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搜尋
牛奶
共找到
1440
筆 文章
-
-
2021-09-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牡蠣看時候 漁民經驗談秋節前食用口感較好
農曆七月結束,中秋的腳步近了,鮮蚵向來是受歡迎的中秋烤肉食材,彰化縣潮間帶牡蠣每台斤售價150元到180元,有管道才買得到在地牡蠣,中秋過後東北季風轉強,預期牡蠣還會再漲價,漁民建議消費者中秋之前購買,牡犡既肥美又比較便宜。芳苑鄉姚姓漁民說,牡蠣價格連年上漲,跟漁村人口高齡化、蚵地面積減少有密切關係,年輕人回來的不多,出海養蚵的人力逐年老化,坐在村內剝蚵的平均年齡超過70歲,80歲以上比比皆是,越來越少人養蚵讓牡蠣成本大為提高。姚姓漁民又說,西部沿海適合養蚵的潮間帶先後開發工業區,從彰濱工業區、雲林麥寮工業區,到現在離岸風機施工,都改變原來潮間帶的地形地貌和生態,彰化蚵田12小時泡在海水裡,12小時日曬,工業開發漂沙讓灘地凸起或下沈,有些地方不再適合養蚵,牡蠣減產也墊高價格。牡蠣含鋅量高,營養豐富,被稱為「海洋牛奶」零售價今年來到每台斤180元,但漁村產地售價150元到170元,芳苑鄉洪姓漁民表示,180元是賣到外面零售市場的價格,150元是漁家自售價,160元至170元是產地零售價,若假日有空到芳苑鄉漁村遊玩,順便買牡蠣很划算。洪姓漁民指出,中秋一到,東北季風轉強,海浪較強,牡蠣就會縮小,肥美度下降,如想食用較好品質的牡蠣最好在中秋之前採買,不過今年8月到現在經常下雨,海水鹹度變淡又容易混濁,影響牡蠣生長,彰化在地牡蠣產量大減,有些漁家買嘉義東石鄉牡蠣來剖。如何分辨「彰化蚵」與「東石蚵」?洪姓漁民說,彰化牡蠣又稱珍珠蚵,身體較小,顏色較白,口感較Q彈,久煮湯汁乳白色,東石牡蠣的身體較大,身體微黃,口感較軟,久煮湯汁的顏色就不一定,因東石蚵以彰化蚵賣給消費者,所以零售價格相同,如果不挑嘴,台灣蚵都很好,若有偏愛,建議多觀察再購買自己喜歡的牡蠣。
-
2021-09-06 該看哪科.兒科
醫病天地/女童愛吃消夜 9歲就凸肚
一名讀小二的9歲女童,睡前愛喝牛奶配麵包,家長不以為意,半年後,腰圍明顯增加,肚子圓鼓鼓的,BMI超出同齡標準,經常過敏、感冒,醫師建議戒吃消夜,減少澱粉、糖分攝取,1年後,長高變瘦,精神體力都變好。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敏恭說,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在發育,多吃點沒關係,甚至在睡前吃消夜,但兒童吃消夜易肥胖,隔天早餐胃口不佳,影響白天學習與課業表現,應戒吃消夜,睡前2、3小時就別再進食。醫師表示,兒童吃消夜後睡覺,體內過多的卡路里會轉換成脂肪,導致體重過重或肥胖,易產生糖尿病、高血壓,誘發氣喘、過敏等;吃完消夜馬上躺平睡覺,食道與胃交接處賁門壓力大,易鬆弛導致胃酸逆流。陳敏恭說,醫師建議這名女童戒除消夜,減少澱粉、糖分攝取,搭配飲食衛教與專業協助,努力1年後,長高3公分、減重1公斤,圓滾滾的肚子變平坦,精神、體力也變好了。醫師說,孩子不是不能吃零食,但零食普遍高糖、高熱量,糖與熱量都是兒童肥胖的主因,爸媽要慎選食物,可從食品的營養標示下手,每100公克熱量超過400大卡,就屬高熱量零食,建議避免,含糖量每100公克不超過25公克較適宜。
-
2021-09-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並非咖啡!1條件未達成 吃再多也無法提振精神
文∕陳大樂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2期根據統計,國人2018年花在保健食品的錢總共1,367億元,平均每人一年消費近六千元,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維生素B群。談到B群,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提神」、「熬夜」、「補充體力」、「消除疲勞」等,有人甚至將它當成例行性的保健藥丸,每天起床必吞一顆,到底B群的功效是什麼?真的有助緩解疲勞嗎?B群為輔酶,幫助食物轉換成能量維生素B群在體內扮演什麼角色?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解釋,維生素B群是維生素的一種,包含B1、B2、B6、B12、菸鹼素、葉酸、生物素與泛酸等8種水溶性維生素,這些維生素最重要的功能,是被當作協助體內營養素代謝的輔酶,在生命體中參與一些生化反應,特別是能量代謝的過程。舉例來說,第一個被發現的B群「維生素B1」,是因為過去在亞洲及歐洲有一段時間流行腳氣病,有人發現吃米糠可以治療腳氣病,原因就在米糠裏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可以幫助生物體在能量代謝過程中,扮演氧化脫羧的作用;而像B2則與熱量產生有關;B6甚至參與高達100種以上的酵素反應;B12則可以幫助蛋白質的合成等等。酵素好比機器運轉的齒輪,而維生素B群則是幫助運轉過程更順暢的潤滑油,不但能幫助三大營養素的代謝、維持體內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也與腦部發展息息相關;一旦缺乏維生素B群,就會影響醣類、脂肪、蛋白質的合成,還會影響神經傳導的功能。維生素B群間接提振精神所以,當體內缺乏B群,沒有辦法有效利用吃下肚的營養素,人當然就容易感到疲倦、無力、疲勞,甚至與腸胃消化系統、心臟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的疾病息息相關。簡單來講,維生素B群的功能,是將我們吃下肚的各種食物,透過輔助酵素的角色,轉化成能量,因此能讓人感到有活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將維生素B群,與提振精神畫上等號的原因。可別以為光吃B群就能消除疲勞,B群並不是咖啡或茶是神經興奮劑,假使一個人飲食不均、身體缺乏足夠的營養素,即使有再多的B群,也沒有辦法將食物轉化成能量供使用。特別是熬夜的人,因身體需大量能量來支撐,體內的B群會大量被消耗,這時若能補充B群,同時搭配一些好消化的食物,更能幫助B群達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哪些人需要補充B群?大部分的食物都含有豐富的B群,只要飲食均衡,一般人其實不太需要吃B群,可是部分族群,的確需要額外補充。❶老年人:因為腸道功能漸漸退化,對B群的吸收會下降。❷酗酒的人:酒需要很多的B群來代謝,所以經常喝酒的人,體內通常都會缺乏B群,再加上酗酒的人,肝功能通常也會損害,更加重對B群的需要量。❸孕婦或哺乳女性:B群對孩子的神經發展有幫助,需要量是一般人的好幾倍。❹甲狀腺亢進患者:甲亢的人因為身體基礎代謝率增加,增加營養素的需要量,維生素B群的需要量也跟著增加。❺腸道功能損害的人:腸道功能不好意味著影響B群的吸收,需額外增加補充。❻嚴格素食者:維生素B1、B2、B12主要存在動物性食物中,若連奶蛋都不吃的人,平時又少吃糙米、全麥製品的話,體內很有可能缺乏B群。這些食物含有滿滿的B群只要均衡的攝取蔬果、奶蛋、堅果類及全榖雜糧類,基本上不會有B群缺乏的問題,以下帶讀者看,想要提神抗疲勞,可以補充哪些食物?維生素B1:全穀類、小麥胚芽、糙米、花生、葵瓜子、酵母、牛奶、瘦豬肉、大豆及其製品◎注意事項❶精緻醣類,如糖果、蛋糕等甜食,會消耗體內的B1。❷加熱、加鹼(小蘇打)會破壞維生素B1。咖啡、茶會使維生素B1失去活性。❸每天都能吃到瘦豬肉、大豆及其製品,以及全穀類是最好的方法。❹建議富含B1的食物與大蒜一起烹煮。因為大蒜含有一種含硫化合物,與B1結合後,其吸收率比單吃維生素B₁還高。維生素B2:牛奶、肉類、蛋、酵母、深綠色蔬菜含少量◎注意事項❶容易受到光和鹼性物質而影響活性,所以當牛奶放在透明玻璃瓶內,受到光的照射,會造成維生素B2的分解。❷大部分植物跟動物都含有維生素B2,但以動物製品含量最多,如牛奶、乳製品跟蛋類。嚴格素食者,建議可以補充沒有活性的酵母粉,以補充缺乏的B2。維生素B6:動物性蛋白質、馬鈴薯、菠菜、香蕉、核桃◎注意事項❶維生素B6主要存在動物性肌肉,所以肉類、魚類、禽類是最佳來源。❷維生素B6也不耐熱,所以加熱過程中,或其他加工處理,約會破壞10~50%的維生素B6。維生素B12:存在動物性蛋白質◎注意事項❶植物不會合成維生素B12,但微生物可合成B12,像醬菜、泡菜含有少量,所以長期嚴格的素食者,應該注意維生素B12補充。❷B12在腸胃被吸收,故患有萎縮性胃炎的老年人,或是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建議額外補充保健品。❸儘量不要與酸或鹼的食物一起烹煮,否則會破壞B12的活性。葉酸:肝臟、豆類、深綠色蔬菜 ◎注意事項❶特別是菠菜、蘆筍、青花菜的葉酸含量最豐富。❷葉酸非常容易受到溫度、光線的破壞,所以吃新鮮蔬果或半熟的蔬菜,較能獲得足夠的葉酸。非煮不可的話,儘量用最少的水,快速蒸熟。❸孕婦需要葉酸的量較高,考慮無法從天然蔬果攝取足夠的葉酸,建議應該搭配補充劑。3方法,快速緩解疲勞❶充足睡眠  睡眠是最快能解決慢性疲勞的方法,最好養成晚上不超過11點睡,每天至少睡滿7小時,午休可以小憩約半小時。 ❷泡熱水澡  泡澡時,身體的副交感神經活躍,可以讓身體得到放鬆。建議溫度可以控制在約39、40℃,泡澡時間約半小時內,泡太久也會疲勞。❸有氧運動  運動有助提升腦內啡的合成,幫助消除疲勞,特別是本身做大量腦力工作的人,應該養成定期的游泳、跳舞、快走等有氧運動,補充細胞的氧氣,舒緩壓力、緩解疲倦。延伸閱讀: 。耳鳴與吃素有關? 你可能是缺少這項營養素了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
2021-09-0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服血壓藥不能吃柚子 這些飲品也不能混某種藥吃
中秋節即將到來,難免要吃柚子應景,但彰化縣衛生局指出,柚子、柑橘類等水果, 可能會抑制高血壓藥的代謝,正在服用降血壓藥品的民眾,如食用柑橘類水果時應特別留意,避免同時服用。另,咖啡、茶、牛奶及葡萄柚汁等飲料,可能會與服用的藥品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效果,不可不慎。彰化縣衛生局指出,許多服用降血壓藥的人,會避免同時食用葡萄柚,但卻不知道柚子(文旦)和葡萄柚一樣也含有抑制肝臟代謝酵素的成分「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持續大啖柚子,可能會抑制高血壓藥的代謝,導致藥品血中濃度增加,使副作用發生機率提高。正在服用降血壓藥品的民眾,如食用柑橘類水果時應特別留意,避免同時服用。此外,含有高濃度納豆萃取成分的食品,因含大量維生素K,可能會影響抗凝血藥品的作用,應避免在服藥期間食用。至於,濃度大蒜萃取物也要注意,當大蒜直接用於烹調料理的調味時,不至於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但含高濃縮大蒜成分的食品與抗凝血藥品併服時,則可能會增加出血的藥品副作用,建議於服用抗凝血藥品期間避免攝取高濃度大蒜萃取物。正在服藥治療疾病者,在食用任何保健食品、中藥,或者其他高濃度營養補充品前,都應該先諮詢醫師或藥師,避免其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影響疾病痊癒,甚至增加副作用的發生率。衛生局表示,領取藥品時,也應詳閱藥品資訊及注意事項,是否有「與乳製品間隔2小時」等與飲食相關警語,若有任何用藥相關問題,可諮詢專業醫事人員。
-
2021-09-02 養生.聰明飲食
跟著千禧世代吃出健康!營養師:多吃9種食物增強免疫力
●美媒列出千禧世代60種食物●9種千禧世代食物,吃得簡單、吃出健康●維生素A可加速恢復呼吸道感染症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刻不容緩。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建議,民眾可以多吃9種千禧世代食物,不僅能吃得簡單、吃出健康,還能增強免疫力。千禧世代 約20至40歲族群千禧世代(Millennials)是指1980至2000年出生的人,年紀約20至40歲族群。美國媒體Buzzfeed列出今年千禧世代具代表性的60種食物,其中牛奶、地瓜、燕麥奶、豆腐、豆漿、花椰菜、沙拉或水果盒、堅果棒、堅果奶、酪梨、氣泡水、藜麥或紅藜、抹茶、咖啡、現榨果汁等,都是台灣常見食用的食物。侯沂錚分析說,牛奶、地瓜、燕麥奶、豆腐、豆漿、花椰菜、沙拉或水果盒、堅果棒、堅果奶等食物,富含蛋白質、油脂、纖維、維生素A、C、D、E等營養素,具有「增強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的功效,是能夠改變國人2021年飲食習慣的千禧世代食物。蛋白質攝取少 增染疫風險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可降低感染風險,幫助對抗發炎反應,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影響抗體的產生,增加感染風險。侯沂錚建議,每人每餐可攝取1掌心豆製品。吃好油,也可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在烹調食物時,可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等,或攝取堅果種子類食物,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侯沂錚建議,每餐堅果種子類攝取量為1茶匙或每天1湯匙。膳食纖維 幫助腸道養好菌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養好菌,強化免疫系統。侯沂錚說,膳食纖維可從蔬菜水果、未精緻全穀雜糧類、豆製品、堅果等食物中獲得,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的澱粉中,至少1/3是未精緻的「全穀雜糧類」如糙米、五穀飯;每餐吃拳頭大的水果,蔬菜比水果多吃一點。若不幸染疫,維生素A可加速恢復呼吸道感染症狀,侯沂錚建議,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A的雞蛋、地瓜、花椰菜等食物,但維生素A屬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搭配油脂、堅果種子共同烹調,如橄欖油、亞麻仁籽油、核桃、腰果、南瓜籽等,才能有效吸收。維生素D 可調節免疫系統維生素D可調節免疫系統,適當日曬有助於維生素D生成,在未防曬的情況下,1周可日曬3至4次,每次15分鐘,或可從蛋、鮮奶、日曬過的菇菌類等攝取維生素D,建議每天喝2杯250cc奶類與食用1顆蛋。維生素C和E可減少自由基的形成、細胞組織的損傷,建議可從植物油、堅果類、全穀類、深綠色蔬菜等攝取。
-
2021-09-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黑豆補鈣反讓鈣質流失?營養師曝補鈣食物真相
想要預防骨質疏鬆,除了服用鈣片補充鈣質之外,養成正確飲食習慣,例如均衡攝取含鈣量高的食物更是重要。其中不少人會選擇黑豆補鈣,有醫師認為,吃太多黑豆可能讓磷攝取超標,反而讓鈣質流失。但營養師表示,黑豆的磷含量有限,一般人不可能吃到影響的量。中國西安市紅會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賈帥軍表示,黑豆可以為骨骼的健康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然而黑豆本身鈣含量豐富,含磷量也高,若未控制攝取量,一旦過度攝取讓血液中的磷過高,反倒可能加速體內鈣質流失,增加罹患骨質疏鬆機率。賈帥軍提醒除了黑豆以外,日常生活中三類食物,包括高油脂、高鹽食物及過多蛋白質,也會增骨鬆發生機率,應盡可能少吃。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食物中鈣與磷的確會產生拮抗作用,不過一般人所能攝取黑豆的量,並不足以影響人體的鈣質吸收,反而該注意高鈉的加工食品,例如餃類、貢丸等。此外,黑豆的鈣含量其實不高,並不足以補鈣。若是想要補鈣,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建議,如果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又想從植物性食物攝取鈣質的話,可以多吃深綠色蔬菜,只要是深綠色蔬菜,鈣質含量都很高,如甘藍菜、芥藍菜、菠菜、莧菜等,建議每餐至少吃到1份(煮熟半碗的量)。另外,也可以多吃傳統豆腐及豆干。陳詩婷指出,由於傳統豆腐、豆干在製作過程會添加食用級石膏(硫酸鈣),因此鈣質含量豐富。豆腐本身含有大豆異黃酮,可以增加鈣質的吸收。
-
2021-09-01 養生.聰明飲食
每天最多吃半顆!營養師教你怎麼吃酪梨降膽固醇
酪梨沒吃完,保存方法沒做好,恐吃進「自由基」。天氣炎熱時,在家打1杯酪梨牛奶是解暑又營養的健康好選擇,亞東醫院營養師陳煌其提醒,沒吃完的酪梨,為防止氧化,降低營養價值、產生自由基,應於酪梨的剖面抹上薄薄一層油脂,並用保鮮膜包裹,再放入冰箱。酪梨是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酪梨是油脂,不是水果,油脂來源以好的油脂為主,含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預防動脈硬化等相關心血管疾病。酪梨還含有維生素A、C、E、B群、鉀和鎂等營養素,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速度、幫助排便,保持腸道通暢,是控制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減肥或健身族群很好的食物選擇。「盡管酪梨營養價值豐富,但因油脂含量高,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吃半顆,吃太多小心變胖。」陳煌其表示,沒吃完的酪梨應注意保存方式,否則可能沒吃到健康,反而吃進自由基。陳煌其說,切開酪梨後,應盡速吃完,若未食用完畢,常會氧化發黑,營養價值降低、產生自由基,建議在酪梨表面塗上橄欖油,讓空氣無法接觸到酪梨果肉,再用保鮮膜包裹住,放入冰箱冷藏,就不易氧化發黑。
-
2021-08-28 養生.聰明飲食
喝豆漿能取代牛奶補鈣嗎? 黃豆vs.豆漿含鈣量差很大
1項國外研究發現,骨質疏鬆在健康餘命縮短排名榜中,名列第2,僅次於肺癌,骨鬆患者晚年臥床機率相當高,毫無生活品質。因此,營養師建議,應該從年輕就開始存骨本,經常攝取高鈣飲食,配合運動、日曬,降低骨鬆危機。豆漿是高鈣飲食? 可以取代牛奶嗎?有網友認為,豆漿為高鈣飲食,認為喝豆漿可以補鈣,甚至成為乳製品的替代物,理由為黃豆含有豐富的鈣質。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從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資訊來看,黃豆100公克含有194毫克的鈣質,遠高於每100公克全脂鮮乳104毫克鈣質,但黃豆製成豆漿時,流失許多鈣質,100公克豆漿就只有14毫克鈣質,反而無法有效補鈣。潘富子解釋,大豆含有抑制鈣吸收的天然化合物(phytate,植酸鹽),身體可能無法吸收豆奶中的所有鈣,而豆製品屬於易產氣食物,攝取過量容易導致脹氣。牛奶鈣質豐富可早晚1杯 乳糖不適則可改吃豆腐、綠色蔬菜另一方面,牛奶為最佳補鈣飲食,依據國健署建議,1天可喝到2杯,每杯為240c.c.,早、晚各喝1杯,就能攝取到鈣質、優質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只要不超過上限,就不用擔心肥胖問題。若因體質緣故,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潘富子建議,可多吃豆腐、豆干、深綠色蔬菜(芥藍、芥菜、紅莧菜、地瓜葉等),綠葉蔬菜含有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適度日曬生成體內維生素D 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防骨鬆除了飲食之外,應養成有氧及肌力訓練等運動習慣,並透過適度的日曬,以合成維生素D。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就會降低鈣質吸收率,導致骨細胞活性下降,提高骨骼空洞化和骨質疏鬆等風險。食藥署則提醒,國人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維持理想體重。相關飲食建議可進一步至國民健康署網站查詢,或尋求營養師提供飲食建議。★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8-2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一表幫你評估有「肌少症」嗎? 除了適當的運動,2大營養素也能助預防改善!
肌少症帶來的行動不便與身體危害讓人困擾,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表示可透過自我量測小腿圍(手指圈腿法)或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表,來檢視自己是否可能有肌少症,同時也應多運動、多補充蛋白質,來幫助預防與改善肌少症唷! 自我量測小腿圍(手指圈腿法)最簡單的方式是用自己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圈住小腿最胖的地方,若無法圈住表示小腿有肌肉。若是纖細如鳥仔腳,不只可以圈住甚至有空隙,那就要擔心肌肉過少的問題了。用數字來判斷,男生小腿圍最胖低於34公分,女生小腿圍最胖低於32公分,就需注意可能患有肌少症。 SARC-F肌少症風險評估表Q1. 拿起或搬動5公斤重的物品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2. 走過一個房子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3. 從床或從椅子上起身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4. 走上10個臺階會感到困難嗎?沒有困難,0分;有點困難,1分;非常困難,2分Q5. 過去一年中跌倒過幾次?沒有跌倒,0分;1-3次,1分;4次以上,2分評估完後若總得分為4分以上(包含4分),則有可能罹患肌少症。 平時可以如何預防或改善肌少症呢?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說明,適當的運動與肌力訓練絕對是不可少的,每週至少要2-3次,每次約20分鐘,且每一個肌群都應該訓練到,特別是股四頭肌(位於大腿前側的四大塊肌肉),與行動便利的關聯性很大,因此要著重訓練。而若肌肉量已經很少或者身體較虛弱者,則以少量多次為原則,透過較低強度但次數較多的訓練,慢慢增加訓練的強度,才不會操過頭喔。而飲食也是預防與改善肌少症的重要因素,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建議,平時應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像是蛋豆魚類,乳品類,或者高蛋白粉等,足量的蛋白質攝取適肌肉維持與增加的基礎,年長者每日都應攝取體重乘上1.2公克的蛋白質,意即體重60公斤者,每日應攝取到72克的蛋白質(60 x 1.2=72),例如雞蛋一顆約含有7克的蛋白質,低脂牛奶200cc約含有3.1克的蛋白質,雞胸肉100克約含有24克的蛋白質。「2大營養素」助預防改善肌少症而除了蛋白質攝取外,維生素D也應多攝取,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解釋,維生素D的攝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曬太陽,不過因為現在天氣過於炎熱,不宜長時間日曬,以免造成皮膚受傷或者中暑、脫水等,因此若要日曬則建議在清晨或黃昏時曬太陽,同時日曬時應該要讓皮膚曬到太陽,不要全身包緊緊的曬。另外也可透過菇類或者保健營養品做補充,相較於長時間的日曬,對於身體來說會比較能負擔。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提醒,有些長者年紀越大越不喜歡吃肉,或是擔心吃肉,而導致日常蛋白質攝取不足,因此肌肉量減少身體活動負擔大,開始不喜歡活動或出門,日照不足也影響維生素D的攝取,日復一日惡性循環。加上蛋白質攝取足量確實不易,60公斤的長者每日需攝取72克蛋白質,相當於每日吃11顆蛋才會足夠,因此飲食需豐富多樣,建議可以透過豆腐,乳製品等補充蛋白質,甚至是使用高蛋白粉來幫助攝取每日足量的蛋白質。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張益誌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8-26 養生.聰明飲食
巧克力%數越高就越苦?高%數巧克力就能多吃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巧克力的組成成分大致包含「總可可固形物」、「牛奶固形物」與「其他調味添加劑」3大類,而黑巧克力、白巧克力或牛奶巧克力的差異在於組成成分比例。巧克力包裝標示的「%數」代表的是整塊巧克力中的可可成分佔比,百分比越高表示巧克力中可可固形物的比例越高,可可含量越高、口味也會越苦。當你走進超市與便利商店,各式各樣包裝精美的巧克力讓你目眩神迷,到底為什麼巧克力的種類如此變化萬千,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是怎麼做的?一樣都是黑巧克力,又為什麼包裝總寫著斗大「%數」?翻開背面的成分,「代可可脂」又是什麼?這些巧克力的標示背後蘊藏什麼端倪呢?若不含可可脂,可不能隨便叫「巧克力」!黑巧克力、白巧克力或牛奶巧克力的差異可不僅是顏色和口味而已。過去台灣針對這3種主要的巧克力標示並沒有明確的定義與規範,讓市售產品的規格混亂,消費者難以辨別,直到2017年1月1日,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的「巧克力之品名及標示規定」正式上路,針對不含內餡及其他配料(如堅果、餅乾等)的固體巧克力進行管理,就此巧克力的管理便於法有據。以巧克力的組成成分來說,大致包含「總可可固形物」、「牛奶固形物」與「其他調味添加劑」3大類:1、總可可固形物:可區分為「可可脂」、「非脂可可固形物」兩大成分,主要來自於巧克力原料的可可膏、可可粉與可可脂。2、牛奶固形物:主要從各種乳粉或是其他乳製品成分而來。3、其他調味添加劑:指的便是糖、乳化劑等其他非來自可可與牛乳的添加物。根據目前標示規定的分類定義,不管是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或是白巧克力,都必須含有「可可脂」的成份!但要稱作「黑巧克力」除了總可可固形物含量需在35%以上,可可脂與非脂可可固形物也必須分別佔巧克力的18%及14%。牛奶巧克力與白巧克力除了應含有乳粉成分外,牛奶巧克力至少要有25%的總可可固形物、2.5%的非脂可可固形物,牛乳固形物含量也不可以低於12%。過去市售白巧克力的可可成分較低,但如今也規定添加乳粉後的牛乳固形物必須高於14%,可可脂含量必須高於20%才可以稱作「白巧克力」。「代可可脂」可提升滑順口感與溫度穩定性,但包裝需加註文字翻開巧克力成分表,可能會見到某些產品使用「代可可脂」,這名詞看起來可能會讓人以為是假的可可,但其實是指棕櫚油、牛油樹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成分,替代可可脂為巧克力帶來滑順口感,但因為成本相對低廉、且溫度穩定性高,因此運用廣泛,且在溫度較高的地區如東南亞,添加代可可脂更能確保產品品質穩定。不過,過去沒有規範巧克力標示時,少數市售巧克力為了降低成本有可能使用幾乎全使用「代可可脂」、少有可可脂成分,引發民眾反彈,認為受到欺騙而買到沒有任何可可成分的巧克力,再加上代可可脂生產時,可能因為油脂不完全氫化,而生成「反式脂肪」、引發健康疑慮,讓食藥署2017年上路的標示規定中明列了若巧克力產品中的代可可脂含量未超過產品總重量5%,則需要在品名附近標示「可可脂中添加植物油」等字樣;而超過5%者,則需要在品名前加入「代可可脂」文字加以標示,藉以讓消費者能更方便判別產品成分。此外,食藥署在2018年1月1日開始禁止食品中使用不完全氫化油後,也可確保目前使用的代可可脂是經過「完全氫化」的油脂,不會產生反式脂肪而危害健康!黑巧克力「%數」的意義是什麼?近年巧克力吹起了健康風潮,不少人會購買高比例可可的黑巧克力來幫助保養心血管,但市售的黑巧克力從35%到99%都有,而這標示的背後意涵又是什麼呢?巧克力包裝標示的「%數」代表的是整塊巧克力中的可可成分佔比,百分比越高表示巧克力中可可固形物的比例越高,可可含量越高、口味也會越苦。但是否只需要看%數,選%數越高的產品就可以了呢?出產「七七乳加巧克力」的宏亞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云綺表示,即使是同樣%數、不同品牌的產品仍會依據添加的原料比例不同,實際可可脂等組成含量也會有所差異。以兩塊同樣標示85%的黑巧克力為例,二者所含有的總可可成分(或稱「總可可固形物」)可能同樣是85%,其他的15%均是由乳粉、糖及其他食品添加物等非可可原料組成。但因為在可可原料中,還包含「可可脂」及「非脂可可固形物」兩種主要成分,因此就算巧克力中總可可成分一樣是85%,兩塊巧克力的可可脂及非脂可可固形物的比例也可能不一樣。反之,85%與75%的黑巧克力儘管含有可可%數不同,但實際上每100公克中所含有的可可脂含量也可能一樣高,因此光從%數上來看,儘管可以知道巧克力實際使用可可的量,但張云綺也說到,這些數字背後的成分分配影響了每款產品的化口性與風味呈現,吃起來絕對還是感覺不一樣!不過,不管巧克力是使用可可脂或是代可可脂,同樣都是油脂成分,即使是高%數的黑巧克力也等於含有高含量的油脂,因此購買時除了多看看營養標示,也應該注意攝取量!延伸閱讀▶一口也停不下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對巧克力上癮?▶你吃的巧克力從何而來?看酸澀可可豆如何大變身!▶吃黑巧克力就不會胖?破解巧克力的甜蜜陷阱!(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好眠提升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 營養師:補充五大營養素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病毒,無論是原始病毒株,或是後續演變的四大變異株,Alpha、Beta、Delta、Gamma,都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特別是罹患慢性病或是免疫力不足年長者,最容易受到威脅。如何提升免疫力,成了疫情期間更為熱烈討論的話題。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營養師莊譓馨提出相關研究,指出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降低罹病機率,幫助睡眠則有五大營養素可隨時補充。英國醫學期刊先前刊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去年進行一項睡眠研究,發現夜間睡眠每多一小時,有助於降低12%罹患新冠肺炎病發風險。參與研究的學者分別針對「夜間睡眠時間」、「白天午睡時間」、「睡眠障礙」、「疲倦程度」與「暴露於新冠病毒環境」,共5大層面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夜間睡眠」每增加一小時,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就降低12%;而那些有睡眠問題,或容易感到疲憊的醫護人員,感染風險則大幅提高。莊譓馨指出,若要幫助睡眠,民眾可以補充五大營養素,包含色胺酸、維生素B群、抗氧化物、GABA(γ-胺基丁酸)、鈣、鎂。色胺酸,是合成褪黑激素的原料,而褪黑激素是由大腦內松果體生成的一種荷爾蒙,可用來幫助睡眠。牛奶、雞肉、魚、蛋、花生、豆類、起司、綠葉蔬菜都含有豐富的色胺酸。維生素B3則可以幫助保留住體內的色胺酸,維生素B6及葉酸能夠協助合成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質(血清素);維生素B12有助褪黑激素的分泌。擁有豐富維生素B群的食物包含肉類、乳品、內臟、全穀、豆類、綠葉蔬菜、菇類等。抗氧化物則是抗氧化物為食物中天然存在的一種營養元素,可以是維生素、礦物質或植化素,能保護身體細胞免受到自由基的傷害。當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時,可能進而造成睡眠障礙,而抗氧化物能夠降低發炎反應,如維生素A、C、E、類胡蘿蔔素,可能有助提升睡眠品質。各式蔬菜、水果、堅果,也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GABA是一種具神經傳導功能的胺基酸,能夠抑制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可安定腦部有安神鎮定的功能。其食物來源有發芽米、糙米、番茄、芽菜,以及泡菜、紅麴、味噌、納豆等發酵食品。鈣及鎂屬於可以放鬆神經的礦物質,可以協助調節掌管睡眠的褪黑激素,增強其分泌,也是GABA的活化劑,進而防止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放鬆情緒,因而改善睡眠。而鈣可強化神經系統的傳導感應,也具有穩定情緒、緩和緊張焦慮、鬆弛肌肉,及改善失眠的作用,兩者適合一起攝取。相關的食物有綠葉蔬菜、芝麻、杏仁、豆類、全穀、海鮮、香蕉等。莊譓馨說,良好的睡眠可以提升免疫力,所以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好好睡覺,讓大腦、身體、心靈充份休息,回復原來的活力,絕對是重要的防疫策略。
-
2021-08-25 新聞.長期照護
牙口不好該怎麼吃得營養?營養師教你4招料理技巧
●牙口不好的長輩,偏重主食攝取,少吃肉類與蔬菜●6成長輩,肌肉減少、腸胃蠕動慢、便祕、營養失調●避免吃進過多調味料,用天然食材烹煮食物牙口不好的長輩,因為吞不下、食物太硬、咬不動等原因,會偏重主食的攝取,放棄吃重要的肉類與蔬菜,因此,高達6成的長輩,有肌肉減少、無力、腸胃蠕動變慢、便祕、營養失調的問題。只要掌握4個料理技巧,可以讓牙口不好的長輩也能輕鬆下嚥。1、蛋白質類:酵素嫩化肉質肉類的筋加熱會變硬,處理前可用肉槌先敲打、去除筋膜,視長者牙口狀況,製成薄片、小塊或絞肉;烹煮前,可將新鮮鳳梨或奇異果打成汁醃製,酵素可嫩化肉類質地。燉煮方法則可選擇長時間的料理方式,像是煮成東坡肉、蔬菜牛肉濃湯等。如果是太厚的肉,不妨做成絞肉,或加入蛋、山藥粉等有黏著效果的食材揉過,可以烹調出濕潤的口感。魚貝類選擇以不帶刺、久煮也不會硬的鮭魚、鱈魚、鯛魚、蚵、鱸魚等為主,至於煮完會收縮變硬的蝦子、鯖魚、竹筴魚、中卷等,建議可以先切成小塊,或做成勾芡的料理。蛋白質豐富的豆漿、豆腐、蒸蛋、牛奶等,也建議能融入長輩平常的三餐或點心。2、蔬菜類:纖維短的為首選為了方便長者食用,避免選用質地堅硬、久煮不爛的蔬菜,纖維較短的蔬菜為首選,像瓜果類,如冬瓜、大黃瓜、蒲瓜等,或是久煮軟爛的蔬菜,如胡蘿蔔、白蘿蔔、苦瓜等。葉菜類因纖維較難咬斷,又會卡在牙縫,切菜時可以朝纖維、以垂直的方向下刀,讓纖維變短,或是選擇口感較軟嫩的嫩葉。葉菜油炒或清燙,容易讓讓長者難以下嚥,建議可以切成小段,用山藥粉或地瓜粉勾芡,煮得像什錦菜一樣,方便進食。菜梗菜葉若太硬不好咀嚼,如芹菜、菠菜梗等,可將其打成蔬菜汁,做成粥或濃湯,同樣能攝取到纖維質,接受度也較高。但注意食物別混著打,以免視覺不佳,對於老人的食欲反而沒有幫助。3、水果類:挑軟質水果選擇軟質水果,如木瓜、香蕉、西瓜、奇異果、芒果等,質地硬的水果,如蘋果、芭樂、鳳梨等,可以用攪拌機打成汁;針對吞嚥困難、容易嗆咳的長者,可以加點天然增稠劑,如寒天、果膠、奇亞籽粉等,方便吞嚥。4、堅果類:磨成粉吃堅果種子類富含抗氧化功能的維生素E,同時含好的脂肪酸,但是質地硬、不好咀嚼,不妨將堅果研磨成粉配飯吃,或是與牛奶或豆漿打成堅果奶,一樣很美味。老人家味覺退化,口味經常愈吃愈重,可用天然食材,煮出天然的酸甜鮮鹹味,避免吃進過多調味料,不利健康。
-
2021-08-23 養生.聰明飲食
酪梨沒保存好恐吃進自由基 營養師:沒吃完要做這一步
酪梨沒吃完,保存方法沒做好,恐吃進「自由基」。炎炎夏日,少喝含糖飲料,在家打1杯酪梨牛奶是解暑又營養的健康好選擇,但許多人常常沒有使用完整顆酪梨,需要冷藏保存,對此,亞東醫院營養師陳煌其提醒,為防止酪梨氧化,降低營養價值、產生自由基,應於酪梨的剖面抹上薄薄一層油脂,並用保鮮膜包裹,再放入冰箱。酪梨是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要把酪梨當成油脂,不是水果唷!」,酪梨油脂來源以好的油脂為主,含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預防動脈硬化等相關心血管疾病。還有維生素 A、C、E、B 群及鉀和鎂等營養素,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速度、幫助排便,保持腸道通暢,是控制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減肥或健身族群很好的食物選擇。「儘管酪梨營養價值豐富,但因為油脂含量高,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吃半顆,吃太多小心變胖」,陳煌其表示,沒吃完的酪梨應注意保存方式,不然,恐沒吃到健康,反而吃進自由基。陳煌其指出,切開酪梨後,應儘速吃完,若未盡快食用完畢,常常會氧化發黑,導致營養價值降低、產生自由基,建議在酪梨表面塗上一層薄薄的橄欖油,讓空氣無法接觸到酪梨果肉,再用保鮮膜包裹住,放入冰箱冷藏,就較不易氧化發黑。
-
2021-08-23 養生.保健食品瘋
醫療級就是最好?藥師、營養師解析B群挑選及吃法
維生素 B 群是國內最受歡迎的保健營養食品,僅次於益生菌,而市面上的 B 群種類多,有些人甚至會特別選擇「醫療級」 ,醫療級歸類於藥品,和保健食品從研發到製程都有很大的差異。來聽聽 Heho 營養師宜庭和胡廷岳藥師解析差異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B 群是吃什麼的?我也需要補充嗎?維生素 B 群是八種維生素的總稱,包含B1、B2(核黃素)、B3 (菸鹼素)、B5 (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及 B12,在體內扮演許多能量代謝的輔酶。大部分民眾都是期待維生素 B 群能夠促進新陳代謝,讓身體能充滿活力。可以依照以下三步驟評估自己是否需求:1.攝取不足:B 群廣泛存在各類食物當中,如牛奶、雞蛋、全榖、堅果、肉類、深綠色蔬菜,如果飲食均衡就幾乎不會缺乏,反之,如果你是三餐外食、飲食不均衡的人,就有缺乏的可能。2.消耗多或需求增:壓力大、常熬夜、酗酒、洗腎或長期服用利尿劑會加速 B 群消耗;腸躁症、長期服用避孕藥、抗病毒藥物、血糖藥或曾進行切胃手術者則是有較差的吸收,都可能造成維生素 B 群需求量增加。3.有缺乏症狀:缺乏 B 群的症狀包含疲憊、睡眠障礙、貧血、或口角炎等,若症狀嚴重建議尋求正當醫療管道評估,才能對症下藥。我有需要吃「醫療級」維生素 B 群嗎?許多民眾會特別買「加強」版,有劑量越高效果越好的迷思,但其實醫療級(歸類為「藥品」)通常是針對特定症狀,像目前市面上熱銷的品牌的醫療級 B 群是「高劑量、少種類」,如高劑量的 B1 和 B2 主要是針對神經症狀(如神經痛、神經發炎或眼睛疲勞),如果是一般沒有特殊症狀,只是一般保健使用,建議以「低劑量、多種類」的維生素 B 群為主(如同時含 B1、B2、B6、B12 等)。藥師解析藥品級和食品級差異一般保健食品都屬於「食品」,除了經健康食品認證的 13 項功效之外,不得宣稱療效,而藥品級的劑量、適應症及用法都必須要在仿單清楚記載。胡廷岳藥師說:「藥品和保健食品的研發、製程和品質控管相對嚴格非常多,每一季都會抽檢,一有疑慮就會預防性下架,但食品級就沒這麼嚴謹。」「有療效就相對會有副作用的風險,建議經醫師診斷之後再依處方使用。」胡廷岳補充道:「B 群能夠加速身體很多的反應進行,因此對於消化道比較敏感的人,每次吃 B 群就會增加腸胃蠕動,可能有拉肚子或噁心的副作用。雖然水溶性維生素容易排出,但長期過量吃還是會增加肝腎負擔。」B 群不用每天吃 營養師:有需要再吃站在營養師的立場,當然會希望大家都能均衡飲食,從天然的原型食物中去補足微量營養素,但現實中並不容易。因此會建議若經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後有需求,先選擇適合產品(有症狀可補充特定高劑量、一般保健選擇多種類低劑量),並且搭配個人飲食狀態和生活習慣補充。例如可以在壓力大、熬夜隔天、腰酸背痛或應酬飲酒前視情況補充 B 群,不一定需要常規補充。
-
2021-08-22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火戰車」談運動中的飲食補充
天剛亮,大地於晨曦甦醒,一群大男孩從沙灘的地平線由遠而近,以風的速度奔跑。泥沙濺上衣服,汗水流瀉在臉上,但他們帶著笑,抱著對未來的期許,以堅定穩健的速度前進。這是198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開幕鏡頭,搭配氣勢磅礴的電影主題曲,看過電影的人一定印象深刻。《火戰車》改編自真人真事,內容敘述兩名英國田徑選手透過艱苦的訓練,卓絕堅定的意志,終於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贏得短跑金牌的故事。2020東京奧運在日前完美落幕,頂尖運動員用他們的天賦與努力寫下一頁頁精彩的故事。台灣運動員迭創佳績,舉凡羽毛球、舉重、柔道、拳擊、桌球……一場又一場精彩賽事,讓觀眾熱血沸騰,驚嘆不已!在觀看奧運轉播時,發現有趣的鏡頭:有些選手在「暫停」的空檔,除了喝水,也吃東西!我很驚訝在如此高壓之下(連觀眾都緊張得吃不下),竟還有「閒情逸致」吃東西?仔細看,選手選擇的食物幾乎都是:香蕉。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熱量,因此在運動中補充水分及食物是很重要的。運動時該怎麼吃喝呢?以下摘錄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的建議:1.運動時:如果運動時間少於60分鐘,只需要喝水。2.如果時間更長,可攝取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鹽和礦物質),例如:等滲透壓運動飲料、一杯牛奶、一根香蕉3. 運動後:A.如果每天訓練數次,在完成第一次訓練後的60分鐘內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例如一杯牛奶和一根香蕉)可以幫助恢復。B.如果運動時間少於60分鐘或有更多的恢復時間,請確保適當喝水補充水分,並在之後盡快進食。(例如:下一頓主餐。)香蕉儼然成為運動場上「最佳配角」,在英國保健署的文章中出現好幾次,因為香蕉不僅便於攜帶、富含碳水化合物,易於消化吸收,且香甜好吃。此外,香蕉營養豐富,含有鉀等重要營養素,是補充體力的關鍵。不僅頂尖運動員在競技場吃,你我在健身運動後,也適合來一根香蕉。運動有益身心,但成為專業運動員,在象徵至高無上榮耀的奧林匹克運動場爭取世界第一,除了天賦,更不知要承受何等嚴酷的訓練!清晨或夜晚,酷暑或寒冬,運動員將青春歲月投注在運動場,克服體力極限,在成功之前是何等寂寞?更何況榮耀不是必然來臨。這一切是為了什麼?電影「火戰車」中,奧運400公尺金牌的男主角Eric Liddell說:「我相信上帝造我必有目的,祂讓我跑得快,我跑步時,可以感受到祂的喜悅!」未必每個人都能成為頂尖運動員,但上天必賦予我們獨特的天賦,追尋自己內心的力量,全力以赴。人生的各項挑戰就像運動場,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需要不斷努力追尋。奧運官方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全世界只有極少人能夠站上奧林匹克運動場領取獎牌,但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生命的勇士,獲得奮鬥之後的甜美果實。請上網YouTube搜尋「火戰車」電影主題曲,您會從這優雅卻生命力十足的音樂中,得到再出發的力量。(Facebook請搜尋:鄒頡龍醫師聊生活,談健康)
-
2021-08-22 養生.聰明飲食
靠吃蛋白質增肌預防肌少症?專家:一件事很重要
除了適度運動,行動力也可以靠「吃出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師劉彥均說,蛋白質是建造修補組織肌肉生長的主要原料,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為「增肌」關鍵。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胺基酸,其中必需胺基酸「白胺酸」有助於刺激肌肉合成。劉彥均指出,白胺酸為人體無法合成之必需胺基酸,需從食物中補充,日常飲食中可多選擇優質蛋白質,例如黃豆及其相關製品、魚類海鮮、蛋類、禽畜瘦肉、乳製品。根據DRIs「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蛋白質章節草案,19歲到70歲成年人,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1.1公克/公斤體重,70歲以上長者則建議應增加到1.2到1.5公克/公斤體重。劉彥均分享「長肌肉」的飲食小技巧:1. 補充足夠熱量與蛋白質把握優質蛋白質攝取原則,還需搭配均衡飲食,並且維持適當體位,體位過輕容易增加肌少症風險,若身體缺乏熱量,還會影響能量代謝,造成肌肉疲勞衰退。2. 蛋白質食物平均分配於三餐除了蛋白質的攝取量要足夠外,餐次分配也是重要因素,建議將蛋白質食物平均分配於一日三餐,才能有效提高吸收利用率。3. 維生素D不可少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與肌肉質量有關,補充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吸收,減緩肌肉流失及預防骨質疏鬆。食物來源包括鮭魚、鮪魚、鯖魚、乾香菇、蛋黃、牛奶等,除此之外鼓勵搭配每日10-15分鐘日照,以活化維生素D功能。飲食清淡不等於健康,年長者常忽略蛋白質攝取。劉彥均提醒,很多長輩以為飲食清淡就是健康,卻忽略蛋白質攝取。長者可能因為備餐不易、牙口不好或吞嚥功能退化,常簡單地以稀飯配肉鬆、醬菜或白飯加肉汁菜湯打發一餐。建議高齡者更需重視蛋白質攝取量,若牙口不好可選擇蒸蛋、蒸魚、豆腐,或在粥品湯品中加入肉類燉煮,點心可選擇牛奶、豆花、豆漿等高蛋白質食品。童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鄭宇傑認為,人體肌肉質量減少的常見原因有年紀老化、長期臥床或活動力下降、營養不良等。若肌肉質量大量減少,恐發生肌少症,易導致下肢無力、跌倒、失能代謝症候群等狀況,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預防肌少症,飲食運動都不能偏廢。鄭宇傑建議,預防肌少症的發生,可以從飲食與運動著手。飲食部分需要補充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如黃豆、黑豆、毛豆、魚、肉、奶類與蛋),其中,蛋白質的攝取切勿過量,要每餐平均分配。鄭宇傑說明,運動部分,可從事有氧運動,例如健走、騎腳踏車等,建議依每個人體力慢慢增加運動量;也可以進行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或站立伏地挺身等,每周2到3次,每次30分鐘。骨骼肌肉重要營養素六成台灣成人 維生素D不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吳靜茹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10億人口有維生素D缺乏的問題。衛福部統計,台灣有六成的成人有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原因有很多,不僅是過度防曬導致,日益嚴重的空汙、老化、肥胖、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近幾年的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與肌少症相關。吳靜茹指出,活化型的維生素D在小腸中能促進鈣質吸收、維持適當的血鈣以及血磷體內的濃度,讓骨質的礦物化正常,也能預防因低血鈣而引發的肌肉抽搐。當體內維生素D不足時,骨質容易變薄、變脆或畸形,充足的維生素可預防成人的骨軟化症。此外,維生素D也與細胞生長調節有關,包含了部分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神經肌肉調節與提升免疫系統,以及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吳靜茹說明,缺乏維生素D可以透過食物、適度日曬,以及使用營養品補充。動物性來源以富含高油脂的魚類含量最高,其次是肉類。植物性來源以黑木耳、菇類含量最高,其餘皆不高。若使用營養補充劑,建議成年人以400-1000IU為一個基準,過量恐出現血液中鈣濃度過高及軟組織鈣化。吳靜茹提醒,適度日曬可幫助身體自行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有研究發現,每日早上10時到下午3時之間,讓手臂、腿部或背部曬5到30分鐘的太陽,可讓身體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台灣屬低緯度國家,紫外線較強,建議在早上10時前或下午3時後曬太陽,避免曬傷。
-
2021-08-22 養生.聰明飲食
燕麥奶、全麥製品較好?營養師曝10大偽健康食物
超市貨架上許多號稱「健康」的食品,實際上是營養師眼中「不及格」的食物。它們以誤導性的「健康光環」,偷渡到你的購物清單。究竟哪些食品讓營養師大喊NG?低脂花生醬許多強調「低脂」的食品都暗藏陷阱,為了想攝取少一點脂肪而購買低脂產品,事實上,它的卡路里與普通花生醬大致相同,且添加大量糖分以彌補減少的脂肪。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Lauren Blake博士建議購買成分中不額外添加油、蔗糖或反式脂肪的天然花生醬。燕麥奶燕麥奶是一種從全燕麥粒中提取的植物奶,數年前問世後就一直圍繞著健康光環。但營養網站Appetite for Health的聯合創始人Julie Upton指出,喝燕麥奶和吃燕麥是兩回事。燕麥奶的卡路里和脂肪含量,往往高於普通牛奶,蛋白質含量則低於牛奶。純果汁即使標籤上寫著100%果汁或不加糖,但果汁本身就是一種濃縮型式的糖,一杯8盎司(約236ml)的柳橙汁含22克糖,而一顆新鮮柳橙大約只有13克。更重要的是,果汁裡少了對控制血糖和維持飽腹感非常重要的纖維。果乾很多果乾大打健康食品的招牌,當然,水果本身是健康的,但乾燥以後的水果體積大大濃縮,很容易攝取過量。且為了增加嗜口性或保存,有些果乾可能額外添加糖或其他成分。風味即時燕麥片天然無添加的燕麥片絕對是營養師大推的好食物,至於那些添加大量糖和鈉,甚至是用香料討好消費者味蕾的調味速食燕麥片,不該列入你的健康食物清單。選購前看標示,成分表上將燕麥列在第一項的產品,且每份含糖量低於6克,鈉低於140毫克。蛋白質能量棒就像許多加工食品一樣,被拿來當作能量補給的蛋白棒,通常含有各種形式的糖(甜菜糖漿、糙米糖漿、甘蔗糖漿)、多餘的脂肪(棕櫚仁油、葵花籽油)以及人工色素和香料。此外,蛋白棒有時含有產氣化合物,如三氯蔗糖(代糖)和菊苣根(纖維添加劑)。想在鍛鍊前補充能量,建議尋找成份單純的食品,而不是一堆你無法識別的成分。無糖零卡汽水愛喝汽水又怕胖,很多人選擇無糖汽水讓自己喝得安心。實際上零卡路里不代表對身體的影響為零。細看無糖汽水成分,你會發現「代糖」的存在(包括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代糖雖然有低熱量的特性,卻不會幫助減肥。一些研究發現,無糖汽水可能導致暴飲暴食、體重增加,並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和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全麥製品全穀物對人體有很大好處,但這正好被業者拿來利用宣傳,凡冠上「全麥」的產品就被當成健康食品。如果產品包含某類全穀物,包裝就必須明確說明,如果只寫著「用全穀物製成(Made with whole grain)」,那就有很多模糊的空間,可能意味它不是100%全穀物,甚至含量非常少。調味優格很多人會吃優格或喝優酪乳補充腸道益菌,並同時獲取鈣、蛋白質和維生素D。但千萬別選擇經調味的品項,因為調味酸奶含大量糖分和香料,跟甜點沒兩樣。營養與飲食學會發言人Foroutan說,添加人工糖的優格還會導致腹脹。建議購買原味無添加的產品,自己加入新鮮水果。康普茶雖然自然發酵食物有益腸道健康,但近年流行的康普茶主要是發酵酵母。營養與飲食學院發言人Robin Foroutan說,很多人的消化道中,其實處於酵母菌過度生長的狀態,定期飲用康普茶就像把燃料倒在火上,會使菌叢不平衡的情況變得更糟。不如選擇自然發酵食物如優格、泡菜等。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1-08-22 養生.聰明飲食
便秘、脹氣、眼睛癢恐是免疫力下降警訊! 營養師認證「3類食物」吃出超強抵抗力
有些人看起來很健康,保護力卻很差,但其實身體早已經發出SOS「警訊」!你知道當身體保護力下降時,會出現哪些症狀嗎?想要養出防護金鐘罩,最直接的營養秘訣該怎麼吃? 保護力下降 身體警訊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免疫力下降最常見的就是腸胃不舒服,如便秘、常拉肚子、脹氣等,因為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決定人體70%的保護力,若腸道菌叢、菌相差,身體自然會發出警訊求救。而當保護力下降,對於外來刺激就容易發生過敏反應,例如眼睛癢、鼻子癢、打噴嚏、咳嗽等;另外,皮膚是身體最外層的器官,保護力下降會使皮膚抵禦外面外來物刺激的能力減弱,導致皮膚癢、起疹子、皮膚發炎。當保護力下降易遭受細菌、病毒易入侵,造成常見的感冒症狀,咳嗽、打噴嚏、喉嚨痛、流鼻水等。還有一種情況是,身體發熱但又沒有發燒,代表身體可能正在發炎狀態會一直消耗身體能量,沒有足夠的保護力應戰;若加上長期慢性疲勞也會影響身體保護力,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吃出保護力 3營養素不可忽略想要養出保護力的防護金鐘罩,高敏敏建議,可以每天這樣吃:◎優質蛋白質:是構成免疫細胞的主要原料,好的原料才能建構好的保護力。1、建議每餐攝取一掌心。2、優先選擇蛋、豆製品、魚、低脂肉、海鮮等,避免加工品香腸、臘肉等。◎優酪乳、優格:其中的好菌能培養出好的腸道環境,腸道屏障更完整、更能幫助抵抗病原體的入侵。1、每天1杯200ml優酪乳就約等同於一杯240ml牛奶的鈣質,幫助穩定疫情下緊張的情緒,更是乳糖不耐者的代替乳品首選。2、選有胃腸功能改善健字號認證的優酪乳,更能確保其到體內之功效,長期飲用可增加腸內益生菌,維持好的消化道環境。3、選能通過胃酸∕膽酸的菌株,如:A菌、B菌,確保抵達腸道前不被破壞,發揮功效。 ◎新鮮蔬果:尤其維他命C是參與免疫細胞分化、吞噬能力的重要角色;植化素也能讓發炎介質減少、強化免疫細胞、增強保護力。1、建議蔬菜每餐 2手掌、水果餐間1拳頭。2、各種顏色都均衡攝取、不偏食。延伸閱讀: ·吃雞蛋增強免疫力!一天要吃幾顆?蛋殼顏色影響營養價值? 專家揭「正確觀念」 ·嗜睡、嘴破、消化不良...恐是免疫力下降! 專家曝「自損免疫力5行為」
-
2021-08-20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指甲出現條紋、白斑是怎麼了?營養師:指甲問題恐增感染風險,這樣吃助改善
指甲的外表不僅影響外觀,也和健康息息相關,指甲健康出狀況看似小問題,實際上往往可能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 指甲問題影響生活,經營養攝取獲得改善! 嫚嫚營養師分享,日前媽媽的指甲出現狀況,變得容易斷脆、生長變慢、指間的肉也時常感到疼痛,各種動作都會出現不舒服,生活上受到很大的影響。經嫚嫚營養師評估後,發現應為鈣和B12缺乏問題,在建議及叮嚀下,媽媽每日補充500ml的無糖優酪乳及鈣片補充,經兩個月的調整獲得大幅改善。 指甲問題盡早檢查,未改善恐增感染風險! 嫚嫚營養師提醒,指甲不健康除了和營養有關,也有可能增加感染機會,例如腳底、腳趾就可能藏有細菌和黴菌,可能趁機入侵脆弱的指甲造成感染,不同腳趾的灰趾甲互相傳染就是個常見的例子。 指甲異常可從形狀和顏色作初步自我檢查,像是指甲泛黃、變綠、甚至變黑,或者出現變形、捲甲(捲起來、越來越小塊)等,都應多加留意,盡早檢查為佳,即便看似小問題也應積極改善,以避免後續更多麻煩的健康問題。 發現指甲問題盡早檢查,這樣吃有助改善! 除了疾病及感染問題外,嫚嫚營養師也分享5種常見與營養缺乏相關的指甲狀況,提供給民眾參考,包括了直條凸起細線、白色橫條紋、出現白斑或白點或是中間粗白線條、指甲凹陷變薄、指甲易脆裂。 直條凸起細線:嫚嫚營養師表示,指甲出現直條凸起的細線,通常與人體老化有關,屬正常現象,可視作指甲長出皺紋。這樣的情況飲食建議多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也是建造指甲的基本原料,攝取充足才有利正常生長。另外也要補充足夠的蔬果,增加指甲的抗氧化力及保水力。 白色橫條紋:指甲若出現白色的橫條紋,常見可能是因為缺鈣或缺菸鹼素所引起,在飲食上就建議多補鈣,例如牛奶、羊奶、無糖優酪乳、無糖優格、芝麻飲、杏仁奶,建議早晚各喝一杯(240 ml),而菸鹼素的補充可從乾香菇、雞肉的里肌肉、鯖魚補充。 白斑、白點、中間粗白線條:指甲出現白斑、白點、中間粗白線條,通常可能是因為缺鋅、或是壓力過大所引起,缺鋅容易造成指甲生長變慢,壓力大會消耗體內鋅及維生素C,兩者皆不利於指甲生長。在營養攝取上會建議以牡蠣、南瓜子、奇亞籽、牛肉、干貝補鋅,維生素C則可從甜椒、綠花椰、番茄、木瓜、奇異果、芭樂中攝取。 指甲凹陷變薄:指甲凹陷變薄的情況常見出現於缺鐵性貧血的族群身上,需注意同時補鐵及蛋白質。可從豬血湯、蛤蠣湯、紫菜蛋花湯、紅莧菜番茄豆腐湯補充鐵。 指甲易脆裂:指甲若出現容易脆裂的情況,通常與缺鈣、葉酸、生物素(維生素B7)有關,建議可從鷹嘴豆、黑豆、綠豆、大紅豆、菠菜、韭菜、蕹菜、萵苣、紫菜補充葉酸,生物素則可從熟雞蛋、肉類、全穀類、核桃補充。在這嫚嫚營養師特別提醒以熟雞蛋攝取,避免生雞蛋,因為生雞蛋會有抗生物素成分,對此不利,需要避免。 也提醒民眾,發現指甲出現問題,應先檢查確認問題為何以利改善。在營養攝取、調整上,通常需要約1~2個月的時間,嫚嫚營養師也呼籲要堅持下去,才有機會改善指甲問題。 《延伸閱讀》 .指甲內捲、嵌甲怎麼辦?醫指常見NG穿鞋、修剪指甲方式別再犯 .指甲倒刺拔掉、咬掉易成甲溝炎!醫教2步驟輕鬆清除,也要留意缺鐵!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20 養生.聰明飲食
隔夜菜加熱「1閃失」小心急性腸胃炎! 專科醫授拉肚子「能吃&不能吃」食物
61歲鄭女士,有糖尿病的慢性病在服藥控制中,日前因為嚴重的上吐下瀉合併高燒不退兩天至醫院急診,抽血發現白血球、發炎指數均高,且合併有急性腎衰竭和電解質不平衡,後續糞便和血液培養均長出沙門氏菌。醫師一問之下,原來鄭女士在發病前吃了放在室溫已經兩天的肉粽。感染沙門氏菌 症狀與急性腸胃炎相同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表示,沙門氏菌為一種細菌,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常是因為吃到受到污染的食物進而感染,尤其易好發在天氣炎熱的時節。感染者一般臨床症狀為急性腸胃炎,會有噁心、嘔吐、腹痛、嚴重腹瀉、高燒不退等症狀產生,且糞便中常夾雜著黏液和血絲。 王宿鴻說明,一般病情輕微者,發燒會在兩三天內退燒,腹瀉則會在一星期內逐漸改善。但若是嬰兒、老年人或是有其他慢性疾病造成免疫低下者,則要小心症狀會比其他人來得嚴重,甚至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如脫水、敗血症、休克、腸出血、壞死性腸炎等。 食物調理要注意 室溫超過35℃易變質由於沙門氏菌常是因為吃到受到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因此在食物的選擇跟調理上需要特別注意。王宿鴻指出,最常受到細菌污染的食物,例如:生雞蛋、奶製品、肉製品等,因此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食物要完全煮熟、牛奶和奶製品需經過滅菌過程;在調理食物的時候,生食和熟食需要分開、使用安全的飲用水或自來水處理食物、蔬果類需清洗乾淨。另外,若吃不完的食物一定要用保鮮膜包裹放入冰箱,再次食用前再加熱煮熟;臺灣的夏天尤其炎熱和潮濕,沙門氏菌又最喜歡生活在室溫35℃左右的環境,因此食物若放在室溫太久會大大增加受到污染的風險。 緩解不適症狀 這些東西要少碰針對一般症狀較輕微者,王宿鴻分享,感染時可以使用支持性療法即可,可多補充電解質水分,但需注意不能太甜,因為糖分在生病的腸道中會增加水瀉的嚴重程度,如市售的運動飲料常糖分太高,建議可以加入白開水稀釋飲用;另外,乳糖和纖維類食物在腸道出狀況時吸收能力也不佳,因此乳製品食物跟蔬菜水果類的在這段時間也要少食用。值得一提的是,在腸胃發炎時可以吃白稀飯、白飯、白麵條、白土司等食物,若肚子不痛不會吐的話也不建議讓腸子空腹太久的時間;但假若是高危險族群,如:嬰兒、老人、免疫力不全者,亦或是症狀持續、高燒不退、連喝水也沒有辦法的話,就應儘速就醫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產生。 延伸閱讀: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
2021-08-17 養生.聰明飲食
吃高麗菜可預防骨鬆?營養師曝一條件:不宜多吃
不少停經女性都有骨鬆問題,網路流傳更年期女生如果多吃高麗菜,可有效預防骨鬆,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提醒,高麗菜裡含有維生素K,可促進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但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多曬太陽,避免菸酒、熬夜,才能延緩骨密度流失。女性骨質比男性差 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根據統計,國內60歲以上的人口中,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達16%,其中8成為女性,主要原因在於女性骨質原來就比男性差,在進入更年期後,雌性激素分泌降低,骨質流失速度增加,以致骨密度減少,造成骨頭脆弱,而導致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患者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有些病人在幾年之內身高變矮、駝背,但過程緩慢,較難察覺。部分患者骨鬆嚴重,在跌倒、彎腰搬重物,甚至只是咳嗽,就可能引起骨折。高麗菜預防骨鬆 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不少網友推薦,多吃高麗菜可以預防骨鬆,對此,劉怡里表示,高麗菜含有維生素K,這是凝血因子合成的必需物質,具有促進促進凝血作用,且可促進骨骼和心臟健康等功能,還能幫助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進而促進骨骼的新陳代謝 ,但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劉怡里表示,骨質疏鬆患者必須補鈣,一般建議,多攝取鮮奶等奶製品,如果是年長者,則以低脂牛奶為主,平時多食用深綠色蔬菜、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豆干等,來補充足夠的鈣質。劉怡里說,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特色為低纖,且含有植化素,適合胃痛、胃發炎等民眾食用,舒緩症狀,因此,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但不宜多吃、生吃,否則容易引發脹氣。骨鬆高風險族群 應提高警覺食藥署則提醒,防治骨質疏鬆,除了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還應規律運動,特別是從事荷重運動,如慢跑、健走、負重運動,以增強骨質的密度,強健肌肉,進而減緩骨質的流失。此外,適當日曬可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建議在每天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2時以後,紫外線較不強烈時,曬太陽10到20分鐘,藉此透過維生素D3幫助人體從腸道中吸收鈣質。最後,國健署特別列舉4大骨鬆高風險族群,請民眾務必提高警覺:1.有骨折史:如果父母曾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個人骨鬆風險較高。 2.曾骨鬆性骨折:骨鬆性骨折者發生第2次骨折的機率,則是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2倍。 3.服用類固醇:服用類固醇藥物者,骨骼較為脆弱。 4.婦女: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防4癌症發生! 營養師提醒「1族群」要慎食 ·四肢纖細卻肚子大? 餐桌上常見「7種食物」刮肚肥油、減腰圍
-
2021-08-16 該看哪科.兒科
女嬰肚子拉不停 原來是牛奶過敏引起
一名3個月女嬰,滿2個月開始改換配方奶粉哺育後,原本一天排便3次,卻突然暴增至8至10次,甚至曾一天腹瀉15次,解出水便、血絲便,就醫才查出是因為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烏日林新醫院小兒及過敏氣喘科賴永清醫師表示,女嬰的父母親分別有嬰幼期腹瀉病史和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她有8、9成機率會遺傳過敏體質。女嬰長達一個月慢性腹瀉,體重無明顯下降或增加,理學檢查只有腹脹,以及大便細菌培養無明顯致病菌或病毒感染,再經由抽血檢查免疫球蛋白IgE特異抗體,發現數值高達4.18以上,高於正常平均值為0.6至1,因此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賴永清說,起初先給女嬰喝部分水解牛奶蛋白嬰兒奶粉,雖然有改善腹瀉情形,但一周後又再度腹瀉,期間有出現血絲黏便;接著改喝無乳糖止瀉奶粉,有改善腹瀉也無血絲黏便,但兩周後又再度一天排10次便。最後,當換為「無乳糖高度水解蛋白止瀉奶粉」才成功改善因牛奶蛋白過敏而引起的腹瀉情形,觀察一個月都恢復正常了,建議之後至少6至9個月後再換回一般配方奶粉。他指出,牛奶蛋白過敏的發生率為2%至5.9%,對嬰兒來講牛奶蛋白是外來的蛋白質,而牛奶有近20種會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其中常見的有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新生兒因為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發生過敏性腸炎機會比成人更為普遍。由於牛奶蛋白過敏的症狀為非特異性且多元,如腹脹腹痛、腹瀉、嘔吐、血便等,也可能會產生其他過敏反應,如異位性皮膚炎,打噴嚏、流鼻水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過敏性休克,因此在診斷上需要高度的警覺,否則容易漏診或誤診。 賴永清說,針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有50%會在1歲後消失,有70%會在2歲時消失,有85%會在3歲時消失。如果家中有對牛奶蛋白過敏的新生兒,至少4至6個月都要盡量哺餵母奶或高度水解牛奶蛋白配方奶粉,母乳媽媽應該避免攝取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至於副食品,則建議滿6個月後再添加,蛋白及全蛋製品則延遲至18至24個月大時,花生、堅果、魚類、甲殼類,至少滿3歲後才可提供。
-
2021-08-09 新聞.健康知識+
食物過敏常見誤解/驗血可找出過敏食物?半數以上出現偽陽性
因為飲食引起的過敏反應,常見如皮膚搔癢、紅腫、起麻疹或嘔吐、腹瀉、呼吸困難、過敏性休克甚至導致死亡。世衛組織估計,世界人口有20%患有過敏性疾病。民眾對食物過敏常有許多的誤解,舉例來說:1.驗血是檢驗食物過敏的最好方法?事實上這種方法有50%到64%假陽性。2.食物過敏僅僅是在兒童期而已?其實因體質和食物而有不同,根據一項對4萬4000個食物過敏者所做的研究,發現一半的人並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減輕過敏反應。一般來說,兒童對牛奶、雞蛋、大豆和小麥的過敏反應可能隨年齡而減輕;但對花生、堅果、魚和貝類的過敏反應往往是終生的。3.為了避免食物過敏,孩子出生後就應該避免接觸常常引起過敏的食物?事實上美國的小兒科、過敏科,和免疫學會都建議,在孩子斷奶時吃一些日後可能引發過敏的食物,可以激活腸道免疫系統,觸發健康反應,減低敏感性。
-
2021-08-08 養生.營養食譜
父親節在家吃 營養師的健康防疫食譜
今天是父親節,今年碰上本土新冠疫情,許多家庭選擇在家過節。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李雅雯提供營養食譜,讓牙口不好的長者也能與家庭成員一起享受美味健康吃。李雅雯表示,飲食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建議以全穀雜糧類取代部分精緻澱粉,能攝取到較多膳食纖維,有助於控制血糖。五彩繽紛的烤蔬菜除了可促進食欲,還能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亦含有胡蘿蔔素及花青素等植化素,有抗氧化、減少體內自由基之效。台灣男性普遍鈣、鎂、鋅攝取不足,食譜中有牛奶,含豐富鈣質,海鮮類則富含鋅,可幫父親補充必須營養素。另外,選擇具有調節免疫力的防疫食材,如蕈菇類、甜椒、洋蔥、大蒜、優質蛋白質等,讓家人吃得營養,也能吃進免疫力。搭配雞肉、海鮮等優質蛋白質,並使用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烹調,能攝取良好的油脂。甜點則使用鮮奶製成布丁,含豐富鈣質,搭配夏季盛產的水果,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讓長輩吃得清爽又順口。許多長輩牙口不好,若特別為其烹調專屬菜樣,常令長輩覺得「跟別人不一樣」,不喜歡差別待遇的感受。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建議,可將食材剪小塊一點,方便長輩入口,就不會讓長輩覺得自己還需要家人特別服務,影響用餐感受。
-
2021-08-08 新聞.長期照護
雙腳無力要當心!銀髮族若有這些現象恐罹患肌少症
新竹一名77歲陳姓老翁平常因三高疾病固定回診追蹤並控制良好,近半年卻發現爬樓梯到二樓有些吃力,甚至快跌倒,從椅子起身也有些費力,醫生認為,陳擔心血糖問題飲食較清淡,鮮少攝取蛋白質,又因疫情活動量大幅減少導致肌力變弱,因此在門診實施握力檢測,發現陳的肌肉強度只有25公斤,恐罹患肌少症。新竹馬偕醫院家醫科醫師陳信豪指出,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肌少症是銀髮族重要議題,主要是因身體老化導致供給體力的骨骼肌質量流失、肌力下降,且伴隨行動力變差時,就會形成肌少症,除影響日常生活,手腳無力、行動越漸困難,嚴重恐導致失能。肌少症的評斷標準為男生的握力小於28公斤,女生的握力小於18公斤。據研究指出,與40歲成人相較,80歲年長者肌肉流失可高達33%;原因除年紀老化,活動力下降(如不愛運動)、營養不良(如蛋白質攝取不足)及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或骨質疏鬆)等均可能加速肌肉流失。若家中年長者若有握力下降、行走遲緩、起身或爬樓梯困難甚至快要跌倒等現象,均可能罹患肌少症,應及時尋求醫師協助,進行諮詢和診斷。陳信豪說,目前肌少症沒有藥物治療,營養及運動是肌少症的最佳解藥,高齡者建議每餐均衡攝取約手掌大雞胸肉的蛋白質,魚、豆類、蛋或牛奶均可,若準備食物不便,亦可直接攝取市面上含優質蛋白質、吸收利用率高、並具有醫學實證之均衡營養補充品;此外,規律運動也非常重要,特別是負重運動,如深蹲及舉啞鈴,以及平衡運動如太極拳等,可避免跌倒、維持身體活動力及減緩肌肉流失。陳信豪呼籲,老年人常有三高問題,需降低澱粉及醣類攝取,但優質蛋白質不能減少,而且要分散在三餐食用才能有效吸收,另外,閒暇之餘也要多加強下肢訓練,在家深蹲、爬山健走或參加社區健康活動,都是很好的訓練方式,讓生理代謝維持良好運作,方能享受最佳生活品質,達到健康延壽。
-
2021-08-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防疫在家食物沒保存好常感染沙門氏菌 醫師呼籲注意
防疫宅在家,食物沒保存好,很容易感染沙門氏桿菌菌;奇美醫學中心近來病患增多,鄭姓女子因嚴重上吐下瀉、高燒不退送急診,抽血發現其白血球、發炎指數都偏高,糞便和血液培養都驗出沙門氏菌;醫師一問才知她吃了放2天沒冰的肉粽,經抗生素治療點滴補充,一星期才出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表示,民眾常因吃到受汙染食物感染沙門氏菌,尤其天氣較炎熱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嚴重腹瀉、38~40℃高燒不退等急性腸胃炎症狀,尤其糞便中常夾雜黏液和血絲,造成恐慌。還好沙門氏菌不耐熱,低溫60度經過20分鐘或100度5分鐘就可以殺死。王宿鴻說,生雞蛋、奶製品、肉製品等易遭汙染,務必完全煮熟,牛奶和奶製品需滅菌;調理時生食和熟食分開,吃不完的食物一定要用保鮮膜包裹放冰箱,再吃前也要加熱煮熟。他說,症狀較輕微者,以支持性療法補充電解質水分即可,但需注意腸胃發炎時要少吃甜食,建議吃白稀飯、白飯、白麵條、白土司等易消化食物,若症狀持續、高燒不退、連喝水都很不舒服的時候,就應就醫避免嚴重併發症。沙門氏菌感染一般症狀持續 2到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可經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汙染食物。生存溫度在4到48℃間,在35到37℃間繁殖最快。王宿鴻表示,台灣炎熱最近又一直下雨潮濕,沙門氏菌又最喜歡生活在這種環境,食物放在室溫太久,風險會大大增加,民眾一定要多注意保存。
-
2021-08-06 醫療.精神.身心
鬼壓床3招解除!醫指關鍵:這6族群最容易被壓
日常生活中不少民眾都有「鬼壓床」的經歷,醒了身體卻無法動彈,想要求救卻也喊不出聲音,甚至不少民眾會看到詭影、聽到低語,或是喘不過氣來。全人健康診所副院長王德生醫師以醫學的角度來看鬼壓床,並教大家如何避免、如何解除,禱告、念佛經、收驚拜拜確實也有所幫助唷! 為什麼會發生鬼壓床?原來是身體還沒醒! 王德生醫師表示,鬼壓床在醫學上可以「睡眠癱瘓症」解釋,此情況相當常見,約15人中就有1人發生過,甚至不只一次。最直白的解釋,就是腦部醒了但是身體肌肉還沒醒,包括嘴巴、舌頭、四肢等。 王德生醫師說明,人體在睡眠狀態時,並不會一直處於深度睡眠狀態,也不會一直在作夢,而是有週期性的在淺眠和深眠中循環,一個循環大約90分鐘,一次睡眠大約會有5次左右的循環,因人而異。在這周期中會有一段被稱為「快速動眼期」的時間,大多為剛要進入睡眠時,或深眠狀態回到淺眠狀態時,此時會大量的做夢。而人類演化為了生存,大腦的機制睡眠時會中斷需靠主意識控制的肌肉,如手腳,以避免睡夢中出現相對應的活動被掠食者發現。 上述兩個條件下,腦袋恢復清醒的時刻,若是發生在快速動眼期,大腦中斷肌肉活動、身體原本不該醒來的時刻,便會形成一個大腦醒了,但身體卻還沒醒的狀態,又或者說身體還沒上線,便會形成鬼壓床,也就是睡眠癱瘓症。 鬼壓床為何會看到詭影、聽到低語、喘不過氣? 那麼為什麼不少人會看到詭影、聽到低語、甚至喘不過氣、被重壓?王德生醫師解釋,人體在情緒極度緊繃、焦慮的狀態下,大腦會大量分泌荷爾蒙,促使欺騙自己、讓自己有個合理的解釋的機制,鬼壓床的當下人體往往會容易進入這樣的狀態,也就容易產生幻聽、幻覺,而幻聽會比幻覺更加常見。另一方面,也有一種狀況是,當事人其實根本沒有醒來,眼睛其實還是閉著的,但夢見了房間的場景。 至於喘不過氣、被壓等情況,醫師則解釋,呼吸在睡眠中雖非為主意識控制,呼吸會持續,但會進入較小的呼吸狀態,在鬼壓床發生時呼吸也來不及回到平常的模式,相較之下就會有喘不過氣的感覺,重壓的感覺道理也多出自於此。 總總因素加在一起,再加上會認為是「鬼壓床」的人,本身或多或少就會有相信鬼的存在,為求一個合理的解釋,便常會認為是鬼壓床,此情況又再加深當下的恐懼,形成惡性循環。 6族群易被鬼壓床,醫教簡單方式有助改善! 容易出現鬼壓床的族群 主要因素包括了睡眠不足、品質不佳、沒有規律等,這些情況都容易使得腦部在不對的時間醒來,形成睡眠癱瘓症,包括了精神疾病的患者較容易淺眠、失眠、受到藥物影響,包括憂鬱症、躁鬱症、過動症等。情緒較為焦慮、緊張、勞累的族群。例如像是大型考試、比賽,又或者床邊櫃子過高無形間形成壓迫感,以及搬家、出遊、出差等,到達一個非平常習慣的環境,這些情況在特別會認床的族群會更為常見。而民俗信仰也可能間接造成影響,例如住在4樓最後一間的套房,對於不少人來說相當忌諱,也就容易形成緊張。另外,不少人也會對氣味敏感度較高,如住進小木屋有木頭的味道,或套房有某些芳香味,不習慣者也會容易睡不好。而腿不寧症後群也被發現與睡眠癱瘓症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不過原因為何還有待研究。 醫學上如何改善鬼壓床? 王德生醫師建議,若常有睡眠癱瘓症的情況,可先檢視自己是否為容易觸發睡眠癱瘓症的族群,並避免上述相關的風險因子。例如安定緊張不安的情緒、改善睡眠及睡眠環境等,包括睡覺關燈、睡前最好盡量不要使用手機等3C產品,以避免影響褪黑激素分泌影響睡眠,而精油的氣味也有助幫助放鬆、安心入睡。若有精神疾病也應妥善治療,因藥物影響可和醫師討論是否換藥。 在飲食方面,也應避免飲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的飲品,喝酒後睡想睡,最主要是酒精麻痺了身體,但未必是真的有睡意,此情況更容易促成前述所說的「腦袋醒著,身體卻沒上線」的情況。而睡前喝洋甘菊、玫瑰等花草茶有助放鬆中樞神經,是個不錯的選擇,牛奶也有助於入睡,不過乳糖不適症、過敏等問題的族群則應避免。香蕉富含鈣、鎂離子,在晚上睡覺前幾個小時食用,也有助入睡。 值得注意的是,禱告、念佛經、收驚拜拜從醫學來看也有助於改善鬼壓床。醫學、心理學來看,良善的信仰有助做心靈的慰藉、依靠,若當事人認為當下就是被鬼壓床,而這些方式有助安定思緒,那麼便有助睡眠癱瘓症,也就解除了鬼壓床的狀態。 3招解除鬼壓床!醫:重點在身體重新連線 王德生醫師建議,鬼壓床、睡眠癱瘓症的當下,可以試著伸舌頭、握拳、蹬腳等,這些方法都有助於解除,重點就在「讓大腦和身體的重新連線」。因此,其實任何動作都行得通,包括了禱告、念佛經度過這緊張期;或者藉著被壓腦羞的怒氣硬壓回去;甚至什麼事都不用做,讓身體慢慢跟上大腦,或者完全不理會繼續睡。最重要的是冷靜告訴自己,只是身體還沒醒而已,安定當下的思緒,鬼壓床便僅是睡眠癱瘓症,也就不覺得恐怖了。 《延伸閱讀》 .如何避免鬼壓床?醫指4種人易中招,5種方式有助改善 .失眠5大常見地雷 專家:睡前別再滑手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05 養生.聰明飲食
日本拉麵普及化居然跟美國小麥有關?拉麵史揭密
麵食興起,米食沒落拉麵的普及化是美國食物(小麥、肉類與奶製品)廣泛並積極移入日本民間的象徵。一九六○年至一九七五年間,日本民眾平均每日攝取六十九點五克至七十八點八克的蛋白質,其中來自牛奶、蛋與肉類的蛋白質攝取增加了百分之七至二十二;同期的肉類攝取則由每日十六克增加到六十四克,而小麥攝取則從每日六十克增加到九十克。飲食歷史學者小林和彥與瓦克拉夫.史邁爾(Vaclav Smil)表示,經濟成長與農耕及畜牧業的高產出,正是人均可支配所得增加並改變飲食習慣的兩大關鍵因素。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顯然也承受了來自美方農業官員的政治壓力,因此才會讓美國小麥傾銷至日本。麵粉製品的普及,絕大部分是美國將奧勒岡州小麥出口至日本的努力所致;另外,政府對日本家庭宣傳美國營養科學研究的成果亦功不可沒。儘管日本於一九二○年代在東京設立營養研究院,並強調西方與中國料理營養更豐富的理論,但是這些料理卻是於一九五○與六○年代在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指導下才開始廣為人知。艾森豪政府協助美國農業領袖們將小麥大量出口至日本,而日本領袖們相繼透過日本官僚與營養專家,來鼓勵大眾消費小麥並迎合美國的出口利益。料理歷史研究者鈴木武雄因此表示,日本的飲食習慣在美軍占領後的二十年間轉向小麥、肉類與奶製品,是來自美國華府與東京的通盤計畫,非關口味變化,更不是什麼偶發事件。儘管美軍在占領日本期間進口大量小麥作為弭平叛亂威脅的緊急手段,不過艾森豪政府在占領結束之後,便決定將美國過剩的農產品傾銷到日本及其他亞洲同盟國家,而且將此決定視作最優先的經濟策略。美國政府之所以會強調小麥商業出口推廣,主因在於加拿大與澳洲的小麥產量在一九五三年間回穩,結果導致全球小麥價格大跌與美國政府儲量過剩。我在第二章曾經提到,小麥是美國在冷戰期間的重要策略工具。美國利用免費糧食(與以糧食為形式的低利貸款和延遲付款方式),說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吉天茂所領導的政府勉強接受其為協助日本重整軍武的條件。一九五四年初的「池田─羅伯遜對話」又再度鞏固了這項政策,因為日本在備受美方代表的壓力之下,答應發揮更大的軍事作用,捍衛美國在東亞區域的政治與經濟利益,進而大幅擴張重整軍隊中的士兵人數。日本之所以同意,其中一項誘因就是美國提供價值五千萬美金的糧食救援,其中包含六十萬公噸的小麥。這筆美日交易下的五千萬美金所得中,四千萬美金用於協助重建日本經濟與軍力,另外一千萬美金則是交給日本政府,並用在重整、發展日本國內農業。除了日本之外,義大利與南斯拉夫也分別收到來自美國、價值六百萬美金的糧食救援,巴基斯坦與土耳其則分別收到與三百萬美金等值的糧食救援。這些國家之所以收到最多來自美國的糧食救援,代表它們與美國之間持續的友好關係(或是拒絕與蘇維埃政府結盟,像是南斯拉夫)有多重要,這便是當時美國外交政策的觀點。日本戰後經濟歷史學者柴田茂紀發現,日本政府仰賴美軍糧食救援來重建其國防航空產業。他引用《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Japan-U.S. Mutual Security Act,簡稱MSA),也就是在「池田─羅伯遜對話」後於一九五四年進行的修訂法條,並指出:這項《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為日本重建軍武與美國農產品處置計畫之間建立起密切的關係。第五五○節,即《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的接受方必須接受美國過剩的農產品,於本修訂中加入一九五三年簽訂的《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美國因此要求日本在國內銷售美國過剩的農產品,並將其收益用於國防工業建設,而這些預算主要用於發展航空業的設備與科技。這種援助方式又稱作「支援國防」的經濟援助,也就是那些無法履行軍事義務的國家與美國簽訂軍事協定後所收到的援助形式。既然這些資金都是透過在日本銷售美國過剩農產品所得,那麼《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既有利於美國農產品出口,也有助日本航空業發展。美國小麥對於日本飲食習慣的轉型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日本於一九五○年代末期進口的美國小麥在日本報界有著「MSA小麥」的稱號,而厚生勞動省也為此擴編人力與預算,積極推廣以麵食為主的飲食。鈴木武雄指出,轉型為以麵食為主的飲食需要的不僅是改吃麵食而已,因為如此轉型也導致人們對搭配穀類主食的配菜偏好也得改變。(舉例來說,他提到麵食並不能配味增湯吃,也不能配烤魚或醃菜。)在這樣的狀況下,隨著大規模美國進口小麥的出現,奶製品與肉類消費的增加以及米食攝取的下降就不能被視作兩項完全不相干的發展。根據鈴木武雄的說法,當時美國的目標是要透過推廣小麥為主食來改變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因為這樣的改變也可以開發其他食物的出口市場,諸如肉類與奶粉。他引用美國四八○號公法計畫於一九五四年施行的《農業貿易發展暨補助法案》(U.S. Agricultural Trade Development and Assistance Act of 1954)作為依據,該法案明文規定美國出口糧食援助友邦的四大重點:一、這些國家在與美國協商後,得以採用當地貨幣支付款項並延遲付款;二、美國銷售他國糧食所得的一部分,將援助發展該國經濟之用;三、針對糧食外銷所得,美國保有(部分)用於發展該國農產品市場推廣的權利;四、美國可以主導這些糧食用於減緩營養不良問題,以及學校午餐計畫。 鈴木武雄認為,第一與第二條法令雖然有助糧食進口國的經濟發展,但是第三與第四條又限制當地農業發展的可能性,並且試圖改變人民的飲食偏好,實則阻礙了糧食進口國的經濟發展。日本官員透過「池田─羅伯遜對話」與美國交涉時,就已經發現大規模進口美國小麥會對日本小農帶來經濟上的危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政府決定將國內銷售美國糧食所得的那一千萬美金用於發展國內農產品。這筆經費多半用於愛知水道工程計畫,該計畫涵蓋總長一千二百四十二公里的新建工程,並將河水從木曾川引進西南濃尾平原與知多半島長年乾旱的稻米耕地。諷刺的是,當這項水道工程計畫於一九六一年竣工後,因為稻米消費驟減(不敵廉價麵粉為主的食物),使得該區域的農產品不再像當初那樣吸引人了。美國小麥業者也派遣貿易代表到日本繼續開拓日本市場,同時也說服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官員藉由流動「餐車」舉辦的公開烹飪研討會,向日本家庭主婦推廣美國糧食產品。厚生勞動省的官員負責聘請像是荻原八重子這樣的營養專家進行宣傳,而她與她的學生們就會駕著這些餐車,四處示範以「MSA小麥」為材料的料理,多數皆以西式與中式為主。美國政府則是從出口小麥到日本的所得中撥款贊助這些活動。當時擔任日本飲食生活協會的副會長赤谷滿子表示,美國方面提供相當充裕的推廣經費,其中包含支付十二輛車、瓦斯、食材與相關人員的所有費用。關於經費的問題,赤谷滿子在受訪時表示:「我們並沒有刻意想要隱瞞(美國贊助餐車的事情)。不過,要怎麼說才好呢?美國贊助似乎是一個禁忌的話題。」此外,根據鈴木武雄與日本戰後最知名營養學者東畑朝子的訪談資料顯示,美國慷慨贊助的行為是「大家都不想公開的事情」。畢竟,是美國政府補助日本營養學者以科學基礎推廣美國出口的農產品,最後才造成日本國內農業景氣蕭條。一九五○年代中期至末期的這段期間,日本頂尖的營養學者極力宣傳麵食的好處,即使不是稻米的替代品,至少在營養與便利上也相當有益。多數專家都以自己的學術權威為西方「麵食消費文化」的飲食習慣仗義執言,有些營養權威學者還提出米食文化的缺點,並且表示亞洲工業產出不如西方國家的原因得要歸咎這樣的飲食習慣。這類學者代表之一,就是厚生勞動省營養課第一任課長大磯敏雄(任期從一九五三至一九六三年)。大磯敏雄在一九五九年出版《營養隨想》(An Essay on Nutrition),在這之前的十年間則一直為美軍占領當局工作。大磯在書中指出,以小麥為基礎的糧食產品正是歐洲「理性」與「進步」發展的主因:米食種族與麥食種族的性格在本質上就有所不同,前者認為人類因為存在所以得吃,後者則相信人類因為吃而存在。他們吃的食物造就了這樣不同的結果,前者消極且認命,後者則是積極進取……(由於米飯美味的本質),吃米的人就很容易隨波逐流,失去積極進取的意志……(至於吃麥食的人)則因為麥食本身不怎麼好吃,所以才會想要追求自己沒有的,激勵他們積極進取並提供他們進步的動機,結果導致他們去追求其他類型的食物……將小麥轉變成麵粉的需求,接著再與肉類與乳製品等其他食材結合,結果推陳出新造就了現在的麵食文化……以米食為主的安逸飲食生活方式自然讓人們脫離理性、思考與發明的企圖心。科學實驗與發展無法在這樣的條件下有所展望。透過這樣的說法,當時負責規畫日本民眾飲食方針的大磯敏雄公開發表嚴正聲明,表示相較於那些麥食消費民族而言,米食消費民族欠缺生產力是歷史不爭的事實。於是,大磯敏雄與其部屬便在一九五○年代末期至一九七○年代初期為大規模美國進口糧食建造了一條以知識為基礎的康莊大道。※ 本文摘自《日本的滋味:異國勞工食品、國民料理、全球文化符碼,一部日本戰後拉麵史》。《日本的滋味:異國勞工食品、國民料理、全球文化符碼,一部日本戰後拉麵史》作者:喬治.索爾特譯者:李昕彥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1/05/26《日本的滋味:異國勞工食品、國民料理、全球文化符碼,一部日本戰後拉麵史》書封。圖/八旗文化提供
-
2021-08-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怕不健康?營養師教這樣補足5大營養素
● 純素者的飲食,容易營養不良● 吃蛋奶素可攝取蛋白質及維生素B12;日曬補充維生素D● 多吃豆類可補鈣,吃紅色的菜補鐵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素食雖有多種好處,但也正因為完全沒攝取動物性食品,以致動物專有或含量較高的營養素很容易缺乏,特別是嚴格的純素者,很容易就落入營養不良的地雷區。在生活中,吃素的人只要留意攝取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B12、鈣質及鐵質等5大營養素,也可以吃出健康。1、足夠優質蛋白質素食和葷食最大的差別,就是蛋白質食物的受限。擁有優質的蛋白質的素食,僅有黃豆、黑豆及其製品,其餘的米飯、玉米、堅果種子等所含的蛋白質,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無法扮演修補組織的作用。●可以這樣做:1) 奶類及蛋類為完全蛋白質,只要每天吃一顆蛋、一杯牛奶,加上3份的豆類,就不易有蛋白質缺乏問題。2) 嚴格的純素食者,建議每餐至少要吃到1至2份的豆類,每份豆類大約是190㏄的豆漿、20克黃豆或黑豆、50克毛豆、嫩豆腐半格、傳統豆腐2至3方格。2、維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骨骼發展,與身體高達8000多種的基因表現有關,可是食物來源的維生素D少之又少。●可以這樣做:1) 充足日曬: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間,讓手臂或腿曬太陽約15分鐘,足以讓身體製造所需的維生素D。2) 額外補充維生素D:直接補充活性的維生素D3保健品,劑量因人而異,建議至醫院抽血後,讓醫師或營養師評估應該攝取的劑量。3、維生素B12維生素B12與惡性貧血,蛋白質生合成息息相關,大部分的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維生素B12,因此純素者易缺乏維生素B12。●可以這樣做:1) 採取蛋奶素:蛋類與奶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只要每天一顆蛋、一杯牛奶,就不容易缺乏。2) 額外補充酵母或綠藻:酵母或綠藻富含維生素B12,嚴格純素食者可以在日常飲食中添加。4、鈣質鈣質與骨質形成、肌肉收縮、心臟跳動息息相關,倘若一般素食者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很容易缺乏鈣質。●可以這樣做:1) 多吃深綠色蔬菜:只要是深綠色蔬菜,鈣質含量都很高,如甘藍菜、芥藍菜、菠菜、莧菜等,建議每餐至少吃到1份(煮熟半碗的量)。特別是芥藍菜為植物界的鈣質之王,每份可提供238毫克。2) 多吃傳統豆腐及豆干:傳統豆腐、豆干在製作過程,會添加食用級石膏(硫酸鈣),因此鈣質含量豐富,100克的傳統豆腐含有140毫克鈣,而五香豆干則含273毫克的鈣質。豆腐本身含有大豆異黃酮,可以增加鈣質的吸收。5、鐵質鐵質多存在動物性食品,肉類顏色愈紅,含鐵量愈高;因此素食者缺鐵的狀況較頻繁。●可以這樣做:1) 選擇顏色偏紅的菜:如紅莧菜、紫菜、紅鳳菜、紅豆、芝麻、南瓜子等,鐵含量較高。2) 與維生素C共食: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的吸收,所以吃鐵含量高的食物,不妨可以喝杯柳橙汁、吃份水果,幫助鐵質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