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新冠病毒
共找到
1528
筆 文章
-
-
2022-01-31 新聞.元氣新聞
林應然:年夜飯吃火鍋聊天重團圓味,多運動增強免疫力!
新冠疫情邁入第三年,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今年農曆年備受考驗。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說,每年除夕「團聚」的意義重於「吃年菜」,選擇增強免疫力的菜色,是年夜飯的重點。林應然家中年菜頂多五到六道菜,因家人喜歡吃火鍋,除夕夜總是大家一起吃鍋一邊聊天。疫情再起的今年,年菜火鍋材料會多準備纖維多的菇類、青菜,多種肉類及海鮮,吃八分飽。他期許新的一年,民眾的疫苗可以打好打滿,農曆年的期間,盡可能多運動、飲食及生活作息正常,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
2022-01-31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大魚大肉加重身體負擔?營養師傳授5道增強免疫力年菜,讓你過年抗癌健康吃!
大魚大肉幾乎等於年菜的代名詞,疫情之下,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建議,今年的年菜可以多增加一些「免疫力」食材,健康低油、少膽固醇、增加蛋白質以及纖維質,幫助提升免疫力。陳姿吟提出五道年菜菜色,分別是干貝芥菜蛤仔雞湯、麻油猴頭菇拌雜糧飯、鮮果烏魚子、腐皮鮮蔬蝦卷、銀耳柿乾湯,都在原本常見的年菜菜色中,稍微做一些改變。一般家庭的年菜湯品,大多是海鮮或單純的雞湯,對於三高患者而言,喝一碗膽固醇可能就飆上去了。因此在雞湯中可以加入「長年菜」的芥菜,具有護眼、穩定血壓、補充元氣等效果。麻油猴頭菇拌雜糧飯,可穩定腸胃道,具有抗癌及抗氧化效果;鮮果烏魚子是搭配年味與營養的料理;腐皮鮮蔬蝦卷加入豆腐、老豆皮、蔬菜等,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銀耳柿乾湯添加柿餅,柿子富含單寧酸,具有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建議這道甜湯,可在年夜飯後1到2小時食用。增強免疫力五道年菜(六人份)一、干貝芥菜蛤仔雞湯‧材料:全雞一隻、蛤蜊200克、乾干貝20克、乾香菇20克、芥菜500克、薑片5克、米酒30cc、苦茶油適量、鹽適量‧作法:1.全雞汆燙去血水,蛤蜊泡鹽水吐沙,干貝以米酒浸潤後蒸軟再剝粗絲,芥菜切塊汆燙殺菁,香菇泡軟切塊。2.取燉鍋依序放入全雞、干貝、薑片、香菇,加水淹過所有食材。3.燉煮30至45分鐘至雞肉熟透,加入芥菜、蛤蜊,小火燒滾約10分鐘至蛤蜊打開即可。二、麻油猴頭菇拌雜糧飯‧材料:猴頭菇150克、杏鮑菇100克、紅棗5至8顆、山藥50克、芋頭50克、地瓜50克、胚芽米120克、燕麥30克、蕎麥30克、高粱30克、紅薏仁30克、薑片15克、沙拉油10克、麻油15克、米酒30克、冰糖5克、醬油15克、胡椒粉適量、水300cc‧作法:1.猴頭菇與杏鮑菇撕或切成小塊,紅棗洗淨剪開去籽。2.山藥、芋頭、地瓜切丁,以烤箱約150℃烤至表面微金黃,取出備用。3.燕麥、蕎麥、高粱、紅薏仁、胚芽米洗淨,泡水30分鐘後瀝乾,加等量水烹煮成雜糧飯。4.熱鍋,以小火用油煸香薑片,放入菇類翻炒至微金黃,加入紅棗、冰糖、麻油一同翻炒,再加入水煨煮。5.麻油猴頭菇湯中加入山藥、芋頭、地瓜及雜糧飯,拌勻後加蓋燜蒸至收乾湯汁,約10到15分鐘即可。三、鮮果烏魚子‧材料:烏魚子1片、蘋果半顆、蓮霧1顆、梨子1/4顆、蒜苗適量、洋蔥適量‧作法:1.烏魚子烤至熟成後,切薄片。2.蘋果、蓮霧、梨子洗淨去皮,皆切薄片。3.蒜苗切片,洋蔥切絲。4.依喜好在烏魚子片上放蒜苗片或洋蔥絲,再加上水果片,一起食用即可。四、銀耳柿乾湯‧材料:柿子乾3個、鮮白木耳30克、枸杞5克、黃耆5克、冰糖適量、水適量‧作法:1.柿乾切成小塊,枸杞及黃耆洗淨,白木耳洗淨後切小朵後,將一半的白木耳打碎。2.將柿乾丁、碎狀白木耳加水約800cc,以燉鍋燉煮至湯汁有黏稠感。3.加入小朵狀白木耳、枸杞、黃耆、冰糖,續燉煮約15分鐘即可。五、腐皮鮮蔬蝦卷‧材料:草蝦仁20隻、瘦絞肉150克、老豆腐100克、豆腐皮5張、高麗菜300克、紅蘿蔔100克、青江菜100克、鹽10克、胡椒粉適量、薑黃粉適量、太白粉1大匙、植物油1大匙‧作法:1.草蝦仁挑去腸泥,洗淨後擦乾備用。2.老豆腐盡可能擠去水分,捏碎備用。3.高麗菜、青江菜洗淨後瀝乾,切成絲,加鹽輕醃約10分鐘,除去多餘菜汁。4.紅蘿蔔切粗末備用。5.取調理盆放入瘦絞肉、豆腐碎、植物油、胡椒粉、薑黃粉、太白粉拌勻,再加入高麗菜、青江菜、紅蘿蔔一起拌勻,再分成10等份。6.取1張豆腐皮,中間鋪上拌勻好的食材,再放上2隻蝦仁,將豆腐皮包起來成長條捲狀。7.可利用油煎或烤炙方式進行烹調,各有風味。
-
2022-01-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社區篩檢站陽性率0.18% 陳時中:社區仍安全
指揮中心昨公布去年8月啟動的新冠病毒加強監測五大方案,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結果顯示無症狀或遺漏感染者很少,社區算安全。但外界認為,這些數據早已過時,無法代表現況。陳時中今天回應,「何時檢驗就代表那時候,當時社區是安全的」,現在時間點看到社區檢測快篩陽性率不高,但潛在的感染者還是要看後續血清陽性率。針對台灣的陽性率,陳時中表示,現在陽性率比我國好的,只有有很小的海洋國家萬那杜、還有香港和中國,這三個國家陽性率比我國低,陽性率0.07%,我們是0.18%,是世界陽性率最低的第四名。檢測數量排名,以人口比看是五十幾名,台灣檢測不算少也不算多,平均每百萬人檢測40幾萬人,每人約測0.4次。香港至今平均每人測四次,每百萬人測400多萬次,中國也測很多,動不動全市篩檢,但每百萬人測11萬次,以人口比來說測得比我們少。用此數字看,台灣社區仍相對安全,但不能掉以輕心。另有醫師認為Omicron不可能完全無後遺症,預言2到3月可能迎來後遺症浪潮。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因從去年12月到現在全球個案數多,這麼多人感染,不可能完全沒有人有後遺症,會有小比例患者有後遺症,但是沒有很好的統計,還需要三個月左右才會統計出結果。Omicron從11月底自南非爆發以來,至今還沒三個月,還需要後續更多國際分析才能參考。而本土個案目前只有一百多例、境外四百多例,這波預期後遺症人不會太多,不能評判是否會有後遺症浪潮,但會嚴密觀察。至於疫苗施打狀況,陳時中表示,昨天接種12.1萬人,第一劑覆蓋率81.73%、第二劑74.72%、基礎加強劑0.7%、追加劑覆蓋率23.05%。過年期間還有疫苗可打,希望民眾利用休假盡快疫苗保護自己。
-
2022-01-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血清抗體監測顯示社區「安全」?專家:早過時
新冠肺炎疫情邁入第三年,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去年八月卅日啟動新冠病毒加強監測五大方案,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結果顯示無症狀或遺漏感染者很少,社區算安全。但專家表示,此結果是反映去年社區疫情狀況,且現在社區Omicron傳播力強,春節期間疫情「應該是擋不住了」,可能多點爆發且延續三、四個月,務必戴好口罩、勤洗手避免感染。去年五月至七月是台灣本土疫情最嚴峻時刻,指揮中心為監控社區疫情,了解社區內是否還有很多沒察覺或無症狀的確診者,去年八月卅日起啟動新冠病毒加強監測方案,分別監測社區、國際機場港埠、廢汙水、邊境進口冷凍食品包裝及捐血人血清抗體,結果揪出三名確診者、一名感染者,自然感染率約萬分之二。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各國在不同時期都會進行血清抗體監測計畫,國外現在早已走向「疫苗施打後的抗體監測」,而不是去年「隱性感染社區監測」路線。去年的監測結果,已無法對比現在社區Omicron流行情形。「基層診所發快篩試劑,是為增加篩檢率,但僅篩檢一萬多人,顯示利用率不高」。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依國外作法,是直接寄快篩至住家,在診所發放快篩試劑監測效果有限。監測廢水檢體均為陰性,也只是顯示台灣環境汙染有限,社區疫情不如國際嚴峻。對於國際機場、港埠監測高風險工作人員,黃立民說,應要每一、兩個月檢測一次血清抗體監測,才可以真正了解高風險工作人員感染情形,比快篩更為精準。依指揮中心公布去年資料,捐血者陽性率約為萬分之二,社區監測為萬分之六。陳秀熙說,「台灣防疫仍做得不錯,滿合理的」。但若針對Omicron疫情及疫苗接種後的趨勢,需要再加快監測速度,應改為每三個月或半年公布一次,作為疫苗時效及追加劑的政策參考。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了解社區即時病毒流行現況,依桃園、新北等大型篩檢站相關篩檢、監測陽性率,這才是最重要的。黃立民說,Omicron傳播力強,春節期間「疫情應該是擋不住了」,可能會多點爆發蔓延,且可能延續三、四個月以上。
-
2022-01-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大同公司確診燒進桃市府 桃園緊急普篩
本土昨新增十五名案例,其中九例為居家隔離期陰轉陽性,另有六例未被匡列,恐對社區造成威脅。此波疫情有一對大同公司夫妻員工確診,其中一人駐點於桃園市府,昨緊急要求普篩。春節人流往返密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盼春節後疫情爆發機會小,近二日各地積極擴大匡列,避免疫情在後續大爆發。桃園五起感染源 初判足跡有重疊昨新增十五名本土案例,高雄新增六例,其中三例為高雄港相關個案、三例是入住過宜蘭礁溪飯店的高雄確診住客相關個案,桃園則新增九例,分別為錢都及加貝爾幼兒園三例、亞旭個案四例,餘二例大同公司夫妻確診。十五例本土中,有六人先前未被列入匡列隔離,對社區較具威脅,為大同公司的夫妻二人(案一八七八○、案一八七八一)、高雄港確診個案的鄰居(案一八七七五)、礁溪飯店衍生二例聚餐夫妻(案一八七七三、一八七七四)及一名幼兒園同學(案一八七七一),仍持續匡列疫調中。目前桃園有五起不明感染源,初判源頭是來自錢都餐廳及加貝爾幼兒園相關,有足跡重疊和相關接觸史,如案一八五五五跟媽媽嫂嫂共三人確診,一人有過大湳市場足跡;案一八七五八曾在八德市場工作,足跡與確診者重疊;案一八六七七越南移工跟女友確診,去找過確診者進行美甲服務,女友將列為今天確診個案。五大監測大數據 顯示社區仍安全目前感染源待釐清個案剩五案,為大同公司夫妻二人、案一八一八三、案一八六八七、案一八七五七,另外有一名印度籍不明感染源個案,被列為舊案。為監測新冠病毒對社區的威脅,指揮中心去年八月底啟動五大監測計畫,其中從捐血者抽樣的血清抗體結果,自然感染率為萬分之二,若搭配過去學界公布的萬人血清研究,推估去年整體陽性率為萬分之六,陳時中表示,研究初判跟疫情相符合,社區還算安全。專家:漏掉隱形感染鏈 也保得住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認為,Omicron特性不像Alpha與Delta,很難一次找到全部的隱形感染,可預期春節期間和春節後,仍可能有個案需匡列和隔離,但七成民眾疫苗保護力尚未失效,「就算有隱形感染鏈漏掉,也可以保得住。」呼籲民眾於三月前盡快施打第三劑疫苗。針對春節返鄉首日實施金馬澎登機、登船前填報健康聲明書,並針對十四天內有症狀者進行快篩通關,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截至傍晚已篩檢二九八人,尚無發現任何陽性個案。
-
2022-01-2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新年新希望 健康要有新思維
小孩要買新玩具。老爸:「你還有那麼多玩具,都還可以玩,為什麼還要買?」小孩:「媽媽不是也一直買新衣服,為何你都買給她?」喜新厭舊是人的天性,所謂天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特性,是造物者在人類的基因裡面設計好的密碼,因為人有這種天性,所以人類文明可以一直創新發明,新事物問世,好比舊的手機可用,但新的手機一出來,馬上迫不及待的買了下來。新冠病毒也會喜新厭舊,這是它求生的本領,基因一直變化才能發揮它的感染力,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這個道理。不只新冠病毒會突變,B型肝炎病毒也會突變,一、二十年前,第一代的抗B肝病毒藥物問世,為全世界B肝患者帶來新的福音,可惜容易產生抗藥性,肝指數降下來,後來又升高,病毒量也一再飆高,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危及生命。第二代的抗B肝病毒藥物喜必福也有同樣的缺點,還好,醫界有研發出第三代的抗B肝病毒藥物,就是現在全世界用得最廣的貝樂克及韋立得,很可惜這兩種藥物不能把病毒完全殲滅,只能抑制它,讓病毒量減少,甚至測不到,肝指數也回到正常,但停藥後,病毒又會反彈,肝指數又會升高,甚至同樣的造成猛爆性肝炎,但比例上比第一代的好很多了。不只在病毒,癌細胞本身也會突變,化療或標靶藥物本來有效的,後來又失去效果,腫瘤又活化起來,例如肺癌、血癌、淋巴癌的藥物均是如此。新年新希望,就是希望你我身邊的朋友,每人對健康有新的思維,在疫情方興未艾之際,思考全身保養之道,尤其對人體缺乏痛覺的器官,例如肝臟這個沉默又默默工作的器官,好比默默的母親或流血流汗為事業打拚的爸爸,一定要每年腹部超音波「超」一下,才能擁有好心肝。新年換新鈔,但健康是不管「新」的台幣或「舊」的台幣都買不到的。●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1-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歐盟更新高端疫苗編碼 1月28日後出國者記得重下載
國內「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辦平台」上線,提供出國民眾加速通關查驗,衛生福利部今日表示,為配合歐盟公布新版高端疫苗編碼,有出國需求者於1月28日上午8時起,要重新下載證明。衛福部資訊處科長葉景三指出,原先疫苗編碼沒有國際標準,於是高端疫苗是由衛福部等單位自訂編碼後送交歐盟。如今歐盟也有接獲高端送件申請,正式更新編碼清單,於是我國數位認證查驗也比照辦理。葉景三表示,平台將重新製發高端疫苗數位證明,以確保與國際同步。請已下載高端疫苗數位證明且有出國需求者,可重新下載,而此次高端疫苗數位證明更新不影響國內查驗使用,無出國需求者,不需重新下載。詳細數位證明申辦及驗證系統操作方式,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https://covid19.mohw.gov.tw/ch/np-5345-205.html。
-
2022-01-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鴻海分享防疫新知 病毒可在飛沫中存活三小時
鴻海(2317)近期召開第200場全球防疫行動會議,針對新冠肺炎啟動防疫機制已經2周年,為集團有史以來,任務最久的專案會議,每次透過100多方的連線,讓亞洲、歐洲、美洲各地的鴻海人共同防疫不間斷。鴻海也指出,新冠病毒在被咳出之後,在飛沫中可以存活三小時,透過空氣和接觸受污染的物體後,可能受到病毒感染,提醒大家要小心!鴻海於官方臉書中指出,新冠病毒在不同物體表現的存活時間,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提出,冠狀病毒在氣溶膠和物體表面上,可以存活數小時至數天,透過空氣和接觸污染的物體後可能受到病毒感染。鴻海並指出,病毒可以在飛沫中存活三小時、在鋼上存活四小時、在塑膠上存活超過72小時、在外科口罩上存活96小時,鴻海並提醒員工春節防疫十大要點,期許員工防疫不鬆懈、平安過好年。
-
2022-01-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10條傳播鏈有6條源頭不明 專家憂還有傳播鏈正進行
本土疫情連環爆,出現多起不明感染源的個案,指揮中心昨公布最新新冠病毒基因定序報告,台北圓山甜點女師傅(房仲相關案)、宜蘭礁溪長榮鳳凰酒店等兩起群聚感染者,所感染的Omicron定序與其他個案不同,估計國內已有十條獨立的傳播鏈,其中六條感染源頭仍有待釐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針對宜蘭礁溪酒店、台北圓山房仲等兩起案件確診者進行基因定序,初步定序結果為Omicron,兩起案件序列不同,且與桃園機場群聚、高雄港群聚序列也都不同,將持續與其他境外移入者做比對。羅一鈞表示,全台已有十條Omicron傳播鏈,感染人數以「桃機、西堤、遠雄自貿區」最多,其次為高雄港區,此外,亞東醫院、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仁愛院區等三家醫院護理師染疫,則分屬不同的傳播鏈。機場防疫計程車則有兩條傳播鏈、機場防疫人員一條傳播鏈,加上宜蘭、雙北等兩群聚案,累積十個獨立傳播鏈。不明感染源的案例愈來愈多,指揮官陳時中說,現在難判定社區風險有多高,但有六條傳染鏈感染源頭不清楚,分別為桃園三條傳播鏈、台北房仲、宜蘭礁溪、亞東醫院等,均需積極追查釐清,其中又以台北、宜蘭這兩條最為重要,將積極疫調,以事實資料證實,無法證實則須待觀察。「陸續有不同個案出現,代表還有傳播鏈正在進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Omicron變異株不容易防範,一旦進入社區傳播,想透過疫調、匡列手段來阻絕疫情擴散,「這是高難度的事情」。黃立民指出,現在每一條傳播鏈都很重要,但要完全掌握,相當困難,因為有些感染者狀況不明顯,只能建議民眾避免外食及人群聚集活動、不必要應酬飯局等,減少人與人接觸。
-
2022-01-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最新研究:吸菸降低新冠疫苗效力 抗體濃度剩不到一半
國內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許多民眾搶打第三劑疫苗。董氏基金會指出,國際最新研究證實,吸菸恐讓新冠疫苗抗體濃度降低至少一半,專家呼籲,吸菸者應即刻戒菸,才能確保疫苗效果正常發揮。巴塞隆納大學學者發表最新研究,針對已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進行比較分析,包括施打一劑、二劑疫苗,以及混打BNT與莫德納兩種疫苗產生的中和能力(neutralizing capacity)、抗體濃度(antibody levels)的差異。其中一項結果發現,吸菸者接種疫苗後,所產生的中和能力下降43%、抗體濃度下降35%。而本身有其他共病的醫護,接種疫苗後中和能力下降45%、抗體濃度下降55%。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郭斐然表示,最新研究顯示,吸菸讓疫苗抗體濃度下降近4成,共病症患者甚至下降近6成,吸菸者接種疫苗的抗體濃度、中和能力均下降,影響疫苗效果的正常發揮,奉勸吸菸者立刻戒菸,才能確保疫苗應有的防護功能。義大利米蘭大學公共衛生研究中心最新研究,針對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間,已接種兩劑BNT疫苗的醫護人員進行實驗,在接種完兩劑疫苗的60天後,以血清檢測確認體內的冠狀病毒抗體濃度。研究發現,不吸菸者的體內抗體濃度有487.5 AU/mL,但吸菸者的抗體濃度卻只有211.8 AU/mL,比不吸菸者低了將近6成。台北榮總家醫部醫師賴志冠指出,若民眾打疫苗加上戒菸,等於可以增加一倍以上的抵抗力。英國牛津大學近期研究也發現,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住院風險,比不吸菸者高出8倍,重度吸菸者染疫後死亡風險更高達10倍。面對疫情再起,董氏基金會呼籲,迎接新年的健康防疫除了打疫苗、戴口罩及勤洗手外,為了保護自己及家人,更應決志戒菸,拒絕紙菸、電子煙、加熱菸、雪茄菸、水菸等所有菸品,積極增強對新冠肺炎的抵抗力。董氏基金會提醒,戒菸可撥打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外,建議上24小時全年無休的「華文戒菸網」,並下載「戒菸就贏APP」,加入「戒菸就贏LINE@」,一起擺脫菸癮,除舊布新迎新年。
-
2022-01-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李秉穎:台灣若完全放棄防疫 每天恐逾50死亡
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今天表示,如果完全放棄防疫,對台灣仍是不可承受的負擔,可能每天有50個死亡案例,會造成很大衝擊、醫療系統無法負荷,間接地也會重傷經濟。民進黨中常會今天邀請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專案報告「新冠病毒防疫的過去與未來」。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轉述黨主席蔡英文談話指出,要求黨公職及擬參選人配合指揮中心的防疫指引,禁止跑攤,維持社交距離,共同守好社區防線這一關。蔡英文說,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國際疫情依然嚴峻,目前本土疫情也有升溫趨勢,政府將會密切注意、積極因應,中央和地方也會通力合作,全力防止疫情擴散,讓大家能夠安心過好年。她表示,疫情爆發2年以來,最辛苦的是第一線防疫人員堅守崗位,是台灣不可或缺的防疫英雄,非常感謝他們的辛苦與付出,希望大家多給他們支持和鼓勵。她呼籲,凡是有接種資格的民眾都儘快去接種疫苗,同時也做好防疫。李秉穎會後受訪指出,如果完全放棄防疫,對台灣仍是不可承受的負擔,因為Omicron未完全輕症化,還是有相當的重症與死亡比例,呼籲大家要做好防疫準備,接種疫苗非常重要。李秉穎說,台灣現在可能在「清零」與「共存」上抉擇,算是過渡期,還不適合完全放棄防疫,適當的防疫還是很重要。至於何時可以完全與病毒共存,就是國民免疫力要提升到幾乎百分之百。因此,他呼籲還沒有接種疫苗的20%到30%的人口要盡快完成疫苗接種,可以打第三劑的人盡快去打第三劑,至少會有助控制病毒傳播。與會中常委轉述指出,李秉穎在中常會提到,除非是極權國家可以100%打疫苗,否則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人沒打疫苗,如果完全鬆綁,可能一天還是有5、60個死亡。
-
2022-01-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使用伊維菌素抗新冠是不必要支出 權威期刊研究揭原因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上禮拜四(2022-1-13)發表US Insurer Spending on Ivermectin Prescriptions for COVID-19(美國保險公司在 COVID-19 伊維菌素處方上的支出)。作者是兩位密西根大學的醫生和一位波士頓大學的教授。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和翻譯如下:儘管有證據表明伊維菌素對 COVID-19 無效,但在2020 年 12 月伊維菌素在美國的處方量激增。我們想知道美國保險公司在這些處方上的浪費開支,所以我們通過使用 2020 年 12 月 1 日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的國家索賠數據來找出答案。在研究期間,該數據庫裡包含了 500 萬擁有私人保險的患者和 120 萬擁有美國醫療保險優勢的患者。我們發現在這段期間裡共有5939個口服伊維菌素處方,而其中的348個處方是為治療寄生蟲而開立的,所以這348個處方就沒納入跟COVID-19相關的伊維菌素處方保險支出統計。我們也發現每份處方的費用大約是60美金,而其中大約三分之二是由保險公司承擔。由於上述調查期間只是從2020-12-1到2021-3-31,所以我們又到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查看更新的口服伊維菌素處方數據。我們看到的最新數據是2021-8-13那一個禮拜裡共有88000個伊維菌素處方,而估計其中的84400個處方是為COVID-19而開立的。也就是說,光是這一個禮拜,保險公司就為COVID-19相關的伊維菌素處方支付了250 萬美元,而以此推斷,一年的支出將會是1.3 億美元。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儘管經濟理論認為保險公司不應承保無效的醫療護理,但保險公司卻對沒有效力的伊維菌素處方進行了大量補貼。這些支出超過了每年醫療保險浪費在不必要的背痛成像方面的支出(註:這是一項受到廣泛關注的低價值服務),而實際浪費的數量甚至更高,因為我們的估計並不包含醫療補助支出。此外,由於服用伊維菌素的人大多不願意接受新冠疫苗接種或其他真正有效的治療,所以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以及發生併發症,而這當然也會增加保險的支出。總之,我們的研究顯示,保險公司可以通過一些限制措施,例如要求事先授權,來防止在COVID-19伊維菌素處方上的大量浪費。昨天(2022-1-19)Retraction Watch網站報導又有一篇伊維菌素論文被撤銷,以及另一篇伊維菌素論文被表示擔憂。被撤銷的論文是2021-6-15發表的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Ivermectin against SARS-CoV-2: An evidence-based clinical review article(伊維菌素對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機制:一篇基於證據的臨床綜述論文)。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這篇論文聲稱它是「基於證據」以及「臨床」,所以在份量上當然是不容小覷,而它也的確是被倡導伊維菌素的人士大量引用。可是,現在當你點擊上面那個連結時,就會看到一段期刊主編的話:「主編已撤銷這篇論文。這篇論文發表後,有人對它的方法和結論提出質疑。審查證實,雖然該論文恰當地描述了伊維菌素的作用機制,但它所引用的消息來源似乎並未表明伊維菌素治療新冠病毒的作用有明確的臨床證據。因此,主編不再對這篇論文的可靠性有信心。」被表示擔憂的論文是2018-11-19發表的Antivirus effectiveness of ivermectin on dengue virus type 2 in Aedes albopictus(伊維菌素對白紋伊蚊2型登革熱病毒的抗病毒作用)。雖然這篇論文是針對登革熱病毒,但它卻是被提倡使用伊維菌素來對抗新冠病毒的人大量引用。只不過,現在當你點擊上面那個連結時,就會看到一篇Expression of Concern(擔憂的表達),而其中的一段是:「總體而言,我們諮詢過的編輯委員都表示,對圖表一的結果的可行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存在擔憂。這些問題並未通過發表後討論裡所收到的數據和評論得到解決。因此,本期刊發布了這份擔憂的表達。」有關其他幾篇伊維菌素論文被撤銷的報導,請看:伊維菌素首席推手又被撤稿伊維菌素治新冠無效,剛出爐的馬國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伊維菌素:醫師會長的推薦,良莠不齊的科學證據原文:伊維菌素的浪費支出,伊維菌素的論文被撤
-
2022-01-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健康存摺「紅綠燈」秀接種證明 為何中央證明需掃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國人申請「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將滿一個月,累計117萬人申請。不過,此證明需以查驗程式掃描QR code,遭批繁複,反觀逾760萬人開通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則不需掃碼,直接以紅黃綠色塊顯示接種狀態。健保署表示,掃碼可驗證身份及資料,形同有效簽章,與國際通用;健康存摺登入時已經過嚴謹身份認證,直接顯示接種狀態,可免去掃碼動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去年12月28日開放以「有效護照」申請數位健康證明於國外使用,一個月內有26萬人申請,上周五進一步開放用「戶號」申請並鼓勵於國內使用,5天內增加91萬人申請,目前累計有117萬人申請。由於企業機關場所運用數位證明之前,不需要向指揮中心申請,所以指揮中心並不知道國內應用情況。健保署資訊組副研究員陳孜瑜表示,民眾登入健康存摺,點選「疫苗接種」,接種過幾劑就會有幾個綠色勾勾;若點選「摘要」則可看到各劑次的接種日期,以及最近新增的色塊,紅色是尚未接種,黃色是只打一劑,淺綠是兩劑,深綠是三劑。由於色塊很大,如果有餐廳或公共場所要求接種證明,民眾可保持社交距離、不需接觸手機或掃描機,即可通關。既然出示即可證明,為何中央的數位證明還要掃描?陳孜瑜表示,掃描是為了驗證這份證明是由國家數位疫苗證明平台所發,同時進行身份驗證,具備「簽章」的有效性。QR code可存於手機,不需透過任何App就快速顯示、提供掃描,且於國、內外都可使用,這些仍是用QR code掃描的優勢。
-
2022-01-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檢測只需三分鐘 預計二月上市
正當疫情升溫之際,蔚華科(3055)子公司矽基分子今日宣布世界首創的高靈敏度、高準確度「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在科技部、中研院、國研院儀科中心及高雄榮民總醫院共同努力下,已完成臨床驗證142例,並於2021年底取得衛福部之緊急使用授權,預計今年2月上市銷售。矽基分子電測執行長褚家容表示,相較於現行檢測方式,「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單次樣本檢測只需3分鐘;包括檢體、陰性陽性樣本對照及作業時間等完整檢測流程可在20分鐘內取得檢測結果。矽基分子表示,「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的問世,運用中研院物理所量子電子元件實驗室團隊先期開發已取得台灣及美國專利的生物矽基場效電晶體(Bio-FET)平台,結合矽基分子電測自行開發的新世代檢測技術與製程;科技部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研院儀科中心)所負責的「醫材加速器」協助進行安規驗證;最後由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榮總)完成臨床驗證分析,終於使高靈敏度且高準確度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受TFDA/ EUA核准。高雄榮總副院長陳垚生指出,該系統經新冠病毒核酸臨床檢測結果,敏感性96.8%,特異性95.1%,且Ct值35以下的檢體,陽性一致率為100%;換言之,核酸不需經過擴增,對於體內病毒含量極低的感染初期或無症狀新冠肺炎患者,準確率達9成5以上,將對防疫檢測及疫情提供極大助力,可讓病人及早隔離或治療,避免社區感染,提升早期快速檢測能量。褚家容表示,「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能順利取得EUA並準備上市銷售,半導體及ICT產業鏈上下游的神助攻皆功不可沒,其中深耕半導體整合解決方案三十餘年的蔚華科技,成功催生生醫及半導體跨領域整合成功,積極推動系統開發至量產之進程,協助矽基分子快速突破進入量產面臨的種種瓶頸。秦家騏表示,在本產品取得TFDA/ EUA核可後,也將繼續透過蔚華在半導體業的影響力,協助推動產業鏈的上下游串連,讓「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在量產上市的過程更加順利。矽基分子成立於2014年,核心團隊自1997年即展開奈米矽線場效應電晶體的相關研究,是台灣最早開始研究此領域的團隊,矽基分子也是唯一一間由專業研究團隊所創辦的公司。
-
2022-01-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默沙東到貨2016人份 具任一重症因子、發病五天內使用
台灣向美商默沙東自購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藥「莫拉皮韋」(molnupiravir),首批2016人份療程藥物已於今日清晨抵台。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抗病毒藥物主要用於輕中度新冠肺炎個案,只要有任一重症風險因子,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五天内的18歲以上病患可使用。依據國際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輕症比率大約佔8成左右,但其中約9%的患者可能惡化為重症,主要的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長者、肥胖、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慢性肺疾、免疫抑制疾病/免疫抑制治療等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以及懷孕等,且其病程演化迅速,甚至導致死亡。截至今年1月24日監測資料,國內輕中度確診病例約佔所有確診個案84%,死亡病例數佔確診病例4.6%。張上淳說明,Molnupiravir之療效及安全性已有部分證據支持,美國FDA及國際間已陸續發布緊急使用授權(EUA)核准於臨床使用,以治療輕度至中度SARS-CoV-2感染且有重症危險因子之高風險患者,降低個案轉為重症需住院之風險,我國衛福部食藥署也於今年1月13日同意依據藥事法第48條之2規定,核准其專案輸入。莫拉皮韋建議使用對象為,只要有任一重症風險因子,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五天内的18歲以上病患可使用。重症風險因子包括年齡65歲、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含高血壓)、慢性肺疾、BMI25、其他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或已知重症風險因子者。目前指揮中心針對默沙東藥物採購儲備5040人份療程,規畫分批配撥至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專責旅宿、主責醫院,經醫師評估治療效益與風險,並充分告知後,給予符合條件個案治療。張上淳表示,這次不只討論默沙東藥物,輝瑞也一並討論放入診治指引。目前新冠肺炎得治療藥物越趨完整,無論嚴重需要氧氣治療或是使用瑞德西韋、單株抗體,甚是還未到中重度都有藥物治療。瑞德西偉也可用於不用氧氣的風險病人身上,單株抗體治療效果也很不錯,但現在不建議用在Omicron變異株上,但今天進貨的抗病毒藥物,就可以對於此病毒株使用,若輝瑞進來,就有兩種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
-
2022-01-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首批新冠口服藥到 默沙東莫拉皮韋和輝瑞Paxlovid有何不同?
台灣自購的默沙東口服抗新冠病毒藥「莫拉皮韋」(molnupiravir),今清晨抵台,若要控制疫情,接下來如何分配、使用至為關鍵。ACIP委員黃玉成表示,委員們已開會討論通過新的治療指引,目前就等指揮中心簽核後公告。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表示,有給指揮中心建議將藥物放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是收治較多新冠個案的醫院,以方便及早投藥,指揮中心應該近期就會說明。我國一月分別通過默沙東和輝瑞的抗病毒藥物的EUA。其中默沙東的「莫拉皮韋」主要作用機轉在病毒的「複製酶」,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每天兩次,服藥五天可降低30%輕症患者之住院及死亡風險。至於另一款台灣有訂購但尚未到貨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藥,是輝瑞的「Paxlovid」,主要作用在病毒的「蛋白酶」,一樣是每天服藥兩次,五天為一療程,第三期試驗顯示可減少89%住院及死亡風險。上述這兩款口服抗病毒藥物,作用機轉都不在棘蛋白上,因此抗病毒口服藥在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可能仍有效。 黃玉成表示,新的指引加入輝瑞口服抗病毒藥、默沙東口服抗病毒藥。用藥時機是在發病五天內,條件是至少要有一項重症危險因子。危險因子與單株抗體領藥條件類似,包括像是BMI大於25、高血壓等慢性病,只要有任何一項,就會建議在發病五天內服藥。據了解,目前專家同意的治療順序上為,有重症高風險因子的輕症患者,一旦確診就給予默沙東或輝瑞抗病毒藥物;若症狀持續,往重症方向進展,則給予瑞德西韋或單株抗體等藥物。不過台灣之前進口的兩種單株抗體藥物主要作用在病毒棘蛋白上,黃玉成表示,實證發現對於Omicron較無效果,未來可能將以瑞德西韋以及口服抗病毒藥為主要治療藥物,便利性也較高。由於抗病毒藥物針對輕症患者使用,張上淳表示,由於剛開始的藥物到貨量不多,因此專家們給指揮中心的建議是將藥主要儲備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和收治較多個案的醫院,可立即使用;另外各區管中心也會儲備部分藥物,個案數較少的醫院若有需求,不需區指揮官同意,即可申請用藥。而我國在流感大流行時,我國儲備克流感藥物為全人口的15%,現在面對新冠肺炎,僅向訂購默沙東和輝瑞一萬和兩萬人份的抗病毒藥物,是否充足?據了解,我國和兩家藥廠都簽訂類似開口合約的條件,一但有必要,就可立即追加購買。
-
2022-01-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分析Omicron有「4大超級」 建議後續維持2級警戒較適當
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短短幾天南北都陷入疫情中,不少人擔憂認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應盡速提升到3級警戒,避免壓垮醫療體系,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整理相關資料,認為Omicron有「4大超級」,考量各層面,維持2級警戒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許秉毅並自行製作兩個圖表分析,讓大家可以一目瞭然,其中Omicron的4大超級分別是:一、 傳播速度「超級快」:「案例倍增時間」為2到3.4天。英國研究報告顯示「Omicron案例倍增時間」為2天;南非研究報告顯示為3.4天。二、 阻斷傳播「超級難」:Omicron從受感染到發病只需2到3天,且發病前即具傳染力,因潛伏期極短,往往感染者被匡列時,已將疾病傳播出去。目前研究顯示,Omicron之「基礎基礎傳播數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大於3。原始種新冠病毒「疾病潛伏期」為5天,因此感染病者被匡列隔離時,常常尚未將疾病傳播出去。三、 需住院率「超級低」:大多數受Omicron感染者沒有症狀或只會發生喉嚨痛、流鼻水及發燒,很少會有呼吸困難或因病情嚴重需要住院。加拿大一項涵蓋6312位染病者之研究顯示「需住院率」為0.33%;丹麥一項涵蓋785位染病者之研究顯示,「需住院率」 為1.2%;蘇格蘭一項涵蓋23840位染病者之研究顯示,「需住院率」0.06%。整體而言,平均住院率為0.15%,1000名確診者中只有1.5人住院。四、 疾病死亡「超級少」:加拿大之研究顯示,6312位染病者無人死亡;丹麥研究顯示,785位染病者無人死亡。整體而言,「死亡率」小於 0.02%。但也因為死亡者少,病毒得以經由存活者不斷傳播。而對於不少人擔憂目前的疫情,認為應該即早從「2級警戒」提升到「3級警戒」,許秉毅認為,面對具有「4個超級特質」之Omicron變種病毒的挑戰,作戰的思維必須跟應付傳統新冠病毒不同,考慮的因素需涵蓋醫療面、經濟面及教育面。如果採取「3級警戒」勢必會對餐飲業、旅遊業、航空業的營收產生「斷崖式」的影響;學生德智體群的教育品質也會跟著下降,不過,倒是可以讓染病人數不會驟升太快,但相對民眾就醫方便性會下降,Omicron以外疾病 (含癌症)之早期診斷與治療可能延誤,同時失業衍生的精神疾病、家暴與自殺會增加,另外病人住院時,也難以與家人及朋友見面。如果保持「2級警戒」,染病病人數可能快速增加,但如果大多數民眾能接種疫苗,且無症狀及輕症患者能送檢疫所觀察治療,需住院之重症患者應不至於太多,也不至於造成醫療系統崩盤。他認為,後續可以持續保持「2級警戒」,提升疫苗覆蓋率,大家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不摸眼鼻口、重症送醫院、無症狀或輕症者送檢疫所,可能是較佳的選擇。
-
2022-01-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礁溪長榮鳳凰酒店打工女學生確診 校方:足跡未進校園
新冠病毒疫情升溫,宜蘭礁溪長榮鳳凰酒店今天除了一名男員工確診,該名員工的女友也確診,是佛光大學在酒店打工的工讀生。校方晚間表示,一切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消息為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下午的記者會中,公布礁溪長榮鳳凰酒店的男員工確診CT值是26,案18443號;由於男員工的女友是今天過了中午後才得知確診,並未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名單。宜蘭縣衛生局下午面對媒體追問時表示,酒店男員工案18443號的女友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確診CT值是14,是一名打工的大學生。佛光大學晚間表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礁溪知名飯店染疫事件,學校隨即掌握於該飯店打工學生被匡列篩檢名單,並悉已經接受PCR檢測,尚待檢測結果,由於學校本月10日放寒假,經查該名學生的足跡沒有進入校園。佛大表示,學校防疫措施均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教育部及縣政府相關規定辦理,請師生同仁毋過度恐慌,不要傳遞未經證實訊息,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及學校官網公布消息為主,提醒教職員工生注意自身健康狀況,避免出入人潮擁公共場所,若發現疑似感染時,可撥打1922防疫專線協助轉診。
-
2022-0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疫苗者中新冠死亡率比未接種者高?教授破解偽科學流言
我在2021-10-10發表打疫苗後死亡850人,新冠肺炎死亡845人,保命變奪命?,指出有些媒體和政客錯誤解讀「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的數據。昨天(2022-1-20)讀者Wen在這篇文章的回應欄留言:「教授您好,能否請教教授,您怎麼看下面這篇文章,暗指打疫苗者中Covid-19死亡率比未接種者高。」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2021-12-25發表在Potato Media的文章,作者是「覺醒時刻」,而標題是:神話破功? 疫苗竟不防重症?英國蘇格蘭官方數據打臉!近九成染疫死亡者已完全接種疫苗!。這篇文章的第二和第三段是:「12月16日據The Exposé報導,蘇格蘭官方公共衛生數據(Public Health data)顯示,自8月以來,每10個新冠病毒病例中就有6個是接種過疫苗的人,每10個住院病人中就有7個,每10個死亡病例中就有9個。蘇格蘭公共衛生局(Public Health Scotland)每週三發布一份 “新冠病毒統計報告”,其中包含在四周內按疫苗接種情況分類的新冠病毒病例、住院和死亡數據。最新的報告於12月15日發布,…。」這段文章所說的The Exposé是一個英國的《爆料》網站,而它的確是發表了很多關於新冠疫苗的爆料文章。(註:Expose的意思就是「揭穿」)事實上,「覺醒時刻」的那篇文章可以說完全就是翻譯自The Exposé在2021-12-16發表的For every 10 people who have died with Covid-19 since August, 9 of them have been Fully Vaccinate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official Public Health data(根據最新的官方公共衛生數據,自 8 月以來,每 10 人死於 Covid-19,其中 9 人已完全接種疫苗)。「覺醒時刻」那篇文章所說的「蘇格蘭公共衛生局」的確是每個禮拜有發表一份COVID-19 statistic report(COVID-19統計報告),而它在12月15日發布的報告全名是Public Health Scotland COVID-19 & Winter Statistical Report As at 13 December 2021(截至 2021 年 12 月 13 日的蘇格蘭公共衛生 COVID-19 和冬季統計報告)。這份報告長達70頁,而在第43頁的章節是COVID-19 cases, hospitalisations, and deaths by vaccine status: key results and methods(按疫苗狀態劃分的 COVID-19 病例、住院和死亡人數:關鍵結果和方法)。這個章節有提供5個要點,而其中有關「接種者」跟「未接種者」之間的比較是:1.在 2021 年 11 月 13 日至 2021 年 12 月 10 日的最後 4 週內,「接種者」的住院率低於「未接種者」。2.與未接種疫苗或已接種一劑疫苗的人相比,接種至少兩劑疫苗的人的死亡率較低。所以,這份報告是跟The Exposé所說的正好相反。還有,「蘇格蘭公共衛生局」在2021-11-25和2022-1-13分別發表下面這兩篇文章:27,656 deaths directly averted as a result of COVID-19 vaccination programme in Scotland(蘇格蘭的 COVID-19 疫苗接種計劃直接避免了 27,656 人死亡)Scottish study leads to calls for more pregnant women to get fully vaccinated(蘇格蘭的研究導致呼籲更多孕婦全面接種疫苗)所以,您還相信「覺醒時刻」所說的「神話破功 …近九成染疫死亡者已完全接種疫苗」嗎?註1:「覺醒時刻」這篇文章下面有51個留言,裡面有「天佑台灣」,「天佑世界」,「注射疫苗確診率卻比未注射疫苗的還高,有點諷刺」。註2:台灣的《Cofacts真的假的》網頁裡有人在問「覺醒時刻」這篇文章的真實性,而有人回答「大致正確」。註3:我大致瀏覽了「覺醒時刻」所發表的所有文章,發現這一篇很有趣:疫苗後遺症逐漸湧現? 半年來多達108足球員死亡,是過往平均數的5倍!極度不尋常!多數為心臟問題與血栓!註4:我已發表新冠疫苗導致108足球員死亡?。原文:近九成染疫死亡者已完全接種疫苗?
-
2022-01-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非莫德納不可?BNT真的比不上?台大醫教第三劑挑選重點
Omicron疫情持續擴大,接種第三劑疫苗再次成為全民運動,但第三劑疫苗要如何選擇,仍有許多民眾不清楚,甚至各專家看法也不相同,有人提倡「混打」,也有人是「鐵粉部隊」。醫師表示,第三劑疫苗選擇「混打」或「鐵粉部隊」,最重要是取決於希望第三劑疫苗達到的重點在哪裡?如要追求抗體效價高,就接種莫德納或BNT疫苗,若擔心副作用,就接種高端等次單位蛋白疫苗。Q:為何要施打第三劑疫苗?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謝思民說,接種第三劑疫苗有三大理由,第一、大幅提升體內抗體效價,降低感染病毒風險;第二、增加體內抗體中和Omicron的能力,降低感染後引發重症或死亡風險;第三、延長抗體效價時間,持續維持保護力。Q:第三劑疫苗要如何選才對自己最好?謝思民說,如果是要追求抗體效價高,可以忍受接種疫苗後的身體不舒服,可以接種mRNA疫苗,如莫德納及BNT疫苗,但如果是第一線醫護人員、防疫人員等高風險族群,均建議接種mRNA疫苗,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莫德納與BNT疫苗的抗體效價都是相當優異,沒有明顯差異。」謝思民說,若前兩劑接種莫德納或BNT後,可以忍受副作用的不舒服,第三劑建議應繼續選擇同品牌施打,這都有經由完整實際的資料與臨床試驗。但如果是接種前兩劑mRNA疫苗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是擔心第三劑又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僅想追求基本保護力,希望副作用愈少愈好,而又非高風險族群,建議可接種高端等次單位蛋白疫苗。Q:第三劑疫苗可以混打嗎?依醫學研究顯示,目前沒有哪些疫苗進行混打會不相容,謝思民說,除了第三劑疫苗不建議接種AZ疫苗外,其餘疫苗都可以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混打。Q:第三劑疫苗副作用比較小?謝思民說,不論前兩劑打的是哪種疫苗,第三劑疫苗副作用還是依施打疫苗種類而定,如果是接種莫德納及BNT疫苗,容易出現發燒、肌肉痠痛、腋下淋巴結腫大、倦怠等副作用,而若是高端等次單位蛋白疫苗副作用就會偏低。不過,依莫德納研究報告,第三劑為施打半劑,抗體效價能明顯提升,而發燒、倦怠等副作用會比第二劑輕微一點,但腋下淋巴結腫痛的情形,將比第二劑高。謝思民說,如果民眾接種疫苗後,感到不舒服,可以吃普拿疼緩解症狀,但不要吃消炎止痛藥或類固醇藥物,此類藥物會壓制發炎反應與免疫力,同時可能會壓抑疫苗施打效果。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程劭儀說,確實有部分民眾接種疫苗後,出現心悸、胸悶等不舒服到門診就醫,但詳細檢查都與疫苗無關,最重要的還是時序上的關聯性,如果上午接種疫苗,下午即出現嚴重副作用,就會判斷可能與疫苗有關,立即通報衛福部疾管署。Q:第三劑疫苗涵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與病毒和平共存?謝思民說,若就以往新冠病毒原始株推估,兩劑疫苗覆蓋率需達到6成,但現在是Omicron疫情,第三劑涵蓋率應要到達8成,才有群體免疫的效果,但即便達成群體免疫,還必須搭配戴口罩、勤洗手及抗病毒藥物等面向,才有可能和病毒和平共存。最後,謝思民說,感染Omicron患者症狀多為輕症,但仍有少數重症個案,甚至可能會留下長期併發症,因此歐美國家還是高度警戒,希望盡快達到群體免疫,同時進行隔離及檢疫相關措施,避免病毒傳播,以防疫情一旦大規模擴散,也可能會拖垮醫療體系。「依以色列最新研究發現,接種第三劑疫苗,將有效降低9成重症及住院風險,死亡率更可降低8成,民眾應盡速接種第三劑疫苗。」程劭儀說,世界衛生組織(WHO)更呼籲,千萬不要輕忽Omicron輕症症狀,其快速傳播的特性將造成醫療量能負擔,一定要提高警覺。
-
2022-01-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申請數位健康證明3方式 詳細教學步驟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21日)起民眾前往歌廳、舞廳、夜總會等十二類娛樂場所,需配合出示完整接種疫苗紀錄且滿十四天才能入內活動消費,除出示原本的小黃卡外,也可用「健保快易通」或「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替代。但目前仍不鼓勵連鎖餐廳全面以接種證明作為用餐條件。12類需出示證明場所3種方式證明證明方式一:小黃卡(紙本疫苗接種卡)施打疫苗都會發放紙本疫苗接種卡,隨身攜帶供查驗。.功能:供國內查驗使用。證明方式二:健保快易通App健保快易通App「健康存摺」的接種或檢測紀錄即起增列QR code,可供店家掃描確認。.功能:供國內查驗使用。使用步驟1、下載健保快易通App使用手機或平板在Google play及Apple store搜尋「健保快易通」、「健康存摺」或掃描下方QR-CODE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完成安裝後開啟程式。2、若已下載者,要先進行版本更新,才會看到QR code的新功能。3、更新之後登入健康存摺,再點選「COVID-19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結果」專區,即可看見個人已完成接種疫苗之劑次。最左邊「疫苗接種」出現幾個綠色勾勾,即代表已施打幾劑疫苗,「摘要」顯示注射日期及疫苗種類,「明細」顯示疫苗已施打院所及疫苗批號。證明方式三: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原本下載限持有效護照者,現以戶口名簿的戶號取代都可上網申辦。.申辦網址:https://dvc.mohw.gov.tw .功能:1、所有在國內接種者皆可下載2、符合歐盟規範的查驗程式,可驗證60國的證明3、提供具實名制的APP作為證明載具。.使用步驟1、前往網站:使用具備相機及網頁瀏覽器的手機、電腦等,開啟瀏覽器前往上述網址。2、同意隱私權聲明、允許取用相機權限。3、不退出查驗網頁且不中斷網路者,可續使用並維持最新功能,退出或中斷者可重新上網更新。注意事項:1、確認身分(一)國人:(1)身分證號+健保卡號+戶口名簿戶號;(2) FIDO;(3)自然人憑證。三種方式擇一。(二)外來人口:(1)統一證號+健保卡號;(2) 統一證號+入出境證號;(3) 統一證號+護照號碼。三種方式擇一。2、選擇項目選擇「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或「檢驗結果數位證明」。3、取得證明於申請成功畫面點選「下載/列印 數位證明」,檔案格式為PDF,提醒要先保存於行動裝置或電腦硬碟中,再視個人需要列印紙本。無列印設備但又有列印需求者,可於申請成功畫面選擇超商並點選「取得超商列印碼」,系統將產製超商取件條碼或取件編號,請自行攜碼至超商付費列印。
-
2022-01-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2類娛樂場所 今起打2劑才能入場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國內版疫苗護照自今天上午八時起開放民眾申請使用,且今起,民眾前往歌廳、舞廳、夜總會等十二類娛樂場所,需配合出示完整接種疫苗紀錄才能入內活動消費,除出示原本的小黃卡外,也可用「健保快易通」或「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替代。台北市仍規畫使用台北通疫苗護照,副市長蔡炳坤昨表示,市府會依中央公布的原則調整,還是會走台北通方向,就像打疫苗,會有多種選擇,希望民眾使用台北通是因為比較方便,進場也比較便利。新北十七日起實施「校園疫苗護照」,以健保快易通APP、小黃卡為主,也考慮現場篩檢,以證明已打二劑後,才准許出入校園。市長侯友宜說,目的是保護沒有辦法打疫苗孩子,暫未規畫其他地方實施,但會視疫情變化滾動調整。指揮中心去年底比照歐盟規格推出疫苗數位證明(疫苗護照)供出國民眾使用,已核發廿六萬分,昨宣布擴及國內也可使用。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表示,此證明所有國內接種疫苗的民眾都可下載,且符合歐盟規範的查驗程式,可驗證六十國的證明,並提供具實名制的APP作為證明載具。開放民眾申請疫苗護照的同時,陳時中也表示,因歌廳、舞廳、夜總會、酒吧、夜店等十二類休閒娛樂場所,具有接觸不特定人及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特性,除原本規定從業人員須完整接種疫苗,現也規定前往活動、消費的民眾,須出示小黃卡或數位證明,確認打滿二劑疫苗才可進入。染疫康復者三個月內視同具抵抗力,不需完整接種,僅需使用紙本的解除隔離通知書做為出入證明。民眾未依規定出示將開罰。針對醫院及住宿式長照機構等,指揮中心本就針對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情形進行規範,民眾出入也要配合出示疫苗紀錄。陳時中說,疫苗護照是眾多工具之一,紙本小黃卡、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都可以作為疫苗接種證明使用。昨晚健康存摺也因應需求,增列QR code功能,供店家掃描。
-
2022-01-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燒到高雄3確診 4傳播鏈感染源不明
本土疫情燒至高雄,昨本土案例新增十三例、境外廿四例,目前已掌握的傳播鏈有六條,不明感染源傳播鏈昨再新增兩條,累計達四條不明感染源,含高雄確診的一家三口、桃園大湳市場確診母女、新竹一家四口及亞東醫院護理師染疫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這四條不明感染源列入疫情是否升溫的觀察重點。北市2例 有國家音樂廳足跡北市昨晚又傳出兩名新確診者,一例為石牌國中學生家人、另一例曾有國家音樂廳、春水堂足跡。台北市衛生局表示,該足跡是中央尚未公布案號的新個案,目前仍在疫調中。昨天新增的十三例本土案例,包含四例西堤餐廳相關個案(案一八一三六、一八一三七、一八一五二、一八一五三)、二例金嗓歌友會相關計程車乘客確診(案一八一三八、一八一三九)、一例亞東確診護理師次子(案一八一四○)、一例機場保全確診(案一八一五一),其餘五例個案感染源不明,分別為高雄一家三口確診(案一八一五五、一八一五六、一八一五七)及桃園大湳市場一對母女確診(一八一三五、一八一五四)。本土+13 大湳市場母女染疫陳時中表示,大湳市場染疫母女,女兒在科技廠上班,因有症狀就醫採檢確診,感染源不明;高雄染疫一家三口是因小孩(案一八一五五)住院採檢陽性,後續採檢父母也確診,根據疫調,小孩父親曾有北部足跡,但高市府調查後續排除,父母的工作與高雄港有關,感染源亦不明。而案一八一五五就讀的幼兒園已緊急篩檢。今起指揮中心開放「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供國內申請使用,要求進出部分娛樂場所,如歌廳、舞廳、夜總會、酒吧、夜店等十二類娛樂場所,需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打滿二劑且滿十四天,否則將開罰。短程落地篩檢 陽性率6趴至於桃機爆發疫情二周來累積衍生本土個案已經破百例,昨起針對印度、東南亞航班旅客進行短程落地篩檢。桃機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共檢驗十七個航班,針對航班檢驗陽性率為六點一三%。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落地採檢後陽性確診者,部分分流送至劍潭安心檢疫所。國內自一月十五日至廿日已轉送五十八位落地採檢陽性確診旅客前往,同時段落地採檢陽性共計一一四位,分流占五十點八,一月廿四日將再加入新北市泰山集中檢疫中心及桃園龜山集中檢疫所,共有三間量能達四四九間。
-
2022-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推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明天上午啟用 3步驟教你下載
因應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日前雙北便稱要推出「疫苗護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也宣布,將於明天上午8時開放「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供國內使用。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表示,「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有三大功能,包括所有在國內接種者皆可下載、符合歐盟規範的查驗程式,可驗證60國的證明,並提供具實名制的APP作為證明載具。龐一鳴指出,原本下載限持有效護照者,現以戶口名簿的戶號取代,民眾可以電腦或手機上網申辦「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 https://dvc.mohw.gov.tw ),注意事項說明如下:注意事項一:確認身分(一)國人:(1)身分證號+健保卡號+戶口名簿戶號;(2) FIDO;(3)自然人憑證。三種方式擇一。(二)外來人口:(1)統一證號+健保卡號;(2) 統一證號+入出境證號;(3) 統一證號+護照號碼。三種方式擇一。二:選擇項目選擇「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或「檢驗結果數位證明」。三:取得證明於申請成功畫面點選「下載/列印 數位證明」,檔案格式為PDF,提醒要先保存於行動裝置或電腦硬碟中,再視個人需要列印紙本。無列印設備但又有列印需求者,可於申請成功畫面選擇超商並點選「取得超商列印碼」,系統將產製超商取件條碼或取件編號,請自行攜碼至超商付費列印。此次僅變更確認身分方式,方便未持有護照者下載。具有效護照民眾申辦數位證明時仍會產出護照號碼,未來不必為出國另行下載;不具有效護照民眾者護照號碼欄位顯示為「Not Issued」。「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查驗程式係網頁形式( https://dvc.mohw.gov.tw/verifier-web ),不需下載安裝,民眾也可在衛福部官網取得連結,該網頁不會保留受查驗者的個資,符合歐盟GDPR,使用步驟如下:使用步驟一、前往網站:使用具備相機及網頁瀏覽器的手機、電腦等,開啟瀏覽器前往上述網址。二、同意隱私權聲明、允許取用相機權限。三、不退出查驗網頁且不中斷網路者,可續使用並維持最新功能,退出或中斷者可重新上網更新。查驗程式以顏色、圖示及文字顯示查驗結果,綠色、打勾為通過,紅色、打叉為不通過,黃色、三角驚嘆號為待確認狀態(包括:接種不完整、效期不符、非我國同意的疫苗或檢驗等),不合規格的QR code則會出現解析錯誤的訊息。驗證程式個人基本資料僅會顯示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如需嚴格確認是否為本人持有,建議仍需搭配其它身分證件。由於我國已是歐盟數位新冠證明(EU-DCC)的成員,故本查驗程式也可查證持同樣規格由其它國家發行的疫苗、核酸檢驗數位證明,及部分有發行康復證明的國家。指揮中心提醒,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規範,疫苗證明可採紙本或數位方式,檢驗陰性或康復證明亦可做為健康證明,數位證明僅是方式之一,民眾有多元方式可提供各場所查驗。另外,指揮中心亦已備有標準的應用軟體介接程式(API)供國內具實名制功能的APP介接取得民眾自己的數位證明,並以APP為載具。發行或管理APP者,確認符合個資法及GDPR、身分驗證強度不低於本數位證明平臺,且APP後臺不得留存數位證明,請向指揮中心正式申請。為更新原有版本的功能,申辦平台預計今年1月20日下午5時至次(21)日上午8時停止服務進行更版,有急需出國使用者,請先提前下載。詳細下戴及驗證系統操作方式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 https://covid19.mohw.gov.tw/ch/np-5345-205.html )。
-
2022-01-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明起進出八大 須出示疫苗完整接種紀錄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尤其桃機衍伸社區群聚未有收斂的趨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自1月21日起,民眾前往歌廳、舞廳、夜總會等休閒娛樂場所時,需配合出示完整接種疫苗紀錄才能入內活動消費;除出示「紙本疫苗接種卡」外,也可使用「健保快易通」或「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提供檢視。陳時中表示,因「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及特種咖啡茶室、夜店、舞場、三溫暖」等休閒娛樂場所,具有接觸不特定人及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特性,為降低於場所消費期間接觸染疫的風險,維持場所工作人員皆應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兩劑且滿14天;未完整接種者,應每週定期篩檢陰性,始得提供服務外。除此之外,自1月21日起調整民眾前往消費時,須配合出示完整接種疫苗兩劑且滿14天紀錄,始得進場,請民眾務必配合,也請業者落實查核,使顧客安心消費,同時保護員工健康安全。另針對醫院及住宿式長照機構等現行已有針對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情形進行規範到場域,請民眾依規定,配合出示COVID-19疫苗紀錄,接種紀錄同樣可使用「紙本疫苗接種卡」、「健保快易通」或「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提供檢視。
-
2022-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傳十,Omicron傳播超快速!專家教冬季防疫自保3招
●新冠病毒Omicron在密閉空間裡,透過氣溶膠傳播速度快●冬天的室內門窗緊閉,加速氣溶膠傳播●防疫一定要注意通風Omicron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專家推測能夠達到一傳十的速率,讓台灣每天的確診案例,本土加上境外都是六字頭起跳,新冠病毒透過氣溶膠傳播(Aerosol)的討論也因此愈來愈多。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陳佳堃表示,由於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氣溶膠傳播愈來愈強,國人若要自保,建議減少餐廳內用餐、避免入住旅館、居家室內要加強抽風。傳播距離可達10幾公尺陳佳堃說,氣溶膠傳播常被視為空氣傳播,甚至是飛沫傳播的一種,但是在氣膠學理上,兩者是不同的,飛沫傳播的大小大約是5到10微米,而氣溶膠傳播在50微米以下就可以傳播。病毒透過氣溶膠傳播可以在空中漂浮數十分鐘到幾個小時,飄浮的距離可以達到10幾公尺,特別是在密閉空間中,都是氣溶膠傳播適合的場域。台灣正值冬季,無論是住家或辦公大樓都是門窗緊閉,Omicron變異株的傳播力加上具有氣溶膠的特性,冬季明顯是「最強的助力」。陳佳堃說,夏季時,曾提醒國人或餐飲業者,防疫要注意「通風」,建議在門口要擺放電風扇,將餐廳內的氣體往外帶,同時室內的窗戶都要打開,或是可以開室內空調,但也要有一定的比例開窗,讓室內環境不要有任何的死水區。冬季的通風方式,則必須有所調整。冬季避免染疫 三招自保一、室內設置排風扇、空氣清淨機冬天首要調整室內通風方式,近期連日低溫,不可能要民眾門戶全開,否則可能未被傳播新冠肺炎反而先著涼感冒,且此時調整空調設備也來不及,建議若經濟許可,餐廳或廁所、居家室內可以設置排風扇,管線注意一定要排出建築物外,千萬不能設置「循環式」的排風扇,並且可以擺放空氣清淨機,但濾網一定要勤勞更換。二、減少在餐廳內用餐近期應減少在餐廳內用餐機會,因為現在即使有設置隔板也擋不住Omicron傳播,更何況是沒戴口罩時的飲食狀況。三、避免入住旅館減少旅館住宿,雖然一般旅館沒有收高風險對象或確診者,但仍有風險,且旅館的排風設備沒人知道是不是共用管線,即使後續有做加強管理,也不見得能釐清風險。最重要的是,基本的非藥物介入(NPI)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一定要把持住,才有辦法抵禦氣溶膠傳播。
-
2022-01-19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香港出現「倉鼠傳人」新冠疫情 專家稱恐是全球首例
香港一家寵物店員工與消費者近日相繼確診新冠肺炎,這家寵物店內的倉鼠經檢測初步呈陽性反應,港府為此宣布將撲殺逾2,000隻倉鼠及其他寵物。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從公共衞生角度來看,確實有必要人道毀滅該批倉鼠。他並稱,這次很高機會是由「倉鼠傳人」。據香港電台報導,許樹昌19日在該電台節目中表示,香港這宗疫情可能是由一批來自荷蘭已感染新冠病毒的倉鼠所引起,確診的寵物店員可能是接觸到帶病毒倉鼠的分泌物如飛沫等後遭感染,這可能是全球首次出現「倉鼠傳人」。對於其他寵物店的倉鼠,是否也需要撲殺。許樹昌說,這是港府漁護署的決定,最危險的應該是去年12月22日或之後進口的倉鼠。他相信經過這次事件後,香港對進口倉鼠會要求進行新冠病毒檢測。許樹昌表示,香港漁護署這項撲殺決定應該也是擔心,有市民聽到倉鼠可能帶有新冠病毒的消息後會隨意棄養,如此恐更容易引發疫情,漁護署因此呼籲香港市民交出相關批次的倉鼠進行「人道毀滅」。據香港文匯網報導,香港銅鑼灣Little Boss寵物店一名23歲女店員早前確診感染Delta變種病毒,但源頭不明。一名曾到訪該寵物店的67歲女性消費者昨日確診,其73歲丈夫也初步確診。確診的女性消費者本月8日曾與四天前曾到該店購買倉鼠的女兒,一起回到該店換倉鼠籠,在店內停留約10至15分鐘,與寵物店確診女店員有過接觸及交談,但同行女兒暫時沒有症狀。香港漁護署署長梁肇輝19日上午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從7隻倉鼠中驗出11個樣本對新冠病毒初步呈陽性反應,寵物店及倉庫多個環境樣本也是陽性。根據漁護署記錄,香港近期有2批次倉鼠進口,分別為去年12月22日及今年1月7日。梁肇輝說,將調查確診員工及顧客的感染源頭是否為動物傳人,人道毀滅決定是要盡快移除風險及截斷可能的傳播鏈。梁肇輝強調,倉鼠感染新冠病毒後有機會傳染給人,而且比起貓、狗等動物有更強的傳染風險,署方並非「一刀切」撲殺所有倉鼠,已盡可能劃清界線,人道毀滅兩個高風險批次的倉鼠。漁護署也會盡快對其他寵物進行檢測,並檢討小型寵物進口政策。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多數兒少沒打疫苗 已15人確診
西堤餐廳群聚事件持續擴大,截至昨天已經有六名青少年、五名兒童染疫,加上桃機群聚相關的兩名國小學童、兩名幼兒,累計十五名十八歲以下的確診者。昨晚桃市府教育局宣布,中壢區信義國小和華盛頓幼兒園今起停課十四天,疑似又有兩名幼童染疫。此外,明新科大昨新增確診案一七九六九是廿多歲女大生,經疫調查出她在竹北市的幼兒園擔任實習老師,曾在幼兒園協助照顧幼兒、打掃、行政工作,目前初步匡列學童、教職員等共四百二十九人,幼兒園也依規停課十四天。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與去年五六月疫情相較,最近染疫小朋友比率明顯較高,原因在於Omicron找上沒有被感染過、也沒打過疫苗的小朋友,因症狀與感冒一致,只能透過採檢,才能得知結果。指揮中心統計十五名未滿十八歲確診兒童年齡分布,六人是三歲以下、五人為四到十一歲、四人是十二歲以上,年紀最小的未滿一歲。在症狀方面,五人屬於無症狀,有症狀的十人中,以發燒比率最高,共有六人,流鼻水、嘔吐(各三人),再者是咳嗽、腹瀉(各兩人),頭痛、喉嚨痛(各一人)。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上述症狀均為常見感冒症狀,除非採檢,否則無法單憑症狀判斷孩子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不少專家建議,兒童盡快施打疫苗,不少國家也已開打兒童疫苗。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持保留態度,他表示,專家雖已討論,但尚無結論,「目前傾向不強烈要求施打」。由於Omicron傳染快速,提醒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和作為,目標是在「相對正常生活中追求低風險」,讓社會正常運作。這波本土疫情累計十五名確診兒童,包括機場清潔人員家中的孫女、居服員照顧個案家庭的男童、居服員兒子及其安親班同學,以及西堤兩組用餐家庭(五個孩子),還有西堤工讀生,及其表妹,以及兩人四名同學。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龍岡副供站攤商確診 疫調遭議
新冠病毒疫情在桃園中壢地區出現擴散,指揮中心十五日公布八名確診者的先前足跡,其中包括一月十日到十二日清晨四時到九時,出現在國防部龍岡福利站。不過,龍岡福利站隨即聲明指出,確診者足跡所在為一樓區域,而非福利站範圍,福利站全體員工快篩後均呈陰性反應。然而,指揮中心與福利站卻都隱而未提,該棟大樓一樓就是專責供應桃園地方各單位食材的國軍副食品供應站,也讓外界質疑疫調不實。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的足跡,從確診者連續三日,每天在副供站停留五小時,很明顯其身分應是攤商,這三天到副供站採買食材的各單位官兵,如今也暴露在感染風險下。由於國軍都是團體生活,防疫也備受考驗。陸軍司令部表示,龍岡副供站自十四日起,連續執行營區消毒三天。十日至十二日曾至副供站的官兵,依照國防部官兵自我健康管理措施,每日實施體溫量測二次,如果有身體不適症狀,立即就醫或至採檢站篩檢,目前為止尚未發現異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就像一般賣場、超市,由地方政府進行疫調後,由實聯制的資料進行匡列、採檢或通知;目前並未有國軍染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