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新冠疫情
共找到
1111
筆 文章
-
-
2021-06-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免疫飲食」是關鍵!專家統整10大免疫食物排行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嚴峻,即便疫苗已在各國大規模施打,但要能達到群體免疫以恢復過往正常生活的日子,顯然仍有段距離。等待注射疫苗之餘,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及家人?衛福部前部長邱文達在一份演講報告中指出,除了正確佩戴口罩,維持每日中低度的運動,保有每日7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及建立良好的壓力管理,從各方面增強身體之免疫力。不過,他認為「免疫飲食」,更是安然度過群體免疫最後一哩路的關鍵。邱文達建議,多攝取優質蛋白,例如採行地中海飲食方式,補充維生素A、B、C、D、E、鋅、鐵、銅、硒等營養素,以維持免疫細胞(T、B及巨噬細胞)及抗體的正常運作。然而,到底該如何補足上述營養素?他從多項研究中統整出一份免疫食物清單以供實際操作。以下是邱文達推薦的10大免疫食物:柑橘類水果、花椰菜、菠菜、紅椒、大蒜、優格、堅果、綠茶、薑及魚。參考資料:1.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food-nutrition/foods-that-boost-the-immune-system#almonds2.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2412#which-foods-boost-the-immune-system3. https://www.uchealth.com/en/media-room/covid-19/boost-immunity-with-food4. https://www.allrecipes.com/article/foods-that-boost-immune-system/5. https://www.spins.com/resources-functional-ingredients-trends-food-as-medicine-2021/6. https://coronavirus.providence.org/blog/uf/6348351677. https://thebeet.com/13-plant-based-foods-to-boost-your-immune-system-and-fight-sickness/8. https://greatist.com/health/immune-boosting-foods#bell-peppers9. https://www.sanantoniointegratedhealthcare.com/10-foods-that-boost-your-immune-system/10. https://www.manhattanmedicalarts.com/blog/2019/09/30/12-foods-that-boost-your-immunity/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HFNC是救命神器? 醫界權威:似乎過度神化了
藝人賈永婕近日募捐252台號稱「救命神器」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支援醫療前線, 善舉引發關注,高雄地區即有不少企業主向醫院表達捐助熱忱,但胸腔科權威,高雄長庚前副院長林孟志表示,HFNC的確可協助部分病人避免早期插管,卻並不代表病患使用後就一定都能存活,且這套設備耗牽涉健保給付、人力訓練等環節,應該適量、適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新冠疫情嚴峻,醫療資源緊繃,藝人賈永婕得知在醫界有「救命神器」之稱、一台要價27萬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全台缺貨,火速募得252台送往醫療前線,義行被讚爆,甚至意外引發政治口水。高雄長庚原有3台,這陣子在善心人士義助下數量激增到20幾台,昨天還有熱血企業主打電話給高長前院長林孟志,表達捐助心意,更說「錢不是問題」。林孟志說,HFNC十年前就有,高雄長庚用在新生兒、小兒科治療呼吸窘迫症狀,被證實具有功效,但成人部分,對於新冠肺炎重症病患可能幫助不大,對於病程進展中的個案或可避免早期插管。他表示,新冠肺炎是因飛沫傳染,並不建議使用非侵入性的面罩式呼吸器,但歐美地區去年因重症太多,運用HFNC銜接治療,被廣泛報導才引發注意,而台灣因為去年非變種病毒急性呼吸衰竭的案量不多,所以沒有被特別關注。「把HFNC當做救命神器,好像過度神化」林孟志說,HFNC的優點是可適度調控濕度、溫度,提供1分鐘約60至80公升的高流量氧氣給病患,優於面罩式或鼻導管的氧氣,不過並不是用了它就等於「救命了」。他表示,病毒會引起人體的發炎及免疫反映,需施以類固醇、瑞德西韋、單株抗體等藥抑制,以免肺部損傷缺氧,而氧氣的施用即在讓病人不致因為低血氧,導致「隱型缺氧」或「沈默缺氧」,不過有的病人病情惡化加劇,最後仍是要插管。林孟志強調,HFNC只是輔助治療的作法之一,且使用這套涉備還涉及健保給付、耗材成本以及人員操作訓練等,「當前這場防疫戰疫,決勝點在於死亡率」,如何讓重症病人亦能存活下來,是可善用HFNC,不過它絕不是像家裡加裝冷氣、冰箱一樣插上電就能用,那麼簡單而已。
-
2021-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兩周後降至2級?陳秀熙:前提是長者1周內全面接種
台灣本土新冠疫情爆發已滿月,全國三級警戒本周六就要滿月,庶民經濟一片慘澹,許多人都在期待疫情受控後可以開始降級,促進復甦。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指出,警戒降到二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但老人全面接種及四大篩檢政策,還要加油。若未來一周能達成四項前提,可望在兩周後降級。陳秀熙今分析,台灣已將近連續14天有效再生數(Rt值)小於一,過去三天各縣市Rt值也都小於一,這是放鬆警戒的科學證據。陳秀熙表示,如果未來一周可完成所有長照機構和家戶長者的疫苗接種,同時推動四大篩檢政策,可望降到二級。陳秀熙表示,台灣5月15日到6月15日的本土疫情,致死率達到3.7%是因為有高齡、到院前死亡、猝死等因素,醫療能量調整效率後,高致死率會慢慢改善,這一兩周應能逐漸降低,落實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加上檢測,6月12日至15日落實度已達92%,Rt值降到0.46。「NPI、檢測、疫苗三者之間,要在疫情中間找到平衡點」,陳秀熙強調,如此可讓防疫措施可以逐漸適應出不影響庶民經濟的模式。陳秀熙表示,6月1日至13日,近這兩周連續維持Rt值小於一,台灣各縣市Rt值在6月13日至15日都降到安全範圍、NPI落實度也高,顯示雖然還有小型群聚感染,但疫情已經控制下來,可望在NPI措施的逐漸轉化下復甦經濟。至於疫苗,醫護打疫苗是關鍵措施之一。陳秀熙表示,根據模擬,醫護施打率達70%,可降低一半的感染和死亡,如果打到九成,醫護接觸者的感染和死亡可減少六成。陳秀熙指出,一周內警戒要降到二級,有四個前提,其中兩個已經達到了,但還有兩個還要繼續努力。以達成的第一個前提是,台灣醫護人員疫苗施打率已經超過七成,可降低醫院感染率及家戶感染可能產生的超級傳播者。第二個以達成的前提是,口罩加上社交距離落實度維持九成以上,相較於國外經驗,台灣民眾對於戴口罩的配合度特別好,降低小群聚的效果也很顯著。還沒達到的兩項,首先是長期照護相關機構及家戶老人要全面接種疫苗,以及推動社區、企業、基層醫療、家戶這四大篩檢政策。陳秀熙表示,英國株的特性就是隱性傳播、持續造成小群聚,如果能透過篩檢策略快速找出小群聚,可降低社區流行再發生的危險。陳秀熙表示,疫苗施打再怎麼快也需要一兩周,所以三級降到二級的中間,需要一個2.5級的緩衝,也是讓當防疫措施逐漸放鬆時,有至少一到兩周的觀察期,可以確定相關措施是否仍能維持不爆發小群聚。根據以色列、美國、加拿大等各國經驗,搭配公衛措施,疫苗施打率也要達到兩成至五成,疫情才能真正明顯持續受控。
-
2021-06-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三級警戒滿月/解封關鍵時間點快來了? 圖解三大指標性數據曲線變化
去年新冠疫情擴散全球,台灣曾因超前部署,獲封「防疫模範生」的美名,然而,自今年5月起,社區接連發生群聚、不明感染源個案,引爆新一波疫情,台灣5月11日正式進入社區感染階段。為防堵疫情,雙北率先於5月15日升為第三級疫情警戒,5月19日全國統一升三級。從過去這幾周數據來看,台灣連日確診數皆破百例,加上每日確診數一度「校正回歸」,擊潰許多民眾對防疫的信心。究竟全國三級後疫情變化趨勢如何?這波疫情何時會趨緩?「聯合新聞網」一次整理給讀者了解。⦾全台疫情變化:整體疫情呈下降趨勢 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台灣累計確診數變化Infogram台灣前期整體確診數發展平緩,以境外病例占比為最多,雖然5月初發生華航機師染疫案,但基本上疫情可控。然而,後來爆發宜蘭羅東遊藝場、獅子會、萬華茶藝館群聚事件等,每日境外病例和本土病例在18日當日發生交叉點,本土病例占確診總數比例漸多,呈現明顯的指數型成長。但從確診總數來看,只能看出疫情升溫,很難分辨升三級後疫情趨緩的關鍵點,不過可從每日新增確診數發現端倪。下圖呈現每日新增確診數的變化趨勢,包含境外個案、本土病例(包含每日調整校正回歸數)以及死亡病例。台灣每日新增確診數 (含校正回歸)Infogram從數據來看,疫情第一波高峰是5月15日到17日,第二波高峰是5月24到25日,而第二波高峰甚至比第一波還來得高,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母親節及大賣場群聚引爆的,接著三級警戒再延長,國內疫情有些微減緩,自6月13日起,本土單日確診數連續3天跌破200例,其中6月15日新增123例本土確診,是實施三級以來的最低。不過,每日新增死亡數部分不太樂觀,國內死亡率有明顯上升趨勢,6月11日死亡率飆破至3.08%,後來幾天死亡率更飆升至3.22%以上,目前最新死亡率已飆升至3.47%,高於全球致死率2.17%,迄今國內已有460人因染疫死亡,且以高齡族群居多,國內新冠死亡率仍壓不下來。⦾各縣市疫情變化:前期雙北疫情緊繃 後期苗栗成疫情重災區各縣市本土累計確診數變化Infogram5月起各縣市的確診數不斷攀升,確診數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新北市、台北市及苗栗縣,反之,確診數最少的縣市是澎湖、連江、金門,其中金門迄今維持零確診,成為全台最後淨土。當5月19日進入三級警戒後,各縣市的確診數排名只有微幅變化,不過6月4日出現疫情轉折點,苗栗縣爆發京元電子竹南廠群聚案,造成移工染疫情形不斷擴大,苗栗分別在6月6日、6月11日單日確診新增人數超越台北,成為疫情最嚴重的前三名縣市之一。⦾雙北疫情變化:雙北疫情退燒 未來仍嚴守防疫措施雙北確診數變化Infogram雙北淪為疫情重災區,北市各行政區5月9日至6月5日的累計確診數以萬華區最多,其次為文山區。新北市則以板橋、三重、中和、新莊區確診數偏高,這些區與北市萬華區地緣關聯性緊密,在生活圈同屬一個圓心,跟新北之間更是有多條橋樑連結,導致確診總數、足跡上升,產生輻射狀熱區。不過從整體數據來看,雙北在5月23日後新增確診數逐步下降,疫情似乎趨緩,但雙北首長曾數次表示不能鬆懈。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只要管制一放鬆,危機就會增加;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表示,雖然數據看起來下降,但還是有很多隱藏確診個案,不能單日確診數下降就鬆懈,並呼籲高風險熱區民眾廣篩,找出無症狀感染者。⦾RT值降至0.7 還得找出社區隱藏感染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R0值是「基本再生數」,在無任何免疫力的情況下,平均1個感染者會把病源傳染給多少人的數值,R0值越大代表傳染越難控制。疫情發生後就會用Rt值,也是「有效再生數」,用來估計某一個時間點有多少具傳染力病人,但這是模擬的數字。根據指揮中心統計,Rt值最高峰落在5月13至15日,Rt值高達15,代表1明確診者平均可傳染給15人。但經過雙北升三級及全國提升到三級後,最新Rt值已下降到0.7,相較於過去公布的1.0有下降趨勢,只要低於1以後,就有反轉跡象。但Rt值也有可能被低估,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李秉穎提醒,如果把所有確診者都找到,計算Rt值會較準確,但如果社區有隱藏病例,就有可能被低估。北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認為,Rt值確實是評估疫情起伏的指標,但沒客觀的標準指出要降到多少才能解封三級,因此還得看整體疫情是否脫離三級警戒兩要件(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案例)。⦾按疫情分級管制?各界看法不一由於國內連續3天單日新增個案低於200人,疫情朝著可控範圍前進,外界也格外關注疫情警戒到6月28日後,是否可以降至二級或分區管制,對此,各界看法看法不同。陳時中:疫情會變動不排除任何可能陳時中表示,近期疫情雖有趨緩,但6月28日解除三級警戒前,仍是隨時都有可能變化,針對是否要分區域降級,不排除任何可能性,需要再和專家在討論政策。柯文哲:建議三級撐到全面打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是否應該實施各縣市分級警戒,這個問題很難答,由於目前三級管制之下,疫情熱區已經撲滅了差不多,但擔心放開管制後,確診數又會回升,他建議三級維持到全面打疫苗為止。江守山:沒校正回歸樂觀看疫情、陳秀熙:未來兩周才是關鍵醫師江守山表示,指揮中心6月7日起不再公布校正回歸,代表校正回歸已減緩剩個位數,意味「塞車」已經結束,「沒校正回歸的數字才是真正疫情」,他預測6月28號應可以解封降級。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認為,若6月28後疫情趨緩,加上疫苗接種速度夠快,可以將3級警戒放寬2.5級,但前提是還得看這兩周疫情變化,也要觀察後續是否有小波群聚竄起,真正的疫情數字要到6月底才能揭曉。
-
2021-06-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處方藥別亂吃 中醫籲預防用香包防疫茶
新冠疫情延燒,衛福部核准藥廠專案製造「清冠一號」中藥濃縮製劑;不過網路流傳清冠一號配方,有民眾依樣畫葫蘆去藥房買藥吃「防疫」。衛福部嘉南療養院表示,這藥須由中醫師處方使用、不能拿來預防保健,需中醫師診斷治療患者,千萬不要自行購買,以免未受其利先受其害。近來屢傳民眾在網路或向友人購買「清冠一號」或拿藥方到中藥房要求配藥。嘉南療養院表示,除了戴好口罩跟勤洗手,「維持正常睡眠、均衡的飲食、適量運動及配合中藥防疫茶飲輔助,提升抵抗力才是王道!」嘉南療養院中醫師戴步雲表示,新冠肺炎症狀傳統中醫歸列為「瘟疫」,在古代即有於端午節使用薰香法,即利用此等藥材內部所含精油來殺滅病原體,在實務上轉為佩戴「香包」來預防瘟疫民俗,或是單純點燃艾葉來避瘟。方法是在香包裝入適量薄荷、冰片、樟腦、丁香、藿香、香薷、荊芥穗、紫蘇、蒼朮、肉桂、辛夷、細辛、白豆寇、艾草、佩蘭、陳皮、石菖蒲等藥材。戴步雲指出,中醫對一般輕症治療方藥主要以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就是「蓮花清瘟飲」主成分,含有清熱解毒,宣肺泄熱藥物,也可治療流行性感冒,即熱毒襲肺證,由於藥性大多寒涼,並不適合作為保健用途。中醫對重症治療則可使用「清瘟敗毒飲」對症治療,減少血氧降至94%以下,使人在無意識下慢慢缺氧死亡。他說,預防勝於治療,多數民眾更需要可以居家飲用的「中藥防疫茶」, 藉以增加防護力。可取適量荊芥、大青葉、淡竹葉、豬苓、澤瀉、茯苓、生梔子、黃芩、知母、玄參、連翹、桔梗、甘草、牡丹皮、赤芍、生薑、浙貝母、栝蔞仁、桑白皮、杏仁、百合等藥材煮茶飲用。可諮詢中醫師協助調配中藥防疫茶,達到益氣固表的防疫功效。
-
2021-06-14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通膨時代要來臨了嗎?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哪些食物變貴了?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造成全球大流行,雖然英國從2021年5月起開始逐漸解封、美國也預計在7月4日前可以達到70%疫苗施打率,世界疫情看似逐漸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卻迎來整體食物可能通貨膨脹的時刻。你在超市或網購囤貨的餅乾、即沖咖啡與飲料,這些疫情下的救命仙丹,很有可能最快在2021年底就會變貴。囤貨效應、運輸阻斷!食材原物料10年來最貴「現在的物價上漲可不是開玩笑的,而且沒有和緩的跡象!」聯合國資深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追蹤植物油、玉米、小麥、肉、乳製品等農作物綜合來看物價來到15年最高!其中植物油售價來到10年最高、玉米2020年售價也翻倍、大豆則貴了8成。據英國《金融時報》2021年5月26日觀測美國期貨市場交易現況,咖啡、牛奶、糖、小麥與燕麥等常見食物,相比2019年,2021年總體物價已成長28%!疫情爆發初期,各國政府囤貨更造成糖價飆升35.9%、小麥大漲 31.2% 。歐盟執委會統計,奶油國際出口價2020年也暴漲超過3分之1,咖啡豆因貨運受阻斷、成長超過51.7%,創下4年來新高!其他常見食品如鮮奶也變貴了11.9%、燕麥漲了27.2%。數個通膨因子同時引爆、食品廠皮得繃緊了除了原物料價格大漲,疫情間包裝與運輸成本上升,再加上食品公司研發永續的生產方式、轉型做線上銷售,這些都增加了生產成本。雀巢、可口可樂、聯合利華、通用磨坊等食品大廠相繼於2021年4月起宣告,因為不敵疫情下眾多原物料成本攀升,只得漲價!最快2021年下半年或2022年消費者就會有感,從綠巨人玉米粒、可樂、雪碧、Kitkat巧克力到立頓紅茶包,這些日常食品,都可能變貴。量販店吃不消!消費者也得負擔多位經濟學家分析,全球各大食品公司紛紛預告漲價,代表整個食品業的物價浮動已勢不可逆。康尼格拉食品執行長大衛·馬伯格(David Marberger)表示,當整個產業都同時漲價,業者比較不需擔憂顧客會被競爭者搶走,因此對於漲價的可能性更高,消費者也只能接受,而這正是當前的情況。此外,疫情期間零食、冷凍食品需求提升,大過於供給,因此成為漲價的第一選擇,部分產品已經變貴,市場預估接下來就輪到其他食物了。此外,零售通路因相互競爭激烈,本來的利潤微薄到只有2%,通常不隨便漲價,卻也無法吸收此次食品業的物價大地震。經濟學家預測,隨著疫情解封,消費者返回餐廳,購買包裝食品的機會將較疫情期間減少。通路此刻唯有配合食品廠提升產品售價,這兩個產業才撐得下去。隨著全球疫情看似逐漸稍緩,為食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以及消費端的經濟衝擊,恐怕才正要展開。延伸閱讀▶疫情當頭,餐飲科技如何以「創新」盡一己之力?▶如何合理漲價,打造商家與消費者都合意的價格?▶疫情持續衝擊全球海鮮供應鏈!聯合國:2億人口生計受創,需強化跨國合作參考資料▶As inflation rages, food and beverage manufacturers pass higher costs on to consumers▶What the soaring cost of breakfast may signal for global food price inflation(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6-14 養生.抗老養生
農曆五月疫病多 中醫教居家5茶飲避疫去瘟
● 古代的農曆五月是「惡月」,瘟疫等傳染病多● 端午節是「惡日」,易身心不適,須防毒避疫● 製作香草植物精油香包,可防蚊今天是端午節,一年中陽氣最盛之日。正式入夏,天氣漸炎熱,蚊蟲孳生,古代稱農曆五月是「惡月」或「百毒月」。為避疫去瘟,不論古代或現代,自端午節這天起,民眾要展開防毒、除疫大作戰。夏天濕熱 傳染病流行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古人視為「惡日」,很多人從這天開始常感身心不適,直至農曆六、七月才會緩解。京華中醫診所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台灣夏天氣候濕熱,瘴氣盛行,端午節時陽光最熾熱,百毒齊發,許多傳染病(古稱瘟疫)伺機而起,今年更爆發新冠疫情,登革熱、腸病毒等傳染病也將進入流行高峰期。古代端午節流傳一些驅邪除疫的習俗,也適用於現代。鄒瑋倫指出,掛菖蒲、艾草、榕枝、石榴、蒜頭、香包、五色豆、喝雄黃酒、取午時水等,都是可驅除瘴氣、避瘟疫的方法。每年腸病毒、登革熱此時流行,鄒瑋倫指出,今年因新冠疫情嚴峻,許多人居家防疫、勤洗手,腸病毒病例應會減少,但仍應慎防登革熱,尤其颱風或大雨過後,蚊蟲易孳生,必須維持環境衛生,也建議可以丁香、香茅、薄荷、迷迭香、九層塔等香草植物製作「香包」,掛於室內,利用植物釋放的精油氣味,防蚊驅蚊。台灣夏天常見腸胃炎、脹氣、脖子痠痛、濕疹等問題,今年多數人防疫在家,還可能出現肥胖、焦慮、憂鬰等身心不適症狀。鄒瑋倫建議,此時節可喝清草茶、藿香液、五苓散等,緩解腸胃不適,還可以食用仙草、愛玉、冬瓜湯、應菜水、竹筍湯等來解暑熱。喝茶飲消暑 調理腸胃居家防疫,鄒瑋倫推薦,不妨飲用小清冠解毒茶、整胃理腸健脾茶、清暑熱除痧湯、安定心神解憂茶、消脂甜蜜盅等5種茶飲,可以預防病毒上身、調理腸胃、消暑熱、安神解憂、消脂,緩解身心不適。居家防疫5茶飲小清冠解毒茶材料:北板藍根10g、南杏仁20g、薄荷5g、魚腥草5g作法:1000cc水加熱滾開,轉小火20分鐘即可。整胃理腸健脾茶材料:白术5g、茯苓5g、藿香5g、桂枝5g、白芍藥5g作法:1000cc水加熱滾開,轉小火20分鐘即可。安定心神解憂茶材料:蓮子芯10根、蓮子20顆、綠豆半杯、浮小麥5g、紅糖少許作法:將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電鍋加1000cc水,外鍋一杯半水蒸煮。消脂甜蜜盅材料:烏梅3枚、檸檬連皮切片10片、小番茄切半、甜菊葉3片泡熱水50cc作法:1000cc水加熱滾開,轉小火20分鐘,最後加入甜菊葉水即可。清暑熱除痧湯材料:咸豐草5g、香薷5g、薄荷 5g、仙草10g、紅糖少許作法:1000cc水加熱滾開,轉小火20分鐘即可。
-
2021-06-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台灣暫時別考量國產疫苗
高端(6547)今天解盲,公布疫苗二期數據安全與耐受性良好、且開始進行三期臨床。疾病管制局前局長蘇益仁不諱言的表示,政府應有遠見,速擘劃疫苗的施打政策,應將國產疫苗定位為「戰備疫苗」,台灣暫時應不要考量國產疫苗。蘇益仁表示,隨著國際大廠研發疫苗都已取得EUA授權,國產疫苗在短期間內要追上有很高的難度,建議政府應加速規畫國際採購,甚至趁本次購買國外疫苗時,一併採購明後年的疫苗。蘇益仁說,「台灣暫時無法考量國產疫苗」,不是要放棄國產疫苗,是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國產疫苗有採購的需要,就應該國家買單,就算未來有一些無法完成施打,但在國家及人民健康安全的考量下,這也是不得不的選擇。台灣爆發第二波新冠疫情以來,疫苗瞬間成為全民關注議題,政府的疫苗產業政策演變為「疫苗之亂」要怎麼解決;蘇益仁表示,國產疫苗的扶植是每個國家都在做的事情,但在國際藥廠的研發進度明確,應該儘速買進國際疫苗到台灣,讓民眾優先施打國際疫苗;除非台灣真的已到了緊急狀態,「戰備疫苗」才能接力讓台灣民眾去選擇施打。觀察日本扶植國產疫苗的策略,日本在疫苗產業的培養有一套很好的方法,以流感疫苗為例,日本政府為了本土藥廠特別設定些條件,比如為減少患者的過敏反應,將「刺突蛋白」(S Protein)的量降至很低,因為這個官方版的採購標準對國際藥廠形成了高門檻,也因為這樣的高門檻,讓日本民眾對國產疫苗不會有懷疑的想法,施打起來也很安心。
-
2021-06-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好心肝道歉不認錯:保全、水電工、「好夥伴」都合規定
好心肝診所領取115瓶AZ疫苗供逾千名「志工」接種,北市府認定志工不符接種資格,開罰200萬元並取消其接種合約院所資格。對此,昨整日沉默的好心肝基金會,今下午發出聲明,先強調基金會對台灣肝病防治貢獻大,都是靠「志工」,並舉例清潔人員、水電工人、大樓保全,都經常在基金會進出,是根據施打疫苗優先順序規定的第一類「醫事人員」及「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的分類辦法,為上述人員施打疫苗。這次是「做法不夠周延而造成爭議」,為此致歉。基金會公關陳曉萍表示,長年服務病患和民眾、與基金會認識很久、無償幫助基金會的人,稱之為義工,不能說疫情後服務幾次。因為志工非常多,大約有六百人,加上院內員工兩百多人,還有員工的「年長家人」,所以加起來會高達一千多人,衛生局並沒有要求造冊。陳曉萍表示,因為這些人都在大樓進出,在健檢中心和診所服務民眾和病患,為了維護診所周邊的防護,所以包括執行長等主管,都知悉且同意提供志工打疫苗,至於董事長許金川教授,應該也知道。此外,衛生局知道基金會要給志工打,同意於6月8日下午二時給予100瓶,衛生局也要求要當天打完。外界關切這批「志工」是否包括贊助人及捐款人?疫情5月11日爆發至今,這些「志工」至醫療現場服務過幾次?這批「志工」是否有全數事先造冊、上報衛生局?聲明中提及「經常性參與活動作為專業顧問的好夥伴」是指何人?面對問題,基金會一率拒答。●好心肝聲明全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基金會聯合聲明稿日期:110.6.10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創立已27年,宗旨是結合社會愛心力量消滅肝病。創辦人是台灣肝病研究鼻祖宋瑞樓教授,於民國73年推動全國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之創舉。自從成立以來,工作同仁帶領大批義工全國走透透,為民眾做肝炎、肝癌的篩檢活動,至今已嘉惠六十多萬人。即使在去年疫情期間,仍然在嚴峻的環境中服務了兩萬人次的民眾。好心肝基金會延續其理念而成立,其下設好心肝診所,本諸「視病猶親」之宗旨,從事醫療公益事業,故與一般地方診所之規模及經營理念有所不同。多年來,基金會為國人健康而努力,除了醫護同仁的付出,大量的志工也是重要的動力。基金會及診所固定工作同仁三百多名,此外,還有經常性的志工六百多名,及非經常性的協力志工參與推動肝病防治。志工大部分是退休的醫護人員及愛心人士,還有經常義務支援社區服務的志工家屬。另外,有很多經常在基金會進出的工作夥伴,例如清潔人員、水電工人、大樓保全。還有經常性參與我們的活動作為專業顧問的好夥伴。好心肝診所正是這些志工及醫護合作夥伴主要的工作及進出地點,他們就是這一次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新冠疫情突然猖獗,我們判斷現在或未來即使疫情受控制,但這些熱心社會服務的志工因大量的人際接觸而暴露在風險中,很多即將推動的肝炎防治計畫將受阻。我們接到台北市醫師公會的函文通知:請台北市的醫事人員6 月4日前到指定地點完成疫苗的施打。因此我們認為台北市的醫事人員大致已經施打完畢,我們也知道大部分的醫院志工都已施打完畢。而且衛生局6 月7日和8日給我們疫苗都必須當日施打完畢,而且這些疫苗8月也即將到期。因此我們根據施打疫苗優先順序規定的第一類「醫事人員」及「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的分類辦法,為上述人員施打疫苗。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基金會精神,初衷出於善意,然可能是做法不夠周延而造成爭議,為各方所關切,我們謹此致歉!我們也要感謝社會民眾一直以來對基金會的支持,希望各界一本過去對台灣肝炎防治公共衛生的支持,繼續一起努力。
-
2021-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屍體沒染疫跡象…6人中5確診 法醫:死亡案應全PCR
新冠肺炎嚴峻,雙北三級緊戒以來,台北地檢署、士林地檢署過濾出27具遺體染疫新冠肺炎,其中士檢轄區,有6具遺體原無跡象,竟有5具確診。前線負責採檢的法醫稱,現行相驗制度,必須因應疫情情勢變動,盼衛生單位第一時間到協助場篩檢送驗,才能有效保護死者家屬、殯葬業者及檢警,避免疫情擴散。士林地檢署統計,從5月15日至今,與肺炎相關案件的司法相驗案件共計11件,依序分為已知確診、疑似確診、一般案件等三類,數量依序為2、3、6件。疑似案件3具遺體,均為居家隔離匡列對象,法醫採檢後,核酸檢驗陽性;一般案件,檢方查無臨床與流行病學檢核表上的條件,也就是完全沒有任何跡象,採檢6具遺體,就高達5具遺體確診新冠肺炎。這5具遺體分別是水流屍、北投一家三口、內湖電視台死亡案。此面向顯示,現行的相驗程序,出現破口隱憂,應即時修正更改,防堵疫情擴散。法醫師建議,面對死亡案件,不管是行政或司法相驗,第一時間應全部採檢送驗是否染疫,再依是否染疫標準處置後事,用以有效保護家屬、殯葬業者、警察、檢察官、法醫等,也能防止染疫黑數。法醫舉例「這就像患者要住院前,一定要PCR檢測」新冠疫情期間,警察、檢察官、法醫,已經無法如同過往只處理刑案,必須負擔防疫重要角色,建議主動採檢遺體,送驗確認是否確診新冠肺炎,等後一天結果出爐,再進入下一步流程。檢方坦言,實務面上,各地檢署法醫人數有限,士檢法醫只有2人,若法醫染疫就沒有人手,因此建議有權責的衛生單位應站在第一線作戰,只要遇到死亡案件,接獲通報後,應隨即到場採檢遺體送驗。
-
2021-06-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到美國打疫苗安全嗎?移居40年教授曝當地現況
一位在台中執業的醫師今天寄來電郵:林教授:您好。最近因爲新冠疫情,有一些人就跑回(去)美國,一直說美國比台灣安全。Santa Clara county 6/4 Covid 確診有39人,一天確診人數比台中一天還多,更何況台中人口比Santa Clara county 多,但大家一直說美國很安全(全美一天確診還有2萬人)。疫苗問題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最常聽到的就是Costco 新冠疫苗打免費,品牌任你挑選,喜歡打那一藥廠就打那一藥廠,不像台灣沒疫苗又沒得挑。要他們舉証的話就是我朋友說…、我親戚說⋯很少真正聽到當地人的説法。林教授,您如果方便的話,可以描述一下美國當地打疫苗的情況嗎?謝謝Santa Clara County(聖克拉拉縣)是在舊金山的南邊,它的最北端離舊金山大約是50公里。史丹佛大學就座落於聖克拉拉縣的最北端,而整個矽谷都包含在聖克拉拉縣裡。聖克拉拉縣人口是190萬,台中人口是280萬。聖克拉拉縣在6月6日新增57個新冠案例,而最近7日平均每日有25個新冠案例。台中在6月1日新增10個新冠案例。全美國在6月6日新增6076個新冠案例,而最近7日平均每日有13927個新冠案例。台灣在6月7日新增214個新冠案例。所以,就人口比例而言,目前美國的新增案例數是台灣的兩倍。當然,就案例數的趨勢而言,美國是在往下走,而台灣則是在往上走。在舊金山灣區,我認識的人大多是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打完疫苗,所以關於這位醫師所問的「美國當地打疫苗的情況」,我認為最好還是看最新資料。加州政府有設立一個新冠專網,而其中一個有關外國人打疫苗的網頁(2021-5-11更新)是這麽說:接種新冠疫苗是免費的。 您可能會被要求驗證您的年齡,以確認您已年滿 16 歲。 您不需要國家頒發的身份證件或保險即可接種疫苗。無論您的移民或公民身份如何,您都可以免費接種疫苗。加州政府也有設立一個新冠疫苗專網,而其中一個有關Walk-ins的網頁。所謂Walk-ins,就是不需要預約,可以直接去打疫苗,但沒有保證可以打得到。這個網頁是這麼說:帶上一份寫有您名字的文件。 您不需要政府頒發的身份證件即可接種疫苗。 無證人士無論其移民身份如何,都有資格接種疫苗。 可接受的文件包括:學生證、借書證、租賃協議、水電費賬單、真實身份證明、州駕照或身份證、護照等。這個網頁也有提供Walk-ins場所的地址和時間。它是根據各個縣而可以點選的。我點選了聖克拉拉縣,看到它沒有Walk-ins的場所,但是在它北邊的San Mateo County(聖馬刁縣,舊金山國際機場所在地)則有14個。這14個場所裡有12個是提供輝瑞疫苗,1個提供莫德納疫苗,1個提供強生(嬌生)疫苗。由於強生疫苗只需打一劑,所以我就只列出這個場所的地址和時間如下:County Fair(縣博覽會)1346 Saratoga Drive, San Mateo, CA 94403;6月12和13兩日,早上10點半到下午6點半。以上所講的是加州政府提供的資訊。至於私人機構及藥房所提供的資訊,則是多不勝數。Costco在6月3日更新的最新消息是:(1)在美國,所有 12 歲及以上的人都有資格接種新冠疫苗,(2)輝瑞疫苗只被授權用於 12歲及以上的人,(3)莫德納和強生疫苗只被授權用於 18 歲及以上的人,(4)許多地點都可以Walk-in。舊金山灣區有非常多的Costco。由於美國有意願打疫苗的人是越來越少,各州各縣都各出奇招來鼓勵打疫苗(例如一個人可以贏得5萬美元的彩金),所以外地來的人應該很容易就可以打到疫苗。不過,搭飛機本身就會增加感染機率,打疫苗也可能會發生可能需要住院的嚴重副作用,打第二劑還需要等21天,再加上回國之後又必須坐疫監14天,所以利弊得失,應審慎考慮。原文:來美國打疫苗
-
2021-06-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懶人包/我何時可以打?搞懂疫苗施打進度到哪裡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許多人好奇什麼時候才會輪到自己施打疫苗,以下為元氣網資料整理。原定疫苗接種順序(不包括日本AZ疫苗與首批莫德納疫苗)第一類:醫事人員/預估45.5萬人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預估9萬人第三類:高接觸風險第一線人員/預估3.5萬人第四類: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預估0.5萬人第五類:長照機構住民、工作人員/預估20萬人第六類:75歲以上長者/預估150萬人第七類:維持社會運作必要人員(警察、憲兵)/預估5萬人第八類: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必要人員(軍人)/預估25萬人第九類:65歲到74歲長者/預估198.5萬人第十類:19歲到64歲有易導致嚴重疾病高風險族群/預估384萬人第十一類:50歲到64歲成人/預估530萬人目前已到貨疫苗數量●3月3日/11.7萬劑 AZ疫苗●4月4日/19.92萬劑 COVAX-AZ疫苗●5月19日/41.04萬劑 COVAX-AZ疫苗●5月28日/15萬劑 莫德納疫苗●6月4日/124萬劑 日本贈與AZ疫苗不過因應國內疫情變化,疫苗的施打順序也有了調整。目前國內現有的疫苗為正在施打的41萬劑AZ疫苗(根據CDC資料,截自6月7日已施打近70萬劑)、15萬劑莫德納疫苗,和日前日本政府贈與我國的124萬劑AZ疫苗。現有疫苗施打時間表及優先施打對象.41萬劑AZ疫苗(正在施打):1.雙北地區:第一類至第三類未接種過第一劑疫苗之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2.雙北以外縣市:未接種疫苗之第一類醫事人員,將逐步開放至第二、三類人員及機構對象。.15萬劑莫德納(6/7開始配發7萬劑)1.第一類醫護優先接種。.124萬劑日本贈送AZ疫苗(預計6/15開打)1.第一至第三類醫護及防疫人員。2.機構和社福照護系統的長者及其照顧者。(第五類)3.75歲以上長者。(第六類)4.洗腎患者。5.關鍵設施及國防產業必要人員。6.接種完第一劑10-12周需接種第二劑者。7.大學指考人員約3000人。
-
2021-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氣膠是新冠肺炎傳播途徑 中山大學籲加強室內空氣清消
世衛組織今年4月宣布氣膠傳播是新冠肺炎重要的傳播途徑,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中心主任王家蓁與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均表示,室內通風不良,亦可能加速疫情擴散,要阻斷病毒氣膠傳播鏈,加強空氣的清潔與消毒是重要關鍵。王家蓁表示,氣膠為懸浮於空中的微小液滴或顆粒物質,民眾講話、唱歌、咳嗽或呼吸,會釋出大小約在5微米以下的呼氣氣膠,而氣膠比是飛沫更微細的「微飛沫」,在空氣中能懸浮得更久,傳播到比現行規範的社交距離更遠。要阻斷病毒氣膠傳播鏈,王家蓁除提醒大家戴口罩時要注意密合度,也強調應改善通風,避免髒空氣在室內重覆循環,像加裝含有可過濾氣膠微粒濾網的空氣清淨機,或可有效抑制病毒活性的紫外光燈(UVC),都是方法。但也提醒,紫外光燈雖能有效殺死病毒,不過安裝的位置要避免直射人的皮膚或眼睛造成傷害。更建議,未來新建築也應強化通風系統的設計。紀駿輝表示,全球公共衛生體系過食物與水源所可能導致的疾病已建立防治規範,唯毒對空氣傳播可能導致的疾病卻相對地忽視。這次新冠疫情大流行,更應就目前防護力不足的規範及體制加以修正,避免室內通風不良而導致疾病產生。
-
2021-06-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疑染疫死衛生單位不到場? 北警2千字血淚文批甩鍋
台北市一名8旬老翁在家死亡,疑有新冠肺炎症狀,衛生單位卻不到場行政相驗,警方只好報請檢察官司法相驗,確認死者染疫;處理案件的刑警上網貼文,稱事後住旅館瘋狂洗澡不敢回家,看不到衛生單位「超前部署」,只看得到「甩鍋」。本土新冠疫情嚴峻,不斷傳出染疫者在家病故案例,北市處理員警昨在個人臉書發文,直言這樣的防疫工作,短時間內不可能回到二級警戒,並分享個人處理死亡個案經驗,通報北市1922、衛生局疾管課都無法立即處置,直到家屬採檢陽姓才開始補救,員警認為衛生單位完全沒有照SOP流程執行,第一線工作者有太多無力感,「這場疫災看不到盡頭」。該員警在最後甚至失望表示,「全台灣有多少確診黑數在外面到處跑?反正到時候你們就都校正回歸就好棒棒」;「這樣的防疫作為臺灣沒有在去年就大爆發真的是萬幸」。去年疫情爆發後,刑事局訂定「防疫期間相驗作業流程」,死者罹患、疑似罹患、居家隔離或檢疫,應通報衛生單位到場,若研判病死,由衛生單位行政相驗。警政署、刑事都說,SOP沒有問題,將了解未走行政相驗原因,詢問各縣市是否有類似情形,向衛生機關反應協調。貼文的刑警任職北市信義警分局偵查隊,「字字血淚」引起警界共鳴,批衛生單位卸責。貼文指出,他獲報有民眾在家死亡,家屬稱死者年紀大,有慢性病,上周有感冒症狀;家屬透過1999轉報市立聯合醫院,醫院回覆死者有相關症狀,不能報行政相驗,請警察到場司法相驗。因是高風險案件,他通報1922請求到場,對方回覆聯繫衛生局,他通報衛生局請求到場,獲回覆「因為死者不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遭匡列的對象,也不是確診者,所以他們不會到場處理」,要求報請檢察官司法相驗。他說,3個小時過去,對於疑似確診死亡案件,衛生單位給的答案就是:不到場,不篩檢,一切都給警察、檢察官跟法醫處理,SOP是訂好看的嗎?他與同事穿隔離衣、面罩、口罩、手套、鞋套到場,距離死者僅3步之遙,距離家屬不到1公尺,離開後同事報請檢察官相驗,建議家屬自費篩檢,當天晚間3名家屬快篩陽性。他說,擔心安全措施有沒有做好?脫下裝備時有沒有注意反折?用酒精酒精消毒雙手、面罩、上下衣,一直回想,有沒有哪邊疏漏了,「沒把病毒帶回辦公室吧!」當天不敢回家,他投宿旅館自主健康管理,向上級回報狀況,吃完晚餐後瘋狂洗澡4次,那晚根本沒辦法安心睡,心裡總是很不踏實。隔天到醫院快篩,在超商買早餐,不敢回家或進辦公室,騎機車到象山登山口,在人煙稀少處坐在機車上吃早餐,3小時後接到陰性通知才鬆口氣,回分局洗澡兩次才趕回家。他回家3天,除了洗澡脫下口罩,睡覺都戴口罩,連吃飯都要趕快吃,吃完趕緊再戴起來,每隔幾個小時就量一次體溫,深怕自己偽陰性。後來死者3名家屬PCR陽性,法醫對遺體採樣發現死者PCR陽性。他無奈說,衛生單位人力不足不是警察的問題,這已遠超過行政協助範疇,衛生單位白紙黑字寫著到場,豈料看不到超前部署,只看得到各種甩鍋、各種鴕鳥。
-
2021-06-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能用買的?3個原因看台灣為何靠「捐贈」才能有疫苗
美日兩國為何要致贈新冠疫苗給台灣?近日各項報導出爐,有的說是日本感謝台灣在311地震時曾經伸出援手,針對美國則認為台灣是美中對抗的最佳盟友。不過若是排除這些外交因素,台灣並不是第三世界落後貧窮國家,為什麼會「淪落」到需要靠兩大國際盟友來捐贈疫苗?三大因素都和國際疫苗的搶購息息相關。第一大原因,是美日兩國的超前佈署與超量購買。尢其是美國,早在去年第1季,全球疫情大爆發時期,美國政府就在5月啟動了「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疫苗研製計畫,以近124億美元鉅資和13家藥廠及生技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這其中包括輝瑞(Pfizer)、阿斯特捷利康(AZ)、莫德納(Moderna)與嬌生(Johnson & Johnson)等四大疫苗廠。終於在12月時,輝瑞和莫德納的疫苗率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授權,美國疫苗接種正式展開。據統計,FDA批准Pfizer、Moderna、Johnson & Johnson等三家的疫苗,已公開的訂購數量高達8億劑。自今年5月起,美國已有數百萬民眾已完成接種,現有疫苗供給過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今年夏天,美國的多餘疫苗可能達到3億劑或更多;相較之下,印度等國家新冠疫情持續升溫。鑒於國際壓力,白宮貿易代表只好到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商更廣泛分配疫苗、專利授權和疫苗共享等事宜。在日本方面,在今年2月日本政府就已採購了大量的Pfizer和Moderna疫苗,隨後再加碼談到1.2億劑AZ疫苗,其中還有9,000萬劑授權在日本生產;至今日本共拿到約1.9億Pfizer及5,000萬劑Moderna疫苗。日本雖然目前般疫情仍然嚴重,但是仍有充分疫苗可贈送給台灣。第二大原因,相較於美日等國超量佈署,台灣不僅啟動國際疫苗採購時間點晚,政策上錯估形勢是一波接一波,首先因為對台灣疫情控能力過度樂觀,以致於台灣對疫苗的需求預估,連同兩家尚在二期臨床的國產廠在內,最多只規劃三千多萬劑的採購量,占總人口需求量不到七成,完全未曾考慮任何延誤的風險。很多跡象顯示,我政府限於多年來「採購法」的緊箍咒影響,不論是對國內及對國際採購,在價格及數量上總是斤斤計較。在國際疫苗廠心目中,台灣不僅採購的數量比其他各國少,買得少又要殺價,殺價之餘又要挑廠牌,挑廠牌之外又要指定進口來台時間,成為許多國際大廠心目中的「奧客」。前疾管局局長張鴻仁指出,在今年2月以前,其實阿中指揮官對於疫苗的供應「老神在在」,因為他下了AZ 1,000萬劑的訂單,也意外地成功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COVAX平台,並可分配到幾百萬劑任何歐美核准疫苗, 另外還有Moderna的500萬劑,兩家國產疫苗也可供應到至多2,000萬劑。知情人士指出,去年台灣簽署1,000萬劑的AZ疫苗採購協議,當時在牛津大學研發團隊的善意下,原本是以公益價格─每劑3.95美元,期待台灣能採購3,000萬劑。但後來的情況是,AZ雖與台灣簽署採購協議,協議上只載明採購數量,並沒有寫明供貨時間,導致目前根本無法掌握AZ疫苗來台時間。對於其他疫苗的採購也是如此,因為對每一來源的採購量都很少,再加上台灣儘管目前疫情嚴峻,但與許多國家比較仍不算是重災區,所以各大廠及COVAX在供貨排程上,把台灣排到很後面。第三大原因是大陸的因素。以台灣極力爭取的德國BNT疫苗,其全球市場銷售權屬於Pfizer公司,唯獨在港澳台等大中華區,市場獨家代理權屬於上海復興醫藥集團。由於上海復興醫藥在BNT公司規模仍小時、即投資該公司成為股東,無論是去年由台灣東洋出面爭取、我政府親自談判爭取、或是近日鴻海及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出面申請,檯面上都很難繞過上海復興醫藥這一關。業內人士指出,台灣若想爭取到BNT的疫苗, 唯有兩項非商業採購的模式可解套,一是透過COVAX這個非營利組織平台供應來台;另一方式就是透過台灣友好國家,例如美國政府或德國政府贈送給台灣。但由於BNT與Moderna的疫苗同屬於mRNA 疫苗,疫苗價格偏高,COVAX平台不大可能供應這種高價疫苗給台灣,目前有餘裕供應給台灣,又符合友好關係的國家,最有條件的當屬美國政府。
-
2021-06-07 名人.精華區
胡朝榮/失智症普篩 提早醫療介入有助預防
人口老化,全球失智症病人數正快速增加,而失智症除認知功能下降,自我照顧能力逐漸喪失,常伴隨許多行為心理症狀,如睡眠障礙、遊走、妄想、幻覺、不適當行為等,讓病人及照顧者身心飽受煎熬。如同許多疾病,早期篩檢診斷、醫療介入是不少人的主張。普篩面臨兩個主要障礙然而,普篩在現實面遇到兩個主要障礙: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療,及早診斷雖然對減緩疾病惡化、病人日後生活安排及家人提早學習照顧病人技巧等有其益處,但對疾病的控制並沒有真正的幫助。此外,若沒有值得信賴又方便的普篩工具,篩檢後的確診,的確增加許多額外的醫療及民眾負擔。不過,近期的發展值得我們重新檢視這個議題。發病前10至20年有徵兆檢討近年大規模跨國臨床試驗失敗的原因,多數專家還是相信治療太晚是主因,而科學證據也顯示,失智症腦部病理變化早在發病前10至20年即開始,提早診斷介入以提高治療成功率,便成為重要議題;另一方面,針對高風險族群,生活型態改變介入已成功完成臨床試驗,這也鼓舞大眾,失智症有機會預防及治療。除此之外,失智症篩檢或診斷工具近年來不斷改良精進,例如血液生物標記的發展、數位工具,包括聲音、語言、影像、行為記錄、穿戴式工具及人工智慧的開發運用、分子影像等,都提升失智症篩檢及診斷的正確性,過去的篩檢障礙已有所改變。全球化研究加入亞非族群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在達沃斯成立「達沃斯阿茲海默症合作組織」(Davos Alzheimer’s Collaborative,DAC),強調為失智症病人及家屬,全球應聯合起來對應擴大中的阿茲海默症「疫情」,DAC在與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一場線上會議中,提出三個目標,包括建立全球化研究族群、加速人體臨床試驗,以及為健康照護體系做好準備。在建立全球化研究族群方面,DAC強調,更多非白人,特別是亞非族群的加入,建立真正全球化的研究族群,而且運用新科技,收集更新穎的生物標記,包括基因、數位表現型(distal phenotyping)、代謝體學╱腸道菌等(可在家收集檢體,包含巨量資料)。需著手早期篩檢及診斷在健康照護體系準備上,DAC強調第一步需著手早期篩檢及診斷,強調數位認知評量工具的使用,這些作為讓我們看到除新冠疫情外,全世界合作為我們下一階段馬上要面臨的重大挑戰所做的努力。筆者認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全球化大規模研究的整合,我們應該開始思考台灣的失智症篩檢政策、方式是否應有所改變?非常期待有更多的討論。
-
2021-06-0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拋棄傳統規定 快爭取疫苗
婆婆開白內障回來,看到媳婦:「我不曉得妳那麼老了,皺紋好多!」有些事,看到真相,才知原來如此,但知道真相,要說清楚講明白,有時也要措詞得當,看時間、場所、對方心理而定。對付日益嚴苛的新冠疫情,民眾人人自危,近日搭飛機去美國打疫苗的國人越來越多,比起一年前,旅居美國的國人回國避難,真是最大的反差。這個情形,很像自然界候鳥隨著氣候的變遷而移動一樣,因為牠們看清楚了要隨著自然的變化而遷移才能活命,同樣的,大多數的國人也看清楚了事實,知道短期內要在國內施打疫苗大概不可能,「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教書治天下如此,求醫保命亦是如此。古人說,治國者要能通天文、知地理。古代孔明常常夜觀星象,以求治國的智慧。但現代治國者要能有治國之智慧可不容易,因現代政治生態,比古代複雜多了,尤其醫療專業度又高,這次疫情又是超越之前的SARS疫情,全球感染者及致死者人數應該是空前絕後。因此,如何及時參考國外之經驗,同時廣納全國這方面的專家,做出最好的防疫措施,在在考驗有關當局的智慧與行政能力。古人說:「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目前國人大都在家不敢出門,此時應該說:「自由誠可貴,生命價更高。」更為貼切。根據國外的經驗,除了防堵之外,及早施打疫苗才能降低發病率及死亡率,是全世界的共識。因此,套一句國父遺囑:「聯合全世界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換成今日的話就是要聯合全世界願意賣我疫苗之國家,以及國內各行各業的努力,趕快爭取疫苗到手,拋棄一切傳統規定,「救人如救火」應該是大有為政府應該有的思維與態度,這才是為官之道,也是蒼生之福。●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4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痊癒患者小心後遺症 日本醫生整理出5大症狀
台灣本土新冠疫情爆發,每天約有300名以上新增病例,累積個案數即將突破萬人,日本早台灣約1年爆發疫情,已經有許多新冠患者康復,但追蹤發現新冠患者常見5個後遺症,包含倦怠感、呼吸喘、掉髮、嗅味覺障礙、不安等,就算解隔離也要有皮膚科、耳鼻喉科、精神科等各專科,協同後續治療。後遺症1:孤獨感與身體症狀 疲倦感由然而生日本岡山大學醫院副院長大塚文男表示,治療新冠肺癌後,長期有長期後遺症不少,多數治癒患者都有治療需要,倦怠感就相當常見,感染新冠費延後,必須長期對抗疾病,疾病初期需要被隔離而感到孤獨感,身心都會感覺到疲倦,甲狀腺與糖皮質類固醇分泌異常,貧血、肝臟、腎臟障礙也容易有倦怠感。後遺症2:肺部傷害呼吸容易喘 小心再次出現肺炎大塚文男持續說明,新冠肺炎容易導致長時間肺與支氣管發炎,肺與支氣管因受傷,容易再次引起其他類型肺炎與支氣管炎,導致呼吸困難,一旦再次發現自己呼吸不太過來,一定要到醫院檢查,利用X光、電子斷層掃瞄、血氧檢查,確認是否有肺炎發生,確診後利用藥物治療。後遺症3:新冠病毒恐刺激皮膚導致掉髮 也要考慮是不是壓力性落髮大塚文男也說,經常有回診病患說,浴缸排水口都會有很多掉髮,如果掉髮很厲害,不能排除新冠病毒對皮膚可能有直接影響,但也要考慮是不是壓力性落髮,如果新冠痊癒患者發現頭髮異常脫落,可能要會診皮膚科使用相關藥物。後遺症4:嗅味覺異常 導致味覺難分辨大塚文男提醒,新冠肺炎可能對鼻黏膜有傷害,導致味覺難分辨,必須考慮長期性影響,味覺異常可能因缺乏鋅導致,嗅味覺異常是否讓飲食不均衡,必須要特別注意。後遺症5:周遭異樣眼光 心理壓力遽增大塚文男補充,新冠肺炎許多人都在注目,確診者周遭親友可能投射異常眼光,讓人感到不安,心理狀況不佳憂鬱也能視為後遺症,需要精神科醫師協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6-0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在家防疫期間 運用正念配合「精健道」度過新冠疫情
【編者按】胡海國教授多年前成立精神健康基金會,在全國各地致力於推廣心理調適,免除煩惱,進而善用壓力,培養圓融處世之智慧。在這全國正為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而心煩氣躁之際,我們很高興能邀請胡教授以及兩位基金會的幹部提供三篇文章分享他們的心得。胡教授與韓副執行長分別介紹「精健道」一至十二道的應用,而湯執行長進而提出運用正念配合精健道,期望國人平安度過新冠疫情的衝擊。疫情越來越嚴峻,全台灣已經進入第三級警戒。這代表病毒的傳播已經突破封鎖進入社區傳播。自從中央指揮中心宣布之後,人心惶惶,各個超市補貨的人潮洶湧,泡麵、罐頭、餅乾、口罩、酒精又變成熱門商品。台股也呈現跌勢。很多餐飲、娛樂、旅宿等行業紛紛暫時歇業,準備開始度小月。我們升斗小民如何因應這一波疫情,安然度過這場劫難呢?面對無法預測、沒有藥醫的新冠病毒,我們無法樂觀,必須謹慎以對。這一次台灣會有擴大染疫的情況,有可能是台灣防疫做得太好,讓大家鬆懈了!從AZ疫苗的接種率超低就看得出來,一般民眾根本就不認為台灣會變成重災區,因而輕忽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印度每天三十萬人染疫,四千人死亡。這般人間煉獄,彷彿不會在你我身邊發生。但是現在突然疫情在雙北市與其他縣市升溫,每天都有數百位的本土案例出現,大家都開始緊張了,要預約疫苗接種的人也爆量了。 其實新冠病毒並不等於黑死病,也不是染疫就是重症,大家不必過度恐慌。恐慌的情緒只是讓自己亂了套,不但影響身心狀態,時間拉久了,就變成憂鬱症,也會降低免疫力,這樣反而容易染病。建議可以有幾點舒緩身心的方法:第一、適量接收疫情資訊、區辨假訊息不要每天都沈浸在疫情爆發的負面新聞中,這些疫情訊息包括line群組、臉書群組、youtube等。中間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假訊息,一切還是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佈的訊息為主。有些人因為每天無時無刻都關切疫情的發展,緊盯著新聞台整點的報導,導致緊張、恐慌發作,併發憂鬱症。如此作為無益於身心健康,建議接收疫情訊息適可而止。疫情期間無法外出,可以追劇,看一些喜歡看的影片,尤其是開心的喜劇類。如此藉以化解居家無聊的氣氛。第二、運用正念的技巧安頓身心正念英文叫做mindfulness,字面上解釋就是「在當下專注全心全意的心理狀態」。它是一種「靜心」的技巧,精通正念可以讓一顆浮躁的心,變得安靜。練習正念可以嘗試每天靜坐大約十至二十分鐘,讓自己專注於一點。這一點可以是鼻孔進出的一呼一吸,也可以是肚子呼吸的起伏。專注呼吸,就是專心於當下,也因此能摒棄煩惱源。現在外面疫情嚴峻,但是我們可以練習正念靜坐,讓自己平靜下來。正念的靜坐靜心,就像精健道中的「足定氣靜」的操練般。一樣都可以穩定自律神經,增強免疫力。若晚上因為太焦慮無法入眠,可以做身體掃描將注意力放在身體各部位,從腳開始逐漸往上到小腿、大腿、胸背部、上肢直到臉部、頭部。讓緊繃的身體逐漸放鬆開來。不知不覺就可以安然入睡了。正念的精神就是凡事不預先有成見,務必瞭解其真實的面貌。現在疫情嚴峻,我們不人云亦云,不輕信假訊息,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令,只要不外出趴趴走,避開疫區,就不會染疫。也沒有必要跟著去大賣場補貨,因為這麼一堆人群聚,更容易染疫! 某些人會擔心萬一封城怎麼辦?其實疫情嚴重到失控的程度就必須封城,這是阻絕病毒傳播的殺手鐧。現在世界很多國家都是這麼做的。依照正念的精神那就「如其所是」,一切「順其自然」。該封城就封城,自己乖乖的待在家中,不外出亂接觸他人,就是善盡抗疫的一份心力。第三、利用精健道,度過紛擾的疫情精神健康之道強調:「平時保養頭腦,免除一時煩惱」。我們平時多保養頭腦,儲備充足的腦力,就可以應付突如其來的壓力。這包括:規律作息,睡足八小時,如此可以增強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規律運動,增加抗壓激素,可以在人少的郊外運動,假日就去登山,少去人群聚集的商場;正常均衡飲食,尤其是滋養腦部強壯身體的食物,讓頭腦健壯,免除諸多煩惱;利用社群軟體,關懷身邊的朋友,尤其在家中恐慌、憂鬱的朋友。疫情期間,傳播正面能量,彼此打氣,可以減少恐慌的氣氛。這也是落實精健道的三五成群的精神。 第四、在家中要有事情做:疫情期間大部分娛樂場所都暫停營業,待在家中,一定很無聊。可以上網去找尋某些線上有興趣的課程,藉著線上學習,充實知識與技能。或者學習烹調、烘焙等,自己準備餐點,減少外食,也可以減少染疫的機會。利用線上課程學習第二語言,不但可以增強跟外國人溝通的能力,也可以鍛鍊頭腦減少失智的可能性。找一些可以室內進行的瑜珈或伸展操,加上多靜坐,或者讀一些喜歡的書籍。在疫情期間會有很多人因此而恐慌、憂鬱,若可以適當運用正念與精健道來安頓自己的心,可以因此而度過這一場驚濤駭浪的浩劫。當然抗壓性不足的人,或許需要他人的協助,也要不避諱而勇於尋找資源,甚至就醫讓自己可以平安順心。大家一起抗疫,祝福大家,天佑台灣!
-
2021-06-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今送100萬劑新冠疫苗到南韓 台灣拿到多少還未知
美國3日宣布新冠疫苗分享計畫,台灣可望透過COVAX取得美國釋出的疫苗;不過,最快取得美國這一波釋出的新冠疫苗可能是南韓,白宮新冠疫情協調官齊安茲(Jeff Zients)表示,今天就會有100萬劑嬌生疫苗送往南韓。記者詢問台灣實際上爭取到多少疫苗,尚未取得白宮國安會回應。白宮3日表示,2500萬劑為現有庫存的輝瑞、莫德納和嬌生。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示,要在6月底前與全世界分享8000萬劑新冠疫苗,包括美國國內正在使用的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和嬌生(J&J),以及美國FDA尚未批准使用的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齊安茲在疫情簡報會表示,美國承諾在6月底前和世界分享的8000萬劑疫苗,將佔美國生產疫苗總量的13%;拜登政府將對內與疫苗製造商合作,對外與夥伴國和藥廠合作,提供疫苗產量。齊安茲表示,接下來幾周政府將盡速採取行動,監管後勤細節以確保安全運送疫苗;目前已備妥100萬劑嬌生疫苗,今晚起飛前往南韓。拜登政府將75%新冠疫苗交由COVAX運用,保留25%作為因應緊急需求,由美國直接與夥伴和盟友協調發給,墨西哥、加拿大、南韓等國,此外,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和聯合國前線工作人員也在受惠之列。白宮將透過COVAX分享1900萬劑,亞洲得700萬劑,就包括台灣;蘇利文表示,雖然COVAX負責分配疫苗,不過美國擁有最終決定權。有關緊急需求,蘇利文說,在判斷這些夥伴盟國面臨特別危及的狀況下,美國可直接與盟國協調分配,靈活運用;目前已有一部分疫苗用於印度,未來也會投入中東。「我們不尋求讓步,也不敲詐勒索,我們不像其他提供疫苗的國家一樣,還要強加條件。」蘇利文說,這些疫苗都是免費明確捐贈給特定國家,唯一目的就是促進公衛健康,終結疫情大流行。蘇利文提到,南韓狀況特殊,拜登總統已承諾南韓總統文在寅要提供疫苗給與駐韓美軍並肩作戰的南韓軍隊,因此透過25%的緊急需求支出。根據拜登的聲明和白宮分配疫苗的事實清單,印度將可透過COVAX取得疫苗,也會從25%的緊急需求中獲得疫苗,蘇利文說,這與拜登承諾供應印度疫苗有關。蘇利文表示,除了分享疫苗,美國還將與七大工業國組織(G7)合作,美國總統拜登下周訪問英國參與G7領導人峰會時,會公布更多細節。
-
2021-06-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戴口罩這5種運動不適合做! 醫曝3關鍵:躲過警察躲不掉風險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目前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民眾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不過日前卻傳出有民眾戴著口罩慢跑,昏倒在地無呼吸心跳。對此,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有五項運動建議不可配戴口罩,除了會增加吸吐氣的阻力而影響體力外,還可能成為病菌破口,鼓勵民眾實施「居家運動」。黃軒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新加坡專家學者意見》內容,建議從事「快跑」、「慢跑」、「騎車運動」、「瑜珈等靜態運動」及「爬山」等運動項目時,禁止配戴口罩,他也補充提醒,外出戴口罩的活動,只適用於散步、慢步。黃軒進一步指出,運動時不建議配戴口罩,原因包含一、口罩會增加「吸吐氣的阻力」,肺部做功的能量會增加,使體力更易耗損;二、若配戴的是N95,做低活動量的運動時,氧氣濃度會降低、二氧化碳則會增加,導致身體新陳代謝速度增加,耗損龐大的體力去代償氧氣的不足。而第三點,黃軒點出,戴著囗罩時需要更用力地呼吸喘氣,不斷張大口吸吐空氣的動作,將使口罩很快就會被口水、汗水,甚至是鼻水浸濕,病菌可能將隨著水氣進入口罩,失去原本的防護力。黃軒強調,如果民眾擔心外出未戴口罩被抓,硬是戴口罩去運動,雖然能躲過警察的罰單與糾正,但恐怕仍躲不過自己的身體健康危機,因此在疫情擴大的情況下,他鼓勵民眾還是盡量在家運動,避免風險。
-
2021-06-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企業私購疫苗可留多少 陳時中:個案討論但比例不能高
本土新冠疫情爆發,三周就造成七千多人確診,疫苗成「救命盼望」。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鬆口表示,若民間購買疫苗,一部分國家徵用外,可考慮留部分作為自用。但究竟可留多少比例?陳時中表示,將根據個案討論,但比例不能高。陳時中對於企業自用疫苗解釋說,將針對整體社會資源做合理分配,「若你自購沒留下部分比例,也不近人情」,以社會防疫優先,針對員工或人員,可部分留下,但比例不能高。在大規模接種計劃中,企業外展接種的部分,企業該如何滿足條件?陳時中則表示,目前暫定1000人,希望先從小規模開始,較有彈性,會再跟經濟部討論,而企業快篩還沒上路,但有企業偷跑是否有罰則?陳時中表示,企業做快篩只要是和跟醫療機構合作就不會有這問題。至於長者疫苗施打順序,台北市目前研擬將長照往前提,中央是否也會跟進?陳時中表示,新冠肺炎對長者的性命安全威脅相對大,將考慮長者順位往前移是一個方向,但整體還要跟專家討論是否周延,會根據進貨量作調配。另外,外傳上海復星對BNT疫苗的代理權不包括台灣,必須繞代理找原廠。陳時中說,「我沒看過他們代理的合約」,但據了解應該有包括台灣。
-
2021-06-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台大公衛估:本周Rt值可望小於1、雙北6月重症逾400人
新冠疫情肆虐,致死率已節節攀升到1.64%,現行三級警戒的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延長至6月14日,到底有沒有效?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今推估,萬華地區NPI落實度達90%,疫情受控。擴大看全台灣,流行曲線顯示現NPI落實度僅66%,若在本周提高落實度達86%,本周全台有效病例再生數(Rt值)將可降到0.8、北市Rt值降到0.58,表示每個病例傳染不到一個人,疫情收斂。另外,陳秀熙也預估雙北6月病床需求,新北市再不增加個案的前提下,6月至少需339床專責病床、185床專責加護病床;北市在6月1日至9日每天增加百名個案的假設下,6月至少需要專責病床數需求506床,加護病房256床。從雙北6月的重症加護病房需求高峰預估,共需要441床加護病床。陳秀熙指出,台灣本土疫情統計5月15日到6月1日,各縣市每十萬人累積發生率以台北市最高,達每10萬人109.1人,新北市次之,達每10萬人88.9人,累計致死率持續攀升到1.64%。陳秀熙指出,台灣目前單週每10萬人死亡率是大洋洲的20倍,雖然致死率1.6%仍低於全球平均致死率2.2%,但希望未來一兩周之內,可以靠改善病房分配、分流輕重症,改善死亡率。陳秀熙表示,每際觀察萬華社區每日確診個案數發現,5月14至28日實際通報個案數有1157人。若根據NPI落實九成的條件,重建流行曲線,模擬通報個案數為1152人,與實際個案數相當。陳秀熙表示,這代表萬華地區三級警戒的NPI措施落實度有達到九成,疫情才能有效受到控制。如果把視角擴大到整個台灣社區的NPI效益,陳秀熙根據流行曲線發現,5月19日至23日NPI落實度大約只有46%,當時Rt值為3.1。到了5月23日至27日,落實度已經66%,但Rt值仍有1.9。陳秀熙呼籲,「這禮拜是關鍵!」若落實度可達到86%,Rt值就會跌破1,來到0.8,代表社區病例會越來越少。若單看疫情最嚴重的北市NPI效益,陳秀熙評估,4月24日至5月28日實際通報個案數為2354人,如果5月29日以後落實度只有75%,疫情還是會緩步上升,Rt值達1.6;如果落實度90%,Rt值可降到只有0.58,北市疫情將趨緩。陳秀熙也根據國際間藥物試驗對照組在英國株感染的情境下,造成病人得到輕症、中重症的比例,去推估雙北的醫療需求。陳秀熙指出,5月31日新北市,血氧濃度低於95%的病人,需要585床專責病房床數、127床加護病床。如果沒有再新增個案,以新北市5月14到5月31的3432名病例去看,在本周末(6月6日)將需要339個專責病床,186床加護病房。預估新北重症人數將在6月10日達到高峰182人,之後慢慢趨緩到6月24日仍有110人。至於北市,5月31日需要專責病房床數需求523床、加護病房203床。因為北市疫情最嚴重,假設6月1日至9日每天新增100個個案,陳秀熙預估,北市6月6日專責病床數需求506床,加護病房需求247床,重症人數在6月15日達到高峰256人。台大公衛校友、急診醫師許辰陽表示,從義大利經驗可知,疫情大爆發前,病床和急重症照護人力疫情爆發後,當檢驗量和病人量都倍增。如果隔離速度跟不上,疫情就會持續在社區傳播;更慘的是如果住院、病床和人力整備的速度跟不上,重症病人得不到妥善照顧,死亡率就會提高。當時義大利就因為這樣,高達20%肺炎病人惡化為呼吸衰竭,遠高於全球平均比例。許辰陽提醒,重症能量的預估,需要事前部署、早期預估,才有辦法在疫情一開始的時候,真正同時趕快進行系統性和區域性的規劃,滿足重症個案的照護需求、減少死亡。陳秀熙也提醒,台灣要記取國際教訓、提前部署,對照預估需求和整備數量,才能明確知道現在量能夠不夠。同時要幫助趕快醫院輕重症分流、即時調整恢復個案的安置方式、適度解隔離,才有空床,讓醫療做有效運用。
-
2021-06-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病毒變,心態也轉變! 如何不讓疫情無止境影響心情?
【編者按】胡海國教授多年前成立精神健康基金會,在全國各地致力於推廣心理調適,免除煩惱,進而善用壓力,培養圓融處世之智慧。在這全國正為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而心煩氣躁之際,我們很高興能邀請胡教授以及兩位基金會的幹部提供三篇文章分享他們的心得。胡教授與韓副執行長分別介紹「精健道」一至十二道的應用,而湯執行長進而提出運用正念配合精健道,期望國人平安度過新冠疫情的衝擊。疫情起起伏伏,心情也跟著上上下下。不過,說句老實話,心情本來就會隨著外界世界的變動而跟著變化——這可是人類演化兩百多萬年以來的重要成就!我們能存活下來,正是因為我們能因應變化;無法跟著環境伺機而動的「人」,早已被歷史洪流給吞沒。因此,我們必須因應疫情,並做出相對應的合理反應,但不要有過度、不合理的情緒、認知、行為反應。適度了解疫情變化、補充防疫物資、依實際狀況提升防疫作為、採取「戒慎」態度面對等,都是合理反應;但成天盯著疫情新聞、瘋狂囤貨、因防疫衍生問題而大打出手、演變出「恐懼」心情等,就不是合理反應了。出現不合理反應,有何處理原則?一旦發現自己冒出不合理的情緒、認知或行為反應,首先要能靜下心來,全面檢視自己的身心狀況,例如:失眠多夢、沒精神、各種痠痛、身體不適、坐不住、無法專心、容易生氣、𠢕(gâu)操煩、負面想法揮之不去、失去希望、出現自殺念頭等,都是常見身心症狀。精神健康基金會提出精健12道,嘗試教導具體方法,增進國人的精神健康,其中的第7道是「精神健康評估」。透過心情溫度計、腦力壓力紅綠燈等APP,可以幫助大家適時檢測自己的身心症狀嚴重度,而這些檢測也會立即呈現結果,可以根據建議判斷如何因應。若檢測結果身心症狀屬嚴重,可以到附近的精神科診所、心理治療所、諮商所接受協助,以避免狀況惡化。若身心症狀結果屬中等,1925(依舊愛我)、1995(要救救我)、1980(依舊幫你)這些心理諮詢電話,都是不出門就能得到的心理協助。若狀況不太嚴重,則可以做點自我修復或心腦操練的功課,好讓自己維持住正常功能。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不讓疫情無止境的影響心情,但在一定時空範圍裡認真面對它。如何不讓疫情無止境影響心情?許多人被疫情影響,導致時時刻刻感到焦躁、心煩,一個最簡單的對治方法,就是讓自己與疫情相關事情有所隔離,並增加專注於疫情以外的事情。例如:減少自己一天之內接受疫情相關資訊的時間,不要時時刻刻守在螢幕前;這樣可以避免我們的大腦一直處在高度緊張狀況之中,也就不會讓壓力賀爾導致進一步的失眠、痠痛、易怒、煩躁等身心症狀。如果持續想到疫情相關的事情,那麼每一個小時裡,可以給自己3-5分鐘的時間,讓頭腦完全放鬆,並將專注力鎖定在呼吸、身體與四肢的感受。精健12道其中的第2道,就是強調「足定氣靜」的大腦基本操練。陶淵明的詩詞提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平時未能好好修練「靜心」功夫的人,可趁著這波疫情,在家好好練習。另外,運動也是減緩壓力衝擊的好方法。疫情期間雖然要盡量避免外出,但仍應該在家裡做些簡單的體操、瑜珈或重力訓練。運動可以加快壓力賀爾蒙的代謝速度,也可以減輕各種身心症狀。再來,如果有自己原本在家就可以從事的休閒活動,如追劇、唱歌、彈奏樂器、桌遊牌棋等,都可以讓自己專注於原本喜歡做的事情,而減少疫情相關訊息襲上心頭。此外,也多關懷周遭的人事物,和周圍環境多連結丶多關心,以找出人生幸福的源頭(精健道第5道),如此可以增加快樂、有意義的活動,對於轉移負面事件的注意力,同樣可以達成良好效益。如何認真面對疫情造成的威脅?除了轉移注意力之外,我們也必須認真面對疫情可能造成的威脅。實際上我們的文化存在一些既有元素,可以幫助我們抵禦攸關人生劇變的壓力事件。例如「愛拚才會贏」歌詞中提到「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提醒我們生命中的起起伏伏變動,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好運,壞運,都要照起工來行」也提醒我們無論狀況怎麼糟糕,該做的事情還是要一步一步把它做好。因此,如果待在家裡悶得發慌,唱唱這首歌或許也能幫助我們面對「無常」人生。儒家思想提醒我們「盡人事,聽天命」,因此盡全力防治疫情,但最後結果如何,就看天命如何安排,也是一種頗具適應力的因應之道。另外,「既來之,則安之」,提醒我們接納世間萬物的各種變化,好好安身立命於天地之間。聖嚴法師提醒我們遇到困難時,就逐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他、放下它」。生老病死,本來就是人生的一部份;冠狀病毒的出現,讓我們得到提早參透生命本質的機會。莊子的想法就更灑脫了,他藉由夢骷髏的故事,暗示人間勞苦,離開人世反而得到帝王般的快樂。他自己妻子去世時,也體悟到生老病死猶如春夏秋冬的轉變,因此留下「鼓盆而歌」的超凡事蹟。冠狀病毒肆虐全球,在在考驗著人們的生命智慧!如何提升格局,超越疫情?通常與親友聊聊心中感受,可以降低焦慮恐懼情緒。精神健康基金會長年以來,推廣「三五成群,遠離孤寂」的概念,並且在精健第10-12道中,強調人我相互支持的效益。因此,不要把焦點放在一己之私的「小我」上,過去只顧自己身家性命的人,可以嘗試把「我」擴大,利用通訊設備關心遠親近鄰。如果能讓親友心情好些,自己存在的價值也就提升;當我們把心思放在別人身上,也就放下了自身的苦惱。人生在世,不斷迎接各種挑戰;挑戰成功,自己的格局就更上一層樓。新冠病毒不斷發生病株變異,身為人類也必須不斷轉換心態格局。防疫從「心」做起,創造全新防疫「心」生活,我們終能戰勝病毒,活出最高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
2021-06-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最新研究揭密:為何腺病毒疫苗恐致血栓,mRNA疫苗卻不會?
一個德國團隊在6天前(2021-5-26)發表一篇很有趣的研究論文,標題是:“Vaccine-Induced Covid-19 Mimicry” Syndrome: Splice reactions within the SARS-CoV-2 Spike open reading frame result in Spike protein variants that may cause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patients immunized with vector-based vaccines(“疫苗誘導的新冠模仿”症候群:新冠病毒刺突開讀框內的剪接反應導致刺突蛋白變體,這可能導致接受基於載體的疫苗免疫的患者發生血栓事件)。這篇論文目前只是preprint(預印本),也就是還沒通過審核,所以它並不是正式發表,而且有可能會被拒絕而不會正式發表。我一向不贊成用這種方式發表論文,但由於新冠疫情發生的太突然,太猛烈,所以相關研究的數量就非常龐大,而它們也就都搶著要趕快發表。在這種情況下,用預印本來發表研究結果儼然已經成為常態。不管如何,根據我20多年來評審論文的經驗,這篇論文應該很快就會通過審核而正式發表。從這篇論文的標題大家應該就可以看出,它不會是容易解釋給普羅大眾聽的,所以請大家要稍有耐心。首先,人體基因遺傳密碼的傳達(表達)是必須通過三道步驟:(1)「轉錄」(transcription)是從DNA製造出RNA,而這是在細胞核裡面進行的,(2)「剪接」(splicing)是將RNA轉化為mRNA,而這也是在細胞核裡面進行的,(3)「翻譯」(translation)是從mRNA製造出蛋白質,而這是在細胞漿裡面進行的。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當它表面的刺突(Spike)和人體細胞膜上的ACE2結合時,就能進入細胞,然後就在細胞漿裡複製它的RNA以及製造蛋白質。也就是說,它的整個生活史都與細胞核無關,也沒有「轉錄」或「剪接」的步驟。目前在使用中或是還在研究中的新冠疫苗絕大多數都是針對刺突蛋白而設計的。輝瑞和莫德納的疫苗是將刺突蛋白的mRNA包裝在脂肪顆粒裡。當疫苗被注射入肩膀後,脂肪顆粒會和肌肉細胞結合,讓mRNA進入細胞,然後mRNA就會在細胞漿裡被「翻譯」出刺突蛋白,而翻譯出來的刺突蛋白就會進入細胞膜。由於刺突蛋白是異物,所以就會引起免疫反應。請注意,這一整個過程都跟細胞核無關,也沒有「轉錄」或「剪接」的步驟。也就是說,mRNA疫苗產生刺突蛋白的過程是跟新冠病毒一樣的。強生和AZ的疫苗是將刺突蛋白的DNA包裝在腺病毒載體裡。當疫苗被注射入肩膀後,腺病毒會進入肌肉細胞,然後它的DNA就會進入細胞核裡。在那裡,它所攜帶的刺突蛋白DNA會被「轉錄」出RNA,而RNA就會被「剪接」成mRNA。所以,DNA疫苗產生刺突蛋白的過程是跟新冠病毒迥然不同的。最關鍵的不同就是「剪接」。這個步驟會製造出不同長短以及不同組合的刺突蛋白mRNA,從而衍生出這篇論文標題裡所說的「刺突蛋白變體」。而由於有些刺突蛋白變體是soluble(可溶,游離),所以會游離出細胞,隨著血液在全身循環。當這些游離的刺突蛋白與血管內皮細胞的ACE2結合,再加上抗體的參與,就有可能會引發炎症反應,導致血栓。(註:AZ疫苗引發血栓的發生率大約是每十萬劑有1個案例)這篇論文是用培養的細胞做實驗,發現AZ疫苗的確會產生游離型的刺突蛋白。但是,它並沒有做人體試驗,所以它所提出的這個血栓形成的機制就只是個理論。它也有說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的炎症反應比較強烈,所以AZ疫苗引發血栓的案例大多是年輕的女性。它也有說由於大腦靜脈血管的血流較慢,所以刺突蛋白就較有機會與ACE2結合,從而較容易在這裡形成血栓。不過這些也都只是理論。它也有提出建議,要將刺突蛋白的DNA做修訂,使得它所衍生出來的RNA不會被剪接成游離型的刺突蛋白。果真如此,新一代的DNA疫苗就不會引發血栓。原文:血栓新論:游離刺突蛋白
-
2021-06-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稱郭董疫苗「快到期」遭轟 李秉穎晚間改口:誤會一場
本土新冠疫情爆發,三周就造成七千多人確診,全民企盼疫苗快點抵台「解救蒼生」,因此民間團體、企業也表達願意透過管道,協助購買疫苗。其中郭台銘的夫人曾馨瑩,已以永齡基金會的名義於中午向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遞件完成。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卻指稱「聽說這批疫苗快過期了」,引發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反彈。晚間李秉穎則表示,「誤會一場」,自己並不知道郭台銘是買什麼疫苗,更不可能知道快要過期。只是提醒疫苗抵台還需要經過約兩周的封緘檢驗時間,「要注意」。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辦公室今天下午宣布,已備齊公文與文件,中午由永齡基金會由創辦人郭台銘夫人曾馨瑩女士及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向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遞件完成,並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代表受理。但李秉穎今在周玉蔻主持的廣播節目,針對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從德國空運500萬劑BNT疫苗回應,「聽說那批疫苗已經快要到期」,如果要進來台灣,再經過藥證、封緘,有效期可能就到了,是否來得及接種,都要納入考量。此說法引起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在臉書提出四點反擊。她表示,創辦人(郭台銘)的七點聲明中,立場是不論何種疫苗,都是在和時間賽跑,都應該盡可能爭取努力。而早上李醫生發言時,文件都還沒送到主管機關,就提前「聽說研判」,這樣真的是負責任的態度?她更質疑,「聽説」這種字眼是聽誰說,李秉穎如果是以政府立場發言,「恰當嗎?」
-
2021-06-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私購疫苗自用 指揮中心:剩餘比例留自用可考慮
本土新冠疫情爆發,三周就造成七千多人確診,疫苗成「救命盼望」。但民間購買疫苗,行政園長蘇貞昌曾說可找經濟部窗口,採英文總統也說沒有刁難,似乎和指揮中心不同調?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若民間購買疫苗自用,將依照比例分配國家使用,「剩餘比例留作自用,這可考慮」。陳時中表示,自己在立院講得很清楚,依法行政,指揮中心會幫忙看是否有原廠授權。由於這段時間有太多前例,可能有買空賣空嫌疑,有些案子跟原廠查詢得到「沒對外授權賣疫苗」的答覆;也有廠商明講「只跟國家或COVAX往來」。所以指揮中心才會要求,要原廠授權才能開啟相關談判;若有其他管道,我們也願協助簽約。陳時中說,疫苗分配全世界皆然,「不是說你買自己用,不被我們允許」,而是會根據國家需要分配。若自行購買,依照比例分配國家使用,剩餘比例留作自用,則可考慮。陳時中表示,疫苗要進來,「真的是沒辦法完全操之在我」。目前確實購買兩千萬劑疫苗,當然有國際搶貨時程無法掌握;當時說六月預計的數目,會努力把疫苗趕快進來施打;大規模施打計畫,明天會再說明,一批來就一批打。至於先前提到張亞中先生只給予了一個影本,究竟還缺什麼文件和程序。陳時中表示,疫苗買賣不是一般商品,來源貨源要正確,必須要有原廠證明或是大眾知曉的藥廠提出證明,並輔以技術性資料才能審查。而從張亞中那裡收到得「那只是一個…不是文件啦」,但不管是捐贈、購買,對於製造地有所限制,在中國就沒辦法,其他可以討論。陳時中重申,回歸台灣和大陸的進口規則,血清相關製劑並未允許進口,不在於藥證的問題
-
2021-05-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政府護航國產疫苗? 指揮中心提預採購兩大好處
新冠疫情本土疫情來得又急又快,民眾莫不企盼疫苗快點出現。但除了進口疫苗之外,國產疫苗也引發很多爭議,例如進行三期試驗就拿到緊急授權、或是二期臨床試驗都還沒解盲,政府急著「護航」。對此,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預採購有兩大好處,一是廠商有研發動機,二是指揮中心可以即時取得最新生產的疫苗。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去年很多國家大量投入資金,「很多人質疑我們為何不投入」。當時報告說科學證據不完整還不能投入,一期結果出來之後指揮中心就積極和各單位研究搜集證據,開始採購。他說,採購也是一種預採購,去年中簽訂契約一直到現在才正式簽訂,時間很長。疫苗是戰略物資一定要自己掌握製造和生產,對於國產疫苗的獎勵也是去年既定政策,希望成功。政府也必須參與此投資讓廠商壓力減輕,進而能掌握自製疫苗。周志浩則解釋,預採購是在疫苗研發階段,先和疫苗廠簽訂保證採購契約,根據議定的價格數量採購。這有兩個好處,首先廠商有研發動機,再者我們也可以即時取得最新產生的疫苗,這是世界各國經常採用的方式。採購其他國家疫苗的時候,也是在臨床試驗階段就採購,也讓疫苗廠商有足夠資金和動機,我們就是這樣進行。至於外界表態願幫助台灣取得、捐贈疫苗。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佛光山有來電給指揮中心,今上午已和佛光山做意見交換,充分溝通提供協助,對未來合作也表達相關意見,將進一步提供單一窗口協助閱覽相關文件跟諮詢。陳時中則表示,任何民間對於購買捐贈疫苗,都非常熱心,「指揮中心一再講,如果講相關文件就盡早提出,政府才能盡早進入,讓他更順利。」
-
2021-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誰是無症狀感染者?MIT研究:對手機咳嗽就能精準判斷
新冠肺炎重點症狀「咳嗽」,與流感、一般感冒十分類似,一旦症狀出現時,恐難以分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發一款App,人們只要對著手機咳嗽,就能初步判定自己是否染疫。麻省理工學院(MIT)去年發表的研究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並非毫無跡象可尋,他們的「咳嗽聲」與一般健康者,有著人耳無法分辨的差異。然而,只要透過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協助分析,就能進行判別。App使用簡便,準確度極高麻省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於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學會(IEEE)《醫療與生物工程(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研究者透過大量的咳嗽聲樣本及說話聲錄音來訓練這款人工智慧模型。結果顯示,它能辨認出98.5%的新冠肺炎患者咳嗽聲,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的辨別能力,更是高達100%。研究團隊正在將此人工智慧模型整合成使用者友善的App,未來若獲得美國食藥署(FDA)核准上架,將可以落實大規模應用在新冠肺炎的初步篩檢。不但無需任何費用,使用上也十分簡便、不具侵入性。民眾只要每天登入App,對著手機咳嗽,就可以立即得知自己是否可能已經染疫,並以此為據,判斷是否需要更近一步接受檢測。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布萊恩・蘇比拉那(Brian Subirana)解釋,若是每位進入教室、工廠或是餐廳的民眾,都事先透過這款App自我檢測,疫情的擴張就能大幅減緩,這也是這項檢測工具最有效的應用方式。最早用於診斷阿茲海默症事實上,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就有研究團隊進行利用演算法,針對以手機錄製的咳嗽聲診斷肺炎、氣喘的研究。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則著手研發以分析咳嗽聲來偵測阿茲海默症病徵的人工智慧模型。除了眾所熟知的記憶減退外,也能偵測聲帶的退化、情緒低落等情形,更重要的是,能辨別肺部病變和呼吸表現的不同。研究者合併這三種不同面向的檢測,將其應用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診斷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研究團隊開始設想,可將此系統用於診斷新冠肺炎。蘇比那拉解釋,咳嗽和說話兩者都會受到聲帶和周圍器官影響,「也就是說,當你說話的時候,一部分的說話聲音就像是咳嗽,反之亦然。」平時透過說話所獲得的資訊,包括說話者的性別、母語,甚至是情緒狀態,人工智慧只要透過分析咳嗽聲就能得知。蘇比那拉於是開始嘗試找出新冠肺炎與阿茲海默症在咳嗽、發聲相關的病徵中的相似之處。「我們證明了新冠肺炎患者發聲的方式會改變,即便是無症狀感染者也一樣。」研究團隊期望,這項初步篩檢技術如果能夠落實,並持續修正其精準度,新冠肺炎疫情很快就能過去。資料來源:https://news.mit.edu/2020/covid-19-cough-cellphone-detection-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