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礦物質
共找到
1129
筆 文章
-
-
2021-05-27 新聞.活動快訊
元氣網粉絲團贈獎活動/「瘋」城記事,分享居家避疫大小事
◎活動介紹:新冠肺炎三級警戒及全國停課同步延長至6月14日,在家遠距上班及上課的日子你適應了嗎?你是閒到發慌!?樂的輕鬆老闆管不到!?還是每天不停洗碗、吼小孩,快瘋了!?在「元氣網」臉書粉絲專頁活動貼文下方,用一張照片或一句話或一支短影片,跟大家一起說說你被「封(瘋)」在家的感想與狀態!◎活動時間:2021/05/27-2021/06/06 ◎活動贈品:參加留言活動就有機會獲得:「IMMU BOOST博世特益木發泡飲(蘋果口味)」乙盒(共計3名)、「IMMU EX BOOST 博世特強效益木發泡飲」乙盒(共計3名)、ENERGY C BOOST博世特活力C發泡飲乙盒(共計3名)、Etak怡待可抗菌化噴霧250ML乙罐(共計3名)、Etak怡待可抗菌化濕巾乙組3包(共計1名)◎得獎公布:2021/06/08下午抽出◎贈品介紹.IMMU BOOST博世特益木發泡飲(蘋果口味)含有東西方五大草本與六大維生素礦物質:紫錐菊、接骨木莓、金銀花、黃耆、人蔘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鋅、硒>>看更多介紹:https://pse.is/3fvm3q.IMMU EX BOOST博世特強效益木發泡飲含有7種維生素礦物質: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鋅、硒>>看更多介紹:https://pse.is/3gnakx.ENERGY C BOOST博世特活力C發泡飲含有維生素C600+鎂,是全家大小都可以補充的維生素C。*4-8歲兒童每日維生素C的攝取含量建議最高不超過650毫克>>看更多介紹:https://pse.is/3hk7cwETAK SPRAY Etak怡待可抗菌化噴霧(250ML)日本專利抗菌成份有7天的長效抗菌作用,適合用於家中(桌面、門把、兒童玩具、衣服…。)、辦公室環境。*因含有黏著性成分,皮革與鏡子不可使用>>https://pse.is/3h36wu.Etak怡待可抗菌化濕巾10枚入日本專利抗菌成份有7天的長效抗菌作用,適合隨身攜帶做肌膚的清潔,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以使用於扶手、握把。*因含有黏著性成分,皮革與鏡子不可使用>>https://pse.is/3h36wu
-
2021-05-27 養生.營養食譜
營養又飽足的「ABC果汁」,早餐前喝竟可甩內臟脂肪!打果汁前多一步驟,可增加營養吸收
營養又飽足的ABC果汁每次到了新年,減肥會是很多人的新年目標。但是在這逐漸暖和的天氣我們要去春遊,夏天要到度假勝地大啖美食。下班後為了戰勝炎熱的夜晚,我們要喝一杯冷藏的啤酒來結束這一天。秋天有重要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美味食物在等著我們,年底還有很多場年末聚會,要和同事好友一起吃美食談天。出門社交的時候,我們不僅會吃東西,有時也會小酌一杯,所以腰上長出一圈又一圈的贅肉。至於運動嘛,我們當然是忙到沒時間做。但是飲用ABC、ACC 或BBC果汁的話,可以擺脫層層堆疊的小腹贅肉和內臟脂肪。這些果汁不僅可以幫忙維持適當的體重,還可以讓人保有基本健康,難道我們不應該快點實踐看看嗎?ABC果汁的英文字母縮寫分別是蘋果(Apple)、甜菜根(Beet)和紅蘿蔔(Carrot)的英文字首,在歐美國家早就是名聲響亮的排毒果汁。大家對蘋果或紅蘿蔔應該很熟悉,但是應該也有人不知道甜菜根是什麼吧。甜菜根是外觀類似小白蘿蔔的紅色蔬菜。有些人討厭甜菜根的特殊味道,有些人覺得甜菜根不易保存,所以我會在本書另外介紹以高麗菜(Cabbage)取代甜菜根的ACC果汁。吃蘋果容易脹氣的人,則可以拿掉蘋果,改成加入香蕉(Banana)來製作BBC果汁。為了健康服用營養劑並不是壞事,但是從蔬果攝取維他命和礦物質會更好。為了預防各種疾病,矯正生活習慣是最好的選擇,而攝取ABC、ACC 或BBC果汁等食物是不用花大錢也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防方法。通常我們在超市買來喝的果汁不含維他命和膳食纖維,而且富含糖分,有礙健康。即便如此,柳橙汁仍是常見的美國人早餐,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加州農場的柳橙大豐收,而醫生們又紛紛提到柳橙的功效。此後,一杯柳橙汁、培根和土司便成為了美國的典型早餐。稍微注意健康的人可能會選擇喝「無糖」果汁,並且認為自己不會攝取到糖分。不過,沒有變胖真的是因為喝無糖果汁不會攝取到糖分嗎?無糖果汁只是沒有人工添加的白糖或醣類,原料本身還是含有糖分。根據韓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調查,無糖果汁平均含有的糖度為24.2%,有糖果汁為24.7%,差異不大。和可樂比較的話,一百毫升的可樂含有四十卡路里的熱量和十點七公克的糖分。但是一百毫升的無糖果汁含有四十五∼五十五卡路里的熱量和十二公克以上的糖分,所以熱量和糖分都高於可樂。也就是說,無糖不代表沒有糖分,反而可能會讓人變胖,危害健康。ABC、ACC 和BBC 果汁雖然名稱裡帶有「果汁」,但不是我們普遍認知的那種果汁或蔬菜汁,而是需要用湯匙挖來吃的奶昔。像果皮或果肉這種富含膳食纖維的殘渣一概保留,所以殘渣中的不溶性膳食纖維可誘導老廢物質排出。膳食纖維是被稱為第六種營養素的必需營養素,會在大腸裡跟水分一起膨脹,增加排便量,促進便意,紓解便祕。此外,膳食纖維屬於多醣類,可以長時間停留在胃裡,幫助血糖慢慢上升,促進消化。反之,一般市售果汁含有的白糖等糖分還沒經過結腸,就會在小腸裡被血液帶走。血糖數值突然上升的話,胰臟會大量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數值上升的話,免疫系統會為了保護身體而發生異常,引發腸道菌叢的問題和炎症。所以,重點是要把蔬果的殘渣都吃掉。現在來深入了解ABC、ACC 和BBC果汁含有的纖維質吧。咀嚼吃下ABC、ACC和BBC果汁殘渣的時候,我們的咀嚼次數會增加,可以預防過食。而且纖維素經過胃的時候,會以未消化的狀態長時間待在胃裡,帶來的飽足感比其他食物相對多。通過胃臟的纖維素會在小腸移動,使有害身體的膽固醇、膽汁酸等物質和重金屬或老廢物質吸附在一起並送往大腸。來到大腸的纖維素可以改善大腸內部的環境,預防便祕。正如前面所說的,膳食纖維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有助於一邊吸收水分,一邊增加糞便體積,和毒素一起排到體外。ABC果汁是早在國外減肥者之間出名的果汁,而ACC果汁和BBC果汁都是首次在本書介紹的果汁,這兩種果汁不僅含有膳食纖維,還富含各種植物性營養成分,所以跟ABC果汁一樣,有助於阻止內臟脂肪形成,排出內臟脂肪。經常喝酒應酬的上班族需要綜合性的營養成分、更年期婦女有可能患有骨質疏鬆症,所以需要鈣和鎂、上了年紀的人需要維他命來預防癡呆和保持大腦健康,每個人的性別、年齡層或疾病都不一樣,所以需要的營養成分也不一樣。總而言之,ABC、ACC和BBC果汁具有諸多功效,例如增加維他命和礦物質、排毒、減重、改善血液循環、改善視力、活化頭腦與增進記憶力、增進免疫力,以及降低癌細胞增殖速度等等。那麼,現在來更具體地了解愈知道愈想喝的ABC、ACC和BBC果汁吧。不同食物加工方法的抗氧化、營養素與膳食纖維吸收率。一般來說,生的蔬菜或水果經過加熱後營養成分會遭到破壞,但是有些蔬果被烤過之後,營養價值或消化吸收率會變得更高。蘋果、甜菜根和紅蘿蔔煮熟之後,膳食纖維會變軟,消化吸收速度變快,尤其是紅蘿蔔的β-紅蘿蔔素體內吸收率會增加兩倍之多。像這樣把食物煮熟再吃的吸收率最高,所以將ABC、ACC 和BBC果汁的食材煮熟榨成汁,在空腹狀態下攝取的話,可提高必需營養素的吸收率,膳食纖維則可以促進腸胃運動,順利排出老廢物質。所以我推薦大家在享用早餐或晚餐之前飲用,但是不建議以ABC、ACC 和BBC果汁取代正餐。那麼,透過ABC、ACC 和BBC果汁,我們可以獲得哪些營養成分?人體由約96%的有機物質和4%的礦物質組成,其中像鈣、磷、鎂、鈉、鉀等礦物質無法經過其他營養素的合成或轉換來取得,一定要從食物中攝取。主要形成像牙齒這種堅硬部位的礦物質可以調節並維持體內的生理機能,也能組成內臟器官、肌肉和血液成分,維持體內的酸度,調節水分的量。雖然礦物質參與著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但是我們需要攝取的量其實很少。不過,礦物質會對人體基礎代謝造成深遠的影響,缺乏礦物質會引起各種營養素的缺乏,又會阻止脂肪分解導致我們變胖。反之,即使只是多攝取一點點,礦物質就無法排出體外,還可能帶有毒性。基本款ABC果汁蘋果、甜菜根與紅蘿蔔為材料製作成的果汁,是ABC果汁的經典款,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A、β- 紅蘿蔔素、鐵質、Omega-3等營養素。除了有瘦腰減重外,還能提升免疫力、降低身體壞膽固醇、保護眼睛以及改善貧血。詳見P.123~P.142。準備材料(單位為紙杯)• 蘋果1杯(或1 ½杯)• 甜菜根⅓杯• 紅蘿蔔1杯• 水½杯步驟1. 將蘋果、甜菜跟和紅蘿蔔用清水清洗乾淨。2. 把蘋果、甜菜根和紅蘿蔔連皮切塊。3. 將所有材料放入調理機中,打至泥狀。Tips 所有材料都是未經烹飪的生食。書籍介紹書名:ABC懶人瘦身蔬果汁:蘋果.甜菜根.紅蘿蔔,3種食材×每天一杯,快速瘦肚、高效減脂,喝出紅潤好氣色!作者:柳炳昱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3/25作者簡介/柳炳昱出生於韓國,從小受到投身教育界的父母影響,進而有了當老師的夢想。目前是家庭醫學科的專科醫師,持續研究更好的健康生活方法。同時也是一名老師,秉持在順天鄉大學學到的「人間之愛」精神,於母校的附設醫院授課,並期望與學生一同成長。平時的興趣是學習法文。延伸閱讀: 曾被老師當眾酸「不會有出息的蠢蛋」!吳姍儒領悟:若沒了解「人生原型」,永遠不會知道明明不笨的我,到底問題出在哪
-
2021-05-25 養生.聰明飲食
居家辦公、停課不停學 營養師傳授「居家防疫菜單」
因應疫情,全台進入三級警戒,除了停課外在家線上學習外,不少公司也都實施居家辦公、防疫假,防疫期間準備三餐對於家長也是一大挑戰,營養師叮嚀,「居家防疫菜單」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透過自煮健康飲食全面提升免疫力,對抗疾病自然多層保護力。六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以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東元綜合醫院營養科營養師謝桂菁表示,「選食吃巧」可從以下方向著手,面對居家防疫的生活,常會忽略早餐,尤其以停課不停學的兒童而言,若不吃早餐易有注意力不集中情形,而影響線上上課學習成效,建議家長快速省時準備早餐,包含全麥蛋餅、雜糧饅頭夾蛋、起司地瓜搭配少糖豆漿、鮮奶、原味優酪乳。適量蛋白質攝取,維持抗體活力也相當重要,謝桂菁說,建議成人每日攝取約5到6份,或每餐攝取約1個掌心,1份等於1/2盒裝豆腐或是肉、家禽、魚肉1兩,約3手指大小等於1顆蛋。除了蛋白質外,應多吃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特有的植化素、胡蘿蔔素、茄紅素、多醣體等,在免疫調節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一天至少3份蔬菜、2顆拳頭大小水果,1份等於1/2碗;也建議每日攝取100mg維生素C的水果,如約1/3顆泰國芭樂、1.5顆奇異果、15顆聖女蕃茄、1顆香吉士、2顆柳橙等。謝桂菁也指出,民眾在購買物資時,往往會選擇保存期限較長的物品,如泡麵、罐頭、冷凍微波食品、各類湯底、火鍋料、餅乾等,建議可依循均衡營養的原則與新鮮蔬食搭配入菜,讓三餐變得彭湃又營養;也別忘了適度規律運動,整體促進身體健康,才能更有效地對抗疫情。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你買對嗎?營養師列居家防疫必備9大高CP值食物
隨著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雙北宣布至 5/28 防疫升等到第三級警戒,引起大批民眾「搶糧」,紛紛前往各大賣場、超市!使得商家不得不針對特定商品發出「限購令」。然而,哪些是居家防疫期間必備的物資呢?你準備對了嗎?高營養價值 9大耐久放食物買東西不是為了囤貨,是為了減少出門的次數,所以應適度買、正確買,不要過量買,才能囤健康不要囤肥油,且同時增強免疫力。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在臉書粉專「程涵宇營養師」發文分享,列出居家防疫期間最適合買的9種食物清單:1、耐放的新鮮蔬菜水果蔬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能夠幫助增強免疫力跟維持好心情;且放冰箱保存期限平均2週。水果類:富含維生素C幫助抗氧化的柑橘類水果,如柳橙、橘子、葡萄柚、檸檬等,以及,富含膳食纖維幫助嗯嗯順暢的香蕉、奇異果、蘋果、木瓜,其中香蕉、木瓜可先買未完全成熟的,這樣購買的好處是可以區隔吃水果的先後時間。值得一提的是,香蕉全熟後若沒辦法馬上吃完,建議可以切小塊放冷凍庫保存。蔬菜類:富含植化素及膳食纖維的洋蔥、高麗菜、胡蘿蔔、花椰菜、甜菜等;另外,辛香料也要記得備,像是有助抗病毒抗發炎的大蒜、豐富薑烯酚增強免疫力的薑。2、冷凍蔬菜水果居家防疫時間抓不準,備些冷凍的蔬菜水果其實也非常棒,營養價值豐富營養不流失,仍然保有高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價格比新鮮蔬果更可愛又耐放,例如綠花椰菜保存期限就可達1年1個月,不論是煮來吃,或是打成蔬果汁綠拿鐵、跟優格一起吃都非常棒,而且製備快速省時。程涵宇舉例,像是莓果類、現正當季的鳳梨、抱子甘藍、秋葵(可自行放進冷凍庫)、花椰菜、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那麼愛的三色豆等都營養豐富,而且這類蔬果就算是買新鮮的,也可以自行洗淨分裝放進冷凍庫保存。3、豆類及豆罐頭乾燥豆類不僅保存期限長達1年,也是植物性又低脂肪的蛋白質來源,同時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像是常見的毛豆、黃豆、生鮮鷹嘴豆、鷹嘴豆罐頭等,使用範圍非常廣,作成菜飯、豆漿、毛豆炒蛋、當零食、燉湯都非常適合。4、穀類根莖類 米、麵、馬鈴薯、地瓜是常見的選擇,程涵宇建議,不妨也可以買點糙米、黑米、藜麥、免浸泡的五穀飯,其中免浸泡五穀飯保存期限1年、乾燥麥片保存期限則為2年。此外,營養均衡完整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膳食纖維幫助顧眼睛的玉米粒罐頭,營養一樣不流失又美味鮮甜,是入菜好選擇;而全麥吐司類也可買來放進冷凍庫,當做早餐存糧。5、堅果種子類堅果的保存期限大多長達1年,其有豐富的維生素E、膳食纖維、鐵及鈣,因此像是芝麻、無調味的堅果都是家中必備,很適合當零嘴;不過,開封後務必放冰箱保存,避免產生油耗味。6、雞蛋 雞蛋有完整豐富的蛋白質,保存期限約1個月1週,加上美味、耐放、變化多又容易上手的特點,因此怎麼能獨漏它。7、蔬菜罐頭儘管生鮮蔬菜跟冷凍蔬菜是首選,但是像蘑菇罐頭及蕃茄罐頭都是很好的選擇,可以存放非常久,保存期限3年4個月,隨時能夠確保充足的蔬菜攝取量,但還是應盡量選擇少鹽或無鹽的品項。8、魚罐頭魚是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良好來源,做成罐頭也完全不影響蛋白質及好油的含量,且保存期限3年,不論做沙拉、乾麵、早餐加麵包、佐餐都能更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選購時,應盡量選擇水煮魚罐頭為佳,避免油炸魚罐頭或是鹽漬魚罐頭。9、耐存放的乳製品乳製品皆含有豐富的鈣及蛋白質,保久乳因為殺菌溫度較高,得以耐久放(保久乳沒有加防腐劑),保存期限約9個月,而奶粉因為加工製成乾燥的關係,也屬耐放,保存期限為1年6個月。此外,起司未開封前也非常耐存放,開封後建議可以分做小包裝放進冷凍庫,這樣可以新鮮保存並且存放更久。(程涵宇營養師授權提供)最好,程涵宇提醒,食物越大塊可保存越久,越小塊,例如絞肉,保存時間則越短;不過,商品若是急速冷凍,或是有商品標示期限,則應以標示為主。參考資料: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est food buys"、FDA延伸閱讀: ·防疫、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水果罐頭可以久放是因防腐劑? 專家曝真相…罐身出現1情況最好快吃
-
2021-05-19 養生.健康瘦身
吃飯時做這件事更有利減肥!醫:有助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
能輕鬆改造身體的方法,就是我大力推薦的蛋白質減重法。其原理主要是將早餐換成蛋白質菜色而已,不需要特別的運動。 將早餐換成低熱量的蛋白質菜色,就能減少一整天攝取的總熱量!而且在一日之計的早晨攝取蛋白質,每天的各種活動(例如走路、拿包包、曬衣服)都會變成增加肌肉的運動。 假設晚餐也吃雞胸肉或豬菲力這類高蛋白質、低脂肪的菜色,中午就可以自由地吃。如此一來,不用太努力限制熱量的攝取,也能得到明顯的減重效果。 蛋白質需要與維生素B2、B6、B12這類維生素B群一起攝取,才能完成熱量代謝的循環。 但其實植物性蛋白質幾乎不含維生素B群,所以與動物性蛋白質、牛奶、大蒜、鮭魚一起攝取,才能促進蛋白質的代謝。 能活化蛋白質與強化肌肉、骨骼的維生素D也非常重要!魚類通常富含維生素D,像是小魚干或沙丁魚都能幫助我們攝取維生素D。 蛋白質的合成也需要鋅、鐵這類礦物質,牡犡、海苔的鋅可讓蛋白質充分發揮效果,所以非常建議與蛋白質一併攝取,豬肝、貝類的鐵也是胺基酸轉換成腦內神經傳遞物質所需的礦物質。 再者,能幫助脂肪燃燒的肉鹼是由離胺酸這種胺基酸組成,但也需要維生素C從旁輔助。 若說到維生素C,奇異果、蜜柑、草莓、柿子、橘子、蘋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也富含有助美白與整腸維生素A、膳食纖維、礦物質、具抗氧化效果的植物性化學成分,所以很建議與蛋白質一併攝取。 此外,雖然大部分的人都視醣質為減重之敵,但也不能忘記攝取。 攝取過多的醣質固然會讓體脂肪上升,但長期醣質不足,身體就會自動切換成節能模式,屆時連蔬菜所含的些微醣質都會轉換成體脂肪。 一如前述,醣質也有緩解空腹感的效果。與蛋白質一起攝取含有醣質的水果或碳水化合物,就是一份飽足感十足的早餐,能讓肌膚看起來水潤有彈性的玻尿酸也是醣質,所以想美白的話,請與蛋白質一起攝取! 不過前面也提過,蛋白質會在體內分解出氮,而排出氮的器官是肝臟與腎臟,氮也會讓尿酸上升,所以攝取蛋白質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攝取讓尿酸上升的食物。 此外,若是和蛋白質一同攝取大豆食品,也會導致體內的氮增加,所以也不太建議一併攝取。 若不經咀嚼,我們的口腔就不會分泌唾液。唾液含有許多健康成分,其中之一就是「澱粉酵素」這類消化酵素,當澱粉酵素增加,胃與小腸的負擔也會跟著減輕。 而且唾液還有能減少脂肪、增強肌肉、改善膽固醇數值、提升免疫力的成長激素「IGF-1」(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幫助骨骼、牙齒再石灰化與促進皮膚新陳代謝的青春激素「腮腺激素」、促進皮膚細胞再生的「EGF」(表皮生長因子)這些生理活性物質,所以才將唾液稱為「萬能激素」。 充分咀嚼食物可讓大腦的血流量增加,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記憶力相關的海馬迴與抗壓性相關的杏仁核,讓我們遠離肥胖、提升精氣神以及增強抗壓力。 若是早上總是很匆忙,喝杯自製的蛋白質飲料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行有餘力,不妨來份需要充分咀嚼的蛋白質早餐吧。 《延伸閱讀》 .睡不到5小時變胖機率增50%!醫教3招睡好覺打造易瘦體質 .早餐吃蛋有助減重?怎麼吃?日醫:維持肌肉量是關鍵! 以上內容由 土田 隆 著,采實文化《奇蹟蛋白質減重法》授權提供,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5大飲食指引 有助康復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激增,無症狀或輕症患者持續增加,必須將醫療留給重症者。振興醫院營養師陳韻婷昨天提出「給確診者的五大飲食指引」,確診患者的營養照顧可依循指引,將有助患者康復,並維持醫療量能不至於崩潰。陳韻婷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疲累、食欲降低等症狀。由於發燒會加速身體代謝率,營養素需求量會提高,也會增加體內液體流失導致脫水,建議應該持續進食及補充液體,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才有足夠的免疫力對抗病毒。給確診者的五大飲食指引一、飲食攝取原則患者應採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方式,多食用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及飲品,讓身體有足夠的營養對抗體內的能量耗損。每日熱量攝取為「體重x25至35大卡+200至250大卡」,可選擇含2至3份油脂來源的食物,如堅果種子、酪梨、乳酪等提高熱量攝取。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體重x1.2至1.5公克」,可攝取280至400公克的各種肉或魚類食物,其他如大豆製品、雞蛋、乳製品(牛奶、優格、起司等)、蛋白質飲品等都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建議每隔2至3小時進食一次,以少量多餐的方式補充營養。也可將口服營養補充品納入日常飲食中,增加餐間營養攝取,可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的熱量、蛋白質及必需營養素。二、液體補充原則必須維持體內足夠的水分,注意是否有脫水情況,每日液體攝取量為「體重x40至45毫升」,可補充具熱量及蛋白質的清流質飲品、口服電解質補充液或運動飲料,可補足身體必需的電解質及礦物質,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三、味覺或嗅覺改變時可以怎麼做可將食物放冷或放至室溫下再食用;若食物嘗起來有金屬味,可使用塑膠餐具盛裝及進食;若飲品喝起來有酸味或苦味,可加入適量的糖分調整;無味的食物可加入天然辛香料,增加風味。四、維持體重體重是身體含水量及營養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必須預防急性期肌肉量流失,對於日後的復元極為重要,應每天量體重,並維持目前的體重為佳。五、復元及復健期的營養患者逐漸復元後,宜維持高熱量高蛋白飲食,並搭配運動,能保有抵抗力及減少肌肉流失,有助於恢復日常活動。
-
2021-05-19 養生.聰明飲食
屯糧別光搶泡麵!營養師教居家防疫採買6大類食物
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感染階段,除了戴口罩、多洗手,提升自身免疫力更為重要。居家防疫期間,該採買哪6大類食物?吃對哪些食物,有助提升免疫力?1、優質蛋白質:合成足夠抗體人在維持免疫功能的過程中,抗體是不可缺乏的武器,蛋白質正是抗體生成的基礎原料。換言之,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就是免疫力提升的首要任務。建議買:植物性蛋白質,如黃豆、豆腐、豆漿;動物性蛋白質,如魚肉、雞肉、海鮮、奶類、蛋等。如何吃:每餐至少吃1至2份的蛋白質,1份為1顆雞蛋、1杯240㏄牛奶、半個手掌(不含手指)的肉類、2格板豆腐、半盒嫩豆腐。有三高問題的民眾,盡量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動物性蛋白質選擇低脂的雞肉及魚肉。2、主食類:提供身體足夠能量一旦缺乏主食,體內眾多生化反應都難以進行,特別是減重者,刻意不吃主食,長期下來,身體會轉而消耗蛋白質來維持身體所需的能量,反而會減弱免疫功能。建議買:未精緻的全穀根莖類,如糙米、五穀雜糧、紅豆、綠豆、南瓜、地瓜、芋頭等。未精緻的食物,富含維生素B群、礦物質,與人體抗體的製造有很大的關係。如何吃:每餐至少1/4碗,至多2碗的量。視個人活動量及血糖狀況而定。3、蔬果類:補充抗氧化物質蔬果富含維生素C及植化素,能活化免疫機能、降低身體發炎反應。尤其是顏色偏紅黃的蔬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保護黏膜的健康。腸道黏膜是免疫軍團的家,口腔及肺部黏膜則是病毒細菌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顧好黏膜功能,免疫力自然能提升。建議買:當季不同種類及顏色蔬果,紅色的茄紅素,如紅蘿蔔、番茄、西瓜、葡萄柚等;綠色的多酚類,如綠色蔬菜、綠茶等;藍紫色的花青素,如茄子、藍莓、蔓越莓、紫地瓜等;紅綠色的葉黃素,如萵苣、菠菜、南瓜等;白色吲哚類,如高麗菜、芥藍菜、花椰菜等。如何吃:建議每天吃3份蔬菜、2份水果,才能滿足身體所需的營養素。每餐最好吃不一樣顏色的蔬果;其中,茄紅素及葉黃素是脂溶性維生素,需與食用油等油脂一起烹調,才有助人體吸收。4、菇蕈類:調節免疫力研究證實,菇蕈類有來自真菌細胞壁的多醣體,有調節免疫功能。建議買:袖珍菇、杏鮑菇、香菇、洋菇、猴頭菇、木耳等真菌類食物中,都可攝取到此類多醣體。如何吃:每天至少吃半碗的量。5、Omega-3脂肪酸: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深海魚及堅果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抗發炎、平衡免疫功能。建議買: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等;堅果如核桃、奇亞籽、亞麻仁等。如何吃:深海魚建議每周至少吃三次,每次約2份量;至於堅果,建議每天攝取拳頭握緊的一小把量,但要買低溫烘焙、沒有調味的堅果,對身體比較沒有負擔。6、辛香料:抗病毒、抗細菌辛香類食物除了能增加料理的味道,還具有殺菌、抗菌、防腐、抗病毒、輔助免疫系統的作用。建議買:生薑、大蒜、洋蔥、辣椒、韭菜、胡椒、薑黃、肉桂等。如何吃:辛香料不論生吃或熟食皆宜。量視個人而定。
-
2021-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的五大飲食指引」營養師盼降低醫療量能超載
本土病例昨確診量暴增至333例,無症狀或輕症患者恐持續增加,未來醫療量能可能無法負載所有病患,必須將醫療留給重症者。振興醫院營養師陳韻婷今天提出,「給確診者的五大飲食指引」,希望幫助患者康復,並降低醫療量能超載。陳韻婷表示,新冠肺炎常見臨床症狀為,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導致身體疲累及食慾降低。由於發燒會加速身體代謝率,營養素需求量提高增加,也會增加體內液體流失導致脫水,就算沒有明顯口渴或飢餓感,也應該持續進食及補充液體,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才有足夠的免疫力對抗病毒。目前大部分新冠肺炎確診者都屬於輕症或無症狀,陳韻婷說,未來如果赴集中檢疫所或在家隔離,營養照顧可依循指引,將有助於身體的康復,並維持醫療量能不致於崩潰。●給確診者的五大飲食指引一、飲食攝取原則及注意事項(1.)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會增加體內壓力,陳韻婷建議,這時不該過度限制熱量,應多飲食高營養密度的食物、飲品,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營養對抗體內的能量耗損。★每日熱量攝取:體重X25至35大卡+200至250大卡。(如:60公斤成人平時每日的熱量攝取約1500至2000大卡,因熱量需求增加,需比平時提高200至250大卡/天);另外,可選擇含2至3份油脂來源的食物,如堅果種子、酪梨、乳酪等提高熱量攝取。★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體重X1.2至1.5公克(如:60公斤健康成人每日需75至100公克);可攝取280-400公克的各種肉或魚類食物等獲得足夠蛋白質需要量,良好的蛋白質來源為大豆製品、魚貝類、雞蛋、各種肉類、乳製品(牛奶、優格、起司等)、蛋白質飲品等。*高蛋白奶昔2.5杯量/約600ml(每杯可提供200大卡熱量及12公克蛋白質)*全脂優格:3/4杯(希臘優格蛋白質含量更高)*全脂牛奶:1杯(若希望質地濃稠點可自行加量)*花生醬:1大匙*新鮮水果:如香蕉、芒果、莓類等 (可依個人喜好加入適量水果增加風味)(2.)少量多餐這個時期食慾可能會變差,就算沒有明顯飢餓感,也應每隔2至3小時進食一次,6餐/天,以少量多餐的方式補充營養。(3.)使用營養補充品陳韻婷建議,將口服營養補充品納入日常飲食一部份,增加餐間營養攝取。尤其不感覺飢餓或對進食感到費力或疲累,無法吃到足夠需要量時,使用口服營養補充品,可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的熱量、蛋白質及必需營養素,可選擇每瓶250至300ml提供至少250大卡熱量及15至30公克蛋白質的飲品,並可冷藏取代一般冷飲,選擇不同口味/風味產品,以避免味覺疲乏。二、液體補充原則及注意事項(1)維持體內足夠的水份,隨時注意是否有脫水的情況陳韻婷指出,脫水症狀包括口渴感增加、發燒、尿液量減少、濃或呈深色、口乾、心跳加快、疲累及意識混亂等,當身體處於脫水時,呼吸系統的分泌物會變得較為濃稠,難以從肺部排出,當肺部無法清除這些分泌物時,就可能導致肺炎,為避免脫水,需增加液體攝取量。★每日液體攝取量:體重x40至45毫升(如:60公斤健康成人每日需至少2400至2700毫升的液體補充),最佳的補充液為具熱量及蛋白質的清流質飲品、口服電解質補充液或運動飲料,可補足身體必需的電解質及礦物質,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評估液體補充是否足夠,則為觀察尿液顏色(每3至4小時解尿顏色應呈淡黃色)。(2)如何預防脫水1.每小時都要補充,至少每15分鐘應補充80至160ml液體,無法一次喝大量液體者,建議少量且每隔數分鐘就喝一次。2.選擇多樣化的流質種類避免味覺疲勞。3.睡前床邊應放置足夠液體,確保半夜醒來能夠補充。4.若有嘔吐或腹瀉情形,除喝水外,也應該要補充口服電解質液,如舒跑、寶礦力水得等,可以居家自製口服電解質補充液:鹽(1/2至3/4茶匙)+果汁(蘋果、橘子、葡萄、蔓越莓)1杯+水(3.5杯)。三、味覺或嗅覺改變時可以怎麼做1.將食物放冷或放至室溫下,可能會比熱食嚐起來更佳。2.若食物嚐起來有金屬味,建議使用塑膠餐具盛裝及進食。3.避免過於甜膩的食物。4.若飲品喝起來有酸味或苦味,可加入適量的糖分調整。5.無味的食物中可加入天然辛香料,增加風味。四、維持體重陳韻婷說,體重是身體含水量及營養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體重流失顯示體內持續的液體、脂肪、肌肉量的減少。肌肉量減少會使身體感到虛弱,影響下床、走路或日常活動的行為表現,由於身體重新合成肌肉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預防急性期肌肉量的流失,對於日後的復原極為重要,應每天量體重,並維持目前的體重為佳。五、復原及復健期的營養患者逐漸復原後,陳韻婷建議,維持高熱量高蛋白飲食,並搭配運動,能保有抵抗力及減少肌肉流失,有助於恢復日常活動。提醒民眾,若患者本身為慢性疾病者,營養需求則需依個別情況調整。
-
2021-05-16 養生.聰明飲食
朱慧芳/水牛、番鴨、鹹鴨蛋
認識畫家李春信已好多年,當時他才剛到新埔的四合院落戶沒多久,土泥紅磚的老房子裡,有他收集的各種牛耕時代的用具,絕大多數是我從沒見到過的。年輕的他解說起各項工具的作用,就像是從小摸到大,熟悉不過的事似的,但他其實是在都市裡長大的乖孩子,一路跟著主流念到大學資訊系,在資訊業工作了幾年之後,才下定決心跟隨內心的鼓聲,拾起畫筆遠赴英國倫敦,滿足從小埋下的繪畫夢想。●人生與牛分不開,畫家帶著兩頭小牛下田續。浸淫在倫敦藝術的氛圍多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彼此學習、競爭、激盪,學院的教授告訴他們,「透過繪畫技術去探索個人的文化根源」。回到台灣,李春信從台北移居到新竹,開始他反璞歸真的追尋。仔細看「人生」兩個字,是人與牛站在土上,如果沒有牛,又離開土地,只剩下孤單的人。他嘗試找回人牛共處,一起在土地上活動的單純關係,正好也找到了雙胞胎小牛,米米和拉拉。儘管收集了一屋子的牛耕工具,沒有經驗的李春信不知道怎麼駕馭牛耕田,兩頭才幾個月大的犢牛就更不知道了。好在,附近老農手把手教導這位愛作夢的憨畫家,李春信才開始領著米米和拉拉下田耕作。幾年下來,耕牛的數量,從二頭擴大到七頭牛的編制,農地面積也越耕越大。透過牛耕,每年可以收穫不少牛耕米和牛耕地瓜。李春信原本就帶著學生習畫,農閒之餘,更設計了各種體驗營供大人和孩子一起參與。●組成母番鴨隊,不求產蛋率,三天下一顆蛋。鄉下生活地大天闊,除了人與牛之外,還有一百來隻紅面番鴨,和絕不會缺席的寵物貓犬。大牛生小牛,番鴨也會下鴨蛋、孵小鴨。不過,李春信的番鴨隊是以母鴨為主力,大部分的鴨蛋是沒有受精的純鴨蛋,只能食用,孵不出小鴨。鴨蛋數量多時,李春信會在臉書上公告,開放給臉友訂購。番鴨的強項在肉質,不在產蛋率,一般來說,三天才會下一顆蛋。比起一天多就可以下一顆蛋的菜鴨略為遜色。跟雞蛋比起來,鴨蛋的重量要多一些,雞蛋平均重量大約65克,番鴨蛋則有80克。若是論起營養,鴨蛋的B群和鐵、鈣等微量礦物質,含量要比雞蛋豐富些。畢竟現在的蛋雞大多是在密閉空間飼養,吃的是調配好的飼料。而鴨子,尤其是天然放養的番鴨,還是依著天性傍水生活,享有覓食的自由。但也因為吃了水裡的藻類和小生物,鴨蛋帶有比雞蛋稍濃的腥味。●鹽水加米酒頭封罐,自製鹹鴨蛋不難。自己做鹹鴨蛋其實很簡單。前陣子,朋友送我36顆剛撿的新鮮番鴨蛋。我將鴨蛋洗淨擦乾,堆疊放進玻璃罐子裡,另外煮了一鍋加鹽開水,濃度25%左右,待開水變涼倒入玻璃罐,封蓋前淋上大約50 cc的米酒頭。靜置一個半月後,把鴨蛋取出,蒸熟就是自製的鹹鴨蛋。如果數量夠多,留幾顆暫時不要蒸熟,可以做鹹鴨蛋蒸肉或其他料理。鹽水的濃度,可以自行調整,不想太鹹可以少放點鹽,但請記得把做好的鹹鴨蛋放入冰箱冷藏,以免變質。朋友問我雞蛋可不可以做成鹹蛋,答案是肯定的,雖然我沒有做過,但已有不少朋友跟我交流經驗了。
-
2021-05-15 新聞.健康知識+
高溫、停電、缺水…小心熱傷害!國健署教3大自保策略:這時間避免外出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已開始邁入了炎熱的夏季,未來一週多屬高溫炎熱天氣,中午前後南投縣、臺南市、高雄市近山區或河谷,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而臺東縣、屏東縣近山區或河谷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造成熱傷害發生的機會也大幅增加。當心熱傷害警訊 這樣做降溫並迅速送醫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若出現熱傷害的警訊,例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可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尤其熱傷害的高危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的長者、嬰幼童、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慢性病患等,更應小心謹慎面對。預防熱傷害3要訣 適度休息降低不適國民健康署提醒,要避免熱傷害,切記掌握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1、保持涼爽:‧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盡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雇主需加強通風設施或採用空氣調節器,以隔離工作場所的高溫設施及提供散熱裝置,減少熱能散發到工作間。2、補充水分:‧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可吃適量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3、提高警覺:‧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為預防員工熱傷害,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相關防護措施,並宣導預防熱傷害以及重新調整分配工作,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或依勞工身體狀況安排適度休息。延伸閱讀: ·立夏高溫破30°C! 「人仙仙」頭昏沉重,4撇步防中暑 ·不是所有中暑都能刮痧! 陰暑VS陽暑處理原則大不同
-
2021-05-07 養生.聰明飲食
為何喝豆漿補鈣骨質仍流失?營養師曝1原因錯很大
48歲的徐太太從前年開始邁入更年期,生理期也從不規律的週期逐漸到完全停止,面對更年期徐太太與大多數女性一樣,生理上出現如:盜汗、失眠等,心理上也有易感焦慮、不耐煩等不適症狀,其中最令她擔憂的問題無非是「骨質疏鬆」。進而到醫院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測量其骨質密度,發現骨質密度已有流失現象。但令徐太太不解的是為了預防骨質疏鬆,她每天都會提醒自己補充鈣質攝取,因為自己有乳糖不適症不能喝牛奶,所以改喝豆漿,每天都會喝到一大杯,為何骨質依舊會快速流失?傳統豆漿補充鈣 含量太少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表示,很常見許多中老年人由於飲食習慣或有乳糖不適症,會以喝傳統豆漿的方式來補充鈣質,但這種攝取方式來補鈣其實錯很大。因為,豆漿雖含有鈣的營養素,但其含量實在是太少了,不能當作是每日攝取鈣的主要來源。(推薦閱讀: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攝取天然高鈣蔬菜 兼具維持腸胃健康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的黃豆含有194毫克的鈣質,但經過加工製成做成豆漿,會造成鈣質流失,每100公克的傳統豆漿,鈣質僅有14毫克。除了豆漿之外,還有其它高鈣食物可做選擇,如口感較硬的傳統豆腐,每100公克含有140毫克的鈣質、每100公克的小方豆干更含有685毫克的鈣質;深綠色蔬菜如芥藍、紅莧菜,每100公克的芥藍菜含有181毫克的鈣質、每100公克的紅莧菜則含有218毫克的鈣質。潘富子提及,若用天然蔬菜來當作攝取鈣的方式,還可同時補充膳食纖維可維持腸胃健康,還可攝取到礦物質鎂,也是維持骨骼健康需要的營養素。(推薦閱讀:喝大骨湯補鈣? 別傻了!運動、曬太陽還要多吃這些食物)預防骨質疏鬆症 日常飲食要注意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指出「骨質疏鬆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造成健康問題的第二大疾病,成為中老年人常見的流行病。潘富子提醒,從日常生活就該注意飲食攝取足夠鈣質(成年男女性的每日鈣質攝取建議需攝取1000毫克)及維生素D並培養運動習慣,定期安排骨質密度檢查,提早預防骨質疏鬆症上身。延伸閱讀: ·快去照鏡子!身體缺鈣全寫在外表 營養師授「補鈣、健骨吃法」 ·喝可樂會骨質疏鬆? 鈣質流失元凶找到了!2種人超危險
-
2021-05-02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吃的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這不是腦筋急轉彎式的問題。站在人類角度,蔬菜跟水果都是促進我們健康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假如站在植物的立場來看,蔬菜跟水果究竟有什麼不同?答案是,「水果很願意被動物吃掉,而蔬菜很不願意被吃。」水果裡面有種子,所以植物希望藉由動物吃它的果實來幫忙傳播種子;但蔬菜是植物行光合作用獲取養分的重要器官,被吃掉了會危害它的成長或生存。另外一個問題,植物跟動物有什麼不一樣?這題未免太簡單,動物會動,會跑來跑去,而基本上植物不太能動。因此遇到動物,或者陽光烈日等會妨礙生存的外敵時,動物可以逃跑躲避,但是植物不能動,為了生存只好演化出不同策略來保護自己,也就是製造各種化合物來抵禦外在不良的因素。在果實而言,果皮有五顏六色的植化素來抵抗強烈的紫外線,而葉子則帶有苦味澀味的草酸,來保護自己不被昆蟲或食草動物給吃了。這是我們吃野生植物時(未經人類育種改良的菜葉類),帶有澀味或苦味的原因。草酸很容易與鈣離子結合,因此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而且草酸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也容易造成體內結石,幸好草酸只要加熱就會被破壞,所以野生葉菜只要燙過、煮過,苦味或澀味就會減少。但現在人類吃的葉菜類都經過育種改良,所以草酸含量降低,但也因為如此,昆蟲就比較喜歡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種的蔬菜很容易被毛毛蟲吃光,而一旁野生葉菜植物卻安然無恙的原因。正因為蔬菜是植物不願意被吃的部分,所以有人會覺得蔬菜很不好消化,其實不是不好消化,而是葉菜類的纖維人根本無法消化,基本上是原封不動排出去。這剛好協助吃太多垃圾食品的現代人將腸胃道的渣渣形成漂亮的便便排出體外。相反的,水果是要讓動物吃的,所以種子成熟後,包住種子的果實也會變成動物最好的食物。不過果實的外皮對現代人來說,才是促進健康最重要的精華,因為植物抵抗外敵的成分,也就是我們現在通稱的植化素(植物化學元素,包括數百種天然抗氧化物)幾乎都存在果實外皮,而果肉就只有澱粉、水分、纖維及少量礦物質等微量元素。古代的貴族或有錢人擁有很多奴工或僕人,貴族吃好吃的果肉,而外皮則讓下人吃,結果當然是貴族體弱多病,而傭人身強力壯。所以,我們若是想要獲得水果最大的好處,就是要想辦法連皮一起吃。不過現代人還有一個大問題,因為農業改良技術太厲害,水果變得太甜,於是呢,不好吃的果皮不吃,又吃太多只有糖分的果肉,我們以為多吃水果會健康,結果適得其反。我有一個吃素的朋友,非常重視飲食健康,不吃垃圾食品以及任何包裝飲料,不過因為太喜歡吃台灣誘人的水果,也認為所有專家都認為多吃蔬果是好事,就沒有節制的吃水果,後來居然得了糖尿病。不過,這大概是少見的例子,因為據統計,台灣整體而言,吃蔬菜水果的量,遠遠低於維持健康的建議量,所以有機會還是要多吃蔬果呀。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吃很多怎麼還便祕?營養師:3項條件缺一不可
營養門診中,一名30幾歲年輕女性,因長期在國外工作,習慣「美式飲食」,每餐都會吃一大盆的生菜,雖看似「膳食纖維豐富又多多」,卻常脹氣不舒服,無法每日排便,排便頻率約三天一次。經營養師建議,其中一餐生菜沙拉淋上橄欖油,飯後喝一杯水,晚上自己煮「炒熟菜」代替生菜,排便愈來愈順暢。重點1:高纖飲食三必備便便要通暢,纖維、水、油缺一不可。「若想促進腸道蠕動,膳食纖維、水、油,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指出,該女性希望透過吃很多蔬菜,攝取高量纖維來減肥,但忽略攝取油、水的重要。劉怡里解釋,吃進大量纖維後,若油、水攝取不足,不僅無法幫助腸道蠕動與排便,反而容易引起便祕。水分攝取太少,可能導致腹脹、腸結石、排便更加困難,而油脂因為有潤腸作用,也不可或缺。她也提醒,正確高纖飲食應掌握三大原則:搭配油水、循序漸進、平均分配在三餐攝取。重點2:要搭配油脂攝取生菜、熟菜交替吃;水煮、油炒都要吃。劉怡里建議,民眾中午、晚餐吃蔬菜,若其中一餐是吃「生菜」,另一餐可搭配「熟菜」,可加油炒菜,如橄欖油等。若不喜歡吃生菜,喜愛吃水煮的熟菜,可以一餐不加油,另一餐加油,讓適量的油脂增加糞便潤滑度,刺激腸胃蠕動。談到高纖飲食,很多民眾就聯想到減肥,但劉怡里說,狂吃小黃瓜、胡蘿蔔、生菜,除了無法成功減肥,可能還會因營養不均衡,導致免疫力下降。她提醒,健康減肥確實應該多攝取蔬菜、水果,但還需搭配澱粉,如地瓜;蛋白質如水煮蛋、鮭魚、雞胸肉等;含有油脂的堅果,如杏仁、亞麻子仁、黑芝麻及開心果等,才不會營養不均衡。重點3:要循序漸進的吃突然攝取大量纖微,腸胃易不適,也會影響礦物質吸收。正確的高纖飲食,還需要「循序漸進」。劉怡里表示,大部分民眾平時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當意識到要多吃纖維質時,短時間突然吃進太多,易導致腸胃不適。劉怡里說,別急著想一步到位,要吃到足夠的纖維量,正確方式是逐步增加每日的纖維攝取量。劉怡里表示,「高纖飲食」是指每日攝取食物粗纖維超過13公克,或是整體膳食纖維攝取超過25公克。但高纖食物適量即可,吃太多恐影響鈣、鐵、鋅與葉酸的吸收,或是導致脹氣、腹瀉。重點4:應平均分配三餐年長者腸胃敏弱,少量吃避免腹脹。高纖飲食應「平均分配在三餐」,不要集中在一餐攝取。劉怡里指出,年長者尤需注意,由於腸道比較敏弱,平均分配在三餐,才不會導致腹脹不適。博田醫院國際形體醫學中心營養師徐婉玲表示,現代人忙碌且多外食,有時早餐圖方便,多半吃個簡單的三明治、饅頭,或直接喝個牛奶就解決一餐,很難攝取到膳食纖維。她建議不妨改喝燕麥奶,或在牛奶、薏仁漿裡加上燕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每餐都做一些高纖食材的配置,就能補充足夠膳食纖維。誰應暫緩高纖飲食?1. 剛做過消化道手術者術後不宜有頻繁腸道蠕動,為減少排便次數,避免纖維摩擦傷口,導致惡化,應暫緩高纖飲食。此外,也要與醫療人員共同評估適當的飲食搭配。2. 腸胃炎剛恢復者攝取高纖可能會引發便祕,應暫緩。諮詢╱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主任張惠萍、營養師林世航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不要用湯匙挖!專家教酪梨正確切法吃進更多營養
酪梨雖被歸為水果,卻含有大量的的優質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20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備受營養師推崇。● 維持飽腹感攝取優質脂肪有助延緩胃排空速度,延遲飢餓感。一項研究指出,在食物中添加酪梨者,飽腹感明顯比未吃酪梨者提升,可抑制食欲長達五小時。● 保護心臟酪梨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已被證實可降低壞膽固醇(LDL)並提升好膽固醇(HDL),這雙重作用有助降低心臟病風險。其富含的鉀還可協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和體液,進而降低血壓。● 促進更多營養吸收進餐時搭配酪梨,可幫助身體從其他健康食物吸收更多的抗氧化成分。一項研究顯示,酪梨和番茄醬、胡蘿蔔搭配食用,可提高維生素A吸收;另一項研究顯示,吃莎莎醬時搭配2.5湯匙酪梨,比起單吃莎莎醬,可吸收多達13倍的β-胡蘿蔔素。● 促進腸道健康酪梨富含的纖維和不飽和脂肪,有利腸道好菌生長。一項針對肥胖成年人的研究指出,每天有一餐吃酪梨的人,比起另一群餐點類似、但沒吃酪梨者,在12周後,每天吃酪梨的這群人,腸道菌種的多樣性明顯較高。● 怎麼吃?正確切酪梨 吃進更多營養美國化學學會說,類胡蘿蔔素的最高濃度在酪梨的果皮下。正確去除果皮,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酪梨的健康效益。建議不要用湯匙挖果肉,用刀切並剝除,才能保留更多與果皮接觸處的果肉。1. 用刀沿著酪梨繞一圈切半。2. 用刀子末端的尖端輕戳種子,就能輕易取出。3. 再分別切成兩等份,就能輕鬆撕除酪梨果皮,並保留最多皮下的果肉。資料來源/Health.com、美國《預防》雜誌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膳食纖維光靠吃蔬果難達標 營養師教你如何吃足量
不知道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一天需要攝取多少膳食纖維才夠?吃很多蔬菜水果就足量?不能自己煮,那要如何選擇有足夠膳食纖維的外食便當?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多數人以為纖維只能從蔬菜、水果中攝取,事實上,六大類食物中,除乳品類,其餘五大類均能攝取到膳食纖維。迷思:膳食纖維攝取愈多愈好?真相:膳食纖維過量,會影響鈣等礦物質吸收。「膳食纖維很重要,但不是吃愈多愈好。攝取過量會影響鈣、鐵、鋅等礦物質吸收。」劉怡里表示,男、女一日膳食纖維建議量不同,以一日所需熱量換算,每1000大卡熱量建議攝取14公克膳食纖維,而一般沒有運動習慣的上班男性,一日約需攝取1800大卡熱量,每日建議攝取膳食纖維25克,女性建議攝取1500大卡,每日建議攝取膳食纖維21克。迷思:膳食纖維只存在蔬菜水果中?真相:除乳品類,五大類食物都有纖維。許多民眾知道要攝取膳食纖維,但不清楚哪些食物富含纖維,甚至常常覺得攝取纖維就是要靠多吃蔬菜,如何「輕鬆攝取足量纖維」成為普遍的疑問。「要打破迷思,膳食纖維不是只存在蔬菜水果中。」劉怡里表示,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中,除乳品類,其餘五大類均能攝取到膳食纖維。劉怡里指出,全榖雜糧類中,紫米飯、五穀飯、糙米飯等富含膳食纖維;蔬菜類以地瓜葉、紅鳳菜、黑木耳、白木耳、杏鮑菇、綠花椰菜、碗豆莢、苦瓜等較多;豆魚蛋肉類則有黃豆、黑豆、毛豆、豆漿等,黑豆乾1克甚至含7點多公克的膳食纖維;水果類中,則以百香果、芭樂、柳丁、水梨等纖維含量較多;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中,亞麻仁籽、黑芝麻、開心果、杏仁也都是高纖食物。「想要攝取到每日膳食纖維建議量,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劉怡里表示,建議主食用全穀雜糧類代替白米飯,一碗全穀雜糧含有8克膳食纖維,一天吃2碗,就有16克;青菜或豆類1份約有2克,1天吃3份,有6克;水果1份2克,1日2份,有4克,總共26克,即符合男、女性一日膳食纖維建議量。迷思:外食便當三格蔬菜,就夠一日纖維所需?真相:兩餐吃6格蔬菜,一天只能吃到6克。自己煮較能彈性配置菜色,但外食族該怎麼辦?劉怡里指出,一般民眾不可能三餐都吃便當,若一日兩餐吃便當,也常常難以攝取到足夠膳食纖維。她舉例,一般便當中,有一大格都是白飯,攝取到很多澱粉,膳食纖維少得可憐;另一大格攝取蛋白質,通常不是富含膳食纖維的豆類;所以就算剩下的3個小格子全部填滿蔬菜,兩餐吃了6格,也只有3份蔬菜,約等於攝取6克多的膳食纖維,根本不夠。建議改吃自助餐,可自行搭配菜色,並選擇提供五穀飯的店家,外食族較有機會攝取足量的纖維。迷思:靠多吃蔬菜水果,膳食纖維就能達標?真相:主食換成全穀,至少要從三大類食物中獲取。「若只靠吃蔬菜,根本攝取不到足夠膳食纖維。」劉怡里強調,一日膳食纖維建議量至少要從三大類食物中獲取,澱粉類一定要由白飯換成全穀雜糧類,如紫米飯、糙米飯、五穀飯等,才有機會達標,也才是均衡的飲食。劉怡里說,牙口不好的人可以將蔬菜煮爛、剁細、切碎,不會影響膳食纖維含量;將一份蔬菜加上一份水果打成蔬果汁,以流質攝取膳食纖維也行,「但切記不要濾渣,才能吃到膳食纖維。」劉怡里進一步分享,最近流行一個誘導吃蔬菜的方式——「菜包肉」,不僅口感較清爽,不會那麼油膩,也能讓不愛吃蔬菜的民眾願意嘗試。若有民眾看到蔬菜就不想吃、沒胃口,可以改成「肉包菜」,且不是綠色蔬菜才算蔬菜,菇類、瓜類也都是蔬菜,都可以包在肉裡面。
-
2021-05-01 新聞.健康知識+
外出用山泉水洗手,竟吃下寄生蟲!專家提醒使用山泉水這動作沒做小心染病
全台鬧水荒,甘霖遲未至,讓中南部面臨缺水危機。讓人開始思考,除了節約用水,是否能開發新的水源,也因此,使得鑿井業近日爆紅,訂單甚至排到6個月之後。而也有人想到,是否可運用山區豐沛的山泉水,緩解限水困境。全台水荒,喝山泉水就好?專家分享,過去就有不少人習慣到山區汲取山泉水返家燒開泡茶飲用,但有人直接飲用後,隔天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赴醫檢查,才發現為阿米巴性痢疾併肝膿瘍所致,經由抗生素治療約2個月才痊癒。收治個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政國提醒,山泉水因富含礦物質,喝起來甘甜,許多人至山區享受芬多精之餘,口渴時,也不禁掬一把山泉水來解渴。但山泉水務必煮沸後才能飲用,以免發生嚴重併發症。他說明,由於山泉水微生物偏多,且可能遭受動物排泄物汙染,常見為志賀氏菌、大腸桿菌、鉤端螺旋體菌、阿米巴原蟲等菌種,會使患者出現腹瀉、嘔吐、發燒、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嚴重時更可能造成血便、肝膿瘍、腎衰竭、敗血症等,不可不慎。陳政國指出,腸道寄生蟲感染途徑主要為「經口食入」,如生吃、生飲、飯前便後不洗手等行為,都可能接觸到蟲卵而經口食入。過去他也曾經遇過患者在山區剝橘子前,用山泉水洗手,卻不慎吃下鉤狀螺旋體菌。返家後出現發燒、手腳無力、眼結膜充血、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血尿等症狀,最後演變為肝腎衰竭,經緊急洗腎、輸血治療才搶回一命。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如糖尿病友、癌症患者、年長者、小孩等,更不能輕忽生飲山泉水的嚴重性;雖然免疫力正常的成人,感染腸道寄生蟲大多症狀輕微,但寄生蟲具傳染力,若出現疑似寄生蟲感染症狀,應立即赴醫檢查及治療。 諮詢專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陳政國 未煮沸飲用,恐引發疾病山泉水連洗手都需注意!
-
2021-05-01 養生.聰明飲食
降血壓吃芝麻有效?健康8問題能靠芝麻改善!專家分享簡易3食譜,讓芝麻更美味
為了遠離老化疾病,常保青春活力,許多人會選擇用食療的方式,讓自己更健康。近來,芝麻的健康成效備受關注!因為芝麻含有高度抗氧化作用成分,可以幫助去除活性氧、自由基,有效抑制細胞氧化,也能抑制身體醣化速度。 抗氧化芝麻的健康功效利用濃縮營養精華的抗氧化芝麻,打造全方位的健康功效!預防疾病、抗老化,也有助於形成強健的體魄。芝麻成分中的鋅,是活化身體免疫力的重要營養素。人體的免疫力從20歲達到高峰後就會開始下滑,因此對成年人而言補充鋅非常重要。以芝麻的鋅能量從根本提升免疫力,打造不容易感冒的體質吧!蛋白質不足的人:蛋白質是身體製造骨骼、肌肉絕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但讓人意外的是,許多現代人都有蛋白質不足的問題。將芝麻撒在米飯或菜餚上,讓每100g中含有20g蛋白質的芝麻輕鬆補充你體內所需的蛋白質。 受高血壓困擾的人:以芝麻特有的成份「芝麻木酚素」為首,加上鎂、生育醇(維他命E),可以達到卓越的降血壓功效。甚至有資料顯示,持續每天食用一小匙黑芝麻粉,一個月後血壓可下降6%! 排便不順的人: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膳食纖維能促進消化、改善腸內環境。而芝麻富含的膳食纖維,總量竟是萵苣的12倍!更棒的是,芝麻並不會有像萵苣一樣有導致體溫下降的疑慮。皮膚鬆弛或身體退化的人:在預防肌膚與身體抗老方面,芝麻效果卓越。含有養顏的生物素及硫胺(維他命B1),能讓糖質有效轉為能量,而非變成脂肪,簡直就是天然的逆齡營養補給品! 想強健骨骼的人:芝麻富含鈣、鎂、錳、鋅等骨骼不可或缺的礦物質,這些營養不容易在平常的飲食裡出現,卻能從芝麻中一次攝取到,真是助益良多。好好地食用芝麻來預防骨骼疏鬆吧! 擔心老年失智的人:大腦需要大量的氧和糖作為養分,也因此成為「氧化、糖化」的高風險器官。每天攝取優質「抗氧化力、抗糖化力」的芝麻,能守護腦神經和血管,有助於預防腦力衰退、失智症狀。想改善貧血的人:對容易貧血的女性而言,芝麻是值得信賴的好食材。芝麻富含能製造紅血球的鐵和銅,30g的芝麻中就含有一天所需的銅量,以及1/4的鐵量。同時能消除疲勞和焦慮! 芝麻不只抗氧化,更是各方營養聚集的寶庫!芝麻所含的營養不只是能用來抗氧化、抗糖化,在一粒小芝麻中還濃縮了眾多營養素。比方說,能製造身體肌肉的「蛋白質」、幫助免疫系統運作的「鋅」、可以改善腸內環境的「膳食纖維」,其他還包含「維他命B」、「銅」、「鐵」……等成分,簡直可說是營養的寶庫。許多現代人患有「新型營養失調」的症狀,這跟過往因為缺糧而造成的營養失調不同,是明明已經攝取足夠的熱量,卻沒攝取足夠的必要營養素的意思。其原因在於──偏食。例如大家會有節食或限制飲食的目標,或常常用速食取代正餐,還有一旦年紀到了,就容易傾向避開動物性食品等等的飲食習慣。其實,飲食不只是有飽足感就好,更要養成確實攝取身體需要營養素的習慣,從這點意義來看,營養豐富又方便食用的芝麻,可謂是相當優秀食材。 芝麻所含的主要營養成分 膳食纖維每100克的芝麻含有12.6g的膳食纖維,大約是萵苣的12倍!幫助整頓腸內環境,活化大腦的運作機能。 維他命芝麻含有維他命B1、B2、B6、菸鹼酸、維他命E、葉酸等,豐沛的維他命成分能提升代謝、抗氧化。 脂質占整體成分約50%。含有人體必需卻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亞油酸,也被稱為能控制膽固醇的油酸,和其他植物油相比毫不遜色。 礦物質芝麻富含鋅、鐵、銅、磷、鎂、鈣等礦物。尤其是鋅的成分能活化免疫機能,保持肌膚或毛髮健康。此外,鐵含量還可媲美雞翅。 蛋白質占整體成分約20%。雖然大豆有比芝麻含量多的離胺酸,但芝麻含有更多的含硫胺基酸,所以選擇本書的「味噌芝麻」或「黃豆粉芝麻」,營養絕佳! 茄汁海鮮蔬菜鍋1人份/膳食纖維7.6g/402kcal,融合番茄酸味與芝麻香氣的絕品鍋物材料(2人份):研磨芝麻2大匙、煎焙芝麻適量、海鮮(蝦、干貝、蛤蠣、牡蠣等)依個人喜好、洋蔥1/2顆、青花菜1/4顆、白花椰菜1/4顆、甜椒(紅、黃)各1顆、洋菇6個、紅蘿蔔1/2條、番茄1顆、橄欖油1大匙、番茄糊18g、水600ml、蔬菜高湯塊2塊、時蘿(其他的香草也可)適量 作法:1.將海鮮事先處理好(蛤蠣吐沙、洗淨;牡蠣以淡鹽水清洗後瀝乾;蝦子去腸泥),蔬菜洗淨並切成一口大小。2.鍋中倒入橄欖油,以中火預熱,放入洋蔥炒軟後,再加入其他蔬菜一起炒。3.加入番茄糊與水、蔬菜高湯塊,以中火煮15分鐘左右。4.蔬菜煮好後,放入海鮮滾一下,撒上研磨芝麻和煎焙芝麻。5.擺上時蘿,美味鍋物就完成囉。POINT:以抗氧化力強的蔬菜,結合高蛋白的海鮮!優質食材齊聚一鍋的絕佳料理,尤其番茄的茄紅素也有很強的抗氧化力。 豬肉味噌湯1人份/膳食纖維9.2g/170kcal,根莖蔬菜滿滿也有美顏亮膚功效材料(容易製作的份量):豬里肌肉(薄切片)100g、油豆腐皮1片、蒟蒻1/3片、豆腐1/3塊、牛蒡1條、紅蘿蔔1/2根、洋蔥1/2顆、白蘿蔔1/5根、橄欖油1/2大匙、高湯600ml、味噌2大匙、七味粉適量、青蔥(切蔥花)適量作法:1.豬里肌與油豆腐皮、蒟蒻、豆腐及蔬菜(青蔥除外)統一切成容易食用的大小。2.鍋中倒入橄欖油,以中火加熱,炒豬里肌肉片。待肉變色後,加進蔬菜與油豆腐皮、蒟蒻拌炒。3.倒進高湯與研磨芝麻,煮滾後以小火~中火煮約10分鐘,溶開味噌,加進豆腐。4.盛碗後,撒上七味粉、蔥花即完成。POINT:膳食纖維與大豆異黃酮,喝出美顏好氣色!以根莖蔬菜與芝麻整頓腸內環境,大豆異黃酮帶來更佳的美顏效果,是打造健康與美肌的豬肉味噌湯。黑芝麻布丁1人份/膳食纖維1.5g/185kcal,以黑芝麻的多酚提升抗氧化力!材料(1人份):研磨黑芝麻50g、吉利丁粉5g、水1大匙、芝麻油1大匙、蔗糖45g、牛奶200ml、薄荷葉適量作法:1.事先將水倒入吉利丁粉混合後,靜置約10分鐘。2.將研磨芝麻與芝麻油放入研磨缽中,研磨混合約30秒,加進蔗糖再次拌合均勻。3.鍋中倒入牛奶與1,以小火加熱。4.大碗放入2與3,拌勻後倒入布丁容器。5.整個容器放入冰水中數分鐘,攪拌冷卻,再放冰箱冷藏1小時以上。盛裝後,佐以薄荷葉。※從布丁容器移到擺盤餐具時,將容器以熱水泡2~3秒後倒扣在器皿上,就能漂亮地脫模。POINT:黑芝麻+動物明膠,具有優越的美顏效果!吉利丁粉的動物明膠成分幾乎都是膠原蛋白(蛋白質),具有顯著的美顏效果。牛奶也能以杏仁奶替換。 本文出處/摘錄自蘋果屋出版社出版《抗氧化芝麻飲食奇蹟》 容易感冒或感染傳染性疾病的人
-
2021-04-2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84歲翁患慢性腎病常搔癢難耐抓破皮 醫囑低磷飲食改善
苗栗市84歲張姓老翁患有慢性腎臟病,定期回診,最近他到衛福部苗栗醫院回診時,醫師發現老翁不時抓膚,身上露出許多抓痕、脫屑還有些破皮、色素沉積,老人家表示常全身癢,尤其背部和手臂搔癢難耐,家人說因想控制好老人家的血糖,三餐主食由白飯換成糙米飯,老翁牙齒不好,每餐都要配湯才吃得下;老翁抽血報告的血磷數值高達6.2mg/dl,醫師認為可藉由控制血磷改善,經苗醫腎臟團隊照護及提供低磷飲食指導,老翁再回院抽血檢查,血磷已降至4.8mg/dl,皮膚抓痕也變少,搔癢症狀獲得 改善。苗栗醫院腎臟科主任吳文中指出,台灣腎臟病發生率居高不下,常見慢性腎臟病患因皮膚癢,抓到體無完膚,生活品質大受影響。腎臟病友往往因尿毒累積、皮膚乾燥、高血磷、副甲狀腺素增加等因素,引發皮膚癢症狀,提醒及早就醫改善,以避免病情加重並減少感染風險。吳文中表示,臨床通常依病人狀況建議採用低磷飲食、服用鈣片、尿毒素吸附劑來緩和皮膚搔癢情形,若持續嚴重搔癢不適,建議至皮膚科就醫。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蓁說,磷是骨骼牙齒生長及合成身體能量的重要礦物質,高血磷可能是腎臟功能衰退,造成飲食中攝取過多的磷無法從尿液排出,造成血中的磷蓄積,適度控制飲食磷的含量,可延緩腎功能衰退,並預防腎骨病變發生;慢性腎臟病人建議每日磷攝取量為800至1000毫克,常見高磷食物如一般乳製品、全穀類、乾豆類、內臟類、堅果類、芝麻、肉鬆、加工食品、火鍋料都應避免食用,而低蛋白飲食其實也是一種低磷飲食原則,建議依慢性腎臟病期別,適量控制蛋白質攝取,也可達到避免高血磷的風險。吳文中提醒,及早藉助專業醫療衛教與追蹤介入,可有效延緩腎功能退化和避免皮膚搔癢不適等問題,部苗腎臟照護團隊提供相關保健諮詢服務,歡迎鄉親利用,洽詢專線037-261920轉2184周慧琴衛教師。
-
2021-04-24 養生.聰明飲食
食用油炸食物其實超NG!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營養師揭「用油迷思」
因為怕胖、控制體重,或追求養生,不少人飲食清淡,幾乎不太吃油,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提醒,油脂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之一,如果長期缺乏脂肪酸,皮膚變差、乾燥,容易出現縐紋,看起來會比實際年齡老了老幾歲。 烹調方式不同 挑選的油品也不同「挑選油品是1門學問。」蘇秀悅說,應該依照烹調處理方式來決定油品種類,例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芥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葡萄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不飽和脂肪含量(85%以上)較高,一般建議,用於低溫處理,不宜炒炸。相較之下,牛油、豬油、棕櫚油則因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熔點高,氧化安定性佳,一般用來高溫油炸,例如,坊間鹽酥雞、炸雞、炸薯條,都會選擇這類油脂。 食用油如何製成? 這兩大步驟精煉出食用油食藥署表示,在食用油製程中,包括「油脂抽取」與「油脂精製」等兩大步驟,前者以食用植物油為主,可分為壓榨法與萃取法。壓榨法是將原料經過精選、清洗、浸潤、去皮、破碎、加熱後,以壓榨機直接壓榨,使油脂流出。適用於油脂含量高(超過50%以上)的原料,最典型的壓榨油品就是橄欖、花生,以及國人熟悉的苦茶油。至於最常見的大豆沙拉油,則屬於「油脂精製」油品,因為黃豆的油脂含量只有20~30%,必須使用萃取法來提煉,將原料組織破碎壓成片狀,蒸煮加熱後,再以熱溶劑進行萃取,溶出油脂,再透過加熱過程,使溶劑揮發,減少殘留在油品的比率。不過,第1階段的粗製油脂外觀較混濁、色深、有不良氣味,口感與品質也比較差,且容易造成油脂氧化。因此,油脂必須再經過精製或精煉等程序,提高食用油的安定性與保存性。 避免高溫起鍋 減少油炸方式的烹調食物如何正確用油?國健署建議,可以多使用植物油,但應避免高溫起鍋,並少用糖醋、醋溜、油炸、油煎、爆炒、油淋等烹調方式。再者,盡量以清蒸、水煮、川燙、清燉、涼拌等少油方式來烹調食物。此外,不論用哪1種油品來油炸食物,長期食用,都會影響健康,因此,避免以食用油來炸食物,而炸雞、雞排的外皮,最好去除,以免攝取過多脂肪,平常少吃等油脂含量較高的加工食品。 1天吃多少油才健康? 國建署建議攝取1湯匙堅果量許多人不太吃油,國健署建議,可多吃花生、芝麻、腰果、杏仁、核桃等天然堅果種子,每日建議攝取約1湯匙量,約為杏仁果5粒、花生10粒、腰果5粒,就能補充好的脂肪酸。蘇秀悅提醒,少吃油,就能減少熱量攝取,控制體重,但三餐都是水煮食物,例如,燙青菜、水煮雞胸肉,身體容易流失植物性礦物質,且營養素不足,長期下來,皮膚狀況變差,臉皺變老,不可不慎。(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在家煮飯要用什麼油?油炸該用哪種油? 營養師教你正確用油法 ·堅果吃太多就是在囤油! 一天超過「這量」傷心、傷血管...還會愈來愈胖
-
2021-04-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媽媽哺乳怕奶量不夠 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反增塞奶風險
不論親餵或擠奶瓶餵,許多哺乳媽媽都會擔心自己奶量是否足夠;醫師指出,餵奶時應保持身心放鬆,以免影響催產素的分泌和排乳反射,寶寶想要吃就順應他的需求,乳房會知道寶寶的需求量去製造相對應的產量。擠奶瓶餵的媽媽,選擇合適舒服的擠奶器,擠奶過程越放鬆,乳汁越容易移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許馨予表示,母奶近九成由水組成,但其中的醣分、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比例是穩定的,且有許多活性免疫因子及細胞,酵素,生長因子等,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出生後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寶寶超過6個月後,需適量補充副食品,尤其可多給予含鐵鋅較多的食材如紅肉類或是蛋黃、海鮮,避免寶寶鐵質缺乏。而乳房大小和奶量無關,且媽媽的飲食並不會影響母乳的營養,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對奶量影響不大,補品油脂量高,可能增加媽媽塞奶的風險,建議媽媽均衡飲食即可。許馨予也指出,媽媽感冒時仍可以餵奶,因為媽媽身體所製造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會進入乳汁,藉由餵奶把抗體傳給寶寶,而大部分的感冒藥,並不會影響母奶。另外,乳腺發炎使用抗生素時,也可以哺乳。乳腺炎的治療除了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鬱積的乳汁可以移出,因此只要寶寶願意吃,媽媽親餵時可先從發炎側開始,並增加哺乳頻率,若寶寶不願意吃或是以擠奶為主的媽媽,也需要增加擠奶的頻率幫助乳汁移出。許馨予也建議媽媽可以嘗試半躺臥姿勢餵奶,在身體放鬆的狀況下,讓寶寶發揮尋乳及含乳的生物本能,而不論親餵或擠奶,如果有乳頭疼痛狀況,可尋求專業泌乳顧問的協助,進一步評估親餵或擠奶的情況,媽媽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舒適,母乳之路也才能走的平安順利。
-
2021-04-19 養生.聰明飲食
除了地中海、得舒蟬聯最佳飲食…第3種飲食法不用完全放棄吃肉還能減肥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每年針對最佳飲食項目,召集美國數十位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相關專家進行研究調查,從眾多飲食法中進行分析,就飲食對心臟健康、長期減重、實施難易度、食物營養等做評估。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今年從高達39種飲食法分析,並公布最佳飲食排行,排行前三名的飲食法如下。 Best Diet 1 地中海飲食 連續4年獲選「最佳飲食法」 潘富子指出,綜觀全球,地中海沿岸國家的人們壽命更長,遭受疾病的痛苦更少,推斷其維持健康的秘密,就是積極地保持健康生活,而「控制體重」更是關鍵。 她進一步說明,地中海飲食已連續4年蟬連全球最佳飲食法。其料理方式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減少紅肉為主要特色。 地中海飲食的食材多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多酚類化合物,加上油脂選擇以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為主,能幫助體重輕鬆管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病。減少紅肉的攝取也可幫助降低大腸癌發生機率。 Best Diet 2 得舒飲食 預防高血壓首選 潘富子表示,「得舒飲食」是一種能預防高血壓、降低膽固醇及控制血糖的飲食療法。其五大原則,分別為全榖雜糧類取代精緻糖類、水果蔬菜各5份、低脂乳製品補充鈣質、攝取適量堅果與選擇好油、以白肉取代紅肉。 該飲食方法提倡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瘦肉、低脂乳製品,不鼓勵攝取飽和脂肪高的食物、含糖飲料及甜食。並建議要求每日飲食中的鈉攝入量低於2300毫克(約6克食鹽),並逐漸降低到每日1500毫克(約4克食鹽)。 潘富子提醒,依照衛生署建議國人成人每日鈉鹽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每1克鹽含400毫克的鈉。飲食中吃下過多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壓若控制不佳易導致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 Best Diet 2 彈性素食飲食 被評選為「最佳減重飲食法」 源起自美國知名營養師白勒特諾(Dawn Jackson Blatner),其原則為:多吃蔬果、少吃肉!多數時候以茹素為主,可得到吃素對健康的益處,卻不需要劇烈改變飲食習慣,所以不用完全放棄吃肉。 飲食建議可多攝取非肉類蛋白質(如豆腐、黃豆或雞蛋)、水果、蔬菜、全穀類及乳製品,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可有效降低血脂、血壓。長期採用彈性素食飲食法,選擇正確食物及控制熱量,也可以幫助有效控制體重。 潘富子提到,植物性食物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腸道益菌生長、降低血膽固醇。蔬果中的植化素還可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進一步降低癌症的發生機率。 最後她呼籲,不管是採用哪一種飲食方式,只要是適合自己生活步調且營養均衡,都可以算是健康的飲食方式。若能透過飲食改善方式,進一步達到「體重控制」,更是維持健康的基本法則。 若不清楚每日飲食該怎麼吃,建議可參考衛福部國健署所設計的「我的餐盤」當作每日飲食指南。或是進一步安排健康檢查檢視身體狀態,並尋求專科醫師或營養師的專業協助,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健康飲食方案。
-
2021-04-16 養生.聰明飲食
網傳酪梨可治退化性關節炎? 專家:這樣吃才健康
在營養師眼中,酪梨是1種奇特的水果,在眾多水果中,唯獨它含有脂肪,且口感特殊,又不具有甜味,看似低糖水果,但熱量卻超高,成為不少健身重訓的人最愛的食物,還有網友貼文指出,酪梨可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但食品藥物管理署澄清,酪梨僅是食物而並非藥品,不具任何療效。酪梨又稱作「窮人的奶油」,由於含有高脂肪、眾多維生素跟礦物質,吃起來口感不同於一般水果,具有飽足感,被喻為容易取得的營養補充品,1998年還成為「金氏世界紀錄」的最營養水果。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金美雲表示,1份水果平均熱量為60大卡,但酪梨卻高達135大卡,1顆酪梨相當於5份水果,吃下1整顆,就等於是1個便當的熱量。金美雲說明,酪梨之所以熱量較高,就在於含有脂肪,建議正在控制飲食熱量、血糖,或是患有三高疾病的民眾應該適量攝取,飲用酪梨牛奶時也不可喝太多。至於酪梨要怎麼吃?台南農業改良場建議,直接生吃才不容易讓營養素流失,而且味道也較不苦澀,可以沾上蜂蜜當成甜食,或是成為生菜沙拉、三明治、壽司的配料,不少人則加上牛奶、優酪乳、蜂蜜,打成營養飲料。網路傳言酪梨可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論點為酪梨及大豆的成分中能萃取出大豆非皂化物(ASU),可以減緩退化性關節炎及髖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及僵硬。對此,食藥署表示,臨床上尚無研究結果證實此一說法。酪梨成分主要是脂肪,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僅能作為食物,並非藥品,無法治癒退化性關節炎。食藥署提醒,如果關節出現不適的感覺時,應先行就醫確診,千萬不要自行亂服用健康食品,而延誤就醫。若醫師開立處方的消炎止痛藥品,應按照醫囑服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4-13 癌症.飲食與癌症
檸檬、芝麻油、無糖優格...就可打造抗癌體質!日本癌症權威獨創「防癌飲食8法」
消滅致癌因子,就要攝取增強免疫力的食物濟陽式飲食療法8大原則◎減鹽生活,是擊潰癌細胞第一步鹽分過高,會降低胃黏膜抵抗力、引發癌症鹽分會損害到人體的胃黏膜,導致細胞內外礦物質失衡。而且不單單會引發胃癌,幾乎所有癌症的罹癌機率都會因此提高。◎攝取優質蛋白,提升抗癌戰鬥力(不吃四足動物)幫助降低壞膽固醇,改善血液循環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會增加罹癌的風險,所以牛、豬、羊等四足動物的肉類,在濟陽式飲食法中一律嚴格禁止。◎多吃新鮮蔬果,遠離癌細胞威脅體內最需要的抗氧化物質,就從這裡攝取務必挑選有機或低農藥的蔬果!新鮮蔬果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多酚、類黃酮、花青素等植化素,可以消除體內自由基並抑制癌細胞。◎多吃含有胚芽的穀物以及豆類、芋薯類胚芽、大豆異黃酮,能有效抑制癌症米、麥的胚芽中,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E、抗氧化物質(木酚素、植酸),還有能夠調整腸道環境的膳食纖維。其中未經精緻的糙米充分包含了以上所提到的營養,可說是最理想的主食。◎補充海藻類、乳酸菌、蕈類,提升免疫力有助平衡腸道菌叢、整腸提升免疫力乳酸菌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增加益菌、抑制害菌,調整腸道環境的功能,並且加強免疫細胞的活性。除了乳癌、卵巢癌的患者外,其他癌症患者每天至少都要吃300g的無糖優格,而且原料必須是來自優質的牛乳。◎多攝取萊姆、蜂蜜與啤酒酵母促進檸檬酸循環,提升代謝力多吃富含檸檬酸的檸檬或萊姆,有助於促進代謝,每天最好能每天攝取兩顆以上。如果很難買到完全無農藥的產品,可以先浸泡在水中一整晚。蜂蜜裡含有許多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能增強免疫力的花粉,每天必須食用兩大匙。◎適量芝麻油、橄欖油等好油,有助加強抗癌力選擇大豆油、芝麻油,但須適量攝取一般建議在挑選油品時,要選擇含有豐富油酸的橄欖油、芝麻油、菜籽油;不需加熱的料理則選擇紫蘇油、荏胡麻油、亞麻仁油。每種油脂都應盡快使用完,避免氧化的油脂破壞細胞。◎只喝天然好水,不碰自來水;菸酒是大忌自來水為保證品質的安全,會添加氯來進行消毒,但也因此容易產生致癌物「三鹵甲烷」,不建議癌症患者飲用。無論是直接飲用、製作蔬果汁,或是煮湯,都應該選擇乾淨的天然湧泉水,或是市面上未經加熱處理的瓶裝礦泉水。也可以透過高性能的活性碳淨水器,去除其中的雜質與有害成分。針對不同臟器的有效抗癌食材打擊癌症,就從攝取能增強免疫力的植化素開始!濟陽式飲食療法的原理,在於提升我們身體本來就有的免疫力,並將其發揮到最大極限,藉以擊退癌症!因此,必須增加肩負免疫機能大任的白血球,還要確保其活力充沛。想要增加白血球的數量,就必須多攝取蔬果中特有的抗氧化物質「植化素」。這是一種人類沒辦法自行製造,須透過食物來獲得的營養。植化素能夠對抗體內活性氧的攻擊,保護細胞不受侵襲,有效預防癌症。◎針對胃癌的OK食材vsNG食材✔OK食材・大量果汁:新鮮蔬果中的鉀,可以直接對胃部產生作用、提升代謝。・綠茶:綠茶中含豐富多酚,抗氧化力強,能有效抑制癌細胞蔓延。・優格:優格中的乳酸菌能有效減少引發胃癌的幽門螺旋菌。・梅精:具有強力的殺菌作用,能夠擊退致癌的危險因子「幽門螺旋桿菌」。✘NG食材・高鹽食品:鹽分會破壞胃部黏膜,胃癌患者更需要徹底實施減鹽飲食。◎針對食道癌的OK食材vsNG食材✔OK食材・南瓜:南瓜表皮的內側含有許多β-胡蘿蔔素,有助於強化食道黏膜。・鮭魚:讓鮭魚呈現橘紅色的蝦紅素,具有高抗氧化力,可以抑制腫瘤成長。✘NG食材・鹽:過多的鹽分會損害到黏膜細胞,特別是食道癌與胃癌患者,必須盡量減少攝取鹽分。・酒:酒精會破壞食道壁,是造成食道癌的主要原因之一。・香菸:溶解在酒精中的尼古丁和焦油,可說是致命成分!菸酒不忌的人,罹患食道癌的機率高達一般人的十四倍!書籍介紹書名:天天這樣吃,讓癌細胞消失:癌症被治癒的人都吃這些,日本抗癌權威八大飲食法,轉移、復發、癌末通通都有救作者:濟陽高穗出版社:瑞麗美人國際媒體出版日期:2015/10/16作者簡介/濟陽高穗 Takaho Watayo日本癌症外科名醫,行醫逾40年,動過超過4000台的手術。目前為西台診所院長、三愛醫學研究所所長,並兼任千葉大學醫學系臨床教授。1970年畢業於千葉大學醫學系,任職於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消化器官疾病中心。1973年,以國際外科學會交換研究員之身分,前往美國德州大學外科教室留學,研究消化道荷爾蒙。回日本後歷經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助理教授、都立荏原醫院外科部長、大塚醫院副院長等職務。在台灣的暢銷著作有《這樣做,讓癌症消失》、《濟陽醫師脫離癌症體質飲食療法》、《吃掉癌症:有效率61.5%的濟陽式飲食法》等等。延伸閱讀: 甩掉「內臟脂肪」原來只要15天!踮腳操、沒椅背的椅子...醫生教你15招,不花錢消滅內臟脂肪
-
2021-04-11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骨質疏鬆 女性更要注意飲食補充鈣、維生素D
預防骨質疏鬆,女性要特別注意!根據調查,60歲以上骨質疏鬆的患者中有8成是女性,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營養科主任徐佳郁表示,骨鬆的危險因子除了老化、少運動、營養不足外,停經後的婦女因雌性激素下降,骨質流失速度會加快,女性抗骨鬆應像理財規畫,盡早替自己存足骨本。徐佳郁說,骨質疏鬆症雖好發在老年人身上,但其實骨質在35歲左右便會開始流失,營養充足是預防骨質疏鬆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骨質需要的礦物質「鈣」,以及幫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成年人鈣質的建議量為每日1000毫克,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為每日400IU,51歲以上需增加至600IU,依據衛服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到75歲女性鈣質攝取僅達建議量46至53%,維生素D攝取僅達57至83%,可見台灣女性對骨質相關營養素攝取明顯不足。徐佳郁說,民眾可透過日常飲食補充鈣,如富含鈣質的牛奶、奶製品、小魚乾、帶骨吃的魚、傳統豆腐、豆干、蛤蜊、芝麻、地瓜葉、莧菜、芥藍菜等;另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小魚乾、鮪魚、鮭魚、鯖魚、牛奶、蛋、乾香菇等,搭配吃可增加鈣質吸收利用。而已經被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除了從天然食物攝取營養素外,也需搭配補充劑使用,老年族群常攝取多樣保健食品且易混淆,如臨床上葡萄糖胺常被民眾誤認為是高鈣的補充劑,因此建議民眾可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如何正確且有效使用鈣補充劑。
-
2021-04-11 養生.聰明飲食
白肉取代紅肉+每天5蔬果 營養師教你如何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按時服藥外,飲食控制也很重要,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雅芳分享「得舒飲食」5原則,建議以糙米取代白飯,選擇全榖根莖類、水果蔬菜各5份、低脂乳製品補充鈣質、吃堅果選好油、以白肉取代紅肉,同時限鹽、限酒、減重、戒菸,以及持續運動,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張雅芳指出,「得舒飲食」強調蔬菜水果、堅果與乳製品的均衡飲食,利用高鉀、高鎂、高鈣、膳食纖維與不飽合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達到降血壓、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能有助血壓控制,也沒有太多風險與限制。一、以糙米取代白飯,選擇全榖根莖類,主食至少2/3以上選用未精製、含麩皮的全穀類或以根莖類取代精製過的白飯、白麵製品,但全穀類富含碳水化合物,吃過多血糖會上升,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好醣類份量管理。二、每天攝取5份以上蔬菜及5份以上水果,多選用含鉀豐富的種類,一般蔬菜煮熟後為八分滿碗,約一個拳頭大為一份,水果一份為切塊八分滿碗,不建議選擇果汁、果乾。三、低脂乳製品補充鈣質,每天攝取1-2份的低脂或脫脂乳品,可於三餐或點心時選用。飲用乳品會腹瀉、脹氣者,可改選用無加糖之優格或優酪乳。四、吃堅果選好油,烹調選用各式好油(油脂5公克,三分之一湯匙),每天1湯匙核果或種子類,少吃油炸、油煎及含過多飽和脂肪的食物,忌奶油、豬油、棕櫚油。五、以白肉取代紅肉,建議以豆製品及去皮的白肉取代紅肉(豬、牛、羊)及內臟類。張雅芳提醒,糖尿病患者要避免攝取太多水果,以免血糖不穩定,腎臟病患者因得舒飲食含較豐富礦物質,可能增加對腎臟的負擔,但降低血壓能減少腎臟血管負荷。吃太多糖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細胞病變;另外食物建議儘量選擇原型食物,避免加工食品。張雅芳強調,得舒飲食的重點不在於禁止吃哪些食物,而是吃「對的食物」,並且「注意營養的均衡」。採用得舒飲食,可以有助於預防腦中風、骨質疏鬆、糖尿病、大腸直腸癌及心血管疾病,除了飲食外,再搭配運動習慣,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
2021-04-11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雞湯 營養師教你避免攝取過多油脂
初春天氣,乍暖還寒,很多人會選擇 來碗雞湯暖暖胃,或為家人煲碗熱氣騰騰、營養豐富的雞湯。雞湯 補充體力、營養好來源營養師鄭學謙表示,雞湯裡的營養成分,主要有蛋白質和脂肪,都是補充熱量很好的來源。當湯品熬煮過後,會將食材中的脂肪融入湯品中,若是搭配雞肉一同食用,可以很迅速的增加熱量攝取,因此,喝雞湯是想要快速恢復體力或補充營養時的好方法。而且,一般肉類的脂肪,多分布在肌肉組織,而家禽類的脂肪,卻集中在腹腔及皮膚底下,所以,很輕易地就可以除掉油層,例如很多怕胖的人料理雞湯,會先去除雞皮再燉煮,就可輕鬆去掉一半的脂肪攝取量。雞肉含優良蛋白質 可加速緩和感冒症狀雞湯中的雞肉可食用的部分非常多,尤其烹煮後的肉質,是眾多肉品中收縮最少的,在調理上也相當容易。雞肉含有優良的蛋白質營養素,也有很好的必需氨基 酸、礦物質、維生素等,比起豬肉或牛肉,含有較低的脂肪。美國的醫學中心指出,雞湯對於療癒感冒或流感,確實有幫助;研究發現,雞湯中的某些成分,可抑制中性白血球活動,幫助身體免疫系統對發炎產生反應。另外,熱熱的雞湯也有助稀釋蓄積在鼻子裡的黏液,擤出來後,減少病毒蓄積在鼻腔。鄭學謙說,將新鮮宰殺的雞隻或雞肉,以慢火長時間熬煮,可熬出一鍋好高湯,用來做菜燒湯滋味鮮美,可使人容易開胃、促進食慾。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喝雞湯 腎臟疾病、膽疾病要注意雞湯的營養成分很多,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毫無節制地攝取。鄭學謙指出,一般來說,沒有慢性疾病的族群,較適合喝雞湯,而有腎臟疾病、膽疾病等患者,則不適合,主要是雞湯內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質,急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 由於腎臟及肝臟對蛋白質分解產物不能及時處理,若喝多了,容易引起高氮質血症。此外,雞湯中的雞油大多屬飽和脂肪酸,這類營養素被吸收後,會促使體內膽固醇升高,成分中的刺激作用,也會傷害心血管的功能,尤其是高血脂症患者,更要注意。用對烹煮方法 避免攝取過多油脂若擔心喝雞湯會不小心吃進太多脂肪,鄭學謙建議,可購買油脂較少的烏骨雞代替肉雞,去皮之後再燉煮,而且不要每次都全雞料理,將一隻全雞採4、5次分批煮,並可添加蔬果生菜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喝的時候,有的人會待湯降溫之後用吸管喝,避開累積在湯面上的浮油,也有人建議雞湯「隔餐」再喝,因為雞湯冰過之 後,上層的油脂更易去除,就可大大降低油脂的攝取量。延伸閱讀: ·雞湯、滴雞精滋補養身,什麼時候喝吸收好? 專家揭「一天最適合時段」 ·感冒吃薑母鴨、麻油雞會變更嚴重? 真的母湯!醫授1帖「進補湯」禦寒抗風邪
-
2021-04-08 養生.聰明飲食
身體缺鈣全寫在外表!營養師傳授補鈣、健骨吃法
你缺鈣嗎?根據國健署的調查發現,在台灣有高達「99.8%」的成人,每日乳品建議攝取量沒有達標到1.5杯!不過,鈣質不足除了喝牛奶外,阻擋內憂外患怎麼做呢?缺鈣警訊 疲倦、抽筋、失眠最常見營養師高敏敏在其臉書提到,若是常容易感到疲倦、抽筋、指甲易斷、身體小問題不斷、睡不好、失眠,甚至是憂鬱,就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正在告訴你「缺鈣」了,務必重視才行。(推薦閱讀:便祕、缺鈣還有遺傳都會讓小腹微凸! 營養師揭「3個飲食自救法」:吃很重要)傷骨4行為 多數人無意間正在做另外,高敏敏更指出4項不少人常會犯的傷骨行為,第一項就是「不喝牛奶」,因牛奶或乳製品均含有豐富鈣質,攝取過少會缺鈣;第二項為「久坐不動」,此舉容易讓肌肉與韌帶退化。而骨頭在生長的時候,會根據骨頭承受的重量,來決定要長得多堅固,若「無運動習慣」則無法讓吃到身體裡的鈣質,轉化成骨質;最後一項則是「不愛曬太陽」,高敏敏說,曬太陽主要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作用之一就是促進鈣吸收,所以千萬別怕曬。(推薦閱讀:乳糖不耐症狂拉肚子怎麼辦? 小心會遺傳!教你日常幾招緩解不適)地雷飲食 當心骨質正悄悄流失在飲食方面,也需格外注意,避免骨質流失。高敏敏指出,若是飲酒過量會使骨密度降低,而愛喝碳酸飲料,磷濃度升高,易使骨鈣釋出,習慣吃重鹹、重口味,則因高鈉,也會增加鈣質流失機會;此外,咖啡因過量也會導致鈣質流失的元兇。(推薦閱讀:喝大骨湯補鈣? 別傻了!運動、曬太陽還要多吃這些食物)缺鈣傷骨 這樣吃補回來鈣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之一,除了維持骨骼健康,也可以穩定血壓、調解分泌、傳遞正確神經訊息。高敏敏強調,每天吃2份乳製品,是天然補鈣的基礎,如牛奶、起司、優格、優酪乳、乳酪都是不錯的選擇,然而,補鈣並不只侷限於喝牛奶,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像是芭樂、奇異果、小番茄,也能促進腸道對鈣質吸收。另外,豆製品含鈣量相當高,且大豆異黃酮亦能促進骨合成,推薦食物為豆乾、豆漿;值得一提的是,堅果種子中的黑芝麻,每100克就有1456mg鈣,可撒在白飯、加入牛奶中攝取,其他像是花生﹑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果﹑開心果等,都是不錯的補鈣聖品。(推薦閱讀:喝可樂會骨質疏鬆? 鈣質流失元凶找到了!2種人超危險)少量多次吃 一次大量攝取恐無效高敏敏提醒,每日1000mg鈣質應分散在各餐,一次吃高劑量的鈣,反而會降低吸收率,應遵從「少量多次吃」原則,才有助於鈣質吸收。延伸閱讀: ·長期補鈣卻不見效果? 忽略這1件事等於白吃了 ·「矮、駝、痛」小心骨質正悄悄流失! 醫師教日常如何自我察覺骨鬆
-
2021-04-05 養生.聰明飲食
4天連假結束想到上班就累?五種食物對抗收假症候群
放完4天清明連假,又要收假上班,覺得精神不濟、思緒不清楚?World Gym Blog分享5種天然提神食物,對抗「收假症候群」。1.薄荷茶薄荷中含「薄荷醇」成份,散發清涼感,同時可以刺激大腦、活化細胞,幫助改善頭痛,也能提振精神。午休後喝一杯薄荷茶,能幫助提神醒腦。2.堅果像杏仁、核桃、腰果…等堅果,有豐富的蛋白質、油脂與不飽和脂肪酸,也含有礦物質鎂,能幫助能量代謝、神經傳導、減少身體疲累感。3.水身體疲勞可能是缺水的警訊,缺水也會不利於代謝,容易讓頭腦昏沉、鈍鈍的,平時就應補足水分。但要注意,咖啡或是茶,亦或是含糖飲料,都是利尿飲料,喝多反而是會讓身體排出更多水分,無法改善身體缺水狀況,所以還是喝純水最好。4.黑巧克力可以提神的是「黑巧克力」,而不是含乳量過多的牛奶巧克力,建議選擇可可含量75%的黑巧克力,糖分較低外,巧克力中含的咖啡因跟可可鹼,能幫助提神、改善心情,下午來塊巧克力,再配一杯薄荷茶,幫助提神有效。5.香蕉上班昏昏沉沉、沒有元氣,可以補充一根香蕉,香蕉裡的「鉀」能夠調節神經,同時提升專注力。精神不濟,除連假玩太嗨沒睡飽之外,也可能是因為「吃」,吃太飽會容易讓胰島素大量分泌,進而導致血糖下降速度變快,容易變得疲倦、想睡;吃太多精緻食品,如蛋糕、麵包、炸雞…等,攝取過多油脂和不健康成分,也會讓人越吃越累、更想睡。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專家觀點/原形食物 才是天然營養來源
坊間廣告或媽媽論壇常見這種討論:成長配方添加多種營養素、礦物質,能補充幼兒的營養所需。專家指出,這是迷思,一歲後的嬰幼兒和大人相同,主要飲食都來自六大類食物,除非有特殊疾病或食物攝取困難,才建議補充配方奶。孩子若有缺乏營養素的問題,專家認為應該先從一般食物中攝取,像紅肉或深綠色蔬菜,「配方奶是不得已的最終手段」。孩子缺鐵、缺維生素D是普遍新手父母苦惱的問題,鐵攝取不足容易導致貧血、損害大腦發育,而維生素D攝取不足,嚴重則會引起骨質疏鬆。實踐大學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副教授陳巧明九年前曾接受國健署委託,研究台灣一歲前嬰兒的營養缺乏狀況,發現比起喝配方奶的孩子,母乳哺育的嬰兒容易有上述營養素缺乏的問題,必須在副食品上多花費功夫。近年她將調查對象延伸至一到兩歲的幼兒,得出相同結論,代表配方奶在「營養強化」上確實有價值。不過,她將營養結果進一步和個案在語言、行為等認知發展做交叉分析時發現,母乳哺育的孩子雖然容易缺鐵和維生素D,但認知功能比起單純飲用配方奶的孩子更好,可見母乳提供的多重營養素和哺育過程中與寶寶的互動及親密支持,是配方奶無法取代的。陳巧明認為,成長配方雖可補充孩子營養缺乏的狀態,但這是不得已的手段,正確觀念仍要回到日常飲食,父母需要多花點時間和心力,鼓勵孩子攝取蔬菜、豆魚蛋肉類等六大類食物,建立均衡飲食的習慣。而不是只要喝夠配方奶,天然食物加減吃就好,這是本末倒置了。輔大營養科學系副教授駱菲莉也說,兩歲以內的嬰幼兒是飲食習慣養成和口味建立的關鍵期,孩子從六個月後開始食用副食品到一歲後吃一般食物,透過觸摸和品嘗顆粒、塊狀或軟質的蔬果、魚肉等,促進孩子認識不同種類食物。她說,其實配方奶添加的鐵等營養素,都可從肉類和深綠色蔬菜中攝取,而且孩子多吃這些原形食物,同時還可攝取其他養分,建立這樣的飲食知識與習慣,孩子一生都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