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碳水化合物
共找到
843
筆 文章
-
-
2024-05-07 養生.聰明飲食
控血糖、降體重…偶爾把白飯換成五穀雜糧有這些好處
一日之計在於晨,許多人從早餐的三明治、水煎包、飯糰開始,就攝取了高升糖指數的醣類,午餐訂便當、晚餐繼續在外聚餐,一整天吃下來,熱量和澱粉大爆表。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呼籲,如果經常外食,建議將主食改為全穀雜糧,一方面增加膳食纖維、一方面預防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病上身。精製澱粉屬高GI食物 吃了血糖快速上升營養師楊哲雄在「健康九九+」網站提到,主食族大多受限於白飯、麵條等精製澱粉等選擇,較少機會吃到全穀及未精製雜糧。所謂「精製」,是指經過去除麩皮、胚芽等多道工序製成的食品,例如白米、白麵條、白吐司等,容易在吃下肚後使血糖快速上升,屬於高GI食物。而糙米、地瓜、南瓜、山藥等未經過加工的原型態食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咀嚼過程中可增加飽足感,減少吃進過多熱量,有助於體重控制、降三高。未精製澱粉加工程度低,保留了維生B、E及各種礦物質,豐富的營養素可幫助穩定血糖。食用未精製澱粉3好處1.增加飽足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只要吃少量就有飽足感,幫助減重。2.穩定血糖:大多屬於低GI食物,可延緩飯後血糖上升速度。3.保留營養素:營養成分多存在於麩皮與胚芽中,未被破壞。偶爾換吃未精製雜糧補充膳食纖維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資料,19歲以上成人每天至少需攝取20-38克的膳食纖維,但統計顯示,平均攝取僅達需求量的43-79%。以一碗糙米的營養素來說,約可提供3.2克膳食纖維,比白米高出5.5倍。國健署建議,外食族可選擇地瓜、馬鈴薯等未精製雜糧替代部分白飯;有些餐廳提供糙米、黑米、紫米主食菜單,可偶爾置換。另外,購買麵包時,可用全麥吐司取代白吐司,早餐的白饅頭也可用全麥饅頭取代。未精製雜糧除了澱粉和其他營養素,也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包含豌豆仁、綠豆、鷹嘴豆等,若是吃素或平常豆魚蛋肉類攝取較少的民眾,可利用全穀雜糧食材增加飲食豐富性。外食4招吃的更健康1.早餐食用一顆地瓜、水煮蛋,或是把飯糰換成紫米、吐司或饅頭選全麥。2.午餐便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例如南瓜、根莖類食物,並將白飯的量減半。3.用紅豆湯、綠豆湯取代零食和手搖飲,減少糖分攝取。4.選擇便利商店食物時,參考包裝營養標示,「碳水化合物」的數值越低越好。(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07 養生.聰明飲食
燕麥奶、椰奶、豆漿,哪個是最健康的牛奶替代品?營養師解答
許多人因過敏或乳糖不耐症而改選擇非乳製品的植物奶,但也有些人偏愛它們的理由是,植物奶對環境的影響較小。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與牛奶相比,生產植物奶所使用的土地與水更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也更低。營養師納多(Jamie Nadeau)指出,最健康的牛奶替代品是豆漿,因為它的營養價值與牛奶相當。牛奶是蛋白質、鈣、維生素D與其他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每杯牛奶含有8克蛋白質,而每杯豆漿含有6克多。雖然不同品牌的蛋白質含量可能不同,但一般來說,燕麥奶每杯僅含3克,杏仁奶略高於1克,椰奶則更少。豆漿對健康有益,因為它是「完全蛋白質」的來源,含有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九種必需氨基酸;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纖維、鉀和鎂,並能適度降低膽固醇。農業部指出,強化(fortified)豆漿的鈣與維生素D含量與牛奶相似,因此可計入每日乳製品攝取量。納多表示,與其他非乳製品相比,只要不添加大量的糖,豆漿與椰奶也是低碳水化合物的選擇。她說,燕麥奶或米漿因為原料的關係,碳水化合物含量會高一些。但如果不喜歡黃豆的味道,該如何選擇另一種兼顧美味與營養的非牛奶呢?納多說,如果只是在咖啡中加上一點,不妨優先考慮自己喜愛的;但如果它是日常鈣的主要來源,便需比較標籤說明,找到有標示「強化」的產品。她指出,每種品牌的植物奶都不一樣,有的鈣成分極少,有的會添加糖與香精。納多表示,杏仁奶、米漿、椰奶、腰果奶都大同小異;就營養成分而言,燕麥奶也差不多,重要的是,要注意哪些的添加糖最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4 養生.聰明飲食
想要精力充沛?營養師建議多吃「4類食物」提神增強能量
專家認為,精力充沛首重充足睡眠,但蓋洛普(Gallup)民調顯示,全美20%成人每晚最多只睡五小時,營養師建議吃提神食物增強能量。4大類食物提神增強能量營養專家一致認同以下四大類食物能夠提供最多能量。第一類:複合醣類內科醫生兼臨床營養師拉納瑪(Nancy Rahnama)說, 單一碳水化合物(simple carbohydrates)會迅速分解成糖、導致血糖高速飆升,這類食物包括白麵包,血糖快速飆升後又速降,會導致疲勞、煩躁、情緒變化、頭痛、飢渴。相對的,美國心臟協會稱,複合醣類消化速度較慢,向血液中釋放葡萄糖的速度也變慢;註冊營養師費勒(Maya Feller)說,早餐吃複式醣類食物可讓人一整天充滿活力。複式糖類食物包括:全麥麵包、甜蕃薯、麥片、南瓜籽、蘋果、鷹嘴豆 (Chickpeas)。第二類:高纖食物拉納瑪說,吃高纖維食物可有效補充能量。營養師推薦的高纖食物包括莓果、藜麥(Quinoa)、李子(Prunes,或譯西梅)、綠葉蔬菜,綠葉蔬菜又以菠菜最受推崇。第三類:有益心臟的脂肪富含Omega-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的脂肪以及不飽和脂肪(unsaturated fats)都有益心臟健康。營養師班南(Patricia Bannan)說,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大腦健康,她列舉鮭魚和沙丁魚等高脂魚類可改善情緒並降低憂鬱。不飽和脂肪有助於抑制發炎並降低血壓。富含有益心臟健康脂肪的食物主要包括奶油果、豆腐、橄欖、沙丁魚、黑巧克力、鮭魚。第四類:水看似簡單,卻是增加能量的一大要素,常被忽略。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稱,脫水會影響情緒、感覺呆滯。註冊營養師馬納克(Lauren Manaker)稱,全天攝入足夠水份可保肌肉充滿活力。每天該喝多少水?目前無定論,與體力活動量相關,但當你感覺疲倦時,喝水肯定有益無害。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早睡增死亡風險?胸腔重症科醫曝真相!每天「睡滿x小時」更長壽.研究長壽之道20年!長壽專家培養出5健康習慣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01 名人.好食課
陰雨總讓你憂愁?一圖看懂如何用2類食材緩解季節性情感障礙
最近雨一直下,心情感覺也好轉不起來,到底為什麼下雨容易使人憂愁,飲食上又可以怎麼吃幫助我們解憂,就讓好食課Titan林世航營養師來為你解惑,教教你怎麼吃才對!陰雨總讓你憂愁嗎?那你有可能有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簡稱SAD,於100個人當中,大約就有1.5人有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秋冬及雨季陽光照射時間短,體內血清素含量下降,造成憂鬱、情緒不穩的問題。SAD患者常見症狀1.情緒低落、不穩定,容易生氣或哭泣2.對於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甜食需求大增,有暴飲暴食跡象,也導致體重容易增加3.常常感到疲倦、容易昏昏欲睡4.遠離社交,減少出席社交場合的機會SAD患者飲食建議1.補充碳水化合物可以多吃南瓜、糙米、玉米、地瓜、栗子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食材,促進血清素合成,並建議減少精製糖的攝取,因為甜食容易使血糖波動起伏大,容易有情緒不穩的問題2.維生素D食材可吃雞蛋、乾香菇、鮭魚、鰻魚、強化牛奶等高維生素D食材,因為研究發現缺乏日照,體內維生素D含量低,就容易有憂鬱傾向,而增加維生素D的攝取,有助於改善症狀!也建議多利用天氣好的時後出出門曬曬太陽,幫助自己透透氣,舒緩身心壓力,也可增加體內維生素D合成【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別再『為雨愁眸』,讓這些食材趕走你的憂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9 焦點.健康知識+
地震防災食物該準備哪些東西?掌握5要訣 飲用水避茶、咖啡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每年發生地震的次數相當頻繁,「預防勝於治療」,天災無法預測,不論是災前還是災後,及早準備緊急避難包、防災食品是必要的。防災食品該如何準備,才能既方便又符合營養均衡的原則?可掌握以下5大重點:1.飲用水人可以7天不吃飯,但是不能1日不喝水。水是生存的必需品,建議每人應該準備2至3公升的飲用水,且最好準備3天份。但不要準備茶、咖啡等容易利尿的飲品,否則會愈喝愈渴。2.主食類:營養口糧或燕麥棒口糧餅乾、燕麥棒、麥片、營養棒等食物,大都由麵粉等醣類組成,在受困時食用,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與熱量,而且這些食物不用烹飪,即開即食,相當方便;如果對麩質過敏的民眾,不妨可以準備米做的米餅、玉米罐頭、米粉類的泡麵等。3.蛋白質:肉類罐頭或調理包最方便的蛋白質食物為肉類罐頭,像鮪魚、鯖魚、牛肉、豬肉、雞肉等罐頭,一拉開就可以食用,調理包或是調味的真空豆乾也是可行;也可以準備保久乳、鋁箔包豆漿這類的蛋白質飲品,維持人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如果家庭成員有嬰幼兒,應另外準備奶粉、罐頭副食品等。4.油脂類油脂的熱量最高,每一公克高達9大卡,是很好的熱量來源。建議大家可以在緊急防災包裡放些堅果、堅果醬、芝麻醬或花生醬,這類食物可以快速地補充熱量;如果對堅果過敏的人,則可以準備一瓶椰子油或橄欖油在防災包裡。但堅果容易受潮滋生黴菌,所以最好選擇真空包裝的食品為佳。5.蔬果類膳食纖維的蔬果也不能少,建議可以選擇蔬果的凍乾,譬如草莓凍乾、鳳梨凍乾、秋葵、紅蘿蔔凍乾等食物;另外,罐頭類的蔬果也是可行,像小黃瓜、蘑菇、番茄、鳳梨罐頭等。
-
2024-04-28 養生.聰明飲食
不再堅持只吃肉!為何全肉食醫師和生酮飲食教父皆開始吃碳水化合物?
我在2022-9-28發表肉食密碼:救命飲食的另一極端,讀者chiaseeyan在2024-4-9留言:教授好。作者去年已經脫離純肉飲食了,現在每天攝取300g碳水,受訪影片。留言裡的影片是2023-9-24發布的Why Paul Saladino Quit Carnivore & Now Eats 300g of Carbs Per Day(為什麼 Paul Saladino 放棄全肉食並現在每天吃 300 克碳水化合物)。Paul Saladino有醫師文憑,但卻不在醫院或診所工作,也從未發表過任何醫學論文。他的全職工作是行銷全肉食飲食(Carnivore diet)和營養品。他在2020-2-18發行新書The Carnivore Code: Unlocking the Secrets to Optimal Health by Returning to Our Ancestral Diet。這本書在台灣是翻譯成《肉食密碼》,而發行日期是2022-8-12。譯者是黃亭蓉,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就讀英國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舞台與廣播媒體編劇研究所。(註:我在她的臉書看到她手上拿著一大塊扭結麵包,還說她超喜歡吃這種麵包。我也高度懷疑這本書的發行人真的是奉行全肉食飲食)《肉食密碼》的內容簡介是:「改善自體免疫疾病,減輕發炎症狀,破解植物性飲食益處的迷思,用全肉食找回身體健康!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狼瘡、甲狀腺疾病、牛皮癬、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濕性關節炎、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許多病症都將獲得改善。保羅‧薩拉迪諾醫師在這本開創性的書中,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那些我們以為對健康至關重要的食物,如全穀物、植物和綠葉蔬菜對身體並不如你想的有益處!薩拉迪諾醫師結合了科學、歷史以及自己身體力行驗,破解了植物性飲食益處的迷思,並揭示了全肉飲食的治癒潛力,提出這才是最符合我們的身體的飲食方式。」Paul Saladino在訪問影片裡說:「這令人謙卑。……我現在了解到,在飲食中加入碳水化合物可以改善我的健康。」這部影片發表之後3個月(2023-12-27),健康資訊網站The Hone Health發表Why Dr. Carnivore Changed His Mind About Meat-Only Diets(為什麼全肉食醫生改變了對全肉飲食的看法)。我把重點翻譯如下(紅色字):功能醫學醫生Paul Saladino(又名全肉食醫生)以其嚴格的飲食信仰在生物黑客界引起了轟動。 但到了 2023 年,他的健康發生了變化,促使他放棄了塑造他職業生涯的飲食習慣。(註:台灣也有很多所謂的功能醫學醫生,騙吃騙喝,請看功能醫學:真功能,假醫學)自 2018 年以來,Saladino一直致力於全肉飲食,向那些對極端無碳水化合物養生法所謂的健康益處感興趣的人出售書籍和飲食計劃。 但在最近接受播客Thomas DeLauer採訪時,Saladino表示,經過五年的全肉食飲食,他的睪固酮水平下降了。他也認為全肉飲食是導致他睡眠問題以及關節和肌肉疼痛的原因。註冊營養師 Sydney Greene 表示,Saladino可能缺乏負責產生睪固酮和褪黑激素等重要荷爾蒙的營養素,而低血糖水平會導致心悸。Greene又說,由於飲食缺乏多樣性,那些遵循肉食飲食的人更容易缺乏維他命和礦物質,也面臨便秘和胃酸倒流等胃腸道問題的風險。她也說,肉食飲食不含纖維,所以會導致腸道內的有益細菌挨餓,從而損害腸道微生物群。Saladino並不是唯一一個放棄肉食飲食的大牌生物駭客。 Dave Asprey被譽為「生物黑客之父」,也是《聰明而不是更難》(Smarter Not Harder)一書的作者,(註:他是生酮飲食教父,防彈咖啡的發明人)他表示,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的缺乏破壞了他的腸道健康,並降低了他的睡眠品質。他說:「每天早上我都筋疲力盡。根據我的睡眠監測腦電圖設備顯示,我每晚會在不知不覺中醒來 10 到 12 次。」營養師 Greene說:「我絕不會向任何人推薦這種飲食。一位醫生推行這種飲食是非常不道德的。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取決於多樣化的飲食。所有食物類別對於身心健康都很重要。」沒錯,一位醫生推行這種飲食是非常不道德的,但是,一位所謂的名醫卻在台灣極力推行這種飲食,請看LMHR:玩命遊戲。還有,儘管Asprey已經放棄生酮飲食,但他仍惡性難改:他最近(2024-3-29)發表影片聲稱「尿液注射」可以治百病,請看https://youtu.be/NMszKzd0UrQ。原文:全肉飲食教父,生酮飲食教父,雙雙投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7 退休力.健康準備
百條步道秘笈!營養師教你增肌減脂該怎麼吃,健身前別太餓
近年來重訓風潮吹向熟齡族,一般來說,熟齡族以身體機能為目的,年輕世代則更注重瘦身以及練出漂亮線條。然而,愈來愈多熟齡族不再把健康定為唯一目標,而是透過健身重訓來達成願望,有人提升高爾夫球成績、有人完成朝聖之路,更有人因此解開心結、改變人生。百條步道秘笈好療癒想要擁有理想老後,健康是必備條件。為鼓勵民眾親近大自然進而提升健康,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舉辦問卷調查,由重視健康的民眾推薦可提升肌力、五感療癒的森林、戶外步道。民眾推薦原因,所有人不分年齡都很重視步道沿途風景,卅五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對無障礙設施及步道是否平整無感,但是卅五歲之後就會納入考量;最重視無障礙設施的是七十六歲以上民眾。此外,四十五歲之後的族群會開始重視負離子及芬多精。我們整理出百條「負離子+芬多精」步道完整秘笈,掃描QR Code並加入元氣網會員即可免費獲得,作為下一次登山健行的參考指南。台灣有許多值得探索的步道,除了熟悉的路線,嘗試未曾走過的路,邂逅不一樣的美景。數位版看這裡增肌減脂 該怎麼吃有些人健身重訓後身材愈來愈健美,但有些人愈來愈胖,原來是踩到食物地雷。營養師提醒熟齡族,健身前後該怎麼吃才能正確增肌減脂,以及熟齡族常見的飲食迷思,另外還有健身教練經驗談,熟齡族該如何開始運動生活,內容都在數位版。減澱粉添蛋白質 健身前別太餓健身教練黃理騏表示,持續健身的動力,來自於明顯察覺自己身體的改變,像陳初青練出身體線條,或較高齡的學員在生活中感受到體能進步。黃理騏的學員有七成是五十歲以上,他認為重訓非常適合熟齡族,比起競技運動例如籃球、排球等,健身重訓對熟齡族來說更安全。他提醒,很多熟齡族半途而廢,是因為自己摸索,動作較沒有變化,一陣子之後看不出成效,索然無味就不想繼續,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教練很重要。健身必須搭配飲食的調整,營養師李姿伶認為陳初青成功關鍵是自己準備一日三餐,以及享受重訓和健康飲食的生活。她建議,熟齡族健身初期的運動強度不會太高,不用刻意在運動前補充香蕉,把握「三餐定時、以低GI食物為主」的原則,但健身前不要太餓,以免課程中無法專注,很多人運動後很餓,會吃只有熱量沒有營養素的食物例如餅乾,造成愈運動愈胖。國人外食比率高,她提醒盡量吃原型食物,外食不喝湯,澱粉減半或減量,其次要充足蛋白質,許多人習慣吃較多碳水化合物來達到飽足感,導致大部分人攝取的蛋白質都不夠,蛋白質來自豆魚蛋肉,豆干、豆腐都是很好的來源。陳初青談到以前自己做菜都是大盤菜一起吃,沒有計算分量,而且偏好炸物,開始健身後,改採一人一份餐盤,「吃多少,吃什麼,清清楚楚,家人也因此更健康,體檢數據更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5 醫療.新陳代謝
如何避免外食血糖波動過大 醫教簡單3技巧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
三餐經常在外,容易飲食不均衡,或是吃進過多鹽糖油,讓血糖上上下下。若是飯後再來一杯手搖飲,絕對會影響血糖,病造成肥胖與代謝問題。想要穩定血糖數值,一定要選擇原型食物、限制糖分攝取、注意食物搭配,家庭醫學科診所在臉書粉專PO文分享控糖三招,能吃得健康又開心。外食族面對各式各樣的餐點,或是交際應酬,可以把握以下三原則,試試看減少血糖波動的小撇步。1.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醣類食物會造成血糖波動大,過度精緻的醣類會導致血糖上升過快,如果想要維持血糖波動穩定,建議飯量最多控制在1碗內就好。影響血糖最主要的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糖尿病營養管理的關鍵也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有些人以為不吃白飯就沒事,其實這樣是適得其反。想要維持血糖波動穩定,除了多吃五穀雜糧,白飯量最多控制在1碗內,過度精緻的醣類會導致血糖上升過快。2.改變進食順序如果無法減醣,建議改變飲食順序,順序可以從蔬菜->蛋白質->澱粉依序進食。食材部分,可增加蔬菜跟蛋白質的比例,提高膳食纖維攝取量及延緩消化速度,讓血糖更穩定。不同食物類型的進餐順序,會影響飯後血糖波動,如果無法減醣,建議改變飲食順序。蔬菜具有高纖、低GI的性質,先吃青菜、再吃米飯,降低血糖上升的速度。3.放慢進食速度放慢吃飯的速度,一餐建議至少吃20-30分鐘,除了避免血糖快速上升,也讓大腦有足夠時間感覺到飽足感,避免進食過多。日本曾研究調查進食速度是糖尿病的發生率關係,快食組與慢食組的糖尿病發生率相差了2.5倍,吃得快、罹患糖尿病的機率真的比較高。外食選擇多樣,但控制血糖的人需要多多注意,重視「高纖」原則,蔬菜有助於增加飽足感及穩定血糖。另掌握醣類食物的搭配,以均衡飲食為主,仍然可以享受美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0 養生.抗老養生
想健康快樂地活久一點嗎?專家建議「2類長壽飲食」,限制攝取5種食物
長壽專家龍格(Valter Longo)1989年就開始研究長命百歲之道,近20年專注研究義大利人的長壽秘訣,加上他自己在莫洛邱(Molochio)、卡拉卜瑞亞( Calabria)等義大利長壽村長大,他說他這輩子最大的興趣,就是探討如何健康快樂地活久一點。長壽專家建議2種飲食龍格現在是南加大長壽研究所所長,也是義大利米蘭分子腫瘤學研究所長壽與癌症計畫主持人。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總結一句話:和其他因素比起來,飲食是長壽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要我建議綜合很多東西的長壽飲食,那我推薦琉球飲食和地中海飲食。」他推薦的長壽飲食,特色是素食為主、水果量少蔬菜量多、豆類、核果、全穀類、每周吃魚三、四次。想長壽建議限制攝取5種食物20歲到70歲的人,他建議「不吃紅肉,不吃白肉,每周最多兩、三顆蛋,起司盡量少吃,動物做成的食品也盡量少吃。」下面五種P開頭的食物則要限制攝取:馬鈴薯(potatoes)、義大利麵(pasta)、披薩(pizza)、蛋白質(protein)、麵包(pane,義大利文)。這些p開頭的食物,對他來講「問題很多」。為什麼「好食材」卻大「有問題」呢?他說,因為大家吃太多,而這些成分很快就變成糖分,「跟直接吃糖差不多。」定時斷食可保長壽龍格認為,定時斷食可保長壽。「我建議每天禁食12小時,譬如早上8點到晚上8點,或早上7點到晚上7點之間吃飯」過時勿食。他主張定期實施連續五天、類似斷食的飲食計畫。南加大老人學院定義的「類似斷食」飲食,是富含非飽和脂肪,而熱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總量低的飲食。龍格的研究團隊最近在「自然通訊」期刊發表論文說,老鼠採用「類似斷食的飲食」,生物年齡較低,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也較低。他說,定期仿斷食的飲食也許是保持身體器官功能、維持年輕的關鍵。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早睡增死亡風險?胸腔重症科醫曝真相!每天「睡滿x小時」更長壽.研究長壽之道20年!長壽專家培養出5健康習慣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8 養生.聰明飲食
女性更年期該吃什麼?有助預防2大健康風險的更年期飲食一次看
眾所周知,女性更年期會帶來一系列身體變化,例如隨著雌激素濃度下降,體溫和體重等指標可能會增加。該如何在每個人都會碰上的女性更年期中保持健康?女性更年期可能有哪些疾病風險?所謂的女性更年期,意指女性已經停止月經至少12個月,但更年期症狀可能會比你預期的更早開始。更年期通常從40多歲開始,但最早可以在30多歲或晚至50多歲開始。在此期間,你可能會開始感到熱潮紅、情緒波動和精力不足等症狀,而雌激素的減少可能會開始影響你的骨骼、肌肉質量和新陳代謝。幸運的是,健康、多樣化的飲食和積極改變生活方式有助於減輕更年期症狀的嚴重程度。它還可以幫助預防停經後女性患上風險較高的健康狀況,例如骨質疏鬆症和心臟病。吃什麼有助改善女性更年期健康?在生命的任何階段,均衡的飲食都至關重要,但在更年期,身體需要額外的耐心和照顧,改變飲食有助於預防未來的症狀。必須留意的是,每個女性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需求和症狀,沒有一套統一的更年期飲食標準,但有些食物你可以考慮添加到飲食中或盡可能多吃。1.強化骨骼健康雌激素對骨骼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雌激素濃度的下降,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就會增加,骨質疏鬆症還會導致骨折的風險更大。飲食能對骨骼健康有著正向的作用,以下有一些重要的常量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需確保你攝取足夠。.每餐都應攝取優質蛋白質,像是海鮮、豆類、乳製品、肉類和家禽。.鈣是骨骼健康的重要礦物質,良好來源包括乳製品、帶骨的罐裝魚、菠菜和豆腐。.維生素D是由陽光照射到皮膚上時產生,蛋黃、油性魚類和一些強化食品中也含有少量維生素D。.維生素K存在於綠色蔬菜、發酵食品、乳製品和肉類中,對骨骼強度有重要作用。.磷存在於家禽、肉類、乳製品、油性魚類、馬鈴薯、全穀類和豆類等食物中。.鎂是另一種礦物質,良好的來源包括全穀物、菠菜、南瓜子、杏仁和豆類。2.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停經期間和停經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這部分與老化過程以及雌激素下降的影響有關。與雌激素濃度下降相關的體重增加也會導致肥胖、高血壓、2型糖尿病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升高的風險增加,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以下飲食改變有助於降低這種風險。.將飽和脂肪(動物脂肪)換成不飽和脂肪,例如特級初榨橄欖油、酪梨、種子、堅果。.將精緻碳水化合物(白麵包、白米)換成全穀類(糙米、黑麵包、小米)。.每天至少吃5份水果和蔬菜.每週兩次吃兩份油性魚類(例如鮭魚、沙丁魚、鯖魚)。.每天吃一把堅果和種子。哪些食物可能使女性更年期症狀惡化?當你經歷女性更年期時,你所減少和添加的飲食都會產生同樣大的影響。以下是你應該避免的一些常見食物:1.辛辣食物如果你出現潮熱紅和盜汗的情況,可能需要減少辣醬的用量,因為辛辣食物會使體溫升高,進而引發這些症狀或使症狀變得更糟。2.咖啡因咖啡因可能是更年期熱潮紅的部分原因,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完全戒掉它,但過量的咖啡因已被證明會使熱潮紅變得更加嚴重。3.酒精酒精會引發女性更年期症狀,例如熱潮紅、盜汗和頭痛。如果大量飲酒,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會升高,飲酒過多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4.碳水化合物和澱粉類食物由於女性更年期會減緩新陳代謝,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同樣的,高度加工食品和添加糖的食品和飲料也是如此。總而言之,更年期是一個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女性會經歷一系列嚴重的症狀,而保持均衡的飲食是嘗試緩解女性更年期症狀的好方法。目標是每餐吃各種顏色的全穀物、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全植物性食物、富含鈣的食物,並優化你的腸道健康,以獲得長期健康益處,從而支持健康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的長期風險。【資料來源】.Menopause Diet: What To Eat To Help Manage Symptoms(Cleveland Clinic).Managing menopause with diet(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Healthy Eating During Menopause(The Menopause Charity)
-
2024-04-17 寵物.寵物疾病
突然大量喝水、多尿...貓咪「腎衰竭」會好嗎?腎貓症狀、飲食建議一次看
貓咪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近年來,養貓人口逐漸成長,但貓咪照護你知多少?根據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處與台大獸醫學院調查,家貓十大死因之首為「腎衰竭」,老化和體內水份不足為兩大主因。貓咪腎衰竭分為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兩種。慢性腎衰竭初期徵兆不明顯,加上貓咪善於忍痛、不太會表現生病狀態,因此不易察覺,定期給貓咪做健康檢查,有助於預防疾病問題。本篇帶您了解貓咪腎衰竭成因、症狀,教您預防貓咪腎衰竭。貓咪腎衰竭分兩種 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1. 慢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Feline 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超過七歲的熟齡貓為高危險族群,其腎功能會在數月到數年間發生不可逆性、漸進性喪失,也是老年貓最常見致死性疾病之一。據統計,15歲以上的老年貓約有20%~50%機率有一定程度的腎退化問題,身體只需要25%的腎功能,便足夠過濾體內毒素,臨床上不少貓咪在腎功能已損失75%以上才被確診慢性腎病。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正常健康腎臟有6大功能:●過濾血液中的毒素●維持體內水平衡●維持鹽分平衡和其他電解質●維持體內酸性平衡●維持血壓的正常●製造荷爾蒙慢性腎衰竭雖然不會造成貓咪立即死亡,但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且不可逆的,由於腎功能衰退,導致腎臟無法正常運作,貓咪身體便開始出現各種病狀。除了腎功能老化及長期飲水量不足之外,多囊性腎病(PKD)、腎小球腎炎、腎腫瘤、感染、毒素皆會對腎臟功能會造成腎臟傷害,然而真正導致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其實難以確定,因此貓咪定期健康檢查,非常重要!2. 急性腎衰竭嚴重且易於短時間內致命的病症,相較慢性腎衰竭,通常急性腎衰竭只要及時治療是可逆的,可能的病因為中毒、創傷、感染、極度脫水、阻塞、心衰竭造成的低血壓等。其中公貓尿道細,易產生結晶栓塞、尿道阻塞,造成下泌尿道症候群;母貓雖然尿道比較大但好發膀胱炎,其症狀為頻尿、血尿、結石等,若不及時治療,尿液無法順利排出,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貓咪慢性腎衰竭症狀透過超音波檢查、血檢肌酸酐(Creatinine)和尿素氮(BUN)的指數,可判斷貓咪腎臟健康程度,由於貓咪對忍痛耐力高,根據《台灣腎貓協會》指出,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由於慢性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若發生以下10種症狀,請立即送醫治療:●嘔吐●胃酸過多●口腔潰瘍●虛弱無力●便秘●嚎叫●拒絕進食●吃貓砂或舔水泥牆(貧血症狀)●抽搐●失明(高血壓導致)若發現貓咪食慾不佳、暴瘦、大量喝水、多尿、嘔吐等明顯症狀出現時,可能代表腎功能已無法正常運作。貓咪慢性腎衰竭分四期依照國際腎臟學會(IRIS)貓咪慢性腎衰竭分4期為:腎功能不全前期、腎功能不全後期、腎衰竭 末期、腎衰竭末期:1. 第一期(stage1):腎功能不全 前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33%~99%之間,難在此階段診斷出腎病。●腎病第一期不用過度恐慌,但需要在生活習慣方面做調整。●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以下,其他跡象如體內電解質過低、稀釋的尿液,或發現過多蛋白質殘留尿液中,需留意腎臟畸形的可能。●無法看到典型的臨床症狀。●視貓咪病情進展而定,通常進入二期之前,第一期可能維持好幾年。第一期治療以平衡電解質、鼓勵貓多喝水、調整主食漸進式調整為高齡貓飼料和罐頭、觀察體重變化、定期檢查為主。2. 第二期(stage2):腎功能不全 後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大約在25%~33%之間,雖然腎臟很費力但仍然能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1.6至2.8,並有電解液失衡現象。●這個階段的貓咪喝水量、排尿量比平常多,高血壓通常在這此期出現。●貓咪越早進入第二期,往後惡化速度越快。若配合治療,二期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到幾年。第二期治療建議主食更換腎貓飲食,如:腎臟處方飼料或罐頭,以不增加腎臟負擔為主,若在此階段貓咪出現嘔吐、食慾不佳需採取藥物治療,有助腎貓提升食慾、保持體重。3. 第三期(stage3): 腎衰竭 前期●此階段示貓咪腎功能大約剩15%~25%,腎臟已無法正常過濾體內毒素及廢物。●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2.9至5.0。●腎病症狀於此階段出現,喝水量、排尿量大幅增加、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腎病第三期需積極治療並與給予藥物加以控制。●在腎病第三期,視治療成效以及貓咪對療程的接受度,若治療順利,第三階段可從幾個月延長至3-4年。第三期治療除了沿用第一、二期飲食調整,此階段貓咪通常出現更多病徵,如:貧血、尿毒症等,經醫師依病情評估後,決定是否給予輸液治療來輔助腎臟排出毒素和廢物。此階段常見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鉀離子補充、胺基酸補充、貧血治療。4. 第四期(stage4):腎衰竭 末期●此階段貓咪腎功能僅剩不到15%。●血檢Creatinine會落在5.0以上,血磷也會升高。●主要症狀為嚴重嘔吐噁心、幾乎不進食及虛弱無力嗜睡。第四期治療建議著重在安寧照顧,視貓咪生理條件和對醫療行為接受程度繼續第三期治療方式,或是選擇更侵入性的處置。此階段治療方式有靜脈輸液、皮下輸液、鼓勵進食、磷結合劑以及飼主的陪伴。腎貓該吃什麼?腎貓飲食5建議《台灣腎貓協會》建議,家有腎貓,飲食建議五原則:低蛋白,高生物價、低磷,水份足、熱量夠。1. 低蛋白飲食蛋白質的攝取控制可以讓尿素氮下降,有助舒緩腎貓病況舒緩。若是尿素氮太高,可能會造成貓咪食慾下降,反胃嘔吐等症狀。2. 高生物價高生物價蛋白質有完整的必須氨基酸,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比較少,能有效吸收利用以減少腎臟負擔。3. 低磷飲食腎功能不全的貓咪很難將身體中過多的磷排出體外,過度負荷可能導致高血磷讓腎病加速惡化,也會影響體內鈣離子平衡,讓貓咪更加不舒服。4. 水份充足貓咪一般每日每公斤需要40-60ml的水,貓咪若吃處方飼料,更需注意每日飲水量。5. 補充熱量低蛋白飲食易造成貓咪熱量不足,需要以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增加其它熱量來源,防止體重快速下降。腎貓通常會換成處方飼料為主,有些飼主會以為有添加藥效,所以吃了處方飼料就會好,其實是不對的!慢性腎衰竭是不可逆的,無法靠藥物痊癒,僅能透過飲食管理、日常照護減緩惡化速度。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果要為貓咪補充其它營養,需根據血檢了解有沒有其它併發症,如貧血,高/低血鉀,或代謝性酸血症等,再視情況額外補充養分。腎病處方飼料是為減少貓咪腎臟負擔,以低蛋白飲食原則設計,若以腎病處方乾糧為主食,必須注意貓咪飲水量,才能真正達到低蛋白飲食原則。如何預防貓咪腎衰竭1. 多喝水 由於貓科動物是為肉食性動物,水份攝取通常來自於肉類本身,但不少家貓都以乾飼料為主,乾飼料含水量通常不超過 10%,加上貓咪舌頭呈倒刺狀,飲水效率很差,因此不太會主動喝水,喝水頻率也不高。貓科醫學會理事長 翁浚岳(伯源)醫師4建議讓貓咪多喝水:●一餐飼料,一餐濕食(罐頭+水)●流動的水如噴泉式飲水機,引起貓咪興趣●天熱時,放顆冰塊至飲水機滾動,引起貓咪好奇●定期更換新水(貓每日建議飲水量 = 貓體重(kg) x 40~60c.c)2. 飲食控制中老年貓的對蛋白質需求不如青壯年時多,過量攝取會因分解蛋白質而產生過多尿毒造成腎臟負擔。另外許多零食、罐頭甚至飼料都含鈉,過多的鈉會造成高血壓,間接造成腎的傷害,而鉀攝取不足也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此外,若貓咪長期缺乏磷,可能會造成貧血或酸鹼不平衡,但長期過量的磷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慢性腎臟疾病。正常健康貓咪磷含量攝取量需低於350mg/100kca,但若是腎貓,磷含量則必須低於250mg/100kcal,避免加速腎病惡化。3. 環境及毒物控制 吃到對貓咪有毒的物質,如清潔劑、殺蟲劑與一些植物,或是長期吃人類的食物、飼料保存不好產生黴菌毒素等,都可能會造成貓咪中毒,進而造成腎臟傷害。4. 定期健康檢查透過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並預防,年輕貓咪平均1-2年做一次即可,老年貓則因甲狀腺亢進、腎衰竭、心臟病發生率較高,建議半年就要做一次健檢。參考資料台灣腎貓協會延伸閱讀:貓咪沒尿尿,為何一直進去貓砂盆?專家盤點「7大症狀」,小心貓咪腎已出問題 肥胖、糖尿病、失智症...可能是「皮質醇」惹禍!哈佛醫師:這2種東西不要碰
-
2024-04-16 養生.聰明飲食
膳食纖維為何重要?攝取不足會如何?每天應該吃多少?水溶及非水溶有何差異?
我們都知道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可以促進消化健康,有助於體重管理,降低心臟病的風險,並有助於調節血糖濃度,甚至近期一項研究發現,每日補充纖維可以改善60歲以上老年人的大腦功能。但你知道大多數人其實沒有攝取足夠的纖維量嗎?什麼是膳食纖維?纖維是植物中的一種物質,膳食纖維則是你吃的那種。膳食纖維有多種形式,每種形式都在支持健康方面發揮作用。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包括:.全穀類.堅果和種子.水果和蔬菜可溶性纖維與非水溶性纖維有何差異?一般來說,最為人熟知的膳食纖維分別是可溶性纖維(Soluble Fiber)及非水溶性纖維(Insoluble Fiber)。燕麥、豆類和水果中含有可溶性纖維,可溶於水形成凝膠狀物質,有助於調節血糖濃度和降低膽固醇。另一方面,非水溶性纖維存在於蔬菜、堅果、種子和全穀物中,可以增加糞便體積,有助於預防便秘。膳食纖維還包括抗性澱粉,它相對不易消化,存在於香蕉、豆類和馬鈴薯等冷卻的澱粉類食物中,在健康的腸道中發揮關鍵作用。事實上,不同膳食纖維之間是必不可少且相互關聯的,因此刻意強調不同膳食纖維種類可能是多餘的,最好的方式讓人們混吃不同類型的纖維食物。 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會如何?首先,判斷你是否攝取足夠膳食纖維的主要方法是每天排便一次或兩次,而在排便時能否舒適、快速、不費力地排出。其次,你的糞便的樣子也是觀察的重點。它們應該很容易折斷,更像是一根長而光滑、形狀良好的香腸,而不是顆粒或糊狀。 第三條線索來自你整體的健康狀況。你的腸道對心理健康和免疫系統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情緒低落或容易感染任何細菌等情況,可能是你的腸道健康需要一些幫助的微妙跡象。為什麼膳食纖維重要?多數人未攝取足夠的纖維,這種飲食狀況可能導致相反的結果。雖然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患有便秘,但還有一大群人經常腹瀉,他們沒有意識到這通常是由富含肉類和超加工食品的低纖維飲食引起的。對健康的長期影響可能更廣泛。2019年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的一項研究顯示,與攝取量較少者相比,每天攝取25至29克膳食纖維的人其全因和心血管相關死亡率減少了15%至30%。另外,他們罹患冠心病、中風、第二型糖尿病和大腸癌的機率也降低了16%至24%。與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不同,我們的身體缺乏分解纖維食物的酵素。因此,你的胃對於體積大、能量較低的高纖維膳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消化及吸收,這有助於保持血糖穩定,也能促進飽足感。 纖維也有助清除體內多餘廢物,因為在身體使用完所需物質後,這些廢物會被放回腸道中釋放。如果你的腸道中有大量纖維,它在通過時會帶走一些可能積聚並有害的物質,如膽固醇、雌激素和其他賀爾蒙,以及酒精分解產生的毒素。每天應該攝取多少膳食纖維?根據美國農業部《2020-2025 年美國人飲食指南》建議,50歲以下的女性應該每天攝取25至28克纖維,50歲以下的男性每天應攝取31至34克纖維,51歲以上的女性每天應攝取22克纖維,51歲及以上的男性每天應攝取28克。 .50歲以下女性:每天25至28克。 .50歲以下男性:每天31至34克。 .51歲以上女性:每天22克。 .51歲以上男性:每天28克。根據美國家庭醫師學會建議,增加纖維攝取量時,一定要循序漸進,並補充大量液體。由於當膳食纖維通過消化道時,它類似於海綿需要水才能順利通過。如果你攝取的膳食纖維多於平常的攝取量,但水分不足,你可能會感到噁心或便秘。此外,在你購買纖維補充劑之前,可能需考慮纖維補充劑和富含纖維的食物可能不會帶來相同的好處,例如飽足感。如果你未達成每日建議攝取的纖維量,那麼其他必需營養素的攝取量也可能同樣不足。換言之,你的纖維攝取量是衡量整體飲食品質的良好指標。嘗試透過未精製的食物來達到你的纖維目標,這樣也可以獲得它們提供的所有其他好處。【資料來源】.You probably aren’t getting enough fibre – here’s how to up your intake.Medline Plus: Dietary Fiber.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Fiber: How to increase the amount in your diet.Cleveland Clinic: How Much Fiber You Need and Why It Matters
-
2024-04-14 醫療.新陳代謝
自助餐、鹹水雞、滷味攤,竟是糖尿病患者外食最佳選擇?營養師解答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不少人的三餐都靠外食解決,但需要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更謹慎選擇食物。營養師提醒,要學會看「食品標示」,而非單純看熱量,用餐地點建議選擇可自行搭配菜色的自助餐、加熱滷味、鹹水雞攤等;而超商的產品大多有清楚食品標示,也是不錯的選擇。含醣食物會造成血糖飆高不穩定,糖友在家用餐比較容易掌控食材,在外食建議方面,不同類型的糖尿病患者,會有不同的飲食建議,本文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飲食建議為例。糖友外食安全吃,一定要學會分辨六大類食物。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婦幼營養推動暨品質委員會副召集委員吳芃彧說,要依照患者的身高、體重、運動量,也就是生活需要消耗的熱量,換算每個人每天需要吃多少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因為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主要的熱量來源,每個人的狀態不同,需要經由向營養師諮詢、討論自己的「個人化餐盤」方能瞭解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吳芃彧表示,用餐地點建議選擇有飯、有菜、有肉的店家,例如可自行選擇搭配的自助餐、加熱滷味、鹹水雞等,可自行搭配蔬菜、蛋白質、澱粉等食物的份量、比例,對六大類食物瞭解愈清楚,愈可以選擇自己適合的餐點,吃想吃的又能吃飽。選擇自我掌控性高的店家,可自行調配澱粉量。吳芃彧說,部分食物的料理方式,會加糖、勾芡等,就可能導致血糖上升,如果換了不同店家,可藉由自我血糖監測,來掌握食物對自己的影響。即便網路上有各種不同的衛教文章,但還是要檢視實際營養需求量。吳芃彧舉例,上班族、運動員、孕婦等不同狀態的糖友,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也不同,需要個人化的飲食計畫。建議在外用餐時,盡可能選擇自我掌控性高的地點,以滷味攤為例,麵、丸子、米血等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就要評估可以吃多少量。輕食餐盒雖健康,仍需注意配菜是否為澱粉。至於不少人會選擇的輕食餐盒,吳芃彧說,這類食物一般較不會過度添加油脂或調味,也常常使用全穀雜糧等纖維含量高的澱粉,但份量較少、價格也比較昂貴,部分消費者可能會考慮CP值而減少購買。購買時要注意,部分健康餐盒標榜健康,但內容物不一定均衡,例如可能搭配炒冬粉、玉米等配菜,導致餐盒中蔬菜不足、全穀雜糧過多,所以要學會分辨六大類食物,還是控制血糖最重要的策略。到麵店用餐,靠小菜、青菜增蛋白質與纖維攝取。吳芃彧指出,到麵攤或小吃店的點餐方式,就要看自己當餐可以分配到的醣類「扣打」,決定吃麵的份量。建議搭配高纖蔬菜,例如青菜、海帶、小黃瓜等,減少麵類澱粉對血糖的影響。不過,如果只有青菜配澱粉容易吃不飽,可選擇蛋白質豐富的主菜,例如牛肉麵、排骨麵,如果是肉量較少的麵類如陽春麵、餛飩麵,則可以搭配小菜如肝連、嘴邊肉,或豆干、滷蛋等增加蛋白質,用餐順序為蔬菜、蛋白質、澱粉,讓血糖上升較慢。雞胸肉配豆漿只有蛋白質,不是均衡的一餐。如果在超商用餐,吳芃彧建議可選擇雞胸肉、溫沙拉、冬筍、玉米筍等,都是不錯的原型食物。以蔬菜為主的小包加熱滷味,搭配三角飯糰作為該餐的碳水化合物來源,1顆大概是2份左右的醣,也可以選擇一條小地瓜,是很棒的高纖澱粉。不少人會選擇無糖豆漿搭配雞胸肉當作一餐,吳芃彧說,這屬於高蛋白餐,雖然沒有攝取醣類,對血糖影響相對小,但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熱量根本,缺乏時容易造成肌肉流失,而長時間的高蛋白、低碳水飲食,仍需留意增加膽固醇或腎臟負擔等風險。當碳水含量差不多,選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吳芃彧鼓勵糖友學會看「食品標示」,而非只看熱量。以現在的標準化營養標示為例,在碳水化合物的欄位下有「糖」和「膳食纖維」,首先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量,以及該包裝含「幾份」,確保食用量跟營養標示是否相符。而碳水化合物的換算方式是以1份醣15公克計算,經由營養師計算後提供營養處方,瞭解自己一整天可以吃幾份醣後,將碳水化合物標示的數值除以15,就知道吃掉這個包裝食品後,會攝取到幾份醣。進階一點則可看膳食纖維含量,吳芃彧說,當兩個食品的碳水化合物份量差異不大時,可優先選擇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例如超商便當碳水化合物的量差不多,建議選擇膳食纖維較高的那一個,可能其中含蔬菜較多,或有使用大麥、高麗菜米、紫米等,纖維含量高的食材,對血糖控制比較有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4 養生.聰明飲食
八成國人蔬果攝取不足 營養師:早餐加顆奇異果健康升級
衛生福利部建議國人每日至少應攝取三份蔬菜與兩份水果,但根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卻發現,7到44歲族群的蔬果達標率低於一成,45歲以上族群的情況稍佳,但也只有一至兩成達標,顯示高達八成國人的蔬果攝取量普遍不足,這與國人的外食習慣息息相關。台灣常見早餐類型高脂、高熱量,蔬果量偏低。國人的早餐與午餐的外食比例高,外食經常面臨食物種類選擇限制、油與鹽攝取品質份量難控制的問題,其中又以早餐的蔬果攝取偏低最為明顯。營養師孫語霙表示,主要是台灣常見的早餐購買地點是超商、早餐店及速食店,為了講求快速和便宜,常挑選高脂、高熱量的食物類型,因此蔬果比例明顯偏低。若能在早餐組合中加入一份蔬果,可幫助促進新陳代謝、控制血糖水平,讓人從早保持精神有活力,有益身心健康。注意均衡、增加纖維攝取,優先挑選低GI食物。早餐升級三大關鍵是注重飲食均衡、增加纖維攝取、優先挑選低GI食物。孫語霙建議可選擇豐富微量營養素、富含纖維、低GI的水果,例如每年四月至九月是紐西蘭奇異果產季,奇異果具備維生素C、維生素E、膳食纖維、奇異酵素、鉀與葉酸等多種營養價值,以及低GI、低腹敏等特質,是搭配早餐的好選擇,她舉例以下五種台灣常見的早餐組合,加入一顆奇異果後讓營養升級。1.鐵板麵加蛋加豬排的組合,屬於高油高蛋白組合,較不易消化,加一顆奇異果能幫助蛋白質吸收,也能幫助消化。2.傳統早餐店的飯糰、燒餅油條、稀飯,多人工添加物、營養成分單一,搭配具高營養密度的奇異果,一顆即可攝取多種營養素。3.漢堡或三明治搭配含糖冰紅茶,影響血糖上升速度、導致易睏,加一顆奇異果,增加維生素與礦物質,幫助能量代謝,低GI特質可幫助血糖穩定。4.上班族常買的超商早餐例如茶葉蛋、地瓜搭配一杯咖啡,缺乏維生素C且容易產生飢餓感,奇異果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可幫助提升飽足感。5.具在地特色的肉燥飯、米粉湯、牛肉湯等,高油、高鈉、營養素比例不均,加入一顆奇異果,富含維生素C提升活力、減輕疲憊感。早餐是每天「奠定健康」的重要一餐,對身體狀況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攝取足夠份量的蔬果,幫助工作更有效率,一整天感覺更有活力。早餐升級三大關鍵1.注重飲食均衡早餐應含蛋白質、健康脂肪如堅果、非精緻碳水化合物如地瓜,及高纖維蔬果。飲食均衡能維持一日所需能量,減少飢餓感,增加蔬果攝取更與增強心理健康和減少憂鬱有關。2.增加纖維攝取早餐是睡眠後的一餐,長時間禁食會讓體內胰島素濃度低,容易增加飢餓感而過度進食,此時如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能增加飽足感,協助提升工作效率。3.低GI食物優先持續吃高GI食物易引發大幅度的血糖變化,其中早餐的影響最為顯著,因早餐是長時間斷食後的第一餐,且會影響後續幾餐的進食狀況。低GI 蔬果:奇異果、木瓜、草莓、菠菜、地瓜葉等。早餐加入奇異果的益處1.高維生素C台灣成人維生素C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毫克,金黃色奇異果的維生素C含量152毫克/100公克,早餐只需一顆即可滿足每日維生素C需求。2.高膳食纖維綠色奇異果具豐富膳食纖維和奇異酵素,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幫助排便,奇異酵素能分解蛋白質,促進消化,幫助維持腸胃健康。3.低GI值奇異果是低GI水果,早餐加入一顆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血糖突然劇烈上升,適合控糖者的水果。資料來源/營養師孫語霙 整理/楊孟蓉
-
2024-04-10 醫療.新陳代謝
果糖和酒精哪個危險?醫師點出「最油碳水化合物」布下的3大甜蜜陷阱
如果問你,果糖和酒精,對我們的健康而言,哪個較危險?你可能會回答酒精!但醫師指出,答案其實是果糖。不是因為酒精比較好,而是比起酒精,你更難意識到果糖帶來的風險。但二者攝取過量的話,都會傷害人體的代謝及內臟功能。果糖是「最油碳水化合物」家醫科、減重醫師魏士航在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 - 宋晏仁醫師 x Cofit》分享關於果糖與尿酸的關係。他指出,美國一位內分泌學家曾說過「你絕對不會想給你的小孩喝啤酒,但你會幫他們買可樂!」魏士航解釋,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抗氧化物維生素C的功能,唯有透過提升身體裡血清的尿酸值補足部份抗氧化能力。但這是指尿酸愈高愈好嗎?當然不是,尿酸太高除了產生痛風,更會造成許多代謝問題。而許多人以為高尿酸是因為攝取太多高普林食物,魏士航指出,其實果糖才是主要兇手。果糖被稱為「最油碳水化合物」,果糖在肝臟代謝時會生成尿酸,尿酸合成後又會產生脂肪,同時又加速果糖代謝速度,生成更多脂肪,形成惡性循環。果糖「3大甜蜜陷阱」,危險難察覺那又為何說,果糖比酒精更危險呢?魏士航點出果糖的「3大甜蜜陷阱」,讓人更容易身陷其中而不自覺。1.與酒精相較,果糖的危害更難以察覺:有些人喝酒後會出現頭暈、嘔吐等警示症狀,阻止你喝太多。但果糖卻能直接欺騙大腦,讓人缺乏飽足感,一直不斷攝取果糖。人們常說吃甜點的胃是另一個胃,其實也正是這個道理。果糖就是一種讓我們怎麼吃都吃不飽的糖分,不但在各種甜點甜食裡,更隱藏在各種加工食品中,讓你攝取過量都不自知。2.果糖的濫用潛力和依賴性更強:許多研究證實,人體對果糖產生的成癮效應,與菸酒的成癮類似,它會影響大腦,讓你愈吃愈多。此外,也有研究指出,果糖會引發瘦素阻抗。瘦素是一種促進飽足感的荷爾蒙,瘦素阻抗就是讓你缺乏飽足感,不斷有攝食的欲望。3.果糖攝取量更難以感知拿捏:天然水果有纖維,可稍減緩果糖被人體吸收的速度。但汽水、果汁中的果糖卻可快速進入身體,經肝臟代謝後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如此方式果糖攝取量高,卻讓人難以察覺,以一罐可樂為例,就含有35克果糖,相當驚人。又不自覺的越喝越多,很容易就超過一天的糖份攝取上限。魏士航最後也說明高尿酸的2個迷思。其一,現在很多水果都被改良的很甜,其實已算「加工甜食」,高尿酸患者應適度禁食水果。此外,許多人認為常吃火鍋會導致尿酸過高,魏士航指出,只有身體對普林代謝異常時才需擔心。果糖最多運用於碳酸飲料 甜飲甜食慎食營養師提醒,由玉米澱粉分解來的果糖,甜度與蔗糖相當,但因價格低廉,廣泛用於碳酸飲料、清涼飲料、加糖優格、果汁與糖果餅乾中,尤以碳酸或清涼飲料中含量最多。國內外研究都發現,果糖對腰圍、血糖、血脂、脂肪肝、血壓、尿酸、癌症(特別是胰臟癌與乳癌)、阿茲海默症等均有危害。因此除了戒菸酒、也請大家務必節制甜飲甜食。【資料來源】.YouTube頻道《初日醫學 - 宋晏仁醫師 x Cofit》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04-06 養生.聰明飲食
高麗菜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研究發現多吃可降低4癌症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高麗菜屬於低碳水化合物的蔬菜高麗菜是小吃攤「燙青菜」常見主角,1份燙高麗菜約100克,熱量23大卡,蛋白質1.3克、碳水化合物4.8克,且幾乎不含脂肪,而膳食纖維1.1克,屬於低碳水化合物的蔬菜,適合做為減醣飲食。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含有維生素A、B群、葉酸、維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抗老化。再者,高麗菜為少數含有維生素U的蔬菜,具有修補黏膜的功效。此外,高麗菜含有吲哚素、異硫氰酸酯,更有助抑制癌症細胞的生長。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降低罹患胃癌、乳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等4種癌症。高麗菜還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除了具有抗癌效果,高麗菜還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劉怡里說,高麗菜屬於低膳食纖維蔬菜,加上含有維生素U,因此,不會增加腸胃負擔,還可修補腸胃道黏膜,經常胃痛、牙口不好的老人均可多多食用。不少網友認為,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人應該避免食用高麗菜,為此,劉怡里說,甲狀腺功能異常者確實不宜飲用以高麗菜為主的蔬果汁,但可以少量食用高麗菜。★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拉肚子、便秘…吃藥一直好不了?醫建議多吃高麗菜、木瓜等低腹敏食物.萵苣6功效…抗癌、降血壓!萵苣怎麼洗才乾淨?結球半結球清洗方法不同.小番茄跟大番茄的營養有不同嗎?生吃或熟食料理該選哪一種?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03 養生.聰明飲食
清明節吃潤餅!掌握四訣竅,不分南北都能享健康
清明節將至,又到了吃潤餅時節!潤餅有南北之分,北潤餅內餡多以燙熟的高麗菜與綠豆芽,加入炸紅糟肉、豆干及蛋酥等配料,撒上花生糖粉製成;南潤餅有蔬菜外,會加入滷肉、油麵、香腸等配料,再撒上花生糖粉。這樣包起來的潤餅,卻是高達500大卡的高熱量食物,得慢跑2小時才能消耗掉。若要手作健康的潤餅,可以掌握4大訣竅。訣竅1:潤餅皮可換成生菜或千張豆皮麵粉製品容易讓腸道敏感,特別是有麩質不耐的人,麵粉餅皮薄薄2張就有100大卡,多吃2捲很容易發胖。建議餅皮可換成生菜或千張豆皮。用兩片生菜捲起來變成生菜捲,不僅熱量低,還能吃到滿滿的植化素、酵素及纖維;如果擔心生菜的寄生蟲或農藥,也可以改用高麗菜,將高麗菜葉片燙熟,當成春捲皮也是一個好方法。另外,千張熱量雖然沒有比較低,不過因為是黃豆製品,熱量來源從碳水化合物變成蛋白質,比較不會囤積成脂肪,也適合血糖控制不良的族群。訣竅2:炸肉換成雞絲或豆干北潤餅常用炸紅糟肉,因為炸過容易生成致癌物質;南潤餅的滷肉及香腸有熱量過多、飽和脂肪、添加物過量問題。建議將裹粉的紅糟肉或滷肉,換成雞胸肉絲、白豆干絲會更好,尤其豆干的鈣質含量高、沒有膽固醇,適合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食用。此外,如果擔心雞胸肉口感比較柴,可以改成雞腿肉,或是與鳳梨一起醃,肉質會比較軟。訣竅3:棄蛋酥,多蔬菜蛋酥及菜酥用油炸過,兩湯匙熱量就100大卡,而且這些油脂都是劣質油,吃進身體容易卡在大大小小的血管裡,建議改用其他食材。喜歡鹹味口感的人,可用菜圃或香菇丁取代;喜歡甜味的人,可以用蘋果丁取代,這類食物都富含膳食纖維,尤其每朵鮮香菇就高達約3公克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訣竅4:改用黑芝麻粉或亞麻仁籽粉潤餅不一定要加花生糖粉,台灣氣候潮濕,花生容易滋生黴菌,黃麴毒素是一種相當頑固的毒素,非常耐高溫,280℃都不見得能殺光它,為了健康著想,建議改用黑芝麻粉,不僅鈣質含量高,也富含芝麻素、礦物質鎂,與花青素一起搭配,可以讓情緒更放鬆。或是改用亞麻仁籽粉也很搭,每一湯匙脂肪含量就高達6公克,且幾乎都是有助視力及腦部發展的omega-3脂肪酸。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30 養生.聰明飲食
韭菜助代謝、活血化瘀,這個季節是盛產季
初春時期的韭菜品質最優,有獨特的辛香味,口感很軟嫩。韭菜富含可幫助代謝碳水化合物的大蒜辣素,還有可將多餘的鈉排出體外的鉀,具有降血壓的功效。 俗話說:「正月蔥、二月韭」,在台灣,每年2~3月是韭菜的盛產季節,因此,春天的韭菜,吃起來口感相當軟嫩。韭菜有「起陽草」之稱,中醫來看,因韭菜有含硫化物「大蒜辣素」,具有強精補陽作用,並有殺菌、活血化瘀的功效。 韭菜的盛產期在春天,一株韭菜一年最多可收成10次左右,所以,一整年都可吃到便宜的韭菜,但隨著收成次數越多,韭菜的纖維會越來越硬,香氣、風味都會變差,建議不妨趁春天好時節,好好大啖便宜且營養價值高的韭菜吧! ︱營養價值︱◎大蒜辣素:韭菜的香味來源。可幫助代謝醣類時不可少的維生素B1的吸收,所以有助於攝取到體內的維生素B1發揮作用。◎鉀:可將體內多餘的鈉排出體外,具有降血壓的功效。此外,具有保持肌肉收縮和神經正常傳達的功效。(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鹽巴洗菜會洗進農藥,是真的嗎?營養師解答:是真的,而且洗菜之前別做這件事,否則會吃進更農藥 ·美公布2023「農藥殘留最少15種蔬果」!酪梨、玉米最乾淨 逾半數大家超常吃
-
2024-03-28 養生.聰明飲食
間歇性斷食減肥安全嗎?隔日斷食法、限時進食法有哪些差異?
全球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數有逐漸上升的趨勢,若出現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空腹三酸甘油脂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腹部肥胖這五項症狀中的三項,就定義為罹患代謝症候群。有代謝症候群者在未來有較高共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發生的風險,有鑑於飲食是誘發代謝症候群的主因之一,諸多針對代謝症候群患者的飲食型態油然而生,其中,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成為許多人的選擇。你了解間歇性斷食嗎?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透過設定特定時間進食與禁食,來達成體重控制及改善代謝功能的目的。根據不同指引,飲食控制的時間也有所不同,常見類型有以下幾種。.5:2斷食法、4:3斷食法:以固定週期在一週中禁食數天,其他天可自由進食。5:2斷食法為一週禁食2天;4:3斷食法則是一週禁食3天。.隔日斷食法:以一天完全禁食,一天正常進食方式交替循環。.限時進食法:一天中完全禁食時間需大於12小時,而其他時間可以自由進食。16/8斷食法即屬於一種限時進食法。斷食會產生哪些生理變化?間歇性斷食在飲食上的規律性能夠減少過多夜間進食的可能性,讓飲食更符合生理時鐘,並減少夜間飲食引起的血糖與胰島素波動,進而控制糖化血色素以及降低糖尿病發生的風險。除此之外,限制飲食時間也與消化道菌相變化有緊密關係。研究顯示許多導致肥胖的菌叢在限制飲食族群中比例較低。在細胞能量代謝轉換方面,禁食期間,細胞能量來源由葡萄糖轉換為脂肪酸與酮體,酮體不只能夠作為能量來源,也與許多調控健康及老化的蛋白質有關。斷食期間,細胞會增加抗氧化防禦系統、DNA修復、粒線體生合成與自噬作用,使得細胞對於外界有更強的適應力。當再度開始進食時,細胞會增蛋白質合成、粒線體生合成,並減少酮體及自噬作用,使細胞生長更具可塑性。間歇性斷食安全嗎?對於大多數非糖尿病患者而言,間歇性斷食是安全的,但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人應先諮詢醫師。糖尿病患者實施間歇性斷食前應與醫師討論,可能需要調整用藥及加強血糖監測以避免低血糖發生。面對代謝症候群,除了斷食你還有這些選擇對抗代謝症候群,不僅僅是飲食調整那麼簡單,而是需要一個全面的生活方式改變。除了飲食管理,還涉及體重控制、運動習慣的建立,以及壓力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飲食策略:平衡與適量.低鹽飲食:過量的鹽分攝入會增加心血管負擔,尤其對於血壓較高的人而言,減少鹽分攝入至每日6克以下是關鍵。.低油與高質量脂肪:選擇單元不飽和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以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優先選擇全穀類和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如糙米、燕麥和豆類,以穩定血糖。.高纖維攝取: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降低血糖和膽固醇水平。運動與體重管理.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游泳或騎自行車),配合肌力訓練,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體重控制。.體重控制:目標是達到並維持健康體重。即使是5%-10%的體重減輕,也能顯著改善代謝症候群。精神健康與睡眠質量.壓力管理:長期壓力可加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實踐放鬆技巧如深呼吸、瑜伽或冥想,有助於減輕壓力和改善心理健康。.優質睡眠:確保每晚7-9小時的優質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會干擾體內的代謝過程,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透過這些綜合性的生活方式改變,不僅能有效管理代謝症候群,還能促進整體健康與福祉!延伸閱讀:.一天吃三餐好還是只吃兩餐?不止空腹血糖降,研究列5改善數據做這建議.50歲以下注意!年輕罹癌者變多!出現「10罹癌警訊」要當心,你有中幾項?.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參考資料:Hsieh, Yu-Ping, Po-Yin Lai, and Po-Tsang Chen. "間歇性斷食的生理代謝及臨床成效." 內科學誌 34.6 (2023): 428-436.Patterson, Ruth E., and Dorothy D. Sears. "Metabolic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 37 (2017): 371-393.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7 醫療.新陳代謝
對控制血糖有顯著效果 名醫宋晏仁建議飯後做這件事15分鐘
你常忘記量血糖嗎?飲食一定要清淡嗎?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和白飯嗎?想要控制好血糖,「吃對」很重要,糖尿病患者要多攝取高纖食物,避免高鹽、高油、高糖及高膽固醇食品。家醫科醫師宋晏仁分享控糖妙招,他在個人臉書專頁發布短片,提醒民眾適量攝取醣類、確保高品質睡眠、增加運動量。尤其是飯後15分鐘散步或快走,對於調節血糖有顯著效果,還能幫助減重。宋晏仁提到,穩定血糖三招超有效,只要確實執行,糖尿病患者不用太過度擔心數值波動不穩。YouTube頻道 初日醫學-宋晏仁醫師*COFIT1.適量攝取醣類血糖高的人,通常有醣類不耐現象,所以要限制食用白飯、白吐司、甜點、糖果,甚至是水果,這些都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2.確保高品質睡眠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睡不好會讓壓力荷爾蒙升高,影響人體對糖的吸收與調節,讓胰島素抗阻變嚴重,容易導致血糖升高。3.增加運動量在吃完食物之後,進行15分鐘的散步或快走,運動效果對於血糖控制最佳;如果三餐都規律執行飯後運動,可改善胰島素抗阻。根據統計,台灣的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250萬人,且每年持續增加2.5萬人,而全球各國家的糖尿病盛行率都在增加中。糖尿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應定期健檢揪出潛在病症;若未能即時控制疾病,恐引發各種併發症,包括截肢、失明或洗腎,危害整體健康。糖尿病患者要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並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建議從三餐飯後散步15分鐘做起,對控制血糖非常有幫助。參考資料:臉書專頁「宋晏仁醫師 ‧ FLC 減重私房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5 醫療.心臟血管
超高膽固醇與動脈硬化無關?教授告訴你生酮飲食問題出在哪
我在2022-6-1發表LDL,VLDL:有何差別,為何會過高,讀者陳先生在2024-3-10 留言:「林教授您好,近日看到台灣的一位減重名醫的影片,說一篇研究,說"超高LDL-C並不增加動脈硬化!甚至再次發現:LDL-C水平與動脈硬化無關"。看了教授的另外一篇文章知道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強度跟非 HDL膽固醇最有向關,第二膽固醇比率,第三LDL膽固醇。我們非專業研究人員看了一下這篇研究,內容跟一般的文獻內容不大一樣,是否可以相信這篇內容呢?是否遇到LDL高就真的不用擔心了嗎?」這個留言所說的影片是2024-1-8發表的宋晏仁醫師:心臟醫師要跳腳嘞 超高膽固醇與動脈硬化無關?!LMHR最新核彈級數據。這個影片標題所說的「動脈硬化」其實應該是「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才對。這個病變是脂肪(包括膽固醇)在動脈的內壁堆積而形成斑塊,會導致中風和心肌梗塞。有非常大量的文獻指出,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大於200,或壞膽固醇(LDL-C)大於100,是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指標。這個影片標題所說的LMHR是Lean Mass Hyper-Responders的縮寫,谷歌翻譯是「瘦體超反應者」。LMHR這個詞首次出現在一篇2017-7-3發表的部落格文章Are you a Lean Mass Hyper-responder?(你是瘦體超反應者嗎?)。作者是美國人Dave Feldman。他自稱是軟體工程師,從未受過醫學訓練,在2015年開始採用生酮飲食,也就是超高脂肪的飲食。(註:我發表過很多關於生酮的文章,例如一位生酮醫師之死)。他這篇文章的前兩段是(合併):在低碳水化合物膽固醇研究中建立這個圈子的好處之一是,人們不斷地向我發送他們的實驗資訊。 自然地,我沉迷於超級反應者的可能模式。有一種明顯正在出現的模式,我稱之為瘦體超反應者(LMHR)。我認為任何在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後發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急劇上升的人(像我自己)都是超反應者。 通常,該比例為 50% 或更多。 正如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典型情況一樣,大多數人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三酸甘油酯下降。他認為瘦體超反應者的切入點(cut points)是(1)LDL-C 在200以上,(2)HDL-C 在80以上,(3)三酸甘油酯 在70以下。(簡單地說,「瘦體超反應者」就是「採用生酮飲食,體型瘦,膽固醇飆升的人」。LMHR這個詞是在2021-11-30首次出現在科學文獻:Elevated LDL Cholesterol with a Carbohydrate-Restricted Diet: Evidence for a “Lean Mass Hyper-Responder" Phenotype(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瘦體超反應者」表型的證據)。Dave Feldman是第二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學生Nicholas Norwitz是第一作者。(註:Nicholas Norwitz也是生酮飲食的提倡者)但是,在這篇LMHR論文發表之後,有人對於它的研究方法與判讀提出質疑,請看2022-5-27發表的Evidence for a Lean Mass Hyperresponder Phenotype Is Lacking with Increases in LDL Cholesterol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All Categories of Response to a Carbohydrate-Restricted Diet(在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所有類別的反應中,缺乏具有臨床意義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的瘦體重高反應表型的證據)。Dave Feldman和Nicholas Norwitz在2022年又共同發表兩篇論文,第一作者都是Nicholas Norwitz,而目的都是在傳達「LDL-C水平與動脈粥狀硬化無關」的理念,也就是宋醫師在宣揚的高膽固醇的健康人:Case Report: Hypercholesterolemia “Lean Mass Hyper-Responder" Phenotype Presents in the Context of a Low Saturated Fat Carbohydrate-Restricted Diet(案例報告:「瘦體超反應者」表型呈現在低飽和脂肪碳水化合物限制飲食背景下出現高膽固醇血症)。The Lipid Energy Model: Reimagining Lipoprotein Function in the Context of Carbohydrate-Restricted Diets(脂質能量模型:在碳水化合物限制飲食的背景下重新想像脂蛋白功能)。一個荷蘭團隊在2023-1-4發表一篇批判性回顧論文,認為LMHR的人應該調整飲食以持久降低 LDL-C 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風險,請看Severe Dyslipidemia Mimicking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Induced by High-Fat, Low-Carbohydrate Diets: A Critical Review(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誘發的類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嚴重血脂異常:一項批判性回顧)。一個以色列團隊在2023-8-18也發表一篇LMHR個案報告,但是不同於Dave Feldman和Nicholas Norwitz的是,他們認為LMHR是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需要積極治療,請看Extreme Hypercholesterolemia Following a Ketogenic Diet: Exaggerated Response to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Diet(生酮飲食後的極度高膽固醇血症:對一日益流行飲食的過度反應)。心臟科醫師Thomas Dayspring在2023-12-10發表推文:LMHR is a meaningless, made up term by folks with no CV education(LMHR 是一個沒有意義,被沒有接受過心血管教育的人編造出來的術語)心臟科醫師Mohammed Alo在2024-2-5發表推文:When researchers are caught lying, making up data, falsifying information. They need to be outed(當研究人員被逮到撒謊、編造數據、偽造資訊。 他們需要被摒棄)。所以,果然誠如宋醫師影片所說的「心臟醫師要跳腳嘞」。但是,心臟科醫師是否跳腳其實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您應該玩LMHR這個遊戲嗎?誠如那幾篇LMHR論文所說的,剛開始玩的前幾年您是不會出現「動脈粥狀硬化」。但是,您有沒有想過10年後,20年後?台灣有一個叫做「酮好」的臉書團體在2019-11-6開始募集LMHR團友,它說:「如果您生酮後,總膽固醇超過300,請與我們聯繫」。在下面的留言裡有這兩條:1.我380都覺得很高了,居然還有890的,所以生酮飲食後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偏高是正常現象嗎?2.401⋯⋯有點膽心。請看下一篇文章《LMHR:超級垃圾食物狂降壞膽固醇》。後記:讀者Elliot回應:「剛開始玩的前幾年您是不會出現動脈粥狀硬化。但是,您有沒有想過10年後,20年後?」鑑於“超高膽固醇或超高LDL-C是健康表現“的流行化,特別是青壯年以及體態苗條的群體容易陷入此迷思,在特定飲食法的圈子裡膽固醇不夠高還怕是不是吃得不夠生酮(極高脂與規避碳水化合物)。第一、體態(體下脂肪與體重等)與健康(血脂肪與內臟脂肪等)之間的關係並非高度正相關,外觀瘦瘦的甚至六塊腹肌然而超高血脂的人群也相當常見,流行病學上,這個現象在東亞人群裡格外顯著,血脂肪異常升高,即便體態輕盈結實 lean mass,還是徒增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第二、年輕、瘦體且代謝健康的族群,我就隨手舉例比較近期的 CARDIA study,研究對象是32歲~46歲的正常BMI、正常血壓、正常血糖、正常HDL-C、無吸菸的群體,在這群健康的青壯中年人群裡,隨著總膽固醇、LDL-C、non-HDL-C越高,冠狀動脈粥狀(軟性以及鈣化)斑塊則越多,atherosclerosis progression 階段越後期,ASCVD 發生率、罹患率也隨之升高,即便是在血脂肪“正常”的範圍裡,即便是 CAC = 0(冠狀動脈鈣化指數零分),類似的文獻與證據非常巨量,高質量、長期追蹤的高強度證據也多到數不完且科學共識度相當高,並非宋大師所言「超高膽固醇與動脈硬化無關」,也非宋大師追捧的「LMHR最新核彈級數據」,LMHR研究品質低到、研究設計有問題到只能刊登在一些付錢即發表的掠奪性期刊,核彈級?連BB彈都不及,勉強只能說是水波蛋,一捅就破。LMHR 這亡命遊戲,害人傷身,鼓勵特定飲食法誘發 LDL-C 異常升高,更是有違醫德倫理。Impact of optimal cholesterol levels on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in the absence of risk factors in young adults原文:LMHR:玩命遊戲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9 養生.健康瘦身
什麼是低GI飲食?營養師教你外食「GI搭配法」,食物加「1味」可降GI值
紅遍全球的「低GI」飲食法則,你吃對了嗎?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營養師劉怡里說,低GI不等於低熱量,如果肆無忌憚吃過量,仍會變胖、累積大量脂肪。什麼是低GI?什麼是低GI呢,首先要了解「GI」,Glycemic index代表升糖指數,指食物吃進身體後,血糖速度增加快慢的影響力,可作為血糖控制的參考。所以低GI食物有助於糖尿病患穩定血糖,也能協助體重管理,有效減肥減脂。低GI食物4特點劉怡里分享,低GI為「高纖維、低精緻、低加工」,其食物有幾項特點:1.纖維量高: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有助於減少膽固醇的吸收,血糖上升速度慢。2.密度扎實:需要多花時間咀嚼的食物,例如全麥麵包、義大利麵條。3.精緻度低:加工處理的澱粉食物,例如白麵、意麵、白土司等。4.糊化程度低:澱粉煮愈久,糊化程度愈高,易讓血糖上升速度快,要避免長時間烹調的粥、燉飯。適合與不適合低GI飲食的族群適合族群低GI飲食能避免刺激過多胰島素分泌,有助於控制血糖、減重、減少心血管疾病,劉怡里表示,糖尿病患者、想瘦身減肥者、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代謝症候群患者,都適合多吃低GI食物。另外,學齡兒童若專注力不足、需要控糖,也可以執行低GI早餐計畫,提高學習力,還要避免攝取過量含糖飲料,雙管齊下。1.糖尿病患者2.想瘦身減肥者3.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4.代謝症候群患者5.學齡兒童不適合族群低GI飲食好處多,有飽足感、有助減重、有助血糖穩定,但有以下症狀的人,不適合進行,避免得到反效果。1.低血糖患者:需要理想分量的碳水化合物啟動肝臟肝醣分解或進行糖值新生。2.體重過輕、BMI值過低:攝取多元食物,增加卡路里及熱量。3.剛進行腸胃道手術:易刺激胃腸道蠕動。4.容易腹脹、不舒服:食物停留在胃中過久。5.胃口不好的老人家:容易營養攝取不足。看數值選擇低GI食物想知道如何選擇低GI食物,劉怡里說,可掌握以下數值:低GI:<55,對血糖波動的影響小。中GI:56至69之間,對血糖的影響中等。高GI:>70,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外食「GI搭配法」現在人外食比例高,可參考衛福部提供的「GI搭配法」,如果吃了高GI食物,可選擇GI較低的食物一起食用,例如陽春麵加海帶、白土司加生菜沙拉,有效平衡GI值。盡量少吃加工食品、勾芡的羹湯類;在食物中提升酸度(檸檬汁、白醋),也可以降低GI值。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18 養生.聰明飲食
增肌不成反而吃進更多熱量 想增加肌肉量應該避免的4種食物
對許多人來說,健康和健身目標可能包括增加肌肉量,有些食物可以幫助你增強肌肉,但其他食物可能對你產生不利影響。專家提醒,重要的是要注意你應該限制的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阻止你達到你的目標。如果你想增加肌肉質量,請避免以下四種食物。【延伸閱讀:每天該吃多少蛋白質?獲取蛋白質等於多吃肉嗎?】加工肉類蛋白質是一種以支持肌肉維持和生長而聞名的巨量營養素,對許多人來說,肉類是首先想到的也是最豐富的蛋白質來源之一,但並非所有肉類都是一樣的。美國癌症協會就建議,限製或不食用加工肉或紅肉以降低癌症風險。相反地,選擇瘦肉蛋白質,例如去皮家禽、低脂乳製品和瘦肉紅肉較佳。反式脂肪營養師指出,反式脂肪是最不健康的脂肪類型,通常最好控制或完全避免。雖然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通常熱量很高,但它更可能導致健康問題,而不是有助於增強肌肉。這些食物包括油炸食物和烘焙食品,像是:.薯條.炸雞、炸魚薯條.糕點、派和蛋糕.杯子蛋糕、餅乾和鬆餅.冷凍披薩.餅乾、肉桂捲取而代之的是添加健康脂肪,這些脂肪像是來自堅果、堅果醬和酪梨等。添加糖營養師建議,在鍛鍊肌肉時攝取過多的糖會促進脂肪增加,這對於嘗試鍛鍊肌肉的人來說,不會是一個有幫助的結果。雖然糖屬於碳水化合物,有助於肌肉增長,但許多高度加工的食品並不能為你鍛鍊的肌肉提供最佳的能量。在這種情況下,避免食用以下食物:.糖果.甜甜圈.含糖零食.蘇打水或者,將它們替換為全穀類、水果、蔬菜及豆類。醬汁和調味料有時候你可能會嘗試做正確的事情,但不知不覺中卻吃掉你試圖避免的東西,醬汁、調味料和其他配料就是你可能忽略的一部分。營養師提醒,許多預先製作好的沙拉都含有高熱量調味料,這些調味料會增加大量熱量,卻不會增加相對應的營養。除此之外,它們的添加糖含量也很高。因此,最理想的方式是吃一份含有大量蛋白質的均衡沙拉,添加複合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並且使用低熱量調味品。換言之,盡可能從包括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在內的優質食品中獲取卡路里,而不是高脂肪調味品。【資料來源】.6 Foods to Avoid If You Want to Build Muscle.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 fo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
2024-03-17 養生.聰明飲食
印度咖哩、泰式咖哩與日式咖哩哪種較健康?2招避開熱量陷阱
起源於南亞的咖哩,因應各國文化發展出各自特色咖哩,有印度咖哩、日式咖哩、東南亞咖哩、綠咖哩、紅咖哩等。想要吃得健康,營養師建議,可選擇印度咖哩,通常沒有過多添加物;而許多咖哩美食的背後,是熱量的陷阱,例如國人喜愛的日式咖哩,若加上炸物,一餐熱量逼近900大卡,十分驚人。印度咖哩質地較稀,泰式加椰漿,日式有奶油。門諾醫院營養師陳可敏指出,印度咖哩是各種香料組成,包括薑黃、荳蔻、丁香、肉桂等,通常醬汁看起來比較「稀」;泰式咖哩則添加「椰漿」、「魚露」等減少辛辣感並提升香味,另外運用多種香料如羅望子、月桂葉,讓口味清香充滿南洋風味。日式咖哩口味偏甜,會使用奶油加麵粉,炒成奶油麵糊,再加上薑、蒜、咖哩粉,以及蘋果泥、洋蔥及胡蘿蔔,帶有濃厚的甘甜,中和香料刺激的味道,口味偏甜,醬料比較濃稠。至於綠咖哩就是加綠辣椒,看起來顏色呈現綠色,口感比較辛辣;紅咖哩就是加紅辣椒,可能用新鮮辣椒熬煮或用辣椒粉增添風味。而台灣常見的黃咖哩就是薑黃加比較多。提醒腸胃不好的人,吃咖哩要注意辣度,避免腹瀉。日式咖哩偏甜,油脂與碳水化合物最高。陳可敏表示,在眾多咖哩口味當中,日式咖哩因為有奶油、麵粉與高湯,油脂與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咖哩種類高,若再加上常搭配的白飯加炸物,熱量高達8、900大卡。偶爾吃日式咖哩沒關係,不過切記少選擇炸物,如炸豬排、炸蝦等,可選擇雞肉、牛肉非油炸的主菜,避免吃進過多的熱量。在眾多咖哩口味中,熱量較低的是正宗印度咖哩,醬料由不同香料組成,不會加上椰奶與奶油等,有些餐廳會提供甩餅沾著吃,熱量比白飯還低。陳可敏說,雖然香料較難計算熱量,不過肯定的是,印度咖哩的熱量一定比日式咖哩低,甚至低於東南亞咖哩。降低熱量攝取,主食不要選炸物、醬汁不要全吃完。外食族想吃咖哩,卻不想陷入高油、高鈉陷阱,陳可敏表示,首先主菜盡量不要選擇油炸物,若這次吃炸豬排,下次可以選擇牛肉或雞肉「中和一下」,也可選擇海鮮咖哩。至於超商的牛肉咖哩飯,熱量將近800大卡,能少吃就少吃。再者醬汁不要全部吃完,更不要因為醬料還剩很多,而請老闆加飯,熱量跟著增加,「這可說是咖哩的陷阱」,應該要依自己所需的熱量攝取。不過若能把吃不完的咖哩外帶回家,可燙個青菜加進咖哩一起吃,不但增加飽足感,也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飯量。自煮可用少量咖哩塊加咖哩粉,多搭配青菜。若是自己煮咖哩,也要注意小撇步,陳可敏說,超市販賣的佛蒙特咖哩,一盒有12塊,咖哩塊熱量共有1188大卡,含鹽量27公克,相當於1塊咖哩塊就含有約100大卡、2.7公克的鹽。一個人的份量通常是2塊咖哩塊,熱量快200大卡,鹽分多達5.4公克,而1人1天建議攝取鹽分不超過6公克,等於吃一頓咖哩飯,鹽分就快超標。陳可敏建議,自己煮咖哩可使用1塊咖哩塊,再加上咖哩粉增添風味,市售約30公克的咖哩粉煮4人份醬汁,熱量約100大卡,可避免使用過多咖哩塊而熱量超標。記得多加蔬菜,如洋蔥、洋菇、胡蘿蔔、馬鈴薯、大番茄與花椰菜等,也可燙青菜搭配,主菜不要炸物,白肉或紅肉都可入菜,營養均衡。為何台式咖哩為「螢光黃色」?台式自助餐的咖哩呈現鮮豔「螢光黃色」,有些人擔心食安問題。陳可敏說,薑黃的顏色就是這麼黃,咖哩因為不同成分比例,會有不同的顏色呈現,顏色特別鮮豔的,可能是薑黃比例比較高。她分享,過去醫院辦活動做過咖哩餐,只要薑黃加得比較多,顏色就會呈現螢光黃。市售的咖哩粉通常有食安檢驗,但若民眾較謹慎覺得有疑慮,可以選擇不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6 養生.聰明飲食
擔心澱粉吃多變胖?營養師曝「2類澱粉食物」有助減重,白飯放涼吃竟也能減肥
現代人越來越關心健康,許多人會嘗試降低飲食中的油脂,如:減少吃炸物的頻率、撈掉湯上的浮油、盡量吃瘦肉不吃肥肉…等。而近幾年則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認知到除了油脂外,澱粉類也該注意!碳水化合物(醣類)是三大營養素之一,在體內主要功能為提供能量,其中「澱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之一。富含澱粉的食物如:飯、麵、地瓜等,常被我們作為餐點中主食。在均衡飲食的情況下,人體一天約有50%熱量來自澱粉質的食物,但是當吃下超量澱粉、糖、油脂等食物時,多餘的熱量會轉換成脂肪儲存在體內,因此有人開始變得不敢吃澱粉類食物,擔心一吃澱粉就變胖。
-
2024-03-15 養生.聰明飲食
「奇異果」豐富維生素改善便秘抗氧化,紐西蘭研究:金色奇異果提升幸福感
奇異果營養密度高,被譽為營養小金礦,富含維他命C、維生素E、葉酸、膳食纖維、奇異酵素,天然抗氧化劑「花青素」,具備低腹敏、低升糖等特性。台灣目前市售奇異果主要分為「綠奇異果」、「黃金奇異果」兩大類,此外還有近年新開發的紅奇異果,每一種顏色的奇異果有不同的特色,營養含量也不同。●綠奇異果綠奇異果為綠色果肉、白色果心,果皮較厚且毛較密長,吃起來甜中帶點微酸,其富含膳食纖維與奇異酵素,每100克含2.3克膳食纖維,是三種奇異果中最高的。根據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的健康聲明,每天吃兩顆綠奇異果,對調節消化系統有很大幫助,腸道蠕動比較高,規律性食用綠奇異果可以幫助正常排便。●黃金奇異果果肉為金黃色,果皮呈現薄透感,口感香甜多汁,含大量維生素C。人體無法產生維他命c,需透過飲食攝取,奇異果是很好的選擇,此外還有維生素E、葉酸,具高營養密度。研究顯示有助皮膚健康、增強免疫力、提升抗氧化狀態,同時也是輔助神經系統的關鍵因子。●紅奇異果這是近兩年新開發的品種,產期約在每年三、四月。今年紅奇異果只有進口至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國等五個地區,台灣預計三月底可買到,但因產量較少,大約ㄧ個月時間就會銷售完畢,想要嘗鮮的人可別錯過。紅奇異果的果肉為粉紅色、果心白色,口感與其他兩種不同,味道如莓果般清甜,沒有酸味。紅奇異果在三個品種裡的維生素C、維生素E、葉酸、鉀等營養素含量最高。奇異果低腹敏、低升糖奇異果不但含豐富營養,更是低腹敏、低升糖水果。低腹敏(Low FODMAP)ㄧ詞由蒙納許大學研究提出,FODMAP分別代表某些碳水化合物的縮寫,有些人無法適當吸收,就會產生過敏反應,例如脹氣不舒服,這時可以選擇低腹敏食物減少此類情況發生,奇異果就是其中一種低腹敏食物。此外,奇異果也具備低升糖特性。奇異果含有很高纖維膳食,可以守住身體裡水分,使消化變慢、糖份分解速度趨緩。營養師孫語霙表示,台灣人早餐習慣例如鐵板麵、漢堡、燒餅油條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明顯缺乏蔬果,若餐後增加一顆奇異果,能夠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C等營養素,讓整體飲食均衡度更高,長期下來有助血糖維持。有些老人吃完燒餅油條,血糖沒有立即升高以為沒問題,因為油炸會延緩血糖上升速度,過2.5-3小時左右,血糖值仍會衝高,此現象稱「遲滯性高升糖」。紐西蘭研究:奇異果提升幸福感根據澳洲阿德萊德(Adelaide)大學的一項心理健康研究,受試者每天食用兩顆黃金奇異果,四周後相較於沒有食用者,情緒干擾明顯降低、活力則是明顯提升。此外,在另一項針對維生素C含量低的成年人做的活力研究,顯示每天食用兩顆黃金奇異果,維持八周後,總情緒干擾降低、疲勞感減輕,以及幸福感提升。火山灰土壤 種出營養奇異果台灣一整年都吃得到奇異果,而紐西蘭奇異果的產季主要在每年四月到九月,其他月份的奇異果則來自其他產區。紐西蘭97%奇異果產自北島,其中又以豐盛灣占其中的79%為最多,豐盛灣有特殊的火山灰土壤,礦物質含量豐富,果樹可向下扎根很深,也因此種植出品質優良的奇異果。紐西蘭奇異果產期將至,每天吃一顆營養小金礦,不但吃出健康,希望也能像最新研究一樣提升幸福感。但要特別提醒,如果本身有糖尿病或平時容易胃酸不適、或是對奇異果過敏,應先諮詢醫師,並且注意食用時應適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0 養生.聰明飲食
黑糖比果糖佳?奶茶含牛奶?蒟蒻零熱量?小心那些看似健康的手搖飲
上班前帶杯咖啡,中午吃飯買杯手搖飲,下班到超商買飲料,已成了許多現代人的生活模式。滿街推陳出新的手搖飲店,堪稱台灣一大特色,卻也危害了民眾健康。各種飲品的地雷藏在哪裡?阻止不了想喝飲料的心,如何選擇相對健康的飲品?利用空閒時間買杯手搖飲,是不少上班族的小確幸,飲料店品項琳瑯滿目,卻暗藏熱量危機。新光醫院營養師汪元嫃建議,民眾選擇飲料時,以「無糖茶類飲料」為首選,若希望飲料不要太單調,則可以選擇無糖鮮奶茶;如果真的想要「喝點甜的」,建議選擇蜂蜜奶茶、黑糖奶茶等,以天然糖分取代果糖。添加果糖危害最大,黑糖較佳但也不能過量。汪元媜表示,飲料店最常見的品項中,糖分添加包括果糖、蔗糖、黑糖、蜂蜜等,不少店家以果糖作為飲料主要糖分來源,不僅容易形成體脂肪,也會導致血脂上升,引起肥胖、代謝症候群等疾病。有些飲料店主打以黑糖取代果糖,營造健康形象。汪元嫃說,黑糖成分中含有礦物質、有機物,與其他糖類比「相對健康」,但黑糖中上述成分含量不高,仍以糖分為主,若要藉由攝取黑糖達到礦物質、有機物的攝取量,恐要吃下很多黑糖才有幫助,但「黑糖也是糖,攝取過多,仍有肥胖風險。」無糖最好,飲料減糖不能忽略整日攝取量。許多民眾買飲料時,因擔心攝入太多糖分而有罪惡感,會選擇半糖、微糖等,減少糖分攝取。汪元嫃表示,在容量相同的前提下,選擇比較不甜的飲料,確實會降低健康風險,但必須考量每日總攝取量,否則若從半糖改成喝微糖,卻因喝了不滿足又喝一杯,總攝取量仍相同。汪元嫃說,選擇無糖飲料是最能降低健康風險的做法,但民眾可以自行評估,只要每天攝取糖分不超過建議量即可。以65公斤成人為例,建議每天至多攝取50克精製糖,以容量推估大約是「一杯全糖手搖杯」或「1.5罐330毫升汽水」。奶精奶茶、奶蓋奶茶,除了不含奶、更不利心血管。在眾多手搖飲品項中,不少民眾對「奶茶」情有獨鍾,常見的奶茶手搖飲,包括奶精奶茶、鮮奶茶、奶蓋奶茶等品項,其成分、健康風險也各有不同。汪元嫃表示,奶精是植物油經過化學加工製造而成,不僅成分中沒有牛乳製品,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反式脂肪酸,還會形成低密度脂蛋白,造成心血管疾病,威脅健康。奶蓋則是由鮮奶油加糖打發而成,屬於飽和脂肪酸,熱量較高,容易引發肥胖、代謝症候群等疾病。汪元嫃建議,民眾在挑選奶茶類手搖飲時,建議以鮮奶茶為首選。根據國民飲食指南,每天建議民眾攝取1至2杯奶類飲品,而每杯含量為240毫升,意即在手搖飲料店購買一杯大杯的鮮奶茶,其中約含有0.5杯每日所需奶類,可補充鈣質,提供人體所需的優質蛋白質。不過,攝取量不要太多,畢竟牛奶中含有脂肪,若喝太多還是有造成肥胖的可能性。注意配料是否含糖,選愛玉、寒天、仙草較佳。不少飲料店都有配料可供民眾作為選配,常見品項包括珍珠、椰果、蒟蒻、寒天、仙草、蘆薈、米苔目、布丁等。汪元嫃表示,這些配料通常都經過加工製作,且處理過程中多會經過糖水烹煮,熱量、精製糖含量較高,其中珍珠、芋圓等,本質上屬於碳水化合物,一份配料熱量相當於半碗米飯,相當驚人。汪元嫃指出,民眾選擇配料時,建議可選「自帶味道」、店家不必以加糖方式增添風味的選項,例如愛玉、寒天、仙草、蘆薈,上述品項熱量較低,且本身含有些許纖維,是不錯的選擇。至於減肥民眾常吃的蒟蒻,因本身沒有味道,店家通常會用糖水煮過,才作為配料,反而是較不合適、恐會增加肥胖風險的選擇。酸味飲料為調整口感,含糖量可能更多。口味酸甜的飲料,常會讓民眾有比較不甜、熱量較低的錯覺。汪元嫃提醒,為了讓酸甜飲料合民眾胃口,店家反而會加入更多糖分,若要喝到相同甜度,比起普通飲料,酸甜飲料的糖分、熱量往往較高。酸甜口味的飲料常以水果為主要成分,而水果熱量並不低,是碳水化合物,容易使人發胖,且水果的纖維素成分,通常在飲品製作過程中就已消失殆盡。汪元嫃提醒,民眾若要選擇標榜健康的含果汁手搖飲,盡量選擇帶有果肉的品項;夜市常見的現打果汁,雖然沒有過濾掉纖維素,但維生素成分仍會在高速高溫攪打過程中流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9 養生.聰明飲食
2024最佳飲食法出爐!「這飲食」蟬聯冠軍好處與特色1次看
日常飲食可能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甚至還有助於降低疾病風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每年都會針對各種飲食模式進行分析,從多達30種飲食方法對心臟健康的程度、長期減重效果與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層面加以評估,選出最佳的飲食法,而今(2024)年「地中海飲食」再度蟬聯冠軍寶座,得舒飲食、麥得飲食則位居2、3位。究竟為何地中海飲食可以打敗眾多熱門的飲食法,獲得第1名?採用這種飲食法可以得到哪些好處?地中海飲食是什麼? 常見地中海飲食好處與特色全解答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主要採取位於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飲食習慣,包括希臘、義大利、葡萄牙、摩洛哥、土耳其、克羅埃西亞等,他們不像美國人喜愛重油、重口味、甜點與肉食,反而偏好每天攝取植物性食物,如全榖物、豆類、堅果及其他蔬果,並以橄欖油作為主要烹調用油,且每週至少吃2次魚類與其他海鮮類,也會適量食用乳製品與蛋,以及減少食用紅肉與飲酒的頻率。由於地中海飲食並未禁止所有食物類別,所以相當容易長期遵循,且食材也較容易取得,只要適當採取此種飲食法,便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第2型糖尿病風險,有助延長壽命與提高生活品質。根據研究指出,長期採取地中海飲食的人,白血球中的端粒酶較長,這表示能使老化速度較慢。此外,地中海飲食好處還包括預防癌症發生,如胃癌、肝癌、直腸癌、乳癌等,但飲食對於癌症僅具輔助性質,仍須搭配其他健康生活習慣,才能降低發生率。地中海飲食有助減肥又能改善認知? 研究結果曝光與其他減重飲食法不同的地方在於,採用地中海飲食,無須刻意節食,忍受餓肚子的折磨,即可獲得減重的功效,而且能應用的食材較為多元,可以每日變化不同菜色,不怕會吃膩。然而,須注意的是,此種飲食法應長期執行,並不是只花短短1週或1個月就能見效。1項發表於《美國醫學雜誌》上的研究找來998名過重或肥胖的人,比較地中海飲食與低脂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美國糖尿病協會(ANA)飲食法之間的差異,結果發現,採地中海飲食的人1年減掉約9至22磅(約為4至10公斤),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或ANA飲食結果類似,但採低脂飲食的人體重則只減輕了6至11磅(約為2.7至5公斤),因此,從此結果可得知,地中海飲食對於減重的人來說,可說是1項相當不錯的選擇。此外,從1項針對地中海飲食對認知能力影響的研究中也發現,地中海飲食不僅能減緩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還有助於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而會出現這個結果的原因,則與地中海飲食中富含魚類和水果,可發揮保護神經系統的作用有關。★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7 醫療.新陳代謝
台灣1/6孕婦有「妊娠糖尿病」,營養師籲少吃「這兩種小吃」,5招助控糖!
懷孕期間,孕婦如果高血糖會通過胎盤而影響到胎兒,可能會造成胎兒過大、肩難產、新生兒低血糖、黃疸等風險;對孕婦而言,則增加剖腹產率,提高產後發生典型糖尿病的風險。營養師提醒,許多澱粉其實含有太多「油脂」,而外食相當容易就會吃下過多加工食品,造成血糖飆升,建議參考控糖5招,遠離妊娠糖尿病。每6位孕婦就有1位有妊娠糖尿病,未來會有哪些風險?國健署統計,110年7月1日至112年6月30日之孕婦產檢資料統計,孕婦在懷孕第24至28周接受產檢妊娠糖尿病篩檢服務超過23萬人次,初步發現異常率約17.2%,大約每6位孕媽咪,就有1位有妊娠糖尿病。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根據國外文獻,在懷孕過程中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較未患妊娠糖尿病婦女,增加了10倍;而且產後10年第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達20%,之後每10年再增加10%;且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其母嬰併發症風險相對較高,為降低妊娠風險。營養師教孕媽咪的飲食攝取原則,避免血糖過高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委員、營養師吳芃彧表示,孕媽咪營養攝取相當重要,不僅六大類食物都要均衡攝取,且「優質澱粉」不可少,許多人愛吃的蔥抓餅、炒米粉其實不僅僅是澱粉,還含有大量的油脂,可以的話,選擇地瓜、五穀飯其實都相當好。吃飯的順序也影響血糖上升。吳芃彧說,建議孕媽咪可以「先吃纖維」,例如蔬菜、水果,或是含有五穀雜糧的澱粉,接著吃肉類、蛋白質,最後再吃澱粉、飯類;一餐吃太多也會讓血糖上升更多,因此「少量多餐」也相當重要;最後則是外食族常常碰到「加工食品」,一不小心就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因此要審慎閱讀營養標籤,減少加工食品。國健署也提供準爸媽控糖5招:1.六大類均衡攝取:均衡攝取全穀雜糧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和豆魚蛋肉類,並多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糙米、燕麥等,避免加工或醃製食物;烹調食物宜採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養成孕期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2.優質澱粉不可少:孕期需攝取適量碳水化合物,以供胎兒發育所需。建議選擇富含纖維的全榖雜糧類,如:糙米、地瓜、南瓜等,可避免血糖急速上升,減少攝取含精緻澱粉的碳水化合物,如:麵包、麵條。3.高纖飲食可控糖:足夠的纖維素能幫助準媽咪維持腸道健康、促進蠕動、預防便秘及幫助血糖穩定,又可以提供飽足感,建議每餐至少攝取一個拳頭大的蔬菜份量,且含2種以上的蔬菜,以深綠色蔬菜尤佳,如:銀魚莧菜、蒜炒菠菜、清炒芥藍等,另外水果份量要控制,一餐約一個拳頭大。4.少量多餐更穩糖:一次大量進食易造成孕媽咪血糖快速上升,建議以3正餐搭配1至3次小點心,少量多餐、定食定量的方式進食。點心建議以奶製品為主可增加鈣質的攝取量,如:鮮奶240 ml、無糖優格250ml。或綜合堅果一茶匙(5公克)、茶葉蛋一顆等,較不影響血糖起伏。5.NG食物停看聽:注意食物中隱形的加工碳水化合物會影響血糖變化,且較沒有飽足感,宜減量攝取,如:甜不辣、丸子、肉羹、炸雞(外裹的粉)等,並避免或減少油炸、糖醋、燴(勾芡)等烹調方式的食物。提醒糖尿病患者的飲食5重點● 紅豆、綠豆、花豆、薏仁、豌豆含澱粉,屬全榖雜糧類。● 玉米、南瓜是全榖雜糧類,屬於主食,會影響血糖。● 口感綿密的番薯、芋頭、馬鈴薯等是根莖植物,但富含澱粉,也屬全榖雜糧主食;胡蘿蔔、白蘿蔔、洋蔥等雖是根莖,但屬蔬菜類。● 稀爛、切碎或重複烹煮的食物,因糊化後吸收佳,GI值相對高,如稀飯的GI值較白飯高。● 建議先吃不含醣類型,如蔬菜 蛋白質,再吃含醣類,如全榖雜糧類,減緩腸胃吸收速度。延伸閱讀:對糖尿病最好與最糟的食物一覽!糖尿病飲食5重點,有效控血糖糖尿病7大飲食禁忌!這些食物不要碰,進食3口訣有效減緩血糖上升糖尿病什麼水果不能吃?一天能吃多少?糖尿病吃水果5大注意事項,一表看GI值選對水果!責任編輯:吳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