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2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斷捨離
共找到
112
筆 文章
-
-
2025-03-10 養生.聰明飲食
女子從「每天喝3杯咖啡到直接戒斷」十天以來的身體變化峰迴路轉
咖啡是很多人每天必喝的飲品,對於重度依賴咖啡因的人一旦戒斷可能會導致身體極度不適。一位時尚編輯透露自己從每天3~4杯咖啡到完全戒除,歷經煎熬期最後反而感到活力充沛,也改善生活品質。英國時尚雜誌《Harper's BAZAAR》編輯史蒂芬(Stephan)受到好萊塢明星珍妮佛·洛佩茲(Jennifer Lopez)聲稱戒掉咖啡讓身心變健康的影響,也決定要來試試挑戰10天的「咖啡因戒斷」。從「無咖啡不歡」到下定決心戒除史蒂芬從高中時期開始愛上咖啡,大學後她從即溶咖啡升級到星巴克,接著轉向時尚的精品咖啡館,最終成為一位無咖啡不歡的人。她說最初喝咖啡是一種享受,但不知不覺間已經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過去10年間,她每天至少喝2杯咖啡,通常會喝到3~4杯。她好奇的是,如果一個咖啡重度愛好者突然停止攝取咖啡因,會發生什麼事? 於是她決定挑戰戒除咖啡因,並分享這10天來的身體變化。突然戒咖啡因 其實「很危險」根據專家建議,如果想減少咖啡因攝取,應該 逐漸降低攝取量,而不是一次性完全停掉,這樣可以降低出現咖啡因戒斷症狀的風險,尤其是劇烈頭痛,這種頭痛嚴重程度堪比宿醉。然而史蒂芬並沒有循序漸進,而是直接停喝所有含咖啡因的飲品。結果在戒斷的第2天,她開始感受到可怕的頭痛,這是因為大腦沒有足夠的時間適應突然的咖啡因停止,導致劇烈不適。為什麼戒咖啡因會讓人頭痛?人體內有一種名為「腺苷」(Adenosine)的化學物質,它會與大腦中的受體結合,使我們感到疲勞與想睡。而咖啡因的結構與腺苷相似,當我們喝咖啡時,咖啡因會搶佔腺苷受體,阻止腺苷發揮作用,因此我們感覺更清醒、更有精神。當喝的咖啡越多,大腦就會建立更多的腺苷受體,這意味當身體習慣了咖啡因的作用後,一旦突然停止攝取,大量腺苷會湧入腦部,導致極端的疲勞感;腺苷還會擴張血管,這正是頭痛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會讓人極度疲憊。慢慢減少攝取 就不會這麼痛苦其實戒咖啡因並沒有這麼可怕,只要控制咖啡因攝取量,每天1~2杯,然後逐漸減少,腺苷受體的數量就會慢慢恢復正常。這樣一來,身體就能適應變化,也就不會像史蒂芬一樣遭受嚴重頭痛的折磨。所以,如果有戒咖啡因的計畫,記得逐步減少,而不是突然完全停掉。草本茶是最佳替代品史蒂芬表示之所以每天早晨期待喝咖啡,其實與咖啡因本身無關。真正的原因是在忙碌的一天開始前,渴望一段靜心的時間,以及一杯溫暖、讓人感到安心的飲品。換句話說,早晨的這杯不一定非得是咖啡不可,當他開始喝更多的草本茶(如蘋果肉桂茶、檸檬薑茶、薄荷茶等),這些茶飲不僅美味,還有助於降低戒咖啡因初期的不適感。意外的是,她發現自己竟然開始喜歡上紅茶,這是在戒咖啡之前從未想過的事,現在她願意繼續保持這個習慣。早睡早起變成新常態這次挑戰帶來的最正向的副作用,就是讓她自然而然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沒有咖啡因的刺激,身體終於能夠自然感受到疲勞,這使得她不得不在適當的時間(大約晚上10點~10點半)入睡。戒咖啡後2~3天,都在清晨5點半自然醒來,感到精神飽滿,甚至連貪睡模式都不需要了,她驚訝地發現自己好久沒感受到一夜好眠的感覺了。回顧過去的生活習慣,史蒂芬終於意識到,下午2~3點喝的那杯咖啡影響了入睡時間,導致夜晚無法適時入睡,第二天早晨又不得不靠更多咖啡來提神。這形成了一個無限循環,而戒掉咖啡因後,才真正打破了這個惡性循環。戒掉咖啡因的日子漸入佳境到了第4~5天,史蒂芬發現自己的狀態比剛開始戒咖啡因時好上許多。到了第7~10天,情況更是完全改善,頭痛完全消失,而且這是她近年來第一次,在沒有咖啡的情況下,依然能順利度過一整天。這時精力水準已恢復到戒咖啡前的狀態,甚至感覺比以前更穩定。史蒂芬發現,過去一直以為「咖啡是讓大腦運轉的必需品」,但事實上,只要身體適應了沒有咖啡因的狀態,能量反而更加持久穩定。咖啡斷捨離結束後 會回頭嗎?當然這並不代表她永遠不再喝咖啡,但現在的她已經不再依賴咖啡來維持專注力與活力,而是能夠透過更自然的方式,獲得長久的能量。史蒂芬表示之後還是偶爾會來上一杯,因為真的很喜歡一杯好咖啡的美味,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把它當作生活必需品。現在則會適量飲用,或者在特別的場合才享受它。資料來源/Harper's BAZAAR
-
2025-02-0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春健康計畫/日行萬步迎耳順 健身維持好體態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趁著一年復始、萬象更新的時刻,我會擬訂健康計畫,並自我喊話,希望新年初始之後的每一天,都能健康平安,身強體壯,時時都快樂,日日皆開心。即將步入耳順之齡,我的健康計畫不免俗的是早睡早起、每日30分鐘運動、日行萬步習慣持續,且養成閱讀習慣,心緒樂觀,維持良好的人際來往,學會斷捨離,人微言輕的事不執著、不多說,無能為力的事就退居一旁給予祝福。最重要的是,要維持良好的體態,常常自我體能訓練,才能擁有頭腦清楚、手腳自如的體力。我很早就有「別給子女製造奉養困擾及提早照顧」的準備,多年來,下班無事就到健身房報到,做肌力訓練與筋骨拉伸,並多喝水,讓身體動能保持最佳狀態。運動場上的姊妹及教練會傳授許多有益身心健康的「撇步」,我仔細聆聽認真收藏,來自運動場上的歡樂笑聲,代表健康的天籟之音,讓人百聽不厭,身心健康加分,因此我的新春願望,就是依循計畫讓身體健康,帶著快樂的心常常出國旅行。
-
2025-02-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清理父母老家遭拒、爆衝突如何溝通?專家教3招說服長輩「斷捨離」
先前報導過應該趁父母還健康時清理雙親住宅,如果你認同「斷捨離」的概念,也許你也有興趣聽聽什麼叫做「老前整理」。隨著高齡化時代到來,日本興起一股老前整理的風潮,提倡高齡者應該趁還健康時清理自己長年累積的物品,留給自己和子女更乾淨的空間與生活,也降低處理身後事的成本。然而,當子女想要幫父母老家進行大掃除時,可能會遭到強烈反對,日本收納專家伊藤まき(Maki)就在日媒分享,面對這種情況時該如何有效溝通。1.採取循序漸進原則當父母非常執著於留下物品時,強迫清理很可能會引發衝突,因此不建議這麼做。更好的方式是先清理自己留在老家的物品,或者是整理房屋裡的某個區塊,當一小部分變得乾淨時,生活空間也變得更舒適,父母會慢慢意識到整理屋子的結果其實還不錯。2.柔性詢問而非強硬命令如果父母開始出現打掃家裡的意願,就可以著手開始清理其他地方,但不要用命令的口氣指揮家人清理,更不要沒有徵詢同意就擅自丟掉物品。對子女來說不起眼的東西在父母心中卻可能是有價值或是珍貴記憶的寶藏,或者當初花下很多錢購買的物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詢問父母是花了多少錢買的,並確認它是否還能使用,並和長輩進行討論,鼓勵他們將東西轉賣或是處理掉。3.轉移捨不得的情緒建議子女讓父母知道,把不需要的物品拿去二手市場或網站上賣可以賺錢,即使實際上出售的價格不高,也盡可能告訴他們可以賺很多錢,將他們「丟掉很浪費」的觀念,轉化成「可以賺錢」。收納師也提醒,改變屋子的狀態對於父母、自己,甚至是家中的小孩寵物都會造成情緒上的影響,因此最好是一步一步慢慢整理,避免對家人造成太大壓力。此外,有些人可能會直接請人來打掃,然而,就算是整理專家也很難打動長輩,說服他們丟掉已經不需要的物品,因此先讓子女或是家人進行「示範」,讓他們感受斷捨離為生活帶來的好處,就能讓整理父母老家這件事情變得更順利。
-
2025-01-28 養生.生活智慧王
趁父母還健康「清理老家」很重要!專家列2關鍵理由:幫你省一筆錢
許多人回老家探視父母時,也會順便幫忙收拾房子,隨著父母年齡漸長,累積在家裡的物品也越來越多,日本專門協助房屋清潔與遺物整理的機構Eevee就提醒民眾,清理雙親住宅最理想的時間,是在父母都還健康的時候。為什麼越早開始清理父母的房子越好?1.提升長輩居住品質許多長輩可能因為身體狀況不好或是生活習慣,不太清理家裡的物品,導致平時用不到的物品不斷堆積,長年下來可能讓家裡變成「雜物間」。然而,如果子女可以幫忙父母斷捨離,把家裡空間整理乾淨,也會連帶讓父母心情跟著開朗起來。一個清爽的居住環境可以幫助父母生活更健康、快樂、安全,也更容易邀請親朋好友或鄰居來家裡玩,這種人際關係的改善對於長輩身心有正面幫助。2.降低父母過世後處理房子的成本許多人沒有在生前安排後事的習慣,忽略之後家人幫忙處理遺物的成本。Eevee表示人們從父母房子內清理出的物品可能比想像中得還要多,他們曾經處理過七卡車的行李,背後需要負擔的時間與成本不容小覷。將金錢花在清理父母房屋的費用上、一個人獨自整理父母家裡的辛苦,這些例子都不在少數,然而如果民眾能正視這個問題,儘早協助長輩整理並丟棄不需要的物品,就能避免未來面對滿屋子雜物手足無措的窘境。參考資料:【生前整理の重要性】動画を作成する意図
-
2025-01-26 退休力.論壇活動
高齡世代延遲轉大人 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把自己準備好 讓生活愈來愈有趣聯合報社長游美月早上起來,外面下著小雨,天氣冷冷的,一大早來我在想,今天的活動不曉得熱不熱烈。一進場,哇,可熱鬧的,如果我們從退休力這個評量來看,來參加的各位都加了一分。我首先要自白一下,我是嬰兒潮世代,但我一點都不覺得我老了。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延遲轉大人─XYZ世代的人生使用說明書」,但作為嬰兒潮世代,我覺得生活要愈來愈用力,愈來愈有趣,例如看到我們講者,高愛倫學姐,她的表現跟亮麗的外表,就看到了滿滿的陽光。參加論壇的「同學」,手上都有一份聯合報,聯合報在2020年開始推動國民退休準備工程,因為台灣逐漸邁向高齡,我們看到社會的一些變化,我們開始想,針對台灣的社會變遷提供觀點與協助,所以想到從「退休力」來介入。退休必須準備,如果要打造大家關注退休力,我們到底有哪些指標可以提供大家做一些評量。邀請政大王儷玲老師、政大商學院特聘別蓮蒂教授、台灣人口學會監事林佳瑩與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分別就財務準備、人口變遷、未來家庭及生活型態、健康等領域,提供前瞻性建議;再委託具多年老年人口調查經驗的典通公司執行指標建立與調查。我們以「退休準備指標」探測台灣人民對退休準備的輪廓,每一年針對我們的退休力大調查做深度報導,提醒大家超前部署百歲人生。今年的主題就是延遲轉大人的世代課題,台灣社會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所謂長者的定義須調整跟改變。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把自己準備好,聯合報也倡議政府應在社會安全加大力度,在政策執行上更落實,我們也鼓勵更多機構投入相關服務,幫助更多個人與家庭。回到每一個人,如果我們把自己準備好,我們可以在能力所及,讓自己生活更好。退休五力評量五個面向,分別是財務、健康、活躍好學、自在獨立與社會連結。從2021年開始,我們也根據評量結果,推出代表個人的動物,說明退休準備,有表現很好的「王者獅子」,也有獨立的「翩翩蝴蝶」,還有「暖男水豚」、「好奇海豚」、「做自己貓熊」和「慢慢樹獺」。分析過去四年退休力平均分數,很遺憾,從2021年到2024年,連續四年不及格。我們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我們整個社會在退休準備上,仍然沒有達到60分,代表個人、家庭與社會,甚至政府,在推動退休力都必須要加把勁。歡迎大家都去填填看「退休力」,測試自己的分數,當發現自己有哪些不足,不要擔心也不要害怕,有很多的管道可以提供協助,聯合報也隨時提供諮詢跟服務。終活筆記本 幫助整理人生、面對死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去年的退休力論壇,我們推出「以防萬一財務筆記本」,今年大家的「書包」有一本「以防萬一終活筆記本」。日本在311大地震後,開始意識到突來的意外,應該為臨終做準備,於是更加重視「終活」,檢視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思考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如何不留下遺憾?終活不只為了做好生命走到最後階段的準備,更是為了活在當下,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本屬於自己的終活筆記,好好書寫生命歷程,並規畫身後安排。這一本由聯合報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攜手製作的「以防萬一終活筆記本」,內容一步步教導民眾理解死亡、安排死亡、實踐終活。書寫方式可以用「斷捨離」來比喻,人生最後要留下哪些東西,都要先一一寫下,避免子女整理遺物時傷心傷神,不讓後事造成家人困擾。手冊不僅是「終活」指導書,也類似生前遺囑,內容小從生活瑣事,大至預立醫療決定、安排葬禮等。民眾在書寫的過程中,思考人生意義,也學會面對死亡。器官捐贈也是善終一環,讓他人重生,亦是另一種生命教育。迎向生命終點前,好好告知家人最後的決定,人生代辦清單,自己作主。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 延遲轉大人──XYZ的人生使用說明書時間:113年11月9日地點:台北市政大公企中心參與者:現場逾三百位「同學」專家(依出場序):● 聯合報社長游美月● 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 中國信託銀行專家團隊協理蔡安棋● 資深媒體人高愛倫● IKEA宜家家居台灣人才與文化部總監李佳潔● 台北市都更處更新工程科科長陳俊全●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高齡友善推廣組組長徐昊平● 資深山域嚮導老師阿布● 樂活大叔施昇輝● 器捐病主中心執行長蔡宏斌 ●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演出:The Brass銅管重奏團「寫給退休練習生的重奏曲」採訪與攝影團隊:林琮恩、廖靜清、蘇湘雲、許凱婷、陳雨鑫、葉信菉、魏忻忻、健康事業部
-
2025-01-26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爐炭香 米糰圓
寒流一波波來到,院外不時傳來或近或遠的炮竹聲,很有年的感覺。越來越相信年獸是用翅膀飛的,24個節氣飛快就是一輪,才嫌天熱就到了小寒、大寒,也表示離立春不遠了。天寒,讓年味更濃了些,我把一年亮相一次的碳爐推出來,放入已經在院外燒紅的炭火,爐子中曖曖內含光的溫暖,感染四周的環境,空氣中飄散著微微炭香,聞起來很開胃。加了滑輪底座的炭爐,移動很方便,人坐到哪暖到哪,爐上擺著烤網,放幾粒橘子,橘皮精油經過加熱融化在室內的空氣中。每當有朋友來訪,毫無例外的,一入門即刻進入京都模式,卸下厚衣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在爐上放久的橘子,是會燙手的,用毛巾裹著放在手掌上,像捧著懷爐。剝去微焦的橘皮,多汁的橘子已帶著焦糖甜味,軟軟熱熱、口感綿綿的。都說橘子性涼,吃多會咳嗽,但烤過的不一樣。家裡的三顆炭爐是多年前的收藏,一顆是苗栗家庭窯廠的手拉胚,粗獷耐用,剛開始嫌它發亮釉彩眼俗,因為不夠珍愛反而最常使用。另二顆購自日本,是外木內銅的工藝品,雅緻好看,我在心理上沒把他們視為日常器物,比較像是收藏品,反倒不常使用。本來以為氣候變遷,以後只會有夏天,該是跟炭爐斷捨離的時候,想不到今冬氣溫低,三顆炭爐竟都用上了。炭爐除了烤橘子,更實用的好處是放把茶壺在爐上燒水,保持適合泡茶的水溫,隨時添加熱水。雖說電水壺也有同樣功能,但儀式感就是不同。炭爐上的壺是安靜的在一旁伺候著,是佈景道具,不像電熱水壺,咕嚕咕嚕地大聲小叫,明明該是跑龍套,卻頻繁出場不許有人忽視它的存在。烤麻糬也是可以在炭爐上玩的有趣事,但是炭火的溫度不好控制,等烤到麻糬變胖可以吃的時候,表面可能已經焦黑到需要刮除。我試來試去,還是用烤箱的效果最佳,而且不會失敗。在超市或是日式食品店可以買到進口的麻糬,但價錢要比自己用糯米粉製作來得高。依我的經驗,水分少,質地較硬的麻糬,比較適合拿來烤。進口的麻糬質地雖硬,但是口感味道不如新鮮現做的香。介於自己動手做和購買進口麻糬之間,還有中間的選項。傳統市場常會有新鮮的麻糬攤,一包大約是一斤,價格便宜,還附帶一大包的花生糖粉,買回來,掰出適當的份量沾著糖粉吃。市場賣的是當日新鮮現做,從泡米、磨粉到製成麻糬都在同一天,所以麻糬比較濕軟,味道偏甜。新鮮的麻糬較軟黏,要費些力才能壓扁壓平,放入冰箱冷凍或是冷藏,一兩天之後,麻糬變硬了,再切成適合的大小,就可以放入烤箱。一時烤不完,可以繼續回放冰箱冷凍保存,一兩周內盡早吃完。要吃的時候,直接從冰箱取出,放入烤箱加溫,依我的經驗,攝氏200度烤10分鐘,原本扁扁的麻糬,就會膨脹得像顆圓滾滾的乒乓球。看麻糬變成米糰圓的過程十分療癒,從烤箱取出後,放進裝了紅豆湯的碗中,熱熱的甜點,讓冬天的溫度升高了許多,整個人好像穿越去到正在下著大雪的北國,大家圍在炭爐旁喝著紅豆湯,品嘗烤麻糬,互道一聲新年快樂。
-
2025-01-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東西丟或不丟總是猶豫?心理師教「無痛斷捨離」 首先自問2問題
農曆新年將至,家家戶戶開始忙著大掃除,但面對堆積如山的舊物,如學生時期的制服、紀念冊、朋友送的禮物、小孩子的衣物、玩具等,留下用不到,丟掉又捨不得,讓許多人陷入兩難。臨床心理師指出,輕鬆斷捨離其實有技巧,可利用2個問題釐清自身需求,讓心理不再有負擔。從學生時期的制服、書包、卡片、紀念冊,社會工作時置辦的服飾、療癒小物、團購、交換禮物,日常中的收藏品、票根、家電、傢俱,養兒育女時選擇的衣物、玩具、教具、紀念品等,往往叫人難以取捨,究竟該不該丟呢?該怎麼判斷才能成功斷捨離?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黃昱翔說明,人生是持續累進的過程,經驗、知識、智慧會不斷地增長,物品也會不斷地堆積,多樣的物品記錄著我們豐富的生活,因此我們會賦予物品意義、難以捨離,而生活空間逐漸地被物品填滿,相對地會讓心理沈默地背負著隱形的壓力,因此需要適時地「收拾」,讓生活有自在的空間。丟東西前先自問「2問題」黃昱翔指出,收拾,不單只是將物品打包後放置到看不到的空間存放,而是將物品實際地移到生活的空間之外,可以回收、給需要的人或丟棄,這是個不容易執行的過程,例如有些書籍即使存放多年未曾閱讀,但心中總想著有一天會再看;有些贈品及禮物,明明不喜歡卻又捨不得丟。黃昱翔說,此時可以試問自己「這個物品近期是否用得到」或「這個物品是否真的需要」,若近期用不到或不是自己需要的,捨去會是合理的選擇,經由自我思辨協助判斷及選擇,可以提高成功執行捨去多餘的物品的機率。透過丟東西覺察自我情緒有些人在實際要將多餘物品捨棄時,內在經常會感受到好可惜、捨不得的情緒,甚至會感到迷惘。但黃昱翔認為,經由覺察情緒,反而可以讓自己有機會思考「為何會感到可惜、為何會感到捨不得」,這些情緒可能來自於對於過去物質匱乏的經驗而產生的不安全感,或是來自對於關係連結斷裂的害怕,進而釐清內在真實在意的因素,並不是物品本身,進而可以脫離對於物品的執著。黃昱翔建議,經由收拾、捨去多餘的物品、脫離對於物品的執著的歷程,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會從時常為繁雜的物品煩心,逐漸進展到可以掌控適量、適用的物品,進而在購物時,也會開始預先思考物品進入生活的樣貌,斷絕不需要的物品。黃昱翔說,經過持續不斷地練習、覺察及反思,斷、捨、離會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長此以往,將物品盡其所用,讓空間舒適自在,創造美好的生活!【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5760.html】
-
2025-01-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家裡很亂先別急著收拾!學會「基礎整理邏輯」才不會沒幾天又亂了
一個家住久了東西總會愈堆愈多變得雜亂,但整理也不是一味瞎忙,如果不清楚整理的基本邏輯,辛苦折騰幾天後室內很快又亂了,這就是典型的無效整理。家居達人「Sandra的改造收纳研究所」分享有效整理的基礎邏輯,幫忙大家理出煥然一新的家迎接新年。保持家中整潔有三項基石概念:規劃:心中有清晰的物品分區設計藍圖。收納:所有物品都各得其所。習慣:用完歸位。有效整理七步驟1、規劃:全面審視待整理的空間,確定空間格局是否需要改造,收納用具是否需要新增挪移。2、清空:待整理空間,物品全部清空。家中其他位置的同類物品也全部集中過來。3、分類:同類物品、同功能物品集中到一起。4、篩選:做斷捨離。過期、破損、不喜歡、不需要、同款重覆的,果斷淘汰出家門。5、收納:按照空間主使用人的使用習慣和動線,來重新規劃物品的正確位置,並借助好用的收納工具將其放置好。6、物品定位:物品放置後,需對物品進行貼標籤說明,以便於家里所有成員都清楚物品位置,便於後期維護和使用歸位。7、空間美化:增添些美化空間的家居品,如將好看的對杯陳列展示出來、杯子下加個好看的杯墊、台面擺放一瓶綠植等。有效收納3原則1、同類集中原則:同類型物品、同功能用品放在一起。如五穀雜糧放同一櫃體;清潔用品工具放在相近位置;小家電放同一片區域。2、使用動線原則:物品的擺放位置,應考慮其使用動線,拿的時候是否有先後順序,是否順手,是否一步到位。比如口罩就適宜放在出門玄關處的抽屜中,拿取便利。3、固定限量原則:(1)居住空間容量是固定的,東西越多空間就越窄,有限的空間能阻止過量購買囤積物品。(2)每一件東西都應該有它固定的放置區域,物得其所就整潔,物不歸位則混亂。有效斷捨離減少壓力和愧疚感的斷捨離6訣竅:1、手裡備好袋子裝要丟棄的物品。2、事先想好哪些要捐贈或送人。3、要丟的東西堆成一小堆,不拖延。4、選擇儲存或歸檔:保留下的不同物品做好歸屬處理。5、堅持清理別放棄,一次性完成清理任務。6、再檢查一下:留下的物品確保每件都值得留下。斷捨離的5原則:1、我需要它嗎?2、我用過它嗎??3、我曾經想用它嗎4、我喜歡它嗎?5、我對它有某種特殊感情嗎?資料來源/Sandra的改造收纳研究所
-
2025-01-06 養生.生活智慧王
斷捨離不只是丟東西而已 先扔掉家中5樣生活垃圾阻斷負能量
斷捨離是一種源自日本的生活整理哲學,核心理念是透過「斷」絕不需要的物品來源、「捨」棄不必要的物品,以及「離」開對物品的執著,從而讓生活更加簡單、有序。它不僅是一種清理雜物的方法,也是一種心靈上的修行,幫助人們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物,提升生活質量與內心的平靜。一名網友在小紅書貼文分享,斷捨離並不僅僅是扔掉東西,而是選擇性地讓生活更加簡潔、有序。若想保持家裡的乾淨與舒適,應盡量避免以下五種「生活垃圾」進入你的空間,以減少佔據空間和消耗精力的困擾。首先是紙箱、瓶瓶罐罐,這些看似有用的物品實際上容易堆積成雜物,佔據空間且難以真正發揮價值。即使耗費精力收集,最終賣得的價錢也微不足道。其次是不穿的衣服,衣服本身自帶能量,若它們無法帶給你自信,反而讓你陷入穿搭的糾結和內耗,那麼它們只是在櫃子裡浪費空間,應果斷清理掉。接著是各種購物袋,許多人習慣留下一些質量不錯的袋子,以備未來裝東西使用,但實際上真正用到的機會很少。與其囤積,不如直接將其當作垃圾袋快速消耗掉。還有不喜歡的玩偶擺件,這類物品剛購入時可能讓人感到滿足,但隨著時間推移,它們多數淪為「吃灰」的雜物,最終只會佔據抽屜或桌面空間。最後是外賣送的免洗餐具和購物贈品也是需要及時處理的對象。這些物品質量參差不齊,用起來多數不順手,留下來只會增加雜亂感。這些無意間累積的物品,不僅佔據家裡的物理空間,更會消耗人的精力,長此以往讓家裡充滿負能量,將這些物品果斷捨棄,不僅能讓居住空間變得更整潔,也能讓人的身心更加輕鬆愉快。清理雜物,讓正能量重新回歸家中,才是斷捨離的真正意義。其他網友留言「我家的外帶餐具都留著朋友聚會一次用完」、「明天就馬上行動」、「還有孩子很久不玩的玩具,實在太多了」、「袋子丟了就後悔信嗎」、「句句都在說我,我老公聽到這影片一直盯我」、「那個廢紙箱是兒子的部分零用錢來源,每次都很高興拿去賣紙箱子」、「購物袋拿來裝垃圾再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5-01-0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意外的仙境之旅
本週的主題是「感恩」。醫師這行業常常是被「感恩」的對象,但我們很少有機會聽到醫師內心的感恩。一位剛康復的醫師寫出他的心聲,「感恩並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但好醫師就是懂得『感恩』的醫師」。一位篤信基督教的醫師寫出自己如何決定將靈性關顧帶入職場,而以「接住受苦的心」之期望,選擇精神科醫師之路。一位醫師因為最近嚴重的背痛而受到親朋好友紛紛來電問候鼓勵,而深深體會自己的存在並不孤單,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今年八月中,終於規劃完年底的摩洛哥之旅。閒來沒事,看著一整牆雜亂的書櫥,心想,「是該清理了。」但是「斷捨離」是多麽困難啊!於是千挑百選,裝成兩大箱,打算暫且把它們放到公寓大樓地下室的儲藏間裡。不料門一打開,赫然看到一部大推車擋在入口,上面放滿了二十來個大大小小,每個十幾磅重的鐵罐,都是十多年前留下,早已凝固的油漆。因為捨不得丟書,只好鼓起餘勇,用盡蠻力,把整車油漆推上路旁,煩請回收公司處理。 這一推居然閃了腰,休息幾天,反而更嚴重。於是上網搜尋熱敷、束腰器材,學習軟身拉筋動作,背痛依然故我。出國旅遊的時程越逼越近,只好去找熟知的運動復健科醫師。他當下做了X光檢查,發現整條脊椎都有嚴重退化狹窄的跡象,隨即安排了磁共振掃描,並轉診脊椎復健專科醫師。 沒想到又過沒幾天,症狀更加嚴重。從此天天在不同診間輪迴轉,磁共振、肌電圖一個接一個。有幸住在舊金山加大醫學中心附近,得以見識當代醫學的神奇。有趣的是,這鼎鼎有名的醫療體系的總部,居然就叫做「仙境」(Parnassus)。這個名稱的來歷,無暇細究。但是能夠出入於取名源自行空天馬(Pegasus)的休憩居所,阿波羅(Apollo)、山水仙女(Nymphs)、巧藝女神(Muses)的溫柔鄉,也算是一種造化了吧。讚嘆摩洛哥的雪山、沙漠,濡染兩千年古國文化、宗教、歷史、民俗的打算,就只有都拋在腦後了。 醫療的過程與成效,就不多說了。重要的是,這幾個月裡,我再次深入的體認到,自己是個多麽幸褔的人。我那常被誤認為是女兒的,數十年福禍、患難與共的老伴,毅然拋下她任何急切要做的事情,觀前顧後,陪伴我、安慰我,確信我沒有弄錯時間、跑錯醫院(這醫學院的醫療系統在整個舊金山灣區裡星羅棋布,實在也太大、太複雜了)。更重要的是她總能體認我的不安與情緒波動,容忍我無處釋放的憤怒。 我也真幸運女兒一家人就住在不太遠的地方。雖然目前沒有,也希望繼續沒有這個需要,想到一旦有事,她們能夠及時趕到,就讓人心安。兩歲半的孫女,善解人意,蹦蹦跳跳,甜美的喧笑聲不絕於耳。她的到來,就已是天地有情的明證。 親人、朋友、同學,乃至許多年沒有聯絡的舊交,紛紛來電問訊,支持、鼓勵,也提供個人及專業的經驗與意見。因為生病,而能深深體會自己的存在並不孤單,實在也是沒有想到的收穫。 這兩個多月戶內戶外天天使用「助行器」,自然有諸多不便,卻也讓我有機會體會微恙(遑論大病)的人日常生活的辛苦,也更佩服他們還是常能克服障礙、病痛,持續積極保持生活品質。更可貴的是,帶著助行器出行,計程車司機變得親切,路上行人紛紛微笑讓路。平常總是低頭只看手機的年輕人,竟然也注意到我的存在。這樣的經驗,也加深了我對「人性本善」的信念,沖淡了因為電視、網路、媒體報導的負面新聞而沮喪的感覺。 沒有人期望生病,但是疾病與健康卻是一體兩面。這次的罹病,提醒我自己多麼幸運。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人生如是,夫復何憾。
-
2024-12-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家裡舊物怕浪費拿去二手店賣?專家「不推薦這麼做」揭斷捨離正確心態
家裡經常有還可正常使用卻想丟棄的物品,對許多人來說會覺得很浪費,轉而想拿去二手店回收,還可賺回一點小錢,但在專家眼中卻不推薦這個行為,即使要這麼做也得自我轉變心態。日本家居整理作家兼YouTuber二見文直分享如何轉換因斷捨離而感到內疚的心態,他表示很多人覺得直接丟棄物品太可惜,會把它們拿去二手店回收賣錢,但說實話他並不建議這麼做。二見指出過去到二手店賣舊貨,即使店家不買下來也會直接回收,但現在有愈來愈多業者即使免費送對方也不收;一旦你的二手物被退貨,這非常令人困擾,你還要把它們帶回家,等同製造雙重麻煩。他列出一些經常遭退貨的物品,包括嬰兒床、嬰兒座椅、健康器材和家電用品。理由是無論是兒童安全座椅、健康器材和家電都在不斷推陳出新,性能更好、更節能、價格更便宜,而且消費者大多會想買全新品,另外嬰兒床和嬰兒搖椅由於使用時間有限,有些家長會選擇租賃而非購買。二見說只要在二手拍賣網站上搜尋你想賣出的物品,就會發現交易價格比想像中還要低,而且有非常多類似物品在售,當你發現無法用理想價格出售或是過程困難重重,也許就能乾脆放手捨棄。斷捨離不易?丟棄舊物需要轉念如果真要拿去賣,他認為應該轉變心態,從「白白送人」想成「送給有需要的人」,這個自我說服的過程對於那些很難斷捨離的人相當重要。如果在二手店被告知「這東西沒價值,但我們可以收取」,而你覺得不想免費給對方,那麼不妨換個角度想「能把東西送給需要的人,是好事一件」。曾經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她捨不得丟掉孩子的玩具,當她將玩具帶到二手店時,店員拒絕收購。她一度感到失望,心想是不是該把玩具帶回家,但隨後她轉念一想,或許有其他像她一樣的年輕媽媽正為買不起孩子的玩具而煩惱,若能以低價把這些玩具送給他們,對方一定會很高興,於是她決定將玩具全數交給店家。因此,在二手店無法給物品定價而拒收購時,不妨換個角度想「這些物品可能會送給有需要的人」,然後欣然讓店家把舊物收走吧。資料來源/DIAMOND Online
-
2024-12-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別再強迫自己穿!收納專家教挑出該丟掉的「3種冬衣」年末掃除更輕鬆
你也是買了新衣卻捨不得丟掉舊衣嗎?塞滿滿的衣櫃彷彿永遠都不夠用,厚重的冬季衣物尤其佔空間,日本擁有2級認證的收納專家就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挑出應該淘汰掉的三種冬衣。1.讓你看起來氣色不好的衣服有些衣服當下買時雖然覺得很喜歡,但後來發現似乎不太好搭,即使化了妝、整理好儀容,穿上那件衣服時就是顯得整個人氣色不好、沒精神。像是這類衣服可能就並不適合自己,建議從衣櫃整理出來,並在下次試穿衣服時更加注意。2.穿起來不舒服的衣物冬天的衣服最重要的是禦寒,但有些太緊或是不好活動的衣服會給身體帶來壓力,例如肩膀感覺到僵硬、脖子感覺不舒服,這些衣服與其勉強穿在身上給自己負擔,不如果斷捨棄。3.已經嚴重起毛球的舊衣服有些衣服已經起毛球,讓人不好意思穿出門,雖然毛球可以用工具去除,但每次穿之前都要花費時間整理,實在是相當麻煩,如果穿的機會變得很少,也許可以跟這樣的衣服說掰掰,省下衣櫃空間也省下心力。那些不適合,或是令自己感覺不舒服的衣物若是遲遲沒有處理掉,人就會勉強找機會「加減穿」,但其實果決放下「斷捨離」,不但能保持居家空間的整潔,最重要的是心靈也會神清氣爽,只保留必要與適合的東西,環境與心情都變得更加開闊。參考資料:おかさん
-
2024-11-30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大調查/優雅退場 準備好人生斷捨離
資深媒體人高愛倫說:「人生只有退場,沒有退休」。但人生要如何優雅退場,求得善終?在十一月九日舉辦的二○二四年退休力論壇中,聯合報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發布攜手製作的「以防萬一─終活筆記本」,內容教導理解死亡、安排死亡、實踐終活,完成人生斷捨離。在退休準備指標中,「有沒有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或預立醫療決定(AD)」是必問題,但根據二○二四年退休力大調查,今年回答「不知道/第一次聽到這些訊息」比率創下新高,超過兩成;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醫療決定的比率連續四年未有顯著進步,今年創新低,僅百分之十七點三。調查結果與器捐病主中心統計相符,衛福部積極推動善終三法,分別是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遭遇疫情,簽署安寧緩和、器捐、預立醫療人數皆下降,如今回升,安寧緩和條例今年累計破百萬人次簽署,器捐簽署人次也累計超過六十三萬人次,病主法推動六年,預立醫療有八點七萬人。最後決定 要讓親友知道 「終活」語出日本,是「臨終活動」的簡稱,指對於到達生命終點所做的準備活動,例如安排葬禮或預立遺囑,為什麼寫下自己的「終活」如此重要?器捐病主中心執行長蔡宏斌說,身為在醫學中心工作的醫師,每天經歷生死無常,許多患者被送到急診時已無法表達,若對人生的最後有一些想法和決定,一定要提早準備,並讓親友知道。外電曾報導,有民眾在胸口刺青「NO CPR(拒絕心肺復甦術)」,表明不想被急救。但奇美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簡嘉威說,刺青在法律上沒有效力,醫師不執行急救醫療有一定條件,已簽署「不實施心肺復甦術同意書」(DNR」,且死亡已不可逆才會生效。蔡宏斌也說,醫療決策專業性、複雜度均高,要民眾理解有其困難,病人時常要經過一次插管、拔管出院的親身經驗,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臨終醫療項目有哪些,並凝聚家族共識,作出決定。建議大家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並簽下預立醫療決定,由醫師、社工師、護理師等專業人員見證,也可由信任的朋友陪同。談論善終 台灣文化不容易不過,要開口討論並不容易。蔡宏斌說,臨床上狀況很多,有時長輩一開口,子女擔心是不祥預兆,不想討論;也有老人家說「你就跟我兒子講,他決定就好,不要來煩我。」正襟危坐談論善終,在台灣文化中不容易,建議民眾可挑選家族旅遊、年夜飯等場合提出,接受度可能較高。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本「以防萬一─終活筆記本」,屬於自己的終活筆記,書寫生命歷程,並規畫身後安排。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表示,隨著高齡社會發展,死亡、老化、疾病成了避不開的話題,終活不只為了做好生命走到最後階段的準備,更是為了活在當下。吳貞瑩提到,手冊不僅是「終活」指導書,也類似生前遺囑,內容小從生活瑣事,大至預立醫療決定、安排葬禮等。宛如提前規畫告別式,寫下個人喜好、欲邀請的人、背景音樂播放、想放哪一張照片,在書寫過程中學會面對死亡,好好告知家人最後的決定,人生代辦清單自己作主。
-
2024-11-28 養生.生活智慧王
「40歲後擁有15件衣服就夠了」日造型師實踐「斷捨離」享受極簡時尚穿搭
隨著年紀漸長,心智也更加成熟,許多人似乎會在這個階段體會到不需隨波逐流,選擇真正所愛才是最重要。日本福岡一名造型師 Mino(みーの)除了對於穿搭非常有一套之外,也喜歡保持生活上的乾淨簡約,她就跟大家分享如何在40歲時重新汰選適合自己的衣服。在鏡子前觀察自己,丟掉不再適合的衣服Mino分享,大約40歲左右開始對自己現有的衣服產生懷疑,發現有些款式的衣物似乎不再適合她,例如:運動服飾,無論穿什麼logo、設計或是顏色的運動服,看起來都像是家居睡衣。於是她決定開始重新整理自己的衣櫃,她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拿出所有不適合的運動服,把它們丟進垃圾袋。接著,Mino把手上所有的衣服對著鏡子試穿,仔細觀察它們穿在現在自己身上的樣子,有些款式也許過去非常喜歡所以買下來了,卻不代表還適合。最後Mino把想要捨棄的衣物全部整理好丟掉,為了不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她還特意挑了接近倒垃圾的日子完成這件事情。不好搭配的衣服也可以捨棄Mino將剩下的衣服嘗試做各種搭配,發現2件事情:1.太素的白T恤變得很難搭配。2.立領的款式比V領更能凸顯臉部輪廓,拍照也好看。經過捨棄、重新搭配組合的過程,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將來的穿搭方向。以前Mino有40多件衣服,現在一年只需要靠15件左右就能應付日常場合,而且都是她真正喜歡、覺得時尚有型的穿著。另外,當她想要添購新衣服時,也建立了明確的判斷標準,例如:「與黑色相配的衣服」、「不易起皺、快乾材質」、「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保養」讓穿搭這件事情不會給生活造成太多負擔。多不如精,享受自己最喜歡的穿搭Mino表示,她已經透過只穿「最喜歡」的衣服生活好幾年了,她認為比起擁有的衣服數量,不如縮小選擇範圍,留下自己真正喜歡的衣服,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年齡或體型而放棄享受時尚。資料來源:ESSE
-
2024-11-16 養生.生活智慧王
斬斷家裡負能量!快扔掉5種「慣性囤積物品」網笑:我真的每一項都留
現代人物質豐裕,學會斷捨離非常重要,家裡經常儲存一些認為有朝一日會用到、捨不得丟的東西,但這些物品其實被用到的機率少之又少,甚至成為累贅和負擔,建議果斷直接扔棄。一名30多歲奉行極簡主義的博主「大杭子」分享,最近總感覺不順,於是對家裡的物品進行一次斷捨離,隨之心情也變得好很多。她指出想要保持環境舒適、心情愉悅,家裡一定不要積累這五種垃圾,相信很多人看完一定都中標。1.各種瓶瓶罐罐很多人都會把乾淨還能用的瓶罐留下,大杭子還用甥女的奶粉罐做了一個凳子,結果根本沒人要坐,最後果斷扔掉。2.各種購物袋買衣服都會贈送紙袋,事實上用到機率真的不高,所以她現在有了新的袋子就會把它們當作垃圾袋快速消耗掉。3.不穿的衣服有些衣服覺得總有一天會穿,事實上若一年內都沒穿過,日後會穿的機會也趨近於零了,就沒必要讓它們繼續占據衣櫃空間,應該盡快處理掉。4.不喜歡的玩偶和擺飾有些玩偶擺在家裡不僅占空間,還需要定期清洗以免累積塵蟎;電視櫃放的裝飾品長年淋灰塵又會妨礙打掃,建議選擇性丟棄。5.精緻包裝盒現在很多禮物或食品都會用精緻包裝盒裝納,有時會覺得很可惜而把盒子留下來,但是這些盒子相當占空間,事實上日後也用不太到,建議直接扔掉。大杭子表示人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變化,自己以前喜歡買買買,現在覺得生活根本用不了多少東西,於是開始嘗試減法生活。她建議大家盡量留下日常必須用到的物品,保持家裡環境清爽乾淨,自然能住的舒心自在,讓自己充滿能量。網友表示:「五項每一個都中槍」、「年輕學會斷捨離,老了才不會得囤積症」、「丟東西當心別給長輩看到」、「東西多了打掃都嫌累,家裡乾淨光溜溜,做家事都省力」、「除非要送人,不然都直接在店裡拆了包裝不帶回家,能節省很多煩惱」。資料來源/大杭子的躺平生活
-
2024-11-10 退休力.退休力檢測
2024退休力論壇/日本掀起「終活運動」 即起練習不留憾
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如何不留下遺憾?自日本掀起一股「終活運動」後,許多人開始檢視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希望不留下遺憾。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說,在311大地震之後,日本人開始意識到突來的意外,該如何為臨終做準備,於是興起了「終活」兩字。過去,日本也跟台灣一樣避諱討論死亡,甚至不喜歡提到「老」字,但隨著社會高齡化的發展,死亡、老化、疾病成了避不開的話題。吳貞瑩表示,終活不只為了做好生命走到最後階段的準備,更是為了活在當下,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本屬於自己的終活筆記,好好書寫生命歷程,並規畫身後安排。聯合報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攜手製作「以防萬一」終活筆記本,內容一步步教導民眾理解死亡、安排死亡、實踐終活。書寫方式可以用「斷捨離」來比喻,人生最後要留下哪些東西,都要先一一寫下,避免子女整理遺物時傷心傷神,趁著健康時預先規畫,不讓後事造成家人困擾。吳貞瑩提到,手冊不僅是「終活」指導書,也類似生前遺囑,內容小從生活瑣事,大至預立醫療決定、安排葬禮等。宛如提前規畫告別式,寫下個人喜好、欲邀請的人、背景音樂播放、想放哪一張照片,鼓勵民眾在書寫的過程中,思考人生意義,也學會面對死亡。除了自己決定身後事,器官捐贈也是善終的一環,「器捐」能讓他人重生,亦是另一種生命教育。為逝去的親人決定器捐,對許多人來說相當艱難,簽下同意書的家人更會感到茫然、無力、自責。隨著世代觀念轉變,吳貞瑩呼籲,迎向生命終點前,好好告知家人最後的決定,人生代辦清單自己作主。
-
2024-07-28 退休力.自在獨立
老了之後要住哪?加拿大是移民遷居首選!加國樂齡宅更重「這些」
「老了之後要住哪裡?」應該是所有在盤算退休的人,必然提問和規畫的課題。觀察其他國家的退休選擇,或者有助想像。加拿大一向是國人熱衷移民遷居之處,而位於溫哥華島上的維多利亞,更獲加拿大人票選為退休首選地點。走在維多利亞的街市上,可觀察到退休銀髮宅市場確實正在大發利市。老了之後要住哪裡?國人前去維多利亞旅遊,多半是去布查花園或省議會大樓等名勝。但如果有機會在維多利亞港附近的街道上走走,就會看出,維多利亞長期被選為最適合退休的都市,除了有氣候溫和及極優的自然景觀等優勢,原來退休及銀髮產業也已相當蓬勃。街道上各種銀髮宅及招租廣告林立,有些還註明「客滿中,但歡迎登記排隊」。有趣的是,有許多銀髮宅也強調有中文服務,甚至有中文菜單可選擇,據說這幾年開始有華人選擇住進當地的銀髮宅社區。觀察維多利亞的銀髮宅,除了天然環境優勢外,還有小宅化和多功能服務趨勢。有業者指出,隨著長壽化,漸多年逾八十歲甚至九十歲的長者選擇賣掉自己的獨棟房子,搬進公寓式的銀髮宅。因為不想再做打理花園、房屋修繕、掃雪清理打掃等粗活。許多銀髮宅雖有供應三餐,住戶也可選擇自炊。業者說,這兩年詢問度最高的問題和以往已不同。例如餐廳菜色、氛圍和廚師的資歷是重點,有的會強調有藍帶主廚,有的會安排午茶及晚上酒吧時間,以利住戶交流。值得注意的,住進銀髮宅的,七、八成以上是女性。還有長者也關心,銀髮宅會否提供搬家服務,畢竟要從大房子搬進多半是兩房或一房一廳的銀髮宅,不僅要斷捨離,連室內都要重新規畫。和台灣銀髮宅內裝家具多已固定不同,維多利亞很多銀髮宅常是可以配合住戶愛好,重新設計裝潢。另一個新興需求,是要求帶寵物同住;毛小孩顯然已成為養老良伴。但相對的,其費用也比台灣高昂。維多利亞的銀髮宅即使在當地華人眼中也是高不可攀的,普通的銀髮宅月租要台幣七萬到十五萬元;台灣普通的銀髮宅月租則在三萬到六萬元。在台退休,還是經濟實惠許多。想住銀髮宅 得備好銀彈耐心等經營二十年以上的銀髮宅來看,長庚養生村目前占床率已達百分之九十七,要有人退,才可能有人入住。業者表示還是會接受新的入住申請,只是排隊者眾,提出申請到正式入住,需等候一年半以上,長庚養生村已展開擴建計畫,將逐步擴大。收費標準是單人保證金廿五萬到卅四萬,雙人卅萬到四十萬,月租金依照房型不同,區間從二萬一千元到三萬五千六百元,不含餐費及水電費。淡水的潤福中高齡專用住宅目前也是滿房但可接受預約,依照個別需要約需等候半年至一年以上。保證金依照坪數及樓層而有不同,區間從七百萬元到一千五百萬元,每月生活費若一人居住約二萬七千二百五十元,二人居住約四萬八千三百元。餐費及水電費已含在內為預估。位於台北市內湖的康寧生活會館去年剛進行翻新工程,目前還有空房但所剩不多。收費標準是每戶保證金卅萬,月租金依照坪數大小,從每月七萬九千元起至十四萬五千元,不含餐費及水電費。台南的俊傑館全齡養生宅開幕至今三年多,目前約五成住戶,保證金依照房型,區間從九十萬至一百二十萬,月租金區間為二萬八千元至四萬五千元。近三年內規畫興建的服務型銀髮宅陸續在今明年推出,日勝生日出不老莊園預計今年第四季開幕、大毅高年級俱樂部預計明年底對外營運、聲寶橘青春預計於兩年後完工。延伸閱讀:高達38萬名「準老人」希望獨居,盼和子女同住的人變少了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30 養生.生活智慧王
雜物滿屋難斷捨離?醫師曝愛囤積症是種病!嚴重恐會社交和職業功能受損
近年來,興起一股「斷捨離」風潮,講究無欲單純的生活,但社區中仍常見「囤積症」患者,在家中堆滿東西,髒亂不堪,寸步難行,幾無生活品質可言,如果旁人丟棄物品,還會勃然大怒。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囤積症又稱為儲物症、囤積症候群或囤積障礙,是1種心理精神健康障礙,歸在「強迫症及其相關障礙」,需靠藥物、認知行為治療才能逐步改善。囤積症好發於長者!女性罹病率為男性的3倍楊聰財表示,囤積症自2013年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和拔毛症等屬於強迫疾病相關障礙的1種,定義為「不當收集物品,造成生活障礙」,一般來說,個案常伴隨情緒障礙,如廣泛性焦慮症或是分離焦慮症等,女性為男性的3倍。臨床也發現,囤積症好發55歲以上民眾,中老年人發生囤積症機率是青壯年的3倍。中老年囤積症患者成因複雜,精神疾病,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失智症、巴金森病或身體體力不佳等,都可能引發囤積行為。囤積症6大症狀 患者恐將雜物堆滿屋楊聰財指出,最常見的囤積症個案特徵為不停囤物,從家裡堆到公共空間,影響家人居住空間,也造成居家環境、公衛等危害。部分病友則是沒有意義地蒐集某些東西,同1件物品蒐集數10件,買來後不開箱,就堆在角落,導致生活空間變得極度混亂和不可使用。主要症狀可分為下列6大類:1.持續囤積物品:個案無法停止收集、購買或保留各種物品,即使這些物品並無實際價值。2.拒絕處分物品:患者難以捨棄,或扔掉物品,即使這些物品已經破損、過期,或沒有實際用途。3.生活空間極度混亂:囤積物品導致家居或工作環境變得極度雜亂。4.社交和職業功能受損:囤積症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和職業功能,可能導致孤立、失業或其他社交問題。5.情感困擾:患者常常因囤積和混亂的環境而感到焦慮、沮喪、尷尬或其他負面情感。6.健康風險:囤積症可能導致健康和安全風險,例如堆積物品可能引發火災、滋生害蟲或其他危險。囤積症讓認知功能變差!醫師解析病因針對囤積症的治療,楊聰財表示,囤積症和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驅使其強迫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需以藥物調整血清素,穩定腦部系統運作。另需輔以認知行為治療,排解壓力,解決焦慮,以降低囤物頻率。部分囤積症患者是因認知功能變差所致!當認知功能退化,使得歸納、整理、解決事情等能力變差,此時,家人應予以協助,幫忙盤點可以丟棄哪些東西,以逐次減少方式,慢慢清空囤積物品。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0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一個人住也快樂
人類社會除了面對史無前例的龐大高齡人口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趨勢——獨居人口正迅速增加。依統計,台灣早在多年前單身戶已經過半,有三百多萬戶的納稅戶是單身戶口,行政院國發會預估2030年全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有八成是獨居老人。當然,獨居不是老人的專利,各個年齡層一個人住的比率,全世界都在迅速增加。正如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所觀察到的:「年輕人想要一個人生活,中年人愛上一個人生活,老年人無奈必須一個人生活。」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前提是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依國民健康局最近的調查,台灣有六成的65歲以上長者幾乎足不出戶,當少了運動、也欠缺人際互動之後,失智失能的比例會大幅增加,也可能形成日本人所說的一個人住的「無緣社會」,日本每年有高達四萬多人是孤獨死,也就是死後四天以上才被人發現。在過往,一個人居住多是處於人生過度期的暫時狀態,比如讀書時住在宿舍,或者剛開始工作,在成家立業前暫時租個套房;但現在的單身戶多半已是永久的住宅,因此要思考往後生活的需求,好好地規畫使用。首先必須「斷捨離」,保持清爽的居住空間,這幾年市面上談透過整理房子來整理人生的書非常多,應該試著做做看,透過整理,不斷地檢視自己過去與現在的生活及人際關係;而且舒服的居家空間,會讓我們精神振奮,有動力回應內心的渴望及參與社會,整潔的居家也讓我們敢邀請朋友到家裡,這種親密感是人的幸福來源。相反的,紊亂的生活空間,只會讓我們逃避到銀幕裡的虛擬世界,沉迷後懶得做其他任何事情。接下來要想清楚這個空間要住多久?因為人生不同階段需求不同,如果打算住到很老很老,那麼就要先預防萬一行動不便時,這個房子還合不合住?是否該及早改造成無障礙空間?或者需要人照顧時,是不是有預留空間讓看護休息?同時也得考慮,居住空間不只是讓我們睡覺而已,如果能將興趣或喜好也在這空間完成,那是最棒的,而且假如能將空間規畫成能邀好友一起共享,更能增添生活的樂趣。一個人住無拘無束,很自在,也很開心,這是身體健康而且事務繁多,在外工作或人際往來很忙碌時,回到只有一個人的住家可以享受寧靜。但是如果年紀漸長,沒有外在事物忙碌,那麼一個人的寂寞如何排遣?或者遇到生病或意外,呼天天不應時,如何確保安全?當我們在打造一個人的家時,內心難免有這些隱憂。除了事先練習或安排一個人的生活,我們也要主動觀察是否自己的親戚或朋友已經在獨居中,適時提供建議和協助。比如,各縣市社會局都已開辦緊急救援服務,免費為獨居老人的家中安裝通報的機器與可隨身攜帶的按鈕,可以24小時跟服務中心聯絡,當意外發生時,可以提供緊急支援或救護車,並且通知緊急聯絡人。總之,一個人生活絕對不等於寂寞與孤獨,但我們一定要主動練習,為自己安排生活節奏,一方面保持社會連結,另一方面又不會失去獨處的好處,那麼一個人生活就是生命最棒的時光了。
-
2024-02-26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龍年養生 每日運動1小時
每個人的生命中,一旦過了耳順之年,生理結構終將在體能與心智上,逐漸產生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老化。到了70歲,此現象更明顯。無論富貴貧賤,都免不了生、老、病、死的必然過程,因此如何調適正向的身心活動,藉以維繫並活化基本健康,是人們臨老後最大的願望。我一生從事教學與研究的過程中,深具高度挑戰性與海內外日以繼夜的長時間工作,使得老化跡象在70歲以後,漸趨明顯。所幸自幼在農村中歷練出之硬朗身體與堅強意志,還能延續到75歲後,才感到體能走下坡的明顯變化,因而開始落實「斷捨離」及「放下」之人生哲學,並輔以「身、心、靈」調適,與規律運動來因應。生活也因此能盡量避開了徬徨與焦慮。一篇發表於美國「生理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ology)的研究顯示,每天持之以恆的規律運動,可協助活化細胞。因此,要活就要動。若能同時歷練「身、心、靈」的平衡、調和,與正向觀想,將可維繫老人最起碼的健康。我的經驗是身心忙碌了一整天而感到疲憊不堪時,就立即放下一切,到鄰近的大安公園去運動一小時,包括走路、超慢跑、四肢拍打、吐納調氣,以及太極拳運動。之後,果然精神抖擻。的確,運動後細胞活化使然。在金龍年裡,這種養生的運動規律,將持續落實。
-
2024-02-17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新的一年要根除積弊 存健康本錢
送走兔年、迎來龍年。轉眼已步入65歲的中高齡,雖不服老、但體態卻明顯不如從前。尤其看見過去一年許多相識的面孔相繼從人世間殞滅,令人不勝唏噓,也感悟世事的無常。「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新的一年期許能揮別過去的陰霾,以樂觀正向的龍馬精神迎向未來。過去總抱著因循苟且、得過且過的心理拖一天算一天,無法落實斷捨離,更渾然不知老之將至。隨著年歲增長,目睹各類疾病侵擾,許多年輕生命戛然而止,才驚覺生命竟有如此脆弱的一面。如今我不敢大意,除了施打疫苗外,更節制飲食、勤於運動,已逾耳順之齡,應回歸清淡飲食,以嚴防三高上身,吃東西須細嚼慢嚥。每天健走不輟勤練身體,多接觸大自然、觀賞扶疏花木,淡泊心性,以維持身心健康。禮記大學篇:「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期勉世人要不斷地革新,生命的延續才是一切希望的基礎,一旦身體失去健康,世界將不再美好。新年新希望,自我期許徹底根除過去的積弊,勤做運動蓄養健康的體魄,才能以「龍騰虎躍、朝氣蓬勃」之姿,迎接新的一年可能面對的挑戰。
-
2024-02-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過年大掃除最佳時間公開!除夕可以掃到幾點?大掃除順序、禁忌、秘訣馬上看
東亞過年前的傳統習俗「大掃除」,於每年農曆年底的送神日(每年的農曆12月24日)至除夕,人們會將全屋打掃乾淨,以準備迎接新一年的來臨。每逢年關將至,必不可少的習俗「大掃除」代表著除舊布新、迎接新年新氣象。不過,不少民眾可能因為工作忙碌,等到除夕才有時間將家裡大掃除一番,除夕可以打掃嗎?過年大掃除時間是什麼時候?要注意哪些禁忌?如何打掃才最省力?以下《良醫健康網》為您整理大掃除最佳時間、順序與打掃秘訣。過年大掃除時間大公開!除夕可以掃到幾點?過年大掃除時間是什麼時候?東亞過年前的傳統習俗「大掃除」,於每年農曆年底的送神日(每年的農曆12月24日)至除夕,人們會將全屋打掃乾淨,以準備迎接新一年的來臨。年底的大掃除有「迎新除舊」的意義,也就是說把過去一年的厄運通通掃除掉 ,可以迎接新一年的開始。過年哪天不能打掃?從正月初一開始,不許打掃,以保留「財氣」,直到正月初五的破五節。除夕可以打掃到幾點?除夕要打掃家裡,除舊佈新,通通建議在吃年夜飯前完成,之後到年初五都不要掃地,以免把福氣掃出門外去。 過年可打掃時間 於每年農曆年底的送神日(每年的農曆12月24日)至除夕 除夕可打掃時間 吃年夜飯前/傍晚前 過年不可打掃時間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 過年大掃除5大禁忌大掃除禁忌1:初一至初五不可倒垃圾初五之前是不倒垃圾、不打掃的。若非得打掃,會從外面掃到裡面,掃完之後的垃圾放在家裡面,等到可能初六、初七上班的時候再把它倒掉。大掃除禁忌2:除夕不可曬衣服除夕夜避免曬衣服,且當天傍晚前要把衣服晾乾,不可以曬到初一與整個過年期間。大掃除禁忌3:打掃沒仔細丶舊春聯續用家中的角落位置,在風水觀點易藏污納垢,不利主人的運勢。以現今的觀點來看,藏污納垢本來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丶過敏等問題。另外,也有些人為了省事,覺得舊春聯貼得好好的,既沒破損也沒泛黃,就繼續使用。其實,這是不對的。過去一年使用過的春聯丶紅紙必須要換新丟棄。而且越早越好,拖的越久,會影響生活要事的進度,造成難以進展或功敗垂成。老師要提醒你「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最晚要在除夕中午前必須換掉舊春聯。大掃除禁忌4:床不能亂動床是「藏氣納財」的位置,平時就不該隨意調整位置,搬家搬床的安床時機也是相當重要的。若擺放的不好丶隨意移動甚至是搖晃,除了影響睡眠,也會讓諸事進展不順,影響主人健康與家庭和睦,尤其是家中有孕婦,更不能移動睡床,床有床母,胎有胎神,任意移動床等大型家俱,驚擾床母丶胎神,導致不安,易動胎氣。所以不可以為了打掃方便,在年節大掃除隨意移動床位。大掃除禁忌5:冰箱米缸為空不吉過年前夕,大家都會習慣把冰箱清空出來整理,但其實冰箱就是儲藏室,通常只有人氣少或家運不旺的狀況,廚物空間才會空空如也,而米缸也是相同的道理,所以適度的整理與補滿米缸與冰箱,象徵家中來年衣食無虞,錢財滿滿。※民俗信仰僅供參考,請勿過度迷信。過年大掃除順序公開!這樣打掃最省力由於每個家庭的坪數大小不同,大掃除順序可能會有所差異,但基本順序不外乎以下這幾個步驟:大掃除順序1:物品傢俱斷捨離在進行過年大掃除之前,請先把家裡都巡視一遍,看看有沒有哪些傢俱已經不堪使用準備淘汰、哪些物品已經用不到,並落實斷捨離精神將他們丟棄或送給其他更需要的人,這樣家裡才能時刻保持整潔。大掃除順序2:從小處著手一下子打掃大範圍面積肯定會讓你感到痛苦,很快就失去動力,因此可以從小地方開始先增加自己的成就感。以臥室為例,你可以先整理衣櫃、書櫃、床頭櫃、書桌、化妝台,之後再針對大範圍如掃地、拖地、擦櫃子等進行清掃。大掃除順序3:從上到下在進行大範圍面積掃除工作時,多半建議從高處開始清潔,像是清掃天花板、櫃子頂部的灰塵。理由是清掃高處時,難免會有灰塵落在地板,若你先清掃地板的話,到時候灰塵落下又得再清理一次,就會讓你感到心煩。 大掃除順序4:從臥室客廳到廚房浴室而從整個家來看,我們也會建議家庭成員先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好,然後再處理公共區域,最後再清掃比較棘手的廚房和浴室。大掃除順序5:陽台、車庫放最後秉持「由內而外」的大掃除原則,若家裡有陽台、院子或車庫,這些就請放到最後再打掃。過年大掃除如何預防受傷?每逢農曆年底,大家都會除舊布新,打掃家裡一番。但動作姿勢錯誤,會弄傷身體就不能盡興地拜年出遊了!食藥好文網以下整理5個常見的NG動作與預防受傷的要訣,打掃時千萬要注意: 各項打掃輪流做,30分鐘就休息人類的筋骨,天生無法負荷長時間的固定不動,需要定時的活動才能避免過勞僵硬。所以在大掃除時,可以用「擦窗戶→掃地→清牆壁蜘蛛網→拖地→清衣櫃」的交替方式,讓身體各部位肌肉輪流使用,避免某部分筋骨出力過久而受傷。重點是,掃除每30分鐘就要停下來!做個幾分鐘伸展操,活絡筋骨後再上工! 拖地掃地吸塵器,大腿膝蓋微微彎,不要過度彎下腰常有人掃地拖地時身體太往前彎,造成腰酸背痛。要改用大腿跟膝蓋微彎,向前跨步的姿勢,來掃地拖地,減少彎腰幅度,比較不會腰痠,或弄到舊傷復發。 擦窗勿久舉手臂,可用長柄刷代替拿抹布擦東西,手的位置最好保持在「肚臍和頭頂之間」的高度,最省力又舒服。如果要一直舉高手臂擦窗、吊櫃等高處物,最好用長柄刷代勞,以免脖子痠痛,和肩膀拉傷。※良醫推薦延伸閱讀:大掃除完手痠、肩膀痛?只要3分鐘,5個動作教你坐著緩解發炎、手腕痛 坐椅子整理矮櫃,不要長時蹲或跪膝蓋關節內的摩擦壓力,在彎曲超過90度時就會大幅增加,加上長時間蹲或跪,就容易導致摩擦受傷與提早退化。所以一定要找張高度適合的椅子,讓你坐著的時候,膝蓋和髖關節各彎曲大約70度左右,而且脖子也保持一點點往前彎一點的姿勢最好,減少肩頸痠痛。 搬重物要蹲下去,不可只有腰在彎要避免過度彎腰,來減輕椎間盤負荷。正確的方法,是要先蹲下去,腿張開,讓身體儘量靠近重物後再抱住。最後用大腿的力氣站起來。整個過程腰微彎即可,儘量使上半身直下直上,腰就不會閃到啦!延伸閱讀浴廁大掃除必看》只用小蘇打不夠...廚房紙巾、保鮮膜竟是除黴神器!對付黴菌、水垢、磁磚的全攻略明明買了一堆收納箱,房間卻還是很亂?年底大掃除,專家教你:超重要收納3技巧過年吃「牛軋糖、麻荖」,小心吃出蕁麻疹!「6種過年零食」竟是過敏地雷,營養師一次盤點參考資料:食藥好文網、塔羅牌老師艾菲爾責任編輯:曾耀儀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天天吃,容易得大腸癌!醫師點名:早餐店裡最NG的2種食物 腸胃有腫瘤,皮膚竟看得出來?長庚醫師:皮膚變這4種顏色,可能生病了
-
2024-02-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大掃除是轉運最佳時機!盤點新年必「斷捨離9樣物品」 專家:不要不信,留著只會讓衰運上身
新年大掃除也是轉運的最佳時機,千萬別錯失這個機會!除了趁著年前在家中大掃除,將累積一年的穢氣和厄運清除乾淨外,這樣才能迎來一整年的好家運!所以,別說自己念舊,也別說自己節省,你的運勢有可能因為你的「捨不得」通通都給斷送了,而不自知。民俗專家楊登嵙就分享,大掃除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留,如果不把這9樣東西丟掉,小心健康、財運都沒了,而且衰運還會跟你一整年呢。新年斷捨離「9樣必丟物品」1.過期或不吃的藥過期和不吃的藥其實多留無益!除了會在不自覺間變質,真的吃進肚子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一定要將它們丟掉,以免和新的藥搞混,造成誤食,引發健康問題。2.枯死植物如果你真的成為「黑手指」就一定要將家中已經枯死的植物,連根拔除才是。尤其不應該將枯死的植物當作裝飾,這樣不但會滋生黴菌,植物枯萎更是衰敗的的象徵,是會引起病痛,或是家運和個人運勢也會下滑。3.破碗、破杯、破盆如果家裡有破掉或是缺角的鍋碗餐具,一定要馬上丟掉。楊登嵙說明,如果使用有裂紋、缺口的物品,除了有割傷的危險外,碰上意外的機率也會提高,還會破財。4.損壞不修的家電家電損壞了就要立即修復,如果堆積損壞的家電,會帶來衰敗及不穩定的磁場,導致家運下滑,運勢、財運都會不佳。5.過期的食物過期的食物可能已變質,容易滋生細菌,如果吃下肚恐怕會造成身體不適,腐敗之氣也會導致運勢下滑。6.舊雜誌、舊型錄如果家中有老舊或是過期的雜誌或型錄,沒有保存價值就必須要丟掉,以免發霉,造成健康不佳等狀況。7.破損老舊的衣服這類衣物有破損衰敗之氣,都容易引發破財以及運勢不佳的問題。8.老舊娃娃積滿灰塵的舊娃娃和人偶,不但容易長細菌、黴菌,甚至可能附著陰氣,長期放在房家,只會引發病痛不斷,同時還有犯小人的現象。9.看了心情會不好的東西看了會心情不好的東西就應該丟棄,以免這些負能量引起心情鬱悶、健康下滑,以及運勢不佳。延伸閱讀:.打掃很心累?專家教你提升掃除力妙招,搭配輔助工具更省時省力.12生肖大掃除注意!命理師警告「掃錯恐怕衰一整年」.譚敦慈家裡沒蟑螂的秘訣!家事達人分析3種天然清潔神器優缺點※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1-29 養生.生活智慧王
除晦氣才能迎好運!命理師指點 年前大掃除9樣民俗NG物品必丟
農曆新年將至,不少民眾已經開始準備大掃除,不過「斷捨離」的功夫不容易,許多民眾為了節儉,通常在大掃除後,還是會在家裡堆放大批的舊物品,命理師楊登嵙說,迎來新年代表必需把過去一年的晦氣、汙穢清除乾淨,有9樣是民俗NG物品,必需在大掃除時清理,才能在新年迎接好運氣。命理師楊登嵙說,大掃除象徵除舊布新,把舊的、不好的「氣」送走,迎來新的「氣」,希望新的一年都有好運「氣」。至於大掃除時,那些東西要留?那些要扔?若什麼東西都留,任何東西都放,家裡或公司就會變成垃圾場,節儉是傳統的美德,但太過頭反而會影響健康、運勢、財運。以下為9項大掃除時必丟的NG物品:一、破碗丶破杯丶破盆:若家裡有破掉或缺角的鍋碗瓢盆,建議馬上丟棄,使用有裂紋丶缺口的物品,除了有割傷的危險,引發意外及破財。二、枯死植物:有枯死植物要連根拔除,甚至有人將枯死的植物直接當裝飾,會滋生黴菌、細菌,這些枯槁死氣是衰敗之象,會引發病痛及藥物不斷,宅運及運勢下滑。三、過期或不吃的藥:過期的藥可能已經變質,服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過期或不吃的藥要丟棄,以免誤食,引發健康問題。四、過期的食物:過期的食物可能已經變質,滋生黴菌、細菌,吃下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腐敗之氣,引發健康出狀況及運勢下滑。五、損壞不修的家電:家電損壞就要立即修復,若堆積損壞不修的家電,有衰敗及不穩定的磁場,引發家運下滑,運勢及財運衰敗。六、老舊娃娃、人偶:老舊娃娃、人偶容易滋生黴菌、細菌,甚至附著陰氣,引發病痛藥物不斷、犯小人、靈異現象。七、舊雜誌、型錄:老舊雜誌、型錄沒有保存價值要丟棄,在潮濕的環境下會發霉,滋生細菌,發霉過氣,引發健康不佳,運勢下滑。八、破損老舊不穿的衣服:破損老舊不穿的衣服有破損衰敗之氣,引發破財、運勢不佳。九、看了心情會不好的物品:觸景傷情,看了心情會不好的物品要丟棄,這負面能量的物品,引發心情鬱悶、健康下滑、運勢不佳。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斷捨離3大心法,日常沒用的贈品別拿!清掃4原則 譚敦慈家中沒灰塵
歲末年終,許多人開始大掃除、清理家中雜物,角落灰塵往往也是清潔重點。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雖然住家在大馬路邊,家裡卻一塵不染,不僅沒有灰塵,也沒有堆積任何雜物,如何做到這種境界?原來,她主要靠「斷捨離3大心法」,加上「智慧除塵3步驟」,才達到這樣的目標。有效減少雜物堆積靠斷捨離3大心法 何謂「斷捨離3大心法」?譚敦慈表示,她很怕家中堆積大量雜物,只要看到家中出現雜物,心情就會受影響,所以她採取斷捨離3法。1.進行大掃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裡沒用的東西都清掉,該丟的東西要勇敢丟棄,該回收的東西,要趕快送到回收場所,有些用不到的東西,可以送給需要的人,這樣就能避免家中堆積大量雜物。2.採買東西前,先確認自己、家人是否真的需要這樣東西,即使購買東西時有贈品,也是一樣的原則,如果用不到贈品,可以當下拒絕,因為東西用不到,放在家裡也只是變成雜物、堆積物。3.如果有人想送禮給她,她往往直爽回覆:「請不要送禮給我,我家人口少,所以不需要。」因為對自身需求很了解,所以執行斷捨離時,就會很有效率。「清掃4原則」居家整理有效率在維持家中整齊、清潔的過程中,譚敦慈也遵循4大原則,分別為:1.每天掃2.分區掃3.打掃順序是由上而下、有內而外、由小到大4.先丟東西,再開始清潔、清理、放整齊譚敦慈解釋,每天花些時間清掃家裡,就會比較容易。如果是很大的房子,「掃起來很累,就要分區掃」。可能星期一掃客廳,先把客廳整個擦一遍,星期二再來掃餐廳等,這樣的做法比較省事,也比較不會累。根據譚敦慈的經驗,想開始整理東西,可先把化妝台、書桌的抽屜整理好,這樣一打開抽屜,看了就會很舒服,然後把桌面也收拾乾淨,一項一項慢慢來,心情就不會很雜亂。此外,當看到家裡變得很乾淨、很整齊,也會產生成就感,心裡會舒坦不少。後續若要維持乾淨、整潔,也會更省力,打開櫃子,只要用除塵紙滾輪簡單滾一滾、簡單清潔一下,就會非常乾淨。運用「智慧除塵3步驟」,清潔境界大升級「打掃時,不要用雞毛撢子,這樣很容易揚塵。」譚敦慈建議,清理冰箱表面或家中物品、家具,可以採用3步驟:1.用除塵紙先吸附冰箱、家具表面的灰塵、髒東西。2.用濕布擦拭一次。3.為了避免冰箱、家具表面留有水痕,要用乾布再擦一次。譚敦慈叮嚀,冰箱門、縫隙等處,也要擦拭乾淨,如果沒有清潔乾淨,很容易發霉,並影響冰箱食物安全,只要開始動手清理,居家感覺就會很不一樣,心情也會變得更美麗。
-
2024-01-11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水沒喝完可直接倒馬桶嗎?藥品放冰箱避開2地雷位置!8個QA教藥品保存丟棄原則
沒吃完的藥不能隨便丟,保存也不是一律放冰箱就好!藥師提醒,除非有標示需冷藏的藥品,切勿隨意冷藏藥品,以免受潮,眼藥水等本身無菌的產品,開封超過1個月就要丟棄,藥水類要遵循「放、倒、丟」原則,且切勿倒入馬桶或水槽中,聯合報元氣中心整理8QA,搞懂藥物保存及斷捨離原則。藥品怎麼保存Q1:藥品開封後要注意哪些地方?A: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說,應按照藥品說明書(仿單)或藥袋上的指示儲存,一般藥品通常存放於室溫下即可,且應避免放置於陽光直射或濕熱環境,除非有標示需冷藏的藥品,切勿隨意冷藏藥品,以免讓藥品受潮。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補充,國外有些人習慣,將藥品放在浴室洗手台附近,這點也要避免也應避免,開封瓶裝藥品則建議,標記開封時間,並保留藥袋、藥品包裝及仿單, 且每次使用完畢應確實密封。Q2:瓶裝藥品開封後,為什麼要取出乾燥劑跟棉花?A:李懿軒表示,乾燥劑是為了吸收少數經由藥瓶封口滲入的水分,以保證藥品在使用年限內的品質及安全性,如果一直在瓶子裡,開開關關地,就容易把環境中水分帶進瓶子裡;棉花大部分是為了填滿瓶內空間,作為運送過程中避免碰撞的緩衝。Q3:為什麼要留下藥袋?A:李懿軒指出,雖然藥師是藥物的專家, 但是要辨別出所有的藥品,仍是困難的任務,平常若吃藥有狀況,留下藥袋會有完整的紀錄,可作為調整藥物、避免重複用藥的依循,也可透過領藥日期,看出是否有規律領藥。Q4:藥品放在冰箱要注意哪些事呢?A:李懿軒表示,標示需冷藏的藥品才要冷藏,但不要放在出風口,因為這是冰箱內部最冷的地方,會結霜甚至結凍破壞品質;冰箱門也不建議,因為開開關關會失去原訂保存溫度,如果藥品顏色變深,甚至冒出小水珠,代表受潮變質,口服藥容易出現這類狀況。Q5:建議多久檢查整理一次藥品呢?A:李懿軒建議,民眾可以每年或每半年,定期檢查家中藥品,以確保藥品的有效期限和品質,鼓勵整理藥品時,分類出已過期、不再需要或已失效的藥品,並遵循安全的廢棄方法處理。 廢棄藥品如何處理Q6:哪些藥品應該被丟棄呢?A:陳惠芳說,治療療程已結束卻未服用完畢的藥品;已過期、變質的指示藥品;開封已久的藥品等三類,需要被丟棄。陳惠芳表示,民眾家中可能會常備腸胃藥、綜合感冒藥等成藥或指示藥品,若發現有過期,或變色、粉碎潮解等變質情形,應予以丟棄;藥品包裝標示的「保存期限」是指未開封的情況,瓶裝口服藥品或外用藥膏開封超過半年、有滅菌的眼藥水(膏)或藥水開封超過1個月,或是無法確認何時開封,建議予以丟棄。Q7:特殊藥品該如何處理?A:李懿軒表示,針劑、抗腫瘤藥物、抗生素荷爾蒙藥物、管制藥品等屬於特殊藥物,應拿回醫院;膠囊、錠劑等屬於一般藥物,可以直接丟進垃圾袋,隨一般垃圾焚化處理。Q8:藥水可以直接丟掉或倒掉嗎?A:李懿軒表示,廢棄藥水的處理要遵循「放、倒、丟」原則,也就是把茶葉或咖啡渣、廢棄衛生紙、報紙等吸水物質,「放」進夾鏈袋或塑膠袋中,接著把藥水「倒」入袋中並密封,最後再把袋子「丟」進垃圾袋,容器按規定回收,不能直接倒在水槽或馬桶,否則可能污染環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7 養生.生活智慧王
這個充滿回憶!那個可能還用得上?東西多久沒用該丟?6個斷捨離必學絕招
年末將至,不少民眾著手整理家中不需要的物品,除了例行的大掃除外,也有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斷捨離」。不過在斷捨離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無法抉擇要不要丟棄的東西,可能是充滿回憶的小廢物,也可能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待命中」小物,因此我們本次針對「斷捨離方式」進行觀測,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網友熱議的斷捨離撇步,能幫助實現自己簡化的理想生活方式吧!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年「斷捨離方式」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斷捨離方式排行。 不用一次丟!每天整理一點點就夠觀察近一年內網友針對「斷捨離方式」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丟棄沒在使用的物品」是許多民眾認為十分實用的方法。就有網友在整理房間時「發現好多東西,買了放了很久都沒有用」,表示家中堆積了各式各樣沒在使用的物品,很可能就是造成凌亂的原因。針對這種情況,網友紛紛表示「沒有用到的東西,放10年一樣在那邊」、「兩年碰不到的東西就會直接丟了」,認為該丟的就趕快丟,或是為自己訂下一個拋棄物品的期限,也有幫助;而若捨不得一次丟掉太多東西,有網友建議可以「每天一點點,無論實體或電子的東西,真的很有感,甚至連掃地心情上都感受到有點不一樣」,認為循序漸進的進行斷捨離也十分療癒。 「用完再買」是減少囤物關鍵而「減少重複購買同品項」也是頗受網友熱議的方法。許多人習慣在遇到優惠時「囤貨」,購入大量物品存放,認為這樣非常划算,不過有網友提出反對意見,說道「真的買少少就好,不然太佔空間了」、「放著放著就過期或變質」,指出部分用品如保養品等等,除了容易還沒用完就過期之外,也可能讓空間變得凌亂,並特別點明零食等消耗品盡量不要有庫存,等到快用完或有需要時再去購買即可。有人試著這樣執行斷捨離之後,發現「真的省下不少錢,原來少即是多」,體會到這種「用減法看事情」的做法,「不只可以清出空間也能清掉負面情緒」。 「選用耐用物品」也是幫助斷捨離另外,「選用耐用物品」也是幫助斷捨離的關鍵之一。同樣的品項或許價差很大,但較高價的選擇品質大多相較百元有找的選項來得耐用,若東西不容易壞掉,並且實用、合用的話,便能用得更長久,同時減少購物頻率,從物品的「來源」進行節流。若不知該如何進行,可以在購物時試著思考該物品材質是否堅固、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等,仔細思考後再決定是否購買,避免衝動消費。這樣為生活精挑細選每一項物品,有助於更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物品,打造出重質不重量的簡約生活風格。 你也有在執行斷捨離嗎?還是在過程中遇到了瓶頸呢?若你有這樣煩惱,不妨試試以上提及的斷捨離方式,丟棄多餘的東西,留下需要的物品,一起清出空間也清出好心情,為自己的生活加分吧! (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4 退休力.自在獨立
不是遺物整理!步入中年後要開始做「老前整理」增加生活品質,8招教你如何開始斷捨離
「老前整理」的風潮來自日本,是指人們在自己還健康時,整理自己的物品。不管是收蔵還是囤積,在老後真正來臨之前進行「斷捨離」,有人自己動手,也有人尋求專業協助,「老前整理」協助大家在心理和居住環境都挪出空間,迎接人生新階段。如何開始斷捨離?1.先想像自己想要的在家生活,規畫藍圖2.評估家中物品量跟自身體力3.若自己動手,從東西最少或情感涉入最少的開始五個技巧4.「想要」與「必要」不同,判斷物品是否必要5.評估物品現在有沒有在使用6.平時順手整理各種空間與角落,定期清理7.養成贈送、轉賣、捐獻與資源回收物品的習慣8.設定期限,物品若未使用即淘汰或轉送(資料來源/居家整聊室、愛上整理整頓空間收納顧問J.T.。記者陳雅玲整理)過來人談斷捨離阿秀姨看似樂觀開朗,但她其實每天都不想回家,老公驟逝之後,她很難面對這個過去充滿愛和回憶的地方,家中堆滿雜物。直到居家整理師找到阿秀姨一直找不到的婚紗照……。你是否曾經對生活中充斥的各種物品感到棘手,在迎接人生下半場的同時,也許曾經想過斷捨離,不想為下一代留下負擔,卻不知從何開始,就此卡關?看似難度很高的斷捨離究竟要如何跨出第一步,看看過來人怎麼說。人生步入中年,當家中堆滿歲月的痕跡、捨不得丟掉的物品,不僅處處絆住生活動線,甚至可能影響家庭關係,讓人生窒礙難行,當人生迎來下半場,比起囤積回憶,老前整理、斷捨離已是不得不面對的首要課題,甚至有退休夫妻結伴上課學習斷捨離。雜物滿屋 婆媳關係惡化「我不要讓我的孩子在這種環境長大」,聽到待產的媳婦這樣說,婆婆簡直氣炸了;她說,這個家住了卅多年,從來沒聽老公、孩子抱怨過東西堆太多、不方便。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接到夾在媽媽跟老婆中間的兒子委託,來到案主家中時,這對婆媳關係幾乎惡化到冰點,他與另一名整聊師分頭安撫兩人,試著同理婆婆,也讓她理解整聊服務不是要丟掉她的東西,而是整理出用不到的物品,給予更好的去處及使用價值,花了兩天時間完成任務,婆婆對家中整理後的動線及空間配置很滿意,媳婦也開心有了安全的育兒空間。鄭博元表示,斷捨離流行許久,但在台灣,很多熟齡、高齡族獲取相關資訊的管道不足,或是覺得自己就能整理,很難落實,直到家庭關係已經生變,像是兒女已經受不了長輩的囤積習慣,或是家中成員異動、空間使用狀況改變,長輩要自己斷捨離又沒體力,才會尋求居家整聊服務。愛上整理整頓空間收納顧問J.T.服務的客群中,主動預約的熟齡客群不到一成,多數都是家庭狀況異動,例如另外一半生病,家中需要整理出空間,才會預約服務。J.T.曾服務一對熟齡夫妻,兩人都有一定的社經地位,在外總是光鮮亮麗的模樣,家中卻堆滿物品、寸步難行,直到一家之主生病,家中須騰出輪椅能通行的無障礙空間,女主人才找整理師協助。她印象深刻,那間占地頗大的透天厝,房間、走道、浴室都堆滿東西,隨處可見高級服飾、各式化妝品、百貨公司滿額送的贈品、參加社團活動的獎牌與胸章,「你知道這是用多少錢才換來的嗎?」最後出動四名整理師,足足花了四個工作天,還花錢雇用兩趟清運車,才讓男主人可以在無障礙的家中靜養。整聊課程 一成學員退休族明知該斷捨離,卻不知從何開始,早已是不少熟齡族的煩惱。居家整聊室開辦課程,將近一成學員是退休熟齡族,甚至有夫妻結伴上課。鄭博元說,居家整理很耗費體力,想要自己動手就要趁還有體力時開始,他建議可以在家中孩子獨立後開始著手,一邊整理一邊回憶人生上半場,同時思考規畫人生的下半場,通常這樣的整理會很漫長,甚至要三、四年才能決定哪些東西要留、哪些要丟,但可以把家裡打造成想要的樣子。先有藍圖 未來想要怎麼過至於斷捨離要從何開始?他建議第一是心中要先有藍圖,想像自己想要的在家生活要怎麼過,再評估家中物品量和體力,若體力不足就尋找專業服務,自己整理就從東西最少或是情感涉入程度最少的物品開始,若尋求專業服務,就從最頭痛的開始整理。J.T.認為,可以先從容易的東西開始斷捨離,熟齡族的老後生活想怎麼過,只要經歷過物品斷捨離,先把空間整理好,就會知道接下來的生活該在意什麼。整理師服務內容:溝通、諮詢、估價、報價,事前的收納用品規畫、到府整理、上架、標籤定位、斷捨離引導、收納配置、動線調整、維持的教學,整理師會協助委託人裝潢收納規畫設計,甚至提供搬家打包、新家上架一條龍服務。收費方式:依據物品量、屋內坪數大小、服務內容、整理師資歷,收費有所不同,通常以小時計費,每名整理師每小時收費從六百元到兩千元不等。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 延伸閱讀:.不要的牙刷清磁磚?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如何讓家變得好整理?整理專家教你謹記3步驟就上手.家裡窮從小吃不飽,長大被討孝親費!養兒防老已過時,提早做老後6規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30 養生.家庭婚姻
婚姻是墳墓,離婚是重生,小三愛來盜墓?踏入婚姻前必「思考6問題」
現今許多長輩仍認為婚姻是女人的歸宿,只有結婚生子才能幸福。但真的是如此嗎?婚姻到底是愛情的堡壘、天堂,還是墳墓?有些人的厄運正是從婚後才開始,若不幸嫁錯郎,婆媳問題、生子壓力、家庭暴力...,婚後的生活宛如人間煉獄;此時,有些人就會斷捨離,果斷離婚逃離「愛情的墳墓」,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對此,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詢問大家對婚姻的看法,「結婚是墳墓,那離婚是什麼?」,引起網友廣大網友留言回覆對婚姻的看法,多數人認回離婚是解脫、自由、天堂。對於結婚與離婚,你的想法為何?對婚姻的看法,你偏好哪一種?有網友表示,離婚是通往重獲新生之路。「離婚是走向天堂!自由的香氣」、「人生新的里程碑」、「生命的後花園」、「重生的機會」、「人生無限美好時光!」、「結婚是愛情的墳墓,離婚是幸福的開始」、「浴火重生」、「爬山,從谷底開始爬向高峰」、「二次投胎,好好再來過美好的人生」、「解脫~重獲自由」、「結婚是墳墓,離婚是真面目」。更網友表示,離婚後再婚是再踏入墳墓。「再婚就是執迷不悟!」、「離婚是開始下一個墳墓」、「外面的人想跳進去;裡面的人更想逃出來」、「死裡復活,然後準備再踏入墳墓」、「離婚是撿骨,再婚是重新下葬」、「找更好的風水寶地」。也有網友表示,結婚是圓滿家庭的開始,不鼓勵離婚。「結婚是圓滿家庭的開始,也是人生課題的學習。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夫妻應知足常樂,互相忍讓」、「今時今日年輕人離婚好平常,但會影響小朋友心靈創傷」、「結了婚有情有義者有血有淚,若遇到婚後不如意,第一定會為孩子的前途咬牙忍住,盼望著孩子平安順利長大成人」、「對婚姻幸福的來說離婚是地獄」。除了以上留言,也有一些有趣的網友回覆。「離婚是屍變,從墳墓爬出來」、「離婚是在棺材裡醒過來!復活」、「很多人爬出墳墓一段時間後~還會再度入墳墓!重溫墳墓夢」、「到過陰間一回,又起死回生」、「被小三盗墓」、「穢土轉生」、「脫離苦海,得道升天」、「開棺發財」、「離婚是移除墓園」、「自己爬出來掃墓」。網友分享「愛情繆理論」其中一個網友更分享「愛情繆理論」,來看看網友對婚姻感情的觀點如果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渴望愛情 → 不知死活物色對象 → 活得不耐煩了相親 → 為自己的墓地看風水愛慕 → 大限之期不遠矣表白 → 自掘墳墓拒絕 → 死裡逃生談戀愛 → 這不是玩命是什麼寫情書 → 為自己的墓地分期付款冷戰 → 苟延殘喘分手 → 千鈞一髮破鏡重圓 → 該來的還是要來求婚 → 教唆自殺儲蓄結婚基金 → 投保壽險訂婚 → 一隻腳已經踏進了棺材結婚 →雙雙殉情第三者 → 盜墓移情別戀 → 遷墓離婚 → 置之死地而後生訂婚宴客 → 追悼會結婚宴客 → 超渡法會親朋好友 → 奔喪大隊包紅包 → 慰問金公證結婚 → 由法院出具死亡證明集體結婚 → 集體自殺結婚熱潮 → 爭先恐後趕著去死理想的結婚對象 → 人間淨土結婚多次的人 → 示範公墓婚友社 → 葬儀社婚姻專家 → 公墓管理員結婚紀念日 → 清明掃墓節一般狀況結婚 → 壽終正寢閃電結婚 → 猝死先上車後補票 → 爽死奉子之命結婚 → 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對婚姻猶豫不決 → 生死一瞬間假結婚 → 裝死異國之戀 → 客死他鄉女人總是引誘男人走向愛情的墳墓 → 最毒婦人心男人總是帶著女人奔向愛情的墳墓 → 無毒不丈夫進入婚姻前 該思考6個問題結婚是一個人生的重大決定,需要好好思考和衡量,切莫一時興起衝動踏入婚姻。在進入婚姻之前,你該問自己的以下6個問題:1.慎選交往的對象:找到適合自己、能夠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的伴侶,能夠共同經營一段幸福的婚姻。不要因為壓力而草率地選擇對象。2.了解雙方家庭背景: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還涉及到雙方家庭的背景和價值觀。了解對方的家庭背景,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瞭解對方,避免未來出現矛盾。3.婚前應談好條件:婚姻需要共識,包括婚後的生活規劃、財務管理、子女教養等等,應該在結婚前討論清楚,確保雙方在未來的日子中能夠相互支持。4.婚姻需努力經營:婚姻不是一個靜態的狀態,需要雙方不斷地努力經營。學會溝通包容、理解和妥協,經常表達對對方的關心和愛意。5.婚姻非人生必需:結婚是一個人生的選擇,並不是所有人都必須結婚。如果你覺得單身也能過得很好,那就不要被壓力或別人的期望左右自己的選擇。6.不要急於做決定:結婚是一個重要的決定,不要急於做出決定。要好好地了解自己和對方,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再做出決定。要遇到好的對象不容易,結婚也不一定就有依靠,還是要有能力養活自己,自主決定過想要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已經結婚的若不幸福勇敢斷捨離,還沒結婚的先仔細思考是否適合自己,祝大家都能往想要的幸福邁進!延伸閱讀:.女人結婚才有依靠?媽曝血淚史反駁爸「嫁你倒楣下半輩子」.富養VS窮養,親眼見證階級複製!網友嘆:沒錢不要生小孩.無法忍受夫不願吃虧,妻訴請離婚!專家點出「讓婚姻走到絕路的10大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