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5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減肥
共找到
1248
筆 文章
-
-
2020-01-04 新聞.健康知識+
「餓過頭」就不餓了是怎麼回事?身體起了這些變化
很多人體驗過肚子餓的感覺,早上吃得少了點,上午還沒有到吃午飯的時間就覺得餓,如果餓到胃疼之後還是沒有飯吃,過一會反而會沒那麼餓了,大家一般把這種狀態叫做“餓過頭了”。減肥的朋友在節食中對這種感覺深有體會。其實,我們感受到“餓過頭”的時候,並不是不餓,而是身體中有東西暫時代替了食物給身體提供能量。感到飢餓甚至胃疼時,身體缺乏能量補充,低血糖發出的信號,通過大腦來傳遞,讓我們趕緊吃點東西。但是如果一段時間內還是沒有食物來補充能量,機體只能選別的辦法。其中,糖原就是在這個時候給機體提供能量的救星。我們吃完飯以後,如果超出了需要的能量,多餘的糖就會通過轉化形成儲備,儲存在身體里以備“不時之需”,這個儲備就叫做糖原。儲存在肝臟裡被稱為“肝醣原”,還有一部分儲存在於肌肉中,稱為“肌糖原”。當人在飢餓而不能及時攝入食物補充能量的時候,機體就會動員糖原們分解,提高血糖、補充所需的能量。成人平均約有糖原100克左右,飢餓時首先會調動肝醣原,肝醣原提供能量大概能維持10多個小時,大部分肝醣原被消耗完之後,接下來會調動肌糖原,如果長時間讓身體處在這樣的狀況下,會造成肌肉萎縮的不良後果。一般人不會餓到10多個小時以後再去吃飯,但是肝醣原功能也只能是應急,長期這樣飢一頓飽一頓,不僅影響能量的補充,還會影響身體的能量吸收,讓身體的消化吸收機制變得紊亂。而且,在飢餓時,消化液會照常分泌,沒有食物可分解的時候,消化液不可避免地要腐蝕消化道黏膜,從而造成胃炎胃潰瘍等傷害。所以,大家要做到定時定量吃飯,包裡帶點食物,不要餓到胃疼再吃,那是就已經對胃造成傷害了。每一餐都要有主食,有蔬菜,有魚、肉、蛋類、豆製品等食物,保證膳食搭配均衡,盡量保證食物種類豐富。不要長期食用煙熏火腿、醃肉等加工肉類和霉變食物。減肥也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不要一味地節食,如果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應該立刻停止減肥。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20-01-04 養生.聰明飲食
專家分享25個享瘦祕訣 午餐時間很關鍵
想要健康減肥,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國立台灣大學以及中原大學營養課程教師洪泰雄,整理25種享瘦不得不知的營養祕密,出版「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他強調,早餐最重要,一定要吃,午餐一定要在下午三點前吃完,晚間九點後,則千萬別再進食。洪泰雄說,三餐正常吃且吃得均衡,就能避免身體把熱量合成脂肪儲存,才能有效的減重且可長期維持。三餐中,早餐最為重要,英國飲食協會調查發現,不定時吃早餐的人,會比減重前胖6.5公斤;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早上6點到9點40分攝取豐富蛋白質早餐,可降低脂肪合成的機率,且擁有較久的飽足感。另外一篇研究則顯示,若能維持在下午三點以前吃完午飯,體重下降幅度明顯增加,因為中午時間是身體消耗熱量最多的時間,午餐吃得再飽,傍晚5點到6點就會消化吸收完成,因此7點前吃晚餐是最佳時機,最晚不超過9點,也建議每天在晚間11點入睡,讓身體能維持正常的代謝。有些民眾在減肥過程中,以為整天呈現飢餓感,就是身體正在「瘦」的訊號。洪泰雄說,身體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身體會習慣用較少的熱量去運作,當某一天實在餓到受不了,恢復正常飲食時,即使民眾有在控制基礎代謝率,甚至吃得比基礎代謝率還少的熱量,也可能讓身體意識到「這是多餘的」將其熱量儲存成脂肪。長期如此,體重將起伏不定,身體失去平衡,營養失調。洪泰雄說,人就算是不從事任何活動,也會消耗熱量,這就是基礎代謝率,即使減重,也要攝取足夠的熱量才行。為了不讓基礎代謝率退步,一定要避免四種NG行為:一,為避免水分不足,含糖飲料千萬要少喝;二,減少久坐,能站就不要坐,盡量多走動;三,避免攝取低熱量,別以為有餓就有瘦;四,情緒穩定,別讓生氣時間多於快樂時間。
-
2020-01-03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秘笈!學者:下午3點前吃完午餐熱量消耗最快
想要健康減肥,國立台灣大學以及中原大學營養課程教師洪泰雄說,只要理解人體代謝的訊息,理解胃飢素、瘦體素的形成原理,並善用飲食原則,餓不餓就能讓自己決定。他也提到許多男女,都會有錯誤的減肥觀念,像是一天只吃一餐,或是不喝水等,都可能愈減愈肥。另呼籲三餐一定要定時,早餐最重要,午餐一定要在下午三點前完食,晚間九點以後則千萬別再進食。人類為了維持生命,攝取食物是維持體力的重要來源,人體透過訊息的傳遞,讓大腦知道「肚子餓了」,洪泰雄說,當肚子餓時,胃壁會製造促進食慾的荷爾蒙「胃飢素」,並傳遞到大腦,產生飢餓感,促發進食的行為。當胃攝食食物達到八分滿時,腦下垂體的下視丘就會分泌「瘦體素」告知身體不用再進食了,因此,飢餓與飽足全受到胃飢素以及瘦體素的影響。洪泰雄表示,當大腦傳達肚子餓的訊息時,千萬別讓胃空轉,不進食,進食時,建議一定要細嚼慢嚥,若是瞬間吃下大量的食物,吃飽的訊息來不及傳導到大腦,過度累積在胃中的食物,就會增加變成大肚腩的機率;而八分飽的飲食習慣,也能讓瘦體素能夠順利運行,開始消耗熱量。有些民眾在減肥的過程中,以為整天呈現飢餓感,就是身體正在瘦的訊號。洪泰雄說,身體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身體會習慣用較少的熱量去運作。當某一天實在餓到受不了,恢復正常飲食時,即使民眾有在控制基礎代謝率,甚至吃得比基礎代謝率還少的熱量,也可能讓身體意識到「這是多餘的」將其熱量儲存成脂肪。長期以來,體重將會起伏不定,還會讓身體失去平衡,營養失調等。洪泰雄說,人就算是不從事任何活動,也會消耗熱量,這就是所謂的基礎代謝率,即使要減重也要攝取足夠的熱量才行。不過,為了不讓基礎代謝率退步,有四種NG行為,一定要避免。一,為避免水分不足,含糖飲料千萬要少喝、二,減少久坐,能站就不要坐,盡量多走動、三,避免攝取低熱量,別以為有餓就有瘦、四,情緒穩定,別讓生氣時間多於快樂時間。一定要正常吃三餐嗎?洪泰雄說,三餐正常吃且吃得均衡,就能避免身體把熱量隨意合成脂肪儲存,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的減重且可長期維持的方法。洪泰雄說,三餐中,早餐最重要,英國飲食協會調查發現,不定時吃早餐的人,反而會比減重前胖6.5公斤;而Obesity研究發現,早上6點到9點40分攝取豐富蛋白質早餐,可降低脂肪合成的機會,且蛋白質可以持續較久的飽足感。另外一篇研究則顯示,若能維持在下午三點以前吃完午飯的民眾,體重下降的幅度明顯增加,因為中午的時間是身體消耗熱量最多的時間,且即使午餐吃得再飽,傍晚五到六點就會消化吸收完成,因此七點前吃晚餐是最佳時機,最晚不宜超過九點,也建議每天在晚間11點入睡,讓身體能維持正常的代謝。洪泰雄整理25個享瘦不得不知的營養秘密,將其內容出版「那些吃東西教我的事」中。
-
2020-01-01 養生.聰明飲食
吃對了才能甩脂肪、穩血糖!專家教3族群如何吃蘋果
40歲之前你什麼時候吃都行,但40歲之後,我們開始步入中年時就需要格外多注意了,吃水果要考慮一些身體的反應,吃對了會幫助你預防慢性病,吃錯了會增加不少麻煩。糖尿病人吃蘋果血糖高的人也可以吃水果,應該選擇血糖指數低、含糖量少、膳食纖維多的水果,蘋果沒問題。但是,糖尿病人吃水果並不建議和正餐一起吃,以免累加了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而作為半上午或半下午的加餐沒問題,每次吃100克大約半個蘋果。血脂高的人吃蘋果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和多酚類抗氧化物以及較多的鉀,對保護心血管、減少食物中的膽固醇吸收和促進體內膽汁酸代謝是有幫助的,所以高血脂的患者如果血糖不高的話可以蘋果放在正餐裡面吃,還可以減少進食,降低膽固醇吸收,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肥的人吃蘋果減肥瘦身的人可以拿蘋果代餐,比如每週不相鄰的2天選擇輕斷食,每天500大卡的熱量(是平時大約1/4的熱量)每百克紅富士熱量是205大卡,也就是說輕斷食時每天大約可以吃兩個大紅富士。在每天最餓的時候吃蘋果想想還是挺幸福的,最主要是可以更好的清除體內“垃圾”。腸胃不好的人不要晚餐後吃蘋果,以免反酸噯氣燒心不舒服。本文摘自營養老爸聊配餐
-
2020-01-01 新聞.健康知識+
吃鈣片或維他命D防骨鬆?最有效方法太空人都在做
我在演講養生保健相關議題時,都會播放一個影片,裡面是一位女太空人在介紹國際太空站裡的健身機器(跑步機,舉重機,腳踏車),而她也解釋說,太空人為了避免或減緩骨質流失,每天都要做兩小時的運動。我有幾位朋友,包括幾位醫生,是屬於士可殺不可辱,寧死也絕不運動那一型的。他們說不擔心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因為他們的醫生(包括醫生的醫生)有叫他們吃維他命D和鈣片。所以,我演講時放那個影片的目的就是要問大家,如果吃維他命D和鈣片就能防止骨質疏鬆,那為什麼國際太空站要耗費這麼大的能源來把重達數千公斤的健身機器送到外太空?又為什麼太空人每天要花兩小時寶貴的時間來做枯燥無聊的跑步,舉重,和踩腳踏車? 答案其實不難找,而最直接了當的應該是一篇2012年發表的綜述論文Mechanical loading and how it affects bone cells: the role of the osteocyte cytoskeleton in maintaining our skeleton(機械負荷及其對骨細胞的影響:骨細胞骨架在維持骨骼中的作用)。它開宗明義就說:「缺乏運動不僅是會導致年長者骨質流失和骨折,而且也一樣會導致臥床不起的患者或不活躍的年輕人骨質流失和骨折。 這種情況正迅速地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醫療保健問題之一。 骨細胞(Osteocytes)是我們骨骼中的細胞,它們會在機械性刺激的情況下促進骨骼形成,但在缺乏這種刺激的情況下,則會導致骨骼的降解。」所以,在沒有機械性刺激(即運動)的情況下,吃再多的維他命D和鈣片也無法避免骨骼的降解。事實上,最新的研究(2019)還發現,吃越多的維他命 D 補充劑,骨密度就越低。有關運動可以減緩年長者骨質流失的論文是多不勝數。在這裡就只提供兩篇最新的(2019)臨床研究論文及一篇出自台灣的臨床研究論文。2019-12-4發表的Effect of Aerobic or Resistance Exercise, or Both,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Metabolism in Obese Older Adults While Dieting: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有氧運動或阻力運動對肥胖年長者節食時骨質密度和骨代謝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引言及結論:減肥而引起的骨質流失會妨礙肥胖年長者的減肥治療,因為這可能會加劇與年齡有關的持續骨質流失並增加骨折的風險。 因此,建議肥胖年長者的減肥療法應包括定期運動等干預措施,以減少隨之而來的骨質流失。這項研究表明,與有氧運動相比,阻力運動和有氧運動+阻力運動的組合比較能減緩肥胖年長者的骨質流失。2019年八月發表的Dose-respons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content in post-menopausal women(運動對停經後婦女骨質密度和含量的劑量效應)。引言及結論:運動是防止更年期骨吸收的最廣泛使用的非藥物策略之一。這項研究表明,較高的運動量,尤其是力度較強的運動,可以較有效地減緩骨質流失,並且可維持一段時間。2017年八月發表,出自台北醫科大學的Body composition influenced by progressive elastic band resistance exercise of sarcopenic obesity elderly women: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肌少症肥胖女性進行性彈性帶阻力運動對身體組成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引言及結論:肌少症涉及與年齡相關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質量下降,從而導致年長者虛弱和殘疾。 當與肥胖症一起發生時,它被定義為肌少肥胖症。與單獨的疾病相比,它可能導致更多的功能限制和代謝紊亂。我們的研究表明,進行性鬆緊帶阻力運動可以降低老年肌少肥胖症婦女的脂肪量並增加其骨密度。美國國家老人健康研究院有一個網頁是專門在討論骨質疏鬆症(本文插圖就是拷貝自此網頁)。它說要防止骨質疏鬆就應當要吃富含維他命D及鈣的食物,還要做負重的運動,例如舉重,爬樓梯,跑步,爬山,等等。它可沒說要吃維他命D補充劑或鈣片喔。原文:防止骨質疏鬆最有效的方法
-
2019-12-31 新聞.用藥停看聽
網購族注意! 台中市查出29件網拍藥物含違法西藥成分
網購族注意!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與食品藥物管理署合作監控藥物違規廣告,去年至今年11月共查獲疑似違規刊登販售藥品1246件,虛偽誇大宣稱療效等問題產品47件送驗,其中29件竟檢出違法西藥成分,已移送地檢署,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及消費權益。台中市食安處指出,去年至今年11月止針對電視、廣播、網路拍賣平台、公司官網及臉書社團等販賣的產品及廣告進行監控,29件含違法西藥成分的產品中,含壯陽藥物成分的產品12件、含麻藥成分的產品6件,含減肥成分的產品4件,含其他藥物的產品7件,目前已偵辦終結5案,其餘尚在偵辦中。食安處長邱惠慈說明,含非法西藥成分的產品未經核准擅自製造或輸入者,最重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億元以下罰金;未經核准擅自販賣、供應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最重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呼籲業者勿以身試法,也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及食用來路不明、標示不清或誇大療效的產品。違規藥物、違規廣告相關資訊及藥物、化粧品許可證可至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網站(https://www.fds.taichung.gov.tw/)便民服務專區查詢。
-
2019-12-30 養生.抗老養生
酪梨、香蕉...12種清掃身心的能量食物看這裡
過年除舊布新,身心也該來個大掃除。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榮總白金逆齡中心執行長的洛桑加參,分享靜心好食清單,讓12樣好食物幫你身體更健康。洛桑加參在「淨心‧靜心」(時報出版)書中指出,吃錯東西,一般人要花好大力氣才能把它代謝掉。正從疾病中康復的人,消化、代謝、排毒功能往往較差,更應該慎選入口的食物,減少干擾與無謂的耗損,把大部份精力用在自癒上才好。洛桑加參分享12種可以帶給人們滿滿元氣的好食物:1. 酪梨:含有能保護你的優質油脂,益腦顧心,營養價值媲美母乳。不過酪梨熱量高,有減重需求的人,建議和朋友一同分享。2. 香蕉:攝取微量礦物質的絕佳來源,這對你的心緒安定尤其重要。憂鬱的、睡不著的、背負創傷與壓力的,吃了更快意。3. 莓果:提供生命力的能量寶石,掌握著抗氧化的祕密。我不會說「吃草莓、藍莓的女人不會老」,但肯定老得比隔壁那個愛生氣的慢。4. 不加糖的新鮮柳橙汁:有人美稱它是「上帝做出來的蒸餾水」,意思是勸人與其生病時才來喝藥,不如在健康時就把它當成預防疾病的飲料。請盡量選擇現壓現榨的,並在半個小時內喝完。5. 無花果:能幫腸道除舊布新,趕走壞的,留下好的。身心靈大掃除就靠它吧!6. 奇異果:助你告別血糖失衡所引起的情緒暴衝。果皮刷洗乾淨,連皮帶肉吃,便祕有解。7. 木瓜:肚子鬧脾氣、情緒有點糟,何以解憂?唯有木瓜。木瓜富含酵素,堪稱顧腸胃神器。人體中負責傳遞幸福訊息的血清素,有八九成來自你的消化器官。要能感受幸福,記得補充天然酵素,別讓腸胃不開心。8. 十字花科家族:地表最強的防癌家族。空汙來襲,它們還能顧好你的肺。家族成員包含綠的白的花椰菜、紫的白的高麗菜,白菜、蘿蔔、甘藍……,花開四瓣成十字型的就是。9. 香草家族: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抗菌力強,能幫你增強對環境的適應力與抗壓力。善用香草,調味料還能少用一點,減少鹽分攝取保護血管。10. 地瓜:預防多種因消化問題所引發的疾病。想減肥,該放棄的是精緻澱粉,地瓜不該放棄。11. 薑黃:最天然的鎮定劑,緩解慢性發炎。不一定非靠薑黃素補充劑不可,好吃的咖哩裡面就有很多薑黃。12. 蜂蜜:可提升對流感的抵抗力,想吃甜又怕精製糖傷身,就吃天然蜂蜜吧!此外,全穀物、芝麻綠豆等種子食物、多樣化的當令蔬果、當地的藥草、綠茶或普洱茶、以傳統方法製成的起司等,也都很不錯。
-
2019-12-28 新聞.科普好健康
吃甜食怕胖?咖啡因或許是減肥藥以外的救星
高脂肪、高糖飲食是很多人減肥道路上的“絆腳石”。近日,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在一項對老鼠的研究中發現,咖啡因可通過減少脂肪細胞中脂質的儲存,限制體重增加和膽固醇的產生,抵消掉高脂肪、高糖飲食帶來的某些健康風險。該研究最近發表在《功能性食品雜誌》上。科學家發現,食用從馬黛茶中提取的咖啡因的老鼠比攝入不含咖啡因的馬黛茶的老鼠,體重減輕了16%,體內脂肪減少了22%。合成咖啡因的效果與之相似。 咖啡因是一種天然興奮劑,我們經常喝的咖啡和茶,以及巧克力中都含有咖啡因。拉丁美洲東南部較為常見的馬黛茶是咖啡因的較好來源之一。研究稱,每份馬黛茶中咖啡因的含量為65毫克—130毫克,而一杯沖泡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為30毫克—300毫克。在四周的時間裡,研究中老鼠的飲食中含有40%的脂肪,45%的碳水化合物和15%的蛋白質。此外,他們還攝入了從馬黛茶中提取的咖啡因,其攝入量相當於每天喝四杯咖啡的人的攝入量。四周過後,不同組別的老鼠去脂體重的百分比顯著不同。從馬黛茶,咖啡或合成咖啡因中攝入咖啡因的老鼠,體內脂肪的蓄積量少於其他組。包括這項研究在內的大量研究表明,馬黛茶除了提供與酚類化合物,維生素和類黃酮有關的其他有益健康的作用外,還可以幫助對抗肥胖。“馬黛茶和咖啡因可以被認為是抗肥胖藥,這項研究可以擴大到人類,以了解馬黛茶和咖啡因在預防超重和肥胖以及與這些疾病有關的後續代謝異常上,作為潛在策略的作用。”該研究的合著者,伊利諾伊大學營養科學部主任Elvira Gonzalez de Mejia說。根據這項研究,在老鼠中,脂肪細胞中脂質的蓄積與體重增加和脂肪增加顯著相關。為了確定作用機理,科學家進行了細胞培養研究,將老鼠的脂肪細胞暴露於合成咖啡因、咖啡或馬黛咖啡因提取物中。他們發現,無論咖啡因來自哪裡,都會使脂肪細胞中脂質的蓄積減少20%-41%。科學家還追蹤了與肥胖和脂質代謝相關的幾種基因的表達。研究人員發現,無論何種來源的咖啡因,均會導致脂肪酸合酶(Fasn)和脂蛋白脂肪酶(Lpl)的表達水平顯著下降。在食用馬黛茶咖啡因的老鼠中,Fasn在脂肪組織中的表達降低了39%,在肝臟中的表達降低了37%。肝臟中Fasn和其他兩個基因的降低,也會導致肝臟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降低。“咖啡因的攝入減輕了高脂,高蔗糖飲食對人體器官的負面影響,這是因為脂肪組織和肝臟中某些脂肪酶的調節所致。Fasn和Lpl的下降導致脂肪組織中甘油三酸酯的合成和蓄積降低。”de Mejia說。需要注意的是,過量攝入咖啡因也有負面作用。《咖啡與健康的相關科學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指出,過量攝入咖啡因可能會增加骨質疏鬆的危險。此外,部分對咖啡因敏感的人可能會出現心跳加速、噁心、頭暈等不適感,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頻次及飲用量。《共識》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入不超過210毫克—400毫克咖啡因(大約相當於3杯—5杯,每杯150ml)。孕婦不建議飲用咖啡,如果飲用,每日不超過兩杯;兒童及青少年應當控制咖啡因攝入,包括咖啡、茶及其他含咖啡因飲料。本文摘自《搜狐健康》
-
2019-12-27 養生.聰明飲食
火鍋進食順序有影響!營養師教你避開多餘的卡路里
年末節慶多,與親朋好友邀約聚餐總是少不了來個熱呼呼的「火鍋」,火鍋湯底及入菜食材選擇花樣多,但你知道一頓溫暖美味的火鍋吃下肚,同時也可能會把大量的卡路里吃進身體嗎?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一份涮涮鍋熱量約825~1018大卡、火鍋吃到飽的熱量更是驚人,吃一次就很容易達到3000~4000大卡,大量的卡路里吃下肚容易造成肥胖問題。根據衛福部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病變、肝硬化等七項與肥胖有高度關聯。為此,潘富子也分享如何從湯底、主食、主菜、火鍋配料、醬料、飲食順序下手,享受美食又吃的健康:1、從「湯底」下手:挑選原味高湯或蔬果風味湯底為主,如:柴魚昆布、番茄、大骨高湯風味湯底。以一般湯底份量為1200ml來說,柴魚昆布鍋湯底僅30大卡,多數人喜愛的麻辣火鍋光是湯底就有1600大卡,從一開始選擇湯底,卡路里的數字高低就是天壤之別。2、從「主食」下手:店家大部分都會提供白飯、冬粉、烏龍麵、科學麵、南瓜、芋頭及玉米等全穀雜糧類,建議以南瓜、芋頭、玉米等較高膳食纖維的全穀雜糧類做為主食,減少白飯、冬粉、烏龍麵、科學麵的攝取。冬粉1把的熱量雖然只有70大卡,但入鍋後吸收湯汁,卡路里也隨之增加了不少。3、從「主菜」下手:建議以海鮮、雞肉做為優先選擇,如:蛤蠣、鯛魚片、雞肉片等;選擇優先順序為魚>雞>豬>牛。怕胖的人切記避免選擇五花肉,因五花肉來自豬或牛的腹部區塊,脂肪含量偏高,1盤五花肉油脂含量動輒600大卡以上。4、從「火鍋配料」下手:吃火鍋也別忘了攝取膳食纖維,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幫助膽固醇代謝也可增加飽足感,以天然蔬果及菇類做搭配,如:高麗菜、木耳、杏鮑菇、玉米筍、山茼蒿等。其它加工火鍋料建議可減少或不要攝取,如:爆漿小丸子、水晶餃、麻吉燒等。 「丸類」火鍋料的鈉及油脂含量大多偏高,以一顆貢丸來說,熱量就有49大卡,鈉含量含116毫克;若長期鈉(鹽分)攝取過多,可能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疾病等風險。5、從「醬料」下手:建議可用青蔥、洋蔥、白蘿蔔泥、蒜末、辣椒、薄鹽醬油、白醋搭配成醬料酌量沾取,可添加食物風味又可增加對人體有益的植化素攝取。常見的沙茶醬屬高油脂沾醬,只要一大匙熱量就有167大卡,盡量減少沾取沙茶醬、芝麻醬等高油脂醬料。6、從「飲食順序」下手:蔬菜→主菜→主食類→其他火鍋配料,先放入蔬菜,烹煮時間建議不要太久,除了可以保留蔬菜鮮脆口感,還可避免營養流失,再放入海鮮、肉類等主菜入鍋,煮完主菜後記得要將浮在湯面上的油脂撈除,可避免其他食材吸附到湯汁中的油脂,這些油脂吃下肚也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延伸閱讀: 冬天吃鍋又怕胖? 5個小技巧讓你在減肥也能飽口福 冬天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
2019-12-26 養生.健康瘦身
一直胖下去原來是「吃太少」?減肥需改掉5錯誤觀念
轉眼就要過新年了,每到新年,大家最熱衷的話題,大概就是「年菜吃太多,脂肪變好多」,往年年後跟五十肩肩友繼續擴張術療程時,常常會聽到此起彼落的比拼自己過年多幾公斤?衣服有多緊?內容逗趣、歡笑不斷,完全是另類的幸福表現!1.(X)吃太少→(O)適量吃,別讓身體進入「節能模式」摸到新長出來腰間肉的第一個念頭,往往是「要少吃一點!」,特別是沒多久後要參加家族聚會或是同學會,整天提心吊膽,一口都不敢多吃。「飲食控制」絕對是體態調整的重要元素,但「控制」可不是「不吃」。早在1995年就有研究指出,當進食量過低,身體缺乏食物,代謝會下降、活動也會下降,也就是進入「節能模式」,這種一級省電的代償,等於是動物冬眠時的狀態,各位想看看,冬眠後出關時的熊,一樣沒有腰身啊!熊在冬眠時將食物的熱能改用身體褐脂肪做為身體熱量來源,聽起來燃脂很棒,但其實同時也將心跳調降了75%,而少量飲食的人,身體為了保持生存,也會有調降身體耗能的機制,但我們還是有在吃東西,反而更容易儲存熱量喔!飲食調控並不是不吃,而是「適當吃」,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原則很簡單的。 2.(X)過程不開心→(O)快樂才能持久,體態=生活型態吃太少,除了會讓身體進入「節能模式」,還會嚴重影響心情。肚子餓心情會不好,更有個三千多人的大型研究顯示,心情不好時,又被控制飲食的人,反而會想吃更多。「民以食為天」,食物本身就具有可以改善情緒的功能,當情緒的強度增加時,自然會影響食物的選擇和食物的攝入量,這在高壓的現代人身上,更是形成「壓力大-想吃-不能吃-壓力更大-更想吃」的痛苦循環。我自己在飲食控制時,每週都會有一天是「快樂進食日」,允許自己有一餐是吃所有喜歡的東西,其實這樣的小小放縱,並不會多增加多少熱量攝取,但更能讓飲食控制能夠持續下去喔!3.(X)餓了才吃→(O)定時吃飯,才能定量常常會有肩友說「我怕胖,都是餓到受不了才去吃飯!」唉呀,這可是減重時的大忌啊!先是肚子餓會有前面說的「痛苦循環」以及「代謝下降」不說,肚子餓時吃飯,總是一不小心就點太多,不只早餐的熱量沒少吃到,反而連晚餐的熱量都吃光了,還附加腸胃不適,以及心情差,可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定時吃飯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定量」。這裡的定量定的是「熱量」以及「食量」,只有在不太餓的時候就準備吃飯,才不會因為過餓而點了滿桌的高熱量的大魚大肉,吃不完又嫌可惜,硬吃又讓肚子撐得太飽,又同時攝取太多了熱量。每餐都好好吃飯,保持恆定,正是飲食控制成功的關鍵喔!4.(X)不知道吃了什麼→(O)了解食物成份,不用猜其實我也明白,肩友在控制飲食過程中,不敢吃、餓了才吃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吃了這些會不會胖起來?別擔心,每天身體都有熱量扣打可以用,就是為了維持睡眠呼吸所需要的熱量,這些都得靠飲食獲取,可以參照國健局的熱量計算表,算一下自己一天所需熱量,平均分配三餐的熱量攝取總量、認知自己進口的食物熱量,就可以輕鬆無負擔吃東西了! 知道自己一天要攝取總熱量的好處多多,像是已知晚上要聚會,就留多點熱量給聚會時攝取,比起在宴會上什麼都不敢吃、忙著告訴別人自己在減肥,更能賓主盡歡啊! 5.(X)不運動→(O)從規律的活動開始前面都在說「熱量攝取」,體態的改變,還有「熱量消耗」。除了睡眠呼吸以外,若是每天增加300大卡的熱量消耗,差不多一個月就可以少一公斤左右,可別小看這每月一公斤,從年初開始增加運動,年尾就少12公斤喔!而300大卡的熱量,以60公斤的人估算,不過就是「多增加1小時的快走」而已,飯後休息一小時,快來跟親朋好友一起相約穿上年輕時的牛仔褲吧! 最後,維持體態真的沒有那麼困難,記得「適量吃」、「快樂吃」、「定時吃」、「了解吃」以及「增加活動」,每天開開心心的看著腰圍越來越小,身材好看不是重點,健健康康才是王道啊!
-
2019-12-24 養生.聰明飲食
素食者最易缺6種營養素 吃素的正確方式學起來
以前逢年過節必吃肉,現在恨不得每天都“吃草”。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女性,開始追求純素食飲食。雖然看似健康,但長期吃素很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素食者最容易缺少的6種營養素1、維生素B12據英國《電訊報》12月18日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營養學專家在一次報告會上指出,針對172名純素食男性的研究發現,約1/5的參與者嚴重缺乏維生素B12 。而維生素B12缺乏可能導致的結果有:惡性貧血、神經受損、雙腳、雙手麻木、男性不育等問題。專家指出,由於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魚、肉、家禽、雞蛋、牛奶和奶製品中,絕大多數植物性食物中並不含有。因此,純素食者長期得不到補充,就會出現缺乏的情況。解決方法:長期完全素食者可食用額外添加維生素B12的食品或膳食補充劑。2、n-3多不飽和脂肪酸不含魚、蛋或海洋蔬菜(海藻)的飲食通常缺乏長鏈n-3多不飽和脂肪酸,如EPA和DHA等,它們對心血管健康以及眼睛和大腦功能很重要。與非素食者相比,素食者,尤其是純素食者,血液中的EPA和DHA濃度較低。解決方法:素食者可以從部分海藻類食物(海帶、紫菜、螺旋藻、髮菜、裙帶菜等)、亞麻籽油、紫蘇油等食物中補充它們。3、維生素D在EPIC-Oxford研究中,素食者維生素D的平均攝入量最低(0.88微克/天),是葷素搭配者平均攝入量的1/4。解決方法:對於純素食者來說,維生素D的狀態取決於陽光照射和維生素D強化食品的攝入。4、鐵動物血、肝臟、瘦肉中的鐵為血紅素鐵,吸收利用率高,而植物性食物雖然鐵含量較高,但主要是非血紅素鐵,吸收利用率低。解決方法:對於純素食者,可以從菠菜、蠶豆、扁豆、黑木耳等食物中補充,但利用率不高,此外,還可以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促進鐵的吸收。5、鋅純素食者的鋅攝入量比雜食者低,缺鋅的風險也相對較高。解決方法:素食者,特別是純素食者注意,要適當增加堅果、菌菇類、豆類、全穀物等的攝入。不過在食用堅果時要注意控制量,防止攝入過多脂肪。6、鈣對於那些連奶製品和雞蛋都不吃的純素食者,鈣的來源非常局限。解決方法:多吃其他富含鈣的食物,如綠色蔬菜、杏仁、用石膏做的豆腐等。如果缺鈣問題嚴重,建議適當攝入一些乳製品,甚至雞蛋。吃素也要營養均衡,不建議單純靠吃素來減肥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臨床營養師胡環宇提醒,人們從“吃素”中得到的氨基酸,鐵,鈣,鋅,一些維生素等必需的化合物很有限。此外,植物蛋白的吸收要慢得多,所有這些都會對免疫力和生殖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天然素食品中,想獲得全面豐富的營養,並非就是青菜豆腐那麼那麼簡單,還得有所講究。建議素食者堅持喝奶類,特別是牛奶,補充鈣質。吃素的人,吃糙米或胚芽米才更完善,因為糙米或胚芽米中補充了麵筋所缺的氨基酸,至於碳水化合物、脂肪、穀類、植物油都可以足量滿足要求。而對於想通過吃素來減肥的人,營養專家並不推薦。不平衡飲食結構,很可能造成營養素不足,如果素食者不能很好的掌握飲食方法,不能及時補充容易缺乏的營養素,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純素食並不值得過度提倡。本文摘自《搜狐健康》
-
2019-12-21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降糖尿病和死亡風險 但選錯種類熱量差24倍!
現在愛喝咖啡的朋友可不少,不過不同的咖啡配料和營養並不一樣,今天就拿最常見的美式、拿鐵和摩卡來對比一下。先來看大家最關心的熱量。美式最低,摩卡最高,熱量差距24 倍!一杯摩卡盡然相當於3 碗飯的熱量。熱量和配料息息相關,美式熱量低,主要配料只有水和濃縮咖啡;而摩卡除了牛奶、濃縮咖啡外,還有高熱量的摩卡醬、鮮奶油和糖漿。其中摩卡醬和香草糖漿中都含有大量的添加糖,攪打奶油脂肪含量又高,所以摩卡的能量比美式和拿鐵都高。喝一杯摩卡,你可能需要慢跑54 分鐘才能消耗完。拿鐵的熱量介於美式和摩卡之間,它的配料可以簡單理解為牛奶和濃縮咖啡。一大杯拿鐵的能量只有摩卡的一半。雖然營養成分表裡,它的糖含量是18 克,不過這不是額外添加的蔗糖,而是添加的牛奶自帶的乳糖,所以要減少精製糖攝入的朋友也可以放心的喝。換個角度看,拿鐵的熱量、糖、脂肪和蛋白主要來自於牛奶。但千萬別主動加糖呀!喝拿鐵,可以同時體驗咖啡的濃郁醇厚和牛奶的奶香,更能獲得牛奶的營養,還真是口感和營養兼得。算得上是一種健康的飲料了。喝咖啡會導致鈣流失?這個謠必須闢!研究顯示,一杯咖啡大概只會流失2~3 毫克的鈣,多喝幾口牛奶就補回來了。一杯拿鐵下去,不知道補回來多少鈣了呢!另外目前的研究顯示,每日適量飲用咖啡( 1~2 杯,1 杯約150 毫升)可降低總死亡風險,2~4 杯總死亡率顯著下降,而每天飲用咖啡還能降低2 型糖尿病風險。美國居民膳食指南還建議,適量喝咖啡( 3~5 杯/天,237 毫升/杯或400 毫克咖啡因/天)可以納入健康生活方式。在咖啡店挑選咖啡,如果非常在意熱量,且能接受純黑咖啡的苦味,就選美式、濃縮咖啡或手沖咖啡就可以了。一杯能量僅有15 千卡,快走大約375 步就能消耗掉掉這些能量,要減肥的朋友偶爾來一杯不用愁。但如果你不愛吃「苦」,又想喝咖啡,拿鐵就是不二之選了!而且拿鐵的咖啡因含量還最低。通常孕婦如果喝咖啡就要將咖啡因控制在200 毫克以內,那喝一大杯拿鐵也沒問題。只要不過量,補鈣、咖啡癮兩不誤。本文摘自丁香醫生微信號
-
2019-12-18 養生.健康瘦身
餐前水果可以幫助減肥?營養師:千萬避免餐前喝果汁
冬天活動量減少,擔心食量照常會發胖,餐前吃點水果有幫助嗎?營養師覺得可行,但還是要提醒,餐前水果的份量要依照甜度去調整,如果吃了太多高糖水果,還是會導致熱量爆表。如果懶得咀嚼,改成喝一大杯果汁,恐怕除了熱量肯定爆表,還會加速脂肪生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日的糖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10%,低至5%更理想。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成人每日建議攝取熱量2000大卡,來自糖的熱量應低於100至200大卡,以每公克糖4大卡換算,每天糖攝取量應低於50克。新光醫院營養師李雨珊表示,水果的甜度主要取決於含糖量,一份拳頭大小的水果,含糖量大約在10到15公克之間,如果吃很多高甜度水果,加上來自其他食物、飲料的糖分,很容易就超過每日建議量。李雨珊表示,可以先查詢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含糖量大約是多少,再換算出每餐前可以吃多少份量,記得要少算一點,才能預留一些空間給來自其他飲食的糖攝取量。基本上,越甜的水果就越要節制,特別若攝取水果的目的是餐前增加飽足感,建議以耐嚼、高纖、低糖的水果就是首選,例如芭樂、蘋果、番茄。李雨珊說,餐前吃水果帶來的飽足感,不只是來自於水果本身,很大一部分也來自於咀嚼這個動作,會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所以如果懶得咀嚼、吃得太快,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更不要貪快,以為喝一大杯現打果汁就好。李雨珊說,要榨出一杯現打果汁,需要大量的水果,有些甚至會需要加牛奶,這樣一杯喝下去,熱量絕對超過一份水果的量。果汁通常會經過濾渣,高纖飽足的好處就沒了,而且液態的果糖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加速脂肪的合成,讓你還沒吃正餐就做好了發胖的準備,所以千萬要避免餐前喝果汁。
-
2019-12-18 新聞.健康知識+
喝茶真的能控制血糖!降血糖還有5件事更重要
現在的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也逐漸呈年輕化趨勢。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健康問題以及沉重的經濟負擔。“喝茶”就能控制血糖!中國科學家Science子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前段時間,有個來自學術界的新聞給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中國華東師範大學的葉海峰團隊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發表了一篇文章,表明了他們成功開發出綠茶代謝物原兒茶酸(PCA)調控的基因表達精準控制裝置。而且實驗研究證明,在小鼠和猴子體內植入這種定制化的細胞後,只需要“喝茶”,就能控制患有1型和2型糖尿病的猴子和小鼠的血糖。 喝茶可控血糖?其實從醫學角度,還真可以中國人喝茶已有4600多年的歷史,茶已成為我國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茶葉中含有多種有益成分,比如茶多酚、茶色素、茶多醣、Y-氨基丁酸等。其中作為含量最高的可溶性成分,茶多酚具有消除氧自由基、抗炎、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降血脂、抗菌等多種功效。葉海峰團隊巧妙地利用綠茶中的次級代謝產物原兒茶酸(PCA) ,設計合成了原兒茶酸調控的轉基因表達控制系統,並在細胞中安裝,應用於可控的表觀遺傳重塑、基因編輯、生物計算機和精準藥物遞送。根據此原兒茶酸調控系統的高度可控性,研究人員構建了原兒茶酸調控的用於糖尿病治療的藥物精準釋放遞送系統。為了通過“喝茶”治療糖尿病,研究人員構建了PCA調控胰島素(用於1型糖尿病治療)或GLP-1(用於2型糖尿病治療)表達的基因線路,並把基因線路穩定上傳到人底盤細胞HEK-293中,以獲得PCA調控降血糖藥物表達釋放的人工定制化細胞。在研究實驗中,研究人員把這些可控的細胞進行微膠囊包裹,移植到患有糖尿病的小鼠體內,通過口服PCA或定制的濃縮綠茶調控降血糖藥物的表達釋放,發現可以維持小鼠體內的血糖穩定。這種方法,在糖尿病猴體內也有同樣的效果。所以,“喝茶”這種方式可作為控製手段干預或者調控治療藥物的可控表達釋放,推動了可控人工定制化細胞治療進入臨床應用階段。未來,我們很可能可以通過“喝茶”來穩定血糖!為了降血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如果想要通過“喝茶”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可能還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才可以實現。但是,我們現在也有一些能夠控制血糖的措施,那具體是哪些方法呢?第一,睡好覺有調查研究表明,睡眠質量可以控制血糖,如果能夠保證每天7-8小時高質量的睡眠,就能過有效控制血糖。比如那些經常失眠的人,血糖水平一般都無法穩定在正常範圍內。第二,控血壓如果把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話,就能夠保護血管、減少高血壓和高血糖對血管的損傷,從而大大降低糖尿病並發症的機率,也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如果有糖尿病患者還伴有高血壓的話,不僅要遵守醫囑服藥,還應當養成少鹽等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這樣控制血壓的同時也能控制住血糖。第三,降血脂高血脂也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常伴隨著高血壓、高血糖。所以控制住血脂,一定程度上也能控制血糖。所以在日常飲食中,最好少吃精米細麵,多食用雜糧、薯類,適量吃堅果和低脂奶製品,不吃葷油,以及不吃油炸、肥肉等高脂食品。第四,不抽煙抽煙對身體危害可是涉及各個方面,與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的並發症也息息相關。有相關研究表明:戒菸有助於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不僅可以減輕胰島素的抵抗,同時還有助於控制血壓。最後一條,就是減肥如果將BMI控制在24以下,對控制血糖有一定好處。對於肥胖的糖友來說,應當通過適量的運動和均衡的飲食達到此目標。對於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好每週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2-3次無氧運動。只要保持以上良好的習慣,對血糖的控制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本文摘自搜狐網《漫說健康》
-
2019-12-17 養生.健康瘦身
影/在家也要動起來!輕鬆燃脂的9組簡單運動
每到周末都懶得出門,只想待在家休息嗎?今天「健健兄弟」Sting教練要教大家5組手臂動作及4組彈力帶動作,這些都是在家也能做的簡單訓練,一天花個幾分鐘做個幾組,再懶也可以配著影片一起做。減肥不孤單,有健健兄弟的影片陪著:
-
2019-12-17 醫療.呼吸胸腔
一張表了解身體缺氧12種症狀,慢性缺氧原因大小事分享
胸悶、氣短、心慌,經常性頭暈頭痛,要麼睡不著、要麼睡不醒……有沒有一款症狀特別“適合”你?偶爾休個假、散散心,暫時逃離繁忙的工作,人一下子又變得精神起來。如果你對此感同身受,那麼請注意:你的大腦可能已經處於慢性缺氧狀態了。沒有食物,人可以堅持十幾天甚至幾十天;沒有水,人能活7天;但若一個人完全斷氧,只要3分鐘就會腦死亡。相較於極度缺氧,人體慢性缺氧的危害不容小覷,卻被大多數人忽視了。《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解讀慢性缺氧的危害及防範措施。很多慢病與缺氧相關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萊文博士曾說過:“缺氧是造成許多疾病的主因之一。”如果人體慢性缺氧,那麼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都會受到影響。人體是由50萬億~75萬億個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是一台小型機器,可使氧氣和燃料(葡萄糖)在發電機(線粒體)中轉換成能量,用於運動、思考等活動。雖然細胞在無氧條件下也能產生能量,但其效率比有氧條件下要低得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高壓氧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高壓氧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楊晶介紹說,慢性缺氧會加速細胞衰老進程,導致多種慢性疾病;反過來,人體細胞老化又會直接造成攝氧量、運送或利用氧的能力降低,使各組織處於慢性缺氧狀態,形成惡性循環。而由於大腦是人體中對氧需求量最大的器官,往往它最先受到傷害。正常人腦的重量只佔身體總重量的2%~3%,耗氧量卻佔人體總耗氧量的20%~30%以上,佔心臟輸出血液中含氧量的1/6,身體其他部位的氧氣全部利用起來也只能供應大腦使用不超過4分鐘;再加上腦組織不能儲存氧氣和葡萄糖,完全依靠血液攜帶的氧氣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大腦對缺氧的反應極為敏感。而腦缺氧導致的損傷程度與缺氧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剛開始缺氧時,人體會做出代償性的保護反應,如呼吸加深、加快等,此階段若能有效補充氧氣,即可避免或減少損傷;◆倘若代償性反應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腦細胞損傷便難以恢復,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會相繼出現一系列病變。但對一些“壞細胞”來說,慢性缺氧會為它們的肆虐提供良好機會,例如腫瘤細胞。近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腫瘤細胞在適應低氧水平時會變得更具侵略性,令人驚訝的是,即使重新供氧,原發性腫瘤中暴露於低氧的細胞仍能保持侵襲性。事實上,早在1930年,德國生物化學家奧托·沃伯格就發現了缺氧與癌症間的關係:大多數腫瘤細胞通過糖酵解作用供能,不需要氧氣和線粒體參與;惡性、生長速度快的腫瘤細胞糖酵解率比正常組織高200倍。由於腫瘤細胞“霸占”大量葡萄糖,人體的正常運轉受阻礙,導致病情蔓延。自測:身體缺氧的12個症狀很多人可能認為,呼吸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缺氧了多喘幾口氣就可以。事實上,氧氣從呼吸道進入肺部,到與血紅蛋白緊密結合,再到被血液運送到各組織器官,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都可能造成慢性缺氧。缺氧按照誘因可分為三大類:1. 環境性缺氧即空氣含氧量不足等造成的攝氧量不足,進而導致缺氧,多數人的慢性缺氧由環境造成。比如,海拔高、霧霾天氣、 睡覺時緊閉門窗、屋內人多又不注意通風等情況,都會導致空氣氧含量降低。2. 生理性缺氧隨著年齡增長,組織器官退行性改變導致機體供氧能力不足,這類缺氧是不可抗拒的。3. 病理性缺氧因心肺疾病導致吸入氧氣、攜氧能力不足造成缺氧。◆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對血管影響非常大,如不重視,即使吃藥控制相關指標,只要誘發因素持續存在,仍會傷害血管,導致血流量或血氧含量降低,滿足不了各組織器官的氧氣需求;◆ 長期緊張、壓力大、熬夜、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人,也易慢性缺氧。 楊晶表示,偶爾輕微缺氧不可怕,但頻繁缺氧就要提高警惕。可根據12 項症狀判斷身體是否缺氧:判斷身體缺氧的12項症狀其中,每項包含多種症狀,若只有1~2 種症狀積0.5 分,多於2種積1 分。總分為1~4 分錶示體內含氧量有不足跡象;5~8 分為輕度缺氧;9 分以上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缺氧症候。慢性缺氧風險較高的患者一定要儘早到醫院檢查,若是器質性病變、心理問題等導致缺氧,應先解決問題根源,症狀會得到改善;若是單純慢性缺氧,早期給予常壓氧療或高壓氧療等,症狀完全可逆。但患者最好不要盲目使用市場上的製氧機、氧氣呼吸機等補氧產品。一些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肺交換氣體能力差,的確需要持續吸氧,用這類產品可能有一定保健作用,但並不能起治療效果,建議先到醫院糾正缺氧情況至一定程度後,再依靠這類產品維持。4招讓身體補足“氧”氧氣既廉價,又昂貴。人從降生後的第一聲啼哭開始,肺組織首次打開,空氣進入體內開始進行交換,一直到生命結束,氧氣都時刻相伴,不用交一分錢。可一旦遇到猝死、一氧化碳中毒等突發情況需要緊急吸氧,或是慢性缺氧導致組織器官受損無法挽回時,其代價就是昂貴的。因此,預防慢性缺氧十分重要。工作間歇深呼吸在緊張、忙碌、長時間工作學習等狀態下,大腦耗氧量加大,很容易出現供氧不足。建議至少每兩個小時休息10分鐘,可以活動頭頸、聳聳肩、扭扭腰、抬抬腿,或在窗邊眺望,做做深呼吸。同時,日常也可適量加強運動次數,如慢跑、游泳、快步走、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都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三類食物助補氧很多人節食減肥或因為患病長期營養不良,也會影響機體的攝氧能力。可以適當吃些改善肺功能、提高血紅蛋白或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食物。例如:◆梨、銀耳、山藥、百合、枇杷等有清肺潤肺功效,有助改善肺功能而加大氧的吸入;◆動物肝臟、瘦肉、雞蛋等富含鐵,新鮮蔬果含葉酸和維生素B12 ,有助血紅蛋白生成,可增強運氧能力;◆番茄、綠茶、蒜等含有SOD,能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細胞受損,保證氧的代謝能力。定期檢查肺功能上了年紀後,生理功能衰退,肺、支氣管等常會出現病變,因此要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測,及時了解機體變化,早診早治有助減少慢性缺氧現象。 此外,去高原地區前要進行全面檢查並做預處理,避免發生智力下降、腦水腫等缺氧性腦損害。睡覺打鼾要注意睡覺時是缺氧高峰期,尤其是睡覺打鼾者,自身氣道通氣出現障礙,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暫停,引起反復發作的夜間低氧,建議高度重視,儘早到醫院檢查。多數打鼾情況與睡姿有關,建議這類人保持正常體重,減少脂肪在咽部軟組織間的堆積;同時改為側臥睡,可在背後放個網球,有助強制性保持側臥睡姿。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17 養生.抗老養生
暗黑食物毀壞身心靈!名醫推薦12種靜心好食材清體內廢物
宗教家、氣功大師、修道之人往往不顯老,他們心神穩定,也不常生病。除了有練有差外,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都很懂吃!」不是相揪去吃新餐廳的那種懂吃,而是知道吃什麼對心靈修持有益。有些食物,吃了拖累身體,也讓心靈淨化變得困難。覺得昏鈍抑鬱、喜怒無常、不安煩躁、老是很累?可能是不小心吃到了腐敗的、受汙染的、調味繁重的食物。我會避免的還有反覆加熱的剩菜、罐頭食物、碳酸飲料、不新鮮的肉、超量的咖啡因。 有時人不是真的生病,也不是自我控管情緒的能力特別差,而是受到這些暗黑食物的干擾。吃錯東西,一般人要花好大力氣才能把它代謝掉。正從疾病中康復的人,消化、代謝、排毒功能往往較差,更應該慎選入口的食物,減少干擾與無謂的耗損,把大部份精力用在自癒上才好。觀察印度教、佛教瑜伽士的習慣,修行期間他們常以純淨、充滿能量的食物,或者所謂的悅性飲食(Sattvic Diet)來補充營養,力求對身體造成消化代謝的負擔最輕,如此,身心靈的整合能更容易一些。 靜心好食清單這一周,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真正能帶給你滿滿元氣的好食物。◎酪梨:含有能保護你的優質油脂,益腦顧心,營養價值媲美母乳。不過酪梨熱量高,有減重需求的人,建議和朋友一同分享。接受酪梨滋養,願你重拾真誠無憂的赤子之心。◎香蕉:攝取微量礦物質的絕佳來源,這對你的心緒安定尤其重要。憂鬱的、睡不著的、背負創傷與壓力的,幾根黃蕉下肚,將為你迎來金燦燦的快意人生。◎莓果:提供生命力的能量寶石。小小一粒,掌握著抗氧化的祕密。我不會說「吃草莓、藍莓的女人不會老」,但肯定老得比隔壁那個愛生氣的慢。◎不加糖的新鮮柳橙汁:有人美稱它是「上帝做出來的蒸餾水」,意思是勸人與其生病時才來喝藥,不如在健康時就把它當成預防疾病的飲料。更棒的是,它還很好喝!請盡量選擇現壓現榨的,並在半個小時內喝完。◎無花果:除了搭配起司很美味,它還能幫腸道除舊布新,趕走壞的,留下好的。身心靈大掃除就靠它吧!向無花果學習怎樣去蕪存菁,斷捨離為自己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奇異果:低GI,助你告別血糖失衡所引起的情緒暴衝。世事已無常,若再加上雲霄飛車式的喜怒無常,那做人還真難。圖個細水長流的快樂,請試試奇異果!另提供一個舒暢祕方:果皮刷洗乾淨,連皮帶肉吃,便祕有解。◎木瓜:萬一吃了暗黑食物別太擔心,木瓜會救你。肚子鬧脾氣、情緒有點糟,何以解憂?唯有木瓜。木瓜富含酵素,堪稱顧腸胃神器。人體中負責傳遞幸福訊息的血清素,有八九成來自你的消化器官。要能感受幸福,記得補充天然酵素,別讓腸胃不開心。◎十字花科家族:地表最強的防癌家族。空污來襲,它們還能顧好你的肺。家族成員包含:綠的白的花椰菜、紫的白的高麗菜,白菜、蘿蔔、甘藍……,有機會不妨到菜園裡看看,花開四瓣成十字型的就是。◎香草家族: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在家種幾盆,可造景、可入菜、可聞香,一舉三得。我特別看重它們的抗菌力,希望由它們來幫你增強對環境的適應力與抗壓力。此外,烹飪善用香草,調味料還能少用一點,減少鹽分攝取保護血管,多好。◎地瓜:老少咸宜好入口,還能預防多種因消化問題所引發的疾病。想減肥,該放棄的是精緻澱粉,手握剛烤好熱騰騰的地瓜,那種好療癒、好滿足的感覺,就不該放棄。現在要買現成能吃的地瓜也挺方便,烤的、蒸的,超商都有。◎薑黃:最天然的鎮定劑,緩解慢性發炎,提供開創新循環的契機,助你脫離痛苦的慣性迴圈。你不一定非靠薑黃素補充劑不可,好吃的咖哩裡面就有很多薑黃。◎蜂蜜:可提升對流感的抵抗力,並帶來甜美、愉悅的感受,是你身心靈強而有力的後盾。我最愛的是紐西蘭的麥盧卡Manuka 蜂蜜。然而臺灣好蜜也不少,想吃甜又怕精製糖傷身,就吃天然蜂蜜吧! 除了上述十二種靜心好食,全穀物、芝麻綠豆等種子食物、多樣化的當令蔬果、當地的藥草、綠茶或普洱茶、以傳統方法製成的起司等,也都很不錯。當我的飲食清單以這些食物為主時,即便沒有太多時間靜坐、持咒念經,我也能一整天心平氣和、輕安自在。優化日常飲食後,相信你也能獲得更上一層樓的靜心體驗。(本文摘錄自時報出版《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
-
2019-12-15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都先瘦胸? 掌握4大飲食要點不怕瘦錯地方
肥胖不僅有礙個人外在的形象,同時也是疾病的溫床,但如何能健康地減重,便成許多女人關心的話題。而最為顯眼的女性第二性徵——乳房,其外形與大小當然成為減重過程中,最令女性在意與擔心的課題。不當的減重方式或是過於激烈的短期瘦身,不僅不健康、易復胖,甚至可能讓妳的「事業線」不保而成了「太平公主」。究竟怎麼減才不會減到胸部?如果一定會減到胸部,可以藉由哪些飲食、運動等方法,把「胸部補回來」?減重及豐胸的方法很多,要能同時兼顧二者,常讓女性們落入兩難的境地,減去了一身肥肉,但最不想變小的胸部,卻往往也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跟著消瘦;事實上,減肥後連胸部一起瘦是或多或少難以避免,這是減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要能夠徹底的貫徹減重與不瘦胸的兩全其美的雙贏局面,不妨可以試著從4點做起,讓胸部UP UP:1. 均衡營養、補充優質脂肪很多女生因為怕胖,常常這也不吃、那也不吃,但是乳房是一種充滿脂肪的器官,沒有油水的女生,大多也沒有大奶奶;所以,要健胸第一步就是「攝取均衡的營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吃含有五穀雜糧飯或全麥麵包的早餐、1天1杯牛奶、1天1顆維生素;此外,應適當食用一些含豐富脂肪的食品,以做為美胸的基本材料,例如肉類、家禽、豆類等食物。2. 補充水分人體的組成成分以水分為主,細胞代謝作用也需要足夠的水分做為媒介,多飲水對乳房的健美作用很大。3. 補充膠原蛋白乳房健美標準之一,是有光澤、有彈性、不粗糙。為此應攝取足夠的膠原蛋白給乳房補充營養。含膠原蛋白的食品主要有蹄筋、海參、木耳、肉皮、豬蹄、牛蹄、牛蹄筋、雞翅等;同時,還可多吃橘子、胡蘿蔔、蛋類等。 4. 調整激素分泌激素在乳房發育和維持其豐滿與彈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對於青春期發育中的少女而言,更是對未來胸部的發育以及保持占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可多吃富含維生素E以及有利於激素分泌的食物,如卷心菜、菜花、葵花瓜子油、菜子油等。維生素B族也有利於激素合成,它存在於五穀雜糧、牛奶、豬肝、牛肉、蘑菇等食物中。除了食補之外,穴道按摩、疏通乳腺、運動等輔助療法,也可讓女性不論年齡大小、是否生過小孩,都能讓乳腺立刻活絡起來,「大在該大的地方」,再造緊實有料的胸部,來達到胸前偉大及美形胸的傲人身材。延伸閱讀: 減肥最怕減到胸! 4種方式都會讓胸部跟著縮水 健身只顧上半身? 當心胸肌還沒練成反而先操壞血管
-
2019-12-13 養生.聰明飲食
雞腿是雞身上最值得吃的部位嗎?雞胸、雞腿、雞翅比一比
還記得小時候,大人總把雞腿夾到你碗裡嗎?雞腿真的是雞身上最值得吃的部分嗎?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對比了雞胸肉、雞腿肉和雞翅。雞肉富含優質蛋白質,要補蛋白質,雞胸肉更勝一籌,100 克雞胸肉比雞腿多出來的蛋白就跟100 毫升牛奶的蛋白含量相當了。雞胸肉除了蛋白高,脂肪和能量還低,脂肪和熱量分別是雞腿的26.4%、80.8%。這就是很多減肥健身的朋友鍾情雞胸肉的原因。另外,雞胸肉的在鉀含量也不低,它的鉀含量是雞腿的1.5 倍,雞翅的1.6 倍。這個鉀含量不僅是比雞腿高,還是整隻雞身上含量最高的。 可是,營養上的高蛋白低脂肪,在口感上卻意味著老和柴,也正因為如此,雞胸肉很少煮一煮大塊的啃。更多建議提前醃製嫩化雞胸肉,香煎著吃,或者煮了撕成雞絲吃,這樣嚼起來就沒那麼費勁了。如果加上口感這點評分標準,雞腿的優秀就出來了!同等對比雞胸脯肉和雞翅,雞腿肉的蛋白質含量並不低,它只比雞胸肉少了18%。且雞腿鐵、硒含量和雞胸肉、雞翅比,高出1 倍及以上。再加上恰當的脂肪含量,大概和豬瘦肉(6.2 克/100 克)的脂肪含量差不多,讓雞腿的口感好到爆。同時,雞腿在熱量上並沒有比雞胸肉多太多,和熱量炸彈雞翅、雞爪等部位相比,算是比較優秀了。雞腿無論是煎炸炒燉,口感都不差;要是滷一滷或者裹上麵糊炸一下,連皮帶肉的啃一口,真是不能更香了。不過,增加的熱量別忽略了。綜合來說,雞腿算是綜合型得分選手。總結一下:如果你要很嚴格低控制能量,又要更多的攝入蛋白,那就犧牲一下口感吃雞胸肉吧。如果在意口感,雞腿絕對是不二之選了,兼具營養和口感。至於雞翅,圖開心偶爾吃吃就好。本文摘自《丁香醫生》
-
2019-12-12 新聞.健康知識+
冬天運動可以燃燒更多脂肪加速減肥?專家告訴你答案
天氣轉冷,除了大啖美食祭五臟廟,很多人也思考如何快速燃燒這些多餘的卡路里。不過有一說法是在冬天運動,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讓身體保持溫暖,藉此可以消耗更多脂肪,這是真的嗎?根據網路媒體Vox報導,若是以為在冬天運動可以加速瘦身,結果可能並不如預期。一般而言,身體發熱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靠顫抖,即肌肉不由自主收縮以產生熱量,藉此維持體溫。另一方式是啟動被稱為「棕色脂肪」,一種產生熱量的脂肪組織。不同於「白色脂肪」儲存熱量以保持溫暖,棕色脂肪則是燃燒卡路里以產生熱量。顫抖和棕色脂肪活動都會增加熱量消耗,從而使身體在低溫下燃燒更多卡路里,然而一旦開始從事運動,身體就會開始透過運動產生熱能足夠為身體保暖,不需再透過顫抖與棕色脂肪燃燒任何多餘的卡路里。這也是為什麼穿著輕便的衣物,就能在低溫的環境中跑步,但若在同樣寒冷的天氣中坐在戶外什麼也不做,就需要穿著厚重的保暖衣物。假設,有人穿著單薄的衣物在零下溫度運動,僅靠運動本身並不能使人保持溫暖,不就能啟動身體產熱機制,進而燃燒多餘的卡路里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新陳代謝和棕色脂肪研究員Aaron Cypess表示,即便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燃燒的卡路里也有限。事實上,一天能消耗多少卡路里,主要關乎3個要素。其一是基礎代謝率,或是身體靜止時用於基礎功能的能量。其二是用於分解食物的能量。其三是身體活動中使用的能量。對於多數人而言,基礎代謝率佔總能量消耗的60%至80%,消化食物約佔10%,身體活動則佔剩餘10%至30%,而運動只是其中一部分。Cypess補充,身體產熱機制的作用更小,通常只佔總能量消耗不到5%至10%。總而言之,在暴飲暴食之後,就算在寒冷的天氣中運動,也無法燃燒多餘的卡路里,最好的補救方式是在下一頓少吃一點。
-
2019-12-11 養生.健康瘦身
10小時進食、14小時禁食 研究證實減肥有效
「間歇性斷食」近來超夯;最新一期醫學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將每日進食時間限制在10小時內的受試者,健康狀況明顯改善;而禁食的14個小時期間僅補充水分。參與研究的聖地牙哥加州大學醫學院心臟病專家陶布(Pam Taub)說:「受試者體重減輕3%,腹部內臟脂肪減少4%;膽固醇與血壓數值也都有所改善;連睡眠品質也變好,許多受試者也變得更有精神。」研究人員追蹤一組體重過重的受試者,為期約三個月;受試者每天都在應用程式上紀錄用餐與睡眠時間,並在禁食期間持續喝水、補充水分。陶布說:「基本上受試者都選擇將進食時間限制在早上8時到下午6時;我們沒有要求他們改吃別的食物」,然而受試者可能受限制進食時間影響,還是減少攝取約8.6%熱量。陶布認為導致結果的可能原因是:「進入禁食狀態後,身體就會開始消耗體內儲存的葡萄糖,並改以脂肪為能量來源;可能因體內血糖及胰島素含量較低,進入輕度『酮症』(ketosis)狀態。」參與研究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教授潘達(Satchidananda Panda)說,當體內儲存的脂肪被當作能量,「體重就可能加速減輕。」研究人員稱,就像身體與大腦經過一夜好眠後能恢復精力一樣,禁食能幫助器官進行修復並恢復活力。但關於禁食時間,還有許多問題尚待釐清;芝加哥西北大學醫學中心(Northwestern Medicine)睡眠研究專家季菲莉(Phyllis Zee,音譯)說:「該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體重在12周內減輕」,受試者卻較少,只有19人,且皆為體重過重、並具有許多危險因子,包括高血糖、高膽固醇、及高血壓,更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心臟病。季菲莉也說:「近期也有研究資料顯示,將進食時間限制在12小時也有益處。」數年前也有研究發現,每日下午3時後禁食的受試者,體重比很晚吃晚餐的人減輕約五磅。目前還有另一項規模更大的研究正在進行,由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贊助,檢視代謝症候群患者每日禁食的效果。
-
2019-12-09 養生.抗老養生
日本人為何長壽?專家分析飲食三大特色讓他們更健康
日本健康期望壽命長期位居全球前列。今年早些時候,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報告,2018年日本人均預期壽命,女性為87.32歲,男性為81.25歲,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個中原因,除了優良的自然環境外,合理的飲食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日本由此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崇為飲食最合理型國家。日本長壽飲食的特點和優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中庸打天下如果說日本上下對儒家中庸談得最多的話,那麼在飲食中就更多,並由其衍生平衡二字。一日三餐的主食,日本大力主張米麥各半搭配,互補為用,不可偏廢。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青少年體質增長迅速,與其該時期宣導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同等攝取不無關係。儘管有些水果的營養甚至超過蔬菜,但他們強調絕不能以此代之。為按人體需要攝取各種營養素,日本厚生勞動省提出,餐館飲食必須用圖表標明熱量、蛋白質、脂肪、食糖、含鹽量,以防過量。日本人三餐守時,很少饑飽失度,尤其少見暴飲暴食;飲食中注意保持一定溫度,不過冷也不太熱。對於與現代快節奏生活相伴行的狼吞虎嚥飲食方式,日本反復強調細嚼慢嚥的好處,並大力宣傳……相類似防止太過、不及,均衡、合理攝取營養素的思想,在日本飲食生活中不一而足,貫穿始終。事實證明,“不偏不倚”的飲食之道于健康大有裨益。飯吃八成飽飯吃八成飽一直是日本的古訓,現在甚至被印在藥袋上,作為醫囑,以免遺忘。日本人的飯量很小,相對於西方人而言,後者對於前者完全可以一個頂仨。日本雖然是相撲的故土,卻是現在世界上胖子最少的國家,普遍身材苗條,而前者僅僅是一種文化。無論動物實驗,還是大量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均告訴人們,飯吃得少或吃飯少一口是長壽的重要因素,因而稱肥胖為萬病之源。日本人的飲食較為清淡,他們有食“鮮”的習慣,食品很少煎炸。現在日本正在國內試點推廣一項名為“蔬菜優先”(吃飯先吃菜)的減肥計畫,讓孩子吃飯首先想到嫩綠的鮮菜,從而保持適中的體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日本也受到了來自歐美高脂高糖飲食文化的大舉侵入,尤其在年輕人中盛行,對此他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眼下,日本各界從上到下到處都是復古和式飲食的呼聲,他們通過各種管道,不遺餘力地宣傳日本古食的優越性,勸導和告誡年輕一代絕不能盲目跟風,要把老祖宗的寶貴飲食經驗堅持下去,代代相傳,否則將難以確保壽命的繼續延長。他們始終在強烈抵制年輕一代將“飯吃八分飽”改成“飯吃十分飽”。食物多樣化日本名古屋學芸大學健康營養研究所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攝取的食物種類越多,健康期望壽命越長。對此,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還進行了專門論證,確認食物多樣化可使死亡風險降低2成以上。該項研究以日本約8萬居民為物件,採用飲食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了為期約14.9年的追蹤調查,其中包括除酒以外的133種食品和飲料,對食物多樣化與死亡風險(全死亡、癌症死亡、循環系統疾病死亡、其他死亡)的關聯性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根據1日攝取的食品數量將研究物件分為5組,結果表明:與每天攝取食品種類最少的組相比,女性攝取最多的組,全死亡風險下降19%,循環系統疾病死亡風險下降34%,其他死亡風險下降24%。研究人員強調,攝取多種不同的食品,即使沒有與食品及營養有關的特殊知識,平時人人也能做到,從而減少早亡,延長壽命。就在去年美國對其所宣導的食品多樣化提出質疑,對諸多具有營養的食品不知如何取捨的時候,許多人都把眼睛瞄向了日本。與歐美國家不同,首先日本飲食種類有所不同,如海產品、豆類及其製品、薯芋類食物、發酵食品以及種類繁多的蔬菜、水果和綠茶等等,具有濃郁的東方特色。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日本的飲食是在飯吃八成飽總量控制下的多樣化,如典型的日本盒飯,營養豐富,種類多,但每種食物的數量卻很少,這樣就可以確保不超量、不增重。最後需要補充一點,“歐美型”飲食進入日本後,日本除了呼籲要堅守本民族的“健康型”飲食之外,還對“歐美型”進行了改良。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和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小組的一項調查表明,不僅吃“健康型”飲食的人死亡風險有相當的降低,即使吃“歐美型”飲食的人死亡風險也有一定的下降。主要在於,日本人減少了歐美人的肉類食用量,而且選擇優酪乳、乳酪等乳製品和咖啡;對食鹽的攝入量也相對減少,從而降低了死亡風險,也可稱為一種東西方飲食文化有機融合的模式。
-
2019-12-07 養生.聰明飲食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時序進入冬天,不少人開始手腳冰涼、感覺氣血不足,開著暖氣雖然能暖和身體,總歸是治標不治本,所以人體為了增加體溫和暖身驅寒,就會開始進食一些補氣的食材或藥膳,想辦法補元氣、暖身體和養血。 氣候寒冷,空氣也變得乾燥,人體皮膚也變得乾燥,容易上火、畏寒怕冷,感冒也是常見症狀,很多人身體開始吃不消。精於養生之道的人,會在剛入冬時,開始服用一些對症滋補的藥膳,提前為身體儲存能量。 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明珠表示,寒冷的氣候會損傷人體陽氣,老年人陽氣虛衰,冬寒更為傷陽,陽虛的老人在冬天病情易加重,甚至死亡者甚多;而患有慢性病,心腎陽虛衰者,禦寒力低,更怕過冬天,所以在冬天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宜多吃溫熱性食物。 防寒保暖的食材、藥膳非常多,哪些是適合冬天的溫熱性滋補食材?吳明珠推薦以下幾種具溫補腎陽、心陽、脾陽的食材藥膳,慢性病患者可根據體質、病況而選用。 1、甘溫熱性的肉類食物:如羊肉、鹿肉、牛肉等肉類,富含蛋白質、脂肪、醣類,熱量高,禦寒效果好。2、甘溫熱性的根莖類食物:如胡蘿蔔、馬鈴薯、山藥、牛蒡、地瓜、菠菜根等根莖類蔬菜,因含有大量的鐵、錳、磷、鈣等礦物質,與禦寒肉食配合食用,不但可以增加禦寒力,還可清除肉食中多餘的膽固醇。3、富含鐵質食物:如動物肝臟、雞肉、蛋、豆類、香菇、黑木耳、芹菜、菠菜等可多吃,與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同食,可促進鐵質吸收,使各種營養成分能充分氧化,產生熱量,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4、辣椒:辛辣可使末梢毛細血管擴張,流向體表的血液增加,可抵禦寒冷。5、核桃仁:能補腎強精,含脂肪40~50%,這種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所含糖類又能產生高熱量,含有卵磷脂和維生素E能增強細胞活性,促進造血功能。一顆核桃就是一個產熱的營養方,冬季食用有很好的防寒保暖作用。對老年氣喘、腦力減退,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栗子(板栗):甘溫補腎,腎虛怕冷而又腰膝無力者,常吃有益,與糯米一同煮粥,常吃還可治療慢性結腸炎所致的寒瀉。7、韭菜:屬於熱性蔬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B群、鈣、磷、鐵,煮熟吃可助陽暖腎,增強禦寒能力。凡背心冷、腰膝酸冷者,常吃有不錯效果。8、薑棗紅糖飲:用生薑10克、紅棗5枚、紅糖15克煨成湯,服用後,會頓覺全身暖和舒暢,還能防治冬天風寒感冒。 延伸閱讀: 冷氣團報到! 「這群人」體溫調適能力差,外出4準備要做妥 冬天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
2019-12-07 橘世代.健康橘
年老色衰後不敢再奢望愛情?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
很多人在步入中老年後,害怕年老色衰,不敢再奢望愛情。但愛情真的只存在於青春時代嗎?只有年輕人才配擁有嗎?我想分享日本情愛文學作家渡邊淳一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讓我來說個朋友「老張」的例子。40年次的老張,年輕時有為事業打拚的目標,這幾年事業有成反漸失去生活重心,健康也亮紅燈。年輕時的老張被誇很帥,現在卻是禿頭、大肚,走路像鴨子。老張知道必須運動及減肥,問題是他站在走步機上,看完電視演的整部電影,走步機碼表幾乎是零。有天,老張在超商幫助一個被客人怪罪的打工妹妹解圍,兩個人就這麼認識,發現彼此很有話聊。某天,打工妹盯著他的大眼睛說:「原來您很帥耶!」從此老張變得常常照鏡子,留意外觀並下定決心減肥,半年下來瘦了10公斤。老張跟打工妹妹常用Line傳訊息。打工妹妹有天回他:「愛你喔!」老張看了覺得自己戀愛了,整個人氣色超棒。他去醫院回診,脂肪肝、高血壓等數據都顯示恢復正常,不足的男性荷爾蒙也穩定了。不只男女之間的愛情,我認識一位阿嬤,看韓劇迷上男明星,努力學習韓國的歷史、苦練韓文,生活有了重心,人也變年輕了。不管是獨居還是子孫滿堂,人一旦沒了伴,很容易受到孤獨的侵襲。如果可以開展新的戀愛關係,或者是像阿嬤替自己的感情找個對象,可以改善情緒、提高體能。有心理學家做過實驗,把60歲的人和40歲的人相比,發現年長的人更期待浪漫的愛情,並且因為他們見識廣泛,對愛情具備更成熟而溫和的看法。所以中老年人更應該追求愛情。一刻鯨選《一刻鯨選》為聯合報系推出的首支有聲內容服務App。「一刻」代表15分鐘,是適合聆聽及專注學習的極限,無論在通勤、睡前或是任何零碎時間,均能以耳朵聆聽方式吸收新知識。合作的主題講者為各領域專家,如葉匡時、蔣勳、吳若權、歐麗娟、劉岠渭等,主題含括文史哲學、商業管理、生活品味、健康養生及說唱藝術,逐集附有文字稿或圖片,方便閱讀輔助對照,也可下載離線收聽,是持續學習與陪伴的好服務!下載《一刻鯨選》:https://bit.ly/2BILshR看更多報導:《橘世代》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06 養生.健康瘦身
日醫「733睡眠減肥法」好好睡覺比慢跑1小時更有效
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發表開發「作息足跡(Rhythm)」App,讓民眾能有效管理自己的作息,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警告,長期處於平常睡少、假日睡多的「社交時差」,易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風險,日本的知名減肥醫師也推動所謂「7:3:3睡眠減肥法」,據說好好睡覺,就好比慢跑一小時有效。 7:3:3即一天睡七小時、入睡後前三小時不能醒、凌晨三點要熟睡日本的「7:3:3睡眠減肥法」,指的是一天的睡眠時間一定要達7小時,且盡可能在晚上8點至12點之間就要上床睡覺,而瘦身的核心要素,是在入睡後的前三小時絕對不能醒來,日本醫師表示:入睡後的前三個小時是生體機能運轉最快速且有效率的時候,若中途醒來,會中斷體內激素代謝,使代謝脂肪的速度放慢,第二個三,指的是凌晨三點必須熟睡,號稱掌握生理機能最旺盛的黃金睡眠時間,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還有助燃燒體內脂肪,「睡一覺相當於慢跑一小時!」安南醫院減重外科醫師辛明哲也證實:「睡覺真的有助減重!」不過並不表示睡覺等於慢跑一小時,重點是「減少亂吃的機會」! 晚上十一點到半夜一點是飢餓高峯期他表示,目前醫學上確實認為良好的睡眠,是減重很重要的條件,對體重下降和健康是很重要的一環,研究顯示,人體和飢餓感最相關的荷爾蒙,在夜間就像股市分析圖一樣波動,在半夜的時候上升很快。人體的飢餓高峯大約是在晚上的十一點到半夜一點,如果此時是清醒的,人們會想要找到東吃,然而在這段時間可以找到有益健康的食物很少,大多是鹹酥雞、雞排等高脂高熱量的食物。 倘若如日本減肥專家說的,在晚上八點到十二點間一定要上床睡覺,且睡後三小時不能中途醒來,拖過了飢餓高峯的十一點到半夜一點,少吃確實可以少胖,但是辛明哲提醒,睡好覺可以少胖,但是還是要真的運動,可不要以為睡一覺可抵慢跑一小時。作息足跡APP幫您掌握作息要如何掌握睡眠時間呢?現代人無時無刻手機不離手雖然影響人們的生活,不過林煜軒說,這種機不離手的習慣,也正好利於我們計算使用手機的「作息足跡」。他們的團隊結合了臺大醫院與馬偕醫院醫師,及交通大學與淡江大學研究人員,共同開發「作息足跡」APP。除依據手機螢幕的開與關,並領先國際率先提出「主動使用」:如開、滑手機、撥打電話等的使用活動,以及接聽電話、收簡訊等「被動使用」分類演算法,從中過濾每天使用手機比較不活躍的時間點,推估睡眠時間,可更精確計算睡前使用手機對於睡眠時間的影響,「作息足跡」的紀錄與個人自填問卷上的睡眠時間,一致性高達84%。 社交時差每差一小時提高11%心血管罹病風險林煜軒表示,有許多研究都證實,若長期處在平常睡得少、假日睡得多的「社交時差」中,肥胖、心血管疾病風險均增高,在2017年的美國睡眠醫學會研究發現,每1小時的社交時差將提高11%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在今年《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中的研究也指出,睡眠不足會降低體內的「胰島素敏感性」,致血糖過高,增加糖尿病風險。手機每多用一小時,延後並減少睡眠時間約5分鐘林煜軒的研究團隊也證實,睡前使用手機對於睡眠周期有極大影響。研究成果於今年3月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精神醫學研究期刊》中,他們的研究發現,手機使用時間每增加使用1小時,就會延後入睡時間4.9分鐘,並減少5.5分鐘的睡眠時間。同時也發現,睡前使用手機時間雖僅佔全天使用時間14.3%,但對睡眠週期延後的影響卻佔整天手機光源曝露的44%。 作息不正常、愛睏,可午睡半小時或提早上床;勿晚起想要控制好自己的作息時間,目前開放Android系統手機使用者免費下載,林煜軒說,研究團隊已透過28位使用者一個月作息,確認應用程式記錄睡眠時間長短的準確度達90.4%,每日起床與睡眠時間的節律一致性也達到87%,研究成果也刊登在頂尖期刊《醫學網路研究期刊》子期刊《JMIR mHealth and uHealth》。若發現作息不規律,如前一天睡眠不足,隔天可午睡補眠,但不能超過30分鐘,盡量維持相同時間起床,若較疲累可提早上床,切勿晚睡晚起,較容易養成作息規律、避免社交時差讓人變胖、傷身。
-
2019-12-06 養生.抗老養生
顛覆傳統!日本名醫建議:想健康,就「不要跑步」!
要從頭培養一個「對健康有益的新習慣」,需要大量的精力,讓人很難提起勁去做,而且即使鞭策自己開始做了,也很難持之以恆。不過我非常幸運,常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運用巧思而活得健康又長壽的長輩,還有成功抗癌的人們,瞭解他們是如何下工夫去實踐他們的健康妙方。這些工夫,並不是「刻意去做什麼」,重點更在於「不去做什麼」。的確,比起從頭培養某些新習慣,改善現有的某些壞習慣,門檻似乎比較低。而且若只要戒掉某些壞習慣,健康就能獲得明顯的改善,也可以讓人理解這些老人家遠離惡習的理由。事實上,這些老人家就活得既健康又長壽,因此可信度十足、說服力滿點。這篇文章嚴選的5個壞習慣,全是來自於這些健康長輩的智慧,也就是「只要遠離這些壞習慣,就可以讓健康獲得飛躍性的改善」。只要戒掉過去一直有的壞習慣即可,所以應該比從頭開始培養新的好習慣要簡單多了。一般健康書總是要你做這個做那個,但其實想要健康,你不用急著做什麼,只要「不做」,就能從此輕鬆甩掉病痛,安心過生活!一、不要運動!尤其「不要跑步」,因為跑步容易導致生病和老化!第一個要建議大家戒除的壞習慣,就是「運動」。對懶得動的人來說,這個提議可能會讓你覺得:「這正是我要的!」只說「運動」太模糊,如果說得更明白一點,或許可以說是「運動競賽」。這裡說的「運動競賽」,指的是含有「與人競爭」、「追求時間成績」,以及「奔跑」這類要素的運動。各位是否都一廂情願地認為運動就一定要「跑」?「運動=跑=累死了」,或許有不少人認為自己做不來運動,壓根兒就不想去嘗試。「運動=跑」這個誤會,不曉得害多少人吃了大虧。人體為了要「跑」,必須讓引擎飛快地運轉,所以得一下子增加心臟的跳動量,還必須大量分泌腎上腺素,當然交感神經也會急速地活化。如此一來,身體就必須突然進入戰鬥模式,把幹勁提升到最高點。說得更簡單一點,如果突然跑步,身體會嚇一跳,陷入異常興奮,也就是陷入某種恐慌狀態。換句話說,「跑」會讓身體處於一種負擔極大的狀況。如果各位有慢跑的習慣,就等於是經常處在慢性氧氣不足當中,也就是缺氧的狀態。慢跑一方面會讓人陷入缺氧;另一方面因為運動量很大,跑完的時候,也就是缺氧之後,會一口氣吸入大量氧氣,如此一來又陷入氧氣過剩的狀態,製造出極為大量的活性氧來。換句話說,跑步這種行為,等於是自己讓身體遭受到缺氧和活性氧的雙重打擊。相較之下,「走路」基本上風險是零。而且走路沒有年齡限制,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走,不需要特別準備,也不用花半毛錢。我認為走路才是最適當的全民運動。大家必須記住最重要的一點:若想透過運動來改善健康,走路就非常足夠了。二、不要吃藥藥物會毒害你的身體!「藥=毒」,因此必須極力避免吃藥(毒),這是基本道理。如果無論如何都非服藥不可,「量盡量少,期間盡量短」,才是為自己著想。不過有的時候會遇上極為例外的狀況,怎麼樣都必須吃藥。比方說,因為食物過敏──蛋、蕎麥過敏而引發休克,或是嚴重的哮喘發作造成休克,這時若是不立刻施打皮質類固醇(即類固醇),有可能會喪命。或是失去胰島素分泌能力的第一型糖尿病人必須補充胰島素,這些都是例外情況,在這些例子當中,藥就是藥,而非毒。現在正在服藥的人,應該設法提高自我治癒力,努力讓身體可以不再依賴藥物,這才是與藥物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三、不要攝取過量動物性蛋白質你的身體其實不愛吃肉和喝牛奶!成功抗癌者在為癌症病人做飲食指導時,一定都會嚴厲地叮嚀:絕對不能碰牛奶與肉類。這是因為很少有人一邊攝取大量的牛奶與肉類,一邊能成功抗癌的。我完全無意與許多愛吃牛奶、愛吃肉的人為敵,可是為了往後的人生著想,接受這些逐漸被揭露的事實才是上策。看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也會對魚肉有疑問。的確,魚肉是動物性蛋白質,理論上也不應該吃,但魚肉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具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就這些好處而言,我認為完全沒必要排斥魚肉。此外,根據我實際觀察到的情況來看,如果連魚肉都不吃,一定會有人體內蛋白質不足,所以這部分或許必須平衡一下。四、不要吃太多!減少熱量攝取,反而會讓人活力倍增!有許多數據證明,如果把我們目前攝取的熱量減掉至少30%,我們就可以活得更健康、更長壽。這是幾乎鐵一般的事實,所以我們只能虛心接受。也就是說,七分飽才是剛剛好。然而,這同時也是非常難以實踐的一點。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25x標準體重(公斤)=攝取熱量(千卡)這是每個人平均每天應該攝取的最佳熱量。假設你的標準體重是50公斤,那麼無論你的實際體重是多少(這是重點),「25x50=1250(大卡)」就是你一天應該攝取的熱量,應該很多人都攝取過剩了。標準體重可以用「標準體重=身高─110」的公式來大略計算,所以請計算一下你所需的熱量,再和平日攝取的實際熱量比較看看。怎麼樣?我想計算出來的數字應該小得意外,讓你大吃一驚。幾乎所有的人都攝取了過多的熱量。假設一個標準體重60公斤的人,應攝取的熱量就是「25x60=1500(大卡)」。有許多人平日一定都攝取了超過二千大卡的熱量。平時一餐的熱量約為六、七百大卡,若是大餐,很容易就超過一千大卡了。成功抗癌者在指導癌症病人各種飲食療法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會建議不要吃太多。此外,有一家安養院趁著改善食材的機會,也重新設計出一份低熱量的菜單。結果如何呢?幾乎所有的癌症病人和老人一開始體重都減輕了,大部分的人減了幾公斤,其中甚至有人掉了10公斤左右的體重。然而,每個人都意外地變得神采奕奕,令人驚奇。更值得注意的是,原本一直有人抱怨身體哪裡不舒服、不對勁,減重以後,這種情形卻一下子少了許多。而像是肩膀痠痛、腰痛、膝蓋痛、頭痛、便秘、失眠、憂鬱、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等,也經常會跟著有所改善。也就是說,只是改善超重──說得更直接點,只是減肥,就可以大幅改善健康。五、不要當好人!「好人」就是容易自找壓力的人!你是否經常被身邊的人說「你真是個好人」?沒有嗎?那恭喜你了!若只是客套話,或是偶爾被這麼說說,那就沒有問題,但如果經常有人這麼說你,你最好立刻改變一下生活方式。──如果是成功抗癌者,一定會這麼告誡你。這個建議完全是為了大家好。很久以前就常聽說,癌症病人裡面有很多所謂的「好人」。這些癌症病人都有這些共通點:個性一板一眼,重人情、講義氣,責任心強,很能忍耐,對別人很好,不太會樹敵。不少人在罹癌以後,被建議別再當好人了,便乖乖聽話,不再努力迎合周圍的人,結果治療效果提高了,成功抗癌。如果想要一直當好人,注定就得窮忍耐。因為人與人相處在一起,基本上不可能完全沒有磨擦,絕對會出現衝突,也會有一些嫌隙。「好人」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單方面地一再對周圍的情形讓步。這麼一來,就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而且要一直當好人,真的不是件輕鬆的事。好人或許沒有自覺,但他們確實都承受著莫大的壓力,並累積了不少怨氣。「病由心生」,這已是老生常談,同時眾所皆知,癌症等慢性病的原因或惡化主因,與壓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研究已經發現,壓力會使交感神經處於慢性活躍狀態,讓血管收縮,影響血液循環,降低免疫力。瞭解這個原理之後,「不再當好人」應該才是聰明的選擇吧!書籍資料書名:想健康,先戒掉這些「好」習慣!作者:岡本裕譯者:王華懋出版日期:2013/10/07出版社:平安文化作者介紹/岡本裕醫師日本頂尖腦神經外科名醫,畢業於大阪大學醫學部研究所,畢業後長期進行以癌症為主的臨床研究之後,發覺現今的醫療觀念和做法都已走到極限,於是辭去臨床醫師職務,之後成立「e-診所」,主要提供癌症、慢性疾病等的醫療與諮詢。岡本裕醫師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廣不吃藥的生活,看診也盡量不開藥,不僅治好無數患者,也讓許多藥物上癮者重新展開健康生活。他更勇於揭發醫師、政府和藥廠之間的共生關係以及長期灌輸民眾多吃藥無害的錯誤觀念,是日本著名的「良心醫師」。另著有《90%的藥都不能吃》、《90%的病自己會好》、《90%的病自己會好2》、《90%的醫生都誤解癌症》等書,以自身豐富的診治經驗告訴讀者,其實只要調整生活飲食習慣,就能大幅改善身體、提高免疫力。其所提倡的觀念與做法也受到讀者的廣泛肯定與推崇。
-
2019-12-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不吃穀物讓人更健康?BBC紀錄片狂打網紅的臉
網路上經常會流傳各種養生方法,如純素飲食、鹼性飲食等,經過網紅或意見領袖吹捧,往往吸引大批民眾追隨仿效。為了探求這些新興飲食的真相,劍橋大學分子基因學博士吉爾斯·邱(Giles Yeo),他協助BBC評選節目拍攝一個紀錄片,幫助人們還原這些網紅飲食背後的真相。拒絕動物性飲食?「吃素對身體好,要拒絕動物性飲食」這是一個目前很紅的養生方法,邱博士找到了著名素食達人艾拉(Ella Woodward),她推出的烹飪處女作《艾拉美味食譜》(Deliciously Ella),成為英國有史以來銷售最快的飲食食譜。艾拉聲稱自己曾經得過怪病,使用各種藥物後對疾病都沒有效果,後來改為吃素,不吃動物性食物,反而將疾病治療好。經過交流後,邱博士發現艾拉對於任何科學理論並不懂,她只是通過學習一本《救命飲食》(The China Study),引用裡面的理念來大肆宣傳,認為要拒絕所有動物性食物。為了繼續探求真相,邱博士找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坎貝爾教授(T. Colin Campbell),坎貝爾宣稱各種肉類的攝取和癌症的增長率以及心臟病有極大的關係,這一理論主要是通過用膽固醇代替蛋白質含量來進行實驗。然而坎貝爾在實驗的過程中卻忽略遺傳體重等因素,主觀認為膽固醇高是因為吃肉過多導致。隨著邱博士進一步提問,坎貝爾並沒有之前的理直氣壯,只是表述吃肉會導致疾病發生這個理論不是有依據,只是對人沒害處,它也並不適合所有人。無麩質飲食對身體有好處?無麩質飲食是近些年在美國流行起來的一種時尚潮流,他們宣稱多吃穀物會容易讓身體得病,經常吃主食類食物會讓身體虛弱,而提出這個理論的人堅稱全人類的各種疾病都是因為吃穀物造成的,所以在日常要不吃穀物。世上大約有1%的人,由於腸道問題而不能使用含有麩質食品,因此才會被迫選擇沒有麩質的替代品。但主張無麩質飲食的前心臟外科醫生威廉·戴維斯夫職(William Davis)認為穀物造成全人類各種疾病,甚至還引用了麻省理工科學家研究,企圖想證明吃穀物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但被他引用的麻省理工科學家本人卻不敢苟同他的說法,邱博士經過權威的實驗室驗證,一大堆實驗證明正常人吃穀物並不會讓身體發生疾病,也就是不吃主食不吃穀物這個理論再次被推翻。鹼性飲食能治療癌症?曾風靡一時的《酸性體質奇蹟》(pH Miracle)系列叢書作者羅伯特(Robert O. Young),他提出真正健康的飲食都是屬於鹼性食物,如各種蔬菜、草類等,而酸性食物如肉、飯,吃多對身體不好。羅伯特去年被控在豪華牧場內針對重病或將近死亡患者收取昂貴的治療費用,其中一項是一瓶靜脈輸液中加入蘇打粉收取500美元(約新台幣1.5萬元)。報導稱,在農場接受「治療」的81位癌症患者,本來還有15%的希望被治好,結果這些人中沒有一個活了下來。他被法院判刑3年,入監8個月,並支付一位癌症患者1.05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的懲罰性賠償。邱博士對此進行相關科學實驗,通過實驗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鹼性飲食能幫助減肥,讓身體更加健康以及能治療癌症。 很多時下流行的飲食法都屬於偽科學,講的頭頭是道但很多都沒有通過科學驗證,只是藉助一些網路以及網紅宣傳進行營銷賺錢,有些不僅傷害身體,甚至會危害性命。專家指出若想吃的健康,只有均衡飲食才是王道。
-
2019-12-04 養生.運動天地
「早餐前運動最健康」最新研究:有效控血糖、燃脂肪
2019年10月28日,當代醫學新聞網站(www.medicalnewstoday.com)刊登一篇文章稱,「早餐前運動可能是最健康的選擇」。文章說,根據有關進餐時間和鍛煉之間關係的最新研究顯示,弄清何時鍛煉與鍛煉本身一樣重要。最新研究表明,早餐前鍛煉對健康有「深遠的好處」。何時運動 能夠影響健康文章說,一些研究來源建議,運動的有效性可能與一個人進食的時間有關。英國巴斯大學和伯明翰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飲食和運動時間是否與肥胖人群有聯繫。肥胖和久坐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這是因為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高胰島素血症增加了。找到預防這些胰島素相關作用的方法可能會挽救生命。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研究人員研究進食前後的運動如何影響肌肉的脂肪存儲和胰島素反應。這是第一個涉及肥胖患者中這種關係的研究。實驗為期6周,有30名肥胖男性參與。研究人員將這些人分為三類:運動前吃早餐的人、運動後吃早餐的人、不改變生活方式的人。巴斯大學衛生學系的岡薩雷斯(Javier Gonzalez)博士說:「結果表明,改變進食時間和運動時間可以對整體健康產生深刻而積極的變化。」與早餐後運動者相比,早餐前運動者燃燒的脂肪是早餐後運動者的「兩倍」。原因很簡單:當人們整夜禁食時,他們在運動中的胰島素水平較低,從而使身體消耗更多的脂肪。岡薩雷斯說:「重要的是,雖然這對減肥沒有影響,但卻確實改善了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早餐前鍛煉者的肌肉對胰島素的反應較好,可以更好地控制體內血糖水平。岡薩雷斯說,兩個運動組都減輕了相似的體重,並且都獲得了相似的健身。他補充說:「唯一的區別是食物的攝取時間。」早餐前運動的人群的肌肉中某些蛋白質的含量增加了,尤其是那些負責將葡萄糖輸送到肌肉的蛋白質。該研究的合著者、伯明翰大學的華立斯(Gareth Wallis)博士說:「這項工作表明,在夜間禁食狀態下進行運動,可以增加運動對個人的健康益處,而不會改變他們的強度和持續時間。」 不過,這些發現是、僅針對男性,下一步的研究將將調查婦女的狀況,看看她們是否也從早餐前運動中受益。參與者消耗的早餐含高碳水化合物,因此未來的研究可能還需要檢查低碳水化合物餐是否也產生相同的效果。不過,夜間禁食和早餐前運動可能是增加肥胖者運動效果的關鍵。不管什麼運動 能動就好2019年6月27日,當代醫學新聞網站發表另外一篇文章表示,運動包括進行鍛煉和使心率超出靜止水平,是維護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人們是進行輕微運動如散步,還是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如騎車上坡或舉重,定期運動都會給身心帶來廣泛的好處。「每天都運動,對於預防一系列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至關重要。」不同類型的運動益處不同。人們將運動分為三大類:有氧運動(aerobic)、無氧運動(anaerobic)及敏捷訓練(agility training)。有氧運動旨在改善人體使用氧氣的方式。大多數有氧運動是在較長時間內以平均強度進行的,如慢跑、騎車等。無氧運動不用氧氣作為能量,用這種運動來增強力量和肌肉質量。這是高強度的活動,持續不超過2分鐘,如舉重、短跑和跳繩。敏捷訓練旨在提高一個人在加速、減速和改變方向時控制的能力。敏捷的運動包括網球、美式足球及羽毛球。對於目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們,任何運動都比沒有運動要好。美國現行指南建議人們如下操作:每周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至少有75至150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兩種運動的結合。值得記住的是,即使白天進行10分鐘的劇烈運動也會帶來健康益處。
-
2019-12-03 養生.抗老養生
冬季養生重補腎 多吃「5黑」抗老、禦寒
「補冬補嘴空」是台灣人的諺語,冬令進補的文化傳承千年,至今仍為人們防病治病、健康延年所需求。除了可以對慢性病患者予以調治之外,對於年少者可助長發育,對中青壯年可以增強體質,對於老年人則可延緩衰老、保持健康。腎為先天之本,從立冬起至立春之前的這段時間,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身體的新陳代謝相對比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所以冬天補腎最合時宜。根據中醫的「五行學說」,冬季在五臟配屬中,內合於腎,在五色配屬中,則歸於黑,黑色獨入腎經,能益腎強腎。中醫師沈蘊之指出,許多黑色食材不僅營養豐富,且性味平和,補而不膩,食而不燥,例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海參、烏雞等,當然也有些看起來不是黑色的食材,但其也有健腎、補腎的功效,像是胡桃肉、枸杞和山藥等。1.黑豆→補腎鎮心推薦吃法:可以喝黑豆豆漿,但是,脹氣的人不宜吃太多豆製品,要特別注意。2.黑芝麻→補肝腎,潤五臟推薦吃法:芝麻糊:黑芝麻磨粉沖服,或搭配山藥粉、核桃粉、紫米粉。黑芝麻炒製後燥熱,熱性體質者吃了容易牙痛、口瘡等症,宜慎用。3.黑木耳→清腸胃、補腎氣推薦吃法:雙耳羹:白木耳6克用溫水發泡,新鮮黑木耳6克、3顆黑棗,一起入鍋,加水蓋過材料,燉煮到軟爛後食用,可加入適量糖調味。4.海參→壯陽療痿推薦吃法:海參湯:發泡海參4個、鮮香菇4朵、高湯1碗、羅漢參4個。作法:羅漢參去皮切片,入鍋加高湯煮開之後,小火慢燉至羅漢參熟透,再將鮮香菇片及去沙發泡好的海參入鍋,續用小火煨燉5分鐘,添加少量鹽調味即可。5.烏骨雞→益肝補腎推薦吃法:首烏杜仲雞湯:烏骨雞塊3塊、杜仲5錢、何首烏5錢、黑棗5顆、生薑、米酒、鹽。作法:先將烏骨雞汆燙備用,雞肉、黑棗、薑片、何首烏用米酒加水煮開,小火慢燉40分鐘後,加調味料即可。延伸閱讀: 冬天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冬天吃鍋又怕胖? 5個小技巧讓你在減肥也能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