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核酸檢測
共找到
274
筆 文章
-
-
2020-10-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東京成田機場下月將開設檢測中心 2小時就能得知結果
美國CNN報導,日本東京成田國際機場社長田村朝彥(音譯)表示,成田國際機場將於今年11月9日設立新冠肺炎檢測中心,旅客能在接受檢測後2小時內得知結果,檢測和開立證書的費用為380美元(約台幣1萬982元)。到達第一和第二航廈的旅客將須接受病毒核酸檢測(PCR),若結果是陰性就能獲得證書。田村在22日的記者會表示:「我們認為,這將是恢復國際旅行的重要設施。」
-
2020-09-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國科技部:已有11款COVID-19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陸媒報導,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上午表示,中國大陸目前已有11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4款已經進入3期臨床試驗。北京日報報導,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午在北京舉行,王志剛在會中致詞時作以上表示。他說,中國建立了多部門協同、跨部門協作的統籌協調機制,動員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研力量,持續以科研克服難關、臨床救治、聚焦藥物篩選、疫苗研發、檢測技術等5個重點方向,迅速篩選評價了一批有效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形成適合不同階段患者的治療方式。王志剛說,中國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核酸檢測、抗體檢測試劑和配套設備研發,滿足不同應用的檢測需求,並推進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減毒流感疫苗等5種技術路線研發。目前已有11款COVID-19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4款已進入3期臨床試驗。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14日接受官媒央視新聞訪問時表示,中國正在研發的疫苗在三期臨床試驗進展順利,最快11月,普通人就可接種。儘管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中國早在6月底就啟動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目前已有數十萬人次接種,聲稱無明顯不良反應案例,無一人感染。
-
2020-09-18 科別.骨科.復健
台灣國際醫療發光 北榮替美籍女移植骨髓救命
38歲美籍女2月在中國治療白血病時遇上武漢肺炎,治療被迫中斷,若無法及時進行骨髓移植,一旦癌症復發,存活率僅剩20%。北榮接獲消息立即協助,如今已成功移植並度過危險期。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全球延燒,台灣因疫情控制得當,成為全球少數醫療能量尚有餘裕的國家,讓許多具急迫醫療需求的海外患者期盼有機會來台尋生機。一名38歲美國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女性患者今年2月在中國北京進行化療等治療,原預計進行骨髓移植降低復發風險,但北京疫情正值高峰,宣布所有骨髓移植無限期停止,只好轉向其他國家尋求協助。無奈各國武漢肺炎疫情日趨嚴峻,紛紛採取限制入境措施,歷經4個月、長達122天,這名患者總算找到台灣。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科與國際醫療中心5月間收到國際醫療請求,在外交部溝通協調,加上美國在台協會(AIT)極力爭取下,終獲衛福部特准,取得入台的國際醫療特別許可證,6月底來台成功接受骨髓移植。北榮副院長陳適安回憶,接到病人請求時,血液科團隊經綜合評估,認為此患者必須及時進行骨髓移植治療,避免病況急速惡化危及性命;北榮內科部主任侯明志也說,當時雖然疫情緊繃,但基於醫療無國界的人道精神,確認病患的緊急性醫療需求後,決議收治此患者。確定收治該名患者後,北榮立即與衛福部疾管署討論防疫措施,包括入境後隔離、檢疫及就醫流程等細節討論,避免因外來人士入境增加社區及醫院內感染的風險。收治患者的台北榮總血液科醫師柯博伸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最大瓶頸在於復發率高,這名患者先前在北京曾接受化學治療及口服標靶藥治療,骨髓裡的癌細胞已完全緩解,但因她具有特定基因變異,若無法盡快進行骨髓移植,一旦再次復發,不僅先前治療成效付諸流水,後續存活率也僅不到20%。患者6月底抵台後,利用吻合捐贈者的週邊血幹細胞進行移植,至今已追蹤超過2個月,並無嚴重感染風險,已安然度過了移植最危急的關鍵時刻。這名患者除了感謝台灣及北榮救命,也提到最初之所以向台灣求救,其實是波士頓麻省總醫院看到台灣在知名期刊「刺胳針」公布的一項調查中,白血病治療在全球195個國家中獲得100分高分,高居全球第一,也讓她對台灣醫療更有信心。她也大大讚許台灣的防疫措施,從入境前需提供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入境後更直送防疫旅館隔離,入院前也在急診隔離區再次採檢確認陰性,讓她相當有安全感,也認為台灣人真的很幸福,等治療完出院後,將開始品嚐牛肉麵和小籠包等台灣美食。
共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