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熱量攝取
共找到
335
筆 文章
-
-
2024-11-10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避免洗腎的護腎飲食
「林醫師怎麼辦?腎臟科醫師要求我增加體重,但飲食要限制蛋白質、鈉鉀磷不能過量.....」髮型設計師秀芳遞給我一張檢驗報告,原來是因腎臟病變造成蛋白質尿。「低蛋白飲食」更貼切的說法是「適量且優質的蛋白質」;足夠的熱量攝取,也是慢性腎衰竭患者飲食的重點,能延緩腎臟惡化、維持良好體力,避免步入洗腎人生。泰式蝦子&豬肉辣味冬粉沙拉(3人份)冬粉提供熱量,低鉀蔬菜洋蔥與香菜等皆可提味,以減少高鈉醬料的使用,尤其洋蔥還是強效的抗氧化劑。這道料理多選低鉀蔬菜,幾乎毋需汆燙油炒。而一般泰式涼拌常用的小番茄,因含高鉀改以低鉀水果鳳梨取代。食材:冬粉180克、蝦子9隻、白洋蔥140克、紫洋蔥150克、鳳梨200克、青蔥1支、小黃瓜2條、香菜2支、腰內絞肉50克、辣椒1支醬汁:鹽適量、椰糖或砂糖2大匙、魚露1.5~2大匙、檸檬汁2大匙作法:1. 冬粉用冷水泡約5分鐘,泡軟後剪成容易吃的長度。蝦子頭部切掉、去泥腸,白洋蔥切小丁,紫洋蔥切長條狀,鳳梨切丁,青蔥切花。2.平底鍋開中小火,倒入橄欖油。先加入白洋蔥丁,炒至呈透明後放入豬絞肉、辣椒,青蔥及香菜的莖,炒到絞肉熟後即熄火。可加一小匙的醬油,增添醬香。3.準備另一鍋滾水,放入冬粉,煮到呈透明後即撈出,接著放入蝦子氽燙一下。4.大碗放入作法2及和作法3。再放入紫洋蔥、鳳梨及香菜的葉,接著撒入調味料拌勻。●作法3的冬粉從熱水撈出後,放入清水中洗去黏液,瀝乾水分取出,口感較爽口。蘋果&藍莓豆漿奶酪(2人份)選擇低鉀且低GI的蘋果與藍莓,一般水果奶酪是水果與牛奶的混合,但因乳製品屬高磷食品,因此以黃豆製品豆漿取代牛奶,僅以少許鮮奶油打發成的油霜裝飾。食材:蘋果105克、藍莓100克、吉利丁2片(每片2.5克)、無糖豆漿200毫升、白砂糖適量、鮮奶油50克作法:1. 蘋果豆乳酪:蘋果切小塊與100毫升豆漿混合,以調理機攪打成泥狀。接著放入鍋中,開小火稍溫熱後放入一片泡軟的吉利丁,攪拌後確認吉利丁全部融化,即可倒入模型中(1/3份量),接著再放入冰箱冷藏使其凝結。2. 藍莓豆乳酪:作法同上。從冰箱拿出作法1模型,倒入至2/3份量,再放入冰箱使其凝結。3. 取鋼杯放入鮮奶油,用攪拌棒將鮮奶油打發。4. 將作法2從冰箱取出,並加入打發鮮奶油,擺上新鮮的藍莓及薄荷。台式什錦炒米粉(4人份)米粉、冬粉、米苔目及粄條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低蛋白澱粉類主食。透抽、豬里肌肉提供優質蛋白質,至於高鉀食物,如胡蘿蔔、香菇甚至芹菜都需先汆燙去鉀,同時搭配低鉀蔬菜高麗菜與超級護腎食材黑木耳。食材:米粉250~300克、豬里肌肉或腰內肉80克、高麗菜250克、紅蔥頭6粒、蒜苗1支、透抽120克、黑木耳100克、胡蘿蔔150克、香菇3朵、芹菜1支、醬油2大匙、烏醋&白胡椒粉適量作法:1. 豬里肌肉切絲、各種蔬菜切絲、透抽切花、香菇泡水切薄片、芹菜拍扁切末。將高鉀食材如胡蘿蔔、香菇及芹菜等先氽燙。2. 鍋中加水,水滾後倒入適量油及鹽,接著放入米粉,氽燙約1分鐘即撈出瀝水,並加蓋燜軟(不需煮熟)。3. 平底鍋放一大匙橄欖油,開中小火,放入紅蔥頭炒至微金黃色,取出備用。4. 平底鍋加入少量橄欖油,放入胡蘿蔔翻炒,接著放蝦米、香菇、肉絲炒香。蒜白接著下鍋,高麗菜絲放入繼續拌炒。5. 放入約一碗的水煨煮,待水收乾約一半後倒入醬油調味,接著放入蒜綠、透抽及作法3的紅蔥酥及油,稍微翻炒,最後放入米粉吸乾湯汁。6. 起鍋前放入芹菜、灑幾滴烏醋及白胡椒粉,更添風味。
-
2024-11-09 養生.健康瘦身
三餐吃得像難民「一個月只瘦0.5公斤」她快餓昏超崩潰 營養師曝2關鍵
減肥是許多人一輩子的志業,有人採用較為極端的節食方式卻事倍功半,感到相當洩氣。對此專家點出其中端倪,並不是光減少熱量就能達成,也可能是身體狀況出了問題。一名網友分享自己減肥期間的三餐,早餐只吃一個雞蛋和一杯牛奶,午餐則吃一小碗米飯加蔬菜和肉,晚餐則基本上不吃。節食一個月下來竟然只減了0.5公斤,讓她非常崩潰,直呼吃了一個月的減脂餐,快餓昏了只瘦這麼少,於是求救網友該怎麼改進。這篇文被轉到微博引起熱烈迴響,不少人質疑她:「具體吃多少只有自己知道」、「晚餐『基本』不吃,真的沒吃嗎?」、「夢遊中偷吃?」、「三餐吃很少,然後吃宵夜?」「一定有偷吃零食」、「不運動光餓沒用還容易生病」、「這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但也有人認為原PO沒說謊,自己也是怎樣少吃都很難瘦下來。對此營養師王興國分析,這種「堅決不瘦」的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罹患甲狀腺功能低下,另一個是體重基數太小,也就是本來就不胖。1.甲狀腺功能低下如果再怎麼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了,最好就醫檢查甲狀腺機能是否出了問題。台北榮新診所小兒內分泌科主任潘俊伸指出,甲狀腺功能低下屬亞臨床甲狀腺低能症的一種,患者的基礎代謝率會降低15%左右,就算吃得少,也容易發胖,減重過程容易停滯。潘俊伸提醒想減重的民眾,若已經少吃多動卻都毫無成效,就應該就醫檢查血糖、血脂肪、甲狀腺功能及相關賀爾蒙等,找出原因對症治療,才不會事倍功半,甚至越減越肥。2.體重基數太小許多人減肥會採取「低熱量減重法」,認為只要餓肚子、攝取熱量低於基礎代謝達到「熱量赤字」就能瘦。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指出,「低熱量減重法」短時間會有效果,但人不可能一輩子都餓肚子,所以低熱量減重法失敗機率相對於其他減重法來得高。長期採取低熱量減重法,也會造成基礎代謝率變低,體內分泌的「瘦素」就會減少,人體的代謝平衡機制就會消失,引起代謝失衡。另外每天熱量攝取不能低於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是維持身體機能運作必須的能量,如果攝取的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身體就沒辦法健康運作,反而會讓身體出現其他問題,更得不償失。李佩芬表示,因低熱量減重法引起的代謝異常,可以透過重新調整飲食習慣,大約花半年左右的時間,慢慢幫助瘦素恢復正常分泌,再藉由運動等調整,就可達到減重的效果。
-
2024-10-25 養生.健康瘦身
瘦身不用餓肚子!10大高飽足感食材 控制熱量攝取也能吃飽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常因為忙碌而忽略飲食,結果是被襲來的飢餓感影響專注力和心情;另外,對進行身材管理的人來說,如何控制熱量攝取同時又要維持飽足感,也是一大挑戰。無論是應對繁忙日常或是正在進行飲食控制,選擇能提供長時間飽足感的食材都十分重要,而富含纖維的蔬果、提供優質蛋白質的肉類等都是很不錯的選項。《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內「飽足感食物」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備受熱議的飽足感食物前10名。適量無調味「堅果」解嘴饞 觀察近一年內網友針對提供飽足感的食物相關話題討論,以各類「堅果」最受關注。堅果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及豐富的膳食纖維等,有助於心血管健康,本身就是一項適合身體保養的食材,而其低升糖指數(GI)更能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就有網友認為無調味堅果食用方便,「飲控、減脂的人嘴饞也能吃」,是減肥期的好夥伴;不過營養師也提醒攝取不宜過量,由於堅果油脂含量高,建議可以搭配優格等主食食用,並且一天一湯匙為限,避免當作零食而不小心攝取過量,造成反效果。而「牛肉」也是備受熱議的高飽足感食材,選擇油花較少的部位如菲力、後腿肉,在營養上能滿足蛋白質、鐵等微量元素的攝取需求,也能在飢餓時提供很大的滿足感。有網友便表示自己在重訓期間「牛肉每日分餐享用」,認為富含蛋白質的牛肉是修復運動後肌肉的重要食材,並且其消化過程相對較慢,能在雕塑身材的同時瘦得更健康。「莓果」高飽足感又延緩老化益處多另一方面,同樣上榜的「莓果」含有延緩消化的纖維及增加食物體積的水份,能有效減少進食慾望,而其升糖指數低,可以維持穩定的能量供應與飽足感,加上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減緩皮膚老化跡象的功效對女性來說更有吸引力,也因此成為女性網友補充能量的好選擇。在討論區中不乏網友分享無糖莓果汁的食譜,如加入包括藍莓、蔓越莓等莓果,打成果汁或果昔,並表示喝起來「高纖美味又有飽足感」。無論是富含蛋白質、纖維、或是健康脂肪的食材,在忙碌的生活中,能提供飽足感的食物對現代人的健康管理來說至關重要。選擇正確的食物能夠幫助穩定血糖、提升專注力,還能減少過度飲食的風險,有效維持體重和促進整體健康狀態。如果你近期正在煩惱自己總是吃不飽、或是有健康管理的需求,不妨參考以上排行準備三餐,邁向更健康的生活!
-
2024-10-20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穩定血糖、對抗發炎 專家教你怎麼吃不同蛋白質組合達成
近年營養學家一再強調,充足的蛋白質攝取對身體、尤其是肌肉生成的重要性。但是每個人對營養需求並不相同,例如女性、老年人或有心臟病家族史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健康目標,因此蛋白質攝取量與類型都有差異。以下是美國註冊營養師推薦的各種蛋白質組合。豆類、扁豆、堅果、花生:有助於穩定血糖「研究顯示,攝取更多植物性蛋白質,有助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並調節血糖。」營養師、糖尿病專家Toby Smithson說,豆類和扁豆是低脂食物、不含飽和脂肪且富含膳食纖維,高纖食物能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讓血糖維持穩定。堅果和花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纖維豐富,提供有利心臟健康的脂肪,能增加飽足感和胰島素敏感性。堅果還含有益於糖尿病管理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具有抗發炎特性的鎂和抗氧化劑。優格、扁豆:維持腸道健康的好選擇蛋白質對於腸道健康也很重要,因為腸道內壁細胞的組成來自蛋白質。研究顯示,每周至少吃兩杯優格的人,有益於腸道屏障功能。專門研究腸道健康的營養師Megan Hilbert說,優格也是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等益生菌的絕佳來源,有助於改善消化系統,並維持腸道細菌的平衡。鯖魚、天貝:有助對抗發炎鯖魚富含Omega-3,是最佳抗發炎食物之一。豐富的EPA和DHA脂肪酸,除了可減少發炎,還能降低心臟病風險和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天貝是印尼傳統食材,由黃豆發酵製成,含有豐富的益生元,有助對抗腸道發炎,也是餵養腸道益菌的最佳食物。天貝也是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能預防和修復體內損傷。鮭魚、黑豆:有益女性生殖系統健康眾所周知,鮭魚除了富含Omega-3,也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紐約女性健康營養師Claire Rifkin表示,女性停經後,因荷爾蒙變化,骨質疏鬆症風險增加,建議停經後女性每天攝取500-800IU的維生素D,維持骨骼健康。黑豆是葉酸的極佳來源,葉酸對懷孕期間的DNA合成尤其重要,每天至少600微克的葉酸,能預防發育中的胎兒神經缺陷。茅屋起司(cottage cheese)、雞胸肉:有利於減肥充足的蛋白質攝取,已被證實有利於減重。一方面在吃蛋白質時,身體會有更高的產熱效應(thermogenic effect),會稍微提高新陳代謝;另一方面,即使熱量攝取不足,高蛋白飲食也可以防止肌肉流失。營養師Lacy Puttuck指出,茅屋起司(cottage cheese)含有一種被稱為「酪蛋白」的主要蛋白質,此類型的蛋白質可延緩消化速度,增加長時間的飽足感。茅屋起司也是一種乳製品,研究發現,相較於乳製品攝取較少的人,增加乳製品攝取、搭配減少總熱量攝取的人,在減重和減脂有更好的成效。蛋白的熱量非常低,但蛋白質含量高;雞胸肉脂肪極低,且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維生素B12、鋅、鐵和銅,這兩者都是減重者的極佳蛋白質來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18 養生.聰明飲食
肉鬆、番茄醬…這些食物吃起來不甜卻暗藏「隱形糖」!吃多恐體重、血糖都失控
我們都知道蛋糕甜點、含糖飲料等食物,吃多了不但不健康還容易胖。但有些人疑惑,明明不喜歡吃甜食,體重卻也一直往上升,血糖也超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隱形糖」食品讓你吃糖過量!你以為只有蛋糕甜點、含糖飲料這些吃起來很甜的東西,才算「甜食」嗎?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在臉書分享,其實很多食品,雖然表面上你看不到「糖」,實際上它們卻暗藏許多添加糖!你可能想問,為什麼吃起來不是「甜」的東西也要加糖呢?多半是食品製造者,為了增加食品風味、讓食物顏色、質地更漂亮、延長保存期限等因素,而放了添加糖。當那些看起來不太甜的食品中也有添加糖,那你每天無意識中吃糖過量,真的是不足為奇。生活中需要當心的隱形糖食品還不少,舉凡多種餅乾、調味料,甚至罐頭、肉鬆等都會加一些糖調味。BBC也曾報導,包括麵包、早餐麥片、鹹餅乾、優格等,這些看起來好像比較健康,但其含糖量卻也很高。暗藏「隱形糖」的食品.調味料:番茄醬、醬油、醋等.丸類製品.滷味.罐頭.肉鬆.義大利麵肉醬.麵包.早餐麥片.優格一天不能吃超過多少糖?吃太多糖會怎樣?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定義,添加糖指在製造或製備食物與飲料時額外添加的糖,包括黑糖、蔗糖、糖霜、葡萄糖、砂糖、白糖、玉米糖漿、蜂蜜、楓糖漿等,不包括人工甜味劑及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例如牛奶和水果中的糖。國健署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每日攝取2000大卡,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攝取過量的糖份,除可能造成肥胖、齲齒、代謝異常、身體慢性發炎、心血管疾病等,也會刺激體內胰島素快速分泌,影響血糖波動。3招避免吃進過多「隱形糖」那我們該如何避免吃進過多的「隱形糖」?除了盡量選擇天然原型食物、也要避免食物過度調味。此外,也要提醒大家,學會看懂食品成分表,因為糖的種類、名稱眾多,舉凡蔗糖、麥芽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精、糖漿…等,都是糖份,下次不妨注意一下鹹食的成分表,你就知道它的糖分有多少了。1.選擇低添加糖、無添加物的食品,以天然原型食物優先2.避免食物過度調味、高糖高鹽的食物,並且補充足夠水分3.購買食品前看清成分表【參考資料】.《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 .《BBC》 .衛福部國健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14 焦點.健康知識+
媽媽愛吃菜不愛吃肉、10點睡不熬夜還是得高血脂?日常一地雷食物惹禍
很多人誤解肉類是造成高血脂的元凶,殊不知是其他習慣造成的。一名網友在網路發文詢問求解為何媽媽會得高血脂,他簡述媽媽的生活和飲食,看似大多是健康的習慣:‧不愛吃肉、愛吃蔬菜‧饅頭吃一個拳頭大小‧每天晚上10點睡覺,從不熬夜‧早餐喝豆漿、吃一顆雞蛋‧愛吃主食,愛吃粗糧玉米粉製作的大餅他表示媽媽有高血壓,體型偏胖,一直都無法順利減肥,不知道看似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哪裡出了問題。很多網友點出「挑食」才是問題癥結,原PO媽媽不吃肉導致正常油脂攝取太少,身體會自己製造油脂,所以吃素的人反而容易高血脂。肥胖主因是主食(碳水)攝取過多,各種餅類製作過程用到很多油,會導致吃進過量脂肪,建議主食、肉和蔬菜的比例應為1:1:2,什麼是高血脂?根據三軍總醫院官網介紹,血脂(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高血脂可以分為「高膽固醇血症」和「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高血脂成因和相關病症總熱量攝取過多、總脂肪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先天性缺陷症、酒精攝取過量、其他疾病引起之併發症。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輕微者偶爾胸悶不適、嚴重者會缺氧、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如何預防高血脂?1.維持理想體重,若肥胖又有高脂血症,則極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2.控制脂肪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食物。3.膽固醇過高者,避免食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如:豬油、牛油、肥肉、奶油、椰子油、棕櫚油等。4.炒菜宜選用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橄欖油 、花生油、菜籽油、葵花油等。5.烹調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 6.多攝取多醣類食物,如五穀根莖類,少吃富含精製糖類的農物,如:糖果、煉乳、蜂蜜、各式含糖飲料、加糖食品等。7.多選用富含纖維質之食物,如未加工之豆類、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避免飲酒。飲酒過量易使三酸甘油脂上升。8.適當調整生活型態,例如戒菸、運動以及壓力調適。原PO總結媽媽的問題在於太少攝取如雞胸肉、魚肉之類的優質蛋白、缺乏運動,而且家裡用油也有問題,打算換成橄欖油。其中最重要問題在於主食吃太多,碳水成分太高,他之後會盯著媽媽調整飲食,測試一段時間後再去醫院測量血糖。
-
2024-10-12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7分靠飲食!網推TOP6飲食減重法讓你越吃越瘦
【文·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飲食減重法」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飲食減重法排行。減重就像一場馬拉松,不是短期的衝刺,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現代人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不再單純追求外表的纖瘦,更會透過飲食管理與適量運動,達到穩定持久的瘦身效果。其中,「飲食減重法」因不需激烈運動、易於融入日常生活,且效用也在多項研究中獲得證實,成為許多人的瘦身首選。接著就一起來了解更多飲食減重方式及它們的特點吧! 「低醣飲食」助擺脫飯後昏沉 網推「間歇性斷食」適合新手入門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飲食減重法」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低醣飲食」最受關注。低醣飲食又可稱為「低碳飲食」,實行關鍵就在於降低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等醣類的比例,正確的食物選擇不僅可以穩定血糖、延長飽足感,還能刺激燃脂,幫助瘦身。便有網友實測低醣飲食,表示「比較有感覺的是低碳時下午精神似乎變好了?沒有那種吃飽後昏昏欲睡的感覺」,其他網友也分享自己的減醣方式,如「我是改成一天兩餐。一餐不吃澱粉,一餐吃一個便當,會含白飯」、「現在飯每餐只吃半碗,盡量糙米五穀米,吃完都不會想睡」等,除了瘦身外,對精神的改善也十分明顯。還有廚師親測自己研發的減碳料理,並大方分享前後對照圖,吸引網友回覆「臉變尖,下巴脖子都出現了」、「有精神,變年輕」,認為正確的瘦身對身心靈都有幫助。而「中醫減肥」也受到不少網友推崇。中醫減肥主要是透過中藥促進代謝、改善體質,也可選擇搭配針灸、埋線等傳統療法幫助抑制食慾,加強減重效果。不過也有不少人對中醫減重抱持疑慮,對此有過來人分享「半年瘦了快20公斤超級滿意」、「最有感是內臟脂肪,從8.5到5.5」,並透露其原理就是「讓自己容易飽、不太餓到想吃零食餅乾,久而久之就會降體脂+食量變小」,進而達到「熱量赤字」。但網友也提醒「中醫減肥只是輔助+幫助,你還是要飲控跟運動,不然就是白花錢」,若過度依賴中醫,沒有養成正確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容易在停藥後「打回原形」。此外,168斷食、隔日斷食等「間歇性斷食」也十分受歡迎。常見的間歇性斷食通常是以日或週為單位分配「進食」與「空腹」的時間,以幫助降低熱量攝取並刺激燃脂,手法較溫和且容易入門。有不少網友分享「間歇性斷食一年半了⋯⋯效果非常好已經養成是生活習慣了」,更有人笑稱「少吃一餐,省很多錢」,認為間歇性斷食好處多多,成為許多減重新手的首選方式。減重是一場長期抗戰!急於求成往往事與願違,容易復胖。若你也正朝著理想的身材前行,不妨選擇一種能融入日常生活的飲食減重法,保持耐心與積極,讓減肥之路變得更輕鬆、有成效,取得理想的體態吧!《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調查方法:本排行係使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統計觀測條件之「飲食減重法」相關討論則數。觀測期間:2024/06/29~2024/09/29,共三個月。觀測來源:討論區、社群網站、新聞、部落格(排除抽獎文)快使用全台最全面的網路聲量工具——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帶您輕鬆用大數據看時事,了解民意風向、網友喜好!【熱門時事難掌握?超夯話題都在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花10秒鐘訂閱OpView電子報,從此話題、趨勢不漏接!《Social Scan 社群話題週報》:提供最新的熱門排行榜及熱門話題調查局,話題時事一把罩。《Social Watch 洞察報告》:每月兩期,內含深度產業分析、議題拆解等精彩內容等你來挖掘。想看更多排名主題?快快許願告訴我們吧提供題目► marketing@eland.com.tw
-
2024-10-06 醫療.心臟血管
冠狀動脈斑塊形成後有可能「逆轉」嗎?教授曝2大類消退方式
我在2024-9-8發表降低壞膽固醇顯著改善心肌梗塞病變,臉書朋友Edward Lin留言:「血管斑塊有機會逆轉嗎?(非侵入性方式)」。我跟他說有機會,然後他就說希望我能解釋。「逆轉」的英文是reverse,但就冠狀動脈斑塊而言,正規的醫學名詞是regression(消退)。所以,在接下來的討論我都會用「消退」而不是「逆轉」。梅約診所的心臟科醫師Stephen Kopecky在2020年11月接受視訊訪問,主題是Is Coronary Plaque Regression Possible?(冠狀動脈斑塊有可能消退嗎?)。我把訪問內容的重點整理如下:1.冠狀動脈疾病的消退是可能的。研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不容易做到。我們的期待必須合理,要知道,雖然可以消退某些病變,但無法改變所有病變。2.脂肪豐富的斑塊(lipid-rich plaques)有可能消退,但鈣化斑塊(calcified plaques)則幾乎不可能消退。(版主加註:斑塊剝離是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的直接因素,而由於鈣化斑塊是比脂肪豐富的斑塊較不會剝離,所以儘管無法消退,卻是較安全。)3.在使用降膽固醇藥物(他汀類及PSK9抑制劑)的研究裡,當壞膽固醇(LDL-C)降到80 mg/dL時,約50%患者的脂肪豐富斑塊會消退,而當LDL-C降到60 mg/dL時,約90%患者的脂肪豐富斑塊會消退。在我所看過的有關斑塊消退的論文中,我認為一篇2022年1月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ACC,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的綜述論文是最詳盡,最全面性的: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egression: JACC State-of-the-Art Review(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斑塊消退:JACC 最先進的綜述)。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如下:1.斑塊消退可以定義為斑塊形態的變化,從而降低隨後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這可以透過減少斑塊體積或高風險特徵以及從不穩定的非鈣化斑塊轉變為穩定的鈣化斑塊來實現。因此,斑塊消退作為預防策略的目標包括減少斑塊總體積和改變斑塊成分以降低斑塊破裂的風險。重要的是,並非所有斑塊都是可改變的,例如,鈣化斑塊很少可改變。2.斑塊消退的策略大致可分為兩大類:1)飲食和生活方式; 2)藥物治療。迄今為止,藥物治療取得了最大的成功。3.飲食因素在心血管風險中發揮重要作用,過量的熱量攝取會導致肥胖,特定的飲食模式(例如加工肉類和含糖飲料)也會影響心血管風險。然而,僅透過飲食幹預來證明斑塊消退的數據是有限的。4.運動被公認為是心血管事件一級和二級預防的有效干預措施。最近的Cochrane 綜述和統合分析(包括63 項研究)發現,基於運動的心臟復健使心血管死亡率降低26%,入院風險降低18%。然而,總死亡率、心肌梗塞或血管重建方面沒有顯著差異)。5.每天行走 ≥7,000 步的患者與每天行走
-
2024-10-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澱粉易胖屁股大腿?營養師曝:不是澱粉的鍋 其實是「2大惡習」害的
你是不是也聽說過「吃澱粉會先胖到屁股跟大腿」,所以讓你不敢吃澱粉?甚至已經戒澱粉好久了?但真的是這樣嗎?吃澱粉跟下半身肥胖沒關係 真正主因一次看營養師沈宛徵分享,自己的許多個案也對澱粉感到畏懼、敬而遠之。但吃澱粉跟下半身肥胖沒有直接關係!我們吃進澱粉消化吸收後,除了提供身體大部份能量運用外,會優先以「肝醣」形式儲存在肌肉、肝臟,大約可以儲存約300-400g。不過,當攝取過多熱量,肝臟、肌肉的就會沒有空間儲存熱量,於是這些多餘的熱量,就會轉變成「脂肪」形式,儲存在肝臟、皮下脂肪。由此可知,並不是吃澱粉就一定會胖。而是攝取過多食物,才會讓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轉換成脂肪,儲存在肝臟、或是皮下脂肪等身體各處!瘦下半身日常這樣做 循序漸進不困難下半身會胖,主要是跟熱量攝取過多與生活模式有關。沈宛徵指出,現代人經常外食,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下半身也容易水腫、囤積脂肪。因此,外食族、久坐族想要瘦下半身,沈宛徵建議這麼做:.外食族:外食族想瘦下半身要先控制總熱量,而非不吃澱粉!建議先從減少食用「高油、高甜、高加工」的食物,減少熱量攝取。而許多餐廳為了增加風味,各種餐點的「鈉含量」也容易偏高,下半身容易水腫。建議外食族把握「少醬料、少喝湯」原則,並多選擇以天然辛香料調味的原型食物,就能減少鈉的攝取。.久坐族:久坐容易造成下半身血液循環變差,讓你即便吃得少也容易虛胖、水腫。建議先從增加活動量開始,像是上班時提早一站下車多走路、通勤時多爬樓梯。如此一來,無需刻意播出時間上健身房,也可以讓下半身多活動。等到下半身的血液循還變好之後,就可以從事強度比較強的運動了,如慢跑、騎腳踏車、阻力運動,都可以提高下半身的代謝力,並增加線條感。同時,久坐族下班回家也可以多做抬腿的動作,適時讓下半身的淋巴液回流、提升血液循環。想要瘦出蜜大腿、蜜桃臀,真的沒有想像中困難!身肥胖多方嘗試仍瘦不了 就醫尋求協助為上策沈宛徵強調,下半身的肥胖,主要跟熱量攝取過多、活動量太少有關。不過,少數人也會因為基因遺傳跟荷爾蒙分泌,影響了皮下組織的囤積量。如果你發現自己做了飲食調整,定期運動,還是甩不掉皮下脂肪的話,建議可以到新陳代謝科,尋求專業醫師與營養師的建議,藉由客製化的建議,幫助你安全有效的擊退皮下脂肪!延伸閱讀: ·突然一直變胖!營養師點名「讓你莫名變胖10大原因」 蛋白質不足、吃飯時間不規律中了 ·愛喝冰水易胖小腹?減肥「喝冰水or溫水」好? 專家解惑...答案超意外
-
2024-09-20 醫聲.Podcast
🎧|想要養肌肉、運動更有耐力,奧運級營養師告訴你祕笈不在蛋白質
現代人常說「吃肉就能長肌肉」,但這可不一定是事實。雖然蛋白質在增肌和運動表現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營養師曾怡鈞指出,只吃蛋白質是不夠的,增肌的關鍵還是靠重訓,若要運動表現良好,則主要靠攝取足夠的醣類,像需要耐力的馬拉松選手,醣類的「肝醣超補」才是增強耐力的主要因素。🎧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曾怡鈞認為,運動過後要特別注重蛋白質和醣類的補充,尤其是銀髮族,吃對營養素有助於促進身體修復,長肌肉的原理是「有破壞才有建設」,光靠吃大量的肉並不能讓肌肉變壯,還需要配合足夠的重量訓練,若沒有經過訓練,只增加蛋白質攝取也不會變成「綠巨人-浩克」般肌肉發達,因為身體沒有儲存蛋白質的機制,吃太多蛋白質只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如果要增加肌肉量,曾怡鈞建議,每天應該攝取每公斤體重約1.6克的蛋白質;而運動後,每公斤體重攝取0.2~0.3克蛋白質就夠了,例如,體重70公斤,大約需要21克蛋白質,相當於三份肉,一份大約是一兩,也就是三根手指頭大小的量;至於銀髮族,因為消化吸收能力較差,建議把蛋白質量增加到每公斤體重0.4克。至於運動型的選手,營養素補充又不同,例如馬拉松選手,醣類反而是主要能量來源,曾怡鈞指出,賽事型的選手在比賽前要進行「肝醣超補」,也就是大量攝取醣類,這能像汽車加滿油一樣,讓你跑得更遠、續航力更強例如,一個70公斤的馬拉松選手,每天需要大約每公斤體重10克醣類,也就是大概12碗飯的量。如果吃不下這麼多飯,可以選擇全穀雜糧類、地瓜等富含醣類的食物,不能因為要增肌減脂,而熱量攝取不足,影響到運動表現。「蛋白質與運動之間的距離」,也須要依不同的運動目標有不同的飲食策略,曾怡鈞建議在設立目標時,最好尋求專業人士的建議,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計畫,達到最好的肌力與耐力。曾怡鈞小檔案現職: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營養師暨運動營養領域負責人經歷:•2024 巴黎奧運 中華隊運動營養領域負責人•2023 杭州亞運 中華隊運動營養領域負責人•2021 東京奧運 中華隊運動營養領域負責人學歷:國立體育大學 運動科學研究所中山醫學大學 營養學系 學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吳貞瑩主持人:閻廣聖音訊剪輯:閻廣聖腳本撰寫:閻廣聖音訊錄製:閻廣聖特別感謝:國家運動訓練中心
-
2024-09-09 養生.健康瘦身
新陳代謝差只會變胖?減重權威提醒 忽視代謝可能引發的「5大合併症」
減重真的是很多人一生的課題,我們常常在討論吃什麼會胖,或者是吃什麼會瘦,但很少有人會提到與肥胖息息相關的「新陳代謝」問題!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減重前一定要先來認識「新陳代謝」。我們常聽到長輩常說「年紀大了,所以新陳代謝變差...」是真的嗎?新陳代謝跟年齡有關嗎?新陳代謝能檢查嗎?快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王偉來跟大家分享:年紀增長,新陳代謝會變差?醫學上,新陳代謝的意義就是「除舊」與「佈新」,讓身體能新增製造,和除去身體不要的東西。 雖然年紀增長,新陳代謝速率會變慢,但是若一個人的組成、生活習慣都不變,其實新陳代謝的改變不會太大。也因新陳代謝範疇很大,如果只是新陳代謝中的「熱量需求」,的確,過了壯年以後就會逐年下降。 在減重外科,我們常遇見的就是因為熱量與攝取不足,導致的體重下降、皮膚乾燥、指甲脆弱、掉髮、經期不順,或是腸胃蠕動變慢造成的腸胃不適等。其他更甚至可能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因而造成手腳冰冷。若攝食不佳、缺乏維他命,也會引起憂鬱的現象產生。新陳代謝出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全身性的變化。 如果長期忽視症狀,就可能累積過多的脂肪,形成肥胖體質(若脂肪集中在內臟,就是中央型肥胖),就會造成肥胖的五個合併症: 糖尿病 高血壓 高血脂 膝關節退化 睡眠呼吸中止症 除了膝關節退化不致命外,其他四項都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或是腦中風的前置因子,因此不可不慎。因此只要出現前期的疲勞、手腳冰冷,或者是憂鬱症狀,就要留意是否是新陳代謝出了問題。 *新陳代謝和基礎代謝率想增加新陳代謝,也要先認識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的定義就是,當我們活下來必須要有的基本熱量(如心臟跳動、腸胃蠕動、呼吸等需要的熱量)。也因性別不同,身體構造也不一樣,因此基礎代謝率也會不相同。 男性的BMR = (13.7 x 體重) + (5.0 x 身高) – (6.8 x 年齡) + 66女性的BMR = (9.6 x 體重) + (1.8 x 身高) – (4.7 x 年齡) + 655新陳代謝能檢查嗎?大部分新陳代謝的控制都是來自於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因此這時只要透過血液性檢查(檢查腎上腺、腦下垂體、甲狀腺等功能)或是男女性賀爾蒙功能的檢查,就可做初步的簡單排除。 而這些檢查並非常規檢查的項目,通常是身體出現變化才需要來做。減重的6字口訣我常跟患者說,減重最重要的就是「甘願」和「少吃多動」。但少吃多動的情況下,也可能因為攝取的食物不精準,而導致身體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因此飲食方面有以下建議:.喝足量的水:建議可以喝到「體重 x 30cc」的水量。.維他命的攝取不可少:在執行少吃時,脂溶性維他命的吸收可能會因飲食當中的脂質變少而導致不足,所以「鈣(穩固骨頭)」及「鐵(製造血球)」是絕對不可少。.要吃蛋白質:蛋白質不夠讓肌肉流失,若又不運動,瘦下來體脂沒有改變,但肌肉流失又大於脂肪,可能讓體脂率更差。但要吃得均衡,精準計算熱量很難,因此我會建議患者嘗試一個加拿大營養學會建議的飲食內容: 1/2的蔬菜 1/4的蛋白質 1/4的澱粉若要減重,就將食量減半,照2:1:1的熱量來計算便可以。 至於有人對於碳水化合物會有疑問,基本上碳水化合物是不可少的熱量。我通常對患者說「你打算一輩子不吃澱粉嗎?」若沒有毅力這樣做,一旦澱粉再次進入身體,它的吸收能力就可能被強化,導致更多的吸收。 另外,高蛋白質飲食或生酮飲食,長期下來對心臟血管的負擔也很大,因此瘦下來並不一定能長壽。雖然生酮飲食的概念是利用三酸甘油脂來製造熱量,但若沒有澱粉,並長期處在三酸甘油脂的循環當中,對身體不見得是好事。 最後提醒民眾,若是帶有容易儲存熱量基因者,過多的熱量攝取就一定會儲存成脂肪,因此飲食必定精算熱量;再來,體重建議不要胖瘦瘦,要瘦就需要有決心並維持;健康的飲食,要吃澱粉但盡量少吃,若要食用,可以選擇非精緻澱粉。 延伸閱讀: 住院整合照護計畫是什麼?如何申請?113年109家醫院名單及收費查詢一次看
-
2024-09-04 養生.聰明飲食
低脂、低熱量才健康?天然糖比蔗糖更佳?專家破除飲食7迷思
當今資訊爆炸的年代中,有許多人對該怎麼吃、吃什麼最棒,都有強烈意見,主要是談食物有多少營養。營養學家表示這個主題其實很微妙,因為有些對某些人管用,但對他人並非如此;不過營養學者都同意,目前流行的觀點中,有七種說法其實只是迷思,Yahoo生活頻道介紹如下:一、生鮮果菜超市,只有外圍走道賣的才值得買?生鮮果菜超市的外圍走道經常賣新鮮蔬果、肉類、海鮮、乳製品、植物奶;有些人主張超市中間走道貨架上擺的都是加工、預製食品,避開為妙。但營養學者勞倫‧哈利(Lauren Harris-Pincus)指出,中間貨架上有很多營養豐富、具文化特色的食品,如冷凍水果蔬菜及海鮮、罐裝豆子水果及蔬菜,還有乾豆、全穀類、堅果、種籽類及香料。二、低熱量、低脂肪才意味健康?營養學者艾莉莎‧帕奇可(Alyssa Pacheco)指出,只買最低熱量食品,最後經常讓人覺得飢餓、沒吃飽,最後反而吃太多,而且熱量攝取不夠可能招致反效果,就是新陳代謝率變慢。營養學者指出,與其執著於低熱量、低脂食品,反而應該食用足夠的熱量,才能維持健康、讓身體覺得吃夠了。三、天然糖要比蔗糖健康?雖說蜂蜜、楓糖有抗氧化劑、抗菌及抗發炎質素,但提供的營養不多,所以不見得比蔗糖健康。同理可適用於其他天然甘味如椰棗糖、龍舌蘭糖漿、糙米糖漿。帕奇可表示,說到底人體把這些食品都當成糖來處理,一視同仁;重要的是過多的糖,不管其種類,都有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謝失常等風險。也就是說,重要的不是糖的種類,而在適量。四、海鹽比食鹽健康?與糖類相似,海鹽及喜馬拉雅鹽終究還是鹽,含有約四成的鈉。所謂的海鹽只經最少加工,可能含有些許礦物質如鎂、鈣及鉀,而食鹽則處理較多,除去雜質,一般加錪,有利甲狀腺健康。只要飲食平衡,沒必要從海鹽找那些礦物質。五、雞蛋升膽固醇值,不利健康?多年來許多報告讓人不敢吃蛋,怕膽固醇太高。事實上一周吃6到12顆蛋,飲食均衡,一般認為雞蛋很安全。雞蛋是買得起的優質蛋白質,富含維他命B群、維他命D及膽鹼,還有大量不可思議的健康好處。六、傍晚六、七點後不食(或日落後不食)?營養學者凱蒂‧舒梅爾芬寧(Katie Schimmelpfenning)表示,人體內部並沒有時鐘,跟細胞講到六點就該貯存食物,增加體重。無論什麼時候吃,熱量就是熱量。對於夜間運動的人,健身後補些點心對肌肉修復及成長至關重要。很多研究指出,體重增加不必然是太晚吃的結果,而是吃太多。七、咖啡算一餐?很多人沒喝咖啡就無法展開一天;但這一點絕不意味咖啡可以取代早餐或哪一餐。一杯煮出來的咖啡不加糖,富含抗氧化劑沒錯,但只有五大卡熱量,沒有蛋白質、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營養學者指出,有些人喝咖啡加奶,取得蛋白質及脂肪,但還是吃不飽,無法像傳統早餐那樣讓你精神抖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探病送禮怎麼送?營養師解說常見8款 2情況要慎選
探病送禮有學問,並非覺得不錯就送給對方,也得考量對方是否真能使用,或者反而多增加一些困擾。嫚嫚營養師指出常見8種伴手禮,以及當中的營養、送什麼概念的,還有部分族群應避免的。 8種常見食物型探病伴手禮是送什麼的?哪些人不適合? 嫚嫚營養師表示,以食物型的伴手禮來看,天然食材製作的普遍都能送,不過也要注意有些其實偏向於藥物,甚至是來路不明的藥物,就不建議作為探病伴手禮。 雞湯、魚湯:手術、產後需要修復,或較難下嚥又需要補充營養等。雞肉或魚肉含優質蛋白質等營養,透過熬煮能煮出較小的胜肽、胺基酸,不只較容易攝取、也較容易吸收、幫助病後或術後恢復。不適合的族群和雞精、滴雞精等類似。 雞/魚精、滴雞/魚精:似濃縮雞/魚湯,經過脫油處理,可降低油脂、熱量攝取,適合族群也相近,而且是現成的,能節省時間,也方便分食、方便送禮。而現代技術也會視廠商再結合其他養生效果,例如抗疲勞等。不過楓糖尿症、痛風、急性高血壓、腎臟病、魚類海鮮過敏就不建議食用,3歲以下孩童則減量。 燕窩:適合族群大致同雞精,主材料是燕子的口腔中的膠質分泌物,主要營養在於蛋白質,其他也包含碳水化合物、微量礦物質,這些多元營養有助身體恢復。燕窩酸、表皮生長因子等特殊營養,研究認為可助抗氧化、抗發炎、促進代謝及修復,包括皮膚和黏膜,特別是產後養顏美容,不過還盼更多研究證實。一般而言,只要不會對蛋白質過敏,各族群幾乎都能吃,不過需要留意冰糖等調味,可能影響體重等。 蜆精:主要養分在於肝醣,肝醣足夠的情況下有助護肝、抗疲勞、提振精神、增強體力等,也如雞精一般,是一種普遍族群多能食用的品項之一。不適合的族群包括各類肝病患者,例如脂肪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炎、B型肝炎、C型肝炎、肝癌等,以及痛風、急性高血壓、腎臟病、海鮮過敏者。 人參:因為普及、食材相對少見、又確實有人蔘皂苷等幫助調節免疫的營養,像是人人能用的高檔的禮品。不過實際上為中藥材的一種,效果往往較強,並非人人能用。亞洲參偏溫、較補,較適合體虛、長者等,對青壯年可能就容易補過頭。西洋參則偏涼、溫和,各年齡層可適量飲用。但不論如何都不宜和藥物一起使用,有用藥者注意。 靈芝:多醣體、三萜類化合物是主要養分,特別有助調節免疫力,也有不少研究正著重於抗腫瘤。不過和人參一樣是中藥材的一種,效果可能過強,不適合用藥者、懷孕、哺乳中的婦女。 水果:本就是國民每日6大營養之一,是普遍皆可送的,尤其國人普遍蔬果補充不足。當中的各種維生素、植化素等,對人體皆有利抗氧化、抗發炎、維持免疫力等各種好處。若是腎臟病需要限鉀則留意不宜。 中藥補品、藥酒:大多初衷是補身體,視內容物,通常為動物性的蛋白質或植物性營養。但中藥畢竟是治療用,需先診斷,不宜作為禮品。藥酒則當中含有酒精,為發炎物質的一種,一般不適合病人。若來路不明還潛藏其他風險。不具專業研究證實、也不知道補什麼、又有風險,各族群都不建議送。 探病伴手禮大多能送雞精等,但2種情況還是得要慎選! 一般情況,普遍能送:整體來看,雞湯、魚湯、雞精、滴雞精、燕窩、蜆精、水果等以天然食材為主的大多普遍都能送,但要留意不適合的族群。嫚嫚營養師也表示可從情境參考,也考量病人的便利性,畢竟未必有機會當下就詢問醫師、營養師。 用藥者,避免藥物型(中藥材):以藥物來說,若因某些疾病有服用藥物者,為了避免不確定是否會有藥物交互作用、影響藥物等風險,藥物、中藥類、中藥材的伴手禮就不適合,例如人參、靈芝等。 部分疾病、狀況、不知道,避免食物型:從疾病和身體狀況來看,不清楚對方疾病狀況者,都建議避免送食物型的伴手禮。即便是雞湯、雞精、水果等普遍能送的,也未可知是否有沒注意到的事情。例如限鉀限磷的腎友需嚴格限制鉀攝取量等。這樣的族群大多可以考量相對應的大廠牌營養補充品,不過也需要先確認。 探病伴手禮未必要送吃的,不知送什麼,可送祈福小物! 嫚嫚營養師表示,探病送禮最主要還是得看病人需要什麼,透過病患從醫生了解是最準確的。但若是問不到、不確定、怕打擾,可選安全牌,如前述提到的天然食物型。若安全牌也不知是否適合,也可送祈福小物,例如送花表示關心,花對於台灣人也較少有花粉症等情況。也可以送上祈福小物,例如紫水晶、能量石、健康御守等。探病送禮在心意,先確認情況再準備,更助送禮到位免困擾! 《延伸閱讀》 .人參好處多、禁忌也多!別亂補、別亂送,注意4點避免副作用。 .保健食品、營養食品≠健康食品!一張圖看懂要怎麼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8-20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吃愈多愈好!每天吃腰果的7好處與3壞處
腰果的美味讓許多人無法抗拒,它除了是好吃的零食外,還富含鉀、鎂、磷、錳、硒和維生素K等營養素;但就像多數食物一樣,好東西吃多了也可能有不良影響(建議量為1盎司、約18顆)。以下是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每天吃腰果的利與弊:每天吃腰果的7好處可降低膽固醇:根據「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以腰果取代洋芋片當零食,可以降低5%的總膽固醇,特別是壞膽固醇LDL。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機率:腰果含有大量的鎂,可降低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多項研究顯示,經常食用腰果等堅果,心臟病發作、心血管疾病與猝死的風險可降低30-50%。獲得豐富蛋白質:一份腰果含5.16克蛋白質,這對素食者是好消息,因為許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肉、豬肉、家禽、蛋或牛奶被視為禁忌。有助控制食慾:腰果不會直接讓人減輕體重,但它會產生飽足感,香脆的口感還能滿足味蕾,是節食者的理想零食。感覺更有活力:腰果的蛋白質與健康脂肪,能為身體提供能量。在運動前吃腰果有助在運動過程中保持體力,運動後吃亦能幫助恢復體力。代替乳製品:腰果奶是植物性乳品,深受素食者與乳糖不耐症患者的歡迎;此外,也可選擇腰果乳酪、腰果奶油等來取代乳製品。改善腸道健康:腰果含有豐富纖維,可預防便秘,保持消化道正常蠕動。要注意的是,腰果所含的醣無法在腸道中被完全消化或吸收,腸躁症者吃太多可能導致胃痙攣、脹氣、腹瀉或便秘。讓大腦更健康:腰果含有大量的多酚和類胡蘿蔔素,是強力的抗氧化劑。這兩種複合物都能減少發炎,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改善認知能力。每天吃腰果的3壞處會花不少錢:腰果屬於昂貴零食的原因之一是,製作過程費時,這些自然會反映在價格上。增加飽和脂肪攝取量:腰果雖對心臟健康有益,但含有20%飽和脂肪,不符合FDA的健康標準;不過有研究顯示,腰果中三分之一的飽和脂肪是硬脂酸,對膽固醇沒有太大影響。會攝入過多熱量:18顆腰果有157卡路里,把它當做零食,會更難控制每天的熱量攝取。增加鈉攝取量:每100克加鹽腰果含有約300毫克鈉,相當於每日建議值的15%。如果想將腰果納入健康飲食計畫,應選擇無鹽或低鈉的腰果。(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19 養生.聰明飲食
爆米花其實是健康零食?營養師建議「1吃法」為佳
玉米和玉米筍營養豐富,當中的營養不只有助保養眼部也有助養生,就連玉米而來的爆米花也是。不過當中也還是有些需要注意的,並不是怎麼吃都好,劉怡里營養師指出細節更助身體健康! 玉米助養眼、護血管好處多,但不是蔬菜,是澱粉,要酌量! 玉米常見營養及好處:劉怡里營養師表示,玉米常見可如黃玉米、紫玉米、糯玉米、雙色水果玉米等,各個都含有知名營養,包含有利養眼的玉米黃素、葉黃素。也含有助身體轉換成維生素A。提升夜視力、修復皮膚或肺部等器官黏膜的β-胡蘿蔔素。也含有豐富的鉀,有利消水腫、體內鈉鉀平衡、保護血管等。還有幫助防貧血、穩定神經、助胎兒神經穩定發育的葉酸。 較常見影響挑選的其他營養,則可包含蛋白質、醣類、纖維,除了熱量以外,大致而言差異不大,不過視品種不同營養比例有所不同,可視個人需求挑選。 挑選考量1:熱量從熱量來看,熱量差異較為明顯,對於熱量攝取控制較嚴格的民眾可以多考量。糯玉米最高,約為172卡。其次則為紫玉米,約在168卡。黃玉米較少,約在107卡。最低的則是雙色玉米,約在105卡。 挑選考量2:蛋白質從蛋白質來看,蛋白質為肌肉養分的主要來源,也助細胞正常運作,養生、維護肌肉健康者可考量,尤其吃素者可從此攝取。最高的也是糯玉米,約有4.7克。其次為紫玉米,約為4.5克。黃玉米的蛋白質量也較少,約為3.3克。最低的則是雙色玉米,約在3.1克。 挑選考量3:醣玉米是碳水化合物,和糙米一樣屬於全榖雜糧類的澱粉、醣類,可視為身體的能量來源之一,但需酌量不宜多,雖各玉米醣類差異不大,不過有血糖問題、想要控制血糖者可留意。紫玉米的醣較高,約在34.4克。其次是糯玉米,約在33.4克。黃玉米則較少,約在17.8克。最低的則是雙色玉米,約在17.5克。 挑選考量4:纖維膳食纖維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維護腸道健康,各玉米含量都相當不錯,不過若想特別多攝取膳食纖維可考量。纖維量最高的是紫玉米,約在4.9克。其次是黃玉米,約有4.7克。雙色玉米則較低,約4克左右。最低的則是糯玉米,約在3.5克。 為何吃完玉米也會「明天見」?劉怡里營養師也表示,膳食纖維可再細分成幫助糞便黏滑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還有質地較粗、幫助糞便成形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民眾平常吃完玉米隔天排便還能再見到它,就是在於後者較明顯的粗纖維。不過即便如此,一般情況下玉米當中的其它營養還是有被身體消化吸收的,並不是吃了就拉出來沒吸收到營養。 玉米的小時候:玉米筍它是蔬菜類,可適量多吃。 玉米筍的主要營養:劉怡里營養師表示,玉米筍雖是玉米的「小時候」,長大之後可變成玉米,不過營養有所不同,最顯著的就是醣份相當低,約在5.8克,因此被歸類在蔬菜類,主要營養在於高纖、高鉀、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葉酸等。也因為是蔬菜類,玉米筍是可在適度的情況下多吃的。 你吃的玉米,不是出自你吃的玉米筍:有趣的是,雖說玉米確實是出自於玉米筍,不過大家一般吃到的玉米和玉米筍的品種並不相同,兩者各有專門培育的品種。劉怡里營養師指出,民眾吃到的玉米,大多是另有專門用來培養成玉米的玉米筍。平常在吃的玉米筍,通常也是另有專門品種的玉米筍,在玉米筍階段就直接採下。若是將平常吃的玉米筍培養成玉米,口感、風味等通常也不如日常在吃的玉米。 爆米花其實是很健康的零食?營養師指養生關鍵:無鹽糖。 劉怡里營養師指出,玉米和玉米筍一般來說是普遍適合各族群,而且若是爆成爆米花,當中的營養也還是存在,熱量也低,尤其爆米花製作過程通常會有油脂協助,而β-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營養,遇油更有助身體吸收,整體而言是個相當不錯的零食。不過需要留意鹽和糖,避免糖、鈉、當中的熱量攝取過多。建議原味為佳,可自己準備玉米和健康油來爆,又或是買現成的爆米花時可選擇無調味的爆米花。若要一些調味,至少微鹽、微糖略帶風味,避免過多。 玉米、玉米筍、爆米花雖助健康,但部分族群還是得留意酌量。 劉怡里營養師表示,玉米、玉米筍、爆米花雖然對身體有相當多的好處,不過由於都屬於高鉀食材,因此有限鉀的腎臟病友需要留意分量,可先水煮後再吃,讓鉀離子流失於水中。 另外,由於纖維含量也都高,尤其玉米又有較明顯且完整的粗纖維,若是腸道狀態不佳、剛做完腸道手術等,膳食纖維對於腸道的負擔恐怕較重,也需要斟酌,若要吃的話建議細嚼慢嚥為佳。而由於玉米和爆米花都是澱粉類,因此糖友也需要格外注意份量,以避免血糖不穩。 《延伸閱讀》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減肥不吃白飯竟掉髮、高血脂 專家:至少應換成玉米等5食物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8-19 養生.健康瘦身
6大減肥迷思你中了嗎?醫揭露殘酷真相:為什麼會愈減愈肥?
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因肥胖而造成的慢性病就占了7項,有人把「減肥」當成一輩子的課題,因為不停在變胖、變瘦之間來回。家醫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黃致遠表示,一味追求瘦、想要快速減重,完全不運動只靠節食,反而容易復胖,用對方法才能避開減肥陷阱。根據國健署「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最新統計,18歲以上成年人過重及肥胖率50.3%,創8年新高。黃致遠整理出下列6大減重迷思:1.只計算攝取的熱量2.降低油脂攝取量3.斷食減重容易傷身4.不吃早餐會影響減肥成效5.少量多餐不會減緩飢餓感6.拼命運動就能成功首先,「只計算攝取的熱量」會忽略了食物的質量與營養密度,黃致遠舉例,200卡的堅果比同熱量的糖果更富含蛋白脂與健康脂肪,有助於提供飽足感和穩定血糖。當過度限制熱量攝取時,身體會自然進入「節能模式」,導致代謝速度下降,這時候就會出現「撞牆期」,體重停滯不前。民眾在減重時,常把油脂視為最大敵人,以為「降低油脂攝取量」比較健康,這是另一個普遍誤解。黃致遠強調,低脂餅乾、低脂冰淇淋吃起來少了滑順感,雖然健康卻可能添加更多精緻碳水化合物增加風味。適當攝取亞麻籽油、魚油等富含Omega-3的健康油脂,補充營養素也很重要。有些民眾認為「斷食減重易傷身」,黃致遠表示,在進行間歇性斷食的期間,人體會啟動脂肪燃燒和能量代謝的機制,有助胰島素的調節,胰島素水平下降,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控制血糖並促使脂肪燃燒。斷食並非不進食,而是將不進食的時間延長,讓身體有更多機會刺激脂肪分解。有人會擔心,「不吃早餐會影響減肥成效」,黃致遠提到,早餐並非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減重的關鍵在於「每餐保持營養均衡」,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健康脂肪和多樣化的蔬菜,以提供充足的營養與飽足感。至於透過少量多餐來減重,黃致遠說,「少量多餐不會減緩飢餓感」,而且可能適得其反。頻繁進食不僅會使消化系統一直處於工作狀態,進而增加腸胃道壓力,影響消化與吸收功能。另外,頻繁進食刺激胰島素分泌,會促使身體將多餘能量儲存為脂肪,導致肚子像「吹氣球」般變大。另一項「拼命運動就能成功」的迷思,黃致遠提醒,運動好處多,但減肥不能只靠運動,特別是腰圍肥胖者常伴有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症候群,單靠運動或練肌肉效果相當有限,過度運動反而會增加食欲與心理壓力。俗話說:「7分靠飲食,3分靠運動」,減肥必須雙管齊下,另加上全面改變生活方式,才能達到持久不復胖的減重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3 養生.營養食譜
清熱利水穩血壓 夏天適合吃這些魚產海鮮!料理掌握2個簡單原則
台灣的夏天似乎愈來愈熱、時間愈來愈長。想減肥的人,不但不能吃多,有些人可能還有水腫的困擾。漁業署建議大家一些適合夏季吃的海產魚類,能幫你健身減脂兼補水。清熱利水穩血壓 夏天適合吃這些海鮮許多人以為,冬天天氣冷,較容易發生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事實上,夏季氣溫高,不但容易中暑,發生腦中風的比率也不少,因為大量出汗、水分攝取不足,血液變得濃稠、血液速度減慢,腦部血管容易發生阻塞。尤其夏天經常進出冷氣房,如果忘記補充水分,容易讓血壓升高,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因此夏天除了一定要注意補充足夠水分,農業部漁業署在臉書發文指出,也可以適當攝取「鉀」含量較高的國產水產品,像是「臺灣鯛」、「金目鱸」、「午仔魚」,協助清熱利水穩定血壓。但提醒腎臟疾病患者注意鉀含量攝取。此外,含有較高Omega-3的「鰻魚」、「白帶魚」、「花腹鯖」等水產品,也能補充好油脂。此外,夏天衣著單薄,在意身材的人,會覺得稍微胖一點穿衣服就不好看,因此不敢吃太多東西。漁業署也建議可以吃夏季盛產的「小卷(鎖管)」、「鬼頭刀」、「白蝦」,都是健身減脂好夥伴,飽足口欲之餘也能降低熱量攝取,一舉兩得。掌握2個原則 海鮮料理簡單最好海鮮類常與高膽固醇畫上等號,有些人擔心吃進海鮮等食物,會轉化為血中膽固醇、增加血管負擔,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劉彥均曾受訪指出,其實真正的隱形殺手是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例如肥肉、培根、豬油、牛油、奶精、酥油等比較危險。不過,魚、蝦貝類中,魚卵、烏魚子、蟹黃等部位就屬高膽固醇食物,魚肚、魚皮或雞皮等油脂也較高,應注意份量的攝取。而料理方式也可能影響熱量攝影,建議料理海鮮時掌握2個簡單原則:1.多採用清蒸汆燙的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等高油高熱量的烹調方式。2.需控制熱量或血糖者,應減少用糖醋、勾芡、蜜汁、五味醬調味,可加一些蔥薑蒜去腥提味,保留營養素又能呈現最佳鮮甜海味。【參考資料】.《農業部漁業署》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02 養生.聰明飲食
減重怎麼吃?減脂、減醣...4類常見飲食法,營養師告訴你飲食秘訣
減重背後有個很基本的原理,就是打破「熱量平衡」。當「消耗掉的熱量」大於「飲食攝取」的熱量時,就可以達到熱量赤字(熱量消耗 > 熱量吸收),累積一段時間後,體重就會下降了。為了追求理想體態,有人靠少吃來減少熱量攝取;有人則靠增加活動量、提高新陳代謝等方式來增加身體的熱量消耗,也有人兩種方式同時並行。其中,「飲食管理」是最常被使用的方式。在力求「減重也兼顧身體健康」的模式下,我們要如何運用「飲食管理」來達到減重的目標呢?以下就讓《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Jane帶你認識四類常見的飲食方式!以下依照不同營養素比例,介紹四類常見飲食方式:均衡飲食、減醣飲食及減脂飲食;另外還有一些限制較多飲食,歸在「特殊飲食」一、均衡飲食熱量攝取百分比約為醣類(50~60%)、蛋白質(10~20%)、脂質(20~30%)此熱量攝取百分比是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訂定,藉由攝取各類型的食物,來滿足一天的營養需求並提升健康,在沒有特殊條件的情況下,只要營養均衡配合熱量控制,就能瘦得健康了。搭配以下提供的健康飲食小技巧,可以更容易達成減重目標:1.多吃蔬菜水果(建議至少3蔬2果),裡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還有膳食纖維能提高飽足感、促進排便順暢及增加腸道健康。2.以全榖根莖類食材(如南瓜、燕麥、糙米等)取代精緻澱粉如白米、吐司、白麵條,可以攝取到更多維他命、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同樣能增加飽足感,並延緩醣類吸收速度,幫助穩定血糖。3.減少高熱量含量的食物與醬料:如炸雞腿、培根、美乃滋、沙茶醬等。4.多吃原型食物,保留更完整的營養素;少吃精緻澱粉(如:糕點)或加工食品,以減少鈉及熱量的攝取。5.以水或無糖茶來取代含糖飲料,減少熱量攝取。6.六大類食物(水果、蔬菜、全榖雜糧、豆魚蛋肉、乳品、油脂與堅果種子)均衡攝取,營養素不漏掉。*衛福部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有說明各個熱量需求下,六大類食物的建議份數,可以一併參考。二、減脂飲食低油飲食, 熱量攝取百分比約為醣類(50~65%)、蛋白質(15~25%)、脂質(20%以下)藉由減少飲食中的脂肪,來降低熱量攝取。支持此種飲食法的人認為,因1克脂肪可提供9大卡的熱量,是醣類及蛋白質的2倍以上(1克蛋白質或醣類可提供4大卡的熱量),能量密度較高,所以減少高脂食物的攝取,就能更輕易降低熱量。且脂肪吸收的效率很高,進食後大多會經由腸道進入體內,同時脂肪的食物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 DIT)較醣類及蛋白質低,代表身體在消化及儲存脂肪時,消耗掉的能量較少。除此之外,當飲食中含有大量脂肪時,會改變腸道菌相、使好菌數量下降,影響腸道健康,並且會增加體脂肪囤積及促發炎反應的現象,因此採用低脂飲食,可以更容易達到降低熱量攝取及維持腸道健康的效果。一般來說,脂肪佔總熱量攝取10%以下就能算是極低脂飲食。如:特殊飲食中的歐尼森飲食。值得注意的是,就算要減少脂肪攝取,也不代表應該要吃到「無油」, 還有以下兩點須注意:1.人體有2種必需脂肪酸,無法自行合成,需透過飲食來提供,分別是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及次亞麻油酸 (α-linolenic acid)。且脂肪在人體中具有很多功能,如:構成細胞膜、合成脂蛋白等,所以使用減脂飲食,也要注意必需脂肪酸的攝取。2.飲食中的脂肪可以在腸道中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所以脂肪吃太少時,可能會間接使脂溶性維生素攝取不足。若使用減脂飲食法,還可以搭配以下三個小技巧:1.選擇用油量較低的烹調方式(如:清蒸、水煮);也可以適量食用堅果類。2.蛋白質來源優先選用低脂肉類、海鮮或豆製品,少吃較高脂的食材(如:豬蹄膀、五花肉、百頁豆腐、香腸、臘肉等加工食品)。3.減少高油食物的攝取(如:蛋糕、洋芋片、鹹酥雞)。三、減醣飲食熱量攝取百分比約為醣類(50%以下)、蛋白質(20~35%)、脂質(30~60%)藉由減少醣類攝取,來降低高醣飲食可能造成的危害。當人體吃下大量精緻澱粉或簡單醣類時,餐後血糖會上升快速,使體內胰島素分泌增加,將血糖轉換成脂肪囤積,進而增加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風險;而胰島素作用使血糖降到過低時,又會產生飢餓感,導致飲食量增加,促使熱量攝取過多。因此支持者認為透過減醣飲食使血糖波動和緩,就能避免過多胰島素分泌,降低醣類囤積成脂肪及減少餐間吃零食的慾望,更容易降低熱量攝取,達到減重效果。美國家庭醫師協會將低醣飲食定義為醣類佔總熱量攝取低於26%,而當每日的醣類熱量攝取
-
2024-07-24 醫療.骨科.復健
你有肌少症嗎?6招自我檢測 專家授「多吃多動增肌法」中老年人都適用,快走、睡飽都有效
你有肌少症嗎?一般人在25歲時的肌肉質量為頂峰,接著會逐年慢慢流失,過了40歲開始加速流失,平均每10年流失8%,進而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營養師高敏敏提醒,肌少症不只是乍看之下沒肌肉而已,潛在的健康問題很多:營養不均、身體發炎、代謝異常、免疫疾病…,一起看看6招自我檢測,及多吃多動增肌6方法!6原因可能導致肌少症高敏敏表示,我們肌肉會流失6個原因可能導致肌少症,會導致潛在健康問題。1.活動量不夠:經常久坐不動,或臥床不起2.體內發炎:發炎易導致生成肌肉的效率變差,肌肉分解加速3.不當減重:節食、熱量不足,會讓肌肉分解流失4.生病因素:肌肉耗損的速度加快5.賀爾蒙失衡:蛋白質分解速度加快6.飲食不均衡:優質蛋白質攝取不足,合成肌肉的原料不足肌少症6招自我檢測1.小腿圍過低:手指圍圈 圍著小腿後仍然有空隙2.坐姿起身困難:需要扶手或別人攙扶3.毛巾擠不乾:肌肉變少 導致握力下降4.常反覆跌倒:一年內跌倒2次以上5.重物提不動:提不動5kg的物品6.爬10階樓梯困難:走2-3階需要休息「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健康殺手!高敏敏提醒,肌力流失的速度將隨著年齡老化而加快,這就是為什麼長輩上了年紀,很容易腰酸背痛、手麻腳軟、甚至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骨折的原因。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平日「多吃+多動」養成6個好習慣,可有助減緩肌力的流失速度。增肌這樣吃 中老年人都適用想要增肌不一定要上健身房,高敏敏表示「只要懂吃懂動」,也能增加身體肌力!1.補充優質蛋白質攝取良好的蛋白質+適當的運動,可幫助我們增加肌肉量。優質蛋白質建議每日吃6-8份,以優質原型為主,如牛奶、雞蛋、瘦肉、豆製品。2.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幫助強壯骨骼、維持骨骼密度,可促進鈣質吸收,維持良好的肌肉功能,保護肌肉組織不耗損。3.確保鈣質充足鈣質也會隨著我們的年紀增長,而漸漸流失有!有健康的骨骼才能支撐起我們的肌肉,因此補充鈣質就成為防老很重要的一步,一天吃到1000mg鈣質,可減緩骨質流失,保護肌肉組織。4.一週快走3次一週做3次有氧運動,不一定要快走,散步、游泳、瑜珈、太極拳都可以;主要是增加肌力、減緩退化。不過營養師提醒,平時較少運動的人,要慢慢增加運動時長難度,切勿因一時貪快而突然做很激烈的訓練,會容易造成肌肉受傷。5.熱量要足夠許多人為了要減重,會節食又運動,導致熱量攝取不足,雖然體重往下降了,卻很有可能是肌肉被消耗掉,反而變成了易胖的「泡芙人」。因此要有良好的飲食攝取+運動,才能讓我們消耗脂肪、增長肌肉6.睡眠要足夠熬夜容易導致身體發炎!而發炎會影響身體合成肌肉的能力,進而導致肌少症。因次要有足夠的睡眠,才能降低發炎因子,並刺激生長激素。看完以上高敏敏介紹的6招肌少症自我檢測,你評估後覺得自己有肌少症嗎?營養師提醒,肌少症預防勝於治療!建議趁年輕開始增肌做好6件事,「多吃+多動」讓肌力回歸正常值,才不會等過了40歲後肌肉質量加速流失後身體出狀況才後悔!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7-21 名人.好食課
無痛降低熱量攝取 一圖看懂4步驟讓涼麵瞬間減少近200大卡
夏天就是要吃涼麵,但想要吃得開心又少負擔,可是有撇步的喔!好食課Christina楊婷貽營養師分享涼麵替換撇步給你聽!教你如何輕鬆替換少熱量!傳統麻醬涼麵:一份500大卡起跳市售一份麻醬涼麵,除了大份的油麵與麻醬外,就剩一點點小黃瓜及胡蘿蔔等蔬菜點綴,油麵180克約290大卡,麻醬與醬汁則大約60克200大卡,除了高熱量高油脂外,還少了蛋白質!營養蕎麥涼麵:一份355大卡想要減少熱量,可從麵及醬料下手,一份蕎麥麵約230大卡,比起油麵多了些膳食纖維,而醬料則是不要all in,可以選擇較為清爽少油的沾醬,熱量直接省去近200大卡!而要顧及營養,不僅要看熱量,還要看蔬菜量及蛋白質,所以蔬菜方面除了可增加既有的小黃瓜、胡蘿蔔外,也可加番茄、玉米筍或海帶增加纖維,蛋白質則可加雞絲、雞蛋!讓營養更均衡!【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醬一替換!涼麵熱量少近200大卡】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4 養生.聰明飲食
麥玉珍自爆偷帶台灣紅龍果回越南種植!一表了解白肉與紅肉火龍果營養價值,4族群食用要留意
「Home Run Go 紅肉紅龍果邁向日本」外銷日本首運記者會,今天在台中豐原舉辦,立委麥玉珍致詞時公開自曝,她很喜歡台灣的紅肉紅龍果,曾在台灣切莖帶回越南試種,但沒有種成功;此話引起在場多位防檢人員尷尬笑聲。鮮艷紫紅的火龍果,是台灣夏天的超級食物,分白肉、紅肉兩品種,營養價值都很高,不僅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鉀、鐵、鋅等營養素含量多,更富含花青素、甜菜紅素等植化素,具有促進腸道蠕動、降血壓、補血、提升免疫力、防癌等功效。紅肉與白肉的火龍果營養價值有差嗎?每年夏天盛產的火龍果,又稱紅龍果、仙蜜果,白肉火龍果清爽可口,紅肉火龍果口感較甜,兩種火龍果在營養成分上有些許差異。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白肉火龍果的膳食纖維、鉀離子、葉酸、菸鹼酸、維生素B6等營養素含量比紅肉高;紅肉火龍果則是甜菜紅素、花青素等植化素,以及鐵、鋅等礦物質含量比白肉多。火龍果營養價值不論白肉或紅肉火龍果都是高鉀水果,黃淑惠表示,每100公克白肉火龍果含鉀226毫克、紅肉是219毫克(每100公克食物含鉀200毫克以上,即為高鉀水果),也因兩者都不含鈉,對降血壓有幫助,有高血壓的人兩者都可以選擇食用;但火龍果鉀含量高,對腎臟負擔較重,腎功能不好的人必須小心攝取。 火龍果的甜度較高,營養師劉怡里提醒,切勿吃過量,幾乎一大顆火龍果就超過每日兩份水果的熱量攝取,對於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或減肥的人來說,更不宜吃太多。中醫解析火龍果的營養價值,搭配那些夏季水果可以健康安全吃?火龍果水分含量很高,熱量很低,白肉或紅肉火龍果每100公克熱量都只有50大卡,黃淑惠指出,在中醫角度來看,火龍果屬於寒涼性水果,又因紅肉火龍果鐵質含量高可補血,因此白肉比紅肉火龍果更為寒涼,建議夏天身體燥熱、喉嚨痛、扁桃腺發炎、發高燒的人,可以選擇吃有清熱效果的白肉火龍果。如果身體虛寒、常手腳冰冷的人,以及女性生理期、腸胃炎患者都不適合吃火龍果。不過,黃淑惠建議,性屬寒涼的火龍果,可以搭配吃溫熱的荔枝、龍眼等水果,利用食物屬性取得平衡,就不會拉肚子了。4族群吃火龍果要小心1.身體虛寒的人:火龍果屬寒涼性水果,虛寒體質、常手腳冰冷的人不適合吃。2.生理周期的人:火龍果太涼,女性生理周期暫時先不要吃,否則會讓經血排除不順暢。3.腎功能不好的人:火龍果是高鉀水果,有助降血壓,但對腎臟負擔較重,應小心攝取的量。4.腸胃炎、拉肚子的人:火龍果會促進腸道蠕動,若有腸胃炎、處於腹瀉狀態,就暫時不要吃。白肉火龍果與紅肉火龍果如何聰明吃達到最佳效果?火龍果還是少見含有蛋白質的水果,劉怡里說,白肉火龍果的精胺酸含量比紅肉多了近一倍,具有提升免疫力、修復皮膚、幫助營養素吸收等功效。白肉火龍果的膳食纖維含量比紅肉火龍果高很多,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代謝、幫助排便、預防大腸癌,若有便祕困擾的人,不妨選擇吃白肉火龍果。白肉火龍果的維生素B群含量相當豐富,黃淑惠、劉怡里指出,其中的菸鹼酸、維生素B6、葉酸都比紅肉還多,菸鹼酸可促進血液循環,葉酸、維生素B6則與神經傳導有關係,可以幫助蛋白質代謝吸收,因此想要預防失智、護心、防中風、減肥的話,建議在餐後或是運動後,吃白肉火龍果最佳。紅肉火龍果相較於白肉火龍果,含有更多的花青素、甜菜紅素等植化素,鐵質及鋅、銅等礦物質含量也高很多。黃淑惠、劉怡里說,植化素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可預防癌症,因此多吃紅肉火龍果;鋅、銅能幫助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皮膚修復保養,紅肉的鐵含量比白肉多一倍,可以補血,建議飲食攝取比較缺鐵的素食者,可以吃紅肉火龍果來補充植物性的鐵。火龍果皮另有妙用,也可入菜食用!火龍果果皮可以入菜,黃淑惠表示,果皮的花青素、甜菜紅素等植化素含量高,可以把果皮尖刺剪掉,保留果皮軟嫩部分炒肉片,做糖醋咕咾肉也可放果皮進去,吃起來口感不錯。(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剉冰不變胖!營養師傳授19種剉冰配料熱量圖鑑,教你「搭配法」吃冰也能瘦
最近天氣炎熱,在戶外待久了真的會熱到融化!此時,很多人一定想吃上一碗冰冰涼涼的剉冰,消消暑降溫。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常見19種剉冰配料的熱量圖鑑,告訴你怎麼配料怎麼選,才能享受吃冰不變胖!19種剉冰配料熱量圖鑑挑選步驟一:先選冰底.糖水清冰底:熱量110kcal.牛奶雪花冰底:熱量250kcal挑選步驟二:選配料以下配料均為每一份加料約45g=3湯匙之熱量估值。紅黃燈區 🔴🟡(都是澱粉料居多不然就是高含糖、或高油脂的食材).花生:245kcal.波霸珍珠:195kcal.蜜紅豆/蜜綠豆/蜜花豆:195kcal.薏仁:169kcal.西米露:165kcal.粉粿:165kcal.蜜地瓜/蜜芋頭:150kcal.煉乳:143kcal.粉條:130kcal.芋圓:125kcal.各式果醬:120kcal.布丁一顆:110kcal.湯圓:105kcal綠燈區 🟢(比較多膳食纖維 熱量也比較和善).椰果:75kcal.蒟蒻:53kcal.仙草:9kcal.愛玉:6kcal看完以上19種剉冰配料熱量圖鑑,有沒有發現「熱量前三名」根本都是大家的最愛!如果你三種一起吃,一碗直接超過500大卡。高敏敏建議,紅/黃燈區的配料選1-2樣就好,綠燈區可選2樣。吃冰小撇步 這樣吃更健康除了熱量之外,含糖量也必須注意。衛福部建議每日精緻糖攝取,不超過一天總熱量攝取10%,最好能降至5%。例如:若每日攝取2000kcal為例,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kcal(最好更低至100kcal),大約是25-50g糖量=控制在5顆方糖的概念,所以建議點一碗跟家人朋友一起分食,分散熱量和含糖量。5個吃冰小撇步,讓你吃更健康1.因為蜜紅豆/蜜綠豆/蜜花豆都是蜜過糖的澱粉,熱量自然比較高!建議大家在選擇這種澱粉類的豆時 選一種就好了。2.花生屬於油脂類 更要注意「量」3.也可以選愛玉、仙草、蒟蒻、椰果這種低熱量的為主4.糖水也建議用天然代糖水 清爽少負擔 美味也不減5.最重要的是,建議點一碗跟家人朋友一起分食,分散熱量和含糖量!看完上述高敏敏介紹的19種剉冰配料圖鑑,現在知道剉冰配料怎麼選了嗎?在享受剉冰涼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健康負擔喔!說說你吃剉冰最喜歡家哪幾種配料~延伸閱讀:.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義大利麵是增肥食品?專家教4訣竅健康吃.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你吃的肉有多肥?一圖看懂豬肉部位營養成分:吃錯熱量差3倍
-
2024-06-10 養生.聰明飲食
芭樂營養也挑品種!營養師劉怡里教你區別富含維生素A和C或膳食纖維的芭樂品種
芭樂是台灣的「水果之王」,是熱帶水果中營養豐富的水果,不僅熱量低,更是維生素C、膳食纖維含量最高的水果,尤其富含具抗癌、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A、E、C等三大營養素,「芭樂」是夏日減肥、美白的首選水果。紅心芭樂維生素C含量最高,也富含維生素A大口啃芭樂,可以吃進豐富的營養素,為健康加分。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芭樂有「2高」特色,屬於「高C」、「高纖」的水果。現在正值芭樂盛產期,可直接當水果吃,也很適合打果汁、製作果醬或入菜。芭樂可說是台灣的「維生素C之王」,含量是一般水果的2倍,超過每人每日100毫克的建議攝取量,尤以紅心芭樂含量最多,維生素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形成,建議餐後可吃芭樂,有助於美白、免疫力調節,並且提高鈣與鐵的吸收。芭樂的維生素A及E含量也相當高,尤其紅心芭樂的維生素A含量超高,劉怡里指出,維生素A、E、C是三大抗氧化營養素,可幫助傷口復原、細胞黏膜修復、增強免疫力、防癌與抗癌。芭樂的維生素B群、鉀含量也不少,可以促進能量代謝,有助於提振精神,並且降血壓。土芭樂膳食纖維高,減肥、三高首選食用芭樂更是低熱量、高纖維、升糖指數低的水果,其中以土芭樂的膳食纖維含量最高,可以增加飽足感、促進腸道蠕動、助消化、幫助脂肪代謝,因此,芭樂是減肥族、三高族、糖尿病人的首選食用水果。劉怡里說,減肥的人要注意熱量攝取,建議在餐前吃芭樂,工作忙碌的減肥者可以當點心用啃的,常感飢餓減肥的人宜切小塊慢慢吃;想降三高的人、糖尿病人,則應在餐與餐之間當點心吃。食用芭樂的飲食禁忌芭樂的籽過硬不易消化,劉怡里提醒,糖尿病人、胃不好的人、曾經胃痛的人等,建議去籽食用,便祕的人也不宜多吃芭樂,以保護腸胃健康。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07 養生.運動健身
減重想吃甜點行不行?! 營養師授6招,減重照吃也不發胖
減重期間,總是這個忌口那個忌口,甜點就更不用說了,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呀!其實也不是說完全不能碰,今天李婉萍營養師就要傳授6招給大家,即使在減重期間想吃甜點,只要好好遵守這些原則,就不用擔心吃甜點會導致體重直線上升啦!甜點聰明選選擇甜點時,注意不同甜點的熱量差異,如戚風蛋糕的蛋糕體熱量較低,而酥皮蛋糕的熱量較高,可以選擇一些有營養健康訴求的,例如含有草莓、芋頭、堅果或核桃的甜點這樣不僅可以控制熱量,還能攝取一些健康食材,增強營養價值。 一人一半如果真的忍不住想要吃高熱量的甜點,可以找朋友一起分享,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滿足口腹之欲,對減重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小心隱性含糖飲料很多人點甜點時,會搭配一杯飲料,這時要特別注意隱含的糖分,最好的選擇是無糖的茶或咖啡,避免選擇高糖的飲品,這樣可以減少額外的熱量攝取。低卡甜食無負擔滿足口慾同時,也相對地對身體不會造成過大的負擔。像是一湯匙非油炸堅果、75%純黑巧克力、一小條炭烤地瓜、梅香番茄、紅棗銀耳湯等等,既可滿足口慾、健康又解饞。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甜點雖然美味,但吃多了不容易被身體代謝。因此建議在下午五點以前把甜食吃完,晚上膽固醇容易累積,下午適量食用甜點,可以讓身體有更多的時間來代謝。熱量要平衡最後一個重要的原則是熱量平衡,該如何做到這點呢?可以通過運動來消耗多餘的熱量。其次是晚上不吃澱粉,改選擇少油烹煮、清蒸、水煮或涼拌的食物,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總熱量的攝取,達到減重效果。減肥的道路上一起加油吧!即使已經盡量遵循了上述的建議,但還是難以抗拒甜點的誘惑,也不用太擔心,減重過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樣重要,如果想吃甜點,就多做些運動來消耗多餘的熱量吧;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逼交手機檢查、為留住另一半喝符水!謝欣穎x林柏宏《愛的噩夢》5大看點一次看遭霸凌嘲笑為「醜陋的魚」!《芙莉歐莎》安雅泰勒喬伊7大秘辛,揭密好萊塢「精靈系女神」「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4-06-01 養生.聰明飲食
「12種早餐減肥必吃食物」吃飽也能瘦身!香蕉選這種顏色,綠茶加入「這一味」更美味
減肥的階段,吃甚麼都會錙銖必較啊!為了瘦下來,最多人都會省掉早餐這個步驟,其實減肥真的不用忽略早餐,只要吃對,不但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還可以幫提升新陳代謝、加速燃脂,以下12種早餐減肥必吃食物,單吃或是隨意搭配都ok,快加入你的瘦身清單吧!12種早餐減肥必吃食物早餐瘦身食物推薦1:雞蛋早餐吃雞蛋是不少人的選擇,研究發現,早餐吃雞蛋能夠增加飽足感,更重要的是還能減少當天晚上的進食量,進而促進減肥!→可以這樣吃:茶葉蛋或是水煮蛋都可以早餐瘦身食物推薦2:香蕉香蕉的纖維含量很高,可以增加飽足感;尤其未成熟帶有綠色皮的香蕉,含有抗性澱粉,避免腹部脂肪的堆積。→可以這樣吃:微帶有綠色皮香蕉早餐瘦身食物推薦3:優格富含豐富蛋白質的優格,是不少人的早餐選擇,其能減少飢餓感,同時避免變胖。→可以這樣吃:無糖優格早餐瘦身食物推薦4:莓果研究發現,吃莓果會減少熱量攝取,草莓、藍莓、黑莓和覆盆子都是好選擇!其營養豐富,且纖維含量高。→可以這樣吃:莓果搭配無糖優格,效果更好早餐瘦身食物推薦5:奇異果富含維生素 C、維生素K、鉀的奇異果,可以降低食慾和幫助減重,更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可以這樣吃:直接吃比打成果汁更棒早餐瘦身食物推薦6:葡萄柚葡萄柚熱量低、水分多,而且纖維豐富。研究發現,飯前吃半個葡萄柚可以顯著減輕體重。不過,如果有服用任何藥物,吃葡萄柚前務必諮詢醫生或藥師。→可以這樣吃:葡萄柚直接吃最好早餐瘦身食物推薦7:堅果堅果的好味道是大人小孩的最愛,含蛋白質、纖維素,及豐富維他命、礦物質。日常纖維素攝取量都不足,也能靠堅果補足。→可以這樣吃:無調味為佳早餐瘦身食物推薦8:燕麥熱量低、纖維高,且蛋白質含量高的燕麥,是最棒的減重選擇。其中燕麥β-葡聚醣,能夠降低膽固醇!。→可以這樣吃:選擇原粒的燕麥或燕麥片早餐瘦身食物推薦9:奇亞籽研究發現,超級食物奇亞籽可以幫助減重、降低食慾和穩定血糖,同時富含蛋白質和纖維。→可以這樣吃:奇亞籽加在無糖優格中,浸泡30分鐘,搭配莓果最健康!早餐瘦身食物推薦10:亞麻籽添加亞麻籽的麵包,比普通麵包更能抑制食慾並增強飽足感!尤其富含可溶性纖維,可以增加飽腹感,並降低食慾。→推薦吃法:亞麻籽綠拿鐵早餐瘦身食物推薦11:咖啡每天早餐喝杯咖啡,是不少人每天的必須,其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和脂肪燃燒。→可以這樣吃:記得不要添加糖或奶精早餐瘦身食物推薦12:綠茶綠茶裡的兒茶素是脂肪燃燒和燃燒卡路里最佳成分呢,不喝黑咖啡的人,就來一杯綠茶吧。→可以這樣吃:加一點檸檬汁,更美味更健康吃早餐前,先喝一杯溫開水不過,不論你要怎麼搭配你的早餐,從明天起床,還是先養成喝水的好習慣!建議早上起床先空腹喝200ml的溫開水,不但有助於消化,又能排除體內毒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5 醫療.婦產科
更年期增三高風險 護心5要訣教你如何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更年期是婦女生命歷程中自然且必經的階段,在45至55歲期間隨著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導致更年期婦女基礎代謝率降低、容易骨質疏鬆、體脂肪囤積、提高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更年期婦女應定期監測自我健康狀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提供護心5要訣,做好日常保健,遠離心血管疾病風險。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45至64歲女性血壓偏高、血脂偏高、血糖偏高,盛行率達26.4%、21.3%、39.7%,隨年齡增加,三高異常盛行率有升高情形。吳昭軍說,更年期是影響婦女健康的關鍵,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更為顯著,進而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有死亡風險,如何在更年期早期管理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至關重要。護心5要訣1.健康體重依身體質量指數BMI進行整體熱量攝取的規畫,並視年齡、活動量及體重增加情形,進行個人熱量攝取的調整。2.均衡飲食適當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遵守少油、少鹽、少糖、高纖、高鈣飲食原則,以天然原型食物為主,減少過度加工食品。3.規律運動增加自我活動機會,運用逛街購物、上下班通勤時段,由每次10分鐘開始,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每天累積30分鐘運動,每周累積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搭配肌力和伸展運動,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4.放鬆舒緩透過閱讀、聽音樂、瑜伽等嗜好活動,適時舒緩生活壓力,放鬆身心靈,維持愉快心情,多與親人、朋友分享心事,保持良好互動。5.無菸樂活菸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容易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危險,若有吸菸習慣的婦女,可善用國健署多元戒菸服務資源。為幫助更年期女性了解健康狀況,國健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包含身體檢查、尿液檢查、血液生化檢查、BC型肝炎篩檢、健康諮詢等,定期接受檢查,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做好更年期健康管理。
-
2024-03-17 養生.聰明飲食
咖哩健康嗎?熱量高不高?有什麼營養?什麼人比較不適合吃?
起源於南亞的咖哩,在世界各地成為受歡迎的飲食,並因應各國文化而發展出各自特色。咖哩通常以薑黃、丁香、芫荽、小茴香、肉桂等多種香料組成,有各種配方,滋味或嗆辣或甘醇。近年來各種咖哩專賣店在台灣風行,吃咖哩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地雷區?元氣周報今天教你怎麼健康吃咖哩。咖哩為國內常見飲食,口味變化多元,從印度風味到泰式的綠咖哩、紅咖哩、黃咖哩,或是甜味較重的日式,也有顏色亮黃的台式咖哩。料理方式不盡相同,從咖哩粉、咖哩塊到咖哩調理包等不同形式都有。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表示,咖哩被認為有抗發炎、調節心血管等幫助,原因來自於其中成分「薑黃」。印度咖哩香料種類較多,薑黃是抗發炎主角。咖哩使用香料約有20多種,胡椒、辣椒、薄荷、芥末、芫荽(香菜)、丁香等香料,其中主要成分為薑黃、孜然、肉桂、小茴香等四種。雖然各地料理方式及口味略有不同,但咖哩主成分相去不遠。陳韻婷說,咖哩對健康的幫助主要仍是來自於薑黃營養價值,不至於差太多,但是日式、台式香料較少,香料較多的印度咖哩對抗氧化的效果可能較高。1.薑黃陳韻婷說,營養價值上最被廣泛討論的為「薑黃」,常被認為有抗癌、抗發炎的效果;薑黃素中的「多酚類」有抗氧化、增加免疫的功效,其中的「槲皮素」同樣對於抗發炎、提升免疫力有效果。此外,薑黃也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預防失智症以及活化腦部智力的效果,薑黃素也能調節血糖跟血脂。2.肉桂「肉桂」同樣對血糖跟血脂調控有助益,並且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3.小茴香小茴香被認為能改善胃脹氣等腸胃保健。4.孜然孜然在中醫裡討論較多,多是認為具有「溫補」效果。調理包、咖哩塊含動物脂肪多,反引起身體發炎。縱使咖哩營養價值多,卻偶被認為因為屬性「燥熱」不宜多吃。陳韻婷解釋,以西醫的角度來看,咖哩的型態若為調理包或是咖哩塊,可能會有較多的動物性脂肪,如豬油等飽和脂肪,不只會讓身體攝取高油脂,還容易引起發炎反應。若是擔憂身體「燥熱」,甚至影響到睡眠,仍建議由中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再食用。她也提醒,薑黃粉雖然有調節血糖、血脂效果,但如果是食用微波食品、冷凍食品或是用市售咖哩塊製成的咖哩,為了增加湯汁濃稠度,會添加澱粉,反而會對血糖調節有害,挑選上應多加留心。日常偶吃咖哩沒問題,吃薑黃補充劑有疾病禁忌。雖然吃咖哩不挑體質,但是仍有一些疾病上的飲食禁忌。陳韻婷說,日常吃咖哩因為薑黃素含量不高,並沒有問題,通常是大量吃咖哩,或是吃薑黃補充劑等保健食品,比較可能過量。她說,特別是孕婦或是備孕中的婦女,因為薑黃有行氣活血作用,恐怕會增加出血風險。另外,薑黃也會影響身體抗凝血功能,因此使用抗凝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族群,或是兩周內預計要做手術者,也應該避免食用過多薑黃,影響抗凝血功能而增加手術風險。再者,有肝、膽結石者也應該避免吃下大量薑黃素。咖哩塊高鈉、薑黃高鉀,腎臟病患應避免。我國約8位成人就有1位有腎臟病,盛行率推估高達12%。陳韻婷說,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多,咖哩塊或是部分辛香料都是高鈉,而薑黃為高鉀食物,有腎臟相關疾病者應該避免。此外,網路上盛傳咖哩為催情食物,因為富含豐富香料有刺激性欲的效果,是否為真?陳韻婷說,咖哩的香料多元,除了薑黃外,還有番紅花、肉桂、豆蔻、月桂葉、茴香等綜合香料,可能影響荷爾蒙;不論男性或是女性,若是大量食用,確實有可能刺激性激素。然而,如果只是吃咖哩飯應不致於影響,應該留意的是服用薑黃膠囊保健食品,比較會有影響。誰要注意薑黃攝取量?陳韻婷表示,咖哩中最主要營養來源「薑黃」,按照歐洲的安全食用標準範圍,體重每公斤約0至3毫克;以一位60公斤的成人為例,一天攝取的量約是180毫克。然而,除非是服用薑黃素膠囊等補充品,單純吃咖喱飯並不用擔憂攝取過量。但咖哩仍有一些疾病上的飲食禁忌,以下族群應留意攝取量。1.孕婦或備孕婦女2.肝、膽結石者3.兩周內要做手術者4.腎臟病患者5.服用抗凝血藥物者咖哩塊多添加澱粉增稠,挑選應避開動物性脂肪、棕櫚油。咖哩料理搭配多元,從炸物、白飯、麵條、麵包到烤餅都有。咖哩原料有的採用香料混合而成的咖哩粉直接製作;有的則是以濃縮半成品的咖哩塊加工製成;有的則是購買現成料理包、即時包。挑選好咖哩,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建議從食品背後的營養標示、成分下手。檢視食材成分是否有動物性脂肪如豬油、牛油等,另外還有棕櫚油,都屬於飽和脂肪比例較高的;沙拉油等植物油則屬於植物性脂肪,飽和脂肪的比例比較低。咖哩製作上,直接使用香料混合而成的咖哩粉,成分單純相對健康。至於市售常見的咖哩塊,會加入澱粉、太白粉等澱粉類,增加濃稠度以形成塊狀;而咖哩料理包也會加入「粉類」來增加濃稠度。這類咖哩不利血糖調節,食用後的血糖起伏變化大。含「磷」字樣添加物,腎病患最好不要吃。5'-次黃嘌吟核苷磷酸二鈉、5'-鳥吟核苷磷酸二鈉、 5'-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大豆卵磷脂……陳韻婷說,咖哩塊、調理包的食物成分中,常看到這些長串的化學成分原料,只要有「磷」字,多是腎臟病患無法排出的礦物質。她提醒,我國慢性腎病患不少,挑選上應該要特別注意、盡量避開。陳韻婷說,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三高族群以及腎臟病患者,在咖哩挑選上應該要避免飽和脂肪、澱粉以及含磷加工物。一般民眾則建議從營養標示跟熱量著手,依據健康飲食觀念,一天飽和脂肪攝取量應該小於總熱量攝取的7%;因此,一餐中一份咖哩(20公克)的飽和脂肪含量,應該少於3公克(每100公克不超過15公克)。若咖哩飽和脂肪量略高,配料宜選白肉、海鮮、蔬菜。若咖哩的飽和脂肪量略微超過標準,但難忍口腹之欲怎麼辦?陳韻婷表示,若攝取飽和脂肪在標準量臨界值時,可以調整煮咖哩的「配料」,優先搭配「白肉」或「海鮮」,例如選擇蝦子、中卷、雞肉等,避免搭配豬肉、羊肉、牛肉等飽和脂肪含量較多的紅肉。蔬菜的搭配比較自由,陳韻婷說,除了常見的洋蔥、馬鈴薯、胡蘿蔔外,其實各種蔬菜都可以嘗試搭配,例如日式湯咖哩常使用的「茄子」,有蔬菜高纖維的特性外,也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她坦言,營養師在第一線服務時,常遇到不少排斥吃葉菜類或是綠色蔬菜的民眾,咖哩是用來鼓勵他們多吃菜的好方式,咖哩可以搭配花椰菜、瓜類、菇類一起煮,如櫛瓜、鴻禧菇、杏鮑菇等,都是可以增加纖維攝取的好選擇。若咖哩粉煮起來太稀,可加入馬鈴薯、南瓜等澱粉增稠。要提醒的是,咖哩飯中常見的搭配三要素為「胡蘿蔔、洋蔥、馬鈴薯」,其中馬鈴薯隱藏熱量危機。陳韻婷說,咖哩飯已經有米飯作為主食,馬鈴薯同樣屬於澱粉類,兩者一起食用,熱量容易超標,建議白飯可以減量或不吃,以馬鈴薯直接作為主食。另外,咖哩塊或是市售冷凍、微波食品的咖哩中,大多添加太白粉、麵粉等粉類,以利結塊成型,烹煮上會比較濃稠,但也會讓血糖不穩。陳韻婷建議,如果用「咖哩粉」料理,又想兼顧咖哩濃稠度,可以用馬鈴薯、南瓜等澱粉加入一起煮,越煮會越收汁、透過澱粉釋放到湯汁中,讓咖哩湯變得像咖哩塊般濃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7 養生.聰明飲食
印度咖哩、泰式咖哩與日式咖哩哪種較健康?2招避開熱量陷阱
起源於南亞的咖哩,因應各國文化發展出各自特色咖哩,有印度咖哩、日式咖哩、東南亞咖哩、綠咖哩、紅咖哩等。想要吃得健康,營養師建議,可選擇印度咖哩,通常沒有過多添加物;而許多咖哩美食的背後,是熱量的陷阱,例如國人喜愛的日式咖哩,若加上炸物,一餐熱量逼近900大卡,十分驚人。印度咖哩質地較稀,泰式加椰漿,日式有奶油。門諾醫院營養師陳可敏指出,印度咖哩是各種香料組成,包括薑黃、荳蔻、丁香、肉桂等,通常醬汁看起來比較「稀」;泰式咖哩則添加「椰漿」、「魚露」等減少辛辣感並提升香味,另外運用多種香料如羅望子、月桂葉,讓口味清香充滿南洋風味。日式咖哩口味偏甜,會使用奶油加麵粉,炒成奶油麵糊,再加上薑、蒜、咖哩粉,以及蘋果泥、洋蔥及胡蘿蔔,帶有濃厚的甘甜,中和香料刺激的味道,口味偏甜,醬料比較濃稠。至於綠咖哩就是加綠辣椒,看起來顏色呈現綠色,口感比較辛辣;紅咖哩就是加紅辣椒,可能用新鮮辣椒熬煮或用辣椒粉增添風味。而台灣常見的黃咖哩就是薑黃加比較多。提醒腸胃不好的人,吃咖哩要注意辣度,避免腹瀉。日式咖哩偏甜,油脂與碳水化合物最高。陳可敏表示,在眾多咖哩口味當中,日式咖哩因為有奶油、麵粉與高湯,油脂與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咖哩種類高,若再加上常搭配的白飯加炸物,熱量高達8、900大卡。偶爾吃日式咖哩沒關係,不過切記少選擇炸物,如炸豬排、炸蝦等,可選擇雞肉、牛肉非油炸的主菜,避免吃進過多的熱量。在眾多咖哩口味中,熱量較低的是正宗印度咖哩,醬料由不同香料組成,不會加上椰奶與奶油等,有些餐廳會提供甩餅沾著吃,熱量比白飯還低。陳可敏說,雖然香料較難計算熱量,不過肯定的是,印度咖哩的熱量一定比日式咖哩低,甚至低於東南亞咖哩。降低熱量攝取,主食不要選炸物、醬汁不要全吃完。外食族想吃咖哩,卻不想陷入高油、高鈉陷阱,陳可敏表示,首先主菜盡量不要選擇油炸物,若這次吃炸豬排,下次可以選擇牛肉或雞肉「中和一下」,也可選擇海鮮咖哩。至於超商的牛肉咖哩飯,熱量將近800大卡,能少吃就少吃。再者醬汁不要全部吃完,更不要因為醬料還剩很多,而請老闆加飯,熱量跟著增加,「這可說是咖哩的陷阱」,應該要依自己所需的熱量攝取。不過若能把吃不完的咖哩外帶回家,可燙個青菜加進咖哩一起吃,不但增加飽足感,也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飯量。自煮可用少量咖哩塊加咖哩粉,多搭配青菜。若是自己煮咖哩,也要注意小撇步,陳可敏說,超市販賣的佛蒙特咖哩,一盒有12塊,咖哩塊熱量共有1188大卡,含鹽量27公克,相當於1塊咖哩塊就含有約100大卡、2.7公克的鹽。一個人的份量通常是2塊咖哩塊,熱量快200大卡,鹽分多達5.4公克,而1人1天建議攝取鹽分不超過6公克,等於吃一頓咖哩飯,鹽分就快超標。陳可敏建議,自己煮咖哩可使用1塊咖哩塊,再加上咖哩粉增添風味,市售約30公克的咖哩粉煮4人份醬汁,熱量約100大卡,可避免使用過多咖哩塊而熱量超標。記得多加蔬菜,如洋蔥、洋菇、胡蘿蔔、馬鈴薯、大番茄與花椰菜等,也可燙青菜搭配,主菜不要炸物,白肉或紅肉都可入菜,營養均衡。為何台式咖哩為「螢光黃色」?台式自助餐的咖哩呈現鮮豔「螢光黃色」,有些人擔心食安問題。陳可敏說,薑黃的顏色就是這麼黃,咖哩因為不同成分比例,會有不同的顏色呈現,顏色特別鮮豔的,可能是薑黃比例比較高。她分享,過去醫院辦活動做過咖哩餐,只要薑黃加得比較多,顏色就會呈現螢光黃。市售的咖哩粉通常有食安檢驗,但若民眾較謹慎覺得有疑慮,可以選擇不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0 養生.聰明飲食
增加熱量攝取、不利血糖控制 若要健康喝現榨果汁謹記3大原則
很多飲料戒不掉的人會想,既然戒不了,那怎麼喝較健康?尤其講究養生的人雖不喝手搖飲,卻喜愛新鮮現榨果汁,認為可口又營養,還省去自己購買處理水果的麻煩。喝果汁真的比較健康嗎?該注意些什麼?水果打成汁,維生素C、纖維、植化素等營養素流失。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水果平均攝取量不到建議量兩成,許多人圖方便以果汁取代,認為現榨果汁更好入口,跟直接吃水果營養也差不多。成大醫院營養師張晴閔表示,國健署建議每日水果吃2~3個自己拳頭大(約1.5~2碗)的份量,而水果含醣量不低,喝下120c.c.的柳丁汁,含醣量就相當1個拳頭大柳丁,若飲用500c.c.果汁,很可能就超過建議量了。營養師張晴閔說,水果榨汁過程會增加與空氣接觸時間,加速維生素C流失,若過濾掉果渣,水果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將大幅減少,膳食纖維是腸道益菌食物,植化素可去除自由基。喝去渣果汁營養大量減少,且增加醣類吸收速度,使血糖快速上升,得不償失。長期大量飲用果汁,血糖失控、肥胖上身。奇美醫院營養師林姿言表示,現榨果汁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攝取太多熱量。例如,每天建議吃2個拳頭大水果,若打成果汁可能要多一倍的水果量,大約多攝取30公克糖的熱量(120大卡),建議多吃新鮮原型水果。真想喝果汁時,需留意不加糖調味、不去除果渣,並盡快飲用,才能最大程度保留營養。另外,飲用果汁不利血糖管控。林姿言指出,因果汁易吸收,會讓血糖快速上升,人體必需大量分泌胰島素,以發揮降血糖功能。長期大量飲用鮮果汁,可能產生胰島素阻抗而影響體內血糖濃度,也可能導致三酸甘油酯累積,與肥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相關,不建議長期飲用。改喝不濾渣蔬果汁,蔬菜份量要多於水果。有些人會刻意點綜合蔬果汁,深信水果加蔬菜一起榨,一起喝比較健康。張晴閔指出,水果加蔬菜足量攝取、連蔬菜纖維一起下肚確實更健康,可選擇加西洋芹、大番茄等蔬菜及水果混合現榨蔬果汁;不過蔬菜量可以較多、水果份量減少,每天不要超過2碗。林姿言說,蔬果汁連渣一起喝,因蔬果渣富含膳食纖維,可補充身體所需,有助維持腸道健康。有些不愛喝白開水的人,愛用果汁取代開水。國健署「每日飲指南」建議一般健康成人,每天至少要喝6~8杯、每杯250c.c.的白開水,雖然蔬果汁水分含量很高,但營養師林姿言說,把果汁當水喝會攝取過多糖類及熱量,增加高血糖、蛀牙、肥胖、高三酸甘油酯及心血管疾病等危害。她說,水分對身體代謝十分重要,雖果汁可納入水分攝取量計算,但無法完全取代純水。選包裝果汁2重點 果汁比率高、無添加糖除了現榨果汁,超商常見包裝果汁種類繁多,有「濃縮還原果汁」及「非濃縮還原果汁」等。所謂濃縮還原果汁,由果實直接榨汁,再經加熱濃縮1.5倍以上,濃縮製成冰塊或液態包裝貯存,稀釋後可直接飲用;非濃縮還原果汁是利用巴斯德低溫滅菌後包裝保存,加熱溫度較低,營養成分流失相對較少,但保存期限會較短。不管哪一種,果汁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都會流失,遠不及新鮮蔬果。張晴閔提醒,選包裝果蔬汁,需特別留意標示(參圖表)、選擇果蔬汁比率較高,且未額外添加糖的商品。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