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新冠肺炎/ 專家觀點

吳明賢╱與疫共存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聽健康

00:00/00:00

自指揮中心宣布入境居檢改成「3+4」方案,代表台灣疫苗覆蓋率已初步達標、抗病毒藥物及篩檢量能充足,準備迎來開放國界與病毒共存的新曙光。共存不是躺平,而是說明目前即使用盡一切公衛手段及科學方法,仍無法根除病毒。

人類歷史上,瘟疫一直都存在。地球上病毒、細菌數目遠多於人和所有動植物總和,我們和它們協同演化,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起源於「光合細菌」,人類消化道的「益生菌」也是腸胃的一部分。病毒、細菌一直鍛鍊人體免疫力,殘酷的演化規律是過程中可能消滅老弱病殘,留下更強的人。

回顧歷史 危機中見轉機

中世紀黑死病肆虐歐亞數百年,是人類的生存危機,但也造成重大變革,推動歐洲走出黑暗。例如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造就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提倡重視科學精神,推動正規醫學科學演進;人口減少使農奴制度消失,破除封建階級、釋放桎梏而有更多的創新創作,這些都是危機中的轉機。

歷史上唯一被人類消滅的病毒是天花,因為有充分有效的疫苗施打、感染者容易辨識、及時制定公衛干預措施,加上沒有中間宿主的動植物媒介,此三項要素具備,終於1980年5月,WHO宣布流行三千多年的天花根除。

有人好奇,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當時無疫苗、也無藥物,如何終結?答案是自然終結,但其後代也繼續和我們共存。即使中間出過傳染率與死亡率高的變種,但是兩年後成為主流,疫情即終結,變成普通流感。其後代在之後百年,有幾次全球性興風作浪,包括1957年H2N2、1968年H3N2和2009年H1N1,這些都是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變異後代。

新冠肺炎流行兩年多,Omicron出現後,確實往感染率高、致死率低的方向演化,比起Delta死亡率0.8%,目前Omicron死亡率0.1%,已趨近流感。流感季節來臨,我們準備好疫苗、藥物,並也無高張力的防疫措施,何獨厚新冠?

疫情發展 促進醫學改革

和疾病共存,並非消極放棄,而是要做好長久備戰措施,因為演化不是最強的存活,而是能適應環境變遷並做出改變的人。疫情發展勢必造成醫學上的改革,疫情促使台大做出改變並催促我們前進,例如改變了全院各科病床管理運作模式,因為各科配合收治,改善了急診壅塞。

改變是必然,不改變就等著被淘汰。疫情發展勢必造成醫學改革,可確定的是未來發展不確定,但若不主動求變,我們只能等著被動改變。若每天工作內容、方式,數十年如一日不變,工作十年也只算有一天的經驗,很快就會被淘汰。

醫院需要有應變力(adaptability)的人才,有勇氣及信心面對挑戰,才能提升醫療體系的彈性(flexibility)和韌性(resilience)。參考歷史、著手現在、放眼未來,是我們的社會責任。

新冠肺炎 Omicron變異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