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溫補
共找到
124
筆 文章
-
-
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冬令進補少肉多菜 大補特補恐鬧肚子
「立冬」剛過,氣溫明顯下降,正式進入冬天,許多人開始冬令進補。中醫師指出,一般食補可多吃栗子、糯米、韭菜、羊肉、牛肉、鰱魚等禦寒力強的甘溫食物;營養師則強調,初冬時節應該多補充營養,為身體儲備能量過冬,應把握「少肉多菜」原則,如果不忌口而大補特補,恐發生急性腸胃炎。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說,立冬後,人體消化吸收功能增強,適當進補能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養精蓄銳,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冬令進補有食補和藥補之分。一般人食補可多吃栗子、糯米、韭菜、羊肉、牛肉、鰱魚等甘溫食物;藥補可結合花旗參、高麗參等切片,包在雞、鴨肚中一起合燉,對於體弱老年人及生長發育的小孩有益。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提醒,高血壓、高血脂症患者在冬令進補時,應避免吃高油脂、過鹹食物及少吃過多加工食品,建議以平補為主,如四神湯、蓮子銀耳湯等,溫補藥膳為輔。蛋白質食物則應選用低脂肉類,可以先將皮去掉再進行烹調,減少烹調時的用油量,也要避免用酒。現代人營養充足 吃補要「均衡、適量」冬天氣溫下降,很多人愛吃鍋進補。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表示,現代人營養充足,其實不需要特別進補,冬天狂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以及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等,不僅會讓血糖波動、膽固醇超標,也會引起消化不良及胃痛。冬令進補該怎麼吃?陳姿吟分享,要「均衡、適量」,以現代人重口味、愛喝湯底的飲食習慣來說,要避免選擇吃到飽的用餐方式。若短時間內吃進大量食物,不僅造成胸悶、惡心、腹脹等腸胃道負擔,更會攝取過多熱量而累積脂肪。薑母鴨、燒酒雞 酒加太多易讓身體缺水尤其薑母鴨、燒酒雞加入大量的米酒烹煮,陳姿吟強調,酒精屬於高熱量飲品,飲用過多酒精會讓身體大量攝取碳水化合物。最大傷害就是刺激胃酸分泌,影響食物在腸胃道的消化吸收速度;酒精利尿,會讓攝護腺急性腫脹,造成排尿困難,也會讓身體缺水。冬天身體會自動調降新陳代謝率,包括腸胃功能蠕動變慢,陳姿吟提到,此時正是「綠金」盛產季,青花菜、茼蒿、菠菜、紅鳳菜、高麗菜、萵苣、油菜、芥藍菜等,皆屬於冬季鮮蔬,可以多吃,但不要為了進補吃太多的肉類蛋白質,超過肝腎負擔、增加代謝廢物。
-
2024-11-04 養生.聰明飲食
轉眼立冬 進補錯了反傷身 中醫師:此時以「溫補」為主
全台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天開始氣溫逐漸降低,北部、宜蘭更可能降至攝氏20度。中醫師吳明珠說,周四就是「立冬」,為廿四節氣之一,代表冬天的開始,大家關注養生,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老虎」,可見冬天進補的重要性。吳明珠說,立冬後,天氣逐漸開始變冷,尤其是清晨、深夜時氣溫降低,最近感冒、過敏患者也確實增加不少,但「進補應以溫補為主,大補反而傷身」,應讓身體慢慢調適步入冬天模式。接下來,分別在食、衣、住、行提醒民眾立冬應該注意的事項。 食:立冬為冬天開始,進補食物以黑色為主,包括黑芝麻、黑豆、黑木耳、海帶等,主要進補為腎臟;相較於秋天,現在烹煮食材需要溫熱一點,煮菜時可以多添加薑、蔥、蒜、辣椒等辛溫香料及肉類,但若是燥熱體質,應避免使用老薑,以防身體更佳燥熱不適。「立冬」的天氣尚未進入「冬至」的寒冷階段,進補要以溫補為主,切忌大補反而傷身,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應適量,可以增強免疫力,或是自行燉煮烏骨雞湯,也是不錯的選擇。由於,立冬是由秋天進入冬天的一個過程,此時肺部的滋養仍不可輕忽,而滋養肺部是以白色食物為主,因此,可以將牛奶、豆漿,搭配黑芝麻,已達到同步滋養肺、腎的目的。衣:立冬前後,氣溫降低,中醫常說「寒從腳下生」,建議外出時,盡量不要穿短袖的衣物、涼鞋,並記得添加外套、圍巾、背心、襪子,尤其是清晨、深夜返家時,務必做好身體保暖,避免各類細菌、病毒入侵。立冬天冷,冷風容易從後頸部的風府穴、風池穴入侵,造成頭暈、頭痛、提不起勁等症狀,這時應戴上圍巾,以防冷風入侵,受到風寒。住:立冬後,夜晚氣溫降低速度快,睡眠時間應該提早一點,比如立冬前可能凌晨12、1點睡覺,立冬後應提早至12點前,約11點左右睡覺,有助身體循環變好,慢慢調整至冬天模式,有助提升免疫力。但若太晚睡覺,寒氣容易入侵體內,恐出現血氣不足、代謝不佳等情形,造成免疫力降低。若有高血壓等慢性病長者應注意按時服藥,避免血壓急劇的變化,恐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而孩童的氣管也需要多加留意,降低過敏、氣喘的機會。此外,立冬後,早晚氣溫偏低,一早睡醒可能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這時可以喝一杯溫開水、溫熱的雞湯、小米粥等,並按摩鼻翼旁的迎香穴,手部虎口的合谷穴各一分鐘,有助改善不適症狀。行:在外活動時,建議戴口罩,多注意保暖。吳明珠說,立冬開始應讓身體慢慢適應冷的天氣,好好進補、滋養身體,為明年的健康最好準備。
-
2024-10-11 養生.聰明飲食
中醫師:秋天保養關鍵 海鮮助攻秋季養生,膠原蛋白讓肌膚水潤透亮!
秋燥來襲,應及早保養 每年秋分一過,隨著秋風的來臨,空氣中的水分會逐漸減少,導致秋燥現象。許多人在這個季節會感覺喉嚨乾澀卡卡、皮膚乾燥,甚至出現輕微咳嗽。在中醫理論中,秋季屬於燥的季節,容易損傷肺部和津液,為了避免「秋燥」,台北漢補世家中醫診所中醫師侯俊成建議,日常生活中應以滋陰潤燥為主,調養肺部和補充體內津液,多吃潤肺食補,防呼吸道易變乾;皮膚則適量搽保濕乳液,減少過度使用肥皂,以保留皮膚的天然油脂。中醫食療:梨子與柿餅潤肺防燥 在飲食方面,侯俊成特別推薦秋天食用水梨,像是冰糖燉水梨,有助於潤肺解燥。此外,柿餅也具有滋潤效果,對肺部保養大有益處。秋天吃這些食物,不但好吃,還能讓身體更舒適。滋陰養生:海鮮與潤肺食材的選擇 侯俊成提到,秋季乾燥容易導致體內水分流失,這就是所謂的「傷陰」現象。為了對抗乾燥,他建議攝取海鮮,如蛤蜊和九孔,這些食材能滋陰,保持水分平衡。尤其海鮮中的膠原蛋白對皮膚保濕效果佳,有助於提高抗燥能力,保持水潤。秋天的補養小秘訣:食補與運動兩手抓 秋天的氣候從熱轉涼,是開始養生進補的好時機。侯俊成說,秋天吃些溫補的食材,如生薑或雞湯,這些食物能在寒冬到來之前為身體儲存能量。此外,秋天也是出門登山、呼吸新鮮空氣的好時節,能增強肺活量,讓肺部更健康,遠離秋天常見的過敏、氣喘等問題。白色食物潤肺,杏仁茶與白木耳都是良選 白色食物如杏仁茶和白木耳,對潤肺大有幫助。侯俊成特別推薦,杏仁粉與牛奶或麥片一起食用,能滋潤肺部,還能有益免疫力。此外,白木耳燉蓮子或枸杞,是便宜又實惠的「平民版膠原蛋白」,對於滋潤肺部和清除痰液也有很好的效果。秋天養陰的食物:蜂蜜、山藥與南瓜 「蜂蜜是天然且有效的潤腸選擇。」如果有便秘的問題,侯俊成說,喝蜂蜜水,不但能潤腸通便,還能幫助養陰保健;山藥和南瓜也非常適合秋天食用,這些食材富含膳食纖維,能幫助消化,對腎臟和腸胃的保養效果佳。秋季轉換期,注重保養以應對季節變化 侯俊成最後提醒,秋天是從熱到冷,許多慢性疾病容易在這個時候發作,尤其是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問題。因此,秋天的保養尤為重要,除了飲食調理,還要保持適量運動、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才能順利迎接冬季的來臨。
-
2024-09-06 焦點.元氣新聞
「秋燥」渾身不對勁?中醫曝入秋進補飲食重點:「1水果」助保養
近期早晚氣溫涼爽,讓人感覺到秋意初萌,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秋天是一年當中最佳的進補時機,這是真的嗎?面對季節更替、早晚溫差大,秋天飲食該注意些什麼,才能築起免疫力防線,打造不易生病的體質?中醫師陳峙嘉表示,自古以來,中醫就有所謂「順應天時」的觀念:「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到了,植物的葉子會變黃,代表裡面所含的養分下降,而人到了秋天,也會出現「氣往內收」的現象,身體內層需儲存更多營養和能量,才能為冬天的健康打好基礎。許多人都很注重「冬令進補」,其實,秋天才是一天四季中最好的進補時機,吃對食物,可以讓身體更順利地適應天氣的變化。「秋老虎」好熱!秋天「平補、潤燥」是關鍵「現在的天氣和以前不同,9月氣溫還是很高,秋天進補建議掌握兩個原則:平補、潤燥。」陳峙嘉醫師說明,秋天氣候乾燥,常見呼吸道不適、喉嚨卡卡、易流鼻血、皮膚乾癢、過敏不舒服……等狀況,進補的重點在於「潤燥」— 讓身體可以留住更多水分,同時,秋天不適合吃麻油雞等溫補燥熱食物,會讓火氣上來,越補越大洞,建議選擇性味平和,不會過度刺激的水果,營養豐富且任何體質的人都可以吃。「像當季的奇異果就是不錯的選擇,奇異果不僅有高營養密度的特性且富含奇異酵素,同時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把水分保留在體內,幫助身體緩衝和平衡,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陳峙嘉醫師建議容易手腳冰冷、寒性體質的人,可多吃黃金奇異果;燥熱體質者可吃性偏涼的綠奇異果。百香果、芭樂、蘋果也是不錯的選擇,建議以食用方便、容易取得的當季水果為優先。中秋烤肉吃月餅,餐後吃奇異果效果好入秋進補,一方面需要增加身體能量,另一方面也要減少身體負擔。中秋節聚餐烤肉、吃月餅,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會吃進太多高熱量、高油脂、高糖食物,該如何幫助消化?從中醫觀點來看,緩解消化不良、脹氣,可透過飲食補充酵素,像木瓜、奇異果等,都是酵素的良好來源。不只中醫師肯定奇異果有幫助消化的功能,研究也顯示,持續四周,每天吃2顆奇異果可提升排便頻率,並且減少便秘相關症狀。特別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奇異果中的奇異酵素可幫助分解蛋白質,減輕腸胃負擔,幫助排便順暢。陳醫師提醒民眾,「吃大餐時記得留一點肚子吃水果,餐後吃奇異果,吃得到營養又可幫助消化。」現代進補超強攻略:聰明選吃適合的水果坊間常見的奇異果,有黃色和綠色之分,該如何選擇?一般而言,黃金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高, 每100公克就大約有160毫克的維生素C,能在入秋季節變化時提升免疫力;綠奇異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奇異酵素,每100公克的綠奇異果就大約有3公克的膳食纖維,比許多蔬菜都還高,且富含的奇異酵素可幫助分解蛋白質,改善便秘及促進腸胃道健康。陳醫師表示,奇異果是現代才有的水果,在古代中醫典籍中並沒有記載,但奇異果滋潤、保水、高營養密度的特質,與中醫「秋天平補」的觀念不謀而合。現代人食材選擇比從前更加豐富多元,進補養生不見得要湯湯水水,聰明選吃適合的水果,每天2份,同樣也能達到進補、保健的效果,讓身體能夠以最好的狀態迎接冬天!
-
2024-08-14 養生.抗老養生
秋燥宜涼補、平補 3藥材泡茶補氣顧胃
24節氣中的「立秋」剛過,天氣依舊炎熱,「秋燥」隨之而來,中醫師強調,此時節不宜驟然溫補,如果要進補,建議選擇「涼補、平補」,可以食用蜂蜜、木耳、蓮子、百合等食材,日常飲用水則可加入少量枸杞、黨參、黃耆等,可以養氣又顧胃。「秋老虎」易感冒 飲用水加枸杞、黨參、黃耆補氣顧胃過了立秋,開始走入「秋老虎」時節,中醫師李和蓁提醒,常進出冷氣房的民眾,室外炎熱但冷氣房溫度低,最容易造成身體抵抗力的波盪,並衍生各式皮膚、呼吸道疾病,建議可多帶一件小外套出門,避免出汗後,身體潮濕又吹冷氣,導致感冒、陰暑等症狀出現。「秋天開始可以讓腸胃休息一下。」李和蓁表示,民眾在日常飲用水中,可以少量加入枸杞、黨參、黃耆等中藥材,可以補氣顧胃,也可加入菊花做茶飲,但要注意菊花是否檢驗合格,避免購入農藥殘留超標的原料。秋燥不宜進補 改涼補、平補李和蓁說,近期天氣屬秋燥,不宜進補,進出室內外也要注意,不要因為感到天氣燥熱而猛灌冰水,或是在冷氣房喝很熱的水,建議選擇涼補、平補,可以多吃蘋果、奇異果等水果,避免突然進補讓身體上火,否則易出現慢性黏膜發炎等症狀。李和蓁指出,若有生育規畫的女性,在秋燥氣候下,宜著重「滋陰潤燥」飲食,可食用蜂蜜、木耳、蓮子、百合等食材;若有「養卵」需求,可多攝取「深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或是杜仲茶,以及適量攝取蛋白質,如黑豆、雞肉、魚肉等白肉,若選擇吃豬牛羊等紅肉,則要注意脂肪的攝取量。生殖能力常與「腎氣」有關,李和蓁表示,對中醫來說,肝、腎功能與生殖、泌尿道、荷爾蒙、神經、內分泌系統息息相關,而中醫五行「青、赤、黃、白、黑」對應「肝、心、脾、肺、腎」,因此食用深色食物便是顧腎的好選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20 養生.抗老養生
最熱節氣「大暑」來了!宜清熱去濕「養生把握9原則」,多吃4種瓜防暑降溫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代表著盛夏的正式到來。民眾在外要提防中暑外,也要小心濕疹、泌尿道感染等疾病;建議多吃如西瓜、梨子等當季涼性蔬果。大暑養生8原則大暑養生講究「清」、「靜」,大暑節氣養生重在一個「清」字,即在注重飲食清潔、機體清熱的前提下,進行「清補」。而此時人們情緒容易煩躁、激動,容易亂發脾氣、心情不好,應注意進行日常自我調節。日常生活中,切忌過於激動、急躁憤怒。在大暑之日,可練習涵養心神,壓抑心火,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一、飲食祛濕護胃在大暑節氣,氣溫逐漸攀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加快。因此,飲食養生尤其重要。首先要祛濕。可以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平時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傷及腸胃道功能。像山藥、蓮藕等都是進補的佳品,綠豆清暑、薏仁祛濕,特別是綠豆薏仁粥,可供大暑之季清熱祛濕。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以免造成腸胃負擔。二、避免中暑5要點夏季預防中暑,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內降溫,不要讓身體過度暴露在高溫環境,人體容易受到中暑的影響。進行戶外運動時,要選擇透氣衣物,撐傘和戴遮陽帽。大暑時節,氣溫高中暑的症狀包括頭暈、噁心、嘔吐、口渴、皮膚紅腫等。為了避免中暑需注意以下幾點:.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盡量避免在午間陽光猛烈的時段外出,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進行戶外活動。.穿著合適: 選擇透氣、輕便的服裝,幫助散熱。戴寬邊帽和太陽鏡,能夠有效降低陽光的直射。.多飲水: 在高溫時刻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但不宜大量喝冷飲,以免對胃造成刺激。.進食清涼食物: 選擇清涼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冬瓜、黃瓜等,有助於降低體溫。.適度運動: 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可以選擇室內運動或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三、做好防曬 避免陽光直射大暑節氣陽光強烈,容易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皮膚護理尤為重要。在外出時,應該做好防曬措施,使用防曬霜,戴寬邊帽,避免陽光直射。此外,多飲水有助於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防止皮膚乾燥。洗臉時選擇溫水,避免用過熱的水對皮膚造成刺激。保持皮膚的清潔,選擇適合的護膚品,有助於維護皮膚的健康。四、適度運動提升免疫力在大暑節氣,氣溫高,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和無力。然而,適度的運動仍然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健康。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有助於對抗疲勞。可以選擇在較涼爽的時候進行運動,如早晨或傍晚。選擇輕鬆愉快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等,避免在高溫時進行劇烈運動。五、保持情緒平衡盛夏時節,氣溫高,人們容易感到煩躁和不安。保持情緒平衡是養生的重要方面。可以透過舒緩壓力的方法,如聽音樂、閱讀、做瑜伽等,來調節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對身心健康也十分有益。六、注意睡眠質量在高溫的夏季,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尤為重要。高溫容易影響睡眠,因此我們需要創造一個適合睡眠的環境。可以選擇涼爽的睡衣,適當調低空調的溫度。保持房間的通風和清潔,避免受到蚊蟲的困擾。睡前避免過多的刺激,如飲食過多、劇烈運動等,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七、保護消化系統在大暑節氣,氣溫高,人們的胃腸功能相對較弱,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因此,保護好消化系統尤為重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過多的油脂和辛辣食物,有助於減輕胃腸的負擔。夏天高溫食物容易變質,會引起腹瀉、胃腸道紊亂。開過的飲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食品保質期,不吃不潔或變質的食品。八、適度補充水分在夏季,由於氣溫高,人體容易出現流汗過多、水分流失等情況,這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避免脫水,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此外,適當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也能夠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選擇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染。九、防治蚊蟲叮咬夏季是蚊蟲繁殖的季節,蚊蟲叮咬可能引起皮膚紅腫、發癢等不適。因此,在大暑節氣,我們需要注意防蚊蟲叮咬。可以使用防蚊液、點蚊香等方法,避免蚊蟲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可以穿著長袖衣物,避免暴露皮膚。同時,定期清理家居環境,避免蚊蟲孳生,也是防治蚊蟲叮咬的重要措施。大暑飲食 把握三原則1.多吃些燥濕健脾的食物大暑時節,除了炎熱外,還會出現多雨或陰雨綿綿的天氣,氣候表現特點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暑濕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頭昏腦漲、肢體困重等症狀,所以應以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方法進行預防或治療。2.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要及時補充水分外,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品以增強體質,使濕熱之邪無隙可乘。但所選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過於滋膩,否則極易礙胃,導致消化不良。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甲魚、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進補佳品,可根據個人口味選用。3.蛋白質供給需充足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120克為宜。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夏季的肉食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為首選。大暑養生講究就涼避暑,但天氣熱,胃口差,身體抵抗力也會降低。粗糧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蕎麥、玉米等都是涼性或溫補的食物,夏天吃正合適。夏季防暑降溫多吃瓜 4種瓜別錯過進入大暑後,高濕高熱的「桑拿天」將會增多,暑濕淤積體內,不僅讓人氣虛,無精打采,還會造成消化不良。而瓜類大多能清熱化濕,又清淡可口,是適合夏季降溫防暑的好食物,而且又是當令蔬菜。因此,此時正是做「吃瓜群眾」的大好時機!1.冬瓜:連皮帶肉煲湯夏季說起消暑的瓜類,除了西瓜之外,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冬瓜。冬瓜是消暑第一菜,且可清熱利水、生津止渴,另外,吃冬瓜不要削皮,皮的食療效果比冬瓜肉更好。冬瓜肉帶上皮一起煲湯是許多人在暑熱正盛時愛用的食譜。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陽氣不足者不宜多食。2.絲瓜:去皮涼拌清熱瀉火絲瓜可謂是夏日里清熱瀉火的好幫手。絲瓜的含水量很高,無論做湯或者炒食,都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去皮後的絲瓜不但可以涼拌、清炒還可以煲湯,天天變著花樣吃也不膩。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弱、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少吃為宜。3.苦瓜:減少苦味先鹽漬夏時總會不自覺地想起苦瓜。儘管它的名字和味道都帶有不太討喜的苦字,但苦瓜的營養豐富,此時食用有益身體。將苦瓜涼拌著吃,有助於開胃。苦瓜洗淨後去掉瓜瓤,切片或切成細絲。燒水,開後放入一小勺鹽和少許油。入苦瓜絲焯燙約15秒。盛出迅速用水沖,瀝乾水分。然後依據個人喜好加入紅椒、蔥絲蒜末、生抽、糖、鹽、醋、香油等調料混合均勻即可。要注意的是,苦瓜由於性寒涼,並非人人都適合,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群應該慎食。4.黃瓜:涼拌用拍別用切黃瓜不僅容易吃到,且營養價值在瓜類蔬菜中較突出,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其中的維生素和其他成分,對皮膚也很好。黃瓜的熱量低,對需要控制熱量的人來說很友好。小黃瓜生食或配以肉類、雞蛋、魚、蝦等同炒,是夏日的應時佳蔬,老黃瓜煲湯,夏日飲用可消暑。大暑節氣,氣溫高,陽氣達到極致,對人體健康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在這個節氣裡,我們需要根據氣候變化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保護健康。通過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皮膚護理、保持情緒平衡、防治蚊蟲叮咬、適度補充電解質等方法,我們能夠在大暑的季節中保持健康與活力,遠離各種健康問題,享受一個愉快的夏天。願我們能夠以健康的身體,積極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充實過好每一天!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長壽秘訣!40歲起養成「8長壽習慣」多活24年,愈早開始培養效果愈好.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
-
2024-07-05 養生.聰明飲食
喝紅豆水真能減肥?中醫師:促進新陳代謝 、利尿、消水腫,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喝
女藝人隋棠公開自己的消水腫秘方,也讓紅豆水瞬間成為紅極一時的養顏聖品,不但市面上颳起了一陣紅豆水炫風,便利商店內一小包一小包的濃縮紅豆粉沖泡能還原成紅豆水的產品,更成了熱銷商品,只是,紅豆水真的有那麼神奇嗎?中醫師陳玉娟從中醫的角度解釋,在中醫古籍中所記載的紅豆,其實是赤小豆,與現在一般市面上所看到的紅豆略有不同,不過功效差不多。在療效上,赤小豆除濕的功效比較強,通常供做藥用調理,而紅豆則主要在於食用。紅豆有什麼功效?從中醫來看,紅豆能清除體內毒素和多餘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可以有效幫助利尿、消水腫;同時具有良好的調節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的作用,更是女性補血聖品,尤其對產婦來說,有通乳汁、補身體、促進康復的效果。另外,紅豆還可以降低破骨細胞的破壞,預防骨質疏鬆。不只如此,紅豆中含有大量可以治療便秘的膳食纖維,能潤腸通便,又有健脾利胃的功效,又因屬於溫補性食材,能改善女性貧血、幫助氣血紅潤,好處確實不少。但是古人也提出警告:「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表示體質偏燥熱的人不適宜多吃紅豆。另外,紅豆種皮容易引起腸胃道脹氣,腸胃功能差的人,也不適合連紅豆皮一起食用。營養師李婉萍也同意,紅豆中含有豐富的鉀離子,有助於利水、消脂,又有解毒的功效,從營養素的角度來看,其中的B群含量高,對於改善腳氣浮腫也有功效。但也因為鉀離子含量高,部分腎臟排泄功能差,或有痛風等的人,都不適合大量服用。紅豆水不是人人都能喝陳玉娟指出,紅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能刺激腸道,因此,才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以清除體內毒素和多於的水分。不過,紅豆水雖然具有許多功效,卻仍然有些人不適合多吃,她提醒,過於消瘦的人最好不要多吃,紅豆因為能利水,如果本身就頻尿的人,也不適合;尤其,晚上更要忌吃紅豆水,否則可能會因頻頻起床而影響睡眠。市面上有許多介紹烹煮紅豆水的方法,不外提醒民眾,若要達到利水、減脂效果,千萬不能煮到外皮破裂。對此,陳玉娟解釋,因為煮到紅豆皮破後,紅豆的澱粉含量會溶入皂苷的利水作用,反而會吃進太多的澱粉;此外,由於紅豆味濃,一般人烹煮時,都會加入過多的糖,反而會攝取過量的糖分,不利瘦身。最好的方法則是不要加入糖一起煮,只喝水就好,而且,把剩餘的紅豆留著不吃,這樣才能達到利水的作用。至於市面上所販售的紅豆水便利包是否真有其效,李婉萍認為,大部分得市售紅豆水,無法從外包裝標示,看出鉀離子的含量,但可看得出澱粉含量並沒有比較少,與一般紅豆營養成分相同,有沒有利水消脂功效,令人存疑,況且,在食安問題頻傳的現在,還是靠自己烹煮比較安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2 焦點.元氣新聞
2024市售6款維生素B群推薦! B群不只提神 功效、吃法、挑選原則一次看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很多人都會買維生素B群來吃,可說是國人最常見的保健食品,然而,B群究竟包含哪些維生素?除了提神以外,吃B群還有哪些好處?怎麼吃才能發揮最佳功效?在補充B群前,你務必要知道幾件事:B群是什麼?包含哪些維生素?B群是幫助人體正常運作的重要維生素,包含8種維生素:B1、B2(核黃素)、B3(菸鹼素)、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等,這8種維生素通常經常共同存在,也會互相發揮協同作用,因此被稱為B群。B群功效有哪些?B群家族裡的每種維生素都各司其職、扮演不同角色,一般來說,B群可提供以下功效:● 產生能量維生素B群可協助蛋白質、醣類、脂質等營養素轉化為生活所需的能量,幫助維持生理機能。長期缺乏B群可能會讓能量轉換出現問題、代謝不順,導致走路不穩、眼睛酸、手腳痲。● 促進代謝維生素B群可幫助循環順暢,維持正常新陳代謝,進而有精力充沛的感覺。● 增進皮膚、毛髮健康,打造好氣色維生素B群可改善皮膚乾燥,促進皮膚健康,幫助維持紅潤好氣色。● 改善情緒,減輕壓力。維生素B群中的B1、B6和B12有助穩定神經系統和情緒。哪些族群需要補充B群?維生素B群可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六大類食物奶、蛋、豆、魚、肉類,蔬菜、水果、及堅果類中都含有不同的維生素B,但要注意的是,B群是水溶性維生素,無法大量儲存在體內,會隨體內的水分流失。建議以下族群可適度透過保健品補充B群會更有效率:● 飲食不均衡、步調快速、工作型態十分消耗腦力,或需要大量體力支持者。● 素食者、銀髮族容易缺乏B群。● 有喝酒習慣者,需要吃B群來幫助代謝。● 孕婦是B群的高需求者,B6有助改善孕吐,葉酸則對胎兒發育十分重要。● 有特殊疾病飲食受限者,建議經過醫師評估後適度補充B群,幫助代謝營養,產生能量。B群什麼時候吃較好?攝取量應該要達多少?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維生素,建議間隔6-8小時、分段食用,一天也無須攝取太多,因為B群容易從尿液代謝,功效頂多維持2-3小時,無法長時間提供生理穩定來源。不過,目前市售B群有不同劑型,可選擇緩釋劑型,讓B群在體內釋放時間更長,身體能完整吸收營養,不造成浪費,也無需間隔分段補充。雖然補充B群好處多,但B群劑量並非越高越好,攝取過量只會排出體外,建議補充每日建議劑量即可。衛福部建議成人一天B群攝取量如下:B群推薦怎麼選?掌握4原則!【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1】留意成分含量B群挑選的一大重點,就是確認B群的攝取量,各種B群需要互相搭配,才能相輔相成發揮最大作用。除非有特殊需求,例如想要改善睡眠品質,可留意相關B群成分 (B6、B12) 含量是否充足,否則一般來說建議選擇含有完整8種B群、足量成分的產品,補充均衡營養。【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2】留意B群型態B群是水溶性營養素,一般B群吃進去2-3後小時內就會被代謝,如果想要維持長時間精神活力並完整吸收營養,建議選擇「緩釋型」B群,長時間在體內釋放,長效作用提升續航力。【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3】複方搭配,功效加乘複方營養素與B群相互作用,可達到更好的功效發揮與效率轉換,像五味子、牛磺酸、酵母硒、鋅等,都非常適合與B群搭配,達到1+1>2的效果。【維生素B群挑選原則4】有第三方檢驗認證,食用安心保健食品外觀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原料等級與製程有很大的差別,建議選擇通過第三方檢驗認證的產品,不含重金屬、塑化劑等,品質無虞,安心食用。市售6大B群品牌推薦!【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B群緩釋雙層錠● 複方成分:五味子、牛磺酸、酵母硒、鋅● 劑型:雙層錠劑● 型態:新型專利緩釋型● 第三方檢驗:重金屬、塑化劑及農藥殘留指標等SGS檢驗榮獲台灣新型專利Time-Release製程技術打造的緩釋雙層錠劑,8小時長時間釋放,讓身體完整吸收8種維生素B,快速補充活力並提升續航力。高單位B群+「溫補珍品」五味子+「元氣之王」牛磺酸+「健康元素」酵母硒+「成長關鍵」鋅,補足人體所需關鍵營養素,幫助新陳代謝,給你好體力、好氣色,連續兩年榮獲Monde Selection國際金獎認證。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2】DHC 維他命B群劑型:錠劑型態:一般型第三方檢驗:微生物衛生指標SGS檢驗日本食用率第一的B群品牌,添加9種維生素B群,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增進肌膚、神經系統、黏膜及消化系統的健康,每日攝取可常保充沛活力,天天神采奕奕。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3】台塑生醫醫之方 緩釋B群雙層錠● 複方成分:五味子、牛磺酸、乳清蛋白● 劑型:雙層錠劑● 型態:緩釋型● 第三方檢驗:塑化劑Intertek檢驗高單位維生素B,雙層設計,透過緩釋技術持續補充,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精神旺盛,並添加乳清蛋白增強體力,一天一錠,備足全日競爭力。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4】杏輝醫藥優倍多YouBest A+ 五味子B群● 複方成分:Lipucan ®茯苓萃取物、肝精、薑黃、五味子萃取物● 劑型:軟膠囊● 型態:一般型● 第三方檢驗:指標成分、農藥殘留、微生物、塑化劑及重金屬等指標完整B群添加五味子萃取物、肝精萃取物(來自豬)、薑黃萃取物、多國專利Lipucan®茯苓萃取物等,20種營養成分幫助營養補給,促進新陳代謝,精神滿載!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5】白蘭氏 鐵+維他命B群雞精錠● 複方成分:鐵● 劑型:錠劑● 型態:一般型● 第三方檢驗:微生物、塑化劑、黃麴毒素及重金屬等指標白蘭氏獨家雞精精華B群,一次補足鐵和B群,顆粒小好吞服,無異味,輕巧包裝方便攜帶,每天積極補充,提振精神,體力充沛,找回活力和正能量。產品連結【維生素B群推薦品牌6】克補 B群+鋅加強錠● 複方成分: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鋅● 劑型:錠劑● 型態:一般型● 第三方檢驗:微生物、重金屬、塑化劑、橘黴素檢驗完整8種B群,B2增量2倍,添加葉黃素,搞定3C族,並添加鋅維持生殖機能,搭配維生素C和維生素E,一錠3效,薄荷迷你錠,清新好吞。產品連結
-
2024-06-03 醫療.中醫
6月5日「芒種」濕氣重 中醫師建議多吃這類食物祛濕健脾
今年芒種的日子落在6月5日,這個節氣前後,梅雨面滯留在台灣,氣候濕熱、氣溫逐漸上升,容易感到悶熱不適。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說,芒種過後,心火逐漸增強,要養心補血並著重「排濕」,五臟中的脾,有運化濕氣的功能,如果體內多餘水分排不出去,容易感到睏頓、精神倦怠、身體腫脹。進入梅雨季後,悶熱濕氣易誘發過敏及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相關疾病,張家蓓表示,夏天汗腺與皮脂腺分泌旺盛,若出現濕疹、帶有分泌物的皮膚過敏,是濕氣重的警訊。想要「排濕氣」,要多吃降心火的食物,例如蓮藕、蓮子以及瓜果類,可以有效的降火氣、排除積存的濕熱。瓜果類可以多吃當季盛產的小黃瓜、大黃瓜、冬瓜、西瓜、香瓜等,補水又消暑降溫。張家蓓提到,夏天潮濕炎熱,胃口差、脾胃功能減弱,不妨食用溫補肝腎的韭菜。以中醫角度來看,韭菜能健胃、補陽,還能提高新陳代謝,有助調整痰濕體質。除了食補,張家蓓強調,要避免睏頓嗜睡,應適量運動,讓身體微微出汗幫助氣血循環,帶出身體的暑氣、濕熱。流汗過多時,要加強「補氣」,用黃耆、白蔘泡水代茶飲,或是煮玉米鬚水、白茅根水,解熱利尿消水腫。所謂「夏日炎炎正好眠」,張家蓓提醒,夏天作息要早睡早起,可適度睡「子午覺」,在正中午時間閉上眼睛休息一下,午時小憩片刻以30分鐘為佳,不超過1小時,避免影響晚上睡眠。另外,可按摩勞宮穴、內關穴,緩解高溫帶來的心神煩躁。位在手掌處的勞宮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功效,當情緒受到影響而失眠時,可以刺激這個穴位。內關穴是中醫養生的三大要穴之一,位置在內手腕的橫紋後,有平衡自律神經與情緒的作用。芒種養生中醫推2穴位1.勞宮穴:位於手掌中心點,只要屈指握拳,中指尖端碰到的點就是勞宮穴,剛好位於掌心橫紋中央。2.內關穴:位在手腕內側處,握拳時,前臂正中有兩條筋突出,內關穴就在兩筋之間,大約手腕橫紋上約三指的位置。
-
2024-05-27 焦點.健康知識+
早餐常喝冰飲料易罹癌、更年期提早到?醫師指出真正問題
你可以先知道: (1)不受影響:專家表示女性不孕原因眾多,無法歸因於冰水、「沒有這回事」,傳傳聞為錯誤說法。 (2)特定期間加強注意:冰水可能導致月經量變少,有此現象的人在經期避免吃冰、喝冰水即可,沒有這種問題的其他人不受影響。傳言冰水害月經不來、18歲就更年期為錯誤說法。 (3)避免吃冰:氣喘、產婦避免吃冰,以免誘發氣喘,或不利產後發奶、排出血塊。 網傳「癌症真的很可怕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的圖卡及貼文,內容提到癌症是因為飲食改變,例如一大早就喝冰咖啡、冰飲料,一早就喝冰的會導致 18 歲就更年期、小女生骨癌、老翁癱瘓、女性不孕等說法。但專家表示,骨癌、癱瘓為無稽之談;而 18 歲更年期應是 18 歲的病患月經「像」更年期那樣不規律、而不是真的更年期。 至於女性不孕原因眾多,無法一概歸因於喝冰水,冰水在胃裡的時候溫度已經上升,且未懷孕、位於骨盆腔的子宮其實離胃還有一段距離。 同樣地,喝冰水導致血液跑到胃部幫忙升溫、消化,使得正在月經期間的子宮血液循環變差、月經量減少,有這種狀況的人應該在經期避免喝冰水。 產婦因為懷孕時子宮脹大往上頂而靠近胃部,中醫認為產婦剛生產完、坐月子的子宮復原期間,都應避免喝冰水,以免影響發奶,或是使局部血液循環變差而影響排出血塊。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的貼文? 原始謠傳版本:癌症很可怕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 衛生署日前公佈了去年國人的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又第二十度蟬聯冠軍,而且是每四名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人「因癌而死」,顯示這二十年來,癌症和國人真的是如影隨形。 十大癌症死因中,又以肺癌居首,其次是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攝護腺癌、淋巴癌與食道癌。除了眾人聞之色變的肺癌、肝癌外,值得注意的是結腸直腸癌、胃癌、食道癌的排名居高不下,而且往前沖。 個中原因在飲食內容之外,應該也和國人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習慣最顯而易見的如暴飲暴食、重宵夜、三餐不定時、忽冷忽熱、倉促進食、早餐不吃,或者一大早就喝冰咖啡、冰飲料等,如果仔細探究,都稱得上是標準的致癌兇手。 早餐不吃絕對會影響一天的精力來源,最直接的受害當然是胃部機能。可是都不及一早就喝冰飲料的傷害來得大,在整個胃部特別是胃壁在經歷一個晚上的空窗期後,正需要有個溫暖的安慰時,卻給予冰冷冷的飲料,其所造成的胃黏膜、胃壁組織之僵化、硬化結果,縱使是不懂得基本醫學常識的人,經此一說,應該也可瞭解到十之八九,因為任何一個人如果一大早就將他往冷凍庫裡一推(更不要說關個幾分鐘),打哆嗦,恐怕很難,嚴重的還可能因此受寒感冒。如再加上咖啡對神經系統、腸胃道的傷害,就更加不言可喻了。 眾所皆知,喝了太燙的飲料會傷到食道,相對的喝了太冰的飲料也會對食道有害,這個道理非常淺顯。 至於統計數字中,去年得胃癌的男性足足比女性多了一倍多,也不足為奇。因為綜觀各個應酬場合、夜市攤上,酒酣耳熱、大吃大喝(吃宵夜)的,十之八九都是男性。男人為此付出比女性多一倍以上的代價,也一點都怪不了別人!倒是得胃癌的女性中,有多少人是日常喜歡喝咖啡而且是早上喝冰咖啡的,就相當值得探討了。 無論如何,早上請不要再喝冰咖啡,要喝咖啡,請喝熱的! 早餐別再喝冰的飲料 體內環保最近流行生機飲食,很多人一早就喝蔬果汁,雖說可以提供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但大家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 所以吃早餐時,千萬不要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奶等等,短時間內也許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麽不舒服,事實上會讓你的身體日漸衰弱的,這是為什麽呢? 吃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中醫學說的胃氣,其實是廣義的,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因為早晨的時候,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也許剛開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時候,你不覺得胃腸有什麽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怎麽吸收不到食物精華,好像老是吃不結實,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膚越來越差,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因此早上第一個食物,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羊乳、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或廙東粥等等,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在這裡我不建議喝牛奶,因為牛奶容易生痰、產生過敏,較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以後不敢吃冰了 提醒你一件可怕之事: 據老中醫的臨床所見:現在很多小女生從小以冰品、可樂、泡沫紅茶.等冰冷之物維生,終日冰不離手,結果很多導致月經不來、子宮急速老化、18歲更年期就到了,這不是嚇人而是事實! 另外還有人因吃冰而致癌,我的老師手下就有一位骨癌的小女生,喜吃冰品而全身虛寒,經中醫治療且嚴格禁冰冷之物,癌症痊癒,西醫都不敢相信;還有因吃冰而癱瘓在床20幾年的老翁,西醫完全查不出病因,後來經我們老師診治,老翁才回憶起當年:那天天氣很熱,他在田裡工作,有一賣冰的經過,他吃了隔日之後,從此沒下過床了。總之,我要告訴你冰實在害人無數,現今這一代孩子整天吃冰,覺得很過癮,卻不知吃冰帶來的嚴重後果,你可以說冰就是一種毒品,所以現今的怪病、癌症才會這麽多。 我相信未來受害者會愈來愈多,這些都是臨床真實桉例,老師親口所訴,殷切盼望周遭之人都知道這個事實,而不為冰品所害,我願足矣。 常吃冰的人,容易有小腹 常吃冰的人,容易有小腹,因為女生的子宮等皆須要保持溫度,所以才會和男生的不同(男生的在體外,因為精蟲生存溫度要比體溫降低2度),因為我們女生的子宮須保溫,所以當我們在吃冰的同時,子宮溫度會降低,這時我們的大腦會命令脂肪去保護子宮,所以常吃冰,脂肪會一直集中在小腹哦! 另外因為常吃冰,使子宮受寒,如此會不容易受孕,甚至是不孕唷!各位親愛的朋友,根據醫師的建議:不要因為口渴才去喝水,要為了喝水而喝水,而且每次喝水的量至少要300~500cc才能幫助體內新陳代謝,小酌一兩口根本無法解身體的渴,各位,把您的水杯換大一點的吧!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冰飲 ≠ 冰水 冰飲另有含糖、咖啡因等問題 傳言提到「一早就喝冰飲料」、「經歷一個晚上的空窗期」、「再加上咖啡對神經系统、腸胃道的傷害」、「現在很多小女生以冰品、可樂、泡沫紅茶等冰冷之物維生」。MyGoPen 致電諮詢中醫師張家蓓,她表示咖啡有咖啡的壞處,可樂、紅茶也有含糖以及同樣也含有咖啡因等問題,本來就不建議一早空腹喝這些刺激性的飲料,傳言將「冰飲」與「冰水」混雜敘述、易造成誤導。 張家蓓指出,中醫將西瓜稱為「天生白虎湯」,白虎湯是張仲景《傷寒論》裡用來退燒降溫的配方,而西瓜能解熱、所以被稱為天生的白虎湯,可見中醫並不是一昧的排斥冰涼之物,有是「證」就用是藥,與見「症」而用藥是不同的,只要病情有需要、辯證論治就沒問題,在需要的時候使用、病好了就停用,如果治病的期間因為用藥導致身體比較寒,事後也能夠再補回來即可。中醫:健康的人可以喝冰水 與骨癌、癱瘓無關 張家蓓表示,若以正常健康的狀態來說,如果天氣非常熱、喝一些冰涼的水也不是壞事,只要有補充水分都是好事;傳言提到一大早就吃冰冷食物會傷「胃氣」,廣義的胃氣包括消化能力,張家蓓指出,胃氣弱的人不要吃即可,不必因為這樣就限制不受影響的人也不能喝冰水。傳言提到「骨癌小女生」、「癱瘓老翁」都是因為吃了冰品,骨癌小女生甚至停吃冰的食物之後就痊癒。張家蓓直言「骨癌不可能、癱瘓也不可能」,不吃冰骨癌就好了更不可能。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國泰醫院官網上的骨癌衛教資料就提到:原發性骨癌發生的真正原因現在仍不很清楚,骨癌的病理種類眾多,包括多發性骨髓瘤等。而根據中醫附醫官網的脊髓損傷衛教資料,頸髓受傷會造成四肢癱瘓,若傷及胸髓、腰髓或薦髓,則會造成下半身癱瘓,通常是因為車禍、墜落、重物壓傷、運動傷害等,造成脊柱移位或骨折,傷及脊髓與神經。由此可知,骨癌、造成癱瘓的脊髓損傷都與冰水無關,傳言並未提供確切的病歷資料及學理依據,傳言冰水害骨癌、冰水害癱瘓等說法為錯誤訊息。 傳言提到吃冰會「月經不來、18歲更年期」。張家蓓強調,年輕女性本來就比較容易因為月經剛開始沒幾年,還處於較不規律的階段,再加上現代人課業、生活壓力大,經期混亂導致月經變成「季經」、「半年經」,傳言說的 18 歲更年期,應是病人的月經時有時無、很像更年期而已,也就是上述的經期混亂現象,真正更年期的婦女除了月經周期變長、月經天數變少以外,體內的女性荷爾蒙數值也明顯降低,搭配西醫的抽血一驗便知,更年期有臨床上的標準定義,不是像傳言這樣、單看月經的情況就隨便說出這麼驚人的一句話。冰水不會造成不孕 但氣喘病患不宜 傳言還提到「常吃冰會使子宮受寒、容易不孕」。長期投入女性不孕症中醫治療的張家蓓表示,而有關不孕的部分,女性不孕的原因非常多,不會因為吃冰、喝冰水就不孕,「沒有這回事」。張家蓓強調,如果喝冰水導致局部溫度下降,首當其衝的一定是食道、胃本身,食物到了胃的階段、溫度就差不多了,子宮距離胃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中間至少還隔著一大坨小腸、大腸,傳言不講附近的器官,卻一定要指向子宮,缺乏人體構造的基本學理,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張家蓓也提醒,冰水會影響食道、胃之外,食道附近的氣管也可能受到刺激而收縮,導致氣喘病患發作,但前提是本身已患有氣喘,沒有病史的一般人就不用特別擔心這個問題。此外,大量吃冰、喝冰水可能會因為血液跑到消化道,而使經期中的子宮血循環減少,而導致月經量變少,如果發現有這樣情況的人,在經期期間不要喝冰水就好了。中醫:產婦不宜 西醫:沒有禁忌 除了冰水害不孕以外,坊間有關女性喝冰水的傳言,最常見的還包括坐月子不能吃冰、喝冰水,東方的坐月子文化要吃比較溫補的東西,但是西方人一生完小孩立刻來一杯冰水,幫助膨大往上方頂的子宮縮小、傷口凝血,張家蓓指出,以乳汁為例比較容易理解,分泌乳汁的乳葉腺體是大汗腺的一種,產後發奶就像發汗一樣的道理,要吃比較熱性的東西才能流汗,就像運動完直接喝冰水可能就不流汗了,不流汗就沒有奶水,所以雖然西醫的觀點認為不受影響,想喝的人就喝、不想喝的就不要喝,但以中醫得觀點還是建議最好避免,而且喝冰水身體需要消耗額外的能量拉升溫度、也不利虛弱的產婦復原。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站「月子期間不能吃性寒生冷的蔬果、冷飲嗎?」,文中提到:對西醫來說,月子吃冰品、喝冷飲是沒關係的,但就中醫看法,冰品屬於「寒邪」、「濕邪」,若吃多則會使體質變太寒、濕氣太重,也影響循環代謝的能力並抑制子宮收縮,所以產後水腫、惡露、血塊、悶痛等狀況更不易排除。國健署將中西醫兩種論點並陳、並未結論,只提供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結論 總的來說,冰水與不孕、更年期,甚至骨癌、癱瘓無關,傳言說法缺乏學理根據、為錯誤訊息。 但冰水可能使本身胃氣就不好的人消化更差,或是讓月經經血量變少,有這些症狀的人就應該注意、或是在經期時不吃即可。 而氣喘、產婦則是要避免冰水的族群,冰水經過食道時恐造成氣管收縮而誘發氣喘;以中醫觀點,喝冰水不利產婦發奶、排惡露血塊。衛教資料國健署 - 月子期間不能吃性寒生冷的蔬果、冷飲嗎? 諮詢專家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 張家蓓(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5/ice-coffee.html)
-
2024-05-01 養生.聰明飲食
韭菜功效有哪些?吃韭菜能壯陽嗎?一次搞懂韭菜禁忌與推薦吃法
你喜歡吃韭菜嗎?韭菜跟蔥、蒜、香菜一樣,是被很多人排斥食物,但也有人愛得要死!韭菜最好吃的時候是「冬春之際」,吃起來口感脆嫩,香氣濃郁!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韭菜」的相關知識,包括韭菜功效、禁忌、挑選、保存與推薦吃法,不論你愛不愛韭菜都要了解一下!韭菜功效有哪些?韭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硫化丙烯、鈣、鋅、磷等營養素。營養師李婉萍於個人部落格指出,韭菜有降低血脂、預防腸癌、預防便祕的功效,其中所含硫化合物能殺菌、抗氧化和提振食慾;維生素C與鐵質還能增強抵抗力。不少人好奇,吃韭菜可以壯陽嗎?營養師林冠良於臉書粉絲頁指出,韭菜的鋅含量比較多,同時又有豐富的硫化丙烯,有刺激血液循環的作用,韭菜也含有其他種類的硫化物,具有擴張血管的效果,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雄風。韭菜禁忌有哪些?韭菜的營養素很多,但適度攝取即可。若韭菜吃多了會怎樣?中醫理論來說,韭菜屬於偏熱性的食物,多吃容易上火。尤其,以下兩類人食用韭菜,可能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火氣大者:韭菜有溫補特性,因此燥熱體質的人,可能會有便秘、口舌乾燥等症狀。腸胃功能低下者:韭菜裡面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有利於促進胃的蠕動,若腸胃不好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韭菜加牛肉會導致失眠、便秘?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韭菜與牛肉都屬於過熱、過補的食物,兩者加乘成「熱進補」,也都具有易發的特性,容易讓人睡不好、排便困難,因此建議別一起吃。韭菜如何挑選韭菜要如何挑選?韭菜要以選莖葉粗大;葉片顏色鮮豔翠綠,質感柔軟;葉片尾端無枯黃、軟爛為主。《優活健康網》整理「韭菜挑選4招」,但也有人喜愛嗆辣的老韭菜,民眾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種類來判斷:韭菜葉:通常韭菜葉有分成細小與寬薄的模樣,建議選擇細小的韭菜葉,味道比較鮮嫩。韭菜根:韭菜根部有紅根、白根之分別,一般而言紅根韭菜的葉子會比較細小,想吃鮮嫩的就挑紅色根。注意含水量:韭菜含水量越高,口感會比較鮮嫩。民眾可以把韭菜豎立起來,若可以直立不往一旁彎曲,代表含水量高。比較根部大小:韭菜根部若細又長,就是比較鮮嫩的韭菜,根部又粗又短則反之。韭菜如何保存韭菜一不小心就會切太多,該如何保存?許多人會直接韭菜放入冰箱,這樣很容易變乾而腐爛,同時也會讓營養流失。教你「超神1招」延長韭菜保存時間,可以將韭菜放入保鮮盒,再注水,就可以保持濕潤、防乾枯,還能延長韭菜的保質期。若不得已一定要放冰箱,建議韭菜用保鮮膜包裹起來,最好多包裹幾層,然後再套上一層塑料袋,將韭菜隔絕空氣,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一般可以放7~10天。韭菜推薦吃法韭菜多作為調味劑,只要加一點就能讓口感提升,常見的韭菜料理有韭菜炒肉絲、韭菜水餃、韭菜餡餅、韭菜豬血湯等。除了這些常見的吃法外,炒韭菜也能搭配「酪梨」一起吃,不僅增進更多營養素,還有助於美肌。不過,韭菜的味道很重,想要去除臭味,可以在洗淨韭菜後,下鍋炒之前先淋熱水,能提升韭菜香甜兼除臭。【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190.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19 養生.抗老養生
「穀雨」氣溫變化無常 中醫建議避免吃這些食物為身體養生打底
今天4月19日是「穀雨」,根據文化部網站,穀雨時間約是國曆4月20日或4月21日。農民曆稱「斗指癸為穀雨,言雨生百穀也,時必雨下降,百穀滋長之意。」,因此取名「穀雨」,係指農民佈穀後而望雨,也傳達了此時節沿續清明氣候特性,仍是多雨季節,時冷時熱,氣溫變化無常,捉摸不定,所以有「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之俗諺。穀雨有哪些民俗活動?穀雨是暮春三月的中氣,這時已是春將盡夏將至,池塘裡浮萍慢慢出現,桑樹也冒出翠綠新葉,舊時農家到這時節剛好春耕完畢,水田裡嫩綠秧苗正需大量雨水滋潤,秧苗有足夠雨水才能成長茁壯。穀雨之後便開始忙著養蠶。中醫師黃裕昌曾受訪表示,穀雨後,陽氣漸長,陰氣漸消,宜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穀雨後,降雨量增多,空氣中的濕度也逐漸加大,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容易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病症。天氣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諺語形容:「清明、穀雨,凍死老鼠」,就是說,天氣雖暖,仍會時寒時熱,早晚還是要適當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出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有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還要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發作。黃裕昌建議,多從事怡情養志、運動方面的精神養生,有如清明節氣養生一樣,此時宜保持心情舒暢、讓心胸寬廣,例如聽音樂、釣魚、春遊、打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甚至動怒肝火。穀雨該吃什麼進補養生?此時,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氣也處於旺盛時期,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但與冬進補方式不同,建議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順應陰陽變化,為安然度過即將來臨的盛夏打底,但也不宜吃太冰冷食物。中醫師林恭儀曾受訪指出,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把握最後春季養肝的好時機。中醫建議,可多食具溫補陽氣效果的菠菜、韭菜;也可多吃山藥、薏仁、蓮子等補脾食材。過了穀雨,便意味著春季快過去了,按照中醫「春養肝」的觀點,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肝開竅於目,眼睛部位,如肝血不足,無法上注於目,會影響視力不清,或造成肝氣鬱結化熱,如上擾容易出現頭暈目眩。醫師小叮嚀1.早上出門,即使出大太陽,下午仍隨時可能變天,應攜帶防寒衣物,避免受寒。2.節氣多雨、潮濕且忽冷忽熱,過敏體質要特別防範疾病發生。3.即將進入夏季,避免吃太冰冷食物,控制情緒、怡情養性,為身體養生打底,調養身心靈。穀雨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穀雨之後,夏天即將到來,對有肩頸、關節疼痛困擾的人來說,受到邪濕之氣在體內不正常滯留,出現肝氣鬱結、筋骨痠痛。中醫提醒,最好避免刮痧、拍打等手法來消除不適,建議多以「汗法」進行調治。也就是說,抓緊風光明媚、氣候宜人的春天尾巴,多到戶外走動,舒展筋骨,讓自己身體多多流汗,自然緩解濕症。但要注意,痛快流汗後,應趕緊將汗水擦乾,盡速換上乾淨衣物,以免涼風一吹,反倒惹來感冒上身。雨潤穀升保收成養生操1.膝蓋微蹲,手指朝下,手腕向內繞園。2.雙手腕繞圓,慢慢向上伸展,身體跟著越來越高,整套體操左右擺動,持續來回。要領:雙膝微蹲力求平衡,腳可微踮增加擺動靈活度,手腕向內繞圓動作應輕慢,以免扭傷。動作功效:訓練手腳協調能力,強調手指手腕運動,膝蓋微蹲可強化下肢肌耐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
-
2024-04-04 養生.抗老養生
「清明」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 多吃這類食物避免春季常見疾病
今天4月4日是「清明」,根據文化部網站,清明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民俗節慶之一,通常在國曆4月5日前後。做為節氣的清明,時間落在太陽到達黃經15度,原意指此時中國北方春暖花開,大地空氣清新,景色明澈。然而台灣地處亞熱帶,清明時分氣候較不穩定,氣象諺語「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就生動的指出偶發的寒流強度。清明有哪些民俗活動?寒食節在冬至後105日,約當清明前後一日。相傳是紀念中國春秋時期清官介子推遭焚身而死的日子,此日禁火,家家寒食。當天不開火煮食外,寒食節在唐代已經有上墓的習俗,但因寒食及清明的日期只差一天,春遊及掃墓的習俗融合,出城拜掃祖墳的人也趁機春遊、野餐,清明逐漸吸收上巳節及寒食節兩個節日的習俗,並進而取代之。清明有製作春捲的習俗,春捲也稱潤餅,以極薄的麵餅為皮,餡料以春天出產的青菜為主,如豆芽菜、韭黃、芹菜、芫荽、荀絲、紅蘿蔔等,再加上豆干、肉絲、魷魚、蛋皮等,一律細切成絲,灑上花生粉、糖粉、海苔酥,捲成筒狀即可食用。清明該吃什麼進補養生?中醫師陳潮宗曾受訪建議,清明時節,多吃蔬菜。他說,中醫認為春主肝,而風為春之主氣,又多襲於肝,飲食要以「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中藥可選用扶助正氣的補品,如山藥、大棗等;烹調食物以清淡為宜,多食甜、少食酸,以補益脾胃之氣。新鮮蔬菜,如菠菜、萵苣、芹菜、蘿蔔、白菜、蔥、薑等,不妨多吃,以補充各種營養素,避免口腔炎、口角炎等春季常見的疾病;也可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如大蒜、韭菜等,以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此時天氣春寒料峭,乍暖還寒,陳潮宗建議,穿著應以寬鬆舒展、柔軟保暖為主,宜「下厚上薄」,有養陽又收陰之意。當天氣稍微轉涼或起風時,要立即加穿衣服,以防病邪侵入人體。防病邪有兩重點,一是防濕邪,氣候溫暖多濕,有利微生物等生長繁殖,須留心結膜炎、腦炎、麻疹等傳染病;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C及鋅,預防感冒;老人家或關節疾患容易感受濕邪,誘發關節疼痛,應多注意保暖防濕。另外也要防過敏,清明百花盛開,溫暖多濕,容易誘發過敏疾病,過敏體質者宜注意溫差變化、穿棉質衣服,忌梨、西瓜、蕃茄、椰子、香瓜、哈蜜瓜、大白菜、白蘿蔔、冰品、冰涼飲料等生冷食物,少吃核桃、魚乾及其他海鮮加工品。清明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曾設計兩套健康操,分別為清明時節雨紛紛和祭祖追遠傳子孫。清明時節雨紛紛1.兩腳微蹲,張開約2倍肩寬;雙手平伸打開,手腕上下擺動,手指向下;扭轉腰臀向左,手腕、手指跟著揮動,表達出「雨紛紛」的意象。2.扭轉腰臀向左後,再擺動回中間,手腕仍上下擺動,手指向下。3.同樣動作,隨著腰臀扭動從左至中間,兩腳微蹲轉向右邊,整套體操左右擺動,持續來回。要領:左右來回扭轉腰臀時,應以腳尖為中心,以免扭傷膝蓋。動作功效:包括肩、手腕、腳部等部位,進行全身性左右旋轉;膝蓋微蹲,有助增加腿部肌耐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祭祖追遠傳子孫4.雙手合掌在身前,向右水平畫大圓;右腳以腳尖力量,踏地向右跟著畫大圓。要領:手臂畫圓時,應盡量向外延伸;以單腳腳尖畫圓時,另一腳盡力保持平衡。動作功效:訓練手腳協調能力,腳尖畫圓時,可藉此訓練平衡力。建議時間、次數:一日至少2次,每次3分鐘。5.同步驟4原理,雙手合掌在身前,改向左水平畫大圓;左腳以腳尖力量,踏地向左跟著畫大圓。
-
2024-03-18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每日健走1小時 睡前泡腳放輕鬆
每當季節變化,鼻過敏症狀益發明顯。早晨起床連打幾個噴嚏,流鼻水、擤鼻涕似乎成了首要儀式。打掃時揚塵,也容易發作,甚至眼睛紅、睡不好、精神差。有幾次鼻水流不停,醫師笑稱我的鼻子像湧泉,雖然用藥後緩解,不久又發作,令人困擾。為了對抗過敏性鼻炎,嘗試許多方法,像不碰冷飲、起床前先戴好口罩,避免口鼻受冷空氣刺激。媽媽買了東洋參,囑咐每天泡茶喝,東洋參溫補,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寧神等好處。50歲後,我每日早起一小時,到堤防走路運動。好好走路是一門最自然的練氣功法,讓身體保持最輕鬆的狀態,不疾不徐走一個小時,如果感覺累,就放慢腳步,千萬不要停下來。人在走動的狀態下,對氣會有一定的推動力。12筋脈按時辰有一個大循環,小循環亦不間斷,基本是40分鐘巡行一圈,氣血功能差的人,一個鐘頭亦足夠,若能持之以恆,不出3個月定能讓人脫胎換骨。年長者血管老化,夜裡末梢循環較差,建議可在睡前泡腳,讓神經、血管放鬆,或在睡覺時穿上襪子,避免周邊末梢暴露在冷空氣中,可改善抽筋,有助睡眠。靠著這些方法,鼻炎復發和感冒次數也大幅減少。
-
2024-03-17 養生.聰明飲食
咖哩健康嗎?熱量高不高?有什麼營養?什麼人比較不適合吃?
起源於南亞的咖哩,在世界各地成為受歡迎的飲食,並因應各國文化而發展出各自特色。咖哩通常以薑黃、丁香、芫荽、小茴香、肉桂等多種香料組成,有各種配方,滋味或嗆辣或甘醇。近年來各種咖哩專賣店在台灣風行,吃咖哩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地雷區?元氣周報今天教你怎麼健康吃咖哩。咖哩為國內常見飲食,口味變化多元,從印度風味到泰式的綠咖哩、紅咖哩、黃咖哩,或是甜味較重的日式,也有顏色亮黃的台式咖哩。料理方式不盡相同,從咖哩粉、咖哩塊到咖哩調理包等不同形式都有。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表示,咖哩被認為有抗發炎、調節心血管等幫助,原因來自於其中成分「薑黃」。印度咖哩香料種類較多,薑黃是抗發炎主角。咖哩使用香料約有20多種,胡椒、辣椒、薄荷、芥末、芫荽(香菜)、丁香等香料,其中主要成分為薑黃、孜然、肉桂、小茴香等四種。雖然各地料理方式及口味略有不同,但咖哩主成分相去不遠。陳韻婷說,咖哩對健康的幫助主要仍是來自於薑黃營養價值,不至於差太多,但是日式、台式香料較少,香料較多的印度咖哩對抗氧化的效果可能較高。1.薑黃陳韻婷說,營養價值上最被廣泛討論的為「薑黃」,常被認為有抗癌、抗發炎的效果;薑黃素中的「多酚類」有抗氧化、增加免疫的功效,其中的「槲皮素」同樣對於抗發炎、提升免疫力有效果。此外,薑黃也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預防失智症以及活化腦部智力的效果,薑黃素也能調節血糖跟血脂。2.肉桂「肉桂」同樣對血糖跟血脂調控有助益,並且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3.小茴香小茴香被認為能改善胃脹氣等腸胃保健。4.孜然孜然在中醫裡討論較多,多是認為具有「溫補」效果。調理包、咖哩塊含動物脂肪多,反引起身體發炎。縱使咖哩營養價值多,卻偶被認為因為屬性「燥熱」不宜多吃。陳韻婷解釋,以西醫的角度來看,咖哩的型態若為調理包或是咖哩塊,可能會有較多的動物性脂肪,如豬油等飽和脂肪,不只會讓身體攝取高油脂,還容易引起發炎反應。若是擔憂身體「燥熱」,甚至影響到睡眠,仍建議由中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再食用。她也提醒,薑黃粉雖然有調節血糖、血脂效果,但如果是食用微波食品、冷凍食品或是用市售咖哩塊製成的咖哩,為了增加湯汁濃稠度,會添加澱粉,反而會對血糖調節有害,挑選上應多加留心。日常偶吃咖哩沒問題,吃薑黃補充劑有疾病禁忌。雖然吃咖哩不挑體質,但是仍有一些疾病上的飲食禁忌。陳韻婷說,日常吃咖哩因為薑黃素含量不高,並沒有問題,通常是大量吃咖哩,或是吃薑黃補充劑等保健食品,比較可能過量。她說,特別是孕婦或是備孕中的婦女,因為薑黃有行氣活血作用,恐怕會增加出血風險。另外,薑黃也會影響身體抗凝血功能,因此使用抗凝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族群,或是兩周內預計要做手術者,也應該避免食用過多薑黃,影響抗凝血功能而增加手術風險。再者,有肝、膽結石者也應該避免吃下大量薑黃素。咖哩塊高鈉、薑黃高鉀,腎臟病患應避免。我國約8位成人就有1位有腎臟病,盛行率推估高達12%。陳韻婷說,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多,咖哩塊或是部分辛香料都是高鈉,而薑黃為高鉀食物,有腎臟相關疾病者應該避免。此外,網路上盛傳咖哩為催情食物,因為富含豐富香料有刺激性欲的效果,是否為真?陳韻婷說,咖哩的香料多元,除了薑黃外,還有番紅花、肉桂、豆蔻、月桂葉、茴香等綜合香料,可能影響荷爾蒙;不論男性或是女性,若是大量食用,確實有可能刺激性激素。然而,如果只是吃咖哩飯應不致於影響,應該留意的是服用薑黃膠囊保健食品,比較會有影響。誰要注意薑黃攝取量?陳韻婷表示,咖哩中最主要營養來源「薑黃」,按照歐洲的安全食用標準範圍,體重每公斤約0至3毫克;以一位60公斤的成人為例,一天攝取的量約是180毫克。然而,除非是服用薑黃素膠囊等補充品,單純吃咖喱飯並不用擔憂攝取過量。但咖哩仍有一些疾病上的飲食禁忌,以下族群應留意攝取量。1.孕婦或備孕婦女2.肝、膽結石者3.兩周內要做手術者4.腎臟病患者5.服用抗凝血藥物者咖哩塊多添加澱粉增稠,挑選應避開動物性脂肪、棕櫚油。咖哩料理搭配多元,從炸物、白飯、麵條、麵包到烤餅都有。咖哩原料有的採用香料混合而成的咖哩粉直接製作;有的則是以濃縮半成品的咖哩塊加工製成;有的則是購買現成料理包、即時包。挑選好咖哩,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建議從食品背後的營養標示、成分下手。檢視食材成分是否有動物性脂肪如豬油、牛油等,另外還有棕櫚油,都屬於飽和脂肪比例較高的;沙拉油等植物油則屬於植物性脂肪,飽和脂肪的比例比較低。咖哩製作上,直接使用香料混合而成的咖哩粉,成分單純相對健康。至於市售常見的咖哩塊,會加入澱粉、太白粉等澱粉類,增加濃稠度以形成塊狀;而咖哩料理包也會加入「粉類」來增加濃稠度。這類咖哩不利血糖調節,食用後的血糖起伏變化大。含「磷」字樣添加物,腎病患最好不要吃。5'-次黃嘌吟核苷磷酸二鈉、5'-鳥吟核苷磷酸二鈉、 5'-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大豆卵磷脂……陳韻婷說,咖哩塊、調理包的食物成分中,常看到這些長串的化學成分原料,只要有「磷」字,多是腎臟病患無法排出的礦物質。她提醒,我國慢性腎病患不少,挑選上應該要特別注意、盡量避開。陳韻婷說,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三高族群以及腎臟病患者,在咖哩挑選上應該要避免飽和脂肪、澱粉以及含磷加工物。一般民眾則建議從營養標示跟熱量著手,依據健康飲食觀念,一天飽和脂肪攝取量應該小於總熱量攝取的7%;因此,一餐中一份咖哩(20公克)的飽和脂肪含量,應該少於3公克(每100公克不超過15公克)。若咖哩飽和脂肪量略高,配料宜選白肉、海鮮、蔬菜。若咖哩的飽和脂肪量略微超過標準,但難忍口腹之欲怎麼辦?陳韻婷表示,若攝取飽和脂肪在標準量臨界值時,可以調整煮咖哩的「配料」,優先搭配「白肉」或「海鮮」,例如選擇蝦子、中卷、雞肉等,避免搭配豬肉、羊肉、牛肉等飽和脂肪含量較多的紅肉。蔬菜的搭配比較自由,陳韻婷說,除了常見的洋蔥、馬鈴薯、胡蘿蔔外,其實各種蔬菜都可以嘗試搭配,例如日式湯咖哩常使用的「茄子」,有蔬菜高纖維的特性外,也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她坦言,營養師在第一線服務時,常遇到不少排斥吃葉菜類或是綠色蔬菜的民眾,咖哩是用來鼓勵他們多吃菜的好方式,咖哩可以搭配花椰菜、瓜類、菇類一起煮,如櫛瓜、鴻禧菇、杏鮑菇等,都是可以增加纖維攝取的好選擇。若咖哩粉煮起來太稀,可加入馬鈴薯、南瓜等澱粉增稠。要提醒的是,咖哩飯中常見的搭配三要素為「胡蘿蔔、洋蔥、馬鈴薯」,其中馬鈴薯隱藏熱量危機。陳韻婷說,咖哩飯已經有米飯作為主食,馬鈴薯同樣屬於澱粉類,兩者一起食用,熱量容易超標,建議白飯可以減量或不吃,以馬鈴薯直接作為主食。另外,咖哩塊或是市售冷凍、微波食品的咖哩中,大多添加太白粉、麵粉等粉類,以利結塊成型,烹煮上會比較濃稠,但也會讓血糖不穩。陳韻婷建議,如果用「咖哩粉」料理,又想兼顧咖哩濃稠度,可以用馬鈴薯、南瓜等澱粉加入一起煮,越煮會越收汁、透過澱粉釋放到湯汁中,讓咖哩湯變得像咖哩塊般濃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5 養生.聰明飲食
糯米不易消化怕胃疼?營養師教你緩解5妙方,5族群要慎吃
糯米是常見的糧食,被廣泛運用在飯糰、湯圓、油飯、粽子、米糕、年糕等食物中,不過,只要一不小心吃太多,就會鬧胃痛或肚子痛。因為糯米是支鏈澱粉組成,黏性很高,不容易被身體的酵素分解,過量食用,容易導致胃痛、脹氣、泛胃酸等問題。建議可採取下列5方法緩解改善糯米引起的胃疼問題:1.增加咀嚼次數人體能夠處理澱粉的酵素僅存在口腔跟小腸,所以,當你吃了大量澱粉,特別是支鏈澱粉較多的糯米,建議要放慢速度,慢慢咀嚼,且增加咀嚼的次數,讓糯米充分與口腔的澱粉酶混和,才不會增加胃的負擔。尤其不要一口氣食用過多,以粽子為例,份量大的一天一顆,份量小的一天兩顆即可。2.搭配白蘿蔔、高麗菜在吃糯米之前,可以先吃一些蔬菜墊在胃裡,特別是白蘿蔔及高麗菜。這兩種蔬菜含有相當豐富的消化酵素,而且是處理澱粉的糖化酵素,可以幫助吃進去的澱粉消化與分解。所以,吃湯圓、粽子、年糕等食物時,不妨炒盤高麗菜或煮白蘿蔔湯一起享用,腸胃會更舒服。3.將糯米煮到糊化在中醫角度來看,糯米性味甘溫,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功效,特別適合脾胃虛寒的人食用。其重點是要將糯米熬煮到糊化、成粥後,其支鏈澱粉結構被破壞、變得更好消化後,才有補氣的作用。建議可以跟紅棗、枸杞、生薑等溫補食材一起料理,達到祛寒、養血、益氣的效果。4.糯米料理要趁熱吃糯米中的支鏈澱粉,在冷掉後會凝結在一塊,又稱為澱粉老化,讓口感變硬,加重消化的負擔,所以,吃糯米食物時,不管是湯圓、麻糬、肉粽、米糕、年糕等,建議要趁熱吃,除了更好消化,溫補養身的功效比較好。5.搭配較好消化的食物雖然糯米比較難消化,但可以跟好消化的食物一起進食,譬如粽子可以包香菇、竹筍、栗子、蛋黃、肉類等;湯圓包紅豆餡、黑芝麻餡,或是煮包肉的鹹湯圓與茼蒿一起吃;吃米糕時,可以搭配高纖維,特別是水溶性纖維高的木耳、秋葵、蘋果、香蕉等同食,幫助腸胃道蠕動,且更營養均衡。5族群慎吃糯米製品1.平時容易胃脹氣、泛酸打嗝的人2.有胃發炎、胃食道逆流等症狀者3.腸胃消化功能較弱的兒童、老人、4.做過腸胃道手術的人5.糖尿病患及血糖不穩之人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2-20 醫療.婦產科
我已經更年期了嗎?一張圖自我評估!按3穴位、吃這些改善更年期不適
女性的更年期到來常會出現熱潮紅、腰酸背痛等不適,臻觀中醫周欣儀醫師提供自我評估方法,也建議日常可透過按摩及飲食方式改善,若有需要可尋中醫師調理治療,更有助減緩不適。 熱潮紅、心悸、腰酸背痛?是更年期?一張圖自我評估! 周欣儀醫師表示,女性約在48-52歲之間進入更年期時,卵巢功能處於逐漸衰退至永久衰退的過渡期,時間可涵蓋絕經前2-5年至絕經後1年。臨床上常出現的症狀包括容易倦怠、情緒不穩、熱潮紅、出汗和心悸等症狀。也可能出現腰酸背痛、骨骼關節痛、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症、皮膚搔癢、陰道乾燥、頻尿等不適症狀。 若已到更年期年齡、停經年齡,但又無法確定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此時除了就醫診斷外,也可透過衛福部國健署的檢查表評估更年期相關的不適症狀,評估更年期是否真的到來。若下表總分超過15分,即表示可能已步入更年期。 更年期中醫可分2大證型,症狀、治療也會有所不同! 周欣儀醫師表示,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更年期主要也可分成兩大類型,包括腎虛肝旺、腎陰陽兩虛,症狀及治療方式也都略有不同。 腎虛肝旺:腎虛肝旺者常見頭暈目眩、耳鳴寐艱、煩躁易怒、潮熱多汗、兩顴升火、有烘熱感。治療法則為滋腎平肝,可選用知柏地黃湯。 腎陰陽兩虛:腎陰陽兩虛者常見頭眩耳鳴、腰痠乏力、兩足欠溫、時或怕冷、時或烘熱。治療法則為溫補腎陽、滋腎瀉火、調益衝任,可選用二仙湯。 也可用非藥物的針灸治療:若民眾不想使用中藥,治療上也可採取針灸治療,透過毫針針刺在腎俞、三陰交、神門、關元、百會、足三里等穴位進行扎針,留針10-15分鐘,每日一次。耳穴則可包含內分泌、卵巢、子宮、腎、神門、交感。如此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有助改善更年期不適。 更年期可按按3穴位、吃這些!中醫教按摩、飲食改善不適。 更年期日常保養,周欣儀醫師也建議可以透過推拿按摩以及良好飲食進行。 平常可多按按3穴位:推拿按摩時可用右手指面或掌面,揉按位於內側大腿骨末端、膝蓋骨上方的血海穴,取位可先膝蓋90度彎曲,手掌蓋於膝蓋,約略在拇指尖端處。以及三陰交穴,位於足內踝尖往上約4指幅寬處。還有足三里穴,位在外側膝蓋凹陷處,往下約4指幅寬處。 飲食清淡、天然為主:飲食方面建議可多攝取富含膠質、鈣質、蛋白質、纖維、微量元素的天然食物,以清淡為主,例如海帶、木耳、黑豆等,切忌辛辣燥熱的飲食,避免自行胡亂進補。 了解更年期相關症狀,透過日常保養,必要時尋求醫師協助,更有助改善更年期不適,更舒適自在每一天。 《延伸閱讀》 .更年期女性需提防心血管疾病找上!醫教護心5招遠離威脅 .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醫:月經異常3個月、停經後出血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1-29 養生.抗老養生
煮薑茶用老薑,多「一步驟」更有溫補效益!這些族群薑茶不宜喝太多
在寒冷的天氣,許多人喜歡來杯薑茶暖身、暖胃,煮薑茶的時候,一般人通常想到放老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指出,嫩薑的含水量較多,相較於老薑,薑辣素比較少,因此老薑確實比嫩薑更有溫補效果,不過如果取老薑用火烘烤,或乾炒一下,水份更少,然後拿來煮成薑茶、薑湯,薑辣素更可提升,溫補效果也更好,特別是產後婦女飲用,更可幫助保養子宮。廖麗蘭表示,體質比較虛寒、口水較多、臉色較蒼白、常手腳冰冷,也常會胃冷、胃痛的族群,天冷時特別適合喝薑茶暖胃,喝下薑茶,身體也會舒服一點。薑茶加點好料 養生效果更提升若擔心薑茶比較辛辣,煮薑茶時,可放些桂圓、枸杞、紅棗等,口感比較溫和,像桂圓可幫助補血、養血,枸杞有滋養作用,紅棗則富含維生素,可以補脾胃,這些都可放入薑茶,提升口感、養生功效。對於胃寒族群,建議可放菊花,幫助祛寒,若是感冒初期、怕冷、喉嚨有點不舒服,也可在薑茶中放點檸檬、金桔,飲用後身體就會舒服一點。為了讓薑茶更好喝、更順口,有些人會在薑茶中放點黑糖、紅糖。對此,廖麗蘭提醒,若加太多糖分,可能讓薑茶的「辛溫」效果大減,代表養生、滋養效果就不會那麼強。此外,甜食易生痰,也會讓脾濕體質加重、影響脾胃功能,因此咳嗽的人、胃不好的人也不宜吃太甜,咳嗽時吃太甜,痰液容易增多,胃不好的人吃太甜,則容易胃脹氣,如果小孩吃太多甜食,更會干擾脾胃功能,導致食慾欠佳。這些族群薑茶不宜喝太多「薑茶很適合胃寒、虛寒體質的人,但對於胃熱體質,或有肝火、類風溼性關節炎正在發作、身體正在發炎的患者,就不適合喝太多薑茶。」廖麗蘭表示,像胃酸多、口乾、口苦、排便較臭、心火旺盛、晚上做夢多,或身體因發炎、熱性感冒而喉嚨疼痛,持續一段時間後還出現痰黃、痰液濃稠、發高燒症狀,體溫飆到攝氏38、39度以上的病患,都不建議喝太多薑茶,一旦喝太多薑茶,就可能咳嗽咳不停,嚴重時,甚至引起哮喘、氣喘發作。在廖麗蘭的印象中,過去曾有一名年約36歲的女性上班族,平常早上起床後習慣來一杯熱熱的薑茶,有一次,她突然胃發炎、胃酸過多,但她還是持續每天早上喝薑茶,結果眼睛周遭長出麥粒腫、針眼,就醫後才知道,自己當時的體質已轉為胃熱、有火,如果還是每天喝一杯薑茶,等於火上加油,身體自然冒出一些不舒服症狀,後來,經醫師診斷、開藥後、她除了用藥,也同步暫停喝薑茶的習慣,身體一連串不舒服症狀便逐漸好轉。用得對、體質適合 薑茶就是養生好物廖麗蘭強調,「薑是非常好的食材,只要用得對、體質適合,對身體就會很有好處!」不過身體有異常變化,或體質出現改變,就不適合喝太多薑茶,民眾可諮詢專業中醫師建議,才能讓薑茶的養生功效充分發揮,身體也才能真正感受到薑茶所帶來的種種好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0 養生.抗老養生
「大寒」病毒活躍!養生7建議,多吃這類食物抵禦風寒邪氣
1月20日「大寒」是24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與立春相交接,飲食上與上一個節氣小寒也略有不同。此時也是年尾調整身體最重要的時刻,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變化。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即寒冬時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隨之下降,這時應做好冬季養生,養精蓄銳,培養明年健康體質根本。「大寒」作息 早睡晚起大寒時節,生活作息上應注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即早起運動的人,應看到太陽露臉,氣溫稍微回溫,並做好保暖防護再出門,免得溫差過大而受寒,或發生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飲食忌冰冷涼性食物飲食要注意,不要吃冰冷的食物或喝冰涼飲料,涼性的菜蔬水果亦不宜多吃,才不會使人裡外皆寒,陽氣喪失。而冬天皮膚的水分與脂肪含量減少,皮膚變得乾燥敏感甚至皸裂,可多吃些含黏液質食物,如蜂蜜、木耳、海參、蹄筋等。如果患有冬季搔癢症,小腿紅癢脫屑,則宜塗抹乳液加以保養。進補宜溫補忌寒涼冬天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禦寒邪,許多人會進補或吃火鍋,但一定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藥膳宜溫補而忌寒涼。進補是要補體質虛的人,應依體質進補,一般體質大體分為燥熱與寒冷兩種體質。燥熱體質進補後會口乾舌燥的人,可以多喝開水,吃點綠豆湯、冬瓜湯等。吃火鍋要適可而止,應該適量吃些饅頭、麵條、麵線等易消化的食物,隨時要注意胃腸保養。大寒病毒活躍 好發呼吸道傳染疾病 大寒期間是各種病毒最活躍的時節,也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如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而如感冒伴隨喉嚨痛、咳嗽時,應避免吃補品,否則不僅會咳得更嚴重,聲音還會沙啞。大寒養生7建議1.適當保暖:大寒時節氣溫極低,要注意保暖,穿著適合的冬季衣物,特別是在早晚和寒冷的室外環境中。2.飲食方面:選擇一些具有保暖作用的食物,如薑、蒜、辣椒、紅糖等,這些食材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寒冷的能力。3.溫熱飲品:多喝熱水、溫熱的湯類或茶,有助於保持體溫,促進血液循環。4.適度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室內運動,如瑜伽、太極等;室外則可散步,但要注意保暖。5.調整作息:大寒時節由於天黑較早,應該調整作息,早睡早起,確保充足的睡眠。6.養護呼吸系統:冬季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要保護好呼吸系統,避免暴露在污染或寒冷的空氣中。7.心理養生:保持心情愉快,遠離壓力和焦慮,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4-01-19 養生.聰明飲食
臘八日吃臘八粥了嗎?中醫眼中「溫補脾腎」的冬季甜品!調整作法,連糖尿病都可食用
2024年1月18日正逢農曆12月8日,這日正是所謂的臘八節,民間習俗是在這天吃上一碗臘八粥,慶祝豐年。臘八粥又稱佛粥,相傳釋迦牟尼於農曆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因此各寺院在這天要念經,並以五穀及果物煮粥供佛,久而成俗,漸漸通向民間,但也有學者考證臘八粥習俗是明清時期才開始流傳的說法。農業社會來到臘八,就開始準備過年,從這天起,就開始打掃房子、準備年貨,將生活氛圍與身心狀態,逐漸調適到到符合過年的狀態,準備迎接新的開始。臘八粥從中醫觀點的營養價值與冬季養身之道中醫觀點在冬季天冷想吃甜點時,以臘八粥取代蛋糕,可以溫補脾胃,是不錯的冬季甜點選擇。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則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臘八節正值冬天寒冷之時,臘八粥的材料:包含糯米、豆類、紅棗、桂圓等,確實有驅寒保暖、溫補脾腎的效果,可以說是冬季的養生良方。脾胃跟脾腎在冬天容易虛寒,臘八粥裡的糯米可以提升脾氣,桂圓可以溫補脾腎,紅棗則能補益脾胃之氣。有些人冬季食慾增大,便可以用臘八粥代替蛋糕等甜點,一周吃兩、三碗。臘八粥中的糯米相對白米較不好消化,且豆類容易造成脹氣,瞿瑞瑩提醒老人家如果腸胃不好,糯米可煮爛一些,豆類也可以酌量減少,糖分也不宜加太多。才能減少脹氣的可能,又吃得健康。瞿瑞瑩說,由於冬天的養生重點為養腎,而中醫系統所說「腎」主要和生殖泌尿、腿腳腰痠有關,因此除了食用臘八粥外,也要做好脖子、後背及腰等膀胱經所經之處的保暖。另外,也可在睡前泡腳約15至20分分鐘,女性容易手腳冰冷,也可加些艾草於泡腳水中,「腳暖全身暖」。調整配方的健康臘八粥可避免血糖升高雙和醫院營養師莊世玟表示,臘八粥以糯米為主要材料,糯米吸飽水後非常有飽足感,一般製作時至少會加上8種食材,例如:花生、花豆、松子、栗子、核桃仁、杏仁、蓮子等,最後還會加上紅糖或白糖。依照中醫觀點,臘八粥有健胃開脾、養氣補血、驅寒的功效,煮成粥也有助消化,很適合在寒冷的季節食用。現代人注重養生,核桃、花生、松子油脂含量偏高,如果改以紅豆、花豆、紫米、小薏仁取代,就可大幅減少熱量與油脂。再用紅棗、桂圓、葡萄乾取代糖,不僅熱量大減,還能增添水果的攝取量與風味,連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慢性病患都可放心吃一碗。莊世玟提醒新設計的健康臘八粥一份約390CC,比一般易開罐裝的份量還多一點,由於非常濃稠,吃下肚就很有飽足感,一份熱量只有約220大卡,等於一碗八分滿的白飯加上半個女生拳頭大的水果熱量。比起一般罐裝八寶粥每百公克熱量約76大卡,熱量低得多。吃了健康臘八粥,只要再吃點蔬菜增加膳食纖維,就是非常營養、飽足的一餐。莊世玟提醒,糖尿病患者,飲食應控制食物總熱量與主食的分量。這份特製臘八粥以穀類為基礎,熱量極低,如果不以紅棗桂圓提味,也可改用代糖,不僅增加甜味,也可避免血糖升高。
-
2024-01-09 醫療.消化系統
比熬夜更傷肝的3件事!其中「1件事」最讓人不以為意,卻默默傷害你的肝臟
常聽到長輩告誡說別熬夜,熬夜很傷肝!但醫師指出,其實除了熬夜傷肝,生活中還有更常做的3件事很傷肝,包括喝酒、吃藥,還有吃太飽竟也是傷肝行為,而且「吃太飽」是你所不以為意,不知不覺經常傷害你的肝臟的一項行為。許多疾病的生成,都是因為不好的生活或飲食習慣所致。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提醒,肝臟作為人體的解毒能手,但這不是意味著它百毒不侵、刀槍不入,它只是擅長忍耐,不讓人察覺到異常。黃軒指出,一般知道熬夜很傷肝,但是有些日常生活行為,其實比熬夜更直接傷害你的肝臟,例如喝酒、吃藥…更難以想像的是,吃太飽也是傷肝行為,因為吃下過多的食物,會讓脂肪擠壓在肝細胞內,而使肝臟細胞在長期擠壓之下容易受到損害,久而久之就發展成「脂肪肝」,嚴重的脂肪肝之下,會損害我們的肝臟功能。日常3件事很傷肝1.喝太多酒喝酒肯定是傷肝的主要兇手之一。因為我們喝進去的酒精,其酒精產生的代謝物,都需要肝臟來大量的解毒。長期喝酒,輕微的,我們只會損失一些肝細胞,嚴重的,會發生不可逆的大量肝細胞的損傷,例如,演變成「酒精性肝硬化」,進一步就容易發展為「肝癌」。所以,喝酒,肯定是比熬夜更傷肝的行為。2.吃太多藥如果沒有在醫生的指示之下,胡亂吃了一大堆藥,就可能會傷機你的肝臟。尤其是吃了一堆未知名的草藥或不明的藥品,這些,都幾乎很容易傷害到肝臟的功能。那是因為肝臟,作為身體的解毒器官,幾乎參與了所有藥物的代謝,很多藥物的說明書內容,也會註明藥物不良反應其中一個副作用,就是對肝臟功能有一定的影響。3.吃太飽吃太好、太飽、太滿、也是比熬夜更傷肝的一種行為。我們日常生活食物太豐富,吃太好了,譬如說三餐總是:大魚大肉、吃了很多高熱量、高糖食品,高油膩食物。這些過度飲吃下的食物,會讓脂肪擠壓在肝細胞內,而使肝臟細胞在長期擠壓之下,容易受到損害,久而久之就發展成「脂肪肝」,嚴重的脂肪肝之下,會損害我們的肝臟功能。養肝護肝怎麼吃?至於要如何養肝、護肝,除了上述3件傷肝的事別做之外,可多吃:1.溫補陽氣食物:如蔥、薑、蒜、韭菜、芥末等,有助人體陽氣升發,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使肝氣旺盛。2.青綠色食物:如綠花椰菜、菠菜、綠豆芽、地瓜葉等,能促進代謝、肝排毒,都有養肝護肝的作用。3.酸味食物:酸味入肝經,「酸」等於是藥引,能把好的物質「引」入肝臟中滋養,如檸檬、芭樂等都很適合。4.咖啡:根據「肝病學」期刊2014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含咖啡因和去咖啡因的咖啡所有成分,可降低異常的肝臟酵素,進而提升肝臟健康。若不喝咖啡的人,喝綠茶也有護肝作用。5.咖哩粉:多項研究發現,香料薑黃的活性成分薑黃素,對肝臟而言是超級食物。6.Omega-3脂肪酸:補充Omega-3脂肪酸食物,可強化肝臟。動物來源包括野生鮭魚、鱒魚和沙丁魚;植物來源則有奇亞籽、亞麻籽和大麻籽、核桃、豆腐和黃豆。【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3-12-29 醫聲.Podcast
🎧|不同體質冬令如何吃?中醫教你「養生3招」提高進補效果
「為什麼天氣一變就偏頭痛、乾咳不斷?」近年氣候極端變化,隨著季節的更迭,不少人的舊疾就跟著發作,在寒冷的冬季,國人也習慣利用傳統中醫來養生、進補,國家考試用書《中醫養生學》作者、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醫師指出,冬季是進行中醫養生的關鍵時刻,容易手腳冰冷且體質惡寒者,可適度進補像是燒酒雞、羊肉爐和麻油雞等養生鍋物來增強體質,提高對寒冷的抵抗力,一般人可以選擇平性藥材,例如四神湯即可。🎧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寒冬養生密技公開 懂進補才能過好年國人習慣冬令進補,利用溫補滋養的藥材袪除寒氣暖身,陳麒方強調,補養方式要正確才安全,冬令進補要根據個人的體質和需求,挑選合適的補品建議先尋求中醫師的專業意見,確認適合自己的進補食材。而進補可依據體質分為涼補與溫補。熱底的人應該多食用涼補的食材,像蓮藕、銀耳或木耳等比較平性、有膠質的食材,儘量不要喝四物湯、八珍湯和十全大補湯,可改喝平性的四神湯;涼底的人則可適度攝入溫補性食物,如:羊肉和薑。至於呼吸道比較敏感的人,有寒熱體質之分,在辨別身體狀況後,可喝薑茶保養,或食用枇杷膏、梨膏和水梨燉貝母。陳麒方也引用《黃帝內經》內容提到,除了借助中藥材的滋補,養生3招依舊不脫離「少吃多動、睡眠充足和攝取足夠水分」,才能達到內外兼治,提高進補效果,而任何的食療輔助皆是適量即可。中醫強調「以人為本」 客製化調理是主流除了民眾會利用冬令進補來養身外,像是呼吸道感染和關節炎等冬季常見疾病該如何利用中醫來治療,陳麒方指出,民眾可透過服用處方、針灸和推拿等醫療方式,改善自身血液循環,減輕關節痛等症狀,這些方法不僅能提升身體的抵抗力,還能有效預防冬季常見的疾病。陳麒方強調,中醫治療是以人為本,針對個體的狀況進行調理,包括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和情緒狀況,能提供了客製化的治療選項,追求身心的和諧與平衡;他自己,在工作疲累的時候,會採用針灸,並搭配中藥材進行調理。照護自己的身與心,就是養生。陳麒方小檔案現職: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第10屆)理事長國際東洋醫學會(第20屆)學術顧問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碩士、博士日本國立京都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經歷:中華民國考選部中醫典試命審題委員中華民國教育部定助理教授、副教授馬偕紀念醫院肺癌團隊、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西整合醫學雜誌》總編輯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黃琬淑音訊剪輯:黃琬淑腳本撰寫:蔡怡真、黃琬淑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
-
2023-12-20 醫療.中醫
天冷手腳更冰冷 3招讓血液循環變好、幫助身體產生熱量
冬天許多人常常感到手腳冰冷。手腳冰冷不僅影響了日常生活的舒適度,還可能是某些潛在健康問題的表徵;而在中醫的觀點裡,手腳冰冷通常與「寒氣過甚」和「氣血循環不順」有關。了解手腳冰冷的原因與改善血液循環的方法,由內而外養生,才能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度過健康和舒適的冬季。手腳冰冷 與陽氣不足、氣血循環不暢有關根據中醫理論,手腳冰冷主要與陽氣不足、氣血循環不暢有關。冬季天寒地凍,陽氣相對較弱,當身體處於寒冷的環境中時,血管會收縮,限制血液流動,尤其是末梢血管(如手指和腳趾)。這樣一來,手腳就會感到冰冷。此外,身體內部降低的新陳代謝速度,也可能導致手腳冰冷,因為代謝率的下降會影響到身體內部的血液循環。而改善手腳冰冷的關鍵在於「促進血液循環」和「增強陽氣」。改善血液循環的方式1.藥膳/茶飲 (1)溫補藥膳可選用具有暖身作用的食材,如附子、肉桂、生薑等,煮成湯品或燉煮,有助於提升體溫,改善血液循環。 何首烏雞湯•功效:補氣活血、溫通經脈•主治:抗老化、促進血液循環(孕婦慎用)•組成:參鬚15g、何首烏20g、杜仲10g、玉竹10g、桂枝10g、黃耆10g、黨參10g、當歸15g、川芎10g、枸杞20g、紅棗8顆、半隻烏骨雞、米酒1大匙、生薑切6片、香菇5至8朵、水六碗、鹽少許。•做法:①先把香菇泡軟、切薑片6片、雞肉洗淨切塊後,放入煮沸的熱水燙熟撈出。②中藥材洗淨後,與米酒、水放入鍋中同煮至沸騰,熬出中藥湯汁後,再放入雞肉燉煮約30分鐘至雞肉熟爛。③起鍋前可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食用。(2)溫補茶飲可選用具有溫熱作用的中草藥,如肉桂、生薑、紅棗等,煮成茶飲,可以暖身驅寒,促進血液循環。溫通茶飲•功效:溫通經脈、養血活血•主治: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孕婦慎用)•組成:當歸10g、肉桂5g、紅棗5g、炙甘草10g、川芎10g、生薑2-3片•做法:倒入800cc的水並將紅棗切開,和其他藥材一起放入煎煮,先用大火滾煮3-5分鐘,再用小火悶煮約30分鐘後即可飲用。2.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約四橫指旁開脛骨一拇指,使用手指按壓此穴位,有助於補益陽氣,促進血液循環,舒緩手腳冰冷的症狀。 八風穴、八邪穴:八風位於足背第一~五趾間,八邪位於手背第一~五指間,用手指按摩此穴位,有助於活絡氣血,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3.熱水泡腳 每天用溫熱的水泡腳約15-20分鐘,不僅可以刺激足底的穴位,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通過熱水的溫熱作用,使血管擴張,進而增加血液供應到手腳的量。我們也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溫熱作用的中草藥,如生薑、艾葉等,增加效果。手腳冰冷在冬季是常見的問題,但我們可以透過上述的方法改善血液循環,提升身體的熱量產生,使手腳保持溫暖。此外,也應該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保暖,避免過度受寒,並適度運動,提升體內的氣血循環。如果手腳冰冷的情況持續存在或加重,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的意見,以確定具體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
2023-12-18 養生.聰明飲食
冬令進補吃鍋別太頻繁,多久吃一次才適當?營養師提醒注意4件事
● 節氣重食補,吃過頭小心反效果● 慢性病患者要注意主食肉類不過量● 進補聰明吃,少喝湯、多喝水時序入冬,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店家陸續出現人潮,俗話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冬季是食補增強體質的最佳時節。但是滋補養身不宜過量,還要選擇適合個人體質及疾病狀況的藥膳食材,免得補過頭有損健康。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觀察指出,立冬後天氣一轉涼,醫院急診的人變多,大部分是糖尿病、腎臟病、三高患者吃出問題。吃鍋別太頻繁 建議半個月一次「慢性病患者不忌口,很容易攝取過量澱粉、血糖超標,突然暈眩掛病號。」徐佳靖說,鍋物是民眾進補的首選,卻隱藏了熱量和鈉含量,一餐熱量至少超過1000大卡,建議吃鍋勿太頻繁注意頻率,大約半個月吃一次即可,亦可先看診中醫了解自己屬於哪種體質,吃對了才能輕鬆補元氣。徐佳靖舉例,羊肉屬於溫補,但羊肉爐中會放薑片、滷包、米酒,雖然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但也會使人虛火上升,建議可添加蘿蔔、冬瓜、大白菜等食材。湯底可放洋蔥、番茄以及紅棗、枸杞烹煮出自然甜味,不要使用過多的調味料。徐佳靖提醒,人到中老年,味覺、嗅覺會隨著年齡變遲鈍,肉類脂肪融入湯中、湯頭愈滾愈鹹,煮出油脂及熱量,喝下肚易增加身體負擔。湯底鹽分極高 腎友恐暈眩心悸飲用各類火鍋湯要適量,徐佳靖說,煮超過半小時以上就不建議喝,因湯底含有極高鹽分,當心鈉、鉀、磷超標,這些物質會讓腎臟病患者暈眩、心悸、心律不整,甚至休克死亡。冬季氣候寒冷,活動量變少、口渴感也下降,徐佳靖強調,水喝太少,會造成人體電解質不平衡,影響認知功能、記憶力變差。尤其身體缺水會導致血液增稠,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機率,即使是藥膳進補或三餐喝湯,也要喝足一天2000cc的飲水量,幫助加快新陳代謝。如果家人已經罹患失智,更要注意水分攝取充足,不然大腦就會變得遲鈍,有可能引發譫妄。糖尿病患者要掌握少油、少鹽、控制分量原則,徐佳靖建議,可補充膳食纖維,多吃蔬菜,增加飽足感及降低膽固醇。每個人體質、身體狀況不同,補對了才有驅寒溫脾的效果,吃錯了小心愈補愈糟,身體發炎症狀更加嚴重。冬令進補4注意事項1.要依照體質選用適合的中藥材,避免過燥或過寒。2.熬煮30分鐘以上的湯頭少喝,喝前要撈掉上層浮油。3.多攝取蔬菜增加飽足感、不吃加工火鍋料。4.藥膳進補同時,搭配無糖飲料、多喝水,幫助鈉的排出。(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9 養生.聰明飲食
麻油雞喝一碗500大卡!營養師授4招健康吃,教你怎麼吃才不會連體重一起「補」
近幾日因為受到大陸冷氣團的影響,全台各地都迎來今年冬天的最低溫度,再加上東北季風肆虐,連日來都是陰雨綿綿,在這種寒冷又潮濕的天氣裡,大家是否也想要煮一鍋熱熱的麻油雞「進補」一下了呢?想補補身體,但又擔心一起補到體重怎麼辦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教大家吃麻油雞該注意什麼,才不會連體重一起「補」囉!麻油雞有什麼好處麻油雞的主角是黑麻油、雞肉和薑,三種都是非常常見又營養的食材,以下來一一介紹這三種食材有什麼營養價值:.黑麻油:黑麻油是由黑芝麻壓榨製成,因此保留了黑芝麻本身所富含的芝麻素、芝麻木酚、維生素E、植物固醇等多種天然的抗氧化物,能夠清除自由基、減緩氧化對於細胞的傷害。此外,黑麻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佔43.3%、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佔40.1%,是對於身體非常有益的油脂組成,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是很好的食用油喔!.雞肉:雞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一般非內臟部位在豆魚蛋肉類中屬於低脂肉類,對於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肉類選擇!另外雞肉也富含支鏈胺基酸(BCAA),能夠幫助人體肌肉的合成,而維生素A、維生素B群、鈣、磷、鐵等等人體必要的營養素也能夠幫助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薑:生薑裡面具有多種抗氧化劑,例如薑辣素(gingerol),可以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氧化破壞,並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對於常常感冒的人,可以試試看喝薑茶、或是在湯裡面加入薑,對於增強免疫力都有不錯的效果! 孕婦月子餐麻油雞 產後第三週再吃台灣的媽媽們在生完小孩之後都有坐月子的習慣,認為媽媽生產時耗費大量體力,需要在生產過後藉由坐月子期間好好補一補身體。而麻油雞就是很常見的月子餐,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產後適量攝取麻油雞,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溫補腎陽。而以現代營養學的觀點,麻油雞則可以促進子宮收縮,雞肉中的BCAA也確實能夠幫助孕後媽媽回補體力,而多種抗氧化物也能幫助延緩老化及氧化,確實是非常適合進補的料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並不建議生產後立刻開始吃麻油雞,而是盡量產後第三週再開始慢慢攝取,避免中醫所謂「虛不受補」的狀況出現喔!麻油雞健康吃雖然麻油雞有上述這麼多好處,但它的熱量可是不容小覷的!麻油雞相較於其他料理使用了較多的油脂,並加入了不少米酒,因此吃下一碗麻油雞(不含麵線)可能就攝取了450~50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兩碗白飯!要如何才能用麻油雞補到身體,又不會補了肚子一圈肉呢?下面就由Evelyn來教你怎麼健康吃麻油雞!1.去除雞皮加入的雞肉盡量去除脂肪含量較高的雞皮部分,只留下瘦肉下去煮麻油雞,因為麻油雞的湯頭本身已經含有許多油脂,因此將雞皮去除能夠大大降低攝取到的熱量、也不會影響美味。2.麻油控制在15公克以內雖然麻油是麻油雞的主角,也是很好的油脂來源,但再好的食材都應該適量攝取才不會造成反效果。麻油在六大類食物中屬於「油脂類」,每一份就可以提供高達45大卡的熱量,雖然好的油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過多攝取仍會造成脂肪的堆積。3.蔬菜加多一點除了加入雞肉以外,建議大家可以在麻油雞中加入大量的蔬菜,不但可以增加甘口的風味,還能補充膳食纖維、兼顧料理的營養均衡。此外,膳食纖維可以提供飽足感,讓我們不會一時興起就過度攝食,也減少油脂的吸收!4.少沾醬傳統的麻油雞是不會調味的,因此許多人會額外準備一碟沾醬讓雞肉可以搭配。但是像澱粉含量高的醬油膏、含大量油脂的沙茶醬,或是高鈉的豆腐乳,都是屬於比較不健康的醬料。因此建議大家如果要使用沾醬,可以用天然的蔥、薑、蒜、辣椒等來搭配適量清醬油,就會是比較健康的選擇! 麻油雞進補要注意的族群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冬天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前,也要注意身邊親朋好友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喔!吃麻油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罹患慢性病的病友,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高血脂等等:.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友們要特別注意食物的攝取份量及種類,像麻油雞內常加入的麵線就是屬於「中GI值」的食物,對於血糖的波動有稍大的影響,因此建議吃麻油雞時搭配更多蔬菜,並特別注意澱粉的攝取量。.高血壓、腎臟病:高血壓及腎臟病的病友們應特別注意鈉的攝取量不宜過多,像這種「湯」類的料理容易含有許多從食材流出的鈉、鉀、磷等電解質,因此建議這些病友們可以選擇吃配料就好,湯則是適量攝取即可。.高血脂:麻油雞的油脂含量較多,對於本身就患有高血脂的病友而言會造成較大的代謝負擔,因此建議酌量攝取就好,吃完後也別忘記增加運動量來提高體內的代謝速率。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是否也想來碗熱呼呼的麻油雞了呢?這幾天氣溫驟降,大家除了要做好自己以及家中長輩的身體保暖之外,在進補時也要注意控制攝取量,千萬不要還沒補到身體,就先補到體重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5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也能進補嗎?「補冬掌握3大要訣」選對食材也可進補,為來年健康打基礎
進補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立冬補冬,補嘴空」,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以正確補法適當的補冬,是大家需要注意的課題,尤其本身有三高、腎臟病、癌症等慢性病患,在進補上更不能馬虎。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源泉強調,民眾只要把握「適當飲食」、「忠於原味」、「減少油脂」3個原則,就可健康補冬了,也呼籲民眾,對於進補有任何疑問,最好先諮詢合格專業的中醫師後,再選擇針對自己體質合適的藥材及方式進補,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各族群補方都不同 茹素者選對食材也可進補民眾在補冬時常會選擇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等料理,但從中醫角度來看,民眾體質有分寒、熱、虛、實;中藥藥性則分辛、涼、甘、溫,因此每個人所適合進補的方式也不一樣,且對三高、腎臟病、癌症患者來說,有些進補料理含有高普林、高膽固醇,因過於燥熱關係,對特殊飲食及體質者並不適合。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說明,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仍在發育中,所以不應過度食用補品;青少年位於成長階段,適合使用白芍、熟地、當歸、川芎、黃耆、茯苓、黨參等藥材,並與雞腿、排骨等富含蛋白質的肉類一起烹煮的料理;孕婦可選擇白朮、杜仲、桑寄生、菟絲子、枸杞子等藥材,是能保胎、安胎、健脾補腎的藥物;容易手腳冰冷、疲倦的銀髮族則適合採用熟地、當歸、何首烏、菟絲子、枸杞子、山藥等藥材的補品,能補氣血、腎氣。針對茹素者適合的進補方式,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補充,蔬菜多寒涼,長期茹素者體質也偏冷,因此料理可添加姜、花椒、八角、咖哩等辛熱藥材,改變蔬菜的性味。烹飪方式調整為煲湯、燉煮、紅燒,同時注意補充鈣質及蛋白質,可以選擇紅莧菜、菠菜、芥藍菜、豆腐、豆乾等食材,搭配出營養滿分的料理。林源泉強調,民眾只要把握3個健康飲食原則,就可以健康補冬:▸1.適當飲食:選擇適合體質的進補方式,美食當前避免暴飲暴食。▸2.忠於原味:避免加工肉品及高鹽份調料,享受藥膳及新鮮食材原味。▸3.減少油脂:避開高油脂帶皮肉品,享受藥膳湯頭時先撈去浮油。選擇適合的食材 慢性病患進補不困難關於本身有慢性病的民眾,該如何進補呢?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指出,患有心血管疾病者,食用麻油雞等溫補藥膳反而不利身體健康,料理中的酒精與肥肉油脂,會導致血脂的上升,若要進補應以平補或涼補為主。料理上選擇牛蒡、木耳、冬瓜、山藥、蓮藕、番茄、參鬚、決明子茶、西洋芹等材料,並搭配當歸、黃耆、枸杞子與紅棗等中藥材,以少油、少鹽、少糖原則做補湯,才能達到健康又養生效果。以中醫角度,慢性腎病是「腎虛、氣虛、血虛」,藥膳調理重點在於補腎、補氣、補血,同時以中醫療法可降低腹膜透析病患,在治療中遇到搔癢、倦怠感、水腫等副作用症狀。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醒,藥膳藥膳湯液內含有高濃度的普林、鉀離子及磷離子等物質,容易造成水份的堆積,建議腎臟病患不要喝湯;食用肉類尤其是內臟時,份量以1塊肉為限,避免使血中肌酸酐、尿 素氮上升。同時提供2款適合的藥膳食譜,讓腎友也能補冬:▸赤小豆粥:食材包括赤小豆100克,、大米100克,將上述食材用水適量熬成粥,每日1餐。具有清熱利水消腫功效,用於急性腎炎、慢性腎炎等水腫為濕熱者。▸西瓜翠衣茶:西瓜青皮10克、綠茶適量,新開水適量沏茶飲用,可達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用於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水腫的人。對於正在接受化學標靶治療的癌症患者,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到,化療藥物傷陰液,病患的口腔粘膜脆弱,進補忌食大辛大熱的食材,像是花椒、八角、高麗參、麻辣等物。進補要點以養陰修復細胞,提升胃氣為主,適合補充牛蒡、蓮藕、銀耳、山藥等食材。除了飲食外,中醫獨有的三九天(貼),「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也是很好的補冬方式,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從冬至的次日算起,每9天一數,共推算出的3個9天,分別在112年12月31日、113年01月09日、113年01月18日這3天的時間,使用辛溫散寒、祛痰逐飲的藥物,在特定的穴位進行敷貼,可改善過敏性疾病和易感冒的體質。延伸閱讀:.素食者注意!營養師告訴你素食食物的3大好處,及需要補充的2種營養素.吃素不喝牛奶怎麼補鈣?可選加鈣植物奶 配麵包、燕麥一起吃.不吃肉怎麼補充蛋白質?可透過互補原則:糙米飯加黃豆增營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1 養生.抗老養生
冬季第二個節氣「小雪」!曬冬陽補陽氣 這個時間最適合
2023年的「小雪」在11月22日,小雪屬於冬季第二個節氣。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已經進入寒冬,天氣轉冷開始降雪,因此時雪量不多,故仍稱為小雪。台灣北部地區的二期稻作正值收割的時節,南部地區因氣候暖和,仍會進行農產的育種或栽培,僅有高山地區才會降雪。小雪養生8法時節來到「小雪」,此時氣溫逐漸下降,身體因應較低的氣溫,會把大部分的能量用於保持身體溫度,而導致體內防禦力變弱,所以人體較容易被寒氣入侵,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防寒」。整理小雪的養生建議:1.保暖防寒需要特別注意保暖,隨身應該準備較厚的衣物,包含:保暖的長袖衣服、外套、帽子、手套和圍巾,防止天氣寒冷對身體造成的影響。並且足部也要做好保溫,室內記得穿上襪子或拖鞋,避免雙腳直接接觸冰涼的地板。2.飲食調理冬季是保養脾胃的好時機,飲食最好採「溫補」。多食用溫熱的食物,如:湯品、燉菜、熱飲,避免生冷食物的攝入。中醫認為所謂的腎臟的代表色是黑色,可挑選黑色的食材來保養腎臟,如黑米、黑棗、黑豆、黑木耳、香菇、烏骨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或可以適量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可增強免疫力對抗病原。3.適度運動冬季在中醫屬腎,腎主封蟄,因此要減少過度消耗精神與體力,避免進行高強度運動,選擇適合冬季運動的方式,如室內瑜伽、太極拳、靜坐等,不僅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氣血運行,維持身體健康。4.充足睡眠早睡晚起,調整冬日作息,冬天不適合太早起床。中醫認為早睡:不要在晚上9點之前,也不能太晚,避免在11點後;太早起床是不要早於5點,但不超過7點為原則。小雪後過早起床,因為冬天早晨溫度較低,接觸戶外的寒冷空氣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5.曬冬陽補陽氣冬日曬太陽挑選早上6-10點來進行,此時的紅外線可讓人體溫熱起來,有助於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這時的陽光也沒中午那麼炎熱,不會那麼容易灼傷皮膚。6.補充水分冬季時反而讓人容易忘記喝水,要記得多提醒自己喝水,仍需要足夠的水分攝取。適當飲水有助於維持新陳代謝和皮膚健康。7.足浴保健足浴並非用熱水泡腳就好,有一些細節提醒讀者注意,水溫以42度為宜,泡到的範圍約到腳踝上約10~15公分處,可向合格的中醫師購買足浴的專屬藥包,泡腳的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佳,當流汗過多或感覺虛弱的狀況則要立刻停止,避免發生暈眩的情況。足部有傷口與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採用足浴。8.按摩穴位對一些特定的穴位進行按摩,可以養腎,並且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緩解身體不適。●湧泉穴:位於腳板,在第二、三趾趾縫與腳跟連線的前1/3凹陷處。用大拇指或食指關節在湧泉穴位置順時針畫圈按壓9次,然後逆時針畫圈按壓9次,休息10秒後再重複上述動作,總共3次。●命門穴:在脊椎上,肚臍的正後方。可交替用揉壓或敲擊的方式來刺激,每日約5分鐘。小雪在台灣農村過去常常有製作醬菜的習慣從前台灣農業種植和育種技術較不發達,農村為確保在隆冬時仍有「蔬菜」食用,此時家家戶戶會開始醃製醬菜準備過冬。現在農耕技術較為發達,醃製醬菜的習慣漸趨沒落。台灣過去常見的醬菜:•醃瓜:將越瓜縱向對切後,除籽鹽漬而成,不經太陽照射,瓜皮呈現淺綠色,顏色較冬瓜為深,口感像是未熟、較硬的美濃瓜。•蔭瓜:蔭瓜相當於是口感較爛的醬瓜,即是取較大塊的醬瓜蒸過,再浸泡入蔭油、醬油等較高級的醬汁,經過1~2週的時間發酵熟成,顏色較醬瓜深褐,風味較為回甘,常被用來做苦瓜雞湯。•醬瓜:醬瓜是鄉村常見並常曬於屋簷瓦楞上、廣場的醬菜,其做法是將醃瓜加以日曬,呈現金黃色,並經過水洗步驟,最後再用含有豆醬、醬油、味噌等成分的特調醬汁醃漬。擁有經典的古早風味,常被用來燉瓜仔肉、燉肉或蒸虱目魚、做甕仔雞。•結頭菜:俗稱大頭菜,將底部圓圓大大的球莖削皮後,會呈現白色,接著切成薄片,再經過鹽、醬油醃漬,且通常會再調味成辣味,吃起來的口感像是梨子。•菜心:使用嫩莖萵苣,台語稱為萵菜心(A菜心),切成長條狀後,再經過鹽、醬油醃漬,口感爽脆、類似小黃瓜。•菜脯:蘿蔔在冬天盛產,吃不完就會做成「菜脯」保存,蘿蔔洗淨不削皮,去頭去尾,加鹽施以重壓脫水,經過陽光照射1~2天後呈現金黃色,就加工完成。●貼心提醒:醬菜的鈉含量往往容易偏高,在攝取的時候需要多加留意,尤其是慢性腎臟病與高血壓的患者。參考資料:. 二十四節氣:小雪 . 小雪後氣溫明顯下降 宜早睡晚起、挑選黑色食物保養腎臟.部分內容參考整理自ChatGPT
-
2023-11-10 養生.抗老養生
冬令進補 3種體質3種補法!有吃西藥需間隔1到2小時
「立冬」節氣剛過,即將入冬,許多民眾開始冬令進補,大啖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等食補藥膳。中醫師提醒,食補要視個人體質,選擇溫補、平補或涼補,常見的羊肉爐、薑母鴨屬於溫補;四神湯、銀耳湯是平補;青草茶、菊花茶則是涼補,不同年齡族群也有不同的藥材選擇。進補看體質 有吃西藥需間隔1到2小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長陳朝宗表示,進補要按照體質,如有服用西藥者,要間隔1到2小時才能進補。虛寒體質的人會怕冷、手腳冰冷、臉色蒼白、精神不振、大便稀溏、白帶多為清澈水狀,食補建議吃羊肉爐、薑母鴨、十全大補湯、麻油雞等,促進血循、祛寒暖身。燥熱體質燥熱體質的人怕熱、口乾舌燥、容易嘴破、情緒煩躁、便祕難解、白帶多稠且黃綠色,食補建議喝青草茶、菊花茶、洛神花茶等,可清熱解毒、養陰補陰。一般體質一般體質的人可以平補,食用四神湯、銀耳湯、冰糖蓮子湯等,溫和滋補且四季都適合,如果不敢吃豬肚豬腸等,也可以用排骨或豆類替代。長期茹素者具中醫師身分的北市聯醫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簡采汝說,長期茹素者體質偏冷,可用燉煮、慢熬等方式烹調改變蔬菜的寒性,並加入薑或薑黃、肉桂、枸杞、黃耆等補氣血食材;蛋白質可從堅果類、豆腐類、牛奶起司中補充,可用番茄、芹菜、紅棗、醬油、糖、鹽、薑、豆瓣醬、八角、丁香、荳蔻、香椿、月桂葉、高麗菜等熬成紅燒湯底。化療標靶癌患簡采汝指出,如果正在接受化療標靶治療的癌症病患,需要修復黏膜、增強胃氣,可以補充牛蒡、蓮藕、銀耳、山藥等,佐以西洋參、枸杞等烹調,修補化療或標靶副作用,促進造血;慢性腎病、三高患者,進補要避免濃高湯、沙茶,以清湯低脂的「以清為補」為原則。雖蔬食、癌症、慢性病多有禁忌,但仍要看個別體質的寒熱虛實情況選用食物。除了食補外,基隆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子瑜說,天氣寒冷一定要多注意頸部、背部保暖,可以使用帽子、圍巾,減少感冒、頭痛的機會,避免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下,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機會。也建議可以多用溫水泡腳,或利用中醫療法「三九貼」等,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陽氣。
-
2023-11-08 養生.抗老養生
已經立冬為什麼台灣還有「10月小陽春」之稱?為什麼立冬要進補?立冬養身3要訣報你知!
進入2023年11月8日的「立冬」,即將步入農曆10月,為什麼台灣天氣會有「十月小陽春」之稱?過去台灣農村多半在此時製做菜乾,以備冬用。進入立冬了解養身3要訣,才能在冬季增強體質,減少小毛病的發生|立冬的意義冬季是一年最後的季節,在中國北方的大地,這時候天氣會顯著變冷,動物準備過冬藏匿,而農村的工作也越來越少,進入「冬藏」的狀態。立冬正是代表從此開始進入冬季之始,因為台灣位在亞熱帶地區,農曆10月仍有炎熱的陽光,有「十月小陽春」之稱。過去沒有冰箱的時代,台灣農村會利用此時的陽光與溫度,將今年收成的青菜製做成「菜乾」,來度過冬季。立冬養身3要訣:1.身體隨節氣變化,立冬後建議每天至少睡八小時立冬過後,氣溫較冷,白天的時間變得比較短、黑夜較長,人類睡眠的時間也跟著拉長,過去一天平均睡眠時間約七小時,冬季一天平均睡眠時間會拉長到八小時,所以冬季熬夜對身體的影響更勝其他季節,如:情緒浮躁、內分泌失調、經期紊亂、容易失眠等,建議冬季要相對於其他季節早睡,建議最好睡到八小時。冬季時氣血循環也會受到影響,精神容易變差,特別是長者更為明顯,夜尿多、手腳冰冷。長者可透過白天曬太陽或熱敷,晚上泡腳來改善,加強末梢循環,但不要在上半身過度熱敷,晚間腦部氣血循環太好,反而容易失眠。2.立冬以溫補為主,手腳冰冷才「溫補」吃薑母鴨、燒酒雞立冬進補,許多人首選薑母鴨、燒酒雞。立冬時常聽到溫補,溫補適合虛寒體質的民眾,女性大多屬虛寒體質,特徵如手腳冰冷、精神差,女性白帶呈水狀,進補時可多吃「薑」,比較熱性的食物,一周一次或二周一次為宜,過補反傷身。3.立冬按摩穴位 加速體質調整速度年長者調整體質速度較慢,立冬後可以強化腎經及任脈。按摩腎經的穴位包含太谿穴、湧泉穴,太谿穴位於腳踝的位置、湧泉穴則是位於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任脈穴位可加強關元穴、氣海穴,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的三寸位置、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按摩穴位的時機,避免飯後或疲憊睡不好之際,應在精神好的時候,如一早起床,或中午休息時間,每次按摩大約3到5分鐘,使用指腹輕輕按壓,不要用力按到瘀青,輕壓就會有效果。節氣與諺語:•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農村收成期間,放養的雞群與野生鳥類此時都有穀物可吃,很容易聽到禽鳥欣喜的啼聲。•補冬補嘴空:農村認為進入立冬日要開始進補,一年的辛勞,到冬季已經體力衰弱,進補來恢復元氣,應付下一年的挑戰。傳統食補藥療的餐點有:麻油雞、燉米糕、薑母鴨、羊肉爐、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十月小陽春,菜乾曝歸屯:台灣農曆10月天氣仍熱,所以農村會利用這段時機製作菜乾等農產加工品。參考資料: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台台灣大百科資料元氣網:立冬後陽氣收陰氣盛!冬季熬夜更傷身 建議每天睡滿*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