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癌症.卵巢.子宮
搜尋
產科醫師
共找到
310
筆 文章
-
-
2020-03-31 科別.婦科
經痛連肛門也受累 原來子宮內膜異位惹的禍
30歲李小姐這幾個月來飽受經痛之苦,以為忍一下就沒事,想說自己吃了止痛藥就好,沒想到症狀惡化到連肛門也覺得痛,至直腸外科就醫,檢查發現直腸找出腫瘤,表示必須切除並做人工肛門造口,所幸高階影像檢查後,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而非腫瘤。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產科主任暨台灣婦科醫學會秘書長洪煥程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台灣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的疾病之一,而經痛是其最明顯表徵,好發於25歲至45歲。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怡仁解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雖不是惡性疾病,卻是造成女性不孕的最大兇手,最常見症狀就是經痛,其次骨盆腔疼痛、性交痛等。因此,經痛女性應該先了解經痛類型:原發性經痛:通常發生在月經期間,症狀為腹部痙攣和下腹疼痛,通常是月經來潮的第1、2天,且疼痛感較輕微。續發性經痛:則可能是因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或子宮肌瘤等疾病造成,大部分患者在月經來之前就會感到疼痛,有些經期結束還繼續疼痛。陳怡仁指出,透過婦產科超音波及骨盆腔等檢查,就可初步了解造成經痛的原因,不建議自行服用止痛藥,或是熱敷等物理性治療,應該尋求專科醫師協助,找出病因。李小姐就是典型個案,屬於續發性經痛,持續服用止痛藥,最後伴隨肛門疼痛,最後接受大腸鏡、核磁共振與切片檢查,才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腫瘤獲得控制。陳怡仁呼籲,若有經痛或類似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時,應提高警覺,先自行辨認經痛類型,尋求婦產科醫師協助,接受超音波、內診骨盆腔檢查、抽血等檢查,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沒掃墓就是不孝?媳婦為防疫掃墓想說NO 醫師教兩招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發燒,台灣確診人數昨(25)日已達235例,兩人死亡。面臨下週即將到來的清明連假假期,有不少人煩惱,是否不返鄉掃墓比較好?對此,包括「柚子醫師」陳木榮及婦產科醫師蘇怡寧,不約而同在臉書呼籲,為了大家好,今年就先不要返鄉了。對於防疫期間是否還要返鄉掃墓?媳婦的角色可能是最兩難的了。考慮到家中小孩的健康因素,多半父母都不願意冒險,但如何說服長輩根深柢固的觀念,就要靠技巧了。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建議當媽媽的媳婦,以新冠肺炎對老年人致死率較高的話術梗說服公婆,陳木榮醫師則建議「不要孝順到,全家族的人都下去陪祖先!」陳木榮昨(25)日在臉書貼文,稱一名媳婦轉述丈夫和婆婆的話:先生「掃墓很重要,全家族每個人都要到」,婆婆則說:「不會那麼倒楣的,不要理由那麼多,如果妳不到,那孫子回來就好,祖先跟親戚都在看,沒去掃墓就是不孝」。坦言這個問題真的好難。認為怎樣就是無法說服長輩沒去掃墓就是不孝的觀念。陳木榮對此則回覆「先生」,掃墓即是整個家族全員到齊的活動,如果剛好有人已帶有新型冠狀病毒,經過這次掃墓後,「的確有可能把病毒當作紀念品轉送給全家族的人,最糟糕的結局就是『家族全滅』」,若非要掃墓,包括參與的成員及過程也盡量簡單,不要再加重醫療系統的負擔。對於「婆婆」該如何回應?陳木榮則說:「假設全家族的人都得了新冠肺炎,現今的醫學統計研究都有提到:最容易住加護病房以及死亡的就是老年人及慢性病的人,媳婦跟孫子不回去掃墓,最大的目的就是不希望有任何機會把病毒帶到婆婆身上。因此,保護您的健康,才是媳婦跟孫子不去掃墓的主要原因。」對此,醫師蘇怡寧也有相同的看法,建議大家清明假期能不移動就不移動,並對被勸要返鄉掃墓的媳婦傳授回應的說法。他指稱,目前新冠肺炎的致死率,70歲以上老人的大概是12.8%,80歲以上老人大概是20.2%,「老人家知道你堅持不回去,是為了他們的安全,這樣多有說服力,也顯得你多孝順啊!」如果老人家再冥頑不靈,可以多加一句:「這兩天我家小孩咳嗽得很厲害,還有點發燒,然後淡淡的交代老人家一句家裡麻煩準備個房間方便隔離。」應能勸老人家「想通」的。那長輩最難解的「心結」:「沒去掃墓就是不孝」如何勸服他們放下?陳木榮則說,家族中已逝的先人不會見到後代子孫有危險的,如果「地下有知,一定會站在冥河的對岸,不斷搖手著急的叫子孫回去回去,跟子孫說這裡危險不要來,跟子孫說我知道大家孝順的心意,今年沒有來掃墓沒關係。」他呼籲:「千萬不要掃墓掃到全家族的人都直接下去陪祖先。」
-
2020-03-22 橘世代.健康橘
當「每月好朋友」不再光臨!50+女男都要修的1堂課
女性年過半百,卵子按月提領一空,身體失去潤澤,就像一部老舊筆電,螢幕亮度變暗淡,運轉速度常卡關,感覺諸事不順,原來是更年期來敲門。更年期是自然過程,不是疾病,但身心難免受影響。義大大昌醫院院長、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執行長張基昌說,以台灣女性目前平均餘命83歲計算,女性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在停經後,更年期是熟齡女性都要面對的課題,掌握更年期保健要領,平常心面對,就能讓垂暮之年活得有品質、有尊嚴。大部分女性在48歲至52歲之間進入更年期,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現代女性面臨職場、育兒、家庭、社會期待等壓力,誘發卵巢早衰,導致更年期提前到來。更年期前期症狀如經期不規律、熱潮紅、盜汗、失眠、腰酸背痛、記憶力變差、容易疲倦、情緒焦慮或暴躁等。過度期出現亂經,直到一整年月經都沒來,即為停經。張基昌說,女性、男性都會面臨更年期,但身體變化卻大不同。好比男女手牽手走樓梯登上高雄85大樓頂,女性步入更年期的生理變化,像是直接從85大樓跳下的暴落式改變,男性賀爾蒙流失速度不至於又急又猛,是緩步走下樓梯的腳程速度。也因為男女生理變化不同,張基昌常會提醒女性要認識自己身體,男性也要多理解另一半,才能相互扶持一起慢慢變老。現年60歲、早年從事媒體業的陳姓女子,性格獨立,外型仍閃閃動人。她透露,剛面臨更年期考驗時,內心難免不安,畢竟更年期是女性身體明顯出現變化的分水嶺,起初很難接受變老的事實,情緒紊亂,求助婦產科醫師後,透過補充大豆異黃酮、賀爾蒙,也練瑜珈幫助身心放鬆,大大改善睡眠品質,也體悟到原來更年期不可怕,關鍵在於接受它。一名年約50歲、外貌散發自信風采的婦人,某日走進張基昌的婦產科診間,她談到月經1年多沒來,偶爾不規則出血,她當亂經不以為意,但最近月經又出現了。張基昌警覺判斷是子宮內膜癌,幸好及早發現,術後恢復良好。張基昌提醒,女性停經後骨質疏鬆比例高,可透過骨密度檢查,掌握是否已經有骨鬆危機,也要留意婦癌疾病,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乳癌等,都是常見的婦癌。張基昌談到,子宮抹片是針對子宮頸癌做篩檢,更年期女性每年建議要安排肝功能、腎臟功能、腹部超音波、婦科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查,「愛自己,就從守護健康做起」。除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視。張基昌說,更年期女性可能正面臨空巢期,頓失兒女重心,仍要追求個人生活與團體生活品質,可多走到戶外踏青,規畫旅行、約朋友談心、聽演講學新知等,才能夠身心都美麗。【面對更年期 你應該要知道的更多事↘↘↘】。更年期如何補充營養?專家教你 9大飲食原則!。如何度過更年期的調適期? 醫師教你這樣吃。面對親密關係 女性更年期都值得更加幸福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負重的印記…桃機支援旅客採檢 醫師的自拍照惹哭眾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鄒冠全在個人臉書貼出一張令人感動的自拍照。照片中的他 ,從鼻梁到兩頰是深深的壓痕,那是凌晨4時到桃園機場支援回國旅客採檢,戴N95口罩的印痕。網友紛紛留言,謝謝您對台灣人的付出、辛苦了。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今在臉書分享前同事鄒冠全的貼文,短短寫下:「第一輪,29個完畢」。施景中在臉書發文說,大家都還在睡覺的時候,鄒醫師凌晨四點就到桃園機場,支援回國旅客的採檢。在N95口罩好幾個小時的壓迫下,臉部壓出深深的印痕。等等還有一個的航班,兩百多人要飛回來。施景中說,這工作是既辛苦又危險,「想起那句老話,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大家一起加油,挺過危機」。鄒冠全告訴記者,那是連續戴了三個半小時的壓痕。但身為醫護人員,對這場與病毒戰爭,他只是防疫大戰中的一顆螺絲釘,做好份內的事。支援桃機的其他醫師還有很多部北部桃萬芳等等的前輩,他只是盡本分。他認為,出國的朋友無論是旅遊或是工作,大家都有各自苦衷,不必去為難誰,「現階段不應該責怪出國回國的朋友」。他說,請他們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好好在家檢疫不要亂跑,有症狀請打1922,這樣就是對醫療人員的最大幫忙。
-
2020-03-08 科別.婦科
婦科醫的健康提醒:50歲以上女性得留意這方面的疾病
50歲至60歲婦女,此時無論是社會中堅,或全職家庭主婦,都會面臨更年期的問題,情緒難免紊亂外,也要小心相關婦女病的產生。婦產科醫師表示,50歲以上婦女得留意心血管、生殖泌尿、骨質疏鬆、代謝異常等疾病外,建議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營養師也建議,此年齡女性須持續補充蛋白質、鈣質與充足蔬菜攝取,以及適量運動,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需量力而為。停經之後 失去荷爾蒙保護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更年期是熟齡女性都會面對的課題,50歲左右是關卡,一般女性約在48至52歲間邁入更年期,除出現熱潮紅、盜汗、情緒不穩等徵兆外,過度期開始亂經,直到一整年月經都沒來時,即為停經。張宇琪說,50歲後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荷爾蒙減退,易出現思緒紊亂、煩躁等情形。子宮、陰道也會萎縮,使彈性變差、變乾燥。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進入更年期停經後,荷爾蒙分泌減少,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慢慢增加。常見泌尿問題 骨質逐漸流失再者,是骨質疏鬆問題,張宇琪說,停經後女性骨質疏鬆比例高,因女性停經前,骨密度約以一年1%遞減,但停經後則是一年以5%遞減,五年就降低了25%。50至55歲是關鍵,若沒透過骨密度和肌力檢查及抽血測維他命D濃度,恐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骨質疏鬆。而在代謝異常部分,張宇琪說,48歲後的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減少,而間接地影響了新陳代謝,較容易出現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三高慢性疾病。另外要提醒的是,任何年紀的女性,都得留意婦癌疾病,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尤其48歲以後的女性,若卵巢出現異常,須將卵巢及輸卵管一併摘除,因此時已停經,輸卵管已無功能,通常會一併摘除預防癌變。在現行健檢部分,張宇琪建議40-45歲開始,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和乳房超音波檢查,並可做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更年期不適症候群量表,及骨質疏鬆密度檢查等。超音波可以檢視婦女的子宮頸、骨盆腔內的卵巢或肌瘤、內膜瘜肉等是否異常,再經由婦產科專科醫師整體性評估後,依個別性及時給予適宜天然生物等同質性荷爾蒙(BHRT, Bio-identic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治療補充。蛋白質選低脂 多補充鈣質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表示,50至60歲女性,比較需要增加營養跟肌耐力,也要注意進食量足夠,因熟齡者普遍有進食量變少的問題。此年齡女性,有幾個營養素需特別注意是否攝取充足。第一是蛋白質,應選擇較低脂的食物,如豆漿、雞蛋、魚跟海鮮等。50至60歲保養心血管,需避免內臟脂肪過多、肚子越來越大等問題,因此選擇低脂、白肉是比較適合的。其次需補充的是鈣質,趙函穎說,此年齡女性需維持骨質健康、避免運動受傷。這個階段的女性也很容易失眠,睡前補充鈣質可以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助脂肪細胞分解,建議可吃些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因豆漿有大豆異黃酮,也可補充女性荷爾蒙。蔬菜不能少 運動要漸進另外,蔬菜攝取仍是必須,建議菜與蛋白質的比例為二比一,原因在於蔬菜富有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建議正餐進食時,蔬菜優先吃。另,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特別推薦如菇類、木耳等提升免疫力食物,因菇類有多醣體、富含纖維外,可多攝取紅椒、黃椒等各種顏色蔬菜,富含維生素C,可助熟齡女性抗氧化、老化。而在運動部分,趙函穎建議50歲後女性量力而為,平常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若本身就有運動習慣的女性,可進行約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滑步機;若膝蓋還不錯,可做些簡單肌耐力訓練,如開合跳、核心運動等,都可幫助消除內臟脂肪,肌耐力也會更好。熟齡健康表單熟齡養骨增肌菜單● 選低脂的蛋白質,如豆漿、雞蛋、魚等。● 睡前補充鈣質可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可吃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可同時補充女性荷爾蒙。● 蔬菜含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小心相關病症●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 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骨質疏鬆●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建議健檢項目● 建議40-45歲起,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或乳房超音波檢查。● 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 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 骨質密度檢查
-
2020-03-06 科別.婦科
子宮肌瘤藥特定成分 恐傷肝
不少女性有子宮肌瘤,部分需要開刀或用藥。過去陸續傳出治療子宮肌瘤的「ulipristal acetate」成分藥品可能引起嚴重肝損傷,衛福部食藥署已要求藥廠三個月內制定藥品風險管理計畫書。婦產科醫師則建議,患者用藥前應評估肝功能,再決定是否用藥。振興醫院婦產科主任石光興表示,育齡女性常有子宮肌瘤,絕大多數不需要治療,半年追蹤一次即可。部分患者出血量大、肌瘤體積大或生長速度快、不孕風險高等,才要考慮進行切除手術,大多數患者則會視情形給藥。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指出,ulipristal acetate是一種具口服的活性合成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因子,可抑制細胞增生與誘導細胞凋亡,以縮小纖維瘤體積。子宮肌瘤患者如果想在術前就將肌瘤縮小,或是有出血量大等症狀卻不想開刀時,自費使用這種藥品是選擇之一。不過,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資料,歐洲藥品管理局曾接獲數件通報,有患者用藥後發生嚴重肝損傷,其中有個案發生肝衰竭而需進行肝移植,因此歐盟曾進行效益風險評估,同時提供民眾多項建議,像是用藥者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肝功能檢查,並於停止治療後二至四周再檢查一次;治療期間若肝臟酵素(轉氨酶transaminase)檢測值超過正常值上限的兩倍,應立即停藥。在臨床上,郭安妮與石光興尚未碰過用藥後引起嚴重肝功能損傷的患者,但建議用藥三個月後作一次肝功能檢查,石光興則建議在用藥前也先檢查一次,以對照用藥前後的肝功能變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建議用藥民眾事前應評估肝功能,並確定了解預計用藥時間長、用藥效果與用藥風險等,再開始吃藥。
-
2020-03-05 性愛.性福教戰
知性衛教 老司機想常態性紮營
「老司機,帶帶我。」近來網路上常看到老司機求上車這句話,實際上這句話出現,代表男性要分享有點「專業」、有點「黃」的性事。不過,並非所有男性的性知識比自身想像中充足。28歲的小山(化名)報名了由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免費針對成年男性舉辦的「老司機訓練營」,實際「上車」體驗,加上講師說明後,小山才知道原來壯陽藥不只威而鋼、保險套得「戴好戴滿」、情趣用品居然有這麼多,讓他長知識,笑說不敢跟鄉民說自己是「老司機」了。「此需求一直都在,但問的人很難啟齒。」開業婦產科醫師、台灣醫療科技整合學會理事長蘇軒表示,學會創立時主要為推廣藥物、醫療資訊與科技整合,近年則與愛滋相關學會合作,為愛滋與性病防治盡一分心力。有鑒於有些男性對正確的性知識與安全性行為仍有謬誤,如菜花是接觸傳染、若保險套沒「戴好戴滿至根部」仍有中鏢可能等,因此發想此訓練營,傳遞醫學實務衛教。但怎會取名「老司機訓練營」?蘇軒說,「老司機帶帶我」的歌詞與影片在網友間瘋狂流傳,又意指熟門熟路、資歷較老等含義,故以此為出發點,並真的租台遊覽車、製作老司機看板、找來show girl任助理「吸睛」,讓活動健康又不會太正經八百,果真引起注目。他說,訓練營去年12月首次舉辦,來了約25名男性,請來藥師說明壯陽藥種類、用藥安全、成人玩具體驗、免費快篩、匿名提問等,互動熱烈;當時與會男性問到勃起問題、藥物怎麼用,甚至有人連保險套都不會戴。但事後覺得仍有改善空間,如車上因行車搖晃,會讓人不太舒服、使活動斷斷續續等,此次升級2.0,與情趣用品店合作借場地,請泌尿科醫師實戰教學,老司機報名數也小成長超過30人。蘇軒說,未來想讓活動變常態化,今年預計辦五次,未來會拍攝影片與花絮,讓健康資訊得以傳遞更廣。性病防治不只同性、異性戀,安全性行為與正確健康衛教,無論男女都應知道。
-
2020-03-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怕新冠肺炎不上公廁 妙齡女強忍8小時害陰道發炎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台灣也發出社區傳播警訊,引發國人恐慌;南投縣一名妙齡女子因擔心在外上公共廁所會感染肺炎,因此堅持不上,連生理期也忍回家才更換衛生棉,最後因細菌感染而陰道發炎,就醫治療後才恢復。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日前一名30歲女業務因下體出現搔癢、異味等症狀求診,經詢問才知道,她擔心在疫情期間頻繁出入公廁恐增加感染風險,因此都盡量憋尿不如廁,就連生理期也一樣,還曾忍了8小時不換衛生棉,下體有異狀才就醫。而經檢查後確認是因細菌感染所引起的「陰道炎」,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許文瑋醫師說,長時間未更換衛生棉或棉條,甚至憋尿,細菌就易滋長,因此容易造成陰道、泌尿道感染,嚴重恐引發敗血症,棉條則有導致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的風險。許表示,不管使用衛生棉或棉條都得勤加更換,一般而言,衛生棉約1至3小時就該換,衛生棉條則約4至6小時應更換,量多時更要頻繁替換,更換時應注意手部清潔,建議先洗手再置放,小心動作減少陰道受傷的機會,也降低感染風險。針對,傳聞確診者糞便也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上廁所也恐有感染風險,南投醫院則表示,排泄物是否具有傳染力雖不得而知,但民眾停留在廁所的時間不會太久,且多數公廁也都有人定期打掃,民眾千萬不要因噎廢食。南投醫院也提到,比起不敢上公廁憋尿、不換生理用品,落實洗手更能降低感染風險,因此該如廁就如廁,生理期時也應定期更換生理用品,才不會「上面」的呼吸道還沒被新冠肺炎等疫病感染,反倒「下面」的陰道或泌尿道就先感染中招。
-
2020-0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該不該遶境? 台大名醫這樣建議
南韓新冠肺炎疫情升高,大邱的新天地教會出現女教友確診後,造成新冠肺炎大規模群聚傳播事件。此也引發民眾議論,台灣每年三月開始的大甲媽祖遶境是否該取消?宗教活動會不會成為防疫破口,近日成為外界關注議題。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日前受訪表示,媽祖會保佑,不過仍有網友表達反對意見,認為媽祖一定能諒解。不過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日前已在臉書發文呼籲停辦。他於今日中午再度發文表示:「先賢有明示,福田在自身修行,不在遶境也不在鑽轎。」言下之意,他反對大甲媽遶境如期舉行,他並表示不只針對大甲媽祖的宗教活動,認為其他的大型宗教活動,近期都應考慮暫延。施景中擔憂的是,這次的媽祖繞境進香活動,時間九天八夜、橫跨三個縣市,共百萬人次要一起共行、同車、一起進食和打通鋪,還有使用流動廁所的問題。只要有潛在感染者,在近身接觸下若有人感染,不但難以追蹤感染源,事後防堵也非常困難。他並提到昨日新聞報導,香港有佛堂的群聚感染,韓國也有大邱的天地教會疫情大爆發。這次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規模,是韓國大邱教會聚集的百倍千倍以上,令人擔憂。「怕的是媽祖已經有給大家明示,只是蒼生仍然執迷不悟。」此文一出,短短三小時已有近5000個讚、百則留言。有網友表示「不敢相信後果」、「不要考驗神明,也不要為難神明」,也有網友表示「應該停辦,突發大量疫情,絕對不是台灣可以負荷的」、「疾管局應專業判断有所作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今日下午記者會上也表示,站在防疫立場,確有風險,但牽涉大型民俗活動,仍要溝通,找出最適當的路。以下為施景中臉書全文:太上感應篇云: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佛教也認為: 「福田不在身外物或他人;而是在吾人的心田。」先賢有明示,福田在自身修行,不在遶境也不在鑽轎。這次的媽祖繞境進香活動,時間九天八夜、橫跨三個縣市,共有百萬人次要一起共行、同車、一起進食和打通鋪,還有使用流動廁所的問題。其中只要有潛在感染者,在近身接觸下,吃飯睡覺都不能戴著口罩,飛沫也可能藉由肢體碰觸、再接觸口鼻而感染。加上不同信徒進進出出,若有人感染,不但難以追蹤感染源,事後防堵也非常困難。一旦爆發群聚感染,馬上會造成醫療過載,可能引起醫療系統崩潰,中國武漢已經有前車之鑑。昨天新聞報導,香港有佛堂的群聚感染,韓國也有大邱的天地教會疫情大爆發。令人擔憂的是,這次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的規模,是韓國大邱教會聚集的百倍千倍以上。或許有人會說,難道媽祖沒有慈悲、不會護佑眾生嗎?**我怕的是媽祖已經有給大家明示,只是蒼生仍然執迷不悟。(不只針對大甲媽祖的宗教活動,我個人認為其他的大型宗教活動,都應考慮暫延。媽祖是得道的神不是凡人,她不需要她的子民冒著感染疫疾風險來討祂的歡心)
共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