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6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紅斑
共找到
342
筆 文章
-
-
2020-01-1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為什麼身體免疫力會下降?中醫認為跟這兩者有關
【文、圖/摘自幸福文化《特效中草藥足浴》,作者吳宏乾】增強免疫力「增強免疫力」可以算是搜尋網站上數一數二熱門的關鍵字,但免疫力究竟是什麼?免疫力可以說是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的統稱,在體內的功能不外乎是防禦、偵測外來的入侵者,諸如:細菌、病毒、過敏原等等,當免疫系統出現問題,人體健康必然也會亮起紅燈。但現代人由於事務繁忙,而且凡事要求效率的情形下,無論是飲食習慣、生理時鐘、運動等常常都違背自然規律,例如進食不規律、常常暴飲暴食、運動時間減少、工作壓力大、長期睡眠不足等等,很容易造成免疫力失去平衡。根據統計,台灣屬於感冒人口偏多的國家,這也是免疫力逐漸下滑的例證之一。影響免疫力的因素,除了基因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性別以及生活習慣。女性的免疫力通常低於男性,所以很多先天性免疫疾病,例如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流行病學上的患者都以女性偏多。排除性別因素,改善生活習慣便可以明顯地提升免疫力,平常多食用蔬菜水果、穀類、豆類等避免二次加工的食物,規律的適度運動,維持正常的睡眠,就可以讓免疫系統處在最佳狀態。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利用足浴來增加免疫力,當人體出現免疫力下降的情形,中醫認為這樣的狀況與「氣」和「虛」兩者息息相關。調氣型「百病皆生於氣」,「氣」是負責身體多項功能的能量載體,若「氣」流通不暢,身體機能便會下降。所以通過「調氣」的方式來疏通氣瘀,便可加強人體的免疫力。《增強免疫力》足浴配方柴胡 30 克夜交藤 30 克當歸30 克川楝子 30 克陳皮 30 克《增強免疫力》穴道按摩【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膝蓋下三寸。簡單的取穴法是以膝外眼處下量四橫指,小指下緣與脛骨前緣附近肌肉最豐厚處的交會處。【委中穴】位於膝蓋膕窩、膕橫紋的中點。取穴時我們可以屈膝或坐下,摸到膝蓋後方會有兩條大筋,大筋的中間即是委中穴。《增強免疫力》反射區按摩【肝臟反射區】位右腳四、五趾後方的肌肉突起後。【大腦反射區】位於雙腳大拇趾趾腹。【額竇反射區】位於雙腳五根腳趾的趾尖。【腦垂體反射區】位於雙腳大拇趾趾腹的中心點。調虛型在「虛」的方面,虛可以分成「表虛」和「裡虛」兩個部分。「表虛」指的是人體的衛氣不固,也就是體表的防禦功能減弱了,外部的邪氣便會輕易的影響人體,人就會變得容易感冒。而「裡虛」就是體內臟器變得虛弱,只要有一點點的外邪,身體的反應就會很大,不適症狀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更為明顯。故我們可以利用足浴來滋補臟器,藉此提高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足浴配方淫羊藿30 克白芍30 克丹參30 克當歸60 克《增強免疫力》穴道按摩【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上三寸。一般來說,我們可將四指併攏,小指下緣放在內踝尖的上方,食指上緣與脛骨後緣的交會點就是三陰交了。【太谿穴】位於足內踝後方的凹陷處,是內踝尖和阿基里斯腱連線的中點。《增強免疫力》反射區按摩【腎臟反射區】位在雙腳腳板彎曲時,產生的人字線後方區域。【脾反射區】位於左腳四、五趾後方的肌肉突起後,接近腳板二分之一處。【心反射區】位於左腳四、五趾後方的肌肉突起後。
-
2020-01-17 科別.皮膚
出現這種「斑」竟提高癌症風險!醫師揭白斑可能帶來的5種可怕疾病
白斑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自體免疫、神經性影響等。目前學界盛行的理論,主要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自身黑色素細胞所造成的。這是因為早期的白斑病灶病理切片檢查,會發現有很多發炎細胞聚集及黑色素細胞減少的現象。近10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白斑的形成和免疫細胞CD8 T細胞、還有自體免疫抗體有關,因為自體免疫失調,造成免疫系統的發炎細胞攻擊自身的黑色素細胞,導致黑色素細胞的破壞消失。而部分局部白斑,只是因為調節型免疫細胞,把這群具有自體攻擊力的細胞困在局部,當這些調節型免疫細胞無法控制時,就會隨者血液擴散到身體各處;除了造成身體各處的白斑以外,也會造成其他器官像是甲狀腺的破壞。24歲的林小姐是上班族,19歲時在左手臂發現一塊白斑,隨著時間白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林小姐四處求醫但是白斑仍然持續擴散,而最近1年以來,林小姐開始出現關節疼痛、疲累的症狀,抽血檢查發現血紅素、白血球都是偏低的狀況,同時也有落髮的情形。 到我門診後,幫她檢測ANA自體免疫指數,發現除了白斑之外,她也同時罹患了紅斑性狼瘡。大規模的研究統計發現,白癜風合併紅斑性狼瘡的發生率大約5%。全身型和成人才發病的白斑症,容易伴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疾病,其他包括紅斑性狼瘡、圓禿、愛迪生症、惡性貧血、胰島素依存性糖尿病等。由於白斑發生與甲狀腺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較高,病人最好同時接受甲狀腺方面的檢查。對於全身型白斑病患,一般皮膚科醫師會建議抽血檢查,看是否有甲狀腺功能、自體免疫指數、血液異常,以排除與這些疾病同時存在的可能。白斑的「寇博納」現象患有白斑的人,小心不要受傷或是摩擦皮膚。這是因為皮膚在受傷的時候,會吸引免疫細胞來對抗外來細菌和修復傷口,如果是有白斑體質的人,也會吸引到攻擊黑色素的自體免疫細胞,造成受傷/摩擦部位白斑的形成;這種名為「寇博納」現象(Koebner phenomenon)。這種受傷部位發生原本皮膚疾病的情形並不少見,像是乾癬和一些自體免疫失調相關的皮膚炎也會看到。白癜風的臨床表現白癜風的病徵是在皮膚出現界線清楚、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斑塊。如果是全身型的白斑,常常會呈現對稱性分佈。每個人影響的範圍不一定。有些病人在白斑出現前,皮膚先經歷了紅腫發炎,如濕疹一樣;或是先有皮膚曬傷或受傷,病灶癒合之後才出現白斑。但更多時候,白斑是靜悄悄的出現在身體的某處,漸漸的變大,甚至東一塊西一塊擴散到身體各處才被發現。白癜風可以分成擴散期和穩定期,擴散期的時候,黑色素細胞受到攻擊,臨床會發現白斑迅速的變大,在短時間1-2周內擴散出去。白癜風的病程無法預測,有時候發病之後會穩定一段時間,再次受到刺激就會擴散出去,因此規則的追蹤是必要的。目前所有的治療都無法「根除」白癜風,只能夠穩定它。就好比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我們使用治療來穩定它,不讓它持續破壞身體,否則破壞到最後,就只能夠用移植的方式去修復組織。白癜風常會合併其他疾病的發生40歲的黃小姐,斷斷續續出現感冒和暈眩,後來開始出現視力模糊,伴隨著臉部白斑的出現,同時還感到耳鳴。她四處求醫卻查不出個所以然,甚至因為這些不典型的症狀而到身心科治療,懷疑自己是否因為白斑造成情緒不穩和焦慮症。到門診檢查時,發現黃小姐是罹患罕見的「原田氏症 Vogt- Koyonagi-Harada」; 她所出現的頭痛,眼睛、 聽力以及皮膚的白斑,都與這疾病相關。這主要是因為黑色素細胞都存在於這些器官,當免疫系統混亂的時候,會連帶攻擊到這些器官。大約20-30%白癜風會合併其他疾病的發生,我們稱之為「共病」。這些年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皮膚疾病和內科疾病有關。因此在診斷白斑的時候,必須做全身性的問診、抽血評估。根據一項臺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白斑病人比較容易罹患甲狀腺癌、淋巴癌和膀胱癌。但是最常見的還是甲狀腺異常,圓禿和紅斑性狼瘡。此外,很多白斑病人也合併焦慮症、憂鬱症和失眠,這些心理因素會影響到病程,在治療的時候不容忽視。延伸閱讀: 連醫院都在用!失智症專科醫師教你:每天「素描」15分鐘,預防失智、有效活化左右腦●書籍介紹黑斑白斑有話要說作者:黃昭瑜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19/10/01作者簡介/黃昭瑜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
2020-01-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比每天刷牙更重要的事 牙膏含有這些成分可能影響健康
【文/選自本事出版社 《減塑排毒自救手冊》,作者大衛・辛振可】牙膏的真相良好的口腔衛生讓我發自內心自信微笑。我父親是牙齒矯正師。在我年紀還很小的時候,他就告訴我,牙齒和牙齦是一窺整體健康狀況的窗口。優秀的牙醫可以從口腔狀況發現疾病癥兆。牙齦發炎可能代表壓力太大,導致體內分泌太多皮質醇(cortisol);淡粉紅色的牙齦是貧血的徵兆;牙根時常感染,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發紅疼痛的話,可能是自我免疫疾病的預兆,像是紅斑性狼瘡或克隆氏症。慢性發炎與心臟方面的問題有關,而抗憂鬱和抗組織胺的藥物,則可能導致口乾舌燥及唾液分泌減少(唾液是牙齒的天然防護)。定期看牙醫及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是維持優良衛生和個人健康的必要條件。每天刷牙及使用牙線清潔齒縫,可抑制口中細菌,但如同大部分個人護理產品一樣,不是所有牙膏或漱口水都有效。買對牙膏除了滑手機之外,大部分人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刷牙。除了刷牙之外,我們也需留意牙膏的產品標示。許多牙膏含有「三氯沙」(triclosan),現在的洗手皂和沐浴乳已經禁止使用這種內分泌干擾物質,但在部分牙膏和其他個人護理用品中,仍可發現其蹤影。一般牙膏會添加「氟化物」(fluoride),為的是強化牙齒健康及控制口腔酸度,但切勿吞下肚。這種物質會隨著時間在體內累積,且與神經和內分泌失調等症狀有關。務必留意「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許多個人護理用品都會使用這種礦物油,有時候牙膏也會添加這種成分做為界面活性劑,讓牙膏更方便使用。防凍劑和飛機防冰裝置也會使用這種礦物油,想必你絕對不想吃進這種物質。牙齒美白產品或許可讓笑容看起來更迷人,但時常含有鉛和其他重金屬成分。牙膏會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促進起泡,但此成分可能造成口腔潰瘍、壞口氣,也可能引發過敏。如果你堅持使用內含氟化物或其他非有機成分的產品,請務必以清水漱口二至三次,盡可能洗去口中殘留的化學物質。許多個人護理用品(包括牙膏)含有促進口感和增添色澤的添加劑,例如塑膠微粒,這在商品上最常標示為「聚乙烯」(polyethylene, PE)。消費者時常忽視這種細小顆粒,但它很容易卡在牙齦堆積細菌,進而可能引發牙齦炎。如同稍早之前討論水資源一樣,這些塑膠微粒不僅對你的身體有害,對環境也一無是處,最後甚至會侵入水源區,不僅會被魚類誤以為是食物,塑膠微粒也會像海綿一樣吸收農藥和重金屬。若能使用有機牙膏最好。健康食品商店,甚至部分藥局都有販售Tom’s of Maine和Dr. Brite的牙膏。我最近使用的牙膏是Davids,此品牌使用最高品質的製造成分,不含氟化物及硫酸鹽,且採用永續包裝。選擇理想的牙刷牙刷類型是另一個重要抉擇。如果一定要使用塑膠製的牙刷,務必確認握把和刷頭不含雙酚A(BPA)、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和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等成分。我的建議是購買刷毛以天然材質製成的牙刷。刷洗舌頭有一天,牙醫指出我的舌頭很白,並說:「看見了嗎?那都是細菌,會造成蛀牙。」直到那天,我才真正明白刷舌頭的意義。每次刷牙時,請記得在最後刷一刷舌面,讓舌頭也能保持乾淨。健康的舌頭應該要是漂亮的粉紅色。
-
2020-01-12 科別.皮膚
治療乾癬重在穩定控制 勿求偏方傷身
冬天來臨,又到了乾癬好發季節。乾癬又稱為銀屑病,許多患者會有迷思,認為西藥久用對身體不好,反而尋偏方「求斷根」。但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免疫疾病,因無法根治而會反覆發作。目前並無特效藥,醫師表示最好的方式是對症下藥,穩定控制疾病,千萬不可誤信偏方,花錢又傷身。免疫失調致發炎 易生併發症日前舉辦的「癬中求勝」講座,邀請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與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與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現場200位病友及家屬參加,不少是與乾癬抗戰超過十年的病友帶著問題前來,醫師現場分享乾癬常見的治療迷思以及如何從發炎上游對症下藥。鐘文宏表示,乾癬又稱作銀屑病,典型皮膚表現為紅斑、脫屑,盡早治療才能避免惡化。但因為這個疾病有個「癬」字,常被民眾誤以為會傳染,因而遭到汙名化,以致病情拖延。事實上,亁癬一詞來自日本,劉懿珊表示,乾癬是因自體免疫失調導致的「慢性發炎」疾病,由於皮膚受到免疫細胞攻擊而出現發紅現象,甚至刺激皮膚角質增生而脫屑。乾癬不只是皮膚病,而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除皮膚紅疹,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可能合併關節炎造成關節腫脹、疼痛、變形。另外,乾癬合併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機率也較高。誘發因子不同 輕重程度有別劉懿珊表示,乾癬成因不明,推測與遺傳有關,外傷、感染、壓力、內分泌和藥物也可能是誘發乾癬或使其惡化的因子。另外,不同地區亁癬患者的誘發因子也可能不同,臨床上看到北部患者多因天氣乾冷誘發,南部則多與肥胖相關。乾癬依據嚴重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嚴重程度則依病灶面積而定。通常以一個手掌為單位,病灶面積大約三個手掌以下,為輕度乾癬,十個手掌以上則是重度乾癬。通常輕中度乾癬可使用外用藥膏、局部照光來治療;中重度乾癬則必須搭配口服藥物。亂食偏方 反覆發作當排毒黃毓惠表示,診間常發現,病人怎麼開藥都治不好,一問之下才發現病人誤信偏方食用含靈芝、牛樟芝成分的保健食品,反而過度激化免疫系統去攻擊自己的皮膚,使得症狀更為惡化。甚至還有病人認為乾癬反覆發作是「排毒」現象,而不願意到皮膚科就醫。鐘文宏說,上網搜尋「乾癬」二字,常常跳出許多中醫批評西藥「傷肝傷腎」的廣告,甚至公路上也常見大型看板,號稱「接受中醫調理三個月後,乾癬消退近九成」。但他強調,乾癬沒有特效藥、無法「斷根」,接受治療穩定控制病情是最好的方式,並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當中醫無效 還是得找皮膚科黃毓惠則表示,約20%至30%的病患同時接受中西醫乾癬治療,無論中、西醫,都要先確診並對症下藥,而非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偏方或保健營養品。若是中醫治療沒有起色或病情更嚴重,還是要回頭找皮膚科醫師,不可任由發炎反應不斷地進行。劉懿珊表示,醫療技術發展,若使用外用藥膏、局部照光和口服藥物仍無法改善症狀,可與醫師討論向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直接作用於乾癬的發炎因子,像是TNF-α、介白素17(IL-17)或介白素-23(IL-23)等,目前新一代藥物甚至可達到病灶接近消失的程度。但健保對生物製劑採取有條件給付,須為乾癬重度患者。也就是診斷超過半年、接受兩種口服藥各三個月及照光治療仍未改善,才可申請,同時有B型、C型肝炎及腫瘤的乾癬患者,也需適當評估後再使用,以免增加感染風險。劉懿珊和黃毓惠皆表示,乾癬不只是皮膚的疾病,對全身器官都有影響,包括併發心血管疾病、乾癬性關節炎等,若出現相關症狀,最好盡快就醫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切勿聽信偏方,延誤治療,影響學業、工作及生活品質。預防復發小叮嚀勿碰刺激食物 少吃甜食加強皮膚保濕 避免搔癢劉懿珊說,避免乾癬復發,除了使用藥物控制,也要維持良好生活型態,避免誘發發炎因子。飲食上避免飲用酒精、食用發霉或不新鮮食物、油炸食物。另外,甜食會導致身體發炎指數升高,也要減少食用。黃毓惠則表示,加強保濕可避免皮膚搔癢,洗澡後塗抹乳液,軟化角質後再擦藥,使藥物更容易滲透,可達到保濕和藥物治療的雙重效果。
-
2019-12-29 科別.皮膚
反覆慢性蕁麻疹 醫師:約二成可找到病因
8歲女童半年來卻反覆蕁麻疹發作,癢疹遍布頸部、軀幹及四肢,在診所治療服用口服抗組織胺及類固醇藥物控制症狀,但病程仍反覆發作未能緩解,向台南安南醫院兒科求診。兒科醫師賴以修進行抽血檢查後,發現甲狀腺素低下與促甲狀腺素偏高,再進一步做甲狀腺超音波,確診為「橋本氏甲狀腺炎」,補充甲狀腺素後,甲狀腺功能穩定,蕁麻疹消弭無形。30歲女護理師,一年來也是反覆蕁麻疹發作,病灶分布於身體及四肢,往往一個禮拜發作3、4次,期間也做過敏原測試,但未找到特定過敏原。因奇癢難耐,每次發作時皆使用口服或注射型抗組織胺治療後向賴醫師求助,經詳細問診及抽血檢測後,發現有高效價自體免疫抗體,確定診斷為自體免疫疾病-休格蘭氏症,也就是所謂的乾燥症。經免疫調節藥物控制乾燥症後,蕁麻疹不藥而癒。賴醫師表示,蕁麻疹依病程長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前者通常是因為接觸到過敏原而引起,病程不超過6個禮拜,後者是指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個禮拜以上,以上兩名病人皆為慢性蕁麻疹的案例。賴以修說,有約二成的慢性蕁麻疹病人是可以找到原因的,包括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類風溼性關節炎、第一型糖尿病、乳糜瀉等、甲狀腺疾病、慢性感染如胃幽門螺旋桿菌、A型肝炎、及C型肝炎等、特製食物含辛辣、發酵、及酒精成分者、甚至跟惡性腫瘤等都有相關。處置這類慢性蕁麻疹病人,賴以修表示,重要的是要找出發病病因治療,蕁麻疹自然就會痊癒。如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個禮拜,就要趕快諮詢醫師做詳細的檢查,找出根本病因才是上策。
-
2019-12-23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遇冷手腳冰冷很正常?醫師提醒有這些症狀需特別警覺
35歲郭姓少婦每當遇到寒流或氣溫下降,四肢常會出現僵硬、冰冷症狀,雙手更是慘白毫無血色,原本以為只是血液循環差,不以為意,沒想到日前右半邊臉頰竟然也面癱,趕緊到醫院就醫,經仔細檢查後確診為「冷凝球蛋白血症」,給予藥物治療後已無大礙,醫師提醒應注意保暖,有異常狀況應盡快就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冷凝球蛋白」是人類血清中的一群遇冷即沈澱之免疫球蛋白,在低體溫時,會在血管產生凝結,導致局部血流阻塞不順,當體溫上升時,則又會再次溶解恢復正常,因此罹患此症患者的手指或腳指,遇到氣溫驟降,往往就會出現血液循環不佳的症狀,膚色變白或變紫,外觀有如凍傷。該少婦除了皮膚異狀之外,也出現手部關節僵硬、臉部局部面癱的情形,就醫時自述並沒有相關的病史,因此趕緊安排抽血檢查,發現是C型肝炎帶原者,由於C型肝患者約有五成機率會出現「冷凝球蛋白血症」(即「抗磷脂症候群」),進一步分析血清後,果然確診為此症。蔡肇基指出,目前針對「冷凝球蛋白血症」的致病原因主要是以身體免疫疾病患者,如全身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及硬皮症等疾病所引發,慢性發炎性疾病,像是癌症或C型肝炎都會引起,若症狀較輕者可採用通暢血液循環藥或抗凝劑來舒緩症狀,嚴重時需考慮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及類固醇,多數患者用藥後的效果都十分顯著。蔡肇基也提醒,冬天手腳冰冷的原因很多,以急症來說,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因心臟力量不足或動脈血管硬化等問題,無法將血液輸送到四肢,特別容易手腳冰冷。此外,慢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中有些會釋放出冷凝蛋白,而使血液結塊血管栓塞,而甲狀腺機能低下者,也會因新陳代謝緩慢,血管活性差而四肢冰冷。至於最常見的貧血者,因紅血球數量不足,導致血液攜氧量不夠,都屬於容易手腳冰冷的族群,一旦發現自己比過去似乎變得特別容易手腳冰冷,或手腳冰冷過程有異狀,都須特別提高警覺,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延伸閱讀: 冬天總是手腳冰冷? 別以為很正常!恐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
2019-12-22 科別.皮膚
乾癬反覆發作是「排毒」? 醫師說快就醫是王道
乾癬又稱作牛皮癬、銀屑病,過去以為會傳染,且因為皮膚紅斑、掉屑等症狀而受到汙名化。事實上,乾癬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病,目前並無特效藥可「斷根」,醫師表示,最好的方式是「穩定控制疾病」到不會發作。義大醫院皮膚科主任劉懿珊今天於「癬中求勝」講座中,與許多乾癬病友分享乾癬如何從發炎上游對症下藥。劉懿珊表示,乾癬是因自體免疫失調導致的「慢性發炎」疾病,由於皮膚受到免疫細胞攻擊而出現發紅現象,甚至刺激皮膚角質增生,而有脫屑的狀況。乾癬依據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乾癬嚴重程度則依病灶面積而定。通常以一個手掌為單位,病灶面積大約三個手掌以下,為輕度乾癬,十個手掌以上則是重度乾癬。通常輕中度乾癬可使用外用藥膏、局部照光來治療;中重度乾癬則必須搭配口服藥物。有些病患尋求中醫,但乾癬一直發作卻人為是「排毒」現象,甚至許多患者不願意到皮膚科就醫,常認為醫師開的藥不是類固醇,就是傷肝傷腎。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則表示,約20至30%病患同時接受中西醫乾癬治療,但中醫治療如果真的沒有起色,還是要回頭找皮膚科醫師,不可誤認為是「排毒」而放任不管,任由發炎反應不斷地進行。黃毓惠表示,過去十年乾癬治療已有很大的進展,副作用降低許多。除了外用藥膏、局部照光來治療和口服藥物外,也可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主要是抑制特定的發炎激素,例如TNF-α、介白素17(IL-17)或介白素-23(IL-23)等,且隨著醫療技術發展,新一代藥物也可抑制上游發炎細胞,不但能大幅改善病灶,甚至能達到完全沒有病灶的程度。但劉懿珊也強調,雖然生物製劑雖能有效改善中重度患者的乾癬,但健保為有條件給付。病人必須符合是乾癬診斷超過半年,且在接受兩種口服藥各3個月及照光治療超過3個月,療效仍不佳且病灶超過體表面積10%才可申請。因此劉懿珊提醒病人,需規律回診用藥,定期監測發炎狀況,以免喪失健保申請資格。劉懿珊和黃毓惠皆表示,乾癬「不只是皮膚的疾病」,對全身器官也都有負面影響,包括併發心血管疾病、乾癬性關節炎等。因此切勿聽信偏方或是誤以為「排毒現象」而延誤治療。
-
2019-12-17 科別.皮膚
身體出現刺痛感就要有警覺 醫師告訴你皮蛇發病4症狀
「哎啊,好痛呀!這樣折磨我,不如死了算了!」78歲的老爸病懨懨地斜躺在沙發上,哀嚎許久。媳婦忍不住偷偷拉住先生嘀咕:「老爸先前不是帶兵的將官嗎?怎麼長起疱疹就唉唉叫呢?」讓沙場硬漢也吃不消的帶狀疱疹,就是民間俗稱的「風蛇」、「皮蛇」或「腰纏蛇」,與水痘一樣都是由Varicella-Zoster病毒感染或活化引起。也就是說,患者在幼年或年輕時感染這種病毒,皮膚出現了水痘症狀,痊癒後病毒潛伏在脊髓神經節內,當身體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再伺機活化、增生,然後隨週邊感覺神經蔓延往皮膚表面擴散,形成蛇樣纏身的帶狀疱疹。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指出,多數患者在發病時,是先在身體一側靠近胸椎或腰椎部位出現刺痛感,一般幾天後浮現丘疹,再逐漸成為一團團沿著神經節分布的水泡,讓人又癢又痛,但有時會痛到2~3個月才發疹,發疹持續約1週,之後水泡化膿,接著結痂剝落。但別以為痂皮脫落,惡夢必然解除。帶狀疱疹最常見、也最擾人的後遺症,便是可能引起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患部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且這種痛不是普通的皮膚或肌肉痛,而是痛徹心扉的神經痛;病人常因疼痛而導致心情不佳、不敢活動、失眠倦怠、憂鬱厭世等,或連衣服碰到都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至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率、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常隨年齡而增加,像是60歲以上的銀髮族若得到帶狀疱疹,出現疱疹後神經痛的比例高達5成以上。另外,免疫力低下的癌症化療患者,以及罹患愛滋病或紅斑性狼瘡、糖尿病者,不僅較易出現帶狀疱疹,且發病後產生慢性神經痛等嚴重後遺症的比例也較高。而除疱疹後神經痛外,臨床上也曾發現有患者的疱疹病毒侵犯到眼角膜,進而造成失明後遺症;或是侵犯聽覺神經造成失聰;也有人損及薦腸關節,造成大小便失禁;也有侵犯到橫膈膜,造成打嗝不止。更惱人的是得過帶狀疱疹後並不見得能終身免疫,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還是有可能再度復發,因此預防更顯重要。蔡呈芳指出,曾經感染水痘的人就有機會發生帶狀疱疹,預防之道在於維持良好免疫功能,他提醒大家,平時宜作息正常,睡眠充足,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並適度安排運動與休閒活動舒解壓力。延伸閱讀: 「皮蛇」好了還很痛是怎麼了? 守住免疫防線 拒絕皮蛇上身
-
2019-12-12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少婦天冷即手腳冰冷 原來罹患了「冷凝球蛋白血症」
一名35歲少婦每當遇到寒流或氣溫下降,四肢常會出現僵硬、冰冷症狀,雙手更是慘白毫無血色,原本以為只是血液循環差,不以為意,沒想到日前右半邊臉頰竟然也面癱。趕緊到醫院就醫,醫師檢查後確診為「冷凝球蛋白血症」,給予藥物治療後已無大礙,並提醒應注意保暖,有異常狀況應盡快就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指出,冷凝球蛋白是人類血清中的一群遇冷即沈澱之免疫球蛋白,在低體溫時,會在血管產生凝結,導致局部血流阻塞不順;當體溫上升時,則又會再次溶解恢復正常,因此罹患此症患者的手指或腳指,遇到氣溫驟降,往往就會出現血液循環不佳的症狀,膚色變白或變紫。該少婦除了皮膚異狀之外,也出現手部關節僵硬、臉部局部面癱的情形,就醫時自述並沒有相關的病史,因此趕緊安排抽血檢查,發現是C型肝炎帶原者。由於C型肝患者約有五成機率會出現冷凝球蛋白血症,進一步分析血清後,果然確診為此症。蔡肇基說,冷凝球蛋白血症主要是以身體免疫疾病患者如全身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及硬皮症等疾病所引發,慢性發炎性疾病如癌症或C型肝炎都會引起,症狀較輕者可採用通暢血液循環藥或抗凝劑來舒緩症狀,嚴重時需考慮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及類固醇;多數患者用藥後的效果都十分顯著。他提醒,冬天手腳冰冷的原因很多,以急症來說,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因心臟力量不足或動脈血管硬化等問題,無法將血液輸送到四肢,特別容易手腳冰冷。此外,慢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中有些會釋放出冷凝蛋白,而使血液結塊血管栓塞。另外如甲狀腺機能低下者,也會因新陳代謝緩慢,血管活性差而四肢冰冷。常見的貧血者,因紅血球數量不足,導致血液攜氧量不夠,都屬於容易手腳冰冷的族群,若民眾發現自己比過去似乎變得特別容易手腳冰冷,或手腳冰冷過程有異狀,都須特別提高警覺,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
2019-12-11 養生.聰明飲食
5種常見「補腎」法 不但無效還可能毀掉你的腎
冬天到了,許多人又開始進補。傳統認為,“腎是先天之本,是生命力的源泉”,所以進補養生首先要補腎。但是,傳說中的一些“補腎”方法,不但補不了你的腎,可能還會毀掉你的腎!1.吃腰子補腎吃腰子補腎,這大概是流行最廣的說法,吃什麼補什麼、以形補形嘛。動物腰子,除了膽固醇含量高、嘌呤含量高之外,沒有什麼營養。據統計,每100克羊腰子中,膽固醇含量高達354毫克!食物的膽固醇含量如果超過200毫克/100克,就屬於高膽固醇食物。每100克羊腰子中,嘌呤含量大於150毫克,也屬於高嘌呤食物。這樣的食物,偶爾吃點也無妨,吃多了、長期吃肯定導致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高尿酸沉積在腎間質,以及形成尿酸性腎結石,都會損害腎臟,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痛風治療指南》也明確建議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避免食用動物內臟。高脂血症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也是實錘的事情,如果心血管出了問題,腎動脈粥樣硬化,腎臟能好嗎?此外,重金屬也容易蓄積在肝、腎等動物內臟中,長期吃腰子,當心重金屬!2.羊寶補腎羊寶是羊的睾丸。這玩意兒能壯陽嗎?分泌雄激素的是腎上腺和睾丸,而不是腎臟,腎臟和雄激素沒什麼關係。就算你吃了動物的腎上腺和睾丸,動物的雄激素能壯你的陽嗎?何況動物的雄激素經加熱後早已經變性失活了,就算你生吃不加熱,雄激素(其實是蛋白質)也會被胃液消化成氨基酸而失活。再說了,生吃你能吃下去嗎?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是男性器質性陽痿的主要原因。再大量的吃動物內臟和羊寶,血脂越來越高,只會適得其反,越吃越重。吃羊腰子不補腎,吃羊寶也不補腎,道理是一樣的。3.吃牡蠣補腎牡蠣也叫生蠔,膽固醇的含量並不高,但嘌呤含量比羊腰子還高,每100克牡蠣中,嘌呤含量大於239毫克,屬於高高嘌呤食物。牡蠣補腎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也都是傳聞,如果你不擔心自己痛風和痛風性腎病,你可以經常補。4.煲湯補腎湯的種類很多,別的湯不敢說,肉湯不但對腎臟無益,反而有害。涮鍋湯也差不多。有研究發現,和煮熟的肉相比,肉湯中含有大量的嘌呤和磷,加重高尿酸血症和高磷血症,加速腎病的進展。高溫下,嘌呤和磷易析出,長時間煲湯,食物中的嘌呤和磷都轉移到湯中。有人統計,肉湯中嘌呤的含量是肉中嘌呤含量的40多倍。煲湯不要超過1小時,寧吃肉也不喝湯!腎病患者,痛風及高尿酸血症患者,“三高”人群,肥胖人群,都不宜常喝煲湯,最好選擇清淡的蔬菜湯。5.保健品補腎目前,經過大數據證實的、具有腎臟保護(保腎)作用的藥物有普利類降壓藥(貝那普利、賴諾普利、雷米普利等)、沙坦類降壓藥(纈沙坦、坎地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奧美沙坦、阿利沙坦等)和列淨類降糖藥(卡格列淨、達格列淨和恩格列淨等);治療勃起障礙的有磷酸二酯酶V選擇性抑製劑(西地那非,也叫萬艾可)。除此之外,其它所有號稱補腎、壯陽的藥物和保健品,都是傳說。保健品不保健;亂用藥物,有可能損害腎臟。到底怎樣才能補腎呢?其實,腎臟根本不用補,保護腎臟免受傷害是最好的“補腎”!兩個腎臟就像一個足球隊,全體隊員有23人,但上場踢球者只有11人。平常情況下,大部分腎小球並不工作,而是作為替補。而且腎臟的潛力巨大,小的損傷不會影響腎功能。對腎臟而言,不繼續傷害就是最好的保護。常見損害腎臟的因素有:自身免疫、三高、藥物和毒物等。1、自身免疫:反复或者慢性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可誘發自身免疫損傷腎臟;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導致腎損傷。2、“三高”:這裡的三高指的是高血壓、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長期三高肯定損害腎臟。3、藥物和毒物:常見的傷腎藥物有抗菌素,止痛藥,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毒品和汞、鉛等重金屬。本文摘自李青微博
-
2019-11-29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早上起床關節僵硬又疼痛 當心「自體免疫關節炎」
在免疫風濕病裡,關節炎是常見的表現,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台大醫院免疫風濕科謝松洲醫師表示,大部分的風濕病都是從20歲以後或者青春期以後開始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在30-50歲比較常見,僵直性脊椎炎可能是20歲左右就開始。大部分的風濕病都是女性比較多,像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會有6-8成的患者是女性,至於僵直性脊椎炎則有超過一半是男性。患者經常以反覆關節疼痛來表現,早晨起床時會感到僵硬不適,倘若沒有好好控制,會導致關節變形,影響工作和生活品質。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目前的治療方式大概有哪些?謝松洲醫師說明道,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目前治療是以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是傳統免疫調節藥物對部分疾病的效果較有限,對於疾病活性比較高的病患可能沒辦法控制得很穩定。從1990年代開始有各種生物製劑被開發出來,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較高,在健保給付方面就相對受限,由於藥物成本差距很大,所以基本上會以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不過因為很多患者沒有在疾病早期就接受治療,如果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後,疾病活性比較高又持續比較久,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的效果就比較有限,而需要藉助於標靶治療的生物製劑,會稱作「標靶治療」是因為藥理作用上能更精準地調控,會稱作「生物製劑」的是因為這類藥物得靠生物技術來製造,和經由化學反應合成的藥物不同。自體免疫疾病剛開始的時候患者經常會以為只是受傷或過勞疼痛,往往要到症狀較嚴重或持續一段時間才就醫。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疾病活性高,3-6個月關節就開始受損、變形,能夠愈早把疾病控制下來,後續產生破壞的風險就比較少。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懷孕前,需要注意什麼?風濕病患者中女性占比較多數,在過去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控制不好,想要懷孕就比較困難,現在的治療進步很多,患者懷孕生育的比例相對以前高很多。懷孕過程中,免疫系統會做很多調控,容易讓病情出現變化,像紅斑性狼瘡在懷孕過程中復發惡化的機率比較高,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部分患者在懷孕期間關節炎會較為改善,但有些患者還是有持續性關節炎。謝松洲醫師提醒道,乾癬性關節炎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用藥,有些在懷孕期間不適合使用,所以若準備懷孕,回診時務必告知醫師,才能事先調整藥物。懷孕期間停藥對患者有什麼影響?現在對免疫風濕病的治療觀念是希望病情愈平穩愈好,除非疾病已經穩定很長的時間,不然醫師還是會建議要維持一些基本用藥。有些患者因為擔心藥物影響胎兒所以擅自停藥,對病情穩定反而不利,尤其在懷孕期間這些疾病活性可能會改變,一定要密切追蹤。醫師會依照疾病活性,選擇適合懷孕期間使用的藥物。有些病患準備懷孕,就因為擔心而停藥,雖然病情不見得馬上就出現變化,但可能在幾個月後疾病惡化又剛好懷孕,幾個因素加在一起對健康的衝擊就很大。有些患者覺得藥物不安全就一直忍耐,可是關節變形了其實就回不來,懷孕期間所累積的破壞到後來即使病情控制好了可能也無法恢復。免疫系統在懷孕期間有較多變數,醫師會建議病患比平常更密切追蹤。懷孕期間停藥對胎兒有什麼影響?接受治療期間可以哺乳嗎?謝松洲醫師強調,媽媽的狀況愈穩定,懷孕期間就會愈平穩順利,媽媽如果疾病不穩定對胎兒一定有影響。健康是整體的,不可能媽媽疾病活性很高,胎兒卻完全不受影響。懷孕生產後,患者都很關心哺乳的問題,現在已經確認有些藥可以哺乳,有些藥則不建議。能否哺乳需要做相關研究,有臨床資料佐證,以確保安全性,傳統免疫調節藥物和生物製劑皆有能夠安全使用的藥物[1]。只要跟醫師好好討論,選擇合適的藥物,讓懷孕、哺乳期間病情都能穩定控制。除了使用藥物之外,日常生活及飲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謝松洲醫師道,自體疾病患者誘發的因素不見得一樣,但是基本上自體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比較容易失衡,所以相對來說,我們都是希望他們生活愈平穩愈好,飲食愈均衡愈好,休息睡眠時間一定要足夠。有些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會為了健康去吃一些保健食品,但是如果體質不適合反而容易讓免疫系統失衡。維持適度運動訓練肌力是需要的,不過小心別造成運動傷害,受傷也是讓關節炎持續不好的因素。提醒大家,如果有一個症狀持續超過2-3周以上,或者反覆發作就要特別注意,有些人經常腳跟痛,就以為是運動傷害,可是一起運動的人並沒那麼容易運動傷害,其實這可能就是風濕免疫疾病開始的警訊,平日要仔細觀察,如果症狀反反覆覆,持續時間愈來愈長,就要留意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原文:早上起床關節僵硬又疼痛,當心自體免疫關節炎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共
1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