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維生素C
共找到
1021
筆 文章
-
-
2021-09-19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廚房/防骨鬆趁早 吃出好骨力
「林醫師的養生醫學文章與料理食譜,應該只有銀髮族才會買單,年輕人根本不吃這一套!」有位資深助理曾語重心長的跟我提起。「這也難怪!」我心想,自己就讀醫學院時,每日以碳酸及含糖飲料作為飲水來源,隨心所欲的吃喝,渾然不知養生、三高為何物。這就是青春無敵啊!事實上,骨質大約在30歲達到高峰,之後逐漸走下坡。預防骨質疏鬆症從年輕就要開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飲食中補足所需營養。煎鮭魚佐莎莎醬墨西哥薄餅(2人份)鮭魚維生素D含量豐富,所含的Omega-3亦是魚中之最。Omega-3脂肪酸除了具有抗發炎功效,對維護骨質健康也頗有幫助。羽衣甘藍更是這幾年異軍突起的超級食物,維生素及礦物質表現突出,尢其超高含量的維生素K,可幫助造骨細胞合成。以全麥麵粉自製的餅皮,再揉入黑芝麻及蛋黃,除了膳食纖維豐富,還含有微量元素鉀及鎂可幫助維持較高的骨密度。食材:鮭魚2片、全麥麵粉100克、鴻喜菇200克、羽衣甘藍200克莎莎醬:牛番茄2顆、紫洋蔥1/2粒、蒜頭4粒(切末)、香菜1把50克、檸檬汁1/2顆(壓成汁)、鹽、黑胡椒適量墨西哥薄餅:全麥麵粉200克、鹽適量、橄欖油2大匙、溫水100cc、黑芝麻2大匙、蛋黃1粒作法:1. 莎莎醬:紫洋蔥、番茄、香菜皆切丁放入碗內,加蒜末、檸檬汁、鹽與黑胡椒拌勻且調整味道。2. 墨西哥薄餅:100克全麥麵粉過篩,加入適量鹽、一大匙橄欖油及50cc溫水,攪拌後將麵團揉至光滑,置放半小時以上。麵團均分為3等份並滾成比手掌略大的圓形。不沾鍋開小火,高溫後放入麵團,煎到兩面成金黃色。(另100克麵粉與蛋黃作法相同)3. 鮭魚去刺並以鹽與黑胡椒調味,接著放入全麥麵粉裡平均沾裹。平底鍋開小火,放少許油即可放入鮭魚塊,煎到兩面金黃。接著利用剩下的油炒熟鴻喜菇。4. 薄餅舖上羽衣甘藍、莎莎醬、鮭魚塊及鴻喜菇,完成擺盤。莓果南瓜卡士達焗烤布丁(3人份)高磷、高鹽、高糖是造成骨鬆的三類食物。這道自製甜點幾乎不含精緻糖,使用無乳糖鮮乳自然甜味比純牛奶高,另使用有甜度的南瓜,屬於多醣類的根莖類,可以幫助鈣質吸收。且南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協助製造膠原蛋白,增加骨骼的柔軟度及彈性。食材:蛋黃3個、玉米粉或低筋麵粉30克、無乳糖鮮乳300cc、無糖希臘式優格100克、檸檬皮少許、南瓜200克、蔓越莓80克、藍莓80克、奇異果莓200克作法:1. 無乳糖鮮乳、無糖希臘式優格先溫熱,南瓜蒸熟並壓成泥。2. 蛋黃放在碗裡(可加砂糖,但本食譜不放),接著放入玉米粉攪拌均勻。3. 將溫熱的牛奶及優格倒入蛋黃裡並攪拌均勻。4. 將作法2的蛋黃牛奶倒回鍋中,以小火加熱。一邊攪拌一邊加熱,凝固後即熄火。(若有結塊即移出,並迅速攪拌。)5. 加入南瓜及檸檬皮混合攪拌且裝盤,接著以莓果及薄荷葉裝飾擺盤,並移至烤箱內以小火稍烤即成。(或以噴槍微烤至金黃)和風雞蛋豆腐煲珍菇燴飯(4~5人份)滿滿的強筋顧骨食材大集合。昆布、金針菇、香菇、木耳、豆腐都含豐富鈣質,蕈菇更含維生素D。食材:板豆腐400克、豬腰內絞肉300克、雞蛋2粒、乾香菇25克、黑木耳100克、金針菇100克、糯米椒250克、太白粉4小匙、糙米飯4碗昆布和風醬汁:昆布25公分2片、清酒8大匙、糖1小匙、味醂8大匙、低鈉醬油4大匙、鹽1/2小匙作法:1. 板豆腐切塊、泡溫水去除豆腥;雞蛋打勻並加適量鹽及白胡椒。2. 乾香菇、黑木耳切絲、金針菇對半切、糯米椒斜切成段。3. 昆布和風醬汁:昆布加水500cc以電鍋烹煮(或在冰箱靜置至隔夜),取出昆布並切絲。將昆布水與上述調味料混合均勻即成。4. 板豆腐煎至兩面金黃,加入蛋液包裹豆腐外衣,稍熟後取出。5. 平底鍋加入兩匙橄欖油,依序加入香菇、豬絞肉炒熟,再加入黑木耳、金針菇炒到香味四溢。接著放入昆布、和風醬汁並放入作法2的板豆腐煮一下,最後加入糯米椒稍微拌炒即可先熄火。6. 倒入太白粉,確認平均散開即可熄火,淋在糙米飯上就可上桌。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柚子助排便、排毒、防癌、低熱量,營養師:好處多平常就可以吃!
柚子是每到中秋節必會出現的人氣水果,不過其實它的營養價值相當高,嫚嫚營養師建議平時就可以攝取,未必要等到中秋節才吃,不過當然,攝取上還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來看營養師怎麼說! 柚子4大營養好處多,營養師:平常就可以吃! 嫚嫚營養師指出,柚子含有的營養非常豐富,當中最出色的包括了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離子、柚皮素等,各個都是對健康有利的養生高手。 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最廣為人知的好處就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糞便成型、有利排便、排毒等。嫚嫚營養師實測,柚子一份165公克,裝在碗裡八分滿,就足足可提供2.1克的膳食纖維,已比一盤高麗菜(100g含1.1克膳食纖維)還多出不少,因此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吃完柚子都會有排便相當順暢的體驗。 維生素C:除此之外,柚子的維生素C含量也相當高,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抗氧化、維持身體各處健康的基本運作等,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嫚嫚營養師指出,一份165公克的柚子就有84毫克的維生素C,以一般成人一日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來看,一份柚子就可補足八分滿。說到這,也提醒像是壓力大、抽菸者是屬於體內維生素C消耗量特別大的族群,更加需要注意每充足夠的維生素C,建議可以每天攝取超過100毫克,但不超過2000 毫克。 鉀離子:另外,柚子也含有非常豐富的鉀離子,可視為高鉀食材,一份可提供約210毫克。鉀離子可說是現代人普遍最需要的營養之一,現今社會常見口味偏重,即便自己認為口味並不重,也常有鈉攝取過量的情況,像是加工食品、速食及零食都含有鈉,鈉離子偏高,對於血壓、水腫等相當不利,鉀離子有助於平衡,呈現鈉鉀平衡的狀態,有助於身體健康。 柚皮素:至於柚皮素,其為植化素的一種,可活化肝臟的解毒酵素,解毒酵素佳,可將體內毒素轉化成無毒性、低毒性的物質排出體外,因此對於防癌非常有幫助。且柚皮素也具抗氧化特性,可對抗自由基、修復DNA,人體的癌細胞就是出自於本身體內的細胞突變所致,因此可再度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也有助調節血脂、降低壞膽固醇,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柚子熱量高不利控制體重?營養師:其實沒有特別高。 值得一提的是,柚子常常被提醒不宜過多,因為熱量高,吃多容易變胖,這讓不少減重者望之卻步。嫚嫚營養師對此感到好奇,實測之下發現柚子的熱量一份只有僅僅約55大卡,是屬於熱量合理的水果。當然,每位專家研究、看法各不同,民眾可參考。 吃柚留意3件事,適度攝取更健康! 好處太好,不宜過多:不過雖然柚子營養豐富、對健康有利、好處不少、又是熱量不高的水果,但確實也不宜多吃,嫚嫚營養師指出,關鍵就在於它的好處太過卓越。如同前述所提到的,柚子是膳食纖維含量非常高的水果,對於腸道的影響相當顯著,但吃多恐怕過猶不及,使得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的情況。 部分疾病族群注意份量:對於糖尿病、高血糖者而言,畢竟還是水果,攝取還是要酌量。而因柚子鉀含量高,腎臟病、心律不整等限鉀族群不宜。上述族群皆建議一日最多一份為佳。 用藥者注意時間及份量:最需要注意的其中一點也包括了用藥,用藥者應注意吃柚子的時間,前後應間隔2~3小時。因為前述所提到的柚皮素雖然對人體健康,但也會對部分藥物產生交互作用。而藥物對人體的影響有部分研究認為是長時間存在於體內的,特別是慢性病藥物,只是在約1-2小時藥物效果會達到最高值,其後下降並恆定,這也是為什麼檢查時也會測量得到。因此除了注意時間之外,用藥者也應注意份量。 嫚嫚營養師建議,柚子對人體相當有利,不用等到中秋節再大嗑一番,平時就可以適度攝取,只要注意上述這些情況,便可在攝取營養、享受美味時,同時兼顧健康! 《延伸閱讀》 .糖友、三高、痛風留意烤肉醬!營養師4招避開隱藏地雷。 .吃柚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藥師:留意4原則,最少間隔2小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17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柚子維生素C高,抗癌抗氧化的超級食物!但這幾種人慎食
Q:柚子是中秋節不可或缺的應景水果,但謠傳柚子的熱量高,吃多了會發胖,是真的嗎?A:柚子營養又抗氧化,在疫情當下,是提升免疫力的好水果。只要適量吃,不僅營養又健康,更是搭配中秋節烤肉抗癌抗氧化的超級食物。其實,柚子的熱量並不高。以平常最常吃的文旦來看,一顆連皮重量約500至600克,去皮後,果肉約重360克,熱量120大卡左右,控制在成人一天攝取2份水果建議量,膳食纖維平均在4.7克左右,達到一天膳食纖維建議量的19%。因柚子富含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及高鉀的特性,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提高代謝率,具利水利尿、預防水腫效用。值得一提的是,一顆文旦果肉,其中維生素C高達186毫克,將近達到一天需要量的2倍,豐富的維生素C具抗氧化作用,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養顏美容;柚子中的柚皮甙,可以降低血液的黏滯度,防止血栓及中風;含有豐富的枸櫞酸,則有消除疲勞作用。但提醒,柚子含有與葡萄柚類似的「呋喃香豆素」類的成分,會抑制小腸及肝臟中的代謝酵素CYP4503A4,尤其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血脂、抗心律不整、免疫抑制劑、部分安眠鎮靜劑與抗憂鬱藥的人,不止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嚴重則可能會有生命安全的問題,要盡量避免食用,如果真的要食用,與藥物間隔2小時以上,淺嘗幾瓣即可。柚子含鉀量也較高,限鉀的病人、腎臟病人也要謹慎食用。
-
2021-09-15 養生.聰明飲食
柚子營養又美味 營養師提醒4類人不宜多吃
中秋節即將到來,應景的柚子好吃又營養,不僅有豐富的維生素C,防止身體受自由基損害,也能抗衰老,同時具有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但營養師也提醒,有4種類型的人不宜多吃,包含腎臟病患者、長期服用藥物者、糖尿病患者以及經常腹瀉的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黎姵吟表示,柚子富有豐富維生素C,與蘋果相比可高達18倍,具有抗氧化功能,有助於防止身體受自由基損害,也能抗衰老。柚子也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攝取量為20至35公克的膳食纖維,柚子一顆含有約5g,相當2盤地瓜葉,可促進腸胃蠕動。營養師黃琳惠也指出,柚子雖然營養高,但有有種類型的人不宜多吃。柚子鉀離子含量高,有助於維持神經健康、心跳規律正常,並協助肌肉正常收縮,避免血壓升高、預防中風,但提醒腎臟病患者不宜使用過量。而柚子內含的「呋喃香豆素」會影響藥物作用,容易使代謝藥物速度變慢,而增加副作用產生的機率,建議應間隔2小時以上食用,因此,有長期服用血壓藥、血脂藥、免疫抑制劑、抗心律不整等藥物的民眾應多注意。根據衛生福利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取水果為2到4份,熱量120到240大卡,糖尿病患者一天2份就好不要超量;另外,柚子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但因柚子的纖維不易消化,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多吃。黎姵吟也說,柚子除了可直接當水果吃外,也可以做成簡單的料理。黎姵吟與主廚何文正推出簡單柚子料理做法,柚子汁及果肉可融合鹽、糖、檸檬汁等調味成醬汁,淋在蔬菜上就是一道清爽的料理,也可將醬汁淋在烤魚排上,酸酸甜甜相當開胃。另外,還可將柚子果肉、蘋果、紅火龍果等水果切丁,加入柚子汁、果醋、蜂蜜果醋、蜂蜜及冰塊等,製作成甜柚水果醋。
-
2021-09-12 養生.聰明飲食
強颱「璨樹」逼近!菜價漲翻天 營養師揭「颱風季耐放蔬菜」:便宜又營養
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台灣的颱風季,每年颱風來襲,影響的不僅是我們的人身安全及財產損失,連夜豪雨及風勢,更造成災後的蔬菜價格居高不下。「颱風沒來菜價先漲!」相信許多人心裡都有過這樣的怨言,明明颱風都還沒來,菜價卻先漲了一倍,其實這些都是源自民眾的預期心理。一般來說,颱風來襲勢必會影響到市場的供給與需求,除了災害造成的供需不平衡,還有多數人害怕災後菜價攀升,便搶先囤貨,反而造成蔬果價格提前上漲;想買又怕浪費,不買又怕太貴,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安然度過惱人的颱風季呢?短期葉菜類 價格易受需求調漲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提到,以短期葉菜類為例,災後第2週是價格的高峰期,第3週後會逐漸回穩,大部分的蔬菜則約在第4週之後才有機會降回原來的行情。此外,若受損區為主要生產地區,或是災害次數頻繁以致市場供給不足,都將導致價格大幅飆升、難以回穩,不只買菜民眾吃不消,菜販們更是苦不堪言。因此,高麗菜、青蔥這些食材,由於生產區域較集中,一旦遭受颱風侵襲,便會連帶影響價格,波動相對也較大。畢竟市場的供需平衡上,最怕的就是僧多粥少,程涵宇建議,其實不用去搶那些價格高漲的蔬菜,避開時令蔬食、選擇四季蔬菜,就是颱風來臨前的首要選菜守則之一。(推薦閱讀:美公布「2021農藥殘留最多」12種蔬果 「先洗or先切」差很多:第一名嚇壞一票人)根莖類價格較不易受影響 營養價值高、易保存而像是空心菜這類蔬菜生長較快,是夏季容易入手的短期菜葉類,從播種到採收大概只需1個月,因此,若遇到價格波動,回穩速度相較其他蔬菜類來得快。除了短期葉菜類之外,根莖類也是另一個好選擇。程涵宇表示,葉菜類蔬菜價格雖然回穩速度快,但仍舊易受颱風波動,導致價格翻倍飆漲;若不想等待價格回穩的朋友,可以改買蘿蔔、胡蘿蔔、洋蔥等根莖類蔬菜,由於民間有農民團體庫存,此類蔬菜不太會因為颱風影響,而有哄抬價格的清況發生,除了營養價值滿滿,相較葉菜類也更容易保存。(推薦閱讀:馬鈴薯、地瓜發芽能吃嗎?吃了會中毒? 專家解答)好存蔬菜聰明挑選 避開時令蔬食除了買菜挑種類以外,善用保存方式也是一個聰明的作法。程涵宇表示,像是洋蔥就是容易保存蔬菜的首選,只要放在通風乾燥處常溫儲存即可,若想要延長儲存時間,也可以事先切絲、切丁後,放入夾鏈袋中冷凍保存;此外,番茄、花椰菜、羽衣甘藍或是黃櫛瓜,也都只要用塑膠袋或保鮮盒裝起來,再以冷藏保存,一週後從冰箱拿出來依然新鮮好吃。 (推薦閱讀:隔夜菜怕吃出食物中毒? 專家授「保存撇步」:不等涼就放冰箱) 應急首選 冷藏、冷凍慢慢吃程涵宇以過去經驗為例,大部分的人都以為冷凍蔬菜會讓營養流失,其實這些都是誤解。現在的冷凍技術日新月異,加上國內外的研究也陸續指出,經過冷凍處理過後的蔬食,其營養價值比不新鮮,或是只經冷藏的蔬菜還來的好,不僅種類繁多,還可省去處理的時間。儘管蔬菜價格貴得要命,但裡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如維生素A、維生素C、鐵、鈣、植化素等多種營養素,所以還是要好好攝取,畢竟健康可是用錢買不到的。程涵宇特別提醒,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吸水膨脹的特性,可增加飽足感,又能促進腸胃蠕動,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之一,每餐攝取量大概要比一個拳頭大一些,每日一定要攝取足夠。延伸閱讀: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大雨菜價漲、收到蔬菜箱時菜已爛 營養師曝「12種超耐放蔬菜」營養不流失
-
2021-09-11 養生.健康瘦身
瘦子免疫低下較容易生病?營養師簡單3招助健康增胖
現代人注重健康,了解體重過重對身體不利,不過其不只是胖子健康容易出問題,瘦子也是一樣。黃君聖SUNNY營養師提醒民眾減重應適度,若體重太輕不僅容易使得免疫力不足,也一樣容易使得其他健康問題陸續出現。 瘦子健康也容易出問題,BMI低於18.5要注意! SUNNY營養師表示,了解自己的體重是否在正常值,最快也較為標準的就是從BMI來看,也就是身體的質量指數,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平方(公尺),如體重60公斤,身高為160公分,BMI值約為23。正常的標準值介於18.5~24之間,低於18.5需留意過瘦,高於24則要注意過胖,不論何者都不利於健康。有不少研究發現,介於此標準值內綜合評估之下死亡率最低,因此各界專家普遍建議維持在此標準值之內。 近年來也有不少透過儀器測量體質肪率進行評估的方式,數據比BMI更為精準,建議男性在15~25%上下,女性因有胸部等其他因素,則建議控制在在20~30%上下。不過因日常不易有測量的機會,建議可在部分醫療院所、健康檢查時測量。 體態不是瘦就好,過瘦健康問題樣樣來! SUNNY營養師指出,人體不只體重過重容易影響健康,過瘦也容易造成各種影響。例如脂肪也是荷爾蒙的重要來源之一,過瘦可能使得荷爾蒙大亂,身體各項機能包括情緒等,就有可能受到影響,包括了易怒、焦慮、失眠等,女性也容易會有月經失調的情況出現。而過瘦除了荷爾蒙缺乏,也容易有體內養分不足的情況,兩者皆容易使得免疫系統低下,也就容易遭受感染、感冒、生病等。除此之外,過瘦的問題也不單僅限於脂肪,也包括了肌肉,肌肉較少、缺乏肌肉保護的情況下,除了行動易受到影響,也容易有骨折的情況發生。 良好體態更有助健康,營養師3招助健康增重! SUNNY營養師表示,民眾若想要增重,重點應放在增加對健康有利的肌肉量,而非體脂肪。換句話說,增重的方法就相當重要。 像是許多民眾為達增重,會透過不正常的大量飲食、多吃油炸或含糖飲料、睡前大吃宵夜等方式進行,諸如此類,這些飲食方式只會徒增脂肪,長期下來恐怕也會增加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風險。 SUNNY營養師建議,食物的挑選上多以原型食物為主,並且營養均衡,以健康為前提補充足夠的營養及每日所需的總熱量。當中可適度多補充優質的蛋白質,搭配阻力訓練,例如常聽到的舉重、伏地挺身等重量訓練,兩者為增加肌肉量的關鍵,缺一不可,同步進行便有助養成肌肉。而全脂牛奶因為是流質食物容易吸收,且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營養,適量的補充,特別對於當前體重較輕、胃口較小的人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除此之外,民眾常聽到的「少量多餐」有別於普遍認知,其實並不利於減肥,反而有助增重,關鍵在於多餐,多餐的情況下即便量少,胰島素也會不斷被啟動,甚至一直處於高點,此方法也是許多訓練者養成肌肉的方式之一,因為更有助於肌肉合成。 《延伸閱讀》 .7類營養素助防疫、提升保護力!營養師:有助抗病毒、抗發炎、抗氧化 .維生素C助增強抵抗力 前10名排行第一名是芭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10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婦防貧血 補充四大營養素
台灣育齡婦女貧血盛行率近二成,每五人中一人有貧血問題。女性貧血不僅在生產中會造成風險,也可能傷害胎兒健康,像是體重不足、早產,如果胎兒的含血量過低,嚴重恐面臨死亡的危險。營養師建議,預防貧血從備孕期開始,需補充葉酸、鐵、維生素B12及蛋白質等四大營養素。國人常見的貧血問題,主要由遺傳性的地中海型、鐮刀型貧血,或是疾病如骨髓慢性病、營養素不足造成。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科長曾桂琴表示,依照「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台灣育齡婦女近四年的貧血盛行率高達19.08%,值得注意。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說,有一至兩成孕婦初期產檢時為貧血,生產時高達三至四成,恐造成胎兒過小、早產,增加周產期死亡率等問題。因此,國健署7月起在擴大產檢項目,從原本第12周孕期血液檢查,新增第24至28周貧血檢驗一次。備孕、懷孕女性四大補血關鍵營養素缺一不可,營養師李婉萍說,葉酸可在深綠色蔬菜中找到,像地瓜葉、青花菜和空心菜;補鐵可多吃蛤蜊、豬血與豬肝;維生素B12,可從食用海帶、蛋、雞腿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則有豆干、里肌肉、優酪乳等。維生素C可幫助鐵吸收,應把握飯後兩小時內吃水果。李婉萍說,民眾多認為蘋果的維生素C很高,其實三分之一顆芭樂的維生素C,堪比吃16顆蘋果。維生素C高的水果,還有柳丁、奇異果與柚子,尤其是柚子的含水量高、熱量低,如果孕媽咪有便祕問題,可選擇吃柚子促排便。
-
2021-09-08 該看哪科.眼部
防疫宅家當心學童視力亮紅燈 建議3至3歲半檢查視力
開學囉,疫情加上暑假長期宅在家,學童接觸電腦或3C產品時間大增,新竹市驗光師公會、驗光生公會指出,孩子的視力狀況非常重要,影響層面不僅在看東西,包含認知、理解與學習發展都是所關聯,建議孩子在3至3歲半便可以到醫院、診所的眼科進行第一次的評估檢查。公會表示,家長平日除要注意管控孩子與電腦或3C產品接觸時間,也要多注意孩子日常飲食的均衡,多攝取含有葉黃素、玉米黃素、維生素A、魚油、維生素B群、維生素C、花青素等等的蔬果食物,能夠有助抵禦光害並保護眼睛。家長除注意及檢視孩童目前的視力狀況,也要慎選要有通過國家高普考考試、具有執業登記的合格驗光人員。2016年驗光人員法公布施行後,驗光人員(驗光師、驗光生) 已成為第十五類的醫事人員。此後,必須通過國家考試領有執照者,才能自稱驗光人員,執行驗光的業務。公會已經有合格驗光所的認証標章,家長帶小朋友檢測視力狀況及配鏡時,可先看清楚門口是否有張貼合格認證標章,進入店內後,也可檢視從事驗光人員是否有配戴執業登記證。公會指出,目前大專院校的視光科系有相當嚴謹的驗光人員教育養成過程,除了基礎的眼睛醫學相關課程,更著重在眼部組織解剖學、眼球神經生理學、驗光學、配鏡學、隱形眼鏡學、儀器學、低視力學等專業課程及實務訓練,所以讓領有證照的專業人員執行驗光配鏡,民眾的視力健康才能得到更完整的保障。
-
2021-09-0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常常關節痛是什麼問題?3大關節炎症狀、休養、治療一次解析!
關節發炎、疼痛是生活上常見的問題,許多人上了年紀會愈加明顯,不過未必如多數人所想的和退化有關,也多的是年紀輕輕就出現。 關節炎種類繁多,常見包括了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應對?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一一解析。 退化性關節炎:隨時間漸漸加劇的疼痛! 盧泰潤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和退化有關,常見出現於中老年族群,不過不論年齡都有可能因為肥胖、O型腿、X型腿使得關節不當使用、使用過度、關節負荷過大等,使得關節軟骨受損、進一步導致發炎。而像是長期不動的上班族、低頭族也可能使得關節退化,是個動太多或動太少都有可能形成的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除了關節疼痛外,也常見短時間關節僵硬的情況,特別是在長時間不動並恢復動作後,如起床的時候,過一會便消緩。另外患部也常會出現如折手指「喀喀」的骨擦音。症狀主要出現於容易使用過度的手部,以及主要承受身體整體重量的髖部、膝蓋等處。這些症狀初期較不明顯,但隨著時間可能逐漸增強,甚至就連休息不動時也會痛。 痛風性關節炎:突如其來的紅腫熱痛! 關於痛風性關節炎,盧泰潤醫師指出,台灣是痛風體質比例最高的國家,男性多於女性,女性也會發生,主要和飲食不當有關,包括了普林含量較高的海鮮、紅肉,又或者啤酒、手搖飲等果糖含量較高、容易影響尿酸排出等食物攝取過量所致,而肥胖也會因為會影響代謝功能,間接影起痛風。 痛風性關節炎有別於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往往來得突然,走得也快,因此得名。發生的位置大多集中於單一的關節,特別容易出現於手指及腳趾,尤其以拇趾最為常見。患者不單單會感覺到疼痛,且也會出現紅、腫、熱的情況,而若患者未妥善處理,若出現痛風石,很有可能造成關節變形。 類風濕性關節炎:留意兩側同時的關節痛! 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風險因子主要為遺傳、家族史,特別常見出現於中年族群,當中又以女性更為常見。值得注意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雖和遺傳有關,但未必年幼就會出現,不少患者是小時沒事,中年時才出現,需多留意。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前述兩種關節炎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症狀常見出現於末梢小關節,如手掌關節,且也會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較特別的是會成雙成對的出現,例如身體左右兩側的手長關節一起出現疼痛,就可以合理的懷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作祟。另外也會有關節僵硬的情況,與退化性關節炎不同的是時間較長,患者往往一到兩小時過症狀還沒消退。類風濕性關節炎若沒有妥善治療,免疫系統可能攻擊到身體各處,如侵略眼部引起鞏膜炎、入侵腎臟引起腎炎、攻擊心臟引起心肌炎等。 關節炎治療方式各不同 改善問題應先經醫師診斷! 在治療上及保養上,退化性關節炎不動會使得情況惡化加速,建議適度的活動,但也避免不當或過度運動,可以熱敷患處改善不適,日常也應留意體重控制,減輕關節負擔。治療上多以消炎、止痛藥物為主,或是關節內注射類固醇、玻尿酸,若藥物無效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除了應避免前述海鮮、紅肉、啤酒、手搖飲、肥胖等風險因子外,平常也要多補充水分或是補充維生素C,促進尿酸代謝。治療方面一樣以消炎、止痛藥物治療為主,視情況可使用秋水仙素等藥物,若反覆發作則考慮急性期過後接續使用降尿酸藥物,以避免痛風石形成。 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因為自體免疫疾病,除了消炎、止痛的藥物外,更進階的治療方式也包括了生物製劑或免疫抑制劑,以改善自體免疫狀況,從根本改善。配合醫師的指示、遵照醫囑,可與疾病共存,改善生活品質,但萬不可自行中斷服藥,以免情況惡化。 盧泰潤醫師提醒,不論是何種關節炎,雖然對民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疼痛等生活上的不適,但保養和治療的方式各有所不同,且除了不適以外,各關節炎久不治療也都會使得情況加劇或引起其他問題。因此建議若有發現關節不適,當下可初步了解自身情況,治療、改善還是應由醫師診斷,應盡早就醫,找出原因從根本改善為佳。 《延伸閱讀》 .沒吃海鮮也會痛風?醫指常見5地雷,手搖飲也在其中! .常關節疼痛或喀喀響?醫:3症狀留意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02 養生.聰明飲食
跟著千禧世代吃出健康!營養師:多吃9種食物增強免疫力
●美媒列出千禧世代60種食物●9種千禧世代食物,吃得簡單、吃出健康●維生素A可加速恢復呼吸道感染症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刻不容緩。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建議,民眾可以多吃9種千禧世代食物,不僅能吃得簡單、吃出健康,還能增強免疫力。千禧世代 約20至40歲族群千禧世代(Millennials)是指1980至2000年出生的人,年紀約20至40歲族群。美國媒體Buzzfeed列出今年千禧世代具代表性的60種食物,其中牛奶、地瓜、燕麥奶、豆腐、豆漿、花椰菜、沙拉或水果盒、堅果棒、堅果奶、酪梨、氣泡水、藜麥或紅藜、抹茶、咖啡、現榨果汁等,都是台灣常見食用的食物。侯沂錚分析說,牛奶、地瓜、燕麥奶、豆腐、豆漿、花椰菜、沙拉或水果盒、堅果棒、堅果奶等食物,富含蛋白質、油脂、纖維、維生素A、C、D、E等營養素,具有「增強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的功效,是能夠改變國人2021年飲食習慣的千禧世代食物。蛋白質攝取少 增染疫風險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可降低感染風險,幫助對抗發炎反應,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影響抗體的產生,增加感染風險。侯沂錚建議,每人每餐可攝取1掌心豆製品。吃好油,也可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在烹調食物時,可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等,或攝取堅果種子類食物,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侯沂錚建議,每餐堅果種子類攝取量為1茶匙或每天1湯匙。膳食纖維 幫助腸道養好菌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養好菌,強化免疫系統。侯沂錚說,膳食纖維可從蔬菜水果、未精緻全穀雜糧類、豆製品、堅果等食物中獲得,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的澱粉中,至少1/3是未精緻的「全穀雜糧類」如糙米、五穀飯;每餐吃拳頭大的水果,蔬菜比水果多吃一點。若不幸染疫,維生素A可加速恢復呼吸道感染症狀,侯沂錚建議,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A的雞蛋、地瓜、花椰菜等食物,但維生素A屬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搭配油脂、堅果種子共同烹調,如橄欖油、亞麻仁籽油、核桃、腰果、南瓜籽等,才能有效吸收。維生素D 可調節免疫系統維生素D可調節免疫系統,適當日曬有助於維生素D生成,在未防曬的情況下,1周可日曬3至4次,每次15分鐘,或可從蛋、鮮奶、日曬過的菇菌類等攝取維生素D,建議每天喝2杯250cc奶類與食用1顆蛋。維生素C和E可減少自由基的形成、細胞組織的損傷,建議可從植物油、堅果類、全穀類、深綠色蔬菜等攝取。
-
2021-08-30 養生.聰明飲食
文旦柚上市!專家:符合這三種條件的最優
文旦柚上市,農委會台南農改場表示,文旦經過充足的消水後,吃起來更加飽滿多汁,挑選好吃文旦,以果實油胞細緻、果形底寬上尖、有沉重感品質最優。台南場表示,全台文旦種植面積4147公頃,產區分佈在台南市、花蓮縣、苗栗縣、新北市、雲林縣及宜蘭縣等地。文旦果實柚農習慣於白露(9月7日)前約1至3週採收,今年白露距離中秋節(9月21日)時間較長,採收後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消水」,待表皮略為皺縮轉黃,此時果肉會漸變軟,進嘴果肉Q軟、滋味甘甜,令人口齒生香。台南場表示,選購時把握外觀及色澤,果實呈黃綠色至淡黃色,果皮油胞分佈均勻、細緻,剝開後果皮較薄、果肉質地也會較細緻;形狀要挑選果實形狀勻稱、不歪斜,以底部寬而上尖,呈短三角形者,果肉較豐厚;另外重量不用拘泥果實大小,挑選有沉重感的果實,代表果肉發育充實、水分也較多;較大的果實(超過600公克)其果肉豐厚、大口吃最過癮、較小的果實(小於400公克)果肉相對較細緻、耐久放,各有其特色。台南場表示,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表,每100g的文旦果肉,含維生素C 51 mg,為蘋果的17倍﹅櫻桃的5倍;維生素E 0.35mg,為蘋果的3.5倍﹅櫻桃的3倍;鈣9.2 g,為蘋果的2.5倍。一顆文旦(600公克)可提供每日所需的膳食纖維量的39%,多食用除能幫助消化外,也富含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這是其他水果難以比擬的。農委會與國內28家電商業者合作,即日起到9月21日推出「台灣農產嘉年華-花好柚圓 人團圓」網購文旦季活動,提供滿500元送100元回饋。
-
2021-08-24 養生.聰明飲食
胡蘿蔔其實不是「蘿蔔」!胡蘿蔔、白蘿蔔哪個的營養價值高?
蘿蔔青菜各有所好,而蘿蔔又可分為白玉蘿蔔、胡蘿蔔、白蘿蔔、櫻桃蘿蔔,台北農產臉書介紹蘿蔔家族,點出胡蘿蔔並非真的蘿蔔品種,唯一相同之處為食用部位都是「地下根」,令許多網友直呼「長知識」。至於營養成分,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想護眼、抗氧化、維持黏膜健康,可以多吃胡蘿蔔,如果要減重、美白,則可多吃白蘿蔔,兩者所含營養成分幾乎截然不同。同樣都叫「蘿蔔」 卻不是蘿蔔家族是它台北農產在臉書上介紹蘿蔔的種類,白玉蘿蔔、胡蘿蔔、白蘿蔔、櫻桃蘿蔔等4種,口感、外型大有不同;白玉蘿蔔形狀較細長,煮過後口感較為綿密。櫻桃蘿蔔則是長得有點像甜菜根,但頂部的菜葉是綠色挺直的,外型較小,吃起來鮮嫩多汁。台北農產表示,這4種蘿蔔中,1種並非是真的蘿蔔品種,要大家動動腦思考,網友紛紛留言猜測,台北農產也在留言區公布解答,原來「臥底」的是胡蘿蔔,它屬於繖形花科,而其他蘿蔔家族則是十字花科植物。《本草綱目》記載,胡蘿蔔因為從胡地傳來,味道又近似蘿蔔才得名,但其實和蘿蔔家族並沒有關聯,唯一像的地方是,他們主要食用部位都是「地下根」。紅蘿蔔可抗氧化、保護眼睛 想美白、減重者可多吃白蘿蔔既然並非同一家族,那誰營養成分較高?劉怡里表示,如果從護眼、保護黏膜等角度來看,含有豐富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的臥底蘿蔔,可說是大獲全勝。每100公克的胡蘿蔔含有2萬718 IU單位的維生素A,但白蘿蔔卻是掛零。至於β-胡蘿蔔素也是遠高於白蘿蔔,劉怡里表示,胡蘿蔔含有脂溶性維生素A、E,具有優異的抗氧化及護眼效果,膳食纖維含量也略高於白蘿蔔。值得注意的是,攝取過多β-胡蘿蔔素,天然色素容易沈積在皮膚,導致變黃,就有人連續每天喝1大杯胡蘿蔔汁,沒想到兩個月後,臉色慘黃,連手心也變黃。不過,只要1個星期不吃胡蘿蔔,多喝水,就會恢復正常。至於白蘿蔔則是維生素C含量較高,相較於胡蘿蔔,每100公克有39大卡熱量,白蘿蔔僅有18大卡,熱量較低,且有飽足感,想要美白、減重者可以多吃一點。(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胡蘿蔔吃太多會中毒? 出現這些急毒性症狀快就醫 ·平民人參 -白蘿蔔
-
2021-08-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少碰光敏感性食物 營養師教你提升皮膚免疫力
● 夏日豔陽高照,皮膚問題叢生● 預防皮膚問題,應飲食均衡,多吃蔬果● 富含維生素C蔬果,有助提升「皮膚的免疫力」天氣炎熱,很容易曬黑,皺紋會變多,專家建議,除了塗抹防曬油外,不妨多吃蔬果,由內而外來養顏美容一番,如此能讓皮膚變得更水噹噹,並吃出健康好氣色。大熱天 少碰光敏感性食物多吃蔬果可以吃出好氣色,亞東醫院營養師陳煌其說,夏天應避免吃芹菜、九層塔、橘子等光敏感性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又抗氧化的芭樂、奇異果、櫻桃等水果,能幫助皮膚變得白皙、亮麗,增加皮膚的防護力。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層。表皮層的表皮細胞會不斷更新與脫落,所需的營養和抗體等都是由真皮層滲透而來,皮下組織則有淋巴、神經及脂肪等。若想預防夏季皮膚問題,應飲食均衡,多吃蔬果,攝取蛋白質、脂質、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素。想保濕 多補充維生素A許多人常反映夏日皮膚乾燥,除每日喝水2000㏄以上,補充維生素A更有助於製造角質層,促進皮膚保濕、防止皺紋生成。陳煌其表示,維生素A的前身是胡蘿蔔素,可以抗氧化、延緩老化、清除自由基,南瓜、地瓜、芒果等食物,便是很好的攝取來源。防曬黑 芭樂、番茄效果好預防曬黑、美白皮膚,更是許多女性夏季皮膚保養的第一守則,皮膚較敏感者曝曬於陽光中5至10分鐘,就可能皮膚紅腫。陳煌其說,這時要提升「皮膚的免疫力」,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芭樂、奇異果、櫻桃等水果,具有抗氧化、美白以及形成膠原蛋白作用,其中芭樂更是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水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番茄富含茄紅素,可減少黑色素生成的機會,陳煌其指出,番茄加熱後能獲得較多的營養價值、效果更佳,如番茄炒蛋、番茄燉牛肉等料理;多食用富含植化素的綠花椰菜,可以抵禦紫外線的照射,增加對陽光的抵抗力,並緩解皮膚因光敏感度產生的不適症狀。維生素E可協助皮下組織層留住脂肪、抗氧化,增強皮膚的彈性,陳煌其表示,平日炒菜時使用的橄欖油、葵花油、大豆油等,以及堅果、全穀類如糙米、麥片與燕麥,都可以攝取到維生素E。深海魚油含有蛋白質與油脂,每周可補充2次。但陳煌其提醒,乳製品、魚肉類、動物肝臟(如豬肝、雞肝)等,脂肪含量較高,每周最多吃2至3次,每次吃3至4片,不宜攝取過量。
-
2021-08-21 養生.聰明飲食
普渡準備三牲四果 耐放兼具高營養價值水果選它就對了
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將至,各家忙進忙出的張羅供品,宋明樺營養師分享了2大普渡難題,一是澎派的三牲不知如何消化,不吃怕浪費、幾餐全下肚又擔心消化不良;二是家中小寶貝只吃普渡的零食餅乾,不吃正餐。此時則可透過「吉利果」來解決家長煩惱:大魚大肉後,奇異酵素、膳食纖維幫助消化排便,還可解油膩;用1至2顆奇異果搭配零食,作為課後點心,吃下去的是滿滿維生素C以及優良的碳水化合物。宋明樺還透露奇異果鮮少人知的益處,原來其富含的維生素C可提高免疫力、促進皮膚(人體最大型保護屏障)修復傷口的能力,避免外來物入侵。不僅是普渡聖品,更是疫情期間天然的營養補充來源!營養師建議 選擇富含纖維的「四果」均衡營養宋明樺觀察到,多數家庭會準備「三牲」(如炸全魚、三層肉以及全雞)、四果(4種當季水果)作祭拜。祭拜後為避免腐壞,需在短時間內食用完這些高油脂、高蛋白質的食物,容易有消化不良、脹氣的問題,甚至可能會出現便秘的情況。此外,為了讓祭拜桌看起來豐富,民眾普遍會添購大包裝的糖果、餅乾。對此,宋明樺也提醒,市售零食多由精緻澱粉、油脂、糖分所組成,若食用沒有節制或分配則容易讓脂肪堆積。「節日祭拜時更應該留意飲食的均衡,1次祭拜所需要使用的供品量,可能需要透過2、3頓飯來消化,若餐餐都攝取高油、高鈉的食物,對身體的負擔非常大!」宋明樺指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日應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若想在節日祭拜時也兼顧家人的健康,可以選擇富含維生素C、酵素、膳食纖維的「4果」來平衡營養,例如奇異果、木瓜、蘋果都是不錯的選擇!又稱「吉利果」! 1顆下肚享健康還享吉利好運「高油、高鹽的食物下肚後,民眾常常會有「胃慒慒」的情況。」宋明樺解釋,蛋白質在體內的消化速度比較慢,一旦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久,就容易出現脹脹的感覺。她建議,在餐後攝取富含酵素的水果,可幫助蛋白質的消化與分解,緩解不適,正值產季的奇異果便是很好的選擇;其特有的奇異酵素,在實驗所模擬的胃部環境中,可以分解近5成的蛋白質,加快胃部消化的時間,減低胃脹感。普渡時期的大魚大肉,也容易讓腸胃蠕動本身就慢的民眾出現便秘問題。宋明樺提到,只要多補充蔬果就可以加速腸胃蠕動。1項針對便祕病人的研究發現,1天攝取2顆奇異果後,膳食纖維讓病人1周排便次數從平均2.4次增加到4.5次,使用瀉藥的比例減半,糞便在腸道中經過的時間更是減少4成3。此外,奇異果十分耐放,可於室溫下存放3至5天、冷藏則可至2周。綜合上述特點,宋明樺首推有「吉利果」、「營養小金礦」之稱的奇異果作為水果選擇!★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8-20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指甲出現條紋、白斑是怎麼了?營養師:指甲問題恐增感染風險,這樣吃助改善
指甲的外表不僅影響外觀,也和健康息息相關,指甲健康出狀況看似小問題,實際上往往可能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 指甲問題影響生活,經營養攝取獲得改善! 嫚嫚營養師分享,日前媽媽的指甲出現狀況,變得容易斷脆、生長變慢、指間的肉也時常感到疼痛,各種動作都會出現不舒服,生活上受到很大的影響。經嫚嫚營養師評估後,發現應為鈣和B12缺乏問題,在建議及叮嚀下,媽媽每日補充500ml的無糖優酪乳及鈣片補充,經兩個月的調整獲得大幅改善。 指甲問題盡早檢查,未改善恐增感染風險! 嫚嫚營養師提醒,指甲不健康除了和營養有關,也有可能增加感染機會,例如腳底、腳趾就可能藏有細菌和黴菌,可能趁機入侵脆弱的指甲造成感染,不同腳趾的灰趾甲互相傳染就是個常見的例子。 指甲異常可從形狀和顏色作初步自我檢查,像是指甲泛黃、變綠、甚至變黑,或者出現變形、捲甲(捲起來、越來越小塊)等,都應多加留意,盡早檢查為佳,即便看似小問題也應積極改善,以避免後續更多麻煩的健康問題。 發現指甲問題盡早檢查,這樣吃有助改善! 除了疾病及感染問題外,嫚嫚營養師也分享5種常見與營養缺乏相關的指甲狀況,提供給民眾參考,包括了直條凸起細線、白色橫條紋、出現白斑或白點或是中間粗白線條、指甲凹陷變薄、指甲易脆裂。 直條凸起細線:嫚嫚營養師表示,指甲出現直條凸起的細線,通常與人體老化有關,屬正常現象,可視作指甲長出皺紋。這樣的情況飲食建議多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也是建造指甲的基本原料,攝取充足才有利正常生長。另外也要補充足夠的蔬果,增加指甲的抗氧化力及保水力。 白色橫條紋:指甲若出現白色的橫條紋,常見可能是因為缺鈣或缺菸鹼素所引起,在飲食上就建議多補鈣,例如牛奶、羊奶、無糖優酪乳、無糖優格、芝麻飲、杏仁奶,建議早晚各喝一杯(240 ml),而菸鹼素的補充可從乾香菇、雞肉的里肌肉、鯖魚補充。 白斑、白點、中間粗白線條:指甲出現白斑、白點、中間粗白線條,通常可能是因為缺鋅、或是壓力過大所引起,缺鋅容易造成指甲生長變慢,壓力大會消耗體內鋅及維生素C,兩者皆不利於指甲生長。在營養攝取上會建議以牡蠣、南瓜子、奇亞籽、牛肉、干貝補鋅,維生素C則可從甜椒、綠花椰、番茄、木瓜、奇異果、芭樂中攝取。 指甲凹陷變薄:指甲凹陷變薄的情況常見出現於缺鐵性貧血的族群身上,需注意同時補鐵及蛋白質。可從豬血湯、蛤蠣湯、紫菜蛋花湯、紅莧菜番茄豆腐湯補充鐵。 指甲易脆裂:指甲若出現容易脆裂的情況,通常與缺鈣、葉酸、生物素(維生素B7)有關,建議可從鷹嘴豆、黑豆、綠豆、大紅豆、菠菜、韭菜、蕹菜、萵苣、紫菜補充葉酸,生物素則可從熟雞蛋、肉類、全穀類、核桃補充。在這嫚嫚營養師特別提醒以熟雞蛋攝取,避免生雞蛋,因為生雞蛋會有抗生物素成分,對此不利,需要避免。 也提醒民眾,發現指甲出現問題,應先檢查確認問題為何以利改善。在營養攝取、調整上,通常需要約1~2個月的時間,嫚嫚營養師也呼籲要堅持下去,才有機會改善指甲問題。 《延伸閱讀》 .指甲內捲、嵌甲怎麼辦?醫指常見NG穿鞋、修剪指甲方式別再犯 .指甲倒刺拔掉、咬掉易成甲溝炎!醫教2步驟輕鬆清除,也要留意缺鐵!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20 失智.大腦健康
吃對了可比實際年齡年輕14歲!補充大腦必要養分,這10種食物遠離失智、記憶力衰退
剛結完帳就忘了價錢、總是在找鑰匙、反應遲鈍⋯⋯ 你是不是經常有這些症狀?是失智症的前兆嗎?美國醫師羅伊仁(MichaelRoizen)在《影響真實年齡的飲食》寫到,單單選擇食物就可以讓人比實際年齡衰老13歲,或者年輕14歲。「你吃什麼,就像什麼。」沒錯,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也攸關你的大腦健康,甚至會讓失智症悄悄上身。 「人就好比一輛車子,你要加對油,該加98無鉛汽油,卻加成92無鉛汽油,就會造成耗油及行駛無力等現象。人也一樣,若吃東西總是不忌口,愛油炸、甜食等,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當然也包括腦細胞,」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說。 遠離失智症?不要不吃,但要吃對 油炸食物容易裂解而在體內產生自由基,造成腦部組織細胞的傷害;至於糖,腦細胞的確需要「糖」作為能量來源,但是一下子吃進去過多的糖,容易引起血糖劇烈起伏,也會使腦部運作遲鈍。 事實上,不當飲食還會造成各種疾病,最典型是肥胖、痛風、異位性皮膚炎等。此外,已有研究證實,沒有獲得適當營養,也會影響記憶力。 「很多東西,既然是飲食所造成的,當然可以藉由食物來修補,」趙函穎說,不是不吃、亂吃,而是更要吃對。 吃對10種食物,遠離失智症、健忘、大腦退化 大腦需要什麼養分?哪些養分才對?接下來就介紹幾種對大腦有益的食物,你、我一起來增進、搶救記憶力。 1.藍莓 富含抗氧化劑和維他命C、花青素等多種養分,可以減緩老化、活化腦力和增強記憶力外,還能去除體內的自由基,提升免疫力。 ☆如果買不到新鮮的藍莓,冷凍的藍莓也可以,它們具有相同的營養價值。 2.全穀類 如糙米,保留了比白米更多的維生素B群,其中維生素B1、菸鹼酸、維生素B6、泛酸等與神經傳導有關,有助於穩定神經及情緒。 且全穀富含膳食纖維,進食時勢必得增加咀嚼次數,同時亦有研究指出,咀嚼次數愈多,腦細胞就會愈活躍、腦部血液循環也愈好;也有研究發現,若能充分咀嚼,也有助提升記憶力。 ☆全穀的定義是指整顆穀物經過處理後,仍保有與原穀物相同比例的胚乳、胚芽和麩皮(或稱糠層),才能稱為全穀類,例如糙米、全麥、糙薏仁、糙玉米等。全穀類的熱量與白米飯熱量相同,仍須留意分量。 3.鮭魚 含有好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增強記憶的功能外,還能幫助控制膽固醇、血脂肪、血壓,進而保護心血管,對大腦的健康也有加分作用。 此外,其中的DHA能促進大腦細胞膜的傳遞、保持腦袋靈光,還可以加強年長者的認知功能。 ☆含有好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除了鮭魚外,還有鮪魚、鯖魚(青花魚)、沙丁魚、鱈魚、甚至椰子油等。 4.酪梨 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界上營養最豐富的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A、葉酸、礦物質、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等。 酪梨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也具有特別強的抗氧化功能,能有效保護腦部細胞,避免被自由基攻擊,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增強記憶力、預防腦部衰退等。 ☆外皮為深綠色的酪梨為半熟酪梨,還需要1~2天熟成。若酪梨已完全呈現紫黑色,則代表已過熟。在營養學的分類酪梨不是水果,含有豐富的油脂,兩天吃一顆就好,否則也會有肥胖的風險。 5.番茄 含有豐富的茄紅素,可以保護大腦皮質神經元免於神經毒性傷害、抑制氧化壓力,想要讓腦袋保持靈光,好的記憶力,平時攝取足夠茄紅素也很重要。 ☆茄紅素藏在植物的細胞壁,加了油脂烹調後,才會有提升釋出營養素的效果,也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6.甜菜根 甜菜根可說是補腦食物的首選。富含甜菜紅素,具有大量的維他命B群、類胡蘿蔔素,有益腦部認知功能和延緩老年癡呆。 ☆選購甜菜根時,應避免根莖有破損、軟化或表皮皺縮。 7.雞蛋 雞蛋還含有維生素A、B6、B12、E和葉酸等活化腦力的營養素。而蛋黃中富含卵磷脂,是人體合成乙醯膽鹼的主要原料。乙醯膽鹼乃存在於中樞神經以及周邊神經系統的神經傳導物質,其濃度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記憶力變差。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與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一項動物實驗發現,多攝取卵磷脂還可能促使大腦製造新的記憶細胞。 ☆一天可以吃多少顆蛋?若沒有高膽固醇血症、高血脂症,每天2至3顆雞蛋對身體是健康,此外,要大腦聰明一定要記得吃「蛋黃」。 8.南瓜子 含有豐富的磷、鈣、鉀、鐵、硒、鋅等多種礦物質,尤其是鋅可幫助腦部發育,有助腦部靈活運作。如果鋅攝取不足,就容易導致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 ☆南瓜子也包含在堅果種子類食物,每天不宜吃太多。 9.堅果類 堅果含有的卵磷脂,不僅可活化腦細胞,更能促進腦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生成,同時幫助腦部靈活,達到減緩老化的效果。另有維生素E、硒等強力抗氧化劑,可保護腦細胞不受自由基的侵害。 尤其是維生素E,有「大腦保護劑」的美譽,可防止腦血管的阻塞和硬化、避免大腦早衰、增強記憶力。還有鎂這種礦物質,最新研究指出,它可增加海馬迴中突觸的密度,加快訊息傳達,改善日趨低下的學習力與記憶力。 ☆建議每天1茶匙,約1湯匙的量,千萬不要抱著一桶猛吃,鐵定會愈吃愈胖,等於在喝油! 10.黑巧克力 巧克力含有可可黃烷醇。研究認為,可可黃烷醇可影響訊息傳遞系統,增加神經保護與調節機制、神經元連結、腦血流及海馬迴神經細胞新生等。 ☆選擇吃純黑的黑巧克力,至少70%以上,每天一小片,約大拇指的大小。●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沒有在深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父去世、公司快破產:那些打不倒你的會讓你更強大.預防癌症、血栓、更年期症狀!50後飲用5種香草,輕鬆安度熟齡人生.50後放過自己,好好享受生活!這樣嘗試「極簡生活」,讓心靈更加放鬆、樂觀
-
2021-08-09 該看哪科.耳鼻喉
流鼻血該抬頭還是低頭?醫師:2者止血方式皆NG
流鼻血是日常常見的症狀之一,大多數人流鼻血多會以捏住鼻樑、捏山根、塞衛生紙、低頭或仰頭的方式進行止血。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提醒,其實上述這些止血方式都不建議,不當的方式不但不易止血,還可能造成其他問題。而經常流鼻血者,也建議做個檢查,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 止鼻血常見4NG方式,抬頭、低頭都不宜! 一般而言流鼻血的位置通常是發生在鼻前庭一帶,是鼻子下方的位置,因乾燥、外傷等導致出血。洪暐傑醫師表示,發生在此處的出血,捏住上方的鼻樑、山根等方式自然對止血沒有幫助。而塞衛生紙則可能讓原本已經逐漸凝血的傷口,在取出衛生紙時又再度破裂,讓好不容易將要癒合的傷口再度受傷。至於抬頭或低頭,抬頭是最常見的反射動作,避免鼻血溢出或濺到衣服等,但這樣的止血方式反而容易讓血液逆流導致嗆咳,低頭對身體較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也沒必要,且可能讓血流得更多。 正確止鼻血,頭擺正捏住鼻翼! 洪暐傑醫師建議,流鼻血時最好的做法就是頭擺正,並用手指捏住鼻翼即可,這樣簡單的做法就可以達到止血的效果。而若怕血滴出來可用衛生紙遮住,目的在避免血液外流,不在於止血,記得別把整個衛生紙塞進鼻孔內,以避免出血點不斷受傷、難以癒合。若要再更進一步的處置,可用冰塊冰敷鼻根處,使鼻腔內的血管收縮,這樣更有利於加快復原。 常流鼻血小心鼻咽癌,6大症狀盡早檢查! 洪暐傑醫師提醒,若民眾經常發生流鼻血的情況,建議做個檢查,看是否鼻腔出了什麼問題。2歲以下的孩童通常較少有流鼻血的情況,若經常流鼻血,可能為凝血功能異常、鼻腔構造異常等問題。2歲以上至成人,除了與挖鼻孔挖到流血有關外,也可能和抽菸習慣、過敏性鼻炎、鼻炎膜乾燥或脆弱有關,較嚴重的問題也可能是鼻咽癌等疾病所致。 洪暐傑醫師建議可觀察,若是流鼻血經常十分鐘內無法止血,或者總是同一邊流鼻血,就應多加小心。撇除總是挖同一邊的鼻孔,若是因為外傷、乾燥等因素導致鼻血,兩邊鼻孔出血的機率理當是一樣的,若總是流同一邊,自然很有可能是這一邊的鼻腔內出現問題,導致經常不正常的出血。 另外,也可以觀察是否有其他鼻咽癌的相關症狀,鼻咽癌的症狀會隨位置、大小而有所不同,最常見的就是總是同一邊鼻塞,這點雖和過敏所引起的鼻塞相似,不過還是略有不同。洪暐傑醫師解釋,過敏的鼻塞雖然也會塞單邊,但總還是會左右兩邊輪流,若總是同一邊鼻塞,就需適度的懷疑是否為因腫瘤的關係造成阻塞。而位置較深的腫瘤,也可能使得耳朵有悶脹感,或者吞嚥時總覺得喉嚨卡卡的,這些都有可能發生,提醒民眾多加留意,特別是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等習慣的高風險族群更要注意。 在檢查之後,洪暐傑醫師也建議,若確認鼻腔內部沒有問題,也可以與醫師多了解是否和營養缺乏有關,遵照醫囑補充相關的營養,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K、鐵等。平時也應注意環境濕度,避免過度除溼,使得環境過度乾燥,容易造成鼻黏膜乾燥而出血。 《延伸閱讀》 .喉嚨卡卡檢查出腫瘤?哪些疾病是元兇?醫師指兩大常見原因 .噴鼻劑助改善,真有副作用嗎?來看專家怎麼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09 養生.營養食譜
防家戶感染 自製家庭防疫便當
陳太太已經當阿嬤了,從結婚後她就是專業的家庭主婦,直到現在還是習慣為家人料理飲食,尤其是晚餐。「家戶感染」一直是新冠病毒防疫上難防的「漏洞」。有回看診她憂心忡忡地向我傾訴,擔心家人一起共餐容易染疫。但購買外食終究不如家裡準備的飲食營養、衛生。我建議她使用「家庭防疫便當」,將準備好的飯菜都裝入便當盒內,錯開彼此飲食的時間,即使共食也加大吃飯時的距離,既保有家庭溫馨,又可避免飛沫傳染。●香草番茄燉牛肉片(6人份)購買超市不含任何添加物的純番茄泥,與輕薄易煮熟入味的牛肉片共同烹調,20分鐘即可快速完成。香辛料含有多種植化素,尤其大蒜含有豐富蒜素,而洋蔥則有硫化物,皆有助於抗病毒及發炎。番茄含有茄紅素及維生素C,都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而由於蛋白質是製造免疫細胞的原料,牛肉不僅是優質蛋白質,也同時是鐵、鋅等重要微量元素的來源。食材:洋蔥1粒、牛肉片500克、蒜頭8片、山茶茸200克、香菇素蠔油1大匙、無添加物香草番茄罐頭(或純番茄罐頭)800克、巴西里少許、乾燥綜合香草適量、鹽巴&黑胡椒適量作法:1. 洋蔥切丁、牛肉片切成適口大小、蒜頭切片。2. 鍋子開小火,放入橄欖油、洋蔥、蒜頭炒至洋蔥變成透明狀。3. 接著放入山茶茸,翻炒至香味四溢,再放牛肉片炒到變色。(若希望香味更濃郁,可在此時加入乾燥綜合香草)4. 放入香草番茄罐頭,並加入素蠔油,以小火煮約15分鐘。5. 最後接著加入鹽及黑胡椒調整味道,撒上巴西里末就可以端上桌享用了。●昆布檸檬風味&台式泡菜醃製時放入高維生素C的檸檬汁,除了增添清新滋味,更可減少硝酸鹽的生成,讓泡菜吃起來更安全。醃製蔬果給人高鹽、高糖的印象,要將台式泡菜變身為防疫食品,需注意鹽與糖的數量與比例。吃泡菜可以增加腸道好菌,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而主角高麗菜身為十字花科蔬菜,含有異硫氰酸酯,是調節免疫的重要營養素。食材:高麗菜1/4個、胡蘿蔔1/2條、檸檬皮、昆布15公分、辣椒少許、鹽1大匙泡菜醃汁:檸檬汁3大匙、白醋3大匙、細砂糖3大匙、鹽 1小匙作法:1. 高麗菜切片,枝梗部分斜切成小片,胡蘿蔔切絲、檸檬皮切絲、昆布剪成絲狀、辣椒斜切成圈狀。2. 將高麗菜與胡蘿蔔放在碗內,並用鹽均勻混合,置放約20~30分鐘左右出水。3. 用冷開水大量沖洗,去除菜中的鹽及生味,並將水分壓出。4. 將2的食材放入辣椒、檸檬皮及昆布。同時倒入泡菜醃汁且均勻攪拌,至少半個小時就可以使用。TIPS● 洗蔬菜的水必須用冷開水或過濾水,否則易腐敗。● 讓蔬菜脫水的鹽,使用數量為總蔬菜量的1~3%。迷迭香蒜&海鮮彩蔬溫沙拉(4人份)迷迭香和百里香氣味濃郁,非常適合與肉食、海鮮共煮。尤其最後淋灑散發蒜香的熱橄欖油,更能激發迷迭香與海鮮食材迷人的風味,這道冷盤也瞬間加熱為溫沙拉。透抽與蝦子低脂高蛋白質,是減重、抗發炎好幫手。尤其海鮮富含鋅、硒、銅等微量元素,大大提升免疫力作用。食材:透抽1隻、蝦子12隻、玉米筍150克、蘆筍100克、酪梨1粒、黑橄欖8粒、迷迭香2枝、檸檬百里香4枝、黄檸檬1/2粒、小番茄150克、橄欖油3大匙、蒜頭6粒、鹽與黑胡椒適量作法:1. 透抽切花、蝦子剝殼去泥腸,玉米筍、蘆筍切段。以上食材氽燙煮熟。2. 酪梨切塊、黑橄欖切片、小番茄剖半。並將迷迭香切末,百里香撕成小葉狀。3. 將以上的食材混合,並放入鹽與黑胡椒調味。接著將檸檬汁擠出喜好的份量,並充分攪拌。檸檬皮取適量且磨成泥狀,撒在沙拉上。4. 將橄欖油與切末的蒜頭混合,並放入鍋中開小火,待蒜香溢出即可熄火。5. 去除蒜末(喜好重蒜味亦可不去除)並將熱油淋在做法3食材上,醃約10分鐘即可端上桌食用。● 若手邊缺乏新鮮西式香草,亦可用較易取得的香菜、九層塔取代。
-
2021-08-08 養生.營養食譜
父親節在家吃 營養師的健康防疫食譜
今天是父親節,今年碰上本土新冠疫情,許多家庭選擇在家過節。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李雅雯提供營養食譜,讓牙口不好的長者也能與家庭成員一起享受美味健康吃。李雅雯表示,飲食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建議以全穀雜糧類取代部分精緻澱粉,能攝取到較多膳食纖維,有助於控制血糖。五彩繽紛的烤蔬菜除了可促進食欲,還能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亦含有胡蘿蔔素及花青素等植化素,有抗氧化、減少體內自由基之效。台灣男性普遍鈣、鎂、鋅攝取不足,食譜中有牛奶,含豐富鈣質,海鮮類則富含鋅,可幫父親補充必須營養素。另外,選擇具有調節免疫力的防疫食材,如蕈菇類、甜椒、洋蔥、大蒜、優質蛋白質等,讓家人吃得營養,也能吃進免疫力。搭配雞肉、海鮮等優質蛋白質,並使用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烹調,能攝取良好的油脂。甜點則使用鮮奶製成布丁,含豐富鈣質,搭配夏季盛產的水果,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讓長輩吃得清爽又順口。許多長輩牙口不好,若特別為其烹調專屬菜樣,常令長輩覺得「跟別人不一樣」,不喜歡差別待遇的感受。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建議,可將食材剪小塊一點,方便長輩入口,就不會讓長輩覺得自己還需要家人特別服務,影響用餐感受。
-
2021-08-08 養生.聰明飲食
馬鈴薯=高熱量?怎麼煮是關鍵!教你保留維生素、抗氧化劑含量
馬鈴薯常被冠上高熱量、高澱粉惡名,事實上是人們習慣的烹調方式,讓它蒙受不白之冤,總是與油炸(如薯條、薯片)脫不了關係。用適當的方式烹調它,馬鈴薯可是營養豐富的食物。●與澱粉結合,烹調後維生素C不易流失。提到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很少人會想到馬鈴薯。事實上它不僅富含維生素C,更因為與澱粉結合,在烹調後不易流失(一般葉菜類經烹調,維生素C容易流失)。馬鈴薯每100克中含鉀502毫克,屬於高鉀食物,有利控制血壓。它還提供維生素B群、維生素K、鐵、鎂、鋅、銅和錳。抗氧化劑包括酚類、類胡蘿蔔素、黃酮類化合物和花青素化合物,也存在於馬鈴薯的皮和肉中,帶皮食用可獲得更多好處。●加強運動表現,鍛鍊前的良好補充品。馬鈴薯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和眾多營養素,讓它成為運動最好的燃料來源之一。2019年發表在《應用生理學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的一項小型研究,比較馬鈴薯泥與市售碳水化合物凝膠(運動能量補給品),對長時間騎乘單車的影響,結果發現兩者對選手表現的影響並無差異。如果你是天然食物擁護者,運動前不妨補充馬鈴薯,可以加強運動表現。●含抗性澱粉,煮熟冷卻再吃,有助控制體重。除了纖維,馬鈴薯還提供一種獨特的碳水化合物--抗性澱粉,已被證實能提高身體脂肪燃燒。抗性澱粉和纖維一樣無法被消化吸收,當它抵達大腸時會被發酵,從而觸發身體燃燒脂肪。煮熟、冷卻的馬鈴薯會形成更多抗性澱粉,建議煮熟後先置室溫冷卻再吃,以獲得更多抗性澱粉。研究也顯示,馬鈴薯比其他含澱粉的碳水化合物(如義大利麵和米飯)更容易有飽腹感,有利體重控制。●不會對血糖產生負面影響。2020年發表在《臨床營養(journal Clinical Nutrition)》雜誌上的研究,關注馬鈴薯與米飯做為晚餐一部分,對第二型糖尿病患的餐後和隔夜血糖的影響。結果發現兩者對血糖的影響並沒有顯著差異,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馬鈴薯適合糖尿病患者做為均衡膳食的一部分,不會破壞血糖調節。怎麼煮很重要微波或烤 帶皮水煮 可保留更多營養素油炸馬鈴薯絕對不是好主意,也是馬鈴薯不利健康的惡名由來。2020年一項研究,針對烹調方式對馬鈴薯澱粉、維生素C、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含量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與「濕」的烹調方式(水煮或蒸)相比,用乾的烹調方式(微波或燒烤)能保留更多的營養素。此外,連皮一起水煮的馬鈴薯,可以保留更多營養,因為能防止礦物質滲入水中。該研究也證實,煮熟後冷卻的馬鈴薯,會增加抗性澱粉含量。紫色番薯 抗氧化劑含量高番薯和馬鈴薯一樣,常被當成「澱粉炸彈」,但在營養師眼裡,卻是豎起大拇指的根莖類蔬菜。從番薯呈現的橙黃色或紫色就可看出,它是富含維生素C和A的良好來源,一杯(約250ml)番薯的量,約可提供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近50%、維生素A則高達400%,這兩種維生素對支持免疫功能很重要。維生素A和C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保護細胞免受衰老和疾病的侵害,選擇紫色番薯可獲得更多抗氧化劑。番薯中的天然抗發炎化合物,已被證實可平息細胞發炎,身體的慢性發炎會增加慢性病風險,包括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一項動物研究發現,食用紫色番藷萃取物後,腦組織和神經組織的發炎狀況減少。番薯澱粉含量雖高,但高纖維含量讓它成為一種緩慢燃燒的澱粉,不會使血糖急速升高。一杯番薯提供約6克纖維,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四分之一。一杯帶皮烘烤的番薯,可提供約950毫克的鉀,這是中等香蕉含鉀數量的兩倍多。鉀能清除體內多餘的鈉和液體,從而降低血壓並減輕心臟壓力,並有助於調節心律和肌肉收縮。番薯中12%的澱粉是抗性澱粉,是一種身體無法消化和吸收的纖維狀物質。和馬鈴薯一樣,能增加飽腹感,有利體重控制。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8-0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整天提不起精神,是「濕氣重」還是「氣虛」?中醫師提醒7大關鍵:排除體內濕氣,這樣流汗才有用
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編按: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除了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外,你也該知道濕氣常見7大問題:Q1.濕氣重的人都比較胖?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是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身體痰濕重會使水液運行速度減慢,所以較容易形成易胖體質。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脾虛的人因此容易浮腫,顯得肥胖。但是也有例外的,有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所以營養吸收不良,反而造成手腳瘦瘦的,只有肚子脹脹的。Q2.身體濕氣重的人不能喝太多水?有的人認為身體濕氣重是因為喝太多水造成的,其實不然,如果喝太多冰飲是會造成身體代謝變慢,但如果喝溫飲就不一樣了。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溫水,讓水分稀釋並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的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殘留。「喝溫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Q3.冬天因為天氣乾燥,所以濕氣會自動改善?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這是所謂的「外濕」,在夏天濕氣重的症狀的確較容易發生,如濕疹或香港腳。但是還有一種濕氣是「內濕」,可能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較弱,有可能是脾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代謝水液的能力也較差,所以會形成濕性體質,這種人就不侷限在夏天才表現出症狀,冬天天氣乾燥,濕氣重的人在冬天症狀有可能會比較不明顯,但是濕氣還是存在體內,所以很容易又會被誘發出來。Q4.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到底是「濕氣重」還是「氣虛」?氣虛體質的人是「虛證」,症狀有呼吸氣短,神疲乏力,懶得講話,講話的聲音比較小聲,臉色白沒有光澤,東西吃得少且消化差,容易流汗。痰濕體質的人是「實證」,症狀有全身無力,肥胖,易胖體質,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口水多,不口渴,痰多,大便粘馬桶,皮膚濕疹,婦女白帶多,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舌苔很厚。所以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也有些人他是「本虛標實」,那是因為脾氣虛而導致濕氣產生,這時就兩者兼具了。由於體質的判定有時很複雜,必須尋求專業的中醫師來判斷,有時必須結合舌診與脈診才可以判斷準確。Q5.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排濕?● 紅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濕。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大蒜:大蒜能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 金針花: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黃瓜:1. 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轉化為脂肪,因而可以減肥。2. 所含的纖維能促進腸道對有害物質的排泄,抑制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因此有降低血液中脂質和膽固醇的作用,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綠豆芽:對膽固醇過高有幫助。● 茄子:1. 含有皂草甙、葫蘆巴鹼、水蘇鹼、茄素及紫色的多酚,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2. 熱量低、不含澱粉、含有大量水分,能有飽腹感,適合欲瘦身者食用。● 香菇:含核酸類物質、豐富的胺基酸及礦物質,可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 蘑菇:對降低血脂有幫助。● 杏鮑菇:改善高血脂、高膽固醇。● 金針菇:對降低膽固醇及預防高血壓有幫助。● 黑木耳:為膠質菇類,能吸附油脂,刺激腸道蠕動,對於降低膽固醇及肥胖症極有幫助。● 海帶:海帶的褐藻酸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紫菜:對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有幫助。● 竹笙:1.常食竹笙對消除腹壁多餘的油脂有幫助。2.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幫助。● 蘆筍:1.可利尿。糖尿病、肥胖症者可食用。2.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適合吃。● 油菜:適合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及肥胖症者食用。● 洋蔥:可降脂、降血糖,能減輕糖尿病人的不適症狀,如口渴、尿多等症。●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及豐富的纖維等特性,能降低體內對油脂的吸收,因此成為想要瘦身的人最好的選擇。● 地瓜:可抑制高膽固醇,保持血管的彈性。● 白蘿蔔:可促進脂肪代謝,避免肥胖,防止膽結石形成。● 冬瓜:1.可利水消腫,對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肥胖有幫助。2.冬瓜不含脂肪,且含有丙醇二酸成分,可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能防止人體的脂肪堆積。● 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降壓降糖、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之功效。由於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此外,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多吃無妨。●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Q6.有「除濕機」身體就不會濕氣重了?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乾,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除濕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除濕機可以改善外來的濕氣讓體表乾爽,的確對身體有幫助,但濕氣有「外濕」和「內濕」,單單處理了外濕,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內濕也要一併處理才可獲得改善。身體的內濕和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坐鬱過久,運動量不足,及睡眠不正常有關。唯有外濕和內濕都解決了,才能改善身體濕氣重的問題。Q7.流汗可以排濕?流汗的確可以幫助排濕,不過流汗是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不要以為排愈多汗就對身體愈好。像是夏季烈日酷暑,毛細孔開洩,汗液外洩,而「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而且「心主神志」,從而會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症狀,如心煩、譫語、神昏等等。毛細孔開而多汗,汗出過多,此為傷津,傷津會見到口渴、唇乾口燥、大便乾硬、尿黃、心煩、躁亂等症。流汗太過,則傷津進一步發展,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會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的症狀。另外要注意的是,流汗後不可以喝冰飲,只能喝溫水,否則冰飲入體內,又會讓身體排濕的功能下降了。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8-05 新聞.元氣新聞
肌力影響防疫保護力!研究:肌肉減1成病菌感染增,減4成肺炎死亡升
增肌/確保疫苗保護力營養補充二關鍵:「好吸收蛋白質」、「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小心「失肌」!40歲後每十年平均流失8%,40~80歲間恐降低33% !提升抗疫實力 醫籲:蛋白質量增20~50%!選擇「好吸收蛋白質」才算補對!選擇具醫學實證營養品 快速累積抗疫體力/保護力!本週因應疫情變化,公布許多新防疫政策,不僅疫情警戒降二級,也開放38歲以上民眾施打新冠疫苗。疫情雖趨緩,但社區中依然存在隱形感染者,外出仍有感染風險;此外,面對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持續也有境外移入案例,我國尚未完全排除威脅。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彭邦中醫師說,雖疫苗已開打且擴大接種對象,但台灣目前覆蓋率尚未達群體免疫狀態,維持自身免疫力及謹遵防疫原則還是最根本之道。為了在關鍵時刻提升免疫力,醫師提醒,除了均衡營養和適量運動之餘,中壯年族群及長輩千萬別輕忽維持肌肉量。而有效增加肌肉與確保注射疫苗後免疫力的飲食關鍵,就是「好吸收蛋白質」及「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員榮醫院醫療體系家庭醫學科黎雨青醫師說明,從天然的原型食物補充營養當然是最佳的方法,但外食族、牙口與食慾較差的中壯年族群及長輩,因難以維持多元且適量飲食,面臨營養不均甚至缺乏的困境,針對這類族群就建議使用均衡營養補充品改善營養。黎雨青醫師也提醒,疫情期間民眾若想要快速提高自身保護力,最好的選擇就是具醫學實證可幫助體力增強的均衡營養補充品,且選擇全球性品牌會更有保障。防疫關鍵時刻陷危「肌」!研究顯示:肌肉流失10%免疫力就開始下降/流失40%肺炎死亡風險增1!「肌肉量與免疫力有直接關聯性!」彭邦中醫師表示,肌肉能儲存免疫系統需要的蛋白質及分泌免疫相關細胞激素,當肌肉流失時,免疫力就會下降。研究發現,肌肉量與免疫力的好壞息息相關,維持充足肌肉有利於免疫系統 ;反之,肌肉流失變多,免疫力就會變得更差!亦有研究顯示,只要肌肉流失10%,免疫力就會降低,染疫風險隨之增加;流失30%,疾病恢復能力陡降,重症風險提升;肌肉流失超過40%,肺炎死亡風險大幅上升1。「儘管肌肉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彭邦中醫師提醒,40歲後肌肉將以每十年平均流失8%的速度迅速減少,40至80歲間可能流失將近三分之一的肌肉2。因此,在防疫的關鍵時刻,中壯年族群及長輩除了疫苗以外,也別輕忽肌肉與免疫力之間的關係。而有效提升肌肉量的關鍵,彭邦中醫師強調,一般中壯年族群及長輩,最根本就是由營養做起,關鍵就在於補充「好吸收蛋白質」、「提升保護力營養素」。挑選優良蛋白質先知道 你補充的是好吸收蛋白嗎?維持肌肉量提升免疫力 蛋白質要增量 醫建議:每日每公斤補充克數由0.8~1公克提升至1.2公克彭邦中醫師提醒,大家都知道要提升肌肉量就必須多吃像是雞胸肉等高蛋白食物,但卻常誤會整塊雞胸肉裡都是蛋白質,這可是錯誤迷思!攝取蛋白質前要先確認「蛋白質含量」,像大家悉知的雞胸肉,每100公克中只有31公克屬於蛋白質。除此之外,還要考量「利用率」的問題,才能確保蛋白質能有效轉化成製作肌肉、免疫細胞所需的原料,而選擇「好吸收蛋白質」才能事半功倍!那民眾到底一天要攝取多少蛋白質才夠呢?彭邦中醫師說明:「一般正常成人通常是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應至少攝取0.8~1公克蛋白質,但疫情之下,民眾若想維持肌肉量、提升免疫力及確保疫苗保護力,會建議提升蛋白質量至每日每公斤攝取1.2公克,尤其是中老年族群,肌肉流失及免疫下降的風險高。因此,以70公斤成人每天應補充蛋白質量為例,在疫情下將由原本建議的56~70公克提高至84公克,並搭配適量運動。這樣的蛋白質克數計算回原食物本身,可以發現民眾為了提升肌肉量及免疫力,必須吃下更大量的食物,一般成人可能會有熱量增加導致肥胖的問題,而對食慾較差或牙口不好的長者要增加進食更是挑戰!彭邦中醫師說明,為了在關鍵時刻強化自身保護力,除選擇高品質的蛋白質食物外,可以適時加入均衡營養補充品,讓營養補充更有效率,就不用煩惱補充完善營養需要吃進大量食物。提升免疫力及確保疫苗保護力不可不知道的營養素 專家詳細分析報你知除了蛋白質是生成免疫及肌肉細胞的原料,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對於免疫力都有重要影響,均衡攝取才能維持整體健康狀況,甚至是鞏固與強化免疫系統、確保疫苗施打成效,累積抗疫實力。黎雨青醫師也整理出增強保護力的重要營養素!除了蛋白質以外,還包含了維生素A、D、E、C、B6、B12、葉酸及礦物質鋅、鐵、硒、銅。黎雨青醫師進一步分析這些重要維生素礦物質,對於提升保護力、確保疫苗施打效果都有重要幫助:維生素B6可將蛋白質分解成可用原料;維生素B12、葉酸、鐵可促進免疫細胞生成與活化;維生素C、維生素E、硒可抗氧化、保護細胞,其中美國衛生研究院更特別指出,缺乏維生素C對免疫系統有不利的影響,可能增加新冠肺炎感染及重症死亡風險 。維生素A、維生素D、鋅可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且有多篇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D、鋅會增加新冠感染以及重症死亡風險4;銅則可抑制病毒活性。黎雨青醫師強調,提升免疫功能及確保疫苗施打成效不能只看單一營養素!需同時補齊多元營養素以提升保護力,在疫情期間也才更有保障。牙口/胃口差卻要增量補營養 「食」在好痛苦! 加入醫學實證均衡營養補充品 面對疫情更安心在疫情之下,為了要提升保護力,適當增量攝取「好吸收蛋白質」與「提升保護力營養素」是兩大要事!然而,在疫情衝擊全民生活,居家防疫期間,不少民眾為了降低群聚感染風險,減少到超市採買食材的頻率,每日三餐透過外送及外帶打理三餐。黎雨青醫師提醒,外食容易出現營養缺口,因為通常澱粉比例較高,若要吃到足量蛋白質與維生素礦物質,除了得吃進更多份餐點,也更是所費不貲。長輩因牙口變差且食慾下降,「吃足」與「吃好」儼然像是一場苦戰,更有有高達四成二的年長者熱量攝取不足 。黎雨青醫師說明,透過多元食物獲取所需營養素是最理想的狀況,不過國人普遍陷入「所需營養多元,但實際補充不足」的窘境。建議一般民眾除了正常飲食以外,亦可簡單使用均衡營養品,填補生活中的營養漏洞,補足提升保護力的關鍵營養素。黎雨青醫師也特別提醒:「許多中壯年族群或長輩誤以為自己年紀大了、代謝及運動量下降,少吃一點比較健康,但事實上中壯年族群及長輩肌肉流失速度加快,蛋白質補充需求更大。在經醫師或營養師的評估下,以均衡營養品來說,甚至可能需提升每日份量。」市售營養品琳瑯滿目,民眾常不知如何挑選,就此,黎雨青醫師提醒,除了要把握成分包含上述二關鍵:「好吸收蛋白質」與「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外,是否具有充分醫學實證也很重要。黎雨青醫師提醒,近期台灣民眾都透過疫苗新聞學習到臨床試驗的重要性,其實營養補充品也是,故建議民眾可以挑選有進行過多項臨床試驗、甚至登上國際醫學期刊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會較有保障,也較可預期能快速增加體力與保護力。
-
2021-08-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怕不健康?營養師教這樣補足5大營養素
● 純素者的飲食,容易營養不良● 吃蛋奶素可攝取蛋白質及維生素B12;日曬補充維生素D● 多吃豆類可補鈣,吃紅色的菜補鐵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素食雖有多種好處,但也正因為完全沒攝取動物性食品,以致動物專有或含量較高的營養素很容易缺乏,特別是嚴格的純素者,很容易就落入營養不良的地雷區。在生活中,吃素的人只要留意攝取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B12、鈣質及鐵質等5大營養素,也可以吃出健康。1、足夠優質蛋白質素食和葷食最大的差別,就是蛋白質食物的受限。擁有優質的蛋白質的素食,僅有黃豆、黑豆及其製品,其餘的米飯、玉米、堅果種子等所含的蛋白質,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無法扮演修補組織的作用。●可以這樣做:1) 奶類及蛋類為完全蛋白質,只要每天吃一顆蛋、一杯牛奶,加上3份的豆類,就不易有蛋白質缺乏問題。2) 嚴格的純素食者,建議每餐至少要吃到1至2份的豆類,每份豆類大約是190㏄的豆漿、20克黃豆或黑豆、50克毛豆、嫩豆腐半格、傳統豆腐2至3方格。2、維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骨骼發展,與身體高達8000多種的基因表現有關,可是食物來源的維生素D少之又少。●可以這樣做:1) 充足日曬: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間,讓手臂或腿曬太陽約15分鐘,足以讓身體製造所需的維生素D。2) 額外補充維生素D:直接補充活性的維生素D3保健品,劑量因人而異,建議至醫院抽血後,讓醫師或營養師評估應該攝取的劑量。3、維生素B12維生素B12與惡性貧血,蛋白質生合成息息相關,大部分的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維生素B12,因此純素者易缺乏維生素B12。●可以這樣做:1) 採取蛋奶素:蛋類與奶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只要每天一顆蛋、一杯牛奶,就不容易缺乏。2) 額外補充酵母或綠藻:酵母或綠藻富含維生素B12,嚴格純素食者可以在日常飲食中添加。4、鈣質鈣質與骨質形成、肌肉收縮、心臟跳動息息相關,倘若一般素食者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很容易缺乏鈣質。●可以這樣做:1) 多吃深綠色蔬菜:只要是深綠色蔬菜,鈣質含量都很高,如甘藍菜、芥藍菜、菠菜、莧菜等,建議每餐至少吃到1份(煮熟半碗的量)。特別是芥藍菜為植物界的鈣質之王,每份可提供238毫克。2) 多吃傳統豆腐及豆干:傳統豆腐、豆干在製作過程,會添加食用級石膏(硫酸鈣),因此鈣質含量豐富,100克的傳統豆腐含有140毫克鈣,而五香豆干則含273毫克的鈣質。豆腐本身含有大豆異黃酮,可以增加鈣質的吸收。5、鐵質鐵質多存在動物性食品,肉類顏色愈紅,含鐵量愈高;因此素食者缺鐵的狀況較頻繁。●可以這樣做:1) 選擇顏色偏紅的菜:如紅莧菜、紫菜、紅鳳菜、紅豆、芝麻、南瓜子等,鐵含量較高。2) 與維生素C共食: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的吸收,所以吃鐵含量高的食物,不妨可以喝杯柳橙汁、吃份水果,幫助鐵質吸收。
-
2021-08-01 養生.聰明飲食
35歲以上男性都該吃 8種食物防攝護腺癌和心血管疾病
由於生理構造不同,男性某些營養需求不同於女性。正如女性需要特定營養素預防乳腺癌等,男性也需要能幫助他們保持肌肉質量、預防攝護腺癌的營養素。對35歲以上的男性來說,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是兩大殺手,而對心血管有益的食物,也同樣對男性勃起功能有幫助。均衡飲食和定期鍛鍊是健康的不二法門,不能只靠少數幾種食物維持健康,不過以下專家推薦的8種食物,可以作為男性改善健康的良好開端。牡蠣牡蠣總是和「壯陽」連結在一起,事實上,牡蠣並沒有直接的壯陽功能,但它富含礦物質鋅,對男性是極佳的營養素。從產生DNA到修復細胞,鋅都佔有重要關鍵。「研究顯示,足夠的鋅可以防止導致攝護腺癌的細胞損傷發生。」美國飲食協會發言人Dave Grotto說。「男性生殖系統功能,包含精子數量增加,也和攝取足夠的鋅有關。」替代食材:也可以從其他貝類、瘦肉或豆類獲取每日的鋅攝取量。香蕉香蕉是方便攜帶、隨時快速補充能量的好食材。富含鉀,有利降低血壓,也是調節神經、心跳的好幫手。另外,鉀和鎂(也存在於香蕉中)可以降低中風風險。作維生素B6的強力來源,香蕉還可以幫助免疫系統,確保神經系統功能良好,並有助蛋白質代謝。不妨搭配早餐穀物,或是在運動之前吃一根香蕉。替代食材:不愛吃香蕉的人,柳橙汁、牛奶、番茄製品也是鉀的來源。富含脂肪的魚任何超級食物的名單,一定少不了優質脂肪Omega-3脂肪酸。它有益心臟和免疫系統,且能降低攝護腺癌風險。「Omega-3是有效的抗發炎食物,可以幫助降低三酸甘油脂,減輕疼痛,並緩解某些類型的關節炎。」營養專家Joy Bauer博士說。富含脂肪的魚,包括鮭魚、沙丁魚、鮪魚、鯖魚,是Omega-3的豐富來源,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吃兩次魚。替代食材:不吃魚的人可以從亞麻籽、核桃等植物性食物獲取Omega-3。綠花椰菜除了有助預防心臟病和癌症,綠花椰富含維生素C、β-胡蘿蔔素、鉀和一種稱為蘿蔔硫素的植物化學物質,具有很強的抗癌(攝護腺癌和結腸癌)特性。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實驗中每周吃五份十字花科蔬菜的人,罹患膀胱癌機率是其他人的一半。這種蔬菜還可能有助降低體內同胱胺酸(Homocysteine)含量,它是一種與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有關的胺基酸。替代食材:可選擇其他十字花科植物,如高麗菜、大白菜或抱子甘藍。巴西堅果巴西堅果富含鎂和硒,強大的抗氧化功能可預防心臟病,並保護攝護腺健康。硒還有助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並降低血栓和心臟病發生率。Grotto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55微克的硒,一顆巴西堅果即可獲得每日所需硒含量,Bauer也提醒一天不要超過兩顆,多食無益。替代食材:其他堅果、火雞肉、鮪魚或貝類。大豆「大豆富含異黃酮,可保護攝護腺健康,並被證實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佛羅里達州醫師兼美國飲食協會發言人Gerbstadt說。根據一項研究,每天吃25克或1盎司大豆蛋白,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建議每天吃幾份豆製品,例如豆漿、豆腐或毛豆。替代食材:黃豆、黑豆、毛豆等都屬於大豆。全麥食物「富含全穀類的飲食,可提供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有利心臟健康、鍛鍊肌肉與縮小腰圍。」Gerbstadt說。吃不慣全穀物較粗糙口感的人,可嘗試吃起來不那麼「全麥」,卻一樣健康的藜麥,紅藜麥含葉黃素,有益攝護腺健康。燕麥片、大麥富含可溶性纖維、維生素B群,有助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對攝護腺也有好處。若要購買穀物產品,請注意包裝上標示,選擇每份至少含有3-5克纖維的產品。橙紅色蔬菜Bauer博士建議從紅色甜椒、胡蘿蔔、南瓜或番薯中攝取維生素C。(一個紅甜椒就含有每日建議維生素C攝取量的300%)專家強調,除了橙紅色蔬菜,其他蔬菜都該列入食物清單。《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一項研究顯示,深色綠葉蔬菜和任何營養豐富的蔬菜,都有助於降低攝護腺肥大的風險。研究發現,飲食中富含蔬菜營養素(如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和鉀)的男性,罹患良性攝護腺增生或攝護腺肥大的可能性較小。資料來源/MedicineNet
-
2021-07-30 養生.聰明飲食
吃當季/防癌、防失智、降血壓…水蜜桃對身體有十大益處!挑選桃子靠2技巧
在日漸炎熱的酷暑中,來顆冰冰涼涼又甘甜的水蜜桃,再舒爽不過了。每年七、八月夏天,正是桃子的產季。常逛超市的大家,近期是否注意到蔬果架上,越來越常看到這毛茸茸、淡粉色的水果?根據《健康線上(Health Line)》,桃子起源於中國大陸,屬於硬核類水果,且與李子、櫻桃、杏桃和杏仁在分類上屬於近親。營養學者瑞秋・哈特雷指出,桃子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A、益生元纖維、鉀離子及抗氧化物,且本身即屬於好消化的水果。桃子不僅好吃,對身體也多有益處,不但防癌、保護皮膚及視力,還能降血壓、預防失智…等,為人體帶來至少十種好處。營養含量高且豐富 對大腦、心血管、皮膚皆有益一顆中型的桃子中,包含了人體每日所需維生素C的15%。維生素C是人體免疫系統健全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時也有助於移除會傷害細胞,進而誘發癌症的因子「自由基」。此外,桃子中的維生素A含量亦可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而維生素A因為有助於建構呼吸系統中的黏膜,健全的黏膜代表抵禦感染的能力更佳。意即拜高維生素含量所賜,桃子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及防癌。桃子的抗氧化物成分,則有助於對抗「氧化壓力」——一種自由基與抗氧化物比例失衡,造成抗氧化物過度消耗而對健康造成威脅的現象。氧化壓力與中樞神經的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吃桃子亦有助於預防阿茲海默症(失智症之一)。美國《健康(Health)》網站文章寫到,桃子的鉀離子含量,可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8%。鉀離子在體內扮演利尿劑的功能,降低血鈉,預防高血壓,同時也能消除脹氣。桃子的另一個功用,是能保護視網膜及水晶體,因為其中含有葉黃素,已被證實有助於預防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桃子的利處並不僅限於此。其中含有的氟化物,可以潔白牙齒;其高纖維含量的特性,對於消化及減重有所幫助;維生素A中的β胡蘿波素、維生素C和高達85%的水分含量,則可以使皮膚恢復光澤、水潤及彈性。挑選桃子先聞再壓 太成熟流失維生素C知道上述好處後,是不是想買顆桃子來吃了?《網路醫生(WebMD)》文章建議,挑選桃子時可以使用「聞」和「摸」兩個技巧。一顆桃子聞起來甜味越濃,表示它越成熟。而輕輕以指腹按壓,也是判斷成熟度的好方法:按起來堅硬的桃子,帶回家後還可以置於常溫處數日,一旦成熟後,則要趕快放進冰箱,因為成熟的桃子會開始流失維生素C。連皮帶肉吃最好 徹底清洗避農藥你也在猶豫要不要連皮帶肉地吃下桃子嗎?事實上,桃子的果肉和果皮,對人體而言,都是無毒、可食用的。營養學家說,桃子的營養成分大都集中在果皮附近,特別是纖維素和抗氧化物,含量比果肉來得多。研究指出,桃子皮對於保護人體器官,如腎、肝和腦,免於氧化損傷的功效極大。食用桃子皮的壞處則是其可能含有農藥。攝入過量的農藥可能導致罹患帕金森氏症及特定種類的癌症的機率增加。因此若要同時享受桃子皮帶來的營養,並避免受農藥所害,建議大家先將桃子仔細洗過再吃,或者挑選獲得認證的有機桃子。如果因為桃子皮的絨毛觸感,覺得吃起來不習慣,則可以選擇油桃,它與桃子很接近,擁有類似的營養組成,但其表皮光滑,如同蘋果一般。吃水蜜桃十大益處1.有助於增強免疫力2.防癌3.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4.降低血鈉,預防高血壓5.消除脹氣6.有助預防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7.潔白牙齒8.助消化9.助減重10.使皮膚恢復光澤、水潤及彈性參考資料:.https://edition.cnn.com/2021/07/22/health/peach-recipes-summer-wellness/index.html.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peach-fruit-benefits#TOC_TITLE_HDR_8.https://www.healthline.com/nutrition/can-you-eat-peach-skin#downsides.https://www.webmd.com/diet/ss/slideshow-peaches-health-benefits.https://www.health.com/nutrition/health-benefits-peaches
-
2021-07-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完疫苗怎麼吃? 營養師建議火龍果、鮮魚、香菇雞湯
國內防疫降為二級,也越來越多民眾開始打疫苗,打完後不少民眾身體反應激烈,常戲稱出現不適、發燒的感覺是「疫苗認證的年輕人」,但打完疫苗應該怎麼吃?補充那些營養素?營養師表示,除了多喝水攝取水分外,現在盛產的水果、魚類也能補出施打疫苗後的身體能量。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他自己在打完疫苗後,連續三天高燒39.2度,全身無力更別說要煮食,因此要恢復體力以及營養,她考量容易取得、台灣人常吃、烹飪容易,現在很多盛產的食材,甚至便利商店就有賣,方便取得,全民施打疫苗,打完以後會累和疲憊,補充營養最好。她推薦多喝水,一天2000cc 分次喝,但李婉萍說,知道打完疫苗要多喝水,但她自己喝到後來,有點喝不下,甚至有點想吐,因此建議可以喝椰子水或檸檬汁,現在檸檬盛產,取得方便,價格平實,補充適量電解質,民眾也比較喝得下去。李婉萍說,夏季是台灣水果盛產的季節,芭樂、火龍果、鳳梨、百香果都是推薦品項,芭樂、百香果主要補充維生素C,且纖維質高,三分之一芭樂、兩個百香果就有三碗高麗菜的纖維質,相對於不愛吃蔬菜的民眾來說,就多水果吧;而火龍果是因為富含甜菜色素(紅),加上夏天冰冰涼涼的,特別是打完疫苗後若出現高燒不舒服,冰涼多汁的水果比較容易入口。她表示,打完疫苗容易沒有胃口,但就算沒胃口也需要體力,可以吃蛋補充熱量與蛋白質;若有點體力可以煮食,也可以煮點香菇雞湯,虱目魚粥,蛋白質含料很高,除了鮮魚有EPA、DHA等綜合性蛋白質多外,現在超商就可以買到虱目魚片,超級方便取得容易煮,或煮香菇雞湯補充營養,這些國產食材都很容易買,煮食也不麻煩,很適合民眾補充營養與體力。
-
2021-07-23 養生.聰明飲食
芒果熱量高嗎?「三類人」要注意 營養師一招健康吃不過量
炎炎夏日,深受民眾喜愛的「芒果」的時令也來臨,許多飲料、甜品也紛紛推出季節限定的芒果品項,創造許多話題。近日營養師余朱青便發文分享芒果相關知識,更提醒民眾享用芒果時,要特別注意分量攝取,貼文引起熱議。營養師余朱青經常在個人FB粉專「余朱青 Julie 營養師」分享生活趣事與健康飲食的資訊,近日也發文說明芒果的相關知識,她透露前陣子老家寄來一大箱的芒果,讓她靈機一動想要跟讀者分享芒果的營養好處,「無論是拿來入菜,或是做成冰沙、芒果牛奶都非常適合!」余朱青指出芒果的熱量其實沒有想像中高,且營養價值豐富,「有維生素A、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營養素」,適量攝取能夠「增加防護力,且幫助血壓穩定,維持細胞膜及呼吸道黏膜組織完整」。她進一步說明芒果的建議食用份量,「吃芒果時可放到一般碗裡,大約8分滿碗,等於一份的水果量,熱量約60大卡左右。」文末她也提醒「糖尿病患者、腎臟病患者及過敏者」,在享用芒果時需要特別注意份量攝取,消暑之餘也要吃得健康。
-
2021-07-1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哪些人可自行居家快篩?4類人務必到院篩檢
國內延長三級警戒,即便單日確診數趨緩,各地仍有零星案例傳出。過去環南市場曾有女菜販未被匡列,因警覺性高,自行購買居家快篩因而驗出陽性,阻斷傳播鍊。但市售抗原快篩試劑款式多,醫檢師提醒,高風險族群如保險員、商家若有疑慮可進行居家篩檢,且務必遵照快篩試劑使用說明書,避免影響判讀準確性。Q哪些人建議可自行先作居家快篩?哪些人不建議?醫檢師蔡建弘表示,較適合先進行居家快篩的族群,包含因工作需求時常接觸不特定民眾的職業,比如保險員、商家等,「這些人每天都需要接觸很多人、往往短期內需要多次篩檢,較不宜三天兩頭往醫院跑。」另外還有一類族群,是曾經被專業人員快篩過,隔一段時間後,還想確認狀況的人;或是在非熱區的民眾,可能跟確診者有足跡重複,雖沒有症狀、但有疑慮者。但蔡建弘提醒,若本身工作及生活主要的區域位於疫情熱區,甚至已經有疑似症狀的人,較不適合自行篩檢,務必勿前往診所、藥局買快篩劑,而是直接前往醫院或鄰近篩檢站篩檢。另外,對於操作居家試劑有障礙,或不確定如何使用者,也可至醫院篩檢。Q如何正確採樣檢體?建議採樣部位?操作前:不要特意漱口、嚼口香糖,也不要服用維生素C等抗氧化食品,以免採檢時影響呈色反應。如鼻腔內有鼻涕,要先擤掉後再採檢。操作時:請洗手或戴乾淨可棄式手套,盡量在無人空間操作,操作過程請依照說明書上的滴數與時間操作,棉棒的部分「不能用其他替代物」更換。蔡建弘提醒,採檢時頭仰65度後,使用產品所提供的棉棒,伸進鼻腔內2.5cm,且左右鼻腔都要採。操作後:當測試結果呈陰性,使用過的耗材與用品,請用雙層夾鏈袋包裝好,在外層噴上酒精後丟棄,丟完記得徹底洗手,用酒精或漂白水清潔附近桌面。Q快篩結果怎麼看?對使用方式有疑慮可洽詢哪些單位?民眾在進行抗原快篩試劑判讀時,務必依照說明書的方式在時間內判讀,「控制線」一定要顯示出來,至於「Test線」有一條明顯或淡色的紅線可視為陽性。若是出現界定不明,請看試劑的效期是否過期,有疑慮可至附近的社區篩檢站再採檢一次。蔡建弘表示,抗原快篩出現錯誤常見三原因:1.採檢者病毒抗原過少或過多。2.採檢部位不正確,例如大量口水內酵素會與片匣裡的試劑形成增強反應,有機率造成偽陽性。3.檢體過多的血,會造成錯誤反應,影響在卡匣的流動性與呈色反應等。蔡建弘建議當抗原快篩顯示陽性,請先打1922或至醫院或附近的快篩站告知,且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若為陰性,可持續監測體溫,注意有無症狀。Q未使用的快篩試劑如何保存才不會變質?快篩試劑也要注意保存方式,大原則是「低溫、低濕度」保存,因內含呈色的試紙(卡匣)怕受潮,影響判讀,務必放置乾燥的地方。建議將剩下未用的卡匣用夾鏈袋包起來,產品若附有乾燥劑,也請一同保存,避免試劑沾染過多的水氣。
-
2021-07-17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期間宅在家 飲食失衡+少運動,導致血糖飆! 醫師教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
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人的生活習慣改變,尤其居家防疫期間,不少宅在家的糖尿病患者,因飲食失衡、缺乏運動及活動,導致血糖失控。一名50多歲男性糖尿病患者,過去血糖都穩定控制,最近驗血卻發現空腹血糖值上升到170mg/dl、糖化血色素7.5%。由於三級警戒居家防疫,他減少外出、運動量少,飲食不正常,少吃蔬菜,吃很多澱粉類肉類食物,也因焦慮無聊常吃零食,以致血糖飆升。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指出,居家防疫的糖尿病患者,想控制好血糖,應維持穩定的作息、控管飲食、增加運動量。尤其應避免多量少餐,少餐易因飢餓導致一次攝取大量食物,易引起餐後血糖飆高。三餐飲食維持均衡,何一成說,每餐澱粉類不超過1個飯碗量,適量肉類,葉菜類半碗可減緩糖分吸收。水果含有維生素C等營養素,例如番茄、芭樂、橘子等,一天可吃3次,每次不超過一顆橘子的大小。在家中要增加活動量,可多做家事多活動,例如澆花、烹飪、打掃等;或是簡單的居家運動,善用健身App、影片在家運動。何一成提醒,每坐30分鐘就起身站立、走動或做5分鐘伸展操,提高每天的肌肉活動量,可增加胰島素對細胞的作用,改善血糖的新陳代謝。何一成指出,睡太少、睡不好,瘦素會失調,壓力性荷爾蒙增多,易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白天容易累、不想動、食欲上升,建議每天睡眠應7至8小時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