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
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膽汁,膽汁則可以幫助油脂食物的消化,膽囊癌非常少見,大部份的膽囊癌在發現時都已很難治療處理,若是膽囊癌已到末期,也無法將膽囊切除治療。
- 症狀: 右上腹脹痛 食慾不振 噁心 嘔吐 黃疸 高燒、右上腹腫塊 腹水
- 併發症: 癌細胞轉移(肺臟、骨骼、遠處淋巴結)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膽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膽汁,膽汁則可以幫助油脂食物的消化,膽囊癌非常少見,大部份的膽囊癌在發現時都已很難治療處理,若是膽囊癌已到末期,也無法將膽囊切除治療。
汗皰疹是一種好發於手腳的皮膚炎,症狀為一顆顆透明帶癢的小水泡,由於出現的部位多集中在手掌、手指側面或腳掌、腳趾側面,這些手腳汗腺發達的地方,故稱汗皰疹。水泡約兩到三週可望自行消退,最佳治療期就是在水泡剛冒發時、也是最癢的階段。 汗皰疹實際上與個人排汗功能的問題無關,而是一種體質反應。容易復發,不易根治,治療上須同時調整日常生活習慣,減少壓力、熬夜等刺激因子。
口瘡即俗稱的嘴破,是一種很普遍的口腔內黏膜疾病,患部可見於口腔內各處黏膜,諸如唇、頰內、舌、牙齦等,一開始是圓點型的紅腫,很快就發展成潰瘍瘡,表面凹下呈白色,周圍充血,略滲體液,有時潰瘍成簇冒發,因傷口開放,表皮神經裸露在外,因此對口中的各種刺激物很敏感,碰觸均會引來灼熱或疼痛若嚴重到影響進食和交談,可用口內膏、抗菌漱口水或止痛藥來舒緩症狀。口瘡一般約七天左右可痊癒,根本治療還是需靠飲食及調整作息來改善,否則容易一再復發,若持續三週以上都還沒好,就要注意可能是身體免疫失調的前兆。 有些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一開始也會有口腔潰瘍的症狀,如果還合併了眼睛、生殖器等其他地方的潰瘍,便可能是罹患貝歇氏病。類似的還有口腔扁平苔癬症,病灶除了在口腔裡,也會出現在皮膚上,口內潰瘍可長達五年甚至終生。另外還有感冒皰瘡,皰瘡是發生在口外而非口內。以上均容易和口瘡混淆,看診時最好詳細告知病史讓醫師了解,包含發病時間、頻率、持續多久、是否有其他患部出現病症等,以利對症下藥。
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漸進退化的智能障礙病症,好發於老年人,退化的速度不一定,依照病程進展可分為輕度知能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初期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特別是記不住日常、最近且立即的事物,其他像是語言、算術、空間感、時間概念、抽象思考、社交能力、判斷力等也會出現障礙,產生異常行為,過去熟悉的工作無法勝任,嚴重影響日常起居,伴隨這些行為的心態很可能變得疑心病重、被害妄想、憂鬱、焦慮、容易與他人起衝突。 失智症大致可分為退化性與血管性兩類。退化性包含: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亨廷頓氏症造成的失智。阿茲海默症屬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特別侵襲腦部對於記憶、認知、語言的部分,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額葉及顳葉失智症主要病症在於語言表達障礙和個性、情緒改變,路易氏體失智症則在於認知功能障礙、重複性的跌倒、出現幻覺等。而血管性失智症為腦血管疾病引起,較危險的病理發展是患者大腦可能持續萎縮,進一步引發腦部病變、二次中風、腦梗塞,致死率相當高。有時,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又會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發作,統稱為混合型失智症。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由於心臟裡的兩個小房間(左心房及右心房)跳動不正常所導致心跳不規則。正常心跳時,心房正常且規則收縮,每分鐘約60~100下;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沒有正常收縮,跳得不規則且非常快速,速度可達每分鐘350~600次。 打個比方,心臟好比一台節拍器,規則且按部就班跳動。當心房收縮後,心室接著收縮,構成一次心跳。很多原因會影響心房功能,若心房功能異常時,無法配合規則心跳,就會產生心律不整,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心房顫動。
狹心症也稱心絞痛,為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病)症狀,也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主要為心血管狹窄引起,當冠狀動脈疾病造成心血管嚴重狹窄,心肌就會血流不足,氧氣供應也會受影響,一旦心肌無法得到足夠氧氣養分,很容易引發心絞痛。 狹心症主要分為慢性穩定型狹心症、不穩定型狹心症、變異型狹心症與微小血管狹心症。其中以慢性穩定型狹心症最常見,當心臟工作負擔加重,便可能引發心絞痛,而慢性穩定型是指疼痛出現模式較穩定,通常在休息或用藥後症狀就會緩解改善。 不穩定型狹心症較危險,除了發病頻率時間增加,心痛胸悶症狀加劇,連靜態休息時也會發作。症狀出現時沒有規律模式可言,未必出現在太勞累或運動過量情境,即使休息、用藥,症狀還是不會消失,當服用舌下錠硝化甘油症狀仍無法緩解,通常是心肌梗塞、心臟病發作警訊,務必盡急診就醫。 微小血管狹心症病灶主要發生於最細小冠狀動脈血管,其成因並非動脈粥狀硬化,而是血管內壁損傷引起痙攣。好發於高膽固醇脂血症,糖尿病,抽菸,肥胖以及高齡者。通常發生於一般日常活動或壓力情境,心絞痛持續時間多變,可持續達十到三十分鐘。 變異型狹心症較少見,常發生在休息時刻,用藥後症狀多半可以緩解。
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以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由於腫瘤通常長在肺部周邊,患者多半沒有自覺症狀。肺癌分成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型,兩種類型的癌細胞生長、分化及擴散速度不相同,臨床治療也不同。 肺腺癌在東亞地區,包括台灣有獨特的特色,肺腺癌患者以不吸菸者(尤其是女性)居多,在臺灣有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並不吸菸,超過九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菸,而且近十年有年輕化的趨勢。 中研院於109年7月發表研究結果,中研院化學所所長陳玉如與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團隊發現,肺腺癌和人體體內APOBEC酵素突變特徵的高低,以及致癌物曝露有關,如可能受到加工食品添加物、環境因素等影響;同時也發現一個新亞型肺癌及其致癌基因突變的差異,有助早期發現潛在的高風險肺癌患者,該研究刊登在頂尖期刊《Cell》封面。 肺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吸菸及二手菸、炒菜油煙、基因突變、家族病史還有空汙,從事金屬業、冶礦業、接觸石綿、放射線等特定行業,也是高危險群。 早期肺癌常常沒有任何症狀,通常因接受健檢或腫瘤轉移後引起的某些症狀才被發現。大部分症狀不具特異性,這是肺癌難以早期發現的原因。肺癌的症狀視癌細胞所在位置而不同: 咳嗽:是最常見症狀,通常是生長在支氣管內腫瘤 阻塞空氣的進出,或刺激氣管壁而造成。 咳血:腫瘤侵入支氣管黏膜血管,引發咳血情形。 厭食:在短時間內體重減輕很快。 呼吸困難:當腫瘤阻塞支氣管時,導致肺臟萎陷,減少肺活量,造成胸悶、呼吸困難。肋膜腔積水或心包膜積水也可能造成呼吸困難。 肋膜積水:若腫瘤擴展到肋膜,不僅會引起胸痛,也會出現惡性肋膜積水,導致呼吸困難。 聲音嘶啞:若腫瘤壓迫到喉頭的迴返神經時則可能會造成聲帶麻痺,導致聲音嘶啞。 吞嚥困難:若腫瘤擴散轉移到食道旁的淋巴結,而壓迫到食道則會造成吞嚥困難。 疼痛及無力感:若腫瘤位於肺尖壓迫到臂神經叢,會引起肩膀、手臂或手的疼痛及無力感。
青光眼主要是由於眼球內壓力(眼壓)上升而引起的。位於眼的前方是前房,有一種清澈的分泌液(眼房水)不停的流入,再經由前房角流出,假若眼房水的流動遇上阻塞,眼壓會上升,就可能會導致視神經永久性的破壞。 青光眼從早期單純的認為是急性或長期眼壓升高導致視覺功能受損,到近年來終於確認青光眼是個多樣化的視神經病變,難以單純用眼壓的升高作為發病的原因。 因為在實際病例中可以發現,有此人眼壓雖在正常範圍內,但仍可能有青光眼的視神經病變,有些人眼壓偏高,卻未必會有青光眼,因此目前醫界一致認同的定義是青光眼為一群不同原因的疾病組合,他們的共通點是具特徵性的視神經病變同時伴隨有典型的視野缺損,而眼壓的升高是青光眼的危險因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