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指出全球疫情較上周降低,正在收斂,不過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提醒,全球確診達到4億1167萬,死亡達581萬,各國疫情輕症化後通報積極度下降,導致確診下降、致死率因確診數減少而上升,各項數據解釋要小心謹慎,可能還有很多隱藏社區個案沒被通報。
至於本土疫情,陳秀熙指出,台灣2月底可望結束「重症清零」並於3月進入「動態清零」,屆時四大重點包括疫苗保護力邁向九成、放寬邊境檢疫、輕症強調自我管理、去除社會獵巫心理。6月進入「類流感化」階段,靠次世代疫苗、口服藥,開放邊境不必居家隔離,不再高強度疫調匡列,疫情回歸平時的類流感社區監測系統。若無病毒變異攪局,「類流感化」將是新冠病毒與人類共存的最後一站。
陳秀熙分析,桃機疫情發生後,台灣先走第一階段「重症清零」,包括高效率疫調匡列、加速第三劑施打、提高非藥物防疫措施(NPI)嚴格度、強化落地檢測、輕症分流照護,目前桃園及高雄Rt值在0.33、0.44,顯示效果良好。
預計3月起可進入第二階段「動態清零」,此階段目標要努力讓疫苗第二、三劑保護力總和達到九成以上,啟動客製化的優質邊境防疫措施,包括考慮旅客疫苗施打程度並且縮短檢疫天數,再者是針對輕症強調「自我健康管理」,同時致力於去除社會大眾的獵巫心理。目前國家已經開始做優質化邊境防疫,將從縮短至10天檢疫開始,慢慢邁向5+5、7+3等方案,兼顧防疫、經濟、觀光等目的。
6月起則希望進入第三階段「類流感化」,希望到時抗病毒口服藥取得方便、有次世代疫苗、邊境開放不必居家隔離,新冠肺炎的疫情監測回歸平時的社區類流感監測系統,不再另走高強度的疫調匡列模式。
「類流感化將是新冠病毒的最後一站」,陳秀熙表示,歐美嘗試與病毒共存結果個案數驚人,面臨醫療量能及經濟損失,代價太大,因此台灣絕不可能走向防疫光譜「與病毒共存」的這一端。然而,從病毒共存這端往光譜中間退一步就是「類流感化」,代表新冠肺炎成為區域性疾病,當小群聚發生,各國各地區基於自身社會能容忍的確診數去阻止蔓延。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