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6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珍珠
共找到
189
筆 文章
-
-
2022-02-22 該看哪科.皮膚
牛奶、乳製品恐害你長痘痘?名醫揭痤瘡發生原因
▍牛奶、乳製品與痤瘡有次農曆小年夜,我鼻上突然長了腫痘,而且舌頭痛。奇怪,什麼原因?回想前一天,朋友請我喝珍珠鮮奶茶,3 分糖。十分不巧,吃飯時雞骨頭卡在牙齒中間,我想用舌頭撥出來,反倒刮傷了舌頭,3 分糖還讓我發炎厲害,到了晚上,舌頭痛不堪言,難以下嚥。大年初一早上,我發現人中又長了一顆痛痘。前一天並沒有喝牛奶啊?!後來,我才想到親戚在除夕夜帶了珍藏的「奶酒」回來,大家喝得盡興。到了大年初二,人中痘不僅沒消,鼻子上又多了另一顆腫痘。我大年初一也沒喝牛奶,可是我喝了親友請客的大杯拿鐵咖啡,裡面是加牛奶的。大年初三,我臉上鼻旁黑頭粉刺突然大了起來,不得不擠掉它。因為我大年初二時,喝了含牛奶的抹茶奶綠⋯⋯整個過年痛苦不堪,真是「奶」影幢幢!了解到是吃東吃西導致,還希望過年趕快結束。青春期時,爸媽希望我多喝牛奶,能夠長高,加上家族遺傳,整個臉爆痘,至今留下月球表面隕石撞擊般的坑疤。離開了青春期,我已少長痘,再次長痘時,總不出兩個原因:一是睡眠不足,二是喝牛奶。許多患者都和我有類似的經驗:Nicole 是35歲的女性上班族,鼻子大、整個鼻子的毛孔多又大,布滿黑頭粉刺像草莓一樣,抱怨之前痤瘡治療效果差。我追問才發現,她每天都喝一杯鮮奶,常額外喝鮮奶茶,雖然都點「無糖」。Kent是26歲男性上班族,平常很少長痘,最近這兩週人中卻長兩顆痘痘。他否認睡眠、壓力、食物的改變。我特別問他:「有無喝牛奶?」他否認。再問:「有無接觸乳製品?」他恍然大悟地說:「這兩週開始,我早上都喝一罐優酪乳,一罐大概 500c.c.。」儘管優酪乳好處多,但畢竟也是乳製品,還需要小心添加糖、色素、香料的問題。究竟攝食乳製品是否與痤瘡有關?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分析「護士健康研究第二波」中,回溯4萬7000多位女性的資料發現,攝取乳製品較多的比起較少的人,長痤瘡的機會增加了22%。其中,攝取全脂乳者增加12%,低脂乳增加16%,脫脂乳增加44%。且日常生活攝食即溶早餐飲品、雪酪、茅屋起司、奶油起司,都和長痤瘡有關。研究團隊推斷,可能是因為「牛」奶中的荷爾蒙與生物活性物質,讓「人」長了痤瘡。牛奶(包含乳糖)產生類似高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的效應,胰島素、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IGF-1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GFBP-3減少。再者,牛奶中的20%正是由乳清蛋白構成,乳清蛋白主要由支鍊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BCAAs)組成,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刺激胰島素過度分泌,導致角質細胞過度生長、皮脂腺分泌油脂、雄性素活性增加,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此外,牛奶還含有牛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一樣會結合到人類的受體上,促進粉刺形成、皮脂腺脂肪生成、毛囊發炎、以及刺激雄性素。牛奶還含有高活性的雙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前驅物,包括:胎盤源黃體酮、5α-pregnanedione, 5α-androstanedione;以及六種和痤瘡相關的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 , -II)、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纖維生長因子(FGF-1, -2)等,都會刺激痤瘡形成。Dylan是35歲男性工程師,苦惱於耳朵前方的疼痛粉瘤,經藥物與注射治療,仍反覆發作。我追根究底地詢問:「有發現什麼時候容易發作起來嗎?」他想一想說:「都是兩個狀況:夜眠5小時,加上吃了起司,有時候是吃蛋糕、布丁、奶昔,真的一吃就發作!」儘管牛奶、優酪乳、起司,都是相當優質的營養來源,但若在意皮膚長痘痘的問題,可能就需要以其他食物來替換了。牛奶、乳製品與痘痘之間似乎有常見的關聯,但在醫學上仍存在爭議。我建議,若長期困擾於痤瘡、且感到一般治療療效不佳者,是可以考慮停用乳製品並且觀察痤瘡是否有改善。▍乳清蛋白粉與痤瘡許多人上健身房鍛鍊肌肉,並配合攝食乳清蛋白粉,以養出健美的肌肉。他們自然也是愛美一族,發現臉上、胸口、背上不斷冒痘,吃、擦抗痘藥卻不斷復發,更出現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好不容易透過雷射治療開始改善,卻又冒出紅腫的新大痘。Hank是26歲的男性科技業工程師,在醫師建議下,乖乖地吃過兩個療程、每次為期一年半的口服A酸,卻抱怨:「我吃A酸時,皮膚乾燥的副作用十分嚴重。都已經配合長期治療了,為何仍一再復發?」口服A酸是現今痤瘡治療的最強效的選項,不過根據《美國醫學會:皮膚醫學》研究,仍有 32.7% 痤瘡患者在完成 A 酸療程後一年內復發,當中低劑量治療組(A 酸累積劑量小於 220 毫克/公斤)復發率為47.4%,高劑量治療組(累積劑量大或等於 220 毫克/公斤)為 26.9%。為何接受如此強效的治療,仍頻繁復發?臨床上,我發現若有性荷爾蒙失調、不當飲食、睡眠障礙、合併精神疾病、服用特定藥物等狀況,就成為復發的高危險群。這也是為何我要在本書中系統性地分析皮膚關鍵病因,希望找出個人原因,減少復發率。果然,Hank 喜好健身,每兩天按時上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為了增肌,他吃多量乳清蛋白粉(每天 40 公克以上),奶油、奶茶、布丁、水蜜桃⋯⋯口味琳瑯滿目,喝起來甜滋滋的,真是不亦樂乎!他還愛喝牛奶,最近大賣場特價,索幸牛奶整箱搬回家,把它當水喝,每天喝1500c.c. 都不膩。平常還喜歡吃美式炸雞、炸薯條。我追問:「你的年度健康檢查有無異常?」他說:「醫生說我有高膽固醇血症、低密度膽固醇 LDL 過高,但沒告訴我為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我說:「小心你攝取的乳製品!已有研究報告指出乳清蛋白與痤瘡有關,全脂牛奶含的飽和脂肪、乳糖,多量攝取也可能和你的高血脂有關。」一項研究針對三十位使用乳清蛋白補充品的成年人,未服用前僅有57%的人有痤瘡,嚴重度在第一級(輕度)至第二級(中度),無人為第三級(重度),服用乳清蛋白兩個月後,所有人都出現了痤瘡,7成為第一級至第二級嚴重度,而3成為第三級嚴重度。為什麼會這樣呢?乳清蛋白(Whey protein)是在牛奶形成起司的凝固過程中,留下的上清液,富含乙型乳球蛋白(beta-lactoglobulin),佔了65%、甲型乳球蛋白(alpha-lactalbumin)佔了25%、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以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這些牛奶蛋白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誘發角質細胞過度增生與細胞自戕,也會刺激 5α 還原酶(5α-reductase) 將雄激素睪固酮轉化成二氫睪固酮(DHT),以及增加腎上腺與性腺的雄性素製造、促進雄性素受體訊息傳導,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事實上,健身者服用的乳清蛋白補充品,相當於喝下了6 ∼ 12公升的牛奶。若你在攝食這類產品,同時困擾於長期痤瘡,可以考慮停用一陣子,看看痤瘡是否自然改善。※ 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作者:張立人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05 養生.聰明飲食
熟齡減重該怎麼做? 營養師傳授「長壽減重法」,掌握4原則瘦身並不難!
英國歌后愛黛兒(Adele)前陣子被發現又瘦了一圈!她公開是採用「長壽飲食法」瘦身,利用喝低熱量的蔬果汁、少量的正餐,加上規律的運動,不碰糖類、酒及辛辣食物,達到快速減肥的目的。事實上,減肥的方式相當多,如何不為難自己,又能達到減肥的目的,讓生活趨向更健康、更快樂?建議熟齡減重可掌握4大原則。1.低醣飲食糖會促使胰島素分泌,而胰島素正是一種合成性的荷爾蒙,會驅使脂肪的合成,因此,減重的關鍵就是「控制攝取總醣量」,建議醣攝取量控制在一天150克以內。加上從蔬菜、水果獲得的醣類,換算下來,一天白飯不能超過一碗半,用這個方法,堅持一個月,多數人可以明顯看到成效。不過,很多人為了求好心切,會戒斷包括主食在內的所有醣類,其實,人類本身就需要醣類的滋養,如果醣類攝取不夠,代謝脂肪的能力會下降,也就是說,完全不碰主食的人,未來出現復胖的機會相當高,而且容易引發內分泌失調、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問題。2.避免精製糖等加工品減肥計算熱量固然很重要,但食物的選擇更重要。日前一位女性分享,她早餐、中餐幾乎沒吃,晚餐只喝一杯珍珠奶茶,一天攝取的熱量根本不到1000大卡,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瘦不下來。癥結點就是她陷入熱量迷思,選錯食物了,常吃精緻糖類、加工品等食物,而這類食物是會讓身體趨向脂肪的合成,儘管限制整體熱量、搭配規律運動,也很難瘦下來。所以,減肥期間,更應該選擇食用天然、身體好代謝的食物。3.水果不可以吃到飽很多人以為水果富含天然酵素、維生素、礦物質,減重期間可以肆無忌憚的吃,那就錯了。水果固然營養,別忘了,其主成分仍是果糖,很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過量攝取,不僅造成血糖震盪,還很容易生成三酸甘油脂,變成體脂肪、內臟脂肪。正確做法是一天以2至3份為限,若是糖尿病患,就得嚴格限制在兩份以內(一份水果大約是一個拳頭大小)。4.規律運動飲食控制雖然可以減少熱量達到變瘦的目的,但過程中也會一併消耗掉肌肉,而肌肉正是掌管基礎代謝率、未來是否復胖的關鍵。因此,透過適當的有氧及阻力運動,訓練肌肉,不僅能提高基礎代謝率,也會更健美有型,達到真正的「塑」身,而非僅是「瘦」身。
-
2022-01-11 養生.健康瘦身
運動處方量身打造 減重效果更佳
依據聯合報報導指出,國軍官兵中有上萬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超過30,屬於病態性肥胖。由於許多代謝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都和病態性肥胖症息息相關,雖然相關單位已採取了許多中高階耗氧量的體適能運動策略,但如要達到運動式的減肥成效,仍然要規畫一套更精準的專業運動處方。一般運動減重的課程設計,主要是以消耗熱量為主軸,但許多人發現如果持續做同一種運動,一段時間後效果就會遞減,甚至體重還會回升,這就是人體都有一種負回饋生理機轉所產生的「運動抗耐性」的生理反應,而要克服此現象,就需要有專業的運動處方介入。畢竟每個人肥胖的原因及肥胖的部位不盡相同,所以完整的運動處方,就要依據個人的肥胖成因設計量身訂做處方,包括須減重的部位、運動強度、個人的生理極限(避免運動猝死)、運動的頻率、多樣化的運動項目等。廣義的運動處方,還包括了飲食熱量的處方,在一篇2011年發表於新英格蘭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適當的飲食熱量控制配方合倂運動的介入,比單獨的運動更具顯著的減重效果。如有些人喝了一杯半糖的珍珠奶茶後,會增加約600大卡的熱量,如換算運動熱量分解能力,以60公斤體重的人,可能要慢跑超過60分鐘才能完全消耗,因此想要單純僅靠運動而沒有飲食控制,其減重的CP值是很低的。開立精準的運動處方,一定要具有醫療背景的專業人員,包括專業的營養師、醫師、職能治療師、或有醫療專業的運動教練,一方面要深入了解病態性肥胖者的病因,再依據其生活飲食作息的內容,訂出其個人專屬的運動處方,如此持之有恆,一定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成效。
-
2021-12-14 寵物.寵物故事
毛小孩,我很想你/愛貓球球視訊 撫慰異鄉女兒
我家的貓「球球」前幾天走了!我見了牠最後一面,一邊撫摸著牠瘦骨嶙峋的身軀,一邊跟牠道愛、道謝、道歉、道別。14年來,每當抱著撫摸牠時,我總是一樣的問話,即便牠不會回答,但我相信牠懂,因為牠就是我最小的孩子。每當哥哥姊姊休假返家時,天天都跟你玩千遍也不厭倦,抱著你、舉高高、練習坐坐、唱歌,把你的飯碗、便盆拿到房間裡,關起房門,與你同榻而眠,你也乖乖的任他們怎麼揉弄,相信你知道,我們都好愛你。謝謝你長期的陪伴,帶給全家快樂,更是家裡感情維繫的中心。尤其新冠肺炎肆虐之際,姊姊遠在異鄉在承租的公寓裡近一年,幾乎天天跟你視訊,媽媽抱著你坐在腿上,舞動你的小手,唱著兒歌曲調「球球,球球球…」姊姊在另一端開心的笑了,謝謝你陪伴當時幾乎快撐不住的姊姊。 對不起!媽媽不知道該如何幫你解脫痛苦,半年來看了四位獸醫,後來只能給你支持性的療法,看著你真的不忍心,但萬般皆是命,不由人啊。眼淚在眼眶裡轉著,「再見了,球球!」但我深知你永遠活在全家人的心中,你那加菲貓的扁臉,琥珀色對稱的漂亮花紋,安適自在、不吵不鬧,在家裡各處閒晃睡覺的身影,永遠是我們記憶匣裡最大的珍珠。
-
2021-12-03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或茶加黑、紅、黃、白糖哪種好?營養成分曝光:小心暴肥、糖尿病都來
65歲的王太太自認是飲料中毒者,每天早上都需要喝一杯熱咖啡來當作開啟一天的儀式,因為知道吃太多白砂糖對健康不好,為了美味及健康,所以改用聽說對健康有好處的黑糖,每次都會加上滿滿一大匙的黑糖;三餐吃完飯也會再喝一杯熱茶,晚上飯後會再加碼搭配一碗自製甜湯。近期在子女的安排下到醫院健康檢查,除了有肥胖問題之外,更讓她意外發現自己已有高血糖(糖尿病)問題。黑糖營養成份較高 仍須注意攝取量營養師潘富子進一步說明,市面上可看見的黑糖、紅糖、黃糖或白糖皆是由蔗糖精煉出的精緻糖,不管是哪一種類,都需注意使用份量。而為何有黑糖對身體較健康一說?是因為黑糖在製成過程,精煉程度最少,製成後保留最多甘蔗元素、且含較多的礦物質成分的糖類。而與其它糖類相比,自然是營養成份較高,但千萬不可因為較健康就以為可以多吃無妨!(推薦閱讀:愛吃麵包、土司、烏龍麵小心糖尿病! 專家曝飲食「犯1忌」所致)每日添加糖攝取量 不宜超過總熱量10%潘富子提醒,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上限,根據國健署每日飲食建議,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以每日攝取熱量為2000大卡,添加糖攝取則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為4大卡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換句話說,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62公克,只要喝下一杯就已超過每日糖份攝取量上限。(推薦閱讀: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肥胖併發症多 留意日常飲食攝取潘富子直接指出,體重過重(BMI≧24)及肥胖(BMI≧27)就是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由於肥胖的背後因素大多主要為飲食攝取控制不佳,現代人飲食習慣逐漸充斥著大量高熱量、高糖量、高脂肪的食物,而這些食物會影響人體胰島素的分泌以及血糖的控制;加上大多數人運動量較不足,日常消耗的熱量趕不及吃下去的熱量,也就容易造成肥胖或三高等問題。(推薦閱讀:如何降三高?降三高飲食怎麼吃? 專家授「控制5招」:隱藏高危險群要注意)另外,千萬不可覺得吃某種食物對健康很好就不控制吃下去的份量,日常飲食指南則可以依照國健署的「我的餐盤」,攝取適量的蔬菜、水果、乳品類、全穀、豆類與豆製品以及堅果種子類,可減少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延伸閱讀: ·「糖尿病第一個症狀」非多吃、多喝、多尿! 醫示警:每4位病人2至3位都中 ·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
-
2021-11-17 該看哪科.皮膚
眼周旁凸起的小顆粒是長瘤嗎?會不會有危險?皮膚科醫師解析眼周常見3種疾病
●眼周旁凸起小顆粒,不是脂肪粒●眼睛周圍最常見汗管瘤,也可能出現在全身各處●眼皮上方黃斑瘤,50%機率與血脂肪有關你的眼周旁有凸起的小顆粒嗎?坊間流傳稱其為「脂肪粒」,其實醫學上根本沒有此說法。眼周常見的皮膚疾病以汗管瘤、粟粒腫與黃斑瘤最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采暹指出,這3種皮膚問題都難以透過藥物改善,坊間宣稱只要塗抹藥品就能消除,則大多是錯誤的資訊。汗管瘤不痛不癢 非真「腫瘤」李采暹表示,汗管瘤是一種分化良好的汗管細胞組合而成的良性腫瘤,顏色偏黃或呈現膚色,汗管瘤有時會因汗液堆積,略為增大且呈半透明,位在皮膚真皮層,有一定深度,難以自行去除。汗管瘤可以出現在全身,包括胸部、腹部各處,但最常見是長在眼部周圍,一般來說不痛不癢,皮膚受刺激或較敏感時可能會有癢感,讓民眾感受不適。汗管瘤雖被稱為「腫瘤」,但醫學上將組織增生的腫塊突起物都是以腫瘤稱之,民眾不要過於害怕。粟粒腫 類似白頭粉刺粟粒腫是一種良性表皮腫瘤,顏色呈現珍珠白色,形態類似白頭粉刺,但不同的是,粟粒腫為包覆角質的囊袋構造,生長的位置於真皮層與表皮交界或真皮層,也屬於相對深層的位置。黃斑瘤「對稱生長」 與血脂肪有關眼皮上方的顆粒,若是黃斑瘤,50%機率與血脂肪有關,因為不正常脂質代謝,使膽固醇沉積在皮膚真皮層裡。黃斑瘤有一大特色,大多是「對稱生長」,左眼皮有黃斑瘤,右眼皮八九不離十也會出現。擦保養品不會增加或是消除 不處理也無害李采暹強調,不管是汗管瘤或是粟粒腫,大多都是體質造成,換言之,「會長就是會長」,沒辦法多做什麼趨吉避凶,也不會因為多塗抹什麼保養品就會增加或是消除。這兩種皮膚疾病大都不會造成人體疼痛或是傷害,唯獨美觀受到影響,如果不在意美觀,可以和平共處一輩子。治療汗管瘤、粟粒腫、黃斑瘤的方法,以雷射、電燒、手術等三種方式為主。李采暹表示,臨床上多採取不侵入式的雷射治療,敷麻藥後施打雷射,療程一次就能有不錯成效。但由於汗管瘤與黃斑瘤深度較深,雷射後還是有可能在數月以後逐漸長出來。坊間有許多美容機構會協助挑除粟粒腫,李采暹呼籲,「千萬要小心」,眼周皮膚脆弱,加上生長的位置相對深,使用的器械不乾淨,最後可能導致感染。臨床上雷射治療效果佳,針對較大顆的汗管瘤與粟粒腫,或難以接受可能復發的患者則多採行手術治療,但臨床上多優先採取非侵入式的方式解決問題。
-
2021-11-12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為什麼有下午茶一詞?速食餐廳這麼受歡迎?醫師曝「食癮社會」是人類史上的最大危機!
現在每個人的血中胰島素都太高,整個人類社會變成如假包換的「食癮社會」,人類在短短半世紀的時間引爆了前所未見的危機!我們的飲食環境全面朝「三高」(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飲食型態發展,食癮效應則成為「正常的」現象。肥胖成為「全球最大型慢性病」,中年代謝症候群人口超過一半以上,這麼多人口都在「等著生病」,人類的疾病型態從「感染症」全面轉型成「慢性病」,死亡率名列前茅的慢性病都是「肥胖併發症」,光是腦心血管疾病一年就奪走了兩千萬條人命,這還不包括癌症、糖尿病、腎臟病、肝臟疾病死亡人數。人類走錯的一步:澱粉精緻化「你知道,你吃下去的是什麼嗎?」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與以前的人大不相同,味覺也被速食、路邊攤的高油、高糖、重鹹食物,破壞得越來越遲鈍,為了滿足高胰島素者的重口味的喜好,業者大量使用食品添加物;為了保證農產品、漁牧產業的產量,業者大量投放農藥、生長激素、抗生素、瘦肉精,使我們的「食安」亮起了紅燈;為了供應全球胰島素失調的人口足夠的食物,大量雨林被砍伐,牧場為數龐大的牛隻排放巨量的甲烷,讓全球暖化效應越來越嚴重,全球氣候越來越極端化!更可怕的是,隨著飲食熱量越來越失控,肥胖流行病學越來越嚴重,人類的血中平均胰島素更高,人類追求熱量越來越貪婪,讓我們在三高飲食、肥胖、慢性病、食安、全球暖化這五大危機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嚴重,完全看不到一絲消散的曙光!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為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人類做了一件最不該做的事:把主食澱粉精緻化(糙米變白米,全麥變白麵粉)!「食癮風暴」理論,讓一切都有了答案!透過「食癮風暴」理論,讓現在所有的社會現象,以及一些原本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事情,都有了答案!◆ 為什麼會有下午茶一詞?為什麼夜市人滿為患?「要不要喝飲料?還是訂個下午茶?」上班族每到下午三點鐘,生理時鐘就會開始響了!想要吃個餅乾、蛋糕,喝個飲料,用「犒勞辛苦的自己」作為藉口,其實只是因為血糖過低,讓大腦發出了SOS!人人胰島素都失調,飯後二到三小時血糖會降到比空腹血糖還要低,大腦只能用血糖作為唯一燃料。血糖過低,大腦必然發出求救訊號,逼你進食以提升血糖,就是所謂的「慢性飢餓效應」。一整天血糖如同雲霄飛車忽高忽低,經常一整天都想吃東西,三餐以外,還要下午茶、宵夜,以及一大堆零食,夜市也因此人滿為患。◆為什麼會有「糖癮」一詞?為什麼五百毫升的奶茶、可口可樂,生意這麼好?「啊!終於活過來了!」吸了一大口的珍珠奶茶,冰涼的奶茶隨著食道流進身體,頓時間舒暢了起來。當血糖過低時,身體會自動傾向喜好甜飲料,這些甜飲料可以瞬間提升血糖,大腦立即獲救!所以,這些飲料會讓你感覺非常好喝,喝了以後非常舒服,愛不釋手,每天一杯接著一杯!當每個人胰島素都失調,成天渴望著喝飲料時,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手搖飲料的生意這麼好?可樂只是打了氣的糖水,為什麼每年可以創造出天文數字的營業額?甜飲料的效應還可以延伸至民眾也酷愛甜食,這也解釋了:為何蜜糖吐司大排長龍?為何甜點店櫥窗內擺滿各式各樣的小蛋糕?同時也說明了:為什麼會有「糖癮」一詞的由來!◆ 為什麼速食餐廳這麼受歡迎?「這不是肯德基!這不是肯德基!」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這個廣告。只是為什麼明明知道吃了會胖、並不健康的速食,會讓人這麼喜愛?這是因為胰島素失調的人會傾向高糖、高脂、高熱量的三高飲食。速食餐廳的漢堡、炸雞、薯條、可樂、汽水正是這類型食物,自然相當受歡迎,當每個人代謝都失調,速食就會成為用餐的首選,加上超快的速食供餐服務,避免讓你等太久浪費能量,完全符合「儲存能量、節約能量」的偉大天性,生意焉能不好?麥當勞全球的店面數高達一萬多家,肯德基也不遑多讓,儼然已經形成龐大的飲食文化,孩童不能沒有它們,成年人也少不了它們!◆ 為什麼營養師都建議改吃糙米、五穀米、全麥食物?因為糙米、五穀米富含纖維,屬於「複合式澱粉」,升糖指數的數值較低,代表人體吸收這類糖分速度較慢,飯後血糖比較不會飆升,胰島素比較不容易失調;人之所以不適合吃白米、白麵粉做的食物,這是因為它們完全不含纖維,升糖指數很高,代表人體吸收這類糖分很快,飯後血糖會迅速飆升,導致胰島素分泌過高!◆ 為什麼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肌梗塞、癌症都稱為「慢性病」?為什麼會有「每個人都是半健康人」的說法?「食癮風暴」雖然在體內形成的時間很早,但是共伴效應傷害人體的發展很慢,可能長達三、四十年,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肌梗塞、癌症等代謝疾病通常發生在中年以後,所以通稱為「慢性病」。另外,因為每個人胰島素代謝都失調,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食癮風暴」在發展,許多代謝失調現象會逐漸顯現,所以才會有「每個人都是半健康人」的說法。◆ 為什麼許多癌症病人都改吃有機「天然全食物」的輕淡飲食(或稱粗食)?許多癌症病患為了與癌症和平共處,把飲食全部改為不含食物添加物的天然「全食物」,也就是食物的原樣,不經過人為修飾;其實人體的設計本來就是適合這樣的「粗食文化」,但是因為胰島素失調,導致每個人都拚命追求高脂、高糖、高熱量、重口味的飲食型態,這類飲食最不健康,吃了一輩子最不健康的飲食,當然容易罹患癌症。這也就是說,為什麼許多癌症病人都自動改吃有機「天然全食物」的輕淡飲食?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與癌症和平共存。◆ 健康促進要去「健康管理中心」?減重要去「體重管理中心」?以前的觀念認為,想要促進健康就要去「健康管理中心」;想要減重就要去「體重管理中心」;如果你瞭解「食癮風暴」理論,相信你會同意:減重與健康促進根本是同一件事,想要健康,先瘦下來再說。再說,就算你每天都做一次最昂貴的健康檢查,你也不會比較健康,你只是在「等生病」而已,健康檢查並不會讓你比較健康,把胰島素降下來,你就健康了!回顧以前到現在的飲食習慣,整個飲食環境已經朝向三高飲食發展,現今整個社會早已進入「食癮社會」,每個人的胰島素過高,導致「食癮風暴」的殘害,所幸,時至今日,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開始發現這種飲食習慣造成的危害,也重新拾起舊社會的飲食習慣,拋棄「精緻飲食」,轉向「粗糙飲食」,還是那一句話:「把胰島素降下來,慢性病就找不上你!」※本文摘自博思智庫《食癮:胰島素5.0健康計畫》
-
2021-11-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6/拿到PCR陰性入場券 市場人道謝又歡呼
我發的不是三倍、五倍振興券,而是一張A4紙對折大小的快篩陰性證明單,上面有手寫的姓名、身分證字號,以及紅色的醫院印章。這是6月下旬為北農群聚事件特別加印的篩檢報告紙本證明,也是進出相關批發市場必備的「入場券」,換的是回歸日常的自由,雖然效期有點短(後改由出示PCR核酸檢測的電子報告)。我從台中送貨來、我是批發商……北農隱形傳播鍊超乎想像。因為發送這張入場券,我得以窺見批發市場如日本東京地鐵般龐雜綿密的佈線。北農是全台最具規模的果菜批發集散中心,包括位於萬大路的第一果菜市場,以及鄰近松山機場的第二(濱江)果菜市場,其中濱江市場每日出入人口超過兩萬人,包括捆工,協助承銷人員、載貨的送貨員,批發商、清潔工、零售人員、拍賣人員等,每天凌晨由全台各地聚集在市場進行交易。有次來篩檢的人告訴我,她是「行口」,行口類似中盤商,直接跟生產者購買蔬果,然後進到批發市場內販賣給零售商賺取差價。6月中旬,正值端午節後酷熱難耐,北農(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爆發群聚感染,14日計有45例確診。那幾天,穿著淺綠色制服的北農員工陸續來採檢,從每天五、六位增加到十多位,而且愈來愈多人說自己跟「北農」有關係,會進出市場:「我從台中送貨來」、「我是批發商」、「我是攤商」、「我是環南市場的」……我心裡暗叫不妙,北農的隱形傳播鍊之大超過想像。果真,不久後疫情如火燎原,第一、二市場紛傳出有65名確診,距離不遠處的環南市場也有25例確診,於是展開市場千人普篩計畫。一方面篩檢團隊進入市場進行快篩,另外則以遊覽車把市場的人送到篩檢站,多管齊下,希望加速完成全面篩檢,抓出可疑確診者,防堵疫情擴大。性格樂觀的市場人,拿到陰性報告像收到畢業證書。通常聽到身邊有一人確診已經令人害怕,更何況有幾十人確診、並有大量人流每日往來頻繁,更添風險。但我發現來篩檢站的市場人,雖已忙碌大半夜,臉上藏不住疲憊倦容,直想趕快做完回家睡覺,但他們天性豁達、逗趣幽默,氣氛緊張的篩檢站常因此洋溢歡笑聲。「太好了,有這張紙就放心了!謝謝!謝謝!」有些人拿到篩檢報告單這張入場券,興奮又激動,不斷鞠躬道謝;年輕的市場人則愛耍帥,露出陽光般的笑容說:「小姐,我應該是今天最年輕、最帥的吧?我76年次的!」他的姊姊及媽媽等五、六個人全在市場工作,下了班就相約一起做篩檢,等候時間笑聲不斷,家人感情很好。「解封時來我們那裡吃東西喔!」南門市場販賣熟食攤位的老闆,做完篩檢大方邀約醫護人員光臨;也有10天前才來篩檢的「熟面孔」,乖乖地再來戳鼻子。我說,「啊,又見面了!」「沒辦法,10天要來篩一次才能進市場,」他攤攤手笑說,只要能進到市場工作,「麻煩一點沒關係,安全最重要。」想起市場聲嘶力竭的叫賣聲,「啊!活著真好。」同樣也是這些人,撐起了我們在三級警戒期間,保有豐足安心的蔬果飲食供應,不致餓肚子。市場工作並不輕鬆,我觀察到,男性多半膚色黝黑,臉部、手、腳的肌肉線條明顯,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上許多,可能勞力工作的關係吧!女性則多半素顏或薄施脂粉,外表梳理得乾乾淨淨,話不多,篩檢時卻比很多男性來得大方勇敢,戳鼻孔時站得穩妥妥的,連哼也不哼一聲。疫情雖然緊繃,市場人卻能堅守日常崗位,讓社會趨於正常運作,如同熱愛慢跑及爵士樂的村上春樹在《1Q84》說的:「不必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很慶幸能親手發放這張「入場券」,這也代表我能再次回到最喜歡的市場日常:享受著蔬果魚肉散發的新鮮氣息,人聲鼎沸、高分貝的叫賣討價聲,菜販、肉販細心叮嚀要怎麼做才好吃的私房絕招,就是忍不住要大聲讚嘆,「啊!活著真好!」(待續)
-
2021-11-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完結篇/一點一滴琢磨打亮 老篩檢站再現榮光
支援期間我深深感受到,自己所站立之地,是多麽備受祝福。我所待的和平篩檢站深具歷史意義。2003年以前,是綠地草皮小公園,SARS後成立了有負壓設備及隔離病房的發燒篩檢中心,18年來使用次數並不多,五月中旬因應疫情開放使用,比起臨時搭棚的簡易發燒篩檢站,這裡的篩檢是在有空調及負壓的室內環境下進行,較為安全、舒適。SARS後成立的發燒篩檢中心,建築、設備充滿歷史感。可惜因為不常使用,環境、設備略顯老舊,當我第一次踏進這棟頗具歷史的建築物時,自動玻璃門卡卡打不開,而工作必須使用的換藥車,不僅抽屜拉不開、有時一用力拉、抽屜就會整個掉下來;室內光線偏暗,且約莫有三分之一的空間關閉不使用,身處其中,就像進入電視台中午會播放、動輒數百集演不完的鄉土劇場景,有一點點令人害怕。有時會發生驚險的事。譬如有天早上,一位學姊突然急匆匆地拿了串鑰匙要來「開門救人」,原來值班學姊K不久前進入隔離病房,為確診阿姨量測血壓,才準備要離開,就發現被反鎖在病房,幸好可以向阿姨借手機打電話求救。還有一次是連續大雨午後,突然「哐啷」一聲,等候區天花板的日光燈整片垂掉下來,篩檢工作只好暫停。缺什麼、補什麼,民間動員支援前線大作戰。成立18年的老發燒篩檢站雖然時有狀況,可是因為「人」,老舊建築有了溫度,也成為疫情中最堅實的後盾。原本這裡的設計是可以承接100人採檢,經過不斷修正、調整動線,後來每日篩檢量可達300人以上。此外,一有空檔,學姊就帶著我們擦門窗、拖地板等,一點一點擦亮塵封的環境。連利用假日前來支援的立委蔡壁如也稱讚:「哇,換藥車愈擦愈亮了!」蔡委員是資深護理師,疫情期間她低調地跟著義勇軍排班支援最前線,有次我們一起上白班,她細心又沒有架子,有空就到處走動觀察,聆聽護理師、化學兵及醫師說話,休息時間也忙著協調各種事務。也因著她的深入了解,支持者及企業家大動員,及時展開了支援前線大作戰:小至洗髮精、牛奶、瓶裝水、水果等物資,大至最新式的行動發燒篩檢車,以及防護裝備等,缺乏的物資馬上補齊,效率快又好。至於未開放的篩檢站祕區是什麼樣子?正好7月初篩檢人數銳減,上班較能喘口氣,C醫師身兼導覽,帶我們實際走一遍發燒篩檢站祕區。發燒篩檢站祕區,彷彿「18年前就準備好的禮物」。篩檢站的平面設計類似回字形,從大門進來左手邊是採檢室、右手邊是隔離病房區,通過小小的走道轉彎是檢驗室,之後就是尚未開放的祕區:推開厚重大門,有一條空曠走道,連通到採檢室旁的X光室,再往前走是醫護人員專用的浴室及換衣間,以及放置藥物及醫療用品的地方,這裡有道門可以直接通往外面,民眾跟醫護人員動線完全分開、減少感染風險。採檢區的設計很精巧,採檢者站立的後方牆壁,就有方形抽風口,避免採檢時被感染。後來我走了好幾趟如同迷宮般的密道,幽暗、灰塵密佈,可是每次走完就覺得感動不已:這真是18年前就準備好的禮物啊!人生少有天降奇蹟,只有點滴累積,過往傷痛的眼淚開成了花,默默地守護這塊土地上的子民,平平安安生活下去。(系列完)
-
2021-11-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5/同島一命,誰是確診者?每個人都可能與病毒擦身而過
篩檢站輪番上演最真實的人生悲喜劇,分開、病痛、死亡的無奈如影隨形,令人感嘆。沒有什麼事不可能發生,但也有人願意挺身而出……來做篩檢的人,都曾跟COVID-19病毒「靠得很近」:大部分是因為工作所須與確診者有所接觸,也有人是因為家族群聚感染。而所謂確診者,並不一定會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或是看起來病懨懨的,反倒是看起來沒什麼異狀的普通人,卻可能拿到確診結果。鄰居有病例、一家人來驗……確診的是誰?很難猜得到。剛開始支援篩檢站,曾碰到一位中年男性,就住在確診者樓上,所以想來驗驗看,平常沒什麼不舒服症狀,結果確診;也有太太苦口婆心帶著先生、孩子及婆婆一家人來驗,結果自己及女兒確診;一對30多歲的年輕爸媽,兩人各懷抱約5、6歲的小男孩、小女孩做篩檢,戳鼻子時小孩放聲大哭,媽媽說,很奇怪,家裡就兩個小孩確診,大人反而沒染疫,目前雖已採檢陰性解隔離了,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帶小孩回來採檢,覺得很心疼。押解非法移工採檢,公務人員執勤,要耐心更要小心。確診難防,除了醫護人員,大家會對疑似確診者躲得遠遠的,而我在篩檢站卻看到了不少勇敢執勤的公務人員,令人佩服。有次是移民署的人押解非法移工來採檢,移工的雙手被衣服綁緊(看不出來有沒有手銬),我想說哪來的囚犯?心裡很害怕,一旁穿著移民署工作背心的人員說,這些是中國大陸來的非法移工,從馬祖送來台灣,即將被遣送回中國。「早上他們還吵鬧著不要來採檢呢!因為聽說台灣的疫情很嚴重(那時是6月)一聽要送回本島,他們怕死了,都不要來篩檢!」 我心裡的OS是,我們也怕外來的人帶來病毒感染啊!移民署的人很有耐心,篩檢時移工小有抱怨,他們就靜靜陪伴在旁,沒有喝斥、責罵,等待篩檢報告需要半小時,他們把移工全帶回車上等,留一位同事聽取報告。未著防護衣,緊急搶救車禍傷患,事後發現是確診者……另外一次是兩位移民署同仁推著外籍人士來做採檢。這位黑人男子坐在輪椅上摀著頭,顯得很不舒服,他們很緊張,頻頻問醫師可以怎麼做,其中一位還馬上秀出自己手機裡的照片說,「這是他正在吃的藥。」他說,外籍人士來台三年,不想回國就住在民間機構裡,有時移民署的人會帶他去看醫師。採檢醫師轉告可暫時減少鬆弛劑用藥,採檢完後最好盡快就醫。警消人員更是隨時可能碰上危險狀況。譬如有次看到員警帶著幾位同事穿著制服前來採檢,原來昨天他們有三位同事處理車禍事故,因為事情太過突然,防護衣也沒穿就在119同仁指示下,現場替傷者施行急救及心肺復甦術,結果仍回天乏術。等他們回到警局休息半天,才被告知被急救的是確診者,三位同事趕緊採檢,其他同處一室的員警也必須安排空檔時間來檢查,還好都沒事。緊急狀況下如何保護自己?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急診室主任郭鐘太表示,對於這些高風險接觸者,施打疫苗是最好的方法。「任何動作都不保證一定不會感染,但相對降低病毒顆粒是重點。」他建議經常清洗雙手,或以酒精噴灑消毒,減少可能感染風險。再一次深深感謝,這些願意在疫情中奔波、深入險境,維護社會安定的各路英雄。(待續)
-
2021-10-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12/那一絲絲甜……平撫壓力與想家的苦悶
說起來頗難為情,徵召期間我可以忍受酷熱、壓力、戳鼻子等種種磨練,但唯一就是「想家」這關過不了。為了減少病毒傳染風險,我選擇暫時離家「自我隔離」:自費住在篩檢站附近的商務旅館,一個人上下班、吃飯、看電視,大部分時間獨自躲在房間裡,放假時只敢在附近走走,整整40多天沒回家,覺得自己好像一座孤島。想家怎麼辦?「忍耐一下囉!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原本以為勞累過度可以忘記思念孤單,結果第一周支援結束,我看著描寫失智長輩的紀錄片,沒來由地放聲大哭、無法停止,想家的情緒一時排山倒海而來,擋也擋不住。隔天我不好意思地問護理師學姊,想家怎麼辦?「忍耐一下囉!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學姊C說完就轉身拿著抹布去擦玻璃。6月中旬三級警戒期間,在家工作、線上學習,全家人待在一起的時間變多了。可是,有一群人必須離家工作,像防疫第一線的醫護警消人員,不少人已經一個多月沒有見到親愛的家人。有時是自願的,像出現感冒、咳嗽症狀,或家裡有5歲以下小小孩,擔心家人被感染暫住外面;也有令人遺憾的誤解,譬如街坊鄰居認為醫院回來的人不乾淨,會指指點點的,因此同住家人只好請他們暫時不要回家。說不出口的想念,轉化為充滿感激的話語。我很少聽到身旁的醫護人員說想念,最常聽到的是「還好」跟「幸好」有誰誰誰幫忙照顧,像「我先生很細心」、「幸好有我婆婆幫忙」、「我把孩子送回太太娘家給岳母照顧」等充滿感謝的話。即使可以回家,不少醫護人員還是小心翼翼,或回家直接躲進房間不出來,減少跟其他家人接觸。50多歲的資深護理師L,本身患有氣喘、高血壓等慢性病,身體狀況不大好,可是她一有空就排支援篩檢站,「兒子的女朋友來家裡,我會盡量躲在房間不要出來走動。別人的孩子啊,萬一被我感染怎麼辦?」她不擔心自己被感染有多危險,就記掛著不要感染給家人朋友。更衣室裡,不時傳來與家人視訊的甜軟聲音。醫護人員在工作上獨立、剛強、沉著應戰,一卸下裝備,藏不住的思念全露了餡。更衣室裡,常常聽到用甜軟語氣跟先生、孩子視訊的聲音,或是開心分享孩子照片,也有人拿著剛買的玩具車嘆口氣說,孩子就是跟爸爸比較親,跟自己不親,「我就是要輪班沒時間陪小孩啊!只好拿玩具賄賂他。」32歲的護理師W帶點無奈地說。來自多方的愛心食物,舒緩壓力與孤單。幸好,有那麽一絲絲甜,能稍稍安撫想家的心。譬如每天都有愛心人士送熱騰騰的便當、飲料或甜點蛋糕,也有地方小農送來又大又漂亮的芒果、奇異果,以及貼在便當盒上、塑膠袋上的暖心加油紙條。我喜歡下午捧著萬華有名的仙草冰,加點鮮奶,古溜古溜吞進肚裡,暑意全消。有時我們也會分享各自在外面買的豆花及蛋糕,讓微微的甜寬慰壓力及孤單的情緒,這時好像也不必擔心會發胖,因為平常已經消耗夠多體力了。(待續)
-
2021-10-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11/篩檢站漏網鏡頭 再累也讓人會心一笑
穿到冬天版隔離衣熱到爆、腳套太滑險些跌倒、套上面罩眼前卻糊成一片……採檢工作壓力大,整天都得繃緊神經應戰,不過,總有些工作背後的漏網鏡頭,令人想起來會心一笑。冬季版隔離衣,防風保暖抗寒流;夏季版隔離衣,背後還會涼颼颼。第一次聽到學姊說隔離衣有冬季版,我簡直不敢相信!穿上兩層不透風的塑料隔離衣已經悶到爆汗了,還有冬季版?「是啊,就是妳現在身上穿的這一件!」學姊雲淡風輕地說,這是為了去年冬天疫情爆發時設計的,防風保暖,幾次寒流來,不用穿到厚外套,穿隔離衣就很暖。有時遊民來急診穿得不夠暖,也會拿隔離衣給他們禦寒。翻看乳白色的隔離衣,外層是防水塑膠材質,內層有一層薄薄刷毛,很像發熱衣內裡,六、七月氣溫動輒飆到攝氏三十度以上,難怪我一穿上就熱烘烘的。好不容易七月初等來一批全新的、夏季版隔離衣,輕薄透明的黃色材質摸起來舒適有韌性(PP+PE材質,具高度防水與不滲透,由知名企業研發製造、捐贈),我心裡暗暗給它「隔離衣界LV」的封號,果然一穿上就覺得透氣涼爽,風一吹衣襬飄起,背後還會涼颼颼的,有時我不免緊張地問旁人,「好涼喔!是不是後面沒拉好啊?」我以為可以這樣涼個2小時,結果,20分鐘不到就「夢醒」,開始走動忙碌後,又是一樣悶熱爆汗到換班。眼前霧濛濛,視力變差?防護面罩膠膜沒撕啦!除了隔離衣,防護面罩的笑話也不少。「誒,我是不是昨天去支援(戶外篩檢站)太累,怎麼眼前看起來霧濛濛的?」70歲、資深外科醫師K推了推面罩說。「啊,是膠膜沒撕掉啦!」我接過面罩,用指尖摳掉右上角,然後把整片膠膜撕下來。為了防止刮傷、刮花,幾乎所有防護面罩都有一層薄膠膜,但大部分人沒有注意到,所以一掛上防護面罩難免大吃一驚:不是被自己視力變差,瞬間變成老花、白內障嚇到,就是抱怨買到劣質產品(真的,不少民眾跑來問我們是不是買到黑心面罩!)其實,就是記得面罩使用前要先撕下膠膜囉!我的篩檢站比較貼心,護理人員會利用休息時間把薄膜撕除,減少其他工作人員換裝不便。這段小小的「家庭代工」時間卻讓我發現,防護面罩品質差距很大,譬如黏貼在額頭上的保麗龍條,有些材質很軟、會掉屑,而且裁切得歪七扭八,戴起來不夠服貼額頭;也有面罩來自日本知名運動品牌,保麗龍裁切得整整齊齊,所有的綁帶、邊線都很乾淨俐落,心裡忍不住祈禱自己可以用到這款(結果有用到,真的比較舒適)。長短腳套好可愛,像穿耶誕節裝禮物的大襪子。防護裝備中,我覺得長腳套最有意思,材質都是不織布,一款是長方形束口袋,鑲著天藍色邊條,把腳套進去直穿到膝蓋上,束起來就像是日本的禮物包裝、福袋,走起路來相當顯眼;另一款則像聖誕節掛在牆上、給聖誕老公公裝禮物的大襪子,把腳放進去後還有好大伸展空間。因為不織布不防水,通常在長腳套外會再套上一次性的塑料綠色短腳套。我重心比較不穩,穿短腳套走路時會打滑,有幾次還差點滑倒,也因此,我學會了一步步把步伐踏穩再走,放慢腳步,要不然穿著一身重裝備摔倒仆街,真的太嚇人。(待續)
-
2021-10-19 養生.聰明飲食
十顆水餃+一碗酸辣湯排第3!營養師揭超常吃外食搭配熱量前10名
你是標準外食族嗎?午餐都吃些什麼呢?營養師高敏敏透露,以前在門診最常聽到大家無奈的抱怨就是「每次假日過後又要過著一連串外食的日子⋯」,其實只要注意「選擇」,就算沒有自己帶便當,一樣也可以健康吃!常見外食搭配 熱量排行榜1、炸排骨便當(925kcal)+珍珠奶茶(650kcal)=1575kcal2、酸辣湯餃(660kcal)+低糖豆漿(110kcal)=770kcal3、水餃10顆(590kcal)+酸辣湯一碗(155kcal)=745kcal(推薦閱讀:10顆水餃=1個便當! 「12款水餃熱量排行&暴肥搭配」曝光:第一名是大家的最愛)4、小披薩(545kcal)+可樂(140kcal)=685kcal5、炒飯(515kcal)+有糖紅茶(120kcal)=635kcal6、滷雞腿便當(625kcal)+無糖綠茶(0kcal)=625kcal7、乾麵(480kcal)+下水湯(115kcal)=595kcal(推薦閱讀:降膽固醇怎麼吃? 醫曝「最佳飲食法」:常吃麵包、炸雞腿便當要注意)看似清淡 熱量爆表高敏敏直言,沒想到吧,很普通的一個炸排骨便當居然快千卡,若是大一點的排骨則會直接破千卡!再搭配一杯上珍奶,等於是直接吃掉一整天的熱量。而「看起來清淡」的湯餃、搭配豆漿,也要767kcal,這樣也是吃掉一整天的一半熱量,主要是水餃內絞肉較肥,熱量就偏高,再搭配勾芡的酸辣湯、玉米濃湯,可想而知,油脂跟澱粉的熱量自然往上增加,若習慣每天一杯手搖飲,那真的是不得了。(推薦閱讀:鹹酥雞點蔬菜類比較健康? 營養師公開「油炸前後熱量」:以為清爽全是油)降低便當熱量 飲食調控這樣做若擔心便當熱量太高,高敏敏建議,可以「飯一半、多一樣菜」,因為外食普遍菜太少、油鹽糖、精緻澱粉太多,所以擇食就顯得很重要,除飯少、蔬菜多外,也要盡量避免加工品(如香腸、卜肉等),白飯改雜糧飯,主餐的肉挑選以不要炸、不要肥為主,也可以少油的品項,如清蒸、燉煮、滷等取代油煎、炸的食品。另外,少鹽、少調味避免鈉含量過高(像是醬料、菜脯),若非得搭配飲品的話,應選擇無糖飲品或喝牛奶、優酪乳、豆漿等,補充常缺乏的鈣質跟植物性優質蛋白。(推薦閱讀:低GI飲食減肥怎麼吃? 專家解密「變瘦關鍵」:少了它小心更胖)吃飯順序很重要 補充蔬果排鈉、控體重值得一提的是,吃的順序也很重要,高敏敏強調,先吃菜再吃肉跟澱粉,飯後來份水果補充膳食纖維、維他命C 、鉀同時,也能排多餘的鈉;控制熱量同時也滿足營養、膳食纖維、又不用擔心太多負擔,尤其踩上體脂計的瞬間,很對得起自己的身體,這種感覺真好!延伸閱讀: ·常見「便當配菜熱量」排行揭曉! 第一名超意外:2樣吃多恐高血壓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
2021-10-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10/心心念念都是患者 白衣天使讓城市有了光
徵召期間除了被戳鼻子痠到飆淚,每次聽到這些事也忍不住紅了眼眶……20多年來,我時常在採訪醫護人員過程中,被感動到掉淚(有時當下忍住了,回家整理錄音檔才敢放聲大哭),這次支援前線,更能感受到他們、尤其是護理人員的沉穩篤定,以及在風尖浪頭上的無懼,如同一股安定的力量,穩穩撐住了疫情中的脆弱與不堪,是名實相符的白衣天使。上班像陀螺,一刻不得閒,忙到身體亮紅燈。他們從沒閒著,除了協調工作人員及動線、安排確診病患照X光、看診收住院,且要處理久候民眾怒氣沖沖咆哮:「為什麼要等那麼久?」或者打電話給遲到、忘記值班時間的醫師。採檢空檔,他們雙手也沒閒著,忙著清理消毒換藥車、門把及玻璃,把舊舊的換藥車擦得亮晶晶、採檢場所變得好乾淨,「這樣可以減少感染,比較安全。」「我想說年紀輕輕的人,怎麼走路會摔跤?」有次護理長不經意說起5月中旬急診人力不足,有一半人被隔離,大夜班只能排一人上班,她放心不下跟著陪班,累了就趴在辦公室的桌子睡,連著幾天下來,身體累到亮紅燈,雙腳水腫厲害,一走路就跌倒,她才驚覺這樣硬撐不行,趕緊休息。話說那時她為了避免感染家人,已離家住在旅館一個半月。護理師太太驕傲:「我把先生捐給醫院了!」個頭高大、30出頭的G是急診室男護理師,他是我心中的英雄,因為同為護理師的太太確診新冠,4個月來他被採檢戳鼻子超過20次。一結束隔離,他就等不及來上班。難怪太太笑說,「我把先生捐給醫院了。」這段時間他跟家人分隔兩地,太太8月底即將臨盆,我問他會不會緊張?他笑笑說,平常好事做得多,應該可以平安度過,「開玩笑咧,我在急診室救活了100多條人命耶,我會盡力做好事的。」他的篤定神情,我一輩子忘不了。前陣子他發現一位採檢民眾看起來不大對勁,「就是有(確診)病容。」當下要求立刻疏散所有人員,獨留他跟民眾採檢等候,結果正是確診感染力極強的Delta病毒,他的機警免去了一場可能爆發的災難。遊民來採檢,當老友親切問候,注意腳上有無傷口。資深護理師C,每次碰到遊民來採檢,就像老朋友一樣親切問候,且每回都特別留意他們的腳:「怕北北(伯伯)腳上有傷口不處理會感染,或是慢性病沒有控制好……」她笑說,這些人都是急診室的熟面孔,疫情期間也會特別關照他們。慈悲、喜捨、成全,人間最珍貴的寶藏。徵召期間,我不只一次驚嘆,這些人真的好善良!我想起王爾德的《快樂王子》:變成鑄金銅像的王子,以前住在皇宮,覺得生活快樂,後來變成一尊銅像照看著城裡人的悲傷疾苦,難過地掉下眼淚,請託燕子把身上的寶石、黃金,送給村中裡需要的人,最後,失去眼睛及一切的王子,被城裡人當成垃圾棄置不管,燕子也凍死在他腳邊。直到天神問起身邊的人,這個城市最珍貴的事情是什麼?於是侍者帶回了死亡的燕子及王子破碎的心,天神重新賦予他們生命,把燕子及王子變成天使,永遠在天國歡唱。以前總覺得這故事犧牲自己好悲傷,年紀漸長,愈能懂得這種慈悲、喜捨及成全,並不容易,看似什麼都沒有了,或許才是恆久閃耀的珍貴價值。我覺得護理的專業及付出很難被衡量,更不易被看見,但謀求患者福祉的心意,永遠會像寶石一樣,輝耀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待續)
-
2021-10-16 養生.聰明飲食
玉米筍是玉米小時候,但營養價值大不同! 小時候是低卡蔬菜長大是澱粉類,當心吃過量易爆肥
Q1:哪個日常食材小時候是蔬菜,吃起來清脆爽口;長大卻變全榖雜糧,讓人又愛又恨?A:聰明的您想到了嗎?就是玉米筍和玉米。玉米筍和玉米是餐桌上常見的美味食物,脆嫩鮮美的口感有各自的愛好者,但你知道玉米筍跟玉米有何種關係?玉米筍又名珍珠筍,是玉米的年幼期;雖同為玉米家族一員,但玉米筍的營養價值與玉米卻大不同,玉米筍在分類上屬於「蔬菜類」 ,玉米則是屬於「全榖根莖類」。農委會解釋,以前在種植玉米時,為了讓養分更集中,會把多餘的幼穗摘除,而這些幼穗就成為我們常吃的玉米筍。不過隨著農業技術進步,現在已經有針對玉米筍種植而改良出適合收穫玉米筍的品種囉!玉米筍雖然名字中有個「筍」字,但其實和竹筍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因為外觀底部寬大肥厚,頭則呈現尖尖的形狀,樣子像是竹筍而得名!玉米和玉米筍都是全年盛產,在夏季時,玉米筍大約生長50~60天就能採收,玉米則是要70~80天,一年四季皆吃的到。【延伸閱讀:不只防骨鬆、降三高!玉米筍8大好處必吃 但這幾種人要少吃】玉米筍和玉米的小知識關於玉米筍跟玉米的差異,「臺北農產」在臉書分享一張比較圖,來探究竟他們之間有何不同?玉米筍玉米筍在分類上屬於「蔬菜類」,尚未吐絲授粉的玉米,也就是玉米小時候,因為形狀像是竹筍而得名。◎生長期:較短,50-60天(夏季)◎產期:一年四季皆有生產◎營養價值:膳食纖維高,富含多種營養素:鉀、鐵、硒、維生素B1、B2、B6、C及E、胡蘿蔔素、蛋白質、脂肪、葉酸、膳食纖維。玉米玉米在分類上屬於「全榖根莖類」,就是已經轉大人的玉米筍,果粒飽滿、色彩鮮艷,烤的、煮的、炒的都好美味。◎生長期:較長,70-80天(夏季)◎產期:一年四季皆有生產◎營養價值: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豐富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黃素等。玉米筍和玉米的營養價值不同,因此有分類差異,不管是哪種,料理起來都營養又好吃!農委會建議,在選購玉米筍時,可以選擇新鮮帶殼(葉片)的較為甘甜,易於保存能放比較久;選購玉米時則可以挑選果粒飽滿不凹陷,葉片鮮綠的品質較為優良!
-
2021-10-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4/馬達聲轟隆響起 啊,那是確診的聲音
安靜的時候,耳朵能聽見的聲音格外豐富多樣。六月中旬的上午七點,三級警戒的台北市區,非常安靜。從重慶南路的總統府、西門町一路步行到醫院的篩檢站,車輛稀少,反而顯得腳踩落葉的沙沙聲,特別響亮。竊竊私語、煩躁不安……走進篩檢站,瞬間開啟靜音。用聲音記錄的防疫現場,有時更能感受情緒流動。「在這裡領號碼牌嗎?」「什麼時候會開始?」「我可以代家人拿號碼牌?」……上午八點不到,篩檢站外排了長長人龍。竊竊私語、煩躁、不安,所有的喧嘩嘈雜,以掛號處為分水嶺,掛了號走進篩檢站等候區,聲音嘎然而止,像按下了手機上的靜音符號,瞬間無聲。坐在等候區約莫20張排列整齊、保持安全距離的白色塑膠椅,大家小心翼翼不敢放聲說話,接電話時也會刻意壓低音量,有種進入寺廟的肅穆。當我叫他們的名字並核對健保卡時,隔著口罩就能感受到緊張:額頭冒汗、眉心緊皺,或慌張找剛剛才拿出來的健保卡。若多問一句,怎麼會想來篩檢?通常大家好像鬆了一口氣,在短短1分鐘步入篩檢區的空擋,滔滔不絕說著心裡的憂慮:多半是鄰居、家人或同事確診,有些是解隔離,有些則是出現感冒、咳嗽症狀,每個都擔心自己會不會確診?可惜誰也沒有標準答案。「放輕鬆忍耐一下就好,不要動喔!」一天要聽(說)上百次。進到篩檢區,要被戳鼻子接近喉嚨深處才能採到檢體,很不舒服,因此我們護理師最常說的就是:「放輕鬆忍耐一下就好,不要動喔!」一天要說上百次,剛開始上班,我連晚上睡覺耳邊也不停迴盪著這句話。偶爾也會出現「咚」的一聲,原來是民眾採檢時很害怕,一直往後退,醫師透過隔板的手就要一直往前伸、人也往前傾,幾次差點把隔板撞倒,我只好一個弓箭步,右手拿著要接檢體的試管,左手稍抵住民眾背後,再一聲「忍耐一下下,快好了!」讓醫師可以順利地戳鼻子採檢。對,就是穿著那令人手腳不靈光的防護衣,協助做完採檢,我都可以聽得見自己的喘氣聲。一有確診個案,化學兵立刻啟動,馬達聲轟然響起。有時,等候及採檢區會出現巨大響聲,是馬達發動機的轟隆轟隆聲。第一次聽到時,醫師輕聲說了句:「啊,這是有確診者的聲音。」確診者來自篩檢及院外轉入。譬如快篩30分鐘可得知檢驗結果,若是確診陽性個案,會從篩檢區右邊的小門進入專屬隔離病房等候;若是從檢疫旅館送來的確診患者(通常是出現咳嗽、發燒等不舒服症狀),則從右後方的專門通道進入隔離病房。有時他們會進入篩檢站左邊的X光室照片子,觀察肺部狀況。不論如何,一有確診個案,化學兵就會背上重達20多公斤的消毒桶,沿著確診者走過的路徑噴灑漂白水消毒,從左邊的X光室、中間的篩檢區、及右邊隔離病房外的廊道,包括等候區,全部消毒一遍。馬達聲也很像田裡種稻的聲音。有次去花蓮長濱採訪,當地婦女告訴我,這裡很常聽到直升機的聲音,這是悲傷的聲音,因為表示有人落海需要救援,她的大伯及好友,都在捕魚時不幸被浪捲走,失去性命。比起來,或許確診的聲音沒那麽可怕。7月確診者逐漸減少,終於聽見夏天的聲音。6月中旬,一天都要聽到好多次馬達聲,篩檢確診的人、接獲外面確診的患者整天沒有間斷,譬如有天60個篩檢的人裡就有10個確診,說實話,醫護人員心裡也不好受。幸好到了7月初,白班篩檢100個以上也沒有出現確診,「今天零確診!」醫護人員交班時常為此小小歡呼。有時我們也會安慰民眾說,放心啦,現在確診的人已經很少很少了,現在除了定時消毒外,已經很少聽到轟隆轟隆的馬達聲。7月的篩檢站,偶然傍晚還能聽到輕音樂流洩,氣氛輕鬆許多。我喜歡午後下雨的聲音,聽著雨滴打在屋頂遮陽板,帶著重低音的叮咚聲,讓人想起日本的紫陽花(繡球花)祭,一球一球飽滿鮮豔、藍色、綠色、粉色、白色的繡球花,看著都覺得心花怒放,搭配百貨公司促銷一把把漂亮的雨傘,真是雨季裡的美好回憶。疫情趨緩,雨季初歇,午後唧唧蟬鳴聲如雷雨般壯麗,正式宣告夏天來臨。(待續)
-
2021-10-15 養生.聰明飲食
黑糖對身體較健康? 營養師:黑、紅、黃、白糖都不是好糖,小心攝取慎防高血糖問題
65歲的王太太自認是飲料中毒者,每天早上都需要喝1杯熱咖啡,3餐飯後再喝1杯熱茶,晚上飯後會再加碼搭配1碗自製甜湯。近期王太太在子女的安排下至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除了有肥胖問題之外,更讓她意外發現有高血糖(糖尿病)問題。營養師在進行飲食營養諮詢時發現,王太太知道吃太多白砂糖對健康不好,為了美味和健康,早在幾年前便把慣用的砂糖,改用聽說對健康有好處的黑糖。提到糖的用量,王太太說:「就是因為認為黑糖比較健康,所以每次喝咖啡或茶時,都會加上滿滿一大匙的黑糖。」營養師連忙搖頭並告訴她,不管是使用白砂糖或黑糖,都應該要注意攝取量。喝下1杯700毫升全糖珍奶 含糖量就已超過1日上限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市面上可見的黑糖、紅糖、黃糖或白糖皆是由蔗糖精煉出的精製糖,不管哪一種,都需注意使用量。至於為何有「黑糖對身體較健康」一說?是因為黑糖在製成過程,精煉程度最少,製成後保留最多甘蔗元素、且是含較多礦物質成分的糖類,與其它糖類相比,自然是營養成份較高,但千萬不可因為較健康就以為多吃無妨!潘富子提醒,根據國健署每日飲食建議,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以每日攝取熱量為2,000大卡,添加糖攝取則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為4大卡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換句話說,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62公克,只要喝下1杯就已超過每日糖分攝取量上限。定期健檢掌握個人健康狀況 依循「我的餐盤」均衡攝食健檢後營養師建議王太太,應立即採取減重做好體重管理,並調整飲食型態,才能在未來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也可降低因長期糖尿病控制不佳後續所帶來的併發症機率。體重過重(BMI≧24)和肥胖(BMI≧27)就是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由於肥胖的背後因素大多主要為飲食攝取控制不佳,現代人飲食習慣逐漸充斥著大量高熱量、高糖量、高脂肪的食物,而這些食物會影響人體胰島素的分泌以及血糖的控制。【延伸閱讀:跟著「我的餐盤」 吃出免疫力】潘富子最後提醒民眾,現代人飲食精緻,且大多數人運動量較不足,日常消耗的熱量趕不及吃下去的熱量,也就容易造成肥胖或三高等問題。也建議民眾從30歲開始就可為自己定期安排健康檢查,可以在疾病發生以前確實掌控身體健康狀況,及早做好調整改善。最後提醒民眾千萬不可覺得吃某種食物對健康很好就不控制吃下去的份量,日常飲食指南則可以依照國健署的「我的餐盤」,攝取適量的蔬菜、水果、乳品類、全穀、豆類與豆製品以及堅果種子類,可減少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0-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9/防疫任務結束 彷彿一個月老了10歲
結束徵召回到家,親友見到我全都嚇了一跳:「怎麼白髮這麽多?」護理師變瘦髮蒼白,身心耗損全寫在外貌。九月初回篩檢站探望還在服務的護理師J,見面時幾乎認不出來,兩個月不見,她的白髮變多且更消瘦,一下老了好幾歲,看了好心疼。她無奈地說,這陣子天氣熱,原本工作2小時、休息2小時,可是每天都有人撐不下去中暑,後來改成工作1小時、休息1小時,但脫下防護裝備就要花掉半小時,休息時間根本不夠,最後她決定硬撐2小時,再好好休息。我很能理解這種感覺,工作時不覺得累,一旦停下休息,才發現真是累癱了。回想7月底結束徵召回家的我,白髮叢生、皮膚乾燥、面露疲態,走路沒多久就氣喘吁吁,完全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的寫照:「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幸好我的小孩還認得出我!)時間10倍速快轉,一個月老了10歲,想不到支援防疫工作,對身心耗損不小。怕冷、腳軟、喘、忘東忘西,各種疲累後遺症。像是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坐下來,熱氣就會從腳底直竄上腦門,彷彿有個火靈魂隨時要從身體逃出來;有時又像走動的活蒸籠,隨時打開就能端出熱騰騰的小籠湯包,每一次脫下防護衣,頭髮、內衣、工作服全濕透,彷彿剛從泳池爬起,有些人的衣服甚至可以直接甩出水。悶熱、缺氧、大量爆汗、喘、異常疲累、呼吸短促,記憶力變差,常常下一秒就忘了之前做的事;太陽熱辣的初夏6月底,我脫下防護衣回到有冷氣的休息室,覺得冷得不得了,有次喝完仙草冰走回工作區,竟然冷到全身發抖:或者下班後走到超市買東西,走樓梯才發現腳軟無力、差點摔倒。因為怕感染家人,徵召期間我暫時住在旅館,每次結束工作,腦中一片空白,累到像攤爛泥,電視都不用打開就睡著了。偶然跟閨蜜L說起我的體力耗損,她怕我一個人住出事情,天天傳訊息問候:「不必回,知道妳已讀就安心了。」中醫師朋友覺得我爆汗怕冷,可能是太累了,透過視訊看診開中藥,讓我可以維持足夠體力撐到徵召結束。穿著防護裝備長期缺氧、悶熱,恐影響身心健康。我好奇問其他的醫護人員,疫情期間會不會覺得特別累?大部分回答是:「不會啊!習慣了。」有一位單眼皮、30多歲的小兒科醫師坦承,這陣子身體確實感覺很疲憊,他認為長期處在缺氧、悶熱環境下,體溫過高,身體需要調節適應,最好每小時休息一下。疫情期間穿戴個人防護裝備,是否會影響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最近也成為新的研究方向。譬如《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有篇針對英國華威醫院(Warwick Hospital)72位防疫醫護人員的網路問卷調查發現,他們最常出現疲憊、頭痛、皮膚變化、呼吸困難及視力問題,另外像溝通困難、嗜睡,以及動作及使用手術器械困難等,也讓他們覺得很困擾。研究並建議,需要採取主動措施譬如減少工作時間、改善環境,盡量降低醫護人員長期穿戴防護裝備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最大收穫:不運動的懶骨頭,竟養成日日運動的好習慣。最後,我聽從了義勇軍朋友建議:去運動。朋友之前在開刀房工作,也有類似呼吸短促狀況,最後她每天上健身房、快走,利用運動改善肺活量及呼吸狀況。我選擇了打開手機APP跟著做運動,一天一天慢慢把心肺功能、肌力練起來,現在體力恢復了,走路也不會喘,而且還不小心愛上了運動流汗的暢快感(是想念支援前線的爆汗吧?),自動自發把運動加入每日生活中:能夠大口呼吸真好!徵召支援雖然疲累,卻為我帶來了最好的身心健康禮物。(待續)
-
2021-10-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8/周周戳鼻子 醫護人員曝順利快篩小祕訣
前言:說了上百次「放輕鬆不要動,忍耐一下就好!」,終於輪到我要被戳鼻子了……我真的很怕被「戳鼻子」。說來奇怪,從小我不怕痛,診所裡的小孩打針時嚎哭到不行,偏偏我淡定得很,挨針時一聲不吭,醫師最喜歡拿我當樣本:「你看她,打針都不哭,不會痛啦!」(才怪!)反而我現在看到原子筆粗的篩檢棒,要戳進鼻腔8公分直抵咽喉採檢,完全沒轍。坦白說,剛開始協助醫師做採檢,好幾次我忍不住瞇起眼睛深呼吸,(眼睛要趕快睜開,因為一手要接醫師遞過來的檢體),隱隱覺得鼻腔痠痛起來。我的篩檢初體驗:害怕到前天晚上先把行李收拾好。有時人生就是這樣,愈是害怕,愈快召喚它出現在你面前。六月中旬徵召支援第二周,我跟好友抱怨連著幾天拉肚子、喉嚨痛,他說,「你要不要自己去篩檢一下?」當時並沒有硬性規定工作人員要做篩檢,除非有症狀出現。「有症狀就做(篩檢)啊!」謹慎細心的阿長(護理長)對於戳鼻子早就習以為常。因為之前有同事確診,因此醫護人員必須每周固定採檢,醫師們多半彼此互戳採檢,也有醫師會對著鏡子自己戳鼻子採檢,其他人則拿採檢包到篩檢亭,請醫師幫忙採檢。初次採檢我好緊張,前一天晚上徹夜未眠,忙著收拾打包行李,隔天一早交代在附近上班的護理師好友,萬一確診了請幫我送行李。當天好多同事都做完了,我卻遲遲拖到下午才肯做採檢。站在篩檢亭外,醫師說:「靠近一點啦!」我拆開包裝袋,把採檢棉棒遞給醫師,愣愣地看著他的手穿過橡膠手套,揮動採檢棒好像指揮棒,當下真想逃跑。我一手拿著試管僵立原地不敢動,當採檢棒直驅進入鼻咽部,旋轉數秒,彷彿被按到「痠」的開關,鼻腔瞬間痠脹到飆淚,直到兩、三天後才消失。周周戳鼻子,雖然習慣還是很害怕,每個人做完眼淚汪汪。對,這次之後,我們義勇軍也改成周周做篩檢。別以為習慣了就不會怕,我們還是會覺得緊張不舒服。有次跟其他3位義勇軍輪流做篩檢,每個人右手拿採檢棒遞給醫師,左手持試管接採檢棒檢體,結果有人被戳到尖叫、有人一直往後退,原本再熟悉不過的篩檢流程全亂了套:甚至忘了打開或關上試管蓋子,每個人做完眼淚汪汪,偶爾飆出一句:「X,真的好痛!」後來還發生一件糗事,篩檢時我太緊張不小心誤觸手機通話鍵,自動撥出電話給前主管,她莫名奇妙聽了12分鐘現場直播後打電話給我,我嚇到連忙道歉,幸好她大人大量不計較。順利篩檢小祕訣:採檢時盡量不要動,保持憋氣忍耐一下。如果想要順利快速完成「戳鼻子」有訣竅:篩檢時把口罩拉下來遮住嘴巴、露出鼻孔,如此口沫不會到處飛濺污染。採檢時頭部微微上抬、姿勢固定不動比較好採檢。當採檢棒進入鼻腔時,請保持憋氣,忍耐一下很快就結束了。可能是因為大家做採檢很緊張吧!每次當我說完「口罩拉下來遮住嘴巴、露出鼻子」時,多數人還是會把口罩拉到下巴,也有人會用手摀住嘴巴、露出鼻子,我忍住不敢笑,請他再把口罩戴回去,只能說,戳鼻子真的很需要勇氣呢!(待續)
-
2021-10-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3/真正穿上防護衣才知煎熬!走在挑戰極限的星光大道
上班頭兩天,很不能適應著裝完畢、推開厚重鐵門走到外面的那瞬間,熱浪鋪天蓋地襲來,耳畔「轟」一聲,周身被烈日灼燒蒸騰冒汗,有時塑膠面罩立馬起霧,忍不住靠北了幾句,好想躲回冷氣房不要出來。太空漫步?懷胎10月?挑戰極限的星光大道以前看人家穿防護衣工作,覺得幾個小時不能吃喝上廁所好辛苦,等自己穿上才知道簡直是要命的煎熬,天啊!好難想像這一年半來,醫護人員的日子是怎麼過的?除了悶熱難耐,戴上N95口罩難以呼吸的缺氧狀態,及重重裝備導致動作遲緩、寸步難行,不免想起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太空人在無重力狀態舉步維艱的黑白畫面(那時還沒有彩色電視)。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船阿波羅11號載著3位太空人首度登陸月球,年僅38歲的指揮官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踏上月球的寧靜海區,說出流傳至今的經典之語:「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也是穿上個人防護隔離裝備(簡稱PPE)的實際寫照:只能小步小步慢慢走,走大步、走快了(若邊走邊說話還更喘)就會氣喘吁吁。戴了雙層手套,動作更不靈活,像隔離衣背後的綁帶沒法打結、貼紙撕不下來、試管的蓋子扭不大開……,原本簡單的事做起來變得好困難,笨手笨腳的,有時想趕快把事情做好,結果常常是滿頭大汗、面罩起霧視力模糊,得花上更多時間才完成,心裡又急又氣,怎樣就是快不了。太空人是比較美化的說法,身體感覺變得很奇怪,也滿像穿戴大型的玩偶裝,手腳特別鈍化、呼吸不順,因此從著裝區走到篩檢站短短2、3分鐘路程,特別漫長,好像走在挑戰極限的星光大道。幸好這裡的主管很有經驗,規定每工作2小時就必須換班休息。動線配置,環環相扣一般看篩檢好像很簡單,醫師站在像電話亭的篩檢亭裡,直接把手穿進前方隔版的橡膠手套裡,就能進行採檢。實際上,這雙篩檢的手背後是許多人的整合與連結支撐,最後才能順利得到檢驗結果。篩檢站的星光大道是一棒棒接力傳下去的(是的,每位都穿如上述的防護裝),除了醫師、護理師、檢驗師及清消人員是在有冷氣的負壓隔離區,像發號碼牌、叫號、噴酒精(量體溫)、掛號、貼貼紙(在試管及名冊上)及負責環境消毒的化學兵等,通通是在悶熱的帳篷下,算算一個班次至少要有9位以上的工作人員。我曾想過,能不能人少一點、有效率一點?好像並不容易。以護理師來說,每次處理完個案要以酒精濕洗手,至少要花1分鐘,而且,一個人做的事愈多愈複雜,交叉感染的機率相對提高,並不安全。原本以為,清消人員是醫院外包的清潔單位,後來才得知,這些人除門診、復健科、藥劑部等專業醫療人員來支援,還有醫院行政部門,也就是原本不會接觸到民眾的後勤單位,包括病歷室、醫工、醫技組、教研部等,其中不乏十多年的資深員工,甚或主管等,他們自願穿上防護隔離衣站上第一線支援,輪流貼紙、量體溫、叫號及清潔消毒。每個人都是照亮別人的那顆星像一位頭嬌小的資深護理師說,她最近掉了3公斤,因為「太熱吃不下東西、沒食慾,回家只能喝飲料,」而且還要分神管孩子功課。儘管再累,她上班總是充滿活力,無論做採檢或清消工作,都能聽見她的清亮嗓音:「來,忍耐一下,不要動喔!」每個人都可以是照亮別人的那顆星。或許現在做的事微不足道,看起來很小的一步,但小小心力凝聚起來,就是一整片星光閃爍,足以照亮疫情的黑暗夜空。回頭看>>.徵召日記/當「確診」從新聞名詞變成工作日常…親愛的,我要去支援萬華篩檢站了!.徵召日記2/來,我幫你!陌生醫護互助著「重裝」,一句話化解前線支援的緊張焦慮
-
2021-09-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7/篩檢站是寫滿故事的深夜食堂 有人飆淚、有人哽咽、有人崩潰大罵
180公分高,有著寬闊肩膀、體格壯碩的中年男子,被醫師戳鼻子完成篩檢後,轉頭看著我,淚眼汪汪,「真的好酸喔!」他紅著鼻子說話,眼淚直流,我立刻遞上一包擦手紙,請他自己抽取使用,這類因為篩檢戳鼻子酸痛到飆淚的人,還滿常見的。備妥旅行袋,姊妹擔心確診,家裡只剩老媽媽。也有人因為掛心家中事務而流淚。有天傍晚兩位在疫調中心工作、個頭嬌小的姊妹來採檢,她們拎著小碎花旅行袋,裡面裝了換洗衣服及用品,準備很周全,姊姊說,萬一確診了就不必再回家拿換洗衣服,「現在家裡只剩下老媽媽一個人,」說著說著就哽咽了。一位13歲的國中女生聽到自己確診,哭得很傷心,因為母親已在檢疫旅館隔離中,她根本不知該怎麼辦,一個人隔離又很害怕,後來經過護理師多方協調,最後讓她可以跟母親在同住一起。兒子只是匡列隔離,母親卻被同事孤立。我碰到哭得最厲害的,是一位在衛生機關工作的人員。她的兒子去診所看病,結果有患者確診,因此被匡列隔離14天,採檢為陰性,與兒子同住的她被長官要求請假回家休息,理由是怕她影響同仁健康。為求安心,她自己跑來採檢,等候篩檢過程,她不斷接聽手機處理公事。進入篩檢室,她一坐下就猛掉淚,眼淚流不停,做完篩檢她告訴我,原來常跟她一起吃飯聊天的同事,最近也都躲著她,同事也不敢跟她說話,感覺被孤立了,「明明我跟兒子就沒有確診啊!」她拿著陰性的快篩報告委屈地說。病毒人人怕,確診需要的是被隔離、治療以及阻斷感染源再擴大,而不是被指責、獵巫或污名化,這也算是霸凌吧!不應該如此。公公過世、先生確診,她帶3個孩子採檢心力交瘁。有時,沒有掉眼淚的篩檢者,背後故事更令人心酸。有次一位居家隔離的媽媽在篩檢站大發雷霆,幾乎把所有人都罵了一遍,包括我。「不是篩檢完就有防疫計程車載我們回去嗎?車呢?」她帶著小六的女兒、小三的兒子,最小的還抱在懷裡,她的先生確診隔離中,衛生局請她們來做篩檢,可能是溝通出了問題,大家一問三不知,她又沒有帶手機,結果是篩檢站的值班主管用自己的手機幫忙叫車,並請她聯繫衛生局人員處理。很不巧的是傍晚時間很難叫車,她們等了一個半小時直到六點篩檢結束撤場,還是找不到車,只好請她們到院區後方停車場等待。傍晚有點悶熱,衛生局也派人關切並協助安排車輛,我陪他們一家人站在斜坡上,看著姊弟倆緊張地在旁不敢說話,為了打破僵局,我主動聊起家中小姊弟愛吵嘴又愛黏在一起,並拿了瓶酒精說,「我來示範我們每天在做的全身消毒。」我請弟弟閉起眼睛,用酒精幫他從頭到腳噴一次,背面一次,左右腳勾起來腳底再噴一次,弟弟一邊消毒一邊笑著說好涼快,接著再替姊姊、媽媽消毒,氣氛輕鬆緩和不少。媽媽說,上個月公公過世,五天前先生確診隔離,五天後她們被通知要做檢驗,她心裡有好多的疑惑、不解及害怕,一個人帶小孩又要辦喪事,實在心力交瘁,又沒人可說,這時我能理解她的怒氣所為何來。送她們上車時已經七點半,距離原來的下班時間多了一個半小時,卸裝備時才發現自己累到快虛脫。日劇《深夜食堂》裡有句經典名言:「每一次相遇和聚會,都完整了我們靈魂的拼圖。」就像我永遠忘不了那家人上車前的眼神:溫柔、堅定,一直跟我道謝、揮手說再見,這是我在徵召中收到最珍貴的禮物。(待續)
-
2021-09-26 養生.聰明飲食
米苔目其實應是米「篩」目 為何用舊米做才適合?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米苔目可搭配鹹湯或冰品,是台灣的傳統米製食材,而製作米苔目會使用「舊在來米」,是因為在來米經過長時間的過陳放後,米中水分含量比較低,較適合拿來做米食加工品。「米苔目」是以台灣傳統的在來米製成,也是台灣自古流傳自今的庶民小吃,在台灣米食文化佔有重要地位。吃米苔目你都吃甜的還吃鹹的?米苔目在台灣有兩種吃法,一種是加入油蔥、肉末、韭菜等配料料所煮成的鹹米苔目;又或是搭配著糖水一起吃、加入剉冰配料內的甜米苔目。不管是哪一種,都有各自的擁護者。這麼多年都叫錯了!是米「篩」目不是米「苔」目從小到大,不論是在菜單上或是在剉冰上點餐時,我們都叫它「米苔目」,但正確來說,它的名字應該是「米篩目」。然而為什麼會叫米篩目呢?其實和它原本的做法有關。「篩」是指從孔隙中透過,而「目」則是是指細孔。簡單來說,「米篩目」就是篩出來的米製食品。古早的米苔目是以手工將製作好的米團,在有孔洞的板子上來回滾動摩擦後,即會篩出一條條的米苔目。不過這種作法耗時又會消耗大量體力,現在則多以機器直接擠壓成型。米苔目你吃鹹還是甜? 兩種製成相同吃起來口感卻不一樣?而不管吃鹹的或甜的,米苔目的原料及製程都相同。原料大多都是在來米及樹薯粉。製程都是先將在來米泡水後,將泡過水的在來米加水磨成米漿,最後加入樹薯粉揉成米團。成團後利用機器篩成一條條白白胖胖的米苔目,放入熱水中煮熟,最後冷卻及完成。不過你可能會有個疑惑,鹹的米苔目(通常是熱的)吃起來QQ軟軟的,但加入剉冰內的米苔目吃起來口感卻偏Q脆,明明製程一樣,為什麼吃甜的吃鹹的口感就有差?因為米苔目加熱後會導致澱粉分子結構的改變,讓米苔目口感有所不同,可以想像成,剛煮出來還熱騰騰的珍珠,吃起來口感軟Q,但冰鎮過後或是放入冰箱冷藏,吃起來偏Q脆。和碗粿一樣 做米苔目要用「舊米」做米苔目要用新米還舊米?一般來說,在來米原先的的口感比較乾硬,不適合直接煮來食用。而製作米苔目都會運用「舊在來米(又稱秈米)」。因為在來米經過長時間的過陳放後,米中水分含量比較低,也比較適合拿來做米食加工品。而若使用新米製作,剛做出來無大礙,但因為其中水分含量比較高,放久後米糰黏性較高,會黏成一團。米濕製品要注意保存! 常溫微生物易大量繁殖而像是米苔目、粄條、蘿蔔糕等類型的米濕製品,屬於高水活性產品,在常溫微生物容易大量繁殖,應於7度C以下冷藏保存。購買時也要注意產品是否冷藏販售、包裝、顏色、氣味等是否有異常,以確食用時的衛生安全。延伸閱讀▶為什麼做碗粿要用舊米?新米舊米比一比▶你知道壽司、碗粿跟粄條適合用哪種米嗎?▶【食品張老師】米粉已經不是用米做的了?(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烤肉配飲料怎麼點? 營養師曝「熱門飲料熱量」排行:愛喝冰小心胖
常見飲品熱量排行 你以為健康的可能最不健康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選茶類的人應該平常就習慣喝茶飲,覺得外食吃多了,不想給身體太多負擔,但要小心很多含糖茶的精緻糖量也不低;選奶茶類或冰沙的人,平常可能是嗜甜的小螞蟻,要注意體脂肪問題,可能會有看起來不胖,但體脂肪高的情況;至於選果汁類的人,喜歡喝一點看起來或感覺比較健康的飲品,但卻常常忽略營養標示,建議水果還是能吃就不要喝果汁,可以吃到更多纖維跟營養,咀嚼也能增強飽足感。1、珍珠奶茶(去冰全糖) 94kcal2、芒果冰沙 84kcal3、加鹽沙士 62kcal4、可樂 51kcal5、蘋果原汁 51kcal6、啤酒 49kcal7、柳橙原汁 47kcal(推薦閱讀:最肥的竟不是珍珠! 營養師曝手搖飲配料「熱量冠軍」:你也愛嗎?)8、芭樂汁(非原汁) 45kcal9、奶茶 42kcal10、水果茶(蘋果) 37kcal11、有糖紅茶 34kcal12、冬瓜茶 33kcal13、運動飲料 28kcal14、鮮奶茶(無糖) 27kcal(推薦閱讀:常喝鮮奶茶會導致腎結石?有這些飲食習慣要小心)15、有糖綠茶 22kcal16、有糖麥茶 18kcal17、美式咖啡(無糖) 2kcal18、低卡可樂 1kcal19、烏龍茶 0kcal20、白開水 0kcal(以上飲料為每100ml之數值)(推薦閱讀:喝果汁跟吃水果一樣營養? 研究警告:小心甜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精緻糖勿攝取過多 一杯全糖手搖飲就超標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精製糖攝取量不超過整天總熱量的10% ,可以的話最好控制在5%以下,假設每日攝取2000kcal 那麼糖攝取應低於200kcal,更可以控制在大約是25到50g的量。而若是點手搖飲料,其實隨便一杯全糖手搖飲料都會讓糖分爆表,所以微糖或是無糖是比較好的選擇。避免肥胖上身 6點建議要記牢此外,高敏敏也建議:1、能多喝水是最棒的。2、加料飲品點無糖就好(很多料裡面就會蜜糖進去了)。3、點越少糖越好。4、冰沙的飲品要比較注意糖量攝取,因為「冰」會降低對甜的感覺。5、不要被酸酸的飲品騙了,以為很清淡、偏酸,糖就會少,其實正相反。6、奶精可以換成鮮奶,油脂跟熱量少,負擔也相對比較少。若想要阻止日益橫向發展,高敏敏強調,還是點無糖茶、黑咖啡比較合適,而水是最優秀的選擇;提醒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在解渴的同時,身材跟健康也要把持住。延伸閱讀: ·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無糖茶當水喝超傷腎! 毒物專家公布茶喝太多3健康危機 
-
2021-09-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牡蠣看時候 漁民經驗談秋節前食用口感較好
農曆七月結束,中秋的腳步近了,鮮蚵向來是受歡迎的中秋烤肉食材,彰化縣潮間帶牡蠣每台斤售價150元到180元,有管道才買得到在地牡蠣,中秋過後東北季風轉強,預期牡蠣還會再漲價,漁民建議消費者中秋之前購買,牡犡既肥美又比較便宜。芳苑鄉姚姓漁民說,牡蠣價格連年上漲,跟漁村人口高齡化、蚵地面積減少有密切關係,年輕人回來的不多,出海養蚵的人力逐年老化,坐在村內剝蚵的平均年齡超過70歲,80歲以上比比皆是,越來越少人養蚵讓牡蠣成本大為提高。姚姓漁民又說,西部沿海適合養蚵的潮間帶先後開發工業區,從彰濱工業區、雲林麥寮工業區,到現在離岸風機施工,都改變原來潮間帶的地形地貌和生態,彰化蚵田12小時泡在海水裡,12小時日曬,工業開發漂沙讓灘地凸起或下沈,有些地方不再適合養蚵,牡蠣減產也墊高價格。牡蠣含鋅量高,營養豐富,被稱為「海洋牛奶」零售價今年來到每台斤180元,但漁村產地售價150元到170元,芳苑鄉洪姓漁民表示,180元是賣到外面零售市場的價格,150元是漁家自售價,160元至170元是產地零售價,若假日有空到芳苑鄉漁村遊玩,順便買牡蠣很划算。洪姓漁民指出,中秋一到,東北季風轉強,海浪較強,牡蠣就會縮小,肥美度下降,如想食用較好品質的牡蠣最好在中秋之前採買,不過今年8月到現在經常下雨,海水鹹度變淡又容易混濁,影響牡蠣生長,彰化在地牡蠣產量大減,有些漁家買嘉義東石鄉牡蠣來剖。如何分辨「彰化蚵」與「東石蚵」?洪姓漁民說,彰化牡蠣又稱珍珠蚵,身體較小,顏色較白,口感較Q彈,久煮湯汁乳白色,東石牡蠣的身體較大,身體微黃,口感較軟,久煮湯汁的顏色就不一定,因東石蚵以彰化蚵賣給消費者,所以零售價格相同,如果不挑嘴,台灣蚵都很好,若有偏愛,建議多觀察再購買自己喜歡的牡蠣。
-
2021-09-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2/來,我幫你!陌生醫護互助著「重裝」,一句話化解前線支援的緊張焦慮
受訓時被耳提面命隔離防護衣悶熱,要多帶幾套衣服替換,還好第一天報到打開休息室櫃子一看,整齊擺滿從S到3XL……的工作服,忍不住驚呼「實在太好了!」護理長(簡稱阿長)再三提醒,衣服濕了馬上就換掉。我很喜歡小V領斜開襟的胭脂紅色滾藍(或紅)邊的特單衣,帶點中國風,穿起來挺好看。換好衣服,阿長刷門禁卡帶我們進入急診室做環境介紹。偌大的急診室裡空盪盪的,靠牆邊幾張空床上,放了一箱箱防護面罩、防護衣,好像時光凍結似的,安安靜靜。因爲疫情告急,這裡5月中旬已經停止急診業務改為篩檢站,不收病患,所以也是「乾淨區」,非工作人員或穿防護隔離衣的人,通通不准入內。好險,不用穿連身防護衣前方貼著「重症治療」藍色大字牆內,就是著裝區。我們在負壓隔離病房換裝,厚重的鋼門一開,門旁牆左上方的圓型壓力顯示計,指針會從負數跳到0,直至大門關上,才又恢復到負壓狀態。重症治療區的左手邊有2間有含急救車、電擊車、葉克膜裝備、收治急診感染病患的負壓隔離病房,右手邊狹長走道是著裝區,整片深棕色木櫃分門別類收放了手套、口罩、鞋套、防護衣等所有防護裝備,牆面上貼了著裝示意圖,下面放著一整箱的防護面罩,方便拿取,所有物品僅供一次性穿戴使用,用後即丟。領取N95口罩要登記名字,至於要不要穿上俗稱兔寶寶裝的連身型防護衣,沒有硬性規定,因為這裡的篩檢場域不是戶外,而是自帶換氣抽風設備的負壓病房,防護效果好,建議可採二級防護:穿兩件罩袍式防水隔離衣就好。重裝上陣比起表演前的後台,這裡不用對著鏡子上假睫毛、抹妝粉、穿戴華麗有亮片的舞台裝,就是好好站著,把一件件塑料的防護裝備往身上套,重(ㄔㄨㄥˊ)重裝備,直到幾乎認不出來你是誰。防護著裝順序是酒精洗手、戴上外科手術帽、N95口罩、外科口罩、內層白色防水防護衣、外層不織布綠色防護衣,防護面罩、再戴一層手術帽包覆面罩到後腦,然後穿上腳套及雙層手套,穿戴時間約5~7分鐘,我習慣最後戴手套,因為戴上手套雙手會變得不靈活,不方便著裝。結果我第一關戴手術帽就卡關,因為細毛髮太多像雜草露出髮帽外,這樣會造成感染風險,就這樣多耗了10多分鐘「整髮」,學姊告知可用夾子、水或髮膠固定,之後我學會先把頭髮收好搞定,或使用手術帽收攏,再來換裝。彼此協助,著裝完成第一天報到,印象深刻的是那句:「來,我幫你」。早上7點50分左右,著裝區有已有三、五人正準備著裝,我誰也不認識,有點小尷尬,可是當穿上內層罩袍隔離衣,身後突然傳出:「來,我幫你」,工作人員自動地站在我後方,幫忙拉好背後敞開的隔離衣、繫好後頸及腰部綁帶:換上外層隔離衣,又有另一位自動補位幫忙協助,直至著裝完畢。不知道是不是三級警戒的日子跟人疏離太久,這種互助氛圍竟讓我覺得好懷念好感動,隔天上班我也默默成為他人的「背後靈」,自動幫忙他人穿好隔離衣(也有人會突然嚇一跳啦!)儘管我們並不認識對方,一句「來,我幫你」像顆定心丸,成功化解了前線支援的緊張焦慮。
-
2021-09-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當「確診」從新聞名詞變成工作日常…親愛的,我要去支援萬華篩檢站了!
疫情期間,隨時可能會有非自願、預期之外的旅程,像是被確診、被匡列,立馬得坐上防疫公車直赴旅館或醫院,連行李也來不及收。同樣的忐忑不安,我的旅程卻是自願的,儘管不知道何時會結束。2021年6月6日,宣布三級警戒再次延長至6月28日的前一日,苗栗京元電機群聚的PCR檢測出爐,共有195人確診,大批穿著白色兔寶寶裝的醫療人員進駐竹南科學園區的快篩站,當天本土確診人數含校正回歸就有343例,全國各地頻傳確診案例,人心惶惶。疫情無比嚴峻,此時我拿到了一張疫情限定入場券,不是坐在第一排搖滾區,而是直接站上最危險的防疫第一線:支援篩檢站。疫情限定的意外旅程是的,我參加了台北市退職、退休醫護人員徵召令。一方面心疼長期在疫情中苦撐的醫護人員,而剛好最近轉職唸書,還有點空擋餘力可以支援前線,就上網填了報名表。5月底被通知面試,印象最深的就是主考官用很沉重的語氣說,「在檢疫所,你每天要直接面對確診病人」、「在篩檢站,你要面對的是可能被確診的人」……,「確診」這個在新聞裡令人心驚膽跳的名詞,將是我工作的日常面試後隔了一週多音訊全無,我以為自己被刷掉了還有些傷心,結果週日晚上就被電話告知要去支援篩檢站。我不大清楚倒底招募了多少人,根據報載,雖然報名者有上千人,經過篩選、面試後留下來不到200人,負責篩檢站業務的共有30人,主要支援當時疫情熱區的萬華篩檢站(也就是大家都覺得怕怕的)地方):剝皮寮、中興及和平院區篩檢站。徵召過程如緊急令本來我還擔心疫苗有副作用不想打,但接下來的徵召過程又快又急,常常是突然一個命令下來就要立刻去做,根本沒時間讓你猶豫。譬如訓練課程前兩天以電話及簡訊通知,或是一早10點多接獲電話通知,下午3點前要趕到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附近的市場3樓打疫苗;拿到班表1~2天後要上班,大家都慌了,因為事情還沒安排好,最後商議統一改成6月7日開始上班。後來聽說,疫情期間突發狀況、緊急命令(或朝令夕改?)早已是醫療同仁的日常,他們的心臟已被訓練得很大顆。命令來得急,但執行面卻容不得馬虎,因爲牽一髮動全身,自己保護好,才能確保團隊及民眾安全。譬如訓練當天約莫百人(含防疫所)齊聚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禮堂,每人進場前會拿到一大包防護裝備,有手套、N95口罩、防護面罩、腳套、兔寶寶、隔離衣等,我們邊看著舞台上的學姐示範穿脫防護衣,邊在台下跟著穿脫一遍,後方有一整排穿便服的資深護理師緊盯坐鎮,氣氛肅殺,我們一有猶豫或卡關,她們立刻上前指導「你這個要這樣穿……」,比如衣服綁帶袋要綁側邊比較好拉等。負責訓練的護理師告知,「目前的防護裝備很缺,請大家妥善保存,可能第一天上班會用到。」(還好,上班是穿全新的啦!)之後篩檢站和檢疫旅館分組各自帶開做工作說明,像我們就是實際操作演練篩檢流程,每個人輪流做角色扮演,練習了好幾遍才結束回家。坦白說,不害怕是騙人的。離開醫院多年,我拿筆打電腦的時間遠比打針發藥多好幾倍,因此上班前天天在家練習穿脫口罩、手套及三層防護衣(在有冷氣的房間還是汗流浹背,真的好悶熱),練習到手套都破了,另外還錄影下來請曾任職開刀房,感控觀念超強的同組同學幫忙再三確認無誤,然後收拾行李準備上陣。
-
2021-08-27 養生.聰明飲食
圖表/手搖杯熱量超高!熱量、製成讓營養師一次告訴你
近年來飲料店越開越多間,根據調查將近每兩人就有一人有每天喝含糖飲料的習慣!尤其是上班的時候,總會想要咬點東西舒壓,到底珍珠、粉粿、椰果哪一種熱量最高,我們又該怎麼選呢?讓營養師帶你來一起來看看。珍珠、粉粿、椰果到底誰熱量最高?珍珠>椰果>粉條首先是熱量,以每100克來說珍珠約 350大卡椰果約 130大卡粉粿約 70大卡一般飲料店大約加60-70克的量,可以乘上0.6-0.7珍珠、粉粿、椰果原料差在哪?珍珠使用太白粉、樹薯粉或地瓜粉,先將水和黑糖煮滾再加入大量的粉,攪拌成團後塑型,再將成形的珍珠放入糖水中吸水煮透即完成。(也有煮完才拌入糖水的方式)粉粿作法與珍珠類似,都是以太白粉、樹薯粉、地瓜粉為原料,但差別是會是以「滾水」加入粉中,至於市面上可以看到黑色跟黃色的粉粿,分別是以黑糖水與山梔子水(傳統的天然色素)調色。椰果其實,椰果並不是椰子的果肉!椰果其實是用椰子水製作的。是將椰子水、水加熱混入糖,再以木質醋酸菌發酵約5~7天產生的膠狀物,之後會經過殺菌等步驟,最後再加入糖、香料、色素等完成調味、調色。有沒有其他低卡配料可以選?愛玉、仙草凍、寒天是你的好選擇愛玉、仙草凍、寒天是熱量較低的配料,每百克分別是2、18、10大卡。如果真的想要咬東西,可以試試Q彈的寒天或者像布丁口感的愛玉跟仙草凍。喝手搖杯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其實飲料本身的精製糖也要特別注意!最好的方式是可以喝無糖茶或者無糖鮮奶茶,減少泡製時的精製糖,再加上熱量較低的配料(如果是黑糖或糖水泡製的配料熱量會更高)。最後真的想喝手搖杯,記得1. 一天不要超過一杯2. 買無糖或微糖這樣才不會超過我們一日建議的精製糖攝取量喔!【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珍珠?粉粿?椰果?喝手搖杯你最喜歡搭配哪種配料?製程、熱量讓營養師一次告訴你!】
-
2021-08-24 養生.聰明飲食
愛吃炸雞薯條卻擔心油不乾淨?拆解速食店油炸油換油標準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2009年時,台灣連鎖速食業者曾引發一連串的油炸用油事件,讓社會開始關注油炸油的安全問題,也由此帶動台灣油品安全3次升級:油品的汰換由過去的以「經驗法則」到現在一切換油都照「科學」、推動「實驗室認證標章」確保檢驗單位的標準及公信力、作為油炸用油助濾的濾油粉以「食品添加物」規範其使用範圍及相關的限量標準外,也統一規定在使用上也必須放置於濾紙上使用。來一份香酥脆的炸雞、雞塊或是外酥內軟的薯條是許多人走進速食店最愛的選擇,但在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及衛生觀念愈加重視的今日,這些油炸食品的用油及替換率等也開始被一一放大檢視。而根據《食力》2019年「你今天吃『速』了嗎?速食店你都怎麼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5%的民眾對於吃速食最擔心的是它的換油頻率!可以說是速食業界最令人擔心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但速食業的油炸用油為什麼總吵得這麼兇?2009年速食油炸用油的軒然大波!引發全台重新檢視炸油安全!事件回到2009年6月下旬,從台灣連鎖速食業者開始引發一連串的油炸用油事件,而此事件的發生後續也連帶牽扯出長久以來台灣餐飲業所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1、「換油」長期沒人管!2009年政策導入後一切照「科學」管!2009年6月22日,台北縣(今新北市)消保官抽查土城、永和地區包含麥當勞、肯德基、達美樂等共5家知名速食業者所使用的食用炸油後,發現其中許多業者並未天天換油,而是採用「濾油」方式,後續公布檢驗取樣化驗結果,其中麥當勞土城2家分店酸價不合格。而麥當勞在檢驗結果公布後,除第一時間發表道歉聲明外,並同日將試紙檢測納入油品品質控管指標,進行改善工作。而行政院衛生署(今行政院衛生福利部)也在事件爆發當下要求各縣市啟動加強稽查及抽驗工作,截至2009年7月9日全國1580家相關業者,試劑快速檢驗結果不合格比率高達6.9%。這次抽查突顯了長久以來的大問題!因為依據油品使用的狀況不同,在換油的標準上很難以使用天數加以規範,因此在早期衛生署對於油炸油品的品質及換油問題,其實長久以來並無明顯管理規則,此外,地方衛生機關的稽查督促上也從未將此列入管理,當時的衛生署因為失責也受到監察院糾正。為了加強用油安全,2009年7月17日主管機關發布「餐飲業油炸油稽查管理原則」,並要求各縣市衛生局對所管轄區域之業者進行輔導及稽查。而同年的12月25日當時的衛生署也公告將「油炸用食用油之總極性物質規範不得超過25%」,正式納入「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而現在台灣不論是各大連鎖速食業者或是路邊的巷口小吃,也都必須依照此規定進行油品的汰換,由過去的以「經驗法則」進行換油,到現在一切換油都照「科學」管!2、油炸油含砷搞大烏龍!「實驗室認證標章」提升檢驗公信力!當時油炸油事件延燒至2009年7月份,消保官後續根據化驗結果,發現其中麥當勞土城金城店、土城中央店及達美樂永和中正店之油炸油含重金屬「砷」,一時又引起另一場軒然大波,且麥當勞更在短時間內掉了4成營業額,花了半年才讓業績得以回穩,承受商譽及營業上之巨大損失!但後來卻發現,這是一場大烏龍!雖然當時對於油品的重金屬含量便有相關規定,但問題癥結點在於,不管是台北縣消保官所委託的「台美檢驗」或是麥當勞所送檢的「SGS」兩家檢驗機關在當時都不具有「重金屬砷檢驗項目」的國家認證。最後在板橋地檢署歷時近半年的調查後,以採樣方法有誤及無法明確證明炸油中確實含有有毒的無機砷,將此案以罪證不足簽結。同時,針對當時台北縣檢驗油炸油含有過量砷之結果,衛生署也因為對於台北縣當時送驗的檢驗結果前後認定標準不一,使得民眾無所適從,毀壞政府形象及公信力被監察院糾正其失當。而衛生署後續為了防止未來類似事件的發生,也進一步推動「實驗室認證標章」,確保檢驗單位的標準及公信力。而針對油脂的重金屬之限量,目前也由「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統一做相關規範,供食用之油及脂肪總砷含量也必須低於0.1毫克/公斤。3、長期以「濾油」代替「換油」?以後請照「食品添加物」標準來用!在當時的餐飲業中,許多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延緩油品的變質,除了撈除油炸油中的殘渣外,也常透過適度添加新油、定期清洗油炸設備以稍微延緩油脂的變質速度,或是透過使用濾紙、濾油粉藉以去除殘渣。然而濾油粉雖然可依規定使用,藉由其離子交換性及吸附性來達到吸附油炸油中的碳化懸浮顆粒、色素等雜質的效果,但卻不能夠有效減少酸價之增加。但當時的餐飲業者除了長期以「濾油」代替「換油」,後續衛生署突擊檢查時,更發現有許多業者所使用之濾油粉沒有衛生署查驗合格的標章。而其中油炸油檢出疑似含「砷」之後,也讓矛頭指向業者長期所使用的「濾油粉」,連帶使得「濾油粉」問題被重新攤開來一一檢視。在事件爆發當年度的10月中旬,衛生署除了模擬檢測業者使用濾油粉後之砷含量,確定無法檢出砷含量外,也開始重新與各方專家及消保團體研討,直至2009年年底預告「餐飲業濾油粉使用種類與限制規定草案」,決議將餐飲業可使用之濾油粉添加物限縮於「合成矽酸鎂」、「矽藻土」及「珍珠岩粉」3類。而現在作為油炸用油助濾的濾油粉,除了維持當時所規範的這3種並以「食品添加物」規範其使用範圍及相關的限量標準外,也統一規定在使用上也必須放置於濾紙上使用,不可直接添加於油鍋中,且不得重複使用!油炸油風暴過後!台灣油品安全再升級!從2009年自速食業開始引爆的油炸用油事件,雖然後續牽扯出台灣餐飲業一直以來的食安隱憂,但也因此帶動政府及業者正視這件一直該被面對的問題!《食力》從餐飲油炸用油專案稽查統計資料中也發現,稽查不合格率已從2009年的4.09%,年年下降,到2012年不合格率已降至0.57%。而目前食藥署除了將油品管理列入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外,也將油品納入烘焙食品、美食街、便當餐飲業者稽查專案的重點稽核項目,來進行把關。而台灣油炸用油至今通過3次升級,包含稽查規定的制定、實驗室的認證及濾油粉使用規範,也讓油品食用安全有了更嚴謹的保障!而作為守護食品安全第一線的業者也陸續落實自主管理,如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後來也因應相關規定自主導入試紙檢驗來確保油品品質!速食業當年摔的這一跤,為台灣帶來了食安的升級,並沒有白費!延伸閱讀▶該怎麼炸出美味的薯條?金黃酥脆的秘訣就在「油溫」!▶棕櫚油、大豆油到調合油 雞排炸油該怎麼挑?▶油脂專家陳炳輝 食用油品的加工與保存方式(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8-17 該看哪科.耳鼻喉
長輩重聽先檢查 評估佩戴助聽器
Q:如果老人家有重聽該怎麼辦?A:當發現長輩在家看電視、聽收音機時,聲音愈開愈大聲,或是溝通時,長輩會看對方的嘴形,以及對話時常有雞同鴨講之感,就是老人家重聽的跡象。這時應盡速至醫院釐清原因,進行聽力檢查,確認是中耳還是內耳出現問題,再評估是否需要佩戴助聽器。常見長輩發生重聽的原因,包括慢性中耳炎、膽脂瘤(又稱耳朵珍珠瘤)、長期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控制不當、內耳問題等。肇因於外耳或中耳的問題,都可靠藥物或手術解決;若是內耳感覺器官或聽覺神經出現問題所引起的重聽,是無法透過手術與藥物治療的,最好的治療即是佩戴助聽器。選購適合的助聽器時,必須考慮個人經濟狀況、生活環境及掌握機器的能力。若是單純在家使用,可能不需要聽得非常清晰,不須用到太好的助聽器,外出洽公需要聆聽清楚者,就可能要考慮使用品質較好的助聽器。許多長輩首次佩戴助聽器時會很不習慣,不太會操作機器、不適應助聽器所傳送出來的聲音,這些都是影響長輩使用效果好壞的因素。諮詢╱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昱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