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生食
共找到
415
筆 文章
-
-
2020-10-15 寵物.照顧指南
愛貓如何讓你「抓狂」?養貓會害主人罹患精神疾病嗎
【文、圖/摘自木馬文化《寄生大腦:病毒、細菌、寄生蟲 如何影響人類行為與社會》,作者凱瑟琳.麥考利夫】進入弓形蟲這種奇特研究領域的精神病學家並不多,富勒.托利是少數一位,而他對於動物研究竟有效彌補對人類研究的不足,感到相當驚豔。我到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史丹利醫學研究中心總部拜訪他時,他對我說,「這一直不是主流研究路線,我不敢相信這會成真。」這個組織多年來以他為首,是美國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研究最主要的私人資助機構之一(目前托利擔任研究中心的研究副主任)。近四十年來,托利始終認為具傳染性的生物,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常見起因。他承認發生在自己家族中的一起悲劇,或許是他追尋這看似離經叛道領域的幕後動力。一九五六年,托利的妹妹—高中風雲人物,即將畢業上大學—突然出現思覺失調症的明顯症狀。托利當時還在普林斯頓大學念書,得知消息後趕緊回家幫忙母親照顧妹妹。那時是精神病學的黑暗年代。權威人士認為托利的妹妹之所以得病,是來自對冷漠、沒有愛的父母產生的絕望反應,而這種說法讓他母親在失去女兒的悲痛下更背負起愧疚感。不到十年,托利成為思覺失調症領域專家,發現當時所謂權威提出的武斷意見,全是冠冕堂皇的屁話,於是下定決心探究這種疾病的成因。他決定從頭開始,並翻遍數百年歷史的醫學紀錄與歷史文獻,希望找出新線索。「現代教科書仍然會出現一些可笑的敘述,稱思覺失調症處處可見,在世界各地的發生率都一樣,而且從遠古時期就存在。」他強調「那些看法完全牴觸流行病學觀點。」—他在與別人合著的《隱形瘟疫》(The Invisible Plague: The Rise of Mental Illness from 1750 to the Present)中下了這個結論。他發現除了古埃及人之外,在十八世紀晚期之前幾乎沒有人養貓當寵物;最早這麼做的「是詩人,也就是巴黎與倫敦裡頭思想前衛的左派人士。貓就此成為我們的物。」他們把這稱為「養貓風潮」,而思覺失調症的案例正好在同時期急速增加。這種疾病「完全發作的情況相當驚人,以致我發現在一八○六年前,也就是英國與法國同期間出現病例時,醫學文獻竟未能完整描述其病徵。」他指出,「我會覺得驚訝,是因為十五、六世紀有一些非常傑出的觀察家,而他們本應記錄下來。」最引人注意的是,思覺失調症患者體內有弓形蟲抗體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到三倍。這個說法來自他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小兒科醫師兼神經病毒學家羅伯特.約爾肯(Robert Yolken),他們針對世界各地相關文獻(共三十八項優秀研究)共同進行的概觀分析。人類基因體研究明確顯示,思覺失調症具有大量的遺傳因素。這個發現看似與他們的立場相左,但他們並不這麼認為。到目前為止,與思覺失調症最一致相關的基因,控制了免疫系統抵禦傳染媒介的機制。因此,他們認為在精神疾病的高風險家庭中,遺傳風險因子有可能是對弓形蟲的無效免疫反應。托利和約爾肯相信,德國麻疹、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流感、皰疹及其他病菌可能會使思覺失調症惡化;他們也認為一些病例牽涉了與細菌無關的促發因素。舉例來說,大麻重度成癮與出生時的併發症也和這種疾病有關,而弓形蟲是目前已知最強大的環境觸發因素之一。托利表示,「如果要我猜的話,我會說約有四分之三的思覺失調症病例跟傳染性媒介有關,而我相信弓形蟲涉及當中大多數。」讓爭議火上加油的是,有研究人員開始認為弓形蟲與自殺有關,其中以馬里蘭大學的羅馬尼亞裔精神病學家特奧多爾.帕斯托拉切(Teodor Postolache)為首。研究自殺的風險因素時,帕斯托拉切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重度憂鬱或有強烈自殺傾向者的大腦較有可能出現發炎徵兆—對感染或受傷的免疫反應。包含此現象在內的諸多線索都讓他認為,弓形蟲囊胞可能是某些自殺案件的促發因素,而他致力與歐洲學者一同探索這個理論。他與研究團隊走過歐洲二十五個國家後發現,女性的自殺率與所在國家的弓形蟲盛行率成正比;他們也對四萬五千兩百七十一名分娩時曾接受弓形蟲測試的丹麥女性進行前瞻性試驗。此後十五年內,體內弓形蟲抗體濃度高的女性試圖自殺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一.五倍;當中抗體濃度最高的女性,風險則整整高出一倍。帕斯托拉切團隊及許多獨立研究團體持續證實了弓形蟲與不同性別及各區域自殺行為的關聯性,包括來自土耳其、瑞典、巴爾的摩和華盛頓的研究。「我不認為弓形蟲一定是自殺的原因,」帕斯托拉切謹慎表示,「也有可能精神疾病讓患者更容易接觸弓形蟲。」然而,他逐漸肯定弓形蟲至少是自殺的誘發因素之一。這來自他與研究團隊所進行的一項測試,受試對象為慕尼黑某戶籍登記地隨機挑選的一千位民眾,這些人都經過仔細審查、並已排除任何精神病史。研究團隊請受試者填寫問卷,評估自己自殺的可能性,並抽血檢查受試者體內是否受弓形蟲感染。結果,感染弓形蟲的受試者遠比未感染者更表現出自殺的傾向。這些傾向包含男性的衝動與尋求刺激的行為,以及女性的敵對情緒(對他人與自我)。如同佛萊格爾的研究發現,這些特徵和危險駕駛及其他衝動行為具強烈的關聯性。「我希望獨立研究團體也能得到相同發現,」帕斯托拉切表示,「那將是重大的突破。」有鑑於弓形蟲帶來的各種麻煩,貓奴們是否該考慮斬斷對主人的情絲呢?多數科學家同意佛萊格爾的主張,認為人們無需為了避免染上寄生蟲而過度反應。事實上有無數研究顯示,貓為飼主帶來許多心理上的益處。因此真要說起來的話,飼主沒有貓的陪伴下,心理健康不僅不會改善,還更可能惡化。專家表示只要鏟貓砂時多留意、澈底清洗蔬果、從事園藝工作時戴手套,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相較之下,牛肉與羊肉更是弓形蟲的常見感染源,因此建議全熟食用;如果想吃生食料理,可先將肉品冷凍以殺死微生物囊腫。遺憾的是,如果人們防疫失敗,以目前的醫學技術還無法去除腦中的弓形蟲,因為牠的囊腫具厚實囊壁,大多數藥物都拿牠沒轍。然而基於對潛伏感染的擔憂,已有一些研究團體著手開發可突破囊壁的藥物。考量弓形蟲與引起瘧疾的原生動物的親緣關係,研究者的主要目標是檢視瘧疾藥物能否有效戰勝弓形蟲的囊腫。根據對老鼠的實驗可知,這項策略已辨識出部分可望發揮作用的媒介,也增加了治癒人類潛伏感染的希望。為了解釋當前的研究進展,約爾肯以數十年來醫界對潰瘍的立場舉例。「多年來,人們懷疑幽門桿菌是潰瘍的凶手,但一直到找出對付幽門桿菌的療法後才確定這件事。所以這是我們需要的,最終目的是證明,除去寄生生物後病就會好起來。」帕斯托拉切當然也懷抱同樣的希望。儘管走在領域前頭的研究尚未成熟,但他承認這已使他開始從不同角度看待人類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他說,「我們通常認為情緒障礙和童年時期的遭遇有關,但誰知道呢?也許那些寄生生物控制了人類的潛意識。」
-
2020-10-11 科別.兒科
10天嬰染沙門氏菌併發敗血症 泡奶餵奶前一定要洗手
家有小小孩的爸媽可別只關心孩子是否感染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林口長庚醫院近期收治三名一歲以下的嬰兒因嚴重沙門氏菌腸炎而住院的個案,其中一人僅出生十天,就因為腸炎而併發腸穿孔、腹膜炎和敗血症,性命垂危;所幸經過治療已無大礙。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提醒,嬰幼兒感染沙門氏菌主要來自家長餵食時未徹底清潔雙手,因此烹調食物與用餐前務必洗手,若嬰幼兒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徵應儘速就醫。邱政洵說,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關係,許多家長都很注意不讓孩子感染呼吸道疾病,感染流感、腸病毒的嬰幼兒確實減少很多,但食源性的傳染病,如沙門氏菌感染,卻不降反升,顯示家長忽略了呼吸道以外的傳染病。沙門氏菌腸炎好發於夏天,每年7月到10月是沙門氏菌感染盛行的季節,通常是因為生食或吃了未煮熟受汙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大都以急性腸胃發炎表現,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腹部絞痛和腹瀉等症狀。但嬰幼兒抵抗力弱,尤其六個月以下嬰兒若是感染沙門氏菌,還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併發症,像是敗血症、肺炎、骨髓炎、腦膜炎或是腸穿孔等,未及時救治可能有生命危險。邱政洵表示,長庚醫院研究團隊歷經三年多的追蹤並運用基因體比對研究方法,針對近年來台灣沙門氏菌感染疫情深入探討,發現沙門氏菌更常在豬肉、雞肉等未經烹煮的肉品上驗出,再由這些肉品直接或間接造成一般人的感染。此外,雞、鴨等家禽是沙門氏菌的主要宿主之一,因此不僅會污染蛋殼,也可能侵犯到蛋本身,所以吃生蛋或半熟蛋,也可能感染。但嬰幼兒主要的營養來源是母乳或配方奶,少有肉類和蛋類,為何也會感染沙門氏菌?邱政洵則表示,長庚研究團隊藉由病童家長的問卷調查發現,主要是家長處理完肉品後沒有徹底清潔雙手,或是處理肉類和水果蔬菜類的砧板和刀具沒有分開使用,再用帶菌的手或在受汙染的環境下,泡奶、準備副食品給孩子吃,進而導致感染。邱政洵提醒,家長碰觸嬰幼兒時,尤其是烹調食物和餵食嬰幼兒之前,務必洗手;砧板、刀具應區分生熟食外,也要區分肉品與蔬果類專用;雞蛋、肉品也一定要煮熟後再食用,且避免使用未消毒或未煮過的水源,如井水或礦泉水等。另外,嬰幼兒若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徵應儘速就醫,避免發生嚴重併發症。
-
2020-10-07 養生.聰明飲食
吃蟹易中毒、引發過敏?注意5要點安心吃
● 腸胃虛寒者不宜多吃螃蟹,可搭配薑、蒜等一起烹煮食用● 螃蟹易誘發過敏反應,對蟹過敏的人要忌口● 螃蟹含高膽固醇和高普林,高血脂、痛風的人不宜食用天氣變涼,時序進入深秋,又到了大啖秋蟹的季節,許多餐廳紛紛趁鮮推出肥美的螃蟹料理。但是醫師提醒,螃蟹性味屬寒,腸胃虛寒者不宜多吃,最好搭配薑、蒜等「溫性食材」一起烹煮;螃蟹也容易引發過敏反應,若有過敏體質的人建議忌口。高血脂、痛風者不宜食用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帶殼海鮮如牡蠣、螃蟹等可促進雄性荷爾蒙分泌,有壯陽的效果,但最好挑選新鮮的活蟹,否則容易變質發生食物中毒。螃蟹含高膽固醇和高普林,高血脂、痛風的人不宜食用。從中醫觀點,不論河蟹或是海蟹,性味都屬寒,陳潮宗建議,蒸煮螃蟹時,可搭配薑片一起烹調,蒜、醋作為調料,並用紫蘇擺盤一起食用;若用炒的方式,可與洋蔥一起拌炒,中和螃蟹的寒性。蟹肉是優質的蛋白質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認為,只要避免食用蟹黃、蟹膏,事實上螃蟹屬於低脂肪的奶蛋豆魚肉類。通常一隻三點蟹的大小約是兩份肉類的量(一份肉類約三根手指的份量),是優質的蛋白質,尤其蟹肉質地柔軟,容易消化,老人家牙口不好,以蟹肉煮粥、蒸蛋,都是補充蛋白質不錯的選擇。由於蟹胃、蟹腸、蟹心、蟹腮等內臟含有較多泥沙等汙穢部分,容易寄生細菌,黃淑惠建議,螃蟹外殼洗淨後,最好摘除內臟後再烹煮食用,而有些饕客喜歡吃未煮熟的醉蟹、嗆蟹,考量衛生疑慮,應盡量避免食用。為何不可與柿子同吃傳統農民曆常會在「食物相剋」的欄位提到,螃蟹不可與柿子同食,否則會導致中毒。黃淑惠則澄清,因柿子富含「鞣酸」,也就是「單寧」,如果與蛋白質結合就容易凝結成塊,不容易消化,造成腹脹。柿子並非和螃蟹才會作用,柿子和豬肉、牛肉等肉類一起食用,也會造成腸胃不適。許多民眾吃螃蟹會引發過敏。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由於蝦蟹的蛋白質和人體蛋白質結構很不一樣,容易被視為「外來物」而引起免疫反應,但對蝦過敏的人不一定對蟹過敏,必須透過過敏原檢測才能確認。蔡長祐說,過敏反應主要是免疫球蛋白IgE所引起,當IgE碰到外來抗原後會誘發肥胖細胞釋放組織胺和嗜酸性白血球增加,進而出現打噴嚏、流鼻水、腹瀉等症狀,若嚴重者則可能造成氣喘、呼吸道水腫、呼吸困難,有致命危險。首次沒過敏 不表示不會過敏有些民眾不解過去吃螃蟹從沒發生過敏,為何現在吃了卻過敏?蔡長祐指出,通常第一次碰到過敏原並不會誘發過敏反應,第二次再接觸同樣的過敏原時,才會喚醒免疫反應,將之放大引發過敏症狀,且愈接觸愈嚴重。因此若是知道自己對螃蟹過敏,最好避免再繼續食用。
-
2020-10-02 養生.聰明飲食
堅果當零食好健康?小心陷入肥胖陷阱
許多人都知道,堅果充滿有益於健康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是極佳的營養來源。也因此,堅果種子類,如核桃、杏仁、芝麻、開心果、葵瓜子、花生、腰果等,成為很夯的養生食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高劭穎表示,近來不少人,逐漸以各類堅果食物作為早餐、午茶或零食享用。業者也紛紛推出多項堅果類商品,如麥片、麵包、零嘴等,使得堅果類食物取得越來越容易。但,你知道嗎?堅果也是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多吃仍會造成身體負擔。高劭穎說,部分民眾對適當的攝取份量不清楚或未節制,導致過量攝取,造成熱量攝取過多,恐致使體重增加、肥胖發生,影響體態。高劭穎解釋,堅果種子類含豐富油脂,主要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降血脂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益。除此之外,也富含維生素E及礦物質磷、鎂、鉀等營養素。高劭穎呼籲,想要健康吃堅果,一定要注意攝取量(可參考附件表格),或以堅果取代部分食用油的份量。建議挑選無調味或未油炸的,如果覺得堅果太硬不好咀嚼,可以先敲碎或以粉狀食用。每日搭配各類食物攝取建議量,達到均衡飲食後,可攝取1份堅果食物,才能吃得健康無負擔,並配合適當的運動,讓身體更健康。 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 高劭穎
-
2020-10-02 養生.聰明飲食
享受烤肉避免致癌物上身 顏宗海:留意6原則烤肉也能很健康
中秋烤肉可說是應景的必備活動之一,將肉烤得微焦再塗上烤肉醬,外皮酥脆、肉質鮮嫩、香氣撲鼻的總讓人想一口接著一口。不過也得小心其中可能暗藏致癌危機,今天就讓專家來教大家如何享受美食的同時避開致癌地雷!避開烤肉首要致癌地雷:過度加熱、食物烤焦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醫師表示,若想避開致癌地雷,最基本的觀念就是「避免過度加熱、避免食物烤焦」。像是油炸、油煎、大火快炒等方式溫度通常都相當高,火烤自然也排名在其中,這些高溫的烹調方式都容易使得食物產生有致癌疑慮的物質。 顏宗海醫師更進一步指出,像是牛、豬、雞、羊等動物肉類的蛋白質遇上高溫就容易產生異環胺,而油脂又會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玉米、甜不辣等澱粉類食材則容易產生丙烯醯胺。這些因為高溫烹調所產生的毒物,雖然目前尚無確切證據能夠百分之百證實對人體有致癌的危險,但以現有的動物實驗來看確實有致癌的疑慮。另外也要注意,烤焦部位雖然讓食材看起來更加美味,但這也是過度加熱的鐵證,其前述所提到的毒物含量自然也會更多。因此提醒民眾在烤肉的時候應盡量避免過度加熱,更要避免烤焦。 烤肉常見6大地雷,民眾多加留意除了食物過度加熱、烤焦,顏宗海醫師也指出各種常見的NG情況。像是許多民眾在烤肉的時候,常見大魚大肉卻忽略了蔬菜水果攝取的情況,如此的飲食行為即便只有一天也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 不少口味較重的民眾,烤肉前會先以醬料醃過,或在烤肉時邊塗醬料,這樣的行為不僅容易造成鈉含量超標使得身體鈉鉀失衡,也容易使食材更容易烤焦進而吃下前述所提到的毒物。 另外,烤肉時也常見不拘小節,生食、熟食放一起的情況,這樣的行為容易讓生食的細菌混入熟食當中出現交叉污染,輕者可能出現腹瀉等不適,重則有食物中毒的風險。 除此之外,肥肉、雞皮等脂肪較多的食材,在燒烤時除了容易產生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也容易有吃下常見於油脂部位的脂溶性戴奧辛等疑慮。 雖然不常見,但也還是出現過有民眾因為天氣因素不佳等原因,選擇在家中、車庫等通風不良的場地,卻依舊使用木炭烤肉的情況,這樣的行為則容易出現一氧化碳中毒。這些行為都是民眾較容易忽略的NG地雷,應多加留意。 避開NG行為,聰明烤肉更健康!不過顏宗海醫師也表示,指出這些常見地雷並不是要掃興,而是要提醒大家在享受節日的同時,也留意身旁的健康風險疑慮,讓偶爾為之的烤肉活動更加健康。 避免食物過度加熱、烤焦產生致癌的疑慮,烤肉時建議離大火遠一點,以小火慢烤方式進行。也可以先用鋁箔紙包起來或切成薄片再烤,如此受熱較平均。而像是雞腿、雞翅、大蝦、螃蟹等較慢熟的食物也可以先用水煮的方式煮熟再烤,如此也更有利省時。這些方式都有助於避免食物烤焦。 避免大魚大肉、營養不均衡造成身體負擔,在烤肉的同時可以用2:1蔬菜包肉的方式進行,不僅增加口感、解膩、蔬菜的纖維也可以避免過量飲食造成身體負擔。飲料則建議可以無糖綠茶取代啤酒、汽水等。 塗抹醬料的時機可以選在肉烤好的時候再進行塗抹,並且避免先以醬料醃漬,或者可以用天然的蔥、薑、蒜、洋蔥調味,如此便有利避免鈉含量超標、肉容易烤焦。 在烤肉的時候可以多準備容易以顏色或形狀辨別的容器,如藍色放生食、紅色放熟食等方式分放,如此有助於生熟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的情況出現。 在吃肉類的時候,可盡量先去除雞皮、肥肉等部位,如此可以避免吃下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或戴奧辛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的疑慮。 如果遇上天氣不佳或沒位子烤等情況,在室內、車庫等通方較差的地方烤肉,應以電烤盤等方式進行,切勿使用木炭烤肉,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09-29 科別.消化系統
國內腹瀉疫情上升…不想烙賽變中秋烤肉結尾 記下這些事
近期國內腹瀉疫情上升,中秋節連續假期即將到來,疾病管制署特別提醒,民眾與親友烤肉、聚餐,注意飲食安全,避免生食生飲,應將生熟食分開處理,澈底烤熟或煮熟後再食用,並落實正確勤洗手、有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以降低腸道傳染病感染或傳播的風險。衛福部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今在例行疫報中表示,據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周門急診腹瀉就診累計113361人次,近幾週呈上升趨勢;往年中秋節當週及後一週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全國近四周共接獲58起腹瀉群聚通報,高於2018至2019年同期38及37起通報,其中24起檢出陽性,以餐飲旅宿業10起及校園群聚8起為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共19起。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群聚部分可能與準備料理者疏忽有關,但陽性個案數僅比去年多兩件。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腹瀉最主要原因是接觸遭污染食物,但也有部分感染原因為接觸感染者。每年國人多以烤肉的方式度過中秋佳節,若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以低溫保存,或未澈底煮熟至中心溫度超過70℃再食用,容易引發腹瀉等腸道傳染病。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會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另外,由於貝類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若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而造成腹瀉,其中諾羅病毒具有高傳播力,人口密集處易引起大規模感染。林詠青指出,腸胃炎主要症狀有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有發燒、胃痛、噁心等症狀,或類流感症狀。患者會因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的致病菌,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通常症狀會持續1至10天。民眾中秋節不論聚餐或烤肉,應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材,並以肥皂勤洗手。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避免處理食材,儘速就醫在家休息,注意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營養,如需外出者,應佩戴口罩,並做好手部衛生,避免傳染給他人。林詠青也呼籲,旅宿、餐飲業者應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有症狀的員工應停止處理食物,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顧客健康。
-
2020-09-27 養生.聰明飲食
烤肉鋁箔紙用光面還是霧面?毒物專家:一件事更重要
烤前選購與處理✔油脂較少的雞肉、里肌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肉品的準備最好以新鮮的肉類為主,油脂不要太多,可選雞肉、里肌肉,避免烤肉完油脂攝取過量,五花肉、霜降牛、牛五花等適量就好。✘加工品、醃好的肉品不建議買加工肉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等,最好也不要購買已經醃好的肉,除新鮮度堪慮,鹽分也較高。民眾購買新鮮的肉類後,也不建議在家先醃,以免先醃漬再加上烤肉醬,鹽分將爆表。✔少量準備蚌殼類、蝦類烤肉多是長時間待在室外,海鮮類的建議購買蚌殼類或是蝦類,屬於稍微可以放久一點的海鮮。海鮮透過燒烤雖然鮮美,但也不宜過量,海鮮仍屬於高蛋白、高嘌呤,曾有痛風病史或是膽固醇過高者,都不建議大量食用,準備的量不必過多,以一人一到兩份的量即可。✔綜合串燒,肉類要切小切薄烤肉食材的準備,常有民眾會採取「串燒」的方式,同時把菜、肉串在一起。蘇秀悅表示,這是好的方式,但是得考量菜與肉烤熟的時間不一樣,建議肉品應該以小塊且薄的型態與菜串在一起。醬料的準備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買現成的烤肉醬,但一定要加水或是檸檬汁稀釋,加辛香料提味。另一種是自行調配烤肉醬,可以用蔥、蒜、洋蔥、味噌、醋、醬油、白蘿蔔泥、味噌、醋、醬油等食材加上水拌勻,即可自製低鹽的烤肉醬。✔易熟青菜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玉米筍、杏鮑菇蔬菜類的準備以家人喜歡吃的類型為主,量最好是肉品的一倍。烤肉的火候大小較不穩定,烤蔬菜建議以易熟的蔬菜類型為主,如小白菜、青江菜、高麗菜等,用鋁箔紙或是烤盤烤熟,看見蔬菜出水即可食用。同時可以搭配香菇、杏鮑菇、玉米筍等一起烤。若怕麻煩也可以準備可直接生食的萵苣、芝麻葉等,搭配肉類食用,口感也較為清爽。✘吐司、白飯烤肉最常看到吐司配肉片,蘇秀悅表示,烤肉時的澱粉搭配,不建議採取「精緻澱粉類」,在烤肉期間很容易一口吐司一口肉,不知不覺澱粉的攝取量就會過量,體內會產生過多的醣類,進而產生脂肪。✔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建議可以準備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取代吐司、白飯。烤中注意檸檬汁、番茄醬 會破壞鋁箔紙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烤肉過程中建議使用鋁箔紙包住烤肉架,避免肉汁滴到木炭。烤較難熟的食材如玉米、地瓜,或是太容易熟的食材如青椒等,建議都用鋁箔紙包。網路謠傳鋁箔紙有分光面與霧面,顏宗海表示,兩面的效益都一樣,不會因為包錯面就較難烤或溶出有毒物質。顏宗海表示,使用鋁箔紙時,不建議邊添加醬料或是檸檬汁、番茄醬等酸性醬料,酸性的物質會破壞鋁箔紙,導致容易烤焦,烤焦的鋁箔紙若接觸食材,會讓致癌物質汙染食材。蘇秀悅表示,醬汁最好是食材烤熟後再添加,一邊烤一邊塗,很容易因為醬料乾了,以為醬汁不夠,又再塗上一層,一餐吃下來鈉含量超標。吃烤肉配飲料是常態,特別是啤酒、含糖飲,蘇秀悅表示,一瓶易開罐啤酒,熱量約有125大卡,等於吃掉半碗飯,建議喝無糖飲料或是氣泡水,比較不會增加身體負擔。她也推薦烤肉時可以搭配吃一些水果,幫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烤後保養水果幫助消化蘇秀悅表示,烤肉不管怎麼建議,民眾仍會攝取過量的油脂,對於腸胃多會有負擔,建議可以吃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如鳳梨、木瓜等。若腸胃已經非常不舒服,則建議不要再進食,適量攝取一點點粥品,可以舒緩。若已經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則建議盡速就醫。烤完肉隔天建議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或是水果,解油膩。
-
2020-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喜歡生食牡蠣嗎?科學家在牡蠣發現各種病原菌、塑膠、甚至是奶粉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研究人員透過DNA定序及紅外線光譜分析發現,緬甸丹老群島(Mergui Archipelago)沿岸所養殖的牡蠣檢測出多種病原菌及微碎片(microdebris)污染物,顯示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人口快速成長,廢水排放量也跟著增加,像是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進而導致海洋物種污染,影響我們的食品安全。你也喜歡生食牡蠣嗎?撬開牡蠣殼,鮮嫩的肉質與鮮甜的汁液是許多人喜歡大啖生牡蠣的原因。雖然生吃的味道讓許多人著迷,但國際環境科學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年9月刊登一項針對牡蠣的研究顯示,在牡蠣中發現能引起人類疾病的病原菌、塑膠、煤油、滑石粉,甚至是奶粉等污染物都在牡蠣中被發現到。從牡蠣中檢測到多種病原菌、微碎片污染物這項研究主要是採集緬甸丹老群島(Mergui Archipelago)沿岸所養殖的牡蠣、海水以及海洋沉積物,該群島由800多個島嶼所組成,儘管大多數的島嶼人口稀少,但由於沿海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可能會潛在地透過廢水排放導致重要海洋物種污染,進而影響我們的飲食安全。研究人員透過DNA定序發現,在牡蠣、海水以及海洋沉積物檢測到共5459項潛在病原菌,其來自於87種不同的物種,其中有約半數(44種)在牡蠣的鰓組織中發現,包括產氣莢膜桿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貝氏考克斯菌(Coxiella burnetii)、大芬戈爾德菌(Finegoldia magna)等等。研究人員發現,在牡蠣中檢測到的主要的病原菌是腸道菌群常見的,並且經常在人類和農業廢棄物的污水中檢測到,表示牡蠣有很大可能是受到受到環境的污染。此外,研究人員也利用紅外線光譜分析發現,牡蠣、海水以及海洋沉積物中共有1225個微碎片(microdebris)污染物,其中有646個微碎片污染物能夠與光譜資料庫匹配,而在12個牡蠣樣品中就發現了199個微碎片污染物。牡蠣中檢測到的污染物包括了「聚合物(48.3%)」如尼龍、聚乙烯、聚丙烯;「非天然礦物質(19.7%)」如膨土、化妝品中常見的材料滑石粉、群青藍顏料 ;「油類(14.3%)」如煤油、亞麻籽油;3種不同品牌的「奶粉(14.4%)」等。城市化的發展造成周邊水資源、水產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儘管這項研究沒有測量這些病原菌、微碎片濃度是否達到對人體有害的劑量,但它們的存在顯示了隨著緬甸城市化的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人口快速成長,廢水排放量也跟著增加,像是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周邊區域的水資源面臨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研究中發現很大比例的「奶粉」更是特別引起了關注,這表示人類糞便又透過污水重新回到了食物鏈中,再加上牡蠣有很大部分是用來生食,更潛在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再再凸顯了廢水管理對於食用海鮮的重要性,當然不僅是緬甸需要注意,全球皆然!延伸閱讀▶塑膠污染有解方了?科學家發現「酶」能在10小時內分解90%的PET!▶誰說畜牧業就一定是高污染?全球最大豬肉出口國之一的丹麥早就有解!▶跟進環保風潮救地球!食品包裝該如何更「綠」?參考資料▶Coastal urbanization influences human pathogens and microdebris contamination in seafood(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22 養生.聰明飲食
烤香腸+烤魷魚為何不行?顏宗海教中秋烤肉健康9技巧
●香腸等加工食品,水煮熟後再烤;瘦肉或雞肉剝皮後烤●室內烤肉,使用電熱鐵板燒烤較安全,以防一氧化碳中毒●烤肉一定要搭配蔬果、無糖綠茶「一家烤肉萬家香」,烤肉已成為中秋佳節的全民運動,也是秋冬時節親友聚餐常見的飲食方式。許多研究已證實,高溫燒烤烹調食物,易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HA)、異環胺(HA)及丙烯醯胺(AL)等致癌物,一旦烤肉吃過量,恐導致大腸癌、乳癌、肺癌等癌症發生,吃太多肉食也易引起心血管疾病。中秋佳節烤肉香,許多人都愛吃,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建議,可以善用烤肉的小技巧,搭配食用蔬果、無糖綠茶,或改以低溫烹調,如清蒸、水煮等方式代替烤肉,就可以吃得很健康。食材要新鮮 生熟食分開處理衛福部八里療養院院長張介信提醒,在烤肉時,切記須注意食材的新鮮度、生食熟食需分開處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物,並落實勤洗手。高溫烹調食物,許多致癌物質即開始產生。顏宗海強調,在戶外通風處烤肉最適宜。烤肉燒炭時會產生一氧化碳,肉類及油脂高溫加熱易產生致癌毒物,若高溫烹調的時間越長,產生的量越多,尤其是焦黑的部分毒素最多,最好不要吃。含硝酸鹽加工食品 別跟海鮮一起吃國人愛吃烤香腸、熱狗等含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加工食品,顏宗海說,這類食品經高溫燒烤,會產生可能致癌物質亞硝胺,要少吃,更不要與富含胺類的魷魚、秋刀魚、干貝等海鮮同時食用,以避免亞硝胺合成。顏宗海指出,香腸等加工食品可以低溫烹調,水煮熟後再烤,刞亞硝胺的生成會大幅減少。顏宗海建議,烤肉時掌握以下9技巧,可以吃得更健康。1.搭配一鍋蔬菜湯或生菜沙拉食用,泡一壺無糖綠茶,吃柚子等水果,以供給足量的維生素C、纖維質及抗氧化的解毒物質。但尿毒症患者,要限制食用生菜沙拉及水果。2.炭火升起不冒煙時,再把食物放上烤肉架,慢火烤較安全,可避免肉類受煙汙染且熱力較均勻。3.肉類沒有先醃過,不要邊烤邊刷醬料,最好在烤熟後再沾少量醬料食用,較健康。4.烤肉沾醬料最好以大量抗癌及抗氧化的蔥、薑、蒜、洋蔥,少量醬油、糖,適量的水調合稀釋,低鹽較健康。5.不易烤熟的食物,可先水煮熟再烤,如雞翅、雞腿、大蝦、蟹等。以減少高溫致癌物質及焦黑產生。6.用鋁鉑紙包起菜及肉來烤,如此食物受熱平均易熟,加上蔬菜可減少肉類高溫暴露,同時可提供抗癌物質,但要注意醬料應待食物烤熟後再塗抹。7.生食熟食要分開處理,使用不同碗筷刀板,以免汙染細菌,但一定要烤熟再吃,避免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發生。8.選用瘦肉或雞肉剝皮後烤,以避免肥肉、雞皮等燒烤時,抗生素殘留、油脂滲入食用肉中,增加毒素的攝取。9.在室內烤肉,使用電熱鐵板來燒烤較安全,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
2020-09-16 科別.消化系統
隔2年再現 老農罹本土霍亂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今年首例本土霍亂確定病例,這也是時隔兩年台灣首現本土個案,患者為東部一名80多歲男性農夫,因腹瀉、拉到全身無力、暈眩,緊急送醫,收治住院,目前仍在釐清病因,已知他在發病前一天曾吃過超市所販售的川燙蝦,目前住在一般病房治療中。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個案經通報檢驗確認感染產毒性霍亂弧菌,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平時三餐皆自行烹煮,飲用煮沸自來水,生熟食會分開處理,但有隔餐食用的習慣,同住家人目前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啟動各項疫情防治調查,並採集個案同住家人檢體及住家水樣環境檢體送驗。國內今年截至9月14日共一例本土霍亂確定病例,2016至2019年同期本土病例數分別為7、0、6、0例,莊人祥研判8旬老農應為偶發個案,免疫力較差者可能因誤食汙染水源或食材感染。霍亂是一種急性細菌性腸道傳染病,潛伏期通常為2至3天,透過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水傳播。建議應飲用煮沸後水,非立即食用食物應加蓋後放到冰箱保存,餐前便後務必使用肥皂正確洗手,可降低感染風險。另外,將近入中秋烤肉聚餐的密集期,疾管署提醒,由於霍亂弧菌可久存於汙水中,若生食受汙染水域捕獲的海鮮(尤其是甲殼類或貝類),就有可能遭受感染,因此應將食物充分煮熟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
-
2020-09-02 橘世代.健康橘
吃中藥「鉛中毒」!醫:不要迷信昂貴藥材
許多人常常隨身一罐養生茶帶著走,但是近來不肖中醫使用禁藥,導致多人中毒,讓不少養生族心驚。開業中醫師楊宗翰表示, 養生不是人云亦云,不一定非得吃昂貴中藥;且中醫只是輔助,最好的養生方式還是運動、養成良好作息。養生風氣興盛,許多人看到明星、網紅分享「XX養生茶」或是「XX養生食譜」,便跟風買藥材,自我養生。然而前台中市議長張宏年一家吃自費中藥調養身體,卻鉛中毒送醫,引起養生族群譁然,擔心自己養生不成反吃出問題。楊宗翰說,這起事件主要還是中醫師違法使用禁藥而引起,民眾看中醫或到中藥房自行買藥材時,最好貨比三家,了解一般市場價格,不要迷信太貴的藥材,也不要因為貪小便宜,而買到發霉、過期的藥材。中藥商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馬逸才則表示,中藥材進口前都經過檢測,避免在路邊攤、夜市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藥材,最好選擇有藥商執照的合格中藥房,較能自保。另外,選擇藥材時,注意外觀不可太白,避免經過漂白或有過多的二氧化硫,以及應留意中藥材要散發出自身的香氣,若是沒有香氣,則可能不夠乾燥,當心買到發霉藥材。不過,楊宗翰表示,許多人養生前沒有先了解自己的體質,一味跟風,更容易「出問題」。最常見的是,容易口乾舌燥、嘴破、頭皮出油,屬「熱性」體質的人,卻常吃芝麻、生薑等食物;或是寒性體質的人,卻常常喝苦瓜茶,都反讓身體越吃越糟。因此最好還是先讓中醫師診斷,了解自己的體質。但楊宗翰也提醒,中醫調理只是輔助,調養身體最好的方式還是改變生活型態、調整飲食及運動;建議年長者可以規畫一周兩至三次,藉由散步、快走或在泳池裡走路,達到調養身體的目的。【延伸閱讀】50+穴位按壓/逆轉睡不好、看不清楚、肩頸痠痛「3個月瘦到40kg,弄壞身」準影后吃中藥養生也養身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9-02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婦別吃生食!寶寶出生一天呼吸急促確診「李斯特菌症」
衛福部疾管署公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新生兒感染李斯特菌症案例,是一名出生不到一天新生兒,研判可能是女嬰在胎兒時期,因母親食用被李斯特菌汙染食物,引發垂直感染。近三年累積4例新生兒個案,均為母子垂直感染,婦產科醫師不建議孕婦吃生菜,若吃不下味道太重的菜餚,燙青菜也是可考慮的選擇。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女嬰一出生即因呼吸急促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診,母親無症狀,但曾於今年5至6月懷孕期間食用生菜沙拉及生魚片等。新生兒感染李斯特菌症可能出現腦膜炎或腦炎症狀,留下後遺症,但該個案表現為菌血症,症狀漸漸緩解、預後好,研判可於近日出院。李斯特菌症主要經由食用遭汙染的食物感染,國內曾在即食肉品檢出,生魚片也是高風險食品。林詠青說,感染李斯特菌後,疾病嚴重程度取決於感染者免疫狀況。免疫力正常者,若受李斯特菌感染,感染後出現腹瀉、惡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自行痊癒,但免疫力低下族群,則可能引發侵襲性感染。「李斯特菌症」自2018年1月1日列為傳染病防治法,今年截至目前共97例個案,低於2018及2019年同期(121例及129例);新生兒個案累計4例,均為母子垂直感染,另有9例有早產、孕程前期胎兒感染而流產及死產女性個案檢驗確診。避免感染李斯特菌症,不建議孕婦吃生菜,但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何鎮宇表示,門診中發現,大部分孕婦不知不可吃生菜,尤其不少孕婦懷孕前期孕吐嚴重,只吃得下蔬果汁。何鎮宇提醒,孕婦即使要吃蔬果,也要先水燙青菜,若吃不下味道太重的菜餚,燙青菜等也是安全好選擇。林詠青說,李斯特菌目前無疫苗可預防,由於此菌在冷藏室的4℃條件下仍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以上才可殺死,因此建議瓜類應削皮食用,盡量吃熟食,勿飲用生乳及謹慎處理食品、避免汙染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小檔案╱李斯特菌李斯特菌自然存在泥土及水中,人們主要是透過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少數病例經由直接接觸感染,如獸醫或畜產工作者經接觸帶菌動物或家畜排泄物而感染;除了孕婦可由胎盤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於產婦分娩,經產道感染,尚無人傳人案例。據疾管署資料,國外案例調查報告曾發現生菜、哈密瓜、未經殺菌程序的乳製品、未經充分加熱的熱狗及火腿等即時肉品及煙燻鮭魚等食品造成李斯特菌感染,國內則曾於生魚片、即食生鮮蔬果、即時肉品等檢出李斯特菌。(陳婕翎)
-
2020-09-0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媽媽別吃生菜 新生兒出生確診李斯特菌症 死亡率達三成
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新生兒感染李斯特菌症案例,是一名出生不到一天新生兒,研判女嬰是在胎兒時期,藉由母親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引發母子垂直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近三年累積4例新生兒個案,均為母子垂直感染,侵襲性李斯特菌症死亡率達三成。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個案是一名北部女嬰今年8月下旬出生時,即因呼吸急促症狀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確診。經調查,個案母親無症狀,曾於今年5至6月懷孕期間,食用生菜沙拉及生魚片等生食,造成垂直感染。李斯特菌症主要經由食用遭汙染的食物感染,國內曾在經包裝的即食肉品檢出此菌,生魚片也是高風險食品。林詠青說,若感染李斯特菌症新生兒出現腦膜炎或腦炎症狀,可能留下後遺症,但該個案主要為菌血症表現,住院十天左右症狀正在緩解、預後好,研判可於近日出院。「李斯特菌症」自2018年1月1日列為傳染病防治法,今年截至目前共97例個案,低於2018及2019年同期(121例及129例);新生兒個案累計4例,均為母子垂直感染,另有9例有早產、孕程前期胎兒感染而流產及死產情形女性個案檢驗確診。林詠青說,感染李斯特菌後的疾病嚴重程度取決於受感染者的免疫狀況。免疫力正常者不易遭受李斯特菌感染或感染後僅有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自行痊癒;免疫力低下族群則可能引發侵襲性感染。李斯特菌自然存在泥土及水中,人們主要是透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少數病例是經由直接接觸感染,如獸醫或畜產工作者經接觸帶菌動物或家畜排泄物而感染。人與人直接傳染罕見,除孕婦可由胎盤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於產婦分娩,經產道感染,尚無人傳人案例。據疾管署資料,國外案例調查報告曾發現生菜、哈密瓜、未經殺菌程序的乳製品、未經充分加熱的熱狗及火腿等即時肉品及煙燻鮭魚等食品造成李斯特菌感染,國內則曾於生魚片、即食生鮮蔬果、即時肉品等檢出李斯特菌。林詠青說,目前無疫苗可預防。由於李斯特菌症主要是經由食用遭汙染的食物而感染,此菌於冷藏室的4℃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可殺死,因此,建議瓜類應削皮食用,熟食、勿飲用生乳及謹慎處理食品、避免汙染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
-
2020-08-31 癌症.食道癌
食道黏膜沒接受器 醫師:當心出現症狀已食道癌中晚期
一名54歲男性從年輕就有抽菸和喝酒的習慣,未有任何不適症狀,日前到大里仁愛醫院做身體健康檢查,在無痛胃鏡的窄頻影像檢查中,發現一公分的食道病變;界線明確的棕色區域有不規則的微細血管型態,經予以切片檢查,病理報告顯示為早期食道癌。經轉診至醫學中心做內視鏡超音波評估內黏膜下層情形,再實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術後狀況良好。消化內科醫師黃冠智表示,因食道黏膜並沒有「感覺接受器」,因此當腫瘤尚未發生下黏膜侵犯時,幾乎都是沒有感覺,而當出現體重減輕、貧血、吞嚥困難或是出血而就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食道癌的男女比例為16比1,容易導致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為抽菸、喝酒、吃檳榔;尤其是長時間食用下,任一項都會剌激局部黏膜產生病變,而3者共用時危險性更高達195倍之多。黃冠智説,目前最有效的檢査方式是胃鏡檢查,搭配光學模式與染色內視鏡,讓診斷效果最大化。食道癌依據腫瘤侵犯部位,大致分為4期,治療的方式以及存活率因期別而個有不同;該患者為第一期食道癌,僅能以定期胃鏡檢查或運氣好意外發現,此時腫瘤尚未侵犯到肌肉層,可以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把病變處完全刮除,5年以上存活率達70到80%。他提醒,有食道癌家族病史、菸酒檳榔習慣超過10年,或是曾經罹患下咽癌、口腔癌的頭頸癌患者,終其一生有20到30%會發生食道癌,建議每年都要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8-24 橘世代.愛吃橘
不是顏色深了就熟了!靠「觸感」摸出酪梨完美熟度
營養豐富的「酪梨」,乃是近年許多人的餐桌新歡。不少民眾在購買酪梨時,都會以外皮顏色作為判斷成熟度,但其實酪梨的「觸感」,才是最重要的挑選條件。酪梨低糖,還富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葉黃素、膳食纖維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成份,被譽為最營養的水果。原產於中南美洲與墨西哥的酪梨,在台灣的台南、嘉義、屏東等地均有栽種,而且品種眾多。美食達人徐仲指出,每年5月至11月為台灣酪梨主要產季,其中5月就吃得到的早生品種氣味較淡,10月才登場的晚生品種味道較濃厚。徐仲也表示,許多人以為酪梨由綠色轉成紫色就代表成熟、可食用,但其實除了台灣在地的多種酪梨外,坊間也有進口酪梨,每一種的品種特性不一,許多品種成熟後也不會變色。因此最好的判斷方式,就是以手指輕壓果肉,已經變軟就代表可以食用,剖開後,果肉也會呈現漂亮的黃綠色。若按壓仍是硬的,則可以靜置數日等候成熟,亦可與香蕉擺在一起,加速成熟速度,切記變軟前不可擺放於冰箱。酪梨料理變化眾多,但加熱易產生苦味,因此多以生食為主。不論打成牛奶、沙拉,或是添入菜餚中都很常見,加上醬油、芥末的組合也很美味,民眾均可多加嘗試。|更多你所不知道的食物大小事全世界僅台灣吃的到!「愛玉」身世大公開清甜「綠竹筍」怎麼挑? 要留意:4有4無!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8-23 養生.聰明飲食
生菜安全/就近吃、正確洗 本土生菜新鮮也環保
愛吃沙拉,但最怕生菜的食安問題,有沒有農藥殘留?製作過程是否被汙染?營養師建議購買生菜時,要選有SGS檢驗包裝的生菜產品,較可免除農藥殘留、大腸桿菌的疑慮。生菜要冷藏 別在傳統市場買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溫上妤說,生菜因沒有經過燙煮,水溶性營養較不會流失,吃下去可以攝取較多的水溶性營養素;沙拉內若有很多牛番茄、胡蘿蔔、甜椒等,因當中所含的茄紅素與β-胡蘿蔔素、維生素A都為脂溶性,必須搭配油脂,例如淋點橄欖油,靠油脂才能吸收。不過,也因為生菜未經高溫烹調,潛藏生菌風險。溫上妤提醒,應避免在傳統市場、未有冷藏設備下的環境買生菜,高溫下較容易孳生細菌,建議在有冷藏設備的超商、賣場購買,可選擇的口味和食材也多元。蘿蔓多進口 建議選本土萵苣清洗生菜可以減少菌數,但實際上很難從外觀看出有沒有大腸桿菌,只能注意期限和檢驗。溫上妤說,台灣蘿蔓生菜大都是從美國引進,但進口運程無法確定其保鮮狀況,且2019年美國才爆發大規模蘿蔓生菜汙染事件。其實台灣秋冬產季的結球萵苣、蘿蔓萵苣本土食材,在地生產較新鮮,營養成分較佳,從食物里程來看,也比較環保。選SGS標章 避免農藥、大腸桿菌溫上妤建議選擇包裝有SGS政府檢驗合格的生菜商品,針對有沒有農藥、重金屬殘留,以及大腸桿菌和大腸桿菌群是否達到標準檢驗,依標準,生菜沙拉大腸桿菌須須低於10MPN/g,大腸桿菌群低於1000MPN/g,除了認明SGS產品,若商品有「無毒」標示,更多一層保障。一般生菜沙拉包裝的材質主要是塑料,有的美式賣場賣的沙拉份量大,使用材質較厚的包裝,有助保存。但如果份量太大一次吃不完,建議買來後分裝處理,避免反覆退冰,溫差更容易孳生細菌。鹽巴清洗殺菌 千萬別放過量溫上妤表示,生菜沒經過高溫殺菌、清除農藥殘留,因此務必要用清水洗乾淨。市面上雖有蔬果清潔劑,但如果沒清洗乾淨,可能會殘留介面活性劑。建議用一般水清洗即可,若要加鹽巴殺菌,也要適當的量,若加太多鹽,滲透壓反而會讓農藥進到蔬果裡。正確的生菜清洗方式,是打開水龍頭,用流動清水清洗10分鐘,不是沖一下水就好。另外,千萬不要把生菜切碎後再洗,不僅難以徹底去除農藥,也讓生菜營養素流失。自己製作生菜沙拉雖然較安全,但要注意手部衛生和刀具清潔,避免交叉汙染,切勿使用處理過生食的刀子、砧板,要準備熟食專用刀處理生菜,或用手撕剝,處理前務必將手洗淨。保持生菜美觀 多有合法添加物因應現代人需求,生菜沙拉專賣店越來越多。溫上妤說,消費者要注意店內冷藏櫃是否在10度以下,除了食材新鮮度外,工作人員應戴口罩手套,販售過程更要整潔衛生。一般販售的生菜蔬果多數泡過鹽水,以保持外觀。超商盒裝生菜沙拉賣像佳,有的是使用許可的抗氧化劑或食用的漂白水。使用抗氧化劑的產品,包裝多會標示,但食用漂白水不用標示;也有的產品會加入食品添加物提升風味,雖然都是許可添加,但仍建議減少攝取添加物較為健康。吃沙拉難飽足 搭配蛋白質或澱粉溫上妤提醒,吃生菜沙拉,醬料也要慎選,若要減少身體負擔,應選擇油脂、鈉含量較少的醬料,例如和風醬就比凱薩醬好。吃沙拉當正餐可能會因油脂量少餓得快,或營養不均衡,外食族在超商買沙拉應注意均衡度,可另搭配香蕉、溏心蛋、水煮蛋、雞胸肉較有飽足感,而沙拉中添加南瓜、地瓜、玉米、馬鈴薯等,也可增加營養成分與飽足感。澱粉類建議減少攝取加工的精緻澱粉,例如玉米就比馬鈴薯沙拉好,也可控制熱量。
-
2020-08-23 養生.聰明飲食
生菜沙拉當正餐清爽又能減肥?營養師提醒反而易變胖
天氣襖熱,許多女性喜歡「吃沙拉當一餐」,覺得清爽好入口,還能順便減肥。偶一為之無妨,但若長時間把沙拉當正餐,可能減肥不成,還影響健康。吃沙拉,從生菜到醬汁選擇都是一門學問,我們請來營養師為你的夏日沙拉餐把關。你是熱愛生菜沙拉一族嗎?生菜沙拉過去是只出現在高級西餐廳的前菜,如今已進入日常生活,無論在便利商店、速食店、路邊攤都能見到它的身影。有些人對生菜沙拉狂熱,餐餐以生菜沙拉裹腹,營養師提醒,生菜沙拉最多只能取代一餐,若餐餐以生菜沙拉為食,恐無法支撐人體每日所需的基本營養素,基礎代謝率變差反而容易變胖,連帶影響睡眠品質等。營養素雖多 缺乏蛋白質與全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生菜沙拉可以作為減重的「幫手」,但不該當作「健康飲食」。生菜沙拉的營養素雖豐富,但多數缺乏蛋白質及全穀雜糧類。依照國健署的建議,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0.8公克的蛋白質,全穀雜糧類如稻米、大麥,玉米、紅豆、綠豆等,每天建議1.5碗到4碗。蘇秀悅表示,當攝取的熱量不足、飲食不均衡,帶來的副作用就很大。對於原本想減重的民眾,基礎代謝率不足,減重很快就會遇上瓶頸,一旦回到原本的飲食狀況,反而胖更多。而原以為是健康飲食,卻沒有吃足營養素,長期飲食不均衡,缺乏礦物質、鈣、鎂、鋅、蛋白質等營養素,容易影響睡眠、身體器官等。有蛋有肉有澱粉 溫沙拉較均衡隨著營養的觀念愈來愈健全,不少業者也推出有「蛋、肉、菜」的生菜沙拉,同時還會添加藜麥、核果、玉米等,特別像是溫沙拉,通常都是海鮮或是肉類搭配生菜一起食用。蘇秀悅表示,溫沙拉的營養素比一般生菜沙拉的營養素健全,也較為建議用溫沙拉取代正餐。除了生菜沙拉、溫沙拉以外,許多民眾減重時常會選擇「水果沙拉」。蘇秀悅表示,水果沙拉常常藏有陷阱,有些民眾吃完水果沙拉後,並未把沙拉內的水果納入當日的飲食項目,還額外再吃水果,這樣就容易攝取過量的糖分。水果沙拉藏陷阱 害血糖狂飆依照建議,每天應攝取三份蔬菜、二份水果,水果沙拉中的水果也應該算入每日攝取的份量中。如一顆芭樂的熱量為180大卡,水果沙拉中若已經加了一顆芭樂,吃完水果沙拉又額外吃一顆芭樂,等於吃下360大卡,減重計畫恐會因此受到影響。減肥時,也有些民眾會把水果當作解饞的食物。蘇秀悅提醒,只有牛番茄可以作為減肥時解饞的食物,沒有糖分又富含纖維質,其餘的水果,包含小番茄,糖分都過高,不適合減肥時當作點心。吃生菜好處 維生素C未破壞現代人大多是外食族,蘇秀悅表示,平時一個便當油、鹽比菜多,恐不足以攝取到足夠的纖維、維生素C或鉀離子,此時多吃一份生菜沙拉就能擔負起「補足纖維質」的角色。特別是生菜沙拉沒有經過烹調,原本存在蔬菜內的營養素幾乎都能被保存,如維生素C就不會因為「加熱」被破壞。不過,生菜沙拉也因為沒有加熱過,容易暴露在農藥及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風險中。沙拉性寒 畏寒民眾少吃點而且生菜沙拉最好「現做現吃」,有些生菜沙拉放在店內販售超過一天,營養素都會隨時間流失。建議上班族早上出門前準備好,中午立刻吃完,才能吃到新鮮的蔬果,吃進足夠的營養素。站在中醫的角度,生菜沙拉屬於「性寒」的食物。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表示,生菜沙拉對於一般健康人沒有大礙,但對於「畏寒」的民眾而言最好少吃。畏寒的症狀包括手腳冰冷等,這類人通常脾肺功能不佳,建議先調整好脾肺功能,多吃些健脾補氣食物,如薑、四神湯、蓮藕等。化療中患者 不要吃生菜蘇秀悅表示,正在化療的患者、嚴重腎臟病患者、發炎性腸炎、產後正在坐月子的民眾,不建議吃生菜沙拉。化療患者白血球低下,生食對於他們而言恐會增加感染機率,當化療結束,白血球數恢復正常就不再有此限制。至於腎臟病患者,並不是所有期別都不建議吃生菜沙拉,第一期、第二期腎臟病是可以吃的;第三期、第四期的腎臟病患者,因為鉀離子排泄有問題,才建議不要吃。而腸胃道正在發炎的患者,生菜沙拉對於腸胃的負擔相對大一點,也不建議食用。
-
2020-08-22 新聞.用藥停看聽
跳島旅行「偽出國」正夯,出遊常備藥該如何準備?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民眾搭郵輪在臺灣各島之間「跳島」旅行,成了一種「偽出國」的旅遊方式,為了避免在旅途中被小病痛干擾,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地請到義大醫院家醫科陳昱彰醫師,為大家分享「出遊藥品準備」法寶。腸胃藥、感冒藥、防疫、外傷用品一定要!旅行者腹瀉是出外最常見的感染疾病,建議用三招遠離感染源:一、避免生食或食用攤位髒亂的熟食。二、飲用乾淨水。三、飲食前做好洗手的清潔防護。腸胃道備用藥品除了便秘止瀉、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或胃痛等個人慣用藥外,攜帶「電解質補充劑」也同樣重要,在腹瀉導致體液流失時,電解質可作為緊急補充、避免脫水發生。「旅行期間很怕感冒!」陳昱彰醫師提醒,民眾出遊前可購買綜合感冒藥品備用,但挑選前須注意,部分感冒藥可能含有煉製安非他命原料之「假麻黃素(Pseudoephedrine)」成分,或者兒童使用的止咳水含「鴉片酊(Opium Tincture)」,建議可依個人需求向藥師詢問,選擇適合的藥品。 疫情期間出遊,口罩、酒精消毒液是出遊必備品,還可酌量帶OK蹦等外傷護理用品,而慢性病患者則要注意自身藥物是否充足,才不會斷藥。至於旅行常備藥品,可依個人需要增列,最好保留藥品的外盒或說明書,若不慎忘記了,則可依說明服用。萬一旅遊期間使用自備藥品後,還是感到不舒服,或遇到重感冒、急性病發等危急狀況,就要儘速就醫了。食藥署提醒,藥品是有備無患,民眾出遊前請檢查藥品效期,做好詳細周全的行前準備,就能在旅遊期間,輕鬆應付意外或惱人的小病痛喔!防疫期間,出遊時應落實防疫新生活運動,密閉空間務必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才能開心出遊!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8-22 養生.聰明飲食
堅果類當零食養生風潮正流行 但你吃的量對嗎?
堅果種子是近年很夯的養生食物,像是核桃、杏仁、芝麻、開心果、葵瓜子、花生、腰果等,也有許多人會當作零食來吃,但你知道吃的「量」是對的嗎?攝取過量還是會導致體重上升,增加身體負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高劭穎表示,國民飲食指南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每類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需搭配各類食物攝取建議量,才能達到均衡。營養師說明,不少重視健康的民眾,逐漸以各種堅果類食物當成早餐、下午茶點心或零食,業者也紛紛推出多款式堅果商品,如堅果麥片或堅果種子麵包等產品。堅果類食物取得容易,但部分民眾對攝取份量不清楚或毫無節制,導致攝取過多的熱量,增加體重負擔。堅果種子類富含油脂,主要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降血脂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益。堅果類除了提供油脂,也含維生素E及磷、鎂、鉀等礦物質,以堅果取代部分食用油脂更健康。堅果類建議挑選無調味或未油炸的,如果覺得堅果太硬不好咀嚼,可以先敲碎或以粉狀食用。飲食方面,高劭穎建議每日搭配均衡飲食及攝取1份堅果食物,才能吃得健康無負擔,並配合適當的運動,讓身體更健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8-15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萬壽果」木瓜能抗老防癌助消化 維生素C為蘋果的五倍!怎麼吃較營養?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木瓜的維生素A、B、B1、B2、C、葉酸、β胡蘿蔔素含量高,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鐵、鈣及鉀等營養成分,世界衛生組織評為最健康的水果,也是老少咸宜的水果。在中國素有「萬壽果」的美稱,顧名思義,多吃木瓜可延年益壽。【記者羅建怡、陳惠惠╱報導,出處/2011-07-31 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木瓜的維生素A、B、B1、B2、C、葉酸、β胡蘿蔔素含量高,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鐵、鈣及鉀等營養成分,世界衛生組織評為最健康的水果,也是老少咸宜的水果。在中國素有「萬壽果」的美稱,顧名思義,多吃木瓜可延年益壽。木瓜不只能生吃,還可入菜,怎麼吃較營養?木瓜含有豐富的蛋白分解酵素木瓜酵素,尤其以未熟果含量最多,能幫助腸胃消化,青木瓜醃肉後也會讓肉質變得軟嫩。肉色橙紅的熟木瓜,維生素A、C含量豐富,還有不少B群。以維生素C為例,為柚子的兩倍,幾乎是蘋果的五倍,因維生素B、C遇熱易被破壞,建議生食較佳。除了直接食用,與低脂奶打成木瓜牛奶,也是不錯的選擇。而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煮熟後與含油脂食物一起食用,效果最好。β胡蘿蔔素是天然抗氧化劑,有助防癌、抗老化。不過,只要餐後食用,也有助β胡蘿蔔素吸收。尚未成熟的青木瓜則可入菜,屬於高纖、低熱量食材。但無法直接食用,須與肉類燉煮,或做成涼拌菜。嫩精俗稱「木瓜精」,真的是用木瓜製成的嗎?木瓜裡含有能讓肉質變軟的酵素,可以破壞肉裡的肌肉纖維,讓肉質更軟,也較好消化吸收。市售品質較好的嫩精除了木瓜酵素、鳳梨酵素外,還可能添加鹽及澱粉。若不想用嫩精,可用青木瓜泥醃肉,不只肉質變軟,更好消化吸收,也有另一番風味;木瓜燉肉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木瓜量不能太少。中藥裡也有木瓜,跟水果木瓜種類一樣嗎?水果、入菜用木瓜,是「番木瓜」,生吃、煮熟後食用皆可;藥用木瓜是「宣木瓜」,俗稱皺皮木瓜,不能生吃。中藥材的木瓜能舒筋活絡,治療手腳抽筋,還有消食的功效,能幫助消化。早年還會用來驅蛔蟲、絛蟲及阿米巴原蟲。另外,藥用木瓜還能發乳,可以拿來燉排骨、牛肉及雞湯,素食者則可以豆腐替代。吃青木瓜能豐胸、催乳?青木瓜能不能豐胸、催乳,還需科學證明。中醫師懷疑,也可能是中藥材木瓜有發乳功效,讓人誤以為一般木瓜也有相同功效。吃青木瓜燉排骨、豬腳等肉類,因青木瓜富含纖維質,有助健胃整腸、排便與吸收,加上排骨、豬腳等富含油脂、蛋白質,青木瓜裡的木瓜酵素還能幫助蛋白質消化、吸收,青春期孩子食用,有助發育。至於哺乳婦女,湯湯水水加上蛋白質,再攝取一些碳水化合物,就有助「發乳」。吃青木瓜燉排骨湯,當然有助乳汁分泌,不過,效果視個人體質不同,也有人吃了幫助不大。聽說木瓜含女性荷爾蒙,懷孕時忌食,以免流產?懷孕後,荷爾蒙維持主要靠胎盤;就算木瓜含荷爾蒙,每天吃半顆或一顆熟木瓜,經消化吸收,相較於胎盤產生的荷爾蒙量,比率懸殊,要干擾孕婦荷爾蒙的機率,可說微乎其微。至於中藥材木瓜,孕婦不適合食用,避免宮縮流產的風險。還有孕婦擔心,吃木瓜會不會導致新生兒黃疸,其實,黃疸的原因相當多,但吃木瓜不會導致黃疸。諮詢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助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
-
2020-08-15 養生.營養食譜
綠拿鐵不只助減肥,一天3杯還可抗乳癌!腫瘤科醫師教抗癌5吃法,加這2樣更好
癌症飲食大方向與日常生活飲食大方向有哪些?A:先區分治療中與治療後的飲食方式。治療中要增加蛋白質150%、熱量提升120%來應付治療中額外的消耗,修補正常細胞所需的營養。治療後以地中海抗發炎飲食為核心。地中海飲食是目前全世界區域飲食調查中相對健康的飲食法之一,以大量的植物性多顏色的蔬菜、水果、豆類蛋白、魚、海鮮、全穀類為主食,輔以優質的好油(如:橄欖油)、堅果等天然食物,減少紅肉類的攝取,研究上可以減少心臟死亡風險10%,癌症死亡風險減少6%,這類抗發炎的飲食方式,更可以減少乳癌的復發風險。治療中大原則鼓勵多吃天然食材,減糖與精緻澱粉,減飽和脂肪酸,減少紅肉攝取。❶飲食每餐「份量」以國民健康署的健康餐盤為主以你平常吃的食物去「微調」內容,每餐蔬菜(2到3份,可多於水果份數)、水果(1到1.5個拳頭量),全穀十穀米(0.8到1.2碗)和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依序為:豆、魚、蛋、白肉、紅肉)4到5份(一手掌大小),若吃不了這麼多,改少量多餐,中間點心再加牛奶、豆漿、配方營養品1到2杯等。❷每餐「內容」以地中海飲食抗發炎內容為主選擇「多顏色」蔬菜水果。全穀堅果好油,豆類、魚、海鮮、兩禽類等地中海飲食法,紅肉建議每週少於14兩(牛肉太多飽和脂肪酸,容易促進發炎),治療中蔬果燙熟去皮,治療後可部分生食洗淨蔬菜(新鮮生蔬果含有抗氧化植化素物質與酵素較多,協助抗癌)。記住,份量比例以健康餐盤為主,同時加點鮭魚、鯖魚、堅果、亞麻籽。❸戒糖減精緻醣(白米麵包或白饅頭)每餐單吃這些高升糖指數食物(Gycemic index, GI)會刺激胰島素增加、間接增加腫瘤生長的激素(IGF-1),澱粉食物建議可同時加個蛋、加個蔬菜或改五穀根莖類抗性澱粉食物,例如:燕麥、薏仁、紅豆綠豆、根莖馬鈴薯等,來漸少精緻澱粉食物快速升血糖的影響。❹「牛肉迷思」不建議大量牛肉、滴牛肉精治療中偶而吃,不要吃太多,牛雖然含鐵量高、蛋白質與鐵生物吸收率較快,但牛的高飽和油脂與烹調後也較容易產生致癌物增加身體發炎,我們可將蛋白質、鐵,攝取來源用豆類蛋白、雞胸肉、魚肉、牡蠣、蛤仔來替換。反而滴雞精、牛肉精蛋白質不足夠,往往一包都不到一顆蛋的蛋白質量,只是有些胺基酸較好吸收,但並不能幫你提供足夠蛋白質。❺不建議突然改宗教素食這會少食用了辛香料抗癌物質,例如:辣椒、大蒜、洋蔥等很多抗癌植化素,且調味也幫助增加食慾,倘若素食蛋白滴酒不沾。酒精代謝後是致癌物,紅酒中對心血管有幫忙的是葡萄裡的植化素,不是酒精。酒精也會增加體內女性荷爾蒙量,乳癌患者要注意!綠拿鐵好不好?A:以腫瘤科醫師的立場是贊成的,但要注意蔬菜水果與蛋白質的內容與比例,不能占一天的比重太多,避免蛋白質的攝取減少。治療中,我們需要很多的營養素,植物蔬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纖維,可以幫助我們身體抗發炎與增加正常細胞修復的原料、養腸道好菌、促進排便與食慾,同時可加入些高蛋白的豆類如:黑豆粉等,在我們食慾變小的情況下,喝一杯可以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的植物營養素。 但治療中因為免疫白血球降低的關係,要注意處理蔬果的生菌處理避免感染問題。除清水洗乾淨外,水果可去皮、蔬菜快速川燙一下減少細菌微生物,若擔心蔬果偏涼,可以加入薑或薑黃粉平衡綠拿鐵的涼溫性。 建議綠拿鐵精力湯可以加入黑豆粉、五穀粉、堅果、青花椰苗等,另外南瓜根莖類可補充很多植化素、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微量元素、酵素,是快速補充的好方法。我們常喝很多市售罐裝營養配方奶,比較缺乏綠拿鐵精力湯的活性植化素和活性酵素,若在治療中的飲食,除3餐外能來一杯綠拿鐵,對於缺乏的營養補充有很大的助益。富含荷爾蒙/雌激素/大豆異黃酮的食物是不是不能吃?A:首先分辨你吃的是天然食物還是加工食品?天然植物中的食物如山藥、黃豆、亞麻仁籽等,都含有天然的「植物性」荷爾蒙,但這些植物性荷爾蒙在研究上都是抗癌殺癌細胞的,甚至臨床人類大型研究顯示,黃豆中的類黃酮植化素,有類似臨床上使用抗荷爾蒙藥「泰莫西芬」的結構,可與乳癌細胞表面荷爾蒙受體結合,減少乳癌或復發風險,正常食用山藥、豆製品每天1到2份是安全的。 坊間很多標榜回春的產品,可能有「動物性」荷爾蒙,才是我們要注意的,如花粉、蜂王乳、更年期症狀調整的動物動情激素、純化的動物荷爾蒙、胎盤素等要特別注意,避免使用。作者簡介:廖志穎/臺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醫師放射腫瘤專科主任醫師,自住院醫師即對癌症整合醫學感興趣,希望醫院除了治療,更是個幫助癌友康復的地方,赴美進修整合腫瘤醫學,斜槓成立穀雨健康社會企業︱癌康網,利用網路資訊提供營養、運動、紓壓、抗發炎醫學、免疫營養、Line智能醫師機器人等相關協助。書籍介紹書名:面對乳癌,你不孤單:抗癌鬥士米娜與十位醫師專家,帶你破解50個乳癌迷思作者:米娜(潘怡伶)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5/26作者簡介.米娜Mina(潘怡伶)2018年臺灣癌症基金會抗癌鬥士。2014年罹患乳癌後,於部落格「米娜哈哈記事本」分享罹癌過程,目前共有55萬人次瀏覽。2017年創立不公開社團「花漾女孩GOGOGO」,現為臺灣最大年輕乳癌社團,有超過2000名社員。個人粉絲專頁為「米娜哈哈記事本」,目前有1.5萬粉絲。擔任牽手之聲網路廣播電臺主持人以及活動主持。2018年與淋巴癌的Ani、骨肉癌的Ruru共同創辦「我們都有病」醫病平臺,舉辦講座以及音樂會。2020年5月將正式申請通過為「臺灣年輕病友社群」,由米娜擔任理事長。.醫師與專家作者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 黃振僑醫師物理治療師 施晴云臺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廖志穎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陳冠宇中醫師臨床心理師 黃嘉慧懿聖皮膚科院長 游懿聖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 李維棠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科 楊鵬生醫師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技術主任 李沛融美的假髮經理 徐敏男延伸閱讀: 媽媽決定「斷食」結束生命...她用21日「自然死」實錄,教我的一堂善終課
-
2020-08-13 養生.營養食譜
吃當季/四季豆纖維不輸葉菜類,但千萬別這樣吃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四季豆這類豆科植物,蛋白質含量相對比較多,算是它的一大特色。而且,別小看四季豆,豆莢的纖維質含量並不輸給葉菜類蔬菜,四季豆裡的纖維質就比空心菜、高麗菜來得高,也勝過蘆筍,堪稱是蔬菜中的「高纖一族」。【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出處/2008-12-07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四季豆的名稱因地而異,在台灣也叫做「敏豆仔」,到了中國大陸,四季豆就是菜豆,也有人稱為刀豆、豆角等。四季豆可說是名副其實,台灣市面上,幾乎一年四季都看得到,但因盛夏時產量較少,價格相對較貴。四季豆是再尋常不過的蔬菜,但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耶魯大學以營養品質指標幫食物評分,英文名為green bean的四季豆,跟青花菜、秋葵等並列最高分,100分。調和五臟 利水又消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中醫認為屬性甘淡、微溫的四季豆,有健脾益氣、消暑化濕的效果,還能調和五臟、補精神,很適合脾胃虛寒的人食用,這類人吃得少、常軟便,女性的症狀還包括白帶多。不只如此,四季豆也有利水、消腫的效果。雖然四季豆本身的屬性溫和,但乾扁四季豆的屬性會比較燥熱。內含皂素 千萬別生食要特別提醒的是,生的四季豆裡含有皂素、豆素,對黏膜具有刺激性,且有凝血作用,千萬不要生食或打成汁後飲用,否則可能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中毒症狀。安全起見,食用四季豆前,最好徹底煮透。枸杞同煮 防便秘可明目中醫講究藥物同源,以200公克四季豆,加上香菇、蒜瓣兩瓣、少許辣椒同炒,起鍋後再撒上一點枸杞,四季豆本身可以預防便秘、消水腫,枸杞則有明目的效果。另外,菜豆稀飯也是很簡便的煮法,以四季豆、肉絲、磨菇、紅蘿蔔跟稀飯同煮,或改用糙米,加入四季豆、竹筍、香菇、紅蘿蔔跟少許肉絲,以薏仁取代糙米,消水腫的效果會更好。可溶性纖維 有助降低膽固醇國泰醫院營養師賴秀怡:比起一般蔬菜,像四季豆這類豆科植物,蛋白質含量相對比較多,算是它的一大特色。而且,別小看四季豆,豆莢的纖維質含量並不輸給葉菜類蔬菜,四季豆裡的纖維質就比空心菜、高麗菜來得高,也勝過蘆筍,堪稱是蔬菜中的「高纖一族」。以芹菜為例,每100公克含有1.6公克的膳食纖維,其中,0.7公克為粗纖維,0.9公克為可溶性纖維。而同等重量的四季豆,膳食纖維有2.5公克,扣掉0.8公克的粗纖維,可溶性纖維有1.7公克。可溶性纖維不只有助於降血脂、降膽固醇,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幫助排便。維生素多樣 可當寶寶副食品除了蛋白質、纖維質,四季豆裡也有不少維生素B1、B2,在其他的維生素、礦物質部分,四季豆可說是「該有的營養都有了」,加上沒有特別氣味跟口感,小朋友接受度高,也很適合做為寶寶副食品。網路傳言,四季豆因含大量的鐵,烹煮後易褐化,事實上,褐化是因為氧化反應所致,四季豆的鐵含量不算特別突出。乾扁四季豆 做法不健康豆科植物都含有皂素,建議煮熟後再食用,煮熟後的四季豆不只口感較好,也比較容易消化。由於四季豆富含纖維質,又含有寡糖,進入腸道被分解後,較容易導致脹氣,但比起其他豆子,四季豆引發脹氣的情況輕微多了。四季豆料理裡,最富盛名的恐怕就數川菜乾扁四季豆。但因這道料理往往要用大量的油下去炒,或是油炸,加上調味料下得重,從營養師的觀點來看,實在不建議多吃。原味烤豆 吃得到清甜要享受四季豆的清甜味,可以在烤肉時,以鋁箔紙包裹後放在架上烤,是非常健康的吃法。至於外食族,因四季豆不易走味,可以前一晚先用水煮熟四季豆後,放置在冰箱裡,第二天做成沙拉食用,或加入些許蒜末、紅蘿蔔絲後涼拌食用。
-
2020-08-13 新聞.健康知識+
魚刺卡喉時,千萬不要再這樣做了!
魚刺卡喉,在生活中不算少見。但是,最近有根魚刺卻奪走了一條人命。近日,45歲的陳先生喝魚湯時因喉嚨處卡了根魚刺沒有及時就醫,三天后突然開始嘔血,送院後不治。據家屬回憶,7月30日晚,陳先生下班回到家後,口渴難耐,幾口就把妻子煮的魚頭湯喝了下去,但一喝下去就覺得喉嚨一陣刺痛感。心想可能卡到魚刺,他趕緊吃了幾口飯,又喝了醋,但疼痛一點都沒有改善。妻子催他去醫院看看,但他擔心疫情期間就醫有風險,就沒有去醫院。就這樣拖了三天,疼痛感一直沒有減輕,期間妻子曾幾次催他去醫院。8月2日傍晚,陳先生突然開始嘔血,而且一個小時就吐一次,每次一吐就是一大碗。至凌晨2點,他趕到醫院急診就醫。心胸外科主任王繼勇教授介紹,醫生們經過檢查發現一根近4厘米長的魚刺卡在陳先生食管的上段,且已經刺穿食管又刺穿了胸主動脈,這正是陳先生大口嘔血的原因。由於大量失血,陳先生面色蒼白,驗血的血紅蛋白只有5克,不到正常男性13克的一半,血壓已經跌到60/40,出現了失血性休克。陳先生到了醫院後仍在不停嘔血,醫生們馬上為他插管人工呼吸,大量輸血。但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仍然沒有能挽回陳先生的生命,他於8月3日晚間去世。如果遇到魚刺卡喉的情況,你需要知道以下幾點:一、停止進食首先,應立即停止進食,連水都不要喝,放鬆咽喉盡量減少吞嚥動作,舒緩情緒。因為情緒緊張,容易造成咽喉部肌肉收縮,異物會卡得更緊。如果是小孩子,應先安慰讓其不要哭鬧,以免將魚刺吸入喉腔或食管。緊接著,可以低頭彎腰,試著用力咳嗽,細小的魚刺會跟著氣流沖出來。或者刺激喉嚨誘發噁心、嘔吐,促使魚刺鬆動吐出。最好通過自己的努力使魚刺脫出。但是,如果沒有效果,就得借助工具了。二、借助工具可以用筷子或匙柄、壓舌板等輕輕壓住舌頭,露出舌根,借用光亮觀察異物大小、位置。如果發現魚刺不大,扎得位置不深,就可用小鑷子輕輕將其挾出。三、尋求醫生幫助注意,尋求醫生的幫助是最正確的做法。如果沒有發現魚刺,這就說明魚刺的位置較深,拔出有困難。或者,看到了魚刺,但非常粗大,扎得很嚴實,這些情況,就不要亂拔,避免發生新的創傷。醫生提醒:魚刺卡喉不是小事,要及時就醫!千萬別用喝醋、吞飯等土方法!(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8-05 新聞.健康知識+
在太空中都吃什麼?太空人可以吃炸雞、披薩和泡麵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你想像過在宇宙遨遊的感覺嗎?這應該是所有孩子童年的夢想,但太空人承受身理心理雙重壓力,或許讓太空生活並不是那麼美妙!因此,太空人食物就成為療癒的法寶,但從地球送到太空中的食物,更需要經過層層把關,才能抵達太空人手中!想像過在宇宙遨遊的感覺嗎?這應該是所有孩子童年的夢想,但太空生活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美妙!身為太空人、處在重力完全不同的環境,不僅身體得承受相當大的不適,且需要長時間待在同一空間,這可是不怎麼好受的一件事,這時美食扮演的療癒角色就相當重要!在總總努力下,泡麵、披薩都曾經送上太空療癒太空人的心和胃,而最新的一件,就是日本航空局(JAXA)在2020年批准了日本超商業者Lawson的炸雞作為太空人的食品。要登上太空,得承受身心靈的雙重壓力太空人在飛行的過程中,生理上因為已經習慣地球的重力,所以在太空上要重新適應「無重力」的狀態,而最常見的症狀像是「脹臉鳥腿」綜合症及貧血。除了生理的影響外,心理同時也承擔相當大的壓力,NASA人類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Jennifer Fogarty表示,因為太空人被侷限於狹小的空間,無法觸及地球上熟悉的人事物,心理面臨莫大的壓力。「脹臉鳥腿」(puffy head bird legs):由於太空中缺少重力,人體在地球上時,身體用以抵消重力的多餘液體,在太空的無重力狀態下,體液會從腿向上移動,下肢中約10%的水份會重新分配到上身。因此導致太空人臉發脹、腿則縮小。「食物」成了舒緩太空人壓力的療癒法寶!為了減輕壓力,在太空航行的過程中,食物就成為最大的療癒,美國食品開發專家Barb Stuckey在書籍《味覺獵人:舌尖上的科學與美食癡迷症指南》表示,「調味料」讓太空人覺得自己彷彿「有所選擇」,這是他們在太空中嚴重缺乏的,因為太空中的每一分鐘都會被規畫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包括何時要睡覺、何時作實驗、何時用餐等。太空食物標準多!要安全、能吃飽、夠營養、方便攜帶且能快速食用要幫助太空人們順理完成任務回到地球,食物佔據相當重要的角色!為此除了官方機關自行研究外,近年也開始和民間廠商合作,期望能透過雙方的努力,讓太空人在太空中也能品嚐地球的美味,太空食品不再如以往大家想像中的糟糕,各個廠商卯足全力紛紛拿出自家製作食品的拿手絕活,把美味食物送上太空!美國航太總署高階食品科技計畫主任Michele Perchonok表示,他們面對許多挑戰,首先要讓太空人吃得飽同時營養均衡,且因為太空船並沒有多餘的空間放置食品殘渣,所以選擇的食物也不能產生食物垃圾,必須要體積輕盈、方便攜帶,以及可以快速食用,最後才是食物的美味度!吃炸雞也注重健康!karaage kun炸雞熱量僅66.6大卡高熱量食物向來是發洩情緒的好出口,經過3年的測試,日本航空局(JAXA)終於在2020年批准了Lawson的炸雞作為太空人的食品。2017年JAXA收到太空人的反饋需要更多肉製食品,於是與Lawson攜手合作,研發了karaage kun炸雞。JAXA希望karaage kun能成為日本太空人在航行中的舒適食物,幫助減輕長途飛行帶來的精神壓力,同時也期望能提高工作效率。為了使食物能順利登上太空,必須能長期保存、耐飛行、抗微重力等特性,經過3年反覆改進karaage kun保存期限長達1年8個月,且與一般炸雞相當不同的是,karaage kun僅有66.6大卡,讓太空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維持健康的身材。而為了使太空人方便,也是製作成一口的大小,並且使用乾凍形式拆袋即食,讓日本太空人能更愉快地在太空中順利完成任務。吃一片太空Pizza不簡單!運輸費高達100萬美元2000年時,Pizza Hut把史上第一塊披薩送進太空裡﹐太空 Pizza的直徑約十五公分﹐薄餅上的餡料包括茄汁﹑起司和義大利蒜味腸(Salami)。但Pizza Hut沒有選用最受歡迎的義大利辣肉腸﹐因為該口味在真空包裝處理的效果較義大利蒜味腸差。同時因為在太空中﹐人的味覺不像在陸地中靈敏,所以太空 Pizza加的鹽量相當多。俄羅斯太空人Yuri Usachov就是歷史上第一位在太空中吃Pizza的人,Yuri Usachov對這塊Pizza相當讚賞。而為了讓這塊Pizza順利進到太空中,Pizza Hut花費了100萬美元和俄羅斯宇航部門合作。太空中品嚐家鄉味!Space Ram太空泡麵為思鄉而生2005年日本日清,則推出全世界第一款可以進入太空的泡麵Space Ram,此項產品由日清創辦人安藤百福研發,因為探索號太空梭(Shuttle Discovery)的日籍太空人野口聰一表示,希望能在無重力環境的外太空吃速食麵,於是日清展開了太空食品研發。安藤百福表示,如果能讓野口聰一在夢想的太空中感到滿足的話,是最令人欣慰的事。於是他們在火箭升空前順利的研發出Space Ram,讓野口聰一成為在太空中吃到泡麵的第一人。配合太空中無重力的狀態,安藤百福以1958年研發的「瞬間熱油乾燥法」為基礎,做出太空版的Space Ram泡麵。在無重力的空間中,麵條會四散開來,所以研發員在麵條表面作了蛋白加工處理並製成一口大小,使太空人能方便進食。其中還有不同口味可以挑選,像是醬油、味噌等,而湯汁經過勾芡變得相當濃稠,以免逸散到太空艙內對機器造成損傷。且由於無重力的狀態下,人們的味覺會變得遲緩,Space Ram的調味也比一般泡麵重。太空梭內氣壓低,熱水無法燒開,所以研究員也調整了麵條中麵粉、澱粉等的比例,使泡麵在70度C的熱水中就能泡開,讓野口聰一能在太空中一嚐家鄉美味。健康也需注意!搭配蔬菜均衡飲食為了能順利的完成飛行任務,健康的身體也相當重要,2015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次把在太空中培育出來的蔬菜供太空人食用。NASA 甘迺迪航太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專家Ray Wheeler表示,培育出的蕃茄、藍莓和紅萵苣等蔬菜水果,是抗氧化劑的很好來源,在太空中食用這些新鮮食物,對人的心理情緒有好的影響,也有助防範太空輻射的傷害。太空人們離開地球帶著任務前往太空,過程中承擔許多壓力,如今經過許多嘗試,太空食品已與過往的印象不同,加上極度嚴格的食品把關,也有人提出或許太空食品可以成為災難時的應急食品,但即使開發困難,太空食品仍是食品開發專家別具挑戰的任務,期待在食品加工科技越發進步的現在,太空人能有更多飲食選擇,紓解工作帶來的苦悶。延伸閱讀▶太空傳來的好消息!NASA太空站上也能種出安全且營養的生菜▶太空人吃什麼?食品科學家的設計挑戰賽▶移民外太空的理想糧食 美國太空總署肯定「藜麥」參考資料▶How VR, AR could support astronauts' mental health in space▶【日清食品】速食麵改變飲食文化——遍及世界的速食麵▶日清食品台灣官方網站▶太空上不能吃麵包?前 NASA 太空人告訴你他們在太空都吃什麼!▶美國連鎖式快餐集團PizzaHut外賣薄餅上太空▶Fried chicken in space: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certifies freeze-dried product as space food▶Astronaut Lingo: What Is "Puffy Head Bird Leg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05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了9萬日本人後發現:日本人長壽秘訣主要與「吃」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連續多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位居世界第一。日本人為什麼就全球最長壽?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與「吃」有關!日本人長壽與「吃」有關!2020年7月16日,《歐洲營養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發表了一項來自日本東北大學醫學系研究科公眾衛生學的研究,分析了超過9.2萬人的數據後發現,日本人「常吃的七類食物」和「不常吃的一類食物」可能是日本人長壽的秘訣!研究根據8項日本飲食指數(JDI-8)評價了參與者的飲食,得分越高代表飲食習慣越日本化。研究人員使用經過驗證的147項食物頻率問卷調查了超過9萬人的飲食習慣,平均隨訪時間為18.9年。日本飲食「常吃的七類食物」是:1.米飯2.味增湯3.海草4.漬物5.黃綠色蔬菜6.魚類7.綠茶日本飲食「不常吃的食物」是:紅肉:牛肉、豬肉結果顯示,「飲食習慣越日本化」的參與者的死亡風險較低。8項日本飲食指數分數最高的人群與8項日本飲食指數分數最低的人群相比,全因死亡風險下降了14%,心血管死亡風險下降了11%,心臟疾病死亡風險下降了11%。對於全因死亡風險而言,多吃海草風險下降6%,多吃漬物風險下降5%,多吃黃綠色蔬菜風險下降6%,多吃魚類風險下降3%,多喝綠茶風險下降可達11%。研究人員總結,日本飲食與全因死亡(所有死因的死亡)、心血管死亡、心臟死亡風險降低有關。這可能與日本飲食中海草、漬物、黃綠色蔬菜、魚類和綠茶中的有益健康的營養素有關,有助於健康長壽。其實,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表揚了,看了他們的飲食習慣讓人不得不服。(推薦閱讀:日本人為何長壽?專家分析飲食三大特色讓他們更健康)日本人究竟是怎麼「吃」出的長壽?1.喜歡吃魚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每年秋天日本很多地方舉辦秋刀魚節,萬人吃魚的場面不可謂不壯觀。數據顯示,日本每年人均吃魚由70多公斤增長到100多公斤,甚至超過人均大米的消耗量,是法國人均吃魚量的兩倍多。每年3月~5月,六線魚、烏賊、蛤蜊、石鱸、鯡魚等成了日本人餐桌上的座上客;到了6月~8月,鮑魚、鰻魚、鮎魚、黑目鯛等開始量產;秋天則是康吉鰻魚、鰈魚、秋刀魚、金槍魚的天下;冬季當屬鱈魚、鯖魚、鮪魚等最美味。一年四季,魚是每個日本家庭餐桌少不了的必備菜品。比如很多人熟悉的鰻魚飯,不足全球人口2%的日本人,卻吃掉了全球70%的鰻魚。2.少吃紅肉2017年,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於康教授曾在《我是大醫生》節目中分享一張地圖,叫做「全世界紅肉分佈和惡性疾病分佈的相關性地圖」,圖中紅色越多,意味著發病率越高。於康教授在節目中談到,「日本人相對中國來說,吃紅肉是比較少的,所以惡性腫瘤的相關發病率是低於中國的。而德國、美國、加拿大吃豬排、牛排、羊排比較多,他的結腸癌、乳腺癌發病比例就超過中國。」正如這次研究中提到,日本人不常吃的一類食物是牛肉和豬肉。紅肉既指豬牛羊等畜類肉食,大量攝入紅肉的人群,相對於紅肉與白肉均衡搭配的人群,患結直腸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發病風險都要高。3.喜愛喝茶日本人非常喜歡喝茶,熱情一點不比國人少。2006年10月8日,在日本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茶會,14718人在茶會上同時喝盡一杯抹茶,創造了同時喝茶人數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茶葉含有茶多酚、芳香油、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特別是淡綠茶,對加強心腎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化是大有好處的。4.吃得節制有醫生表示,剛到日本時,很長時間都餓得飢腸轆轆,因為日本醫院食堂的飯,用他的話說是“少得可憐”。幾片新鮮蔬菜、四五片肉片、一碗醬湯、一小碗米飯就是一頓份飯。我曾多次到日本的導師和朋友家做客,發現日本人請客最大的特徵是主人很熱情,而客人卻往往吃不飽。主要原因是儘管菜品有十幾道,可是每道菜的菜量極少。請客吃不飽不是主人吝嗇,而是由日本菜的特點決定的。感覺上日本人的飯量只有中國人的一半,即使是幹體力活的,飯量也比我們少得多。所以在日本除了相撲運動員以外,很少見到胖子。而且日本人吃飯很慢,一碟菜我們一口就能吞下,他們卻能細嚼慢嚥地吃上十幾分鐘。5.吃得很雜雖然日本人每頓飯的分量很少,但卻比較「雜」,樣式非常豐富。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就制定了《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倡導民眾一天盡量吃30種食材(包括烹調油和調味品),營養才全面。此後,很多人將其當作每日飲食準則,比如五色壽司飯會以米飯為主料,加入甜蝦、貝肉、烏賊肉、魚籽、金槍魚、糖薑片等;做菜時,用多種食材做成一道菜;味噌湯裡有豆製品、海鮮、蔬菜等。6.吃得少油日本人的烹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者蒸煮。有醫生表示,在日本的餐館裡,一棵捲心菜蒸過之後,蘸著日本特有的調味汁食用就是一道美食;沙拉也被改良的,新鮮的蔬菜只撒少許鹽,滴幾滴橄欖油,再撒上點芝麻就算一道“沙拉”被端上了餐桌。日本料理也被稱為「水料理」。在日本飲食中普遍少油、少鹽、少調味品,其飲食原則是盡量使各種飲食材料保持原味。另外日本料理也很少用煎炸、紅燒等烹調方法,多用清蒸、涼拌或水煮。日本人吃海產品、豆製品和蔬菜也不用大量的油爆炒和紅燒,基本上是生吃或拌成沙拉。清蒸、涼拌、水煮的烹調方法可最大程度地提供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活性物質,減少致癌物質的產生,對健康和長壽意義重大。7.吃得偏淡在1972年頒行的《職業健康法》和1982年頒行的《社區健康法》中,日本詳細規定了社區衛生從業者在高血壓防治中的責任和義務;他們也在全球率先將測定吃鹽量納入健康體檢範圍。得益於這些舉措,居民吃鹽量逐漸降低,高血壓控制率逐年提高。飲食結構的優化和高血壓控制使慢病發病人數大幅減少,提高了日本人的壽命。(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31 橘世代.愛吃橘
不到500卡 !「備餐大法」正夯,在家也能輕鬆完成低脂便當
忙碌的健身一族、不想動的懶人一族,也能利用簡短時間做好便當嗎?一次採買、製作做好四個美味又低卡的便當,跟外食一樣方便的「備餐大法」正在流行!尤其想增肌或減脂時,許多人都想自己準備低卡豐盛的蛋白質餐,畢竟要能吃得美味又方便,才能持之以恆。日本牛尾理恵營養師設計的500卡蛋白質便當,作法一點也不難,先看看以下示範,一起來幫自己與家人作便當吧。一次做好四餐!燒烤鹽麴檸檬雞便當營養分析:每一餐份總熱量:熱量:459kcal蛋白質:33.1g脂質:6.8g碳水化合物:65.5g鹽分:1.6g靠雞胸肉和鯖魚罐頭獲得滿滿蛋白質!幾乎用不到調味料,能將食材本色徹底發揮的便當。主菜:燒烤鹽麴檸檬雞用鹽麴搓揉入味,烤出軟嫰口感營養分析(每一餐份)熱量:138kcal 蛋白質:23.7g 脂質:2.0g 碳水化合物:5.1g 鹽分:0.9g材料(4餐份):雞胸肉(去皮)400g、鹽麴2大匙、檸檬1/2個、生薑1片作法:1.檸檬去皮後切成圓片、生薑磨成泥。2.雞肉片成2cm厚,再用鹽麴搓揉入味。3.用1將2搓揉入味,再靜置30分鐘左右。4.用鋁箔紙將3包起來,以大火的瓦斯烤箱(兩面燒烤)蒸烤10分鐘左右。配菜:鯖魚罐頭沙拉搭配五彩繽紛的蔬菜,呈現簡單好味道營養分析(每一餐份)熱量:69kcal 蛋白質:4.9g 脂質:3.3g 碳水化合物:6.3g 鹽分:0.3g材料(4餐份):水煮鯖魚罐頭b淨重100g、綠蘆筍4根、小番茄8個、黃甜椒1個、鹽.胡椒各少許●作法:1.蘆筍去粗絲後切成1.5cm寬、小番茄切半、甜椒切成1.5cm的小丁。2.鯖魚瀝乾湯汁後與1倒在一起,一面將鯖魚攪碎,一面用鹽、胡椒拌一拌。享用時會再復熱,可以當作溫沙拉享用。如果不冷凍,蔬菜也可以直接生食。配菜:鹽漬櫛瓜水分須徹底擠乾,以便冷凍!營養分析(每一餐份)熱量:4kcal 蛋白質:0.3g 脂質:0.0g 碳水化合物:0.7g 鹽分:0.4g材料(4餐份):櫛瓜100g、鹽1/2小匙作法:櫛瓜切成薄片,撒上鹽後輕輕搓揉,靜置10分鐘左右再將水分擠乾。主食:糙米飯150g(1餐份)、600g(共4餐份)營養分析(每一餐份):熱量:248kcal 蛋白質:4.2g 脂質:1.5g 碳水化合物:53.4g 鹽分:0.0g本文摘自《增肌.減脂.高蛋白 MEAL PREP備餐便當》,采實文化 2020/06/24出版更多「夏日食譜」延伸閱讀↘↘↘。【食譜】再忙也要健康「自煮」!4道好菜快速上桌。米其林大廚夏日食譜/完美搭配任何食材!超簡單保鮮盒快沙拉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31 養生.聰明飲食
鳳梨生津止渴、促消化!營養師:5種人要小心吃
鳳梨產季從每年的4月中至10月底,屬於夏季水果。夏天出產的鳳梨多汁甘甜,春季與入秋之鳳梨的味道,則稍遜色而且口感也比較酸鳳梨是眾多水果中,可生吃也可熟食的一種,除具有消暑作用,同時還能達到消除疲勞與增進食慾的功效。鳳梨生津止渴 各種體質皆適合食用夏天氣候潮濕酷熱,容易大量冒汗,鳳梨不但生食可生津止渴,入菜做料理也有提味效果,是很好的夏季當季蔬果。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營養師林伶蓉指出,鳳梨營養成分高,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C、胡蘿蔔素、菸鹼酸,還有包括鈣、磷、鐵、鉀、鋅等礦物質,而且,粗纖維含量多,又有多種有機酸、鳳梨酵素,無論對身心都有多重保健功能。在中醫藥學上,鳳梨屬於平性水果,適合各種體質的人食用,最佳的養生功能則在於其中的蛋白酶可以促進消化,也可降低血液黏度,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有一定的輔助效果;此外,鳳梨中的糖分及鹽分,可以消炎利尿、清熱解毒;而維生素B1更是體內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的關鍵、B2則可增強免疫力、抗疲勞,且可滋潤皮膚,也對於調整腸胃、減壓、降溫等也有不錯的效果。鳳梨營養價值高 食用禁忌莫輕忽林伶蓉說,鳳梨中的蛋白分解酵素(就是所謂的蛋白酶)有助於分解蛋白質與脂肪,如果與肉類一起烹煮,肉質會特別滑嫩入口,且易於消化,但因高溫會破壞鳳梨蛋白酶的效用,因此,建議若以鳳梨入菜時,不可溫度過高,比較適合冷菜入盤。另外,鳳梨所含的糖分、熱量也高,甚至高過同樣可消暑的西瓜,因此,食用時也須特別留意,對於減重者、糖尿病患及三酸甘油酯過高的人,最好要適量攝取。由於一般人吃鳳梨時,會因為鳳梨心較硬而習慣把鳳梨心切除扔掉,相當可惜,實際上,鳳梨心的粗纖維含量遠勝於鳳梨表層的肉,是促進腸胃蠕動的好幫手。不過,林伶蓉也提醒,正因為鳳梨的粗纖維含量高,若是剛進行腸胃道手術後的患者,最好不要吃,以免刺激腸胃,影響傷口恢復,並且,有肝硬化的患者,也需擔心食道靜脈曲張,宜避免食用。延伸閱讀: 西瓜從裡到外都是寶! 胃弱族千萬別在這時候吃 荔枝吃多變胖、冒痘還會流鼻血! 3個時間點吃也NG
-
2020-07-30 養生.聰明飲食
你吃的到底是哪種杏仁?這種杏仁你可不能當零食吃!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常作為零嘴的杏仁堅果(Almond)實際上屬於「扁桃仁」,屬於「薔薇科桃亞屬」,因誤譯而沿用至今。而真正的杏仁(Apricot)是屬「薔薇科李亞屬」,又可分作甜杏仁(又稱南杏)與苦杏仁(又稱北杏)。其中苦杏仁因含有高量「苦杏仁苷(Amygdalin)」,若生食,便可能引發食品中毒症狀,嚴重甚至導致死亡。「杏仁」可以説是大家最常接觸到的堅果種子類,但從做成飲品的杏仁茶、杏仁奶,到處處可見的美味甜點杏仁薄餅、杏仁豆腐,通通掛上「杏仁」兩個字,但這些食品原料並非全部都是使用「真杏仁」外,「真杏仁」實際上還有南北之分。你吃的到底是哪種杏仁?真杏仁居然還「戰南北」?其實我們最常拿來作為零嘴的杏仁堅果(Almond)、杏仁薄餅,或是近年來歐美盛行的杏仁奶所使用的杏仁,並非真的「杏仁」,而是「扁桃仁」,屬於「薔薇科桃亞屬」。一般外型狹長,呈長橢圓狀。最初在70年代由美國引進東方,但因外型與中國傳統杏仁相似,而被誤譯為「美國大杏仁」流傳至今。而真正的杏仁(Apricot Kernels)其實是屬於「薔薇科李亞屬」,主要又可分為甜杏仁(又稱南杏)與苦杏仁(又稱北杏)。二者雖外觀相似,皆呈現橢圓心型,但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也說明,甜杏仁顆粒較大,外皮則呈現淡黃色,紋路較粗,多帶有香甜味;苦杏仁的顆粒較小,皮多呈深黃色,紋路也較細,帶有較重的苦味。而在用途上,甜杏仁可藥食兼用,常作為杏仁茶、杏仁豆腐主要原料使用,而苦杏仁一般則常作為中藥使用,但其實在市售許多杏仁茶、杏仁豆腐產品中也常會加入少量苦杏仁作為提味。「苦杏仁苷」讓南、北杏仁分兩頭!但為何同樣掛上「杏仁」兩個字,又同屬「薔薇科李亞屬」,甜杏仁能藥食兼用,苦杏仁卻多只被拿來作為中藥呢?關鍵在於兩者結構中「苦杏仁苷(Amygdalin)」這類的含氰配醣體含量的多寡。根據新北市藥師公會資料顯示,苦杏仁苷一般在甜杏仁杏中含量約0.11%,苦杏仁卻約有1~3%。當含有高量苦杏仁苷的苦杏仁,在採食、咀嚼、加工的過程中,受到外力破獲,或是在我們吃下肚後,進入消化系統受腸內菌作用,便會促使苦杏仁苷被水解,產生具有高毒性的氰化氫,進一步抑制細胞呼吸作用,將導致食用者呼吸短促、頭痛、噁心、痙攣等,或甚至呼吸困難致死。徹底烹煮降低毒性,限量服用更安心!為此,若有使用苦杏仁的藥用需求,一般中醫也會囑咐將苦杏仁徹底加熱烹煮,並避免生食,以降低中毒風險。而以服用量來說,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The Federal Institute for Risk Assessment)也建議,成人每日苦杏仁的攝取上限不應超過兩顆,而孩童則應避免食用。而民眾在食用甜杏仁時,儘管其所含苦杏仁苷成分較低,但也切勿輕忽。除了注意攝取量,不管是單吃或是料理用,烹煮加熱完全,絕對是保障自身食用安全的最好辦法!延伸閱讀▶竹筍種類那麼多 最佳筍友怎麼分?▶黑米、黑糯米是一樣的東西嗎?紫米又是什麼?▶營養的堅果單吃太無聊!該如何入菜?參考資料▶「杏仁果」不是「杏仁」,海關籲請進口人正確申報貨名及稅則號別-財政部關務署▶食物中天然毒素-植物性-食品安全辦公室▶苦杏仁成人每天兩顆為限 兒童則應完全禁止-國家環境毒物研中心▶推理系作品中兇手的最愛「氰化物」,它真的有那麼致命嗎?-毒物及化學物質局▶食物中植物性天然毒素技術報告-國家衛生研究院▶苦杏仁-台灣中藥典暨圖鑒查詢系統(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29 養生.聰明飲食
你的胃痛、過敏...其實是吃錯菜!中醫師教你靠3張檢測表,搞定你的體質跟蔬菜搭配
吃蔬菜的7個提醒1.蔬菜大部分都比較「冷」,體質較虛寒的人是不是不能吃太多?的確,大部分的蔬菜都偏屬寒性,只有少數的蔬菜是溫熱性的,不過虛寒體質的人還是可以吃蔬菜,因為有一些蔬菜生吃的時候是寒的,不過煮熟了之後,性質就會轉變;譬如白蘿蔔和蓮藕,生的時候是寒性,熟的時候是溫性;只有大蒜相反,生性熱,熟性溫。解決蔬菜的性寒問題常會有人問瓜果類比較冷嗎?瓜果類如白蘿蔔、苦瓜、冬瓜、大黃瓜、絲瓜及葫蘆瓜,的確屬於寒涼類蔬菜,所以寒性體質的人不可一次吃過量,或者必須加入蔥、大蒜、薑、辣椒一起烹煮就沒大問題了。這些溫熱性的蔬菜與寒涼性的蔬菜一起烹煮,可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又可作為調味,一舉兩得。所以體質虛寒的人,只要不生吃蔬菜或喝蔬果汁,吃煮熟的蔬菜,問題就不大了。而熱性體質的人,蔬菜對他們來說真是益處多多,因為蔬菜有清熱、生津、潤燥、通便、利尿的功效,對改善熱性體質的不適有很大的助益,所以應該多吃蔬菜。2.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因此大吃特吃沒有關係?吃蔬菜有很多好處,因為它熱量低且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又含水分和纖維,有利排便,幫助消化,所以多吃蔬菜會比少吃蔬菜來得健康;不過,適量的攝取才是正確的,吃太多反而沒辦法吸收那麼多。以下情況,必須特別注意:●體質虛寒的人:這類體質的人不可一次吃太多蔬菜,少生吃蔬菜或喝蔬果汁,可將蔬菜煮熟或加入蔥、蒜、薑一起烹煮,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消化不良、腸胃功能差的人:不可一次吃太多蔬菜。蔬菜雖然富含膳食纖維可幫助消化,但若一次吃太多,也會造成腸胃負擔。況且有一些蔬菜粗纖維太多,粗纖維太多的蔬菜不好消化,腸胃功能差的人最好少吃粗纖維蔬菜。●有些蔬菜不宜一次吃太多:如豆類蔬菜(豌豆、四季豆)吃太多會脹氣;萵苣吃太多,會讓人頭昏目痛;金針花就算煮熟,也不宜一次吃太多,因為新鮮的金針花含有「秋水仙鹼毒素」,就算煮過也一定要先泡水1至2小時,然後再用大火煮至熟透才可食用,隨意略炒就吃,很容易引發過敏。另外,乾金針花怕經過加工含有硫磺,食用後會造成食物中毒,凡是乾金針花最好能先用水泡1至2小時後,再進行煮食,比較安全;而芋頭吃太多易腹脹胃痛;南瓜吃太多易腹脹;芫荽(香菜)吃多昏目耗氣;辣椒性熱,較刺激,吃多了會誘發痔瘡、胃痛、目紅。3.白蘿蔔比較冷,因此咳嗽時不能吃白蘿蔔?白蘿蔔生食性寒,熟食性溫平,功效上可健胃消食,止咳化痰,利尿清熱。咳嗽尤其是寒咳時,的確不適合吃白蘿蔔或飲用鮮白蘿蔔汁,不過煮熟的白蘿蔔性質就沒那麼寒了,也可以加入肉類如羊肉一起烹煮來改善慢性咳嗽有痰。咳嗽的類型有:寒咳、熱咳、乾咳、久咳等等;白蘿蔔適合咳痰時食用,此時咳嗽,痰微黃、痰稠,但並不適用於感冒風寒咳嗽、寒咳及乾咳。只要選對時機,咳嗽還是可以吃白蘿蔔的。4.紅蘿蔔和白蘿蔔都是蘿蔔,性質相似,只是顏色不同而已?紅蘿蔔和白蘿蔔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紅蘿蔔是傘形科植物胡蘿蔔的根,對腸胃和眼睛很好,可改善消化不良、腸胃積滯、夜盲症、角膜乾燥症。白蘿蔔則是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新鮮根莖,可利尿,治口渴,健胃消食,止咳化痰。紅蘿蔔與白蘿蔔最好不要一起烹煮,因為紅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白蘿蔔的維生素C破壞掉,所以煮白蘿蔔湯時盡量不加紅蘿蔔或僅加少量裝飾即可。5.哪些蔬菜的草酸含量較高,容易在體內形成結石?菠菜、莧菜、空心菜,蔥頭等含草酸及植物酸量較高,易與鈣形成難以吸收的草酸鈣或植酸鈣結石。不過,在人體的代謝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並不容易形成結石,不用過度擔心,唯容易形成結石體質的人或有結石病史的人,才必須小心食用。其它像是竹筍、洋蔥、茭白筍等的草酸也很高,需要特別注意。雖然芹菜中含有草酸,但因為芹菜還含有醋酸和少量丁酸,所以並不會影響鈣的吸收。骨質疏鬆或有關節疾病而服用鈣劑的人要特別注意,這些含高草酸的蔬菜必須與鈣劑錯開2至3小時服用,或於飯前2小時服用鈣劑,這樣才不會造成副作用。6.吃素的人平常大多是吃蔬菜和水果, 會出現哪些營養素攝取不足的問題?蔬菜水果熱量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對人體健康的幫助很大,但吃素者必須以「營養均衡」的方式來吃素,如果掌握營養注意事項,並以均衡的方式吃素,就不用擔心營養失衡對健康造成危害。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 FDA)的專家建議:長期素食者要留意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量是否足夠。素食者容易缺乏維生素 B12 、維生素 D 和礦物質中的鐵、鋅、鈣。素食食品中含有較多量的草酸、植物酸(Phytic Acid),易與鐵、鋅、鎂等結合排出體外,造成營養缺乏,故應多注意食用以添加這些礦物質的食品或補充劑。此外,長期素食者應注意食物的種類要愈多愈好,更要經常運動、多喝水、曬曬太陽,才會幫助身體更有效利用養分。7.β胡蘿蔔素的功效為何? 哪一些蔬果β胡蘿蔔素的含量較高?β胡蘿蔔素在體內可轉變為維生素A,多存在於有色蔬菜和水果之中。β胡蘿蔔素在人體有3大生理功能,即保持正常視覺、保持上皮細胞健全和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藥理研究證明,β胡蘿蔔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另外,它還是一種抗氧化劑,具有解毒作用,是維護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最近的研究更發現,β胡蘿蔔素對吸菸引起的血液中高尼古丁具有降解的作用。書籍介紹書名:蔬菜看人吃:不管有沒有生病,為了健康都要實踐的蔬服飲食法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時報出版日期:2020/03/24作者簡介/楊淑媚 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 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全美首席腸胃科醫師:每天喝優酪乳是「錯誤健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