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疫苗覆蓋率
共找到
453
筆 文章
-
-
2022-07-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吳明賢╱與疫共存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自指揮中心宣布入境居檢改成「3+4」方案,代表台灣疫苗覆蓋率已初步達標、抗病毒藥物及篩檢量能充足,準備迎來開放國界與病毒共存的新曙光。共存不是躺平,而是說明目前即使用盡一切公衛手段及科學方法,仍無法根除病毒。人類歷史上,瘟疫一直都存在。地球上病毒、細菌數目遠多於人和所有動植物總和,我們和它們協同演化,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起源於「光合細菌」,人類消化道的「益生菌」也是腸胃的一部分。病毒、細菌一直鍛鍊人體免疫力,殘酷的演化規律是過程中可能消滅老弱病殘,留下更強的人。回顧歷史 危機中見轉機中世紀黑死病肆虐歐亞數百年,是人類的生存危機,但也造成重大變革,推動歐洲走出黑暗。例如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造就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提倡重視科學精神,推動正規醫學科學演進;人口減少使農奴制度消失,破除封建階級、釋放桎梏而有更多的創新創作,這些都是危機中的轉機。歷史上唯一被人類消滅的病毒是天花,因為有充分有效的疫苗施打、感染者容易辨識、及時制定公衛干預措施,加上沒有中間宿主的動植物媒介,此三項要素具備,終於1980年5月,WHO宣布流行三千多年的天花根除。有人好奇,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當時無疫苗、也無藥物,如何終結?答案是自然終結,但其後代也繼續和我們共存。即使中間出過傳染率與死亡率高的變種,但是兩年後成為主流,疫情即終結,變成普通流感。其後代在之後百年,有幾次全球性興風作浪,包括1957年H2N2、1968年H3N2和2009年H1N1,這些都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變異後代。新冠肺炎流行兩年多,Omicron出現後,確實往感染率高、致死率低的方向演化,比起Delta死亡率0.8%,目前Omicron死亡率0.1%,已趨近流感。流感季節來臨,我們準備好疫苗、藥物,並也無高張力的防疫措施,何獨厚新冠?疫情發展 促進醫學改革和疾病共存,並非消極放棄,而是要做好長久備戰措施,因為演化不是最強的存活,而是能適應環境變遷並做出改變的人。疫情發展勢必造成醫學上的改革,疫情促使台大做出改變並催促我們前進,例如改變了全院各科病床管理運作模式,因為各科配合收治,改善了急診壅塞。改變是必然,不改變就等著被淘汰。疫情發展勢必造成醫學改革,可確定的是未來發展不確定,但若不主動求變,我們只能等著被動改變。若每天工作內容、方式,數十年如一日不變,工作十年也只算有一天的經驗,很快就會被淘汰。醫院需要有應變力(adaptability)的人才,有勇氣及信心面對挑戰,才能提升醫療體系的彈性(flexibility)和韌性(resilience)。參考歷史、著手現在、放眼未來,是我們的社會責任。
-
2022-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建議 口罩改高風險區佩戴
昨新冠本土案例增三萬一三六四例,疫情逐漸降溫,但仍受BA.4及BA.5變異株威脅,使口罩措施鬆綁還得再等等。國際研究第二劑疫苗覆蓋率破八成,可僅維持在室內戴口罩,國內專家也建議,未來口罩令可改採軟性需求,僅在高風險場所佩戴。昨新增一O五例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卅多歲男性,打過三劑疫苗,確診當天住院,隔天心跳停止,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敗血性休克合併胃潰瘍出血。新增二四三例中重症個案,包括兩名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口罩令仍有其必要性,從研究顯示,口罩令已可改為「軟性」需求,並限縮在重點高風險場域,如大眾運輸、公共集會、脆弱族群密集場域如醫院及長照機構,或有未接種疫苗者在場時。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Omicron BA.5首例本土案例! 羅一鈞:尚未威脅社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本土個案為一家三口自美返國的群聚案,案兄與案母有前往接機,雙雙確診驗出Ba.5變異株。羅一鈞表示,6月19日自美入境為一家三口,為7月4日公布之邊境攔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當時有2位國內家人,分別是案兄、案母去機場接機,疫調中接送全程5人都緊戴口罩、車窗緊閉、未進食,一路返回台中,可能在車程中造成病毒傳播。羅一鈞說明,2位小孩在6月23日發燒就醫採檢確診,案兄6月24出現症狀,快篩陽後確診;案母則是在6月29日擴大採檢後,再次採檢出陽性,30日確診。目前案兄已隔離期滿、案母隔離至7月7日。羅一鈞表示,案兄的密切接觸者有 1人,匡列檢驗後陰性,目前沒有疫情外擴,因此根據疫調仍未威脅到社區。本次Ba.5的群聚案中5人皆為輕症即無症狀者,入境的一家三口於6月26日由飯店移出至住家繼續隔離,目前皆已隔離期滿。指揮中心也提醒,目前邊境檢疫措施放寬,開放開放親友接送,25%旅客都是親友接送,再次提醒國人要多注意接送時的防疫措施。指揮中心呼籲,依現有研究顯示,Omicron 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提高全國 COVID-19疫苗覆蓋率可降低BA.4及BA.5造成之社區傳播威脅。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7 名人.精華區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台灣本土疫情自4月初爆發至今,Omicron確診人數突破340萬人,約占人口數14.6%,本波疫情最高點是5月27日的9萬4808例,6月起未再突破高峰,且緩步下降,死亡人數則在高點的14天後,即6月9日至11日,連續3天超過200位,之後未再出現200位以上,表示疫情已過高原區。台灣疫情 將於7月底趨緩觀察亞洲鄰近國家,如韓國經驗,韓國今年疫情自1月15日起大幅上升,3月17日到達頂峰,每百萬人口7千人染疫,直至5月31日回復爆發前水準,每百萬人口200人染疫,前後歷時4.5個月,台灣預估與韓國趨勢相近,預測疫情將於7月底、8月初趨緩,病例約單日6千至2萬例之間。台灣Omicron全人口死亡率目前為萬分之2.1,即全國2321萬民眾中,每萬人有2.1人因確診COVID-19死亡,與台灣疫情相近的紐西蘭,死亡率為萬分之2.6,南韓萬分之3.6,英國高達萬分之4.6。相同的病毒變異株流行,為何於不同國家造成死亡高低差異?計算方式不同 影響死亡率2019年底COVID-19全球流行以來,通常首波較具規模的社區流行發生時,皆會造成易感及脆弱族群染疫甚至傷亡,像英國已來到第五波感染,易感及脆弱族群可能在前幾波就已不幸染疫或死亡,留下來的居民都是相對健康的群體,但今年Omicron疫情可算是台灣第一波大規模社區感染,這可能是影響死亡率高低差異的原因之一。另外,探討COVID-19死亡率時必須了解,不同定義及計算方式也影響高低差異,各國對死亡率計算方式與定義不同,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數據,疫情期間解讀死亡率數據,一定要嚴肅看待。黑數未通報 死亡率就高估以該國家全人口估算死亡率,因人口數固定、母數大,平均後死亡率較低;若以通報確診Omicron人數進行計算,數值即偏高,這是因為部分真正在社區中感染的人數未通報,就是媒體所謂的「黑數」,未通報病例數愈多,就會造成COVID-19死亡率被高估的狀況。無論如何,現階段降低確診者重症與死亡率乃當務之急,建議「三大方向」:首要目標是持續提升長者疫苗覆蓋率,目前全台仍有61萬多名65歲以上長者未完整施打兩劑疫苗,以目前各國疫情趨勢了解,染疫對長者重症與死亡風險高,若長者疫苗覆蓋率能持續提升至與日韓相當的90%以上,可大幅減少重症與死亡風險。長照機構長者 增快篩密度其次是必須加強對長照機構監控,適度增加長照機構長者快篩密度,尤其快篩陰性但有症狀的長者,應接受PCR檢測早期找出確診者,盡早掌握長者是否染疫,及早投予抗病毒藥物避免重症跟死亡。第三是盡速針對5歲以下嬰幼兒疫苗接種,美國FDA及CDC已通過5歲以下嬰幼兒施打疫苗,透過嬰幼兒疫苗接種,一方面保護其避免重症,另一方面避免幼兒將病毒攜帶回家傳染。
-
2022-06-23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截至6月22日新冠肺炎全球確診人數已高達537,388,235人,雖然全球的疫情包括台灣在內已漸趨緩,加上疫苗覆蓋率已經普遍,住院及重症人數也已逐漸減少,根據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分析,未來新冠病毒將會流感化,我們不要再執意清零,而是要重新思考怎麼與病毒共存。所以我們的生活要做全新的考量與適當的因應。所謂新常態(新正常生活)(New Normal)。事實上,在這段疫情期間,很多專家學者也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如飲食、運動、睡眠、保健食品等)都有很多的探討。以下本文根據國內外的醫學期刊的實證醫學研究報告,綜合整理與讀者分享。(1)正確的飲食可以增強免疫力,對抗新冠肺炎嗎?根據今年4月份日本大阪大學Dr.Hibino及美國哈佛大學Hayashida在營養醫學期刊(Nutrients)發表。他們認為地中海飲食(如圖一)其飲食成分,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可以減低COVID-19之症狀,此外他們也指出以糙米、米糠等全榖物為主食的國家,其腸道中好的益生菌會增加,可以分泌較多之短鏈脂肪酸可以穩定先天性免疫,比起麵食國家症狀較輕。(2)那些維生素與COVID-19有關?根據一些研究,認為靜脈注射維生素C可以藉由抑制過度活化的免疫反應來提高COVID-19患者的存活率,但這還要大型的研究才能證實。很多研究指出,人體體內血液中維生素D低的人,其罹患COVID-19之風險較高,因確診的住院率、ICU住院率及死亡率較高,此外根據Louca P及Ling SF等人的研究報告指出,每週補充Vit.D超過三次並持續3個月,COVID-19感染風險降低9%,高劑量 Vit.D3之加強治療,亦可降低死亡率。至於VitD 亦可藉由曬太陽及運動獲得。(3)礦物質及Omega3脂肪酸與COVID-19有關係嗎?根據德國學者Semba RD研究,他們發現血液中硒量足夠的話,確診COVID-19患者恢復比較快,死亡率比較低,所以多攝取含硒較多的食物,應是可行,如大蒜、堅果、南瓜等。至於鋅會參與體內許多免疫反應,如缺乏鋅,則感染COVID後比較會有味、嗅覺異常,如鋅足夠的話,則有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的功效;大都存在於魚貝類、肉類、全穀類、堅果及乳製品中。至於Omega-3脂肪酸是否建議食用,根據多項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抑制發炎及抗病毒作用,如Doaei等人之小型雙盲隨機臨床試驗證實,每2周服用1公克Omega3之重症患者其存活率會較高,其存在於高脂肪深海魚類及堅果等食物中。(4)夜間充足的睡眠可以減少COVID-19感染嗎?根據Kim等人在英國內科醫學雜誌2021年之期刊發表,他們發現包括英、美、德、法等六國的統計,晚間睡眠延長一小時,則減少12% COVID-19感染之機會,如果白天多睡一小時反而增加6%COVID-19感染的機會,至於嚴重睡眠障礙的人,比常人高出88%之感染機會,所以要有充足的夜間睡眠及保持良好睡眠品質非常重要,可以減少COVID-19之感染機率,至於每天有過勞現象的人,其得感染的機會高於常人2.6倍。特別第一線的醫療工作人員,暴露在高危險地區不宜過勞。(5)疫情期間喝咖啡、喝茶可減少感染嗎?疫情期間,很多人都會擔心喝咖啡、喝茶與新冠肺炎有關嗎?根據2021年義大利的官方統計,在疫情期間喝咖啡的人比過去高出54%,此外在其他國家喝茶及喝咖啡的比率也增加。根據美國西北大學Marilyn Cornelis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約4萬名成人追蹤分析,發現咖啡具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飲用咖啡與發炎生物指標CRP,IL-6及TNF-1有關,而這些指標亦與COVID-19之嚴重度及死亡率有關,這些生物指標,喝咖啡者會降低,所以喝咖啡是不錯的選擇,此論文發表於2021年Nutrients的期刊,論文中指出如果每天喝2-3杯咖啡的人與每天少於1杯的人相比,COVID-19之感染率降低10%。此外亦證實如果喝咖啡再加上多攝取蔬菜可降低更高的感染率。至於喝茶方面,有更多的期刊報導,大部分都是正面的,包括綠茶及紅茶,都認為茶含有很多酚類(polyphenol),其實多酚包括很多不同的化合物如EGCG、TF、TF2b、TF3等,這些多酚化合物,分別作用在新冠病毒不同的位置,甚至也會作用在人體細胞之ACE2受體上,其作用就是可以阻止病毒進入人體內,或阻止病毒複製,所以茶可以預防感染或減緩症狀,是有學理根據的。到目前為止,在疫情期間喝咖啡或茶,國內外學者都持肯定的看法。另外最近很多學者發現,新冠病毒除了對肺部表皮細胞影響以外,還會影響腸道黏膜細胞及腸道好菌,即所謂「腸肺軸」,但茶含有多酚可以保護腸黏膜,進而使好的腸道細菌增加,透過「腸肺軸」,反而使肺部比較不會受損,可使症狀減輕,咖啡亦可能有此作用。(6)補充益生菌與COVID-19有關係嗎?最近在美國杜克大學醫院Dr.Paul E. Wishmeyer發現針對有家庭接觸者並在7天內確診後隨機分配兩組各91人,一組給予乳酸菌。使用28天,結果發現,服用組只有26.4%有症狀,而安慰組則有42.9%人有症狀。另外,香港中文大學及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亦有同樣的發現。總之,攝取益生菌會引發一連串的免疫調節作用,全身的腸黏膜免疫力因而提升,再透過「腸肺軸」使呼吸道的表皮細胞,也可以活化免疫作用,對新冠肺炎的症狀亦可減緩。(7)運動對於COVID-19的實證研究到目前為止,有很多報告指出「持續性的運動」(每週60-149分鐘)的活動,可以使COVID感染症狀較輕,也使確診者一般住院及ICU住院比率降低,根據南非Steenkamp等人在英國運動醫學的期刊發表,此報告是回溯性觀察研究,總共收集65361名研究個案,發現過去低度身體活動者(共13366人),當作基礎組,中度(每週運動60-149分鐘,共22526人)及高度(每週≥150分鐘,共29469人),分別均可以降低住院率、重症率及死亡率從15%至65%不等,可見運動對抗新冠肺炎的症狀改善有其重要性。韓國首爾大學Dr.Dong等人,針對2015-2019進行健康檢查的民眾,比較確診COVID-19的重症風險,結果發現肌力加上有氧及適當強度之運動均有顯著的助益,可以降低重症比率及死亡率。(如圖二級圖三)眾所皆知,COVID-19的病毒,應該不會消失,將來的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流感一樣季節流行,而且病毒的變種會與時俱進,變化很快,遠大於人類可以回應的速度,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戒慎恐懼的心理,學習與病毒和平共存。如上所述,我們的生活無非與食衣住行息息相關,所以疫情之後,如何因應,怎麼樣的飲食?怎樣的運動及睡眠?如何選擇保健食品,如何提升免疫力,應該是我們要正視的議題,疫後新常態,也是我們要嚴肅面對。當然個人防疫的習慣(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藉此機會要內化成生活的一部份,更重的是要藉由上面所闡述的飲食指南,飲品使用原則及一些健康食品之選擇還有如何養成規律運動及良好睡眠的習慣,應該從日常生活去體驗與力行,那麼「疫後新常態」才能真正落實。
-
2022-06-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全國免疫防火牆達7成 6月底開始進入平原期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正趨緩,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指出,這要歸功於20到49歲率先築起全台「免疫防火牆」,以北北基桃已達79%為最高,全國也已達72%。他說,預估北北基桃將率先於6月底達成單日新增感染率小於2%、個案少於萬例,全國終將逐步進入「地方流行平原期」。此後長遠防疫決勝點,將在於追加劑施打率,以其科學家能否更深入了解變異病毒再次感染傳播的特性,並找出防範之道。至於中重症高危險群,陳秀熙表示,6月中以後50歲以上中重症趨勢走降,隨年輕族群免疫防火牆築起,高風險群在6月底、7月上旬可望受到更多保護。需注意的是,彰投雲嘉以及台中、台南、高雄的70歲以上感染率還在高點附近,尚須一段時間才會降;年輕成年人及兒童青少年,也要嚴防康復後出現MIC-C或MIS-A的可能性。陳秀熙指出,台灣20至49歲的感染率很快達到高峰,也很快就下降,這是流行下降的原動力,可以保護其他年齡層。可看到0至19歲曲線已與20到49歲幾乎重疊,50歲以下也已出現下降趨勢,這代表台灣的疫情已經要受到控制,50至69歲和70歲以上的流行速度雖然比較慢,但終將趨於一致,進入受控階段,紐西蘭和南韓都走過一樣的路。若分區來看,陳秀熙表示,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的疫情曲線已率先下降,台中、台南、高雄這三個西部交通重鎮也看到曲線有下降跡象,可說是「看到台灣疫情受控的希望」。他預估北北基桃6月底單日新增總個案就會低於1萬例,走入單日新增低於萬例、感染率約2%的「地方流行」,竹苗宜花、台中台南高雄也會緊接在後。至於彰投雲嘉和離島,目前曲線還沒有下降,但是解讀資料要小心「戶籍歸戶」和「老年人口比例高」等問題。分年齡看,可看出20至49歲已率先築起免疫防火牆。陳秀熙指出,在包括突破性感染的自然感染比例,北北基桃與竹苗宜花東最高,已達到36至37%,台中台南高雄24%、彰投雲嘉18%,全國已達到28%。加上上述各區疫苗覆蓋率達到43到47%,北北基桃免疫防火牆已高達79%,竹苗宜花東72%、台中台南高雄70%、彰投雲嘉65%,全國已達72%。陳秀熙表示,Omicron傳播力強、具備免疫逃脫能力,打過第一代疫苗也不能帶來群體免疫,可說是達到病毒「最佳適應點」,加上有一定的疾病嚴重度,「這就是它讓人類很痛苦的原因」。目前在北美,BA.4、BA.5、BA.2.12.1這三種強勢變異株占比合計已達6成,亞洲目前雖只占3成多,仍需要持續觀察並繼續施打追加劑。「疫苗絕對不能佛系打法!」陳秀熙表示,現在問題在於全球各大洲疫苗覆蓋率落差極大,「就算不是佛系打法,也無法打到很高」,所以病毒不斷變異、不斷傳播。免疫學家、病毒學家、臨床醫學家都希望能了解哪些人容易突破感染、哪些人還會有傳播力,加上年齡結構、疫苗接種等複雜因素,這些都會反映在未來的流行病學曲線上,仍待釐清。
-
2022-06-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長照機構致死率2.2%較全年齡15倍...專家籲公開數據
住宿機構住民染疫死亡情況未減,今年至6月19日共有34942名住民染疫,6月13日至19日新增138名住民死亡,經計算致死率為2.2%。專家認為,應公布確診致死的年齡區間統計,了解其疫苗施打狀況,否則難以精準算出真正致死率,也建議指揮中心應補齊數據,才能看出全台一般確診長者及住宿型機構長者,兩者致死率差異。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昨表示,全台累計1494家住宿機構通報染疫,包括長照、護理、精神照護及復健、社福等,住民累計34942人染疫,工作人員則有9138名確診,6月13日至19日新增138名住民死亡,以確診個案送醫後死亡數計算,致死率為2.2%,與上周2.0%相比有些微增加,但死亡是落後指標,因確診個案可能先住院一陣子、不幸過世,數字會陸續反映出來。6月13日到19日全台確診住民就地安置共有4438人,其中3968人開立抗病毒藥物,投藥率89%。羅一鈞表示,近一周增加精神照護復健機構給藥率統計,目前共500位住民確診並就地安置,其中345人開立抗病毒藥物,投藥率69%,精神照護機構給藥率略比其他機構低,因大多是青壯年,經醫師評估並無高風險不需投藥。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機構住民確診致死率為2.2%,相較全年齡確診人口致死率萬分之13、14,相差15倍,如此高致死率以台灣染疫致死原因分析出三點,第一,台灣4000多位染疫死亡個案中,高年齡層致死率越高;第二,疫苗覆蓋率較低的長者族群,死亡率較高;第三,長者大多有共病在身。指揮中心統計,70歲以上染疫致死率0.63%、80歲以上2.22%、90歲以上5.89%,洪子仁指出,光是60歲跟90歲兩個年齡層相比,就差了快10倍,若將90歲年齡層細分,看哪些人接種三劑疫苗,或沒有打任何一劑等,數據恐天差地別。他以英國為例,80多歲以上長者染疫致死率,打完三劑者致死率為1.8%,但一劑都沒打的長者,致死率高達22%。洪子仁建議,應以「快篩陽即確診政策」時間點切分,公開前後數據趨勢變化,若以目前提供「確診送醫後死亡」難以精準看出真正致死率,呼籲指揮中心補齊數據,才能瞭解全台22萬人左右70歲以上的確診長者,與住宿型佔3.8萬的確診長者之間的致死率差異。若要降低住宿型機構致死率,洪子仁呼籲,第一,要趕緊提升長者第三劑疫苗覆蓋率;第二,增加住宿型機構工作人員、住民快篩密度與強度,最好每天篩一次;第三,住民即使快篩陰性但有症狀,也要第一時間PCR採檢,找出確診者便能提升投藥率,降低致死可能。
-
2022-06-22 醫聲.醫聲要聞
兒童長新冠1/不想上課竟是「長新冠」徵兆?這些症狀持續4週應就診
你知道,兒童跟大人一樣,也會有長新冠嗎?雖然大家對兒童染疫普遍認知是絕大多數為輕症,似乎中重症死亡的風險也比年長者低,但是依照國外經驗,兒童染疫康復後,也會有新冠肺炎後遺症(或稱為Long covid/長新冠)的發生,且兒童染疫者(18歲以下)佔整體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人口達20%左右。為讓家長獲取關於新冠肺炎後遺症最新情報,北醫附醫小兒科團隊以實證醫學為基準,提供最即時的衛教資訊。 腦霧、專注力下降 兒童長新冠症狀與大人類似由於長新冠的致病機轉尚不明朗,且診斷條件相當寬鬆,因此診斷方法全球醫療界也還在摸索中。它是一個綜合生理及心理的複雜狀態,大部分的症狀都不具有特異性,在兒童很容易讓照顧者與「偷懶、不想上課、逃避現實」聯想在一起(畢竟家長們停課過量也都快受不了了),但是如果有下列的症狀且持續4周以上,且影響生活和學習,就須考慮帶孩子就診。 除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以外,兒童長新冠的症狀,與大人類似,例如:倦怠感、肌肉或關節痛、頭痛頭暈、專注及反應力下降,遲鈍(腦霧)、味覺嗅覺喪失、呼吸不順、咳嗽(痰)、胸悶胸痛、心跳變快或變慢、下痢等腸胃症狀。另外,兒童長新冠也會發生身心問題(焦慮)或睡眠障礙;日本有醫師提出,臨床觀察上兒童心跳加快及下痢的頻率似乎較高。兒童長新冠如何定義?日:症狀持續、影響日常生活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新冠急性感染後徵候群(Post Covid-19 Condition,長新冠/Long Covid)定義為「確診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病毒3個月後,仍有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且持續至少2個月的症狀,且通常對日常生活或身體活動功能造成影響」;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則定義為「初次感染後4週或以上,仍持續有新出現、復發或持續性的症狀」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將這群病人統稱為「長期 COVID(Long COVID)」,其中症狀持續超過感染後 4 週者稱為「症狀持續存在的 COVID(Ongoing symptomatic COVID)」,若超過 12 週且無法解釋為其他疾病所致者,則稱為「後 COVID 症候群(Post-COVID Syndrome)」。日本COVID感染(罹患)後處置指引中,則定義兒童長新冠為17歲兒童或青少年具有以下症狀(當中須至少有一項身體症狀) 之狀態:1. COVID確診後仍持續或新出現之症狀2. 造成身體,精神或社會性健康影響3. 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學校,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等) 4. 自診斷算起持續12至少週以上由於目前兒童疫苗覆蓋率遠低於成人,特別是5歲以下幼兒截至目前(2022/06/15)仍未有通過核准的新冠肺炎疫苗可接種,預期兒童族群染疫的比例不會太低,合理推論兒童的新冠肺炎後遺症將是下一波關注的焦點。國外研究:兒童染疫長新冠比例超過一成至於染疫兒童發生長新冠的比例為何?目前尚無大規模統計研究,因此沒辦法明確告訴大家確切的結論。不過有一些地區性的小型統計研究可以參考,義大利及澳洲的報告分別顯示 平均11歲陽性兒童129人當中,有14人(超過一成)4個月後仍有3種以上的症狀,171名幼兒(中間值3歲)中有8%在2個月後仍可觀察到咳嗽、活力衰退等症狀。而日本NHK報導指出在東京世田谷區疑似“後遺症”的比例,10歲以上青少年約30.2%;10歲以下約14.3%。
-
2022-06-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端午後連2天單日增8萬 指揮中心:假日效應、下降緩慢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仍在高原期,端午連續假期單日確診人數雖降至6萬,但這兩天又躍升至8萬多人。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一部分是受到假期影響,等結束後才確認的通報人數,另一部分是反應病例下降不是一下子往下掉很低,而是緩步下降,「但下降趨勢清楚」。至於何時開國門,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和中國附醫副院長黃立彬皆表示,預估疫情6月中旬就會有明顯的下降,可望在7月初結束,若加上「疫苗覆蓋率」以及「醫療量能確保」,國門可望7月開放。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有看到專家說如果連續兩周疫情下降,也許7月初疫情結束。但目前指揮中心不以清零為目標,以減災方式做防治。觀察香港疫情,3月後疫情到非常高的地步下降,但最近又往上走,其他國家則是呈現高峰緩慢下降,都很難完全結束疫情,因此還是要戴好口罩。他說,至於開國門和檢疫等相關措施,目前一直在檢討中,以縮短檢疫天數為目標。不過交通部長王國材接受網路節目專訪表示,眼看國境不久之後可望開放,觀光局給旅行業的出入境旅客指引已經做好,包括出發2天前要有PCR陰性證明,在疫後初期可能也會要求旅客持觀光簽證入境。因此外界莫不期盼何時可上路。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原則上打過疫苗可以不再檢疫,但「0+7」還沒成熟,所以會逐步縮短檢疫天數,「3+4」的可能性最高。目前會讓投資客可先入境,接下來才會考慮其他的旅客。將參考國外經驗等疫情從高峰往下降,至於降到多少,要看病房數與實際上醫療數來考慮開放時間。
-
2022-06-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男童癒後高燒休克 國內MIS-C首例
台大醫院收治國內首例「多發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病童,這名十歲男童染疫後兩天痊癒,但隔了一個月突然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就醫後病情惡化,因休克住進加護病房;兒科急診醫師預估,未來一到兩周全台可能出現廿多例個案,家長應提高警覺。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MIS─C是罕見高度炎性反應和多重器官損傷,死亡率約百分之一到二,常見於感染後二至六周,若發燒三天以上,且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頭暈等任一症狀,應立即就醫評估並告知兒科醫師確診病史。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林銘泰於臉書揭露國內首例MIS─C個案,男童四月底輕症確診,兩天後痊癒,但五月底忽然出現高燒等症狀,檢查確診為MIS─C,因合併休克而收治加護病房,經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強心劑等治療後病況趨穩,已轉出加護病房。「是要打仗的時候了!」林銘泰提醒,兒童接種疫苗可同時預防新冠重症及MIS─C,希望不會再有第二例。林口長庚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說,歐美資料顯示,廿一歲以下兒少發生MIS─C機率較高,國外MIS─C發病率在Alpha流行期為十萬分之五十四、Delta為十萬分之四十九,Omicron則降低至十萬分之三點八,如以台灣十歲以下約廿五萬人確診來換算,未來一、兩周可能會出現廿幾例。吳昌騰提醒家長,家中幼兒在確診康復後一個月內,若「高燒超過廿四小時」合併「兩個以上器官系統之症狀」,務必盡速就醫。北市恢復實體課 衝刺學習力【記者潘才鉉/台北報導】台北市各級學校遠距教學二周,隨著學生疫苗覆蓋率提升,昨恢復實體課程。國中家長聯合會總會長劉一寬表示,學生二次段考後成績普遍下降,家長發現國中生自主學習力較弱,希望學生返校復課強化學習成效;教師也擔心學生學習狀況不好。防疫問題,如今正在打第三劑疫苗,擔心會少一點。教育局表示,全市各中小學恢復實體課程為原則,國九及高三持續遠距至畢業典禮前一天。本周一二八所公私立中等學校,有九十三校恢復實體課程,十九校遠距教學,十六校部分遠距、部分實體。一五三所公私立國小僅一校經課發會決議,六年級配合畢業考仍採遠距教學,其餘學校連同幼兒園都恢復實體課程。教育局表示,台北市於六月三日完成公私立國小及幼兒園疫苗集中接種,五到十一歲兒童參加集中接種人數計七萬四○六二人,接種率百分之五十一點六八。加上疫苗平台或醫院特別門診接種疫苗,接種率百分之五十六。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南部疫情往上升!指揮中心下令加開 空床率卻仍低於3成
指揮中心昨日宣布將完成南區專責病房加開200床、台南加開100床,指揮官陳時中表示,6月2日就已經下令,昨日就是完成加開的期限。陳時中今日宣布加開情形,南區整體空床率上升,但仍低於3成,來到29.5%,但也表示全台南區、高雄的疫情都仍在往上升。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台灣北區、東區、中區疫情都有趨緩甚至下降的現象,但南區和高雄看起來都還在往上升。昨日中央下令南區加開200張病床、台南就要加開100張,陳時中今日說明,南區昨日相當積極開病床,從1444床開到1518床,空床率29.5%。空床率較昨日從28.5%上升1%,仍低於3成。兒童疫苗施打部分,陳時中表示,北部施打率較差,台北63.2%、新北63.89%、基隆58.5%、宜蘭79%、屏東91.7%、雲林、嘉義都有90%,全國則是74.2%是很高的比例,5-11歲台灣是超高比例,歐美大約都在3成左右。據指揮中心公布最新統計資料,昨日疫苗接種5萬5072人,疫苗覆蓋率第一劑90.07%、第二劑82.06%、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8%、追加劑接種率66.49%。對於雲林疫苗配發量不足的說法,陳時中特別澄清,雲林5-11歲兒童疫苗施打率相當高,都根據施打量去分配量能,雖然打到9成以上,用掉1.8萬劑還還剩下2457劑,強調疫苗量能一定夠的,若打超過95%中央會再行配發。
-
2022-06-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民眾批系統無法改 陳時中:口服藥單已開不可重複領藥
指揮中心公布最新口服藥開立情況,共有6013人領取。不過,今日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桃園有一對確診夫婦反應,與醫師視訊看診後領不到口服藥,要改領清冠一號,卻因為系統註記未消除無法領取,控訴系統有瑕疵。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可能是口服藥藥單已經開立,正在準備配送了,重複領藥就是不行。陳時中公布全台昨日領取口服藥情形,倍拉維領取了5138份、莫納皮拉韋875份,共領取6013份。有媒體在今日記者會上詢問,桃園有一對夫妻確診後,與醫師視訊看診後,因為口服藥要3天才能夠領到,等不及所以要改清冠一號,改看中醫後,卻因為系統上有用藥註記未刪除,因此拿不到,控訴系統有瑕疵,讓他們拿不到藥。陳時中聽到問題後,先表示不清楚當中的細節,但會發生這樣的情形一定是開藥的藥單已經給相關藥局,並且準備送藥到府了,另外要開藥就會變成「重複領藥」。陳時中也說,「大家都很急啦!」但真正的情況、是否有什麼差錯都仍待釐清,「重複領藥就是不行。」此外,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最新疫苗施打狀況,昨日施打共3萬8849劑,全台疫苗覆蓋率第一劑正式突破9成、第二劑82.05%、追加劑0.88%、第三劑66.47%。
-
2022-06-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我們都要死了!」7歲確診男孩囈語 人還在加護病房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已導致34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其中14人死亡。疾管署今上午再次舉辦兒童新冠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共有5家醫院分享7名個案救治經驗。由林口長庚醫院收治的一名7歲男童發燒當天就到急診,拿藥回家休息後,半夜大聲尖叫「我們都要死掉了!」男童母親連忙再次送醫,目前還在加護病房,預計下周可以拿掉強心劑,出加護病房。今天報告的兒童重症個案年齡最大10歲,年紀最小僅8個月,其中4人已出院,3人還在住院中。包括一名8個月大女嬰(住院中)、5歲發展遲緩女童(已出院)、2歲3個月女童(已出院)、7歲3個月男童(仍在加護病房)、10歲9個月男童(已出院)、1歲6個月男童(已出院)、6歲男童(昨天轉出加護病房)。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重症加護科李恩沛表示,7歲3個月大男童5月23日發燒當天就到急診,當時Ct值13,有噁心、嘔吐、活力下降的情況。在急診拿藥後回家休息。男童睡覺睡到一半,忽然手出現很奇怪的姿勢,大聲尖叫「我們都要死掉了!」媽媽說「你傻啦!」然後連忙送他回急診。李恩沛表示,男童到院時心跳高達每分鐘160下,眼睛上吊,外院腦部影像顯示右腦有局部腫脹。男童在急診血壓下降,而且無法辨識自己人在何處,指著媽媽卻認不出來,但肺部影像卻無異常。男童入住加護病房,因為心律不整、心跳低到每分鐘40、50,得使用強心劑。預計下周可拿掉強心劑、出加護病房,如果病毒量低到可滿足解除隔離,也會再次安排腦影像追蹤。成大醫院小兒胸腔暨重症科主任王玠能表示,國內確診兒童出現多起神經學重症,特別是嚴重腦病變、急性腦炎、猛爆性腦水腫,這是國外報告經驗較為少見的。究竟這是不同人種之間的差異?還是台灣疫苗覆蓋率的問題?醫界需探討背後原因,並思考國外的經驗是否能完全複製在台灣,這些都需要去探討。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34例,17案例是腦炎、7名肺炎、2名敗血症、3例哮吼,1例共病(腦腫瘤)及4例家中死亡,經法醫認定與COVID-19有關;上述個案已有14人死亡,5名合併腦炎、3人肺炎、1例敗血症、1例共病(腦腫瘤)及4例家中死亡。
-
2022-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吳明賢/從演化角度看 這一波共存是好時機嗎?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從演化角度看台灣這一波共存是好時機嗎?自四月起政府一連串防疫政策滾動式修正,有人支持亦有人反對,特別是怵目驚心的確診病例,讓一些人懷念去年堅壁清野的清零好時光。但是連最支持中國的世衛組織譚德塞,最近兩次罕見的發出:考慮到病毒變異、傳播和免疫逃避能力,中國的清零不可持續,也在經濟和人權難以為繼。病毒演化 終將與人類共存全世界科學先進國家雖然在第一波的病毒戰爭中失敗,但是在疫苗覆蓋率理想和早期有效藥物供貨充足下,已經不約而同採有準備式的共存抗疫生活模式,因為我們必須正視短期內病毒無法根除,而且還會繼續變異這個事實。從演化的角度,「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文謅謅的一句話,卻是生命繁殖永續的至理名言。做為地球上最簡單的生命體,病毒是此信念的服膺者。演變的方向,一直是朝傳播力強而毒性較低的變種,最終形成一種或多種低毒性高傳播力病毒變種,與人類長期共存。病毒之間的競爭非常嚴格,彼此間都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宿主,透過這些宿主,把基因生生不息傳播下去。若殺傷力太強,甚至把宿主害死,則會讓自己處於生存競爭的劣勢。所以病毒不斷變異,基本上可以理解為它們自己也在積極找一種和人類長期共存,可以被人類接受,相安無事直到久遠。更何況目前人類已經非吳下阿蒙,是有智慧有科技,若是病毒殺傷力太強,為了多數的福祉,反抗的控制手段也愈趨嚴厲,不利病毒傳播。最後變種 激發人體抵抗力最後留下的變種,除了傳播性強毒性低兩個特性外,可能還有激發人體對其他變種的抵抗力之功效,有專家因此稱此為疫苗功效,意謂具疫苗功效之變種因降低其他變種傳播速度,更形成相對優勢,有更大的概率勝出。新冠從武漢、Alpha、Beta、Delta到第五波的Omicron,特別是Omicron一下子橫掃其他變種,此乃為何有專家戲稱它可能也有疫苗的作用,「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當然,尚未解決的是未來是否還有其他傷害性的變種產生,Omicron是否有更高機會形成「長COVID(Long COVID)」,這些都是有待求證,也是為何我們還不敢説大自然賜予最好的疫苗,接受它,否則未來會受到懲罰。中國也是因為三月才開始加強施打有效的疫苗,上海復旦大學最近在「自然醫學」估算,大陸若此時採共存,將是一場吞噬160萬人生命的新冠海嘯。
-
2022-05-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全台累計22例兒童重症 其中11例腦炎有5例不幸死亡
全台今日新增本土76539例確診個案,中症來到224例、重症134例,其中2例為兒童重症案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2例兒童重症皆為腦炎個案,年齡分別為1歲女童及6歲男童,目前累計兒童重症來到22例,死亡則維持10例。兒童重症今日再增2例,羅一鈞說,其中一例為1歲女童,5月25日出現發燒症狀,送到台大急診後評估病況穩定返家,卻在返家途中全身抽搐,回到急診後出現意識變化、呼吸窘迫並進行插管治療,CT顯示有輕度腦腫脹,未影響腦幹。後續以降腦壓、類固醇等藥物進行治療,羅一鈞表示,該名女童隔天就順利恢復意識、移除呼吸器,昨天就轉到一般病房,目前沒有發燒,生命跡象穩定,不用氧氣、僅透過藥物持續治療中。另一名則為6歲男童,無慢性病史,5月21日發燒,就醫採檢後確診,返家服藥,在家治療過程中食慾、活力減退。5月24又出現全身抽搐、意識變化送醫,診斷疑似腦炎,因出現呼吸窘迫5月25日插管,5月27日病況有所改善1並移除呼吸器,使用高流量氧氣鼻管。該男童目前仍在ICU,使用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治療中。據指揮中心統計,全台目前累計22例兒童重症個案,其中11例腦炎有5例不幸死亡,6位中有2位已經順利拔管移除呼吸器,僅1位仍需呼吸器,但肝腎功能逐步恢復、意識狀態好轉,兒童死亡個案則維持10例。羅一鈞表示,以過去幾天新增的腦炎重症個案看來,治療情形都有好轉。同時,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目前全台第一劑疫苗覆蓋率非常高,「因為小孩多,昨天疫苗打得不少。」共9.5萬人次,第一劑疫苗覆蓋率來到88.07%、第二劑81.69%、基礎加強劑0.87%、第三劑65.26%。「疫苗一定夠。」陳時中強調,以目前疫苗儲備量來說,扣掉染疫後3個月內不適合打的5到11歲兒童,有15萬6411人還不能打疫苗,已打過莫德納的則有27.3萬人,因此這波可打疫苗的僅99萬多人。陳時中表示,目前中央已發出77萬劑疫苗,6月3日將再到貨33萬劑,即使5到11歲兒童疫苗都打好打滿,也還會剩下10萬劑的量能,請家長不必過於憂心,一定都能打到。最後也再度呼籲,「邱南昌昨天提醒大家,ACIP建議的都是好疫苗,要選疫苗也沒問題,量能都一定夠。」希望民眾都能盡早接種。
-
2022-05-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76死飆新高 專家:致死率續攀升
昨新增八萬九三五二例本土個案、一九一例中重症,另增七十六名死亡案例,創本波疫情新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一兩天致死率約在萬分之八至九之間,「是不是有特別情況,可能還要再觀察。」目前疫情仍處於高原情況。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預估,致死率應會持續攀升,突破萬分之十。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表示,北市疫情洪峰已過,洪峰應是在上周,接下來將進入高原期,依國外經驗,高原期會維持四個星期,北市若維持現在每天約一萬名新增確診個案,估計兩個月就可解封。不過這也會有變化,「不要大家一聽很高興,明天脫下口罩去派對,結果下周疫情就爆發」。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在臉書發文表示,在全民自律及有限的跨縣市交互傳播情況下,各縣市依照其人口總數、人口密度及特有生活習性而塑造流行曲線,確診數暴衝上揚的機率不大,未來不會有高峰,只有高原。昨天死亡數達七十六例,創下新高,個案年齡介於卅至九十多歲,卅一例未接種疫苗,年齡超過八十歲有五十人,致死率約萬分之八至九。洪子仁表示,這波疫情整體致死率為萬分之四點八,而英國致死率萬分之十八、紐西蘭萬分之七至八、香港萬分之七十以上,我國長者追加劑疫苗覆蓋率仍不及紐西蘭,研判致死率將持續攀升,這一兩天已來到萬分之八至九,未來應超過指揮中心所預期的萬分之十。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昨天為止,七○一例死亡個案中,三○七例未打過疫苗,打滿三劑者則有二一三人,占比約三成三,最近四天則維持在三成三至三成八之間,與香港相較,比率明顯偏高,香港最近一波疫情九千多人死亡,六千六百多人未打疫苗,而打滿三劑死亡者僅八十多人。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建議精準快篩,尤其未接種疫苗者快篩陽性後應儘速投藥,減少中重症發生。目前長者族群發生率為百分之五,未施打疫苗族群、接種基礎劑以及完整接種追加劑等三類族群的快篩檢測感染機率分別為八成三、七成七及七成二,有無打疫苗與感染機率之間存在明顯正相關。
-
2022-05-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可以預防中重症」蔡總統再呼籲阿公阿嬤打疫苗
本土疫情嚴峻,今天蔡英文總統再度於臉書呼籲長者打疫苗,她表示,打疫苗可以預防中重症,對保護長輩真的很重要。蔡總統說,台灣的第三劑疫苗覆蓋率來到64.55%,第一劑、第二劑也都已經超過80%。「我知道,還有很多長輩覺得自己待在家的時間比較多,就沒有去打疫苗。我要跟大家說,打疫苗可以預防中重症,對保護長輩真的很重要。」蔡總統說,如果阿公、阿嬤有打疫苗,年輕人在外工作、移動,回家後也可以降低傳染給長輩的風險。所以,拜託大家,「如果家中的長輩還沒有打疫苗,一句叮嚀,打通電話,關心長輩,請他們去打疫苗。」蔡總統說,現在為了鼓勵長輩打疫苗,6月30日前,65歲以上長輩去打疫苗,就能獲得中央配發的兩劑快篩。目前兒童疫苗也已經開打,為了強化兒童醫療量能,指揮中心也宣布,擴大兒童專責病床至887床,以及專責ICU(加護病房)為108至165床,讓孩子可以獲得必要照護。「小孩、長輩我們都一起顧好。這段期間,為了防疫,大家都辛苦了。政府會持續改善各項防疫工作,攜手挺過疫情的關鍵時刻。」
-
2022-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開業醫服用抗病毒藥初體驗:腹瀉、嘔吐、舌苦麻
國內確診患者增多,醫護人員也難倖免,高雄一名開業醫師最近確診,因年逾65歲符合開立Paxlovid 抗病毒藥物資格,他立即投藥,結果發現有輕微腹瀉、嘔吐症狀,味覺也麻麻苦苦,但無其他染疫後的嚴重不適症狀,笑稱,再過一周診所重新看診,自身的用藥經歷應更具說服力。這名醫師的親人近日有人確診,但他個人小心翼翼,原本連續快篩7天都是陰性,至前天時感覺異樣,咳得很厲害,再度篩檢結果呈陽性!他表示,上周診所有不少確診病人,懷疑可能因此不小心染疫,目前已服Paxlovid 抗病毒藥,僅輕微副作用。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衡量,「快篩陽視同確診」政策本周內可能全面上路,各界擔心是否因此衝擊醫療量能,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評估應該不會。他說,國內長輩疫苗覆蓋率尚不足,快篩陽即確診政策上路後,患者一確診就投藥,反而可減少89%中重症,進而住院或死亡的機率,在診所端即及時投藥,反而能減少病患因重症湧入大型醫院。不過他特別提醒,這個藥物有非常廣泛的交互作用,若病人服用「某些」特定降膽固醇、心律不整、攝護腺、止痛、精神科及神經科等藥品,就不能服用,或是要先停藥。嚴重肝、腎病人也不能使用,腎功能不佳要減量,早晚服用三粒變成兩粒。他舉例,像高血壓的病患平日服用的「脈優」不好代謝,萬一確診吃Paxlovid時,藥量就應減半,否則血壓會降得很低。
-
2022-05-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界義舉 洪豐建醫師自費3萬元鼓勵75歲以上打第三劑者
疫情進入高峰期,民眾感染率升高,為提高老年弱勢族群疫苗覆蓋率,高雄活力得醫院洪豐建醫師主動自掏腰包,今(20)日起,鼓勵75歲(含)以上施打第三劑疫苗者,發給每人300元獎勵,共100個名額,總額三萬元。「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為南部首屈一指的脊椎、骨科專科型醫院,該院骨科主任洪豐建醫師,有感於疫情下,老年人施打疫苗的意願始終不高,覆蓋率一直未能提升,而未打滿第三劑的75歲以上老年人的染疫致死率又偏高。從臨床的角度看來,老人家普遍還是擔心接種疫苗的副作用,使得體內缺乏抗體,因此唯有提高75歲以上老年人的施打疫苗意願,才能讓老年人免於疫情的威脅。有鑑於此,洪豐建醫師自發性地提供共計三萬元,只要是75歲(含)以上,來活力得醫院施打第三劑疫苗的老人家,將發給每人300元獎勵,發完為止,希望藉此保護更多老人家的健康,全民防疫。活力得醫院表示,欲施打第三劑疫苗的75歲以上老年人,請先上網預約,網址https://reurl.cc/MkE5dk,接種時間為周一至周六下午2:00-3:30,或電話洽詢活力得櫃台(07)231-7108。
-
2022-05-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家隔離新制不溯往 出門篩陰「自由心證」
「三加四」居家隔離措施再鬆綁,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加七」措施於今天上路,確診者同住家人如打滿三劑疫苗、快篩陰性,即可免除隔離。但新制不溯及既往,在七天自主管理期間,如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需有兩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且不能外出聚餐或至人潮擁擠場所。未完整接種三劑的確診個案同住家人維持原本「三加四」措施,三天居家隔離期滿後再四天自主防疫,自主防疫期間需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需有兩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國高中生多未打滿三劑,仍採「三加四」方案,但五月下旬開始第三劑接種作業,完成三劑的國高中學生即可適用「零加七」新制。七天自主管理期間外出需有兩天內快篩陰性,該如何查核?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說,採「自主機制」,不會再加重地方衛生局行政負擔。陳時中則說,若發現違規事實,將根據相關法規開罰,呼籲民眾遵守規定。「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新選項零時上線,確診者可自行勾選。指揮中心表示,同住家人被系統自動列為七天自主防疫對象,不會開立及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如果已接種追加劑仍想要採居家隔離「三加四」者,確診者不要勾選該欄位即可。指揮中心四月廿六日縮短居家隔離天數,從原本「十加七」大幅放寬至「三加四」,期間又限縮居家隔離對象只剩同住家人,今起再鬆綁成為「○加七」,只要打滿三劑的同住家人無須居隔,且採自主管理方式,外出時是否快篩陰性純為自由心證,幾乎全面解封親密接觸者的居家隔離限制。陳時中解釋,目前國內輕症與無症狀的確診者占比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七,死亡率約為萬分之三,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疫苗覆蓋率已高於七成,且資料顯示接種三劑者大多為輕症,染疫後傳播力也相對較弱,經評估疫情發展並與縣市會議討論後,認為「三劑快篩陰性免隔」措施可擴及適用一般民眾,讓曾完整接種疫苗(施打三劑疫苗)者得免居家隔離,改為七天自主防疫,讓民眾工作更方便。
-
2022-05-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蘇貞昌:確診同住家人打滿三劑疫苗擬免居隔
行政院長蘇貞昌院長今上午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出,為兼顧經濟、並使民眾早日回到正常生活,政府持續放寬防疫措施,力求集中醫療資源照顧中重症與高風險族群,也讓接種三劑疫苗者得免居隔的措施,擴及適用到確診者的同住家人,相關防疫措施的條件丶配套與細節,由指揮中心在下午記者會中統一說明。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疫情近一周略有回升,各國因檢測量縮減而可能有低估病例數的情形,國際傳播風險仍大,另鄰近多國因放寬防疫措施及假期人流增加,有發生疫情回升情形;而國內疫情進入廣泛社區流行,病例數快速增加,全國傳播風險為高,推估疫情將進入高峰期。指揮中心表示,4月26日縮短隔離天數後,國內確診輕症與無症狀高於99.7%、死亡率約為萬分之3,鑑於這段時間以來,65歲以上長者疫苗覆蓋率已高於七成,經評估疫情發展並與縣市會議討論後,對再鬆綁現有防疫規範已有共識。指揮中心表示,經評估可將目前關鍵設施與醫護人員已實施的「三劑快篩陰性免隔」措施,擴及適用一般民眾,讓曾完整接種疫苗(施打三劑疫苗)者,可免進行居家隔離措施。指揮中心指出,自5月5日以來,已在住宿型長照機構發生群聚感染時,實施快篩陽性即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的作法,施行後頗有成效,也可將之擴及快篩陽性之65歲以上長者,讓快篩陽性長者們在實地或遠距視訊診療後,由醫療單位開立相關藥物或口服抗病毒藥物,爭取用藥時效。蘇貞昌表示,政府持續整備物資、密切觀察各項數據變化,進而即時動態調整相關防疫措施,讓整個社會逐漸適應與病毒共存的生活。蘇貞昌表示,目前雖然尚不能一步到位,與許多國家一樣立刻免除居隔與邊境管制,但為兼顧經濟並使民眾早日回到正常生活,政府仍持續放寬防疫措施,並力求集中醫療資源照顧中重症與高風險族群,也讓接種三劑疫苗者得免居隔的措施,從關鍵設施、醫護人員,擴及適用到確診者的同住家人,可讓整個社會向正常生活再邁出一步。此外,蘇貞昌說,對於快篩陽性即可在醫師診斷後開給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措施,此一作法日前已在住宿型長照機構發生群聚情形時施行有成,請指揮中心參照過往相關經驗,原則上可將此措施擴及適用到其他高風險族群。
-
2022-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焦糖哥哥認同「早染疫早免疫」? 陳時中:輕症化下 得了別緊張
有網友稱「積極染疫病傳給全家人」,認為「早中鏢早享受」,更說確診後康復就是最好「天然疫苗」,「焦糖哥哥」陳嘉行在臉書上認同並回應「懂的人就懂」,但引發網友疑慮,認為「這樣的回應不太妥」。對於焦糖哥哥稱,早染疫可以早免疫的說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希望疫情一下子太大,造成醫療端壓力太大,希望輕症化下,個人可以戒慎不恐懼,得了不用太緊張,照顧好自己身體就好了。至於哪些民眾較容易出現二度染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有些傳染病二度染疫風險較高,像是登革熱等,若感染過兩種型別,會增加重症風險,例如出血熱等,有可能有死亡風險,但並沒有與哪類人有關,與生活方式、暴露風險、接觸多不特定人或醫護、邊境暴露病毒等,染疫機率較高。國內醫療量能,專責及負壓病床,全國總床數11325床、空床數5928床、空床率52.3%;中央集中檢疫所53家全國總床數7677床、空床數2221床、空床率28.9%;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4家全國總床數4451床、空床數1652床、空床率37.1%。陳時中說,防疫旅館有增加1間。對於快篩實名制販售,陳時中表示,快篩購買速度有減緩,截至今天中午1576家都售完,沒有像前兩天2000家全都售完,且超過2600萬劑次售出。陳時中說,口服藥是現在推動治療的重點,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用,不同藥物有不同適應症,要遵照醫囑,行政上已經簡化許多要填的單子、也開放親友帶領,都希望能在通過視訊送藥到宅外,有更多管道。前天高峰發出1037份,5月10日發出804份,5月11日發出930份,輝瑞發配點很多,默沙東下週佈點會增加,讓大家更方便領藥。陳時中說,大家知道輝瑞效果較好,但使用的干擾因素較多,比較多交互作用,使用比較複雜;默沙東效果較差,但藥物交互作用較少較容易用。昨天疫苗共施打7.6萬人次,國內疫苗覆蓋率第一劑85.54%、第二劑80.64%、基礎加強劑0.84%、追加劑62.32%。
-
2022-05-09 名人.精華區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全球深陷新冠疫情風暴兩年多,當Omicron挾帶高度傳染力席捲多國,經濟復甦的盼望與低致病性的特性,讓許多國家紛紛宣布回歸常軌、邁向與病毒共存之路。台灣自四月起本土疫情攀升,進入社區,難以倖免地必須面對疫情期末考驗,亞洲多國早在去年及今年初度過高峰期,借鏡他國模範防疫政策,是台灣當前努力方向。今年一月至今,台灣本土確診案例已近卅萬人,四月一日首度確診案例破百例、四月十五日破千,至四月廿八日達單日破萬,指數型成長曲線仍未見峰值。若持續採取傳統防疫思維「病毒清零與匡列隔離」,恐讓政府公衛與醫療體系崩潰。進一步探究,Omicron感染者約99.75%皆為無症狀或輕症患者,輕重分流策略,中重症由醫院救治降低傷亡,輕症者採行居家照護模式,避免醫療量能擠壓。借鏡新加坡「居家康復」新加坡去年8月開始採行「居家康復計畫」,正是台灣可學習的範例,星國高達九成兩劑疫苗覆蓋率,是與病毒共存的前提。面對疫情,從啟動居家康復計畫讓確診者居家休養,密切接觸者自主管理,再定期快篩回報結果,政府擔任追蹤與監測角色,得以貫徹輕重分流,醫療機構集中資源提供重症或高風險患者照護,透過清晰且前瞻的防疫策略,過渡「從清零到共存」的關鍵時期。目前新北市是全台確診人數最多縣市,地理環境及都會區人口稠密特性,讓確診人數居高不下,新北首開先例規畫「安心居家照護計畫」,借鏡新加坡居家康復模式,將全市29個行政區分為七大醫療責任區,透過後線智慧控制平台,同時提供生活關懷及醫療照護兩大服務。例如板橋地區確診居民由亞東醫院為責任照護醫院,滿足居家送藥、醫療後送與遠距等醫療需求,並連結區域內地區醫院、基層診所及社區藥局共組居家照護網。而居家照護系統建構是確保醫療量能關鍵作法,放輕救重,降低致死率的同時又能兼顧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提供無後顧之憂的照護網絡。具體做法則是居民得知確診後,由專屬責任醫療團隊收案,先電訪進行健康狀況評估,依據其年齡及健康狀況分流到醫院、集中檢疫所或居家照護,提供居家照護者24小時諮詢專線,提供確診者生活關懷與醫療諮詢,解決確診者生活不便,安心居家康復。落實輕重分流治療模式這樣的居家照護模式可兼顧人口稠密都會區及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遠地區,增加居家照護的廣度及深度,在疫情攀上高峰之際,落實「輕重分流」的治療模式。疫情升溫,政府對防疫方針滾動式修正,全民也應發揮公民素質全力配合,因應疫情變化調整心態與觀念,這場疫情的期末考驗除了守住第一線的醫療量能外,建構民眾安心放心的居家照護模式,也是安穩度過流行疫情的決勝關鍵。
-
2022-05-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竹縣婦幼館明天莫德納隨到隨打 留450個名額線上預約
新竹縣持續衝疫苗覆蓋率,明天周六(7日)在新竹縣婦幼館加開1場隨到隨打,提供莫德納疫苗900個名額,其中450個名額可線上預約,不限劑次。下周一至周五(9日至13日),各衛生所也持續開設新冠疫苗多場次接種,有莫德納與高端,歡迎接種。另,新竹縣教育局今天也展開6到11歲兒童疫苗施打,全縣3.6萬多名學童,願意接種比例為24%,今天起至將一路施打到6月10日,將完成縣內90間國小的校園接種場。若有其他因素無法在校園施打的兒童,目前共493人到竹縣合約院所登記接種。院所查詢網址請上https://prevention.hcshb.gov.tw/News.aspx?n=1040&sms=10033衛生局指出,新竹縣婦幼館明天早上9點到11點半加開隨到隨打,提供莫德納疫苗900個名額。9日至13日期間,各衛生所持續開設新冠疫苗多場次接種,同樣提供莫德納疫苗,合計共2450劑,預約方式包含隨到隨打、電話或是線上預約。另外,新竹縣內合約診所仍持續提供疫苗接種服務,服務時間地點可至竹縣疫苗地圖查詢。查詢網址可上https://prevention.hcshb.gov.tw/Covid19_Consultation.aspx?n=1007&sms=9996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陽視同確診?陳時中:方向確定
雙北齊聲呼籲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以減輕醫院急診PCR採檢人力,原本持反對態度的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鬆口表示,第一波適用對象鎖定居家隔離、檢疫者,經醫師審核為陽性即可認定確診,「這個方向已確定,已與專家討論過,行政程序正在進行,但一般民眾不適用。」陳時中日前表示,單靠快篩陽性就認定確診存有很多法律問題,必須等到陽性確診者的人身管制強度降低,才會認可使用快篩等較不準確的工具來判定是否確診,但昨天改變說法。陳時中說,現在正從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存之路,希望在一定疫情範圍內變成流感化,目前還不認可一般民眾「快篩陽性即確診」,但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因風險較高,未來如快篩陽性,並經醫師判定後,就可視為確診,現正討論流程及審定方式。針對指揮中心考慮六月時打了第三劑的民眾可「以篩代隔」,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昨天新北居隔加確診者近七萬人,但還沒達到最高峰,新北疫苗覆蓋率已達一定程度,若能做好居隔轉型,公衛體系量能就能專注於中重症上,「請中央務必支持,趕快轉型」,再拖會對療量能、公衛體系造成影響。指揮中心發函給各基層診所調查協助PCR採檢意願,目前已招募三百多家耳鼻喉科診所,盼五月五日前彙整名單上網,民眾就近篩檢。針對有診所醫師指出,基層診所空間有限,也無換氣系統;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已放寬採檢空間條件,適當區隔,採檢後噴酒精即符合規定。
-
2022-05-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本土確診破2萬 蔡英文再度呼籲打滿3劑疫苗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今天本土病例已突破兩萬例確診。蔡英文總統今天在臉書再度呼籲民眾盡速打滿3劑疫苗。蔡總統說,近來確診數持續提高,雖然約99.76%是輕症及無症狀,也要持續加強中重症的防治,而提高疫苗覆蓋率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蔡總統說,截至5月2日,我國的疫苗覆蓋率分別為:第1劑84.93%、第2劑80.18%、第3劑60.10%。目前第3劑的覆蓋率仍然跟前兩劑有落差,她再次呼籲大家,請盡速打滿3劑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團結來防疫。蔡總統也說,今天指揮中心也宣布110.61萬劑莫德納疫苗抵達,另5月9日起,入境居檢天數縮短為「7+7天」,也就是居家檢疫天數為7天,入境日為第0天,並自第8天起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請大家持續關注指揮中心的訊息,繼續努力,朝正常過生活的目標邁進。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今增8278例4確診熱區 侯友宜指確診人數未達高峰
新北今日新增8278例,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新北今達居家隔離4萬816人、居家照護2萬770人,確診人數隨著弧線一直往上走,尚未達到高峰。新北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則表示,目前板橋、中和、新莊和三重區較多確診者,但並沒有大型群聚狀況。侯友宜表示,新北今新增8278例,居家隔離4萬816人、居家照護2萬770人,確診人數隨著弧線一直往上走,還沒達到高峰,居隔曲線雖有點下降,但是因系統計算差異,認為未來還是會往上走。侯也不斷強調居隔轉型的必要性,並說新北長輩疫苗覆蓋率已達7成,盼中央考慮新北疫情及接種率,讓居隔轉型新北先行。新北每日確診人數屢創新高,陳潤秋表示,目前以板橋區、中和區、新莊區和三重區等四區較多確診者,且以20至49歲的青壯年族群較多,但並沒有大型群聚。據了解,衛生局人力已無法負荷疫調,皆由各企業防疫長自行匡列上報,且因中央多匡列同住家人,因此新北確診者多數仍以家戶感染為主。此外,新北校園莫德納今日開打,侯友宜提醒家長若孩子連續發燒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胸痛心悸、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足,就要緊急就醫,且提醒孩子少奔波,並將這2周體育課改成靜態課程。
-
2022-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基層疲於奔命快崩潰 專家:鬆綁通報政策
新冠病例持續增加,避免開立隔離通知書等工作癱瘓基層衛生單位人力,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請指揮中心思考,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到四類法定傳染病,減少行政作業。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說,指揮中心應降低新冠肺炎的傳染病等級,盡速達到群體免疫,才能終止疫情。病例數直線上升,雖然居隔相關規定一路放寬,密切接觸者從十天改為「三加四」,輕症確診者也可在家中照護,但通知居隔、送防疫包等工作已讓衛生局人員疲於奔命。有輕症確診者抱怨確診四天還是等不到任何電話,「這樣放生我對嗎?」有確診者半夜接到通知,對方頻說抱歉,實在是因為電話太多打不完。蘇益仁指出,目前染疫患者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六均為輕症,重症及死亡率降至萬分之三,與流感相當接近。可以預期,未來兩周染疫人數將愈來愈多,目前新冠肺炎屬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醫師及醫療院所須於廿四小時內通報確診患者,隨後再匡列接觸者、發出居隔通知單,衛生單位人員因此累到人仰馬翻。蘇益仁表示,即使指揮中心實施「三加四」居隔政策,縮短居隔天數、降低人數,還是無法減輕衛生單位第一線人員的工作壓力,指揮中心應擬定配套措施,降低新冠肺炎傳染病等級,放鬆通報政策,避免基層防疫體系崩潰。王任賢說,觀察英國、南韓等已解封國家,疫情皆未明顯上升,國內防疫措施愈緊,可預見疫情會拉得更長,對整體經濟、民眾生活並無幫助,「這是魚死網破,最笨到作法」,建議指揮中心盡快降低新冠肺炎的傳染病等級,並教育民眾,必須達到群體免疫,疫情才可能終止。至於就新冠肺炎疫情估計,蘇益仁說,若以日本、韓國約二至三成自然感染率計算,台灣至少會有六百萬至七百萬人染疫,這可能也是最後總感染人數。他說,染疫確診病例數還會逐漸增加,但防疫重點是減少重症,這取決年長者疫苗覆蓋率及口服抗病毒藥物準備,應於基層診所配發口服抗病毒藥物,讓患者及早治療。蘇益仁說,現在染疫患者多為輕症,若接觸者非六十五歲以上等高危險族群,建議採取「以篩代隔」策略,只要第一次快篩陰性,即採取「零加七」政策。
-
2022-04-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2193確診 又見2家工廠出現員工群聚
桃園市今天新增國COVID-19本土確診個案2193例,目前居家隔離人數1萬8775人,18歲以下有448人占比20.47%,65歲以上有111人占比為5.07%數字略有增加,因此對長者的照顧必須特別關注,長者疫苗覆蓋率雖然超過75%,但還是要繼續提高。鄭文燦表示,今天新增確診比較重要的個案有中壢某工廠移工確診,全場993名員工做PCR,採檢後42人確診其中38人是移工,目前還有439位檢驗中。這個職場一樣是群聚感染,希望各工廠要落實健康管理、分艙分流和做好移工宿舍管理。另外,龜山也有一家科技公司採檢88名員工,有15名確診,其中14名是移工,工廠已經預防性停班,5月2日復工前必須採檢陰性才能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