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燃燒熱量
共找到
23
筆 文章
-
-
2024-06-15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必吃「10種食物」分解脂肪、加速代謝! 1食物燃脂效果是綠茶2.5倍、這款油還能增肌減脂
肥胖不僅僅會影響外觀,也對健康直接或是間接造成些許影響。肥胖不只是體重的問題而已,脂肪的堆積才是關鍵,因此,正確的體重控制,應該是學會如何消除體內的脂肪。營養學教授王進崑指出,運動與飲食控制是減重最基本的原則,然而正確選擇可以幫助脂肪燃燒的食物,更容易達到減重的效益,因為攝取能夠幫助燃燒脂肪的食材,可以有效地促進脂肪代謝,幫助維持好身材。 1、肉桂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研究顯示,在食物中添加1/4至1茶匙的肉桂,立刻可以讓身體脂肪分解並加速代謝,肉桂的燃脂效果是綠茶的2.5倍。 2、富含維生素B1、B2之食材維生素B1及B2對於熱量的代謝相當重要,它們是酵素的輔脢,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B1及B2時,酵素就無法發揮作用。因為維生素B1、B2是水溶性的維生素,無法儲存於體內,多餘的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也相當容易隨著食品加工過程而流失,因此,需要時常補充。動物肝臟稱得上是維生素B群的寶庫,但是全穀類、五穀雜糧、酵母、小麥胚芽、豆類、牛奶、肉類等,也都是重要的維生素B1、B2來源,也可以從中攝取。 3、富含天然酵素之食材酵素不但能夠減少中性脂肪囤積在血液中,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燃燒脂肪的功效。因此,適當補充酵素,可以達到節省體內酵素流失的目的,身體就能夠有效地利用體內的酵素來消耗多餘的脂肪,自然可以促進熱量的代謝。我們常吃的鳳梨、香蕉、木瓜、奇異果等水果,都含有非常豐富的酵素,另外,常在餐桌上的香菇、白蘿蔔、洋蔥、山藥、豆芽菜等蔬菜,酵素的含量也非常豐富。 4、共軛亞麻油酸共軛亞麻油酸是亞麻油酸的同分異構物,已經發現具有增加肌肉以及減少體脂肪囤積的功效。除此之外,共軛亞麻油酸還具有清除自由基以及抗癌等效果。專家建議,可以從葵花油中攝取共軛亞麻油酸。 5、富含大豆皂角之食材大豆皂角能讓腸胃不容易吸收多餘的熱量,同時也具有抗氧化、調降血低膽固醇以及血脂肪的作用,還能夠抑制血栓生成、防止動脈硬化。大豆及大豆製品,包括豆腐、豆皮、豆漿以及味噌中之大豆皂角含量,都相當豐富,也是很好的攝取來源。 6、富含木質素之食材木質素可以活化腸道功能,使排便變得通暢,並可刺激體內新陳代謝,使脂肪不容易堆積在體內。包括芝麻、燕麥、穀類、可可亞、大豆、亞麻仁等,都含有很豐富的木質素,可以從中取得。 7、含咖啡因之食物咖啡因是茶以及咖啡苦味的來源,可以刺激腦部活動、振奮心情,同時還有利尿的效果。研究發現,咖啡因有促進脂肪分解的功效,包括我們常喝的綠茶、烏龍茶或是咖啡等,其中都含有咖啡因。但是要特別注意,喝咖啡的時候,不要加糖和奶精,咖啡因燃脂的功效才能夠充分發揮。另外,喝咖啡會感覺心悸的人,並不建議嘗試。 8、含輔脢Q10之食材Q10是身體燃燒熱量時所必備的物質,若是體內的Q10足夠,則所攝取的脂肪就能夠充分地被代謝分解。除了燃脂這個功效之外,Q10也具有抗氧化作用,並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有助於維持健康。富含輔脢Q10的食物,包括秋刀魚、沙丁魚、鮭魚、鮪魚等魚類,而牛肉或是羊肉等肉類,菠菜、花生、豆腐、豆漿、橄欖油、葵花油等食材中,也有相當豐富的含量。 9、納豆輔脢納豆黏液中的酵素已經發現可清除體內的血栓,還能夠促進燃燒脂肪,抑制過剩的脂肪儲存。研究也證實,適當地攝取納豆,對身體健康有幫助。 10、辣椒素辣椒粉、辣椒油以及辣椒,都含有豐富的辣椒素。辣椒素被發現具有燃脂的功用,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加速能量的代謝,但是腸胃道功能比較不好的人要小心選用。延伸閱讀: ·休假暴食、吃太多如何補救? 營養師公開「超強清腸組合」:隔天三餐照著吃 ·為何一直瘦不下來?專家公開「2關鍵原因」:注定的 尤其1基因平均體重多3公斤
-
2024-04-11 養生.健康瘦身
10種食物幫助加速脂肪代謝 趕在夏天來臨之前甩掉肥肉
肥胖不僅僅會影響外觀,也對健康直接或是間接造成些許影響。肥胖不只是體重的問題而已,脂肪的堆積才是關鍵,因此,正確的體重控制,應該是學會如何消除體內的脂肪。10種食物幫助加速脂肪代謝營養學教授王進崑指出,運動與飲食控制是減重最基本的原則,然而正確選擇可以幫助脂肪燃燒的食物,更容易達到減重的效益,因為攝取能夠幫助燃燒脂肪的食材,可以有效地促進脂肪代謝,幫助維持好身材。 肉桂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研究顯示,在食物中添加1/4至1茶匙的肉桂,立刻可以讓身體脂肪分解並加速代謝,肉桂的燃脂效果是綠茶的2.5倍。 富含維生素B1、B2之食材維生素B1及B2對於熱量的代謝相當重要,它們是酵素的輔脢,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B1及B2時,酵素就無法發揮作用。因為維生素B1、B2是水溶性的維生素,無法儲存於體內,多餘的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也相當容易隨著食品加工過程而流失,因此,需要時常補充。 動物肝臟稱得上是維生素B群的寶庫,但是全穀類、五穀雜糧、酵母、小麥胚芽、豆類、牛奶、肉類等,也都是重要的維生素B1、B2來源,也可以從中攝取。 富含天然酵素之食材酵素不但能夠減少中性脂肪囤積在血液中,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燃燒脂肪的功效。因此,適當補充酵素,可以達到節省體內酵素流失的目的,身體就能夠有效地利用體內的酵素來消耗多餘的脂肪,自然可以促進熱量的代謝。我們常吃的鳳梨、香蕉、木瓜、奇異果等水果,都含有非常豐富的酵素,另外,常在餐桌上的香菇、白蘿蔔、洋蔥、山藥、豆芽菜等蔬菜,酵素的含量也非常豐富。 共軛亞麻油酸共軛亞麻油酸是亞麻油酸的同分異構物,已經發現具有增加肌肉以及減少體脂肪囤積的功效。除此之外,共軛亞麻油酸還具有清除自由基以及抗癌等效果,專家建議,可以從葵花油中攝取共軛亞麻油酸。 富含大豆皂角之食材大豆皂角能讓腸胃不容易吸收多餘的熱量,同時也具有抗氧化、調降血低膽固醇以及血脂肪的作用,還能夠抑制血栓生成、防止動脈硬化。大豆及大豆製品,包括豆腐、豆皮、豆漿以及味噌中之大豆皂角含量,都相當豐富,也是很好的攝取來源。 富含木質素之食材木質素可以活化腸道功能,使排便變得通暢,並可刺激體內新陳代謝,使脂肪不容易堆積在體內。包括芝麻、燕麥、穀類、可可亞、大豆、亞麻仁……等,都含有很豐富的木質素,可以從中取得。 含咖啡因之食物咖啡因是茶以及咖啡苦味的來源,可以刺激腦部活動、振奮心情,同時還有利尿的效果。研究發現,咖啡因有促進脂肪分解的功效,包括我們常喝的綠茶、烏龍茶或是咖啡等,其中都含有咖啡因。但是要特別注意,喝咖啡的時候,不要加糖和奶精,咖啡因燃脂的功效才能夠充分發揮。另外,喝咖啡會感覺心悸的人,並不建議嘗試。 含輔脢Q10之食材Q10是身體燃燒熱量時所必備的物質,若是體內的Q10足夠,則所攝取的脂肪就能夠充分地被代謝分解。除了燃脂這個功效之外,Q10也具有抗氧化作用,並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有助於維持健康。富含輔脢Q10的食物,包括秋刀魚、沙丁魚、鮭魚、鮪魚等魚類,而牛肉或是羊肉等肉類,菠菜、花生、豆腐、豆漿、橄欖油、葵花油等食材中,也有相當豐富的含量。 納豆輔脢納豆黏液中的酵素已經發現可清除體內的血栓,還能夠促進燃燒脂肪,抑制過剩的脂肪儲存,研究也證實,適當地攝取納豆,對身體健康有幫助。 辣椒素辣椒粉、辣椒油以及辣椒,都含有豐富的辣椒素。辣椒素被發現具有燃脂的功用,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加速能量的代謝,但是腸胃道功能比較不好的人要小心選用。 延伸閱讀: ·科學認證「有效降血壓6食物」1圖看 1飲品少喝1/4瓶收縮壓就減5成 ·醫示警「5種非典型猝死族群」:每個人身邊都有! 常暴飲暴食、飯後做1事恐要你命
-
2023-09-29 養生.聰明飲食
「香料之后」豆蔻可促進食慾!適量食用還有助於減重、抗發炎
豆蔻不僅是1種具有獨特香氣和特殊風味的調味料,研究人員更將其稱作超級食物,可以提供增強食慾、減少發炎等一系列的好處,而1項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期刊》(Molecular Sciences)上的研究,便評估了豆蔻對健康和飲食的益處。豆蔻竟可提高食慾? 最新研究為你解答該研究的主要研究員Luis Cisneros-Zevallos表示,豆蔻在美國是鮮為人知的調味料,但在世界其他地方卻很常見。他們發現這種小小的香料不僅有助於燃燒熱量與維持體重,還能促進食慾和食物攝取量。研究人員使用活體動物樣本,評估了在正常飲食中不同劑量的豆蔻種子對身體的影響,結果研究發現,豆蔻可以控制脂肪組織分解的神經途徑,並能促進肝臟和骨骼肌肉氧化磷酸化。研究小組建議,體重約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至少應食用8到10粒豆蔻莢(相當於77毫克的豆蔻生物活性成分),才能從其中獲得益處。此外,豆蔻具有「香料之后」的稱號,適量食用便可有助於提高食慾和減重,不僅如此,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香料可以應用於不斷增長的運動營養食品的市場中,以及幫助在接受醫學治療的人提高食慾。豆蔻應用廣泛 可添加至多項保健食品當中Cisneros-Zevallos解釋,研究團隊發現,豆蔻與其內含的天然化合物可作為許多促進整體健康的保健產品,而豆蔻的種子也可應用於不同行業,包括體育業、功能性食品業和膳食補充劑業等,以促進更健康的食品生產。另外,豆蔻對於瓜地馬拉在經濟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更擴大了豆蔻在美國的使用範圍,以提供該國農民穩定的收入,減緩在移民危機下對該國國民所帶來的衝擊。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此項研究結果對於關心健康的人與從事環境永續的豆蔻種植農民是雙贏的。資料來源:From Increased Appetite To Reduced Inflammation, Study Reveals Health Benefits Of Cardamom延伸閱讀:.國外研究:「肉桂」有助降血糖、改善風濕疾病!但2種人宜避免.吃辣能抗癌、降低膽固醇,讓你更長壽!辣椒對身體的好處壞處一次看.吃對早餐更長壽!營養師授「優格燕麥杯」食譜,補足纖維、鈣質、蛋白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0 養生.聰明飲食
全穀米怎麼煮才能讓家人願意吃?營養師提醒別以為健康就多吃
「一天不吃澱粉,就會減少熱量來源,它是人體主要熱量來源,不能完全不吃。」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陳穎比喻,澱粉之於人體,就好比汽油之於車輛,為人體必須,更是燃燒熱量的來源,可直接分解產生葡萄糖,讓人體吸收利用。蛋白質與油脂雖也可作為熱量來源,但須經轉換成葡萄糖,人體才能作為主要熱量來源。一天三餐主食中,至少有一餐吃非精緻澱粉。陳穎說,要避免攝取的是白米、白麵粉等「精緻澱粉」,推薦吃的則是外層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的胚芽米、糙米,以及玉米、燕麥、紅豆、紅藜等「全穀及未精緻雜糧」。「很多人誤將玉米、馬鈴薯當青菜。」陳穎提醒兩者都屬於主食類,蓮藕、地瓜也都是主食類,但是磨成粉精緻後,營養就大大減低,所以建議吃其原型較佳。陳穎建議,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澱粉主食來源為全穀及未精緻雜糧,也就是三餐有一餐吃這類食物。她經常在外演講,統計在場參與者的飲食習慣,發現女性對於全穀雜糧的接受度較高,男性則相反。白米混雜糧,烹煮前先浸泡,漸進式調整飲食習慣。「媽媽們煮飯常見的困擾是,先生、兒子不愛吃全穀雜糧。」陳穎傳授自家煮一鍋飯就能皆大歡喜的小撇步,將白米放在下層,浸泡後的糙米、什穀米、蕎麥、燕麥等則在上層,接著放進電鍋煮熟,同一鍋分層,各取所需,想吃什麼飯自己挖。她說,若家中成員牙口不好,為避免全穀類食物吃起來太硬,建議煮飯前可先泡熱水,例如中午要煮、早上就先泡,比例可從白米2、雜糧1混合,進而調整成1比1。要是還覺得太硬,可加入口感較軟的南瓜、地瓜或紅豆、綠豆煮成飯,增加飲食多元變化。但要提醒的是,黑豆、黃豆非全穀雜糧,而是蛋白質來源。白米、全穀雜糧熱量差不多,別以為健康就「多吃一點」。「每日飲食指南裡,一天最好要吃到1.5碗份量的全穀雜糧。」陳穎分析食物代換,同樣都是飯類,2碗稀飯是1碗飯的熱量,若改成八分滿的地瓜、芋頭,差不多是半碗白飯的熱量。陳穎點出許多人的飲食迷思,認為改吃全穀雜糧,份量就能多一點?答案是白飯或全穀雜糧的「熱量都一樣」,全穀雜糧不是低卡食物,不代表可以多吃,只是全穀雜糧多了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其澱粉量並沒有少太多,同體積的熱量還是一樣。口感較硬、需多次咀嚼,較有飽足感也不會吃太多。「全穀雜糧的好處是吃不多,減重者可以多利用作為主食來源。」陳穎建議吃硬一點、咀嚼多次、較有飽足感的纖維食物,因為進食速度慢,份量相對就吃不多,要是容易咀嚼吞嚥,很容易就會吃過多。此外,全穀類富含維生素B群,有助於神經發育和身體代謝等。陳穎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全穀雜糧,有些人腸胃不好易脹氣、需限制磷攝取量的腎臟病後期患者等,須經營養諮詢門診評估,營養師會給予建議。營養師推薦優質澱粉.紅地瓜含有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可增加血管彈性;大量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蠕動、通便,對便祕有不錯效果。《本草綱目》記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小米《本草綱目》記載,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小米比白米的色胺酸多出7倍,色胺酸有放鬆情緒、穩定神經等作用。.台灣紅藜被譽為料理界的紅寶石,其膳食纖維是地瓜7倍,富含鉀、鈣、鎂、鐵、磷等礦物質,還有植化素能抗氧化,具有保健功效。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8 養生.運動健身
「日行萬步」沒比較健康?減脂、維持肌力怎麼走才對?物理治療師:這樣走讓CP值更高
你今天走了幾步呢?說到計算步數,大多健康追蹤 app 或裝置的預設目標都是 10000 步,你有好奇過原因嗎?「每日一萬步」的起源要說回 1964 年的東京奧運。當時,有鐘錶商希望憑藉大眾對健身的興趣,加上九州健康福祉大學研究發現,若每日步數從 4000 增加到一萬,可以多燃燒熱量約 500 卡,一天一萬步因而成為「萬步計」這款計步器的宣傳文案,也隨之深入大眾意識,逐漸變成琅琅上口的健康宣言。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現國健署)也在 2002 年開始推廣「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呼籲民眾每天利用生活空檔,有空就走,積少成多,並依體能適時適量調整速度。除了日常生活步數之外,每次持續健走 10 分鐘,每天累計達 30 分鐘,不難達到每日一萬步的目標。而被國健局邀請擔任活動代言人的「飛躍羚羊」紀政,也正是親自從日行萬步找回健康的見證者。因為紀政從選手退役後加上生產,50 多歲時曾胖到 78 公斤,後來每天在跑步機上慢跑 10 分鐘,再用時速 7 公里快走 50 分鐘,半年就瘦下 20 公斤,更意外治好產後困擾她 20 多年的尿失禁。所以紀政除了提倡「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2004 年她更發起「百萬聚樂步」運動,希望達成「百萬國人日行萬步」的目標,背後還有一層意義是,當百萬人目標達成時,每天可為國家節省百萬元醫療健保支出。原來走路學問這麼多!保護脊椎的走路四步驟長庚兒科急診重症醫師吳昌騰分享,《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發表最新研究指出,與每天走 4000 步相比,每天走 8000 步的死亡率降低 51%,包括心臟病和癌症導致的死亡,且每天步行 12000 步死亡率甚至降低 65%。他也提醒,凡事過猶不及,每天走 8000~12000 步就足夠了。每天走路確實是最適合現代人的運動,也是延緩體力和肌力萎縮的關鍵之一。不過,物理治療師詹珞瑤提到,走路是極為複雜的一連串生物力學組成,由於現代人長期久坐不動,髖關節跟脊椎變得很僵硬,原本驅動我們往前的助力反而變成阻力,走路就得更費力,所以平常要多活動髖關節保持驅動力。她進一步說明正確走路的四個步驟,幫助你矯正姿勢:1.從腳跟踩到足弓,力量從大拇指跟二拇指的中間順出去。不能外八或像鴨子一樣拖著腳掌走路。2.用大腿後側和屁股的肌肉往前帶動,產生推進力。因此,久坐族一定要伸展大腿前側,避免肌肉過度緊繃導致後側無法發力,長久下來走路就會失能。3.微收小腹,穩定核心,讓脊椎呈現最自然的弧度。重心不要往後,才能減輕脊椎壓力,也降低下肢疲勞。4.手臂要記得隨著走路而擺動。「健走」更能減脂!專家告訴你:怎麼走路運動效率更高?根據調查,走路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運動,但運動強度太低,對於已經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而言健康效益可能有限,而慢跑對關節不好或體重較重的人來說又有些門檻,這時候不妨嘗試「健走」,除了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升骨密度、提振精神,且進行至少 30 分鐘也能發揮減肥燃脂的效果。以下是正確健走姿勢的五大檢核清單:1.眼睛直視前方2.將背挺直、肩膀放鬆、腹部收緊3.手臂前後大幅度揮動4.步伐比平常略大5.維持每分鐘 120~140 步的速度物理治療師陳子敬表示,健走速度依每個人不同,在健走時還能夠「講話」是最好的健走速度,假使在健走時稍微講點話就氣喘吁吁,代表健走的強度太高;相反的,假使健走時還能夠唱歌,則代表強度太低。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也補充,沒有運動基礎和膝蓋退化的長者就適合以健走為入門,走到「有點喘但不會喘不過氣」、「可以講話不能唱歌」,就代表達到中等運動強度。起初可以嘗試有氧 15 分鐘、休息 5 分鐘、再運動 15 分鐘的作法,體力較能負荷。
-
2022-12-26 養生.運動健身
汗流得越多表示越有效?健身不該吃澱粉?專業健身教練帶你破解9大迷思
這些健身迷思,你也中了嗎?在接觸健身時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一些關於健身的「都市傳說」,我也常常被學員提問,「健身該這樣做嗎?該這樣吃嗎?」等等,以下就來看看這些常見的健身相關迷思吧!Q1:健身就是重量越重、做越多次越好?A:健身不在於越重越好,而是在於有無將動作做標準及適當的量。初學者初期若是重量超過自己的負荷,可能會造成運動傷害,甚至要花更久的休息時間才能恢復訓練,所以按部就班是很重要的!Q2:健身可以不吃澱粉?A:很多人形容澱粉是減重的仇敵,但澱粉就像是汽車的汽油,提供身體能量才有動力運動,如果不攝取澱粉,只以蛋白質、蔬菜或油脂作為熱量來源,長期下來缺乏能量與澱粉攝取不足,容易造成頭暈、集中力不足、身體無力、情緒不穩等等症狀。Q3:健身可以只做有氧、不做重訓?A:健身時要先確立目標,假使希望增加肌肉,就要以重量訓練為主;若希望增強心肺功能、燃燒脂肪,則需以有氧訓練為主。因此長期只做有氧運動,對於增加肌肉幫助不大,但部分學員剛開始做有氧時,初學者會有微量增加肌肉的機會,但到後期若是要再增加肌肉,則須做重量訓練。Q4:不練肌肉就會變肥肉?A:肌肉與脂肪是不一樣的組織,兩者不會互相轉換,如果沒有持續健身,原有的肌肉就會退化,因此要注意的是,如果暫停健身加上飲食上經常攝取高熱量食物,身體燃燒熱量能力就會變差,以至於累積脂肪。Q5:肌肉沒有痠痛,表示白練?A:進行肌力訓練時,通常肌肉要先經過破壞、營養補充、充足休息、修補肌肉的過程才能使肌肉量增加,部分健身者因為已經適應一定強度的訓練,因此訓練後第二天不一定會感到肌肉痠痛,但這並不表示白練,建議可以變化不同訓練菜單。Q6:汗流得越多表示越有效?A:流汗量與訓練效果沒有直接相關,也不成正比,出汗原因與體重、環境、運動強度有關。其中體重較重、天氣較熱、運動強度較高時,出汗量自然會較多,這是因為運動時體溫上升,身體需要透過排出汗水降溫以調節,也因此需要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大量出汗引起脫水。而真正與健身效果有關的原因,則在於有無確實達到一定訓練量,才能進而燃燒脂肪或增強肌肉。Q7:高蛋白飲食容易傷腎?A:運動後補充蛋白質有利於肌肉修補與增長,部分人士擔心吃太多高蛋白食物可能會造成腎臟負擔,不過目前研究顯示(美國臨床腎臟病學會期刊,2012,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與低脂飲食對腎臟的影響),高蛋白飲食對於本身沒有腎臟疾病者沒有影響,因此健康的健身者可以適量補充高蛋白,不過若本身有腎臟疾病或是相關高風險族群,則要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調配攝取量。Q8:健身一定要吃補給品?A:健身補給品包括乳清蛋白、肌酸、BCAA 等等,補給品是以「方便性」為主,主要還是透過天然的食物攝取,可以有機會幫助健身者更有效達到目標,但是想要擁有良好體態,仍須做好基本功,包括正確飲食與足夠訓練,當基本功做足、肌肉量停滯不前時,再考慮補充健身補給品。Q9:男生、女生健身大不同?A:以先天生理構造來說,女性體脂肪高於男性,體內可以增加肌肉合成的雄性激素也較少,但只要透過良好的訓練加上持之以恆,仍然可以有很棒的健身成果。反過來說,其實女生要練出和男生一樣的體態,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要有非常嚴格的飲食和訓練菜單才能達到這個目標,所以別擔心會練成金鋼芭比。3大健身食譜蔥蒜清蒸鮭魚(電鍋料理)食材:輪切鮭魚 1片、鹽 少許、青蔥 1根、蒜頭 1球、薑 1片、米酒 少許作法:1_ 鮭魚兩面抹薄鹽,加入米酒去腥,放置30分鐘2_ 蔥白切段、蒜頭去皮切片、薑片切絲備用3_ 蔥綠切絲泡水備用4_ 抹去鮭魚兩面的鹽並另外盛盤5_ 將作法2的食材放在鮭魚盤內,淋上米酒並放入電鍋,外鍋一杯水,按下開關6_ 開關跳起後再悶5 ~ 8分鐘,取出後撒上蔥綠即完成營養價值:鮭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omega-3 脂肪酸(EPA、DHA)、鋅、維生素,不僅是優質蛋白質來源,更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抗發炎、幫助傷口癒合,另外EPA、DHA也有對大腦與眼睛有益,豐富的維生素更能維持神經健康。低脂蒜味牛肉片(氣炸鍋料理)食材:牛菲力 2塊、蒜頭 2~ 3顆、橄欖油 少許、海鹽 少許作法:1_ 牛菲力切片、蒜頭切片備用2_ 將切片的牛肉兩面抹上橄欖油、表面撒上蒜片3_ 按下肉類模式,時間到一半時翻面繼續氣炸4_ 時間到後取出盛盤,旁邊放入一匙海鹽即完成營養價值:這道菜可以依照個人喜好選擇喜歡的牛肉部位,但盡量以油花分布少的部位,可以挑選牛腱、里肌部位,避免牛五花、牛腩、沙朗等肉品。牛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與鐵,對於合成肌肉、組織修復、恢復活力都相當有幫助。無油歐姆蛋(平底鍋料理)食材:雞蛋 2顆、鮮奶 1大匙、鹽 少許作法:1_ 雞蛋打散,加入鮮奶、鹽混合2_ 平底鍋開小火,熱鍋後加入混合蛋液3_ 將鍋子稍微傾斜,並用筷子在蛋液中畫圈4_ 蛋液表面稍熟後將裡面蛋汁包起,盛盤即完成營養價值:這道料理源自於我在國外參賽時的啟發,當時準備比賽,身心皆須做好準備,因此飲食上更需斤斤計較,當時住宿飯店提供現煎歐姆蛋,我請廚師不要加油,廚師很驚訝的說:「不加油怎麼行呢?」但我仍請廚師試試,果然煎得起來,且口感與一般歐姆蛋無異,從此我便會在家自行做這道料理,不僅可以攝取蛋的全營養,也能補充鈣質。若希望增加飽足感,也可加入彩椒、蔬菜等,豐富味道並攝取更多營養素。書籍介紹明星教練的超有感徒手健身計畫:160個訓練動作、30組高效燃脂HIIIT,從褲子變鬆、線條緊實開始,感覺驚人的體態變化!作者:浩克爸爸Hulk(陳弘璟)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2/06/08作者簡介/浩克爸爸Hulk(陳弘璟)曾為健美選手,現為專業健身教練,為多位藝人量身打造體態塑身計畫,可說是藝人們最信任的健身教練。浩克教練在17歲時被醫生宣告腳踝骨頭壞死,田徑生涯告終,一度相當失落茫然;開刀後進行復健時接觸到健美訓練,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並在健美界取得多項佳績,獲選亞洲盃的青少年國手,更突破藩籬,前往美國參加阿諾盃健美賽,成為首位挺進第五名的華人選手。浩克教練曾為《大學生了沒?》固定班底,也曾參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影劇的演出,並受邀在《康熙來了》等知名節目分享健身專業。2015年與前職籃選手何守正創立「正能量Fitness」健身工作室,持續以「健身改變人生」的目標,鼓勵更多人開始以健身保養身體、維持健康。〈經歷〉2013美國阿諾盃健美賽 男子體格項目 第五名(Arnold Championships Men's Physique 5TH) 2009年亞洲盃健美經典賽 第五名2009年亞洲盃健美錦標賽 青少年組 第五名2009年全國大專院校健美錦標賽 第一名〈執照‧認證〉國際體適能聯盟FISAF體適能指導員、TRX-STC懸吊訓練師、TRX-RIP彈力棍訓練師、美國SPINNING一星教練FB粉專|浩克爸爸IG|hulk770408延伸閱讀: 被老公嫌魚腥味、拒絕行房!劉博仁醫師:妳的念珠菌好不了,原來跟「愛吃●●」有關
-
2022-12-09 養生.健康瘦身
喝水也會胖?先搞懂脂肪是什麼?營養師:13項行為檢視是否「胖體質」高風險群
為何脂肪總是賴著你不走說到減重,大家會聯想到「要減脂」,覺得脂肪是萬惡的、視它為大敵,但其實脂肪對人體來說是重要的,它能維持體溫、保護及承載內臟器官,還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以及讓荷爾蒙正常分泌。我常用機器的馬達來比喻內臟器官,想要馬達運作順暢,一定要有適當的油脂潤滑才能進行,也就是說身體一定要有適量的脂肪細胞,才能正常健康地運作。人體的脂肪細胞不只一種,包含了白色脂肪、棕色脂肪、米色脂肪,想減重的人要特別針對的是白色脂肪。白色脂肪細胞White Adipocytes主要作用是維持體溫、保護內臟、提供能量,是人體內數量最多的脂肪細胞。測量體脂率時,如果發現數值過高,就是白色脂肪太多。棕色脂肪細胞Brown Adipocytes是人體內含量最少的一種脂肪,因為含有大量的線粒體,可以幫助迅速燃燒熱量,想要讓減脂效果良好運作,就要增加棕色脂肪細胞。米色脂肪細胞Beige Adipocytes米色脂肪介於白色和棕色脂肪之間,透過運動可以讓白色脂肪轉化為米色脂肪,有助於脂肪的燃燒消耗。*小知識:別一昧視脂肪為敵人,適度的脂肪量仍是所需體脂率對於減重者來說,固然是要留意的數值,但體脂率太低也不是好事。人體的脂肪太少會讓身體的保暖功能欠佳,而且沒有足夠的脂肪來保護內臟器官,若不慎受到外力撞擊或是跌倒時,有可能會造成內臟位移,甚至是破裂的嚴重傷害。此外,女生的體脂率過低,更會出現經期紊亂、皮膚粗糙、頭髮沒有光澤或易掉髮…等問題,相較於一般女性,在外型視覺上,女性特有的澎潤感並不明顯,換句話說會缺乏了一點女人味喔。那麼,脂肪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每次吃下肚的食物在體內會轉換成能量儲存,儲存區又分為「暫存區」和「永久區」,一開始能量會轉成肝醣被放置在暫存區(肝臟和肌肉),作為下一餐之前的儲備。當吃進去的熱量在暫存區中無法完全被消耗時,就會轉換到永久區做儲存,而永久區的儲存方式就是將能量轉化成脂肪。當身體長期處於「攝取熱量大於被消耗的熱量」,這時永久區的脂肪就一直累積,變成體脂肪過高的狀態。當過多脂肪存在不該存在的地方時,血脂、皮下脂肪(用手捏皮膚時,能捏得起來的部分)、內臟脂肪(在器官周圍,必須使用儀器做測量)都有變多的可能。當血脂太高,易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皮下脂肪太高,很容易變胖、代謝變慢;內臟脂肪過高,則易形成脂肪肝或其他器官也被脂肪包覆住,其中最難減且不易完全測量的就屬內臟脂肪。脂肪細胞體積影響了你易瘦還易胖脂肪細胞會隨著人體生長、老化而改變「體積大小」及「數量」。在幼兒期和青春期時,脂肪細胞數量逐漸增加,如果這兩個時期都常吃高糖分高油脂的加工食物,就易形成即便長大後也不易瘦的體質。不過小時候瘦瘦的,也不見得成年後就沒有變胖風險,若飲食及生活習慣長期處於負循環,會讓脂肪細胞體積撐大並長存於體內,脂肪細胞一旦變大到某種程度就不易立即縮小,所以減重才如此困難。另外,女性在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變化而影響食慾和食量,以及母體為了保護胎兒健康,脂肪細胞數量也可能增加(大多集中在腹部、臀部、大腿、手臂…等),這就是為何有些女性在孕期變胖很多,使得產後體重很難降下來的緣故。書籍介紹書名:21天代謝回正飲食:從「食」傾聽心理真正的缺乏,吃好吃對,打破代謝負循環!作者:余朱青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2/09/07作者簡介余朱青/朵薇診所 總營養師從事營養教育並且在保健領域耕耘達23年,透過網路衛教分享新知、營養課程教學、醫學中心VIP營養諮詢、減脂特別門診、健康講座、各大媒體邀約採訪宣導正確的飲食素養觀念。余朱青認為「你的體重與目前狀態就是過去的累積與人生縮影」,天然食物本身就具有療癒身心的強大能量,端看你如何選擇餐食、決定怎麼吃,若能良性且有意識地攝取食物,將深刻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平衡。多年來,余朱青在診間提倡「吃對食物」的核心概念與營養療程,陪伴許多個案重新拿回對於食物的主導權、抓到瘦身節奏感,無壓力地讓身體的代謝機制自然回正,進而打造不易復胖的瘦體質;以不用藥的方式療癒修復身與心,享受美食之餘更要吃出健康美麗,期盼每個人從「食」預見也遇見更好的自己。<學歷>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 碩士國家高考營養師國家美容技術師<現職>朵薇診所 總營養師減脂特別門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VIP營養門診名人、藝人VIP營養諮詢特別門診專業特調營養產品開發與營養教育講師<經歷>健樂士健康管理中心 首席營養師Nisoro健康餐 營養顧問紅頂餐飲有限公司 營養美食顧問林口社區大學 營養學暨減重班 客座講師富蘭克林坦伯頓 特聘營養講師中國信託渣打銀行 特聘營養講師LVMH路易威登集團丸美品牌 特聘顧問大江生醫集團 旗下 動力生技有限司 保健品開發總監大江生醫集團 華南地區業務總監大江生醫集團 香港區專案開發經理大江生醫集團 保健保養品研究開發國際知名品牌保健營養產品研究開發國防醫學院生理學科資深研究員專業營養學及保健產品研究與開發22年FB粉絲團:「余朱青營養師」延伸閱讀: 一位「做工的人」左手幾乎要截肢,卻堅持脫完鞋再進醫院...重症女醫的體悟:身分、地位,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格
-
2022-12-05 養生.運動健身
北歐式健走比快走或慢跑更好嗎?教授總結14篇論文給答案
讀者陳衛君 2022-11-28在快走比慢跑消耗更多熱量,體育教授說的的回應欄留言:「不知道教授是否有關於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與快走或慢跑做比較的研究文獻」北歐式健走就是像滑雪一樣拿著兩枝桿子走路。至於具體的走法,網路上有很多資訊,我就不多談了。我要專注的是這些網路資訊所缺乏的,那就是–科學證據。例如下面這三篇網路文章,都有說北歐式健走燃燒比較多熱量,但卻都沒有提供科學證據。《明報健康網》2020-12-30發表的北歐式健步行 可多燃50%熱量:「北歐式健步行是一種中等強度帶氧運動,大約每小時燃燒400千卡熱量,較步行或健走多燃燒30%至50%熱量…」《關鍵評論》2022-9-30發表的比正常走路多燃燒18%卡路里:你應該嘗試「北歐式健走」的七個原因:「早在1995年,研究人員就注意到北歐式健走比常規式走路燃燒更多卡路里。實際上,它比正常走路要多燃燒18%的卡路里。」《康健》2022-10-14發表的北歐式健走風行全球 健走杖可用登山杖取代嗎?:「相較於傳統健走,這種健走姿勢猶如滑雪、藉由一對健走杖輔助步行,因此能動到更多肌肉、燃燒更多熱量,……巴金森氏症的病人可藉由這項運動練習平衡……」有關北歐式健走是否對巴金森氏症病人有益,請看今年9月發表的Effects of Nordic walking in people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北歐式健走對帕金森病患者的影響: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結論:「除了行走能力,報告的北歐式健走統計顯著益處均無臨床意義。雖然堅持北歐式健走計劃是好的,但它的實踐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北歐式健走的實踐不會導致帕金森病患者的整體運動障礙、功能活動性、平衡和身體健康發生臨床上顯著的變化。這種療法似乎可以改善步行能力和生活質量,儘管需要對後一種結果進行進一步研究。」有關北歐式健走是否比快走或慢跑更好,請看下面這14篇論文。如果您沒時間看,那我就先說,整體而言沒有比較好。2006:Comparison of kinematic and kinetic parameters between the locomotion patterns in nordic walking, walking and running(北歐式健走、步行和跑步運動模式之間運動學和動力學參數的比較)。結論:「與步行相比,沒有任何運動學參數表明北歐式健走有『生理益處』。」2006: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nordic walking, walking and jogging(北歐式健走、步行和慢跑的生理反應)。結論:「在次最大乳酸水平時北歐式健走的速度是低於步行和慢跑。通過執行北歐式健走形成的 V(O)(2) 並不像以前報導的那樣高。」2008:Invers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during nordic walking, walking, and running(北歐式健走、步行、跑步過程中下肢的逆向動力學分析)。結論:「結果顯示北歐式健走沒有生物力學益處。相反,與步行相比,北歐式健走在腳後跟觸地後涉及更大的膝關節負荷。這是由於在支撐階段的第一部分中更長的步幅和更高的鞋底角度。與跑步相比,北歐式健走的矢狀面和額狀面力矩較小,但在橫向平面中,北歐式健走的踝關節力矩大於步行或跑步。基於這些結果,不建議將北歐式健走作為了減少下肢生物力學負荷的人的鍛煉方式。」2009:No difference in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 to Nordic pole walking vs. conventional brisk walking–a randomized exercise field test using the 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 (USCOM)【北歐撐桿行走與傳統快走的血流動力學反應沒有差異——使用超聲波心輸出量監測儀 (USCOM) 進行的隨機運動現場測試】2011:Lower and upper extremity loading in nordic walking in comparison with walking and running(與步行和跑步相比,北歐式健走的下肢和上肢負荷)。結論:「與相同速度(8 公里/小時和 8.5 公里/小時)的跑步相比,北歐式健走可以推薦為低衝擊運動,負荷率降低 36%,旋前速度降低 59%。然而,北歐式健走的高手腕加速度表明上肢暴露在相當大的重複性衝擊中,這可能導致上肢過度使用損傷。」2011:Effects of a flexibility and relaxation programme, walking, and nordic walking on Parkinson’s disease(靈活性和放鬆計劃、步行和北歐式健走對帕金森病的影響)。結論:「北歐式健走在改善姿勢穩定性、步幅、步態模式和步態變異性方面優於步行。」2013:Effects of nordic walking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walking and band-based resistance exercise on fitness in older adults(北歐式健走與傳統行走和帶式阻力運動相比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結論:「北歐式健走、傳統行走和阻力訓練對老年人有益。北歐式健走和傳統行走都可以改善心肺健康,而阻力訓練則不能。與傳統步行相比,北歐式健走在上半身肌肉力量方面提供了額外的好處。」2013: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Walking with and without Nordic Pole on Upper Extremity and Lower Extremity Muscle Activation(有無北歐撐桿的行走對上肢和下肢肌肉激活影響的比較)。結論:「與常規行走相比,使用北歐撐桿增加了上肢的肌肉活動,但不影響下肢。」2015:Differences in ground reaction forces and shock impacts between nordic walking and walking(北歐式健走與健走地面反作用力和衝擊影響的差異)。結論:「在北歐式健走期間,衝擊影響和地面反作用力水平與步行相比有所增加,這是在製定健康改善計劃時應考慮的一個方面。」2015:Exploring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Nordic Walk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Uphill Walking(探索北歐式健走過程中的肌肉激活:傳統行走與上坡行走的比較)。結論:「儘管在上坡步行條件下,北歐式健走和步行之間的額外能量消耗差異較小,但與在上坡地形上的傳統步行相比,北歐式健走鍛煉期間增加的上半身肌肉參與可能帶來額外的好處。此外,腰痛的人在上坡時可能會從使用撐桿獲得益處。」2015:Effects of Nordic walking and walking on spatiotemporal gait parameters and ground reaction force(北歐式健走和步行對時空步態參數和地面反作用力的影響)。結論:「北歐式健走通過促進能量的有效利用和減輕下肢負荷來更有效地提高功能能力,因為北歐式健走時上下肢的重量被分散了。」2017:Mechanical energy patterns in nordic walking: comparisons with conventional walking(北歐式健走的機械能模式:與傳統行走的比較)。結論:「北歐式健走的效率比步行低 20%,並且代謝要求更高,這種差異可歸因於等長收縮和上部肌肉組織的低效率。最後,由於桿推進和手臂/桿擺動,北歐式健走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高度動態的步態,與傳統步態相比具有獨特的機械特徵。」2017:Nordic walking versus walking without poles for rehabilit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北歐式健走與無撐桿行走對心血管疾病康復的比較:隨機對照試驗)。結論:「經過 4 週的訓練期後,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和外周動脈閉塞性疾病患者的 6 分鐘步行測試中,北歐式健走訓練似乎比無撐桿訓練更有效地增加步行距離。」2021:The Effects of Nordic Walking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Walking on Aerobic Capacity and Lipid Profile in Women Over 55 Years of Age(與傳統步行相比,北歐式健走對 55 歲以上女性的有氧能力和血脂狀況的影響)。結論:「這兩種訓練計劃都導致有氧能力增加和總膽固醇降低。」原文:北歐式健走:比快走或慢跑好嗎
-
2021-08-20 新聞.健康知識+
不明顯的發炎是「症」、明顯的發炎是「病」 醫:偏高的溫度環境會導致人體的大小病痛!
在討論冷熱的問題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人體是一個恆溫的有機生物體,運作溫度保持在攝氏三十七度上下,差異約只有○.五度,我們量到的表面溫度大約比核心溫度低○.五度。 在一天當中,早晨六點左右我們的體溫最低,約是攝氏三十六.四度,而在下午五點時體溫高達約攝氏三十六.九度。所以,黃昏休息後如果活動減少,體溫就會慢慢降低。如果體溫在攝氏三十八度以上,就開始有發燒的現象,如果在攝氏三十六度以下就有體溫過低的現象。因此,身體在正常情況之下,會運用各種生理反應以保持體溫的穩定。實際上我們對冷的容忍度比熱高 人體的新陳代謝作用終日持續不斷,意思是我們身體不斷的燃燒熱量作工而發熱,因此,實際上我們對冷的容忍度比熱高。所以,氣溫只要超過攝氏三十度就會讓我們感到炎熱難耐,如果達到攝氏三十八到四十度,也就是說比體溫高二至三度,我們就很容易發生中暑或熱衰竭而危及性命。相反的,我們覺得舒適的室溫大約是攝氏十八到二十五度,這個溫度比我們的體溫低了十二度左右,這是因為我們不斷在發熱而需要涼爽,只要所處環境的溫度夠,就不需要刻意提供額外的熱源;也就是說,人體對熱的容忍度比冷的容忍度低很多。 偏高的溫度環境,對於身體不好的人影響很大在台灣的生活環境中,我們在夏天最舒適的溫度約攝氏二十三到二十六度(感覺涼),到了冬天如果室溫保持在攝氏二十到二十五度(感覺不冷),這樣是比較理想的室內溫度。以台灣的氣候來看,多數時候都在舒適的溫度以上,因為自己產生的熱已經很多,所以散熱對我們來講就更為重要。很多人很在意冷氣病這個問題,其實冷氣對於維護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設備,因為偏高的溫度環境,對於身體不好的人影響很大,所以在醫院裡、加護病房、與手術室,冷氣都很強就是這個緣故。冷氣病的產生,主要是與我們的運動不足,或冷氣清潔做得不好有關,而不是溫度冷的問題。 細胞對熱真的很敏感 人體對冷有較高的忍受度,因此喝比體溫低二十度的水,我們會感覺涼快,但是比體溫高二十度的水,也就是接近攝氏六十度的水溫,就可能有致癌的可能性。所以,即使我們喝冰箱裡攝氏五度到十度的冰開水,也不會有致癌的危險。其實,我們的細胞對熱真的很敏感。根據醫學研究,常喝熱飲如茶或咖啡的人罹患食道癌的比例偏高,這可能是喝攝氏六十度以上熱飲的習慣所使然,也有研究認為喝熱茶甚至與胃癌相關。 我們身體的發炎反應也與體溫有密切的關係,溫度高發炎強,溫度低發炎弱,所以體溫超過攝氏三十七.五度就顯示可能有問題,超過三十八度明顯是發燒。根據醫學的研究,發炎反應跟很多疾病息息相關,包括現代人常有的心血管疾病、癌症與退化,所以說減少發炎是我們保持健康與養生的關鍵因素。 人體本身就是發熱工廠 我們有多會發熱呢?一般人日常代謝的熱量需求約二千大卡以上,大都以熱的形式發散出來,相當於五十公斤的水升高四十度。一天當中,身體散發出這麼多熱,如果冷卻做得不好,身體機能就會衰退而感到疲倦,也會有食慾不振的現象,因為吃東西會產生更多的熱令人受不了。尤其,我們新陳代謝的效率只有二十五%,換句話說,有七十五%所吃進去的熱量都要以熱的形式散發出去。這麼多熱跑出來,就須要有良好的散熱能力,主要靠的就是呼吸、排汗與排尿。 呼吸跟排汗都需要消耗能量,於是又得製造更多熱。所以,過熱時與其經過皮膚來散熱或者喘氣來散熱,不如直接喝冰開水或吃冰來得有效。人們在炎夏之際,都會喜歡各種冰品冷飲,這是因為有生理需求而產生心理反應。當我們降溫之後,常常會感覺心情放鬆愉快,這是因為冰冷帶來副交感神經作用所使然。過熱效應會導致大小病痛 人體為了保持體溫的穩定有很多平衡的機制,我們的選擇並不是一面倒的保暖,或者喝溫熱水就好了,因為這麼做可能破壞我們身體的平衡機制,造成我們的生理失去應付環境變化的彈性,反而會引起很多不適的症狀 。 【過熱案例1:中暑和熱衰竭】 人在中暑的時候,會頭痛、體溫過高、噁心嘔吐、心跳過快,甚至失去意識。在這之前,如果有熱衰竭的現象,雖然意識還清楚,但是可能會有頭昏、盜汗、心跳變快,甚至抽筋的現象。 實際上,嚴重的過熱現象表現出熱衰竭或者中暑的情形,而輕度或者中度的過熱現象在初期症狀可能不明確,如果沒有注意很容易疏忽,一旦慢性化後會有各種症狀,例如口乾舌燥、頭昏腦脹、眼睛脹痛、慢性鼻塞、胃食道逆流、食慾不振、便祕、下腹脹、腰痠、皮膚或者黏膜乾澀,以及各種慢性疼痛。 【過熱案例2:女性月經過量 】 有些女性有月經過量,月經出血日數過長的現象。在我多年接觸的患者中,女性與年長者特別容易有過熱引發的自律神經失調症。他們的不舒服,時常被以為是身體虛寒來調理,結果反而引起更嚴重的症狀。這些案例給予點滴治療以補充水分,並且降低體溫之後,通常效果很好。 【過熱案例3:農作或勞動的年長者】 在鄉間從事農作或勞動的年長者,許多都有太熱或不舒服就打點滴以補充水分養分恢復疲勞的習慣,除了補充水分恢復體力之外,冷的點滴液有讓身體降溫的效果,進而恢復活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大城市裡的人們多數在炎熱的季節可以待在冷氣房裡,因此對於打點滴的醫療習慣不能理解。 慢性過熱,會變得又怕冷又怕熱 慢性過熱會使體質變成外冷內熱,也就是又怕冷又怕熱,這是因為身體過熱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會造成體質流失、體力變差,因此四肢無力怕冷,但是內臟又處於過熱,因此很容易累,體力更差。大多數的家屬很驚訝,我說患者雖然看起來虛弱,其實是處於過熱發炎的狀態,必須要認真地降溫抗發炎,而且要避免過度給予溫熱。一般台灣的民間習慣,以為生病或身體虛弱怕冷就必須要給予熱補,其實在台灣的氣候裡,多數時候我們要擔心的是過熱加重發炎的副作用。 恆溫動物的身體會對溫度變化做出生理調整以適應環境,因此飲食的溫度也會產生生理作用。對多數人而言,一天當中多數時間都待在室內,身體會以室溫為基礎來運作,如果擔心喝冰開水或溫熱水對身體的影響,或是不確定該怎麼做,建議飲用室溫的涼水以保持中性的溫度效應。 不明顯的發炎是「症」、明顯的發炎是「病」 觀察百年來人類的體溫,科學家發現一般人的體溫比以前下降了一些,同時人類的壽命也比以前增長不少。除了因為醫藥的發達之外,我們體力的消耗減少,跟著發炎也減少,身體的負擔比古人輕鬆多了。 明顯的發炎反應可以從驗血實驗室檢查得知,並據此推斷疾病的原因,但是多數症狀從不舒服到癌症,絕大多數都與低度發炎有關,卻不容易從血液得到明確的答案。醫學臨床上,通常以幾個指數(如C-Reactive Protein,Rheumatoid Factor等等)概括,以解釋低度發炎的情形。 簡單的說,明顯的發炎是「病」,但是不明顯的發炎常常只有「症」。身體各處的低度發炎無法從臨床的儀器檢驗出來,只能由間接的臨床表現作判斷,例如從心率或交感神經的症狀,慢性疼痛或慢性病的存在,或者組織慢性發炎後的黏連現象去估算。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明明不舒服,到醫院做了一大堆檢查卻沒有明確的答案。 冷與熱的副作用與禁忌,知多少? 偏離標準體溫的冷或熱刺激,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冷刺激的副作用:可能引起凍傷、心跳緩慢、高血壓、咳嗽、氣喘、腹痛、腹瀉等副交感神經症狀。 •冷刺激的禁忌:手腳冰冷等失溫的狀態、寒冷環境下、高血壓、心臟病等系統性疾病;未經少量漸進測試者不宜。 •熱刺激的副作用:可能引起過熱燙傷、腫脹發炎、血栓、高血壓、低血壓、高血糖、心跳過快、心臟衰弱等交感神經症狀。 •熱刺激的禁忌:慢性疼痛、自律神經失調、心臟病、炎熱的環境下;未經少量漸進測試者不宜。※本文摘新自然主義《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 ●講座資訊不吃藥,也能搞定自律神經!求助無門的病痛、找不到病因的這裡痛那裡痛,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疼痛科權威梁恆彰醫師與楊翠蟬醫師首創,以「冷處理」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降發炎。9月5日下午2點金石堂信義店,梁恆彰醫師演講「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分享改善自律神經失調與各種疼痛問題的撇步。洽詢電話:(02)23925338分機16或網路報名:https://forms.gle/uSWWJUmG4PdAxE8b7
-
2021-08-01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爆汗核心訓練|4分鐘Tabata健身操
Tabata間歇訓練運動,是在短時間內將肌肉操到極限,再藉由運動的事後燃脂,在運動後的24~48小時裡,讓身體都在燃燒熱量,能有效提升肌力、心肺能力、爆發力、敏捷度,達到運動4分鐘等於跑一個小時慢跑的效果。今天四分鐘,讓你完全爆汗,在短時間內愛上運動的快感,影片中每個動作20秒,中間休息10秒,組間休息的時候注意不要放鬆,因為時間比較短,調整好呼吸就可以準備下一組動作,這套動作為中階訓練,動作時間與次數可以依照個人的體力做調整,跟著黃欣元Alvin練出腹肌線條。想了解更多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炸裂腹肌!「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7-09 養生.健康瘦身
宅在家越吃越胖?給 12 星座的健康瘦身指南:牡羊試試168、雙子減少熬夜追劇
在家防疫的日子,囤了一堆零食,又不能去健身房跑步,許多人都感覺到自己「圓」了,因此感到焦慮。以下是給 12 星座的健康瘦身建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也能吃得更開心、動得更開心。牡羊座間歇性斷食法是很適合牡羊座的,因為牡羊是吃飯很準時的人,抓得清楚什麼時候該進食,什麼時候不該進食,可以從現在很流行的 168 (一天 8 小時進食,16 小時不進食)先試試吧!愛吃的你不需要節食,只要抓對時間吃就好。金牛座要金牛座節食實在是太難了,享受美食是金牛人生的一大樂趣之一,所以只能維持著運動習慣,來讓身材不至於走樣。金牛還很適合跟心靈有關的運動,比如瑜珈,透過冥想來讓內心平靜,一但內心平靜了,也許食慾也會暫時睡著喔!雙子座雙子座是熬夜追劇的慣犯,晚睡不但傷害身心健康,也會讓身材容易走樣,因為「瘦體素」都是在睡眠時間分泌的,它能幫助抑制食慾、燃燒熱量。害怕自己發福的話,先從改善睡眠習慣開始吧!巨蟹座巨蟹座對健康的生活型態很嚮往,改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對巨蟹來說不算難事。比如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多吃蛋白質、蔬菜,以無糖茶代替手搖飲料等等。偶爾放縱一下吃垃圾食物也沒關係,只要大部分時間維持健康飲食即可。獅子座只要是獅子座做起來舒適的習慣就可以了,硬逼自己改變什麼,完全不像獅子座的風格,即使改變了也可能維持不久。選擇自己有興趣又有利於健康的事物來著手會更容易一些。比如做瑜珈對你來說是很開心的,就試著維持這樣的習慣吧!無須理會現在的瘦身趨勢、潮流。處女座基本上,處女座不看這篇文章,也會自己督促自己的!他們完全無法接受自己的身材走樣,一但意識到肉有點鬆了,他們馬上會去運動、吃少一點。就讓你的「超我」繼續督促著你吧!只要不要用極端的方式即可。天秤座天秤座很在意他人眼光,希望大家眼中的自己是很好的。因此自拍一些運動的照片 po 到社群,可以有效督促你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增加動力。這樣一來,如果你很久沒運動,朋友可能也會提醒你:「唉最近是不是沒在運動了?」天蠍座越有挑戰性的事情,天蠍座越有動力去做,因此可以幫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比如一天要喝 2000 cc 的水、一個禮拜不吃炸物,達成了目標後得來的成就感,又可以驅使天蠍座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射手座射手座大多都有運動習慣,比起室內運動,射手座更喜歡室外運動,比如跑步、投籃、爬山等等,疫情期間,做好防疫措施的話,還是可以挑個人比較少的時段,去空曠的地方動一動,消耗一下熱量。摩羯座摩羯座不太喜歡運動,也不太能節食。因此,少量多餐也許是摩羯座可以實行的方式,你不需要少吃一點,但可以分多次食用,且每次食用的份量漸少,來減少因為飢餓感而不小心暴飲暴食的狀況,但還是要盡量壁面高油高糖的食物。水瓶座水瓶座對擺盤有種莫名的偏好,喜歡將顏色分類,因此自備一個「健康餐盤」對於水瓶座落實健康飲食有所幫助。比如綠色蔬菜要多少的量、白米又需要多少的量。雙魚座你對創新的事物很感興趣,因此喜歡 follow 現在的健康瘦身趨勢,比如前陣子流行生酮飲食,後來流行間歇性斷食,反正都可以嘗試看看就對了!你會從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的。參考資料:1.《Yourtango》:The Health Fad Each Zodiac Sign Is Obsessed With2.《The Times of India》:The eating habits of each zodiac sign※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宅在家越吃越胖?】給 12 星座的「健康瘦身」指南:牡羊試試168、雙子減少熬夜追劇
-
2021-06-30 養生.運動天地
居家做什麼運動能燃燒最多熱量?仰臥起坐不夠看!減重醫師教你做這項
【編註】居家上班上課快2個月了,許多人每天關在家不出門,連外出運動都不敢。但在家都不動,不但對身體健康不利,身材也很堪憂。如果暫時還是得居家,我們到底可以做些什麼運動呢?減重醫師蕭捷健來教你!好久不見的運動營養學!(振作起來各位)雖然運動只佔減重兩成的重要性,但是居家上班一整天沒出門,一天會減少300到400卡路里的燃燒,這是接近兩碗白飯的熱量。(以基礎代謝率BMR和活動度計算)。在家裡忙工作又要顧小孩,到底什麼運動能夠最有效率地燃燒熱量呢?#跳繩燃燒熱量是仰臥起坐4倍#消耗卡路里超過高強度間歇消耗多少熱量是怎麼算出來的呢?每一種活動的劇烈程度,都可以用代謝當量(Met)來表示。基本上,體重乘上代謝當量,差不多就是我們持續做這樣活動1小時所消耗的熱量。就用我的體重75公斤來做計算吧!什麼都不做:(MET=1)每分鐘消耗1.5卡仰臥起坐:每分鐘消耗4卡大部分重量訓練:每分鐘消耗5卡中等強度健身環:每分鐘消耗5卡深蹲:每分鐘消耗7卡中等強度自行車或慢跑:每分鐘消耗10卡高強度循環:每分鐘消耗 10卡跳繩:每分鐘消耗14卡根據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y的表格,熱量消耗超過高強度間歇的,還有划船比賽和高強度競技自行車。當然,高強度間歇燃燒的熱量還是要看項目,如果是以波比跳和原地衝刺跑為主,單位時間也能燃燒非常多熱量,但是一般人很難做到這個程度。#卡路里消耗不等於燃脂效率很遺憾的是,當這項活動的劇烈程度,讓心臟超過最大心律的70%以上(以我來說大約130),身體燃燒肝醣的比例,就超過了燃燒脂肪的比例。不過,這也沒什麼不好。如果你今天吃了不少澱粉,由於澱粉會變成肝醣儲存起來,如果吃到超過肝醣儲存的空間,澱粉最後就會轉換成脂肪去儲存。高強度運動能夠有效地把肝醣消耗掉,讓吃下去的澱粉有足夠的空間儲存,就比較不會變成脂肪堆積。所以,不小心爆糖的那一天,來個高強度間歇,或是跳繩吧!(如果樓下不會抗議的話)(本文獲作者「減重醫師蕭捷健」授權刊載,原文連結見此)
-
2021-05-07 焦點.元氣新聞
上次戒菸胖10公斤捲土重來 口服藥加規律運動減2公斤
全國透過戒菸門診的戒菸成功率僅兩成五,臨床醫師觀察,戒菸後發胖是影響戒菸決心的主因,衛福部彰化醫院開出口服戒菸藥加每天運動的「菜單」,幫助菸齡30多年的李姓老菸槍成功戒菸,最重要的戒菸後半年都沒發胖。衛福部彰化醫院戒菸個案管理師張育源表示,去年她接受139人戒菸,只有37人成功,成功率26.6%,和全國平均值25%差不多,自行戒菸成功率雖無法統計,但應該更低,失敗原因除了抵抗不了尼古丁誘惑,還有一個病人常抱怨的理由─戒菸後發胖。55歲李姓病人去年健檢,做了心臟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並中度阻塞,在成人健檢時發現心臟冠狀動脈中度阻塞,醫師勸告戒菸,李姓病人提出多年前曾戒菸,3個月就胖10多公斤,第一次戒菸宣告失敗,這次再戒菸萬一又失敗,一定淪為親友笑柄,他要好好考慮。經醫護人員一再勸說,生命比身材還重要,如有專業團隊協助和陪伴,成功率將大增,他同意醫院安排個管師幫助他管理健康。個管師張育源了解李姓病人的吸菸史,為他量身打造戒菸守則,服用醫師開立的非尼古丁口服戒菸藥,抑制人體對尼古丁的依賴作用,發胖的部分請病人自行規畫適合自己的運動課程,另在飲食方面,多吃高纖維蔬菜,並且慢慢吃、多咀嚼,以增加飽食感,想抽菸時多喝水或咀嚼無糖口香糖。李姓病人表示,每周三他在公司參加下班後的有氧運動,另上網從youtube找有氧和瑜伽影片,一周6天的晚餐後1小時跟著影片運動,藉以消耗熱量,原本只是很單純的想要不發胖,沒想到半年不但沒發胖,還從80公斤瘦到78公斤,肌肉也結實。彰化醫院心臟科主任何東錦指出,吸菸後因為尼古丁讓人精神亢奮,代謝率高,一旦戒菸,基礎代謝率降低就容易發胖,而且戒菸後味覺變敏感,食欲跟著上升,通常會吃得比較多,想吸菸時又吃零食替代菸品,如果沒增加運動量,熱量更易堆積,造成發胖;戒菸者需要意志力,把重心放在戒菸,若擔心發胖,盡量以運動來達成燃燒熱量,若能找親友一起運動,效果更好。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5-06 養生.運動天地
少量多餐更助於減重?專家破解常見減脂迷思
減脂迷思人類在這幾千年來,一直在追求著體格精壯、肌肉發達的運動員身型。這是一個至高的標準,非常有吸引力是古代英雄、希臘神祇的標配外觀,沒人挑戰它的崇高地位,而我們迄今依舊崇敬著這樣的理想。在美國,肥胖率超過人口數的百分之三十五,並且逐年攀升。似乎只有天生基因像超人,或是願意為了健身犧牲奉獻、嚴守紀律,深入學習正確觀念的人,才能夠練出這種理想的體格。然而,別被這個論點給騙了,基因不是阻止你練出強健體魄的原因,想學健身知識也不難。在你看完這本書後,你就能學到所需的各種知識。也別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意志力,這件事沒有你想像的難,雖然你不能天天吃批薩,也別夢想偶而練個幾下,就能擁有完美六塊肌。但是,只要能把握飲食和重訓要點,我們還是可以享受喜歡的食物,做自己喜歡的鍛煉,進而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這是我寫書的原因,我想要幫助你改善體格,還有讓你的生活更美好。減脂是這個願景中的主要部分。若要實現這個目標,你不能盲從那些未經證實的流行節食法。方法錯誤很容易發生瘦了又胖回來的溜溜球效應。要徹底拋棄讓你變得虛弱、過重和沮喪的節食法。學會輕鬆、持續的減脂方法,你才能做自己身體的主人,讓過多的脂肪從此不上身。在幫助大家做到這點之前,我先得破除嚴重的減脂迷思,有些你聽過,有些你甚至試過,如果我們不先破除這些迷思,你可能會懷疑我接下來要講的事,更可能對書中的核心概念與減脂方法產生抗拒心理。現在,就讓我們一舉剷除這些害人不淺的謬論,祝福各位都能練就理想的身型。迷思 少量多餐更助於減重有沒有聽過:「少量多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減脂的速度,還能控制食慾。」聽過的話舉手。這個理論很簡單:吃東西的時候身體會一直處理食物,因此若每幾個小時就吃東西,新陳代謝會一直維持活躍,對吧?,而且將一日三餐的量分成多餐食用也能降低想要大吃一頓的食慾,對吧?可是這理論在科學研究的面前卻完全站不住腳。法國衛生醫學研究院的科學家檢視大量文獻,針對許多研究的內容,比較各種飲食型態之間的差異,從一天一餐到十七餐都有。他們發現少量多餐吃個不停跟一天好好的大吃一餐,兩者沒有顯著差異。餐量少帶來的是小而短暫的代謝提升,而餐量大則會引起長而大的代謝高峰。因此將一天因消化而燃燒的熱量加總起來,飲食型態並不會帶來明顯差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結果也支持這項結論,他們將受試者分成兩組:1.一組每天正常三餐飲食。2.一組每天三餐加三次的點心。兩組受試者維持相同的熱量赤字,在八週後完成實驗,數據顯示所有人的體重、脂肪、肌肉降低程度都沒有顯著差異。那少量多餐對控制食慾有幫助嗎?這需要討論兩個面向。先舉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實驗來說明,研究人員讓受試者進行了十二週的節食減重計劃,發現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以控制食慾,但一日三餐或六餐對食慾則沒有影響。另外,美國堪薩斯大學也進行過性質相近的研究,旨在瞭解用餐頻率與蛋白質攝取量,對食慾、飽足感和激素反應的影響。他們也發現增加蛋白質攝取量可以提高飽足感,而一日六餐的飽足感不如一日三餐。但同時也有其他的研究發現一日三餐的飽足感較低,反而是增加每日用餐頻率可以提高飽足感,讓受試者更容易堅持減重計劃。某種程度上而言,你能堅持的飲食模式就是最好的飲食模式,在飲食頻率上更是如此。我身邊很多人喜歡一日四到六餐,我也是如此,也有人喜歡二到三餐,兩者都是恰當的。迷思 要運動才能成功減重如果你願意每天吃很少的食物,那麼不用做什麼運動,就能創造很高的熱量赤字。靠節食可以減下不少體重,不過,同時也會流失許多肌肉,這不是我們樂見的情況,原因有很多,而虛榮心當然也是很常見的原因。減重有成要控制飲食也要運動,而且不是任何運動都可以,在熱量赤字的狀態時,最好的運動是阻力訓練,這是一種提高肌力和肌耐力的方法。可以從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所做的一項研究中,看出節食時進行阻力訓練的益處,研究人員將二十位男女受試者分成兩組:1.第一組每週做四次一小時的有氧運動。2.第二組每週做三次重訓。兩組的飲食內容相同,十二週後,每個人都減了差不多的體脂肪,但有氧運動組卻流失九磅左右的肌肉,重訓組則沒有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研究也有同樣的發現,若想要快速減脂卻不想流失肌肉,就需要在減重時加入阻力訓練。迷思 有氧運動比重訓更有助於減脂這是上一個迷思的延伸,大多數人在開始運動減重時會選擇有氧運動,像是慢跑、游泳或騎自行車。這些運動都很好,問題是有氧運動對減重而言效益不大。有許多研究發現,人們在做心肺運動後,體重甚至會開始增加。過重者迷上的是燃燒熱量而不是變得更健康。光靠有氧運動無法明顯減重的主要原因為二:1.要補回運動燃燒的卡路里太容易了。猜猜看,快跑三十分鐘能消耗多少大卡?對於一個體重七十公斤左右的人來說,大約能消耗四百大卡的熱量,然而,只要一把堅果、一點優格和一個蘋果就能補回這些卡路里。或是如果你比較愛吃,幾片巧克力餅乾和一杯牛奶就能補足滿滿的四百大卡。我不是說減重時不應該吃堅果、優格、蘋果或餅乾,而是心肺運動並不如我們所期望的可以消耗大量的卡路里。 做有氧消耗的卡路里對減重有幫助,但你的目標不只是燃燒卡路里,而是要「減去體脂肪」,而若是吃得太多,有氧運動永遠無法幫助你減重成功。2.你的身體會對運動產生適應,並減少熱量消耗。研究指出在熱量赤字時,身體會提高能量的使用效能。也就是說你雖然做著相同類型的運動,但持續運動所需的能量卻會越來越少。這也意味著在同樣情況之下一直做同樣動作,你燃燒的能量比想像中更少,也讓你在減重過程中更可能大吃特吃或進度停滯。許多人會做更多的有氧運動來突破,以消耗更多的能量,讓減重持續進行,但是這樣做的同時也會加速肌肉流失,導致新陳代謝變慢。那重訓的情況又是如何?科學研究很清楚的指出這是很有效的減脂方式,那為何人們提到重訓就想到練太壯而非變苗條呢?答案很簡單,重訓並不是受歡迎的減重方法,因為它其實是很糟的減重方法,但它對加速「減脂」和保存肌肉卻有絕佳的效果。美國杜克大學的一項研究就完美說明這點。研究員招募了一百九十六位年齡在十八到七十歲之間、肥胖或過重的受試者,男女皆有,將這些人分為三組。1.第一組每週做三次阻力訓練,每次一小時。2.第二組每週以中等強度慢跑三天,每次四十五分鐘。3.第三組則是進行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實驗在八個月後結束,你猜哪一組減去最多的體重?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三,體重減最多的是只做有氧運動的第二組。但是,他們也是唯一流失肌肉的一組。那再猜猜看哪一組減去最多體脂,而且還提高肌肉量?沒錯,就是同時進行阻力訓練和有氧運動的第三組。換句話說,你做有氧運動時要搭配阻力訓練,體重雖然因為肌肉量增加而減得較少,卻減去了更多的體脂肪。※ 本文摘自《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作者:麥可.馬修斯 譯者:賴孟怡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3/04圖/《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書封采實文化提供
-
2021-04-16 養生.運動天地
「單腳站立」竟可讓頭腦一生好用!日本醫師教你4步驟增強肌力、燃燒熱量
有氧運動可以遠離老化的導火線──氧化與糖化有氧運動的效果,是可以同時預防氧化與糖化這兩種作用。我們的身體原本就擁有抗氧化能力,可以抵抗來自活性氧化物的「氧化」攻擊。其中最主要的「抗氧化酵素」,可以奪取活性氧化物的氧、使它喪失攻擊能力。平時會做有氧運動、活動身體的人,他們體內抗氧化物質的量明顯較多。事實上,運動本身雖然是讓活性氧化物產生的原因,但若能維持運動習慣,就能在體內蓄積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另一方面,如果想預防「糖化」,同時降低血液與細胞中的糖,效果最好。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降低其中一項,另一項就會升高,兩者的關係就像鐘擺一樣。唯一例外的就是有氧運動,它能同時降低血液中與細胞中的糖。具體而言,要做哪些有氧運動呢?以我來說,我會推薦每天二十到三十分鐘的快走、登階運動等,重點是「負擔輕、動作不必太迅速,但有持續性動作」的運動。不必練出精壯發達的肌肉,也能讓頭腦一生好用為什麼肌力訓練很重要?因為鍛鍊肌肉可以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遠離肥胖。我們每天消耗的能量中,基礎代謝就占了約60到70%。而基礎代謝中的六成,就是用在活動肌肉。但人到了4、50多歲,基礎代謝會逐漸下降,加上肌肉量減少,這時如果從飲食中攝取的熱量,無法像年輕時那樣大量消耗的話,體脂肪率就會上升,開始發胖。因此,若能注重飲食習慣、同時增加肌肉量的話,不管到了幾歲,都可能提升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具體來說,每增加一公斤的肌肉,就相當於每天增加五十到六十大卡的基礎代謝。這樣的熱量消耗量,相當於健走十五到二十分鐘。極端一點來說,只要增加身體的肌肉量,就算每天都坐辦公室工作,光靠基礎代謝率就能充分消耗熱量。正因如此,我才會建議大家「開始做肌力訓練吧」。但不少人聽到這樣的提議,都會退避三舍。因為,伏地挺身、鍛鍊腹肌,使用健身房的器材鍛鍊等,這些訓練都讓人感覺負荷很大、很辛苦。但請各位放心。想要擁有健康身體、保持頭腦一生好用,不需要精壯發達的肌肉。在此,我們鍛鍊肌肉的目的,是要增加肌肉量、維持緊實的身體。肌肉可分為「白肌」(或稱快肌)和紅肌(或稱慢肌)。在做瞬間爆發性強的動作時會用到白肌,做持久性運動時用到紅肌。而在健身房裡,一些以鍛練肌肉為興趣的健身愛好者,他們練的就是停止呼吸、在短時間內承受最大負荷的無氧運動,也是在鍛鍊白肌。但要支持頭腦一生好用的身體,重要的是紅肌。當然,目的不同,訓練肌肉的方法也會不同。有些4、50歲的人常覺得自己的運動量不夠,但如果因為過度訓練而受傷,那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我想推薦給各位的運動是「單腳站立」訓練。兩分鐘的「單腳站立」訓練,簡單又能消耗熱量你可以維持單腳站立幾秒鐘呢?這個訓練看起來簡單,其實它具備一定的運動量。各位不妨實際試試單腳站立,一開始身體可能會前後左右搖晃,過一段時間後應該就會覺得腿部的肌肉變得緊繃。這就證明你使用到了平時很少用的肌肉。尤其是被稱為軀幹,也就是支撐身體軸線的肌肉會受到刺激。單腳站立的效果・提升下半身的肌力一般人聽到下半身的肌力訓練,腦中就會浮現深蹲等感覺很辛苦的動作。但其實只要單腳站立,就能確實鍛鍊下半身的肌肉。鍛鍊下半身可以讓你不容易疲勞,而且能預防跌倒。・鍛鍊軀幹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鍛鍊軀幹的肌力很重要,但不太清楚具體的訓練法。其實,單腳站立的時候,自然就會使用到軀幹的肌肉。就算不去健身房使用健身器材,還是可以鍛鍊到。・培養平衡感培養平衡感很重要,因為可以減少跌倒的風險。一般的運動很少可以鍛鍊平衡感,但單腳站立可以刺激小腦,因此有其效果。我推薦單腳站立訓練最重要的理由,是它任何地點都可以做。不管做哪一種運動,持之以恆最重要。從這點來看,單腳站立可說是具備兩個很好的條件,它可以在任何地點做,而且短時間內就可以做完,是最容易持之以恆的運動。單腳站立訓練實踐法,隨時隨地都能做接著為各位介紹單腳站立的具體訓練方法。.四周保持些許空間、站著。.抬起膝蓋,腳尖離地約五到十公分。.保持抬起的狀態一分鐘,一邊緩慢呼吸,一邊維持姿勢。.另一腳也進行相同的動作。.習慣之後,可以保持單腳抬起的狀態,腳尖試著往前後左右緩慢移動,可以增加負荷,作為平衡運動的訓練。更進階的方式是如下頁圖下方所示,轉動髖關節十次左右,進一步增加負荷。想打造強健身體、保持頭腦一生好用,與其追求激烈的肌力訓練,能持之以恆的單腳站立等訓練,會更有效果。這個原則也能套用在其他的運動習慣上。書籍介紹書名:30%的人將來會失智,我該怎麼辦?:人會老化,但腦部可以不退化。兩分鐘單腳站立、系列減七法、健腦踏板,能讓你的腦越用越靈活!作者:長谷川嘉哉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19/07/26作者簡介/長谷川嘉哉1966年生於日本名古屋市。名古屋市立大學醫學院畢業。醫學博士、日本神經學會專科醫生、日本內科學會專科醫生、日本老年病學會專科醫生。每個月診察1,000名失智症患者,是日本屈指可數的神經內科與失智症專科醫生。受到祖父罹患失智症影響,於2000年在岐阜縣土岐市開辦失智症專科門診,以及提供居家醫療的診所。方圓100公里內許多患者不惜遠道而來求醫。自開業以來,已累計超過5萬件的居家醫療診察,實踐500件以上的居家照護服務。延伸閱讀: 護理師開100公里回醫院幫忙、免費住宿和眼鏡...一場太魯閣號事故讓我看見:台灣人善念無所不在
-
2021-03-14 養生.聰明飲食
飲食如常體重卻仍往上飆升?8種食物加速新陳代謝
人體的新陳代謝隨著年齡增長變慢,這也是為何人到中年,即使飲食如常,體重仍往上飆升。但中年體重增加並非不可避免,透過一些方式,可以讓新陳代謝加速,常被提及的包括:減少卡路里攝取(但別少太多,以免造成反效果);做高強度間歇訓練,燃燒更多熱量;進行重量訓練,增加基礎代謝率。除了運動與適量減少熱量攝取,專家也推薦一些飲食上的技巧,能幫助加速新陳代謝,讓你有機會穿回年輕時的衣服。增進身體代謝力的飲食方法● 吃豐盛早餐、喝點咖啡吃早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並保持全天精力充沛。不吃早餐的女性,肥胖機率是吃早餐者的4.5倍。建議吃酸奶、燕麥片,再佐以堅果以增加蛋白質。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因是中樞神經刺激物,會讓新陳代謝加速5%~8%(即每天約98~174卡路里),咖啡因劑量越大,效果越明顯。不過營養師也提醒,咖啡因不宜過量。● 提高蛋白質攝取身體需要足夠蛋白質以維持肌肉量,就像纖維一樣,蛋白質可以維持飽足感,抑制對精緻、高熱量加工食品的渴望。● 喝足夠的水2012的研究發現,喝水可以降低卡路里攝取、改變新陳代謝而獲得減重的效果。研究人員認為,多喝開水可以取代甜味飲料,且能促進脂肪分解作用。● 吃富含鐵質的食物缺乏鐵質,會導致紅血球攜氧量不足,影響肌肉燃燒熱量。女性會因為每個月的月經而流失鐵質,面臨新陳代謝下降的風險。貝類、瘦肉、豆類、菠菜等,都是鐵質極佳來源。● 足夠的維生素D根據調查,國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對於肌肉組成十分重要,肌肉組織越多,越能燃燒熱量,加速新陳代謝。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包括鮪魚、鮭魚、蝦、豆腐、雞蛋和穀物。● 限制飲酒當你喝酒時,酒精會減少體脂肪的燃燒,且燃燒速度比平時慢,因為酒精取代了原本的燃料,尤其如果你喝的是高糖分的酒。● 吃更多含鈣食物缺乏鈣質在女性很常見,這可能減緩新陳代謝。有研究顯示,透過低脂牛奶或優格攝取鈣質,同時可以減少身體對其他食物脂肪的吸收量。● 增加纖維攝取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會讓人有飽足感,而減少吃其他不健康的食物。研究發現,食物中纖維含量高的女性,最不易發胖。女性的目標是每天攝取21至25克纖維,男性的目標是攝取30至38克纖維。增加新陳代謝的首選食物酪梨、起司、黑豆、豆腐、扁豆、牛奶、蛋、希臘優格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1-01-11 科別.新陳代謝
矯正代謝力該怎麼做? 醫: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
減醣這樣做才對,飲食策略穩妥當! 矯正代謝力的「代謝技術」,裡頭有兩大主要作用――降低胰島素,以及調整血糖,最終目的都是要「逆轉」或「消除」胰島素風暴。胰島素風暴跟血糖的調控,兩者關係密不可分,所以,代謝技術也朝著降低血中胰島素與調控血糖兩大目標設計,不僅可以用於矯正代謝,也是非常優秀的糖尿病輔助治療配方。你還在「糖」、「醣」不分嗎?但是我們可能還搞不清楚如何真正控制血糖,加上經常還「糖」、「醣」傻傻分不清!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要注意「ㄊㄤ」類的攝取,才可以控制血糖,但到底是「醣」還是「糖」,只會得到一張茫然的臉。簡單來說,醣類就是碳水化合物,血糖是大腦的主要能量來源,依照分子結構可以分為單醣、雙醣、寡醣和多醣。分子結構簡單的單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醣(蔗糖、乳糖、麥芽糖)就是我們熟知的「精緻糖」,舌頭一接觸就會感受到甜味,除了可以提供熱量之外,幾乎不含任何營養,甚至會引起蛀牙、肥胖等問題;而寡醣與多醣則嚐起來不一定具有甜味,例如飯、麵等主食。許多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醣」類的攝取,才可以穩定血糖,所以會避免去吃含有「醣」的食物,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反而造成血糖過低的危險。雖然醣類是身體必須的營養素,但攝取過量的醣類,卻會造成反效果,身體產生大量的胰島素,久而久之,就會轉變成「容易累積脂肪」的體質,增加肥胖、慢性病,以及蛀牙的風險。醣的分類:血糖狂飆?這樣做就對了!近幾年來,經常出現「減醣」、「控醣」、「低醣」等關鍵字,但這三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對於身體來說,真的有比較好嗎?我們平常吃的食物――麵食、飯類、水果,以及奶類都含有「醣」類,這些食物在體內經過一段消化過程後,會產生大量的葡萄糖,因此血糖也會隨之上升,若是沒有特別注意「醣」類的攝取,就會導致肥胖。「減醣」絕對是這幾年最熱門的減重關鍵字,所謂的減醣並不是不吃澱粉,而是減少精緻糖,以及加工去除麩皮、種皮的精緻澱粉攝取量。精緻糖和精緻澱粉對身體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而造成血糖飆升,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促使脂肪代謝力變差,造成容易發胖的體質,還會增加老化速度、蛀牙等負面影響,對我們來說,精緻糖跟澱粉根本百害無一利,快遠離它吧!「蕭院長,若是糖尿病的病人想要控制好血糖,可以怎麼做呢?」改變主食的類型,多吃低升糖的食物,像是利用全穀類、糙米取代白飯、用蕎麥麵條取代白麵條、用全麥麵包取代白麵包等,都是可以讓你吃得健康的方式。同時,也要多吃低澱粉的蔬菜,具有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獲取天然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低澱粉蔬菜有花椰菜、菠菜、高麗菜、蘆筍、菇類、萵苣等,都是可以攝取的蔬菜類別!如果你是想要利用減醣來減重的話,蛋白質就非常重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可以增添我們的飽足感,就不會一直想要吃東西了。可以選擇魚類、雞肉、奶類、蛋類、無糖優格、豆類等優質蛋白質。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是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引發血糖值上升程度的指標。升糖指數越高,代表這類的食物吃進人體後,會快速釋放葡萄糖,導致血糖瞬間飆升。當血糖一高,胰島素就必須跟著大量分泌,長期攝取這類食物,就會讓血中的胰島素經常維持很高,進而引發高胰島素現象,啟動胰島素風暴!相反地,升糖指數越低,代表這類的食物吃進人體後,葡萄糖會緩慢釋放,血糖就不容易瞬間飆升,胰島素就不會大量分泌,血中的胰島素含量會很低;許多的健康書籍都已經建議多攝取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一般來說,精緻的碳水化合物或稱為精緻澱粉(或簡單醣),例如:白米飯、糯米飯、白糖都屬於精緻的碳水化合物,這類食物的升糖指數經常都高於七十;相對的,複合式碳水化合物的升糖指數較低,因為它們含有纖維,會讓葡萄糖釋放較為緩慢,血糖較不容易飆升。現代人的主食多為精緻澱粉,由於缺乏纖維,人體會快速吸收這些糖分,導致飯後血糖過高,間接也造成血中胰島素越來越高!所以如果要調降胰島素,首要建議就是「恢復粗糙主食」,把白米飯改成糙米飯或五穀飯,白麵粉做的麵包、包子、饅頭,改用全麥來製作,這是調降胰島素的第一步。選擇低升糖負荷食物,留意烹煮方式哈佛大學提出另一個理論稱為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 GL),升糖負荷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糖分密度的指標,糖分密度越高的食物會讓血糖持續性升高,影響更大。許多水果的升糖指數(GI值)雖然很高,但是升糖負荷(GL值)卻很低,幾乎都在十以下,代表糖分密度不高(水果含很多水分),不至於對血糖造成長時間的影響。相反地,蛋糕等甜點升糖負荷(GL值)高達二十,會造成血糖長時間居高不下,胰島素當然也居高不下。同樣食物採用不同烹調方式,升糖負荷(GL值)也會截然不同,例如:水煮的馬鈴薯升糖負荷(GL值)只有三,因為飽含水分的緣故,烤馬鈴薯的升糖負荷(GL值)則高達十三!升糖指數(GI)與升糖負荷指數(GL)參考表:如果希望降低血中胰島素,改善「高胰島素」現象,建議選擇升糖指數(GI值)五十五以下,升糖負荷( GL 值)十以下的食物最好,並且多以豆類、蔬菜、水果為主,這是調降胰島素的第二步。養成低卡飲食與有氧運動除了選擇低升糖指數(GI值)與低升糖負荷(GL值)飲食外,代謝疾病的專家都一致同意「低卡飲食與運動」,是改善胰島素阻抗與「高胰島素」現象最有效的辦法!其實低卡飲食的食物,相當於低升糖指數(GI值)與低升糖負荷(GL值)食物,避免高脂肪食物、大塊肉類。另外,建議早餐最好增加水果的份量,來取代早餐店的食物,下午茶、宵夜、零食也要避免。除了飲食調控之外,平常也該起身動一動,這是調降胰島素的臨門一腳。別老是坐在電腦前面,運動可以改善代謝,有助於調降胰島素,提升腦內啡,增加好的膽固醇,並降低血壓等。因此,有氧運動,慢跑、快走、爬山都是很好的選擇,把運動變成一種生活型態,肥胖的人運動最好循序漸進,否則心臟受不了,膝蓋也受不了!絕對不要勉強,否則會很容易受傷;難度太高的運動也會讓你很快放棄,一切都前功盡棄!有氧運動除了可以改善「高胰島素」現象,還可以燃燒熱量,增加心肺功能,對於身體的柔軟度、肌肉強度也都有所助益。於此之外,增加了身體的含氧量,就能避免慢性缺氧,當身體氧氣足夠,可以顯著提升組織修復能力,不僅可以讓身體的能量生成順暢,引導全身細胞的活化,對於延緩老化與種種慢性病的預防至關重要。增加身體的含氧量,是現代人處在缺氧環境下,非常重要的長壽養生之道!運動熱量消耗表:(本文摘自博思智庫《矯正代謝力:遠離三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書籍簡介台灣平均每5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病爆發的前兆,罹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7倍,罹患腦心血管疾病是一般人的3倍!原來代謝失衡,是致病元凶!許多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肥胖者罹患疾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還高,為何過重或肥胖者很容易產生健康問題?因為慢性病正是「胰島素風暴」一路不停傷害的結果。蕭院長認為,若是能夠找出代謝疾病的真正病因,也可以對於現今的醫療體系做出一點貢獻,讓大眾找回真正健康。希望藉由《矯正代謝力:遠離三高、糖尿病、代謝症候群》一書,作為民眾日常飲食與健康管理的提醒,讓有胰島素風暴的人們回到「健康的生活型態」,活出健康和美麗。
-
2020-07-19 養生.運動天地
什麼時候運動最有效?一定要在肌肉最活躍時段運動嗎
【文、圖/摘自漫遊者文化《圖解版.下半身肌力鍛鍊法》,作者中野‧詹姆士‧修一】肌肉最活躍的時段學生向我提出的眾多問題中,最普遍的就是「什麼時候運動最有效?」從運動生理學來看,運動效果最好的時段是下午4點到6點。這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切換的時間。交感神經在早上起床後,白天活動的時間處於活躍狀態;傍晚後則逐漸由副交感神經接棒。一般認為,交感神經在這個時段仍使體溫維持高溫,但又不會過度緊張,應該是活動肌肉的最佳時機。不過,一般人只是為了健康,每天跑步30分鐘或1小時,或只是做某些肌力訓練,就不需堅持一定要在這個時段運動。尤其要上班族在傍晚4點到6點之間運動,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運動如果不能持續,就不會有效果。希望運動能夠持續,就要選擇你覺得運動時最無拘無束、心情愉快的時段。何時運動心情最好、最能持之以恆,實在是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在你最有心情、最能堅持不懈的時間去運動,就是對你最有效的時段。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歡在什麼時間運動,不妨在各個時段都試試看。覺得自己不可能晨跑的人,也姑且找一天早上跑跑看,說不定會渾身舒暢呢!>>推薦閱讀:增加下半身肌肉是逆齡抗老的唯一方法?專家這麼說肌力訓練也能改善身體冰冷肌肉有維持、提高體溫的功能。因為有自律神經的運作,我們的體溫恆常保持在37℃左右。當外界氣溫低於37℃時,我們仍然能維持正常體溫,是因為人體可以自行產生熱能,使體溫控制在穩定的程度。而對於「產生熱能」貢獻最多的人體組織,就是肌肉。身體熱能的生產,有60%來自肌肉、20%來自肝臟與腎臟、20%來自棕色脂肪組織(是一種燃燒熱量的細胞)。肝臟、腎臟的部分我們使不上力,但肌肉量卻可以靠努力而增加。可想而知,肌肉量減少將使身體的產熱功能衰退,導致體溫難以維持。身體冰冷或日常平均體溫不到36℃的人,多數為肌肉量不足。要使體溫升高、改善身體冰冷的問題,最該做的事就是「增加肌肉量」。身體冰冷、體溫低的人,不只產熱工廠中的肌肉太少,連那些碩果僅存的肌肉也無法好好運轉。肌肉放著不用,並不會自行產熱,必須要動起來,才會產生熱能。因此,要升高體溫,必須同時達成以下兩個條件:①增加產熱工廠中的肌肉;②使肌肉動起來,以產生熱能。這兩個條件相輔相成,才能達成升高體溫的目標。肌肉中布滿血管,而體溫上升則是血液集中的關係。所以,如果你的肌肉量夠多,血液便會大量集中,使降低的體溫升高。許多女性誤以為肌力訓練會變胖或變成「金剛芭比」,其實,鍛鍊、活動肌肉能夠預防並減少身體冰冷的問題,而這正是女性朋友們共同的困擾呢!
-
2020-06-09 橘世代.健康橘
想瘦不必挨餓!提升「基礎代謝率」才是減脂王道
許多人似懂非懂的基礎代謝率到底是甚麼?一處咖啡廳中兩個姊妹淘正在熱烈對話「夏天剩沒多少時間了,這冬天吃了不少東西,想穿比較貼身的衣服都沒辦法了!」「對啊!這個過年吃了太多像是肉乾、巧克力零食,好不容易消下去的腹部又回去了!」「唉,到底有沒有辦法在平常時候就能燃燒熱量呢?」一位身材健美的男性剛好走過: 「妳們需要的是重新認識基礎代謝。」這兩人一臉迷茫的看著,想聽到底是甚麼?這位教練拉了張椅子坐下「人體的基礎代謝率,約佔總熱量消耗65~70%,身體活動所需熱量,約佔總熱量消耗15-30%,消化食物所需熱量,約占總熱量消耗10%。」「基礎代謝率或稱靜態代謝率,人體靜臥狀態下24小時內所消耗的總熱量,也就是維持生命所需的最小熱量,包括維持呼吸循環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肝腎等器官組織的運作。對於有心減脂的人來說,提高基礎代謝率是相當重要的事,它能幫助你更有效地消耗熱量,且不易囤積脂肪。」該怎麼有效的提高基礎代謝率?以上面的例子來看,在平日增加代謝率是能看到有效改變的方式,減重是藉由運動燃燒體內的脂肪,你也許聽過類似的例子,那為什麼有些人常常運動,身體的肥肉卻絲毫不減?其實啊,運動燃燒脂肪的說法並不夠全面。沒錯!提高基礎代謝率的根本原則是運動,根據醫學期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運動能夠減脂,因為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被肌肉所利用,間接地掠奪脂肪細胞所能獲取的營養,這樣就會讓脂肪變小、死亡,達成消滅體脂的目的。只有了解這個過程,才能真的有效提高代謝率。都已經拼命運動,為何總是瘦不下來?有經驗的私人健身教練都會告訴妳,想要減脂的關鍵,就在於身體肌肉是否能有效利用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讓脂肪細胞失去養分而無法增長。這時候你一定會問,該如何做才能達到目標,別急,要先知道身體目前的代謝率才能有效的制定計劃對吧!BMR計算公式並不複雜,簡單帶入妳的年齡與體重就可以得知。男生 = 66 + (13.7 × 體重) + (5.0 × 身高) – (6.8 × 年齡)女生 = 65 + (9.6 × 體重) + (1.8 × 身高) – (4.7 × 年齡)這個是建立在整天靜止不動的情況,不過這不可能吧,所以要加入一個關鍵數字TDEE來計算,如果妳是長期久坐的生活型態,就把BMR數字X1.2就是妳的每日總消耗熱量。為什麼已經吃得很少了,體重還是沒有下降的情況?私人教練表示,見過許多想要減脂的學員,可能一天只吃一餐,甚至吃得更少,短期下來的確可能有減重效果,不過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體重再也降不下來,甚至復胖得更快,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啊!人體長期處於低熱量的狀態下,基礎代謝率隨之跟著降低,讓身體所需熱量減少,即使維持低熱量的飲食,體重也無法下降了。在這裡提供給大家飲食方面提高代謝率的建議,這十種食物對於減重很有效果喔!一、水沒事多喝水這句話不是空談,除了能夠抑制食慾,更是加速身體的化學作用,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率,對體內環保、預防便秘、身體廢物排出、脂肪分解…等等都有幫助。二、綠茶好處已經不用多提,在這裡要說的是兒茶素,可以促進脂肪的燃燒、減少脂肪形成。三、薑有許多研究證實,的確有助於提升人體溫度,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脂肪燃燒等功用!四、辛香料像是辣椒、胡椒粉、咖哩粉,能有效提高甲狀腺功能,增加體內熱量的消耗。不過這些東西會刺激食慾,所以還是要酌量使用。五、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的蛋白質,身體消化時會比消化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需要燃燒更多的熱量,建議食物像是雞胸肉、白肉魚或是牛奶、優格、優酪乳等。六、雞蛋無論蒸還是煮等方式都能幫助燃燒卡路里。特別是早餐時,不僅可以增加飽足感,更能提升高達10%的基本代謝率!七、含碘的食物碘是合成甲狀腺素及維持甲狀腺機能正常不可或缺的礦物質,其中含有的甲狀腺素,有助於提高基礎代謝率,有那些呢? 昆布、海苔、牡蠣、蛤蠣、蝦子…都在其中。八、全穀根莖類這類食物會讓,胰島素分泌降低減少產生同化作用,不容易合成脂肪。像是糙米、蕎麥、薏仁、蘿蔔、紅蘿蔔、牛蒡等食物。九、燕麥「好的穀類」這句話真的不假,可以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十、香蕉富含的鉀有助於身體調節礦物質與液體進出,更是提高基礎代謝,幫助熱量消耗。但是請注意,香蕉熱量並不低,要酌量進食。要命,體重又超標了,這該怎麼辦?私人教練在這裡提供三個原則或是說是方式給大家參考。。減重時,每日仍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攝取之總熱量不可低於基礎代謝。。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維持一樣的活動量,就可以每週減脂約0.5公斤。。每天減少攝食300大卡熱量,並增加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也可以每週減重約0.5公斤,還可以享受運動帶來的好處。 總之牢記,每減7700大卡就能減少1KG,日常飲食仍須以低GI食物為主,減少攝取精緻糖類的機會,如含糖飲料、甜食、蛋糕、巧克力等,主食用五穀根莖類如糙米飯、五穀飯、燕麥等取代白米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想要減脂的大家,務必牢記提高基礎代謝率 + 增加肌肉含量 + 補充對的營養,才是聰明又健康的瘦身方法!本文摘自《SuperFIT極度塑身》【健康瘦系列↘↘↘】。金馬新人瑞瑪席丹 火辣身材不敗秘訣:隨身必備「彈力帶」!。運動後肌肉一定要有酸痛感 減肥才會有效果?。不老男星修杰楷:養生秘訣從「戒糖」開始。「佛系減肥法」不挨餓也能瘦!營養師:吃對食物比少吃更重要。如何瘦身不節食 黃惠如:先從「專心吃飯」開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5-02 養生.運動天地
做家事能算運動量嗎? 銀髮族運動迷思 醫師替你解答
Q:為什麼每周維持動習慣,卻一直沒有變瘦呢?這樣運動有達到效果嗎?體育署曾調查,銀髮族是最愛運動的一群人,肌少症問題卻依然嚴重。不少人好奇,為何每周維持動習慣,卻一直沒有變瘦?這樣運動有達到效果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劉晟昊指出,雖然運動會消耗熱量,但若不能高於飲食攝取的熱量,體重就無法下降。部分民眾以為運動就會瘦,這個觀念不一定正確。比如很多運動員、健美人士雖然每天運動,體重卻維持在很高的標準,就是因為他們也同時攝取很多的蛋白質或熱量來維持肌肉的成長。要靠運動減重,飲食控制很重要!劉晟昊表示,一個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基礎代謝率,大約1500大卡至2000大卡左右,因每個人從事日常的活動不同,加上運動消耗的熱量減去攝取的熱量,每減少7700大卡,會大約減少一公斤脂肪。劉晟昊說,要辨別有效的運動,可藉由有無達到目標心率做判斷。最大心率指的是心臟在最大壓力下,每分鐘跳動的最高次數。而最大心率的測法,目前學者說法很多,最常用的概估是220減去實際年齡,50歲以上的民眾或中老年則用208減去年齡乘以0.7較準確。所謂有燃燒脂肪效果的心率,最少要在最大心率60%至70%之間,效果最明顯。通常活動達最大心率50%以上,就有維持健康的效果;但要燃燒脂肪,至少要最大心率60%以上。一般的有氧運動或課程,都可以達到最大心率70%以上的效果。劉晟昊指出,健康成人建議運動量為一周三到五天,強度為最大心跳率的55%至90%。運動時間可以由運動強度而定,建議執行20至60分鐘,或以片段10分鐘累計30分鐘以上,運動時間可視運動強度做調整。Q:掃地、拖地、洗衣服……每天從早到晚忙家務,也能算運動量嗎?劉晟昊表示,能否達到目標心率,才是有效運動的指標,掃地、拖地等日常的家務活動,很難達到目標心率。一般可以10分鐘高強度運動,穿插在日常生活的空檔中,這樣會比長時間低強度的活動有效。劉晟昊解釋,一般所稱的中強度運動,包括在進行運動時,可正常呼吸、説話的非競賽運動,例如快步走路、休閒式騎腳踏車、慢速游泳、社交舞蹈;高強度運動則是運動時呼吸會顯得急促,並有喘氣增加的情形,如健身操、騎自行車、慢跑等。一般生活中的勞動,不見得能達到適當的運動量。Q:體重下降了,但為什麼最在意的小腹卻一點都沒變小?體重下降的原因,是日常生活中的總攝取熱量小於燃燒熱量。劉晟昊表示,要改變身體型態,體重其實不是重點,而是體脂肪比率,一旦有效降低體脂率,小腹自然容易縮小。Q:排汗衣、防震鞋……運動裝備挑得好,可以增加運動效果嗎?穿普通的衣褲鞋襪不行嗎?劉晟昊指出,一般運動用品的主要用途是保護身體,減少運動傷害。尤其強度越大、越長時間的運動,越需要能保護腳部不受傷的運動鞋。排汗衣則可讓人在運動時,有適合的涼爽度與體溫,並可保護皮膚不受摩擦或過於潮濕的傷害,例如濕疹。劉晟昊表示,運動鞋需與運動項目、型態做搭配。有些鞋子對腳踝的穩定性較高,適合跑跳;有防震功能的鞋子則適合長時間跑步,保護腳底避免筋膜發炎。而球類運動中,有許多橫向側移或需急停、變換方向的動作,就需要鞋底跟地板有較好的摩擦力,幫助人體快速轉換方向,但為免腳踝過度內翻,造成扭傷風險,就需要抓地力夠好的鞋款,避免重心不穩或滑倒。有些特殊功能的鞋子如慢跑鞋,設計上有防止足弓產生內旋的動作,就適合跑步時腳掌有過度往內翻旋情形的族群使用。尤其是扁平足跑步,常會因足弓過低,造成足部過多內旋動作,引起內側足底壓力上升,或更可能往上影響到膝關節與髖關節,產生過度內旋的現象。
-
2020-01-31 養生.聰明飲食
寒流正是減肥大好時機!吃對食物不用受凍也有效
最近寒流正要來,氣溫逐步滑落 , 有些人心中咒罵不已,但是聰明人才知道這正是天賜良機的減肥大好時機!!你以為冬天的命運就該是吃飽睡飽就該變胖嗎? 錯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人體遇到低溫的情況下,本能會驅動我們的身體燃燒脂肪自體發熱,以維持身體的恆溫,所以在低溫下,身體能量的消耗是比平常高的。根據一項國外研究顯示,在19度下的能量消耗,比27度下多了將近20%。這樣的原理來自於人體的脂肪其實很多種,簡單來說分成壞的肥肉(白色脂肪)與好的肥肉(棕色脂肪)。白色脂肪就是囤積用的,很令人討厭,而棕色脂肪就可愛多了,它會燃燒能量以產生熱能,所以棕色脂肪組織越活化,人體消耗的能量就越大,是不是真的是一種好的肥肉呢? 不過人體的棕色脂肪組織以嬰幼兒時期最為發達,隨著年齡老化會越來越少,所以囤積脂肪也是老化的一種悲哀。但是不用擔心,前面講到,科學家已經告訴我們,低溫可以活化人體的棕色脂肪組織了。只是到底要多低溫呢? 你只需要待在19度低溫下2小時,連續6週,驅動棕色脂肪後,這樣可以讓每天熱量多消耗250卡路里…..。的確,很多人會想,這樣是不是太折騰人了。不用擔心,身為食物的專家當然凡是優先考慮用吃的來解決。事實上,確實有很多食物,可以騙過身體,讓身體產生遇到低溫的錯覺,所以一樣有驅動棕色脂肪燃燒熱量的效應。在某些食物裡,有特別的植化素,這些植化素就像鑰匙,吃進體內會刺激人體的感覺受器(鑰匙孔),然後啟動大腦與交感神經系統,之後副腎上腺素就會分泌,因此棕色脂肪就會被活化開始燃燒。那到底有哪些食物有這樣的功能呢?辣椒。辣椒可以說是目前最受矚目可以活化棕色脂肪的食物了,主要原因是他含有辣椒素。辣椒素正是具有前面講的功能,甚至美國有保健食品公司純化不具辣味的類辣椒素,作為減肥食品上市販賣啦。薄荷。薄荷含有薄荷醇,可以發揮類似的功效,薄荷醇正是吃了薄荷以後口腔與喉嚨會感到涼涼的成分。山葵,哇沙米。山葵含有異硫氰酸烯丙酯,這是一種有機硫化合物,其化學式為CH₂CHCH₂NCS。 異硫氰酸烯丙酯是一種無色的油脂,其實一些十字花科的植物如芥菜,蘿蔔,辣根都含有它,芥末的刺激性味道都是來自於此化合物,味道辛辣又催淚。看到這些食物其實都平易近人、容易取得,是不是很想讓人嘗試看看呢,不過我還是要提醒,刺激性的食物還是要看自己的體質,不能過量。當然,搭配天賜良機的低溫啟動發熱機制,多去外面待一下,才是天然又省錢的減肥的方法啦(小心別感冒)。或是在戶外,吃著麻辣火鍋、沾wasabi醬、最後嚼薄荷口香糖,那就真的是最佳組合,不罔老天爺賜給我們這10度的天氣了。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19-11-28 新聞.科普好健康
即使假笑也有好處!日研究:不愛笑,早死風險增一倍
你平時多久「大笑」一次?最近,日本山形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關於“笑”的有趣研究:和經常笑口常開的人相比,不苟言笑的人早亡風險更高,“不愛笑”或可成為導致早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笑容能給身體帶來哪些健康益處?《生命時報》邀請綜合國內外研究並採訪專家,為你解讀「一張笑臉」的力量。不愛笑,早亡風險增一倍日本山形大學醫學院教授櫻田香及其研究小組,進行了為期5.4年的流行病學研究。參試者為1.7萬名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男性約7000人,女性約1萬人。研究人員根據參試者日常大笑(指發出聲音大笑)的頻率,將其分為“每周大笑1次以上”“每月大笑1次以上”和“每月大笑不足1次”三組。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發笑頻率低的群體中男性、吸煙者、不運動者和糖尿病患者居多。相較發笑頻率最高者,最不愛笑的人全因死亡率達到1.95倍,心血管事件(患腦中風、心肌梗死、心絞痛等)的風險為1.62倍。研究人員表示,“不苟言笑”或可成為導致早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日常生活中多給自己找樂子,常常大笑有助延年益壽。一張笑臉,6個健康好處有助抗癌很多基礎研究提示,如果患者心理狀態比較好,能夠保持樂觀、笑口常開,整個免疫系統會得到改善,對腫瘤的治療效果、預後及康復都有好處。尤長宣表示,抗癌之路一定要身心兼治、笑口常開,“無心病則無身病”。改善血糖水平日本京都醫療中心臨床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笑所產生的積極樂觀的心理因素,有助改善2型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積極樂觀的人糖化血紅蛋白也有降低傾向。減輕疼痛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發現,經常笑一笑能增強慢性疼痛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這是因為,笑容能提高腦內內啡肽(一種讓人產生愉悅的物質)的釋放。調節免疫力美國洛馬林達大學的李伯克博士研究發現,笑可以降低人體的炎症水平並提高K淋巴細胞(免疫細胞的一種)的活性,有助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燃燒熱量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大笑10~15分鐘,可以燃燒40卡路里的熱量。大笑還能鍛煉腹部、肩膀和膈肌等部位。消除壓力、緩解抑鬱笑在對生理健康產生作用的同時,也會引發心理反應,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會在開懷大笑後感到輕鬆暢快。這些看似短暫的情緒影響因素,從長遠來看可能會起到心理疾病的治療作用。笑容分四種類型英國卡迪夫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除了“高興”引發的愉悅型笑容外,還有三種類型。反饋型笑容:最直觀的情緒表達就像你對一個孩子微笑時,他會反饋性地也給你笑臉,或做出其他讓人愉悅的事。具體表情是顴肌的對稱上拉,加上輕微的抬眉和嘴角上翹。親和型笑容:交流寬容、感謝和情感表情依然是從口部向顴肌的對稱上拉,嘴唇壓得越來越薄,但不露出牙齒。權力型笑容:表示地位和社會管理等級這種笑容顴肌也是對稱性的,但是會表現出不對稱的眉毛上揚和隆起,通常意味著在支配上的滿足和愉悅。即使是假笑,也有益處美國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由喜悅產生的自發笑容(真笑),和故意收縮面部肌肉引起的假笑是不一樣的。◎真笑:嘴角上翹、眼睛瞇起真笑時,除了反射性地翹起嘴角,大腦負責處理情感的中樞還會自動指揮眼輪匝肌縮緊,使得眼睛變小,眼角產生皺紋,眉毛微微傾斜。◎假笑:一般只有嘴角上提偽裝的笑容是通過有意識地收縮臉部肌肉、咧開嘴、抬高嘴角產生。有些人假笑時動作很誇張,但眼角的皺紋和傾斜的眉毛是沒辦法偽裝的。簡單來說,要想知道別人是真心地笑還是虛偽地笑,眼睛和眉毛是最重要的線索。雖然如此,但研究發現:無論真笑假笑,只要投入去笑,都對身心有益。真笑時,大腦的愉快中樞會興奮;而努力假笑時,這個動作也會刺激大腦中與愉快感覺有關的相關區域。當感到失落、鬱悶、難過的時候,不妨對著鏡子,咧嘴提起嘴角,同時下拉眉毛,瞇起眼睛,盡量做出一個笑的動作,試著感受笑容帶給你的力量。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