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搜尋
紅腫
共找到
723
筆 文章
-
-
2020-02-26 科別.皮膚
常使用乾洗手消毒?皮膚科醫師提醒這成分易釀富貴手
武漢肺炎流行時期,除了佩戴口罩外,手部衛生更是預防接觸傳染與飛沫傳染的重要措施。適當的洗手可避免傳染,但很多過敏性肌膚或者頻繁使用酒精洗手的民眾,容易引發俗稱「富貴手」的手部溼疹或接觸性皮膚炎,而導致皮膚紅腫、脫皮、搔癢、粗糙等。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乾洗手中成分多含有酒精成分,會使肌膚更加乾燥並帶有刺激性,在乾洗手後酒精揮發的同時,也會一併帶走肌膚上的水份,若使用太過於頻繁則可能會傷害肌膚。鄭百珊建議,盡量以溼洗手來代替乾洗手或酒精消毒,尤其是針對手部皮膚敏感及容易有手部溼疹的病人,乾洗手或酒精消毒容易使皮膚狀況惡化,所以能夠溼洗手時盡量還是以一般洗手的方式,同時達到防疫與皮膚保護的作用。洗手後要記得勤擦乳液做好保溼的工作,只要勤擦乳液做好手部保溼,不僅可以減少對皮膚的傷害與刺激、更能增加皮膚保護力。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陳曉逵說明,長期接觸清潔劑、過度使用酒精、乾洗手等太頻繁的清洗,容易造成皮膚表面皮脂的缺失與角質層的破壞,進而形成缺脂性溼疹或是進行性指掌角皮症,這些手部的溼疹在中醫均稱之為富貴手。富貴手的治療注重標本兼顧、內外併治、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原則,根據病因病機、臨床表現、病程長短等進行辨證治療。急性期:多辨證為溼熱浸淫證,治宜清熱利溼【症狀】病灶常見皮膚潮紅灼熱、丘疱疹密集、抓破脂水淋漓、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多辨證為溼熱浸淫證,治宜清熱利溼。【治療】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配合外治法,選用黃芩、黃連、黃柏、苦參、地膚子、荊芥等煎湯待涼後外敷或外擦,水泡糜爛或滲出物明顯時用黃柏、地榆、馬齒莧、苦參等煎湯冷溼敷。亞急性期:多辨證為脾虛溼蘊證,治宜健脾利溼【症狀】病灶常見皮膚損傷為淡紅色斑片,丘疱疹、水腫、結痂、鱗屑、搔抓後糜爛滲出、舌淡胖苔白或膩、脈濡緩,多辨證為脾虛溼蘊證,治宜健脾利溼。【治療】可用除溼胃苓湯加減配合清熱、止癢、乾燥、收斂外治法,選用黃芩、黃連、黃柏洗劑或黃連膏、青黛散塗擦。慢性期:多辨證為血虛風燥證,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止癢【症狀】常見皮膚粗糙肥厚、脫屑、皮膚黯紅、色素沉澱、舌淡苔白、脈細,多辨證為血虛風燥證,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止癢。【治療】可用四物消風散加減配合祛風止癢、促進恢復外治法,選用青黛膏、紫雲膏、潤肌膏等潤澤肌膚。當然,各類型溼疹還是要根據病情及中醫師診斷,採用適合的中藥內治與外敷。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陳曉逵強調,富貴手的平時保養除了中藥調理治療之外,要盡可能少碰刺激性物質,為了預防感染,適當的洗手是有必要的,但是在相對單純環境下,則不必頻洗手增加刺激。另外如非狀況需要不必經常使用酒精洗手,可用油品成份單純並加入消炎止癢及抗敏舒緩中藥製成的手工皂來洗手,如黃芩、黃柏、地膚子、蒲公英、紫草、苦參、百部等等。洗完手擦乾後,可塗抹溫和無添加的乳液,或配合辨證使用中藥青黛膏或黃連膏等膏劑鎖住水份,避免皮膚乾燥龜裂。★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2-25 科別.眼部
眼睛防疫 醫師:別戴隱形眼鏡 眼鏡早晚消毒
防範新冠肺炎延燒,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和學生,除戴口罩和勤洗手外,保護眼睛避開病毒一樣重要,建議暫時不要戴隱形眼鏡。一般眼鏡可視為護目鏡概念,有保護作用,眼鏡每天要清潔2次,多一層保護。陳瑩山解釋,粘膜可以保護器官,眼睛結膜是唯一裸露在外的粘膜,因此保護眼睛很重要。他建議大家暫時不要戴隱形眼鏡和角膜放大片,雖然隱形眼鏡可能每天清洗,但是外面的髒空氣,如PM2.5或病毒可能會沾在鏡片上,延長病菌附著在眼睛的時間,造成感染、發炎。陳瑩山最近發現,不少小朋友沒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但眼睛紅,家長憂心是否罹患新冠肺炎,也分不清楚過敏性結膜炎或細菌造成的結膜炎。他說,開學後,小孩子過敏性結膜炎很常見,主要是容易癢、紅腫,且結膜出血,眼屎滿眼。若是病毒性的結膜炎,例如新冠肺炎屬於病毒的結膜炎,眼睛會大面積紅腫、充血很嚴重。陳瑩山提醒,小朋友要勤洗手,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病毒從眼睛侵入。有戴眼鏡的小朋友,要每天早晚以酒精擦拭消毒,也可以再戴淺色的太陽眼鏡多一層保護。因應疫情,陳瑩山提高看診的防護措施,病患必須先以酒精乾洗手消毒,他則戴上眼鏡和護目鏡雙層保護,使用儀器檢查時,也裝上塑膠片,降低雙方近距離接觸的危險,保護病人也保障醫師。
-
2020-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新冠肺炎 醫師:勿戴隱形眼鏡,眼鏡早晚消毒
明天就要開學,學校都嚴陣以待防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和學生,除了戴口罩和勤洗手,保護眼睛避免感染病毒一樣重要,建議不要戴隱形眼鏡,配戴眼鏡可作為護目鏡概念,有保護作用,另外眼鏡每天要清潔2次,多一層保護。陳瑩山解釋,粘膜可以保護器官,其中眼睛結膜是唯一裸露在外的粘膜,眼睛一打開保護力就消失,因此保護眼睛很重要。他建議民眾不要戴隱形眼鏡和角膜放大片,雖然隱形眼鏡可能每天清洗,但是外面的髒空氣例如PM2.5或病毒可能會沾在隱形眼鏡鏡片上,延長病菌在眼睛附著的時間,造成眼睛感染、發炎,會比較容易感染上結膜炎。陳瑩山最近發現,不少小朋友沒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但眼睛紅,家長憂心是否罹患新冠肺炎,更分不清楚過敏性結膜炎或細菌造成的結膜炎。他說,開學後,小孩子過敏性結膜炎很常見,主要是容易癢、紅腫,且結膜出血,眼屎滿眼。若是病毒性的結膜炎,例如新冠肺炎屬於病毒的結膜炎,眼睛會大面積的紅腫、充血很嚴重。他提醒,若發現有過敏性結膜炎可做四步驟:1 不要再揉眼睛。2 乾淨毛巾用塑膠袋捲起來冰敷眼睛幾分鐘。3 之前給醫師看過的眼藥水若放冰箱,期限不超過2個月可先點眼睛紓緩。4.馬上帶來看醫師專業看診。陳瑩山建議,小朋友勤洗手切記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讓眼睛有「空窗期」 成為病毒來源。如果有帶眼鏡的小朋友,更要每天早晚用酒精擦拭消毒,也可以再戴上淺色的太陽眼鏡多一層保護。因應新冠肺炎,陳瑩山近期看診也作了高規格防護,除了病患看診前必須用酒精乾洗手,陳瑩山也戴上眼鏡和護目鏡雙層保護,並且用儀器檢查時,也裝上塑膠片,隔絕雙方近距離接觸,保護病人也保障醫師。
-
2020-02-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酒精搶光改搶「花露水」消毒 專家憂:香精恐引皮膚過敏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台各地大鬧口罩、酒精荒,誇張的是,現在連「花露水」都賣到缺貨,有民眾認為,花露水內含75%的酒精,有殺菌效果。不過專家提醒,花露水內含有香精成分,大量使用的話恐造成過敏。根據《TVBS》報導,疫情肆虐造成人心惶惶,由於明星花露水標榜含有75%的酒精,符合殺菌標準,成為民眾搶購目標,不少人買不到消毒酒精,轉而購買花露水代替。據了解,老牌明星花露水在今年1月恢復生產,近期到賣場查看,根本找不到明星花露水商品,店員表示,之前有進花露水,進貨後就被掃光,「疫情關係買酒精買不到,就買這個啊」。明星化工總經理郭超表示,每日販售花露水數量為6000瓶,不過銷量卻遠遠大於工廠產能,目前還欠4000打家庭號的商品數量。高科大化材系教授林榮顯表示,75%到80%之間的酒精成分,殺菌率會比較高,若酒精含量約70%或更低,仍能有殺菌效果,只是較弱。林榮顯提醒,明星花露水內含化學香精,且大部分的香精都是合成的,在無法完全了解其成分前,直接用花霧水噴在人體上,恐怕會有皮膚紅腫、發癢、過敏等狀況。事實上,在2003年SARS期間,花露水就因為含有酒精成分熱銷,如今又因肺炎疫情影響,再度成為熱賣商品。不過明星花露水在今年重出江湖後,已將酒精濃度調降為71%,生產工廠自1月以來,已進口162公噸的酒精作為製材。
-
2020-02-12 該看哪科.兒科
台南出現首例腸病毒重症 2歲女童染病康復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今天公布,台南市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病患是北區的2歲女童,感染腸病毒71型,1月中旬發病,引起腦幹腦炎,治療後已康復出院。台南市政府衛生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北區1名2歲女童感染腸病毒71型,1月中旬發病後,手掌出現輕微紅疹,喉嚨紅腫,持續高燒,看診後返家突然抽搐,再被送醫,確診是腸病毒71型引起腦幹腦炎。這名女童經靜脈注射人類免疫球蛋白治療後,抽搐及高燒症狀明顯改善,目前已康復出院。衛生局人員表示,這名女童是台南市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也是全國第2例腸病毒重症患者。衛生局人員提醒,腸病毒雖未進入流行期,台南市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數也僅175人次,但社區仍可能有腸病毒71型零星個案出現,學校、教托育機構、補習班業者及家長應督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確實洗手,生病不上學。
-
2020-02-12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眼紅腫是染疫?2關鍵能分辨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全球疫情持續升溫,新冠肺炎吹哨者李文亮,因接診感染新冠肺炎的青光眼病患時被傳染,日前病情惡化而病逝。新冠肺炎已證實可透過「接觸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勤洗手能避免接觸感染風險,但民眾仍擔心眼科成為「疫區」,有病也不敢就診,眼科門診近期的就診量至少減少三成,其餘五官科也受影響。開業診所眼科醫師張朝凱表示,新冠肺炎造成人心惶惶,民眾即使沒有發燒或是上呼吸道症狀,發現眼睛紅,也懷疑自己罹患新冠肺炎,或是身旁的親友出現眼紅症狀,就想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眼科也被視為「疫區」,讓部分患者不敢就診。有分泌物嗎  顏色有玄機根據臨床觀察,新冠病毒患者有結膜炎症狀表現比率雖不高,且引發病情之輕重不一,有可能為單眼或雙眼發病,早期出現結膜充血,少量水樣、稀薄黏液樣分泌物,偶見小片狀結膜下出血;重症患者則有出現嚴重結膜充血、水腫,雖然目前少見以結膜炎為首診的新冠病毒患者。但張朝凱解釋,眼睛紅腫,未必就是新冠肺炎,一般來說,眼睛不適分為「非感染性」及「感染性」,分辨兩者最簡易的方式為是否有分泌物,出現分泌物,多數都是感染引起,感染原因也分為兩種,細菌性、病毒性;細菌感染造成的眼紅不適,分泌物會呈現黃綠色、病毒感染分泌物呈現透明。結膜下出血 也會眼紅紅張朝凱表示,新冠肺炎可透過接觸感染,若不幸新冠病毒接觸到眼睛黏膜,分泌物可能屬於透明,但仍需經由專業醫師評估。至於非感染性導致的眼紅不適,患者不會有分泌物,但通常會癢,另一種非感染性的原因,像是隱形眼鏡戴太久結膜缺氧所致,長期缺氧會引發慢性結膜炎。眼紅還有一部分的患者屬於結膜下出血,眼白僅有一小片血塊,張朝凱說,多數結膜下出血的原因,可能有施力過度、火氣大、受傷等,通常無須擔心,結膜下出血就像是瘀青,人體會在二到三周內自行吸收,顏色會從血紅色轉為黃棕色後到完全消失。他呼籲,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為了避免接觸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結膜炎,出入公共場所應多洗手,不要共用衛生物品,最好不要揉眼睛。若單純長期或季節性眼睛紅癢、有異物感則是慢性過敏性結膜炎。其病因多半是細菌、灰塵等過敏原或體質引起,不會傳染,建議加強清潔衛生、定期清洗寢具及減少配戴隱形眼鏡。張朝凱提醒,別因為過度擔憂疫情,不敢就醫反而延誤病情,若是眼睛紅腫同時合併其他症狀如分泌物很多、視力模糊、痛等,一定要盡速就醫檢查,他也強調目前醫護人員、醫院皆會做好相關的防護,避免傳染,民眾無須擔憂。
-
2020-02-09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這病毒好毒,不要進來!
「你們的急診是怎麼搞的?我昨天進去只不過半天,就被隔壁床傳染上重感冒!」病人一進門診的診間,就雙手叉腰,對著我咆哮。「你不知道去急診就是要戴口罩的嗎?不戴本來就很容易被傳染。」「你們沒有人跟我說過,我怎麼會知道?」病人的聲音越來越大。「害我現在流鼻水鼻塞又咳嗽,比沒去急診時更難受。」我看了看他:「你想知道為什麼在急診會被傳染上感冒嗎?」「當然!看看你們醫院做的好事。」病人還是非常生氣。「因為你隔壁床的病人,跟你現在一模一樣,感冒了還不肯戴上口罩,就傳染給別人了。」「………」這些日子,口罩該到哪裡買,該怎麼戴,該使用哪一種口罩,多久該換,該不該禁止出口,產能夠不夠,價格該如何定……成了熱門話題,但對我來說,卻是惡夢重現,回到了那個不想面對的SARS年代。那時整個醫院都充滿肅殺的氣氛,沒人知道SARS會持續多久,會感染多少人,全國的防護器材都不夠,醫院之間相互爭奪醫療資源,手段盡出,甚至也聽說有同一家醫院的不同病房之間,為了器材的分配勾心鬥角,人心浮動。那時大家都擔心,怕被病人傳染上,繼而傳染給家人,幫病人插管的同仁,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只要防護器材出了差錯,或是作業一點點疏失,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自己的生命。當看到從和平醫院轉來的醫護同仁在生死中掙扎時,更是不捨與不忍。曾有被染上SARS的護理同仁,在隔離病房中,戴著高濃度的氧氣面罩,隔著玻璃,對著外面的醫護同仁一面喘,一面寫下「這病毒好毒,不要進來」的手板秀給外面的人看。每個穿著隔離衣進去的人,忍住盈眶的熱淚,卻又得故做淡定,悉心照護。她已經生病了,卻還念著其他的醫護人員,不願意有人為了照顧自己,而染上這個可怕的疾病,但她最終仍然不敵病魔。那時N95口罩供應吃緊,大家各顯神通,從不同管道拿到的每一枚都是寶貝。一個N95要支撐一整天,為了用更久,在N95外面再罩一個外科口罩,定期更換外面的外科口罩。N95口罩講究氣密,戴著說話時口型不能太大,也不能大笑,因為這些動作都會讓它漏風,影響到密閉性與保護力。但就因為它的講究氣密,讓我苦不堪言。SARS時草木皆兵,同仁都戴著N95看診,這時如果病人太多,反成了折磨。我的鼻子不好,當空氣不好或是濕氣太重時,就會打噴嚏流鼻水,每當戴上N95問診,不用十分鐘就會開始打噴嚏流鼻水,但這樣時口罩裡面的濕度就更大,惡性循環,沒多久就開始流眼淚,變得涕泗縱橫,真的是看診看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戴口罩的規矩,是盡量不要汙染到口罩,當N95口罩裡面積滿了我的鼻涕跟口水時,真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防護作用。我當時看門診,每十分鐘就得暫停,小心翼翼的洗手、摘口罩、擦眼淚、擦鼻涕、戴回潮溼的臭口罩、再罩上外科口罩、再洗手,這種日子,直到了SARS過去才畫上句點,那時戴口罩區域的皮膚,都已經紅腫破皮,長滿了青春痘。武漢新冠狀病毒疫情來襲,意味著可怕的日子又來臨,但為了保護自己跟他人,這一次我還是會跟大家一樣,好好的戴上我的口罩。
-
2020-01-22 科別.眼部
妙齡女天冷吃薑母鴨進補 針眼找上門
冬天少不了吃火鍋或進補,但要斟酌自己的身體狀況與體質,避免愈補愈糟糕。25歲廖女天冷與朋友聚餐吃薑母鴨,隔天右眼皮紅腫,無法戴隱形眼鏡,就醫檢查為針眼,擦藥膏並吃抗生素才恢復。廖女因為過年前工作多,壓力大又睡眠少,與朋友聚餐相約吃薑母鴨,希望進補讓手腳不會冰冷,但隔天發覺右眼皮怪怪的,起初以為是感冒未在意,沒想到越來越嚴重,再過一天赫然發現右眼皮竟然紅腫,完全沒辦法戴隱形眼鏡並化妝,趕緊請假到童綜合醫院眼科看診。經檢查發現廖女右眼皮因為皮脂腺被塞住,造成針眼,即是急性的眼瞼發炎,醫師開立外擦藥膏與口服抗生素,廖女回家照醫囑使用,3天後好轉,可以再戴上隱形眼鏡。童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沛仁表示,針眼發生主要是因為皮脂腺油脂分泌旺盛,分泌物過多阻塞眼瞼板腺,再加上細菌感染,造成眼瞼發炎;針眼發生時,眼瞼會出現紅、腫、熱、痛症狀,除了眼睛不舒服外,外觀上也會有所影響。陳沛仁說,過度疲勞、壓力、熬夜、油性膚質或用不乾淨的手搓揉眼睛等,都可能造成針眼,適逢春節假期,呼籲民眾應適量進補或食用油炸物,堅果類或巧克力等容易上火的食物也切勿一次吃太多,且不可應放假而熬夜造成內分泌失調,或讓眼睛過度疲勞,防止針眼找上門。
-
2020-01-19 科別.皮膚
令人畏懼的帶狀疱疹何時容易發作?這項因素是關鍵
老一輩的人常認為,長了皮蛇,最怕病灶擴大延伸,一旦在身體圍繞一圈,恐凶多吉少。果真如此嗎?皮蛇長一圈 不會小命不保高雄榮總高齡整合照護科主任周明岳表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風蛇」、「腰纏蛇」,光從字面上來看,就知道疾病相當恐怖險惡,令人畏懼。以往醫療水準較差,不瞭解帶狀疱疹成因,又缺乏抗病毒藥物,一旦長了皮蛇,神經抽痛,確實痛苦。如果範圍變大,或是病灶出現在眼窩、頭部、耳朵等重要器官附近,當然就有致命風險,且可能影響聽力、視力。至於皮蛇長了一圈,人就會死亡,周明岳指出,這是鄉野傳說,以前或許有人得了皮蛇,身體虛弱,病灶蔓延,最後死於其他合併症。但現在抗病毒藥物進步,只要確診後,立即用藥,就能大幅減輕疼痛及日後神經抽痛機率。水痘病毒再活化 沿神經節生長帶狀疱疹為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再度活化的表現。第一次感染時,引發水痘,痊癒之後,病毒並未消失,而是潛伏在脊髓神經節,如果身體免疫力變差,病毒再度活化、增生,就會引發帶狀疱疹。特別的是,病毒隨著感覺神經蔓延至皮膚表面,大部分出現在胸部、腰部、大腿等部位,順著神經節分布狀況而擴散。因為神經節為一段段,如果長出皮疹,模樣確實像是「皮蛇」、「腰纏蛇」。初期皮膚無異狀 常難以確診周明岳表示,帶狀疱疹一開始發作時,皮膚毫無症狀,但神經刺痛,相當不舒服。如果長在腰部,腰痠背痛,長在胸部,同樣劇痛,合併灼熱感,身體出現倦怠、頭痛、發燒等感冒症狀,但外表並無異狀。因此,不少患者還被另一半奚落,認為無病呻吟,假裝生病。俗話說,「最後看診的醫師最厲害」,周明岳認為,皮蛇病程發展,就相當符合這句俗語。如果病灶長在胸部、臀部,病情相對較輕微;如果是在眼窩、耳朵、生殖器等部位,則可能引發嚴重後遺症,不可不慎。例如,引發結膜炎、角膜炎,甚至導致失明,部分患者聽力受損,或是顏面神經麻痺。即使沒有上述後遺症,有些患者飽受神經痛之苦,有些人甚至持續數月、數年,期間產生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痛到憂鬱。疹長在哪裡 純粹機率問題至於皮蛇病灶位置為何會不一樣?周明岳說,「這純粹是運氣、機率。」剛好長在眼窩、耳朵的比率並不高,加上抗病毒藥物精進,因此,平均治療半個月後,大部分患者就能恢復正常。皮蛇患者大多體虛、免疫力較差,生病期間應該好好靜養休息,盡量不要外出。免疫力降低 隨時可能復發周明岳指出,許多人以為只有老年人會長皮蛇,其實門診收治不少年輕皮蛇患者,有大學生為了期末考趕報告而連續熬夜,以致免疫力變差,皮蛇上身。但因體力好、本錢夠,年輕皮蛇患者的病程明顯較短,來得快,好得也很快,且日後神經痛機率也明顯低於中老年人。但值得注意的是,長過皮蛇,並不會終身免疫,只要身體疲累,免疫力低下,仍可能復發。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提醒,盡量少熬夜、睡眠充足,飲食均衡,生活作息保持正常,並適度運動,紓解壓力,以及施打皮蛇疫苗,唯有保持良好免疫功能,才能避免再痛一次。接連感染 留意癌症或免疫疾病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許仲瑤也提醒,若不到四十歲忽然得到帶狀疱疹,或是感冒結束後接著發生帶狀疱疹,一個感染接著一個,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並不尋常,要小心可能有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等,導致免疫力下降,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詳細檢查。帶狀疱疹病程發作初期身體單側靠近胸椎或腰椎部位出現刺痛、痠麻或灼熱感。也可能出現倦怠、頭痛、發燒等感冒症狀。2-3天後皮膚出現紅疹,並進展為水泡。待水泡化膿後,逐漸結痂剝落。多數會自行痊癒,但長在眼窩、頭部、耳朵、生殖器等重要器官附近風險較高。有些人會留下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甚至持續數月、數年,期間產生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生活照護長皮蛇不能吃蛋?醫師:無稽之談家中有人得帶狀疱疹,該如何照顧?●水泡破掉怎麼辦?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指出,由於帶狀疱疹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建議家屬協助擦藥、清潔患部,如果水泡還沒破掉,可用溫清水洗澡,輕輕擦乾患部即可。如水泡破掉,則可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塗抹藥膏,避免碰到水,減少感染機率。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廖怡華表示,通常只要不用力壓,水泡不太會破掉,建議可用紗布稍微覆蓋,或使用痱子水,有收斂水泡的效果。若水泡很大,可請醫師在診間使用針頭將水泡吸乾,避免弄破水泡,造成續發性的感染。●飲食有沒有禁忌?在飲食上,病友應少吃容易發汗的辛辣食物,避免因為流汗導致皮疹水泡刺癢或紅腫。至於可不可以吃蛋?有一說,蛇愛吃蛋,罹病時吃蛋,會讓皮蛇變大,對此,蔡呈芳表示,這是無稽之談,沒有必要減少蛋白質攝取。
-
2020-01-18 新聞.健康知識+
身體哪些毛該留該除?專家教怎處理美觀又降傷害風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毛髮左右著人與人外觀直覺,不論眉毛、鼻毛、腋毛、手毛腳毛、陰毛,很多人都想修飾好看或完全除去,然而怎麼做比較好,怎麼樣處理不但好看,又能降低傷害風險,我們採訪了多位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眉毛:修眉小心不要劃破皮膚 飄眉要確保獨立器具 眉毛對外觀非常重要,修眉不只是女性,現在也很多男性也非常在意,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提醒,門診中有部分病患,因修眉時不小心割傷皮膚就醫,所以眉刀在使用時,一定要保持好角度與力道,減少皮膚外傷風險,眉刀也要維持乾淨,使用前用酒精稍微消毒,保持定期更換。 另一方面,不論是紋眉或飄眉,其實都是在眉毛皮膚刺青,將顏料直接打入皮膚,施作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因為一旦紋眉或飄眉,就不可能恢復原狀,必須到醫院接受雷射才有機會,並且接受施作時,一定要確認器具沒有共用,以免不必要的感染風險上身。鼻毛:鼻毛外露修剪就好不要拔 毛囊損傷容易有病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立昂表示,鼻毛在鼻腔內非常重要,千萬不可以亂拔,曾經有名女性就醫時,鼻子又紅又腫,檢查發現鼻前庭幾乎沒有鼻毛,詢問才發現案例無法忍受鼻毛,覺得很髒,所以自行不斷拔鼻毛,反而讓鼻子容易沾染大顆粒髒汙過敏,也會讓鼻子太乾燥而不舒服。 李立昂解釋,鼻毛是呼吸道最初步的過濾系統,可以阻隔較大的汙染物質,保持鼻腔內部潔淨,而且鼻毛囊能夠分泌油脂,維持鼻腔內部水分,經常拔鼻毛容易造成鼻毛囊損傷,油脂分泌減少,就容易造成不適;如果鼻毛露出影響外觀,最好用專用鼻毛刀適度修剪,不要用尖銳小剪刀,一不小心有可能受傷。腋毛:腋毛能減緩皮膚摩擦 刮除腋毛器具要乾淨 腋毛感覺作用不大,特別女性為了維持外觀好看,大多會選擇除去腋毛,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宮瑤解釋,目前有專家推測,人類有腋毛可能是為了減緩皮膚摩擦,人類直立行走後,雙臂自然下垂,形成了腋窩,腋下摩擦機會高,皮膚也相對脆弱,摩擦多了有可能發生損傷,有保護人體皮膚的作用。 朱宮瑤醫師提醒,大部分刮除腋毛的目的都是社交考量,如美觀因素及避免異味,但是使用的器具一定要注意潔淨。就像男生刮鬍子,難免在皮膚上引起細小傷口,如果除毛刀有鐵鏽或較多細菌,就很可能導致感染發炎。平時除毛刀最好保持乾燥,除毛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刀片有沒有髒汙,可先用酒精消毒,也要定期更換。手腳毛:手腳毛多是荷爾蒙作祟 刮手腳毛不會變粗變多 手毛與腳毛同樣因外觀因素,很多人都會想要剔除,為什麼有些人手腳毛茂盛,有些人則比較沒有困擾,朱宮瑤解釋,手毛和腳毛生長大部分與荷爾蒙分泌有關,尤其是男性荷爾蒙,所以男生的手腳毛通常比較多,部分女性可能因為荷爾蒙緣故,如罹患多囊卵巢症候群,會如同男士般手毛與腳毛比較多,或是服用荷爾蒙藥物、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胰島素阻抗症狀、高泌乳激素、庫欣氏症候群等,建議若有不明原因在該只有細毛或沒有毛髮處,忽然間長出毛髮,可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至於手毛與腳毛,有人會有越刮越粗的感覺,朱宮瑤則說,大部分的毛髮都是遠端比較細,接近毛囊端的根部會比較粗,而在刮除之後靠近毛根的毛髮本身就比較粗,所以會有刮完毛後變粗的錯覺。但如果選擇拔毛,由於拉扯容易讓毛囊與皮膚損傷或有傷口,有可能發生感染,所以比較不建議自行拔毛,嚴重者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假使有相關需求,最好請求醫師協助。陰毛:私密處皮膚薄嫩 修整陰毛小心不要受傷 陰毛可能對許多女性會是困擾,陰毛作用到底是什麼,該怎麼樣處理才好?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說,女性私密處皮膚較薄弱,長時間摩擦下容易受傷,陰毛就能當作緩衝,讓私密處與外界物質能有一定阻隔。 郭安妮提到,女性想要處理陰毛,大多數是為了美觀,在穿著泳衣或內褲時,如果陰毛不小心露出來,會讓人感到尷尬。所以有些女性會想要局部整理,將多餘陰毛剔除,因為私密處皮膚較薄弱,刮剃時一定要特別小心,不要刮傷皮膚,剃刀最好事先用酒精消毒,修整完剃刀務必清潔並保持乾燥,也要定期更換。 郭安妮補充,部分女性可能選擇全部拔除陰毛,可能利用蜜臘拔除,由於拔毛非常痛,特別在私密處,有時施作完可能會有些紅腫不適,如果發現皮膚異常,一定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平時私密處最好保持乾燥與減少摩擦,太過於緊貼身的褲子最好避免。延伸閱讀: 雷射除毛不擔心再長? 醫點名6種人不適做 毛囊炎易成蜂窩性組織炎
-
2020-01-17 科別.皮膚
燒燙傷怎麼辦?醫師:沒偏方!記住這點最重要
奇美醫學中心傷口照護中心傷口護理師魏秀慧指出,冬天圍爐有傳出燒燙傷的情況,常見的燒燙傷種類包括有溫度性燒燙傷、化學性燒燙傷、電燒燙傷,被火鍋熱液燒燙傷的情況屬於「溫度性燒燙傷」,「燒燙傷急救沒偏方,快沖冷水最重要」。魏秀慧表示,燒燙傷依皮膚受傷深度,可分為一度、淺二度、深二度、三度、四度;一度燒燙傷,傷及範圍為表皮層,皮膚出現紅腫、疼痛的現象,無水泡產生;淺二度燒燙傷,傷及部分真皮層,皮膚紅腫、長水泡、劇烈疼痛和灼熱感;深二度,傷及真皮深層,皮膚呈現淺紅色並長出白色大水泡,此期較無疼痛感;三度燒燙傷,傷及全層皮膚,呈現白色或乾硬的皮革狀;四度燒燙傷,損傷範圍為全皮層,且傷及皮下脂肪、肌肉和骨骼。魏秀慧說,一旦發生燒燙傷,不論傷口大小或嚴重程度,最重要的是「立刻沖冷水,讓皮膚快速溫和地降溫」,在冷水下沖15到30分鐘,可避免高溫持續停留在皮膚上,造成更嚴重的傷害;但切記勿以冰敷的方式來降溫,因為燒燙傷的皮膚組織較為敏感,反而容易發生凍傷。魏秀慧提醒,網路上建議的牙膏、白藥膏、小護士、神奇紫草膏、凡士林等產品,一旦覆蓋於皮膚上,反而會將「熱度」包覆住,減緩皮膚降溫的速度。加上這些物質黏著度較高,附著在燙傷傷口上較不易清除,換藥時反而容易感到疼痛。鹽水具有吸熱和高滲透壓的特性,有降溫效果,但皮膚一旦受傷,其預防水分流失的保護功能會喪失,這時如果浸泡鹽水或使用鹽水沖洗,反而容易因高滲透壓而導致體液流失。魏秀慧表示,一旦發生燒燙傷時,最正確的處理口訣為「沖、脫、泡、蓋、送」,「沖」在冷水下沖15到30分鐘後;「脫」輕輕脫掉覆蓋傷口的衣物;「泡」如果有燒焦的衣物黏在皮膚上必須去除,則須泡在水中15分鐘再小心去除衣物殘骸,如果傷口沒有衣物覆蓋,就不需泡在水裡;「蓋」傷口蓋上無菌紗布或乾淨毛巾;「送」注意保暖盡快送醫治療。
-
2020-01-17 新聞.健康知識+
接種流感疫苗反中鏢? 完全錯了!家醫科醫師解答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流感疫苗去年11月15日開打,但仍有許多民眾對於接種流感疫苗保持許多疑問,像是是否有副作用,或是接種後反而得到流感等;義大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昱彰指出,流感疫苗屬於高風險生物藥品,因此上市前都會先經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檢驗合格取得許可證才會正式上市,且食藥署也會嚴格把關每批疫苗品質和安全,民眾不需過於擔心。但接種疫苗後是否會產生副作用,其實疫苗與其他任何藥物一樣,皆有副作用風險可能,像是接種後注射部位出現疼痛及紅腫,少數人則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等全身性輕微反應;陳昱彰醫師表示,通常發生後1至2天就會自然恢復,除非仍未改善,或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建議應盡快就醫。陳昱彰醫師進一步解釋,部分民眾認為接種疫苗後反而易得流感,是錯誤觀念,可能與醫療院所屬於高傳染區域有關,其實流感疫苗屬於不活化疫苗,不會因接種後得了流感,反而會有效降低流感罹患率,即使不慎罹患流感,症狀也比一般人較輕微。疫苗不僅必須經溫度控管及逐批檢驗2道關卡,在運輸過程也得保持4℃左右,一旦超過設定範圍就會全部被銷毀,且每批疫苗也得需通過11種檢驗項目,唯有透過層層把關,才會提供給民眾使用;陳昱彰醫師強調,但接種疫苗仍無法完全杜絕疫苗上身,尤其當周邊的人都罹患流感時,恐提高感染率,因此呼籲符合條件者應盡快接種疫苗,才能真正提高保護力。(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老被身邊的人傳染感冒? 多吃10種食物提高身體免疫力 流感併發肺炎會要命! 感染科醫師:要做到這件事才能自保 
-
2020-01-17 科別.皮膚
出現這種「斑」竟提高癌症風險!醫師揭白斑可能帶來的5種可怕疾病
白斑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自體免疫、神經性影響等。目前學界盛行的理論,主要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自身黑色素細胞所造成的。這是因為早期的白斑病灶病理切片檢查,會發現有很多發炎細胞聚集及黑色素細胞減少的現象。近10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白斑的形成和免疫細胞CD8 T細胞、還有自體免疫抗體有關,因為自體免疫失調,造成免疫系統的發炎細胞攻擊自身的黑色素細胞,導致黑色素細胞的破壞消失。而部分局部白斑,只是因為調節型免疫細胞,把這群具有自體攻擊力的細胞困在局部,當這些調節型免疫細胞無法控制時,就會隨者血液擴散到身體各處;除了造成身體各處的白斑以外,也會造成其他器官像是甲狀腺的破壞。24歲的林小姐是上班族,19歲時在左手臂發現一塊白斑,隨著時間白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林小姐四處求醫但是白斑仍然持續擴散,而最近1年以來,林小姐開始出現關節疼痛、疲累的症狀,抽血檢查發現血紅素、白血球都是偏低的狀況,同時也有落髮的情形。 到我門診後,幫她檢測ANA自體免疫指數,發現除了白斑之外,她也同時罹患了紅斑性狼瘡。大規模的研究統計發現,白癜風合併紅斑性狼瘡的發生率大約5%。全身型和成人才發病的白斑症,容易伴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疾病,其他包括紅斑性狼瘡、圓禿、愛迪生症、惡性貧血、胰島素依存性糖尿病等。由於白斑發生與甲狀腺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較高,病人最好同時接受甲狀腺方面的檢查。對於全身型白斑病患,一般皮膚科醫師會建議抽血檢查,看是否有甲狀腺功能、自體免疫指數、血液異常,以排除與這些疾病同時存在的可能。白斑的「寇博納」現象患有白斑的人,小心不要受傷或是摩擦皮膚。這是因為皮膚在受傷的時候,會吸引免疫細胞來對抗外來細菌和修復傷口,如果是有白斑體質的人,也會吸引到攻擊黑色素的自體免疫細胞,造成受傷/摩擦部位白斑的形成;這種名為「寇博納」現象(Koebner phenomenon)。這種受傷部位發生原本皮膚疾病的情形並不少見,像是乾癬和一些自體免疫失調相關的皮膚炎也會看到。白癜風的臨床表現白癜風的病徵是在皮膚出現界線清楚、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斑塊。如果是全身型的白斑,常常會呈現對稱性分佈。每個人影響的範圍不一定。有些病人在白斑出現前,皮膚先經歷了紅腫發炎,如濕疹一樣;或是先有皮膚曬傷或受傷,病灶癒合之後才出現白斑。但更多時候,白斑是靜悄悄的出現在身體的某處,漸漸的變大,甚至東一塊西一塊擴散到身體各處才被發現。白癜風可以分成擴散期和穩定期,擴散期的時候,黑色素細胞受到攻擊,臨床會發現白斑迅速的變大,在短時間1-2周內擴散出去。白癜風的病程無法預測,有時候發病之後會穩定一段時間,再次受到刺激就會擴散出去,因此規則的追蹤是必要的。目前所有的治療都無法「根除」白癜風,只能夠穩定它。就好比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我們使用治療來穩定它,不讓它持續破壞身體,否則破壞到最後,就只能夠用移植的方式去修復組織。白癜風常會合併其他疾病的發生40歲的黃小姐,斷斷續續出現感冒和暈眩,後來開始出現視力模糊,伴隨著臉部白斑的出現,同時還感到耳鳴。她四處求醫卻查不出個所以然,甚至因為這些不典型的症狀而到身心科治療,懷疑自己是否因為白斑造成情緒不穩和焦慮症。到門診檢查時,發現黃小姐是罹患罕見的「原田氏症 Vogt- Koyonagi-Harada」; 她所出現的頭痛,眼睛、 聽力以及皮膚的白斑,都與這疾病相關。這主要是因為黑色素細胞都存在於這些器官,當免疫系統混亂的時候,會連帶攻擊到這些器官。大約20-30%白癜風會合併其他疾病的發生,我們稱之為「共病」。這些年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皮膚疾病和內科疾病有關。因此在診斷白斑的時候,必須做全身性的問診、抽血評估。根據一項臺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白斑病人比較容易罹患甲狀腺癌、淋巴癌和膀胱癌。但是最常見的還是甲狀腺異常,圓禿和紅斑性狼瘡。此外,很多白斑病人也合併焦慮症、憂鬱症和失眠,這些心理因素會影響到病程,在治療的時候不容忽視。延伸閱讀: 連醫院都在用!失智症專科醫師教你:每天「素描」15分鐘,預防失智、有效活化左右腦●書籍介紹黑斑白斑有話要說作者:黃昭瑜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19/10/01作者簡介/黃昭瑜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
2020-01-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自行服用止痛藥過敏 住院一個月
很多遊客喜歡到日本藥粧店掃貨藥品、保健食品,台中市28歲王姓粉領族長年經痛,曾就診、自行服用止痛藥起紅疹,連吃三天從日本藥妝店買的大廠牌止痛藥,全身50%皮膚出現紅腫、起水泡、過敏、發燒,險些引發敗血症,趕到醫院急診,才發現她對止痛藥成分過敏,住院一個後才出院。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提醒,民眾喜歡到日本藥粧店買藥品、保健食品,但含蒺藜、淫羊藿、纈草根等成分的膠囊錠狀產品,在國內被認定為中藥,攜帶入境有限量,民眾若不具藥商資格,上網販售違反藥事法,可裁罰3萬元到200萬元,情節嚴重者移送法辦,最重10年徒刑、併科1億元罰金。台中榮總藥師洪娟瑜說,這名28歲女患者曾就診,到藥局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後來又吃日本藥妝店買的止痛藥,起紅疹更明顯,連吃3天後,皮膚出現大水泡、紅腫、脫屑而且發燒,到台中榮總掛急診,經過皮膚切片、會診,確定是對止痛藥成分過敏。洪娟瑜說,消炎止痛藥不能亂吃,保健食品也可能與藥物交互作用出現不良反應,例如大蒜精與抗凝血藥物同時服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患者如果有服用保健食品,可帶到藥物諮詢室諮詢相關注意事項。洪娟瑜指出,民眾服用成藥後出現「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破」口腔潰瘍,「痛」喉嚨痛,「紅」眼睛紅腫、灼熱;「腫」眼睛、嘴唇腫;「燒」發燒等六大徵兆一種以上,應盡速就醫。
-
2020-01-14 科別.皮膚
腋毛、陰毛......身體這些毛該不該剃?醫師建議這麼做
毛髮左右著人與人外觀直覺,不論眉毛、鼻毛、腋毛、手毛腳毛、陰毛,很多人都想修飾好看或完全除去,然而怎麼做比較好,怎麼樣處理不但好看,又能降低傷害風險,我們採訪了多位醫生,為大家逐一解答。眉毛:修眉小心不要劃破皮膚 飄眉要確保獨立器具眉毛對外觀非常重要,修眉不只是女性,現在也很多男性也非常在意,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提醒,門診中有部分病患,因修眉時不小心割傷皮膚就醫,所以眉刀在使用時,一定要保持好角度與力道,減少皮膚外傷風險,眉刀也要維持乾淨,使用前用酒精稍微消毒,保持定期更換。另一方面,不論是紋眉或飄眉,其實都是在眉毛皮膚刺青,將顏料直接打入皮膚,施作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因為一旦紋眉或飄眉,就不可能恢復原狀,必須到醫院接受雷射才有機會,並且接受施作時,一定要確認器具沒有共用,以免不必要的感染風險上身。鼻毛:鼻毛外露修剪就好不要拔 毛囊損傷容易有病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立昂表示,鼻毛在鼻腔內非常重要,千萬不可以亂拔,曾經有名女性就醫時,鼻子又紅又腫,檢查發現鼻前庭幾乎沒有鼻毛,詢問才發現案例無法忍受鼻毛,覺得很髒,所以自行不斷拔鼻毛,反而讓鼻子容易沾染大顆粒髒汙過敏,也會讓鼻子太乾燥而不舒服。李立昂解釋,鼻毛是呼吸道最初步的過濾系統,可以阻隔較大的汙染物質,保持鼻腔內部潔淨,而且鼻毛囊能夠分泌油脂,維持鼻腔內部水分,經常拔鼻毛容易造成鼻毛囊損傷,油脂分泌減少,就容易造成不適;如果鼻毛露出影響外觀,最好用專用鼻毛刀適度修剪,不要用尖銳小剪刀,一不小心有可能受傷。腋毛:腋毛能減緩皮膚摩擦 刮除腋毛器具要乾淨腋毛感覺作用不大,特別女性為了維持外觀好看,大多會選擇除去腋毛,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宮瑤解釋,目前有專家推測,人類有腋毛可能是為了減緩皮膚摩擦,人類直立行走後,雙臂自然下垂,形成了腋窩,腋下摩擦機會高,皮膚也相對脆弱,摩擦多了有可能發生損傷,有保護人體皮膚的作用。朱宮瑤醫師提醒,大部分刮除腋毛的目的都是社交考量,如美觀因素及避免異味,但是使用的器具一定要注意潔淨。就像男生刮鬍子,難免在皮膚上引起細小傷口,如果除毛刀有鐵鏽或較多細菌,就很可能導致感染發炎。平時除毛刀最好保持乾燥,除毛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刀片有沒有髒汙,可先用酒精消毒,也要定期更換。手腳毛:手腳毛多是荷爾蒙作祟 刮手腳毛不會變粗變多手毛與腳毛同樣因外觀因素,很多人都會想要剔除,為什麼有些人手腳毛茂盛,有些人則比較沒有困擾,朱宮瑤解釋,手毛和腳毛生長大部分與荷爾蒙分泌有關,尤其是男性荷爾蒙,所以男生的手腳毛通常比較多,部分女性可能因為荷爾蒙緣故,如罹患多囊卵巢症候群,會如同男士般手毛與腳毛比較多,或是服用荷爾蒙藥物、腎上腺腫瘤、卵巢腫瘤、胰島素阻抗症狀、高泌乳激素、庫欣氏症候群等,建議若有不明原因在該只有細毛或沒有毛髮處,忽然間長出毛髮,可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至於手毛與腳毛,有人會有越刮越粗的感覺,朱宮瑤則說,大部分的毛髮都是遠端比較細,接近毛囊端的根部會比較粗,而在刮除之後靠近毛根的毛髮本身就比較粗,所以會有刮完毛後變粗的錯覺。但如果選擇拔毛,由於拉扯容易讓毛囊與皮膚損傷或有傷口,有可能發生感染,所以比較不建議自行拔毛,嚴重者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假使有相關需求,最好請求醫師協助。陰毛:私密處皮膚薄嫩 修整陰毛小心不要受傷陰毛可能對許多女性會是困擾,陰毛作用到底是什麼,該怎麼樣處理才好?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說,女性私密處皮膚較薄弱,長時間摩擦下容易受傷,陰毛就能當作緩衝,讓私密處與外界物質能有一定阻隔。郭安妮提到,女性想要處理陰毛,大多數是為了美觀,在穿著泳衣或內褲時,如果陰毛不小心露出來,會讓人感到尷尬。所以有些女性會想要局部整理,將多餘陰毛剔除,因為私密處皮膚較薄弱,刮剃時一定要特別小心,不要刮傷皮膚,剃刀最好事先用酒精消毒,修整完剃刀務必清潔並保持乾燥,也要定期更換。郭安妮補充,部分女性可能選擇全部拔除陰毛,可能利用蜜臘拔除,由於拔毛非常痛,特別在私密處,有時施作完可能會有些紅腫不適,如果發現皮膚異常,一定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平時私密處最好保持乾燥與減少摩擦,太過於緊貼身的褲子最好避免。★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1-13 癌症.其他癌症
頸部出現腫塊還不痛不癢?4前兆都是鼻咽癌警訊
43歲黃先生因工作壓力大,長年有抽菸習慣,去年洗澡時突發現右側頸部有一腫塊,合併鼻涕血絲,赴醫檢查果然確診鼻咽癌第四期,對肩扛家計的他來說有如晴天霹靂,所幸經適當前導性化學治療,及後續合併化放療等療程,腫瘤獲控制未擴散。 為什麼這麼年輕會染上癌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連銘渝表示,鼻咽癌是亞洲人特有的癌症,根據台灣國內最新統計,每年約有1600人左右發病,鼻咽癌佔男性癌症發生率之第12位,一般而言,男女比例約3比1。好發年齡為40至50歲,甚至會有2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至於發生原因乃多重原因構成,如家族病史包括遺傳因子、EB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如小時候常食用醃漬食物或鹹魚、抽菸或工作環境之空氣汙染長期刺激等有關。 連銘渝也指出,鼻咽癌早期常以頸部腫塊表現,無紅腫疼痛、但持續超過一個月以上的腫塊,必須高度懷疑鼻咽癌的可能;另外,患者也可能出現鼻部症狀,如鼻塞、鼻涕有膿或帶血絲,耳部症狀如單耳的耳鳴、聽力減退,神經症狀如單側頭痛、眼皮下垂、複視、臉麻、吞嚥困難等。 不過,除了少數病人在初期就發現遠端轉移,使病情較難控制外,鼻咽癌已非不可治癒的絕症,連銘渝說,即使是局部晚期的患者,經過正規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後,病人多數不但腫瘤病情能受到控制,甚至可以恢復原有的正常作息及工作;但治療後少數病人仍有可能復發,故五年內仍不可掉以輕心,務必定期回診追。 延伸閱讀: 壓力大到喘不過氣 多吃7種食物紓壓解鬱 斜更人生讓她不到45歲就更年期 婦產科醫師點出4關鍵因素 
-
2020-01-06 科別.耳鼻喉
嘴巴破洞免疫力下降惹禍 持續2周以上可能癌上身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好不容易連續熬夜把企劃案趕出來,或期末考結束,心中大石頭終於可以放下,才想要好好放鬆身心的隔天,嘴巴突然冒出大洞,痛到不能忍受,連講話都很困難。其實嘴巴破洞就是免疫力不足,口腔病毒趁機攻擊所導致,如果想要快點好,除了恢復正常作息與飲食外,盡快就醫用藥也可舒緩症狀。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英碩表示,大部分口內黏膜潰瘍,都是由皰疹病毒引起,這些病毒平時常駐在神經原周邊,由免疫細胞所抑制。但假使睡眠不足、壓力過大、飲食不正常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無法控制寄生病毒時,它們就會出來作祟,藉由攻擊細胞膜來大量繁殖。 徐英碩解釋,寄生在口腔的皰疹病毒繁殖會破壞黏膜的細胞膜,當口腔黏膜被破壞的越來越薄,潰瘍傷口也就出現,因紅腫熱痛多在神經複雜區域,所以不舒服感覺更強烈,大部分一般口腔潰瘍1個禮拜能夠慢慢好起來,如果痛到影響日常生活,醫生可以開立抗病毒藥物,但目前健保不給付,必須自費拿藥。 徐英碩提醒,口腔潰瘍雖然大多數是由皰疹病毒引起,但仍然有其他原因,如果是小孩子口腔潰瘍靠近喉嚨,不是在嘴唇周邊,就很可能是腸病毒,由於有引發重症危險,一定要快速就醫;另一方面,如果嘴巴單一潰瘍持續1周以上,若2周都還沒好,就要考慮是不是口腔癌,必須立刻就醫檢查。 徐英碩補充,大部分皰疹性口腔潰瘍,多是免疫力低下導致,如果想要預防,就是規律正常作息,讓免疫力能夠維持平穩,由於神經修復需要維生素B,所以需要時適時攝取;再適量補充維生素C,可以降低口腔潰瘍的風險。切記!如果發現口腔潰瘍長時間沒辦法癒合,就應該趕快就醫確認原因。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可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老伯嘴巴痛到難眠 一開口醫嚇傻:口腔、舌頭都潰爛了
-
2020-01-04 新聞.健康知識+
還在猶豫打不打流感疫苗? 3Q&A解決你的不安
2019年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延遲公布北半球疫苗選株決定,我國的流感疫苗自以往10月起開打,延至今年11月15日,但仍有民眾對接種流感疫苗感到不安。 為此,食藥署特地邀請義大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昱彰,在《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解答大家對於流感疫苗的疑問: 1、流感疫苗到底安不安全?流感疫苗因原料屬於生物來源,複雜度高,生產批次間具差異性,屬於高風險生物藥品,上市前需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經檢驗合格後才可取得許可證;上市後,食藥署亦嚴格把關每一批疫苗的品質和安全。疫苗進入市場前,必經溫度控管及逐批檢驗2道關卡,於儲存及運輸過程,保持在4℃左右,只要溫度超過設定範圍,整批疫苗就會被銷毀或退運,而且每批疫苗皆需通過11種檢驗項目,只要有一項不符合規定,整批疫苗亦會被銷毀,唯有通過層層把關,通通符合規定,才能提供給民眾使用。 2、擔心接種流感疫苗後的副作用疫苗與其他任何藥品一樣有可能造成副作用,包括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及紅腫,少數的人則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及紅疹等,ㄧ般會在發生後1-2天內會自然恢復。如果出現未預期嚴重不良反應或是症狀遲遲未改善等,請及早就醫治療。 3、聽說接種流感疫苗後反而得流感?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疫苗,絕不會讓接種疫苗的人因此得了流感。陳昱彰醫師說明,接種流感疫苗除了降低流感罹患率,萬一還是被傳染得了流感,也能降低嚴重性。至於民眾覺得接種疫苗後反而易得流感,可能與醫療院所本來就是高傳染區域有關,所以到醫院診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 最後,陳昱彰提醒,接種流感疫苗雖可以降低罹患率,卻無法完全杜絕。當你施打疫苗後,周遭的人並未施打,萬一周邊的人都罹患流感時,你也難以倖免,唯有越多人接種疫苗,形成群體防護效應,才能提高流感疫苗保護功效。 延伸閱讀: 「這個病毒」最愛湊熱鬧! 歲末年終狂歡小心它正蠢蠢欲動 流感疫苗開打! 3情形應評估後再接種 
-
2020-01-04 新聞.健康知識+
年前大掃除NG姿勢讓你全身酸痛!醫教預防小訣竅
居家環境清潔常需要爬上爬下,對於平常勞動較少的人來說,真的是件超級苦差事。像是要打掃天花板或高處角落,甚至是粉刷等等,除了手得舉高之外,頸部也會受影響;或是刷洗廚具、窗戶、被單等物品,如果清掃姿勢NG,再加上用力不當,就可能造成肌肉勞損而導致酸痛,每年大掃除勞損症狀的排行榜有哪些?長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羅民萱剖析如下: 勞損症狀1:肩頸疼痛◎肩頸好酸痛,手也開始麻就羅民萱的觀察,肩頸疼痛是每到年節掃除時,婆婆媽媽們最常見的勞損症狀。因為大掃除時,長時間低頭整理或刷洗,容易造成上斜方肌的緊繃疼痛,若是合併頸椎椎間盤突出者,更可能伴隨著神經壓迫,而產生手麻的感覺,除了需藉由復健來治療,也必須改變姿勢,才能真正改善疼痛。 預防小訣竅:髖屈代替低頭、平視好輕鬆 :  如果要整理的東西位於低處,建議可利用髖部屈曲,身體和脖子維持一直線,代替低頭彎腰;或是拿個椅子坐下來,把需要整理的目標物,放在目光可平視的位置。尤其是頸椎前伸這種類似「烏龜頸」的姿勢,會使得頸椎壓力變成原本的數倍之多。 羅民萱指出,光是隨時注意自己頸椎的姿勢,就能有效避免肩頸疼痛,如果已經疼痛難耐,甚至出現手臂的酸麻,就得搭配復健的熱敷電療、牽引、運動伸展等項目,甚至是施以增生注射治療,才能即時對症處置。 ◎肩膀夾擊,上抬就痛!?「肩膀夾擊症候群」也是年節掃除時常見的肩部疼痛問題。羅民萱解釋,「主要是因為清潔時,肩膀重複外展抬高,例如準備年菜時,抬著平底鍋炒菜的動作,容易造成肩峰與旋轉肌袖肌腱的反覆摩擦、夾擊,進而導致肌腱疼痛發炎。肩膀高舉過頭的動作,也是造成肩膀夾擊的危險因子,例如掃除時,整理比較高的櫥櫃、天花板或是擦洗窗戶玻璃、取下高處的重物等。」 預防小訣竅:手肘垂放兩邊,避免高舉過頭 :   針對肩膀夾擊症候群,羅民萱建議,可以讓手肘儘量靠近身體兩側,再做大掃除等家務,避免肩膀手肘重複外展抬高;當拿高處物品時,則建議踩在穩固的椅子上再取用,避免肩膀手肘高舉過頭的動作。勞損症狀2:手部問題◎手指麻,手肘痛:腕隧道症候群及肘部問題大掃除症候群的第二個常見疼痛部位就是手部,羅民萱表示,「大家耳熟能詳的『腕隧道症候群』,好發在過度使用手腕者身上,由於發炎或沾黏造成手腕的正中神經壓迫,導致手指一到四指的麻痛。」 另外,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雖然痛的位置在手肘外側和內側,實際原因卻和手腕的過度使用有關。網球肘是手腕過度使用翹手腕的動作,如網球的反手拍;而高爾夫球肘則是反覆手腕下壓,如打高爾夫球的姿勢。由於控制手腕的肌腱附著於肘關節處,進而導致此處的肌肉發炎或疼痛,都可能在大掃除期間加劇。 預防小訣竅:手腕持平放鬆,配戴副木舒緩 :   由於這三種疼痛都與手腕過度使用有關,所以,除了打掃時,盡可能讓手腕維持平放伸直,與手臂維持一直線的姿勢外,還要避免長時間彎折或負重;清掃完之後,可以利用伸展和熱敷休息等方式,來幫助手腕放鬆。 羅民萱提醒,「如果已經感覺疼痛,甚至是手麻,建議儘速至復健科治療,可搭配『副木』把手腕固定在正確姿勢,以舒緩被壓迫的神經,對改善腕隧道症候群很有幫助;也建議使用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增生注射』,可使正中神經和旁邊的組織分離,並能解除壓迫,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式。」 ◎拇指痛,手指打不開:媽媽手、板機指大家都聽過的媽媽手,這可不只是新手媽媽的專利!羅民萱表示,媽媽手主要症狀是在拇指靠近手腕處的疼痛,通常跟拇指過度的外展或反覆使用有關,例如擰毛巾、洗衣服或用拇指滑手機等。 至於板機指則是一種手指劍鞘的發炎,當過度使用手指,造成手指肌腱和劍鞘滑車反覆摩擦後的沾黏腫脹,使得手指變得卡卡的,握拳後要聽到咖」的一聲,手指才會彈開,就像扣板機一樣。 「如果已經產生板機指,就應該要休息並熱敷按摩,適度幫手指拉筋伸展,程度嚴重者應考慮超音波導引注射了。」羅民萱提醒。 預防小訣竅:避免手指小關節反覆抓握,多用手臂和身體力量帶動 :   要避免拇指過度外展、張大,並減少反覆使用單一小關節出力,可以善用洗衣機、脫水機、掃地機器人等,適度取代一些手部要很出力的家務,可別凡事都親力親為。 如果堅持一定要親手擦地,不妨盡量使用手臂和身體的力量,去帶動擦拭的動作,或改以整個手掌施力,就能避免過度傷害。勞損症狀3:腰酸背痛,腳也麻很多人常會在大掃除期間不小心閃到腰,感覺像是肌肉拉傷,但也有可能已經造成腰椎椎間盤突出了。羅民萱解釋,突然性的彎腰及負重,可能因為瞬間用力時,導致椎間盤突出或破裂,如果剛好壓迫到附近腰薦椎的神經,還可能伴隨麻痛,一路從屁股到大腿、小腿或足底,導致坐骨神經痛而坐立難安。 如果已經有椎間盤突出的人,打掃時更要注意避免彎腰的動作,平常也最好不要坐矮椅子。應尋求復健科醫師,接受更詳盡的檢查,進行儀器復健、牽引與核心肌群的訓練。那麼自己有空就去拉拉單槓可以嗎?羅民萱特別提醒,很多有腰椎疼痛問題的人,會想藉由拉單槓伸展舒緩脊椎,建議還是要諮詢專業醫師,指導正確的伸展動作,或使用儀器牽引治療,才不會拉到不該拉的部位,反而造成肩膀及旋轉肌袖的受傷。 預防小訣竅:用蹲姿搬重物、弓箭步打掃 :   大掃除搬重物時,不要直接彎腰負重,因為力矩變長,會使得腰椎負荷變成原本的數倍,千萬要盡量避免。建議可利用上身保持直立的蹲姿,將重物靠近身體之後,再用身體和大腿的力氣站起來,亦可用弓箭步的方式蹲下後再搬重物。 此外,也要避免一直彎腰掃地,羅民萱建議,不妨改以弓箭步掃地,就能減輕腰背的負擔。 勞損症狀4:膝關節疼痛大掃除時,婆婆媽媽們常蹲著洗東西、跪著擦地板等動作,羅民萱提醒,「膝關節於蹲跪姿之下,所承受的壓力會比上下樓梯、跑步登山來得大很多。」長時間使用蹲、跪姿擦地板,是非常傷膝蓋的行為。跪姿也可能造成膝蓋前方的滑囊發炎,導致局部膝蓋產生紅腫熱痛的狀況,又被稱為「女傭膝」 ( h o u s e m a i d ´ sknee)。 預防小訣竅:善用家事幫手,避免蹲跪姿 :   羅民萱建議辛苦的婆婆媽媽們,務必善用易操作的踩踏型拖把、吸塵器、掃拖地機器人等現代科技家事好幫手。不要再跪著擦地板,讓過勞的膝蓋變成女傭膝或退化膝,真的是得不償失。 只要正確處置,就能對症緩解羅民萱表示,針對以上骨關節、肌腱韌帶,甚至是神經壓迫造成的勞損和疼痛,只要正確處置,就能對症緩解。像是超音波導引注射增生療法,就是透過超音波導引,精準找到受損或發炎的位置,並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或自體血小板血漿(PRP)。 不同於傳統施打類固醇只是消炎止痛,這種增生療法可以幫助組織增生修復,達到治療的目的。再輔以正確姿勢和復健,即可有效改善,並能避免再度復發。 每到年底,居家清潔人員因為打掃工作造成的「職業傷害」問題也不可小覷!羅民萱分享,有位病患是從事鐘點清潔的工作,她的手麻症狀已經長達四年,由於農曆年前工作量增加,只要當天清掃工作一多,晚上還會麻到睡不著。」後來經過理學、神經及超音波檢查,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除了叮囑該病患調整打掃時的姿勢及動作外,也製作副木提供她睡覺時固定手腕姿勢,並且施以四次神經解套注射,同時搭配復健療程,才讓她困擾不已的手麻症狀逐漸改善。 羅民萱提醒,每到年節一忙起來就把自身體疼痛先擺在一邊的婆婆媽媽們,一旦掃除症候群上身,務必即時復健治療和了解正確的打掃姿勢,才能大痛化小、小痛化無,開心過個好年。延伸閱讀: 掌握6技巧,酸痛不上身 天然妙方,打掃廚房亮晶晶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
2019-12-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皮膚一直癢起來到底該怎麼辦?日名醫教你緊急止癢法
【文、圖/摘自蘋果屋《自己的皮膚自己救!》,作者豊田雅彦】皮膚一直癢起來,到底該怎麼辦?「嗚、好癢喔……」你是不是經常這樣一邊喊癢、一邊忍不住伸手去抓呢?就算努力實行肌活,難以忍受的癢感還是三不五時找上門,對吧?但只要抓傷皮膚,原本透過肌活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成果就會功虧一簣,萬一傷口愈抓愈深,還可能引發感染或產生其他皮膚疾病。要是「馬上就醫」對你來說有困難,不妨先試著將重點放在「立即止癢」。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緊急止癢的處理步驟,輕鬆擺平搔癢。說穿了,做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冷卻患部即可。將保冷劑或冰塊用乾淨的紗布或手帕包好,冰敷搔癢部位。如果手邊沒有冰塊或保冷劑,也可以把濕毛巾擰乾再輕壓患處,或是拿寶特瓶裝水冰敷。為什麼替患部降溫就能有效止癢?原因有以下兩點:‧血管遇冷收縮能降低周圍神經對「癢」的傳導速率,達到暫時止癢的效果‧溫度降低能抑制引起搔癢的細胞與發炎物質作用,暫緩人體對癢的感知要注意的是,別讓冰塊或保冷劑直接接觸肌膚,因為這樣有可能會傷害到表皮與皮下組織。也不要冰敷太久。因為冰敷時間過長,血管反而會急速擴張、讓搔癢不減反增。依照美國皮膚科學會指示,冰敷時間應控制在「5~10分鐘以內,或達到止癢效果即可。」同理,也可以搭配薄荷油有效止癢,因為瞬間清涼感能讓人暫時忘卻難耐的搔癢。不過,這方法無法達到與上述冰敷抑制發炎物質與細胞作用的相同效果,稍嫌不足。嚴禁自行判斷、貿然擦藥患部冷卻、搔癢也止住之後,還是要記得前往皮膚科看診。尤其若是慢性搔癢或嚴重發炎,更務必請皮膚專科醫師診斷是否為濕疹、帶狀皰疹、尋麻疹、乾癬等皮膚疾病,甚至應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為白癬(足癬、股癬、頭部白癬等)及疥癬之類的感染病症。肌膚搔癢的成因很多,也可能出自多重因素交互作用。所以,也許患者以為自己「只是被蟲子咬了」,但實際原因往往出人意料之外;而且,大多時候不是找不到原因,就是難以聯想到其中的關聯性。也因此,若自行貿然判斷又處理不當,只會加速病情惡化、誘發其他症狀,相當危險。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不要未經醫師許可隨便使用坊間的藥膏,這點務必切記。「反正先擦點東西再說吧!」越擦越癢的失敗例子高達九成!我曾遇過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就是因為自行處理不慎導致症狀惡化。他在某天整理完庭院後,忽然感到脖子與手臂一陣搔癢。由於過去只要類似狀況發生,塗個萬用藥膏就沒事了,所以這回他也比照辦理。不料,這次卻完全行不通。不只患處奇癢無比,皮膚還出現紅腫發炎,連洗澡碰到熱水都會引起陣陣刺痛。而睡覺時無意識的搔抓,更讓發炎範圍擴大至前胸、後背、腿部甚至遍及全身,每天癢不成眠,終於忍無可忍前來就診。診斷之後,我發現這位患者得了由植物引起的「植物性皮膚炎」,因此開立了消炎用的外用類固醇以及止癢用的抗組織胺口服藥給他。就診後第四天,他的搔癢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全身上下的濕疹與紅腫也在兩週後痊癒。看了上述例子,我希望各位不要重蹈覆轍。肌膚一發癢,還沒釐清原因就拿家裡的藥膏亂塗,這樣無法達到真正止癢效果。偶爾碰到剛好發揮藥效,或是身上的搔癢症狀恰巧屬於暫時性,所以癢感很快消退,但這些狀況通常是運氣成份居多。然而,很多人便因此掉以輕心,認為「以後皮膚一癢擦這個就沒事了!」事實上,這樣做很危險,因為我已經看過太多自行誤用皮膚藥導致症狀惡化、拖到緊要關頭才跑來皮膚科求診的例子。最常被拿來應急亂塗的就是OronineH軟膏(日本大塚製藥),也許就是因為它給消費者一種「萬用」的印象吧。然而,儘管其中所含的「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成分對割傷、擦傷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卻完全不能消炎止癢。而且,該項藥品的使用說明也有清楚標示:「不適用於濕疹(糜爛、起疹等)與蚊蟲叮咬症狀。」請大家務必詳讀之後再使用。
-
2019-12-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痠痛貼布也有中西醫區別 「新舊傷」是選擇使用的依據
合作撰寫:好痛痛 (粉絲頁點此連結)蔡育霖復健科醫師 (專欄點此連結) (粉絲頁點此連結)痠痛貼布在台灣大概是僅次於口服止痛消炎藥物之外,最多人選擇的舒緩肌肉骨骼酸痛的方法。不只一般藥局買得到,在醫院、診所也是常見的處方。在醫療院所有專業的醫療人員幫你判斷是否使用痠痛貼布以及哪一種貼布以外,當你需要自行購買時,你知道怎麼選酸痛貼布嗎?本篇上集將介紹貼布的使用原則、西醫貼布的挑選方式、中醫貼布的挑選方式。下集將介紹西醫貼布的成分細節,以及中醫貼布、外敷藥的成分細節。中西醫酸痛貼布、外敷藥的大原則1, 貼布裡含有消炎止痛藥,因此要注意用量。不管你用貼的、用擦的、還是用噴的,請每次只選擇使用一種藥物,避免用藥過量。另外應避免大面積貼貼布,建議單一部位貼布一天不貼超過2次!2, 皮膚有傷口的地方應避免使用貼布。3, 如果對痠痛貼布成分產生紅疹過敏,建議停止使用,趕緊找醫師詢問。4, 痠痛貼布中的止痛成份是經過皮膚吸收的,由於皮膚在不透氣狀況下容易產生紅腫癢的現象,所以建議不要貼太久。5, 若痠痛症狀已經緩解,就應該停止貼貼布,避免過度依賴。6, 如果孕婦、兒童需使用痠痛貼布,建議先經醫師評估過後,挑選使用成分較為單純的西藥貼布,副作用的風險較低。7, 自行購買外用酸痛貼布時,請注意是否為檢驗合格、合法的貼布!! 西醫痠痛貼布:依照酸痛的類型來選擇粗略的說酸痛貼布是靠著上面的非類固醇止痛藥來幫你消炎止痛。所以如果你的疼痛、痠痛有發炎的症狀,這樣消炎止痛的效果比較好,例如肌肉拉傷、肌肉挫傷(撞傷)、跌打損傷等等,剛受傷不久,且症狀輕微,可以先自行買痠痛貼布處理一下。假如你是久坐引起的腰痠背痛、或是心因性疼痛、長期的肩頸痠痛等等。因為這些疼痛和發炎比較沒關係,所以使用酸痛貼布效果可能就不顯著。我們會建議你改變生活習慣、舒展身體、養成運動習慣來改善慢性疼痛的問題。如果狀況嚴重的時候,可以尋找慢性疼痛專長的復健科、物理治療所、甚至是疼痛科。簡單說西醫的貼布適合急性期的痠痛。酸痛貼布的材質油性貼布比較薄、比較黏,但是使用有機溶劑所以比較容易引起過敏。水性貼布比較厚、比較不黏,比較容易脫落,但比較不會引起過敏。如何挑選中醫貼布與外敷藥和西醫一樣的地方是,中醫的貼布與外敷藥大方向上也是用新傷時期、新傷後期(含陳年舊傷與疼痛)來分類。不同的是,中醫對於不同時期的受傷與疼痛皆有貼布與外敷藥可使用,使用的藥材不同來達到不同效果。治療原則是以中醫辨證論治為基礎將,同時考慮局部與整體,實施內外兼治。為了尊重中醫的用詞與脈絡,以下不修改原稿太多。新傷初期(1-2週):因為此時的筋骨脈絡損傷有血離經脈、瘀積不散、氣血凝滯、經絡受阻等症頭,所以會先採取行氣消瘀與消腫止痛方法。貼布方面使用的是「涼性貼布」,裡頭含有冬綠油與薄荷腦,冬綠油含水楊酸鹽,有消炎止痛的效果;薄荷腦則可通過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來產生發汗來達到清熱與緩解疼痛之作用。外敷藥可使用三黃敷藥、消瘀止痛藥膏或使用痠痛貼布及水性藥布;當紅熱甚時可運用清熱較強之四黃散與清營退腫膏。如果腫痛不嚴重,或已經初步消腫者,可用舒筋活血類藥膏,如萬花油、青草膏、茴香酒等局部抹擦。新傷後期(2週後)及陳年舊傷、舊痛:這時候瘀腫都消得差不多了,瘀斑黃褐,疼痛、功能障礙逐漸好轉。一般3至5週可康復。新傷後期與舊傷、陳年疼痛較適宜以溫經行氣的方式來治療,例如使用「熱感藥布」,成分除了有冬綠油外,多半也添加了辣椒素、川烏及骨碎補,能在張貼後讓皮膚會產生溫熱感。外敷藥可使用寶珍膏、萬應膏;也可運用損傷洗方、八仙逍遙湯、海桐皮湯熏洗四肢。再次提醒一下,由於中醫的貼布與外敷藥成分相較之下複雜些,所以如果孕婦、幼兒需要使用痠痛貼布的話,會建議先詢問過醫師、藥師,也可選擇成分較單純的西藥貼布。最後幫大家複習一下酸痛貼布購買與使用重點:1, 西醫的貼布適合用在急性的受傷、痠痛。舊傷、慢性疼痛效果不佳。2, 油性比較薄、黏,但比較容易過敏。水性比較厚、不粘,但比較不會過敏。3, 中醫新傷初期適合涼感貼布,新傷後期與舊傷、老疼痛適合熱感藥布。4, 一次貼一種就好,不要大面積貼,也不要一個部位一天貼超過兩次。5, 皮膚有不舒服就馬上停止,去問醫生。6, 不要貼太久,狀況好轉後就應該停止使用痠痛貼布。7, 兒童、孕婦使用前貼布前先問過醫生。8, 請買合格、合法的酸痛貼布。好痛痛代替蔡育霖醫師請大家慎選貼布,選錯沒效浪費錢小事,藥劑過量、紅腫、過敏、用到非法產品就GG惹。參考資料:1.Simon Haroutiunian, MSc, Daniel A. Drennan,MD, and Arthur G. Lipman, PharmD. Topical NSAID Therapy for Musculoskeletal Pain. Pain Medicine 2010; 11: 535–5492.K.S. Ong, DDS, PhD; P. Lirk, MD; C.H. Tan, MD, PhD; and R.A. Seymour, DDS, PhD. An Evidence-Based Update o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Clinical Medicine & Research 2007; Volume 5, Number 1: 19-343.承啟版中醫傷科學‧岑澤波/編著4.中醫傷骨科外用膏藥回顧,中醫骨傷科醫學雜誌,台灣,2004;3:27-33‧江宛蓉、羅明江、周正邦、何裕鈞、莊健煜、楊哲彥本文獲「好痛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2-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幼童也可貼!中醫三九貼 改善虛寒過敏體質
國小高年級的林姓學童,從小就是過敏性體質,只要天冷「鼻水就像水龍頭一樣留不停」,每天衛生紙不離身,後來求診中醫,接受夏季三伏貼與內服中藥治療後,鼻過敏症狀改善許多,去年冬季也進行了三九貼的治療,讓呼吸道症狀控制得更為良好。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鄒曉玲指出,中醫學認為人體和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把握特定節氣在身體相應治療部位進行中藥穴位貼敷,達到治療與預防保健的效果,即是大家常聽到的「夏季三伏貼」與「冬季三九貼」。冬季是整年度最冷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在這段期間常感覺活動力下降、血液循環不良等,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許多過敏性鼻炎或氣喘患者的症狀常在冬季變嚴重,這個時節身體最容易受寒,若平時體質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過敏、氣喘、腹瀉、關節疼痛或遺尿遺精等症狀。三九天是依照每年「冬至」次日開始算起,第一個九天稱「一九」,第二個九天稱「二九」,以此類推。「三九天灸」就是在三九天的時間配合使用麻黃、細辛、白芥子等辛散溫熱的中藥材,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可趨除寒邪並提高身體的抗病力,是傳統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鄒曉玲也提醒,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孩接受,但必須注意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九天灸治療,發燒和咽喉發炎等症狀必須痊癒後方可接受治療;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另外,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若皮膚起紅腫、搔癢,應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的消炎藥膏。
-
2019-12-27 科別.牙科
牙周病可能傳染 不可輕忽
50歲的蔡先生長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牙周長期不適,直到牙痛齒搖才求診牙醫,經過確診後為重度牙周病。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牙齒疾病,但經過醫師提醒前去醫院抽血檢查,才發現自己竟也罹患了糖尿病。醫師表示,牙周病不僅是牙齒疾病,可能還和其他慢性疾病有高度相關性,且牙周的致病細菌還可能傳染給家人和伴侶,不可輕忽。衛福部曾於2018年進行一項大型口腔研究,發現高達八成的台灣民眾罹患牙周病,但近半數以上民眾對於牙周病卻毫無自覺或是不處理,任其惡化。開業牙醫師賴柏超表示,牙周病的致病成因很多,主要是因為大量相關細菌繁殖積聚,大都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包括抽菸、熬夜、藥物、工作壓力、營養不良等。輕則可能出現牙齦紅腫發炎不適,嚴重可能因為牙周支持組織過度破壞,造成牙齒鬆動、移位甚至脫落。賴柏超表示,牙周病不能輕忽之處在於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高度相關。由於牙周病是牙周細菌造成發炎,糖尿病患者的末梢血液差,可能導致發炎擴大,導致牙周病感受性增加,而中重度牙周病患者罹患糖尿病及其慢性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增加。牙周病可能透過唾液傳染給家人及伴侶,一人得到牙周病,家中其他成員罹病機率也大幅增加。賴柏超提醒,若是家中有人罹患牙周病,除了患者本身要要尋求牙周病的治療外,其他成員最好也能定期接受洗牙與牙周病篩檢,並加強正確潔牙的習慣。
-
2019-12-26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27歲女慶生狂嗑5天火鍋 竟「急性痛風」發作
最近氣溫驟降,許多民眾都會吃火鍋暖身,台中市豐原區一名27歲潘姓女子,體重高達83公斤,一連吃了好幾天火鍋,未料導致左側大腳趾紅腫熱痛,甚至半夜痛到難以入眠,到衛福部豐原醫院就診發現,竟是急性痛風發作。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表示,痛風沒有分季節,但每年冬天卻是最多人求診,尤其天氣愈冷,急性痛風患者有增加趨勢,因為大家喜歡在冬天吃火鍋,卻不知道湯裡含有高含量的普林,當新陳代謝後成了尿酸,尿酸高時急性痛風也就容易發生。潘女雖沒有痛風家族史,卻因前陣子生日聚餐,與朋友們一連吃了5天火鍋慶生,造成尿酸值數高達8.7 ,一般女性6.5以下、男性7以下;潘女尿酸超過標準值,導致左側大腳趾紅腫又痛,急性痛風發作,經過藥物控制及飲食改善,痛風已獲控制。胡宗慶說,避免急性痛風發作,建議民眾吃火鍋時若想喝熱湯,可以先喝一開始煮的湯頭,因煮到後面火鍋料會愈加愈多,甚至肉片、海鮮也會一併加入鍋中,此時湯頭雖濃郁好喝,但普林含量也會增加,若持續喝湯,發生急性痛風的機率就會提高。
-
2019-12-26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關節紅腫熱痛持續兩周以上 小心得了這個棘手疾病
一名年約50歲的眼鏡行老闆,幾個月前膝蓋關節腫痛,四處求醫未找出病因,持續服用止痛藥,症狀卻惡化,痛到不良於行,得依靠輪椅代步。最後轉診至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透過藥物及生物製劑治療,病情才獲得控制。成大醫院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翁孟玉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中老年女性。由於免疫系統失控,攻擊自身關節滑膜造成關節紅、腫、熱、痛。若延誤就醫,關節嚴重變形,導致失能,甚至引發心血管、肺部病變等致命併發症。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症狀與其它關節炎、運動傷害、痛風類似,容易延誤就醫。翁孟玉提醒,若有關節對稱發炎、以及早上起床特別僵便、疼痛的「晨僵」現象,持續兩三周以上,最好到免疫風濕科就診,釐清病因。在治療上,翁孟玉說,第一線藥物為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以及抗風濕藥物等。若效果不彰或疾病來勢凶猛,則考慮生物製劑治療。目前生物製劑眾多,例如可以單獨使用、不需搭配口服藥物的生物製劑,醫師依照患者個別情況選擇用藥。翁孟玉以「從木棒變原子彈」來比喻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藥物的進步,療效顯著,且副作用低。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生物製劑,患者「達標治療」不是夢,只要依照醫囑治療,都有機會達到「幾乎感覺不到疾病存在」的目標。翁孟玉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停經後婦女,正好是骨鬆症高危險群,長期服用類固醇會加速骨質流失,骨折機率大增,一旦發生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不可不慎。
-
2019-12-25 新聞.健康知識+
喉嚨痛不等於感冒!一圖辨別4種「喉嚨痛」疾病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許多民眾開始有喉嚨痛急著到門診掛號,耳鼻喉科幾乎天天爆滿,甚至過半的患者有喉嚨痛的症狀,但偏偏「扁桃腺炎」、「喉嚨炎」、「流感」、「感冒」,四種都會有喉嚨痛、發燒,甚至有的病症會合併出現,醫生最常被問到的「我喉嚨痛是感冒嗎?還是流感?是扁桃腺發炎?」一早起床,發現吞下口水時有刺痛感,導致喝水、吃東西,甚至講話都受到影響,這樣情況許多人都經歷不少次,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覺得自己「是不是要感冒了」,覺得放著「一定會好」,但有些喉嚨痛的情形,其實沒這麼簡單,有可能是扁桃腺發炎,或是咽喉炎,放著不管的話嚴重起來還是有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扁桃腺炎與感冒最明顯的差異是「喉嚨劇痛」,甚至「吞嚥困難」,同時還會有頭痛、耳朵痛及頸淋巴結腫痛,但卻不會有鼻水、鼻涕,症狀急性期輕微,往往只有吞嚥疼痛或喉嚨異物感而已,但嚴重時頸淋巴結腫痛、頸部觸痛的症狀,患者可能扁桃腺化膿,連講話都會變得含糊不清,也有人是慢性扁桃腺炎,長期扁桃腺長期反覆發炎。北市聯合醫院耳鼻喉醫師余育霖指出,感冒、流感、扁桃腺炎、咽喉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病症,感冒有時不用吃藥也會好,症狀通常較輕微,患者多休息就有可能自行痊癒。但如果是扁桃腺要吃抗生素,有時候還會吃到類固醇。部分的患者初期可能先感冒,細菌再趁虛而入,引發成扁桃腺炎,也有可能是兩者同時發生,醫生會依照病症進行治療。只有喉嚨痛? 該怎麼辨別是哪種病 只是別以為單純「喉嚨痛」是小事而忽略,有時候扁桃腺腫得太大,阻礙鼻子的呼吸暢通,嚴重的可能腫大到阻塞上呼吸道,使病人呼吸困難甚至窒息。余育霖醫生指出,目前臨床近期就診的患者大多還是感冒,當然其中大多數都會伴隨喉嚨痛的症狀,也有可能再引發扁桃腺發炎的問題,因此他們會先辨別是細菌性還是病毒性感染。通常鏈球菌引起的細菌性扁桃腺炎多發生在兒童身上,少有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等感冒症狀。如果確定是需要投予抗生素治療10天。若是病毒性的咽炎扁桃腺炎只需症狀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如果你有只有喉嚨痛的症狀,初步要怎麼辨別? 醫生當然會就理學檢查,扁桃腺如果非常紅腫 又化膿,就是細菌感染扁桃腺,所以醫生們會仔細檢查發炎部位,但發生部位在咽喉就會是咽喉炎。 「喉嚨痛」吃的東西要注意!因為喉嚨痛,帶來劇烈的疼痛感,難以吞下食物,因此吃的東西要更加注意!可以選擇較軟及流質物品,以及食用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避免任何擾亂消化道、和免疫系統的食物,如下列:●常見的過敏原。如乳製品、麩質、大豆、貝類或茄科植物●含防腐劑和人工成分的加工食物●高含糖的精緻食品●太刺激性食物:炸物、麻辣鍋●抽菸也不適合另外醫生提醒,近期流感就診人次呈現上升趨勢,國內上週(12月8日至12月14日)急診類流感就有92,475人次,比起前一個星期提升21.2%,明顯上升外,併發重症病例數也上升,疾管局推估流感有可能進入流行期。因此許多民眾,在初期發現已經有「喉嚨痛」時,即早看醫生了解究竟是什麼疾病,避免病情惡化。延伸閱讀:流感、感冒分不清?一張表告訴你怎麼分!
-
2019-12-23 科別.兒科
孩子的長牙順序怎麼看?4大常見症狀這樣做
寶包萌發第一顆牙了嗎?一般來說,孩子在6~10個月左右就會先長出下門牙,接著是上門牙,依序則是側門齒、犬齒、第一臼齒、第二臼齒,大約在2~3歲時就會長完所有乳牙。但長牙時間仍因人而異,每個寶包的長牙速度不一,不必過於執著於時間及順序。可參考圖示的長牙順序,若順序差異很大,要考慮先天性遺傳疾病或缺牙,需進一步帶至牙科檢查。但若長牙順序不太一樣,最後也還是都長完,爸媽的重點要擺在有無好好刷牙。 另外,當孩子長牙後可能會發生以下情況,爸媽這時就要多費點心照顧喔!1. 牙齦疼痛有些寶包長牙時牙齦會疼痛、紅腫、腫脹,若情況嚴重或是孩子經常哭鬧不休,可請牙醫師開立藥膏。2. 喜歡咬東西因為長牙時會感到搔癢,孩子容易想咬東西,什麼都想放進嘴裡,這時可以給予固齒器或是較硬的蔬果棒,幫助按摩牙齦。3. 流口水長牙時剛好也是唾液腺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但因為吞嚥能力尚未成熟,所以容易流口水,爸媽可準備口水巾幫助擦拭。4. 煩躁不安由於長牙會引起搔癢或疼痛,寶包可能會因此煩躁、哭鬧不休,爸媽記得多給予呵護、擁抱,降低孩子的不安喔!另外部分爸媽常詢問長牙會不會發燒?答案是不會喔!發燒多為病菌感染引起,長牙則不會引起發燒,但有可能使體溫略微上升,不過幾乎不會超過38度C,所以別再誤會長牙囉!最後提醒爸媽,不論有沒有長牙,每天都要幫孩子做好口腔清潔,長牙前可用紗布沾開水將牙面擦乾淨;長牙後就要開始用有刷毛的乳牙牙刷刷牙,且記得長牙後就要去看牙科,進行第一次的口腔檢查。※本文由巫漢盟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寶包長牙了!長牙順序這樣看,常見症狀這樣做】
-
2019-12-23 該看哪科.皮膚
壞汗和好汗有區別!名醫教你用流汗解決皮膚3大問題
【文、圖/摘自蘋果屋《自己的皮膚自己救!》,作者豊田雅彦】用流汗幫肌膚解熱,有效解決三大問題「肌活②替肌膚降溫(冷卻)」這個步驟也與保濕密不可分。但,為什麼肌膚內部需要特別降溫呢?大家應該不陌生:發癢的肌膚多半呈現泛紅狀態,對吧?肌膚泛紅,就是肌膚正在「發熱」的現象;而發熱代表皮膚正處於發炎狀態,伴隨而來的症狀就是搔癢難耐。由此可知,只要讓肌膚冷卻,就能舒緩發炎、搔癢與紅腫的問題。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一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發炎、呈現發熱現象。這表示皮膚內部正處於灼熱的狀態。如果肌膚持續乾燥、缺水,熱氣就會一直悶在皮膚裡。但若這時給予充分的補水保濕,那麼,悶在肌底的熱就能被蒸散排出體外,不但能替肌膚解熱,還具止癢效果。正如同受潮的紙張起不了火,水潤的肌膚也不容易引起發炎。此外,維持肌膚潤澤,也有助外用藥滲透至肌膚底層,好處多多。所以,我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首要應以「保濕」來維持理想的肌膚狀態。只要實行肌活強化保濕,就能穩定膚況,而這也正是改善皮膚疾病、讓肌膚更加健康美麗的基本方針。流汗後保持清潔,是美肌的祕訣我常告訴我的病人「要多流『好汗』喔!」因為流對汗,對肌活的效果也有很大助益。但有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會跟我訴苦:「擠電車時全身狂冒汗,讓人渾身不舒服,皮膚也跟著癢起來!但車廂裡擠得要命,想抓也沒辦法……」。的確,因為壓力逼出的「黏膩壞汗」與運動後流完的「清爽好汗」,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汗。至於究竟如何才能多流後者這種「乾爽、潔淨的好汗」,亦正是美肌的關鍵所在。人的汗水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出於精神壓力的濕黏「壞汗」,例如冷汗、含有脂肪的油汗、手汗等。另一種則是在運動或入浴後,體溫上升、體內循環加速所排出的清爽又不黏膩「好汗」。這兩種汗的成分與pH值(標示液體酸鹼性的單位,中性為7)完全不同。好的汗水pH值會超過9,接近肥皂的弱酸性,99%的成分是水分,且具良好的洗淨效果,汗水本身也不會造成搔癢。由於汗水蒸發時,會一併帶走熱能、降低體溫,所以「好汗」對於肌膚來說有三大功用。首先是保濕,因為汗水能滋潤肌膚表層;其次是強化防護,因為當汗水與皮脂混合形成皮脂膜,便可有效抵擋細菌或過敏原侵害人體。最後一點,就是「肌活③維持肌膚潔淨(清潔)」的作用,也就是好汗能帶走肌膚表面的污垢。不過,流汗後切記要儘速清潔,因為健康的肌膚呈弱酸性,當pH值過高的汗水長時間覆蓋在肌膚上,會破壞原有的菌叢生態。此外,擱置的汗液也是細菌絕佳的養分來源,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例,它是存在於人體各部位的正常菌叢,但當它大量增生時,便有害人體,讓原本健康無恙的人,也變得容易感染食物中毒、肺炎、腸胃發炎或引起化膿感染等。「肌活③維持肌膚潔淨(清潔)」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常保持肌膚清爽潔淨。例如出汗後立刻沖澡、用水清潔容易發炎的部位並換上乾淨的衣物等。建議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能微微出汗的運動習慣,以便促進排出好汗,進而加速新陳代謝、使皮脂自然分泌,並讓汗水所形成的皮脂膜達到保護肌膚、提升肌膚滋潤度的功效。若是不常排汗,體溫或肌膚溫度容易上升,不僅會加劇發炎狀態,也容易導致肌膚乾燥、引起細菌感染,讓經皮毒有機可乘。所以,善用保濕產品固然重要,但若整天待在冷暖氣房又缺乏活動、完全不流汗,再怎麼保濕也沒辦法提升皮膚的狀況。
-
2019-12-20 科別.新陳代謝
治痛風不能光靠飲食 有患者脊椎結石癱瘓
據統計,台灣成人每百人有3人痛風,40歲以下病人不少。醫師提醒,民眾對痛風治療有迷思,以為發作再止痛或光靠控制飲食治療,但痛風可能致身體器官結石,甚至有人因此癱瘓。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今天舉行衛教記者會,推出由藝人邰智源主演的痛風衛教影片,點出民眾對痛風迷思,包含以為只要控制飲食就不會痛風、發作再吃止痛藥就好等錯誤觀念。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下午在記者會表示,台灣成人的痛風盛行率不低,統計發現,約每百人就有3人有痛風問題,尤其40歲以下病人不在少數,也有17、18歲就痛風發作的個案。痛風並不是單純「關節痛」的問題,若缺乏治療,還會引起其他器官疾病,如心血管、腎臟病變,甚至會引起勃起功能惡化因子,導致「不性福」。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說,痛風是體內過多的尿酸沉澱堆積導致的疾病,如果沉積在關節,就會導致關節炎;沉積在腎臟,就會導致腎臟疾病。肥胖、高血壓、藥物影響、基因、飲食、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疾病等,都可能導致尿酸過高及痛風。痛風發作時會造成患部紅腫熱痛,蔡文展說,痛風的取名相當傳神,有兩個特色,其一是痛風的痛非常的劇烈,患者可能會痛到坐立難安、不良於行,甚至是微風吹過都會刺痛;另一個意涵,痛風的痛「來去如風」,患者發作後會在24小時內痛到頂點,但就算不治療,3到7天內也會好。只是,蔡文展說,約有15%人在首次痛風發作後,此生不會再發作;但有85%的人會再度發作,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視尿酸高低而定。余光輝表示,身體的尿酸過高是警訊,如果長期忽視,尿酸可能持續累積在關節,形成痛風石。痛風石可能出現在手指關節、耳朵、皮下、軟骨,嚴重會導致關節變形、侵蝕骨頭。台灣甚至有些病人的痛風石出現在脊椎,導致四肢癱瘓而就醫。不過,蔡文展也坦言,有些病人很奇怪,一聽到罹患痛風,就只想用飲食或運動來改善,但這是錯誤觀念,飲食只能改善約2成的尿酸值,有些人整天吃東西像在吃草,結果尿酸只下降1mg/dL,幫助非常有限,還是得靠藥物治療才能真正控制。蔡文展表示,多數痛風病人可能在發病後還會再度發作,需要長期服藥控制,但有些病人很可能自以為尿酸降了就不需再服藥,就可能再復發。也有一些民眾是無症狀的高尿酸者,因健檢被發現,目前台灣的治療指引是建議,尿酸超過10mg/dL就應進行治療。余光輝表示,傳統治療高尿酸藥物可能有藥物過敏問題,造成患者的壓力,但新的藥物降低相關風險,且今年12月1日起,健保也有新的給付標準,患者只要按時服藥,就可降低尿酸值,且大幅減少痛風石面積。蔡文展提醒,過去治療痛風石只能開刀拿掉,但這是不對的,因看到的結石只是冰山一角,不只出現在關節,也可能出現在體內器官。患者可依醫師建議接受藥物治療,也有助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