患者潛伏期比嘔吐型長,感染後約6到15小時才會發病。4.沙門氏菌常見於動物性食品、蛋白質高的植物性食品。沙門氏菌廣泛存在於動物身上,通常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汙染食品。林金富表示,因沙門氏菌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世界各地常居首位或第二位,在台灣排名第四。主要導致中毒的食物,如畜肉、禽肉、鮮蛋、乳品、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食品,或是豆餡、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感染者潛伏期約在4到48小時,平均約24小時內就會發病,發病時間愈短,症狀愈嚴重。5.腸炎弧菌存在溫暖沿海,常見於生鮮海產,或透過器物傳染。腸炎弧菌存在於溫暖的沿海地區,在攝氏30度到37度間繁殖速度快,可在12到18分鐘內繁殖一倍。主要引起中毒的食品為生鮮海產、魚貝類,或受其汙染的其他食品。也可透過菜刀、砧板、抹布、器具、容器及手等媒介物間接汙染食物而引起中毒。患者通常會在17小時內發病,其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發燒、發冷為主。預防食物中毒5要1.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徹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3. 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汙染。4.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必需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5. 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低於7℃,室溫不宜放置過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1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未必是不知節制!醫揭減重手術後食欲下降關鍵:在腸與大腦的關係
國內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超過五成,肥胖影響的不只是外觀,世界衛生組織更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多項疾病與肥胖相關。近年各式減重方法備受討論,醫學界也不斷有新的觀念出現,今天我們請專家分享減重新趨勢。關於減重方式,近期醫學界熱議焦點之一,是「腸—腦軸線」觀念,即攝食行為與消化系統至腦部的訊號調控機制有關,藉由控制腦部訊號傳遞,有機會幫助減重。台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調查減重手術患者,發現不少患者術後食欲下降、飽食感增加、對食物刺激吸引的反應也發生變化。減重手術在腸胃施作,連帶也會影響到大腦。「患者動了胃部手術後,對於食物喜好、吸引力發生改變,術後就像腦部訊號重新啟動、人生重新開機。」台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臨床副教授楊博仁表示,許多民眾對減重手術有刻板印象,甚至把它當作一種醫美手術,其實肥胖是一種疾病,必須透過醫療方式處理,台大針對嚴重肥胖且有相關併發症患者,以縮胃手術、胃繞道手術等術式,協助減重,重獲健康。楊博仁說,肥胖是綜合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各層面問題的疾病,國內外許多研究證據顯示,減重手術雖在胃腸道動刀,但對腦部也造成影響。相關人體研究藉由功能性影像如核磁共振、正子掃描等,觀察腦部訊號變化;動物研究則可將腦部取出分析,或對活體動物腦部不同區塊進行刺激,以觀察攝食行為及體重的變化。老鼠經減重手術後,攝食行為相關腦區發生改變。國內外研究顯示,實驗老鼠經減重手術後,食物選擇發生改變。台大研究團隊選定不同腦區,對其刺激或抑制進行研究,目前發現許多與攝食行為、飲食選擇相關的腦區,包括管控生存行為的下視丘,及負責調控味覺、嗅覺、情緒、認知等高階功能的許多腦區,在術後發生變化,一旦找出特定影響攝食行為及體重調控的腦部區域,未來不僅可以開發藥物,也可發展經顱刺激等治療方式,患者不必經過手術也能減肥。楊博仁表示,在腦科學工具發達以前,就有研究顯示,肥胖者與身材正常者腦部體積不同,胖的人腦部灰、白質體積比瘦的人更低,進行減重手術後,肥胖者腦部體積增加,變得傾向正常人的腦體積,結構上有明顯變化。美國以調控神經傳導機制,抑制腦部飢餓訊號。美國在「可樂比水便宜」的飲食文化影響下,也是出了名的肥胖國家。楊博仁表示,美國醫界發展各式減重醫療方式,其中一項正是針對神經傳導機制進行調控,胃腸道的訊號會經由迷走神經傳導至腦部調控食欲、飢餓感及攝食行為,一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的醫材,透過在患者迷走神經裝設節律器,白天開啟時抑制腦部飢餓訊號,達到減重目標。楊博仁曾有一位年約五十歲的男性患者,是中小企業主,應酬很多,受到「職業傷害」,曾胖到130公斤。接受減重手術後,患者回診時開心表示,終於可以彎下腰綁鞋帶,不會受大肚子影響無法自理;另一位女性患者,則手術後分享,與丈夫出遊時,丈夫友人竟把她誤認為丈夫的「小三」。肥胖未必是不知節制,該適時以藥物或手術介入。「台灣是完成亞洲第一例減重手術的國家。」楊博仁表示,近十年全台每年約完成3000例減重手術,在2023年更有四千多人接受減重手術,多數患者選擇接受縮胃手術;隨著國內肥胖人口增加,實際需求估計可能有十倍到百倍以上。楊博仁呼籲,民眾應保持正確觀念,了解肥胖並非人格特質不知節制引起,而是身心及社會各方面都生病了,需要飲食、運動、藥物、行為治療及手術介入等方式治療,且手術更可大幅改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等肥胖相關併發症,及減少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癌症發生率。衛福部健保署近年雖放寬減重手術給付資格至BMI≧37.5,或BMI≧32.5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且年齡介於20至65歲者都可獲得給付,但愈來愈多國際建議,不該設有年齡限制,尤其是青少年肥胖,小時胖、長大也胖的機率高,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機率也會大幅提升。
-
2024-07-21 焦點.元氣新聞
中和火鍋店「吃到多顆老鼠屎」店家稱是木耳屑…民眾掛急診 新北衛局要查
新北市有民眾昨天到中和四號公園旁的某家火鍋店吃晚餐,沒想到在火鍋內發現、也吃到多顆老鼠屎,向店家反映,店家卻狡辯是木耳屑,家人用餐完後身體不適,今早起床發燒後去掛急診,店家還刪除1星評論。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將特別針對現場病媒防治措施、食品保存及人員製備餐食衛生加強查核。一位民眾今在「我是永和人」社團PO文表示,昨日家人到四號公園旁的火鍋店用晚餐,但在火鍋內吃到且發現多顆老鼠屎,向店家反映後,店家辯稱其為木耳屑,卻又說會再教育內場人員,如果真的是木耳屑還需要教育員工嗎?因為家人吃完後整晚不適,早上起床發現發燒去醫院急診。該民眾表示,本來也不希望鬧大,只在谷歌評論一星,但店家似乎會刪除不利評論,想了很久才決定在社團發文,避免大家一樣受害。衛生局表示,將派員稽查,並依據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進行查核,特別針對現場病媒防治措施、食品保存及人員製備餐食衛生加強查核,倘有不符規定處,將依食安法第44條規定,命業者限期改正,若屆期仍未改善完成,可處6萬元至2億元罰鍰。記者致電給業者,該店員工表示,衛生局正在店內稽查,主管目前不方便對外說明。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6 養生.聰明飲食
間歇性斷食和生酮也有機會降失智風險!醫揭「1因素」是關鍵
文/理查・瑞斯塔克 不少的研究人員指出,間歇性斷食法對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有某些助益(稍後會更詳細討論),我們先將焦點擺在斷食過程中大腦所發生的變化。 在斷食十二至三十六個小時後,身體會進入「酮症」的生理狀態,血糖低、肝醣(又稱糖原)耗盡。肝醣是由肝臟生成的葡萄糖儲存體。斷食過程中,肝醣不斷分解出葡萄糖,數小時後,肝醣便會完全耗盡。為了回應此情況,身體其他部位的細胞會釋放出脂肪。脂肪隨著血液逆流向肝臟,在那裡被轉換成酮體,這是身體在沒有葡萄糖可用時的另一種能量來源。這種「代謝轉換」在斷食後十二小時會發生,之後酮體就會取代葡萄糖的功能。 雖然肝臟是生成酮體的主要部位,但腦部的星形膠質細胞也能產生酮體。在開始斷食的幾個小時後,酮體成為大腦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提供其百分之七十的能量需求。酮體在肌肉中是高效的能量來源,也能提升大腦細胞的生物能量和認知表現。根據生酮飲食法的原則:高脂肪、適量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就能產生這樣的代謝轉換。 在動物實驗中,接受五天生酮飲食的老鼠,在空間學習和記憶方面的表現都變得較佳。阿茲海默症患者也需要提升神經細胞的生物能量、穩定葡萄糖代謝以及促進神經細胞的訊號傳遞。 生酮飲食法的效用類似斷食,所帶來的效果也大同小異,同時還能產生酮體。不過這種代謝轉換會為大腦帶來哪些影響? 許多人都說,進入「酮體狀態」會令人亢奮、心情愉快、心胸開闊。有些人還會覺得神智突然清醒。最重要的是,斷食可以增強思考力、學習力、記憶力和警覺性,因為這過程刺激了腦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這種化學物質對海馬迴的影響最大,有助於當中神經細胞的生成,因此能提升記憶力。斷食還會觸發「自噬」:摧毀或移除受損和功能異常的神經細胞。 直覺上來看,生酮飲食法對於治療阿茲海默症應該是有幫助的,因為患者的大腦比較不能吸收葡萄糖,但還能正常利用酮體。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足夠的研究來證實生酮飲食的好處。但有一項研究顯示,在進行為期十二周的生酮飲食後,十五名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表示,他們的認知能力有所改善。 不過,許多人的身體狀況並不適合進行斷食,所以練習前一定要先諮詢醫師的意見。總體來說,斷食也許可能成為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的方法,就看看是否有更多研究能證明生酮飲食的正面效果。 《延伸閱讀》 .減醣、間歇性斷食哪個容易瘦?營養師教6招這樣吃更好瘦! .6大傷腦食物要少吃!營養師教麥得飲食護腦,腦袋更清晰。 以上內容由理查・瑞斯塔克著,時報出版《預防失智大作戰》提供。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7-16 失智.名人專家
靈性是資產 多位專家都說:多鍛鍊可存健康 提升幸福感
一位年輕學生不久前送走罹癌阿嬤,悲慟萬分,這位學生告訴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副教授嚴如玉,對阿嬤生前拒絕侵入性治療始終無法諒解,變成心結,直到認識「靈性」,才終於理解或許阿嬤認知自己此生圓滿,而學生正值年少,還有很長的生命,因此希望盡力延長阿嬤壽命,雙方對靈性價值的需求不同。嚴如玉對有類似情境的廣大照顧者說,照護是一種歷程,會變動,充滿不確定性,照顧者無法控制,但求無愧。她相當認同失智症權威、瑞智基金會董事長徐文俊推廣「靈性照顧」,因為在照護現場中,有不同的價值觀交疊,很多時候被照顧的人相對弱勢,應該多站在被照顧者的視角思考,不要只被醫療的量化數據宰制。瑞智基金會去年提出「靈性照顧」觀念,今年致力將靈性照顧科普化,7月13日於北師美術館以「幸福路上 靈性照顧的探索與實踐」系列講座,首場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嚴如玉、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兼任台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汪漢澄、策展人兼藝評家徐文瑞從腦科學、文藝跨域談靈性照顧。元氣網為媒體夥伴。蘇天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蘇昭蓉致詞時提到父親八年前罹患失智症,家人在照顧歷程中學習失智症,更認識到失智者有靈性的層面,這段失智之旅的教導相當有價值。她說,靈性是一種資產,就像肌肉可以不斷鍛練,增加健康,高齡者都知道要保命防跌,她希望今後走在幸福路上,要保命防跌,讓靈性保持健康。鍛鍊靈性可保健康徐文俊開場時說明什麼是靈性?靈是源自拉丁語「呼吸」。根據2014國際共識:●靈性是人類動態和內在的一個面向●人們藉由尋求生命最終的意義、目的和超越,並體驗與自我、家庭、他人、社區、社會、自然以及重要的或神聖的連結。●靈性通過信仰、價值觀、傳統和實踐來表達。徐文俊說,當人們在面對重大疾病、生命終結時,會想到靈性層面,開始檢視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家人甚至信仰的關係連結。研究也證實,靈性對健康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憂鬱症、提高生活品質、韌性;除了被照顧的人,生命走到終結階段還要考慮到照顧者的靈性平安,讓逝去的人無憾,生者平安。改變說故事方式 給生命新意義嚴如玉說,靈性的解釋在不同時代也有變化,以當代來看靈性的定義,是「宗教宗教與非宗教活動,連結到某種超越性、偉大性、神秘性或不可知性的性質,人生意義、精神成長、與自然或宇宙連結、與神聖存在的連結」。也就是常常聽到修行、心靈或精神成長、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庸之道、一體同觀、梵我一如、生態保護、自然崇拜、哲學、美學、科學、社會運動等都是在談靈性。「我是誰?」「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嚴如玉說,回到自己身上來看靈性,就會自問這幾個問題。她舉自己在美國工作時為例,哲學是男性為主的學術圈,她若想融入主流,得改用男性作風,但格格不入,因此她改變說故事的方式,找到自我認同,而不是把自己變成了男性。她鼓勵高齡者用「說故事」來幫自己開創生命意義,「在你的人際圈,你可以想出自己的樣子,改變生命結構,自我不是命定,主控權在你的手上。誰說老狗變不出新把戲?」兩種快樂提升幸福感醫師汪漢澄則講述「科學理性的人生意義與幸福觀」。他用科學數據表述人類在宇宙中,個人生命的客觀意義「無限趨近於零」,因此主觀意義必須自己認定。他說人類和動物不同的分別有,人有預測能力,天性會創造人生的意義;對於幸福感,從腦科學的角度,人類追求快樂、幸福也是因有「大腦的獎賞系統」。舉例來說,人吃了甜食,便會快樂,而糖分是生物能量的來源,因此人會一直持續追求快樂的感覺。快樂有兩種,除了基本的快樂,如追求色、聲、香、味之外,還有藝術、音樂、追求進步等高層快樂。因此人可以更透過了解腦科學,來提升幸福感。另外,汪漢澄提到,從很多研究證實,動物做出「利他」常是為了「利己」,不管從靈長類的動物到小白鼠的實驗都可看出,動物消除別人的恐懼是為了消除自己的恐懼。連小白老鼠都能為了避免別的白鼠被電擊,而情願餓肚子,只為了避免觸動電擊開關。更別說,幫助別人後,能帶給我們的快樂有多大、多持久。最近還有利用人工智慧(AI)做的社群研究更支持,一個人如果想變快樂,或許應該試著把眼光從自己身上移開。研究以AI分析FB社群上的貼文,發現那些貼文中,充滿第一人稱單數的人,也就是常談論自己的人,憂鬱的傾向比較明顯。反之,如果貼文多用複數人稱如「我們」,比較不會憂鬱。使人快樂 藝術策展人最重要任務策展人徐文瑞說,策展(curate)在拉丁文最初的原意是負責照顧 (cure或是care) 或指牧區牧師,慢慢才變成如今常見的「藝術策展」。而策展人很重要的任務是透過策展活動讓人快樂。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策展人如願意把主題和展品,面向公眾,就要考慮明白、易懂,且和生活脈絡有相當相關性。一般來說,和日常生活較有連結較易引起共鳴。但由俄羅斯移民美國的兩個藝術家Vitaly Komar 和 Alex Melamid,1995年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聘請民調公司調查,美國人最喜歡的美學和品味要素為何?並據以創作出「美國最想要的」(America’s most wanted)畫作。有趣的是,後來在其他國家做的調查及據以畫出的畫作,竟然看起來都非常類似。例如「美國最想要」一圖中,有平靜湖水宜住居,雖然圖中森林狀似黑暗神祕,但人處在安全處,有樹可眺望遠處,一旁有動物但小鹿是安全的。這幅看起來水準平平、主題平凡無奇的畫作,卻是民調顯示最討喜的畫作。藝術創造者卻群起反對,認為這樣依民調作畫,藝術家還有何創意可言。事實上,藝術的策展不可能只考慮觀眾的口味和品味,否則就失去藝術的價值。而作為觀看藝術的人也得學會理解,作品的意義不會有固定的答案,但可以去追溯創作過程或創作者本人的想法。他特別強調了藝術在靈性照護中的作用。他認為,藝術能夠觸發人們對意義的追求,藝術的力量在於它能培養人們不斷提問和思考的能力。藝術治療的目標是讓每個人都成為藝術家,都有能力以喜樂之心去探索生命的意義。藝術不僅是審美的對象,更是靈性的實踐。藝術能夠觸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並在這個過程中帶來快樂和滿足感。「幸福路上 靈性照顧的探索與實踐」系列講座將繼續舉辦,詳情可查詢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
-
2024-06-1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拉鍊夾小鳥—膽結石的痛?
門診一個病人,超音波顯示,膽囊內有許多小石頭。病人:「需要處理嗎?」醫師:「你有痛過嗎?」病人:「沒有痛過!一定會痛嗎?」醫師:「大都沒有症狀,不會怎麼樣,但一旦有痛過或發炎過,就要處理了。」病人:「如何痛法?很痛嗎?」醫師:「很痛的時候就像小鳥…」病人:「小鳥?怎麼了?」醫師:「小鳥被拉鍊夾到時那種痛!」當男生,大概都有小鳥被拉鍊夾到的經驗—卡在那邊,進退兩難,真是刻骨銘心的痛呀!如果是女性病患,跟她說就像生小孩一樣痛就可以理解了。醫學上,有一種痛,稱為絞痛,就是中空器官收縮引起的痛,一陣子一陣子的收縮,想把裡面東西擠出去的痛。同樣的,石頭卡在膽囊出口,進退兩難,膽囊收縮就會引起劇烈的疼痛。膽結石除了引起疼痛之外,也會引起發炎,因為石頭在膽囊內,容易引發細菌感染,輕者引起膽囊炎,嚴重者膽囊破裂引起腹膜炎甚至敗血症。因此,膽結石一旦有痛過或發炎過,就一定要處理。也有病友膽結石一公分大了,可是都不會痛,但病人心裡不安,來求診。我告訴他:「沒關係就留著,以後當舍利子!」病人莞爾一笑離開了。生死之間,轉念一下,也是可以讓人回到真空世界,忘掉煩惱。曾有一對兄弟,哥哥去日本玩,結果在日本膽結石發作,痛得厲害,日本醫師要把他抓去開刀,他嚇死,趕緊搭飛機回台處理,隔了一年他弟弟也是發生同樣的事情,也是回台用腹腔鏡手術切除。膽結石手術通常是用腹腔鏡手術,很簡單。通常兩天一夜就出院了,但如果以前肚子開過刀,腹腔內沾黏厲害或膽囊破掉了,可能就要用傳統手術了。肚子有刀痕,住院時間也稍微長一點。有些病人會問不能只取出石頭,膽囊留下來嗎?但因為有膽結石的膽囊通常膽囊本身都有了問題,石頭取出還是會再長,因此不像腎結石,可以只取石頭,腎臟不動。沒有了膽怎麼樣?有些病人擔心,通常開完刀幾個月內吃油膩東西會拉肚子,以後就回復正常了。只是變成無膽之徒後,男的會怕老婆,女的會怕小老鼠,這是另一種後遺症。●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6-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身上紅色腫包是蚊子還是跳蚤咬?哪種叮咬比較癢及如何止癢?
Q:身上出現紅色腫包,怎麼分辨是被蚊子還是跳蚤咬?跳蚤叮咬的皮膚會變得紅、癢、腫,有時候會有一點疼痛感,且持續痛癢好幾天。跳蚤習慣「站在衣服或褲子邊緣吸血」且通常會一次大量、多次吸血,所以常有規律排列且聚集在同一區域的跳蚤咬痕,比如腳踝、腰部、手臂等,相較於蚊子咬的紅腫、不規則形狀,跳蚤咬的傷口外觀通常是小而紅,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水泡。Q:家中出現一隻跳蚤,就會有千千萬萬的跳蚤繁殖嗎?跳蚤不會孤雌繁殖(單性生殖),如果只有一隻雄蚤進入家中,雖會叮咬人和寵物吸血,情況較單純;但如果家中出現的是隻受精過的雌蚤,會四處產卵,家裡雜亂或地板雜物、皮屑多,就有可能繁殖出大量跳蚤。Q:我家明明沒有寵物,跳蚤到底是從哪來的?為什麼家中會有跳蚤?明明都有幫寵物洗澡,為什麼還會有跳蚤?又或家中沒寵物,跳蚤到底是從哪來的?這是許多人的疑慮。其實並不一定是家中有寵物,跳蚤才會出現,跳蚤在潮濕的地方較易出現,且能輕易從一個宿主跳到另一個宿主身上。因此通常是從其他動物身上或場所跳到寵物或人的身上,方便牠吸食血液作為食物。容易出現跳蚤的地方,包括陰暗又潮濕的公園樹叢和土壤、廢棄許久的空屋、下水道的老鼠身上、流浪動物身上。此外,跳蚤一旦進入室內,就能透過寵物用品、家具、地毯和床上等處,在物品、人與寵物間來回跳躍,尋找食物甚至是進行繁殖,導致家中的跳蚤愈來愈多。Q:被跳蚤咬的搔癢程度更甚於蚊子叮,且更持久,有什麼有效的止癢方式嗎?要緩解被跳蚤咬過的搔癢,可用冰敷,將冰塊或冰袋包裹在毛巾或布中,輕輕壓在叮咬處約10至15分鐘,可減輕搔癢和腫脹;也可用小蘇打,以1比1的比例調和小蘇打和水,將搔癢部位浸泡在小蘇打水中約10分鐘,可消除被跳蚤咬的腫脹感、緩解搔癢。如感覺叮咬處紅腫疼痛,可以擦上局部消炎藥膏協助舒緩不適,也要避用手搔抓叮咬處,因為這可能會引起感染,或形成疤痕。另外,緩解搔癢可使用蘆薈、茶樹精油或薰衣草精油等自然成分的產品,幫助消除腫脹、改善發炎。如有持續性不適,建議就醫檢查,以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Q:發現家裡被跳蚤入侵,除了幫寵物除蚤,該如何處理環境中的跳蚤?想用簡單天然的除蚤方法,檸檬是個好選擇。因為跳蚤對於濃厚的氣味,例如草本植物的香氣感到極度厭惡,除了檸檬,要驅趕跳蚤,薄荷、香茅和樟腦等也是熱門選項。除直接利用這些植物的香氣外,家裡過期的茶樹精油也可驅趕跳蚤,因精油對跳蚤有忌避效果,牠會怕那個味道。建議平時可在地板抹上薄薄一層的精油,或在角落擺放乾檸檬片和薰衣草香包等,這些充滿香氣的東西不只能讓跳蚤不敢靠近,還能讓居家環境更加清新怡人。跳蚤喜歡潮濕環境,建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適時地開啟除濕機,濕度維持在55至60度左右。也可用除蚤殺蟲劑,在家居環境中使用除蚤噴霧、殺蟲劑、跳蚤藥來減少跳蚤數量;但提醒大家,用跳蚤殺蟲劑需注意安全,防止食物和寵物接觸到,且要避免過度使用。Q:到戶外時噴灑防蚊液、香茅等,能避免被跳蚤盯上嗎?跳蚤對濃厚的氣味、草本植物的香氣會感到厭惡,到戶外噴灑防蚊液、香茅精油等,一樣也有驅避跳蚤效果,甚至擦香水都有驅避作用。此外,會否容易被跳蚤咬,個人體質也有關連,像家中多人被叮咬,但就有人不受影響。諮詢/優美德環保公司經理李明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口服神經酸是否能夠修復受損神經?教授揭真相及哪些食物含有神經酸
讀者Ady在2024-5-1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你好。 我想請教關於神經酸的問題。神經酸,英文Nervonic Acid。問題1,口服神經酸是否能夠修復受損神經。問題2,商家宣稱只有鯊魚和元寶楓樹的籽裡有神經酸,是真的嗎?還是許多食物都有神經酸呢?我先回答問題2。我的主要參考資料是2021年發表的A Review of Nervonic Acid Production in Plants: Prospects for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of High Nervonic Acid Cultivars Plants(植物神經酸生產綜述:高神經酸品種植物基因工程的前景),以及2023年發表的Research Progress of Nervonic Acid Biosynthesis(神經酸生物合成研究進展)。神經酸是長鏈單不飽和脂肪酸,是日本人辻本滿丸博士(Mitsumaru Tsujimoto,1877-1940 )在1920年代首次從鯊魚腦分離出來,因此也被稱為鯊魚油酸。雖然「神經」意味著神經酸是動物特有的脂肪酸,但事實上神經酸也自然存在於微生物、藻類、和植物。這個網頁甚至列舉了多達200種含有神經酸的日常食物。元寶楓樹(也叫做元寶槭)的學名是Acer Truncatum。它的種子的含油量大約是46%,而其中約5%是神經酸。但這是遠遠不如另一種叫做「蒜頭果」的植物。「蒜頭果」的學名是Malania oleifera。它的種子的含油量大約是66%,而其中約61%是神經酸。也就是說,「蒜頭果」種子的神經酸含量大約是元寶楓樹種子的十幾倍。元寶楓樹和蒜頭果是原生在中國的樹種,而可能就因為如此,有關神經酸的研究論文約半數是出自中國。(註:上面那兩篇論文是出自中國)雖然元寶楓樹和蒜頭果的種子富含神經酸,但是由於生長週期長、環境和氣候敏感性以及種子產量不穩定等因素,(還有,網路上有人說它們是中國的國寶樹,受到保護),所以目前最主要的神經酸來源是基因改造的產油酵母菌(Yarrowia lipolytica)。這項技術也是中國發明的,請看:2023年:High-level production of nervonic acid in the oleaginous yeast Yarrowia lipolytica by systematic metabolic engineering(透過系統代謝工程在產油酵母解脂耶氏酵母中高水準生產神經酸)2024年:De novo synthesis of nervonic acid and optimization of metabolic regulation by Yarrowia lipolytica(解脂耶氏酵母神經酸的從頭合成及代謝調節優化)好,我現在來回答問題1「口服神經酸是否能夠修復受損神經」。請先看這三篇最新研究論文(都是出自中國):2023年:Analysis of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Nervonic Acid Extracted from 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 Oil on Antioxidant Respons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arkinson’s Disease(文冠果油萃取神經酸對帕金森氏症抗氧化反應及發炎反應的改善作用分析)。結論:神經酸是一種抗氧化劑和抗炎化學物質,在帕金森氏症動物和細胞模型中顯示出有希望的結果。2024年:Nervonic acid alleviates MPTP-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via MEK/ERK pathway(神經酸透過 MEK/ERK 路徑緩解 MPTP 誘導的帕金森氏症)。文摘:氧化壓力和神經元損傷是帕金森氏症(PD)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主要探討NA是否參與MPTP誘導的小鼠模型和MPP誘導的細胞模型中氧化壓力和細胞凋亡的調節。透過行為測試,我們證明MPTP引起的小鼠運動功能障礙可以透過NA治療來恢復。2024年: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Nervonic Acid Ameliorat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Modulating of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Fecal Metabolites Interaction(膳食補充劑神經酸透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組成與糞便代謝物相互作用來改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文摘:腦缺血再灌注(IR)損傷是全球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神經酸(NA)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長鏈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類生理健康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透過誘導大腦中動脈閉塞,建立大鼠腦IR損傷模型,並全面評估NA預處理的藥效影響。……我們的研究結果有力地支持了神經酸改善腦IR損傷大鼠神經損傷的能力。從這三篇論文就可看出,口服神經酸是能修復受損神經,但這類實驗都是用動物(老鼠)模型做出來的。也就是說,目前還沒有在人類患者進行的臨床試驗結果。原文:神經酸能修復受損神經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蟑螂能用拖鞋打嗎?其實不是絕對不可以!打完蟑螂必做2件事
蟑螂可以用拖鞋打嗎?有說法指用拖鞋打蟑螂會讓蟑螂卵及病原菌到處噴飛。但也有專家認為,這說法其實不全然正確,要看你打死的是什麼品種的蟑螂,但更重要的是,打死之後如仔細清潔,則不用太擔心。拖鞋打蟑螂,會讓蟑螂卵粒四處噴飛?有句話說「蟑螂怕拖鞋」,許多人在家看到蟑螂,情急之下第一個反應會拿最容易隨手取得的拖鞋撲殺牠。不過有些專家曾提醒,用拖鞋打蟑螂,蟑螂被打扁的屍體碎片會散發更多過敏原;更噁心的是,如果你打到的是雌蟑螂,更可能讓體內眾多的蟑螂卵粒都跑出來。但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曾澄清,其實並非所有蟑螂被打扁後都會跑出小小強,「要看蟑螂品種」。根據環境部資料指出,台灣住家常見的蟑螂有德國蟑螂、美洲蟑螂、澳洲蟑螂、棕色蟑螂等。而上述四種以德國蟑螂產卵方式略有不同,其雌蟑螂產完卵後,會將卵鞘攜帶於腹末,待卵鞘卵化完成才會脫離母體。因此只有德國蟑螂較可能會出現一堆卵粒跑出來的可怕情況。但大部份人不會知道或也沒時間確認你打死的是哪種品牌的蟑螂,因此不論使用何種方法撲滅蟑螂,記得做2件事:打完蟑螂必做2件事1.一定要將殺死的蟑螂屍體殘骸及到處噴散的蟑螂卵鞘徹底銷燬清除,以免卵鞘內的卵粒繼續發育,又孵出新的蟑螂。2.處理蟑螂屍體要仔細,如果可以,請戴上手套或用紙巾,避免直接接觸。如果不小心拍死或踩死蟑螂,應該用肥皂洗手和清洗鞋底,並用清潔劑消毒地板。蟑螂是過敏原傳播者台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杜昀真曾受訪指出,蟑螂不像蚊子、老鼠本身帶有病原體,蟑螂是因穿梭於食物和垃圾之間傳播病原,人間接吃了不乾淨的東西,引起腹痛、腹瀉等腸胃不適。另蟑螂更大的危害是「過敏」,其排泄物、分泌物、脫落的表皮和屍體、卵都帶有過敏原,容易誘發氣喘發作。便宜好用的清潔小物讓蟑螂消失蟑螂應該是多數家裡很常見的麻煩東西,但如果你只是見一隻殺一隻,恐永難擺脫蟑螂的困擾。之前《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曾調查網友熱議「遠離蟑螂」的方式,聲量排行第一名為徹底進行一次大掃除、第二名是透過「市售防蟑藥」的協助來隔絕蟑螂,第三、四名的方法則分別為「阻斷蟑螂出入口」與「利用強烈氣味驅趕」。大部份家裡會買殺蟲劑隨時備用,但根據環境部資料指出,蟑螂有一項特異功能,那就是對於殺蟲劑能迅速地產生抗藥性, 所以要收拾牠,得常出新招才行。而使用方式,則是噴灑於踢腳板或垃圾桶附近等蟑螂經常活動之處所即可,不須全面噴灑。宜於日間室內無人時行之,以減少不必要的接觸。此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則是建議使用一樣便宜好用的清潔小物。她說她每一、兩星期就會用「過碳酸鈉」清潔餐具、流理台水管、下水道,十幾年住下來,家中看不到蟑螂蹤影。【參考資料】.中興大學昆蟲系-居家蟑螂簡介 .環境部-蟑螂生態與防治資料.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5-01 養生.抗老養生
抗老化新寵兒!抗生素雷帕黴素真能延長壽命?教授曝唯一好處
讀者林先生在2024-4-9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你好,近來和美國友人聊天,聽聞他們周圍親友有不少人自購雷帕黴素(rapamycin) 當作抗老化 (anti-aging)的保健食品,網路上也查到不少正面資訊,想請教林教授是否確有其事,又或者是廠商的噱頭?在討論雷帕黴素(Rapamycin)是如何被當作抗老藥之前,我想先談它是如何被發現。我主要參考的資料是2022年發表的論文The origin story of rapamycin: systemic bia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cold war politics(雷帕黴素的起源故事:生物醫學研究與冷戰政治中的系統性偏見)。復活節島是舉世聞名,因為它擁有八百多尊充滿神秘色彩的巨型石像。當地的原住民稱呼這個島為Rapa Nui,而Rapamycin就是以Rapa命名的一種抗生素。復活節島是智利的領土,而智利政府在1960年代初期(冷戰時代)決定在島上建設機場。這個決定並非為了旅遊業或造福島上的居民,而是為了建造一個衛星追蹤站,作為美國和智利的合資企業。當時在加拿大馬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從事癌症研究的外科醫生Stanley Skoryna(1920-2003)聽到這個消息後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來研究與世隔絕的人群(復活節島當時的人口約1000)及其環境在跟外界接觸之後會受到的影響。在經過無數的努力之後,Stanley Skoryna終於爭取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資助,並且獲得加拿大皇家海軍提供維護船 HMCS Cape Scott 及其船員來負責運送研究人員及器材。在1964年底,Medical Expedition to Easter Island(METE,復活節島醫療探險隊)終於成行。 Stanley Skoryna帶領了約40 名醫療和科學人員抵達復活節島,開始在那裡建立實驗室和生活區,然後從1964 年12 月一直工作到1965 年2 月。他們對島上的居民進行了廣泛的體檢,並且記錄和收集了涵蓋全島的土壤和動植物樣本。土壤樣本採集的負責人是另一位加拿大University of Montreal的醫生/細菌學家Georges Nogrady(1919-2013)。他回到加拿大後將一個土壤樣本交給一位也是細菌學家的同事Claude Vezina。這位同事當時也是加拿大藥物研發公司Ayerst Research Laboratories(艾耶斯特研究實驗室)的研究員。這位研究員就和實驗室的同事 Surendra Sehgal合作,從土壤樣本裡分離出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吸水鏈黴菌)以及它產生的一種新型抗生素。他們把這個抗生素命名為Rapamycin,並且在1975年把這個發現發表在兩篇論文裡:Rapamycin (AY-22,989), a new antifungal antibiotic. I. Taxonomy of the producing streptomycete and isolation of the active principle【雷帕黴素(AY-22,989),一種新型抗真菌抗生素。一.產鏈黴菌的分類及有效成分的分離】Rapamycin (AY-22,989), a new antifungal antibiotic. II. Fermentation,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雷帕黴素(AY-22,989),一種新型抗真菌抗生素。二.發酵、分離和表徵】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篇論文雖然有提起土壤的樣本是來自復活節島,但卻隻字不提樣本是復活節島醫療探險隊採集到的,所以Stanley Skoryna和Georges Nogrady這兩位重要人物當然也是榜上無名。就在發現雷帕黴素的1970年間,Ayerst Research Laboratories跟美國製藥公司Wyeth合併,而合併後的公司在2009年又被輝瑞公司收購。就這樣,雷帕黴素輾轉成為輝瑞公司每年營收數億美元的金雞母。可惜,復活節島的居民是一毛錢也沒拿到,而Stanley Skoryna和Georges Nogrady在地下有知的話也一樣只能看人家吃米粉喊燙。在上一篇文章雷帕黴素-抗老藥傳奇(一),我有說在1970年代雷帕黴素剛被分離出來時,它是被發現具有抗真菌的作用。可是,後續的研究發現它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所以在1999年美國FDA核准它用於Prophylaxis of organ rejec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renal transplants(預防接受腎臟移植患者的器官排斥)。後續的研究又發現它能通過一個叫做mTOR的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來調控許多生理作用,包括細胞的生長和老化。在幾個動物模型裡,包括線蟲、果蠅、和小鼠,它都顯示出能延長壽命,所以有些研究長壽醫學的專家就認為它應當也能延長人類的壽命。但是,由於人類的壽命是遠比線蟲、果蠅、或小鼠長得多,所以,如果要進行人類實驗的話,就需要等幾十年才能知道結果。也就是說,由於沒有臨床試驗,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雷帕黴素能延長人類的壽命。雷帕黴素是處方藥(預防腎移植器官排斥),而由於「老化」並非是疾病(至少FDA沒有這樣的定義),所以FDA是不可能也會核准雷帕黴素來用於「治療老化」。但是,有些醫生已經開始給客戶(不見得是病患)開立所謂的「標籤外」(off-label)處方來「治療老化」,而事實上網路上可以看到許多聲稱連處方都不需要的廣告。這就是為什麼讀者林先生會說「友人周圍親友有不少人自購雷帕黴素」(請注意,這是非法,但卻管不了)。針對這種「標籤外」使用,有一篇2023年發表的論文就報導了調查的結果,請看Evaluation of off-label rapamycin use to promote healthspan in 333 adults(對 333 名成人標籤外使用雷帕黴素促進健康壽命的評估)。這項研究是在2022-3-1到2022-6-30期間用網路通訊收集了自稱有在服用雷帕黴素的成年人(333 名),以及自稱從未使用過雷帕黴素的成年人(172 名)的資料。這些資料顯示,「服用雷帕黴素的人」與「沒有服用雷帕黴素的人」以3比1的比例自認生活品質得到了改善,包括整體健康、幸福感、大腦功能、青春感、自信、平靜、焦慮和全身疼痛的改善。 這兩組人更是以5比1的比例同意「家人/朋友評論說我看起來不錯」這一選項。可是,這項研究有兩個致命的缺陷。一個是「服用者的安慰劑效應」,另一個是「未服用者當然不可能會自認生活品質得到了改善」(請注意,他們並沒有服用任何特定的東西,所以也就不可能會有「改善」)。所以,我個人認為,這項研究完全不能證明服用雷帕黴素的人生活品質得到了改善。KFF Health News在2019-2-11發表A ‘Fountain Of Youth’ Pill? Sure, If You’re A Mouse(「青春之泉」藥丸? 當然,如果你是一隻老鼠)。華盛頓郵報在2024-3-15發表How a cheap, generic drug became a darling of longevity enthusiasts(一種廉價的學名藥如何成為長壽熱衷者的寵兒),裡面有引用專門研究雷帕黴素的德州大學長壽醫學教授Elena Volpi說,從抗藥性、疾病以及用藥反應等層面來看,老鼠都跟人類不一樣。不過,雷帕黴素的確是有一樣好處,那就是服用的人可能就比較不會被一大堆「抗老神藥」或「抗老神器」蠱惑。請看下面幾篇我發表過有關「抗老神藥」和「抗老神器」的文章:蛇油推銷員? 即將在台重磅演講李嘉誠的長生不老藥NMN的吹捧與現實神藥:活到150歲!美商萊威貼片,科學證據?抗老化醫學是偽科學高壓氧能逆轉衰老嗎野山參幹細胞天然逆齡?新發現:膠原蛋白促進幹細胞競爭,抗衰老返老神藥AgeLoc睾酮能讓你返老還童嗎抗氧化劑能抗老抗病?原文:雷帕黴素-抗老藥傳奇(一)、雷帕黴素-抗老藥傳奇(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0 養生.抗老養生
想健康快樂地活久一點嗎?專家建議「2類長壽飲食」,限制攝取5種食物
長壽專家龍格(Valter Longo)1989年就開始研究長命百歲之道,近20年專注研究義大利人的長壽秘訣,加上他自己在莫洛邱(Molochio)、卡拉卜瑞亞( Calabria)等義大利長壽村長大,他說他這輩子最大的興趣,就是探討如何健康快樂地活久一點。長壽專家建議2種飲食龍格現在是南加大長壽研究所所長,也是義大利米蘭分子腫瘤學研究所長壽與癌症計畫主持人。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總結一句話:和其他因素比起來,飲食是長壽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要我建議綜合很多東西的長壽飲食,那我推薦琉球飲食和地中海飲食。」他推薦的長壽飲食,特色是素食為主、水果量少蔬菜量多、豆類、核果、全穀類、每周吃魚三、四次。想長壽建議限制攝取5種食物20歲到70歲的人,他建議「不吃紅肉,不吃白肉,每周最多兩、三顆蛋,起司盡量少吃,動物做成的食品也盡量少吃。」下面五種P開頭的食物則要限制攝取:馬鈴薯(potatoes)、義大利麵(pasta)、披薩(pizza)、蛋白質(protein)、麵包(pane,義大利文)。這些p開頭的食物,對他來講「問題很多」。為什麼「好食材」卻大「有問題」呢?他說,因為大家吃太多,而這些成分很快就變成糖分,「跟直接吃糖差不多。」定時斷食可保長壽龍格認為,定時斷食可保長壽。「我建議每天禁食12小時,譬如早上8點到晚上8點,或早上7點到晚上7點之間吃飯」過時勿食。他主張定期實施連續五天、類似斷食的飲食計畫。南加大老人學院定義的「類似斷食」飲食,是富含非飽和脂肪,而熱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量低的飲食。龍格的研究團隊最近在「自然通訊」期刊發表論文說,老鼠採用「類似斷食的飲食」,生物年齡較低,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也較低。他說,定期仿斷食的飲食也許是保持身體器官功能、維持年輕的關鍵。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早睡增死亡風險?胸腔重症科醫曝真相!每天「睡滿x小時」更長壽.研究長壽之道20年!長壽專家培養出5健康習慣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9 養生.抗老養生
「穀雨」氣溫變化無常 中醫建議避免吃這些食物為身體養生打底
今天4月19日是「穀雨」,根據文化部網站,穀雨時間約是國曆4月20日或4月21日。農民曆稱「斗指癸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意。」,因此取名「穀雨」,係指農民佈穀後而望雨,也傳達了此時節沿續清明氣候特性,仍是多雨季節,時冷時熱,氣溫變化無常,捉摸不定,所以有「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之俗諺。穀雨有哪些民俗活動?穀雨是暮春三月的中氣,這時已是春將盡夏將至,池塘裡浮萍慢慢出現,桑樹也冒出翠綠新葉,舊時農家到這時節剛好春耕完畢,水田裡嫩綠秧苗正需大量雨水滋潤,秧苗有足夠雨水才能成長茁壯。穀雨之後便開始忙著養蠶。中醫師黃裕昌曾受訪表示,穀雨後,陽氣漸長,陰氣漸消,宜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穀雨後,降雨量增多,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加大,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容易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病症。天氣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諺語形容:「清明、穀雨,凍死老鼠」,就是說,天氣雖暖,仍會時寒時熱,早晚還是要適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出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有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發作。黃裕昌建議,多從事怡情養志、運動方面的精神養生,有如清明節氣養生一樣,此時宜保持心情舒暢、讓心胸寬廣,例如聽音樂、釣魚、春遊、打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怒肝火。穀雨該吃什麼進補養生?此時,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於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與冬進補方式不同,建議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順應陰陽變化,為安然度過即將來臨的盛夏打底,但也不宜吃太冰冷食物。中醫師林恭儀曾受訪指出,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把握最後春季養肝的好時機。中醫建議,可多食具溫補陽氣效果的菠菜、韭菜;也可多吃山藥、薏仁、蓮子等補脾食材。過了穀雨,便意味著春季快過去了,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肝開竅於目,眼睛部位,如肝血不足,無法上注於目,會影響視力不清,或造成肝氣鬱結化熱,如上擾容易出現頭暈目眩。醫師小叮嚀1.早上出門,即使出大太陽,下午仍隨時可能變天,應攜帶防寒衣物,避免受寒。2.節氣多雨、潮濕且忽冷忽熱,過敏體質要特別防範疾病發生。3.即將進入夏季,避免吃太冰冷食物,控制情緒、怡情養性,為身體養生打底,調養身心靈。穀雨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對有肩頸、關節疼痛困擾的人來說,受到邪濕之氣在體內不正常滯留,出現肝氣鬱結、筋骨痠痛。中醫提醒,最好避免刮痧、拍打等手法來消除不適,建議多以「汗法」進行調治。也就是說,抓緊風光明媚、氣候宜人的春天尾巴,多到戶外走動,舒展筋骨,讓自己身體多多流汗,自然緩解濕症。但要注意,痛快流汗後,應趕緊將汗水擦乾,盡速換上乾淨衣物,以免涼風一吹,反倒惹來感冒上身。雨潤穀升保收成養生操1.膝蓋微蹲,手指朝下,手腕向內繞園。2.雙手腕繞圓,慢慢向上伸展,身體跟著越來越高,整套體操左右擺動,持續來回。要領:雙膝微蹲力求平衡,腳可微踮增加擺動靈活度,手腕向內繞圓動作應輕慢,以免扭傷。動作功效:訓練手腳協調能力,強調手指手腕運動,膝蓋微蹲可強化下肢肌耐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
-
2024-04-03 醫療.泌尿腎臟
護髮竟致腎衰竭?注意護髮、染髮產品含有「這些成分」恐造成急性腎損傷!
一名26歲的突尼西亞女子,於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間出現三次急性腎損傷,原因是美髮療程引發健康危機。根據外媒報導,該名女子每次到同一家美髮沙龍進行護髮療程後,隨時出現嘔吐、發燒、腹瀉和背痛等症狀,就醫診斷出急性腎損傷的情形。染、燙髮容易誤以為會致癌,目前已證實會傷腎不少人認為染、燙髮會傷身,因為染劑和藥水含有許多化學成分,經常被詢問是否會增加致癌風險。目前尚無人體試驗證據顯示它會引發癌症,含有「乙醛酸」的護髮、直髮產品恐有傷腎風險。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曾公開居家養生密技,其中一項就是不染髮,因為主要成分的苯二胺類化合物,已證實會傷腎。「乙醛酸」的護髮、直髮產品有傷腎的風險護髮、直髮產品的「乙醛酸」成分也有傷腎風險,以色列政府已經宣布禁用含有乙醛酸的直髮劑。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暨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表示,這幾年陸續都有美髮產品內的乙醛酸造成急性腎損傷的文獻報導,其機轉為:乙醛酸在肝臟細胞中會被代謝,再經過一連串酶的作用轉化為草酸,易造成急性腎病、腎鈣化症等腎臟病變。李孟鴻提到,以色列進一步研究因體內草酸鈣濃度過高導致腎衰竭的案例,追蹤2019至2022年全國14間醫學中心的26名腎臟病患者,在發表的文獻中,整理多起病例,在腎臟病切片中發現腎小管有大量草酸鈣沉澱、結石產生,證實草酸的確會造成的急性腎損傷。2024年,法國也呼應以色列2023年的這篇文獻,用老鼠做實驗,把美髮(直髮)產品塗在老鼠的背上,再觀察老鼠腎臟的變化。實驗證實:含有乙醛酸的直髮霜是導致草酸鈣誘導性腎病變的原因。染髮劑中多種化學成分可能會增加急性腎損傷的風險染髮劑內含多種化學成分,包括芳香胺類染料、氧化劑、鹼性劑、乳化劑和各式添加劑。染髮劑中部分成分的代謝物具有潛在的腎毒性,例如芳香胺類染料可產生芳香族胺,可能造成急性腎損傷、間質性腎炎;過氧化物可導致腎小管損傷;銨鹽可引起代謝性酸中毒;乙醛酸及其衍生物則可代謝成草酸鹽等。如果長期大劑量接觸這些化合物,勢必增加急性腎損傷的風險。李孟鴻建議,優先選擇成分天然、低風險物質的染髮劑,避免過度暴露於可能導致腎毒性的化學品。對於患有慢性腎臟病或其他腎臟疾病的人群,使用化學染髮產品時,更應格外小心謹慎,可先諮詢醫師的建議,降低潛在腎損害。預防急性腎損傷的常見6原則:●不亂服用成藥,或來路不明的藥物偏方。●每日至少須攝取2000至2500㏄左右的水分,避免憋尿。●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原發病。●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提昇身體免疫力。●定期健康檢查(尿液、血液檢查)。●少吃高脂、高鹽、煙燻、醃製之食物,不吃含防腐劑、色素、受污染、發霉或加工之食物,飲食宜以清淡為主資料來源:元氣百科 想了解更多的急性腎損傷資訊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24 醫療.皮膚
每天洗幾次臉對臉部肌膚最好?皮膚科醫師絕不會做的3大傷皮膚NG行為
皮膚乾淨透亮、無細紋,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專門解決皮膚疑難雜症的皮膚科醫師,如何保養自身的皮膚?長庚診所副院長胡倩婷說,她的保養守則為保濕、防曬,自詡為「皮膚界的神農氏」,有任何新的保養品或是新的醫美項目都會親自嘗試,試驗後好用才敢推薦給患者,而皮膚保養的最高守則為「保濕」。長期曝曬肌膚老化,過度洗臉破壞角質。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皮膚狀態不佳的狀況。胡倩婷說,台灣的皮膚科診所林立,但很多民眾出現皮膚問題,多是先上網爬資料,找保養品改善皮膚問題,而不是先就醫。她提醒,特別是皮膚過敏患者,如果沒先找出導致皮膚過敏的原因,自行嘗試反而讓皮膚過敏愈來愈嚴重,就醫時,往往得使用口服藥物才能改善。身為皮膚科醫師,絕對不會做的三大傷皮膚NG行為是:「不防曬、過度洗臉、使用含酒精的保養品。」胡倩婷說,防曬應該是所有皮膚科醫師一定會做的事情,紫外線傷害皮膚證據確鑿,長期曝曬也可能會導致皮膚疾病發生,她只要外出,一定擦三層防曬。胡倩婷現在每天只洗一次臉,她強調臉部清潔千萬不要過度,特別是年紀愈長,保護皮膚的油脂會逐漸變少,應該更避免過度清洗。另外,肌膚保養最重保濕,如果使用含有酒精的保養品,會帶走皮膚的水分,讓皮膚變得乾燥,也因為酒精的滲透力強,容易傷害皮膚角質層,讓整體肌膚失去平衡。出門前的保養、防曬步驟胡倩婷分享每天外出的防曬上妝與保養步驟:步驟1:先使用化妝水,用手輕拍,讓化妝水吸收且乾燥後,進入第2個步驟。步驟2:上一層功能性的保養品,如抗皺、美白,等待吸收後,再上一層滋潤的保濕保養品,完成妝前的保濕肌底。步驟3:先上一層防曬係數50+的防曬乳,等待乾燥後,再上第二道防曬霜,這兩道防曬都是使用「無顏色」的防曬產品,最後再上防曬係數同為50+的隔離霜。步驟4:撲上具有定妝效果的蜜粉,蜜粉也選擇有防曬效果的產品。幾道手續完成後,一整天都不需要擔心脫妝,她平時都在室內上班,也無需再補防曬。回家後的卸妝保養步驟返家後,胡倩婷會立刻清洗臉部,再進行保養:步驟1:卸妝洗臉→先用油性卸妝油清理眼妝,再用溫和的手工肥皂洗臉。胡倩婷說,坊間的手工肥皂品質不一,建議要選用洗完後臉部感覺舒服,不會脫屑或乾澀的產品,目前使用的手工肥皂含牛奶,是她現階段使用後,認為對臉部最為清爽的產品。步驟2:敷面膜→洗完臉後,會在洗澡時,使用火山泥面膜,趁著洗澡的熱氣,增加臉部吸收面膜礦物質的機率。敷面膜的次數為每二到三天一次。步驟3:保養→敷完面膜後,使用噴的化妝水,讓臉部的皮膚安定。而睡覺時,因為會開冷氣或是暖氣,空氣相對乾燥,會先擦拭功能性保養品,如抗皺、美白的產品,等待乾燥後,再採取「厚敷」的方式敷上乳霜。胡倩婷說,因為在暖氣房皮膚偏乾,她才採取厚敷乳霜,一般民眾建議使用清爽的乳液即可。乳霜對她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負擔,隔天不會特別用洗面乳清洗,頂多用清水擦拭。她強調,臉不要用洗面乳等洗潔劑一直洗,會增加肌膚的負擔。醫美不能當保養,皮膚狀況差才需補強。胡倩婷表示,每一個人保養的方式都不同,除了塗抹保養品,讓肌膚維持保濕狀態,她每天早上把5顆柳丁榨成汁,攝取足量的維生素C,讓肌膚狀態保持健康。同時也會攝取維生素B7,有利於頭髮及指甲的生長;另外,皮膚很需要微量元素「鋅」,同樣能讓皮膚狀態變得更健康。因熬夜、加班、壓力等,每個人偶爾會出現肌膚狀態不穩的情況,胡倩婷表示,此時醫美就是很好的工具。她認為,醫美不該像「做臉」一樣有固定療程,而是皮膚狀態出現問題時再去做,不建議用「保養」的概念,每二到三個月就做一次,反而有過度治療的疑慮。她也是採取同樣的方式在做醫美,比較常做的項目為脈衝光,皮膚狀態變差時,會請同事幫她打。至於其他項目,則是因為要幫患者施打,她把自己當白老鼠嘗試,使用過後若有效果,才會推薦給患者。胡倩婷醫師小檔案.現職:長庚診所副院長長庚醫院皮膚科系副教授.經歷: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長庚科技大學部定副教授、SNQ國家品質標章化妝品類評審委員.給患者的一句話::皮膚出狀況別病急亂投醫,應先找皮膚專科醫師診斷,別誤信高價保養品或民間療法.粉專: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8 名人.精華區
張鴻仁/自負額制 能否幫健保減少浪費?
從29年前全民健保開辦至今,最常被提出質疑的是全民健保比較像社會福利,不像保險。這個批評很難釐清,因為國人對於「個人的付出遠高於所獲得藥品及醫療服務的價值」,都認為是「政治人物」為討好人民所推行的制度。純粹以保險制度來看,全民健保有什麼特點?保險最原始的目的是對於不可預期事件,例如火災、水災、車禍,一旦出現,身家性命或財產損失龐大,非個人可負擔,所以集眾人之力,平常交保費,犧牲一點小錢,萬一出險,可以免於財務破產威脅。所以交保費就像打水漂,收不回來,絕大多數人也不會想「出險」獲得補償。從這個觀點來看,為什麼我們對全民健保這個「保險」卻有不同的態度?大部分國人覺得「別人用健保很浪費!」且不願意多繳保費。相信大家不是比較喜歡「出險」,羨慕別人交的保費可以賺回來吧?國人醫療費前幾名,分別是先天遺傳疾病、洗腎、癌症、中風等,相信您絕對不希望出這種險,而是討厭許多人有事沒事就去醫院拿藥而不吃,要求醫師開很多檢查,尤其從國外回來的「僑胞」,對吧?健保財務元凶 量大金額低的浪費 健保署統計,以重複檢驗而言,一年約一千多萬人次,共「浪費」16.46億元,大約每次一百多元;重複用藥大約十幾萬人次,每次約二百元左右,一年大約幾千萬元。這些小錢,不設法處理,民眾永遠認為是健保財務問題的元凶。如何遏止這些大量而單價低的浪費?可以學商業保險的「自負額制」,就是一定金額以下不給付,這樣有兩個好處,首先保險本來就是保大險,小錢自己付很正常;其次,一般商業保險理賠程序很麻煩,花一堆人力和行政成本來處理小錢,當然不划算。但是用了這種方式,以車險為例,許多人小車禍達不到理賠標準,就會希望修車廠順便多做一些,讓金額大一點,以達理賠門檻。當然保險公司也沒那麼笨,於是要求每次出險都要先評估,或者規定必須到特定修車廠,才能得到理賠。全民健保一開始就直接給付,而不是核退(自己先出錢,再申請理賠),主要是不希望民眾生病時,尤其急重症,還要先自掏腰包,而傳統保險核退的行政成本高,手續繁複,通常對保險公司較有利,但健保為民眾服務,不是營利單位,採直接給付,一方面方便民眾,同時在健保IC卡運作下,理賠行政成本低,非一般商業保險做得到的。提高自負金額 不失為解決的方法因此全民健保造就全球獨一無二的方便性,一卡走天下,就醫無礙,缺點就是「浪費」許多小錢。回過頭來說,能不能用「自負額制」?當然可以,例如診所三百元以下,小醫院七、八百元以下,大醫院一、兩千元以下不給付,問題就解決了,不是嗎?不過,民眾比制度聰明,如果訂幾百元以下或一、兩千元不給付,市場上所有的服務很快就會往上移動,原先只要幾百元就可以解決,醫院和醫師只好應病人要求,順便多做一些檢查或多開一些藥,以達給付門檻。然後,健保署只好事後大費功夫「審查」,和民眾、醫療機構大玩貓捉老鼠遊戲。總而言之,如果社會上絕大多數認為這些「量大金額低」的浪費,非解決不行,「自負額制」不失是一個好的方法。
-
2024-02-09 醫療.腦部.神經
運動對大腦健康很重要!神經科學家揭最適合增進認知功能的運動
▍運動增加腦部血流量我進入亞曼診所、看了數以百計的大腦影像之後,最驚訝的發現是,健身與不健身的人的大腦血液循環差別竟是如此之大。有運動習慣的人腦部血流量多得多,損傷因此也明顯更少。充足的血流讓他們的大腦運作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也能延緩認知退化。很多人可能想不通為什麼腦部血液循環對認知功能這麼重要,運動又為什麼是提升腦部血流量的關鍵。試想,我們的腦血管總長大約640公里,交織在一個只有1,200立方公分的空間裡。要讓血液進入腦部的血管網絡深處,心臟就必須夠力,動脈和靜脈也要能讓血液順暢流動。運動是讓心血管更健康的最佳方法,可以鍛鍊心臟,把血管變成高速公路:通暢、寬闊又快速。研究顯示,規律運動的老年人,血管和年紀只有他們一半的人一樣年輕健康。想要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不需要跑馬拉松。研究發現,上了年紀的婦女每星期走路幾次,一次走30到50分鐘,3個月內腦部血流量就能增加15%。1 另外,只要10天不做任何運動,腦部血流量就會減少30%。只要有更多血液打上腦部,腦部就能得到更多氧氣、糖分和其他營養素,我們的反應、處理、思考、學習與專注等能力就會更好。增強腦部血液循環也能擴大腦容量,強化突觸連結,製造重要的蛋白質和荷爾蒙,清理導致失智的毒素,也能生成新的腦細胞。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的最佳運動:研究顯示,能讓心跳加速一段時間的持久性有氧運動效果最好,比如跑步、騎自行車和游泳。阻力訓練也有好處,可以讓血液流向四肢,也能增加肌肉量。肌肉越多,身體就有更多力量可以將血液往上打,因此減少動脈血管壁的壓力。研究顯示瑜伽可以降低血壓,加強腦部血液循環。走路也能增加腦部血流量,尤其是速度夠快、足以加速心跳時。快走還有另一個好處:你的雙腳踩到地面時,那股衝擊力道會激發一陣壓力波穿過動脈,進一步增強血液循環。▍製造新腦細胞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如果說有哪個認知觀念最吸引我的患者,那應該是神經新生,也就是生成新腦細胞的能力。誰不想要多點腦細胞?我給他們的答覆是:如果你想生成新神經元,增加認知能力與智力,就需要做有氧運動,因為很多研究顯示,這是刺激神經新生最有效的方法。加州沙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神經科學家弗瑞德.蓋吉(Fred Gage)和他在瑞典薩爾格林斯卡大學醫院(Sahlgrenska University Hospital)的同業主導一項開創性研究,發現成年人大腦掌管學習與記憶的海馬迴能夠生成新的腦細胞。蓋吉博士等人發現,比起無滾輪可跑的老鼠,能在滾輪上奔跑的老鼠,海馬迴的神經新生功能、神經可塑性和學習新技能的能力都比較好。這個研究告訴我們,體能活動有助於促進神經新生。後來不少研究也證實,有氧運動能夠讓海馬迴生成的新神經元數量成長2到3倍。科學家還不太確定運動為什麼會有這種效果,卻知道體能活動可以刺激腦部產生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簡稱BDNF),這種蛋白質可以控制神經新生。運動也可以促使腦部的血液釋出特定蛋白質,刺激海馬迴生成新神經元。促進神經新生的最佳運動:想要增加腦部血液循環,只要多動動身體就有效果。想要促進神經新生,卻需要特定型態的運動,主要是跑步和其他持久性有氧運動。在動物實驗中,同樣運動6到8星期,在跑步機上奔跑的老鼠腦部新神經元增加的幅度,比做短跑衝刺或高強度間歇運動的老鼠更大。至於只舉重(也就是負重攀爬直梯)的老鼠,腦部跟不運動的對照組一樣,沒有明顯的神經新生現象。※ 本文摘自《大腦逆齡指南:頂尖神經科學家教你改變生活習慣,修復再生大腦細胞,長保健康活力、思緒清晰,遠離失智威脅!》。《大腦逆齡指南:頂尖神經科學家教你改變生活習慣,修復再生大腦細胞,長保健康活力、思緒清晰,遠離失智威脅!》作者:克莉絲汀.威勒米爾譯者:陳錦慧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1/06
-
2024-02-07 養生.聰明飲食
喝茶有助延緩老化 研究顯示每天喝這麼多抗衰老效果最顯著
健康專家發現茶與抗衰老的秘密,對喜歡喝茶的華人來說是個好消息。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中國四川大學近日發表在醫學期刊「刺胳針區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喝三杯茶可以延年益壽。研究人員調查了5998名37至73歲的英國人,以及7931名30至79歲的中國人的飲茶習慣;詢問他們喝的是紅茶、綠茶、黃茶或烏龍茶,以及每天喝多少杯。另外,透過計算每位參與者的體脂率、膽固醇和血壓,計算出他們的生理年齡。由於屬觀察性研究,研究人員無法證明喝茶與延緩生理老化的因果關係;儘管如此,有喝茶習慣的人還是出現老化速度較慢的跡象。這些人多數是男性,會喝酒但維持健康飲食,較少出現焦慮與失眠症狀。研究人員指出,每天飲用約三杯茶或六至八克茶葉,帶來的抗老功效最為顯著。他們總結稱,在喝茶者中,適量飲茶的抗老效益最佳;研究也顯示,停止飲茶者,老化程度會加劇。研究人員認為,茶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質多酚(polyphenols)能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在免疫系統、新陳代謝和認知功能上發揮一定作用。動物實驗方面,茶中富含的一種多酚類黃酮(flavonoids)可延長蠕蟲、跳蚤與老鼠的壽命。他們表示,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喝茶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及某些癌症等與老化相關的疾病,且能降低死亡風險。這些證據,讓人有理由相信喝茶可延緩生理老化過程。科學家未研究某種茶是否比其他茶更能抗老,但他們發現中國和英國的飲茶者間沒有實質性差異,茶的溫度也沒有差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3 焦點.元氣新聞
過年要拜什麼神?可以拜哪些水果?哪幾天要拜?拜天公、地基主、迎財神...「拜拜時間表」一次看
農曆春節期間,除了與家人吃年夜飯、出遊走春外,必不可少的習俗就是拜拜了!這樣才能在新的一年平安順遂、求得好運。不過農曆過年哪幾天要拜拜?各拜什麼神?以下一表整理從除夕到初五的拜拜日程、時程,以及需要準備的供品全攻略。過年可以拜的水果適合當成供品的吉祥水果為:.蘋果:平平安安.香瓜:多子多孫.橘子:大吉大利.柿子:事事如意過年拜拜時間表除夕- 拜天公、地基主、祖先天公.拜拜時間:子時.拜拜供品:茶、三牲、水果、年糕、發糕、糖果地基主.拜拜時間:12點~15點.拜拜供品:日常飯菜、水果、茶或酒三杯 祖先.拜拜時間:傍晚、團圓飯前.拜拜供品:日常飯菜、水果、茶或酒三杯、糕餅初一- 拜天公 天公.拜拜時間:子時.拜拜供品:三牲、茶或酒、發糕、果品、春飯初二- 拜土地公 土地公.拜拜時間:早上或下午.拜拜供品:甜食(花生、麻糬)、三牲、單數水果 初四- 迎眾神 迎眾神.拜拜時間:傍晚.拜拜供品:三牲、水果、發糕、茶水初五- 迎財神 迎財神.拜拜時間:中午.拜拜供品:水果如鳳梨(旺來)、橘子(吉利)、棗子(招財)等初三要拜拜嗎?初三要拜拜嗎?俗話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是有由來的,傳說初三是老鼠娶親日,必須早睡晚起,避免打掃老鼠娶親。此外,初三這天也是赤狗日,據說赤狗是憤怒之神,大年初三這天容易和他人發生口角,因此不建議外出拜年。※民俗信仰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參考資料:財團法人台中市大里杙福興宮、命理專家謝沅瑾、廟會小學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12生肖大掃除注意!命理師警告「掃錯恐怕衰一整年」 加碼掃除順序、最佳打掃時間
迎接新年到來,正是大掃除的最佳時刻!尤其是不常清理的死角,或是灰塵堆積的高處,都是是透過一年一度的清理過程,把過去一年的厄運通通掃掉,並在新年重新開始,迎接全新好運。12生肖大掃除注意事項一次看不過,在傳統習俗上,正月初一開始禁止打掃,是為了避免將「財氣」掃出家門,直到初五才能解禁。命理師小孟老師就在《星座塔羅牌之清水孟》就分享說,根據所屬生肖的不同,打掃時也有所不同,若是漏掉該清掃的細節,恐怕會影響一整年運勢。以下他就提醒12生肖大掃除注意事項!龍:注意天花板與燈具冷氣龍在天,因此家中天花板與燈具冷氣是屬龍的朋友,一定要打掃乾淨的地方。蛇:注意廁所與洗手台蛇屬陰愛潮濕,因此家中最潮濕的地方一定要清乾淨,如:廁所,洗手台,除濕機。虎:陽台是必要之地老虎喜歡戶外,因此家中陽台與花園露台一定要打掃乾淨。兔:不可忽略桌角下衣櫥裡兔子愛地堀,因此家中桌角下,衣櫥裡,抽屜都是要特別清理的。羊:有角的地方都要處理好羊有角,潔白有卷毛,因此家中有角的地方都要處理好,床上與娃娃有毛髮都要清理好,白色物品器皿要清理整潔。馬:記得把窗戶擦乾淨馬奔馳萬里,因此需要眼力與腳力,因此屬馬的人過年要把家中窗戶,鏡子窗台牛:注意地板與大門清潔牛踩地,因此家中地板,腳踏墊大門口一定要打掃乾淨。還有鞋子,鞋櫃打掃乾淨。猴:櫃子與牆壁好好擦拭猴子攀爬樹木,因此屬猴的人要特別將家中櫃子,與牆壁脫落處再粉刷。雞:電風扇與暖氣記得清潔雞較矮,能低飛,披彩衣。因此家中電風扇,暖氣,矮櫃,衣服都要處理乾淨。狗:電視音響重點整潔狗會吠,因此家中電視,喇叭音響,電話,手機能發出聲音的家電都要保持整潔。豬:冰箱務必好好整頓豬愛吃食物,因此屬豬的人過年一定要將家中的冰箱,爐灶,米甕,碗槽整理清潔乾淨。鼠:水管與水槽保持暢通老鼠躲管道與地洞,因此家中水管,水槽,水溝一定要保持暢通。大掃除的注意事項除此之外,為了讓大掃除更省時省力,不妨參考以下重點建議!1.預先規畫表列、採買清潔用品清單重新評估需求,排定打掃順序,同時確認家中的清潔用品是否已經購買齊。2.物品整理、選擇丟棄與空間收納.將物品分類、整理:將每個空間的物品都拿出來,並按照使用頻率、喜好及是否可以重複用分門別類。.斷舍離:不僅能釋放出更多的空間,還能為新的東西騰出更多位置。.再次進行收納:有了較多空間,可以再次規劃分類,讓居家空間更顯清爽。3.確定掃除順序.由內向外:推薦以房間→客廳→廚房→浴室廁所→門廳和走道→陽台和地板的方式進行,從內而外的順序為佳!.從乾到濕:擦拭上先乾再濕,先掃地再拖地!.大掃除時間:農曆過年除夕傍晚約下午5點前結束即可。建議避免在除夕下午5點後〜初四期間打掃及倒垃圾,建議初五時再把集中的垃圾丟掉。延伸閱讀:.衣服洗後有異味、愈洗愈髒?專家授清洗洗衣機6步驟.內褲不是不能用手洗!婦產科醫師提醒2問題沒注意,恐滋生細菌.譚敦慈家裡沒蟑螂的秘訣!家事達人分析3種天然清潔神器優缺點※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1-14 養生.抗老養生
啟動有助放慢老化的生理機制 研究顯示吃飯時做一事就能達成
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說,每天適度減低熱量的攝取,有助增強肌力,放慢老化,延年益壽。這篇刊載於「細胞老化」( Aging Cell)科學期刊的報告指出,減少卡路里的攝取,但不減少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可以延緩老化相關疾病的惡化。研究人員分析國衛院「減少能量吸收的長期效應」研究資料,包括肌肉解剖觀察所得後,得出如上結論。國衛院資料顯示,在兩年研究期間內,熱量的攝入減少12%的人,體內「健康老化」的生理機制就會啟動,也就是說,細胞傳達訊號,讓其他細胞打開或關閉某些基因的途徑,會被「叫醒」或被關閉,發揮延緩老化的功效。研究對象在第一年平均體重減輕了20磅(9.072公斤),第二年體重維持不變。卡路里減少只導致肌肉質量減少,肌肉的力量並未減退。這表示,限制卡路里的吸收,能夠增強肌肉每質量單位產生的力量,這就是所謂的「肌肉特定力量(muscle specific force)。」研究報告作者、國衛院科研主任斐儒其(Luigi Ferrucci)在全篇摘要中指出,卡路里的吸收減少12%不算多,相當溫和,熱量這麼小幅度的減量攝入切實可行,卻能對健康造成很大的不同結果。研究團隊說,卡路里的限制攝入,對人類、對老鼠、對哺乳類動物老化生機制的作用都一樣。例如,卡路里的吸收減少後,發炎的基因就被「鎖住」,身體發炎的機率因而降低。斐儒其說,發炎與老化息息相關,限制卡路里的攝入,是防止身體「易發炎狀態」的好辦法,許多老人呈老態,正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容易發炎。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