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楊雅棠
共找到
3321
筆 文章
-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食藥署研究掛保證:布口罩證實有效阻擋飛沫
民眾瘋搶口罩,布口罩第一時間被專家認為沒有辦法阻絕病毒,一般外科口罩或是N95才有辦法阻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的記者會中,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根據食藥署的研究,布口罩中層只要有不織布等適當的材質,對於飛沫就具有阻絕的能力。吳秀梅表示,經過食藥署的研究測試,布口罩對於阻絕飛沫是具有一定的效果,只要布口罩中有不織布或是其他適當的材質就有效,近期食藥署將會製作相關的宣傳影片,讓社會大眾瞭解布口罩的效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過測試布口罩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生產量不高,相對也比較貴,不過依照目前測試的結果,具有阻絕的能力是可信的。另外,陳時中表示,從本周起,口罩的產線拉至九條產線同時生產,一條產線可產製十萬片口罩,大約可以增加72萬片,預計可增加八成產量,目前每周可產550萬片,之後可能可達到每周620萬片,三月中希望產能全開。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周四起兒童口罩不限單雙號 可持3張兒童健保卡代購
今天開始中小學及公立幼兒園開學,已在開學前將2萬5000隻額溫槍,645萬片口罩送各縣市指定據點供學校戰備使用。為利學童防疫並讓全國家長可方便代購小孩所需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也宣布,本周四起取消兒童口罩單雙號分流限制,每日可購買。「口罩實名制」調整兒童口罩配銷方式如下:1.13歲(含)以下兒童健保卡不受身分證字號尾數單雙號分流限制,每日都可購買,但每7天仍限購買1次。2.每人每次最多可代持3張13歲(含)以下兒童健保卡購買口罩。3.其餘的規定不變。陳時中說,因為兒童口罩目前供應量充足,且購買率僅五成多,也因應開學因此放寬限制,其他部分則不變。指揮中心未來也會視情況隨時更新。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升溫心情起伏 專家:調息找回生活控制感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多個國家也紛紛出現確診案例。隨著疫情發展,民眾的心情也跟著起伏,從「口罩之亂」到「酒精之亂」都在在顯示民眾出現不安、恐慌的情緒,對此心理衛生學會也提出心理衛生對策,處理疫情下的情緒危機。中華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監事、台灣大學健管所兼任教授張玨表示,現行個人或政府提出的防堵疫情、增產口罩避免傳播、提升免疫力等,多為針對生理健康的防疫措施。但「離開心理健康就不能稱之為健康」,因此無論在個人、社會或是國家層面,皆須提出更多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案。亞安情緒危機處理團隊執行長張愛倩則依過去處理震災時的經驗表示,當重大事故發生,生理、心理、社交都會產生一些改變,而這些改變可能會降低日常生活的功能,例如身體感覺會較僵硬或無力感;因此建議此段時間可將行動放慢,並記得運動、放鬆。張愛倩說,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放鬆,以降低生活上失控的無力感:一、用個人平時熟悉的放鬆方式,如運動、繪畫、聽音樂等放鬆緊繃的身體和心情。二、使用調息的方式呼吸吐氣、放鬆身體的肌肉,心情也會跟著放鬆。三、睡前泡腳、避免喝含咖啡因飲料,保持正常規律作息。張愛倩也建議,如果是上班族可能會因為疫情使專注力下降,可在上班離家前、下班離開工作場所前,先調息幾分鐘,對自己說幾句打氣的話。每天持續這樣的流程,可以讓自己漸漸找回失去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蒜水治新冠肺炎? 別信偏方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民眾分享各種「防疫小撇步」,網路便傳出「一碗煮沸的濃大蒜水就可以治武漢肺炎」。對此,食藥署提醒民眾,大蒜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食藥署在闢謠專區指出,大蒜仍屬食品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且目前醫學研究針對新型冠狀病毒之特性仍未完全瞭解,在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論述基礎下,對於「多喝大蒜水,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傳聞,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從中醫的觀點,大蒜屬辛溫的食物,有健胃整腸、溫中焦的效果。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或許是因為大蒜確實具殺菌解毒的功效,因此有「大蒜水抗疫」的傳聞。但大蒜在中醫裡主要是作為「配伍」的食物,用於食物的烹調,讓寒涼的食材熱性偏溫,以增加人體免疫,而非單喝大蒜水。由於大蒜裡有蒜辣素,體質陰虛、常熬夜的人若是天天喝大蒜水,可能反而容易上火,造成嘴破、便秘等症狀。瞿瑞瑩也解釋,許多人會「迷信」某一種偏方可提升免疫力,但在中醫的診療中,提升免疫力的核心是「陰陽平衡」,因此不會只用一味藥,而是依據體質調整藥方。食藥署也提醒,均衡飲食、適度規律運動及保持正常作息才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則;若有發燒、咳嗽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情形,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醫治,並遵醫囑治療。
-
2020-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蒜水治新冠? 食藥署:勿信偏方別轉傳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各國都陸續傳出病例,因此許多民眾也分享各種「防疫小撇步」,網路便傳出「一碗煮沸的濃大蒜水就能喝好可以治武漢肺炎」。對此食藥署提醒民眾,大蒜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食藥署在闢謠專區指出,大蒜仍屬食品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且目前醫學研究針對新型冠狀病毒之特性仍未完全瞭解,在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論述基礎下,對於「多喝大蒜水,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傳聞,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從中醫的觀點,大蒜屬辛溫的食物,有健胃整腸、溫中焦的效果。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或許是因為大蒜確實具殺菌解毒的功效,因此有「大蒜水抗疫」的傳聞。但大蒜在中醫裡主要是作為「配伍」的食物,用於食物的烹調,讓寒涼的食材熱性偏溫,以增加人體免疫,而非單喝大蒜水。由於大蒜裡有蒜辣素,體質陰虛、常熬夜的人若是天天喝大蒜水,可能反而容易上火,造成嘴破、便秘等症狀。瞿瑞瑩也解釋,許多人會「迷信」某一種偏方可提升免疫力,但在中醫的診療中,提升免疫力的核心是「陰陽平衡」,因此不會只用一味藥,而是依據體質調整藥方。食藥署也提醒,均衡飲食、適度規律運動及保持正常作息才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則;若有發燒、咳嗽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等身體不適情形,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醫治,並遵醫囑治療。
-
2020-0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三天增兩家庭群聚 蘇益仁:新冠肺炎感染源爭論該停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兩名新冠肺炎,為一對北部父子,指揮中心研判為一起家庭群聚。國內確診個案來到28例,距離上次公布案24之外孫女和女兒確診,僅間隔一天,不過目前指揮中心仍定調上述案例都是零星社區感染。對此,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當社會正在爭論案19白牌司機的感染源,就跑出案24(北部無旅遊史六旬婦人),案24疫調未完,又跑出案27和28。「這樣的爭論應該要停止了」,蘇益仁強調,防疫的第一個法則就是預「防」,要達到預防目的,應該投注更多心力於超前部署,而不是找感染源。蘇益仁表示,近來新增的案19(白牌車司機)、案24(六旬無旅遊史婦人)及案27(八旬無旅遊史老翁),都是從社區加強監測的擴大採檢個案找到,屬於漏網之魚。但「只有這三個嗎? 」,現在指揮中心為了解除社會傳播的疑慮,傾洪荒之力去追查感染源,但如果未來個案越來越多,每個都要這樣做嗎?他認為這是現在就要思考的問題。蘇益仁指出,美國接回鑽石公主號乘客後,發現許多人確診,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主動宣布「美國已進入社區傳播的風險中」。反觀台灣,已經三例「這麼明顯」,每一例大約導致三百多名民眾被隔離,每例確診前都有上百名醫護接觸。上百名醫護都沒有感染,可說是老天垂憐的奇蹟,中央卻還在爭論社區感染與否,這些爭論實在是該停止了。蘇益仁說,疫調該繼續做,但現在指揮中心好像比較側重找感染源,其實應該要同時有另一批人馬,同時進行去做社區感染的整備工作。因為台灣很快就要面臨武漢封城解除、世衛宣布解除旅遊警示,到時候如果台商要回來,台灣政策該怎麼定?蘇益仁估計,距離上述挑戰來臨,可能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台灣不能心存僥倖,一定要趕快把防疫的能量放在社區感染防疫體系的整備,最好能夠拉高到國安層級,才能做好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通盤考量。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蘇益仁:防疫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增加,台灣全力防堵,前疾管局長、南台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認為,目前疫情仍停留在防疫專家處理層次處理,當年SARS疫情緊張時期約持續一個多月,防疫人員就已兵疲馬困,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兩個月,民眾歷口罩恐慌、經濟也開始消退,但真正的挑戰可能還在後面。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蘇益仁以「新冠肺炎未來的可能演變及因應」進行分析。 曾在2003年SARS時期臨危受命擔任衛生署疾管局長(現改制為疾管署)的蘇益仁提到,SARS後國內的重要防疫制度陸續建立,包括招聘防疫醫師、六區防疫指揮官制度、三級實驗室建立,以及克流感等藥物儲備等。然而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面臨的困境卻是三箭齊發,春節返鄉、流感、新冠肺炎。因此當流感的發燒病人都湧向醫院,再加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對醫療體系是極大考驗。蘇益仁認為,武漢疫情失控,便來自於醫療崩潰,因此台灣必須提早一步針對可能的疫情走向提出因應策略。蘇益仁表示,目前疫情最樂觀的走向是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研究團隊所預測的,疫情於四月獲得控制,並且結束。雖然這個看法全球專家都懷疑,但從中國近日建立方艙醫院、火神山醫院,針對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隔離,並將有臨床症狀即納入收治隔離範圍等動作來看,蘇益仁認為,中國傾國家之力達到「鐘南山的預測」。蘇益仁以SARS期間WHO宣布旅遊警示區解除和疫區除名經驗表示,中國大陸必然知道這波疫情已嚴重影響該國政治、經濟各層面,因此第一步採取「將病人隔離清楚」,換取他國取消對其旅遊、通航禁令,降低經貿衝擊。然而,若中國大陸將有症狀者隔離,而解除封城、全球旅遊警示,但持續有無症狀感染者出現,且具有傳播力,則可能出現第二種情形。疫情不但不可能在三月底結束,中國境內、境外一直持續有疫情發生,這時候國內挑戰才真正開始,該準備多少病房、隔離多少人,以及一般民眾如何處理,都是極大的考驗。蘇益仁說,第三種可能性則是演變成新冠肺炎流感化,成為季節性流行,致死率、致病率若是不嚴重,如何讓民眾正常生活,以及藥物、疫苗發展,成為重要課題。蘇益仁提出建言,若社區感染不可避免,則危機評估應拉高到國安層級處理,中國採取措施是否有效,將是觀察重點。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張上淳 新冠病毒恐常態化 防疫保持彈性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重創全球經濟,人心惶惶,曾經率領抗煞團隊、時任副總指揮官,現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參考日本、新加坡等傳染模式,台灣未來恐難以避免出現社區感染,甚至成為常態化。因此,現階段國內防疫重點為「圍堵」,應逐漸轉為「減災」。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張上淳就「從抗SARS到抗武漢新冠──台灣的因應」,提出他的建議。如何「減災」?張上淳說,面對不同疾病,依據疾病特性應採用不同的戰術,例如SARS在患者發燒前沒有感染力,因此透過發燒篩檢可及早發現病患,但目前國內新型冠狀肺炎個案中,大多數症狀均屬輕度、中度,許多人發燒表現不明顯,僅短暫發燒,體溫就降下來,但仍有肺炎症狀。張上淳估計,應有許多感染者在沒有任何治療的情況下,就已經退燒,或被視為疑似流感個案,服用了克流感而退燒,這些可能成為防疫漏洞。因此,防疫篩檢作工已經有所改變,目標對象不能只鎖定發燒患者,擴大篩檢及通報條件有其必要性。從生物學演化角度,新冠病毒相當成功,SARS病毒則是失敗許多,因為SARS患者發燒後才具有傳染力,且致率高,當患者死亡,病毒自己也無法生存,無法繼續擴散下去。張上淳表示,從日本、新加坡等地疫情變化來看,這次新冠病毒相當聰明,屬於成功的病毒進化演變,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只是短暫發燒,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還要聰明。張上淳舉例,在這次確診個案中,最特別的是一家四口從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的感染家庭感染案例,媽媽先確診,接著是爸爸,然後是輕微咳嗽的大兒子,最令人意外的是小兒子完全沒有症狀,但在台大醫療團隊堅持下,讓他接受篩檢,就在媽媽確診後的五、六天,篩檢報告出爐,竟也是陽性,證實被感染,即使沒有症狀,但體內被驗出病毒。張上淳說,透過這個家內群聚感染,可也瞭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迄今醫學界仍無法真正瞭解這個病毒,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恐將受到嚴峻疫情威脅。日本、新加坡等陸續爆發社區感染,國內在出現例死亡案例後,專家會議已決定擴大篩檢範圍,擴大對象包含十四天內有國外旅遊史、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治療三日未好轉等肺炎個案,都須加強採檢送驗。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國內於一月初成立防疫指揮中心,迄今防堵成效優異,贏得民眾肯定,但專家學者仍有改善空間,張上淳觀察,在這次防疫作戰中,最奇特現象就是口罩之亂,引爆關鍵在於中央與地方不同步。張上淳認為,中央及地方不同步是造成口罩之亂的主因,中央一開始宣布全國備有四千多萬片口罩,足供國人使用,但卻有專家建議,全民都應戴口罩,如此一來,口罩怎可能夠用。張上淳說,口罩數量有限,在尚未出現社區感染之前,防疫戰術上,就不能宣導全民戴口罩。如果在防堵疫情措施上,中央與地方或是專家未能統一戰術,就可能削弱整體防疫作戰成果。至於醫院防疫抗戰量能上,張上淳說,2003年SARS疫情爆發,他擔任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團隊收治國內第一例確診個案,當時該病人住在負壓隔離病房,一天他門診時,接到同事通知,個案妻子也有肺炎跡象,且持續發燒,夫妻前後均罹患肺炎。他認為,這相當不尋常,通常肺炎少見傳染案例,他立刻要求進行篩檢,個案妻子因此確診,所幸院方早已做好院內感控,並未引起院內感染。張上淳指出,SARS之後,各縣市均建立防治醫療網,各醫院感控措施也相當努力,但時間一久,戒心逐漸鬆懈,甚至質疑持續投資人力物力的必要性,政府應該正視。張上淳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常態化、流感化,政府務必加強衛教宣導,並著手提高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並備妥足夠防疫物資,並針對不同流行病毒疫情,擬定不同防疫戰術,保持彈性,靈活指揮調度。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李秉穎:新冠肺炎非SARS 擔憂防疫漏洞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台灣現在面對是不同的病毒,並非SARS再來,2003年抗煞之後,後他曾說過SARS不一定會再來,但可能出現類似SARS的疫情。面對新冠肺炎,他最擔憂民眾配合度不足、對中國大陸航班往來、疫情資訊不透明等,造成防疫漏洞。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李秉穎以「預防社區感染可能出現的漏洞」為題,首先對民眾提出呼籲。他指出,春節前曾上節目談到我們對新冠肺炎準備好了嗎?政府、醫院已備戰,但民眾似乎未必準備好了,例如現在還有民眾居家檢疫不配合,很多人認為無症狀不會傳染、亂填健康聲明書、不誠實申報旅遊史等。李秉穎說,有些民眾認為他沒有被感染,因此不願意接受居家檢疫或隔離,雖然已有開罰,但仍有人逃避。他呼籲,全民要有共識,「防疫如同作戰」不是口號,違反規定者就是逃兵,作戰時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例如醫護人員不能說不要收治病患。人權和自由不能無限擴大,李秉穎舉例,現在被發現酒駕者得到拘留所關一天,以此觀點來看,若檢疫者到處趴趴走,也應關起來,關個幾天他都贊成並覺得合理。第二個憂慮是中國航班往來。李秉穎說,我國與中國未完全斷航,站在防疫角度來講,應該要暫停往來,但考量經濟活動無法如此,既然斷不掉,就要加強檢疫。因萬一台灣失守,如出現社區傳播,強度遠比與大陸斷航來得嚴重。第三個憂慮則是中國資訊不透明。李秉穎說,台灣加強對旅遊國家的管制,「有沒有明顯的社區感染」是指標,而目前台灣所得到數據,以WHO只公布個案數而已。但若單一地方個案數多,會需要更多資訊,如當地報導、有無明顯傳染源等,都是很重要的事,但目前台灣都是間接資訊。非中國地區的新聞報導則較明確,如新加坡、日本等,沒有明顯傳染的個案也會通知,像日本只有一級,很多沒有傳染源的病例。而在間接傳染上,他舉一家四口至義大利旅遊被不明傳染源傳染為例,明顯就是無症狀感染,建議所有旅遊者搭機時,都應提高警覺。2003年,李秉穎曾為一位七歲小女孩診治,她因肺炎住院,雖然沒有旅遊史,但被驗出SARS病毒,進一步詢問才發現,她在一個月前與自中國大陸回台的阿姨玩了一整天,推測可能因此感染。李秉穎訒為,目前台灣社會有過度緊張的現象,例如很多民眾在藥局排隊買口罩,其實不必要,健康人不用戴口罩,進入醫院、或可能與國際旅客接觸等才需戴。他建議民眾有不適或生病,盡速就醫,並詳實告知醫師可能接觸史,以便後續判定。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周志浩:超前部署 全力支持醫護
新冠肺炎引發全球政治、社會和經濟動盪,台灣全力防堵,盡力將病毒阻絕境外,但鄰近國家,包括新加坡、日本都陸續出現社區感染,台灣也有無症狀感染者,社區感染似乎無可避免。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已超前部署,當日檢疫量提升至一千兩百件,必要時各區域、縣市級醫院可清出兩萬個房間收容患者。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周志浩針對「提防社區感染、政府與民眾的因應-國家防疫策略及準備」談到如何因應這波疫情,以及接下來將如何調整防疫戰略。周志浩指出,國內經歷SARS後,以過去處理疫情經驗為基礎,組織面反應迅速,自去年12月31日大陸傳出疑似SARS重現的訊息後,今年一月二日就成立應變小組,一月五日舉行專家會議,並定調若疫情鎖在武漢,便以應變小組繼續運作,一旦外溢,則成立指揮中心,統合大家力量來做更多事情;並預設若有境外移入個案或社區感染時,指揮中心便提高層級。因此,監測國內內疫情十分重要,國內除了針對旅遊史、可疑症狀外,疾管署負責疫調的同仁也仔細的疫情調查,另外,也花了相當多的心力去收集國際疫情,與對岸透過聯繫管道搜集資訊。武漢近日個案數突然暴增,周志浩表示,這是因為將出現臨床症狀的病例納入,這也反映當地檢驗能量受到挑戰。他表示,提升檢驗量能十分重要,光靠疾管署實驗室是不夠的,所幸許多醫院願意協助,因此檢疫量能已從單日三、五百件,提升至一千兩百件,且實驗室材料的設備、耗材,也都超前部署。監測、檢驗之外,負擔最重的當屬檢疫。檢疫方面,從一開始只針對武漢的航班進行登機檢疫,之後依序發出健康宣導書、健康聲明書,一步步加強第一線檢疫力道;也將檢疫對象範圍擴大至中港澳,目前針對有旅遊史的民眾居家檢疫約兩萬多人,確診者接觸個案進行居家隔離,約三百多人。周志浩表示,醫療端記取過往SARS醫療崩潰教訓,在各界幫忙下已有十足進步,不但建立各項指引,也積極和急診醫學會保持密切聯繫,並對醫護人員不定期做無預警查核;SARS後也建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若真的進入社區感染,周志浩強調,必要時各區域、縣市級醫院約可清出兩萬個隔離病房收容病人。
-
2020-02-19 癌症.血癌
研發沉寂20年 血癌治療不再絕望
癌症盤據十大死因之首已30多年,其中血癌是特別的一種分類。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醫師高冠鈞表示,血癌不像肺癌、大腸癌等,由於人體全身都有血液,一旦血液內出現癌細胞,治療方法於其他癌症不同。高冠鈞表示,血癌可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在慢性白血病的部分,病程也比較和緩,從發病到死亡,至少5至6年以上的時間,屬於廣義的血癌;狹義的血癌則是指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孩童,成人血癌則多數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依據世界性流行病學統計,每10萬人約3至4人罹患血癌,65歲以上則增加到萬分之一,北榮則每年接獲新診斷案例約50人。高冠鈞指出,過去血癌的治療「還滿讓人絕望的」,尤其對年紀大的老人家,治療指引中以60歲為分界,60歲以下的年輕病人還可以化療、骨髓移植等標準治療;60歲以上的長者,則建議安寧治療或參加臨床試驗,讓病人嘗試新藥。然而,肺癌、肝癌、大腸癌等,2000年以後都陸續有標靶藥、免疫療法等,血癌的新藥研發卻沉寂了20年,直到3、4年前,美國FDA才核准兩種標靶藥。高冠鈞表示,2019年台灣引進其中一款,目前文獻發現合併治療效果良好,反應率約在六至九成,包括對化療反應不佳的年輕病人,以及超過70歲不適合化療及骨髓移植的年長病人。除了可合併治療外,也可單純使用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人,是一種治療新選擇。至於副作用,高冠鈞依據北榮的使用經驗表示,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和化療一樣的惡心、嘔吐、血球下降等症狀。
-
2020-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校園防疫 專家建議:教室開窗 座位隔1.8公尺
開學在即,各校都在積極整備。台大公衛學院昨建議校園防疫策略,除了包括將發燒定義下修至卅七點五度,還有加大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教室開窗通風等。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說,教室座位與座位間理想上應相距一點八公尺,學校也可思考,讓全校學生分批下課休息,並針對身體近距離接觸的運動課程重新規畫調整。台大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陳佳堃說,前年針對北市小學室內外空氣品質研究發現,在自然通風條件下,只要一分鐘就能使室內外完成換氣,因此建議教室開窗,至少每廿分鐘開窗一到三分鐘。此外,環保署也將針對全台四千所學校周邊及一樓開放空間徹底消毒,尤其是溜滑梯、洗手台、廁所和座椅等容易與一般民眾身體接觸的地方,二月廿三日前消毒完畢,再由學校接手校內空間整潔工作。至於大專院校範圍太廣,將由大學尋找合格清潔業者對校園消毒,開學前完成。
-
2020-02-18 該看哪科.兒科
首例年紀最大腸病毒重症 下周開學疾管署籲做好消毒
腸病毒一般發生於春夏之際,國內現在雖不是腸病毒流行期,但疾管署今公布,上周新增兩例腸病毒併發重症,其中一位北部15歲少年為今年最年長個案,因感染腸病毒71型而併發腦炎、脊髓炎,所幸住院治療後已康復。疾管署提醒,下周各級學校就要開學,應落實個人衛生及校園環境清潔消毒。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名15歲少年1月7日出現高燒、雙手顫抖與持續頸肩疼痛等症狀,發病後第三天持續嘔吐、頭痛且出現不太不穩等症狀,經檢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感染且併發腦炎、脊髓炎。住院治療兩周後,健康狀況穩定,但肢體無力等情形仍在持續復健中。林詠青表示,雖然腸病毒重症主要高危險群為5歲以下嬰幼兒,但過去也有年紀較長的「大小孩」併發重症,去年最年長個案為17歲。另一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東部6歲女童,她在1月17日出現發燒、口腔潰瘍、手腳紅疹及嗜睡等症狀,18日因嘔吐、意識模糊等情形收治住院,經檢驗審查確診,住院治療一周後,症狀改善並已出院。林詠青說兩名個案的家人都未有腸病毒症狀,但同班同學中皆有確診案例,不排除為放寒假前校園內交叉感染。因此提醒,下周即將開學,因此校園須特別注意腸病毒防範,尤其是否的有嗜睡、意識不清等併發重症。若是生病則盡量不上學、呼吸道症狀應戴上口罩,學校也須將學童常接觸手把、扶手等使用消毒水消毒。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疫情處於低點,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群為主,惟腸病毒71型仍持續活動。今(2020)年累計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均感染腸病毒71型;近3年(2017至2019)同期分別為0例、3例(克沙奇A4型1例、克沙奇B1型2例)、3例(克沙奇A10型、腸病毒71型及腸病毒D68型各1例)。
-
2020-02-18 癌症.血癌
血癌新藥開發沉寂20年 近年終於有新藥
癌症盤據十大死因之首已經30多年,人人聞之色變。然而血癌更是其中特別的一種分類。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醫師高冠鈞表示,血癌不像肺癌、大腸癌等有分期,由於人體全身都有血液,一旦血液內出現癌細胞,就已是第四期、末期了。所幸現在台灣已引進新藥,有機會讓血癌病人的病況達到緩解。高冠鈞表示,血癌可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在慢性白血病的部分,病程也比較和緩,從發病到死亡,至少5-6年以上的時間,屬於廣義的血癌;狹義的血癌則是指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孩童,成人血癌則多數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依據世界性流行病學統計,每10萬人約3至4人罹患血癌,65歲以上則增加到萬分之1,北榮則每年接獲到的新診斷案例約50人。高冠鈞指出,過去血癌的治療「還滿讓人絕望的」,尤其對年紀大的老人家,治療指引中以60歲為分界,60歲以下的年輕病人還可以化療、骨髓移植等標準治療;60歲以上的長者,則建議安寧治療或參加臨床試驗,讓病人嘗試新藥。然而,肺癌、肝癌、大腸癌等,2000年以後都陸續有標靶藥、免疫療法等,血癌的新藥研發卻沈寂了20年,直到3、4年前,美國FDA才核准兩種標靶藥。高冠鈞表示,2019年台灣引進其中一款新藥,目前文獻發現合併治療效果良好,反應率約在六至九成,包括對化療反應不佳的年輕病人,以及超過70歲不適合化療及骨髓移植的年長病人。除了可合併治療外,也可單純使用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人,是一種治療新選擇。至於新藥的副作用,高冠鈞依據北榮的使用經驗表示,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和化療一樣的噁心、嘔吐、血球下降等症狀。
-
2020-02-18 橘世代.健康橘
胃食道逆流好發哪個年紀?學6招有效不復發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嗎?」胃食道逆流是許多人都不陌生的疾病,有時候吃完飯或是喝完咖啡,一陣嘔酸、灼熱感湧上胸口,知道又是這疾病在作祟了。醫師表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且複雜,除了藥物治療外,透過飲食、生活的調整,才能減少胃食道逆流復發的機會。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黃信閎表示,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為胃酸逆流、口酸、口苦、上腹痛、噁心以及胸口灼熱,也是俗稱的火燒心;除此之外,也會出現非典型的症狀,胸痛、胸悶、氣喘、咳嗽、喉嚨不適或喉嚨痛、聲音沙啞,甚至牙齒酸蝕的症狀。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主要是下食道括約肌異常,原本食道和胃連接處的下食道括約肌可阻擋食物回流,當肌肉功能衰退、因為進食吞嚥時,該處肌肉短暫放鬆時就會有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另外,當胃排空的速度變慢、肥胖導致腹壓升高,也會讓胃部內容物逆流。但台北榮總內科部部主任侯明志表示,胃食道逆流也可能患者出現典型症狀卻完全找不出原因,有些人在做了許多檢查後發現本身對酸敏感,因此儘管酸鹼值測試不酸,仍有不適的症狀;也可能是因為自律神經導致不時覺得有「東西」逆流。至於胃食道逆流多集中於「橘世代」,侯明志認為可能因為這個年齡層的民眾,食道長期受到酸的侵蝕,或是因為使用久了像橡皮筋一般彈性疲乏、鬆了,而越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另外,這個年齡層也可能因多為中廣身材,腹壓較大而導致。●減少胃食道逆流復發1.減重2.戒菸酒、咖啡、茶、辛辣刺激與甜食3.避免穿著過緊的衣褲4.避免睡前2至3小時進食5.睡時床頭抬高15至20公分6.多做腹式呼吸資料來源/黃信閎、柯富揚【熟齡飲食這樣吃↘↘↘】。體型纖瘦內臟脂肪仍過高? 醫師:這樣吃動有助減少隱形殺手。如何吃得營養又美味 哈佛大學建議「餐盤這樣放」。打破迷思! 吃太清淡反而容易衰老無力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毒驗不到還能確診嗎?張上淳:台大有辦法驗抗體
首例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的最可能傳染源,目前懷疑是一名在1月22日回國時的浙江台商,當時他雖嚴重咳嗽,但至今已過27天,體內已驗不出病毒,該如何確認他是否得過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還是可以驗抗體,但因為這是自行開發的檢驗方式,扣掉前製作業時間,收到血清後最快兩天內有結果。張上淳表示,目前沒有一個標準的抗體檢驗方式,很多國家和實驗室都在開發中,台大醫學院過去已成功有分離出新冠病毒,也已開發出抗體的檢驗方式,透過一系列血清去測,可以發現確診個案在初發病的急性期還測不到抗體,但隨著病程發展,便能以定性方式偵測到到體內是否有病毒抗體。張上淳表示,台大醫學院將協助進行這次測試,另外中央研究院之實驗室也已經開發出可能有用的檢測方式,因此指揮中心會用雙重檢測,同時讓上述兩個實驗室進行確認,若有抗體,就是曾經感染過,那就很可能是這名台商傳染給司機。不過他強調,這名台商體內已無病毒,檢驗時間不會造成任何防疫漏洞。至於病毒之採檢方式,則是「核酸放大」。張上淳說,這非定量檢測,是透過數次核酸放大的循環,就能看出陽性反應,理論上若能在越少循環看到陽性,可以推論病毒量較大,但還要經過校正。目前台灣所用的試劑相當敏感,不少個案都在20幾個循環就可以看到陽性反應。昨起指揮中心宣布擴大採檢,許多基層及醫院人員面對許多民眾提高警覺、主動來就醫要求採檢而有壓力。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擴大採檢的人員可以是醫師,也可以是醫師指導下的護理人員,採檢地點不一定要在負壓隔離病房,獨立通風良好空間就可以,呼籲民眾要尊重醫師評估認為有疑似才採檢,並非回國14天內就可要求採檢。
-
2020-02-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健保藥局本周開賣「防疫酒精」 每瓶300ml、售價40元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台灣也出現首例無旅遊史、尚未找到確定病例接觸史的確診個案,因此除了口罩,防疫消毒酒精也都被搶購一空。藥師公會全聯會今天宣布,與食藥署協商過後,將配送「防疫酒精」至60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供民眾購買,每瓶300ml、售價40元。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藥局以前雖然就有販售酒精,但疫情升溫後。國內廠商生產的75%消毒用酒精大多優先供應醫療機構、捷運等公共場所,已缺貨兩、三周。由於主要生產95%酒精的台糖和台酒也加入消毒用酒精生產的行列,經藥師公會和食藥署協商之後,每家藥局每一周平均可配送72瓶,每瓶容量300ml,售價為40元,預計由中華郵政協助配送,最快周二或周三可配送到點。黃金舜表示,由於酒精並未被徵用,因此銷售方式並非實名制,但將採「道德勸說方式」,由社區藥局訂定限購措施,避免酒精到貨當天就被搶光,也避免民眾囤貨,盡可能讓每個民眾都能買到酒精。由於依據根據社區藥局販售口罩經驗,南北銷售數量可能會有落差,黃金順表示,將先銷售幾天後才依據各地需求調整供給量。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疑」社區感染? 何美鄉:草率認定將誤判疫情局勢
我國昨公布第19例、20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19例男性死亡且並未有旅遊史,引起社會關注國內是否出現首例「社區感染」,以及防疫是否升級。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也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第19例確診武漢肺炎病人「不是無法追溯病源的社區感染」,且若草率認定社區感染,將誤判疫情的局勢。副總統陳建仁在臉書表示,第19例雖可算是「社區感染」,但台灣並未進入「社區傳播」的狀況,防疫等級不必升級。人在馬尼拉的何美鄉在臉書表示,中港澳入境者是帶有病原的高風險群,台灣至今仍要求中港澳入境者居家檢疫14天。雖然第19例個案沒有出國旅遊史,但曾載過中港澳入境旅客,接觸到高風險族群的機率很高。因此,這名個案雖是本土病例,但不應草率認定這是追溯不到源頭的社區感染。何美鄉也表示,此時若將有接觸感染源的病患,誤判為沒有接觸史的社區感染病例,將使防疫策略的執行面失去焦點。由於防疫策略是依據疫情動態發展局勢而定。一開始是隔離來自武漢的入境者來防堵病毒入侵,接著將風險擴大到中港澳入境者。但是新冠肺炎病毒很難以「隔離政策」來杜絕病毒傳播,僅能減緩傳播速度,以爭取時間研發梗有效的防疫工具。若是此時過早認定這案例為社區感染,不但造成人民焦慮,難以正常生活,而使社會產能降低;而且更會引起國際拒絕台灣人入境,讓台灣在國際上更動彈不得。何美鄉表示,新加坡雖有很多病人,但將其病人分為五個接觸感染群,而非四散於社區,不明來源的病例,因此這種關鍵性的判斷發言,防疫內行人都知道需要仔細分析才可開口。因此建議,國內專家群應儘速討論此案,給予防疫指揮官一個正確的判定,並慎重陳清事實。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 從「圍堵」轉向「減災」
繼日本、新加坡出現不明原因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國內也出現首例疑社區感染且死亡案例。聯合報昨天舉辦「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恐常態化,防疫應從「圍堵」轉為「減災」。疾管署長周志浩說,確已料敵從嚴,備好兩萬間隔離病房,以因應萬一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邀請周志浩、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台大副校長張上淳、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及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蘇益仁:提早因應醫療崩潰被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指出,新冠病毒傳播力強,可說是演化相當成功的病毒。蘇益仁表示,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面臨三箭齊發,春節返鄉、流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當流感的發燒病人湧向醫院,加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醫療體系必然崩潰。蘇益仁認為,武漢疫情失控,便來自於醫療崩潰,台灣必須提早因應。張上淳:負壓病房勢必不足曾經率領抗煞團隊、時任指揮中心副總指揮官的張上淳表示,現階段國內防疫重點為圍堵,阻絕病毒於境外,但若從中國或其他國家回來的都要隔離、篩檢,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勢必不足,所以,包括防疫物資,如N九五口罩及防護衣,一定要及早準備,並針對不同疫情擬定防疫戰術,保持彈性,靈活指揮調度。周志浩:檢驗量能重大挑戰針對外界擔心台灣現有防疫能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在防疫組織架構、檢疫措施及醫療方面,均已做好準備。除了視防疫決定指揮層級,在監測方面,國內檢驗量能受到重大挑戰,但在眾多醫學中心協助下,現在檢驗量能提升至每天一千兩百件。醫療是國人最關切的防疫重點,周志浩說,「這不能掉以輕心」,台灣在抗煞期間,建立感染症醫療網,擬定急診指引,與急診醫學會合作,執行無預警查核,奠定良好基礎。目前屬於第一波防疫,全國共六家應變醫院,提供六百五十床,如果疫情緊急,十五家部立醫院投入防疫工作,將增加兩千多床;如果真的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屆時全國將有兩萬多間隔離病房可供使用。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面對新冠肺炎,他最擔憂民眾配合度不足、對中國大陸航班往來疫情資訊不透明等,造成防疫漏洞。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我們應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有足夠的警覺。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表示,國衛院全力研發藥物及疫苗中。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白牌計程車司機染新冠肺炎 專家建議司機這樣「自救」
國內昨天出現尚未完全找到接觸史的本土病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因該死亡個案身分為白牌計程車司機,雖無路邊招客問題,但因載過陸港澳旅客,應調查所載客國外旅遊史,目前指揮中心與專家已透過NCC掌握相關通話紀錄,陸續查證中,尚未確定是社區感染。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也表示,由於第十九例確診病例,為白牌計程車司機,乘客大都是有預約,有陸港澳旅遊史。這和完全不知道感染源的社區感染意義不同,因此不能真的算是社區感染,仍需等待完整疫調。對此,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也持相同論點。然而,多少病例算是進到社區感染?李秉穎表示,沒有標準數量,但若像日本全國各地陸續有不明感染源的病例冒出,就可算是。目前新冠肺炎台灣很多個案是輕症、症狀不明顯,如昨日第廿例個案也是無症狀。若以社會上交流來說,司機的確是特別是需要警戒的對象,他比喻司機就像醫師一樣,會面對患者,且面對的可能是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但他也說,司機面對患者的風險仍是低於醫師。黃高彬建議,民眾勿因此恐慌,除去人多處或有疑慮場合外,並不用一直戴口罩,做好手部清潔等目前防疫措施;此外,他也建議計程車司機應做適當保護,若真碰到沒有口罩時,載客時就得開車窗、保持通風,至少「自救」,保護自己。出現這例個案,是否意味著需要人人戴口罩。李秉穎表示,這名個案還需要再釐清是否真是社區感染,目前照舊即可。黃玉成則表示,口罩雖然有效,但勤洗手也是重點。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硬仗 專家示警:應拉高到國安層級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增加,除中國大陸外,許多國家陸續出現社區感染,國內也在昨天傳出首例無接觸史、旅遊史、感染原因不明的死亡個案,前疾管局長、南台科技大學教授蘇益仁認為,這已經符合社區感染定義,從即日起防疫作戰勢必更為複雜,有必要提高防疫等級。聯合報昨天舉辦「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邀請抗疫專家及感染科權威,針對民眾及防疫政策,提出建言。蘇益仁指出,根據指揮中心提供資訊,該名死亡確定個案迄今尚未找到感染源,且無接觸史、旅遊史,而個案弟弟目前也住院,同樣沒有接觸史、旅遊史,感染原因不明,這就是社區感染。他提出建議,應慎重評估,將防疫位階拉高到國安層級。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今年一月二日,疾管署針對此波疫情立即邀集專家成立專責小組,制定抗疫規則。若發生感染個案外溢到台灣,會升級二級開設,如疫情進入社區,無法確認感染源的狀況,就會進入一級開設,由行政院層級指揮。至於這波疫情走向,蘇益仁提三種可能。第一個可能較為樂觀,如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研究團隊所預測,這波疫情將在四月獲得控制、結束。此看法引發全球專家質疑,但中國近日積極收治隔離新冠肺炎患者,並放寬診斷標準,如有臨床症狀即納入病例,蘇益仁認為,中國大陸正傾國家之力,希望達到「鍾南山的預測」。第二種狀況,無症狀感染者造成防疫漏洞,因未被隔離,持續將病毒傳染給他人,中國境內、境外持續爆發新個案,如此一來,疫情不可能在三月底結束,而兩岸交流不可能完全斷絕,此時台灣真正挑戰才剛要開始。第三種可能是新冠病毒「流感化」,成為季節性流行病毒的一員,蘇益仁表示,新冠病毒致死率、致病率如果與現階段一樣偏低,如何讓民眾遠離恐懼,能夠正常生活,以及持續研發藥物、疫苗,則成為重要課題。蘇益仁表示,目前針對疫情仍停留在防疫專家層次處理,然而以當年SARS一個多月,防疫人員已兵疲馬困的狀況,新冠肺炎疫情已快要兩個月,尚未進到真正挑戰的時候。他建議,政府應該思考提高防疫層級,若社區感染不可避免,則危機評估應拉高到國安層級處理。
-
2020-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感染科權威:新冠肺炎太多未知數 有必要擴大篩檢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冠狀病毒之父、中研院賴明詔院士以及國內感染科權威、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都說,從生物學演進的角度來看,這次新冠病毒是成功演化,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病毒還要聰明。聯合報系今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武漢新冠肺炎」專家論壇,邀請國內抗疫專家,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張上淳表示,從日本、新加坡等地疫情變化來看,這次新冠病毒相當聰明,屬於成功的進化演變,至於SARS病毒就顯得失敗,對於病毒演化相當不利,患者發燒後才具有傳染力,且患者死亡率較高,因此容易防疫,而病人死了,病毒自己也沒了,無法繼續擴散下去。張上淳說,在這次18例確定個案中,最特別的是一家四口從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媽媽先確診,接著是爸爸,然後是輕微咳嗽的大兒子,最令人意外的是小兒子完全沒有症狀,但在媽媽確診後的五、六天,也篩檢結果仍是陽性,證實被感染,病毒還是存在體內。張上淳說,透過這個家內群聚感染,了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迄今醫學界仍無法真正了解這個病毒,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恐將受到嚴峻疫情威脅。為此,最新一次防疫會議中,國內專家建議,依據日本、新加坡等爆發社區感染,以及愈來愈多不明原因的感染個案,台灣在防疫上來勢必面對太多的未知數,因此,有必要擴大篩檢檢疫範圍。張上淳表示,目前篩檢對象為具有接觸史、旅遊史等高風險族群,但擴及罹患肺炎的醫護人員、社區內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唯有放寬篩檢標準,才能有效圍堵疫情擴散。賴明詔表示,原本醫界認為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不會致死,頂多就是傷風感冒,所以SARS爆發後,發現禍首為冠狀病毒時,所有醫界、生物界等專家均無法置信。賴明詔說,一般病毒約有1萬個鹼基數量,但冠狀病毒鹼基卻高達3萬個鹼基,加上複製過程中容易出錯,很容易變種、突變、演化,從原本宿主物種,跳到其他物種,進入細胞後,碰到別的物種的RNA變種。賴明詔表示,冠狀病毒有其特殊免疫系統,能在蝙蝠體內生存繁殖,兩者相安無事,卻能從蝙蝠跳到其他物種,再傳染給人類,以SARS為例,中間媒介就是果子狸。至於MERS則是從駱駝傳給人類,這一次新冠病毒是透過哪個動物傳給人,目前還在釐清當中。賴明詔說,未來冠狀病毒還會繼續演變進化,而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役仍會繼續打下去,可預期的是,戰況慘烈。
-
2020-02-16 科別.消化系統
健保大數據:胃食道逆流就醫患者以50歲到59歲最多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嗎?」不斷播放的電視廣告,可能讓很多患者心有戚戚焉。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除了老化,生活飲食習不佳、工作壓力大,讓年輕人也加入患者行列,且近年大幅增加。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你了解胃食道逆流的成因、治療以及就醫參考。患者逐年成長 女多於男胃食道逆流長期困擾許多人,很多人太陽下山就不敢吃甜食,甚至連晚餐都不敢選擇湯湯水水的食物,或是乾脆不喝湯,以免吃了之後一股灼熱感湧上胸口。有時晚上躺在床上準備好眠,卻一股酸味上湧,得馬上坐起來,胃裡酸性物質逆流刺激食道,真讓人不舒服。上述火燒心和胃酸上湧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吞嚥困難或進食疼痛,甚至於胃灼熱。而不同於火燒心的灼熱感,有些胃食道逆流會伴隨著胸痛,讓人疑心自己心絞痛,而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夜間氣喘,也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表現。胃食道逆流如此讓人難受,健保大數據也顯示,近三年胃食道逆流就醫人數逐年成長,民國105年就醫總人數為61萬5004人、106年70萬9629人、107年76萬5303人。患者以50歲到59歲最多,近三年來占率大約維持22%,其次則為60歲到69歲,約占19%左右,受胃食道逆流苦惱者,女多於男。有疾病認知 就醫多找消化內科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隨著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胃食道逆流患者愈來愈多,而受到廣告及衛教的影響,大多數民眾對胃食道逆流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多知道這是消化系統的疾病,若是到醫院求醫,主要還是消化內科為就診科別,部分規模較小的醫院或診所沒有分次專科,便以內科為主要就診科別。平均就診2.79次 看中醫者不少統計顯示,大部分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在門診治療,107年胃食道逆流患者門診人數76萬多人,平均就診2.79次。相較之下,因胃食道逆流住院人數非常少,107年全年4963人因胃食道逆流住院,平均住院次數約1.03次。至於就醫科別,患者大多數在消化內科就醫,就醫人次94萬2711件,占44.4%,其次是內科,就醫人次46萬9386件,占22.1%;中醫科及家醫科也都超過20萬件,分別10.1%和9.7%;13萬4953人次選擇耳鼻喉科就診,占6.4%。另外,也有2萬7132人次選擇胸腔內科、1萬7766人次在心臟血管內科就診。李伯璋則表示,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包括胃酸逆流、口酸、口苦、上腹痛、惡心等,中醫可協助調解症狀;至於民眾選擇耳鼻喉科就診,可能是要看食道有沒有問題,不論是在哪個科別,只要是能夠鑑別診斷,後續就能得到合宜的醫療。近半數患者 選擇基層診所就醫分析107年胃食道逆流患者選擇的就醫層級,近一半選擇基層院所,約四分之一選擇區域醫院。申報量排行前五名診所都超過1萬多人次,排名第一的診所就醫人次更高達1萬9503,將近2萬。全台就醫人次最多的區域醫院,前五名都超過2萬多人次,排名第一的台北市聯醫就醫人次更高達5萬8752,第二的台北附醫則為3萬697。醫學中心以台北馬偕排名第一,就診人次2萬9547,接下來依序為國泰醫院的2萬3309人次、中國附醫的2萬3292人次,台大醫院和台北榮總也分別有2萬2295和2萬1295人次就醫。對於胃食道逆流患者就醫以區域醫院及診所就診人次較多,李伯璋表示,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希望醫學中心妥善照顧急重症者,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疾病,在基層醫療院所就能被診斷、治療,因此病患能留在一般區域或地區醫院被妥善照顧是健保署的目標。
-
2020-02-16 科別.消化系統
檢查有無胃食道逆流「統統抓去做胃鏡」?醫師這麼說
雖然健保統計顯示,胃食道逆流就醫人數逐年成長,到107年已有76萬5303人,但實際上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應該更多。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黃信閎表示,臨床估計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應有25%至30%,相當於每四人中就有一人深受其擾。但以健保統計就醫人數計算,就診人數不及80萬人,盛行率僅約3%,就醫人數遠不及實際的患者人數。有人不就醫 有人自購成藥台北榮總內科部部主任侯明志認為,推估實際人數與就醫人數出現如此大的落差,主要因為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的疾病,且靠症狀作為診斷。只要符合典型症狀,患者經常感覺自己胃酸逆流、口酸、口苦、上腹痛、惡心以及胸口灼熱,就自我診斷有胃食道逆流。若症狀輕微,未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困擾與痛苦,侯明志臨床觀察,許多人不一定會去就醫,有人自我調整飲食習慣,有人自行到藥局買成藥,有些人乾脆不管它。所以,並非所有胃食道流患者都會就醫治療,而就醫治療的患者也可能因症狀比較嚴重,因而比較積極尋求協助。症狀作診斷依據 未必要做胃鏡也因為胃食道逆流以症狀作為診斷依據,並非所有患者都必須接受檢查。根據健保署統計,因食胃道逆流就醫的患者中,若接受檢查,以胃鏡最多,以民國107年為例,有20萬7206件,其次為上消化道攝影1101件,其餘還有食道機能檢查、胃腸道運動性檢查,但件數較少,皆不及500件,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僅13件。民國107年因胃食道逆流就醫患者近77萬人,胃鏡檢查20萬7206件,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他相信臨床醫師不會病人一來就「統統抓去做胃鏡」,上述統計也顯示,胃鏡檢查可能用於針對疾病做進一步鑑別診斷。頑固型病人 須進一步檢查黃信閎說明,胃食道逆流主要以症狀來診斷,通常臨床上用藥後狀況改善程度不佳的「頑固型病人」,有時才會安排進一步檢查。胃鏡主要用來評估胃食道逆流的嚴重度,確認是否有食道上皮破損或是異常增生、腫瘤,加上台灣幽門螺旋桿菌盛行高,胃鏡檢查也可協助進一步確認。另外,有些病患真的有「逆流」,也有典型症狀,但胃鏡檢查正常,此時可能需要進一步做食道機能檢查、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和胃腸道運動性檢查,利用阻力測試確認是否有氣體或液體逆流,以及因可能混有十二指腸液,雖有液體逆流但非酸性。但黃信閎也表示,並非所有醫院都有食道機能檢查和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等檢查設備。前面提到有些胃道逆患者未求醫,自行買藥。其實就醫治療胃食道逆流,通常投以藥物便有很好的效果,侯明志表示,臨床常用制酸劑,尤其給予以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之後,約七成以上病人症狀改善。但健保目前規定,患者必須經由胃鏡檢查,符合標準才能開立。侯明志表示,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多,有症狀但內視鏡檢測無異常的患者近50%,歐美只要病患就醫就立即投以PPI,治療效果佳,也可節省胃鏡檢查花費。西藥治療 滿意度僅六成胃食道逆流常見用藥為不同程度的制酸劑、增加腸胃蠕動藥劑以及胃粘膜保護劑。侯明志表示,胃食道逆流雖然是給予藥物就能見效的「簡單」疾病,但用西醫治療病人的滿意度也只有六成,因此很多民眾還是會尋求中醫或是其他另類治療。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則表示,西醫主要治療胃、治療胃酸,中醫觀點認為,胃食道逆流是「肝胃不合、肝木剋脾土」,最大的關鍵是處理情緒、壓力。此外肥胖、穿著等可能造成腹部壓力高,也會影響下食道括約肌收縮,中醫從根本來治療,而不只有制酸。但柯富揚也認為,過去中醫以「望聞問切」作為診療方式,現在則要加上「查」,藉由現代科學儀器,更能驗證,因此中西醫若能緊密結合,對患者會更有保障。
-
2020-02-14 新聞.食安拉警報
健康食品稽查 奧利多碳酸飲料違規遭罰三萬元
隨著養生風潮興起,各種調節生理機能保健功效的健康食品應運而生,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公布去年9至10月針對健康食品工廠的專案稽查結果,其中金車的「奧利多碳酸飲料」因產品標示未加註「供保健用」,遭開罰新台幣三萬元。本次專案針對9項保健功效的健康食品工廠業者進行稽查,包括調節血糖、骨質保健、牙齒保健、延緩衰老、促進鐵吸收、胃腸功能改善、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等,共查核65家健康食品工廠。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主任魏任廷表示,部分業者登錄資料不完整,經複查後皆已改善;另外抽查74件產品,兩件產品因違規而遭開罰,並對產品進行補正、改善。其中金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壢廠生產的「奧利多碳酸飲料」,因產品標示未加註「本產品供保健用,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遭地方衛生局開罰新台幣三萬元。源穎生技委託大昭製藥生產的「青春蜂王漿飲」,則因其指標成分癸烯酸含量超過查驗登記許可範圍,遭地方衛生局開罰新台幣10萬元。魏任廷表示,健康食品需事先申請,並經核准後才可宣稱保健功效,且其保健功效的指標成分添加量,也必須在許可範圍內。目前通過認證的功效有13種,分別為護肝、抗疲勞、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免疫調節、骨質保健、牙齒保健、延緩衰老、促進鐵利用、胃腸功能改善、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健康食品也自去年1月開始必須在容器或包裝上的「注意事項」加註「本產品供保健用,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
-
2020-02-13 新聞.健康知識+
耳溫槍裝耳套量不準? 不但準且衛生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許多辦公場所都需測量體溫才可進出,也造成額溫槍、耳溫槍等物品熱銷,甚至缺貨。然而卻有傳言指出耳溫槍若加上耳套,會影響測量結果。對此,食藥署在官方網站闢謠指出,部分耳溫槍必須搭配專用的耳套才能量出正確的結果,另外也可避免因為不同人使用而增加感染風險。食藥署表示,身體不適時,「體溫」是居家監控病情的指標;其中,耳溫槍因操作簡便快速,是用來量測體溫的熱門選擇。但是坊間流傳使用耳溫槍時不加耳套量測會比較準確。食藥署企科組科長林蘭砡指出,部分耳溫槍須搭配專用的耳套,才能量出正確的結果,但注意耳套不能有破損,且耳套為單次使用,若重複使用,也可能造成測量誤差。由於各耳溫槍廠牌耳套的材質、尺寸、形式等不盡相同,不建議互換不同廠牌之間的耳套。另外,套上耳套也是考量衛生因素,避免因不同人使用而增加感染風險。若是無耳套設計的耳溫槍,使用前應依原廠建議方式清潔。但在清潔後,可能會使溫度略微降低,需待數分鐘後才可使用;也不建議使用保鮮膜代替耳套。食藥署提醒,耳溫槍屬於第二等級醫療器材,在領有藥商許可執照的醫院診所販賣部、社區藥局、便利商店、大賣場、超市都買得到,但要認明產品包裝上的「醫療器材許可證 」。並建議使用耳溫槍前先詳閱操作說明書,以正確的方法量測體溫,最好能固定量測左耳或右耳,才能得到較準確的結果。
-
2020-02-13 橘世代.健康橘
降血壓藥反引發高血糖!藥師:這兩種藥物最容易影響血糖失控
「我沒有抽菸喝酒,還固定運動,為什麼血糖還突然變高?」糖尿病友控制血糖很重要,但是不穩定的血糖值常造成民眾緊張,懷疑自己的糖尿病病情加重。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雖然高血糖大多和飲食與運動等生活形態有關,但慢性病患者的某些藥物也可能造成高血糖,服用藥物時要留意自己的血糖值,並和醫師討論是否調整藥物。高血壓是國人常見慢性病,雖然可以透過藥物控制血壓,卻很少有人知道部分降血壓的藥物可能會減少胰島素分泌或阻抗胰島素作用,而體內胰島素長期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時,會導致高血糖。藥害救濟基金會藥師唐如意表示,根據文獻有幾個種類的降血壓藥物容易出現高血糖的不良反應:一、利尿劑:高血壓或水腫的病人常使用利尿劑來治療,其中thiazide類利尿劑或似thiazide類利尿劑,由於會影響內分泌和代謝,藉由減少胰島素分泌或增加胰島素阻抗性等可能的機轉,導致高血糖或出現糖尿病症狀及增加新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二、乙型阻斷劑:常用來治療心律不整、狹心症或高血壓的乙型阻斷劑,可能會影響血糖的變化。對於使用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如有同時使用乙型阻斷劑時,可能會導致發生嚴重低血糖的不良反應風險。此外,乙型阻斷劑也可能影響胰島素自ß細胞的釋放,或減少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或增加新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但唐如意也提醒,雖然糖尿病患者及空腹血糖值過高或併有肥胖症、高血壓和高血脂等疾病的代謝症候群病人,應謹慎使用thiazide類利尿劑和乙型阻斷劑,但不可斷然停藥。可定期監控血糖,並在就醫時,告知醫師自己的症狀以及正在服用的藥物,以減少併發症或血糖過高的風險。【血壓系列延伸閱讀】。家中長輩突然血壓過低 千萬不能拖!。如何正確量血壓? 一定要知道的4件事。預防高血壓別再只吃堅果了! 專家建議3大重點。年紀大血壓高很正常? 醫:還是要控制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1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龜山島成隔離專區? 陳時中稱:不乖趴趴走可考慮送去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有科技公司發起連署,在龜山島設置「防疫專區」,建設成可收容從疫區歸國人士的地點。對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對必須居家隔離卻趴趴走的民眾或許可以考慮。有媒體今天刊登半版廣告,「保護本土安全 疫情決戰境外 建議政府將龜山島建設成防疫專區」,文中寫到龜山島距離適中,需要醫療後送時,陽明醫大附院最近,後送台北也不遠。陳時中表示,檢疫所主要分三個組,包括安全組、後勤組和衛生組,其中後勤組要支援後勤相關作業。龜山島看起來很近,但沒有住宅,「難道我們要很快去建一個惡魔島的地方?」重新建造一個島,困難度高,防疫效果也不一定好。陳時中更表示,將檢疫所的隔離民眾送到龜山島或許對社會其他民眾的恐慌心情有幫助,但實際檢驗和運送上有困難。但他也笑稱,「對於不斷趴趴走的也許可以考慮」。
-
2020-02-11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再下新令 留台陸籍人士六條件可延後返陸
為防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傳入,我國自10日起兩岸直航班機僅剩北京首都、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成都雙流、廈門高崎等5個航點飛航,其餘航點全部停飛。今天指揮中心對陸籍人士又祭出新措施,並從明天0時起開始實施。陸委會處長蔡志儒表示,基於考量防疫人員移動風險,同時考量人道精神,目前以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投資經營管理、駐點服務、團聚及短期探親等6類事由,已經在臺停留之中國大陸人士,申請延長停留期限,得專案逐次核給15天。另外,持社會考量專案長期居留證或長期探親證之國人或陸配的中國大陸子女,基於家庭團聚及人道考量,准予入境,入境後須居家檢疫14天。蔡志儒表示,由於這些人士已經在台停留多時,不會增加境外移入防疫之風險,或考量家庭團聚、共同生活倫理需求,經綜合考量防疫風險與人道因素,採取對渠等強化管理措施,後續並將視疫情發展調整。內政部移民署組長葛廣薇則表示商務旅約等 是針對已經在台的大陸人士 ,可透過專案處理、臨櫃申請,規費新台幣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