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津貼
共找到
164
筆 文章
-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1名醫護抱病返工、醫護不敢篩 陳時中:沒篩就沒確診
本土疫情嚴峻,醫療院所與機構也因工作人員染疫而產生人力缺口,護理工會團體示警,為不讓醫療崩盤,許多護理師已不願快篩,也有不少確診護理師抱病照顧確診者。對於護理師不敢快篩一事,陳時中表示,「這講法正確但沒有證實,如果沒篩就沒有確診,所以就不會有這種情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4月1日到5月1日共有51名醫療工作人員確診後被召回照顧確診者,都是長照機構工作人員,都經過衛生局及網區指揮官同意。羅一鈞表示,先前有說明過,召回機構照服員或護理師回來工作,後續將研議獎勵津貼辦法,針對提前召回工作的人員,醫院都會提供獎勵,回朔到4月1日生效。
-
2022-05-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人力缺…確診照服員 無奈照顧染疫長者
國內長照機構染疫狀況嚴重,指揮中心統計,全台住宿型機構已逾四千人確診。雙北不僅有機構長者確診死亡,更爆出人力短缺,提前召回確診照服員照顧住民。指揮中心表示,明起針對六十五歲以上及機構住民等對象提供第四劑疫苗,也利用獎勵辦法增加長照工作人員津貼,盼留住人力。北市浩然敬老院被踢爆照服員染疫後,被迫要返回職場照顧住民。北市社會局指出,一接獲確診通報即啟動分艙分流照護,至五月十三日止,七名長輩在醫院治療、三名長輩死亡,另外六十七名長輩確診後於院內居家照顧,而工作人員也相繼染疫,在人力不足下才向中央申請確診同仁提前返工。新北市三峽某養護中心出現嚴重群聚,院內住民五十名及工作人員八名,PCR採檢發現五十二人陽性,確診率九成,之前已有三人死亡。新北衛生局表示,已就地安置該機構確診住民,連結核心醫院照護,提供視訊診療、藥物及專線電話諮詢,目前住民及人員就地隔離中,預計十八日解隔後消毒環境。指揮中心代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若機構內發生群聚事件,先進行機構感染管控,將確診者跟非確診者區隔,染疫長輩盡快給予抗病毒口服藥物,若快篩陽性的長輩不用再PCR,即可投藥。因應機構急需人力照顧長者,羅一鈞表示,機構可先啟動備援計畫,依衛福部辦法提前召回居隔工作人員,但須無症狀才能照顧長輩。衛福部也提供獎勵辦法,提供護理人員每班五千元、照服員白班及小夜班三千八百元,其餘工作人員三千五百元,社工也有獎勵基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長照機構發生群聚可能性高,若長輩快篩陽性應立刻給口服藥,透過快速安置、快速給藥,也提高獎勵金,希望住宿型機構能照顧好確診者。有私人長照機構呼籲中央提供公費快篩,羅一鈞表示,請機構跟地方衛生局、社會局請求撥補,若不夠再跟中央申請。
-
2022-05-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被當「得來速」醫護抗議 護病比提高雪上加霜
「醫護人員已經被操到死!」確診人數暴增,北部醫療量能瀕於崩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北市聯醫企業工會等團體昨至疾管署抗議,醫護過勞,被當成「得來速」人力,但政府卻一再漠視;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醫護已經撐了兩年多,希望大家最後一戰可以撐過去,讓社會更安全是很大的貢獻。」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陳亮甫表示,基層醫護多次發出求救訊號,但指揮中心卻拿以全國空床率超過五成等數據來粉飾太平,如果真有這麼多空床,為什麼還會那麼多患者在醫院外面排隊,無法順利住院,接受治療?北北基桃醫療量能緊繃,空床僅剩三至四成,第一線護理師爆料,專責病房已容納不下暴增確診病人,需借用非專責病房收治,院內感控早亮紅燈。衛福部昨與各級醫院昨天上午開會,要求地區醫院也需開設專責病房,若住院患者採檢確診,直接「就地收治」。衛福部希望各層級醫院均挪出一定比例病房做專責病房,五百床以上醫院開出二成專責為原則,三成為目標;兩百至五百床醫院,至少開出一成病房做為專責之用;至於兩百床以下醫院,則量力而為,視各醫院需求來開設專責病房。基層醫護抱怨,指揮中心非但沒有正視病床不足等問題,還下令加開專責病房,加上防疫物資不足、動線不佳,設置過程一團亂,甚至提高專責病房護病比,從原來「一比五」調升為「一比九至十六」,讓醫療問題雪上加霜。台北市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常務理事曹芸華指出,疫情爆發後,國外專責病房護病比從「一比一」調高到「一比五」,但台灣一名護理人員需同時照顧十至廿個確診者,為國外的二至三倍,平均每天加班超過二至四小時,「衛福部是要我們照顧到死嗎?」「醫護每多照顧一個病人,死亡率增加百分之七,這難道是中央要的安心環境嗎?」曹芸華說,基層護理人員相當辛苦,在人力備援計畫不清不楚的狀況下,以篩代隔,連輕、中、重症染疫醫護都可能回到醫院工作,形同確診護理師照顧確診患者。醫護工會團體聯合提出五大訴求,包含,輕重分流勿淪口號,將醫療資源還給重症患者;落實醫療降載;嚴守專責病房診照顧護病比;政府應嚴格審查並監督醫院落實「人力備援計畫」;指揮中心應聽基層心聲,與醫護工會團體共商疫情下一步對策。對此,陳時中表示,人力備援計畫係由各醫院提出,會尊重醫護人員意思,「若可以,仍盡量維持醫療供應,現在正是加倍需要人力的時候,津貼獎勵會繼續編預算執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昨與各醫院開會交換意見,希望社區中小型醫院加入開設專責病房,收治本來已在照顧、後續確診的病人。另討論病房開設、人力調度、津貼補償等。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社區醫院原地收治住院患者,前提為輕症、無症狀,若病情可能轉為中重症,超過地區醫院所能處理,或需住進加護病房,將協調轉診。
-
2022-05-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衛福部號召社區醫院增開專責病房 確診採「原地收治」
國內本土確昨突破5萬例,尤其北北基桃醫療量能緊繃,空床僅剩3至4成,衛福部昨與各級醫院開會,希望社區醫院加入開設專責病房行列,未來若有住院患者後續確診,地區醫院採「就地收治」方式直接收治。南部某醫院護理師反應,受限法規無法拒絕病人接受醫療的權利,即便收治患者數已超標,仍然無法拒絕收病人,確診數暴增院內必須把量「硬扛下來」,導致專責病房爆滿,還得借用其他非專責單位病床,院內感控早已亮紅燈,且中央還要各醫院再開專責病房,速度早跟不上現行狀況。據了解,衛福部希望各層級醫院能拿出一定比例做專責病房,像是500床以上醫院,開出2成專責為原則、3成為目標;200至500床醫院,需開出1成做專責;至於200床以下醫院,則採量力而為,視各醫院需求來開設專責病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會議中與各醫院開會交換意見,包括病房開設、人力調度、津貼補償等,希望社區中小型醫院加入開設專責病房,收治自己本來已在照顧、後續確診的病人。也會考慮醫護人力、感控措施,因應疫情升溫做出必要調整,以免無法進行醫療照護工作。目前國內醫療量能,全國專責及負壓病床總共10784床,空床數5816床,空床率53.9%。指揮官陳時中坦言,北北基桃較為吃緊,剩下3至4成,比中南部其他地區相對低。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過去專責病房屬於集中管理,例如醫院某樓層、某病房全皆為專責病房,若有內外婦兒等其他科別的患者確診,都會往專責醫院送。因應確診數增加,若住院期間驗出確診,未來盡量以就地收治,像是產婦若再社區醫院待產,確診就原地收治。朱益宏說,社區醫院原地收治住院且確診患者,前提是在輕症、無症狀情況,如慢性病診治、闌尾炎手術或超音波檢查等,若病情有變化,可能轉為中重症情況,超過地區醫院能處理範圍,需要用到加護病房情況時,會請縣市衛生局、中央協調轉診到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原地收治」確診患者,是否代表病房需符合感控條件?朱益宏說,過去在清零觀念下,專責病房要求嚴格,有許多感控設置,包括中間過度區、洗手設備、通風設備、獨立空調、負壓等,對地區醫院來說的確是較嚴格要求,雖然會議並未有結論,但尊重中央最後決議。朱益宏指出,社區醫院除了調查開設專責病房意願,也將調查各醫院開設防疫門診意願,中央屆時也會配送抗病毒口服藥物到門診定點,提供輕症、符合資格的確診患者可以投藥;此外社區醫院也有共識投入社區採檢站、視訊門診等,也呼籲民眾可就近到診所、社區醫院就醫,都可以得到好的治療。
-
2022-05-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40多歲女兒打2劑高端下半身癱 中風老母嚇到不敢接種
40多歲郭女去年打2劑高端疫苗後罹患格林-巴利症候群,造成下半身癱瘓無法工作,半年多來得由近80歲母親照顧,母親嚇到迄今連1劑疫苗都不敢打,家中靠社會局發放郭女身障補助及郭母中低老人生活津貼,郭母拖著老邁身子洗碗打零工掛心女兒未來,處境令人不忍。據知,郭家曾向疾管署申請疫苗救濟,但郭女罹病已過半年,補償仍遙遙無期。台南市政府社會局表示,獲知後已派社工協助郭家母女兩人申請身障與中低收入生活津貼,未來也會協助結合民間慈善單位,提供經濟協助。郭家母女住台南市永康區,郭女原從事服務業,身體狀況原不錯,去年8、9月相繼施打了2劑高端疫苗,結果打完第2劑後出現激烈副作用,到診所看病吃藥無效,反症狀惡化;最後下半身無力,呈現癱瘓,一度雙眼失明,後被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為病毒攻擊神經的罕見疾病。郭女後經住院治療,視力恢復,但下肢仍無力,不僅無法行走,還要包尿布,得復健治療。而郭家曾向疾管署申請疫苗救濟,但郭女罹病已過半年,補償仍遙遙無期,除目前無業,還要申請居服員照顧、復健,全家僅靠年近80歲已中風的母親外出幫人洗碗打零工,經濟陷入困境,郭母面露愁容說,看到女兒打疫苗後竟是如此下場,她更不敢打疫苗,心中滿是無奈。
-
2022-05-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護理師摔斷腿照上班 關懷確診者竟被譙「我居隔單咧」
國內確診數不斷飆升,造成急診壅塞,中央急加開專責病房,收治新增的確診者,但醫院人力相當緊繃,北部就有一線醫護反映,因為醫院並未降載,還要支援社區採檢站、疫苗接種站、防疫門診、施打居家照護關懷電話等,甚至還有護理師車禍摔斷腿,也被叫來醫院上班。北部某醫院護理師小琳(化名)說,她是門診護理師,平時門診量相當飽和,1周超過10個門診,中央近期要求醫院加開防疫門診,為了紓解爆量快篩陽民眾,雖然可以理解輕症民眾不應擠到急診,但1節防疫門診至少要出動3名護理師,幾乎抽光原先門診的護理師人力。除了原有門診、新開防疫門診,護理師還要支援「居家照護確診者」關懷電話服務。小琳說,縣市衛生局已無人力關心居家照護者,因此要求醫院做關懷業務,沒想到在人力吃緊下,護理師竟然還被確診民眾當出氣包,每通電話飆罵30分鐘。「你打給我關心喔?」「我的居隔單咧?防疫包咧?」「沒有居隔單我要怎麼請假?怎麼領保險?」「不給我藥是不把我當人看嗎?」每天遭遇上述激烈話語,不斷從電話另一端傳出,不是逼迫護理師給新冠抗病毒藥,就是咒罵護理師,足足成為疫情下的霸凌現場。身為醫護的小琳,可以理解確診者無助的心、被隔離的束手無策,但護理師也是人,並沒有義務要這樣被辱罵。且過去正常上班時數為8至10小時,只有過年期間才會出現俗稱「88班」的12小時班,但近日疫情爆發,「88班」天天都在上演。小琳說,很多護理師寧可確診,也不想面對爆量工作。有其他醫院同仁日前出車禍摔斷腿,無法請病假,被醫院叫回上班,要她「坐著打關懷電話」;也有同仁請育嬰假一半被叫回去上班,孩子只好請父母帶,要離職的規畫也被護理長「人情壓力」撤銷,根本無法離職。諷刺的是,過去醫院督導時常到門診、病房巡視,查看護理師服裝儀容、哪裡環境需要改善等,隨時「記點」抓毛病,近期疫情爆發,小琳說,近一個月長官們直接消失,「可能覺得我們很毒吧,待在辦公室內比較乾淨」。國外去年早因新冠肺炎上演無數醫療崩潰劇情,小琳感嘆,台灣在之前疫情趨緩時,為何不做沙盤推演,先想好配套措施,不是現在火燒屁股,什麼配套都沒有,就讓醫院自己摸索,「指揮中心這樣還叫做打仗嗎?」「現在1個人就是當3個用!」小琳說,除非醫院降載、減少門診,不然狀況難改善,且中央承諾給醫護的防疫津貼,實際上卻少得可憐,尤其防疫門診醫護拿的薪資「差8倍」,希望中央給予基層合理待遇,否則更多護理師寧可求去,「下週5月12日國際護師節,太感嘆了」。
-
2022-05-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央PCR地圖搞烏龍 診所電話不停
指揮中心前天宣布,即日起開放一九○家診所提供PCR採檢服務,並於官網公布診所地圖,但地方有許多診所反映,根本還沒接到中央告知配套,設備也未到位,無法進行PCR篩檢,甚至有診所未申請卻被中央誤植而公布出來,「電話接不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誤植資訊已請相關單位更正,會加快物資配發,讓更多診所提供PCR篩檢。新北市泰山區某診所人員表示,他們並未向中央申請提供服務,但卻被列在中央的網站上,除接到許多詢問電話,也有民眾因此撲空;新莊區某診所人員表示,雖然有申請,但還在等待通知,「中央配套流程都還沒下來,就把我們直接公布上網,什麼準備都沒有」,位於中央PCR診所地圖上的許多診所,也遇到同樣狀況,導致大家「電話接不完」。立委陳瑩表示,接獲醫事檢驗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陳情,每件PCR一千元津貼已近一年沒領到,經查,中央確實將錢撥下去,問題在醫院端拿到錢後,卻未發給第一線醫檢人員,衛福部對如此情事也呈「擺爛」狀態。
-
2022-05-07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員榮醫院總院長張克士立志當小鎮醫師 盼落實分級醫療,就近照顧病患健康
「令人羨慕的不是活到多老,而是健康到老。」員榮醫院總院長張克士很早就立志要當小鎮醫生,到醫療資源較貧脊的地區行醫。「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倒一半」的醫療現況存在多年,他大聲疾呼應落實分級醫療,才能從最能貼近民眾的診所和地區醫院就近照顧病患的健康。成立24小時心導管中心在南投偏鄉長大的張克士,曾任台中榮總心臟科醫師,2007年把員林伍倫醫院轉型為員榮醫院,2016年接手員生醫院,整合兩院區的醫療資源,提升員榮醫療體系的服務,成立員林第一家24小時心導管中心,可執行心導管支架、心律不整電燒手術,建立「生命之鏈」急救動線,從急診室、心導管中心到手術室的設備動線在5至30秒內到達,也因快速的搶救機制曾讓心臟已停止跳動9分鐘的病患活過來,並康復回到工作崗位。禮聘好醫師下鄉服務張克士說,他不惜成本引進先進醫療設備、禮聘醫師下鄉服務,目前員榮醫院是中部地區唯一會做心律不整電燒手術的地區醫院,也從北部請來胃食道逆流賁門緊縮術熱凝療法的吳文傑醫師,成立胃食道逆流中心,連知名藝人病患都慕名看診,紐西蘭的醫師來學治療胃食道逆流新技術。員榮醫療團隊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精神,在神經修復、傷口整合性治療等都投注很多心力,以往糖尿病患可能因傷口難癒合需截肢,但員榮盡其所能救回病患的四肢,例如心臟科先打通腳的血管,再結合高壓氧、震波治療等;腦中風也結合神經科、復健科、中醫、高壓氧、靜脈雷射等整合性治療。「能得到病人的信任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張克士有很多病患是從年輕讓他看到老,甚至全家都讓他看診,還有一位從北部來看診的老太太,每次兒孫都會陪著她來看診,都讓他非常感動。多次到柬埔寨、蒙古義診曾拿下「台灣醫療貢獻獎」的張克士,除了常帶著員榮團隊參與公益活動,更多次到柬埔寨 、蒙古等地義診,甚至在疫情期間啟動5G智慧眼鏡跨海協助蒙古醫師遠距診療及教學,也非常注重員榮醫療體系員工福利,包括提升薪資、績效獎金、生育津貼等,增聘超額人力,讓醫護不超時加班,能有充足休息時間,避免血汗醫護,才能對病人有更完善的照護。張克士養生祕訣/隨機運動 唱歌、吹口哨紓壓彰化縣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張克士是心臟科名醫,但因長期做超音波、手術時穿鉛衣造成肩背受傷,曾經門診看到半夜近兩點,「醫師身心負荷都很大」,他認為,一定要養成隨機運動、適當飲食及找空檔紓壓的生活習慣。「健康一部分來自於基因,一部分靠自己。」張克士說,不是老爸有糖尿病,就代表你也會有糖尿病,生活型態的改變和調整,就可以減緩遺傳疾病的威脅。張克士的養生遵循中庸之道,不吃過冷或過熱食物,不喝咖啡和茶,只喝白開水,飲食採「總量管制」,吃飯從低升糖指數食物吃起,先吃菜、喝湯,再吃蛋白質食物,細嚼慢嚥,避免讓胰島素暴衝,就不會堆積脂肪而不易胖。國防醫學院畢業的張克士,從學生時代就被嚴格訓練體能,愛運動的他拉單槓可以連續拉15下以上,伏地挺身做40、50下,但因長期幫病人做心臟超音波,做心導管須穿十公斤鉛衣,造成肩和背產生鈣化性肌腱炎。後來靠做伸展運動、鍛鍊核心肌群,還有隨機運動,才改善狀況。張克士提醒大家,要替自己製造機會運動,他在辦公室常會起身走走,經常不搭電梯改走樓梯。喜歡隨機學習、隨機紓壓的他,會利用開車時在車內唱歌、吹口哨,他笑說「吹口哨是很好的腹式呼吸運動」。「每個生命片斷都是在享受自我實現」,張克士說,心靈的滿足非常重要,每個階段性的任務實現了,他就覺得很滿足,現在雪中送炭做公益,像幫助學生給獎學金,看到學生寫的卡片,或治好病人的病,看到病人的笑容,都讓他很快樂。張克士小檔案●年齡:57歲●專長:心臟科、急救加護、重症醫學●現職:員榮醫療社團法人董事長、員榮醫院及員生院區總院長●學歷: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所(EMBA)碩士、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經歷:前台中榮總心臟內科、急診部主治醫師、前台灣醫院協會監事會主席、行政院退輔會榮光獎章得獎人、台灣醫療貢獻獎給病人的一句話●健康一部分來自於基因,一部分靠自己;令人羨慕的不是活到多老,而是健康到老。
-
2022-04-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竹市首破百 今+113 市府招募時薪制護理人員
全台確診人數今天破萬,新竹市也首度單日破百例,新增113名確診個案。新竹市今天指出,今年以來已累積615名確診個案,目前已有99人康復出院,0例重症,100%皆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居家隔離1539人。另竹市有26校因確診持續停課或停班中。衛生局說明,民眾若自覺有相關確診症狀,可自行至國軍社區篩檢站採檢,該站昨天共計篩檢517人,目前已檢測出3人陽性,均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相關規定完成通報及疫調等相關作業。衛生局表示,竹市目前「確診者居家照護」,截至今天中午已收案共285人;即日起歡迎所有民眾加入「新竹市居家照護關懷line@」(https://line.me/ti/p/@home_care_hc) ,以單一窗口處理防疫期間的必要需求。因應居家快篩試劑實名制自今天上路,新竹市有84家藥局參與實名制快篩試劑販賣據點,民眾可自https://reurl.cc/p1g40e)查詢販售地點,並依照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希望讓更多有需者買到平價的實名制家用快篩試劑,以利控制疫情。市府表示,隨著確診個案、居家隔離人數與日俱增,市府防疫人力的負擔也日益加重。為了完善防疫體系,即日起宣布招募三班制時薪「護理人員」,將提供衛福部經費補貼工作津貼,主要工作為接聽防疫電話、協助疫調、關懷確診個案及居隔者等三個任務,報名電話035355191轉249,工作日期則待招募後再行安排。
-
2022-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籲民眾丟鑰匙給外送員?工會批陳時中不懂外送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下午在記者會指外送並非送到房間或面交,只是放在門口,若無對講機或管理員,也可以丟鑰匙下樓。對此,全國外送產業工會表示,陳時中對外送業實際工作樣態毫無所悉,在沒有取消現金支付,或註記處理的狀況下,所有外送員都面臨接觸風險。工會建議應成立「外送防疫國家隊」,召募自願承擔風險協作的外送員,佩給完善防護與防疫津貼,專門配送居家隔離、確診居家照護者,甚至可配合醫療院所配送藥品。全國外送產業工會指出,目前消費者從外送平台訂購外送,可選用信用卡與現金訂單,以現金支付的確診者、隔離者訂餐時,勢必會開門交付款項與外送員接觸,只要外送平台不停止現金單支付功能,外送員收付現金時勢必會面臨高接觸風險,但是,若平台全面停止現金支付功能,沒有信用卡或刷卡功能金融卡的民眾,就無法被照顧到。此外,工會說,確診者或居家隔離者訂購外送,目前並無法註記,也沒有專案處理,外送員無法自由選擇訂單,在這樣的狀況下,等於所有外送員都面臨接觸風險。工會還說,陳時中在記者會上提及公寓電鈴壞掉、對講機壞掉等問題,確實也是公寓住宅常見的狀況,甚至有些根本沒有裝設相關設備,「這可不是從樓上丟鑰匙就可以解決的麻煩。」全國外送產業工會表示,只要外送員確診,以一天取送25至50單計算,至少會有50到100個接觸點,負面影響恐怕國家難以承受,更不要說許多外送員家裡有老有小,也有無法施打疫苗的幼兒,要是在外工作的外送員把病毒帶回家傳遞給家人,這樣的悲劇誰也不願意見到。對此,工會建議,不要強迫所有外送員上陣取送高風險訂單,應由國家出面召集一批自願承擔風險的外送員,肩負此防疫重責大任,國家也應該給予這批勇士更完善的裝備與防疫津貼,若機制完善,未來在流行高峰期時也可以此機制協助政府配送防疫物資或藥品到家戶,一舉數得。
-
2022-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送員進社區送餐 前外送員罵:想什麼做什麼欠缺配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考量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生活不便,社區管委會要讓外送員進社區替居隔者送餐,否則可以開罰。曾擔任外送員的李昶志說,外送員未受過專業防疫訓練,有人甚至連基本保險都沒有,在沒有防護或享有津貼下,高風險工作欠缺配套措施。國民黨高雄市左楠區議員擬參選人李昶志指出,去年曾發生居家隔離者訂餐未點選「零接觸」服務,到場後對方才用酒精消毒現金,這時要外送員怎麼辦?此事發生後,不敢再當外送員。李昶志批評,外送員送一單不到50元,每小時收入僅百餘元,防疫小黃有大規模的防護跟雙倍津貼,外送員或大樓管理員卻沒有,國內預計未來將會有大規模疫情展開,台灣不是防疫模範生嗎?超前部署呢?李昶志說,如果比照防疫小黃,增加外送津貼且提供防疫裝備,相信會有外送員自願送餐,但CDC片面宣布,毫無配套跟規畫,有人基本的投保都沒有、也沒有打完三劑疫苗 ,卻要做高危險工作,送藥或送物資風險大,不能想做什麼做什麼 ,要有完善配套。
-
2022-04-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5縣市有意辦居家照護 陳時中籲別囤快篩試劑「之後更便宜」
國內本土確診數快速增加,新北市日前率先開辦「輕症在家照護」,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除了先前新北來文經批准正式啟動後,高雄剛剛也來文,另外花蓮、台北、台中市有來電詢問辦理細節,目前有5個縣市有來洽詢或同意簽辦中。中央將開始徵用快篩試劑,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地方政府使用快篩試劑數量,適用於共同供應契約,當中有限制關係,訂單會在7天內出貨,若沒有按照共同契約,中央也可以來協助,會讓市場供應量穩定。國民黨批評,政府徵用快篩試劑是「與民爭劑」,沒提出配套措施會導致快篩缺貨。陳時中說,國民黨可能要把批評稍微整理一下,一下與民爭利,一下又太貴,「會讓人民無所適從」。他表示,我們的方向現在很清楚,就是要量足價穩,我們政府正在努力得做。目前也不用急著囤貨或是先買,價格一定是會愈來愈便宜,有需要的時候再買就可以了。媒體詢問,居家照護期間除了普拿疼以外,有哪些常備藥物可先準備?陳時中說,普拿疼是一個商品名,正確應該是「乙醯氨酚」這一類的學名藥,都非常的多,不用限於單一的廠牌,這一類的國內學名藥供應得非常充足。陽明交大醫管所副教授洪子仁預估,台灣疫情會到9月,我國將近有98萬9000例本土病例,且國內恐有1200人到7000人死亡。陳時中表示,每個推估不可能一致,大家都有數學模型算法,準不準要看後續結果,才能知道是否正確。台大公衛學者認為,疫情記者會再報確診數沒意義,應該以三重檢測來替代隔離,包括滾動式PCR及抗原快篩、社區廢水檢測及病毒基因定序。陳時中表示,講的很有道理,但先前說過,希望控制疫情規模,不要膨脹過速,雖然疫情規模不是最關心的,重點還是減災,如何疫苗施打、藥物整備、輕重症分流順暢,才是重要事情。採檢人員反應先前中央宣布補助1000元至今尚未領到,陳時中說,採檢整體檢驗費用,是有1000元分配給檢驗相關人員,不會針對個別的級別等,我們會責成醫院按照相關要求,發補助獎勵或是津貼。
-
2022-04-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每床護理費比水電工還低 蔡壁如曝醫護3困境淪血汗工廠
本土疫情爆發,醫護人員壓力倍增。擁有近30年護理師經驗的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指出,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鏡,凸顯醫護面臨「錢少、事多、醫糾纏身」的困境,宛如血汗工廠,其中每日每床的住院護理費居然不到700元,比水電工還低,她呼籲,護理師待遇應檢討、護病比需精進,行政院並應盡快提出醫糾法版本,避免醫護人心惶惶。「你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蔡壁如指出,在疫情壟罩的過去兩年間,這個句子耳熟能詳,然而身為抗疫最大功臣的醫護人員,卻是在疫情下面臨禁止出國、限制休假、拖欠防疫津貼等處境,「可說是真心換絕情!」蔡壁如表示,面對疫情之所以需要對醫護人員進行限制,無非是因為人力不足,才需要透過各種措施確保醫護留在第一線執勤。以護理師為例,2020年每千人所對應的護理師人數,美國為12人、日本為11.8人、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平均為9 人,台灣卻僅有7.6人,而台灣雖有30萬人領有護理師證照,但實際執業的僅有18.4萬人,代表超過三分之一持有證照的人選擇不執業。「究竟是什麼澆熄了護理師的滿腔熱血?」蔡壁如分析,首先是「錢少」,到了2020年每日每床依然只有健保點數752點,若以1點約0.9元計算,每日每床住院護理費居然不到700元,比水電工還低;接著是「事多」,2022年1月的全日三班平均護病比為1比8.05,相較於美、澳等國,依科別護病比多低於1比6,而根據2014年的國外研究,護理師每多照顧1名病患,病患30天死亡率將提高7%,換句話說,護病比1:6和1:8的差距,不僅代表台灣護理師的工作量多出25%,病患住院30天的死亡率也將提高14%。此外,台灣醫護也面臨「醫糾纏身」狀況,依據2009年研究,台灣每38.8天就有一位醫師被定罪,世界第一,相較於他國的醫療糾紛多為民事訴訟,台灣有80%為刑事訴訟,而定罪率卻僅有25.6%,可見濫訴率高,讓醫護身心俱疲。蔡壁如主張,護理師待遇應檢討,保障護理師權益;護病比仍需精進,減輕護理師負擔同時提升病患就醫品質;行政院應盡快提出院版醫糾法,避免醫護人心惶惶,她呼籲,政府應終結醫護血汗工廠,醫護願守護人民站在第一線,「請政府做醫護最堅實的後盾!」
-
2022-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在家送藥不包括新冠藥物 羅一鈞:非所有染疫者需投藥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輕症在家領藥方式,但並不包括確診者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並非染疫就要吃藥,參考文獻適應症為6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下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才需用藥,因此集中檢疫所可配發藥物,醫院也有醫師可開處方;未來若納入65歲以上也可輕症在家,才會有處方開藥和配發藥物機制。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藥物的適應症對象,視情況隨時滾動修正。不過居家隔離時原本有慢性病需求者,指揮中心建置多元遠距醫療方案,由醫師看診開立處方,民眾可透過紙本或電子處方箋由藥師調劑送藥到宅取得藥品,或親友代為領藥。現在也考慮中西醫合作治療,也許會建置中醫會診平台。不過,若由藥局負責送藥,藥師送藥到府量能是否充足或是否會依案件給付。陳時中則表示,需要藥師公會調查,過去口罩實名制是到營業處所,但現在是要藥師走出來,營業時間安排有比較多的考慮。因此需由藥師公會調查願意加入的藥師夥伴有多少,相關津貼也會考慮。
-
2022-04-04 醫聲.癌症防治
攤開癌症帳單/每3周化療一次花費5、6萬 病友家屬深刻感受「因病而窮」
在看到罹癌父親的帳單時,剛就業一兩年的小玉深刻感受到「因病而窮」是真的可能發生的事情。三周一次化療住院,每次必須自費五、六萬元,在得知老爸醫療保險可以申請理賠後,她鬆了一口氣,但心想哪些經濟能力不佳、又沒投保醫療險的癌友,該怎麼辦呢?二○一九年十一月,朴先生摸到頸部硬塊,一開始以為只是簡單的淋巴結感染腫脹,至住家附近小型醫院耳喉鼻科就診,醫師取樣檢查後,建議再追蹤。但幾個月後,朴先生身體異狀愈來愈多,腋下冒出多顆小硬塊,夜間盜汗,常醒來一身濕,睡不好,白天沒有胃口,食不下嚥,短短一個多月體重掉了五六公斤。家人直覺不對勁,趕緊陪同至醫院尋求協助,這才確診為淋巴癌。小玉說,從爸爸開始出現症狀,到切片穿刺檢查結果出爐,差不多花了半年時間。爸爸是小玉心中的大樹,為家人撐起一片天空,為了賺錢養家,在市場工作的他,必須凌晨出門,一直忙到中午,才回家休息,但睡覺起床後,又得再開始工作。得知爸爸罹癌,全家人倍感煎熬,但表面卻必須裝得堅強,小玉和家人輪流陪著他到醫院接受化療,常擔心著藥物毒性太強、副作用太大,老爸身體會不會受不了。除了掛心老爸病情,小玉也憂心醫療費用,因為每三個星期一次化療,需在醫院住上一晚,隔天出院時,就必須繳交所有醫療費用。在醫師評估下,改成合併治療,多了幾種自費化療藥物,另加止吐藥,費用應該不便宜。小玉說,在老爸辦理出院手續時,拿到了帳單,確實被嚇到,每三周化療一次,包括病房費及化療費用,每次約五、六萬元,依照醫師擬定的治療策略,至少需做八次化療,全部醫療費用就快五十萬元。小玉指出,那時還不知化療效果好壞,上網查詢淋巴癌的治療方法,搜尋到免疫療法,看似療效還不錯,但藥費之高,讓她頭皮發麻。「如果家裡存款不夠的話,那該怎麼辦?」小玉說,看到帳單時,心裡掙扎,自己手邊可運用的金錢有限,根本無力分擔,又不敢直接開口問老爸,這該如何解決?直到知道老爸年輕時投保了醫療險、癌症險,能夠實支實付,住院也可請領津貼,出院費用幾乎可以打平,小玉這才鬆了一口氣。小玉說,從不知治療癌症竟會如此燒錢,除了藥費、病床費、看護費,還有許多意想不到開銷,例如,類似月子餐的「化療餐」,用來補充癌友的體力,提供足夠熱量,維持一定的體重,才能持續接受治療。「要是沒有私人商業保險,癌友的負擔真的很重。」小玉說,父親現在已經康復,定期追蹤中,也重回市場的工作,忙碌如往,「我已經長大到可以自力更生了,希望父親漸漸卸下照顧子女的重擔,更關注自己的建康。」▌癌友小檔案朴先生:60歲、男性.診斷:2020年淋巴癌四期.治療:.R-Chop 八次,每次約4.2萬元.帳單:33.6萬元.健保為何不給付:腫瘤細胞型態不符合健保給付適應症.註:.R-Chop :rituximab與CHOP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e, vincristine, prednisone)的合併療法▌鼓勵癌友一段話謝謝身邊的一切,尤其是這麼努力的爸爸。小玉
-
2022-03-03 新聞.元氣新聞
國家幫你一起養小孩 盤點0到6歲育兒利多
教育部上午在行政院會陳報「0至6歲國家一起養」報告。行政院表示,少子女化是國安問題,支持家長養兒育女是政府的責任,透過落實執行「0-6歲國家一起養」的政策,給養兒育女的家庭最大的奧援,減輕家長負擔,讓家長實質有感。行政院自2021年8月起推動「平價教保續擴大」、「育兒津貼達加倍」及「就學費用再降低」等三大策略,持續提升平價教保供給量、加碼幼托補助及育兒津貼,達到「增名額」、「減負擔」及「加津貼」的政策目標,減輕家庭育兒負擔。●增名額:擴大平價教保服務量一、0至2歲(未滿):至2021年累計增設公共化托育313處,增加約1萬個名額;準公共的居家式托育(保母)及私立托嬰中心提供約7.9萬個名額;整體0-2歲(未滿)平價名額約8.9萬個,2021年送托率成長至17.1%,較2016年提高約6.8%。二、2至6歲(未滿):(1)公共化幼兒園提前於今年達成增設3000班之目標:教育部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2022年整體公共化供應量達23.7萬個名額,至2022年累計將增設2,704班;另外鼓勵政府機關設置員工子女教保設施,累計將設置347班,合計3051班,共同營造友善職場環境,妥善照顧員工子女。(2)準公共幼兒園計1769園,提供超過20萬個平價就學名額。(3)整體2-6歲(未滿)平價幼兒園(公立、非營利及準公共園)提供超過43萬個名額,且入園率再提高,2021年2歲入園率成長至35%,較2016年提高超過20%;2021年3-6歲(未滿)入園率成長至87.2%,較2016年提高12%,顯見政策有助於提升家長讓幼兒就學的意願。●減負擔:就學費用再降低針對就讀公共化及準公共托育機構的幼兒,今年8月再降低費用,負擔減輕更有感,讓政府成為年輕爸媽的神隊友:一、0至2歲(未滿):2歲以下的幼兒送去公共化托嬰中心、托育家園,和準公共托嬰中心和保母,今(2022)年8月開始,每個月托育補助再加1500元,2胎、3胎、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幼兒的補助再增加。二、 2至6歲(未滿):就讀公共化及準公共幼兒園的2-6歲(未滿)幼兒,今年8月起,家長每月繳費再減500元,每月繳費最多不超過3000元;就讀公幼每月甚至只要繳交1000元,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幼兒免費就讀。●加津貼:育兒津貼達加倍2021年約有99.3萬名幼兒受益,今年8月起,達成蔡總統育兒津貼加倍的目標,每月發放5000元,2胎、3胎以上再加發。在一般私立幼兒園讀書的5-6歲(未滿)小朋友,就學補助也比照津貼額度。
-
2022-0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催疫苗打氣…居服陪長者接種 每案給200元
第廿二期新冠疫苗預約平台即將於明天(九日)上午十時起跑,依照年齡分三梯次預約,接種時間為二月十四至廿日;由於目前仍有近四分之一的七十五歲以上族群尚未施打第一劑,超過三成尚未打第二劑,指揮中心推出外展接種服務,並提供每個案兩百元津貼,鼓勵居服員陪同長者至接種站接種疫苗,預估廿四萬名長者受惠。「長者染疫,易重症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英國研究顯示,未接種疫苗的六十歲以上長者染疫後致死率近一成,為接種三劑者的八倍;八十歲以上者如不打疫苗,染疫後致死率更高達二成五,是接種三劑者的六倍。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全國第一劑覆蓋率為八成二,第二劑為七成五,追加劑(第三劑)兩成四,相較之下,七十五歲以上長者施打率有待加強,近四分之一尚未打第一劑,逾三成還沒打第二劑。莊人祥說,若家屬無法陪同長輩打疫苗,可請熟悉的居服員陪同長者接種疫苗,居服員則有每案兩百元加碼津貼。若長者擔心疫苗副作用,地方政府可協助安排醫師至養護機構,提供諮詢評估。至於行動不便長者,可申請到宅接種。莊人祥說,三月底前,可透過一九六六專線或長照服務中心提出申請。
-
2022-02-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提升長者疫苗覆蓋率 指揮中心推居服員陪打疫苗津貼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覆蓋率,目前第一劑為81.83%、第二劑74.87%、基礎加強劑0.71%、追加劑為23.57%。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針對長者將加強外展接種、推出獎勵措施等加強覆蓋率;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75歲以上接種率第一劑約75.5%、第2劑為68.8%,高齡者顧及其身體健康及染疫風險高,期盼能提升覆蓋率。長者為感染後新冠肺炎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族群,指揮中心針對75歲以上接種涵蓋率目標為第一劑至少達80%、第二劑至少達75%。莊人祥表示,看到omicron感染者致死率雖然比較低,但是根據是否接種疫苗相比發現,致死狀況仍有分別。最近英國研究看到60歲以上致死率8.6%,若接種三劑疫苗則為1%;80歲以上更顯著,如果沒接種疫苗致死率為25.5%、接種三劑則降至4.07%。針對長者,加強疫苗的接種措施,包括加強住宿型長照機構、社式與居家照顧機構、洗腎機構中受照顧者、照顧者與工作人員的外展接種服務。對於無法由家屬陪同接種疫苗的居家照顧服務對象,可由熟悉的居服員陪同前往接種疫苗。若因擔心副作用而尚未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機構對象,地方政府將協調機構安排醫師詢評估合適的疫苗種類;對於其他長者及高風險對象也可與醫師討論,諮詢評估選擇合適疫苗接種。行動不便長者可申請到宅接種或由愛心車隊或復康巴士等運輸工具至疫苗接種站之接服務,也併同執行長照服務措施時進行接種作業。莊人祥表示,長照司為了強化長照機構保護力,二、三月將提供居服單位陪同施打加碼津貼,希望透過貼心陪伴增加接種意願。服務對象為有陪同接種新冠疫苗基礎劑或加劑需求的長照服務使用者,每案給予200元的加碼津貼,不列入照顧及專業服務給付總額,民眾也不需負擔自付額;另可同時申報BA13陪同外出(但不得同時申報BA14),三月底前只要有需求都可從1966專線或長照服務中心提出申請。另外,地方政府持續提供200元以下衛教品的獎勵措施也持續到2月28日止,鼓勵18歲以上未接種一、二劑疫苗速踴躍前往接種。
-
2022-02-04 新聞.杏林.診間
繼承恩師羅慧夫精神,用愛填補人間殘缺!羅綸洲,染上國際義診的癮
持續23年有餘,從不間斷,走過8個國家、至少15家醫院,治療過1800多個病例,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著羅綸洲醫師如此熱中從事國際義診?甚至到了「樂此不疲」的地步?這要從羅綸洲恩師羅慧夫醫師的「用愛填補人間殘缺」說起……。1998年,羅慧夫醫師首次帶隊到越南義診,接著應台商邀請,前往柬埔寨了解當地治療唇腭裂的情形,於是從1999年起,羅綸洲醫師就跟著羅慧夫醫師帶著一個唇腭裂的外科醫療團,總共12個人,到柬埔寨首都金邊做義診。此後每年出團,差不多三到五次,義診的國家不斷增加、治療的病例數持續上升,直到2020、2021年因新冠疫情而改採線上義診……。這23年來,羅綸洲用專業、時間和愛心寫下了一段段「用愛填補人間殘缺」的故事。「我們覺得國際義診這個方式不錯、很有意義,而且做得很順利,所以從1999年開始,總共到過越南、柬埔寨、緬甸、菲律賓、中國、印尼、泰國、外蒙古等8個國家,以及更多的城市,比如越南就有胡志明市、河內,還有其他的省分……。」羅綸洲醫師認真回想、扳指盤算:「每次出團大多待一個禮拜,短的話,3至5天不等,比如到泰國義診,常常只是去教學、做個別的手術示範。」義診不是幫忙開刀 而是教他們開刀柬埔寨和外蒙古,義診團幾乎每年都去,越南間斷過兩年,原因是胡志明市的醫院吸收了太多外來的唇腭裂醫療團隊。羅綸洲強調,他們應該培養獨立自己做的能力,而不是完全仰賴外來的團隊。義診團的目的,不是幫忙開刀,而是教他們開刀。如果自己沒有打算獨立發展的話,是無法紮根的,外界的幫助是短暫不長久的,所以就放棄那兩年,後來他們回過頭來扎根做,也變成了相當不錯的團隊。人生的第一次,印象總是最深刻的;羅綸洲醫師的義診生涯,也是如此。1999年,已經退休、回美國的羅慧夫醫師,對醫療義診還是牽腸掛肚,他督促並親自帶領子弟兵到金邊義診。當時的柬埔寨很落後,羅綸洲記得很清楚,當地沒有紅綠燈,醫生月薪約150美金,為了生活,要額外兼差。此外,政治不穩定,有時甚至會聽到游擊隊與政府軍對戰的槍聲,還好有台商幫忙,確保了人身安全。當地衛生條件不好,全團拉肚子,此後學會了怎樣避免去那些食物不乾淨的餐廳,或不吃生冷食物以免腸胃不適。總之,異國水土不服,大腸菌也不一樣,不得不鼓勵團員在出團前兩個月吃路邊攤「練一練」,免得到時拉肚子。有回,一位平常在家吃得太衛生的麻醉科女醫師跟團,結果她一直拉肚子,幾乎整個禮拜都不能工作,義診團還得幫她打點滴;回國後,女醫師的媽媽就不准她再跟團了。更麻煩的是,金邊常常停電,刀開到一半,有時全黑了,初來乍到的義診團不免會緊張驚慌,但當地醫生早已習以為常,打開手電筒,繼續未完的手術。義診的金邊國家兒童醫院,是早年由俄羅斯所建立的。醫院的手術紀錄都是很簡單的清瘡或急性闌尾炎,完全沒有治療唇腭裂的經驗,義診團第一次去,就幾乎把他們手術紀錄書都寫滿了。醫院有兩間簡易開刀房,是日本慈善團體幫忙建的,義診團也和這個慈善團體合作唇腭裂治療,並得到當地病人和醫師的讚賞與支持。要幫助人家 不能只有愛心而沒有技術有位到此義診的美國骨科醫師,慕名前來看羅慧夫醫師做唇裂手術,他看出興趣來,於是問道:「能不能教我做唇裂手術?」羅慧夫醫師問他:「你學唇裂手術做什麼?」那位骨科醫師說:「希望可以幫他們做唇裂手術。」羅慧夫醫師嚴肅地拒絕。你不能夠為了這短暫的學習,就做唇裂手術,如果做不好,傷口裂開了,就害了當地的病人。你這樣做,對他們沒有幫助。「要幫助人家,不能只有愛心而沒有技術,這是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事!」羅綸洲有感而發地強調,後來每次出團,都會挑選有經驗的醫生、護理師、麻醉科醫師。這些年到柬埔寨義診,都是透過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連繫與安排,因為國際義診不只有醫療,還有跟當地跟政府之間溝通的文書工作跟行政流程,尤其是,柬埔寨老百姓沒錢開刀,除了醫護人員、手術材料、還得幫病患找資源,甚且醫院也沒錢。為了訓練當地醫生能幫唇腭裂的同胞患者開刀,還找了美國「微笑列車」幫忙,當地醫每做一個唇腭裂手術,相對補助250塊美金,當作醫院的行政費用,這涵蓋了開刀房外科、麻醉科、護理師以及手術材料等必要支出。從1999年到今天,一路走來,柬埔寨一步步進步,現在他們可以自己開刀了,除了一樣得到「微笑列車」的補助,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再相對補助津貼。當初柬埔寨也有英國籍的NGO組織協助尋找跟蒐集紀錄病人,長庚團隊去的時候,他們就把病人帶來,英國籍NGO的一位女士每年配合到鄉間找病人,到了合作的第五、六年,她得到英國皇后的獎賞,回英國領獎,這說明了:一個唇腭裂的治療,真的不能光靠一個醫療團隊或是基金會,還需要當地台商支援、醫院配合、政府許可及協助,甚至和不同的國際NGO組織合作,真可謂「眾志以成城」。很多對唇腭裂義診有興趣或經驗的國際NGO組織,聽到或知道要和國際有名的長庚唇腭裂治療團隊合作,都備感榮幸,不少當地醫院院長更主動接洽或歡迎長庚團隊前往。長庚顱顏義診團隊之所以能做出口碑,主要是20多年來兢兢業業的累積,既有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長期合作,更有團員的愛心付出。其中,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前執行長王金英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她對國際義診、國際事務很有概念,做好許多聯絡、協調和安排工作,還動員了很多人脈,從外交部、衛生福利部得到一些資源,以及從國際NGO找到合作夥伴等等。(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王必勝打完卡防護裝備就降級! 桃機人員心寒控訴
長程航班落地採檢實施五天以來,每天陽性率都逼近10%,檢疫、地勤、救護車等會長時間、近距離接觸到大量確診旅客的第一線人員,高規格「兔寶寶裝」卻只穿了兩三天,就被全面降級為包覆度不足的防水隔離衣,救護車對此氣憤到一度罷工拒載。相關人員投訴,旅客出境動線上的清潔及保全,每天也只有一套防水隔離衣,連去員工專用廁所或休息區都穿著,根本沒有感控分區可言,員工人心惶惶。相關人員表示,長程落地篩檢政策匆匆上路,大多數第一線人員根本未受過防護裝備穿脫的訓練及考核,機場公司沒有督導,就叫人直接上陣,這幾天烏龍百出。有看過保全將鞋套誤當作是髮帽,戴在頭上,也有海關、移民官在執行完陽性個案通關任務之後,才無助地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要如何脫下身上的兔寶寶裝。相關人員表示,現在每次長程航班旅客進入候機室,當中必然有確診者,候機室就像一個多人一室的超大病房。第一線檢疫人員、醫院來的採檢人員,都必須與確診者在同空間裡相處三小時以上,才能完成所有流程。確診者拿行李、離開機場去醫院的過程,還會接觸到地勤、海關、救護車人員。不過上述人員只有醫院採檢人員從頭到尾都有兔寶寶裝可穿,其他人只有穿不到幾天,就被管理方以「沒那麼危險」、「通風良好」為由,被降級為會露出脖子、腳踝、背部的「防水隔離衣」。工作人員憤怒表示「簡直是在王必勝(前進指揮所指揮官)打卡拍照後,防護裝備就消失!」桃機發配的裝備降級,甚至引發救護車人員罷工拒載。工作人員向管理方投訴未果,確診者每天一直來,所有工作人員只能展開自救。現在地勤和救護車人員仍拒絕桃機發配的防水隔離衣,只穿自備的兔寶寶裝。長時間與旅客一起待在候機室的檢疫人員只有防水隔離衣可穿,只好用膠帶幫彼此把不密合的腳踝、背部、頸部貼緊,才敢執勤。至於之前染疫最多的外包清潔人員及保全,之前都只穿制服上班,什麼隔離衣都沒有,經過一番疫情肆虐,最近才終於開始有防水隔離衣可穿,但是每天只有一套。物資不足下,這些外包人員整天都穿著同一件防護衣,去員工專用廁所、員工休息室都穿著,根本不可能維持感控原則中所謂的清潔區或污染區,其他共用空間的員工看了都膽戰心驚。相關人員表示,桃機第一線工作風險超高,卻長期面臨防護不足、感控落漆等結構問題,待遇上不但時薪低,每天與確診者長時間共處,卻完全沒有危險加給津貼。相關人員無無奈表示,現在不離開,只是心疼同事辛苦,其實身心負荷已越來越接近極限。眼睜睜看的防護裝備降級,「叫我們如何安心防守邊境?」強烈呼籲主管機關改善機場防疫措施、落實感染控制訓練,並且檢視環境清潔和通風換氣,以實際行動保護高風險工作者的安全。
-
2022-0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搶打 指揮中心:適當時機重啟疫苗預約平台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揮中心指出,為讓全民順利接種第三劑,除與地方政府合作重啟施打站,近日將更新Covid-19中央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系統,於適當時機重啟。此外,機場針對長程航班入境旅客,擬自明日起在空側進行快速PCR落地採檢,若採檢陽性者將在空側直接後送,採檢陰性者始能進入陸側進行入關作業,以預先阻隔更多確診者。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疫情持續快速上升,除歐美國家外,其他地區國家病例數快速增加,預期疫情將持續上升;國內發生桃園機場相關疫情,社區疫情傳播風險上升,雖整體疫情尚在可控程度,但境外移入病例數增加,需嚴守邊境,再提升疫苗覆蓋率,加強通報及採檢措施,落實實聯制與高風險場域管理,加速醫療整備。指揮中心表示,國內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為80.25%,第二劑為70.86%,基礎加強劑0.06%,追加劑為1.33%,共已施打約3567萬人次,其中12至17歲已接種第二劑的部分,截至本月8日,約為74.9萬人次,年齡層戶籍人口接種率為63.3%。指揮中心表示,有關桃園機場群聚感染事件,除第一波已匡列採檢部份外,近2日更擴大篩檢8千8百餘人,確診病例數和確診的接觸足跡都尚在可掌控中;有關機場清潔人員、保全人員以及防疫車隊的相關防疫作業流程都已進行調整,目前也有「護理台灣隊」協助確認相關防疫措施是否執行到位。蘇貞昌說,桃園機場群聚感染事件發生以來,指揮中心已匡列近2萬名民眾進行採檢,雖然人數有持續增加趨勢,但相關確診案例皆在匡列中、且屬有軌跡可循,感謝指揮中心及第一線防疫人員的辛勞,不過這場戰役尚在持續進行中,請大家持續繃緊神經,也請國人做好個人防疫,儘速完成接種完整二劑疫苗及第三劑追加劑施打。蘇揆表示,感謝「護理台灣隊」願意直接在第一線現場,提供專業意見一起協助觀察並輔導機場防疫工作的落實狀況,請交通部民航局適時提供必要協助,共同確保國門的安全。蘇揆提到,在第一線執行防疫及清潔工作的保全人員、清潔人員以及防疫車隊的司機,都是犧牲時間及親情投身在最高風險的工作場域,且在春節將至的這段旅客入境高峰期更是辛苦,請相關單位從寬提供相關津貼及補助,藉以確保相關防疫措施落實。蘇貞昌表示,有關長途航班即將實施的空側落地採檢措施,除需使受規範的旅客從登機前就能瞭解相關措施外,請指揮中心及民航局以科學方法妥適規畫空間及動線,讓旅客能透過親身體驗嚴謹的防疫措施,瞭解台灣何以能有如此的防疫成績,同時也要讓返國的旅客感受到回到家園的溫暖。
-
2021-12-28 新聞.元氣新聞
近百醫檢師 未獲採檢獎勵金
居家檢疫春節專案上路後,入境者採檢次數大增,需採檢六次才能回到社區,醫檢師工作量大增,醫檢工會、北市聯醫企業工會等相關工會昨舉行聯合記者會控訴,衛福部訂定檢驗獎金條文中以「檢驗相關人員」帶過,以致各醫院逕行挪作他用,許多醫檢師從未拿到獎勵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醫院在分配獎勵金時一定要有公平機制,「內部管理分配,我們不介入,但增加的錢一定要分給相關人員」。根據衛福部「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中第四點,「公費核酸檢驗費用每件至少一千元分配給相關人員」。醫檢工會秘書長陳韋錡表示,醫檢師拿到檢體後須在廿四小時內提出報告,許多醫檢師每日工作十七小時以上,但醫檢工會今年十月調查發現,近百位醫檢師中,無人領到今年五月起的獎勵金,且僅有半數醫院造冊,九成認為政府制定分配方式過於模糊。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醫護獎勵金必須「實報實銷」,編列名冊,因此較遲。
-
2021-12-27 新聞.元氣新聞
沒日沒夜驗檢體卻拿嘸獎金 醫檢師要衛福部說清楚
居家檢疫春節專案自16日起要求不論何種方案,都需採檢六次才能回到社區。不過協助檢驗的醫檢師驗獎勵金卻「看得到吃不到」。醫檢工會、北市聯醫企業工會以及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企業工會以及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今天舉行記者會控訴,獎勵金不是被各醫院逕行挪作他用,就是以負擔試劑耗材為由被扣住不發,許多醫檢師至今沒有拿到獎勵金。北市聯醫工會秘書高若想表示,國內防疫成果全民有目共睹,各職類醫療人員不可沒,其中「醫檢師」更是重要的一環。尤其疫情期間的檢驗量驚人,且一拿到檢體須在24小時內出報告,許多醫檢師睡在醫院無法回家、披星戴月每日工作17小時以上,但一月至今的獎勵金卻都還沒拿到。醫檢工會秘書長陳韋錡則表示,依據醫檢工會今年10月發起的調查,發現近百位醫檢師當中,竟然沒有任何一位醫檢師領到今年五月份起的獎金,且僅有半數獲醫院造冊,九成認為政府制定的分配方式過於模糊。根據衛福部「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中第四點表示,公費核酸檢驗費用每件至少應有一千元分配給相關人員。國軍高雄醫院左營分院企業工會理事長劉惠雯則表示,該院五月的獎勵金直至十二月才發下,六、七月則尚未撥配。醫檢師在醫院中相對弱勢,而衛福部在文字上僅用模湖的「檢驗相關人員」帶過,導致醫院可任意控制該筆獎金的分配,將獎勵金挪往他處。有些醫院以須負擔試劑耗材為由,扣住獎金不發;有些醫院雖然決議將獎金留在檢驗部門,但仍然設定獎勵上限,或規定「加班費」和「獎勵金」只能擇一領取,獎勵金和勞務不成正比;有些醫院則因為獎金至今分配談不攏,至今都沒有發下。劉惠雯表示,衛福部應將「檢驗相關人員」正面表列清楚並適當分配獎勵金,且應將「每支檢體1000元」的獎勵全數留在檢驗部門。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回應表示,謝謝所有相關人員,尤其是醫檢師,發下去的錢醫院分配上一定要有公平機制;「內部管理分配我們不介入,增加的錢一定要分給相關人員」。
-
2021-12-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愛不罕見——點亮生命新曙光
【編者按】本週醫病平台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內遺傳疾病大師林秀娟教授介紹他們的團隊。這是一門需要專精的學問、耐心的修養以及多元合作(醫師、護理師、諮詢師、個管師、社工師等)的臨床專科。林教授是國內這方面頂尖的小兒科醫師,她以深入淺出的文筆勾勒出遺傳疾病病人家屬的種種遭遇,需要團隊各種不同成員的合作。她並邀請兩位罕見疾病個管師分別敘述一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病人,已經癱瘓臥床,氣切使用呼吸器多年,還同意團隊拍攝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宣傳影片,藉由他的故事幫助及鼓勵更多其他病友,以及一對罹患亨丁頓氏舞蹈症的母子以及家中唯一健康的父親剛被發現得到癌症,而呼籲積極協助這種不幸的病人與家屬取得所需要的醫療及社會資源,並讓他們看見社會上溫暖的一道曙光。 我國於民國89年2月公布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是全球第五個立法保障孤兒疾病孤兒藥的先進國家,依據該法罕見疾病定義盛行率為1/10,000以下,至今政府公告罕見疾病種類共有232種。由於罕見疾病種類繁多,各類疾病照護需求差異很大,需有結合各層面團隊的整合服務,以全人關懷之角度,以個案管理模式提供罕見疾病病人與其家屬充分之疾病資訊及心理支持,並提供照護諮詢及生育關懷等服務。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106年底起在全台展開罕見疾病照護計畫,並設置罕見疾病個案管理師,依病友需求連結各項醫療或社會資源,協調相關單位提供協助。目前全台有十五家大醫院承接此計畫,前不久本院辦理罕病照護經驗分享會,主持人林秀娟醫師請各家醫院個管師提出特殊個案跟其他夥伴分享,我想到我們照護團隊這幾年來持續關懷的一位罹患亨丁頓氏舞蹈症的女士阿雲姨。該病為是一種家族顯性遺傳疾病,肇因於第四對染色體內DNA(去氧核醣核酸)基質之CAG三核 酸重複序列過度擴張,造成腦部神經細胞持續退化,造成不能控制的抖動,患者會有不自主動作,末期則會智能減退、精神障礙、身體機能退化致死亡。 阿雲姨住在偏遠的海邊,我們到宅訪視時發現他們一家三口擠在非常簡陋的破舊磚房,阿雲姨和先生阿強伯的兒子原本是家中唯一的勞動人口,不幸他也罹患該病,全家人僅靠身障生活津貼補助度日。然而老天爺給的考驗似乎沒有停止,阿強伯不久前也被診斷出癌症末期了,讓這個脆弱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個管師居中連結各種醫療照護以及社會福利資源,除了醫療長照服務之外,還有社會局、罕見疾病基金會及宗教慈善團體等福利資源,暫時緩解燃眉之急。 在我剛開始擔任罕見疾病個案管理時,常感嘆人生怎麼會有這麼多黑暗面,反而是病友們教我如何正向看待及勇敢面對命運的挑戰。就像我安慰阿強伯說您辛苦了,照護家人同時也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阿強伯總是堅強樂觀的對我說,他還可以撐住,事情遇到了就去解決,也或許正因為這股堅強的毅力支撐著他努力抗癌,還照顧妻兒。病友們的生命故事常常感動我們罕見疾病照護團隊,也激勵我們應該更再接再厲,除了積極協助他們取得所需要的醫療及社會資源外,更讓他們處於黑暗時可以看見社會上溫暖的一道曙光。
-
2021-12-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台大某病房要求護理師回捐3成防疫津貼 還要付現
為慰勉醫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辛勞付出,衛福部醫事司訂定獎勵辦法並給予獎勵津貼。台大醫院護理人員好不容易等到今年5、6月最累時期一部份的獎勵金,卻有胸腔內科病房護理主管要求「回捐三成」,要求護理學姊分組跟學妹追討「捐款」,還要領出現金、不可轉賬;另外,獎勵金發放比例疑似按照「輩份」,未依實際照顧確診的工作情形。台大醫院護理部表示,該單位已打消此意,不會要求回捐。該病房護理師小青表示,10月底部分獎勵金撥款,主管發給單位學姊一些表格,表格上有學妹名單、個別獎勵金額、三成回捐金額等資訊,要每個學姊負責向名單上的學妹收取三成回捐,而且要領出現金繳回、不得匯款。由於該病房已向每名護理師收過1000元公費,許多人都覺得回捐三成甚不合理,便詢問為何再多收?主管僅說是作為婚喪喜慶紅白包、吃吃喝喝等用途。詳細檢視獎勵金分配方式也發現,資深者有人領到15萬元以上,中間資歷大約是7萬、9萬多元,最資淺的僅4萬多元,與實際照顧確診者的情形有差異,但主管也說不清楚計算方式。根據衛福部獎勵辦法,只要對照實際工作情形,獎勵金計算可以相當清楚。小青說,基本原則是給主要照顧的護理師每人每班1萬元,但臨床實務可能需要其他護理師一起幫忙,因此衛福部也已告知醫院可在申請資料載明理由,經審核通過,輔助人力也能拿到一人1萬元。小青表示,去年衛福部給醫院的申請表單上,有當事人簽名欄,送出資料前可以確認內容再簽名,但今年簽名欄卻消失了。醫院交給衛福部的資料內容,只有醫院和衛福部兩方知道,基層醫護不知道自己拿到的獎勵金是怎麼算出來的。醫院主管階級處理方式不公開透明,只想叫大家不要吵、把問題推回基層,結果只是加重單位內部人際關係的壓力。「這是哪家醫院?」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聞訊相當驚訝,她說,衛福部希望盡快加速發放獎勵金,但同時也要求醫院申報和發放獎勵金必須要「透明、公開」,就算文件上沒有同仁簽名欄,醫院也應該要給同仁個別確認無誤,再送交到衛福部。如果有醫護人員發現醫院作法不符合此原則,可向衛福部提出申訴,醫事司會去了解,要求醫院說明,並講清楚要如何做到透明公開。台大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林綉珠表示,去年衛福部尚未編列清潔人員獎勵金時,有些單位確實曾經回捐獎勵金,以分給清潔人員;後來衛福部獎勵範圍納入清潔人員,回捐款項都已經退還。至於今年,林綉珠證實,確實有一個單位曾有此想法,但「回捐獎勵金」並非護理部的政策,護理部認為不妥,該單位也已打消此意。「個人津貼就是個人津貼,不該這樣統籌管理,」林綉珠表示,除非單位內部自己討論過、大家都同意;比如有些單位會認為獎勵金是屬於大家的,有共識要捐一部分給弱勢團體。至於這類款項運用的討論如何進行、各單位領多少錢,則是各別單位提出申請、由衛福部核發,護理部不會介入。有關同仁反映申報資料未經確認就送出、獎勵金分配方式不符合實際照顧情形,林綉珠表示,醫院的標準作業流程都有要求「獎勵金申請資料送件前,必須給本人確認過」,如果單位沒給本人確認就送件,這也是不行的。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秘書長王棋筠表示,同仁辛苦防疫的津貼,護理長卻以「有福單位共享」的美名,強制要求回捐、提撥至病房公基金作為吃喝玩樂之用,「這不是假公濟私、以權謀私利的瀆職行為嗎?」王棋筠表示,如果護理部做不到透明公開,台大醫院院方應成立第三方進行調查,不能放任有問題的單位自行內部處理。工會並呼籲院方嚴懲有瀆職行為的主管,同時也呼籲衛福部恢復造冊名單的簽名欄,或以其他形式讓當事人認證,並要求醫院確實供本人核對,以避免後續爭議。
-
2021-11-14 新聞.元氣新聞
早產兒基金會30周年 早產兒媽媽蘇巧慧飆淚訴真情
回憶起11年前二女兒早產的過程,問政風格強悍立委蘇巧慧,今在早產兒基金會30周年感恩記者會真情流露、哽咽落淚。蘇巧慧致詞時先深深一鞠躬說,對於早產兒來說,「救命恩人」這四個字是貨真價值,不僅是形容詞,女兒出生時只有一隻小老鼠這麼大,現在已經身高160公分,今早還跟為了洗碗分工媽媽討價還價。蘇巧慧表示,永遠不會忘記懷孕27周晚上突然大出血,連夜被送進台大醫院,被判定有生產跡象。醫師給她72小時連續注射藥物安胎,蘇巧慧在這三天內心跳飆到130,還要維持仰躺著不能亂動下床,身體超難受,心情又很緊張,「 對於安胎產婦的心情支持真的很重要」。熬過三天身心煎熬,蘇巧慧原以為覺得應該穩下來了,但經過評估,還是需要趕緊進產房。「進產房之前,我拉著醫師的手,流著眼淚跟他說,如果看小朋友會太辛苦,就讓他...」蘇巧慧哽咽地講不下去,擺擺手、停頓拭淚後又露出笑容,強調很幸運有這麼好的醫生,所以說再多政策都不如「告訴大家我的心情,還有我想和大家一起努力的心意。」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陳治平表示,國健署歷年統計提早於懷孕不滿37周即出生的早產兒,約占當年度出生人口的8.47%到10.53%,這代表每年有將近2萬個早產兒,必須提早面對艱難的成長歷程。設備再完善的保溫箱都比不上媽媽的子宮,因此基金會從1998年開始「安胎示範病房」,以推廣到11家醫院,多年經驗證實可以降低產婦憂鬱焦慮,提升生活品質。陳治平表示,現在年輕人不想結婚懷孕,但站在醫學觀點,適齡適婚才有好的寶貝,才能讓台灣生氣蓬勃。衛生福利部次長李麗芬表示,政府希望透過連續性照護,陪伴父母照顧孩子,重難罕症的困難醫材取得制度已經建立,行政院明年度「少子女化對策經費」高達801億,創下歷史新高。李麗芬表示,為減輕年輕父母扶養負擔,今年8月、明年8月的育兒津貼、托育補助會漸次增加,家長月繳費用則會漸次下降。今年起也開始「優化兒童照顧計畫」,優化兒童照顧,從周產期照護網絡、兒童緊急救護網,放寬產檢次數及補助項目。李麗芬指出,針對低出生體重的孩子,可安排居家照護;只要父母同意,衛生局也可為三歲以下兒童安排指定專責兒科醫師,目前已有17個縣市在推動專責兒科醫師,比如桃園市就有一萬多個孩子有自己專責兒科醫師。
-
2021-11-04 新聞.元氣新聞
拒給1萬孝親費挨譙「不孝」 社會新鮮人嘆:待業還被罵廢物
子女長大後給父母孝親費是義務嗎?該給多少才算合理?一名剛出社會的男網友在網路論壇訴苦,不住家裡的他被父母要求每月要給1萬元孝親費,他認為負擔太重想溝通,卻被罵「不孝子」,讓他直呼被「情緒勒索」。這名男網友在「Dcard」發文,內容寫到自己剛找到工作,父母看到他的錄取通知後,就上網查詢他可能的待遇,並要求每月上繳1萬元的孝親費,遠高於他原先設定的3到5千元額度,讓他無法接受。然而他試圖找父母溝通,卻被冠上「不孝子」的罵名。發文者坦言,從小到大父母沒讓自己餓過,高中生活費5千、大學8千,學費靠學貸。大學畢業後找到外縣市的工作,每個月底薪6萬,加上其他津貼可破10萬,每個月的主要支出包括家裡房子的貸款1萬,和房租、保險、電話費等,以及父母要求的孝親費1萬。他強調孝親費「多少錢不是重點」,只是他在外租屋、父母也尚未退休,況且當他畢業後待業等當兵期間,雖然沒拿生活費,還是被父母一直罵「廢物」、「米蟲」,在學時也數次透露自己沒存錢,以後可能要靠他養。他認為父母沒有好好規劃後半人生「很不負責任」,雖然他願意回報養育之恩,「但不是在父母退休前」,直言現在每個月要求1萬元是「情緒勒索」。其他網友的意見分為正反兩派,一派站在父母立場,「小時候你爸媽幫你把屎把尿,買玩具給你,你半夜哭鬧他們都細心照顧你,送你唸小學國中,現在出社會給個1年12萬過分嗎?」、「你爸媽如果從來沒虧待過你,我覺得就給吧,有什麼好抱怨的?」、「1萬還好啊⋯每個月都給還加給過年紅包,家庭開銷也多少出一點」。不過另一派則支持發文者,直指這是「標準養兒防老的父母」,「住外面還給到1萬太多了吧」、「錢是越年輕越貴,不如存下來等父母真的需要再出手幫忙」、「生小孩不等於投資,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還是覺得小孩長大要有所回饋?而且剛出社會就要背負龐大經濟壓力」、「如果家人今天需要用錢,我們一定會拿出錢來幫忙…但父母又不缺錢的情況,幹嘛去剝奪小孩的生活品質?」。也有不少人認為孝親費是「心意」,不該「強索」,「經濟能力能給多少就給多少,重要的是心意」、「照顧(小孩)本來就是義務,生之前就要想好的」、「自己願意且能負擔的情況下給出去的才叫孝親費,父母開口要叫作勒索」、「我從小就被灌輸不需要給孝親費的觀念,但反而這樣才讓我想主動給孝親費」。
-
2021-10-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陳玉祥:偏鄉醫病也醫人 希望教室助貧童
行醫40年的陳玉祥,自小被父親叮囑「家裡就是因為沒錢,弟弟妹妹才死掉,你以後要當醫師救人,且不要收窮人的錢」,一路認真踏實成為台大醫師後,12年前決定提前退休到醫療資源不足的台東偏鄉落腳。盡管已70歲,身上還裝有7根支架,陳玉祥仍滿懷豪情壯志:「我要在後山一直行醫,到不會動才停止。」在台東基督教醫院擔任院長期間,陳玉祥與團隊合作帶領東基通過評鑑,成為花東地區唯一的地區教學醫院。因為期許自己「哪裏有需要就往哪裡去」,他在醫療本業之外,成立「希望教室」,讓偏鄉窮孩子也能夠安心讀書。手足無錢就醫病死 矢志行醫陳玉祥對貧困深有體會。他六歲時,妹妹因腦膜炎無錢就醫去世;八歲時,弟弟生病也因為無力醫治而去世。父母深受打擊,陳玉祥立志認真讀書、行醫救人,順利考上台大醫學系。陳玉祥認為父親囑咐他「幫助窮人」,是指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地區。在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任主治醫師時,曾組織服務隊去偏鄉義診,但覺得不能真正解決偏鄉醫療的問題。「只有真正定居在偏鄉,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緩解匱乏的醫療資源。」他說。父囑幫助窮人 轉進台東服務2009年,陳玉祥與同為台大醫師的太太曾芬郁討論,獲得同意後,他提早從台大醫院退休,隻身前往偏鄉中最破舊的台東基督教醫院,一待就到現在。「台東民情純樸,病人不會質疑醫師,並且常抱持感恩之心,非常尊重醫師的判斷,和都市醫院很不同。」陳玉祥說,在這樣的環境下,醫師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他因此更「樂在台東」。剛接任東基院長的2016年,陳玉祥碰上尼伯特颱風強襲台東,東基受創嚴重。陳玉祥跑上跑下,勘查各樓層受損情形,決定優先搶救血液透析室,讓病人可以正常洗腎;再整理一間手術室處理緊急病患,2樓則開闢另個區域處理輕傷病患。東基一邊院內救災一邊救人,醫院人手不足,醫護紛紛主動歸隊,讓他十分感動,確信來到東基是正確的選擇。不讓病患奔波 壯大東基陣容陳玉祥有很多癌症病人,台東的醫療設施無法滿足完整的癌症治療,必須轉診到外縣市的大醫院,陳玉祥不忍心病人舟車勞頓又多花錢,心裡知道唯有改善醫療環境,才能改善病患的治療。接任東基院長一職帶來改善的契機。陳玉祥和團隊想方設法,增添先進醫療設備,四處尋訪人才、說服他們下鄉行醫。去年東基已有25個科別、58位醫師,台大醫院也與東基簽訂醫療合作;還有他專長內分泌的太座,去年加入東基;專長小兒重症的兒子今年也到了台東。心臟裝7支架 不忘攬醫師下鄉2015年陳玉祥回台北住家附近打網球,卻突發心肌梗塞全身發黑倒下,引發敗血性休克,緊急送往三軍總醫院搶救,再轉往台大,在加護病房昏迷一周後,從鬼門關前奇蹟般醒來,後續在心臟裝了7根支架。即使在台大醫院復健時,陳玉祥還不忘問醫師有沒有興趣到東基服務,見一個問一個。「我甦醒時的第一個念頭是,上帝不讓我走,表示我要更拚命地做。」陳玉祥說。返回東基後他堅持不減診,依舊每周門診五次,還把手機號碼告訴病人,「不能讓病人找不到我。」「不只是醫病人,而是醫人。」陳玉祥說,自己和朋友在延平鄉桃源村成立「希望教室」,自掏腰包租教室、買桌椅、買教材、支付老師微薄的津貼,讓想念書的孩子可以晚餐後過來,在安靜的環境裡免費學習英數國文。九年多來花費200萬元,很多孩子因而課業進步,考上理想學校。他強調,如果要脫離貧困,孩子必須成長,跳出階級複製,期盼以「希望教室」陪伴孩子尋找人生方向。求盡一己力,為謀眾人事。陳玉祥說:「我能撿回這條命,就當作資源回收能用就用,在這裡可以幫到這麼多人就是我的使命。」東基大家庭支撐他堅持到現在,而自己責任未了,「每天早上睜開眼睛都會感謝上帝讓我有新的一天。我要照顧鄉親、守護後山,不能浪費時間。」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陳玉祥小檔案年齡:70歲出生地:基隆現職:台東基督教醫院顧問、耳鼻喉科醫師學歷:台大醫學系、日本四國愛媛大學博士經歷與事蹟:●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副教授●台東基督教醫院擔任主任醫師、副院長、院長●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成立希望教室●尼伯特颱風坐鎮醫院,領導團隊緊急應變得宜●帶領東基團隊成為花東地區唯一地區教學醫院
-
2021-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衝疫苗接種量累垮醫護…篩檢站補助也沒來?莊人祥回應
新冠肺炎疫苗大規模開打,中央、地方為衝接種量,醫護紛紛表示快被逼瘋。現在又有醫護在PTT爆料,五月時新冠疫情爆發,指揮中心曾公布社區篩檢站的獎勵給付標準,但時至今日都還沒領到錢,且五月中旬至公告前的津貼無法比照回溯給付。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費用可以回溯,已請地方政府回報篩檢站相關資料,目前已完成新竹縣市、南投縣的資料審核,其餘尚在辦理。我國五月中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為鼓勵各地方政府設置社區篩檢站,指揮中心5月30日時公布全國社區篩檢站設置補助,每一篩檢站設備費用補助新台幣20萬元,每案相關行政費用,包括掛號、採檢、通報等補助500元。另外,補助支援採檢醫師補助以每班6000元、護理師或其他醫事人員每班3500元,每站每班行政、清潔人員,每人每日2000元。不過有醫護抱怨,5月14日開始台北市就啟動萬華專案,新北市也陸續廣設社區篩檢站,但時至今日仍尚未領到補助,且5月中旬到5月29日的津貼也無法比照回溯給付。不過莊人祥表示,已請地方政府就5月19日至29日設置的篩檢站函報中央,目前正在就地方所送的資料進行審核。目前已完成新竹縣、新竹市和南投縣的審核,近日就會撥款。至於其他縣市還在彙整,莊人祥說,縣市可分批送件,盡快送件可盡快審核;費用則無上限,開多少篩檢站就比照給付標準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