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2 醫療.指甲.足部
搜尋
水泡
共找到
463
筆 文章
-
-
2024-12-19 醫聲.疫苗世代
高風險群罹帶狀疱疹更疼痛 新北、嘉義明年可望有條件補助疫苗
一名70歲的老翁感染帶狀疱疹,痊癒後仍長達20年飽受疱疹後神經痛的困擾,需依賴止痛藥來減輕疼痛,直到去世才得以解脫。專家指出,長者及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容易罹患帶狀疱疹,並可能併發疱疹後神經痛,嚴重者甚至面臨生命危險;因此建議民眾評估自身健康狀況後,可在醫師建議且經濟狀況許可下,考慮自費接種疫苗。目前已有5個縣市政府提供經濟弱勢的高風險族群公費疫苗,而新北市和嘉義縣也計畫在明年加入補助行列。疱疹後神經痛最擾人 長輩、高風險群疼痛更劇烈帶狀疱疹俗稱皮蛇,調查顯示,國人一生中罹患帶狀疱疹的機率為32.2%。此病毒平時潛伏在曾感染水痘的人的神經節中,一旦免疫力下降,病毒便會重新活躍,造成皮膚紅腫、疼痛及水泡等症狀。如果帶狀疱疹出現於顱面部,可能引起視力下降、顏面神經損傷,甚至導致面部癱瘓;若出現在腦部,則可能引發腦炎,危及生命。帶狀疱疹的致死率較低,但疱疹後神經痛對患者來說極為痛苦。根據統計,帶狀疱疹所引起的急性與慢性疼痛,程度超過分娩、手術後及關節炎疼痛。仁濟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前理事長李龍騰表示,若帶狀疱疹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患者可能需忍受長期的疼痛;年長者的神經痛較為嚴重,且較難忍受。而癌症患者及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的發病範圍更廣,疼痛更劇烈,恢復期較長,危險性也較高。帶狀疱疹疫苗減低發病率及嚴重度 5縣市已提供補助目前尚無明確的方式可以完全避免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因此專家建議預防勝於治療。李龍騰表示,民眾可評估自身健康狀況,在醫師建議且經濟許可下,考慮自費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有助於降低發病的機率及嚴重程度,並鼓勵地方政府加強疫苗補助。除了嘉義市、花蓮縣、苗栗縣、新竹市及連江縣針對中低收入戶長者提供免費或定額補助疫苗外,新北市和嘉義縣預計明年也將加入補助。嘉義縣衛生局局長趙紋華表示,明年縣政府將編列預算,為70歲以上中低收入戶長者提供公費疫苗,並會根據名單主動聯絡目標族群,以提高接種率。未來若情況許可,將考慮調降接種年齡條件;同時也鼓勵民眾保持規律作息、調節生活壓力並均衡飲食,以減少發病風險。新北市衛生局簡任技正許玉芬表示,市政府根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專家會議的決議,提供公費疫苗,至於帶狀疱疹疫苗,由於並非傳染病,考量到接種的成本效益,目前被列為建議自費疫苗。但市政府將積極爭取明年疫苗補助預算,先朝高風險弱勢族群規劃,最終補助對象仍視議會審議出的預算而定,並期望衛福部能夠擴充疫苗基金,以便照顧更多有需求的人。李龍騰則補充,除了帶狀疱疹疫苗外,長者及病弱族群還應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這兩種疫苗可有效降低致死風險並減少後遺症,幫助他們遠離病毒侵害。
-
2024-12-19 醫療.中醫
寒流來襲首重保暖 中醫師教你熱敷3穴位有助改善手腳冰冷
冷氣團籠罩全台,加上輻射冷卻效應,全台多個縣市持續發布低溫特報。根據消防署統計,這3天已經有134人因OHCA(心肺功能停止)送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寒冬要加強保暖措施,尤其是三高患者、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及65歲以上長者,氣溫驟降會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猝死的風險。寒流來襲,身體禦寒非常重要,尤其是進出室內外時,溫差超過5度,可能因血管劇烈收縮而致命。林舜穀指出,保暖首重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出門時要適時添加衣物,在家也要注意室內溫度調節,勿緊閉門窗、做好循環通風。另外,學會3個穴位按摩,可改善手腳冰冷、促進全身氣血通暢。林舜穀推薦熱敷3個穴位,操作簡單方便,袪除體內寒氣的效果明顯。另可以利用吹風機吹後頸大椎穴、腳底湧泉穴,驅趕風邪以及激發腎氣。大椎穴在陰陽經交會之處,多按揉大椎穴,可疏通督脈經絡、調暢氣血。位置:頸椎最下面,脖子與背部交界處,低頭時凸起的骨頭最明顯處。方法:可用吹風機以低熱吹2至3分鐘,或將暖暖包隔布敷在大椎穴約10分鐘,有助於溫暖全身、提升免疫力。勞宮穴按摩勞宮穴能平衡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改善因季節變化所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尤其是手腳冰冷。位置:握拳時,中指指尖觸及的手掌中央位置。方法:用暖暖包輕壓熱敷5至10分鐘,可促進手部循環,溫暖四肢。湧泉穴唯一位在腳底板的穴位,也是腎經的最後一個穴道,可預防天冷時下肢冰冷。位置:足底前1/3處凹陷區,約在腳趾根部與腳掌中心的連線處。方法:熱水泡腳後,用吹風機或暖暖包熱敷,有助於驅寒、促進全身循環。PS.使用電暖器勿調太高溫,避免室內溫差大;暖暖包不直接接觸皮膚,防低溫燙傷。
-
2024-12-19 焦點.元氣新聞
秋冬不只防流感 更要防帶狀疱疹! 全台每三人就有一人得過 糖友風險翻倍
秋冬是流感病毒好發的季節,民眾除了預防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也會提高帶狀疱疹發作的機率。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發作時疼痛難耐,因此被喻為「百痛之王」。高雄長庚醫院家醫科潘柏霖醫師呼籲民眾,在台灣每個人一生當中至少有三成機會得到帶狀疱疹,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人「皮蛇纏身」,導致身體劇痛,生活品質下降,尤其糖尿病患者比起一般人得到風險更是翻倍,需提高警覺、防患未然。糖尿病患者較容易發生帶狀疱疹?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18歲以上民眾糖尿病盛行率為11.1%。患者除了日常注意血糖控制,也要小心得到帶狀疱疹。根據研究,第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帶狀疱疹的可能性大約是一般人的2倍 ,且引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風險也是一般族群的1.5倍。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帶狀疱疹呢?潘柏霖醫師表示,因為血糖控制不佳以及高血糖所導致的免疫功能受損,一旦免疫力降低,病毒就有可能伺機活化。而許多糖尿病患者,直到出現嚴重結痂和劇烈疼痛後才前來就診,這時需要與疼痛長期抗戰,也增加飲食自律、控糖的難度,讓糖友在發病期間,控糖成效大幅退步,提高引發併發症的風險。帶狀疱疹疼痛難耐,當心併發症風險帶狀疱疹是感染過的水痘病毒潛伏在體內,再次活化產生。潘柏霖醫師表示,由於發作的部位在神經節,患者常會感到劇痛、灼熱、刺癢等,影響生活,加上帶狀疱疹可能長在身體各部位,引起併發症,例如長在臉部或眼部區域時,恐導致眼部併發症,如眼瞼發炎、角膜炎或結膜炎等,影響視力,嚴重患者甚至可能失明,千萬別掉以輕心。潘柏霖醫師也說,帶狀疱疹前期,患者通常只會感覺身體某部位有劇烈的疼痛感,因此不少人誤以為是神經痛,錯過了黃金治療期,等到約兩週後進入急性期,皮膚有大量水泡冒出來,才驚覺自己得到的是「百痛之王」。而帶狀疱疹發病後,若能在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改善效果較好,然而,根據醫師臨床觀察,大多數人都是拖了一段時間後才開始治療,即使服用抗病毒藥物加上止痛藥,還是叫苦連天。潘柏霖醫師說,病毒引發的水泡通常要持續2-4週才會消失,高達有30%的患者在水泡消失後,產生疱疹後神經痛,疼痛的症狀仍不減,甚至持續長達數月或數年。守住免疫力,遠離「皮蛇纏身」雖然帶狀疱疹不是絕症,卻會讓人痛到「懷疑人生」,究竟什麼樣的族群最容易得到帶狀疱疹?潘柏霖醫師指出:「慢性病患者、年長者,除了須積極預防流感外,也都是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潘柏霖醫師建議,年長者、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朋友,從事輪班工作,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大的族群,都要積極預防帶狀疱疹,避免以身試痛。此外,帶狀疱疹會反覆發作,曾經得過的人也較容易再得,且最快兩個月就會復發。預防帶狀疱疹,最重要的就是「守住免疫力」,把慢性疾病控制好、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營養均衡,是預防帶狀疱疹的基本功。施打疫苗也是預防帶狀疱疹的有效方式。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於預防流感時一併向醫療院所諮詢是否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才能遠離「皮蛇纏身」、疱疹後神經痛的威脅。NP-TW-HZU-PRSR-240029 | Date of preparation: Nov 2024This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ese.更多疾病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
2024-12-15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多看一眼 多問一句
從休息站洗手間出來,大夥兒陸續回到遊覽車,到齊後車子才開上高速公路,忽然傳來淒厲叫聲:「我的手機!」原來是一位女團員把iPhone 15手機與背包,掛在洗手間的鉤子上,匆匆離開時只拿了背包,卻沒注意手機還在鉤上。另一位團員立刻打她的手機LINE電話,幸好有人接了,並請團員回休息站的服務台取回手機,全車為之歡呼。我真希望這位撿到手機的善心女士能看到我們高興、感激的樣子,相信她也一定會覺得心中暖呼呼的。這件小意外提醒了我,不僅出外旅遊要隨時「回頭一看」,例如離開飯店房間時,回頭看看證件、手機、充電器是否都帶了;拍照時,要回頭看看腳下是否有階梯差、溪流或山谷等,遠離危險;平日也該養成「多看一眼」的習慣,如是否把傘留在捷運上、把鑰匙插在家中大門上、冷氣機或瓦斯忘了關等。多看一眼,有時會發現需要幫忙的人,例如有次在街上看到兩位視障人士在問路,原來是要去附近一家商店買包子,我順路陪著他們,並隨時告知其手杖要向右、向左或向前,抵達後,我快樂地離去。醫療也是一樣,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說一句,有時就讓問題迎刃而解,或避免醫療失誤。曾有位門診病人主訴頭部刺痛,我仔細看,他額頭上有幾個小水泡,診斷是帶狀疱疹而對症下藥。多年前,有位中年男士抱怨兩大腿痠痛已8個月,都找不到原因,我也想不出緣由時,問了一句:「你這8個月來有吃什麼藥嗎?」他說:「是有吃一種降膽固醇的藥,但這有什麼關係啊?」原來他服用的是史他汀類(statins)藥物,肌肉痠痛是其副作用之一。他停藥後,痠痛就消失了。又如一位80歲的重度失智女士,突然喘得很厲害而送急診室,醫師並不很確定是什麼病時,家屬提到兩年前兩腳曾經腫脹,好像是靜脈血栓。醫師立刻安排胸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發現是肺栓塞,於是安排住院治療。多虧家屬說了一句兩腳的靜脈栓塞,讓醫師想到病人是肺栓塞的高危險群,而能對症治療。有位朋友看完醫師後,在忙碌的診間外面等藥單,當護理師把藥單交給她時,她看了一眼,說:「這上面的名字不是我。」原來忙亂中拿給她另一位病人的藥單。真佩服這位朋友,她說:「我拿到任何單子,一定先確定上面的名字是我。」當然,如果她沒有發現,等她去計價繳費、取藥時,相關人員再次確認她的名字,還是會被發現的,但自己把關最可靠也最省時。文章定稿、送出之前,我總是再看一眼,再想一下,除了確定辭以達意,更是力求內容正確,避免有所偏頗或會引起爭議。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說一句,這些例子不勝枚舉,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只要注意表情和語氣要適當,就不易引起對方的反感了。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收聽劉秀枝醫師的「神經會說話」
-
2024-12-11 焦點.用藥停看聽
天冷痠痛找上門 貼外用貼布注意6件事
冬天氣溫下降,許多人的身體出現痠痛,因氣溫下降會導致血管收縮影響循環,且交感神經活化使得身體對於外來刺激更加敏感,受傷的軟組織、關節會因為血液循環不好,一旦天氣變冷,痠痛症狀就會加劇。針對疼痛的部位,除了可口服止痛消炎藥物治療,並可考慮熱敷來增加肌肉及關節的血液循環,以加速排除身體中的代謝廢物。此外,也可考慮使用外用貼布,舒緩局部不適,相較於口服藥物則具有降低全身性不良反應的風險。常見使用外用貼布的副作用,多為皮膚黏貼處出現搔癢、起疹、發紅等輕微症狀,少數特殊體質或使用不當的情形,則可能出現罕見但嚴重的皮膚過敏或灼傷。在黏有外用貼布的部位應遠離熱源,洗熱水澡、泡溫泉、洗蒸氣浴前,應先移除外用貼布,洗完後應等皮膚溫度回復、乾燥後再行黏貼外用貼布。民眾可能也會使用暖暖包、熱水袋、電毯等加熱設施來保暖,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降低痠痛的效果,但應記得避免與外用貼布同時使用,以免增加灼傷的風險與影響藥物的吸收。外用貼布使用撇步1.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並告知自身病史、用藥狀況、過敏史,並了解外用貼布正確使用方式。2.在使用時先清潔皮膚,貼布應平貼於完整、乾燥的皮膚表面,避開傷口、黏膜處,以免傷口感染及刺激。一般貼布藥效約維持6小時,應定時移除貼布,讓皮膚適當透氣。3.黏有貼布的部位應遠離熱源,並避免使用繃帶纏繞加壓,因接近熱源皮膚溫度較高、大面積或長時間使用時,會增加藥品吸收,可能提升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4.如有黏貼外用貼布時,身體檢查前應先諮詢醫療人員,部分貼布材質含金屬成分,進行磁振造影檢查(MRI)前須移除貼布,避免造成皮膚灼傷。5.裝有植入式心律去顫器(ICD)患者,需注意貼布不宜黏貼於去顫器上的皮膚,避免造成皮膚灼傷。6.使用貼布後發生過敏,若為輕微發疹、過敏,先移除貼布觀察皮膚外觀,若無破皮可用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潔患部,有破皮則使用生理食鹽水適當清潔,避免誘發過敏,如有水泡不宜刺破,可輕覆紗布保護,保持皮膚透氣乾爽,可適當塗抹保濕修護乳液加速皮膚復原。亦可採局部冰敷來減緩症狀,但不宜超過15分鐘避免凍傷。
-
2024-12-07 焦點.用藥停看聽
陳文茜肺腺癌復發 蘇一峰提醒一種藥物恐增加惡化機率
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陳文茜昨天在臉書宣布,她的肺癌變嚴重且已轉移,且提到了國外醫師指出,她長期使用類固醇是癌症惡化的重要原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臉書指出,祝福陳文茜早日康復,但認為她說到一個重點,類固醇會增加癌症復發機會。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陳文茜2019年診斷肺腺癌後積極抗癌,她昨晚在「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臉書粉專透露,肺腺癌復發確定,肝臟3個腫瘤中,有2個惡性、1個水泡;右骨盆腔也有1個。「我賭輸了」。她也提到,她的美國醫師警告,過去三年使用重量類固醇及可體松可能與之有關,建議長期類固醇使用者要每年固定追蹤檢查。蘇一峰則以他2020年發表的研究說明,蒐集在北榮近一千名肺癌末期且使用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研究發現,這些末期肺癌使用標靶的病人,若合併使用類固醇,癌症惡化機會增加47%。蘇一峰說明,研究利用台北榮民總醫院醫療資料庫資料, 進回顧性隊列研究,選擇2011年至2016 年,有非小細胞癌有EGFR突變的第三期B(IIIB)和第四期(IV)期患者,曾接受EGFR-TKI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逾三個月者,共有853名患者進入研究分析。
-
2024-12-07 焦點.元氣新聞
肺腺癌確定復發「我賭輸了」 陳文茜:願我靜心的走完這段病程
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陳文茜2019年診斷肺腺癌後積極抗癌,她昨晚在「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臉書粉專透露,肺腺癌復發確定,肝臟3個腫瘤中,有2個惡性、1個水泡;右骨盆腔也有1個。「我賭輸了」。陳文茜發文透露,主治醫師對於她的病程如此快難以置信,但她早已料到。為這樣的日子,她已經準備很久,對生命的長短,沒有執著。對於死亡,她早已習慣了,接受了,隨緣自在。「捨不得的是那些愛我的人,他們的傷悲;更捨不下的是我的孩子們」。陳文茜表示,癌症即使發展至此,也不是絕症,「明天我就要死了」。它還有長長的一條路,除了積極治療之外,它給你足夠的時間,準備好這生命最後的一段旅程,妳要怎麼過?如何好好把握它?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即使只能再活5年,或者2年,它可能比以前我們不夠堅定的10年,更值得,更精彩。「我突然很高興自己的腦部疾病,已經將我的身體摧殘成只剩3條可使用的主靜脈,摧殘成不能接受化療、免疫治療的患者」。陳文茜表示,這使她直接跳過一些身體的痛苦,接受比較溫和的標靶治療及質子治療。「它使我不必為了延長生命,失去最後旅程的怡然自在」。她說,過去5年,她的疾病本來已經數度將她折磨成一個活地非常疼痛的人。「我一次又一次跳壘成功」。即使因病增了不少智慧,她仍然免不了捲入紅塵俗事,沒有做到足夠的超脫。「願我未來的旅程,心中只有陽光,沒有陰暗。願我更懂得珍惜這個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寬恕他人的過錯。也希望別人,寬恕我曾帶給他們的傷害」。「回憶是美的,我有著美好的一生」。陳文茜表示,她將自己多數時刻,希望奉獻給值得的事。這一點,她捫心自問,至少做到了80%。這一生她未曾以爭奪自己的名利,當人生目標。傷感之事,換一個角度看,人與人,能相遇,不容易。錯的人,錯的時間,錯的事,擱下。「願我靜心的走完這段病程」。陳文茜表示,願老天給她足夠的體力,繼續完成她的未竟之事;尤其《文茜的世界周報》,「我會努力工作,直到最後」。願上天憐憫,讓她可以陪著她的孩子們到最後。「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一個虛弱但很愛他們的媽媽」。知道自己比過去更重病後,她看到的世界愈來愈美。「我獨自一人,卻很自在。我別無所求」。
-
2024-11-30 醫聲.罕見疾病
37歲的她失去胰臟、膽囊與脾臟 VHL病友盼:健保納救命新藥
「VHL這個病,讓我的生活像是踩在地雷上,無法預測哪一天會出現新的腫瘤。」37歲的陳立妍罹患「逢希伯-林道症候群 」(VHL),會導致全身多處器官異常增生血管瘤與腫瘤。VHL不僅讓她多次進出手術室,更令她無法想像所謂的未來。然而,近期出現的一種新藥,讓她看到久違的希望,但昂貴的價格和健保列入排隊清單的現實,仍讓她不敢奢望。返台確認罹患罕病,人生如同「定時炸彈」般陳立妍小時候隨家人移民菲律賓,16歲時因為走路偏向一邊、經常嘔吐和頭暈,被家人帶往當地醫院檢查。當地醫師為她進行了腦部手術,切除了腫瘤,但未能確診她的病因。直到返台後,經台灣醫師進一步檢查,才確診她罹患了VHL,並發現胰臟也出現水泡。自此,陳立妍的生命便與腫瘤復發、手術和長期治療密不可分。「那段時間,我總覺得自己像個定時炸彈,隨時會被腫瘤引爆,完全無法掌控自己的身體。」「逢希伯-林道症候群(Von Hippel-Lindau,VHL)」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源於人體第三對染色體上的VHL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異常會導致全身多個器官的血管和腫瘤異常增生,常見於大腦、眼睛、腎臟及胰臟等部位。腫瘤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演變成癌症,患者因腫瘤生長位置不同,可能面臨視力模糊、行動不便及內臟功能損壞等健康挑戰。由於腫瘤的反覆出現,患者往往需要終身接受檢查與治療,這對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都構成巨大壓力。腫瘤過度增生,讓她失去胰臟、膽囊與脾臟112年,陳立妍因胰臟腫瘤過度增生壓迫膽管,接受了胰臟切除手術,並因胰臟、膽囊與脾臟共用血管,不得不同時移除這些器官。術後,她罹患糖尿病,每天需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同時因脾臟移除導致免疫力下降,小小的感冒都可能讓她生重病。VHL病友常因腫瘤位置和症狀不同,需要多次進出醫院。陳立妍回憶,曾因小腦的腫瘤一年內復發多次,尤其腫瘤的增生無法預測,有時候剛開完刀不到半年又長出來,那段時間也令她身心俱疲。由於胰臟被移除,陳立妍需要依賴酵素幫助消化,而餐前都要打胰島素,晚上還要補一針,一天至少要注射四次。陳立妍坦言,這樣的生活狀態讓她在工作選擇上受到極大限制,「我不敢選擇壓力大的工作,也避免需要熬夜或頻繁出差的職位。」新藥的希望,渴望擺脫無數次的手術近期,醫界研發出針對VHL的口服新藥,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的增生,讓陳立妍看見能擺脫不斷手術的希望,「如果能用藥物控制腫瘤,就不需要再挨刀,也不會有這麼多後遺症。」並坦言,「如果能早點服用這種藥物,也許就不必切除胰臟,現在的生活質量會好很多。」並表示,雖然病友們對此充滿期待,但昂貴的價格仍讓多數病友無力負擔。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提到:「VHL的手術難度很高,尤其是腎臟、胰臟、脾臟或神經系統的腫瘤。現在有新藥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對於無法手術的病友來說,是新的希望。我們希望政府能加速新藥的審核速度,盡快讓患者受益。」罕病患者的真實故事:
-
2024-11-21 醫療.中醫
節氣小雪22日報到 中醫推2穴位、1茶飲養腎打通身體暖氣開關
明天是24節氣的「小雪」,氣溫會明顯下降。中醫師彭溫雅表示,此時節可進行冬季養生「補腎」,建議可以按摩「大椎穴」與「湧泉穴」二大穴位,通暢氣血,並推薦飲用松子、黑芝麻與枸杞沖泡的「松芝茶」,補充熱量、提高免疫力。冬季對應的臟腑是腎,「先天之本在於腎」,人體最容易在這個季節被寒氣入侵,因此「冬養腎」能抗病。彭溫雅說,冬養腎首重保暖,從頭到腳都要做好防寒措施,穿戴帽子、圍巾、手套把寒氣隔絕在外;也可按摩身體的二大暖氣開關「大椎穴」與「湧泉穴」,還有「足浴」,可以通暢氣血,達到暖身效果。彭溫雅建議,可先從頭部的大椎穴開始啟動,大椎穴又名「百勞」,位在後頸部下方最凸出的骨頭下緣凹陷處,是頸動脈與自主神經節分布處,可用指頭以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按揉1到3分鐘,或是使用暖暖包熱敷頸部,身體會暖得比較快。湧泉穴是腎經的重要穴位,也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又稱「長壽穴」,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提升腎機能。先找到足部第二趾跟第三趾之間,拉一條直線到腳跟,位於腳板底前三分之一的正中凹陷處,就是湧泉穴。按摩時以雙手輕輕搓揉按壓,腳心有發熱感即可。「足浴」也是祛寒保暖的好方法,建議以42℃水溫泡到小腿肚,可促進血液回流,讓各經絡運行更加通暢。彭溫雅提醒,浸泡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泡太久血液容易堆積在下肢,難以順利回流至心臟。足浴除了注意水溫、時間之外,有靜脈曲張、患有足部病變糖尿病者,不建議用熱水泡腳。彭溫雅指出,冬季日照減少,影響人體大腦「血清素」分泌,干擾褪黑激素的代謝,易引發焦慮、煩躁、易怒或憂鬱沮喪等情緒,也會出現失眠症狀。建議白天多曬太陽補陽氣,把握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陽氣最旺期間,溫暖身體,讓人較有精神元氣。飲食養生部分,彭溫雅推薦飲用「松芝茶」,富含堅果的營養,枸杞含有花青素、葉黃素,黑芝麻可促進「氣」的循環,溫熱茶飲進補兼養身,對改善失眠也很有效。「松芝茶」茶飲材料:松子、黑芝麻、枸杞各5克。作法:松子、黑芝麻磨成粉後,加入枸杞,用100℃、200ml的水沖開攪拌,靜置3分鐘泡開後飲用。
-
2024-11-17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反覆感冒、咳嗽未必免疫力差 4個好習慣有助支持健康免疫系統
氣溫變化大,感冒頻繁不易痊癒、過敏嚴重、倦怠感揮之不去,可能都是免疫力下降的警訊。身體的免疫細胞擔當「保家衛國」的任務,太弱容易被各種病菌入侵,太強可能起內鬨打起細胞內戰。在各種病毒肆虐的環境中,如何適當強化免疫力?免疫系統是人體健康的關鍵,不過「免疫力」和人們口語常說的「抵抗力」不完全相同,抵抗力可以視作免疫力的泛稱。以過敏為例,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反覆感冒、咳嗽、流鼻水,醫師指出,「但是他們的免疫力沒有比人家差」,生病只是「身體這次作戰輸了」,下次再碰到這個病菌的抵抗力就上升。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和壓力管理,都是提升抵抗力的方式。被病毒侵犯如「更新病毒碼」,能提升抵抗能力。秋冬天氣變化,免疫力較容易下降嗎?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認為「不會」,免疫力下降應該是指個人的體質,精確來說,「免疫力差」應該是指患者「免疫功能有問題」。每個人都有免疫力,少數罕病個案,是基因等先天因素導致免疫力缺損,遭受病毒或細菌強烈攻擊時,可能完全無抵抗能力,因此引發敗血症等。葉國偉表示,免疫力是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有很多不同的細胞,一般來說,是當身體遇到外來病菌侵犯的時候,細胞會趕快製造出對抗外來侵害的「武器」,作戰贏了當然就不會生病,輸了就會產生疾病症狀,但也代表身體再遇到同個病毒就不會生病、下次的對抗能力會提升,就像是家長常說陪孩子「更新病毒碼」。孩子常咳嗽、流鼻水,過敏症狀可能被誤為免疫力差。有些小朋友常感冒、咳嗽、流鼻水,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免疫力比較差,但其實有時候是過敏症狀。葉國偉指出,以過敏症族群為例,表現出來可能是反覆感冒、咳嗽、流鼻水,但是他們的免疫力沒有比人家差,而是身體出現的過敏症狀被誤會成免疫力差。常有人說,高壓忙碌會造成免疫力或抵抗力低下,因而容易生病。葉國偉說,有可能是生活作息改變,壓力大的確會影響身體對抗病菌的侵犯,「抵抗力」變弱就容易生病,未必是「免疫系統」出問題;而且抵抗力變差有時候是暫時性的,只要調整好作息、壓力解除,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減少。免疫系統與生俱來,過強可能侵犯正常細胞。葉國偉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是與生俱來,多數人都有正常的免疫系統,僅少部分的人有免疫缺損,如抗體缺乏、嚴重的複合型免疫功能缺乏等,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遭受病毒或細菌的強烈攻擊,甚至對於病毒完全沒有抵抗能力,或在出生幾個月後,被嚴重的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症甚至死亡。不過,免疫能力也可能在後天受到影響,例如愛滋病就屬於「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病毒感染會造成患者的免疫能力整個被壓制,容易受到感染。不過,免疫系統太強也不好,會讓身體喪失辨識病源的能力,可能發生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自體免疫疾病」。帶狀疱疹病毒活化 多因老化致免疫力下降談到免疫力減弱,常讓人聯想到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說,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活化引起的皮膚病,好發於冬季至早春,通常在過度勞累、緊張、季節變換之際發生,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隨著年紀增長所導致的免疫力下降,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次活化的重要因素。治療方面,使用抗病毒藥、藥膏敷料及減緩神經痛藥物,主要目的是抑制病毒繁殖及水泡擴散,並避免傷口感染以及後續神經痛。預防帶狀疱疹,需要良好的免疫力,施打帶狀疱疹疫苗是提升抵抗力的方式之一。蔡長祐提醒,罹患過帶狀疱疹不代表終身免疫,當人體抵抗力下降,還是有可能復發,特別是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或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等免疫力較差者,都是高危險族群,應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充足睡眠、調適壓力及接種疫苗,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感冒頻繁不易痊癒、過敏嚴重、倦怠感揮之不去,都可能是免疫力變弱的警訊,就好像身體內的士兵,要抵抗入侵身體的病菌,可透過調整生活作息、規律運動、釋放壓力等,飲食也是重要的關鍵,包含國健署「我的餐盤」所列的六大類食物。參考「我的餐盤」口訣,盡量攝取原型食物。對於提升免疫力的食物,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李哲佑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質等巨量營養素都不能缺乏,可參考衛福部國健署推出的「我的餐盤」,口訣包含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很多民眾可能會認為,直接吃維生素保健品更方便,但營養師建議應該先補充巨量營養素,並建議從「原型食物」中攝取,如南瓜、馬鈴薯、地瓜等,之後才是維生素C、D和鋅、硒等微量元素,其中鋅、硒可從海鮮類取得;維生素C可從蔬果等攝取;維生素D則能藉由菇類或牛奶等補充。攝取植化素抗氧化:茄紅素、花青素、葉黃素。除了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外,有抗氧化功能的植化素也很重要。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包含葉黃素、葉綠素等,都能免於自由基的發炎反應,間接提升免疫功能。許惠玉說,常見的植化素如茄紅素,協助人體清除導致老化與眾多疾病的自由基,具有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等作用,可從番茄、紅椒、胡蘿蔔等獲取;花青素可抗氧化、抗發炎、預防罹患癌症,以及增強血管的彈性,預防心臟疾病、舒緩過敏症狀等,可藉由紫高麗菜、茄子、紫菜等獲得。增加腸道好菌、睡個好覺,都能增強免疫力。李哲佑說,很多研究都傾向維持腸道健康,免疫力會增加。因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除了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菌叢的多樣性、生態平衡,更重要的是日常飲食,腸道容易發炎的人,通常是加工製品攝取過多、原型食物吃太少。除了飲食,充足的睡眠也和抵抗病菌有關。李哲佑表示,常見於蛋白質食物的酪胺酸如奶製品等,屬於褪黑激素的原料,建議在睡前約30分鐘至1個小時,可以喝一杯溫牛奶;其餘如最近熱門的GABA也可助眠,常見於糙米、發酵的茶等,但建議不要太晚吃這類食物,以免反而影響睡眠。長期規律運動,再忙都要給自己15分鐘動一動。除了食物,長期規律運動也相當重要。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說,最基本的「健走」簡單又省錢,也可以騎腳踏車,或稍微提高強度,跑步或爬郊山,也可以到健身房運動,「我自己以前也很少運動,現在一天不運動很難過。」有時候覺得工作很累,就要有點「強迫自己」動起來,每天至少半小時,如果真的很忙,15分鐘稍微伸展也好,好過直接坐在沙發上休息。葉國偉說,有時候結束工作很累,也會有想偷懶的時候,但他會強迫自己至少騎半小時的腳踏車,能換來身心舒暢。他也建議民眾,運動不要只做一兩天,就因為肌肉痠痛想放棄;短時間的運動累積起來雖然也有好處,但不建議每次只動個3、5分鐘,因為5分鐘內的運動,通常只是在熱身而已,持續較長時間可以讓心肺功能更提升。每個人對壓力的適應能力不一樣,葉國偉表示,小朋友可能因為考試或學業因素,上班族則因工作節奏帶來壓力,會導致睡不好或亂吃東西而營養不均,進而衍生失眠等慢性問題。如果因為工作或學業壓力,覺得自己的免疫力稍微減弱,就要找到自己的壓力來源並改善,例如正向思考,或把自己的時間管理做得更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13 養生.聰明飲食
自製豆漿黃豆煮前1關鍵程序 有效除過敏及增大豆異黃酮活性
冬天來臨,想喝濃醇香的豆漿,不妨自己動手製作!豆漿製作原料十分單純,主要是由黃豆跟水研磨製成。在製作豆漿之前,需要將黃豆泡數小時,讓豆子吸水膨脹,再加入適當比例的水一起磨成豆漿。豆子經過泡水後,不僅可以去除造成腸道過敏的凝集素,還有助增加大豆異黃酮的活性。豆子泡水 避免凝集素釀過敏植物為了保護自己不要被天敵食用,在成分上會生成自然的防禦機制。黃豆的防禦機制是胰蛋白酶抑制物及凝集素,是一種抗營養物質,會抑制蛋白質的消化,以及刺激腸道黏膜的作用。當人類或其他生物吃了豆類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或凝集素時,就容易拉肚子或嘔吐。不過,只要豆類經過泡水一天,尤其是泡到豆類的芽點冒出來,就能去除絕大多數的凝集素。充分加熱 除胰蛋白酶抑制物加上充分的加熱,胰蛋白酶抑制物會被破壞,即能安心享用。煮豆漿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生豆直接進入電鍋裡面充分加熱,每次要喝豆漿前拿出來用果汁機攪打即可。另一種是生豆泡好後以果汁機打勻,再將豆漿煮熟。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生豆漿含有皂素,會讓人誤以為冒泡豆漿已經煮熟了,如果大量喝進未熟的豆漿,有可能會鬧肚子痛的。建議最好在豆漿出現泡泡之後,耐心地撈掉泡泡,並以小火繼續加熱10分鐘,確保豆漿完全煮熟。豆漿富含大豆異黃酮,但將近97%都屬於不可吸收的含醣基形式,建議泡豆時用「溫水」泡一整晚,就可以大幅增加大豆異黃酮的活性。其實大豆本身具有糖苷酵素(β-glucosidase),可讓大豆進行作用去除大豆異黃酮上的醣基,一旦去除醣基,大豆異黃酮的吸收率就能提高。研究發現,以50℃溫熱水泡豆8小時,能有效轉化大豆異黃酮,讓大豆異黃酮活性含量增加6倍之多。簡單的作法是,把黃豆洗淨後,用50℃溫熱水泡豆,再放進電鍋保溫(不要壓開關),而電鍋保溫溫度大概是40-50℃,這樣就能得到最大量且好吸收的大豆異黃酮。
-
2024-11-10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避免洗腎的護腎飲食
「林醫師怎麼辦?腎臟科醫師要求我增加體重,但飲食要限制蛋白質、鈉鉀磷不能過量.....」髮型設計師秀芳遞給我一張檢驗報告,原來是因腎臟病變造成蛋白質尿。「低蛋白飲食」更貼切的說法是「適量且優質的蛋白質」;足夠的熱量攝取,也是慢性腎衰竭患者飲食的重點,能延緩腎臟惡化、維持良好體力,避免步入洗腎人生。泰式蝦子&豬肉辣味冬粉沙拉(3人份)冬粉提供熱量,低鉀蔬菜洋蔥與香菜等皆可提味,以減少高鈉醬料的使用,尤其洋蔥還是強效的抗氧化劑。這道料理多選低鉀蔬菜,幾乎毋需汆燙油炒。而一般泰式涼拌常用的小番茄,因含高鉀改以低鉀水果鳳梨取代。食材:冬粉180克、蝦子9隻、白洋蔥140克、紫洋蔥150克、鳳梨200克、青蔥1支、小黃瓜2條、香菜2支、腰內絞肉50克、辣椒1支醬汁:鹽適量、椰糖或砂糖2大匙、魚露1.5~2大匙、檸檬汁2大匙作法:1. 冬粉用冷水泡約5分鐘,泡軟後剪成容易吃的長度。蝦子頭部切掉、去泥腸,白洋蔥切小丁,紫洋蔥切長條狀,鳳梨切丁,青蔥切花。2.平底鍋開中小火,倒入橄欖油。先加入白洋蔥丁,炒至呈透明後放入豬絞肉、辣椒,青蔥及香菜的莖,炒到絞肉熟後即熄火。可加一小匙的醬油,增添醬香。3.準備另一鍋滾水,放入冬粉,煮到呈透明後即撈出,接著放入蝦子氽燙一下。4.大碗放入作法2及和作法3。再放入紫洋蔥、鳳梨及香菜的葉,接著撒入調味料拌勻。●作法3的冬粉從熱水撈出後,放入清水中洗去黏液,瀝乾水分取出,口感較爽口。蘋果&藍莓豆漿奶酪(2人份)選擇低鉀且低GI的蘋果與藍莓,一般水果奶酪是水果與牛奶的混合,但因乳製品屬高磷食品,因此以黃豆製品豆漿取代牛奶,僅以少許鮮奶油打發成的油霜裝飾。食材:蘋果105克、藍莓100克、吉利丁2片(每片2.5克)、無糖豆漿200毫升、白砂糖適量、鮮奶油50克作法:1. 蘋果豆乳酪:蘋果切小塊與100毫升豆漿混合,以調理機攪打成泥狀。接著放入鍋中,開小火稍溫熱後放入一片泡軟的吉利丁,攪拌後確認吉利丁全部融化,即可倒入模型中(1/3份量),接著再放入冰箱冷藏使其凝結。2. 藍莓豆乳酪:作法同上。從冰箱拿出作法1模型,倒入至2/3份量,再放入冰箱使其凝結。3. 取鋼杯放入鮮奶油,用攪拌棒將鮮奶油打發。4. 將作法2從冰箱取出,並加入打發鮮奶油,擺上新鮮的藍莓及薄荷。台式什錦炒米粉(4人份)米粉、冬粉、米苔目及粄條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低蛋白澱粉類主食。透抽、豬里肌肉提供優質蛋白質,至於高鉀食物,如胡蘿蔔、香菇甚至芹菜都需先汆燙去鉀,同時搭配低鉀蔬菜高麗菜與超級護腎食材黑木耳。食材:米粉250~300克、豬里肌肉或腰內肉80克、高麗菜250克、紅蔥頭6粒、蒜苗1支、透抽120克、黑木耳100克、胡蘿蔔150克、香菇3朵、芹菜1支、醬油2大匙、烏醋&白胡椒粉適量作法:1. 豬里肌肉切絲、各種蔬菜切絲、透抽切花、香菇泡水切薄片、芹菜拍扁切末。將高鉀食材如胡蘿蔔、香菇及芹菜等先氽燙。2. 鍋中加水,水滾後倒入適量油及鹽,接著放入米粉,氽燙約1分鐘即撈出瀝水,並加蓋燜軟(不需煮熟)。3. 平底鍋放一大匙橄欖油,開中小火,放入紅蔥頭炒至微金黃色,取出備用。4. 平底鍋加入少量橄欖油,放入胡蘿蔔翻炒,接著放蝦米、香菇、肉絲炒香。蒜白接著下鍋,高麗菜絲放入繼續拌炒。5. 放入約一碗的水煨煮,待水收乾約一半後倒入醬油調味,接著放入蒜綠、透抽及作法3的紅蔥酥及油,稍微翻炒,最後放入米粉吸乾湯汁。6. 起鍋前放入芹菜、灑幾滴烏醋及白胡椒粉,更添風味。
-
2024-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養生要早睡晚起!每天「禪定練習」10分鐘解壓 中醫師教你怎麼做
立冬是冬天的開始,象徵一年的忙碌將要回歸到平和與安寧的階段,大自然萬物準備休養生息,為來年的春天打好基礎。冬天養「藏」:早睡晚起、禪定練習我們的生活作息,如果方便,可以順應天地,早睡晚起,讓冬天養「藏」的功能發揮得更好,這個時節若保養得宜,對於較弱的臟腑功能之提升大有助益,建議同禪定練習,做好保暖的工作,讓身體的陽氣可以乖乖留在體內。禪定練習的方法很簡單,先從腹式呼吸開始,讓副交感神經開始啟動,放鬆身體,一天的事情慢慢沈澱下來,接下來把精神集中在下丹田(肚臍後方三指幅)、中丹田(膻中穴)或上丹田(第三腦室)的位置,保持10分鐘,讓一整天的壓力消除!立冬穴道保養從腎經、肝經下手 配合泡腳按摩穴道保養建議從「腎經」和「肝經」切入,腎臟對應「水」元素,季節相應冬天,而搭配肝經的保養能夠讓我們腎的養「藏」更順利,減少消耗,增加元氣的儲存。例如:太溪、大鍾、水泉、照海,可以配合泡腳按摩的方式來做保養。這幾個穴道位在我們腳踝內側下方,可以準備約40度的水泡腳,一邊針對這幾個穴位做按壓。肝經從中封、中都等穴道做按摩,也是非常適合這個時節的穴道保養。中封穴在腳踝前內側,中都穴在小腿內側中點上方的凹陷處,緊貼脛骨,按摩可以協助調和肝經的疏發,和諧腎的封藏,有空的時候都可以按摩。立冬藥膳推薦:山藥蓮子排骨湯材料:排骨 300g、山藥 500g、乾蓮子 50g、紅棗 6顆、枸杞 1茶匙、薑 4~5片、米酒 1大匙、鹽 1/2茶匙、水適量烹飪方式:1.滾水川燙排骨洗淨,薑去皮切片,乾蓮子洗淨備用2.鍋中放入薑片、排骨、蓮子、紅棗加上適量的水,先中火煮至滾沸後轉小火蓋鍋蓋燉煮25分鐘。3.最後加入山藥塊煮7-8分鐘後,加入枸杞、米酒及鹽調味,即可享用。※素食者可以不放排骨烹飪。食材功效:山藥具有補脾補腎的功效,蓮子養心,搭配補氣的紅棗與養精的枸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膳。總之,立冬時我們要順應大自然,除了平日生活工作之餘,能夠讓身心放鬆,提早休息,多一些靜態的活動,例如:看書、涵養內在,就能養精蓄銳度好好地度過這個冬天。
-
2024-11-01 焦點.元氣新聞
50歲男颱風後整理環境全身紅疹 醫:小心植物昆蟲誘發過敏反應
颱風天過後,高雄一名50歲男子在整理倒樹後,不久身上出現大面積紅疹,且伴隨搔癢感前往皮膚科就診,醫師診斷是過敏反應,研判應是清理樹木時不慎接觸某些植物或昆蟲,全身紅疹發作。收治這名病患的阮綜合皮膚科醫師劉昭宏表示,男子在颱風後清理環境和傾倒樹木,幾小時後,身上陸續出現紅疹,尤其集中在手臂和腿部,伴隨強烈的搔癢感,紅疹形態表現為局部腫脹、發紅,有些疹子還出現小水泡。研判皮膚症狀,可能是接觸到了某些有刺激性的植物,有毒的植物如毒漆藤,或被昆蟲及毛毛蟲的細毛刺傷所致,細毛刺激皮膚就會誘發強烈過敏反應。劉昭宏表示,開立抗組織胺藥物減輕過敏反應,使用類固醇軟膏塗抹於紅疹患處,都能有效減少發炎及搔癢症狀,也提醒男子避免再接觸可能致敏源,以免情況惡化。劉昭宏提醒民眾颱風過後整理環境時,務必做好自我防護措施,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到有刺激性的植物或昆蟲,預防措施包括在戶外整理環境時,穿著長袖衣物、長褲、手套及口罩,減少皮膚暴露,避免直接接觸植物或昆蟲。清理前,最好先仔細觀察環境是否有毛毛蟲、昆蟲,盡可能避免直接處理這些潛在致敏源,如果必須清理植物或樹枝,建議使用工具如長夾、耙子等,避免手部直接接觸,清理後,應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洗暴露皮膚部位,減少過敏源附著的可能性。他呼籲,颱風過後整理環境固然重要,但民眾應該提高防護意識,減少皮膚直接接觸有刺激性植物或昆蟲,避免因過敏反應而造成不適,若皮膚出現紅疹、搔癢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治療。
-
2024-10-21 焦點.健康知識+
沒流汗和出門睡衣不用常洗?專家揭「洗睡衣頻率」:當心影響健康
一般人以為睡衣沒有穿出門,尤其秋冬時節沒什麼流汗,應該很乾淨,因此隔很長時間才洗一次。但睡衣長時間不洗也是很不衛生,容易造成皮膚問題。睡衣穿幾次就得洗?根據美國清潔協會(The American Cleaning Institute)的建議,睡衣穿3-4次就要洗,人在睡眠中會出汗,尤其是在溫暖的環境下,汗液和皮膚分泌的油脂會附著在睡衣上。並且汗水和皮膚油脂會導致睡衣產生異味,影響睡衣的乾淨和舒適度。在溫暖和潮濕的環境中,睡衣上細菌還易於滋生,長時間不洗的睡衣可能會引起皮膚問題,如痘痘、皮炎等。但如果睡前有淋浴,則可以再多穿幾次。根據《CNN》報導,美國皮膚科學院成員安東尼.羅西指出,如果穿睡衣時沒有穿著內衣褲,因為睡衣有接觸到生殖器皮膚,應該要洗後再穿;但若會在睡前洗澡且穿內衣褲睡覺,睡覺時也不流汗,最多能穿一星期再洗。清洗妙招1.睡衣清洗周期:穿著3-4次後。貼身睡衣若長期不洗,微生物以及皮膚脫落的細胞,會大量堆積在睡衣上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如何清洗:使用冷水手洗,並放在明亮通風處晾乾。新買的睡衣別急著穿,最好用鹽水泡半小時再用洗滌劑清洗晾乾;另外,洗滌劑不要直接倒在睡衣上,避免造成顏色不均勻。2.內褲清洗周期:及時清洗,一定不能隔夜。內褲上的分泌物大多數是蛋白質,如果不及時清洗,就會容易滋生細菌、異味甚至掉色。如何清洗:把洗衣精塗在內褲上,輕輕搓洗3-5分鐘,最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如果內褲沾到經血,就先用冷水泡一會兒,再用含蛋白質酶的內衣洗衣精洗,蛋白酶可以溶解血漬。3.內衣清洗周期:穿著1-3次後。當穿著多次後,即使看起來不髒也應該清洗了,因為身體分泌的汗液和油脂會浸入衣物纖維中,成為細菌的滋生地。如何清洗:建議使用專業的內衣洗衣精,冷水手洗,不要用力擰或搓,以防變形,並平鋪晾乾。
-
2024-10-19 養生.聰明飲食
早上一杯檸檬水 提神更補維生素C!泡檸檬水3訣竅,別用冰水用溫水
許多人早上起來會先喝一杯水,這是個好習慣,可喚醒休息了一整晚的消化系統。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註冊營養師 Julia Zumpano(RD、LD)更建議,在水裡加些檸檬對健康更有額外的好處。檸檬水任何時候喝都可以,不過早上喝更好,因為早上喝可以在睡醒後馬上為身體補充水分,更可達到補充維生素C、提神,甚至有皮膚保濕的作用。檸檬水5個健康益處Zumpano指出,喝檸檬水有以下5個好處,並建議最好空腹飲用:1.保持水分大多數人每天都沒有喝足夠的水。因此早上先喝一杯檸檬水,可以在早上先為身體補一些水分。你怎麼知道你是否喝了足夠的水?你的尿液幾乎是清澈的。 2.預防腎結石檸檬中的檸檬酸可以阻止腎結石的形成,並且可以在較小的結石開始形成之前將其分解。 不過也提醒不能完全依賴檸檬水來解決結石問題,如情況嚴重仍務必就醫。3.有助減肥檸檬水不含任何糖、添加劑、調味品,因此不會有額外的熱量,是減肥者最天然的飲料。但有極端者認為檸檬汁可以排毒減重,只喝檸檬汁混合物,不吃任何固體食物。這是絕對不建議、非常不健康的減肥方法。4.增強抗氧化作用有些人在感覺快感冒時,會趕快喝一點維生素C發泡錠。而如果每天固定喝一杯一杯檸檬水,當作日常保健飲品,在日常就補充以提升身體抗氧化力。5.幫助消化胃酸有助於分解食物,而檸檬酸可以刺激唾液及胃酸分泌,幫助消化及腸胃蠕動。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胃酸水平會下降,喝檸檬水可幫助提升。喝檸檬水注意3件事檸檬水製作非常簡單,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方法,只需要一個檸檬和一些水,但以下幾件事則要特別注意。1.用溫水泡製作檸檬水用微溫或室溫的水泡最好,如此才能讓檸檬與果皮中的維他命C和多酚達到最有效的釋放。2.用吸管喝檸檬水專家警告,檸檬中含有豐富的檸檬酸,每天喝檸檬水可能導致牙齒琺琅質變薄。化解的方法是,記得用吸管喝檸檬水。3.加他天然香料平衡酸性如果太酸,可以添加其他天然香料來平衡,例如薄荷、生薑或薑黃等物質。也可以加多一點白開水稀釋。特別要提醒的是,有胃食道逆流、胃炎、胃潰瘍的人,需減少喝檸檬水,或加點蜂蜜以中和其酸度。【參考資料】.《Cleveland Clinic》Is Starting Your Day With Lemon Water Healthy?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9-30 醫療.泌尿腎臟
多囊腎6保養原則 避免走上洗腎之路
多囊性腎臟病是一種基因遺傳性疾病,超音波檢查可看到腎臟出現大大小小的囊腫(水泡),導致腎臟無法有效的清除身體的廢物,最終形成尿毒症。雖然多囊性腎臟病無法有效的治癒,但研究發現透過生活上的保養,能夠有效延緩腎功能的衰退。為避免走上洗腎之路,可掌握6大保養原則。多囊腎6保養原則1.控制血壓盡量將血壓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由於腎臟構造相當精密,一旦血壓升高,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會增加,會加速腎功能的惡化。所以,有多囊性腎臟病的民眾,將血壓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是最理想的。2.不要隨便吃藥身體出現不舒服時,應該找出病因,而不是盲目吃藥。尤其是止痛藥,不是傷肝就是傷腎,例如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NSAIDs),就具有強烈的腎毒性,應盡量少吃,以保存腎功能。3.飲食力求少鹽、少加工鹽分會讓身體蓄積過多水分,整體血容積提升的狀況下,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跟著增加,造成腎臟的負擔。建議平時飲食要清淡,每天鹽分攝取量盡量不超過6公克,若額外使用番茄醬、醬油、黑醋等,應一併將鹽分計算進去(6公克食鹽等於36㏄醬油、30克味精、3㏄黑醋、75毫升番茄醬);另外,加工過的食物,例如油炸、醃製等太鹹的食物,也盡量避免食用。4.適量蛋白質蛋白質會代謝成含氮廢棄物,經由腎臟排泄。一旦蛋白質攝取過量,腎臟負擔也會隨之增加,所以,患有多囊性腎臟病的人,不要攝取太大量的蛋白質,基本上維持每公斤體重0.8-1公克即可(約2-4份),每一份蛋白質約三根手指大小跟厚度的肉,若一餐超過5份就太多了。除非有出現明顯的蛋白尿,或腎衰竭達到第三期之後,才有需要進行低蛋白飲食。5.吃好油腎病患者通常要低油飲食,但最新研究發現,若能提升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可以幫助延緩腎病惡化的速度。而提高好的膽固醇最簡單、最方便的作法,就是透過攝取足夠的好油,譬如含Omega-3脂肪酸的亞麻仁油,或含Omega-9脂肪酸的橄欖油或酪梨油,建議一餐可以吃10~15㏄即可。6.適量運動不管是有氧運動,還是阻力運動都很重要。快走、跳舞、游泳等有氧運動,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好的膽固醇,將壞的膽固醇排除;阻力運動有助訓練身體的肌肉,能幫助血脂肪代謝,穩定血糖及血壓,間接幫助保護腎功能。
-
2024-09-17 醫療.指甲.足部
為什麼會腳臭?腳臭的4個常見原因以及解決方法
如果你發現脫掉鞋子後腳有臭味,那麼其實你並不孤單,腳臭是很常見的問題。專家指出,導致腳臭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大多數病例跟細菌或真菌感染有關。以下為不同腳臭原因以及預防方法:1.流汗事實上,你的雙腳大約有25萬個汗腺,比身體其他部位的汗腺數量還要多,而鞋子和襪子會積聚汗水,讓細菌滋生。當細菌以死皮細胞和腳上的油脂為食時,它會釋放出氣味。 專家建議,每天用溫水洗腳,並徹底擦乾雙腳,包括腳趾間。更重要的是,不要每天穿同一雙鞋,讓鞋子乾燥24至48小時後再穿,將有助於減少細菌的滋生。 2.真菌感染除了細菌之外,真菌也可能導致腳臭。腳部真菌感染也稱為香港腳,這種感染通常是由於皮膚與皮膚直接接觸,或接觸到脫落的皮屑所引起,通常發生在共用的地方,例如浴室和游泳池。真菌以汗液、油脂和死皮為食,進而產生一種令人不快的氣味。 專家指出,香港腳不會自行消失,需要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另外,真菌感染可以透過共用毛巾、鞋子和襪子傳播。因此,一旦被感染,請確保將這些物品與與同住的人分開。3.賀爾蒙變化及多汗症青春期、更年期和懷孕期間發生的賀爾蒙變化,可能會出汗較多。此外,多汗症患者會比一般人流更多汗,多餘的汗水會讓你的腳發出難聞的氣味。專家建議,購買兩雙並交替穿,以便讓鞋子有時間完全乾燥,並且穿著能為皮膚提供更多呼吸空間的鞋子。至於多汗症患者,醫事人員可能會建議使用更強效的止汗劑或進行減少出汗的治療。4.糖尿病雖然腳臭並不表示有糖尿病,但確實需要格外留意足部的狀況。因為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足部潰瘍或未癒合的足部潰瘍,這些潰瘍會散發氣味。專家指出,如果腳上出現傷口並且有氣味,這可能是傷口已經感染的跡象。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天檢查雙腳是否有水泡、皮膚破損、疼痛或感染跡象。【資料來源】.Five reasons why you have smelly feet and how to fix it.What to Know About Smelly Feet.NHS: Smelly feet
-
2024-09-13 醫療.皮膚
長痘痘就是腸胃不好?想要保養肌膚,醫師公開「喝水1公式」還助減肥
夏天不只陽光強烈,還有紫外線(Ultraviolet,UV)也非常逼人,不只女性,連許多男性可能都要受不了了!日曬不僅讓你皮膚的黑色素增加,紫外線還會加速細胞老化,導致皮膚鬆弛、褶皺、黑斑等,更甚至增加罹癌風險!我們除了可以從擦防曬等外在保護之外,也可以從內在來保養肌膚!快讓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美容醫學中心皮膚科張宜菁主任解析,室內、機上竟也要「防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固然好,但因台灣靠近赤道,小心曬過久可能會曬出問題!不只曬黑、曬傷、曬出黑斑,長期下來,可能加速老化,增加皮膚癌的風險。而且,陽光中的紫外線也是傷害皮膚的危害因子之一,因此「防曬」很關鍵。紫外線又可分為:UVA、UVB、UVC,主要影響人體的為UVA、UVB。 UVA屬於長波長的紫外光,穿透力較強。 UVB屬於中波長的紫外光,依然會穿透大氣層。 UVC對人體影響非常小,因此大多不會特意防護UVC。不只室外防曬要做好,室內也要特別注意。雖然研究顯示窗戶可以遮蔽大部分的陽光,但UVA可以穿透一般的玻璃,若為窗邊工作者,在經年累月下,兩邊的臉就可能出現色差、有一邊較老化的狀況。所以在家、車上也建議可以貼上「隔熱紙」。而現在日本旅行正夯,我們在選機位時通常想選能看到「富士山」的那側(去程左邊、回程右邊),為了選位看好景的情況下也可能會被曬傷。有研究顯示,機組員罹患皮膚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2倍以上,正因為離陽光更近,接收到陽光的能量比在地面上多,因此在機上也要適當防曬。你該知道的戰「痘」攻略!會長痘痘的原因很多,除了基因、空氣汙染、情緒壓力外,主要是以下男性荷爾蒙的刺激、毛孔角質細胞過度增生導致。但牛奶與太甜的食物等飲食也都是會造成痘痘的因素之一。一,男性荷爾蒙刺激皮脂腺的分泌,讓皮膚變油二,毛孔角質細胞過度增生三,痤瘡桿菌、發炎反應長痘痘怎麼辦?首先要注重清潔與保濕,不要認為自己皮膚油就不需要保濕,如沒有保濕,皮膚毛囊更容易發炎。再來就是治療,治療可能會先從擦藥開始,到了吃藥的階段,與醫師討論後,可能會給予抗生素或口服A酸,都要遵循醫囑定時定量服藥。破解迷思!腸胃不好就容易長痘痘?民間有「腸胃不好、便祕者易長痘痘」的迷思,是不是真的?其實我們有些身體器官出問題,就會影響皮膚,如肝臟出問題,會有黃疸。腸胃道免疫系統紊亂時,體內的毒素也可能表現在皮膚上,像是黑色棘皮症(脖子上的黑色素沉澱。有此症狀的肥胖者,可能會有糖尿病的風險)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由此可知,皮膚的表現是器官變化或是病變的結果。網友提問專家解答!你不可不知的皮膚QAQ:想要皮膚紅潤「好氣色」,就要補充鐵質、蛋白質?人體的膚色與黑色素、血紅素、β胡蘿蔔素有關。但是如果沒有完好的防曬,只補充某類食物,其實還是沒有效。所以平時除了防曬外,也可以塗抹一些美白產品、保持飲食均衡。Q:想要「水嫩肌」要多喝水?人體超過70%是水分,因此喝水不只保養皮膚外,也可以照顧到身體其他器官。至於我們每天「至少」需要攝取的水分是多少?快記住以下一公式:成人每日基本水分=(體重-30) X 35cc只要水的攝取量足夠,尿液、體內廢棄物才能夠順利排出,身體才會健康。而且減重也強調「餐前的飲水」還能增加飽足感,避免過食。但喝到定量的水後,也要做好上述的保濕,才能讓皮膚水噹噹。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4-09-06 養生.聰明飲食
中醫師點名「4大發物」少吃為妙!對應病症一次看 水梨、麻油雞都入列
 《說文解字》中記載「發,射發也」,後來「發」字引申為「生長、發生、送出、開展、引起」等義涵。而從中醫觀點來看,「發物」則泛指「促使身體耗散熱量、誘發疾病的食物」,若未適時適量的攝取,容易造成體內發炎、過敏、代謝異常、免疫力下降,因而使舊疾復發或新病加重。 發物因人而異 適量食用避免傷健康 中醫師蔡明兌說明,發物也是食物,之所以會引發疾病,便是取決於不同的食物偏性、作用在不同體質身上,簡而言之,發物是相對而非絕對、因人因病因時而異,因此若不諳食性或不了解自身體質就可能因誤食或過食而誘發疾病。若有相關病症及對應體質應儘量避免或適量食用: 1、生冷食物如西瓜、絲瓜、冬瓜、生菜、生魚片、水梨、冰飲等,因其寒涼滑利之性會損傷陽氣,並降低系統運作動能,若屬氣虛、陽虛體質,原本就因元氣不足而容易出汗、常感疲倦乏力或手腳冰涼,需特別注意此類食物。  2、辛辣刺激、熱性食物如蔥薑蒜、辣椒、桂圓、荔枝、榴槤、燒烤煎炸、麻油雞等,容易助熱動火、傷津劫液,使出血、發炎或感染加重,因此在急性期應減少攝取;另外若屬營養不足而易眩暈的血虛體質,或體內津液不足而易口乾咽燥、手足心熱、便秘的陰虛體質,因體內陰血虧虛,也不宜食用此類食物。  3、高脂、高糖分食物如甜點、油炸、起司、加工食品等,具有黏滯、肥甘滋膩之性,會弱化體內新陳代謝循環,因此痰溼體質不宜多食,易加重形體肥胖、排便不暢、下肢水腫等症狀,並有罹患心血管疾病及三高之風險。 4、異種蛋白食物如雞蛋、蝦蟹、海鮮、鵝鴨等,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發斑、發疹、起水泡等),因此皮膚敏感、瘡瘍患者需小心攝取。  日常食用這些食物 營養更加分 蔡明兌分享,根據中醫觀點,平性食物較平和,日常飲食應多攝取此類之原型食物,包含:穀類(糙米、白米、麥等)、蔬菜(地瓜、玉米、青菜、胡蘿蔔、南瓜、山藥、木耳)、水果(蘋果、葡萄、香蕉、芭樂等)、豆蛋魚肉(豆腐、鱸魚、鮭魚、雞肉等),維持均衡、多樣化飲食並注意調味適中,吃得快樂、營養滿分!  
-
2024-08-30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病從口入,不同體質怎麼吃?4類常見「發物」對應體質及避免吃的食物
《說文解字》中記載「發,射發也」,後來「發」字引申為「生長、發生、送出、開展、引起」等義涵。而從中醫觀點來看,「發物」則泛指「促使身體耗散熱量、誘發疾病的食物」,若未適時適量的攝取,容易造成體內發炎、過敏、代謝異常、免疫力下降,因而使舊疾復發或新病加重。先了解自己是哪種體質自然界萬物皆有屬性之分,中醫依據食物中所含成分及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反應可分為寒、涼、溫、熱、平五種性質:偏寒涼性味的食物可清熱降火,像是消防隊可以為體內平衡燥熱,但若太過或作用在體質偏虛寒的人容易造成水災氾濫、機能失常;偏溫熱性味的食物可助陽散寒,如同啦啦隊能提升體內循環,但若過量或作用在體質偏燥熱的人則容易造成機能亢奮、發炎上火、消耗內存。發物也是食物,之所以會引發疾病,便是取決於不同的食物偏性、作用在不同體質身上,簡而言之,「發物是相對而非絕對、因人因病因時而異」,因此若不諳食性或不了解自身體質就可能因誤食或過食而誘發疾病。4類常見發物對應體質及避免食用食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常見發物類型,若有相關病症及對應體質應儘量避免或適量食用:生冷食物:如西瓜、絲瓜、冬瓜、生菜、生魚片、水梨、冰飲等,因其寒涼滑利之性會損傷陽氣,並降低系統運作動能,若屬氣虛、陽虛體質,原本就因元氣不足而容易出汗、常感疲倦乏力或手腳冰涼,需特別注意此類食物。辛辣刺激、熱性食物:如蔥薑蒜、辣椒、桂圓、荔枝、榴槤、燒烤煎炸、麻油雞等,容易助熱動火、傷津劫液,使出血、發炎或感染加重,因此在急性期應減少攝取;另外若屬營養不足而易眩暈的血虛體質,或體內津液不足而易口乾咽燥、手足心熱、便秘的陰虛體質,因體內陰血虧虛,也不宜食用此類食物。高脂、高糖分食物:如甜點、油炸、起司、加工食品等,具有黏滯、肥甘滋膩之性,會弱化體內新陳代謝循環,因此痰溼體質不宜多食,易加重形體肥胖、排便不暢、下肢水腫等症狀,並有罹患心血管疾病及三高之風險。異種蛋白食物:如雞蛋、蝦蟹、海鮮、鵝鴨等,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發斑、發疹、起水泡等),因此皮膚敏感、瘡瘍患者需小心攝取。而根據中醫觀點,平性食物較平和,日常飲食應多攝取此類之原型食物,包含:穀類(糙米、白米、麥等)、蔬菜(地瓜、玉米、青菜、胡蘿蔔、南瓜、山藥、木耳)、水果(蘋果、葡萄、香蕉、芭樂等)、豆蛋魚肉(豆腐、鱸魚、鮭魚、雞肉等),維持均衡、多樣化飲食並注意調味適中。中醫看重個體化差異,每個人體質、病情皆有所不同,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瞭解自身狀況,讓我們吃得快樂、營養滿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23 養生.運動健身
立委鍾佳濱服務處助理遭虎頭蜂攻擊亡!登山遇虎頭蜂怎麼辦?千萬別用力揮舞,3要點保命
【記者潘奕言/屏東即時報導】《聯合報》報導,屏東立委鍾佳濱服務處主辦的青年志工團橫越浸水營古道活動,22日下午在台東遭虎頭蜂攻擊,其中41歲的洪姓男子是服務處助理,為保護團員遭到虎頭蜂瘋狂攻擊,經搶救後仍不幸過世。台東縣消防局指出,這支20人登山團走浸水營古道從屏東到台東,到台東端加羅板部落出口附近時突遇虎頭蜂攻擊,團員紛紛逃離躲避,但有3人遭螫傷,2人意識清楚自行脫困。受傷最重的洪男緊急施打3支強心針,昨日晚上11時送至台東馬偕醫院急診,當時已呈現昏迷血壓低狀況,後經急救後仍未恢復生命,於今日凌晨2時42分宣告不治。【記者彭宣雅、葉德正、游明煌報導】遇虎頭蜂千萬別用力揮舞 保命三要點在山區遇到蜂群該怎麼辦?農委會引述「戶外作業虎頭蜂攻擊預防手冊」提出三要點,包括安靜閃避、衣物護頸、以及迅速離開,千萬別用力揮舞,以免引來更多蜂群,保護自身安全。農委會表示,涼爽的天氣,吸引許多登山愛好者,去欣賞森林之美,每年7到11月正是虎頭蜂活動高峰季節,很多人看到虎頭蜂,非常害怕於是瘋狂的揮牠,虎頭蜂其實是一種社會性昆蟲,具備完整的社會組織與蜂巢結構,因此,當蜂群遭受驚擾時,會因強烈的護巢行為而群起攻擊外來入侵者,所以遇到虎頭蜂,民眾千萬別大力揮舞。農委會建議,遇到虎頭蜂應該記得三要點:1、低身體,安靜地離開,勿揮打,以免引發蜂群的攻擊;2、遇攻擊時,應以衣物護住頭部,壓低身體,快速離開,儘量向順風方向離開,減輕引發氣流、殘留被螫者的費洛蒙訊息。3、若蜂群在追擊,附近的人很多, 應分散人群,迅速離開現場,被攻擊的人要快跑,沒被攻擊的人也要大步慢跑,盡量減少毒蜂的注意力,切勿邊跑邊揮動衣物,揮動衣物會造成強大氣流,使得在空中追擊的毒蜂更能認清目標,招來更多毒蜂追擊。秋季登山活動時 勿進入森林或小徑活動捕蜂達人陳耀基表示,秋季是虎頭蜂最凶惡的時候,蜂后此刻產下最後一批卵,即將進入冬季前,是虎頭蜂進入「生死存亡之秋」的關鍵階段,民眾若靠近,極可能引發蜂群傾巢而出防衛攻擊。遇到虎頭蜂攻擊,目前通常使用腎上腺素治療,但須醫院端或救護車上使用,一般民眾無法取得;建議事先噴灑含DEET(敵避)防蚊防蜂液防範。新北市動保處長楊淑方建議,民眾在秋季登山活動時,勿進入森林或小徑活動,避免喧譁。遇到1、2隻警戒虎頭蜂旋繞時,就要趕緊遠離,以衣服或手肘保護頭部,低身退出或繞路而行,以免引起蜂群圍攻,切勿試圖驅散,以免引來蜂群大軍。「要穿著淺色衣物並戴淺色帽子保護頭部」,楊淑方說,虎頭蜂攻擊目標多為黑色、具絨毛、正在移動的動物,人類受攻擊時,最嚴重的部位多為有頭髮覆蓋的頭部;因虎頭蜂喜歡吸食味道濃郁的樹汁及腐敗的果實汁液,登山千萬不要擦香水、化妝品,減少氣味吸引虎頭蜂覓食。新北瑞芳山區蜂螫最多 這些步道危險新北市消防局統計,蜂螫事件多發生於三芝、金山、烏來、瑞芳、深坑等地山區步道,其中又以瑞芳山區較多,像三貂嶺步道、幼坑瀑布步道、大粗坑步道、八分寮登山步道等。虎頭蜂範圍在平地至大約1500公尺山地以下,在步道沿線蜂巢最容易遭受到驚擾,蜂巢多在樹枝上、地窟內。被虎頭蜂螫咬該如何處理?若是不小心被虎頭蜂螫咬該如何處理,農委會表示,若被咬到傷口會有水泡、潰爛等,需小心避免感染;被蜂螫傷,會劇烈疼痛感、腫脹、搔癢,若要消除症狀,可冰敷患部減輕疼痛與腫脹症狀,暫時緩解疼痛感,同時,也需特別注意是否出現急性過敏症狀,如出現暈眩、心悸、呼吸困難、意識不清等症狀,就必須立刻送醫急救。農委會說,傷患處腫脹疼痛時,除了先「冰敷」,也可以使用抗組織胺藥膏,再到醫院請醫師詳細檢查,同時提醒,進入山區時,最好穿戴表面光滑及淺色衣帽, 避免深色、毛織品或表面粗糙的衣帽,才能好好保護自己。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02 醫療.皮膚
腳底脫皮、長水泡是香港腳?中醫曝足癬分4型,有2型不會癢難發現!1體質是好發族群
香港腳可分水泡型、糜爛型、角質化型與脫皮型4種型態,水泡型、糜爛型會搔癢無比,但角質化型與脫皮型的香港腳,幾乎完全不癢,最容易被民眾所忽略。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香港腳與脾胃機能失調有關,體內濕氣及濕熱難以代謝,加上台灣又處潮濕環境,久而久之形成濕熱性體質,香港腳就容易發作。脾胃失衡、環境潮濕 香港腳罹病率提升香港腳又稱為足癬,主要因皮膚感染到黴菌所引發,病發時腳趾周圍開始出現脫皮的症狀,且腳底會漸漸產生水泡,脫皮及水泡組織液,加上溼熱的環境會滋生黴菌反覆刺激皮膚,容易造成局部紅腫及味道加重。周大翔說明,「足癬」雖然症狀表現在皮膚,卻與內在臟腑失衡及環境誘發息息相關,其病位在脾胃,誘發因素為飲食習慣不良造成機能失調,進而體內濕氣及溼熱無法有效代謝。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溼熱環境下,大大增加香港腳的罹病機率,民眾受外在因素影響,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在內濕及外濕夾擊下最終形成足癬。中醫治療香港腳 內外兼施改善濕熱體質中醫治療足癬採內外兼施,周大翔解釋,內治法處理「濕熱體質」,又分為「濕重於熱」、及「熱重於濕」2個類型,常用中藥包括白朮、蒼朮、茯苓、薏苡仁、藿香、黃柏、蒲公英、蛇床子、土茯苓、苦蔘等藥物,會根據體質濕多還是熱多給予處方用藥。外治法則透過清熱解毒及部分具有殺菌殺蟲效果中藥製成外洗藥方,透過足浴方式改善腳部皮膚環境。中醫草本外用藥洗方▸藥材:苦參、地膚子、蛇床子、土茯苓各30g,黃柏、蒼朮、藿香、蒲公英、金銀花20g。▸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2000c.c.水以小火煎20分鐘後去渣取汁,放溫熱後浸泡患足約20至30分鐘,每日1次,搭配內服藥物治療即可加速治癒恢復。日常祛濕薏苡仁荷葉湯▸藥材:大薏仁40g,荷葉2片。▸做法:放入2000c.c.水以小火煎30分鐘煮成薏苡仁水,放入荷葉2片悶約15分鐘,放涼即可飲用,薏苡仁具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效果,作為日常保健可以幫助體內濕氣排除。濕熱體質是造成香港腳的因素之一,控制飲食、改善生活習慣很重要!周大翔提醒,民眾在飲食上要避免烤炸、辣、酒、花生等加重濕熱證的飲食,生活習慣方面,要注意穿鞋習慣,盡可能避免與別人共用鞋子,至游泳池、三溫暖、溫泉等公共場所可自備拖鞋,並定期沖洗拖鞋,避免感染機會。周大翔強調,在潮濕悶熱的日子保持足部乾燥及清潔也很重要,日間穿上純棉吸汗的襪子,鞋子要通風透氣,保持鞋內乾燥,洗澡時將雙腳清洗好,洗澡後要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部位,一旦患有香港腳應避免襪子跟其他衣物同時洗,避免交叉污染。★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29 醫療.皮膚
紅腫熱痛要注意!泡水細菌、微生物易入侵…颱風後常見3大皮膚病
凱米颱風帶來驚人雨量,許多低窪地區一片狼藉,有民眾苦中作樂,跳進水中游泳、玩漂浮,看在醫師眼裡,把馬路當成游泳池等於把細菌帶上身。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颱風天泡髒水容易讓細菌、微生物入侵身體,如果身上有傷口,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民眾忙著搶救家園,雙腳長時間泡在水裡,除了皮膚潰爛,還會危及生命。黃毓惠表示,免疫功能差、糖尿病患者要特別小心受到細菌、病毒感染,在澄黃色的汙水移動、游泳,可能被鐵片刺傷或玻璃劃傷,破傷風桿菌就可能會進到人體內。黃毓惠提醒,清理家園一定要穿著包覆性的鞋子,避免直接接觸到汙水或是潮濕土壤。完成清掃工作後,一定要另用清水洗淨雙腳再擦拭,保持乾爽,防止感染香港腳或惡化。另外,髒水及汗水混合,皮膚易紅、癢、起疹子,小心濕疹、過敏等皮膚疾病發作。看似常見的皮膚病,一直不停搔癢,抓破皮讓細菌進入皮膚底下的組織,會衍生成蜂窩性組織炎。黃毓惠強調,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需趕快就醫治療;一旦感染發生蜂窩性組織炎,就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多半可以迅速復原。颱風後要小心的皮膚病1.香港腳:天候潮濕加上夏日高溫,最容易讓香港腳復發,一定要把腳擦乾,尤其是趾縫。2.濕疹:天氣濕熱容易導致皮膚癢、起水泡,造成濕疹發生。3.皮膚過敏:髒水可能是過敏原,引起紅斑、瘙癢等反應。颱風過後,天氣逐漸炎熱,紫外線幾乎天天爆表,黃毓惠呼籲,務必做好防曬,過量的紫外線除了加速皮膚老化,也會誘發癌變。如果擔心防曬乳液的成分可能造成過敏、致痘、長粉刺,至少要做足穿薄長袖、撐傘、戴帽子及太陽眼鏡等物理性防曬。
-
2024-07-29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解渴,「8種超消暑飲品」不胖怕還很營養!但青草茶3種人少喝
台灣已進入炎夏了,氣溫持續飆升,熱得讓人心浮氣躁!很多人為了消暑解渴而喝茶飲料,但往往卻是喝進超高熱量,若與老祖宗的傳統涼茶配方PK,後者清熱效果較好,甚至含有多種有利健康的營養價值。 1、東方茶類 .冷泡茶不易溢赤酸不論是紅茶或綠茶,茶葉本身都含有豐富的兒茶素及植化素,具有抗氧化、除自由基等防癌效果,多喝對身體有好處,而茶葉裡頭含有的茶鹼及單寧酸,在冷泡時釋出的量較少,咖啡因也較低,與熱茶相較,口感較不澀、濃度也較薄,所以夏天喝冷泡茶,清爽解膩,不易「溢赤酸」(指胃酸逆流)。對於有些喝茶會有胃部不適的人來說,可以試試改用冷水泡茶,會比較舒服,茶葉當中的維生素C也不會因熱而破壞。不過,喝冷泡茶不建議加糖,也不要整天完全以茶代水,以免精神過度亢奮,影響夜間睡眠,同時不宜在飯前或空腹喝,避免傷胃。值得一提的是,夏季喝茶要經常更換,因為茶類也會發酸、腐壞,不要長時間放置(最多不超過24小時)。至於坊間販售的瓶裝茶類冷飲,營養師黃淑惠說,裡頭的茶葉含量不高,有些甚至標榜可以「幫助減少體脂肪」,這些多半言過其實,因為「真正的綠茶並不具有改善便秘或減脂功效」。 .菊花茶最清熱菊花茶分為白菊和杭菊(黃菊),營養成分有維生素A、鐵、鋅、銅和硒,並有豐富的生物類黃酮素,有清除體內自由基(防癌)、抗過敏、抗發炎、抗菌等好處,也有助於增強微細血管黏膜,使血管較有彈性,同時能促進血液循環、降血壓,適合慢性病患者作為平日保養飲用。夏季喝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利水等作用,尤其清熱效果強,對於感冒、頭痛、頭暈、水腫有改善功效,但是菊花屬於涼性,體質虛寒者較不適合飲用,孕婦、長者、幼童或腸胃不佳者,喝太多可能會導致腹瀉,份量應控制。 .洛神花茶助解膩口味偏酸的洛神花茶,相當適合夏季飲用,它同樣帶有生物類黃酮「花青素」,並有一些抗氧化物質,可以增加代謝。中醫師吳明珠指出,夏季吃些帶酸的食材,像是檸檬愛玉、石花凍,或是洛神花茶等,都能幫助生津止渴,達到去油、清熱、解膩等功效,額外添加桂圓、紅棗等果乾,還能幫助改善便秘或口乾等情形。 2、老祖宗茶類 .青草茶、苦茶可清熱解毒傳統涼茶常見的青草茶和苦茶,含有鞣花酸等多酚類,能清除自由基,避免心血管及動脈硬化,夏天飲用可清熱解毒,同時利尿,幫助體內水分及熱排出。大量運動流汗後或是勞動者,除了喝運動飲料外,也可以多喝涼茶,因為青草茶和苦茶都含有大量礦物質,可以補充體內流失的鈉和鉀。但是對於體質虛寒、胃腸功能較弱者,必須適度飲用,女性在生理期前後也要避免喝,以免造成子宮受涼,經血排不乾淨。黃淑惠提醒,由於這類涼茶通常是由多種藥草一起熬煮,鉀離子濃度偏高,腎功能不佳者不宜飲用。市面上所販售的青草茶,大多含有5種以上的藥草材料,包括鳳尾草、車前草、魚腥草、薄荷和咸豐草等,各家配方不同,民眾在購買時必須多注意其來源,避免買到含有重金屬的藥材。吳明珠則表示,青草茶和苦茶多屬「苦寒」類藥草,能降肝火,卻不宜長期吃,倘若食用後遇有拉肚子的情況,就要暫停或更改處方。建議可以將之入菜或是搭配料理食用,如此可將其寒性削弱,也較好入口。 .仙草茶降火氣夏天也有很多人會喝仙草茶,傳統是將仙草葉乾燥後進行熬煮,其成分含有單醣、多醣體、礦物質、果膠等,具「利水性」,可清熱及消暑。仙草熱量低,有助降火氣及穩定血糖,除了可當作點心,也能拿來入菜,像是「仙草雞湯」等,不過,仙草屬性偏寒,手腳經常冰冷、容易腹瀉等虛寒體質者仍要少吃。若為了顧及口味的接受度,食用時可添加一些天然純蜂蜜,與市售飲料甜度相比,一般300c.c.的仙草飲,半糖甜度所需蜂蜜大約是一匙(約10g),但熱量僅約40大卡,可以避免發胖,且還能吃到蜂蜜中含有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具有營養價值的成分。 .決明子茶明目決明子的主要功能是以明目為主,含有維生素A、決明素等,而其大黃酚、大黃素則能促使腸道蠕動加快,所以喝決明子茶有清腸效果,能帶走腸胃道裡的宿便及毒素。黃淑惠表示,決明子以炒過的為佳,夏天搭配能利水的小麥,清熱效果會更好,但是喝決明子茶會有輕泄的症狀,體虛或孕婦不適合飲用。 3、花茶類 .洋甘菊茶助眠安神洋甘菊茶屬於歐式花草茶,一年四季都適合飲用,但是夏季天熱睡不著時,喝些洋甘菊茶能幫助安神及睡眠。洋甘菊含有芹菜素,具有抑制腫瘤細胞、防血栓、抗發炎等功效,其生物類黃酮素也能抗發炎及助眠,適合火氣大者,並可舒緩經前症候群。吳明珠指出,洋甘菊能疏肝理氣、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等,因此夏天飲用可以防中暑、舒緩熱感冒、去口臭及安神,但腸胃不佳者及女性生理期不宜使用。 .薄荷茶可疏散風熱性涼味辛的薄荷茶,能疏散風熱、清熱解表,可治風熱型感冒,改善頭痛、喉痛、鼻塞等症狀。根據文獻顯示,薄荷當中的薄荷醇、薄荷酮等,具有抗病毒、去痰、鎮痛、抗炎、殺菌,因此,如將薄荷葉拿來和紅茶或綠茶一起泡來喝,能緩解頭痛、提神醒腦,並具有助消化、除口臭、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但黃淑惠提醒,薄荷茶會減少乳汁分泌量,哺乳期的婦女要避免飲用。延伸閱讀: ·愛喝飲料小心罹腎病!盤點「7大傷腎食物」默默吃很多 牛奶、花生上榜 ·天熱喝「這7種飲料」消暑又解便秘!專家強推 公開私房食譜在家就能做 
-
2024-07-22 名人.好食課
吃檸檬、香菜容易曬黑?一圖看懂「吃的防曬乳」怎麼吃助防曬
夏日炎炎,在太陽下一沒注意,除了中暑,更要怕曬傷,除了塗防曬乳、帶墨鏡及遮陽傘外,你知道飲食也可從裡到外幫助防曬嗎?今天好食課Lexie張宜臻營養師就來分享幾個「吃的防曬乳」,幫大家白拋拋幼綿綿的度過這夏日。*飲食皆為輔助,建議仍要避免於大中午出門,或記得塗防曬乳做好外部防曬。防曬飲食.維生素A:可幫助維護皮膚、粘膜健康,保水防止乾燥,飲食可吃豬肝、地瓜、南瓜。.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減少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氧化傷害,飲食可吃芭樂、苦瓜、甜椒、奇異果。.維生素E:可幫助清除自由基,可防止肌膚受損與暗沈,過去研究搭配類胡蘿蔔素一起食用,可幫助減緩並預防紫外線造成的紅斑,飲食上可藉由食用堅果種子或未精製全穀雜糧獲得。.ω-3脂肪酸:可降低體內發炎反應,防止UVB誘導的紅斑,飲食可吃鯖魚、鮭魚或直接食用魚油。.多酚類:多酚類的抗氧化、抗發炎特性,可幫助減緩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程度,過去研究發現食用葡萄有助於提升皮膚對曬傷的抵抗力,而綠茶中的兒茶素則可幫助預防紫外線引起的紅斑性發炎損傷。.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可減少皮膚光損傷,過去研究發現像番茄中的茄紅素即可改善皮膚曬紅情形。吃檸檬、香菜容易曬黑?網路上常有人將檸檬、香菜、九層塔等食物列到美白黑名單中,最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食物含有呋喃香豆素這成分,因為具有光毒性,所以當接觸到又立馬去曬太陽,就會引起類似曬傷後的紅腫、水泡等症狀,但這都僅限接觸到的局部皮膚!如果是飲食則需吃極大量才有可能!!因此這邊也建議不要再用檸檬敷險,反而可能增加曬傷危機。【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紫外線危機四伏,防曬飲食大公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6 醫療.皮膚
「汗皰疹」和飲食也有關?醫師告誡注意3大類食物,過度食用、接觸恐致中毒!
夏天到了,皮膚癢、起疹子的問題層出不窮,到底是蚊蟲叮咬、濕疹還是汗皰疹?癢起來,千萬別抓、自行亂擦藥,以免引起更多的發炎反應,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若經簡單處理後,還是無改善,建議就醫診斷為佳。到底皮膚癢該怎麼辦?有哪些NG行為不能做?就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美容醫學中心皮膚科張宜菁醫師為大家解惑。皮膚科門診在夏天最常接觸的問題有「痘痘」、「汗皰疹」和「汗疹」。其中,汗疹和汗皰疹並非相同的診斷。汗皰疹正式學名為「急性反覆發作性水泡型手部濕疹」,雖然較容易發生在「汗多者」身上,但成因與汗沒有太大關連。汗皰疹是身體的免疫機轉導致,通常長在手/腳指側面,或手/腳心,有時也會以脫皮做為表現,因此常被誤會成一般濕疹、香港腳。汗皰疹的高風險族群 過敏體質 有抽菸習慣 接觸、食物含鈷鎳鉻等金屬成分 壓力 氣溫鈷鎳鉻等物不只容易誘發汗皰疹,雖一般民眾不須擔心,但過度、過量接觸還可能造成重金屬中毒的情況。鎳:造幣工廠、飾品工廠工人及操作員,長期在重金屬的暴露下,就可能造成鎳中毒。症狀輕則過敏,重則導致肺水腫、肝病變、中毒、呼吸困難、嘔吐、視線模糊等。鈷:磁鐵、牙材、骨材工廠作業員。過量恐致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低下,甚至是肺纖維化、心臟衰竭等。鉻:雖屬於人體不能沒有的稀有金屬,但過量還是會造成組織發炎、肝腎傷害等。*類固醇通常是使用強效劑型、及大面積擦拭,才可能造成月亮臉、水牛肩等問題,若遵循醫囑用藥,一般使用的類固醇不太有機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Q:避免汗皰疹復發要注意?正因汗皰疹與體質有關,因此建議若需要接觸清潔劑時戴手套、使用PH值中性洗皂洗手,以及有塗抹保濕乳霜的習慣。平時也要注意,若接觸某種物品、飲食時發作,未來就要保持警覺。Q:汗皰疹和帶狀皰疹有關聯嗎?汗皰疹為免疫疾病,與氣溫、壓力,接觸某些物品有關,不會傳染。單純皰疹為「HSV單純皰疹病毒」引起,可能透過接觸傳染(如直接接觸到患者、患者皰疹的體液等),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帶狀皰疹是體內的「水痘病毒」造成,帶狀皰疹不會傳染,但水痘病毒會經由飛沫、接觸傳染。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延伸閱讀】腳好癢,是「汗皰疹」還是「香港腳」?差在哪?醫師提醒:不想腳癢,就要避開「4大生活習慣+3體質」
-
2024-07-15 養生.運動健身
負重冒雨走完西班牙朝聖之路!57歲單身女子林秋媖:女生每年都要給自己一個假期
才剛聽說林秋媖要走西班牙115公里的朝聖之路,她已經揹著行囊沿途打卡拍照,每張照片即使是大雨中的出發照都笑得像顆小太陽,不畏攝氏十度以下的氣溫,幾乎全程冒雨前行,濕冷中拿著得來不易的朝聖者證書,她卻笑逐顏開:「我有看到雨後彩虹,太美了!」來自重男輕女的家庭這是林秋媖,今年57歲的單身女子,至今走過全球四十多個國家,為自己寫下一頁一頁精彩,而這一切旅程的起點,來自父親極度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從小就知道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母親生下五女一男,作為家裡功課最好的孩子,林秋媖得到的不是稱讚而是輕蔑,高中時挑燈夜讀,卻被父親打一巴掌,並將書丟在地上。「父親認為女兒不需要任何智慧,但閱讀是我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樂趣,看書,可以帶我到另一個世界,開拓視野,當時我就立志一定要出人頭地。」就讀輔大大傳系期間,林秋媖到一間專業眼鏡雜誌社半工半讀,老闆欣賞她工作認真,於是提供香港參展機會,這是她生平第一次出國,就像一個嶄新的世界在眼前打開,促使她後來擔任旅遊記者、旅遊網站主編、出版十多本旅遊專書、投身旅遊業。 人生就像一個人的朝聖之路記者透過文字和照片傳遞風土人情、美食美景,以及提供旅行實用資訊;旅遊業則是將這些養分消化後分析歸納,創造出一段旅程,就像是這次的西班牙朝聖之路,就是林秋媖的作品,從發想到親身實踐,「很多人問我,完成朝聖之路對人生有什麼改變嗎?我自己的感受是,不會立刻改變,但是會慢慢發酵。」旅途中一路蒐集朝聖之路的印章,每天至少要集兩個章,最後才能獲得朝聖者證書,謝哲青曾在書中提到,這應該是人類最早的集章活動。林秋媖印象最深刻的章,是在一個名叫帕拉斯德雷Palas de Rei的城市附近,一間石頭小教堂裡,她扶著盲人傳教士的手蓋下。偶遇的旅人也是旅途中美好的風景,她連續三天偶遇同一位白髮老先生,交談後得知,老先生的太太於去年過世,他為了替太太圓夢而踏上旅途,林秋媖問他一個人走朝聖之路是否寂寞,「他說,人生就像這段朝聖之路,與人萍水相逢之後,還是會各自分開,最終都是一個人走;他帶著太太的夢想抵達終點,是對太太以及對自己的一個交代,人生已無憾。」 保暖防水的健行神隊友儘管這趟旅程林秋媖穿破三件雨衣,卻也趁著每次太陽露臉,跟團員們在沿途城鎮拍下俏皮的跳躍照,其中有位團員因足底筋膜炎導致走路不便,卻婉拒林秋媖要為他叫車的提議,因為他要靠自己一步一腳印完成;另外有位團員愈走愈慢跟不上隊伍,一問之下,竟然是因為鞋子完全濕透,兩腳冰冷難行,這讓林秋媖不得不大讚自己這趟健行的神隊友,羊毛襪加上一雙好鞋,「我脫下鞋子給團員看,腳完全沒濕,而且很暖和。」關於鞋子實測,對記者出身的林秋媖來說,絕對是強項之一,她曾在部落格寫過一篇詳盡的「鞋測直擊大公開」,記錄自己穿郊山鞋走草嶺古道全程4.5小時,走過各種路面的過程,是一篇對登山健行愛好者來說非常實用的文章,可見她對挑鞋自有一套研究心得。朝聖之路並非平坦好走的旅程,沿途會遇到不同情況,坡地、草地、石頭路等,崎嶇不平或因雨泥濘,甚至大雨中涉水而過,並非任何鞋子都能擔此大任。完成朝聖之路後,林秋媖在臉書貼上一張鞋子的特寫,紅色鞋面沾著象徵旅途艱辛的塵土,她說,就是這雙LA NEW GORE-TEX山形鞋王陪她走完115公里朝聖之路。「穿一雙好鞋真的差很多,團員都怕起水泡,我這次完全都沒有。」走朝聖之路的挑鞋重點,首先必須防水,才能應付這麼長途的路況,再來便是止滑,抓地力要穩定,人到中年禁不起摔,尤其在國外更要注意安全,然後就是透氣,否則悶一整天很不舒服。此外,她還分享一個小技巧,就是穿鞋之前在腳上塗一些乳液,以免皮膚不斷摩擦造成不適。防水、止滑、透氣,林秋媖的挑鞋三大關鍵,讓腳感到舒適放鬆,才能安心走完全程,聽完是否覺得也該頒發一張朝聖者證書給山形鞋呢! 女生們,每年都要給自己一個假期去年底,林秋媖一個正值壯年的男性好友,在健身房運動時忽然猝逝,在此之前完全沒有徵兆,朋友們聽聞消息都難以置信,「還這麼年輕,這麼熱愛攝影、熱愛運動的人,還有很多計畫尚未執行。」讓她想起曾經在洛磯山脈遇見的一個八十歲阿嬤,凝望美麗湖景卻向林秋媖說道自己好後悔,「她後悔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對待自己,如今身體衰老已無法走得更遠。」她建議每個女生,無論單身或已婚,每年都要給自己一個假期,不一定要出國,也不一定要長途旅行,只要符合自己預算即可,關鍵是要及時行動。五十七歲的單身女子林秋媖,活力秘訣來自於身邊好友以及四個姊姊及其家人,這趟朝聖之路沿途收到許多親友打氣按讚,就讓她感到充滿活力,又可以再度啟航,期待林秋媖下一趟精采之旅,然後,我們也該規劃一個屬於自己的假期! BOX:LA NEW GORE-TEX山形鞋王
-
2024-07-11 醫療.中醫
夏日調體質!今年三伏天時間在這三天 三伏貼告別過敏、虛寒、腹瀉
夏至過後,天氣高溫炎熱,近期新冠疫情又流行,許多人準備至中醫診所接受「冬病夏治」的「三伏貼」療法。中醫師指出,三伏貼結合了「三伏」和「貼灸」,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主要目的是補養陽氣,治療陰寒疾病或調整寒性體質,有助提升免疫力,對新冠病毒也有預防效果。三伏療效 最長可一年三伏貼是以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生薑等藥材,揉製成藥丸,再以自黏貼布敷於患者背部穴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指出,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今年三伏天為7月15日、7月25日、8月14日,民眾可於這些日期的前後,接受三伏貼療法,效果最長可維持一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針灸科副教授廖先胤表示,三伏貼治療效果經多項國際研究證實,針對4周內貼3次三伏貼,每次2至6小時的民眾進行血液檢查,發現有助調節IgA、IgE、IgG、IL-4等免疫球蛋白機能,可降低慢性感染、慢性發炎、反復感染等。陰雨天貼 效果會打折廖先胤指出,三伏貼以溫熱藥物敷在患者背後,利用夏季自然能量,搭配溫熱藥物,可將患者體質由虛寒改為溫暖,有助調控交感神經,調節肝腎功能,亦具有毛細循環、控制自律神經、平衡免疫系統與調控神經內分泌等效果。桃園市中醫師公會監事會召集人王國輝表示,目前新冠疫情染疫人數愈來愈多,民眾身上多少都有病毒殘留,若提升免疫力,也能抑制病毒活性。依醫學常理判斷,三伏貼有助防護新冠病毒感染,但實證研究仍在進行中,預計還需一年以上才有結論。林舜穀強調,三伏貼要在炎熱的三伏天進行,此時人體陽氣最盛、經絡通暢、毛孔開放,藥物吸收效果最佳。三伏天的高溫能幫助驅散體內的寒濕之氣,但如果剛好遇到陰雨天,三伏貼效果會打折,建議將貼敷時間往前或往後調整,在氣溫較高、陽光充足的天氣進行貼敷,以確保療效。孕婦幼兒 不建議使用林舜穀提醒,三伏貼使用的中藥有一定的刺激性,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能會引起過敏、紅腫、搔癢、水泡等副作用。正式貼敷前可先在小範圍皮膚上進行過敏測試,觀察24小時內是否有過敏反應,若出現紅腫、搔癢等現象,應避免使用三伏貼或選擇其他替代療法。建議每次貼敷時間不超過2至4小時,初次使用或皮膚較敏感者可適當縮短貼敷時間,再逐漸增加。不過,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藥物過敏、皮膚容易過敏、易引起水泡、蟹足腫體質或貼敷處有傷口者等,並不建議使用三伏貼。若是感冒、發燒及喉嚨發炎、中醫證型屬陰虛火旺或實熱者,建議要先詢問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