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甲狀腺
共找到
681
筆 文章
-
-
2020-04-07 新聞.健康知識+
為什麼檢查結果正常,但身體還是不舒服?醫師:這點可能害你延誤就醫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斷食3天,讓好菌增加的護腸救命全書》,作者李松珠】盲目相信檢查結果,是延誤就醫的主因!因為身體不適而去醫院接受檢查,結果是「正常」。很多人會想,也許是因為只做了一般的檢查才得到這樣的結果,於是又接受更精密的檢查,但結果還是一樣,這真的很讓人混亂。接受了所有可以稱作「檢查」的檢查,卻找不到異常的地方,身體還是很不舒服。一開始擔心你的家人及朋友,可能會覺得你得了怪病,再不然就是覺得你在裝病。我在醫院看診時,也常遇到被周遭親友說得了怪病的患者,不久前就有一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前來求診。「我的膀胱很不舒服,真的很難過,只要可以讓膀胱恢復健康,我願意做任何事情。」光聽患者的話,就能充分感受到這件事讓他有多不舒服。不分時間地點的尿意,會讓他隨時都得到洗手間報到,真的讓人很難受。膀胱感覺隨時都脹滿著,有時還會產生令人不適的悶痛感,來自各方面的不適真的令人很無奈。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檢查結果卻沒有任何異常。除了腎臟跟膀胱檢查,連前列腺等能做的檢查都做了,卻還是找不到原因。檢查結果雖然沒問題,但因為患者還是有一些症狀,因此醫師還是開了一些藥讓他服用。從神經安定劑到消炎藥,該吃的都吃過了,但症狀卻絲毫沒有改善,最後這位患者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來我們醫院求診。另外還有一位四十多歲快五十歲的女性患者也遭遇類似的問題,幾年前開始她就一直容易覺得疲倦,沒有食慾也吃不多,但體重卻一直增加。她原本不太怕冷,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體會發抖、覺得冷,其實這些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時會出現的典型症狀。「其實來這間醫院前,我已經先去其他醫院檢查了。院方雖然懷疑是甲狀腺功能低下,但血液檢查結果卻很正常。」患者因為身體疲憊而痛苦,但院方卻說沒有任何異常就讓她回家,實在是有些不近人情。有一段時間患者甚至懷疑自己可能是精神上的不安所致,所以一直安慰自己「是正常的,沒有任何問題」,但卻一點用也沒有。▼比起檢查結果,症狀更重要為什麼檢查結果雖然正常,但身體卻還是很不舒服呢?可能的原因非常多。通常檢查結果正常,但卻一直有症狀出現,就會被診斷為「神經性」疾病。這個意思就是說身體雖然沒有任何異常,但卻因為太過敏感或壓力太大,所以導致精神太過疲憊而出現這類的症狀。確實也有很多人在服用精神安定劑之後,情況就漸漸好轉。但即使症狀是出自無法透過檢查得知的心理問題,我們也不能就這樣置之不理。很多人都認為「神經性疾病等同於怪病」,但我們不能因為檢查結果正常,就無條件將「神經性」與「怪病」畫上等號。「症狀」應該先於檢查結果。即使做了很多檢查,但卻沒有發現任何異常,而懷疑是神經性疾病,但只要有症狀,就代表身體確實出現了某種型態的問題。至少是處在「還沒生病,但也不算健康」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前文所說的「亞健康」。近年來,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透過一般檢查無法得知的亞健康問題,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會做更精密的檢查。最具代表性的包括有機酸檢測、慢性食物過敏原檢驗、腸道內菌種檢驗等。透過這些檢查,可以找出一般檢查無法得知的各式身體問題。而確實也有很多人透過這樣的檢查,擺脫罹患怪病的汙名,而關於檢查的介紹,後文會有詳細的說明,再請各位讀者參考。▼標準值只能當作參考,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檢查結果雖然正常卻仍有症狀時,還有一些需要考慮的事情,那就是在一般檢查當中的正常數值,其實只是一個所謂的「平均值」而已。每個人天生的遺傳因素和最佳的健康條件,其實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舉例來說,相同的食物有些人吃了會沒辦法消化、拉肚子,相同的酒有些人喝了會醉,但有些人卻會像完全都沒喝般正常。每個人可承受的標準值其實都不同,但因為沒辦法掌握所有人的標準值,所以只能以長時間、從一大群人身上蒐集來的數值當作平均參考標準。但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即使檢查結果正常,但依然有類似疾病的症狀發生。以這位四十多歲的女性患者來說,症狀毫無疑問是甲狀腺功能低下,但血液檢驗結果卻正常,表示平均的正常數值很可能和她的個人數值並不相符。通常我們會用T3、FT4、TSH荷爾蒙的數值來判斷甲狀腺健康與否。T3、FT4是甲狀腺荷爾蒙,而TSH則是刺激甲狀腺,即分泌甲狀腺荷爾蒙的荷爾蒙。T3要在○‧八至二ng/ml、FT4是四‧八至十二‧七mg/dl,TSH則是要在○‧二七至四‧二mIU/ml 才算正常。但這位患者的TSH僅僅只有四‧一,落在偏低的範圍內,T3與FT4正常,且是落在中間的穩定正常數值。不過典型的甲狀腺低下症狀卻持續不斷,從這點來看,雖然這位患者的TSH數值正常,但卻很有可能無法分泌足夠的甲狀腺荷爾蒙,以致身體無法正常運作。血壓也是一樣。一般正常血壓是一二○/八○ mmHg,但有些人的血壓雖然高於這個數值,還是可以過著健康的生活,有些人的血壓雖然低於正常值,但卻為腦中風、心肌梗塞等高血壓合併症狀所苦。當然,除了血壓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引發心血管疾病,但至少我們可以合理推測,並不是所有人的正常血壓都一定是一二○/八○ mmHg。一般的檢查結果只是最低標準而已。檢查結果雖然正常,但折磨身心的症狀卻持續不斷,那就不能盲目地相信檢查結果。光是有「症狀」出現,就表示你的身體已經脫離健康,進入亞健康的狀態,需要努力恢復健康。
-
2020-04-07 科別.心臟血管
要避免中風找上門 先認識心房顫動
您可能沒聽過「心房顫動」,但你一定聽過中風!要避免中風找上門,就得了解這個在銀髮族裡發生率極高的疾病 – 心房顫動。心臟是我們體內的幫浦,總是規則地跳動著,推動血液前進到身體各處器官。心房顫動代表心臟失去原本的節律,變為快速不正常跳動,雖然患者可能不自覺,但久了就會帶來其他嚴重併發症。心房顫動很常見。平均一百人裡大約有一人患有心房顫動,然而隨著年紀增長,發生率持續升高。到了六十五歲時,每二十個人就有一人患有心房顫動。八十歲的話,每十人就有一人患有心房顫動。心臟有四個腔室與各大血管相連,正常狀況下,以每分鐘六十次到九十次的頻率規律的跳動。每次心跳由心房啟動,再傳訊息到心室,引發心室收縮。萬一罹患心房顫動,帶動心臟收縮的訊息異常,心房會紊亂快速地收縮,無法有效推動血液。當心房收縮不規律,血液可能會淤積成血塊,血塊剝落後就隨著血流在血管裡流動。 當血塊被血流推進到變細的血管分支處時,血流就會被阻塞住,組織就接收不到血流,缺氧壞死,這就是中風。因此,導致心房顫動患者死亡或重病的最大因素就是腦中風及全身性血管阻塞。只要心房顫動形成血塊之後,血塊隨血液四處流動,就會造成大問題,流到哪裡塞住哪裡,塞到腦部就形成腦中風,也會引發腎臟中風、腸中風、及腿中風。除了老化之外,罹患高血壓、體型肥胖、飲酒過量、或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代謝異常疾病的人都會更容易罹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時會讓心臟無法有效工作,全身各處得不到足夠的血液量,患者就會感到心悸、虛弱、暈眩、胸痛等不適。要診斷心房顫動,通常都是用心電圖及心律紀錄器輔助診斷。萬一確診心房顫動,治療會從兩方面著手。一個是控制心跳速度或重整心臟節律,這方面可從藥物或電擊著手。另一個方面是要預防血栓血塊形成,這時就要服用抗凝血劑。服用抗凝血劑時,患者務必注意要按時服藥,若醫師有交代要有藥物、食物的禁忌就要確實遵守。服用部分抗凝血劑需要抽血檢查以調整藥物劑量,若有異常出血,像是血便、血尿、或流血不止等情形就要回診檢查。遵照醫師指示服用治療心房顫動的藥物,降低中風危險!原文:
-
2020-04-06 科別.精神.身心
憂鬱症是不知足?醫師分享正確觀念
「憂鬱症都是因為不知足?」某知名主持人在節目上說的言論,引起了廣大輿論的爭辯及討論。八里療養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勉璋強調,每個人都曾有過憂鬱情緒,如果長期被憂鬱、生活無趣的情緒纏住,無法維持原有的生活狀態,才可能罹患了憂鬱症,憂鬱症需要就醫治療。憂鬱是人類的正常情緒,當我們感到憂鬱時,可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心裡總不停地想著某些事,對許多事情都興趣缺缺等。在一般情況下,這些情形不會持續太久,但某些時候,有些人會被憂鬱、對生活了無興趣的狀態緊緊地纏住,以至無法維持原本的生活,且持續很長的時間,這樣就可能進展到憂鬱症。林勉璋指出,憂鬱症的成因可從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分析。生理包括基因、身體疾病、藥物使用等;心理包括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與原生家庭的關係、重大分離或創傷事件等;社會層面則與目前的家庭、就學或工作環境、經濟狀態、人際關係等有關,種種的因素交互影響,造成憂鬱症。治療憂鬱症必須針對原因多管齊下,林勉璋表示,除了藥物治療,若因身體疾病造成情緒憂鬱,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因酗酒造成憂鬱,就要對症治療;若因人際關係造成憂鬱,就要找出人際關係上遭到困難,設法改變。心理治療、家庭治療等也很重要,需要醫療協助,才能達到改善。八里療養院長張介信強調,幫助「憂鬱症」患者,需要家人、朋友的鼓勵及陪伴,除了陪伴就醫,可以督促病人按照醫師指示服藥,如是因為心理層面導致的憂鬱症,也可透過專業醫療團隊做心理治療,多管齊下的方式,希望讓病人盡早擺脫憂鬱糾纏。
-
2020-03-28 癌症.抗癌新知
台大醫發表全基因篩檢演說 盼健保納給付
「癌症與螃蟹之間有什麼關係?」、「全基因篩檢對於癌症治療有什麼好處?」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上午出席「2020精準防癌高峰數位論壇」,專題發表「透過基因檢測打造個人化癌症醫療」,以深入淺出方式讓民眾了解基因檢測的重要性。梁逸歆指出,以前對於惡性腫瘤不清楚,那時以為腫瘤就像是螃蟹爬在人類身上,吃出大洞,癌症英文Cancer就是從螃蟹Crab一詞而來。提到癌症治療,大家都會聯想到化學治療,梁逸歆說,化療已經發展60年,到現在大部分人都還以為是化學藥物治療,但用詞不夠精準,應該正名為「細胞毒殺治療」,透過藥物阻止癌細胞分裂、繁殖。梁逸歆說,許多人對於化療都存有迷思偏見,認為「好壞通殺」,事實上,正常細胞對於化療的耐受性較高,但仍會出現許多副作用,只能說「這是為了治療癌症所付出的代價」。為此,標靶治療應運而生,瞄準特別基因受體,阻斷癌細胞傳遞訊息,讓壞東西不再分裂、繁殖,透過基因篩檢,選擇最佳的藥物,這就是癌症精準治療的起源。不過,標靶治療也有其侷限性,例如,被驗出有A基因突變,可以使用A標靶藥物,B基因突變則可選擇B標靶藥物,但如果都沒有突變變異,那該怎麼辦?是真的沒有突變?還是沒有檢驗到?近十年來,免疫治療成為最夯的癌症治療,起初研究發現,只要體內帶有MSI-H基因,不管哪一種癌種,對於免疫治療都具有不錯的反應率,研究證實,反應範圍不少,至少包括18種癌症,包括,子宮內膜癌、大腸癌、胃癌、直腸癌等。相較之下,NTRK融合/錯位基因突變,則常見於罕見癌,梁逸歆指出,這話講起來有些繞口,但卻是如此,像是罕見的幼兒腫瘤、分泌性乳癌、甲狀腺癌等。但事實上,在常見癌症病友身上,NTRK融合/錯位基因也可能突變,但機率相當低,例如,大腸癌病友僅有0.2%,等於1000名患者只有兩人此基因變異,免疫療法可能就是這兩人的救命藥物。梁逸歆說,如果單從投資報酬率來看,癌友檢驗NTRK融合/ 錯位基因突變,因為機率極低,因此,絕大部分癌友不可能篩檢此基因,但沒有篩檢,就可能關閉了一扇希望之窗。此外,傳統基因檢測耗時,缺點不少,例如,篩檢一次約需近十天工作天,平均篩檢一次,約等兩周才得知結果,梁逸歆說,等於浪費了癌友兩周寶貴的生命,如果一併計算切片取樣時間,則延誤治療風險更大。為此,包括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都已改為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梁逸歆說,全方位篩檢只需一次篩檢,就能取得很多資料,可說是提供診斷、預測用藥的捷徑,梁逸歆說,如果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也能在台灣逐漸普及,且納入健保給付,相信對於癌友來說,將是一大福音。梁逸歆指出,日韓兩國從去年開始支付癌友全基因篩檢,原因在於蒐集大數據,作為日後癌症治療研究基礎,全基因檢測費用仍需要自付,希望健保給付也能逐步納入給付。防疫待在家,抗癌新知線上看。
-
2020-03-26 養生.抗老養生
春睏害你睡不飽?試試這幾招提神醒腦趕走睏神
走過冬季,春神徐徐吹著和暖春風,也吹醒了枝頭上粉紅、桃紅鮮豔嬌小的春櫻。春天來了,太陽露臉了,鳥語花香、大地復甦,連冬眠的動物們也準備起身,動動窩了一整個冬季的懶骨頭,那你呢?春神來了,你醒了嗎?俗話說:「春睏秋乏夏打盹」,春暖花開的季節看似讓人精神百倍,實際上卻不然,許多人在春天來臨之際竟會犯睏,讓人昏昏欲睡,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生病了嗎?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春睏不是病,而是身體受到自然氣候的影響,產生的一種暫時性生理現象,為了人體因應季節轉換而自然發生的調節反應,因多在春天時節發生,所以才稱為「春睏」。熱漲冷縮的現象同樣會發生在人體,寒凍的冬季會使得血管、皮脂腺等組織收縮,以維持體溫的恆定;但到了春天,氣溫回暖,原本閉縮的毛細孔、汗腺、血管等一一舒張,大大促進了早先低迷的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導致身體需要消耗許多氧氣來因應身體的復甦,因此,大腦的供氧量減少了,就容易讓人感到困倦、思睡,似乎怎麼睡都睡不夠,賴床的比率大幅增加。一般來說,春睏比較常出現的症狀,包括困倦、疲乏、精神難以集中、頭昏欲睡等,人體陽氣不足容易受到濕氣侵襲,而春天的濕氣比較旺盛,因此可能發生疲倦的現象。若是脾虛體質的人,還會因為運化水液的功能較差而出現易睏嗜睡、精神難以集中、疲倦乏力,甚至會發生腸胃問題,若影響到肝的疏泄,也有可能造成情緒低落或異常的症狀。臨床上以喜歡進食生冷食物、飲料或嗜吃大魚大肉、重口味的人為春睏的好發族群,另外像是久坐不動、運動量少、缺乏休息的人,會降低脾胃功能運行能力;嬰幼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的運化功能尚未完備;老年人、長期患病者脾胃虛弱,都是較容易出現春睏症狀的人。每個人應該都曾經有過睡不飽的經驗,尤其是長假之後的上班日、上學日,要不賴床真的要有很大的毅力。大部分的人起床後,會來杯咖啡或是茶飲,吃份美味的早餐,可能就能夠上緊發條,應付一整天繁忙的工作與課業;但如果你連日來都呈現精神不濟、出現嚴重的疲倦感,即便睡了再久,都有犯睏的感覺,這樣的情形可能就不是春睏,而是其他隱含疾病的警訊了,如貧血、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肝臟疾病等。要預防春睏來擾,建議從飲食著手,春季飲食應該以清淡、新鮮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最好選擇當季的新鮮蔬果,並減少油膩、厚重的肥肉、油炸品,以利腸道的消化吸收。在飲食時,可適量食用蔥、薑、蒜等辛溫食物,以藉由此類食物的祛濕、避穢濁等效用,來達到促進血液循環、興奮大腦中樞的作用。陳潮宗提醒,春睏的嗜睡感通常較為輕微,若有嚴重疲倦感或疲勞症狀加重,都應該及時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以免小病變大病,延誤了就醫時機。延伸閱讀: 睡覺也要有儀式感! 專家分享5招讓你更好入眠 熬夜的累好難補回來? 5種營養素幫你恢復元氣
-
2020-03-20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 新陳代謝醫師 未料39歲得第一型糖尿病
口述/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科特聘主治醫師「我是新陳代謝科醫師,沒想到在39歲時會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確診時的確感到很驚訝,但也很感恩,因為我懂得糖尿病,若是其他人罹患了糖尿病,還真的會不知所措。」我是晚發型第一型糖尿病,可能是當時的工作與家庭生活過於忙碌,導致身體免疫力改變,因而發病。與免疫力不正常有關第一型糖尿病與免疫力不正常有關,很少會有遺傳,家裡並沒有任何人罹患糖尿病,但我在35歲到39歲期間,在醫院的工作非常忙碌,先生是眼科醫師,又剛好外調台中榮總,必須一人帶三個小孩,且最小小孩才剛生,因此可能是過分勞累造成免疫力變差,進而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回憶起33年前發病之初,我出現了標準第一型糖尿病症狀,在發病前三周,曾感覺身體不舒服,肚子隱隱作痛;生病前二周,則明顯沒有體力。在被確診那天,我在基隆長庚醫院看門診,整天完全沒體力,以為感冒了,一天都沒吃東西,還跑到急診打了一瓶點滴,未料打完後竟然吐了。沒辦法開車回家,只好請住院醫師幫忙開車載我回家,卻是不斷上廁所、多尿,我還和住院醫師說:「整天沒吃東西,尿還這麼多,會不會是糖尿病?」結果真的說中了。用「秤」精密計算飲食我在急診處一驗血糖值在380mg/dL以上,尿裡酮酸強烈反映,確診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當晚就住院治療了。「發病過程很意外,家裡並沒有人罹患糖尿病,沒想到39歲竟得了第一型糖尿病,真的很shock!」當時因為要調胰島素注射劑量,我住院二周才出院,出院在家休息一個月,除了繼續調胰島素劑量外,我積極學習「飲食控制」。吃東西斤斤計較,用「秤」精密計算飲食,吃飯時要秤吃多少的飯?飯多重?蛋白質的肉類魚蛋豆腐的量加在一起秤有多重?唯有蔬菜不秤,其他依營養師告知怎麼吃就怎麼吃,一個月後回醫院上班就不用秤了,用眼睛看就知道大概吃多少分量了。常教導病人該怎麼吃?「所以我的糖尿病飲食控制觀念很正確,我常會教導病人該怎麼吃?」我的血糖控制不能說有100分,以糖化血色素(HbA1C)來說,90至95分是有的。目前糖化血色素在6.7%、6.8%左右,而糖尿病的糖化血色素是以7%為標準,我都不會超標,一直維持在6.5%至7%之間,因為是第一型糖尿病,血糖變化性比較大,也沒辦法控制到6%至6.5%。第一型糖尿病人必須好好調控胰島素,我在民國77年生病,78年間就有多次胰島素注射概念進來台灣,我是全台灣用多次胰島素注射的第一人,且用胰島素筆注射相當方便。在門診中,常遇到病人不敢打胰島素,我會當場拿出我隨身帶的胰島素針示範扎針,他們看到我輕鬆注射也就接受了。三餐吃飯都要打胰島素正常人胰島素分泌,從早到晚不吃東西都要有一個基礎胰島素,所以一天打很多次的人一定要注射基礎胰島素。除了注射基礎胰島素外,三餐吃飯都要打胰島素,基礎胰島素的打法可以一天打一次或兩次,我是每天早晚各打一次,但如果我晚上游泳回到家裡才打針,晚上的基礎胰島素劑量就會減少,若是照平常劑量注射的話,半夜就易發生低血糖。糖尿病人飲食控制很重要。首要學習飲食量的控制,例如吃什麼食物是熱量少的或是零卡,也很鼓勵病人喝清湯例如蔬菜蛋花湯,第一型糖尿病人可吃瘦肉,海鮮則建議吃油少或沒膽固醇的魚和海參,少吃膽固醇高的蝦蟹。一有低血糖就吃方糖因為用藥問題,第一型糖尿病人容易發生低血糖問題,必須嚴格測血糖,我一天會測7、8次血糖,但過去一個月平均會發生5、6次半夜低血糖狀況,現在因有新的胰島素推出,已很少發生低血糖了。「我隨身都會攜帶方糖,只要一有低血糖時,立即吃下方糖,曾有一次連續吃下10顆方糖,5分鐘後身體就恢復正常了。」因此,我都會請糖友隨身帶著方糖或糖水,以備低血糖的發生之需。現職:●好心肝門診中心新陳代謝科特聘主治醫師●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資深顧問級主治醫師年齡:72歲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專長:●糖尿病及合併症●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細胞學●骨質疏鬆症 ●各種內分泌疾病經歷:●基隆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問卷】請分享您的「控糖故事」載入中…
-
2020-03-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怕囤藥亂市場 食藥署:進貨逾一成須報准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可能影響藥品生產鏈,部分醫療院所與藥局擔憂缺藥而事先囤貨,導致藥品市場供貨不均狀況。目前國內已傳出有藥品業代頻頻接到診所藥局高喊「貨先給我」,有牙科診所叫平日兩倍量的用藥抗生素與止痛劑,也有藥局備了五到十倍的貨量,還有藥師說最近似乎叫不到甲狀腺藥與心臟用藥。議價能力較高的醫院往往能一次進較多貨,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啟動醫院庫存量調查,確實發現醫院庫存量有微幅增加。為此已頒布命令,要求藥商依前一年的月平均用量供應藥品,並按比例分配至醫療機構及藥局,醫療機構及藥局也應依前一年的月平均用量採購藥品。供貨量或進貨量逾去年月平均用量的一成以上時,就須報准同意。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目前函知這份原則供參酌,如藥商、藥局與醫療院所無法遵守,藥品供貨市場持續紊亂,主管機關將研擬相關措施或罰則加以因應。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開業藥師趙瑞平表示,國內藥品市場今年進貨量約與去年相當,因此市場上的藥品總量應足夠,但最怕發生搶貨現象。有些藥局每次都是一瓶一瓶的藥品進貨,但最近卻擔憂哪天缺藥、乾脆多叫藥,一次進貨五到十瓶。開業藥師柯明道表示,新冠肺炎肆虐世界,影響全球藥品供應鏈,勢必造成原料藥短缺問題,只是不清楚何時發生。最近甲狀腺、心臟疾病等慢箋用藥開始叫不到;近日有牙科醫師友人請代訂以往兩倍量的抗生素與止痛劑,「藥局診所並非蓄意囤藥牟利,是真的不知道會斷多久」。趙瑞平說,全台6000多家藥局當中,如果半數都多叫一瓶藥,市場上某種藥一下就會少3000瓶,可能波及領用慢性病藥品的民眾。為避免議價能力較弱的藥局缺藥,政府應考慮確保藥品盤商端有充足貨源可供應給藥局。
-
2020-03-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肆虐影響藥品生產鏈 院所、藥局欲囤藥 食藥署擋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可能影響藥品生產鏈,同時可能醫療院所與藥局擔憂缺藥而事先囤貨,使藥品市場供貨不均。國內傳出有藥品業代頻頻接到診所藥局高喊「貨先給我」,有牙科診所叫平日兩倍量的用藥抗生素與止痛劑,有藥局備了五到十倍的貨量,有藥師說最近似乎叫不到甲狀腺藥與心臟用藥。進貨逾去年月均量1成須報准食藥署同意議價能力較高的醫院往往能一次進較多貨,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啟動醫院庫存量調查,確實發現醫院庫存量有微幅增加。為此昨日頒布命令,要求藥商依前一年的月平均用量供應藥品,並按比例分配至醫療機構及藥局,醫療機構及藥局也應依前一年的月平均用量採購藥品。供貨量或進貨量逾去年月平均用量的一成以上時,就須報准同意。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目前函知這份原則供參酌,如藥商、藥局與醫療院所無法遵守、藥品供貨市場持續紊亂,主管機關將會研擬相關措施或罰則加以因應。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開業藥師趙瑞平表示,一般來說,國內藥品市場今年進貨量約與去年相當,因此市場上的藥品總量應足夠,但最怕發生搶貨現象。趙瑞平的藥師友人,過去進一瓶1000顆的抗生素,可分裝給該社區民眾一段時間,因此每次都是一瓶一瓶進貨,但最近卻擔憂哪天缺藥、乾脆多叫藥,一次進貨五到十瓶。開業藥師柯明道表示,新冠肺炎肆虐世界,影響全球藥品供應鏈,勢必造成原料藥短缺問題,只是不清楚何時發生。最近甲狀腺、心臟疾病等慢箋用藥開始叫不到;近日有牙科醫師友人請代訂以往兩倍量的抗生素與止痛劑,「藥局診所並非蓄意囤藥牟利,是真的不知道會斷多久」。趙瑞平說,全台6000多家藥局當中,如果半數都多叫一瓶藥,市場上某種藥一下就會少3000瓶,可能波及領用慢性病藥品的民眾。為避免議價能力較弱的藥局缺藥,政府應考慮確保藥品盤商端有充足貨源可供應給藥局。
-
2020-03-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感染過新冠肺炎的男性 恐損害生育能力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以肺臟和免疫系統損害為主,但理論上新冠感染還可能造成睾丸損傷。因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李豫峰教授團隊提醒:感染新冠肺炎的適齡男性,在康復後應進行生育力檢查。據北青網,新型冠狀病毒通過刺突糖蛋白(S蛋白)與宿主細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從而入侵細胞,引起組織損傷。除肺以外,人體很多其他器官也表達ACE2,如睾丸、小腸、腎臟、心臟和甲狀腺等。其中,睾丸表達大量的ACE2,主要集中在睾丸精原細胞、支持細胞和間質細胞,這幾種細胞均與男性生殖功能密切相關。生曲細精管又叫生精小管,是精子生成的場所,內有各級生精細胞和支持細胞,曲細精管之間含有間質細胞。精原細胞是形成精子的前體細胞;支持細胞對於維持精子發育的微環境至關重要,成年人的支持細胞不再分裂,數量恆定;間質細胞則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的主要細胞,雄激素可促進精子發生和男性生殖器官發育,以及維持男性第二性徵和性功能。儘管目前尚無研究證實新冠病毒感染是否損傷睾丸及影響男性生育能力,但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高度相似,其感染入侵細胞受體相同,即ACE2。儘管未在睾丸中檢測出SARS病毒,但SARS感染仍可導致睾丸出現嚴重的免疫性損傷,引起睾丸炎,並造成生殖相關細胞廣泛破壞。所以從理論上推測,新冠感染可能造成睾丸損傷,影響精子生成和雄激素合成。精子生成受阻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嚴重者可能導致男性不育;雄激素不足會影響男性第二性徵和性功能,降低生活質量。因此,對於有感染病史的男性,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男性,最好在康復後進行精液質量和激素水平等生育力相關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儘早處理。
-
2020-03-12 科別.腦部.神經
全身突然癱軟無力怎麼了?神經科醫師解析周期性麻痺
李先生是一位國中教師,某一天早上當他醒來想下床時,突然發現全身發軟、手腳無力而整個人癱在床上。李先生心想,平常打球、爬山都不成問題,怎麼突然之間連下床都有困難?李太太幫他請了假,讓他在床上休息。不過還好李先生這種「軟腳蝦」的情況只持續了幾個鐘頭,到了中午他已經可以下床走路了。他回想起一年前,有一晚在參加了一場婚宴後,也曾經出現全身無力的情況,不過似乎沒有這次這麼厲害。隔天李先生與同事聊起了這情況,有人建議他應該去看看神經科醫師。特點是陣發性肌肉無力李先生這種突然出現而讓人癱在那兒的病,後來經醫師診斷為「周期性麻痺」(periodic paralysis ,PP)。這種神秘的疾病隨著醫學的進步,被逐漸地揭開了那層神秘的面紗。「周期性麻痺」的特點在於出現陣發性肌肉無力的現象,反而不像名稱那樣的有週期規律性。這種肌肉無力的情形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之久。無力的範圍可以是局部的或是廣泛性的,不過還好呼吸的功能通常不受影響。雖然大部分這種無力的情形可自行恢復,但是如果發作頻繁的話,肌肉也會受損而出現持續無力的狀況。 造成周期性麻痺的原因很多,有些人是因為本身的基因異常所引起的,稱為「原發性」周期性麻痺,也有些人則是因為其他的疾病或藥物所引起的,稱為「次發性」周期性麻痺。原發性周期性麻痺我們的肌肉要能正常的收縮與放鬆,需要肌肉細胞產生電位的變化。這些電位的變化需要靠許多不同的離子在細胞膜上的特有通道來進行穿梭。如果這些離子進出失據的話,就會導致電位的異常而影響肌肉的收縮。如果以發作時血中鉀離子濃度高低來區分的話,周期性麻痺可分為低鉀性、高鉀性及正常鉀性。「高鉀性周期性麻痺」的基因病變已被發現是一種鈉離子通道的組成蛋白SCN4A產生異常所致;「低鉀性周期性麻痺」的基因病變則位於一種鈣離子通道CACNA1S。其它像鉀離子通道如KCNJ18及KCNJ2也可能引起周期性麻痺。次發性周期性麻痺次發性周期性麻痺以甲狀腺機能亢進周期性麻痺(Thyrotoxicosis periodic paralysis,TPP)引起佔多數,通常發作時可偵測到鉀離子偏低。這些患者的發作可能因攝食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引發出來,所以有人是在吃了一頓大餐之後的數小時內出現此一情形。其他像情緒激動或運動後休息時,都較易引起發作。飲食後胰島素的分泌會造成鉀離子移入細胞中。甲狀腺機能亢進周期性麻痺在華人較多,這可能是某些人的基因異常在有甲狀腺機能亢進時,更容易表現出症狀來,也有人報告這類患者有鉀離子通道KCNE3的基因突變。在台灣的低鉀性周期性麻痺的患者,醫師通常都會檢查甲狀腺機能,其症狀通常也隨著甲狀腺的治療而得到改善。其它會造成鉀離子偏低的情況包括鉀離子隨尿液流失(如內分泌的問題、利尿劑、甘草攝取過量)及嚴重腹瀉。所幸,不管是哪一種周期性麻痺,目前都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來減少發作的次數或是加速發作時的恢復。【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第50期(2019-10-15出版),原文連結】
-
2020-03-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肺炎真相外傳起於她 女醫師稱遭嚴厲斥責
李文亮事件沒讓中國官方學到教訓。被認為是初期「疫情謠言」源頭的武漢中心醫院醫師艾芬說,她當時遭到前所未有的嚴厲斥責,如今後悔沒有持續發聲;相關受訪內容今天在網路上被刪除。武漢中心醫院已有4名醫生因感染武漢肺炎過世,院內有超過200醫護感染,目前還有多個科室主任在用葉克膜維持生命。武漢作家方方日前在封城日記中質問,「中心醫院的院長和書記是否還配領導這家醫院?」她並表示,湖北和武漢的官員引咎辭職,「從中心醫院的書記和院長開始吧」。中國「人物」雜誌3月號封面故事「武漢醫生」,其中,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的專訪,部分解釋了中心醫院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醫護感染嚴重的景況。這篇文章10日在雜誌微信公號上被刪除,但截圖仍不斷被轉傳。2019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爆發初期,有8人因為在微信討論疾病而遭到警方約談或訓誡。包括已染病身故醫生李文亮在內,當時他們在微信所傳的病人病毒檢測報告截圖,都是由艾芬拍下,並特別在「SARS冠狀病毒、綠膿假單胞菌」等分析字眼上畫上紅圈。去年12月30日,她把這張照片拍下後傳到微信的醫生群組裡,目的是提醒大家注意防範,結果因此傳開。艾芬說,她不是吹哨人,而是「發哨子的人」。艾芬在群組貼出照片後,當天晚上,醫院就轉達武漢市衛健委的通知,要求不要隨意對外發布有關不明原因肺炎的訊息,避免引起群眾恐慌。1月2日,她被醫院監察科約談,指她「沒有原則沒有組織紀律造謠生事」,艾芬說「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非常嚴厲的斥責」,還被要求對200多人一一傳達不能用簡訊或微信談論這個肺炎。艾芬認為,和同行間討論病人的情況很正常,何況發現了很重要的病毒,怎麼可能不說,這是醫生的本能。艾芬說,這次約談的打擊很大,「感覺整個人心都垮了」,一度還決定不幹了;後來所有的人再問她,她都不能說。一直到1月20日院士鍾南山說出此病毒會人傳人後,她才告訴自己的先生發生了什麼事。那段時間,有醫生提議穿隔離衣,醫院開會後說,隔離衣穿在外面會引起恐慌,於是她只好讓急診科的人把隔離服穿在白袍裡面,「很荒謬」。1月11日,有急診科護士感染,艾芬第一時間報告,院方緊急開會後的決定卻是把報告中「病毒性肺炎?」的用字刪除。16日,一名副院長還說:「大家都要有一點醫學常識,某些高年資的醫生不要把自己搞得嚇死人的。」艾芬3月2日接受「人物」雜誌專訪時說,中心醫院代價這麼大,就是跟醫護人員資訊不透明有關。急診科和呼吸科倒下的醫護反而沒有那麼多,因為有防護意識,但眼科、甲狀腺乳腺外科都有不少醫護倒下。她並不認識同在中心醫院的李文亮,她質疑,「李文亮的病情跟他受訓斥後心情不好有沒有關係?這個我要打個問號,因為受訓的感覺我感同身受。」艾芬還說,她現在的感覺是「後悔」,後悔被約談後沒有繼續吹響哨聲,特別是看到同事一個個倒下,更覺得當初應該大聲疾呼。這篇訪問中,艾芬還描述了疫情初期時武漢醫院的慘狀,她所在的急診科單日最多曾接診超過1500名病人,是往常高峰的3倍。病人一排隊就是幾個小時,到處都是病人,醫護人員也完全沒辦法下班。有穿著體面的女患者,看病排隊中倒下了,沒有人敢去扶她,在地上躺了很久;也有被家屬載來看病、求一個床位的病患,死在汽車裡,連下車的機會都沒有。也有醫生看到這麼多危重症的病人沒辦法收住院、自己又處在高風險中,心理難以承受就會哭,哭別人也哭自己,「因為每個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輪到自己感染」。艾芬說,當時在急診科死亡的病人都是沒有辦法確診的病例,「等這個疫情過去之後,我希望能給他們一個交代,給他們的家庭一些安撫,我們的病人很可憐的,很可憐。」
-
2020-03-11 醫療.心臟血管
心臟亂跳,休息一下就好?引起心悸5原因,這種千萬別不理
心臟小鹿亂撞是喜事的先兆?張執行長年過50,有喜事該也只是賺大錢,平常除了偶爾吃高血壓藥之外,也沒什麼大起大落之事,但最近老是覺得心臟蹦蹦跳,難道是真的要中獎了不成?……心悸的定義心悸是指我們自己感覺到心臟跳動、心跳過速、心跳偶爾停止,或者是心跳不規律的不適現象,有時會伴有眩暈和呼吸困難等症狀。我們每個人都有心跳不正常的經驗,但是如果這種現象經常出現時,那就有可能意味著身體的某個部位已經出現了異常。通常我們的心跳是不容易感覺到的,但如果心臟跳動的速率突然間有了變化,心搏速率增加,或是心臟收縮增強,我們就比較容易在頸部與胸部感覺到心跳。如果是運動時,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上升,氧的需要量增加,導致心臟收縮增強與心臟搏動加快,讓我們感覺到心跳加快,這是正常現象;但在發燒、焦慮、甲狀腺機能亢進、罹患嗜鉻細胞瘤等情況下,則因為刺激體內的腎上腺素分泌過度,會使心臟搏動增加與心臟收縮增強,而造成心悸的現象。引起心悸的原因(一)精神疾病的症狀表現例如焦慮症、失眠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慮病症等的病人,常常有心悸的現象。(二)心臟疾病的表現心律不整、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瓣膜性疾病、肥厚性心肌病變等,常會出現心悸。(三)生理的反應當我們受到驚嚇、憤怒、從事劇烈運動,或是女性懷孕的時候,也都會有心悸的表現,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四)對藥物或飲料的反應例如有的人在吸菸、喝咖啡、喝茶、喝酒之後,會有心悸的情形發生;有的人在使用一些藥物,例如腎上腺素、麻黃素、阿托平、毛地黃、甲狀腺藥物、胰島素、MAO抑制劑、長效型組織胺、氣喘用藥(例如Aminophylline)、抗生素(例如Macrolides、Ketoconazole、Itraconazole等),也可能會引起心悸。(五)其他疾病的症狀之一例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貧血、低血鈣症、出血、低血糖症、姿勢性低血壓、更年期症候群、發燒、嗜鉻細胞瘤等病人,也可能會出現心悸的症狀。心悸的檢查怎麼樣去分辨這些心悸的原因?通常醫師會從病史詢問開始。詢問有無吸菸、喝酒等習慣、有無食物過敏史,以及過去是否有高血壓與冠狀動脈心臟病病史、心臟瓣膜性疾病、心律不整、心肌病變、糖尿病、高血脂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腎臟病、貧血、過敏性疾病等之病況,以及目前使用治療藥物的情形。是否有裝置心律調節器或人工心臟瓣膜、心臟病的家族史,以及家族是否有猝死的病例、過去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或服用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等,都是很重要的訊息。理學檢查除了量血壓、體溫、脈搏、呼吸速率等生命徵候外,還有觀察精神狀態、結膜是否蒼白、有沒有突眼、甲狀腺是否腫大、心肺有無異常、肢體有無水腫,或者有無壓痛的現象等,都有助於釐清心悸的可能病源,也是安排進一步檢查的依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心電圖、胸部X光、血球檢驗、血糖、甲狀腺素、肝腎功能與電解質等。如果有使用毛地黃治療的病人,就要檢查毛地黃濃度,以協助判斷是否為毛地黃中毒。在懷疑心悸的原因為心律不整時,則可以做24小時心電圖檢查,因為症狀不一定會在白天發生。醫師小叮嚀如果心悸是由心臟疾病引起的,或是呈現生命危急的徵候時,應立刻送急診。若是肇因於驚嚇、憤怒或劇烈運動後的心悸,只要靜下來休息,應會在短時間內恢復。大多數非心臟病引起的心悸患者,經由適切的治療、追蹤和調適,都可以獲得改善。心悸與某些疾病有關,中高齡朋友發生心悸現象時,千萬要謹慎以待,不宜自認為喜事要來,或只是緊張而已,休息一下就好。一定要找醫師做詳細檢查,否則會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機。老年人的高血壓一般人在55歲之後,有的人會出現單獨收縮性高血壓(也就是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40毫米汞柱,但是舒張壓小於90毫米汞柱)。一般而言,收縮壓可能會隨著年紀而逐年上升,但舒張壓在55歲以前逐年上升,到了55歲以後,有的人會稍微下降。所以,常常看到老年人有收縮壓遠高於舒張壓的情形。老年人的血壓調節接受器功能比較差,所以在服用高血壓藥物之後,有的也會發生姿勢性低血壓,要非常小心。治療老年人的高血壓與一般年輕人沒有太大差別,要同時兼顧飲食、運動(多走路)、休息(不要失眠),包括多攝取蔬菜、水果,減少鹽分攝取(但也不宜過度,以免造成血鈉或血鉀過低)。必要時,應按醫師建議使用藥物治療,選擇客製化(依是否有其他共病情形來選擇適當的藥物)治療模式。一般的治療目標是放在收縮壓在110至130毫米汞柱之間,舒張壓小於85毫米汞柱,這樣子,發生中風的機率最少。量血壓的方式可依醫師建議,因為有心律不整的人,尤其是罹患心房顫抖的人,用電子血壓計常常量不到正確的血壓值,而會誤以為血壓太低自行停藥,相當危險。(本文選自三民書局出版《中高齡不可忽視的身體警訊(暢銷修訂版)》)
-
2020-03-05 新聞.用藥停看聽
部分藥品傳8月短缺 食藥署:仍有替代藥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牽動中國原料藥供應全球情形。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國內藥廠盤點發現,如果中國大陸端原料藥供應持續受阻,最快今年8月左右,國內的解熱鎮痛、抗生素、甲狀腺亢進藥將會短缺。目前食藥署積極協調同成分的替代藥品供貨情形,民眾尚不用擔心無藥可用。為避免新冠肺炎防疫期間的藥品供應出問題,衛福部食藥署2月初發函醫界與藥界,請醫療人員或藥商發現藥品需求增加,或因飛機船舶運送延遲導致原料,以及藥品短缺等現象應盡速通報,至今近一個月已初步接獲消息。衛福部食藥署科長張連成表示,許多國內藥廠考量原料藥價格及運輸成本,會選擇自中國大陸進口原料藥,粗估我國有三成學名藥的原料藥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有停工情形,牽動其原料藥供應全球的狀況。張連成表示,國內藥界公會集體盤點發現,如果大陸原料藥供應持續受阻,預期今年8月、9月可能因供應鏈斷裂,導致部分藥品的原料藥斷貨而發生短缺情形,目前已知含有普拿疼成分的解熱鎮痛劑、部分抗生素與治療甲狀腺亢進的藥品可能面臨危機。張連成表示,當國內傳出可能缺藥,食藥署會先確認品項、臨床用量、替代品項等,並協調替代品項的供貨情形;如果國內沒有替代品項,則視情形啟動專案輸入計畫。目前已知,上述三種藥品有多種同成分、不同品牌的替代藥品,後續經官方與藥界公協會協調,應不致造成市場上供應不足,換句話說,需要這種成分藥品的民眾屆時應有替代選擇,不用擔心無藥可用。如果國內藥廠計畫自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尋求原料藥,可能需要向主管機關申請變更藥品許可證,並提供新的原料藥品質資料等。張連成表示,如藥廠有需求,食藥署將會加速作業流程,促其及早生產供應,避免影響民眾用藥權益。
-
2020-03-05 科別.眼部
46歲男戴老花眼鏡還是看走眼?原來是甲狀腺惹禍
46歲李先生有抽菸習慣,最近覺得老花眼變嚴重,戴多焦點鏡片矯正,但看東西會斜斜的,且有兩個影子,就診發現視力正常,但右眼無法向上轉動,進一步檢查發現是甲狀腺眼病變所致,經戒菸、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改戴單焦點鏡片、稜鏡矯正複視後,視力恢復正常。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顧蔚寧說,李姓患者以為自己有老花眼,到眼鏡行配一萬多元的多焦點近視老花眼鏡,但戴了後不舒服,至眼科檢查發現雙眼矯正視力均1.0,角膜、視神經與視網膜正常,但右眼下斜視,使右眼無法向上轉動。醫師顧蔚寧說明,因患者右眼沒有外傷骨折病史,懷疑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或眼窩腫瘤問題,經檢驗結果顯示,患者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與甲狀腺特殊抗體異常,加上眼外肌肥厚,以致右眼球無法向上轉動,確診為甲狀腺眼病變。顧蔚寧介紹,典型的甲狀腺眼病變會造成大眼、凸眼、眼瞼攣縮,部分病人會有角膜病變、斜視與複視眼、外肌肥厚造成眼球轉動困難等,嚴重者甚至造成視神經壓迫,有失明的可能。顧蔚寧說明,李姓患者沒有外眼部典型表現,斷上需仰賴醫師的經驗、抽血報告和電腦斷層檢查,患者除了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改戴單焦點鏡片、稜鏡矯正複視,更重要是強烈衛教患者務必戒菸,因抽菸會使甲狀腺眼病變更嚴重。顧蔚寧提醒,大多數甲狀腺眼病變的患者,只要定期至眼科門診追蹤,並配合新陳代謝科醫師服藥,不抽菸、使用人工淚液保養,就能大幅降低失明風險,並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
2020-03-05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中國原料藥短缺 我國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傳八月恐斷貨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牽動中國原料藥供應全球情形。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國內藥廠盤點發現,如果中國端原料藥供應持續受阻,最快今年8月左右,國內的解熱鎮痛、抗生素、甲狀腺亢進藥將會短缺。目前食藥署積極協調同成分的替代藥品供貨情形,民眾尚不用擔心無藥可用。為避免新冠肺炎防疫期間的藥品供應出問題,衛福部食藥署2月初發函醫界與藥界,請醫療人員或藥商發現藥品需求增加,或因飛機船舶運送延遲導致原料或藥品短缺等現象應盡速通報,至今近一個月已初步接獲消息。衛福部食藥署科長張連成表示,許多國內藥廠考量原料藥價格及運輸成本,會選擇自中國進口原料藥,粗估我國有三成學名藥的原料藥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有停工情形,牽動其原料藥供應全球的狀況。張連成表示,國內藥界公會集體盤點發現,如果中國的原料藥供應持續受阻,預期今年8月、9月可能因供應鏈斷裂,導致部分藥品的原料藥斷貨而發生短缺情形,目前已知含有普拿疼成分的解熱鎮痛劑、部分抗生素與治療甲狀腺亢進的藥品可能面臨危機。張連成表示,當國內傳出可能缺藥,食藥署會先確認品項、臨床用量、替代品項等,並協調替代品項的供貨情形;如果國內沒有替代品項,則視情形啟動專案輸入計畫。目前已知,上述三種藥品有多種同成分、不同品牌的替代藥品,後續經官方與藥界公協會協調,應不致造成市場上供應不足,換句話說,需要這種成分藥品的民眾屆時應有替代選擇,不用擔心無藥可用。如果國內藥廠計畫自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尋求原料藥,可能需要向主管機關申請變更藥品許可證,並提供新的原料藥品質資料等。張連成表示,如藥廠有需求,食藥署將會加速作業流程,促其及早生產供應,避免影響民眾用藥權益。
-
2020-03-03 科別.骨科.復健
「滑鼠手」腕隧道症候群 醫師:中重度病患可手術改善
腕隧道症候群又稱「滑鼠手」,台南市安南醫院骨科醫師張伯羣發現,這幾年來門診發現此類的病人數增加顯著,他今天說,輕度腕隧道症候群可以使用藥物或手腕護具等方式改善,但中度或重度的腕隧道症候群病患,必須考慮手術鬆解發炎增厚的橫腕韌帶來緩解神經的壓迫。張伯羣表示,工作中經常使用雙手施力或經常碰觸手腕的人是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族群,例如清潔人員、機械操作員、家庭主婦、打字員等,症狀會因為工作而加劇。另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症候群。張伯羣表示,早期的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是以感覺神經為主,可以會出現拇指食指中指的間歇性麻木或疼痛的情形。通常會在繁重的工作後加劇,有時候晚上也會感到不舒服甚至難以入眠。他說,如果到中度的神經壓迫,麻木及疼痛會持續一整天,同時運動神經也開始部分受到影響,有時捻毛巾會覺得力不從心,或者拿筆及繫鞋帶會不太靈活。到了重度壓迫時會造成掌面的肌肉出現萎縮,這時就算接受治療也不一定能恢復以往手部功能了。張伯羣提到,腕隧道症候群的減壓手術有想當多方式,各有優缺點,最傳統的方式是縱向5公分的傷口,將皮膚劃開後直接在肉眼操作下將橫腕韌帶切開達成神經減壓效果。但傳統方式口較大且術後較容易產生血塊,且局部的疼痛持續較久。張伯羣表示,安南醫院引進腕隧道症候群專用光刀系統,可將傷口縮小至1至2公分以內,減少皮下出血,且在光刀的導引下,在神經旁鬆解韌帶會相對有保障。
-
2020-02-25 新聞.食安拉警報
好市多奇異果、草莓 農藥超標
奇異果賽普洛超標10倍 銷毀逾1.5萬公斤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本周邊境查驗不合格清單,七個項目有兩個項目的進口商,是好市多股份有限公司,好市多進口的美國奇異果及韓國草莓,被檢出農藥殘留不符規定。奇異果的農藥殘留量是我國標準十倍,逾1.5萬公斤產品,已遭退運銷毀。好市多公司過去兩個多月來,有四次上榜紀錄。衛福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高雄市前鎮區的好市多公司,1月底自美國進口奇異果,經檢出殘留農藥賽普洛0.1 ppm、芬化利0.04 ppm,這個量分別是我國標準(定量極限0.01 ppm)的十倍與四倍,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1萬5240.96公斤不符規定的產品,依法不得輸入我國市面,目前交由好市多公司自行決定要退運或銷毀。邊境查驗不合格 好市多2個月上榜4次好市多公司1月底自韓國進口草莓,經檢出殘留農藥賽派芬0.03 ppm。陳慶裕說,我國並未准許這款農藥用於草莓,因此檢出不符規定,912公斤的草莓同樣依規定退運或銷毀。衛福部食藥署每周公布一次邊境查驗不合格清單,好市多公司過去兩個多月來,有四次上榜紀錄。陳慶裕表示,根據我國規範,一般的邊境抽批檢驗所抽的比率,是2%到10%。如同個進口國的同項產品被檢出一次不合格,我國將加強抽批,所抽比率調升至20%到50%。如若同個進口國的同項產品連兩次被檢出不合格,我國會啟動逐批抽驗,也就是百分百檢驗。蔬果容易殘留農藥,衛福部食藥署上周公布去年度11月到12月國內市售農產品農藥殘留檢驗結果,其抽驗的506件農產品中,超過一成、計55件產品不符我國規定。衛福部食藥署說,民眾選購蔬菜水果時應選擇當季蔬果,購買回家後以流動清水浸泡,再依序沖洗與截切。水果以水沖洗後,應去皮食用。至於花草茶飲料,建議將第一泡茶水倒掉,有助去除殘留農藥。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奇異果的殘留農藥賽普洛,是一種抑制真菌的殺菌劑,毒性低,大劑量服用可能影響甲狀腺與肝腎。芬化利是一種除蟲菊精類殺蟲劑,毒性稍高,過量使用可能導致黏膜刺激、腸胃道症狀,血壓或心跳異常,曾有報告顯示與孩子過動有關,但證據不充分。專家:這批奇異果吃10公斤才會超量楊振昌說,賽普洛與芬化利的每日容許攝入量值(ADI)均為每公斤體重0.02毫克,以50公斤的人為例,每日吃超過1毫克的賽普洛或芬化利才有超量疑慮。以超標十倍、賽普洛殘留0.1 ppm的奇異果計算,因為 0.1ppm=0.1毫克/公升,這批奇異果吃上十公斤才會超量,民眾不用過度擔憂。
-
2020-02-25 科別.心臟血管
稍微動一下就累或心悸?看看你的心衰功能性在哪一級
心臟像馬達一樣,持續把血液打出去供全身器官使用。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黃世忠醫師表示,心臟衰竭的定義就是,從心臟打出去的血液供應不足,無法滿足全身器官的需求。這是一個供需的問題,供需失衡就會出現各種問題。造成心臟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缺血性心臟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心絞痛、心肌梗塞,另外還有心律不整、高血壓、瓣膜性心臟病等。心臟瓣膜的功能是讓血液朝一定方向推進,倘若瓣膜打不開,或者瓣膜關不攏,皆會影響心臟功能。所謂的心臟肌肉病變,是心肌纖維化導致心臟無力收縮,例如擴張性心肌病變,心臟變成很大顆、很無力。先天性心臟病、高血糖、高血脂、嚴重貧血、甲狀腺機能亢進、或者有心臟疾病家族史,都可能造成心臟衰竭。 為什麼心臟變大顆卻反而沒有力量呢?黃世忠醫師解釋道,正常時候血液從心臟打出去,然後由靜脈系統回流到心臟,要把血液打出去之前心臟要先放鬆,放鬆到要收縮前的狀態,叫做舒張末期,心臟內的血液若是100c.c.,用力收縮把血液打出去後可能只剩下30c.c.,也就是一次把70c.c.的血打出去。一般人正常心跳大約每分鐘70跳,每一分鐘的心輸出量就是70 X 70 = 4900c.c.。當一個人的心臟沒力之後會代償,舒張時有更多血液回到心臟,比如說現在心臟擴大了,可以容納120c.c.血液,每次收縮還是打70c.c.出去,心臟裡留下50c.c.,我們會計算一個心臟功能的指標,叫做「左心室射出分率」,射出分率的意思就是原來100c.c.把血打出去後剩下30c.c.,射出分率就是70/100 = 70%。心臟擴大以後,同樣打出70c.c.,射出分率就變成70/120 = 58%。雖然心臟變大顆,但是心臟功能卻愈來愈差,射出分率漸漸從70%、60%、50%,變成剩下20%。因為心臟變大顆是把心肌纖維撐開,收縮力道比原來差很多。心臟衰竭初期通常有哪些表現?黃世忠醫師指出,心臟衰竭症狀常見的有幾種,一個是呼吸困難。呼吸困難的程度不同,初期是休息的時候沒事,但是活動的時候會出現困難。原來爬三層樓不會喘,現在爬三層樓會喘,因為活動的時候身體需要較多血液供應,來不及供應就會喘,活動受限制。心臟衰竭導致肺部積水的時候患者沒辦法躺平,要坐起來比較舒服,叫「端坐呼吸」。有時候是已經睡著了但在半夜喘醒,這叫做「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若肺部積水很嚴重,患者連坐著不動也會喘。肺部積水還可能造成持續性咳嗽,尤其是夜間咳嗽,患者的痰通常比較稀,甚至出現粉紅色帶點血液,跟肺部感染、肺炎、感冒那種濃稠的黃痰不一樣。 患者會出現體液滯留,多餘的水分就滯留在體內,最常見的是下肢水腫,壓下去就會凹陷,有時候不只下肢水腫,還會往上腫到大腿、會陰部、腹部。如果水分滯留於腹腔內,可能造成腹水、肚子會脹,腸子也都腫腫脹脹,胃口就不好。當一個人出現水腫,體重會明顯增加,可能超過4-5公斤,就是4000-5000c.c.的水分。我們會請病患每天量體重,如果體重多一公斤,隔一天又多一公斤,通常都是水分滯留,長肉不可能長這麼快。如果已經出現水腫,就表示已有4-5公斤的水在體內。因為心臟要推動全身血液循環,心臟衰竭時病患會疲倦無力,很容易累。當心臟血液供應不足時可能會出現心絞痛,若腦部血液供應不足,還可能神智不清。心臟衰竭患者的死亡原因通常有兩個,一個就是心臟衰竭持續惡化,最後死於心臟衰竭,另一個是心律不整,他可能突然出現心室顫動或是心室頻脈,心臟就停掉,造成猝死。究竟是老了體力差?還是心臟衰竭?黃世忠醫師提醒道,容易感到疲倦或走路會喘時,很多人會覺得自己老了、體力變差,其實我們可以由幾點來區分,第一是呼吸,如果是端坐呼吸、躺下去容易喘、睡覺時枕頭要墊很高、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這些較像心臟衰竭。下肢出現水腫也不是老化的現象。心臟衰竭患者晚上睡覺會比較頻尿,因為心臟輸出量不足,白天腎臟製造的尿量比較少,到了晚上平躺睡覺,腎臟血流量增加,尿量就會相對增加。然而夜間頻尿跟攝護腺肥大的症狀相似,所以要綜合幾個症狀來評估。心臟衰竭分四級黃世忠醫師表示,美國紐約心臟學會把心臟衰竭分成四個等級,這是依照身體活動會不會受到限制來分級。心臟衰竭第一級,身體活動幾乎沒有受到什麼限制,從事日常活動不會引起疲倦、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症狀,心臟衰竭第一級幾乎沒有症狀。心臟衰竭第二級,活動輕微受到限制,從事日常活動大概沒有什麼問題,譬如說爬一、兩層樓梯、掃地、吃飯、洗澡等都沒有問題,但是做劇烈運動的時候,就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疲倦、心絞痛等症狀。 心臟衰竭第三級,活動受到限制更嚴重,只要從事日常活動可能都有困難,但是他休息的時候可以緩解,只要不動休息,症狀可以緩解。患者可能連刷牙、吃飯、洗澡都會有症狀,只能躺著休息。心臟衰竭第四級,患者連在休息狀態也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心絞痛這些症狀,幾乎沒辦法做任何活動。心臟衰竭第四級的患者通常都會住院,至於第一級的病患常常自己不曉得,因為不太有感覺,而不會就醫。好好治療,心臟功能有機會進步黃世忠醫師回憶道,曾經有位患者因為喘、腳水腫去就醫,這才發現心臟功能已經很差,射出分率大概只有20%,心臟很大,可能要考慮心臟移植,然而換心不容易,器官來源非常有限,所以他覺得沒什麼機會。其實,心臟衰竭的治療近年來有長足進展,這位患者在接受幾個月的治療後,他的心臟射出分率就從20%漸漸增加到30、40、50%,我就告訴他說應該不用換心了,他也可以回到日常活動,從原來心臟衰竭第三期到第四期,回到大概第一期,看起來跟一般人沒有兩樣。貼心小提醒黃世忠醫師再次強調,若有躺著會喘、半夜突然喘醒、半夜一直起來尿尿、咳個不停等症狀,可能要考慮是心臟衰竭的問題,務必盡早就醫,盡早接受治療。原文:最近容易累?比較喘?竟是心臟功能出狀況搜尋附近的診所:心臟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2-18 科別.指甲.足部
腳按了會痛,身體哪裡出了問題?中醫主任一張圖,從足部看出疾病訊號
常見疾病的足部信號許多慢性病會在足部出現信號,及早發現這些警訊,可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防患於未然。糖尿病:在胰腺、眼、心、上身淋巴、甲狀腺等反射區,可以觸摸到皮下顆粒狀的小結節。在小腿內側中部,也就是小腿的胰反射區,也可能觸及一個痛性結節。這個結節的大小,往往與血糖濃度有關。血糖濃度升高,結節變大;血糖濃度降低,結節變小。高血壓:在頭、頸、腦垂體、腹腔神經叢、腎上腺、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有比較明顯的壓痛,也能在皮下摸到小結節;血壓點反射區按上去是緊繃的,像按在琴弦上的感覺。低血壓:低血壓時,血壓點反射區按上去有空、虛的感覺。中風:雙足不對稱,一側足變形、內翻,足部肌肉鬆弛或痙攣;足部皮膚粗糙、無華,有時可見淤斑;頭、頸、腎、上肢、下肢、坐骨神經等反射區均有壓痛,按上去有空、虛感,或者凹陷,患側更加明顯;可觸及小結節或條索狀物。肝膽疾病:肝功能不佳者可見足趾上翹;肝臟有腫大傾向時,可見足趾腫脹;足趾發硬則可能是肝硬化;肝、膽、腎等反射區常有壓痛,可發現小丘疹或小結節。月經不順:在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反射區,往往可見青筋暴露,以及極淺的淤斑。相關反射區常有壓痛感,有顆粒狀的小結節。更年期症候群:足部常有脫皮、小丘疹、淤斑,腳掌紅潤。在子宮、生殖腺、甲狀腺、甲狀旁腺、腎、腎上腺等反射區,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痛,並有顆粒小結節或條索狀硬塊等。前列腺疾病:在前列腺、腎、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可觸及小結節,小結節有壓痛感。頸腰椎骨質增生:頸椎、腰椎反射區,以及皮下骨骼處,可摸到高低不平、類似骨質增生的結節。在頭部、頸部、斜方肌及上半身淋巴結等反射區,也可以摸到顆粒狀的小結節,並有壓痛感。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見趾關節變形或攣縮,足掌血液循環較差,足部肌膚不溫,色澤少華。上半身淋巴結、脊椎、腎、腎上腺、甲狀旁腺、輸尿管、肩、肘、腕等反射區有壓痛感,也可能觸及小結節或條索狀物。按摩足部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疾病人的雙腳上有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與穴位,刺激這些地方,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功能,產生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臟腑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區,分佈很有規律。人的雙腳合起來,正是人體組織器官立體分佈的縮影。當體內臟腑器官的功能或結構發生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痛點、結節出現。刺激這些區域,就能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加速氣血的運行,促進毒素和廢物的排出,激發組織細胞的再生能力,最後使臟腑器官的功能恢復。足部按摩的適應症足部按摩主要適用於以下幾類病症。‧內科疾病中的消化道功能紊亂、消化性潰瘍、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等,藉由足部按摩都有不錯的療效。‧外科疾病中的骨質增生、軟組織損傷、前列腺疾病等,也適合足部按摩治療。‧婦科疾病中的月經失調、更年期症候群、子宮肌瘤等,輔以足部按摩,效果更好。‧小兒科疾病中的大腦發育遲緩、腦性麻痺、兒童抵抗力下降、反覆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不良、厭食症、注意力不集中等,藉由足部按摩能產生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精神官能症和各種神經痛,足部按摩有理想效果。‧各種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足部按摩有輔助作用。‧各種發炎症狀,如乳腺炎、咳喘、淋巴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脈管炎(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之簡稱,為較常見的周圍血管慢性閉塞性病變,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脈,多見於下肢)、皮膚炎等,足部按摩能改善症狀。當然,足部按摩絕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法,以下病症就必須禁忌。包括:各種出血,如腦溢血、子宮出血、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出血、各種內臟出血等;急性心肌梗死,嚴重的心、肝、脾、腎功能衰竭等,皆不宜用足部按摩的方法解決。一些外科疾病,如急性闌尾炎、骨折、脫臼;各種傳染性疾病,如肝炎、結核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腦膜炎、傷寒及各種性病;各種中毒,如煤氣中毒、藥物中毒、食物中毒,毒蛇、狂犬咬傷等;各種嚴重精神病患者;這些病症病情急危,必須立即去醫院救治,但足部按摩可以在康復期間產生輔助治療的作用。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75%、95%酒精大缺貨!可替代的次氯酸水、漂白水、異丙醇...有何不同?●書籍介紹人體排寒手冊:《傷寒雜病論》的養生大法作者:王長松出版社:台灣廣廈出版日期:2015/11/06作者簡介/王長松醫學博士。東南大學臨床醫學院中醫學教研室主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睡眠研究會會員。曾先後師從於西北名醫杜雨茂教授和國家級名醫周仲瑛教授。主持和參加多項部省校院級課題,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首屆優秀青年中醫藥工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編寫論著10餘部。近年來,關注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的普及,撰寫《尋找疾病的根源》和《健康書—傷寒雜病論養生智慧》兩部養生保健科普著作,其主講的「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被選為教育部第二批視頻公開課。擅長運用傳統中醫方法辨治虛寒症狀及虛寒體質,對於失眠、胃病、眩暈、頭痛以及健康狀態的調治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教學指導多批國際留學生,並有來自英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多國患者前去就診。
-
2020-02-06 科別.新陳代謝
甲狀腺風暴 換血漿救命
每年發生率約千分之一的甲狀腺亢進,在碘充足地區的盛行率約1~2%,是常見的疾病,如果沒有定期追蹤治療、穩定控制,有可能會演變成死亡率高達三成的甲狀腺風暴。台北榮總內科部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郭錦松表示,一旦發生嚴重甲狀腺風暴時,可以採取「換血漿」方式救命。甲狀腺風暴是指嚴重而危及生命的甲狀腺亢進,需要迅速處理,常規治療包括抗甲狀腺藥物,無機碘化物和皮質類固醇等,當這些常規治療失敗或出現禁忌症時就會變成相當棘手的狀況。台北榮總近二年接獲二名棘手的甲狀腺風暴病患,因為出現嚴重藥物過敏,無法在常規治療下有效控制病情,醫療團隊在危急中,使用換血漿的方式,成功平息甲狀腺風暴。換血漿的正確名稱為「血漿置換術」。郭錦松說,這二名個案分別在2018年及2019年因對抗甲狀腺藥物過敏引發甲狀腺風暴而就醫,其中包含最嚴重的顆粒球(白血球)過低,醫療團隊成功運用血漿置換術來迅速穩定病人的甲狀腺素過高所造成的甲狀腺風暴危機,等風暴平息後再接受開刀治療,切除甲狀腺。郭錦松指出,甲狀腺風暴的診斷是以臨床症狀嚴重度來計分,可分為三大面向:1.表現在中樞神經方面:焦慮、譫妄、精神疾病症狀、極端嗜睡、癲癇、昏迷、發燒。2.表現在肝膽消化道方面:肝功能不佳、腹瀉、噁心、嘔吐、腹痛、黃疸症狀。3.表現在心血管方面:心跳過速、心臟衰竭、心房顫動(心律不整)。當病人確診為甲狀腺亢進,同時檢視上述三大面向的臨床症狀嚴重度計分,當甲狀腺風暴指數超過45分,可以高度懷疑為甲狀腺風暴,代表身體已無法代償過高的新陳代謝率,進而出現器官衰竭的現象,稱之為甲狀腺風暴。郭錦松說明,血漿置換術治療甲狀腺風暴的原理,為體內甲狀腺激素絕大多數和血漿中的蛋白質結合,直接以換血漿的方式從循環中去除大多數的甲狀腺激素,可以快速達到甲狀腺功能正常狀態及臨床症狀的改善。此外,血漿置換術的特點,包括去除有害甲狀腺的自體免疫抗體、兒茶酚胺和發炎因子。對於少數一線治療甲狀腺風暴失敗或嚴重藥物過敏等患者,適時使用血漿置換術治療可以挽救生命。血漿置換術是由腎臟科醫師執行,過程類似洗腎,是把病人體內的血漿去除,只保留血球,然後加入外來新鮮的血漿,結合原本病人的血球再一起回流到體內,達到置換血漿的目的。
-
2020-01-23 新聞.用藥停看聽
四大原則、兩大禁忌 慢性病患安心吃藥好過年
相較於日常的餐飲,年節飲食菜色豐富,內容變化多,慢性病患的餐桌上,一定會出現許多平常較少吃的食物或飲料。到底可不可以享用?專業藥師提醒,四大原則和兩大禁忌一定要記得,其他要視藥品類型而定,但都不難理解。如果慢性病患都能了解自己的飲食原則,便能安心過好年。亞東醫院藥師羅睿歸納,要減少用藥交互作用,最基本的原則有四項,希望每個慢性病患都能夠好好遵守。首先是要主動告知醫師,目前有在服用的藥物有哪些。再者是用藥前先閱讀藥袋上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不要太快就把藥袋丟掉。其次是吃藥一定要配白開水。最後如果有任何疑慮或藥袋說明仍無法回答的問題,問醫師或藥師最保險。不同類型的常見藥物,要避免與飲食發生交互作用,有不同的重點需要注意。羅睿表示,腸胃藥通常都會受到食物的影響,建議要空腹吃;某些血糖藥則相反,通常得搭著食物,才能減少藥品的副作用、提升藥效,所以血糖藥一定照著藥袋說明吃。羅睿提醒,喜歡吃水果、喝果汁的人要注意,葡萄柚、柚子包含他們的果汁,都會加強多種慢性病常用藥的副作用。例如降血脂藥遇到葡萄柚、柚子,體內藥物濃度會上升,嚴重的話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的副作用。另外葡萄柚也可能和某些血壓藥有交互作用,導致血壓太低或心悸。此外,使用安眠鎮定劑的人要特別小心,和這類水果也會有交互作用,會造成過度嗜睡或暈眩。羅睿表示,吃一次葡萄柚或喝一次葡萄柚汁,對於用藥的影響會持續三天,所以錯開服用是不可行的做法。建議有服用降血壓、降血脂、鎮定安眠藥的人,最好完全避免攝取葡萄柚。另一個慢性病患應該完全避免的飲料,就是酒類。羅睿表示,這是因每個人代謝酒精的速度差異很大,而且酒精對藥物作用的影響不容小覷。當酒精遇到消炎止痛藥,會增加肝毒性、胃出血風險;遇到某些抗生素會增加宿醉的噁心嘔吐感;遇到某些降血糖藥,會導致低血糖、頭暈。這些副作用都很不舒服,甚至有危險,因此服藥者不應飲酒。有些飲料不是服藥禁忌,但因會影響藥物正常代謝,需特別注意錯開服藥時間。羅睿指出,含咖啡因飲料會增加藥物濃度和副作用,也可能導致心悸、頭痛、失眠,建議一定要和藥物錯開至少半小時。牛奶因為含有鈣、鎂、鐵離子,會降低甲狀腺素和某些抗生素的吸收效果。果汁因為大多為酸性,會影響藥品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因此建議牛奶或果汁至少要和藥物錯開二到四小時。※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1-22 科別.腦部.神經
老翁選前亢奮到選後 醫院檢查原來是身體出狀況
總統和立委選舉結束,69歲李姓男子仍然亢奮,幾乎睡不著,一天2、3次心悸又頭痛,家人陪他到員林市宏仁醫院檢查,接受核磁共振掃描,竟發現腦下垂體長出3.5公分腺瘤,可能因此促使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造成他睡眠障礙等症狀。員林市宏仁醫院(惠來醫療社團法人宏仁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馨霈指出,腦下垂體位在頭盧顱正中央,直徑不超過1公分,腺體雖小卻有前後兩葉,是人體荷爾蒙的控制中樞,前葉分泌生長素、甲狀腺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激素,後葉則分泌抗利尿激素、催產素。李男過去幾年睡眠品質一直不是很好,偶有心悸症狀,他都當作是睡眠不足造成,4年前左眼視力逐漸模糊,他辦理退休放鬆身心狀態,但去年底左眼視力剩下0.2,右眼正常,卻找不出單眼視力退化的原因,醫師建議進一步檢驗,李男自認沒不適症狀婉拒。李男半年前開始經常莫名緊張睡不著,有時全身倦怠,白天猛打瞌睡,這次選舉前,他幾乎每天熬夜看電視關心選情,白天疲倦感加劇,選後晚上幾乎沒睡而且頭痛、手抖,心悸頻率增加,從不定期發作到一天2、3次,家人者起初以為是選舉結果影響情緒,觀察幾日發覺不對勁,到員林宏仁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他大腦有一顆約3.5公分大的腦下垂體腺瘤。醫師研判這顆跟核桃差不多大的腺瘤,可能壓迫視神經並促使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導致李男左眼視力模糊,睡不好、心悸、雙手顫抖,雖然目前沒較嚴重的不舒服,但最好盡快處理腫瘤,最後轉介到醫學中心作外科手術摘除,術後左眼視力恢復到1.0。
-
2020-01-17 科別.皮膚
出現這種「斑」竟提高癌症風險!醫師揭白斑可能帶來的5種可怕疾病
白斑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自體免疫、神經性影響等。目前學界盛行的理論,主要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自身黑色素細胞所造成的。這是因為早期的白斑病灶病理切片檢查,會發現有很多發炎細胞聚集及黑色素細胞減少的現象。近10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白斑的形成和免疫細胞CD8 T細胞、還有自體免疫抗體有關,因為自體免疫失調,造成免疫系統的發炎細胞攻擊自身的黑色素細胞,導致黑色素細胞的破壞消失。而部分局部白斑,只是因為調節型免疫細胞,把這群具有自體攻擊力的細胞困在局部,當這些調節型免疫細胞無法控制時,就會隨者血液擴散到身體各處;除了造成身體各處的白斑以外,也會造成其他器官像是甲狀腺的破壞。24歲的林小姐是上班族,19歲時在左手臂發現一塊白斑,隨著時間白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林小姐四處求醫但是白斑仍然持續擴散,而最近1年以來,林小姐開始出現關節疼痛、疲累的症狀,抽血檢查發現血紅素、白血球都是偏低的狀況,同時也有落髮的情形。 到我門診後,幫她檢測ANA自體免疫指數,發現除了白斑之外,她也同時罹患了紅斑性狼瘡。大規模的研究統計發現,白癜風合併紅斑性狼瘡的發生率大約5%。全身型和成人才發病的白斑症,容易伴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疾病,其他包括紅斑性狼瘡、圓禿、愛迪生症、惡性貧血、胰島素依存性糖尿病等。由於白斑發生與甲狀腺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較高,病人最好同時接受甲狀腺方面的檢查。對於全身型白斑病患,一般皮膚科醫師會建議抽血檢查,看是否有甲狀腺功能、自體免疫指數、血液異常,以排除與這些疾病同時存在的可能。白斑的「寇博納」現象患有白斑的人,小心不要受傷或是摩擦皮膚。這是因為皮膚在受傷的時候,會吸引免疫細胞來對抗外來細菌和修復傷口,如果是有白斑體質的人,也會吸引到攻擊黑色素的自體免疫細胞,造成受傷/摩擦部位白斑的形成;這種名為「寇博納」現象(Koebner phenomenon)。這種受傷部位發生原本皮膚疾病的情形並不少見,像是乾癬和一些自體免疫失調相關的皮膚炎也會看到。白癜風的臨床表現白癜風的病徵是在皮膚出現界線清楚、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斑塊。如果是全身型的白斑,常常會呈現對稱性分佈。每個人影響的範圍不一定。有些病人在白斑出現前,皮膚先經歷了紅腫發炎,如濕疹一樣;或是先有皮膚曬傷或受傷,病灶癒合之後才出現白斑。但更多時候,白斑是靜悄悄的出現在身體的某處,漸漸的變大,甚至東一塊西一塊擴散到身體各處才被發現。白癜風可以分成擴散期和穩定期,擴散期的時候,黑色素細胞受到攻擊,臨床會發現白斑迅速的變大,在短時間1-2周內擴散出去。白癜風的病程無法預測,有時候發病之後會穩定一段時間,再次受到刺激就會擴散出去,因此規則的追蹤是必要的。目前所有的治療都無法「根除」白癜風,只能夠穩定它。就好比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我們使用治療來穩定它,不讓它持續破壞身體,否則破壞到最後,就只能夠用移植的方式去修復組織。白癜風常會合併其他疾病的發生40歲的黃小姐,斷斷續續出現感冒和暈眩,後來開始出現視力模糊,伴隨著臉部白斑的出現,同時還感到耳鳴。她四處求醫卻查不出個所以然,甚至因為這些不典型的症狀而到身心科治療,懷疑自己是否因為白斑造成情緒不穩和焦慮症。到門診檢查時,發現黃小姐是罹患罕見的「原田氏症 Vogt- Koyonagi-Harada」; 她所出現的頭痛,眼睛、 聽力以及皮膚的白斑,都與這疾病相關。這主要是因為黑色素細胞都存在於這些器官,當免疫系統混亂的時候,會連帶攻擊到這些器官。大約20-30%白癜風會合併其他疾病的發生,我們稱之為「共病」。這些年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皮膚疾病和內科疾病有關。因此在診斷白斑的時候,必須做全身性的問診、抽血評估。根據一項臺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白斑病人比較容易罹患甲狀腺癌、淋巴癌和膀胱癌。但是最常見的還是甲狀腺異常,圓禿和紅斑性狼瘡。此外,很多白斑病人也合併焦慮症、憂鬱症和失眠,這些心理因素會影響到病程,在治療的時候不容忽視。延伸閱讀: 連醫院都在用!失智症專科醫師教你:每天「素描」15分鐘,預防失智、有效活化左右腦●書籍介紹黑斑白斑有話要說作者:黃昭瑜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19/10/01作者簡介/黃昭瑜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
2020-01-17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突發性耳聾打類固醇 竟打嗝、亢奮徹夜未眠
我才40幾歲,平常雖然沒有特別養生,偶爾去慢跑,除了曾有一次梅尼爾氏症引起的暈眩,身體沒出過大問題,怎樣也沒想到去年六月會經歷一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平最難熬的病痛。事情從一個悠閒的周六午後開始,當時大女兒練薩克斯風,忽然覺得聲音有點怪,好像耳朵進水的感覺,但我不以為意,直到周一上班時接起電話才發現,慘了,兩耳聽到的聲音完全不同!打類固醇帶來副作用當時非常不安,擔心如果是腦瘤、腦中風,事情就大條了。立刻拜託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在兩台手術中間的空檔幫忙看看,確診是「突發性耳聾」,標準治療就是住院打類固醇。當下我鬆了一口氣,但不願意住院。因為外科醫師最怕行程被打亂,每天都有排定的刀和門診,這些排好的病人不會憑空消失,只要有一個沒有按時處理,後面事情就擠在一起。所以外科醫師都很討厭突發的休假,不論是病假、颱風假,都希望極力避免。所以後來我就打點滴上班,病人看到點滴關心詢問,我只笑笑說沒什麼,因為當時還真覺得沒什麼。沒想到類固醇打到第二天,高劑量帶來的副作用,已經讓我苦不堪言。我血糖血壓都異常、無法停止的打嗝,精神亢奮到徹夜未眠,聽力還持續惡化。打嗝打到無法呼吸當時我一隻耳朵已經快要聽不見了,用手輕拍,只有觸覺,沒有聲音,偶爾從內耳傳來沙沙、嗶嗶的雜音,愈來愈擔心,會不會就這樣聾了?第三天終於認命取消手術,打包住院。住院期間類固醇副作用一樣折磨我,有時打嗝打到橫膈膜無法放鬆、無法呼吸,都快斷氣了。好險撐到第六天療程結束,聽力終於改善,可以停藥出院。出院後照常上班看門診、做手術,只過了兩天平安日子,又出現新狀況。那天半夜,忽然上腹部絞痛到睡不著,整夜不能睡。隔天就醫發現,我猜的沒錯,就是過去一直不想處理的「膽結石」,還併發胰臟炎,所以非得處理不可了。從事肝膽外科近20年,開過幾千台膽結石手術,幾乎天天在做,正是因為做太多,總覺得給別人開不安心,所以一直拖著沒處理,沒想到終究還是得面對,換成自己躺上手術檯。開刀前,臨時找太太來簽同意書,但當時太太去理髮,沒接到電話。於是我自己簽自己的手術同意書、麻醉同意書,聽說這是孤獨的最高等級。手術半小時就結束了,很順利,同事還幫我全程錄影留念。請了看護反不自在當我在恢復室醒來,那感覺和電影很像,就是忽然非常明亮,有人跟我說話,肚子有一種被重擊的感覺,非常尖銳的疼痛感,以為術後是悶痛,沒想到親身體驗才發現是尖銳的劇痛。為了止痛我用了嗎啡,朦朧間還對來探望我的副院長說:「我明天要去看門診」,嚇得大家連聲制止。術後住院,太太為我請了看護。我實在不習慣給人服侍,一切自己來,晚上有個陌生人睡在陪病床,還因此有點睡不著,半夜起來上廁所戰戰兢兢,怕吵醒看護。我這才明白,原來病人住院、請看護有多不自在,還好只住一晚就出院了,隔天就回門診看病人。走過突發性耳聾、膽結石合併胰臟炎,讓我親身經歷病患走過的路,當我重新面對病人,我就知道該怎麼說,可以照顧到他們的心情。對於病人的疑慮,更能感同身受,可以用自己的例子來鼓勵病人,勇敢接受治療。半夜睡不著抄心經在那段突發性耳聾治療時間,我想到菩薩是從耳根開始修行,所謂「耳根圓通」。所以當時第一個想到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心裡也對心經特別有感應,半夜被高劑量類固醇副作用折磨到睡不著,我就起來一遍又一遍抄心經,希望從中學習,找到力量去面對這件事。我是醫療人員,遇到任何事情,都理智思考、訂定明確目標,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但總有些事情,是人無法控制的,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信仰。我很慶幸自己能度過這番苦厄,更珍惜、照顧自己的健康,未來也希望繼續效法菩薩,幫助病人度過苦厄。■醫學辭典/突發性耳聾突發性耳聾是一種耳鼻喉科急症,發生率為十萬人5到20個新病例,可能病因很多,目前85-90%的病患找不到病因,僅10到15%與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等有關。突發性耳聾病患自然復原後,聽力恢復比率大約是三到六成,大部分於二周內明顯改善,但若拖過二周未治療,聽力復原比率會大幅降低,因此早期察覺到聽力受損、盡速接受住院檢查和治療,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目前標準治療包括口服或靜脈注射類固醇、中耳內注射類固醇。余政展小檔案現職:●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兼一般外科主任年齡:45歲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專長:●消化道及肝膽胰手術●腹腔鏡手術●腹腔鏡肝膽胰與胃癌根除術●腹腔鏡減重手術●甲狀腺手術●疝氣手術●乳房手術興趣:鑽研疑難雜症與微創手術經歷:●日本藤田保健衛生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醫師●台中榮總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
2020-01-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補充維他命D是對身體健康最好的投資?醫師這麼說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每日好D【實踐版】》,作者江坤俊】補充維他命D,是對身體健康最高的投資我常常提到維他命D 的功能,有別於過去大家認為維他命D 該有的補骨概念,事實上,只要我們身上的細胞有維他命D 的接受體,維他命D 就會和它結合到細胞核內去影響基因的表現,這個作用和我們人體的荷爾蒙是很像的。以前我們常聽到,像是孩子長高要吃維他命D、老人預防骨鬆要吃維他命D,如果你常去看我的FB 或是常聽我的演講,就會知道我常說:如果你不想要自己得到過敏、癌症、老人失智的機率比別人高,至少要將維他命D 補充到正常值。剛開始提倡時,常常被很多人質疑這是什麼原理,其實就是因為維他命D 接受體存在於我們全身上下的細胞,因此幾乎所有細胞通通都受到維他命D 調控,它的作用就是如此廣泛。另外,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大約有3 ∼ 4 萬個基因,補充維他命D 後,身體最少有超過6 千多個基因表現會受到影響。▍維他命D 代謝後是水溶性,不易中毒在此,我要強調的是維他命D 除了保骨之外,和身上很多細胞作用的關係非常大,因為它不只是維生素,它是類似荷爾蒙的一種物質。另外,維生素可以分為兩種: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而不易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吸收後體內儲存很少,過量的會從尿液中排出,且容易在烹調中遇熱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則易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而不易溶於水,被人體吸收過量後會儲存在脂肪,排泄率不高。每種維生素通常會參與多種反應,因此大多數維生素都有多種功能。我常聽到很多病患擔心的問:「脂溶性維生素不能多吃,吃多了會中毒,那麼維他命D 補充太多會不會中毒?」事實上水溶性維生素也有可能中毒,但是不容易發生,因為它很快就排出人體。以B 群為例,很多人都狂補,因為B 群和神經的穩定以及提振精神有關係,所以許多人全身痠痛或是熬夜時,都會瘋狂的補充,但你知道嗎,過量的B 群也是有可能導致神經發炎的。大家都說脂溶性維生素會中毒,像維生素A、K 會中毒,那脂溶性的維他命D 也會中毒嗎?答案是:很難。因為它在人體被代謝後就變成水溶性了,和水溶性維生素一樣會從尿液和汗腺排出。有人這麼說:「是藥三分毒」,因為藥物大多是從肝和腎代謝,吃多了就會增加肝腎負擔,那麼維他命D 是從哪個器官代謝的呢?答案是維他命D 可以作用的細胞幾乎就有能力代謝它。因為維他命D 幾乎可以作用在全身各細胞,所以身體全身上下接近的每一個細胞通通都可以代謝維他命D。所以即使你肝功能不好,可不可以補充維他命D 呢?可以!腎功能不好,可不可以補充維他命D 呢?可以!這和我們過去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的觀念是完全不一樣的。反而我會鼓勵這些人更要吃,因為維他命D 抗發炎,可降低肝硬化發生的機率;另外腎不好的人補充維他命D,可以避免副甲狀腺增生的問題。對於維他命D 而言,除非你刻意吃到大量,一天可能要4萬IU 以上,連續吃半年才有可能造成中毒,另外維他命D 被代謝後就變水溶性,所以要造成中毒真的很難,要達到維他命D 中毒,需要極大量、而且要連續吃非常久。有研究讓10 ∼ 17 歲學生,每週服用維他命D3 劑量1,400單位,體內維他命D 濃度從15 ng/mL 升高至19 ng/ml;然後每週服用維他命D3 劑量14,000 單位,維他命D 濃度從15 ng/mL 升高至36 ng/mL,也沒有任何人中毒。另一個研究是針對12 名多發性硬化症病人所做,將維他命D3 劑量從每週28,000單位,逐漸增加至每週280,000 單位,同樣地,沒有任何人發生中毒現象(中毒者會有血鈣或尿鈣太高的問題)。結論就是:想要維他命D 中毒,真的要非常努力而且有恆心啊!
-
2020-01-15 科別.精神.身心
工作不情願、對人不耐…9題自問評估你是否「過勞」
如果你開始質疑自己在體力、情緒、或心智上的工作能力,也懷疑著自己工作的價值及意義,或許你就是已經「過勞」了。我們應該正視過勞,否則持續性的過勞壓迫會嚴重影響健康。如果你想要評估自己是否過勞,請先問自己幾個問題:1. 工作時是否會變得憤世嫉俗,或者過度嚴厲要求?2. 每天要上班時,你是否感到不情不願,到了工作現場也難以開頭做起?3. 你是否覺得很沒力,不再有辦法維持原本工作時的高生產力?像是設計師想不出新作品,腦袋一片空白。或者是論件計酬的成衣工人,原本一小時能縫上百件衣物,現在只有不到五十件。4. 工作方面不再想學習新的事物,也不想接受任何挑戰。5. 對同事、顧客、客戶、甚至主管都極為不耐煩。6. 不再覺得完成某些工作讓自己獲得了成就感。7. 睡眠或飲食習慣改變,可能會睡不好,或是暴飲暴食。8. 莫名其妙地感到背痛、腰痛、頭痛,或全身不舒服,但也找不到原因。9. 試著用酒精、食物、或毒品麻醉自己。以上這些狀況,可能是憂鬱症、甲狀腺疾病等真正的疾病引發的,所以若你面臨到這些狀況,就需要請教醫師是否與疾病有關,還是由工作過勞引起的!至於為什麼會過勞?不只僅僅與太費體力相關,還有許多因素會導致過勞。● 無法掌控工作:你無法改變工作的時間表、工作量、或工作項目。● 目標不明確:你不清楚主管要的是什麼,你需要達到怎樣的目標。● 工作不合興趣:覺得自己志不在此,愈做愈無趣。● 與雇主價值觀不同:和雇主或主管價值觀不同,造成內心或實質上的衝突。● 工作壓力太大:工作性質太過單調或太過混亂,因此需要用盡全力才能專心面對,因而容易疲憊。● 無暇兼顧家庭:工作時間過長,或工作時間不定,造成失去與家人的聯繫,因而加速過勞產生。● 因工作而生活孤立:覺得自己失去與社會的連結,無人支持,會感到更有壓力。過勞不是邪說,而是真正會影響健康狀況的殺手。過勞者容易感到焦慮、失眠、疲憊無力、變得肥胖、容易中風、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酗酒及藥物濫用的比率也變高。所以當你覺得自己經歷過勞狀況的話,請不要猶疑,而要找醫師檢查是否有其他身體毛病。你也需要並檢視自己工作上的選擇,改變面對工作的態度,尋求家人及社會的支持、再次評估自己的興趣、技能、與熱情所在,養成規律運動、睡眠的習慣也很重要。工作是我們維持生計的手段,也能讓人投注熱情,貢獻社會,但別因為工作而喪失了一切生活,甚至生命。這篇主要取材自美國梅約診所的見解,目前過勞不像高血壓、腎衰竭等病,有明確的數據能讓人建立診斷,若有疑慮,可向醫師當面請教。原文:檢查看看,你過勞了嗎?(懶人包)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精神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1-13 養生.聰明飲食
缺碘恐生長遲緩、工作表現不佳…營養師告訴你補碘吃這些、這樣煮
碘為人體必需的微量礦物質,也是構成甲狀腺素荷爾蒙分子所不可或缺的元素。甲狀腺素的作用包括參與許多重要的體內生化代謝反應,如蛋白質合成及酵素活性,包括胚胎及嬰兒期骨骼發育和生長、腦神經系統的發育與認知功能的發展。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7歲以上尿碘中位數為104.3微克/升,僅達WHO充足標準100-199微克/升的下限,而45歲以上尿碘中位數更是未達充足標準,顯示出中老年族群可能有碘營養不足的狀況。關於碘缺乏症(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長期碘營養不足可能會引起碘缺乏症,而碘缺乏症一般係指因碘缺乏而對生長發育不利之影響。長期碘營養不足會刺激腦下垂體產生促甲狀腺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TSH會進行一系列的生理作用,如甲狀腺細胞的增生和肥大,強化體內碘利用的效率,並降低碘排出體外,因此也會造成尿碘濃度的降低,而甲狀腺腫大就會是碘缺乏症典型的臨床症狀,長期缺碘在(1)嬰幼兒及孕婦:可能增加胎兒死亡風險,或造成嬰幼兒學習功能障礙、生長遲緩及呆小症(2)發育期的學童:可能造成腦部功能或生長遲緩(3)成人:可能會使工作表現不佳或學習力降低等,由此可知,適度的碘營養攝取是必須的。哪些食物可以攝取到碘呢?碘營養最主要來源10%來自飲用水,90%是來自食物,而可攝取到碘營養的食物如:(1)標示「含碘鹽、加碘鹽、碘鹽」之產品,如市售之台鹽高級精鹽、統一日曬海鹽加碘等 (2)常見含碘食物如海帶、紫菜等海藻類食物(常見食物含碘量如附表1),但由於台灣的飲食習慣較難攝取足夠的碘,因此仍建議每日能適量攝取碘鹽,而第7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19歲以上成人碘建議攝取量為140微克,而孕婦建議攝取量為200微克,哺乳婦則建議每日攝取量應達250微克(各年齡層建議如附表2),而依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食鹽碘添加濃度為20-33毫克/公斤鹽,換算每日約攝取5-6克鹽,即可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但鹽品中含有鈉,若攝取過多可能影響血壓,所以要記得每日建議攝取不超過5克的鹽唷!而有些民眾會認為,我有吃海鹽、玫瑰鹽、雪鹽等產品,應該不會有碘缺乏的危機,但其實不然,有許多市售的海鹽、玫瑰鹽等不含碘,因此長期食用此類產品,亦可能造成缺碘危機!因此還是建議大家平日以碘鹽為主,偶爾想換個口味時,再選擇海鹽等風味鹽食用。除含碘食品外,烹調方式也會影響碘含量,碘會在烹飪過程中流失,清蒸、涼拌之烹調方式,相較高溫長時的煎、炒、煮、炸,較能保留較多之碘營養素,而亦可在烹調完成前再加入碘鹽調味,也是保留碘營養素的小技巧唷!攝取含碘食物要記得,如果有與碘營養素攝取相關之疾病,如甲狀腺疾病須接受碘131放射檢查或治療之患者及患有高碘性甲狀腺腫之病人,應遵循醫師指示選用非加碘鹽,且避免含碘量較高之食物。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再搭配適量碘鹽佐味,才能讓我們吃得美味又均衡!
-
2020-01-08 養生.健康瘦身
妙齡女提行李摔倒竟骨折 疑與長年吃減肥藥有關
高雄市一名女子年紀不到30歲,在大陸工作時提行李跌倒在地,大腿因此骨折受傷,返台前往義大醫院進行身體檢查。醫生檢測發現,女患者的骨質密度比正常值低很多才會骨折,懷疑與她經年服用成分不明的減重藥有關。27 歲女性上班族身高165公分、體重46公斤,身體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只有17,外型十分纖細,平日在大陸工作;為了維持身材,女子自行在當地藥局購買減重藥,服藥時間約 4年。這名女子某次下車取行李時不小心摔倒,這一摔竟讓她痛到站不起來,送醫發現大腿骨折,花不少時間治癒。女子返台前往義大醫院身體檢查,醫生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發現,女患者的骨質密度竟然只有-3.1(正常值應高於-1.0),骨密度比同年齡層人士低很多。骨質疏鬆症約出現在50歲以上人士身上,密度低於-2.5 就算骨質疏鬆。義大醫院家醫科醫師洪暐傑表示,為達減重效果,減肥藥中可能含有利尿劑、甲狀腺素等加速身體排尿或代謝藥物,雖達減重目的,但也可能把體內鈣質帶走,建議患者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減重藥,所幸患者還年輕,要求她多運動與曬太陽,適當補充鈣質。
-
2020-01-07 科別.新陳代謝
治療甲狀腺亢進會變胖? 醫師:二多二好二少不復胖
台南陳姓女病患就醫後被診斷出甲狀腺亢進,醫師開藥治療時,她第一個問題問說,聽說吃了甲狀腺的藥後會變胖,「那可以不要吃藥嗎?」。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擇穎今天說,甲狀腺亢進病患想避免體重在治療後迅速增加,應該要嚴格遵循健康減重的「二多二好二少」原則,即「多蔬菜多運動、好蛋白好澱粉、少油又少糖」,可保健康不復胖。陳擇穎表示,甲狀腺亢進發作時往往伴隨著體重的下降,經過治療後,體重往往會迅速回升至原本體重,甚至超過迅速復胖又增胖。病患常常無法接受這個「副作用」,有的甚至不願意接受治療或未按時服藥,但這非常危險且錯誤做法。長期不治療甲狀腺亢進會發生的併發症包含心律不整、骨質疏鬆、腹瀉、情緒緊張焦慮,有的引起甲狀腺風暴有可能致命。陳擇穎說,甲狀腺亢進所造成體重下降是因全身代謝異常加速導致,屬於生病的瘦、是假的瘦,這種不健康的瘦會影響身體其他機能異常無法長久,往往最後因身體無法負擔復胖。陳擇穎指出,甲狀腺亢進病患除了要避免含碘高的食物主要是海菜類,海鮮魚貝類也不能過量。如想避免體重在治療後迅速增加,應該要嚴格遵循健康減重的「二多二好二少」原則,即「多蔬菜多運動、好蛋白好澱粉、少油又少糖」,可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