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 橘世代.好心橘
搜尋
教育
共找到
2635
筆 文章
-
-
2020-02-29 橘世代.健康橘
照顧病母20多年 吳若權:我的字典沒有孝順而是愛
作家吳若權在企管顧問、心理諮商師、咖啡烘焙師之外,最近又多了一個身分─單身臨終助念團成員。助念團成員不多,就6個人,彼此承諾互相應援長輩和自己的生死大事。人過中年,看過生命中太多不可控的事,57歲的吳若權也開始預備老後人生。「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如何迎接65歲的老後生活?吳若權說,兼顧財務、健康與人際關係,才能無後顧之憂。吳若權為了照顧中風母親,34歲淡出工作舞台。長達20多年的照顧期間,母親罹癌、父親猝逝,雖然母親病情穩定控制,仍讓他對人生無常有更深的體悟,並從中學習以愛相伴與敬畏生死。讓愛內化 就能順應父母何謂以愛相伴?吳若權說,華人認為孝順是報恩也是還債,甚至囿於「孝順」字眼,認為應順從父母心意,有時反而讓孝順成了負擔。一名瑞士作家曾指出,還債或報恩都有數字,「還完債、報完恩之後呢?」對父母應回到最簡單的原始點:愛。吳若權認同這個觀點,「我的字典中沒『孝順』這詞,而是『愛』。」他舉例,跟母親去加拿大旅行,替母親買了件高檔大衣,回台後母親捨不得穿,為此他再去選購便宜的外套,掏錢時,母親發覺又要花錢,決定穿上原本的大衣就好。吳若權並未因為母親的反覆而不開心,「有些子女遇到這種情況可能就會發脾氣」。他認為,父母輩多半節儉,基於簡單的愛,把愛內化就能自然順著父母個性,以理性和尊重角度溝通,讓親子雙方喜悅接受。吳若權也回憶,母親中風之初,他和父親是主要的照顧者。他自認在照顧工作上出力最多,但當一向健朗的父親突然病倒,住院4個月後就過世,他才意識到80多歲的父親,照顧伴侶的負荷不比他少。看淡生死 揪友臨終助念面臨父親的生死大事之後,吳若權突然領悟:人的一生追求榮華富貴、功成名就,但生命結束後的身心安頓,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因此他放下執念,敬畏生死,並從中學習靈性課題。過程中,吳若權找了5名親近好友組「臨終助念團」,誰家長輩逝世,就到對方家中誦經,因為他發現助念能讓亡者安心離開肉軀、回歸平靜。巧的是6人都單身,於是也將彼此的臨終助念互相託付,也因這樣的信賴感,讓他們更珍惜可以相聚的時間,比起朋友更像一家人。另一方面,吳若權也開始預備老後人生。「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他說,他時刻反思,跨越65歲法定老年門檻後,一定要比父母輩更有活力。財務和健康沒有後顧之憂,生活起居自由無礙,不被人際情感羈絆。迎接熟齡 接納怕老的自己吳若權坦言,他因照顧而脫離工作,但從不後悔,反而因為找回初心覺得幸運。然而,財務規畫一定要做。他認為,中年後的工作目的不應只為賺錢,而是為了興趣,學有意義的事能讓自己更開心。他在照顧母親期間,跑去考了1張心理諮商師證照、7張咖啡師證照,還因此出版《療心咖啡館》這本書。他強調,「齒搖髮禿」每人都怕,沒有人能夠預定自己的老後。但若接納「怕老」的事實,就能拿出勇氣「進位」,幫助生命更安心自在,好好活下去。看更多報導:《橘世代》【關於生命最後一站「臨終」↘↘↘】。翻轉臨終醫療—日本打造「共生之家」與病人建立類家人關係。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迎接死亡的生命教育 如何讓孩子學會道別? 致照護者│填問卷抽好禮 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不要讓這份愛壓垮自己。我們希望透過調查可以聆聽照顧者們的聲音,讓照顧者知道你不是自己一個人。(提交問卷即可兌換贈品)《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2S1Amwz
-
2020-02-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當年和平醫院逾一成陪病者染SARS 名醫籲速補防疫漏洞
家屬與非法看護相繼在照顧過程感染新冠肺炎,反映台灣的防疫政策恐怕忽略了陪病者。目前政府僅管控入院人數,要求住院病人只能有一名陪病者且需登記,走過抗SARS經歷的前和平醫院急診科主任張裕泰認為,這還不足以降低風險,醫院應進一步向陪病者進行防疫衛教,外籍看護則盡量應以母語溝通。張裕泰淡淡細數,2003年SARS肆虐台灣,當年和平醫院內就有超過百名疑似病例,後來72人確診,其中包括31名醫護或醫事人員、19名病人、6家屬、6名看護工、3名工友、3名行政人員等,當中陪病者就占了一成七。當時有多名家屬與看護工因為全天候陪病,近距離照顧接觸而不幸染病;廣為人知的劉姓洗衣工因遊走大樓各處值勤,不但染病,更成為超級傳播者。他說,如果醫院未做足非醫事人員的風險管理,照樣可能發生院內傳染。眼看野火可能燎原,和平醫院在當年4月24日無預警宣布封院,約莫千人受影響。封院第一天、第二天仍舊一團亂,第三天起才慢慢顯現秩序,第五天才有足夠的防護衣送達。醫院慢慢將疑似病例分散至台大醫院、國泰醫院、長庚醫院等設有負壓隔離病房的醫院,同時政府也讓國軍松山醫院騰出隔離病房,後來多數染病者都送至國軍松山醫院。和平醫院將病人轉出期間,院內的醫護人員或其他工作者會被送至國軍替代役訓練中心休息睡覺;完成一定時數工作任務者,則被送至基河國宅等四、五處,與外界隔離兩周再返家。醫院終於在5月8日完全淨空,接著消毒、焚化床單枕套等大量物品,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張裕泰說,和平醫院付出沉痛代價,在疫情平息後實施許多新的感染管控措施,其中在看護管理上,一律要求院內看護必須來自醫院合作的合格仲介業者,如此才能確保這群人有作足衛生教育訓練。這也是現在許多醫院的措施,但仍難以避免民眾自己找了非法看護、再帶進醫院。「非法看護的存在是回應民眾需求,但他們可能缺乏系統性的、關於自我保護與保護病人的衛生訓練,或者可能因語言不通而難以跟醫護人員有效溝通,這絕對是我國防疫上的死角」。張裕泰表示,目前政府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而限制進入醫院的人數,已要求每名住院病人只能有一名長時間陪病者,像是家屬或看護,且需向醫院登記,不過這還不夠。張裕泰認為,醫院應把握這個造冊登記時機,向陪病者進行防疫上的衛教宣導,對外籍看護則應提供其母國語言的衛教宣導單張,最好是請翻譯志工協助醫護人員進行詳細指導,避免照顧過程中不當衛生習慣帶來的風險。張裕泰也提醒民眾,現階段如需要臨時聘請看護,要事先確認看護在照顧過程中有良好且正確的衛生習慣,如發現不合宜,應立即請仲介協助指導或換人,以保護移工也保護自家人。
-
2020-02-28 橘世代.好心橘
不捨家鄉荒地多 他從「1人1掃把」出發,荒地變寶地
彰化縣二林鎮華崙社區總幹事陳錫慶曾是國小老師、訓導主任,退休後全心投入社區營造,帶領居民重視生活環境,還從荒廢地找到社區秘境,為擴大影響力,他參加選舉當里長,現在又是鎮民代表,全在他意料之外,但參政並非目標,他靠著人生的意外轉折,一步步讓老化的村落走向移居宜遊的寶地。彰化西南角人口老化嚴重,華崙里位在二林鎮的邊陲,居民大多務農,以華崙里為中心方圓10公里種了大量韭菜花,陳錫慶說,種韭菜花相當辛苦,可見居民的保守與刻苦耐勞,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民國66年師專畢業後即使成績可選填到市區學校,但考量家人選擇回到家鄉母校中興國小服務,一待就是30年。陳錫慶的學歷在村落中突出,又是公教人員,生活相對安定,民國87年他參訪同樣面臨老化的雲林廍仔社區,廍仔社區卻能透過在地鄉親力量改造為理想生活環境,回過頭看自己的家鄉越來越多空屋、荒廢角落、髒亂點,影響生活品質。隔年他找來慈善會夥伴成立華崙社區發展協會,開始申請計畫以「一人一掃把 掃出社區希望」號召舉辦打掃兼炕窯摸彩的活動,居民踴躍參加,他也在學校組成小小班隊,鼓勵學生為家鄉付出。陳錫慶說,地方上許多荒廢的祭祀公業土地,有的農田因沒有排水溝灌溉棄耕,社區志工投入改造最多的是口袋角落的綠美化,因過去基礎建設不佳,他申請經費修水溝、造路,讓農民能夠復耕,耕耘機進出不再受限。二林鎮華崙濕地公園是當地人都知道的秘境,當初也是居民清除建築廢棄物,意外發現的低窪濕地,10多年前與地主溝通同意社區規劃也改造為濕地公園。在志願服務法還未通過前,陳錫慶的熱心曾被人質疑別有居心,「自己家不掃,掃到別人家」,也有人嘲笑他「不去考校長,只在社區晃」,陳錫慶說,臉皮若是薄一點可能就一事無成,做了10多年社區服務,用心終於被鄉親肯定,被拱去選里長,也克服困難當選。陳錫慶說,有社區志工一起打拚,但難以擴及其他里民,與他同年紀的國中小同學大多離開家鄉,他仍有使命感,社區不再只是成立環保志工隊、巡守隊,配合國家長照政策,現在成為照顧在地鄉親的據點,但鎮內許多鄉鎮仍未有社區組織,他選擇進一步參選鎮民代表再次成為黑馬,「大概是社區長久累積的光環,以及學生對我的支持才選上。」去年是華崙社區的豐收年,獲得全國低碳社區銀質獎,社區治安、自主防災等也都凝聚在地居民投入獲得肯定,陳錫慶說,教職人員因薪資穩定,時常對於外界變動無感,但當初退休時就向校長吐露心聲,「當老師是本分,但社區的成果是我人生另一份成就感。」接下來的10多年對在地付出不中斷。在代表會監督下,二林鎮公所今年起將原本針對社區社團的補助從每年20萬提高到60萬元,陳錫慶近期也完成旗艦計畫的申請,將鄰近西庄里、萬興里、永興里、梅芳里等納進規劃裡,下一步要帶著更多村落鄉親從服務中改變家鄉。【延伸閱讀↘↘↘】。副警長退休變「志工副班長」 重出江湖教人寫訴狀。退休守護慢飛孩子 高年級志工花時間慢磨出成長。從副總到全職志工/徐金春:找出自己的價值,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沒有移工願意生病 專家:是制度長期邊緣化他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冠肺炎之外籍看護工確診首例,其實上周日由微生物學會等八個醫學會聯辦之新冠肺炎研討會,當中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陳世英之演講,就已對醫院外包清潔及外籍看護的感控問題提出預警,他今天也針對移工感控提出進一步建議。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也提醒,這次事件是制度長期將移工邊緣化的結果,政府應正視制度缺失,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陳世英表示,外籍看護在醫院有感控不易之虞,是衛生福利部以前就注意到的問題,過去比較著重於抗藥性細菌的管制,其實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方式也類似。因為外籍看護語言不通,不容易進行有效的教育訓練和管理,再者是外籍看護離鄉背井、工作辛苦,在醫院買食物或裝水時遇到同鄉,難免聚在一起聊天紓壓,這是人之常情,但也帶來病原跨病房區域傳播的疑慮。陳世英表示,現在為了防疫,衛福部已明定訪客和陪病的相關限制,不過針對外包清潔及外籍看護,每間醫院得根據自身現況,盡快設計合適的管理方式。例如落實照服員和看護的實名登記,並且註記對應的床位,據此加強辨識措施,幫助院方工作人員能夠認出從別區病房過來的看護,進而提醒和管理。另外,指揮中心可公布不同語言的衛教資料,方便醫院使用,各醫院原本有多語言的感控衛教資料,也要記得拿出來用。陳世英提醒,外包的難處在於待遇不好,流動很大,但感控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人員流動一直是醫院很頭痛的問題。現階段針對較高風險的特定區域,建議醫院可請外包單位派較資深人員來處理,並且給予額外的獎勵。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工作人員吳靜如表示,因為制度缺失而被迫成為所謂「非法」移工,長期被邊緣化、蒙受社會大眾對「非法」的歧視,不論生病被打被騙都求助無門,只能靠私底下的互助網絡,才能維繫存活。吳靜如分析,當移工被迫逃跑變成非法,又在照顧工作中不幸被感染,足跡和接觸史受到調查下,如果全盤供出會害其他移工及雇主被懲罰,不供出來又會背負著防疫漏洞的罪名,不論說與不說,他又再次被迫成為罪人,希望社會大眾能夠理解,移工是在上述過程中被陷於不義與兩難。吳靜如說,指揮官陳時中多次強調「沒有人願意生病」,移工也是人,也同樣不希望生病。他們一旦生病,很可能會丟掉工作、背負債務,要現身接受治療,還必須付上極大的代價,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吳靜如呼籲,政府應趁這次疫情,好好重新思考移工被邊緣化的處境,從根本解決問題,整個社會才會朝向進步、共好的方向前進。
-
2020-02-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婦稀釋酒精引火上身 專家提3大原則避險
近日一名婦人因稀釋酒精不慎引火燒傷,必須穿壓力衣治療。陽光基金會提醒民眾,防疫不需要囤積酒精,因酒精易燃,若要稀釋使用,必須通風、放在臉盆裡操作,且遠離火源。陽光基金會倡導組經理莊麗真表示,近期有婦人因稀釋酒精起火,導致雙手和臉部燒傷,必須到基金會做壓力衣治療。防疫也必須注意防火安全。這名婦人買了95%的酒精,想稀釋為75%的酒精防疫使用。她參考網友提供的方法,以4個養樂多空瓶當量杯來調配。當時廚房爐火上正煮東西,她以為保持1公尺距離應足夠,就在流理台調配。在成功稀釋一輪後,婦人繼續下一輪調配,正當她將酒精倒入養樂多瓶時,火突然由養樂多瓶竄燒上來,也回燃到一旁濃度95%的酒精,驚慌中她迅速關掉爐火並將火滅了,才沒釀成大災,但已導致她的雙手和臉部一到二度燒傷。陽光基金會顧問、台北市防災館長莊啟忠提醒,因酒精是高度揮發性及易燃性的危險性液體,民眾稀釋酒精或分裝酒精時,務必確認安全3要件。第一,必須在通風環境進行,避免空氣中酒精濃度蓄積過高引爆;第二要放在臉盆中進行,萬一發生傾倒可以盛接住流出的酒精;第三,要遠離火源,也要避開火源多的地方(如廚房)。莊啟忠說,使用酒精消毒,「擦拭才有效」,千萬不要往室內空間或是人的身上噴灑。萬一不小心使用酒精起火,因酒精溶於水,不能用水滅火,以免火勢擴散;必須採取「窒息式滅火」,在火勢尚未擴大前用濕抹布或金屬鍋蓋等物品蓋住將火悶熄。莊麗真也說,家庭內不要囤積大量酒精,居家環境消毒可使用含次氯酸的消毒水進行,性質比較穩定。此外,因應開學,不少家長自備酒精讓孩子在學校使用;莊麗真說,酒精是易燃物品,近來中國更傳數起使用酒精噴灑全身後引起燒傷事件,開學防疫也須謹慎防火,3不原則保護孩子人身安全,包含酒精不能對眼噴、不能拿來玩或惡作劇、噴酒精時不能有明火。東華大學台灣安全促進學校研究中心主任李明憲則說,若學校已備妥消毒物品,家長可不用再為孩子準備酒精隨身瓶。學校要加強酒精及消毒水使用的安全教育及留意學生使用行為,特別應禁止學生攜帶酒精進入實驗室以防意外。台北市敦化國小學務處主任王培成建議,家長不用另外讓孩子帶隨身酒精到校。最重要的是,勤用肥皂洗手才是最佳防疫方法,家長應協助教導孩子正確洗手。若不慎使用酒精導致身上著火,莊麗真說,當下要先冷靜,應馬上停住,躺下來,左右翻滾,可迅速撲滅火勢;並謹記燒傷急救五步驟:「沖、脫、泡、蓋、送」,立即用冷水緩緩持續沖水20分鐘以上來降溫,減輕傷害;若是起水泡超過10元硬幣大小則應就醫請醫師處理。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外籍看護染新冠肺炎 台大醫沉痛:外包妥協帶來風險
外籍看護因照顧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受到感染,再次戳中護病比緊繃、照服員外包所衍生的醫院管理痛點。2018年有調查發現,七成醫學中心看護工作外包。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語重心長表示,病家自帶照顧者幾乎無法可管,呼籲社會大眾藉此機會重新思考,是什麼造就了這種越來越依賴外部人力的醫療結構,是否應投入足夠醫療成本來推行「全責照護」。陳宜君表示,民眾自己帶進醫院的照顧者,無論是家人或自聘看護,有無訓練、合不合法,醫院幾乎無法可管。比如原本教過大哥照顧技巧,隔兩天排班換成二哥或看護,結果病人嗆到或跌倒,護理人員也不忍責備。陳宜君說,現在病人複雜度已遠勝於五年、十年前,床邊設備和處置都非常複雜,對護理人員已是沈重負擔,對家屬和看護更是困難,「當孝心和愛心沒有轉換成專業能力,難免會踩到紅線」。與醫院簽約的外包看護還算可管理,但管理力道和效率也堪慮。陳宜君表示,醫院有專責的「履約管理」單位,要求照服員完成一定時數感染管控教育訓練,但因為還要透過外包公司這一層,醫院管理力道無形變弱。在照護人力供不應求的現實下,外包單位對醫院很難有忠誠度,若醫院要求過多,比如為感染管控而限制照服員不能跨醫院服務,公司很可能不願承包,醫院找不到照服員之下,只好做出部分妥協。「每一次妥協,就帶來一個風險,」陳宜君感嘆,疫情就是總體檢,映照出醫療體系多年來累積出來的疑慮。上次SARS看到外包清潔人員的問題,這次新冠肺炎暴露出看護工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獲得正視,原本常態呈現緊繃的醫療體系,才不會因疫情而受到更多傷害。陳宜君表示,最理想的狀態,是將護理人員及照服員都納入正規編制的「全責照顧」,問題是經費從哪來?如果政府和社會大眾都只願意付出某種程度的成本,卻想要得到很多很好的照顧,就是會得到這樣的不正常的人力結構,「因為我們必須越來越依賴外人來照顧病人。」陳宜君認為,這議題之沈重已不是單靠衛福部可承擔,而是整個國家的問題。陳宜君表示,目前醫院勢必將再強化履約管理,已達成防疫治療等短期目標,但上述醫療體系的「體質問題」無法短期解決,急需社會大眾及政府重新思考。對於原本佔床率就非常緊繃的台大醫院來說,光要達成短期目標,醫護人員就已經不停加班,希望社會大眾對醫護人員多加體諒,少點責怪。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第32例確診為非法移工 反映出台灣防疫缺口
內政部統計,台灣截至去年上半年有近五萬名失聯移工,我國第32例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正是一名非法看護。她的確診,帶出非法移工防疫遭忽視的議題。專家表示政府應盡速補破網,如在非法看護宣導方面,應積極印製各國語言的防疫宣導單張,由里長提供給使用看護工的家庭,或發放至外籍移工常聚會的活動據點等。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全聯會副理事長吳第明表示,失聯移工是防疫上較難觸及的一塊,他們散布在醫院、家庭、工廠、路邊攤、山上茶園等許多地方,但不是每個工作場域的雇主都有能力落實防疫教育、提供其自保指引。因此,政府應盡速補破網,如在非法看護宣導方面,除了在移工仲介端布達防疫指引,還可考慮透過里長進行里民防疫宣導,因為里長較能掌握街坊鄰居誰家有請外籍移工。另外,還可在外籍移工常聚會的小吃攤、公園、車站等活動據點發放傳單等,以將防疫資訊有效傳遞。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照顧家庭所需要的防疫教育資訊,適用於家庭成員也適用於移工,不過須考量移工閱讀資訊會有語言門檻,因此政府應設計多國語言版本的衛教宣導品。衛福部疾管署初步在官網放置多語的、教導正確洗手的宣導單張,但整體而言,多數官網上的宣導海報、單張、手冊、多媒體均以國語為主。對此,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在實體宣導品方面,將與疾管署討論是否印製不同外勞輸出國的語言版本,以利移工以母國語言吸收資訊。
-
2020-02-27 科別.精神.身心
防疫好焦慮? App追蹤情緒狀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是否讓你覺得不安及焦慮?防疫,讓情緒穩定也很重要。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民眾可用手機應用程式定期檢視情緒狀態,提醒自己適時紓壓,避免陷入憂鬱情緒,影響身體健康!根據2019年9月發表於「JMIR mHealth and uHealth」期刊的研究指出,以手機應用程式為工具,可以讓使用者記錄每天的憂鬱症狀,同時依據對憂鬱症狀項目所作出回應的時間,可作為憂鬱症患者症狀出現的紀錄,及復發前的參考指標。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指出,憂鬱情緒並非一時產生,相關症狀是逐漸浮現且可以具體覺察的,建議可透過線上或手機應用程式的情緒檢測量表,進一步了解情緒起伏,並可參考檢測結果提出的建議,進行配套措施。例如運動、找信任的人訴說煩惱等;分數較高或紓壓方式無顯著改善憂鬱情緒時,則主動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董旭英提醒,時時篩檢情緒,持續追蹤自己的狀態,了解情緒的起伏,可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減少治療的成本。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展,許多民眾不免擔心、焦慮、恐慌。葉雅馨說,在擔憂疫情時該如何安定自己的心?建議可以利用手機透過App程式方便記錄情緒的起伏。建議可上網搜尋董氏基金會新改版的憂鬱檢測App,就提供了不同年齡層的憂鬱情緒檢測量表,可協助了解及記錄自己的情緒狀態,同時有心情日記、各式好心情秘方、放鬆練習等;也提供民眾所在的周邊醫療諮商、支持等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資源供選擇。此外,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常保持愉快的心情,都能增強防疫力。
-
2020-02-26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據點/板橋榮家失智專區 打造熟悉的家
結合非藥物活動與高齡智慧科技,板橋榮民之家的失智教研專區翻轉「失智即失能」的照護舊模式,將照護方法更加人性化,不只讓失智長者擺脫「被照顧者」的桎梏,也重執「為人服務」的快樂,板橋榮家表示,將持續精進照護品質,把失智專區打造更像長輩記憶中最熟悉的家。板橋榮民之家的失智教研專區最近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評核,獲得國家級肯定。三年多前,板橋榮家失智教研專區成立,以「2+」(家人、家園)的照護核心價值,專門收住中度以上的失智症長者,長輩平均年齡87歲。為提供社區資源共享,不只收住失智的榮民伯伯,也提供一般失智長者入住。2019年,板橋榮家失智教研專區創立兼具療癒及復健功能的「開心農場」,讓長者透過園藝栽種、澆水灌溉,培養生活重心,體驗「一手栽培」的幸福感。也能藉此曬曬日光浴,減少失智長者精神異常行為及黃昏症候群。另外,專區也邀請青年學子以工換宿,將所學專業投入志工服務。曾有就讀音樂相關學系的藝術大學同學,細心規畫「那卡西餐廳」,讓長者享受音樂與美食的饗宴。另有藝大學生替長者創作自畫像,摹擬長者細緻神情。特別的是,為一解長者鄉愁,專區特別建立實景擬真的懷舊火車站,踏入「車廂」,就可以聽見熟悉的「山東」及「廣東」鄉音,還設有豪華包廂的個別化電影院,提供長者一個安全娛樂的情緒抒發場所。板橋榮家表示,將持續與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合作來發揮教研專區的功能,不只提供失智症教育訓練及實習場域、失智照護人才培育、失智照護宣導,也會持續精進照護品質,把失智專區打造更像長輩記憶中的家。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2-26 科別.感染科
未打疫苗 上周10例流感死亡個案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最新流感疫情監測資料,上周門急診人次創近五年單周最低,單周重症人數也創下今年最低,顯示全民防疫有成。不過,上周還是有10例流感相關死亡個案,10位都未接種流感疫苗,最年輕者僅29歲。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5萬2135人次,較前一周下降14.7%,創下近五年單周最低,流感重症9人,亦創下今年單周最低。往年流感高峰都在過年前後,上周新低可能與今年過年較早有關,但亦可能因流感傳播途徑與新冠肺炎相同,都是飛沫感染及接觸傳染,民眾落實新冠肺炎防疫的同時,也能有效阻斷流感傳播。林詠青指出,上周10例流感相關死亡個案,全數都有慢性病但都未接種流感疫苗,最年輕者29歲,最年長者92歲,其中9例為H1N1,1例為B型流感,從發病到死亡平均時間為兩周,死因大多是肺炎。當中最年輕的是29歲北部女性,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且控制不理想,一月下旬發燒咳嗽,發病後三天因呼吸喘就醫發現雙側肺炎,她的腎功能不好,住院過程也有洗腎。後來因呼吸衰竭越來越嚴重,轉加護病房但恢復不佳,住院第七天不幸病逝。林詠青表示,不論年輕或年長,慢性病都是併發重症死亡的高危險因子,這類病患都是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現在還有7.1萬劑,呼籲符合資格者都要去接種。目前各級學校已開學,社區還有流感疫情,而且整年都有腸病毒傳播風險,提醒除了注重新冠肺炎疫情,流感和腸病毒的防治也有其必要性。林詠青表示,校園防疫特別要注意四點:充足洗手設備、正確洗手教育、教室保持通風、全面環境清掃消毒。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愛戴口罩、擔心爸媽死掉 小朋友恐慌蔓延
新冠疫情確診案例不斷增加,對疫情的恐慌也逐漸蔓延到年紀小的兒童身上。兒童心理師朱謹伶表示,最近為4到10歲的孩子進行心理晤談,常聽到有孩子主動提出不想戴口罩,或不知疫情何時結束等擔憂,有人甚至擔心爸媽會因為得到新冠肺炎死掉;建議家長可機會教育,讓孩子建立正確衛生習慣,自己也要減少焦慮感,避免影響孩子情緒。家長潘欣莉表示,自己孩子就讀國小一年級,戴口罩常因覺得熱就拿下來,很難戴整天,她會要求孩子到密閉空間要戴口罩,去公園、戶外才把口罩拿下,但孩子為了不戴口罩,連最愛去的圖書館都不願意去了。今天開學,孩子雖然開心可以見到同學,但又擔心「人多會有病毒」,主動要求戴口罩。朱謹伶分析,人體鼻子上方有一個犁鼻器,是用來感知生活中安全或危險的化學物質,小朋友因感官發展還不成熟,對知識的理解也不全面,之所以不願意戴口罩,除了覺得太熱、太悶,口罩正好罩住鼻子,也讓他們無法透過犁鼻器聞到周遭氣味,進一步造成緊張和焦慮,本能下就會抗拒戴口罩。朱謹伶建議,家長要提高孩子戴口罩意願,可以用柑橘類、薰衣草或木質系等精油20cc,與3cc酒精稀釋後,噴在口罩外,增加孩子對氣味的掌握度;此外,口罩耳掛對耳朵可能造成壓迫感,可以將面紙折成舒適墊包在耳掛上,減少不適;另也要告訴孩子,可觀察環境周遭的人數密度,再決定要不要戴上口罩,讓孩子理解怎麼與環境互動。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表示,其實孩子對於疫情的恐懼,主要關鍵來自家長的心理狀態,門診上常聽到家長問「開學了要不要延期?要不要整天戴口罩?何時可以拿下來?團體活動怎麼辦?」,「媒體上充斥肺炎疫情訊息,很多家長比孩子更緊張!」林耕新說,防疫要圍堵、減災,孩子有問題家長要立刻帶回家,不然保健室一下子擠進2、3人,又成為另一傳播源;很多門診個案原本就會喘、胸悶,口罩加上去更難受,還有人想辦法要找到N95口罩,徒增恐慌感。他呼籲建立健康的防疫心態,減少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只接觸衛福部官網的正確資訊,並多做個人化活動,減少聚餐、唱歌等團體接觸。
-
2020-0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要檢疫 五成覺得不好意思、三成擔心被孤立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尚未趨緩,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民眾出現恐慌、焦慮、甚至擔心隔離會被歧視等。有學者發布調查顯示,國人能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不受影響,但自己若遇到被要求檢疫時,五成民眾會覺得不好意思,近三成會擔心會失去親友、被社會孤立。中華心理衛生協會與台灣公衛、台大公衛學院合作,今舉行「新冠疫情與心理健康」記者會,學者提出公共心理衛生的理念與建議,教導民眾在疫情中如何自處,增強心理健康。台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系教授李思賢,講述疫情發展的身心變化與流行病學調查。他表示自2月15起採匿名線上調查方式,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心理健康衝擊,對20歲以上成年人進行問券調查,內容包含民眾心理健康、心態、對疫情所採取免疫力的做法等,共回收3610份問券。結果顯示,有七成的民眾對疫情感到緊張,但47%的民眾表示對疫情還是能面對、工作不受影響;此外,自己若遇到被要求隔離檢疫時,近三成(28%)民眾會擔心會失去親友、被社會孤立。李思賢建議民眾聽從政府宣導、做好洗手的習慣,可關注疫情但勿過度,並維持多運動、唱歌等有益身心活動。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趨緩,對於疫情防治,「沒有人是局外人」,他也慶幸在學生開學前舉辦此記者會,提倡對於公共衛生的看法,希望藉此減低民眾心理緊張。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開學了!醫師說學校防疫 這一招最有效
受新冠肺炎影響,中、小學順延到今天開學,不少家長雖然擔心疫情,卻不得不送孩子上學,以免跟不上學習進度。醫師提醒,抗疫期間,勤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而濕洗手比乾洗手抗病毒的效果更好。開學後,家長最擔心的是學校發生群聚感染,因此目前教育部規定,全班只要1人染疫就停班,2人染疫,就全校停課。但不少家長今天送孩子上學,仍掩不住擔心,一名陳媽媽就說,「很怕,但也不能不讓孩子上課,只能一直叮嚀、一直叮嚀」。義大兒童醫學部長蔡璟忠表示,要求學童多洗手、戴口罩,還是防疫的不二法門。除此,學校公共區域的門把、水龍頭、馬桶按水鈕或球具教具等,要加強清潔消毒。「小朋友最怕的是手愛摸來摸去,萬一手部沾染上口沫後,又揉鼻子、眼睛,以致造成傳染」。蔡璟忠表示,上課時,教室最好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而小朋友的課書椅不可能隔上一公尺,因此有咳嗽流鼻涕的孩子,就戴上口罩,如果發燒,最好就不要到學校。上課前、吃飯前一定要洗手,洗手時謹記「內外夾弓大立腕」口訣,取肥皂把手心、手背、指尖、指縫、虎口及手腕都搓洗乾淨,且洗手至少要達20秒才具效果,濕洗手比乾洗的抗病效果更佳。蔡璟忠說,台灣不似高緯度國家四季分明,加上天氣潮濕、地小、人 口稠密,民眾互動頻繁,不只現今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容易傳播,一般流感、腺病毒、黴漿菌等病症,長年可能發生,其中黴漿菌還出現抗藥情形,但這陣子因為防範新冠肺談呼籲大家勤洗手、戴口罩,相關病例都有下降情形,因此民眾應趁這波疫情建立勤洗手的防護習慣。
-
2020-02-25 橘世代.好學橘
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
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彩株式會社雇用年長者摘採葉子,做為高級料理擺盤素材,一年營收高達兩億日圓。為了賣樹葉,這些長輩不僅充分活動身體,還多方吸收相關知識,充實自我。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促使他們做出改變,讓這個小鎮變得更宜人。在日本200萬貧窮人口中,超過半數是高齡人口。由於醫療和照護出現缺口、年金制度崩壞,「下流老人」成為日本社會的隱憂。然而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有一群婆婆媽媽靠著賣樹葉賺大錢,不只經濟無憂,還愈做愈快樂,活出健康自信。什麼?樹葉也可以賣錢?是的,這正是彩株式會社(株式会社いろどり)的營業項目:向高級料理店販賣擺盤用的葉子。靠著賣樹葉,彩株式會社每年獲得2億日圓營收(約5600萬台幣)。今年於大阪舉行的G20高峰會議所提供的便當,也使用了彩株式會社提供的葉子和花朵,藉由料理向各國的領導者介紹日本文化。上勝町人口約1500人,將近90%是森林,有一半的人口是長者,因此在彩株式會社,負責摘採樹葉的幾乎都是老人家。這個小鎮因為居民都很健康,所以既沒有安養院也沒有醫院,同時也是個徹底落實垃圾回收分類的零垃圾小鎮,不浪費任何資源,而且還是「日本最美村莊」的一員。因為優美的自然景觀,近年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拜訪這個能把樹葉變黃金的小鎮。天災帶來改變契機上勝町的榮景可說是一個奇蹟,但奇蹟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40年前,上勝町和日本其他鄉村地區一樣,面臨青壯人口流失、人口高齡化的處境。這裡的人曾經不以故鄉為傲,年輕人不想留在故鄉,父母也寄望子女到外地就學工作,因為當時待在鄉下就意味著是人生失敗組,毫無未來可言。這座小鎮能有今日的發展,除了上勝町居民的努力,在背後推動一切的彩株式會社社長橫石知二功不可沒。在銀享全球舉辦的「銀浪新創力高峰會」上,橫石知二分享在上勝町創立彩株式會社的心路歷程。1979年,橫石知二從德島縣農業大學畢業,來到上勝町擔任農協農事指導員。他剛來上勝町的時候,心裡滿懷幹勁,有很多理想和抱負。可是在當地人眼中,他只是個從外地來的年輕小夥子,而且也沒有實際從農經驗,那些理想在當地人聽來都是不切實際的空話。當地人的冷落和忽視讓橫石知二很挫折,而且他也看不慣上勝町居民的生活習慣。當時在他眼中,這裡的人愛喝酒,不僅大白天就喝得醉醺醺的,還喜歡搞小團體說別人閒話。種種因素累積下來,甚至讓他萌生「乾脆別幹了」的想法,但要是就這麼一事無成地離開的話,又讓他很不甘心,於是他決定堅持下去,積極取得當地人的信任,並增加居民的收入,進而改變上勝町。上勝町的特產是橘子,許多居民以栽種橘子維生,只不過由於德島縣的其他地區,甚至是外縣市也盛產橘子,加上有時會遇到天災,因此居民的收入不穩定。有一年上勝町遇到天災,即將收成的橘子樹因為寒害而凍死了。為了讓居民儘快獲得救急收入,他建議種長得快的蔥。因為缺錢危機迫在眉睫,原本不把橫石知二當一回事的居民聽了他的建議轉種蔥,果然順利收成,一些居民因此對他刮目相看。危機即是轉機,橫石知二發現這正是讓上勝町擺脫橘子的機會。只不過種蔥不是長久之計,而且要是不種橘子,大家該做些什麼才好?正當他煩惱時,一次到大阪出差的經歷啟發了他往後成立彩株式會社的靈感。出差時,他受邀至高級日本料理店。在用餐過程中,有位女性誇讚擺盤用的楓葉很可愛,讓他靈機一動。上勝町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漂亮的樹葉要多少有多少,如果賣樹葉就能賺錢的話,何樂而不為?回到上勝町後,他和其他人分享這個點子,但是沒有人相信他,他甚至還被嘲笑腦子有問題。當地人雖然苦惱於收入不穩定,卻基於自尊心不願意做出改變。橫石知二發現在這個以男性為中心的小鎮,想要說服頑固的男人們是沒用的,於是他轉而說服女性,好不容易找到4位女性長者願意加入他的新事業。公司面臨赤字 自掏腰包到餐廳「上課」當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1987年,彩株式會社成立,由於不知道該怎麼賣這些樹葉,也不知道市場行情,因此標價很隨性;而且加入的4人並不是真心想從事這個行業,只是不忍心看他一直被拒絕才來幫忙而已,所以樹葉的品質不一,有時還有被蟲蛀過的痕跡,以上種種原因導致樹葉賣不出去,公司面臨赤字危機。為了改變公司入不敷出的困境,橫石知二自掏腰包,多次到高級料理店用餐。這些用來擺盤的樹葉和花朵稱為「妻物」,妻物的搭配和使用方法僅在廚師間流傳,如果沒有人帶領,外人是無從得知箇中奧祕的。他一邊吃飯一邊研究妻物,不僅把料理和擺盤畫下來,還試著和廚師攀談。一開始廚師們都不予理會,但久而久之,他的行為引起了一位廚師的注意。了解原因後,這位廚師帶著他到廚房觀摩,向他講解這些樹葉和花朵該如何和不同料理搭配,表現出季節感,還有他們會怎麼處理這些葉子,讓葉子變成漂亮的裝飾。經過這位廚師的解說,橫石知二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只要摘葉子就可以了,還要注意大小、形狀、顏色等面向。他將對方親口傳授的知識一一畫下來,並轉述給員工們。當4位員工了解她們摘採的葉子如何點綴料理、為料理畫龍點睛,也就更理解客戶的需要,更加重視葉子的品質。動手又動腦 摘葉子促進活躍老化在橫石知二與員工們的努力下,賣樹葉的生意漸漸上了軌道,加入的人愈來愈多,訂單也逐漸增加。要管理這麼多訂單和人員,電腦是必不可少的。但要如何讓70、80歲的人也能運用自如?橫石知二打造了簡單易懂的系統介面,每個按鈕大且清晰,而且還引進排名制度,在系統內可以看到每個人的銷售成績。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下,上勝町的居民為了搶訂單,變得愈來愈會使用平板和電腦,而且為了完美達成客戶需求,也更注意品質,且用心照顧樹。今年82歲的西蔭幸代是彩株式會社的員工之一。每天早上,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巡視她所種的樹。彩株式會社每天都會發布訂單讓員工自由接單,由於不同料理需要的植物種類不同,如果家裡種的樹種愈多,能接的訂單也會變多。為了讓樹長出漂亮的葉子和花朵,西蔭幸代甚至參加研討會學習怎麼種樹。巡視完後,她打開電腦,到系統上搶下能接的訂單,隨即去摘需要的葉子。摘採、篩選過後,她將葉子裝進盒子裡,在中午前送到農協,這些葉子明天中午就會出現在東京的高級料理店。在這過程中,居民不僅充分活動身體,還藉著吸收種樹相關知識,充實自我。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讓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促使他們做出改變,讓這個小鎮變得更宜人。年老沒有成為他們的阻礙,反而帶來豐富的經驗,讓他們知道該如何在摘葉子的時候,保護自己不受傷。為了賣樹葉所促成的一連串改變,讓年長的居民們變得愈來愈自信快樂。然而橫石知二並不止步於此,他希望年輕人可以留在上勝町,以及吸引外地人來上勝町工作、定居,這是他目前正在努力的目標。上勝町的故事未完,而且將會在眾人的努力下接著續寫下去。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12月號(NO.93)》【延伸/開創更多精彩人生↘↘↘】。60歲退休員警讓魚骨重生 開拓漁村文創。從動物園園長到動物爸爸 一步一腳印用教育改變環境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濕擦、不用酒精拖地 高醫大組衛教團破解防疫迷思
各校開學前夕,高雄醫學大學今成立跨領域防疫衛教團,邀鄰近小學代表共聚一堂,由專家傳授開學防疫攻略,李長榮化工也到場捐出電子級異丙醇,稀釋至75%的濃度後,捐贈給社區和鄰近學校作為環境清潔液。高醫大教授提醒民眾,噴灑消毒液在桌椅上後別再用濕抹布擦拭,並為學童設計123消毒口訣,做到防疫無死角。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周碧玲表示,民眾噴灑消毒液在桌椅上後,別再用濕抹布擦拭,以免消毒不成,反滋生更多細菌,同時,衛教團也為學童設計了123消毒口訣(隨身攜帶1瓶,同一個位置連續噴2次,噴灑後靜置30秒揮發),洗手時更要連指縫、指甲都洗乾淨,最後把手擦乾,才是有效的「抗菌洗手」。高醫大應用化學系主任許智能說,衛教團為民眾釐清防疫迷思,像許多人分不清酒精、異丙醇、次氯酸等消毒液的差別,他建議,酒精可用於門把、桌面等小面積消毒,但用來拖地就不適合,因為酒精主要成分就是乙醇,「拖完地人可能就醉了,也有起火的危險」。至於次氯酸因不穩定,如加水稀釋最好能「現做現用」,以免消毒效果打折。高醫大校長鐘育志表示,該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大專校院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區域中心學校,除了提供防疫諮詢服務,也很參與守護兒童健康,將持續深入社區傳遞防疫知識,該校更成立COVID-19研究團隊,展開各面向跨域研究。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也邀更多化工同業加入,用化學專業與社會大眾一起對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
2020-02-23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三高銀髮族也能吃得澎派
銀髮族的三高料理食譜相較於一般青壯年的三高飲食,應該有更多寬容與理解的心。銀髮族的身體機能退化與堅持傳統、守舊的飲食方法應該被顧慮且尊重,希望他們至少吃得下、進而喜歡吃,比一味堅持他們吃下更養生的料理來得重要。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是唯一正式納入美國最新高血壓教育計畫手冊的降低血壓飲食治療法。不但可以降血壓、血脂,甚至美國糖尿病學會也認定對血糖控制有幫助。不過許多人看到得舒飲食的特色之一: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就卻步了,覺得是很難到達的境界。其實只要將餐桌上常見的菜餚稍做變化,適時置入各式蔬菜,不僅增添色澤及營養,還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風味。炸雞蔬菜味噌粥(3人份)惜物的銀髮族常有將剩菜反覆烹煮的問題,這道菜可算清冰箱料理,把家中的剩菜,如番茄、胡蘿蔔、菠菜等,丟到鍋中與糙米稀飯一同滾煮,再加以味噌調味,就是一道暖胃健脾的「蔬菜鹹粥」。用煎的方式處理雞腿肉,減少油量,但利用雞皮油煎,多少仍有動物性脂肪的問題,就養生觀點雖未盡善盡美,不過對於喜歡炸雞酥香的銀髮族而言,也不失為取巧的方法。食材:糙米80克、去骨雞腿肉200克、菠菜120克、胡蘿蔔100克、番茄1顆、雞蛋豆腐1盒、海帶芽5克、乾香菇5朵、味噌1/2大匙、葵花油1/2茶匙、高湯(或水)900cc作法:1.糙米先煮成粥。雞腿肉表面撒少量鹽,皮面朝下以中小火煎成金黃色。2.菠菜汆燙冷卻後,切成容易吃的長度;胡蘿蔔切細絲;番茄切塊;雞蛋豆腐切薄片;海帶芽洗淨後泡水;乾香菇泡軟切絲。3.平底鍋加入橄欖油,以小火炒香胡蘿蔔及乾香菇後,再加入番茄續炒。4.加入高湯(或水),接著倒入糙米粥,再放入雞腿肉。5.起鍋前放入味噌、海帶芽、菠菜及豆腐約30秒即可熄火。● 加入味噌後不要滾太久,否則容易失去風味。本道料理食材豐富,是否使用高湯,不太影響滋味及營養。南瓜蝦仁茶碗蒸南瓜果肉鮮豔,尤其與雞蛋及低脂牛奶共同融合,就能做出與往常截然不同口感的茶碗蒸。南瓜含有纖維、葉酸、鉀及鎂可幫助改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不過要注意的是,南瓜屬於高GI澱粉類主食,不要錯認是蔬菜類而過量攝取,反而造成血糖升高。食材:雞蛋2顆、南瓜80克(切塊先蒸熟壓成泥狀)、開水100cc、低脂鮮奶100cc、蝦仁4隻、蛤蠣2顆、舞菇適量、秋葵2根、鹽少許、蔥花作法:1.南瓜切塊蒸熟壓成泥狀、秋葵切丁。2.蛋打散後加入低脂鮮奶和水,拌入南瓜後再加少許鹽調味。(以順時鐘方式拌勻,可避免產生過多氣泡)。用濾網過篩去除表面氣泡及雜質。3.在電鍋的內鍋放入一杯水,並放入作法2蛋液,蒸至跳起(鍋蓋要留一個小縫)再悶兩分鐘。4.放入蝦、蛤蠣、秋葵、舞菇等食材。用半杯水蒸至跳起,再悶3分鐘即可。5.上桌前再撒蔥花裝飾。● 茶碗蒸的蛋與水(鮮奶)的比例大約是1比2,但因南瓜蒸過會出水,可酌量減少一些水分。● 茶碗蒸上的食材亦可先煮熟處理後,等茶碗蒸完成後再置放。繽紛低GI寒天水果凍(6人份)GI值指進食前到進食後2小時,身體血糖及胰島素的變化。低GI水果如蘋果、芭樂、番茄、黃、綠奇異果等,多了膳食纖維當緩衝,甜口卻不激升血糖。這道甜點放了少量蜂蜜及白酒,希望銀髮能悠然回想起年輕時參加party飲用水果酒的歡愉。食材:蘋果 1/2顆、芭樂 1/2顆、柳丁1顆、黃色奇異果100克、綠色奇異果90克、葡萄柚1/3顆、小番茄30顆、水500cc、洋菜粉5克、蜂蜜1/2匙、砂糖1/2大匙、白酒150cc、薄荷6片(泡成開水)作法:1.水果切成小丁(番茄剖半即可)。2.鍋中倒入水,開中小火並放入蘋果及芭樂。水滾後轉小火,繼續煮到喜歡的熟度。3.放入洋菜粉及番茄再煮約1至2分鐘,熄火後加入蜂蜜及白酒拌勻。4.將3倒入容器,並將奇異果、柳丁、葡萄柚放入容器內均勻混合。5.冷卻後放入冰箱,約30分鐘後即成水果凍。6.切成適量大小放入碗或杯子內(也可以一開始就放入),再加入薄荷開水。● 蘋果切完後先泡水避免變色,且水果都切成小丁,不僅美觀也方便咀嚼。● 蜂蜜必須熄火後再加入,否則會減損其風味。
-
2020-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公開個案資訊 詹長權:未來可以但現在意義不大
北部一名婦女確診武漢肺炎,所在縣市是否應公開引發討論。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今天說,資訊公布程度由主管機關拿捏,未來應可公布,但現在公布意義不大,會讓防疫更困難。台灣第24例武漢肺炎病例是北部一名60多歲女性,根據疫情調查,她已長達2年沒出國,感染途徑成疑。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21日)表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只說明個案在北部,卻沒公布到底是在那個縣市,讓大台北生活圈人人自危,應更公開透明,避免造成恐慌。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當天在記者會上回應,指公開個案所在地「意義不大」,該名個案1月29日到急診、隔天就住院了,前面在外活動期間都屬於潛伏期以外。台灣公共衛生學會今天在台北舉辦「新冠病毒公共衛生社區防疫教育課程」,個案資訊公開也成為討論焦點。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衛生單位進行疫情調查,應追求正確、即時和透明,讓社會大眾對政府有足夠的互信,就不會恐慌。不過究竟資訊要公布到什麼程度,詹長權認為每個社會不一樣,主管機關需要拿捏。新加坡、香港是公布到相當程度,甚至標示出個案所住區域,但台灣社會畢竟還是有所不同。詹長權認為拿捏的關鍵,在於公布這些資訊時有無多餘的效果,究竟是能提高社會的警覺,還是增加恐慌。他說,台灣現在很多人都戴著口罩到處走了,可見大家都一致認為全台灣很危險,這時再告訴人們某一個地方好像很危險,似乎意義不大,反而會讓防疫更為困難。不過,詹長權認為,相關資訊就算現階段不公布,過了一段時間後應可考慮公布,因為事情都已過去、抗體都已產生了,更公開透明一點會更好。台灣公衛學會理事長陳保中表示,任何公共衛生的方法和政策,都要考慮全民是否能接受,要如何在資訊公開時兼顧保護隱私,其中拿捏也要看社會的接受度。陳保中相信,指揮中心在拿捏公布個案資訊時,主要考量這些資訊是可提高防疫的警覺性,還是增加恐慌。台灣民眾的健康知能,落差還是不小,政府會有所顧慮,這也是行政單位要做的抉擇。
-
2020-02-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教授:新冠肺炎重症加死亡率15% 潛伏期5天似SARS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導致2000多人死亡,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方啟泰引用世界衛生組織數據表示,武漢肺炎所導致重症比率與死亡率加起來有15%,這種病毒接近SARS非流感,且藥物瑞德西韋仍在試驗中,疫苗也還沒研發,是絕不可輕忽的新興傳染病;但只要撐過疫情,它也有望像SARS一樣消失。台灣公共衛生學會今天舉辦新冠病毒公共衛生社區防疫教育課程,方啟泰以「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現況」為題演講,提到武漢肺炎傳染型態像SARS非流感,感染後也可能留下後遺症。他表示,新冠病毒特性包括人類感染前5.2天沒有症狀,SARS也是染後一周才有症狀;新冠病毒疑似是人造病毒,感染後會留下肺部纖維化後遺症,也與SARS類似。死亡率部分,方啟泰引用WHO數據指出,武漢肺炎導致重症比率與死亡率兩者加起來約15%,且老人死亡率高;僅1.2%患者毫無症狀,不過輕症比率也高,達81%。新冠病毒藥物仍在試驗中,疫苗還沒有研發,疫情不可輕忽。方啟泰表示,新冠肺炎並不挑人,70%病患不屬於特定性別、年齡、具慢性病者,是典型的新興傳染病。傳播型態包括人與人密切接觸、在通風不良的交通工具或醫院內感染。他也說,目前的數據是湖北省死亡率最高,各國限制陸客雖會造成經濟衝擊,但他認為是對的策略。
-
2020-02-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鐘南山最新預測3月解禁?新冠肺炎11個謠言破解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網路上也出現許多真真假假的謠言,陸媒《科普中國》整理了幾個網路的謠言,一一查證破解。鐘南山最新預測:3月多數中國省份解除限制近日,網上流傳“鐘南山院士有望初步對各地解除限製作預測”,其中提及:3月10日到25日前後,大多數省份將解除限制,4月15日前後湖北也將解除限制。事實上,鐘南山院士真的沒這麼說過,現階段中國各省(市)依然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湖北等重點疫區暫停長途客運和市區公共交通,具體恢復時間,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屬地相關部門會第一時間告知公眾。在2月17日下午一次遠程視頻會診中,鐘南山認為,根據模型預計,2月中下旬全國病例數將達到峰值,但並不意味著達到峰值後馬上下降,目前是否已經達到峰值還不確定,仍需再觀察幾天。全國應該是4月底,這個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估量。這裡雖然有2月、4月兩個時間點,但只是對疫情發展“非常粗略的估量”,並非是網傳預測“各地解除限制”,也不是正式的全國性疫情通報。鐘南山看望林正斌教授還不戴口罩?謠言: 2月10日,武漢同濟醫院教授林正斌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之後,網絡上開始流傳一段“鐘南山看望林正斌教授”的視頻,視頻中的鐘南山院士和身邊的多名醫護人員都沒有戴口罩。真相:這段視頻其實是2016年10月12日,央視科教頻道《大家》欄目播出的鐘南山院士紀錄片的片段。當時,鐘南山看望的是一位重症呼吸病人。在林正斌教授去世後,這段視頻被剪裁出來,被當作鐘南山院士看望林正斌教授的視頻流傳開來,被很多網友信以為真。鴕鳥蛋抗體口罩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謠言:在一則流傳於朋友圈的視頻片段中,日本某研究機構人員向記者宣稱找到了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終極秘笈——來自於鴕鳥蛋的抗體。研究人員稱將會把這種抗體製作成過濾層並置入防護口罩中,從而起到徹底殺滅病毒,完全阻斷感染可能性的效果。真相:從初衷上來看,這個想法當然是非常好的。不過,類似的技術並非什麼高新科技,提取自鴕鳥蛋的抗體也很大程度上屬於商業噱頭。防護用口罩的主要材質是各種類型的無紡布。這類材料本質上是一種化學纖維,原料來自於化工工業,具有一定水平工業能力的國家都可以自產。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並未對任何一種主動抗菌式口罩的有效性作出過肯定。市場上也尚未見到能夠有效中和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產品問世。衣服上噴酒精後點煙,連人帶車爆炸?謠言: 2月19日晚,網上流傳一段火災現場視頻,並聲稱起火原因係上海金山漕涇一女子在丈夫衣服上噴了酒精,男子上車點燃香煙連人帶車爆炸。真相:經查,網傳信息不實。該起火災事故系2月19日下午金山漕涇鎮護塘村一處簡易棚著火。接報後,公安、消防迅速到場將火撲滅,過火面積約10平方米,現場無人傷亡,具體起火原因在進一步核查中。病毒專在中國或東亞裔人種中傳播?謠言:網上流傳“新型冠狀病毒專門在中國或東亞裔人種中傳播”這一消息。真相:病毒不會表現出某種種族偏好。新冠病毒可能感染的是免疫力低下且近距離接觸過患者的人。病毒在不同人種之間可能存在敏感性差異,但不存在只在某一特定人種之間傳播的病毒。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中國人或亞裔人種更易感染此次新冠病毒,只是這次疫情原發地在中國。蜂毒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謠言:有網友稱,蜜蜂分泌出的蜂毒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真相:蜂毒是由蜜蜂蜇針排出的一種生物毒素,其中含有肽類、酶類和組織胺等多種活性物質,具有神經毒性和血液毒性。但目前並未發現有任何數據支持蜂毒有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更糟糕的是,蜂毒是危險的過敏原,蜂螫傷所致蜂毒過敏的發生率僅次於藥源性過敏反應,嚴重時甚至會致命。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坦陳交易內幕?謠言:近日,一篇“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文”在網絡上流傳,一位名叫“徐翠芹”的水產商人自曝“黑幕”,在文章中稱自己做了18年的水產生意,只知道損人利己,做了很多對不起大眾的事情。真相:又是一個“炒冷飯”的謠言。2018年就有署名為“福州倉山人鄭國強”的文章流傳,除了撰寫人和地名不同外,其他內容一模一樣。此外,流傳文章標題雖然寫著“華南海鮮市場”,但是內文和華南海鮮市場非法售賣野味無關,而是在爆料甲魚、大閘蟹、小龍蝦等水產品的內幕,標題和文章內容不符。而爆料的這些“水產品內幕”,也缺乏科學根據。女子不戴口罩被戴鐵鍊遊街示眾?謠言:一則關於女子戴著手銬指認現場的視頻在網上發布,並且配文稱:“女子不戴口罩被戴鐵鍊遊街示眾”。真相:“平安羅甸”在稿件中稱,2月11日11時許,該縣龍坪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人在河濱新區疫情防控卡點鬧事(並非因為不戴口罩),接到報警後巡特警趕到現場,將鬧事人員黃某移交龍坪派出所辦理,經過派出所民警的批評教育,黃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交代了違法行為。塗抹芝麻油能防止新冠肺炎進入人體?謠言:在網上流傳著“塗抹芝麻油能防止新冠肺炎進入人體”的說法,引起熱烈討論。真相:芝麻油是普通的植物油,它的應用主要是在烹飪上。而這種植物油,從目前的研究上來看,並不能殺死新冠肺炎病毒。過度消毒將嚴重污染地下水?謠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很多人都使用84消毒液、酒精等對居家環境或衣物等進行消毒。有人認為,過度消毒產生的大量消毒劑將嚴重污染地下水。真相: 84消毒液是含次氯酸鈉的消毒劑,主要靠次氯酸的強氧化性來殺滅微生物,目前公共區域基本上也是使用含次氯酸鈉的消毒劑。自來水和市鎮生活污水的傳統消毒工藝就是用含氯製劑來消毒,即使是過量使用消毒劑,對地表水的影響不大,但對土壤和植被影響相對較大。長期使用消毒劑對健康也會有影響。曬太陽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謠言:網上有傳言說紫外線能殺菌,可以幫助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由於太陽光中有紫外線,只要出門曬曬太陽就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真相: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新型冠狀病毒對熱較敏感,超過56℃度且維持在30分鐘的條件下,可以將其殺死,但這必須是在溫度和時間同時滿足才行。雖然我們可以滿足曬太陽時間維持在30分鐘以上,但太陽照射在我們身上的溫度卻達不到56℃,同時日照紫外線的強度也不能達到紫外線燈的強度。即便是體表溫度和紫外線強度能達到,也很難把身體裡的病毒都殺死。本文摘自搜狐網《科普中國》
-
2020-02-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校園防疫首重勤洗手 兒科醫師宣導洗手七字訣
中小學下周開學,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說,學童最基本的防疫措施是落實「用肥皂或清潔用品勤洗手」,更重要的是「正確洗手」,除了大眾熟悉的濕、搓、沖、捧、擦五步驟外,「搓」的部分還有七字訣「內、外、夾、弓、大、立、腕」,提醒學童掌握正確洗手方法。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今天邀台灣兒科醫學會舉行聯合記者會,雙方2月25日起,將在全國60餘所學校辦理衛教宣導,讓學校的教職員工及學生落實正確的防疫措施。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主任王采芷也出席記者會,說明如何進行教室內部空間及學童常接觸物品的清潔消毒。他說,教室內要開窗保持空氣對流,每天至少一次用稀釋的漂白水,清潔消毒門把、電燈開關及桌面椅面等,還有樓梯把手、水龍頭及遊樂設施等學生常接觸的公共空間都要定期消毒,才能減少感染機會。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江伯倫說,防疫期間雖然有一些生活的不便,但唯有全民共同落實防疫工作,才能維護自己與家人健康。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教育部已經拍攝衛教宣導影片,向教育人員及學生示範、宣導正確防疫觀念及衛生教育,開學前將提供衛教宣導影片的連結網址。林騰蛟也表示,寒假延長期間,行政院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協助各級學校做好防疫準備工作,由教育部統籌整備學校防疫物資,已陸續配送額溫槍2.5萬支、酒精8.4 萬公升及防疫備用口罩645萬片,到各縣市指定的服務據點,提供各級學校、公私立幼兒園、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中心及部屬館所等領取備用。林騰蛟說,教育部也與環保署合作,由各地方環保局負責全國4000所高中以下學校、公立幼兒園周邊的公共空間設施消毒作業,包括川堂、洗手台、廁所、溜滑梯遊樂設施等,預計2月23日前可以全數消毒完畢。
-
2020-02-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比腸病毒更嚴 高中以下每班1人確診新冠肺炎就全班停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公告開學後的停課標準,高中以下學校,包含幼兒園,每班有一個師生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為確定病例,該班停課。大專校院有一個師生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為確定病例,該師生所修、授課程均停課。教育部表示,高中以下一校有兩個以上師生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為確定病例,該校停課。一鄉鎮市區有三分之一學校全校停課,該鄉鎮市區停課。大專校院有一個師生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為確定病例,該師生所修、授課程均停課。二個以上師生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為確定病例,該校(區)停課。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專家會議/張上淳 新冠病毒恐常態化 防疫保持彈性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重創全球經濟,人心惶惶,曾經率領抗煞團隊、時任副總指揮官,現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參考日本、新加坡等傳染模式,台灣未來恐難以避免出現社區感染,甚至成為常態化。因此,現階段國內防疫重點為「圍堵」,應逐漸轉為「減災」。聯合報舉行「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張上淳就「從抗SARS到抗武漢新冠──台灣的因應」,提出他的建議。如何「減災」?張上淳說,面對不同疾病,依據疾病特性應採用不同的戰術,例如SARS在患者發燒前沒有感染力,因此透過發燒篩檢可及早發現病患,但目前國內新型冠狀肺炎個案中,大多數症狀均屬輕度、中度,許多人發燒表現不明顯,僅短暫發燒,體溫就降下來,但仍有肺炎症狀。張上淳估計,應有許多感染者在沒有任何治療的情況下,就已經退燒,或被視為疑似流感個案,服用了克流感而退燒,這些可能成為防疫漏洞。因此,防疫篩檢作工已經有所改變,目標對象不能只鎖定發燒患者,擴大篩檢及通報條件有其必要性。從生物學演化角度,新冠病毒相當成功,SARS病毒則是失敗許多,因為SARS患者發燒後才具有傳染力,且致率高,當患者死亡,病毒自己也無法生存,無法繼續擴散下去。張上淳表示,從日本、新加坡等地疫情變化來看,這次新冠病毒相當聰明,屬於成功的病毒進化演變,許多感染者無症狀,只是短暫發燒,卻可能繼續傳染給別人,遠比SARS還要聰明。張上淳舉例,在這次確診個案中,最特別的是一家四口從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的感染家庭感染案例,媽媽先確診,接著是爸爸,然後是輕微咳嗽的大兒子,最令人意外的是小兒子完全沒有症狀,但在台大醫療團隊堅持下,讓他接受篩檢,就在媽媽確診後的五、六天,篩檢報告出爐,竟也是陽性,證實被感染,即使沒有症狀,但體內被驗出病毒。張上淳說,透過這個家內群聚感染,可也瞭解到「症狀前偵測」的重要性,因為迄今醫學界仍無法真正瞭解這個病毒,未來防疫上可能面臨更大困難,恐將受到嚴峻疫情威脅。日本、新加坡等陸續爆發社區感染,國內在出現例死亡案例後,專家會議已決定擴大篩檢範圍,擴大對象包含十四天內有國外旅遊史、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治療三日未好轉等肺炎個案,都須加強採檢送驗。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國內於一月初成立防疫指揮中心,迄今防堵成效優異,贏得民眾肯定,但專家學者仍有改善空間,張上淳觀察,在這次防疫作戰中,最奇特現象就是口罩之亂,引爆關鍵在於中央與地方不同步。張上淳認為,中央及地方不同步是造成口罩之亂的主因,中央一開始宣布全國備有四千多萬片口罩,足供國人使用,但卻有專家建議,全民都應戴口罩,如此一來,口罩怎可能夠用。張上淳說,口罩數量有限,在尚未出現社區感染之前,防疫戰術上,就不能宣導全民戴口罩。如果在防堵疫情措施上,中央與地方或是專家未能統一戰術,就可能削弱整體防疫作戰成果。至於醫院防疫抗戰量能上,張上淳說,2003年SARS疫情爆發,他擔任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團隊收治國內第一例確診個案,當時該病人住在負壓隔離病房,一天他門診時,接到同事通知,個案妻子也有肺炎跡象,且持續發燒,夫妻前後均罹患肺炎。他認為,這相當不尋常,通常肺炎少見傳染案例,他立刻要求進行篩檢,個案妻子因此確診,所幸院方早已做好院內感控,並未引起院內感染。張上淳指出,SARS之後,各縣市均建立防治醫療網,各醫院感控措施也相當努力,但時間一久,戒心逐漸鬆懈,甚至質疑持續投資人力物力的必要性,政府應該正視。張上淳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常態化、流感化,政府務必加強衛教宣導,並著手提高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並備妥足夠防疫物資,並針對不同流行病毒疫情,擬定不同防疫戰術,保持彈性,靈活指揮調度。
-
2020-02-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再六天就開學 指揮中心:開學前全面完成消毒
教育部定調2月25日正式開學,因應大批學生即將重返校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月23日將全面完成4000多所,公立高中(含)以下各級學校及公立幼兒園的消毒,學校專有的交通車約有388輛,一併消毒,另,學校交通車與租賃車及跟客運合作車輛將由交通部一併納管。教育部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表示,因應開學,目前已經要求各級學校,必須要在開學前三天完成清潔消毒,根據統計,我國公立高中以下學校約有4000所,學校內的公共空間及校園周遭會由環保署來責成各地環保局在2月23前完成。校園室內部分,學校會持續消毒工作,把手把、門把、桌椅、開關等場域與設施設備進行清潔與消毒。此外,學校專有交通車部分大約有388輛也會進行全面消毒,另外,學校交通車與租賃車以及跟客運合作車輛將由交通部一併納管,按照交通部要求,做完整一致的消毒標準,發車、收班將各消毒一次。此外,配合開學後人員交通流動需求,交通部已責成相關大眾運輸業者加強清潔消毒,高、台鐵列車每日至少清潔消毒一次,高鐵列車常接觸設施,如扶手、餐桌,每次折返消毒1次、捷運常接觸設施每8小時1次及台鐵列車回廠後亦加強消毒一次。另公路客運、國道客運,已要求每日發車前、收班後消毒1次;行駛期間每八小時消毒1次。遊覽車、計程車於營業時比照辦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對於學童上學戴口罩的建議,則是無須戴口罩,建議維持室內通風即可,除了學校等公共場所的清潔消毒外,提醒民眾也應落實肥皂勤洗手、保持住家通風,並定期清潔家戶內外環境,以維護自己與家人健康。
-
2020-02-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中國防疫執法粗暴 毆打、遊街、綑綁頻傳
中國官方下令嚴格執行新冠肺炎防疫措施,但近日多地傳出執法粗暴、侵害人權的事件,有民眾沒戴口罩就被毆打;違規打麻將被迫抬麻將桌遊街示眾;還有許多人當場被綑綁,宛如文革重現。由於相關影片在網路廣為散播,引發民意反彈,中國公安部部長趙克志18日明確要求公安民警在疫情防控工作,要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嚴禁過度執法、粗暴執法」。綜合時代周報、中國經濟周刊等陸媒報導,官方要求嚴格執行防疫措施的命令,到了基層卻頻頻出現藉疫情防控之名違反法律、侵犯人權的驚悚畫面。網傳影片顯示,許多外出民眾未依規定戴上口罩,就被執法人員攔下來辱罵、搧耳光;部分民眾不滿執法過嚴出言頂撞,就被壓制在地逮捕,在眾目睽睽下被毆打。湖北省漢川市楊林溝鎮曾灣區一名老人在田裡幹活,因為沒戴口罩就被辱罵毆打。老人挨打時舉著雙手,做著投降的姿勢,一臉的無措害怕,一邊挨打一邊說:「戴戴戴」。但中共官媒人民日報發布預防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口罩使用指南」提到,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2月10日,江西豐城教師鄢丹軍在家封閉十餘天後,出門在自己小區內慢跑,跑步時並未戴口罩。被小區防疫人員發現後,立即對他進行勸阻。他對工作人員稱:「鍾南山院士曾說過,家中和人流不密集的地方不需要戴口罩。」但工作人員根本不聽。次日,鄢丹君因此被送到強制隔離點進行強制隔離。2月13日,豐城市教育體育局發布通告,決定給予其行政記過處分。大陸近日多城進行封閉式管理,嚴禁民眾聚眾打牌。但湖北孝感一家3口只是在家裡打麻將,一名身穿迷彩服、手臂戴著紅袖章的男人就衝進他們家裡,二話不說拿起麻將就打砸,引發打麻將的一名年人不滿回砸。這一砸,衝出了更多佩戴紅袖章的志工強拉控制該年輕人,有人連抽他幾個耳光,就連麻將桌也被這些人拖到門口砸毀。據報導,湖北安陸市洑水鎮一家4口,因為在家打撲克被抓,當局下令他們在鎮政府大門罰站,要求唸:「我們是一家四口,今天下午在家打撲克,違反了非常時期不聚集、不打牌的命令,我們錯了。」重慶市合興鎮有4人打麻將被抓就更慘了。影片顯示,他們被迫抬著麻將桌遊街,政府工作人員一邊拿著大聲公警告: 「疫情期間,禁止打牌打麻將」。另有影片顯示,多名聚賭民眾被遊街示眾,還被繩索綑綁成一列,狼狽不堪。2月13日,河南省濮陽市一名村民因為沒戴口罩,竟被工作人員捆綁在房屋柱子上示眾。另外一名疫情防控人員大聲訓斥:「忘戴了,你想活嗎?你不活人家老百姓還活呢!」影片流出引發眾怒後,該名防控人員稱,捆綁只是為了「嚇唬他」。17日,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回應稱,該村民每天不戴口罩,多次出入檢查口,不服從勸告,但防控人員的做法欠妥當,已對工作人員進行嚴肅批評教育,公安已介入調查。據報導,大陸多地封村,防疫工作人員傳出許多粗暴阻攔行為,有人拿掃帚攆人,有人拿木棒轟人,有人則直接推搡甚至毆打。還有菜販出來賣菜,菜攤也被無端砸爛,任憑如何苦求都沒用。
-
2020-02-19 橘世代.健康橘
另一半走了,被留下來的人怎麼辦?
當常伴身旁的另一半突然過世,相守一生的夫妻,終將面臨「誰先走?」「被留下來的人怎麼辦?」的課題。留下的一方會陷入震驚、不知所措甚至自責,身心靈都會出狀況。配偶過世,往往讓活著的一方哀痛欲絕,會想著不如跟對方一起走,尤其是中老年伴侶的風險更大。身心科醫師說,年紀較輕的人喪偶,心情調適能力較老年人好;年紀大者若不喜社交,又跟孩子不夠親近,喪偶的孤獨感更強烈,若外界沒有積極幫忙,常走不出悲傷,死亡比率更高。長輩喪偶後怕孩子或其他家人擔心,常常報喜不報憂,把自己的悲傷隱藏起來,長久下來會變成「慢性悲傷」。夢多睡不好,常常活在回憶中或心情低落,身體機能與免疫力也會漸漸下降,可能出現高血壓、心臟病或罹患憂鬱症,甚至有自殺意念。一般人以為配偶意外過世帶來的打擊比因慢性疾病過世還大,許多悲傷輔導學家提醒,長期臥病過世,照顧者承受的哀痛也不亞於配偶突然死亡,更要小心「慢性悲傷」。臨床醫師曾收治一名70多歲婦人,照顧中風的先生10多年,自我要求高,是個完美主義者。堅持不請外傭幫忙或送安養院,每天獨自將先生打理得乾淨體面,小孩學業工作也很傑出,頻獲外人稱讚。直到婦人的先生因肺炎感染過世,大家都認為該婦人解脫終於,可以好好享受人生,誇她「要好命了。」殊不知照顧先生是她10多年來的唯一生活目標,先生過世後卻頓失生活重心,認為自己不再被需要,時時哭泣晚上也睡不好,來身心科求診拿安眠藥助眠,但後續追蹤婦人並未回診。一段時間後,婦人女兒也前來求診,娓娓道出「媽媽自殺了」。原來婦人完美主義的個性,悲傷情緒不輕易透露,待人客氣周到,又擔心打擾兒女生活,在兒女家住一住就離開,有時叨念著無聊、生活沒有意義,最後甚至覺得自己活著會造成兒女負擔,乾脆自我了斷。母親過世後,女兒深感自責,也患上憂鬱症。喪偶之痛必須靠時間療癒,但悲傷總有時,悲傷輔導學家說,心理狀況會影響生理狀態,過度悲傷憂鬱會造成失眠焦慮、自律神經失調,常常眼睛乾澀、心悸、口舌乾苦、頭暈頭痛、肩膀痠痛等狀況。若是發現喪偶的長輩常喊身體不適,怎麼看醫師都不會好,要特別留意可能是「慢性悲傷」導致的病痛。慢性悲傷症狀以下症狀超過半年,恐是慢性悲傷。1失眠焦慮、食欲不振。2個性變得退縮,不愛出門社交。3對所有事都不感興趣。4常常想到與過世的另一半生活點滴。5常發呆,莫名其妙流淚。6身體小毛病不斷,常喊這裡痛那裡痠。7強烈自責或罪惡感。【生命教育系列閱讀】。迎接死亡的生命教育 如何讓孩子學會道別?。人生最後一哩路 選擇「被活著」還是帶著尊嚴離開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18 橘世代.愛玩橘
桃園限定!「戀戀魯冰花」15公頃黃金花海盛大開幕
桃園市政府主辦之「2020戀戀魯冰花」,2/15於大北坑休閒農業區開幕,由在地客家創作才女葉鈺渟現場演唱活動主題曲「妳係魯冰花」,透過溫暖柔和的聲音,傳遞母親陪伴堅定的力量,恰似魯冰花象徵的精神意涵,為活動展開序幕。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活動時表示,「2020戀戀魯冰花」已邁入第三屆,自2月15日起至3月8日止,15公頃黃金花海將遍佈大北坑及三和展區,現場除了安排各式精彩體驗活動,並打造5座魯冰花裝置藝術作為打卡拍照景點,歡迎全國民眾把握盛開花期,攜手到龍潭食茶賞花,體驗茶鄉的美好文化。鄭文燦指出,第三屆「2020戀戀魯冰花」將魯冰花孕育茶樹的母親精神打造為特色品牌,展現茶鄉文化的多元面向。魯冰花又稱為「客家人的母親花」,在年後凋謝、化為花肥,成為茶樹生長的養分,在「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先生的長篇小說「魯冰花」,更深刻凸顯出客家人對重視教育、奉獻的魯冰花精神。魯冰花是龍潭最具有代表性的花種,龍潭除了是各地遊客參加魯冰花節的首選,也是桃園茶鄉、休閒景觀餐廳最多的地方,期勉龍潭魯冰花季能夠逐年累積特色,展現桃園推動休閒農業成果,市府並研議於明年將魯冰花季結合地景藝術,體現茶鄉文化、振興觀光、活化客庄,讓大家對客家的傳統有更深的了解,同時也享受到最好的旅遊體驗。客家局長何明光補充,活動將於大北坑及三和展區安排各式精彩的客家音樂饗宴、地景藝術、農事體驗、DIY主題手作、版印魯冰花活動、IG美照徵選、寫生比賽、小農市集、打卡贈好禮及茶席體驗等活動,週末假日更提供免費接駁車服務,民眾可至2020戀戀魯冰花活動官網查詢,或至臉書搜尋「大北坑休閒農業區-戀戀魯冰花」追蹤活動消息。【愛玩橘賞花精選特輯】。8000株櫻花花海、粉紅隧道!靜岡「4大河津櫻名所」。IG熱門新景點「台版富良野」9萬盆花海在北投!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2-18 科別.指甲.足部
腳按了會痛,身體哪裡出了問題?中醫主任一張圖,從足部看出疾病訊號
常見疾病的足部信號許多慢性病會在足部出現信號,及早發現這些警訊,可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防患於未然。糖尿病:在胰腺、眼、心、上身淋巴、甲狀腺等反射區,可以觸摸到皮下顆粒狀的小結節。在小腿內側中部,也就是小腿的胰反射區,也可能觸及一個痛性結節。這個結節的大小,往往與血糖濃度有關。血糖濃度升高,結節變大;血糖濃度降低,結節變小。高血壓:在頭、頸、腦垂體、腹腔神經叢、腎上腺、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有比較明顯的壓痛,也能在皮下摸到小結節;血壓點反射區按上去是緊繃的,像按在琴弦上的感覺。低血壓:低血壓時,血壓點反射區按上去有空、虛的感覺。中風:雙足不對稱,一側足變形、內翻,足部肌肉鬆弛或痙攣;足部皮膚粗糙、無華,有時可見淤斑;頭、頸、腎、上肢、下肢、坐骨神經等反射區均有壓痛,按上去有空、虛感,或者凹陷,患側更加明顯;可觸及小結節或條索狀物。肝膽疾病:肝功能不佳者可見足趾上翹;肝臟有腫大傾向時,可見足趾腫脹;足趾發硬則可能是肝硬化;肝、膽、腎等反射區常有壓痛,可發現小丘疹或小結節。月經不順:在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反射區,往往可見青筋暴露,以及極淺的淤斑。相關反射區常有壓痛感,有顆粒狀的小結節。更年期症候群:足部常有脫皮、小丘疹、淤斑,腳掌紅潤。在子宮、生殖腺、甲狀腺、甲狀旁腺、腎、腎上腺等反射區,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痛,並有顆粒小結節或條索狀硬塊等。前列腺疾病:在前列腺、腎、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可觸及小結節,小結節有壓痛感。頸腰椎骨質增生:頸椎、腰椎反射區,以及皮下骨骼處,可摸到高低不平、類似骨質增生的結節。在頭部、頸部、斜方肌及上半身淋巴結等反射區,也可以摸到顆粒狀的小結節,並有壓痛感。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見趾關節變形或攣縮,足掌血液循環較差,足部肌膚不溫,色澤少華。上半身淋巴結、脊椎、腎、腎上腺、甲狀旁腺、輸尿管、肩、肘、腕等反射區有壓痛感,也可能觸及小結節或條索狀物。按摩足部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疾病人的雙腳上有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與穴位,刺激這些地方,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功能,產生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臟腑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區,分佈很有規律。人的雙腳合起來,正是人體組織器官立體分佈的縮影。當體內臟腑器官的功能或結構發生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痛點、結節出現。刺激這些區域,就能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加速氣血的運行,促進毒素和廢物的排出,激發組織細胞的再生能力,最後使臟腑器官的功能恢復。足部按摩的適應症足部按摩主要適用於以下幾類病症。‧內科疾病中的消化道功能紊亂、消化性潰瘍、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等,藉由足部按摩都有不錯的療效。‧外科疾病中的骨質增生、軟組織損傷、前列腺疾病等,也適合足部按摩治療。‧婦科疾病中的月經失調、更年期症候群、子宮肌瘤等,輔以足部按摩,效果更好。‧小兒科疾病中的大腦發育遲緩、腦性麻痺、兒童抵抗力下降、反覆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不良、厭食症、注意力不集中等,藉由足部按摩能產生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精神官能症和各種神經痛,足部按摩有理想效果。‧各種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足部按摩有輔助作用。‧各種發炎症狀,如乳腺炎、咳喘、淋巴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脈管炎(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之簡稱,為較常見的周圍血管慢性閉塞性病變,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脈,多見於下肢)、皮膚炎等,足部按摩能改善症狀。當然,足部按摩絕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法,以下病症就必須禁忌。包括:各種出血,如腦溢血、子宮出血、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出血、各種內臟出血等;急性心肌梗死,嚴重的心、肝、脾、腎功能衰竭等,皆不宜用足部按摩的方法解決。一些外科疾病,如急性闌尾炎、骨折、脫臼;各種傳染性疾病,如肝炎、結核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腦膜炎、傷寒及各種性病;各種中毒,如煤氣中毒、藥物中毒、食物中毒,毒蛇、狂犬咬傷等;各種嚴重精神病患者;這些病症病情急危,必須立即去醫院救治,但足部按摩可以在康復期間產生輔助治療的作用。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75%、95%酒精大缺貨!可替代的次氯酸水、漂白水、異丙醇...有何不同?●書籍介紹人體排寒手冊:《傷寒雜病論》的養生大法作者:王長松出版社:台灣廣廈出版日期:2015/11/06作者簡介/王長松醫學博士。東南大學臨床醫學院中醫學教研室主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睡眠研究會會員。曾先後師從於西北名醫杜雨茂教授和國家級名醫周仲瑛教授。主持和參加多項部省校院級課題,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首屆優秀青年中醫藥工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編寫論著10餘部。近年來,關注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的普及,撰寫《尋找疾病的根源》和《健康書—傷寒雜病論養生智慧》兩部養生保健科普著作,其主講的「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被選為教育部第二批視頻公開課。擅長運用傳統中醫方法辨治虛寒症狀及虛寒體質,對於失眠、胃病、眩暈、頭痛以及健康狀態的調治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教學指導多批國際留學生,並有來自英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多國患者前去就診。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兒童口罩 20日起7天內可買4片
因疫情延長兩周的寒假要結束了,高中以下學校下周二開學,校園都如臨大敵,各縣市紛紛祭出防堵措施,高雄市要求開學後包括開學典禮、班親會、跑班(跨班)活動都暫停,桃園市則決議四月前校園場地不外借。但高雄傳出一幼兒園要求家長交診斷書,註明「非流感」、「非新冠肺炎」才能回去上課,引發爭議。由於開學在即,有些學校規定學童須戴口罩方可入校,但兒童口罩卻持續缺貨,讓學校家長都很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從廿日起,兒童口罩可七天內從原可購買兩片,改為四片,每個販售點原每日配送五十片也增加到兩百片;成人雖仍維持七天限購兩片,但每個販售點原每日配送兩百片提升為四百片。平均每一個販售點增至有兩百位成人、五十位兒童可買到口罩,買到口罩的人數可望倍增。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要求教育局必須在開學前做好準備供應,一定要讓家長放心。他裁示,在四月底前,除社區大學外,其他單位或臨時借用學校室內場地,均不開放外借,避免群聚效應產生。高雄市教育局則要求各校,開學後包括開學典禮、班親會、跑班(跨班)活動都暫停,教職員工、廠商、家長與志工等進入校園必須戴口罩、量體溫;學生有發燒、上呼吸道症狀才戴口罩,身體健康者不須戴口罩。高市教育局長吳榕峯表示,因應開學防疫挑戰,凡超過五十人以上的大型活動,包括校外教學、畢業典禮等,三月底前統統取消;個人單獨項目如體育競賽、音樂比賽可以進行,但團體競賽取消。不過,除了各縣市自行規定,高雄傳出一幼兒園要求家長交診斷書,註明「非流感」、「非武漢肺炎」才能回去上課,醫師覺得傻眼,拒絕開立,卻被罵沒醫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小兒科主任周柏青表示,診斷書是屬於負面表列格式,欄位就只有病名,無法開出「正常」的診斷書,且對於沒有症狀、也沒有接觸史或旅遊史的小朋友,醫師更不可能主動幫他做新冠肺炎檢體採檢,學校要求有些不切實際。
-
2020-02-18 名人.好食課
喝低脂鮮乳少了營養又容易發胖?營養師破解4大迷思
近年來,網路上盛傳著低脂的迷思,但多是似是而非,或者過度解釋了文獻,像是低脂鮮乳含有澱粉會導致肥胖,或低脂鮮乳流失了許多營養。有些媒體報導研究指出低脂乳品會提高特定慢性病的風險,但實際看了數據和文獻都可能不是這回事,這次好食課搜集了有關低脂鮮乳的四大迷思,一個一個破解給你看!迷思一、低脂鮮乳少了許多營養?我們主要需要從鮮奶獲得的營養成分,像是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B2,這些營養成分在低脂和全脂鮮乳中的含量是相近的,所以低脂鮮乳的營養並沒有比較少。首先,我們要了解喝鮮乳的重點在於「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B2」!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每100克的全脂與低脂鮮乳,分別含有3克與3.1克的蛋白質、100與98毫克的鈣質,而維生素B2都是0.17毫克。從這個數據就可以知道,低脂鮮乳的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B2等營養成分幾乎等同於全脂鮮乳。後來,網路謠言更明確地指出低脂鮮乳是因為脫去了部分脂肪,所以流失的是脂溶性維生素!這是真的嗎?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低脂鮮乳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E等脂溶性維生素的含量,確實低於全脂鮮乳,但這兩種營養成分不是喝鮮奶的重點,我們維生素A的每日攝取量大多都超過建議攝取量。依據102-105年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成年人甚至可以達到建議攝取量的130-206%,根本不需要特別補充維生素A。在維生素E方面,無論全脂或低脂鮮乳,維生素E含量在每天攝取量的佔比都很低。以成年男性而言,每天喝足2杯全脂鮮乳也才佔每日維生素E足夠攝取量的3.1%。因此鮮乳根本不是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為植物油、深綠色蔬菜、黃豆製品、全穀類、堅果等食物,可別放錯重點囉!迷思二、低脂鮮乳有很多澱粉?低脂鮮乳並不會額外添加澱粉,只是透過離心與標準化去除部分乳脂肪,翻看食品包裝上的成分標示就知道囉!因為是醫師、名人的說法,在網路上一度很盛傳,甚至也被媒體所引用,這個迷思超級好破解,但鮮少有人真的去查證。只要去看資料庫、食品成分和營養標示不就得了 1. 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的全脂與低脂鮮乳,粗脂肪量從3.6%減至1.3%,但總碳水化合物才增加0.2%,碳水化合物差很多嗎?2. 市售鮮乳的食品成分標示都是「生乳」,根本沒有「澱粉」。3. 市售鮮乳的營養標示,每百毫升的低脂與全脂鮮乳,總碳水化合物都是4.8克,相差無幾且幾乎都是乳糖,哪來的澱粉?所以不要人云亦云了!低脂鮮奶是沒有澱粉的!迷思三、喝低脂鮮乳容易變胖?會變胖是因為人體的熱量攝取大於消耗,與喝低脂鮮乳並無直接關聯,想要好好控制熱量的人,低脂鮮乳的脂肪含量較全脂少,熱量較低,低脂是更適合控制熱量的選擇!網路上也常引述一些文獻,指出喝全脂鮮乳的族群具有比較低的肥胖風險,反而喝低脂鮮乳的人容易肥胖?針對這個問題,好食課過去已經寫過一篇專欄來破解,在此簡單濃縮重點,有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專欄連結看更詳細的說明。專欄連結 ➤ 【營養迷思】喝全脂牛奶可以減肥?實情應該是這樣才對!這些研究大多是歐美國家做的,所以我們要考慮到國外的狀況,國外的低脂乳飲品常常會加入大量的糖調味,而民眾長期被教育「脂肪」可能帶來危害,而改選擇低脂乳品,但卻忽略了低脂「乳製品」(非鮮奶)有添加糖的問題!因此才有不建議飲用低脂乳製品的報導(連結)。然而,這是「低脂」造成的嗎?不是啊,是低脂乳製品「加了糖」造成的啊,並不是「低脂」本身的問題!而台灣的低脂「鮮乳」是不會加糖的,所以我們不要誤解研究了!迷思四、喝低脂鮮乳提高慢性病風險,甚至提高死亡率?研究指的是Low fat dairy而不是指Low fat milk,包含了許多「乳飲品」,這些低脂乳飲品成分相對複雜,可能含有糖、風味原料與添加物等成分。許多觀察性研究並未排除這些低脂乳飲品中其他成分的干擾,是低脂本身的問題,還是其他添加成分的問題呢?2018年媒體引述研究指出攝取低脂乳品會導致帕金森氏症、2019年又說喝低脂乳品的人死亡率較高?但我只能說研究不能這樣看,也不是這樣詮釋的! 以低脂乳品與帕金森氏症的報導為例,這是引述自2017年美國哈佛大學所發表的文獻(連結),學者從2個總數約12萬人的美國大型世代追蹤研究資料庫中,調取了25年的飲食與罹病數據進行分析。在這段時間內,有1,036人罹患了帕金森氏症,而學者統計分析後發現,攝取低脂乳製品的族群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顯著較高。學者認為這與牛奶蛋白的攝取有關,但全脂與低脂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又沒什麼差異,而且在這則研究中喝「全脂乳製品」並未提高帕金森氏症的風險,若喝低脂牛奶提高帕金森氏症風險是來自於牛奶蛋白,這又要怎麼解釋呢?如同上一段所提,國外有許多低脂乳製品會添加糖與其他原料,那會不會是因為這些人選擇低脂,但卻額外攝取了太多糖或其他成分呢?這篇研究並未將低脂乳製品作詳細分類,所以不得而知。我認為在沒有釐清研究中低脂乳製品的成分以前,以這樣的研究斷定喝低脂乳製品就會提高帕金森氏症風險,是有點太過武斷了!不只是帕金森氏症,死亡率的研究也是如此,這些大多屬於「觀察性」研究,而飲食、生活、生理有太多太多的變因,在觀察性研究中很難一一被排除,這樣就非常難去斷定因果關係!這些觀察性研究都是給予未來研究者一個「線索」,需要進一步去釐清彼此的因果關係才是對的,所以我們不需要因為這些研究而過度擔憂!這次的專欄,一次破解了4個常見的低脂鮮乳迷思,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減少糖的攝取,在乳品類方面,無論是低脂和全脂鮮乳都是好選擇,想要多控制點熱量的人,可以選擇低脂。但不管怎樣,都還是建議每天要喝足兩杯奶,才能幫助補充蛋白質、鈣質、維生素B2等營養成分!【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迷思破解】別鬧了!誰說低脂鮮乳沒有營養?一次破解低脂鮮乳的4大迷思】